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美丽的三潭印月》1000字
课 题:12美丽的三潭印月 课 型:略读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
2、能认读4个字。
3、摘录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过程与方法:
1、理解课文内容。
2、认读生字。
3、摘录好词佳句。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感受“三潭印月”的美丽。
教学重点:了解“三潭印月”的美丽景色,并感受它的美丽。
教学难点:了解“三潭印月”的美丽景色,并感受它的美丽。
查阅资料:搜集有关“三潭印月”的补充资料。
教、学具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课时数:1课时
板书设计:
12、美丽的三潭印月
绿树依依、波光粼粼
人 间 仙 境
课后小结:
第一课时:学生活动时间(约)30分钟 教师活动时间(约)10分钟
教学要求:
1、 能认读4个字。
2、 摘录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3、 了解“三潭印月”的美丽景色,并感受它的美丽。
教学过程设计:含时间分配
一、谈话引入:(4’)
出示:“三潭印月”图片,孩子们,通过课下查阅资料,你对这的景色有了哪些了解?(生各抒己见) 这里的景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美丽)
师:今天我们就来读一篇略读课文《美丽的三潭印月》 让我们尽情的饱览一下那里的景色。
二、 学习课文:(30’)
(一)回忆预习内容。
(二)检测预习结果。
1、出示投影: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露出 蓄 长堤 镂刻 倒映
(1)自由读。
(2)指名读。
2、指名分段读,其他同学从正确、流利方面进行评议。 (如果读得不够流利,同桌互读,小组轮读,班上指名读。)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从中你有什么感受?
(1)默读课文。
(2)班上交流。
主要描写了杭州西湖“三潭印月”的美景。(感受: 景色美丽、 语言优美……)
师:老师也和大家一样有同样的感受, 那么你从那里感受它景色的美丽,认真的读课文划出有关的词句进行细细品味。
1、 生读、划、品读感受。
(1)自读自品:学生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把自己的感受标注出来。
(2)指名读 (指名评议)
3、读文思考:
“三潭印月”是怎么来的?它什么样?它为什么叫“三潭印月”?
学生自由读课文,画有关的内容。
A、自读思考。
B、汇报交流(可用书上的语言、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叙述)。
3、指导朗读,主要指导学生读好问句。
(1)出示带有问号的5个句子。
(2)自己试读。师强调:前两句读出疑问的语气,后三句读出反问句的语气。
(3)自己再读体会。
三、课堂小结:(4’)
谈谈你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
四、作业:(2’)
1、积累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作文二:《2《美丽的“三潭印月”》》2100字
《美丽的“三潭印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主要通过自学认识“杭、阁、储、灌、镂、朦、胧”,掌握会写字“杭、繁、阁、储、灌、堤、范、辉”。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注意积累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体会课文中设问、反问句的作用。
3.理解课文内容,热爱自然和文化景观,愿意了解景观中的文化故事,丰富自己的文化积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设问、反问句的作用。
难点:调动学生关于其他风景名胜的阅历积累,让学生愿意了解景观中的文化故事,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杭州西湖的图片、资料。
2、制作教师演示文稿。
3、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暑假期间,你都去过哪些风景名胜?
2、学生举手发言,谈自己去过的风景名胜。
3、今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欣赏一处风景名胜。那就是杭州西湖美景之一——“三潭印月”。(板书“西湖”和课题)
4、有去过西湖的同学没有?请游览过西湖或对西湖有兴趣的同学谈谈自己所了解的西湖美景——“三潭印月”。
二、自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1、阅读要求:注意读准字音,思考课文围绕“三潭印月”这一景点1都告诉了我们些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尝试概括课文的主要意思。((1)西湖中央有一个人间仙境般的小岛。
(2)相传是苏轼带领百姓挖湖堆泥筑成的,并在湖中立了三个石塔。(3)石塔的别致造型,成了西湖的标志。(4)“三潭印月”的来历。)
3、文中提到哪些景物和相关故事,画一幅图表示出景物的位置,简单介绍这些景物。(教师相机板书)
4、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画出西湖景物,初步把握课文内容,介绍相关景物。
三、尝试运用设问、反问介绍景物:
1、师:大家初步了解了西湖美景,知道了“三潭印月”是怎么回事,还了解了有关“三潭印月”的传说。作者充分挖掘与景物有关的历史、传说,把写景与叙事相结合,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下面谁能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或者把你喜欢的地方介绍给大家?注意找出描绘景物样子的词语,突出景物特点。
2、学生朗读课文,讲述自己喜欢的景物或故事。(要求:尽量运用合适的修饰词语,如“月色融融”“波光闪闪”“欢歌笑语”“绿树依依”“繁花似锦”等,介绍自己喜欢的景物或者故事。)
3、比较问句的不同和各自的作用。
湖心怎么会有这样一个小岛呢?相传??
为什么叫“三潭印月”呢?因为??
这不就是人间天堂吗?
4、尝试运用设问、反问的表达方式再次介绍景物。
四、课堂练习:
1、记写生字。注意“繁”字是上下结构,下面的“系”字少一撇。“浇灌”的“灌”是左右结构,不是上下结构,部首是三点水旁。
2、自由朗读背诵课文。
五、课后作业:
1、从下面的几个身份中选择一个或两个,认真研读课文和课外搜集的有关资料,做好跟大家汇报交流的准备:
(1)“三潭印月”景点的播音员(尝试配乐朗读);
(2)“三潭印月”景点导游(注意口语,尝试使用“设问句”的表达方式);
(3)假设自己是一名曾经到过西湖、领略过“三潭印月”美景的游客(用自己的口吻介绍“三潭印月”的经典);
(4)自己就是当年的苏轼(初到杭州为官,来到西湖,看到了什么,有了怎样的想法,西湖疏浚以后,又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
(5)自己是三个石塔的设计与建造者(介绍自己设计的三塔河这样设计的好处,最好自己画一张石塔的示意图或制作一个简单的石塔模型)。
2、熟读课文。
3、抄写生字新词,并听写。
第二课时
一、交代任务,明确目标:
1、上一节课,我们随作者一起浏览了美丽的“三潭印月”,这节课让我们换换角色,走进西湖,走进风景,走进文化,享受美景,享受生活。
2、下面,请同学从给出的身份中选择一个或两个,做好准备跟大家汇报,汇报时注意尝试使用课文中生动地词汇,如“月色溶溶”“波光闪闪”“亭台楼阁”“欢歌笑语”等。
(1)“三潭印月”景点的播音员;
(2)“三潭印月”景点导游;
(3)一名曾经到过西湖、领略过“三潭印月”美景的游客;
(4)自己就是当年的苏轼;
(5)自己是三个石塔的设计与建造者。
3、学生在课上再进行选择,小组交流。
二、汇报交流:
1、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进行全班交流(尽量选不同身份的扮演者)。
2、引导大家客观欣赏评议,以促进学生在汇报交流中共同提高。
3、活动提示:
(1)配乐朗诵时应注意语调舒缓。
(2)以导游的身份介绍时,要注意口语化,注意使用自问自答的设问句,注意调动游客的兴趣。
(3)以设计者的身份介绍时,注意交代以下几点:第一,交代出石塔的位置、建造的意义;第二,说明石塔的样子。
(4)以游客的身份介绍时,要说出身临其境的感觉。
(5)无论以哪种方式介绍西湖的“三潭印月”,都要以课本为依托,注意参考课文的内容,表达方式,积累文章中的优美词句。
三、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完成课后练习。
3、预习第三课。
板书设计: 美丽的“三潭印月” 小岛 人间仙境 ? 挖湖筑岛 西湖 ? 造型别致 ? 人间天堂
历史————景物————人物
作文三:《《美丽的“三潭印月”》说课稿》2500字
《美丽的“三潭印月”》说课稿
一、 说教材:
《美丽的?三潭印月?》是语文版五年级上册的第2课课文~作者首先从杭州的西湖讲起~告诉人们在西湖的中央有一个引入注目的、?人间仙境?般的小岛~传说是苏轼发动百姓挖湖蓄水、筑堤筑岛而成。湖水深的地方还立塔做了标记。接着介绍三个石塔的别致造型。最后说明?三潭印月?名字的由来~并描绘了?三潭印月?天堂般的美景。文章很简短~但作者充分挖掘与?三潭印月"有关的如画的美景、如诗的意境、久远的历史、精巧的设计~使文章短而不薄。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文中的景和情~并扎实地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取舍教材是关键。因此~我将此文教学安排为两课时~我今天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
基于本课教材的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认知水平~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自主积累词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指导学生朗读~通过读体会景物的美、意境的美。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和文化景观的情感~愿意了解景观中的文化故事~丰富自己的文化积累。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随作者的叙述~展开丰富的想像~并通过多层次的朗读~感受?三潭印月?风光的美好。体会作者的感情~领悟课文中设问、反问句的作用~就成了这篇文章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怎样才能使学生与文本产生真正的共鸣~体会西湖的景
美呢,首先我将注重以读为本~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如:默读、自由读、范读、指名读、引读、配乐读。通过多层次的朗读~使学生体会?三潭印月?风光的美。其次~我将巧妙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启发学生想象~体会文中意境~并配合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训练~从而达到突破重点难点的目的。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将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本文语句美、意境也美~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一边读句子~一边想象画面~用自己的经验去补充形象~丰富形象~从而去体会文中表达的意境和情感~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及想象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美丽的?三潭印月?》这篇文章的第一自然段语句美、意境也美~我将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图文结合~启发想像~体会文章的意境美,配合朗读~领会作者的情感美。教学过程具体如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上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课件依次展示一些著名旅游景点的图片~让学生猜测。最后~画面定格在?三潭印月?的一张图片上……这样用音乐、图像渲染的情境~能给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入其境~爱其美?~在感到愉悦、快乐的同时~让学生谈谈自己所了解的西湖美景——?三潭印月?。于是顺势揭开课题~进入第二环节。
2、配乐朗读~感知美景。
这一环节是由师生配乐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三潭印月
的。学生对于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为后面的品读词句做好铺垫。
3、品读词句~感受景美。
作者充分挖掘与景物有关的历史、传说~把写景与叙事相结合~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在刚才的配乐朗读中~学生初步了解了西湖美景~知道了?三潭印月?是怎么回事~还了解了有关?三潭印月?的传说。于是~我又让学生四人小组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三潭印月?的美~把自己最喜爱的语句多读几遍~并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再交流品读。
在品读重点语句时~我将引导学生一边想象画面~一边反复朗读,并借助多媒体展示?三潭印月?图片~让学生图文结合地品味词句。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将把学生带入那美丽、令人神往的西湖风光之中~并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月色溶溶??波光闪闪??欢歌笑语??绿树依依??繁花似锦??亭台楼阁??隐隐约约??人间仙境?等词语~从而体会文章的意境美~领会作者表达的特点~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4、总结全文~感悟文法。
在语言表达上~作者两处运用设问——?湖心怎么会有这样一个小岛呢??为什么叫‘三潭印月’呢?起到了制造悬念、引起下文的作用~这也是介绍说明常用的表现手法。于是~我引导说:?三潭印月?景色优美~作者的笔触也很优美~文中除了运用了大量的优美词汇外~我还发现了作者在表达上的一个特点。请大家默读第二、第四自然段。由此引出两个设问句~以及它们在表达上的作用。:
,1,湖心怎么会有这样一个小岛呢,相传……
,2,为什么叫?三潭印月?呢,因为……
这一环节~在学生发现问题并畅所欲言后~得出结论:
设问句是自问自答~能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
设问句能引起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那请同学们再读读下面这个句子:
每当此时~月色溶溶~灯影朦胧~波光闪闪。众多游人到西湖来赏月、划船~一片欢歌笑语。这不就是人间天堂吗,
你们能从句子中感受到作者那份强烈的情感吗,是呀~这就是反问句~问中有答~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能更强烈地表达感情。
这一环节的延伸训练~引导学生感悟文法~掌握设问和反问这两种修辞的表达效果~并懂得迁移运用。
5、课外拓展~升华情感。
讲课至此~我小结过后~以布臵下节课的任务结束本课的教学:这节课~我们随作者一起浏览了美丽的?三潭印月?。下节课~让我们以不同的身份~再一次走进西湖~走进风景~走进文化~享受美景~享受生活吧。
总之~我在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尽量合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整合~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并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及创造力~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体现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四、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我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再现了课文的画面~展示的作者的写作思路~突出了重点难点~是本节课的精华所在。
2 美丽的“三潭印月”
人间仙境
挖湖筑岛
造型别致
人间天
堂
作文四:《美丽的三潭印月》2000字
美丽的三潭印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自主积累词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设问、反问句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独立识字。
2、以读为主,注意扶放结合,引导自学、感悟。
3、注重朗读,通过读体会景物的美、意境的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
热爱自然和文化景观,愿意了解景观中的文化故事,丰富自己的文化积累。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设问、反问句的作用。
教学难点
调动学生关于其他风景名胜的阅历积累,让学生愿意了解景观中的文化故事,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杭州西湖的图片、资料。
2、制作教师演示文稿。
3、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暑假期间,你都去过哪些风景名胜?
2、学生举手发言,谈自己去过的风景名胜。
3、今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欣赏一处风景名胜。那就是杭州西湖美景之一——“三潭印月”。(板书“西湖”和课题)
4、有去过西湖的同学没有?请游览过西湖或对西湖有兴趣的同学谈谈自己所了解的西湖美景——“三潭印月”。
二、自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1、阅读要求:注意读准字音,思考课文围绕“三潭印月”这一景点1都告诉了我们些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尝试概括课文的主要意思。((1)西湖中央有一个人间仙境般的小岛。(2)相传是苏轼带领百姓挖湖堆泥筑成的,并在湖中立了三个石塔。(3)石塔的别致造型,成了西湖的标志。(4)“三潭印月”的来历。)
3、文中提到哪些景物和相关故事,画一幅图表示出景物的位置,简单介绍这些景物。(教师相机板书)
4、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画出西湖景物,初步把握课文内容,介绍相关景物。
三、尝试运用设问、反问介绍景物:
1、师:大家初步了解了西湖美景,知道了“三潭印月”是怎么回事,还了解了有关“三潭印月”的传说。作者充分挖掘与景物有关的历史、传说,把写景与叙事相结合,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下面谁能把第一课时
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或者把你喜欢的地方介绍给大家?注意找出描绘景物样子的词语,突出景物特点。
2、学生朗读课文,讲述自己喜欢的景物或故事。(要求:尽量运用合适的修饰词语,如“月色融融”“波光闪闪”“欢歌笑语”“绿树依依”“繁花似锦”等,介绍自己喜欢的景物或者故事。)
3、比较问句的不同和各自的作用。
湖心怎么会有这样一个小岛呢?相传??
为什么叫“三潭印月”呢?因为??
这不就是人间天堂吗?
4、尝试运用设问、反问的表达方式再次介绍景物。
四、课堂练习:
1、记写生字。注意“繁”字是上下结构,下面的“系”字少一撇。“浇灌”的“灌”是左右结构,不是上下结构,部首是三点水旁。
2、自由朗读背诵课文。
五、课后作业:
1、从下面的几个身份中选择一个或两个,认真研读课文和课外搜集的有关资料,做好跟大家汇报交流的准备:
(1)“三潭印月”景点的播音员(尝试配乐朗读);
(2)“三潭印月”景点导游(注意口语,尝试使用“设问句”的表达方式);
(3)假设自己是一名曾经到过西湖、领略过“三潭印月”美景的游客(用自己的口吻介绍“三潭印月”的经典);
(4)自己就是当年的苏轼(初到杭州为官,来到西湖,看到了什么,有了怎样的想法,西湖疏浚以后,又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
(5)自己是三个石塔的设计与建造者(介绍自己设计的三塔河这样设计的好处,最好自己画一张石塔的示意图或制作一个简单的石塔模型)。
2、熟读课文。
3、抄写生字新词,并听写。
一、交代任务,明确目标:
1、上一节课,我们随作者一起浏览了美丽的“三潭印月”,这节课让我们换换角色,走进西湖,走进风景,走进文化,享受美景,享受生活。
2、下面,请同学从给出的身份中选择一个或两个,做好准备跟大家汇报,汇报时注意尝试使用课文中生动地词汇,如“月色溶溶”“波光闪闪”“亭台楼阁”“欢歌笑语”等。
(1)“三潭印月”景点的播音员;
(2)“三潭印月”景点导游;
(3)一名曾经到过西湖、领略过“三潭印月”美景的游客;
(4)自己就是当年的苏轼;
(5)自己是三个石塔的设计与建造者。
3、学生在课上再进行选择,小组交流。
二、汇报交流:
1、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进行全班交流(尽量选不同身份的扮演者)。
2、引导大家客观欣赏评议,以促进学生在汇报交流中共同提高。
3、活动提示:
(1)配乐朗诵时应注意语调舒缓。 第二课时
(2)以导游的身份介绍时,要注意口语化,注意使用自问自答的设问句,注意调动游客的兴趣。
(3)以设计者的身份介绍时,注意交代以下几点:第一,交代出石塔的位置、建造的意义;第二,说明石塔的样子。
(4)以游客的身份介绍时,要说出身临其境的感觉。
(5)无论以哪种方式介绍西湖的“三潭印月”,都要以课本为依托,注意参考课文的内容,表达方式,积累文章中的优美词句。
三、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完成课后练习。
3、预习第三课。
板书设计
2 美丽的“三潭印月” 小岛 人间仙境 ? 挖湖筑岛 西湖 ? 造型别致 ? 人间天堂 历史————景物————人物
作文五:《2、美丽的“三潭印月”》1700字
课题 2、美丽的“三潭印月” 、美丽的“三潭印月”
主备人 罗艳群 课时安排 2 课时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自主积累词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读体会景物的美、意境的美;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设问句、反问句的作用;背诵自己喜欢的段 落。 3、热爱自然和文化景观,了解景观中的文化故事,丰富自己的文化积 累。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设问句和反问句的作用。 调动学生关于其他风景名胜的阅历积累,让学生了解景观中的文化故 事。 1、预习课文。 2、收集有关杭州西湖的图片、资料。
教
累计课时
学
过
程
教学时间
第 3 节
教学环节及教师活动预设
一、谈话导入: 谈话导入: 1.老师谈自己暑假期间去过风 景名胜,再问学生?
学生活动预设
个性化批注
1.学生谈自己去过的风景 名胜。
2.今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欣 2. 让游览过西湖的同学谈自己 赏一处风景名胜。 那就是西湖美 所了解的西湖美景——“三潭 景—“三潭印月”。(板书课题) 印月” 。
自读课文, 初步了解课文内 二、 自读课文, 容: 1、出示阅读要求: 1、学生自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思考:课文 2、理清课文的脉络。 围绕“三潭印月”这一景点都告 (1) 西湖中央有一个人间仙境 诉了我们些什么? 般的小岛。 (2) 相传是苏轼带领百姓挖湖
堆泥筑成的,并在湖中立了三 个石塔。 (3)石塔的别致造型,成了西 湖的标志。 (4) “三潭印月”的来历。
2、 文中提到哪些景物和相关故 3、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画出 事,画一幅图表示出景物的位 西湖景物, 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置。 介绍相关景物。
三、检查生字词的预习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读。 储存、浇灌、观察、范围、 绿树依依、繁花似锦、 亭台楼阁、月色溶溶、 灯影朦胧、波光闪闪、 光辉朗照、欢歌笑语 2、 结合自己的实际理解词语意 用自己喜欢的词语说句话 思。 3、指名读课文。 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读读。 师生共同评价。
教
累计课时
学
过
程
教学时间
第 4 节
教学环节及教师活动预设
一、导入. 导入. 上一节课, 我们随作者一起
学生活动预设
个性化批注
浏览了美丽的“三潭印月” ,这 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 节课让我们走进西湖,走进文 化,享受美景,享受生活。 品读课文, 感受文章的意境 二、 品读课文, 美。 月” 到底美在哪里?你出哪些句 子感受到的? 赛读(个人赛、小组赛、男女 1、学生边默读,边画下相关 1、默读课文,思考: “三潭印 的句子。
2、请你置身其中,读出美美的
赛) 感觉。 三、体会设问、反问的妙用。 体会设问、反问的妙用。 说他们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并用符号标出三个句子:
1、默读2、3、4自然段,说 (1)湖心怎么会有这样一个 小岛呢? (2) 为什么叫 “三潭印月” ? (3)这不就是人间天堂吗?
1、引读2、4自然段,体会 设问句的作用。 2、 体会设问句和反问句的表达 (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 效果。 出下文,承上启下。) 2、出示课后练习2、自己读 读,体会反问句的作用。 (强调 了“三潭印月”的美。感情色 彩更加浓烈。 ) 四、学会表达. 学会表达. 绍景物。 1、把你喜欢的地方介绍给大
1、 尝试运用学到的表达方法介 家? 要求: ①尽量运用合适的修饰词语, 如 “绿树依依” “繁花似锦” “月 色溶溶” “灯影朦胧” “波光闪 闪”等。 ②还可使用设问句、反问句。 五、拓展学习。 拓展学习。 2、学生交流。
1、进一步了解杭州西湖风景。 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1、西湖著名十景。 断桥残雪、平湖秋月、 柳浪闻莺、双峰插云、 苏堤春晓、南屏晚钟 花港观鱼、雷峰夕照、 曲院风荷、三潭印月 2、欣赏西湖图片。
2、有关西湖的诗
吟诵收集的有关西湖的诗 ①“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 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墨总相宜。”(苏轼) ②“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 花别样红。”( 杨万里)……
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设计 2、片段练习:运用学到的表达方法描写一处景物。
2、美丽的“三潭印月” 美丽的“ 三潭印月”
亮 点 与 不 足
板 书 设 计
(杭州西湖) 人间仙境 挖湖筑岛 造型别致 人间天堂
作文六:《美丽的三潭印月说课稿》2200字
《美丽的“三潭印月”》说课稿 田姝妹
一、 说教材:
《美丽的“三潭印月”》是语文版五年级上册的第2课课文,作者首先从杭州的西湖讲起,告诉人们在西湖的中央有一个引入注目的、?人间仙境?般的小岛,传说是苏轼发动百姓挖湖蓄水、筑堤筑岛而成。湖水深的地方还立塔做了标记。接着介绍三个石塔的别致造型。最后说明?三潭印月?名字的由来,并描绘了?三潭印月?天堂般的美景。文章很简短,但作者充分挖掘与?三潭印月
基于本课教材的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认知水平,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自主积累词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指导学生朗读,通过读体会景物的美、意境的美。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和文化景观的情感,愿意了解景观中的文化故事,丰富自己的文化积累。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随作者的叙述,展开丰富的想像,并通过多层次的朗读,感受?三潭印月?风光的美好。体会作者的感情,领悟课文中设问、反问句的作用,就成了这篇文章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怎样才能使学生与文本产生真正的共鸣,体会西湖的景美呢?首先我将注重以读为本,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如:默读、自由读、范读、指名读、引读、配乐读。通过多层次的朗读,使学生体会?三潭印月?风光的美。其次,我将巧妙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启发学生想象,体会文中意境,并配合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训练,从而达到突破重点难点的目的。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将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本文语句美、意境也美,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一边读句子,一边想象画面,用自己的经验去补充形象,丰富形象,从而去体会文中表达的意境和情感,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及想象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美丽的?三潭印月?》这篇文章的第一自然段语句美、意境也美,我将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图文结合,启发想像,体会文章的意境美;配合朗读,领会作者的情感美。教学过程具体如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上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课件依次展示一些著名旅游景点的图片,让学生猜测。最后,画面定格在?三潭印月?的一张图片上……这样用音乐、图像渲染的情境,能给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入其境,爱其美?,在感到愉悦、快乐的同时,让学生谈谈自己所了解的西湖美景——?三潭印月?。于是顺势揭开课题,进入第二环节。
2、配乐朗读,感知美景。
这一环节是由师生配乐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三潭印月的。学生对于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为后面的品读词句做好铺垫。
3、品读词句,感受景美。
作者充分挖掘与景物有关的历史、传说,把写景与叙事相结合,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在刚才的配乐朗读中,学生初步了解了西湖美景,知道了?三潭印月?是怎么回事,还了解了有关?三潭印月?的传说。于是,我又让学生四人小组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三潭印月?的美,把自己最喜爱的语句多读几遍,并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再交流品读。
在品读重点语句时,我将引导学生一边想象画面,一边反复朗读;并借助多媒体展示?三潭印月?图片,让学生图文结合地品味词句。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将把学生带入那美丽、令人神往的西湖风光之中,并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月色溶溶??波光闪闪??欢歌笑语??绿树依依??繁花似锦??亭台楼阁??隐隐约约??人间仙境?等词语,从而体会文章的意境美,领会作者表达的特点,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4、总结全文,感悟文法。
在语言表达上,作者两处运用设问——?湖心怎么会有这样一个小岛呢??为什么叫?三潭印月?呢?起到了制造悬念、引起下文的作用,这也是介绍说明常用的表现手法。于是,我引导说:?三潭印月?景色优美,作者的笔触也很优美,文中除了运用了大量的优美词汇外,我还发现了作者在表达上的一个特点。请大家默读第二、第四自然段。由此引出两个设问句,以及它们在表达上的作用。:
(1)湖心怎么会有这样一个小岛呢?相传……
(2)为什么叫?三潭印月?呢?因为……
这一环节,在学生发现问题并畅所欲言后,得出结论:设问句是自问自答,能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
设问句能引起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那请同学们再读读下面这个句子:
每当此时,月色溶溶,灯影朦胧,波光闪闪。众多游人到西湖来赏月、划船,一片欢歌笑语。这不就是人间天堂吗?
你们能从句子中感受到作者那份强烈的情感吗?是呀,这就是反问句,问中有答,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能更强烈地表达感情。
这一环节的延伸训练,引导学生感悟文法,掌握设问和反问这两种修辞的表达效果,并懂得迁移运用。
5、课外拓展,升华情感。
讲课至此,我小结过后,以布臵下节课的任务结束本课的教学:这节课,我们随作者一起浏览了美丽的?三潭印月?。下节课,让我们以不同的身份,再一次走进西湖,走进风景,走进文化,享受美景,享受生活吧。
总之,我在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尽量合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整合,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并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及创造力,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体现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四、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我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再现了课文的画面,展示的作者的写作思路,突出了重点难点,是本节课的精华所在。
2 美丽的“三潭印月”
人间仙境
挖湖筑岛
造型别致人间天堂
作文七:《美丽的三潭印月》300字
美丽的三潭印月 去年“五一”节,我和爸爸、妈妈乘长途汽车,来到令人向往的杭州西湖。 哟,西湖真大啊——简直像天空那样广阔。湖水碧绿清澈,湖面平静无波,像一面镜子。 西湖中有三岛,人称“蓬莱三岛” ,意为海上的仙山琼岛。我们乘坐小船,来到了三岛中最 大的岛——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是一个花岛。水面上有很多水生植物,其中长得最茂盛的是睡莲,品种最奇特的是 金莲。草坪上,雪松挺拔,石榴花正开得鲜艳,远远看去,那石榴像一簇簇火焰。碧绿的水, 碧绿的树,火红的花,弯曲的桥,形成了江南独特的水上园林。因此,三潭印月又被誉为西 湖中的“盆景” 。 三潭印月,历来就是杭州常月胜地。每逢中秋之夜,皓月当空,月影、塔影、人影交相辉映, 形成“天上月一轮,湖中影成三“的绮丽景色。 回到西湖岸上,放眼望去,三潭印月好像西湖上的一棵璀璨的明珠。
作文八:《美丽的三潭印月(吴佳怡)》2300字
美丽的三潭印月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暑假的一天,我们乘坐长途汽车,来到了令人向住的杭州西湖。
一到西湖,哇,好美啊!西湖的水很清很清,能望到水中的鱼。从亭子里望向水面,西湖真宽真阔啊!宽得像一片无边的原野,阔得像一望无际的天空。湖面上,荷花开得真多真旺,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中带粉的园林。荷花的颜色更是五颜六色,红的、白的、粉的??美丽极了。荷花的姿态就更加多得不知数! 有的正大光明的开在露天,有的却羞涩的躲在荷叶后边,还有的从荷叶上露出头来,像在透气??
西湖中有三岛,人称“蓬莱三岛”,意为海上的仙山琼岛。我们乘坐小船,来到了三岛中最大的岛——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是个花岛,水上有许多水生植物,其中最茂盛的睡莲,品种最奇特的是金莲。草坪上,雪松挺拔,石榴花开得鲜艳。远远看去,石榴花像一簇簇火焰。碧绿的水,翠绿的树,火红的花,弯曲的桥,形成了江南独特的水上园林。 回到西湖岸上,放眼望去,三潭印月好像西湖一颗璀璨的明珠,美丽极了!
浦口中心小学四(1)班 吴佳怡
我喜欢的小台灯
我有一盏精致的小台灯,它是妈妈送给我的生日礼物,语重心长地说:“小盼盼,让它伴着你成长吧!”
这盏台灯随着我好多年了,造型是一丛蘑菇,灯座是绿色的,像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上面“长”着三个蘑菇,它们都顶着粉红的圆形“帽子”。右边的那根柄是蓝色的,最小,是开关;中间那只黄色的柄要大些,是盏大灯。一眼望去,它们就像三个身穿彩色衣服的小姑娘。
你要是按一下开关,中间那盏大灯就亮了起来,按两下,两盏灯都亮了,按三下时,台灯熄灭了,真有意思!
每天晚上,我习惯地坐在椅子上,按两下开,开始做作业,台灯弯着身子像是给学习的人致敬,使人们对它增添几分敬意。
我也十分爱惜这盏小台灯。日子久了,它表面玷满许多灰尘,我经常把它擦得闪闪发亮。
我的小台灯,它不是平平凡凡的小台灯,而驶向知识海洋的航灯,来引导我成功的彼岸。
浦口中心小学四(1)班 吴佳怡
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诚实这个词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做一个诚实的人更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原来我对这个词并不太理解,可是直到这件事发生后,我才知道诚实的可贵。
由此,我不禁想起:前几天发生的一件事。有一个高高的、看上去大约四五十岁的一个叔叔到我爸爸这儿来买了许多花木要,那个叔叔说现在还没有钱,过几天一定给你们,我爸爸心软,看他挺老实,于是便答应了。爸爸叫来了许多人工,掘出树苗,把这些树搬运到车上,连这些费用也是我爸爸出的。结果,过了几天,我爸去要钱,那人找不到了,于是就打它的手机,竟是空号。爸爸知道上了当,懊悔极了,爸爸就跟别的花木老板说了这件事,他们都很气愤,都说:“我们以后不给它做生意。”我想:这个人失去了别人对他他的信任,最终导致了害人害己的下场。孔子在《论语》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不讲信用,说话不算数,这个人就不可能做成什么事,更不可能在社会上立身处事。
我奉劝那个人,只有真诚是打开人们心灵的神奇钥匙,在人际交往中,只有真诚待人,才能与人建立和保持友好的关系;只有诚信,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以后你应该树立“信而有信,无信不立”的观念,养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才是你做生意的出路。
浦口中心小学四(1)班 吴佳怡
给小鸡“接生”
每当我看到小鸡,就会想起童年时的一件傻事。 那是我7岁的时候,奶奶家有一只母鸡正在孵小鸡,有一天,我从学校回来,就看见一个鸡蛋快要孵出小鸡来。只见那个鸡蛋微微颤了颤,很快,蛋壳上出现了一张黄色的小嘴,“小鸡孵出来了!”我高兴极了。拍着手跳了起来。 小鸡差不多一个小时才从壳中爬出来。小鸡出壳时,一半在壳里,一半在壳外,我得想个法子来帮帮它们早点出世。我眼珠子骨碌一转,想出个好方法来了,开始给小鸡接生。 我连忙搬来一张小板凳在小鸡前坐下,拿起一个鸡蛋壳剥开。一只眼睛闭着的小鸡出生了。它叽叽地叫着,好像在感谢我把它带到这个世界上来。找食的母鸡回来了,它见我在伤害它的小宝宝,马上竖起羽毛向我冲来,还啄了我一口,这下我的眼泪可哗哗地流出来了,我哭着去找妈妈。 妈妈闻声从房间里走出来,温柔地问:“小盼盼,你怎么了?”我一边拭泪,一边把刚才发生的事讲给妈妈听。妈妈边笑边用手指点了一下我的脑门:“傻孩子,鸡是要一定的时间才会出壳,不然它会死的。”我连忙出来看那些小鸡,它们都耷拉着脑袋,一动不动。我后悔极了,要是当初不给小鸡接生就好了。
这件事激发我更大的求知欲望。因为,这个世界上的奥秘太多了!
浦口中心小学四(1)班 吴佳怡
商场见闻
今天是个难得的好天气,我和爸爸去逛街。
走进一家商场,就给人一种轻松愉快感觉,让你感到在这里无论是逛逛还是购物都是享受。
商场里,排得整整齐齐地货架,琳琅满目的各色商品,再加上售货员微笑服务,还有悦耳的轻音乐,让人流连忘返。 走到服装店,刚走进店门,就听到了两位售货员甜甜的声音:“欢迎光临!”我想:这里的售货员的态度真不错。然后我便仔细地看起每一件衣服的价格、面料。
这时一个声音传入我的耳朵“这件衣服好像不是全棉的,摸起来感觉不太对。”“是全棉,你看这衣服的标签,100%棉;再说,你看我们这个品牌,绝对有保证的。”售货员皱起眉头说道。那个顾客说:“算了,我不买了。”这位顾客转身出了店门。
但我没有听见两位售货员说那句“欢迎再来,”反而翻翻眼皮,对着那位顾客的背影,狠狠地说了声:“不识货。”转眼她又堆满笑容地招呼起别的顾客来。
我看中了一条裙子,觉得挺合适,价格也适中,便把它买了下来。在我和爸爸走出店门的时候,售货员甜甜地说了声:“欢迎再来。”
我心想:难道顾客不买东西,售货员就可以不尊重顾客吗?就可以在顾客的背后说“不识货”吗?顾客就得不到那声“欢迎再来”吗?这位售货员的态度永远印在了我的脑海。
浦口中心小学四(1)班 吴佳怡
作文九:《2美丽的三潭印月》2000字
2010 年 课 题
月
日
星期
第
节
2 美丽的三潭印月
五年级
课 时 第( )课时
任教年级
教 学 目 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自主积累词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设问、反问句的作用。
教 学 重 点 教 学 难 点 教具学具准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设问、反问句的作用。 调动学生关于其他风景名胜的阅历积累,让学生愿意了解景观中的文化故 事 1、搜集有关杭州西湖的图片、资料。 2、学生预习课文。
教 学 方 法 以读为主,注意扶放结合,引导自学、感悟。 学 法 指 导 注重朗读,通过读体会景物的美、意境的美。 教 学 过 程 教学随笔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暑假期间,你都去过哪些风景名胜? 2、学生举手发言,谈自己去过的风景名胜。 3、今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欣赏一处风景名胜。那就是杭州西湖美景之 一——“三潭印月”。 (板书“西湖”和课题) 4、有去过西湖的同学没有?请游览过西湖或对西湖有兴趣的同学谈谈自 己所了解的西湖美景——“三潭印月”。 二、自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1、阅读要求:注意读准字音,思考课文围绕“三潭印月”这一景点 1 都告 诉了我们些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尝试概括课文的主要意思。 3、文中提到哪些景物和相关故事,画一幅图表示出景物的位置,简单介 绍这些景物。 4、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画出西湖景物,初步把握课文内容,介绍相关景 物。 三、尝试运用设问、反问介绍景物:
1、师:大家初步了解了西湖美景,知道了 “三潭印月”是怎么回事,还了 解了有关“三潭印月”的传说。作者充分挖掘与景物有关的历史、传说,把写 景与叙事相结合,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下面谁能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 听或者把你喜欢的地方介绍给大家?注意找出描绘景物样子的词语,突出景 物特点。 2、学生朗读课文,讲述自己喜欢的景物或故事。 (要求:尽量运用合适的 修饰词语,如“月色融融”“波光闪闪”“欢歌笑语”“绿树依依”“繁花似锦”等, 介绍自己喜欢的景物或者故事。 ) 3、比较问句的不同和各自的作用。 湖心怎么会有这样一个小岛呢?相传…… 为什么叫“三潭印月”呢?因为…… 这不就是人间天堂吗? 4、尝试运用设问、反问的表达方式再次介绍景物。 四、课堂练习: 1、 记写生字。 注意“繁”字是上下结构, 下面的“系”字少一撇。 “浇灌”的“灌” 是左右结构,不是上下结构,部首是三点水旁。 2、自由朗读背诵课文。 五、课后作业: 1、从下面的几个身份中选择
一个或两个,认真研读课文和课外搜集的有 关资料,做好跟大家汇报交流的准备: (1)“三潭印月”景点的播音员(尝试配乐朗读) ; (2)“三潭印月”景点导游(注意口语,尝试使用“设问句”的表达方式); (3)假设自己是一名曾经到过西湖、领略过“三潭印月”美景的游客(用自己 的口吻介绍“三潭印月”的经典) ; (4)自己就是当年的苏轼(初到杭州为官,来到西湖,看到了什么,有了 怎样的想法,西湖疏浚以后,又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 ; (5)自己是三个石塔的设计与建造者(介绍自己设计的三塔河这样设计的 好处,最好自己画一张石塔的示意图或制作一个简单的石塔模型) 。 2、熟读课文。 3、抄写生字新词,并听写。
第二课时
一、交代任务,明确目标: 1、上一节课,我们随作者一起浏览了美丽的 “三潭印月”,这节课让我们 换换角色,走进西湖,走进风景,走进文化,享受美景,享受生活。 2、下面,请同学从给出的身份中选择一个或两个,做好准备跟大家汇报, 汇报时注意尝试使用课文中生动地词汇,如 “月色溶溶”“波光闪闪”“亭台楼 阁”“欢歌笑语”等。 (1)“三潭印月”景点的播音员; (2)“三潭印月”景点导游; (3)一名曾经到过西湖、领略过“三潭印月”美景的游客; (4)自己就是当年的苏轼; (5)自己是三个石塔的设计与建造者。 3、学生在课上再进行选择,小组交流。 二、汇报交流: 1、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进行全班交流(尽量选不同身份的扮演者) 。 2、引导大家客观欣赏评议,以促进学生在汇报交流中共同提高。 3、活动提示: (1)配乐朗诵时应注意语调舒缓。 (2)以导游的身份介绍时,要注意口语化,注意使用自问自答的设问句, 注意调动游客的兴趣。 (3)以设计者的身份介绍时,注意交代以下几点:第一,交代出石塔的位 置、建造的意义;第二,说明石塔的样子。 (4)以游客的身份介绍时,要说出身临其境的感觉。 (5)无论以哪种方式介绍西湖的“三潭印月”,都要以课本为依托,注意参 考课文的内容,表达方式,积累文章中的优美词句。 三、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完成课后练习。 3、预习第三课。
板 书 设 计
2 美丽的“三潭印月” 小岛 人间仙境 ?挖湖筑岛 西湖 ?造型别致 ?人间天堂 历史————景物————人物
1、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作
业
课
后
记
作文十:《美丽的三潭印月教案》1600字
《美丽的三潭印月》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默读课文。
3、品读句子,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小组合作学习,朗读感悟。
2、师生合作,点拨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略“三潭印月”的美丽风光以及作者流露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品悟文章美景。
教学难点:
感悟文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及生字,收集三潭印月的资料或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自主学习
1、教师板书“三潭印月”,指名反馈搜集到的关于“三潭印月”的资料或图片。 2、教师简要介绍。
“三潭印月”面积6万平方米,素有小瀛洲之称,使西湖三岛中面积最大、景观最丰富、知名度最高的岛,被誉为“西湖第一胜境”,是江南水上庭院艺术的代表作。“湖中有岛,岛中有湖”是这里的最大特色。四周围是环形堤埂,岛中有湖,水面划为“田”字形,建有一座九转三回、三十个弯的九曲桥,岛上建筑精致,四时花卉扶疏,有“水上仙子”的美称。岛南湖面上有三个石塔鼎足而立,塔高2米,球形塔身中空,有五个小圆孔,有“月光映潭,塔分为三”之说。每到中秋月夜,放明烛于塔内,灯光外透宛如15个小月亮。此时,月光、烛光、湖光交相辉映,夜景十分迷人。
3、师展示图片,让学生欣赏。
4、知名用简短的词语形容自己观“三潭印月”后的感想。
今天,我们就随作者优美的文笔,走进杭州美丽的“三潭印月”。
二、小组合作,自学课文
教师出示提纲,学生四人为一小组,自学课文。
1、小组长检查生字认读和书写。
2、小组内分段朗读课文,互相帮助,把课文读熟练。
3、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绿树依依、隐隐约约、朦朦胧胧
4、说说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三、小组展示,全班交流
1、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学生读通课文的情况。
2、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
3、提出问题以待解决。
四、教师精讲,点拨提高
同学们,读了这篇优美的课文,你的脑海中呈现出怎样的画面?
1、“三潭印月”景色优美,作者是怎样描写的?请同学们画出描写“三潭印月”美丽景色的句子。
指名反馈,(用课件展示)品读句子,感受其中的优美。
2、借助形象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加深对句子所描绘的景象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3、想象:同学们,“三潭印月”的月色吸引了众多的游客。他们来到西湖赏月、划船,一片欢声笑语。你们能想象出那样的画面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学了全文,你觉得我们还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三潭印月”?
5、感悟文法。
①老师还发现了作者在表达上的一个特点。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二、第四自然段。 ②指名反馈。
(1)“湖心怎么会有这样一个小岛呢?……”
(2)“为什么叫‘三潭印月’呢?……”
(3)这不就是人间天堂吗?
是呀,在介绍小岛的由来以及“三潭印月”这一名称由来的时候,作者都是自己先提出疑问,紧接着自己进行回答。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设问。
③讨论:设问这一修辞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④设问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那么,下面两组句子又有什么区别呢?比较句子,体会作用。(课件)
A 、月色溶溶,灯影朦胧,波光闪闪。众多游人来到西湖赏月、划船,一片欢声笑语。这就是人间天堂啊!
B 、月色溶溶,灯影朦胧,波光闪闪。众多游人来到西湖赏月、划船,一片欢声笑语。这不就是人间天堂吗?
(1)学生自由大声读一读这组句子。
(2)指名反馈。
(3)你们再读读看,觉得哪一句的表达效果好?
(4)指名反馈。
(5)指导读第二个句子。
(6)小结: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作者那份强烈的情感了吗?是呀,反问的表达效果就是加强与起,能更强烈地表达感情。
五、课堂检测,总结全课
1、照样子,写词语。
2、例:隐隐约约( )( )( )
3、读句子,仿造句子。
这三个石塔造型优美别致,上头尖,中间镂成一个空心的球,像三只宝葫芦。(比喻句)
这不就是人间天堂吗?((反问句) 4、学生简要总结本节课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