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你会听取别人的建议吗?》4900字
2014年 02月 22日 08:29
你会听取别人的建议吗?
Getty Images
有时我们不会听取别人给的建议,一个原因是这些建议带着这样的潜台词:“你怎么不早这么做,真是个白痴。”
Joe Queenan
几
周前,我很喜欢的一个邻居过来喝咖啡。看着我收藏的大量唱片和光碟占据了客厅的很大空间,他建议我把所有的CD曲目都载入服务器,把杂物清理出来。他还说我应该把所有的黑胶唱片转换成MP3文件,每个房间安装无线音箱。我跟他说谢谢,这些都是很好的建议。但我是绝不会那样做的。
相关报道
博客:美国梦如何衡量?
“追随赢家”为何行不通?
专栏:你难道不想人生推倒重来?
观点:生活太幸福也有坏处?
专栏:如何对别人说“不”
我太太总是告诉我,瑜伽会有助于缓解我下背的疼痛。她说的应该没错。瑜伽可能会对我后背的酸痛有巨大的缓解作用。但我绝不会去上瑜伽课。
有人说,到了我这个年纪,就应该多了解年金保险的知识。以后我无法应对股市的动荡。他们可能是了解一些本质性的东西。稳定的收入流比全是不稳定股票的投资组合靠谱得多。但我绝不会购买年金保险。
邻居对我的唱片收藏发表那番言论后,我开始回想上一次接受别人建议是什么时候,但是想不起来,肯定是很久之前的事了。也许是我小时候在路边搭车的时候,一个卡车司机告诉我不要再搭车。那是在晚上,来自卡车司机的建议。
大多数情况下我只记得自己忽略过的建议。比如不要放弃某份好工作,不要放弃另外一份好工作。总之就是不要放弃好工作。还有不要给右翼刊物写东西,会害了自己。这些建议我都没听,建议的本质让我对其避而远之。
费城心理医生艾伦·戈德堡(Alan Goldberg)在一个摇滚乐队担任吉他手,这个乐队43年来一直谨慎地处于沉寂状态,直到最近才被我们发现。戈德堡这样说道:“当有人说:‘你应该做什么’的时候,潜台词是‘你怎么不早这么做,真是个白痴’,没人会在这种情形下听取建议。”
很多人宁愿被当作是白痴,也不愿意做自己不想做的事。如果有人建议你去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做一份高薪工作,而你真正想做的是在尤卡坦半岛(Yucatan)组织一场农民起义,那么他们的建议虽然是明智的,但却毫无用处。按照别人的想法取得的成功是失败。
美国对建议上瘾。美国人真心认为总有一个人知道怎么解决我们所有的问题。可能是奥普拉(Oprah),可能是菲尔博士(Dr. Phil),可能是奥巴马(Barack Obama),可能是艾茵·兰德(Ayn Rand)。报纸、杂志和电视充斥著有关健康、理财、育儿和节食的建议。不要抽烟,不要在高速上发短信,10年内不要让你正处青春期的儿子弗拉德(Vlad)自己待在房间里。每天锻炼30分钟,永远不要从穿着鸵鸟皮鞋的家伙手里买股票。
但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过得 惨不堪、倾家荡产、拖着肥胖的身躯染上烟瘾、拥有可怕的没文化的孩子?忠告和建议有的是啊。
互联网的主要吸引力在于几乎任何话题都能立即找到有用的建议。(当然还有免费色情片。)互联网早期的传教士们宣称,如果掌握了正确的信息,人们就会做出正确的决定。然而事情并未如他们所希望的那样发展。大家依然抽烟,依然在开车的时候发短信,依然给共和党投票。
杂志界一位资深人士问道:“如果节食书有用,为什么每年还会有八本新节食书出来?”有人曾经告诉他,看健身杂志的人50%都从没有锻炼过。买一本健身杂志就像买一套锻炼装备:是朝正确方向前进的一个步骤。寻找建议基本上就是这样:是朝正确方向前进的一步。不幸的是,事实正好和人们遵循建议行事的方向背道而驰。
这里是“确认偏误”(Confirmation bias)在起作用:我会询问你的建议,我会继续询问你的建议,直到最后你告诉我,那件我原本就已经决定要做的愚蠢的、可能会适得其反的事表明我拥有所罗门(Solomon)的智慧。请告诉我龙舌兰酒喝得越多就会成为越好的诗人。请告诉我常去黑帮出没的酒吧是个好主意。请告诉我,总的来说,退休后去波哥大对我来说可能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寻求建议是一种表达心声的形式,只不过没有思索过程而已。
建议的形式多种多样。典型的是不存在的第三方的建议,一个人假装自己在为一个不明身份的朋友寻求建议。
这个人会说:“我有个朋友,每年夏天都会喝醉酒弄坏快艇。他想改变自己的行为,但是不好意思寻求建议。你有什么办法吗?”
还有波洛尼厄斯(Polonius)式的建议(“给聪明人的忠告”,“听听了解内幕者的建议”,“小姐,记住我的话”),替代式忠告(“如果我是你的话”),追溯式建议(“如果你早问我的话,我会告诉你比特犬和西施犬是不一样的”),还有完全模棱两可的建议(“带你的孩子去马尔代夫和鲨鱼一起游泳——我才不在乎”)。幸灾乐祸的建议会夹杂在不成熟的医疗建议里,比如“你考虑过隆鼻吗?”,还有“如果我是你,我会尝试抽脂——不过再次声明,我并不是体重200磅的胖子”。
有多少人会听取建议?我在朋友中做了调查,问他们是否曾听取建议、寻求过建议以及给过建议。我还问他们上次听取别人的建议是什么时候。没人能够立马给出答案。大多数人说他们讨厌别人向他们寻求建议,因为如果接受某份工作或者跟某个有反社会人格的人结婚的决定最后搞砸了,他们就会受到责怪。至于上次接受建议是什么时候,几乎所有人都说:“这个问题我得想想。”大多数人现在还在想。
由于我养了两个不惹事生非的孩子,拥有一辆会跑的车子,别人经常向我征求建议。经常会有人跟我说:“你好像懂得这里边的门道”,我的确懂;或者“现在你是个深谙世事的人了”,我的确是。正因如此,我不断地给那些不谙世事、不懂门道的人提供建议。不过他们很少会听取我给出的建议。
这很可惜,因为多年来我所传授的智慧精华拥有高瞻远瞩的眼界,是受用不尽的经验,也是非常浅显易懂的道理。我告诉家长们只需带孩子参观一到两所大学,而不是15所,因为大量的选择会使神经混乱。他们说这是个好办法,然后他们去参观了15所学校。
我告诉人们,有邻居闹事时要马上报警,这样当他们最后打死你家的狗或者划伤你的悍马车(Hummer)时,大量的书面记录就会证明邻居的恶行。但是他们从来不会报警。我告诉人们不要让自己的女儿搬进那个社区那条街上的那栋楼,但他们第二天就签了租房合同。我告诉心情抑郁的退休人士不要看那部有关一个八旬老人最后使自己患老年痴呆的妻子窒息而死的法国电影,但一周后,他们告诉我:“哇,那部法国电影真是太压抑了!”
我告诉我具有鲁本斯(Rubenes)笔下人物体型的朋友,如果他们希望更像贾科梅蒂(Giaetti)创作的苗条人物,就应该不要再吃冰激淋了,结果他们还是疯狂地朝冰箱奔去。我告诉人们,如果他们希望自己不要总是发火,就不要再听广播体育谈话节目了。他们说:“没错,你说得对。那些家伙是白痴。”然后他们又回去听……体育谈话节目了。
显然,并不是所有的建议都会有用。不对症下药的建议是毫无用处的,只会惹人讨厌。告诉背部有问题的人减肥根本就没用。这个他们知道,他们在哪儿看到过。告诉胖人不要再光顾Mrs. Fields曲奇饼店无异于告诉穷人不要再贫穷了。这并不是有关生活方式的决定,事情本身就是如此。
寻求自己不想遵循的建议是美国人悠久的传统。它是参加大型赛事前的强制锻炼:一种极其愚蠢的行为。它是为一个愚蠢、冲动的决定赋予智慧光辉的一种方式,搞得好像一个微小的想法变成了迎娶一个名叫卡拉狄加(Galactica)的女人或入侵俄国的决定。
在一个人突然决定做出一个改变人生轨迹、有可能带来灾难性结果的职业选择时,这样的机制也在起作用。你已经决定要做自我毁灭的事,但你想让自己感觉良好。所以你寻求过来人的看法,好让自己卸下良知的担子:游历甚广的立法议员,受人敬畏的村庄长老,睿智的指导顾问。一位建议你去读法学院,一位建议你在布鲁克林开一家时尚酒馆,还有一位建议你换工作,通过再培训成为一名语言治疗师。
但是你已经决定接受南非德兰士瓦(Transvaal)一家妓院的夜班经理工作,所以这些人给你的建议你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如同市政建设工程的密封投标:你已经知道你会把合约给黑手党,但你为了面子上好看还是招揽了其他的一些投标。
人类大脑有着压抑痛苦回忆的非凡能力,否则没有人能继续生活下去。想想切尔诺贝利(Chernobyl),卡特政府,还有约翰·泰什(John Tesh)在红石剧场(Red Rocks)的演奏会。
随着自己慢慢探悉灵魂深处,我最终发现了一个自己确实接受了的建议:让我的两个孩子都晚上了一年幼儿园,让他们“享受时间的礼物”。两个孩子一直没有原谅我们。他们来看我们的时候,我晚上还是会把卧室的门闩上,等着他们来撕碎我们的喉咙。他们有足够的理由抱怨。让他们晚上学,在关键的年纪把他们和同龄人分开,是给白痴抹黑的白痴建议。难怪我怎么也想不起上次听取别人的建议是什么时候。
在某种程度上人们知道,除非是来自麦肯锡(McKinsey)或者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良言,大多数随便给出的建议都没用。比如有人戳了戳你的胸膛说:“给聪明人一个建议”。这句话根本就说不通。如果你已经很聪明了,为什么还需要别人的建议呢?应该说“来自聪明人的建议”。这就是问题所在。建议从来都不是来自聪明人,而是来自白痴。
一个社会学家朋友表示,很多人寻求建议是因为“这是让自己留在社交圈、让自己听别人讲话的唯一方式”。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寻求建议虽然是徒劳的,但却是能起到维系情感作用的一种社交活动,就像参加某个苏格兰乡村舞俱乐部。
我的女儿布里奇特(Bridget)正在乔治敦大学(Georgetown)攻读博士学位。她说:“你得在更大的社会语境下看待寻求建议的行为。寻求建议是一种和其他人交往、和其他人互动的方式,同时还能推迟一个艰难的决定。不过它同时也是一种传播责任的方式,这样如果事情没成,就有人能分担责任了。”
这是一篇名为《听取建议:接受帮助,增强判断力,分享责任》(Taking Advice: Accepting Help, Improving Judgment and Sharing Responsibility)的论文得出的结论。该论文由奈杰尔·哈维(Nigel Harvey)和伊兰·费希尔(Ilan Fischer)撰写,于1997年发表在《组织行为和人类决策过程》(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s Processes)杂志上。他们发现,决定越重要,人们就越有可能会寻求建议,从而把责任分散出去。比如,如果你执意想把世界上最繁忙大桥上的几条车道关闭几天,目的只是为了报复一个政治对手,那么你应该提前试探一下几位同事的想法。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基本接受你的决定,或者会告诉你“我觉得这个主意不太好”。
好建议被接受以后不一定会永远得到珍视。如果你给了某个人一个改变其人生的绝妙建议——比如说服他们不再和伊拉克坦克指挥官谈恋爱——他们迟早会回来惩罚你的。如果你让某个人辞职、卖避孕套、写书、拍电影、甩掉女友,或者七美元买苹果产品,而且结果证明你给出的建议是正确的,你的朋友总有一天不光会否认你给过他建议,还会散布谣言,说你给的是恰恰相反的建议,因为你是个嫉妒心强的大蠢蛋。迟早有一天,每个人都想成为一个靠自己奋斗取得成功的人。
我并不是一个靠自己奋斗取得成功的人。33年前,我写轻松讽刺小说破产时,《堪萨斯季刊》(Kansas Quarterly)的一个编辑告诉我不要再给《堪萨斯季刊》这样的文学杂志投稿了,因为我写的东西华而不实,而且太商业了,他们不喜欢。这个编辑劝我找主流媒体出版。我照做了。或许我早就那样做了,但我仍然把这个编辑的字条当作改变我一生的建议。这个编辑并没有署名,我也懒得去搞清楚他/她到底是谁。换句话说,我听取了一个完完全全的陌生人主动给我的、而且并不十分讨好的建议,而且这个建议彻底改变了我的生活,我甚至从没想过要感谢他们。
容我解释一下,那张字条是一张退稿附条。
(本文作者Joe Queenan为《华尔街日报》专栏“Moving Targets”撰写文章。他的最新著作One for The Books已于去年10月由企鹅出版社(Penguin)出版。)
作文二:《你会听取别人的建议吗?》400字
我的女儿布里奇特(Bridget)正在乔治敦大学(Georgetown)攻读博士学位。她说:“你得在更大的社会语境下看待寻求建议的行为。寻求建议是一种和其他人交往、和其他人互动的方式,同时还能推迟一个艰难的决定。不过它同时也是一种传播责任的方式,这样如果事情没成,就有人能分担责任了。”
这是一篇名为《听取建议:接受帮助,增强判断力,分享责任》(Taking Advice: Accepting Help, Improving Judgment and Sharing Responsibility)的论文得出的结论。该论文由奈杰尔·哈维(Nigel Harvey)和伊兰·费希尔(Ilan Fischer)撰写,于1997年发表在《组织行为和人类决策过程》(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s Processes)杂志上。他们发现,决定越重要,人们就越有可能会寻求建议,从而把责任分散出去
作文三:《如何听取别人建议》700字
如何听取别人的建议,私以为,很大一部分在于别人怎样向你提建议。
在我家附近的一个建筑工地上,时常可以看到“严禁在此处倒垃圾”的警示牌。但往往警示牌的下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垃圾,于是“严禁倒垃圾”的地方成了垃圾最多的地方。 那很抱歉,人民群众没有听取你们的建议。
还有一些老师,经常抱怨现在的学生太难管,生性顽劣,不听话。是啊,你们整天的“xx不学给我滚出去”、“xx作业再不交就别来上学”??谁爱听啊?如果这时候要是有一个同学站起来,模仿你们的口气:“xx你不讲课给我滚出去!”我相信任何一个老师都不会听取这个同学的建议,甚至会马上到办公室领一大帮老师把此同学给做了。
所以,如何听取别人的建议,自己还真的说的不算,得看别人怎么提。
当然,另一方面自己也要主动一点,首先要做到“自己不相信自己”的境界,好腾出地方来相信别人。这样就很容易的听取别人建议了。具体应该怎么做,你看一下考试做小抄的同学就知道了,他们都是很“容易接受别人建议”的人。
我们真应该向他们好好学习一番,因为接受别人建议这门学问高深着呢,要经过“博学、审问、甚思、笃行”等几道工序才行。因为考试的时候我们不仅仅会收到一个人的一种答案,有时候会收到好几个人各种版本的答案,于是这叫“博学”;落水三千,你只能取一瓢饮,你要从中挑选出最正确的答案,这就需要“审问”;这时候你开始思考,a君的答案来自重点中学,但此人实在重点中学垫底的,b君的答案虽然来自本校,但b君在学校里学习还过得去??你要作出判断,最后,最关键的一步就是“笃行”,你要从这些答案中挑选出你认为最正确的答案填在上面,这样,你也就成功的听取了别人的意见了。
其次就是别太把自己当“人物”了,不要总觉得自己高高在上,总摆出一副我是老师我怕谁的架子。
作文四:《你会听取别人的建议吗?多半不会!》4200字
你会听取别人的建议吗?多半不会!
□ 我太太总是告诉我,瑜伽会有助于缓解我下背的疼痛。她说的应该没错。瑜伽可能会对我后背的酸痛有巨大的缓解作用。但我绝不会去上瑜伽课。
□ 同事也曾说,到了我这个年纪应该多了解年金保险的知识。以后我无法应对股市的动荡,稳定的收入流比全是不稳定股票的投资组合靠谱得多。但我绝不会购买年金保险。
□ 几周前,我很喜欢的一个邻居过来喝咖啡。看着我收藏的大量唱片和光碟占据了客厅的很大空间,他建议我把所有的CD曲目都载入服务器,把杂物清理出来。他还说我应该把所有的黑胶唱片转换成MP3文件,每个房间安装无线音箱。我跟他说谢谢,这些都是很好的建议。但我是绝不会那样做的。
邻居对我的唱片收藏发表那番言论后,我开始回想上一次接受别人建议是什么时候,但是想不起来,肯定是很久之前的事了。也许是我小时候在路边搭车的时候,一个卡车司机告诉我不要再搭车。那是在晚上,来自卡车司机的建议。
大多数情况下我只记得自己忽略过的建议。比如不要放弃某份好工作,不要放弃另外一份好工作,总之就是不要放弃好工作。还有不要给右翼刊物写东西,会害了自己。这些建议我都没听,建议的本质让我对其避而远之。
寻求建议是一个表达心声的形式
费城心理医生艾伦·戈德堡这样说道:“当有人说:‘你应该做什么’的时候,潜台词是‘你怎么不早这么做,真是个白痴’,没人会在这种情形下听取建议。”很多人宁愿被当作是白痴,也不愿意做自己不想做的事。如果有人建议你去心灵咖啡网做一份高薪工作,而你真正想做的是在乌克兰组织一场起义,那么他们的建议虽然是明智的,但却毫无用处。按照别人的想法取得的成功是失败。 美国对建议上瘾。美国人真心认为总有一个人知道怎么解决我们所有的问题。可能是奥普拉,可能是菲尔博士,可能是奥巴马,可能是艾茵·兰德。报纸、杂志和电视充斥着有关健康、理财、育儿和节食的建议。不要抽烟,不要在高速上发短信,10年内不要让你正处青春期的儿子自己待在房间里。每天锻炼30分钟,永远不要从穿着鸵鸟皮鞋的家伙手里买股票。但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过得惨不堪言、倾家荡产、拖着肥胖的身躯染上烟瘾、拥有可怕的没文化的孩子?忠告和建议有的是啊。
互联网的主要吸引力在于几乎任何话题都能立即找到有用的建议。互联网早期的传教士们宣称,如果掌握了正确的信息,人们就会做出正确的决定。然而事情并
未如他们所希望的那样发展。大家依然抽烟,依然在开车的时候发短信,依然给共和党投票。
杂志界一位资深人士问道:“如果节食书有用,为什么每年还会有八本新节食书出来?”有人曾经告诉他,看健身杂志的人50%都从没有锻炼过。买一本健身杂志就像买一套锻炼装备:是朝正确方向前进的一个步骤。寻找建议基本上就是这样:是朝正确方向前进的一步。不幸的是,事实正好和人们遵循建议行事的方向背道而驰。
这里是“确认偏误”在起作用:我会询问你的建议,我会继续询问你的建议,直到最后你告诉我,那件我原本就已经决定要做的愚蠢的、可能会适得其反的事表明我拥有所罗门的智慧。请告诉我龙舌兰酒喝得越多就会成为越好的诗人。请告诉我常去黑帮出没的酒吧是个好主意。请告诉我,总的来说,退休后去波哥大对我来说可能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寻求建议是一种表达心声的形式,只不过没有思索过程而已。
寻求自己不想遵循的建议是悠久的传统
有多少人会听取建议?我在朋友中做了调查,问他们是否曾听取建议、寻求过建议以及给过建议。我还问他们上次听取别人的建议是什么时候。没人能够立马给出答案。大多数人说他们讨厌别人向他们寻求建议,因为如果接受某份工作或者跟某个有反社会人格的人结婚的决定最后搞砸了,他们就会受到责怪。至于上次接受建议是什么时候,几乎所有人都说:“这个问题我得想想。”大多数人现在还在想。
由于我养了两个不惹事生非的孩子,拥有一辆会跑的车子,别人经常向我征求建议。经常会有人跟我说:“你好像懂得这里边的门道”,我的确懂;或者“现在你是个深谙世事的人了”,我的确是。正因如此,我不断地给那些不谙世事、不懂门道的人提供建议。不过他们很少会听取我给出的建议。这很可惜,因为多年来我所传授的智慧精华拥有高瞻远瞩的眼界,是受用不尽的经验,也是非常浅显易懂的道理——
□ 我告诉家长们只需带孩子参观一到两所大学,而不是15所,因为大量的选择会使神经混乱。他们说这是个好办法,然后他们去参观了15所学校。
□ 我告诉人们,有邻居闹事时要马上报警,这样当他们最后打死你家的狗或者划伤你的悍马车时,大量的书面记录就会证明邻居的恶行。但是他们从来不会报警。
□ 我告诉人们不要让自己的女儿搬进那个社区那条街上的那栋楼,但他们第二天就签了租房合同。
□ 我告诉心情抑郁的退休人士不要看那部有关一个八旬老人最后使自己患老年痴呆的妻子窒息而死的法国电影,但一周后,他们告诉我:“哇,那部法国电影真是太压抑了!”
□ 我告诉我具有鲁本斯笔下人物体型的朋友,如果他们希望更像贾科梅蒂创作的苗条人物,就应该不要再吃冰激淋了,结果他们还是疯狂地朝冰箱奔去。 □ 我告诉人们,如果他们希望自己不要总是发火,就不要再听广播体育谈话节目了。他们说:“没错,你说得对。那些家伙是白痴。”然后他们又回去听??体育谈话节目了。
寻求自己不想遵循的建议是很多人悠久的传统。它是参加大型赛事前的强制锻炼:一种极其愚蠢的行为。它是为一个愚蠢、冲动的决定赋予智慧光辉的一种方式,搞得好像一个微小的想法变成了迎娶一个名叫卡拉狄加的女人或入侵俄国的决定。
在一个人突然决定做出一个改变人生轨迹、有可能带来灾难性结果的职业选择时,这样的机制也在起作用。你已经决定要做自我毁灭的事,但你想让自己感觉良好。所以你寻求过来人的看法,好让自己卸下良知的担子:游历甚广的立法议员,受人敬畏的村庄长老,睿智的指导顾问。一位建议你去读法学院,一位建议你在布鲁克林开一家时尚酒馆,还有一位建议你换工作,通过再培训成为一名语言治疗师。但是你已经决定接受南非德兰士瓦一家妓院的夜班经理工作,所以这些人给你的建议你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如同市政建设工程的密封投标:你已经知道你会把合约给黑手党,但你为了面子上好看还是招揽了其他的一些投标。 建议从来都不是来自聪明人?
人类大脑有着压抑痛苦回忆的非凡能力,否则没有人能继续生活下去。想想切尔诺贝利,卡特政府,还有约翰·泰什在红石剧场的演奏会。
随着自己慢慢探悉灵魂深处,我最终发现了一个自己确实接受了的建议:让我的两个孩子都晚上了一年幼儿园,让他们“享受时间的礼物”。两个孩子一直没有原谅我们。他们来看我们的时候,我晚上还是会把卧室的门闩上,等着他们来撕碎我们的喉咙。他们有足够的理由抱怨。让他们晚上学,在关键的年纪把他们和同龄人分开,是给白痴抹黑的白痴建议。难怪我怎么也想不起上次听取别人的建议是什么时候。
在某种程度上人们知道,除非是来自麦肯锡或者沃伦·巴菲特的良言,大多数随便给出的建议都没用。比如有人戳了戳你的胸膛说:“给聪明人一个建议”。这句话根本就说不通。如果你已经很聪明了,为什么还需要别人的建议呢?应该说“来自聪明人的建议”。这就是问题所在。建议从来都不是来自聪明人,而是来自白痴。
一个社会学家朋友表示,很多人寻求建议是因为“这是让自己留在社交圈、让自己听别人讲话的唯一方式”。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寻求建议虽然是徒劳的,但却是能起到维系情感作用的一种社交活动,就像参加某个苏格兰乡村舞俱乐部。 我的女儿说:“你得在更大的社会语境下看待寻求建议的行为。寻求建议是一种和其他人交往、和其他人互动的方式,同时还能推迟一个艰难的决定。不过它同时也是一种传播责任的方式,这样如果事情没成,就有人能分担责任了。”这是一篇名为《听取建议:接受帮助,增强判断力,分享责任》的论文得出的结论。该论文的研究者发现,决定越重要,人们就越有可能会寻求建议,从而把责任分散出去。
比如,如果你执意想把世界上最繁忙大桥上的几条车道关闭几天,目的只是为了报复一个政治对手,那么你应该提前试探一下几位同事的想法。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基本接受你的决定,或者会告诉你“我觉得这个主意不太好”。
好建议被接受以后不一定会永远得到珍视。如果你给了某个人一个改变其人生的绝妙建议——比如说服他们不再和伊拉克坦克指挥官谈恋爱——他们迟早会回来惩罚你的。如果你让某个人辞职、卖避孕套、写书、拍电影、甩掉女友,或者七美元买苹果产品,而且结果证明你给出的建议是正确的,你的朋友总有一天不光会否认你给过他建议,还会散布谣言,说你给的是恰恰相反的建议,因为你是个嫉妒心强的大蠢蛋。迟早有一天,每个人都想成为一个靠自己奋斗取得成功的人。
我并不是一个靠自己奋斗取得成功的人。33年前,我写轻松讽刺小说破产时,《堪萨斯季刊》的一个编辑告诉我不要再给《堪萨斯季刊》这样的文学杂志投稿了,因为我写的东西华而不实,而且太商业了,他们不喜欢。这个编辑劝我找主流媒体出版。我照做了。或许我早就那样做了,但我仍然把这个编辑的字条当作改变我一生的建议。这个编辑并没有署名,我也懒得去搞清楚他/她到底是谁。换句话说,我听取了一个完完全全的陌生人主动给我的、而且并不十分讨好的建议,而且这个建议彻底改变了我的生活,我甚至从没想过要感谢他们。 延展阅读:建议的形式多种多样
典型的是不存在的第三方的建议——一个人假装自己在为一个不明身份的朋友寻求建议。这个人会说:“我有个朋友,每年夏天都会喝醉酒弄坏快艇。他想改变自己的行为,但是不好意思寻求建议。你有什么办法吗?”
此外,还有波洛尼厄斯式的建议(“给聪明人的忠告”,“听听了解内幕者的建议”,“小姐,记住我的话”),替代式忠告(“如果我是你的话”),追溯式建议(“如果你早问我的话,我会告诉你比特犬和西施犬是不一样的”),完全模棱两可的建议(“带你的孩子去马尔代夫和鲨鱼一起游泳——我才不在乎”)。
幸灾乐祸的建议会夹杂在不成熟的医疗建议里,比如“你考虑过隆鼻吗?”,还有“如果我是你,我会尝试抽脂——不过再次声明,我并不是体重200磅的胖子”。 心灵咖啡观点:
我们在给出建议试图影响一个人时,一定要尽力不用我们自己的观点去驳斥他,因为他在生活中不得不自己去战斗。如果我们说“这个不好,应当改进”,那我们就使他丧失了勇气。他必须要用可能并不好的犁去开垦他自己的土地。我们的可能更好些,但对他又有什么用呢?他得不到我们的犁,也借不走它。
作文五:《认真听取同事的建议,不要轻易否定别人意见》1800字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认真听取同事的建议,不要轻易否定别人意见
我个人感觉是应该“先做人后做事”,最起码要让你的领导能够感觉到你的人品值得信任,然后,还得让领导欣赏你的才华。要想成为别人的领导,首先要学会做别人的部下。那么,如何做好别人的部下,让领导能够喜欢你,给你机会并大力提携你,这是你值得研究的人生道理。在工作中如果没有一帮部下的全力配合,缺乏几个随时随地、时时刻刻把领导视若神明和全心全意维护其权威的部下,记得曾经在上饶招聘网干活的时候,听人事主管说,现在的大学生心高气傲,现在看来真是这么回事~领导要想树立起权威还是有相当困难的。那些能够时时处处维护领导权威,想方设法提升领导形象,不辞劳苦排挤对领导异己的部下,自然会让领导怦然心动,加薪升职的机会自然会比别人多得多。
熟悉公司章程:
在你没真正弄明白谁是公司的“救世主”之前,认为自己是公司的“救世主”。正如美国著名管理专家、犹他州大学教授科威所说的,我们都在不断的成长之中,在九江人事网求职是我们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先努力做到了解”。一心扑在自己的工作上,对其他事情不闻不问。和同事和谐相处、一起共事是你的职责所在,要主动敞开胸怀,和他们搞好关系。和新公司里的核心人物搞好交道,当你需要有人助你一臂之力时,就知道该去找谁。和你的工作团队中的部分成员相约去吃午饭,进一步增进7解。你工作的一部分就是让自己的工作和整个团队的业务能够平稳顺利地运转起来。出错是难免的,尤其是在新的环境中。承认错误,记住绝不再犯,然后努力工作。
进行职业评估:
很多工作多年但仍然没有方向的人来找我们做咨询,在对他们的综合情况进行评估之后,假如我觉得实在无能为力,给予不了他们应有的帮助,每个人都会成长,人在成长的过程中要经历好好不同的阶段,找工作便是一个,赣州人事人才网上有好多的工作,可以帮助你实现自己理想~我就会对他们说“很抱歉,我们解决不了你的问题”。虽然这样的棘手的问题不多,但大家最好还是引以为戒,一定要及早打算,千万不要等走投无路的时候再解决问题。那时候,你可能就真的是走投无路了。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咨询的过程中,这样的情况不止一次地出现,尤其是在大学生群体中。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我的心里就很纠结。他们对于职业规划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测评的层面上,根本就不知道这些测评对他们意味着什么,更不知道如何利用这些测评指导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
培养团队意识:
有些职员不满主管的言行,只是敢怒不敢言,只好故意装出一副无表情的样子,显得毫不在乎。但是,其实他内心的不满很强烈,如果你这时仔细地观察他的面孔,哪找工作都可以,南昌招聘上有好多关于职场的文章,可以告诉我们好多自己所不知道的事情~会发现他的脸色不对劲。碰到这种人,最好不要直接指责他,或者当场让他难看。最好这样说:“如果你有什么不满,不妨说出来听听!”这样可以安抚部属正在竭力压抑着的感情。但是这种时候也不宜说话过多,避免-------------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正面交锋,而应另择时间,开诚布公地与下属交换意见,这样就可以圆满解决与下属的这种低潮关系,主管的好形象就树立起来了。毫无表情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极端的不关心,另一种是根本不看在眼内。
如果你不支持大部分人的决定,想法一定不会被通过;如果你支持大部分人的决定,将减少晋升机会——有能力的人总是站在集体的反面。利益之争如果面对面解决,它就变得无法解决;如果不面对面解决,它就不会被真正解决。一个最终原则是,利益之争从来就不会被解决。高级语言包括在中文中夹杂外语、在怒骂之中附送奉承、在表达保密原则同时揭露他人秘密、在黄段子中表达合同意向。语言技巧高是下乘,发言时机好是上乘。使用高级语言但时机不对,不如使用低级语言但时机正确。如果你很靠谱但不摆谱,大部分人都认为你不靠谱;如果你不靠谱但经常摆谱,所有人都认为你很靠谱。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作文六:《认真听取同事的建议,不要轻易否定别人意见》1500字
认真听取同事的建议,不要轻易否定别人意见
我个人感觉是应该“先做人后做事”,最起码要让你的领导能够感觉到你的人品值得信任,然后,还得让领导欣赏你的才华。要想成为别人的领导,首先要学会做别人的部下。那么,如何做好别人的部下,让领导能够喜欢你,给你机会并大力提携你,这是你值得研究的人生道理。在工作中如果没有一帮部下的全力配合,缺乏几个随时随地、时时刻刻把领导视若神明和全心全意维护其权威的部下,记得曾经在上饶招聘网干活的时候,听人事主管说,现在的大学生心高气傲,现在看来真是这么回事~领导要想树立起权威还是有相当困难的。那些能够时时处处维护领导权威,想方设法提升领导形象,不辞劳苦排挤对领导异己的部下,自然会让领导怦然心动,加薪升职的机会自然会比别人多得多。
熟悉公司章程:
在你没真正弄明白谁是公司的“救世主”之前,认为自己是公司的“救世主”。正如美国著名管理专家、犹他州大学教授科威所说的,我们都在不断的成长之中,在九江人事网求职是我们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先努力做到了解”。一心扑在自己的工作上,对其他事情不闻不问。和同事和谐相处、一起共事是你的职责所在,要主动敞开胸怀,和他们搞好关系。和新公司里的核心人物搞好交道,当你需要有人助你一臂之力时,就知道该去找谁。和你的工作团队中的部分成员相约去吃午饭,进一步增进7解。你工作的一部分就是让自己的工作和整个团队的业务能够平稳顺利地运转起来。出错是难免的,尤其是在新的环境中。承认错误,记住绝不再犯,然后努力工作。
进行职业评估:
很多工作多年但仍然没有方向的人来找我们做咨询,在对他们的综合情况进行评估之后,假如我觉得实在无能为力,给予不了他们应有的帮助,每个人都会成长,人在成长的过程中要经历好好不同的阶段,找工作便是一个,赣州人事人才网上有好多的工作,可以帮助你实现自己理想~我就会对他们说“很抱歉,我们解决不了你的问题”。虽然这样的棘手的问题不多,但大家最好还是引以为戒,一定要及早打算,千万不要等走投无路的时候再解决问题。那时候,你可能就真的是走投无路了。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咨询的过程中,这样的情况不止一次地出现,尤其是在大学生群体中。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我的心里就很纠结。他们对于职业规划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测评的层面上,根本就不知道这些测评对他们意味着什么,更不知道如何利用这些测评指导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
培养团队意识:
有些职员不满主管的言行,只是敢怒不敢言,只好故意装出一副无表情的样子,显得毫不在乎。但是,其实他内心的不满很强烈,如果你这时仔细地观察他的面孔,哪找工作都可以,南昌招聘上有好多关于职场的文章,可以告诉我们好多自己所不知道的事情~会发现他的脸色不对劲。碰到这种人,最好不要直接指责他,或者当场让他难看。最好这样说:“如果你有什么不满,不妨说出来听听!”这样可以安抚部属正在竭力压抑着的感情。但是这种时候也不宜说话过多,避免
正面交锋,而应另择时间,开诚布公地与下属交换意见,这样就可以圆满解决与下属的这种低潮关系,主管的好形象就树立起来了。毫无表情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极端的不关心,另一种是根本不看在眼内。
如果你不支持大部分人的决定,想法一定不会被通过;如果你支持大部分人的决定,将减少晋升机会——有能力的人总是站在集体的反面。利益之争如果面对面解决,它就变得无法解决;如果不面对面解决,它就不会被真正解决。一个最终原则是,利益之争从来就不会被解决。高级语言包括在中文中夹杂外语、在怒骂之中附送奉承、在表达保密原则同时揭露他人秘密、在黄段子中表达合同意向。语言技巧高是下乘,发言时机好是上乘。使用高级语言但时机不对,不如使用低级语言但时机正确。如果你很靠谱但不摆谱,大部分人都认为你不靠谱;如果你不靠谱但经常摆谱,所有人都认为你很靠谱。
作文七:《你会听取别人的建议吗?多半不会![方案]》4200字
你会听取别人的建议吗,多半不会~
? 我太太总是告诉我,瑜伽会有助于缓解我下背的疼痛。她说的应该没错。瑜伽可能会对我后背的酸痛有巨大的缓解作用。但我绝不会去上瑜伽课。
? 同事也曾说,到了我这个年纪应该多了解年金保险的知识。以后我无法应对股市的动荡,稳定的收入流比全是不稳定股票的投资组合靠谱得多。但我绝不会购买年金保险。
? 几周前,我很喜欢的一个邻居过来喝咖啡。看着我收藏的大量唱片和光碟占据了客厅的很大空间,他建议我把所有的CD曲目都载入服务器,把杂物清理出来。他还说我应该把所有的黑胶唱片转换成MP3文件,每个房间安装无线音箱。我跟他说谢谢,这些都是很好的建议。但我是绝不会那样做的。
邻居对我的唱片收藏发表那番言论后,我开始回想上一次接受别人建议是什么时候,但是想不起来,肯定是很久之前的事了。也许是我小时候在路边搭车的时候,一个卡车司机告诉我不要再搭车。那是在晚上,来自卡车司机的建议。
大多数情况下我只记得自己忽略过的建议。比如不要放弃某份好工作,不要放弃另外一份好工作,总之就是不要放弃好工作。还有不要给右翼刊物写东西,会害了自己。这些建议我都没听,建议的本质让我对其避而远之。
寻求建议是一个表达心声的形式
费城心理医生艾伦?戈德堡这样说道:“当有人说:‘你应该做什么’的时候,潜台词是‘你怎么不早这么做,真是个白痴’,没人会在这种情形下听取建议。”很多人宁愿被当作是白痴,也不愿意做自己不想做的事。如果有人建议你去心灵咖啡网做一份高薪工作,而你真正想做的是在乌克兰组织一场起义,那么他们的建议虽然是明智的,但却毫无用处。按照别人的想法取得的成功是失败。
美国对建议上瘾。美国人真心认为总有一个人知道怎么解决我们所有的问题。可能是奥普拉,可能是菲尔博士,可能是奥巴马,可能是艾茵?兰德。报纸、杂志和电视充斥着有关健康、理财、育儿和节食的建议。不要抽烟,不要在高速上发短信,10年内不要让你正处青春期的儿子自己待在房间里。每天锻炼30分钟,永远不要从穿着鸵鸟皮鞋的家伙手里买股票。但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过得惨不
堪言、倾家荡产、拖着肥胖的身躯染上烟瘾、拥有可怕的没文化的孩子,忠告和建议有的是啊。
互联网的主要吸引力在于几乎任何话题都能立即找到有用的建议。互联网早期的传教士们宣称,如果掌握了正确的信息,人们就会做出正确的决定。然而事情并未如他们所希望的那样发展。大家依然抽烟,依然在开车的时候发短信,依然给共和党投票。
杂志界一位资深人士问道:“如果节食书有用,为什么每年还会有八本新节食书出来,”有人曾经告诉他,看健身杂志的人50%都从没有锻炼过。买一本健身杂志就像买一套锻炼装备:是朝正确方向前进的一个步骤。寻找建议基本上就是这样:是朝正确方向前进的一步。不幸的是,事实正好和人们遵循建议行事的方向背道而驰。
这里是“确认偏误”在起作用:我会询问你的建议,我会继续询问你的建议,直到最后你告诉我,那件我原本就已经决定要做的愚蠢的、可能会适得其反的事表明我拥有所罗门的智慧。请告诉我龙舌兰酒喝得越多就会成为越好的诗人。请告诉我常去黑帮出没的酒吧是个好主意。请告诉我,总的来说,退休后去波哥大对我来说可能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寻求建议是一种表达心声的形式,只不过没有思索过程而已。
寻求自己不想遵循的建议是悠久的传统
有多少人会听取建议,我在朋友中做了调查,问他们是否曾听取建议、寻求过建议以及给过建议。我还问他们上次听取别人的建议是什么时候。没人能够立马给出答案。大多数人说他们讨厌别人向他们寻求建议,因为如果接受某份工作或者跟某个有反社会人格的人结婚的决定最后搞砸了,他们就会受到责怪。至于上次接受建议是什么时候,几乎所有人都说:“这个问题我得想想。”大多数人现在还在想。
由于我养了两个不惹事生非的孩子,拥有一辆会跑的车子,别人经常向我征求建议。经常会有人跟我说:“你好像懂得这里边的门道”,我的确懂;或者“现在你是个深谙世事的人了”,我的确是。正因如此,我不断地给那些不谙世事、不懂门道的人提供建议。不过他们很少会听取我给出的建议。这很可惜,因为多年来我所传授的智慧精华拥有高瞻远瞩的眼界,是受用不尽的经验,也是非常浅显易懂的道理——
? 我告诉家长们只需带孩子参观一到两所大学,而不是15所,因为大量的选择会使神经混乱。他们说这是个好办法,然后他们去参观了15所学校。
? 我告诉人们,有邻居闹事时要马上报警,这样当他们最后打死你家的狗或者划伤你的悍马车时,大量的书面记录就会证明邻居的恶行。但是他们从来不会报警。
? 我告诉人们不要让自己的女儿搬进那个社区那条街上的那栋楼,但他们第二天就签了租房合同。
? 我告诉心情抑郁的退休人士不要看那部有关一个八旬老人最后使自己患老年痴呆的妻子窒息而死的法国电影,但一周后,他们告诉我:“哇,那部法国电影真是太压抑了~”
? 我告诉我具有鲁本斯笔下人物体型的朋友,如果他们希望更像贾科梅蒂创作的苗条人物,就应该不要再吃冰激淋了,结果他们还是疯狂地朝冰箱奔去。
? 我告诉人们,如果他们希望自己不要总是发火,就不要再听广播体育谈话节目了。他们说:“没错,你说得对。那些家伙是白痴。”然后他们又回去听??体育谈话节目了。
寻求自己不想遵循的建议是很多人悠久的传统。它是参加大型赛事前的强制锻炼:一种极其愚蠢的行为。它是为一个愚蠢、冲动的决定赋予智慧光辉的一种方式,搞得好像一个微小的想法变成了迎娶一个名叫卡拉狄加的女人或入侵俄国的决定。
在一个人突然决定做出一个改变人生轨迹、有可能带来灾难性结果的职业选择时,这样的机制也在起作用。你已经决定要做自我毁灭的事,但你想让自己感觉良好。所以你寻求过来人的看法,好让自己卸下良知的担子:游历甚广的立法议员,受人敬畏的村庄长老,睿智的指导顾问。一位建议你去读法学院,一位建议你在布鲁克林开一家时尚酒馆,还有一位建议你换工作,通过再培训成为一名语言治疗师。但是你已经决定接受南非德兰士瓦一家妓院的夜班经理工作,所以这些人给你的建议你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如同市政建设工程的密封投标:你已经知道你会把合约给黑手党,但你为了面子上好看还是招揽了其他的一些投标。
建议从来都不是来自聪明人,
人类大脑有着压抑痛苦回忆的非凡能力,否则没有人能继续生活下去。想想切尔诺贝利,卡特政府,还有约翰?泰什在红石剧场的演奏会。 随着自己慢慢探悉灵魂深处,我最终发现了一个自己确实接受了的建议:让我的两个孩子都晚上了一年幼儿园,让他们“享受时间的礼物”。两个孩子一直没有原谅我们。他们来看我们的时候,我晚上还是会把卧室的门闩上,等着他们来撕
碎我们的喉咙。他们有足够的理由抱怨。让他们晚上学,在关键的年纪把他们和同龄人分开,是给白痴抹黑的白痴建议。难怪我怎么也想不起上次听取别人的建议是什么时候。
在某种程度上人们知道,除非是来自麦肯锡或者沃伦?巴菲特的良言,大多数随便给出的建议都没用。比如有人戳了戳你的胸膛说:“给聪明人一个建议”。这句话根本就说不通。如果你已经很聪明了,为什么还需要别人的建议呢,应该说“来自聪明人的建议”。这就是问题所在。建议从来都不是来自聪明人,而是来自白痴。
一个社会学家朋友表示,很多人寻求建议是因为“这是让自己留在社交圈、让自己听别人讲话的唯一方式”。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寻求建议虽然是徒劳的,但却是能起到维系情感作用的一种社交活动,就像参加某个苏格兰乡村舞俱乐部。
我的女儿说:“你得在更大的社会语境下看待寻求建议的行为。寻求建议是一种和其他人交往、和其他人互动的方式,同时还能推迟一个艰难的决定。不过它同时也是一种传播责任的方式,这样如果事情没成,就有人能分担责任了。”这是一篇名为《听取建议:接受帮助,增强判断力,分享责任》的论文得出的结论。该论文的研究者发现,决定越重要,人们就越有可能会寻求建议,从而把责任分散出去。
比如,如果你执意想把世界上最繁忙大桥上的几条车道关闭几天,目的只是为了报复一个政治对手,那么你应该提前试探一下几位同事的想法。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基本接受你的决定,或者会告诉你“我觉得这个主意不太好”。
好建议被接受以后不一定会永远得到珍视。如果你给了某个人一个改变其人生的绝妙建议——比如说服他们不再和伊拉克坦克指挥官谈恋爱——他们迟早会回来惩罚你的。如果你让某个人辞职、卖避孕套、写书、拍电影、甩掉女友,或者七美元买苹果产品,而且结果证明你给出的建议是正确的,你的朋友总有一天不光会否认你给过他建议,还会散布谣言,说你给的是恰恰相反的建议,因为你是个嫉妒心强的大蠢蛋。迟早有一天,每个人都想成为一个靠自己奋斗取得成功的人。
我并不是一个靠自己奋斗取得成功的人。33年前,我写轻松讽刺小说破产时,《堪萨斯季刊》的一个编辑告诉我不要再给《堪萨斯季刊》这样的文学杂志投稿了,因为我写的东西华而不实,而且太商业了,他们不喜欢。这个编辑劝我找主流媒体出版。我照做了。或许我早就那样做了,但我仍然把这个编辑的字条当作改变我一生的建议。这个编辑并没有署名,我也懒得去搞清楚他,她到底是谁。换句话说,我听取了一个完完全全的陌生人主动给我的、而且并不十分讨好的建议,而且这个建议彻底改变了我的生活,我甚至从没想过要感谢他们。
延展阅读:建议的形式多种多样
典型的是不存在的第三方的建议——一个人假装自己在为一个不明身份的朋友寻求建议。这个人会说:“我有个朋友,每年夏天都会喝醉酒弄坏快艇。他想改变自己的行为,但是不好意思寻求建议。你有什么办法吗,”
此外,还有波洛尼厄斯式的建议(“给聪明人的忠告”,“听听了解内幕者的建议”,“小姐,记住我的话”),替代式忠告(“如果我是你的话”),追溯式建议(“如果你早问我的话,我会告诉你比特犬和西施犬是不一样的”),完全模棱两可的建议(“带你的孩子去马尔代夫和鲨鱼一起游泳——我才不在乎”)。
幸灾乐祸的建议会夹杂在不成熟的医疗建议里,比如“你考虑过隆鼻吗,”,还有“如果我是你,我会尝试抽脂——不过再次声明,我并不是体重200磅的胖子”。
心灵咖啡观点:
我们在给出建议试图影响一个人时,一定要尽力不用我们自己的观点去驳斥他,因为他在生活中不得不自己去战斗。如果我们说“这个不好,应当改进”,那我们就使他丧失了勇气。他必须要用可能并不好的犁去开垦他自己的土地。我们的可能更好些,但对他又有什么用呢,他得不到我们的犁,也借不走它。
作文八:《听取别人的意见》1700字
听取别人的意见
如果你做错了事,不听他却别人正确的意见,将会落到怎样的下场呢?今天我读了《扁鹊治病》这篇文章,明白了其中深刻的道理:
扁鹊来拜见蔡桓公,在他身边站了一会,他发现蔡桓公有一点小病,于是多次请求给他医治。可是蔡桓公一直不听扁鹊的话,最后导致病情恶化,病发身亡。
我读了这篇文章,知道了蔡桓公是因为愚昧和固执才身亡的。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一开始蔡桓公的小病只在皮肤上,用热水敷烫就能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时,用针灸的方法也能治好,即使到了肠胃里,服几剂汤药还能治好。可是蔡桓公一而再再而三的不听劝告,直到病入骨髓,只能等死,这就是小病不治,酿成大病,不听名医言,吃亏在眼前啊!
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南辕北辙》中的人,要是他听取路人正确的意见,就能早点到达楚国;《我要的是葫芦》中的人,要是早些听了邻居的话,葫芦就不会凋落了。想想我们的平常生活中,也发生过很多这样的事:有一次,我和几个伙伴要**去小区前面的操场玩,爷爷在后面边追边喊:“不能翻,小心摔着。”爷爷越喊,我爬的越快,硬是爬到了墙顶,却不知道怎么下去了,我犹豫了一会儿,一下子跳了下去,结果手先着了地,把手腕给摔骨折了。我大哭起来,虽然及时打了石膏,可是疼了几天几夜,妈妈对我说:“你看不听爷爷的话,这就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伤筋动骨一百天,你的痛苦谁也代替不了。”还有现在是炎热的夏天,我最喜欢吃冷饮,妈妈经常提醒我要少吃,可我总是想法设法,让爷爷和爸爸给我买,妈妈总是提醒我说:“昊昊,少吃点,要不然又离生病不远了。”结果不是咳嗽就是拉肚子,生病的滋味真不好受啊!
通过今天的学习,以后我要经常提醒自己,遇事要多听取家人、老师和朋友们正确的意见,而且要积极采纳别人的意见,不能固执己见,而要防微杜渐,这样才能少走弯路,少吃苦头。 我的宣言
所谓好文章,其实不是写出来的,而是从心底流出来
的。所谓妙笔生花,并非因为笔妙,而是因为心妙,心里先有
了花,笔下当然也就生花了。此语并不玄妙,听听陆游的话--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即可了然。
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
一位美国女作家曾说过,沟通的最高境界就是静静聆听。我认为,聆听不仅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也展示着宽容谦逊、通达睿智的人格。
每个人的认知都有局限,谁都不敢保证比他人所知更多。因此,学会聆听,你就借得
第三只眼睛观察世界----也包括审视自我。常言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个性中的缺陷,仅凭自我省悟,往往难以明察秋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人之眼,可以善我。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聆听是审视自我、完善自我的必由之路。
在一次会议上,“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受到严厉指责,一名技术员指出公司开发网络浏览器滞后。盖茨略作沉吟,决然自责,并向与会者诚恳道歉,此举也宣告了“微软”经营方向的转型。盖茨后来谈起这件事时说:“我不想在面子问题上浪费时间,那是没有意义的。特权会使人腐化,但我想保持前进的动力。”从当年的毛头小伙一跃而为世界首富,这样的成功并没有塞住的盖茨耳朵,学会聆听,无疑是他成功的重要原因。
真正的成功者善于聆听,他们的谦虚来自高度的自信。而那些自命不凡,心胸狭隘,闭目塞听的人,他们的自负实际上是无知的外衣,无知会因闭塞而更无知;自信是睿智的果实,睿智将因聆听而更睿智。
是啊,聆听为我们的判断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但聆听却绝对不能代替自我的分析和判断。我们不光要学会去“听”,还要有足够的能力去“择”。塞纳克说过,怀疑一切人和相信一切人的错误都是一样的。只有把自己的判断建立在充分思考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才有理由相信它。也只有这样,我们的聆听才有价值,我们才可以说是真正学会了聆听。
不去聆听,走自己的路,是一意孤行;只去聆听,踏别人的路,是邯郸学步!一意孤行是昏庸,邯郸学步是愚蠢。思而不听则滞,
听而不思则乱!我们必须学会聆听,用聆听和自信的合金浇注我们的心灵,为我们心秤的准星找到精确合理的度。
学会聆听吧,学会了聆听,也就学会了一种通达、睿智的生活态度,也就迈开了坚实自信的生活脚步。
作文九:《听取别人的意见》700字
大约在我10岁时,邻家女孩老是说我这也不好,那也不行。比如说我太瘦,我唱歌声音不好听……无论我怎么辩驳,都不能减少她无止境的批评。我十分愤怒和无奈,最后,忍不住向妈妈哭诉。妈妈静静地听我讲完,轻轻地问:“她讲得正确吗?”“怎么可能全部正确?即使有说得对的,我也不喜欢她这样反反复复地指责我。再说,她哪里比我强?她有什么资格说我的坏话?她……”“等一下!”妈妈温柔但坚定地说,“你昨天和我一起去看电影,你演戏一定比不上那些演员,但是,你不也评论那些演员,说他们有几个地方演得不好吗?我建议,你现在去将玩伴提的意见全部写下来,找出自己的缺点,并设法改正自己的缺点。”我按照妈妈讲的做了,结果发现邻家女孩有些话说得很对,我的确有许多缺点,除了“太瘦”等无法马上改变之外,我努力去改正自己的其他缺点。
父母多次告诫我,不要在光线暗淡的地方长时间看书或上网。但是我年龄小,缺乏自制力,没把他们的话放在心上,结果我的视力很快下降了。终于有一天,我发现如果坐在教室的后排我就看不清黑板上的字。为此,我真的特别后悔当初不听取爸妈的意见。
转眼我升学了,刚开始,紧张的学习使我感到十分疲惫,成绩也不理想。爸爸问了我的学习和生活安排后,建议我每天休息好,花半小时左右做操或者小跑,然后集中精力听课并做好作业。我作文不太好,他就要我多积累写作素材、多模仿范文进行写作。按照他的指点,我各门功课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别人提的意见有对的也有错的,别人说话的口气和态度有时好有时不好。但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凡是意见,都认真听一听,并参考着认真改正自己的缺点,一定会有进步的,绝对不会是浪费时间!
(编辑 旦 旦)
作文十:《充分听取别人的意见(虚心听取部下意见)》2300字
□ 充分听取别人的意见
在社交上,有些人不喜欢听取别人的意见,心目中只有自己。而且还自以为比别人高明,事事要占上风,好出风头。对于这类人,即使是你有很大的本事,见识比别人高明,也绝对不能使用这种态度。
由于你这样的做法,根本没有给别人留下一点余地,而采用趾高气扬而又蛮横的方法,使别人感到窘迫,无路可走,便明智地不想同你一般见识。如果有这种坏习惯的人,所有的朋友和同事,肯定没有一个人向你提供意见和看法,更不敢向你进一步提出忠告。这类人,人们往往不想接近他,并且有时会产生看而生厌的情绪。这类人应当有自知之明,逐渐改变其不良习惯。
你应当明白,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谈论的话题十有八九不是学术性上的问题,或国与国之间的外交上的原则性问题,所以是非标准性的,这样,你的意见和看法并不一定是正确的,合理的。
而别人的意见和看法也不一定是错误的,无价值的。有这种毛病的人,即使是你比别人聪明,想从自己的思想中提出更高超的见解,也不能用这种方法来对待人,何况,平时的交往所说的事情大多是平凡的,不必费心费时作更高的研究和争辩。我们日常所交谈的目的,消遣多于研究,大可不必认真,大家说说笑笑便行。
希望你不要自作聪明,对别人不要随便说教。即使是你的说教有一定的见解,人家也会很不乐意接受。要说教应当婉转,采用征询的口语说出你的看法、见解,人家才比较容易接受。所以,你不要随便摆出架势来教导人家。
在社交上,你的朋友同事帮助你出点子、献策略,你若不能立刻赞成,起码你也要表示可以考虑考虑,这种场面下,是不可马上提出反驳的。
要是你的朋友和你聊天,你更应当注意,不可太执拗,这样很容易把一切有趣的事情变成乏味的了。要是真的对方犯了错,又一时不肯接受指正、批评或劝告,应往后退一步,不要急于提出来,把时间延长一些,隔几天之后或更长时间再说。否则,若双方都很固执己见,不仅没有取得成效,还会造成僵局,伤害双方的感情。
而作为你,也应学谦虚些,不要太过于高傲,要随时考虑别人的意见,不要做得太固执,应该让人们都觉得你是一个可以谈话的人,这样做才合乎情理,是很懂得道理的人。
谈话的目的是在于知道一下别人对某一件事情的意见和对社会世事的看法,以便增加双方的了解,增进朋友之间的友谊,使大家都对生活感兴趣,使大家的感情都得到安慰。
如果发现与对方的意见、看法不一致,也能从中得到启发和学习,对方也会感到
刺激和满足。如果听见别人的意见和看法同你一样时,你要立刻表示赞同,不要迟疑。
不要认为这样做是为了讨好对方,也不要认为这是随声附和,因此就不吱声了。假如不吱声,反而使人觉得你与对方的意见相反,或者是没有主见了。
项羽与刘邦二人在秦始皇死后争霸天下,最后刘邦打败了项羽,统一天 下,建立汉朝。两人在争霸之初是项羽取得压倒优势,但是刘邦却百折不挠, 挽回劣势,反而获得最后的胜利。
刘邦分析获胜原因时说:“我有幸能网罗萧何、张良和韩信这三位杰出
的人才,也正因为我能够运用他们三个人的才智,才得以成就天下的霸业。 相反,项羽虽然只有范曾一位军师,但是却连他的才能都没有好好把握,这 正是他失败的原因。”
部下的意见从内容来看,一般可分为两种。
第一是有关政策或战略的进言,第二是对领导者过失的进谏。
刘邦采纳的是听取政策的进言。而能够接受部下的谏言,对一个领导者来说则更难。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是提谏言,对进谏的一方来说实在是一种难堪。无论是谁,被别人指出缺点或过失,都不可能欣然接受。能够虚怀若谷、坦然不讳地承认错误,是需要相当的忍耐力的。而一般的领导者还是大多喜欢吹捧奉承自己的人。
事实上,刘邦十分听从部下的意见,他的作法是自己不下任何指示或命令,而是一时采纳部下的进言,最后才依据部下所提出的意见下决定。这种方法使部下深感自己责任重大,因此下决心非好好做不可。这正是刘邦用人的基本原则。
事实上,刘邦十分听从部下的意见,他的作法是自己不下任何指示或命令,而是一时采纳部下的进言,最后才依据部下所提出的意见下决定。这种方法使部下深感自己责任重大,因此下决心非好好做不可。这正是刘邦用人的基本原则。
在唐太宗晚年时,他曾告诉魏徽:“近来朝中大臣都不论述自己的意见,这是为什么呢?”魏徵回答:“陛下向来能虚心接受臣下的意见,有人直率地提出自己的意见,这也是理所当然的。而那些保持沉默的人当中,所持的理由却各有差异。意志薄弱的人虽然心中有话,但是却不敢说出口:而平素很少随侍在陛下左右的人,则害怕陛下对其不够信赖,因此不敢提出意见;
还有那些眷恋于目前地位的人,则深伯自己一不小心说错了话,会因此失去辛苦得到的地位,所以也不会积极地发言。这些便是众人皆沉默的原因。“魏徵的回答,鲜明地描绘出部下的不同心理,同时也明确指出了领导者容易疏忽的地方。
唐太宗听后回答:“一切诚如你所说的,我也不时地反省这一点。臣子进谏国君时,必须先有所觉悟,因为稍有疏忽便可能招来杀身之祸,可以说和赴刑场没有差别。这也是进谏的臣子越来越少的原因。我今后会虚心接受臣下的谏言,而且希望大臣们也不要有任何担忧,直谏无妨吧!”
太宗一生都以这种态度贯彻始终,广纳臣下之谏言。当然,说到接纳部下意
见,也必须以拥有杰出的部下为前提。而太宗殿下有魏徵、房玄龄等不可多得的人才,这也是太宗的一大优点。由此观之,身为一个团体的领导者,要像太宗那样注意倾听下属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只有这样,才会把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有一些人往往不愿别人说自己的错误,甚至对说这种话的人打击报复,这实在是难以理解的。身为领导者应该胸怀宽阔,鼓励部下发表见解,如此才会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形成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你会听取别人的建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