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别云间》原文和译文》800字
别云间
夏完淳(明)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作者简介:
夏完淳,原名复,字存古,别号灵胥,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西部)人。生于公元
1631年(明思宗崇祯四年),卒于公元1647年(清世祖顺治四年)。明末少年抗清英雄,著名诗人。九岁善词赋古文,才思敏捷,有神童之称。其诗词或慷慨悲壮,或凄怆哀婉,“如
猿唳,如鹃啼”(谢枚如语),充满了强烈的民族意识。著有《夏内史集》及《玉樊堂词》。
背景简介:
这首诗作于秋季作者在故乡被清兵逮捕时,是一首悲壮慷慨的绝命诗。写出了作者对亡
国的悲愤,以及壮志难酬的无奈。
注释:
【羁(jī)旅】
【云间】即今上海松江西部,是作者家乡。顺治四年(1647),他在这里被逮捕。
在对故乡的依恋外,诗着重地写他抗清失败的悲愤与至死不变的决心。
“三年”句:作者自顺治二年(1645)起,参加抗清斗争,出入于太湖及其周围地
区,至顺治四年(1647),共三年。
【南冠】古代南方楚人戴的帽子,后用为囚犯的代称。语出《左传》。楚人钟仪被俘,
晋侯见他带着楚国的帽子,问左右的人“南冠而絷(栓,梱)者,谁也?”官吏回答:\'
郑人所献楚囚也。”此处指被清兵逮捕。
“毅魄”二句:是说死后,仍将抗清。 屈原《九歌.国殇》:“身既死兮神已灵,魂魄亦兮为鬼雄”
【灵旗】古代出征时所用的一种战旗。这里指后继者的队伍。
【泉路】死期。泉,黄泉,置人死后埋葬的地穴。
【毅魄】坚毅的魂魄。
译文:
三年中都是长久漂泊在外地的游子,
现在又变成了俘虏。
大好山河却使我流下无限之泪,
谁说过天地是宽阔无边的呢!
已经深知为国牺牲的日子临近了,
但是想要和家乡告别却难而又难。
在我不屈的魂灵回来的日子里,
好似已经看见招引亡魂的旗帜。
作文二:《别云间阅读答案_别云间别云间原文及翻译赏析_作者夏完淳》600字
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夏完淳。古诗全文如下: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别云间阅读答案_别云间别云间原文及翻译赏析_作者夏完淳。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译文]
三年来我奔走四海,今天却又成为了俘虏。我为了这河山流了多少泪,谁又说天地宽广四海为家?我已经知道自己的长辞之日不远了,想要与故乡诀别却又难舍。待到我英魂归来的那一天,拭目以待抗清的义旗在空中飘扬。
[鉴赏]
是作者被清廷逮捕后,在解往南京前临别松江华亭时所作。上海松江县,古称云间,即作者的家乡。作者在此诗中一方面抱着此去誓死不屈的决心,一方面又对行将永别的故乡,流露出无限的依恋和深切的感叹。别云间阅读答案_别云间别云间原文及翻译赏析_作者夏完淳。
全诗思路流畅清晰,感情跌宕豪壮。起笔叙艰苦卓绝的飘零生涯,承笔发故土沦丧、山河破碎之悲愤慨叹,转笔抒眷念故土、怀恋亲人之深情,结笔盟誓志恢复之决心。诗作格调慷慨豪壮,令人读来荡气回肠,禁不住对这位富有强烈民族意识的少年英雄充满深深的敬意。
这首诗风格沉郁顿挫,手法老到圆熟,成语典故信手拈来,化入无痕,无一丝童稚气,不像出自十七岁少年之手,这是家学渊源训育和斗争实践磨练相结合的必然结果。全诗意脉流注贯通,语词率真豪壮,虽作者无意求工,但他高度的爱国热忱构成其诗作的内在生命,造成了文品和人品的完美结合,赋就了人间第一等真诗。
作文三:《别云间原文、翻译及赏析》1000字
别云间
朝代:明代
作者:夏完淳
原文: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山河 一作:河山)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写翻译
写赏析
纠错
全屏
评分:
参考翻译
写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三年为抗清兵东走西飘荡,今天兵败被俘作囚入牢房。无限美好河山失陷伤痛泪,谁还敢说天庭宽阔地又广。已经知道黄泉之路相逼近,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犯难。鬼雄魂魄等到归来那一日,灵旗下面要将故乡河山看。注释1.云间:上海松江区古称云间,是作者家乡。1647年(永历元年/顺治四年),他在这里被逮捕。2.三年... 显示全部
参考赏析
写赏析
赏析
这首诀别故乡之作,表达的不是对生命苦短的感慨,而是对山河沦丧的极度悲愤,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诗作首联叙事。其中“羁旅”一词将诗人从父允彝、师陈子龙起兵抗清到身落敌手这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生活作了高度简洁的概括。诗人起笔自叙抗清斗争经历,似乎平静出之,然细细咀嚼,自... 显示全部
创作背景
公元1645年,夏完淳(时年15岁)从父允彝、师陈子龙在松江起兵抗清。兵败,其父允彝自沉于松塘而死。夏完淳与师陈子龙继续坚持抵抗。1646年夏完淳与陈子龙、钱旃饮血为盟,共谋复明大业,上书鲁王(朱以海),鲁王遥授中书舍人,参谋太湖吴易军事。此时南京已陷落,身在义军之中的夏完淳依然抱有消灭敌人、恢复明... 显示全部
作者介绍
夏完淳
夏完淳(1631~1647)原名复,字存古,号小隐、灵首(一作灵胥),乳名端哥,汉族,明松江府华亭县(现上海市松江)人,明末著名诗人,少年抗清英雄,民族英雄。夏允彝子。七岁能诗文。十四岁从父及陈子龙参加抗清活动。鲁王监国授中书舍人。事败被捕下狱,赋绝命诗,遗母与妻,临刑神色不变。著有《南冠草》、《续幸存录》等。
猜你喜欢
涉江采芙蓉
作者:佚名??8.4(846人评分)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显示全部
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
作者:元好问??7.9(41人评分)
惨澹龙蛇日斗争,干戈直欲尽生灵。高原出水山河改,战地风来草木腥。精卫有冤填瀚海,包胥无泪哭秦庭。并州豪杰知谁在,莫拟分军下井陉。... 显示全部
河广
作者:佚名??7.9(477人评分)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 显示全部
作文四:《鄂教版九下《别云间》原文和译文》1300字
别云间
夏完淳(明)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作者简介:
夏完淳,原名复,字存古,别号灵胥,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西部)人。生于公元1631年(明思宗崇祯四年),卒于公元1647年(清世祖顺治四年)。明末少年抗清英雄,著名诗人。九岁善词赋古文,才思敏捷,有神童之称。其诗词或慷慨悲壮,或凄怆哀婉,“如猿唳,如鹃啼”(谢枚如语),充满了强烈的民族意识。著有《夏内史集》及《玉樊堂词》。
背景简介:
这首诗作于秋季作者在故乡被清兵逮捕时,是一首悲壮慷慨的绝命诗。写出了作者对亡国的悲愤,以及壮志难酬的无奈。
注释:
【羁(jī)旅】
【云间】即今上海松江西部,是作者家乡。顺治四年(,,,,),他在这里被逮捕。在对故乡的依恋外,诗着重地写他抗清失败的悲愤与至死不变的决心。
“三年”句:作者自顺治二年(,,,,)起,参加抗清斗争,出入于太湖及其周围地区,至顺治四年(,,,,),共三年。
【南冠】古代南方楚人戴的帽子,后用为囚犯的代称。语出《左传》。楚人钟仪被俘,晋侯见他带着楚国的帽子,问左右的人“南冠而絷(栓,梱)者,谁也,”官吏回答:\'郑人所献楚囚也。”此处指被清兵逮捕。
“毅魄”二句:是说死后,仍将抗清。 屈原《九歌.国殇》:“身既死兮神已灵,魂魄亦兮为鬼雄”
【灵旗】古代出征时所用的一种战旗。这里指后继者的队伍。
【泉路】死期。泉,黄泉,置人死后埋葬的地穴。
【毅魄】坚毅的魂魄。
译文:
三年中都是长久漂泊在外地的游子,
现在又变成了俘虏。
大好山河却使我流下无限之泪,
谁说过天地是宽阔无边的呢~
已经深知为国牺牲的日子临近了,
但是想要和家乡告别却难而又难。
在我不屈的魂灵回来的日子里,
好似已经看见招引亡魂的旗帜。
附:教案格式模板
所在单位
教研室 所属
课 程 名 称
授 课 教 师
《******》教案(宋体二号,标题加粗)
一、课 程 性 质: (注:填公共基础必修课、公共基础选修课、专业基础必修课、专业核心必修课、师范技能必修课、师范技能选修课)
二、总学时?学分:
三、课程类型:理论课( ) 实践(含实验)课( )
四、学时分配:理论课( )学时 实践(含实验)课( )学时
五、授课专业、层次:
六、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七、本课程的教学重点、难点:
八、教材和参考书:
《******》教案内容(宋体二号,标题加粗)
一、章节内容: (正文:宋体五号,标题加粗,18磅)
二、课 时:
三、教学目的: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五、教学方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
小结:
七、作业布置:
八、教具:
想要了解更多,请访问我的豆丁主页:
://.docin./2363291614
作文五:《别云间》5000字
别云间》课堂教学实录
辽宁省东港市黑沟中学 温长军
语文轩注:请上传这篇文章的会员尽快与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加予点数
师:上课之前我有一点小小的要求,这节课大家能做的事自已做,行不行? 生:(响亮地)行!
师:现在大家听一段录音(播放《梅岭三章》录音范读之一)。 师:这首诗我们都很熟悉,谁来简介绍一下?
生1:这是陈毅元帅因伤病被围梅山,生命危在旦夕时写下的《梅岭三章》中的第一章。
师:回答完全正确。我们听了一章,第二章由男同学随音乐背诵,第三章由女同学来背,好不好?注意要有感情。
男、女生:(配乐背诵)
师:在生死关头,陈毅元帅仍愿意献身革命事业,并坚信革命事业必将胜利,那我们的古人,尤其是古代的少年,他们在生死关头的表现又是如何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夏完淳的《别云间》,看看能不能从中找出答案(板书课题)。
既然是学诗,那么,谁来说说,对一首诗,通常我们应该怎么学? 生2:能够说出作者及有关的历史背景。
师(插话):能不能到黑板上写给大家看看?
(学生到黑板上写)
生3:有感情的朗读,体会诗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学生上前说并板书所说内容)。
生4:用自己的话讲述诗歌大意,了解全诗的内容(学生上前说并板书所说内容)。
生5:可以通过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进一步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上前说并板书所说内容)。
生6: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得到情感上的陶冶。
生:??
师:回答得非常好,真让老师刮目相看。大家总结的这些学习方法,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说、读、译、写”四步学习法(在学生的板书中画出说、读、译、写五个字)。
师:那么,谁来说一说你所了解的作者?
生7:夏完淳,原名复,字存古,号小隐,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南明诗人,抗清将领。清顺治二年(1645),清兵南下,江南一带抗清义士蜂起,夏完淳随父亲起兵抗清。顺治四年(1647)在故乡被捕,后解往南京,因拒绝清政府诱降,英勇就义。
师:说得很好。大家注意到他的生卒年代没有?算一算,他多大? 生:十七岁(四下一片惊叹之声)。
师:夏完淳十四岁随父亲及老师陈子龙起兵抗清,父亲死难,他只身流亡江汉,继续进行抗清活动,后在故乡云间被俘,1647年在南京被害,年仅十七岁(虚岁)。
师:(稍停片刻)夏完淳是我国文学史上最年青的诗人之一。他的诗往往是他战斗和生活的记录,是他内心思想感情的体现。我朗诵一遍,大家注意节奏和停顿,注意语气、语调,听不清、听不准的地方作好标记(配乐进行朗读)。
师:大家试着读几遍,然后互相讨论一下,看看能不能把遇到的问题解决,解决不了的再提出来,我们共同研究。
(学生模仿范读进行试读,然后展开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生8:老师,刚才您把“灵旗空际看”中的“看(kàn)”读成“kān”了。 生9:这个字应该读“kān”,我们以前学《石壕吏》时,“老妇出门看”中的“看”也是读第一声的,而且,本诗是一首五言律诗,这个字又是韵脚,所以肯定是第一声。
师:回答得太好了,可见你的知识掌握不仅有广度而且有深度。律诗的韵脚一般是平声字,即一、二声的字,所以应该读“kān”,这和我们现在的读音有所不同。我们掌声鼓励,感谢他为我们作了如此精彩的回答! (师生鼓掌)
师:谁来试着读一读这首诗?
生:(读诗)
师:同桌或前后桌之间互相再读几遍,注意体会每一句表达的感情。 生:(读诗,互相矫正,教师巡视指导)
师:诗大家读过了,肯定也有了自己的感受,那么,你觉得诗句都应以怎样的感情来读呢?
生10:我觉得第一联应重读“又”字,读出诗人的遗憾与怨恨。
生11:第二联应重读“谁”字,读出作者深沉的怨愤之情。
生12:我认为第三联应读出作者对生之留恋,对故乡之不舍,作者并非特殊材料制成的,作者也是人,是有感情的,他更珍惜生命! 生13:最后两句应读出他对抗清事业成功的坚定信念。
生:??
师:说得很好,听了一遍,读了几遍,就把朗读的要点抓住了,很好!现在就按大家说的,我们听着音乐(配以古筝曲或琴曲)一起来诵读,看看能不能读出这种感觉。
师、生:(一齐诵读)
师:看来大家已经入境了,这一遍比刚才试读时进了一大步。现在,我们来个小小的比赛,男生读前四句,女生读后四句,我呢,和女生一组,壮大她们的实力,好不好?
生:好!
师:《别云间》一、二!
生:(齐读)
师:不错,同学们读得有声有色有味,听着你们读,我仿佛置身于悲壮的气氛之中,感受到了诗人的浩然正气。课后再读再品,力争达到更高的水平。现在我们应该具体了解一下诗的内容了。
师:课前,我们已经按“四字经”(指四字预习法)预习过了,现在请大家参照注解、字典,还有你的“秘密武器”(参考资料),互相研究一下,弄清全诗的大意。
(学生讨论、研究,教师巡回指导并参与讨论)
师:谁想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生14:我用诗的形式来译这首诗——
为抗清奔走在外已三年,
叹如今身陷牢狱成囚犯。
山河破碎怎不叫人落泪,
天地虽大我无力挽狂澜。
早知死期将近来日无多,
想要告别故乡实在很难。
待到魂魄归来再看故乡,
抗清的战旗啊迎风招展。
师:一首古诗,经过他用诗的形式一译,内容一目了然,作者的意图也显现于字里行间,大家应该向他学习。谁愿意再试试?
生15:十四岁随父亲、老师一起抗清,如今已过去了三年,父亲已经为国捐躯,刚回到故乡,却又成了阶下之囚,看着这破碎的山河,怎不伤心?怎不落泪?天地如此之广大,竟无我夏完淳容身之地!就要走到生命的终点,虽然死并不可怕,可谁又能无情?谁能不念故土?这里有儿时的记忆,有慈母的身影,有曾朝夕相处的父老乡亲??如今就要永远离开,怎不叫人难分难舍呢?取义成仁已是今日之事,有朝一日,等我的魂魄再回到故乡,我相信,征伐清兵战旗一定会高高地飘扬!
师:(鼓掌)多优美的一篇小文章!大家觉得怎样?
生16:他把诗的大意用散文的形式表现出来了,而且还化用了《梅岭三章》中“取义成仁今日事”一句,很有创意!
生17:他没有局限于诗的本身,而是加入了适当的联想,我觉得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生:??
师:他说得很好,大家评得也不错。译诗不一定要拘泥于形式,这和我们平时的作文一样,应该有创新意识。
师:年仅十七岁,才华横溢的诗人不肯苟且偷生,就这样慷慨赴死,他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成仁取义的志愿!让我们再次朗诵这首诗——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我们说了、读了,也译了,大家表现得非常好。想想看,夏完淳决别故乡时有此绝唱,我们所知道的古代诗人中还有谁在生死关头以诗明志的?
生18:(迫不及待地)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生19:夏明翰不是古代诗人。
生20: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师:对。那么,大家体会、比较一下,看看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否一样?
生21: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为了理想和信念而视死如归的精神。 生22:文天祥只想到要名留史册,而夏完淳坚信抗清斗争必将胜利,他死后的灵魂也会看到河山收复,我觉得这种精神更值得敬佩!
生23:我同意他们的看法,但我还是认为陈毅元帅最值得我们敬重,因为在生死关头他所想的不是自己如何留名“汗青”,而是要以个人的牺牲,让人间处处开遍自由之花!
(学生鼓掌)
师:以前我们觉得文天祥的诗就够好了,现在一比才发现还有更好的,真是不比不知道——(学生抢接:一比吓一跳)。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中的思想感情,认识到作者的人格与精神。所以,我们的四步学习法可以再加上一个——
生:(齐)比!
(教师板书:比)
师:类似的诗作还有很多,课后大家可以收集一下,既可作一番比较,又可以积累写作材料,一举两得。
师:夏完淳用自己年青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战斗的诗篇,这样一首气壮山河的诗篇,不背下来就是我们的损失!用两分钟时间,我们比赛,看谁最先背下来,而且音准、停顿准、感情浓。
生:(背诵)
师:谁主动来背诵一下?
生:(背诵,可采用齐背、男女生分组背、组内个别背等形式) 师:这首诗我们已经学得差不多了——
生:老师,我们还没“写”呢!
生:(焦急地)我们写什么呢?
师:对,是应该写一写。对我们来说,学了这一课,应该写的很多,例如:假若夏完淳决别故乡时还给家人写了一封信,那么,这封的内容能是什么呢?请大家联系诗作及有关背景,展开联想和想象,替我们的诗人写一封家书。大家可以几个人一组,选一名同学执笔,然后边讨论边写。
生:(分组讨论、写作,教师巡视,参与讨论并适当点拨)
师:同学们表现得很好,各抒已见,取长补短,所写的文章中佳句层出不穷,我都不知该欣赏谁的了。你们想欣赏谁的?
生:某某。
生24:(到前面读作文)
母亲大人膝下:
??
儿完淳此次被捕,料想生日无多了,未能尽孝于母亲膝下,儿有愧于养育之恩。??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儿矢志抗清,既是不负母亲平日之教导,亦是完成父亲遗愿,母亲定能原谅儿之不孝!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儿愿以一死明志,不苟活于清贼脚下。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古人尚能如此,何况后人呢?只可惜大业未成,父亲的遗愿未能实现,实在憾甚!恨甚!
??
家中诸事只能偏劳母亲了,儿媳秦篆(钱秦篆)年轻,可使择人而嫁,莫为我孤独一生;遗腹之子,望母亲抚之成人,待其成年,可告之曰:汝父为抗清而死,无愧于天地??
??
师:谁来品评一下他的作文?
生25:他写得很好,例如开头的称呼,符合古人书信用法。
生26:我认为他在文中引用了文天祥的诗和孟子的话,更有助于表达夏完淳舍生取义的精神。
生27:他写作时大量采用半文半白的词句,使文章有古色古香的味道。 ??
生28:我有一个问题,夏完淳才十七岁,文中却提到他的妻子和孩子,这可不大对劲儿。
(学生大笑)
师:是啊,这是怎么回事?我们请作者自己来为大家解释一下。
生24:我以前看过夏完淳的《狱中上母书》,里面提到他有妻有子。 师:(插话)就这些吗?
生24:不,还有。古人结婚的年龄都比较早,老师您在讲《江城子·密州出猎》时曾说过王弗十六岁就嫁给了苏轼,所以夏完淳有妻子和孩子也不奇怪。
师:好哇,你用老师的矛攻老师的盾(学生笑)。他刚才解释得基本正确,这是古今风俗的差异,我们不要强迫古人也来遵守我们现代的婚姻法(学生又笑)。
(继续请学生读作文、评作文,教师点拨、总结)
师:我们通过说一说、读一读、译一译、比一比、写一写,充分了解了夏完淳《别云间》的思想内容,深深体会了他那种成仁取义的精神,那么,你现在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生29:我想起了孟子另外一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我觉得夏完淳年纪虽小,但却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生30:夏完淳在生死关头经受住了考验,坚守自己的信仰,成就了千载美名。我们与他当时的年纪相仿,作为跨世纪的少年,我们在学习生活中更应该经得住考验,做一个学习和生活中的强者!
生:??
生31:老师,对这首诗我有个问题,可不可以提出来“议一议”? 师:你还发现了问题!太好了!快说说看——
生31:中国有句话叫“识时务者为俊杰”,夏完淳尽忠的是没落的南明王朝,这是不是有点不识时务?
师:大家都同意他的观点吗?
(学生互相讨论)
生32:是呀,我们历史书上说过,清朝取代明朝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次进步,从这一点上看,夏完淳确实看不清历史发展的方向。
生33:我不同意这种说法。我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人也一样,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我们要从当时的实际出发,要看他身上积极的一面。 生34:我补充几句。夏完淳的言行虽然有局限性,但他不苟且偷生,能够舍生取义的精神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不能因为太阳有黑子就否定太阳的光辉,我认为夏完淳是“不识时务”的“俊杰”!
??
师:大家说得实在太好了!夏完淳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舍生取义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我们不仅要继承,而且还有责任将之发扬光大,尤其是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
让我们随着音乐再朗诵一遍全诗,再次感受诗中的浩然正气!
生:(随音乐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师:这节课我们说了、读了、译了、比了、写了,同学们又加上了一个议,今后学习类似文章时,别忘了试试这种“六步学习法”(板书)。 大家的表现我十分满意,大家对自己满意吗?
生:满意(一部分说不满意)。
师:有的同学说满意,也有的同学说不满意,那肯定是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没机会发表,没关系,课后,大家以《别云间》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写你所想写的,文体不限,字数不限,我期待着欣赏你们的大作。
作文六:《别云间》2500字
别 云 间
夏完淳
三年羁(jī)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 河山 泪,谁言天地宽 ?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感情:悲——壮 格调:低沉——高亢
文章主旨 这首诗作于秋季作者在故乡被清兵逮捕时,是一首悲壮慷慨的绝命诗。写出了作者对亡 国的悲愤,以及壮志难酬的无奈。
注释
【羁(jī)旅客】停留在路途上的人,这里指参加抗清斗争而飘泊外地的人。
【云间】即今上海松江西部华亭,是作者家乡。顺治四年(1647),他在这里被逮捕。在对故乡的 依恋外,诗着重地写他抗清失败的悲愤与至死不变的决心。
“三年”句:作者自顺治二年(1645)起,参加抗清斗争,出入于太湖及其周围地区,至顺治四年 (1647),共三年。
【南冠】古代南方楚人戴的帽子,后用为囚犯的代称。语出《 左传 》 . 。楚人钟仪被俘,晋侯见他带着 楚国的帽子,问左右的人“南冠而絷(zhi ,拘禁)者,谁也?”官吏回答:
“毅魄”二句:是说死后,仍将抗清。 屈原《九歌 . 国殇》:“身既死兮神已灵,魂魄亦兮为鬼雄” 【灵旗】古代出征时所用的一种战旗。这里指后继者的队伍。
【泉路】黄泉路,死路。泉,黄泉,置人死后埋葬的地穴。
【毅魄】坚毅的魂魄,即英魂。语出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译文
三年中都是长久漂泊在外地的游子,现在又变成了俘虏。大好山河却使我流下无限之泪,谁说过天地是 宽阔无边的呢?已经深知为国牺牲的日子临近了, 但是想要和家乡告别却难而又难。在我不屈的灵魂 回来的日子里, 将在空中注视着后继的抗敌的旗帜。
文章赏析
《别云间》是作者被清廷逮捕后,在解往南京前临别松江华亭时所作。上海松江县,古称云间,即 作者的家乡。作者在此诗中一方面抱着此去誓死不屈的决心,一方面又对行将永别的故乡,流露出无限 的依恋和深切的感叹。
诗题 一语双关 ,自比成龙,消失在云间。暗喻“我”是英雄。
诗作首联叙事。 其中“羁旅”一词将诗人从父允彝、 师陈子龙起兵抗清到身落敌手这三年辗转飘零、 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生活作了高度简洁的概括。诗人起笔自叙抗清斗争经历,似乎平静处之,然细细咀 嚼,自可读出诗人激越翻滚的情感波澜,自可读出平静的叙事之中深含着诗人满腔辛酸与无限沉痛。
1
颔联抒写诗人按捺不住的满腔悲愤。身落敌手被囚禁的结局,使诗人恢复壮志难酬,复国理想终成 泡影,于是诗人悲愤了:“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大明江山支离破碎,满目疮痍,衰颓破败,面 对这一切,诗人禁不住“立尽黄昏泪几行”,流不尽“无限河山泪”。诗人一直冀盼明王朝东山再起, 可最终时运不济, 命途多舛, 恢复故土、 重整河山的爱国宏愿一次次落空, 他禁不住深深地失望与哀恸, 忍不住向上苍发出“谁言天地宽”的质问与诘责。
颈联坦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无论怎样失望、悲愤与哀恸,诗人终究对自己的人生结局 非常清醒:“已知泉路近”。生命行将终结,诗人该会想些什么呢?“欲别故乡难”,诗人缘何难别故 乡呢?原来,涌上他心头的不仅有国恨,更兼有家仇。父起义兵败,为国捐躯了。而自己是家中唯一的 男孩,此次身落敌手,自是凶多吉少,难免一死,这样,家运不幸,恐无后嗣。念及自己长年奔波在外, 未能尽孝于母, 致使嫡母“托迹于空门”, 生母“寄生于别姓”, 自己一家“生不得相依, 死不得相问”, 念及让新婚妻子在家孤守两年,自己未能尽为夫之责任与义务,妻子是否已有身孕尚不得而知。想起这 一切的一切,诗人内心自然涌起对家人深深的愧疚与无限依恋,与故乡难割难舍的情谊。
尾联盟恢复之志。 尽管故乡牵魂难别, 但诗人终将恢复大志放在儿女私情之上, 不以家运后嗣为念, 最终表明心迹:“毅魄归来日, 灵旗空际看。 ”暗指后来人, 正如诗人在 《狱中上母书》 中所表示的“二 十年后,淳且与先文忠为北塞之举矣”。“已知泉路近”的诗人坦然作出“毅魄归来日”的打算,抱定 誓死不屈、坚决复明的决心,生前未能完成大业,死后也要亲自看到后继者率部起义,恢复大明江山。 诗作以落地有声的铮铮誓言作结,鲜明地昭示出诗人坚贞不屈的战斗精神、精忠报国的赤子情怀,给后 继者以深情的勉励,给读者树立起一座国家与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不朽丰碑。
全诗表达了作者对山河沦丧的悲愤,对家乡亲人的依恋,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全诗思路流畅清晰,感情跌宕豪壮。起笔叙艰苦卓绝的飘零生涯,承笔发故土沦丧、山河破碎之悲 愤慨叹,转笔抒眷念故土、怀恋亲人之深情,结笔盟誓志恢复之决心。诗作格调慷慨豪壮,令人读来荡 气回肠,禁不住对这位富有强烈民族意识的少年英雄充满深深的敬意。
此诗是诗人被清兵逮捕诀别故乡时所作。全诗以质朴的语言,直抒胸臆,在对山河的一片深情中, 抒写了亡国之痛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这首诗风格沉郁顿挫,手法老到圆熟,成语典故信手拈来,化入无痕,无一丝童稚气,不像出自十 七岁少年之手,这是家学渊源训育和斗争实践磨练相结合的必然结果。全诗意脉流注贯通,语词率真豪 壮,虽作者无意求工,但他高度的爱国热忱构成其诗作的内在生命,造成了文品和人品的完美结合,赋 就了人间第一等真诗。
1、 此诗首联写的内容是 ___回顾三年征战生活 ___。
2.颔联写出的悲痛的心情包含两个方面:一是 __哀个人之不幸 _,二是 ___悲国事之不可收拾 _。
3.最能表现诗人坚贞的民族气节、坚强的斗志、大无畏的精神的一联是 _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4、 《别云间》中哪两句用奇特的想象抒发了革命到底的豪情。
5、 《别云间》一诗的题目有何深刻含义?
从字面上看是别故乡,而诗人内心是把自己比作天上的一条龙,从此将要从云间消失了。
6《别云间》一诗中表现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的诗句是: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7
8、《别云间》一诗中表现对抗清斗争充满坚定信念,感情悲壮但又显示冲天豪气的诗句是:毅魄归来日,灵
2
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10、诗人运用 等颜色,烘托了 气氛,表达了 感情。
主题:全诗用夸张的手法, 把战斗的气氛渲染得凝重而惨烈, 突出了将士的高昂士气和爱国热情。 诗人运用黑、 红、金、紫、燕脂等颜色,烘托了素杀而悲壮气氛,表达了将士高昂士气和爱国感情。
3
作文七:《【doc】鄂教版九下《别云间》原文和译文》1000字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edudown.net),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 别云间
夏完淳(明)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作者简介:
夏完淳,原名复,字存古,别号灵胥,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西部)人。生于公元1631年(明思宗崇祯四年),卒于公元1647年(清世祖顺治四年)。明末少年抗清英雄,著名诗人。九岁善词赋古文,才思敏捷,有神童之称。其诗词或慷慨悲壮,或凄怆哀婉,“如猿唳,如鹃啼”(谢枚如语),充满了强烈的民族意识。著有《夏内史集》及《玉樊堂词》。
背景简介:
这首诗作于秋季作者在故乡被清兵逮捕时,是一首悲壮慷慨的绝命诗。写出了作者对亡国的悲愤,以及壮志难酬的无奈。
注释:
【羁(jī)旅】
【云间】即今上海松江西部,是作者家乡。顺治四年(,,,,),他在这里被逮捕。在对故乡的依恋外,诗着重地写他抗清失败的悲愤与至死不变的决心。
“三年”句:作者自顺治二年(,,,,)起,参加抗清斗争,出入于太湖及其周围地区,至顺治四年(,,,,),共三年。
【南冠】古代南方楚人戴的帽子,后用为囚犯的代称。语出《左传》。楚人钟仪被俘,晋侯见他带着楚国的帽子,问左右的人“南冠而絷(栓,梱)者,谁也,”官吏回答:\'郑人所献楚囚也。”此处指被清兵逮捕。
“毅魄”二句:是说死后,仍将抗清。 屈原《九歌.国殇》:“身既死兮神已灵,魂魄亦兮为鬼雄”
【灵旗】古代出征时所用的一种战旗。这里指后继者的队伍。
【泉路】死期。泉,黄泉,置人死后埋葬的地穴。
【毅魄】坚毅的魂魄。
译文:
三年中都是长久漂泊在外地的游子,
现在又变成了俘虏。
大好山河却使我流下无限之泪,
谁说过天地是宽阔无边的呢~
已经深知为国牺牲的日子临近了,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edudown.net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edudown.net),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
但是想要和家乡告别却难而又难。
在我不屈的魂灵回来的日子里,
好似已经看见招引亡魂的旗帜。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edudown.net
作文八:《别云间 夏完淳_别云间赏析》1600字
别云间 夏完淳_别云间赏析 别云间 夏完淳,是一首风格悲壮的诗篇,表达作者对国忘的悲与痛。本文由快车教育编辑收集整理,希望大家喜欢~ 别云间 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字词解释:羁:停留。羁旅:寄居他乡,生活飘泊不定。南冠:被囚禁的人。毅魄:坚强不屈的魂魄,语出屈原《九歌.国殇》:“身即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灵旗:又叫魂幡,古代招引亡魂的旗子。这里指后继者的队伍。译文: 三年为抗清兵东走西飘荡,今天兵败被俘作囚入牢房。无限美好河山失陷伤痛泪,谁还敢说天庭宽阔地又广。已经知道黄泉之路相逼近,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犯难。鬼雄魂魄等到归来那一日,灵旗下面要将故乡河山看。作品背景: 《别云间》是作者被清廷逮捕后,在解往南京前临别松江时所作。上海松江县,古称云间,即作者的家乡。作者在此诗中一方面抱着此去誓死不屈的决心,一方面又对行将永别的故乡,流露出无限的依恋和深切的感叹。作品赏析: 诗作首联叙事。其中“羁旅”一词将诗人从父允彝、师陈子龙起兵抗清到身落敌手这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生活作了高度简洁的概括。诗人起笔自叙抗清斗争经历,似乎平静出之,然细细咀嚼,自可读出诗人激越翻滚的情感波澜,自可读出平静的叙事之中深含着诗人满腔辛酸与无限沉痛。 颔联抒写诗人按捺不住的满腔悲愤。身落敌手被囚禁的
结局,使诗人恢复壮志难酬,复国理想终成泡影,于是诗人悲愤了:“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大明江山支离破碎,满目疮痍,衰颓破败,面对这一切,诗人禁不住“立尽黄昏泪几行”,流不尽“无限河山泪”。诗人一直冀盼明王朝东山再起,可最终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恢复故土、重整河山的爱国宏愿一次次落空,他禁不住深深地失望与哀恸,忍不住向上苍发出“谁言天地宽”的质问与诘责。 颈联坦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无论怎样失望、悲愤与哀恸,诗人终究对自己的人生结局非常清醒:“已知泉路近”。生命行将终结,诗人该会想些什么呢,“欲别故乡难”,诗人缘何难别故乡呢,原来,涌上他心头的不仅有国恨,更兼有家仇。父起义兵败,为国捐躯了。而自己是家中唯一的男孩,此次身落敌手,自是凶多吉少,难免一死,这样,家运不幸,恐无后嗣。念及自己长年奔波在外,未能尽孝于母,致使嫡母“托迹于空门”,生母“寄生于别姓”,自己一家“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问”,念及让新婚妻子在家孤守两年,自己未能尽为夫之责任与义务,妻子是否已有身孕尚不得而知。想起这一切的一切,诗人内心自然涌起对家人深深的愧疚与无限依恋。 尾联盟恢复之志。尽管故乡牵魂难别,但诗人终将恢复大志放在儿女私情之上,不以家运后嗣为念,最终表明心迹:“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正如诗人在《狱中上母书》中所表示的“二十年后,淳且与先文忠为北塞之举矣”。“已知泉路近”的诗人坦然作出“毅魄归来日”的打算,抱定誓死不屈、坚决复明的决心,生前未能完成大业,死后也要亲自看到后继者率部起义,恢复大明江山。诗作以落地有声的铮铮誓言作结,鲜明地昭示出
诗人坚贞不屈的战斗精神、尽忠报国的赤子情怀,给后继者以深情的勉励,给读者树立起一座国家与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不朽丰碑。 这首诀别故乡之作,表达的不是对生命苦短的感慨,而是对山河沦丧的极度悲愤,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作者简介: 夏完淳(1631,1647)原名复,字存古,号小隐、灵首(一作灵胥),乳名端哥,汉族,明松江府华亭县(现上海市松江)人,明末著名诗人,少年抗清英雄,民族英雄。夏允彝子。七岁能诗文。十四岁从父及陈子龙参加抗清活动。鲁王监国授中书舍人。事败,明永历元年六月在家乡被捕,遗母与妻,就义于南京,年仅16岁。著有《南冠草》、《续幸存录》《别云间》等。 以上这篇别云间 夏完淳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古诗词尽在: ~ 搞笑谜语,脑筋急转弯,祝福语,每日惊喜不断,尽在快车教育~可通过扫描本站微信二维码或者添加微信号:miyu_88,即可进行体验~
作文九:《《别云间》夏完淳》2100字
十一,《别云间》夏完淳
, 。 , 。 , 。 , 。
1.词语积累:
【羁旅】 【南冠】古代南方楚人戴的帽子,后用为 的代称。此处指 。
【灵旗】古代出征时所用的一种战旗。这里指 。
【泉路】 。泉, ,人死后埋葬的地穴。【毅魄】 ,即英魂。
2.作者 ,原名复,字 ,明末少年 ,著名诗人,有 之称。死时仅 岁
3.《别云间》是作者被清廷逮捕后,在解往南京前临别松江时所作。上海松江县,古称 ,即作者的家乡。作者在此诗中一方面抱着 的决心,一方面又对 ,流露出 。这是一首 的绝命诗。写出了作者 ,以及 。
4.“ ,灵旗空际看”两句,化用了 (诗人)《 》里的诗句“ , ”,表达了不屈的意志与信念。
5.全诗思路流畅清晰,感情跌宕豪壮。
诗作首联叙事,叙述自己三年 的飘零生涯。其中“ ”一词将诗人从父起兵抗清到身落敌手这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生活作了高度简洁的概括。深含着诗人
。
颔联抒写诗人 的满腔悲愤。身落敌手被囚禁的结局,使诗人壮志难酬,复国理想终成泡影,重整河山的爱国宏愿一次次落空,他禁不住深深地失望与哀恸,忍不住向上苍发出“ ”的质问与诘责。 颈联抒发 , 之深情。诗人缘何难别故乡呢?原来,涌上他心头的不仅有国恨,更兼有 。(1)父起义兵败,为国捐躯了。(2)自己是家中唯一的男孩,此次身落敌手,自是难免一死,这样,家运不幸,恐无后嗣。(3)念及自己长年奔波在外,未能尽孝于母,
(4)念及让新婚妻子在家孤守两年,自己未能尽为夫之责任与义务,妻子是否已有身孕尚不得而知。所以,诗人内心自然涌
起 。
尾联抒发 。“ ”的诗人坦然作出“ ”的打算,抱定誓死不屈、坚决复明的决心,生前未能完成大业,死后也要 。诗作以落地有声的 作结,鲜明地昭示出诗人 ,和 ,给后继者以深情的勉励,给读者树立起一座 的不朽丰碑。
【答案十一】1.长久漂泊外地 囚犯 被清兵逮捕 后继者的队伍 死期 黄泉 坚毅的魂魄
2.夏完淳,存古,抗清英雄,神童 17岁
3.云间。 此去誓死不屈。 行将永别的故乡。 无限的依恋和深切的感叹。 悲壮慷慨。 对亡国的悲愤,壮志难酬的无奈。 4.毅魄归来日 屈原 《国殇》 “身既死兮神已灵,魂魄亦兮为鬼雄”
5. 艰苦卓绝抗清斗争。 “羁旅” 满腔辛酸与无限沉痛。
对故土沦丧、山河破碎按捺不住。 “谁言天地宽”。
眷念故土、怀恋亲人 家仇。 对家人深深的愧疚与无限依恋。
誓志恢复之决心。“已知泉路近”,“毅魄归来日”。 亲自看到后继者率部起义,恢复大明江山。铮铮誓言。 坚贞不屈的战斗精神,尽忠报国的赤子情怀。 国家与民族利益高于一切、
作文十:《别云间阅读答案》300字
阅读《别云间》,完成下题。
《别云间》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1.“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难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写作背景相同,都是诗人在被押解途中所作,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请你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答案:
解析:
1.抗清事业难成,老父已经殉国,家中老母尚在,妻子有孕在身,今日踏上死亡之旅,再也难见故园和亲人,对此心中怎能无所留恋?
2.同:都包含着诗人对山河破碎的满腔悲愤、对救亡图存大业未就的遗憾和强烈的爱国之情、誓死如归的精神。
异:《别云间》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