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播种行为收获习惯》3000字
播种行为 收获习惯
木垒县第三小学 杨小梅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养成教育顾名思义就是要着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及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行为习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这也是关系到学生一生的教育, 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工程。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才能形成。好习惯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今后各方面的发展都将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因此,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小学阶段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如何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我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以常规促习惯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扎实的基础,要适时抓住生活中的各种教育因素进行教育,并贯穿于学生一日生活中,要从点滴小事抓起。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和训练,一定要严格要求,一抓到底。长期以来,我针对班上学生实际,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加强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学生正确读书和写字姿势的训练,得每天提醒他们注意习惯的培养。读书时要求全班同学都拿起书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只要做作业,就不停地提醒纠正不良姿势。当学生站起来发言时,则要求他们站端正,两眼平视前方,态度自然大方,并且说话时声音要响亮,吐词要清楚。在听的能力方面,则要求他们注意听别人说话,听清楚说话的内容,记在心中,要说得出来。这些办法对学生听的习惯养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只要把好习惯播种在孩子心里,他们会受益终生,教师应多观察了解学生,多与学生沟通联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处理,使学生从身
边的事例中接受教育,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当学生有不良行为,如:有的学生经常拿别人的东西,有的学生时常欺负他人,有的同学老爱撒谎等,每当这时教师要问清缘由,及时教育,帮助改进。不能草率处理,不管不顾,应把它作为良好的教育契机。为了让学生学会课前准备,每当我下课时,我都会告诉学生下一节是什么课,让他们把下一节课的课本放在课桌的右上角,然后再出去玩,避免老师进了课堂,学生还低头在书包里忙碌着找书。久而久之,同学们都会自觉地准备好下一节课的课本,再出去玩,这一习惯一直延续下来,为每位老师的课堂教学节省了时间。
有人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中的榜样可以更好的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在班上多表扬一些行为规范好的学生,每月月底的班会课上让学生选出“学习之星”、“劳动之星”、“礼仪之星”、“孝敬之星”、“卫生之星”等等,并奖励一颗小红花,一面小红旗,哪怕奖励一句话,学生也会很高兴。由于这些榜样是在学生中产生的,因此,他们的良好行为更容易被其他学生理解和接受,并激起上进心,使他们自觉模仿形成习惯。而被表扬的学生,则积极性更高,在其他的方面表现会更好。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我们班上的火文英、徐敏悦同学很会整理书包,书包里的学习用具总是摆放得整整齐齐,我就利用班会课把她们的书包拿出来,让大家看,让她俩说说书包是怎么整理的,并让她们当场演示。在这几位同学的带动下,大部分同学很快都学会了整理书包。我班的布丽同学做值日特别认真,她总是先把地扫干净,再拖地,最后还把桌子摆放整齐。我发现这点后,就在第二天上课前,让同学们观察,昨天的值日与往常有什么不同,同学们说,桌子比以前摆放的整齐,我就表扬了做事认真细心的布丽,在以后的日子里不仅布丽同学一直坚持这样做,而且还带动许多同学也这样做了,教室每天打扫得干干净净,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学生从老师的表扬中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内心充满了欢愉,激发了他们积极向上
的良好心理氛围。另外,我充分利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下的讲话和班级门前的小黑板给予温馨提示,规范学生言行。有了这样细致明确的提醒让学生对照去做,潜移默化中大部分学生都已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了自控能力,课堂秩序有明显好转。
二、以身教促习惯
学生具有极强的模仿性,因此与学生朝夕相处的班主任,她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往往都在潜移默化中最直接最形象地影响着学生。班主任在学生面前就像一面镜子、一本书。教师是学生最崇拜的人,他们可以不听父母的话,而把老师的话当“圣旨”。所以教师是学生最经常,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因此,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自己的行为去感化学生,带动学生。在平时与学生相处的时时刻刻,我都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如:要求学生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环境整洁。我自己则非常注意办公室的卫生清洁和个人卫生。每节下课我都捡教室的垃圾,一旦发现地上有点脏了,我就拿起扫把动手打扫,我也总是做到把杂物丢进废纸篓里 。在班级劳动中,我自己率先垂范,与学生一起打扫室内外卫生。扫帚倒了我会扶,桌子歪了我会摆,黑板脏了我会擦,因为我心中牢记着这么一句话:“身教大于言教。”学生看到了,自然会受到教育并付诸行动。我清楚地记得这样一件事,一天课间,我随意走进教室,进门看到地上有一张糖纸,我随手弯腰拾起来,扔进了垃圾桶,等我转过身时,每位同学都在自己的桌椅下拾纸片、胶带等。这使我深切感受到:身教胜于言教,自己的行为起到了一种无声的教育,同时也赢得了同学们的爱戴。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那么我首先做到早晨跟他们说“早上好!”回家时说:“再见!”用了他们的东西之后说“谢谢你!”之类的礼貌用语,时间一长,学生也能用礼貌用语主动与老师打招呼了,这样,学生耳濡目染,在老师的正面影响下,好习惯自然而然地养成了。要求学生按时上学,不迟到,我从没迟到过,而且提前30分钟
到校。在学习上,要求学生书写工整,我在板书时首先做到书写规范认真。在刚开学不久,班里的学生李可儿感冒呕吐,桌子上、书本上都是呕吐物,我赶紧拿起毛巾擦洗、收拾,看到我这样那些捂住鼻子的同学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又一次一名学生呕吐了,还没有等我走下讲台,好几名同学就开始帮忙收拾了,看到他们的行为,我又一次的感悟了身教的魅力。作为教师一定要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三、以活动促习惯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不能采取严格的说教方式,只有将其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让学生有兴趣主动参加,寓教于乐,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喜爱活动是学生的天性,活动既可以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又能使他们长知识、增才干,对他们的身心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活动是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源泉与基础,是班级工作的核心内容,开展活动,富教于乐是一种轻松愉快的教育方法。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要能充分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在活动中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指导,让学生在笑声中受到教育,在游戏中知道自己该怎做,在比赛中找到不足,逐步改正。如:在三月份,我就带领学生去做好事,让学生以实际行动弘扬雷锋精神;九月份,让学生当小老师,体验教师的辛苦,从而使学生学会感恩;十月份,让学生搜集十佳少年的资料,举行演讲比赛,让学生在榜样的感召下,树立自信,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
好习惯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任何一种好习惯的形成都要经过一个相当复杂的发展过程,虽然培养学生好习惯的形成是一项艰苦而耐心的工作,可我却乐在其中。我坚信,“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小学生自制力和持久性差,因此,作为班主任,就需要有足够的爱心,足够的耐心,足够的真诚,足够的宽容去教育学生,从而使
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作文二:《播种行为收获习惯》600字
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
——印度谚语。
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己所不欲,毋施于人。
以“一本书”为樊篱,以遵守上帝律法为成员身份的民族——犹太人。《圣经》公元前四百年编定,包括犹太教律法共618条。
一筹莫展站拍脑袋,二话没说拍桌子,三杯下肚拍胸脯,四面讨巧拍肩膀,五体投地拍马屁,六神无主拍屁股。
心是一座宝库,倒空了就会破产。
流言蜚语似散射枪弹,常可击中目标。
愤怒以愚蠢开始,以后悔告终。
你所犯的错误,有一些可能反而令你得益,因为可以助你避免重蹈覆辙。
如果有人告诉你,他要说的话会“对你有好处”,你最好不要听。
如果有人称赞你过了头,应该听过就算了。
如果政客说“让我把这件事交代清楚”,别忘了他们通常只会用花言巧语哄人。
你的孩子离家自立之后,还是会把他们的东西留在你家的楼阁或地下室。
如果有人说“我知道我想说什么,只是难以用言语表达”,他其实不知道自己想说什么。
友谊需要用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只有这样,才能使友谊长存。
个性较强的人,身上优点很突出,缺点也很明显,其具有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有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闯劲,只要引导得法,就能唱出突出的成绩。
有胆略的人,办事独当一面,遇事果断沉着,敢作敢为。
有肚量的人,宽以待人,不见利忘情,善于发现他人优点,亦能容纳他人缺点。
你伤害过谁也许早已忘了,可是被你伤害的那个人永远不会忘记你,他决不会记住你的优点。
作文三:《播种行为收获习惯》3800字
第十九届全国中小学班集体建设理论研讨会评选材料
播种行为 收获习惯
——“生活化”主题教育活动引导良好的行为习惯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前所街道前岸小学 杨海青
职务:班主任 邮编:318016 电话:0576-88924522
内容提要:
行为习惯对人的影响是终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校一切活动的起点。
良好行为习惯的引导应该从“一切源于孩子的生活,回归于孩子的生活”这一理念出发,珍视孩子们的童心世界,通过学生的生活实际来生成,根据其真实体验来引导,共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主题班会活动中,如何用多种形式,去打动学生的心灵,去提升孩子的认知能力?我认为:一是活动的情景化,在诗意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二是活动生活化,在体验中去引导学生认知;三是活动趣味化,在趣味活动中让学生自主感悟。通过丰富多彩的班会活动,让孩子们在这种看似寻常的“感动”中丰富情感、提升认识、超越自我,播种行为,收获习惯。
关键词:情景化 生活化 趣味化 体验
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的追求好的习惯。行为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行动指南,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纵观历史,大凡获得成功的人,都是一些良好行为长期坚持的人。
传统的行为习惯教育往往是以“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封闭性说教模式。以“理想化”的培养目标、单调的课程结构、僵化的教育过程、消极的评价体系,导致教学与生活缺乏联系,不能满足学生生动活泼发展的内在需要,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效益低下,最终应归结为知与行的严重脱节。先行德育的“理想化”,过于注重“未来”,而忽视了“现在”(即现实生活),从而脱离了生活实际,进入困境。感动是一种积极、奇妙的心灵体验。在行为习惯的引领中,若让学生收获一份感动,就帮助他们体验了一次情感的升华。
现在的孩子在家中大都是独生子女,在享受优越物质条件的同时,更受到了父母的溺爱。所谓娇生惯养,养成了不爱劳动的习惯。我在主题班会中本着从“一切源于
孩子的生活,回归于孩子的生活”这一理念出发,珍视“童心世界”这一最重要的课程资源,通过学生的生活实际来生成、调整话题,根据其真实体验和反馈,来引导他们思考、讨论、交流,共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升道德认知。使整个活动在有弹性的预设下“动态生成”、精彩纷呈。
一、活动的情景化,在诗意中丰富学生的情感
创设巧妙的情境,让学习在孩子们快乐的参与中变成一种享受,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功效,这就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生活是道德的沃土,道德源于斯、长于斯。活动中紧紧抓住了与学生周围密切相关的故事,让学生去扮演各种职业,去体验生活,让学生有事可想、有话可说,主题活动便自然进入了学生的生活,创造了引导行为习惯的最佳契机。
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创设好情景,才能引发心灵共振。
1.准备性——活动情景前要让学生做好认知心理准备
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目的并非传授或接纳已有的东西,而是从人的生命深处唤醒他沉睡的自我意识,将人的生命感、创造力、价值观唤醒。”教师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认知基础和心理状态,善于调节儿童的情感,使他们对即将开始的活动充满期待。否则学生很难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昨天,老师请大家准备了解家庭中的一些成员的职业。现在请同学们汇报一下。”学生在课前进行收集信息的准备,对此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学生诉说事,有的还拿出照片和职业用品等小物品,课堂气氛活跃。
2.针对性——活动的情境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指向
布鲁姆曾说:“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是什么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中,无论活动内容还是活动形式,都应指向教学目标,为达成目标而服务。
以主题活动《生活中的你我他》为例,始终围绕职业的特点与懂得怎样尊重并珍惜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让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 。
《生活中的你我他》活动片段一:
1. 师:请同学们先介绍交流:在生活中我们的家人都有自己的职业,课前老师已请同学们进行了了解。下面请你们将自己最熟悉的亲人的职业介绍给同组的小朋友听(要求:说出职业、说出贡献。例:我的妈妈是医生她能为人们治病。老师评价:他讲出了职业:医生。讲出对社会的贡献:为人们治病)。
2.学生口述,教师板书:这一环节先有1-6名同学照片展示,接下去开火车用简洁的语言介绍。准备卡片:医生、教师、商人、农民、军人、小贩、司机、保姆、环卫工人、纺织工人、钢铁工人、公务员、保险人员、纺织工人、个体老板、IT产业??
3.现在请同学们以自己的理解,当一回你爸爸或妈妈在上班的情境。
学生自然而然的把自己处于一个大社会中,去体验一次前所未有的生活。
师:我们的父母天天上班,是为了什么啊?(同时体验父母的辛劳)
二、活动生活化,体验中引导学生认知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因此,我们要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树立“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观念,“有意识地”把儿童带回到真实的生活中去观察、感受、体验、反思,并用 “美好生活”的目标去引导和提升真实生活,使主题活动体现实效性。
活动片段二:
一、指导实践活动
1.想不想亲眼看看不同的职业都有哪些不同的特点?想不想听一听不同职业的人对自己这份工作都有哪些看法?我们可以成立几个采访小组,现场去采访。
2.指导学生分组。
3.采访之前,我们先要设计一份计划,这样采访起来才会顺顺当当的。
4.学生设计采访计划并交流,同时发放小记者证。
5.采访完以后,可以把小组采访的收获写成一篇文字报道,并配上照片。
二、交流采访结果
1.同学们都对自己想了解的职业进行了深入的采访,请同学们一起来说一说、听一听。
2.学生一边汇报采访结果,可用多种形式来表达:比如,照片、摄像、唱歌、写诗、跳舞等,教师一边板书同学们采访的职业,有意识的将职业按“直接生产产品的劳动和提供服务的劳动”两类来写。
3.评选最佳小组、最佳摄影、最佳报道,并进行最佳报道、最佳摄影全班展示。
三、儿歌朗诵总结
1.小朋友,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一定有很多收获,的确不同的劳动者就像我们自己的亲人一样,少了谁都不行。今天我们的活动虽然就要结束了,但我们和各
行各业的劳动者的相处是长久的。
2.结合板书,出示诗歌:
社会是个大家庭
生活中有你我他
你是医生为大家
我是军人保卫国
他是工人生产忙
辛勤劳动为大家
都说三百六十行
行行能出状元郎
为了社会做贡献
人人尊重人人夸
3.录像回放,在《劳动最光荣》的背景中,一齐深情地朗诵这首诗,献给所有的劳动者,献给生活中的你我他。 采访的分工不同也是对不同职业的体验。
三、主题活动趣味化,让学生在快乐中自主感悟
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在这些感性活动中,儿童们的身体、各种感官、各种心理因素都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之中,满足了其好动的天性。
主题活动片段三:
一、猜一猜:
1.通过刚才的介绍,我们知道了许多职业,也分别了解了哪些是直接生产产品的,哪些是间接生产产品的。那么,现在我们看看五位人物,他们分别是什么职业?怎么知道的?
2.出示课件:不同职业的五个人物藏在星星里,请按提示语猜猜他们在哪里?
3.学生猜五个职业。
二、谈一谈, 未来理想
1.出示课件:米老鼠出现。“同学们真能干,你们都猜对了,现在我们进入“万花筒”吧!
2.老师出示要求:请你们想想,自己长大干什么?并把你的理想用动作表示出来,
让别的小朋友猜。并且说说自己为什么选这个职业。”课件:我的理想是??
3.学生表演,大家猜。并让表演学生谈理想。老师及时点评。(1)讲得清楚;(2)想得有理;(3)远大的抱负;(4)这也是社会的需要;(5)继承父业;(6)将来的园丁;(7)维护治安;(8)??
4.理解:刚才你们讲了很多自己的理想,是啊!各种职业都是人们生活所需要的,你们看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少不了他们。出示课件:(扫大街)你们看,他们的职业是—?(清洁工人)你觉得他们的工作重要吗?(请学生回答。3人)
5.辨析:可是妈妈经常对我说:“——”。妈妈说的对吗?(学生回答)(不对,如果没有了清洁工,我们就将生活在垃圾中。学生举例说明出示课件:各种各样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尊重。(引读)
6.记录自己的理想:请同学们把自己的理想写下来。
7.“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各种各样的职业都是为社会服务的,都是一种劳动。”出示课件:“人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满足大家的需要,同时,分享着别人的劳动成果”。齐读。
三、动一动,情感升华
师:小朋友,同学们通过今天的活动,你一定有很多收获,说说现在应该怎么做。请将你的体会告诉你的家人,并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四、课后延伸
确定自己想了解的职业,小组合作进行采访。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引导要让学生在知、情、意、行上同时下功夫,在引导内容上须注重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案与活动方案不应该是静态的、不变的,要重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这样才能够增强活动内容的现实性,增强学生对活动的亲近感。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对于学生反馈的信息,要善于及时进行精辟恰当的处理并及时抓住了生成性资源,以此为切入口进行引导,会收到双倍的效果。 老师们光有真情和真心不够,还必须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做一个智慧型的老师。 给学生一方空间,让他们去宣泄;给学生一份权利,让他们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去体验,去创造。主题活动设计更开放些、“生活”些,多一些留白,多一份灵动,多一些生成,便多了份精彩。
作文四:《播种行为,收获习惯》4500字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
【摘要】何谓良好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效应,班主任指导的有效方法,如何培养,这些问题是大多数老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关注的问题。要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从初一就需要指导学生不断重复这种行为。作为一名多年的班主任,笔者针对呵护学习习惯的形成与培养,力求通过简单的心理学理论阐述和富有操作性的实例进行论证,愿朋友们能从中得到一些收获。
【关键词】学习习惯 效应 有效方法
一、.学习的效应
在学生的信息过程中,能左右学生的行为,经常起作用的应该是习惯。而习惯又是在无数次行为的积累和摔打中逐渐形成的。所谓“习惯”,按心理学的解释,一是指一种习得性反应较为简单,在类似情景下,以近于自动形式出现。惟习惯性反应不以动作为限,在语言思想方面也有习惯性的反应;二是指经由长期练习所形成的主动性的行为,技能学习到纯熟阶段就形成习惯;三是指习得性动机,如抽烟、喝酒、以至药物的使用,到了成瘾地步,均称习惯,或称不良习惯。?《苏联百科词典》关于“习惯”的解释是“固定的行为方式,它在一定环境中似乎成了个人的需要,自然而然地进行。习惯可以是自发形成的,也可以是有目的培养的结果,,还可能成为性格的稳定的特征,无意识的特征等”。?《辞海》对“习惯”的解释是“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需要的行动方式。如人们长期养成的学习习惯。良好习惯有利于个人和集体生活的影
响,不良习惯则起有害的影响。”?总之,习惯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是绝对不能低估的。
在本校和邻近学校调查中,对问到学习进步很快、学习进步较快、学习进步一般、学习没有进步(或退步)的原因时,绝大部分学生都提到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这两点对自己的影响,结果见下表:
学习成功的? 一无所成的? 原因 原因
好的学习习没有学习习2630惯 ? 惯 ? 有兴趣 20没有兴趣 24
? ?
由此可见,习惯的效应对学习成功与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二、有效的方法,
班主任指导的有效方法:一是创设适宜的情境;二是反复进行训练;三是自立之锻炼,促进学习习惯的迁移;
1.创设适宜的情境
在初中学生学习生活中,适宜的生活情境、浓烈的学习气氛都会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类情境既要靠班主任在班集体建设当中有意引导创设,也要靠学生自己通过参与班集体建设共同努力来达成。
情境一般有实体的情境、语言表述的情境、想象的情境、推理的情境,等等。就班主任的指导来说,使用较多的是通过模拟、通过语言的表述、通过推理来创设情境。模拟情境是通过相似原理来创设的,它可以用情境提倡某种好的做法,让学生体会到这种做法的优越性,然后去模仿;也可以针对某类学生的共同问题,抓住问题的特征,运用一定的手段进行复现让学生在这类情境中,自己去体验,主动 “对号入座”,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从而积极去克服自身存在的问题。语言表述所创设的情境是大量使用的,我们经常用“例如”“举例来说”等等方式来讲述一件事情或者一个故事,而这件事情、这个故事中就已蕴含教师所要表述的某种倾向性的意见。学生常常能从教师的暗示中领悟到这种意见,引起注意和重视,对自己的学习习惯会作出相应的调整(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这种自觉,否则,也无需班主任作耐心的指导了)。推理的情境有助于学生对学习习惯中的一些司空见惯的问题,通过逻辑推理,分析推导出有益或者有害的结论,从而使自己从混沌模糊的不自觉的学习状态中解脱出来。设置情境还可以采用不和谐的情境,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如采用跟学生原有习惯相互矛盾的做法、运用选择冲突的方法、运用扩散好奇心的做法等等,使学生在不和谐的环境中,努力寻找消除不和谐的途径,从而在学习习惯的自我养成方面主动性。
除了上面所说的几类班主任用以帮助指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情境外,更多、更大量的是班集体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那种情境,对于学生来说,这是经常的、持久的。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那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刻苦专研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都会给学生以“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潜移默化的影响与熏陶,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性养成。
2.反复进行训练
某班主任为了学生平时及时复习和养成做小结的习惯,他在每堂课的开头,都有一个小测验,每单元结束都要求学生自己自觉写出小结。刚开始,该小结列出小结的纲目,然后,慢慢过渡到只留任务,由学生自己完成。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渐渐习惯于自己复习和自己做小结。不少学生的小结还有心意。为了帮助学生养成好学善思的习惯,有一位班主任是这样做的:他发现相当多的学生对发下来到作业,只要看到“?”就不在进行思考了,这对那些“歪打正着”、“瞎猫碰上死老鼠”、“知其然,而不知其然”的同学和那些有创新精神的同学,都是一个损失。于是,他在每次作业之后,都安排一个组把作业挂在墙壁上展出,让大家来评头平足,是每一个人都有照顾别人研究学习的机会。这样做的结果,大家都从根别人的比较中慢慢学会了如何思考与钻研。同时,这种“墙壁作业展”还产生令人欣喜的“副产品”,大家为了让展出的作业更漂亮、更整洁,都纷纷拿出自己的最高水平,不但作业
写美观整洁,而且,作业的质量也有了显著的提高特别是数理化作业的一题多了解有了迅速的增多,证明了学生已经开始从任务式的完成作业进到思考的层面,也证明了这位班主任的做法是行之有效的。
3.自立之锻炼,促进学习习惯的迁移
这种“自力之锻炼”,可以采用规程化训练的方式来进行。壁如,要使学生养成阅读方面的好习惯,可以采取如下规程化的训练方式。首先,将阅读方面的好习惯分解成可以执行、易于操作的几个小步骤,例如,浏览、阅读、背诵、复习这样的4个小步骤;其次,通过活动实力的示范{可以是教师自己的示范,也可以请具有这方面能力的学生来示范}来展示如何按步骤进行活动,并要求学生按这4步骤去活动、训练;第三,要求学生记忆上述4个小步骤,并正常坚持练习,直至完全自觉化。在规程化训练之后,要继续采用措施来帮助学生加以保持与迁移。在促进学习习惯的形成与保持方面,可以采用:(1)提供大量的练习与实践的机会,尤其在训练初期,不紧要示范,而且要练习,这样才能使班主任的监控渐渐转为学生的自我监控;(2)给予积极反馈,提供个别指导和修正反馈信息,及时予及鼓励才能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有利于习惯的养成以保持;(3)自训练量和训练时间上,要注意训练量的琢步增强,每次训练时间可以琢渐增多,训练时间的间隔也可以渐渐拉长。
促进学习习惯的迁移方法:(1)可以通过直接讲解,并提供多种范例供学生挑选,让学生坚持在实践中理解和运用;(2)也可以设置多种练习情境,让学生在面临多种情境的条件下,学会把一种方法运用到另一种情境中去,从而实现学习习惯的迁移。
学习习惯的训练与养成,其核心和关键是抓每一个分解环节的动力定型。按照上述做法,让每一个环节都能质量过关,训练到位,保持有力;那么,由分解到综合,在由综合指导分解,习惯的迁移及形成就会“水到渠成”。
三、矫治的措施
对于学习习惯问题,不同的学生是不相同的,即使问题相似,产生的原因也会不相同。班主任要善于发现与发掘这种个体差异。在确认有关问题之后,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治。矫治的具体措施是:
(1)诊断阶段。这一阶段的做法是:一要收集信息,了解学生尽可能多的情况,如经历、思维、情绪、行为等,进行诊断把握问题的形式与性质;二要反馈信息,在了解有关情况之后,要及时跟学生反馈信息并作交流,以确认、证实与肯定;三要确立目标,矫治目标要具体、可行;四要排序(分清重缓急确定阶段目标和最终目标);五要评价(学生在接受指导和矫治的过程中,应随时随地得到班主任的评价);六要既消除
消极因素对学习习惯的影响,矫治不良习惯,又要着眼学生的发展,培养优良品质习惯。
(2)帮助和改变阶段。这是矫治不良习惯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中,班主任始终是一个帮助学生自己成为自己不良习惯矫治者的角色。首先是帮助学生领悟,一是领悟自己的不良习惯以及与不良习惯有关的问题。二是领悟其外显行为的内在心理依据,这样有利于从根本上逐步改变不良习惯。其次,是支持要给学生以必要的支持来形成正强化,要真诚地给学生的好行为以表扬、鼓励和支持,以减轻对不良习惯的焦虑,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班主任的鼓励应从实际出发,不能用“这种坏习惯一定能改变”、“你一定能养成良好的习惯”等保证式的鼓励,要多用建设性的鼓励,比如“让我们一起尽最大努力来试一试,万一发生什么情况,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来对付”等等。正强化也是这样,应该让学生自己给自己以强化和鼓励,班主任的正强化以不定间隔和针对性强的为好。第三,解释。无论是对学生或是对教师来说,解释都是有力的武器。班主任的解释实质上就是为学生提供对自身和现实世界的另一种看法。进行解释时,一要明确向学生解释的内容是什么,二要注意何时应用解释以及怎样应用解释。
(3)结束阶段。在学生对自己的不良习惯有了明确的认识,并进行认真的矫治之后。班主任一要及时向学生指出他已经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并指出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二是要
帮助学生重新回顾矫治的要点,检查矫治目标的落实情况,以进一步巩固矫治成果;三要帮助学生把在矫治过程中获得的新认识扩展到其他活动中去,用这种迁移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自己的主宰,最终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有着反复的过程,班主任应充分利用首因效应在初一就给学生以正确的指导、及时的训练和不断的强化,同时,也要有充足的准备去矫治那些不良的学习习惯,还要利用班集体建设的强大动力来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如果我们能给学生一个良好的信息习惯,那将是他(她)一生受用不尽的瑰宝。
最后,我引用下面几句话与大家共勉:
播种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 ;
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 ;
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 ;
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人生 。
【参考文献】
?张春兴著《张氏心理学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2年版,第294页。
?《苏联百科辞典》,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版,第1417页。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第96页。
作文五:《播种行为收获未来》2500字
播种行为 收获未来
---怎样引导孩子养成从小写日记的好习惯之我见
曾经有位哲人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确实,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又使人终身受益,那么养成良好的写日记习惯更是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提升历练一个人的基本素质的重要人生之筹码。古人常说:“人贵有自知之明”,这种“自知之明”在今天看来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自省品质,对于初涉世事的小学生来说,记日记是一种道德长跑,每天坚持,会使人的心灵求真、向善、爱美,因为绝大多数的人都会在日记中说真实的心里话,这便使人产生求真的“潜欲望”。绝大部分学生都会在日记中劝自己上进或助别人改过,都会赞扬美的心灵,歌颂美的事物,在歌颂与赞美的同时,自己的精神也会受到洗礼,自己的心灵也会受到震撼,人格境界自然会得到提升。培养小学生的积极健康的人格是新世纪里每一位教师和家长都应该肩负的责任。那么,如何让学生将这样的既修身又养性的“长跑”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呢?在这里,我将自己在与孩子近几年同成长共感悟的实践中积累的几点浅薄的经验呈现出来,与老师和家长商榷。
1
首先我认为我们做家长的要引导好,主要是培养孩子对写日记的浓厚兴趣,不要要求孩子写得多好,从一句话开始就行,只要坚持下去就算成功了。其次必须让孩子多读书、读好书,书中自有黄金屋,多留心、多观察、多练笔,就能写出好的日记。
第一.日记的素材(让孩子知道日记写些什么)
1.凡是看到的、听到得、想到得、总之随心所写,记录下发生的事,自己的心思和想法等等,都可以成为日记的素材。用自己手中的笔,记下自己的学习成长经历。
比如:学会下棋,学会打羽毛球,学会上网,学习阅读,掉牙了,又长出新牙了,自己的理想,自己的愿望,长大后想干什么,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一定要和孩子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让孩子幼小纯洁的心灵得到完美彻底的释放。
2.写发生在校园里的趣事,写自己做过的事情,可以记事也可以写人。
例如:老师今天讲课的内容,上课提问的问题,课间和同学玩得游戏,自己画的画,自己动手做的手工,读书的读后感,看的动画片,受到的表扬或批评,遇到的困难,喜欢的同学,好人好事,自己的玩具,得到的奖励和礼物,进行的体育锻炼,和家人在一起的天伦之乐,过年过节的热闹, 2
高兴等记录下你人生每时每刻的精彩和难忘养成与大家一起分享的好习惯……
3.写观察到的景色景物。
例如:美丽的校园,温馨的教室,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操场,春天来了,绵绵的小雨,夏天的炎热,秋天的凉爽,冬天的寒冷,在洁白迷人的雪景下堆雪人,打雪仗的情景等等。
第二.培养孩子对日记的兴趣(让孩子知道怎么去写,并有兴趣写下去。)
1.每天固定一个时间写日记。一旦开始,就要坚持下去。
2.先从一句话日记写起,只要句子通顺完整即可。
例如:谁?做了什么?结果怎么样?你是怎么想的? 谁?在什么地方?看见需要帮助的事主动做好之后收获怎么样?
3.给孩子准备一个厚厚的方格日记本,每天一页(不要怕浪费纸,等孩子大了可以试着扩写句子用)。让孩子有成就感。并告诉他只要把这第一本日记写完,你就“成功”了!
4.多鼓励,少批评。
孩子只要把一句话日记写完了,并且字体工整,就要及时表扬。
3
告诉他(她):孩子,妈妈相信你是最棒的!看看,今天的日记你写得多好呀,你又有了新的进步了,继续努力吧,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坚持下去,你就是最棒的!
如果孩子写得日记实在太差了,或者是敷衍了事,字体潦草,家长必须批评。但要注意批评的技巧。一方面让孩子知道自己存在的错误或不足,另一方面还不能让孩子泄气。 告诉他(她):只要你认认真真去写就好了。如果你在观察的细致一些,完整一些,会写的更好。试着把字写得再工整一点,让我看到你的快速进步,好吗?
5.告诉老师自己的孩子开始写日记了,以便让孩子得到老师的支持和鼓励。孩子的成长是离不开老师的帮助的。所以,家长要告诉孩子: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可以向老师请教,老师会帮助你的。老师是照亮你锦绣前程的一盏常明灯。儿子说在他前进的路上老师绝对是一盏灯,妈妈,你只是一只开启我“黑暗思维”的小小萤火虫而已。所以只要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表扬,孩子的兴趣就会大增。
第三.为了让孩子坚持下去,家长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让孩子多读书,读好书,陪孩子一起读书,同成长、共感悟,不动笔墨不读书。书读多了自然就有写一写的想法。 4
2.学会观察生活,留心细节,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对于身边发生的事先让孩子说一说,说通顺了,在动笔去写。
3.当孩子说不知道该写什么时,家长先不要批评,更不要大惊小怪,要引导孩子动脑筋想一想,有什么可以写。
例如:你可以问一问孩子今天在学校里上什么课了?有趣吗?和同学玩什么游戏了?今天看什么书了,看完后有什么感想?今天老师提问过后你觉得哪个同学的问题回答得最好?了解了当天发生事情后,可以告诉孩子你今天有那几件事情可以写,让孩子自己决定。有时间和孩子一起出去时要有意识的提醒孩子该注意留心观察的细节作为写日记的极好素材,还可以带动发挥扩充他的想象力。
4.不要让孩子“编”日记,弄虚作假要不得。
如果写《学会了......》或《我做了......》之类的日记,所记录的事件必需真实,不能弄虚作假。
例如:孩子明明没有给妈妈洗脚,却在日记中写了《我帮妈妈洗脚》。这种情况就是编日记,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应坚决制止(当然想象类的日记除外)。
我相信只要孩子迈出成功的第一步,就会有成功的第二步。只要一句话日记写好了,再慢慢地写一段话就轻松了。 5
家长朋友们:请教你的孩子写日记吧!你会发现孩子们的世界真的很精彩!
当然,真正让孩子持之以恒的将写日记这种精神长跑坚持下去,还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努力,而这也是我正在积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如果把孩子的行为比作种子,将习惯当作成果的话,那我们每一位教师和家长的智慧和汗水就是孕育种子的肥沃土壤。相信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这些种子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想一想吧,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五十年,甚至更多年以后,我们的孩子走入社会后,如果还能通过泛黄的日记本清晰地搜寻到那童年点滴,打开那尘封的记忆时,那将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啊!那又是人生一笔多么宝贵的财富啊!
6
作文六:《播种行为,收获习惯》2900字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
——俞青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习惯是人生的奠基,是美德的源泉。所以有人认为,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是学校德育和家庭教育的重点,也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就给了孩子一个幸福的人生。
2008年6月30日,我送走了那群可爱的孩子们,送走了与我朝夕相处的五(3)班的全体学生们。离别时,我真的有些依依不舍,看着她们那一张张充满着希望的笑脸,我心中暗暗为她们祝福,也希望他们健康成长。
2008年7月,我又接到了新的任务,担任一年级新生的班主任工作。这是我第二次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想起刚踏入教学生涯第一次当班主任的情景,每天手忙脚乱,起早摸黑,很辛苦,效果却是甚微的。现在的我有了一定的经验,我相信自己能很好的胜任。
孩子们对于小学的生活,是非常向往的。他们羡慕戴着红绿领巾的的哥哥、姐姐们,盼望着自己也能像他们那样。因此,当他们来到学校时,精神是兴奋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可是新的学校生活开始了,一年级学生要养成的习惯涉及到方方面面。课前、上课、放学、作息 ??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无一不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教育,如此多的
在一次区语文教研活动中,我从盖敏老师的一段话中受到了启发:她说:“在教学中千万
别着急,一定要培养孩子们的听、说、读、写的习惯,一步一步来,一周可以培养一种习惯,这样久而久之,就能使孩子们养成较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了。”仔细琢磨盖敏老师的话,的确有些道理。于是我又重新整理了思路,我应该站在孩子们的角度想想,他们只不过是一个刚踏进学校大的7岁的儿童,他们身边的生活环境变了,任务变了,行为准则也变了,对于这些变化,他们只知道要开始学习了,而到底应该怎样规范自己的行为,以适应学校的生活,确保学习任务的完成,他们其它方面却知之甚少。这就需要班主任做大量的工作,来帮助新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榜样示范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最佳方式就是为学生提供榜样,让学生模仿。榜样主要是我和学生中的佼佼者。在日常工作中,我一方面要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做学生的表率。一方面要仔细发现学生中的佼佼者,树立榜样。比如在培养学生回答问题的习惯中,我首先告诉小朋友正确的回答问题的方法:(1)右手举手(2)得到老师允许,站直身子,两手放在腿的两侧(3)眼睛看着老师(4)声音响亮地回答。别看这4步挺简单,但要让每个学生做到,我整整用了2个星期。每节上课前,我的手上贴满了五角星。看到五角星,同学们都很兴奋。课堂上,我就根据回答问题的4个步骤,不厌烦地给予孩子们肯定,或是指出不足之处。2周时间的训练结果是让我兴奋不已的:同学们已经基本上养成了回答问题的好习惯了。我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我信心百倍。我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孩子们的习惯一定能培养好的。紧接着,我又培养了认真读书的习惯、认真倾听的习惯,文明进餐的习惯、文明休息的习惯等等。当然,这些习惯的养成还需要今后不断强化。
二、实际演练
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要有实际表演练习,只教给他们行为准则,而不让他们去做,就难以形成言行一致的品质习惯。英国17世纪的教育家洛克曾说:“儿童不是用规则教育可以
教育好的,规则总是被他们忘掉,你觉得他们有什么必须做的事,你便应该利用一切时机,甚至在可能的时候创造时机,给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它们在他们身上固定下来。这就可以使他们培养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以后,便不用借用记忆,很容易地、很自然地发生作用了。”新生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养成也是如此。
如:要使新生掌握内容繁琐碎杂一日生活常规的具体做法,单凭班主任的讲解绝对不行,必须通过实际演练,新生才能摸到门道,才能按规则去做,进而养成习惯。例如“早上自主整理”的常规教育,这个阶段是学生一天在学校学习生活的开始,在这段时间,如果只靠我泛泛地提出要求“早晨到校要把当天上课用的书准备好,把作业交给老师”,小朋友是无法掌握具体做法,更谈不上正确去做。什么时间进校,怎样进校,怎么根据课表准备学习用品,怎样交作业等等这些具体问题,即使班主任讲清具体做法,没有演练,他们也很难记住。我就把这阶段再细分为几个环节:“进校-进教室-理书-理本子-交作业”,然后再进行实际演练。 让学生做一做,演练演练,明确各项内容的具体要求,就在这演练的过程中学生就会记在心中,落在行动上,养成习惯了。平时,可紧密结合教学过程随时讲评学生的常规遵守情况,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觉自愿地投入到训练活动中去。“你的站姿像电视节目主持人一样美”、 “你的声音像播音员一样甜”。并对难以形成的习惯进行反复地行为演练。“严格要求,耐心疏导,反复训练”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
三、“儿歌”辅助
说儿歌,是一年级新生喜欢的活动。利用儿歌来强化新生行为规范的具体要求,让学生在说儿歌的过程中,记住要求,以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为让学生记住听到上课音乐声响了,马上坐好,等待上课的要求,养成习惯,可以说儿歌:“铃声响,快快走到座位去。人坐正,腰板直。”让学生养成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可教说儿歌:“上课时,向前看,脑子跟着问题转,想出结果争发言。”说记儿歌,可以帮助学生记住常规要求,促进行为习惯的养成。但要注意
儿歌要短小精悍,朗朗上口,以免增加学生负担。这些有趣的童谣,让孩子们耳目一新,记忆深刻,真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情感体验
小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想让别人感到自己能力超群,出类拔萃。所以当他们取得成绩时,特别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如果老师能及时发现,并予以表扬鼓励,学生要求进步的动机就会得到强化,并产生完美感、荣誉感。为了维护这种光辉形象,他们会坚持不懈地做出种种努力,不断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产生积极的良性循环。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我经常用“肯定”激励学生的自尊、自信,用“赞赏”激发学生的自律、自强,从而培养学生成功的习惯。
五、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共育学生的习惯
低年级不是收获的季节,而是播种、施肥的时候。我就利用第一次家长会,与家长进行了一个很好的沟通,把自己的教育设想告知家长。我要利用家校平台发挥家长的作用,共同培养孩子的习惯。
家长来自社会的各行各业,兴趣爱好、文化水平等各不相同。我们班级有17位外地生,他们的父母在上海生存也很不容易,他们忙于生意,会忽视孩子的习惯养成,所以经常与这些家长主动沟通交流,建立联系是非常有重要的。
经过一学期的训练,现在班级各个方面基本上了轨道。上课时,我能看到同学们认真地听讲;下课了,孩子们在小操场欢快地游戏;排队时,同学们基本能做到快、静、齐;吃饭时,他们总是吃得津津有味。回顾一学期的工作,我心中甜滋滋的,有一种收获的快乐感。
习惯是训练出来的,不是说教出来的。培养新生良好的习惯是一个长期、艰巨、细致的工作,需要我有种持之以恒的精神,更要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情感。正如著名教育家恩曼所说:“习惯仿佛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她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她就会变得
牢不可破。”
多一个好习惯,心中就将多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人生中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和机遇;多一个好习惯,我们生命里就多了一份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努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乘着良好习惯这艘帆船,乘风破浪,顺利地到达成功的彼岸!
作文七:《播种行为收获习惯》400字
播种行为 收获习惯
作者:李静 来源:未知 更新日期:2014-06-11 浏览次数: 193次 萨克雷曾说过:“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由此可以看出:良好的行为,一旦坚持下去,就会成为习惯,而习惯的力量又是巨大的,它可以主宰人生。小学阶段正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正确地读书写字姿势等习惯的养成和教育,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为此,我校三年级学生每天通过各种形式,尤其是写字课,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姿势,在练习时,加强学生眼和手的训练,让学生有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这不但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写好字,
系到学生
康.如果
的姿势不
如把头埋
或身体歪
使他们的而且还关的身体健学生写字正确,比得很低、斜,就会眼睛近视,脊椎歪曲,躯体的形态歪斜,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
经过一段时期的严格要求和训练,三年级的孩子基本上都
具有正确的写字姿势了,有个别学生坐得不正确,小朋友之间也会相互提醒、纠正。看,我们的孩子多棒呀!
作文八:《播种行为收获习惯》1800字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规范的行为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它甚至是培养良好品德、最终取得成功的保证。 作为一名中学生,行为的规范有何要求,大抵是四点:以学为重、注重品德、尊师重教和知恩尽孝。 学生的主业是什么,不是沉迷于游戏、热衷于攀比、痴迷于早恋。学生的主业其实很简单——就是学习。为什么学习,往大了说,是为国家、社会之建设,往小了说是为家庭、自己。人的智商大抵相同,但为什么会有成绩好坏优劣之分,其实学习比的是方法、拼的是勤奋。当你在慨叹他的学习成绩如何之优异的时候,你所应该做的是暗地里努力。明确的目标结合实在的行动,每天进步一考场上你必将会有所斩获。 其实一个学生在学校所学习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在学会做人。“学识渊博的人未必高尚,但高尚的人必定博学。”作为一个学生,我们更应注意良好品德的培养。而错误的行为往往源于错误的认识。不少青少年背离道德的行为,其实仅只是因为他们的懵懂无知。他们以为打扮得像金毛狮王便是时尚;以为吞云吐雾便是成熟;以为满嘴“数落”,连他人的祖宗也不放过便是豪迈奔放。这种行为既是幼稚、可悲更是恶劣。我穿着一般,一脸学生像。但我却自信得很,自觉博览群书,便再也不会想着凭借奇装异服、奇言怪行以博他人注意。随意地一抛、利落地一吐,纸屑、口痰满地。不乱丢果皮屑,不乱吐口痰是学生所应遵守的。为创造美好环境,我们应尽一分力。 道德品质是多方面的,尊师重教是一个重要的方面。皇帝尊敬谁,这或许是天方夜谭。万万亿之主的皇帝会尊敬谁,唐太宗立尊师之则,汉文帝披桓荣之孝。受到儒家的影响,皇帝总是对授业之师万分恭敬。对老师加以尊敬、对老师心怀感激是每一个学生应作的。然而顶撞老师却是无礼。这貌似是在向同学炫耀:“看,我敢在老师面前大叫个?不?字,你敢吗,”但这却着实让老师寒心。纠正一棵弯脖子树就像老师纠正同学的错误。过程是痛的,但这之后呢,却是挺直腰杆沐浴阳光。 我脸上的痘痘预示着我进入了青春期,脾气暴躁,性格叛逆,与父母“话不投机半句多”。但十月怀胎,辛辛苦苦把我拉扯大,我终究要对父母怀一份感恩之心。在家中多做些,从简单的家务,到为父母分忧。洗一盆碗碟,倒一袋垃圾,拣一束菜蔬,分担一分家长的忧愁。事不在大,只求报答父母万分之一的恩情。 做到以上几个方面,规范学生行为,培养良好习惯,对于自己、社会甚至国家来说都是有益的,所以在这只愿与诸君共勉。最后仅以一句老生常谈送给各位。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人生。
网络,一个科技发展的产物,也是信息时代的标志。作为中学生的我们,理应对其进行追求探索。这尽管是一个虚拟的空间,自然界的万物都具有两面性,使用电脑也是有弊端存在的。使用电脑的利:
1、电脑是科技的进步,它方便人们做事,帮助人们学习,充实人们的生活等等……
2、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还发明了网络,他让人们在网络的世界中学习知识寻找知识,同时还能在网上玩游戏。
3、网络也提供了中学生求知学习的新渠道,也开拓了青少年全球视野,提高了青少年的综合素质,上网使青少年的政治视野,知识范畴更加开阔,从而有助于他们全球意识的形成。
4、因特网是一个信息极其丰富的百科全书式的世界,信息量的信息交流快,在网上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最新作用,给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
5、加强了对外交流,它创造了一个虚拟世界,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可能会给他们特别是内向
性格的人带来压力,网络给了他们一个新的交流空间和平等的环境。
6、拓展了中学生受教育的空间。
使用电脑的弊端:
1、造成中学生“网络上瘾”。
网络到处都是新鲜的事物,而且不断在增加着,易导致中学生对网络的极度迷恋。
2、大多数中学生上网只是为了聊天和玩游戏,青少年爱玩的天性,自制力差,在时间上很难控制。
3、上网占用了青少年学习休息的部分时间,造成青少年用脑过度,学习压力大,时间分配紧张等情况。
4、部分青少年由于深陷网络的虚拟世界以至于,上课时间也常常想着上网空间,造成了精力不集中等情况,以至于荒废了学习,影响了身心健康。
5、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经常上网获取那些零散和不系统的知识,不但不会提高中学生的能力,反而会比以往退化,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
总体而言,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二者都不可忽略,我们既不能因为它的积极因素而放任不笃,也不能因为它的负面因素而因噎废食。
作文九:《播种行为收获习惯》2100字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一年级,只有在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保证下,学生才能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学会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最终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一年级是学生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教师只有抓住习惯养成的良好契机,施展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的魅力,就一定会促使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教学儿歌,规范行为
一年级小学生要养成的习惯涉及到方方面面。课前、上课、放学、作息 ……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无一不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教育,如此多的“该”与“不该”往往使刚入学的小学生顾此失彼、应接不暇,单凭老师的说教很难达到好的教育效果。由于一年级的小学生刚接触课堂纪律,很容易形成条件反射,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兴奋点反复的练习。为此我就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要求编成儿歌。如:上课 铃声响后,学生会在小班长的带动下边拍边唱:“上课铃声响,快快进课堂,上课守纪律,坐正看前方。”在儿歌的带动下,学生会由喧闹变为安静。平时站队时,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 说出”我是守纪小标兵,站起队来“快”、“齐”、“静”、……这样把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要求编成儿歌,符合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而适时的让学生诵读,使其明白了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学生在读中学,在学中读,在运动中巩固,不知不觉中行为得到规范和强化。
二、言传身教,指导行为。
教师的一言一行,不管有无进行教育的自觉性,都会成为学生仿效的标准。特别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模仿力强,可塑性大,热切地关注着周围的人和事,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规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语言引导。
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教师特有的期望和依赖,往往是他们在观察老师时会产生一种“放大效应”和“模仿效应”。也就是说,老师一言一行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我们要规范学生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充分注意这种“放大”和“模仿”效应。在与学生、家长、他人的交往中,教师要特别重视语言内在和外显的教育、引导作用,要求教师无论在什么场合下都要讲普通话、用文明语,都要注意语言的感染力和亲和力,成为学生仿效的榜样。如:老师在使用“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文明用语时,要发之于内心,出之于真诚,避免流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FFKJ.Net于形式或应付。家长来班级接孩子时,热情的招呼,亲切的问候,都有引导学生效仿的功效。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老师注意了语言的引导作用,学生会在自觉不自觉中受到影响,模仿老师的语气、表情与人交往,他们会在迁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文明用语习惯。
行为示范。
一年级小学生的学习往往从模仿开始,人们常说,学生身上有着老师和家长的影子。因此老师举手投足间都孕育着教育。教师与学
生朝夕相处,长期生活在一起,由于教育者的身边,比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学生自然地视班主任老师为学习的楷模,因此,教师应该以身做则,给学生作示范,严以律己、从我做起、为人师表、言行一致,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成为小学生最直观、最重要、最活生生的典范。如当班级走廊的地上有纸时,我总是赶紧捡起,当走放学队时,我总是把胸挺得直直的……这一切,学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慢慢地学生都会照着我的样子去做。我在做这些事时,是发自内心,不是做给学生看,因为只有从最细微、最切近的事入手,才能用行为指导学生,才能对学生良好习惯形成感染力和示范性,学生不仅在一时一事上养成好习惯,不少学生还能举一反三,各方面做的都很好。
三、表扬鼓励,激励行为、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之曾说过:”儿童都有希望获得被认可的天性。”面对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都要以欣赏的态度来对待。良好的纪律是教学效果的保证,也是一个班班风好坏评判的依据。我们可以将多种鼓励结合起来。课堂上,教师适时的口头夸奖和一个会心的微笑,或者一个赞许的眼神外加一次亲切的抚摸,都会让天真的孩子心花怒放。“鼓励是最好的老师”,哪怕是再好动的孩子在“糖衣炮弹”之下也会规矩几分钟。当然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小鼓励也必不可少。“小苹果”可以直接发给课堂上坐得直,认真听的同学。教师还可以准备一点卡通贴纸,在讲课的过程中随时关注孩子,即使他有一点点小进步,可能是坐直了,也可能是认识了一个生字,回答了一个问题,
直接把贴纸贴到孩子的额头或脸蛋儿上,这会成为他下课后炫耀的资本。特别当孩子注意力开始涣散的时候,这几乎是百试百灵的好方法。学习上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鼓励形式。比如,对于上课积极发言的同学,我们可以设计一个“金话筒”“小百灵”奖,鼓励孩子们多开口。这种奖励就可以直接在课堂上授予,即时鼓励会让你接下来的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总之,一年级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在实践中,我深切地感到,抓好小学生的养成教育,特别是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这是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优良品德的基础,也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要从做人的基本道理抓起,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严格要求、严格检查,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作文十:《“播种行为,收获习惯”》3300字
摘 要: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应该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本文指出,只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关键词: 高中语文学习 生活习惯 语文学习习惯 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学生某些不正确的学习方法,直接源于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因此,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从根本上纠正不良学习方法和确立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有效措施。自主学习同样受学习习惯的制约,立足习惯,从而实现自主学习。 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前提就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因为生活习惯的点点滴滴,都会向学习习惯迁移。高中生的学习习惯怎样,与生活习惯的养成有密切联系。 现在高中生中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很多家长平时只要求孩子成绩好,并不关注生活习惯的培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现象比较普遍。高中越来越趋向于集中办学,大部分学生第一次离开家庭独立生活,要面对生活自理、作息时间的变化、适应集体生活等难题,常常措手不及,这既影响了生活,更影响了学习。比如我校实行封闭管理,学生一个月回家一次,学生中出现不打扫卫生、物品乱放、不叠被子、迟到、抽烟、不洗餐具、做事拖拉、翻越围墙到网吧上网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学习。所以说,只有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会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其具体表现主要为以下几点。 (一)规律生活才会有计划学习。 经常看到学生有这样的现象:写作业时找不到作业本,上语文课拿出一本数学书,该交作业了才想起它还在家里,各种资料东放一张西放一张,因而找东西的时间比学习的时间还长。正准备读书,突然想起有事还没有做,于是放下书本就走;学校举行朗诵竞赛,心血来潮去练习,结果两三天就放弃了;看到同桌在做数学作业,自己也拿出数学书;听到后面的同学讨论一道物理题,自己也翻开物理书,猛然抬头看到黑板上写着:“明天交作文”,又开始琢磨该写点什么……这样,没有明确目标的推动,没有学习计划的调控,也就不会有较高的学习效率。 (二)生活中不怕困难,学习时才会坚持不懈。 有媒体曾报道,有些中学生因为生活中的一点小事误入歧途甚至轻生。这些现象充分反映这些学生面对困难时的脆弱心理,他们不能正确面对生活挫折,也难以应对学习中的困难。随着困难积累,形成不想学或无法学的状况。只要生活中有不怕困难的勇气,学习时就会有坚持不懈的毅力。 (三)自觉抵制不良的生活习惯,才会专心学习。 高中生正处在青春期发育阶段,思想浮动较大,加之现在社会各种诱惑层出不穷,如果缺乏正确引导,容易导致思想不集中,以至于学习效率低下,直接影响了学习成绩。只有自觉抵制不良的生活习惯,才会集中精力专心学习。 所以,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基础。 二、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有许多,在这里我想强调高中语文学习中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 (一)自主积累的习惯。 古语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说的是积累的重要性。《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在积累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特长扬长避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去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够根据需要去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和交流中的问题。同时通过对语文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元素的整合,切实提高语文能力。课标的这段话很明确地告诉我们,高中阶段,学生应该注重积累和梳理,这是培养语文素养的一条极重要的途径。同时养成这样的一种习惯也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我们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做起。 1.随时积累。 语文知识材料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细心发现,俯拾皆是。看电视、报刊和杂志,可以积累语文基础知识等;与人聊天时,可以积累偶尔出现的熟语和歇后语等;回家路上,可以积累街头巷尾精妙的语言和对联等;逛街时,可以积累令人回味的广告词和标语等;旅游时,可以积累人文景观介绍等。我们可以准备一个口袋笔记本,随身携带,随时把你发现的觉得有用的东西记下来。生活中不缺少学习语文的材料,缺少的是发现材料的那双眼睛。 2.摘抄积累。 我们常常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学语文,我们有大量的阅读机会,如果能将读过的文章中的精彩之处记录下来并熟读,为我所用,那我们虽不一定“读书破万卷”,但一定会“下笔如有神”。我在教学中常要求学生准备一本“积累本”,规定每天摘抄一个字音、一个成语,(字音、成语对自己是新增加的,有价值的)每星期摘抄不少于100字的自己认为优美的语段,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读书笔记。无论何时,有阅读就有摘抄,读到精彩之处就把“精彩”留下。长此以往,我们“厚积”了,才可以“薄发”。 3.归纳积累。 语文知识浩瀚如海,包罗万象,如果我们不把这些知识系统地归纳学习,就会顾此失彼。因此,我们需要归纳广泛、琐碎的知识点,并从中找出规律,遇到问题时便可有计可施。我通常采取“列知识清单法”。比如在文言文学习中,每一课文言现象的归纳必不可少,我列出以下清单:①文言实词;②文言虚词;③通假字;④一词多义;⑤词类活用;⑥特殊句式,等等。再比如高三复习中,现代文阅读、诗歌鉴赏等板块复习结束,必须对遇到的知识加以归纳,并积累经验找出规律,这样才能举一反三,事半功倍。 4.错题积累。 准备一本错题集也是积累的好方法。把在平时考试、测验、练习、作业中做错了的题目用记录或剪贴的方式积累起来,用红笔记下方法、出处和时间,反面写标准答案、做错的原因、后记。每学期整理一遍,知道自己的薄弱环节和易犯错误之处,吸取“前车之鉴”,避免“重蹈覆辙”。 5.作文积累。 语文考试“成也作文,败也作文”,而考试作文是限时作文,又受考试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弄不好,很容易导致“文思塞车”。假如我们平时练笔多了,积累多了,就不会搜肠刮肚、望着天花板叹气了。因此,我们应多写多积累,并将平时写的书信、日记、周记、随感、作业作文、考试测验作文等积累下来,形成自己的“写作软件”,考试也就可以驾轻就熟了。再说,平时的写作大都是应情应景有感而发的,对考试作文有相当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二)自主阅读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国文教学的目标在于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内容是读书。要学好语文,只读几册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从书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我认为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主要有以下三个要点。 1.尊重思想自由,使学生敢想。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的见解”,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发展语文能力的需要。所谓阅读要有独立的见解,指的是在读书过程中,学习的结论不是老师直接给的,也不是拘于教科书中的现成答案,而是经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得出来的,是个体对阅读材料的独立的认识和见解。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自主的阅读习惯。 如何鼓励和保护学生的思想自由,这是我们在教学中应涉及的。只有思想上自由,才会有心灵上的解放,才会有真知灼见。要使学生敢想,老师就必须热情鼓励和细心呵护学生的思想自由,对他们不能有意或无意地哪怕是丁点儿的伤害。 2.引导学生深层次读书,使学生质疑。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学生带着目的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学习的自主积极性会大大提升。教师要教学生在何处质疑,从哪些方面质疑,怎样思考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捕捉质疑点,即找准提问的切入点;请提问者说说自己提问的思考过程;以课文为例,为学生做示范,让学生更直观更轻松地学。 3.评读品读中,使学生有情感体验。 我在评读品读的教学实践中,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在“评品”的过程中,教会学生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要想象画面,把“话变成画”,在脑海里再现画面,感情朗读,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激发,越读越投入,越读越动情,激活了思维,陶冶了性情。 最后用英国作家萨克雷的一句话作为结语:“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