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论中学生作文如何选材》2000字
一篇作文确定主题后,如何选取材料,这是写作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一个作者尤如一个裁缝,设计了服装的试样后,剪裁就显得非常重要。写作离不开事物,一旦脱离事物,则成无源之水,作文也就无从写起。而作文选材就是通过对事物的观察,从中选取材料,进行写作。多数学生由于不懂得如何选材,写出来的文章不是泛泛而谈,空洞无物,就是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写好一篇作文的关键在于选择富有新意的素材,才能避免落入俗套。要选好材料,就必须学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去观察事物。那么,中学生怎样做到多角度选材才能写出自己的锦绣华章呢?
1.选材熟悉的材料
这是我们每位同学必须要遵守的第一条写作原则。选择自己熟悉材料来写,即使不能创造佳作,至少也会写出象样的作品。材料熟悉,写起文章来就得心应手,很多同学会误以为材料越奇特越好,放弃自己熟悉的东西不写而去写不熟悉的材料,结果往往吃力不讨好。所以,在生活中选取熟悉的材料,比较容易写出感人出色的作品。同时我们都知道,越是熟悉的材料在我们心目中脉络就越清楚,这样我们就可以驾轻就熟地运用它并能用流畅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
2.选择真实的材料
这是要遵守的第二条写作原则。材料的真实一是指严格意义上的“生活真实”,也即指文章中的事实性材料要严格地符合客观事物的原貌或实际情况。二是指本质意义上反映生活真实的“艺术真实”。这是指文章中的事实性材料要能从本质上反映生活的真实面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可以允许对于作为生活素材的事件、细节、环境、人物特征进行某种组合、改造,也即艺术加工或艺术虚构。我们都知道,真实的材料能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感染力。唯“真”才可情感充沛饱满,才可激情洋溢,才可感人肺腑,才可荡人心魄。情感是在“真”中孕育,情感更是在“真”中升华。而虚假的材料就由于编造而容易出现明显的破绽,文章也因虚假而大打折扣。
3.选择有意义的材料
这是我们要遵循的第三条写作原则。一切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应该是时代的产物;一切优秀的创作,也都应该用自己的文章深刻地反映丰富的社会内容和时代精神。这里所谓选择有意义的材料,主要是指我们要选择那些能给人以启示或者是为人提供经验教训的材料等。因为“给人以启示或者是为人提供经验教训”就能使作品的主题更加积极,而积极的主题也是我们考场优秀作文必须具备的。
4.选择典型的材料
这是我们要遵循的第四条写作原则。所谓典型材料就是某一事物中最有代表性的事例或材料。它既是具体的、个别的,又是富有鲜明独特个性的,同时又能体现同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和普遍意义的。它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能“以一斑窥全豹”、“以一目传精神”。典型材料不是轻易可得到的,需要在许多可用的材料中进行精选。典型的材料可以做到“以一当十”,以高度的概括力,通过个别反映一般。能够“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最大量的思想”。因此我们选取的材料越典型,作品越能产生强大的说服力。
5.选择新颖生动的材料
这是我们要遵循的第五条写作原则。新颖的材料首先当然是指别人没有用过或不常用的材料,这种鲜为人知的材料自然能给人一种新鲜感。生动的材料是指材料本身以及对材料的表述的新鲜活泼、富有感染力,因而能增加读者阅读兴趣和作品的可读性的材料。这种材料一是指具体、具有形象性的材料。具体的材料带有感性特征,容易通过联想唤起读者沉睡的表象。由于表象是有形象性的,所以没有直接的形象的语言文字也具有了形象性;二是指带有情节和悬念的材料,这类材料不但曲折生动,而且能唤起读者期待心理,有很强的吸引力,还能给读者带来惊奇、确信、怀疑等心理反应;三是指能使读者感到亲切的材料。总之这里所说的“新颖生动”,就是不落俗套,就是摒弃千人一腔、千人一面的公式化、概念化,就是要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独特的风格。可以说,材料不新鲜就不能感人,新颖生动的材料像带露的鲜花能对广大读者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更能增强广大读者的阅读兴趣。
应试作文犹如营建一座大厦,这座大厦要建得雄伟壮观,金壁辉煌,建筑师就必须具有识材、选材、用材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正好体现了一个人的才识、胆略及远见。如果这个建筑师才识、胆略及远见高超,那么他选择的也必是高质量的新产品,将材料组合得也将无衣无缝,那么别人就会产生佩服感。相反,如果这个建筑师才识、胆略及远见平庸,他选择的也将是低劣产品,材料的组合也将漏洞百出,别人只会不屑一顾,到头来只能是危险工程。应试作文的竞争其实就是才识、胆略及远见的竞争,没有丰富的才识、胆略及远见,就不会有滔滔不绝的文思,就不可能选好材料,用好材料,组织好优美的文章。
总之,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应着重培养学生多角度挖掘素材的能力,让学生的思路与众不同,不人云亦云,思维过程标新立异,不盲目从众,思维方式独树一格,思维结果超凡脱俗。为以后写出优秀的文章打下扎实的基础。
作文二:《论中学生的作文写作》2000字
所谓作文,就是通过组织语言来表达主题意义的文体,良好的作文能力,对学生的未来,意义重大。中学阶段,是学生进入一生学习的初期阶段,文学基础还比较薄弱,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认识明显不足,措词、谋篇能力的能力尚等提高,所以,这就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予以正确对待。 一、多读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中学生写作文,不是创作,而是模仿,中学生在大量阅读之后,学习作者如何措词,如何安排布局,如何表达感情,通过不断积累,自然可以提高写作技巧。 二、多观察 写作文的前提是言之有物,所以,在平时生活中要养成注意观察的好习惯,平时的聚会、旅游、聊天、看电视,只要仔细观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都可以成为作文的素材。 三、多思考 有一定深度的文章,才可以称为好文章,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不仅要我观察,还要认真的思考;这件事为什么会发生?这件事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件事有什么内在的意义?也就是说,观察的时候,要用心去观察,不要看表面现象,更要透过表面去思考其深层的东西,这样,也自然投入了个人的感情色彩,让作文写得更生动感人。 四、学会审题 对于给题作文,要学会审题,审题的关键是审出“题眼”,方可以有的放矢,不致于偏题。比如,《一个爱财如命的人》,“爱财如命”就是题眼。审题也是有一定规律的,上述的“爱财如命”,就是一个偏正式结构的词汇,对于偏正式结构要抓其偏。再比如,《环境污染所带来的》,这是一个省略式题目,“题眼”就是省略的部分。 五、学会措词 所谓谟词,就是写作文时,语言要流畅、简练,要达到这一要求,不仅要思路清晰,还要反复地看看读读,反复修改。练习的方法之一,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加以优化,即从语言通不通顺,表达简不简练上加以反复修改,就能取得一定成效。 六、学会布局谋篇 古人所说的:“凤头、猪肚、豹尾”,指的就是文章的布局,“凤头”:小而漂亮;“猪肚”:充分丰满;“豹尾”,短而有力。也就是说,作文的头、中间、结尾各部分的比例要适当。做到一点,没有一定的布局谋篇能力是做不到的,在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要多看好文好段,用于借鉴,还要多实践,多写多练。 七、教师巧用教材 一般情况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对语文教材往往是经过精讲的,所以,学生再写作时,要向教材靠拢,要学会学以致用,学会把教材上的东西化为自己的东西,在教材中学到的知识,在写作中得以利用,同时,围绕教材,寻找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丰富学习内容,不致于单调无趣,从而在兴趣中更加有效地提高作文能力。 在不同文体的训练中,学生要根据老师的正确引导做出反应,于是才能言之有物,不致于言不由衷,胡编乱造。还需要强调的是,老师在围绕教材,引导学生进行作文的训练时,要结合学生的未来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我要学”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宗旨,引导学生成为学生作文的主人,为将来的实际运用打下良好的写作基础。 八、适当组织课外活动 所谓作文,就是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认识的这个世界,所以,首先,学生必须对世界有感知,有感想,如果学生的接触面很狭窄,兼之思想认识也相当有限,那么,学生势必言之无物,内容贫乏,对写作产生畏难情绪。 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领略自然界的美,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带领学生走近社会,参观工厂、农村、贸易市场,慰问军烈属,参加义务活动,接触新事物、新气象、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思考,鼓励学生课余养植植物,制作小手工,使学生零距离接触自然和社会,使学生有物可写,在感而发,激发创作兴趣,提高教育效果。 此外,学校要定期和不定期地发起作文竞赛,通过荣誉感,提高学生写好作文的积极性。 九、借用现代信息技术媒体 教师要有开放性思维,不要把学生禁锢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借用现代信息技术,有选择地让学生观看影视节目,如某个有意义的影片,某个有重大意义的新闻,然后在课内开展讨论,发表个人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拓宽学生信息储存量。另外,对于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有选择地运用声像媒体,在良好的写作情境下,激发学生的愉快情绪,老师不设定框架,只是指导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即“由外到内”、“从远至近”、“从整体到部分”等观察的基本顺序,让学生自由想象,自由思考,自由发挥,自定命题,然后,分小组讨论,交大组评定,激发学生“想写”、“爱写”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自主写作的乐趣。 综上所述,学生在语文作文写作探索的过程中,要多读书;多观察;多思考;学会审题;学会措词;布局谋篇;巧用教材;适当利用课外活动;借用现代信息技术媒体,学会要注重“授人以渔”,在学会作文的前提下,培养实际的运用能力,从而达到作文学习的预期目的。 (作者单位:湖北省水果湖高级中学)
作文三:《论作文创新思维_中学生作文》3600字
苏东坡曾说过:“文章最忌随人后”,陆游也说过:“文章最忌百家衣”。作文是思维成果的展示,作文创新首先是思维要创新。作文思维创新,能使文章思想独到、新颖而深刻。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高智能活动。它具有一般思维的性质,又具有独创性、突破性和新颖性。创新思维的结果是实现知识和信息的增值,这是一般思维所无法比拟的,这些正是我们作文所必备的。培养学生作文创新思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命题创新
作文的成功,首先取决于命题者的指导思想与教学观念的更新,取决于作文命题的开拓与创新。
命题创新首先要启迪学生的思维。为此,我们应当让学生学会以语言为工具进行思维,并把思维的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从而掌握人类这一最基本、最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增强学生凭借语言进行思维的能力,是语文学科特有的任务,也是作文训练的主要目的之一。比如,《出发——到达》一题,可以让学生生发联想,用读者本身的人生体验去理解感受,转换成与自己感受相吻合的人生经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航程,一个追求的目标达到了,又要去追求另一个目标。“出发”和“到达”不就是人生不懈追求的艺术写照吗?悟透了这一层,结合人生实际进行联想,“追求”无时无处不在:学业的进步,友情的发展,事业的开拓,科学的探索,品行的提高,人性的完善,民族的振兴——所有这些都是切合题意的表现题材。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出发”和“到达”的认识不同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与思考。
其次,命题创新还可以从发展学生个性方面着手。由于学生成长的家庭及社会环境不同,由于学生个人性格、爱好等方面的不同,我们不能否认,人是有千差万别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就应看到学生在兴趣爱好、思想认识、情感情趣等方面的差别。正视这些差别,采取话题作文、自命题作文的形式,就能为每个学生展示他们的个性和成长提供机会,从而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发展。
二、思路求新
突破思维定势,对同一问题探求不同的甚至是奇异答案的思维方法,对于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创造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学生看到一个作文题,往往囿于习惯性思维方式,正像心理学家由贝弗里奇所说:“在思考同一问题时,我们的思想往往重复同样的途径,这是因为各个观念已经合成为一个固定的思维锁链。习惯性思维程序的造成就好像条件反射一样,这样往往不能使人摆脱无益的思想途径。”这种消极的思维模式严重束缚了人的独创性,以致不能看到事物的另一面,人云亦云,写出的的文章缺少个性,缺少新意。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文题多角度、多侧面地思考,深入挖掘题目的含义,从而使学生独辟蹊径,写出有新意,写出有创见性的文章。
比如,以“说冰”为话题,让学生写一篇借题发挥、托物寓意的文章。一般学生可能就冰说冰,说冰清玉洁,说冰凉冰冷。此时,我们就可以指导学生多向思考,拓展思路:从“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引发出学生胜过教师的观点;从冰由水结成后体积增大,引伸出人在不同环境中可能被塑为不同形象的道理;根据冰与水本为一家,可是结成冰后却高高在上的情况,讽刺那些蜕化变质的人等等。
三、材料喜新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科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需要新颖的材料作基础。那么,生活就是我们作文材料取之不尽的源泉,我们可以从生活中搜集、整理材料,进而发挥想象能力,凭借其中丰富的人文意蕴成为哺育学生感知能力的温床,充分而准确地占有源于生活的材料。比如:《一个落榜生的日记》表达的是“诚信”的主题,这篇作文写了五天的日记:7月7日这一天,“我”因为诚信,并未把背好的文章抄到卷子上去,而是努力写出自己的作文。8月25日这一天,记“我”落榜,无力复读,去给一个服装店的老板打工。因为诚信不愿在价格上欺骗顾客而被解雇。9月25日,“我”一心一意学美容。11月25日“我”拥有了自己的美容院,并且诚实守信地开展经营活动。这篇作文的材料就是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在中学生的生活中具有一定的新颖性。
四、体裁出新
美的事物应当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的统一。一篇作文仅仅有美好的内容而缺少形式的美观,仍然不能称作美文。在历年高考中,都会出现许多体裁新颖的作文。比如,有写寓言故事的,有写话剧的,有写书信体的,有写会议记录的,有写日记体的,有写文言小说的,有写新闻的,甚至别出心裁写就诊报告、寻物启事、数理化公式、说明书的,等等。形式的创新确实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千万篇作文中,如果有一篇体裁新颖的作文,会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心情一爽。
五、语言思新
语言是最具个性化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最具个性化的作家是最具个性化语言的作家。把几部名著拆开后混杂在一起,我们从中拣拾几页,仅从语言方面便可以区分出是哪位作家的作品。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文章的载体。文章要有新意,所运用的语言也必须具有个性。
语言创新可以从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用修辞、意蕴深厚方面下功夫。
词语生动首先建立在准确的基础上。法国作家福楼拜说:“我们不论要描写些什么事物,要把它表现出来,只有唯一的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只有唯一的动词。要赋予它性质,只有唯一的形容词;人们应苦心探索,非要找出这个唯一的名词、动词、形容词不可!仅仅找到这些名词、动词、形容词的相似词,千万不要以为满足,更不可因为搜索困难随便用一个词来搪塞了事。”词语的灵活搭配更需要打破常规,大胆想像,敢于创新,这样就可以把静态的事物写活,把动态的事物写得更加逼真,把平常的事写得形象动人。如“我是常常去读山的,远远的读其苍茫,近近的读其清幽;精读其豪放,细读其沉淀。读青、读绿、读和谐、读静谧。”这一“读”字就是应超常搭配的需要产生的。
句式灵活常常表现为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语序的选择等多种形式的灵活安排。如“宫廷的猜忌、冷漠、倾轧、空虚像阴影死死揪住她的心,让她颤抖;异域的寂寞、无助、排挤、思乡却又像寒流时时侵袭她的心,让她惊骇。和亲的队伍浩浩荡荡,待嫁的少女举目无亲,戍边的将士浴血奋战,无辜的父兄沙场喋血。”这个片断准确表现了昭君面对心灵选择时的矛盾心理,前面两个句子是长句,成功地渲染了昭君进退两难矛盾犹豫的压抑感,后面的几个句子是短句,准确地描绘了战争造成的一幅幅惨状,营造了促使昭君痛下决心的催人力量。整散句是字数相近,结构相似,内容互相补充、互相映衬的句子。“失金者小失,失友者大失,失信者全失。”“没有诚信的滋润,心灵也将干涸,灵魂都会枯萎,生命也将失去意义啊!”整散结合在表达上会产生明显的效果。整中有散,散句就使语气有舒缓之处,也使文章显得摇曳多姿、舒卷自如;散中有整,整句就成了文眼,起到突出、强调作用。
修辞可使文章语言有色彩,能让读者产生种种感受,甚至调动想像和联想,在心中唤起某种影像。比喻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应用比喻关键是要准确、新颖,能反映事物的特点,喻体要新。如“妻子如钟表。漂亮时髦的妻子像手表,随身携带,一刻不离,大家都看得见。老实的妻子像挂钟,只在家里尽她的义务,但不能跟丈夫到外面去。泼辣的妻子像闹钟,只能在家里,她发脾气时,即使是更深夜静,也会放声大闹。健康的妻子像老牌的手表,久用不坏。文弱的妻子像冒牌钟表,一碰就坏,屡修屡坏,派不上用场。”这段比喻新奇而合理,广博而贴切。善用排比可以扩大表达的容量,形成磅礴的气势。比如:“人生之舟,不堪重负,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失去了美貌,有健康陪伴;失去了健康,有才学追随;失去了才学,有机敏相跟。但失去了诚信呢?失去了,你所拥有的一切:金钱、荣誉、才学、机敏……就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如过眼云烟,终会随风而逝。”好的作文还善于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借此展示自己的积累,扩大文章的容量,增强文章的辞采。如:“选择永恒,需要‘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需要‘金戈铁马去’的慷慨志向;选择永恒,需要‘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寻,需‘要留清白在人间’高洁。”
文句有意蕴主要表现为句子含有丰厚的内蕴,追求警策性、哲理性与形象性的有机结合,使句子增加厚重感,让人读后产生思想的享受,以及联想的收获。要写出文句的意蕴,需要常常对事理进行深入的思考,需要常常优化自己的语言习惯。只要有心追求,就会发现,很多时候,写一些这样的句子并不难。如关于生活、思想、学习等,我们完全可以写出类似高考作文中这样一些哲语佳句:“一次心灵的选择是一次生命质量的提高”,“在人生的关节和转弯的地方,要学会转身”;“一生都追赶春天的人,他的生命一定是一朵永开不败的花朵”,“我们的生活是一本书,在每一页晴朗的日子上,都闪耀着太阳鲜红的印章”。
“创新是一个民族不竭的动力”。作文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开放的思维、健康的情感、高雅的情趣、生动的个性以及提高全民族思想、文化素质的重要阵地。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勤于思考,追求创新,久而久之,就能开拓学生的思路,打开创新的大门,见到应有的效果。
作文四:《论农村中学生作文教学如何走出困境》2000字
论农村中学生作文教学如何走出困境
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份,它是语文水平和素质的重要尺度和综合表现。农村中学由于经济、文化等诸方面原因,作文教学水平比城市中学偏低的现象较为普遍,导致教师怕改作文,学生怕写作文,作文教学效率低,学生作文水平低,这无疑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如何改变这一现象以提高农村作文教学的质量,针对这一问题我根据农村中学的特点,结合作文教学的理论,谈谈我的几点认识。
(一)写真事、抒真情,写出农村特色
首先,坚持“只写了解的东西”的原则。
自己了解的人、事、物容易写得生动具体。道听途说的材料一进入文章就会出现破绽。因此,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只有立足于农村,让学生描写自己了解的农村生活才能走出困境、农村的世界虽然是朴素的,但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同样能够发掘出区别于城市的闪光点,比如:农村孩子从小频繁接触大自然,对农村的自然风光有着丰富的认识和深挚情感。郁郁青青的山林、汨汨流淌的小溪、落日炊烟、曲径通幽――这一切都烙上农村的印记,又能给以农村孩子美的熏陶,奠定他们抒写真善美的基础。
其次,体验农村生活写日记。
农村学生自有玩乐的地方,上树摘果、下河摸鱼、养鹅赶羊等给他们带来深切的感受。在教学中,语文老师还应鼓励他们体验生活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农活,然后记录下来,在老师的带动下相互讨论,在劳动中,你做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以达到拓展范围的目的,这样一篇富有生活气息、富有童真童趣的文章便产生了。
(二)拥有素材后,力求具体细致
无论描写什么,材料都应具体实在,不能抽象笼统。只有具体鲜明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并能使人读后如临其境,产生共鸣。比如有老师这样强调作文“六不准”:不观察、不体会不作文;不熟悉不作文;不精练的话不说,如果是写天气,冷天不用冷字,热天不用热字等。如在描写冷的片断时,有的写:“一片西风吹过,第二天早晨房子白了、树上白了、地上也白了。上学的小弟弟放下帽子耳朵,小妹妹戴上大围巾”有的则写:“大雪过后,房檐下挂着一排冰溜儿,行人身穿大棉衣,头戴大皮帽,但还是把脖子往下缩”等。这样经常强调,语言精练具体了,作文也就有了感染力。
(三)教法应创新
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非一朝一夕能改变,但经常在教法上探新路却是每位中学语文教师可以做到的。
1、教师应身先士卒
许多语文教师教人作文自己却不会作,虽然现在的教材都是名家妙文,但对于农村中学生而言却是遥不可及。他们不会去自主欣赏,而老师的文章学生是乐意学的。因此老师自己先作一篇来谈其中包含的生活体会,写作技巧引起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的写作热情。
2、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作家王蒙说:“没有精神上的自由驰骋,就没有文学”可见,离开了想象就写不出好文章。那么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呢,本人认为:平时教学中一些课讲解时,做好引导,比如沈复的《童趣》一文就极富想象力,蒲松龄的《山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等无不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我们在教学中应好好利用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身边事物而发挥想象。
3、批改作文激发兴趣
农村中学生的作文质量不高是事实,但却是他们冥思苦想的结果,来之不易,理应受到老师的尊重和理解。因此老师在批改时首先做到的就是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一个精当的词,一个优美的句子,一次小小的进步都应给予鼓励和肯定的。
老师在批改时应快,趁热打铁,让学生尽快体会成功的喜悦,看到不足或进步。同时作文的批改应解决具体问题,不仅是评改字、词、句,还应指出修辞、语法上的不足,更应在谋篇布局、详略安排等问题上细致修改。
4、厚积薄发,提高写作兴趣
古人云:“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提高写作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首先,广泛阅读课外书,吸取前人经验,周末可以不布置作文,但可以到图书室借一些报刊、杂志,让学生带回家阅读。班上学生也可以凑钱订一两份杂志――《读者》、《辽宁青年》、《意林》等广泛阅读。
其次收集农村素材。在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同时,要强调置身其中,五官并用,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通过视觉、听觉、触觉来体验农村的乐趣和特点,记录好只言片语,在真正写作时引用进去。腹中不空,成文便易,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也就调动起来了,兴趣有了,内容丰富了,农村特色也得到体现。
5、模仿走向成功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难度,又收到明显的效果。我们在教学中可以从仿句、仿文使学生看到名家之语,可以出于已口。当然,模仿不能硬套,力求创新。
总之,农村中学要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绝非易事,它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老师要立足于农村这一现实,提升自我,探求新路,引导广大的农村中学生写作文能有新意,有特色。
作文五:《论中学生作文的个性化》2300字
论中学生作文的个性化
作者:廖中良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教研天地 ) 》 2007年第 05期
“ 文章自古无凭据,唯愿朱衣暗点头。 ” 这句话大概最容易引起中学生的共鸣了。问题是什 么样的作文最容易引起老师 “ 暗点头 ” 呢?这就需要研究中学生作文的特点。我认为,中学生作 文特别是考场作文最大的特点就是所有的学生都写同一个话题,所以相互雷同、千人一面的现 象是难以避免的。有一年高考话题为 “ 圆的想象物 ” ,湖南省竟有八千多考生把圆想象成太阳, 阅卷老师每天都被无数 “ 太阳 ” 炙烤着,想想都令人丧气。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写作 文,首先就要研究怎样避免和别人写得一样,怎样写出自己的个性来。老师最看中的是什么样 的文章呢?毫无疑问,他们最希望从千人一面的冷漠中发现一张动人的脸,一副有个性的面 孔。这样的面孔给老师的感觉就像是燥热的夏天吹来了一阵清爽的风。因此,学生在写作中能 否融进更多个性化的因素,是其能否脱颖而出的一个关键。而所谓的个性化写作就是在写作中 丢掉常规的东西,只写对你而言真正有意义的内容,不管是写一个关于自己的还是别人的故 事,不管是写一则历史故事还是现实生活的轶事,都应当是你独一无二的东西,你应该运用你 的想象力和丰富的细节描写赋予它生命力。
一、写出独特的思想认识
学生写文章的最大问题是千篇一律,所谓个人的观点也都是一些人人熟知的空洞的大道 理,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缺少独立思考,缺少自己的认识和思想。而要避免这一点,可以从以 下两个方面入手。
1、选择新颖的角度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都会有不同的角度,而不同的角度会导致认识深浅不一,文章写出来效 果自然就不一样。无论你说如何深刻地认识了一个事物,若只有一个常规角度,那无疑还是一 句空话。其实,所谓创新就是在合理的范围内稍稍偏离一下常规的角度而已。个性化写作最主 要的是独具慧眼,在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角度上独辟蹊径,表现出文章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来。因此,文章要写得别出心裁,与众不同,就必须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即能自由思想,敢 讲真话。至于其他写作方法都是技术,技术容易学会,而独立的思想、人格、精神最难养成。 中学生虽有幼稚的一面,但对社会、人生、未来也有他们自己的看法和理解,有时甚至是真知 灼见。例如,有一次作文比赛,出题者让学生以 “ 财富 ” 为话题,给出了健康、知识、家庭和金 钱四个选项让学生去立意。大部分参赛者都用前三个选项来立意,只有一个家境贫寒者把金钱 作为自己第一位的财富,言人所不敢言:
像我选择金钱,因为我要给父母一幢大房子,让他们停下日夜为生活而奔波的脚步,憩息 在这温暖的港湾,安度他们的晚年。决不能让他们像邻居王大妈一样操劳一生,风烛残年仍没 有生活的保障。
我选择金钱,因为我想拥有一个大书房。我爱读书,我要在书房里放我喜欢的书:莎士比 亚、昆德拉、伍尔夫、曹雪芹、钱钟书 …… 看他们的作品,仿佛听到他们智慧的话语、深沉的 喟叹,仿佛在和他们做无保留的推心置腹的不设防的交谈 …… 想到此,我的心都醉了 …… 再也 不要像现在,只能在书店因蹭书看而遭店员的白眼。
这位寒门学子对金钱有着与众不同的刻骨铭心的理解,并敢于把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表现 出来,没有矫情的人云亦云,这不正是个性化的魅力吗?因此,在写作教学中,要使学生在文 章中体现出有个人价值的思想来,教师就要鼓励学生敢思、敢想、敢于有批判性思维。思想的 收敛必然导致精神的禁锢。
2、挖掘足够的深度
我们平时看报纸、读杂志、听讲话,大部分都未留下什么印象,就是因为这些文章、讲话 只起到了传递信息的作用,没有自己深入思考生活后得出的闪着思想光辉的认识。而一篇文章 或一次讲话如有了新思想的火花,就如闪电划过长空,给人留下永久的记忆。试想一想,古文 名篇之所以能流传而成为经典,除语言美之外,大都因为他们说出了一种前人没有说过的新思 想。譬如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 “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 ,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 “ 夫祸患常积 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 等等。这些语言裹藏了深刻的思想和哲理,因而闪耀着智慧的光 华。它们之所以流传千古,就是因为这些新思想都是作者对生活认真思考的结果。而我们的学 生写文章总是端起作社论的架子,好像自己的文章将登在《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上,下笔不 由得庄重起来,写出来的文章很像领导的报告,都是滥俗的大话套话。思想含量的稀薄和缺乏 新鲜动人的刺激是许多学生作文的弱点。而写作是走自己的思想路线,是促成学生自己成为一 个独立的思想者。很多时候, “ 自己的 ” 甚至比 “ 正确的 ” 更重要。人的思想就像降落伞,只有打 开才起作用。写文章就是打开自己思想的降落伞。
独立的思想从哪里来呢?从读书中来。语文教学的独特性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作有价值的 思考阅读,优秀作品的深刻思想常常隐含在艺术形象中,具有极大的混沌性和模糊性。所以对 它的理解、阐释必然是多元的,甚至是无穷无尽的,应当常读常新,要给学生带来创新性发现 的喜悦。让学生独立思考、成为思想的主体。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深刻的 认识能力,从而在生活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二、写出独特的审美情趣
写作中学生经常抱怨自己的笔力太差,总是抓不住要表达的东西。这种窘境既与思想不成 熟有关,也与词汇量、表达技巧准备不足有关。这就需要注意语言的密度与精度。
1、增加词语密度
“ 密度 ” 就是要在有限的文字空间内,有质地的词语要维持足够的密度,包容尽可能多的信 息,满足读者对美感要求的分量。许多学生的作文没有曲折成趣的意象,没有新鲜生动的用
作文六:《论作文教学中学生情商的培养》3400字
论作文教学中学生情商的培养
摘 要: 作文教学中的智力因素包括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与组织能力等;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情感、兴趣、性格、意志等。研究表明,人的智能潜力开发,必须通过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那些意志坚定、情绪稳定、有自信心的儿童智育往往发展较快。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必须在重视学生努力因素培养的同时,努力抓好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xzbu./7/view-7968802.htm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 作文教学 非智力因素 培养措施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情感”三个方面的整合。在对作文教学的指导意见中,出现了这样一些词语:“兴趣”、“自主”、“自信”、“真挚”、“真切”、“主动”等,引人注目,令人深思。它们是“态度与情感”的标识,其中蕴涵的信息简言之即关注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然而,在现实的作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都过于注重对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非智力因素对学生作文能力的影响,以致常常出现“有心栽花花不开”的现象。深究其因,我们可以看到非智力因素在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必须在重视学生智力因素培养的同时,努力抓好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一、激发写作动机
学习动机是促进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的性质直接影响学习的态度和学习效果,决定学生的努力程度。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中学生的动机特点,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写作不是仅仅为了将来的中、高考,而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张志公先生曾说:“现在处在信息时代,无论交流的手段多么先进,多么发达,‘写’永远是需要的、重要的,而且越来越重要。现代化建设无论干哪一行,都应该能读能写,而且写得好,写得快。”只有学生认识到自身的发展需求,认识到写好作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们的作文行为才会是自觉的、自主的,才能克服盲目性,写作的心理动机才能被激发出来,真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写作动机被激发出来了,才能产生高度的写作热情,自觉地观察生活,观察社会,辩证地思考,主动练笔。赞可夫说得好:“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动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二、培养写作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首先必须感兴趣。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索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它是一种对智力活动有重要影响的非智力因素。浓厚的兴趣会使人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推动人兴致勃勃地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对作文的态度呈现逐渐淡化的趋势,老师布置作文后,很多学生总是表现出“不得已而为之”的消极态度,应付了事。因为缺少兴趣,他们才觉得作文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一种精神重压,所以产生了应付心理。写完了,也就可以交差了,至于评价如何,那是老师的事。要避免这一现象,必须在激发学生写作动机的同时,努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兴趣成为他们作文的“激素”。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并力求参考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是带有情感的个性意识倾向。写作是一项艰苦劳动,学生对此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涉猎有关知识,不断开拓视野,从“要我写”变成“我要写”。要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就要让他们在与写作有关的活动中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让他们在整个过程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作的欢乐,因此,教师应多诱导、多鼓励。诱导的手段应因人而异,因势利导;或从生活实例及日常交往出发,讲清写作的重要作用,使其学以致用;或以文坛轶事,写作佳话为由,挖掘写作的独特“蕴味”,使之寻幽探胜;或从欣赏名篇
佳作,名联警句入手,使其认识“文以载道”的功用,使之陶冶性情。鼓励的方法也应各种各样,各臻其妙:可以利用“作文批改”的机会,与学生加强双边情感的交流;可以借助学困生的点滴进步,恰当发挥,促其自信;可以推荐学生佳作给各级报刊,使其有所得;可以编纂“班级文选”交流借鉴,使之各取所需。总之,只要教师善于抓住时机,捕捉亮点,就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学之”、“好之”,以致“乐之”。培养学生喜欢写作的兴趣,要做到三句话: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让学生不受任何限制地自由表达;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喜悦。只要学生真实地叙写了人和事,倾诉了真情实感,即使语言还很稚嫩,甚至有不少毛病,结构上也不够合理顺畅,这样的作文就应该肯定。即使第一次作文写得不符合要求,经过帮助,学生自己修改好了,二次作文也完全可以打好成绩。每一次成功,一次又一次成功,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会在心理上不断地增添自信心和进取心,对作文的感情就会与日俱增。帮助学生消除对作文的恐惧感和畏难情绪,使他们感觉到写作文不是一件难事、苦事,而是像学骑自行车那样容易、听偶像唱歌那样开心,那么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就大有希望了。
三、唤起竞争意识
竞争可以促进学生追求超越自我和他人不断进取的心理,有利于发展自我意识,大大推动作文教学。要培养竞争意识,就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因为自信心是竞争心理的前提和基础。首先,教师要对学生学好作文充满信心,并以自己的信心感染学生;其次,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在掌握知识、运用技能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增强自信。最后,在作文教学中,肯定成绩,鼓励进步,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有利于唤起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竞争心理。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两个作文本,一本是“草稿本”,一本是“正式文本”。在适宜的情境中,让学生放手去写,教师只大概看一下内容,掌握整体写作水平,予以评分,但不改文句,是为了及时反馈给学生,以满足他们的期盼之情。发下去后综合评点,教师阐述这次作文的总的看法。个别立意新,观察细,思想深刻或有独到见解的文章,让同学上台朗读,其余学生欣赏,大家共同点评:这篇文章好在哪里,还有哪些不足之处,你对哪个部分印象最深,再请个别作文中有代表性错误的学生朗读自己的作文,请大家评点。最后,老师总结、表扬、鼓励学生吸取别人可取之处,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开展比赛,看谁的文章修改得好,抄写到“正式文本”后,再次表扬,并将好文章张贴在班级的“作文园地”或黑板报中,或请家长寄到各种学生的刊物上,这不但是对学生的肯定,而且能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四、锻造写作意志
意志是人在行动中自觉克服困难,以达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完成各种学习任务的基本保证。从心理学角度看,写作过程不仅是智力活动过程,而且是人们自觉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的意志过程。从材料的获得到文章的形成,无不需要意志的伴随。写作素材的积累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长期细致的观察,观察需要认真细心,注意力高度集中,有时为了了解整个活动过程或对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比较,还需要长期的观察或反复观察,如果没有一定的自觉性、自制力,缺乏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观察就会半途而废。在动笔写作过程中,审题立意、布局谋篇、谴词造句,都需要反复思考,认真推敲,经过一番艰苦的脑力劳动。如果缺乏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写作就会有始无终,至少不能善始善终。中学生写作常常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除了缺乏素材和表达能力差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的学生意志力不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切记要注意培养学生完成任务的自觉性、排除干扰的自制性、处理问题的果断性、贯穿始终的坚持性等良好意志品质。
五、培养积极情感
叶圣陶先生曾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创作离不开灵感和激情。如
何唤起学生的创作激情呢,第一,命题重在动之以情。作文命题要拨动学生内心复杂情感的琴弦,从而开发出他们那灵魂深处的宝藏。第二,指导重在导之以情。教师要认真写好“下水”文章,并指导学生欣赏,体会里面蕴含的真情实感,从而引起他们心灵的颤动。同时教师也必须做到既教作文,又教做人,使学生热爱生活,自觉观察体验生活。第三,批改重在晓之以情。写评语时,不对学生作冷冰冰的评价,而对学生内心感情表示理解。在情感交融的理解中使学生获得启迪,使他们的情感始终走在正确轨道上。
总之,教师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若能千方百计、持之以恒地培养、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作文七:《中学生优秀作文:论生命与死亡-》5000字
中学生优秀作文:论生命与死亡
让学生如华丽的夏日花,死了,如美国的秋叶。
- 题词
朋友,你读过玉华还活着吗,
这本书讲述了上世纪中叶的封建房主家族从繁荣到衰落,从生活到死亡的故事。它生动地展示了那个时代的悲剧和那个时代的悲伤。最后,主角福克理解生活的意义: 出生和活着。
他知道那天的夜晚是短暂的,夜幕从天上掉下来,他看见那大片土地bare满了他强壮的胸膛,这就是召唤的姿势,就像女人们召唤他们的女儿一样,土地召唤了晚。弗格森的灵魂叫他住。
健康是死亡的开始,死亡是生命的延续。
童年我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巫师,星星会对我耳语,天空会倾斜对
我,与它的傻的云彩和彩虹戏弄我。我认为孩子的生活即将开花,它是在温暖的爱和安静的神秘潜伏,充满了爱和希望。
我成了一个青少年,生活已成为河流的奔腾。我的未来来自山顶,来自海洋深处 ,它使我的腔热突然沸腾。在这一点上,生活的意义在于不懈的追求。
然后我进入了高耸的年龄 - 中年。我不再是一个孤独的旅行者,伴随着我的爱和我亲爱的孩子。我为这一年我感到自豪,因为我承担了另一个神圣的使命:从我的家庭和社会的希望。中世纪的主题,可能是:责任。
接下来,我升级到老人。
一个年轻人说:年轻人会看到奇怪的场景,老人会梦见奇怪的梦。那个年轻人比老人更靠近上帝。因为奇怪的场景比奇怪的噩梦是一个更清晰的启示。不可否认的是,世界就像葡萄酒和醉酒。虽然年龄的巨大好处是理解能力的理解,而不关心美德的感觉和感觉。老人的沧桑经历了更加平静。他可以沿着街道走,看到美丽的街道停止;看到移动场景停止;有机会穿过街道,然后回头看人群和交通,到不可知论的方向。
少年看风景没有改变梦想,梦想模糊,月亮朦胧,繁华,美丽的马蹄仍在响, 金色的鸟的心也拍了翅膀。会很高兴他是一个老人,更多的内部空间,有点多一点平静。 我闭上眼睛,形状和形状隐藏起来,只看到了。
我听到了沉默的话,当听到这个词的时候。
我把思想空了,不要以为它很清楚,很清楚。
生活,繁琐和复杂。可以做到以上三点,简单大的事情,比老人。从青少年到老年,不要掉进河里,经常想到河边的风景;从老人看到青少年,不赶上天空,而是真正成为天空。 最后,我会面临死亡。
生活就像过海,我们都在这艘船上见面,死了,我们将到达另一边,每一个到世界。是的,死亡是永远的生命的一部分,充分的脚在进行中。
死亡,人们总是逃避这个问题。在我看来,让人觉得恐惧是装饰品的死亡,而不是死亡本身。呻吟与痉挛,变色的面孔,朋友哭泣,黑色的哀悼和葬礼,等等,所以死亡是如此可怕。
其实,不要害怕。
因为报复 这是值得死的,爱的心是对死亡的蔑视,荣耀的心是追求死亡,悲伤的心飞到死亡,恐惧的心充满了人们专注于死亡。这是逃离的唯一途径。
死亡基本上可分为两种。有死亡,没有为死亡做准备。
突然死亡是没有准备被死亡杀死。死亡的准备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冷静地记住自己的生活,就像一条长长的河。
世俗纠缠,在死亡的背景下,它通常有魔法,异常浅,人们都开放开放,有超越的对象
外。
死亡是一种给予人类的恩典,如果我即将死亡,我必须回到自然。这不是简单的复古和重复,而是对自己的人类关怀和同情。人类属于自然,从巨大的古老水域来到了船的另一边的巨大一边。
我想死在一个灵魂可以飞的地方 - 西藏。
高原的荒凉荒野的脸上,潜水下来也看到鹰眼,分散在山顶器官的顶部,牧羊脸表面永恒的微笑,那一刻,我想我会真的 什么是生命叫白色,
它是天堂和地球的本质,这是一个伟大的机会。它是一个无限长链的闪光的戒指,它是好运的单数组合。被无尽的冰川包围的雪,虽然他们是恒定的,但没有生命,只有人才是世界上最活跃的冰和雪的生活,人类的灵魂可以在浩瀚的世界之间自由飞行。我们自然会从大自然,最终会回归大自然,所以请珍惜这短暂的旅程。
秃鹫一般吹口哨,翱翔,隐藏在天空的尽头。
作文八:《论作文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2100字
论作文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21世纪是“创造教育”的世纪,综合固力的增强,高新技术的应用依靠大批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这种人才的培养依靠科学的教育。语文学科作为各门学科的基础,在创新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作文是学生语文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综合运用,也是语文水平和语文素质的全面反映,更是创新教育的落脚点。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有创意的表达”,这就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写作教学中,把学生从传统的低效的困境中解脱出来,克服怕写作文,写不好作文的状况,就是要在写作教学中,着眼于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创新精神的培养,以适应快速发展的时代潮流。本文试就作文教学中创新精神的体现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谈一些认识、体会和做法,以求与广大同仁探索一些作文教学的规律。
一、引导学生勤观察,多动脑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将物象转化为表象的桥梁,人能否敏锐地感知客观事物,能否较多地、较快地将物象转化为表象,就要看他是否有较强的观察力。因此,观察力的强弱也是衡量写作水平的一个标志。观察是写作必不可少的途径。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社会和大自然是广阔的天地,为了让学生写好作文,要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到社会中去,去发现和描写新人、新事、新风尚。走向大自然去观察春天的桃红柳绿、鸟语花香:夏夜的稻浪滚滚,蛙鸣阵阵:秋野的瓜果遍地,桂花飘香:隆冬的玉树琼枝,山河银装。烈日里去昕蝉鸣,月光下去漫步,灯影下去捉迷藏,去看黄山日出,庐山飞瀑,到海边拾贝。通过观察体验如诗如画的生活画面,学生定会触景生情,大开思路。写出《我爱家乡的山和水》《愉快的假日》等之类的作文。
二、引导学生多阅读,勤积累
写文章过程,是一个“调动”的过程:调动思想,调动经验,调动材料。可调动之物从何而来?要靠平时积累,如看到鲜花,听到鸟语,闻到芳香,想到一首好诗,尝到一种美味,学了一句名言,悟出一个道理,以及得知了古今中外人、事、物、景、理等等。上至宇宙变迁,天下大事;下到蚂蚁搬家、蛐蛐争斗;鸡啼、猫叫、狗吠、钟闹……都应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和做法,先占有,后备用。输入到大脑,经筛选、提炼、加工,再根据信息拟题、构思、布局谋篇,连缀成文。积累的主要渠道是阅读。首先要加强课内阅读。其次要充分开展课外阅读,开拓学生视野。一是每年要求学生读5―8部优秀长篇小说,如《青春之歌》、《红岩》等作品文笔优美、思想健康,能使学生不但在语言文字,写作技巧上受到训练,而且在思想上受到熏陶。二是要求学生每天阅读《中国青年报》、《语文报》等主渠道报纸,从读报中,吸取新观点,把握主旋律,得到启示,提炼观点。三是引导学生摘录文章中的精彩片断,妙词佳句,并能够熟练背诵。四是抄范文,要选一些名家名篇及全国作文大赛中专家、学者首肯的获奖作文、中考、高考中满分作文等加以抄写,边抄边动脑,人家为什么这样写,好在哪里?自己分析,好的东西找出来了,自己今后自然而然就会模仿,这时不会是生搬硬套,机械模仿,而是经过消化吸收,已经变成自己的东西了,厚积才能薄发。在占有大量索材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每天或几天写一篇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文章,日积月累,用不了几年就会形成一座天然的散发着浓郁生活气息的宝库,在这闪耀着金色的宝库中,积累了学生对生活的深沉思考,也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并且定期把学生的作品在全班展览,让学生互相阅读后评出优秀作品,这样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会更加高涨。
三、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
写作的一般步骤为:“拟题―立意―选材―组材―构思―成文―修改”。教师要注意学生驱遣语言、驾驭材料、谋篇布局、过渡照应、起承转台等能力的培养。在结构、技巧方面进行不断尝试,在渗透写作技巧时,注意学生实际能力,不拔苗助长:及时巩固、消化写作知识,反复练习,不断变换练习的内容和方式,让技巧的使用形成一个不断实践、积累、创新的过程。
四、在写作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纯粹是闭门造车,把学生禁锢在教材单元训练框架里.严重束缚了学生个性发展,严重封闭了学生的思路。使学生作文造成千人一面,缺乏个性,更没有刨造性火花的闪现。其实,作文写的是自己的所见所闻,抒发的是真情实感,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需要心灵的自由,思想的解放。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解放思想,突破束缚。一是要让学生自由选取材料,真人真事可以写,书上看的,大众媒体传播的,街头巷议听来的可以写,虚构的故事也可以写,努力拓宽写作空间。二是强调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三是形式上要不断创新。随着对文体要求的日趋淡化,作文创新教学要突破固定的模式,鼓励学生创新,敢于出“格”。只要符合写作角度,可以不限文体。四是自定写作角度、自定题目、自我布局。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教师可只介绍具体的写作方法,鼓励学生放开手脚,进行扩散思维,自我确定写作的侧重点,强调个性的抒发。
总之,文章非天成,妙手靠苦练。作文的“秘诀”是没有的。只要肯下功夫,勤观察、多阅读、勤积累、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欲,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反复斟酌练习,认真修改,就会拥有左右逢源得心直手的“神来之笔”。
作文九:《中学生优秀作文:论生命与死亡》1500字
让学生如华丽的夏日花,死了,如美国的秋叶。
- 题词
朋友,你读过玉华还活着吗?
这本书讲述了上世纪中叶的封建房主家族从繁荣到衰落,从生活到死亡的故事。它生动 地展示了那个时代的悲剧和那个时代的悲伤。最后,主角福克理解生活的意义:
出生和活着。
他知道那天的夜晚是短暂的, 夜幕从天上掉下来, 他看见那大片土地 bare 满了他强壮的 胸膛,这就是召唤的姿势,就像女人们召唤他们的女儿一样,土地召唤了晚。弗格森的灵魂 叫他住。
健康是死亡的开始,死亡是生命的延续。
童年我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巫师,星星会对我耳语,天空会倾斜对我,与它的傻的云彩和 彩虹戏弄我。我认为孩子的生活即将开花,它是在温暖的爱和安静的神秘潜伏,充满了爱和 希望。
我成了一个青少年,生活已成为河流的奔腾。我的未来来自山顶,来自海洋深处 , 它使我的腔热突然沸腾。在这一点上,生活的意义在于不懈的追求。
然后我进入了高耸的年龄 - 中年。 我不再是一个孤独的旅行者, 伴随着我的爱和我亲爱 的孩子。我为这一年我感到自豪,因为我承担了另一个神圣的使命:从我的家庭和社会的希 望。中世纪的主题,可能是:责任。
接下来,我升级到老人。
一个年轻人说:年轻人会看到奇怪的场景,老人会梦见奇怪的梦。那个年轻人比老人更 靠近上帝。因为奇怪的场景比奇怪的噩梦是一个更清晰的启示。不可否认的是,世界就像葡 萄酒和醉酒。虽然年龄的巨大好处是理解能力的理解,而不关心美德的感觉和感觉。老人的 沧桑经历了更加平静。他可以沿着街道走,看到美丽的街道停止 ; 看到移动场景停止 ; 有机会 穿过街道,然后回头看人群和交通,到不可知论的方向。
少年看风景没有改变梦想,梦想模糊,月亮朦胧,繁华,美丽的马蹄仍在响, 金色 的鸟的心也拍了翅膀。会很高兴他是一个老人,更多的内部空间,有点多一点平静。 我闭上眼睛,形状和形状隐藏起来,只看到了。
我听到了沉默的话,当听到这个词的时候。
我把思想空了,不要以为它很清楚,很清楚。
生活,繁琐和复杂。可以做到以上三点,简单大的事情,比老人。从青少年到老年,不 要掉进河里,经常想到河边的风景 ; 从老人看到青少年,不赶上天空,而是真正成为天空。 最后,我会面临死亡。
生活就像过海,我们都在这艘船上见面,死了,我们将到达另一边,每一个到世界。是 的,死亡是永远的生命的一部分,充分的脚在进行中。
死亡,人们总是逃避这个问题。在我看来,让人觉得恐惧是装饰品的死亡,而不是死亡 本身。呻吟与痉挛,变色的面孔,朋友哭泣,黑色的哀悼和葬礼,等等,所以死亡是如此可 怕。
其实,不要害怕。
因为报复 这是值得死的,爱的心是对死亡的蔑视,荣耀的心是追求死亡,悲伤的心 飞到死亡,恐惧的心充满了人们专注于死亡。这是逃离的唯一途径。
死亡基本上可分为两种。有死亡,没有为死亡做准备。
突然死亡是没有准备被死亡杀死。死亡的准备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冷静地记住自己的生 活,就像一条长长的河。
世俗纠缠,在死亡的背景下,它通常有魔法,异常浅,人们都开放开放,有超越的对象
外。
死亡是一种给予人类的恩典,如果我即将死亡,我必须回到自然。这不是简单的复古和 重复,而是对自己的人类关怀和同情。人类属于自然,从巨大的古老水域来到了船的另一边 的巨大一边。
我想死在一个灵魂可以飞的地方 - 西藏。
高原的荒凉荒野的脸上,潜水下来也看到鹰眼,分散在山顶器官的顶部,牧羊脸表面永 恒的微笑,那一刻,我想我会真的 什么是生命叫白色?
它是天堂和地球的本质,这是一个伟大的机会。它是一个无限长链的闪光的戒指,它是 好运的单数组合。被无尽的冰川包围的雪,虽然他们是恒定的,但没有生命,只有人才是世 界上最活跃的冰和雪的生活,人类的灵魂可以在浩瀚的世界之间自由飞行。我们自然会从大 自然,最终会回归大自然,所以请珍惜这短暂的旅程。
秃鹫一般吹口哨,翱翔,隐藏在天空的尽头。
作文十:《论如何提高农村中学生的作文水平》4700字
论如何提高农村中学生的作文水平
元江县那诺中学 白雪
【摘要】:作文,是语言的积累,是学生语文综合学习能力的一种体现,在教 学中是至关重要的。能否运用自己的能力水平写出一篇出色的文章,决定着一 个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写作,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 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写作教学 激发兴趣
作文作为一项理论性、 创造性、 实践性很强的活动, 凝聚了学生语文学习中 的一切知识, 是学生语文学科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 但是就目前来说, 农村学生 的作文教学, 由于生活条件的限制, 因而被城市的作文教学远远地抛在后面。 我 是一名农村中学语文教师, 相对于城市, 无论哪个方面的条件, 都是有一定的局 限的。学生无法借助图书馆、阅览室、网络等方式了解更多的知识,所以说,农 村孩子的知识面是比较窄的。 就从我所带的农村中学生写作看, 学生的作文兴趣 呈现出相当明显的冷淡趋势。 许多同学讨厌作文, 对作文没兴趣。 张志公先生曾 经说过:“语言教学在普通教育过程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一点都没错, 作文难教,作文难写,几乎成为我们农村语文教师及学生的共同难题。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写作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 空话、套话,力求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然而,几年 任教下来, 在批改学生的作文中发现, 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着 “空” “俗” “假” 的现象,概括起来就是缺乏素材、言之无物,没有真实的感情和深刻的感悟。经 我这些年在作文教学中的经验及对学生的分析得出, 农村学生在作文写作方面主 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学生对写作文毫无兴趣可言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学生对写作产生了兴趣,才会积极去写,认真去抒,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 写”,变“害怕写”为“喜欢写”。而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多为:教师命题,写 作指点,学生写作,教师批改,课堂讲评。这种模式恰恰将思维活跃、富于创新 的学生局限于一个条条框框的笼子里, 又如何能释放出学生的写作个性呢?每一
次布置作文, 学生怨声载道, 还没开始写作文就抱怨老师作文不会写, 他们从内 心地惧怕作文, 所以每一次的写作都是在应付老师, 学期末的作文也是在所谓的 经典模式下写就的。内容单一,千篇一律,这是存在于农村中学生的作文诟病。 二、学生知识面窄,写作素材显得单一
农村学校资源有限,学生知识面窄,写作素材显得单一;而阅读是吸收,写 作是表达, 学生写作必须与阅读相结合。 要想学生写出较好的作文, 就应该拓宽 他们的知识层面, 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丰富他们的写作素材。 平日我们常说; “读 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知识面和生活的接触面都较为狭窄,如果将阅读 范围仅局限于语文课本, 不去了解外面的大千世界, 平时无积累, 作文又何以倾 吐?以我所在的农村学校的学生为例: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 从参加工 作至今都是在这块土地上, 这里所有的孩子都是农民的孩子。 相对于城市孩子而 言, 我们的学生由于受生活环境、 家庭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学生见得少, 听得少, 读的也少,造成知识面狭窄;生活经验少,生活能内容单一。学生的生活除了校 园就是家里,接触社会的机会不多。
三、学生的阅读量少,同时无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农村的孩子, 课外学习条件极其有限, 这将严重阻碍了孩子们的阅读习作能 力。 什么图书馆、 网络等对他们说是遥不可及的, 再加上农村学生的课外读物少 之又少, 这将对他们的兴趣的培养造成很大的困难。 学生无法了解到更多的知识, 无法更大程度拓宽知识面, 学生的阅读量少, 写作习惯的养成就别提了。 当遇到 一个话题时就无话可说, 大多数学生也就流水账似的记录了他的相关的一些生活 资料,没有感情的诉说。也难怪,本来他们回到家也就是帮家长干点活,和同伴 玩耍,周末和节假日大多也只是单一的在家里度过,出门的机会也不多。因此, 作文很多时候题材都是雷同的, 内容题材都显得很单一。 如我曾经让学生以 “我 终于学会了 ...... ” 为题进行作文, 超过一半的学生就写了 “我终于学会了做饭” 、 然后是“我终于学会了洗衣服”和“我终于学会了骑自行车”等几个简单的话题 来进行。 全班那么多的学生, 内容竟然只限于简简单单的几个题材, 可见学生的 生活经历感受的单调、知识容量的匮乏是多么的严重。
四、学生受语言习惯及方言的影响太大
由于学生从小受方言的影响, 写作起来也是方言贯通一气, 让人感觉一头雾
水。 然而他们却不知道, 有些方言和书面语言有很大的区别, 写上去的东西也只 有自己看得懂, 而别人却很难理解。 特别是初一刚入学那会, 他们想脱去小学的 稚嫩, 但是他们又无法流利的表达内心的情感, 造成一句话里边一半方言一半普 通话。 而且整个句子的组合也是按照哈尼语的习惯来组合的, 教师在批改作文时 也得试着猜学生要表达的意思,因此,也闹过不少的笑话。可见,学好普通话也 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所在。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改变农村学生作文中出现的这种现状呢?我将从以下几 方面进行尝试:
一、培养写作兴趣,激发写作动机,构建全新的写作价值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写作产生了兴趣,才会积极去写,认真去抒, 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变“害怕写”为“喜欢写”。 我认为,作文 的有效教学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写作心理, 激起他们的写作兴趣和欲望, 倡导正确 全新的写作价值观。 为此, 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肯定, 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批改作文, 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 人格发展与相关能力的发展。 由于作文 能力层次的差异, 学生存在心理差异, 教师不能拿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学生, 而要善于发现其优点和进步,给予肯定,多欣赏学生的“闪光点”,这样方能帮 助学生树立信心, 达到激发写作兴趣的目的, 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 收到良好 的教学效果。
二、多元视角集素材——积累素材的途径建立“生活作文”观念
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家庭、我们生存的社会、我们接触的大自然,都是取之 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宝库。浓浓的师生情、深深的伙伴谊、家庭成员的喜怒哀 乐、家乡的自然景色、风土人情、新农村、新变化等等,都是鲜活而生动的作文 素材。 教学中, 除了帮助学生拓展作文素材积累的宽度之外, 还最大深度的帮助 他们挖掘农村作文教学特有的资源优势。
(1)走进美丽自然
农村的学生, 如画的大自然就是他们的摇篮。 同学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 玩耍,更能深深地体验到大自然之美。因此,微风拂面,桃花盛开的时节,一定 要催促学生去看一看那美丽的世外桃源; 蝴蝶纷飞, 鱼儿戏耍的时节, 定要提醒 学生去感受水的清凉、 体会一下与鱼虾捉迷藏的快乐, 遍地金黄, 落叶飘零的时
节, 一定要启发学生去认识一下秋的博大与无私。 美丽的大自然给学生带来了强 烈的视觉冲击,愉悦的情感体验,为学生的作文素材库注入新鲜的血液。
(2)走进农家生活
农村的孩子都是和农田、 农活打过交道, 对于他们来说, 这些劳动体验的过 程,就是独具特色的素材宝藏。打蕨菜、拾柴禾、摘野果、插秧、放牛羊、下河 捉鱼、 抓蝈蝈都是非常有意思的事。 这些富有农村生活气息的事件和体验都可以 成为学生作文的可选素材。 而且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 多种多样的少数民族 节日,浓郁的民俗风情,独有的哀牢山哈尼梯田等,都是学生写作的源泉。 三、注重积累,通过多种渠道丰富作文内容
(一)阅读积累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 在教学中要牢固树立阅读为写作服务的思想, 把阅读教 学始终贯穿于作文教学之中。 一系列的作文训练, 都要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 在 阅读教学过程中, 要时刻注意把阅读中的作文知识有效、 合理地切入, 通过导读、 课例、读写例话、基础训练这一个个训练环节,来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
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文章本天成, 妙手 偶得之。”想成为妙手,就得有得有广泛的阅读。农村的学生所处条件有限,脑 海中的词汇单一,往往表达非所想。为了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丰富词汇 的积累, 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采取以下的做法:鼓励学生积极借阅图书室的图书 进行阅读, 虽然图书馆书籍有限, 但我们也要利用好有限的资源, 另外利用每周 的课外活动时间安排全班学生进行课外自主阅读。为了避免学生读书的盲目性, 使课外阅读能真正落到实处,每次让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水平、 兴趣爱好让学生选好书, 然后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让他们运用所学的读书方 法进行有目的地广泛阅读。同时,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采蜜本”,鼓励学生把 课外读物中的优美词句、 精彩片段摘抄下来, 也可把对文中主人公的评价及自己 读完后的感受写出来,随时翻阅欣赏、细细品味。最后每月开展一次“读书成果 汇报”活动,在活动中把自己的“采蜜本”拿出来相互交流、欣赏,激发了学生 读书兴趣,树立了读书信心,享受到了读书带来的成就与快乐。这样长期坚持, 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 写起文章来, 那些优美词句就如泉水般涌出, 运用自如, 得心应手。
(二)写日记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 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 日记的内容很广, 自己的喜怒哀乐、 所见所闻都可通过日记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 可以给学生一个 自由表达的空间。 比如:结合农村学生的实际, 可让他们动手植树、 养花、 种菜, 也可以饲养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然后把栽种或饲养的过程以日记的形式写出 来。 在这个过程中, 让学生既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又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 更 重要的是写起作文来有话可说、 有情可抒。 这样长期训练, 学生的写作兴趣会逐 渐被激发起来,写作素材也会逐渐丰富起来。
四、学好普通话,提高写作水平
我国地域广阔, 人口众多, 除了祖国通用的语言文字之外, 各个地域又形成 了自己的方言区。 方言是地区通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 方言是一种没有汉字适 用的习惯和统一标准的语言, 与普通话比较, 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没有能够充 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 能够读懂、 理解的读者范围比较狭小 ...... 因此,方言对作文教学存在着一定的负面影响。
我们云南本就是少数民族聚居地, 而我任教的学校也是以哈尼族为主的少数 民族生活地。 除了日常通用的本土方言, 学生主要用哈尼语进行交流。 在这样一 种多语言混合使用的语言环境下,避免在作文中出现方言对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学好普通话成了提高写作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因此, 农村学校应该要求学生、 教师推广普通话。 在学校坚持讲普通话, 还可以结合一些活动, 如开展普通话演 讲比赛、读书比赛等活动,以培养、提高他们讲普通话的能力,避免在作文中出 现方言对学生作文质量的影响。
总之,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发挥农村自然人文优势, 挖掘有利于提高 学生写作水平的潜在因素, 多想一些对策, 努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用心点燃 学生作文兴趣的火花,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自然,感受生活,感悟人生,教给他 们正确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参考文献】
1、张华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 .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9.1.
2、语文教学实施指南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3、 殷世东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素质教育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9.3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论中学生作文如何选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