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弟子规总叙》1200字
弟子规总
叙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入 则 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 冬则温 夏则凊 出必告 反必面 事虽小 勿擅为 物虽小 勿私藏 亲所好 力为具 身有伤 贻亲忧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有过 谏使更 谏不入 悦复谏 亲有疾 药先尝 丧三年 常悲咽 丧尽礼 祭尽诚 出 则 弟
兄道友 弟道恭 财物轻 怨何生 或饮食 或坐走 长呼人 即代叫 称尊长 勿呼名 父母责晨则省居有常苟擅为苟私藏亲所恶德有伤亲憎我怡吾色号泣随昼夜侍居处变事死者兄弟睦言语忍长者先人不在对尊长 须顺承昏则定业无变子道亏亲心伤谨为去贻亲羞孝方贤柔吾声挞无怨不离床酒肉绝如事生孝在中忿自泯幼者后己即到
朝起早 晨必盥 冠必正 臵冠服 衣贵洁 对饮食 年方少 步从容 勿践阈 缓揭帘 执虚器 事勿忙 斗闹场 将入门 人问谁 用人物 借人物 谨
夜眠迟 老易至 兼漱口 便溺回 纽必结 袜与履 有定位 勿乱顿 不贵华 上循分 勿拣择 食适可 勿饮酒 饮酒醉 立端正 揖深圆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有声 宽转弯 如执盈 入虚室 忙多错 勿畏难 绝勿近 邪僻事 问孰存 将上堂 对以名 吾与我 须明求 倘不问 及时还 后有急 惜此时辄净手俱紧切致污秽下称家勿过则最为丑拜恭敬勿摇髀勿触棱如有人勿轻略绝勿问声必扬不分明即为偷借不难
勿见能
信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凡道字 彼说长 见人善 见人恶 唯德学 若衣服 闻过怒 闻誉恐 无心非 过能改 凡是人 行高者 才大者 己有能 勿谄富 人不闲 人有短 道人善 重且舒 勿急疾 此说短 不关己 即思齐 纵去远 即内省 有则改 唯才艺 不如人 若饮食 不如人 闻誉乐 损友来 闻过欣 直谅士 名为错 有心非 归于无 倘掩饰 泛 爱 众
皆须爱 天同覆 名自高 人所重 望自大 人所服 勿自私 人所能 勿骄贫 勿厌故 勿事搅 人不安 切莫揭 人有私 即是善 人知之 勿模糊莫闲管以渐跻无加警当自砺勿生戚益友却渐相亲名为恶增一辜
地同载非貌高非言大勿轻訾勿喜新勿话扰切莫说愈思勉
同是人 果仁者 能亲仁 不亲仁 不力行 但力行 读书法 方读此 宽为限 心有疑 亲 仁
类不齐 流俗众 人多畏 言不讳 无限好 德日进 无限害 小人进 余 力 学 文
但学文 长浮华 不学文 任己见 有三到 心眼口 勿慕彼 此未终 紧用功 工夫到 随札记 就人问 仁者希色不媚过日少百事坏
成何人昧理真信皆要彼勿起滞塞通求确义
作文二:《弟子规总叙》1000字
◎总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弟子规,圣人训】
这是圣贤人的教诲,而这句教诲是从孔夫子的教诲当中擷(xié)取出来,我们在《论语》里面有看到这句。在《论语?学而篇》里面就有。
《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人,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首孝悌】
这个“首”也就是提到做人的根本在哪,
“孝”友爱兄弟,尊敬长辈。
“悌”这里面包含一个很重要的态度,就是恭敬之心,对长者的恭敬。而一个人的道德,学问都是从孝跟敬当中不断的提升,不断的流露出来。
其实一个人只要做到“孝和悌”,相信他就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了。 “大道至简”很深奥的道理,其实都是很根本,很简单的。
事例:
周朝的建国者是周文王,周武王。周文王对他的父亲(王季)每天要早上,中午,晚上一天三次问候,所谓晨昏定省。三次去看父亲,一来看看父亲的气色,再来看看父亲吃饭的情况。假如父亲进食很好,他就非常欣慰;假如父亲吃得很少,他就很担忧。由于有这样的身教,所以他的儿子武王(周公),也学得很好,周武王对周文王也非常孝顺。有一次周文王生病,周武王服侍在侧,12天没有宽衣解带,帽子也没拿下来。
他们的孝道承传下来,一家孝,一国就兴孝。所以《大学》里面有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注:同时参照陈昉百犬的故事)
【次谨信】
“谨”是谨慎,谨言慎行。对自己的生活要有规律,不能搞得乱七八糟,连照顾自己的能力都没有。
“信”是会意字,代表人言。《弟子规》说:“凡出言,信为先”。孔老夫子也说“人无信不立”。孔子的教诲重视四个学问:第一个是德行,第二个是言语,第三个是政事(工作),第四个是文学。言语为什么摆在仅次于德行呢,因为人跟人交往,使用频率最高的是言语。“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一言可以让家庭和乐,一言可以让家庭纷争不断。”所以言语要学习,很重要。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泛爱众】广泛地爱众人。这用现代的话说,叫做人际关系法。
【而亲仁】亲近仁德之人。我们如果亲近仁德之人,就会提高我们的道德学问。所谓“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反之,“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假如身旁都是狐群狗党,每天自己的言语,行为愈来愈粗俗。所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
【有余力,则学文】当我们把这些立身处事的行为,这些德行都扎实的学好,还有空余的时间,还可以多看些好的文章。
作文三:《弟子规总叙》2600字
弟子规
这三个字,我们可以很清楚的明了,‘弟子’所指的就是学生,也就是父母的子弟;再广泛来讲,弟子可以说是每一个人。为什么,我们说“活到老,学到老”,人,可以说一辈子都在学习;既然都在学习,理所当然就是学生。无论老少,大家都应该来学学看什么叫《弟子规》,“规”是什么意思,就是规范、道理,做人应尽的道理,做人应尽的规范。我们从这三个字,就可以了解这一本书的用意在哪里,就是教我们如何做好一个善良的人,做好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好一个有礼貌的人。
【总叙】 一本书,它的开头总是会有提要,提要就是总纲领。看到总纲领,我们就能清楚的知道,它的内容所讲解的是什么。所以,“总叙”就是勾勒出《弟子规》这一本书,最主要的纲领有哪几项。《弟子规》这一本书,可以说完全融入儒家经典的精华。从“学而篇”里头所摘录的一章叫“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从这一章所摘录出来,也就是儒家教导所有学生、弟子,应该要如何尽到一个人的本分。后头展开来看,完完全全都是教我们如何落实。我们明白《弟子规》的纲领之后,我们也要深入它的义理所在,能完全明了它的内容义理所在,我们才有办法去落实。请看第一条: 弟子规:做一个好学生好子女应有的标准是。
圣人训:中国古圣先贤所教导的。
我们刚刚有提到《弟子规》就是从《论语?学而篇》所摘录出来的,完完全全都是儒家它的经典重要所在。此地讲的‘圣人训’,我们狭义的来讲,可以说就是孔老夫子;广义来讲,我们都晓得凡是古圣先贤、列祖列宗,只要他们有好的典范,他们有立教于后世的,值得我们后人学习的,我们都可以称为训诲、训勉。所以我们此地所讲的,它是有范围的,所指的圣人是指的至圣先师孔老夫子,孔夫子他教我们应该如何从家庭、从自身做起。 首孝悌:首先它教导你应该如何的孝顺如何的孝顺父母以及尊重敬爱你的兄弟姐妹。 次谨信:然后它教导你要如何在日常生活起居上对所有人、事、物的态度要保持小心谨慎,做一个有信用的人,要相信古圣先贤德教诲。
首先,最重要的我们要明了要从‘孝弟’着手。我们都晓得,我们的身体是来自父母,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我们既然已经深深的明白,我们是从父母那里所来,我们就应该要知恩感恩。能知恩感恩,这个孝心才会生得起来。我们看看这个“孝”字。孝,从它的造字由来,是一个“老”字,再一个儿子的“子”,也就是指儿子背负父母,背负年纪大的父母。它告诉我们一个意义,就是代代相传。我们要代代相传,我们就要效法父母,我们就要照顾父母,我们就要孝顺父母。能孝顺父母,我们才能禀承父母的志节、父母的志向。父母对我们的期望,我们也应该好好去落实,这样才能代代相传。而不是我们现在当今人所感慨的是一代不如一代。如果一代不如一代就不叫代代相传,就一代比一代差了。我们能代代相传,是表示我们能接受父母的教诲,我们能承传父母所留给我们的一些德教,我们再传下去。“弟”,弟的意思,此地的“弟”应该读成“悌”,在古字它是相通的,通我们现在竖心旁的“悌”。我们看一个“心”,再一个弟弟的“弟”,我们就晓得,做哥哥的他心里有弟弟的存在。什么意思,就是做哥哥的他知道懂得来照顾他的弟弟,做弟弟的也要友爱他的哥哥,也要尊敬他的哥哥。所以悌的意思就是友爱。“友”,古人的造字就是两只手叠在一起。我们都晓得,兄弟姊妹都是从父母而出。在父母,视所有的兄弟姊妹,他的这个子女完全都是一样的,都是同气所生,就好像一棵树木一样,同气连枝。子女就像枝干一样,父母就像树,树本身的树干一样。所以为人子女的,不但要孝顺自己的父母长辈,而且在兄弟姊妹当中,还要彼此友爱,相互的照顾。我们想一想谁跟我们最亲,在家庭里头,父母之外,就是兄弟姊妹。兄弟姊妹不亲,又亲谁,你的修身做好了之后,我们接着还要下一步,还要再下一步,更提升人生的境界。这个时候我们要培养爱心,培养自己的慈悲心。
泛爱众:接着它教导你应该平等的爱护一切众生和。
而亲仁:亲近仁慈以及有德行的人,向他们学习。
孟子说到人皆有恻隐之心。《三字经》一开端就讲“人之初,性本善”。也就是说,人,他完完全全都有善良的本性。为什么会有不善之人,原来都是因为后天环境的习染才造成的。所以当我们懂得克制自己的言行举止之后,我们还要更进一步去帮助、去爱一切大众。有道是“施比受更有福”。当我们有能力的时候,不要吝啬自己的才华,也不要吝啬自己的财物。如果有多余的,我们应该要及时行善,能行善的人是最有福的人。为什么,不但你自己得到快乐,同时也帮助更多人,可以得到你这个欢乐的分享。为什么,能解救别人、帮助别人,这是人生最大的一件乐事。所以,自古以来有说“行善最乐”;也告诉我们要有那一种爱心,没有爱心肯定没有办法行善事的。善知识我们只要能遇到,我们应该不要放弃,好好的跟他学习。我们都知道,有德有修之人,他的一切造作、他的言语、他的行为都足以为后人典范。所以当我们有碰到良师益友,也千万不要失去,一定要好好的珍惜、学习。在当今,我们如果找不到良师益友,圣贤的典籍可以说是陪伴我们一生最好的良师了~除此之外: 有余力:当你把以上自己的本份都做到了,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
则学文:你才可以更进一步,学习研究文学艺术,来提升你自己的精神生活品质。
我们所应该做的,所应该了解的,你都可以做到。你平常这些前面所提到的,你都能注意到,你都能做到,还有多余的时间,我们也不要让时间空过,我们更应该珍惜这个时间,好好的来充实自己。“学文”,它有多种含义,学艺文也是学文的一种。如果你在社会上工作是很专业的,你还更要再进一步的提升,就要钻研你这个范围的领域上,要在你的这个职业,或者说你学术范围里头,还要更进一步去加强、去深入。如果你是个退休之人,我们也可以展开古籍,圣贤的典籍呈现在我们面前,就仿佛是老师一样,它教诲我们如何向圣人学习。如果是家庭主妇,把家里的事情完完全全做好之后,我们也可以翻阅古人的书籍,或者良好的典籍,都可以帮助我们提升。所以,我们知道圣贤他如此的教导我们,我们也应当要深思一下,我们是不是每天都在空过时间,从《弟子规》里头,我们了解,总纲领所教导我们的五项要领,都是很值得我们重新来省思。过去我们没有读到《弟子规》,我们不明白;现在我们有机会读到,我们应该重新改造自己,命运也会因此而重新过得非常得有意义。
作文四:《《弟子规》总叙》3900字
《弟子规》总叙
龙湾区永中二小 陈丽霞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一、《弟子规》溯源
《弟子规》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家庭教育的精华。
《弟子规》作者: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根据《论语》的教导,编纂了一本《训蒙文》,来训导儿童。后经清朝贾存仁先生再度改编,更名为《弟子规》。
《弟子规》的纲目渊源,追溯到《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我们追本渊源,《弟子规》中的许多内容源于《礼记》,《弟子规》与《礼记》同本一源,是我们儒家圣哲人代代传承下来的生活规则。《礼记选解》中说:“礼者,理也”,“礼者,履也”。礼是一种成文的规则,是让我们去履行实践的,也就是让我们拿来做的。
【示例】《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朱熹 集注:“述,传旧而已,作,则创始也。
“述而不作”只讲述不创作,应了后面这句“信而好古”只相信爱好过去的东西。
就是只是讲述(天然存在仁义道德的理论)而不是自己所创作出来的意思,体现孔老夫子的谦虚与耿直。
二、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
许多人认为《弟子规》是小孩子学的。“规”即规矩。“弟子”是学生的意思。谁的学生?圣人的学生。孔子的学生颜回、子贡、子路、冉求都是大贤大德之人,都是力行《弟子规》的典范。
实际上这个“弟子”是泛指,也就是针对每个人而言的。所以《弟子规》中谈到的规矩礼节是同学们甚至是老师都应该遵守的。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篇古训——《弟子规》。 孔子教学,四门教育,第一是德行,第二是言语,第三是政事,第四是文学。四门教育首重德行教育,而《弟子规》正是最好的德行教育。
我们学习《弟子规》,要学一句,做一句,做到了,才能更深刻地感受老祖宗给我们的智慧有多么深远,才能体会祖宗的深恩厚泽,进而圆满自己的学业、事业、家业、道业。 为什么孩子要学《弟子规》,《易经》上说,“蒙以养正圣功也”。童蒙养正,在孩子幼年的时候培养他的的正知正见,奠定德行的根基,这种教育是圣人的功业。 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原话是 :“少成若性,习贯之为常。” 出自 《大戴礼记·保傅》。意思是“小时候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天生的一样牢固,这就是习惯成自然啊”。)
重视七岁以前的教育,很多做人做事的习惯就扎得很好的根基。
例1:温州少艺校面试——看动画片
例2:蒋友柏言:不招三十岁以下的人。
孩子从小就要给他培植道德理念,而道德的根本,是孝道!
《孝经》上讲,“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顺父母是一切道德的根本。一切的圣贤教育,都从孝开始教起。而《弟子规》从头至尾,就是教一个孝字。孝是根基,一个人懂得了孝,他的德就展开了,他的人生态度就能得到提升了,幸福也就随之而来。
三、理解“总叙”的意思。
《弟子规》全文总共360名,共1080字。分九个段落,第一小段是“总叙”,中间分“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段落,共讲了“居家、外出、待人、接物、处事、处世、求学等113件事情的礼仪行止规范,最后一段是结论和劝勉“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圣人的话非常简洁,“总叙”把做人、做事最重要的七个纲领一句话就讲完了。概括了《弟子规》的主要内容:首先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言语行为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在行有余力的基础上,就要多学习各种经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学问。
[弟子规 圣人训]
《弟子规》,不是一篇普通的文章,是圣人的训导,圣贤的教诲。整个圣贤教育的过程,就是让我们回归本来面目的过程,当我们恢复本来面目,本性中的本善就像泉水一样汩汩地向外流淌,无量无边的举止动念,无非是善,是说不尽的善。
人之初,性本善。本善,具体地说,就是道德。道,就是自然法则,是本体;德,是现相。我们无法见道,但能见德,我们常讲“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八德。
我们为什么没有办法按照德去生活?这是因为我们有不良的习气,放逸惯了,造成现在一切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道德相违背。《中庸》讲,“修道之谓教”。教,就是帮助我们从不良的习性,回归到道德上来。
[首孝弟 次谨信]
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孝悌,
孝,是一种观念。
“孝”是一个智慧的符号,是一个会意字,上面是“老”字头,下面是“子”字底,代表老一代和子一代合而为一。
乌鸦知反哺,羊羔知跪乳。
《孝经》讲: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悌是孝的作用。
悌,是恭敬。孝与敬是一体的,
恭敬也要从对父母开始,然后扩展到对一切长辈,对老师,对年长、位高、德高、声望高的人,凡是比我们有长处的人,都要恭敬。这种恭敬也是自然而然的流露,并不是刻
意的,如果刻意那就不能称之为“悌”了。《孝经》讲,“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
爱人、敬人要先从父母开始,这是仁爱的落实,不能倒过来。如果一个人对领导很恭敬,但不恭敬父母,他没有“悌”,他恭敬领导可能是别有用心。因为领导管着他的职位、工资、奖金,如果为了这些才恭敬领导,他想的都是自己的利益,而不是真有恭敬心。
“孝悌”德行建立了,要在“谨信”上面去落实。
谨,是对生活的态度。
对待自己多年养成的毛病、习气,也要懂得常常观照、留意,才能够真正改正过来,这就是“谨”。
当遇到不顺心的时候,火要上涨了,马上能够提起一个念头,“我不可以发脾气”。发脾气是伤人又害已,于事无补,还可能对事情本身造成更大的麻烦。古人讲“克念作正”。当我们起了念头,觉察到这个念头不对,马上把它克服,这就是用“谨”的功夫,久而久之就能成就圣贤的品格。
例:揖深圆 拜恭敬
勿箕踞 勿摇髀
“信”,是讲做人要诚信,要讲信用。说话行动都要以诚信为原则,真正把诚信做到了,大家都会信任你,自己也生活在快乐之中,你的事业必定成功。因为真正有信用的人,大家会很欢喜与你合作,很愿意帮你。
特别是在生意场上,做生意最关键是信用,你到银行借贷,也要考察一下你的信用如何。人如此,国家亦如此。
信,引申开来,还包括“信念”的意思。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国家都要有信念,也就是志向。如果人没有了信念,没有了志向,他的人生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目标,哪怕他吃得饱,穿得暖,也“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人生也不会感到幸福。
[泛爱众 而亲仁]
泛,是广泛的意思。爱,是仁爱。众,是社会大众。
以广泛的爱心对待社会大众,称之为博爱。
这个爱心从哪里来?这个爱心就是孝心。
孝是一体的观念,跟父母一体,才能对父母尽孝;跟社会大众一体,才能对社会大众博爱。
爱心就会来自于跟社会大众一体的观念。而一体的观念是宇宙的真相,宇宙本来是一体,就是我们前面讲的“道”。
为什么对待大众会有无条件的爱心?因为就是对待自己,没有什么条件可言,都是一体的。
要养成一体的爱心,也有一个次第,从何处做起?从“爱亲”做起。孟夫子讲“亲亲而仁民”。首先对父母亲尽孝道,再扩展到爱别人,爱别人是“仁”。如孟夫子所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亲仁,是亲近有仁德的人。与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我们的德行、学问才能得到提升。 仁,不仅是有仁德的人,还包括古圣先贤留下来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这些都是仁德的圣贤之人智慧的结晶。学习传统文化就是“亲仁”。
“孝、悌、谨、信、爱众、亲仁”,这六条是讲我们修学力行的部分。
附资料: “仁者与自然天地万物为一体”,叫做“一体之仁”。
推恩泽于民是一种无穷止的行动,直到推及到各类人或每一个人,直到推及到自然界万事万物,直到到达“一体之仁”的宏大境界。
【译文】孟子说:“君子对于万物,爱惜它,但谈不上仁爱;对于百姓,仁爱,但谈不上亲爱。亲爱亲人而仁爱百姓,仁爱百姓而爱惜万物。”
孟子曰:“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译文】孟子说:“君子对于万物,爱惜它,但谈不上仁爱;对于百姓,仁爱,但谈不上亲爱。亲爱亲人而仁爱百姓,仁爱百姓而爱惜万物。”
[有余力 则学文]
在落实前面六条的基础上,有了力行的功夫,就应该学文,学习各种经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学问。
我们在力行的基础上,有能力了一定要学文,因为学习古圣先贤的教诲,会帮助我们提升。
力行和学文,不是说先力行再学文,而边力行边学文,学文帮助我们力行,力行帮助我们学文。因为真正把古圣先贤的教诲做到了,体悟也就更深了。这种体悟帮助我们提升对于圣贤教诲的领会。
古人讲: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言语无味
意思是:长时间不读书就会缺乏文学气质,言谈举止都很缺乏修养,给人的感觉很差劲。
从总叙我们可以归纳《弟子规》的一个宗旨,这个宗旨就是八个字:进德学文,知行合一。“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六个部分,是帮助我们增进德行的,是力行的部分。后面“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文是帮助我们知,知行要合一。
四、力行《弟子规》
《弟子规》,入手处最方便,所以最容易学。因为教导的方法,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从小事中悟圣贤之道。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去检点、去反省、去改过、去练习,把自己的不良习气磨掉、改掉,渐渐让自己的本性、本善彰显出来,学着成就圣贤。
孔老夫子讲,“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意思是,要学习仁的方法,在哪里呢?要懂得从最切近的事情里面学习。
父母、老师教《弟子规》,如何教?孔子在《论语》里面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自己要做得正,要把《弟子规》当作一个剧本,一条条演给孩子看。如果拿弟《弟子规》让孩子去背,自己又不学,这是“虽令不从”。
小孩子从小就要接受圣贤的教育,落实德行的根基。因为长大了以后再教就比较难教,正如《颜氏家训》说“教妇初来,教儿婴孩”。
让我们以诚敬的心学习《弟子规》,在生活中学《弟子规》,做《弟子规》,演绎《弟子规》。真正的学习是力行,教育的本质是以身作则,正己化人是圆满的教育。
作文五:《弟子规 总叙》1300字
弟子规 总 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入 则 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谨
冬则温 夏则凊出必告 反必面事虽小 勿擅为物虽小 勿私藏亲所好 力为具身有伤 贻亲忧亲爱我 孝何难亲有过 谏使更谏不入 悦复谏亲有疾 药先尝丧三年 常悲咽丧尽礼 祭尽诚出 则 弟
兄道友 弟道恭财物轻 怨何生或饮食 或坐走长呼人 即代叫称尊长 勿呼名路遇长 疾趋揖晨则省居有常苟擅为苟私藏亲所恶德有伤亲憎我怡吾色号泣随昼夜侍居处变事死者兄弟睦言语忍长者先人不在对尊长长无言昏则定 业无变 子道亏 亲心伤 谨为去 贻亲羞 孝方贤 柔吾声 挞无怨 不离床 酒肉绝 如事生 孝在中 忿自泯 幼者后 己即到 勿见能 退恭立
朝起早晨必盥冠必正置冠服衣贵洁对饮食年方少步从容勿践阈缓揭帘执虚器事勿忙斗闹场将入门人问谁用人物借人物信
凡出言夜眠迟兼漱口纽必结有定位不贵华勿拣择勿饮酒立端正勿跛倚勿有声如执盈忙多错绝勿近问孰存对以名须明求及时还信为先老易至便溺回袜与履勿乱顿上循分食适可饮酒醉揖深圆勿箕踞宽转弯入虚室勿畏难邪僻事将上堂吾与我倘不问后有急诈与妄惜此时 辄净手 俱紧切 致污秽 下称家 勿过则 最为丑 拜恭敬 勿摇髀 勿触棱 如有人 勿轻略 绝勿问 声必扬 不分明 即为偷 借不难 奚可焉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亲 仁
见人善 即思齐见人恶 即内省唯德学 唯才艺若衣服 若饮食闻过怒 闻誉乐闻誉恐 闻过欣无心非 名为错过能改 归于无泛 爱 众
凡是人 皆须爱行高者 名自高才大者 望自大己有能 勿自私勿谄富 勿骄贫人不闲 勿事搅人有短 切莫揭道人善 即是善扬人恶 即是恶善相劝 德皆建纵去远有则改不如人不如人损友来直谅士有心非倘掩饰天同覆人所重人所服人所能勿厌故人不安人有私人知之疾之甚过不规以渐跻 无加警 当自砺 勿生戚 益友却 渐相亲 名为恶 增一辜 地同载 非貌高 非言大 勿轻訾 勿喜新 勿话扰 切莫说 愈思勉 祸且作 道两亏
同是人 类不齐果仁者 人多畏能亲仁 无限好不亲仁 无限害余 力 学 文
不力行 但学文但力行 不学文读书法 有三到方读此 勿慕彼宽为限 紧用功心有疑 随札记房室清 墙壁净墨磨偏 心不端列典籍 有定处虽有急 卷束齐非圣书 屏勿视勿自暴 勿自弃
流俗众言不讳德日进小人进长浮华任己见心眼口此未终工夫到就人问几案洁字不敬读看毕有缺坏蔽聪明圣与贤仁者希 色不媚 过日少 百事坏 成何人 昧理真 信皆要 彼勿起 滞塞通 求确义 笔砚正 心先病 还原处 就补之 坏心志 可驯致
作文六:《《弟子规》总叙》6500字
《弟子规》总叙
1、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解释】弟子规,是圣人的教诲。首先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要谨言慎行、讲求信用。
2、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解释】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 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有益的学问。
入则孝
3、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解释】父母呼唤,应及时应答,不要拖延迟缓;父母交代的事情,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4、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解释】父母的教诲,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受到父母的教育和责备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
5、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解释】冬天寒冷时提前为父母温暖被窝,夏天酷热时提前帮父母把床铺扇凉;早晨起床后,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请安;晚上伺候父母就寝后,才能入睡。(此处引用古代“二十四孝“中的黄香的典故)
6、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解释】出门时告诉父母去向,返家后,面告父母报平安;起居作息,要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 变,以免父母忧虑;
7、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解释】事情虽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动;擅自行动造成错误,让父母担忧,有失做子女的本分;
8、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解释】公物虽小,也不要私自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公物,缺失品德,就会让父母伤心;
9、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解释】父母喜欢的事情,应该全力去做; 父母厌恶的事情,要小心谨慎不要去做(包括自己的坏习惯);
10、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解释】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父母就会忧虑; 做出伤风败德的事,父母亲就会蒙受羞辱;
11、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解释】父母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不是困难的事情;父母不喜欢我们或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孝顺父母才是难能可贵;
12、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解释】父母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要和颜悦色、态度诚恳;
13、谏不入 悦复谏号泣随 挞无怨
【解释】如果父母不高兴时不听规劝,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继续规劝;父母不听恳劝,我们虽难过的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铸成大错;
14、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解释】父母亲生病时,要替父母先尝药的冷热和安全;要昼夜服侍,一时不离开父母床前;
15、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解释】父母去世之后,守孝三年,经常追思、感怀父母的养育之恩;生活起居,戒酒戒肉;
16、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解释】办理父母的丧事要合乎礼节,不可铺张浪费;祭奠父母要诚心诚意;对待去世的父母,要像生前一样恭敬。
出则悌
17、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解释】兄长要友爱弟妹,弟妹要恭敬兄长;兄弟姊妹能和睦相处,父母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18、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解释】轻财重义,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上包容忍让,忿怒自然消失;
19、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解释】饮食用餐,就坐行走;长者优先,幼者在后;
20、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解释】长辈呼唤别人,应代为传唤和转告;如果那个人不在,前去转告;
21、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现能
【解释】称呼尊者长辈,不可以直呼姓名;在尊长面前,谦虚有礼,不可炫耀自己的才能;
22、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解释】路上遇见长辈,应恭敬问好;长辈没有说话时,应退后恭敬站立一旁,等待长辈离去;
23、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解释】骑马或乘车,遇见长辈,应下马或下车问候;等待长者离开百步之远,方可续行;
24、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解释】长辈站立时,晚辈不可先行就坐;长辈坐定以后,吩咐坐下才可以坐;
25、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解释】在尊长面前说话,要低声细气;声音太低而听不清楚,也不合适;
26、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解释】 到尊长面前,应快步向前;退回去时,稍慢一些才合礼节;长辈问话时,应当注视聆听,不可以东张西望;
27、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解释】对待别人的父辈,要如同对待自己的父亲一般孝顺恭敬;对待别人的兄长,如同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友爱尊敬。
谨
28、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解释】早上要比长辈起的早,晚上要比长辈睡的晚;人生易老,珍惜时光;
29、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解释】早晨起床,务必洗脸梳妆、刷牙漱口;大小便后,马上洗手;
30、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解释】穿戴仪容整洁,扣好衣服纽扣;袜子穿平整,鞋带应系紧;
31、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解释】放置衣服时,要有固定的位置;衣物不要乱放,避免造成脏乱;
32、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份 下称家
【解释】服装贵在整洁,不在华丽;穿着上要根据自己的身份,与家庭的情况相称;
33、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解释】对待饮食,不要挑食偏食;饮食适量,不要过少过量;
34、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解释】少年未成,不可饮酒;酒醉之态,最为丑陋;
35、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解释】走路步伐从容稳重,站立要端正;上门拜访他人时,拱手鞠躬,真诚恭敬;
36、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解释】进门时不要踩在门槛上,站立不要歪斜;坐的时候不可以伸出两腿,腿不可抖动;
37、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解释】进入房间时,揭帘子、开关门的动作轻缓,不要发出声响;在室内行走,宽处转弯,不要撞到物品的棱角,以免受伤;
38、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解释】拿着空的器具,要像里面装满东西一样,小心谨慎以防跌倒或打破;进入无人的房间,也要像有人在一样,不可以随便;
39、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解释】做事不要慌慌张张,忙中容易出错;不要畏惧困难,不可草率行事。
40、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解释】打斗、赌博、色情等不良场所,绝对不要接近;对邪恶的事情,不要好奇过问;
41、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解释】将要入门之前,应先问:“有人在吗?”进入客厅之前,应先提高声音,让屋里的人知道有人来了;
42、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解释】屋里的人问:“是谁呀?”,应该回答名字;若回答:“是我”,让人无法分辨是谁;
43、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解释】借用别人的物品,要明着向人请求、征得同意;没有征得同意,擅自取用是偷窃行为;
44、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解释】借人物品,及时归还;以后若有急用,再借不难;
信
45、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解释】开口说话,诚信为先;欺骗和胡言乱语,不可使用;
46、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解释】话多不如话少;说话事实求是,不要妄言取巧;
47、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解释】不要讲奸邪取巧的话语、下流肮脏的词语;势利市井之气,千万都要戒之;
48、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解释】没有得知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不知道真相的传言,不可轻信而再次传播;
49、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解释】对不合理的要求,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答应,就会使自己进退两难;
50、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解释】说话时吐字清楚,语速缓慢;说话不要太快、吐字模糊不清;
51、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解释】不要当面说别人的长处,背后说别人的长短;不关自己的是非,不要无事生非;
52、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解释】看见他人的善举,要立即学习看齐;纵然能力相差很远,也要努力去做,逐渐赶上;
53、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解释】看见别人的缺点或不良行为,要反省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以警惕;
54、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解释】唯有品德才学可以与人相比,不如别人,应当自我激励,修养德才;
55、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解释】若是穿著饮食不如他人,不要攀比生气;
56、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解释】 如果听到别人的批评就生气,听到别人的称赞就欢喜,坏朋友就会来找你,良朋益友就会离你而去;
57、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解释】听到他人的称赞,唯恐过誉;听到别人的批评,欣然接受,良师益友就会渐渐和你亲近;
58、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解释】不是有心故意做错的 ,称为过错;若是明知故犯的,便是罪恶。
59、过能改 归于无 倘揜饰 增一辜
【解释】 知错改过,错误就会消失;如果掩饰过错,就是错上加错; 泛爱众
60、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解释】 凡是人类,皆须相亲相爱;因为同顶一片天,同住地球上;
61、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解释】德行高尚者,名声自然崇高;人们敬重他,并非他的容貌外表好;
62、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解释】大德大才者,威望自然高大;人们佩服他,并非他会说大话;
63、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解释】自己有能力,不要自私自利,要帮助别人;他人有能力,不要嫉妒,应当欣赏学习;
64、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解释】不要献媚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穷人面前骄傲自大;不要喜新厌旧;
65、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解释】别人正在忙碌,不要去打扰;别人心情不好,不要用闲言闲语去打扰;
66、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解释】别人的短处,切记不要去揭短;别人自私自利,切记不要去评说;
67、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解释】赞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别人听到你的称赞,就会更加勉励行善;
68、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解释】赞扬他人的恶行,就是在做恶事;对别人过分指责批评,会给自己招来灾祸;
69、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解释】互相劝善,德才共修;有错不能互相规劝,两个人的品德都会亏欠。
70、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解释】取得或给予财物,贵在分明,该取则取,该予则予;给予宜多,取得宜少;
71、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解释】要求别人做的事情,先反省问自己愿不愿意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应立刻停止要求,不要强求别人去做;
72、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解释】欲报答别人的恩情,就要忘记对别人的怨恨;应该短期抱怨、长期报恩;
73、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解释】对待婢女和仆人,自己要品行端正、以身作则;虽然品行端正很重要,但是仁慈宽厚更可贵;
74、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解释】仗势逼迫别人服从,对方难免口服心不服;以理服人,别人才会心悦诚服。
而亲仁
75、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稀
【解释】同样是人,善恶正邪,心智高低,良莠不齐;流于世俗的人众多,仁义博爱的人稀少;
76、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解释】如果有一位仁德的人出现,大家自然敬畏他;他直言不讳,不会查色献媚;
77、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解释】能够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是无限好的事情;他会使我们的德行与日俱增,过错逐日减少;
78、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解释】不肯亲近仁义君子,就会有无穷的祸害;奸邪小人就会趁虚而入,影响我们,导致整个人生的失败。
余 力 学 文
79、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解释】不能身体力行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纵有知识,也只是增长自己华而不实的习气,变成一个不切实际的人;
80、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解释】只是身体力行,不肯读书学习,就容易依著自己的偏见做事,也会看不到真理;
81、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解释】读书的方法有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
82、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解释】做学问要专一,不能一门学问没搞懂,又想搞其他学问;
83、宽为限 紧用功 功夫到 滞塞通
【解释】读书计划要有宽限,用功要加紧;用功到了,学问就通了;
84、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解释】不懂的问题,记下笔记,就向良师益友请教,求的正确答案;
85、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解释】房间整洁,墙壁干净,书桌清洁,笔墨整齐;
86、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解释】墨磨偏了,心思不正,写字就不工整,心绪就不好了。
87、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解释】书架取书,读完之后,放归原处;
88、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解释】虽有急事,也要把书本收好再离开,有缺损就要修补;
89、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解释】不良书刊,摒弃不看,以免蒙蔽智慧和坏了心志。
90、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解释】遇到挫折,不要自暴自弃,通过身体力行圣贤的训诫,就可以达到圣贤的境界。
编辑本段故事讲解
1、董遇巧用三余(有余力则学文)
时间: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贫苦,整天为了生活而奔波。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闲时间,
就坐下来读书学习,所以知识很渊博,人们很佩服他。名声也越来越大。附近的人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是如何学习的。董遇告诉他们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学习要利用三余,也就是三种空余时间: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是一天之余,雨天是平日之余。人们听了,恍然大悟。原来就是要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水平。
2、孟母断机(父母教须敬听)
孟子是古代儒家代表之一,著有《孟子》七篇(孟子者七篇止——三字经)。孟子小的时候,并不太珍惜学习的机会,有一天读书厌倦了,就跑出学堂去玩。后来孟子的母亲知道了,就在织布的时候,突然很生气的样子把织布的梭子折断,扔在地上。孟子很奇怪,就问母亲为什么生气。母亲说:“织布要一寸一寸地织,才能织成。但是如果把梭子折断了,不去织它,还能织成一匹布吗?你的学业也一样啊,你还没有学成就厌倦了,怎么能够成为有用的人呢!”孟子听了,明白了做学问的道理,从此发奋学习,终于成为一代大师。
3、黄香温席(冬则温夏则凊)
过去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是江夏人。他九岁时,就已经懂得了服侍父母的道理.每次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的蚊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吸人血的小虫和蚊子扇开,让父母好好睡;到了寒冷的冬天,就用自己的身体让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让父母睡得暖和.于是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4、郯子鹿乳奉亲(亲所好力为具)
郯子,春秋时郯国国君。古代的一位大孝子,父母年纪大了,都患眼疾,很想吃鹿乳。郯子听说鹿乳可以治好双亲的眼疾,便披着鹿皮,去深山想尽办法混入鹿群之中,终于有一天,他得到鹿乳,带回家让父母喝了。在取得鹿乳的过程中,有一次,一个猎人误认披着鹿皮的郯子是鹿,正要射他,郯子赶紧大叫,并将实情相告,猎人被他的孝心感动,护送郯子出山,并且将这件事告诉了大家。从此国君鹿乳奉亲的孝顺故事也成了千古佳话流传至今。解:家里有好吃的不能只想到自己的满足,更应该考虑到长辈。水果或菜肴也都要和长辈一起分享,不能吃“独食”。(推而广之:亲所恶谨为去)父母亲不喜欢的东西,或者我们自身而不好的习惯,都要把它去除掉。
5、卧冰求鲤[亲爱我孝何难 亲憎我孝方贤]
晋朝人王祥,幼年时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又娶了继母,继母朱氏不喜欢王祥。经常在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久而久之,连父亲也不喜欢他了。虽然失去了父母的慈爱,但是王祥仍然很孝敬自己的父母。有一年冬天,继母病了,想吃新鲜的鲤鱼。当时天寒冰冻,河面都结冰了,一般渔民都已经不出去捕鱼了。王祥为了捉到活鱼,竟然脱掉衣服卧在冰上,希望能用体温化开河面的冰以后再捕鱼。(神话色彩的情节是)这时候冰忽然自行融解裂开一条缝,从里面跃出两只鲤鱼,于是拿回去供母。王祥的孝行感动了继母,以后继母对他也就格外关心起来了。一家人的生活慢慢融洽和谐起来。原文: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慈爱,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继母朱氏时常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祷告,忽然间冰裂,从裂缝处跃出两尾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
6、闵子骞谏父[亲有过谏使更 亲憎我孝方贤][挞无怨]
周朝时候,有个孝子,叫做闵子骞。他是孔子的学生。生他的母亲,早已过世了,他的父亲娶了一个后妻,生了两个儿子。那个后母很厌恶闵损,冬天的时
作文七:《《弟子规》总叙》1100字
课 题 学 习 目 标 重 点 难 点 教 具 准 备
第1课
《弟子规》总叙
1、从总体上了解《弟子规》。 2、会背《弟子规》总叙。 3、大体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会背《弟子规》总叙。 大体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弟子规》音频
一、介绍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 《训蒙文》 , 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其内容采用 《论 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 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 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弟 教 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 《弟子规》中的 “规”,当然就是指规矩、规则。你们知道“弟子”指 (学生讨 学 的是谁吗?是孔子的弟子吗?是指小孩子吗?还是指其他什么人呢? 论)实际上这个“弟子”是泛指,也就是针对每个人而言的。所以《弟子规》 中谈到的规矩礼节是同学们甚至是老师都应该遵守的。 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 这篇古训——《弟子规》。《弟子规》共 360 句(1080 字),今天我们学习 过 总序。 二、学习《弟子规》总叙 程 1、听泛读《弟子规》总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分行读。 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三、理解“总叙”的意思。 教 “总叙”概括了 《弟子规》 的主要内容:首先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其次言语行为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 仁德的人。如果以上的事都做了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做学问了。 有余力则学文——当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备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 余的精力和时间,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 四、讲故事:《大舜的故事》——孝
学
过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 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 程 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 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 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 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 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 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 象为诸侯。 五、礼 仪 1、回答问题要举手,回答问题要起立。 2
、学习鞠躬。 六、作 业 1、背诵《弟子规》总序。 2、回家给父母捶捶背。
校本教材:
经典诵读教案
作文八:《弟子规总叙》1400字
〈弟子规总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出则弟〉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近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谨》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信〉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泛爱众〉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既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亲仁〉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余力学文〉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非圣书 屏勿视 敝聪明 坏心志 勿
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作文九:《弟子规总叙》3200字
《弟子规》教案之 总叙
李彩红
教学内容
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教学目标
1. 诵读《弟子规》的总叙部分,理解基本意思。
2. 了解《弟子规》包含五个部分以及这五个部分的大意。
3. 使学生懂得《弟子规》这本书是给小孩子讲做人道理的,是根据圣人孔子的教诲编成的。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句子的基本意思,在诵读的基础上会背诵。
2. 使学生明白做人首先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要讲信用;对别人有爱心,并且要与有仁德的人做朋友,学习他的优点与长处。做到了这些,如果我们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可以认真学习书本上的文化知识了。
教学准备:查阅书籍或上网搜索有关《弟子规》的图片和小故事。
课时安排:1课时
一、课前三调
二、诵读《复兴道德心愿词》
道德,请接受我不全的德性,让它周全圆满上善合道,把道德奉献给社会~
道德,请接受我失德的心灵,让它与您融合为一,为人类道德复兴照明镜~
道德,请接受我载因的身体,让它为道而工作,为民族的道德复兴而存在~
道德,请接受我的意和思想,让它与老子与孔子同在,起心动念不离道德~
道德,请接受我性命的全部,让它成为道德的工具,服务于世界道德回归~
三、背诵《道德经》双一章
《道德经》道篇第一章(第1章)和德篇第一章(第38章)
四、学习新课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出示《弟子规》。你们喜欢他吗, 《弟子规》是古时候的孩子上学必读的一本书。从今天开始,我们共同来学习《弟子规》。
2、《弟子规》题解
(1) “弟子规”是什么意思呢,首先谁知道“弟子”是什么人,
(“弟子”指的就是学生。)
(2)教师补充:除此之外,从大的范围来讲,弟子也可以说是每一个人。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说“活到老,学到老”,人,可以说一辈子都在学习,既然都在学习,那么理所当然就是学生了。
(3) “规”是什么意思,(“规”就是规范、道理,做人应恪守的道理,做人应遵循的规范。)
(4)我们从这三个字,就可以了解这本书的用意在哪里了。谁来说说,
《弟子规》这本书是讲做人道理的,就是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
过渡:了解了《弟子规》是什么意思,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它的总叙部分。
3、理解“总叙”
什么叫“总叙”呢,“总叙”就相当于一本书的序言,放在书籍的开篇,告诉我们这本书的基本内容。
(二)通读原文(课件出示)
1、自己试着读一读。
2、同桌互相读一读。
3、指名读“总叙”部分。
4、男女生接读。
5、分组读。
(三)理解经典原文
“弟子规,圣人训。”
“弟子规”的意思我们已经明白了,那“圣人训”是什么意思呢,
圣人你们知道指谁吗,(指的是孔老夫子,孔子)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分加以阐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养成淳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弟子规》这本书是讲做人道理的,是根据圣人孔子的教诲编成的。总叙中这样说:
出示: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让我们一起诵读。
1、了解大意。
谁来说说这几句话的意思,
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人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2、从这几句话你知道圣人告诫我们哪些做人的道理,(学生发言。)
孝敬父母,敬爱兄长,诚实守信,平等博爱、亲近仁人,好好学习。
其中最首要的是什么,
3、教师点拨。
(四)故事明理
大家喜欢听故事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小故事,谁来给大家读一读,大家边听边想:故事中的主人公做的对吗,谈谈你的看法。
1、《鹿乳奉亲》的故事。
郯子是我国东周时期郯国这个小国家的国君,他的孝名远近传播。他的父母已年迈,都患了很严重的眼疾,为此,郯子非常焦急,为了救治父母的病他想方设法四处求医。
他听医生说,治这种病最好的办法是食用鹿乳。但是,鹿乳在市场上不能买到,到哪儿去找?即使到深山里去找,鹿见到人,早—遛烟儿逃走了!怎么办呢?郯子冥 思苦想,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化了装,找来—张鹿皮披在身上,还在头上安了假角,然后趴在地上左蹦右跳的,远远看去,极像一头顽皮的小鹿。郯子就这样扮 成小鹿,学着鹿走路的样子,学着鹿“呦呦”的叫,骗取鹿的信任,混进了鹿群中,取母鹿的乳汁给父母亲治病。
有一次,混在鹿群中的郯子忽然发现林中有一支箭对准自己,顿时意识到,那是猎人的箭,猎人并不知道他是“一只假鹿”。慌忙中他赶紧站起来,迎着利箭大喊:“别射!别射!我是人! 我是来取鹿奶回去孝敬父母的。”猎人仔细一看,原来真的是一个人,幸好没有射箭。猎人得知郯子取鹿乳的事,非常感动,就帮他一起挤出鹿奶,并护送他出山。从此郯子鹿乳奉亲的故事也成了千古佳话,流传至今。
鹿乳奉亲的故事忠告那些不孝敬父母的人:孝顺不只是在父母需要的时候才帮一点小忙就够了,很多人在父母年轻健壮时侯显得孝顺,但是父母一生病就跑开了,“久病床前无孝子”,说的就是这种假孝顺,这样是不好的,难得的是,在父母生病的时候还能时刻挂念着他们,想方设法让他们开心、健康。在父母生病
时,我们更要端茶送水,做点家务,这样也可以让父母的病情尽快好起来~小朋友们,行动起来,孝敬父母~
2、故事二:
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用过早餐,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做客。
小庆龄听到这个消息后,高兴得跳了起来。她最喜欢到这位叔叔家去了,叔叔家养的鸽子长着尖尖的嘴巴,红红的鼻子,黑黑的小眼睛,漂亮极了~叔叔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小庆龄想到这些心里就高兴,她急急忙忙跑到自己的房间里,把自己最漂亮的衣服找出来穿上,准备和爸爸一起去叔叔家。
她刚跟着爸爸妈妈走出门,突然想起今天上午小珍要来跟他学叠花篮,于是就不知不觉地停住了脚步。小珍和庆龄的年龄差不多,两人可要好了。
父亲见庆龄站在那里不动,就问:“庆龄,你怎么落后了,难道你不想去看鸽子了吗,”
庆龄说出原委。父亲说:“没关系,明天你到小珍家里教她。”
庆龄为难地说:“不行,我们已经约好了,不见不散。我走了,会让她失望的。”
姐姐说:“小珍不会怪你的,明天见到小珍,解释一下就行了。”
可是庆龄仍然站在那儿不动:“爸爸说过,做人要信守诺言。如果我忘了,明天见到她,可以道歉;可是现在我想起来了,我就得在家里等她,不然就不守信用。”
宋耀如听了女儿的话,心里很高兴,于是就对其他的孩子说:“庆龄做得对,你们都应该向她学习,做个讲信用的孩子。”
父亲到了朋友家,把这件事跟他的朋友讲了,那位叔叔还让父亲给庆龄带回两只鸽子,算是对她的奖励。
(五)联系实际,深化理解
1、打开记忆的闸门,想想,你在哪方面做得好,哪方面做的还不够好,需
要改进,
2、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弟子规》的核心,本自孔子言论。 首先要讲孝悌,其次谨慎诚信。 要爱周围大众,亲近仁德贤人。 尚有富余精力,读书多做学问。
(六)背诵积累。
五、齐诵《感恩词》
感恩天地滋养万物,
感恩国家培养护佑~
感恩父母养育之恩,
感恩老师辛勤教导,
感恩同学帮助关心,
感恩所有付出的人,
让我们快乐的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六、齐唱《寄爱天下暖人间》。
作文十:《弟子规-总叙》1500字
总 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父母呼 父母教 冬则温 出必告 事虽小 物虽小 亲所好 身有伤 亲爱我 亲有过 入 则 孝
应勿缓 父母命 须敬听 父母责 夏则凊 晨则省 反必面 居有常 勿擅为 苟擅为 勿私藏 苟私藏 力为具 亲所恶 贻亲忧 德有伤 孝何难 亲憎我 谏使更 怡吾色 行勿懒 须顺承 昏则定 业无变 子道亏 亲心伤 谨为去 贻亲羞 孝方贤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兄道友 财物轻 或饮食 长呼人 称尊长 路遇长 骑下马 长者立 尊长前 进必趋 祭尽诚 事死者 出 则 弟
弟道恭 兄弟睦 怨何生 言语忍 或坐走 长者先 即代叫 人不在 勿呼名 对尊长 疾趋揖 长无言 乘下车 过犹待 幼勿坐 长者坐 声要低 低不闻 退必迟 问起对 如事生
孝在中 忿自泯 幼者后 己即到 勿见能 退恭立 百步余 命乃坐 却非宜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谨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冠必正 置冠服 衣贵洁 对饮食 年方少 步从容 勿践阈 缓揭帘 执虚器 事勿忙 斗闹场 兼漱口 纽必结 有定位 不贵华 勿拣择 勿饮酒 立端正 勿跛倚 勿有声 如执盈 忙多错 绝勿近 便溺回 袜与履 勿乱顿 上循分 食适可 饮酒醉 揖深圆 勿箕踞 宽转弯 入虚室 勿畏难 邪僻事 辄净手 俱紧切 致污秽 下称家 勿过则 最为丑 拜恭敬 勿摇髀 勿触棱 如有人 勿轻略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凡出言 话说多 奸巧语 见未真 事非宜 凡道字 彼说长 见人善 见人恶 唯德学 及时还 后有急 信
信为先 诈与妄 不如少 惟其是 秽污词 市井气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诺 苟轻诺 重且舒 勿急疾 此说短 不关己 即思齐 纵去远 即内省 有则改 唯才艺 不如人 借不难
奚可焉 勿佞巧 切戒之 勿轻传 进退错 勿模糊 莫闲管 以渐跻 无加警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无心非 过能改 凡是人 行高者 才大者 己有能 勿谄富 人不闲 人有短 道人善 扬人恶 名为错 有心非 归于无 倘掩饰 泛 爱 众
皆须爱 天同覆 名自高 人所重 望自大 人所服 勿自私 人所能 勿骄贫 勿厌故 勿事搅 人不安 切莫揭 人有私 即是善 人知之 即是恶 疾之甚 名为恶 增一辜
地同载 非貌高 非言大 勿轻訾 勿喜新 勿话扰 切莫说 愈思勉 祸且作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报 待婢仆 势服人 同是人 果仁者 能亲仁 不亲仁 不力行 但力行 怨欲忘 报怨短 身贵端 虽贵端 心不然 理服人 亲 仁
类不齐 流俗众 人多畏 言不讳 无限好 德日进 无限害 小人进 余 力 学 文
但学文 长浮华 不学文 任己见 报恩长 慈而宽 方无言
仁者希 色不媚 过日少 百事坏
成何人 昧理真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命自我作 福自我求 心好命又好 富贵直到老 命好心不好 福变为祸兆 心好命不好 祸转为福报 心命俱不好 遭殃且贫夭
心可挽乎命 最要存仁道 命实造於心 吉凶惟人召 信命不修心 阴阳恐虚矫 修心一听命 天地自相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