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11500字
三年级语文第六册教案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三年级的特点, 是承上启下, 就是从一二年级的认识字教学为重点, 向加强阅读感悟转移。 翻苏版国标本第六册,我们不难发现教材有 “ 五新 ” :题材新、立意新、角度新、结构新、语言 新。那么我就第一组教材作的一点思考。
这一组教材共三篇课文,《长城和运河》、《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云雾》这三篇 课文都是写景的,都是景美、情美的美文,适合朗读感悟和积累运用。我们可以把这三篇课文 整合起来,成为一组 “ 寻找美 ” 的单元去综合处理。
本单元训练目的
让学生通过以读为主的各种训练,复习巩固必要的语文知识,懂得运用语言文字的一般规 律,落实工具性,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
透过课文中优美的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在读中感受庐山云雾、南沙群 岛以及万里长城、 京杭大运河独特的美, 感受语言的优美, 激发学生的想像力, 享受审美愉悦。 让学生懂得我们生活的环境,有的是大自然的恩赐,有的是前人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所以我们 应该以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生活, 善待身边的一切, 乃至微笑承受生活中的困难, 甚至是痛苦, 为第二单元的学习作好铺垫。
教学建议
将 “ 习惯篇 ” 中的预习习惯的培养纳入到本单元的训练之中。到了中年级,应加强发挥学生 的主体意识,培养他们的预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了落实预习效果,培养学生自学学 习的意识和能力,我们可以将 “ 预习作业 ” 设计为《我的课前研究报告》,报告可以从朗读、理 解重点词句。探究解疑,搜集处理相关等方面,让学生成为 “ 研究者 ” ,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 习能力。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六)
教学要求 :
1、通过观察挂图,使学生懂得预习、复习课文的重要性,逐步养成课内外主动预习、复 习的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并结合平时教学使学生了解认真完成作业的重要性和应 该具备的态度及有关要求,逐步养成认真完成课内外作业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
1、教给预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2、强调自主,,形象强化。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习已经学过的习惯。
二、看图,认识预习的意义,明确预习的要求
1、想:我们为什么要预习呢?预习有什么好处呢?(有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提高阅读 能力。)
2、对于我们来说,预习有什么具体要求呢?看书中的图:
(1)第一幅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
(2)指名读黑板上的预习要求并板书:*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自学生字新词 三、学习方法,借助方法预习《 1 长城和运河》
1、看书中的图,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是怎样做的?
(动嘴读课文,动手画生字新词,动脑想课文内容,动口问疑难问题。)
2、尝试预习
(1)出示预习的步骤
(2)用以上步骤进行预习
第一步:试读课文,用 “——” 画出生字新词,提问:画出了生字新词,你会怎样处理? 第二步:生再读课文,出示长句子,学生读,难读通顺。小结
第三步:学生再读课文,质疑。
总结
四、提出开外自觉预习的要求
看第三页最后一幅图,问: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五、总结全文
自觉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促使我们开动脑筋, 思考问题,对学好每门功课都十分重要,希望大家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第二课时
一、学生讨论为什么要完成作业?
二、出示《小学生行为规范》要求中的:“ 认真完成作业 ” 一条。学生讨论 “ 认真 ” 指的是什 么?
三、师生共看第四页下图:
1. 观察后,说说,以下作业认真吗?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 教师指导写词、抄诗、抄句子和习作的格式的不同。
3. 说说看了范本作业,有何感想?
四、观察第五页图。
1、观察第五页的四幅小图。
(1)说说图上的同学都完成是哪些作业?你做过哪几类作业?教师指导学生了解作业分 课内和课外,口头和书面。
明确学习语文有很多途径,不光读书、写字、还可以剪贴报纸,收集资料。
(2)说说自己的学习环境。
2、观察第五页下图。
(1)读读黑板上的字,说说有什么想法。
(2)将自己的寒假作业拿出来,认为不认真的内容进行修改。
课后反思:
1 长城和运河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4、观察课文中长城的图片,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挂图,多媒体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我们中国的 “ 人间奇迹 ” ,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大家知道吗?
2、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运用课件)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 不朽 创造 奇迹 天堂
2、教师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 不朽 创造 奇迹 天堂杭州 嘉峪关
(2)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
(3)指名理解词语
(4)齐读出示的词语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想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 “ 奇迹 ” 写了哪三个方面?
学生读后讨论(名称、特点、抒发情感、点明创造者)
四、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听写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 不朽 创造 奇迹 天堂杭州 嘉峪关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 1、 2节
(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看:第 1、 2节有什么相同之处? (引读)
(2)作者是在什么地方看到这人间奇迹的?
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引读)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作者所看到的景象(很奇异)
这应该怎么读呢?
(3)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呢?找一找,读一读。
(课件出示长城的图片)长城像什么穿行在大地?(板书:像巨龙)
书上是怎样写长城的?大家一起读一读,结合图理解:连绵起伏、蜿蜒曲折
引读:
万里长城动起 …… 西到 ……
她是多么雄伟壮丽。几千年来她谱写了 ……
怎么把这两句读好呢?(范读,生读)
你能把这两句话背出来吗?(试背、指名背、齐背)
(4)万里长城是这样一的雄伟壮观,作者还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运河) 引读:运河像 …… (板书:像绸带)
与长城相比,你觉得运河怎么样?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
这一句该怎样读呢?
引读:京杭大运河北起 …… 南到 …… 几千年来,它谱写了 ……
学生再读描写运河的这两句。
你能把这两句背出来吗?
(5)作者把 “ 长城 ”“ 运河 ” 称作是 “ 人间奇迹 ” ,你能说说 “ 人间奇迹 ” 是什么意思吗? 引读: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
说明中华民族的祖先 —— ?
再读这两句,你能背出来吗?
(6)朗读全文
配图片,音乐欣赏朗读课文,激发情感。
(7)背诵全文。
三、作业
1、多音字组词
行 曲 折
2、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长城 ——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奇迹 (像巨龙) 动起山海关 西到嘉峪关市 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
运河 —— 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
(像绸带) 北起首都北京 南到天堂杭州
2 美丽的南沙群岛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 612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 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国爱岛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语言优美,如 “ 星罗棋布 ” 、 “ 碧波浩淼 ” 等,注重对学生的积累。
教具准备:
地图、投影、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看地图,解说南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及概况。
2、出示投影:说说图上都有些什么?
3、指导读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体会有关词语的意思。
(2)认真朗读课文,能大致说说南沙群岛美在哪里。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
3、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浩瀚:广大。
浩淼:形容水面辽阔。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字音。
三、感知全文内容
1、引导学生边看图边思考:
南沙群岛是祖国的 ,也是 。
2、在课文中画出句子,齐读这几句话。
四、指导写字
1、巩固生字
同桌互猜字,并说说是怎么记住的。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 “ 礁 ” 和 “ 域 ” 两个左右结构的字。
五、作业
抄写生字三遍。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你们知道了些什么?(指名回答,并相应板书) 二、精读感悟
1、过渡:传说中的南沙群岛是什么样的?
2、指名读第 1自然段
(1) “ 晶莹的珍珠 ” 指什么? “ 一串串晶莹的珍珠 ” 说明了什么?
(2)还从哪儿看出岛屿的多?边读边想象,并找出重点的词语。
(3)指导读 1、 2两句。
(4)这段话还告诉我们什么?(指名说)
(5)指导朗读第 3句话。
3、默读第 1自然段,回答课后第五题。
4、学习第 2自然段。
(1)学生自学,思考:你用什么方法打开 “ 宝库 ” ?在 “ 宝库 ” 里你发现了什么?
(2)四人一小组讨论。结合理解 “ 蕴藏 ”“ 用之不竭 ” 。
(3)你能通过朗读,告诉大家 “ 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 ” 吗?
生自由试读,再比赛读。
5、学习第 3自然段。
过渡:我们讴歌了南沙群岛的富饶,你们想背上小画板去海边散步写生吗?
(1)自由读第 3自然段,把表示颜色的词画下来。
(2)这些句子你们都读懂了吗?试着用彩色笔画下来。
(3)指导学生边想象边创作绘画。
(4)引导学生说,为什么这样画?
(5)指导朗读。
(6)看图,试背第 3自然段。
三、作业
1、摘抄课文中的妙词佳句。
2、仿段练习。
以 “ 菜市场真是营养的宝库 ” 为中心句写几句话。
板书:
难以计数
物产丰富 用之不竭
美丽的南沙群岛 蔚为壮观
景色迷人 心旷神怡
旅游胜地
课后反思:
3庐山的云雾
教学要求:
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 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 2、 3自然段的写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 映示幻灯片,简介庐山的云雾。
2. 揭题。(板书:庐山的云雾)
3. 谈话导入:庐山的云雾这一神奇的现象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 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庐山的云雾到底奇妙在何处呢,通过学习我们就知道了。今天我们就 上新课,齐读课题:10、庐山的云雾
4. 范读课文。
二、 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 提出自学要求:
读准生字字音,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2. 学生自读课文,同座位互相讨论第二个问题:每段写了什么?
3. 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出示词语卡片,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每读完一段及时正音,并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这篇课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了庐山的云雾多和美,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 段分别写了庐山云雾的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人们对庐山的云雾流连忘返。)
三、 齐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庐山云雾的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千姿百态,二是瞬息万变)
四、 教学生字词
突出下列字形的书写指导:
幻、添
重点理解的词语:
秀丽、尤其、缠绕、弥漫、变幻、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五、 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在习字册上描红、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 听写生字词。
2.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 细读课文第 1自然段
1. 默读、思考:第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2. 指名回答,互相交流,教师点拨,指导朗读引背。
第一句:“ 秀丽 ” 是什么意思?(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用 “ 秀丽 ” 说一句话。齐读这句, 突出 “ 十分秀丽 ” 。
第二句:“ 尤其 ” 是什么意思? (“ 特别 ” 。 用换词的方法理解) 庐山的云雾特别在哪里? (引 导读书,找出 “ 变幻无穷 ”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词的意思)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一、二两句。 第三、四句: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感觉?(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为什么会有这 种感觉?(云多)启发想象:在山上游览、漫步,眼前漂浮的是云雾,迎面拂过的是云雾,身 边流动的是云雾, 脚下踩着的是云雾, 此时此刻你仿佛升上了云端, 驾起云雾, 在天空中行走, 进入了仙境。引读: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上指导朗读,体会这种情境。
3.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并引导背诵。
4. 小结:围绕云雾多,写出了游人漫步山道的感觉。总写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的景 色增添了神秘色彩。
三、 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 自读课文,找出中心句。
2. 齐读中心句,说说这一段是围绕庐山的云雾哪个特点来写的。(板书:千姿百态)
3. 轻声读文, 联系情境, 说说 “ 千姿百态 ” 是什么意思。 哪些语句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 (读书回答)
4. 再读课文,想想作者用什么方法具体地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的。(打比方)
5. 齐读第一句,引读分述部分: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云雾 弥漫山谷~云雾遮挡山峰~(感悟总述和分述的关系, 体会作者是如何具体描写 “ 千姿百态 ” 的)
6.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比喻句之妙用并引背。
7. 联系语境说说 “ 笼罩 ” 、 “ 缠绕 ” 、 “ 弥漫 ” 的意思;练习用 “ 千姿百态 ” 造句。
8. 小结:这一段围绕中心句,具体地描绘了云雾在四个不同的位置所呈现的不同姿态, 突出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一特点。
9. 讨论学法:画出中心句 —— 认识云雾特点 —— 理请总分关系 —— 感受云雾现象 —— 练 习背诵课文(以读贯穿学习的全过程)。
四、 运用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五、 检查自学情况(读、议、背。重点是通过读议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云雾的特点写具体 的)
六、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七、 总结全文
1. 配乐朗读全文。
2. 小结:总分的写法突出了庐山云雾的三个特点 —— 多、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3. 引导学生逐段背诵课文。
附板书:
3 庐山的云雾
多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课后反思:
习作一 看图作文
习作目标:
1. 看例图,读例文,学习例文是怎样用语言描述图意的。
2. 阅读例文后的习作要求指导,初步懂得观察多幅图作文的方法。
3.根据练习要求,采用学得的方法,学习写多幅图作文。
教学时数:二课时
作文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观察画面,学习例文,总结要点
1. 图上有几个人物?
2. 这四幅图写了一件什么事?
3. 分图简洁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4. 阅读例文
1. 指名分段读例文,图文对照,说说每段分别写了哪幅图?
2. 由例文的安排段方法,你知道了可以如何安排段落吗?
5. 教师小结: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他们看到了什么,是怎么想,怎么说,怎 么做的。
二、 组织讨论,学习写法
1. 读提示语,结合例文看图,自主思考这些问题。
2. 学生围绕几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集体交流,明白多幅图的基本要求
a. 仔细观察。看懂每幅图,弄清每幅图的意思和联系。
b. 展开想像。图上看到的可以写,没有的内容可以展开丰富的想像和联想来写。
c. 层次分明,每段写一幅图。
d. 重点突出。几幅图中选一两幅写具体些。
3. 你认为还有什么技巧和方法向大家推荐。
三、学习写法,尝试写作
(1)看图选择内容。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组进行重点细致的观察。
(2) 学生自由说说四幅图意,小组交流,班级交流。评议。
四、 学生练写,指名点评,修改文稿
1. 同桌先看图口述
2. 指名连起来完整地说
3. 师生点评
4. 学生练写,师指导。
五、 指导誉写
第二课时
一、学生小组交流学习,并指导修改。
宗旨: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讲了托尔斯泰改小说的故事作为范例。修改入手的几个方面 1、 改病句。方法:自己多读两遍,不通的句子改过来,不会改,可以请教老师同学。
2、添词句。方法:小组讨论,互提建议。修改效果自评办法:自己读读修改前后的作文, 觉得有进步就给自己画上一朵红花。互评办法:请小组其他成员或班上其他同学读两篇作文, 有进步就给打朵红花,看谁得的红花多。
二、优秀习作全班朗读。
课后反思:
练习 1
教学要求:
1. 弄清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的基础上背诵简称歌,理解带有简称的句子。
2. 书写时注意写好捺画,并巩固笔顺规则。
3. 熟记 8个成语和记诵古诗《夏日田园杂兴》。
4. 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一是让学生想说,二是让学生会说。
5. 练习两个笔画及含有这两个笔画(横撇、撇点)的字。
教学重、难点:
弄清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的基础上背诵简称歌,理解带有简称的句子。
启发学生留心观察、记录简称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
指导学生熟读成诵,大致体会成语。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完成学用字词句的教学,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相融洽。
一、熟记并背诵简称歌。
1. 出示中国地图。
帮助学生对中国地图有一个整体认识,即中国地图像一只傲然挺立的雄鸡。
2. 接着,借助地图了解我国有 34个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
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
少数民族自治区: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和内蒙古
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
3. 了解有关内容
直辖市是由中央直接领导的城市,自治区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区域,是相当于省一级的民族 自治区地方。
4. 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简称。
5. 熟记并背诵简称歌。
6. 找朋友游戏。
巩固对简称与省、市、自治区名称之间对应关系的了解。
一、 理解有关各省、市、自治区的句子。
1.出示句子。
启发学生边读边想:通过刚才的学习,哪些原本不理解的内容现在理解了?
2.交流。
3.巩固对简称所代表的含义的认识,初步知晓我国几大地方戏的名称。
小结:恰当地运用简称能使语言表述更简洁。
4.运用简称的词句。(留心观察、记录简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如:黔驴技穷、湘江、滇池、京沪铁路等。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写好钢笔字(“ 遮、越、处 ” 三个字)注意写好捺画;进行读读背背。
一、写好钢笔字
1. 看看写的字。(“ 遮、越、处 ” 三个字)要注意什么?
2. 讨论要注意的地方。
3.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三个字的捺画的不同走势。
正确把握三个字的捺画起笔走势。
“ 遮 ” 字一捺走势平缓; “ 越 ” 字一捺比 “ 遮 ” 陡; “ 处 ” 字一捺更陡。
4. 知道学生认真、仔细、规范地描红、仿写。
5. 注意写字姿势。
二、读读背背。
1. 熟记 8个成语。
(1)结合第一单元的课文,《庐山的云雾》加以理解。
风云变换:像风云那样变动不定。比喻事物变化复杂或局势动荡不安。
气象万千:气象,景象。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富于变化。
飘飘欲仙:漂浮上升,像要超脱尘世而成仙。
(2)指导记忆。
2. 背诵《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1) 介绍:范成大写了一组《夏日田园杂兴》,今天学习《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2) 引导学生看图,并借助图画读读古诗。(大致体会诗的意思与表现的情趣)
(3) 小结:全诗用通俗的语言描绘了夏日农家昼耕也织的忙碌景象和儿童不会帮助织布, 却在树下学种瓜的有趣情景。
(4) 指导学生熟读背诵。
(5) 搜集其他《夏日田园杂兴》进行积累诵读。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让学生想说、让学生会说)进行口语交际;指导连写毛笔 字。
一、口语交际
聊聊春节
1. 设问导入:今年的春节,你是怎么过的?你知道过春节时,咱们这儿有什么习俗吗? 今天咱们一起来聊聊春节。
2. 出示题目:聊聊春节
3. 借助插图(贴春联、全家观看 “ 春节联欢晚会 ” 、舞龙灯、吃年夜饭、给老人拜年 …… ) 勾起回忆。
4. 交流本地春节的习俗,也可交流其他地方过春节的习俗。
5. 自由练说、同桌练说、全班交流。
6. 指名说。
二、学写毛笔字
1. 笔画练写:
横撇:要注意拐弯处的提笔与顿笔,横要短,撇要长而舒展。
撇点:注意起笔时要顿笔,收笔时回锋,至折处主要用的是笔锋,此时以提笔为主。同时 还要注意撇与点的长短与倾斜度。
2. 写字练习:
夕:第一画 “ 撇 ” 要短,起笔从竖中线开始;第二画 “ 横撇 ” ,横从短撇的腹部落笔,横画不 能长;第三画 “ 点 ” 是圆点,位于米字格中心便下一点。
女:整个字要向四周舒展。横画在横中线上,要写长些,撇点的起笔与撇的收笔基本在一 条线上。
4、翻越远方的大山
一、教学目标:
二、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 2、学会本课 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 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四、 3、学习刘翔不畏艰难、敢于挑战的进取精神,同时明白前进道路上的一些困难看似不可 战胜,但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总有超越的时候。
五、二、教学重点:了解刘翔的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体会他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 辛努力。
六、三、教学难点:能从刘翔的故事中获得启示。
七、四、教具准备:课件、小黑板、配套光盘
八、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九、六、教学过程:
十、第一课时
十一、课时目标:
十二、认知目标:掌握本课生词新词。
十三、能力目标:能正确书写、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十四、情感目标:初步感知刘翔不断进到,不断超越自我的进取精神。
十五、教学过程:
十六、一、视频引路、导入课题:
十七、 1、播放刘翔跨栏的视频。
十八、 2、你们认识他吗?谁能介绍一下他?(多找几名同学,教师适当补充)
十九、 3、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如何变成 “ 跨栏王 ” 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写的这篇文 章。(板书课题:翻越远方的大山)
二十、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二十一、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教学要求:
二十二、(1)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二十三、(2)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理解词义,读懂课文。
二十四、(3)思考如下问题:
二十五、① “ 大山 ” 指的是什么?
二十六、②文中有哪些表示时间的词语?
二十七、③刘翔是怎样一步步打败约翰逊的?
二十八、 2、学生根据要求自学。
二十九、 3、检查自学情况。
三十、(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开火车读。
三十一、跨栏 田径 决赛 希腊 雅典 国际 隐隐 成绩 纪录 呐喊 当初 祝贺 遥不可及 风驰电掣
三十二、读音注意:掣 字形区分:纪 记
三十三、(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相机指导读易错、难读的句子。
三十四、文中有两处问句,要读好疑问的语气。
三十五、 4、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三十六、(1)谁能说说 “ 大山 ” 指的是什么?
三十七、(2)文中有哪些表示时间的词语?
三十八、(3)刘翔是怎么样一步步打败约翰逊的?从这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十九、 5、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四十、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解决。
四十一、三、再读课文,继续感知。
四十二、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十三、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刘翔成功的过程,感受他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
能力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能够从刘翔身上得到某种启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听写词语。
跨栏 呐喊 纪录
背影 风驰电掣 遥不可及
2、同桌互批,订正错字。
3、说说由第一行词语,你想到了文中的哪个人物?第二行词语又让你联想到了文中的哪 个人物?为什么?
过渡:下面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去了解刘翔的心路历程。
二、研读文本,感受历程。
1、自由读全文,说一说,文中的哪一句话点明了题目?
2、出示:那一刻我才回过神来:这一切都是真的,我成功地翻越了远方的大山!!
(1)这段话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总结全文,呼应开头,点明主旨的作用)
(2)这句话后面的 “ ! ” 表示什么?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来读这句话?(激动、欣喜) 3、 “ 远方的大山 ” 指的是什么?你是从文中哪儿找出来的?
(1)把约翰逊比作大山,说明了什么?啊个词语也说明了这一点?(奢望)
(2) “ 遥不可及 ” 是什么意思? (非常遥远, 难以得到的东西)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 我 ” 和约翰逊相差甚远)
(3) 指导朗读。 这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应该用无可奈何的语气来读, 重读 “ 根 本就不敢 ”“ 遥不可及 ”“ 更别提 ” )
(4)能说说此时刘翔的心情吗?展开想象谈一下。
过渡:那么,刘翔是怎样成功翻越这座大山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 3-10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全班交流。
①谁能来说说 2001年 “ 我 ” 和约翰逊的表现?
② “ 风驰电掣 ” 是什么意思?由这个词语你想到了哪些事物?
③如果你也是其中的一名观众,你在感受约翰逊风驰电掣的速度时,心里会想些什么? ④作业一名一直以来把约翰逊当作自己目标的运动员,刘翔此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⑤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我 ” 决心赶超约翰逊)
⑥那么, 2002年出现了怎样的情况呢?
⑦当看到约翰逊的背影时, “ 我 ” 心里又会想些什么?
过渡:在不断的训练中,在坚定的决心下, “ 我 ” 的成绩越来越好,进入决赛的机会也越来 越多,和约翰逊过招的次数也越来越多。
⑧在 2003年的近 10次比赛中, “ 我 ” 和约翰逊的差距终于缩小了!文中的哪句话告诉我们 这一点?(我屡屡拿第二,而约翰逊总是拿第一!)
⑨你从 “ 总是 ” 和 “ ! ” 体会到了什么?
⑩三年的时间, “ 我 ” 的进步是神速的。请你想一想, “ 我 ” 都进行了哪些艰苦的训练
出示:
展开想象写话:
狂风暴雨中,我 -;
风刀霜剑中,我 - ;
身染疾病时,我;
别人休息时,我 ;
……
指导朗读:你觉得这句话应该怎么读?
三、感情精神,进行教育
1、你从刘翔身上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2、在生活中,你有崇拜的人吗?你打算怎样努力来超越自己崇拜的人呢?
5、雪儿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 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理解 “ 我 ” 对雪儿的感情,体会 “ 我 ” 的美好心灵和可爱形象。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
投影,录音,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17】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趣
1、板书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
3、过渡:“ 我 ” 和雪儿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要求:(1)把课文读正确,不会的字可查字典解决;
(2)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遇有不理解的词句可联系上下文理解;
(3)初步懂得文章写的是什么事。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2)理解词语
明媚:(春光)鲜明可爱。
信使:奉派传达消息或担任使命的人。
快慰:痛快而心里感到安慰。
(3)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学生写好 “ 剩 ”“ 鸽 ”“ 捡 ”“ 盼 ”“ 线 ” 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以及 “ 哀 ” 字。
三、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按 “ 盼望 —— 渴望 —— 快慰 ” 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并想想每部分讲了什么。 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一读
2、自由读一读,想一想,我为什么一个人在家?我心里会想些什么?
3、指导读 “ 冬天过去了,我多么向往外面那明媚的春光啊! ”
五、学习生字
1、自由读一读
2、用你自己的方法记住字形
3、交流
六、作业
1、继续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读词语
2、过度,导入
二、精读第 2、 3段
1、出示投影,问:
这是一只怎样的鸽子?学生说。
文中的 “ 我 ” 和 “ 爸爸 ” 是怎样对待它的呢?又是怎么做的呢?
在课文中用 —— 画出做的,用波浪线画出想的句子。
交流
2、出示:从此,我天天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看蓝天上那飘篇悠油的白云 …… 此时,我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学生讨论
3、指导朗读第 2段,读出作者的怜爱之情。
4、我又是怎么想的呢?
交流 “ 于是,我更盼望着雪儿的伤快点儿好起来。 ”
我为什么更盼望呢?
指名读文中的句子。
区别 “ 飞越 ” 和 “ 逾越 ” , “ 传递 ” 和 “ 传送 ” 。
用波浪线画出并理解表示信鸽品格的词。
5、指导朗读
6、小结并过渡
“ 于是 ” 可换成什么词?渴望雪儿好起来干什么?作者见到雪儿展翅飞翔是,心情会怎样? 三、精读第 4—— 6段
1、导读
自由读第三部分,看看哪些动作能够体现作者的情感,边读边圈出有关词语。
2、讲读
(1)比较:终于有一天,雪儿展开双翅飞起来了。
作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1100字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安家乡中心小学 杜志莲
本篇课文的作者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课文主要讲筑路工人们在修建一条公路,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橡树。几年过去了,这条笔直的公路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人们都赞叹筑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本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从北方到南方的两座城市之间,人们打算修建一条公路。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讲在筑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橡树。工程师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 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讲几年过去了,这条笔直的公路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坐车的人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1.读课文,想想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2.体会筑路工人保护橡树、保护植物的高尚的心。
3.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1.筑路工人们正在修建一条公路。突然,他们停了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呢?
2.板书课题:路旁的橡树。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3.提出自己的疑问。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易渎错的字音。
宽阔() 挺拔() 楔()子
2.理解词语。
延伸:延长,伸展。
挺拔:直立而高耸。
沉重:分量大;程度深。
责备:批评指摘。
高尚:道德水平高。
沉默不语:不说话。
3.提出自己的疑问。
(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工程师和工人们都不说话,他们心里想什么?文中出现两次叹气,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四、再读课文,思考同学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导人新课。
这节课,我们按照顺序来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二、指导阅读第二至七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至七自然段,思考: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2.画出描写橡树的句子,读一读。
(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3.看到这样一棵高高的橡树,筑路人有什么反应呢?
(①工人们停了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②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4.对上面的第二句话进行提问:工程师心里在想什么?工人们心里又在想什么?学生分组讨论。
(这么一棵粗壮、挺拔的橡树,伐了它,真是可惜。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
5.出示句子。
工程师为——叹了口气。
工人们为——叹着气。
6.体会工程师的话: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的意思。 (我们不会因为完成不了筑路任务而受到上级领导的责备,也不会因为砍伐了橡树受到路人的责备。)
三、指导阅读第八、九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2.思考: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说明了什么?(赞叹筑路人保护橡树、保护植物的爱心。)
四、再读课文,说说你读后的想法。
作文三:《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目录》500字
目录
第一单元
1春的消息
2啊,汤圆
3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古诗诵读
咏柳
4放风筝
5荒芜的花园】
综合练习1
第二单元
6新年的礼物
7小读者
8班长的苦恼
古诗诵读
惠崇春江晓景二首(其一) 9给予树
10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 综合练习2
第三单元
11起死回生
12田忌赛马
13完璧归赵
古诗诵读
春日
14“军神”
15抗日女英雄赵一曼 综合练习3
第四单元
16家是什么
17别人的妈妈
古诗诵读
游子吟
18在金色的沙滩上 19杏子熟了
20哦,让我永远愧疚的狗 综合练习4
第五单元
21我喜欢小动物
22鳄鱼的争斗
古诗诵读
春夜喜雨
23神秘的小岛
24南极风光
25埃及金字塔
第六单元
26蝙蝠和雷达
27我多大了
28鱼化石
古诗诵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9在牛肚子里旅游
综合练习6
第七单元
31她从火里跑出来
32全神贯注
33不知疲倦的人
古诗诵读
绝句四首(其三)
34一次著名的冲刺
35攀登世界第一高峰 综合练习7
第八单元
36独果
37红樱桃
古诗诵读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38秘密
39“我也会送你一辆新车” 40开启
综合练习8
作文
一、春
二、“画鼻子”
三、小鸭子得救了(看图作文)
四、我的烦恼
五、我和小鸟的对话
六、同学之间
七、我真了不起
八、操场上的笑声
九、我心爱的学习用品
十、小宠物
十一、 我最喜欢的一种玩具 十二、 我想长大(看图作文) 十三、 找“宝”
十四、 二十年后的我
(注:可根据班级实际,选作八篇。)
作文四:《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词语》5700字
【壮丽】健壮美丽 ; 宏伟瑰丽 ; 雄壮美丽
【神奇】神妙奇特,非常奇妙。
【俊俏】漂亮 ; 美丽 ; 形容人俊秀俏丽。反义词:丑陋 |丑恶
【赶集】到集市上去做买卖或玩耍。
【吹拂】形容风的词语,风吹的样子。
【聚拢】聚集在一起。近义词:聚集;反义词:分散
【增添】增加,加添;近义词:增加 ;反义词:减少
【生机】生命力;活力。
【偶尔】偶然发生的,没有计划的,无周期、无规律; 近义词:不时、偶然; 反义词:经常、常常
【荡漾】飘荡;起伏不定;反义词:平静
【清香】清淡的香味。
【破裂】完整的东西出现裂缝,开裂;双方的感情、关系等遭破坏而分裂。 【仿佛】似乎,好像
【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镶,把东西嵌进去或在外围加边 , 镶上 ; 嵌,把东西卡在空隙里 , 嵌入。
【绽放】绽,裂开,形容花开时由花蕾花瓣紧闭到展开的样子。
【清澈】清净而明澈;近义:清净、清亮 ;反义:浑浊、混沌。
【交错】交叉错杂。
【干涸】水干竭,久旱无雨;近义词:干燥 干旱 干枯;反义词:湿润
【茂盛】指植物生长得好,枝繁叶茂。
【陡峭】山势等坡度很大,直上直下的;反义词:平坦、平缓;近义词:高耸 【逃脱】逃跑,逃而脱离。
【锐利】锋利的,尖而快的。
【舒适】给人以安乐舒服的感觉。
【启程】动身,出发。
【特殊】不同于一般的,与别的事物不相同。
【麻烦】费事,繁琐。
从前有三兄弟。老大叫做流氓,老二叫菜刀,老三叫麻烦。有一天,麻烦 不见了,老大便带着老二出去找,结果到处都找不到。找到半夜,老大急了, 拉着老二便冲到警察局大喊:“俺叫流氓,带着菜刀,来找麻烦。 ”
【跋涉】爬山涉水。形容路程异常艰苦,也可以比喻事业方面的艰辛。如:他 跋涉在科学研究的崎岖道路上。
【呼吁】向个人或社会申述,请求援助或主持公道。示例:奔走呼吁各界人士 巨款赈灾。近义词:号召、召唤。
【寻找】就是去找某样东西或是什么事情,寻:寻觅;找:找寻。也可以称为 找寻。
【覆盖】掩饰;遮盖。
【裸露】露在外头,没有东西遮盖。
【锋利】指锋刃尖而快。
【咆哮】大吼大叫,通常是愤怒的情绪下产生的反应,形容人的暴怒喊叫;也 可形容水的奔腾轰鸣,十分猛烈。
【平坦】 没有高低凹凸。 同义词:平整 平展 平缓; 反义词:坎坷 崎岖 险峻 险 阻 高峻 峻峭 陡立 陡峭 凸凹
【盘缠】路费
【延伸】是指在宽度、大小、范围上向外延长、伸展。
【挺拔】直立而高耸。如:挺拔的苍松
【责备】埋怨他人或自责;近义词:指摘 责怪 责难
【提醒】从旁指点,促使注意。
【悲惨】悲伤凄惨。如:在那寒冷的冬天,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圣诞前夜悲惨地 死去了。
【愈合】疮口或伤口长好。
【叮嘱】叮咛,再三嘱咐,嘱咐再三。近义词:嘱咐,叮嘱,吩咐。造句:老 师叮嘱他,在新的环境里仍要继续努力。
【审视】仔细地看,反复分析,推敲。
【准确】严格符合事实、标准或真实情况;谓与实际或预期完全符合。如:准 确的时间;这些词语用得很准确。
【严肃】态度严格、郑重、认真,使人感到敬畏。
【教诲】恳切、耐心地启发开导。教育;教导,使人进步。
【相似】相类、相像的意思。学科上解释为如果两个图形形状相同,但大小不 一定相等,那么这两个图形相似。
【召集】 通知人们聚集在一起。 如:所有人被召集到船尾。 近义词:召唤 反 义词:解散
【称赞】用语言表达对人或事物的优点的喜爱。例句:他做了好事,受到老师 的称赞。
【恰好】正好,刚好,如:这块布恰好够做一件衬衣;适值其时,如:援兵恰 好这时赶到;形式精确或比例一致地,如:它的裂缝恰好与底面相平行。 【名贵】著名而珍贵;近义词:昂贵;反义词:低廉
【晓得】明白,知道。
【烦恼】指令人不顺心或不畅快的人或事。也可以是一个形容词,指不顺心不 畅快,烦闷苦恼。
【忧伤】忧愁悲伤。
【哀痛】悲伤,悲痛;近义词:痛苦;反义词:快活 快意 高兴
【安慰】安顿抚慰。用欢娱、希望、保证以及同情心减轻、安抚或鼓励。例:安慰病人。你要多安慰安慰他,叫他别太难过。
【欺骗】用虚伪的言行隐瞒真相,使人上当。例句:她的丈夫欺骗了同他们打 交道的每个人。
【悲伤】哀痛忧伤之意, (形 ) 伤心难过,侧重于因心情不好而伤感。同义:悲 痛、悲哀、哀伤、伤感;反义:幸福、高兴、欢乐、欢喜、快乐
【检阅】高级首长在军队或群众队伍面前举行检验仪式。如:检阅陆、海、空 三军仪仗队
【商定】商量决定;商议确定。
【棘手】比喻事情难办,如:对付棘手问题的办法;近义词:难办,辣手;反 义词:简单,轻松
【洪亮】 (声音 ) 宏大;响亮。
【羡慕】爱慕,钦慕,因喜爱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优越条件等而希望自己 也有。造句:我非常羡慕小琳新买的漂亮书包;我可羡慕班上成绩名列前茅的 同学了。
【隆重】盛大庄重 , 以盛大、庄严和特别注意形式为特征的;近义词:盛大;反 义词:低调
【淹没】被水覆盖或洪水泛滥。
【议论】对某问题进行评议讨论;评议讨论时表示的意见。
【纠正】为消除已发现的不正确所采取的措施。造句:要多多纠正自己的错误, 不要一直觉得别人有错!
【嫉妒】一种极想排除或破坏别人的优越地位的心理倾向。
【故意】明知某行动会产生不好的结果 , 但仍然执意特意存心那样做。反义词:无意
【报复】古时指报恩或报仇 , 现指报积怨、愤恨。
【后悔】为自己过去做错的事情感到遗憾和愧疚。
【绝对】无条件的 ; 不受任何限制的。
【服侍】伺候,照料。例:服侍父母。
【承认】表示肯定、同意、认可。
【缘故】原故,原因;如:他到这时候还没来 , 不知什么缘故。
【原谅】对过失、错误等宽恕谅解。近义词:谅解
【愤怒】非常气愤 (激动到极点 ) 。
【悲哀】处境或遭遇非常凄惨,令人伤心。
【防御】防守抵御,多指被动型或做好准备的防守。
【毕竟】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究竟、最终、到底。
【独自】自己一个人;单独。
【绝招】绝技,超群的技艺 ; 一般人想不到的手段、计策。
【唯独】只是,仅有一个,心中独一无二的 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了。
【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形容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辛劳】辛苦劳累;反义词:安逸;近义词:辛勤 辛苦
【疼爱】怜爱;打心里爱。
【祝贺】庆贺。
【蕴藏】蓄积深藏未露。
【赦免】减轻或免除罪犯的刑罚。
【建议】通常是指针对一个人或一件事的客观存在,提出自己的见解或意见, 具使其具备一定的改革和改良的条件,使其向着更加良好的、积极的方面去完 善和发展。
【惊喜】丝毫不加节制地表露欢乐、热情和惊奇。
【懂事】指孩子能理解父母长辈的心,例句:妈妈说我长大了,懂事了;了解 别人的意图或明白一般事理,例句:懂事明理 | 这孩子很懂事。
【体贴】多指对人照顾和关怀十分细致周到。
【抢救】在危急情况下突击救护。
【是否】对不对;是不是。
【擦拭】来回揩擦。擦拭本义上是两种动作:擦是磨、抹;拭是扫、拂。例:擦拭茶几、擦拭枪械等。
【迅速】速度快;近义词:快速;反义词:缓慢
【呜咽】伤心哽泣的声音。近义词:啜泣 . 哭泣、抽泣 哽咽 啼哭
【试图】按照预定的想法非正式地做。近义词:打算、算计、计算、盘算、打 谱、准备。
【掩盖】指从上面遮住,盖住;指隐藏,隐瞒;同义词:掩饰 遮盖;反义词:暴露 坦白 显露;例句:请用布把显示屏掩盖住
【痛苦】指人心理感到难过或不愉快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
【竭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制止】强迫使停止,不允许继续(行动) 。例如:我做了一个手势,制止他再 说下去。近义词:禁止 , 制约;反义词:推动 成全
【抽泣】是小声地哭泣,轻轻的哭或一吸一顿地哭泣,也可以形容哭泣后止不 住的急促呼吸。
【瞬间】 一眨眼工夫 , 转瞬之间; 如:船行如箭 , 瞬间来到近旁; 近义词:刹那 须 臾
【报酬】形容得到他人帮助之后进行报答。有时又指薪水,工作后所得到的物 品或钱财。如:种花栽树,是我应尽的义务,不要报酬。
【索取】要求得到,讨取;如索取资料;反义词:回报 奉献 给予;近义词:索要
【奥秘】隐藏或未被认识的事物、道理等,如大自然奥秘无穷。
【估计】对事物做大致的推断 ,如因为这渠要经过龙王庙下边的石岩 , 估计至 少得二十天; 估量或确定…的货币价值, 如检查员估计这些马的价值是每匹 1200元;预测 , 推想,如我估计他不会来。
【密切】彼此间关系亲近。
【吸收】物体把外界的某些物质吸到内部 ;接纳,接受。
【预防】预先做好防备,事先防备。
【夜幕】夜间景物像被一幅大幕罩住一样,如夜幕笼罩着大地。
【皎洁】明亮洁白,多形容月光。
【遐想】超越现实做高远的想象。
【爱憎】爱和恨。
【探索】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
【努力】用尽你全部的力量去做你认为有意义的事。
【灿烂】形容光芒照得非常耀眼,夺目;也可以形容人面部表情好。例句:今 天的阳光真灿烂 /小姑娘笑得很灿烂 /灿烂的红霞在天边。
【费解】难懂,不易理解。
【新鲜】刚生产、刚收集或刚制成的 ,如新鲜面包;清新的,如大草原上的空 气好新鲜啊。
【赞叹】表示对人、事、物的一种积极认同的态度,即 “ 称赞 ” 、 “ 叹赏 ” 。例:演员高超的技艺令人赞叹。
【新奇】新鲜奇特,新鲜奇妙,不常遇到。
【发愁】因为没有主意或办法而感到愁闷。列句:你先别发愁,资金问题我来 想办法解决。
【轻松】不感到有负担,不紧张。近义词:轻快 放松 舒缓 松弛 反义词:沉重 紧张 压抑
【奇特】不寻常 , 特别。
【趁机】抓住机会,利用机会。
【陪伴】随同做伴。
【收拾】整顿、整理的意思。如收拾残局,收拾烂摊子;修理的意思,如收拾 自行车,收拾鞋子;整治、惩罚的意思,如看我怎么收拾你 |你不听话,让你父 亲收拾你; 打击、消灭、杀死,如这股敌人全都被我们收拾了;把杂乱的 东西放好。
【处境】事件、事实或事物的环境或背景。
【无奈】没有任何理由或者办法来应付已经发生或者即将发生的事情。
【凝视】不眨眼地看;聚精会神地看;目不转睛地看;专注地看。注视着某样 东西。
【筹备】事先把一切都先准备好。
【象征】用具体事物表现某些抽象意义。
【叮嘱】再三嘱咐,嘱咐再三。
【诚恳】诚实而恳切;形容不虚假的话。
【猜测】猜度 ; 揣测 ; 凭某些线索推断猜度,如我猜测这次会议并不成功。 【遗憾】因未能称心如愿而惋惜。
【清晰】指看得很清楚,很逼真。
【弥漫】布满,到处充斥着。
【倒塌】建筑物墙壁倾倒 , 塌落下来。
【呈现】显现 ; 展示出 (呈现了多姿的风彩 ) 。
【协助】帮助,辅助。
【浸透】把物体浸入液体中使湿透。
【属于】归于某一方面;为某一方面所有。
【负责】担负责任;如负责后勤工作ㄧ这里的事由你负责; (工作)尽到应尽的 责任;如他对工作很负责;认真学习,不做有弊于集体的事。
【荒芜】因无人管理杂草丛生的田地。造句:由于缺乏劳力 , 大片土地荒芜着, 人烟也越来越稀少稀少。
【逼迫】施加压力促使;强行迫使。
【流淌】液体在流动。
【开凿】挖掘河道、隧道等。
【灌溉】用水浇地。
【冶炼】用焙烧、熔炼、电解以及使用化学药剂等方法把矿石中的金属提取出 来。
【荒唐】指行事非常离谱,不正常,不符合一般情理。
【推辞】对任命,邀请,馈赠等表示拒绝不接受。
【汹涌】水猛烈翻腾上涌的样子。
【绘制】用笔或其他绘图工具描画制作。
【贪婪】贪心而不知满足,也作 “ 贪得无厌 ” (含贬义) 例句:他贪婪的目光一 直盯着那些财宝。近义词:贪心;反义词:知足、满足
【吮吸】合拢嘴唇吸取液体或半流体。
【伸展】向一定方向延长或扩展。
【细腻】细致滑润,精细,细密深入。
【柔软】软和,不坚硬。
【粗糙】不精细;反义词:光滑,精细,细致,细腻;近义词:粗犷
【强壮】壮健有力。
【茂密】茂盛而繁密。造句:我家门口有一个茂密的花园。近义词:茂盛;反 义词:稀疏
【暴躁】遇事喜欢着急,不能控制情绪。近义词:烦躁;反义词:温和 温柔 【隐蔽】借助别的东西遮盖掩藏。
【教训】教训往往是把事情做错了,结果是失败和痛苦,所以说得到了教训。 【宽恕】原谅过失。
【抛弃】扔掉不要,丢弃,如抛弃了过去的那些老框框。
【选择】挑选,选取。
【抚养】供给衣、食 、住或其他生活必需品,如由养父养母抚养。
【解剖】剖开生物的躯体,以研究各器官的组织构造。
【捕获】捉到,逮捕。
【接待】迎接、接洽、招待。
【觉察】发觉,看出来。例:他最近有心事,好朋友并没有察觉。
【焦急】非常着急。如整个晚上都为这件事焦急。
【惊讶】感到很奇怪。
【陌生】事先不知道,没有听说或没有看见过的,生疏的。
【浪费】对财物、人力、时间等用得不当或无节制。
【奇迹】极难做到的、不同寻常的事情,不平凡的事,前人无法去想象的事, 不能做到的事。
【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某物把物体完全遮住。
【嚣张】形容邪恶的势力、不良的风气增长。
【陆续】表示有先有后,时断时续。
【镇定】遇到紧急情况不慌乱、不慌张。
【敏捷】反应迅速快捷。
【霸道】蛮横不讲理,咱们家从没干过这倚势仗贵霸道的事。
花瓣 山峦 剪刀 音符 稻田 赞歌 荷花 碧绿 圆盘 莲蓬 衣裳 蜻蜓 舞蹈 清泉 橄榄 衬衫 车厢 洪水 灌木 骆驼 羊圈 窟窿 装饰 高尚 庭院 队伍 贵宾 字迹 情绪 意识 唾沫 庄稼 粮食 蔬菜 煤炭 细菌 黑暗 荒漠 土壤 年龄 蜘蛛 宝藏 疾病 网络 情谊 晚霞 竹筏 构思 宾馆 标准 臭气 地震 缝隙 范围 废墟 钢筋 媳妇 巫婆 官绅 旱灾 窟窿 宫殿 嘴唇 豆腐 芦苇 犀牛 脾气 羚羊 驴子 膝盖 资源 额头 液态 质量 硝烟 烟雾 甘露 乌鸦 礁石 腹腔 胸脯 秩序
漂流 旅行 摔倒 竖起 捕捉 翻腾 安慰 出嫁 搂抱
腐烂 剪断 挣扎 迎娶 下跪 熄灭 熟透 扑腾 搏斗 耷拉 抚摸 可怜 健康 维持 辐射 激烈 吼叫 爆炸 沉思 撤走 欺辱 抱怨 惭愧 搏斗 敬重 敞开 灌溉 摇晃 颤抖 饲养 滑倒 叼走 致谢 扩大 赛跑 捂住 整齐 机灵 碧蓝 湛蓝 疲劳 冻僵 商量 绊倒 繁殖 凝结 漂浮 治疗 悬挂
迷人 拄拐 吵架 憋气 瞪眼 输血 杀菌 罢工 潜水 掏钱 聊天 磕头 洗澡 撒娇 站岗 排序
动静 得失 吞吐 详略 攻守 进退 始终 呼吸 是非 五线谱 俱乐部 胳膊肘 腮帮子 大拇指 摄氏度 机器人 大拇指 红彤彤 水汪汪 滴溜溜 沉甸甸 救援队 幸存者 探测仪 液压钳 摄氏度 防护服 鱼肝油 葡萄糖 捉迷藏
作文五:《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7800字
1、燕子
教学目标 :
1、会认 9个生字,会写 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等 22个词 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 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
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想想你了解的春天是什么样。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我知道的春天”,导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文章脉络。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
(1) 读准字音 :开火车读个个过关。
(2) 讨论识记难记的生字、不懂的词语。
(3) 出示生字词集体齐读。
3、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燕子的 ?
4、集体交流。 (按由近及远的观察顺序来描写)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这段话写什么?
2、 你想怎么读这段话 ? 为什么?试着读读。 机灵的小燕子。 “一身羽毛”“一 对翅膀”“凑成小燕子”是小燕子外形的勾勒,“乌黑光亮”“俊俏轻 快”“剪刀似的”突出活泼机灵的燕子的特点。 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小燕子的
活泼可爱。
3、词语训练:“凑成”换成“组成”好吗 ? 为什么 ?
4、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巩固字、词,指导书写 6个生字。
1、出示本课生词 :燕子、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 圈、荡漾、音符、演奏、赞歌、生机勃勃、沾了一下水面、飞倦了。
2、出示生字“燕、聚、增、掠、稻、尖、偶”认读、组词。
3、自己观察识记。 “燕”的上部分是“廿”,不要错写成“艹”;“聚” 的下面是不要写成“水”;“尖”,上小下大, “稻” 。右下部第一笔是撇, 中间横没有连着。
4、师根据需要范写,学生书写练习。
五、作业布置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背诵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复习生字词; 学习 2— 4自然段, 通过朗读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作者 的习作方法。 )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词 :燕子、聚拢、增加、稻田、偶尔。
2、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 2— 4自然段。
1、轻声读第 2自然段,思考 :这段话讲什么 ? (讲春天来了,小燕子从南方 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 )
2、 这段话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色, 仔细地读一读相关的句子, 边读边想象。 第二自然段描写的花、 草、 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这是一幅什么样的 景象呢 ? 把你脑中的画面描述一下。 (花儿争相开放 )
3、指导朗读第 2自然段。
定准轻松欢快的基调,语速根据内容的变化时缓时急。“才下过几阵 /蒙蒙
的 /细雨。 微风吹拂着 /千万条 /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 /柳丝。 ”语调要舒缓、 轻柔,体现柳丝的柔美多姿。“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 似的聚拢来”语速加快,要有赶集、聚拢之意。 形成了 /光彩夺目的 /春天 要读出欣喜之情, 读 “光彩夺目” 时, 语速要放慢, 语调加重, 感情要饱满。 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勃勃生机。
4、自由朗读第 3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写了什么?(燕子飞行的各种姿势) 。
5、 再读, 说说这段话写了小燕子的哪些特点?从哪些句子感受到? (活泼、 可爱、机灵) 。
从斜着身子感受到燕子的飞行姿势, 飞行时的轻快灵活、 自由自在。 通过掠 过,体会燕子飞行之快速;通过“唧唧叫着”感受燕子飞行时的欢快心情:通过有的??有的??了解众多燕子在早春的春光中、 迎着拂面的微风飞行 的情景。
6、集体有感情地朗读。
师 :这些自由飞翔的燕子,使这早春美景更加生机勃勃、令人神往。作者还 写了什么呢?
7、读第四自然段。
8、指名说说第四自然段写什么。 (写燕子停歇花电线上形成的美丽图景 ) 。
9、 这段话里有几个比喻, 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要五线谱打比方呢? (结合插图理解,想象) 。
l0、演奏的春天赞歌你说,这首歌在赞美春天怎么样呢?(畅所欲言) 。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指导背诵课文。
1、默读课文,再回顾课文的脉络,作者的观察写作方法。由近到远,按外 形——美好春光里的小燕子——燕子的飞行停歇的顺序。
2、指点背诵方法。背诵本课,可以按照的课文脉络来背诵,记住每段话中 描写的先后顺序。
如, 第一自然段由羽毛到翅膀到尾巴及活泼可爱的燕子的顺序。 第二自然段 由春天的细雨、微风、柳丝、草、花到燕子的顺序背诵。
3、自由背诵。
六、作业布置
1、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2、完成语文练习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
2、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 会认 4个生字, 会写 7个全字, 能正确读写 “碧玉、 妆成, 裁出、 剪刀、 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 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是重难点。 课时安排 :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回忆你记忆中的春天是怎样的,给大家说一说。
二、检查预习
1.自读生字,在文中为生字注音。
2.抽读。
3.小老师教写生字。
易混淆:咏泳、滨宾、载裁、紫紧
4.抽读、齐声读
三、学习《咏柳》
1.简介贺知章:唐朝诗人,字箱子真,代表作《回乡偶书》 《采莲》
2.解题:春天里的柳树是怎样的呢?春天百花成天的景象是什么样的?能 用语言或学过的诗句来形容吗? (自由说) 看看古代的诗人是怎样描述春天 景色的。齐读课题:
咏柳:咏即赞美
3. 诗人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大家自读古诗,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结合注 释读) ,不懂的作上记号。
4.交流汇报 1. 2句
(1)碧玉:绿色的玉
妆:打扮
一树:满树
万条:枝条多
绦:一种丝带
前两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上, 长满了翠绿的新叶, 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 饰打扮的一样。
(2)思考: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的比喻好吗?(引导学生想象,春 天万物复苏,柳树也会发出新叶,新叶刚长出来的颜色,光泽接近碧玉) (3)朗读
5.交流汇报 3. 4句:
(1)细叶:细细的嫩叶
似:好像
裁:裁剪
这两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 刀裁出来的呀!
(2)思考:这两句采用了什么样的形式?(自问自答)把什么比作什么? 你从这个比喻中体会到什么?
(3)指导朗读
6.朗读全诗,感悟诗境
前两句写柳, 后两句由写柳过渡到写春, 从整首诗的描写中, 你休会到诗人 对柳, 对春抱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反复朗诵, 体会诗人赞美柳树, 歌颂奏 的感情。
四、深情朗读
语速适中,情感饱满,基调高昂,注意停顿。
五、作业布置
1、抄写古诗 3遍,
2、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春日》
一、复习导入
指名背诵《咏柳》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学习《春日》 ,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泗、滨” 。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胜” “泗” “滨”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旬,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
(1)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 吗? (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 )
(2)“万紫千红” 是说春天的什么?能具体说说吗 ?(借助图画形象感知花儿 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 )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旬来对答。 师: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予, 我信步到泗水河边寻找春色, 啊, 放眼望去, 一切都焕然一新了,全没了冬日的苍白和萧瑟。
生:胜日寻芳渐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师: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 的景象以后。你看,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到处万紫千红,百花争艳, 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
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四、背诵古诗。
五、作业布置。
背诵并抄古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3、荷花
教学目标:
1、 通过情境的创设和课文的朗读 , 感受荷花及大自然的美, 自主学习生字新 词,品读自悟,积累语言材料。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作者观察荷花的方法和记叙方法。
3、 通过语言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观察图画理解课文, 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1、自主学习生字新词,品读自悟,积累语言材料。
2、理解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并能把句与句连起来想象一池荷花这“一幅 活的画” 。
教学难点:
1、通过情境的创设和课文的朗读 , 感受荷花及大自然的美。
2、感受荷花各种形态的动态美,感受作者与一池荷花翩翩起舞的陶醉美。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同学们, 你们见过荷花吗?荷花是哪个季节开放的?请同学们跟我一起到荷 花池看一看,看看那里的荷花开得怎样?荷叶又长得怎样?(播放多媒体图片, 欣赏配有音乐的满池荷花的美景)
同学们觉得这些荷花开得怎样?荷叶长得怎样?我们来看看著名作家叶圣 陶爷爷又是怎样描绘这盛夏的满池荷花的。 (出示课题)
二.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 请同学们自由大声朗读课文,把不懂的生字、词划出来。
2. 听课文录音,注意其读时的感情和听准生字、词的读音。
3. 分组、分段有感情地读文。
三. 自学生字、词。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
(1)在学生已有识字知识和自学能力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读生字、词。
(2)检验个别自学效果,指名读。
(3)检验全班自学效果,齐读。
2.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词。
检验同学们去掉拼音的认字效果。
(1)检验个别自学效果,指名读。
(2)检验全班自学效果,齐读。
3.小组学习生字、词。
(1)各小组自由读,发现其成员错误的,其他成员给他纠正。
(2)检查各小组学习生字、词的情况。老师从各组中抽一个同学来读随机 指点的生字、词。
4.指导书写。
5.学生练写生字。
6.展示学生写得教好的字。
四、作业布置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 选择式读, 请同学们挑选课文中自己最喜欢的, 读得最好的一段读给大 家听听。
2、请同学们来评价其读得怎样,应该怎样读?
3、同学们读得真好!现在请同学们边听课文录音边看图片,然后请同学们 说说哪些自然段把荷花写的最美?为什么?
看来大家都认为第二、 三、 四自然段写得最好。 那么我们就来一一欣赏一下。 二、分析课文
1、学习第二自然段。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1)这里的荷叶有什么特点?(展示荷叶图。板书:荷叶——挨挨挤挤)
(2) “冒”指荷花从哪里冒出来?请同学们用手势演示一下荷花“冒“出来 的动作。用“冒”字说明了什么?
(3)作者写了荷叶的多、密、大而圆,又写了荷花旺盛的生命里,还写了 荷花的哪些姿态?(屏幕展示荷花的各种姿态)
(4)请同学们用“有的??有的??有的??”造几句话。
(5)请同学们欣赏一下荷花从花骨朵到全开放的过程,一边欣赏一边用手 指跟着模仿感觉一下。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这一池的荷花仅仅只有这三种姿态吗?你从哪里知道不是?
对,这一池荷花真是千姿百态。 (板书:荷花——千姿百态)
(2)为什么要说这是一幅活的画?它与墙上挂的画一样吗?
(3)这一幅活的画是谁奉献给我们的?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这一段呢? 前两句应用“惊喜”的语气来读,后两句应用“赞叹”的语气来读,请同学们读 一读。
3、学习第四自然段。
是的, 这一池荷花真是太美了, 使得作者如痴如醉, 看着看着后来怎样了? 大家来齐读第四段。 (板书:作者——翩翩起舞)
三、小结
小结写作方法:读了这篇课文,谁能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荷花 的?
四、作业布置
1、完成语文练习册。
2、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4、珍珠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在读中欣赏、积累课文优美语言,感悟珍珠泉的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 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按一定顺序叙述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按一定顺序叙述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谈话导入:在上面的课文中,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燕子的可爱,夏日里荷 花的美好。大自然的一切都给了我们神奇美妙的感觉,泉水也是这样。
2、你见过泉水吗?生介绍自己了解的泉水资料。
师播放泉水图象,读“资料袋” ,了解泉水,引入“故乡” “珍珠泉” 。 二、导语引入自学课文;
1、引导读懂连接语,明确阅读要求:课文写了珍珠泉的哪些特点,表达了 作者怎样的感情。
2、根据要求自学课文: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课文内容,和伙伴交流自己读后的印象和感受; 再读课文:根据课文提示,展开讨论,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有感情朗读课文:在读中进一步体会语感,积累优美语句。
3、学生分组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自学。
三、汇报交流自学成果;
1、课文是什么顺序写的,排一排顺序:
()潭水的四周和泉水涌动的特点。
() “我”对家乡泉水的喜爱。
()按珍珠泉的所在位置。
2、读书检查自学情况:
想一想,读出有关语句。
(1)珍珠泉的周边的景物怎样?
(2)潭水是什么样的?
(3)泉水是怎样冒出的,为什么叫珍珠泉?
说一说:珍珠泉有什么特点?交流总结:
(珍珠泉四周绿色环绕,水是绿色的,清且深,泉水有冒不完的水泡,在阳 光下涌出,形成多彩的珍珠。 )
3、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语句画下来,多读几遍,再和大家交流:为什么 喜欢这些句子?怎样读才能表达出感情?
(2)体会作者描写的细腻和观察的仔细,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描写太阳光照在水泡和潭底石头上的情景:“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 银色的光斑交错着; 水泡闪亮闪亮的, 射出红的光, 黄的光, 绿的光, 紫的光?? 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 引导学生感受文字描写的流动中的美, 色彩的绚丽。 ) (读潭底冒水泡的情景时, “开始, 水泡很小, 摇晃着越升越高, 越来越大, 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 ”把水泡当作人来写,融入了人的感 情,从中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语气轻松、活泼,好像在夸奖一个天真活泼的孩 子。 )
(朗读珍珠泉周围的景物,要强调“绿”字,绿青苔、绿草、绿树、绿水, 还有水是“水是那样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水是那样深, 又那样清??” ,三个“那样”要读出绿的美感和赞叹的感情。 “绿得??” “清
得??”强调绿的程度要读出赞叹的感情。 )
(“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 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 ” 是发自内心的自豪和赞 美,要强调重音和停顿,读出自豪感。 )
4、背诵、抄写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
四、拓展学习;
同学们,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珍珠泉, 感受到了珍珠泉是那样的美。 其实在我 们的周围有许多这样美丽的地方。课件出示:课后资料袋中各种泉的图片。 师:下课后, 请同学们回去留心观察, 把观察到的美丽景物按它们的特点记 录下来,准备在口语交际课上交流
五、作业布置
1、完成语文练习册。
2、留心观察景物并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 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 要讲清景物的特点, 表达自己对家乡的 热爱。
2.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3.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4.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5.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教学重难点:
1.用不同的方式把家乡景物的特点介绍具体。
2.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 1课时(口语交际)
一、创设情境 明确话题
1. 谈话引入:小朋友, 我门祖国历来以风景优美著称, 有一碧千里的草原, 有金浪翻腾的沙漠, 又有多少名山大川, 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 我们的家乡在 祖国版图上, 虽然只占一点点地方, 但是也有许多迷人的地方。 让我们互相交流, 共同赞美自己的家乡吧:
2.出示图片,欣赏家乡美景图。
二、自主交流 探究方法
1.明确说与听的要求:
2.讲清你介绍的这处风景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要表达出对家乡的热 爱。如有小朋友提问,应耐心解答他们的提问。
3.认真听别人讲,可以补充,可以提问题。
三、围绕话题 互动交流
1.谁来说说:我们都可以介绍家乡的什么?(风景、特产)
2.你想介绍家乡的什么呢?用简单的一、二句话说明。
3.我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还是不知道风景到底有多美?特产是什么样?什 么味道?怎样才能使我听得明白呢?(介绍时要具体)
对! 为了使别人听得明白, 请同学们讲清楚我的家乡在哪儿?按照一定的顺 序说说风景有哪些特点;物产是什么?是什么颜色、有什么味道、怎么吃等等。 其他同学认真听,可以给说的同学补充,也可以提出问题。
4.我说清楚了吗?(说清楚了) ,四人一组,进行交流。
5.全班汇报。
6.还有哪些同学愿意把家乡的景物清楚、明白的介绍给大家?请同学们再 次进行交流,推出你们小组内说的最好的给全班同学说说。
8.刚才同学们介绍的都很好,如果每个人都能说出几句响亮的广告词,让 大家一听就能记住,一听就想去吃,想去看,那自己家乡的风景、特产一定会冲 出家门,走向全国,甚至会誉满全球!怎么样,想试试吗?开始吧,先在小组内 说一说。
9.挑选几名“最佳发言人”全班交流,共同评议讲述情况。
四、拓展运用 提升能力
布置在生活中的交际。
1.请向父母或其他长辈介绍一处家乡景物。
2.回忆你记忆中的春天是怎样的,给大家说一说。
第 2课时(习作)
一、积累
定向观察,搜集素材。 (看家乡)
1.谈话引入。
小朋友们, 我们祖国历来以风景优美著称, 有一碧千里的草原, 有金浪翻腾 的沙漠, 又有多少名山大川, 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 然而我们的家乡也是山清 水秀、景色怡人,有许多迷人的地方。这节课就让我们互相交流,共同赞美自己 的家乡吧!
我们每个人热爱自己的家乡, 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咱们这儿有哪些优美的风 景区?(蒙山、颛臾故城遗址、大洼、明光寺、曾子山、母子山、五龙湖等) 2.小朋友们今天的学习状态特别好!那咱们就接着说。从刚才的介绍当中 我发现, 大部分同学都知道咱们高雄村的风景特别优美, 那我们就以你喜欢的风 景为题来说。说之前,请随着老师的镜头再一次来欣赏一下高雄村的美丽风光。 3.播放高雄村风光影片及歌曲。
二、尝试
(一)合作交流 拓展思路(说家乡)
1.小组讨论。
现在, 小朋友们先将自己去游览观察记录的素材拿出来, 在小组中和学习伙 伴交流交流。看看谁观察得细致,说得有特点,讲得清楚,讲得动人,给人留下 深刻的印象,注意要互相启发。在说之前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要求。课件出示: (1)讲清你介绍的这处风景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要表达出对家乡的 热爱。如有小朋友提问,应耐心解答他们的提问。
(2)认真听别人讲,可以补充,可以提问题。
(3)小组同学互相介绍,并评出介绍得最清楚最动人的同学。
2.小组介绍、评议。
3.全班交流。
每组派一个代表进行展示。 其他同学评议谁说得好, 为什么说得好, 可以做 出补充。
小朋友们说得一个比一个精彩, 真是让人大饱耳福呀。 听完他们的介绍, 你 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二)放胆试写 自主修改(写家乡)
小朋友,通过你们的介绍,我发现,你们的家乡真是个非常可爱的地方!你 们的介绍, 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你们的家乡。 要知道, 我国多少风景区在最初是名 不见经传的,说不定因为你们的介绍,会使你们的家乡成为著名的风景区呢! 你们想不想用神奇的笔墨去赞美家乡啊?
1.佳作引路,章法导写
(1)按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景物,按一定的顺序写。
出示片断一:
雨落在对面屋顶的瓦片上, 溅起一朵朵水花, 像一层薄烟笼罩在屋顶上。 雨 水顺着房檐流下来, 开始像断了线的珠子, 渐渐地连成了一条线。 地上的水愈来 愈多,汇合成一条条小溪。
学生读片断,并说说这段话是按什么观察的?
师小结:世上景物千差万别, 观察景物的顺序不会是固定不变的。 该按怎样 的顺序进行观察,要根椐事物本身的特点和观察的角度。观察顺序大体有三种:①按空间顺序;②按时间顺序;③按从整体到局部或从局部到整体。
(2)抓住景物的特点写。
出示片段二:(学生读片断,说说这段话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 ? )
家乡的芦苇塘尤其迷人。夕阳向大地洒下金辉,整个苇塘披上了一层金纱, 蒙上了神秘的色彩。那些鸟本来就很漂亮,此时就更漂亮了,那羽毛闪闪发光, 明亮耀眼。那翠绿的芦苇像用碧玉装饰成的,闪射金光,苇塘变成金色的了。这 时,塘中又显得那么静。没有鸟叫,没有芦苇的碰撞声,也没有青蛙的叫声。芦 苇好像很疲倦了,耷拉着头,弯着腰,鸟儿也缩着头躲在苇丛中。这一切构成了 恬静的苇塘。
(3)带着自己的感情写。
出示片段三:(学生读片断,说说这段话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 ? )
村头的荷塘很美。荷叶有的像倒扣着的草帽;有的探出水面,站在水中,像 个上岗的哨兵,守候在荷花的身旁;有的漂在水面上,像一个碧绿的瓷盘,为荷 花收集着雨露。高高矮矮,大大小小的荷花,点缀在荷叶中间,随着清风摇荡。 秋天的池塘真好像是一幅无与伦比的风景画。 站在远处, 看到荷花如同一个个亭 亭玉立的少女站在水中,偶尔被风一吹,荷花左右摇动,又像少女在翩翩起舞。 深深地吸一口气, 就会闻到一种淡淡的清香。 来到荷花跟前, 看到的却又是另一 种情景,闻到的香味则更加浓郁。
(4)按先总后分的顺序写。
出示片段四:(学生读片断,说说这段话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 ? )
我们的校园像花园, 一年四季都有花儿开放。 春天, 沉睡了一冬的小草苏醒 了, 首先给操场染上了片片翠绿和星星点点的嫩黄。 弯腰驼背的柳树挥动着嫩枝 条甩出了一串串柳絮儿,迎春,玫瑰,月季竞相开放。夏天,凤仙花,牵牛花, 荷花争先恐后, 五彩缤纷, 把我们的校园装扮成一个花的世界。 荷花池里的荷花, 更是千姿百态, 惹人喜爱──有的含苞欲放, 有的婷婷玉立, 有的张开笑脸?? 秋天来了,菊花成了校园里的娇娇者。它们形态各异,龙菊张牙舞爪,葵菊眉飞 色舞,最惹人喜爱的要数银菊了,扎着小辫儿,迎风起舞。
(5)描写抒情相结合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情。
写景往往是为了借景抒情, 表达对家乡或是对祖国、 对学校的热爱, 或是赞 颂大自然的宏伟、壮观,或是寄托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情和景交融起来,写 出来的习作才能打动人心。 好的习作要有健康乐观向上的思想感情, 即使你写的
是落叶也会给人美感。欣赏下面的片断。
出示片断五:(学生读片断,说说这段话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 ? )
夏天在空中飞来飞去的蝴蝶,现在已经回窝睡觉去了。可是,又有一些“蝴 蝶”活跃起来了,它们代替了真正的蝴蝶。那就是被秋风吹落了的树叶。秋风一 吹,树叶随着纷纷飘落,尽情飞翔,有黄的,有绿的,有半黄半绿的。虽然它们 不像真正的蝴蝶那样色彩缤纷、花样繁多,但也颇具一番情趣!树叶纷纷落下, 在地上积多了,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厚厚的一层“地毯” 。孩子们踩在上面,跺得 “地毯”吧唧吧唧地直响,他们嘻嘻哈哈地笑着、跳着,为秋天增添了生机。 2.按照要求,放胆试写
你们想不想用神奇的笔墨去赞美家乡啊?(1)学生自由读题,想想这次习 作要写什么?(写自己的家乡或其它地方的景物)
(2)按照下面的提示把题目中有关语句再读一读(课件出示提示:)
观察:仔细观察景物的特点。
顺序:按一定的顺序写清楚。
感情:表达热爱家乡的感情。
(3)教师总结
小朋友们,刚才听了你们的介绍,同时老师也被你们深深地感动了,是呀, 咱们的家乡越变越漂亮, 越来越有活力了, 没法比较出哪里最美, 在大家的眼中, 处处是美景! 光说已经不足以表达我们对家乡的热爱之心, 现在, 也让我们拿起 手中的笔, 书写家乡的美景, 抒发爱乡的情怀, 把我们可爱的家乡介绍给更多的 伙伴们吧!别忘了,先想好一个美丽的题目,然后想清楚按什么顺序写,抓住什 么特点写。注意写出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哟。
3. 学生习作。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第 3课时(习作讲评)
一、回扣要求,整体评价。
上节课你们说的非常好,小朋友们的积极性很高! 之后,写出来的文章也 非常的精彩!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欣赏自己的作品吧!
二、合作探究,评价交流。
1. 题目串烧
小朋友们这次文章的题目都拟得很好, 老师把我们班小朋友们作文的题目和 姓名都写在黑板上, 让大家互相欣赏, 互相学习。 你们可以在下面小声的读一读。 边读边找找你喜欢的题目或是你认为需要修改的题目。 (生欣赏并表达自己的想 法。 )
好的,小朋友们,如果你还有什么建议,可以下课再和同学商议,我们来欣 赏欣赏这些题目下面精彩的文章。
2. 佳文有约
老师经过仔细的阅读, 挑出了这么几篇觉得很有一点特色的文章。 你们想欣 赏哪位作者的文章呢?(好,那么我们就请她读给我们听)她们在读的时候,同 学们可以边读边想想,这些文章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 3. 师补充:
小朋友们, 大家都觉得 ***同学的文章好, 是因为他不但能写详细, 写清楚, 而且投入了真挚的情感,加上了自己丰富的想象, (板书:写清楚、要真挚,展 开丰富的想象)这样的文章才会更加精彩(板书:精彩)
学生边说,教师边完成板书
4. 好段推荐
好,小朋友们,其实你们的文章里,也有很多的好词好句。谁愿意来读给大 家听听?你为什么挑这段读呢?现在我们前后组成四人小组, 把自己文章中的精 彩部分读给同学听一听,边读边评议评议。
小朋友们评完了吗? (评完了)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好文章是 修改出来的, 所以下面我们还要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 才能使自己的文章精益求 精。
三、发现不足,自行修改。
1. 教师修改:老师呀在阅读几位同学的文章时,发现了一些问题,拿出来 和同学们一起来修改一下。
2. 学生自改:现在请小朋友们也象老师这样,对自己的文章逐字逐句的进 行修改,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征求同学或老师的意见。
四、佳作欣赏,借鉴提高(附例文)
五、布置作业
小朋友们, 通过这次习作课, 我们收获了很多知识, 同时写出了很多精彩的 作品。 下节课, 我们班将举办一个主题为 “赞美家乡” 的展览会, 同学们下课后, 还要将自己的作文再仔细的修改、 打磨, 再配上美丽的图画或照片展示给大家看, 你们说好不好呀?
第 4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
一、学习“我的发现”
1. 出示课本里的词语。
2. 指名读,正音。
3. 结合查字典,弄明白词语意思。
4. 思考:你发现了什么?明确,每个词中两个字意思相反,合成一个词时 表达出另外一个意思。
5. 指生举例说明自己的发现:如:呼吸。
6. 扩展: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类似的词语。
大小 多少 东西 来往
二、日积月累
1. 我会填
(1)自己尝试填一填
(2)指名说说是怎样填的,并说几句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如:一(身) 羽毛。句子: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
2. 读读背背
(1)自由读成语
(2)指名读,读准生字的音。认读生字:姹、紫、嫣、缤、郁、旭、皓、 崇、峻、悬、峭
(3)引导发现:看看每一行成语有什么特点?
第一行:多用于写花草树木的
第二行:写日月的
第三行:描写山的
(4)多样读
(5)背诵
3. 扩展:说说自己积累的描写大自然景物的。
三、宽带网
1.师引入:
你注意过清晨荷叶上滚动的露珠吗?你看见过夏日野外的草地吗?还有山 间流淌的溪水吗?
2.生读“宽带网”内容。
3.交流自己喜欢的描写。读自己搜集的描写大自然的文章,勾画出精彩片 断。
4.师引导学生积累,明确“宽带网”要求:课外阅读中有关大自然的描写 就把它们记下来,做成卡片,放入“成长记录袋”中。
5.鼓励学生经常做摘录,养成好习惯。
四、作业布置
1、抄写日积月累并背诵。
教学反思:
5、翠鸟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生字及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通过朗读了解翠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培养喜爱鸟类喜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课文写翠鸟外形特点和捉鱼的第一、二、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
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之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触发个性
师述:同学们, 听--(多媒体课件播放 “百鸟争鸣” 声) 你们听到了什么? 你们都喜欢鸟吗?都喜欢哪些鸟?为什么?
(鹦鹉) :它可以模仿人类说话。
(鸿雁) :它每到春天就会来到我们身边。它是春的使者。
(黄鹂) :它的歌声清脆悦耳。
(啄木鸟) :因为它可以捉虫子,是森林的医生。
??
二、揭示课题
过渡:是呀,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都喜欢它。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 新的朋友--翠鸟,一起叫一叫它的名字, (齐读课题)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 的翠鸟。
1、翠鸟有一双红色的小爪子。
2、翠鸟的羽毛很漂亮。
3、翠鸟的眼睛非常透亮,嘴巴又尖又长。
??
三、初读课文,检查生字词的预习情况。
1、读音:有“赤、衬、衫”(翘舌音 ) 、“秆、衬、衫、泛、翁”(前四者为 前鼻音,最后一个为后鼻音 ) 。
2、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如,可以联系已经学过 的生字,用加减或者替换偏旁的办法学习生字:“秆、绣、褐”,或者联系生活 经验, 结合班级同学的姓氏学习“翁”, 颜色或衣服学习“赤、 褐、 衬、 衫”等。 “秆、腹、衬、衫、泛、泡、饲、陡”都属于左右结构。
3、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 然后把重点放在部件比例的大小上, 指导临写。有个别字的笔画需要特别说明:指导“翠、翁”“秆、透”时,要注 意它们之间的联系,它们分别有“羽”“禾”的部件。
四、抽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勾出不理解的地方。下节课交流。
五、作业布置
1、写生字,抄写生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朗读体会,品读词句
1、分发读书卡,选择其中的一个特点,读一读相关的段落,并完成以下任 务:
(1)把最能突出特点的词摘记下来。
(2)找出最能突出特点的句子反复读一读,看能读出什么。
(3)把不理解的词句或不懂的问题摘记在卡片上。
2、学生选择其中的任一段落,边读边画边摘记:
要求学生对不懂的问题互相请教, 从中获取信息。 对仍不懂的问题可在全班 交流时解决。
3、交流品读,体会特点:
⑴为了把大家的学习收获充分地展示出来, 我们来举办一个小小读书赛。 为 了给老师和同学一个惊喜, 我再给大家两分钟的练读时间, 这一次读书可以在以 下两个内容中任选其一:
①翠鸟的外形中最美的是哪一部分?
②最能证明翠鸟捕鱼本领高的句子有哪些?
学生选择句子,反复地、有滋有味地进行练读。
⑵用读来展示翠鸟的美:
①学生读出写翠鸟外形美的句子,通过朗读展示小翠鸟的美。
②屏幕显示脱色翠鸟图。 师述:为了考考大家是不是真正读懂了句子, 我这 里有一只小翠鸟, 你们看它脱去了美丽的外衣一点也不好看, 你们能帮老师打扮 一下它吗?
③学生依次说出每—部分的颜色, 教师结合学生所说, 屏幕分步显示翠鸟每 一部分的色彩,并结合理解橄榄色、绣满、赤褐色、鲜艳等词。
④再读体会语言美:
闭上眼睛,再一次听一听写羽毛的句子,看有什么新感受。
说说现在浮现在你们眼前的还是一只可爱的小鸟吗? (是一个围着花绿头巾, 穿着浅绿外衣、红色衬衫的小姑娘了。 )
你们是从课文哪些语言材料获得这一印象的?(围巾、绣满、外衣、衬衫) 我不明白, 作者为什么要赋予这只普通的小鸟这身打扮? (字里行间渗透着 对翠鸟的喜爱)
⑤背读喜欢的句子。自由背读后再分小组比赛背诵。
(3)比一比,看一看,哪一只“翠鸟”捕鱼本领高:
①读出写翠鸟捕鱼的句子,评价哪一只“翠鸟”捕鱼本领大。
②屏幕显示句子:有时小鱼刚刚隐约可见, 翠乌就蹬开桅杆, 像箭一样飞过 去??
找出句中的四个动词:蹬开、飞过去、叼起、飞走了,并根据这四个动词提 出几个问题。估计会有以下几个问题:
A、在什么时候蹬开?
B、怎么样飞过去?
C、叼起小鱼用了多长的时间?
D、翠鸟已经飞走了为什么还要写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动荡?
③ 学生交流提出的问题,并在交流中体会一系列用词的准确、生动。 A、在什么时候蹬开?(小鱼隐约可见时。发现这么快的原因有:a、有一 双锐利的眼睛或透亮灵活的眼睛,结合理解“锐利” “透亮灵活” ;b、等鱼时十 分专注,一动不动地注视,结合理解“注视”一词。 )
B、怎样飞过去?(像箭一样飞过去,有如此高的飞行本领,主要是翠鸟爱 贴着水面疾飞,结合理解“疾飞”一词。 )
C、叼起小鱼用了多长的时间?(“刹那间” ,指时间很短。为什么能叼得这 样准?因为它有一张细长的嘴和一双透亮灵活的眼腈, 把外形和活动特点结合起 来理解。 )
D、为什么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动荡?(烘托翠鸟飞得快。动画演示, 辅助理解。 )
④ 再读句子,背诵。
二、一起去看看小翠鸟的家
1、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小翠鸟的家在哪里。 (结合理解“陡峭”一词,体 会“住处隐蔽”的特点)
2、通过“愿望” “失望” “希望”三个词语的比较运用,体会用词的准确。
3、朗读体会。
三、总结语
这节课我们仔细学习研究了翠鸟, 知道了翠鸟有美丽的外形, 有敏捷的行动, 连翠鸟住的地方我们都知道了。你们想想看,作者是怎么观察的?(板书:细观 察)作者十分喜爱翠鸟,对它进行了长时间的仔细观察,又注意了抓住特点写 具体的写法, 还注意运用富于变化的表达方式。 希望大家要认真学习这—写 法,并且养成认真观察事物的好习惯。
四、作业布置
1、积累训练:
课文描写了一只外形美丽, 动作敏捷的翠鸟, 你觉得哪些句子写得好, 把你 喜欢的读(能背的可以背)给大家听一听。 (小组交流)
2、练笔: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写出它的特点(外形、生活习性的 特点) 。
3、完成语文练习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6、燕子专列
教学目标:
1、认识 11个生字,会写 14个生字。正确读写“专列、欧洲、瑞士”等 2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4、 读懂课文内容, 感受人类对燕子的爱心。 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思想感情。
5、感受到当时环境的恶劣和人们对燕子的令人感动的救助行为,激发学生 爱护燕子的思想情愫。
教学重点:
在品词的过程中积累词语, 在相关句式的训练中提升情感, 深刻体会瑞士人 民对大自然和生命的关爱,从而激发对弱小生命的同情。
教学难点:
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对人们奉献爱心和关系。 感受这样写的表达 效果。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交流
1、背诵第一课《燕子》
师:活泼机灵的小燕子给大自然开来了勃勃生机。 可是有一年春天, 在瑞士 小燕子差点就濒临死亡,是谁救了它们?(人类)
2、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瑞士的资料
多媒体出示:瑞士欧洲中部内陆国家,和法国、意大利、奥地利、列支敦士 登、 德国接壤。 面积 4 13万平方公里。 人口 704万 (1995年 ) , 日耳曼人占 84%, 其他的是法兰西人、 意大利人。 居民多数信基督教或天主教。 城市绿化率约 61%。 首都在伯尔尼。瑞士由山地和高原组成,西北有侏罗山脉,中部、南部有阿尔卑 斯山脉。瑞士境内湖泊很多,莱茵河、罗讷河等发源于此。山间谷地气候温和, 高山比较寒冷。水力丰富,有少量煤、铁、石油和铀矿。瑞士经济发达,人均国
民收入居世界前列。工业、金融业、旅游业发达,为经济三大支柱。钟表业历史 悠久,产量居世界前列,誉称:钟表王国。 1950年 9月与我国建交。 )
二、初读课文,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者容易读错的生字,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 读。
教师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错误读音。
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检查。
2、通过熟字带生字识字:区——欧、户——启、步——涉、相——厢。
3、归类结合
把要求会写的生字集中在一起,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 如:“欧、 洲、瑞、舒、殊、骤、涉、踏、救”都属于左右结构,“启、疲、载”都属于半 包围结构, 然后指导临写, 注意结构比例。 “舒”不要将“予”写成“矛”; “涉” 的右半部分“步”不要多写一点;注意“载”的笔顺。
4、指导临写,注意结构比例。“舒”不要将“予”写成“矛”;“涉”的 右半部分“步”不要多写一点;注意“载”的笔顺。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1、抽读、齐读、默读思考: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联系课文内容说说题目的意思?(运送燕子的专用列车)
分组读文
4、说说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
先写人们向乘坐在专列里的燕子送行, 然后描述事情发生的经过, 再单独介 绍小姑娘贝蒂救助冻僵的燕子,最后再回到开头的送行一幕。
5、相机渗透:倒叙的方法,首尾呼应。
四、课堂作业
1、写生字。
2、抄生词。
五、自由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下节课交流解决。
第二课时
一、质疑导入
为什么给燕子准备专列?
二、质疑爱的原因
围绕“燕子专列”你心里还有什么疑惑,你最想解决的是什么问题?(预设 学生提问为:燕子是候鸟,能长途飞行,怎么还用专列送呢?)
三、探究爱的疑惑
1. 请学生认真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把能说明问题的相关句子用 “ _____”画下来,再读一读,然后把你读懂
的告诉大家,好吗?
2. 学生自读课文,独立研究文本。
3. 交流点拨。
重点抓住 “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时, 在瑞士境内遇到了麻烦。 当地气温骤降, 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 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进行阅读发现,并落实下列几点。 (1)冷
你是怎么发现的? 20天时间降了 20多度能叫骤降吗?那多少时间内降了 20多度才叫骤降呢?很短的时间,比如半天内降了 20多度。是的,那才是骤降。 这已经不是降温那么简单, 这已经成了一场未曾防备的自然灾害了。 燕子偏偏遇 上了,此时你想说什么?
(2)累
你是怎么读出这个意思的, 也可以告诉大家。 燕子经过长途跋涉, 已经非常 疲劳。
想象一下, 燕子曾经飞过哪儿?①飞过辽阔的大海; ②飞过宽阔的草原; ③ 飞过城市;④飞过农村;⑤飞过高山??
这种时间的远距离飞就是长途跋涉, 它想在春天里飞回自己的老家, 飞得真 累呀。谁再读读这句话。
(3)饥,从哪儿读懂?
A. 还有一个原因是燕子濒临死亡, 从 “濒临” 发现燕子面临的情况非常危 险,再不救将来不及。
B. 唉,燕子的遭遇太可怜,老师也想读这个句子(师读时把“濒临”读成 “接近” 。引导学生思考燕子面临死亡,必须赶快救燕子。 )
师:孩子们,看着这些濒临死亡的燕子,此时你心里一定很不平静,你想说 什么?
生:快救救燕子;燕子太可怜了??
师:是的,不但要救,而且还要迅速、快,在这种情况下争取时间,就是抢 救燕子的生命。
四、触摸爱的内涵
1. 接下来我们再认真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把人们救燕子的句子用波浪线 画下来,想一想人们的行动快吗?
2. 生自读课文,研究文本。
3. 交流,重点落实以下句子。
(1)决定下得快:瑞士政府知道了这个情况,决定用火车把这些燕子送到 温暖的地方。
(2)呼吁快:政府通过电视和广播呼吁人们立即行动起来,寻找燕子,把 它们送到火车站。要求学生根据上下文内容,学当一回播音员呼吁呼吁。 师:请你根据课文内容想一想, 我们要呼吁些什么? (说清楚燕子遇到麻烦 了;说清楚政府的决定;说清楚怎么救燕子。 )
师:真正呼吁时, 还应注意些什么呢? (要有感情, 要非常焦急, 声音要大) 救助燕子, 我们也得出点力, 今天, 老师想麻烦大家学当一回播音员在广播里呼 吁呼吁。同桌之间练一练吧!
师:谁想成为瑞士国际电视台的播音员,请他来呼吁呼吁。
(3)寻找快
师:你这么一播送, 消息会以最快的速度传送出去。 大家听到了吗?他们听 到后又是怎么想、 怎么做的呢?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下列句子:居民们纷纷 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 寻找冻僵的燕子。 )
五、拓展爱的内涵
1. 孩子们,燕子的救助行动已经结束,静下来思考,你有怀疑吗?有特别
的想法吗?
(1)政府下令管燕子的救助,是不是有些小题大作了,政府应该有更重要 的事做,对吗?
(2)人们救燕子想到过要报酬吗???)
(学生读资料,屏幕出示资料。 )
2. 此时,你想说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六、奏响爱的旋律
1. 所有问题的答案只有一个字 “爱” 。 燕子被送上了列车, 列车开动了。 (出 示句子齐读:列车开动了。载着燕子的列车,带着人类的友情驶向远方。燕子在 车厢里唧唧喳喳,仿佛在向在人类致谢。 )这趟燕子专列不仅载送着燕子,它还 装载着友情、爱心、祝福,这还是一列友情专列、爱心专列、关爱专列?? 2、请同学们想像一下,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会说一些什么话呢?(生 交流) 燕子会向哪些人致谢, 假如你就是车厢里的燕子, 你觉得特别要向谁致谢 呢? (生交流:向瑞士政府、 居民们、 小贝蒂致谢、 贝蒂的爸爸妈妈、 播音员等) 选择一个你“致谢”的对象,请你把致谢的话写下来。要求写清楚向谁致谢,结 合课文内容,用上课文有关词语或句子写出致谢的原因。
3. 孩子们,你愿意让小鸟在我们伸开的手臂上自由停歇吗?你希望小鸟在 我们摊开的掌心上啄食吗?你喜欢让小鸟在我们的肩头自在地跳跃吗?那么请 爱护小鸟,爱护所有的生灵,爱护所有的生命,因为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 七、作业布置
完成语文练习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学目标:
1. 会认 9个生字,会写 13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 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黎明” 等词语,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悟出课 文中蕴涵的道理。
3. 利用文中空白处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想象力,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全文。
教学难点:
懂得乱砍乱伐会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1. 出示课题: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2. 质疑提问: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学生质疑的问题可能有:
这是怎样的一个小村庄呢?小村庄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教师可以把以上问题写在黑板上。
二、初读感知。
1. 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2. 学生再读课文,用笔画出不容易读准、读好的词句,然后反复练读,直到 自己满意为止。
3. 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山谷、森林、郁(y ù)郁葱葱、湛(zh àn )蓝、甜润、盖房、裸(lu ǒ)露、 扩 (kuò) 大、 一栋 (dòng) 栋、 各式各样、 应有尽有、 工具、 家具、 锋利、 喘气儿、
黎明、洪水、清澈 (cha) 、造犁 (lí) 、咆 (páo) 哮 (xiào)
4. 全班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
加一加:口+包→咆 牛+利→犁 木+东→栋
比一比:广——扩 有——郁 甚——湛 果——裸
三、检查预习。
1. 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 适当了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与森林的破坏情况、 植 物与水土流失、植物与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
2. 学生针对课文进行质疑,第二节课进行回答。
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提出问题的学生给予表扬。
3. 完整地齐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1. 认读要写的字。
2. 争做写字小老师,找一找哪些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
“森、葱、犁、喘、黎”在田字格中的比例应该协调。
“葱”的中间是“匆”不是“勿” 。
“裸”的左边部分是“衣补”不是“示补” 。
“黎”的上部右边的不能写成多衣撇的“勿” 。
五、作业布置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还记得那个小 村庄吗?再一次回到这个小村庄以前,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些故事里的词语。 1、出示词语: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
谁能带着自己的体会来读读这些词语?
2、自由读、齐读。
3、教师出示句子提示:
师:谁能用上面的词语来说说下面的句子呢?自己先试一试。
山谷中, 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 山上的森林 () , 村前河水 () , 天空() ,空气() 。 (自由读、指名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们仿佛已经回到了那个美丽的小村庄。
村里住着几十户人家,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家有了锋利的斧头。
二、研读文本,读中释疑
1、选择问题,自读课文:
⑴ 出示阅读提示:
师:请同学们自己来读一读课文2~5自然段。 请你想一想:村民们靠着锋 利的斧头得到了什么?
你可以在书本上找到有关的句子划一划,反复朗读体会。
⑵ 学生自读课文,划词句或写批注,教师巡回指导。
2、交流反馈,精读
⑴ 师:村民们靠着锋利的斧头得到了什么?
“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 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
自由读,问:你读懂了什么?
读懂了“砍掉了许多树”或者“多” ,从哪里看出来?
这 “各式各样” 的工具和 “应有尽有” 的家具都是些什么呢? (桌子、 椅子、 斧头、犁)
这么多的东西,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树木变成了房子、工具、家具和柴烟,还会变成什么呢?(变成了??变成 了??)
让我们最后来读读这个句子吧!齐读。
师:孩子们, 你现在就是小村庄里的小村民, 你看到了村里造起了一栋栋房 子, 家里多了各种各样的工具和应有尽有的家具, 你们觉得这是一把什么样的斧 头?
教师随机板书。如学生出现“害人的”等回答,则引导说出想法后,留待下 文解决。
师:孩子们,你们中间出现了不同的答案,那么,这到底是一把什么样的
斧头呢,让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
⑵ 师: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而一场 洪水却让你们失去了一切, 这是为什么呢?请你再读一读课文的 2~5自然段, 找一找小村庄被洪水
卷走的原因。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 来。 ”
① 自由读句, 问:你读懂了什么? (生可能答读懂了人们想砍树就去砍了, 很随便。 )
② 问: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A、 “拎” :
如学生直接讲明原因,则:你抓住了这个“拎”字,体会得多么细腻! 如学生未能讲到 “拎” :则教师引导:你能给它换个词吗? (“拿、 抓、 捡” 等等)
这么多词都可以,为什么偏偏作者要用一个“拎”呢?
“拎”起斧头更能说明村民想都不想就去了。
指名读
B、 “谁??谁” :你能给这些“谁”取取名字吗?
C、 “一棵一棵” :指名读(你这“一棵一棵”仿佛砍在老师的心上! ) ⑶ 师引读:不管是谁,不管什么原因,村民们都能随随便便地砍树,想砍 多少就砍多少。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① 你觉得他什么地方读得最好?(可能为“一年年一代代” 、 “不断” 、 “裸 露”等)
从两个“不断”中你体会到什么?
“树木随着时间不停地减少” 、 “裸露的土地不停地扩大” 。
指名读
② 师:一年年,一代代,小村庄里的变化就只有这些么吗?(不是)从哪 看出来?(省略号)它省略了什么呢?孩子们,从这六个小点儿里我们望过去,
再望过去,你看到了什么?
(空气不断被污染,河水不断变黑??)
③ 师:在人们不断挥舞手中的斧头的时候,一切的一切都在不断地发生变 化:山坡上的土地不再有绿色的树木做衣裳, 裸露的土地无情地吞噬曾经茂密的 森林。 (边说边出示树木被破坏的组图)
⑷ 师:就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那个雨水奇多的八月让村民们 永生难忘!
① 问:“大雨没喘气儿” 是什么意思?从哪儿可以看出大雨没喘气?你能把 “没喘气的大雨”读出来吗?
大雨接连不断地下,一刻也没停。 “??下了五天五夜??”
② 读了这些词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又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 (可能回答:人们呼救的,婴儿啼哭的,洪水冲击的咆哮声??)
③ 让我们一齐来经历那个八月,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齐读。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过渡:一场洪水过后,小村庄什么都没有了。
1、读第5自然段。
2、师:“什么都没有了” ,没有了什么呢?(出示:___________没有了, _________没有了, __________没有了??的句式, 指名说) (从课内的到课外的) 3、师:各式各样的工具(没有了) ,应有尽有的家具(没有了) ,优美的环 境(没有了) ,眼前不错的生活(没有了) ,人们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家园(没有 了) ,就连许多鲜活的生命也(没有了) ,什么都 _____(没有了) 。
4、师:孩子们,再让我们回头来看一看早先的小村庄吧。山上的森林是那 么 _____,村前的河水是那么 _____,天空是那么 _____,空气是那么 ____! 而此时此刻,却什么都没有了。
5、出示后半句: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6、指名读。齐读。 (让我们来感受一下这什么都没有的心情吧! )
7、师:现在你再来看看,这到底是一把什么样的斧头?
教师引导, “现在,它还是一把致富的斧头吗?
小结:师:正是这把曾经给村民们带来幸福和财富的斧头, 如今却毁掉了这
一切。
正是这把斧头把原本美丽的小村庄,变得“什么都没有了” !
(教师板书“美丽”和“什么都没有了” )
师: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句子: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 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8、学生观察板书,思考讨论:
师:孩子们, 请你看看这把斧头, 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⑴ 四人小组 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⑵ 全班交流:
可能出现的情况有:
如果这把斧头 (人们) 不是乱砍滥伐, 原本可以为村民们带来财富和幸福的 生活。
我觉得我们不应该怪斧头,错就错在村民们不该用斧头砍那么多树!
早知道这样,村民就不该乱砍乱伐。
应该边砍边种,砍得少种得多,就不会被洪水冲走了。
1、情境再现:
出示98年洪水的图片和各种污染环境的图片。
2、谈感受:
任选其一,想一想,先和你的小组同学说一说:
⑴ 我想设计一句环保公益广告词──
⑵ 所有地球村的村民们,我奉劝你们──
⑶ 让我放飞想象的翅膀将美丽的村庄、咆哮的洪水细细描述给你听! 四、作业布置
完成语文练习册第 7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8、路旁的橡树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新 |课 |标 |第 |一 | 网
2、自主读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3、能在故事中得到保护环境的启示,结合生活事件理解环保主题,并树立 环境保护“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的意识;
4、结合课文中的词句写读后感。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
看图说话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指名学生用简单的语句形容插图上的那条路
2、把课题补充完整
3、想象体验,对比伏笔(如果你是一位经常经过某条路的行人或者司机, 你最希望这是一条怎样的路?板书:笔直;让学生简单讲讲理由)
过渡:我们都在讲关于路的故事,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苏联教育家 苏霍姆林斯基写的《路旁的橡树》 ,这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个关于路的故事,我们 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
一、初读课文——读“树”
(一)初读
1、轻声读课文,读通读准,标上小节号,读完一遍后,同桌之间交流交流 已经读懂的内容;
2、结合课文,说说“工程师”和“工人”分别是干什么的。
(二)初读检查
1、轮读课文,检查朗读
2、指名说“工程师”和“工人”的主要工作内容,师作补充。
过渡:从课文的哪句话可以大致知道工程师和工人分别是干什么的? 二、研读课文——读“树”
1、出示句子:工程师批示未来的路要铺在哪里,工人们就往土里埋进排水 管。 (理解“批示”的意思)
过渡:读了课文, 我们知道工人们在埋排水管的时候突然停了下来, 为什么 不按照工程师的批示去做。
2、重点品读: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3、角色代入:这是对橡树的赞美,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名工人,当你看到 这棵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哨兵一样的橡树,你又会发出怎样的赞叹?从 工人们的举动中我们能看出他们对橡树有着怎样的感情?(喜爱) (反复引读句 子:因为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
三、研读课文——读“人”
1、第 4自然段:抓住“什么话 也没 长久 看着 转向 叹气”等词体 会工程师内心的无奈和矛盾。抓住“沉默不语、沉重地叹着气”体会工人内心的 担心、忧虑、沉重。
2、 “橡树也不可以砍。 ”工人们说。
3、第 7自然段:理解工程师说的话,如果我们为了修一条宽阔、平坦、漂 亮又笔直的路, 而把橡树给砍了或把它移开, 哪些人会怎样责备我们呢? (自由 交流)
四、品读课文——读“理”
过渡:几年后,修成了一条怎样的公路?(宽阔、沥青,像箭一样笔直 只 在一个地方 弯曲 马蹄形)
1、第 8自然段:品读句子: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 形。 (这一个地方是特指哪个地方?当路人经过这个弯道时,就会注意到路旁的 这棵橡树,你觉得,让这棵橡树依然挺立在路旁有什么好处?
2、第 9自然段:(是啊,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 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理解“不约而同”和“高尚”的意思。 “高尚”是对人 们心灵的一种赞美。
3、之所以说这是一棵高尚的心,是因为这颗高尚的心灵懂得什么?(懂得 保护树, 懂得和树和睦相处) 如果学生反馈不出关于环保的答案, 则作必要的提 示:在我们身边,需要我们用心去保护的仅仅是这一棵橡树吗?
千言万语浓缩为八个字:修改规划 让道于树
祝愿同学们都像工程师和工人们一样, 拥有一颗高尚的心! 当我们都拥有一 颗高尚的心灵时, 我们就会把这条公路的弯道当作优美的弧线和雨后的彩虹来欣 赏。
五、作业布置
完成语文练习册第 8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写出综合性实践活动中的见闻或想象。练习修改习作。
3、能发现比喻句的特点,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4、积累意思相反的几组词及优美的诗句。会认 7个生字。
5、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教学重点:
能发现比喻句的特点,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教学难点:
写出综合性实践活动中的见闻或想象。练习修改习作。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已经积极行动起来, 去了解我们家乡的环境。 大家都了解 了什么了呢?这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在小组交流:
1、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
推举代表,准备在班组汇报。
三、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四、总结、引导讨论
1、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所掌握的情况。
2、引导讨论:面对家乡的环境情况,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呢? 如 :从我做起, 不乱扔垃圾 ; 遇到破坏环境行为, 予以制止; 做父母及周 围人的工作,增强环保意识,为树林做广告拍;亲手种花种树等。
3、评出合理化的建议。
五、延伸拓展:
希望小朋友们真正行动起来, 做环保小卫士。 并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 讲给父母听,看看他们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第二课时
习作
一、明确习作要求,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1、 师 :这一段时间, 这个单元的课文让我们的视线始终停留在保护环境、 保护大自然上, 通过调查, 我们不仅了解了家乡的环境状况, 也在思考我们 能做些什么?那么, 你一定有值得记下来的东西, 或者你对未来也曾想象过, 在综合性学习中,没准还发生了有趣事情。想跟大家进一步交流吗?
2、根据习作提示,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二、自拟题目,自主习作
提醒:把材料想完全,把想法说清楚或把事情的过程想仔细再写。 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三课时
修改习作
一、自读习作,初步修改
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2、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二、指名读习作,大家共同修改
1、选择不同内容习作,指名读,师生评议。
评议要点:
(1)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
(2)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
2、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抄写习作。
四、展示台
1、学生自读展示台中学习伙伴的话,了解展示内容。
2、展示自己想展示的内容。
(1)在小组内展示
(2)在全班展示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让学生想一想发现了?
2、说说自己的发现:
第二句话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
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1)自己读一读,认一认。
(2)指名读,注意字音是否正确。
(3)小组比赛,看谁生字认得准,并说说用什么办法认识的
(4)组词大列车
2、读读背背
(1)自己练习读诗句。
(2)指名读
(3)想一想 :五组诗句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
(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句中都有动物)
(4)男女生比赛读
(5)背诵诗句。引导背诵 :抓住诗写的对了特点
三、作业布置
抄写“读读背背” 。
教学反思:
9、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 、 “街”等字的 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4、会写“盘缠、硬” ,理解“盘缠、把式”等词。
5、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这则寓言故事。
6、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故事寓意。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并能联系学习、 生活实际, 谈 一谈感想。
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故事寓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谈话激趣: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则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
3、指名读,齐读。
一、理解题意。
1、 “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 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 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 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 1— 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 ,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 “窟窿”就是——(洞) 。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
(3)齐读这句话。 (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讲。
(6)指名讲述方法。 (指导方法)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 “街坊”就是——(邻居) ,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 (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养羊人是 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 角色朗读。
(6)指名读,评议。
(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 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 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 羊) 。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 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 5节,划出有关 句子。
8、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 (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
(8) “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讲述第 5节。
四、体会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 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 ,就() 。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 桌互议,再指名交流。 (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
五、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 (本义,引申义)
2、所以, “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 。自己读读,
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 寓意。
六、作业布置
1出示要求书写的汉字
2. 组织学生交流记住字形的方法。
提示“窟、窿、叼”的记字方法。
3. 示范书写:窟、窿(笔画紧凑)
4、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初读故事,解决字词问题。
1、认识“辕、辙” 。
A 、请学生自由读故事,读后,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
B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 “辕、 辙” 的生字卡片。 请学生观察字形, 你知道了什么?(都带车字旁)
C 、教师出示辕和辙的课件 , 帮助学生理解。
当车往南走时,辕就会指向南方, (板书:南) 。而当车往北走的时候,车辙 就会伸向北方。 (板书:北) 。此时完成课题的书写。
1、理解“盘缠、把式”等词。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随机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
教师及时引导:把式在这个故事中指的是赶车的人, 文中说 “我的车夫是个 好把式”这个好把式是什么意思?
2、学写“盘缠、硬” 。
A 、教师讲解并示范这三个字。
先写“盘“,它是上下结构,上面的舟占田字格的中上部位。底下的皿字底 写的扁一些, 这样整个字看起来就稳重了。 缠的左边的绞丝写的窄一些, 右边别 写成厘米的厘。硬字可以这样记:比石头更硬。
B 、学生在生字本上练习书写。教师巡视并加强写字姿势的指导。
二、精读课文,感悟寓意。
我们能用故事中的哪段话来概括整个故事的内容?
指名回答。 (故事的最后一段话)
1、课件出示重点句:“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走。 ”
学生自由读,并根据这句话谈读出了什么。
(我知道了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走。 )
也就是他的目的地与行走的方向相反。 (贴楚国的图片)谁能帮我贴出马车 行走的方向?指名贴马车图。
师问大家:是相反吗?生:是(师在两幅图的下面板书:相反)
教师继续问:读第一句,知道了什么。
(坐车人很固执,很愚蠢。 )
自己行走的方向跟目的地是相反的, 他还硬要这样做, 他真的这样愚蠢吗? 他有没有自己的理由呢?
2、自由读书,找找坐车人的理由。
课件出示:
A 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走呀? 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
B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
C 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呀!没关系,不怕时间久,我带的盘缠多。 学生自己读,边读边琢磨:朋友是怎么问话的,坐车人又是怎样回答的? 3、请两名同学上台来表演,一人扮演坐车人,一人扮演朋友,教师帮助叙 述。在两名同学读的过程中,教师对不同人物的语气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坐车人自认为有了这些优越的条件就一定能到楚国, 那么, 他到底能不能到 呢?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当生出现两种答案:能和不能时,教师组织学 生分组进行辩论。 )
4、学生分组辩论。
5、课件出示:(他的马越好,赶车的本领越大,带的盘缠越多,就越到不了 楚国。 )学生齐读。
教师对辩论进行小结:古时候的人们并不知道自己生活在一个球上, 他们认 为天圆地方。 坐车人的愚蠢就在于自己所走的路与目的地相反, 因此, 无论他的 条件多好,也只能离目的地越来越远。
6、面对坐车人,你想说些什么?
播放历史故事《南辕北辙》 ,升华认识与感受。
早在 2300年前,魏国的大臣季梁就用这个南辕北辙的故事劝说魏王打消了 企图依靠武力攻占赵国的念头,想不想看看?
1、欣赏故事《南辕北辙》 ,了解整个故事的历史背景。魏王是个聪明人,当 他听了南辕北辙的故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立刻接受了季梁的劝告。其实,别 说在 2300年前,就是现在,我们身边还经常有人犯南辕北辙的错误,想想你见 过吗?
2、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见过的《南辕北辙》现象。
3、师提出当前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南辕北辙》现象,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个别学生不愿努力,却期盼着通过抄袭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
三、作业布置
完成语文练习册第 9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0、惊弓之鸟
教学目标:
1、认识“魏” 、 “弦”等 5个生字,会写“弓” 、 “魏”等 6个生字及部分词
语。
2、 初步阅读课文, 了解课文大意, 理清叙述顺序, 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 感受更羸善于观察、思考、分析、推理,从而对更羸产生敬佩之情。
3、在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 学习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初步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理清叙述顺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 懂文章,掌握因果关系句式,培养学生们观察与思考的能力。
教学难点:
感受更羸善于观察、思考、分析、推理,从而对更羸产生敬佩之情,领会更 羸“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过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成语,导入新课
同学们, 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个有关成语的谜语, 看 哪个聪明的同学最先猜出来?
(1) 把禾苗拔高一节,帮助它生长。
(2) 羊死了再修羊圈。
(3) 守着树桩等兔子。
(4) 捂着耳朵偷铃铛,自己骗自己。
(5) 15只水桶打水。
同学们猜得非常正确,你们还知道什么成语?
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新成语,你们想不想知道?板书课题:《惊弓之鸟》 。 二、读课题质疑,确定探究目标
1. 学生齐读课题之后, 教师引导学生看课题主动质疑, 问:“看到课题之后, 你想了解什么?”
2.要想知道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先读通课文。
三、 读文识字,整体感知
1. 请同学们按要求自读课文。
(1) 带着前面的问题读课文,达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画出生字词。
2.同学们读得很认真,但还有的同学对个别生字读得不准确,下面请同学 们听老师范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3.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做到:a :眼到、口到、心到; b :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4. 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投影出示)字词句,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认读。
拉弦、悲惨、愈合、射箭、打猎、大雁、作痛、裂开、更羸
(1) 请同学们自由读,不认识的想办法解决;
(2) 同学们会读了吗?下面我们开火车读, 看哪列火车开得好? (读后及 时评价)
(3)那个同学想自读一遍。
三、了解大意
1. 本文中有几个人物?他们是谁?用 “谁、 干什么” 的局势说说本文讲了什 么事。
2. 课文先讲了什么?再讲什么?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适当点拨, 理清叙述 顺序:先过后因
3. 你能用“因为??所有??”和“之所以??是因为??”两种句式说一 说吗?
4. 引导质疑
5. 理解词语,交流方法。
联系上下文理解:本事、悲惨、愈合、拼命
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能手
四、写字指导
1. 出示本课要求写的生字:
2. 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
作文六:《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4500字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七颗钻石》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 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 许多人 和动物都焦喝而死, 一个小姑娘抱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 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 生着神奇的变化, 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 石升到了天上, 变成了七颗星星。 这个短短的童话故事, 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欺盼和某种社会 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 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 爱心是永恒的, 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
课文首先写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地球上的一次大旱灾, 使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 使许 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由于学生很难理解和想象当时的情景,为了给学生一些感性认识, 我出示了三幅相关的图片, 使他们对当时的情景有更深的认识, 从而认识到水在当时的重要 性,为后面故事的发展做好铺垫。然后写小姑娘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随着一次次让水, 水罐也一次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 最后地球上终于有了一股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从水罐的 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因此我在教学中就是以水罐的神奇和一次次变化为线 索,通过各种读、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教学的。水罐的神奇一次次变化主要体现为:空木水 罐→有水木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 水依然是满的→银水罐→金水罐→从中跳出七颗很大的 钻石,接着涌出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以这样的线索来贯穿整个课堂,环环相扣, 思路清晰,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爱心”这一主题,突出课文的重难点。教学的结尾处为 了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 结合生活中的一些“爱心”来熏陶和感染学生,使他们也能用爱心 去温暖每一个需要温暖需要关心的人。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喜出望外”这个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的丰富的想象力。
(二)方法与能力
1、方法:朗读、感悟
2、能力:通过个别读、集体读、小组读、引读、自由读、默读、表演读等我种朗读方式去 培养学生朗读感悟的能力。
(三)情感价值
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的用爱心对待生活
三、教学准备
1、课件
2、红色桃心纸
四、教学过程
说课
一、 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17课 《七颗钻石》 。 本组教材的专题是 “爱的奉献” , 这篇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 他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小姑娘和她的母亲由 于爱心而让出了如生命般珍贵的水, 他们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 最后 他们的爱心升腾到空中, 幻化成普照大地的谣言的七颗星星。 这个短短的童故事, 寄寓着作
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 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 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无私广博的爱能创造奇迹。 根据本课教材内容和特点,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 7个生字,会写 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能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 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培 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重难点:能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 这个充满神奇色彩的故事, 会让他们感受到无穷乐趣; 文中个性鲜 明的人物, 会让孩子感到可亲可敬; 细腻传神的语言描述,会让孩子感受语言的魅力; 而真 挚感人的情感,又会让孩子受到心灵的洗礼。鉴于这些特点我采用以下教法学法
二、 说教、学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 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本节课我体现以读为本, 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个别读,女生齐读、男生齐读、表演读等多种读法让学生在读 中感、 读中悟。 并采用想象朗读法, 让学生想象水罐的一次次神气的变化, 体会爱心的神奇。 并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我在此起的是引导作用,带动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有敢而发、 有感 而写。在整个课堂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听、说、读、写得到了训练。另外,新的课程标准要 求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 发展思维能力、 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本节课我注重学生 想象力的培养,如想象小狗的出现,想象有了水的情景。
三、说教学媒体的选择:
在新的课堂教学中, 多媒体教学已是必然趋势, 为了让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充分发 挥辅助作用, 我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教学手段的使用, 设计了适用面较广、 实用性 和操作性都很强的课件。 如利用多媒体出示情景朗读良好的音响视频效果为学生创设梦幻般 的情景,让学生融情于景,雪灾、 5. 12爱心图片激发了学生的爱心的使学生有感而发、有 感而写,写作起来也更流畅。还可以节约时间,增大课堂容量。
四、说教学流程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让他们在感兴趣的、 主动积极的 思维和情感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本着这 样的指导思想, 特将本堂课的教学思路拟订为:创设情景、激情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 知——精读品味、想象感悟——总结升华、拓展思维。
五、教学过程:
(一 ) 谈话导课
一、 复习导入──提出学习思路 1、 同学们, 喜欢看动画片吗?谁知道上面的声音是怎 么来的吗?(配音)今天老师也做一次配音你们可要仔细看认真听。
2. 出示课件
3.教师叙述第一段。 故事的名字叫《七颗钻石》 板书课题
4.这时的水意味着什么? (生命、希望、活着的力量、一切)
(这样精心设计, 能调动学生视觉听觉交叉参与活动, 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 使学生能够主 动、充满期待地参与学习活动。 )
5、还记得这只水罐在故事中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相机板书:有水──银罐──金罐──钻石──星座 )
师:真是一只神奇的水罐! 到底是什么魔力使水罐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变化呢? (板 书:?)
师:就让我们一起进入这个神奇的童话故事,找找原因吧!
二、引领体悟──爱是变化的力量
1、学习第2段:
⑴ 学生自读。
⑵ 和我们说说你读后的体会。
⑶ 这个小姑娘真不简单,你能想象小姑娘怎样找水的吗?
⑷ 学生交流:“夜里” :
① 你很细心,注意到了这个词。
② 那是个怎样的夜?(寒风瑟瑟风沙弥漫、漆黑不见五指、没有人出来行走、 寂寞的、孤单的、害怕的??)
③ 姑娘怕吗?(不怕,她想着要为妈妈找水,挽救妈妈的生命)
④ 即使害怕也是非常自然的,但正如你们所说,此时她的心里想的更多的是母 亲,正是一份爱的信念。正是这爱,使她充满了力量。师:小姑娘给妈妈找水容易吗?你从 那里体会出?
生:“哪里” :
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
师:她都去了哪些地方找水?
生:(想象说)
师:小结
夜更深了, 当她醒来的时候, 水罐里却装满了清亮清亮的水, 这时小姑娘的心情如何? “小姑娘喜出望外??” :
① “喜出望外”是什么意思?如果是你的话,会怎么做?小姑娘在“喜出望外”时想的 是什么呢?
② 多么孝顺的小姑娘呀,她爱妈妈胜过爱自己,谁能把这句话读好?学生练读 。 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要读出小姑娘寻水的艰难、寻到水的惊喜和送水的急切。 (这一 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发现水罐的神奇体现在变上, 引出是爱让它发生了变化。 为下一步的 自主学文做好铺垫。 )
③ 现在你说说水罐里怎么会有水了?
你说得真好, 是小姑娘对妈妈的这片孝心, 这份真挚的爱感动了命运之神。 使她拥有了这一 罐清亮的水。也感动了我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
师:小结:这水罐之所以发生变化。 (把?改成爱)是爱,是小姑娘对妈妈真挚的爱,才会 有这样神奇的变化。
小姑娘有了一罐水了,但这罐水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这水罐后来又不断地发生神奇的变化, 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请同学们先快速地默读3自然段,仔细读读,想想什么是水罐发生了变化?
2、生讲读第3自然段体会(对小生命的爱:
老师看大家都在认真读书, 有的还皱着眉头呢, 相信大家都有了自己的想法。 这水罐是怎 么会变成银的呢?
小结:小姑娘不但爱自己的母亲, 还用爱心来对待小动物, 这银水罐多么像小姑娘那颗 晶莹美丽的爱心呀!所以生命之神点木成银。
⑶ 谁体会到了小姑娘这份爱心,来读给我们听听:
3、学习第4段:伟大的母爱
后来,银水罐为什么变成了金水罐呢?请同学们轻声地读一读第四自然段。
⑴ 你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样的爱?
⑵ 你看,小姑娘的妈妈是多么爱自己的女儿啊,
(母亲需要这生命的水, 可为了孩子, 她放弃了, 也把生命的希望留给了孩子。 ) ⑶ (评价:真感人多么伟大的妈妈啊)
师:谁愿意来读读母亲的话(指导朗读)
这次变化是母亲对女儿无私的爱创造的奇迹。 ──你们发现了吗, 水罐的奇迹不在于小姑 娘一个人,而在于爱的行为。只要有爱,就会有奇迹发生。板书(爱 母爱)
师:又是什么原因从水罐里跳出起颗钻石。 (出示自学要求)
4、生自学汇报(对过路人的爱)
⑶ 出示填空:
在口渴难忍的情况下,小姑娘先想到的是 ______,是 ______,是 ______,却忘了 ______。 小朋友啊,爱的心灵就是这样的崇高!所以,
七颗很大的钻石从水罐里──跳了出来,
一股清澈而新鲜的水流──涌了出来。
⑷ 让我们再一次张开想象的翅膀:(出示)
那股水流越涌越多, 流向田野, 流过村庄那里将是一翻怎样的情景呢?那里的人和动物又会 怎样?你们快来想象下去?
生:想象说
师:地球在清流的滋润下,重又焕发了勃勃生机。是什么创造了这样的奇迹?(爱) 师:对,是爱。是爱创造了奇迹。 (板书)
三、延伸阅读──爱是真实的奇迹 1、小朋友,这节课我们一路读来,一路想来,是爱 创造了故事中一个又一个的奇迹?(爱)让我们再一来感受爱的神气。
2. 播放情景朗读
过渡:那七颗钻石升上天空,变成了七颗星星,就是人们说的北斗七星,也就是大熊星 座。
师:她的爱心变成七颗星星,挂在天空,照亮每个人的心灵。照亮世界的每个角落,照进每 个人的心中;告诉我们,只要心中充满爱,就会发生奇迹。
四、拓展练习
(一)
1、说说你身边献爱心的人和事
2、播放课件 (爱的感言)
3、播放课件 (爱心图片)
4、 (二)播放课件 (爱的奉献)
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让学生欣赏,随着优美的旋律,大屏幕出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 爱,这是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使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再次体会爱的力量。
师:是啊!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小姑娘的爱心就象天空 中的七颗星星, 闪闪发光, 照亮每个人的心灵。 我们的爱也不正是那一颗棵颗钻石吗?在生 活中我们不仅要爱自己的父母、 家人,也要爱周围的人, 爱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和动物,这 样我们的世界才会更美好。
5、 请把你们献过的爱心或准备要献的爱心写在老师奖给你的桃心纸上。把爱心传递下去。
6、读自己写的“爱心”
(二)师总结:
我看到你们一个个爱心的天使, 听到你们一个个挚热的爱心, 相信你们一定会把文中的爱心 传递下去。
作文七:《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500字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
一、 组词:
燕 ( )( ) 俊 ( )( ) 聚 ( )( ) 增 ( )( ) 添 ( )( ) 漾 ( )( ) 谱 (章 (裁 (赞 (闲 (塘 (笼 (薄 (屹 (沸 (战 (旧 (掠 (尖 (沾 (倦 (支 ()( ))( ))( ))( ))( ))( ))( ))( ))( ))( ))( ))( ))( ))( ))( ))( ))( )咏 (绦 (剪 (滨 (潮 (盐 (罩 (雾 (线 (贯 (崩 (恢 (稻 (尔 (圈 (符 (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多音字组词:
似
作文八:《冀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800字
21 古诗二首
教 材:冀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单 元:生活哲理
板 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登鹳雀楼》是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名篇。这是一首登高望远诗。寥寥数语,把景色写得浩瀚壮阔、气魄雄浑,放眼宇宙之无限,寓寄哲理之深沉。后两句被人们看做是追求理想和崇高境界的象征,追求更高目标、争取更好成绩的激励语,也成为许多有志之士追求理想境界的座右铭。
《题西林壁》从整体上概括地抒写自己浏览庐山时的总体印象,从中生发出一定的生活哲理,正如一句格言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诗写得巧妙别致,深入浅出,充满智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7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涵的哲理。
3.能背诵并默写这两首古诗。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主识字。
2.通过朗读诗歌,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诗歌的理解。
3.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4.想象诗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涵的哲理。培养学生热爱中国悠久文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分析:
理解古诗的意境是本课的重难点,主要采用读、想、议、画、写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情趣,拓展思维。
课前准备:
学生:查阅鹳雀楼、庐山的资料。
教师:课件。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设计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学习《登鹳雀楼》)
一、导入新课,破题质疑。
(一)教师板书课题:登鹳雀楼。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说说自己想要提出的问题和对题目的理解。
交流预设:作者登上鹳雀楼看到了怎样的景象?作者带着怎样的感情写这首诗??
(二)学生简要介绍鹳雀楼,并根据自身经验,谈一谈自己登高的经历,感受是怎样的?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进行适当地补充、引导。课件展示鹳雀楼的介绍
(三)简要介绍作者王之涣,走进课文。课件出示作者介绍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一)教师范读古诗《登鹳雀楼》,提示学生要注意读出诗的节奏。课件出示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二)课件出示初读要求:
1.借助工具书,读准生字字音。
2.自由朗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三)教师检查学生初读的情况。
1.指名朗读古诗。
2.交流学生读不懂的字词的意思。
3.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交流预设:课件出示
第一句写一轮落日正金光夺目,在连绵起伏、苍苍莽莽的群山西面缓缓落下,在世界的尽头渐渐隐没。第二句写诗人面对流经楼前的滚滚黄河的滔滔大浪,视线跟随黄河水向远方伸展,虽不能目击黄河入海的情景,却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好像看见黄河一路汹涌,气势磅礴,流入大海。三四句写诗人欲登高望远,若想看到无穷无尽的美丽景色,就应该不断的向上攀登,迈上更高的一层楼。
三、再读诗句,入境悟情。
(一)课件出示再读诗歌要求:
1.学生再读诗歌,在文中勾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表示颜色的词、表示数量的词。
2.根据诗意展开想象,把想象的景物画下来,体会作者的情感。
3.小组讨论、思考这首诗蕴含的哲理。
(二)课件出示填空题,学生填写。
1.诗句中表示动作的词(依、尽、入、流、目、上)。
2.诗句中表示颜色的词有(白、黄)。
3.诗句中表示数量的词有(千里、一层)。
(三)展示学生的画作,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诗歌。
(四)学生交流这首诗表达的作者情感及诗中蕴含的哲理。课件出示
交流预设: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高瞻远瞩的博大胸襟,暗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得全的哲理。
四、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课件出示)。
1.读出诗的节奏韵律。
2.根据诗的字面意思想象诗的意境。
3.体会作者的情感及古诗所蕴涵的哲理。
4.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五、拓展延伸。出示课件
(一)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二)根据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写一写“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句诗会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第二课时(学习《题西林壁》)
一、回忆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
(一)背诵《登鹳雀楼》,思考:这首诗蕴涵了怎样的哲理。
(二)交流查阅的庐山的资料,教师展示庐山课件,引导学生感受庐山的美丽风景。
(三)教师介绍诗人苏轼。课件出示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大文学家、大艺术家,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对后世影响很深。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擅长行书、楷书。他的诗词,挥洒自如,明快豪放,善于运用新鲜的比喻描写山水景物,善于从常见的事物中揭示深刻的道理。
二、根据上节课总结的学习古诗的方法,进行小组合作,自学古诗《题西林壁》。
(一)明确学习任务:出示学习任务课件
1.初读古诗,认识生字,读出诗的韵律。小组内互评。
2.理解古诗的大意,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把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勾画出来,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二)教师在小组学习时进行适当指导。
(三)教师检查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
1.指名朗读古诗。出示课件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交流古诗大意:出示课件
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其他方向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认不清楚庐山本来的面目,只因为自己身处庐山之中。
三、体会作者在这首诗中蕴涵的哲理,并谈一谈在什么情况下会运用到这个道理。 交流预设:从中说明了一个道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课件出示
四、再次领略庐山、鹳雀楼的美丽风光,谈感受,教师指导学生配乐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五、学习本课生字。
“缘”字要认真观察结构、笔画,注意把字写紧凑。
“岭”和“峰”这两个字可以在比较中学习。
“庐”是个半包围结构。
六、拓展阅读。出示课件
(一)背诵并默写《登鹳雀楼》、《题西林壁》。
(二)很多古诗都蕴涵着哲理,查找几首这样的古诗,先积累在《采蜜集》中,然后背诵。
(三)在历史上关于苏东坡的故事有很多,课下也可以读一读。
就题目质疑,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以及梳理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
教师的范读将学生带到学习古诗的语境中。
明确学习目标,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读书好习惯。
这首诗主要采用读、想、议、画、写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情趣,拓展思维。
在老师的引领下明白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进行总结,为学生自学古诗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让学生对知识有整体的回顾,在头脑中形成整体的印象。也为这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师首先带领学生共同学习课文第一首古诗,在学习第一首古诗的基础上总结出学习古诗的方法,为学生自学第二首古诗打下基础。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知道了学习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是最有效的学习引领。
让学生对庐山的感性认识进行梳理,同时巩固认识。
指导学生写字抓住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找到规律,促进写字能力的提高。
将学生在课上的情感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阅读和积累的习惯。
作文九:《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3600字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乞巧》教学设计
江西龙南县第二小学 朱凡
设计理念
《乞巧》 是人教版第六册第八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组教材围绕民间故事和 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的。 再一次把学生带回儿时倾听大人们讲故事的快乐中 去,感受古人的想象是多么丰富。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 况的古诗。 也是一首想象丰富, 流传很广的古诗。 而且浅显易懂, 并且涉及到家 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
语文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他们的创新思想。 而古诗教学中把 学生带入情境, 有滋有味地朗读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在教学中主要通过读、 思、 议、想、说、写等形式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进入古诗境界。教师创设情境,激 发兴趣,引导学生全程参与,在探究活动中达到自悟自得。
学习目标:
1、认识 “ 乞、霄、 ”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课前准备:
1、教学 课件 、古典音乐。
2、收集牛郎织女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文化源远流长,而古诗更是文化宝库里一颗璀璨的 明珠。这一年来,老师与你们共同诵读了许多经典的古诗名句。那在你的 “ 古诗 积累本 ” 中,积累了哪些和中国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呢?找出来,读给大家听。 (学生诵读《清明》 、 《元日》 、 《寒食》 、 《九月九日亿山东兄弟》 )
2、那同学们在平时学习古诗时,有什么好的方法吗?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 大家吧!你可以先说说吗?(学生回答: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我会多 读几遍来理解诗的意思; 我会看注释, 查字典来理解; 我会把诗背下来, 或者记 在古诗积累本中; 我会上网查资料或者看课外书; 我会想去了解诗人和朝代; 我 会向同学、老师、爸爸妈妈请教。 )
3、过渡:原来学习古诗有这么多的好方法啊!可以多读、多背、多记,也 可以查字典、 查资料、 看注释, 还可以想别人请教。 那就带着这些好方法, 再来 学习一首和中国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吧!
二 、初读自悟,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读出课题。 (学生读题)看看这个 “ 乞 ” 字,你想提醒同学们在书 写时注意什么呢?(板书:乞 — 气。乞字中间少一横,乞字是 “” ,气字是 “” )同 学们在书写的时候,可一定要注意哦!再读读课题。 (学生读题)
2、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林杰所写的。这是一位精通书法棋艺的诗人,而且非 常的聪明, 六岁的时候就能写诗。 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他的一首诗。 请大家打开
课本,自由读一读,请记住,读书有三到, (生:谓心到、眼到、口到)所以在 读的时候,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学生练读)大家仔细听听,他读准了字音 了吗?谁能把字音全部读准?(指名读)
3、正音:大家发现了诗的第一行有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样的吗?(宵 — 霄, 用点标出来) 那你怎么来记住这两个字呢? (“ 宵 ” 字是宝盖头, “ 霄 ” 字是雨字头) 那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呢?快想字典请教吧! (“ 宵 ” 是晚上, “ 霄 ” 是天空)字典 真是我们学习上不可缺少的好伙伴啊!来,我们再齐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齐读古诗)
4、 古人云:独而无学友。 (生:则孤陋而寡闻) 这句名言是什么意思呢? (生:一个人单独学习, 而没有一起学习的朋友, 就会见闻少, 知识浅薄) 对, 那就找 到你身边的同学,用上你们的好方法,结合课文的注释和课后资料袋里的内容, 想一想,议一议,没弄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等全班交流的时候提出来解决! 五分钟够吗?开始吧! (学生讨论)
5、时间到!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说)通过你们的合作学习,我 们了解了古诗的大概意思,也正应验了孔子的话:三人行(生:必有我师焉) ,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就要学会与他人交流,向他人请教!
6、 那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1、 “ 碧霄 ” 是什么样的呢? 2、 诗句中的 “ 乞巧 ” 是什么意思? 3、不理解 “ 穿尽红丝几万条 ” )问的好!古人云:敏而好学, (生:不耻下问)我们在读书学习时,就应当勇敢地提出自己的疑问!
三、品读鉴赏,积累内化 。
1、要理解《乞巧》这首古诗的意思,得先了解我国四大民间传说神话故事 之一的牛郎织女的故事,你们知道吗?(知道)
谁来说一说。 (指一个学生说)牛郎织女在什么时候才能相聚一次呢?(每 年的 七月初七 )
2、 (指诗第一行)在 七月七日 这天晚上,人们看着 “ 碧霄 ” ,什么是 “ 碧 霄 ” ?你能想象出碧霄的样子吗?(学生说)
出示 课件 :夜空图。看到这样的夜空,你能描述一下吗?(学生说)
在点点繁星中, 有两颗星星尤为耀眼, 知道它的名字吗? (牵牛星和织女星) 还记得老师曾经教你们积累的杜甫的《牛郎织女》吗?请你们背一背! (学 生齐背)
根据这首诗,让我们到宇宙中去找找这两颗星星吧! (课件 天文图)
找到了吗?(引导学生找,辨别方位)
原来古诗还能帮我们解决问题呢!再来读读这首诗吧! (学生齐读)
它们在银河的两边, 遥遥相望, 只有在七夕的晚上 “ 渡河桥 ” 来相聚啊! 在星 空下,诗人林杰忍不住吟诵着:(教师示范读) :“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 河桥。 ” 你能读好这两行诗吗?(指名读、男女赛读)
3、 是啊, 在这样一个新月当空的夜晚, 人们又在做什么呢?读读三、 四行。 (学生读) (学生自由说)
可以看看课后资料袋里是怎么说的?(学生再次回答)
原来她们是在向织女乞巧啊! 同学们, 你们对织女了解多少啊? (学生自由 回答)
织女是天上的七仙女,她聪明、善良、美丽无比,更重要的是她心灵手巧, 她织得锦缎又光又亮, 光的像粼粼闪光的河水, 亮的比天上的云霞还亮。 人们给 她织的锦缎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 叫云锦。 织女在云锦上织的图案更是美不胜收
啊!她织的花,红似火,白似雪,娇艳欲滴,引来蝴蝶翩翩起舞。她织的鸟,栩 栩如生, 真像活了一样, 孩子们看见了, 都想去捉呢! 人们都对织女织的云锦啧 啧称奇啊! 少女们个个都羡慕, 羡慕的不得了, 它们羡慕什么呢? (织女的巧手) 你们羡慕吗? (羡慕) 你们羡慕什么啊? (织女的巧手) 所以古时候的少女 们便在牛郎织女相聚的这一天, 向织女乞巧。 渐渐地便有了这样一个节日 —— 乞 巧节。
4、乞巧节是古时候人们非常喜欢的一个节日。同学们,你们最喜欢的是什 么节日啊?(六一儿童节)
想想你们在过六一儿童节时,周围是怎么样的节日景象呢?(学生自由说) 那古人在过乞巧节又会是怎么样的节日景象呢?再读读三、四行。 (学生再 次读)
闭上眼睛想想,再和同桌说说,争取说得更好! (交流指名回答)
5、反馈。
a 、 你怎么知道人很多?读出诗句。 (家家乞巧望秋月) 是啊, 每家的少女们 都在望着月亮,乞取智巧,瞧,在小院里,在家门口,在 …… (指学生说,在田 野, 在山坡, 在河边, 在花园 …… ) 课件 在所有能够看到月亮的地方, 少女们都 在穿红丝线, 哪怕夜深了, 她们还在不停地穿, 为什么啊? (他们想象织女一样 心灵手巧)
b 、 她们穿了多少条呢? (几万条) 真的有几万条吗? (没有) 那是多少条? (很多很多) 什么多? (红丝多) 在第四行里, 还有哪个字可以看出少女们穿的 红丝很多呢?(穿尽)
c 、数不清的红丝都穿完了,可见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愿望是多么 强烈而美好啊! 诗人林杰发出感慨: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你能像 老师这样读吗?(指名读,齐读)
四、体验升华,熟读成诵。
1、诗人林杰写下《乞巧》这首古诗,来表达那些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 福的美好心愿, 同学们, 诗中的疑问, 你们都解决了吗?那你们能读好这首诗吗? (指名读、齐读、合作读)
2、看见有的同学都已经闭上眼睛,仿佛沉醉于诗中。我想,他一定是背出 来了?你们能背吗?一起背吧! (学生齐背)
3、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生: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光背还 是不够的,我们还要积累下来,和往常一样,打开 “ 古诗积累本 ” 把它记下来吧! (学生记古诗)
五、拓展延伸,日积月累。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首和中国传统节日 — 乞巧节有关的古诗, 其实古时候很 多文人墨客在七夕这天, 都留下了许多诗篇。 老师这里还收集了一些和七夕有关 的古诗,读读看,你对哪首感兴趣?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有兴趣的同学在课 后把它记在你的古诗积累本中吧!
总结:
短短的四十分钟, 我们收获很大, 不但复习了以往积累的古诗, 还学习了一 首新诗,同时还诵读了很多很七夕有关的古诗,真了不起!大家陶醉在诗海中。 充分地感受了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其实不光在课内, 在课外我们还应自发地去 了解、去学习、去积累,去发自内心地热爱古诗,你们能做到吗?(能)
作文十:《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词语》2200字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词语积累(人教版)
△ 词语积累
1和时间有关的成语:争分夺秒 惜时如金 一刻千金 时不我待 只争朝夕 三年 五载 日久天长 日上三竿 周而复始
2带 “ 不 ” 的成语:迫不及待 得不偿失 貌不惊人 爱不释手 兵不厌诈 惨不忍睹 词不达意 路不拾遗 刻不容缓 形影不离
3表现朋友情谊的成语:高山流水 情同手足 手足情深 肝胆相照 地久天 长 深情厚谊 情投意合 惺惺相惜 朝思暮想
4带有 “ 春 ” 的词语:春风化雨 春风得意 春华秋实 春色满园 春意盎然
满面春风 阳春白雪 雨后春笋 春兰秋菊 春花秋月
5带有 “ 花 ” 的词语:花容月貌 鸟语花香 花团锦簇 百花齐放 昙花一现
落花流水 奇花异草 火树银花 花红柳绿 花枝招展
6带有 “ 鸟 ” 的词语:鸟语花香 小鸟依人 鸟枪换炮 惊弓之鸟 笨鸟先飞
鸟尽弓藏 一石二鸟 笼中之鸟 百鸟朝凤
7形容天气情况的词语:风和日丽 秋高气爽 阳光明媚 天寒地冻 烈日炎炎 骄 阳似火 天高云淡 雨过天晴 一叶知秋 鹅毛大雪
8带有 “ 雨 ” 的词语:暴风骤雨 倾盆大雨 春雨如油 大雨滂沱 风吹雨打 风雨交 加 和风细雨 狂风暴雨 疾风暴雨 春雨绵绵
9寓言成语:刻舟求剑 揠苗助长 滥竽充数 郑人买履 画蛇添足狐假虎威 井底之蛙 自相矛盾 守株待兔 庖丁解牛 东施效颦
10形容惊慌、紧张的成语:胆战心惊 心惊胆寒 大惊失色 担惊受怕 惊慌 失措 惊恐万状 惊魂未定 心惊肉跳 惊恐失色
11表现态度的成语:暴跳如雷 怒气冲冲 和蔼可亲 和风细雨 横眉冷对 声色 俱厉 斩钉截铁 模棱两可 趾高气扬 冷若冰霜
12由反义词组成的成语:起死回生 顾此失彼 古往今来 深入浅出 声东击 西 朝令夕改 朝三暮四 三长两短 异曲同工 此起彼伏
13比喻事情临近眼前,十分紧迫的成语:千钧一发 十万火急 心急如焚 刻 不容缓 火烧眉毛 迫在眉睫 急如星火
14带 “ 日 ” 的成语:日积月累 日理万机 日新月异 日上三竿 指日可待 日月如梭
夜以继日 日久天长 日落西山
15与 “ 月 ” 有关的成语:闭月羞花 春花秋月 披星戴月 成年累月 花好月圆 花容 月貌 日积月累 近水楼台先得月 明月清风
16带数字的成语:一心一意 三心二意 四分五裂 六神无主 五光十色 七上八下 十万火急 五花八门 四通八达 四平八稳 两全其美 千方百计 四面楚歌 十拿 九稳
17由反义词组成的成语:起死回生 顾此失彼 古往今来 深入浅出 声东击西 朝 令夕改 朝三暮四 三长两短 异曲同工 此起彼伏
18来自古诗词中的成语:春色满园 万紫千红 红杏出墙 飞流直下
19带有人体器官名称的成语:胆战心惊 情同手足 迫在眉睫 唇齿相依 肝胆相 照
狼心狗肺 目中无人 目不转睛 唇亡齿寒
20源于神话传说的成语:精卫填海 夸父追日 八仙过海 后羿射日 天衣无缝 天 女散花 鹊桥相会 开天辟地 为虎作伥
21ABB 重叠式叠词:绿油油 黑乎乎 灰蒙蒙 金灿灿 黄澄澄 黄灿灿 黑黝 黝 白茫茫 白花花 红彤彤
22含有 “ 无 ” 字的词语:无缘无故 无影无踪 无穷无尽 无依无靠 无声无 息 无法无天 无拘无束 无时无刻
23带重叠词的成语:洋洋得意 彬彬有礼 赫赫有名 跃跃欲试 头头是道 姗 姗来迟 振振有词 井井有条 心心相印 孜孜不倦
24自然现象:落英缤纷 满天飞舞 群芳吐艳 万紫千红 姹紫嫣红 光彩夺目 层 峦叠翠 苍翠欲滴 崇山峻岭 连绵不断 悬崖峭壁 连绵起伏 旭日东升 喷薄 欲出 夕阳西下 皓月当空 万里无云 湛蓝深远 水平如镜 清澈见底 清新甜润 郁郁葱葱 冰天雪地 一望无际 四面八方 熊熊大火
25人物情感:孤苦伶仃 饥寒交迫 孤单失群 垂头丧气 诚心诚意 和颜悦色 和 睦相处 自由自在 恍然大悟 羞愧万分 情不自禁 迫不及待诚心诚意 小心翼 翼 津津有味 恋恋不舍 大惊小怪 气焰嚣张 铁面无私 刚正不阿
26人物动作:沉默不语 一动不动 不约而同 翩翩起舞 长途跋涉 腾云驾雾 异 口同声 张口结舌 七嘴八舌 赞不绝口 目不转睛 爱不释手 彬彬有礼 交口称 赞 痛改前非 悔过自新 博览群书 孜孜不倦 勤学好问 学而不厌 坚持不懈 业精于勤 专心致志 聚精会神 废寝忘食 竭尽全力锲而不舍 脚踏实地
27人物能力:妙笔生花 画龙点睛 降龙伏虎 各显神通 聪明能干 闻名遐迩 滔
滔不绝
28寓言道理:亡羊补牢 南辕北辙 惊弓之鸟 买椟还珠 一举两得 受益无穷 光 阴似箭 日月如梭 开门见山 一目了然 大材小用 小题大做 三长两短 七上八 下 百发百中
29形态样子:小巧玲珑 若隐若现 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
30数量:成千上万 多多益善 琳琅满目 应有尽有 五湖四海 家家户户 古往今 来 源源不断 零零星星 结结实实
31情况:迫在眉睫 息息相关 持续不断 连绵不绝 身无分文 穷困潦倒 游人如 织 人山人海 往事如烟 历历在目 面面俱到 十全十美 兴兴向荣 蒸蒸日 上 当头一棒 妙不可言 专心致志 必不可少
小学三年级语文题 用几个表示颜色的词语写一段话 OTZ 很急啊 推荐答案 2011-10-26 17:16
春天是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桃红柳绿,美丽极了!燕子在空中自由飞翔,小朋友 们把这个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的春天花了下来:红的花,绿的叶,青的草!好一 个五彩缤纷的春天!我爱春天!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