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哲理性的古文古文大观》800字
古代的好作品,细细地体味它的精华,写出文章来,是很有根据的.取法于上古,学习虞舜和夏禹时代的作品,博大精深,没有极限.>中的>,>,>,>和>;记载了尧舜礼仪制度,取法有章,但是很艰涩难读.>,>文子简朴,却能在平淡委婉中品评人物.>,>用词不苟,寓于褒贬的意义;尤其是>,文辞夸张,富有文学色彩.>阐述变化的原理,虽然很奇奥,但却有一定的法则可循.>义理正大而又辞藻华丽.向下到了>;叙论广泛论点鲜明,形象生动.>说理畅达,辞锋犀利,气势充沛;富有鼓动性和说服力.>以兼爱非攻为核心;叙事,说理和抒情有机结合.语言质朴却论证严密,逻辑性很强.>用寓言故事阐明道理,具有想象丰富,善于虚构的浪漫色彩.>不追求辞澡华美,却在抽象说理方面有独到见地.它批判地吸收了各家的学问,将先秦诸子百家之学说集于大成,是"天行有常,天理人道,顺天应人"古人文理念和自然科学思想的杰作!>的法理,法治思想;论点鲜明,说理透彻,善于用史实,借助于浅近的比喻及寓言故事来阐发抽象的道理,富有说服力.秦汉以后的史书典籍,从文思说理方面,不断显示出猥琐狭隘!虽然初唐贞观有了一点好的作文之风,但也是充满封建狭隘的神采!纵观秦汉以来,华夏的文书典籍,虽时有激情横溢的篇章,但大都是满腹牢骚......
由中华古文大观:秦汉以前的一些古典名著,其思想哲理性,人文政治理念,文学艺术表现手法,却浑然天成,至性至理,秒趣横生.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使得中华人文政治思想,在尧舜文理念的其础之上,达到了"汤放桀,武伐纣,王公举"的,从仁道和法理论证的高度!先秦堵子百家"天.地.人"论的博大精深,令现代文明感叹!什么是华夏优秀传统文明?中华自古"百家争鸣,求索问道"的传统美德好!
作文二:《励志用的古文经典名句古文》9200字
1.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41.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孔子) 2.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中庸) 42.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孔3.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 子)
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43.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成。(孔子)
记) 4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6.苛政猛于虎。(礼记) 从。(孔子)
7.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45.一言而兴邦,一言而丧邦。(孔子) 8.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46.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孔子) 9.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经) 47.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10.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48.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孔子) (家经) 49.见义不为,无勇也。(孔子) 11.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 50.士可杀不可辱。(孔子) 12.知耻近乎勇。(礼记) 51.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孔子) 13.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5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14.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远。(易经) 矣。(孔子)
15.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书经) 53.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16.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礼记) 矣。(孔子)
17.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54.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孔子) 闻雷霆。(冠子) 55.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孔子) 18.放之四海而皆准。(礼记) 56.当仁不让于师。(孔子) 19.皇皇不可终日。(礼记) 57.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孔20.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书经) 子)
21.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人。(礼记) 58.损者三乐:乐骄东,乐佚游,乐宴乐,2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损矣。(孔子)
2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59.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2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之言。(孔子)
25.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 60.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孔子) 26.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 6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 27.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 6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 28.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63.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论语) 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29.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 矩。(孔子)
30.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孔子) 64.识时务者为俊杰。(孔子) 31.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孔子) 65.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32.道不同,不相为谋。(孔子) 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33.季孙之忧,不在,臾,而在萧墙之内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孔也。(孔子) 子)
34.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6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孔子) 6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35.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孔子) 无过矣。(荀子)
3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6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 37.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 69.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信。(孔子) 38.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 70.敏于事而慎于言。(孔子) 39.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孔子) 71.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 40.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 7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7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10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成仁。(论语) 屈。(孟子)
74.既来之,则安之。(论语) 107.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孟子) 75.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108.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7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子)
语) 109.如欲平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77.朝闻道,夕可死矣。(孔子) 谁?(孟子)
7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110.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以德服人者,子) 心悦而诚服矣。(孟子) 7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111.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80.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论语) 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81.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论语) 心,非人也。(孟子) 82.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论语) 112.杨朱之道,不肯拔一毛而利天下。(孟83.礼之用,和为贵。(论语) 子)
84.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 113.挟泰山以超北海,非不为也,而不能85.是可忍,孰不可忍?(孔子) 也。(孟子)
86.听其言,观其行。(论语) 114.为长者折技,非不能也,而不为也。8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 (孟子)
88.吾日参省吾身。(曾子) 11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89.贫而无怨,富而不骄。(论语) 11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90.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幼。(孟子)
必偃。(孔子) 11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9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118.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是。(孔子) (孟子)
92.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孔子) 11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93.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子)
也善。(孔子) 120.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 9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121.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95.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论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语) (孟子)
96.择其善者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122.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 子)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孟子) 97.智者不惑,仁者不优,勇者不惧。(论12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周) 语) 125.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 98.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126.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老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子)
人皆有之。(孟子) 127.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99.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周)
100.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128.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10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庄周)
子) 129.彼一是非,此一是非。(庄周) 102.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孟子) 130.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103.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管子)
昏昏,使人昭昭。(孟子) 131.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管子) 104.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 132.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荀子) 105.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孟子) 133.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
(晏子)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134.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13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136.流言止于智者。(荀子)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137.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合抱之木,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于毫末。(老子) (《礼记》)
138.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于足下。(老子) 地之厚也。(《荀子》) 139.千里之提,溃于蚁穴。(韩非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140.置之死地而后生,(孙子) 人。(司马迁)
14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142.将欲取之,必先与之。(老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143.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孙子)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144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145.远水不救近火。(韩非子)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146.挂羊头卖狗肉。(晏子) 石)
147.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148.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C
149.察己可以知人,察今可以知古(吕氏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春秋)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150.轻则寡谋,骄则无礼(国语) 子》)
151.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传)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152.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左传) 氏春秋》)
153.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154.士为知已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战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国策)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155.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 祥)
156.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吕氏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秋) 锡)
157.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 158.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159.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160.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左传)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161.贪天之功,据为己有。(左传) 隐)
162.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163.香饵之下,必有死鱼。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164.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左传) 翁)
165.行千里者半九十。 春宵一刻值千金。(苏轼) 16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167.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荀子) D
168.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 B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刘基)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锡)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朱熹)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E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 子》)
F L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 青云之志。(王勃)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已。(曹操)
(《战国策》)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孟子) 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G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争报恩)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陈子昂)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M
忍不拔之志。(苏轼)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宋?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罗梅叶适) 坡)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演义》)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H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刘禹锡)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N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王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石)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老子》) P
J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Q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 迟也。(《战国策》)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见义不为,非勇也。(论语) (论语)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月不待人。(陶渊明)
(辛弃疾)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 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 士为知己者死。(史记)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楼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 易)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盂郊) R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礼记》)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之所趋异也。(司马迁) T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祥)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浒传》)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易》)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S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 为,则易者亦难矣。(彭端叔)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黑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苟子》)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 莫等闭,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W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曹操) 玩物丧志。(书经)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灵。(刘禹锡)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祥)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易)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 鹤)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 (李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隐)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同)
生也有涯,知(智)也无涯。(庄子)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宋?罗大京)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 得。(《晏子春秋》)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5.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X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湘夫人》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
6.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淹)
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里)
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山鬼》
7.李延年——《北方有佳人》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最著名的一段就是曹植《洛神赋》里面的: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5秋菊,
佳人难再得~ 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
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 8.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lù)波。秾纤得衷,名为罗敷。
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
为笼钩。 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
为上襦。 靥(yè)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象应图。披著帩头。
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观罗敷。
——《陌上桑》 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
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máo),
9.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右荫桂旗。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tuān)濑之
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玄芝。 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
步,精妙世无双。 ——还有《诗经》描写卫姜美貌的: 《孔雀东南飞》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10.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多一分则肥少一分则瘦,笑如牡丹临风哭则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海棠带露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美目盼兮,俏笑倩兮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4.诗经 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11.《诗经?国风?秦风》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20.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2.温庭筠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一作著绮)罗襦,双双金鹧鸪。
13. 采莲归,绿水芙蓉衣。
秋风起浪凫雁飞。
桂掉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轻摇橹。
——王勃《采莲曲》
14.【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出处】:
中华诗词-唐五代-崔护
15.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白居易《长恨歌》
16.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面厣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姣喘微微.闲静如姣花照水,行动如若柳扶风.心较比甘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17.探春: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鹅蛋脸儿,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18.唐 王昌龄《采莲曲二首》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19.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李白《古风》
作文三:《古文童趣翻译初一的古文翻译》900字
古文童趣翻译初一的古文翻译
>网安预设问答网,争做全世界最大中文百科知识,专业为您提供各类需要解答的题目解答.>>人教版初一古文,初一的古文翻译-已有网友回答>>标签:>>人教版初一古文>>初一语文古文翻译文章标题关闭所有内部实质意义预览|展开所有内部实质意义预览古诗词《秋词》译文[内部实质意义预览]0|2010-09-11西江月[内部实质意义预览]0|2010-09-11《早春.人教版初一语文古诗文翻译全集-人教版初级中学语文古诗文翻译全集(含全部课文)七年级上册1.童趣(沈复)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于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初一语文文言文的翻译基本方法同学好今天咱们来谈一谈文言文的翻译需要解答的题目一篇文言.翻译古词句必须相识它所处的语言环境然后才能正确地翻译译古文的时候先应该通读.更多关于初一语文古文古文翻译》的解答查看其他人的解答我要做该题解答教师落叶.初一语文数学英语生物政治汗青地理小六语文数学英语小五.初一文言文翻译《论语》十则《论语》十则?原:
文和译文1、子曰:”学而时时习.翻译: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初一古文翻译伤仲永译文金溪不好不坏易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为学翻译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做,那么困初一
古文的事情也容易了;.初一文言文翻译:《论语》十则?原文和译文来源:中考网原创2009-11-1115:22:45[标签:初一文言文]摘要:《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结集,儒家重要经典.2009年4月15日.关于文言文翻译的新闻初一文言文翻译:伤仲永[2009-04-23人教版初一古文4:45:33]初一文言文翻译:木兰诗[2009-04-2314:37:13]初一文言文翻译:《.初一上册文言文翻译|初一上册语文第五课文言文的诗意什么[标签:初一上册,上册,语文]我回忆小的时候,能张开眼睛看太阳,能看清细小的工具.整个初一的古文翻译文>>相关答案>>赞助商链接>>相关搜索>
作文四:《古文童趣翻译古文童趣的翻译》800字
古文童趣翻译古文童趣的翻译
>我回想本身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触感染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面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昂首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丛,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入迷,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我回忆幼稚的童年时,能张开眼睛看太阳,观察最细微的事情,看见藐小的事物,必观察它的特点,所以有凌驾事物本身的乐趣.>>夏天蚊子成群,嗡声如雷鸣,我把它比作在空中的仙鹤飞舞,心里这么一想,果然出现
成千成百的白鹤;昂首看着,脖子也为这种情形而僵硬,把蚊子留在蚊帐中,慢慢用烟喷它,使蚊子冲着烟雾而边飞边叫,当作青云白鹤图,果然仙鹤在云里鸣叫,面前的情形使我感到,安适满足.>>我常在土墙凹凸的地方,花坛小草丛,蹲下身子,使身体与花坛并齐;凝思细看,把草丛当作树丛,把虫蚁当作野兽,把土堆突出的地方当作山丘,凹下去的地方当作山谷,在其中遨游,安适愉快而满足.>>一天,看见两只虫子在草间打架,便寓目,兴趣正浓,忽然有庞然大物,气势汹汹而来,是一只癞蛤蟆,舌头一吐,把两只虫子都吞了进去.我年纪还小,方才入迷>
作文五:《[方案]唯美的古文》2900字
唯美的古文
1、 用我三生烟火,换你一世迷离。 2、 我自是年少,韶华倾负。
3、 长街长,烟花繁,你挑灯回看, 短亭短,红尘辗,我把萧再叹。
4、 终是谁使弦断,花落肩头,恍惚迷离 5、 多少红颜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乱冢。
6、 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斜倚云端千壶掩寂寞,纵使他人空笑我。
7、 任他凡事清浊,为你一笑间轮回甘堕。 8、 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聚散。
9、 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 10、 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坠花湮,湮没一朝风涟。花若怜,落在谁的指尖。
11、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12、 相忘谁先忘,倾国是故国。泠泠不肯弹,蹁跹影惊鸿。
13、 昔有朝歌夜弦之高楼,上有倾城倾国之舞袖。
14、 待浮花浪蕊俱尽,伴君幽独。 15、 一朝春去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16、 静水流深,沧笙踏歌;三生阴晴圆缺,一朝悲欢离合。
17、 灯火星星,人声杳杳,歌不尽乱世烽火。 18、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回得了过去,回不了当初。
19、 乌云蔽月,人迹踪绝,说不出如斯寂寞。 20、 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
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21、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22、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24、 蝴蝶很美,终究蝴蝶飞不过沧海。 25、 终于为那一身江南烟雨覆了天下,容华谢后,不过一场,山河永寂。
26、 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 27、 山河拱手,为君一笑 。
28、 几段唏嘘几世悲欢 可笑我命由我不由天。
29、 经流年 梦回曲水边 看烟花绽出月圆。 30、 雾散,梦醒,我终于看见真实,那是千帆过尽的沉寂。
31、 生生的两端,我们彼此站成了岸 。 32、 缘聚缘散缘如水,背负万丈尘寰,只为一句,等待下一次相逢。
33、 看那天地日月,恒静无言;青山长河,世代绵延;就像在我心中,你从未离去,也从未改变。 34、 就这样吧,从此山水不相逢。 35、 既不回头,何必不忘。 既然无缘,何须誓言。 今日种种,似水无痕。 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36、 心微动奈何情己远,物也非,人也非,事事非,往日不可追。
37、 也许是前世的姻 也许是来生的缘 错在今生相见 徒增一段无果的恩怨。
38、 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辈催一辈 一聚一离别,一喜一伤悲,一榻一身卧,一生一梦里 寻一夥相识,他一会咱一会 那一般相知,吹一会唱一会。 39、 总在不经意的年生。回首彼岸。纵然发现光景绵长。
40、 有一种隐忍其实是蕴藏着的一种力量,有一种静默其实是惊天的告白。
41、 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 42、 举杯独醉,饮罢飞雪,茫然又一年岁。 43、 转身,一缕冷香远,逝雪深,笑意浅。来世你渡我,可愿,
44、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追寻。一曲一场叹,一生为一人。
45、 尘缘从来都如水,罕须泪,何尽一生情,莫多情,情伤己。
47、 谁应了谁的劫谁又变成了谁的执念。 48、 你若撒野 今生我把酒奉陪。 49、 人生若只如初见 当时只道是寻常。 50、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盛宴之后,泪流满面。 1 血染江山的画 ,怎敌你眉间, 一点朱砂, 覆了天下也罢 ,始终不过, 一场繁华。
2 风过天地肃杀, 容华谢后, 君临天下, 登上九重宝塔, 看一夜, 流星飒沓。
3 回到那一刹那 ,岁月无声也让人害怕,枯藤长出枝桠 ,原来时光已翩然轻擦, 梦中楼上月下,站着眉目依旧的你啊 ,拂去衣上雪花 ,并肩看 ,天地浩大。
4 听醒木一声收, 故事里她还在等候 ,说书人合扇说从头, 谁低眼, 泪湿了衣袖。
5 你的手, 牵谁衣角, 一路奔逃, 狼烟烽火的喧嚣, 谁煮酒, 一生醉笑 ,千杯难销 ,浮花浪蕊的拥抱。
6 藏心上 亘古的月光 ,怀中殇 不再回眸的苍凉, 翘首觐向, 你伫立此方, 谨记生而为龙的模样 ,谨记我的姓名是炎黄。
7 幻化成西天星光是你轮回的终点, 寂灭到永生沙漏流转了多少时间 ,你在三途河边凝望我来生的容颜 ,我种下曼佗罗让前世的回
忆深陷。
8 学他们跪在雪山面前 ,悄悄的说了很多心愿 ,跟着人群走过了几条街, 捧着酥油茶坐在路边 ,幻想着玛吉阿米的容颜。
9 身边的人眉目淡淡笑叹倦, 阳光雨下忽然出现飘雪。
10 手中镜头稳健, 千年之间, 千秋梦断情愫可懂 ,不知千年之后, 谁的面容, 重塑此时月正浓, 历史跃出书中, 叫嚣重重, 还原一世梦, 梦里金戈铁马, 热血战枭雄。
11 日落时看大漠荒沙,有多少老树昏鸦,断魂处风声如雪,向暮色里十面残杀, 算尽人心难算天意,烧尽孽障业火,一把无牵亦无挂,是潇洒抑或无法作答, 劫灰过尽, 明月当空红颜黄土, 犹是最初幻梦里依稀眉目 ,这半生作茧自缚, 只一段情短于朝露 ,算最后虚无也难醒悟。
12 丹青笔, 挥毫写意绕指, 柔肠却 韶华去, 是前世曾痴迷, 还是你今生无法忘记 ,秦淮河夜雨纠缠水滴 ,谁吹长笛 ,是前世欠你的爱意, 化作今生情思记忆,金陵城灯火萧瑟秋意 ,青丝换霜雨。
13 一本往事录, 合上谁的归宿,谁盛开的烟花, 在空中匆匆谢幕遗忘 ,记录, 一本泛黄的书,行走 停留, 擦肩而过的幸福。
14 月光稀, 是谁捣寒衣,望天涯 ,想君思故里,一夜落雪未满, 北风急
千里迢迢 一心相系。
15阅残卷,寂寞眼,纸上旧日可堪恋,缱绻时,花正浓,春风似少年,风雪黯,旧梦远,江山此夜一舞间,一相拥两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梦江南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菩萨蛮
萧萧几叶风兼雨,离人偏识长更苦。欹枕数秋天,蟾蜍下早弦。
夜寒惊被薄,泪与灯花落。无处不伤心,轻尘在玉琴。
虞美人
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夕阳何事近黄昏,不道人间犹有未招魂。
银笺别梦当时句,密绾同心苣。为伊判作梦中人,长向画图清夜唤真真。
鬓云松令
枕函香,花径漏。依约相逢,絮语黄昏后。时节薄寒人病酒,铲地梨花,彻夜东风瘦。
掩银屏,垂翠袖。何处吹箫,脉脉情微逗。肠断月明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
青衫湿 悼亡
近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从教分付,绿窗红泪,早雁初莺。 当时领略,而今断送,总负多情。忽疑君到,漆灯风飐,痴数春星。
这一去,便是刀山火海不回顾;这一去,便是九死一生江湖路;这一去,便是傲笑天下从此始,这一去,便要直上九霄莫回头。
作文六:《古文 自己做的》12200字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 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警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 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当初,吴王孙权对吕蒙说:“ 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 ”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辞。孙权说:“ 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学官吗! 只应 当粗略的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我常常读书,自己认为读书非常有益。 ” 于是吕蒙开始学习。有一次鲁肃来 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 (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 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 (已)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那个)吕蒙了! ” 吕蒙说:“ 与有志气的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眼光来看待(我) ,长兄怎么知道这件事太晚了! ” 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 (与吕蒙)结为朋友(后) 就告别了。
1 、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权:指孙权(182— 252),字仲谋,吴郡富春(现在浙江富阳县)人,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
3、谓:告诉,对 …… 说,常与 “ 曰 ” 连用。
4、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5、今:现在。
6、涂,同 “ 途 ” 。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掌事,掌管政事(异议:当涂:地名)。
7、辞:推托。
8、务:事务。
9、孤:古时候王侯的自称。
10、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等书。
11、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2、涉猎:粗略地阅读。猎,本意猎取,本文为阅读。
13、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14、乃:于是,就。
15、及:到了 … 的时候。
16、过:到。
17、寻阳:县名,现在湖北黄梅西南。
18、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19、非复:不再是。
20、更:更新。
22、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23、见事:认清事情。
24、但:只。
25、孰若:哪里比得上。孰:谁,若:比得上。
26、就:靠近。
27、遂:于是,就。
28、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三:几天,这里指 “ 少 ” (与常见的 “ 多 ” 的解释不同)。
29、何:为什么。
30、吕蒙 (178-219):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曾经杀掉天水。
31、耳:表示限制,语气词,相当于 “ 而已 ” 、 “ 罢了 ” 。
32、吴下:指吴国,现在江苏苏州 。
33、始:开始。
34、与:和。
35、论:讨论。
36、议:评议。
37、大:非常,十分。
38、惊:惊奇。
39、今:现在。
40、者:用在时间词后面,无翻译。
41、复:再。
42、即:就。
43、拜:拜见。
44、待:等待。
45、吴下阿蒙: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
46、当:掌管。
司马光(1019— 1086) ,字君实,北宋文学家。陕州夏县(现在属山西省夏县人)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宝元进士。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 兼侍讲知谏院。他立志编撰《通志》 ,作为封建统治的借鉴。治平三年(1066)撰成战国迄秦的八卷。英宗命设局续修。神宗时赐书名《资治通鉴》 。 司马光著述颇多。除了《资治通鉴》 ,还有《通鉴举要历》八十卷、 《稽古录》二十卷、 《本朝百官公卿表》六卷。此外,他在文学、经学、哲 学乃至医学方面都进行过钻研和著述,主要代表作有《翰林诗草》 、 《注古文学经》 、 《易说》 、 《注太玄经》 、 《注扬子》 、 《书仪》 、 《游山行记》 、 《续诗治》 、 《医问》 、 《涑水纪闻》 、 《类篇》 、 《司马文正公集》等。在历史上,司马光曾被奉为儒家三圣之一(其余两人是孔子和孟子) 。
小时了了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 我乃李府君亲。 ” 既通, 前坐。元礼问曰:“ 君与仆有何亲? ” 对曰:“ 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 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 人以其语语之。韪曰:“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 文举曰:“ 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 韪大踧踖。
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 才被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 我是李府君的亲戚。 ” 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李元礼问:“ 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 ?” 孔融回答说:“ 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 ” 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 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 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 ” 孔融听后说:“ 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 明吧。 ” 陈韪听了感到非常窘迫
孔文举:孔融,字文举,东汉人,孔子的第二十四世孙,以诗文著称。
时李元礼有盛名:当时李元礼的名气很大。
诣:前往。
乃通:才(予以)通报。
既通:通报之后。
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从前我的祖先孔子同您的祖先李伯阳有师生的关系。先君,死去
的祖先。仲尼,孔子的字。伯阳,及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李元礼也姓李,所以孔融说李伯阳是李元礼的先人。师资,老师。当年孔 子曾问礼于老子,所以说 “ 有师资之尊 ” 。
小时了了:小时聪明。了了,颖悟。
踧踖(cù jí):窘迫。
我们的教材曾经选用了数则《世说新语》的故事,如《 小时了了 》《 陈太丘与友期 》《 人琴俱亡 》《周处》《杨氏之子》等,上面也列举并分析了一 些,下面再摘录一些有名的故事以飨读者。
华歆、 王朗 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 幸尚宽,何为不可? ” 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 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 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 遂 携拯 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德行)
钟毓 、 钟会 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 钟繇 曰:“ 可令二子来。 ” 于是敕见。毓面有汗,
帝曰:“ 卿面何以汗? ” 毓对曰:“ 战战惶惶 ,汗出如浆。 ” 复问会:“ 卿何以不汗? ” 对曰:“ 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 (言语)
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 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 毓曰:“ 酒以成礼,不敢不拜。 ” 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 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 (言语)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 取之,信然。(雅 量)
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 君往东厢,任意选之。 ” 门生归,白郗曰:“ 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 持。唯有一郎,在床上坦腹卧,如不闻。 ” 郗公云:“ 正此好! ” 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雅量)
时人目王右军:“ 飘如游云 ,矫若惊龙。 ” (容止)
王子猷、 王子敬 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 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 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 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 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伤逝)
刘伶 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 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衣,诸君何为入我中? ” (任诞)
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 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假谲)
王右军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 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剔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敦论事造半,方意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 不得不除之! ” 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信其 实孰眠,于是得全。于时称其有智。(假谲)
王戎俭吝,其从子婚,与一单衣,后更责之。(俭啬)
王戎女适裴,贷钱数万。女归,戎色不说。女遽还钱,乃释然。(俭啬)
石崇与王恺争豪 ,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 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又以为疾己之宝,声色甚厉。崇曰:“ 不足恨,今还卿。 ” 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 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恺惘然自失。(汰侈)
《世说新语》一书篇幅短小,多是一些有趣的小故事,但文章多用当时口语,而一些用法未能继续流传,我们在典籍中也很少见到,所以读起来 会有些障碍。最好参读一些注本,比较著名的有古代刘孝标的注解,现代人余嘉锡的《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 1983年版),但这两种注解重在 旁征博引,考证史实,不注重文字疏通,对学生意义不大。另有《世说新语译注》(张万起等,中华书局 1998年版)、《世说新语选注》(张之等 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年版)等,注释较为详细,可以参看。
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要重点领会魏晋士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旨趣,这就需要了解一点背景知识,除了上面提供的,还可以阅读鲁迅的《 魏 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而已集》)一文,鲁迅对于魏晋士人及其心态有独到的见解,而且该文本是一篇演讲,比较通俗易懂
其实《世说新语》虽是 文言文 ,却很浅,里面的实词连一般的汉语词典都能查到,如有专门的适合中学生用的 古汉语 词典查起来就更快,如 果查《辞海》或《辞源》更好。
人琴俱亡
原文:
王子猷 、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 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 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 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 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注释:
子猷:王徽之 字子猷, 王羲之 的儿子。子敬:王献之 字子敬,王羲之的儿子。
俱:都。
笃:(病 ) 重。
左右:手下的人。
何以:即以何,为什么。
都:总,竟。
了:完全。
索:要。
舆:轿子。
奔丧:去看望丧事。
素:一向,向来。
好:喜欢。
径:径直。
琴:名词用作动词,弹琴。
既:已经。
调:协调。
因:于是。
恸:痛哭,极度悲哀。
绝:气息中止。
良:很。
恸绝良久: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死过去。
绝:气息中止
译文:
王子猷、王子敬都病重了,子敬先去世了。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 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 ” 说话时完全不 悲伤。就要来轿子去奔丧,一路上都没有哭。
子敬向来喜欢弹琴, (子猷)一直走过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 (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 子敬啊子敬, 你的人和琴都消亡了! ” 于是悲痛欲绝,几乎要昏死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去世了。
阮裕焚车
阮光禄①在剡② , 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 , 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 , 叹曰 :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 :①阮(ruǎn)光禄:阮裕 , 字思旷,阮籍族弟,以德行著称,长期隐会稽剡县。他曾经做过金紫光禄大夫,所以称他 为阮光禄。②剡(shàn) :地名,今在浙江新昌。③意:想④何以车为 ? :何 …… 为,干什么。要车子有什么用?
标准译文 :
阮裕在剡县做官 , 曾经有一辆非常好的车子。 若有人向他借用 , 阮裕没有不借的。 有一次有人因葬母亲而需要用车, 想借车 (但 想到阮裕的车太好了) ,而不敢开口问阮裕借车。后来 , 阮裕听说了这件事 , 感叹说 :
我们能看出阮裕有着性格 :直率、助人为乐以及对自己要求很严格的性格。
阮裕焚烧的不仅仅是马车 , 真正燃烧的是私心! 不能体现使用价值的东西,留着作甚!
1. 意欲借而不敢言 意:心里想
2. 阮后闻之 之:这件事
3. 遂焚之 之:那辆车
带有故事性的译文
阮裕住在剡地的时候,曾有一辆很漂亮的车子。这辆车子的结构结实、造型美观,就连拉车的马的皮毛也是刷得平滑整洁。 尽管阮裕把这辆车子视若珍宝,但无论谁来借用他的车子,他都十分爽快地答应。
一次,阮裕一位邻居的母亲去世了,在为母亲送葬的时候,邻居很想跟阮裕借车子。但他转念一想,死人是很不吉利的事。 最终,这位邻居放弃了向阮裕借车子的想法。
后来,这件事传到了阮裕的耳朵里。阮裕叹息着说:“ 唉,我有车子就是为了方便大家,现在却让人不敢借用,还要这车子
干什么! ” 说罢,阮裕放火把心爱的车子烧掉了。
所有知道这件事的人无不感叹,阮裕的确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含义 ]做人不能因吝惜自己的钱财而不肯去帮助他人。
[出处 ]《世说新语》相传是南北朝的刘义庆所编撰的。
阮裕人物简介
阮光禄即阮裕,河南陈留人,与阮籍同宗。他生活在东晋时代,素以通情达理、爽快无私著称,官至侍中。这个官不大, 但由于能够出没在皇帝身边,倒也重要。不过,东晋时代的政治比较特别,皇帝没嘛作用,权力都集中在辅政的大臣手里,所 以这个侍中做的也就味道索然了,加上阮裕这个人没什么功名心,所以工作了一段时间后,觉得首都建康的生活没嘛劲,便以 身体不好为由,辞职去了会稽,也就是今天的浙江绍兴。在那里,阮裕买了一套房子,花去了不少积蓄 :因为当时的会稽,是东 晋最大名人聚集地,类似于今天的北京,各路高人喜欢隐居在这里,导致房价上升。期间,朝廷任命他为金紫光禄大夫,被阮 老拒绝啦。
阮老爷子有个特别的爱好:收藏车子。有的是老古董啦,很是值钱。其中有一辆车是东汉时代传下来的,有百多年的历史 了,由于木材好,所以很皮实,阮裕又懂车,为其做了精美的装饰,看上去特别漂亮。据说,包括貂禅他后爹王司徒在内的不 少名人都坐过此车。尽管阮裕视此车为自己的心爱之物,但若有人借,他还是会毫不犹豫地答应 , 爽快嘛!
有一天,阮裕邻居的老娘死了。邻居以前就找阮裕借过车,这次又萌生了借车的念头,但思前想后,觉得毕竟是办丧事, 不吉利呀,阮裕平时往外借车虽很慷慨,但这一次 …… 这样一想,邻居也就放弃了借车的念头。后来,事情传到阮裕的耳朵里, 搞得老爷子很不舒服。为嘛?觉得有愧于邻居 :“ 俺有车,为的是能给大家带来方便,但在关键时刻别人却不敢借,你说要这车还 有嘛用? ” 最后,越想越别扭,一把火把车给烧了。
从阮裕的车灰中,我们自然可以提炼出一个人的爱心。阮裕的无私助人,自然会赢得我们的尊敬;但邻居做的也没错,家 人死了,以其晦气,不向阮裕借车,自然比向阮裕借车更符合人之常情。反过来说,你阮裕与人家的交情似是没到那份上,人 家老娘死了为嘛要向你借车呢?顺便说一句,现在的车与东晋时的不太一样了,所以阮裕焚车的故事也就空前而绝后了。
锅巴救命
吴郡陈某,家至孝,母好①食铛②底焦饭,陈作郡主簿③,恒④装一囊,每煮食,辄⑤伫录⑥焦饭,归以遗⑦母。后 值⑧孙恩贼出吴郡, 袁府君即日便征。 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 未展⑨归家, 遂带以从军。 战于⑩沪渎, 败, 军人溃散, 逃走。⑾山泽,皆⑿多饥死,陈独以焦饭得活。
注释
①好 ::喜欢、爱好。 ②铛:铁锅。 ③主簿:掌管文书机要、主办事务的官吏。 ④恒:经常、常常。 ⑤辄:就。 ⑥伫录:贮藏。 ⑦遗:赠送。 ⑧值:时值。 ⑨未展:来不及。 ⑩于:在。 ⑾走:跑。 ⑿皆:都。
译文
吴郡人陈某, 在家里非常孝顺。 他母亲喜欢吃锅巴, 陈某在郡里做主簿的时候, 总是收拾好一个口袋, 每逢煮饭, 就把锅巴储存起来,等到回家,就带给母亲。后来正值孙恩贼兵侵入吴郡,内史袁山松马上要出兵征讨。这时陈主簿 已经积攒到几斗锅巴,来不及回家,便带着(锅巴)随军出征。双方在沪渎开战,袁山松打败了,军队溃散,都逃跑 到山林沼泽地带,没有吃的,多数人饿死了,唯独陈主薄靠锅巴活了下来。
感悟
(1)孝敬父母,是做儿女的本分。
(2)孝顺父母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持之以恒。
(3)百善孝为先。
(4)父母为儿女付出了很多,做儿女的要学会感恩等。
(5)授人玫瑰,手有余香。
(6)善有善报
吴郡陈某有了“锅巴救命”的经历后, 一定会为自己孝顺母亲的行为感到庆幸, 因为在灾难降临时, 多数人饿死 了,唯独自己靠锅巴活了下来,这是老天对他淳厚的孝心的报偿。
启示
陈遗是晋朝的一个小军官,从小爱惜粮食、朴素节俭的好习惯。一天,他到厨房去,看到有许多锅巴被扔,很可 惜,便命厨师收好,别浪费。这样一天一天地下来有好几麻袋。后来了生了战争,他们的军队打了败仗。他们没有粮 食,饿得眼冒金星。陈遗突然想起那些锅巴。他们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在几天中,等到了援兵的到来。
所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从小养成爱惜粮食,要时时刻刻紧紧地记牢,无论在任何地方、环境、生活中也是 要记牢。在必要的时候可能会帮你一把。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都是农民辛辛苦苦顶着烈日,冒着雨水种出来的, 这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的心血,每天起早摸黑地辛苦干活而得来的。有这么一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 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所以要爱惜粮食,若每人都浪费食物,那么这个国家就浪费了不计其数的粮食。因此,我在这 里号召大家:千万要紧记爱惜粮食,这不但为自己着想,还为国家的利益着想。要孝敬才行。
芳容至孝 周孝子名芳容,华亭人。其父文荣,游楚客死归州官舍矣。芳容十四岁,祖父母相继死,临终抚芳 容叹曰:“ 安得汝为寻亲孝子,使我瞑目九泉乎! ” 芳容泣而志之,由是始有负骨归葬之念。芳容自顾年已及壮,可跋涉险阻,乃自奋曰:“ 天 下岂有无父之人哉! ” 乃焚香告家庙曰:“ 此去不父骨,誓不归矣。 ”
自出都后,芳容日行风霜雨露中,寒燠(燠:读 yù,热)失度,饥饱无时。投止旅店,头晕目眩,遍身焦灼如火。次日,病不能起。 主人见芳容病状,惧不敢留,欲徙置邻庙。芳容乃曰:“ 吾病虽剧,心实了然,药之可以即愈。且吾有大事未了,为吾招里正(里正:古代 地方官吏名),当告以故。 ” 未几里正至,闻言色动,邀医至。直至六月初始能步履。麻鞋短服,日行三四十里。或风雨骤至,往往淋漓达 旦。或赤脚行山蹊中,踵决肤裂,流血不已。终至归州,赖老役指迷,获父骸。
芳容负骨登舟,半月余竟达里门。葬父于祖墓旁,得报祖父母遗命于地下。
句子翻译
1. 安得汝为寻亲孝子,使我瞑目九泉乎 !
怎样才能让你成为寻找父亲的孝子,让我在九泉之下也可以瞑目呢 !
2. 此去不父骨,誓不归矣。
这次出行如果不能带回父亲的尸骨,我发誓不会回来。
3. 或赤脚行山蹊中,踵决肤裂,流血不已。
有时光脚走在山间小路上,脚跟的皮肤都龟裂了,流血不停(不止)。
4. 芳容负骨登舟,半月余竟达里门。
芳容背着(父亲的)尸骨登上船,半个多月之后终于到家。
5. 天下岂有无父之人哉!
天下哪里 (难道 ) 有没有父亲的人呢 (吗 ) !
6. 为吾招里正,当告以故。
替我叫来 (招呼 ) 里正 ,(我 ) 到时候 (或 :当面 ) 把原因告诉他。
译文
中文译文
姓周的孝子名叫芳容,是华亭人。他的父亲(周)文荣在楚国游历求官时客死他乡在归州的官吏住处。芳容十四岁时 ,祖父祖母相继 去世, 临终时抚摸着芳容说:“ 怎能让你成为寻找亲人 (骨骸) 的孝子, 让我在九泉之下可以闭眼。 ” 芳容哭泣着立下志愿, 从此开始有背 (父 亲)遗骨回来安葬的念头。芳容认为自己快成人了,可以跋山涉水克服困难艰险了,于是自告奋勇说:“ 天下怎能有没有父亲的人! ” 于是在 家族的宗庙里烧香说:“ 这次出去没有找到父亲的遗骨,就发誓再也不回来。 ” 自从出了都城,芳容每天无论天气如何都会赶路。时冷时热, 时饥时饱。到旅店投宿时,头晕目眩,浑身热得像着火一样。第二天就病得起不来床了。旅店主人看到芳容患病的样子,害怕不敢让他留 宿,想要把他搬运安放到附近的庙中。芳容于是说:“ 我的病虽然严重,但我神志清醒,用药治疗,就可以痊愈。何况我有重要的事没有完 成,(请您)为我叫来里正,(我要)把原因告诉他。 ” 不久里正来了,听到他的讲述后被感动,请来医生(为他治疗)。直到六月初才能 走路。(芳容)穿着麻鞋短衣,每天走三四十里路。有时遇到风雨突来,经常冒雨赶夜路到天亮。有时赤脚走在山间小路上,脚跟裂开, 血止不住地流。(芳容)终于到达归州,依靠长年打杂的人指点,找到父亲的遗骨。芳容背着(父亲的)遗骨上船(回家),半个多月终 于到达里门,把父亲安葬在祖墓旁,回复去世的祖父母的遗命。
英文译文
Filial son named week called for hosting the Games, is the Huating people. His father (weeks) Man Wing Chu travel demand in the official state when the die abroad in the naturalization official residence. Hosting the Games 14 years old, grandparents passed away, dying stroked hosting the Games, said: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 祗(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枥之间,不以 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 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其真不知马 也!
注释
1、 伯乐:春秋时秦穆公时人,姓孙,名阳,擅长相(xiàng)马。
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只是辱没在马夫的手里。之:的。奴隶人:仆役。
3、骈死:并列而死。骈:两马并驾。槽 :喂牲口的食器,枥 :马棚。槽枥:马厩
4、不以千里称也:不以千里马而著称,即人们不认识这是千里马。以,凭借,因为。称,著称。
5、马之千里者:马 (当中 ) 能行千里的。之,助词。此句“马”和“千里者”是部分复指关系。
6、一食(s hí):吃一顿。或:有时。尽粟一石:吃尽一石(dàn)食料。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粟 :古代 喂马的口粮 石,十斗为石。
7、食:通“饲”,喂养。下文“而食”“食之”的“食”,都念 sì。
8、其:指千里马,代词。能千里:能走千里。之:(定语后置,不译。)
9、是:这样,指示代词。
10、能:才能。
11、才美不外见:才能和长处不能表现在外。见,同“现”,表露。
12、且:犹,尚且。欲:想要,要。等:相当。不可得:不可能。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13、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14、策:本意指鞭子,这里名词作动词用,译为:用鞭子打。之:指千里马,代词。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办法。 15、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材,同“才”,此指行千里的才能。
16、鸣:马叫,之:补充音节,不译。通其意:跟它的心意相通。
17、执策:拿着马鞭。策,赶马的鞭子,名词。临:面对。临之:面对千里马。
18、呜呼 :表示哀叹,唉。
19、其:难道,表反问语气。
20、其:可译为“大概”.表推测语气。
21、常:通常,平常。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①。
三里之城②,七里之郭③,环④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⑤非不深也,兵革⑥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⑦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⑧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⑨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⑩,亲戚畔⑾ 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注释】
① [人和 ]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② [三里之城 ]方圆三里的内城;
③ [郭 ]外城;
④ [环 ]包围
⑤ [池 ]护城河;
⑥ [兵革 ]泛指武器装备;兵,武器;革,甲胄,用以护身的盔甲之类;
⑦ [委 ]放弃;
⑧ [域 ]这里用作动词,是限制的意思;
⑨ [山溪 ]地势;
⑩ [至 ]极点
⑾ [亲戚 ]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
⑿ [畔 ]通 “ 叛 ” :背叛;
[天时 ]指天然的时运,自然形成的时机,机会;一说天气和时令。
13[地利 ]地理优势。
14[去 ]离开
15[封疆 ]划定的疆界
16[得 ]实施
17[道 ]仁政
18[失 ]不实施
译文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和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不如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和时令,这样却 不能取胜的原因,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和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坚固锐利,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而逃,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 不如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依靠划定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 强大,施行仁政的君主,得到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得到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 属都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被内外亲属背叛的人,所以君子不战则已, 战就一定能胜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 , 然后能改;困于心 , 衡于虑 , 而后作;征于色 , 发于声 , 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注释
(1)选自《孟子?告子下》题目是作者加编的,告子,姓告,孟子的学生,兼治儒墨之学。这里节选的部分,有的版本题为《舜 发于畎亩之中》。
(2)舜(shùn)发于畎(quǎn)亩之中:舜是从田野间被任用的。舜原来在历山耕田,三十岁时,被尧起用,后来继承尧的君主 之位。发,起,指被任用。于,介词,从。畎,田间水沟,田中的垄沟。亩,田垄。“畎亩”,泛指田野,田地、田间。 舜,传说中 的远古帝王。
(3)傅说(yua)举于版筑之间: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举用起来的。傅说,商朝人,原在傅岩地方作泥水匠,为人筑墙,殷 王武丁访寻他,用他为相。举,被举用,被选拔。版筑,筑墙时在两块夹版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版,打土墙用的夹板。 筑,捣土用的杵。
(4)胶鬲(g?)举于鱼盐之中:胶鬲是从卖鱼盐的商贩子中被举用起来的。胶鬲,商朝贤臣,起初贩卖鱼和盐,周文王把他举荐 给纣。后来又辅佐周武王。于,介词,从。
(5)管夷吾举于士: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管仲(夷吾)原为齐国公子纠的臣,公子小白(齐桓公)和公子纠争夺群位, 纠失败了,管仲作为罪人被押解回国,齐桓公知道他有才能,即用他为相。举于士,指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录用。士,狱官。 举于士, 指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任用。
(6)孙叔敖举于海:孙叔敖是从隐居的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的。孙叔敖,春秋时期楚国人,隐居海滨,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用 他为令尹。
(7)百里奚举于市:百里奚从市井里被举用而登上相位的。百里奚,春秋时期虞国大夫,虞王被俘后,他由晋入秦,又逃到楚, 后来秦穆公用五羖(gǔ,黑色公羊)羊皮把他赎出来,用为大夫。 市,集市,做买卖的地方。
(8)降大任:下达重大责任或治理国家的责任。降:下达。任,责任,使命。
(9)于是人也:(把重大责任)给这样的人。是,指示代词,这。也,用在前半句末了,表示停顿一下,后半句将要解释。 (10)必先苦其心志: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苦,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痛苦。
(11)劳其筋骨:使他的筋骨劳累。劳,使??劳累。其,代词,他的。
(12)饿其体肤:意思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 饿,使动用法,使??经受饥饿(之苦)。
(13)空乏其身:意思是使他受到贫困之苦。空:使??贫穷。乏:绝。此指让一个人受贫困之苦。空乏:资源缺乏,即贫困, 使??不顺。
(14)行拂乱其所为:所行不顺,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拂:违背。所为,所行。 乱:扰乱,使??错乱。
(15)所以:用来(通过这样的途径来??)。
(16)动心忍性: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 动,使??惊动。忍,使??坚韧。
(17)曾益其所不能:增加他所不能做的,使他增长才干。曾,通“增”,增加。所,助词,与“不能”组成名词性短语,指代 不能达到的对象。 不能:没有的才能。
(18)恒:常常。
(19)过:过失,此处指有过失。
(20)然后能改:这样以后才能改过。
(21)困于心:内心困扰。困,忧困。于,介词,在。
(22)衡于虑:思虑堵塞。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23)而后作:然后才能有所行为。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24)征于色:表现在脸上。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现在颜色上。征,征验,此处有表现的意思。
(25)发于声:意思是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
(26)而后喻:(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喻,明白,知晓。
(27)入则无法家拂士: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入,在里面,指国内。法家,能坚持法度的大臣。 拂士,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拂,通“弼”,辅弼,辅佐。 则,如果。
(28)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国外没有与之敌对的国家或突发事件。敌国:势力 . 地位相等的国家。
(29)国恒亡:国家常常要灭亡。恒,常常。
(30)然后知生于忧患:这样以后,才明白因忧患而得以生存发展。然后,这样以后。于,介词,由于,表原因。生,使??生 存。
(31)死于安乐:贪图安逸享乐会使人萎靡死亡。死:使??死亡。
作文七:《描写冬天的古文》22500字
描写冬天的古文
篇一:描写冬天的古文
描写冬天的诗:雪
朝代:唐代
作者:罗隐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描写冬天的诗:雪梅其一
朝代:宋代
作者: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描写冬天的诗:咏雪 / 咏雪联句
朝代:宋代
作者:刘义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
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描写冬天的诗:梅花 / 梅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描写冬天的诗句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白居易《长恨歌》
斜阳疏竹上,残雪乱山中。唐韩翃《褚主簿宅会毕庶子钱员外郎使君》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唐吕温《孟冬蒲津关河亭作》
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唐孟郊《苦寒吟》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唐元稹《南秦雪》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唐白居易《夜雪》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唐杜甫《小至》
其余七匹亦殊绝,迥若寒空杂霞雪。 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唐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唐王维《老将行》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牖:窗户。风惊竹:风中带雪,打在竹上,发出沙沙的响声。)唐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唐刘长卿《酬张夏雪夜赴州访别途中苦寒作》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庭霰:落在庭院里的雪花。)唐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
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拏。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唐韩愈
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元黄庚《雪》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儿童冬学闹比邻,据岸愚儒却子珍。陆游《秋日郊居》
寂寂栖心向杳冥,苦吟寒律句偏清。云凝止水鱼龙蛰, 雪点遥峰草木荣。迥夜炉翻埃烬色,天河冰辗辘轳声。归飞未得东风力,魂断三山九万程。翁洮《冬》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 《梅花》
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沉沉飞雪白。 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李颀《古从军行》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祖咏《望蓟门》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柳中庸《征人怨》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玉龙:形容飞雪。败鳞残甲:形容雪片乱舞如鳞甲之片纷纷坠落。)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四引《西清诗话》载张元作《雪》诗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 宋周邦彦
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宋苏轼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唐李白《冬日归旧山》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轩辕台:相传为黄帝擒蚩尤之处。)唐李白《北风行》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唐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唐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唐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一》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唐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唐李白《将进酒》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唐杜甫《野望》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霄。 唐杜甫《阁夜》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
百字》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唐杜甫《公安县怀古》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唐杜甫《对雪》
云晴鸥更舞,风逆雁无行。唐杜甫《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唐杜甫《兵车行》
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两句写雪花纷飞的景象。)唐李商隐《对雪二首》
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咽:泉水因冰冻而流动不畅,因以呜咽来形容。吟:歌吟。)唐刘驾《苦寒吟》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塞下曲四首之三》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卢纶《送李端》
描写冬天的古代诗
篇二:四单元 描写冬天的古诗名句欣赏
四单元 描写冬天的古诗名句欣赏(四节课)
教学目的:
1古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多了解一点自己国家民族的传统文化。
2 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体验古诗歌的节奏、音韵之美;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美好情感。
教学准备:在多媒体上查找积累描写冬天的古诗名句等资料。学生自己收集资料
教学安排: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 小黑板出示 描写冬天的古诗和描写冬天的名句
冬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冬梅——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赴鼻香。
冬景——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冬夜——岁华皆采获,冬晚共严枯。
冬风——飘飘送下遥天雪,飒飒吹干旅命烟。
冬天——琥珀珠海黏行处雪,棕榈帚扫卧来云。
冬思——岁寒,然后知柏之后凋。
冬狩——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末狼。
冬愁——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冬行——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冬恨——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二 领读 生试读 反复朗诵
帮助学生了解大意 然后 领读 生试读 反复朗诵 最后要求读
背 抄写
三 检查 小结
第二节
一 小黑板出示 描写冬天的古诗
《终南望余雪》【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二 领读 生试读 反复朗诵
帮助学生了解大意 然后 领读 生试读 反复朗诵 最后要求读背 抄写
三 检查 小结
第三节
一小黑板出示 描写冬天的古诗
《问刘十九》【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二 领读 生试读 反复朗诵
帮助学生了解大意 然后 领读 生试读
抄写
三 检查 小结
第四节
一 小黑板出示—— 描写冬天的古诗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反复朗诵 最后要求读背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
人不识君。
二 领读 生试读 反复朗诵
帮助学生了解大意 然后 领读 生试读抄写
三 检查 小结
反复朗诵最后要求读背
篇三:古代描写四季的诗句
【古代描写春天的诗句】 描写春天的诗句1: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
月春风似剪刀。
描写春天的诗句2: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描写春天的诗句3: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描写春天的诗句4:
《惠崇春江晓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描写春天的诗句5: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描写春天的诗句6: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描写春天的诗句7: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描写春天的诗句8: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描写春天的诗句9: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描写春天的诗句10:
《春兴》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 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 又逐春风到洛城。
描写春天的诗句11: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
旧笑春风。
描写春天的诗句12: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
睡鸳鸯。
描写春天的诗句13: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
莺恰恰啼。
描写夏天的古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一)含“夏”字的诗句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白李谢杜戴李
((((((
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休亭送华瞬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亭幽。(杜甫《忸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二)不含“夏”字的写夏景的诗句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青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有约》) 3(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翁卷《乡村四月》) 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
中》)
6(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高骈《山亭夏日》) 7(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
浩然《过故人庄》)
8(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杜甫《绝句漫兴》) 9(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戴叔伦《题稚川山秀》) 10(自
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杜甫《江村》) 11(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2(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描写秋天的古诗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作文八:《学古文的意义》1000字
从写作方面来看这个问题,前面已经有朋友提及了。的确,善为文者也多是旧学功底深厚的,特别是”五四“时期那批作家更是如此,从他们的语言中可以明显看出这一点。但当代作家贾平凹曾一次说他梦中得句”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其实是宋代黄庭坚的名句,后来引为笑谈,可见他的旧学功底也不怎么样的说。事实是,当代作家对这一点已有所忽略。
但从写作方面来谈,我看是其次的。
我们生活的国家,有的深厚的文化传统。为什么要保存民族文化?因为它是民族精神得以传承的重要途径。台湾为什么要独立?原因有很多,但有一点,就是在台湾沦陷期间,日本较成功地对台湾的民族文化传统做了改造,从而淡化了原有的民族精神。
传承民族文化,可以有不同的途径,因为我们有很多国粹,但其中含蕴最丰富、最易以为人接受的,就是古文;最为便捷的途径,就是对于古文的学习。
我们说我们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但如果我们不接受这文化的熏陶,这说法也是空洞得可怜。有共同的文化,民族才有向心力,才有凝聚力。不然,只是一盘散沙。为什么潮州人出门在外十分团结?因为我们在共同的具有特色的文化背景下生长,在生活中不知不觉接受它的熏陶。
为什么当年日本侵华,所到之处要办学?就是要瓦解我们的民族文化,瓦解我们的民族信念,从而沦为奴隶。
如果是一个中学生,对这样的问题抱有怀疑甚至否定,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作为大学生,应该有一个较深层次的认识。当外国人在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并为之惊叹的时候,当《老子》成为外文发行量仅次于《圣经》的世界文化典籍的时候,我们再来怀疑甚至否定古文学习的意义就显得有些可笑。大而言之,
是为我们民族的发展;小而言之,诚如月下所说的,”古文乃国文,不学岂得称国人“!
中国是一个不适宜宗教生长的国度,中国没有严格意义的宗教。即使是土生土长的道教,其教徒也是沦为”东公西公“之类的神棍。西方的不少国度,宗教是他们民族凝聚的原动力,但在中国不行。无可否认,宗教具有巨大的号召力。洪秀全的拜上帝教,以至”**功“都能说明这一点,但他们最后都露出其”伪宗教“的真实面目。在中国我们不能靠宗教来培养我们的民族精神,我们要靠,就得靠五千年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
中国式的古文是中国所特有的文体。学习它的意义有以下几点。一、古文中流传了好多文采斐然的句子。这些句子对今天的我们仍然有借鉴的作用。二、古文中的一些思想对今天的我们仍然有用。它可以提高我们的个人文化素质。三、古文记载了古代大量的信息,对研究中国的历史、文化有很大的意义。四、古文是我们的先人智慧与文化的结晶。我们应继承古老的中华文化,并将它发扬光大。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有义务学习古文。
作文九:《古文翻译的底线》5000字
陈林森
文言文翻译的底线是什么?就是“翻译”。这听起来是废话,其实是真理。就像新闻的底线是“真实”,小说的底线是“虚构”一样,某个事物的底线决定了该事物的根本性质,越过了它的底线,事物就不是它自己。
人们常常津津乐道于古文翻译的“信、达、雅”的理论,其实这三个标准是建立在翻译的“底线”基础上的。试问,如果一篇古文根本没有翻译,每句话都保留了原文,那岂不是说它的信、达、雅三方面都达到了吗?有任何翻译能做到它的原文那样忠于“原文”的吗?有任何翻译能比原文更加通顺和流利吗?有任何翻译(白话文)能比原文(文言文)更加“雅”吗?上世纪80年代出版了当代语文教育家、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审于在春先生的《文言散文的普通话翻译》一书,于先生在前言中提出了翻译古文的原则是:彻底的白话化,扫荡文言成分。我当时觉得非常英明,铭记在心,这对于我以后的语文教学起了积极的作用。但这个原则很多人并不熟悉,在中学语文教材和参考书中,这个原则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常常有应该翻译出来的词语却不适当地保留了,或者没有彻底的白话化,而保留了文言成分。一些语文学习资料也是良莠不齐,有的文言文翻译出现了过多地保留原文的现象,对学生的学习使用带来很大的不便和不利。事实上只有两种情况才能保留,一是古代的专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官名等一切专门的、独一无二的事物名称;二是古代的表达和今天的表达完全一样,在现代汉语中无法找到另一个词去对译它,只能保留(这种古今毫无差别的情况很少)。即使是修辞用法,如果不利于读者理解的,通常也要将其翻译成平实的白话。除此之外,都是不能保留的。否则就是违反了文言翻译的底线。
下面的一个例子就是这样。它的主要问题就是应该翻译出来的却没有翻译出来。虽然它是作者的原稿,经过本人的审阅和修订后,问题可能会得到改正。但是这种违反文言翻译底线的现象,的确值得人们注意。因为你一旦保留过多,就没有边了,文言翻译的质量当然得不到保证。这就好像你到染坊去染一件衣服,结果有三分之一的地方没有染出来,而是保留了原来的颜色,你会认为它是合格的产品和服务吗?
【文言文原文】
侯植,字仁干,上谷人也。燕散骑常侍宠之八世孙。高祖恕,魏北地郡守。子孙因家于北地之三水,遂为州郡冠族。父欣,泰州刺史、奉义县公。
植少倜傥,有大节,容貌奇伟,武艺绝伦。正光中,起家奉朝请。寻而天下丧乱,群盗蜂起,植乃散家财,率募勇敢讨贼。以功拜统军,迁清河郡守。后从贺拔岳讨万俟丑奴等,每有战功,除义州刺史。在州甚有政绩,为夷夏所怀。
及齐神武逼洛阳,植从魏孝武西迁。大统元年,授骠骑大将军、都督,赐姓侯伏侯氏。从太祖破沙苑,战河桥,进大都督,加左光禄大夫。凉州刺史宇文仲和据州作逆,植从开府独孤信讨擒之,拜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肥城县公,邑一千户。又赐姓贺屯。魏恭帝元年,从于谨平江陵,进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赐奴婢一百口,别封一子汧源县伯。六官建,拜司仓下大夫。孝闵帝践阼,进爵郡公,增邑通前二千户。
时帝幼冲,晋公护执政,植从兄龙恩为护所亲任。及护诛赵贵,而诸宿将等多不自安。植谓龙恩曰:“今主上春秋既富,安危系于数公。共为唇齿,尚忧不济,况以纤介之间,自相夷灭!植恐天下之人,因此解体。兄既受人任使,安得知而不言。”龙恩竟不能用。植又乘间言于护曰:“君臣之分,情均父子,理须同其休戚,期之始终。明公以骨肉之亲,当社稷之寄,与存与亡,在于兹日。愿公推诚王室,拟迹伊、周,使国有泰山之安,家传世禄之盛,则率土之滨,莫不幸甚。”护曰:“我蒙太祖厚恩,且属当犹子,誓将以身报国,贤兄应见此心。卿今有是言,岂谓吾有他志耶?”又闻其先与龙恩言,乃阴忌之。植惧不免祸,遂以忧卒。赠大将军、平扬光三州诸军事、平州刺史,谥曰“节”。
(选自《周书·列传第二十一》)
【原作者所提供的参考译文】
侯植字仁干,是上谷人。他是燕国散骑常侍侯宠的八世孙。高祖侯恕,为魏北地郡守。因而子孙在北地的三水安家,于是成为州郡豪门世族。父亲侯欣,是泰州刺史、奉义县公。
侯植年少时洒脱不羁,有大将风度,容貌奇伟,武艺绝伦。正光年间,从家中被征召出来任奉朝请。不久天下丧乱,盗贼蜂起,侯植于是散发家财,率领招募的勇士讨伐贼人。因为功劳被授予统军,升任清河郡守.后来跟随贺拔岳征讨万俟丑奴等,常有战功,授任义州刺史。在州里很有政绩,被夷夏百姓拥戴。
等到齐神武帝兵逼洛阳时,侯植跟从魏孝武帝西迁。大统元年,授任骠骑将军、都督,踢姓侯伏侯氏。跟从太祖大败沙苑,在河桥作战,晋升为大都督,加授左光禄大夫。凉州刺史宇文仲和据州作乱,侯植跟从开府独孤信讨伐并擒获了他,被授任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为肥城县公,食邑一千户,又赐姓贺屯。魏恭帝元年,跟从于谨平定江陵,晋升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赐给奴婢一百人,另封一个儿子做沂源县伯。朝廷建置六官时,授予司仓下大夫。孝闵帝登位时,晋爵郡公,增加食邑累计达二千户。
当时皇帝年幼,晋公宇文护执政,侯植堂兄龙恩被宇文护亲近信任。等到宇文护杀了赵贵,众老将大多不能内心安定。侯植对龙恩说:“现在主上年纪尚轻,国家安危全靠那些老将。唇齿相依,还担心不能成功,何况因细微隔阂,自相残杀!我担心天下人因此解体。哥哥你既然蒙受重用,怎么可以知道这危害不禀告皇上呢?”龙恩终于没有采纳他的话。侯植又趁机会对晋公宇文护说:“君臣的关系,情同父子,理当休戚与共,贯彻始终。圣明的主公凭借骨肉关系,接受社稷的重托,存亡与共,直到今天。希望您能在朝廷推诚布公,向伊尹、周公学习,让国运安如泰山,永保世世代代繁荣的盛况,那么天下的百姓,没有不感到幸运的了。”宇文护说:“我蒙受太祖深厚的恩德,况且又是侄辈,发誓将以身报国,你的兄长应当了解我的内心。您如今说这样的话,难道是说我有别的志向吗?”又得知他先前对龙恩讲的话,于是暗暗猜忌侯植。侯植怕大祸临头,竟愁苦而死。追赠大将军、平扬光三州诸军事、平州刺史。谥号叫做“节”。
【存在问题】
(1)原文:植少倜傥
译文:侯植年少时洒脱不羁
问题:古代“少”不等于今天的“少年”,而是青年时期。
改译:侯植年青时洒脱不羁
(2)原文:有大节
译文:有大将风度
问题:“大节”非指大将风度,“节”乃节操,是古代的道德概念。
改译:有高尚的情操(如译作“有高远的志向”也算对)
(3)原文:容貌奇伟
译文:容貌奇伟
问题:不应完全保留原文,现代汉语不再用“奇伟”形容人的容貌。
改译:容貌奇特壮伟
(4)原文:武艺绝伦
译文:武艺绝伦
问题:译文保留原文,不妥,应使译文比原文更通俗。
改译:武艺超群
(5)原文:寻而天下丧乱
译文:不久天下丧乱
问题:“丧乱”是文言词语,应予译出。
改译:不久政局动乱
(6)原文:群盗蜂起
译文:盗贼蜂起
问题:没有扫除文言成分,且“群”字未落实。
改译:各地盗贼纷然并起
(7)原文:植乃散家财
译文:侯植于是散发家财
问题:“散”译作“散发”不够准确。(“散发”缺乏目的性,“分发”目的性较强。)
改译:侯植于是分发家财
(8)原文:率募勇敢讨贼
译文:率领招募的勇士讨伐贼人
问题:“勇敢”应是“讨贼”的状语。
改译:率领招募的士兵奋勇讨伐盗贼
(9)原文:以功拜统军
译文:因为功劳被授予统军
问题:“因为功劳”表意不清。
改译:因为有功(或因为功劳大)
(10)原文:在州甚有政绩
译文:在州里很有政绩
问题:翻译不准确,“州”指义州。
改译:在义州任上很有政绩
(11)原文:为夷夏所怀
译文:被夷夏百姓(各族民众)拥戴
问题:“夷夏”应译未译。
改译:各族民众拥戴
(12)原文:及齐神武逼洛阳
译文:等到齐神武帝兵逼洛阳时
问题:“齐”应译成“北齐”(当时南朝也有齐政权)
改译:等到北齐神武帝兵逼洛阳时
(13)植从魏孝武西迁
译文:侯植跟从魏孝武帝西迁
问题:“魏”应译成“北魏”。
改译:侯植跟从北魏孝武帝西迁
(14)原文:从太祖破沙苑
译文:跟从太祖大败沙苑
问题:“太祖”未交代其朝代,不妥,古代太祖甚多。另,沙苑是地名,用“大败”不当。
改译:跟从北周太祖攻破沙苑
(15)原文:凉州刺史宇文仲和据州作逆
译文:凉州刺史宇文仲和据州作乱
问题:“据州”没有译出,这不是现代汉语的说法。
改译:凉州刺史宇文仲和凭借凉州作乱
(16)原文:魏恭帝元年
译文:魏恭帝元年
问题:魏这个朝代未交代清楚。这里的魏是西魏,是北魏分裂出来的政权。
改译:西魏恭帝元年
(17)原文:别封一子汧源县伯
译文:另封一个儿子做沂源县伯
问题:“一子”交代不清。
改译:另封侯植的一个儿子做沂源县伯
(18)原文:孝闵帝践阼
译文:孝闵帝登位时
问题:“孝闵帝”朝代未交代。
改译:北周孝闵帝登位时
(19)原文:植从兄龙恩为护所亲任
译文:侯植堂兄龙恩被宇文护亲近信任
问题:侯植堂兄的姓氏未交代。
改译:侯植堂兄侯龙恩被宇文护亲近信任
(20)原文:而诸宿将等多不自安
译文:众老将大多不能内心安定
问题:“内心安定”不是现代汉语的习惯说法。
改译:众老将大多不能安心
(21)共为唇齿,尚忧不济
译文:唇齿相依,还担心不能成功
问题:缺主语。
改译:他们唇齿相依,还担心不能成功
(22)原文:植恐天下之人,因此解体
译文:我担心天下人因此解体
问题:“解体”意为崩溃、瓦解,不适用于“人”。
改译:我担心天下人因此分崩离析
(23)原文:植又乘间言于护曰
译文:侯植又趁机会对晋公宇文护说
问题:“趁机会”不是现代汉语习惯的说法。
改译:侯植又趁机对晋公宇文护说
(24)原文:君臣之分,情均父子
译文:君臣的关系,情同父子
问题:“分”未译出。
改译:君臣的情分,如同父子关系
(25)原文:理须同其休戚,期之始终
译文:理当休戚与共,贯彻始终
问题:“贯彻”用词不当。
改译:理应休戚与共,希望能做到善始善终
(26)原文:明公以骨肉之亲,当社稷之寄
译文:圣明的主公凭借骨肉关系,接受社稷的重托
问题:“明公”敬词,不必按字面去翻译。可保留,也可译作“您”。另外,“骨肉之亲”未交代清,或曰不完整。
改译:明公凭借与皇上的骨肉关系,接受社稷的重托
(27)原文:家传世禄之盛
译文:永保世世代代繁荣的盛况
问题:“世禄”译得不准确。
改译:永保世世代代官运的亨通
(28)原文:贤兄应见此心
译文:你的兄长应当了解我的内心
问题:“贤兄”是敬称,此错译。
改译:您应当了解我的内心
【修改后的译文】
侯植字仁干,是上谷人。他是燕国散骑常侍侯宠的八世孙。高祖侯恕,为魏北地郡守。因而子孙在北地的三水安家,于是成为州郡豪门世族。父亲侯欣,是泰州刺史、奉义县公。
侯植年轻时洒脱不羁,有高尚的情操,容貌奇特壮伟,武艺超群。正光年间,从家中被征召出来任奉朝请。不久天下政局动乱,各地盗贼纷然并起,侯植于是分发家财,率领招募的士兵奋勇讨伐盗贼。因为有功被授予统军,升任清河郡守.后来跟随贺拔岳征讨万俟丑奴等,常有战功,授任义州刺史。在义州任上很有政绩,被各族民众拥戴。
等到北齐神武帝兵逼洛阳时,侯植跟从北魏孝武帝西迁。大统元年,授任骠骑将军、都督,踢姓侯伏侯氏。跟从北周太祖攻破沙苑,在河桥作战,晋升为大都督,加授左光禄大夫。凉州刺史宇文仲和凭借凉州作乱,侯植跟从开府独孤信讨伐并擒获了他,被授任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为肥城县公,食邑一千户,又赐姓贺屯。西魏恭帝元年,跟从于谨平定江陵,晋升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赐给奴婢一百人,另封侯植的一个儿子做沂源县伯。朝廷建置六官时,授予司仓下大夫。北周孝闵帝登位时,晋爵郡公,增加食邑累计达二千户。
当时皇帝年幼,晋公宇文护执政,侯植堂兄侯龙恩被宇文护亲近信任。等到宇文护杀了赵贵,众老将大多不能安心。侯植对龙恩说:“现在主上年纪尚轻,国家安危全靠那些老将。他们唇齿相依,还担心不能成功,何况因细微隔阂,自相残杀!我担心天下人因此分崩离析。哥哥你既然蒙受重用,怎么可以知道这危害不禀告皇上呢?”龙恩终于没有采纳他的话。侯植又趁机对晋公宇文护说:“君臣的情分,如同父子关系,理当休戚与共,得以善始善终。圣明的主公凭借与皇上的骨肉关系,接受社稷的重托,存亡与共,直到今天。希望您能在朝廷推诚布公,向伊尹、周公学习,让国运安如泰山,永保世世代代官运的亨通,那么天下的百姓,没有不感到幸运的了。”宇文护说:“我蒙受太祖深厚的恩德,况且又是侄辈,发誓将以身报国,您应当了解我的内心。您如今说这样的话,难道是说我有别的志向吗?”又得知他先前对龙恩讲的话,于是暗暗猜忌侯植。侯植怕大祸临头,竟愁苦而死。追赠大将军、平扬光三州诸军事、平州刺史。谥号叫做“节”。
作文十:《敬业的古文解读》600字
甲骨文中敬是个会意字。从攴(pū) ,攴,象以手持杖,敲击。从茍(jí) ,有“自我告诫、自我反省、谨慎修持”之义。古人造字中就蕴含有恭敬、端肃、认真态度的深蕴。其实,“敬”的态度源于早期人们的祭祀活动,《礼记》中记载“宾客主恭,祭祀主敬,丧事主哀,会同主诩”。此后,不断演化发展,其含义愈加广泛、丰满。在西周之初,主要是指严肃、认真、谨慎、小心、勤勉、努力地去做事,是一种在临事时郑重、积极的态度。到了春秋时代,孔子在《论语》中说:“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又如“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敬在孔子看来不仅仅是在人伦关系中应具有的一种态度,而且还是人在为人行事时时刻刻存在的一种内在品质,或做人的一种准则。这样,“敬”就成了一种价值概念了。南宋时,朱熹解释说:“敬者,主一无适之谓。”主一,就是专注于一事;无适,就是无杂念、不分心。这就是说,做事要严肃认真,专心致志。
从以上的文献可以看出,敬,首先是一种自我要求,从内心的居敬到外貌的庄敬进而到举止的恭敬等由内而外的自我约束。然后,由己及人地转化为对他人对事业的执敬。它其实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待人处世时的恭敬、尊敬的态度。另一方面,是临事执业的态度,精神,包括执事主一专一,对待事情严肃认真,勤勉努力。敬业乃我们民族的一种伟大精神财富,这是我们民族引以为傲的东西。只要这种精神永存,我们这个民族就不会衰落,我们的未来就充满着无限的希望。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哲理性的古文古文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