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学写连续观察日记》700字
训练题目:学写连续观察日记
一、训练目标:
《螳螂的启示》这篇文章是一组连续观察日记。当我们用日记的形式,记录种植
花草树木、饲养小动物、观察气候变化、做科学小实验等活动时,由于持续的时
间长,因而需要用连续观察日记的形式,记录事物变化的情况。本次习作,就让
我们动笔写一组连续观察日记吧。
二、习作讨论平台:
1、什么是连续观察日记?读了《螳螂的启示》以后,我们发现这六则日记写的
是一件完整的事——记录了螳螂的生长过程,和我观察中得到的启示。这种日记
叫做连续观察日记。
2、为什么要写连续观察日记?由于生活中可能会遇到连续发生在几天、甚至更
长时间之内的一件事或者一种现象,我们需要连续观察才可以了解它,掌握它。
这就需要把每天的情况,或有突出变化的几天的情况记录下来。随着记下自己的
认识、收获、感受、乐趣等,这也是很有益的事。
3、什么事情适合用连续观察记录记叙呢?比如:学做一件事(一种本领),做科
学小实验,搞小发明创造,种植花草果木,饲养小动物,观察气候变化或大自然
中的某种现象,了解某个人的性格等特点。。。。。。就拿螳螂来说,螳螂不是一天
长成的,他每天有每天的变化,我们可以利用连续观察日记的形式记录它的生长
全过程。
4、要明确,这种日记在写法上的特点。
特点一、如实记录。
特点二、不必每天记录,写作时间,日记的篇数随所记的事情的情况而定。
特点三、不仅记录自己是怎么做的,看到了什么,还要写下不同情况下自己的不
同心情,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特点四、几则日记之间连接要紧密,显示出观察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5、根据上面的提示,你想对哪种事物进行连续观察?你想观察它哪些时段的情
况?你是想记录这种事物连续几天的不同变化,还是想记录它有突出变化的那几
天的情况?在观察中有哪些让你觉得新奇或感动的发现?下面就让我们动笔写
一组连续的观察日记吧。
三、作品展示:
作文二:《学写连续观察日记教案》2700字
“学写连续观察日记”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一、教学内容:第52页
二、教材和学情分析
本次习作是要求学生学写连续观察日记。要学会连续观察事物,能用日记的格式和要求有条理地写下观察中的新发现,几则日记之间内容要衔接,事情要完整。文章要做到句子通顺,语言生动,没有错别字。通过本次习作,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兴趣和认真持久地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认识能力,积累生活素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对人、对事、对大自然、对生活的兴趣和理解。
五年级的学生多数已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能够把平时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用日记的形式如实地记录下来,但写连续观察日记还是初次接触。学生通过这个“百花园”的“阅读平台”《螳螂的启示》,已经认识了这种应用文。在开学伊始,就布置学生确定观察对象,进行连续观察,并作好记录。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对这样的课外实践活动都很感兴趣,因而为本次习作积累了素材,做好了比较充分的准备。
三、教学目标
1、学会连续观察事物,能有条理地写下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
2、了解连续观察日记的写法,写出连续观察日记。
3、形成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并善于发现
新事物。
四、教学准备
1、确定观察对象,布置学生连续观察。(开学初就进行布置) 2、做好观察记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谈谈最近的新发现,并说说是怎么发现的。
(总结:观察的“好帮手”:眼睛、鼻子、耳朵、舌头、双手、大脑)
2、引导回顾《螳螂的启示》,明确在写法上的特点。
3、师小结。
(1)如实记录。
(2)不必每天记录,写作时间、日记的篇数随所记的事情的情况而定。
(3)不仅记录自己是怎么做的,看到了什么,还要写下自己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心情,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4)几则日记之间衔接要紧密,显示出观察的连续性和事情的完整性
4、揭示新课: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者的这种写法,练习写连续观察日记。
【设计意图】:采用复习法引入~不仅使学生明确了连续观察日
记在写法上的特点~而且要学生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力求做到观察仔细~如实记录~为完成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指导审题
1、指名朗读题目要求,看看什么是连续观察日记,
2、默读题目,画一画:你还知道了什么,
(1)写作的内容:种植花草果木、饲养小动物、观察气候变化、做科学小实验等。
(2)要记录事物变化的情况。
三、研读“习作讨论平台”内容
1、默读“讨论平台”的内容,交流读后所得。
2、小结。(板书)
(1)写出所见所感。
(2)几则日记之间内容要衔接,事情要完整。
【设计意图】:研读“习作讨论平台”~使学生明确了具体的习作要求~帮助他们打开思路~从而顺利进入写作情境。
四、习作指导
1、拿出自己的连续观察记录,先回顾一下,你对哪种事物在什么时间进行了连续观察,重点观察到了它的哪些变化,
2、展示观察记录,师生评议。
3、统计:哪些同学记录的是事物连续几天的不同变化,哪些同学记录的是它有突出变化的那几天的情况。
4、师小结。
变化比较明显的事物适于记录它连续几天的不同变化。变化时间相对长一些的事物,适于记录它有突出变化的那几天的情况。
5、强化习作要求。
写出所见所感;几则日记之间内容要衔接,事情要完整。
6、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说出在习作时应注意的问题。先进行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包括观察日记的写法、格式等方面内容)
7、试着口头练习说一则日记。先自由练说,同桌互说,再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这样做~是让学生懂得如何去应用观察记录进行习作。在训练说话的过程中~充分采用个人练习说、小组互说、全班交流等形式~以调动学生说的积极性~让他们在热烈交谈、积极讨论的氛围积极开动脑筋思考。
五、学生试写一则。
六、当堂讲评、修改典型习作。
1、选出典型的习作(好的和差的)进行评议。让学生评价好的好在哪里,差的有哪些不足,共同修改。教师对好的习作给予肯定。
2、师提出修改的要求,学生自行修改。
是否写出了所观察事物的特点及自己的感受和启示;是否按一定的观察顺序来写;句子是否通顺;能否正确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使习作内容更为生动;有无错别字。
3、展示读改后习作。
【设计意图】:重视习作后的交流、修改、展示~引导学生“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七、布置作业:写连续观察日记。(几则日记之间内容要注意衔接、完整。)
【整体设计意图】:本节习作指导课~我采用了“学、说、写、评”四步法进行教学。课前让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作好观察记录~积累素材。在教学过程中~先通过复习阅读平台中的《螳螂的启示》~让学生又进一步明确了连续观察日记在写法上的特点。然后通过指导审题和研读“习作讨论平台”~使学生明确了具体的习作要求~为进行习作作好了铺垫。在进行习作时~先说后写~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写作兴趣。习作完成后~学生交流习作~一方面让他们体验写作的成功带来的喜悦~增强他们的写作信心,另一方面~让“耳朵”做老师~训练学生的语感~培养他们自己会分析、会修改习作的能力。
通过本次习作~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让他们在实践中懂得生活的美好~知道习作的素材都来源于生活~养成爱观察、爱发现的好习惯。
【评析】:鲍老师的这节习作课~从学生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多方面考虑~确定了教学目标~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习作指导在小学阶段是一个难点~如何让学生会写~乐写~在本节课教学中~鲍老师教学设计有以下特点:
1、教学中注重习作兴趣的培养~开始教师从学生的发现入手~
让学生自由表达~给学生写作奠定了基础。引导回顾《螳螂的启示》~明确在写法上的特点~让学生习作有章可循~语言材料和写作方法上有了方向。
2、新课内容从写作要求入手~让学生明确写什么~怎样写~让学生读一读~画一画~从整体上把握写作内容。由于本次写的日记和以往不同~是几篇连续的日记~教者通过让学生研讨得出注意之处:
,1,写出所见所感。
,2,几则日记之间内容要衔接~事情要完整。
3、习作指导是本节课的重点~鲍老师让学生拿出自己的日记交流~这既是范文~又是新日记的起点~充分体现出教师的别具匠心。让学生试着口头练习说一则日记。先自由练说~同桌互说~再小组交流。通过学生交流~就降低了写日记的难度。在交流中学生的习作能力得到了进步。
4、由于日记较短小~教者采用当堂讲评的方法~既检验了学生的写作成果~同时由进一步夯实本课的教学重点~再加上老师富有鼓励性的语言~会让学生有成就感~利于以后的学习。
作文三:《学写连续观察日记ppt》5100字
学写连续?观察?日记?pp?t?
?
篇一:? ?
学写连?续观?察日?记文? ?章来源? ?课件? .?5 ?Y ?k ?J.?Co? m?“学?写连?续观??察日?记”设计?及设?计意?图?
一(?内容?:?
52?页?
二(?教材?和学?情分??析本单元?以?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仔细?观察?,?把动物?的特?点写?具体?的,?又是?怎样?真实?地表?达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的”为专?题,?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间都?富含?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生?动的?世界?。因?此,?本次?习作?应从?现象?入手?,指??导学生进?行实?际观?察,?并能??进行较长?期的?观察?活动?,并?通过?指导?提高??科学观察?的效?率。?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较?高水?平的?观察?力,?他们?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本?次习??作能启发?学生?用自?己的?器官?去感?知生??活,用心?去感?悟生?活,?用自?己的?笔记?录生?活,?从而?激发?智慧?与思?维的??火花。三?(教?学目?标?
1?、能写??出多篇观?察日?记,?并能?够记?录详?细,?了解?豆芽?的变?化规??律。 ?
2、发??展锻炼观?察能?力、?认知?能力?、写?作能?力。? ?
3、养?成实?事求?是观?察记??录的习惯?,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对事物?、对?生活?的兴?趣和?对自?然界?的热?爱之?情。?四(?教学?准备?学具?:?
课前?预习?书中?的范?文;?每人?一个?器皿?,泡?过两?天的?黄豆?。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引入?:?
昨天?我们?已经?预习?了日??记——《?螳螂?的启?示》?,谁?能说?说:? ?
它和我?们所?写的?日记?有哪?些不?同之?处呢?,(?同一?个写?作内?容,?却?由几则?日记?共同??组成)这?样在?一段?时间?内,?围绕?同一?个写??作内容,?把?观察到?的事?物发?生的?变化?通过?几则?日记?描写?出来?,叫?作连?续观?察日??记。(教?师准?确地?下以?定义?,使?学生?明确?什么?是连?续观?察日?记,?以便??为后面的?学习?及写?作奠?定基?础。?)?
二、?写出?第一?篇观??察日记:? ?
,、同?学们?,现?在小?黄豆?就在?你的?手中?,请?你也?把自?己发?现的?记?录?下来吧。?(学?生写?观察?日记?)(?根椐?田玉??博士所提?出的?感知?训练?,?这一环?节属?于前?测阶?段,?在此?发现?现问?题,?再加?以训?练)?,、?再读??《螳螂的?启示?》,?找出?能体?现作?者观?察细?致的?语句?,对?比自?己的?日记?,说?说你?的体?会。?茅盾?曾写?过:? ?
“无论??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由?此可?知,?观察?一个?事物?必须?具体?,细??致。,、?请同?学们?再审?视自?己的?作文?,加?以修?改,?尽量?做到?观察?细致??入微。再?同学?之间?互相?交换?作文?,提?出修?改意?见,?教师?参与?其中?,并??加以指导?。?
三、?小结??:
同学?们,?在刚?才的?过程?中,?你们?都表?现出?色。?是否?这样?,就?达到??了写观察?日记?的要?求呢?,我?们下?节课?再来?继续?学习?。(?在前?测过?后,??加以简单?的训?练,?因为?时间?与课?时的?安排?,所?以将?更多?的感?知训?练安??排在下一?课时?)第?二课?时?
一、?引入??:
同学?们,?经过?了两?天,?你们?的小?豆芽??一定又有?了新?的变?化,?今天??我们就再?次与?它们?相约?,为?它们?写下?第二?篇观?察日??记。 ?
二、学?会多?种感?官观?察与?表达??:
1?(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写?观察?日记?一定?要像?哨兵?一样?细心?。其??实,?只做到这?一点?还远?远不?够。?观察?还要?全面?,调?动多?种感?官,?从多??个角度和??层面?来描写。?看:? ?
眼睛看?到什?么,?听:??
耳朵听?到什?么,?触:? ?
手可以?摸到?什么?,嗅?:?
鼻子?可以?闻到?什么?,味?:?
舌头?是否?可以?尝到?什么?,另?外,?大家?还要?在全??方位感知?的同??时辅?以自?己的感受?:?
大脑?里想?到什?么,? ?心中感?受到?了什?么,?(针?对前?测中?出现??的“写?不具体?”的?问题?,教?师加?以训??练,引导?要会?从多?个方?面来?观察?。)?结?合学生?的习?作片?段,?引导?如何?从多?个角?度和?侧面?描写?,使?内容?丰富?具?体。在?感知?过程?中及?时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再写?第二?篇观?察日??记。,、?任意?选取?同学?的习?作,?朗读?修改?,互?相交?流。??(在训练?完成??后,开始?进入?后测?阶段?,即?再次?的写?作检?验训?练是?否达?到目?的)??,、?说说通过?这次?写观?察日?记,?你有?什么?收获?,(?后测?之后?,进?入评?价阶??段。?跳出认知?看认?知,?请学?生在?感知?之外?,说?说自?己所?认知?到的?),?、师?总结?:?
能够?做到?细致?入微?,并?能从?多方?面对??观察对象?加以?感知?,并?记录??下来,再?辅以?自己?的体?会,?就可?以形?成一?篇优?秀的??观察日记?了。? ?
三、布?置作?业,?完成?观察?日记?之前?我们?说过?了,??这次我们?要完?成?的是连?续观?察日?记,?所以?请同?学们?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继?续关?注你?们?的小豆?芽,??并运用我?们已?学到?的观?察方?法,?写出?一组?优秀?的观??察日?记。〔整?体设?计意?图〕?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把握事物?特征?的主?要手??段。从小?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将使??他们终生??受益。而?田玉?博士?所提?出的?感知?训练?则为?孩子?们作??出了实用??且精彩的?指引?。因?此,?在此?次观?察日?记的??教学中,?我遵?循着?这样?的程??序进行连?续观?察日?记的??写作指导?,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获?益非?浅。? ?一位?哲人说?过:? ?
“这个?世界?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潘老?师的?这?节作文?教学?让我??们最感动?的是?她努?力地?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去发现?、去?感悟?。整?个教?学体?现如?下特?点:? ?
一、以?“范?例”?为线?,引?导学?生初?步观?察对?比本??次习作是?“学?些?连续观?察日?记”?,潘?老师?紧紧?抓住?了“?观察?”这?一核?心,?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新?课伊始,?便直?入主?题,?让学?生结?合已?有的?日记?书写??模式,?“对比?观察?”文?本范?例《?螳螂?的启?示》?,从?而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连续?观察?日记?”,??为后续的?写作?做好?铺垫?。?
二、?以“?黄豆?”为?媒,?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泡?过两?天的?黄豆?”—?—是?潘老?师为?学生?选择?的观?察的?事物?。很?普通?、很?平凡?,被?学生??常常忽略?掉的?小事?物其?实正?是观?察写?作的?最好?“道?具”?,通?过一?系列??的连续观?察活?动,?通过?几篇?连续?观察?日记?的写?作,?学生?从小?小的?黄豆??中体验到?了生?命成?长的?历程?,使?学生?明白?了只?要善?于观?察,?生活?中处??处有文章?,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培养?学生?对事??物、对生?活的?兴趣?和对?自然?界的?热爱?之情?。?
三、?以“?训练?”为?核,?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观?察能?力是?写作?的基??本功。如?何让?学生?“会?观察?”,?“能?观察?得全?面具?体”?,特?别是?把观??察到的能?有选?择、?有趣?味、?生动?地写?下来?,绝?非一?日之?功~?潘老?师在??教学中借?鉴了?田玉?博士?的“?全方?位感?知训?练”??,让学生?充分?运用?口、??耳、眼、?鼻、?手这?五种?感官?,分?别从?味觉?、听?觉、?视觉?、嗅?觉、?触觉??这五个角?度去?观察?小黄?豆的?变化?,使?学生?有章?可循?,有?路可?依,?他们??在老师的?训练?、指?引下?,学?会了?观察?的方?法,?使自?己的?观察?更趋?于全??面性、完?整性?,有?了充?分的?感知?、全?面的?观察?,写?作已?不再?是难?事。??文 ?章来源? 课件? ?.5? Y? k?? J.C?o ?m?相关教?案?:没有?相关?教案?上一?篇教??案: ?
下?一篇教案?:?
篇二?:?
学写?连续?观察?日记?观察??花生苗?201?X?年9?月21? ?日星期?日今??天早?上, ?阳光明?媚,? ?微风徐?徐,? ?我感觉?好极?了? ~? 我心?里想?,? 我不?知?道种的?花生?长得?怎么?样了?,? 我该?去看??看了。我?来到??花盆旁,? ?看见花??生苗又长?高了?一节?。花?生苗?长得?很茂?盛,? ?花生苗?的叶?子像?一片?片圆?圆?的小扇?子子?像片?片圆?圆的?小扇?子。?叶子?下面?还藏?着许?多金?黄色?的小??花, ?像害羞?的小?姑娘?。叶?子上?有一??只蜗牛,? ?正津津?有味?地吸?着露??水。花瓣?上还?有几?只小?蜜蜂?嗡嗡?地飞?,? 正忙?着采?花蜜?呢~? ?小蜜蜂?真?勤劳啊?;? 小蜗?牛却?很懒?,? 不爱??劳动,? 我要?向小?蜜蜂?学习?,? 当个?勤?劳的孩?子。?我家?种的?花生?真有?趣啊?~叶?子下?面还?藏着?许多?写日?记? 写日??记一般都?是记?自己?做过?的事?,? 也可?以记?自己?看到?的、? ?听到的?或想?到?的事。? ?写日记?要有?重点?,? 选择?一天?生活?中自?己觉?得印?象最?深而?且是??最有意义?的事?做为?日记?得印?象最?深而?且是?最有?意义?的事?做为?日记?的内??
容。一般?来说?,? 一天?的日?记写?一两?件事?就行?。由?于记?的事?情少?,? 所?记的事?情可?以记?得具?体一?些。?上学?路上?互相?帮助?帮助?老人?上学?路上?校?园生活?打篮?球写?日记?日记?本来?是写??当天发生?的事?的,? ?内容是?“观?察到??的事物”? ?。如果?是“?事”? ?, ?这件事?可以??在任何地?方发?生件?事可??以在?任何地方?发生?,? 如家?里、? ?上学路?上、? ?学校、? ?公?园等。如?果是?“物?” ?,? 小动?物、? ?玩?具、 ?新开的?商店?都可?以写?。写?什么?内容?想好?后,? ?注意日?记的?格式?,? 再把?要写?的内?容写?成一?段话?。如?家里?上学?日记? ?观?察日?记也是记?录自?己某?一天?里所?接触?观察?到的?人物??、 ?事物、? 景物?,? ?包括自己?经历?过,? ?将对自?己教?育意?义较?大,? ?感受较?深,?有一?定启?迪?的一人?、? 一事?、? 一处??、 一物?、一?景记?下来?,? 实际?上也?就是??在写个?人日记?。都?是在?记生?活中?经历?过的?、? 看到?过的?、? 接触?过的?事情?。? 记?日记的?内容?、? 形式?和方?法比?较自?由,? ?可叙述?、? 可描?写、? ?也可抒?发?自己的??感情。写?观察?日记? ?观察日?记? ?
一、? 日记?的格?式? 1 ?、? 标题? ?根据内?容需?要,? ?可拟标?题,? ?也可?不用。??2时间? ?
2、? 时间?年月? ?
3?、 ?内容? 日记?是一?种文?体。? ?日记大??都是指个?人日?记,? ?记录自?己?在某一?天里??的思想学?习,? ?工作、? ?生活等?情况?,日??星期天气?好办?法? 提?示学生?,? 要写?好日?记,? ?把所记?的事?情写?具体?,? 要靠?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作个?有心?人,?多留?心周?围的??事物,? 多观?察思?考。? ? ?
?
作文四:《习作—学写连续观察日记》1000字
旧屋基乡中心学校“四有”有效教学模式活页教案
课题
观察日记 知识能力
第二单元
第 课
1、让学生认识什么是连续观察日记,为什么要写连续观察日记,什么事适 合写连续观察日记,及怎么写观察日记;2、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观察日记。
教学 目标
过程方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 重 点
1、引导学生回顾连续观察日记的特点;2、引导学生修改第一篇观察日记; 3、 指导学生写第二篇连续观察日记; 4、 指导学生修改第二篇连续观察日记。 1、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兴趣和认真持久地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2、培养 学生对人、对事、对大自然、对生活的兴趣和理解。
1、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观察日记;2、引导学生写连续观察日记。
精讲 要点 难 点
1、引导学生写连续观察日记;2、通过写连续观察日记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 惯及对生活的热爱。
互动 提纲
1、师生互动修改第一篇观察日记;2、小组合作修改第二篇观察日记。3、师生互动评价第二 篇观察日记。
一、导入 引导学生回顾:什么是连续观察日记,为什么要写观察日记,什么事适合写观察日记;导 入学生习作,然后做具体讲解。
教
二、引导学生修改第一篇观察日记。 展示部分学生的第一篇观察日记原文,引导学生就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改。存在的问题主要 有:1、标点符号不会正确使用;2、错别字较多;3、表达不清楚;4、观察不具体、不细致、 或根本没有观察;5、选择的观察对象不太适合写观察日记。
学
三、引导学生写第二篇观察日记。 提出要求: 1、跟第一篇要有连续性;
1
旧屋基乡中心学校“四有”有效教学模式活页教案
2、格式正确; 3、把你怎么做的及观察到的情况认真细致地写出来(可从外形、颜色、长势、声音、习 性等方面写) ; 4、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会写的字提问或查字典; 5、可以写一写自己在观察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 四、小组合作修改第二篇观察日记。 教师巡视指导 五、师生互动评价第二篇观察日记。
过
程
1、选取两篇优秀的学生习作在班上点评,鼓励学生学习优秀。 2、选取一篇存在问题的学生习作在班上点评,指出问题所在,引导学生改正。 六、总结 通过今天的习作,希望同学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你会发现生活的 魅力与神奇。 1、修改第一篇观察日记;
训练 提纲
巩固 训练
2、完成第二篇观察日记; 3、在小组里修改第二篇观察日记。
1、完成第二篇观察日记;
强化 训练
2、在小组里修改第二篇观察日记。
习作——学写连续观察日记
板书 设计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标点符号不会正确使用
;2、错别字较多;3、表达不清楚;4、观 察不具体、不细致、或根本没有观察;5、选择的观察对象不太适合写观察日记。
教学 反思
2
作文五:《“学写连续观察日记”教学设计》2000字
及设计意图
一.教学内容:52页
二.教材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较高水平的观察力,他们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本次习作能启发学生用自己的器官去感知生活,用心去感悟生活,用自己的笔记录生活,从而激发智慧与思维的火花。
三.教学目标
1、能写出多篇观察日记,并能够记录详细,了解豆芽的变化规律。
2、发展锻炼观察能力、认知能力、写作能力。
3、养成实事求是观察记录的习惯,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对事物、对生活的兴趣和对自然界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准备
学具:课前预习书中的范文;每人一个器皿,泡过两天的黄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昨天我们已经预习了日记——《螳螂的启示》,谁能说说:它和我们所写的日记有哪些不同之处呢?(同一个写作内容,却由几则日记共同组成)
这样在一段时间内,围绕同一个写作内容,把观察到的事物发生的变化通过几则日记描写出来,叫作连续观察日记。
(教师准确地下以定义,使学生明确什么是连续观察日记,以便为后面的学习及写作奠定基础。)
二、写出第一篇观察日记:
1、同学们,现在小黄豆就在你的手中,请你也把自己发现的记录下来吧。(学生写观察日记)
(根椐田玉博士所提出的感知训练,这一环节属于前测阶段,在此发现现问题,再加以训练) 2、再读《螳螂的启示》,找出能体现作者观察细致的语句,对比自己的日记,说说你的体会。 茅盾曾写过:“无论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由此可知,观察一个事物必须具体,细致。
3、请同学们再审视自己的作文,加以修改,尽量做到观察细致入微。再同学之间互相交换作文,提出修改意见,教师参与其中,并加以指导。
三、小结:
同学们,在刚才的过程中,你们都表现出色。是否这样,就达到了写观察日记的要求呢?我们下节课再来继续学习。
(在前测过后,加以简单的训练,因为时间与课时的安排,所以将更多的感知训练安排在下一课时)
第二课时
一、引入:
同学们,经过了两天,你们的小豆芽一定又有了新的变化,今天
我们就再次与它们相约,为它们写下第二篇观察日记。
二、学会多种感官观察与表达:
1.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写观察日记一定要像哨兵一样细心。其实,只做到这一点还远远不够。观察还要全面,调动多种感官,从多个角度和层面来描写。
看:眼睛看到什么﹖听:耳朵听到什么﹖触:手可以摸到什么?
嗅:鼻子可以闻到什么?味:舌头是否可以尝到什么?
另外,大家还要在全方位感知的同时辅以自己的感受:大脑里想到什么﹖ 心中感受到了什么?
(针对前测中出现的“写不具体”的问题,教师加以训练,引导要会从多个方面来观察。) 结合学生的习作片段,引导如何从多个角度和侧面描写,使内容丰富具体。在感知过程中及时与同学和老师交流。
2、再写第二篇观察日记。
3、任意选取同学的习作,朗读修改,互相交流。
(在训练完成后,开始进入后测阶段,即再次的写作检验训练是否达到目的)
4、说说通过这次写观察日记,你有什么收获?
(后测之后,进入评价阶段。跳出认知看认知,请学生在感知之外,说说自己所认知到的) 5、师总结:能够做到细致入微,并能从多方面对观察对象加以感知,并记录下来,再辅以自己的体会,就可以形成一篇优秀的观察日记了。
三、布置作业,完成观察日记
之前我们说过了,这次我们要完成的是连续观察日记,所以请同学们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继续关注你们的小豆芽,并运用我们已学到的观察方法,写出一组优秀的观察日记。 [整体设计意图]
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把握事物特征的主要手段。从小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将使他们终生受益。而田玉博士所提出的感知训练则为孩子们作出了实用且精彩的指引。因此,在此次观察日记的教学中,我遵循着这样的程序进行连续观察日记的写作指导,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获益非浅。
[评析]
一位哲人说过:“这个世界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潘老师的这节作文教学让我们最感动的是她努力地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去发现、去感悟。整个教学体现如下特点:
一、以“范例”为线,引导学生初步观察对比
本次习作是“学些连续观察日记”,潘老师紧紧抓住了“观察”这一核心,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新课伊始,便直入主题,让学生结合已有的日记书写模式,“对比观察”文本范例《螳螂的启示》,从而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连续观察日记”,为后续的写作做好铺垫。
二、以“黄豆”为媒,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
三、以“训练”为核,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观察能力是写作的基本功。如何让学生“会观察”,“能观察得全面具体”,特别是把观察到的能有选择、有趣味、生动地写下来,绝非一日之功!潘老师在教学中借鉴了田玉博士的“全方位感知训练”,让学生充分运用口、耳、眼、鼻、手这五种感官,分别从味觉、听觉、视觉、嗅觉、触觉这五个角度去观察小黄豆的变化,使学生有章可循,有路可依,他们在老师的训练、指引下,学会了观察的方法,使自己的观察更趋于全面性、完整性,有了充分的感知、全面的观察,写作已不再是难事。
作文六:《学写连续观察日记教案doc》2200字
“学写连续观察日记”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习作《我的观察日记》
二.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应从现象入手,指导学生进行实际观察,并能进行较长期的观察活动,并通过指导提高科学观察的效率。
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较高水平的观察力,他们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本次习作能启发学生用自己的器官去感知生活,用心去感悟生活,用自己的笔记录生活,从而激发智慧与思维的火花。
三.教学目标
1、能写出多篇观察日记,并能够记录详细,了解豆芽的变化规律。
2、发展锻炼观察能力、认知能力、写作能力。
3、养成实事求是观察记录的习惯,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对事物、对生活的兴趣和对自然界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准备
提前让学生在家里泡黄豆,提要求:仔细观察这些过程
1、观察没泡过的黄豆;2、泡黄豆;3、黄豆发芽是什么样子的;发芽后,黄豆长长以后的变化;4、芽儿长粗又是什么样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引入:
提问的方式,什么是日记?把每一天当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
的、做过的事记下来,并说说你自己的看法,这就是日记。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章,大家看看和我们平时写的日记有什么不一样呢?
二、学习《绿豆发芽观察日记》
问题设置:1、绿豆的外形是怎样的?
2、作者观察绿豆发芽的过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3、在观察绿豆发芽的过程中,小作者是怎么样的心情?
教师点拨:在一段时间内,围绕同一个写作内容,把观察到的事物发生的变化通过几则日记描写出来,叫作连续观察日记。
(二、写出第一篇观察日记:
1、同学们,现在小黄豆就在你的手中,请你也把自己发现的记录下来吧。(学生写观察日记)
2、再读《绿豆发芽观察日记》,找出能体现作者观察细致的语句,对比自己的日记,说说你的体会。
茅盾曾写过:“无论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由此可知,观察一个事物必须具体,细致。
3、请同学们再审视自己的作文,加以修改,尽量做到观察细致入微。再同学之间互相交换作文,提出修改意见,教师参与其中,并加以指导。
三、小结:
同学们,在刚才的过程中,你们都表现出色。是否这样,就达到了写
观察日记的要求呢?我们下节课再来继续学习。
(在前测过后,加以简单的训练,因为时间与课时的安排,所以将更多的感知训练安排在下一课时)
第二课时
一、学会多种感官观察与表达:
1.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写观察日记一定要像哨兵一样细心。其实,只做到这一点还远远不够。观察还要全面,调动多种感官,从多个角度和层面来描写。
看:眼睛看到什么﹖听:耳朵听到什么﹖触:手可以摸到什么? 嗅:鼻子可以闻到什么?味:舌头是否可以尝到什么?
另外,大家还要在全方位感知的同时辅以自己的感受:大脑里想到什么﹖ 心中感受到了什么?
(针对前测中出现的“写不具体”的问题,教师加以训练,引导要会从多个方面来观察。)
结合学生的习作片段,引导如何从多个角度和侧面描写,使内容丰富具体。在感知过程中及时与同学和老师交流。
2、再写第二篇观察日记。
3、任意选取同学的习作,朗读修改,互相交流。
(在训练完成后,开始进入后测阶段,即再次的写作检验训练是否达到目的)
4、说说通过这次写观察日记,你有什么收获?
(后测之后,进入评价阶段。跳出认知看认知,请学生在感知之外,
说说自己所认知到的)
5、师总结:能够做到细致入微,并能从多方面对观察对象加以感知,并记录下来,再辅以自己的体会,就可以形成一篇优秀的观察日记了。
三、布置作业,完成观察日记
之前我们说过了,这次我们要完成的是连续观察日记,所以请同学们在接下来并运用我们已学到的观察方法,写出一组优秀的观察日记。
[整体设计意图]
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把握事物特征的主要手段。从小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将使他们终生受益。而田玉博士所提出的感知训练则为孩子们作出了实用且精彩的指引。因此,在此次观察日记的教学中,我遵循着这样的程序进行连续观察日记的写作指导,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获益非浅。
[评析]
一位哲人说过:“这个世界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潘老师的这节作文教学让我们最感动的是她努力地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去发现、去感悟。整个教学体现如下特点:
一、以“范例”为线,引导学生初步观察对比
本次习作是“学些连续观察日记”,潘老师紧紧抓住了“观察”这一核心,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新课伊始,便直入主题,让学生结合已有的日记书写模式,“对比观察”文本范例《绿豆发芽观察日记》,从而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连续观察日记”,为后续的写作做好铺垫。
二、以“黄豆”为媒,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
“泡过两天的黄豆”——是潘老师为学生选择的观察的事物。很普通、
很平凡,被学生常常忽略掉的小事物其实正是观察写作的最好“道具”,通过一系列的连续观察活动,通过几篇连续观察日记的写作,学生从小小的黄豆中体验到了生命成长的历程,使学生明白了只要善于观察,生活中处处有文章,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培养学生对事物、对生活的兴趣和对自然界的热爱之情。
三、以“训练”为核,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观察能力是写作的基本功。如何让学生“会观察”,“能观察得全面具体”,特别是把观察到的能有选择、有趣味、生动地写下来,绝非一日之功!潘老师在教学中借鉴了田玉博士的“全方位感知训练”,让学生充分运用口、耳、眼、鼻、手这五种感官,分别从味觉、听觉、视觉、嗅觉、触觉这五个角度去观察小黄豆的变化,使学生有章可循,有路可依,他们在老师的训练、指引下,学会了观察的方法,使自己的观察更趋于全面性、完整性,有了充分的感知、全面的观察,写作已不再是难事。
作文七:《学写连续观察日记教学设计》1800字
《学写连续观察日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写出多篇观察日记,并能够记录详细,了解事物的变化规律。 2、引导学生细致观察,乐于表达自己的发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能力得到培养
3、养成实事求是观察记录的习惯,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对事物、对生活的兴趣和对自然界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连续观察,学写连续观察日记。 教学准备 观察校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同学们在本单元中学习了连续观察日记,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连续观察日记吗,
学生:这样在一段时间内,围绕同一个写作内容,把观察到的事物发生的变化通过几则日记描写出来,叫做连续观察日记。 教师:
(1)今天我们就来学写一组连续观察日记。板书课题:学写连续观察日记。
(2)谁还记得,写连续观察日记,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 学生:需要掌握五个要点:日记格式正确,拟好一个题目,围绕同一
个观察内容写,体现时间的连续性,事物之间要紧密衔接。 教师同时板书:拟题目 连续性 同事物 紧衔接 教师:如果把这些内容归纳在一起,再充实些内容,就是一组完整的连续观察日记。
二、如何选材、构思、感悟写法
教师:
(1)前些天,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项观察作业,就是去观察秋天的校园,你能告诉老师,你对校园中的哪些事物进行了连续观察吗,(学生用一句简单的语言说一说,如:我观察了校园中的树木……)教师同时板书学生汇报内容:树木、花草等等。
(2)同学们观察的范围可真广,有种植花草果木,有的观察气候变化等。
(3)小结:这些内容就是我们这次习作的内容。
(4)同学们选择观察的内容都挺好,那么你对它的哪个时间段进行了观察,都做了哪些记录呢,首先找几名同学读自己的记录,你觉得它的记录怎么样,说说你的看法,
交流后板书:观察细 记录真
(5)我们班有几名同学不仅做了观察记录,还拍摄了几组有明显变化的照片呢。 (出示照片)
(6)请同学结合照片说记录,其他同学自己听,认真记,听了他们的记录,你认为怎么样,老师还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师生评价、交流、归纳,教师板书:抓重点、有详略、抓特点、表真
情
小结:刚才我们交流的这些内容,就是这次习作的要求。 三、起草
(1)现在,同学们能根据这次习作的内容和要求,结合自己的观察记录写一组连续观察日记吗,
(2)那就赶快拿出手中的妙笔写一些吧~
(3)教师巡视,个别指导,随时做好记录。
(4)自读自改出佳作,妙笔生花春满园,写好的同学可以读读自己的日记,用不同颜色的笔圈圈改改。
四、赏析评价
(1)大家都知道,文章不厌百回改,现在我们就一起欣赏同学们的连续观察日记,同学们仔细听,用笔做好记录,他的文章你最欣赏哪儿,说出你欣赏的理由。还有哪些地方不够妥当,需要修改,提出你的修改意见。
(2)没有完成日记的或者没有修改好的同学,课后进一步补充完善。 五、谈收获,教师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全课小结:听了同学们的日记,老师深深地感受到,你们学会用眼睛看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用笔真实地记录生活,展现给我们一个多彩的世界。希望你们能坚持观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用智慧与思维的火花,美化我们的世界。
板书设计
学写连续观察日记
要点:拟题目 连续性 同事物 紧衔接
观察细 记录真
抓重点 有详略 抓特点 表真情
《学写连续观察日记》教学反思 张丽丽
在这次作文指导课中,我发现孩子们在写作时是比较顺畅的,在习作前些天,我给孩子们布置了一项观察作业,就是观察我们的校园,因为每天都在这里学习生活,孩子们非常熟悉校园的环境,所以能从自己的角度、自主地、有选择地进行观察。在简单的观察中,学会了观察的方法,并且能够真实的记录。这就为本次习作奠定了一定基础,降低了写作难度,因而孩子们的写作效果有明显好转
。
作文八:《学写连续观察日记ppt(范本)》4100字
学写连续观察日记?ppt
学写连续观察日记?ppt ?
篇一:?
学写连续观察日?记文? 章来源 课件? .5 Y k J.C??o m“学写连续观?察日记”设计及设计意图?
?一(内容:?
52页?
二(教材和学情分析?本单元以?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仔细观察,?把动物的特点写具?体的,又是怎样?真实地表达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的”?为专题,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间都富含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生动的?世界。因此,本?次习作应从现象?入手,指导学?生?进行实际观察,并能进行较长期?的观察活动,并?通过指导提高科?学?观察的效率。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较高水平的?观察力,他们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本次?习作能启发学生?用自己的器官去?感知生活,?用心去感悟生活,用?自己的笔记录生?活,从而激发智?慧与思维的火花?。?三(教学目标 ?
1、能写出多篇观察日记?,并能够记录详?细,了解豆芽的?变化规律。?
2?、发展锻炼观察能力、认知?能力、写作能力?。?
3、养成实事求是观察?记录的习惯,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对事物、对生活的?兴趣和对自然界?的热爱之情。四?(教学准备学具?:?
课前预习书中的范文??;每人一个器皿,泡过两天的黄?豆。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引入: ?
昨天我们已经预习了日?记——《螳螂的?启示》,谁能说?说:?
它?和我们所写的日记有哪些不同之?处呢,(同一个?写作内容,却?由几则日记共同组?成)这样在一段?时间内,围绕同?一个写作内容,?把?观察到的事物发生的变化通过?几则日记描写出?来,叫作连续观?察日记。?
(教师准确地下以定义?,使学生明确什?么是连续观察日?记,以便为后?面的学习及写作奠?定基础。)?
?
二、写出第一篇观察日?记:?
?,、同学们,现在小黄豆?就在你的手中,?请你也把自己发?现的记?录下来吧。(学生写观察?日记)(根椐田?玉博士所提出的?感知训练,这?一环节属于前测阶?段,在此发现现?问题,再加以训?练),、再读《??螳螂的启示》,找出能体现作者?观察细致的语句?,对比自己的日?记,说?说你的体会。茅盾曾写过?:?
“无论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由此可知?,观察一个事物?必须具体,细致?。?,、请同学们再审视自己的作?文,加以修改,?尽量做到观察细?致入微。?再同学之间互相交换作?文,提出修改意?见,教师参与其?中,并加以指?导。?
三、小结:?
?同学们,在刚才的过程中,?你们都表现出色?。是否这样,就?达到?了写观察日记的要求呢,我?们下节课再来继?续学习。(在前??测过后,加以简单的训练,因为?时间与课时的安?排,所以将更多?的感知训练安?排在下一课时)第?二课时?
?一、引入: ?
同学们,经过了两天,??你们的小豆芽一定又有了新的变?化,今天?我们就再次与它们相约?,为它们写下第?二篇观察日记。? ?
二、学会多种感官?观察与表达:?
?
1?(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写观察?日记一定要像哨?兵一样细心。其?实,?只做到这一点还远远不够。?观察还要全面,?调动多种感官,?从多个角?度和层面来描写。看:? ?
眼睛看到什么,听:?
?耳朵听到什么,触:?
?手可以摸到什么,嗅:?
?鼻子可以闻到什么,味:?
?舌头是否可以尝到什么,?另外,大家还要?在全方位感知的?同时辅?以自己的感受:?
大脑里想到什么?,? 心中感受到了什么,(针对?前测中出现的“?写?不具体”的问题,教师加以训?练,引导要会从?多个方面来观察?。)结?合学生的习作片段,引导?如何从多个角度??和侧面描写,使内容丰富具?体。在感知过程中及?时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再写?第二篇观察日记?。?,、任意选取同学的习作,朗?读修改,互相交?流。(在训练完?成后,?开始进入后测阶段,即再?次的写作检验训?练是否达到目的?),、说说?通过?这次写观察日记,你有什么收获?,(后测之后,?进入评价阶段。??跳出认知看认知,请学生在感知?之外,说说自己?所认知到的),?、师?总结:
?能够做到细致入微,并能从?多方面对观察对?象加以感知,并?记录?下来,再辅以自己的体会,?就可以形成一篇?优秀的观察日记?了。?
?三、布置作业,完成观察日记?之前我们说过了??,这次我们要完成?的是连续观察日记,所以请同?学们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继续关?注你们?的小豆芽,并运用我们已?学到的观察方法?,写出一组优秀?的观察日记。?〔整体设计意图〕?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把握事物?特征的主要手段?。?从小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将?使他们?终生受益。而田玉博士所?提出的感知训练?则为孩子们作出?了实用且精?彩的指引。因此,在?此次观察日记的?教学中,我遵循?着这样的程序进??行连续观察日记的写作指导,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获益非浅。? 一位哲?人说过:
?“这个世界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潘老?师的这?节作文教学让我们最感动?的是她努力地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去发现、去感悟。整?个教学体现如下?特点:?
?
一、以“范例”?为线,引导学生?初步观察对比本?次习作是“学些?连?续观察日记”,潘老师紧紧抓?住了“观察”这?一核心,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新课伊始,便直入?主题,让学生结?合已有的日记书?写模式,“对?比观察”文本范例?《螳螂的启示》?,从而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连?续观察日记”,为后续的写作?做好铺垫。?
?
二、以“黄豆”为媒,?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泡过两?天的黄?豆”——?是潘老师为学生选择的观察的事?物。很普通、很?平凡,被学?生常常忽略掉的小事?物其实正是观察?写作的最好“道?具”,通过一系??列的连续观察活动,通过几篇连?续观察日记的写?作,学生从小小?的黄?豆中体验到了生命成长的历?程,使学生明白?了只要善于观察?,生活中?处处有文章,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培养学生对?事物、对生活的兴?趣和对自然界的?热爱之情。?
?
三、以“训练”为核,?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观察能力是写作的基?本功。如何让学生“会?观察”,“能观?察得全面具体”?,特别是把观?察到的能有选择、?有趣味、生动地?写下来,绝非一?日之功~潘老师?在?教学中借鉴了田玉博士的“全?方位感知训练”?,让学生充分运??用口、耳、眼、鼻、手这五种感?官,分别从味觉?、听觉、视觉、?嗅觉、触觉?这五个角度去观察小?黄豆的变化,使?学生有章可循,?有路可依,他们??在老师的训练、指引下,学会了?观察的方法,使?自己的观察更趋?于全?面性、完整?性,有了充分的感知、全面的观?察,写作已不再?是难事。?文 章来源? 课件 .5 Y k ?J.Co m?相关教案?:没有相关教案上一篇教?案:?
?下一篇教案:
?
?篇二: ?
学写连续观察日记观察?花生苗?201X年?9月21 日星期日今天早上?,?
阳光明媚, ?微风徐徐, 我感觉好极了? ~? 我心里想, ?我不知道种的花生长得怎么样?了,? 我该去看看了。我来到花?盆旁,? 看见花生苗?又长高了一节。花生苗长得?很茂盛,? 花生苗的叶子像一片?片圆圆的?小扇子子像片片圆圆的?小扇子。叶子下?面还藏着许多金?黄色的小花,? ?像害羞的小姑娘。叶子上有一只?蜗牛,? 正津津有味地吸着露水?。花?瓣上还有几只小蜜蜂嗡嗡地?飞,? 正忙着采花蜜呢~? 小蜜蜂真勤劳?啊; 小蜗牛却很懒,? ?不爱劳动, 我要向小蜜蜂学?习,? 当个勤劳的?孩子。我家种的花生真有趣啊?~叶子下面还藏?着许多写日记? 写日记?一般都是?记自己做过的事,? 也可以记自己看到的、? 听到的或想到的?事。? 写日记要有重点,? 选择一天生活中自己觉?得印象最深而且?是最?有意义的事做为日记得印象?最深而且是最有?意义的事做为日?记的内?容。一般来说,? 一天的日记写一两件事?就行。由于记的?事情少,? 所记的事情可以记得??具体一些。上学路上互相帮助帮?助老人上学路上?校?园生活打篮球写日记日记本来?是写当天发生的?事的,? 内容是“观察?到的事物” 。如果是“?事” ,? 这件?事可以在任何地方发生件事可?以在任何地方发生?,? 如家里、 上学路上、? 学校、? 公园等。如果是?“物” ,? 小动物、 玩具、? 新开的商店都可以写。?写什么内容想好??后, 注意日记的格式,? 再把要写的内容写成?一段话。如家里?上学日?记 观察日记也是记录自?己某一天里所接?触观察到的人物?、? 事物、 景?物, 包括自己经历过,? 将对自己教育意义较?大,? 感受较深?,有一定启迪的一人、? 一事、 ?一处、 一物、一景记下来,? ?实际上也就是?在写个人日记。都是在记生活中?经历过的、? 看?到过的、 接触过的事?情。 记日记的内容、? 形式和方法比较?自由,? 可叙述、? 可描写、 也?可抒发自己的?感情。写观察日记? 观察日记 ?
一、? 日记的格式 1 ?、 标题 ?根据内容需要,? 可拟标题, ?也可不用。2时间?
2、? 时间年月 ?
3、 内容? 日记是一种?文体。 日记大都是指个人日记?,? 记录自己在某一天里的思想?学习,? 工作、 ?生活等情况,日星期天气好办?法? 提示学生, ?要写好日记, ?把所记的事情写具体,? 要靠自己在日常生?
活中作个有心人,?多留心周围的事?物,? 多观察思考。?
?
作文九:《“学写连续观察日记”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23700字
“学写连续观察日记”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设计:鲍春娟 评析:刘会珍
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S版)五年级上册第52页
二、教材和学情分析
本次习作是要求学生学写连续观察日记。要学会连续观察事物,能用日记的格式和要求有条理地写下观察中的新发现,几则日记之间内容要衔接,事情要完整。文章要做到句子通顺,语言生动,没有错别字。通过本次习作,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兴趣和认真持久地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认识能力,积累生活素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对人、对事、对大自然、对生活的兴趣和理解。
五年级的学生多数已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能够把平时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用日记的形式如实地记录下来,但写连续观察日记还是初次接触。学生通过这个“百花园”的“阅读平台”《螳螂的启示》,已经认识了这种应用文。在开学伊始,就布置学生确定观察对象,进行连续观察,并作好记录。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对这样的课外实践活动都很感兴趣,因而为本次习作积累了素材,做好了比较充分的准备。
三、教学目标
1、学会连续观察事物,能有条理地写下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
2、了解连续观察日记的写法,写出连续观察日记。
3、形成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并善于发现新事物。
四、教学准备
1、确定观察对象,布置学生连续观察。(开学初就进行布置)
2、做好观察记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谈谈最近的新发现,并说说是怎么发现的。
(总结:观察的“好帮手”:眼睛、鼻子、耳朵、舌头、双手、大脑)
2、引导回顾《螳螂的启示》,明确在写法上的特点。
3、师小结。
(1)如实记录。
(2)不必每天记录,写作时间、日记的篇数随所记的事情的情况而定。
(3)不仅记录自己是怎么做的,看到了什么,还要写下自己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心情,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4)几则日记之间衔接要紧密,显示出观察的连续性和事情的完整性
4、揭示新课: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者的这种写法,练习写连续观察日记。
【设计意图】:采用复习法引入,不仅使学生明确了连续观察日记在写法上的特点,而且要学生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力求做到观察仔细,如实记录,为完成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指导审题
1、指名朗读题目要求,看看什么是连续观察日记?
2、默读题目,画一画:你还知道了什么?
(1)写作的内容:种植花草果木、饲养小动物、观察气候变化、做科学小实验等。
(2)要记录事物变化的情况。
三、研读“习作讨论平台”内容
1、默读“讨论平台”的内容,交流读后所得。
2、小结。(板书)
(1)写出所见所感。
(2)几则日记之间内容要衔接,事情要完整。
【设计意图】:研读“习作讨论平台”,使学生明确了具体的习作要求,帮助他们打开思路,从而顺利进入写作情境。
四、习作指导
1、拿出自己的连续观察记录,先回顾一下,你对哪种事物在什么时间进行了连续观察?重点观察到了它的哪些变化?
2、展示观察记录,师生评议。
3、统计:哪些同学记录的是事物连续几天的不同变化,哪些同
学记录的是它有突出变化的那几天的情况。
4、师小结。
变化比较明显的事物适于记录它连续几天的不同变化。变化时间相对长一些的事物,适于记录它有突出变化的那几天的情况。
5、强化习作要求。
写出所见所感;几则日记之间内容要衔接,事情要完整。
6、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说出在习作时应注意的问题。先进行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包括观察日记的写法、格式等方面内容)
7、试着口头练习说一则日记。先自由练说,同桌互说,再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这样做,是让学生懂得如何去应用观察记录进行习作。在训练说话的过程中,充分采用个人练习说、小组互说、全班交流等形式,以调动学生说的积极性,让他们在热烈交谈、积极讨论的氛围积极开动脑筋思考。
五、学生试写一则。
六、当堂讲评、修改典型习作。
1、选出典型的习作(好的和差的)进行评议。让学生评价好的好在哪里,差的有哪些不足,共同修改。教师对好的习作给予肯定。
2、师提出修改的要求,学生自行修改。
是否写出了所观察事物的特点及自己的感受和启示;是否按一定的观察顺序来写;句子是否通顺;能否正确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
方法,使习作内容更为生动;有无错别字。
3、展示读改后习作。
【设计意图】:重视习作后的交流、修改、展示,引导学生“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七、布置作业:写连续观察日记。(几则日记之间内容要注意衔接、完整。) 【整体设计意图】:本节习作指导课,我采用了“学、说、写、评”四步法进行教学。课前让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作好观察记录,积累素材。在教学过程中,先通过复习阅读平台中的《螳螂的启示》,让学生又进一步明确了连续观察日记在写法上的特点。然后通过指导审题和研读“习作讨论平台”,使学生明确了具体的习作要求,为进行习作作好了铺垫。在进行习作时,先说后写,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写作兴趣。习作完成后,学生交流习作,一方面让他们体验写作的成功带来的喜悦,增强他们的写作信心;另一方面,让“耳朵”做老师,训练学生的语感,培养他们自己会分析、会修改习作的能力。
通过本次习作,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让他们在实践中懂得生活的美好,知道习作的素材都来源于生活,养成爱观察、爱发现的好习惯。
【评析】:鲍老师的这节习作课,从学生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多方面考虑,确定了教学目标,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习作指导在小学阶段是一个难点,如何让学生会写,乐写,在本
节课教学中,鲍老师教学设计有以下特点:
1、教学中注重习作兴趣的培养,开始教师从学生的发现入手,让学生自由表达,给学生写作奠定了基础。引导回顾《螳螂的启示》,明确在写法上的特点,让学生习作有章可循,语言材料和写作方法上有了方向。
2、新课内容从写作要求入手,让学生明确写什么,怎样写,让学生读一读,画一画,从整体上把握写作内容。由于本次写的日记和以往不同,是几篇连续的日记,教者通过让学生研讨得出注意之处:
(1)写出所见所感。
(2)几则日记之间内容要衔接,事情要完整。
3、习作指导是本节课的重点,鲍老师让学生拿出自己的日记交流,这既是范文,又是新日记的起点,充分体现出教师的别具匠心。让学生试着口头练习说一则日记。先自由练说,同桌互说,再小组交流。通过学生交流,就降低了写日记的难度。在交流中学生的习作能力得到了进步。
4、由于日记较短小,教者采用当堂讲评的方法,既检验了学生的写作成果,同时由进一步夯实本课的教学重点,再加上老师富有鼓励性的语言,会让学生有成就感,利于以后的学习。
作者单位:辽宁省葫芦岛市龙港区第三实验小学
“学写连续观察日记”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设计:潘丽娜 评析:刘玉梅
一.教学内容:S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百花园二中的习作(52页)
二.教材和学情分析
本单元以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仔细观察,把动物的特点写具体的,又是怎样真实地表达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的”为专题,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间都富含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生动的世界。因此,本次习作应从现象入手,指导学生进行实际观察,并能进行较长期的观察活动,并通过指导提高科学观察的效率。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较高水平的观察力,他们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本次习作能启发学生用自己的器官去感知生活,用心去感悟生活,用自己的笔记录生活,从而激发智慧与思维的火花。
三.教学目标
1、能写出多篇观察日记,并能够记录详细,了解豆芽的变化规律。
2、发展锻炼观察能力、认知能力、写作能力。
3、养成实事求是观察记录的习惯,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对事物、对生活的兴趣和对自然界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准备
学具:课前预习书中的范文;每人一个器皿,泡过两天的黄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引入:
昨天我们已经预习了日记——《螳螂的启示》,谁能说说:它和我们所写的日记有哪些不同之处呢?(同一个写作内容,却由几则日记共同组成)
这样在一段时间内,围绕同一个写作内容,把观察到的事物发生的变化通过几则日记描写出来,叫作连续观察日记。
(教师准确地下以定义,使学生明确什么是连续观察日记,以便为后面的学习及写作奠定基础。)
二、写出第一篇观察日记:
1、同学们,现在小黄豆就在你的手中,请你也把自己发现的记录下来吧。(学生写观察日记)
(根椐田玉博士所提出的感知训练,这一环节属于前测阶段,在此发现现问题,再加以训练)
2、再读《螳螂的启示》,找出能体现作者观察细致的语句,对比自己的日记,说说你的体会。
茅盾曾写过:“无论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由此可知,观察一个事物必须具体,细致。
3、请同学们再审视自己的作文,加以修改,尽量做到观察细致入微。再同学之间互相交换作文,提出修改意见,教师参与其中,并加以指导。
三、小结:
同学们,在刚才的过程中,你们都表现出色。是否这样,就达到了写观察日记的要求呢?我们下节课再来继续学习。
(在前测过后,加以简单的训练,因为时间与课时的安排,所以将更多的感知训练安排在下一课时)
第二课时
一、引入:
同学们,经过了两天,你们的小豆芽一定又有了新的变化,今天 我们就再次与它们相约,为它们写下第二篇观察日记。
二、学会多种感官观察与表达:
1.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写观察日记一定要像哨兵一样细心。其实,只做到这一点还远远不够。观察还要全面,调动多种感官,从多个角度和层面来描写。
看:眼睛看到什么﹖听:耳朵听到什么﹖触:手可以摸到什么? 嗅:鼻子可以闻到什么?味:舌头是否可以尝到什么?
另外,大家还要在全方位感知的同时辅以自己的感受:大脑里想到什么﹖ 心中感受到了什么?
(针对前测中出现的“写不具体”的问题,教师加以训练,引导要会从多个方面来观察。)
结合学生的习作片段,引导如何从多个角度和侧面描写,使内容丰富具体。在感知过程中及时与同学和老师交流。
2、再写第二篇观察日记。
3、任意选取同学的习作,朗读修改,互相交流。
(在训练完成后,开始进入后测阶段,即再次的写作检验训练是否达到目的)
4、说说通过这次写观察日记,你有什么收获?
(后测之后,进入评价阶段。跳出认知看认知,请学生在感知之外,说说自己所认知到的)
5、师总结:能够做到细致入微,并能从多方面对观察对象加以感知,并记录下来,再辅以自己的体会,就可以形成一篇优秀的观察日记了。
三、布置作业,完成观察日记
之前我们说过了,这次我们要完成的是连续观察日记,所以请同学们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继续关注你们的小豆芽,并运用我们已学到的观察方法,写出一组优秀的观察日记。
[整体设计意图]
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把握事物特征的主要手段。从小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将使他们终生受益。而田玉博士所提出的感知训练则为孩子们作出了实用且精彩的指引。因此,在此次观察日记的教学中,我遵循着这样的程序进行连续观察日记的写作指导,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获益非浅。
[评析]
一位哲人说过:“这个世界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潘老师的这节作文教学让我们最感动的是她努力地让学生用自己的
眼睛去观察、去发现、去感悟。整个教学体现如下特点:
一、以“范例”为线,引导学生初步观察对比
本次习作是“学些连续观察日记”,潘老师紧紧抓住了“观察”这一核心,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新课伊始,便直入主题,让学生结合已有的日记书写模式,“对比观察”文本范例《螳螂的启示》,从而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连续观察日记”,为后续的写作做好铺垫。
二、以“黄豆”为媒,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
“泡过两天的黄豆”——是潘老师为学生选择的观察的事物。很普通、很平凡,被学生常常忽略掉的小事物其实正是观察写作的最好“道具”,通过一系列的连续观察活动,通过几篇连续观察日记的写作,学生从小小的黄豆中体验到了生命成长的历程,使学生明白了只要善于观察,生活中处处有文章,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培养学生对事物、对生活的兴趣和对自然界的热爱之情。
三、以“训练”为核,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观察能力是写作的基本功。如何让学生“会观察”,“能观察得全面具体”,特别是把观察到的能有选择、有趣味、生动地写下来,绝非一日之功!潘老师在教学中借鉴了田玉博士的“全方位感知训练”,让学生充分运用口、耳、眼、鼻、手这五种感官,分别从味觉、听觉、视觉、嗅觉、触觉这五个角度去观察小黄豆的变化,使学生有章可循,有路可依,他们在老师的训练、指引下,学会了观察的方法,使自己的观察更趋于全面性、完整性,有了充分的感知、全面的观察,写作已不再是难事。
作者单位:葫芦岛市第二实验小学
“示儿”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设计:曹丽莹 评析:栾秋丽
一、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S版)五年级下册
第 108 页
二、 教材和学情分析:《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的
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全诗字句发自肺腑,悲愤交集,真挚感人。五年级学生已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对于这样以叙述口吻写的诗,借助于注解基本读懂诗句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学生在以往的学习古诗中,往往至“理解诗意”而止步,因此造成对诗歌的感受力不强。这个年段的学生学习诗歌时需要在解释诗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即感受诗歌的意象,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并真正提高古诗文阅读欣赏水平。唯如此,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实现提升。
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能较好地朗读诗歌,熟读成诵,会默写。
过程与方法:能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掌握诗词大意,把握诗歌内涵,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本诗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从而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四、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收集查阅陆游的相关资料,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感情低沉的音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学
(课件出示图片)同学们,大家知道宋朝吗?(知道)在那苟延残喘的南宋,一个除夕之夜,一位85岁的老人,在烛光明灭之中,僵卧病榻,老泪纵横,手指北方,他把儿子叫到床前,断断续续地说出了自己的遗嘱(学生如不明白,可改为临终遗言),大家猜猜,他遗嘱的内容是什么呢?(学生猜测:可能是担心子女,也可能是财产的分配)
教者评价正确与否。
是啊,他临终之时,只写了一首七言绝句,这短短的二十八个字,却没有一字提到家事,但却包含了他最炽热的情感!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位让人肃然起敬的老人——陆游,学习他的绝笔诗——《示儿》(板书课题、作者)
设计意图:这是一首特殊的诗,描写的是陆游临死时瞬间的感受,流露的其实是作者一生情感的积淀,可谓一首诗,一个人。用当时的情景再现,学生的猜测开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奠定了他们的感情基调。
二、自主学习
(一)文识
1、交流预习:说说你对陆游的了解吧!请你把收集到的有关陆游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一下。
2、(课件展示)陆游(1125一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是我国杰出的现实主义爱国诗人。他的一生经历了北宋的末年和南宋的前半期。正是我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在他的一生和他九千多首诗中,始终贯串和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形成了他诗歌创作的最显著的特色,奠定了他在祖国诗坛上的崇高地位。他在临终前写的《示儿》诗,更是一首感人至深、传诵千古的名作。 设计意图:“诗言志,歌咏怀”,陆游在诗中流露的深沉情感与他所处的环境的有着极大的关联。因此,想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情感就必须了解诗人及创作诗歌的背景。
(二)整体感知
1、解题
看到诗题《示儿》你是怎样理解的?“示”是什么意思?(“示”使人知道。也就是“指示、告示”的意思。“示儿”可以说告诉儿子,也可以说给儿子们看的诗。)
2、教师配乐范读,正音,句读(多媒体课件)
祭( )乃( )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播放音乐)
遵循老师的读法,朗读诗歌,读的时候,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注意诗句的内部停顿。
4、学生代表有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从教师范读到学生练读,再由学生汇报读到正音,扫清字词障碍,为感情朗读做好准备。
(三)释义:
粗通诗意:
1、组织学生再读古诗,自学古诗,体会诗意。
2、教者引导释义第一句(多媒体课件)
“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的意思。理顺这句话时需增补诗句中原来省掉的“我”,还需按我们今天的语言习惯调换诗句中词语的顺序。这句诗是说:我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2、学生结合书下注释,参考书自主完成释义,教师纠错。
“但悲不见九州同”,“但”只。“九州同”指全国统一。理顺这句话时需调换诗句中“悲”的词序。这句的意思是:只是为看不见全中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王师北定中原日”,“王师”指南宋军队。“定”平定,收复。“中原”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这句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那一天。
“家祭无忘告乃翁”,“家祭”祭祀祖宗。“无”同“勿”,不要。“乃翁”你们的父亲。这句的意思是:家祭的时侯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3、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有的地方还要增加一些词语,使句子的联系更紧密。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本来就清楚地知道,人死了世上的什么事都和我没有关系了,只是为看不见全中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到了宋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日子,你们祭祀祖先时,千万不要忘记把这个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指名朗读。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释义第一句,然后学生遵循教师的方法,以自学为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查字典、看注释、查找资料,学生是完全可以读懂诗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三、合作探究
1、细品诗意
了解了诗意,那么现在请大家再认真读诗,仔细品味,从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哪些诗句中体会到的?学生先自己品读画出有关的词句,然后小组交流,教者指导,参与其中。
2、组织全班交流。
(1)从“元知”“但悲”对比写出诗人爱国之情,死对他来说无所畏惧,唯一挂念的是祖国的统一大业。
A、课件出示地图,用色块标识沦陷的土地:此时的中原大地是怎样的情景?
B、此时在陆游的心中只有一个声音,那是什么?(板书:悲)
C、体会诗人“悲怆的心境”:
师:看我这一生立志为国破敌----
出示:少年陆游---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壮年陆游---天下可忧非一事,书生无地效孤忠。
老年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设计意图:出示诗人在不同时期的却拥有共同主题的诗句,师生引读,使学生在浓厚的情感氛围下感受贯穿诗人一生的爱国情怀。
D、激情引读。指导朗读:面对死亡,坦然自若,体现了诗人豁达的生死观,但对国家他却念念不忘,这种爱国之情是多么执着、深刻呀!让我们带着这种敬佩之情读一读。(师读前部分,生接读后面诗句)
(2)三、四句诗文表达出作者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爱国、报国之情,从中受到了感染,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
引读“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A、师:想我中原骨肉同胞依然泣泪胡尘,大好河山无颜色,而今就要撒手归去,只盼得——(生读)
B、师:想我神州陆沉之恨犹未雪,平生志业百无一酬,而今就要撒手归去,只盼得——(生读)
C、师:一切都来不及了,来不及了,只盼得——(生读)
3、最后小结:一个“悲”字让我们体会到了诗人临终不见九州同的悲伤,让我们从他的“悲之切”中体会到了他对国家的“爱之深”。 (板书:忠)诗人胡应麟曾谓此诗“忠愤之气,落落二十八字间。”下面就让我们饱含深情再来读这二十八字。)
4、此时此刻,陆游的二十八字爱国诗一定深深的印在了你的心中,哪位同学能饱含深情的背诵一遍。
设计意图:当阅读到达一定的程度时,学生的目光不再停留于文字表面,而是强烈地想去追究文字背后所蕴藏的更丰富的内容,新的阅读期待由此产生。在阅读过程能随陆游的悲而悲,随陆游的盼而盼,诗中所表达的情感真正进入学生心中,这份因语言文字而带来的感动最终沉入学生的生命,达到诵读的效果。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陆游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他的诗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我们里看一下他的另外两首爱国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件出示这两首诗并出示部分注释,引导进一步了解陆游的爱国情怀。)
你读,你看,无论哪一篇作品里都洋溢着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所以我深深地敬仰他——这位伟大的人,这位感动中国的先辈。
穿越时间,踌越空间,如果陆游泉下有知,看到今天如此团结和谐的国家,他也一定会含笑九泉了。此时的陆游一定想说点什么,同学们能用你最美的语言,用你喜欢的方式(可以学写诗歌)替陆游说出来吗?
设计意图:巧妙地引用一些相关诗词作为补充。这样,课内的知识就和课外的知识互为补充,构成完整的结构。这无论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还是对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都有很大的好处。这种做法同时还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教师向纵深处挖掘课文的内涵。
五、总结全文
结束语:(播放音乐)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这位老人留下的遗嘱是什么了吗?它是陆游念念不忘的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是对祖国重新统一热切地盼望,是执着、深沉、热烈、真挚的爱国激情!(板书:爱国之情)
设计意图:言为心声,有如此诗歌,必有如此诗人。结尾处,再赞诗人,再读诗歌,诗人合一,与开篇照应,余音袅袅。
六、课后作业:会默写《示儿》,收集有关爱国的诗歌。
设计意图:让爱国情感在孩子们的心中得以升华。
板书设计:
示 儿
陆游
不见统一
示儿 悲 忠 爱国之情
渴望统一
【整体设计意图】:
1、以读代讲,追求润物无声。
全诗字句发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诉,悲愤交集,真挚感人。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紧紧抓住“悲”和“盼”,采用教师范读,学生自读、齐读,教师引读,熟读成诵等形式,体会诗的内容,领会作者情感,促使学生的爱国之情得到升华。
2、加强诵读指导,追求多元共振。
对《示儿》这样的诗,每一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悟,因而也会有不同的诵读,所以在诵读指导上我将尽量追求多元化,反复引读加强记忆;但是我相信每一个人的感悟又会有其共同的基础和共同的倾向,因此就有了共振形成的可能性。我们追求这样的共振。 3、拓展延伸,追求情感升华。 古诗以凝练的语言叙事、写景、抒情、构境,因其凝练而形成了许多极富美学张力的空白处。这种空白是需要读者以自己的想象去填补、以自己的情感去体验的。这正是古诗的魅力所在。在教学设计中,选取了课外的两首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作为补充材料。以古诗补充古诗,以古诗拓展古诗。这种拓展,是鉴于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基础上,通过对文本加以创造性的变式、扩充,对诗中的“悲”做了一个情感上的延伸。另外,尽量把
诗意的解释进行淡化处理,而着力于引导孩子们去体验、把握诗歌情感的脉搏,让他们与诗人的心灵作一次近距离的直接的对话。
评析: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堪称是爱国诗篇的代表作。教者能够准确把握诗的爱国情感,整个教学设计都体现了以“情”为主线,将诗人的爱国情怀品味的淋漓尽致。
首先,开课的导入,以猜测一个生命将息的老人临终的遗嘱内容为线索,使学生初步体会了诗人临终前心中没有家事唯有国事的情怀,为体会全诗奠定了感情的基调。
接着,紧扣“悲”字,让学生去体会诗人临终前无限的心事和不了的情结。这既是对诗句理解的过程,对语言魅力品析的过程,也是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过程。学生在学诗,在学语言,也是在领悟情感。同时教者设计的几处感情引读,感情朗读也很到位,学生通过反复吟咏,来体会诗的内涵,领悟诗人的情感。对于诗人的情感学生不是听来的、不是看到的,而是在教者精心设计的环节中用心感受的,真可谓水到渠成,如泉眼无声惜细流般的明澈汩汩涌流。
最后,教者在教学设计中,选取了课外的两首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作为补充材料。以古诗补充古诗,以古诗拓展古诗。实为教者的聪明之举,使爱国的情感得到升华,此时“情”已不仅仅局限于《示儿》这一首诗,“情”满于课堂,“情”满于语文,“情”满于悠悠历史……
作者单位:葫芦岛市龙港区双树实验学校
口语交际“电话留言”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设计:金丹 评析:刘玉梅
一、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
第102页,口语交际:电话留言。
二、 教材和学情分析
《电话留言》是紧密结合实际生活设计的一项口语交际内容,具有很强的生活性和实践性。本次活动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电话留言和发手机短信的技能。在课堂上可以采取多种互动的形式,安排大量的时间,以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其间,使学生感受到语文源于生活,诱发学生主体参与、主动交流,拓宽言语实践的范围,逐步养成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针对五年级学生的知识特点和认知水平,他们己经具备了一定的思考、分析和应变能力。在交际过程中还要教育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使用礼貌用语,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讲话,在听后对表述者的表现进行评价。通过交流、合作、评价等方式,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训练和交际表演,使学生学会电话留言的技能或发手机短信的技巧。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能把话说清楚、明白、简炼。正确使用礼貌用语。
3.在交流与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教学准备
教具:
1、《小猴请客》的动画片及其多媒体打电话动作课件。
2、“病人急救”、“火灾险情”、“交通事故”等场面的录像。 学具:
1、学生通讯录。
2、指导喜欢动手制作的同学制作小猴、小猪、小兔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入,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谜语,你们愿意猜吗?
出示谜面:又能说来又能听,两边可以诉真情。一根电线连天涯,万水千山都不怕。
2.同学们都猜对了,它就是“电话”。我们常用的电话有很多种,如固定电话、移动电话、IC电话等等(课件出示图片)。现在,电话己经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学怎么样打好电话。(板书课题:电话留言)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不仅为引出本课课题,更为学生营造出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生活入手,掌握方法。
1.你们经常接打电话吗?当时是怎么打的?与同学合作表演。
2.汇报交流,师生及时评议。引导学生明确打电话需要注意的几点:
(1)打电话时要把话说清楚、说明白;语言要简短、有礼貌。
(2)如电话关机或无人接听时,可采用发短信的形式与他人联系。(板书注意事项)
设计意图:丰富多彩的生活为口语交际提供了活水源泉,以活动的形式再现生活,使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参与者、探索者。教者引导学生在交流、互议中领悟打电话的方法,既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主体性,给每个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过渡:电话的快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感受一下它的魅力。
三、创设情境,分层训练。
1.出示课件,创设情境。
(1)你和三位同学约好,明天去公园游玩。上午八点,准时在公园门口集合。可是由于你家里突然有事,八点钟赶不到,需要延时半个小时。所以你必需提前通过另外三名同学集合时间改为八点半,以免耽误大家的行程。
(2)学生练习。教师共同参与。
(3)学生表演,学生评议。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根据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创设贴近生知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说话的自信心。教师半扶半放,给学生提供了有话可说、敢说、想说、会说的语言环境,激发了学生交际的热情。
2.拓展创新,发挥机智。
(1)设置电话留言的情景,对几种情况进行分组创新表演。 A:接听人是同学的奶奶。
B:接听人是同学家里一位来自外到的亲戚,家里没有其他人。 C:接听人是同学五六岁的小表弟,家里没有其他人。
D:同学家电话没人接听。(借此启发学生想一想,说说还有没有其它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采用发短信的形式。)
(2)小组内分角色表演,模拟进行电话留言活动。如果不具备发手机短信的条件,可让学生用书面的形式进行表达。(教师参与学生间的交流中,点拨引导。)
(3)选代表到讲台前表演,并配带好头饰。
(4)引导学生评议。
针对不同的对象,是否通地电话留言和手机短信的形式把信息清楚、有效地传达给你要告知的人?
语言是否清晰、流畅,礼貌、得体?
谁表演的好?你有什么建议?
设计意图: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交际情境,进行语言实践练习,上台表演和评议表演,既能突出训练的参与面,又使学生个体的感受在与其他同学的合作中得到补充与矫正,并在合作中学会倾听,学会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5)教师小结。
四、活动拓展,巩固练习。
1.你们真不简单!老师奖励你们观看一部有趣的动画片。来轻松一
下。播放动画片《小猴请客》(故事的内容大体是小猴在请客时很不礼貌,与小猪、小兔家电话接通后,分别说:“喂!你是噘噘嘴家吗?喂!你是三瓣嘴家吗?)
2.看完动画片《小猴请客》,你想对小猴说什么呢?个别汇报,师生达成共识。
3.给画面配音。分别出示小猴与小猪、小兔打电话的动作画面,要求学生为画面配音。
4.师生评出表演奖、最佳配音奖。
设计意图:播放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动画片,再次掀起学生表达热情,促进了语言发展,巩固了打电话的知识。给动画配音,则让每一个孩子在动态的口语交际中反复经历、体会,获得真知,增强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和积极向上的交际态度。
五、课外延伸,融入生活。
1、同学们,刚才我们练习的都是一般情况下的通话交流,如果遇到紧急情况,那就要打急用电话,你知道有哪些急用电话吗?(火警电话119,报警电话110,急救电话120,交通事故电话122)
2、播放录像,展示“病人急救”、“火灾险情”、“交通事故”等场面,让学生说说拨打这些号码要注意说清什么?什么可以不用说了?
3、学生小组讨论:应该打什么电话?怎么打这些电话?(任意选一种或者几种场面,分别练习表演。)
4、小组汇报交流,师生评议。引导学生掌握有关“119”、“110”、“120”、“122”等电话号码的知识和用法。
小结:打急用电话时,一定要说清楚出事的地点,简要地说明出事的情况,当然,这些急用电话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才能拨打,如果小朋友们,平时觉得好玩,打着玩会影响叔叔阿姨们救人,影响他们的工作,所以不能乱打。
设计意图:交给学生生活常识,对于现在的儿童来说,无疑就是等于教会了一种生存能力。这样设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教学更富有生活气息。
六、总结内容,升华情感。
1.填写“同学通讯录”。
2.总结:电话不仅可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还可以联络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下课后可以留下好朋友的电话号码,遇到困难时会更好度过!
[整体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这次口语交际教学,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熟知的“打电话”、“发短信”为内容,为学生创设出一个个需要交际、喜欢交际的活动性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想表达的兴趣和欲望。在教学设计时,我以教材为载体,但不拘泥于教材,充分挖掘文体资源,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电话交际情境,让学生在“演中说”“说中创”,注重双向互动,使学生感受到语文源于生活,诱发学生主体参与,主动交流,拓宽言语实践的范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
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评析】:
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必须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产生,教师只有为学生创设生动逼真的口语交际情境,才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口语交际兴趣,萌动想说的欲望,产生敢说的胆量,达到会说的目的。金丹老师这节《电话留言》的教学设计,就运用多种形式、结合课内、课外创设了各种情境,让每个学生能轻松快乐、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整个教学设计亮点频频,构思巧妙,匠心独运,特点如下:
一、巧设疑问,创设情境
学贵有疑。新课伊始,金老师便以“猜谜语”的形式,巧妙设疑,创设了问题情境,使学生的思维瞬间被点燃,学习的欲望瞬间被激活,课未始趣已生。
二、借助生活,创设情境
生活,是口语交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金老师善于从生活中挖掘素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潜心发掘和提炼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交际话题来创设交际情境。她紧紧围绕本次教学内容,设计了一个看似简单实则有价值的情境,那就是巧问孩子们“你们经常打电话么?当时是怎么打的?”这一环节的设计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每个学生都有相关的生活经验,自然有话可说。在教学的最后,金老师还巧妙地拓宽课程资源,挖掘更多的生活素材,创设更多的交
际情境,借助“119、110、120、122”等急救电话,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广泛进行口语交际,使课内课外有机地融为一体,使学生知道了口语交际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在我们的身边。
三、合作表演,创设情境
表演是小学生最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金老师深谙孩子们的心理,多次运用了“合作表演”的形式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一是打电话取消约会;二是设置电话留言;三是为画面配音;四是拨打急救电话。精彩的表演能激发学生参与交际的热情,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让学生觉得真实可信,能更放松、更积极、更主动地投入到口语交际的氛围中轻松对话。
四、利用课件,创设情境
小学生最喜欢直观的画面,多媒体课件画面精美好看、情境生动逼真,最能抓住学生的眼球,金老师不但充分运用了这一现代化手段,而且选择了学生最喜欢的动画片《小猴请客》,可谓投其所好,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融入多媒体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去,从而产生情感共鸣,交际的兴趣、表达的欲望已喷涌而出。
总之,本节教学设计充分关注生活,关注学生认知特点,以“情境创设”为核心,激活了学生思维,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了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金丹老师已经做到了最好!
作者单位:葫芦岛市第二实验小学
古诗《示儿》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设计:王春风 评析:兰教红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S”版五年级下册第21课第108页
二、教材和学情分析
《示儿》是南宋诗人陆游临终前写的,是绝笔,也是遗嘱。全诗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这首诗,作为一首绝笔,无愧诗人创作的一生;作为一份遗嘱,无愧于诗人爱国的一生。全诗字句发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诉,悲愤交集,真挚感人,表现诗人深厚真诚的爱国之情。六年级学生已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能够借助注释及搜集的背景资料理解古诗内容。能够了解诗歌表达出作者的爱国感情。但是,孩子们对诗歌的感受力不强。如何让学生透过文字走近作者。感受诗中深刻的内涵,使其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呜,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老师结合时代背景和相关知识的拓展,以情击情,引领学生在“动情感悟”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阅读欣赏水平。
三、教学目标
1、学习《示儿》体会作者深厚的忧国之情。
2、启发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意境,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3、引导学生自学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示儿》
四、教学准备
1、搜集查阅陆游的相关资料(时代背景和爱国诗篇)
2、舒缓深沉的乐曲。
3、写古诗内容相关的课件(插图、战马嘶鸣声、古诗诵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一首诗,这首诗发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诉,悲愤交集,真挚感人,堪称“千古绝唱”。它就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所写的-(示儿)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理解诗句打下良好基调]
2、了解作者及背景
①[资料出示]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他的诗有九千多首留存下来,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阶级的屈辱求和,风格雄浑豪放。乾道二年,因主张抗金而免职。四十六岁入蜀,六十六岁后遭弹劾罢官,退居山阴达二十年。
②了解背景,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为官者贪图荣华富贵,对外求合,至到被元朝所灭,大好河山落于金兵铁蹄之下,难以收复。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和背景,使学生养成搜集资料的好习惯,为体会古诗深刻的内涵,感受诗人人格精神打下基础]
3、揭示诗题
①“示儿”是什么意思:“示”告诉,告之,“示儿”是写给儿子看的诗。
②质疑:看了诗题,你有提出哪些问题?诗人想告诉儿子什么?什么时候告诉的?为什么告诉儿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去关注书后注解,借助注解尝试理解诗意是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4、过渡。陆游的诗有不少是专门写给儿孙辈的。在诗中,他告诫儿孙如何读书,如何做人,比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等。今天,他要告诉儿子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诗句,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把诗读正确,读通顺。
2、结合书中的注释,试着说一说诗的大概意思。
3、小组交流:这首诗陆游想要告诉儿子什么?
[设计意图:关注个体差异,注重学习过程,降低难度,给所有的学生学习的和参与的机会]
三、疏通诗意,理解内容
1、理解古诗的内容
①有人说这首诗是一份遗嘱。你同意吗?(理解“家祭无忘告乃翁”“祭”是什么意思)祭,就是祭祀、祭奠逝去的先人,寄托自己的哀思。说明这首诗正是他临终的绝笔。在这首诗中,你是向儿孙交代身后之事啊)
②既然是遗嘱,85岁的诗人就要走完坎坷多难的人生旅途了,他肯定有许多话要叮嘱儿孙,肯定有许多事让他牵肠挂肚,有许多美好事物让他恋恋不舍,是这样的吗?(只牵挂一件事,只叮嘱一件事,理解:王师北定中原日”)
③“伤别离,作者满心的悲伤缘何而生?(理解“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能力,老师的点播,引导,是为了引领学生透过文字,探索诗中深刻的内涵]
④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出示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68岁)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放一段背景音乐)师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样?这是怎样的泪呀,这是老人失去孩子的泪,是妻子失去丈夫的泪??生灵涂炭,妻离子散,家不成家,国不成国,这是人民的血泪,陆游也在“望”也在“盼”.10年过去了.”南望王师又一年”,又一个10年过去了,“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已68岁了,“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85岁己到垂暮。还在“南望王师”!他盼来了自己的军队吗?没有(但悲不见九州同)是啊,从中原沦陷起,人们在苦苦等着,盼着,朝廷的军队能够北上抗金,收复失地,可是,多少个日子过去了,中原沦陷,九州破碎,陆游等不
到祖国统一这一天了。同心是如何的悲痛。
2、体会作者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孩子们,请你们再读诗句,你能读出一个什么字?(悲!)为什么悲?(为国土沦丧而悲,为苦难百姓而悲??)
[设计意图:把两首诗进行整合,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遣民”的痛,“诗人”的悲,拉近孩子们与诗人的距离,体验感悟诗人的情感,把学生的感悟,体验引向深入]
3、出示《题临安邸》,追求:王师的军队到底在哪?寻些权贵、皇帝在哪?他们究竟在干什么?(读)你们此时有什么感受?(气愤)北方已沦陷,南方还歌舞不休,权贵们已把自己的痛苦建立在“遣民”的痛苦之上。你能体会到陆游一颗怎样的心?(焦急、祈盼、同情、悲愤)陆游52岁那处竭力主张抗金,结果被罢官,他忧愤成疾,大病数十日,他曾写下“位卑未敢忘忧国。而令,生命垂危的他是“临终未敢忘忧国。再有感情地读诗。
[设计意图:引出两首古诗,与《示儿》互文解诗,使学生从对诗意的理解走向对诗人情怀的感受,通过对比,感受到诗人的忧国忧民]
五、创设情境,读写结合
“家祭无忘告翁”,虽然痛彻心扉,虽然死不瞑目,虽然万念俱灰,但是诗人还渴望有一天祖国统一。希望有一天,儿孙能把这个消息告诉他,以告慰他的在天之灵!想象一下,在病榻上,他如何地嘱咐自己的儿孙啊?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情景?面对这样的父亲,你会说些什么?试着写下来。
[设计意图:创设一个想象情境,化抽象的文字为形象生动的画面,丰富学生想象力,引导学生去体验,把握诗歌情感的脉搏,让他们与诗人的心灵作一次近距离的对话,把读、想写相结合起来,加深感悟,使这首诗,这位伟人的诗人,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六、积累提升,总结全诗。
1、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是陆游的遗嘱,如血,如火,如泣如作,悲在其中,恨在其中,其间还隐藏一个字-国。朱自清曾评价陆游和他的《示儿》(课件出示“朱自清的评价)生读谈感受。
“真正的爱国诗人,是后人对这位诗人最崇高的祭奠,让我们带着崇敬之情背诵这首诗,并把他刻进自己的心里,永远!
[设计意图:引用朱自清的评价,目的是把诗人的情感浓缩成“真正的爱国诗人”这几个字,全面感知诗人情感,激发学生对诗人的崇敬,引导正确的价值观,把“国”放在心中,是崇高而伟大的。]
2、推荐读诗。课后积累背诵陆游的爱国诗篇。
如:《病起抒怀》《诉衷情》《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
[设计意图:推荐学生读诗,扩大积累,进行知识的延伸,目的是让学生在浓厚的情感氛围下感受贯穿诗人一生的爱国情怀。对诗人的一生有一个全面的感知,也激发了学生学诗的兴趣。]
[整体设计意图]
《示儿》是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临终之作,之所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是因为其间隐含着真挚深沉的爱国情意,为了让学生透过文字,与诗人进行心灵对话,通过多元的解读,
能触摸到诗人的情感脉动,我在引导学生读诗,斛意的基础上,引用相关的几首诗进行互文整合,加之背景穿插,语言渲染,情境创设,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真正地被情感染,为情所动,使这位伟大的诗人。这个成功的作品,这份深厚的真情,永远驻足在孩子们的心中。
[评析]我认为王老师《示儿》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很成功。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结合背景资料,深刻领会诗歌反映出来的深厚爱国之情。在设计中有以下闪光点:
1.适度拓展,全面感知。在读懂理解《示儿》后,王老师尽可能地进行拓展,如把《题临安邸》、《秋夜将晓出篱门有感》与《示儿》进行整合,互文解诗,全方面,多角度的理解诗人的忧国忧民。
2.创新情境,激发情感。《示儿》这首诗情浓,老师的感情也浓,她能用生动精彩的语言渲染,结合相关资料,运用多种方法创设一个个教学情境,把握全诗情感的脉搏,以情激情,让课堂闪烁智慧的光芒和情感的火花。让人“情到深处”,让人“情不自禁”。
3.读写结合,训练到位。王老师注意进行读诗,理解诗句,想象情景,写场面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真正地把语文课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完美的结合起来。注意品词,解意悟情,让学生在课中学有所得。
作者单位:辽宁省葫芦岛市龙港区实验小学
《失去的一天》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设计 : 谢爱军 评析:白金玲
一、教学内容:小学语文S版第十册97页
二、教材和学情分析
“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光阴”是学生并不陌生的主题。《失去的一天》正是前苏联著名作家苏霍姆林斯基围绕这一主题写的。课文写了妈妈在下班后发现佩佳在一天的时间里没有按要求完成栽树、读书的任务,而只是睡觉、吃鲜果、跟蝴蝶嬉戏、在桑树下休息,就带他去看拖拉机手、砌工、面包师、读者在一天里的工作和收获,使佩佳为自己一天的游手好闲而羞愧。全文采用儿童化的语言,浅显而不失生动,让读者明白时间一去不复返,要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光阴。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在字词的学习方面,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教师只需对极少数易错字稍作强调即可,当然一些重点词语还需结合课文加以理解。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概括、表达、理解、感悟的能力,相对能力强一些的学生已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清晰、明确、完整地表达自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人物精神等。而语文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在概括能力上还存在一点问题,需要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加以指导。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自主学习生字新词,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游手好闲”等词义。
2、过程与方法:巩固边读边思的习惯,理解“失去的一天”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比较“佩佳的一天”与“人们的一天”,
感受把握今天、珍惜时间的重要性,树立珍惜时间为荣,虚度光阴可耻的观念。
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巩固边读边思的习惯,理解“失去的一天”的内涵。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这样的道理告诉读者的
五、教学准备
老师:相应的课件。
学生:1、预习课文并理解下列词语:游手好闲、羞愧、馋涎欲滴等。
2、查找资料,了解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3、 搜集珍惜时间的谚语、名言、诗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假期吗?那么假期时你们都做些什么呢?在娱乐休息的同时,你们是否抓紧时间去学习呢?
(生自由回答)
师:你们真是懂得合理安排时间的好孩子。今天,我们就去认识一位小朋友,(课件出示图片)他的名字叫佩佳,你们看,他的表情怎么样呀?
生1:很不高兴,
生2:垂头丧气
师:那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
生:因为他失去了一天。
师:那好,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20课《失去的一天》,看看他在假期里的一天究竟是怎么过的?他是怎么失去了一天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悬念,在揭示课题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质疑感知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不认识的字,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然后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2 边读边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是分成几部分来写的?
3、小组交流,集体汇报。
(本文内容浅显,学生易于理解。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与基本的读书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提高阅读能力。)
三、细读感悟 ,突破难点
师:最后佩佳有了怎样的醒悟?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谁来用书上的语句来回答。
课件出示语段:“可是我今天却游手好闲,”佩佳想了想低下了头。现在他明白了什么叫做“失去的一天”。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可以使教师更有的放矢,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敏于发现,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一)预设1
师:佩佳这一天过的怎么样?你们认为哪个词语最能概括佩佳这一天的表现?
生:游手好闲:(板书:游手好闲)
生理解游手好闲:游荡成性,不爱劳动。
师:为什么说佩佳游手好闲地度过了这一天,为什么会这么做?他是怎么想的?具体都做了些什么?快速浏览文章的第一部分,拿出笔来画一画。用“——”画出他的想法,用“~~~~~”画出他的表现。
1、生自学。
2、学生汇报。
(1)想法:想再睡一会儿,还来得及呢,我先在这里坐一会儿再开始干活儿吧。
(2)做法:睡觉、闲坐、吃鲜果、嬉戏
教师板书:睡觉、闲坐、吃鲜果、嬉戏
3、读中感悟
1)师生配合读1——5小节。老师读佩佳怎么做的,同学们读佩佳是怎么想的。
2)重点指导: “再睡一会”、“还来得及呢!”、“在这里坐一会再开始干活吧。”等。
(以读代讲,学生在读中自然领悟了课始提出的有关问题。)
4、小结:
师:是啊!佩佳就是这么游手好闲地度过了宝贵的一天,他做事一拖再拖,睡觉、闲坐、吃鲜果、嬉戏最后一事无成,没有完成妈妈交
给他的任务。他始终认为待会再做没有关系。因此,当晚上妈妈回来问起他都干了什么,他——(引读)
生:(读:羞愧得不敢望着母亲的眼睛。)
佩佳就是这样游手好闲,难怪当妈妈问起时,他羞愧地不敢望着母亲的眼睛。
(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朗读、自主交流、自主感悟,从而获得自我发展,获得独特体验。明白佩佳的一推再推,才会做事拖拉。)
(二)预设2:
师:不过,现在他终于醒悟了,(再次出示课件语段:“可是我今天却游手好闲,”佩佳想了想低下了头。现在他明白了什么叫做“失去的一天”。)
生读出
师:那么,是谁?用什么样的方法?让他明白的呢?
生:是妈妈。
师:妈妈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课件出示妈妈的话)
“孩子,虽然你觉得今天的事情可以放到明天去完成,可你要知道,现在地球上少栽了一棵树,人们中间少了一个知道什么叫《远处的青山》的人。现在无论你多么努力,也无法了解你失去的这一天所应了解的一切。走吧,我会告诉你,人们在你失去的这一天中都做了些什么事。”
1、指名读
2、师:你是怎么理解妈妈的话的?你读懂了什么?
3、生畅所欲言:
生1:我知道了佩佳错在哪:“你觉得今天的事情可以放到明天去完成”。
生2:我知道了他无论多么努力也无法弥补这一损失:“可你要知道,现在地球上少栽了一棵树,人们中间少了一个知道什么叫《远处的青山》的人。”
生3:我知道了这个损失是无法挽回的, “现在,无论你多么努力,也无法了解你失去的这一天所应了解的一切。”
师:妈妈说的对吗?难道真的没有办法挽回这个损失吗?你怎么想的?
(学生自由回答)
生1:因为时间一去不复返,光阴是无法挽留的,浪费了时间就等于浪费了生命
生2:今天过去了就不会再有了,哪怕你再去做今天应该要去做的事情,也已经来不及了。
生3:我们不能浪费时间,要珍惜时间。
师小结:妈妈的话,告诉佩佳这一天中失去的东西,无法再用这一天弥补回来了,因为这一天已不再回来了。这多么令人心痛呀,你怎么能读出妈妈的语气。
4、读好妈妈的话。指名读,评议,齐读。
师过渡:妈妈不仅用语言,还用行动使佩佳明白什么叫做“失去的一
天”。
(三)比较“佩佳的一天”与“人们的一天”,感受把握今天、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1、师:妈妈是怎么做的?
生:妈妈带佩佳去看了人们在这一天都干了什么?
师:快速浏览,找到,这一天里人们都做了什么?
生答。
师板书:人们 耕地 砌墙 做面包 看书
2、想象说话:
师:在人们耕地 砌墙 做面包 看书的时候,同样是一天,而佩佳却在做什么呢?
生:睡觉、闲坐、吃鲜果、嬉戏
师:常言道一日之计在于晨,清晨是多么美好的时间啊!当佩佳认为妈妈上班睡觉才香,赖在床上不肯起床时,拖拉机手已经翻耕了麦茬地,为播撒种子而辛勤工作。佩佳因为睡赖觉而失去了一个美好的早晨。想象一下,这一天中,当佩佳在干什么的时候,人们还在干什么?
生畅所欲言
师:同样的一天对于佩佳来说是—
生1、毫无意义
生2:游手好闲
生3:白白浪费
而人们的一天是——
生1:忙碌的、
生2:充实的、
生3:收获的、
生4:充实的
生5:精彩的
??
师小结:是啊,人们在这一天中珍惜了时间,兢兢业业地工作着,给人们带来了方便和幸福,给社会创造了价值。如果说佩佳的一天是“失去的一天”,那么人们的一天是——
生:收获的一天 (板书:收获的一天)
师:所以,最后,佩佳才有了醒悟。(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个小节)。生齐读:
“可是我今天却游手好闲,”佩佳想了想低下了头。现在他明白了什么叫做“失去的一天”。
3、理解佩佳“失去的一天”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明白了为什么佩佳会这么不高兴了吗?他失去了一天,失去的是什么?
生1:失去的是学习的快乐;
生2:失去的是劳动的收获;
生3:失去的是成功的喜悦;
生4:失去的是知识的获取。
师:佩佳终于明白了,——他明白了什么?
生1:明白了无论怎样努力都不能补救今天失去的一切。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教学环节力求在学生充分研读的基础上,自主感悟,自觉内化,理解和感受文本所承载的价值内涵,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开拓视野,了解作者。
今天的课文,看似短小、普通,但是它给予了我们的启示是深远的、是发人深省的,知道这个故事的作者吗?
出示课文的作者——苏霍姆林斯基的有关资料。
2、同学们,今天学习了《失去的一天》这篇文章后,你有怎样的启示呢?时间如流水,稍纵即逝。能不能恰当的用上一、二句“劝人惜时”诗句、名言,说一说读了这篇文章的感受。
五 布置作业
同学们,一天在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是一瞬间,而历史就在这么多的一天一天中积淀的,所以我们要过好今天,就必须把握每一分,每一秒,每一个瞬间。我们要从小珍惜时间,利用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板书: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今天的作业就是:以你失去的一天(一节课、一小时、一分钟??)为题,写一篇随笔,写出从中明白了什么。
(感悟、体验诚可贵,迁移,实用价更高。本环节中的说一说感受,写一写自己的故事的安排,让学生自主进行语文实践活动,有利
于开展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六、拓展积累
师:最后,让我们在诵读珍惜时间的名言中结束课吧!
1.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刘秋娘
2.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宋·朱熹
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
4.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元·关汉卿
5.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英国·培根
6.失去眼前的时间,就等于失去所有的时间。——德国·贝纳姆
7.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皆蹉跎。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文嘉·《明日歌》
(在扩散性阅读中,精神探索能力不断增强,与此相伴随的语言的感知量、积累量也不断增加,领悟力也不断增强。这样,语言和精神就能在广阔的心理空间建立最大的同构体。)
板书设计
20、失去的一天
佩佳 游手好闲 —— 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人们 耕地 砌墙 做面包 看书 —— 收获的一天
整体设计意图:
《失去的一天》是五年级下册一篇略读文,课标对略读课文的是粗知文章大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理解,明白时间一去不复返,要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光阴。设计时,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读书和心灵交汇为主要教学形式,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 领导评析:
本教学设计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注重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本课的主题,在导入新课时,联系学生的生活积累,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一定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投入到学习氛围中去。
2、突出重点,取舍得当
叶圣陶老先生有这样一句话:“略读指导却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这句话明示我们: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年段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选取重点,不必面面俱到。本文紧紧围绕着让学生理解“失去的一天“的内涵,以最后一段为主线,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这样的道理告诉读者的。
3、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难看出,学生自主学习是课堂的主旋律。教学过程中,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读文,自主识字,自我发现,大胆质疑,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
中共同探究、解决疑难。
4、注重学生想象力、创新精神的培养
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学中提出了“说一说读了这篇文章的感受”等开放性的问题和“以你失去的一天(一节课、一小时、一分钟……)为题,写一篇随笔,写出从中明白了什么”这一拓展性作业,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辽宁省葫芦岛市龙港区南苑小学
《猫》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设计 :张亚丽 评析:苏丽洁
一、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新课标版第十册第六课
二、教材和学情分析
《猫》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作者通过观察猫的神态、动作,倾听猫的叫声等,用通俗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把成年猫的古怪性格以及刚满月的小猫的淘气可爱描写得活灵活现,文章结构严谨,内容具体,语言形象逼真。全文字里行间流露着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绍猫的性格特点时,用平实、朴素无雕琢的语言将事实具体地写出,使猫的形象越来越丰满,性格越来越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文是一篇讲读课文,基于五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和概括的能力,教学本课应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合作交流,
自主探究,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通过朗读和对重点词句的推敲,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学习作者精妙的写作手法;体会人与猫之间那份和谐、美好,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过程与方法:揣摩重点词语、句子,体会猫性格古怪的特点及它的活泼可爱。感受作者用具体事例表现动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猫(自然)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猫性格古怪的特点以及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感情色彩。
五、教学准备
学生:
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老舍先生的及作品。
2、借助字典,预习课文中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老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1、出示多媒体课件:不同形态的猫。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认识了很多小动物,它们很可爱,给我们带来了的快乐。猫就是其中的一个。你们喜欢猫吗?猫给你留下怎么的印象呢?
2、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也特别喜欢猫,还写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近老舍先生家的猫。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此环节,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懂字词。圈划出生字新词和不理解的地方。然后和小组同学交流。
2、预习汇报。
【设计意图】(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预习学生可对新知识有初步的理解,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就可以学会,从而提高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哪些猫?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大猫的?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小猫的呢?(小组交流,讨论汇报)
4、课文中哪两个句子最能概括大猫和小猫的特点呢?找一找画出来。
作文十:《学写《连续观察日记》教案设计(孙远)》900字
2016年都安县创业园实验小学第一次教研活动
执教者: 孙 远
习作指导
课题
——学写连续观察日记
教学内容:《螳螂的启示》这篇文章是一组连续观察日记。当我们用日记的形式,记录种植花草果木、饲养小动物、观察气候变化、做科学小实验等活动时,由于持续的时间长,因而需要用连续观察日记的形式,记录事物变化的情况。本次习作,就让我们动笔写一组连续观察日记吧。
1、能写出多篇观察日记,并能够记录详细,了解事物(蒜苗)的变化规律。
教 学 目 标
2、引导学生细致观察,乐于表达自己的发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能力得到培养。
3、养成实事求是观察记录的习惯,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对事物、对生活的兴趣和对自然界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某种事物(蒜苗)的连续观察,学写连续观察日记。 教学板块
第一板块——复习引入,明确写法
课堂实践要求 1、交流汇报
课时
1课时
1、昨天我们已经学习阅读平台——《螳螂的启示》,2、 教师准确地下以定说说你从那几则日记中都学到了什么? 2、汇报结果。
义,使学生明确什么是连续观察日记、观察的对象、
3、理解连续观察日记的定义、连续观察的特点、观观察要点等,以便为后面察要点和观察内容。
的学习及写作奠定基础。
1
第二板块——以蒜苗生长为例,学写连续观察日记 1、汇报:一周以前,我让同学们自己种植大蒜,连续观察,同学们都完成了吗?重点观察到了它的哪些 变化?拿出你的日记读给同桌听听吧。 2、师巡视,倾听,小结。
生汇报交流,师适时点拨、
3、过渡:经过了几天,你们的蒜苗一定又有了新的板书。 变化,今天我们就再次与它们相约,为它们再写下一则日记。
4、指导学生学会多种感官观察。(看、听、触、嗅、尝、想)
第三板块——指导说话、写作
1、、生合作学习,把自己
1、生合作学习:找学习伙伴,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观察到的现象讲给学习伙讲给彼此听。
2、指名讲、找小老师点评。 3、生动笔写一写。 4、展示交流。
第四板块——布置作业,总结
1、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继续关注你们的蒜苗,并运用我们已学到的观察方法,写出一组优秀的观察日记。 2、课堂总结。
伴听。
2、生生评价,师生评价。
生认真听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