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记一次区美术教研展示课听课评课活动》2900字
记一次区美术教研展示课听课评课活动
-----雨花学校 魏 鹏
听课时间:2011年10月20日上午星期4第2节课(45分钟)
听课评课地点: 雅礼雨花学校
授课人: 王 樱 老师
听课成员:区全体教师。
教学过程记录:
校本教研 艺术与设计
------扎捆染
一、 授入新课
1、 师问:到底什么是扎染,它有什么特点, 古称“绞缬”,民间称“撮花”或“撮缬”,其工艺历史久远。扎染可分为两大类: 针扎:在白布上用针引线扎成拟留的花纹,放入染缸浸染,待干,将线拆去,紧扎的地方不上色,呈现出白色花纹。捆扎:将白布有规则或任意折叠,然后用麻线捆扎,入染后晾干拆线,由于扎有松紧,上色便有深浅,呈现出“兰地白花”过渡性渐变的效果,多冰裂纹图案。分为单色染和多色染 。
师问:看看我们黑板上的这几幅作品,它是成行的作品吗,为什么,
生答:有的是,有的不是。(特点:蓝地白花不突出、色调模糊、不清晰、对比不强烈-----)
2、 扎染历史文化背景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东方古国。勤劳聪慧的中国人民为人类留下无数物质文化遗产。据史书记载:唐朝时,国力强盛,经济发达,百姓中一度流行扎染,当时社会名流把穿着这种“绞缬”的服装作为一种时尚。到了北宋时期,朝廷下令诏书严禁扎染的生产制作把扎染定为宫廷御用品。严禁民用把扎染霸占成皇权的专属品,慢慢地,扎染走向没落。但在西南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地避遥远,没有因当时的禁令而荒废,经不断实践发展,成为当地少数民族手工印染艺术。到了明清,云南白族先民染织制作高度发达,出现染布商业行会,如:洱海红布、大理布。目前,我们把云南省大理市周城县称为扎染之乡。
3、意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品质的提高,崇尚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很多普通老百姓都喜欢DIY自己亲自动手设计及制作,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提高,赋予它新的生命。在东南亚韩国、日本、印度也有扎染工艺,由于文化历史背景不同,扎染制作工艺也不一样。 4、问一问(课件)
(1)扎染的方法(老师演示学生回答)
自由塔形扎、包豆子法(变成米粒、瓶盖、木头-----是一样的方法吗,)打结法、折叠法、揉挤法、圆棍卷压法------- (2)扎染的面料组成
师问:摸一摸我们桌上的面料,它有什么质感, 生答:棉。师答:棉布、棉绸、土布—
师问:再找一找我们的桌上,你还发现了什么,不要放过我们桌上任何一个细节~
生答:老师,有麻布,摸起来比较粗糙。
师答:对,亚麻、黄麻、苎麻-----(出示课件 面料的组成)由于我们的扎染染色工艺是热染所以备有点过、电炉等-----(略) 5、学一学 问一问 试一试
(1)图片一
? 图案纹样特点----条形扎法(面料按经、纬线方向或斜对角方
向按”屏风式折叠法”折叠成长条形,完成后的条形织物可以
用扎线扎成一段一段的样式)
(2)图片二
图案纹样特点---圆形扎法(把织物从中心点提起后捆扎,也可在织物上任意取点捆扎)
6、捆扎要点:
1、“折”与“扎捆”做到“折出层、扎捆要牢固”。2、捆的方法:先从后往前缠绕,再从前往后缠绕。
? 活动一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 打破传统扎染技法运用自主创新的设计手法,讨论具有现代气
息感的图案作品。
? 以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确定图案设计的初案。 拓展延伸
1、设计:图案设计
2、扎捆:自由塔形扎 豆子包扎法 打结法 折叠法(捆扎、冰纹突出)自由扎
3、染色
作品交流
? 1、作品评选
? 2、交流探讨
? 3、师评(扎捆技法)
课后反思:本课属校本教研,经过五年的摸索,自创校本特色,它分别以交流展示课、课题课、对外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课来呈现,,在2010年曾上过一堂,站在专业的角度从传统技法和作品的展示来呈现给师生,一年多后,我又重新上这一课,有了重大突破,在教法、材质的处理、设计的创新都有所改变,效果明显,得到国内外师生的好评,学生作品异彩丰呈百之百成功。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创造艺术,当两者相结合时,特有的艺术形式和表现力就能成就中华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
课堂小结
教学效果
初中每课收集学生作业54份,小学每课收集学生作业40份,原始作业留10
份,其余拍照存档,电子稿每张A4版面(横页)排6至9幅作业。
对学生的作业测评采用量表形式,90分以上为优秀,80分以上为良好,70
分以上为一般,60分以上为合格。
雨花学校教师听课评课表
授课教师: 雨花区雅礼雨花中学 执教班级:初二 执教内容: 艺术设计--------扎捆染 时 间: 2011年10 月 20 日
项目 要求 备注 教学体现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倡 优 理念 导并鼓励学生践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 符合课标(大纲)精神和学生实际,教与学的目标具体、可行;优 目标 做到知识与情感、过程与结论、教书与育人并重。
教材 详略得当,能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能创造性地对教材进优 处理 行加工,做到既注重“双基”训练,又注意学习潜能的开发。 教学 符合学生身心的认知规律,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主优 过程 动学习,积极探究;教师成为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
教学 根据需要将多种教学方法优化组合,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恰当、 优
方法有效;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师 态度认真负责,基本功扎实;有较高的教育理论素质并能灵活地优 素质 用来指导教学实践;讲授富有激情且具有较好的教学机智。 教学 学生积极主动、思维活跃,参与教学活动广,达到教学目标并能优 效果 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
教学 在教学的某一方面有创新,并因此提高了教学效果。 优 特色
评价:
1本次课为调研课,有一定难度,所以老师做了分组完成练习,
使每个学生在重组后学到了扎,捆,染的知识技能掌握。
2整课教学流程清昕,重点突出,扎,捆,染技能示范仔细,
化解了难度,学生更易理解握。
评 3师生互动活跃很好调动了课堂气氛,学生完成的作业丰有变
化,更显大气,更好展示了印染艺术的特点。
价 4本课教学内容也展示了该老师本人在印染艺术上扎实的功
底,同时也给我们全体老师在发展校本课程中做出了典范。
与
建 建议:
议 1作为校本课程可以更系统,整理,完善,制作出一系列的学生
作品
2 学生的印染作品后期可开拓更大地空间
评课人:魏 鹏
作文二:《记一次“第二课堂展示”活动》1400字
记一次“第二课堂展示”活动
——鹿邑县外国语学校南部六三班蒋瑞奇
2013年11月29日上午,我校举办了一年一度的“第二课堂展示”活动。那天,风和日丽,阳光明媚。同学们兴高采烈,老师们神采飞扬。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班主任带领下陆续向操场走去。我走在队伍中,我们的队伍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像一条巨龙在从校园通往操场的大道上蠕动。到了操场上,我看到了操场的最北边是高大、富丽堂皇的舞台。舞台的对面是我们巨龙般的队伍变成的以学部、班级为单位的巨大的方阵。方阵的周围是围得水泄不通的家长和社会人士。偌大的操场挤满了人,好像要把操场的围墙给挤破似的。
开幕式开始了,鸣炮奏乐后是小学部五年级学生举行的升旗仪式,旗手们迈着矫健的步伐,喊着铿锵有力的口号,神情庄严的注视着前方,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 ,全体师生起立,面对神圣的国旗唱国歌,嘹亮的歌声在操场的上空回荡。这时一种神圣、庄严、自豪的感情又一次在我的心中荡漾。
开幕式过后,紧接着就是正式演出了。演出的内容很多,有武术表演、舞蹈表演、歌曲戏剧表演、彩旗队表演、花环队表演、军乐队表演、腰鼓表演、葫芦丝表演等。在这些表演中我最喜欢的要数武术表演——《英雄谁属》和舞蹈表演——《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还有外教演唱的英文歌曲《if you happy and
you know dap you hands》。
在武术表演《英雄谁属》中,我看见那些表演的大哥哥中间还有一位大姐姐。大哥哥们穿着一身白色宽松的绵绸衣服,那位姐姐却穿着一身火红的运动装,远远望去,就像一簇燃烧的火焰,从服装上看红白对比格外鲜明。他们的动作柔中带刚,伸展自如,一招一式都恰到好处,那位大姐姐在队伍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整个表演过程,让我感到一种图画的美,和谐的美。整个操场上简直就是人的海洋,在这人海中应该有惊涛巨浪的,但此时却出奇的风平浪静,特别是小学部的小弟弟小妹妹们,小嘴微张着,目不转睛地盯着前方,小脸涨得红彤彤的。其他的观众也都屛住呼吸,眼睛瞪得滚圆滚圆的,好像要把每一个动作都装进眼里似的。表演结束了很久,观众才恍然大悟似的鼓掌欢呼,那雷鸣般的掌声和叫好声好像要把操场掀翻似的。
在舞蹈表演中,演员们比我们大不了多少,有的甚至比我们还小,但他们也不甘示弱,她们踏着拍子,舒展着柔软的身子,尽情地跳着,仿佛整个操场、整个学校、整个世界都是她们的舞台。最后她们迅速的围成一个圆,就像一个光彩夺目的大花环,美丽极了。这使我突然想到这美丽的圆预示着着我校这次活动的圆满举行,也象征着我校在未来的日子里,各项工作都圆圆满满。
最让我热血沸腾的是外教的表演。两个年轻女外教,麻利的跳上了舞台,随着音乐的响起,她们边唱边跳,一脸的调皮,一脸的喜悦,一脸的可爱。她们就像一团火燃烧了起来,把观众的激情也点燃了,观众也跟着她们扭动着身子唱了起来,此时,台上台下打成了一片,没有界限。两个女外教黝黑的皮肤,白白的牙齿,卷卷的头发,浑身洋溢的热情,让我大开眼界,第一次真正领略了异国风情。此时我突然明白——我们的学校不正是一个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平台吗,
时间过得真快,一眨眼的功夫,三个多小时的活动就结束了。同学们恋恋不舍的离开了操场。这次活动,不仅展示了我们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而且也让我们的家长和社会人士大开眼界。我多么希望下一次“第二课堂展示”活动,台上有我的身影。
作文三:《记一次才艺展示会》900字
“阳光下成长”征文
记2015年元旦联欢晚会
12月31日下午,同学们期盼已久的元旦联欢晚会终于开始了!操场上挤满了人,脸上书写着期待的同学们正像家有十五口——七嘴八舌地讨论着。围观的家长们一个个拿着手机、相机摆开了架势,准备记录下自己孩子的精彩表演。
演出拉开了帷幕,叽叽喳喳的同学们顿时安静下来,地上掉下一根针都听得分明。作为主持人的我落落大方地上了台,用充满激情的语气开始报幕:“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2015年元旦联欢晚会会现在开始!今天,我们提供给大家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大舞台,让我们尽情展示自己的风采吧!”接着我便匆匆忙忙地更衣。因为既要报幕又要演出,时间被卡得很紧。等我换好了衣服,节目已经进行到第二个了。由于我和另两名同学在第三个节目表演,我怎么能不紧张呢?我在幕后全身发着抖,主持的自信也不知溜到哪里去了,心想:“完了完了,该轮到我了,上台该迈左脚还是右脚?惨了,我到底在想些什么呀?但愿千万别出丑,不然丢脸丢大了!”
时间总是那么奇怪,当你渴望它放慢脚步,但是它却跑得更快,仿佛有人把时针拨快了一倍。第二个节目结束了,轮到我们上台了。我的心里像装了一只兔子,怦怦直跳。我握着话筒,模模糊糊的发现自己的双腿仿佛是一堆糖稀做的。音乐响了起来,
我上了台,紧张地瞄了一眼观众,接着拍好了队形。内心的紧张随着前奏的结束增加,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轮到我唱了,我的身体随着音乐摆动起来,刚开始音还找不准,觉得声音不是自己的。但渐渐地,我越唱越自信,心里想:“豁出去了!拼一把吧!人生能有几回搏?加油,相信自己,我是最棒的!”我觉得脚步轻盈极了,仿佛全世界都在倾听……我看见观众露出的陶醉的表情,越唱越觉得胸口挂钥匙——开心。
表演终于结束了,我的心中的一块巨石落了下来,于是静下心来观看节目。哇,同学们的表演真是五花八门,都使出了看家本领。有的同学歌唱得像百灵一样动听;有的同学古筝弹得出神入化,把我们带到了另一个境界;还有的同学说的相声使观众们哈哈大笑……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啊!
这次元旦联欢晚会,使我明白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个道理,还明白了西班牙的一句格言:“丧失勇气无异于丧失了一切”这个深刻的道理。
(指导教师:李爱兰)
作文四:《厨艺展示——记一次聚餐》900字
厨艺展示——记一次聚餐
时间:2015年5月6日星期三下午
地点:六(6)班教室
五月,透蓝的天空,悬着火球般的太阳,云彩好似被太阳烧化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一整天同学们讨论的话题句句不离,下午的品社课的聚餐一事。当我们班主任田老师宣布这个消息时,同学们像冷水倒进热油锅了一样,因为聚餐可以吃东西,显示自己的厨艺,最重要的是可以放松心情、互相学习交流、增进感情。
下午时分,六(6)班教室里传出阵阵菜香。课桌上摆这碗碗碟碟,有红烧的,有炒的,有荤,有素??菜香直往鼻子里钻,让人“口水直流三千尺”,食欲一下子好了很多。
“聚餐现在开始,”“但是——”钦校长停顿了一下,说:“得介绍完才能吃。”刚才眉飞色舞的同学像泄了气的皮球——扁了。我们班的同学能看着这些香喷喷的美味菜肴无动于衷才怪呢,肯定有人已将那香喷喷的菜肴、甜点下肚了。
钦校长说由大家把自己制作的菜品介绍制作过程,拍完照之后才能吃。大家积极配合。首先,一位维吾尔族同学介绍自己的自制辣子茄子,着这白里透绿的香辣茄子,看上去香辣爽口,令人垂涎三尺。另一位女同学的宫保鸡丁,颜色棕红,炒好没多久,一块一块的鸡肉堆在一起,像一座小山,诱人极了。宫保鸡丁口味鲜美,油而不腻,非常好吃。我旁边同学的水果沙拉各式各样的水果薄片、方丁摆设成
一朵娇艳欲滴的鲜花,那些嫩黄的香蕉、碧翠的猕猴桃、晶莹剔透的苹果和水灵灵的红樱桃巧妙地拼成五片花瓣,而中央一片黄澄澄的甜橙变成了花心;上层的酸奶和香草冰激凌更加点缀了这一道“冰激凌水果沙拉”。甘甜多汁的水果加上香滑冰凉的酸奶与冰激凌,一股酸甜、清脆的味道弥漫在口中,就仿佛一股清泉沁入心脾,垂涎欲滴。同学们的菜品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大家闻着菜香,看着这菜色,馋虫都爬出来了,大家两眼发光,舌头是不是地舔舔嘴,他们喉咙一动一动,看样子他们在咽口水。“现在可以吃了。”钦校长话音未落,调羹敲打着盆子的“乒乓”声已经传来。大家有的抱着个碗,凶巴巴地喊:“不能抢,这是我的~”有的扑在盘子上,说:“我先吃,别跟我抢~” “给我留点,给我留点~”阵阵叫喊声从教室里传来,大家争先恐后地抢着那美味,班级里洋溢着欢声笑语。
下课铃声响起,同学们意犹未尽收拾饭碗。只有一位同学拿起扫把,默默地打扫着卫生角,与吵闹的景象形成对比。
今天的快乐时光我会永远记住的。
作文五:《记一次“北京大学句法阅读研讨小组”活动》10900字
编者按:本文发表于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语言学研究》2016年20辑,责任编辑郑萱。本刊转载已获得原刊物及作者的授权。未经原刊物和作者的同意,请勿私自转载。
“北京大学句法阅读研讨小组”简介“北京大学句法阅读研讨小组”由北京大学外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助理教授胡旭辉博士发起和主持,参加者主要是北大中文系和外语学院语言所的硕、博研究生。北大中文系参加句法讨论小组的同学,大多是对现代汉语语法、汉语历史语法兴趣浓厚并有志于从事相关研究的硕、博研究生,期望通过文献阅读和定期讨论的形式接触句法理论的最新动向,以更新的视角重新“发现”汉语句法现象。北大中文系目前尚未开设专门的、系统的生成句法理论课程,参加讨论的同学有的通过一些暑期课程接触到句法的入门知识,有的通过自学掌握了一些句法理论。北大语言所的同学上过一学期的句法必修课,希望在句法理论或者句法习得领域做进一步的研究。目前报名参加活动的成员一共23名,每次讨论有15名左右同学参加。本小组研讨活动不隶属任何课程,完全是同学们在课程外自愿参加。本小组也欢迎兄弟学校的老师、同学加入我们的讨论活动。
阅读小组活动的主要目的是:(1)通过阅读国际期刊生成语言学方向的论文,了解句法研究的最新动向;(2)通过论文阅读和研讨掌握句法理论的核心概念和论文写作思路;(3)为研究生提供自由讨论句法问题的平台。
阅读小组的活动每两周一次,讨论前阅读1-2篇论文(主要来自国际期刊)。小组成员提出希望讨论的主题,胡老师根据主题选择论文,小组成员也可以自己推荐论文。
2015年12月25日,尽管恰逢圣诞,小组仍按既定时间进行了活动。此次研讨的核心是句法研究中“词性”的本质。阅读任务是Phoevos Panagiotidis 发表于2011年的论文《词性特征与词性功能词》(文献信息详见文末)。下文记录研讨的主要内容。
主持人胡旭辉我先简单介绍下生成语言学有关词性研究的情况。在传统的生成语言学研究中,对于词性的研究采取的是一种词汇主义的取向(lexicalist approach),即词项在词库中已经具备某种词性,句法运算时直接从词库中提取具备词性的词项即可。词汇主义的取向不仅认为词项本身在词库中已经带有词性,也认为论元结构是动词在词库中已经带有的信息。词汇主义取向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有很多句法学家依然坚持。近几年来,词汇主义的对立面,即构式取向,逐渐成为更为主流的理论模式。需要说明一下,我们这里讨论的是生成语言学领域内的构式理论,大家不要将它和认知语言学里的构式语法混为一谈。生成语言学内最为著名的构式框架有两个,一个是分布形态学(Distributed Morphology, 简称DM),代表的研究者有Halle, Marantz, Embick, Harley等。另外一个构式框架是Borer 创立的外骨架模式(Exo-Skeletal Model, 简称XS模式)。
按照生成语言学的构式理论,论元结构不是动词自带的词库信息,论元的解读不是来自词库,而是来自句法中的功能结构。词性也不是词库中的词项固有的信息。我们传统上认为的名词、动词在词库中都不存在,一个词需要经历句法运算才能获得词性。那么词库中有什么呢?有两类成分。一类是功能词,此类功能词提供可解特征(interpretable feature),比如时、限定词、体特征(T(ense), D(eterminer), Asp(ect)features)。功能词也包括n, v 等词性功能词(categorizer),提供名词、动词等词性特征。另外一类是词根(root)。词根没有任何语法信息,也没有词性。一个词根要进入句法操作,首先得获得词性。获得词性的方式是统一的句法操作,即“合并”(merge)。DM认为在英语中很多词性功能词在语音上是零形式的,所以动词“make”是零形式的动词性功能词和词根MAKE合并的结果。构式理论的词性观也得到了Chomsky的支持。我们知道Chomsky (1970)的《论名词化》是词汇主义取向的代表性研究,但Chomsky (2013, 2014)最新的两篇非常重要的论文都采纳了DM和XS模式的词性观,并将此观点称作“Marantz-Borer观” (Marantz-Borer Conception)。
无论是词汇主义还是构式取向的研究,大都没有考虑如下问题,即:(1)词性的本质到底是什么?(2)词性是否具有普遍性?两类取向的理论框架都理所当然地将词性特征看作句法操作的一部分,并认为词性普遍存在。这个问题在汉语这样的词性标记不明确的语言中尤为重要。我们今天讨论的论文以DM作为框架,试图回答这两个问题。简单来说,Panagiotidis认为动词特征和名词特征在LF层面上提供各自的语义解读视角,与词根结合以后产生具体的词汇语义,从而成为句法中功能结构推导的起点。动词特征提供的是一个时间视角,因此动词可以成为事件结构的谓语,使得事件结构能够被T选择。名词特征提供的是sortal 视角,我们大概可以理解为实体种类的视角。当词根获得名词特征,也就具备了sortal视角,可以成为限定词短语(Determiner Phrase,以下简称DP)结构的起点,为句法操作表达论元奠定了基础。按照这个分析,作者实际上回答了我们刚说的两个问题:(1) 词性本质:提供LF的语义解读视角。(2)普遍性:至少动词和名词具有普遍性,因为任何语言都需要表达事件和实体,因此都需要v 和n 提供的语义视角。作者的这个分析具有非常强烈的语义导向,甚至和认知语法的词性观有类似之处。他的语义视角之所以可以和生成语言学兼容,一是基于DM的技术性操作,比如词性特征与词根的合并,二是基于生成语言学中重要的界面条件,即和逻辑式(Logical Form,以下简称LF)相关的概念意向界面条件(Conceptual-Intentional Interface, 以下简称C-I界面),这里是句法-语义的接口,也是语义与外部世界的接口。好了,下面我们开始讨论。
如何用本文的观点分析汉语?
吴芸莉汉语缺乏具有能产性的词性功能词(如-ment、-th),汉语的名词、动词大多以“词根”原有的面貌直接出现,那么如何用本文介绍的理论分析汉语呢?是否需要认为汉语的UG中有一套“covert categorizers”?
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比如词根“游泳”,如果把它当作事件(event)的谓词,那我们应该选择无语音形式的v和它合并,如果把它看做一个实体(entity),我们应该选择无语音形式的n跟它合并。这与DM关于词根的看法是一致的,即词根本身的意义是非常模糊的即作者说的unspecified,只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
张梦
主持人芸莉和张梦对DM的理解比较到位。DM 的一个特点是假定语言中存在语音形式为空的词性功能词,这样可以在构式取向的框架内比较轻松地解释汉语和英语中词性标记不存在的情况。这样的解释不大符合说汉语的人的直觉,但确实又能对汉语的形态特征做出一个理论说明,国内语言学界已经有学者用DM理论对汉语的相关问题做过比较有意思并且有深度的研究,我所知道的是林巧莉和韩景泉(2011)的文章。如果我们认为某分析不符合直觉,不要以此作为批评的主要证据,需要从理论技术和实证两个角度来批评。Borer (2013)的专著里对DM的这个零形式词性功能词假设有很长的批判,大家注意看她的论证手段,很值得我们学习,我就不一一列举了。Borer自己的观点是,词根获得词性的方式有两类:一类是词根和词性功能词合并,此时词性功能词有语音形式;另外一类是所谓的句法语境假设:在相应的句法环境中,某词根被迫获取某词性。比如词性功能词ing需要选择的是一个动词,此时WALK这个词根在ing的补足语位置就获得动词词性。相反,如果词根是在数词a的补足语位置(比如take a walk),则获得名词词性。
DM和Borer的XS模式对词性的解释都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有的词根可以不需要任何词性功能词就可以获得不同的词性,比如刚说的WALK;但有的却不可以,比如英语中DISTRIBUTE这个词根只能获得动词词性,你不能说“the distribute of the books”。这个问题有待解决。
还有一个有关汉语的问题,值得大家注意。我们大部分人都假定汉语的词汇可以在不同词性中自由切换,以此强调汉语和英语等语言的不同。但某些情况下,汉语的词性切换还不如英语来得自由。最明显的是名词和动词的词性切换。英语里的很多名词可以自由转换成动词。比如“bin”(Bin that book!), “email”, “telephone”, “text” (I'll email/telephone/text you later)。但是汉语里你不能说“垃圾桶这本书”“明天我短消息你”等等。这个问题值得思考。
词根本身是否能分类?
本文认为,词根是无词类属性的(acategorial),只有嵌入词性功能词的补足语位置才能获得词类范畴,进而获得进入句法组合和在LF中被识解的能力。本文中的一个极端的例子来自Hebrew,在Hebrew中词根KB?可以被范畴化为名词和动词,并且无论名词和动词都包含很多语义不同的词位(lexeme)。但是,这种“一个词根、多个词类、多个词位”的现象在语言中集中出现于最常用的一小部分词根,更多的词根只能实现为一个词类和一个词位,比如“apple”、“eat”。这种比例更大的“一对一”的情况是否暗示着词根本身就带有词类信息呢?再比如“structure”这一名动同形的词,其名词用法的使用频率要远远高于动词,如果词根不具有词类信息,怎么解释这种使用频率上的差异?
刘雨晨
郝琦接着雨晨的问题。除了英语中词根APPLE总是嵌入n的补足语位置,而不嵌入v的补足语位置这类“一对一”的现象外,还存在一个问题:词根GROW嵌入v的补足语位置时没有显性的形态变化,而嵌入n的补足语位置时需要显性的形态标记-th,可见词根GROW实现为名词比实现为动词更“困难”。这一现象,以及雨晨所说的名动同形的词其名词用法和动词用法的出现频率不一的现象,都能够说明有的词根虽然可以实现为不同词类,但实现为不同词类的难度不一。这如何解释?
我认为,在词库中词根包含和词类相关的信息,比如词根APPLE具有信息“可以无标记地实现为名词,不能实现为其他词类”,而GROW具有信息“可以无标记地实现为动词,不能无标记地实现为名词,可以带标记-th而实现为名词”,这样才能解释上述现象。更进一步,在我看来,词类(category)的概念应当分为两个层面,即词库中的词类和句法中的词类:在词库中词根就应当有名动的区分,当某个词根进入句子时,如果他在词库中的词类和句法上要求的词类一致时,常常不需要显性形态标记,而二者不一致时,常常需要显性形态标记;或者更精确地说,如果在两个层面的词类一致的情况下需要显性形态标记,那么一定蕴含着在两个层面的词类不一致的情况下也需要显性形态标记,反之则不成立。
首先,“一对一”的现象是使用为基础的(usage-based)。DM考虑的不是频率问题,而是可能性。其次,拿APPLE来说,urban?dictionary(美国在线俚语词典)也给出了一些做动词的例句,表示“买了苹果公司的某个产品后,苹果公司不久便发行了新产品或新版本”,例如“you?got?appled!”?尽管这一用法需要得到更多语言使用者的认可,但这至少说明,随着时间变化,有些很典型的“一对一”词汇也可能变成“一对多”,DM不但没有排除这种使用变化的可能,也能够解释“apple”做动词的特殊意义是如何在句法生成中获得的(即在词根APPLE与v合并的时候,v带来了这一意义)。
张梦
主持人关于词根分类的问题。目前生成语言学没有明确的对词根进行分类的理论。在DM的框架下,词根的分类绝对不能涉及到语法信息,因为DM的重要支撑点之一就是词根不具备任何语法信息。按照我对DM的理解,词根如果要分类,分类标准之一是音系特征,比如有的词根必须要和某个词缀合并。这就是郝琦刚说到的APPLE和GROW的问题,郝琦的观点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支持这样的以音系特征为基础的词根分类的。DM框架下的跨语言差异很多都是音系层面的差异,和Chomsky最简方案的某些观点不谋而合。
有关词根的词性实现问题。我认为张梦说的“可能性”是合理的。但是要注意“usage-based”这个术语的使用。这是认知语言学(包括构式语法)的术语,代表的是这个流派有别于生成语言学的语言观。
词库和百科信息
本文认为词根的语义内容是未确定的,并且很贫乏(underspecified/impoverished),如何理解这里的“underspecified/impoverished”?这一问题与词性功能词和词性特征的作用有关,这一点是本文的核心。依照本文的观点词性特征给词汇带来解读性视角(interpretive perspective),从而使一个活的词性的词汇能够在百科信息中找到对应的意义。我的疑惑是,词汇意义减去解读性视角还剩下什么?词根本身包含什么语义信息?
郝琦
主持人郝琦的问题反应的是DM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词根有没有意义?这个问题大部分的DM理论都是避而不谈,但同时也是假定词根是有意义的,甚至认为词根还可以作为谓词选择论元。这篇文章直面了词根意义的问题,认为词根的意义是词汇意义减去词性功能词的意义(即sortal/temporal的视角);词根的意义是模糊的。郝琦问得很对,“词汇意义减去解读性视角还剩下什么?” 我认为这是DM框架的问题,在此框架内基本无法给出精确的回答,所以作者只能说词根的意义是“underspecified/impoverished”。这个假设在DM本身的框架内都是矛盾的:如果词根的意义都是模糊的,为什么还能指配论元呢?
我推荐大家看Borer (2013)的专著,里面有对词根意义的不一样的假设。Borer认为词根没有任何意义,所有的词汇词义都是在句法推导中的某个阶段去向百科信息搜索获得的(Borer的术语是en-search)。另外这本书也有对DM的非常详细的评价,应该是目前生成语言学框架下最前沿的形态学方面的论著。
既然词根在与词性功能词结合之前无法对应特定的词汇意义,那么说话人在造句时依据什么去选取词根以表达特定的概念呢??刘骁萱
主持人这个问题涉及到句法推导的第一步:如何选择词根。DM和XS模式都没有直接回答过这个问题。我觉得这个问题对于XS模式来说更麻烦:如果词根完全没有意义,如何选择正确的词根就成了一个大问题。根据DM,可以做的解释是:当语言使用者需要表达某个词汇意义时,他需要首先选择这个词的视角以此确定是动词还是名词,然后再寻找一个符合我们语义要求的词根与之合并。比如我们需要表达“猫”这样的概念作为论元,那么我们先在词库中选择n,然后再寻找与“猫”这个概念相关的词根,如果是英文则选择词根CAT。
词汇语义的合成性问题
根据本文的观点,nP、vP这样的第一语段(First Phase),其意义是非合成性的(non-positional),应当看作是习语。但是,nP和vP投射内部的词性功能词和词根的组合,以及词根和内部论元(internal argument)的组合,在语义解读上都是有组合性的。前者如un-、dis-这些表否定意义的词缀,如果假定它们加在语义不自足的词根上,那么它们的否定意义如何实现呢?否定一个没有语义内容的混沌之物吗?后者如文中的例子“grow tomatoes”,把这种动宾格式整体看成一个习语,实在不符合我们的语感。
刘雨晨
主持人我们可以认为un/dis这样的词缀是在词汇已经获得词性以后再加上去的,因此是对清晰的词汇意义的否定。关于“grow tomatoes”,DM不是把这个词组当作一个习语。按照DM的分析,首先是词根GROW选择一个论元,即“tomatoes”。注意,这里“tomatoes”一个完整的DP。由于词根GROW语义不完备,所以这个词组无法获得解读,解决的方法就是给GROW提供一个词性特征,可以是名词特征,也可以是动词特征。
词根与论元结构
本文认为,词根不直接与functional head结合而是先和categorizer结合,词根经过“范畴化”之后才进入句法运算。不过,在词根包含什么信息这个问题上,该文似乎和Borer的处理是一致的,即root本身不包含论元结构的信息。
Huang et al (2009)的《汉语句法研究》(The Syntax of Chinese)第二章讨论论元结构,分别评述了Hale & Keyser(1993),T. -H. Lin(2001),Borer(2005)三家理论。该书对Borer方案提出的质疑是:汉语的动词似乎表现出比英语更自由的论元结构,比如动词后位置直接跟工具、处所论元,如“写钢笔”、“开高速”、“开白天(意为白天班)”等。另外,汉语的述补结构、述结式复合动词的论元也都表现出一定的自由度:
他喝醉了。
Agent-喝醉
那瓶酒喝醉了全桌的人
Theme-喝醉-Agent
那瓶酒喝得他醉了三天
Theme-喝得Agent-醉
但英语不能说:? ? *This bottle of whisky drank Bill into a stupor.
我还联想到一个斯瓦希里语的例子:? ? ? ? ?a-me-lewa (pombe)? ? ? ? ?he-Perf-be drunk (beer/alcohol)? ? ? ? 'He has been drunk.'
“be drunk”后面的“beer”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类似于汉语的“喝醉酒”,而英语的“喝醉”后不可再带论元。
Huang et al (2009) 认为,汉语这种奇特的论元结构现象,应该归结于英、汉之间内在的词汇差异。理由是,Chomsky(1995)最简方案中认为句法系统中决定结构的部分应该是所有语言都一致的,参数(parameter)的差别主要存在于词汇层面。英汉之间的论元结构的差异因而只能在词汇层面被解释,从而认为词根本身应有一定的论元结构信息。该书对上述论元结构自由现象的具体解决办法是一种综合的办法,各取三家所长,认为词根自身带有论元结构,轻动词(light verb)再对词根的论元结构进行选择,以此来解释汉语动词论元结构的自由现象。
我的问题是:Huang et al (2009) 对Borer的质疑是否有道理?以上所举不同语言间论元结构表现的差异,如果用我们所讨论的文章的方法能否得到圆满解释?
徐毅发
主持人毅发的问题非常好。黄正德老师他们的汉语句法专著以及黄老师2006年有关中文动结式的论文(Huang 2006)大体采用的是基于词汇主义的视角,即词汇(比如动词)带有论元结构的信息。论元结构层面的差异源于不同语言中词汇指配论元结构的信息有差异。比如Huang (2006)认为汉语这样的分析性语言的动词的论旨特征(theta feature)不是必须的,而综合性语言中动词的论旨特征是强制性的,以此来解释毅发说的论元结构差异的现象。全面分析这个研究涉及的细节太多,需要一个专门的研讨。我这里简单讲几点。第一,如果我们赞同Marantz和Borer等人的论断,即论元结构研究的构式取向是正确的,那么黄老师他们的框架就值得商榷。我前面提到的Marantz (2013)的论文比较通俗易懂,里面指出了词汇主义面临的问题。Borer (2005)的专著里有更多的此类问题的分析。当然,我前面说了,词汇取向并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大家可以看Siloni, Reinhart等人的文章,这些文章是基于Reinhart建立的“论旨系统理论”(Theta System)(Reinhart 2002),是生成语言学框架内词汇取向最系统的理论。第二,关于汉语论元结构更灵活的现象不一定是和谓语论元指配有关,也可能存在其它解释。比如刚才毅发说的“写钢笔”、“开白天”这样的例子,Barrie & Li (2012)认为这是和语言中的格特征有关。另外,关于论元结构差异的文章在DM框架内的研究有很多,代表性的是Pylkk?nen 的专著(Pylkk?nen 2008)。所以不能假定出现论元结构的差异构式取向就无能为力了。
汉语形容词的问题
本文只讨论了名词和动词。那么如何处理形容词的问题?我们现在一般都认为汉语有形容词,特点是能受程度副词“很”的修饰。但有的动词也能受“很”的修饰,如“理解、怕”等。于是进一步说这类动词与形容词的区别在于前者受“很”修饰的同时可以再带宾语,而后者不能带宾语。但是如果我们以对一门陌生语言进行田野调查的角度看待汉语,就会发现汉语形容词在句法上的特征基本和动词一样。我们把形容词看成是不及物动词的一个子类,也就解释了它们不能带宾语的现象。同时认为具有程度性的不及物动词可以受“很”修饰,不具有程度性的不及物动词不能受“很”修饰。这一观点是否可行?
吴芸莉
主持人本文的作者明确说不讨论形容词的本质以及形容词是否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但这个问题对汉语句法研究却又特别重要。在英文、法文这样的语言中,形态标记明确告诉我们形容词和副词的区别,句法上的位置分布也可以明确词性。这些测试方法在汉语里都不存在或者很薄弱。确实抛开印欧语的标准,似乎汉语的形容词和动词非常类似,比如“很”也可以放在心理动词(psych-verb)前。我个人感觉将汉语里的形容词和不及物动词看作同类是有道理的。但需要进一步看动词和典型的形容词的句法表现是否有差异。我能想到的一个差异是,动词作谓语不一定需要前面有副词修饰,但形容词却一定需要(除非有特殊语境):
张三(很)喜欢李四。张三 *(很)聪明。
从语义上来分析,“聪明”这个谓语并不一定需要程度副词,比如英语可以说John is smart。但在汉语里没有副词会导致句子不合语法。这是否是因为汉语中也存在动词和形容词的差别,这种差别导致了以上的句法现象?关于这个句法现象,大家可以看Grano (2012)论文。
好了,今天我们讨论到此为止,感谢大家的参与。和往常一样,通过阅读和讨论论文,希望大家能更多地把握前沿的句法研究动态,了解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的理论问题。我们下次讨论会再见!
附录:本次研讨中涉及的重要文献信息
Barrie, M & Li. A. 2012. Noun incorporation and non-canonical objects. In Arnett, N. & R. Bennett (eds.). Proceedings of the 30th West Coast Conference on Formal Linguistics, 65-75.
Borer, H. 2005. Structuring Sense. Volume 2. The Normal Course of Events. Oxford: OUP.
Borer, H. 2013. Structuring Sense. Volume 3. Taking Forms. Oxford: OUP.
Chomsky, N. 1970. Remarks on nominalization. In R. Jacobs & P. Rosenbaum, P. ?(eds.) Readings in English Transformational Grammar. Waltham, MA: Ginn and Company, 184 - 221.
Chomsky, N. 2013. Problems of projection. Lingua 130, 33–49.
Chomsky, N. 2014 Problems of projection: Extensions. ms. MIT.
Grano, T. 2012. Mandarin hen and Universal Markedness in gradable adjectives. Natural Language and Linguistic Theory 30, 513–565.
Hale, K. & Keyser, S. 1993. On argument structure and the lexical expression of syntactic relations. In Hale, K. & Keyser, S. (eds.), The View from Building 20.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53–109.
Huang, C-T. J. 2006. Resultatives and unaccusatives: A parametric view. Bulletin of the Chinese Linguistic Society of Japan 253, 1-43. Also in J. Huang (2010) Between Syntax and Semantics. New York: Routledge, 377-405.
Lin, T.-H. J. 2001. Light Verb Syntax and the Theory of Phrase Structure. Doctoral?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Marantz, A. 2007. Phases and words. In S-H Choe et al (eds.). Phases in the Theory of Grammar. Seoul: Dong In, 191-222.
Marantz, A. 2013. Verbal argument structure: Events and participants. Lingua 130, 152-168.
Panagiotidis, P. 2011. Categorial features and categorizers. Linguistic Review 28, 365-386.
Pylkk?nen, L. 2008. Introducing Arguments. Cambridge MA: MIT Press.
Reinhart, T. 2002. The theta system—an overview [J]. Theoretical Linguistics (28), 229–90.
林巧莉、韩景泉,2011,从“分布形态理论”看汉语的词类。《外国语》(2),47-55。
作者:北京大学句法阅读研讨小组
作文六:《记一次游览活动 记一次游览》1700字
记一次游览活动 记一次游览
记一次游览 去年暑假,我们一家四口来到了“洛阳王城动物园”~
我们一进去,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又宽又大的桥。沿着桥往前走,就到了猴子的“乐园”。里面有许多猴子,有金丝猴??笼子前面围着很多人,有的游客拿自己的买的花生米喂小猴子,而有的游客呢从包里掏出一根香蕉,可爱的小猴子接过香蕉在那里有模有样地吃起来,逗得人哈哈大笑~
接着往左走,不久就看见远处有几头大象,我们赶紧跑过去。看见有几名游客付了钱,一个饲养员给了他一根红萝卜,他拿着红萝卜去喂大象,大象一看见有吃的就变的怪怪的。我也想去喂大象,于是我对爸爸说,爸爸爽快的答应了,让我进去喂大象,一走到大象面前,我突然不想喂了,因为我刚才看到的大象比我现在看到的小了许多。好像一个大怪物似的。我想着想着,似乎有人把我手里的红萝卜拿走了,我反应过来,才知道,原来是大象等急了,才抢走了~
我们参观完大象后,又来到了长颈鹿的地方。真遗憾~长颈鹿不知去哪儿了,我们只好放弃了长颈鹿,来到了“养马”饲养场。
因为我属马,所以我非常喜欢马。一看见马,我就异常兴奋。我和爸爸妈妈都选了一匹马当坐骑,骑着马围着饲养场跑了几圈,别提有多威风了~由于当时妹妹还小,所以出于安全着想没让她
骑,我们骑得同时,妹妹在一旁和一匹小马玩了起来~
我们又来到了一个地方,那就是老虎、狮子和狼的地方。一走进去,一股奇怪的味道扑鼻而来。我们看见一头狮子卧在那里,好像在闭目养神,旁边还有几块肉,这样的风度不愧为“森林之王”。
紧接着,我们又来到了一个地方“十二生肖的铜像”我走进去,就寻找我的马,妹妹寻找猪,爸爸在寻找蛇,妈妈寻找猴,我找到了我的马,就一会儿爬到它的身上,摆个pose~一会儿爬到它头上,紧紧地抓住它的耳朵,生怕掉下来~
参观完,我们此时此刻也挺累的,出了动物园,在外面等来一辆公共汽车,坐上去,高兴地回家了~
五年级:崔博冉
记一次游览相关内容:记一次考级 青少年活动中心外,站着一位神色紧张的小姑娘,她穿着一身白色道服,扎着一根马尾辫。猜猜她是谁,哈哈,那就是我~知道我为什么这么紧张吗,因为我就要参加跆拳道考级了~...
记一次辩论会作文 记一次辩论会作文(1)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但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看了那些不健康的书反而有害。这次,我们对这个话提展开了一次辩论会。正方的人先说:开卷是有益的,很多名人都是多看书才获得成就的。
记一次有趣的陶艺制作活动 今天,学校开展了一次非常有趣的陶艺制作活动,这对于平时就爱动手制作的我来说有着巨大的
吸引力,我带着极大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积极地投入到这次活动中。活动一开始,老师就给我们每人发了一块粘土,我们得用这块土制作一个杯子。
记一次劳动 上午放学时,班主任金老师对我们说:“为了美化我们的县城,今天下午出去劳动,一点半之前同学们要到校,去人民路擦路上的栏杆。记着,要戴着红领巾,穿上校服,拿着抹布。”下午一点刚出头,有的同学就来到学校。
记一次别开生面的跳绳比赛 星期三,学校组织了一次跳绳比赛,王老师安排了我们班级的七个跳绳比较不错的运动健将参加了。比赛的场地上放了许多条绳子,我们班的七个运动健将,雄赳赳、气昂昂地站在空旷的运动场上,没有参加跳绳比赛的同学们有秩序地分列地排在运动场...
记一次辩论会 记一次辩论会啊~太好了杨老师要在班级办一场辩论会。对我这位能言善辩的小男孩来说,又是一次大显身手的好机会。这次辩题是“小学生要不要多看电视”。正方观点是“赞成小学生多看电视”,反方观点是“反对小学生多看电视”。
记一次难忘的活动 记一次难忘的活动——精彩的足球赛今天晚托班,我们班与四(2)班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足赛。比赛开始前,队员们各个摩拳擦掌,精神抖擞,为比赛做好充分的准备。我们拉拉队各个信心十足,做为去年的冠军队,我们相信一定会赢。
记一次捉鱼活动 暑假里,我回乡下去探亲。这时候正是捉鱼、
捉虾的好时候,所以,我一回乡下便和表哥表姐一起去小河里玩。
来到小河边,只见河里到处都是小鱼、虾,我正要下和显一显我
的身手,只听表姐说道:“怎么,急着捉鱼都急到忘了卷裤子了~
作文七:《记一次班会活动 记一次班会》1600字
记一次班会活动 记一次班会
记一次班会
在我们班,开过的班会可多了,其中二年级的一次班会主题是“团结就是力量”的班会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怎么抹也抹不掉。
那天,中队辅导员唐老师说:“二(1)班班会现在开始~”主持人我说:“全班肃立,升国旗奏国歌,敬礼~”雄壮有力的国歌响起,护旗手、旗手围着教室转了一圈,我又问:“同学们,我们的校风是,”“团结、积极、向上~”同学们用响亮的声音回答。“请同学们欣赏第一个节目:‘拔萝卜’请‘比力量’准备”话音刚落,叶晨和一群小个子的同学上场(这里面当然没有我)叶晨这个“大萝卜”格外引人注意。这时,一位“年过百岁”的“老爷爷”步步艰难地走上台,他一边摸胡子,一边在“萝卜群”中找“大萝卜”忽然,他眼睛一亮,胡子一翘一翘,眉飞色舞地向“大萝卜”走去。可是,“大萝卜”很大,“老爷爷”也老了,他想拔也拔不动,怎么办,有了~有了,听说团结就是力量,耳听为虚,眼见为虱,我不妨试一试。”想到这里,他高喊:“老伴儿、孩子们,这里有一个大萝卜,你们快来拔呀,我一个人拔不动~”他们来了,齐心拔倒了大萝卜,却摔倒了,同学们见了大笑起来。
“第二个节目:比力量,请讲故事准备”“手指,们走上台大拇指说,我的力量最大,所以我是大哥大~”其他“手指”也争先恐后的发言了,这时,一个“皮球”说:“听说你们在比力量,我也来凑热闹,谁能举起我,谁的力量就大”“手指们”一一试了
一下,都不行,这时“皮球”说话了:“团结力量大,不团结力量小~”手指们听了心悦诚服地点了点头,齐声说:“团结力量大~”
这次班会开得可有意思了~记一次班会相关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一单元作文:记一次辩论会 记一次辩论会“啪啪啪啪啪啪啪~”这是从哪里传来的掌声呢,哦~原来是五年一班正在开辩论会呢~首先是主持人陈诚哲神态端庄地宣布道:“现在“开卷是否有益”辩论会开始~在这次辩论中,让我们以理服人,公平竞争。...
关于雪的作文:记一次扫雪 扫雪初看这个题目,大概会产生一种学生命题作文的感觉,但是出自我这个走过人生三十年历程的人的手,只怕就没有了学生的童真之情。在东北平原上有一个被誉为春城的城市我的出生地也是我成长的地方,它有一个我自认为是最鲜明的特点:就是...
记一次秋游 林志阳早晨,我兴致勃勃地从床爬起来,看了看时钟,啊,6点50分,这时妈妈早已起来,说:儿子,你也太兴奋了吧,这么早就起来了,来来来,先来读一会儿英语一到班级,真是比过年还热闹,有的同学当小狗仔,偷拍别的同学,有的同学在玩悠...
记一次别开生面的活动 加油~加油~摘下来了,摘下来啦~耶这个声音仿佛又回荡在我耳边。那欢乐的声音,是我们在最喜欢的摘果节中传出来的。纪念革命烈士的前一天里,我校六年级学生正在平台举行摘过节前的仪式。
记一次种植物 这个暑假,虽然有作业,但我还是觉得枯燥乏味,于是种了一株草。栽到土里后;我帮她浇水,施肥,每一步都是那么的精心,我对她的生长工作,做得战战兢兢;终于,我坚信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露面了,苍天也没有辜负我的期望。
记一次有趣的娱乐活动 星期五晴转阴XX年12月31日中午,我们学校为了迎接一个节日,我们学校举行了一次热闹活动------元旦节都给我们每人发了四张票,并且告诉我们玩游戏的规则,说完了,我们就像欢快的小鸟自由自在地跑到了活动现场。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文:记一次“开卷是否有益”辩论赛 今天,我们班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辩论赛,辩论的主题是“开卷是否有益”。我是正方的队员。激烈的辩论赛开始了。我站了起来,站起来时,心里像装了一只兔子似的,怦怦地跳个不停。“我们的观点是‘开卷有益’。
记一次辩论赛 今天,我们班开了一场辩论赛,主题是开卷是否有益。正方的观点是开卷有益,反方的观点的开卷未必有益。我支持反方,则加入了反方。辩论赛现在开始。老师开心的说。
作文八:《记一次爬山活动 记一次爬山》1300字
记一次爬山活动 记一次爬山
记一次爬山 国庆假日里,我们班百花峪爬山。
我们在校门口集合坐大巴车,同学们都早早的来到,我们的车准时出发了,一路上同学们有说有笑。随着刹车声,眼前出现了一座座山。
我们来到山脚下,同学们和家长一起合影留念。大家跟着向导走,啊,这山路那么窄,真叫人发颤~再看看茂密的草丛,我觉得害怕极了,听见有同学喊:“加油”,我跟着其他几个同学奋力的往上爬,不一会儿,我们来到山泉旁,哦,这水真甜,真解渴~我们兴奋地往上爬去,顾不上观看风景,终于在筋疲力尽时到了,哈哈~山真的就在我的脚下~放眼望去,山下的房屋就像用积木搭的那样大,马路也变成了一条条弯曲的线。同学们兴奋的欢呼起来,拿着相机到处照。中午时分,大家都把自己的零食和午餐拿出来共同分享。坐在高高的山顶,品尝着美味,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下山的时候,我已经没有力气了,爸爸拉着我下山,真是上山容易下山难啊~终于来到车旁,回头望着长龙翻腾般的青山,真的有些依依不舍。
记一次爬山相关内容:记一次辩论会 这次,我们班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辩论会。这次的主题是: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班长宣布辩论会开始,原本安静的我们立马热闹起来。正方派了一位女同学上去辩论,那位同学一开始说:“我认为谎言之所以称为
谎言,那是因为它是虚假的不真实...
(记一次有趣的活动)----小猪推车 (记一次有趣的活动)-----小猪推车这节体育课上,裘老师给大家玩了一个“小猪推车”的游戏~这个游戏可不简单。一个同学抓着另一个同学的脚,让他用前肢在地上爬,哪一组爬得最快,那一组就获胜。
六年级优秀作文:记一次试卷分析 一回到家,我便把试卷摊在妈妈面前,“老妈,我们班上总共6个90分以上,你看看,是不是该鼓励鼓励我,”可是,妈妈的眉头却皱了起来。“班上有基础知识不错的同学么,”“应该有吧。徐婧她只比我多0?5分。”“我们不谈别人,看看试卷。
回忆—记一次拔河比赛 说到回忆,它就像沙滩上的贝壳,多得数不清,每当我下楼玩看到铁树旁的那条粗麻绳时,我心头就会不禁微微一震,我不由的想起上月小区比赛拔河的场景。
记一次激烈的辩论会作文 记一次激烈的辩论会作文(1)今天,我们就开卷有益这个论题展开了一次激烈的辩论会。我也参与其中。会前,全班同学都很忙碌的在准备着充分的资料来驳倒对方,还选出各方的五个辩手,我就是正方的辩手~
记一次拔河 有一天,我正在做眼保健操,这时,张紫航走过来对我说;’’你参不参加拔河比赛.’’’’当然要呀!’’我高兴地回答.’’什么时候开始’’我问道.’’这个星期的星期天.’’’’耶!’’我高兴地喊道.之后,我给妈妈讲了这件事,叫妈妈来给我们加油,可妈妈要上班,...
记一次羽毛球比赛 xx年5月11日今天上午,我去了增城体
育馆参加了增城赛区的市长杯小学组的羽毛球比赛。一到场内,荔江小学的领队阮老师就让我们一对一打热身赛,为即将开始的比赛做准备。
记一次地震演练 XX年的汶川地震,XX年的玉树地震,还有XX年的卢山地震在这些地震中死了多少人啊,这都是因为他们不懂地震发生时该怎样保护自己,所以才会酿成这样大的惨祸呀。为了让同学们加强地震防护意识,学校举行了一年一度的地震演练。
作文九:《记一次义卖活动 记一次义卖》1600字
记一次义卖活动 记一次义卖
记一次义卖
中午,壮老师走进班级,满面春风地站在讲台上宣布道:“马上举行义卖活动,请各自把自己的物品拿好,直奔春晖楼前。”话音未落,同学们欣喜若狂,像蜂拥似地挤出教室。
只见,整个校园的全体师生像赶集似的。有的三个一群搬板凳,有的五个一伙搬桌子,都热火朝天地布置摊位。一会儿琳琅满目的商品都呈现在了同学们的眼中。有憨态可掬的玩具熊猫,有威风凛凛的孙悟空,有憨厚可爱的咪咪猪,有五颜六色的花,有光洁绚丽的陶瓷??多得数不胜数。
说是迟,那时快。我的摊位还没摆好,一位活泼可爱的小妹妹便朝我迎面走来。她东瞧瞧,西瞅瞅,没找出合自己心意的玩意儿,有点垂头丧气的样子。当朱云霞把她的小钱包往板凳上一放,立刻把她的眼球给吸引过来了。只见她拿起钱包问道:“这个钱包多少钱呀,”“刚买来的时候六块钱,现价三块钱,很便宜。”我答道。说着她爽快地掏出三块钱,挎着包一蹦一跳地离去了,她笑得多美,多醉人。真是开门红,不一会儿我们的商品就买了许多,真让人高兴~
义卖,是买卖,是交易,应当有买有卖,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在买东西的同时,我看中了一个粉红色的玩具猪。于是我问卖主:“这只猪多少钱,”“这个五块钱。”“太贵了,你瞧昨天我也买了一个同样的2块钱,再说你的还是旧的了不会这么贵吧,一元钱,
怎么样,不卖我走人。”卖主摇了摇头,无奈地说:“好吧,就当是个人情卖给你吧~”此后,我们还举行了捐款活动。
像这样的买卖,我们还有很多很多。从这次的义卖活动当中,我不仅觉得献爱心,是一种美的享受,更觉得在生活中做生意的人是多么的不容易,是多么的难,卖出一样物品是要费多少口舌,赚一分钱多难,因此,我明白了父母亲的钱来得多么不容易。我们应该用好每一分钱,把它花在有意义的活动中。
记一次义卖相关内容:记一次口语交际 今天,教室里一改往常安静的气氛,教室里不时传出同学们的声音和热烈地掌声。原来,今天我们进行了以人间处处有真情为主题的口语交际活动。老师站在讲台上,示意大家安静下来。只听见一声开始~,小组选举便开始了。...
记一次有意义的劳动 江苏省响水县实验小学五(3)班王诗豪XX年4月25日下午,我们五年级全体同学排着整齐的队伍,兴高采烈地来到了目的地。参加“走进社区,共建美好家园”的打扫卫生活动。
记一次综合性学习 在星期五的语文课,我们进行了综合性学习汇报,每个小组都汇报得很精彩。我们组一开始还没准备好台词没弄清楚,后来弄好。我在汇报时没讲什么话,因为我没有查资料,我下次一定改正过来。
记一次捐款活动 今天下午,学校全体师生在操场上举行了一次捐款活动.大家都知道吧,四川发生的大地震,经济损失很大,因此
我们尽能力献出一片爱心,捐款寄给四川人民.首先,听作文朗诵,这篇,写锝好,读的好,深情并茂,让人不得不为灾区人民的生命担忧,和我...
记一次独一无二的辩论会 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作业善意的谎言是否有益于诚信.我慌里慌张的准备资料,资料准备好了我信息等着精彩辩论会的到来。周一老师让我们展开自己准备的成果。
记一次学校运动会 清晨,不知疲倦的闹钟早早地将我叫醒。按照惯例,我依然沉浸在被子的怀抱中。不对~今天要开运动会~我立刻睁开眼睛,用仰卧起坐的动作腾空而起,快马加鞭赶到学校。只见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都想在运动会上扬眉吐气。
记一次智力测验 “叮呤呤”上课了,老师说:“先进行两分钟的智力竞赛。”就出了个奇怪的题目:一条船上有80头牛和50头猪,请问船长多少岁,全班都开始进行认真地思考,教室里一片安静。
记一次联欢会作文 记一次联欢会作文(1)我们班的联欢会历来都是有趣的。这次也不例外。教室里张灯结彩。联欢会被大家装扮得格外迷人,黑板上写着庆祝联欢会五个大字。同学们个个喜气洋洋,欢声笑语使整个联欢会充满了浓浓的节日气氛。
作文十:《记一次军训活动 记一次军训》1600字
记一次军训活动 记一次军训
记一次军训 XX年10月14日,我们全校初一级学生到揭阳市德育基地参加综合教育训练。这五天里我们上了一堂特别的、与众不同的,没有课本的课,有的是“风一样的行动,钢一样的意志,铁一样的纪律”,体验着不同的生活。这次军训使我难忘。
记得第一天刚来时,每人都背着繁重的行李,心高采烈地跟随带队人员来到基地。我们初来都不知道军训的苦,都是一种羡慕和欢喜。
随着军训生活的开始,我们尝到了苦。虽然10月份了,但那太阳还是毒的狠。我们头顶烈日,每天练习各种军姿,转体、齐步走、原地踏步走、蹲姿等队列动作。练习站军姿时,我们将手紧紧贴住大腿,挺直腰杆,站在那儿,纹丝不动,任凭怎样难受。每天天还没亮,我们就马上起床,绕是弯弯曲曲的路跑步;每天晚上拖着疲惫的身体躺在床上??我们感觉很累,很苦,曾经哭泣过,曾经焦急过,曾经委屈过,曾经埋怨过??但我们在“流血流汗不流泪”的鞭策下,学会了坚强乐观,学会了克服困难。
军训期间,大家吃饭做到不浪费粮食,集合做到迅速整齐,训练结束做到排好队走到宿舍门前才解散,每天都比较认真的整理内务,晚上按时熄灯睡觉??以前那个娇气的我也变得勤快起来了。
军训生活是痛苦的,正如林清玄所说:认识人生本质必须清楚认识轮回是苦的,即生命是痛苦的,一个有智慧的人并不能改变人生本质,而所谓有智慧的人要做到“于苦不倾动,于乐不染着”。军训生活虽苦,但它磨练了我们的意志,对我们的未来起着无可厚非的作用。
军训让我们有信心去克服种种困难,有雄心去圆明日的梦,有高傲的心去战胜一切。我们已学会用自己的双手来为自己撑起一片可以自由驰骋的无忧天空,让我们的人生充满盈盈笑语;我们已学会了用自己的顽强来铭刻于心,让我们的人生焕发出刚强的色彩;我们已学会把梦镌刻上执著二字,然后踏上新征程~
记一次军训相关内容:军训小花絮 接通知一个放学的下午,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接到了一份通知单,我们一看,呀~是关于军训的通知单,我的心咯噔一下,开始左右为难了,我是去,还是不去,我要是去的话,我会想妈妈的,会影响正常的军训生活;我要是不去的话,我会在面子上过意...
军训的日子 军训的那些日子,云儿丝毫挡不住太阳的烈照,风儿也躲闪到了一边不曾出现。火辣辣的太阳照得我们全身都冒出了热气,两条腿像灌了铅似的,神经都麻掉了。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在训练。
军训大变化 拿起镜子,仔细看看镜子中的我:相貌没有变,但是皮肤黑了;头脑没有变,但是知识充实了。回想过去,我还是一个任性、懦弱、散漫的小公主;放眼现在:我变成了一个懂
事、坚强、做事有条理的乖小孩。
军训的第一天 5月2日,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晴朗的天气使我的心情变得格外激动。因为今天将开展为期三天的军训活动。第一次独自离开家,第一次独自离开爸爸妈妈,第一次体验军人的生活。我对这次军训充满了期待与好奇。
军训 军训自从开始军训,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让我们知道我们不是被疼爱的小皇帝,以后只有靠自己,不可再有任何的依赖。军训不但培养人的自立更生的能力,而且能磨练人的坚强意志。
军训生活的酸甜苦辣 这几天的天气还不错。我们迎来了去镇海的集训。这项本该充满阳刚之气的活动却如害羞的少女般姗姗来迟。这一来不打紧,大家激动兴奋的心情还未平静,就被那超强的训练吓晕了,于是乎,叫苦声叫累声此起彼伏,酸甜苦辣,一言难尽呀。
军训前夕 晚上,我收拾好行装,躺在床上却直睡不着,一想到明天就要离开自己的蜗牛居,和同学们去另一个陌生的地方同住5天,不由得兴奋异常。想想,有5天的时间和同学们同欢乐同忧愁,每天还要像汤老师说的那样过着一种集体的苦中带甜的新鲜日子,...
军训有感 军训有感一、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军训的饭很难吃。这几乎是全班同学对基地里的伙食评价,我也对军训时的饭菜大失所望,第一顿饭差点让我难以启齿。可是不强迫自己吃掉这些饭的话,训练的时候就会没力气、没精神。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记一次区美术教研展示课听课评课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