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作文题目-小动物学游泳 让自然去做选择》1500字
作文题目:小动物学游泳 让自然去做选择
这个故事里边的问题我认为很简单,一句话能答上来:补弱点是培养人品、追求快乐以及丰富人生的不可缺少的因素,但是面对致命的情况时,还是要贴近特长。兔子差一点被吃了,还玩儿什么游泳,不如练练跑步,增加速度,注意绕开河边就可以了。没有生命危险时,再抽空学别的,但这样的目的是为了修养,不是生存。
不过,我认为这个问题问得不够全面。光考虑小动物朋友们怎么能从狼那儿跑掉,怎么丝毫没想到反击,天天练逃跑,不想怎么彻底解决问题,不是迟早要完蛋的吗,有防身的能力是对的,但想培养特长还是要补弱点,那是个人的选择。实际上,没有人能替这些小动物做这种决定。
但是反击是另外一回事。反击不是指一个小动物的斗争,而是说所有小动物团结起来一块儿反击。说到团结起来,看过好莱坞大片的人都知道,这时候是需要一位大师的,大师的作用就是提出纲领,提出作战计划。
至于谁来做这位大师,我看评论家青蛙或思想家仙鹤都行。在大师的领导下,每一个小动物要学的不是怎么培养自己的能力,而是怎么作为这小团队的有效成员,完成反击的任务。狗有实力不用说了,但他自己比不过狼,还需要别的动物的配合。松鼠和乌龟看起来并不厉害,一个神经质到不知道自己是谁的程度,一个除了慢吞吞没有任何别的建树,但是他们一块儿合作可能会有两下子。我在想,松鼠可以把乌龟拉到树上,等狼过去的时候,瞄准,把乌龟一扔(或乌龟自己跳),正好砸狼的脑袋上,狼就被打晕了,这个时候就给狗创造了机会。而兔子呢,兔子是多么无害的动物,恐怕只配当诱饵,但当诱饵也是个很光荣的角色。兔子在树下等,毛毛茸茸的,狼过来,乌龟一下,狗一上,狼被解决了,兔子在松鼠、乌龟和狗的配合下脱离了被吃的危险,然后所有小动物都能到河边安全地玩儿了。
我认为这是最为正常的景象。但是狼呢,狼也有它基本的权利,那就是吃饭。如果没有狼,举个例子说,兔子就会泛滥,泛滥到啃光所有的植被,造成其他物种无法找到食物而濒临灭绝。这个时候,不管兔子有多么毛茸茸,其他动物可能想的都是怎么把它们灭了,也许这个时候大家才会想到狼的好处,想到,就是因为傻了吧唧的兔子,大家灭了狼,然后当年那个绝妙的、青蛙或仙鹤大师指点江山一般的作战计划,到头来不仅仅是灭了狼,也灭了包括松鼠、乌龟、以及青蛙、仙鹤在内的所有的动物。
这样看来,逃跑没有前途,学习以补短也好,发挥长处也好,也不能解决问题,更别说灭了狼会带来更加严重的生态危机。
所以,结论就是让自然去作最自然的选择,强硬地违反自然法则而改变不应该改变的事实,结果都不会理想。
关于高考作文,Eric想说的是⋯⋯
我认为既然每一个学生只能写这么一篇高考作文,作文题应该提得尽量自由一些,给学生最大空间来发挥他们的思想、写作的才能。像这样的题目,基本上把回答限制为A或B、同意或反对,那学生的写作空间很窄小,基本上只有两种看法可选。要不然就是彻底抛开题目的本意自己瞎写,像我这样的文,我估计根本就不能合格。
我在美国考的是一个实验性的大学,申请的时候让我写八篇作文加还要一次面试,全部靠作文和面试,我高中成绩和高考结果(叫SAT考试)他们基本上没考虑进去。我记得当时作文的题目有很多很多,让你自己选,有的是名人名言,有一个是 “what is evil”(什么叫邪恶),还有一个是提供一张照片,上面有很模糊的女人的身影,从高楼正在往下掉,什么也不说,就让你照这张照片写作文,写得差劲就不让你上大学。?
(Eric Abrahamsen,译者,美国人,在华居住8年,主要向英语世界读者翻译、推介中国作家的作品,曾翻译多部王小波作品。本文为作者用中文写作)
作文二:《话题作文小动物学本领作文》1900字
话题作文 小动物学本领作文
小动物学本领作文一:小猴学本领(287字)
一天,小兔在学校里写作文,小猴看见了说:“小兔你能教我学写作文吗?”小兔说:“当然可以。”小兔还没说几个字,小猴就东张西望,觉得作文很难写就放弃了。
它看见百灵鸟在吹喇叭就说:“百灵鸟你能教我吹喇叭吗?”“可以呀”百灵鸟说,百灵鸟吹出的是动听的歌,而小猴吹出的是嘟嘟??的几声,小猴觉得吹喇叭又太难学了,所以又放弃了。
它又看见了小鹿在跑步,小猴说:“小鹿,你能教我学跑步吗?”小鹿说:“可以呀!”小猴还是小鹿跑得快,所以小猴又放弃了。
到了最后,开始评同学们的成绩了,小兔得了作文高手,百灵鸟得了吹喇叭高手,小鹿得了跑步高手。然而小猴却什么也没评上,小猴这才知道做事要一心一意。
小动物学本领作文二:小老虎学本领(371字)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片神秘而葱绿的原始大森林里住着许多现在已经绝迹的动物,它们很多。那时候,动物的足迹比绿树高山还要多。
老虎妈妈生了一个孩子,它很愚笨,什么也学不会,食物要妈妈给它捕捉,事情要妈妈去解决,小动物们个个都嘲笑它。它真想找个小动物来帮忙,教它学会一些本领。但是小动物们都不肯教它,只有大花猫肯诚心诚意地教它。话题作文 小动物学本领作文话题作文 小动物学本领作文。小老虎就高高兴兴地跟大花猫学本领了。
小猫就认真地教起小老虎。首先教它捕捉食物,再教它一些生活上的小常识和本领,一个动作和知识要教好长时间呢!就这样过去了四天,老虎终于学会了小猫所教的全部本领。学完后,老虎咧开嘴,龇着牙,向小猫扑去,可大花猫轻轻一跃,就到了树干上,老虎很生气地在树下等着,看着大花猫。大花猫说:“我早就知道我给你教完本领你就会吃我,但是我还有一招没教给你,那就是爬树。”
所以直到现在,老虎还是不会爬树。
小动物学本领作文三:小鸭学本领(285字)
鸭妈妈看着小鸭整天在池塘里无所事事就对小鸭说: 你己经长大了,该找个老师学点本领了。
小鸭决定向公鸡伯伯学打鸣。于是,小鸭找到了公鸡伯伯,他问: 我能向您学打鸣吗?公鸡伯伯高兴地答应了。早上,天刚亮,公鸡伯伯就来到了草丛里,昂首挺胸地站着,
通知所有人:天亮了,该起床了! 这时,小鸭还在呼呼的睡着大觉。小鸭心想:这么早,我才不干呢!小鸭闭着眼睛走了。话题作文 小动物学本领作文文章话题作文 小动物学本领作文出自,此链接!。小鸭又看到小兔姐姐正在跑步,觉得挺有意思。小鸭又看到小兔姐姐跑得满头大汗,心想:这么累,我才不学呢!于是,小鸭一摇一摆地走了。
小鸭来到草坪上,无奈地叫了三声:嘎——嘎——嘎。这是一个怕苦、怕累、又懒惰的小鸭,大家不要向他学习哦!
小动物学本领作文四:小白兔学本领(399字)
一天早上,小白兔对妈妈说:“妈妈,我已经长大了,我想去学本领。”妈妈笑眯眯地说:“好的。”
于是,小白兔兴高采烈地跑到黄莺老师那,急切地说:“黄莺老师,您的嗓音可真好听,我想跟你学唱歌!”黄莺勉强地回答:“好吧!”第二天一大早,白兔就到黄莺家拜师学艺了。小白兔刚开口唱了第一句歌词,黄莺就不耐烦地说:“我不教你了,你唱得难听死了。”小白兔听了就伤心地走了。
走呀走,他看见松鼠哥哥正在树上爬树,就对松鼠说:“松鼠哥哥,你能教我爬树吗?”“好的”松鼠爽快地答应了。于是,小白兔就跟着松鼠学爬树,刚爬了一会儿,小白兔就摔了个大跟头,他一屁股坐在地上,叹了一口气说:“我怎么不像松鼠哥哥那样灵敏呢?”
回到家,小白兔自言自语地说:“我该学什么好呢?”
不久,森林里举行了一场跑步比赛,小白兔的妈妈帮他报了名。比赛开始了,小白兔遥遥领先,跑在所有参赛队员的前面,获得了第一名。
小白兔手捧冠军奖杯,高兴得又蹦又跳??
小动物学本领作文五:小猫学本领(383字)
一只小猫一天天只是在喵喵地叫,它听见一只小鸟在啾啾地叫着,小猫就想跟小鸟学唱歌,于是就问:小鸟哥哥,你可以教我唱歌吗?小鸟说:当然可以啦。小猫很高兴,就跟小鸟学唱歌。小鸟啾啾一声,小猫就跟着唱,可是它唱来唱去都学不了小鸟那种声音。话题作文 小动物学本领作文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中考作文-高考作文-节日作文及各类中小学生作文。它就说:小鸟哥哥,今天谢谢你教我,我现在回家再慢慢练习,明天再见!
小鸟飞走了,小猫回到家就在自己的房间里学唱小鸟教的那首歌。终于,它会唱小鸟会唱小鸟那首歌了,但是,它却不再会喵喵地叫了。有一天,它看见一只老鼠在它的房间里,它就啾啾地叫,可是,小老鼠都不怕小猫了,小猫觉得很惭愧。第二天,小猫去找另一只猫学回原来猫的本领,它说:猫大哥,你可以教我喵喵那样叫吗?那只猫哈哈大笑地说:你是我们的同伴,你为什么不会喵喵叫呢?小猫说:我跟小鸟学啾啾那样叫,
后来就不会喵喵那样叫了。于是小猫再学会了喵喵地叫。它再不怕小老鼠了。
小猫又过着快乐的生活。
作文三:《小动物学游泳材料作文》300字
2009年全国卷I高考作文题目:小动物学游泳材料作文
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被抓住。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进游泳培训班,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小狗,小龟学会游泳,又多了一种本领,心里很高兴: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培训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90%来自汗水。加油!呷呷!”
评论家青蛙大发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思想家仙鹤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作文四:《动物学》4400字
一、名词解释 (每题 3分,其中举例 1分;共 30分 )
1.后口动物:在 胚胎发育 中原肠胚期 , 其原口形成动物的肛门 , 而在与原口相对的一端 , 另 形成一新口称为后口的动物称为后口动物。
2. 咽鳃裂:低等 脊索动物 在消化管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 孔,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个共同的开口间接的与外界相通,这些裂孔就是咽鳃裂
3. 羊膜动物:是一群四足 脊椎动物 ,包括 单孔类 动物(哺乳类 与似哺乳爬行动物)与蜥形 类(爬虫类 、 恐龙 、 鸟类 ) 。羊膜动物与两栖动物的差异在于保护胚胎的膜,与缺乏幼体变 形为成体的阶段。
4. 鳞嵴:(或叫做环片) , 骨质层增长过程是沿周缘一圈一圈得增长,它所形成的隆起的嵴 为鳞嵴。
5. 物种:基本的分类单元。能相互繁殖、享有一个共同基因库的一群个体,并和其他种生 殖隔离。
6. 口咽式呼吸:栖动物的呼吸动作主要依靠口腔底部的颤动升降来完成 , 并由口腔粘膜进行 气体交换 , 故称口咽式 呼吸。
7. 混合体腔:节肢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体腔囊并不扩大,囊壁的中胚层细胞也不形成体腔 膜, 而分别发育成有关的组织和器官, 囊内的真体腔和囊外的原体腔合并, 形成混合体 腔。
混合体腔内充满血液,又称血体腔。
8. 生物多样性:遗传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多样性的总称。
9. 动物区系:生活在某一地区的全部动物种类。
10. 同源器官:不同生物的某些器官在基本结构、各部分和生物体的相互关系以及胚胎发 育的过程彼此相同,但在外形上有时并不相似,功能上也有差别。
二、填空题(每空 0.5 分,共 15分)
1. 降河洄游入海的鱼类其体液渗透压需要完成由(低)转变为(高) 。 (提示:填高或低) 。
2. 粘孢子虫是渔业养殖中危害较大的病原体之一,其无性生殖方式是()生殖。
3. 华枝睾吸虫病是一种在我国较为流行的食源性寄生虫病。 其病原体的虫卵排入水体后被第 一中间宿主螺吞食后逸出() ,然后逐渐发育为胞蚴, ()和() ;后者成熟后被释 放到水体中,遇到第二中间宿主鱼或虾后侵入其体内发育为() 。
4. 寡毛纲动物神经系统为(索式神经系统 ) 。
5. 水体中常见的浮游动物蚤状溞属于甲壳纲(鳃足亚纲 )亚纲。
6. 蚌和鳑鮍鱼是自然界生物间相互依存的典型实例; 鱼将卵产于蚌的 () 中, 蚌的 () 寄生于鱼的皮肤上。
7. 动物的肌肉组织是由(中胚层 )胚层发育分化而来。
8. 我国陆地动物区系分属于 (古北区) 届与 (东洋区 ) 届两大区系; 现代动物 区系的基本轮廓呈现于()初期。
9. 甲壳纲动物体节常分为(头,胸,腹 )部和()部;具有(3 )对附肢。 10. 藤壶是附着在海边岩石、船体上的一种常见生物,它隶属于(真节肢动物 )亚门。 11. 大多数鱼类身上被有鳞片,而鱼鳞主要分为 3种,即硬鳞、 (盾鳞 )和(骨鳞 ) 。 12. 环毛蚓的生殖系统为雌雄(同体 ) ,生殖时(异体 )受精。
13. 环节动物的循环系统属(闭管式 )式循环;节肢动物的循环系统是(开管式 )式; 两栖动物的循环方式为(肺循环 )和(体循环 )的双循环。
14. 鸟类在繁殖期常各自占有一定的领域, 不许其他鸟类 (尤其是同种鸟类) 侵入, 称为 (占 区现象 )现象。
15. 棘皮动物的成虫呈(辐射 )对称,其幼虫呈(两侧 )对称。
三、问答题 (共 55分 )
1. 简述脊索动物的三大主要特征及脊索的出现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8分)
2. 简述近年来动物系统分类学中三大学派的主要观点。 (10分)
3. 从节肢动物的特点,简要说明其在动物界种类多、分布广的原因。 (10分)
4. 比较说明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和鸟类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呼吸方式的特点。 (12分)
5. 简述在动物大进化范畴上的几种常见进化型式并举例说明。 (15分)
(8)考试科目:动物学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不给分)
一、名词解释(并举例说明,每题 3分,其中解释 2分,举例 1分,共 30分)
1、包囊 :由胶结碎屑而成的, 覆盖整个有孔虫的抗害层,在房室形成时或无性繁殖期间起 防护作用;或在有性繁殖时包裹 2个以上个体。
2、原口动物:是在胚胎发育中由原肠胚的 胚孔 形成口的动物。原口动物的胚胎发育为螺旋 定型卵裂, 中胚层形成是在原口两侧的内、 外胚层交界处各有一个细胞分裂为 很多细胞, 形成索状伸入内、外胚层之间,形成中胚层。 原口动物这种形成中 胚层的方法称为 端细胞法 (又称裂体腔法) 。
例如:扁形动物门 、纽形动物门、 线形动物门 、 环节动物门 、 软体动物门 、 节肢动物门 均属 原口动物,它们在整个动物进化中组成一个大的分支。
3、出芽生殖:出芽生殖 出芽生殖又叫芽殖 , 是无性繁殖方式之一。 亲代藉由细胞分裂产 生子代 , 在一定部位长出与母体相似的芽体,即芽基 , 芽基并不立即脱离母体, 而与母体相连, 继续接受母体提供养分, 直到个体可独立生活才脱离母体。 如 酵母菌、 水螅 等 腔肠动物 、海绵动物等。
4、同律分节:环节动物除前端两节及末一节外,其余各体节在形态上基本相同,称同律分 节。 这是一种比较原始的 分节现象 。 环节动物的体节数目因种而异, 从仅有几 个体节到数百个体节的种类均有。动物身体的分节不仅从外部形态上可以区 分,而且表现在内部在内部器官的排列上。环节动物的排泄系统、神经系统、 循环系统等就是按环节重复排列的。体节的出现使动物身体的运动更加灵活, 而且不同部位的体节会出现功能上的分工, 对动物进化中形成头、 胸、 腹和有 关节的附肢等是十分必要的。
5、 完全变态:完全变态发育是昆虫变态地两种类型之一。 昆虫在个体发育中 , 经过卵、 幼虫、 蛹和成虫等 4个时期地叫完全变态。完全变态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 习性上明显不同。蜻蜓的发育过程是不完全变态过程 , 蝶、蚊则是经过完全变 态而长成的昆虫。
6、咽鳃裂:低等 脊索动物 在消化管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 孔, 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个共同的开口间接的与外界相通, 这些裂孔就是咽鳃
裂
柄海鞘等尾索动物终生保留咽鳃裂,其他高等类群只在胚胎期或幼体出现。 7、吞咽式呼吸:蛙等两栖动物,仅有一短管与喉门相通。
吸气时,上下颌紧闭, 鼻孔瓣膜开放,口腔底部下降,空气由鼻孔进入口腔。 然后瓣膜紧闭, 空腔底部上升, 将空气压入肺内, 进行气体交换, 肺部弹性回缩 和腹肌的收缩气体又退回口腔, 鼻孔张开, 呼出气体, 这就是蛙类特有的吞咽式 呼吸
8、侯鸟:很多鸟类具有沿纬度季节迁移的特性,夏天的时候这些鸟在纬度较高的温带地区 繁殖, 冬天的时候则在纬度较低的热带地区过冬。 夏末秋初的时候这些鸟类由繁殖 地往南迁移到渡冬地, 而在春天的时候由渡冬地北返回到繁殖地。 这些随著季节变 化而南北迁移的鸟类称之为「候鸟」 (migrant)。例如赤腹鹰在台湾是过境鸟,在 日 本 则是夏候鸟,而在 菲律宾 则是当地的冬候鸟。
9:同功器官:指在功能上相同,有时形状也相似,但其来源与基本结构均不同。例如蝶冀 与鸟冀均为飞翔器官, 但蝶冀是膜状结构, 由皮肤扩展形成, 而鸟冀是脊椎动 物前肢形成,内有骨骼外有羽毛。
10:动物区系:生存在某地区或水域内的一定地理条件下和在历史上形成的各种动物类型的 总体。是在历史因素和生态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例如:古北界的鱼类种类不多,盛产一些北方特色的类型,如鲑科、 狗鱼科等,多与新北界共有。在古北界东部有不少与东洋界有一定联系 的类型,其中 鲤科 的种类最多,鲇科都是东洋界的属。
二、填空题(每空 0.5分,共 20分)
1、动物的四大基本组织是() 、 () 、 ()和() 。
2、中胚层的产生是动物由()进化到()的基本条件之一。
3、刺丝泡为()动物所特有,刺细胞为()动物所特有。
4、日本血吸虫以()阶段通过()而感染人体,其成虫寄生于人的门静脉及肠系膜静 脉,由()阶段感染中间寄主,与典型的吸虫相比,其生活史缺少()和()阶段, 消灭其中间寄主()是消灭血吸虫的最重要的措施。
5、蛔虫消化道与体壁之间的空腔为() ,它是由胚胎发育时期的()发展形成的。
6、环节动物具有较完善的循环系统,由() 、 ()及其()组成。各血管以微血管网 相连,血液始终在血管内流动,构成了()循环系统。
7、中华稻蝗具有()口器,蜜蜂具有()口器,库蚊具有()口器,家蝇具有() 口器;
8、螯虾以()呼吸,蝗虫以()呼吸。
9、田螺的心脏由()心室和()心耳构成。
10、 一般来讲, 无脊椎动物的心脏位于消化道的 () 面, 而神经链位于消化道的 () 面。 柱头虫具有()神经索和()神经索。
11、脊椎动物的脊索只存在于()时期,发育完全时,即被分节的()所取代。 12、从性别上看,黄鳝在产卵前全部为()性,产卵后逐渐变为()性,这种现象叫做 性逆转现象。
13、蛙的肩带为()型,蟾蜍的肩带为()型。
14、拉马克关于动物进化机制的两个著名法则是()和() 。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分,共 10分)
1、草履虫一次接合生殖过程可产生(A )后代个体。
A 、 2个 B 、 4个 C 、 8个 D 、 16个。
2、环节动物的幼虫为(A ) 。
A 、担轮幼虫 B 、两囊幼虫 C 、浮浪幼虫 D 、牟勒氏幼虫。
3、具后肾型排泄系统的动物是(D ) 。
A 、水螅 B 、涡虫 C 、蛔虫 D 、蚯蚓
4、蜻蜒的发育过程为(D ) 。 不完全确定
A 、无变态 B 、渐变态 C 、完全变态 D 、半变态
5、毛颚动物是(B ) 。
A 、原口动物 B 、后口动物
C 、处于原口与后口之间的动物 D 、中生动物。
6、棘皮动物的成虫是辐射对称,其幼虫是(B ) 。
A 、辐射对称 B 、两侧对称 C 、 两侧辐射对称 D 、无对称
7、蚂蚁的排泄器官是() 。
A 、触角腺 B 、颚腺 C 、基节腺 D 、马氏管
8、河蚌的生殖孔开口于(B ) 。 生殖孔开口于肾孔的后下方很小。
A 、身体末端 B 、身体腹面 C 、内鳃瓣的鳃上腔 D 、口附近
9、鱼类的盾鳞来源于(A )
A 、外胚层 B 、中胚层 C 、内胚层 D 、中胚层和外胚层
10、关于扬子鳄血液循环系统的正确说法是 (B )。
A 、完全的双循环 B 、不完全的双循环
C 、心室未出现分隔 D 、心室具有不完全分隔
四、问答题(共 40分,每题 8分)
1、简述寄生虫对寄主的危害及其防治原则。
2、运用所学的动物学知识,论述有害昆虫综合防治的策略。
3、比较淡水鱼和海水鱼渗透压调节机制的不同。
4、从水生脊椎动物进化到陆生脊椎动物遇到哪些主要矛盾 ? ? 各类动物是如何解决的?
5、请以某一种模式动物 (如秀丽隐杆线虫、果蝇和斑马鱼等 ) 为例,讲述其在生命科学研究 中的应用。
作文五:《动物学》4100字
练习题 1、 被誉为原生动物之父的是荷兰的 (列文虎克) ,动物学之父的古希腊动物学家 (亚里士 多德) 。 2、 现代分类学的奠基人是(林奈) ,在其著作《自然系统》中,将动物 分成(纲、目、属、 种、变种)五个分类阶元,并建立了(双名法)命名法。 3、 动物的 基本分类阶元有(界、门、纲、目、科、属、种) 。 4、 生物六界系统的划分是将生物划分 为(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动物界、病 毒界、真菌界) 。 5、 原生动物的运 动胞器有(鞭毛、纤毛、伪足) ,营养方式有(自养、异养、渗透营养) , 无性生殖方式有 (二分裂、 出芽生殖、 裂体生殖) , 有性生殖方式有 (同配生殖、 异配生殖、 接合生殖) 。 6、 寄生人体的五大寄生虫病是(黑热病、疟疾、钩虫病、丝虫病、血吸虫病) 。 7、 痢疾内变 形虫的三种形态是 (大滋养体、 小滋养体、 胞囊) 。 8、 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主要包括 (受 精、卵裂、囊胚期、原肠期、中胚层和体腔的形成、 胚层分化)等六个时期。 9、 胚后发 育幼体的产出方式有(卵生、胎生、卵胎生) ,胚后发育的类型有(直接发育和 间接发育) 。 10、 淡水水螅的体壁有六种不同类型的细胞, 他们是 (皮肌细胞、 感觉细胞、 神经细胞、 刺 细胞、 腺细胞、 间细胞) 。 其主要生殖方式是 (出芽生殖) 。 消化方式有 (细胞内消化和细 胞 外消化)两种。 11、 动物的分节现象有两种,分别是(同率分节)和(异率分节) ,分节 的意义是 (促进新 陈代谢, 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 。 12、 蚯蚓的中枢神经系统为 (索) 式, 由 1 对(脑神经节) 、 1 对(围咽神经) 、 1 对(咽 下神经节)和 1 条(腹神经索)组成。 13、 蚯蚓的主要血管有(背血管,腹血管和神经下血管,环血管) 。呼吸方式为(体表 呼 吸) 。发育类型为 (直接发育) 。 14、 软体动物的身体划分为 (头部) , (足部) 和(内脏团) 三部分。 名词解释:伸缩胞、伪足、变形运动、裂体生殖、接合生殖、胞囊、赤潮、个体 发育、胚胎 发育、胚后发育、刺细胞、消化循环腔、原肾管、后肾管、两侧对称、原体腔、 真体腔、 疣足、开管式循环与闭管式循环、外套膜、外套腔、 简答题:1、 两侧对称体 制的出现对动物进化的意义? 2、 扁形动物的实质组织的功能有哪些? 3、 中胚层的出现 对动物进化的意义? 4、 吸虫和绦虫的合胞体结构的体壁对其生活有何作用? 5、 原体腔 出现对动物进化的意义? 6、 怎样区别蛔虫的雌雄? 7、 蛔虫对人体对危害有哪些? 8、 真体腔出现的意义有哪些? 9、 蚯蚓适应土壤穴居生活的特征有哪些?体表有粘液,有润 滑作用;头部退化;疣足退化; 口前叶;眼点退化。 10、 医蛭适应吸血生活的特征有哪 些?(口腔内具三片颚;咽腺分泌蛭素;嗉囊发达) 。 11、 填空题:1、 蛔虫的寄生部位 是(小肠) ,感染途径是(经口感染) ,感染虫态是(胚胎卵) 。 2、 外套膜的作用是(形成 外套腔,保护内部器官;呼吸;参与排泄和摄食) 。贝壳的化学 成分主要是(碳酸钙和贝壳 素) ,主要有三层结构(角质层) , (棱柱层)和(珍珠层) 。 3、 软体动物的神经系统主要 有四对神经节,分别是(脑) ,足,侧,脏。排泄系统主要是 (后肾管)和(围心腔腺) 。 河蚌的幼虫期是(钩介幼虫) 。 4、 河蚌体内水流的方向是(入水管)到(外套腔)到(鳃 孔)到(鳃腔)到鳃水管)到(鳃 上腔) ,最后由(出水管)流出。 5、 节肢动物的身体 分成(头) ; (胸) ; (腹)三部,附肢间具(关节) ,体表具有几丁质(外 骨骼) ,生长过程 中有(蜕皮)现象。 6、 节肢动物的身体各分区的技能分工明显,其头部主要是(取食和 感觉)中心,腹部主要 是(运动)中心,腹部主要是(生殖和代谢)中心。 7、 甲壳纲动 物的呼吸器官是(鳃) ,排泄器官是(颚腺)和(绿腺) 。 8、 昆虫的身体主要分(头) 、胸、 腹三部, 口器有五种不同的类型, 分别是 (咀嚼式) 、 (嚼 吸式) 、 (舐吸式) 、 (虹吸式) 、 (刺 吸式) ,呼吸器官主要是(气管) 。排泄器官主要是(马氏 管) 。 9、 请列举昆虫 5 种翅的 类型:(膜翅) 、鞘翅、鳞翅、半鞘翅、平衡棒;五种足的类型;步 行足、跳跃足、扑捉足、 挖掘足、游泳足; 10、 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四个时期:卵、幼虫、蛹、成虫。蜻蜓的 变态发育类型为 (半变态) ; 蝗虫的发育类型为 (渐变态) ; 蜜蜂的发育类型为 (完全变态) 。 11、 脊索动物门的三大主要特征是(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 。另外脊索动物的心脏在身 体的(腹面) ,尾如果有则在(肛门)的后面。 12、 鱼类的心脏为(1)心房、 (1)心室,
循环为(单循环) ;两栖类心脏为(2)心房、 (1)心室,循环为(不完全双循环) ;鸟类 心脏为(2)心房、 (2)心室,循环为(完全双 循环) 。 13、 简答题:1、珍珠是怎样形 成的? 2、头足类适应快速游泳的特征有那些? 3、动物躲避敌害的措施有哪些?(穴居; 保护色;警戒色;快速运动;改变环境颜色;拟 态;静止不动;集群; ) 4、 开管式循环 的意义有哪些?(避免因断肢等的大量失血。 ) 5、 分节附肢对动物进化的意义? 6、 外 骨骼出现对动物进化的意义? 7、 昆虫纲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8、 以蝗虫为例说明昆虫适 应陆地生活的主要特征? 9、 鱼类的四种基本体型是 (纺锤型、 平扁型、 侧扁型、 棍棒型) , 根据形状的不同其鳞片 可分为三种 (盾鳞、 硬鳞和骨鳞) 。 10、 硬骨鱼类的鳍条可分为 (鳍 棘)和(软鳍条) ;偶鳍包括(胸鳍和腹鳍) ;尾鳍的类 型有(正尾、歪尾和原尾) 。口的位 置有(端位、上位和下位) 。 11、 鱼类的锥体类型为(双凹型) ;两栖类的锥体为(前凹型 或后凹型) ;鸟类的锥体为(异 凹型) ;哺乳类的锥体为(双平型) 。 12、 硬骨鱼与软骨鱼 有何区别性特征? 1、 鱼类适应游泳生活的特征有哪些? 2、 水陆环境的主要差异有哪 些?(湿度、温度、含氧量、密度) 3、动物从水生到陆生面临的主要矛盾有哪些? 1、在 陆地上支持体重并完成运动 2、 呼吸介质的改变 3、 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4、 在陆地繁殖 5、 维持温度 6、适应于陆地的感官和神经系统 3、 两栖纲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1、成体具五 趾型附肢 2、脊椎有颈、躯、荐、尾椎的分化 3、头骨具 2 个枕骨髁 4、幼体用鳃呼吸, 成体用肺呼吸 5、成体心脏 3 腔,不完全双循环 6、具肌肉质舌和口腔腺 7、眼具眼睑, 耳除内耳外还有中耳 8、 个体发生需经过变态, 幼体水生 9、 新陈代谢水平低, 调节能力弱, 属变温动物 4、 两栖类的进步性特征有哪些? 出现五趾型附肢;出现肺;出现听骨。 5、 两栖纲对陆生的初步适应和不完善 性表现在哪? 基本解决了在陆地运动、 呼吸等问题, 发 展了适应陆生的感官和神经系统;肺呼吸不够强, 需皮肤呼吸和鳃呼吸加以辅助;皮肤裸 露,保持水份的问题没解决 ; 不能在陆地上繁殖。 6、 爬行类动物对陆生的完善适应表现 在哪? 解决了陆地上的存活问题; 解决了陆地上的繁殖问题。 7、 爬行类在系统演化中的 进步性特征有哪些? 出现羊膜卵;新脑皮; 8、 鸟类的进步性特征有哪些? 1、具有高而 恒定的体温 (37.0℃ ~44.6℃) ,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性 2 . 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 , 能借主动迁 徙适应多变的环境 3、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复杂的行为 4、 具有较完善的繁殖方式和行为 (营巢、 孵卵、 育雏) , 保证了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 9、 鸟 类的气囊的作用有哪些? 减少器官摩擦;辅助呼吸;降温;增加浮力; 10、鸟类和爬行类 的共同特征有哪些? 1、 皮肤干燥, 缺乏腺体 2、 羽毛和鳞片都是表皮角质层的产物 3、头 骨仅有一个枕骨髁 4、盘状卵裂,卵生的羊膜类, 以尿囊作为胚胎的呼吸器官,尿液的主要 成分是尿酸 5、 有跗间关节 11、 鸟类适应飞翔生活的特征有哪些? 体为纺锤形, 体表被羽; 前肢变为翼;骨骼轻而坚固 ;具气囊,双重式呼吸;后肢适于弹 跳和握枝。 12、迁徙的 特点有哪些?集群性、定期性、定向性。 13、鸟类骨骼系统的特点:轻而坚固,气质骨; 有龙骨突;头骨、脊柱和骨盆有愈合现象。 填空:1、 鱼类的脑分为(端脑、间脑、中脑、 小脑和延脑)五部分。脑神经有(10)对,而鸟类 的脑神经有(12)对。 2、 眼睑的有无; 变温动物;羊膜卵;牙齿的有无;兔子前后指的数目;颈椎的数量;皮肤 衍生物;中肾导 管的作用;口腔腺有没有消化作用;有盲肠的动物是;排泄尿素的是;排泄 尿酸的是;常 见鸟类的分类 (生态类群) 3、 鱼类受精和发育的关系有四种类型:(体外受精, 体外发育; 体内受精,体外发育;体 外受精,体内发育 ;体内受精,体内发育) 。 4、 我国的四大家 鱼是(青草鲢鳙) ,四大海产是(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乌贼) 。 5、 脊椎动物的肩带主 要由(肩胛骨、乌喙骨和锁骨组成) ,借(肩臼)与上肢(肱骨)相 关节;腰带主要由 (髂 骨、坐骨和耻骨)组成,借(髋臼)与后肢(股骨)相关节。 6、 爬行动物牙齿的着生方 式有 (侧生、端生和槽生) 。 7、 鸟类羽毛的类型有 (正羽、绒羽和纤羽) , 翼的类型有 (园 翼、 尖翼和方翼) ;趾的排列 类型有 (常态足、 对趾足、 并趾足、前趾足) ; 蹼的类型有 (满
蹼、全蹼、半蹼和瓣蹼) 。 8、 突胸总目的鸟类主要分为六个生态类群:(游禽、涉禽、猛 禽、攀禽、陆禽、鸣禽) 。 9、 名词解释:外骨骼、书鳃、 、书肺、气管呼吸、性内转、马 氏管、混合体腔、咽鳃裂、原口动物、后口 动物、鳔、双重呼吸、早成雏、晚成雏、迁徙、 留鸟、候鸟、
作文六:《动物学》3700字
动物学试题
1、组织:由一些形态相同或类似的细胞,加上非细胞形态的间质彼此组合在一起,共同担 负一定的生理机能的结构(细胞群)
2、完全变态:昆虫变态的一种类型,指成虫和幼虫的形态结构完全不同,生活史中要经过 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的变态形式。如蝴蝶和蛾类的变态
3、生物发生律:又称重演律,是指动物的个体发育是系统发育简短而迅速的重演。由德国 学者 Haechkel 提出的,对于研究动物的起源与系统演化有重要意义。
4、后肾管: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排泄器官,基本结构由肾孔、排泄管、肾口组成。肾口开 口于体内,肾孔开口于体外。
5、混合体腔:节肢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体腔囊并不扩大,囊壁的中胚层细胞也不形成体 腔膜, 而分别发育成有关的组织和器官, 囊内的真体腔和囊外的原体腔合并, 形成混合体腔。
6、疣足:体壁外凸形成的中空的结构,具有运动、呼吸等功能,存在于环节动物的多毛类。
7、外套膜:软体动物内脏团背部的皮肤延伸下行而形成的结构,位于贝壳的内侧,包围着 鳃,有保护、呼吸等作用。
8、原肾管: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排泄器官,由帽细胞和管细胞构成的焰细胞、排泄管、排 泄孔组成,具有排泄作用。
9、两侧对称:大多数动物的身体有前后、背腹和左右之分 , 从背部中线垂直切开 , 可将其分 成左右相似的两部分 , 这样的体型属于两侧对称 , 又叫“左右对称” 。扁形动物门开始出现, 如涡虫。
10、 原腔动物水生或陆生, 为寄生种类或自由生活与寄生生活兼有的种类。 它们的体型多为 长筒形,两侧对称,三胚层,体表有角质膜,有合胞体的表皮层,具原体腔。
1、组织主要分为哪几类基本组织以及各基本组织各有什么特点?
1、上皮组织: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具有极性,有游离面和基底面之分。基底面以 基膜与结缔组织相连;
2、结缔组织:细胞种类多、数量少,细胞间质多。排列疏松,细胞分散于间质中,间质包 括基质和纤维,基质可以由液体、胶体、固体等多种形式存在;
3、肌肉组织:由收缩性强的肌细胞构成,肌细胞一般呈纤维状,又称肌纤维;肌纤维由许 多肌原纤维组成,肌原纤维由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组成;
4、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或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神经细胞具多个突起,轴突很长, 又称神经纤维。
2、腔肠动物门各纲的异同。
共同点:辐射对称或两辐射对称,具两胚层,有组织分化,消化循环腔及网状神经系统,有 刺细胞为本门的特点。
不同点:1、水螅纲:有水螅型和水母型即世代交替,水螅水母为小型水母,有缘膜,感觉 器官为平衡囊,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
2、钵水母纲:水母型发达,水螅型退化,常以幼虫形式出现,一般为大型水母、无缘膜, 感觉器官为触手囊,结构较复杂,在胃囊内有胃丝,生殖腺来源于内胚层。
3、珊瑚纲:只有水螅型,其结构较复杂,有口道、口道沟、隔膜和隔膜丝,生殖腺来自内 胚层。
3、次生体腔出现的意义。
1、消化管壁有了肌肉层(三层肌肉) ,增强了蠕动,提高了消化机能,并为消化管的复杂化
提供了物质基础。
2、出现了循环系统,体腔液和血管系统共同完成体内物质运输(体腔液:流体骨骼,保持 体形,协助运动及物质运输) 。
3、参与后肾型排泄系统的形成;生殖腺来自中胚层的体腔上皮。
4、真体腔增加了新器官的容纳量。
4、裂体腔的形成过程
体腔形成的一种方式,其过程是在原肠胚孔的两侧、内外胚层之间的中胚层细胞不断分裂, 体积逐渐扩大, 形成中胚层细胞团, 然后中间出现真体腔。 是所有原口动物体腔形成的方式。 5、中胚层产生在动物进化上的意义
(1)减轻了内外胚层的负担,为动物体结构和机能的复杂化奠定了基础;
(2)促进了新陈代谢的加强。中胚层的出现是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6、异律分节及其意义
身体由许多不同的体节构成的, 即体节有了分化, 相同的体节又愈合而形成不同的体部, 如 头部、 胸部和腹部。 异律分节的出现增强了动物的运动, 提高了动物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 7、节肢动物的气管及其功能
体壁内陷形成的高效的呼吸器官, 由开口于体外的气门、 气管和许多分支的支气管组成, 体 内还有纵行和横行的器官。 由于气管把氧气直接输送到靶组织和器官, 所以非常有效, 是节 肢动物利用空气中氧气的一种方法。
8、外骨骼的结构与来源
由表皮细胞分泌到体表的坚硬的无生命的几丁质结构, 具有保护、 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等多方 面的作用。 其结构包括上表皮、 外表皮和内表皮三层。 对于节肢动物适应陆地生活有重要作 用。
1、请简要说明昆虫对陆上生活的高度适应。
(1)昆虫具有几丁质外骨骼,并具有蜡质层,包裹整个身体,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使其能适应陆地生活。 外骨骼也对昆虫提供了很好的保护, 它防止外界的损伤及异物的侵入。 外骨骼有许多内陷,形成所谓“内骨骼” ,为肌肉的附着提供了支点。
(2) 昆虫的体节是高度的异律分节,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是感觉和摄食的部分, 有触角一对, 头部及其附肢形成变化不同的口器, 与它们各种食性分不开。 胸部是运动中心 有 3对强壮的步足和 2对可飞翔的翅(无脊椎动物中唯一) ,增加了它生存及扩散的机会, 通过飞翔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寻找食物及栖息场所,能更有效地逃避敌害。
(3) 很小的体型。小型的身体对极少量的食物即可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有利于隐藏、 躲避侵害,被携带并进行传播扩散。
(4)具完整而高效的空气呼吸器官即气管。有直接供应氧气给身体各部分的组织和细胞。气 管还可连接气囊,可以储藏较多的空气,以增加飞翔时的浮力。
(5)消化系统发达,消化管分为前、中、后肠三部分,消化能力强,其中后肠的直肠垫能将 食物残渣的水分及盐分进行重吸收,这对于生活在干燥条件下的昆虫尤为重要。
(6)排泄器为马氏管,与昆虫的排泄及体内渗透压的调节密切相关,以尿酸为排泄物以减少 水分的丢失。
(7)有强大的横纹肌的肌肉系统。使昆虫具有强大的运动能力和飞翔能力。
(8)具发达的神经系和感器。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和周边神经系统。 发达的感受器包括机械感受器 (如触觉、听觉 ) 、化学感受器 (味觉、嗅觉 ) 及光学感受器 (视 觉 ) 。使之具有良好的接受刺激和神经传导及判断的能力。
(9)强大的繁殖能力与较短的生活周期并产羊膜卵。 昆虫具有多种生殖方式, 包括有性生殖、
孤雌生殖、 多胚生殖及幼体生殖等, 且繁殖力较高, 生活周期短, 条件有利时每年繁殖数代, 环境不利时可以休眼或滞育,这些特性都有利于它的繁盛。
(10)发育中经过变态。绝大多数昆虫在生活史中经历了卵、幼虫、 蛹及成虫。 变态使各虫态 之间有效地利用和协调有利与不利的外界环境而保证了自身的发展。
2、节肢动物对陆地生活的适应性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1)坚厚的外骨骼:防止体内水分蒸发、保护作用
(2)身体分节和附肢分节:实现运动和支持作用
(3)强健的横纹肌:加强运动的机能
(4)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对陆地多变的环境条件作出反
(5)高效的气管呼吸:有效地利用空气中的氧气
(6)高效的马氏管排泄:及时有效地排除废物
2、环节动物在动物进化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主要的进步性特征有哪些?
(1)分节现象:在动物系统演化上有重要意义,是动物发展的基础。
(2)次生体腔出现:动物结构上的重大发展,为动物体结构的复杂化、机能的进一步完善 建立了基础。
(3)具有运动器官:刚毛和疣足为动物运动能力的提高和其他机能的完善提供了条件。
(4)具有较完善的循环系统:提高了营养和氧气的运输能力。
(5)索式神经系统:神经系统集中,动物反应迅速、动作协调。
(6)后肾管排泄:有效地排除机体废物。
4、从节肢动物的特点,说明在动物界中节肢动物种类多,分布广的原因。
1) 、身体分为前后连接的多数体节, 借以增强运动的灵活性, 而且是异律分节,体节间发生 结构和功能上的分化,从而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2) 、具几丁质的外骨骼, 有保护身体,防止体内水分蒸发和接受刺激的功能。在发育过程中 出现蜕皮现象 。
3) 、具分节的附肢,关节之间能作各种活动,使附肢的活动更多样化,能适应许多功能,如 爬行、游泳和跳跃,还利用翅作远距离飞行。
4) 、产生了专职的呼吸器官,以促进气体交换。水栖种类以鳃、书鳃呼吸,多数陆栖种类用 气管、书肺呼吸。可以获得足够的氧气,以适应活动量的增大,且可以保持体内的水分。
5) 、具混合体腔和开管式循环系统。循环系统的复杂是与发达的呼吸系统相适应的。
6) 、肌肉由横纹肌组成,能作迅速的收缩,牵引外骨骼,从而产生敏捷的运动。
7) 、 消化系统完全, 分前、 中、 后肠三部分, 并由头部和附肢组成口器, 增强了取食的能力, 消化、吸收功能增强,可以满足能量消耗增大的要求。
8) 、马氏管、触角腺、颚腺、基节腺等排泄器官的出现,满足了代谢作用旺盛的需要。
9) 、具有十分发达的感觉器官,如单眼、复眼,触角、触须、听器、平衡囊;愈合的神经节 提高了神经系统传导刺激, 整合信息、 指令运动等, 以能及时感知陆上多样和多变的环境因 子,并迅速作出反应,用利于适应各种生境的生活。
10) 、多数体内受精,卵生或卵胎生,繁殖能力强,后代种群数量大,发育过程中有直接发 育和间接发育,并且部分种类有休眠和滞育现象以渡过不良环境因子的影响。
作文七:《动物学》5900字
爬行纲的主要特点
1. 体内受精,陆上产羊膜卵,彻底摆脱了生殖对水的依赖 。
2. 皮肤干燥,缺乏腺体,覆盖角质鳞片或骨板,有效地防止了体内水分的蒸发。
3. 四肢较两栖动物更加强健,指(趾)端具爪。
4. 脊柱进一步分化,颈椎数目增加,前两枚特化为寰锥和枢椎,头部灵活性增强。出现了两 枚荐椎,与腰带牢固连接,加强了后肢承受体重的能力。
5. 躯干肌肉进一步复杂化,发展了肋间肌和皮肤肌。
6. 消化道进一步复杂化,口腔与呼吸道明显分开。
7. 肺呼吸进一步完善。肺内壁具有较两栖复杂的分隔,与空气交换面积更加扩大。气管和 支气管分化明显。由于胸廓的出现,增强了肺呼吸的动力。
8. 血液循环仍为不完善的双循环(故变温休眠) 。但心脏分隔进一步复杂,有氧血和非氧血 的混合程度较两栖类降低。
9. 具有羊膜动物式的肾脏排泄器官,其完全失去与体腔的联系,而以血管联系收集废物, 提高了排泄效率。
10. 脑较两栖进一步发展,大脑半球显著,出现新脑皮。感觉器官也更趋发达。
羊膜卵 爬行、鸟及哺乳类在胚胎发育中产生了羊膜、绒毛膜和尿囊膜三种胚膜等结构,并 富含能提供足够营养的卵黄, 外包较硬并通气的卵膜, 使胚胎能在一个相对稳定、 更加舒适 安全的自身水环境(羊水)中发育,彻底摆脱了繁殖中对水的依赖,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爬 行动物的卵不产于水中,但胚胎发育还须在水环境即自身的液体环境中进行!
喙头目 — 喙头蜥
有鳞目 — 蜥蜴、蛇
龟鳖目 — 龟、鳖
鳄 目 — 鳄
鸟纲
尾脂腺:唯一皮肤腺,水禽特发达,能分泌油脂,保护羽毛并防水。
鸟类的发声器官鸣管不在喉头而在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
气囊 鸟类特有的呼吸辅助系统,共 4对半,由单层上皮细胞形成,无气体交换功能。 分为后气囊(腹气囊和后胸气囊,中支气管相连接)和前气囊(锁间气囊、颈气囊、前胸气 囊,与次级支气管相连接) 。在吸气时一部分新鲜空气经次级支气管直接进入后气囊储存, 另一部分空气最终进入肺的微支气管进行气体交换
气囊的作用:
1)辅助呼吸,即保证飞翔时供应足够氧气;
2)散热;
3)减轻身体比重;
4)减少肌肉和内脏间的摩擦。
呼吸方式 —— 双重呼吸 吸气和呼气时都进行气体交换
红细胞仍保留细胞核
鸟类适应飞翔生活的特征
1. 外形:身体呈纺锤形,外被羽毛,具流线型外廓,减少飞行时的阻力;前肢变成翼,颈长 而灵活,尾退化,躯干坚实紧密,后肢强大。
2. 骨骼:轻而坚固,气质骨;头骨、脊柱和骨盆有愈合现象;肢骨与带骨有较大变形;具龙 骨突起。
3. 皮肤:薄而松,缺乏腺体。薄而松的皮肤便于肌肉剧烈运动。
4. 肌肉:用于扇动翅膀的胸大肌和胸小肌发达;背部肌肉因骨骼的愈合而退化;颈部肌肉、 鸣肌、树栖握枝肌肉发达。
5. 消化:直肠极短,不储存粪便;生理上的主要特点是消化能力强,消化过程迅速。
6. 循环:动静脉血完全分开,完全大双循环;心脏容量大,心跳频率快,血液循环迅速。
7. 呼吸:具发达的气囊,呼吸方式为双重呼吸。
8. 排泄:排泄物为尿酸,减少体内水分散失,不具膀胱。
9. 神经和感觉器官:大脑纹状体发达;视觉发达,双重调节,嗅觉退化。
10. 生殖:具占区、筑巢、孵卵、育雏等一系列复杂的繁殖行为,保证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 平胸总目 企鹅总目 突胸总目
鸟类是全身被羽、前肢变为翼、产大型羊膜卵、恒温的脊椎动物。
鸟类从初龙类爬行动物进化而来,与中生代的兽脚类恐龙最接近。
鸟类对飞行的适应主要表现在 2个方面:减少体重和加强飞翔的力量。
羽毛是从爬行类角质鳞片演变来的,在维持体温和飞行中起重要作用。
骨骼为气质,高度愈合;轻便的角质喙代替牙齿和颌骨;内脏结构简化(如无膀胱,一侧卵 巢退化等) ;
适应飞翔:前肢为翼、双重呼吸、胸肌发达、完全双循环、高新陈代谢、恒体温定
神经感官发达:小脑发达、视力发达、行为复杂。
鸟类体温高而恒定
可从身体结构和生理特征等方面来分析原因
1. 双重呼吸 —— 气体交换效率高;
2. 完全双循环、心脏比例大、心率高、血压高 —— 循环效率高;
3. 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消化迅速;从而使机体代谢水平高、产热;
4. 体表被羽,绒羽保温 —— 有保温机制;
5. 下丘脑 —— 有体温调节中枢。
哺乳动物生物学特征
全身被毛,体温恒定,胎生,具胎盘(单孔类除外) ,哺乳(具乳腺)
四肢经扭转位于身体腹面
头骨合颞窝型,双枕髁,具完整次生硬腭和肌肉质软腭
齿骨生有槽生异型齿,为再生齿
颈椎恒为 7块
具汗腺
完全双循环,红血球无核,保留左体动脉弓肺泡是气体交换的最终场所
具肌肉质横膈;有外耳壳,听小骨 3块
大脑发达且机能皮层化。
两栖补充:
肩带:肩胛骨、 乌喙骨、锁骨 借肌肉间接和头骨与脊柱相连 脱离了同头骨的联系,加强了 前肢活动! (硬骨鱼肩带通过上锁骨与头骨相连 )
腰带:髂骨、坐骨、耻骨 通过荐椎与脊柱相连
不完全双循环
心室不分隔,
体循环和肺循环不完全分开。
心脏里是混合血,
不完全是含氧血。
循环效率不高!
咽式呼吸 无胸廓,靠口咽腔底部的上下动作,将空气压入肺部来完成。
肺皮呼吸 肺呼吸 +皮肤呼吸
鱼类
现存最低等的有颌、变温脊椎动物,完全适应水生生活。
鳔:在原始种类有呼吸作用
为大部份硬骨鱼身体比重的调节器
软骨鱼无鳔,靠增加脂肪调节体重。
鳃耙:生在鳃弓内侧的骨质突起,数目、形状和疏密程度与食性有关。
大多数硬骨鱼的肝脏和胰脏组织混在一起,称肝胰脏
侧线:(鱼类特有的器官)适于感知水中的低频震动,可判断水波动态、水流方向、周围物 体动态等,对鱼类摄食、避敌和集群等有重要作用。
卵 生 —— 体外发育
■卵胎生 —— 卵滞留在子宫内靠自身卵黄发育完
全后产出
■假胎生 —— 卵靠自身的卵黄发育,但后期卵黄
囊与母体子宫壁相连形成卵黄囊胎
盘,由母体供给后期营养。
鱼类的进步性特征
具上下颌(脊椎动物进化史上一个重大特点) 。
具成对附肢(为四肢出现提供先决条件) 。
脊柱代替了脊索(加强支持、运动和保护机能) 。
脑和感觉更发达(5部脑更明显, 1对鼻孔,内耳 3 个半规管,头骨更完整) 。
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1) 体表呈纺锤形,体表被鳞;皮肤富含粘液腺,分泌粘液到体表 —— 减少水中游泳的阻 力。
(2) 鳃呼吸,鳃气体交换表面积大,鳃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壁薄,气体逆流交换 —— 适 于与水中的氧气进行气体交换。
(3) 适用于鳃呼吸,心脏为单泵式,血液为单循环。
(4) 有适应于水中生活的特殊结构
①鳍 —— 游泳器官。 奇鳍中的背鳍和臀鳍能维持平衡,帮助游泳; 尾鳍控制游泳方向, 推动 鱼体前进;偶鳍(胸鳍、腹鳍)维持平衡,改变运动方向。
② 鳔 —— 鱼体比重调节器官,使鱼能在不同水层中游泳
③侧线器官 —— 感受低频振动,可判断水波动态、水流方向、周围物体动态等。
④ 血管囊 —— 水深度和压力的感受器。
软骨鱼纲
■软骨
■口、鼻腹位
■鳃间隔发达,鳃裂直接开在体表。
■被楯鳞
■无鳔
■雄性具鳍脚,体内受精。
■卵生、卵胎生和假胎生。
■具螺旋瓣肠
■歪尾型
■全世界约为 800种,分两个亚纲。
硬骨鱼纲
一般为硬骨,
■体被硬鳞、圆鳞或栉鳞,
■鳃裂外有骨质鳃盖骨保护。
■鼻孔和口多为端位。
■多数具鳔。
■大多体外受精,体外发育,少数为卵胎生。
■正尾型。
原生动物
类器官 是原生动物特有的构造,它是由细胞中的部分细胞质分化成的若干特殊的结构,执 行着类似于高等动物某些器官的功能,故叫类器官。
大核与代谢有关
小核与生殖有关
排泄类器官 伸缩泡 (主要功能是调节水份! )
吞噬型营养
大多数原生动物体内无色素体 原生动物中最为普遍营养方式 吞噬固体的有机颗粒 (行细胞 内消化)
渗透型营养(又称腐生型营养)
原生动物中的一些寄生种类 (无摄食类器官) 透过体表的渗透作用或胞饮作用 吸取溶于水 中的有机物质
有多样生殖方式 无性生殖 二分裂 复分裂 出芽 质裂 形成包囊
有性生殖 配子生殖 接合生殖 孤雌生殖
所有的原生动物都出现无性生殖,一些类群只进行无性生殖。
1. 配子生殖 (很多群体鞭毛虫为典型的异配生殖)大小、形状不同或相同的配子形成,并 相互融合为合子的过程。
2. 接合生殖 (如纤毛虫) 两个虫体粘合,大核崩解,小核分裂数次, 互换小核, 然后分开, 核物质重组、分裂,产生新虫体 。
3. 孤雌生殖 (见于草履虫等少数纤毛虫)自体内小核的分化、融合、分裂变化而形成子体。 包囊 大多数原生动物,在遇到恶劣条件时形成的特殊状态,以抵抗和渡过不良环境,保 证个体成活。同时兼有繁殖作用 ; 也有利于传播。
包囊的形成
不良环境 缩回伪足或脱落鞭毛与纤毛 身体缩成球形 细胞向外分泌胶质 形成坚厚 的外膜 包裹身体 降低代谢 不停繁殖 条件改善 分裂的诸个体破囊 而出 重现生命现象。
9(2) +2 排列 滑动微管模型
肉足纲
1、体表仅有极薄的质膜(无坚韧的表膜) 。
2、具伪足,为运动和摄食类器官。
3、细胞质常分为外质和内质。
4、繁殖有二分裂、包囊和有性生殖。
5、有的种类具有外壳(石灰质或几丁质)或 “ 骨骼 ” (矽质) 。
6、营养方式为异养。
7、自由生活在海、淡水中,也有寄生。
鞭毛纲
1、以鞭毛为运动类器官。 (一般 1~4根)
2、具光合营养和渗透营养。
3、以无性繁殖为主(纵二分裂 、形成包囊) ,
少数越冬时行有性生殖 (接合生殖) 。
伪足是肉足纲的最主要特征,它是虫体在运动时,其体表任何部位都可以形成的,
临时性的细胞质突起,它不仅是运动类器官(非固定的) ,而且兼有摄食作用。
根足亚纲 伪足叶状、丝状、指状、根状,均无轴丝。
辐足亚纲 辐状伪足,有轴丝,体呈球形,多为漂浮生活。
孢子纲
1、全部寄生 !
2、无运动类器官,或仅在生活史的一定阶段。以鞭毛或伪足为运动器官。
3、无摄食消化类器官,完全为渗透营养。
按蚊生活史
纤毛纲的主要特点
1、以纤毛为运动类器官。
2、异养。
3、无性生殖为横二、有性生殖为接合。
4、细胞核分大、小核,细胞质分化 种类器官。
动片亚纲 —— 体表纤毛均匀分布,无复合的纤毛器 (全毛类 ) 。
寡毛亚纲 —— 有些种类纤毛不发达 , 仅限于虫体的腹面 (下毛类 ) 。
多膜亚纲 —— 口区有显著的小纤毛带 (缘毛类 ) 。
海绵动物
骨骼形成
变形细胞(中胶层) 造骨细胞 骨针或海绵丝(钙质、硅质、角质) 骨骼(支持身 体)
水沟系
水沟系是海绵动物特有的构造, 它是水流进出海绵体的通道, 是对其水生固着生活的一种适 应,海绵动物的摄食、排泄、呼吸和生殖等生理功能,都要依靠水沟系中的水流来实现。 功能:水流出进通道,适应固着生活,完成摄食、排泄、呼吸和生殖等生理功能 !
双沟型相当于单沟型体壁折叠, 形成许多平行的盲管,使体壁增厚,领细胞层面积增大,滤 食能力也增强。
多沟型在双沟型基础上进一步折叠, 使体壁更厚, 领细胞层面积更大, 流水速度更快, 滤食 能力也更强。
被动滤食 领细胞摄食 细胞内消化(领细胞 +变形细胞) 滤食过程
特殊的受精方式∶精子必须由领细胞带入,不能直接进入卵 。
反转 动物极内表面具鞭毛的小细胞,通过囊胚孔翻到表面的过程。即囊胚的内面翻到外面 逆转 具鞭毛的动物极小细胞内陷形成内层细胞 (胃层) , 无鞭毛的植物极大细胞留在外面形 成外层细胞(皮层)囊胚(反转)两囊幼虫(逆转)幼虫
胚胎逆转 海绵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明显地动物极小胚泡内陷形成内层细胞,植物极大 胚泡留在外面形成外层细胞,这与其它多细胞动物完全不同,这种现象称为胚胎逆转。 海绵动物的特殊性与原始性
特殊性 原始性
两层细胞 不对称(或辐射对称)
体表具小孔 领细胞
孔细胞 无明确的组织分化
发达的骨针或海绵丝 被动滤食
水沟系★ 细胞内消化(无消化腔)
胚胎逆转现象★ 无神经系统
受精方式、反转现象 全部水生固着(海产为主)
腔肠动物
消化循环腔
即原始消化腔。是由内胚层细胞围成的空腔 , 兼消化、循环两个功能 , 故称消化循环腔。相 当于胚胎发育时的原肠腔 , 也相当于高等动物的肠 , 称之腔肠。它有口无肛门 , 口兼肛门 , 为 不完全消化
网状神经系统
腔肠动物特有的动物界最原始的神经系统。 其神经细胞位于内外皮肌细胞的基部 , 常具两个 或多个细长的突起 , 相互连接成疏松的网状。
浮浪幼虫
海产腔肠动物胚胎发育初期形成的幼体, 为实心的原肠胚, 其表面有纤毛, 能在水中自由游 泳,经一段时期后,附着在其他物体上发育为水螅型个体。
水螅纲
1、个体小,构造简单。
2、生活史中大部分有水螅型和水母型,少数只有水螅型 (水螅 ) 或只有水母型(桃花水母) 。
3、水螅型无口道,水母型具缘膜,
4、刺细胞仅存在于外胚层,
5、外胚层产生生殖细胞。
6、如:桃花水母、钩手水母、僧帽水母、薮枝螅
钵水母纲
1、个体大,构造复杂。
2、水母型发达,水螅型退化。
3、常以幼虫形式出现。
4、口道短,不具缘膜、骨骼。
5、内外胚层均有刺细胞。
6、内胚层产生生殖细胞。
7、 如:海月水母,海蛰,霞水母。
珊瑚纲
1、只有发达的水螅型。
2、构造复杂,口周围触手多,具发达口道,消化循环腔内有隔膜。
3、内胚层产生生殖细胞。
4、内外胚层均有刺细胞。
5、单体如海葵。多数为群体,如各种珊瑚。群体共同分泌 ? 骨骼 ? 形成珊瑚石。
扁形动物
两侧对称在进化上的意义
1)体制上的分化 前后端 左右侧 背腹面
2)机能上的分化 前端:感觉、神经中枢
背面:保护
腹面:运动 + 摄食
3)适应性的增强
中胚层出现的意义:
A 、中胚层是动物体器官系统结构的物质基础,身体大部分结构由中胚层分化而来,为动物 体结构的发展和生理的复杂化、完备化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B 、促进运动机能的发展。新陈代谢功能加强。
C 、在扁形动物部分分化为实质组织 (parenchyma)和肌肉组织。
梯形神经系统具脑神经 1对 纵神经索 2或 6条 横神经索若干
杆状体
表皮柱状细胞中的杆状构造,受剌激能排出遇水溶解为粘液,以附着、滑行、捕食或御敌。 原肾管:原始的排泄管,一端为盲管,另一端开口(排泄孔)的排泄管。
环节动物
次生体腔(除蛭纲)
是指中胚层之间的空腔。在进化史上比原始体腔出现的迟,故叫次生体腔或真体腔。
1)具体壁体腔膜和肠壁体腔膜(中胚层形成的) 。
2)肠道出现肌肉层(即脏壁中胚层) 。
3)体腔内出现循环、排泄、生殖等器官,并有肠系膜固定。
4)有孔与体外相通。
意义
1. 结构上的进步
肠壁出现了肌肉层,体腔里有了各种器官系统,有体腔膜及肠系膜(固定器官)
2. 生理机能上的完善 —— 肠道可自主蠕动和盘旋
不但增加消化功能,还为消化系统进一步完善奠定基础。
闭管 蛭纲开管
后肾管排泄系统
特点:
1. 两端开口(肾口、肾孔)
2. 盘旋管状(不分支,细肾管 +排泄管)
3. 周围有毛细血管网
海产种类:间接发育 有担轮幼虫
淡水和陆生种类:直接发育
作文八:《动物学》16600字
动物学
1. 生物分类及其各界的代表生物:
病毒界 禽流感病毒 口蹄疫病毒 原核生物界 大肠杆菌 螺旋菌 原生生物界 草履虫 小球 藻 真菌界 青霉 木耳 猴头菇 动物界 各种动物 植物界 各种植物
2. 如何判断一种物体是否是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 :
(1)除病毒外的一切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2)生物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3)生物都有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现象。
(4)生物都有遗传的变异的特征。
3. 原生动物的特征:(一)结构
具有一般细胞所有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器 (线粒体、核糖体、 内质网等 ) 。这种单细胞又是一个具有一切动物特性和生理机能的、独立完整的有机体。如 具有运动、消化、呼吸、排泄、感应、生殖等机能,以上生理机能是由各种特殊的细胞器来 完成。如:
运动胞器:纤毛、鞭毛、伪足。
摄食胞器:胞口、胞咽、食物泡。
感觉胞器:眼点。
调节体内水分的胞器:收集管、伸缩泡。
(二)运动方式
许多原生动物利用鞭毛、纤毛或伪足运动,也有不少原生动物固着生活。
(三)营养方式
多为异养性营养, 有的能够摄取固体食物, 有的则营腐生性营养, 有的寄生种类和 一部分自由生活种类通过体表渗透作用吸收营养; 也有少数种类, 含有叶绿素, 能够进行光 合作用而营自养性营养。
(四)分布
海水、 淡水和潮湿的土壤中都有分布, 营共生和寄生生活的种类也不少, 有些寄生原虫 往往是人、畜某些严重寄生虫病的病原体。
(五)包囊的形成
在不良环境下能形成包囊, 在失去大部分结构后缩成一团, 并分泌胶质在体外形成 包囊膜,使自身与外界环境隔开,新陈代谢水平降低,处于休眠状态。 等环境条件良好时又 长出相应结构,脱囊而出,恢复正常生活。
(六)生殖方式
某些原生动物没有有性生殖, 但大多数原生动物兼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方式。 无 性生殖又有四种方式,包括二裂 (有纵二分裂和横二分裂两种 ) 、复分裂、出芽、质裂等。有 性生殖包括配子生殖(同配生殖、异配生殖) 、接合生殖(纤毛虫特有的)等。
4. 草履虫的结构及其各种结构的作用 :
(1)生活环境
在有机质丰富的污水沟或池塘中,
(2)形态结构
形似倒置的草鞋,前端钝圆,后端稍尖,长约 150— 300μm 。细胞质分为内质和外质。虫
体表面为表膜, 表膜由三层膜构成, 最外层在体表和纤毛上是连续的; 最里层和中间层膜在 纤毛基部形成一对表膜泡, 增加表膜硬度又不影响虫体的局部弯曲, 起缓冲作用。 表膜下有 一层与表膜垂直排列的刺丝泡 (trichocyst),囊状,有孔和表膜相通;受刺激射出的内容物遇 水成为细丝,可能有防御作用。
全身满布纤毛, 纤毛有节奏地摆动, 使虫体旋转游泳, 纤毛从体前端开始有一斜沟伸向体中 部,沟端有口故称口沟。 口沟内侧有波动膜, 摆动使食物随水流进入胞口, 经胞咽进入内质 形成食物泡。 食物泡与溶酶体融合, 在胞质中循一定路线环流过程中进行消化, 不消化残渣 由体后部临时胞肛排出。在前后内、外质间有两个伸缩泡,各有 6— 1l 条放射状排列的收集 管, 收集管与内质网相通。 收集管和伸缩泡上收缩丝的收缩使内质网收集的水分和可溶性代 谢废物通过收集管进入伸缩泡, 再由表膜上固定的小孔排出体外。 前后两个伸缩泡及伸缩泡 和收集管交替收缩,以调节水分平衡。
大草履虫有一大核,一小核。大核是营养核,肾形,为多倍体;小核为生殖核,圆形, 位于大核凹陷处。呼吸作用通过体表进行。通常行横二裂生殖,每天可分裂 1— 2次,有时 进行接合生殖,交换小核后一个个体发育为 4个个体以增加生活力。
5. 海绵动物的体型、结构特点、生物学功能、繁殖方式:
一、主要特征
1、体型基本辐射对称,大多数无对称型
体形多种多样,成体营固着生活、附着水中的岩石、贝壳、水生龙活虎植物或其他物体上。 遍布全世界。体表有无数的小孔是水流通渠道进入体内的孔道。
2、没有明显的组织和器官系统
体壁由两层细胞组成,这两层细胞已开始分化,但没有形成很明显的组织,排列疏松。 1)皮层细胞(扁细胞) :体表的那层细胞,有保护作用,由扁平细胞组成,且有很多孔细胞 穿插在扁细胞中,孔细胞中央有一细管,是水流进入体内的通道,孔细胞中的孔称入水孔。 扁细胞内有能收缩的肌丝, 具有一定的调节功能。 有些扁细胞变为肌细胞, 围绕入水或出水 小孔形成能收缩的小环控制水流。
2) 胃层:体壁的内层,由领细胞构成,胃层包围的腔称中央腔,或称胃腔,中央腔顶端有 一个较大的开口,是水流的出口,称出水孔。领细胞(类似领鞭毛虫)由一透明领围绕一条 鞭毛,由于鞭毛的摆动引起水流通过海绵体,在水流中带有食物颗粒和氧,食物附在领上, 落入细胞质中形成食物泡, 在领细胞内消化, 或将食物传给变形细胞消化。 不能消化的残渣, 由变形细胞排到流出的水流中。在一些淡水生活的海绵,细胞中还有伸缩泡。
3)中胶层:位于皮层和胃层之间,由胶状物质组成,其中有钙质或矽质的骨针、类蛋白质 的海绵质纤维或称海绵丝。 由下面一些细胞组成, 这些细胞不成层:平的最原始的多细胞动 物。
3、具有水沟系:
水沟系是海绵动物特有的结构,对固着生活很有意义,可分为三类:
1)单沟型:最简单的水沟系,中胶层较薄,领细胞集中在中央腔上,水流→入水孔→中央 腔→出水孔→体外。如:白枝海绵。
2)双沟型:相当于单沟型的体壁凹凸折叠而成。形成两种管道,一种为流入管,与外界相 通; 一种为辐射管, 与中央腔相通在两管壁之间有孔相通或由有孔细胞组成幽门相联络, 领 细胞在辐射管的管壁上。
水流→入水孔→流入管→前幽门孔→辐射管→后幽门孔→中央腔→出水孔→体外。 如:毛壶。 3)复沟型:构造复杂,在中胶层中有很多具领细胞的鞭毛室,它一端接流入管,跟外界相 通,另一端接流出管,跟中央腔相连,中央腔由扁细胞构成。
水流→入水孔→流入管→前幽门孔→鞭毛室→后幽门孔→流出管→中央腔→出水孔→体外。 如:浴海绵和淡水海绵。 海绵动物由于体表无数小孔, 每天能流过大于它身休上万倍体积的 水。这能使海绵得到更多的食物和氧气,同时不断地排出废物。
二、海绵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胚胎发育中有细胞层“逆转”现象
海绵动物的生殖方式分两种——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无性生殖有出芽和形成芽球两种, 有 性生殖中出现“逆转”现象。多孔动物有雌雄同体,也有雌雄异体。
无性出芽生殖是海绵动物最普遍的一种生殖方法,由海绵体壁的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芽体, 长大后可与母体脱离而成新个体,也可与母体连在一起而形成群体。
芽球是在不良的环境下, 中胶层中的原细胞聚集成堆, 外面分泌一层几丁质膜和一层双盘头 或短柱状的小骨针,从而形成芽球。所有的淡水海绵都能形成芽球。
海绵动物的有性生殖是精卵结合,它们多为雌雄同体,也有雌雄异体的,但都为异体受精, 其精卵细胞都由中胶层的原细胞发育而成的。
受精:卵在中胶层里,精子不直接进入卵,由领细胞吞食精子后, 失去鞭毛和领成为变形虫 状,将精子带入卵,进行受精,这是一种特殊的受精方式。
胚胎发育的大致过程是:受精卵进行卵裂形成囊胚, 动物极的小分裂球向囊胚腔内生出鞭毛, 另一端的大分裂球中间形成一个开口, 然后囊胚的小分裂球由开口处倒翻出来, 这样动物极 的一端为具有鞭毛向外的小分裂球, 植物极的一端为不具鞭毛的大分裂球, 此时称两囊幼虫。 两囊幼虫从母体出水口随水游出, 在水中游泳一段时间后, 具鞭毛的小分裂球内陷, 形成内 层, 而另一端大分裂球留在外边形成外层, 随后原肠以原口的一端开始附着在物体上, 逐渐 发育为成体。 海绵动物的胚胎发育与其他多细胞动物不同之处是, 其它多细胞动物都是大分 裂球(植物极)在内,小分裂球(动物极)在外,海绵动物正好相反。所以我们把海绵动物 这个胚胎发育中的特殊现象称为 “逆转” , 并且把海绵动物内外两层细胞各称为胃层和皮层, 以便和其他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中的内胚层和外胚层区别开来。
(二)再生能力强
如将海绵动物捣碎, 并将其中细胞筛过, 这些分离了的单独细胞还能聚合起来, 重新形成一 个海绵, 有人将橘红海绵与黄海绵分别捣碎作为细胞悬液, 两者混合后, 各按自己的种排列 和聚合, 逐渐形成橘红海绵与黄海绵。 这一点充分地说明海绵动物组织上的原始性, 多孔动 物既比较原始, 又比较特殊, 动物学家认为它是很早就分出来的原始多细胞动物的一个侧枝, 称它为侧生动物。
6. 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其类群
(一)躯体辐射对称
辐射对称:是指通过身体的中轴可以有二个以上的切面把身体分成两个相等的部分。 是一种 原始的对称形式。辐射对称有利于营固着 (水螅型 ) 或漂浮 (水母型 ) 生活。
(二)躯体由二个胚层组成
由内胚层和外胚层组成, 两胚层之间为中胶层, 中胶层具有支持的作用。 由内胚层所围绕的 空腔称为消化腔,只有一个口孔与外界相通。
腔肠动物第一次出现胚层分化,是真正的两胚层动物。
外胚层:外层体壁,具保护,运动和感觉功能。
内胚层:内层胃层,具消化,营养功能。
(三)出现原始消化腔
通过胃层腺细胞分泌消化液, 使食物在消化腔内进行初步消化。 消化腔内水的流动, 可把消 化后的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兼有循环作用,故也称为消化循环腔。
消化腔只有一个对外开口,是原肠期的原口形成的,兼有口和肛门两种功能。
(四)细胞分化更为丰富,且有了初步的组织分化
有明显的组织分化, 内胚层分化为内皮肌细胞、腺细胞、 感觉细胞;外胚层分化为外皮肌细 胞、刺细胞、感觉细胞、神经细胞等。
原始的上皮组织:皮肌细胞既是上皮细胞, 又是原始的肌肉细胞, 具有上皮和肌肉两种功能。 原始的神经组织:由各种类型的神经细胞构成弥散型的网状神经系统。
原始性表现:无神经中枢,传导无方向性,传导速度慢 (比人的神经传导慢 1000倍 ) 。 (五)有水螅型水母型两种基本形态
1、 水螅型体:是一个简单的原肠阶段,囊壁由内外两个胚层及中胶层组成,身体中央腔为 消化循环腔,即胚胎发育中的原肠腔,内胚层细胞主要起消化作用,口的周围有一圈触手。 固着生活或半固着生活。
2、水母型体:相当于水螅型体压扁,呈圆盘状,中胶层加厚。突出的一面为外伞,凹入的 一面为下伞。行漂浮生活。
(六)生殖与发育方式
1、无性生殖:出芽生殖。
2、有性生殖:雌雄同体,产生精巢和卵巢。
有些种类生活史中有两种体型, 水螅型为无性世代, 无性生殖产生水母型个体; 有性世 代为水母型,有性生殖产生水螅型个体。
3、发育:一般有性生殖发生在秋末、冬初。第二年春天,受精卵形成原肠胚后,长出 触手。 海洋生活的种类要经过一个特殊的浮浪游虫阶段, 相当于胚胎发育的原肠胚阶段。 外 层有纤毛,能游动。
(一)水螅纲
1、特征
(1)成体为水螅体,是其生活周期的主要阶段。单体或群体。
(2)只有少数种类,生活周期中只出现水母体,而水螅体极不显著。
(3)无论以何形式形成的水母体,均称为水螅水母。主要标志:在边缘有缘膜。缘膜 由外胚层一层细胞形成。
多数有固定数目的生殖腺,但都起源于外胚层。
2、主要种类
(1)水螅型:主要有水螅(Hydra ) 、筒螅(Tubularia ) 、薮枝螅(Obelia ) 、钟螅 (Campanularia ) 、
(2)水母型:分水螅水母和钵水母两大类,如桃花水母(Craspedacusta sowerbyi)等。 (二)钵水母纲
多数为大型全为水母,漂浮生活,在海洋中, 没有水螅型或水螅型退化,水母型构造复 杂,口道不发达,没有缘膜。
1、生活周期和特征:
(1)水母体是主要阶段,结构复杂,中胶层特别厚,内有分散的变形细胞。
(2)水螅体只是生活周期中很少的幼虫阶段,有的种类水螅体发育不完全或无。
(3)无缘膜。生殖腺起源于内胚层。
2、主要种类
主要有:海月水母(Aurelia aurita) 、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
(三)珊瑚纲
圆筒形单体或树枝形群体, 终生水螅型。 据触手数分八放珊瑚和多放珊瑚两大类。 口卵 圆或裂缝形,咽道侧扁。内腔被体壁伸展的隔膜分为若干小室(消化腔) ,隔膜上部与咽道 相接,下部游离,游离缘有弯曲肥厚的隔膜丝,其上有生殖腺。雌雄异体。有些珊瑚外层能 分泌石灰质的骨胳,在海洋中堆积成珊瑚礁。此外还有由中胶层所形成的骨胳,如红珊瑚 (Corallium rubrum) ,产于地中海,骨质坚硬,颜色鲜美,可作装饰品。我国台湾所产桃色 珊瑚(C.japonicum ) ,也可作雕刻用材。
8. 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结构、特征与人类的关系
(一)身体扁平,体制为两侧对称:通过身体的中轴,只有一个切面能把身体分成左右 相等的两个部分。
特点:运动由不定向转为定向, 不仅增加了动物的活动性, 而且使动物对外界反应更迅速而 准确。 两侧对称的体制使动物体分化出前后端、 左右侧和背腹面; 身体各部分功能出现分化, 头部:神经和感觉器官向前端的头部集中;背面:具有保护作用;腹面:承担运动和摄食的 功能。
(二) 中胚层的形成:内外胚层间出现中胚层。因为动物的许多重要器官、 系统都由中胚层 细胞分化而成, 这促进了动物身体结构的发展和机能的完善, 为动物体结构的发展和生理的 复杂化、完备化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并分化成二种组织。
1、实质组织:为合胞体结构的柔软结缔组织,也称间质。
分布:充满在各组织器官之间,使体内无明显的空隙,扁形动物也称为无体腔动物。
功能:贮存水分和养料,抗干旱和耐饥饿;保护内脏器官,输送营养物质和排泄物,分化和 再生新器官。
2、肌肉组织:首次出现肌肉组织,促使扁形动物的结构和机能产生一系列变化。
肌肉形成使运动速度加快,导致神经和感觉器官发展完善。
原始的网状神经系统→梯形神经系统
肌肉形成使运动速度加快,能更有效地摄取较多食物。
原始的消化腔→不完全的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发展导致新陈代谢能力加强
相应的异化作用加强→出现原肾管型排泄系统
(三)皮肤肌肉囊:肌肉组织 (环肌、纵肌、斜肌 ) 与外胚层形成的表皮相互紧贴而组成的体 壁称为皮肤肌肉囊。功能:保护、强化运动、促进消化和排泄。
(四) 不完全的消化系统:有口而无肛门,称为不完全消化系统。 寄生种类消化系统趋于退 化 (如吸虫 ) 或完全消失 (如绦虫 ) 。
(五) 原肾管排泄:原肾管是第一次出现的排泄器官,是由外胚层形成的, 埋藏在填充组织 中,有许多分支,其功能单位为焰细胞。焰细胞内有一束纤毛,经常均匀摆动,通过细胞膜 的渗透而收集体内的多余的水分、液体废物,把他们送到收集管,再到排泄管、排泄孔,排 出体外。主要作用是调节渗透压,排出多余的水分。焰细胞颈部具重吸收的作用, 能吸收废 物中的盐类。
(六)梯形神经系统:扁形动物的神经组织比较集中、发达。有了原始的中枢神经,前 端最发达为脑, 脑后为神经索。 神经组织大多集中在身体的腹面, 形成梯型。神经索之间有 横神经,能对刺激作出迅速而灵敏的反应。
(七)生殖特点:雌雄同体,生殖器官复杂,具有固定的生殖腺和生殖导管,具有交配 行为,体内受精。有两种发育方式。 (1)直接发育:动物幼体从卵孵出或母体产出后,不经 过变态,而直接长成成体的发育方式。幼体与成体的形态和生活方式大致相同。 (2)间接发 育:动物幼体从卵孵出或母体产出后,须经过变态,方能长成为成体的发育方式。 幼体与成
体的形态及生活习性显然不同。
(八) 生活方式:一类是营自由生活,如涡虫纲中的某些动物,在水中或潮湿的陆地上爬行 或游泳,以捕捉小动物及摄取有机物为食。另一类是营寄生生活,如吸虫、绦虫,从被寄生 的动物体获得营养。 凡两种动物生活在一起, 一种动物生活在另一种动物的体表或体内, 并 从该动物夺取其营养,给予损害的, 称为寄生,这一类动物称为寄生虫,被寄生的动物称为 寄主或宿主, 寄生虫的活动及寄生虫和寄主、 宿主间相互影响的各种表现, 统称为寄生现象, 系统研究各种动物寄生现象的科学,称为寄生虫学。
9. 原腔动物的主要特征、原腔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1、具有原体腔:又称假体腔或初生体腔,是胚胎时期囊胚腔的剩余部分保留到成体形 成的体腔, 只有体壁中胚层,没有肠壁中胚层及体腔膜。 腔内充满体腔液, 将体壁和肠道分 开。 假体腔形成对生物学的意义:为内脏器官系统发展提供了空间; 输能更有效地输送营养 和代谢物质;在体壁与内脏之间形成膨压使身体保持一定体形。
2、体形圆柱形,体不分节,无明显头部。
3、具完全消化系统:口、食道、中肠、直肠、肛门
4、还未有专门的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体腔液的流动起循环作用;体表呼吸,寄生种 类厌氧呼吸。
5、原肾管型的排泄系统:管型或腺型
6、筒状神经系统:由神经环、纵神经干、神经节构成,呈筒状。
7、大多数雌雄异形异体,生殖器官呈管状
10. 线虫的主要特征
1、人蛔虫(Ascaris lumbricoides)
是寄生在人体或其它动物体内的一种常见的寄生虫,圆柱形, 两端渐细, 全体乳白色,侧线 明显。雌体长(200-25mm ) ,雄体短而细,尾端呈钩状,在钩卷处有两个交合刺。雌雄虫成 熟以后,在人的小肠内交配,卵在子宫内受精,然后由雌性生殖孔产出(在潮湿、 20-24℃ 下发育)→卵裂(不典型的螺旋式)→幼虫(需 2周)→蜕皮后具感染性虫卵(经 1 周, 脱皮 1次) →被人误食, 在十二指肠内孵化→数小时破壳而出→幼虫穿肠壁进入血液或淋巴 →门静脉或胸管→心脏→肺→肺泡内生长发育, 脱皮 2次→沿气管至咽→随吞咽进食道、 胃、 小肠→第 4次脱皮发育成成虫。人自吞入虫卵至成虫再产卵需 60-75天,寿命约为 1年。值 得一提的是:1条雌虫每天可产卵约 20余万粒,感染性虫卵对温度及化学药物等抵抗力很 强,在土壤中可生活 4-5年。
2、人鞭虫(Trichuris trichiura)
虫体后部粗,前部 4/5细长如鞭,寄生在人的盲肠和阑尾。卵在外界发育成感染性卵,在人 小肠内孵化成幼虫, 最后到盲肠中, 经 3个月才成熟。 (雌虫长 35-50mm , 雄虫长 30-45mm ) 。 3、人蛲虫(Enterubius vermicularis)
是寄生人体大肠下段的一种小型寄生线虫,特别是在儿童之间易受感染,全世界均有分布。 成虫体细长, 乳白色, 前端具翼膜。 雌虫长 9-12mm 、 雄虫 2-5mm 。 寄生在人的盲肠、 结肠、 直肠等部位,虫体前端钻入肠粘膜,吸取营养。
4、十二指肠钩虫(Ancylostoma duodenale)
寄生在人的十二指肠或小肠中,虫体小(雌虫长 10-13mm ,雄虫 8-11mm ) ,口囊发达, 腹侧有内外 2对钩齿, 背侧有一对三角形齿板; 雄虫尾端具交合伞, 其背肋小枝有 3个分叉。 钩虫以口囊吸附肠壁,摄取肠粘膜及血液为食,可使人便血、 贫血或肠溃疡等。雌虫每天排 2万个以上卵,雌雄虫在人体小肠交配产卵 → 受精卵在潮湿土壤中发育 → 杆状蚴(在土中自 由生活) → 蜕 2次皮成丝状蚴,丝状蚴具感染性,穿过寄主皮肤,直接钻入人体 → 血液或淋 巴 → 心、肺 → 气管到咽 → 喉头 → 食道 → 胃 → 肠(第 3次蜕皮) → 成虫,脱皮并吸附于肠壁, 经 3-4周,再脱皮,发育成成虫。
5、旋毛形线虫 (Trichinella spiralis)
是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成虫细小, 雌雄异体 (雄虫长为 1.4~1.6mm 、 雌虫长 3~ 4mm ) 。成虫寄生于肠管,幼虫寄生于横纹肌所引起的。人、猪、犬、猫、鼠类、狐狸、狼、 野猪等均能感染。鸟类可以实验感染。
11. 环节动物的基本结构、分类及各纲间的特征差异
(一)有分节现象
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形态相似的体节(metamere )构成,称为分节现象。体节与体节 间以体内的隔膜相分隔,体表相应地形成节间沟,为体节的分界。不仅在体外显示出分节, 而且象血管、排泄管、生殖腺、神经节、消化道等重要内脏器官也按节重复排列。
同律分节(homonomous metamerism) :除前两节和最后一节外,分节类型其余各节, 形态上基本相同。环节动物即为同律分节。
异律分节(heteronomous metamerism) :各体节的形态机能明显差别,身体不同部位的 体节完成不同的功能,内脏器官集中在一定的体节中。如节肢动物。
分节的意义:体节的出现使动物的运动更加灵活, 而且不同部位的体节进一步出现功能 上的分工,促进动物的新陈代谢,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二)形成真体腔(true coelom)
环节动物的体壁和消化管之间有一广阔空间,即为真体腔或称次生体腔(secondary coelom ) 。从胚胎发育看,是由两个中胚层细胞发育为两团中胚层带。每团裂开,分成成对 的体腔囊, 靠近内侧的中胚层和内胚层合为肠壁, 外侧的中胚层和外胚层合为体壁, 体腔即 位于中胚层的内外层之间。 由于该体腔是由中胚层裂开形成, 故称为裂体腔。 这种体腔在结 构上既有体壁中胚层又有肠壁中胚层及体腔膜。
真体腔形成的意义:
(1)消化管有了肌肉,增强了蠕动,提高了消化机能。
(2)真体腔的形成,促进了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生殖系统的器官的形成和发展,使 动物体的结构进一步复杂,各种机能进一步完善。
(三)刚毛(seta )和疣足(parapodium )
刚毛和疣足是环节动物的运动器官。
刚毛:上皮细胞内陷形成的刚毛囊中的一个毛原细胞形成的,数目不等。如环毛蚓的刚毛。 疣足:是体壁向外突出的扁平状物。为海产种类具有,每体节一对。
意义:环节动物刚毛和疣足的出现,增强了运动功能,使它们的运动更敏捷、迅速。
(四)闭管式循环系统
环节动物具有较完善的循环系统, 由纵行血管和环行血管及其分支血管组成。 各血管以微血 管网相连,血液始终在血管内流动,不流入组织间的空隙中,构成了闭管式循环系统。 环节动物循环系统的出现与真体腔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 真体腔的发展, 使原体腔 (囊胚腔) 不断缩小,最后只在心脏和血管的内腔留下遗迹,即残存的原体腔。
意义:血液循环有一定方向,流速恒定,提高了运输营养物质及携氧机能。
(五)后肾管排泄系统
多数环节动物的排泄系统为后肾管, 来源于外胚层。每体节 1对或多对, 具有两个开口:在 体内的开口为肾口,向体外的开口为肾孔,排泄物直接从肾口进入管,效率更高。
功能:排泄体腔中的代谢产物,也可排除血液中的代谢产物和水分。
(六)皮肤呼吸
大多数环节动物无专门的呼吸器官,由于循环系统的产生,皮肤内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可依靠体表进行皮肤呼吸。在多毛纲的部分海产种类出现专门的呼吸官—鳃。
(七)链状神经系统
结构:是由脑(即一对咽上神经节) 、咽下神经节、围咽神经环(连接脑和咽下神经节)以 及腹神经索组成。 腹神经索在每个体节有一对神经节, 成为贯穿全身的链状神经系统。 每个 体节的神经节发出 2-5条侧神经。
意义:神经系统进一步集中,致使动物反应迅速,动作协调。
感觉器官发达(多毛类) :有眼(感光) 、化学感受器、平衡囊等。陆生种类的感觉器官一般 不发达,主要是体表的感觉细胞感受外界刺激。
环节动物门的分类
环节动物约有 9000多种,分为多毛纲、寡毛纲、蛭纲 3个纲。分布在海洋、淡水和陆地, 也有寄生。
(一)多毛纲(Polychaeta )
绝大多数在海洋中生活,极少数在淡水生活,头部和感觉器官发达,有疣足,雌雄异体,无 生殖环带,发育中有担轮幼虫。已知 6000多种,常见沙蚕(Nereis )等。
(二)寡毛纲(Oligochaeta )
无明显头部,体表具刚毛。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性成熟时体表产生环带,直接发育。约有 3000种,根据生殖腺、环带、刚毛等结构分为 3个目,常见有各种蚯蚓、颤蚓等。
(三)蛭纲(Hirudinea )
俗称蚂蝗,吸人或动物的血。体节数目固定,无疣足和刚毛,雌雄同体,性成熟时有环带, 有口吸盘和后吸盘。约有 500种,如金线蛭(Whitmaania ) 。
12. 软体动物与环节动物身体结构异同
(一)身体柔软、不分节、左右对称
大多数腹足类身体左右不对称, 腹足纲左右不对称是次生性的, 腹足纲动物发育过程中发生 扭转,幼体左右对称。
(二)身体一般分为头、足、内脏团和外套膜。
1、头:位于前端,有口、眼、触角和其它感觉器官。有些行动缓慢或固着生活的种类,头 退化(如双神经纲,掘足纲)或消失(如瓣鳃纲)
2、口腔有:
颚片:坚强,位于口腔前部。
齿舌:带状,位于口腔底部,由许多分离的角质齿片固定在一个基膜上构成,依附在一对似 软骨片的组织上,这种组织有伸缩肌,依靠肌肉的伸缩能使齿舌得以锉碎食物。
足:运动器官,由于生活方式不同,有不同形状,如块状(如蜗牛) 、斧状(如河蚌) 、柱状 (如角贝) 、长腕(如乌贼) ,有的种类足退化(如牡蛎) 。
3、内脏团:是背面的隆起部分,包括大部分内脏器官,如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生殖系统 等。
4、具外套膜:是身体背侧皮肤伸展而形成的,对其生理活动和生活有重要作用。外套膜与 内脏团之间有腔隙,称为外套腔。软体动物的排泄孔、生殖孔、呼吸、肛门甚至口都在外套 腔内,所以其排泄、生殖、呼吸等生理活动均与外套腔内的水流有关。外套膜能分泌贝壳, 其形态随种类而异,如石鳖类被覆在身体整个背面;瓣鳃类则悬于体两侧,包住整个身体; 乌贼则呈筒状,包住整个内脏团仅露头部。功能:分泌贝壳、保护躯体、辅助呼吸、形成外 套腔。
(三)具有贝壳
大多数有 1-2或多个贝壳,不同种类贝壳形状构造变化大,如腹足类为螺旋形;瓣鳃类两片 为瓢状;掘足类筒状。贝壳是保护器官,足部和头部有肌肉与贝壳相连,活动时,头足伸出 壳外,危险时缩入壳内。
贝壳成分:碳酸钙(占 95%) 、贝壳素(少量) 。
贝壳构造:角质层:由贝壳素构成,薄而透明,有色泽。保护钙质不被酸溶解。
棱柱层:厚,由柱状的碳酸钙晶体构成 . ,呈方解石构造。
珍珠层:片状的碳酸钙构成,晶体呈文石结构,有珍珠光泽。
珍珠的形成:只有外套膜的边缘可以形成棱柱层, 所以一旦棱柱层形成后不会再加厚。 而整 个外套膜的外层细胞都可以分泌文石结构的碳酸钙,这样珍珠层可以不断加厚。在生长中, 如果外套膜和贝壳间进入了沙粒或其它异物,就会刺激珍珠层的分泌,形成珍珠。
(四)呼吸系统
水生种类:鳃呼吸。是由外套腔内面的上皮伸展形成。
陆地种类:无鳃,而是外套腔内部一定区域的微血管密集成网,形成“肺” ,直接取氧。 (五)体腔和循环系统
真体腔退化, 真体腔和假体腔同时存在。 真体腔仅残存于围心腔、 生殖器官和排泄器官的内 腔,而体内广阔的体腔是假体腔。内有血液流动, 形成血窦。 多数软体动物具有开管式循环 系统(血液在循环过程中不是始终在封闭的血管中流动,这种循环方式称为开管式循环系 统) 。头足纲为闭管式循环。出现了专职的心脏(二心耳一心室)位于围心腔中,血液无色、 兰色或红色)
血液循环的方向:大部分足、内脏血→血窦→集中于静脉→肾静脉(排泄废物)→ 鳃血管(气体交换)→心耳→心室。
(六)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不同种类差异大。 最低等为梯形神经, 较高等种类有四对神经节和神经索 (脑神经 节、足神经节、侧神经节、脏神经节) ,头足类神经系统发达:神经节集中在食道周围形成 脑(七)生殖系统与发育
大多为雌雄异体,也有雌雄同体;大多体外受精,也有体内受精。
生殖腺为葡萄状腺体。 双壳类雌雄异体, 从外形上难以辨认雌雄, 一般精巢白色, 卵巢黄色。 受精:如河蚌, 生殖导管短, 生殖孔开口于肾孔附近, 无交接器, 无交配现象。 生殖季节 (春, 夏) ,精子随水流如水中,再流入雌蚌的鳃水管。当雌性成熟卵排出,经鳃上腔与镜子相遇 而受精。
大多海产种类:有担轮幼虫(trochophoro larve)和面盘幼虫(veliger larva)时期。
陆生种类、头足类、一部分腹足类:为直接发育。
淡水蚌类有特殊的钩介幼虫(glochidum ) ,可作暂时性寄生于鱼鳃。 ,并有一个中胚层分化 的软骨包围。这在无脊椎动物中是唯一的。
13. 软体动物分类与代表性动物
软体动物门的分类
世界上已发现的软体动物约 13万余种,根据贝壳和足的特征等可将它分为 7纲,无板纲、 单板纲、多板纲、瓣鳃纲、腹足纲和头足纲,有的学者将无板纲、多板纲同归双神经纲,因 而只分 6个纲。现在我们讲述一下常见的几个纲:
(一) 多板纲 (Ployplacophora )
特点:身体椭圆形,背腹扁平。贝壳八片,覆瓦状。头部不明显,无眼和触角,足扁而宽, 占整个腹面,有外套沟,神经系统呈梯形,海产, 600种,无经济意义。
代表动物:石鳖
(二 ) 腹足纲 (Gastropoda )
本纲常见的种类为 田螺、蜗牛、钉螺 等,约有 88000种。头部发达,足块状发达位于身体腹 面;通常有一个螺旋形的贝壳, 所以又称为螺类, 是软体动物中最大的纲, 是动物界中仅次 于昆虫纲的第二大纲,海洋、淡水和陆地均有分布。
主要特征为头部和足部左右对称, 但其内脏却是左右不对称, 这是腹足纲有别于其他软体动 物的重要特征。内脏团一般呈螺旋形,藏在螺旋形的贝壳内。
(三) 掘足纲 (Scaphopoda )
特点:象牙状两端开口的贝壳,头不明显,足圆锥形,用于挖掘泥沙,使身体其半部埋在泥 沙里。无鳃,用外套膜呼吸,全部为海洋中穴居,已知约 350种,经济意义不大,我国常见 角贝 (Dentalium ) 。口缘生多数丝状的头丝,其尖端稍扩大,有纤毛,为感觉及摄食之用。 栖息于暖海的沙中,以硅藻及有孔虫为食。
(四) 瓣鳃纲 (Lamellibranchia )
特点:身体侧扁,具有两片外套膜,斧状足,两片贝壳,又名 “ 双壳类 ” ,头部退化,感 官不发达,瓣状鳃,又名瓣鳃纲。开管式循环。现存约有 3000种,我国常见有 河蚌、牡蛎、 贻贝等。
(五) 头足纲 (Cephalopoda )
此纲全部海产,是软体动物中最特化、最高级的一类,有的是无脊椎动物中最高级的种类。 常见种类有 乌贼 (喷水式潜艇,别的动物前进的速度快,而乌贼却是后退的速度快) 、 章鱼
等。外套膜有发达的肌肉,足特化为腕(8、 10或更多条)和漏斗,闭管式循环系统,脑有 中胚层形成的软骨匣保护; 原始种类有贝壳, 多数种类贝壳被外套膜包被或退化。 全部海产, 运动迅速,现存约 650种,化石种类 9000多种。常见种类如乌贼、章鱼等。乌贼的直肠有 一支管,末端膨大为囊状,称墨囊,内有墨腺分泌墨液用以自卫。
14. 节肢动物的特征、分类及代表性动物
(一)异律分节和附肢分节
节肢动物的身体是异律分节, 相邻的体节愈合形成不同的体区。 不同的体区有分工, 完 成不同的生理功能。一般形成:
头部:如昆虫由 6个体节愈合形成,有眼、触角、口器等,是取食和感觉中心。
胸部:如昆虫由 3个体节组成,有足、翅等器官,是运动中心。
腹部:由多个体节组成,是生殖和代谢中心。
身体的分部在有些类群中有愈合,如甲壳类的头和胸愈合为头胸部。
节肢动物每一体节几乎都有 1对附肢,对于运动的增强起了重要作用。
附肢的分节以及着生部位的不同, 其形态和功能有很大的变化, 形成了触角、 口器、 足、 以及呼吸和生殖等各种形态。
(二 ) 具外骨骼和蜕皮现象
体壁含有几丁质是节肢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 体壁具有一定的硬度, 起着相当于骨骼的 支撑作用, 故称其为外骨骼。 几丁质外骨骼由上皮细胞分泌, 其功能是保护并与附着的肌肉 一起运动,但其伸展性有一定限度,会限制身体的生长,因此,节肢动物有蜕皮现象:在内 分泌激素的调节下,换上柔软多皱的新皮,以适应身体的不断增长。
外骨骼的作用:保护内脏器官; 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抵抗不良环境及病毒细菌等的侵染; 与附着在体壁内面的肌肉协同完成各种运动,这一点与脊椎动物的骨骼有相似的作用。 几丁质是含氮的多糖类化合物醋酸酰胺葡萄糖 (C32H54N4O21), 几丁质以网格状结构包 埋在蛋白质的基质中。 几丁质的物理性质是柔软的, 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 几丁质与蛋白 质一起组成节肢动物体壁的主要成分。 体壁的坚硬程度不是由于几丁质的存在, 而是由于蛋 白质在酶作用下的鞣化和硬化。节肢动物要在陆地上存活,必须制止体内水分的大量蒸发, 其包在身体外的角质膜,即外骨骼正是起着这种重要的作用。
(三)肌肉系统
节肢动物的肌肉均为强劲有力的横纹肌, 并形成独立的肌肉束, 其两端附着在外骨骼的 内表面或内突上, 靠肌肉束的收缩牵引骨板使身体运动。 通过外骨骼的杠杆作用, 调整和增 强了肌肉运动。
肌肉束往往按节成对排列, 相互拮抗, 例如每只附肢一般有 3对附肢肌, 可使附肢朝前 后、上下、内外各种不同方位活动。
(四)体腔和血液循环系统
节肢动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 真体腔和假体腔沟通成混合体腔; 节肢动物这种体壁和内 脏之间的混合体腔,充满血淋巴,也称血体腔。
开管式循环系统的主要部分为心脏, 呈管状, 多对心孔。 开管式循环:血淋巴通过动脉 离开心脏,泛流在身体各部分的组织间及血腔中。
血液 → 心脏 → 动脉 → 血体腔 → 组织间隙 → 静脉 → 呼吸器官 → 围心腔 → 心孔 → 心脏 血液无色,多为血青蛋白
(五)消化系统
口器:不同的取食方式及食物类型, 有相应的取食口器, 如蝗虫为咀嚼式、 蚊类为刺吸 式、蝶蛾为虹吸式。消化系统分为:
前肠:外胚层内陷形成,取食、磨碎、储存和初步消化的功能。
中肠:分泌消化酶,进行消化和吸收。
后肠:外胚层内陷形成,对一些离子和水分重新吸收。
(六)呼吸系统
(1)体壁:低等的小型甲壳动物,如水蚤,无专门的呼吸器官,靠体表直接与环境进 行气体交换
(2)鳃:水生甲壳动物在足的基部由体壁向外突起薄膜状的结构,充满毛细血管。如 虾、蟹等。
(3)书鳃:由足基部体壁向外突起折叠成书页状,有血管分布。为水生种类鲎的呼吸 器官。
(4)书肺:由体壁向内凹陷折叠成书页状,为陆生的节肢动物蜘蛛、蝎的呼吸器官。
(5)气管:由体壁内陷形成分支的管状结构,为陆生节肢动物昆虫、马 陆、蜈蚣等的 呼吸器官。气管上无毛细血管分布 , 是直接将氧气输送到呼吸组织。
(七)排泄系统
后肾管演变而成的排泄系统:甲壳纲的触角腺和小颚腺、鲎的基节腺。
消化道一部分演变而来的排泄系统:
马氏管:从中肠和后肠之间发出的细盲管, 直接浸浴在血腔的血淋巴中, 从中吸收大量 尿酸,通过后肠,与食物残渣一起排除体外。
(八)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内分泌系统
集中型的链状神经系统,神经节相对集中。脑量大,分为:
前脑:是视觉和行为的神经中心。
中脑:是触觉的神经中心。
后脑:发出神经至上唇和前脑肠。
脑是节肢动物的感觉和统一协调活动的主要神经中枢, 但并非重要的运动中心, 切除昆 虫的脑,给以适当的刺激,仍能行走,但不能觅食。具有触觉、味觉、嗅觉、听觉、平衡和 视觉等复杂多样的感觉器官, 其中最特殊的是复眼。 复眼是由数以千计的小眼组成, 具有感 知外界物体运动、形状和适应光线强弱以及辨别颜色的功能。
节肢动物出现了内分泌系统,在生殖、发育及代谢等方面起重要调节作用。 如,蜕皮激 素、保幼激素、 脑激素等。 目前, 我们在节肢动物体内发现了与哺乳动物类似的激素及其受 体,如卵泡刺激激素(FSH ) 、黄体生成素(LH )以及 FSHR 和 LHR 。说明节肢动物可能具 有与高等动物(哺乳动物)一样复杂的激素调节体制。
(九)生殖和发育
大多数雌雄异体,陆生为体内受精(多数昆虫) ,水生为体内或体外受精(如:对虾) 。
生殖方式多样:多数昆虫卵生,少数(某些蝇类)卵胎生。有些能孤雌生殖(飞蝗) 、 幼体生殖(瘿蝇) 、多胚生殖(寄生蜂) 。
直接发育或间接发育:
1.完全变态。这类昆虫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幼虫 的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跟成虫显著不同,蛹是一个不活动时期。蝶、蛾、蚊、蝇、蚁、甲虫 都是完全变态的昆虫。
2.不完全变态。这类昆虫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只经过卵、若虫和成虫三个时期,不经 过蛹期。蝗虫、蟋蟀、蝼蛄、椿象、臭虫、螳螂、蚜虫、蜻蜓都是不完全变态的昆虫
(一) 原气管纲 (Prototracheata )
又称 有爪纲 (Onychophora ) ,蠕虫形,身体表面没有明显分节,只有环纹;附肢有爪但 不分节;具单眼无复眼,以气管呼吸。具有皮肤肌肉囊、后肾管、混合体腔、开管式循环, 介于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之间。 全身遍布气孔,气孔不能关闭,易失水分, 必须生活在潮湿 的地方。已知约 70种,我国仅在西藏有记录,如 栉蚕 (Peripatus ) 。
(二) 肢口纲 (Merostomata )
身体分头胸部、 腹部和尾剑 3部分, 头胸部 6对附肢,其中第 1对为螯肢, 后 5对为步 行足;腹部附肢 7对,后 6对成书鳃。生活在海洋中,化石种类有 120种,现存活 5种,称 鲎,我国沿海有 中国鲎 (Tachypleus tridentatus)的分布。
(三) 蛛形纲 (Arachnida )
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无触角,头胸部有 6对附肢,第 1对是螯肢,第 2对是脚须, 后 4对为步足; 呼吸器官用书肺和气管; 排泄用基节腺和马氏管。 大多生活于陆地,种类约 60000余种,如各种 蜘蛛、蝎子、蜱螨 。
(四) 甲壳纲 (Crustacea )
甲壳纲是节肢动物门的第三个大纲,约 31000种,分 8亚纲、 33目。头虾亚纲、鳃足 亚纲、介形亚纲、须虾亚纲、桡足亚纲、鳃尾亚纲、蔓足亚纲、软甲亚纲。身体分为头胸部 和腹部;头胸部有 13对附肢,腹部附肢有或无;用鳃呼吸,排泄器官是腺体。生活在海洋、 淡水中,极少数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如各种 虾、蟹、水蚤 等。
(五) 多足纲 (Myriapoda )
陆栖,身体分为头部和躯干部,触角一对,大颚一对,小颚两对,每一体节具 1-2对附 肢,气管呼吸;已知约 10500种,主要有 蜈蚣、马陆 等。
15. 棘皮动物的结构、主要特征
(一)身体为辐射对称,且大多为五辐对称
辐射对称的形式是次生形成的,是由两侧对称的幼体发育而来。
棘皮动物的身体可分为二部分:腕(五辐对称突出的部分)和中央盘(位于体中央) 。 整个身体又有口面及反口面之分。 口面从口周围开始, 顺腕的中线共发出 5条纵沟, 直达腕 的末端,称步带沟(管足沟) ,沟内有 2-4列管足,管足具吸盘,能吸附在固体物上,两步 带区之间为无管足的间步带区。 在反口面,通常在两个腕之间,有一筛板的构造, 筛板上面 有很多小孔,是水流进出的孔道。其体表有许多突出来的结构:
棘刺:棘状的突起,可动(海胆)或不可动(海星) ,主要起保护作用。可动的棘 刺也可用来爬行或在砂中钻穿。
棘钳:呈钳状,用来清除身体上脏污的东西,口周围的棘钳还能捕捉食物。
皮鳃:在棘间稍突起的薄膜状结构,与体腔相通,有呼吸作用。海星类的皮鳃数目
较多。
(二) 具有中胚层形成的内骨骼 (和脊索动物类似) 其他无脊椎动物的骨骼是由外胚层 发育而来的外骨骼,棘皮动物的骨骼形态多样:如极微小(海参) ;形成骨片呈一定形式排 列(海星等) ;骨骼完全愈合成完整的壳(海胆类) 。内骨骼常突出体表,形成刺或棘,故称 棘皮动物。
(三)真体腔宽阔,具有特殊的水管系统。
是次生体腔的一部分特化形成的一系列管道组成, 有开口与外界相通, 海水可在其中循 环,其构成:筛板→石管→环水管→辐水管→侧水管→坛→管足。 管足:为棘皮动物水管系 统侧管末端腹分支,伸出体外,壁薄,末端有吸盘。其功能:内体腔液通过它呼吸、排泄; 辅助运动。
(四)运动迟缓,神经和感官不发达。利用管足和棘刺的运动效率低,运动、神经系统 和感官不发达, 只有海星腕末端有眼点。 没有专门的呼吸、排泄和循环系统。呼吸和排泄主 要依靠管足、皮鳃和体表来进行。循环主要依靠真体腔。
(五)雌雄异体,个体发育中有各型的幼虫,如羽腕幼虫、短腕幼虫、海胆幼虫等。
16. 脊索动物的共同特征、亚门及代表性动物
1. 具有脊索 2具有背神经管 3具咽鳃裂
一、尾索动物亚门 海鞘
二、头索动物亚门 文昌鱼
三、脊椎动物亚门 各类动物
17两栖纲躯体结构的主要特征
(一)外形
蠕虫形:无足目,四肢退化,尾短或无尾部,居穴生活
鱼形:有尾目,尾部发达,水栖生活
蛙形:无尾目,身体粗短,无尾部,且后肢较强大,陆栖生活
(二)皮肤及衍生物
两栖纲的皮肤有真皮和表皮两部分组成。表皮由多层细胞构成:最内层皮肤裸露,水生种 类木角质化,陆生角质化程度低,通透性强:富有皮肤腺或毒腺,保持湿润;且富有血管; 皮肤具有重要的辅助呼吸功能。 富有色素细胞, 起保护、 防光线和吸热作用。 肺、 皮肤呼吸。 皮肤衍生物有 :
粘液腺:由多细胞构成的泡状腺。表皮细胞下陷到真皮中,
作文九:《动物学》1600字
3·4·7 分节的真体腔原口动物——环节动物门
同律分节:除前端 2节及末端的 1节外,其余各节形态基本相同(形态、机能)这种分 节方式称为同律分节。 节与节之间以隔膜分割, 体表形成节间沟。 所以分节不仅表现在体表, 内部器官也按节重复排列,例如:排泄、神经、循环系统。体节的数目因种而异。
异律分节:同律分节的体节进一步分化, 不同部位的体节在功能上分工, 完成不同的功 能,各器官也集中于一定体节中,逐渐分化出头、胸、腹这就从同律分节发展成异律分节。 由于对生活方式的适应, 多数疣足退化只留下刚毛 (寡毛类) 。 有的刚毛也消失 (蛭类 ) 。 发达真体腔有什么生物学意义?
1. 次生体腔的出现,使消化管壁有了肌肉层,增强了蠕动,提高了消化机能。
2. 肠壁有了中胚层的参与,为肠的进一步分化提供了条件。
3. 真体腔把消化管和体壁隔开,对循环、排泄、生殖等系统的形成及功能起到促进作 用。使动物体的结构进一步复杂,各种机能更趋完善。
环节动物分为三纲,即:多毛纲(沙蚕) 、寡毛纲(蚯蚓) 、蛭纲(蚂蟥) 。
小结:
环节动物广泛分布在海洋、淡水、土壤甚至陆地上,它们多为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两 侧对称,具体 3个胚层,身体同律分节,有发达的真体腔和闭管式的循环系统,体壁向外延 伸成扁平的疣足和刚毛, 神经系统为链状神经系统。 环节动物既有自由游泳的, 也有爬行的, 还有居穴生活和寄生的种类。 一般自由游泳的多毛类头部明显, 有眼和触手等感觉器官, 是 环节动物中最原始的类群; 穴居的寡毛类头部和感觉器官均不发达; 蛭类的身体有口吸盘和 后吸盘,体腔被间质所占据,形成血窦。海洋中生活的环节动物都有担轮幼虫期。
3.4.8身体分节有附肢的原口动物——节肢动物门
节肢动物演化出身体异律分节,有带关节的附肢; 具混合体腔、开放式循环系统; 有 几丁质外骨骼; 一些种类对陆地生活高度适应; 原口动物中演化程度最高的类群,也 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的一个动物门。
头部 前 6个体节都不同程度地愈合形成头部——动物取食和感觉中心。
胸部 昆虫头后的 3个体节成为胸部——动物的运动中心;
腹部 昆虫胸部后的体节成为腹部——动物生殖和代谢的中心。
分节的附肢增加了附肢运动的灵活性。
混合体腔内血液和体腔液是混合的,又称血体腔。 其中有 2个隔膜,将血腔分为 3个 部分,即背血窦、围脏窦、腹血窦。
血液通过动脉离开心脏——流入组织间隙——汇集到混合体腔 (腹、 脏、 背) —再通过 心孔流回心脏。
水生的种类呼吸:鳃、书鳃。陆生的种类呼吸:书肺、气管。
昆虫的口器主要有哪几种?最原始的口器的是哪种?
1. 咀嚼式口器 2. 剌吸式口器 3. 虹吸式口器 4. 嚼吸式口器 5. 舐吸式口器
咀嚼式口器:最原始的口器类型,适合取食固体食物。如蝗虫。
(l)增节变态 :体节逐步增加。
(2)表变态:触角及尾须节数增多;成虫期仍然继续蜕皮。
(3)原变态:短暂的亚成虫期。亚成虫外形与成虫相似。
不完全变态 :具卵、幼虫和成虫 3个虫期。
完全变态 :具卵、幼虫、蛹和成虫 4个虫期
节肢动物分为 4亚门:三叶虫、螯肢、甲壳和单枝亚门
小结:
节肢动物的身体异律分节, 不同的体节在一定程度上愈合, 形成头部、 胸部、 腹部
等形态不同的体区, 完全不同的生理机能。 与环节动物的疣足不同, 节肢动物偶带关节 的附肢, 附肢可以形成口器、 触角、 步足等各种类型的足。 节肢动物的身体表面有几丁 质的外骨骼, 生长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体腔是混合体腔形式, 体液与血液合在一起, 循 环系统式开管式。水生种类的呼吸器官有腮、书腮,陆生种类的有书肺、气管。水生节 肢动物的排泄器官为后肾型的基节腺、绿腺、鄂腺等,陆生节肢动物的是马氏管。 节肢动物门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的动物门, 分布在海洋、 淡水、 陆地等各种环境中, 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 在自然界生态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中的多足纲和昆 虫纲具有对陆生生活的高度适应。
作文十:《动物学》5800字
名词解释(5个 /对)
1、物种 :是占有一定空间、具有实际或潜在繁殖能力的、统一的繁殖群体,并 与其他物种存在生殖隔离的种群组成。
2、 双命名法 :是目前国际上统一使用的物种命名法, 是瑞典科学家林奈创立的。 规定每一种动物都应有一学名,它由两个拉丁字组成。前一个是该动物的属名, 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后一个是种名, 其第一个字母小写, 后面加上最初定名人 的姓氏缩写。
3、包囊 :是原生动物不摄取营养的阶段,周围有囊壁包围,为了抵抗不良环境 的结构形式。
4、消化循环腔 :由内外胚层细胞所围成的,即胚胎发育中的原肠腔。这种消化 腔又兼有循环功能, 能将消化后的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部分, 所以称消化循环 腔。
5、刺细胞 :是腔肠动物所特有的,分布于外胚层细胞中,以触手最多。
6、辐射对称 :通过身体的中轴可以有二个以上的切面把身体分成两个相等的部 分。是一种原始的对称形式。
7、两侧对称 :通过身体的中轴,只有一个对称面将动物体分成左右相等的两部 分。
8、中间寄主 :被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寄主为中间寄主。 终末寄主 :被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寄主为终末寄主。
9、真体腔 :是由中胚层囊裂开形成的,也称为裂体腔,又称次生体腔。 假体腔 :体壁中胚层与内胚层消化道之间的腔。外胚层的表皮与中胚层形成 的肌肉组成体壁,而肠壁并没有中胚层形成的肌肉,仍然是由内胚层形成的。 10、同律分节 :环节动物的各个体节,形态结构和功能基本相似,这种分节即 为同律分节。
异律分节 :一些种类的动物身体各体节进一步分化, 形态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机能上均不相同,这种分节即为异律分节。
11、血窦 :混合体腔内常充满的血淋巴液形成血窦。
12、外套膜 :软体动物特有的结构。在胚胎发育中,内脏团背侧皮肤褶皱向外 延伸而成的膜状外套,像外衣一样包在内脏团外面。
外套腔 :外套膜与内脏团之间形成的空隙。
13、书鳃 :体壁表皮细胞向外的突起或体壁整齐的折叠。
书肺 :体壁向内折叠如书页状,以便使书肺处在湿度饱和的小环境中。 14、外骨骼 :包被节肢动物身体的角质膜十分发达,坚硬厚实,故又称外骨骼。 15、混合体腔 :节肢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体腔囊并不扩大,囊壁的中胚层细 胞也不形成体腔膜, 而分别发育成有关的组织和器官, 囊内的真体腔和囊外的原 体腔合并,形成混合体腔。
16、五趾型附肢 :陆生脊椎动物四肢较强大,一般具有五趾,且具有多支点的 杆杠运动的关节, 不仅整个附肢可以相对躯体做运动, 而且附肢的各部分彼此可 做相对的杆杠运动,陆生脊椎动物的附肢称之为五趾型附肢。
17、变温动物 :变温动物新陈代谢水平较低,体温不恒定,缺乏体温调节的能 力。
恒温动物 :恒温动物具有较高而稳定的新陈代谢水平和调节产热、 散热能力, 从而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较高于环境温度的水平。
18、双重呼吸 :鸟类的气囊系统和肺气管相通,呼气和吸气时肺内均有新鲜空
气通过,并都能进行气体交换,这种特殊的呼吸方式被称为双重呼吸。
三种生殖隔离 :1、无法交配 2、亲子不和 3、杂种不育
四大组织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原生动物门的三种营养方式:
光合营养(植物性营养) 、渗透营养(腐生性营养) 、吞噬营养(动物性营养)
寄生虫更换寄主的意义 :
减轻对寄主的伤害, 增加本身的生存机会, 但其过程中会有大量死亡, 可以保留 性能较优的种类,是一种重要的适应长期自然选择演化结果。
腔肠动物门的分类:
水螅纲:具水螅型和水母型:如僧帽水母、筒螅、水螅、桃花水母。
钵水母纲:大型水母:如海月水母、海蜇、霞水母。
珊瑚纲:只有水螅型:如海葵、珊瑚。
中胚层出现的意义(扁形动物门) :
1. 中胚层是动物体器官系统结构的物质基础,中胚层的形成减轻了内外胚层的 负担, 引起了一系列的组织、 器官和系统的分化, 为动物体结构的进一步复杂完 备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使扁形动物达到了器官系统水平。
2. 身体大部分结构由中胚层分化而来,为动物体结构的发展和生理的复杂化、 完备化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3. 新陈代谢的加强促进了相关器官与系统的发展。
4. 由中胚层所形成的实质组织有储存养料和水分的功能,动物可以抗旱耐饥, 因此,中胚层的形成也是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两侧对称出现的意义(扁形动物门) :
1、两侧对称的体制使动物体分化出前后端、左右侧和背腹面,身体各部分功能 出现分化:
头部:神经和感觉器官向前端的头部集中;
背面:具有保护作用;
腹面:承担运动和摄食的功能。
2、两侧对称使得动物由不定向运动演变成定向运动,使动物的感应更为准确、 迅速而有效,使其适应的范围更广;
3、由被动摄食演变为主动摄食;
4、由漂浮生活演变为水底爬行生活,再演变为陆上爬行生活,因此是由水生发 展到陆生的重要条件。
扁形动物门的分类:
涡虫纲、吸虫纲(寄生) 、绦虫纲(寄生)
假体腔出现的意义(假体腔动物) :
1、动物肠道与体壁之间有了空腔,为体内器官系统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2、体壁具有中胚层形成的肌肉层,体腔液具有一定的流动压力,使动物的运动 摆脱了单纯依赖体表纤毛的摆动,运动能力得到明显加强;
3、体腔液使腔内物质出现了简单的流动循环,可以更有效地输送营养物质和代 谢产物。
真体腔出现的意义(环节动物门) :
1、由于消化道的壁具有肌肉,肠可自主蠕动,大大加强了动物的消化能力;
2、肠壁有了中胚层的参与,为肠的进一步分化提供了条件,同时消化管与体壁 为次生体腔隔开, 这就促进了循环、 排泄等器官的发生, 使动物体的结构进一步 复杂,各种机能更趋完善。 。
3、次生体腔由体腔上皮依各体节间形成双层的隔膜,分体腔为许多小室,各室 彼此有相通。 次生体腔内充满体腔液在体腔内流动, 不仅能辅助物质的运输, 也 与体节的伸缩有密切关系。
分节的意义(环节动物门) :
1、分节增强了运动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2、为动物体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基础,在系统演化中有重要地位。
外套膜的作用(软体动物门) :
1、外套膜由内外两层上皮构成。外层上皮的分泌物能形成贝壳;
2、外套膜还能保护躯体、辅助呼吸、形成外套腔。
珍珠在哪一层形成(软体动物门) :
外套膜受到微小沙粒等异物侵入刺激, 受刺激处的上皮细胞即以异物为核, 陷入 外套膜的上皮之间结缔组织中, 陷入的上皮细胞自行分裂形成珍珠囊, 由囊分泌 珍珠质,层复一层将核包住,逐渐形成珍珠。
为什么节肢动物如此繁盛?
为什么昆虫如此繁盛?
1、昆虫的外骨骼(几丁质)都具有蜡质层,防止体内水分蒸发,使其能适应陆 地生活。也提供了保护,防止外界损伤及异物的侵入。
2、昆虫具有两对 (或一对 ) 能飞翔的翅,增加了生存及扩散的机会,通过飞翔可 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寻找食物及栖息场所, 能更有效地逃避敌害、 寻找配偶、 迁移 地域,有利于生存繁衍,扩大生活范围。
3、很小的体型。对极少量的食物即可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占空间少,无空 间竞争,也有利于隐藏、躲避侵害、被携带并进行传播扩散。具有保护色、拟态 等特性,利于生存繁衍。
4、昆虫口器类型的分化,有五类,如咀嚼式、刺吸式、虹吸式、舐吸式、嚼吸 式。适应于多样化的食性及取食方式。
5、强大的繁殖能力与较短的生活周期。有多种生殖方式,如有性生殖、孤雌生 殖、多胚生殖及幼体生殖等,且繁殖力较高,一头昆虫产卵数百粒至上千粒。昆 虫的生活周期很短,一些种在条件有利时每年繁殖数代到数十代,环境不利时,
可以休眠或滞育,这些都有利于它的繁盛。
6、发育中经过变态。绝大多数昆虫在生活史中都经历了 3-4个形态、生理、甚 至生态完全不同的时期,即卵、幼虫、蛹及成虫。其中卵期主要是携带亲本基因 传递、传播及对抗不良环境的时期,幼虫主要是取食、营养及生长的时期,蛹期 是由幼虫到成虫的调整及转变时期, 也是对抗不利环境的时期。 成虫期是繁殖及 迁移扩散时期。 变态使各虫态之间有效地利用和协调有利与不利的外界环境而保 证了自身的发展。
7、 昆虫在结构与生理方面的多样性使它们能在各种环境条件下适应与生存。如 具分节附肢、 横纹肌使运动有力迅速; 气管系统呼吸可呼吸空气中的氧气; 直肠 重吸收水分; 排尿酸减少水分丢失, 可在陆空中大量发展; 神经系统及感官发达 使行为活动复杂,有利于繁衍、生存,显示了在自然竞争中的优势,造成了昆虫 的繁盛。
昆虫五种口器类型是 咀嚼式、刺吸式、虹吸式、舐吸式、嚼吸式
上下颌出现的意义(鱼纲) :
1、有了上下颌,动物就能主动摄食,增加获取食物的机遇,开拓了广泛获取食 源的领域。
2、上下颌既是鱼类索食、攻击和防御的器官,同时还具有其他的功能,如:营 巢、求偶、呼吸进水等。
3、颌的出现及其多用途的活动机能,还促进了运动器官、感觉器官和其它相关 器官的发展,从而带动了动物身体结构机能的全面提高。
羊膜卵的结构(爬行纲) :
外层称绒毛膜,内层称羊膜,另有尿囊膜。
1、卵外包有一层石灰硬壳或不透水的石灰质软壳,能防止卵内的水分蒸发,避 免机械损伤和减少细菌的侵入。卵壳能透气,可以使氧气进来和二氧化碳排除, 保证胚胎发育时的气体代谢的进行。
2、卵内有很大的卵黄囊,贮藏大量的营养物质,以保证胚胎不变态而直接发育 的可能性。
3、羊膜腔中充满着液体,称羊水,胚胎浸在羊水中而得到保护,免于干燥和各 种机械损伤。
4、尿囊位于羊膜和绒毛膜中间的空腔中,胚胎所产生的代射废物排到此囊中。 尿囊上面有毛细血管, 可以通过多孔的卵膜或卵壳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是胚胎 的呼吸器官。
羊膜卵出现的意义(爬行纲) :
1. 羊膜卵可以产在陆地上,并在陆地上孵化。
2. 体内受精,受精不必借助水作为介质。
3. 胚胎悬浮在羊水中,使胚胎在自身的水域中发育,环境更稳定,既避免了陆地 干燥的威胁,又可减少震动,防止机械损伤。
4. 羊膜卵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上一个很大的飞跃。羊膜卵的结构和发育特点,使羊 膜动物彻底摆脱了它们个体发育初期对水的依赖, 这才可能确保脊椎动物在陆地 上进行繁殖, 为登陆动物征服陆地、 向陆地纵深发展、 遍布陆地提供了空前的可
能。
羊膜动物是 爬行纲、鸟纲动物。
恒温的意义(鸟纲) :
1、促进了体内各种酶的活动及代谢过程,提高了新陈代谢水平;
2、提高了快速运动能力,有利于捕食、避敌;
3、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扩大了生活和分布的范围,特别是获得在夜间积极活 动的能力和得以在寒冷地区生活。
恒温动物 是鸟纲、哺乳纲动物。
鸟类与飞翔相适应的特化性特征:
1. 鸟类体形为纺锤形,体被羽毛;
2. 前肢特化为翼;
3. 骨骼为气质骨,轻而坚固,有愈合现象;
4. 具有发达的气囊与肺气管相连,使鸟类能进行双重呼吸;
5. 胸肌发达,皮肤薄、松、软、干;
6. 视觉发达,利于飞行;
7. 直肠粗短,不储存粪便,减轻体重;
8. 排泄物为尿酸,减少失水;
9. 右侧卵巢退化。
胎生哺乳的意义(哺乳纲) :
1、胎生方式为哺乳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它为发育的胚胎提供了 保护、 营养以及稳定的恒温发育条件, 是保证酶活动和代谢活动正常进行的有利 因素, 使外界环境条件对胚胎发育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 这是哺乳类在生 存斗争中优于其他动物类群的一个重要方面。
2、以乳汁哺育幼兽,使后代在较优越的营养条件和保护下迅速成长的生物学适 应。
3、胎生和哺乳提高了后代成活率,是动物与环境长期斗争的产物。
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一 . 对人类造成危害
危害人体健康的病原体:
寄生部位 引起疾病
痢疾内变形虫 肠道 米巴痢疾
利什曼原虫 巨噬细胞 黑热病
锥虫 脑、脊髓 非洲睡眠病
粘胞子虫:引起鱼类大量死亡;
艾美球虫:引起鸡、兔死亡率很高的球虫病;
血胞子虫:引起牛、马血尿;
海洋中鞭毛纲的夜光虫等大量速繁殖,形成赤潮,造成生成鱼、虾、贝类等海洋 生物大量死亡,对海洋养殖带来很大危害。
二 . 有益于人类的方面
1. 组成海洋浮游生物的主体。
2. 古代原生动物大量沉积水底淤泥,在微生物的作用和复盖层的压力下形成石 油。
3. 原生动物中有孔类化石是地质学上探测石油的标志。
4. 利用原生动物对有机废物、有害细菌进行净化,对有机废水进行絮化沉淀。
5. 科学研究的重要实验材料,如草履虫、四膜虫是研究真核细胞细胞器的实验材 料。
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1、有些种类有食用价值,有些可治疗疾病。
2、毒素可作为新的药物开发研究。
3、可用于地质学和油气勘探。
4、珊瑚礁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境之一,为其他动物的生存提供了多 种环境。
5、仿生学,例如模仿水母的感觉器 — 触手囊的风暴预报仪器,能提前 15小时 作出准确预报。
6、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实验材料,用于探讨发育和进化等问题。
7、观赏价值。
8、有些种类刺细胞分泌的毒液对人的危害较大,可造成严重创伤。
9、有些钵水母对渔业生产有害。
环节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1、多毛纲的大多数种类如沙蚕等为鱼类和许多海产动物的重要饵料,少数种类 如龙介、 螺旋虫等危害海带等人工养殖业; 附于船底影响船的航速; 有的腐蚀贝 类如才女虫能蚀透珍珠贝壳,对育珠业及其他使用贝类养殖危害较大。
2、寡毛纲的水栖种类可作为淡水鱼类的饵料,也可作为水质污染的指标。但繁 殖过多时可损害鱼苗或堵塞管道。 陆栖种类, 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蚯蚓, 蚓粪被 誉为新型全价复合肥料, 蚯蚓还有聚集土壤中某些重金属的能力, 另外, 蚯蚓还 可用药,也是一种动物性蛋白添加饲料。
3、蛭纲的吸血种类,对人、畜威胁危害较大,但是,在外科手术中,用医蛭吸 血,可使静脉血管通畅,减少坏死,提高手术成功率。
环节动物的经济价值:
1. 鱼类及禽畜类的天然饵料(担轮幼虫、沙蚕类、水蚓类、蚯蚓等) ;
2. 改良土壤的动物资源(蚯蚓等) ;
3. 海洋污染及水体冷暖的指示动物(多毛类等)
4. 医学上的应用。
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一、对人类有利的方面
1、软体动物含丰富的蛋白质、无机盐和各种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吸收,如 田螺、扇贝、牡蛎、乌贼等均为食用美食。
2、鲍的壳、乌贼内壳、海兔的卵群等可入药。
3、利用蚌、珍珠贝等育珠,珍珠为高贵装饰品,又为工业原料,亦可入药。
4、许多螺类和双壳类为一些鱼类的天然饵料。
二、危害人类的方面
1、有些软体动物如船蛆,喜钻木凿石而栖,危害海港建筑。
2、有些螺类如蜗牛,危害农作物或破坏贝类养殖。
3、不少淡水螺为寄生虫的中间寄主,严重威胁危害人、畜健康。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作文题目-小动物学游泳让自然去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