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2016辞旧迎新手抄报》1300字
2016辞旧迎新手抄报
2016辞旧迎新手抄报2016-01-03浏览:分享人:尹裕有手机版
1、大街上人来人往~大家有的去拜年~有的去买年货~有的全家人去旅游~好一派喜庆的样子。
2、鱼跃龙门~贺岁送福:大福小福全家福~有福享福处处福。知福来福有祝福~清福鸿福添幸福。接福纳福年年福~守福祈福岁岁福!
3、春节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是一年四季中最隆重的日子。尽管我们民族众多~幅员辽阔~但是千百年以来~还是逐渐形成了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
4、盼呀盼呀~眼看春节就快到了~想到这~我不由得笑了起来~在春节前~人们个个喜气洋洋~个个精神饱满~逛街的人很多~有的在买年画~有的在买年货~有的坐着板凳围着火炉开电视~有的人在打麻将~打扑克~等等不一而足。
5、一年的日子是诗集~正月就是色彩斑斓的封面。封面上画着玻璃窗上喜鹊登梅肥猪拱门的喧闹~画着脆生生的鞭炮炸响的粗门大嗓~画着大街上高跷旱船的豪壮和潇洒。
6、春节悄悄的来到了人们身边~带来了喜气~福气还
1 / 3
有那合家团聚的机会。整个城市好象是一个待嫁的女孩浓装淡抹~一派喜庆的样子。大街上人来人往~大家有的去拜年~有的去买年货~有的全家人去旅游~好一派喜庆的样子。
7、春节不知不觉在忙忙碌碌中到来~每到这个时刻~每个人都不得不停下手中的活~好好和家人及亲戚团聚一般~以续亲情以报亲恩以示孝顺。这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和特有的文化情缘。
8、春节快到了~人们都忙碌起来。去集市上转转~就会发现市场上的年货很多~购置年货的人们摩肩接踵~甚是拥挤。偶尔注目各色各式的花炮~便有了一种冲动~似乎快过年了应该高兴起来~然而我却很少有喜庆的感觉和释然的心情。
9、人生的意义是企盼~没有企盼~人生便没有意义。严冬来临~我们微笑面对~坦然处之~因为知道后面接踵而来的是春节~是春天。“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春节会治愈我们手脚上的冻疮~春天会抚平我们面庞上的皱纹。为了换取母亲的微笑~孩子会加倍刻苦学习;为了春节脚步声的诱惑~很多时候~我们“砍头只当风吹帽”。
10、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燃起鞭炮~放起礼花~辞旧迎新~释放一年的快乐。我当然也不例外~过足了放鞭炮的瘾。回忆起童年放鞭炮来~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11、年味~弥漫在商场超市。浓浓年味~浓浓情。品种
2 / 3
繁多的年货堆积如山~琳琅满目~步履匆匆人们穿梭于各大商场超市~精心为家人挑选着喜爱的物品。从他们敞开胸怀的微笑中~我看到了年味~年味也无声息地感染着人们的心情~快乐幸福的字样写满脸上~藏进了心田。
12、新年的钟声~是催人奋进的号角~是时代发展的又一个出发点。它的声音给了亿万人民以拼搏向上的勇气和能量~这声音回荡在辽阔的大地~它催起人们奋进的脚步~它指明人们前进的方向~那极富震憾与希望的钟声啊~定能给我们带来幸福与吉祥。
13、我想~今年春节~我依旧会穿上新衣服在桃花盛开的门前守候~会在年夜放好大一串鞭炮~会故意在衣兜里装一些利是封~同时也会看到那再熟悉不过的小山丘和永远不会老的小溪。但是~再也没有祖母叫我吃橘子~也没有人给我压岁钱了……
3 / 3
作文二:《辞旧迎新手抄报猴年》1700字
精品文档
辞旧迎新手抄报猴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的一种方式。我们通常知道的是正月初一家长带领小辈出门谒见亲戚、朋友、尊长,以吉祥语向对方祝颂新年,卑幼者必须叩头致礼,谓之“拜年”。主人家则以点心、糖食、红包(压岁钱)热情款待。拜年的传统正确时间应该是除夕零点以后,这个时候新的一年真正开始大家互相祝贺,而早于零点就属于拜早年,而这个时候新年并未到来拜年显得有点敷衍,如果晚于正月初十就属于晚年了,这个时候新年的喜庆气息已经淡去,早年和晚年都属避免遗憾的应急或补救性质,民间有谚语:“有心拜年十五不晚。”
拜年祝福语
1. 猴年送你五只猴:机灵诡秘如猕猴,健康快乐像马猴,悠闲富贵思猴子,无忧无虑比猿猴,聪明伶俐胜孙猴。
. 祝你在新的一年长俊点,淑女点,聪明点,运碰点,烦消点,发财点,活干点,乐找点,苦稀点,喜稠点,哭少点,笑多点,要孝点,正好祝你13点??哈哈!
. 除夕来临百花香,一条信息带六香:一香送你摇钱树,二香送你贵人扶,三香送你工作好,四香送你没烦恼,五香送你钱满箱,六香送你永安康!祝春节快乐!
. 我的猴年愿望:从今天起你只准疼我一个,要宠我,
1 / 4
精品文档
不许骗我,答应我的每一件事都要做到,对我说的每一句话都要真心。
. 祝你:位高权重责任轻,事少钱多离家近,每天睡到自然醒,别人加班你加薪,领钱数得手抽筋,靓女爱你发神经。猴年大吉祥!
. 猴年我想送你蟠桃,赠你灵丹,推荐你为御马大仙,再赐给你一双火眼金睛,祝福你洪福齐天,等你千古美名传!
. 祝你猴年前程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兼七十二变混世才学,具八十一种创业本领。
. 祝你猴年:新年大吉大利、百禁忌、五福、富吉祥、就手、亨通、步步高升、生意隆、成西就、恭喜!
. 新的猴年祝福你:老板著你,人躲著你,人你,人著你,家人著你,彩卷偏向你,升官便你!
10. 猴捧仙桃国安人寿,羊衔嘉穗物阜年丰。
11. 羊角挂双灯一灯吉祥一灯富,猿吭歌万曲千曲事业千曲情。
12. 羊辞旧岁山佩玉,猴接新年日流金。
13. 神驹送福奔致富小康路 金猴献瑞迎改革新气象
14. 羊辞旧岁山佩玉 猴接新年日流金
15. 取真经,降妖除怪千钧棒; 酬壮志,涉水拔山万里程。
16. 强国富民歌骏马,倡廉反腐颂金猴。
2 / 4
精品文档
17. 羊毫书美德; 猴棒扫邪风。
18. 年丰人寿羊得草 花好月圆猴采桃
19. 羊尾宜拖兵烬去 猴头须带太平来
0. 金猴献礼,家家顺利 玉燕嬉春,九州铺锦 喜鹊闹春,事事吉祥 金猴贺岁,一国呈祥
3 / 4
精品文档
感 谢 阅 读~
4 / 4
作文三:《辞旧迎新手抄报》800字
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神舟九号飞船是中国航天计划中的一艘载人宇宙飞 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神九是中国第一个宇 宙实验室项目 921-2 计划的组成部分,天宫与神九 载人交会对接将为中国航天史上掀开极具突破性的 一章。中国计划 2020 年中国将建成自己的太空家 园,中国空间站届时将成为世界唯一的空间站。 2012 年 6 月 16 日 18 时 37 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 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012 年 6 月 18 日约 11 时左右转入自主控制飞行,14 时左右与天宫一 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 间交会对接。并于 2012 年 6 月 29 日 10 点 00 分 安全返回。 “神九” “天一” 一 一 主办人: 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 健康发展 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 型社会 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 国战略 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 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
成功 对接
什么是“十二五” “十二五”的作用
中国是从 1953 年开始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 就简称为“一五”,然后以此类推。“十二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2011-2015 年。 “十二五”规划将是我国妥善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的五年规划,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 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 规划。科学制定并实施好“十二五”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区域规划主要包括规划的范围、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区域功能定位与发展方向、产业结
作文四:《辞旧迎新新年手抄报》300字
中国传统节日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历史文化 上古:有说法说尧舜时期已有类似新春的庆祝活动,但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是未成规模。 传统节日,也象征团圆、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
殷商:新春起源于殷商时期祭神、祭祖活动。
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华民族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
西周:新春期间开始有农业庆祝活动。
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很多说法。那么" 年"
汉朝:形成正式新春礼仪,开始有爆竹,团拜礼仪。
究竟是怎么样来的呢?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节日起源
作文五:《辞旧迎新手抄报内容》4100字
精品文档
辞旧迎新手抄报内容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新年的开端,是奔跑的起点,万物生辉的开始。新的开头,要播下新的种子,这种子充满了诗意,刻画着蓝图,孕育着未来,是收获的前奏曲。有道是,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我们要扎扎实实地迈好第一步,乃至每一步。
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除是除旧布新。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苏轼有《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关于除夕的由来有一种传说:是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我们的祖先曾遭受这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它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发现,夕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夕"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于是以后的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爆竹,来驱除夕兽.以求新的一年安
1 / 7
精品文档
宁.这种习俗从此流传下来,年三十晚上便称为除夕了.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各个地方还不一样:在云南农村有这样的传说:年30时小孩子。大人。。不能睡觉的也就是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不同的是说为什么不能睡觉呢?大人通常就和小孩子说:要是你睡着了第二年自己田地的地梗就会倒。。倒了就让睡觉的人去修理吧!好像说大家一个也没睡觉的话地梗就不会倒的!(云南风俗)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
2 / 7
精品文档
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
3 / 7
精品文档
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它标志农历旧的一年结束。
春节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
4 / 7
精品文档
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宋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解释:“正月朔日,谓之元旦”。《说文解字》中对“旦”字的解释为“从日见一上,一,地也。”表示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就是早晨的意思。因为它分别表示一年的第一个早晨,正月的第一个早晨,所以称“元旦”和“正旦”。
因各朝代历法不同,元旦所在的季节也不同。中国古代的历法是阴阳合历,需同时考虑到太阳和月亮的位置,故确定元旦时,需首先确定它在某个季节,然后再选定与这个季节相近的朔月作为元旦。由于一岁与12个阴历并行不相等,相差约11天,故每隔3年需设置一个闰月来调整季节。中国上古的天文学家曾想出一个简便的方法来判断月序与季节的关系,这就是以傍晚时斗柄的指向定月序,称之为十二月建。从北方起向东转,将地面划分为12个方位,傍晚时斗柄所指的方位,就是该月的月建,其子月、丑月、寅月分别相当于十一、十二、正月。
中国是个古老的多民族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不同的民族都曾经根据自己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确定过自己的元旦,即改为“正朔”,改正月初一的时间。颛顼帝和夏代都以孟春正月为元,即使用建寅的夏历,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商代使用殷历,殷历建丑,以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元旦;
5 / 7
精品文档
周代使用周历,周历建成子,以农历十一月初一为元旦;秦代使用秦历,秦历建亥,以农历初一为元旦;西汉前期仍然使用秦历,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104年)改用司马迁、洛下闳创制的太初历,又重新使用建寅的夏历,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以后除王莽和魏明帝一度改用建丑的殷历,唐武后和肃宗时改用建子的周历外,各朝代均使用夏历至清朝末年。
“春节”这一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还有不同的特指。汉朝时,人们把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立春称“春节”。南北朝时,人们把整个春季叫“春节”。
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但一般人称公历元月一日为“阳历年”,仍把农历正月一日初一称“元旦”。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即阳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为新年;因为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
6 / 7
精品文档
族都有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人生的价值,即以其人对于当代所做的工作为尺度。 ,,徐玮应届.毕业生.网,致力于提高毕业生就业率,yjbys.
7 / 7
作文六:《关于2016辞旧迎新手抄报内容》3300字
精品文档
关于2016辞旧迎新手抄报内容
春节习俗年夜饭习俗:
一年一度的团圆饭充分表现出中华民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 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 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年夜饭菜的做法也是五花八门,但是其宗旨就是饭菜要代表吉祥,象征着新年新气象,新的一年要万事顺利。年夜饭菜谱讲究名称吉祥如意,菜做出来要色香味俱全,下边是几个年夜饭做法,供大家做年夜饭时参考!
南北不同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 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 钱。吃饺子的习俗,是从汉朝传下来的。相传,医圣张仲景在寒冬腊月,看到穷人的耳朵被冻烂了,便制作了一种“祛寒娇耳汤”给穷人治冻伤。他用羊肉、辣椒和 一些祛寒温热的药材,用面皮包
1 / 6
精品文档
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煮熟,分给穷人吃,人们吃后,觉得浑身变暖,两耳发热。以后,人们仿效着做,一直流传到今天。新 年吃馄饨,是取其开初之意。传说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状态,盘古开天辟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长面,也叫长寿面。新年吃面,是预祝寿长百年。
春节习俗扫尘习俗: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新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中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 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 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由来已久。据《吕氏春秋》记载,中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迎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 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春节习俗贴春联习俗: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 每当大年三
2 / 6
精品文档
十日(或二十九),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买春联,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春,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 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清人陈 尚古的《簪云楼杂说》中记载,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 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但庙宇用黄纸,守制(服孝未满)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 丧服满才恢复用红纸。因满族尚白,清宫廷春联用白纸,蓝边包于外,红条镶于内。
生肖羊的来历:羊在十二生肖中居第八位,与十二地支配属“未”,下午13时(即“未时”),据说羊在这时候,洒尿最勤,洒的尿可治愈自身一种惊疯病,因此,未时属羊。 故一天十二时辰的“未时”午后一点至三点又称“羊时”。易卦以“兑为羊”。在五行中,羊属火,所以为火畜。
在中国民间传说中,羊是一位同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一样伟大的人物,普罗米修斯因盗天火给人间而被送上台,羊则因盗五谷种籽给人间而舍身取义。
在远古洪慌时代,人间是没有五谷的,人类靠蔬菜和
3 / 6
精品文档
野草为生,严重的营养不良,使人类面黄饥瘦。
有一天秋天,一只神羊从天宫来到凡间,发现人类面有菜色,神情萎靡。问及原因,才知道人类不种粮食,连什么叫粮食也不知道。神羊善心大发,当即告诉人们下次一定给他们带些粮种来。原来当时只有天宫御田里才种有营养丰富的粮食。吝啬的玉帝不愿把粮食的美味拿给人类分享。神羊回到天宫后,趁半夜守护天神熟睡之际,偷偷溜进御田里,摘下五谷(稻、稷、麦、豆、麻),含在口中,趁天未亮,溜至凡间,人类听说神羊给他们带来了五谷种子,都十分好奇。神羊把种籽交给人类,又吩咐了种植五谷的方法,就悄悄地回到天宫去了。
人类播下五谷种籽,当年就长出了庄稼。在收获时,人类见到五谷的穗,即似羊头,又像羊尾,收获的粮食又香又甜,收获的麻织成的衣裳又轻又暖。人们在秋收冬藏之后,便举行了盛大的祭祀仪式,以感谢神羊的送种之恩,这类秋收冬藏的农家祭祖仪式至今仍有部分农村在举行。
盛火的祭羊仪式惊动了玉帝,玉帝又想到了人间出现五谷。立即想到神羊把谷各带给人间。查明情况后,玉帝迁怒神羊,命令天宫宰羊于人间,并要人们吃掉羊肉。
第二年奇怪的事儿发生了,在神羊行型的地方,先是长出了青草,后来长出了羊羔,羊从此在人间传宗接代,以吃草为生,把自己的肉、奶无私地贡献给人类,人类则出于
4 / 6
精品文档
对羊舍身这种的感谢,每年都举行腊祭,以示纪念。
当人类听说玉帝要挑十二种动物为人类生肖,并赐为神之后,人们一致推举羊作为这类生肖。尽管玉帝对羊盗谷之事耿耿于怀,但难拗众人意见,只好同意羊当上了生肖。
属羊人常因举止优雅,对人富有同情心而被人称道。属羊人喜欢儿童和小动物,是自然主义者。属羊人们很会理家。属羊人们能轻易谅解别人的过错,理解别人的难处。属羊人们在时间上慷慨,在金钱上大方,当别人落得无处安身、袋空如洗时,别人要相信属羊的朋友决不会见别人处困境而不顾的。无论走到哪里,属羊人都喜欢与人交往,对愿和属羊人合作的人以诚相待。一个人属羊意味着属羊人将来有美满婚姻,属羊人不仅会受到生活伴侣的爱,同样也会受到其属羊人亲属的爱戴。属羊人们不喜欢十分严格的约束,不能很严格地要求自己,对人也很少加以批评。尽管属羊人们温和,不善于反抗,但在压力下要求属羊人们去做事也是不可能的。
5 / 6
精品文档
感 谢 阅 读~
6 / 6
作文七:《2016年辞旧迎新元旦手抄报资料》2200字
精品文档
2016年辞旧迎新元旦手抄报资料
光景无边,遍地笙簧歌化日
前程似景,满园桃李笑春风
林海安家,窗含无边春色
青山着意,胸有大块文章
洞庭自有千重浪
世上今逢万里潮
玉树暖迎沧海日
珠花光动锦城春
老有所为,莫为利己损人事
书宜常读,多读修身治国篇
公道春风,又绿神州大地
无私丽日,重红宇宙长天
中国新年的日期,在各朝代并不相同。夏朝定在一月初一,商朝定在十二月初一,周朝定在十一月初一,秦朝定在十月初一。到西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XX年),汉武帝接受司马迁等人的建议使用《太初历》,恢复了夏历即农历,以正月为岁首,把二十四节气订入历法。后来历朝历代虽对历法有过修改,但基本上仍然以《太初历》为蓝本,以夏历的孟春正月为岁首,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日,即新年的第一天。
1 / 5
精品文档
1912年辛亥革命以后,清朝统治被推翻,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政府。各省都督府代表在南京召开会议,讨论历法问题。会上达成了“行夏历,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的共识,决定使用公历,把公历1月1日定做“新年”,把农历正月初一称做“春节”,但并未正式命名和推广。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历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把农历正月初一定名为“春节”,并规定春节放假三天,让人们热烈地庆祝农历新年。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我国的新年礼俗经历了萌芽、定型、裂变、转型的发展过程。
先秦时期,新年习俗处于萌芽阶段。此时的庆祝活动主要是在一年农事完毕之际,为报答神的恩赐而举行的“腊祭”。《诗经?七月》中记载了西周时期旧岁新年交替时的节庆风俗。诗中所谓“朋酒斯享,日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觥,万寿无疆”,是说人们将美酒和羔羊奉献给诸神,以酬谢一年来神的保佑和赐福。这时的欢庆活动因各诸侯国采用的历法不一样而没有统一的日子,大致在冬天农闲之际,它是后来新年习俗的雏形。
新年习俗定型于汉代。经过战国和秦朝末年的社会大动荡后,西汉初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社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比较稳定,人们的生活情趣高涨,一系
2 / 5
精品文档
列节日习俗形成了。《太初历》推行后,历法长期稳定,正月初一作为新年的日期也因此得到确立。这样一来,原来各地区分别在冬末春初不同日子举行的酬神、祭祀和庆祝活动便逐渐统一在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进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从汉朝到南北朝,正月初一过新年的习俗愈演愈烈,燃爆竹,换桃符,饮屠苏酒,守岁卜岁,游乐赏灯等活动都已出现,新年成为我国第一大节日。
新年习俗在唐代发生裂变。唐朝是思想文化昌明的时代,同时也是内外文化交流频繁的时代,新年习俗渐渐从祈祷、迷信、攘除的神秘气氛中解放出来,转变成娱乐型、礼仪型节日。元旦的爆竹不再是驱鬼辟邪的手段,而成了欢乐、喜庆的方式;庆祝新年的重点由祭神转向了娱人,转向了人们自己的娱乐游艺,享受生活。所以,可以说,也只有在唐代以后,新年才真正成为普天同庆,亿民欢度的“佳节良辰”。
新年习俗到明清时期转型。这种转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礼仪性、应酬性加强。人们在新年相互拜谒,达官贵人互送名帖,或者登门叩拜;平民百姓也讲究“礼尚往来”,馈赠礼品,互相拜年。二是游艺性进一步加强。新年期间,玩狮子,舞龙,演戏,说书,高跷,旱船等各种娱乐活动五彩缤纷,绚丽夺目。北京人逛厂甸,广州人游花市,苏州人听寒山寺钟声,上海人游城隍庙??各地游艺活动自具特色,各种娱乐活动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这时的新年习
3 / 5
精品文档
俗将中国传统文化完美地融合起来,成为集中展示我国几千年风俗文化的民俗博览会。
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国的新年风俗盛行赤县神州,渗透到了每个人的生活之中,也铸造了每个炎黄子孙的灵魂。过大年,每到阴历年底赶回家与亲人团聚,祭祖宗,吃饺子,拜年,赏灯,这些已成为炎黄子孙共同的习惯。
今天就是生命,是唯一你能确知的生命。
4 / 5
精品文档
感 谢 阅 读~
5 / 5
作文八:《2016年辞旧迎新手抄报资料》4800字
2016年辞旧迎新手抄报资料
2016年辞旧迎新手抄报资料2016-12-30浏览:分享人:万天震手机版
中国新年的来历
中国新年的日期~在各朝代并不相同。夏朝定在一月初一~商朝定在十二月初一~周朝定在十一月初一~秦朝定在十月初一。到西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汉武帝接受司马迁等人的建议使用《太初历》~恢复了夏历即农历~以正月为岁首~把二十四节气订入历法。后来历朝历代虽对历法有过修改~但基本上仍然以《太初历》为蓝本~以夏历的孟春正月为岁首~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日~即新年的第一天。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清朝统治被推翻~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政府。各省都督府代表在南京召开会议~讨论历法问题。会上达成了“行夏历~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的共识~决定使用公历~把公历1月1日定做“新年”~把农历正月初一称做“春节”~但并未正式命名和推广。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历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把农历正月初一定名为“春节”~并规定春节放假三天~让人们热烈地庆祝农历新年。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我国的新年礼俗经历了萌
1 / 9
芽、定型、裂变、转型的发展过程。
先秦时期~新年习俗处于萌芽阶段。此时的庆祝活动主要是在一年农事完毕之际~为报答神的恩赐而举行的“腊祭”。《诗经七月》中记载了西周时期旧岁新年交替时的节庆风俗。诗中所谓“朋酒斯享~日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觥~万寿无疆”~是说人们将美酒和羔羊奉献给诸神~以酬谢一年来神的保佑和赐福。这时的欢庆活动因各诸侯国采用的历法不一样而没有统一的日子~大致在冬天农闲之际~它是后来新年习俗的雏形。
新年习俗定型于汉代。经过战国和秦朝末年的社会大动荡后~西汉初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社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比较稳定~人们的生活情趣高涨~一系列节日习俗形成了。《太初历》推行后~历法长期稳定~正月初一作为新年的日期也因此得到确立。这样一来~原来各地区分别在冬末春初不同日子举行的酬神、祭祀和庆祝活动便逐渐统一在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进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从汉朝到南北朝~正月初一过新年的习俗愈演愈烈~燃爆竹~换桃符~饮屠苏酒~守岁卜岁~游乐赏灯等活动都已出现~新年成为我国第一大节日。
新年习俗在唐代发生裂变。唐朝是思想文化昌明的时代~同时也是内外文化交流频繁的时代~新年习俗渐渐从祈祷、迷信、攘除的神秘气氛中解放出来~转变成娱乐型、礼
2 / 9
仪型节日。元旦的爆竹不再是驱鬼辟邪的手段~而成了欢乐、喜庆的方式;庆祝新年的重点由祭神转向了娱人~转向了人们自己的娱乐游艺~享受生活。所以~可以说~也只有在唐代以后~新年才真正成为普天同庆~亿民欢度的“佳节良辰”。
新年习俗到明清时期转型。这种转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礼仪性、应酬性加强。人们在新年相互拜谒~达官贵人互送名帖~或者登门叩拜;平民百姓也讲究“礼尚往来”~馈赠礼品~互相拜年。二是游艺性进一步加强。新年期间~玩狮子~舞龙~演戏~说书~高跷~旱船等各种娱乐活动五彩缤纷~绚丽夺目。北京人逛厂甸~广州人游花市~苏州人听寒山寺钟声~上海人游城隍庙……各地游艺活动自具特色~各种娱乐活动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这时的新年习俗将中国传统文化完美地融合起来~成为集中展示我国几千年风俗文化的民俗博览会。
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国的新年风俗盛行赤县神州~渗透到了每个人的生活之中~也铸造了每个炎黄子孙的灵魂。过大年~每到阴历年底赶回家与亲人团聚~祭祖宗~吃饺子~拜年~赏灯~这些已成为炎黄子孙共同的习惯。
中华过年习俗还辐射到周边其他国家~如日本、越南、朝鲜、韩国等国家~他们与我们以相似的方式庆祝新年。
春节由来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它标志农历旧的
3 / 9
一年结束。
春节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宋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解释:“正月朔日~谓之元旦”。《说文解字》中对“旦”字的解释为“从日见一上~一~地也。”表示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就是早晨的意思。因为它分别表示一年的第一个早晨~正月的第一个早晨~所以称“元旦”和“正旦”。
因各朝代历法不同~元旦所在的季节也不同。中国古代的历法是阴阳合历~需同时考虑到太阳和月亮的位臵~故确定元旦时~需首先确定它在某个季节~然后再选定与这个季节相近的朔月作为元旦。由于一岁与12个阴历并行不相等~相差约11天~故每隔3年需设臵一个闰月来调整季节。中国上古的天文学家曾想出一个简便的方法来判断月序与季节的关系~这就是以傍晚时斗柄的指向定月序~称之为十二月建。从北方起向东转~将地面划分为12个方位~傍晚时斗柄所指的方位~就是该月的月建~其子月、丑月、寅月分别相当于十一、十二、正月。
4 / 9
中国是个古老的多民族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不同的民族都曾经根据自己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确定过自己的元旦~即改为“正朔”~改正月初一的时间。颛顼帝和夏代都以孟春正月为元~即使用建寅的夏历~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商代使用殷历~殷历建丑~以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元旦;周代使用周历~周历建成子~以农历十一月初一为元旦;秦代使用秦历~秦历建亥~以农历初一为元旦;西汉前期仍然使用秦历~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104年)改用司马迁、洛下闳创制的太初历~又重新使用建寅的夏历~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以后除王莽和魏明帝一度改用建丑的殷历~唐武后和肃宗时改用建子的周历外~各朝代均使用夏历至清朝末年。
“春节”这一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还有不同的特指。汉朝时~人们把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立春称“春节”。南北朝时~人们把整个春季叫“春节”。
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但一般人称公历元月一日为“阳历年”~仍把农历正月一日初一称“元旦”。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即阳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为新年;因为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
5 / 9
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风情民俗
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除是除旧布新。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苏轼有《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关于除夕的由来有一种传说:是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我们的祖先曾遭受这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它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发现~夕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夕"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于是以后的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爆竹,来驱除夕兽.以求新的一年安宁.这种习俗从此流传下来,年三十晚上便称为除夕了.
6 / 9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各个地方还不一样:在云南农村有这样的传说:年30时小孩子。大人。。不能睡觉的也就是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不同的是说为什么不能睡觉呢?大人通常就和小孩子说:要是你睡着了第二年自己田地的地梗就会倒。。倒了就让睡觉的人去修理吧!好像说大家一个也没睡觉的话地梗就不会倒的!(云南风俗)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
7 / 9
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
8 / 9
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9 / 9
作文九:《2016年辞旧迎新手抄报资料》5600字
精品文档
2016年辞旧迎新手抄报资料
中国新年的来历
中国新年的日期,在各朝代并不相同。夏朝定在一月初一,商朝定在十二月初一,周朝定在十一月初一,秦朝定在十月初一。到西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汉武帝接受司马迁等人的建议使用《太初历》,恢复了夏历即农历,以正月为岁首,把二十四节气订入历法。后来历朝历代虽对历法有过修改,但基本上仍然以《太初历》为蓝本,以夏历的孟春正月为岁首,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日,即新年的第一天。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清朝统治被推翻,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政府。各省都督府代表在南京召开会议,讨论历法问题。会上达成了“行夏历,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的共识,决定使用公历,把公历1月1日定做“新年”,把农历正月初一称做“春节”,但并未正式命名和推广。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历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把农历正月初一定名为“春节”,并规定春节放假三天,让人们热烈地庆祝农历新年。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我国的新年礼俗经历了萌芽、定型、裂变、转型的发展过程。
先秦时期,新年习俗处于萌芽阶段。此时的庆祝活动主要是在一年农事完毕之际,为报答神的恩赐而举行的“腊
1 / 9
精品文档
祭”。《诗经七月》中记载了西周时期旧岁新年交替时的节庆风俗。诗中所谓“朋酒斯享,日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觥,万寿无疆”,是说人们将美酒和羔羊奉献给诸神,以酬谢一年来神的保佑和赐福。这时的欢庆活动因各诸侯国采用的历法不一样而没有统一的日子,大致在冬天农闲之际,它是后来新年习俗的雏形。
新年习俗定型于汉代。经过战国和秦朝末年的社会大动荡后,西汉初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社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比较稳定,人们的生活情趣高涨,一系列节日习俗形成了。《太初历》推行后,历法长期稳定,正月初一作为新年的日期也因此得到确立。这样一来,原来各地区分别在冬末春初不同日子举行的酬神、祭祀和庆祝活动便逐渐统一在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进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从汉朝到南北朝,正月初一过新年的习俗愈演愈烈,燃爆竹,换桃符,饮屠苏酒,守岁卜岁,游乐赏灯等活动都已出现,新年成为我国第一大节日。
新年习俗在唐代发生裂变。唐朝是思想文化昌明的时代,同时也是内外文化交流频繁的时代,新年习俗渐渐从祈祷、迷信、攘除的神秘气氛中解放出来,转变成娱乐型、礼仪型节日。元旦的爆竹不再是驱鬼辟邪的手段,而成了欢乐、喜庆的方式;庆祝新年的重点由祭神转向了娱人,转向了人们自己的娱乐游艺,享受生活。所以,可以说,也只有在唐
2 / 9
精品文档
代以后,新年才真正成为普天同庆,亿民欢度的“佳节良辰”。
新年习俗到明清时期转型。这种转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礼仪性、应酬性加强。人们在新年相互拜谒,达官贵人互送名帖,或者登门叩拜;平民百姓也讲究“礼尚往来”,馈赠礼品,互相拜年。二是游艺性进一步加强。新年期间,玩狮子,舞龙,演戏,说书,高跷,旱船等各种娱乐活动五彩缤纷,绚丽夺目。北京人逛厂甸,广州人游花市,苏州人听寒山寺钟声,上海人游城隍庙??各地游艺活动自具特色,各种娱乐活动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这时的新年习俗将中国传统文化完美地融合起来,成为集中展示我国几千年风俗文化的民俗博览会。
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国的新年风俗盛行赤县神州,渗透到了每个人的生活之中,也铸造了每个炎黄子孙的灵魂。过大年,每到阴历年底赶回家与亲人团聚,祭祖宗,吃饺子,拜年,赏灯,这些已成为炎黄子孙共同的习惯。
中华过年习俗还辐射到周边其他国家,如日本、越南、朝鲜、韩国等国家,他们与我们以相似的方式庆祝新年。
春节由来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它标志农历旧的一年结束。
春节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
3 / 9
精品文档
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宋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解释:“正月朔日,谓之元旦”。《说文解字》中对“旦”字的解释为“从日见一上,一,地也。”表示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就是早晨的意思。因为它分别表示一年的第一个早晨,正月的第一个早晨,所以称“元旦”和“正旦”。
因各朝代历法不同,元旦所在的季节也不同。中国古代的历法是阴阳合历,需同时考虑到太阳和月亮的位置,故确定元旦时,需首先确定它在某个季节,然后再选定与这个季节相近的朔月作为元旦。由于一岁与12个阴历并行不相等,相差约11天,故每隔3年需设置一个闰月来调整季节。中国上古的天文学家曾想出一个简便的方法来判断月序与季节的关系,这就是以傍晚时斗柄的指向定月序,称之为十二月建。从北方起向东转,将地面划分为12个方位,傍晚时斗柄所指的方位,就是该月的月建,其子月、丑月、寅月分别相当于十一、十二、正月。
中国是个古老的多民族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不同的民族都曾经根据自己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确定过自己的元旦,即改为“正朔”,改正月初一的时间。颛顼帝和
4 / 9
精品文档
夏代都以孟春正月为元,即使用建寅的夏历,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商代使用殷历,殷历建丑,以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元旦;周代使用周历,周历建成子,以农历十一月初一为元旦;秦代使用秦历,秦历建亥,以农历初一为元旦;西汉前期仍然使用秦历,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104年)改用司马迁、洛下闳创制的太初历,又重新使用建寅的夏历,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以后除王莽和魏明帝一度改用建丑的殷历,唐武后和肃宗时改用建子的周历外,各朝代均使用夏历至清朝末年。
“春节”这一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还有不同的特指。汉朝时,人们把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立春称“春节”。南北朝时,人们把整个春季叫“春节”。
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但一般人称公历元月一日为“阳历年”,仍把农历正月一日初一称“元旦”。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即阳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为新年;因为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
5 / 9
精品文档
正月初一为高潮。
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风情民俗
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除是除旧布新。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苏轼有《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关于除夕的由来有一种传说:是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我们的祖先曾遭受这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它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发现,夕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夕"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于是以后的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爆竹,来驱除夕兽.以求新的一年安宁.这种习俗从此流传下来,年三十晚上便称为除夕了.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
6 / 9
精品文档
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各个地方还不一样:在云南农村有这样的传说:年30时小孩子。大人。。不能睡觉的也就是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不同的是说为什么不能睡觉呢?大人通常就和小孩子说:要是你睡着了第二年自己田地的地梗就会倒。。倒了就让睡觉的人去修理吧!好像说大家一个也没睡觉的话地梗就不会倒的!(云南风俗)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
7 / 9
精品文档
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
8 / 9
精品文档
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9 / 9
作文十:《2016春节辞旧迎新手抄报内容资料》2400字
2016春节辞旧迎新手抄报内容资料
2016春节辞旧迎新手抄报内容资料2016-01-06浏览:分享人:许毓美手机版
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春节是民间最隆重、内容最丰富的传统节日~但湛江的春节也有本地的特色。农村春节~一般从准备到结束约一个月时间~农历十二月中旬开始作准备~内容包括整修房子、购置家具、添换新衣裳、采办各类年货等。年货有蔗糖、糯米、年画、对联、糖果、饼干、炮竹之类~一年所挣之钱大部分用于春节。
年二十九或三十日最热闹的场面是宰猪、捉塘鱼、赶年晚圩~男女老少齐出动。傍晚家家户户贴"年红"~既有新年画~也有传统的"门神"~对联大多与福财之类有关~军烈属则在大门贴上由民政部门发的"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对联~厨房、猪、鸡栏则贴"足食"、"六畜兴旺"等横批。团圆饭后则是分压岁钱。12时正~家家户户鞭炮齐鸣~送旧迎新。
大年初一~农村一般流行三忌:忌杀生、忌倒水、忌扫地~部分农村尚习惯吃斋。年初二开始走亲串友~你来我去。此期间大部分村庄和乡镇均有舞狮、游神、飘色游行、做大戏、武术表演、球赛等~各种民间活动应有尽有~一直延续半个多月。
1 / 5
在海南人看来~所有的民俗都是按人的意志、人的愿望~人为地做出来的~所以~在海南方言中~所有的民俗行为前面均加上一个?做?字~如做清明、做亲家(即结婚)~而北方人?过年?~海南方言叫?做年?。需要说明的是~?做年?指的是?做旧年?即过春节。而北方所说的过元旦~海南叫?做新年?。不过在海南乡下~?新年?是不当年来?做?的。
海南俗话?年怕中秋~月怕十五?。一过中秋~乡下就筹备着?做年?:阉公鸡、填肥鸭、圈家猪、备做年钱。一进入阴历十二月下旬~?做年?的气氛就越来越浓烈了!
首先是十二月二十四送?灶公?。传说中~?灶公?是玉帝派来人间监督善恶之神~每年的这一天都要上天向玉帝汇报。为此~家家户户都用竹把或竹枝将屋前屋后、屋内屋外、屋上屋下全面打扫干净~香炉也要打扫干净并换上新炉灰~夜间则备酒果设祭~为?灶公?送行。
一送完?灶公?~一家之长就忙于?发市?。在过去~各乡镇的?市?~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唯有年前几天?市?~才?发?一?发?!卖三鸟的、卖金银香烛的、卖京果糖糕的、卖?公仔幅?(年画)的、卖?王乐膏药?的(即走江湖)、卖碗筷陶盆的、卖?祭年桔子?的、卖各种衣服的……有卖就有买~买猪肉的、买干菜的、买湿菜(即时令蔬菜)的、买?拜
2 / 5
公?祭品的、买过年穿的衣服的、买年画对联的……整个上午~每个?市?上~挑担子的、提篮子的、推车子的、抱小孩的、年老的、年少的、男的、女的……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农民们用担子挑年货、用车子推年货。他们把辛苦一年的积蓄都掏了出来!把一年的消费能量在这几天内都迸发了出来!
?发年市?的熟人见面互问的话语便是:?哥二!‘鸡阉’(即已阉了的公鸡)肥了不???三嫂!有‘鸡阉’做年不???三婆!您屋(即您家)做工作么仔(在外面做工作的孩子)要回来做年不???二公!你屋南洋有‘年批’(指南洋亲人寄回来的过年信)寄回不??
人们满怀?做年?的喜悦~把买来的年画贴在客厅里~把对联贴在门楣上~有的人家在家具、果树上还贴上?利市?红纸。年前几天~家家户户都在忙浸糯米、磨米浆、做年糕~文昌等地方则是忙于做米花糖、花生糖(这些年糕果做的量都很大~既是自家吃~也当礼品送~一般都是吃到整个正月底)。
每到这个时候~在大、中、小城市里工作的达官贵人也好、文人雅士也好~贩夫走卒也好~引车卖浆也好~光宗耀祖也好~口袋干涩也罢~都大车小车、大包小包携妻带儿女回到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
海南有句歇后语?三十晚上-刀砧不得闲?。因为在海南~
3 / 5
无论多拮据的人家~腊月三十~借钱借米也要杀鸡杀鸭~红烧肉、猪蹄子、荤菜、素菜七大盘八大碗的摆满香炉前的八仙桌子上~候祭祖先仪式完毕后~便放鞭炮~候饭菜已凉透后才拿下来全家围着火炉吃年饭(俗称?围炉?)。除夕晚上~男女老少洗澡后~个个换上新衣服~也即是送旧迎新之意。即使是在票证时代~平常攒也要攒下煤油~从三十晚上开始~室室点灯~家室有灯~夜以继日~一连数天直至初四天亮才罢。俗称?发灯?~取?添丁发财?之意。三十夜~不少人?守岁?~彻夜不眠~直至初一降临~这时~按照时辰~家家户户争相燃放过年喜炮~意为?迎春接福?~接着各晚辈给长辈人叩头、行礼、祝贺?添福添寿?~长辈则给晚辈--发?压岁钱?。
初一凌晨~无论老少都得起床吃?斋饭?(即为清净洁白以怀念祖先)。?斋饭?不但类似于伊斯兰教的清真食品~而且正如北方人过年必吃鱼(年年有余)一样~吃的东西还须有吉祥寓意~其中必有清炒茄子(茄子~海南话寓意一年比一年好)~清炒水芹菜(?芹?与?勤?谐音~祈望全家在新的一年勤勤劳劳)、长粉丝(寓意过日子细水长流)、黄黄的像金元宝状的豆腐干(寓意招财进宝)……
大年初一~禁忌特多:不能挑水(除夕那天得把水缸挑满)、不能扫地(即使爆竹纸、果壳纸屑洒遍地~也不能扫~说是把?财神?给扫掉了)、不能相骂、不能打架、不能打
4 / 5
碎器皿(意为?和和气气?)~见面须说贺年吉利话……
海南各地拜年的习俗不一样~有的地方是初一二来拜年~初三四来无味~有的地方却是初一不能上人家里拜年。拜年的礼品~一般有柑桔或礼品中夹桔子叶~以表示?今年将大吉大利?的祝福。
初二是出嫁的女儿带丈夫孩子回娘家拜年~如是新婚第一年回娘家拜年~则自备鞭炮~进门前放一串鞭炮以表告知。女儿女婿给老丈人、丈母娘拜年是最隆重的拜年~这一天~家中其他人(特别是长辈)都得在家~接受拜贺。岳父岳母得准备丰盛的筵席宴之~下午女儿女婿走时~还得给用红纸包的糖果、年糕等给女儿做?迎路?。
初三~海南的一些地方叫?炒考?~即将大年三十特地多煮的干饭、吃的鸡、鸭头脚用油爆锅炒一炒再吃~以表示去年有东西余到今年~也表示年已过去。
5 / 5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2016辞旧迎新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