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可敬的消防战士》500字
可敬的战士
每当听到刺耳的消防车警笛时,我首先想到的是有地方着火了和消防战士那一副副救火的场景。
消防战士身穿橙色,上面还带有黄色条纹和银色条纹的衣服;头上有帽子和防毒面罩。奋不顾身地冲进火里把幸存者给救了出来,甚至有些为了祖国利益而牺牲了。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火。寒冷时我们需要用火来取暖,饥饿时我们需要用火来煮食黑暗时我们能需要用火来照亮、、、、、、但你可知道,如果用火稍有不慎,就可能会酿成大祸——引起严重的火灾。
在火灾发生的时候,就应该马上拨打119,消防战士就会立刻到达现场进行救援。瞧瞧那一副副救人的场面。
他们时而勇往直前,时而奋不顾身,时而赴汤蹈火、、、、、、每当看到橙色的身影在火花中闪烁的时候,我的心中充满了崇拜,同时也感到了一丝微微的担心。因为那是生命与火的斗争。
就在1988年4月28日,我国河北省石家庄市电镀厂车间发生的火灾,造成了6人死亡,14人受伤的严重后果。另外,还有10名消防战士中毒受伤,生产厂房全部被烧毁,直接损失财产五百四十七点六百万。
四川省重庆市3月30日下午,有几个小孩子在放鞭炮,其中有个小孩儿把鞭炮扔到了不远的稻草堆里,一声炮响
后,稻草堆着火了。火越来越大,连附近的房子都燃了起来,后来经过消防队员的救护,火终于灭了。
我们要时刻记住:“祸在一瞬,防在平时”这一句话,让我们远离危险,健康成长。
作文二:《可敬的消防战士作文 一位多么可敬可爱的战士啊!》1900字
可敬的消防战士作文 一位多么可敬可
爱的战士啊~
一位多么可敬可爱的战士啊~读完〈李向群〉一文后,我坐在沙发上,默默地流着眼泪,眼前浮现出李向群感人的一句句感人的话语。
啊~一位舍己救人的战士~
一天凌晨,睡梦中的李向群被一阵喊声惊醒:“不好啦,快救火呀~”患重感冒的李向群向火场奔去。
李向群冲进火海中,救出了李大爷,接着又背出了两袋粮食。刚放下粮食,李大爷却不见了。原来他又跑进屋里抢救儿子的结婚用品去了。李向群不由分说,提起一桶水往身上一浇,转身又冲进火海去救李大爷。在战友的协助下,李向群背着大爷出来了。他的脸上燎起了水泡,李大爷经过抢救才醒过来。
啊~一位多么勤奋的战士啊~
之后,连里又批准李向群新的要求,8日上午,李向群一溜小跑,别人扛一包,他扛两包。一天运送沙包300多个,成全营扛沙包最多的一个。
8月14日,是李向群最幸奋、最难忘的日子。指导员告诉他:上级已批准他入党申请。李向群激动地表示,要为党和人民多做贡献。
8月17日上午,已连续奋斗14个小时的李向群感到头昏发
热。他找到营部卫生员要了几粒速效感冒胶囊。
李向群硬撑着身子在烈日下奋战,好不容易坚持到了下午。这时,他感到头重得抬不起来,两只脚直打飘,终于昏倒在工地上。一量体温高达40度,连里只好把他送到团卫生队。
啊~一位多么坚强的战士啊~
19日14时,公安县南平镇天兴堤段发现管涌群。正在输液的李向群听到集合的哨声拔掉针管,穿上衣服就奔向大堤。
上了大堤,李向群感到头要爆炸似的。为了减轻疼痛,他找了根带子把头扎住,扛起两袋沙包就跑。他的牙把嘴唇都咬出了血印。李向群不听指导员的劝阻,又一次昏倒在大堤上。又被送回了团卫生队。
8月21,李向群听到汽车发动的声音,跳起来就向外冲去。
再一次加入抗洪大军。
指导员在人群中发现了李向群,指导员把他推上车,但李向群又跳下车,到另一边干起来了。上午十多时,当他扛着两包沙包爬上大堤时,头一昏,一下子摔倒了。他嘴里和鼻孔里渗出了血。
15分钟后,李向群才苏醒过来。他谢绝了战友和老乡的劝阻,又加入到扛沙包的队伍中。
这是生命的最后脚步。李向群扛到第20包时,他终于一头栽倒在大堤上,昏死了过去。
啊~多么感人的几句话啊~
团里的陈政委赶来,急忙送医院抢救。经过半小时的紧急抢救李向群终于醒过来。他用极其微弱的声音问教导员:“管涌堵住没有??还滑不滑坡??晚上还有任务吗,一定要让我去??”王教导员的眼泪再也止不住了。
英勇的李向群因劳累过度导致心力衰竭,肺部大面积出血,于1998年8月22日永远闭上了眼睛。
啊,这位李向群战士真是感人啊,特别是他说的那几句话我的眼泪也纷纷流出来了~
一位多么可敬可爱的战士啊~相关内容:电影院里,我听到了自然的呼唤 这真是部感人的片子,很久没看过这样的电影了~尤其记得片中虎妈妈去追赶那辆带走小老虎的车子那一幕情节——虎妈妈拼命想解开绳子,救出自己的孩子,但无情的猎人看见这一催人泪下的情景后,反而将车子开得摇摇晃晃,虎妈妈从车上掉下来...
看《关爱明天》有感 《关爱明天》是一部教育影片,片中向我们展现了许多关于青少年违法行为、交通安全和科学知识的镜头,使我们深受教育。影片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不良少年不懂得交通法规,在马路上飞速骑车,结果被一辆大卡车撞得飞了起来,车被撞得“五...
理由 每一朵花都有开放的理由,每一个人都有活在世界上的理由,可是,理由真的可以让每一件事情得到充分的解释吗,《每一朵花都有开放的理由》这是一位记者在评选“十佳教师”大会
上发出感触而写的一篇。
观《小平,您好》有感 这是一段用胶片记录的真实故事,一部荡气回肠的感人史诗。今天下午,我们六年级全体师生在学校的演播大厅观看了《小平,您好》这部电影。**同志是一个彻底改变中国命运的伟人,是站在另一高度思考问题的伟人。
让一下,又何妨 曾有一则故事是这么说的:有两户人家隔墙而居,两家人却为了这道墙闹意见,处得不十分融洽。甲户的主人在京城做官,收到从家中寄来的家书,得知两家水火不相容的状况,就写了一首诗:“闻说相争只为墙,相让一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
《我的战友**》读后感 这篇是我们语文教科书中的一篇课文。我读了以后深有感触。这篇课文讲述了作者的一个队去拔掉被敌人占领的“391”高地这颗“毒牙”,于是就在高地的附近埋伏。过了一段时间,敌人使用燃烧弹把周围的草烧起来了,大火把**包围了。
观《小平,您好》有感
作文三:《可敬的战士》1300字
谢樵:义无反顾搏激流
2014年8月3日,云南省鲁甸地震发生后,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医院紧急组织41人的应急医疗救援分队赶赴灾区开展救援。
4日中午,医疗救援分队挺进龙头山镇光明村,战士谢樵随队抢救并协助当地群众搬运伤病员,先后往返出入山体滑坡道路近40次。13时,救援分队接到大林村村民刘远玉的求救。大林村被泥石流掩埋,60余人下落不明,其妻张仲巧也未逃出,请求救援队帮助寻找。但前往大林村唯一的路被巨大的堰塞湖挡住。
救人要紧!谢樵主动请缨,脱掉外衣,向对岸游去。眼看就要游到对岸时,余震突然袭来,一块块石头从山上滚落水中,激起巨大的浪花,谢樵被一块石头击中。目击谢樵遇险的总队医院医务处助理员万艳梅泣不成声地对记者说:“当时,我们看到他的两只胳膊在水面上奋力挣扎,但最终被汹涌的急流卷入水中。那一刻,我们的心都碎了。”
8日上午9点50分,谢樵的遗体被搜救队员打捞上岸。
(摘自“中国警察网” 本文作者:郑明波 等)
女子救援队:像男人一样拼命
她们素面朝天满脸灰土,和男兵一样身穿救援队制服;她们穿梭在灾区现场和男人一样拼命,只为能够通过女子先天的细心和柔情救出更多的受灾村民。
鲁甸地震发生后,陆军第十四集团军某工兵团成立了全国首个“女子地震救援队”赶赴现场救援。5名20岁左右的女兵跟随救灾部队来到灾区,救援过程中丝毫没有因为自己是女兵而受到任何“特殊待遇”。进入灾区途中,由于灾区交通拥堵,所有救援人员不得不徒步进灾区,5名女兵也跟着部队背负数十公斤的救援器材徒步行进10公里。救援现场,女兵们和男兵一样,冒着余震转移遇难者遗体、对生还者进行救援。
她们虽然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却也接受不了生离死别。看着因亲人遇难悲伤哭泣的村民,5名女兵的心也被深深触动,说:“真希望不要发生地震。”
(摘自《都市时报》 本文作者:何惠子 等)
战斗在堰塞湖的爆破队
上等兵周志杰18岁的生日是在约40摄氏度高温下背着炸药度过的。几天来,他和驻广西武警第一总队水电三支队的11位战友一起,每天人工背运共3吨炸药上山顶,每次24公斤,每天往返几十趟。
地震引发的山体滑坡,在牛栏江红石岩村形成堰塞湖,危及上下游数万民众安全。要实现堰塞体排险,必须开挖泄流槽。但由于地震把整个山头震垮,堰塞体上巨石横陈。人工背运的炸药,能够炸开阻碍泄流槽的巨石。8月10日,记者在半山腰遇见周志杰时注意到,因为背炸药太多,他的双肩出现一道道勒痕。“累,但还能坚持。”刚刚跨入成年人行列的周志杰告诉记者。
广西武警水电三中队中队长万宁宁,是组织爆破的主要负责人。他已经连续2天2夜蹲守在堰塞体上。他从事爆破3年,面对爆破产生石头到处飞等问题,万宁宁必须与爆破员一起,防止出现问题。9日凌晨3点,他们刚把500公斤的炸药装好,又一次余震袭来,碎石把刚装好的导火索全部埋住,部分还被砸断。官兵们只能借助月光隐约辨物,进行二次安装。万宁宁和战友们依托2只手电和3个手机,一点一点处理,一夜无眠。
在处理这一系列工作中,最为劳心劳力的要数堰塞湖排险主力的广西武警水电三支队的头儿――王永兴。从排险工作第一天起,王永兴就24小时处在“连轴”状态。在堰塞体上熬了3天后,外出换洗时一称体重,他瘦了17斤。
(摘自“中新网” 本文作者:李斌)
作文四:《可敬的战士》1400字
可敬的战士
歌手推广 ://.zhuan6./
谢樵:义无反顾搏激流
2014年8月3日,云南省鲁甸地震发生后,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医院紧急组织41人的应急医疗救援分队赶赴灾区开展救援。
4日中午,医疗救援分队挺进龙头山镇光明村,战士谢樵随队抢救并协助当地群众搬运伤病员,先后往返出入山体滑坡道路近40次。13时,救援分队接到大林村村民刘远玉的求救。大林村被泥石流掩埋,60余人下落不明,其妻张仲巧也未逃出,请求救援队帮助寻找。但前往大林村唯一的路被巨大的堰塞湖挡住。
救人要紧~谢樵主动请缨,脱掉外衣,向对岸游去。眼看就要游到对岸时,余震突然袭来,一块块石头从山上滚落水中,激起巨大的浪花,谢樵被一块石头击中。目击谢樵遇险的总队医院医务处助理员万艳梅泣不成声地对记者说:“当时,我们看到他的两只胳膊在水面上奋力挣扎,但最终被汹涌的急流卷入水中。那一刻,我们的心都碎了。”
8日上午9点50分,谢樵的遗体被搜救队员打捞上岸。
(摘自“中国警察网” 本文作者:郑明波 等)
女子救援队:像男人一样拼命
她们素面朝天满脸灰土,和男兵一样身穿救援队制服;她们穿梭在灾区现场和男人一样拼命,只为能够通过女子先天的细心和柔情救出更多的受灾村民。
鲁甸地震发生后,陆军第十四集团军某工兵团成立了全国首个“女子地震救援队”赶赴现场救援。5名20岁左右的女
兵跟随救灾部队来到灾区,救援过程中丝毫没有因为自己是女兵而受到任何“特殊待遇”。进入灾区途中,由于灾区交通拥堵,所有救援人员不得不徒步进灾区,5名女兵也跟着部队背负数十公斤的救援器材徒步行进10公里。救援现场,女兵们和男兵一样,冒着余震转移遇难者遗体、对生还者进行救援。
她们虽然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却也接受不了生离死别。看着因亲人遇难悲伤哭泣的村民,5名女兵的心也被深深触动,说:“真希望不要发生地震。”
(摘自《都市时报》 本文作者:何惠子 等)
战斗在堰塞湖的爆破队
上等兵周志杰18岁的生日是在约40摄氏度高温下背着炸药度过的。几天来,他和驻广西武警第一总队水电三支队的11位战友一起,每天人工背运共3吨炸药上山顶,每次24公斤,每天往返几十趟。
地震引发的山体滑坡,在牛栏江红石岩村形成堰塞湖,危及上下游数万民众安全。要实现堰塞体排险,必须开挖泄流槽。但由于地震把整个山头震垮,堰塞体上巨石横陈。人工背运的炸药,能够炸开阻碍泄流槽的巨石。8月10日,记者在半山腰遇见周志杰时注意到,因为背炸药太多,他的双肩出现一道道勒痕。“累,但还能坚持。”刚刚跨入成年人行列的周志杰告诉记者。
广西武警水电三中队中队长万宁宁,是组织爆破的主要负责人。他已经连续2天2夜蹲守在堰塞体上。他从事爆破3年,面对爆破产生石头到处飞等问题,万宁宁必须与爆破员一起,防止出现问题。9日凌晨3点,他们刚把500公斤的炸药装好,又一次余震袭来,碎石把刚装好的导火索全部埋住,部分还被砸断。官兵们只能借助月光隐约辨物,进行二次安装。万宁宁和战友们依托2只手电和3个手机,一点一点处理,一夜无眠。
在处理这一系列工作中,最为劳心劳力的要数堰塞湖排险主力的广西武警水电三支队的头儿――王永兴。从排险工作第
一天起,王永兴就24小时处在“连轴”状态。在堰塞体上熬了3天后,外出换洗时一称体重,他瘦了17斤。
(摘自“中新网” 本文作者:李斌)
歌手推广
作文五:《可敬的“蓝衣战士”》4300字
作者:刘一达王小平
北京晚报 2003年07期
引子
常言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非常时刻方显英雄本色。在京城万众一心抗“非典”的日子里,平时不显山露水的环卫工人,在他们的平凡岗位上,谱写了一首首感人的壮歌。
调兵遣将运“非典”垃圾
话说4月的北京,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打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百姓心中出现了恐怖的阴影。4月20日,疫情大爆发,京城确诊的“非典”病人和疑似患者猛增到每天一百多号。各医院自然成了“抗非”的前线。从4月20日起,各个医院告了急,不光是病床紧张,“非典”病人的垃圾也没有清运,而且越来越多。这可不是小事,诸位心里都明白,这些垃圾的病毒感染性很强,怎么办?“非典”垃圾告急的报告很快摆到了市政管委负责人的案头。众人心急如焚。诸位有所不知,敢情医院的垃圾跟普通的生活垃圾不是一个“待遇”,从1998年起,市政管委便作出决定,医用垃圾必须由专业公司清运,环卫部门只负责清运生活垃圾。“非典”疫情爆发后,负责清运医院垃圾的一些农民工惧怕感染,临阵脱逃者不少,公司人手一时紧张,难以承担清运“非典”垃圾的重任。此外,“非典”垃圾非同一般生活垃圾,如何清运、运到哪儿焚烧?也是个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市政管委紧急调兵遣将,动员各区环卫局火速增援。清运“非典”垃圾的重任便落在了各区环卫工人的肩上。那些日子,市政管委的负责人真是着了大急,负责人亲自披挂上阵,与各区环卫部门的头头脑脑为寻找焚烧“非典”垃圾的地点,不知在远郊转了多少圈儿,三上房山怀柔,五下石景山门头沟,谁听说要在自己管辖的地段烧“非典”垃圾都挠头。几经周折,终于在远郊某处找到了焚烧点。
十八勇士突击队
却说军令如山倒。清运“非典”垃圾的任务下达到东城区环卫局,全局上下紧急动员。当时的疫情正紧,人心惶惶,清运“非典”垃圾,如同“白衣天使”上一线。环卫工人素有敢打硬仗的光荣传统,得知要上“前线”,一个个争先恐后、摩拳擦掌。不到半天时间,有180多人写了请战书,70多人口头或打电话表态,要求加入小分队。局领导周密考虑,挑选18位身体强壮经验丰富的精兵组成了一支清运“非典”垃圾的“蓝衣”突击队(因环卫工作服是蓝色的,故有此称),由一名副局长率领,奔赴抗“非典”的一线。有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东城区地处市中心,政府领导对环卫相当重视,早在疫情爆发前,便已购置了6辆全封闭的运输车。突击队组成后,又为他们配置了隔离服、防护镜、手套、雨靴等全套服装,并请防疫部门的专家为他们讲解防护知识。一切就绪,紧急出兵。
却说运“非典”拉圾突击队开赴一线后,当时没有隔离点,而这些职工又属高危群体,必须单独安营扎寨,与人隔离。何处安营?颇费脑筋。周围居民得知这些人是运“非典”垃圾的,均退避三舍。为了不扰民,区环卫局在朝阳区洼里一带找了七八间拆迁房,说是房,其实跟工棚差不多,四周全是断壁残垣,没有水电,突击队员夜里清运垃圾回来,便摸着黑在这种地方“打横儿”。在这种凄凉的情景状态下,环卫战线的十八勇士愣没怨言,哥儿几个相互鼓励,任务再艰巨,也要咬牙挺住,这正是考验咱们的时候。区政府得知突击队员们的艰难处境紧急开会研究,出资在立水桥地区租了一个农家小院,15间房,4个车库,只用了5天时间便将其改建成能在里头吃住洗厕功能完备的临时住所,解决了突击队员的休息问题。且说突击队承担起协和、地坛、和平里、东直门中医院、第六医院等13家医院的“非典”垃圾的清运任务。当时的病人每天都在迅速增多,垃圾量也跟着多起来。东城区31家医院,原来每天的医用垃圾38吨,现在一个晚上,3家医院的垃圾就能拉20吨。清运“非典”垃圾跟生活垃圾不同,先装在塑料袋里,然后用特别的纸箱子密封,再装到封闭车里。突击队员们都是夜间行动,拉到焚烧点来回80多公里,经常一干就是一通宵,十八勇士没一个叫苦的,表现出环卫工人的职业本色。
老将披挂上阵
环卫十八勇士冒着被传染“非典”的危险,舍身运送“非典”垃圾的感人事迹很多,单说给大伙做饭的厨师赵祥寿。老赵今年53岁,是陕西插队回京的老知青,原本在清洁队当厨师,得知上一线运“非典”垃圾的突击队需要有人做饭,他头一个报了名。他有个傻弟弟是残疾人,双下肢截肢,没了腿,平时全仗着老赵侍候。老赵的爱人是当年插队时找的当地农民,回京后一直当临时工。全家住在宣武区储子巷一间八九平方米的小平房,生活挺困难。老赵奔了一线。爱人把临时工辞了,在家侍候傻兄弟,端屎端尿没有二话。队里领导得知他家的境况,带人到他家看望,老赵的爱人觉得很不落忍,领导问她有什么困难,她说啥困难也没有,让老赵安心工作就是了。领导提出派人帮她干点活儿,她坚决不让:“您别以为他干什么大事了,他是环卫工人,现在国家有难,他应该往前冲呀。”这句朴实的话,感动得队里头儿忍不住热泪盈眶。56岁的雷玉良是个老环卫,平时在队里修三轮车,听说需要人上一线拉“非典”垃圾,老雷坚决要去,自己打好了行李卷,带着生活用品来请战。他说话不拐弯:“我都这把年纪了,染上‘非典’不碍事。不能让那些小年轻染上,他们还没享受好时候呢。”老雷块儿大,体重二百多斤,还有血压高,领导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没让他参加突击队,为这事,他跟领导急了,领导只好跟他打马虎眼:“您要是上一线,哪儿给您找防护服去呀?”老雷说:“我不穿防护服也能照样干。”他觉得关键时刻没能冲到第一线,是终生遗憾。突击队员李成立是从东北来的小伙子,没留神,脚被玻璃碴扎伤,缝了十多针。第二天就要跟车出活儿。队长怕他感染,强令他休息,他怕头儿不让他再干啦,急得直掉眼泪,拆线后马上又上了前线。
正是有这样一支敢打敢拼的突击队,才保证了首都各医院的“非典”垃圾及时清运,这些普通的劳动者在疫情面前没退缩,用默默奉献的精神,在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发挥了尖兵作用。
一个都不能走
诸位,现如今京城的环卫队伍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京城拾掇“门脸”、清运垃圾的多一半是临时招聘的外地务工人员,京城“非典”疫情爆发后,风声吃紧,有些外地务工者一时心里发毛,老家的亲人也以为疫情难以控制,纷纷让他们回家,一时间,环卫队伍人心惶惑,几天的工夫,走了好几百人。东城区环卫职工2300多人,一线的外地务工者一下走了80多。您想这些人一走,京城的街道公厕保洁、居民的生活垃圾清运能不抓瞎吗?东城区政府在关键时刻,紧急开会研究,为稳定环卫队伍,拿出200万元,改善环卫职工的生活待遇,给2000多职工打了胸腺肽,提高免疫力,外地务工者每天测体温,一人一个电话磁卡,随时给家人报平安。改善外地工的住宿条件,力争两人一屋,在伙食上,每天有牛奶鸡蛋,顿顿有肉,同时每人的月工资增加了一百元。这些措施让外地务工者心里踏实了,那些匆忙回老家的,听说待遇提高了,涨了工资又天天能吃肉,没几天的工夫,又陆续地回来了。河北丰宁的农民工刘全利,在“非典”爆发时,孩子有病,回家休假,得知队里人手紧张,急忙回京,当时公交车中断,他为了能回北京,花了100块钱,租了辆农用车,绕着道回到了城边,然后腿儿着回到了队里。他一来带动了十几位老乡。
却说担负着金街清扫保洁任务的王府井环卫所,有130多名职工,90%是外地务工人员。东城区领导对环卫职工非常重视。王府井大街二期改造竣工时,为奖励环卫工人,区领导特地请外地务工人员吃了顿饺子。“非典”疫情爆发后,不少在王府井大街打工的外地人纷纷离京返乡,但环卫所的工人一个也没走,想到了区委书记请的那顿饺子,想到了如果回家,王府井大街没有清扫,对不起首都人民对自己的信任与关怀。这些外地务工者在非常时期特地集体给区领导写了一封保证书,书中写道:在首都人民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不能走,而且要出色完成任务。这些环卫工人默默地担负起非常时期稳定民心的重任。4月底,王府井大街的行人稀少,从南口能一眼看到北口,但是却有环卫工人的身影。协和医院后门在校尉胡同,每天进出病人。在胡同口值勤的老大妈见环卫工人扫到这儿,关心地说:“别往里走了,留神染上‘非典’。”环卫工人笑了笑说:“都怕传染,这里的卫生谁搞?大妈,我们不怕。”
以身试验消毒液
环卫工作联系着千家万户,东城区的公厕在全市八个城区占第一,共有1074座。抗“非典”时期,公厕的粪便如何消毒灭菌、抑制病毒传播,这是环卫部门遇到的新问题,他们为此专门请卫生防疫专家研究,专家说最好的办法是使用漂白粉。此方从4月28日开始实施,保洁员每天往粪井沟槽里撒漂白粉,对公厕内喷洒过氧乙酸消毒液,但是消毒液的配比很难掌握,喷少了,入厕者觉得不管用,喷多了,闻着又受不了。管理员达桂义亲身做试验。达桂义40出头,上有80多岁的婆婆瘫痪在床,丈夫又下了岗,家里非常困难。但是面对紧张的疫情,她没有畏惧,不顾个人安危,配药喷药,过氧乙酸把她的手烧起了大泡,做不了饭,她让邻居帮忙,在抗“非典”时期,她一天没误工,保证了公厕的正常使用。北新桥地区的酱房西夹道发现了一个“非典”病人,街道和派出所把居民院和公厕封了,胡同里的居民上厕所成了问题。街道让环卫部门对公厕全面消毒,保洁员是个外地小伙子,一听这事胆小了,管理员李海挺身而出。夫人知道了,赶紧劝他,李海安慰了夫人,自己顶着干了一天。胡同里的居民十分感动,说,关键时刻还得是环卫工人。
“下水道”不能出事
诸位有所不知,以前环卫部门的粪便排泄是一种无序状况,也就是说把公厕的粪便掏出后,便排泄到市政的污水管道里,顺着污水排走。抗“非典”时期,粪便是重要的传染源,如何处理以前的无序状况,成了大家关注的热点。东城区环卫局这次利用抗“非典”,下决心解决此事。在市政管委的协调下,把东城区的粪便拉到方庄和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先将粪便搅拌,把粗渣子过滤,消毒处理,然后排放到污水处理系统循环。过去掏粪便的工人是东口进,西口出,8点钟上班,10点钟就完事了,现在又加了6部车,环卫职工每天要干八九个小时,但是为老百姓解决了大问题。
4月29日,东直门中医院的一个化粪池满了,不及时抽,就会四溢,后果可想而知。电话打到环卫局,是去还是不去?去,东直门中医院是接收“非典”病人的重点医院,当时已被隔离,不去,化粪池溢池就是环卫工人的失职。在这种时刻,副所长张宝宏毫不犹豫,带着职工赶到了现场。5月3日,和平里医院的发烧门诊报告化粪池满池了,班长王林接到电话,说我带人去!司机刘岩把孩子锁在家里,赶赴现场。当时疫情很严重,工人没穿隔离服,只戴着一个口罩。表现了环卫工人关键时刻冲得上去的那种奋不顾身的劲头。正是这种精神,才保证了首都人民的抗击“非典”的战斗中,上水道和“下水道”都踏踏实实。
作文六:《可敬的抗日老战士》600字
可敬的抗日老战士
黄州区实验小学 六(一)班 余敏倩
前几日在爸爸的空间里看到一篇日志,这他的一位朋友张叔叔写的。他记述的是他的父亲——张爷爷。张爷爷也是一位抗战老战士,十几岁参军。抗日胜利时他才十九岁。如今,这位张爷爷已经八十九岁了。
张叔叔在日志里写到,九月一日那天,全国统一安排慰问抗日老战士。张爷爷非常高兴,按要求又穿上了军装,一大早起来去菜园拔了些花生,煮了一大盆摆在茶几上。
张叔叔不解,问:“爸,买点水果回来招待不是更好?”
张爷爷却说不用:“同志们来了,让他们也尝尝这胜利的果实!”
细想一下,这话言简意却很深。张爷爷特别实诚,他觉得同志们为抗日胜利而来,让他们尝尝“胜利的果实”也好。而且这些花生是张爷爷亲手栽种的,就更有意义了。
看到这里,我不由得笑了,张爷爷真是人老心未老哇!
九点半,组织部桂部长带着一行人来到了张爷爷的家,给张爷爷颁发了纪念章,送来了慰问金??临别时桂部长笑言:“六十周年我们来了,七十周年今天又来了,好好保重,八十周年我们再来!”
是呀,好好保重,不正是全国人民对这些抗日英雄最真挚的祝福吗!
文字下面有配图,我分明看到,张爷爷那饱经沧桑的脸上浮现出了欣慰的微笑——历史的铭刻,国家的意志,组织的惦念,活着的幸福??一切尽在不言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的胜利,如今我们的美好生活,不都是靠张爷爷这些抗日英雄用自己的热血换来的吗?
九月三日那天,看到阅兵式上那些脸上挂着自豪微笑的抗日老战士们,我又想起这篇日志,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啊!这可亲可敬的抗日老战士!
作文七:《可敬的消防员》700字
我是一个帅气的小男生,从小就非常崇拜消防员叔叔。听妈妈说,在我上幼儿园的时候,就有一整套的消防玩具,报火警、定方位,和小伙伴们一起配合“救火”。 我平时最喜欢看《烈火雄心》《火线英雄》《真正男子汉》等消防题材的电视节目,因为这些节目在呈现跌宕起伏情节的同时,也将消防知识融入其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使我对消防员叔叔的工作有了更多了解。 我觉得消防员叔叔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帅气”。 他们皮肤黑黑的,个子高高的,腰板直直的,肌肉鼓鼓的,一看就是名副其实的大帅哥。每当警报声响起,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们都会放下一切,迅速投入到行动中去。而且,他们不走楼梯,直接从滑杆旋转而下,麻利地穿好消防战斗服、戴好头盔、腰带、空气呼吸机、氧气瓶等消防装备,动作一气呵成,帅呆了! 我觉得消防员叔叔的第二个特点就是“牛气”。 “忠诚可靠、服务人民、竭诚奉献”是新时期的消防精神。消防员叔叔的工作具有一定危险性,没有过人的勇气和胆识,成不了一名优秀的“钢铁战士”。 我经常能在报纸上看到关于消防英雄的报道:消防员叔叔刘家嵘,狂奔44楼,将一名被困的小男孩从火中救出,自己累得脸色苍白;山东化工厂爆炸,消防员叔叔冲在第一线,困了、累了就睡在马路边;天津塘沽危化品仓库发生爆炸,消防员叔叔临危受命,奔赴火场,很多人都没能再回来。看了这些新闻,我的眼泪都流出来了…… 前两天,我作为《海门日报》的特约小记者,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海门市消防大队,了解了消防员叔叔们的日常生活和训练。消防员叔叔耐心地为我们介绍消防器材的性能及用途,并当场演示它们的使用方法……我们都看得目不转睛,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最后,我想说,同学们,让我们走近消防、了解消防、宣传消防,从小培养防火意识,带动周边的人,防患于未然,那就是对消防员叔叔最高的敬意和爱护哦。 指导老师/冯海娟 发稿/庄眉舒
作文八:《可敬的战士[文档资料]》1500字
可敬的战士
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谢樵:义无反顾搏激流
2014年8月3日,云南省鲁甸地震发生后,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医院紧急组织41人的应急医疗救援分队赶赴灾区开展救援。
4日中午,医疗救援分队挺进龙头山镇光明村,战士谢樵随队抢救并协助当地群众搬运伤病员,先后往返出入山体滑坡道路近40次。13时,救援分队接到大林村村民刘远玉的求救。大林村被泥石流掩埋,60余人下落不明,其妻张仲巧也未逃出,请求救援队帮助寻找。但前往大林村唯一的路被巨大的堰塞湖挡住。
救人要紧~谢樵主动请缨,脱掉外衣,向对岸游去。眼看就要游到对岸时,余震突然袭来,一块块石头从山上滚落水中,激起巨大的浪花,谢樵被一块石头击中。目击谢樵遇险的总队医院医务处助理员万艳梅泣不成声地对记者说:“当时,我们看到他的两只胳膊在水面上奋力挣扎,但最终被汹涌的急流卷入水中。那一刻,我们的心都碎了。”
8日上午9点50分,谢樵的遗体被搜救队员打捞上岸。
(摘自“中国警察网” 本文作者:郑明波 等)
女子救援队:像男人一样拼命
她们素面朝天满脸灰土,和男兵一样身穿救援队制服;她们穿梭在灾区现场和男人一样拼命,只为能够通过女子先天的细心和柔情救出更多的受灾村民。
鲁甸地震发生后,陆军第十四集团军某工兵团成立了全国首个“女子地震救援队”赶赴现场救援。5名20岁左右的女兵跟随救灾部队来到灾区,救援过程中丝毫没有因为自己是女兵而受到任何“特殊待遇”。进入灾区途中,由于灾区交通拥堵,所有救援人员不得不徒步进灾区,5名女兵也跟着部队背负数十公斤的救援器材徒步行进10公里。救援现场,女兵们和男兵一样,冒着余震转移遇难者遗体、对生还者进行救援。
她们虽然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却也接受不了生离死别。看着因亲人遇难悲伤哭泣的村民,5名女兵的心也被深深触动,说:“真希望不要发生地震。”
(摘自《都市时报》 本文作者:何惠子 等)
战斗在堰塞湖的爆破队
上等兵周志杰18岁的生日是在约40摄氏度高温下背着炸药度过的。几天来,他和驻广西武警第一总队水电三支队的11位战友一起,每天人工背运共3吨炸药上山顶,每次24公斤,每天往返几十趟。
地震引发的山体滑坡,在牛栏江红石岩村形成堰塞湖,危及上下游数万民众安全。要实现堰塞体排险,必须开挖泄流槽。但由于地震把整个山头震垮,堰塞体上巨石横陈。人工背运的炸药,能够炸开阻碍泄流槽的巨石。8月10日,记者在半山腰遇见周志杰时注意到,因为背炸药太多,他的双肩出现一道道勒痕。“累,但还能坚持。”刚刚跨入成年人行列的周志杰告诉记者。
广西武警水电三中队中队长万宁宁,是组织爆破的主要负责人。他已经连续2天2夜蹲守在堰塞体上。他从事爆破3年,面对爆破产生石头到处飞等问题,万宁宁必须与爆破员一起,防止出现问题。9日凌晨3点,他们刚把500公斤的炸药装好,又一次余震袭来,碎石把刚装好的导火索全部埋住,部分还被砸断。官兵们只能借助月光隐约辨物,进行
二次安装。万宁宁和战友们依托2只手电和3个手机,一点一点处理,一夜无眠。
在处理这一系列工作中,最为劳心劳力的要数堰塞湖排险主力的广西武警水电三支队的头儿――王永兴。从排险工作第一天起,王永兴就24小时处在“连轴”状态。在堰塞体上熬了3天后,外出换洗时一称体重,他瘦了17斤。
(摘自“中新网” 本文作者:李斌)
感谢你的阅读和下载
*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本文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或者发站内信息。我将尽快删除。*
作文九:《一位多么可敬可爱的战士啊!》1600字
精品文档
一位多么可敬可爱的战士啊~ 一位多么可敬可爱的战士啊~ 读完〈李向群〉一文后,我坐在沙发上,默默地流着眼泪,眼前浮现出李向群感人的一句
一位多么可敬可爱的战士啊~ 本文由编辑为您精心准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浏览!一位多么可敬可爱的战士啊~ 读完〈李向群〉一文后,我坐在沙发上,默默地流着眼泪,眼前浮现出李向群感人的一句句感人的话语。
啊~一位舍己救人的战士~
一天凌晨,睡梦中的李向群被一阵喊声惊醒:“不好啦,快救火呀~”患重感冒的李向群向火场奔去。
李向群冲进火海中,救出了李大爷,接着又背出了两袋粮食。刚放下粮食,李大爷却不见了。原来他又跑进屋里抢救儿子的结婚用品去了。李向群不由分说,提起一桶水往身上一浇,转身又冲进火海去救李大爷。在战友的协助下, 李向群背着大爷出来了。他的脸上燎起了水泡,李大爷经过抢救才醒过来。
啊~一位多么勤奋的战士啊~
之后,连里又批准李向群新的要求,8日上午,李向群一溜小跑,别人扛一包,他扛两包。一天运送沙包300多个,成全营扛沙包最多的一个。
1 / 3
精品文档
8月14日,是李向群最幸奋、最难忘的日子。指导员告诉他:上级已批准他入党申请。李向群激动地表示,要为党和人民多做贡献。
8月17日上午,已连续奋斗14个小时的李向群感到头昏发热。他找到营部卫生员要了几粒速效感冒胶囊。
李向群硬撑着身子在烈日下奋战,好不容易坚持到了下午。这时,他感到头重得抬不起来,两只脚直打飘,终于昏倒 在工地上。一量体温高达40度,连里只好把他送到团卫生队。
啊~一位多么坚强的战士啊~
19日14时,公安县南平镇天兴堤段发现管涌群。正在输液的李向群听到集合的哨声拔掉针管,穿上衣服就奔向大堤。
上了大堤,李向群感到头要爆炸似的。为了减轻疼痛,他找了根带子把头扎住,扛起两袋沙包就跑。他的牙把嘴唇都咬出了血印。李向群不听指导员的劝阻,又一次昏倒在大堤上。又被送回了团卫生队。
8月21,李向群听到汽车发动的声音,跳起来就向外冲去。
再一次加入抗洪大军。
指导员在人群中发现了李向群,指导员把他推上车,但李向群又跳下车,到另一边干起来了。上午十多时,当他
2 / 3
精品文档
扛着两包沙包爬上大堤时,头一昏,一下子摔倒了。他嘴里和鼻孔里渗出了血。
15分钟后,李向群才苏醒过来。他谢绝了战友和老乡的劝阻,又加入到扛沙包的队伍中。
这是生命的最后脚步。李向群扛到第20包时,他终于一头栽倒在大堤上,昏死了过去。
啊~多么感人的几句话啊~
团里的陈政委赶来,急忙送医院抢救。经过半小时的紧急抢救李向群终于醒过来。他用极其微弱的声音问教导员:“管涌堵住没有??还滑不滑坡??晚上还有任务吗,一定要让我去??” 王教导员的眼泪再也止不住了。
英勇的李向群因劳累过度导致心力衰竭,肺部大面积出血,于1998年8月22日永远闭上了眼睛。
啊,这位李向群战士真是感人啊,特别是他说的那几句话我的眼泪也纷纷流出来了~
更多信息敬请关注(.ReaDer8.)观后感范文频道:://.reader8./data/duhougan/
(作者: 编辑:rapoo)
3 / 3
作文十:《可敬的爸爸作文》1300字
幽默的爸爸
爸爸整天在外地东奔西走,很少能回家,可敬的老爸写人作文600字。他非常热爱本职工作,为了工作他可以放弃休息,放弃回家,甚至不顾个人安危……
就在2008年5。12号四川发生了特大地震,老爸第一批自告奋勇的去了四川最危险的震区—-映秀镇,那是地震的第二天,虽然大地震已经过去,但6级左右的余震不断发生,震区根本无路可走而且在途中不断有乱石滚落,随时都有可能丢掉性命。这么恶劣的条件,他怕妈妈担心,一开始就没有告诉妈妈,是妈妈自己猜到了,以老爸的个性,妈妈比谁都清楚。
当时,全中国都笼罩着地震带来的恐惧和不安,妈妈和我也不例外,妈妈劝说爸爸赶快从四川回来,可爸爸却对妈妈说:“这里需要我,这里有很多孩子都成了孤儿,全中国人们都伸出了援助之手,你没到这里来,如果换做你你也不会眼睁睁的的看着自己的同胞受难,而自己却当逃兵的。”老爸说服了妈妈。老爸在四川一待就是十几天,而且他把身上带的钱,自己使用的帐篷、棉被都捐给了灾区的人们。
从四川回来后,老爸抚摸我的头落泪了,他对我说:“琦琦,你一定要珍惜今天的生活,好好学习,震区的人们太惨了,那些失去了父母的孩子,太可怜了!”老爸拍了许多珍贵的照片,我明白老爸要坚持留在四川的原因,那里有那么多失去亲人的孩子需要帮助,那么多失去亲人的灾民们需要安慰。
在春节假期期间,爸爸再次放弃了与我和妈妈团聚的机会去了四川,他说要去看看灾区的人们,去看看灾区的孩子们是怎么度过灾后第一个春节的,那里有更多的心需要安慰。就这样爸爸在四川灾区度过了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春节。熟稳重的初中生的过程,承载了多少的心血和努力,我在心里对自已说:“拼搏吧,少年!”
【写作指导:如何加强议论文中的思辨性】
1、思辨性
“思辨”字典上解释为“思考辨析”,它体现在议论文的立论和论证之中。眼下,中学作文教与学都深信文章立意无高下之分,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道理的浅与深无关紧要,不愿在语文读写中进行思辨训练,老是浅尝辄止,拿2008年的高考作文题来说吧,这年的作文题目是:请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写一篇文章。许多学生只写出什么情况下不要轻易说“不”,而不去挖掘为什么不要轻易说“不”,导致文章止于罗列现象,思辨性不强。议论文,必须以思想性见长,否则是绝难进入高分区的。
2、思辨性不强的危害性
思辨性差,不仅提炼的观点就没有深度,而且还会抓不准。所谓抓不准,就是指议论时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对于提供的材料,究竟说明了什么,不能吃准,材料、命题、话题本身说明的问题,有着客观的规定性,是不以你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next88)只有当你的“主观”与“客观”相符合时,这个“准”字,才有可能保证。譬如有个成语叫做“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绳怎样才能把木锯断,水怎样才能把石滴穿呢?如果说:要坚持,持之以恒,对不对?对,但只对了一半。在这里,除了坚持以外,还应当专一;要一门心思在一个地方滴。这样,“断”与“穿”才有可能。如果只抓住一面,就说明你没有认识事物的全体和本质。要去论述,当然也就很难抓“准”了。要想抓准,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思辨性。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够用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去辨证地分析问题。
3、议论文立论需要思辨性,论证也需要在思辨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