作文一:《撇捺人生》700字
一撇一捺,是人生是无法逃离的笔划。
一撇一捺,是囚困的枷锁,还是华丽的礼堂?它拴在我们的手里,时不时松开了,那是偶然,但人生定格里仅仅是必然。闭着双眼,心却这般这般清醒着,我在寻觅什么,我在思索着什么?这是我们反复扣问自己的话,一撇一捺,画着的不就是一个人吗?
我们总是不止步地追求,即使失望胜于希望,即使身心疲惫,即使一路跌跌撞撞,我们还总是一如既往地向前走,哪怕那个梦早风化成空气,不留一丝一毫的痕迹,但我们寻觅的不就是做人处事吗?思索着不是活着的方向和活着的本身吗?我们在这人生旅途中,我们一步一印地行走着,转角间总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和各式各样的事,我们有时选择的是明白的无奈,是清楚的沉默,是沉溺的认可,但我们怎能向命运低头认输呢?
我不愿在黑夜里,将自己灵魂焚烧,燃尽,化作一分哀怨、一时抱怨、一世泣怨。一撇一捺的人生,画着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而不是轻浮急躁的痞子,我始终相信必然的结果,不愿默默地接受幻想曲里的偶然。
一撇一捺,是优美轻盈的漫步,还是沉重艰难的爬行?它停在我们脚下,时不时徘徊,时不时踌躇,但人生是无止境的向前看,没有一刻钟的停留,有的是我们的虚度光阴的借口,有的人,只会一昧地抱怨眼前的不满,从没真正直视自己的不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越积越多,最后压得自己气喘吁吁。
人生就是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也就意味着我们会经历困难重重,坎坷不平的困境,想要轻盈地漫步人生,那么就需要付出一定的血泪,没有人的一生是平坦的,也没有人的一生是曲折的,一撇一捺,走着的就是成功。
夜的幽怨之歌,悄然歌鸣,延延续续般的旋律响彻天宇之巅,如泣如诉如怨如怒,凄凄惨惨戚戚,幽谷空鸣,徘徊在夜之崖,瞻仰天之豁,海之遥。
心已释然开朗,我的世界又亮起明灯。当我带着有介眼镜望世界,世界允我一时的茫然,许我一生的欣然。必然固然是必然,绝非偶然。
一撇一捺,行走人生,坦坦荡荡、清清白白。
作文二:《撇捺人生》10300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一副对联,上联是“若不撇开终是苦”,下联是“各能捺住就成名”,横批“撇捺人生”。“若”字如果不向左撇就是“苦”字,“各”字如果能把那一捺变成一点就是“名”字,一撇一捺即“人”字。
这副对联所蕴涵的人生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根据你的思考或者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津】
这是一个二元关系命题。材料主要围绕“撇”和“捺”展开。写好本题的关键是要深入思考,细化认识。
首先,我们要明确“撇”和“捺”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住;既要学会放弃,又要懂得坚守,这样才能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只“撇”不“捺”,为人就没有原则,没有分寸;只“捺”不“撇”,视野则会狭窄。“撇”和“捺”互相弥补,互为支撑,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否则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人”。
其次,我们还得对“撇”和“捺”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思考:为什么“撇开了,就能捺得住”,“撇不开”,结果又如何,“捺不住”又如何,这样一一反问,结果不言自明。
审读对联可知,撇开的是人生的诱惑,捺住的是寂寞、清苦、磨难等。写作范围可以谈古论今,材料既可以选择名人故事,也可以讲述自己的经历。文体选择上比较自由,素材掌握多的同学可以写议论文、议论性散文,叙述功底好的同学可以写记叙文。但无论选择何种文体,都应该从“撇”和“捺”两个方面加以论述、记叙。
【阅卷手记】
1.“审题”偏差,不全面。
有的考生只写“撇得开”,却没有顾及到“捺得住”;或者只写了“捺得住”,疏忽了“撇得开”,都没能做到全面辩证分析。材料的关键是“撇”“捺”二字,有的同学不解其意或不完全解其意,内容流于片面,甚至对材料的内容只字不提。
2.论据材料陈旧,不够充实、有效。
一篇议论文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论据的选择、剪裁和分析。从阅卷现场来看,很多考生在引用材料时,都能驰骋上下几千年,联系中外历史,但唯独没有联系个人实际,导致选择的材料缺乏“个性”和“深度”。考生所涉及的素材大多为中国古代名家,如屈原、司马迁、李白、陶渊明、苏轼、李清照等,素材过于陈旧。还有一些考生由于平时积累很少,只能从历史教材甚至是政治课本中东拼西凑,或者直接将材料中的人物、事件加以扩写或改写,然后加上一个简单的评价、分析,勉强凑成一篇800字的文章。还有一些考生平时看过一些好文章,积累了一些材料,可是在考场作文时只是将它们一一叙述出来,缺乏适当的评价,也就使得这些材料成了一个个摆设,彼此之间缺乏一种内在联系,给人的感觉就是材料的简单堆砌。
3.不会转换话题。
通过高三高强度的作文训练,考生接触到很多话题作文,可是不少考生的思维习惯如旋转的陀螺,惯性极大,不知变通。这种情况反映到考生的作文上,就表现在整篇“默写”平时写作练习时自己的得意之作,这些文章往往观点鲜明,内容充实,语言流畅,意境很美,但就是不和题目要求的“撇”“捺”相联系,全文没有“撇”“捺”的影子,结果得分很低。其实这些同学只要稍微变通一下,想方设法将原文与话题进行对接,有效、流畅地多次出现“放弃”或者“坚守”之类的字眼,也许就能得到一个相对可观的分数。这次阅卷中,我们发现这样不会转弯的文章为数较多。
4.语言不够形象畅达。
议论文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生动形象。有些同学写议论文,常摆出说大道理的架势,将哲学原理和辩证法的术语一股脑搬出来,以求说理充分、透彻,但效果适得其反。一个道理有一千种说法,要尽量选用形象生动的说法。要显形象生动之效,除了采用比喻、类比、事例等论证方法外,形象畅达的语言必不可少。修饰议论文的语言,要注意运用比喻、排比、对偶和反复等修辞手法,使文章形成华美流畅的动感;要注意运用假设句、反问句或整句、散句等句式,使文章增强不可辩驳的气势。修饰语言之功,虽不是一朝一夕可成,但只要积久成习,自然会有长进。
【佳作展示?】
不撇捺无以致远
“如不撇开终是苦,各能捺住就成名。”一撇一捺,成就了大写的“人”。
凡世间之事,撇开虚名、幻想、得失,捺住方寸,才能有一颗坚守的心。只要我们用坚守的心来对待万事,我们的人生终会走向成功。
不撇捺无以致远。能撇能捺,如一阵风,静静地荡过湖面,却不愿掀起一丝波澜;如一缕烟,悠然地在屋顶上袅袅升起,不带走任何尘埃。用坚守的心来感知万物,我们终会有所获得。
其实,人生就像是去参加一次宴会,没有必要一路喧嚣,惊得花草树木不安。带着一颗宁静的心,我们采一束金菊,携一缕清风,以一种超然于物外的精神去赴这次宴会,又何尝不是乐事呢,
走进历史的河流,我静静地感受着那些亘古的一撇一捺。
他,采摘一束菊花,在那条小路上静静地走着。没有世俗的杂念,我看到了他眼中干净的风,看到了他脸上闲适的惬意。撇开功名利禄,在动荡之中仍然安分如此,陶潜,他把心化成了一潭水,超脱世俗之外,流进了宁静之中,他的人生成功了。撇开才能致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永远的碑塔,后人永远记住了他——隐逸者。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文天祥带着一身正气而来,却只能在惶恐滩头独自惶恐,在零丁洋里苦叹零丁。当曾经的繁华不再,他并没有随波逐流,而是用另一种方式——坚守来实现人生的价值。人们记住了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但更多的是折服于他在荣华富贵面前的平常心态。不坚守无以致远,一身正气的他并没有随风而逝,反而在历史的天空中久久飘荡。他,走进了人们的心中。
无论是旭日和风还是狂风暴雨,我们应该始终坚守着人生的“撇”“捺”。如陶潜,在坚守中飘出一抹淡菊的幽香;如文天祥,在坚守中释放出一身傲然正气。我们何不用坚守来书写出人生辉煌的篇章呢,
坚守是一轮不落的太阳。不撇不捺无以坚守,更无以致远。倘若没有它,我们就不会越过重重困难,在迷途中觅得心灵的港湾、找到停靠的彼岸。把人生当做一艘船吧,用一颗坚守的心慢慢地积蓄力量,不管世事如何变化,终有一天,我们会以饱满的精力渡向成功的彼岸。
人生中,不撇捺无以致远。
【模拟评阅】
这篇作文内容丰富,文笔流畅,点题意识强,是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
内容上,这篇文章化用警句开篇,开宗明义,举陶渊明的事例论证“撇开以致远”,举文天祥的事例论证“捺住以致远”,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最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作者化生疏为熟悉,把“撇捺”的话题引到自己熟悉的“坚守”层面上,并且紧扣住材料内涵展开论述。
表达上,作者借助细腻的描写给我们展现了不凡的想象力,恰当举例,充分论证,有的放矢,有放有收,收放自如。
发展等级上,这篇文章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得出“不撇捺无以致远”这一结论,具有很强的思想深度;描写丰满细腻,文采鲜活华丽。
综合以上亮点,结合评分细则,模拟评分为:内容58分。
【佳作展示?】
撇捺人生
上联:若不撇开终是苦;
下联:各能捺住就成名。
横批:撇捺人生。
从会摇头背《静夜思》开始,我就对人类的智慧疯狂地崇拜。而今,这一“撇”一“捺”即为“人”的对联,更是开启了我思考人生的大门。
凡尘旧事,寒烟衰草,“神马都是浮云”,撇开一些,让“苦”成“若”,只留下甜。
人间的繁华不止三千,人类的欲望也永无止境。如果我们能及时捺住欲望,捺住方寸,那么,我们的心空就会明朗许多。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是当年的周瑜,也是未遇见诸葛亮时的周瑜,那时的他自信、自豪、自大,自诩文韬武略无人能及,可最后却落得个英年早逝的下场。这是为何,因为他撇不开对虚名的追求,捺不住对诸葛孔明的嫉妒。一声仰天长啸“既生瑜,何生亮”,终结了他撇不开、捺不住的人生。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一部历史与文学高度结合的鸿篇巨著《史记》,收获了多少人心中的喜爱与崇敬~不仅仅是对书,更是对作者的崇敬~当年一句为李陵辩护的谏言让他承受了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最残酷、最耻辱的刑罚,可是,为了实现父亲与自己的梦想,他隐忍泪水,毅然踏上征程。最终,他耗尽半生心血完成了那部“绝唱”~司马迁,一个谜一样的人~他撇开了别人的嘲笑和鄙夷,捺住了心中的痛苦和愤怒,终于,他用自己的“撇”“捺”描绘出了自己辉煌的人生。
若不撇开终是苦,各能捺住就成名。
让我们撇开世俗的羁绊,撇开无谓的纠缠,捺住心中的欲望,捺住心中的不甘,用轻松、明朗的心态对待人生,用一“撇”一“捺”的艺术书写自己的完美人生~ 【模拟评阅】
这是一篇比较优秀的考场作文。文章布局精妙,文笔流畅。
内容上,这篇文章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最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作者没有把过程抽象出来作概括式的分析,而是还原到具体的读书过程中,用过程的“享受”和“取得”来诠释题目的内涵。
表达上,作者对历史材料非常熟悉,运用概括力极强的语言进行形象化的叙述后,恰当地进行议论,充分挖掘出材料的内涵并为己所用。语言精练,长短句结合,整散句搭配,富有摇曳之美。
发展等级上,本文个性鲜明,思绪飞扬,议论深刻,引用恰当,举例精巧,层次清楚,具有一种建筑美,更使得文章因语言简练而意味深长。
当然,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也是这篇作文得高分的又一重要因素。综合以上亮点,结合评分细则,模拟评分为57分。
八风不动
2014届 高三,2,班 刘艺
“稽首天中天,豪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这是传说苏轼江南堰打坐,自觉境界颇高,如如不动,了了常明,心下愉悦,大笔一挥遣于佛印。禅师见状旁批四字曰:“放屁放屁。”东坡恼,遂渡江北上,禅师笑:“已然八
风不动,何由两个屁便吹君过江,”字字敲心,东坡汗颜,叩谢,回炉重造。
“八风不动”是人所追求的“每临大事有静气”的境界,然而细想,哪一款风不曾吹拂你的心田,哪一款烦恼又与它无关,那细弱的气流一旦拂面而来,你不自觉就成了情感的奴隶、时间的俘虏、自我的败将。倘若不能撇开那些已然过往的苦痛、不能收纳多余外露的诱惑,人怕只是一根干瘪的木柴。八风一至,遂不复起,在滚滚洪流中艰难喘息,试图抓住一个个救生圈却无济于事,困溺其中,还妄想着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这个罪恶不堪的地球。
嵇康的死,与钟会不无关系。司马昭本有杀嵇康之心,而钟会的火上浇油,使嵇康被推上法场。从历史来看,钟会并不是小人,但怨恨之风拂来,却使他在那一刻人性里的恶意迸发,蜕变成了小人。不仅失名,也陷入了苦痛的深渊。八风不动是一种达观。没有无数的恒星错落,哪有璀璨的夜空使人仰望,沉静与浩渺是锻治而成的。少一点攫取的贪婪,多一点泛爱的宽容,人,若是懂得自制矜持,才不会为所欲为。
有什么是不能克制的呢,时间是一条流不完的长河,所有的事情像鹅卵石一样静静睡在那里。何必没事上去踩一踩,用痛苦折磨自己那早已疲惫的内心,德山宣鉴禅师觉悟后,一把火烧了他多年心血凝成的《青龙疏抄》。穷尽任何玄论思辨,也不过像一根毫毛放入太虚中;用尽世上的机谋智巧,也不过像一滴水投入巨川大谷。沉住气,情绪是可以克制的,不要执着于细微与怨疾,那些所谓的名利与苦痛,不过是人生道路上的魔障罢了。将其放下,静从心来,八风不动,端坐其上。
风信子,水中开放的攒成小团的艳色花朵,但是当它的花枯萎的时候,需要剪掉才能再次开放。这是重生,这是忘记过去的悲伤,开始崭新的爱。
你站在天地间,看风亲吻着水面,而花却沉谧自香。这世间的种种,竟都让一株草给说透了。
放
2014届 高三,2,班 钱昱光
“脏~脏~真是脏~”寂静的夜被他的怒喝打破,夹杂着捶桌子的低沉闷响。
几年前,他考取功名,从此步入仕途。刚出道时,他壮志凌云,决心凭一己之力治国平天下。可是,几年的宦海浮沉让他陷入了迷茫。他发现自己越发汲于名利,越发在意自己的乌纱帽。他爱上了权力,他总是想要更多。
他恨,恨自己变成了这样。
夜深了,他独坐桌前,出神地望着那壶刚温好的酒。壶口升腾起白色的雾,使窗外圆满的月亦显的朦胧。秋风吹过窗棂,吹散了壶口的雾,吹冷了壶中的酒,月光终于如水般泻在桌上,如挥之不去的霜。窗外,忽地传来一阵声音,在他的耳畔萦绕,回响。烛火随着乐音摇曳,不忍呵责他眼神的虚荒。
他缓缓站起,立于窗前。繁华的街市已清冷,只剩湖中一只船上还如烛火般闪着摇曳光。这乐音,就是从那里传来的吧,他想。于是提起酒壶,披上秋衣,朝门口走去。漆黑,陌生的街道使他的心中产生莫名的恐惧,可这乐音却使他如故地重游。月,瞪着的眼睛透露出惶恐,欲向他倾吐寂寞。他,转过头不搭理月光,闷了口酒。他醉了,使他醉的不是酒,而是那阵阵声音。
他走到湖边,席地而坐,静静地怀想。乐音如月光倾泻入耳。湖心之人是谁,将熟悉的旋律用琵琶弹奏,时光,等不及皱纹的追赶,在额间游走;六年,禁不住酒肉的诱惑,在壶口结垢;岁月,忍不得风霜的洗礼,在墙上剥落。船中琵琶声,如儿时的童话,在他的脑际飘荡。在外漂泊,他追寻声名,权力,现在的他,正如《百年孤独》中的布恩迪亚将军,发动了32场力图推翻统治者的战争,最终发现,他所追寻的,他希望拥有的,是早已失去的本真。
“放下吧,撇开喧闹的浮躁。”琵琶似乎在对他说。
“放下吧,遵从你的心。”他听见了自己内心的呼号。
东篱菊香,总比官场里污浊的空气纯净,他想。
他面露喜色,踏上归程。放下了乌纱帽,很快,他睡着了。
一撇一捺方为人
2014届 高三,2,班 俞点
“人”,一撇一捺,便可一气呵成。
单看一撇,从高处落笔,至下延伸,终向远方舒展,好似人的一条左腿,要将眼前的绊脚石一脚踢开,义无反顾地奔向远方。诚然,一个想行得高远,飞得潇洒的人,首先就要将禁锢自己的牢笼挣脱。需这些浮名虚利做甚,不如还自己个自由身。
正如雄鹰,既然选择了翱翔碧宇,征服苍穹,那就别如鴳雀般为浮云诱惑;亦如千里马,既然志于驰骋江山,嘶啸天下,那何必为沿途的一时绚烂迷惑驻留,只有心无旁骛,
直抵终点即可。人,倘若想要彻底决然地放弃眼前荣光,继续前行,我想,所需要的不仅是清醒的头脑吧,更要有一颗愿于浮尘喧嚣中拥鸿鹄之志,抱云端之负的心,不满于现状,随遇而安,懂得撇弃虚华,赢得的才是实名。
著名的主持人撒贝宁,年少时曾一帆风顺,被保送北大之后又受邀进入央视主持,正是春风得意。一天,他得意洋洋地问一名女生:“你知道《今日说法》吗,你觉得里面的主持人如何,”那知却被那女生反问:“不就是个主持人吗,有什么了不起的,”一记棒喝让他清楚认识,一时的熠熠终不可取代终生的闪光。之后他放下了昔日的骄傲资本,把目光放远,正视自我的渺小和不足,果然,如今的撒贝宁摆脱了压身的小小成就,成为了中央台一名响当当的头牌主持人~
于热地思冷,则一世不受凄凉;于浓处求淡,则终生不受枯槁。一撇的智慧,于此可见一斑。
再看看,一个刚劲挺拔的 “人”怎能少了那一笔漂亮的“捺”呢,将笔尖压低,缓缓收尾,飘逸中卷挟着一份沉静,像人稳稳地踏出右腿,把重心压得低且再低。做人惟其沉得下心,“捺”得住寂寞和苦难,方能心有在焉,苦心孤诣,终成大器。
席慕容曾说:“这人世间,有些路是非要单独一个人去面对的,路再长再远,夜再黑再暗,也得独自默默走下去。”一个人,只有能够心平气和地走完这条路,把所见所感的风景沉淀孕育成自己心灵的一角,才会在后来,桃红柳绿的世间绽放出属于自己的惊艳~
学者钱钟书潜心致学一辈子,倾其所有于学问研究上,低调得让世人难以寻觅,最后以一部《管锥编》闻名中外,成其大业;文人季羡林做学问,亦是淡然,孤身一人,于动荡或和平的年代心如止水,静学梵文等钻深内容,终于实至名归,享誉全球;专家郑哲敏,60年如一日专心于科研,寂寞也罢,失意也罢,末了他走上了国家最高科技的领奖台,引领中国军事走向高峰~
于冷地思寒,则毕生受益匪浅;于淡出求静,则终究事有所成,心归所属。一捺的魅力,想必在此,显而易见了~
一个字,只有笔划面面俱到才是完整的;一个人,也只有兼备撇的智慧和捺的魅力才能称之为健全挺直大气的人~两者缺一,可不行——一撇一捺方为人~
从心克己,纵然乱世浮生
2014届 高三,2,班 宋芃一
人生在世,应灵动如水,撇开纷繁芜杂,不为世俗囿困;也应沉稳如山,耐住利欲诱惑,不易本真之心。放下无谓的执念,遵从心之所向,方能立于乱世;留住朴实的自我,坚守素净灵魂,而后看透浮生。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此乃弘一法师圆寂前的肺腑之言。能达到这般人生境界,仿佛在小庙里用破衣服作枕头,每日白菜萝卜的李叔同不曾存在过。弘一法师忘却苦难的折磨,放下怨尤,豁达割舍;而舍弃尘缘,斩断俗丝,遁入空门,更是从心之选。纵使红尘纷繁事萦绕周遭,拥有心灵与信念的指引,便可泰然卸下一切多余之物,无怨更无悔地踏入圆满之境。
动荡年代已然走远,时代变迁依旧幻化出飘摇沉浮。此时世间凡人未遇苦难便止步不前多是因作茧自缚。初心仍在,却是被岁月浪潮冲刷地模糊了纹路;一念执著,徒令自身走向困苦的囹圄。被众人看作几乎可以代表“美丽”的,是林青霞。而当时间公平地在她身上脸下痕迹,她只是轻轻一句,“别叫我女神,太累。”青春美貌再不复返,那又如何,她把本应和时间较劲提着的那一口气放了下来,潇洒地逐渐老去。即便再多的言语故事眷恋她年轻时的容颜,如今的林青霞,“也不是作家,只想当个写作人。”任时光匆匆流去,所在乎的,不过一颗真心。她凭一颗真心,于人生这场浩瀚旅途中游走,不改其乐。
同样是声名远播的女演员,山口百惠更显传奇。犹记恒河沙数的际遇起落在她的裙摆间一一掠过,百转千回的人生面相从那双明眸中折射流光。那是最耀眼的时刻,那是名誉财富荣耀潮水一般涌来的时刻,她却选择了急流勇退。挣脱名利的枷锁,回归简单生活,没有丝毫留恋,我想她是做得利落透彻的——不为繁华易素心。“若不撇开终是苦,各能捺住就成名。”如果林青霞的一撇是撇开悠游山间时的无关本心的尘喧,山口百惠的一捺便是点在“一览众山小”的高峰处,支撑住了整个人生。
穿过历史长长的隧道,川端康成留给世人如梦的雪国和泡沫般的生命。诺贝尔奖于川端自身,徒增“盛名之下,其实难却”的压力。他因此无所适从,最终自我了结。由此,若将名声加之于心,旷世才华也只是那一现的昙花。而莫言如是说:“我变得谦卑。之前我总在借小说炫技,但现在,我开始降低调门,回到最朴素的状态。”关乎名利的词语已被他从人生字典中剥离,他要求自己回到最初的最初,以本真之心现本真之态。摒弃浮夸,修身克己,才不会只历经虚无缥缈的一朝一夕便化为烟云。在历史的丰碑上刻下自己姓名的同时,更要以完整的生命,苍劲的人生作为注脚。也惟有不断督促自己,坚守那一片干净、
不为烟尘沾染的灵魂,才能让人生挺拔伫立。
回首乱世,不过是长河荡涤;注目浮生,也许仅南柯一梦。置纷扰俗事于度外,便不会淹没在历史洪流之中,而能借此洗去心灵的尘垢;恪守心中一方澄澈碧落,绚烂光华不会似泡沫虚浮游荡,而是跨越时间限制,凝为润泽的珍珠。
循真心所愿,克一己私欲,坦然处世则不乱,从容人生自无浮。
戡破 放下 自在
2014届高三,2,班 丁辰
佛语有云:“戡破,放下,自在。”短短六字道尽了人生的本真。勘破了声名荣耀的迷雾,才能学会放下,把该撇开的果敢决绝地撇开,将该捺住干脆利落地捺住,如此这般,声名自在,我心自在。
放下是人生一种自觉的选择,是智慧的大境界,我们总是习惯于得到,而只有那些勘破世事的智者才能淡然一笑,将放下也当作人生的常态。美国开国元勋华盛顿,在权力的巅峰,将手中的权杖轻轻放下,交还给民主与法制,回到老家弗农山庄过起了普通农民的生活。他的声名并没有因为放下的选择而有丝毫淡褪,反而在岁月的冲刷下泛出更加夺目的光彩~反观法兰西帝国的缔造者拿破仑,他戎马一生,指点江山,挥斥方遒,在历史书卷上写下的千秋伟业令世人景仰。可是他撇不开权力的诱惑,按捺不住狂奔的野心,最终凌驾于民主之上的加冕成为他人生最大的污点。
诚然,懂得放下,声名自在,然而真正的勘破是不囿于声名的。声名只是个结果,是放下的附加值,它永远不可以作为前行的方向,因为撇开与捺住的原动力是追求心灵之自在。也正因为如此,真正的智者从不把鲜花和掌声当作炫耀的资本。那些不绝于耳的纷扰和喧嚣只能成为他们心灵的重担。自然,如果勘破了这一点,放下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了。李叔同在出家之时早已成为享誉中华的作曲家,然而,别人眼中那些令人歆羡不已的名与利却成了他心灵的负担。于是,他义无反顾地放下,留下虎跑寺前一个潇洒的背影和世人唏嘘不已的嗟叹。浮华褪尽,我心自在,曾经的作曲名家淡然转身,成为一代佛学宗师。
然而,放下这一个看似轻松的动作,难倒了古今中外无数人生路上的跋涉者。可事实上,只要在旅途中时刻保持自己的本心,拂去蒙蔽心灵的尘埃,世间种种就会洞然于心,而这,就是所谓勘破。继之,度其长短,权其轻重,在抛却和保留中你就学会了放下。此刻,不知不觉间,你已然进入自在之境。
勘破,放下,自在,唯其如此,方能游刃有余于撇开捺住这一方人生天地之间。
树
2014届高三,2,班 胡可冕
记得《素年锦时》中的一个句子:“年轻的人像墙头的蔷薇,是人间的春色:而成熟之后,更接近树的笃定和静默。,是活色生香生活的恩惠,他们稀少而珍贵。”安静的生长,能够撇的开浮名,捺得住寂寞,这是我从树的身上看到的一些朴素的道理,亦树亦人。
在旅途中我看到过各种各样的树。
喜欢林子里微湿气味的树,也喜欢悬崖上峭立挺拔的树,亦或是邻家院中飘香的槐树,逼仄角落中不知名的树苗。谁会愿意理会一颗树呢,但他们只长着遗传密码子规定的那种形状,固定个性,甘于寂寞。他们一辈子只信仰阳光,让别人的喧扰从一旁远远走过。
趟在一颗不知名的树旁,微嗅着空气中弥漫的草木为,感受行云流水般的诗意。做人,也是需要带些草木味的吧。
她像一颗静默的柳树,枝叶低垂向下。杨绛在90寿辰的时候专门躲进清华大学招待所住了几日“避寿”。她的一生,就像她翻译的诗“我与谁都不争,谁和我争都不屑”。寻求内心淡泊,放下名利专心治学。
他是一株坚毅的松树,松针自有风骨。丰子恺在战争时期来到一个偏僻的山林中,读书作画,种豆养鹅,敢于寂寞,保持着文人的优雅。
他们的人格都带着淡淡的草木味,寂寞脱俗,怀着开阔而坚定的人生观,自成体系。
可是,我所见到的城市道路旁的树,确实另一番景象。一如城市中的人,荤腥味十足。每棵树都按照人的意志生长,枝繁叶茂却惊人雷同。成为王朔笔下的“橡皮人”,表面波澜不惊,内心兵荒马乱。在建立在沙漠上的城市中,太多的人,撇不开,捺不住,他们只有蓬勃野心,不再有风月心情。
两种树,两种人生,亦是两种不同的情怀和命运。前者草木味浓郁,后者荤腥味扑鼻。如今,当人们推到了荒村,野外,悬崖边,角落里的笃定而静默的树,在城市道路中栽上雷同流俗的树时,他们也同时推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撇不开名利,耐不住寂寞,个人似乎总是很容易的流入庸俗。可是连一片叶子都可以有自己的骨骼。
做一颗树吧。安静地修剪身边的杂草,一如刈除尘世的纷扰。寂寞地生长在荒凉的远方。看大地寒来暑往,四季消长分明,让种子播种信念,成古树支起苍穹。
于千回百转间收放自如
2014届高三,2,班 李睿扬
汉字之中,写“人”最易,不必横平竖直,只需随意撇捺。写好却也最难,着墨过重则拖沓累赘,蜻蜓点水又轻浮无力。做人亦是如此,若能在起伏跌宕中掌握收放的节奏,“人”便能塑得俊逸而圆满。
人生就像一条单行道,一脚油门踩到底是需要极大勇气的,若不是上帝操纵着方向盘,多半还会撞上路旁的护栏。论实力,当年拿破仑雄霸欧洲,无人能出其右,却在滑铁卢惨遭耻辱一败;论气场,西楚霸王亦曾威慑四方,却同样落个功业未成身先死的下场。当境遇好似猛虎下山,推着你向功名的彼岸飞渡时,能不能抑住心中的无名之火,便决定了你的临门一脚是否能点石成金。拿破仑和项羽,被功名窃取了敬畏,目空了一切,也就注定被胜利女神流放到人生的火葬场。然而捺住了急功近利的欲望,若不撇开过去的得失,人生亦不会开花结果。任由荣辱滞留在自己的站台,从此浑浑噩噩,无力挣脱,这样的人生,在单向度的臆想中沉沦,却找不到放下一切的勇气,待到时间抽干了理想的泪水,活着的意义也就仅剩下为了面包与茅屋的苦苦挣扎。
每个人都是生命的舵手,善于收放者,无论命运几何,他们都能在风暴的浪尖上扬帆破浪,在暗流汹涌,礁岩错综间来去自如。梭罗看破了俗世的荒诞与谬误,于是背上一把斧头,毅然走进了瓦尔登湖畔的青葱密林。在那里,他收起了名利之心,转而在时间的溪水里垂钓碧天上的星星,看大地寒来暑往,四季消长分明。然而反叛过后,异能回归生活,一部《瓦尔登湖》,宛若不灭星辰,折射出梭罗在世俗间收放的艺术,也闪耀着生命里永不衰老的意义和追求。千回百转的命运,有时不如陶潜,梭罗那般在看似平静的变化中开出无暇的花朵,却留下了更多收放的空间。曾国藩一生历经起伏,却练就了他低谷时坚守,得意时坦然的超凡心境。屡战屡败却依旧能一笑而过,曾国藩煅造了一个大写的“人”,就在一撇一捺间,将收放的艺术演绎到了极致。
“若不撇开都是苦,各能捺住就成名。”收得住,即是心不累于名,欲不止于利;放得开,即是超拔于荣辱,不计较得失。当命运不再主宰人的意志,人们也就学会了——跳一曲人生的探戈,在千回百转间收放自如。
作文三:《撇捺人生》2000字
书写隐藏的秘密连载之四
撇捺人生智性选择
方孝坤
网上搜到一副有趣的对联,上联是:若不撇开终是苦 ,下联是:各自捺住就成名 ,横批:撇捺人生 。“若”字不撇即为苦,“各”字捺住即成名,一撇一捺即“人”字;凡世间之事,撇开一些就不苦;虚名幻想,捺住方寸就开明! 这幅对联很有趣,也颇具启发意义。
今天我们讲一讲撇和捺。撇和捺一前一后、一左一右护住中宫,就好像人的两只胳膊或者两条腿,重要性可想而知。一撇见真情,一捺见人格。一撇一捺成就了一个“人”,此人如何,全在撇捺的自然伸缩,或伸展自如,左右逢源;或畏葸不前,坎坷多舛;或刚健有力,雷厉风行;或软弱扁沓,执行不力??总之,一撇一捺写就你的真实人生。一般来说,内向胆怯之人,目光短浅,做事拘谨,写
出的撇捺猥琐,放不开;目光远大、作事光明磊落,大方开朗之人则左右舒展,笔画有力。简单率性的人写出的撇捺简洁明快,线条流畅;善思多想之人则运笔缓慢,走走停停,并会写出出人意料的多余笔画。
上面提到的对联非常有趣,“若不撇开终是苦”是说如果撇画短促而不伸展,就成了“苦”字,言外之意就是说如果撇画写得短促,人生就变成了“苦味人生”。这是真的吗?这本是两个字的游戏,但是从笔迹学来分析,也确实如此,长撇的人性情开朗,短撇的人则性格内向。“各自捺住就成名 ”是说如果把“各”字的捺画写短就成了“名”字,言外之意,就是捺画不要写得太长太放,懂得收敛,韬光隐晦,低调做人,才能走向成功,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折射。
撇得开,捺得住,是一种智慧。人生若不撇开虚名浮利,就会沉溺于拼命追逐的疲惫和茫然的痛苦之中,人生如果能够捺住寂寞,抵挡住各种诱惑,专注于非关名利的事业,就可以一日成就,获得真正的成功。
懂得收放,生命才会更完美。懂得收敛,事情才会留有余地,懂得收敛,机会才会更多,懂得收敛,才能走的更远,懂得收敛,才可以含蓄蕴藉??放开想象,收住欲望,朝向目标,坚持不懈。完美的生命需要小心守护。
书写表现性情,书写也可以锤炼人格,拿起你的人生之笔,勇敢地写出你的撇,理性地写出你的捺,让你的“人”生更加美丽。
一撇一捺撑起“人”
吴小冰
最深刻的道理,往往蕴含在最简单的形式当中,就像“人”字,一撇一捺而已。然而,世界上很多复杂的事情,其实是人搞出来的。
来到这个世界,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简直是个偶然,我们所能做的,也必须去做的就是把握好自己的人生。可是,人是最高级的群居动物,一个人的能力只有表现出来,才能得到大众的客观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也只有在大众眼里才能得到体现。对于人来说,他人就是镜子,也是尺子,还是天平??
不能一叶障目,更不能一手遮天。没有哪一个人可以独立地完成任何事情,那些口里常说:“没有你地球照样转”的人多是狂妄之徒。他应该知道,没有谁,地球都照样转,这是永恒的规律。不同的是,人不能主宰一切,也不能改变一切。没有你、我、他,该发生的事情照样会发生,但我们没有你们和他们,恐怕工作就无法开展,事业无法推动,社会也无法发展,人类又谈何文明进步!
我总觉得我们中国的文字,充满着太多的奥秘。很多道理,其实从文字本身就可以悟出来的,就像“人”字,一撇一捺,你说它像什么?是否像我们的两条腿?是否暗示着我们:要活得像个人样,就得大胆地迈开双脚不停地跑腿?是否告诫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实是互相支撑的,是你成全了我,也是我成全了你?
道理是明摆的,就看人们懂不懂得这个理。有些事情必须个人去完成,但更多的事情需要大家配合才能完成。无论是个人的事情,还是大家的事情,没有他人的配合与认可,便失去了意义。
好好看看“人”,好好去做人,方能像个“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男人是撇,女人是捺。没有女人,男人少了一根肋骨;没有男人,女人便没有了脊椎。没有男人的家是不安全的,而家里没有女人,却是无尽荒凉。
缺撇少捺不成人。一个人,哪怕他手里权力再大,如果他不懂得分享,他就不懂得成功。权力是实际资本,口碑却是无形资产。任何人都需要得到别人的肯定,得到别人肯定的人才是真正的成功。可是,有了成果又不让人分享,有了成绩却独自占有,还怕别人不知道,世上没有这样的人吗?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我想,这是最理想的境界,也是一种对任何人都有利的事情。“我为人人”就像在银行里储存了一笔款项,待到要用时,把它取出来,就是“人人为我”了。有些人,总以为自己很聪明,一点点蝇头小利他都要,一点点小亏他不吃。久而久之,他便没了立足之地。这种人,到底智乎?愚乎?
人要活得自尊而随和,就必须在人格上独立,在人际上从众。人这一辈子,很多事情并不是随人愿的,自己明明不喜欢的事,往往不得不做。很多讲得过去的事,不一定符合情理,大凡情理上过得去的事,其道理常被忽略了。人可以适当地妥协,但不能一味地迁就。一个失去了自我的人较容易得到别人的同情,但多少有点令人鄙夷。
一撇是扬,一捺是抑;一撇是阳,一捺是阴;一撇是进,一捺是退??做人的艺术,全在一撇一捺中。简单的事情,需要深刻化;复杂的事情,需要简单化。要想做一个简单的人,就要明白一撇一捺的道理。
作文四:《撇捺人生_1200字_作文网》1200字
从你呱呱落地,就开始攥着笔在人生白纸上书写“人”字,每一顿笔,每一勾画,无不决定着你的人生形态。一撇一捺,看似简单的两个笔画,却掌握着整个“人”的构造。
大千世界,鱼目混杂,有撇不开的诱惑,又有多少人能捺得住寂寞,守住心中的想法,将“人”演绎到最美。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为了捺住他身心的洁白,撇开浊世的污秽,毅然投向汨罗江,望滔滔江水能洗涤世俗的尘埃,留下他一腔的爱国热情。
相比于屈原的决然投江,司马迁的隐忍苟活,又何尝不是撇开世俗的谩骂与误解,只为捺住心底对文传后世的渴望。“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他尽管择生与世俗同浮沉,但他心中的志向却没有被喧嚣所湮没,这种坚守是何其痛苦,又多么值得人钦佩。
撇与捺是相辅相成的。当屈原撇开了世俗的污浊,失去的是生命,捺住的是《离骚》的流芳百世;当司马迁撇开了自身的尊严以及对先代和子孙的歉愧,失去的是世人的理解,捺住的是《史记》的千古颂传。得与失,无人能知晓其理,更无法计较其得益。若撇不开人生的诱惑,也就自然捺不住超然物外、宁静致远的洒脱,这个中得失,恐怕只有当事者才能体味吧。
豪宅、名包、官位、高薪……这些权力与金钱的代名词,是多数人撇不开的诱惑。可能有人会笑你庸俗,可能有人会说你轻浮,但你也许会回一句:“现实面前,不随波逐流,就很有可能会被大浪冲走。”其实撇不撇的开,全靠个人意志。“人的一生,说穿了就是相对世界追逐与欢变的历程。”林清玄敢于撇下功名,只愿得一世清欢,随着时事的更替,尚能在现实的长流中捺住心中的那片柔软。拥有太多,反而会成为成功道路上的羁绊,何不撇开,感受粗茶淡饭的清香?
人既然活在这世上,总要坚守住一些东西,也不枉来这一遭。小时候有很多梦想,想当科学家、艺术家、飞行员;长大后,发现这些理想很不现实,只想做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其实科学家也好,老师也好,表面上梦想一直随着时间而改变,但实际上我只想守住一份对未来的向往,憧憬一份简单充实的生活。有一部分人坚守住梦想,最后成功了;有部分人一直守着心中的梦想,临死也尚未达成……不管成败,只要你坚持过,你就走在追梦的路上。
但有些人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撇开家庭事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逐梦,这是非常不理智的。捺住了你对梦想的追求,满足了内心的坚守,但同时又失去了什么?家庭、事业,甚至青春?所以光想捺住,就撇去一切的人和物,“人”字自然会偏离它原来的形态。
人生不可能重来,当你动笔的那一刻,就该意识到不管“人”字有没有达到至善至美,乃至中途出现差错,都不可能删改重来。
一撇一捺,无需一气呵成,但求细致入微,收放自如,方能成就完美的“人”。
高二:钟璐珍
作文网专稿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点评:本文语句通顺,句意流畅,简明扼要、言简意赅,言至意达、精炼有力。例证丰富,选材得当,描述详略得当,较具说服力。据充分有力,分析透彻合理,哲理性较强。
总体来说,文章写得不错,立意深远,思想深刻,充满正能量,读来使人警醒,希望作者再接再厉,争取写出更好的文章,加油!
点评老师:金冬晴
作文五:《材料作文“撇捺人生”写作指导[宝典]》5200字
材料作文“撇捺人生”写作指导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一副对联,上联是“若不撇开终是苦”,下联是“各能捺住就成名”,横批“撇捺人生”。“若”字如果不向左撇就是“苦”字,“各”字如果能把那一捺变成一点就是“名”字,一撇一捺即“人”字。
这副对联所蕴涵的人生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根据你的思考或者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津】
1、材料理解:
这幅对联确实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撇者,撇开、撇弃、撇清、撇脱是也,亦即放下、舍弃、抛弃、丢开、等意,亦可引申为看开之意。人生在世,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不得不撇开,比如撇开名利的诱惑、撇开仇恨、撇开自私、撇开面子、撇开浮躁、撇开心理包袱、撇开不良嗜好等。
捺者,摁、按、按捺是也,亦即抑制、压住、克制、耐住等意,亦可引申为坚守之意。人生在世,同时又有一些东西需要我们不得不捺住,比如捺住寂寞、清苦、磨难、不切实际的欲望等;守住人生的底线等。
“苦”是讲撇不开的后果。如果撇不开,人生将会苦不堪言,相反,如果撇开了,人生就会甜滋滋的。这里的“苦”指痛苦、辛劳,包括心理精神上焦虑痛苦、身体上辛劳、物质条件上的贫乏甚至人身自由受限制等方面。“甜”则相反,指成功美好的人生。
“名” 是讲捺住的结果。如果捺住了,你就会获得人生的成功,美名远扬,亦或是收获人生的闲适自在、平安幸福、充实丰富等;相反,如果捺不住,你就会人生痛苦、失败,甚至身败名裂。
“撇捺人生”是讲人生需要我们既撇又捺,正是一个又一个的撇和捺才构成了我们完美的人生。
因此,这则材料的含意是:我们要撇开迷乱人的本心、动摇人的意志的外在因素,抑制住阻碍人生发展、追求的内在因素,忍耐住影响人生发展、追求的各种境况,坚守立身处世的原则,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幸福甜美,才会留下美好的名声。
若字不撇,即为苦。“各”字捺住,就成名。一撇一捺即“人”字。凡世间事,撇开一些就不痛苦;浮名虚利,捺住方寸就开明了~
2、写作注意点:
这是一个二元关系命题。材料主要围绕“撇”和“捺”展开,“撇”和“捺”互为支撑,相辅相成,否则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人”。这就要求写作中时两者都要写到,不能只写一个方面。
撇开、捺住的可以是不直接相关的两个对象,也可以是一个对象的两个方面。前者如谈英雄人物被捕后慷慨就义,可以这样写:他们撇开了敌人的威逼利诱,捺住了做人的正义气节;后者如谈蔑视名利,可以这样写:他们撇开了名利的诱惑,捺住了追名逐利之心。
举例分析时,撇开、捺住的行为可以体现在同一个对象身上,也可以分别体现在不同的对象身上。
行文组织上,撇开、捺住可以并举着使用,即全文始终将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同时分析,
也可以以并列式的结构分开分析,全文形成总—分—总的结构。
3、立意拓展理解:
那么,人生在世,什么该撇开、什么该捺住,特别是撇到什么程度、捺到什么分寸呢,
一是感性情思应撇开,理性责任该捺住。人有七情六欲,做人要讲感情、重感情。但感情是最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发生波动和变化的。跟着感觉走,终将陷进迷茫或误入歧途。所以,人生在世,还需强化理性思维,撇开一些迷乱心志的情感,记住肩头有一份需要自觉履行的厚重责任。
二是一时得失应撇开,长远利益该捺住。现在有一些的年轻人总是抱怨竞争激烈、工作劳累、生活艰难。其实社会已发展、时代在进步,现实并没有他们说的这么严峻,很多的时候是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太强,或过于看重个人眼前得失。**曾劝告柳亚子“风物长宜放眼量,牢骚太盛防肠断”。台湾星云大师曾告诉人们“付出才能杰出”~的确,付出与收益是成正比的,付出越多,将来收益越大。有时,为了长远的更大收益,还要放弃暂时的微薄获取。有很多成功人士人就是在年轻时多次放弃暂时的提拔或自在的轻松,自加压力、自我磨砺,提高了学识水平,提升了综合素养,从而为后来的进步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的。
三是故作高深应撇开,自负逞强该捺住。做人强装老成、矜持傲慢不可取,但自负逞强也不应该。
艾森豪威尔是二战时盟军最高统帅、美国总统。退休后,有一个将军去造访他,大家天南海北,无所不谈。将军谈得兴起,便开始引经据典,卖弄起自己的学识。当客人走后,艾森豪威尔的秘书问他,将军讲得是否正确,艾告诉秘书,完全错了。秘书不解地问艾,那你刚才为什么不当面予以指正,艾回答说:
“你就是不明白,我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很大程度是因为懂得恰当地收敛起自己的锋芒。”
所以,恰当地捺住锋芒是智慧的表现。
四是固执己见应撇开,独立个性该捺住。为人处世,摒弃个人偏见、抛弃个人意气、突破虚荣面子,才能与时俱进,博采众长、不断进步。但随波逐流、追风赶潮,没有独立意识、丧失自我个性、不具独特风格,也是不成熟的表现。古人说,“外圆内方”,“出世”做人、“入世”做事,大概也包含这个意思吧。我理解,所谓“入世”,就是以积极的心态,去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去接受现实,并按现实社会健康的规则行事。否则,便会有冲突、委屈、冤枉、对立情况或情绪产生,令自己和他人都感到痛苦和烦恼。所谓“出世”,就是在自己的内心深处保留一个充实的灵魂、一份宁静的心境;保留一种独立的判断能力和敏锐眼光;保留一种独特的个性和高雅的品味。
五是单纯物欲要撇开,人生底线该捺住。现在有些人整天就是为了有房、有车、有钱而奋斗,实不足取。如果我们单纯地把追求生活条件的改善作为一切努力的目的,往往就会使自己陷入过度重视物质利益和拜金主义的怪圈。这种人,要么牢骚满腹,一触即跳,似乎这世界谁都欠着他的;要么在利益面前眼睛发绿,胆大妄为,甚至铤而走险。
王蒙先生曾经告诫人们,要守住人生底线。他说:“一个人的一生,应该从正面要求自己达到这个,做到那个,得到那个,感到那个等等。同时,也许更重要的是树立反面的界限,即不可这样,不得那样,摆脱这样,脱离那样。如此这般,也许你的人生反而更清晰更明朗了,你将得到更多的光明与智慧,离开黑暗与愚蠢的苦海。那有多么好!”
是的,守住了底线,就守住了安全、清白、无悔和光明~
当然,要撇开和捺住的东西还有很多,各人还可以提出不同的看法。
如何做到这样,可以从人生观、心态、自信、自强、意志等方面论述,这里不作展开。
【素材示例】
只体现撇开、捺住一个方面的例子容易列举,两者兼顾的例子难举一些,下面试着列举几例兼顾两者的例子(自己举一反三):
1、庄子“吾将曳尾于涂中”:撇开名利的诱惑,守住精神的自由。 原文: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 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译文:
庄子在濮河钓鱼,楚国国王派两位大臣前去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楚王)想将国内的事务麻烦您啊~”庄子拿着鱼竿没有回头看(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时已经三千岁了,国王用锦缎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留下骨头让人们珍藏呢,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呢,” 两个大臣说:“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 庄子说:“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
2、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撇开名利,守住傲骨。
居里夫人研究镭和钋:看淡名利,耐住寂寞。 3、
居里夫妇都是世界上知名的科学家,居里夫人是世界上唯一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但他们生活俭朴,不求名利。各种勋章、奖章是荣誉的象征,或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宝物,可居里夫妇视之如废物。1902年,居里先生收到了法兰西共和国大学理学院的通知,说是将向部里提出申请,颁发给他荣誉勋章,以表彰他在科学上的贡献。务请他不要拒绝接受。居里和夫人商量以后,写了一封覆信:"请代向部长先生,表示我的谢意。并请转告,我对勋章没有丝毫兴趣,我只亟需一个实验室。"
居里夫人的一位朋友应邀到她家做客,进屋后看见居里夫人的小女儿正在玩弄英国皇家协会刚刚授予居里夫人的一枚金质奖章,惊讶地说:"这枚体现极高荣誉的金质奖章,能得到它是极不容易的,怎么能够让孩子玩呢,"居里夫人却说:"就是要让孩子从小知道荣誉这东西,只是玩具而已,只能玩玩,绝不可以太看重它,如果永远守着它,就不会有出息。"
4、司马迁忍辱著《史记》:他撇开了别人的嘲笑和鄙夷,捺住了心中的痛苦和愤怒。
5、庞涓:撇不开对虚名的追求,捺不住对孙膑的嫉妒。 6、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看轻宦海沉浮,耐住失意的愤懑。 7、文天祥:撇开名利诱惑,守住民族大义。
8、陶渊明:放下功名,守住本性。
9、勾践:撇开面子,捺住屈辱。
10、齐桓公重用管仲:放下仇恨,耐住杀伐之心。 11、蔺相如:放下私利,守住爱国之心。
12、关麟征辞官隐居:放下名利,耐住淡薄。
关麟征是黄博军校一斯期生,曾在国民党军队中历任要职。他经过长期征战和宦海沉浮,逐渐看透自己前半生争名夺利的官场生活,于1949年秋辞去陆军总司令职务、退出国民党军界,拒绝接受随**飞往台湾的命令,借故在香港隐居下来。从此,他不参加任何政治性的集会和社会活动,不接见任何记者采访,断绝一切与党政军故旧的联系,整
日以读书、写字为乐。其间**、蒋经国你子曾数度邀请他去台湾任职,并许以高官厚禄,他都婉言谢绝。从44岁至85岁逝世,他一直过着淡泊的隐居生活。
13、钱钟书潜心写作:拒绝名利诱惑,耐住寂寞。
当代大学者钱钟书,终生淡泊名利,甘于寂寞。他谢绝所有新闻媒体的采访,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的记者,曾千方百计想冲破钱钟书的防线,最后还是不无遗憾地对全国观众宣告:钱钟书先生坚决不接受采访,我们只能尊重他的意见。
80年代,美国著名的普林斯顿大学,特邀钱钟书去讲学,每周只需钱钟书讲40分钟课,一共只讲12次,酬金16万美元。食宿全包,可带夫人同往。待遇如此丰厚,可是钱钟书却拒绝了。
他的著名小说《围城》发表以后,不仅在国内引起轰动,而且在国外反响也很大。新闻和文学界有很多人想见见他,一睹他的风采,都遭他的婉拒。有一位布什国女士打电话,说她读了《围城》探测切想见他。钱钟书再三婉拒,她仍然执意要见。
钱钟书幽默地对她说:“如果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一定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
1991年报11月钱钟书法家80华诞的前夕,家中电话不断,亲朋好友、学者名人、机关团体纷纷要给他祝寿,中国社会科学院要为他开祝寿会、学术讨论会,钱钟书一概坚辞。
【佳作示例】
收放自如写人生
有一副对联,上联是“若不撇开终是苦”,下联是“各能捺住就成名”,横批“撇捺人生”。这副对联妙用解字法,揭示了受苦和成名的原因,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能给我们带来深刻的人生启示。
这启示最重要的一点便是,收放自如才能写就圆满人生。收,就是要收住怠惰、狂放、享乐之心;放,就是要放下功名、得失、利害之心。收放自如,才能功成名就,又能远祸离苦。
首先要收住怠惰之心,勤学习,勤思考,勤实践,惟其如此,才能有所建树,有所作为。巴尔扎克每天写作16个小时,才能换来著作等身的业绩;易中天每天坚持写作,才能赢来“学术超男,如日中天”的美名;王献之写完十八缸水,才有书法家的美誉;俞敏洪迷恋读书,才能成为名满天下的学问家。古今中外,大凡有所作为者,无不是以勤为伴,以勤自励。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我们要将自己打造成器,就必须收住狂放之心,将其锁进理性的牢笼。我们痛心地看到,少数学生沉迷游戏,不能自拔,最后只能辍学在家,一事无成,甚而至于,有人通宵达旦,鏖战网吧,神经过度紧张,引发心肌梗塞,导致一命呜呼。
追求享乐是人的天性,趋乐避苦是人的本能。但“怀与安,实败名”,贪图享乐是蚕食意志力的蠹虫,是瓦解进取心的蟊贼,因此,我们要收住享乐之心,高扬美德之旗,放飞事业之心。
一方面要有入世之心,另一方面也要抱出世之想。在遇到挫折、磨难和人生的重大打击时,还要放得下功名,看得开得失,化得了利害。
苏轼被贬黄州,却写下了震古烁今的三赤壁;**下放到江西一家制造厂劳动,却写就了东山再起的传奇;曼德拉狱中生活多少年,却练就了钢铁一般的意志力。他们看淡功名、得失、利害,才能超脱苦痛的深渊,摆脱心魔的纠缠,才能升华人生的大境界,体会人生的大悲欢。
以出世之心干入世之事,是一种不错的人生哲学。收放自如,才能写就完美人生。
历史为你铺开海阔天空般的巨纸,时代赋予你如椽似帚的大笔,生活为你磨开浓淡相宜的墨汁,请运用你的才思,运足你的气力,点横撇捺,收放自如,写就最绚烂的人生诗篇~
作文六:《每周作文点评13:新材料作文“撇捺人生》2600字
每周作文点评 13:新材料作文撇捺人生
每周作文点评 13:新材料作文撇捺人生
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副对联,上联是若不撇开终是苦,下联是各能捺住就成名,横批撇捺人生。若字如 果不向左撇就是苦字,各字如果能把那一捺变成一点就是名字,一撇一捺即人字。
这副对联所蕴涵的人生哲理, 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 根据你的思考或者联想写一 篇文章,不少于 800字。
注意: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每一个错别字扣 1分,重 复不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这是一个二元关系命题。 材料主要围绕撇和捺展开。 写好本题的关键是要深入思考, 细 化认识。
首先, 我们要明确撇和捺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住; 既要学会 放弃,又要懂得坚守,这样才能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只撇不捺,为人就没有原则,没有 分寸;只捺不撇,视野则会狭窄。撇和捺互相弥补,互为支撑,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否则 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人。
其次, 我们还得对撇和捺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思考:为什么撇开了, 就能捺得住?撇不开, 结果又如何?捺不住又如何?这样一一反问,结果不言自明。
审读对联可知,撇开的是人生的诱惑,捺住的是寂寞、清苦、磨难等。写作范围可以谈 古论今,材料既可以选择名人故事, 也可以讲述自己的经历。 文体选择上比较自由,素材掌 握多的同学可以写议论文、 议论性散文, 叙述功底好的同学可以写记叙文。 但无论选择何种 文体,都应该从撇和捺两个方面加以论述、记叙。
精彩范文
撇捺人生
上联:若不撇开终是苦;
下联:各能捺住就成名。
横批:撇捺人生。
从会摇头背《静夜思》开始,我就对人类的智慧疯狂地崇拜。而今,这一撇一捺即为人 的对联,更是开启了我思考人生的大门。
凡尘旧事,寒烟衰草,神马都是浮云,撇开一些,让苦成若,只留下甜。
人间的繁华不止三千,人类的欲望也永无止境。如果我们能及时捺住欲望,捺住方寸, 那么,我们的心空就会明朗许多。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是当年 的周瑜, 也是未遇见诸葛亮时的周瑜, 那时的他自信、 自豪、 自大, 自诩文韬武略无人能及, 可最后却落得个英年早逝的下场。 这是为何?因为他撇不开对虚名的追求, 捺不住对诸葛孔 明的嫉妒。一声仰天长啸既生瑜,何生亮,终结了他撇不开、捺不住的人生。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一部历史与文学高度结合的鸿篇巨著《史记》 ,收获 了多少人心中的喜爱与崇敬! 不仅仅是对书, 更是对的崇敬! 当年一句为李陵辩护的谏言让 他承受了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最残酷、 最耻辱的刑罚,可是,为了实现父亲与自己的梦想,他 隐忍泪水,毅然踏上征程。最终,他耗尽半生心血完成了那部绝唱!司马迁,一个谜一样的 人!他撇开了别人的嘲笑和鄙夷,捺住了心中的痛苦和愤怒, 终于,他用自己的撇捺描绘出 了自己辉煌的人生。
若不撇开终是苦,各能捺住就成名。
让我们撇开世俗的羁绊, 撇开无谓的纠缠, 捺住心中的欲望, 捺住心中的不甘, 用轻松、 明朗的心态对待人生,用一撇一捺的艺术书写自己的完美人生!
点评:这是一篇比较优秀的考场作文。文章布局精妙,文笔流畅。
内容项上, 这篇文章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最与众不同之处在于, 没有把过程抽象出来 作概括式的分析,而是还原到具体的读书过程中,用过程的享受和取得来诠释题目的内涵。 表达项上, 对历史材料非常熟悉, 运用概括力极强的语言进行形象化的叙述后, 恰当地 进行议论,充分挖掘出材料的内涵并为己所用。语言精练,长短句结合,整散句搭配,富有 摇曳之美。
发展等级项上, 本文个性鲜明, 思绪飞扬, 议论深刻, 引用恰当, 举例精巧, 层次清楚, 具有一种建筑美,更使得文章因语言简练而意味深长。
不撇捺无以致远
如不撇开终是苦,各能捺住就成名。一撇一捺,成就了大写的人。
凡世间之事,撇开虚名、幻想、得失,捺住方寸,才能有一颗坚守的心。只要我们用坚 守的心来对待万事,我们的人生终会走向成功。
不撇捺无以致远。能撇能捺,如一阵风,静静地荡过湖面,却不愿掀起一丝波澜;如一 缕烟, 悠然地在屋顶上袅袅升起,不带走任何尘埃。用坚守的心来感知万物,我们终会有所 获得。
其实, 人生就像是去参加一次宴会, 没有必要一路喧嚣, 惊得花草树木不安。 带着一颗 宁静的心, 我们采一束金菊,携一缕清风,以一种超然于物外的精神去赴这次宴会,又何尝 不是乐事呢?
走进历史的河流,我静静地感受着那些亘古的一撇一捺。
他,采摘一束菊花, 在那条小路上静静地走着。没有世俗的杂念, 我看到了他眼中干净 的风,看到了他脸上闲适的惬意。撇开功名利禄,在动荡之中仍然安分如此,陶潜,他把心 化成了一潭水,超脱世俗之外,流进了宁静之中,他的人生成功了。撇开才能致远,采菊东 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永远的碑塔,后人永远记住了他——隐逸者。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文天祥带着一身正气而来, 却只能在惶恐滩头独自 惶恐, 在零丁洋里苦叹零丁。当曾经的繁华不再, 他并没有随波逐流, 而是用另一种方式— —坚守来实现人生的价值。 人们记住了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但更多的是 折服于他在荣华富贵面前的平常心态。 不坚守无以致远, 一身正气的他并没有随风而逝, 反 而在历史的天空中久久飘荡。他,走进了人们的心中。
无论是旭日和风还是狂风暴雨, 我们应该始终坚守着人生的撇捺。 如陶潜, 在坚守中飘 出一抹淡菊的幽香; 如文天祥, 在坚守中释放出一身傲然正气。 我们何不用坚守来书写出人 生辉煌的篇章呢?
坚守是一轮不落的太阳。不撇不捺无以坚守, 更无以致远。倘若没有它,我们就不会越 过重重困难,在迷途中觅得心灵的港湾、 找到停靠的彼岸。把人生当做一艘船吧, 用一颗坚 守的心慢慢地积蓄力量, 不管世事如何变化, 终有一天, 我们会以饱满的精力渡向成功的彼 岸。
人生中,不撇捺无以致远。
点评:这篇作文内容丰富,文笔流畅,点题意识强,是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
内容项上, 这篇文章化用警句开篇, 开宗明义,举陶渊明的事例论证撇开以致远, 举文 天祥的事例论证捺住以致远,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最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化生疏为熟悉, 把撇捺的话题引到自己熟悉的坚守层面上,并且紧扣住材料内涵展开论述。
表达项上, 借助细腻的描写给我们展现了不凡的想象力, 恰当举例,充分论证,有的放 矢,有放有收,收放自如。
作文七:《新材料作文“撇捺人生”导写及例文点评》2700字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新材料作文“撇捺人生”导写及例文点评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副对联,上联是“若不撇开终是苦”,下联是“各能捺住就成名”,横批“撇捺人生”。“若”字如果不向左撇就是“苦”字,“各”字如果能把那一捺变成一点就是“名”字,一撇一捺即“人”字。
这副对联所蕴涵的人生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根据你的思考或者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④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⑤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这是一个二元关系命题。材料主要围绕“撇”和“捺”展开。写好本题的关键是要深入思考,细化认识。
首先,我们要明确“撇”和“捺”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住;既要学会放弃,又要懂得坚守,这样才能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只“撇”不“捺”,为人就没有原则,没有分寸;只“捺”不“撇”,视野则会狭窄。“撇”和“捺”互相弥补,互为支撑,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否则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人”。
其次,我们还得对“撇”和“捺”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思考:为什么“撇开了,就能捺得住”?“撇不开”,结果又如何?“捺不住”又如何?这样一一反问,结果不言自明。
审读对联可知,撇开的是人生的诱惑,捺住的是寂寞、清苦、磨难等。写作范围可以谈古论今,材料既可以选择名人故事,也可以讲述自己的经历。文体选择上比较自由,素材掌握多的同学可以写议论文、议论性散文,叙述功底好的同学可以写记叙文。但无论选择何种文体,都应该从“撇”和“捺”两个方面加以论述、记叙。
【精彩例文】:
不撇捺无以致远
“如不撇开终是苦,各能捺住就成名。”一撇一捺,成就了大写的“人”。 凡世间之事,撇开虚名、幻想、得失,捺住方寸,才能有一颗坚守的心。只要我们用坚守的心来对待万事,我们的人生终会走向成功。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不撇捺无以致远。能撇能捺,如一阵风,静静地荡过湖面,却不愿掀起一丝波澜;如一缕烟,悠然地在屋顶上袅袅升起,不带走任何尘埃。用坚守的心来感知万物,我们终会有所获得。
其实,人生就像是去参加一次宴会,没有必要一路喧嚣,惊得花草树木不安。带着一颗宁静的心,我们采一束金菊,携一缕清风,以一种超然于物外的精神去赴这次宴会,又何尝不是乐事呢?
走进历史的河流,我静静地感受着那些亘古的一撇一捺。
他,采摘一束菊花,在那条小路上静静地走着。没有世俗的杂念,我看到了他眼中干净的风,看到了他脸上闲适的惬意。撇开功名利禄,在动荡之中仍然安分如此,陶潜,他把心化成了一潭水,超脱世俗之外,流进了宁静之中,他的人生成功了。撇开才能致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永远的碑塔,后人永远记住了他——隐逸者。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文天祥带着一身正气而来,却只能在惶恐滩头独自惶恐,在零丁洋里苦叹零丁。当曾经的繁华不再,他并没有随波逐流,而是用另一种方式——坚守来实现人生的价值。人们记住了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但更多的是折服于他在荣华富贵面前的平常心态。不坚守无以致远,一身正气的他并没有随风而逝,反而在历史的天空中久久飘荡。他,走进了人们的心中。
无论是旭日和风还是狂风暴雨,我们应该始终坚守着人生的“撇”“捺”。如陶潜,在坚守中飘出一抹淡菊的幽香;如文天祥,在坚守中释放出一身傲然正气。我们何不用坚守来书写出人生辉煌的篇章呢?
坚守是一轮不落的太阳。不撇不捺无以坚守,更无以致远。倘若没有它,我们就不会越过重重困难,在迷途中觅得心灵的港湾、找到停靠的彼岸。把人生当做一艘船吧,用一颗坚守的心慢慢地积蓄力量,不管世事如何变化,终有一天,我们会以饱满的精力渡向成功的彼岸。
人生中,不撇捺无以致远。
【点评】:这篇作文内容丰富,文笔流畅,点题意识强,是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
内容项上,这篇文章化用警句开篇,开宗明义,举陶渊明的事例论证“撇开以致远”,举文天祥的事例论证“捺住以致远”,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最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作者化生疏为熟悉,把“撇捺”的话题引到自己熟悉的“坚守”层面上,并且紧扣住材料内涵展开论述。
表达项上,作者借助细腻的描写给我们展现了不凡的想象力,恰当举例,充分论证,有的放矢,有放有收,收放自如。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发展等级项上,这篇文章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得出“不撇捺无以致远”这一结论,具有很强的思想深度;描写丰满细腻,文采鲜活华丽。
撇捺人生
上联:若不撇开终是苦;
下联:各能捺住就成名。
横批:撇捺人生。
从会摇头背《静夜思》开始,我就对人类的智慧疯狂地崇拜。而今,这一“撇”一“捺”即为“人”的对联,更是开启了我思考人生的大门。
凡尘旧事,寒烟衰草,“神马都是浮云”,撇开一些,让“苦”成“若”,只留下甜。
人间的繁华不止三千,人类的欲望也永无止境。如果我们能及时捺住欲望,捺住方寸,那么,我们的心空就会明朗许多。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是当年的周瑜,也是未遇见诸葛亮时的周瑜,那时的他自信、自豪、自大,自诩文韬武略无人能及,可最后却落得个英年早逝的下场。这是为何?因为他撇不开对虚名的追求,捺不住对诸葛孔明的嫉妒。一声仰天长啸“既生瑜,何生亮”,终结了他撇不开、捺不住的人生。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一部历史与文学高度结合的鸿篇巨著《史记》,收获了多少人心中的喜爱与崇敬!不仅仅是对书,更是对作者的崇敬!当年一句为李陵辩护的谏言让他承受了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最残酷、最耻辱的刑罚,可是,为了实现父亲与自己的梦想,他隐忍泪水,毅然踏上征程。最终,他耗尽半生心血完成了那部“绝唱”!司马迁,一个谜一样的人!他撇开了别人的嘲笑和鄙夷,捺住了心中的痛苦和愤怒,终于,他用自己的“撇”“捺”描绘出了自己辉煌的人生。
若不撇开终是苦,各能捺住就成名。
让我们撇开世俗的羁绊,撇开无谓的纠缠,捺住心中的欲望,捺住心中的不甘,用轻松、明朗的心态对待人生,用一“撇”一“捺”的艺术书写自己的完美人生!
【点评】:这是一篇比较优秀的考场作文。文章布局精妙,文笔流畅。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内容项上,这篇文章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最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作者没有把过程抽象出来作概括式的分析,而是还原到具体的读书过程中,用过程的“享受”和“取得”来诠释题目的内涵。
表达项上,作者对历史材料非常熟悉,运用概括力极强的语言进行形象化的叙述后,恰当地进行议论,充分挖掘出材料的内涵并为己所用。语言精练,长短句结合,整散句搭配,富有摇曳之美。
发展等级项上,本文个性鲜明,思绪飞扬,议论深刻,引用恰当,举例精巧,层次清楚,具有一种建筑美,更使得文章因语言简练而意味深长。
作文八:《安徽名校高三大联考作文:撇捺人生》4000字
说明:2011安徽省级示范高中名校高三大联考新材料作文“撇捺人生”导写与模拟评阅
【金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一副对联,上联是“若不撇开终是苦”,下联是“各能捺住就成名”,横批“撇捺人生”。“若”字如果不向左撇就是“苦”字,“各”字如果能把那一捺变成一点就是“名”字,一撇一捺即“人”字。
这副对联所蕴涵的人生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根据你的思考或者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④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⑤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津】
这是一个二元关系命题。材料主要围绕“撇”和“捺”展开。写好本题的关键是要深入思考,细化认识。
首先,我们要明确“撇”和“捺”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住;既要学会放弃,又要懂得坚守,这样才能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只“撇”不“捺”,为人就没有原则,没有分寸;只“捺”不“撇”,视野则会狭窄。“撇”和“捺”互相弥补,互为支撑,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否则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人”。
其次,我们还得对“撇”和“捺”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思考:为什么“撇开了,就能捺得住”?“撇不开”,结果又如何?“捺不住”又如何?这样一一反问,结果不言自明。
审读对联可知,撇开的是人生的诱惑,捺住的是寂寞、清苦、磨难等。写作范围可以谈古论今,材料既可以选择名人故事,也可以讲述自己的经历。文体选择上比较自由,素材掌握多的同学可以写议论文、议论性散文,叙述功底好的同学可以写记叙文。但无论选择何种文体,都应该从“撇”和“捺”两个方面加以论述、记叙。
【阅卷手记】
作为安徽省的高考模拟考试作文题,这个题目比较契合往年的命题思路。材料本身议论性比较强,很多考生都选择了议论文这一文体。大部分考生能扣住材料进行审题,但文章所用的材料不够丰富、新颖,语言表达没有文采。当然,最大的问题是偏题、跑题。具体表现在:
1.“审题”偏差,不全面。
有的考生只写“撇得开”,却没有顾及到“捺得住”;或者只写了“捺得住”,疏忽了“撇得开”,都没能做到全面辩证分析。材料的关键是“撇”“捺”二字,有的同学不解其意或不完全解其意,内容流于片面,甚至对材料的内容只字不提。有一篇作文的题目是《让放弃打开心灵之窗》,显而易见,文章的中心论点是“放弃”,是“撇”,这样的论点只抓住了材料的一半。
2. 论据材料陈旧,不够充实、有效。
一篇议论文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论据的选择、剪裁和分析。从阅卷现场来看,很多考生在引用材料时,都能驰骋上下几千年,联系中外历史,但唯独没有联系个人实际,导致选择的材料缺乏“个性”和“深度”。考生所涉及的素材大多为中国古代名家,如屈原、司马迁、李白、陶渊明、苏轼、李清照等,素材过于陈旧。还有一些考生由于平时积累很少,只能从历史教材甚至是政治课本中东拼西凑,或者直接将材料中的人物、事件加以扩写或改写,然后加上一个简单的评价、分析,勉强凑成一篇800字的文章。还有一些考生平时看过一些好文章,积累了一些材料,可是在考场作文时只是将它们一一叙述出来,缺乏适当的评价,也就使得这些材料成了一个个摆设,彼此之间缺乏一种内在联系,给人的感觉就是材料的简单堆砌。
3. 不会转换话题。
通过高三高强度的作文训练,考生接触到很多话题作文,可是不少考生的思维习惯如旋转的陀螺,惯性极大,不知变通。这种情况反映到考生的作文上,就表现在整篇“默写”平时写作练习时自己的得意之作,这些文章往往观点鲜明,内容充实,语言流畅,意境很美,但就是不和题目要求的“撇”“捺”相联系,全文没有“撇”“捺”的影子,结果得分很低。其实这些同学只要稍微变通一下,想方设法将原文与话题进行对接,有效、流畅地多次出现“放弃”或者“坚守”之类的字眼,也许就能得到一个相对可观的分数。这次阅卷中,我们发现这样不会转弯的文章为数较多。
4. 语言不够形象畅达。
议论文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生动形象。有些同学写议论文,常摆出说大道理的架势,将哲学原理和辩证法的术语一股脑搬出来,以求说理充分、透彻,但效果适得其反。一个道理有一千种说法,要尽量选用形象生动的说法。要显形象生动之效,除了采用比喻、类比、事例等论证方法外,形象畅达的语言必不可少。修饰议论文的语言,要注意运用比喻、排比、对偶和反复等修辞手法,使文章形成华美流畅的动感;要注意运用假设句、反问句或整句、散句等句式,使文章增强不可辩驳的气势。修饰语言之功,虽不是一朝一夕可成,但只要积久成习,自然会有长进。
【佳作展示Ⅰ】
不撇捺无以致远
佚 名
“如不撇开终是苦,各能捺住就成名。”一撇一捺,成就了大写的“人”。
凡世间之事,撇开虚名、幻想、得失,捺住方寸,才能有一颗坚守的心。只要我们用坚守的心来对待万事,我们的人生终会走向成功。
不撇捺无以致远。能撇能捺,如一阵风,静静地荡过湖面,却不愿掀起一丝波澜;如一缕烟,悠然地在屋顶上袅袅升起,不带走任何尘埃。用坚守的心来感知万物,我们终会有所获得。
其实,人生就像是去参加一次宴会,没有必要一路喧嚣,惊得花草树木不安。带着一颗宁静的心,我们采一束金菊,携一缕清风,以一种超然于物外的精神去赴这次宴会,又何尝不是乐事呢?
走进历史的河流,我静静地感受着那些亘古的一撇一捺。
他,采摘一束菊花,在那条小路上静静地走着。没有世俗的杂念,我看到了他眼中干净的风,看到了他脸上闲适的惬意。撇开功名利禄,在动荡之中仍然安分如此,陶潜,他把心化成了一潭水,超脱世俗之外,流进了宁静之中,他的人生成功了。撇开才能致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永远的碑塔,后人永远记住了他——隐逸者。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文天祥带着一身正气而来,却只能在惶恐滩头独自惶恐,在零丁洋里苦叹零丁。当曾经的繁华不再,他并没有随波逐流,而是用另一种方式——坚守来实现人生的价值。人们记住了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但更多的是折服于他在荣华富贵面前的平常心态。不坚守无以致远,一身正气的他并没有随风而逝,反而在历史的天空中久久飘荡。他,走进了人们的心中。
无论是旭日和风还是狂风暴雨,我们应该始终坚守着人生的“撇”“捺”。如陶潜,在坚守中飘出一抹淡菊的幽香;如文天祥,在坚守中释放出一身傲然正气。我们何不用坚守来书写出人生辉煌的篇章呢?
坚守是一轮不落的太阳。不撇不捺无以坚守,更无以致远。倘若没有它,我们就不会越过重重困难,在迷途中觅得心灵的港湾、找到停靠的彼岸。把人生当做一艘船吧,用一颗坚守的心慢慢地积蓄力量,不管世事如何变化,终有一天,我们会以饱满的精力渡向成功的彼岸。
人生中,不撇捺无以致远。
【模拟评阅】
这篇作文内容丰富,文笔流畅,点题意识强,是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
内容项上,这篇文章化用警句开篇,开宗明义,举陶渊明的事例论证“撇开以致远”,举文天祥的事例论证“捺住以致远”,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最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作者化生疏为熟悉,把“撇捺”的话题引到自己熟悉的“坚守”层面上,并且紧扣住材料内涵展开论述。故本项评为19分。
表达项上,作者借助细腻的描写给我们展现了不凡的想象力,恰当举例,充分论证,有的放矢,有放有收,收放自如。故本项评为20分。
发展等级项上,这篇文章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得出“不撇捺无以致远”这一结论,具有很强的思想深度;描写丰满细腻,文采鲜活华丽。故本项评为19分。
综合以上亮点,结合评分细则,模拟评分为:内容19分+表达20分+发展19分=58分。
【佳作展示Ⅱ】
撇捺人生
佚 名
上联:若不撇开终是苦;
下联:各能捺住就成名。
横批:撇捺人生。
从会摇头背《静夜思》开始,我就对人类的智慧疯狂地崇拜。而今,这一“撇”一“捺”即为“人”的对联,更是开启了我思考人生的大门。
凡尘旧事,寒烟衰草,“神马都是浮云”,撇开一些,让“苦”成“若”,只留下甜。
人间的繁华不止三千,人类的欲望也永无止境。如果我们能及时捺住欲望,捺住方寸,那么,我们的心空就会明朗许多。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是当年的周瑜,也是未遇见诸葛亮时的周瑜,那时的他自信、自豪、自大,自诩文韬武略无人能及,可最后却落得个英年早逝的下场。这是为何?因为他撇不开对虚名的追求,捺不住对诸葛孔明的嫉妒。一声仰天长啸“既生瑜,何生亮”,终结了他撇不开、捺不住的人生。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一部历史与文学高度结合的鸿篇巨著《史记》,收获了多少人心中的喜爱与崇敬!不仅仅是对书,更是对作者的崇敬!当年一句为李陵辩护的谏言让他承受了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最残酷、最耻辱的刑罚,可是,为了实现父亲与自己的梦想,他隐忍泪水,毅然踏上征程。最终,他耗尽半生心血完成了那部“绝唱”!司马迁,一个谜一样的人!他撇开了别人的嘲笑和鄙夷,捺住了心中的痛苦和愤怒,终于,他用自己的“撇”“捺”描绘出了自己辉煌的人生。
若不撇开终是苦,各能捺住就成名。
让我们撇开世俗的羁绊,撇开无谓的纠缠,捺住心中的欲望,捺住心中的不甘,用轻松、明朗的心态对待人生,用一“撇”一“捺”的艺术书写自己的完美人生!
【模拟评阅】
这是一篇比较优秀的考场作文。文章布局精妙,文笔流畅。
内容项上,这篇文章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最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作者没有把过程抽象出来作概括式的分析,而是还原到具体的读书过程中,用过程的“享受”和“取得”来诠释题目的内涵,故本项评为18分。
表达项上,作者对历史材料非常熟悉,运用概括力极强的语言进行形象化的叙述后,恰当地进行议论,充分挖掘出材料的内涵并为己所用。语言精练,长短句结合,整散句搭配,富有摇曳之美。故本项评为19分。
发展等级项上,本文个性鲜明,思绪飞扬,议论深刻,引用恰当,举例精巧,层次清楚,具有一种建筑美,更使得文章因语言简练而意味深长。故本项评为18分。
当然,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也是这篇作文得高分的又一重要因素。综合以上亮点,结合评分细则,模拟评分为:内容18分+表达19分+发展18分=55分。
作文九:《新材料作文“撇捺人生”导写及佳作》1200字
新材料作文“撇捺人生”导写及佳作 新材料作文“撇捺人生”
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副对联,上联是“若不撇开终是苦”,下联是“各能捺住就成名”,横批“撇捺人生”。“若”字如果不向左撇就是“苦”字,“各”字如果能把那一捺变成一点就是“名”字,一撇一捺即“人”字。
这副对联所蕴涵的人生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根据你的思考或者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这是一个二元关系命题。材料主要围绕“撇”和“捺”展开。写好本题的关键是要深入思考,细化认识。
首先,我们要明确“撇”和“捺”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住;既要学会放弃,又要懂得坚守,这样才能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只“撇”不“捺”,为人就没有原则,没有分寸;只“捺”不“撇”,视野则会狭窄。“撇”和“捺”互相弥补,互为支撑,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否则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人”。
其次,我们还得对“撇”和“捺”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思考:为什么“撇开了,就能捺得住”?“撇不开”,结果又如何?“捺不住”又如何?这样一一反问,结果不言自明。 审读对联可知,撇开的是人生的诱惑,捺住的是寂寞、清苦、磨难等。写作范围可以谈古论今,材料既可以选择名人故事,也可以讲述自己的经历。文体选择上比较自由,素材掌握多的同学可以写议论文、议论性散文,叙述功底好的同学可以写记叙文。但无论选择何种文体,都应该从“撇”和“捺”两个方面加以论述、记叙。
精彩范文
撇捺人生
上联:若不撇开终是苦;
下联:各能捺住就成名。
横批:撇捺人生。
从会摇头背《静夜思》开始,我就对人类的智慧疯狂地崇拜。而今,这一“撇”一“捺”即为“人”的对联,更是开启了我思考人生的大门。
凡尘旧事,寒烟衰草,“神马都是浮云”,撇开一些,让“苦”成“若”,只留下甜。 人间的繁华不止三千,人类的欲望也永无止境。如果我们能及时捺住欲望,捺住方寸,那么,我们的心空就会明朗许多。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是当年的周瑜,也是未遇见诸葛亮时的周瑜,那时的他自信、自豪、自大,自诩文韬武略无人能及,可最后却落得个英年早逝的下场。这是为何?因为他撇不开对虚名的追求,捺不住对诸葛孔明的嫉妒。一声仰天长啸“既生瑜,何生亮”,终结了他撇不开、捺不住的人生。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一部历史与文学高度结合的鸿篇巨著《史记》,收获了多少人心中的喜爱与崇敬!不仅仅是对书,更是对的崇敬!当年一句为李陵辩护的谏言让他承受了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最残酷、最耻辱的刑罚,可是,为了实现父亲与自己的梦想,他隐忍泪水,毅然踏上征程。最终,他耗尽半生心血完成了那部“绝唱”!司马迁,一个谜一样的人!他撇开了别人的嘲笑和鄙夷,捺住了心中的痛苦和愤怒,终于,他用自己的“撇”“捺”描绘出了自己辉煌的人生。
作文十:《用爱书写“撇捺人生”》1200字
孩子们,在你们即将离开小学,展开新的篇章的美好时刻,我想和你们再谈一谈人生。
刚劲优美的一撇一捺,相互扶持就形成了一个“人”字,而爱是它的支撑点。人的一生,就是要书写一个大大的“人”字,“人”字只有两笔,一撇一捺,却内涵丰富,意味深长,有一笔写不好,便是人生败笔!
“人”字一撇一捺,一撇是感恩,一捺是自爱。“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在这6年的时光里,你们学会了感恩。父母用心血给予你们生命,老师用知识滋养你们的心灵。老师和父母与你日夜相伴,言传身教,在你们的心田播下爱的种子,帮助你们成为最好的自己。“淡看世事去如烟,铭记恩情存如血。”常怀感恩之心,书写好自己的人生。然而,父母、老师不可能永远陪伴着你。这时候你们就必须学会自己修剪枝叶、浇水施肥,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学会爱自己,是让你们在面对困难的时候,给自己一个灿烂的笑脸,然后,怀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坚强地走下去。只有爱自己的人,才能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
“人”字一撇一捺,一撇是付出,一捺是收获。“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6年来,我见证着你们从无忧无虑的孩童成长为意气风发的少年。犹记得刚刚步入校门的你们,稚嫩的小手握着粗粗的铅笔,在米字格上艰难地爬行;犹记得小小的你们,一字一顿、“奶声奶气”地诵读课文;我还看到你们的成长,一次次在课堂,在校园,在赛场尽情挥洒激情……“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你们曾经幼稚过,曾经懵懂过,但是在这里,你们开始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开始懂得如何面对困难与挫折,也开始懂得享受生活……
“人”字一撇一捺,一撇是责任,一捺是担当。“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切磋琢磨,乃成宝器。”在我们学校,每个学生都是学校的主人,爱学校是一种责任和担当。你们认真写好的每一个字是责任,你们升国旗时的肃立敬礼是责任,你们弯腰捡起的每片纸屑是责任……一个没有责任心、没有勇气担当的人,只能在梦想与现实之间徘徊不定,踌躇不前,结果只会是梦醒了而自己却还在床上。一个有责任心、勇于担当的人,才能将梦想变成现实。在这里,你们曾经用行动为母校赢得荣誉和尊严。作为你们的校长,看到你们的成长,我感到特别骄傲!
“人”字一撇一捺,一撇是过去,一捺是未来。“忆得旧时携手处,如今水远山长。”回顾过去,往日的美好近在眼前,却又似乎离我们那么遥远;感叹未来那么遥远,但它却又近在眼前。春去秋来,时间平缓地从你们课堂上的激烈争论和奋笔疾书中,从你们在校园各个角落里静静翻起的书页间,轻轻划过……沉笔写“人”字,点点墨痕,都是你们成长的足迹。人立世间,仰望明天,期待你们在未来书写一个端端正正的“人”字,书写出一个光明的未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将来的路要靠你们自己去走,唯有自尊、自爱、自信、自强,学会做最好的自己,才能把爱传递下去。请你们莫忘初衷,勤耕耘,常鞭策,善学习,以爱书写壮丽的“撇捺人生”。 (来源:《中国教师报》2014年7月2日第12版 作者: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洛阳分校校长 张胜辉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