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中外著名教育家的故事》10700字
学习辅助网 .5730.net
一说陶行知,在中国的教育界几乎无人不知。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在安徽省歙县西乡黄潭源村出生,1946年7月25日因患脑溢血在上海逝世,享年55岁。按现在的话说,还没有到退休的年龄,就英年早逝,憾别人生,的确让人惋惜。但陶行知的故事,却一直在流传。 有一次,一位朋友的夫人来看陶行知,说她的孩子把一块新买的金表拆坏了,她非常生气,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陶行知听了,连连摇头说:“哎呀,你打掉了一个‘爱迪生’。”接着,他又亲自到朋友家里,把那个小孩请出来,带他到修表店去看师傅修表。他们站在修表师傅身边,看着他把表拆开,把零件一个个浸在药水里。又看着他一个个装起来,再给机器加上油。用了一个多小时,花了一元六角钱修理费。陶行知深有感触地说:“钟表店是学校,修表师傅是老师,一元六角钱是学费。在钟表店看一个多小时是上课,自己拆了装,装了拆是实践。做父母的与其让孩子挨打,还不如付出一点学费,花一点功夫,培养孩子好问、好动的兴趣。这样‘爱迪生’才不会被赶走和打跑。”
有一天,陶行知看到一位男生欲用砖头砸同学,就将其制止,并责令其到校长室。陶行知简单地了解了一下情况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等他。陶行知掏出一块糖递给这个学生,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来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男生:“这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住手了,说明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行如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陶行知遂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这是两个看似简单,但却是一般的家长和老师都做不到的事情。陶行知善于用多角度思维从犯错误的孩子和学生身上找出其优点和闪光点。并且善于用他们身上的积极情感克服和战胜消极情感,充分挖掘其内在诱因,变破坏为创造,变落后为先进。
陶行知自幼聪明好学,邻村的一位塾师认定这孩子长大后必然能成就大事,就让他免费入塾读书。有一天下大雪,当陶行知赶到塾馆时老师已经开讲。他怕影响老师讲课和其它同学学习,硬是站在门外专心致志地听老师把课讲完。这种学习精神感动了塾馆里的每一个人。
陶行知有两句重要的名言,一句是:“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另一句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教育”中去,确实做了一件“大事”。而他自己,却“不带半根草去”。只留一世英名,光照中华大地。
早在办晓庄师范学校的时候,陶行知就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等理论,教导师生们与劳动人民相结合,“教人民进步者,拜人民为老师”。
山海工学团刚成立的时候,农民的孩子有了读书的地方,烧香拜佛的红庙成了教室,可是没有孩子们用的桌椅。上课的时候,同学们带来自己的凳子,有大有小,高低不一。一星期以后,学校请来了木匠师傅,他闷着头做凳子,一天能做好几个。陶行知走过来,看见木匠师傅满身是汗,就递给他一杯水,说:“我们不是请你来做凳子的。”木匠疑惑地望着陶行知:“那叫我来做什么,”
“我们是请你来做‘先生’的。”
“我可不识字。”木匠慌了。
陶行知笑着说:“我是请你来指导学生做木工的。你如果教会一个人,就可得一份工钱。如果一个也没教会,那么就算你把凳子全做好了,还是一文工钱也得不到。”木匠显出为难的样子。陶行知亲切地说:“不要紧,你不识字我们教你。我们不会做木工,拜你为先生。我第一个向你学。”说着,陶行知拿起一把锯,对准木板上划好的线就“吭哧”“吭哧”地锯起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5730.net
学习辅助网 .5730.net
来。
第二天,广场上摆着木匠工具,老师带着孩子们来学做凳子。有个小朋友嘟囔着:“我们是来读书的,不是来做木匠的。”一个大人看见孩子拿起工具,不小心就很容易弄破手,也皱起眉直摇头。这时,陶行知笑着说:“我有一首诗读给大家听听:‘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你们看写得如何,”小朋友都拍手说好,那个大人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从此,每天孩子们都学做凳子,他们也当“小先生”,教木匠师傅认字。3个月后的一天,教室里的50个孩子,都坐着自己做的凳子。讲台上还有孩子们自己制作的杠杆、滑车等玩具和仪器。家长们挤在窗口、门外,信服地点头叫好。陶行知在讲台前,念起了一首刚写好的诗:“他是木匠,我是先生。先生学木匠,木匠学先生,哼哼哼,我哼成了先生木匠,哼哼哼,他哼成了木匠先生。”孩子们看看坐在他们身边一起听课的木匠,大家都笑了。
姚文采是陶行知的同乡,陶行知请他到晓庄学校教生物课。第一次上课,陶行知就让他先把书本摆到一边去,要“随时教育、随地教育、随人教育”。姚老师教了10多年生物课,从来没有不带书本去上课的时候,他弄不懂陶行知是什么意思。傍晚,他看见陶先生与两个叫花子在亲热地交谈。陶先生和那两个人谈完话,就叫学生领他们去洗澡,然后告诉姚文采:“这是我从南京夫子庙请来的两位老师,来教大家捉蛇。晓庄附近有许多蛇,经常咬伤人,让蛇花子来教大家捉蛇,你看怎么样,”姚文采没说话。蛇花子开始为晓庄师生上生物课了,课堂就在山里。几天以后,最胆小的女孩子也敢捉蛇了,她们说:“只要击中要害,蛇并没有什么可怕呀~”大家还懂得了蛇没有脚为什么跑得快,蛇没有耳朵怎么听得见声音,以及蛇是老鼠的克星等知识。姚老师终于理解了陶先生的用心。他带领学生采集标本;把挖草药的老农请来教认草药;请种花木的花匠来教种植花木的方法;请中国科学社的专家来教怎样辨别生物科别及定学名。晓庄附近的花草树木都挂起了学名牌,生物课从此上得生动活泼。
陶行知身为高等学府的教授、全国著名的教育家,却没有一点架子,时时注意拜普通的劳动人民为老师,他是我国千百万教师的楷模,更是知识分子最早和劳动人民相结合的先驱。
蔡元培的故事
曾经有一位北大学生对成功充满着渴望和憧憬,可他在生活中却屡屡碰壁,鲜有所获。沮丧的他便给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先生写了一封信,希望能够得到指点。蔡元培在百忙中回了信,并约了一个时间让那位学生到办公室面谈。
学生激动地来到校长的办公室。没等他开口,蔡元培先生就笑着招呼道:“来,快坐下,我给你泡杯茶。”说完便起身,从抽屉中拿出茶叶,放进杯子里,倒上开水,递到学生面前的桌子上。“这可是极品的绿茶哟,是朋友特地从南京给我带过来的,你也尝尝。”蔡元培先生和蔼地说道。 受宠若惊的学生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几片茶叶稀疏地漂浮在水面上,水也是惨白惨白的,没有一点绿色,喝到口中也像白开水似的,没有一点茶的味道。学生的眉头不禁一皱。蔡元培好像并没有注意到学生的表情,依旧东拉西扯地谈一些漫无边际的话题,似乎完全忘记了学生来的目的。学生极不自然地听了很久,好不容易等到蔡元培稍稍停顿一下,忙找了个理由告辞。 蔡元培眯着眼若有所思地微笑道:“急什么,把茶喝了再走,这可是一杯极品的绿茶。千万别浪费了。” 学生无奈地又端起了茶杯,礼节性地喝了一口。可就在这时,一股清香浓郁的味道沁入心脾~学生愣住了,诧异地打量着茶杯:茶叶已经沉浸入杯底,杯中的水已是一片碧绿,像翡翠般灿烂夺目。不仅如此,整个办公室里可以闻到一种清新的香气!蔡元培似笑非笑地望着他,满含深意地问道:“你明白了吗?"学生恍然大悟,惊喜地喊道:“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说,想追求成功就要像就要像这绿茶一样,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凡事都要静下心来,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沉浸下去。"生活就是一杯绿茶,只有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5730.net
学习辅助网 .5730.net
静下心来沉浸进去的人,才能领略到成功和幸福的甘醇!苏格拉底的故事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在风烛残年之际,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就想考验和点化一下他那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说:“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那位助手赶忙说:“您的思想光辉是得很好地传承下去……”
“可是,”苏格拉底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传承者,他不但要有相当的智慧,还必须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你帮我寻找一位好吗,”
“我一定竭尽全力。”
苏格拉底笑了笑。
那位忠诚而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四处寻找了。可他领来一位又一位,都被苏格拉底一一婉言谢绝。一次,当那位助手再次无功而返时,病入膏肓的苏格拉底硬撑着坐起来:“真是辛苦你了,不过,你找来的那些人,其实都不如……”
“我一定加倍努力,”助手恳切地说,“找遍五湖四海,也要把最优秀的人选挖掘出来。” 苏格拉底笑笑,不再说话。
半年之后,苏格拉底眼看就要告别人世,最优秀的人选还是没有眉目。助手非常惭愧:“我真对不起您,令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苏格拉底很失意地闭上眼睛,停顿了许久,才又不无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给丢失了……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一代哲人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他曾经深切关注着的世界。
那位助手非常后悔,甚至自责了整个后半生。
为了不重蹈那位助手的覆辙,每个向往成功、不甘沉沦者,都应该牢记先哲的这句至理名言:“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
苏格拉底习惯到热闹的雅典市场上去发表演说和与人辩论问题。他同别人谈话、讨论问
题时,往往采取一种与众不同的形式。
这一天,苏格拉底像平常一样,来到市场上。他一把拉住一个过路人说道:“对不起~
我有一个问题弄不明白,向您请教。人人都说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但道德究竟是什么,”
那人回答说:“忠诚老实,不欺骗别人,才是有道德的。”
苏格拉底装作不懂的样子又问:“但为什么和敌人作战时,我军将领却千方百计地去欺
骗敌人呢,”
“欺骗敌人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骗自己人就不道德了。”苏格拉底反驳道:“当我军被
敌军包围时,为了鼓舞士气,将领就欺骗士兵说,我们的援军已经到了,大家奋力突围出
去。结果突围果然成功了。这种欺骗也不道德吗,”
那人说:“那是战争中出于无奈才这样做的,日常生活中这样做是不道德的。”
苏格拉底又追问起来:“假如你的儿子生病了,又不肯吃药,作为父亲,你欺骗他说,
这不是药,而是一种很好吃的东西,这也不道德吗,”
那人只好承认:“这种欺骗也是符合道德的。”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5730.net
学习辅助网 .5730.net
苏格拉底并不满足,又问道:“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可以说是道德的。那就是说,
道德不能用骗不骗人来说明。究竟用什么来说明它呢,还是请你告诉我吧~”
那人想了想,说:“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知道了道德才能做到道德。”
苏格拉底这才满意地笑起来,拉着那个人的手说:“您真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您告诉
了我关于道德的知识,使我弄明白一个长期困惑不解的问题,我衷心地感谢您~”
苏格拉底把这种通过不断发问,从辩论中弄清问题的方法称作“精神助产术”。
教择偶
古希腊哲学大师苏格拉底的三个弟子曾求教老师,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侣。苏格拉底
没有直接回答,却让他们走麦田埂,只许前进,且仅给一次机会选摘一支最好最大的麦穗。
第一个弟子走几步看见一支又大又漂亮的麦穗,高兴地摘下了。但他继续前进时,发现
前面有许多比他摘的那支大,只得遗憾地走完了全程。
第二个弟子吸取了教训,每当他要摘时,总是提醒自己,后面还有更好的。当他快到终
点时才发现,机会全错过了。
第三个弟子吸取了前两位的教训,当他走到三分之一时,即分出大、中、小三类,再走
三分之一时验证是否正确,等到最后三分之一时,他选择了属于大类中的一支美丽的麦穗。
虽说,这不一定是最大最美的那一支,但他满意地走完了全程。
苏格拉底的幽默
幽默是一种有价值的思维品质,它表现为机智地处理复杂问题的应变能力。幽默来源于对世间事物的洞察,含笑去面对人生中的矛盾或冲突,它常是人们处于困境时实现自我解脱的一种方法。
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人们的思想变化有着透彻的洞察和了解,他是古今中外能使别人心服口服的第一个人。苏格拉底对别人的错误从不采取指责的态度,而是采取一种迂回的方式,即幽默感。
据记载,苏格拉底的妻子是一位性情非常急躁的人,往往当众给这位著名的哲学家以难堪。有一次,苏格拉底在同几位学生讨论某个学术问题时,他的妻子不知何故,忽然叫骂起来,震撼了整个课堂。续而,他的妻子又提起一桶凉水冲着苏格拉底泼了出去,致使苏格拉底全身湿透。当学生们感到十分尴尬而又不知所措的时候,只见苏格拉底诙谐地笑了起来,并且幽默地说:“我早知道打雷之后一定要跟着下雨的”。这一忍让的幽默虽话语不多,仅仅是一句话而已,却使妻子的怒气出现了“阴转多云”到“多云转晴”的良性变化。大家听了都欣然大笑起来,更敬佩这位智者明哲的高招文化素质、艺术修养和坦荡胸怀。
从苏格拉底这一幽默的言语中,不难看出智才明哲的高超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幽默是智慧的闪光,幽默不是庸俗的、轻浮的笑语,或是油嘴滑舌的表现,而是洞察世界,入木三分,又言简意赅,含蓄诙谐,寓意微妙深邃,给人以启迪和韵味。
从苏格拉底这一幽默的言语中,给人以最强烈的印象是他的乐观自信,它可以使
人遇难而乐观进取。这种人不论是与人交往,还是沙龙聚会,总是不紧不忙地侃侃而谈,而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5730.net
学习辅助网 .5730.net
且逻辑缜密,自然地流露出自己的内心感情,轻松自如地表现出这种内心情感。这种乐观自信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来自扎实的文化素养和完美的内心世界。
从苏格拉底这一幽默的言语中,可以观察到他那机敏的应变能力。机敏是一种优秀的素质,他能使人反应灵敏,巧解人意,并能以惊人的自制能力防止在对方刺激下诱发出不良情绪,使双方的对抗情绪得以缓解,消除困境。机敏的人是最容易受到众人好评的。
从苏格拉底这一幽默的言语中,可以看出他那心胸开阔、襟怀坦荡的性格。能成大气候的人,不会为那些鸡毛蒜皮的细微小事而斤斤计较,大动肝火,凡事都抱达观随和的态度,做到谈笑自若。
苏霍姆林斯基担的故事
苏霍姆林斯基担任校长之后,曾多次提出:“要思考,不要死背”的口号,然而人们却很少知道,触发他产生这一思想的契机,却是在一次听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讲课的课堂上。
一天上午,苏霍姆林斯基同往常一样,去听一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的课。课堂上的最初几分钟,学生们正紧张地思 索着老师提出的一个个问题。这位青年教师开始叫学生回答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认真地记录下了学生的回答,可是学生们的回答,并不能让他感到满意。他发现学生使用的许多词和词组在他们的意识里,并没有很鲜明的表象,跟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联系不起来。学生们仅仅是重复别人的思想,让人听到的仅仅是一些被学生硬挤出来的、笨拙的、背诵下来的句子和词组。它们的意思是什么,似乎学生并没有搞清楚,苏霍姆林斯基想:“为什么学生的回答总是那样贫乏、苍白无力、毫无表情呢?为什么在这些回答里常常缺乏儿童自己的活生生的思想呢?”这时课正在进行中,只听见教师提示学生;“课后要复习,词意、句式一定要记住,下节课提问……”听到这里,苏霍姆林斯基皱起了眉头,思维再也集中不到听讲上了。
他想到,难道教学摆在学生面前的唯一任务就是识记、保持和再现?看来自己工作还存在缺陷,自己在实践中已经解决了的问题,还没有及时推广到广大教师中间。这时一年级学生娜塔莎的一篇作文,在他头脑中再次清晰地映现出来:
“这是夏天的事儿,刮了一阵大风,大风把一粒长着毛茸茸翅膀的种子带到了草原上,种子落到了草原上的青草丛里,青草惊奇地问:‘这是谁呀’,种子说:‘这是带翅膀的花儿。我准备在这儿,在草丛里生长。’青草高兴地欢迎新来的邻居。冬去春来,草儿发青了。在种子原来落下的地方,露出了一根粗壮的茎,在它的顶上,开出一朵朵黄色的花儿,它是那么鲜艳,就象一个小小的‘太阳’。‘啊!这原来是蒲公英呀!’青草说。”这是带学生观察了花的形状,颜色,这种花与那种花不同的特点,引导学生把闪烁的阳光、白色的花瓣、忙碌的蜜蜂、颤动的树枝、悠闲的小蝴蝶等这些事物之间相互联系起来看,然后让学生充分想象,自编出各种有关花的故事。
学生能写出这样的作文,说明词已进入了学生的精神生活,虽然表达还带有给他们所讲的童话故事的影响,但这是他们自己的语言。会思考已成为这类孩子的显著特点。对于学习效果差的学生,总听到一些教师议论是“愚笨”、学习不努力,现在看来,不能不说教师惯用的传统教学思想造成了孩子智能的局限,从而导致学生不会学习——不会观察、思考、推论,只好依靠死记硬背。现代学校的整个教学体系需要加以科学的改进,应当建立在三根支柱上;鲜明的思想、活生生的语言和儿童的创造。看来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教给学生一定范围的知识,还要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
“当~当~当~……”下课的铃声打断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思考,可是现在他已想好了下次校务会议上的一个议题,这就是“如何让学生学会思考。”他将要向全校师生提出“要思考,不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5730.net
学习辅助网 .5730.net
要死背”这个口号孔子的故事子路曾经问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孔子说:“还有比你更有经验、有阅历的父兄呢,你应该先向他们请教请教再说,哪里能马上就做呢,”可是冉有也同样问过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呢,”孔子却答道:“当然应该马上实行。”公西华看见同样问题而答复不同,想不通,便去问孔子,孔子说:“冉求遇事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勇敢;仲由遇事轻率,所以要叮嘱他慎重。”冉有曾告诉过孔子:“不是不喜欢你讲的道理,就是实行起来力量够不上呢。”孔子说:“力量够不上的,走一半路,歇下来,也还罢了;可是你现在根本没想走~”这就是冉有的情形。子路不然,子路是个痛快人,孔子曾说他三言两语就能断明一个案子。有一次,孔子开玩笑地说:“我的理想在中国不能实现的话,我只好坐上小船到海外去,大概首先愿意跟着我的准是仲由了。”子路当了真,便欢喜起来。孔子却申斥道:“勇敢比我勇敢,可是再也没有什么可取的了~”这就是子路的脾气。孔子对他们说的话,都是对症下药.孔子对其他弟子也同样有中肯的批评。颜渊是他最得意的弟子,但因为颜渊太顺从他了,便说道:“颜回不是帮助我的,因为他对我什么话都一律接受~”又如孔子是主张全面发展的,如果单方面发展,他认为那就像只限于某一种用处的器具了,所以说:“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不能像器具一样。”可是子贡就有陷于一偏的倾向,所以他就批评子贡说:“你只是个器具啊~”子贡问道:“什么器具呢,”孔子说:“还好,是祭祀时用的器具。”意思是说,从个别的场合看来,子贡是个体面的器具,却没有注意到全面的发展。孔子注重启发,他善于选择人容易接受的机会给予提醒。他说:“如果一个人不发愤求知,我是不开导他的;如果一个人不是到了自己努力钻研、百思不得其解而感觉困难的时候,我也不会引导他更深入一层。譬如一张四方桌在这里,假使我告诉他,桌子的一角是方的,但他一点也不用心,不能悟到那其余的三只角也是方的,我就不会再向他废话了。”孔子又往往能使人在原来的想法上更进一步。子贡有一次问道:“一般人都喜欢这个人,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不够。”子贡又问:“那么,一般人都不喜欢这个人呢,”孔子说:“也不够。要一切好人都喜欢他,一切坏人都不喜欢他才行。”孔子也常常以自己虚心的榜样来教育弟子。他曾说:“我不是生来就知道什么的,我不过是喜欢古代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很勤恳、很不放松地去追求就是了。”又说:“三个人一块儿走路,其中就准有我一位老师。”还说:“我知道什么,我什么也不知道。有人来问我,我也是空空的。但我一定把人们提的问题弄清楚,我尽我的力量帮他思索。”有一次,子路问孔子人死了以后怎样,孔子说:“活着的问题还没解决,管死了以后做什么,”子路又问:“该怎样对待鬼神,”孔子说:“对待人还没对待好呢,谈什么对待鬼神~”孔子就是这样看重实际问题,而不喜欢空论的。孔子也很少谈怪异、武力、变乱、鬼神。在做人道理方面,如果提得太高而不切实,孔子也是不许可的。子贡曾说:“我不愿意别人对待我的,我也不要照样对待别人。”孔子便说:“赐啊,这不是你现在能做到的~”亚里士多德的故事
公元前,,,多上前的雅典城郊外,常常可以看到一位,,多岁的老人,身边跟随着十多位青年,他们或是在树林中逍遥自在地漫步交谈,或是坐在山谷溪旁的大石块上,热烈地讨论着。
“老师,您再讲讲‘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老人捋了捋胡须,缓缓地说到:“我们希腊人有个很有趣的谚语:如果你的钱包在你的口袋里,而你的钱又在你的钱包里,那么,你的钱肯定在你的口袋里,这不正是一个非常完整的‘三段论’吗”……
雅典人都知道,那是亚里士多德正在给他吕克昂学园高级班的学生上课呢。
亚里士多德的父亲是马其顿王国的宫廷医生。亚里士多德,,岁起,就被父亲送到当时著名的柏拉图学园,在那里他学习了,,年。由于他勤奋刻苦,涉猎广泛,很受老师柏拉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5730.net
学习辅助网 .5730.net
图看重。可是,柏拉图又说:“要给亚里士多德戴上缰绳。”意思说,亚里士多德非常聪明,思想敏捷,不同于一般人;不加以管教,就不能成为柏拉图期望的人。亚里士多德很尊敬他的老师,但是,在很多问题上,他又有着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见解。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爱我的老师,但是我更爱真理。”
在学园里,亚里士多德经常和柏拉图争论,有时候,会把老师问得答不上来。他不同意柏拉图把真实存在看成是“人的理念”的唯心观点。他提出这样的问题:树就是树,由种子长成,结出果实。离开实实在在的树,仅仅是头脑中的树的概念又有什么意义呢,后来,亚里士多德终于抛弃了柏拉图的许多唯心论观点。他认为,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是永恒的,不是靠什么观念产生的。是先有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三角形状的东西,然后在人们头脑中才有三角形的观念。代数和几何的定律是从自然现象中抽象出来的。他还认为,生命和世界都在运动,没有运动就没有时间、空间和物质。这些都具有一定的辩证法观点。但是,亚里士多德碰到一些解释不了的现象,还是要把老师的一些唯心论的观点搬出来帮忙,常常弄得自相矛盾,在唯物论和唯心论这两种观点中摇来摆去。
柏拉图死后,亚里士多德离开学园。从公元前,,,年起,他给当时的马其顿王国王太子亚 历山大当老师。亚历山大继承王位后,亚里士多德来到雅典办学。
他首先提出了对青年学生必须进行“智育、德育、体育”三方面的教育,并且提出了划分年级的学制。他主张,对于,岁到,,岁的儿童,国家应该为他们办小学,让他们学习体操、语文、算术、图画和唱歌。对于,,岁到,,岁的青少年,国家应该为他们办中学,教他们历史、数学和哲学。体育是为培养强健的体魄,德育是为了培养自尊心和勇敢豪放的性格。他还主张,在青年们中学毕业之后,还要对其中的优秀分子继续培养。因此,他创办了吕克昂学园。这个学校是古希腊科学发展的主要中心之一。
亚历山大国王十分支持亚里士多德办学,据说先后提供了,,,金塔兰(每塔兰重合黄金,,磅)的经费。亚里士多德在学园里建立了欧洲第一个图书馆,里面了珍藏了许多自然科学和法律方面的书籍。
亚历山大还通令全国,凡是猎手和渔夫抓到稀奇古怪的动物,都要送到亚里士多德那里。学园里开展生物学的研究,时常解剖各种动物。经过无数次的解剖,师生们发现一条规律:动物进化愈是高级,它的生理机构也就愈是复杂。
亚里士多德的学问非常渊博。教课之余,他还写了大量的著作:《工具篇》、《逻辑学》、《物理学》、《政治学》、《修辞学》、《形而上学》、《诗学》,等等,涉及到哲学、逻辑学、心理学、伦理学、政治学、历史学、生理学、美学、物理学、动物学、植物学、生理学、医学等众多的方面,并且都做出了有价值的贡献。值得注意的是,他的认识是有系统的,分门别类的,从基本知识出发加以分析推论或归纳,从而形成一个体系。他是形式逻辑的创始人。他的逻辑学,在两千年前的欧洲思想界就已形成体系。
在亚里士多德之前,科学还处于胚胎时期,亚里士多德孕育了这一胎儿并使它降生。希腊人之前的文化都是用超自然的力量来解释自然界的每种神秘变化的,到处都是神的作用。亚里士多德的光辉成就之一就是能以宽广的胸怀和勇气把科学组织成一个有条不紊的庞大机体。
但是,亚里士多德是拥护奴隶制度的。他认为社会上有一部分人做奴隶,一部分做主人,是“当然而合理”的事,这又说明他思想中的阶级局限。
公元前,,,年,亚历山大死后,雅典人激烈地反对马其顿的统治。有人告发了曾做了亚历山大老师的亚里士多德,准备将他逮捕。亚里士多德的学生及时得到消息,帮助护送着他们的老师,逃出雅典,来到亚里士多德的故乡优卑斯亚岛的卡尔喀斯城避难。第二年夏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5730.net
学习辅助网 .5730.net
天,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在凄凉的境遇中死去。
学习辅助网 .5730.net 学习路上必备的交流学习网站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5730.net
作文二:《教育家名人故事:著名教育家徐特立的一生》4600字
学而不厌讲究方法? 徐特立出生在1877年。青年时期,他就酷爱读书,认为读书可以“明人生之理,明社会之理”。18岁时,为了谋生,他在做医生还是当塾师之间选择了后者,从此开始了“一生都教书”的道路。然而,他白天教学生读书,晚上自己还要去拜先生学本领,因为“自己明理了”,才能“把所明之理教给学生”。? 徐特立读书时很讲究方法,积累了一套自学经验。20岁的时候,他准备读八股文,参加那时候的科举考试。有一次,他步行80里路,跑到长沙城里,拜访有名的**峰先生,想请陈举人看看自己的八股习作写得怎样。老举人看过他的八股文,下了一个评语:尚有“一隙之明”。接着问他:为什么不读书,而要读八股?陈举人耐心地告诉徐特立: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八股文形式死板,是束缚人们思想、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半年之后,徐特立又去拜访**峰,陈举人这次送给他一把扇子,并在扇面上题写了一段话:“读书贵有师,尤贵有书。乡村无师又无书,但书即师耳。张之洞《书目答问》即买书之门径,《輶轩语》即读书门径,得此二书,终生受用不尽。”徐特立非常高兴,马上跑到书铺买了《书目答问》和《輶轩语》带回家,当做自学指南。以后,他再也不做八股文了,而把“读书贵有师,尤贵有书”牢记在心。后来回忆往事时,徐特立很有感触地说:“我一生知道读书的方法,就得益于那位举人先生。”? 读古书很费时间和精力,徐特立从不贪多,他遵循着两条原则:一是“定量”,一是“有恒”。比如《说文解字》中部首有540字,他每天只读两个,计划一年读完。他认为光贪多,不能理解和记忆,读了等于不读。他在教中学生的时候,也是这本书,要求学生每天课余记一字,两年学完,有些学生偏要星期六同时学6个字,结果,到默写的时候,多半人都写不出来。他说这就是“不按一定分量、不能保持经常学习的害处”。?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徐特立的一句名言。在湖南一师教书的时候,他发现一般学生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阅读时贪多求快,不求甚解。他就把自己长期刻苦自学得到的经验介绍给大家。他认为,不怕书看得少,只怕囫囵吞枣不消化。他教育学生,读书要注意消化,要学会思考并评定所读的书的价值。他教给学生,读的时候,要标记书中的要点,要在书眉上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和意见,还要摘抄自己认为精彩的地方。这样读书,读一句算一句,读一本算一本。那时,他的学生中实行这种方法最坚决、最有成绩的是**。他几年中就写了几网篮的读书札记,文学和思想修养水平提高很快。? 徐特立读《联共党史》的时候,开始书店只出了上册,他就买了一本阅读。后来听说有了苏联版本的上下册,他就借了下册抄读,因为是节抄,就要做详细分析后再抄,结果,他对于《联共党史》下册的了解比上册深刻。于是,他再回来把上册节抄一次。由此,他又得出了一个结论:买书不如借书,读书不如抄书,全抄不如摘抄。? 1919年,43岁的徐特立已经是一位在湖南省颇有声望的教育家了。但是,当他得知蔡元培、李石曾等教育家发起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时,又积极地加入了这个行列。许多人表示惊讶,但是徐特立是慎重考虑后才决定的。勤工俭学的宗旨是“勤于工作,俭以求学,以增进劳动者之知识”,徐特立很赞赏这个宗旨,他说:“我今年43岁,不觉就到44、45,一混60岁就来了。到了60岁,还同43岁时一样无学问,这17年,岂不枉过了日子?这17年做的事情,岂不全无进步了?到了60岁时后悔,那更迟了,何不就从今日学起呢?”于是,他放下教师的架子,以一名普通的老年学生的姿态,和青年们一起奔赴法国,去学新知识、新本领了。? 诲人不倦忠诚事业? 徐特立60岁的时候,在一篇3000字的自传里,提到自己“一生都是教书。从蒙馆、初小、高小、师范、一直到高等师范,我都担任过教员。在高等师范当教员时也没有脱离小学校职务,因为我爱教小学生。”徐特立从宁乡速成师范毕业以后,怀着“创造事业”的理想,就和两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创办了梨江高等小学堂。半年以后,徐特立应邀到长沙周南女校任教。辛亥革命以后,为了发展小学教育,徐特立白手起家,办起了长沙师范。当时,为解决家乡农民子弟求学问题,还自费办了一所五美小学。后来,他又在湖南第一师范任教。参加革命以后,他在中央苏区担任教育人民委员部副部长,培训扫盲骨干,开展扫盲运动;又艰苦创业,办起了中央列宁师范。在艰苦的长征途中,徐特立也没有忘记自己教育家的职责,抓住每一个机会,教战士们学文化,他的热情、耐心使战士们深受感动。? 徐特立办教育,有自己的主张,敢于向历史的偏见挑战。过去,学校的大门不向贫苦大众开放,徐特立创办长沙师范时,就大胆地招收了一个铁匠和一个退伍兵,破了先例。这件事在教育界引起了一些人的闲言碎语,有人嘲笑他是补锅的,还给他起了个绰号——“徐二镥锅”。徐特立反而很高兴、很自豪。在教学实践中,他平日最喜欢贫苦学生,他办过夜校以给他们更多的受教育机会,知道他们并不缺乏聪明才智,从他们中间是可以造就人才的。? 徐特立主张教育民主,注意引导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他在长沙师范当校长的时候,当时14岁的田汉和几个喜欢文学的同学,经常在自修室的窗户上贴一些打油诗,逗得人们捧腹大笑。其中两首是学习藏头诗的作法,把校长徐特立、老教师首之龙和黄竹村的姓名也嵌了进去。一首说:“特立狂涛骇浪中,宝刀血溅首之龙。”另一首写道:“黄竹村中鸡犬喧。”两位老教师看后气得浑身颤抖,要求校长严斥学生。徐特立安慰了两位老教师后,就立即找来学生。田汉说:“我们对黄先生和首先生毫无恶意,是一时兴起,开开玩笑,逗大家快乐。”徐校长确信他讲的是真话,又觉得诗句中透露着学生的才智,便和气地告诉他们:喜欢写作是一件好事,只是不要把时间、心思花在游戏笔墨中,最好写些有意义的文篇,锻炼自己的才干。校长的谈话鼓励了学生们办《窗户报》的积极性。一时像雨后的春笋,几乎每个自修室的玻璃窗上都贴出了窗户报。田汉办的《祖鞭报》尤为突出,他用痛快淋漓的笔调,抒发了爱国爱民的思想。徐特立便经常把《窗户报》上的优秀诗文,转载到自己编的《教育周报》上,老教师们的态度改变了,学生们更是高兴。? 徐特立不喜欢用强硬的方法管理学生。在任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长的时候,他明确提出:“教育学生不应该用强制手段,更不应该用粗暴的态度。中国古代温柔敦厚的‘诗教’,今天学校教育中还用得着。”为了实行“诗教”,他在学生自修室通往教室的走廊上,悬挂了一块大黑板,专门用来写诗。有一次,他得知有一个姓汤的学生和一个姓余的学生,拼命读书,影响了身体健康,觉得很不好,就写诗建议他们停学休息,同时也算对大家敲一下警钟。诗是这样的:? “我劝汤生并劝余,劝君休业莫踌躇。为何瘦得皮包骨,不爱身躯只爱书。”? 徐特立很注意节俭治校。有些教师上课,粉笔头总是随手扔掉。而徐特立见了,总要捡起来,留着自己上课、写黑板诗时用。有些学生说他“小气”。他就写下了这样一首黑板诗:? “半节粉条犹爱惜,公家物件总宜珍;诸生不解余衷曲,反谓余为算细人。”? 读了这首诗,说他“小气”的学生明白自己错了。发现有同学浪费饭菜,徐特立就找她们谈话,并且写诗教育大家;看到有两个班的学生学习成绩很突出,徐特立就写诗鼓励她们,说明女生智力并不比男生差……同学们每天都要去读读黑板诗,不论是表扬、批评,还是规劝,都是一次思想品德教育。徐特立给黑板诗起了一个总题目,叫做《校中百咏》。? 徐特立也有严厉的时候,却又与众不同。一次,一个叫粟福基的学生闹事,经过校务会议讨论,决定给予开除处分。徐特立开始是赞成的,可是事后心里总不踏实。他越想越觉得不能把粟福基推出校门不管,他想到这个同学学习不错,也有组织才干,不该轻率开除。他马上派人把粟福基从家里找来,跟他做了一番严肃、诚恳的谈话,然后介绍他到长郡中学继续上学。粟福基十分感动,后来成了长郡中学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 没有字的教科书? 徐特立“一生都是教书”,他自身的革命精神、高尚的情操和优秀品质被人们喻为“没有字的教科书”,教育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生。? 徐特立断指血书的故事是一本最感人的爱国主义教科书。1906年,他在周南女校教书,有机会阅读了《民报》、《猛回头》、《新湖南潮》等革命刊物,思想上发生了变化,积极从事革命活动,并指引学生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1909年的夏天,他应约在修业学校作时事报告。他痛斥了帝国主义在中国无所不至的侵略,列举了一桩桩传教士毒害中国人民的惨案,他越讲越愤怒,慷慨激昂,声泪俱下。忽然,他跳下讲台,跑到厨房取出一把菜刀,当众砍下自己左手的一节手指。他用鲜血写下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八个大字,表示对帝国主义的愤恨和雪耻的决心。因为流血不止,他晕倒了。事后,省内外许多报纸都以显着位置报道了这一消息,徐特立的爱国壮举教育了各界人士,激发了许许多多教师和学生的爱国热情。? 作为一位杰出的革命教育家,徐特立一生都保持着朴素节俭的优良品质,这是一本难得的修身教科书。早在湖南一师的时候,徐特立的生活节俭,就是全校闻名的。他的住处简简单单,没有大皮箱,没有大柜,没有什么值钱的家具,有的只是破旧的书籍。当时,长沙教育界有一个风气,中学教师被认为是有体面的人,出门都要坐轿子,显示绅士派头。可是徐特立却从来不坐轿子。他在长沙师范当校长,又在一师兼课,两个学校相距约10里地,他每次都是往返步行。遇上雨雪天,他就穿着“钉鞋”,打着雨伞,夹着讲义,从不缺课或迟到。一些教师看了很感动,慢慢地也都学着不坐轿子了。? 1937年,徐特立领导着陕甘宁边区的教育工作。党中央刚进驻瓦窑堡的时候,当地只有一所学校。一天,徐特立去听课,他穿着破皮袄,腰系一根绳子,学校的教师还以为他是红军的马夫,没在意。第二天,徐特立又和**、冯雪峰一起去听课。冯雪峰向教师们介绍了徐特立,教师们大吃一惊,原来那穿着极为朴素的“马夫”,竟是边区教育部部长。有两首小诗描述他在延安时的俭朴生活:“延安诸老惟公特,生活简单如老卒;粗布征衣常补绽,自煮瓜果充粮食。”“少骑公马多徒步,不要随从来照护。携带两个冰馍馍,一天开会好几处。”? 建国以后,徐特立住在北京,物质条件好了,他依旧保持节俭的作风。他常对亲属说,生活上的简朴,不仅可以省下钱来用于公共事业,更重要的是不脱离群众,锻炼人的革命意志,培养人的高贵品质。他的衣被鞋帽都是从延安时一直穿用到解放后,只要能补的,他就坚持不换新的。后来,他同意添置一套料子服和一双皮鞋,平时也不穿,只是因为要经常出席一些重要宴会和参加外事活动的需要。他在饮食上也十分简单,一直爱吃五谷杂粮和蔬菜。开始,他和中央宣传部的部分工作人员住在一起,房子很旧,也较挤,孙辈回家就睡在办公室的地板上。1952年,组织上要给他盖几间房子。他几次表示不同意,说等将来生产搞好了,人民生活富裕了再考虑。后来经过多次说服,并将修建费减去了1/2,他才勉强同意。他住在香山时,很少一个人坐小车。他跟警卫员算过一笔帐:汽车、汽油是用实物或黄金从国外进口的,从香山到城里,来回几趟就把一个中农的全年收入跑掉了。后来进城居住了,他还常常以步代车,保持了优良传统。? 1968年11月28日,91岁的徐特立老先生因病去世。他是一位伟大的师表,他为中国教育事业奋斗的一生,永远为人们缅怀,被人们称颂。
作文三:《美国著名教育家斯特娜夫人的家教故事》800字
美国著名教育家斯特娜夫人的教育故事
一位母亲准备带她5岁的女儿作一次为期两天的野外旅游。临行之前,母亲告诉女儿应该带些什么东西,为了培养女儿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母亲让她自己收拾行李。到了野外之后,女儿发现不仅衣服带得太少了,而且忘记了带手电筒。那天晚上天气似乎特别阴冷,女儿对母亲说:“妈妈,我觉得冷,衣服没有带够??我能用一用你的手电筒吗?”母亲问女儿:“为什么衣服带少了?”“我以为这里的天气跟城里的一样,没想到这儿冷多了,下次再来,我就知道该如何做了。”
母亲说:“是的,你应该先了解一下这儿的天气情况,做充分的准备。那样的话,你现在就不会感到冷了。那么,手电筒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女儿说:“我想到手电筒,但在出发时忙来忙去,就把它给忘了。”母亲说:“你一定要记住,以后千万不要粗心大意,如果不细心对待每件事,你就会尝到粗心的苦头。”
女儿说:“我明白了,我以后一定要像爸爸出门那样,先列两个物品单子,这样就不会忘掉东西了。”
“没关系,这次我把你忘掉的东西都带来了,你看,这是你的手电筒,还有你的衣服。”母亲一边说着,一边把东西拿了出来。女儿高兴起来,并过来亲吻了母亲。这是美国著名教育家斯特娜夫人教育女儿的一个小故事。
年幼的女儿第一次出游,少带了东西是必然的。对这种失误,作为母亲,并没有立即提醒她,帮她弥补,而是让它既成事实,铸成大错,在尝试挫折与体验失败中接受教训,获得经验。后来,母亲拿出了女儿忘记带的东西,又充分显示了母亲对她的关爱,更加深了孩子对这件事的印象。促使她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恩威并重,是中国人推崇的科学的家庭教育原则。我们提倡对孩子既要严格,也要充满慈爱与宽容。像斯特娜夫人这样讲究教育艺术的教育方法,将会培养出有责任心、有爱心、有宽容心、有独立意识的人。美国中学生有句口号:
“要花钱自己挣”!日本有句教育格言:“摔倒了自己爬起来”,咱们中国也应该提倡:“失误了自己来弥补!”这也许就是教育家斯特娜夫人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张蔼君)
作文四:《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喂鸡”的故事》300字
一次,陶先生在武汉大学讲学。走上讲台,他先从皮包中拿出一只大公鸡,台下的听众全都愣住了,不知陶行知要做什么。陶先生接着掏出一把米放到桌子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着它吃米。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怎么才能让鸡吃米呢?他又掰开鸡的嘴,把米硬往鸡嘴里塞,大公鸡拼力挣扎,当然还是不肯吃。于是陶行知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到桌子上,自己后退了几步,这时,大公鸡自己就吃起米来。接着陶行知就开始说:“我认为,教育就跟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如果让他自由地去学习,充分发挥它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一定会好得多”。
“喂鸡”与教学咋看上去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陶先生喂鸡的故事却道出了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的关系问题,生动地说明了教学应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的道理。
作文五:《教育家的故事》2600字
一、柏拉图甩手的故事
关于哲学家苏格拉底与柏拉图之间有很多的故事,在这里跟大家分享的是“苏格拉底布置学生每日甩手臂的故事”。
有第一天,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今天,我们只做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做的事儿:每个人把胳膊尽量都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着,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 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情,有什么做不到的? 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每天甩手300下,哪些同学坚持了?”有90%的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
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再问,这回,坚持下来的同学只剩下了八成。 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请大家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运动,还有哪几位同学坚持了?”这时候,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人举起了手。这个人就是柏拉图,后来他也成为古希腊另一位伟大哲学家。 点评:古埃及有句谚语云:“能登上金字塔的生物只有两种:鹰和蜗牛”。鹰凭借自己强大的飞行本领攀上金字塔的顶峰,我们自然无比羡慕;但蜗牛凭坚韧不拔的耐力攀上金字塔的顶峰,蜗牛的精神在我们心灵深处镌刻上一道印痕。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既要有老鹰的志向,但也要有蜗牛的奋斗精神!
或许你可以5分钟看完,这不是我想要的结果,我想到的是在自己的生命中不断的实践不断的坚持!敢问路在何方,路就在脚下!
二、苏格拉底和麦穗的故事
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一天,他带领几个学生来到一块麦地边。那正是成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学生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就陆续走进了麦地。
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学生们埋头向前走。看
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以为最大的麦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学生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学生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突然,大家听到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时两手空空的学生们才如梦初醒。
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苏格拉底的学生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这样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是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了那颗粒饱满的“麦穗”,旧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单把眼前的麦穗拿在手中,才是实实在在的。 点评: 对苏格拉底的这道考题,答案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学生们根据自己平时的经验,先在自己的心里定下一个大体标准,走上一段特别是在走过一半或三分之一的路程后,遇见差不多的便摘下来。也许这就是最好的,也许后面还有比这更好的,但不能好高务远,就这样“认”了。另一种答案是一直往前走,总觉得前面会有更好的麦穗。这时要么放弃选择,宁缺毋滥,要么委屈自己,凑合着摘一束,而心里却是万分懊悔。
在追求目标时要把握好选择度。我们在自己的奋斗和追求过程中,应为自己定好坐标,通盘审视,在适宜自己发展的情况时就要当机立断,莫要迟疑,选择属于自己的那束“麦穗”。
三、品格教育
卢梭是法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他出生在一个乡镇上。他小的时候,家里非常贫穷,所以卢梭没能进入学校读书识字。不但如此,为了能够生存下去,卢梭小小年纪就只好外出打工,被一位伯爵招到家里当小佣人。
伯爵有一个女儿,长得非常漂亮,而且她还有一条非常漂亮的小丝带,很多人看到都很喜欢。有一天,卢梭经过小主人的房间时,趁附近没人,悄悄拿走了侍女放在床头上的小丝带,快速跑到院子里玩赏起来。说来也巧,有个仆人这时从卢梭身后经过,他发现卢梭手中拿着小丝带,便马上向伯爵作了报告。伯爵听后大为恼火,他怎能容忍自己的庄园里有小偷呢!于是,伯爵命人八路所教导自己的客厅,严厉地追问事情的原委。卢梭听后,非常紧张,心中暗想:如果承认自己拿了丝带,那一定会被伯爵辞退,而且还将背上小偷的名声,再想找工作可就困难多了。卢梭想了半天,也结结巴巴了大半天,最后狠下心撒了个弥天大谎:“是玛利永将这条丝带带给我的。”伯爵听了卢梭的话,半信半疑,立即派人将玛利永叫来对质。
玛丽永年龄很小,心地善良,而且非常老实,是专门在厨房帮助大人做饭的。她听到伯爵的追问,当时就吓懵了,眼泪顿时流了下来,口中为自己申辩道:“老爷,我没有拿丝带,我保证不是我拿的!”
这时的卢梭已经骑虎难下,如果此时承认自己拿了丝带,就会背上小偷和撒谎的双重罪名。为此,卢梭只能一口咬定,丝带是玛丽永交给自己的,并把事情的“经过”编得像真的一样。伯爵听着两人的辩解,一时无法分辨真伪,当即就辞退了卢梭和玛丽永。当两个孩子离开伯爵家的时候,有一位长者意味深长地对他们说:“你们中间肯定有一个无辜的人,而那个说谎的人将会受到良心的惩罚!”
事实正如长者所言,童年的这件事给卢梭的一生带来了巨大的精神上的痛苦,以至于他在四十年后的自传《忏悔录》中坦言说:“沉重的负担一直压在我的良心上??促使我决心撰写这部忏悔录。残酷的回忆使我苦恼,在我苦恼的时候,便看到可怜的姑娘前来谴责我的罪行??”
点评:孩子的成长,是身心全面发展的统一过程。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绝对不能对孩子所犯的小错误漠视不管,须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因此,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的早期品德教育,而且要早要严,时刻纠正孩子的不良思想和行为,以免今天的小偷窃行为发展为明天的大偷窃行为。
对待孩子的偷窃行为,家长应从哪几个方面着手进行管理呢?
首先,家长要对孩子的偷窃行为给予适当的处罚。家长必须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是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的。例如:当面向对方道歉;用孩子的零花钱买相同的东西赔偿对方;禁止孩子接触可能发生同类事情的环境或人。
其次,家长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在发生偷窃行为后,家长首先要分析孩子偷窃行为的起因,让孩子知道错在哪里。
再次,家长要适当限制孩子的行为。当看到孩子有占据他人物品的企图时,家长要及时制止孩子把自己的想法变为行动。
此外,家长要帮助孩子掌握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孩子喜欢上某件东西时,家长要给孩子讲解喜欢与得到之间的差异和相互间的关系,告诉孩子如何才能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家长可以对孩子说:“你想要什么东西可以告诉爸爸妈妈,我们认为对你有益的东西便会给你买,你还可以自己攒零用钱自己购买。”最后,就事论事,不要涉及以往的事情。
作文六:《教育家的故事》3300字
教育家的故事:教育家张伯苓的两则小故事
张伯苓(1876年(丙子年)~1951年),生于天津,是中国着名教育家、中国奥运先驱。他一生致力于教育救国,创立天津南开大学,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1948年6月曾出任中华民国的南京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1949年11月底重庆解放前夕,张伯苓婉拒**赴台要求而留守大陆。
张伯苓戏说婚姻
张伯苓先生毕生从事教育工作,40余年如一日,在天津创办“南开大学”,不但使该校成为学术重镇,而且培养了无数的英才,对国家的贡献极大。
在一次毕业典礼上,张伯苓对学生讲话中,针对当时一对电影明星闹离婚,他幽默地拿狗皮膏、橡皮膏与气球来比喻三种不同的婚姻。他说:“你们毕业后,很快就要结婚。婚姻可分三种,第一种像狗皮膏,贴上去很麻烦,撕下来很困难,譬如老式婚姻;第二种像橡皮膏,贴上去与撕下来都容易,譬如新式婚姻;第三种像气球,飞到哪里,就算哪里,臂如影剧界的儿戏婚姻。”
张伯苓以身作则戒烟
1919年之后张伯苓相继创办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他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
一次,他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烟熏黄了,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说:“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没想到那个学生有点不服气,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张伯苓对于学生的责难,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唤工友将自己所有的吕宋烟全部取来,当众销毁,还折断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爱的烟袋杆,诚恳地说:“从此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烟了。
教育家的故事: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故事
裴斯泰洛齐(Johan Heinrich Pestalozzi,1746--1827)是19世纪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他热爱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对教育革新的执着追求,在教育理论上许多独创的论述,不仅为世界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为一切教育工作者树立了一个令人十分崇敬的形象。
早年受卢梭教育思想的影响,放弃神学研究,38岁开始从事一项教育贫苦儿童的计划,让学童一面纺织一面学习,以培养他们的自立能力。他深信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发展机能和受教育的平等权利。这项计划最后终于失败了,只是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由于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他就转而从事写作。
1798的,瑞士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海尔维第(瑞士)共和国。在斯坦兹城,由于贵族和天主教教士的煽动,爆发了农民暴动,政府从法国借兵进行镇压,受到顽强抵抗。法军大肆烧杀,祸及无辜,斯坦兹城遭到了空前的浩劫,留下了111个老人和169个孤儿,还有237个儿童无家可归。
新政府决定在斯坦兹成立孤儿院,裴斯泰洛齐谢绝了友人所荐的高官厚禄,于12月5日毅然接受了政府的委托,负责孤儿院工作。当时他很兴奋,说道:“我为实现我一生的梦想,不惜牺牲一切,我的热情达到了那样的程度,几乎可以说:只要让我开始工作,即使在阿尔卑斯山的最高峰上,.52. 没有火、没有水的地方,都是可以的。”
裴斯泰洛齐到斯坦兹以后,把修道院改成孤儿院,收容了80个(此数由政府规定)孤儿,这些孤儿“大部分患有严重的疥癣,无法行走,头上长满溃烂的脓疮,身上穿着生满虱子的破烂衣服。个个面黄肌瘦,牙齿暴露,深锁愁眉,并以猜疑的目光望着人。头额上的皱纹充分表现了他们饱经忧患与疑虑的生涯。有的养成虚伪等恶习,难以纠正;有的受悲惨环境的折磨,虽然表面意志坚定,却猜疑、冷酷、胆怯……;懂得ABC的,十个中无法找到一个。”面对贫儿的这般境况,一般人早就会望而却步;裴斯泰洛齐却迎难而上,一心扑在了工作上。
除雇用一名妇女做饭以外,裴斯泰洛齐承担了孤儿院的一切工作。象慈父一样,他以极大的耐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把整个心灵献给了孤儿。他说;“从早到晚我一直生活在他们中间……,我的手牵着他们的手,我的眼睛注视着他们的眼睛,我随着他们流泪而流泪,随着他们微笑而微笑,他们不知有世界、有斯坦兹,只知道跟我形影不离。他们的饮食就是我的饮食。我没有家园、没有朋友、没有仆人,只有他们……,晚上我最后一个就寝,睡在他们中间,陪他们祈祷、读书,一直到他们睡着;早上我最早起床,替他们换洗脏衣服,并给他们洗涤身上的污垢。”
这位慈父以孤儿院为家,视孤儿们为亲儿子,在这个大家庭里,他充分发扬民主,培养孤儿们的道德习惯,并提高他们读、写、算的能力。
战乱再次降临了。1799年6月8日孤儿院被迫关闭(被法军征为野战医院)。裴斯泰洛齐为此声泪俱下,但无济于事。他因伤心与劳累过度,以致吐血。
裴斯泰洛齐在功成名就、成为世界名人之时,竟不顾高官厚禄的诱惑,以其崇高的品质,把整个心灵和爱心都献给了孤儿,为贫民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这种无私的情怀,这种伟大的精神是常人无法理解的。
教育家的故事:陶行知拜人民为师
早在办晓庄师范学校的时候,陶行知就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等理论,教导师生们与劳动人民相结合,“教人民进步者,拜人民为老师”。
山海工学团刚成立的时候,农民的孩子有了读书的地方,烧香拜佛的红庙成了教室,可是没有孩子们用的桌椅。上课的时候,同学们带来自己的凳子,有大有小,高低不一。一星期以后,学校请来了木匠师傅,他闷着头做凳子,一天能做好几个。陶行知走过来,看见木匠师傅满身是汗,就递给他一杯水,说:“我们不是请你来做凳子的。”木匠疑惑地望着陶行知:“那叫我来做什么?”
“我们是请你来做‘先生’的。”
“我可不识字。”木匠慌了。
陶行知笑着说:“我是请你来指导学生做木工的。你如果教会一个人,就可得一份工钱。如果一个也没教会,那么就算你把凳子全做好了,还是一文工钱也得不到。”木匠显出为难的样子。陶行知亲切地说:“不要紧,你不识字我们教你。我们不会做木工,拜你为先生。我第一个向你学。”说着,陶行知拿起一把锯,对准木板上划好的线就“吭哧”“吭哧”地锯起来。
第二天,广场上摆着木匠工具,老师带着孩子们来学做凳子。有个小朋友嘟囔着:“我们是来读书的,不是来做木匠的。”一个大人看见孩子拿起工具,不小心就很容易弄破手,也皱起眉直摇头。这时,陶行知笑着说:“我有一首诗读给大家听听:‘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你们看写得如何?”小朋友都拍手说好,那个大人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从此,每天孩子们都学做凳子,他们也当“小先生”,教木匠师傅认字。3个月后的一天,教室里的50个孩子,都坐着自己做的凳子。讲台上还有孩子们自己制作的杠杆、滑车等玩具和仪器。家长们挤在窗口、门外,信服地点头叫好。陶行知在讲台前,念起了一首刚写好的诗:“他是木匠,我是先生。先生学木匠,木匠学先生,哼哼哼,我哼成了先生木匠,哼哼哼,他哼成了木匠先生。”孩子们看看坐在他们身边一起听课的木匠,大家都笑了。
姚文采是陶行知的同乡,陶行知请他到晓庄学校教生物课。第一次上课,陶行知就让他先把书本摆到一边去,要“随时教育、随地教育、随人教育”。姚老师教了10多年生物课,从来没有不带书本去上课的时候,他弄不懂陶行知是什么意思。傍晚,他看见陶先生与两个叫花子在亲热地交谈。陶先生和那两个人谈完话,就叫学生领他们去洗澡,然后告诉姚文采:“这是我从南京夫子庙请来的两位老师,来教大家捉蛇。晓庄附近有许多蛇,经常咬伤人,让蛇花子来教大家捉蛇,你看怎么样?”姚文采没说话。蛇花子开始为晓庄师生上生物课了,课堂就在山里。
几天以后,最胆小的女孩子也敢捉蛇了,她们说:“只要击中要害,蛇并没有什么可怕呀!”大家还懂得了蛇没有脚为什么跑得快,蛇没有耳朵怎么听得见声音,以及蛇是老鼠的克星等知识。姚老师终于理解了陶先生的用心。他带领学生采集标本;把挖草药的老农请来教认草药;请种花木的花匠来教种植花木的方法;请中国科学社的专家来教怎样辨别生物科别及定学名。晓庄附近的花草树木都挂起了学名牌,生物课从此上得生动活泼。
陶行知身为高等学府的教授、全国着名的教育家,却没有一点架子,时时注意拜普通的劳动人民为老师,他是我国千百万教师的楷模,更是知识分子最早和劳动人民相结合的先驱。
更多励志故事 1 2 3
本文标题:教育家的故事
本文地址:://.52./lizhigushi/5729.html
作文七:《中国著名的教育家》16200字
1.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是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毕生精力从事教育事业的教育家。他提出了" 有教无类" 的办学方针,并兴办私学。他" 有教无类" 的理论基础,是"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更可贵的是他的" 庶、富、教" 思想。他直观地看到了发展教育事业和社会物质条件的关系,并把教育的地位摆得较为恰当。他在教育工作中特别注意研究学生,他对学生个性特征有深刻的观察和分析。由于他的教育因人而异,宋代朱熹把这种教育原则概括为" 孔子教人,各因其材" 。后人就简称为" 因材施教" 。在中国教育史上,孔子是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原则的人。他说:"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孔子很重视立志,立志就是确立目的和理想。一个人有明确的努力方向,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他说:"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他要求学生立志于学和道。他还重视学行结合、言行一致,对夸夸其谈、巧言令色的作风表示深恶痛绝。他最注意" 行" ,提倡"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 耻其言而过其行" 。他认为评价一个人要" 听其言而观其行" 。他还认为一个人犯了错误不要怕批评,提出了" 过则勿惮改" 的名言。他也非常重视道德信念的培养和意志性格的锻炼,要求做到" 磨而不磷" ," 涅而不缁" ," 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不因困难、仓卒而违背道德标准;要" 宁死善道" ,在必要时宁愿" 杀身以成仁" ,也要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这说明孔子把意志性格的锻炼已经提到为道德献身的高度。
2、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是我国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在古代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世把他和孔子的思想并称为" 孔孟之道" 。
孟子在中国教育史上首倡" 性善" 论。他把人性归于天性,把道德归于人性,又把人性归于天赋,构成了他的先验主义的人性论。另外,孟子认为同物则同类,同类则同性,提出了" 圣人与我同类者" 、" 人皆可以为尧舜" 的智力平等的思想。
孟子从他的政治思想和" 性善" 论的哲学思想出发,提出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 明人伦" 的" 治人" 的" 劳心者" 。他又以城郭、军队、土地、财物和教育相比,如城郭不完整,军队不多,军器不精," 非国之灾" ;田野未开垦缺乏财物," 非国之害" ;但若" 无学" ,则国" 丧无日矣" 。可见,他把教育当作国政的根本。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他根据学生的特点,提出" 教亦多术" 的原则,实行五种教育方式:一、对学习好的," 如时雨而化之" (即如雨露润泽草木一般);二、对德行好的,就注意他的德行培养;三、对天资较高的,使之成为通达之才;四、对一般的,采取" 答问" 法,以释疑解惑;五、对于不能登门受业的,使他自学成材。
在德育过程和原则上,他认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先从志于善开始,能分辨善恶,为善不为恶,应以不能为善为耻。他说:"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他还以为不以落后为耻的人将永远落后。" 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其次,孟子非常重视改过迁善,积极学习别人的善行。他主张" 见善则迁" ," 闻过则喜" ,并且" 与人为善" 。他以为一个人能不固执己见,以从人之善为乐,才能把自己培养成具有高尚道德的人。最后,孟子特别强调意志性格的锻炼。他以为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经受锻炼,培养自己的坚强意志。他说:" 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他以为一个" 大丈夫" ,应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要" 宝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也知道生命可贵," 生我所欲" ,但在必要时应该" 舍生取义" 。这与孔子的" 杀身成仁" 是一致的。
3、墨子(约公元前468-前376)是我国先秦时代继孔子之后的第二个有巨大影响的思想家、教育家。
墨子是躬行实践的教育家,在教育方法上有重大贡献。一、指出教与学是不可分的统一体。他把教与学比作和与唱," 唱而不和,是不教也,智多而不教,功适息" 。二、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他以撞钟为例,说:" 扣则鸣,不扣亦鸣" 。要求教师不要处于" 待问后对" 的被动地位,应主动向学生提出问题,做到" 不扣亦鸣" 。三、提出" 量力所能至" 的自然原则。他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自然发展安排教学程序,做到" 深其深,浅其浅" ,使学生能" 浅者求浅" ," 深者求深" ,这说明墨子已经看到教学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可以说,墨子是中外第一个提出量力性原则的人。四、强调学以致用。他说:"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 ,意思是学习的目的在于行。而且,他还认为判断一个人行为的好坏,必须把行为动机的" 志" 和行为效果的" 功" 结合起来。
4、荀子(约公元前286-前238)名况,荀子一反孟子的性善论,首倡性恶论。他以为教育在" 善伪" 中有巨大作用。通过教育与受教育者的客观努力,知力德积累而成,谓之" 积" ,圣人就是" 人之所积" 。他还很重视" 渐" ,即环境的影响。经过长期的" 积" 和" 渐" ,就达到" 君子学问,不时变化,如蝉蜕壳" ,就是说教育可以使人发生质变。把人培养成" 士" 、" 君子" 和" 圣人" 。
在德育原则和方法上,荀子和孔孟相同之处甚至多,如他们都重视" 笃志" 、" 内省" ,但也有自己的特点:其一,长虑顾远。他以为人都" 好荣恶辱,好利恶害" 。可是有些人偏偏去做坏事,招来" 危辱" ,这是他们没有受教育,只顾眼前利益,不能" 长虑顾后" ,不知为长远利益打算的结果。其二,积善成德。他主张人要终生积善,只有这样才有" 终乎为圣人" 的希望。其三,培养德操。荀子认为德育的最后目标在于培养德操。他要求一个人要养成不可动摇的意志和德操。他说:" 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 这些话和孔子的" 杀身成仁" ,孟子,的" 舍生取义" 是同义语。
荀子一方面看重教师,一方面对教师提出了严格要求。他认为做教师要具备四个条件:(一)有尊严有威信;(二)有丰富的经验和高尚的信仰;(三)能循序渐进、不凌不乱地进行教学;
(四)能了解精细的道理而且能加以发挥。此外要有广博的学识和高深的学问。
5、董仲舒(公元前179-前104)是西汉很有影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有名的教育家。
在德育方法上,他强调" 尽小慎微" ,采取" 众小成多、积小致巨" 、" 渐以致之" 的方法。他要求" 明于性情" ,要" 引其天性之所好,而压其情之所憎者" 。此外,他还强调德育必须通过智育来进行,认为人犯错误往往是由于" 知之所不明" ," 虽有圣人之道,弗论不知其义" 。所以他以为不学便不能成德,智育和德育是不可分割的。他还注意到" 积习渐靡" 的作用,要防止外物对人不知不觉的侵蚀。
6、王充(公元27-约97)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
在教育思想方面,王充很重视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作用。他虽然认为人性有善有恶,但他肯定善恶是可以改变的。" 在化不在性" ,重要的是教育。" 譬犹练丝,染之蓝则青,染之丹则
赤" ,又如" 蓬生麻间,不扶自直,白纱入缁,不练自黑" ," 人之善性,可变为恶,恶可变为善,犹此类也" 。他还以竹木经过雕琢刻削可以成为器用,低下的土地可由人的" 埤增" 而成为高地作比喻,说明教育的可能性和人的可塑性;以" 孔门弟子七十二徒,皆任卿相之用" 说明教育的重要性。在王充看来,天下没有不可改变之性,没有不可教育之人。只要" 学校勉其前,法禁防其后" ,就是象尧的不肖之子丹朱那样的人,也是可以勉于为善的。
7、郑玄(129-200)是汉末有名望的经学家,也是当时杰出的教育家。他把对儒家经典的研究,从学术宗派成见中解放了出来。他要求学生的言行,必须符合礼。他说:"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可见,他非常重视道德教育,在博文的同时,还要约之以礼。在治学和教学方法上,他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一是在校注经学中,他严持客观态度,对后世两千年的学风影响很大。二是郑玄是一个很讲究" 积学" 的人,他怕" 积学" 经验,就是要在" 博稽" 、" 粗览" 、" 时睹" 上下功夫。所谓" 博稽" 就是要在教科书上下功夫,知识要有一定深度和广度。要将主要精力放在这方面;" 粗览" 就是要多读参考书,普遍浏览,以扩大知识面,便不要占时间太多;" 时睹" 是要选择一些精确可靠的资料,作为旁征博引之用,其参考价值较小,花时间也较少。他认为把这三者结合起来,就可以理解经学中有深奥道理,就能做到" 由多求一" ," 以一御万" 。这就是他教和学的成功经验,其中寓有逻辑学中的" 分析与综合" 、" 归纳与演绎" 方法的合理因素。三是在教学中主要采取问难和记发式的教学方法。他说;" 乃复启发为之说,如此面则识思之深也。" 这是对孔子的启发式教学的新的发展。
8、颜之推(531-约590以后)是我国魏晋升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撰写的《颜氏家训》是中国第一本论述家庭教育的课本。他从实际出发,认为国家大约需要六种人才:一是有所作为的政治家,二是有修养的理论家和学者,三是有勇有谋卓绝善战的军事家,四是称职清白的地方官吏,五是出使不辱君命的外交官,六是精通兴建事业的管理者和工程技术专家。
颜之推认为教育子女是做父母的重要而严肃的课题。他把儒家的"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他主张从" 胎教" 开始,并对" 胎教" 提出严格的要求。" 胎教" 之法是否科学有待研究,但他重视幼儿教育是对的。他认为一般人家没有条件进行" 胎教" ,也要从婴儿期进行教育。他主张" 父以教为事" ,但反对一味溺爱" 姿其所欲" ,把孩子娇惯成家庭的暴君。" 少成若天性" ,以后再教育就困难了,就是打死也无济于事。
9、韩愈(768-824)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
韩愈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 学所以为道" ,道即" 先王之教" ,主要是儒家仁义道德。教育任务和内容,大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德育,包括仁义道德等整套儒家伦理;二是智育,有" 诗、书、易、春秋" ;三是政治教育,包含礼、乐、刑、政等。
韩愈在教育方面还总结出许多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提出不少精辟而独到的见解,丰富了我国古代教育学理论。
第一,要善于识别人材、培养人材。他认为人材总是有的,关键在于能否识别和扶持,"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第二,提倡勤奋刻苦、独立思考。韩愈有几句格言:"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
惰。" 这是他治学多年的宝贵经验的结晶,也是他对前人治学经验教训的总结。
第三,在教学方法上注意生动活泼。他" 讲评孜孜,以磨诸生,恐不完美,游以恢笑啸歌,使皆醉义忘归" 。
第四,重视师道和学无常师。韩愈的《师说》是中国教育史的宝贵遗产。它阐述了师道的重要性:"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惑也终不解矣" 。
10、胡瑷(993-1059)字翼之,我国北宋初期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
胡瑷终生从事教育,对教育的作用有深刻的认识。他说:"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
胡瑷讲究教学艺术,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认真备课,以身作则。《宋史●胡瑷传》说:" 瑷教人有法,科条纤悉(细)具备,以身先之。虽盛暑必公服坐堂上,严师弟子之礼。"
热爱学生,因材施教。《宋史●胡瑷传》说:胡瑷" 视诸生如其子弟,诸生亦信爱如其父兄。从之游者常数百人。" 注意直观教学,注意讲清要点,注意联系实际。他在太学给学生讲《易》经时,为便于理解,常常" 引当世之事明之" 。
注重实地考察。胡瑷说:" 学者只守一乡,则滞于一曲,隘吝卑陋,必游于四方,尽见人情物态,南北风俗,山川气象,以广其闻见" ,才" 有益于学者" 。
的教育家
11、王安石(1021-1086)是我国历史中杰出的政治家,也是我国中世纪的教育改革家。
王安石认为变法的关键在于人才,有了人才,就可以" 变更天下之弊法" 。欲有足够的人才,必须由国家实行统一的" 教之、养之、取之、任之有其道" 的教育制度。他把教、养、取、任四者联系起来,在四者之中以教为根本,养是教的继续,取和任是教和养的目的。他针对时病,提出了四方面的要求,以改革教育制度,使之为新法服务:即自京师至地方皆设学校严选教官,教以" 礼乐政刑" 等为国所需之事;保证士子的物质生活,约之以礼,裁之以法,朝廷力行提倡,以形成新风气;推选贤能,审其德才,试以事功,然后给予适当的爵禄;处之久而任之专,使得行其志意,以达成功。
12、朱熹(1130-1200)是我国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朱熹字元晦,号晦庵,别称紫阳,生于福建尤溪,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
重视家庭教育与小学教育是其教育主张的一大特点。他认为只有通过严格的家庭教育,才能使学子" 变化气质" ,他制定了《童蒙须知》、《程蒙学则》和《训蒙诗》等,作为父兄在家教育子弟的守则。他认为只有从小打下基础,学成技能,长大以后才能达到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的目的。
在小学的基础上,他还主张对学子进行高深的教育,即大学。朱熹认为小学的特点是以事教,即" 学其事" ,教之以礼、乐、射、御、书、教及孝、悌、忠、信之事。大学的特点是以理教,?quot; 穷其理" ,晓之以致知格物及教悌之理。
重视教学与读书方法,是朱熹教育思想的又一特点。他首先注重学习目的教育,认为一个人要求学,必须先" 立志" ," 立志不定,如何读书" 。教师教学要" 专一" ,不可间断。教学中他注意穷理与笃行。穷理就是从理论上认真研究学问," 在即物以穷其理,理穷而后能尽其知" ;笃行就是" 自修身以至处事接物" 的实践功夫。穷理与笃行并提,就是知行结合。在教学中,他首倡循序渐进与熟读精思。主张教人有序,不可躐等,反复学习和学思相结合。他说:" 大抵读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口;继以精思,使其意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耳" 。朱熹还明确提出教师的任务是指引学生读书。他强调为学要靠主观努力。教师" 只做得个引路的人" 。" 指引者,师之功也。" 这正是教师的责任所在。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他主张严格要求,明细规定,多从积极方面教导,少从消极方面防止。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
13、陆九渊(1139--1193)南宋著名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教育家。他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在治学和教学方面提出了不少主张。学须立志。他说:" 人唯患无志,有志无有不成" 。学贵有疑。"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他常说:" 尽信书不如无书" ,并经常以"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要抓住根本,立乎大者。他说,事有本末,物有大小,教学只有抓住根本," 先立乎其大者" ,才能" 如鱼龙游于江海之中,沛然无碍" 。熟读精思,优游涵泳。他说:" 读书之法,须是平平淡淡去看,仔细玩味,不可草草。所谓优而柔之,厌而饫之,自然有涣然冰释,怡然通顺的道理" 。他强调读书要熟读精思,反对为贪多而不求甚解。" 优游涵泳,久自得力;泛观博览,不如少读。"
14、陈亮(1143-1194)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永嘉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一位热爱祖国的教育家。
陈亮主张要培养一代" 成人" ,这种人" 慨然有经略四方志" ,懂得" 伯王大略,兵机利害" ,有" 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 ,要有胆有识,要有真才实学。反对那种" 相蒙相欺,以尽废天下之实,则亦终于百事不理而已" 的教育。在教学方法上,陈亮主张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反对脱离实际的闭门读书,不着边际的高谈阔论。他说:" 人才以用而见其能否,安坐而能者,不足恃也。" 只有" 东西驰骋" ,才能出" 多可用之才" 。
15、王守仁(1472-1528)是明中叶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认为教育的目的是明人伦。他主张从" 致良知" 入手,通过教育,把个人的私欲灭掉,保存各人固有的天理" 良知" ,养成封建道德品性。教育就是要陶冶人格。" 操于其心者,其动妄;荡于其心者,其视浮;歉于其心者,其气馁;忽于其心者,其貌惰;傲于其心者,其色矜。"
王守仁从" 致良知" 出发,在教学原则上提出许多值得重视的见解:一、重视躬行实践。认为真知必须行,应在行动中学习,以求真知;二、重视独立思考。认为教学是要引导学者" 各得其心" ,学习贵于" 自求"" 自得" ,学问要旁人" 点化" 不如自?quot; 解化" ;三、主张循序渐进。他认为学习必须" 从本原上用力,渐渐盈科而进" ,四、主张因材施教。认为教师教人如医生
治病,要辨症施治," 夫良医之治病,随其病之虚实强弱,寒热内外,而斟酌加减,调理补泄之,要在去病而已" 。
16、王廷相(1474-1544)是明清之际的著名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他说:" 童蒙无先入之杂,以正导之而无不顺受。??壮大者已成驳僻之习,虽以正导,彼以先入之见为然,将固结而不可解矣,夫安能变之正。故养正当于蒙。" 他从朴素唯物主义认识论出发,在教育和教学方法上提出了许多可贵的见解:一是提出人掌握知识必须从" 见闻之知" 开始。教育者应使爱教育者接触事物、实地学习,才能认识事物,叫做" 接习" 。二是认为知识是思与闻的内外结合面得的。他说:" 夫圣贤之所以知者,不过思与见闻之会而已。" 三是主张思习结合以求会通。他说,学习要" 思之精、习之熟" ," 能思之自得者,真;习之纯熟者,妙" 。四是认为要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不能单靠说教,必须" 实历" ,即行的意思。他以为能" 闭户学操舟之术" 为比喻,深刻地说明了这一道理。还说:" 讲得一事即行一事,行得一事即知一事,所谓真知矣。"
17、戴震(1723-1777)是清代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教育家。
在学习方法上,他反对生吞活剥" 食而不化" 的办法,要求自学、自得。他说:" 苟知学问犹饮食,则贵其自化。记问之学,入而不化者也。"" 学不足以益吾之智勇,非自得之学也。犹饮食不足长吾血气,食而不化者也。"
18、张之洞(1837-1909)是清末洋务教育的首领,我国半封建半殖民地教育制度重要的奠基人。张之洞教育思想的核心是"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张之洞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劝学篇》一书中。《劝学篇》分内外两篇,用他的话讲:" 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 。内篇分九章,讲同心,教忠,明纲,知类,宗经,正权,循序,守约,去毒;外篇十五章,讲益智,游说,设学,学制,广译,阅极,变法,变科举,农工商学,兵学,矿学,铁路,会通,非弭兵,非政教。张之洞十分重视教育,把办好学校、培养人才看作是国家带有根本意义的大事。他说" 古来世运之明晦,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里在学" 。他引证孔子的话说:"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要是无学、无力、无耻,人就会愚昧又柔弱,而有学、有力、有耻,人就会精明又强大。
19、严复(1853-1921)是清末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 先进的中国人" 之一。严复在《原强》中提出,一个国家的强弱存亡决定于三个基本条件:" 一曰血气体力之强,二曰聪明智慧之强,三曰德行仁义之强" 。他幻想通过资产阶级的体、智、德三方面教育增强国威。即在当时的中国,要实行君主立宪,必须开民智之后才能实行。总之," 教育救国论" 是严复的一个突出思想特点。
严复疾呼必须实行变法,否则必然亡国。而变法最当先的是废除八股。严复历数八股的危害:夫八股非自能害国也,害在使天下无人才,其使天下无人才奈何??quot; 民不读书,罪其父母" 的强行义务教育表示赞赏。
科学方法问题是严复西学观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他曾翻译《穆勒名学》(名学即形式逻辑),并积极进行对" 名学" 的宣传介绍。
严复更重视归纳法,主张要" 亲为观察调查" ,反对" 所求而多论者,皆在文字楮素(纸墨)之间而不知求诸事实" 。他曾引用赫胥黎的话说:" 读书得智,是第二手事。唯能以宇宙为我简编,名物为我文字者,斯真学耳" 。
20、张謇(1853-1926)是近代资产阶级立宪派,著名的实业家和教育家。
他说:" 一艺之末,学必有师,此古今中外之通义也。况图国家强立之基,肇国民普及之教育乎?" 明确地把培养师资、兴办学校我和救国图强结合起来。多培养教师,这样才能为国家多培育人才。对于如何办好师范,鼓舞人们乐于从事教育工作,他还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对教师应根据其教学成绩分别授予国子监丞、博士、学正、助教等名义,使其职名相符。从政治地位到生活待遇上解决教师的切身问题。
21、康有为(1858-1927)是向西文寻求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是我国近代维新派的主要代表。
康有为非常重视教育的作用,认为国家的强弱,完全决定于教育。他说:" 才智之士多则国强,才智之士少则国弱" 。基于此,他以为改革社会必先改革教育。
他在1998年《请废八股试贴楷法试士改用策论折》中说," 今变法之道万千,而莫急于得人才;得才之道多端,而莫先于改科举" 。他认为当时主要的祸害是" 民智不开" , " 民智不开" 的原因则是" 八股之弊" 。
22、蔡元培(1868-1940)是现代中国知识界的卓越前驱者,杰出的革命家、思想家、教育家和科学家。
蔡元培是二十世纪初中国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创造者。他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集中到一点,就是要用资产阶级教育代替封建教育。他认为普通教育要" 养成完全之人格" ,就是进行体、智、德、美四育和谐和发展的教育。倡导" 思想自由" ,以反对" 数千年专制之积习" 。他强调自由发展,积极支持新思潮。他采取网罗众家、兼容并包的学术民主的政策,反对封建文化专制主义。主张个性自由发展,反对违背自然抹煞个性的封建教育。重视女子教育,反对封建的男尊卑。他不顾社会上的非难,冲破重重阻力,在北大破例招收女生,开创了我国男女同校的先例。
23、章炳麟(1869-1936)是我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也是有一定影响的教育家。
章炳麟很重视教育,认为教育就是要培养人才,如果教育不适用,培养的人才必不适用。他主张教育必须为革命利益服务,他说,道德是由社会薰染来,不是从说话讲解来,如社会上农工商贩,有道德的尽多。而" 学校里边修身的教训,不过是几句腐话" ," 况且讲伦理、讲修身的教习,自己也没有什么道德" ," 不能为学生做表仪" 。他把德育与社会联系了起来,同时说明,与其在学校进行封建伦理道德教育,不如多学点知识,做点学问。" 现在的青年,应当明了是什么时代的人;现在的中国,是处在什么时期;自己对国家,应负有什么责任。" 号召青年洞察当时社会、经济和历史的演进,以挽救国家的危亡。
24、梁启超(1873-1929)是清末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 中国之衰乱由于教之未善??亡而存之,废而举之,愚而智之,弱而强之。条理万条,皆归本于学校。" 他曾著《新民说》,认为" 变法" 必先" 变人" ," 变人" 必须" 育才" ," 育才" 就是教育。这种把办教育看作是国家兴衰、民族存亡的关键的主张,虽然对教育的作用估价过高,但其重视教育这一点却是可取的。
他在《论教育定宗旨》中,指出人类与动植物的不同,就在于做事有目的,办教育更不能没有目的。康有为虽曾提出培养人才,开发民智,而梁启超认为这还不够,教育还要有正确的目的。这是他独特的贡献。他认为培养只图升官发财的官僚、汉奸之才这样的教育目的有害无害,是错误的。正确的教育目的应该是培养新民,养成一种特色之国民,使团结体,以自立意存在于列国之间,不徒为一人之才与智也" 。他反对个人主义的教育目的,提出培养人才要有国家观念,这种思想在当时曾大放光辉。
25.陈嘉庚(1874--1961)是爱国华侨的领袖,是著名的实业家,也是倾囊办学的教育家。他历来认为" 金钱如肥料,散播才有用" ,他自己的遗产一个钱也没有留给自己的子孙,却不断捐资兴学。他一生中办学的资本折合起来足有一亿美元之多。而他本人却十分简朴,熟悉他的人都为之感动。在他几十年的辛勤努力下,教泽广被,普育英才,积功祖国,誉满南洋。1961年8月何乔凝老人在《陈嘉庚先生纪念册》上题词,称赞他是" 华侨爱国爱乡热心教育事业的楷模" 。
26、张伯苓(1876-1951)是我国近代有名的爱国教育家。
在德育方面,他既注意" 大德" ,又注意" 小德" ,特别重视爱国教育,新生一入南开,他就大讲" 国帜三易" ,以激发学生的爱国心。他还为南开规定了" 学生卫生习惯自省表" 和" 学生每月生活的正规" ,要求全面、具体,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张伯苓主张寓教育于生活及课外活动之中。他说,学生" 不单是要从书本上得学问,并且还要有课外活动,从这里得来的知识学问,比书本上好得多。"
27、徐特立(1877-1968)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一位杰出的革命教育家。
徐特立一生大部分时间从事教育活动,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卓越的教育实践家,其教育思想是很丰富的,他的许多重要文章都收集在《徐特立教育文集》一书中。延安时期,他根据我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文化教育总方针,提出:要研究科学,培养科技人才。" 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迫切需要知识分子" 。
注重自然科学的教育和自然科学人才的培养。重视教学方法。他主张,要给大众科学的方法,而不是单纯地给已有的知识。他还指出:" 我们要培养具有创造性的劳动者,只会接受书本子上的现成知识还不够,还需要能够发现新知识。那就更需要从手脑并用的劳动中,改造事物,分析事物,综合事物,才能得出关于事物的一些新知识。" 他主张" 灵活使用课本" ,反对把" 课本神圣化,使学生都不用脑" ,如果" 师生都成为课本的审查者和编辑者" ," 学习的成就就必然是可惊的" 。此外,他还很注意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教学相长、启发式教学、少而精等。
关于思想教育,徐特立在他的教育论著中主要谈了三个方面:一、基本观点教育。他说:"
普通学校的思想教育,是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唯物史观,贯彻到学校各科课程和实际生活的各方面去。" 二、道德教育的内容要?quot; 五爱" 教育为主,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三、纪律教育。他认为必须坚持说服教育的原则,反对体罚。
他指出,教师本身必须具备一定的品质修养," 教师要有两种人格,一种是经师,是教学问的;一种是人师,是教行为的。"
28、黄炎培(1878-1965)是我国现代有名的民主主义战士,职业教育的积极倡导、教育家。
他在《实施实业教学要览》中给职业教育下的定义是:" 凡用教育方法,使人人获得生活的供给及乐趣,一面尽其对群众之义务,此教育名曰职业教育。"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教育与生活联系。黄炎培在职业指导上的要求就是" 帮助个人选择、预备、决定及增进他的职业" ,使他们能够做到" 敬业乐群" 和" 裕国利民" ,
教育与劳动结合。黄炎培把" 尊重劳动" 作为职业教育所奉行的重要信条,把" 劳工神圣"" 敬业乐群" 作为中华职业学校的校训。
注意学和用的联系。黄炎培反对劳心劳力分离,注意学和用的联系,主张手脑并用?quot; 要使动手的读书,读书的动手,把读书和做工两下联系起来" ,只有手脑两部联合才能产生世界文明。
29、吴玉章(1878-1966),名永珊,定玉章,是我党老一辈革命家,杰出的革命教育家。
他号召学生要" 品端学粹" ," 将来归国以贡献于我国社会" 。倡导文字改革也是吴玉章一生致力的工作。他把中国文字改革看成是" 东方的伟大革命" ,他认为全国满是文盲是建立不起来一个新中国的。
30、鲁迅(1881-1936)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也是伟大的教育家。
鲁迅极其重视科学知识。他指出:" 科学能教道理明白,能教人思路清楚,不许鬼混,所以自然而然的成了讲鬼话的人的对头。" 鲁迅主张搞文科的也要学自然科学。
鲁迅把中华的复兴、民族的自强寄托在青年一代身上,希望把他们培养成战士,向旧社会的恶势力作韧性战斗,求得自身的彻底解放。他说:" 我们应当造出大群的新的战士" 。他关心青年的学习,但反对读死书。他说:" 读死书会变成书呆子,甚至于成为书橱。" 他提倡读活书,指出青年读书要自己思索,自己观察," 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他鼓励青年学习社会科学,并一再指出学文科的也要看关于科学的书,学理科的,要看看文学书," 看看别个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 他教育青年学习要做到一,坚忍;二,认真;三,韧长。要汲取多方面的知识丰富自己,如同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
反对注入式,主张启发式。鲁迅对陈腐的注入式教学法有切肤之痛。他认为注入式违背人的认识规律,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他说:" 古之师道,实在也太尊,我对此颇有反感。我以为如师荒谬,不妨叛之。"
31、陶行知(1881-1946)是我国近代很有影响的人民教育家,也是著名的民主战士。
其生活教育的理论体系是由" 生活即教育" 、" 社会即学校" 、" 教学做合一" 三大部分构成。" 生活即教育" 是生活教育的核心,它是陶行知的教育方针,又是教育内容。其内涵包括甚广,他以为自有人类以来,生活就是教育,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教育,教育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社会即学校" 是从" 生活即教育" 思想中引申出来的。其基本内涵是以社会为学校,奉自然为宗师,学校的范围广大无边。三者的关系," 社会即学校" 是实行" 生活即教育" 的形式;" 教学做合一" 是实行" 生活即教育" 的手段。生活教育?quot; 生活即教育" 、" 社会即学校" 的基本思想是教育要同实际相联系,倡导人生需要什么就教什么。
" 教学做合一" 是生活教育的重要内容。陶行知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做是中心。主张" 在做上教,在做上学" ," 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 。不在做上下功夫,教固不成教,学也不成为学。要求教师" 在劳力上劳心" 。
" 人民教育" 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的总基础。他毕生致力于普及教育事业,认为,普及教育运动之最大使命是把现代文明的钥匙从少数人的手里拿出来交给大众。为普及大众教育,他提出了" 小先生" 制,号召动员全国的小学生做小先生,提?quot; 知识公有" ," 即知即传人" 。提倡" 科学下嫁运动" ,创办了自然科学园、儿童科学通讯学校,还编辑儿童科学丛书和大众科学丛书等。
他主张用教育的力量" 达民之情,遂民之欲" ,把培养" 合理的人生" 作为教育的宗旨。主张教育的" 六大解放" ,即:解放眼睛、双手、头脑、嘴、空间、时间。他热爱儿童,强调儿童的个性发展,注重解放儿童及大多数人的创造力,主张" 在立脚点谋平等,于出头处求自由" 。
32、刘仙洲(1890-1975)是我国当代杰出的机械工程学家和著名的工程教育家。
在教育思想上,刘仙洲一贯主张理论与实际联系,学理与实验并重。他常说:只" 巧心" 而不" 劳手" ,是只有学理而无实验,充其量不过是一位理论工程家,可以做文章,可以勉强教书,但一遇到具体问题,就难免不切实际;相反,如果只" 劳手" 而不" 巧心" ,就是只有实验而无学理,充其量不过是一位熟练的老工匠,可以按图制造,可以照着仿做,但一问其所以然,便会茫然不知所措。因此,他主张培养既会" 劳手" 又能" 巧心" 的人。
33、恽代英(1895-1931)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早期青年运动的杰出领导人,同时他又是一位革命教育家。
恽代英对当时旧学校所盛行的注入式教学方法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他在《编辑中学教科书的先决条件》一文中指出,旧的教学方法的最在弊病是只有老师的活动,没有学生的活动," 学生成了一个无意识的随知识的器皿,脑筋中不能有一点创造力" 。教师讲得有味时,学生只把它当成笑话听,却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讲得寡味时,学生昏沉的要瞌睡。这种注入式
的教学方法,实际上是" 注则有之,入则未也" 。
他提出正确的考试目的有两个:一是通过它来检查教师的教法,以便改进教学方法;二是要通过考试帮助学生进行复习,帮助他们用学过的材料;二是要通过考试帮助学生进行复习,帮助他们用学过的材料,作出一种新的论断。
他要求教师要放下架子和" 尊严" ,与学生打成一片。他说:" 我主张教师要全然与学生平等,甚至起居、饮食、自修、游戏都在一块" ,改变教师远在天上的状况,更好地诱导学生改过迁善。教师决不能用体罚来威胁和压服学生,否则就" 杀死了儿童的生长天机" ,因为" 惩罚不能使人改过,只能使人隐匿过失" 。
34 、陈鹤琴 (1892-1982年) ,浙江上虞县人。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事业的开拓者,著名的儿童教育家。主要教育著作有:《儿童心理之研究》、《儿童心理学》、《家庭教育》、《活教育的教学原则》等。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统的《陈鹤琴教育文集》
篇二 : 中国有哪些著名的教育家
(2012-07-27 00:30:47)转载▼
标签:教育
1、魏书生:辽宁省盘锦市教育局局长,中学特级教师,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因在教育教改中的突出成绩,先后荣获省功勋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殊荣。兼任全国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中国中学学习科学研究会理事长、全国中语会副理事会长。著有《语文教学探索》、《班主任工作漫谈》、《家教漫谈》等书。教育思想:教育民主、科学管理。
2、李吉林:江苏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任教。江苏省首批特级教师、名教师。现任江苏省情境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思想:情境教育。
3、李镇西:教育学博士,现任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著有《青春期悄悄话〉、《爱心与教育》、《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民主与教育》等。教育思想:教育民主、法治。
4、顾泠沅:江苏吴江人。现任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上海青浦县主持了长达15年的数学教育改革实验,并进行了近十年的后续研究。多次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是上海市首届教育功臣、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主要著述有《学会教学》、《教学实验论》《当代教学策略》《寻找中间地带》《教学改革的行动诠释》等。教育思想:行动教育。
5、张思明:数学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北京附属中学副校长。曾荣获“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优秀教师”“苏步青数学教育奖”一等奖、胡楚南优秀教学成果奖等荣誉。他的“中学数学建模和导学探索的教学模式”在中学数学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6、张化万:特级教师,曾获“全国曾宪梓先进教师”二等奖,省优秀教研员。曾任杭州第五六届政协常委,浙江省副会长,杭州上城区教师进修学校书记兼副校长。从1981年开始
语文最优化研究,创设“谈天说地”、“玩玩说说”“科学实验作文”等新课型,倡导在书中学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注重课内积极的情感交流,实施个体、小组、班级学习形式的优化组合,创设有弹性的差异作业,教学成绩斐然。所负责的课题9次获省市教学科研奖。专著《现代小学写话与习作教学》是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
7、刘彭芝:中国人民大学附中校长,北京市数学特级教师。第十届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员。荣获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等称号。著有《人生为一大事来》、《我的教育思想》等。
8、廖文胜:重庆市巴蜀小学校长,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是中国儿童美术教育改革的探索者,年仅23岁就成为了当时重庆市最年轻的全国优秀教师。他指导的儿童绘画作品有186件获国家、省市级奖励,其中国家级一等奖21件;指导的儿童美术作品135间参加过日本、美国、英国等24个国家的国际儿童画展览。
9、杨瑞清:江苏南京市浦口人,现任南京市浦口区行知小学校长。23年来为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献身乡村教育,先后创办了行知实验班、行知小学、行知基地,开展了不留级实验、村级大教育以及赏识教育研究,取得优异成绩。先后被评为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十杰教师、全国师德标兵等。教育思想:乡村大教育、赏识教育。
10、李希贵:国家督学,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局长,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劳动模范。独创的“语文实验室计划”获全国教育实验优秀教改成果二等奖,并走上国际讲台。著有《教育随想录》、《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学生第二〉《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等。
11、龚正行:北京八中校长。1997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获北京市特级教师称号,2003年被评为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专家。著有《高中生的学习方法与能力培养》、《中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给新校长的50条建议〉等。
12、康岫岩:1967年毕业于南开大学数学系,现任天津市南开中学校长,天津市南开翔宇学校理事长,市政协常委兼市政协科教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特级教师,天津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参与写作和主编数学及其他学科类丛书60余册,出版《优质中学的教与学>等教育专著,曾主持或参与9项国家级、市级研究课题,被国务院学位办聘请为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委员。先后荣获天津市优秀教师、天津市“最具创新精神校长”、天津市“九五”立功先进个人、天津市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荣誉。教育思想:整体高素养教育观。
13、唐盛昌:中学数学特级教师,上海市特级校长。现任上海市上海中学校长,上海市中学教师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高评委数学学科组组长,国际文凭组织和学术组织亚太地区校长代表,国际文凭组织校长委员会的15个委员之一。1993年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996年荣获苏步青数学教学奖。1981年以来先后编著和编译出版了各类理论和学术专著30余本,各类论文近百篇。教育思想:乐育精英。来源:考试大-教师资格证考试来源考试大:教师资格证考试来源:考试大-教师资格证考试.
14、杨一青:现任浙江省杭州市学军小学校长、杭州市校学管理学会会长。曾被授予浙江省
劳动模范、浙江省优秀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15、李烈:1994年被评为数学特级教师。现任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培训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国际交流协会理事,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兼职教授。曾代表北京市参加全国首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大赛并荣获一等奖第一名。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科学技术管理专家、北京市首届十大杰出青年、人民教师奖章、香港柏宁顿孺子牛金球奖杰出奖等荣誉称号和奖项。著有《我教小学数学》等多本教育专著。教育思想:双主体育人、以爱育爱。
16、刘京海:成功教育改革与研究的主要发起人、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之一。现任上海市成功教育研究所所长、上海市闸北第八中学校长、上海市田家炳中学董事长、华东师大兼职教授、上海师大兼职教授;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市特级校长、全国“十杰”中小学中青年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主编《成功教育》《成功教育探索》《成功教育00例》等专著
作文八:《著名教育家的名言》7100字
12. 布鲁纳:“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势必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 有位名人曾说过:“把热爱自己的专业和热爱自己的学生结合起 来才是一个好教师。” 13. 布鲁纳指出:“油画教育过程的标准,是效果和时间。”
14.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15.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16. 古人强调;“善诱者,善导。“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的真正含义是变“学会”为“会学”。本世纪70年代,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中明确指 出:未来社会的文盲,将不是没有掌握一定知识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
17. 我国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说过;“化学实验室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最有效和收获最丰富的场所,培养化学科学素质,不仅要传授知识,最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智力因素包括动手、观测、查阅、记忆、思维、想象、表达七种能力,其中思维是智力因素的核心。上述全部质量因素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皆能得到一定的训练,而且 非智力因素也与所增长。”
18. 古人云: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人一渔,终身受用。
19. 美国学者布鲁巴克:“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 20. 郭沫若说:“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
21. 著名外语教授许国璋同志在个北京市自学青年颁发毕业证书的会上讲了一段话:“古往今来杰出的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无不都是靠自己学习,才能有所发明,有 所创造,谁能教莎士比亚成为莎士比亚,谁能教爱因斯坦发现解释宇宙的根本原理,谁能教鲁迅先生刻画出阿Q的形象,自己的学习和创造是前进的一种动力。”
22. 叶圣陶先生提出:“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
23. 蔡元培先生说过:“我们教书,是要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做教员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的都讲给学生听,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 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去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
24.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以为好的显示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25.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成绩,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所采用的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年级愈高就愈是如此。
26. 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27. 一位教育家所说:“求知兴趣的首要源泉和头一颗火星保护在对课堂讲解材料。对被分析事实所采取的处理方法之中。”
28. 乌申斯基说过:“智慧不是别的,而是一种组织得很好的知识体系。”
29. 华罗庚先生说过:“把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退”成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把这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想通了,想透了,然后再……来一个飞跃上升。“这是一个十分 精辟的思维方法,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第一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之遇”新“不惧;第二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解决问题的习惯。 30. 孟子讲: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也。
31. 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只要途径之一。” 32. 布鲁纳曾经指出:“教一门学科,不是建立一个小型的图书馆,而是要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去。”
33. 我国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指出:“只传授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能,又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 德,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是学习的主题,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训练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使多项智力因素皆得到发展,故化学实验是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 的教学形式。”
34.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美籍华人李政道教授说得好:“实验无论如何都不会国防。” 35. 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教授曾说:“化学给人以知识,化学史给人以智慧。”
1
36. **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主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37. 革命教育家陶行知说:“教,是为了不教。”
38. 夸美纽斯说过“寻找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得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却可以因此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动,多具闲暇、快乐和坚 实的进步。”
39. **:“只有忠于事实,才能忠于真理。
40. 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1. 北宋学者欧阳修曾言:教学之法,本于人性,磨揉迁革,使趋于善。
42.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 43. 清人唐彪说:“有疑者看到无疑,其益犹浅;无疑者看到有疑,其学方进。 44. 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巴基斯德说得好:“在观察领域中,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 45. 马卡连科认为:“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46. 苏霍姆林斯基:“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 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47. 美国心理学家斯奇卡列说:“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 名言警句
48. 忧 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 欧阳修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49.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范仲淹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50.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
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 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
志者不能至也。
?? 王安石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51. 海纳百川,有容 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 林则徐 (清代政治家)
52.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 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 (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53. 天下事有难易乎?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不为, 则易者亦难矣。
____ 彭端淑 (清代学者)
54. 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 水为之,而寒于之。?? 荀况 (战国时代思想家、教育家)
55.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荀况 (战国时代思想家、教育家) 56.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 也。?? 孔丘 (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
57.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孔丘 (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
58.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 刘向 (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59.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曹雪芹 (清代文学家)
60. 性 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 蒲松龄 (清代文学家)
61. 敏 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丘 (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
62.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韩愈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2
63.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韩愈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64.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65.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 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朱熹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学者)
66. 吾 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周 (战国时代哲学家)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 (南宋诗人)
67. 不 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况 (战国时代思想家、教育家) 68.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 海无涯苦作舟。 ?? 韩愈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69.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 (唐代诗人)
70.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____ 解缙 (明代学者) 71. 三 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唐代书画家) 72. 古 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此第一境界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 第二境界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界也。?? 王国维 (清代学者)
73. 试 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白居易 (唐代诗人)
74.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 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况 (战国时代思想家、教育家)
75.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 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76.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班固 (汉代史学家、文学家)
77. 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先秦儒家经典)
78. 勤 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华罗庚 (现代数学家)
79.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 (现代数学家)
80.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丘 (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
81. 言 必行,行必果。?? 孔丘 (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
8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丘 (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
83.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 司马迁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84. 君子有九思: 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 见得思义。?? 孔丘 (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
85.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无过矣。?? 荀况 (战国时代思想家、教育家) 86.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 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
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将变
何及。?? 诸葛亮 (三国政治家、军事家)
87.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裴松之(南朝宋史学家)
88.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春秋时代诗人)
89. 人 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南宋文学家)
91.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
把 有限的生命,投入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雷锋 (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 92. 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 地宽。?? ** (现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
3
93. 人生能有几次搏??? 容国团 (乒乓球世界冠军)
94. 故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饥
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 以动心忍性,曾益
其所不能。?? 孟轲 (战国时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95.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 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联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李世民 (唐代皇帝、政治家、军事家)
96. 忠 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司马迁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97.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 之,择其不善者
而改之。?? 孔丘 (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
98. 益者三友,友直,要谅,友多闻,益 矣;损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孔丘 (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
99. 君子之交淡 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庄周 (战国时代哲学家) 100.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 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
矣。与不善人居,如人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
化矣。?? 孔丘 (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
101.人之相识,贵在相知; 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 孟轲 (战国时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102.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傅玄 (西晋文学家)
103. 爱人者,人恒爱之; 敬人者,人恒敬之。
?? 孟轲 (战国时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104. 海内存知 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 (唐代诗人)
105.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 (唐代诗人)
106.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
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107.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 李白 (唐代诗人)
108. 同 是天涯沦落人,相蓬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 (唐代诗人)
109. 人生结交在始终,莫为升沉中路分。?? 贺兰进明 (唐代诗人)
110.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南宋名将)
111. 长 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增广贤文》
112. 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
些 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 雷锋 (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
11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 不学则殆。?? 孔丘 (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
114.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 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 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 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文嘉 (明代画家) 115.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 至。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文嘉 (明代画家)
116. 一 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增广贤文》 117.施惠勿记,受恩 勿忘。?? 中国谚语
118.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汉;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 甲可吞吴。?? 蒲松龄 (清代文学家)
119.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120.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学者)
4
121. 好读书,不好读 书; 好读书,不好读书. ?? 徐谓 (明代人)
122.嫉妒之心不可有,上进之心不可无。?? 中国谚语
. 阳光照亮世界,知识照亮人生。?? 中国谚语
124.学习是进步的伴侣,努力是胜利的曙光。?? 中国谚语
12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李白 (唐代诗人)
126.决不可自暴自弃,……开步走吧!只有走,自然会产生力量!
?? 法布尔 (法国昆虫学家)
127.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致因为虚度年华而痛悔,也不致因为过去的碌碌 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奥斯特洛夫斯基 (苏联作家)
128.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无法可想的是没有的,要
是你真的弄到无法可想的地 步,那只能说自己是笨蛋,是
懒汉。?? 爱迪生 (美国科学发明家)
129.要使人成为真正有教养的人,必须 具备三个品质:渊
博的知识,知识不多,就是愚味;思维的习惯,不习惯就
是粗鲁和蠢笨;高尚的情操,没有高尚的情操,就是卑俗。
?? 车尔尼雪夫斯基 (俄国作家)
130.人应该支配习惯,而不是习惯支配人,一个人不能去掉坏习惯,那简直是一文不 值。?? 奥斯特洛夫斯基 (苏联作家)
131. 什么是天才? 终生努力, 便是天才。?? 门捷列夫 (俄国化学家)
132.知识就是力量。?? 培根 (英国哲学家)
133. 劳动一日,可得 一夜的安眠; 勤劳一生,可得一生的长眠。?? 达?芬奇 (意大利艺术家) 134.光阴给我们经验,读书给 我们知识。?? 奥斯特洛夫斯基 (苏联作家)
135.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爱迪生 (美国科学发明家) 136.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相 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 普希金 (俄国诗人)
137.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 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雨果 (法国作家)
138. 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无穷的,趁短短的青春,去学
习 无穷的智慧。?? 高尔基 (苏联作家)
139.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
命的材料。?? 富兰克林 (美国科学家)
140. 时间的步伐有三种: 未来姗姗来迟;现在象箭一般飞逝; 过去永远静立不动。?? 席勒 (德国剧作家、诗人)
5
作文九:《著名教育家的名言》10100字
一 关于教育地位、教育宗旨
1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
陶行知
2 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
——夸美纽斯
3 建国君民 教学为先
——《礼记?学记》
4 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5 脚踏实地做事 顶天立地做人
6 使教育过程成为一种艺术的事业
——赫尔巴特
7 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 ——苏霍姆林斯基
二 关于教师地位、教师信念和教师道德
8 要做人民的先生 先做人民的学生
——**
9 教师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活的环节。它的事业,从表面来看虽然平凡,却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之一。 ——乌申斯基
10 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这完全由教学人员来决定。 ——列宁
11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韩愈
12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荀子
13 师者,人之模范。 ——杨雄
14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
15 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 ——第斯多惠
16 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 ——卢梭
17 言必信,行必果。 ——孔子
18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
19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记》 20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
21 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 ——卢梭
22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孔子
23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第斯多惠
24 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叶圣陶
25 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 ——叶圣陶
26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孔子
27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朱熹
28 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 ——杜威
29 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时开始 ——卢梭
30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31 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第斯多惠
32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礼记?学记》 33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礼记?学记》
34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 ——《礼记?学记》 35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 ——《礼记?学记》 36 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 ——蔡元培
37 教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夸美纽斯
38 教师必须具有健康的体魄,农人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改革社会的精神。 ——陶行知
三 关于学习
39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40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惰。——韩愈
41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
42 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 ——列宁
43 我们不需要死读硬记,我们需要用基本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 ——列宁
44 三人行 必有我师 ——孔子
45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陶行知
46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
47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48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培根
49 知识就是力量 ——培根
50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
四 关于德育
51 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陈鹤琴
52 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
53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顾宪成
54 教学的最高的、最后目的包含在这一概念之中——德行。 ——赫尔巴特
55 一个人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
——洛克
56 不贰过 ——孔子
57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孔子
58 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 ——《礼记?学记》 59 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纽斯
60 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马卡连柯
61 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
62 从什么地方和什么时候开始自我教育呢?有一句古老的格言说:“战胜自己是最不容易的胜利” ——苏霍姆林斯基
63 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 ——欧文
64 人类教育最基本的途径是信念,只有信念才能影响信念。 ——乌申斯基
65 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有可能有个人自由。 ——马克思、恩格斯 66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恩格斯
67 儿童集体里的舆论力量,完全是一种物质的实际可以感触到的教育力量。 ——马卡连柯
五 关于全面发展
68 有健康的身体,才有健康的精神。 ——洛克
69 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
——蔡元培
70 体力劳动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的消毒剂。
——马克思
71 生产劳动和教育的早期结合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
一 ——马克思
教育名言荟萃
1. 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在“世界著名大学校长论坛”上所说:“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
2. 狄更斯:“顽强的意志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山
3. 高尔基:“如果学习只在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就不会有技术。”
4.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错误本身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环节”,“由于错误真理才会发现”我国
化学家傅鹰先生曾说,只有实验才是化学的“最高法 庭”。
5. 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
爱因斯坦:
6. 我国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指出:只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既传授化学知识与技能,又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
7.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思”是学习的重要方法,“疑”是启迪思维的钥匙。学必有疑,有疑比有所思。)
8.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疑问是思维的导火索”。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研究也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 探索它,认识它;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特有的意向,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
9. 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的引导学生作答。”
10. 陶行知先生说过:“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11.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启不发。”
12. 布鲁纳:“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势必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
有位名人曾说过:“把热爱自己的专业和热爱自己的学生结合起 来才是一个好教师。”
13. 布鲁纳指出:“油画教育过程的标准,是效果和时间。”
14.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15.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16. 古人强调;“善诱者,善导。“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的真正含义是变“学会”为“会学”。本世纪70年代,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中明确指 出:未来社会的文盲,将不是没有掌握一定知识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
17. 我国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说过;“化学实验室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最有效和收获最丰富的场所,培养化学科学素质,不仅要传授知识,最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智力因素包括动手、观测、查阅、记忆、思维、想象、表达七种能力,其中思维是智力因素的核心。上述全部质量因素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皆能得到一定的训练,而且 非智力因素也与所增长。”
18. 古人云: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人一渔,终身受用。
19. 美国学者布鲁巴克:“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
20. 郭沫若说:“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
21. 著名外语教授许国璋同志在个北京市自学青年颁发毕业证书的会上讲了一段话:“古往今来杰出的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无不都是靠自己学习,才能有所发明,有 所创造,谁能教莎士比亚成为莎士比亚?谁能教爱因斯坦发现解释宇宙的根本原理?谁能教鲁迅先生刻画出阿Q的形象?自己的学习和创造是前进的一种动力。”
22. 叶圣陶先生提出:“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
23. 蔡元培先生说过:“我们教书,是要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做教员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的都讲给学生听,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 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去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
24.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以为好的显示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25.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成绩,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所采用的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年级愈高就愈是如此。
26. 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27. 一位教育家所说:“求知兴趣的首要源泉和头一颗火星保护在对课堂讲解材料。对被分析事实所采取的处理方法之中。”
28. 乌申斯基说过:“智慧不是别的,而是一种组织得很好的知识体系。”
29. 华罗庚先生说过:“把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退”成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把这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想通了,想透了,然后再……来一个飞跃上升。“这是一个十分 精辟的思维方法,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第一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之遇”新“不惧;第二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解决问题的习惯。
30. 孟子讲: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也。
31. 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只要途径之一。”
32. 布鲁纳曾经指出:“教一门学科,不是建立一个小型的图书馆,而是要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去。”
33. 我国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指出:“只传授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能,又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 德,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是学习的主题,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训练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使多项智力因素皆得到发展,故化学实验是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 的教学形式。”
34.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美籍华人李政道教授说得好:“实验无论如何都不会国防。”
35. 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教授曾说:“化学给人以知识,化学史给人以智慧。”
36. **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主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37. 革命教育家陶行知说:“教,是为了不教。”
38. 夸美纽斯说过“寻找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得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却可以因此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动,多具闲暇、快乐和坚 实的进步。”
39. **:“只有忠于事实,才能忠于真理。”
40. 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1. 北宋学者欧阳修曾言:教学之法,本于人性,磨揉迁革,使趋于善。
42.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
43. 清人唐彪说:“有疑者看到无疑,其益犹浅;无疑者看到有疑,其学方进。
44. 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巴基斯德说得好:“在观察领域中,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
45. 马卡连科认为:“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46. 苏霍姆林斯基:“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 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47. 美国心理学家斯奇卡列说:“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 名言警句
48.
忧 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 欧阳修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49.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范仲淹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50.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
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 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 志者不能至也。
── 王安石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51.
海纳百川,有容 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 林则徐 (清代政治家)
52.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 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郑板桥 (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53.
天下事有难易乎?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不为, 则易者亦难矣。
____ 彭端淑 (清代学者)
54.
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 水为之,而寒于之。
── 荀况 (战国时代思想家、教育家)
55.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荀况 (战国时代思想家、教育家)
56.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 也。
── 孔丘 (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
57.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 孔丘 (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 刘向 (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59.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 曹雪芹 (清代文学家)
60.
性 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
── 蒲松龄 (清代文学家)
61.
敏 而好学,不耻下问。
── 孔丘 (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
62.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 韩愈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 韩愈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64.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 韩愈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65.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
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 诵读,决不能记,记 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 乎?
── 朱熹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学者)
66.
吾 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 庄周 (战国时代哲学家)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陆游 (南宋诗人)
不 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 荀况 (战国时代思想家、教育家)
68.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 海无涯苦作舟。
── 韩愈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69.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王之涣 (唐代诗人)
70.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____ 解缙 (明代学者)
71.
三 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颜真卿 (唐代书画家)
古 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此第一境界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 第二境界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界也。
── 王国维 (清代学者)
73.
试 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 白居易 (唐代诗人)
74.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 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荀况 (战国时代思想家、教育家)
75.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 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苏轼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76.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 班固 (汉代史学家、文学家)
77.
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 ── 《周易》 (先秦儒家经典)
78.
勤 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 华罗庚 (现代数学家)
79.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 华罗庚 (现代数学家)
80.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孔丘 (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
81.
言 必行,行必果。
── 孔丘 (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
8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孔丘 (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
83.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用之所趣异也。
── 司马迁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84.
君子有九思: 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 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 见得思义。
── 孔丘 (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
85.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无过矣。
── 荀况 (战国时代思想家、教育家)
86.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 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 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将变 何及。
── 诸葛亮 (三国政治家、军事家)
87.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 裴松之(南朝宋史学家)
88.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屈原 (春秋时代诗人)
89.
人 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文天祥 (南宋文学家)
90.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 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 顾宪成 (明代学者)
91.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 把 有限的生命,投入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 雷锋 (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
92.
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 地宽。
── ** (现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
93.
人生能有几次搏?
── 容国团 (乒乓球世界冠军)
94.
故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饥
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 以动心忍性,曾益 其所不能。
── 孟轲 (战国时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95.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 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 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联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 李世民 (唐代皇帝、政治家、军事家)
96.
忠 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 司马迁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97.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 之,择其不善者 而改之。
── 孔丘 (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
98.
益者三友,友直,要谅,友多闻,益 矣;损者三友,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 孔丘 (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
99.
君子之交淡 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 小人甘以绝。
── 庄周 (战国时代哲学家)
100.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 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 矣。与不善人居,如人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 化矣。
── 孔丘 (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
101.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 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 孟轲 (战国时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102.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傅玄 (西晋文学家)
103.
爱人者,人恒爱之; 敬人者,人恒敬之。
── 孟轲 (战国时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104.
海内存知 己,天涯若比邻。
── 王勃 (唐代诗人)
105.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高适 (唐代诗人)
106.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 久,千里共婵娟。
── 苏轼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107.
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
── 李白 (唐代诗人)
108.
同 是天涯沦落人,相蓬何必曾相识。
── 白居易 (唐代诗人)
109.
人生结交在始终,莫为升沉中路分。
── 贺兰进明 (唐代诗人)
110.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岳飞 (南宋名将)
111.
长 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 《增广贤文》
112.
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
些 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 雷锋 (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
11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 不学则殆。
── 孔丘 (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
114.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
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 了?
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
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 文嘉 (明代画家)
115.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 至。
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 文嘉 (明代画家)
116.
一 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 《增广贤文》
117.
施惠勿记,受恩 勿忘。
── 中国谚语
118.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汉;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 甲可吞吴。 ── 蒲松龄 (清代文学家)
119.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汉乐府《长歌行》
120.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 朱熹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学者)
121.
好读书,不好读 书; 好读书,不好读书.
── 徐谓 (明代人)
122.
嫉妒之心不可有,上进之心不可无。
── 中国谚语
.
阳光照亮世界,知识照亮人生。
── 中国谚语
124.
学习是进步的伴侣,努力是胜利的曙光。
── 中国谚语
125.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 李白 (唐代诗人)
126.
决不可自暴自弃,……开步走吧!只有走,自然会产生 力量!
── 法布尔 (法国昆虫学家)
127.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致
因为虚度年华而痛悔,也不致因为过去的碌碌 无为而羞愧; 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
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 奥斯特洛夫斯基 (苏联作家)
128.
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无法可想的是没有的,要
是你真的弄到无法可想的地 步,那只能说自己是笨蛋,是 懒汉。
── 爱迪生 (美国科学发明家)
129.
要使人成为真正有教养的人,必须 具备三个品质:渊 博的知识,知识不多,就是愚味;思维的习惯,不习惯就 是粗鲁和蠢笨;高尚的情操,没有高尚的情操,就是卑俗。 ── 车尔尼雪夫斯基 (俄国作家)
130.
人应该支配习惯,而不是习惯支配人,一个人不能去 掉坏习惯,那简直是一文不 值。
── 奥斯特洛夫斯基 (苏联作家)
131.
什么是天才? 终生努力, 便是天才。
── 门捷列夫 (俄国化学家)
132.
知识就是力量。
── 培根 (英国哲学家)
133.
劳动一日,可得 一夜的安眠;
勤劳一生,可得一生的长眠。
── 达·芬奇 (意大利艺术家)
134.
光阴给我们经验,读书给 我们知识。
── 奥斯特洛夫斯基 (苏联作家)
135.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 爱迪生 (美国科学发明家)
136.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
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
相 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
── 普希金 (俄国诗人)
137.
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 比 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 雨果 (法国作家)
138.
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无穷的,趁短短的青春,去学 习 无穷的智慧。
── 高尔基 (苏联作家)
139.
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 命的材料。
── 富兰克林 (美国科学家)
140.
时间的步伐有三种: 未来姗姗来迟;现在象箭一般飞 逝; 过去永远静立不动。
── 席勒 (德国剧作家、诗人)
作文十:《教育家名人故事: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故事》1300字
裴斯泰洛齐(Johan Heinrich Pestalozzi,1746--1827)是19世纪瑞士注明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他热爱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对教育革新的执着追求,在教育理论上许多独创的论述,不仅为世界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为一切教育工作者树立了一个令人十分崇敬的形象。? 早年受卢梭教育思想的影响,放弃神学研究,38岁开始从事一项教育贫苦儿童的计划,让学童一面纺织一面学习,以培养他们的自立能力。他深信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发展机能和受教育的平等权利。这项计划最后终于失败了,只是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由于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他就转而从事写作。? 1798的,瑞士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海尔维第(瑞士)共和国。在斯坦兹城,由于贵族和天主教教士的煽动,爆发了农民暴动,政府从法国借兵进行镇压,受到顽强抵抗。法军大肆烧杀,祸及无辜,斯坦兹城遭到了空前的浩劫,留下了111个老人和169个孤儿,还有237个儿童无家可归。? 新政府决定在斯坦兹成立孤儿院,裴斯泰洛齐谢绝了友人所荐的高官厚禄,于12月5日毅然接受了政府的委托,负责孤儿院工作。当时他很兴奋,说道:“我为实现我一生的梦想,不惜牺牲一切,我的热情达到了那样的程度,几乎可以说:只要让我开始工作,即使在阿尔卑斯山的最高峰上,没有火、没有水的地方,都是可以的。”(《教育改革家》英文版第358页)? 裴斯泰洛齐到斯坦兹以后,把修道院改成孤儿院,收容了80个(此数由政府规定)孤儿,这些孤儿“大部分患有严重的疥癣,无法行走,头上长满溃烂的脓疮,身上穿着生满虱子的破烂衣服。个个面黄肌瘦,牙齿暴露,深锁愁眉,并以猜疑的目光望着人。头额上的皱纹充分表现了他们饱经忧患与疑虑的生涯。有的养成虚伪等恶习,难以纠正;有的受悲惨环境的折磨,虽然表面意志坚定,却猜疑、冷酷、胆怯……;懂得ABC的,十个中无法找到一个。”面对贫儿的这般境况,一般人早就会望而却步;裴斯泰洛齐却迎难而上,一心扑在了工作上。? 除雇用一名妇女做饭以外,裴斯泰洛齐承担了孤儿院的一切工作。象慈父一样,他以极大的耐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把整个心灵献给了孤儿。他说;“从早到晚我一直生活在他们中间……,我的手牵着他们的手,我的眼睛注视着他们的眼睛,我随着他们流泪而流泪,随着他们微笑而微笑,他们不知有世界、有斯坦兹,只知道跟我形影不离。他们的饮食就是我的饮食。我没有家园、没有朋友、没有仆人,只有他们……,晚上我最后一个就寝,睡在他们中间,陪他们祈祷、读书,一直到他们睡着;早上我最早起床,替他们换洗脏衣服,并给他们洗涤身上的污垢。”(见《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证着选》第196至199页)? 这位慈父以孤儿院为家,视孤儿们为亲儿子,在这个大家庭里,他充分发扬民主,培养孤儿们的道德习惯,并提高他们读、写、算的能力。? 战乱再次降临了。1799年6月8日孤儿院被迫关闭(被法军征为野战医院)。裴斯泰洛齐为此声泪俱下,但无济于事。他因伤心与劳累过度,以致吐血。? 裴斯泰洛齐在功成名就、成为世界名人之时,竟不顾高官厚禄的诱惑,以其崇高的品质,把整个心灵和爱心都献给了孤儿,为贫民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这种无私的情怀,这种伟大的精神是常人无法理解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中外著名教育家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