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自由的法读书笔记》11300字
德沃金《自由的法》读书笔记
一、道德解读
在《自由的法》一书中,德沃金阐述了一种解读和贯彻政治性宪法的特定方法,即“道德解读”的方法。道德解读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即我们所有的人——从法官、律师到普通公民——都认为某些法律条文促进了人们对政治合理性和公正性的认识,并基于这样的共识来解释和运用抽象的法律条文。
由于政治道德先天注定是不确定并且是有争议的,将这些道德原则当作法律组成部分的任何政府,就必须决定谁对道德原则和诠释和理解最具权威,德沃金认为,在现今的美国体制中,只有联邦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们,才具有这种权威。德沃金同时认为,道德解读在美国的私法实践中已不再具有革命性,因为只要律师和法官采取任何连贯一致的策略来解释宪法,那他们就已经在运用道德解读了。但是如果要这些律师和法官公开承认他们在采取一种道德解读,这一点确实具有革命性。
人们基于什么理由来拒斥道德解读呢?在智识上,道德解读似乎混淆了法律和道德的区分,使法律沦为左右法官的那些道德原则;在政治上,道德解读似乎削弱了公众的至高无上的道德自主权。但是,在实践上依赖于宪法的道德解读而理论上全盘否定这种道德解读,这使宪法理论陷于混乱;其次,否认道德解读也付出了政治上的代价,它使总统对法官的任命无所适从,因为总统任命保守派的法官,他们却常常作出自由派的判决;否认道德解读,同样也会使对联邦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的听证程序陷于混乱,因为如果宪法是道德中立的,就不能质疑被提名者的政治道德观了,比如不学无术的汤姆斯大法官因此得到了任
命;最后,否认道德解读最严重的后果是它导致了公众对宪法制度和重要性的误解,在美国人心目中,政府不仅受制于法律,而且应该受制于原则。
道德解读如此重要,德沃金提倡在最普遍可行的层面上来阐述宪法原则,但是道德解读并不是对宪法的所有条文都适用。美国宪法包括了很大一部分既不是特别抽象的、也不是以道德原则语言来起草的条款,比如宪法第二条修正案规定总统必须年满35周岁的条款即是如此。德沃金要求对道德解读予以限制。首先,道德解读,对宪法的解释必须以制宪者所说的作为依据;其次,道德解读必须受到宪法整体性的约束,法官不可以按照自己的信仰来解释宪法。 道德解读给予法官太多的权力,为了限制法官的权力,人们转而寻求另外的出路。第一种策略承认道德解读是对的,但否认法官具有最终的权威来进行道德解读;第二种策略,即“原意主义”坚持通过制宪者所使用的语言来判断法律条文的含义。这两种方法,都无法获得实践的支持。
道德解读遭到了多数至上主义者的反对,多数至上主义认为,在重要事务上,最终作出的决定应该符合大多数或相对多数人的意向,或者说应该有充分的信息和足够的时间来反映他们的意向,而不是听任少数精英的道德解读。多数至上主义与集体主义和功利主义不同的是,多数至上主义并不否认个人拥有受大多数人尊重的重要的道德权利。为了挽救道德解读,德沃金提出了民主的合宪性概念,民主的合宪性概念对多数至上主义政府持下列态度,即民主意味着政府受制于所有公民具有平等地位的条件,即他所谓民主的条件。究竟是道德至上主义的民主观念更好,还是反对多数至上主义的合宪性民主更合理,德沃金要求以民主社会追求的三大目标,即自由、平等和共有社会(博爱)来衡量和评判。
在考察这三大目标之前,德沃金首先考察了人民的概念。人民是指,人们集体行事,但有两种集体行为必须加以区分:统计性的行为和共同兼顾的行为。统计性的行为是指个体不具有作为一个群体的行动意识,群体的行动只起到个体行为中的某些功能的那种集体行为。比如外汇市场使美元贬值的集体行为就不具有这样集体意识。当集体行为不能被分解为个体行为的某些统计性功能时,当集体行为被设定为一个特殊的、与众不同的集体性代表机构时,这种集体行为就是共同兼顾的。这两种行为之间的区别导致了对“民主即是政府来自于人民”的两种不同理解。第一种理解是统计性的:在一个民主制度中政治决策要符合公民个体所组成的某种功能机构的愿望或投票表决结果;第二种是共同兼顾的解释:在民主制度中,政治决定由人民作出,而不是由某个由个体组成的一部分人来决定。在这里,德沃金与卢梭有着惊人的相似。德沃金认为,赞同多数至上主义前提的理由,是基于统计性的理解而不是共同兼顾的理解。
1、关于自由。多数至上主义认为,当政治决策与公民大多数所喜爱的或认为正确的相矛盾时,那么具有道德重要性的某种东西就失去了或受到了损害。究竟是什么东西受到了损害呢?德沃金认为是积极自由。比如宪法保护隐私权和言论自由等消极自由,那么我们就会失去自我管理的积极自由。
但是,对自由的理解应当是一种共同兼顾的而不是统计性的。按照统计性理解,个体对影响他人生活的集体决策的控制程度大小是由他自己所能影响民主决策的结果的能力大小来决定的,由于每一个个体对国家决策的影响力如此之小,人们因此不能以个体自由受到损害为由而要求反对这种宪法限制。
如果说统计性理解的自由是个体对抗国家,共同兼顾的自由则正好相反,它以人民的全体来对抗国家,在共同兼顾意义的理解中,自由不是那种政府与公民之间一对一的关系,而是政治与整个集合起来的全体公民的关系,在这种理解
中,当我们接受大多数人的意愿来取代我们自己的意愿时,我们仍然是自由的,而当我们要听命于君主的指令时,我们就是不自由的。
多数至上主义牺牲了积极自由,民主的合宪性概念却与积极自由相容,因为它设定了社会的道德成员资格,所谓道德成员资格,是指在一个政治社会中那些能做到自我管理的人。有了道德成员资格,人民的概念就是共同兼顾的而不是统计性的,因为当我们接受大多数人的意愿来取代我们自己的意愿时,我们仍然是自由的,真正的民主制度就是建立在这种道德成员资格基础上的一种民主。
什么是道德成员资格的条件呢?德沃金认为有两种条件:第一种是结构性条件,一个政治社会必须具有某些结构性特征,比如共同的政治和文化历史等;第二种是相关性条件,即社会如何使成员成为一个具有道德成员资格的人。首先,每个成员必须有机会在一个集体决定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其次,一个纯粹政治共有社会的运作过程必须体现出真正的对所有成员利益都平等对待的理念,最后,一个纯粹政治共有社会必须是一个具有独立道德标准的社会,它不能强行规定公民对政治的或道德的或伦理的各种事务的判断,相反,它必须提供条件来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最终是自己的判断来达到对这些事务的共识。
2、关于平等。按照德沃金的说法,多数至上主义的平等是一种政治权力的平等,政治权力不是一种作用,而是一种影响力。影响力的平等是一个缺乏吸引力而又难以实现的目标,一方面我们不原意让财富来影响政治决策,另一方面,我们的政治决策又需要不均等的影响力。从共同兼顾的观点来看,平等并不是指公民间一对一的关系,而是指公民作为一个整体与统治者之间的关系。从共同兼顾的观点来看,政治平等是一种关系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最终是人民在
控制他们的官员,而不是相反。在共同兼顾的观点看来,多数至上主义的司法审查制度或多数至上主义导致的妥协其实是损害了平等。
3、共有社会。共有社会的批评者认为,道德解读将最基本的政治决策权交给了一个法律精英阶层,这削弱和欺骗了公众的社会意识或应有的共同风险意识。德沃金认为,在一个共有社会里,人们固然愿意与他人分享他们的计划、语言、娱乐、假设以及雄心勃勃的理想等,但是,人们对共有社会的这种兴趣也可以在其他非政治性的,如宗教的、专业性的以及其他社区中得到更好的满足。
多数至上主义认为,如果对宪法公正性的讨论最终是由立法机构而不是法院来决定,那么这种讨论将更有质量,而且会吸引更多的民众以社团主义者喜欢的协商方式来参与讨论,但是德沃金认为,这种看法从许多方面看都是不精确的,因为多数至上主义对每个潜在的选民所产生的作用与选民本身对政治决策所产生的影响之间显然没有必然的联系,多数至上主义只是给选票,而影响不能用选票衡量。而将判决交给法庭,法庭将基于原则,而不是基于量的多少或政治影响的平衡。
最后,德沃金认为,解释宪法不需要多数至上主义,因为我们并不是在立法,而是就细节问题作出解释。排斥多数至上主义意味着我们以一种更加开放的思想来寻求最佳解释:我们没有重大理由来试图强迫我们以某些多数人认同的模式去从事我们的实践。因此,德沃金提倡一种道德解读,并认为道德解读并不解决谁的解读将最有权威这样的问题。
二、堕胎争议
美国宪法的前十条修正案被称为权利法案,它设立了三种类型的宪法原则:具体的,中等抽象的和高等抽象的,这些原则合在一起,构建了一个社会的公民的平等和自由的宪法大纲。权利法案具有三个特征:第一,它是全面而完整的,既保证同等关注,又规定基本自由;第二,从宏观上看,自由和平等相互重叠,在权利法案中,关于自由和平等这两个主要抽象条款中的任何一个本身,都同样的具有全面性并相互重叠;第三,权利法案给予法官难以想象的巨大权力。由于宪法条款的不确定性和由此带来的法官难以限制的权力,宪法修正主义试图将权利法案从一个宪法章程变成一个商务租赁性质的标准文件。外部修正主义不考虑宪法的真正含义,他们要求重写宪法,以符合最佳民主理论;内部修正主义则试图从宪法制定者的意图来解释宪法。但这些策略都不能成功,因为它们都未能架构任何一种前后一致的解释。
一般认为,宪法包含了列举的权利和未列举的权利,德沃金认为这是一个虚假的命题。他考察了有关宪法的三个论辩:第一个论辩是,平等保护条款创造了同等关注和同等尊重的权利,以此权利引出了妇女具有反对性别歧视的权利;第二个论辩认为,第一条修正案保证了象征性抗议的权利,由此可引申出个人有权利焚烧国旗;第三个论辩主张,正当程序条款保障了一些极为重要的基本自由,包括隐私权,由此引申出妇女具有宪法权利实施堕胎。按照传统的解释,前两种论辩涉及到列举的权利,因为它们都是普遍权利的具体例证,相反,第三种论辩是关于未列举权利的,比如堕胎权,它与宪法语言仅仅具有脆弱和遥远的关系。
德沃金认为,这三个论辩之间差异之说是站不住脚的,因为每一个论辩都是以排除这种差异所假设的那种语义学限制的方法来解释的,从语义学来看,我们
从言论自由中同样不能推导出焚烧国旗的自由。三个论辩的结论都不是由一个制宪者根据某些历史性期望或信仰或意图推导出来的,而是通过支持这一结论的政治原则而对宪法的一般结构和宪法历史所作出的最佳解释。既然三种论辩都是一种解释(即使程度有别),因此也就没有列举的和未列举的权利之分。德沃金认为,这种虚假的差异也存在于“从条款到条款”和“整体性”的推理方法之间,它们最终都是一种建构性解释,德沃金再次为整体性解释作了辩护,他认为法律解释具有与生俱来的整体性要求,解释受到最佳解释目标和解释一贯性目标的约束。
德沃金认为,整体性解释具有三个层次:第一,整体性强调司法判决是一种原则问题,而不是妥协、策略或政治通融;第二,整体性具有纵向的连贯性,法官的主张必须与以前的先例相符合,同时与我们的宪法设置的主要结构相符合;第三,整体性具有横向的连贯性,法官必须在他处理的其他案子中遵循他已经采用的原则。德沃金认为,整体性的关键是原则而不是统一性:我们不是受制于目录表,而是受制于一种理想。
1973年,联邦最高法院作出了一个重要判决,在罗伊诉韦德案中,联邦最高法院以7票对2票的多数通过的判决宣布:宪法保护妇女在妊娠早期施行堕胎手术的权利。联邦最高法院的这一判决包含如下三个内容:第一,它肯定了孕妇生育自主的宪法权利,同时宣布州无权以任何主观意愿为理由来禁止堕胎;第二,它认可州确实有合法的利益来管制堕胎;第三,它架构了一个很细致的时间表来平衡妇女的堕胎权与州的利益,它规定,在妇女怀孕的第一阶段(头三个月),州不得以任何理由来禁止堕胎;在妇女妊娠的第二阶段(第二个三个月),州只有考虑在母亲的生命健康时才可干预堕胎;在第三阶段(最后三个月),即胚胎发育到可在母体外存活时,州可以判定堕胎为犯罪。
堕胎判决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如果堕胎是一个自我管理的事务,州有什么理由来干预妇女行使堕胎权呢。一般说来,州可以基于两种理由保护一种生命或利益:第一是派生责任,政府有责任保护它的公民的权利和利益,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这些权利和利益的首要之点就是保证生命安全和不被谋杀这一权利,这一权利是由个人权利和利益派生出来的;第二是非联带责任,它不仅保护公民的权利和利益,而且保护一种客观或真实存在的人类生命,将生命视为一种独立的价值,而不是从特定的人民权利和利益中派生出来的。这两种保护在安乐死中会发生冲突,按照派生责任,社会应当允许安乐死,因为这是基于最佳利益的考虑;按照非联带责任,政府就有权禁止人们结束他们的生命,因为生命的本质性价值。
1、基于派生责任的考察。大多数人认为,美国的这场关于堕胎的重大的宪法论辩是关于州的派生责任的辩论,是关于胚胎是否有生命,是否有生存权利的辩论。胚胎是不是宪法意义上的人?对此,医学和神学作出了不同的回答,然而,宪法对此保持了中立,它没有宣布胚胎是与孕妇相匹敌的人,也没有否定。一般说来,州法只要不与宪法相冲突,它就能以各种立法保护胚胎的利益,这是否意味着州可自由的将胚胎宣布为人呢,就像它给予公司独立人格一样?弗里德就认为,既然宪法保持沉默,任何州就有宪法权利在本州疆域内宣布胚胎为宪法人,并以此为由来禁止堕胎。但是德沃金认为,这样的提议假设了州可以通过将新的类别的人添入到宪法人口里的方法来剥夺其他人的宪法权利,因为公民的宪法权利可能与其他人的相抗衡或冲突,就像州给予公司选举权,那么无疑会削弱其他人的选举权。
值得注意的是,德沃金在这里的论述是以人们有堕胎权为前提的,如果压根就没有堕胎这一权利,新增类别的人口也不会损害到其他人的权利了,然而,我
们果真有堕胎权吗?
有一种观点认为,即使胚胎不是宪法人,而且州也没有权力创造一种这样的宪法人,但州仍可以立法保护一个胚胎的利益,就像它可以立法保护狗的利益一样。但是德沃金认为,在第三阶段之前,胚胎本身是没有利益(这不像狗),就像一尊雕塑对艺术家可能有利益,但它本身是没有利益的一样。德沃金进而认为,除非某物具有或有过某种形式的主观意识,这种意识包括心智的以及有形的生命,否则便不具有利益。有一种回溯的意见认为,如果你不堕胎,那么将来它就具有利益或生命了。德沃金认为这一意见也站不住脚,如果我的父亲出差,遇到我的母亲并有了我,那么难道就可以说如果不派我父亲出差是违背了我的利益吗?
2、基于非联带责任的考察。派生责任的争论不是堕胎问题的中心,因为即使胚胎不是宪法人,它仍然可能具有独立的价值,比如绘画或濒临灭绝的物种,就具有一种本质性价值,如果胚胎具有独立的价值,州就应该有权保护。所以,堕胎的中心问题应该是:州能否合乎法律地主张一种在保护人类生命的本质性价值或神圣性中的非联带利益。这究竟是公民的自我决定呢,还是政府的道德责任?
德沃金承认胚胎具有独立的价值,因此州在保护胚胎上也具有某种利益,德沃金认为:一个社会在保护生命的神圣性中,也就是说,社会在关于任何形式的人类生命具有巨大的本质性价值这样一种意识中,具有一种利益,这种利益要求它的成员在作个人决定时必须认识到那种本质性价值。
但是州在保护这一利益时可能基于两个截然不同的目标:第一种目标是履行责任,州的目标只是使公民将堕胎决定作为道德重要性的事务来对待,公民意识
到一种根本价值,并根据信仰作出决定;第二种目标是服从规范,州的目标是使公民遵守多数人信奉的、对生命神圣性的存在和尊敬的规定和实践,他们只能在大多数人认为堕胎是合适的情况下,才能选择堕胎。
罗伊判例的中心问题,就是关于服从的问题,州可以采取适当的方式强迫人们服从,以保护多数人认可的价值,比如它可以征税来保护濒临灭绝的物种,那它也可以以同样的理由来禁止堕胎吗?堕胎在三个方面区别于保护物种问题:第一,堕胎对孕妇的影响要比征税对人们的影响大得多;第二,对保护濒临灭绝的物种我们有着共识,而对于堕胎则不然,如果妇女必须生育一个畸形的孩子,那么她只是被迫接受其他人的价值观;第三,我们对人类生命固有价值的信念是一种基本的宗教信念,但对待信念的态度并不一致,同样基于生命具有本质重要性,有人认为堕胎永远是不道德的,有人却相信堕胎是必须的,因为这样才能尊重人的价值。
3、生育自主权。当州不能保护其他人的权利和利益而仅捍卫一种本质价值时,即州基于非联带责任进行保护时,州就必须受制于下列情况而不可为保护一种本质价值牺牲他人的自由:(1)当州所禁止的人们的自我决定是那些关于基本宗教观点的四人笃信时;(2)当社会对所讨论的价值理解有分歧时;(3)当社会决定对一个被迫放弃自己抉择的人具有重大而又完全不同的影响时。 这些限制涉及到个人的自我管理和隐私权,隐私权适用于堕胎,因为有关生育这一伦理决定符合隐私权原则所提供的检验标准。堕胎权也是一种生育自主权,生育自主权在以前的判例里适用于避孕,那么按照整体性解释的要求,它也适用于堕胎。
4、宪法条文依据。生育自主权的条文依据是什么?德沃金认为,宪法第一条
修正案禁止政府干预任何宗教的创立,它保障所有公民有权自由决定他们自己的宗教信仰;与第一条紧密相连的第十四条修正案规定了州所受到的同样的限制以及州所负有的责任,这些条款保障了生育自主权。
德沃金的这一看法与其他人不同,很多人认为,许多隐私权案,比如避孕,可以在宪法的第十四条修正案的正当程序条款中找到根据,德沃金却借助于宗教条款,因为他认为,一种认为人类生命具有客观和本质的重要性的信仰,具有显著的宗教内涵。
总体上,德沃金肯定了罗伊判决的头两项判决,他认为州的利益是州试图维护道德大环境的一种合法利益。对于罗伊判例的三月制划分,他认为:第一,在母体外存活性前后,胎儿的大脑可能发育到有足够的疼痛感;第二,在大多数案件里,选择母体外存活这一时间点给予孕妇充分机会考虑并根据最佳利益来决定继续或中止妊娠。所以,德沃金坚持罗伊判决不应有任何的本质上的变更。
5、罗伊判例的发展。在罗伊案之后,1989年的韦伯斯特诉密苏里生育服务部案对罗伊判例提出了挑战。但在1992年的东南宾夕法尼亚州诉凯西一案中,罗伊判决再次得到了肯定。
三、言论自由
(一)言论自由的价值
美国宪法将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置于异常重要的地位。宪法第一条修正案规定,政府不可制定任何……剥夺言论自由或新闻自由的法律。在《纽约时报》
诉沙利文案中(277页),联邦最高法院认定:根据宪法第一修正案的精神,政府官员作为原告在起诉新闻界诽谤案时,法院不得判其胜诉,除非他不仅能证明有关他的新闻报道的某些部分失实并损害其声誉,而且能证明新闻界的这一报道是出于实际恶意。
在此案之前,宪法第一修正案对言论自由的保护只是非常有限制的保护,即布莱克斯通所宣称的:普通法里的言论自由权是一种仅仅用来反对“先决约束”的权利,政府不得阻止公民按其意愿发表文章,但是,如果公民所发表的出版物具有进攻性或危险性,那政府就有自由在出版物发表以后惩罚他们。到了20世纪60年代,霍姆斯和布兰代斯的观点取代了先决约束观,霍姆斯提出:“对真理的最佳检验便是使真理的力量在市场竞争中被接受。”这一公式后来被总结为:政府只有在政治言论对社会显出一种“明确而现时的危险”时才能惩治这种言论。但是,在此时,对言论自由的保护仍不适用于诽谤诉讼案,直到布伦南创立沙利文规则为止。
德沃金认为,沙利文案之所以成为一个里程碑,不只是因为它修正了宪法对诽谤罪的规定,而且是因为布伦南的语言和形象主宰了第一修正案。但是从尽善尽美的角度来看,他的判决意见还未对言论自由法建立一个完整的智识基础。德沃金认为布伦南判决不尽善尽美的原因是它未能为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找出合理的根据。
对言论自由的保护向来有两种根据:第一大类是从工具主义角度来认识言论自由的重要性,也就是说,不是因为人们具有本质的道德权利来诉说心声而需要言论自由,而是因为允许他们具有言论自由会施惠于我们大家,比如有利于反对腐败等;第二种观点认为,言论自由是有价值的,这不只是言论自由带来的后果,而且还因为它是一个正义的政治社会基本的和结构上的特征,在这样的
政治社会里,政府将它的成年公民看成是富有责任心的道德主体。首先,具有道德责任心的人们强调按照他们自由的意志对生活中或政治中的善恶作出判断,或者对公正或信仰的真伪作出判决;其次,道德责任不仅是为了建立个人本身的信念,而且是将这种信念传达于他人,这是出于对他们的尊敬和关怀,出于一种不可抗拒的愿望来揭明真理,实现正义并保障利益。因此,就像布兰代斯法官所说的:言论自由既是一种目的,又是一种手段。
但是,布伦南判决只是单纯地依赖于言论自由的工具主义理由,这使他判决的魅力大打折扣,因为言论自由的工具价值具有明显的局限。首先,它不能保护表面上毫无价值的言论,比如三K党的言论;其次,如果言论自由只是保障民主制的正常运作,那么,言论自由在艺术、社会和私人决定方面就远非那么重要了,比如博克就认为,第一修正案仅仅保护政治言论而不包括其他,决不能将这种保护扩延至艺术、文学和科学等领域。
所以,德沃金认为,沙利文规则还可以改进,不至于政治自由,还可以扩展到其他领域。
(二)色情文学
在麦金农和其他女权主义者的努力下,印第安纳州的印第安纳波利斯市颁布了一项反色情文学的命令,这项命令将色情文学定义为“用赤裸裸的性写实的形式,无论是以图象还是文字,表现妇女的附属性”。这一事件迅速引起了争论(311页)。支持这一命令的法学家们提出许多论辩理由:第一,一个社会确实具有禁止色情的文学艺术作品的深层合理根据,因为色情文学对妇女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和攻击。首先,色情文学增大了妇女遭受强奸或身体袭击的危险性;其次,色情文学导致了对妇女地位的贬低。第二,对色情文学传播者来说,他
们的消极自由不仅与平等权相冲突,而且与积极自由相冲突,因为色情文学导致了妇女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或社会上的附属地位。但这些论辩都站不住脚,因为肥皂剧也能达到同样的结果,而且,就像伊斯特布鲁克法官所说的,言论自由的关键点就是为了允许各种思想具有传播后所造成的结果,包括积极自由带来的不受欢迎的后果。
麦金农提出了平等主义的辩护,她认为,尽管色情文学受到第一修正案的保护,但它却触犯了另一种相抗衡的宪法价值,即根植于第十四条修正案的平等保护条款中的关于平等的理想,该修正案宣布任何一个州都不得剥夺人们具有的法律所赋予的平等保护权。然而,对于德沃金而言,接受这样的思想是令人震惊的,因为那样我们接受的就不是一个自由的社会,而是一个独裁的社会。按照麦金农的逻辑,政府可以禁止任何赤裸裸的、隐秘的或充满激情地表达任何可能会攻击一个处于不利地位的团体的看法或信念,否则无疑会损害这部分人的平等,这样,《威尼斯商人》就应该禁演。
事实上,人们的生活不仅仅受他们政治环境的影响,即不仅仅受立法者和官员行为的影响,而且会更全面地受到道德环境的影响,比如文化背景等。而要形成这种道德环境,那就不得以人们的喜好或意见冒犯了那些有权使人们沉默或压制他们的大人物为由,来阻挠任何人通过私人抉择、爱好、意见以及楷模来影响共有的道德环境。
(三)学术自由
学术自由被认为是言论自由的具体应用。但是学说自由是不同于言论自由的,言论自由是一种法律权利,但言论自由并未保障每一个人由学术自由所赋予学者的所有权利,从法律上说,第一条修正案仅仅适用于抵制政府,当私人机构
强行将言论限制作为雇佣的前提条件时,它并没有违背法律,甚至都没有违背道德权利。然而,学术自由要求的却是,无论人们如何著书,如何论述,如何授课,某些机构都必须支持并帮助他们,这显然比一般的言论自由更有力。 学术自由也受到工具主义的支持,同时它具有结构上的价值。言论自由在我们普遍的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伦理作用。德沃金在此指的是伦理个人主义,它强调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尽力达到成功人生的责任,这是一种个人责任,个人按自己的标准判断何谓成功。它不仅为学术性探索创造一种明智的环境,而且是对个人信念至上观的鼓励和保护。
接受伦理个人主义也意味着接受随之而来的责任。首先,人们有责任不公开宣布他人的信仰为谬误。在自由社会里,这种职责得到一种良心权利的保护,这种良心权利禁止强迫人们违愿地表明某种宗教地、或道德的、或政治的态度;其次,人们有责任公开表明何为他所相信的真理。
四、博克的失败
博克在被里根提名后的参议院听证会上失败,未能当选联邦最高法院法官。德沃金对博克的失败是幸灾乐祸的,因为博克对宪法并不持一种有机体主义的道德解读的态度,而是主张一种机械主义的宪法原意主义。
原意理解说强调,法官对宪法的解释只能按照制宪者们所意指的那种含义去进行解释。但是,制宪者具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意图,这两种不同的意图从完全不同的意义上构成他们所意指的内容。第一是语言学上的意图,即宪法包含的特定陈述;第二是法律上的意图,即以这种陈述为形式的法律究竟包括什么。比
如我对房产经纪人说:“请把房产以最高价出手,但不要采用不公平手段。”只要我说话的语调有所变化,那么可能就具有完全不同的含义,经纪人可能会理解我暗示他可以采用不公平手段。可见,言辞与意图并不相同。所以尽管制宪者的语言学意图固定了他们的言辞,但并不是说他们的法律意图也固定了他们的行为。
博克是怎样解释法律的呢?比如宪法的平等保护条款,博克列出了四种表述: 第一,这一条款并不具有将所有歧视行为定为犯罪的效果,而仅仅对制宪者们集体预测的那些歧视行为定罪。以此来理解,这一条款禁止在毁约的补救上对黑人的歧视,但不禁止种族隔离的学校,不禁止不利于白人的纠正歧视措施的配额制,也不禁止歧视妇女以及同性恋者的行为。
第二,这一条款具有建立使博克称之为“黑人平等权”原则的效果,这一原则主张,黑人在任何情形下都应得到一个公民应有的待遇,因此,学校的种族隔离就是违宪的。然而,因为这一条款只是奠定了黑人平等权,所以法官不可以采用此条款来否决纠正歧视措施的配额制或对妇女以及同性恋者的歧视行为。 第三,这一条款具有建立不限于黑人平等权的种族平等权的效果。基于种族平等权,法官将视纠正歧视措施为非法,但法官不得将此原则适用于对妇女以及同性恋者的保护,因为这不是种族问题,而是性别和性倾向问题。
第四,这一条款具有建立一种普遍的平等权原则的效果,它将上面所有的歧视行为视为非法。
这四种表述每一种都陈述了一个真正的原意理解,但具有不同的形式或基于不同的层次,因而具有不同的结果。第一种表述是一种原始模式,它符合制宪者
的原初意图,但是博克显然不会采用这一解释,因为这一表述承认学校的种族隔离不违宪,而布朗案已经宣称种族隔离为非法。博克也明确拒绝第四种,因为他认为平等保护条款不适用于性别歧视和同性恋歧视。博克选择的是第二种,但他没有指明他选择第二种而排斥第三种所依据的解释规则,在里奇蒙市诉克罗森一案中,他又支持第三种而否定第二种表述。博克究竟依据什么来解释法律呢?德沃金认为,博克是处于一种自由落体状态中,在此状态中原意理解可被任意解释,对他的判断所能作的唯一检验是他本人的政治本能。这一事实说明了为什么他采用原意理解的第三种表述来解释宪法禁止种族配额制,采用第一种表述来解释宪法并未禁止死刑,采用第二种表述来表明布朗案符合原意理解方法,而从不采用第四种表述,尽管他没有独立的标准将第四种表述与其他表述相区分。
博克没有任何持之一贯原则的个案式判决方式显然与德沃金整体性的道德解读背道而驰,所以德沃金“自己也很惊讶对博克的观点的憎恶程度会如此之深”。
与博克相比,主流法官们“以解释性的合法方式来探究每一种相互抗衡的原则是否符合制宪者的决定,并有助于使制宪者的决定具有意义,他们不是把制宪者的决定作为独立的历史事件,而是将这些决定作为一种包括宪法的一般结构以及联邦最高法院和其他司法判决的宪法传统的一部分,法官们通过以上的方法来检验这些互为对立的原则”。这显然是德沃金希望看到的结果,即对宪法持一种道德解读的立场。
作文二:《《法的形而上学原理》读书笔记》5600字
《法的形而上学原理》读书笔记
康德在西方的思想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18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和大革命震动了德国的知识界,晃动了一直统治德国的莱不尼茨——沃尔夫体系。康德继承了洛克、休谟的英国经验主义,接受法国启蒙思想(尤其是卢梭),在莱不尼茨的唯心主义上建立了自己的哲学体系。这个体系以著名的三大批判为根基。康德继续批判并发展形而上学,讨论认识等本质问题,建立了传说中的德国古典主义哲学,完成了认识论上的“哥白尼革命”。之后,经费希特,谢林到黑格尔终发展成为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康德的哲学体系涵盖了哲学、伦理学、社会学、法学、美学、政治学??无论哪个线索,追究到最后总能在康德那找到源头。叔本华说,任何人在哲学上不了解康德,就还不过是个孩子。而西方哲学专家贺麟认为康德的哲学是现代哲学的源泉,现代西方各派哲学家受他的影响只有程度的深浅不同,但没有人是和他不相涉的。
康德在《法的形而上学原理》的哲学奠基是《纯粹理性批判》,在康德的体系中,理性批判和形而上学有着顺序上的联系。所以,脱离理性批判的原理和批判方法,只能在《法的形而上学原理》中得到一个个康德的关于法哲学的理论结果。从时间上看,1797年成书的《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是康德的一部主要的法理学理论著作,是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的前半部分,它和《道德的形而上学原理》(1797年也有翻译做《善德的形而上学原理》)一起构成了《道德形而上学原理》的上下卷。而《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原理》(1786年)和以上两本书一起构成了康德的《道德的形而上学》体系。康德完成《纯粹理性批判》在1781年,完成《实践理性批判》在1788年——因而我们可以发现,康德写这本书时正在构建自己的哲学体系。如果我们读过《纯粹理性批判》就会发现康德的建筑—— 纯粹理性实践运用的(道德的)
形而上学 纯粹理性思辩运用的(自然的)
纯粹理性的
批判
哲学
经验的
1797年已经是康德的中老年时期,德国的大师们如康德、费希特、黑格尔,马克思等都有个基本的人生顺序——早年的青春时代投身于狂飙突进运动,中年忙着自己的体系哲学建设,晚年在不停修补自己的体系之余开始关注于现实的政治社会和法律制度的思考,思想由绚烂转入平和。但是从整体看康德的哲学体系,有时经常会有这样的疑问——康德中年建立的庞大体系是否只是为其晚年的社会政法思想做一种理论上的奠基,还是他晚年社会的形而下理论研究只是一种老年人心理规律导致的关怀回归。但我们可以明确的是,他在晚年为自由主义政治法学打开了一道权利论的理论之光,并且将一直照耀着法哲学的发展道路。当代德国法哲学家阿图尔·考夫曼评价康德时说:整个新的法哲学和法律教义学都受到康德的影响,并继续受到康德的影响,他开创了一个法哲学时代。
这本书可以从很多角度解读。首先是内容上,康德展开了一个由权利构建的法学世界。你也可以从逻辑上去探究康德在什么样的哲学环境中创建这个法学世界,也可以从形而上学出发理解康德的政法体系如何从他中年庞大的体系中产生,当然如果你第一次读康德也可以从语言上批判下康德的艰深晦涩风格??
自由作为康德道德哲学的重要部分,是一个超验的,纯粹理性的概念。在积极方面是纯粹理性实现自己的能力;在消极方面是不受感官冲动或刺激的决定。自由意志是道德和
法律存在的前提,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认为道德和法是不分割的。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的开头给了他自己的道德体系:道德法则作为有效的法则,仅仅在于衙门能够合乎理性的建立在先验的原则之上并被理解为必然的??如果说,友人错误地想通过经验所得出的任何东西来制订道德原则的话,他就已经陷入最糟糕、最致命的错误的危险之中了。康德看来道德是人的先验的纯粹理性的一部分,是一种绝对命令。任何人的行为的道德性仅仅来源于合乎这种命令本身,而不是任何经验的动机和结果。因此,康德的伦理体系是和功利主义经验的和以结果评价的伦理体系根本相悖的。
权利科学的定义和分类
自由作为康德道德哲学的重要部分,是一个超验的,纯粹理性的概念。在积极方面是纯粹理性实现自己的能力;在消极方面是不受感官冲动或刺激的决定。自由意志是道德和法律存在的前提,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认为道德和法是不分割的。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的开头给了他自己的道德体系:道德法则作为有效的法则,仅仅在于能够合乎理性的建立在先验的原则之上并被理解为必然的??如果说,有人错误地想通过经验所得出的任何东西来制订道德原则的话,他就已经陷入最糟糕、最致命的错误的危险之中了。康德看来道德是人的先验的纯粹理性的一部分,是一种绝对命令。任何人的行为的道德性仅仅来源于合乎这种命令本身,而不是任何经验的动机和结果。因此,康德的伦理体系是和功利主义经验的和以结果评价的伦理体系根本相悖的。
康德很重要地给出了权利的定义。给权利下下定义就像问哲学家真理(这是种基本的不可再分解的元素),往往在对这些基本的概念下定义上会区分出各个思想流派的差别。所以,我特别关注康德对权利的定义:
首先,它只涉及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外在的实践的关系。其次,权利的概念,并不表示一个人的行为对另一个人的愿望或纯粹要求的关系,不问它是仁慈的行为或者不友好的的行为,它只表示他的自由行为与别人行为的自由的关系。最后,在这些有自由意志的的相互关系中,权利的概念不考虑意志行动的内容,不考虑任何人肯能决定把次内容作为他的目的。康德的权利是指个人自由与他人自由相协调的全部条件的普遍法则,并且不搀杂任何道德的动机,和伦理没有任何牵连。
康德理解的权利为一种条件,根据这个条件,任何人的有意识行为,按照一定的法则都可以实现,这样,康德就把权利的概念限定在外在的行为上,排除了权利的伦理意义:严格的权利与伦理没有任何牵连,它只考虑行为外在的方面,而不考虑行为的其他动机,因为它是纯粹的权利,不搀杂任何道德律令。所以严格的权利就是那种仅仅可以被称为完全外在的权利。
康德继承了卢梭、洛克等人的社会契约思想。怎么样保护权利?康德举例:债权人要求债务人还债,不是说债权人可以让债务人心理感觉到那是理性责成他做的,而是说,债券人能够凭借某种外在的强制力迫使债务人还债。所谓的外在强制力不是野蛮暴力,是一个来自“公民社会”的契约力量。卢梭认为在自然状态下,任何人都有保护自己权利的权利,因而形成了一种“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为摆脱这种荒诞的状态,自然状态下的自然人应该放弃单独行使暴力的权利,通过缔结社会契约步入文明状态,把保护自己权利的暴力行使权利交给一个公共机关行使,这个公共机关就是国家。康德反对一切有碍国家稳定团结的行为,并且他是个彻底的法律实证主义者——他说:服从当前权利所制定的法律是一种义务,不论它来源是什么。
康德认为遵循“权利的普遍法则”可以去调整人们之间的外在行为,然后就引出了他的私权视角:私权是一个自由意志的活动范围,不是一种任性,它还必须要和其他自由意志相兼容并存——这就包含了一个人类文明的共同体思想(这传说是整个法哲学界的终极
关怀??个人没涉及)。
康德区分了两种立法:伦理的立法和法律的立法。在《法的形而上学原理》中,康德把道德法则分为两种,如果仅仅涉及外在行为和它的合法性,就是“法律的法则”,如果它要求它本身成为决定我们行为的原则,就称之为“伦理的法则”。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与法律的法则一致就是它的“合法性”,这种自由是外在的实践的自由;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与伦理的法则一致就是它的“道德性”,而这种自由是内在的先验的自由。法律的立法具有强制性,而伦理的立法“不理会外在的强制动机,单是义务的观念自身就足够作为动机了”。康德在区分两种法律的时候,很顺理成章地引出了他的自然法观点:那些使外在立法成为可能的强制性法律,通常称为外在的法律。那些外在的法律即使没有外在立法,其强制性可以为先验理性所认识的话,都称之为自然法。此外,那些法律,若无真正的外在立法则无强制性时,就叫做实在法。可见,康德的自然法和实在法都是外在的立法,与涉及内在的义务动机的立法不一样。
从以上的诸观点,我们可以看出康德从自由意志出发,以实践理性和先验道德两个方面立法,他的法包含了我们说的实在法和道德,体现了他的人文主义精神。
康德将自然权利体系划分为自然的权利和文明的权利。自然的权利是私人的权利,文明的权利则是公共权利。
私权利
(三个方面:单方面的,作为单独意志的行为(事实);或者双方面的,作为两个意志的行为(契约);或者全方位的,作为整个社会的全体意志的行为(法律)。 ——伊曼努尔·康德 )
占有,又是一段我思我在的讨论??,近代哲学是关于我思我在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主体想要成为主体就必须有个对应的客体来呼应主体的存在。当康德的自由意志选择一个外在物(客体)时,就出现了占有的概念。而占有的的理解也是二元的,“一个外在物是我的,只有当这个外在物事实上不是在我的占有中,如果别人动用它,我可以认为是对我的侵害,至此,这个外在物才市我的。”因而,我们得到了康德的两种占有,感性的占有和理性的占有。感性的占有是对实物的占有,是感官领悟的,经验的占有。比方我在翻李老师的书,这是我对书的感性的占有。理性的占有是纯粹理性的占有,是形而上的占有,是没有感官感觉的可以确认的占有。如李老师的书被我翻,但李老师对书仍然是占有的,这就是理性的占有。理性占有就是撇开一切经验性物质性的,不倚赖任何时空条件仍然存在被人确认的占有。就是法律的占有。
私权分为物权和债权——物权是对物的权利,债权是对人的权利。康德从罗马法出发,细化了对私权的划分。他创造了“物权性的对人权”概念:物权是一种支配权,债权是种请求劝,但康德不认为这两种权利涵括一些特殊关系的权利:夫对妻,父母对子女,主对仆。说这三对权利是对物权,三个客体是人不是物;说这三个是对人权,但它们的行使方式不是请求为特定行为的,而是直接支配。由此,康德得到了“物权性的对人权”来表达这类权利。
关于婚姻,我不认为康德的理解是能让大家接受的,也不认为他了解了婚姻的“纯粹理性”部分??或许和他终身未婚有关,他的婚姻观点充满功能主义:两个不同性别的人,为了终身互相占有对方的性官能而通过契约实现的共同体。如果婚前就占有了对方的性官能则他们必须结婚,这是出于道德出于先验的纯粹理性??如果结婚后一方或双方没有性功能则这项婚姻是冒充的契约,可以由任意一方自动解除。康德的婚姻是法律的契约关系,是一种物权性的对人权。当然,他对婚姻的阐述只是他表达自己的创造的一个方
面。
康德提出了货币的交换价值:货币是人们在彼此交换“交换物”中,继续维持人们勤劳的普遍手段。它本身没有价值,但它能满足交换的需要,所以,货币代表所有可以交换的物品。康德发现了货币只有交换价值,区别于普通商品的使用价值。
综观康德的私权哲学,康德一直在初始的分的原始的自由意志和具体的合的高级的文明共同体间建立他的权利体系。反映了近代以来的市民国家二元政治思想。[康德和同时期的大批哲学家(如黑格尔、马克思)都必须要面对和处理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妥当、贴切、合适、稳固地安置资产阶级的角色:私人(资产者)、公民。在接受了卢梭的契约思想后,康德认为从自然状态下的自然人向“世界公民”的演进是文明的进步,只有这样人的自然权利才会转变成文明社会的私权。而私法和私权都是市民社会自律的准则,是市民社会的基本法。](括号内是看一网友的帖子,觉得很有味道就全盘抄下,其实也是我想说的,不过他说的更好)
公权利
在公正这个先验的纯粹理性下。
自然状态下的自然人的各个天然权利,必须有公权利的设定才能转变为与他人无涉的成立的个人权利。“在不可避免的要和他人共处的关系中,你将从自然状态进入一个法律的联合体,这种联合体是按照分配正义的条件组成的”文明社会就是建立在分配正义的基础上的。
康德认为不论在任何情况下,人民如果抗拒国家最高立法权力,都是不合法的。这是受到卢梭的最高立法权不能代表的观点影响。康德承认很多法律并不公正,但他要求公众去忍受这种不公正,去等待统治者去调整,而不能由自下而上的革命去改变。而如果革命成功的话,他要求民众“没有资格拒绝忠诚地服从在此国家中已经取得权力的新的统治者”。我理解康德的理性主义导致的僵化的秩序化倾向。但这是典型的保守主义,机会主义。但卢梭认为公众有权力去推翻任何侵害自己权利的公共权利,这点与康德的保守发生了冲突。
康德的公法受卢梭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他是个主权至上主义者,认为国与国之间处于一种自然状态,但可以借鉴自然人的那种契约,在国际社会通过契约结束自然状态,所有民族在自愿的基础上结为永久的联合体。通过宪法,通过分享共识化解冲突达成永久和平。这是个康德也认为不可能实现的理想。
康德认为法院的惩罚仅仅是因为行为人的行为违法,而不是作为促进另一种善的手段。因为任何人都只是别人的目的,而不是手段。如果把惩罚一个人作为促进另一种善的手段,则被惩罚人就成了实现别人目的的手段。
总结
康德在他自己庞大的哲学体系上建立了他的权利论政治法律思想系统。由于卢梭洛克等人的深刻影响,他一方面认为人的权利的先验性,抵制了后来种种的功利人权思想,具有伟大的人文关怀;另一方面,由于出身在18世纪的德国容克资产阶级氛围下,他又摆脱不了保守主义,刻板地相信他的秩序理想,显得与时代格格不入。但在处处充满物化异化的今天,我们时常应该回到康德,回到他的任何人都只是别人的目的而非手段的话中,应该回到一个人与人相等的价值平台。我们要经常“回到康德”。
参考:《法的形而上学原理》
《纯粹理性批判》
《康德黑格尔哲学讲稿》杨一之
《西方哲学史》梯力
《普鲁士的精神与文化》
《康德对形而上学的拯救》
《批判哲学视界中的私权问题——康德私权哲学思想研究》
作文三:《从胎儿开始的巧妙育儿法读书笔记》19600字
从胎儿开始的巧妙育儿法
一、胎儿的成长阶段
1、5月,脑细胞不断分裂,在第五个月的时候停止。让他听非常大的声音时,他会用手捂住耳朵。胎内声音大约为72-84分贝,普通外面谈话为65分贝。胎儿会分辨父亲及母亲的声音。
2、6-7月,脑细胞大小与复杂度增加时期。刺激胎儿的感觉,可以协助胎儿脑细胞成长。 6月出现哭泣的脸,哭泣能帮助肺部、脸部肌肉和声带的发育。7月睁开眼睛可以看见子宫内环境。
3、8月-出生,脑成长活泼化。在这个时期能特别给胎儿以良好的刺激,可以培育出聪明的孩子。如果没有给予刺激,没有用到的脑细胞则会消失。胎儿在夜晚8-12点最活泼,是白天的两倍。这个时间记住要给他良好的刺激。
二、利用录音带进行胎教
1、给胎儿取个小绰号。
2、依照以下方式进行录音:
小宝呀:我是妈妈~妈妈非常爱小宝啦:小宝听见了吗,是妈妈在说话呀:小宝乖嘛,妈妈正在等待小宝的诞生~一直等待着~妈妈非常爱你啦:
你已经是这个家里的一份子了~大家都非常期待你的到来~爸爸也非常爱你~也非常期待你的诞生。小宝~现在妈妈要读故事给你听~你要仔细听呀:
3、录书的内容。
4、爸爸5分钟讲话:
小宝呀:我是爸爸~爸爸非常爱小宝啦:爸爸名字是~妈妈是~你就叫小宝。小宝在妈妈肚子里乖不乖呀,你一定要乖乖的哦:妈妈非常爱小宝~为了小宝吃很多营养的东西~所以你一定要快快长大……
5、8个月后,加入哈哈的笑声
6、一天听三次。
从4个月开始,由下到上的抚摸腹部30分钟,一天三次。从8个月开始,可以轻轻地敲,轻轻地摇晃。如果胎位不正,可以轻轻告诉他一定要回到正位。
三、和胎儿的互动
母亲单方面地给胎儿刺激是不够的,必须引起胎儿的反应。
母亲与胎儿交流的回路:
1、生理交流回路——母亲担心、悲伤、不安、生气时,荷尔蒙的分泌会异常,而传递给胎儿。
2、营养交流回路——避免摄取酸性食物。摄取无污染、干净的水、新鲜的蔬菜。 3、感情交流回路——母亲要对胎儿投入感情。想象胎儿的姿态,清秀的脸庞;母亲听世界名曲,看美好的名画,阅读良好的文学作品,都会对胎儿将来产生重大影响。 4、运动交流回路——母亲要做孕妇体操,充分地活动身体。如果母亲在孕期不爱运动,剩下的的孩子会迟钝。
5、语言交流回路——5个月开始,就要尽量和胎儿说话,唱歌给胎儿听,读书给胎儿听。最好一个月唱同一首歌,念同一本书,并抚摸他的同时,教他一些语言。
四、从0岁开始育儿
6个月时,婴儿的大脑重量达到出生时的2倍。6个月内,给婴儿什么样的感觉、刺激和运动量,都会反应在今后孩子的学习上。
1、周围环境中,给予丰富的感觉刺激。
2、丰富的语言环境。
3、丰富的运动量。
8个月后,最重要的三项:
1、让婴儿确认自己充分地被人喜爱。
2、让婴儿学会几项技能。
3、充分满足婴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
0-3个月最重要
这段时间内,母亲要将大部分时间花在陪伴婴儿,让婴儿有母子一体的感觉。尽量与婴儿接触,抚摸他,逗他,让他 玩具、积木、铃鼓,与他玩身体方面的游戏。打好这个基础后,往后的育儿方面,会进行得非常顺利。
当婴儿接受过度刺激后,会将头转开,避开母亲的视线,这时应适度地和婴儿保持距离,适度地对婴儿放手。婴儿转开脸的原因:1、心情不好,缺乏学习的欲望,想睡觉,肚子饿,疲倦;2,、刺激太多了,希望休息下,需要安静。
婴儿的能力发育跟他的凝视时间长度有关系,因此,他凝视母亲时间越长,越能够学习集中力。
五、与婴儿的内心交流
笨拙的母亲只会依照自己的心情来对待自己的孩子,一味要孩子配合自己。
成为理想母亲的条件:母亲一定要以宽广的心灵来接受自己的孩子;在育儿时不是要一味要孩子配合母亲的状况,而是母亲配合孩子内心的状况。
1、重复婴儿所说的话并回答他
模仿婴儿发出的声音和动作时,可以培育他的思考力。婴儿也会为了想要得到这个反应而发出声音,做出动作。学会了如何与人交流,丰富了记忆。
2、巧妙利用安静
和他打过招呼后,就凝视婴儿。内心交流的宁静。
3、消除周围的杂音
偶尔再现子宫的宁静,完全消除电视机等杂音的干扰。
将两手相向,间隔10厘米三个月前,婴儿一哭泣,请立刻抱起她。
四个月开始:
婴儿哭泣时,妈妈的脚步声近了,然后是开门的声音,然后妈妈温柔地问:怎么了,妈妈站在婴儿旁边,看着婴儿一会,再把他抱起来。
如果妈妈的行动具有连贯性,则婴儿会将自己哭泣与妈妈的这些行动联系起来。妈妈采取沉着的一贯性行动是非常重要的。从站在婴儿旁边,到抱起她为止,中间应有10-20秒的时间。
如此一来,4个月的婴儿会记住,并且等待,会学会忍耐。
七、母亲行为的一贯性非常重要
母亲的行为如果没有一贯性,则婴儿的记忆不会产生作用,他每次预测的和对方的反
应不一样,会使得他不知该如何表现自己的感情,不知道如何用正确的方法和母亲交流。
母亲注意事项:
1、母亲要用丰富的表现力以及充满慈爱的感情对待婴儿。
2、对婴儿的感情要有反应。
八、对胎儿、刚出生的婴儿诉说未来的梦想
从胎儿时期起,母亲应不断地对胎儿诉说未来的梦想,以及出生后婴儿应该有什么样的行动,并告诉他生命的意义、目的等。
九、与婴儿玩给予和取得游戏
从他手中拿走玩具,然后再给他玩具的游戏。如果妈妈非常认真地和婴儿玩这个游戏,则婴儿可以通过游戏学会:表现自己,学习会话,扮演给予者和取得者,培养顺序意识,懂得如何给予他人物品而不是总是索取。四个月可以开始玩该种游戏,应持续好几个月。
十、出生之后的育儿决定了孩子将来开朗或忧郁的性格
1、6个月前,和父亲一起游戏,有玩到“极致兴奋”的经验,6岁时就能肯定地掌握兴奋。如果没办法达到这种极致状态,就不知道快乐是什么,会对兴奋采取否定的倾向。 2、6个月前,婴儿生活在幸福的氛围中,能了解什么叫做幸福。
3、母亲缺乏一贯性,对待婴儿的方式三心二意,情绪起伏不定,则婴儿无法沉浸在安心的感觉中,无法培育出活泼开朗的孩子。
4、母亲一定要像一个非常光亮的太阳,一定是幸福的象征,才能当做婴儿幸福的源泉。父母要不断对婴儿表达爱,用开朗的言辞和快乐的游戏,使婴儿能非常安心地敞开心扉来面对这个世界。
十一、玩具
1、新生儿的玩具
在刚出生新生儿眼前30厘米的地方,吊一个会旋转的玩具让他看。玩具最好有圈圈花样、黑点花样、黑白花样、格子花样。婴儿非常喜欢黑白样的东西。出生到6个月,婴儿眼睛里辨别黑白的杆状细胞作用非常快,辨别彩色的锥状细胞还没起作用。婴儿一直盯着这个玩具看,可以引发他惊人的集中力。
将物品置于孩子面前让他触摸,非常重要。在婴儿床前面绑一条红色的绳圈,下垂到离婴儿20-30厘米的距离。婴儿一睁开眼睛,就会抓住这条绳子,培养他的触摸能力。
2、2-4个月——操纵游戏期
婴儿还无法自由自在地握着玩具玩,大人握着玩具和婴儿一起玩是非常重要的。让仰卧的婴儿双手握住妈妈的大拇指,妈妈用其他手指覆盖住婴儿的手,把他拉起来。
给他玩具,训练他用手握住,6个月后,就不太吮吸手指头了。
3、4-6个月
训练婴儿自己去拿玩具,将玩具吊在伸手可及之处,诱发他想去拿玩具的心情。学会翻身之前,张开双手与握力是非常重要的。4个半月后,让他充分摇动、敲、拿,也可拿咀嚼的玩具。喜欢吮吸手指头,咬着小棉被睡觉的孩子,显示出玩具游戏的不足。不要让孩子抱着奶瓶孤孤单单地躺在床上。
4、6-9月——摇晃游戏期
7个月后,可将婴儿抱起来,在空中转来转去,或者将双手支持在他腋下,让他左右脚不断在地面踢。8个月的婴儿喜欢激烈的摇晃,喜欢玩飞很高的游戏。与双亲游戏不足,会导致自闭症倾向或自虐的行为。
发现性的玩具最适合这个时期的孩子。比如:不倒翁;塑胶浴缸玩具:将玩具鸭子压入水里,再放开浮出水面。捏一捏、压一压、转一转就会发出声响的玩具。
5、9个月——拜托游戏
拜托孩子去拿东西,让孩子充分熟悉帮忙的游戏。有利于孩子的发育,独立能力,尽早达到生活自理,处理身边的事物。
十二、运动能力应从胎儿时期开始培养
1、孕妇进行煮饭、洗衣、扫地等体力劳动,将这种精力旺盛、精神饱满的状况影响胎儿。在腹中运动越充分的孩子,运动能力就越高,在生理上也余越成熟。
2、婴儿除了睡眠意外,都不应穿的太过温暖。穿得少,婴儿感到冷,为了取暖,自然肌肉会呈现出强烈紧张的作用,增强肌肉组织的活力,能培育出不怕冷的孩子。 3、为婴儿做婴儿体操时,应非常有活力而不是小心翼翼地对待他。
4、让刚出生的婴儿仰卧,妈妈将手指放在他手掌上,轻轻将他身体拉起来,反复进行这项运动。进行5-10秒,婴儿握力减退时,立刻让他躺下。
5、婴儿能在妈妈手上吊40-60秒时,就让婴儿握住两只手指,用力把婴儿从床上拉起来。习惯了以后,就用单手的食指和小指让他握住,一开始婴儿会站在床上,接下来稍微让他蹲下,再往上跳。爸爸好像把婴儿拉起来似的,把他抱住怀里。3-5个月,一天训练从床上抱起10-20次。
十三、感性教育的重点
1、0-3岁
一定要让孩子充分感受到母亲的爱,让他觉得心安。只要孩子觉得带起来很不顺手,就抱抱他,让他心里 安全的感觉,对母亲产生信赖感。
2、3-6岁
教育孩子自我控制。婴儿不管什么都依照感性,想做什么,就一定要做什么。要教育孩子忍耐,遵守规矩。这个时期,如果让孩子随心所欲,便只是负面的教育。
使孩子学会忍耐,基本的方法是,必须让孩子感到被父母所爱,这样会很率直地听从父母的指导,充分压抑自己的欲求。此外,充满学习欲望的孩子,会非常稳健。
3、6-12岁
亲子之间要有充分地对话,父母要充分地听孩子说话。
4、12-16岁
这个时候孩子会以道理反抗双亲。父母要表现出能了解、理解孩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父母的看法,请孩子参考,再让孩子自己斟酌。
十四、教育孩子学会忍耐
如果从3-6岁才开始教他忍耐,他是没办法立刻学会的。应在0-3岁间,就一点一滴从小的自我忍耐开始训练,长大后会学会重要的自我控制。
十五、良好的教养
教养最重要的是守规矩,亲子之间要有家规,遵守家规的亲子能过着非常快乐、舒适的生活。明确地说出什么事情不可以做。比如:不能动手打人,在我们家不能说别人的坏话,不能用粗暴的字眼等。小学以上的大孩子,可以同孩子一起来制定家规。不遵守家规时,母亲就可以生气,并且要孩子认真地述说家规是什么。约定——不是恨孩子,而是发自内心来教导他,帮助他成长。
最重要的,绝对不可以斥责孩子,不否定孩子,只能责备孩子错误的行为。告诉孩子他本身是被关爱,被信赖的。对孩子的训诫尽量简短,超过30秒以上的说教,就算孩子好像在听,也只能造成反效果。父母先借助斥责,教以规矩,最后再表示信任。 不同阶段教养的重点:
1、0岁
决定性格基础的时期。培育出平和的感情,最重要满足生理要求,使内心安定。5、6个月断奶。6个月后改掉总是喜欢被人抱的习惯,尽量让他独自躺在床上一个人玩耍。适度放手,不干涉过多。
2、1岁
这个时期对什么都非常感兴趣,应该什么都让他实验。限制太多会培育出缺乏干劲,唯唯诺诺的孩子。可以自己吃饭,训练他使用汤匙。一天吃5次,每3小时一次,不要给他吃零食。1岁以后,会模仿父母拿笔,给他铅笔,让他尽情地画画。
3、2岁
很会说话,喜欢说话,很会服从命令,不能自我确立。运动机能已经非常发达,让他自己做事(脱鞋子、吃饭??哪怕撒的满桌都是,帮忙做家事)2岁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必须满足他的各种欲望,但对不合理的要求,要明确拒绝,要他忍耐。平常则应非常温柔待他。
4、3岁
3岁是自立时期,进入社会生活的入口。尽量让孩子外出,与朋友一起玩。但避免与有恶作剧和粗暴举动的孩子一起玩。如果这个阶段被施加暴力,则内心受伤,对人类产生恐惧和不信任感。玩有创造性的玩具,尽量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尽管不全是正确的科学知识),阅读。
4、4岁
反抗期,也是平衡感很好的时期,尽量地运动,如跳跃、跳远、跑步、翻滚、吊单杠、攀爬、钻、投、互抱比力气等。会捡各种各样的东西,并把它们当宝物;4岁的幼儿希望对方觉得自己很棒,应称赞他,让他拥有自信。
5、5岁
5岁幼儿渐渐像大人一样稳重,值得信赖,是幼儿期的完成。拥有独立的个性和自我意识。大人很仔细地倾听孩子的主张,和孩子同等地位说话,就能培育出有自信心的孩子。亲子之间要有很明确的约定。5岁是生活习惯自立的决胜点。自己就寝、自己起床、早上起床后就自己换衣服,将睡衣挂好,洗脸、刷牙、整理房间、擦鞋子等,让孩子帮忙做简单的家务,让他享受快乐的帮忙结果,并将他做的事情告诉其他家人,共同称赞他。
十六、为何会培育出伤脑筋的孩子
1、为何会培育出贪得无厌的孩子
原因——给孩子太多的玩具,造成孩子注意力无法集中,心情无法安定。(欲求不满从过多种产生)在缺乏的状态下,内心安定,习惯无的状态,习惯忍耐无的状态。
2、为何会培育出缺乏耐心的孩子
原因——没有让孩子学习忍耐小的事情。不管孩子希望什么,都能立刻得到满足。当
孩子想要买东西时,哪怕家庭富裕,可以马上买给他,也要告诉他:现在没有钱,明天再买吧~或等你生日的时候买了送给你。让他了解什么是等待。
3、为何会培育出胆小的孩子
原因——没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婴儿5个月开始,就要经常带他外出,看别的孩子玩耍。早点进入托儿所、幼儿园,与朋友相处。
4、为何会培育出容易生气的孩子
1)啰嗦的双亲限制孩子,孩子没办法开朗、舒畅,积聚着不满。 原因——(
(2)出生10个月后,处于探索行动时期,双亲如果给予他种种限制,会培育出反抗性强,容易生气的孩子。
(3)2岁左右,孩子的自立性开始培育,突然会有自己的主张,对父母说不。如果父母因为孩子的小小别扭就立刻生气,大声斥责,则会使孩子反抗性越加强烈。
5、为何会培育出对人粗暴的孩子
原因——父母太过严格,喜欢发牢骚。
6、为何会培育出懒惰的孩子
原因——双亲做的太多,不等孩子做,就自己动手做;双亲说的太多。
当孩子做的很好,哪怕是小事情,可以告诉他“你做的太好了“,这句话可以唤起孩子想要拼命努力的心情,这种力量超乎我们的想象,这种良性的刺激可以触发孩子积极的内心,培育她的自信心。
相互赞美很重要:能写出配偶15项优点的父母,也代表和家人关系越好,越会带孩子。
要以赞美来取代责骂孩子,但是如果孩子是故意的,必须责骂时,就要非常严肃地责骂,做了坏事要斥责。
十七、由母亲开始改变
如果母亲总是以100分的观点来看待自己的孩子,则孩子就会表现出100分的样子给你看。最好不要看见孩子的缺点。孩子本来就是没有缺点的,现在所看见的缺点,不过是影子而已。只要善于肯定孩子的优点,夸奖他,不久后,缺点也会消失了,孩子会因此快速地改变。有的母亲动不动就是生气,很难矫正自己情绪化的态度。建议进行五分钟暗示法。
十八、潜意识才是推动人的力量
成功或失败,与能力没有关系,而是内心的作用,潜意识的作用。训练内心是最重要的。用五分钟暗示法,在孩子就寝后,跟他说5-10分钟的话。
十九、孩子奇怪的原因和解决
孩子情绪不安定,是因为感觉到失去双亲的爱。孩子内心深处最害怕的,就是被母亲所忽略。反而会故意做出一些奇怪的举动,实际上是要博得母亲感情的一种手段。当孩子做出不良举动时,“母亲的忍耐”应该被要求,要学习强烈的忍耐力。
美妙的一分钟教养:
1、母亲要向孩子表现出自己困惑的感情、思想、悲伤;并告诉孩子为何斥责他。不能太长,30秒即可,否则会带来反效果。
2、强忍住生气的态度,变成充满关爱、照顾孩子的好母亲。(小宝是妈妈的心肝宝贝,是最乖的孩子,因为做了不该做的事情,妈妈才斥责你,你本来是最乖的孩子,但是,如果你以后再忘记,妈妈还是要斥责你,因为妈妈希望你当一个好孩子)
3、最后8秒钟,必须紧紧抱住孩子说:妈妈最喜欢小宝了~
二十、培养孩子的干劲和学习欲望
刚出生的婴儿都充满了学习的欲望。但是双亲要关心婴儿内心的动向,不能只教自己想教的,不要勉强给他不喜欢的东西。
突然降低学习欲望的原因:婴儿的学习能力很强,接受能力快,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教导同一件事,会让孩子失去兴趣。越是优秀的孩子,学习速度越快,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性也越大。这种情况下,最好不断改变给他看的和学的东西。
1、给他只需一点努力就能完成的课程,培育自信心。不要要求做太难的事情,否则孩子会害怕失败而不尝试或尝试过后,不想再动手。(比如可以让小孩拼小拼图,而不是大拼图)
2、不要有太多玩具。孩子如果喜欢图画书,不论他想读多少,都应让他读,一天读30-40本也没关系。但如果不管他心情好不好,都是母亲单方面读给他听,反而会让他讨厌图画书。反之,玩具不可以太多,太多的玩具会使孩子三心二意,缺乏集中力。最好给他能够重复组合,变换不同造型的玩具,比如积木。
3、只要是孩子喜欢做的事情,就应该不断地让他去做。不要害怕孩子的兴趣会偏向某一方面。应积极地让他在自己感兴趣的知识领域内集中自己的精力和思考力。当学习到一定程度之后,孩子的兴趣自然会转移,而之前学到的集中力思考力,就会发挥作用。
二十一、母亲的不安是育儿最大的敌人
想要轻轻松松把孩子带好,是很困难的事。应该相信孩子的成长,应该让孩子自由自在、快乐,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比较,让自己感到焦虑,也会扭曲孩子的正常成长。
孩子会用esp(超感觉)感到母亲的不安,因此,孩子也会不安,变得没办法离开母亲,自由自在的玩耍。要成为正面能源的母亲,培育孩子正面的心的状态,给孩子肯定反应。
1、要认同、肯定孩子的优点和长处。
2、不要认为孩子现在的样子是固定的状态,而要将其当成走向成熟的过程,不是定性的,不能算作缺点。
3、不要以完美主义来养育孩子,接受他的不完美。
4、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比较。拿孩子的现在和半年前、一个月前比较,发现优点,称赞长吧~
5、学会以长远的目光来看孩子,不要以学历来衡量孩子的价值。
二十二、开启超能力右脑
孩子出生时,左右脑各打开了50%,但右脑能力会渐渐减退。可将右脑想象成是超能力脑。古今中外拥有丰功伟绩的天才们,都是从右脑世界来接受资讯的。
左脑是意识脑、语言脑;右脑是无意识脑、印象脑。
如果母亲的头脑太过意识化,能源都在左脑集中时,孩子的右脑也无法作用。要开启右脑,最重要的是母亲必须完全放松,由心里放松。左脑是否定头脑,不易信赖的头脑;右脑是肯定的头脑,是正面思考的头脑。想要开启右脑的母亲们,首先应该相信孩子的本领,以放松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右脑产生的集中力,是在内心非常充裕的状况下产生的。
要开启孩子的右脑非常简单:只要母亲不对孩子发出负面资讯,只发出正面资讯即可。
母亲如何将负面资讯转变成正面资讯呢,
负面资讯——中立状况(放松)——正面资讯
如何放松呢,(每天睡前进行一次)
、冥想。闭上眼睛,放松心情。 1
2、深呼吸。吐气12,吸气6。吐气时将身体放松至最大极限,深深柔和地吐气;吸气
时封闭身体,想象将宇宙的能源完全储存在身体里。
3、暗示。深呼吸周,暗示自己心情沉着、放松、缓和。
想象自己在春天宽广的原野上,百花盛开、蝴蝶飞舞。想象自己没有愤怒、没有不安、没有不满、内心和风景一体化,自在地放松。
二十三、活用5分钟暗示法
孩子入睡后的30分钟,当潜意识仍然活动旺盛时,如果给孩子好的暗示,就可以改变孩子。暗示中,可以对他说:读书很愉快,你最喜欢看卡片了,卡片在你头脑中运作,卡片的内容都跑出来了??等等。
五分钟暗示法由以下三部分构成:
1、暗示孩子好好睡觉,让他安定。
2、告诉孩子,爸爸妈妈都是发自内心爱他,因为被所有人爱的孩子,他的内心会柔软、光明、开放,能开启右脑。
3、内心总是非常沉着、稳定。不论什么事情不断流入头脑中,都能记得住。暗示头脑里不断引发出优秀的能力。
五分钟模范暗示:
小宝~好好地睡吧:全身好舒畅~沉沉地睡去吧:睡觉好舒服呀:一直睡到天亮:睡得很沉、睡得很香~明天早上起来精神就会很好。
小宝是最乖的孩子~小宝了解妈妈在说什么。小宝是聪明活泼的孩子~妈妈最喜欢小宝了~爸爸也最喜欢小宝~大家都最喜欢小宝。
小宝活泼、诚实、乖巧~爸爸妈妈和大家都最喜欢小宝。
小宝是乖巧的好孩子~最听妈妈的话。
小宝非常活泼~大家都非常爱小宝~所以小宝的内心非常沉着~小宝也非常喜欢读书~而且很聪明。
小宝的内心稳定~头脑好~所以读什么都能全部记住。
小宝每天都看图画卡~而且都能完全记住。
小宝也最喜欢看图画书~能够完全将里面的内容记在脑中~而且能在头脑里自由活动~头脑忙着找出答案。
小宝现在已经睡着了~但是头脑还没有睡着~所以能够完全记住妈妈的话。
小宝在睡觉中所学到的事情~都能完全记在脑中~而且等到白天醒来之后~记住的东西就会呈现在眼前。
现在妈妈开始读图画书给你听~你要边听边睡~要一直睡、一直睡、睡到明天早上~等到明天早上一觉醒来~觉得心情非常好~要开始读图画书咯:
二十四、ESP游戏
认同孩子右脑中ESP的作用。ESP分为超能力、透视力、触知力、预测力、念力。
1、解读人、动植物的心的超能力
超能力游戏
(1)动物卡片游戏
妈妈准备两组一样的卡片,每组5张,上面各画有一种动物。一组摆在宝宝面前正面朝上,一组摆在妈妈面前,正面朝下。妈妈让孩子在妈妈的卡片中挑出和宝宝面前一样的卡片。连试5次。
(2)头脑中猜谜
母子相对而坐,让孩子猜猜看现在母亲头脑中的影像是什么。猜出形状、颜色、动物、
交通工具等。
2、透视力游戏
(1)将五张卡片用东西盖住,排在孩子面前,让孩子猜出某一张母亲所指的卡片。
(2)猜盒中物品的游戏,将五个颜色的球丢入盒中,让孩子从外面猜。
3、触知力游戏
摸卡片或球猜颜色。
4、预测游戏
(1)猜天气(2)猜第二天卡片的顺序
5、念力游戏
(1)盘子中装水,放入一只小针,借助念力使针移动
正视自己所拥有的右脑能力,右脑才是真正人类进化的关键。开发右脑会和宇宙意识相结合,宇宙意识是睿智的源泉,可以从中吸收各种智慧。灵感、直觉、创造性、丰富的感性等,都是右脑的能力。
二十五、手触法(手——不可思议的神奇力量)
1、开发手的能量——正坐、合掌、遮盖眼睛冥想30分钟。持续三次,就能体会其中的诀窍。
2、手是否具有能力的判断——将两手相向,间隔10厘米。当间隔稍微拉开、缩短时,会感觉有一股电的吸引力。
3、用手触法给孩子治疗疾病——先将手放在头部(轻轻放上去,不要压和柔,口中要祈祷),再将手摆在不舒服的地方。必须用右手进行,不要左右手交替进行。40-50分钟可见效果。
4、手触法胎教——每晚睡觉前,将手放在妻子腹部上,念着:身体强健、头脑聪明、人格圆满、成为了不起的孩子。
5、孩子入睡后,坐在孩子右侧,摩擦双手直到发热。此时双手一下离开、一下接近,会感觉有股电磁力的感觉。接着,将右手放在孩子额头上1-2厘米的地方,口中念着“这个孩子非常开朗、温柔、乖巧”“不胆小,和谁想出都会非常愉快??”“非常谢谢,孩子已经是个非常开朗有自信当孩子了。”等等。
二十六、什么影响了孩子的身体发育,
1、清凉饮料。
2、加工食品
3、摄取过多的砂糖
4、不吃蔬菜
假设给孩子喝一杯果汁,一杯果汁含有砂糖20-30克,为了弥补因为喝这些饮料而丧失的钙质,就必须要吃18条沙丁鱼。缺乏钙质的孩子会焦躁、不稳定、出现不良行为。
油炸食品、味道浓厚的菜会使孩子的记忆力出现障碍,学习能力下降,感觉迟钝。
怎样让孩子多吃蔬菜
1、吃煮过的蔬菜
2、让孩子喝蔬菜果汁,并习惯这种味道
3、食用梅云丹,使血液变成碱性,自然会需要蔬菜
4、给孩子吃蔬菜做的点心
5、要想培育出喜欢吃蔬菜的孩子,怀孕期间一定要大量地摄取蔬菜。
6、断奶期尽量给孩子吃蔬菜。外面卖的胡萝卜或菠菜为原料的婴儿食品,已经没有了蔬菜味道。
宝宝睡前故事
一、小蝌蚪找妈妈
暖和的春天来了。池塘里的冰融化了。青蛙妈妈睡了一个冬天,也醒来了。她从泥洞里爬出来,扑通一声跳进池塘里,在水草上生下了很多黑黑的圆圆的卵。
春风轻轻地吹过,太阳光照着。池塘里的水越来越暖和了。青蛙妈妈下的卵慢慢地都活动起来,变成一群大脑袋长尾巴的蝌蚪,他们在水里游来游去,非常快乐。
有一天,鸭妈妈带着她的孩子到池塘中来游水。小蝌蚪看见小鸭子跟着妈妈在水里划来划去,就想起自己的妈妈来了。小蝌蚪你问我,我问你,可是谁也不知道。
“我们的妈妈在哪里呢,”
他们一起游到鸭妈妈身边,问鸭妈妈:
“鸭妈妈,鸭妈妈,您看见过我们的妈妈吗,请您告诉我们,我们的妈妈是什么样的呀,”
鸭妈妈回答说:“看见过。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阔又大。你们自己去找吧。”
“谢谢您,鸭妈妈~”小蝌蚪高高兴兴地向前游去。
一条大鱼游过来了。小蝌蚪看见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阔又大,他们想一定是妈妈来了,追上去喊妈妈:“妈妈~妈妈~”
大鱼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是小鱼的妈妈。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到前面去找吧。”
“谢谢您啦~鱼妈妈~”小蝌蚪再向前游去。
一只大乌龟游过来了。小蝌蚪看见大乌龟有四条腿:心里想,这回真的是妈妈来了,就追上去喊:“妈妈~妈妈~”
大乌龟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是小乌龟的妈妈。你们的妈妈肚皮是白的,到前面去找吧。”
“谢谢您啦~乌龟妈妈~”小蝌蚪再向前游去。
一只大白鹅“吭吭”地叫着,游了过来。小蝌蝌看见大白鹅的白肚皮,高兴地想:这回可真的找到妈妈了。追了上去,连声大喊:“妈妈~妈妈~”
大白鹅笑着说:“小蝌蝌,你们认错了。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是小鹅的妈妈。你们的妈妈穿着绿衣服,唱起哥来‘各各各’的,你们到前面去找吧。”
“谢谢您啦~鹅妈妈~”小蝌蚪再向前游去。
小蝌蚪游呀、游呀,游到池塘边,看见一只青蛙坐在圆荷叶上“各各各”地唱歌,他们赶快游过去,小声地问:“请问您:您看见了我们的妈妈吗,她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阔又大,有四条腿,白白的肚皮,穿着绿衣服,唱起来‘各各各’的???”
青蛙听了“各各”地笑起来,她说“唉~傻孩子,我就是你们的妈吗呀”
小蝌蚪听了,一齐摇摇尾巴说:“奇怪~奇怪~我们的样子为什么跟您不一样呢,”
青蛙妈妈笑着说:“你们还小呢。过几天你们会长出两条后腿来;再过几天,你们又会长出两条前腿来,四条腿长齐了,脱掉了绿衣服,就跟妈妈一样了,就可以跟妈妈跳到岸上去捉虫吃了。”
小蝌蚪听了,高兴得在水里翻起跟头来:“啊~我们找到妈妈了~我们找到妈妈了~好妈妈,好妈妈,您快到我们这儿来吧~您快到我们这儿来吧~”
青蛙妈妈扑通一声跳进水里,和她的孩子蝌蚪一块儿游玩去了。
二、小马过河
小马和他的妈妈住在绿草茵茵的十分美丽的小河边。除了妈妈过河给河对岸的村子送粮食的时候,他总是跟随在妈妈的身边寸步不离。
他过的很快乐,时光飞快地过去了。
有一天,妈妈把小马叫到身边说:“小马,你已经长大了,可以帮妈妈做事了。今天你把这袋粮食送到河对岸的村子里去吧。”
小马非常高兴地答应了。他驮着粮食飞快地来到了小河边。可是河上没有桥,只能自己淌过去。可又不知道河水有多深呢,犹豫中的小马一抬头,看见了正在不远处吃草的牛伯伯。小马赶紧跑过去问到:“牛伯伯,您知道那河里的水深不深呀,”
牛伯伯挺起他那高大的身体笑着说:“不深,不深。才到我的小腿。”小马高兴地跑回河边准备淌过河去。他刚一迈腿,忽然听见一个声音说:“小马,小马别下去,这河可深啦。”小马低头一看,原来是小松鼠。小松鼠翘着她的漂亮的尾巴,睁者圆圆的眼睛,很认真地说:
“前两天我的一个伙伴不小心掉进了河里,河水就把他卷走了。”小马一听没主意了。牛伯伯说河水浅,小松鼠说河水深,这可怎么办呀,只好回去问妈妈。
马妈妈老远地就看见小马低着头驮着粮食又回来了。心想他一定是遇到困难了,就迎过去问小马。小马哭着把牛伯伯和小松鼠的话告诉了妈妈。妈妈安慰小马说:“没关系,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小马和妈妈又一次来到河边,妈妈这回让小马自己去试探一下河水有多深。小马小心地试探着,一步一步地淌过了河。噢,他明白了,河水既没有牛伯伯说的那么浅,也没
有小松鼠说的那么深。只有自己亲自试过才知道。
小马深情地向妈妈望了一眼,心里说:“谢谢你了,好妈妈。”
然后他转头向村子跑去。他今天特别高兴,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三、狐假虎威
在茂密的森林里,老虎是最凶猛的野兽,号称森林之王。它每天都要捕吃其它动物。
一天,它碰到了一只狐狸,狐狸刚要溜走,已被它一把捉住。狡猾的狐狸看见自己无法逃脱,就耍了一个花招。它一本正经地斥责老虎说:“你怎么敢吃我,我是天帝任命来管理所有的野兽的,你要吃了我,就是违抗天帝的命。”老虎一听愣住了。狐狸马上接着说:“你要是不信,就跟在我后面走一趟,看看是不是所有的野兽见了我都赶快逃命。”老虎听狐狸说话的口气很大,态度也很强硬,有几分相信了,决定跟着狐狸去看看。
森林里大大小小的野兽们,看见狐狸大摇大摆,耀武扬威地走过来,后面跟着一只张牙舞爪的大老虎,都吓得要命,四处奔逃。老虎看着,不知道野兽们怕得是自己,以为真是被狐狸的威风吓跑的,彻底相信了狐狸的话。它怕狐狸怪罪自己,做出什么对自己不利的举动,于是也慌忙逃走了。
“狐假虎威”就是由这个故事而来,现在,人们用它来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四、田忌赛马
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要进行一场比赛。
他们商量好,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的时候,要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得多,所以比赛了几次,田忌都失败了。
田忌觉得很扫兴,比赛还没有结束,就垂头丧气地离开赛马场,这时,田忌抬头一看,人群中有个人,原来是自己的好朋友孙膑。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
“我刚才看了赛马,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呀。”
孙膑还没有说完,田忌瞪了他一眼:
“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
孙膑说:“我不是挖苦你,我是说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准能让你赢了他。”
田忌疑惑地看着孙膑:
“你是说另换一匹马来,”
孙膑摇摇头说:
“连一匹马也不需要更换。”
田忌毫无信心地说:
“那还不是照样得输~”孙膑胸有成竹地说:
“你就按照我的安排办事吧。”
齐威王屡战屡胜,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马匹的时候,看见田忌陪着孙膑迎面走来,便站起来讥讽地说:
“怎么,莫非你还不服气,”
田忌说:“当然不服气,咱们再赛一次~”说着,“哗啦”一声,把一大堆银钱倒在桌子上,作为他下的赌钱。
齐威王一看,心里暗暗好笑,于是吩咐手下,把前几次赢得的银钱全部抬来,另外又加了一千两黄金,也放在桌子上。齐威王轻蔑地说:
“那就开始吧~”
一声锣响,比赛开始了。
孙膑先以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局输了。齐威王站起来说:
“想不到赫赫有名的孙膑先生,竟然想出这样拙劣的对策。”
孙膑不去理他。接着进行第二场比赛。孙膑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获胜了一局。齐威王有点心慌意乱了。
第三局比赛,孙膑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战胜了一局。这下,齐威王目瞪口呆了。
比赛的结果是三局两胜,当然是田忌赢了齐威王。
还是同样的马匹,由于调换一下比赛的出场顺序,就得到转败为胜的结果。
五、曹冲称象
讲一个小孩子称大象的故事。这小孩子名叫曹冲。
曹冲的父亲曹操是个大官,外国人送给他一只大象,他很想知道这只大象有多重,就叫他手下的官员想办法把大象称一称。
这可是一件难事。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怎么称法呢,那时候没有那么大的秤,人也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把大象抬起来。官员们都围着大象发愁,谁也想不出秤象的办法。
正在这个时候,跑出来一个小孩子,站到大人面前说:“我有办法,我有办法~”官员们一看,原来是曹操的小儿子曹冲,嘴里不说,心里在想:哼~大人都想不出办法来,一个五、岁的小孩子,会有什么办法~
可是千万别瞧不起小孩子,这小小的曹冲就是有办法。他想的办法,就连大人一时也想不出来。他父亲就说:“你有办法快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曹冲说:“我称给你们看,你们就明白了。”
他叫人牵了大象,跟着他到河边去。他的父亲,还有那些官员们都想看看他到怎
么个称法,一起跟着来到河边。河边正好有只空着的大船,曹冲说:“把大象牵到船上去。”
大想上了船,船就往下沉了一些。曹冲说:“齐水面在船帮上划一道记号。”记号划好了以后,曹冲又叫人把大象牵上岸来。这时候大船空着,大船就往上俘起一些来。
大家看着,一会儿把大象牵上船,一会儿又把大象牵下船,心里说:“这孩子在玩什么把戏呀,”
接下来曹冲叫人挑了石块,装到大船上去,挑了一担又一担,大船又慢慢地往下沉了。
“行了,行了~”曹冲看见船帮上的记号齐了水面,就叫人把石块又一担一担地挑下船来。这时候,大家明白了:石头装上船和大象装上船,那船下沉到同一记号上,可见,石头和大象是同样的重量;再把这些石块称一称,把所有石块的重量加起来,得到的总和不就是大象的重量了吗,
大家都说,这办法看起来简单,可是要不是曹冲做给大家看,大人还真想不出来呢。曹冲真聪明~
六、十二生肖的故事
你知道自己属什么吗,有属小白兔的,有属大老虎的???有属猫的吗,没有,怎么有属老鼠的,没有属猫的呢,这里有个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人们说:“我们要选十二种动物作为人的生肖,一年一种动物。”天下的动物有多少呀,怎么个选法呢,这样吧,定好一个日子,这一天,动物们来报名,就选先到的十二种动物为十二生肖。
猫和老鼠是邻居,又是好朋友,它们都想去报名。猫说:“咱们得一早起来去报名,可是我爱睡懒觉,怎么办呢,”老鼠说:“别着急,别着急,你尽管睡你的大觉,我一醒来,就去叫你,咱们一块儿去。”猫听了很高兴,说:“你真是我的好朋友,谢谢你了。”
到了报名那天早晨,老鼠早就醒来了,可是它光想到自己的事,把好朋友猫的事给忘了。就自己去报名了。
结果,老鼠被选上了。猫呢,猫因为睡懒觉,起床太迟了,等它赶到时,十二种动物已被选定了。
猫没有被选上,就生老鼠的气,怪老鼠没有叫它,从这以后,猫见了老鼠就要吃它,老鼠就只好拼命地逃。现在还是这样。
你知道哪十二生肖吗,
它们是:老鼠、牛、老虎、兔子、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怎么让小小的老鼠排在第一名呢,这里也有个故事。
报名那天,老鼠起得很早,牛也起得很早。它们在路上碰到了。牛个头大,迈的步子也大,老鼠个头小,迈得步子也小,老鼠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才刚刚跟上牛。老鼠心里想:路还远着呢,我快跑不动了,这可怎么办,它脑子一动,想出个主意来,就对牛说:“牛哥哥,牛哥哥,我来给你唱个歌。”牛说:“好啊,你唱吧,,,咦,你怎么不唱呀,”老鼠说:“我在唱哩,你怎么没听见,哦,我的嗓们太细了,你没听见。这样吧,让我骑在你的脖子上,唱起歌来,你就听见了。”牛说:“行罗,行罗~”老鼠就沿着牛腿子一直爬上了牛脖子,让牛驮着它走,可舒服了。它摇头晃脑的,真的唱起歌来:
牛哥哥,牛哥哥,过小河,爬山坡,驾,驾,快点儿罗~
牛一听,乐了,撒开四条腿使劲跑,跑到报名的地方一看,谁也没来,高兴得昂昂地叫起来:“我是第一名,我是第一名~”牛还没吧话说完,老鼠从牛脖子上一蹦,蹦到地上,吱溜一蹿,蹿到牛前面去了。结果是老鼠得了第一名,牛得了第二名,所以,在十二生肖里,小小的老鼠给排在最前面了。
七、龟兔赛跑
兔子长了四条腿,一蹦一跳,跑得可快啦。
乌龟也长了四条腿,爬呀,爬呀,爬得真慢。
有一天,兔子碰见乌龟,笑眯眯地说:“乌龟,乌龟,咱们来赛跑,好吗,”乌龟知道兔子在开他玩笑,瞪着一双小眼睛,不理也不踩。兔子知道乌龟不敢跟他赛跑,乐得摆着耳朵直蹦跳,还编了一支山歌笑话他:
乌龟,乌龟,爬爬,
一早出们采花;
乌龟,乌龟,走走,
傍晚还在们口。
乌龟生气了,说:“兔子,兔子,你别神气活现的,咱们就来赛跑。”
“什么,什么,乌龟,你说什么,”
“咱们这就来赛跑。”
兔子一听,差点笑破了肚子:“乌龟,你真敢跟我赛跑,那好,咱们从这儿跑起,看谁先跑到那边山脚下的一棵大树。预备~一,二,三,,,,”
兔子撒开腿就跑,跑得真快,一会儿就跑得很远了。他回头一看,乌龟才爬了一小段路呢,心想:乌龟敢跟兔子赛跑,真是天大的笑话~我呀,在这儿睡上一大觉,让他爬到这儿,不,让他爬到前面去吧,我三蹦二跳的就追上他了。“啦啦啦,啦啦啦,胜利准是我的嘛~”兔子把身子往地上一歪,合上眼皮,真的睡着了。
再说乌龟,爬得也真慢,可是他一个劲儿地爬,爬呀,爬呀,爬,等他爬到兔子身边,已经累坏了。兔子还再睡觉,乌龟也想休息一会儿,可他知道兔子跑得比他快,只有坚持爬下去才有可能赢。于是,他不停地往前爬、爬、爬。离大树越来越近了,只差几十步
了,十几步了,几步了???终于到了。
兔子呢,他还在睡觉呢~兔子醒来后往后一看,唉,乌龟怎么不见了,再往前一看,哎呀,不得了了~乌龟已经爬到大树底下了。兔子一看可急了,急忙赶上去可已经晚了,乌龟已经赢了。乌龟胜利了。
兔子跑得快,乌龟跑得慢,为什么这次比赛乌龟反而赢了呢,
八、揠苗助长
有个急性子的宋国人,日夜盼望稻田里的稻子快些长大。可是,稻子是要慢慢长的,不能照他想的那样长的那么快。
有一天,他想出了一个妙计:下得田去,把每棵稻子都从土里拔高了一些。
“好累啊~辛辛苦苦干了一整天~不过,田里的稻子倒是都长高好些了。”
他的儿子听说田里的稻子长高了好些,连忙跑到田里去看。可是,糟糕得很,田里的稻苗的叶子,都开始枯萎了。
九、守株待兔
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飞奔过来,猛的撞在那棵大树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断了,蹬蹬腿就死了。这个农夫飞快的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我可不能放过这样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结果,等了
一天什么也没等到。他却不甘心,从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
“守株待兔”的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人们用它来比喻不想努力,而希望获得成功的侥幸心理。
十、奇怪的镜子
美丽的池塘里有一条小鱼。他快快活活地玩了一天,可累了,正想休息一会儿。突然,小鱼发现有一样东西在一闪一闪的,他睁大眼睛一看,不禁叫起来:“多大多亮的镜子啊~”小鱼想:“要是把镜子搬到家里,让大家都能照一照该多好~”想着想着,小鱼轻轻地游到那镜子边,还没碰着,“镜子”就碎成一块块小片儿了。小鱼心里难过极了。但是,不一会儿,那“镜子”又圆了起来。
于是,小鱼急急忙忙找来了正在河边唱歌的小青蛙。“青蛙弟弟,我找到了一面又大又圆的镜子,请你帮我抬回家好吗,”小青蛙一口答应了。小青蛙用宽宽的大嘴巴刚想轻轻衔住镜子,只见“镜子”又碎成一块块小片了。小鱼和小青蛙都很难过。但是,不一会儿,那“镜子”又圆了起来。
于是,小鱼又急急忙忙找来了正在水中跳舞的河蚌。“河蚌姐姐,请你帮我把大镜子抬回家好吗,”河蚌一口答应了,跟着小鱼来到镜子边。河蚌用两片蚌壳刚想轻轻地夹住镜子,可“镜子”又碎了。小鱼、小青蛙、河蚌都很难过。但是,很快那“镜子”又圆了起来。
小鱼又找到了正在水藻中吹泡泡的螃蟹。“螃蟹哥哥,我找到一面又大又圆的镜子,请你帮我抬回家好吗,”螃蟹一口答应了。他用两只大大的螯,刚想轻轻地钳住镜子,可是“镜子”又碎了,成了一块快的小片儿。大家都很难过,可是又感到很奇怪,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时只听见一阵“哈哈哈”的笑声,虾公公拖着长长的胡子来了:“傻孩子,这哪是镜子,这是天上的月亮倒映在水面上啦。”小鱼、小青蛙、小河蚌、螃蟹都抬起了头。大家看看天,又看看水面,都哈哈地笑了起来,连池塘里的月亮也笑了。
十一、谁跟小羚羊去避暑
炎热的夏天来了,小羚羊的妈妈要带孩子到高山地带去避暑,小羚羊想,还有许多小伙伴也一定热得难受,得约大家一起去。
“谁跟我去避暑,”她一面走,一面喊。
一匹小红马奔跑过来,对小羚羊说:“我不去,我一出汗就象洗了冷水澡一样凉快了。”原来她身上有许多汗腺,热了就出许多汗来调节体温,防止中暑,不需要避暑。
小羚羊想:听说小黑狗身上没有汗腺,一定热得受不了,去约她避暑吧。这时,小黑狗正趴在一间屋檐下,张着嘴,伸出长长的舌头,直喘气。
“黑狗弟弟,高山地带凉快极了,你跟我一起去避暑,好吗,”小羚羊对他说。
“谢谢你。”小黑狗摆摆尾巴说,“我身上没有汗腺,可舌头上有许多汗腺呢。我伸出舌头,就是用它排汗,调节体温呀。”
小羚羊说声“再见”,走到一棵大树旁,看见小黄鸡躺在树下的沙土里,两脚搔着沙土,还不断地打着滚儿。
“你躺在沙土里玩,多热呀~”小羚羊摇摇头说。
小黄鸡“咯咯咯”地笑了,他说:“我热得直喘气,在沙土里躺躺,浑身谅嗖嗖的,可舒服了。”小黄鸡不需要避暑,小羚羊多么失望呀~她又走进林子里去约小松鼠。
“我不用去避暑。”小松鼠在树枝间蹦来跳去,回答说,“夏天到来之前,我就脱
掉了冬天的厚皮毛衣,换上了薄薄的夏装啦。”
再去找谁呢,小羚羊正犹豫着,小灰兔急急忙忙地从她面前经过,小羚羊喊住他。
小灰兔摆动着两只大耳朵说:“我不想去避暑。夏天,我挺着这两只大耳朵,可以散热,调节体温。”
小羚羊看看没有小朋有跟她去避暑,只好跟着自己的妈妈去避暑啦。
十二、猪八戒吃西瓜
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一起到西天取经。有一天,天热极了。他们走得又累又渴,孙悟空说:“你们在这儿歇一会儿,我去摘点水果来给大家解解渴。”猪八戒连忙说:“我也去,我也去~”他想:跟了孙悟空去,能早点吃到水果,还可多吃几个。
猪八戒跟着孙悟空,走呀,走呀,走了许多路,连个小酸梨也没找着。他心里不高兴了,就哎哟哎哟的叫起来。
“你怎么了,八戒,”
“我肚子疼,走不动了。你摘了水果,可别一个人吃了。”
孙悟空知道猪八戒偷懒,不去理他,就一个跟头南海去摘水果了。
再说猪八戒,找个树荫,正想睡一觉,忽然看见山脚下有一个绿油油的东西,走过去一看,哈哈,原来是个大西瓜~他高兴极了,把西瓜一切四块,自言自语地说:“第一块,请师父吃,第二块请孙悟空吃,第三块请沙和尚吃,第四块,嗯,这是我的。”他张开大嘴巴,几口就把这块西瓜吃了。
“西瓜一块不够吃,我把孙悟空的一块吃了吧。”他又吃了一块。
“西瓜真解渴,再吃一块不算多,我把沙和尚的一块也吃了吧。”他又吃了一块,这下只留下唐僧的一块了。他捧起来,又放下去,放下去,又捧起来,最后还是憋不住,把这块西瓜也吃了。
“八戒,八戒~”
猪八戒一听,是孙悟空在叫他呢,原来孙悟空在南海摘了蜜桃、甜枣、玉梨回来,正好看见猪八戒在切西瓜,就在云头上偷偷地瞧着呢。
“八戒,八戒,你在哪里,”
猪八戒慌了,心想,我找到大西瓜自己吃了,要是让孙悟空知道,告诉了师父,这就糟了。他连忙拾起四块西瓜皮,把它们仍得远远的,这才回答说:“我,我在儿呢~”孙悟空说:“我摘了些果子,咱们回去一起吃吧。”猪八戒说:“好的,好的。”八戒刚走了几步,就摔了跤,脸都跌肿了,低头一看,原来是踩了自己刚才仍的西瓜皮上了。孙悟空说:
“是哪个懒家伙把西瓜皮乱丢,害得八戒摔了一跤~”
“哎,哎,不要紧,没摔痛~”
八戒和孙悟空又往前走了,啪嗒一下,八戒又摔了一跤。孙悟空说:
“哎呀,又是哪个懒家伙偷吃了西瓜,把西瓜皮乱丢。”
八戒心想:怎么又碰上一块,真倒霉~可要小心点儿。他刚想到这儿,忽然脚下一滑,又跌了一跤,孙悟空哈哈大笑,说:“八戒~你今天怎么尽摔跤,”八戒的脸越涨越红,一句话也讲不出。总算走到了休息的地方,八戒心想:一路上摔了三跤,摔得我好苦啊。啪嗒,又是一下,八戒重重的摔在地上,再也爬不起来了。
唐僧、沙和尚看见八戒脸上青一块、紫一块,肿了一大半,更加胖了。就问他是怎么回事,八戒结结巴巴地说:“我不该一个人吃了一个大西瓜,这一路上摔了四跤。”说得大家都笑了起来。
十三、小公主和蛇
从前有个葡萄牙国王,他有三个可爱的女儿。三个女儿都很美,特别是那个最小的公主,不但才貌出众,而且心地善良,人们都非常嘻欢她,叫她“贝拉”。这在葡萄牙语里是漂亮的意思。
一天国王要外出旅行。临走前,问女儿都想要些什么礼物。大女儿说:“我要一条丝绸裙和一顶丝织的帽子。”“我吗,”二女儿说,“我要一把漂亮的阳伞。”“那么,我的小女儿,你要什么呢,”国王问他心爱的小女儿。小公主说:“我就想要一朵美丽的玫瑰花。”
国王答应了女儿们的要求,启程上路了。
过了些日子,国王旅行回来了。女儿们要的东西都带回来了,大女儿拿着绸裙丝帽;二女儿拿着漂亮的阳伞,高高兴兴地走了。国王从一个精致的小盒子里拿出了一朵红玫瑰花,对小女儿说:“爱惜这朵美丽的玫瑰花吧~它和生命一样珍贵。”贝拉公主听了父王的话,觉得父王的话里似乎还有别的意思,便打听玫瑰花的来历。国王开始不愿意说,经不住小公主一再恳求,便把取得这朵玫瑰花的经过说了一遍。
“亲爱的女儿,你不是希望得到一朵玫瑰花吗,我到处给你寻找。有一次,我过一个花园,发现这朵美丽的玫瑰花。我刚要摘,出来一条蛇。蛇问我把花带给谁,我告诉他是带给小女儿当礼物的。听我这样说,那条蛇就把花交给了我,不过他有个要求,说是一定要你到那个花园里去,否则那条蛇就活不成了。他要你同情他,不要管他。我本来不想告诉你,可又一想,他虽然是条蛇,但也是一个生命啊~”
听了这一切,小公主安慰父亲说:“亲爱的父亲,您不要为我担心,我现在就去那座花园。”贝拉小公主找到了那座花园。花园里有一座精美的宫殿,但里面一个人也没有,阴森森的,真有些叫人害怕。天色晚了,贝拉走进一个房间。一进门,她就看见一条蛇。“啊呀~”公主不觉惊叫了一声。“不要害怕,公主~”贝拉听到一个非常柔和的声音。开始,公主是有些害怕。后来看那条蛇一点也没有伤害她的意思,也就不害怕了。她试着走近那条蛇,蛇很乖,公主过去轻轻地摸了摸他。第二天早上,公主发现餐桌上摆满了精美的早点。晚上,也是这样,桌上又摆满了丰盛的晚餐。奇怪的是始终没有见到过一个人。
贝拉就这样在花园里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
时间长了,小公主想家、想父亲了,她要回家去看看。就在她准备离开的是候,那条蛇对她说:“你在家可别超过三天,要不然我就回死去的。”
备贝拉刚回家时还记着蛇的话,但是,在父亲身边和两个姐姐快快活活地玩了两天,就把蛇的话忘了。到了第三天晚上,贝拉猛然想起蛇的嘱咐,惊叫起来:“啊呀,不好了,要出事~”公主急忙告别了父亲和姐姐,骑着马飞快地奔向那座花园。赶到花园时已经是深夜了。蛇呢,公主到处寻找夜没找到。第二天早晨,贝拉起床后又去花园找蛇,找来找去,终于在一口枯井旁边看见了他。可怜~他已经死了。贝拉伤心地哭了起来,埋怨自己耽误时间,对不起蛇。她越哭越伤心。
作文四:《信渠君:横向思维法(上)的读书笔记》900字
昨天就取名“信渠君”的原因作了一下解释,并且在业务员未来之路第17讲中分析了营销从本质上讲,就是用恰当的信息,让对象的属性发生变化。而交互模式是信息传播的方式,互联时代由原有的工业 时代的中心化的单向模式向分散化的双向模式过渡,原有的营销学是建立在原有的信息传播模式上的,所以在新的互联时代,所有的营销学都必须改写。
那么问题来了,信息是如何产生的?信息是人产生的,(当然也可以包含人工智能,估计未来很有可能,就象你不知道与你聊天的是只狗还是猫一样,微软小冰就是例子哦),那么什么样的信息才能起到营销的效果?那这些营销信息怎样才会有效力?那么这些营销信息的产生又如何能让普通人制造?也就是普通人怎样可以想出有创意的营销信息?有没有简单的步骤可以让人来制造?
可以提出一堆的问题,这些问题就关系到未来普通人与人工智能如何共存的问题。因为目前大数据的人工智能只能从大量的普通人的信息中去提取信息并制造信息,而真正创造这些信息的人不断地扩充其边界。由此我的想法是首先我得了解营销创意如何产生,并总结出营销创意产生的可简单执行的步骤,并且大多数普通人都可以参与其中的。
于是最按阅读的书籍都属此类,《思考的技术》是管理咨询业中的范例,《IDEO——创新的艺术》是设计行业中的做法,《赖声川的创意学》是艺术类的方法,由它又进入佛学,阅读了《僧侣与哲学家》及《西藏生死书》,对东方的创意学作了一定的了解,而阅读了《创意思维法》之后了解到德波诺的横向思维法,由此阅读了《严肃的创造力》,但是《严肃的创造力》是德波诺博士后期的作品,阅读起来难度很大,于是又找来他早期的《横向思维法》,目前看到的这本书并非其原著,是北京的训练中心编译的教材。这本书还分上下册,今天看完的是其上册。
大致了解了横向思维法的概念与操作方法,以及在设计等的应用,由于不是与具体的营销实例相连,阅读起来同样难度较大,但比《严肃的创造力》里面满篇的概念要好多了。整体感觉:横向思考法是一种适应性很广的方法,到上册结束为止也没有讲到我所设想的情境中的应用,再看下册吧,看在营销信息的制造过程中如何来应用这种方法。
我把读书的想法与大家分享了一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起来探讨哦!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作文五:《《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法》读书笔记》1300字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法》读书笔记
【日】近藤麻里惠
【导读】
这本书是一本整理书,同时是一本心灵疗愈书。从精神层面到整理方法俱全。本书介绍“一旦整理,就不会变乱”的整理方法,教授按照心动的标准选择物品,按照先丢东西,后收纳的顺序,按照物品类别,进行一次性、短期、完善的整理等,使人通过整理找回人生决断力,找到最初的梦想,找到怦然心动的幸福人生。
【读书笔记】
1.如果想要一点一点培养整理习惯,就永远都不会整理好。
1
2.整理不会骗人,整理的成果一定会以显而易见的形式出现。一口气正确地整理完毕,结果立现。所以能够持之以恒,一直维持在整理好的状态。无论是谁,只要体验这个过程,都会打从心底不让房间回到凌乱的样子。
3.整理得不彻底,就永远都无法整理好。
4.整理时该做的,大致上只有两件事,那就是「判断物品是否要丢掉」和「决定物品的定位」。只要能够做到这两点,谁都能完全彻底整理。
5.很多人在身处紧要关头时,就会想要整理。
6.整理不过是手段,整理本身并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应该是整理之后该如何生活下去。
7.收纳法的麻烦之处在于,把东西收起来时,乍看之下会误以为问题好像解决了。但当收纳空间填满时,房间又会乱成一团,然后再次逃向较为容易的收纳,而不是整理……于是就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因此,整理首先就要从丢东西开始。直到「判断」的作业结束为止,都必须要有足够的自制力,警惕自己绝对不要着手去做收纳的动作。
2
8.因为在整理之前的阶段,同一类的东西往往都分散在两个以上的收纳场所。在这样的状态下,如果不经任何思考,就按「场所别?房间别」开始整理,就会和之前的我一样陷入鬼打墙的地狱,不知不觉都在整理同样的东西。那么该如何整理才好呢,就是按「物品类别」整理。不是「今天来整理这个房间」,而是以「今天整理衣服」「明天整理书」的方式,按「物品」的类别进行整理。
9.多数人不会整理的最大原因,就是东西太多;而东西不断增加的最大原因,就是因为没有掌握自己现有物品的数量;而无法掌握现有物品数量的原因,就是因为收纳场所分散所致。在现在收纳场所分散的状态下,还是按场所别整理,就永远都整理不完。
10. 经过反复思考后,我归纳出三种不会整理的类型,分别是「没办法丢东两的人」「没办法物归原位的人」,以及这两类的综合体,即「既无法丢东两也无法物归原位的人」。
11. 整理时的必须作业就只有「丢东西」与「决定收纳场所」这两项而已,重要的只有「要先‘丢东西’」这个顺序而已。
3
12. 如果你认为整理是几乎每天都要做的日常作业,请明白这可是天大的误会。 整理有两种:「日常的整理」与「节庆的整理」。所谓「日常的整理」,单纯指「东西用完后,放回原位」。不管是衣服也好,书或文具也好,只要人类需要使用物品过生活,这件事就一生跟随着你。
13. 然而非常遗憾的是,多数人都没有进行「节庆的整理」,一直住在有如仓库的房间里,每天的生活都被「整理」追着跑,忙得不可开交。无论怎么整理,就是整理不好。然后拖拖拉拉地持续这样的生活十年、二十年。
读书笔记, 最初的梦想, 两件, 如何
4
作文六:《读书笔记(小组调查法的课堂组织)》800字
小组调查法的课堂组织
小组调查法(group-investigation, 简称 GI )也称团体探究法,是一种合作学习方法。在课堂 上实施 GI 包含六个连续的阶段,分别是界定研究主题并组织研究小组、计划研究工作、进 行研究、准备报告、呈现报告和学习评价。
小组调查法第一阶段的主要过程和教师角色
学习过程 教师角色
了解主题 学生对大主题进行尝试性讨论
将问题与先前经验联系起来 提供基本资料
提出问题 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兴趣
将问题分类 协调兴趣小组的划分和组织
确定子主题
选择欲调查的子主题
小组调查法第二阶段的主要过程和教师角色
学习过程 教师角色
合作澄清和界定研究问题 帮助小组形成切实可行的计划
澄清小组的研究思路 帮助学生维持合作规范
明确目标 帮助小组确定适用的资料
选择、确定相关资料
分配角色和任务
小组调查法第三阶段的主要过程和教师角色
学习过程 教师角色
从所收集到的多种资源中提取信息 帮助培养学生的研究技能
比较和评价相关的资源和信息 帮助学生寻找资源
对信息进行解释、扩展和提炼,产生新知识 帮助学生发现资源间或信息间的新联系 针对研究问题得出结论 帮助维护合作的规范
小组调查法第四阶段的主要过程和教师角色
学习过程 教师角色
提出主要的调查研究成果 协调各个小组的呈现计划,记录各小组要求 对研究成果进行解释、比较和评价 与指导委员会一起工作
找出研究成果与大主题之间的关系 协助指导委员会获取材料
决策如何呈现这些结果 确保所有小组成员都参加了准备工作
小组调查法第五阶段的主要过程和老师角色
学习过程 教师角色
展现知识的价值 协调小组呈现
从明确性、趣味性和相关性评价各个呈现 领导学生评价和讨论,建立评论和讨论的规范 在各个子主题之间建立联系 领导学生进行总结性讨论
指出子主题之间的联系
小组调查法第六阶段的主要过程和老师角色
学习过程 教师角色
评价调查活动所得到的主要结论 评价学生对主要观点的理解
整合所有小组的结果 评价各小组研究结果的整合情况
掉以轻心各自的调查探究活动和小组合作情况 促进学生对小组调查过程和内容的反思
作文七:《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书笔记训练法》1700字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书笔记训练法
[摘要]写读书笔记不仅可以帮助记忆,积累有用的材料,有效提
高读书效率,还可以训练思维的条理性,开拓视野,促进深度思考,
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前预习、
课堂教学、课后阅读等环节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读书笔记方法
的训练,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书笔记;预习; 写作
人们在阅读文章或书籍时,每当遇到值得记录的内容或是在阅读
中有所心得体会,会随时随地用笔标记或记录下来,这就是通常所
说的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古人说读书要
“眼到、口到、心到、手到”,“手到”即指做读书笔记。写读书笔
记不仅可以帮助记忆,积累有用的材料,有效地提高读书效率,还
可以训练思维的条理性,开拓视野,促进深度思考。在语文教学中,
指导学生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
解、记忆和运用。因此,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
读书笔记方法的训练,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预习时圈一圈,画一画
预习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圈出重要的字词,然后通过查字典、找
资料、联系上下文进行批注,再让学生画出自己印象深刻的或是难
以理解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想。这样做可以促进学生主
动地投入到阅读与思考中,达到预习效果的最大化。
为了让学生掌握这种做笔记的方法,教师可以将自己认真批注的
一篇文章带到课堂上,让学生学习如何运用不同的符号(横线、波
浪线、圆圈、着重号、问号、感叹号等)标出重点,促进阅读。教
师还可以挑选一些写在页眉、页脚处的阅读札记读给学生听,让他
们了解如何紧扣阅读材料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感、所疑所感。课后,
教师可以将批注过的文章复印两张,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中,
供学生学习、模仿。这样的言传加身教,效果比较明显。学生一旦
掌握了课前预习的方法,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课堂上抄一抄,记一记
语文课堂不仅有琅琅书声,还要静心品读,记下不可缺少的课堂
笔记。做课堂笔记的方式有多种,教师可以结合不同课文的特点及
学生的学习特点,引导他们有选择地使用。
一种是“边听边记法”,这是一种手耳并用、听记结合的方法。教
师讲课时学生一边听一边记,把教师讲课的重点记下来。如将教师
的板书抄下来,中间留一点空隙,便于随时补上教师讲课的其他内
容,这样方便进行课后复习。教师还可以教学生如何速记,比如成
语可以写第一和后面三个字中的任何一个。“承上启下”写成“承
上??”,中间留一点空隙,课后再补上。再如“总结全文”可以
写成“总结”等,这样便于加快课堂记录速度。
另一种是“摘抄记录法”。由于教师讲的知识点过多,学生不能完
整或详细地记录,教师可以建议学生用“摘要记录法”。如在一篇
课文学习之前,教师让学生摘录课后几个重要的问题,听课时针对
这几个问题摘抄式地做笔记。还可以摘录教师上课的导语,因为一
般的“导语”里面包含着课文的重点。只要学生抓住了文章重点,
也就等于把握了文章的主旨。
三、课后想一想,写一写
学完课文后,学生可以写一写阅读心得,这也是一种很有效的读
书笔记。尤其是中高年段的学生应该经常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学习
效果。阅读心得可以针对一篇课文来写,也可以针对一个单元来写,
从中梳理一下自己在学习中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等。
如在教完《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就这篇文章
写一篇读后感。有学生写道:“我感到更多的是愤怒与惋惜,此时,
我想斥责英法联军,但又不得不承认一个现实——中国不够繁荣富
强,中国人落后了就要‘挨打’,因此,我要好好学习,成年后,
要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有学生写道:“从现在开始,我定会珍惜
每分每秒,好好学习,为祖国做贡献,不再让历史重演!让我们的
明天变得更加美好!”有学生写道:“未来将要我们去创造!亲爱的
祖国,我会记牢这奇耻大辱,并将它作为我学习的动力,去克服学
习中的重重困难,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直到成功!”??正由
于在写阅读心得的过程中经历了感悟、反思,让学生对这篇文章有
了更深的认识。教师再引入课外读物,让学生边读边写笔记。在每
次读书笔记的收阅、交流、点评过程中,学生也在分享资源与收获。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坚持引导学生做读书笔记,不仅可以锻炼学生
的阅读与写作能力,还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读书习惯,对
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责任编辑 王 芸
作文八:《《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读书笔记》1500字
自然法与实在法
本次我读书的内容是凯尔森的《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的425-488页,即附录部分,是关于自然法学说与法律实证主义。每每看到“自然法与实证法”这样对立的标题的时候,总是想到作者要阐述两者的区别,但凯尔森显然不仅仅是在对比两者的区别,更像是分析两者在历史各个阶段的变化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1.自然法与实在法的本质区别
凯尔森指出19世纪以前社会学还将价值(即正义)作为研究对象的标准,而19世纪以后就将正义价值剥离了。这在法学上的表现(因为法学可以看做是社会学的一个领域)就是不把绝对正义纳入法学研究中。
自然法是来自上帝、自然或理性这些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抽象化的东西,也正因为如此,它体现的是绝对的正义,不需要强制力来帮助实现。实证法是人为创造的,其产生法律的依据被称为基础规范,法律是基础规范所规定的主体依据其既定程序制造出来的。就是这个基础规范也只能是人为创造的,它不能代表绝对的正义,只能实现相对的正义,需要有强制力来保障其有效实施。 2.自然法与实在法的局限性
作为规范研究自然法,其可以脱离人的行为而存在,然自然法的实现终究要解释人的行为、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就是自然法的局限性,其实现有赖于人们的知识和意志,通过人的作为将抽象的自然法转化为一种具体的法律关系。
实在法中基础规范本身并不是一个被制造出来的规范,而却是一个假设的、预定了的规范;它并不是实在法,而只是实在法的条件。基础规范之所以有效力,并不是因为它已在一定方式上被创造出来,而却是因为它的效力是依靠其内容而被推定的。因而,就像一个自然法规范一样,不管它仅仅有假设的效力,但却是有效力的。纯实在法观念,就如自然法观念一样,有其局限性。 3.实在法的意义
实在法不能保证正义,这里指的是绝对的正义,但是它是有确实的意义的,它能通过解释解决规范之间的矛盾。比如处理上位法与下位法的关系、一般法与特殊法之间的关系等等。
4.自然法与实在法在历史上的融合与不可并行
凯尔森在前面讲的自然法与实在法的局限性体现了两者一定程度的融合,即两者的不完全分割性。后面他又论证了两者在逻辑上的不可并行。这让我感觉很矛盾,经过思考,我对此的理解是,我们应在不同的语境下看自然法与实在法的概念。当凯尔森讨论两者在一定程度上的融合的时候,所指的自然法是非纯粹的自然法,因为纯粹的自然法是完全脱离人的行为与意识的,到了分析自然法与实在法并存在逻辑上的不可行时,所指的自然法是纯粹的。
5.认识论和心理学上的基础
凯尔森似乎写的是从认识论和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自然法与实在法产生的基础。原始社会,人们的认识能力还很有限,面对“奇幻”的世界,却无法解释各种奇异的现象。于是,只好借助虚幻的神灵,赋予他们无限的力量,来解释世界,由此产生了二元论的观点。只是那个时候神灵还是附着在实体上的,比如树里隐藏着树精,所以才能生长等等。随着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了解了自然界动植物生长以及其他一些自然现象的奥秘,逐渐将神灵与实体剥离开来(本段所指的神灵是人类主观意识构建的抽象的主宰,各国文化的差异,所指未必一样)。这种认识论的发展是自然法与实在法产生的基础。
凯尔森分析了历史上产生的各种二元论,将他们与自然法、实在法联系起来。如,悲观主义的形而上学的二元论认为现世是痛苦的,我们只能寄希望于“来世”,这种悲观主义认识论理念符合自然法学说,其依托于构建一个虚妄的、抽象的存在;而乐观主义的形而上学的二元论恰恰相反,认为现世是最美好的,符合实在法的目的。同时,凯尔森还提出自然法和实在法学者的研究理念会受到当时政治状况的影响,有时为了实现一定的政治目的,做出相应的调整,甚至成为当权者的工具。
作文九:《读书笔记的PPT》9500字
感受文字之美 尽享读书之乐 感受文字之美 尽享读书之乐 感受文字之美 尽享读书之乐 篇二:我是如何被秋叶大叔虐出好读书笔记ppt 的, ? (1) 我是如何被秋叶大叔虐出好读书笔记ppt 的? @mr_蔬菜
lady and lady 们,我就是那个传说中能卖萌能耍宝,上可装逼高冷寒,下可卖萌无节
操,犀利文艺懂人性,忽冷忽热真性情的值钱蔬菜。先爆张毫无ps 的痕迹的果照。 毫无ps 的痕迹有木有!欢迎大家吐槽1分钟 今天分享的目录:
1、(why )我们为什么做这个读书笔记ppt ?
2、(for what)我们做这个ppt 的目的是什么?
3、(how)我们具体是怎么做的?及我的感悟。 回顾和秋叶大叔一起学做读书笔记ppt 制作过程,也是一个很棒的经历。 首先,我们为
什么要选这本书做读书笔记ppt 呢? 这是一本超级畅销书,关注的是全球社会热点问题:贫富差距带来的不平等,看过或想看
的人很多,做这本书容易引起最广泛的关注。但这也是一本需要啃的书,很厚,也不是那么
容易懂。因此做出图文并茂ppt 导读自然会引起很多人的好奇,看过的人当复习,没看过的
人正好快速了解这本书。 秋叶大叔还私下对我说这样的书能做出有影响力的读书笔记ppt ,才能代表他指导出水
平。——我的理解是,做读书笔记ppt 也要不断挑战不同类型,不同深度的书,才能逼自己
提高。一开始可以做逻辑简单的口水书,慢慢有了经验就应该挑战有难度的书,这样水平才
能慢慢提高。 不过对于我这样的ppt 新手,一开始就做这要高大上的图书是不是太难了?秋叶大叔说
不要紧,你先看,边看边整理你的思路,回头结合你的思路我告诉你应该如何调整。 我开始以为以我的阅读速度,只需要三天就可以读完,没有想到最后花了半 个月的时间才啃下了这本硬书。中间我还卖对联,送快递,天天外面跑,我还害 怕进度来不及,差点想要放弃。后来在大叔鼓(cui )励(cu )下,我终于整理出了这本
书思维导图。 我把这个思维导图发秋叶大叔,问是否可以开始做ppt 了,然而大叔问了我一个问题:
我们做这个ppt 的目的是什么? 大家觉得呢?
可以回复 好,我来告诉大家当时我们的想法: 大叔说我们不是要做一个全面的书内容介绍,这样的硬书即便做出来了大家也看不进去,
考虑读书笔记ppt 未来要分享传播,更好的思路是我们应该抓住一个点去写透,而不是全面
解释这本书的结论是如何得到的,在一个快速阅读时代,烧脑的内容没多少人真的在看。 直到这时,秋叶大叔才列出了他的ppt 逻辑框架方案,让我和他的构思进行对比。 大叔提供的第一稿提纲是这样的: 第一部分介绍背景
1. 介绍这本书的影响力
2. 这本书为什么叫《21世纪资本论》?
3. 作者的过人背景
4. 这本书到底在讨论什么?
第二部分带入话题
1. 引入调查:你相信一个人财富积累主要是靠?
2. 无独有偶的国际回声(美国、德国、日本为何共鸣?)
3. 中国:大佬多拼爹!
4. 基尼系数在扩大的全球数据 第三部分作者观点
1. 再次强调书的影响力,引出不仅仅是中国,也是世界的共鸣
2. 为何会这样?越来越多人感觉收入不平等源自资本不平等。
3. 作者发现了什么?——财富积累更多依赖家族积累继承遗产 50~60%财富集中在少数人10%手中
4. 提供证据:书中作者英,法,德,美等国案例
5. 分析原因:介绍展开作者一些分析(请绕开概念式解释)
6. 过去的解决方案:两次世界大战,大萧条,政府政策
7. 当今世界的挑战:超级经理人的出现
8. 作者的对策建议
9. 比尔盖茨的不同意见
10. 提供一个让你意外的不拼爹故事:奥巴马的妈妈靠什么帮了他? 对比我的思维导图,可以看到我的构思是围绕书的内容做读书笔记ppt 构思,我是努力
在解释书,搬书说书;。
大叔的构思是围绕书的核心观点做构思,抓的是外延解读,大叔是看书,拆书,变成自
己的理解和观点。 通篇下来,整个读书笔记ppt 的逻辑就是告诉我们在这个和平的时代,貌似只有继(pin )
承(die )才能当土豪住别墅!但是我们在ppt 最后,引用奥巴马的故事。 为什么呢?因为大叔想告诉大家,父母留给子女的不仅仅只是财产和资本,也可以知识
和逼格! 这样整个ppt 就呈现出一种欲扬先抑的跌宕起伏结构,强烈的前后对比,在绝望中要提
供一根救命稻草——无爹可拼的我们,可以致力通过学识和专业让自己的孩子有爹可拼! 从传播和制作ppt 的角度,当然是大叔的方式有优势——大叔说一本硬书要做出八卦来
大家才爱看,这个ppt 转起来了才真的激发一些人去看原著,要是把读书笔记ppt 做深了,
很多人根本就不会看这本书,那么分享读书笔记ppt 的价值就小很多。 另外一个让我体会深刻的是,大叔一再强调,大纲不清晰,思路不清楚,不要做ppt ,
没有用!什么时候大纲搞清楚了,弄明白了,再去挖素材,有时候好的想法,找不到好素材,
也得放弃! 比如介绍书的影响力,大叔就替我搜出这些素材: ? 美国亚马逊排行榜第一名
? 被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 克鲁德曼誉为“最近10年来最重要的经济 著作”
? 基于300年数据的堪比马克思《资本论》的又一本巨著 ? 出版后立即引发东西方各国的热议和争论,全球销量大约150万册 ? 震撼了陷于大衰
退中六年至今难以自拔的西方世界 ? 同时和亚当. 斯密与马克思较劲的一本书 除了提供大纲,大叔还给我找了一堆关于日本,美国,德国的资料,关于这本书作者的
各种语录,甚至他还开了一个书单和节目视频,让我去对比看看。 大叔建议我对比阅读的书单和视频
《贫穷的本质》:最底层的10亿人,生活在每天0.99美元的贫困线之下。 《我在底层
的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穷忙”一族不再是局限于某一国某一阶层的单一现象,劳
动所得难以维持生计、实际薪资的低增长是普遍的现象,贫穷也已然成为全球化的一环。篇
三:读书笔记 [工作型ppt 应该怎样做]1 14-10-22
1. power point 有内容的点(美观) 核心观点 √ 判断题、选择题 大量数据 ╳ 填空题、问答题 结构化、视觉化 表达 复杂问题的 逻辑思维能力 营销 -- -- 定位
咨询 -- -- 逻辑
广告圈 – 文案
设计师 – 排版
培训师 – 表达 模仿 → 行动
报纸、杂志、海报、广告、cd 封面 微调 → 创新篇四:如何制造一条高转发的读书笔
记ppt
如何制造一条高转发的读书笔记ppt @水蓦
大家好,我是@水蓦,今天来和大家聊聊如何制造一条高转发的读书笔记ppt 。 我前段时间的两个读书笔记作品《如何高效学习》和《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承蒙大家
喜爱,都取得了不俗的转发:
《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这则读书笔记ppt ,转发540次,阅读量68.4万。 这是链接 虽然这两个作品的转发都不错, 但我再给大家几个最近读书笔记的一些数据 转发惨淡。虽然在排版和设计上,这些读书笔记ppt 都不错,但转发量就是上不去。 持续关注@读书笔记ppt 的朋友可能也都发现,随着发布作品逐渐增多,近期作品的阅读
转发量比两个月前有了不少的下降。两个月前转发破百似乎并不难,而最近连转发上50的都
少见。
为什么我的两条读书笔记ppt 就能获得高转发,而其他的制作优良的读书笔记ppt 就不
行呢?这其中固然有审美疲劳的原因,但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这两大原因 一是作品内容本身
二是传播思路
我来分别解释一下
1.作品内容本身
从一月初到现在,发布的读书笔记ppt 作品已经有100多个。量是够大,但很多作品其
实都是简单的将一本书做个概括和提炼。框架也常是套用总——分——总(封面及目录——
每章内容——总结语)的结构。 不是说这样的结构不好,但我们要知道,互联网时代是快餐阅读的时代。别人凭什么花
费流量点开你的ppt ,凭什么花费时间去转发?是有趣,有干货,有深度还是有参考价值? 在我修改学员读书笔记ppt 的这段时间里,就发现很多读书笔记作者更多关注的是ppt
设计,而非内容本身。
如果读书笔记ppt 的仅仅是一本书的浓缩提炼版,可能反而不如看书来的连贯畅快。 这样的作品多数是形式大于内容,那么对读者而言,初看时可能还会感觉新鲜,再看就
必然会审美疲劳了。
2.传播思路限制
借用引爆点理论,一则读书笔记ppt 是否能得到高转发,一要看作品本身是否足够出色,
二要看转发推手,三要看时机与环境。 既然作品本身已经定型时,那是否能找到合适的时机发布,是否主动联系别人转发就成
了关键。
反之,如果一条读书笔记只是简简单单的发出,之后再无跟进动作。先不谈这个ppt 做
的好与不好,关键是别人怎么知道你做了作品? 选书→构思→ppt 制作→修改→传播 我从每个阶段入手,详细谈谈要注意的一些内容。
一、选书
一个读书笔记ppt 能否有高转发,其实在选书时就已经注定了。读者往往偏爱有干货有
内涵的书、热门的书、话题性强的书以及名人的书,读书笔记ppt 也是同样的道理。 我之前的《如何高效学习》和《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都是精心挑选的结果。 《如何高
效学习》,是华章心理出的新书,出版社前段时间在大力宣传推广。如果顺势而为,做出质量
较高的读书笔记ppt 作品,出版社势必会帮助传播。而 且 “学习”对很多人来说是刚需,谈学习是个老少皆宜的话题,因此这本书的读书笔记
能受到如此欢迎也在情理之中。 所以,选书需谨慎啊各位。
二、构思
选对了书,你还要走对路。 “读书笔记”和“读书笔记ppt ” 其实不是一路的,不要把他们弄混了。 “读书笔记”
一般只是为了自己记录整理之用,通常都是摘抄书中的精彩内容或是写写自己的心得感悟。 而让你花费了那么多心思做“读书笔记ppt ”则不同,它是给读者看的。 受众不同,侧重自然也就不同。而读者往往很“懒”很挑剔,不好看他们不看,太无聊
他们不看,太复杂他们也不看。他们喜欢的是轻松和实用。喜欢轻松阅读的感觉,和实用的
干货内容。
《如何高效学习》就是个很好的例子,看过书的朋友都知道(没看过的可以去网上看看
目录),书的内容其实很丰富,讲了整体性学习的策略、技术,各种处理信息的方式甚至还有
一些时间管理的方法。但每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很紧密,在逻辑的连贯性上也有一定欠
缺。而我的ppt 却做的很简单,只是筛选了书中最重要的部分,结合自己的理解重新组织了
顺序,这样读者才更容易接受。 《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这本书的结构比较简单,就是将互联网思维具体分解成了九个
思维,每个思维又有相应的案例解释,读者读起来也不会觉得费劲,所以我就直接套用了书
的结构。
所以说,不同的书,表达方法也不同,未必要贪大求全,也未必只是单纯的篇五:《别告
诉我你懂ppt 》读后感 《别告诉我你懂ppt 》读后感 阿兰? 德波顿说:“旅行的意义在于从一个全新的环境中反观自身。”读完《别告诉我你懂
ppt 》我才理解这句话:对于一件事物的透彻了解同时也可反观在其他事物上,帮助我们更好
的改进并提高自身。这本书,它不仅告诉了我们制作ppt 的技巧,还告诉了我们一种态度。 曾经以为ppt 只是学习与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但读了《别告诉我你懂ppt 》,才懂得
ppt 的重要性:ppt 为我们搭建起实现人生价值、提高生活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的平台。它是
一个广阔的舞台,营造出了一个快乐而有效的气场,感动了我们的听众。 “李治,毕业于一所盛产国家领导和恐龙的学校,无奈属于后者。漂泊异国学习,后自
愿卖身到一个严禁喝可口可乐的公司。如今正在给“酶”老板打工。”李治,《别告诉我你懂
ppt 》的作者,洋插队7年间,她借助ppt 在大鼻子们面前露了一小脸;在高手云集的pk 大
赛中,10分钟轻取500美刀奖金;工作后,ppt 助她在公司大红大紫。于是,她总结了她做
ppt 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她做ppt 的技巧,写下了《别告诉我你懂ppt 》这本书。 这本书,没有教条式的教我们制作ppt 的步骤,反而是教我们打破传统ppt 制作的思维
局限来制作ppt ,也就是采用雷人的标题、简单的完整句、合理的结构、新颖的排版等,使
我们的ppt 在大多数内容味同嚼蜡,听众听得昏昏欲睡中脱颖而出,简单说,就是发现与创
新。我们可以从这本书中提出几个要点:标题、完整句、模板、信息、字体与颜色的搭配、
图片(动画)。
首先,要使用能抓住人眼球的标题,也就是要有震撼力的标题,并分清主标题与副标题。
第二,句子要精炼,但这不是说可以写简单句,句子的结构要完整,观点要明确,最好是用
一些网络流行语句。第三,模板要与众不同,结构要灵活,比如用很炫的模板。第三,字体
要遵循中庸原则,颜色要和谐不张扬,颜色与字要合理。第四,如果没有幽默的语言,就用
搞笑的,简单明了的图片和小视频增强气氛。这些就是书中所要说明的一些做ppt 的小技巧。
其中,我感触最深的就是第二点了,有一次做一本书的介绍的ppt ,因为内容较多,大多数
的内容就写在了纸上,ppt 只是简单的作了概括,结果后来要用到的时候才发现ppt 上的一
些内容不够详细看不懂,而之前演讲的纸早就丢掉了。用一些精炼的不啰嗦且又能理解的句
子就是最好的选择了,这样也就不用担心丢了演讲稿不知道自己ppt 的具体内容了。还有一
点,李治在书中详细说明了字体的使用,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以前,我们也许总是会因为字
和模板颜色不搭而烦恼,看了这本书,就能有效避免这种问题了。书中更多的内容说明了细
节的重要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细节决定成败”。只要能解决制作ppt 的一些细节问题,,
再配上我们的创新,就会有一个精美的ppt 了。 作者在书中说明制作ppt 的小技巧的同时,还穿插介绍了一些作者个人的职场感触(包
括ppt 在其中每阶段发挥的作用)以及一份快乐工作的心情,从而体现了作者对待ppt 的态
度,因为作者喜欢ppt ,每一次做ppt 都会花费大量的心思来准备,从而有了精美的ppt 成
品出现。所以,这本书让我感触最深的,不是ppt ,而是一种态度——热情的对待工作,坚
持团队合作,快乐的过每一天的态度。这种态度,不仅能为自己带来一个精美的ppt ,更能
养成一种职业的态度与做人的品行。 感谢《别告诉我你懂ppt 》,教会我的不仅仅是制作ppt 的技巧,还有独立思考、团队精
神、无私分享等品质与热情快乐的生活的态度。 故事是永远讲不完的,没事永远发现不完的。从一本书中,我们不但要读懂作者表面描
述的东西,而且要从深处去挖掘,作者的态度及品质。看似平凡的工作,平凡的ppt ,也是
美的,是充满创造性的。
作文十:《古代法读书笔记》8400字
《古代法》的丰功
———浅述梅因的历史法学方法
一 作者及著作概述
1、 作者
梅因( Sir Henry James Sumner Maine) 于1822年8月15日出生于英国,1840年进入剑桥大学潘布鲁克学院读书,并很快成为当时学院最有才气的学生。1847年,梅因成为剑桥大学罗马法讲座的教授,任职达七年之久。当时剑桥大学法制史教授的职位并未受到人们的注意,但梅因却在这个职位上使自己功成名就。1852年,伦敦四大律师学院(The Inns of Court) 联合设立五个讲师职位,梅因成为罗马法与法理学的第一位讲师。至1861年,梅因出版了《古代法》(A Ncient Law) ,这本划时代的著作使梅因实至名归,并于当年年底被任命为印度顾问委员会的法律委员,于1862年赴任,并在印度工作了七年。回国后,梅因开设了理论法理学讲座,并根据其讲义先后出版了《村落共同体》(Village Communities)、《制度早期史》(Early History of Institutions)、《古代法律与习惯》(Early Law and Custom)。1877年梅因当选为剑桥大学法学院院长。1887年冬天,梅因由于健康原因迁居法国Cannes ,于1888年2月3日于异乡逝世。
2、古代法概述
《古代法》一书的全名是《古代法—它与社会早期历史的联系和它与现代观念的关系》,这表明它不仅仅是一部专门性的技术性法律史学著作,而是一部涉及社会、思想、文化、政治等诸多领域的综合性史论,尤其重视探究古代思想与现代思想的关系。历史法学派一反自然法学派就法理论法理的局限,通过社会思想、文化、政治的演变来研究法律制度的变迁,以及法律变迁对社会历史演变的反作用。这一方法论上的创新极大的开拓了人们的视野,提升了其理论阐释力,对后世影响深远。《古代法》全书分为序、导言及正文十章,各章名称顺次如下:古代法典、法律拟制、自然法与衡平法、自然法的现代史、原始社会与古代法、遗嘱继承的早期史、古今有关遗嘱与继承的各种思想、财产的早期史、契约的早期史以及侵权和犯罪的早期史。 梅因以早期社会的习惯法与法典的规定为论据,推导出“从身份到契约”的经典论断,进而通过对法律的历史和传统的强调,批判从思辩的非历史的角度建立理性主义的自然法,是《古代法》一书的主要思想脉络。 《古代法》第一章“古代法典”的卷首,同时它也揭开了一部不朽之作的序幕。在“法典”时代之前,梅因还提出了一个很值得注意的“习惯法”时代,这就揭示出《古代法》中的“法”不仅包括法典,而且也包括习惯法。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一章中,梅因就已经向古典自然法哲学发出了挑战,他说:“像‘自然法’或‘社会契约’之类,往往为一般人所爱好,很少有踏实地探究社会和法律的原始历史的;这些理论不但使
1法律学以后各个阶段都受到其最真实和最大的影响,因而也就模糊了真理。”在接下来的第二章“法律拟制”
与第三章“自然法与衡平”中,梅因提出了关于早期法律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即在习惯法阶段与法典化阶段之后,借助于拟制、衡平、立法等手段对古代严苛的法律进行修正的阶段。上述手段的采纳,旨在使法律同日益进步的社会相和谐。带着自然法究竟从何处来这种疑问,梅因开始了第四章“自然法的现代史”的论述。梅因总结指出以自然状态的假设为基础的哲学是“历史方法”的劲敌。以自然法为立论基础,能够得出一些似乎是理所当然的推论,但事实情况与这些推论并不一定总是相符的。梅因通过探寻史实,举出了许多活生生的反例。第四章处处透露出这样一种命题:理论的假设与思辨经常与历史现实发生出入。全书的角度看,
第五章“原始社会与古代法”具有总论的地位。它以家族为中心,论述了家父权、宗亲、血亲、妇女的权利与义务、监护制度、奴隶制度等重要内容,呈现了一个以“身份”为纽带的原始社会。并在章末提出了“从身份到契约”的经典命题。从《古代法》的第六章到第十章,梅因向读者展现了早期社会的许多具体的法律制度,可以将这五章看作《古代法》的分论部分。围绕“从身份到契约”这一思想内核,梅因论述了遗嘱继承的早期史,财产的早期史,契约的早期史以及侵权和犯罪的早期史。梅因认为:一些理论家对早期人类所有权状况的设想与假定很可能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在梅因看来,古典自然法哲学把不同时代法律的基本原则都归结为相同的原始自然状态的观点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1 [英]梅因:《古代法》,沈景一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2页。
3、前人对古代法的评价
1861年, 梅因出版了他的《古代法》。这本用优雅、纯美的文笔写成的著作很快成了一本畅销书, 很快便成为欧美学界最广泛阅读研究的法律经典著作之一。《古代法》不仅在法律界引起轰动,同时吸引了众多的非法律界的人士也纷纷购买阅读。梅因的《古代法》成了“19 世纪乃至其他世纪中惟一的法学畅销书”2
法学家艾伦(Carleton Kemp Allen)说:“就英国而言,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随着这本书的出现,现代的
3历史法学派诞生了。”而法律史学家波洛克亦称赞道:“正如孟德斯鸠(Montesquier) 不会因为拿破仑的立
法而被遗忘一样,梅因也绝不会因为现代学者的勤勉与智慧而失去光芒。”4
但是,梅因以及他的《古代法》的价值,并不在于对古代法律制度的追根溯源,也不在于对古代法律形态的深究细考,梅因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是方法的开拓者。他利用经验的资料,以实证的态度,运用了科学的方法—历史的、比较的方法探讨着一般法学家所梦想不到的领域。”5
二 梅因的历史法学方法
1、历史背景
梅因所处的时代是辉煌的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 中期,那是个国力蒸蒸日上、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早在18 世纪后期,英国国民就有一种“**”的感觉,经济产品的数字不断上升,财富的增加也日胜一日,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在这样一个经济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背景下,人民的思想开始浮躁,在突如其来的财富面前,人民逐渐淡漠了历史,甚至是蔑视历史。在当时英国的法律界,情况更是如此,著名的法学家边沁认为:“法律史除了可供批判外,别无用处。”而约翰·密尔也认为他“宁愿不顾过去的全部成就, 而重新
6从头写起”。与此同时,在边沁的鼓吹之下,英国进行了规模空前的法律改革,许多旧的法律制度被取消,代之
以新的制度,这更加剧了人们对法律史的轻视。
德国历史法学派的代表人物萨维尼(Friedrich Kl Von Savigny 1729 —1861) 。萨维尼认为:法律绝不是可以由立法者任意地、故意地制定的东西。法律就像语言一样,既不是专断的意识,也不是刻意设计的产物,
7而是缓慢、渐进有机发展的结果。法律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整个民族生活作用的结果。萨维尼的这种法
学思想也是梅因历史法学产生的理论背景之一。对前述萨氏观点,梅因无疑是同意的,甚至是赞叹的。他在《古代法》第八章中直接提及萨维尼的名字,并将“伟大的德国法律家”、“天才的萨维尼”这样的美誉毫不吝惜地送给了萨维尼8。
2、 梅因对其他法学方法的批判
梅因不满于当时的现状,他首先以批判的方法深入研究了各种盛行的方法论,并且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些研究方法所存在的固有缺陷:
针对自然法学,梅因提出:“我们的法律科学所以处于这样不能令人满意的状态,主要由于对于这些观念除了最肤浅的研究之外,采取了一概加以拒绝的草率态度或偏见。在采用观察的方法以代替假设法之前,法学家进行调查研究的方法真和物理学与生物学中所采用的调查研究方法十分近似。凡是似乎可信的内容丰富的,但绝对未经证实的各种理论,像“自然法”或“社会契约”之类,往往为一般人所爱好,很少有踏实地探究社会和法律的原始历史的;这些理论不但使注意力离开了可以发现真理的惟一出处,并且当它们一度被接受和相信了以后,就有可能使法律学以后各个阶段都受到最真实和最大的影响,因而也就模糊了真理。”9
而对于纯理论的研究方法,梅因指出:“在这些理论中,都忽视了它们出现的特定时间以前很遥远的时代中,2 A.B Simpson , Contract —The Twitching Corpse , Oxford , Journal of Legal Study,Vol1,1981,265,12,68。 3 Sir Carleton Allen , Legal Duties and Other Essays in Jurisprudence , Oxford Press,1931,p139。 4 Sir F. Pollock ,Sir Henry Maine and His Work ,Edinburgh Review VOL 177 (July ,1893) p154。 5 国立台湾大学法律系.固有法制与现代法学.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9.87。 6 [英]亚伦:《导言》,载[英]梅因:《古代法》,沈景一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7 [美]埃德加·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邓正来, 姬敬武译,北京: 华夏出版社,1987,82–83。 8 [英]梅因. 古代法.沈景一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第164。 9 [英]梅因:《古代法》,沈景一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2页。
法律实际上究竟是怎样的。这些纯理论的创造者详细地观察了他们自己时代的各种制度文明以及在某种程度能迎合他们心理的其他时代的各种制度和文明,但是当他们把其注意力转向和他们自己的在表面上有极大差别的古代社会状态时,他们便一致地停止观察而开始猜想了。因此,他们所犯的错误,正和一个考察物质宇宙规律的人,把他的考察从作为一个统一体的现存物理世界开始而不以作为其最简单构成要素的各个分子着手时所犯的错误很相类似。这种在科学上违背常理的方法,在任何其他思想领域中不可采用,那在法律学中当然也是同样不足取的。”
3、理论预设
在对现有各种方法论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后,梅因依据这一进步时代的乐观精神,梅因建立了其历史法学方法的基本理论前提:即世界的演化是一个单线的过程;就其起源而言,并不存在根本性的差异,有的只是各个社会的发展与静止的问题;而“稳定的社会是明显地向着一种稳健的坚实的方向前进的” 10;并且,梅因还认为,所有现代社会及其思想都可以从人类最早的社会及其观念中找到其起源。
在《古代法》一书中,我们几乎可以随处找到类似的表达。在序言中,梅因就明确指出,《古代法》一书的
11主要目的,“在扼要地说明反映于‘古代法’中的人类最早的某些观念,并指出这些观念同现代思想的关系”。
如果把这句话倒过来,梅因所传达的方法论预设就非常明显了,即在梅因看来,现代思想都有着其远古时代的渊源,并且远古时代的这些观念是可以查明的,对于远古时代的知识有助于深刻地理解现代思想,甚至,现代思想也许不过是远古时代的某些观念的放大而已。“似乎在先就可以看到,我们应该从最简单的社会形式开始,并且越接近其原始条件的一个状态越好。换言之,如果我们要采用这类研究中所通常遵循的道路,我们就应该尽可能地深入到原始社会的历史中。……因为现在控制着我们行动以及塑造着我们行为的道德规范的每一种
12形式,必然可以从这些胚种当中展示出来。”
为了解决单线的进化论的理论预设与现实世界中东西方明显的差异,梅因推出了他关于“进步的社会”与“静止的社会”的区分。在《古代法》中梅因写道:“除了世界上极小部分外,从没有发生过一个法律制度的
13逐渐改良。世界有物质文明,但不是文明发展法律,而是法律限制着文明”。文明发展法律的即为进步社会,
而当法律限制着文明时,则是静止社会。在梅因开来,这一进步的社会从罗马人那里才得以从静止社会中区分开来。梅因认为,从罗马法律学的开始到它的结束,罗马法是逐步地改变得更好,或向着修改者所认为更好的方向发展,而且改进是在各个时期中不断地进行着的,而在这些时期中,所有其余的人类的思想和行动,在实质上
14都已经放慢了脚步,并且不止一次地陷于完全停滞不前的状态。因此,梅因进一步申明,我也许必须进一步说
明,如果不明白地理解到,在人类民族中,静止状态是常规,而进步恰恰是例外,这样研究就很少可能有结
1516果”。他由此明确地把他的研究“局限于进步社会中所发生的情况”。在梅因看来,静止社会的研究的意义有二:其一是发现法律的原初状态,因为在静止的社会中,有望获得更多的有关法律的原初状态的材料,从而可以重构法律与社会的起源;其二,将静止社会作为进步社会的参照物加以研究,有望更有效的发现、总结进步社会的发展规律。但是,无论如何,只有通过对进步社会的研究才有可能得到贯穿人类始终有关法律的起源与发展的完整的规律,才有可能对研究者改进其当下的法律制度提供指导和帮助。
4、主要内容
梅因的历史方法总结起来就是:法律的研究必须以历史的研究为前提, 把法作为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考察研究,而这一历史的研究必须以真切的材料作为基础,并且,这一历史的研究应当阐明法律制度的来源及其发展,揭示法律发展的规律,进而发现“可以促使法律改进的有力因素”17。具体表现在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 10 [英]亚伦:《导言》,载[英]梅因:《古代法》,沈景一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11 [英]梅因:《古代法》,沈景一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4页。 12 [英]梅因:《古代法》,沈景一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68-69页。 13 [英]梅因:《古代法》,沈景一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14页。 14 [英]梅因:《古代法》,沈景一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14-15页。
15
16 [英]梅因:《古代法》,沈景一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14页。 [英]梅因:《古代法》,沈景一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15页。
[英]亚伦:《导言》,载[英]梅因:《古代法》,沈景一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17
宏观上
首先是从法律现象入手而不是从法律原则入手研究法律。“法律并不是自己产生自己,自己改变自己的,所以我们应当从法律事件入手而不是从法律原则入手来考察和研究法律。”“法学家不能以抽象的概念和原则来解释、创造、反对现实的法律改革”。唯理性主义传统观念才是导致“自然法”或“社会契约”一类非历史主义倾向的真正原因。而要彻底扭转这种倾向,推动法律学的进步,除了借助经验观察方法认真研究社会和法律的原始历史之外,没有别的捷径可走。
其次是“外在的”的研究方式。要理解法律,就应当考察它的历史形态、历史进程,应该考察那些非法律的因素,法律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历史法学的研究必定是“外在的”法律史研究18。在《古代法》一书中,梅因对法律史的梳理绝大部分是通过对社会文明、社会观念等等外在于法律的素材的研究实现的,他也试图通过这种研究发现法律与社会之间的关联。梅因写道:关于这些[进步]社会,可以这样说,社会的需要和社会的意见常常是或多或少走在‘法律’的前面的。我们可能非常接近地达到它们之间缺口的接合处,但永远存在的趋向是要把这缺口重新打开来。因为法律是稳定的;而我们所谈到的社会是进步的,人民幸福的或大或小,完全决定于缺口缩小的快慢程度。这一“外在”法律史的研究开启了后世法律社会学、法律人类学、制度史学的基本研究方式。在《古代法》一书中,从第六章开始直到结束部分对具体的法律制度,如遗嘱、继承、财产、契约、侵权和犯罪的早期史的研究,非常充分地体现了梅因的这一研究方式。
其次,在具体的研究方式上,梅因首先强调了历史材料对于这一研究方式的特殊重要性。在其《古代法制史》中,梅因强调:“为英国法学家一般接受的各种历史理论,不但对于法律的研究有很大的损害,即使对历史的研究也是如此,因此,当前英国学术上最迫切需要增益的,也许是新材料的审查,旧材料的再度审查,并在这基础上把我们法律制度的来源及其发展,加以阐明。”19在《古代法》中,梅因也由此创造性的将荷马文学纳入了基本史料的范畴,为古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就此,梅因指出:我们没有理由相信,他(荷马)的想象力曾受到道德或形而上学的概念的影响,因为,这些概念当时还没有作为有意识观察的对象。就这一点而论,荷马文学实远比后期的文件更为真实可靠??。在采用观察的方法以代替假设法之前,法学家进行调查研究的方法真和
20物理学与生物学中所用的调查方法十分近似。这些表述无疑对此后法律史研究、法律人类学研究中的材料的
收集与利用提供了无数的启发。梅因同时也提供了处理这些早期材料的方式。他写道:如果我们能集中注意力于那些古代制度的断片,这些断片还不能合理地被假定为曾经受到过改动,我们就有可能对于原来所属社会的某种主要特征获得一个明确的概念。在这个基础上再向前跨进一步,我们可以把我们已有的知识适用于像《摩奴法典》那种大体上其真实性还可疑的一些法律制度;凭了这个已经获得的关键,我们就可以把那些真正是古代传下来的部分从那些曾经受到过编纂者的偏见、兴趣或无知的影响的部分,区分开来。至少应该承认,如果有足够的材料来从事于这样的研究过程,如果反复的比较是被正确地执行着,则我们所遵循的方法,必将像在比较语言学中使能达到惊人结果的那些方法一样很少有可以反对的余地。21
再次是比较的方法。对法律制度或者法律体系以对比的方式特别是历史的对比方式进行研究,将使我们最大可能地接近法律的真理。历史方法论中的比较法从空间上讲既包括同一国家又包括不同国家的法律对比;而从时间上讲则具有纵向性和过程性。它不是对现行法律的简单对比,而是把一个或者几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的法作为对象进行比较,在分析作为比较对象的法律所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以及演化进程的基础上,揭示出这些不同类型的法律的特征并从更深层次上认识法律。梅因在晚年还专门阐释了这种方法:“在观察研究一系列并行并存的法律现象的时候,要以这样的一种建设性眼光来考察,那就是找到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的相互关系。”22
最后是追本探源。事实上,任何事物的生长过程都可能形成自己的传统,这种传统是事物内在发展规律的外在表现,也是认识和揭示事物本质及其走向的一种标识。而传统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我们唯有回到事物发展的原初状态才能真正揭示传统之所以得以形成的真正缘由。同时,人类社会的发展总是脱离不了自己的传统,总是在一定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地演进和超越。从这层意义上来说,揭示传统就是要挖掘事物的18 林端:《德国历史法学派——简论其与法律解释学、法律史和法律社会学的关系》,载许章润主编:《萨维尼
与历史法学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04页。
19 [英]亚伦:《导言》,载[英]梅因:《古代法》,沈景一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20 [英]梅因:《古代法》,沈景一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1-2页。 21 [英]梅因:《古代法》,沈景一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70页。 22 国立台湾大学法律系.固有法制与现代法学.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9.87。
起源,而事物的起源则不只意味着事物的来由,也展示着事物当前的面貌,更预测和规制着事物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因而,起源也就是目的,而传统恰是其间重要的纽带和不可缺失的桥梁。梅因所谓“断定法律概念的早期形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显得“像原始地壳对于地质学家一样的可贵”。这种对法律制度的原始历史性分析,有助于我们充分认识法律的起源状态,准确把握当前的法律现象,并对今后的法律发展趋势作一大体预测。
三 对梅因历史方法的评价
哈特“了解他们所处的具体环境之后,这些言论便显得既具有启发性又令人困惑:与其说??,倒不如说他们是对那些被过分忽视了的法律真理的巨大夸张,其光芒使得我们得以看见法律之中的许多隐蔽之物,但是,这种光芒如此之强,以致于使我们对其余的东西视而不见??”23
对于梅因的方法论,法律史学家波洛克给予了最恰当的评介:“……它不是成形的建筑,而是有机的系统。他的思想并不是一种成形的,可以用一两篇论文来维护或反对的,恰恰相反,它在我们眼前发展壮大,并且从来没有停止过。根基是一样的,但结出的花和果实则是各异的。……对于想要从中找到现成的答案的人而言,他们注定是要失望的,而对于想从中学习历史方法的指导的人来讲,他们绝不会感到失望。这里我们看到的恰恰
24就是一位大师所应做出的贡献——大师们的任务就在于教给我们方法,而不是告诉我们事实。”
23
24 [英]哈特:《法律的概念》,张文显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2。 国立台湾大学法律系.固有法制与现代法学.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