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换位思考与人为善》5300字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
活动目标:
1、待他人对人对己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籍,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为善由我始”的交往态度;具备换位思考的意识和素质,形成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能力:掌握换位思考的内在对话技术,于练习中实践、形成与开发换位思考的方法,提高理解他人的能力;通过辨析悖论“好心没好报”,锻炼辩证思考的能力,初步形成对“度”和“方向”的把握。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澄清“好心没好报”的道德、生活悖论;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
活动重点:换位思考的方法和理念。
活动难点:与人为善既要建立在善于换位思考的基础上,又要指导换位思考的进行。 活动方法:情景创设、情境模拟、访谈法、故事法、合作研讨、讲解法、活动法 活动准备:1、收集发生在学生身上的“好心没好报”、“好心办坏事”的事例,按其所需引导的方向分成三大类(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将心比心,宽以待人;③设身处地,善解人意)。
2、将无法在课堂内探讨、而又具有一定启发思考或指导实践价值的相关资料,制作成《课堂贡献纪念品》(幻灯片格式,包括电子版和打印版,打印版裁剪为卡片形式)。 用以:第一,上课时激励学生;第二,引导学生的课后拓展学习。
活动过程:
激思导入:引导—图片《地球是圆的》揭示了一个规律:我们对别人的行为,最终会落到自己的身上。请根据这一规律,以“地球是圆的。因此,如果我不想被人??,就??”造句。
活动—以接力式进行造句。
过渡—即使我们不能马上看到对待别人的方式落到自己身上,至少也可以看到我们的方式在对方身上的反应。想想看,当我们对身边的事物微笑,将会怎样? 情景创设:(播放广告片《When you smile》)
引导—你的笑容对世界绽放,世界将回以满眼的灿烂。你是否希望得到别人的善待? 点题—那么,就请“与人为善”。
分享—今天,善待过他人吗?感受怎样?/今天,得到过别人的善待吗?感受如何? 过渡—地球是圆的,但地球也在转动,有些东西会被甩离原来的轨迹。有时候,好心不一定会有好报。
师生探讨:好心没好报?为什么?
引导—我就听过一些好心没好报、好心办错事的事例,
分享—(备选)
1、《一位妈妈的委屈》(“为了孩子专心读书,我什么家务活都没让他沾,连他喝的水都是我倒好了端给他的;为了节省他的外出时间,哪怕一本练习册、一支笔、一包纸巾都是我替他买的。他不仅不感谢,还怨我管得太多??”)
2、《给仙人掌喝牛奶》(一个小女孩为了使心爱的仙人掌“快高长大”,每天把自己的牛奶剩下一半给仙人掌喝,可是,过了半个多月,仙人掌却变黄、发烂了??) 引导—你是否也有过“好心没好报”的经历?你有过对别人好心,对方却不领情、不给好报的经历吗?当时,你有何感受?或者,别人是否对你有过“好心办坏事”、指责你“不领情”的经历?当时,你有何感受?
分享—(学生介绍经历与感受)
分析—好心没好报,为什么?
活动小结:活动A—图片测试“你看到的是什么?”
引导—能否看到几个人坐在一个有树的沙丘前面?将头往左下摆90度,能否看到一个侧脸?
为什么两次看到的会不一样?(角度不同)
这对我们思考“为什么好心没好报”有什么启示?
延伸—当你两个角度都尝试过了,现在,不管是采取哪种姿势,你都能“看”出(知道)有两种可能。
小结—换个角度,也许就会有不同的看法;多一个角度,就多一种理解。
换个角度再来看自己的“好心”,也许会发现对别人来说,那并不是好心,那么,也就能理解为什么对方“不领情”了,因此会少了许多委屈和抱怨。(也会在别人对自己“好心办坏事”时不耿耿于怀于坏事,而会更多看到其“好心”。)
看来,只有理解他人,才能与人为善。
过渡—如何理解他人呢?
点题—善于换位思考,好心才不会没好报。
活动B—谁能以最快的速度猜出从手机的背面能看到什么?
小结—顾名思义,换位思考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看人之所看,感人之所感,想人之所想。
过渡—换位思考,可以是物理位置的转换;更多的时候,是以心理换位的形式进行的,主要的方法是在内心进行某些对话。
学生练习:一、针对①号资料,练习与探究
练习—小组内进行对话练习“假如我是他(她),我不希望??”
方法:回到当时的情境中,以这样的对话方式设想对方为什么会有那样的行为、反应,可能是因为不希望什么才会那样做。
交流—当你理解了对方所不希望的之后,原来因“好心没好报”而产生的感受是否有所变化?
这种变化对你以后的行为可能会有什么影响?
这样的对话对我们与人交往有什么启示?
小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所不欲,更加勿施于人。
二、针对②号资料,练习与探究
练习—小组内进行对话练习“假如我是他(她),我难免会??”
方法:回到当时的情境中,以这样的对话方式设想对方为什么会有那样的行为、反应,可能是由于什么难以避免的原因才会那样做。
交流—当你理解了对方所难免会的之后,原来因“好心没好报”、“好心办坏事”而产生的感受是否有所变化?
这种变化对你以后的行为可能会有什么影响?
这样的对话对我们与人交往有什么启示?
小结—将心比心,宽以待人;
三、针对③号资料,练习与探究
练习—小组内进行对话练习“假如我是他(她),我需要??”
方法:回到当时的情境中,以这样的对话方式设想对方为什么会有那样的行为、反应,可能是由于什么需要才会那样做。
交流—当你理解了对方所需要的之后,原来因“好心没好报”、“好心办坏事”而产生的感受是否有所变化?
这种变化对你以后的行为可能会有什么影响?
这样的对话对我们与人交往有什么启示?
小结—设身处地,善解人意
过渡—换位思考的方式包括??,他们是逐层深入的,共同的实质是什么? 探究活动:换位思考的实质
活动—递东西(剪刀、杯子、课本“给我看看你书本里的签名”)
分享—**同学递东西的方式是否换位思考的结果?
怎样做能更体现“设身处地、善解人意”?
(备用:体现科代表善于换位思考的细节——练习册,会翻开到需批改的地方叠放;单张的作业纸,会折起或拿东西压住??)
小结—换位思考的实质是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注,是理解,也是关爱。
作业—生活中有许多细节可以锻炼我们的换位思考,体现我们是与人为善的。 探究活动:换位思考综合运用之——换“挑剔”为“欣赏”
引导—换位思考的实质是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注,除了物理和心理位置的转换之外,换位思考的方式还包括态度的转换。
分析—如果我们以挑剔的眼光看人,会感到?会采取什么行为?
如果我们以欣赏的眼光看人,会感到?会采取什么行为?
那么,如果我们换“挑剔”为“欣赏”,则:
小结—去“讥笑、不满、愤怒和误解”;
得“尊重、信任、感激、理解和友善”
活动—从欣赏的角度,列举原来你抱怨他“不领情”的人值得感谢的三个地方。 从欣赏的角度,列举原来你抱怨他“好心办坏事”的人值得感谢的三个地方。 课堂小结:(图文)
由于地球是圆的,我们希望得到善待,我们就选择与人为善,学会换位思考,让自己发动、处于更多的“善的循环”。做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理解至上,善待他人。
师生活动:知情共升——《多帮别人想》
感受—播放、聆听
分享—歌曲所倡导的“多帮别人想”,就是我们这节课所探讨的“与人为善”。
我们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但歌词多次出现“如果你,你??”,给我们的感觉是在指导别人,能怎么修改使其指向自己?
活动—伴随调子歌唱,关键是要让“我”掩盖住原歌中的“你”。
结束寄语:换位思考,与人为善,让世界的笑容更灿烂。
拓展练习:《与人为善》三部曲(见附录)
附录: 的《与人为善》三部曲
第一部:设想曲(根据自己的设想,完成以下换位思考的练习,体现与人为善的理念)
1、当妈妈烧焦了饭菜时,我想:“如果我是她,我不希望,于是,我会 。
2、当爸爸弄丢钱包时,我想:“如果我是他,我不希望,于是,我会 。
3、当同学出糗时,我想:“如果我是他(她),我不希望”,于是,我会 。
4、当竞争对手失败时,我想:“如果我是他(她),我不希望,于是,我会 。
5、当弟弟被父母骂时,我想:“如果我是他,我不希望,于是,我会 。
6、当姑妈在餐桌上放屁时,我想:“如果我是她,我不希望,于是,我会 。
7、当小丁被捉弄时,我想:“如果我是他,我不希望,于是,我会 。
8、当老师提问我时,我想:“如果我是他(她),我不希望,于是,我会 。
9、当同桌对我遮遮掩掩时,我想:“如果我是他(她),我不希望”,于是,我会 。
10、当很多人排斥小凡时,我想:“如果我是他(她),我不希望,于是,我会 。
11、当朋友不同意我时,我想:“如果我是他(她),我难免会”,于是,我会 。
12、当爷爷第101次唠叨时,我想:“如果我是他(她),我难免会,于是,我会 。
13、当服务员迟迟不上菜时,我想:“如果我是她,我难免会”,于是,我会 。
14、当老师的答案错误时,我想:“如果我是他(她),我难免会,于是,我会 。
15、当朋友误会我时,我想:“如果我是他(她),我难免会 ”,于是,我会 。
16、当弟弟偷拿我零钱时,我想:“如果我是他,我难免会,于是,我会 。
17、当楼上淋花水溅湿我家衣服时,我想:“如果我是他,我难免会”,于是,我会 。
18、当妈妈冤枉我时,我想:“如果我是他(她),我难免会,于是,我会 。
19、当同学背后说我坏话时,我想:“如果我是他(她),我难免会,于是,我会 。
20、当排队下楼有人撞到我时,我想:“如果我是他(她),我难免会”,于是,我会 。
21、当妈妈搞清洁时,我想:“如果我是她,我需要,于是,我会 。
22、当异性同学疏远我时,我想:“如果我是他(她),我需要 ”,于是,我会 。
23、当爸爸满脸疲倦回家时,我想:“如果我是他,我需要,于是,我会 。
24、当科代表催交作业时,我想:“如果我是他(她),我需要,于是,我会 。
25、当班主任拎着清洁工具时,我想:“如果我是他(她),我需要”,于是,我会 。
26、当老师准备发言时,我想:“如果我是他(她),我需要,于是,我会 。
27、当同桌打喷嚏时,我想:“如果我是他(她),我需要”,于是,
我会 。
28、当邻居出差时,我想:“如果我是他(她),我需要”,于是,我会 。
29、当姐姐夹菜弄不起来时,我想:“如果我是她,我需要 ”,于是,我会 。
30、当有人问路时,我想:“如果我是他(她),我需要 ,于是,我会 。
第二部:行动曲(记录你曾经有过的运用换位思考、实现与人为善的事例)
31、当 时,我想到了,于是,我就 ,结果 。
32、当时,我想到了于是,我就,结果 。
33、当时,我想到了,结果 。
34、当我想到了于是,我就 ,结果 。
35、当我想到了于是,我就 ,结果 。
36、当我想到了 ,于是,我就,结果 。
37、当 时,我想到了,于是,我就 ,结果 。
38、当时,我想到了 ,于是,我就 ,结果 。
39、当时,我想到了,结果 。
40、当我想到了,于是,我就,结果 。
41、当时,我想到了于是,我就,结果 。
42、当 时,我想到了,于是,我就 ,结果 。
43、当时,我想到了,结果 。
44、当时,我想到了,结果 。
45、当时,我想到了,结果 。
46、当时,我想到了,结果 。
47、当时,我想到了,结果 。
48、当时,我想到了,结果 。
49、当时,我想到了,结果 。
50、当时,我想到了,结果 。
第三部:感悟曲(引用课本相关理念,结合自身实践,谈谈对“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感悟。)
作文二:《换位思考与人为善》3900字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
1.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2.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3.懂得对人要善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应强加于人。自己愿意做的事情也不能强加于人。
4.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5.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6.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
7.初步形成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亭卒种瓜
战国时,梁国与楚国毗邻,两国在边境上各设界亭,亭卒在各自的地界内种了西瓜,梁亭的亭卒勤锄草,勤浇水,瓜秧长势很好;楚亭的亭卒懒惰,瓜秧又细又弱。楚人出于嫉妒,把凉亭的瓜秧全部扯断,梁人发现后气愤难平,报告县令宋就,并准备把楚国的瓜秧扯断。宋就说:“楚人这样很卑鄙。可是我们明明不愿他们扯断我们的瓜秧,为什么要反过来扯断人家的瓜秧?别人不对,我们再跟着学,那就太狭隘了,从今天起,你们每天晚上偷偷给他们的瓜秧浇水,让他们的瓜秧长的好。”
亭卒觉得宋就的话有道理,就照办了。楚人发现每天瓜地都被浇过,而且是梁人悄悄为他们浇的。楚国的边县县令听到亭卒的报告后,既感到惭愧又非常敬佩,把这件事上报给楚王。楚王听后,深为梁国修睦边邻的诚心所感动,特备重礼送给梁国,以示自责,表示酬谢。结果,原本敌对的两国成为友好邻邦。
这个事例中包含了什么道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这要求我们在交往中注意什么?
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采取什么方式对待他人,先要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自己是对方,是否愿意受到这种对待。如果我们不愿意,那么我们就不能以此对待别人。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非洲某个国家内。那个国家的白人政府实施“种族隔离”政策,不允许黑皮肤人进入白人专用的公共场所。白人也不喜欢与黑人来往,认为他们是低贱的种族,避之惟恐不及。
有一天,有个长发的白人姑娘在沙滩上日光浴,由于过度疲劳。她睡着了。当她醒来时,太阳已经下山了。此时,她觉得肚子饿,便走进沙滩附近的一家餐馆。她推门而入,选了张靠窗的椅子坐下。她坐了约15分钟。没有侍者前来招待她。她看着那些招待员都忙着侍候比她来得还迟的顾客,对她则不屑一顾,她顿时怒气满腔,想走上前去责问那些招待员。当她站起身来,正想向前时,眼前有一面大镜子。她看着镜中的自己,眼泪不由夺眶而出。原
来,她已经被太阳晒黑了。此时,她才真正体会到黑人被白人歧视的滋味!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
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我们应时时处处都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融洽、友善地与人相处。
故事一则:
盲人提灯的故事
有一个盲人,晚上出门总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到了,很是奇怪,就问他:"你又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着灯笼走路?"
那个盲人认真地回答说:“这个道理很简单,我提灯笼当然不是为自己照亮道路,而是为了给别人照亮,让他们能看见我,这样既帮助了别人,又保护了自己。”
出谋划策──她该怎么办?
小乔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住进学校的集体宿舍后,小乔得到同学的许多关照,却对别人漠不关心。久而久之,同学渐渐疏远了她。
同学疏远小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想得到别人的关照,应该如何对待他人?
其中包含了什么道理?
同学疏远小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因为她对他人漠不关心,只顾自己
想得到别人的关照,应该如何对待他人
首先应该关心帮助他人,多考虑他人的利益和需要,努力去满足他人的利益和需要,才能赢得别人的友谊,获得真诚的帮助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意思是:在谋求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生存与发展。象对待自己那样对待他人
这要求我们在交往中注意什么?
我们不能只顾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忽视他人的存在,更不能以牺牲他人的利益为代价来谋求自己的利益。我们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也就应该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
二、理解至上 善待他人
说一说这段话中有哪些故事?
管仲与鲍叔牙一起做生意,赚了钱分账时,管仲总是多拿一些。鲍叔牙知道管仲是为了奉养老母,而不是贪心;
鲍叔牙听取管仲谋策而遭到失败,鲍叔牙认为是时机不对,而不是管仲无能; 管仲三次被罢官,鲍叔牙认为是君主不明,而不是管仲无才。
管仲三次打仗三次逃走,鲍叔牙认为管仲是挂念老母,而不是怕死;
管仲辅佐的公子纠兵败被杀,别的臣子都自杀殉主了,管仲却宁可躲进囚笼受辱,鲍叔牙说他不是无耻偷生,而是忍辱负重以成就宏图大略。
就管鲍之交说说你的看法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就是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想人之想,理解至上。如果我们都能够时时处处都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谅他人的难处,我们就能够融洽、友善地与人相处,赢得真挚的友谊。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就是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想人之想,理解至上。
引导—我就听过一些好心没好报、好心办错事的事例,
1、《一位妈妈的委屈》(“为了孩子专心读书,我什么家务活都没让他沾,连他喝的水都是我倒好了端给他的,外出时,为了节省时间,哪怕一本练习册、一支笔、一包纸巾都是我替他买的。他不仅不感谢,还怨我管得太多??”)
2、《给仙人掌喝牛奶》(一个小女孩为了使心爱的仙人掌“快快长高长大”,每天把自己的牛奶剩下一半给仙人掌喝,可是,过了半个多月,仙人掌却变黄、发烂了??)
设疑—好心没好报,为什么?
为什么两次看到的会不一样?
这对我们思考“为什么好心没好报”有什么启示?
换个角度,也许就会有不同的看法;多一个角度,就多一种理解。
换个角度再来看自己的“好心”,也许会发现对别人来说,那并不是好心,那么,也就能理解为什么对方“不领情”了。
看来,只有理解他人,才能与人为善。
小结
人与人之间少不了谅解,谅解是理解的一个方面,也是一种宽容.我们都有被冒犯误解的时候,如果对此耿耿于怀,心中就会有解不开的疙瘩,如果我们能深入体察对方的内心世界,或许能达成谅解
是不是所有事情都是可以谅解的?如果不是,那么什么事情是不可谅解的?
一般说来,只要不涉及原则性问题和大到辱没人格的错误,都是可以谅解的。
小组讨论:
1)“宾馆、酒店的电梯里常会有一面大镜子,
这镜子是干什么用的呢?”
(2)一般三四岁的小孩子总是不喜欢呆在商场
里.这常常让大人们感到不能理解。为什么
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和丰富的食品都不能
吸引小孩子呢?
(3)这两种现象蕴涵了什么道理?
点评:(1)“肢残人摇着轮椅进电梯时,不必费神转身,就可以从镜子里看见楼层显示灯。
(2)有一位儿童心理学家轻而易举地解答了这个问题。他的方法其实很简单:你蹲下来,处在和小孩子同样的高度环视四周的景象,结果看到的都是大人们的腿。
(3)这两种现象蕴涵了这样的道理:换位思考,将心比心。
换位思考的含义:
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
情况不同:
一只小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次,牧人捉住小猪,它大声号叫,猛烈地抗拒。绵羊和乳牛讨厌它的号叫,便说:「他常常捉我们,我们并不大呼小叫。小猪听了回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呢!
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的人,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因此对别人的失意、挫折、伤痛,不宜幸灾乐祸,而应要有关怀、了解的心情。要有宽容的心!
换位思考的要求:
换位思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
故事感悟 :
第一次登陆月球的太空人,其实共有两位,除了大家所熟知的阿姆斯特朗外,还有一位是奥德伦。当阿姆斯特朗所说的一句话:“我个人的一小步,是全人类的一大步。” 早已是全世界家喻户晓的名言。 在庆祝登陆月球成功的记者会中,有一个记者突然问奥德伦一个很特別的问题:“由阿姆斯特朗先去,成为登陆月球的第一个人,你会不会觉得有点遗憾?”在全场有点尴尬的注目下,奥德伦很有风度地回答: “各位,千万別忘了,回到地球时,我可是最先出太空舱的。” 他环顾四周笑着说:“所以我是由別的星球來到地球的第一个人。”大家在笑声中,都给予他最热烈的掌声。
根据奥德伦的回答,你认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从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能成人之美,为别人的成功喝彩,为别人的幸福欣慰的人。
换位思考的实质是: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注,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懂得欣赏他人。 有一个中学生高考失败,万念俱灰,于是,带上所有的储蓄出去旅游,预备花光钱就自尽。半路遇上两个小孩溺水,他奋勇救助,观者无不为他的勇气和出色的泳技鼓掌。小孩父母更是拉他到家中,感谢之余,赞叹不已。他不禁热泪盈眶,从别人的欣赏中,重新认识了自我,觉得生活还值得留恋,于是轻松地踏上了归途。
善待他人 学会欣赏
我们要用怎样的眼光来看待别人?
当我们以挑剔的眼光看人时,所获得的往往是讥笑、不满、愤怒和误解;(错)
当我们以欣赏的眼光看人时,就会获得尊重、信任、感激、理解和友善。(对) 用欣赏的眼光去看世界,世界是美好的;
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别人,他们是可爱的;
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周围,我们就会心情舒畅,拥有快乐,拥有朋友! 我们以欣赏的眼光去对待他人和周围事物的意义
为什么要以欣赏的态度待人?只有理解他人,才能与人为善。如果我们不懂得欣赏他人,就难以接纳和理解他人,更谈不上奉献爱心。当我们以挑剔的眼光看人时,所获得的往往是讥笑、不满、愤怒和误解;当我们以欣赏的眼光看人时,就会获得尊重、信任、感激、理解和友善。我们对周围的事物应多持欣赏的态度,多一分欣赏,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多一分爱心。
作文三:《换位思考,与人为善》2900字
《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设计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华侨二中 杨利花 (2011.1)
知识目标:
能够换位领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生活、学习中能思考,与人为善;懂得对人要善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应施加于人;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能力目标:
在生活、学习中,能够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初步形 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学难点:
在实际交往中落实“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教学方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情景活动一:某班一度流行起外号
他的烦恼:他姓朱,不是“猪”,可是他的同学都喜欢把他叫成“猪”,你不要以为是昵称。有些同学专门给他加上了许多不 堪入耳的词,“猪屁屁”、“猪脚爪”??。有一次,上完体育课刚跨进教室,就听到有人叫“谁的猪脚爪这么臭”,全班哄堂大 笑??嗨,一言难尽﹗
讨论: 1、给同学起外号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我们班有这种现象吗?
2、自己不喜欢的事能强加于人吗?为什么?同样,自己喜欢的事就一定能强加于人吗?为什么?
(二)教授新课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① 明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含义与要求
讨论上述事例,教师注意引导把握好:被捉弄的经历的性质和感受、讨论的方向和深度。
明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即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阅读理解:指导学生阅读“梁楚睦邻”的故事,加深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含义。
课堂活动:列举日常发生在同学们之间的一些恶作剧,让学生来设想,假如遭到捉弄的是自己,会是怎样的感受?你是否还要 将这些不好的感受强加到其他同学身上吗?
理解古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我们在人际关系中提出的要求,即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采取什 么方式对待他人,先要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自己是对方,是否愿意受到这种对待。如果我们不愿意,那么我们就不能以此对待别人。
② 明确“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含义和要求
阅读“小乔的故事”,假如你是小乔,想想为什么同学都不理自己了呢?怎么做才能得到别人的关照?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归纳总结:我们不能只是希望得到他人的帮助而不管他人,只想得到而不愿付出,最终将什么都得不到。 理解《论语》“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意思:在谋求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生存与发展。我们希望别 人怎样对待自己,也就应该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要想别人关心、尊重自己,那自己也应该关心、尊重别人和帮助他人。
课件展示寓言故事:一头驮着沉重货物的驴子,气喘吁吁地请求驮了相对少量货物的马:“帮我驮一点东西吧。对你来说,这 不算什么,可对我来说,却可以减轻一些负担。”马不高兴地回答:“你凭什么让我帮你驮东西,我正乐得轻松呢。”不久,驴子累 死了。主人将驴背上的所有货物全部加在马背上,马懊悔不已。
回归生活,引导学生列举学习生活中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些具体事例来印证说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道理。
③ 揭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时时处处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验他人情
感,才能与人友善相处。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在帮助别人、善待别人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
(2)理解至上,善待他人
① 交往中需要相互理解。
情景活动(课件展示):车上的和车下的 一个人在慢慢地过马路,任凭身后的汽车喇叭叫个不停,他却仍然不慌不忙,一副很 不情愿让路的样子,嘴中还嘟囔:“你着急,谁不着急?有种就开上来吧!”后来,这个人坐到了汽车上,又非常讨厌那些不及时让 路的步行者和骑车人,甚至动不动就出言不逊:“怎么?找死啊!”
阅读“管鲍之交”的故事,体会被人谅解的感受,对比“车上的和车下的”故事中那个人的前后不同感受,引导学生明确在与 人交往中应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做到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想他人之所想,理解至上,学会宽容他人。
师生进一步讨论:是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谅解的?如果不是,那么什么事情是不可谅解的。
——只要不涉及原则性问题和大到辱没人格的错误,都是可以谅解的。
② 达成理解的心理机制
情景活动(课件展示):《小蓉和母亲为失主着想》的事例,引导学生体验各种情境中调换角色后的心情。
理解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的实质: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注,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它既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关爱。
③ 学会理解欣赏他人。
课堂活动:比较用欣赏的眼光和挑剔的眼光去看待同一个人,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当你看到了这个同学的长处或优点,是否
会觉得他很可爱,你愿意与他交往;而当你看到某人一无是处时,你是否还愿意与他交往?
明确学会理解和欣赏他人的重要性——老以挑剔的眼光看待人,不懂欣赏他人,就难以接纳和理解他人,就难以做到与人为善。 因此,我们对周围的事物应多持欣赏的态度,多一分欣赏,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多一分爱心。
情景活动:找找同学的长处或优点(先按课本设计填空,然后交流讨论,教师点评)。
(三)小结新课:
指导学生小结本节主要观点,再由教师归纳: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互相尊重、互相关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像对待 自己那样对待别人;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和欣赏他人(幻灯展示本课知识结构图)。
(四)课堂巩固:
在辨别中学会选择:
放学的路上,当你拾到一个装满现金和不少证件的钱包时,你该怎么办?
有人沉溺于赌博,负债累累,向你求借,你会帮他吗?
(五)课后作业:
1、边学边练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与他人合作时我们应当( )
①体谅他人的处境面 ②尊重他人的意愿 ③勉强别人去做他不想做的事情 ④推己及人、体谅对方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换位思考”在实际生活中的好处就在于 ,通过换位思考 ( )
①你会变得宽容 ②你会变得善解人意 ③体会广交朋友的乐趣 ④你会心想事成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3)“管鲍之交”这一历史故事告诉我们( )
A、理解至上,善待他人 B、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C、对任何问题及错误都应谅解 D、人与人这间应多谅解,多宽容
2、分析说明题
传说南宋有个叫沈道虔的人,家里的菜园里种着萝卜。有一天,他从外面回家,发现邻人在他园子里拔萝卜。他赶紧避开, 等那人走了以后才出来。又有一次,有人拔他屋后的竹笋,沈道虔便让人对拔竹笋的人说:“这笋留着,可以长成材。你不用拔它, 我会送你更好的”。过了几天,他买了大竹笋送给那人。那人羞愧得没有接受。沈道虔家贫,常带孩子到田里拾麦穗,他就把自己 拾到的给争抢的人,争抢的人感到非常惭愧。
(1)沈道虔处理问题的方法是什么?
(2)这种方法的实质是什么?
(3)在生活中如何实施这一办法?
作文四:《换位思考与人为善》900字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
高三(30)班 姜鸿阳
有时候,好心没好报,好心帮忙却遭人怨恨。要想帮助别人,首先要学会理解。为人处世,用一颗善良的心固然是好事,但即使是一片好意也应该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立场着想。
换位思考是一种境界。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在几千年前就提出了换位思考的观点。为他人着想是中华名族流传千古的美德。换位思考,懂得站在他人立场着想,是一种境界。一个懂得站在对方立场的人,一定是拥有大智慧的人。唐太宗换位思考,为天下百姓着想,听取魏征的劝告,足见其智慧。换位思考,才会以宽广的心胸对待别人的错误;换位思考,才能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省察自己的行为。因此,换位思考是一种优秀的品质,一种处事的能力,更是一种崇高的境界。
学会换位思考,我们才能立足于社会。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我们也渐渐进入社会,人际交往越来越密切,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站在对方立场着想,才能让我们取得更多人的信赖,更能让我们立足于社会中。反观社会上那些制造假药假食品等等危害人体健康东西的人,他们不能换位思考,一心一意只为自己谋福利,不顾及他人,倘若他们换位思考,站在受害者的立场上省察自己的行为,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悲剧造成。学会换位思考,就会多一点爱心,多一份责任,就能立足于社会。
与人为善,多为对方着想,以宽容之心对待每个人。
换位思考,如同蓝天上飘荡的白云,如同深谷中的一朵野花,是春日里的一丝新绿,是夏日里的一阵清风,是秋日里的一片丰收,是冬日的一株红梅,带给人的是温馨和美好。弥勒佛:“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己何所不容;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这是何等的心胸啊!人的一生,要有博大的胸襟,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也没有一无是处的东西,要有颗宽广如海洋的心去理解,去包容,而不是对身边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算计甚至谋害他人。用宽容的心对待伤害过你的人,用善良的心与每一个人交往,多为对方着想。 我们不能只顾自己不考虑别人。我们与人交往,不仅要友好,更要站在对方的立场着想。换个位置思考,就多一份关心,少一份争执;多一份感动,少一份怨
恨。
点评:
这篇作文“换位思考”,思维活跃。整篇文章结构周密,短短千字之内,作者高屋建瓴,采用递进式,说理透彻。作者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很强,文字简洁从容如文章开头和结尾,前后呼应,画龙点睛,寥寥数笔,精当点题。
指导老师:张胜载
作文五:《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2700字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
有时候,好心不一定会有好报。
师生探讨:好心没好报?为什么?
引导——我就听过一些好心没好报、好心办错事的事例
1、《一位妈妈的委屈》(“为了孩子专心读书,我什么家务活都没让他沾,连 他喝的水都是我倒好了端给他的; 为了节省他的外出时间, 哪怕一本练习册、 一 支笔、一包纸巾都是我替他买的。他不仅不感谢,还怨我管得太多??”)
2、《给仙人掌喝牛奶》(一个小女孩为了使心爱的仙人掌“快高长大”,每天 把自己的牛奶剩下一半给仙人掌喝,可是,过了半个多月,仙人掌却变黄、发烂 了??)
引导——你是否也有过“好心没好报”的经历?你有过对别人好心, 对方却不领 情、 不给好报的经历吗?当时, 你有何感受?或者, 别人是否对你有过“好心办 坏事”、指责你“不领情”的经历?当时,你有何感受?
小结—换个角度,也许就会有不同的看法;多一个角度,就多一种理解。
换个角度再来看自己的“好心”, 也许会发现对别人来说, 那并不是好心, 那么, 也就能理解为什么对方“不领情”了, 因此会少了许多委屈和抱怨。 (也会在别 人对自己“好心办坏事”时不耿耿于怀于坏事,而会更多看到其“好心”。)
看来,只有理解他人,才能与人为善。
过渡—如何理解他人呢?
点题—善于换位思考,好心才不会没好报。
3、一位智者曾经说过,“ 把自己当别人,把别人当自己。”实际就是换位思考, 对别人的苦衷要能体谅,对自己的言行也要站在别人的角度来考虑 。 (学校、社 会、家庭的角度分析)
活动一 你最看重什么? (分数、 成绩等) 那成绩出来了, 你看他们几个?? (点击事例一)
A和 B 是同桌,一次数学测试的试卷发下来了, A 考了 62分,他急忙问 B 考了多少, B 没有告诉他。课间时间, A 偷偷看了 B 的试卷,原来他只考了 59分。 A 于是很骄傲的对 B 说:“哈哈,原来你考了个不及格啊!”这时, C 对 A
说:“我考了 95分,你和他差不多啊,才及格有什么好骄傲的啊!”假如你是 A ,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出示温馨提醒:自己不愿意受到侮辱和伤害, 也就不应该去伤害别人; 学会换位 思考, 以一颗善良的心去体会别人的需要, 不要因自己的过错而造成终身的遗憾。 学会理解他人 。(板书)
活动二 王同学最近比较烦,他烦什么呢?(点击事例二)
中学生小王家楼上姓冯的住户,养了只狗。夜晚经常狂叫,扰得四邻不安。 狗的主人在小区里溜狗, 吓得一些妇女和儿童心惊肉跳。 狗有时还在楼道内便溺, 气味特别难闻。邻居多次与冯某交涉,冯某却理直气壮地说:“我喜欢狗,我也 有权养狗。 狗叫是正常的现象。 ”你如何看待养狗这一现象?你认为文明养狗应 注意些什么?
温馨提醒:当我们行使权利时, 也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承担自己对他人应负的法 定义务和道德责任。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板书)
活动三 学农回来后,小乔困惑了,你能帮她吗?(击事例三)小乔是父母 的“掌上明珠”。住校后,小乔得到同学的许多“关照”,却对别人漠不关心。 久而久之, 同学渐渐疏远了她。 假如你是小乔, 想想为什么同学都不理我了呢? 怎么做才能得到别人的关照?
温馨提醒:像对待自己那样对待别人 (小乔被疏远是因为她只顾自己, 对其他的 同学都漠不关心,想得到别人的关照,首先就应去关心、帮助别人。多考虑他人 的利益和需要, 努力去满足他人的需要, 才能赢得别人的友谊, 获得别人的真诚 帮助) 。(板书)
小结:关心、尊重、理解他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所在,处处站在 别人角度考虑,体验他人情感世界,我们就能融洽友善地与人相处。
设计意图:还是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历过的情景,从学校、家庭、社会法律 的角度阐释关心、尊重、理解他人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的实质所在。
4、 时下常听人感叹“好心没好报”, 这不, 就有一个“好心办坏事”的小姑娘。 (点击事例)
有个小姑娘种了一盆长了花骨朵的仙人球。她很想早点知道这花是什么样子 的,于是每天早上都给它浇水,有时还偷偷地把自己的牛奶也倒给它喝。可是, 花骨朵不仅没有张开他的笑颜, 连原本水灵灵的仙人球也变得黄不拉肌的。 一天 早上,当小姑娘再去浇水时,发现仙人球的底部已经发烂了。想想看:小姑娘的 一番辛苦怎么就得不到回报呢?我们是不是也经常做着相类似的事情呢?
温馨提醒:用自认为好的方式来对待别人, 是自作多情! 用希望别人对你的方式 对待别人,是将心比心!用别人期望的方式来对待别人,是善解人意!用设身处 地为对方着想对待别人,是理解至上!
小结:只有理解他人,才能与人为善。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使学生领会到“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
5、用一用环节学生小品表演或讨论
《母亲的“管教”》假如你是他的母亲,你这样做是为了什么?你心目中的 儿子形象是如何的?如你是他的老师, 你希望他成为怎样的学生?之后让学生思 考并回答问题, 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来思考问题。 情景剧形式活泼, 具有直观性 的特点,易被学生接受,使学生很快投入到情景中去,体验角色的内心世界,让 学生懂得什么是换位思考,如何进行换位思考,给学生以开阔的视野。
父母关爱子女是本能。 何必等到“养儿方知父母恩”, 学会换位思考, 你可以体 会到“儿行千里母担忧”那殷殷的关切之情。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中的角色扮演、角色互换和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进入相 关角色, 产生真实感受和体验,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学会站在老师和父母的立场 看问题,体会“儿行千里母担忧”的关切之情。
二、理解之上 善待他人(板书)
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最重要的是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 虑问题,理解他人,体谅他人。大到国家、单位,小到家庭、个人,都应该努力 做到这样 。下面介绍一个个人之间交往的典型案例。
“管鲍之交”故事:
阅读后思考一个问题:你希望拥有像鲍叔牙这样的朋友?为什么? (因为人总难 免犯错误,这是总希望得到朋友的谅解。)
引导学生对照故事反思自己的生活中有没有不体谅他人的地方?造成怎样的结 果?让部分学生谈谈体会,全班交流。
情境体验:懂得体谅!
放学路上, 小蓉拾到一个装满现金和不少证件的钱包。 探讨:站在失主的立场上, 你认为最体谅和理解失主的做法是什么?
教师小结: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 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 内心世界与对方联系起来, 站在对方的立场是体验和思考问题, 从而与对方在情 感上得到沟通, 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 它的实质是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怀, 深入 对方的内心世界。它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 P108页的填空。
课堂小结:只有理解他人,才能与人为善。如果我们不懂得欣赏他人,就难以接 纳和理解他人,更谈不上奉献爱心。请同学们增加了解,增进理解,少点误解, 多点谅解,多一点友善。多一份爱心。
作文六:《换位思考与人为善》9900字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
2010-12-23 22:19:02| 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
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能力目标 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知识目标 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
教学重点 认识换位思考的实质并掌握换位思考的技能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学方法 学生探究、教师点拨的互动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活动、体验和反思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板书设计
第二框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
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
2、像对待自己那样对待别人
3、关心、尊重、理解是根本
二、理解至上,善待他人
1、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
2、对换位思考的要求
3、以欣赏的态度待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电梯里的镜子》
在一次电视台的综艺节目中,主持人向嘉宾提问:“宾馆、酒店的电梯里常会有一面大镜子,这镜子是干什么用的呢?”那些嘉宾纷纷回答:“用来检查一下自己的仪表。”“用来看看后面有没有跟进了不怀好意
的人。”“用来扩大视觉空间,增加透气感。”……
在一再启发而仍不能说出正确答案时,主持人终于说出了非常简单的道理:"肢残人摇着轮椅进电梯时,不必费神转身,就可以从镜子里看见楼层显示灯。"嘉宾们都显得有点尴尬,其中一位抱怨说:“我们
怎么未能想到这一点呢?”
是呀,我们考虑问题时常常会海阔天空,但不幸的是,无论思路如何开阔,我们往往还是从自己出
发的。
教师小结: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非洲某个国家内。那个国家的白人政府实施“种族隔离”政策,不允许黑皮肤人进入白人专用的公共场所。白人也不喜欢与黑人来往,认为他们是低贱的种族,避之惟恐
不及。
有一天,有个长发的白人姑娘在沙滩上日光浴,由于过度疲劳。她睡着了。当她醒来时,太阳已经
下山了。此时,她觉得肚子饿,便走进沙滩附近的一家餐馆。
她推门而入,选了张靠窗的椅子坐下。她坐了约15分钟。没有侍者前来招待她。她看着那些招待员都忙着侍候比她来得还迟的顾客,对她则不屑一顾,她顿时怒气满腔,想走上前去责问那些招待员。
当她站起身来,正想向前时,眼前有一面大镜子。她看着镜中的自己,眼泪不由夺眶而出。原来,
她已经被太阳晒黑了。此时,她才真正体会到黑人被白人歧视的滋味!)
讲授新课
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出示事例,让学生讨论:下面的事情如果发生在你的身上,你会怎样想?怎样做?(三个事例)讨论后教师分别出示三个“温馨提醒”,然后请学生结合学校中的情况说明“起外号”的现象;结合各自的情况谈
“被捉弄”的经历及自己的体验。
事例一:A和B是同桌,一次数学测试的试卷发下来了,A考了62分,他急忙问B考了多少,B没有告诉他。课间时间,A偷偷看了B的试卷,原来他只考了59分。A于是很骄傲的对B说:“哈哈,原来你考了个不及格啊!”这时,C对A说:“我考了95分,你和他差不多啊,才及格有什么好骄傲的啊!”假
如你是A,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事例二:小乔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住校后,小乔得到同学的许多“关照”,却对别人漠不关心。久而久之,同学渐渐疏远了她。假如你是小乔,想想为什么同学都不理我了呢?怎么做才能得到别人的关照?
事例三:一头驮着沉重货物的驴子,气喘吁吁地请求驮了相对少量货物的马:“帮我驮一点东西吧。对你来说,这不算什么,可对我来说,却可以减轻一些负担。”马不高兴地回答:“你凭什么让我帮你驮东西,我正乐得轻松呢。”不久,驴子累死了。主人将驴背上的所有货物全部加在马背上,马懊悔不已。
教师小结: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受到侮辱和伤害,也就不应该去伤害别人;学会换位思考,以一颗善良的心去体会别人的需要,不要因自己的过错而造成终身的遗憾)。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能强加于人,因为将心比心,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我们自己不喜欢的事,别人也不会喜欢,强迫别人做不喜欢的事情,是一种专制行为。
提问:那么自己喜欢的事情是不是可以强加于人呢?
自己喜欢的事也不能强加于人,因为人是有差异的,自己喜欢的,未必是别人喜欢的。如果把自己
喜欢的事强加于别人,这有是另一种形式的专制。
2、像对待自己那样对待别人(小乔被疏远是因为她只顾自己,对其他的同学都漠不关心,想得到别人的关照,首先就应去关心、帮助别人。多考虑他人的利益和需要,努力去满足他人的需要,才能赢得别
人的友谊,获得别人的真诚帮助)。
3、善待别人也是善待自己(别人的不幸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相反,在帮助别人、善待别人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别人的好与坏都与我们息息相关。别人的不幸
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相反,在帮助别人、善待别人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
二、理解至上,善待他人
材料:有一个富翁平生爱吃美味的食物,因此他家的厨房不但大,而且人手多,每个人都各有分内的工作,挑水的只管挑水,洗菜的只管洗菜,切菜的只管切菜,另外还有煮食的、烧柴的。这些厨房里的工人天天做着相同的事,日子一久不免产生了厌烦的心理,每个人都认为别人的工作新鲜有趣又容易。有
一天富翁突发奇想,让大家都试试交换工作的滋味。
交换工作后,只见一阵手忙脚乱,挑水的被刀子割破了手;煮菜的生火没生起来,却弄得一屋子烟;烧菜的挑水又不小心滑了一跤,摔了个四脚朝天;洗莱的则煮出一锅半生不熟的饭。饭没做好,每个人还
挨了一顿责骂,从此再也没人对工作不满了。
教师小结:只有理解他人,才能与人为善。我们对周围的事物应多持欣赏的态度,多一分欣赏,就
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多一分爱心。
材料:台湾作家林清玄去一家羊肉馆吃羊肉,见到了老板,老板对他说:你还记得我吗?林清玄说:记不起来了。老板拿来一张20年前的旧报纸,那里有一篇文章,那时林清玄在一家报社当记者,这是一篇关于小偷的报道,小偷手法高超,作案上千次,次次得手,最后栽在一个反扒高手上。他在文章中感叹道:“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如此灵巧,风格如此独特的小偷,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会有成就吧!”老板告诉他:“我,就是那个小偷,是你的这段话引导我走上了正路。”如今他开了好几家羊肉馆,成了那里颇有名气的大老板。
连小偷身上也有可欣赏的地方,连小偷也能在欣赏的引导下走上正路。我们周围还有什么人不能欣
赏,不能被引导呢?
教师小结:学会欣赏别人吧,欣赏你的同学,你的父母,你的朋友,你们之间的关系将会更加的亲
密、和谐。学会欣赏你周围的一切人,你周围的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丽。
一辆巴士缓缓进入市区,只有一对恋人在中途下来。他们下车后,巴士继续往前行驶。突然,几块大石头从高处坠下,巴士被砸得支离破碎,所有乘客无一生还。那对恋人听到这件事后说:“如果我们都在
那辆巴士上……”
想一想,你认为那对恋人会如何说?
“如果我们都在那辆巴士上,没有下车,那辆车将不会因为我们下车而耽搁时间,它会在大石头坠落
之前驶过出事地点!”这则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知识详解
知识点1 如何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我们在人际关系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采取什么方式对待他人,先要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自己是对方,是否愿意受到这种对待。如果我们不愿意,那么我们就不能以此对待别人。
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所在。如果我们时时处处都能够从
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我们就能融洽、友善地与人相处。
探究交流
教材第105页
你有过被人“捉弄”的经历吗?当时心里是什么滋味儿?自己不喜欢的事能强加于人吗?为什么?自
己喜欢的事就一定能够强加于人吗?为什么?
问题的提出是通过我们反思生活中的某些错误行为,体会给别人造成的伤害,来更好地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在我们的班级生活中,总有些人喜欢给别人起外号,而很多外号都是带有讽刺和贬低的意味,使人的自尊心受到很大的伤害。如果异地相处,也有同学就你的某一特征或缺陷给你起外号,你会怎样想呢?所以,自己不愿意受到侮辱和伤害,也就不应该去伤害别人。学会换位思考,以一颗善良
的心去体会别人的需要,不要因自己的过错而造成终身的遗憾。
答案: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能强加于人,因为将心比心,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我们自己不喜欢的事,别人也不会喜欢,强迫别人做不喜欢的事情,是一种专制行为,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是
相悖的。
自己喜欢的事也不能强加于人,因为人是有差异的,自己喜欢的,未必是别人喜欢的。如果把自己喜欢的事强加于别人,这又是另一种形式的专制,从根本上讲也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相悖。
知识点2 如何理解“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也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在谋求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生存与发展。我们不能只顾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忽视他人的存在,更不能以牺牲他人的利
益为代价来谋求自己的利益。我们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也就应该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
2.善待别人也是善待自己
一头驮着沉重货物的驴子,气喘吁吁地请求驮了相对少量货物的马:“帮我驮一点东西吧。对你来说,这不算什么,可对我来说,却可以减轻一些负担。”马不高兴地回答:“你凭什么让我帮你驮东西,我正乐
得轻松呢。”不久,驴子累死了。主人将驴背上的所有货物全部加在马背上,马懊悔不已。
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别人的好与坏都与我们息息相关。别人的不幸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
相反,在帮助别人、善待别人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
知识点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
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所在。
探究交流
教材第106页
同学疏远小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想得到别人的关照,应该如何对待他人?
点拨:通过活动,帮助我们学会与人交往,处理好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的关系。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一个只强调个人的私利,而不去考虑其他人的利益,或者为实现自己的私利,不惜牺牲他人利益的
人,是不会得到大家的欢迎的,也很难在一个集体中立足。人是社会的人,需要与人交往,这就要求我们
在谋求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善于帮助别人生存与发展,实现共享或共赢。
答案;小乔被疏远是因为她只顾自己,对其他同学都漠不关心。想得到别人的关照,首先就应去关心、帮助别人。多考虑他人的利益和需要,努力去满足他人的需要,才能赢得别人的友谊,获得别人的真
诚帮助。
知识点4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
教材第107页 就“管鲍之交”谈谈你的看法。
点拨:通过“管鲍之交”的故事,帮助我们加深对谅解一词内涵的理解。管仲与鲍叔牙之间的友情被历代传颂,他们的友谊是建立在真诚的理解与谅解之上的。有些时候,我们可能并不明白对方在做些什么,但只要有一份信任和谅解,我们就能够宽容和理解;也有些时候,别人在无意中伤害了我们,只要不涉及原则性问题和大到辱没人格的错误,都是可以谅解的。朋友之间更是如此,需要我们彼此多关心、多爱护、
多体谅、多理解、多宽容,只有这样,友谊之花才会开得更艳。
答案:管仲与鲍叔牙的友情是建立在宽容和理解的基础之上的,人难免犯错,如果我们能深入体察对方的内心世界,以宽容的心去面对,去谅解对方,或许会意外地收获一份真挚的友谊。因为人与人之间
需要理解与谅解,而谅解更是一种爱护,一种宽容。
知识点5 换位思考的含义
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
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
知识点6 换位思考的实质
换位思考的实质是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注,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它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
相关链接 换位思考的步骤
换位思考第一步:如果我是他,我需要……
虽然我们每个人因为性格、经历、观念、爱好、学识等不同,个人的需要也必然会呈现出千差万别,但是大家都是人类中的一员,每个人的需要又有其共性。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把自己放在对方的角色中来考
虑自己的需要从而推断他人的想法,这也是我们了解洞察别人心理的一个入口。
美国心理学家A.N.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七个层次,从低级到
高级排列成一个金字塔的结构。
马斯洛认为,在这个按层次组织起来的系统中,只有当低级需要基本满足之后才会在高一层次上有所欲求和需要;而每一时刻最占优势的需要会支配一个人的意识,成为组织行为的核心力量。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有的人会为了更高的追求而能忍受低级需要的不满足,尤其是在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在精神需要的低层次与高层次的选择上。例如我们所熟悉的“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朱自清宁愿饿死也不领美国
救济粮,我们的共产党人为了民族的解放和振兴不顾生命的安危……
虽然这个世界上没有两个人是完全一样的,但人类在精神需要方面渴望友爱与尊重,期望得到接纳和认可,希望达到自我实现是一致的,尤其是对自尊和被他人尊重的渴望更是一切人的共同需要。在这些
需要中,对尊重需要的满足程度影响着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的程度。
不管是什么人,也不管他嘴上怎么说无所谓,我们每个人都是非常关注自己在别人心里的价值的,我们从心底里期望得到他人的重视、承认、尊重和赞赏。当这种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时,我们就会有一种很好的感觉,心情愉快,充满信心;但倘若这种需要总是遭到他人的忽视、否定甚至有意的剥夺时,我们不
仅情绪低落、郁郁寡欢,有时还会因缺乏理智而出现攻击性的言行。
所以,卡耐基说:“人类本性最深的需要是渴望别人的欣赏。”
詹姆斯也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
换位思考第二步:如果我是他,我不希望……
卡对基写了一本享誉世界的书——《人性的弱点》,他经过广泛而深入的访问和调查,发现人性的弱点在于每个人都希望和喜欢别人肯定、鼓励和赞扬自己,而害怕批评、斥责和抵触他人对自己挑毛病、泼冷水。卡耐基说:“批评、责怪就像家鸽,你放飞后,它们总会回来的。如果你我之间明天要造成一种历
经数十年、直到死亡才消失的反感,只要轻轻吐出一句恶毒的评语就行了。”
所以,在开口说话前,我们先问自己:当我犯了过错时,我希望别人批评我吗?不希望!我希望得
到原谅。当我做得不好时,我希望别人嘲笑我吗?不希望!我希望得到鼓励。
当我遭到挫折时,我希望别人幸灾乐祸吗?不希望!我希望得到帮助。
当我情绪低落时,我希望别人冷落我吗?不希望!我希望得到安慰。
当我总是听不懂时,我希望别人觉得我烦吗?不希望!我希望得到耐心。
那么,当人家也处在类似情景时,就做人家希望你做的事吧。记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换位思考第三步:如果我是对方,我的做法是……
有时候自己认为是非常正确的观点,在别人眼里未必如此。所以,在考虑问题时,有时不妨先卸下
自己的观点,换个角度来思考,你就会了解看待事物的方式其实不止你这一种。
换位思考第四步:我是在对方期望的方式下对他吗?
有一天,一个10岁的男孩去食品店买冰激凌。他坐在桌子旁门售货员:“蛋卷冰激凌多少钱一个?”售货员回答说:“75美分。”男孩开始数他手中的硬币,然后又问小碗儿冰激凌要多少钱。售货员极不耐烦地回答道:“65美分。”男孩买了小碗儿冰激凌,吃完后就走了。当售货员来收空盘子时,她发现盘子里放
着10美分的小费。
想想看,这时售货员心里想些什么?这又会对她今后与人交往带来什么影响?
用别人对自己的方式来对待别人,是小肚鸡肠;
用自认为好的方式对待别人,是自作多情;
用希望别人对你的方式来对待别人,是将心比心;
用别人期望的方式来对待别人,是善解人意;
为对方着想,这是最朴素也是最高超的技巧。
(摘自周隽著《心理游戏》)
知识点7 为什么要以欣赏的态度待人
如果我们不懂得欣赏他人,就难以接纳和理解他人,更谈不上奉献爱心。当我们以挑剔的眼光看人时,所获得的往往是讥笑、不满、愤怒和误解;当我们以欣赏的眼光看人时,就会获得尊重、信任、感激、理解和友善。我们对周围的事物应多持欣赏的态度,多一分欣赏,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多一分爱
心。
相关链接 学会赞赏他人
爱听表扬的话是人类的天性,人人都喜欢正性刺激,而不喜欢负性刺激。如果在人际交往中人人都
乐于赞赏他人,善于夸奖他人的长处,那么,人际间的愉快度将会大大增加。
有一位心理医生在银行排队取款时,看到前面有一位老先生满面愁苦,这位心理医生暗想,我要让他开朗起来。于是他一边排队一边寻找老先生的优点,终于他看到,老先生虽驼背哈腰,却长着一头漂亮的头发,于是当这位老先生办完事情走到心理医生面前时,心理医生衷心地赞道:“先生,您的头发真漂亮!”老先生一向以一头漂亮的头发而自豪,听到心理医生的赞美非常高兴,顿时面容开朗起来,挺了挺腰,道
谢后哼着歌走开了。可见,一句简单的赞美给别人带来了多大的好处。
在一次心理咨询中碰到一位女学生,她因为宿舍中人际关系紧张而苦恼。在宿舍里同学们互不来往,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似乎相互都有戒心,很难知心交谈,宿舍气氛沉闷,她希望改变这种状况,但又不知从何做起。我告诉她:从现在开始,试着夸奖他人,真心赞赏他人的长处,如:“你今天气色很好!”“你的眼睛真亮!”“这件裙子对你再适合不过了!”等等。不久以后,她来告诉我,宿舍的气氛完全变了样,大家相互帮助,彼此关心,在一起时有说有笑,下课后都愿意回宿舍,好像宿舍有一种无形的吸引力。
善于赞赏别人常会使一个人具有神奇的力量。如果你对别人说:“大家知道,你很能干。最近有件事我们希望得到你的帮助。”这样一来,他一定会为你分忧,即使一个人干了两个人的活儿也不会有任何怨言。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鼓励和赞扬更是不可缺少。“小宝真乖,快把苹果分给小弟弟。”之类的话有利于孩子的社会化。“儿子真棒,爸爸为你而自豪。”“妈妈相信你有能力处理好与同学的矛盾。”这些对培养儿童的
自信心和自立能力非常重要。
赞美他人会使别人愉快,被赞美者的良性回报也会使我们自己感到愉快,从而形成人际关系的良性
循环。
当然,夸奖他人并不意味可以毫无顾忌,以下两个原则是要注意的:一是真诚。夸奖别人要出于真心,所夸奖的内容是对方确实具有或即将具有的优良品质和特点,不要让别人感到你言不由衷,另有所图。如夸奖一位身材矮小者长得魁梧恐怕就要出现“拍马屁拍在蹄子上”的情况。二是夸奖的内容应被对方所在意。称赞中年妇女身材苗条,赞扬老年人身体硬朗便很容易引起良好反应,而赞美儿童年轻、青年人牙齿
坚硬等却很难有积极效果。
典例剖析 经典例题
例1 (单项选择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是( )
①关心他人 ③歧视他人 ③尊重他人 ④理解他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分析]这是一道组合型选择题,是把多项选择变为单项选择的一种题型。这道题,选择排除法比较容易解决。这道题是考查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实质的掌握。从①②③④中看,只有歧视他人是与“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的主旨相违背的,所以将②排除,于是正确答案就显现出来了。 答案:B
例2 (多项选择题)在谋求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同时,面对他人的生存与发展,我们应该
A.也要帮助他人生存与发展,与我们共同进步B.只顾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忽视他人的存在
C.以牺牲他人的利益为代价谋求自己的利益D.像关注自己的发展一样关注他人的发展
[分析]这道题考查我们对“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内涵的理解,以及能否在实际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意思是:在谋求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生存和发展。从四个选项看A和D是正确的,都在处理自己和他人的发展中作出了正确选择,而B和D都是错误的,关键在于这两种选择都以利己主义为出发点,甚至为个人利益而不择手段,所以是错误的,不符合
道德规范。 答案:AD
例3 (多项选择题)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就是( )
A.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B.深入体察对方的内心世界
C.不能原谅对方的任何过失
D.只要不涉及原则性问题和大到辱没人格的错误,都应本着一颗宽容的心加以谅解
[分析]本题考查我们对“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的理解,换位思考用另一种更通俗的话说就是“将心比心”,因此其实质就是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根据这一实质衡量四个选项,其中只有C是错误的,因为任何人都不可能不犯错误,一旦无意中伤害了别人,内心一定非常痛苦,渴望得到别人的原谅,而善于换位思考的人就会体察对方的痛苦,宽容地谅解对方,而不会“斤斤计较”或者“冤冤
相报”。 答案:ABD
例4 (探究自我)根据以下提供的一些情况,做出你自己的选择。
情境1 别的同学考试成绩超过了你,而且在你面前大声炫耀时,你该怎么办?
情境2 当你的同学伤心难过时,你该怎么办?
情境3 当看到别人正在做有损祖国利益的事时,你应该怎么办?
[分析]这是一道实际应用题,考查我们对宽容的原则和换位思考的理解,换位思考也是要遵循宽容的原则的。对待家人、朋友、同学要宽厚待人,与人为善;对待无意伤害,也要以宽容之心去对待,在可能的情况下,还要以宽容去感化对方。但对“坏人”“恶人”决不宽容,对损害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事情决不宽容。
答案:情境1:体会他此刻激动、兴奋的心情,真心地为他高兴,向他表示真诚的祝贺。情境2:劝慰开导他,帮助他摆脱失败的阴影,帮助他重新振作起来,在以后的日子里关心他,帮助他。情境3:决
不容忍,坚决制止,因为这涉及到了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
课堂小结 本节归纳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
资料园地 知识拓展
换位思考的黄金法则
父亲讲,一次他去商店,走在前面的年轻女士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他进去后才松手。父亲向她道谢,女士说:“我爸爸和您年纪差不多,我只是希望他这种时候,也有人为他开门。”听了这话,我心
里热热的,联想很多。
我不信冥冥中的上帝,但我仍坚信自然中的法则。“换位思考”就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法
则。
我认识一位国内的书商,他炮制的书从不敢带回家,怕自己的孩子看见学坏。他当年特牛,一身名牌一掷千金,后来进局子了,落了个妻离子散一无所有。也许,这就是对违背黄金法则者的惩罚。 我关注一位国外的书商,亚马逊总裁贝佐斯。他摸透了读者的心思:希望拥有更多的选择,希望拥有更方便、更快捷、更便宜的购书方式。他投资免费送书系统,投资网络建设,投资新技术开发。一年间美国读者就能从他那儿得到超过30亿美元的补贴。贝佐斯不急于挣钱,却缔造了电子商务的神话。也许,
这就是对遵循黄金法则者的奖赏。
真理的身上布满伤痕。换位思考是人类经过长期实践,付出惨重代价后总结出的黄金法则。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社会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我们不能用自己的左手去伤右手,我们是同一棵树上的叶和果。克鲁泡特金在《互助论》中证明:只有互助性强的生物群才能生存,对人类而言,换位思考是互助的前提。
换位思考对出版者和发行者来说,就是要与作者、与读者“将心比心”。
作者写书不容易,需要尊重、肯定和理解。编辑应该摸清作者的心思和思路,不仅明白作者在说什么,还要明白他为什么这么说,这样才能与作者沟通,才能协调修改好书稿。周国平特别感谢其《尼采传》“先生,我买不起,我的钱不够……”重读女儿课本里的这段话,心里酸酸的。当年也是穷学生,知道遇到好书撂不下又买不起是啥滋味儿。鲁迅先生当年面对的贫穷读者,今天也不在少数。图书定价的时候,应
该首先想到他们。
换位思考的结果是双赢。深刻的道理,往往是简单的;而简单的道理,真正做到了就不简单。
评论这张
0人 | 分享到:
阅读(7072)| 评论(0)| 转载 (3) |举报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教学设计
《平等尊重你我他》教学设计
历史上的今天
最近读者
登录后,您可以在此留下足迹。
臧大汉
卟想薸泊
月弦葳蕤
评论
点击登录|
取消
作文七:《换位思考,与人为善》2200字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来自09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孙梦菡。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的第九课第二框:《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接下来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作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的第九课第二框的内容。本课时主要包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理解至上,善待他人两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第一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个内容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展开的知识。同时,承接了下一框体《平等尊重你我他》的内容,在教材内容和结构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新的课程标准改变了旧课程标准中的“识记”、“理解”、“应用”的梯级认知目标体系,在知识目标的基础上更加重视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具体到本框题,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八年级学生的实际,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⑴ 知识目标: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
⑵能力目标:在生活中、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对他人多一分欣赏,多一分理解。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对
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三、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根据以上对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分析,结合初中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立为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确定重点的依据:针对部分学生自我为中心,心胸狭隘的心理状况。
2、难点:从情感体验上,启发学生以自己的感受理解体验他人的感受,促进学生道德认识内化。确定难点的依据:少数学生在尊重他人和尊重社会方面存在的缺陷。
四、说教法与学法指导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接下来我再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学习方法指导上谈一谈。
(1)启发式教学法(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儿童不是一个要充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本框题教学我将以问题启发的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究新知)
(2)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大胆设想,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3)师生互动教学法(以“师生互动”来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教学相长)
好的教法还要与好的学法结合。根据课改的新理念,教师还应为学生提供科学的学习方法,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对学生采取如下学法指导:
课前:我注重引导学生预习,并收集关于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事例材料。
课中:通过教学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运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讨论学习等更加开放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课后:布置适当作业,让学生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去观察、分析有关现象,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五、说教学过程
我将从导入新课、讲授新课、结束新课和布置作业等几个方面来组织教学:
(一)导入新课
根据本框题的教学内容,我首先为学生们展示一则同学间相互起外号的小材料,并向同学们提问,看了这则材料后你有何感受?从而引出本框题的内容《换位思考,与人为善》。而且,以情境材料的形式导入新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材料内容也奠定了本节课的情感基调。
(二)讲授新课
1、首先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知识点的讲解。我分别用多媒体展示三则事例,引发学生思考,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
生各抒己见,在学生讨论发言和教师引导总结的基础上,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和实质。
2、对于第二个知识点“理解至上,善待他人”的讲解,我准备从“学会谅解、学会将心比心、学会欣赏三个方面分别切入。首先,对于“学会谅解”的讲解,我运用“**理发”的事例,让学生讨论发言,最终使学生认识到谅解是一种爱护、一种体贴、一种宽容、一种理解。第二,对于“学会将心比心”的阐述,我采用教材中“小容捡钱包”的事例,通过事例使学生明白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的具体内容和实质。最后对于“学会欣赏”的讲解,我采用课堂调查的形式,让同学们自觉发言,说说自己最欣赏的同学的具体表现,由此,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让学生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和事。通过以上三方面的讲解,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理解至上,善待他人”的具体含义和实质。从而促使学生在生活中努力做到理解他人、善待他人。
(三)结束新课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小结通过什么是换位思考,与人为善;为什么要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怎样做到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等一系列问题的回顾帮助学生迅速识记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并且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布置作业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既要使课程有完整结构又要联系中学生自身实际,给学生必要的知识拓宽,加强应试能力训练,我设计了这样的
作业:
“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作其中两个题:
①把今天学习的心得体会,讲给父母听。
②主动做一件为他人着想的事,想一想,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③与班上对自己有意见的同学交心,征求他们对自己的意见,并谈出自己对他们的看法,主动消除误会。”
六、说板书设计
随着本课知识点的讲解,板书的设计也已经水到渠成了,我认为这样的板书设计,简单明了,重点突出,符合逻辑,有助于学生建筑系统的知识体系。
各位老师、同学,本节课我尽量落实新课程的理念,突出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合作交流,相互促进。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增长认识,提高能力,培养道德情感与价值观念。
作文八:《换位思考,与人为善》2100字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
刚刚我们大家一起观看了关于盲人的视频,我想大家一定感触 颇深。视频中的小女孩,亲生父母不在身边,就算没有人帮忙,让她 在人后默默哭泣, 但在人前她依然坚强独立, 努力在黑暗中寻找前进 的道路。
当我被蒙上双眼,眼前没有一丝光明,虽然对周围的环境比较 熟悉,但暂时的“失明”还是让处于黑暗的我感到孤独。亲身体验了 一下盲人独自行走的无助和茫然, 让我 真切的体会到盲人朋友出行的 不易。 但依然无法想象盲人朋友是付出了多大的勇气才能适应那样的 生活方式。大家不妨找个机会,也去体验一下在黑暗中鼓起勇气,迈 出第一步,站在盲人朋友的位置,体会他们在黑暗中的无助,那么以 后就一定会学会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和他们友好的相处。 不管是视频还是我自己亲身的体验, 都能体会到凡事如果不是自 己设身处地,就不会体会到当事人的感受。正所谓“换位思考,与人 为善” 就是这个道理。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就是要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 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如果我们时时处处都能将心比心,站在别 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体谅他人的难处, 我们就能融洽友善的与人相处。 如果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对方联系起来, 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 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感情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 只有理解他人才能与人为善, 如果我们不懂得欣赏他人, 就难以接纳 和理解他人,就无法做到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一颗奉献的心。
此时我想起曾经看过的一个漫画, 画的是同处一个屋檐下的三户 人家,中间一户, 在其屋檐下搭了个水槽,结果雨水流到左右两个邻 居门前;左右邻居不甘示弱,又在中间一户水槽的下面,分别搭了两 个水槽, 结果左右两户人家屋檐下滴落的雨水, 全流到了中间门户前 面。 最后本来关系很好的三家成了仇人。 其实如果他们彼此多一点宽 容、多一点理解,事情就不会变成这样。所谓“冤家宜解不宜结,各 自回头看后头”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心中要有他人, 要多为别人想想, 不能只顾一己私利,孔子有句话说得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其实在生活中, 当与同学发生矛盾时,学会换位思考,化干戈为 玉帛,重建良好的友谊;当遭遇挫折时,学会换位思考,化消极为希 望,阳光就会向你微笑;当与父母发生争执时,学会换位思考,化脾 气为微笑, 感恩的心会让你的家充满爱与温馨。 当我们学会并做到换 位思考的时候, 我们会发现原来生活很美好, 每一天的心情都是很好 的。
龙进品是一个法官, 他换位思考用心办案, 充分尊重各民族风俗 习惯。熟悉当地一些风土人情、民风民俗。作为基层法官的他把长期 以来各民族所沿袭下来的善良风俗巧妙地跟法律相结合在一起, 对各 民族的风俗习惯、传统文化、宗教信仰等深入了解,了解之后,还要 充分理解和尊重当事人。他说:“尊重了老百姓的风俗习惯,他们对 法律也会非常的尊重、遵守。 ”
学会换位思考, 就不会不满老师、父母的批评,会为他们对你的 关心和爱护感到开心;学会换位思考,就不会嘲笑路上的清洁工,会
有一份“劳动光荣”思想的支撑;学会换位思考,就不会和朋友因为 一点小事变成陌生人,会拥有更多的知己;学会换位思考,就不会无 视每一个残疾人、 需要帮助的人, 会尽自己的一点微薄力量帮助他们, 让这个世界充满爱和善良。
2008年中国汶川地震,当时的我们非常需要更多人的帮助。日 本人民和企业政府捐款超过 7719.6万元人民币。那时日本大大小小 的 24小时便利店门口都贴着给中国汶川地震募捐的倡议。当 2011年 日本大地震时, 中国同样积极的给予日本帮助, 捐款总额是世界第一。 因为我们知道在突遭天灾时, 心中是多么渴望帮助。 中国同日本站在 同一个位置思考,彼此在理解中友好往来,互相帮助。
当我们以欣赏的眼光看人时,就会获得尊重、信任、感激、理解 和友善。 当我们学会换位思考的时候, 就会在遇到问题时多站在别人 的角度看问题, 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 然而只有我们做到这些的时 候,我们才能够更多的理解别人,宽容别人。在我们“山重水复疑无 路”时,因为我们的换位思考而进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换位思考不是轻飘飘的四个字, 学会它要有宽广的胸怀, 要有博 大的气度,要有体贴入微的一颗心。如果你已经准备好,请拿出虚怀 若谷的胸襟,学会换位思考,你会发现,世界原本可以如此美丽,生 活原本可以如此丰富, 精神原本可以如此充实。 真正做到了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加在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的后面)
即将步入社会的我们要学会人与人之间的相处。 一是要把别人当 自己,与人相处中要诚恳待人,忠厚待人,就像对待自己一样,实实 在在,没有虚情假意。 ;二是要把自己当别人,与人相处中要换位思 考,体谅他人,在相互理解中善待别人;三是要把自己当自己,与人 相处中要自我认识,不夸大,不缩小,不隐藏,不虚伪。每个人的学 识、能力、禀性、位置,在一定的交往圈中都是客观的、现实的、相 对稳定的;四是要把别人当别人,与人相处中要尊重他人的独立性, 不强求、不为难、不替代、不包办别人的事务。
作文九:《换位思考与人为善_》5000字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
浙江湖州十二中 顾莉蓉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题是“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教材从两个方面来阐述这个主题。
第一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通过同学之间“起外号”的事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深刻道理。二是通过小乔的事例,说明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第二目“理解至上,善待他人”,主要有三层意思。一是要学会换位思考;二是进一步说明换位思考是一种理解、一种关爱;三是学会欣赏人。
教学重点: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从情感体验上,启发学生以自己的感受理解体验他人的感受,促进学生道德认识内化。
二、学生分析
针对的问题:针对有些学生不善换位思考的心理状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句古训,它要求在人际交往中善解人意,在以某些方式对待他们之前,首先要设身处地地想一想,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学生的需要:现在,一些学生在与父母、老师、同学的交往中在这方面有明显的缺陷。在自我中心意识的支配下,他们习惯于只考虑自己,而不习惯站在他人的立场上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由此可见,使学生能够做到想人所想、急人所急也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
1、本课内容旨在让学生学会怎样与人相处,所以用教条式的灌输和讲授,显然不符合新教材的教学要求,也不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认同并接受课本观点,所以教师在挑选案例、创设情境时要有针对性和选择性。
2、新的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明确提出,21世纪的学生应当“学会合作”。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学习中,成员之间互相交流,相互尊重,既充满温情友爱,又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和竞赛;同时,由于他们的阅历、视野及方法的种种不足,在信息、资料、想象方面更需要相互补充及得到老师的指导。
附录一: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〇对应的课标内容
“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交往的品德”部分:“学会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〇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领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2、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3、懂得对人要善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应施加于人。
4、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过程与方法
课前教师可以安排几个学生排练小品,布置学生在课外通过各种方式(上网、看书、询问长辈等)收集与人为善、理解和宽容他人的事例,为开展课堂教学做准备。课堂上,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创设活动情境,如表演小品、讲述故事、开展小组辩论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在体验中感受理解他人,善待他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的处世之道,并且把这种感受内化为个人的行为准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〇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从情感体验上,启发学生以自己的感受理解体验他人的感受,促进学生道德认识内化。
●○课时安排
一课时
●〇教学方法
本课内容的教学,主要采取学生探究、教师点拨的互动教学模式。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本课内容涉及的题材,要让学生广泛收集;课内教学突出学生的活动、体验和反思。课外要求学生身体力行。
●〇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小品表演、相关事例和故事
教师准备:指导情景剧表演;制作多媒体课件
●
〇板书设计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 理解至上,善待他人 理解、尊重、宽容和欣赏他人(与人为善) ●〇教学设计
附录二:参考资料
情景剧:《一支笔的“风波”》
楠楠和小明是一对好朋友。楠楠家富裕,小明家因为父母工作下岗而生活并不轻松。一次楠楠和小明去文具店,楠楠买了一支小明也非常喜欢的圆珠笔,但是小明因囊中羞涩没有买。回到家后,小明把想买圆珠笔的想法跟妈妈说了,他妈妈答应他,这次语文考试考过
90分就奖励他这支笔。小明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这支笔。一天,楠楠的笔却突然不见了,找遍了书包和文具盒也不见踪影。这时他看到小明的那支笔,就下意识地认为是他偷了自己的笔,于是大声斥责小明。小明向他解释,楠楠也不听。
生活实例
我们都注意到:一个三四岁的小孩子总是不喜欢呆在商场里.这常常让大人们感到不能理解。为什么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和丰富的食品都不能吸引小孩子呢?很多专家都无法解释。有一位儿童心理学家却轻而易举地解答了这个问题。他的方法其实很简单:你蹲下来,处在和小孩子同样的高度环视四周的景象,结果看到的都是大人们的腿。
记得小时候经常做一种游戏:两腿叉开,头向下从两腿之间往后看过去,本来习以为常的乡间景色这时便有了新意,让人百玩不厌。以上两个看似简单的事例实际上蕴藏着并不简单的道理:换位思考。
故事:《电梯里的镜子》
在一次电视台的综艺节目中,主持人向嘉宾提问:“宾馆、酒店的电梯里常会有一面大镜子,这镜子是干什么用的呢?”那些嘉宾纷纷回答:“用来检查一下自己的仪表。”“用来看看后面有没有跟进了不怀好意的人。”“用来扩大视觉空间,增加透气感。”??
在一再启发而仍不能说出正确答案时,主持人终于说出了非常简单的道理:
是呀,我们考虑问题时常常会海阔天空,但不幸的是,无论思路如何开阔,我们往往还是从自己出发的。
三个事例
事例一:A和B是同桌,一次数学测试的试卷发下来了,A考了62分,他急忙问B考了多少,B没有告诉他。课间时间,A偷偷看了B的试卷,原来他只考了59分。A于是很骄傲的对B说:“哈哈,原来你考了个不及格啊!”这时,C对A说:“我考了95分,你和他差不多啊,才及格有什么好骄傲的啊!”假如你是A,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事例二:小乔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住校后,小乔得到同学的许多“关照”,却对别人漠不关心。久而久之,同学渐渐疏远了她。假如你是小乔,想想为什么同学都不理我了呢?怎么做才能得到别人的关照?
事例三:皮皮是一个特顽皮的学生,一次美术实习老师上课时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苹果,但是皮皮却大声喊叫:“老师画了一个大屁股!”这样一喊,全班同学都哄堂大笑不止,而这个实习老师则是又羞又恼,扬长而去。假如你是那位实习老师,你会怎么想?有朝一日皮皮也成为一位老师,当他遇到这样类似的事情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对换位思考的理解
所谓换位思考,其实就是理解别人的想法、感受,从对方的立场来看事。曾经有个心理学家为了了解婴儿为什么在人多的场合哭这个问题,他就蹲下来从婴儿的位置来看世界。他发现婴儿没有办法看到别人的脸,只能看到大家的腿。这时他才知道婴儿处在一个满是脚的世界,怎能不哭呢?
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样的。当家长或老师批评自己后,如果心里有气,不妨换一个角度设身处地的为他们想一想:如果你是他们,碰到这种情况,会怎么想,怎么做呢?这样,就可以理解家长、老师对你的关心、爱护的态度;也可以调节自己不高兴的情绪,有利于身心
健康;还可以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从而改正错误。俗话说:“将心比心”,也就是这样的。
换位思考在人际沟通上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不了解对方的立场、感受及想法,我们就无法正确地思考与回应。要想学换位思考需要一点好奇心,但是不幸的是,许多人的换位思考却少了这个要素。他们或是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去“猜想”别人的想法及感受,或是站在“一般人”的立场去想别人“应该”有什么想法及感受。我曾听一个同学说过:“我想我的老师应该希望我这样,因此我这样老师是会很高兴的,可是他却批评了我,这不是我的错。”我们是在为“别人”想啊!当事情的后果不如我们想象或期待时,我们也多半觉得委屈,“好心没好报”。那么,是别人真的不明白我们呢?还是其他?仔细地分析分析,我们会发现,这种换位思考并不是真的换位思考,而是以本位主义来了解别人的想法和感受,这并非真正的为别人着想,因此他忽略了“对方”真正的想法及感受。这种做法缺乏尊重:尊重别人的责任,尊重别人的能力,尊重别人的自主权。所谓的“好心办坏事”就是这种。好奇心使我们暂时放下自己的主观,来理解别人的主观,了解之后才能真正地开始“换位”,换了位之后,才能开始比较正确地思考,沟通的第一步就是这个。同学们,换位思考不是一件难事,但却需要你和你的好奇心开始合作。
换位思考的故事
有一个富翁平生爱吃美味的食物,因此他家的厨房不但大,而且人手多,每个人都各有分内的工作,挑水的只管挑水,洗菜的只管洗菜,切菜的只管切菜,另外还有煮食的、烧柴的。
这些厨房里的工人天天做着相同的事, 日子一久不免产生了厌烦的心理,每个人都认为别人的工作新鲜有趣又容易。有一天富翁突发奇想,让大家都试试交换工作的滋味。 交换工作后,只见一阵手忙脚乱,挑水的被刀子割破了手;煮菜的生火没生起来,却弄得一屋子烟;烧菜的挑水又不小心滑了一跤,摔了个四脚朝天;洗莱的则煮出一锅半生不熟的饭。饭没做好,每个人还挨了一顿责骂,从此再也没人对工作不满了。
一位智者曾经对一位少年说过四句话,对人生具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这四句话分别是: 把自己当成别人
把别人当成自己
把别人当成别人
把自己当成自己
这其中第一句话和第二句话讲的就是人与人之间要相互体谅,在把自己当成别人同时也要把别人当成自己。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换位思考。对于别人的苦衷要能够体谅,对自己的行为也要站在别人的角度来考虑。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有自己的利益,所以每个人都会从自己的角度来看问题,立场自然有所不同,因此也常常会发生矛盾。越是有矛盾,越是难以互相理解。如果能够跳出这种思维模式,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看自己,就会发现一个颠倒的世界,也会发现一个公平的世界。
晏子使楚
春秋时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有一回,齐王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把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钻进去。晏子看了看,对接待他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话传给了楚王。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把晏子迎接进去。
名人名言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雨果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 善是精神世界的太阳。
——雨果 善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行为。
——罗曼?罗兰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
善良——这是天才者的伟大品质之一。
——(法)安格尔 在一切道德品质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
——(英)罗素
真正善的人不仅有行善的愿望,而且有行善的行动。
——(美)弗拉克·梯利
当我们爱别人的时候,我们也希望别人爱我们。
——(法)卢梭
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你只有用爱来交换爱,用信任来交换信任。
——(德)马克思
附录三:补充活动
换位之后
活动目的:
教育学生在待人接物中要持平等态度,将心比心,不歧视他人。
具体操作:
(1) 情境表演:甲对乙朴素的穿着表现出轻视的神态,在言行上对乙造成了伤害。后来,
甲在一次考试中失利,遭到丙的冷言冷语,心情变得十分阴郁。
(2) 讨论:乙和甲先后受到伤害的原因是什么?假如你是乙,你的内心会怎么想?假如
你是甲,从伤害别人到被人伤害,你从中会悟出什么道理?
军人的风采
2003年4月27日中午,南京军区454医院接到紧急通知:经军委主席**批准,全军各大单位火速抽调1200名医务人员开赴北京,支援北京市组建非典型性肺炎定点医院。454医院必须立即派出13名医务人员,29日到北京报到。当这一消息传达到全院每一个医生护士和干部战士后,请战书就像雪片一样飞到院领导面前。作为医护人员,他们深知:“非典”的传染性极强,医护人员受感染的概率很高,死亡率高。从理论上讲,每一个人都应远离“非典”,更不要说接触“非典”了。但国难当头,作为军人,454医院的全体官兵首先想到的是他人,不是相互推诿,而是抢着去承担危险。他们认为,自己多一分危险,别人就多一分安全。结果出现了大家争抢“赴京”名额的情景。
●大家争抢着去做“危险性极高”的事,这说明了什么?
●自己想做的事,是不是就可以“施于他人”呢?
●选择自己生活中的一件事,体验一下“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情感内涵。
作文十:《换位思考与人为善》7600字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题是“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教材从两个方面来阐述这个主题。
第一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通过同学之间“起外号”的事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深刻道理。二是通过小乔的事例,说明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第二目“理解至上,善待他人”,主要有三层意思。一是要学会换位思考;二是进一步说明换位思考是一种理解、一种关爱;三是学会欣赏人。
教学重点: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从情感体验上,启发学生以自己的感受理解体验他人的感受,促进学生道德认识内化。
二、学生分析
针对的问题:针对有些学生不善换位思考的心理状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句古训,它要求在人际交往中善解人意,在以某些方式对待他们之前,首先要设身处地地想一想,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学生的需要:现在,一些学生在与父母、老师、同学的交往中在这方面有明显的缺陷。在自我中心意识的支配下,他们习惯于只考虑自己,而不习惯站在他人的立场上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由此可见,使学生能够做到想人所想、急人所急也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 三、综合设计思路
框题 教学设计 教学建议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在课前应该组织学生进行小品的排演。
若用教材中地《取外号》的小品~那么教师应说
明“外号”有褒贬之分~不能把“起外号”一概
说成是捉弄人。
2、活动一:七嘴八舌 这几个事例所蕴涵的道理是浅显易懂的~所
以教师在让学生讨论时必须控制好时间~大约是2
分钟一个事例~然后教师分别展示“温馨提醒”。
3、活动二:小品表演 这两个环节主要是要让学生懂得换位思考~理
解他人并且宽容他人的道理。对于宽容~教师可4、活动三:故事续演 换位思考 以补充一个事例~让学生知道宽容不等于纵容~
是有条件的。
5、活动四:火眼金睛 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地发现同学身上的优点~
并用事实加以说明。要注意防止学生盲目夸耀~与人为善 欣赏的基点应该是同学所认可的。
6、活动五:现学现用 对学生的分析~教师要及时加以评价~尽量
肯定学生观点中的可取之处~鼓励学生多思考多
发言。
7、活动六:书上得来 这两个环节是从书本到作业的实践。教师可
以在课前布置学生在课外时间通过各种手段收集8、活动七:身体力行
名人名言~达到课前预习、课堂使用的目的。
9、活动八:诗情画意 这个环节可以配上背景音乐~让学生齐声朗
读短诗~给人以美的熏陶。
1
10、新课小结 思想品德课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所以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富有感染力和号召力的语言做
新课小结。
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本课内容旨在让学生学会怎样与人相处,所以用教条式的灌输和讲授,显然不符合新教材的教学要求,也不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认同并接受课本观点,所以教师在挑选案例、创设情境时要有针对性和选择性。 2、新的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明确提出,21世纪的学生应当“学会合作”。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学习中,成员之间互相交流,相互尊重,既充满温情友爱,又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和竞赛;同时,由于他们的阅历、视野及方法的种种不
足,在信息、资料、想象方面更需要相互补充及得到老师的指导。
附录一: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〇对应的课标内容
“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交往的品德”部分:“学会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〇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领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2
3、懂得对人要善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应施加于人。
4、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过程与方法
课前教师可以安排几个学生排练小品,布置学生在课外通过各种方式(上网、看书、询问长辈等)收集与人为善、理解和宽容他人的事例,为开展课堂教学做准备。课堂上,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创设活动情境,如表演小品、讲述故事、开展小组辩论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在体验中感受理解他人,善待他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的处世之道,并且把这种感受内化为个人的行为准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〇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从情感体验上,启发学生以自己的感受理解体验他人的感受,促进学生道德认识内化。
??课时安排
一课时
?〇教学方法
本课内容的教学,主要采取学生探究、教师点拨的互动教学模式。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本课内容涉及的题材,要让学生广泛收集;课内教学突出学生的活动、体验和反
2
思。课外要求学生身体力行。
?〇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小品表演、相关事例和故事
教师准备:指导情景剧表演;制作多媒体课件
?〇板书设计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 理解至上,善待他人 理解、尊重、宽容和欣赏他人(与人为善) ?〇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1、 建议一:创设情境,小品导入。
(小品可以是书上的《取绰号》
的小品,也可以是教师自编的,
如《一支笔的“风波”》 根据主客观条件~教师可以选 2、 建议二:列举事例导入。可以是择自己得心应手的方法导入新课~ 教师列举生活实例,也可以让学这样~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变~使设计各种方生说说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教学更加贴近教师的实际~有利于法,导入新课。 不愉快的事情,然后引导他们正教师发挥个人的教学特长~体现教确规因,提出课题:换位思考, 师教学风格和特色。 与人为善。
3、 建议三:启发导入。由教师讲述
《电梯里的镜子》的故事,启发
学生,引出课题。
出示事例,让学生讨论:下面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可以深刻的事情如果发生在你的身上,你会的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怎样想,怎样做,(三个事例)讨道理~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论后教师分别出示三个“温馨提活动一: 在别人身上。 醒”,然后请学生结合学校中的情况七嘴八舌 通过学生回忆自己的所见所闻说明“起外号”的现象;结合各自或亲身感受~用事实说明对待他人的情况谈“被捉弄”的经历及自己要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 的体验。
情景剧形式活泼~具有直观性
小品表演:《母亲的“管教”》。的特点~易被学生接受~使学生很
活动二: 之后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学会快投入到情景中去~体验角色的内
小品表演 站在他人的立场来思考问题。 心世界~让学生懂得什么是换位思
考~如何进行换位思考~给学生以
开阔的视野。
3
“故事续演”的方式可以使更
教师提供故事开始:李静和刘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而且故
晓慧是好朋友,常在一起练字、画事结局的不确定性可以给学生以更活动三: 画。有一次李静不小心,把刘晓慧大的思考空间和发挥空间。 故事续演 的参展画给弄脏了。然后让学生自通过学生的情景表演和分析选
愿组合,续演故事结局,并说明选择这个故事结局的理由~启发学生
择理由。 以自己的感受理解体验他人的感
受~促进学生道德认识内化。
以“欣赏”为题材的活动可以
使学生明白一个人对周围的事物应
多持欣赏的态度~多一份欣赏~就要求学生擦亮自己的眼睛,用活动四: 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友善、多一份一种接纳、宽容和欣赏的眼光去发火眼金睛 爱心。在活动中~要让学生认识到现同学身上的闪光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都有值得
欣赏的地方~懂得如何欣赏他人。
这也是与人为善的更高要求。
案例分析~可以考察学生学习活动五: 教师出示案例,让学生分析解的收获~也可以给学生树立学以致现学现用 决问题,然后教师小结。 用的意识。
以名人名言来勉力学生~使课活动六: 交流并学习名人名言,体会其堂所讲的道理更加深刻~易于学生书上得来 中的含义。 接受和感悟。
教师布置选择性作业:
1、把今天学习的心得体会,讲给父
母听。
2、主动做一件为他人着想的事,想活动七: 布置弹性作业~可以体现学生一想,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身体力行 学习的自主性~也可以实现教师的3、与班上对自己有意见的同学交分层次教学。 心,征求他们对自己的意见,并谈
出自己对他们的看法,主动消除误
会。
融诗歌艺术于思想品德的课活动八: 教师出示短诗,与学生共勉。 堂~可以增加教学的形式美~同时诗情画意 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
在《爱的奉献》的歌声中教师教师用富有号召力和感染力的新课小结 做小结,音量由小到大,最后大家语言做新课小结~用音乐渲染教学
齐声高歌。 气氛~结束教学。
附录二:参考资料
情景剧:《一支笔的“风波”》
楠楠和小明是一对好朋友。楠楠家富裕,小明家因为父母工作下岗而生活并不轻松。一
次楠楠和小明去文具店,楠楠买了一支小明也非常喜欢的圆珠笔,但是小明因囊中羞涩没有
买。回到家后,小明把想买圆珠笔的想法跟妈妈说了,他妈妈答应他,这次语文考试考过
4
90分就奖励他这支笔。小明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这支笔。一天,楠楠的笔却突然不见了,找遍了书包和文具盒也不见踪影。这时他看到小明的那支笔,就下意识地认为是他偷了自己的笔,于是大声斥责小明。小明向他解释,楠楠也不听。
生活实例
我们都注意到:一个三四岁的小孩子总是不喜欢呆在商场里(这常常让大人们感到不能理解。为什么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和丰富的食品都不能吸引小孩子呢?很多专家都无法解释。有一位儿童心理学家却轻而易举地解答了这个问题。他的方法其实很简单:你蹲下来,处在和小孩子同样的高度环视四周的景象,结果看到的都是大人们的腿。
记得小时候经常做一种游戏:两腿叉开,头向下从两腿之间往后看过去,本来习以为常的乡间景色这时便有了新意,让人百玩不厌。以上两个看似简单的事例实际上蕴藏着并不简单的道理:换位思考。
故事:《电梯里的镜子》
在一次电视台的综艺节目中,主持人向嘉宾提问:“宾馆、酒店的电梯里常会有一面大镜子,这镜子是干什么用的呢,”那些嘉宾纷纷回答:“用来检查一下自己的仪表。”“用来看看后面有没有跟进了不怀好意的人。”“用来扩大视觉空间,增加透气感。”??
在一再启发而仍不能说出正确答案时,主持人终于说出了非常简单的道理:"肢残人摇着轮椅进电梯时,不必费神转身,就可以从镜子里看见楼层显示灯。"嘉宾们都显得有点尴尬,其中一位抱怨说:"我们怎么未能想到这一点呢,"
是呀,我们考虑问题时常常会海阔天空,但不幸的是,无论思路如何开阔,我们往往还是从自己出发的。
三个事例
事例一:A和B是同桌,一次数学测试的试卷发下来了,A考了62分,他急忙问B考了多少,B没有告诉他。课间时间,A偷偷看了B的试卷,原来他只考了59分。A于是很骄傲的对B说:“哈哈,原来你考了个不及格啊~”这时,C对A说:“我考了95分,你和他差不多啊,才及格有什么好骄傲的啊~”假如你是A,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事例二:小乔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住校后,小乔得到同学的许多“关照”,却对别人漠不关心。久而久之,同学渐渐疏远了她。假如你是小乔,想想为什么同学都不理我了呢,怎么做才能得到别人的关照,
事例三:皮皮是一个特顽皮的学生,一次美术实习老师上课时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苹果,但是皮皮却大声喊叫:“老师画了一个大屁股~”这样一喊,全班同学都哄堂大笑不止,而这个实习老师则是又羞又恼,扬长而去。假如你是那位实习老师,你会怎么想,有朝一日皮皮也成为一位老师,当他遇到这样类似的事情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对换位思考的理解
所谓换位思考,其实就是理解别人的想法、感受,从对方的立场来看事。曾经有个心理学家为了了解婴儿为什么在人多的场合哭这个问题,他就蹲下来从婴儿的位置来看世界。他发现婴儿没有办法看到别人的脸,只能看到大家的腿。这时他才知道婴儿处在一个满是脚的世界,怎能不哭呢,
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样的。当家长或老师批评自己后,如果心里有气,不妨换一个角度设身处地的为他们想一想:如果你是他们,碰到这种情况,会怎么想,怎么做呢,这样,就可以理解家长、老师对你的关心、爱护的态度;也可以调节自己不高兴的情绪,有利于身心
5
健康;还可以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从而改正错误。俗话说:“将心比心”,也就是这样的。
换位思考在人际沟通上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不了解对方的立场、感受及想法,我们就无法正确地思考与回应。要想学换位思考需要一点好奇心,但是不幸的是,许多人的换位思考却少了这个要素。他们或是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去“猜想”别人的想法及感受,或是站在“一般人”的立场去想别人“应该”有什么想法及感受。我曾听一个同学说过:“我想我的老师应该希望我这样,因此我这样老师是会很高兴的,可是他却批评了我,这不是我的错。”我们是在为“别人”想啊~当事情的后果不如我们想象或期待时,我们也多半觉得委屈,“好心没好报”。那么,是别人真的不明白我们呢,还是其他,仔细地分析分析,我们会发现,这种换位思考并不是真的换位思考,而是以本位主义来了解别人的想法和感受,这并非真正的为别人着想,因此他忽略了“对方”真正的想法及感受。这种做法缺乏尊重:尊重别人的责任,尊重别人的能力,尊重别人的自主权。所谓的“好心办坏事”就是这种。好奇心使我们暂时放下自己的主观,来理解别人的主观,了解之后才能真正地开始“换位”,换了位之后,才能开始比较正确地思考,沟通的第一步就是这个。同学们,换位思考不是一件难事,但却需要你和你的好奇心开始合作。
换位思考的故事
有一个富翁平生爱吃美味的食物,因此他家的厨房不但大,而且人手多,每个人都各有分内的工作,挑水的只管挑水,洗菜的只管洗菜,切菜的只管切菜,另外还有煮食的、烧柴的。
这些厨房里的工人天天做着相同的事, 日子一久不免产生了厌烦的心理,每个人都认为别人的工作新鲜有趣又容易。有一天富翁突发奇想,让大家都试试交换工作的滋味。
交换工作后,只见一阵手忙脚乱,挑水的被刀子割破了手;煮菜的生火没生起来,却弄得一屋子烟;烧菜的挑水又不小心滑了一跤,摔了个四脚朝天;洗莱的则煮出一锅半生不熟的饭。饭没做好,每个人还挨了一顿责骂,从此再也没人对工作不满了。
一位智者曾经对一位少年说过四句话,对人生具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这四句话分别是:
把自己当成别人
把别人当成自己
把别人当成别人
把自己当成自己
这其中第一句话和第二句话讲的就是人与人之间要相互体谅,在把自己当成别人同时也要把别人当成自己。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换位思考。对于别人的苦衷要能够体谅,对自己的行为也要站在别人的角度来考虑。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有自己的利益,所以每个人都会从自己的角度来看问题,立场自然有所不同,因此也常常会发生矛盾。越是有矛盾,越是难以互相理解。如果能够跳出这种思维模式,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看自己,就会发现一个颠倒的世界,也会发现一个公平的世界。
晏子使楚
春秋时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有一回,齐王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把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钻进去。晏子看了看,对接待他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话传给了楚王。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把晏子迎接进去。
6
名人名言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雨果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 善是精神世界的太阳。
——雨果 善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行为。
——罗曼?罗兰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 善良——这是天才者的伟大品质之一。
——(法)安格尔 在一切道德品质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
——(英)罗素 真正善的人不仅有行善的愿望,而且有行善的行动。
——(美)弗拉克?梯利 当我们爱别人的时候,我们也希望别人爱我们。
——(法)卢梭 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你只有用爱来交换爱,用信任来交换信任。
——(德)马克思
附录三:补充活动
换位之后
活动目的:
教育学生在待人接物中要持平等态度,将心比心,不歧视他人。
具体操作:
(1) 情境表演:甲对乙朴素的穿着表现出轻视的神态,在言行上对乙造成了伤害。后来,
甲在一次考试中失利,遭到丙的冷言冷语,心情变得十分阴郁。 (2) 讨论:乙和甲先后受到伤害的原因是什么,假如你是乙,你的内心会怎么想,假如
你是甲,从伤害别人到被人伤害,你从中会悟出什么道理,
军人的风采
2003年4月27日中午,南京军区454医院接到紧急通知:经军委主席**批准,全军各大单位火速抽调1200名医务人员开赴北京,支援北京市组建非典型性肺炎定点医院。454医院必须立即派出13名医务人员,29日到北京报到。当这一消息传达到全院每一个医生护士和干部战士后,请战书就像雪片一样飞到院领导面前。作为医护人员,他们深知:“非典”的传染性极强,医护人员受感染的概率很高,死亡率高。从理论上讲,每一个人都应远离“非典”,更不要说接触“非典”了。但国难当头,作为军人,454医院的全体官兵首先想到的是他人,不是相互推诿,而是抢着去承担危险。他们认为,自己多一分危险,别人就多一分安全。结果出现了大家争抢“赴京”名额的情景。
?大家争抢着去做“危险性极高”的事,这说明了什么,
?自己想做的事,是不是就可以“施于他人”呢,
?选择自己生活中的一件事,体验一下“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情感内涵。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