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家乡印记书信作文》5100字
家乡的模样,是我们很多年以后的印记,一草一木,都是刻骨铭心的。下面是家乡印记书信作文,快来围观吧。
家乡印记书信作文【篇一】
我出生在一个叫山坡的小村子里,这里有山,有田,有沟沟坡坡,还有我最最深爱的家园和勤劳热情的人们,我深深的爱着这里的一切。
小时候家乡很穷,全村有两个生产队,六十多户人家只有一台黑白电视机。小时候的我印象最深的是忙活了一天的人们每天天擦黑,就早早的吃过晚饭提着板凳拖家带口的到村委会的大院里去看电视。记得有时候去的早了,电视还没开,人们便三三两两的拉着家常。妇女们手里做着针线活,有的纳鞋底,有的做鞋绑子,嘴里说着笑着手中却在飞针走线。男人们有的席地而坐,有的忙着抽烟,把刚刚抽过的烟
1
锅头在鞋底上敲的邦邦响,抽完一锅再装上一锅,点上火 ,坐在小凳上翘着二郎腿把烟嘴吸的嗞溜嗞溜的响。小孩们相互打闹着你追我赶的来回跑着 ,还有腼腆的躲在大人们身后生怕被人看见似的大人们大声的说着笑着,有的相互之间开玩笑的叫骂着,霎时间,村委会大院里人声鼎沸好不热闹。
那时候人们座落的很零散,甚至有一些庄户坐落在沟边上,父亲那时是村里的赤脚医生,记得有时候给村里人看病出去一趟就要个把小时,如果再碰上个下雨天风雪夜的,天黑路滑就更不好走了,但尽管如此 ,父亲也从来没有收过大伙一毛钱的出诊费,而且是随叫随到,这也是我从小到大为之骄傲的地方。
再后来,村委会挪到了支书家的小院里,他家坐落在村中心十字,在院里的电线杆上架起了两个大喇叭,村里有什么紧急会议和重要通知都会通过喇叭广播,这也很是方便了许多。
那年月似乎年景不太好,不是大旱就是大涝,干旱的
2
时候一亩地都不到一旦的收成,村里几乎一大半的人都缺粮。好不容易盼来个好收成了,眼看丰收在望却被一场大暴雨洗刧一空,好点的能吃上个芽麦就已经很不错了。更糟的时候还会下冰雹,那时候小不知道它的危害,只觉的它圆圆的像个乒乓球,特别好玩 ,那时我们家还住窑洞,甚至有时下冰雹的时候还会跑到窑门口拿个洋瓷脸盆捡几个来玩。呵呵,现在想想感觉好傻。
那时候吃水就更是困难了,父辈们那一代人都是在山上的水沟里挑水吃,因为水质不好,也因此有一些人腿脚都长的不太好。后来到我们这一代的时候村里建了个大水池都是自来水,娃娃们一个比一个长的好。记得有一年芋中搞文艺演出,当时有我们村的几个学生在台上表演,台下有观众说这些娃娃长的这么好不知道是哪个村的,我们村里的人听到了便说:这是我们山坡村的娃!旁边人都感到很惊讶,不禁竖起了大拇指赞叹:山坡村能出这么好的娃,了不起呀!这件事在当时甚为轰动,人们茶余饭后总不免谈起,当然,我自己也甚为自豪。
我的小学四年是在村里的学校〈山坡初小〉读完的。
3
那时候村里很穷,条件也不好,能分到这里的老师也很少,全校只有两个老师,不到三十个学生分成两个教室进行复式教育,我是八岁的时候才进的学堂。依稀记得七岁那年,那是一个夏日的午后,我跟几个邻居的小孩玩耍,不知道是谁当时掰坏了一个别人家的向日葵,结果被发现了大声的叫骂着,知道闯了祸我们一个个怯怯的往回跑 ,叫骂声刚好被在屋子后面摘花椒的母亲听到了,她是一个很要强的人 ,尽管她知道了不是我干的,但还是很严厉的批评了我。她放下手中的活,二话不说就把我拉到了屋里 ,从柜子里取出一节玫红色的印着黑花的小碎布,安好缝纫机咣当当咣当当,三下五除二就给我做了一个小书包,里面塞了一本哥哥用过的书一本麻纸作业和一个半截铅笔。我明白了,母亲这是要让我上学,我可不喜欢上学也不想上学,在家多好呀,每天吃喝玩耍多自在呀!可母亲不由份说把书包给我挂在脖子上,拉着我就出了门。
一路上,我连哭带嚎,嘴里喊着我不上学我不上学 ,就那样鼻涕和着眼泪,被母亲一路拖拖拽拽拖到了学校。哈哈,那场面是相当的震撼呀!现在回想起来感觉真的很好笑。学校就在村委会的隔壁,到学校的时候我已经声嘶力竭,疲惫不已。当时正是自习的时间,同学们分别围坐在校园里两
4
个用水泥砌成的乒乓球案子上。当时在校的老师叫杨苗娃,我对这位老师几乎没什么印象,母亲把我交给他头也不回的就走了 ,就这样,从此以后我便跟着哥哥上下学,他们上课的时候我便趴在窗子外面,有时哥哥偷偷的把我带进教室,怕被老师发现,我便将头悄悄的塞到桌子兜里。
我正式入学的时候已经八岁了,村里没有学前班,也没有幼儿园,我直接进入一年级。那时学校分来了两位新老师,一个叫王培栋 ,一个叫黄俊锋,分别给我们带语文和数学。王老师四十岁左右,看起来很严肃,我们都有点怕他。黄老师二十多岁的样子,长的也很精神还负责教我们音乐和体育。那时候村里条件不好,学校里没有一件乐器,都是黄老师一句一句教我们的,那首张口就来的《梦驮铃》便是我学会的第一首歌。两个老师平常都住在学校里,吃饭则是由每家每户轮流着管,每家一天,遇到特殊情况或者谁家手艺好的村里也会连派两天。
校园里那时有一个水泥砌成的圆形花园,里面种满了椒叶玫和太阳花,橙色的,黄色的,一朵朵花儿竞相开放,课间的时候,孩子们都围在花园边上小心翼翼的玩耍。此刻,
5
我仿佛又看到了那个美丽的小花园,想想都醉人。园墙边上有一排高大挺拔的白杨树,夏天的时候,老师让孩子们把桌子搬到树荫底下学习 ,秋天树叶黄了老师带着我们把落叶一堆堆的扫来放在学校的小杂物间里,以便冬天的时候暖床用。到了冬天,我们端着板凳围坐在老师的床边上课,一点都不会觉得冷,外面冰天雪地,里面温暖如春。
记得小学二年级有一次我因为作业没完成而撒了谎,被王老师一教棍打在左脸上肿了好几天,这是我学生生涯中唯一一次挨老师的打,在所有人的眼里我是王老师的得意门生,他绝不允许我犯这种原则性的错误。此后,我再也不敢心浮气燥,怀有侥幸心理来面对学习,一直脚踏实地成绩优异,在附近的几所小学考试中也算是小有名气。
后来,学校又陆续换了别的老师,陈三选和冯检连老师。印象最深的是陈老师,他有一副慈祥的面孔,给人感觉脸上总挂着笑容 ,他教会了我写作文的几个要领,并常常将我的作文当做范文为大家朗读。,还有几名我已经忘了名字的老师 ,时至今日,我依然喜欢读书写字,喜欢文学。我想这都与我当年的几位启蒙老师和后来影响我写作的几
6
位语文老师是分不开的,在这里,我深深的感谢你们,感谢老师们当年的循循善诱和敦敦教诲 ,我庆幸自己能成为各位老师的学生!
今天,当我再次回到这里,家乡的一切已经焕然一新,村子南头盖起了一排排整齐的移民搬迁房,靠东边的地方还修了一个小型的休息广场,走在宽阔的水泥路上 ,心里感觉好敞亮这。前些日子听母亲在电话里说村里的学校也要拆了 ,好像有几户人家要在那里盖新房。这次回来一看果不其然,往日破破烂烂的小学校已经不复存在 ,迎接我的是一间间崭新的平房,此情此景,我的心里不免涌上一种淡淡的失落和喜悦。门口几户人家正在忙碌的里里外外的收拾着,看见我回来便热情的打招呼 ,是啊!这里的人们永远是这样的热情。记得小时候每天早上一到放水的时间,水池上便热闹非凡,水桶的碰撞声,水担钩子打在桶上的叮咣声 ,架子车拉着大水桶的轱辘声,大人们的说话声,我们坐在教室里听到外面的人们在谈天说地,大到国家大事小到谁家的羊又下羊娃子了,甚至谁家昨晚上又吵架了等等虽然外面很嘈杂,但我们依然能安心的听课,有时候偶尔听见自己父母的说话声心里也会觉得很踏实。
7
家乡的一切都在悄悄的变化着,而唯一没变的是我依然深深爱着这里。这里有我成长的脚印和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是啊,我这一生有太多美好的回忆都是在这里,在田间地头和哥哥们小伙伴们尽情的玩耍,上树掏鸟窝,在麦田里捉蚂蚱,拉着架子车套火车没边没沿的疯跑,在雪天里半村的孩子们从大坡上滚着一个大雪球玩。夏天里,坐在大门口的树墩上看着父亲在窑顶上忙碌的身影,不经意间也会看见一个白衣少年不知为了何事在山边发呆
啊!故乡, 我今生最爱的地方。不管我走到哪里,你依然是我不能割舍的牵挂和魂边梦绕的地方。
家乡印记书信作文【篇二】
众所周知在龚场街上的那条隆兴河原本是十分清澈的,她在曾经的曾经养活了一代又一代的龚场人,后来却日渐枯萎,到现在已经演变成了龚场的垃圾处理场了,现在更多的是称她为老隆兴河。而新隆兴河就是流经和平,扒头,陶个桥咯滴的隆兴河。据我外公说这条新隆兴河是人工挖掘
8
而成,当年我的外公也参与了挖河,挑土等工作。夏天的时候常有人去那游泳,我还看到有勇敢者走桥上跳到河里,打出一个个的浪花。
我的老屋隆河到底又在哪呢?不知道的可以跟着我的脚步慢慢走过去,也可以骑个自行车飞奔过去。依照我的速度,走路大概得30分钟,自行车大概得10分钟。
你依着龚场繁华的永昌路往东走经过教育组,走过庆丰商场,走过小菜行的路口,走过那家生意超好的炸团子的店(去晚一点就买不到了),走过以前的老邮局(去年拆了),走过那家开了很多年的打金银首饰的老店,走过那玩过多次的溜冰场,走过龚场三桥(小学那的)咯滴的十字路口,走过最老的打油的站,走过以前辉煌一时的轧花场,走过应个湾,走过隆河小学(现在倒闭了),走过三八河,在走过一个转弯---------您就到了隆河的地界了。
隆河是我的老屋,虽说没有在那里住过很多的岁月,但我依旧眷念着她,想着门前高大的树;想着远处的小沟,没
9
事总去划船,也不管岸边是谁家的船,反正先划走了再说;想着开新的莲蓬和菱果;想着冬天肆意的野火;想着河边浅粉色的扎刺花;想着隔壁家门口的柿子树;想着村头的小卖部;想着被我惦念了那么多年一直没偷成的橘子;想着逮高粱时的兴奋;想着满田的油菜花;想着河里笨笨的龙虾,一钓就上钩....门口一望无际的平原,穿过这片田就到了迎丰。
人们大多将船停在水边,只是拿个木棍做成的插销连上绳子将船固定,也没有锁,向来也没人会偷,没有任何的问题。只是这样就会很容易被我们搞这些人破坏,看到船就直接划走,有时候会将它划回原地,有时候船主就要开骂了,一边骂一边去开新找自己的船。
不要看这水沟很窄,实际水很深。这些都是后来用挖土机挖出来的水沟,用以田地的灌溉,这些水沟互相连接,可以算的上是四通八达。
这个水沟拍的还不错吧!不过我要说的不是水沟了,而是她边上滴枯草,放野火,不消我多说,估计都搞过,一烧
10
烧一片,所到之处,一律烧光。这些枯草很容易就点燃了,也很容易就熄灭基本上不会造成火灾的威胁,所以大人们也不会去管,任着我们去烧。
放野火我曾经一度为之疯狂,跑到爸爸的牌桌上抢打火机,去附近的小卖部买,还经常将屋滴的打火机藏起来据为己有
门口不知道谁家的老牛,在悠闲的晒着太阳,嚼着枯草。旁边的几只母鸡也在枯草里觅着食,一派安静悠闲的景象。
一直都想着哪天干脆回去搞几亩地,喂几头祝,养头牛,养几只鸡,冬天里在门口晒晒太阳,搭个架子晒点干萝卜,盐菜什么的。说到这个记得去年和妈妈走回老家时经过别个屋滴门口,看到别个屋滴的萝卜盐菜晒滴喝好,我妈走过去的时候还顺手牵了点边走边吃,味道很不错。
11
李义山诗云:留得枯荷听雨声。一田的枯荷梗子,阳关的照射下都变的有些发黄了,凌乱的,随意的,留着她夏天曾美丽过的姿态。
远处的树都掉光了叶子,只剩着干枯的树枝等待着春天。话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么?我想不会了,春天即将到来,在这暖洋洋的冬天里,我开心的拍着这冬天的萧索
因为灌溉的需要到处都是纵横的水沟,所以这样简单的木桥就有了存在的理由,这样木板,或是随便的树干都可以搭成桥,让我不必绕上一大圈才能去到对岸。
看看这个调皮的孩子,这么棵树也爬滴带劲流哒
又是另一条水沟,水草长的疯狂,沟里边还有别个放滴豪子,我趁着没人捞起来看哒哈,还有几只龙虾,不过冒的胆子偷走,又给它放回去来了。水边的草地上已长出了绿绿的小草,春天,已经到了。
12
更多相关书信推荐:
13
作文二:《家乡印记》1200字
家乡印记
头顶一个天,脚踏一方土,风雨之中你昂起头,冰雪压不服?? ——题记
青土湖记忆
那是一个闷热的日子,我早已享受并有点不敢担当——这大自然的免费馈赠
——天然桑拿。于是舅舅提议一起出去走走。其实目的地只有一个:曾经让人遗
忘的地方——青土湖。
青土湖原是一个水草丰美之地,后因沧海变迁成为家乡发展的浓缩史,风沙
的轮番侵蚀,它终于埋在黄沙之下,尘封在历史长河之中??
不知今日的它究竟怎番景象?
忽而眼前的翠绿打断了我的沉思——我似看见一片绿色在风中来回飘荡,是
我看错了吗?不,那是一大片绿色的芦苇。可这芦苇甚是瘦削,就像出生小女的
头发,稀稀落落地表明着生命之火的延续;或好像古稀老者,以几许羊胡迎风,
仰头看着不多的时日。我心中又掠过几丝犹疑:青土湖,你可安好?
不过,天上飞过的几只水鸟立即打消了我的念头,还带来了出乎意料的惊喜。
果然眼前的一幕令我诧然,我怀揣着跳动的心,踏上这片土地,感悟着生命的活
力。
无边的湖水尽情荡漾,茂密的芦苇大小分布,尽情吮吸这清澈湖水。一个个
沙丘从水中探出头来,惊奇地张望着。或许,干涸的湖床上被阳光炙烤的贝壳和
几条朽船就是它们的往日记忆。可是看哪,这究竟是多么欢快的景象:野鸭游过,
留下美丽涟漪;飞鸟展翅,唱响生命赞歌??我深深陶醉了。
胡杨印象
不舍别过美丽诗卷,我们又匆匆踏上了征途。此时,夕阳的映照下,我们看
到一棵古树在戈壁上孤独挺立。停下车去,步行来到这千年胡杨下,我被它的故
事所震撼。
在舅舅的话语中,我重新认识了这棵古树。当听到它的传奇故事我沉默
了??夕阳在不远天边抹下一缕深红,在风中的它在与苍茫的大自然搏斗。夏日
如火,滚烫的沙浪下,它那遒劲的根须在奋力伸展,只为寻找那稀缺的且异常珍
贵的水,哪怕只有一滴。它在干渴中挣脱着顽强生长,在如火骄阳下不屈拼搏。
论天地英雄,唯它独尊!
放飞思绪
一股凄冷的风吹拂着我的面庞,我抬起头向远处张望,似在寻找我魂牵梦挂
的那一片清湖,那一棵古树。
是什么让青土湖重焕光彩,是谁创造了这一人间奇迹,又是什么让胡杨在风
沙中傲然独立?这是一种精神,它就是守望!
正因为胡杨“活着昂首一千年,死后挺立一千年”这一卓然傲骨,这一坚守精神,才让家乡人民经历与风沙的艰苦搏斗,挽救了差点“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局面。是的,这一坚守精神早已渗透进生息在这片绿洲大地的每个人,每个物。由于坚守,沙漠绿洲才生机勃发,正因坚守,家乡人民才喜迎社会的发展??
浸溺在夕阳中的我,好像又看见了那棵胡杨在茫茫戈壁卓然挺立着,演绎着“千年不倒,倒了不朽,朽了不死”的历史传奇。我要悄悄把这份经历织成一方冰纨,永存心中!
作者:刘鸿锦 性别:男 民族:汉族
学校: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五中学
班级:七年级五班
通讯方式:民勤五中七年级五班
联系方式:13884536348
指导老师:李有红
作文三:《[优秀作文]家乡印记之泰山庙会》1600字
故乡的庙会是叫作:“泰山庙会”的。因为她在每年的四月十八前后举行,所以人们还是习惯地把“泰山庙会”称作赶四月十八会。
庙会因庙而起,虽然传说中的泰山庙早已无了踪影,但庙会还是要过的,而且一次比一次场面要大,一次比一次的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泰山庙是我们这个山城小县里规模不小的寺庙,在我们这个信奉佛教的小县里自然是香火鼎盛,盛极一时,更别说每年的四月十八举行的泰山庙庙会了。听长辈们说每年这时泰山庙就会大开山门迎接八方香客,场面之大无法言表,至于前来进香的香客更是来自周边县市连绵几里,络绎不绝。以前的盛况我们这代人自然是无法想象的……….还是听老辈讲建国后泰山庙就被学堂占了,庙里的圣像已被按四旧拆除了。从此香客绝迹,倒是每年一度的在四月十八举行的泰山庙会被保留了下来。
四月的小城退去了早春的寒冷,气候变得温润起来。忙碌的人们刚刚在大地上埋植下一年一熟的作物种子便迎来了每年一届的泰山庙会。那些做生意的摊贩们早早的便从四面八方聚结到小城,希望可以在庙会期间能够有一个好的收入,而小城的大人和孩子们更是早已卯足了劲儿要在庙会期间玩个痛快,那种内心的喜悦就更是无法言表了。
家乡的庙会从农历四月十七起会到农历二十三日止历时七天。
从起会之日便摆起了销售各式生活物品的摊子,大到针纺百货,小到针头线脑,所售商品可谓琳琅满目。重要的是所有商品便宜的让人无法想象,这已成为妇女们主要光顾的对象。她们每日早早的从四邻八乡赶到会场,只为可以从中淘到自己心目中的便宜货。然后把自己需要的或是暂时不需要的商品大包小包的拎回家,并乐此不疲。每每夜幕降临时随着小贩们嘶哑的叫卖声渐渐退去,从会场散去的人群中不乏有拎着大包小包的妇女三五结伴讲述着自己的购物经历,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
而小城的男人们则会在会期摆几桌酒来招待那些前来看庙戏的亲朋好友。一通通锣鼓过后戏便开场了。喝过酒的男人们开始陆陆续续的来到戏台下,而那些老一些的忠实票友们更是每日早早的带了凳子在台下坐定,等待着演员的登场。会期一定是要唱连本戏的,这是小城多年来雷打不动的规矩。尽管近年来看戏的人越来越少,可大家看戏的心情却是没有改变,不为别的就图个喜庆快乐。
大人有大人的乐呵,孩子们自然已能寻得孩子们的乐呵。
每逢庙会便早早的领了长辈们派发的赶会钱然后约几个伙伴朝着会场而去。孩子们的第一站当属那些卖玩具刀枪的地方,等每个人买好自己称心的玩具后便追逐着在人群中穿梭、玩耍起来。会场上那些跑江湖买药的地摊孩子们已是要去的,不为别的,就为看那些跑江湖的练功夫,什么硬气功了铁头功了的都是孩子们的最爱。更重要的还可以和那些江湖买药的养得小猴子来个近距离的亲密接触。
即便是这样已不能说是真正的过好了四月十八会,孩子们的心早已被那个起会前就在会场的空地上立起的大帐篷吸引住了。帐篷外竖起画着各种动物和表演内容的巨型海报,而售票员又不时地用不太娴熟的普通话催促着观众入场。大马戏团,对于孩子们来说观看这样的大马戏团是奢侈和难得的。记得儿时条件不是太好,赶会的时候家里给几块赶会钱已算是不错的了,可即便如此,面对昂贵的马戏团门票已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不过马戏照常是要看的,我们有我们的绝活儿,那就是钻帐篷。几个伙伴从帐篷和地面的结合部爬进去然后大摇大摆地看马戏团表演,不过已有被抓住的时候,挨骂是不会少的,但一定不会被赶出去,因为我们有“不屈不挠”的精神,那就是我们一定会爬回来的。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思想已经发生了值得变化,现在的孩子们是绝对不会再像我们儿时那样爬帐篷了,不过还是会闹着要大人带着去看表演的。
每年的庙会很快就过去了,庙会所传承的文化已在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着改变。我们努力寻找着记忆所留给我们的东西,然后尽可能的让它传承到下一代,我想这已经是我们唯一可以做的了。
作文四:《家乡的印记》900字
小 城
王伟杰
淡淡的薄雾,淡淡的阳关,淡淡的思绪。神秘的脸庞在揭下那面纱之前,我们无可预知她的容颜。正因这层面纱让她多了些许的迷幻色彩。
清晨,薄薄的云雾笼罩着这座小城,云开雾散,一缕微弱的朝阳播撒在这片神奇的大地上。此时的小城是如此的寂静,也许这正是那‘暴风雨’来临前的片刻宁静吧,踏走于乡间小路的青石板上,触摸着那马骑屋下的一簇簇青苔,或感些许的凉意。那晶莹剔透的朝露折射着小城新一天的第一缕缤纷。
闻着淡淡的水仙花香,闻着淡淡的五香肉香,闻着淡淡的沙茶汤香,体会着这座小城的种种味道。霎时间,那温文尔雅般的小城渐渐如十八岁的少年般,充满了激情与活力。
朴实的小城居民迎着旭日开始播撒他们的活力,那一声声腔劲有力的吆喝,那一阵阵呼啸而过的轰鸣,那一层层涌动的人潮。车流踹动的街头巷尾,到处洋溢着小城的活力。小城的人民以他们坚实的臂膀扛起了“文明建设 、经济建设”的旗帜。他们勤劳,他们富有智慧,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一位位行走在基层的道德模范为人们树立起来了一个个先进典范。他们以自身的精神、行动来带动影响身边的人们,为小城更好的构建文明和谐的社会提供了良好的思想氛围。
小城的发展正一步步的提速。曾几何时,那些街道俩旁低矮的店铺,还在脑海中浮现,那些参差不齐、略显久远的民房,还赫赫在目,那些杂草丛生的荒地,还在悲凉中度过。可今时已非昨日,在飞速前行的小城面前这些显得是那么不协调,将其取而代之的是那
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商铺,是哪一栋栋拔地而起、错落有致的居民楼,是那一片片充满活力的工业园区。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交通干线将它们交织在一起,来来往往的车辆穿梭在小城的每个角落,它们如一股股脉动的因子,催化着小城的发展与进步。
安静了,也沸腾过了,小城又恢复了宁静。夕阳的余晖映衬着小城,昏黄的‘面纱’为小城重新附上了一层神秘的气息。在余光中散步的人们停下了步伐,在街角忙碌的环卫工人停下了双手,在茶余饭后、房前屋下的人们停下了欢声笑语。他们静静的看着,看着这小城一丝一缕的变化,他们在幻想着小城明日的美好,在他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作文五:《家乡的印记》1500字
家乡的印记
雾吟风啸
家乡,是夕阳下一曲乡间民谣,黄昏时牧童归来的乡间小路。
家乡,四季交替身上的衣裳,满坡满坡油菜花的金黄,满垅满垅禾苗的油绿,层层叠叠的枫红,山山岭岭的雪白。
家乡,是收藏在记忆里的一缕晨曦,一抹晚霞,一些炊烟,一枚月光。
家乡,是童年的一条溪河,一叶柳笛,一场月光下的追逐,一窗灯下的书声。
家乡,是秋后站立在田野的禾垛,显露沉思的目光,温暖而深沉,全部融化在回忆里。 家乡,无论塞北还是江南、贫穷还是富裕,总有一口深沉的井,滔一碗甘甜、清凉的井水,就可润透我们干涸的灵魂;
家乡,总有一棵凝望的树,黄昏里,村头前等待成诗,望断南飞雁一年年。
家乡,总有一个季节,桃花落下,思念起程,母亲的目光追随我的背影,我的眼泪坠落我的心灵。
家乡,总有一塘灶火殷红,映红布满沧桑的慈祥;总有一些饭菜的香气,让我们念念不忘;
家乡,总有一条河,支离我们一生,在沿途的梦里荡漾。
家乡,是烙上童年影子的印记,驮在牛背的牧童,藏在口袋里的糖块,还有一顶柳叶帽。 家乡,那个叫小芳的小女孩,打猪草归来,鬓边插的那朵小花,多年后馨香如故。 家乡,那个仲夏之夜,田野的蛙声如鼓,小河的流水如琴,瓜藤架下流萤如星, 儿童的笑声洒下一串串,它不需要多响亮,只下载了一点母亲的慈祥,父亲的希望。 一曲乡村的小夜曲有声有色,乘着夜风飞翔,泛起阵阵涟漪。
家乡,是梦里的一条小清河,一路激湍地流过青春的岁月。
河里布满圆的,方的,扁的,尖的,红的,黄的,蓝的,绿的石子,被岁月拼成一幅幅美的画卷。
也许曾经干涸,但在心头却碧波荡漾,储存在记忆里,凝练成一掌纹路。
浓缩在我薄薄的诗笺,有些欣喜,有些悲怆。
欣喜的,浣衣女子的笑声,蜿蜒流长。儿童们浪里白条,波底荡漾,
悲怆的,如我漂泊的寂寞,众里寻他,却如他乡盛放的烟花。
在那个颇冷的季节,苍茫的情绪停顿在秋风茅屋里,安放在一位瘦弱的诗人眼眸里, 倾一杯浊酒的情怀,溢出我心,漫延在唐诗宋词。
晚来天欲雪,我们守在红泥火炉旁,温一壶老酒。
忘记了八千里路云和月,三十年功名尘与土,畅谈的是锅碗瓢盆油盐酱醋。 所有的委屈寻找到决堤的河口,也蓄满了一湖的安宁,那夜半醉半醒。
家乡,从一片青瓦到一幢青瓦木屋,从一座竹篱茅舍到一院黛瓦粉墙。
家乡,一幅江南的烟水,一桢大漠的孤烟,一曲轮台的羌笛,一弯天山的寒月。 家乡每一片朝霞都会带来无限的遐思,每一轮落日都会勾起满腹的牵挂。
是一本读不完的书,一首写不尽的长诗,每一篇写满刻骨铭心的亲情,每一段凝聚缠绵悱恻的眷恋。
是一份永不抹去的思念,洁白如雪玉,温婉如玉,斑斓似琉璃。
佩戴在游子的心上,铭刻望断天涯的执念。
家乡是起点,也是终点,每一个游子沿着出发的轨迹,在岁月的幕布画一个圆弧,叶落
归根。
家乡是一口未改的乡音,浸染了少小离家,异乡的清冷,江湖十年夜雨孤灯的愁绪。 站在岁月风口,紧握一张过的船票,听遍千山啼鹃,声声归去,看尽千村暮雨,次次泪落纵横。
行囊里一件征衫,密密的针线,早已被泪水漂染,痕迹斑斑。
濡湿的情怀,暖化的心事,漫上那贪恋红尘的目光,浸染透连天芳草的相思,洗涤去衣角的征尘与风霜。
家乡不再是曾经的居所,那里住满亲情、温暖、安宁、回忆。
家乡是我的一件常穿的旧风衣,为我遮风蔽雨,远走天涯心头犹暖。
停泊的港湾,幸福的源泉,生活的动力,温暖的依靠,心灵的乐园。
这里有父亲探询的目光,这里有母亲无休止的唠叨。
成就我们闯荡的理由。
家乡是一个女子的倩影,习惯于黄昏时,把自己镶嵌进落地窗前,
余晖勾勒柔和线条, 白蝴蝶锁骨,玲珑脊——熠熠生辉。
给我留出希望的窗口,布上归来的路径。
匆匆穿行于城市的夜色,街头的灯火却不是我所需的温暖,霓虹的缤纷未能泯灭心中一丝清明。
牵引的心头是隐藏深处的一盏灯火。
作文六:《家乡印记书信》1800字
深深脚印,脚印深深。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家乡印记书信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家乡印记书信【篇一】
亲爱的家乡:
一捧黝黑的泥土,在桂瓣纷纷的时节里,植下我的思念,仿佛穷孩子珍藏在上衣口袋的糖块,极怜惜地掏出来,舔上一口,那种温柔的甜便毫无理由地流淌进我的心窝,倒映出故乡的草原,碧蓝的天,还有
再一次徘徊在故乡的小路,已是今非昔比的情状了。转身望去,原始森林珍贵的木材所剩无几,美其名曰:丰富餐桌文化。闭上双眼,还剩下些什么啊!河滩的花仿佛轻轻地
1
说:过去的已经成为历史,总要舍弃些什么才能得到什么。
我今天空有四十年的时光
要向谁去
要向谁去换回那一片
北方的草原
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有我放在心坎上的瘦瘦的牧笛,诉说着人类砍伐无度的劣行;在这菊花飘香的季节里,有我满树点点的酸甜,等待着勤劳的女子温厚地擦拭;在这璀璨的夜空下,有我思念着的顽皮的羔羊,牵动着孩子们渴望的目光。
而今,依然是月朗星稀,微风徐来,我心底却惶恐了
2
起来。儿时的故乡啊,几年的漂泊没有改变我坚守的记忆,却颠覆了你原来的模样。
我的故乡,仿佛经历了三万六千载的你,被遗忘在人们记忆的角落。难道真要让故乡的小城融入现代的灯红酒绿,真要让故乡的道路布满好心人的挖掘吗?有那么多人放弃了故乡野菊的浪漫,似乎只有玫瑰红酒才配得上情人的晚餐。廉价的沾着露水的温室花朵甚至代替了野外红豆豆花的一片炽热情怀。
梦里,寂寞的人们告别漫漫的黄沙,故乡的概念逐渐模糊。家在哪里?
我的故乡,我多想依偎在你温暖的臂弯,看你的过去我珍藏着的那些珍贵的不忍心被岁月剥蚀的记忆。
时间:
3
xx
家乡印记书信【篇二】
亲爱的家乡:
我去过很多美丽的地方,但在我大脑中印想最深的是故宫。
故宫是我国古代皇上住的地方能不美么!故宫有:天坛、回音壁、皇上的书房等等许多美丽的地方。天坛里有五颜六色的花,非常美丽。奇花异草和着名的花草里面都有而且都数不胜数,非常美丽,远远望去像一朵五颜六色的大花在开放。如同来到了人间仙境。那么美的天坛是哪位着名的画家也画不出来的。
回音壁真是声学的奇迹,那还真是古代工匠的杰作。
4
回音壁的墙砖和别处的不一样,特别结实。那是专门用山东临清地方的澄浆造的。澄浆砖细腻、结实敲上去有金属的声音,俗称金砖。如果你在回音壁内大喊一声,回音会很强。
百闻不如一见,有机会的话你也去看一看吧,相信那里一定会让你不虚此行的。
时间:
xx
家乡印记书信【篇三】
亲爱的家乡:
生活如同一个沙漏,回忆过去是见证成长最好的方法。当那张充满了稚气的小脸重现在我面前时,我不禁深沉而又
5
腼腆的笑了笑。再看看不久前留在相册里的那张面孔,我又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之中。
五年前的一月一日,在班里举行的元旦联欢会上,我和全班同学以及当时教我的班主任合影留念。当镜头闪烁的一刹那,那一刻就永远地印在了我的记忆里。我的个子比较矮,蹲在了第一排,手扶着膝盖,扬起了稚气的小脸,冲着镜头微微一笑。那一刻,定格了五年前的我昨天的我。
五年后的今天,再度回想,不禁感慨:生活如同一个沙漏,总是匆匆流逝。
再捧起不久前照的那几张相片,看着那个已经长成的我,心中感慨万千。
微微俯着身子,仰着头看着摄影机,手扶着肩头,露出淡淡的微笑,这一刻,是今天,也会成为明天最美好的回忆。
6
如今拿着这两张截然不同的照片,心中勾勒出成长中的一幕幕,当那充满快乐、辛酸、泪水与汗水的点滴重临于心头时,不禁感叹:时间过得真是太快了,仿佛那一幕还是昨天的事,而我,永远都无法挽回那逝去了的岁月。
薰风微雨,蓦然回首
被岁月尘封了的记忆,深深地印在童稚的记忆里,永不消退。
时间:
xx
7
更多相关书信推荐:
8
作文七:《家乡印记(精简版)》800字
家乡印记
家乡印记
欢迎光临字博缘,在线阅读经典的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人生哲理,情感文章,心情随笔,古诗词,诗歌散文,励志文章,经典名言,祝福语录,欣赏最新休闲娱乐及天下杂侃。每天都有好心情! 一片春天,湖畔的细柳吐芽,放知春天已经到来。这片彝人耕耘的田地,不是什么柔美的山川,也没有波澜壮阔的大江东去的气势。 是“十月的太阳历”“鹿鸣金桥”“围鹿逐春”都给楚雄生生的套上了鹿城的名字。鹿城镇的名字在别人眼里是微不足道的。但作为每个楚雄人来说,都像梦幻一样的痴一样的迷。就像那些古老的彝族神话一样,深深的刻在了每个人的心理。 我家坐拥湖畔,窗外是以偏宁静的湖水,门外是喧闹的城市街道。总觉得这种设计有些愚昧,这饭房前屋后的对比是我有些厌倦。现在有点喜欢了,也许是因为一直游离在外才会有的一种感觉。 没有失约的巷子之寒,但闻腊月的巷子之声。清脆的爆竹声远远从悠扬的小道传来。 幽怨绵长,便知春节已到。这比清明的那份忧伤来的更为动人,更为清晰些。我挨着巷子的石板,穿梭在古道,踱过石桥。寻觅古道的角角落落。似乎是一个来客,体味了一番过年的感觉。 烟花璀璨的冬夜,却少了一丝的寒冷。桃源湖畔依然挂着的金柳。西山上依然郁郁葱葱,是艳阳染寨,是桃源金柳,是晨曦的钟声,是福塔之巅传来的福音,是春雨刚歇的软泥青荇,是夕阳射过的春笋,,还是雨巷刚停的叫卖,是油纸伞撑过的天空,还是刚上了屋顶的彩虹,细柳湖旁的威风。葫芦藤已经悄悄的爬上了窗台,开放了白色的小花。雨中撑伞的姑娘划过的窗边。 粉色之春,城市的早晨只穿一层薄博的纱。朝阳撒过的金灿灿的菜花田,检田螺的姑娘,正翻心灵鸡汤,偶尔与婆婆搭讪。春雨淋湿的小道上油亮的石板,蹒跚的步伐,沉甸甸的菜娄。 楚雄没有明朗的月光。所以无论是人文人从来不会仰望夜空来思乡,只有在心灵深处,梦里默默的思乡。我不是问人,也非墨客。但梦里总是有桥下流水涓涓的婉约,又有楚雄人对这片土地的敏锐感情。总有一条彩虹跨越了梦,一直连到那青龙河畔。总想听听那里的浪。闻闻那里的花香。
作文八:《家乡印记书信600字》2800字
家乡,是一个带着许多的色彩的地方,带着深深的记忆。下面是家乡印记书信600字,快来围观吧。
家乡印记书信600字【篇一】
世界万物都有其美的地方。大自然赋予了我们生命,当然也赋予了我们美的感受,是的,大自然,她是最美的。
春,夏,秋,冬。四季之变是大自然所赋予我们的美的灵魂。四季无不各有所长。春,万物复苏,新意昂然。各种花朵竟相开放。小鸟在枝头鸣唱。各种各样的事物都像活了起来一样;夏,万物你争我抢的夺取太阳所给予的光热拼命的释放着氧气。站在树下,绿叶为你挡住了强烈的阳光,知了在树上鸣叫,这时,你会发现阳光穿过绿叶的缝隙一束束的落在深绿色的草坪摇摇晃晃,仿佛一只快乐的小精灵;秋,世界一下子变成了黄色,这金灿灿的诱人的色泽。站在广阔
1
的麦田上,天那麽高那麽蓝,云那麽白,周围还有未凋落的小花,张开双臂拥抱自然,想鸟儿一样的站在麦田上飞翔,一阵阵凉爽的风扑面而来,使你感到身临其境;冬,虽寒冷刺骨,但被漫天白雪装点的银装素裹的世界的确怜人可爱。藏匿在自然之中的美是自然净化的美的灵物。
还有许多许多优美高贵的长颈鹿、温柔亲切的小狗、身姿矫健的骏马、沙漠之舟骆驼它们给予了人类美的感受。
人之美、物之美,都融入在大千世界之中,有许多美被藏匿,所以需要有人去挖掘。可以说大部分美都是在自然中开发出来的。所以,我们说美的故乡是大自然。
家乡印记书信600字【篇二】
古人都喜爱悲秋,认为自己的人生也会象落叶那般飘落而去。事实上,人生固然有结束的时候,但只要那时你能够发现自己象秋收那样有一定的收获,就应当不悔地离去。
2
故乡的秋,与异地一样有着一番丰收的气象:硕大的豆子,鲜美的瓜果,憨厚的乡民收割着那些满眼的琳琅,乐着呵着合不拢嘴。而故乡的秋唯一一番与众不同的景象却是在山上。故乡的山没有泰山的威峻,也没有平丘的温柔,它唯一拥有的是那永不停息的生机。
风儿掠过这连绵不断的山坡,把这平静的小山坡播弄起了一番热闹。草儿迎着风儿温柔的裙尾,忘怀地跳动起来;花儿红脸妒忌了,也卖弄着她那劲辣的舞姿;鸟儿伴奏着歌唱起了一首一首动听的曲子;小泉子不甘示弱,轻轻地敲打着岸边的+石头,叮咚作响,展示它那更胜一筹的悦耳音色;参天树观望着这一幅景象,飒飒地晃着脑袋乐起来。好一幅春的温馨,春的生气的美图。
故乡的秋就是如此般如春一样的生机勃勃,如春般招人喜爱。但是它远胜过春的原因是它让人们看到了开始,也看到了收获成果。摘一颗斜坡小树上的野果,吮一吮,你会回忆起人生经历过的酸,苦;拾一朵树旁落下的香花,闻一闻,你会感受到,经历过也有收获,人生的最后一剂调味料是香
3
甜。
所以,又何必悲秋呢?
家乡印记书信600字【篇三】
众所周知在龚场街上的那条隆兴河原本是十分清澈的,她在曾经的曾经养活了一代又一代的龚场人,后来却日渐枯萎,到现在已经演变成了龚场的垃圾处理场了,现在更多的是称她为老隆兴河。而新隆兴河就是流经和平,扒头,陶个桥咯滴的隆兴河。据我外公说这条新隆兴河是人工挖掘而成,当年我的外公也参与了挖河,挑土等工作。夏天的时候常有人去那游泳,我还看到有勇敢者走桥上跳到河里,打出一个个的浪花。
我的老屋隆河到底又在哪呢?不知道的可以跟着我的脚步慢慢走过去,也可以骑个自行车飞奔过去。依照我的速度,走路大概得30分钟,自行车大概得10分钟。
4
你依着龚场繁华的永昌路往东走经过教育组,走过庆丰商场,走过小菜行的路口,走过那家生意超好的炸团子的店(去晚一点就买不到了),走过以前的老邮局(去年拆了),走过那家开了很多年的打金银首饰的老店,走过那玩过多次的溜冰场,走过龚场三桥(小学那的)咯滴的十字路口,走过最老的打油的站,走过以前辉煌一时的轧花场,走过应个湾,走过隆河小学(现在倒闭了),走过三八河,在走过一个转弯---------您就到了隆河的地界了。
隆河是我的老屋,虽说没有在那里住过很多的岁月,但我依旧眷念着她,想着门前高大的树;想着远处的小沟,没事总去划船,也不管岸边是谁家的船,反正先划走了再说;想着开新的莲蓬和菱果;想着冬天肆意的野火;想着河边浅粉色的扎刺花;想着隔壁家门口的柿子树;想着村头的小卖部;想着被我惦念了那么多年一直没偷成的橘子;想着逮高粱时的兴奋;想着满田的油菜花;想着河里笨笨的龙虾,一钓就上钩....门口一望无际的平原,穿过这片田就到了迎丰。
我们大多将船停在水边,只是拿个木棍做成的插销连
5
上绳子将船固定,也没有锁,向来也没人会偷,没有任何的问题。只是这样就会很容易被我们搞这些人破坏,看到船就直接划走,有时候会将它划回原地,有时候船主就要开骂了,一边骂一边去开新找自己的船。
不要看这水沟很窄,实际水很深。这些都是后来用挖土机挖出来的水沟,用以田地的灌溉,这些水沟互相连接,可以算的上是四通八达。
这个水沟拍的还不错吧!不过我要说的不是水沟了,而是她边上滴枯草,放野火,不消我多说,估计都搞过,一烧烧一片,所到之处,一律烧光。这些枯草很容易就点燃了,也很容易就熄灭基本上不会造成火灾的威胁,所以大人们也不会去管,任着我们去烧。
放野火我曾经一度为之疯狂,跑到爸爸的牌桌上抢打火机,去附近的小卖部买,还经常将屋滴的打火机藏起来据为己有
6
门口不知道谁家的老牛,在悠闲的晒着太阳,嚼着枯草。旁边的几只母鸡也在枯草里觅着食,一派安静悠闲的景象。
一直都想着哪天干脆回去搞几亩地,喂几头祝,养头牛,养几只鸡,冬天里在门口晒晒太阳,搭个架子晒点干萝卜,盐菜什么的。说到这个记得去年和妈妈走回老家时经过别个屋滴门口,看到别个屋滴的萝卜盐菜晒滴喝好,我妈走过去的时候还顺手牵了点边走边吃,味道很不错。
李义山诗云:留得枯荷听雨声。一田的枯荷梗子,阳关的照射下都变的有些发黄了,凌乱的,随意的,留着她夏天曾美丽过的姿态。
远处的树都掉光了叶子,只剩着干枯的树枝等待着春天。话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么?我想不会了,春天即将到来,在这暖洋洋的冬天里,我开心的拍着这冬天的萧索
7
为灌溉的需要到处都是纵横的水沟,所以这样简单的木桥就有了存在的理由,这样木板,或是随便的树干都可以搭成桥,让我不必绕上一大圈才能去到对岸。
更多相关书信推荐:
8
作文九:《2017年家乡印记书信》3400字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缝佳节倍思亲。家乡,是一个永远不会忘怀的地方。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家乡印记书信,希望对你有帮助。
2017年家乡印记书信【篇一】
我的故乡开平,是南国一个不起眼的城市,虽然近年来她都在飞猛发展中,但我对她的认识甚少,基本上只是一年一次回去祭祖,我的足迹大多都是遗印在那片葱茏的山地上。好像是故乡的风把我的思绪唤到了她身边,在每一个疏星寥寂的夜空,我都会趴在房间的窗台上,端详着愁绪萦怀的月儿,那未至于完全冻结于心的冰冷中透出伤感愁纹的月色,仿佛也在以西施般颦蹙的眼神告诉我:月儿也有乡愁。
月儿的故乡在哪里?我不知道。只模糊地记得在祖居的村庄前有一条寂然流淌着澈水的小河,儿时那几个在河畔放
1
烟花的夜晚,抬头看火树银花的星空,看到月儿总是把自己的倩影投映在那条粼粼的小河上,点点温和晶莹的银光就像是月儿洒落的泪珠,只是异于飞蛾散落的泪。我想:这些宁澈的水就是月儿的故乡了吧。
开平不是我出生的地方,但她是我祖先的繁衍生息之地,是爷爷和爸爸把童年时光驻留的地方。按照我们的习俗,出生在异地的我也算得上是开平人。爷爷从我小时候就教我一句挺顺口的话:开平市/塘口镇/里村乡/东升里我起初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只当作是歌谣挂在嘴边。后来才知道这便是我祖居的地址,普普通通的地址,故乡的土地耕种在那里,故乡的种子散播在那里。这12个字就是我对故乡的初步认识了。
从爷爷口中,我还知道了一些关于开平的事。爷爷说,开平的土地美,但也朴实;开平人聪明,勤劳也朴素,靠双手耕耘了这片朴实的土地夜晚,伫立窗前,黑蓝苍穹,显得更深邃悠远。远远近,土地里浸满了开平人的汗水,所以变得有灵性起来。开平呀,就是这么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这些话我已经听得耳朵都生了一层茧子了。但是,每次爷爷提起开
2
平,我都会拿来凳子,坐在爷爷的脚边,托着下巴,注意着他说时的神绪。爷爷并不是像一些文章中提到的那些背井离乡的老一辈,提起故乡就泪流满脸。爷爷总是眉飞色舞地说,说得那样的津津有味,眼角,嘴角都流露出无尽的欣慰,甚至有些自豪的感觉。他说着,不厌其烦地说:开平的立园啊,真的很漂亮。你不是去过几次了吗?真是壮观啊,那些园林,楼房,古味十足。我最记得那条长廊,哈,又长又美。那些楼房也保留了许多的历史色彩。嘿,你那次和你的紫怡姐姐不是在那里的拾了一块石头吗?我还替你用墨水写上‘立园’两个字吗?现在还在吗其实爷爷所说得那次也已经是几年前的事情了,至于那块写有立园两个字的石头,我也不知往那儿摆去了,所以每当爷爷提起它,我心里都会有些内疚。
祖居所在的那个村庄,我想也有一点历史吧,从那墨痕斑斑的低矮平房可以看出,也有几座古老而别致的碉楼,还有一个挺新的祠堂,我想是改革后重建的吧,里面有一块挂在墙上的石板,上面刻有给为村庄建设捐钱的人和捐款,不过前几年去看时也已经很陈旧了,有些字迹还模糊不清。犹记祠堂大门上有一个燕子窝,以前春节回去,总喜欢去那个祠堂门前站站,看看有没有小燕子在啾啾地叫,可惜啊,
3
燕子来南方的季节是秋天,所以我也没这样的福分去目睹那些可爱的燕子。不过那个燕子窝大概也被拆下来了吧!想起也是怪可惜的。
村庄里的那些古迹斑驳的碉楼,也许就是开平历史的最好见证吧!可以说,他们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是乡村里最别致,最值得我们骄傲的建筑。白色和灰色的外表,给人一种历史沧桑的感觉。有一个姐姐曾经告诉我,那些碉楼是以前的村里人为逃避那些山贼啊,敌人啊,就往里面躲去,然后把枪从楼里的一些孔里伸出去扫射,把山贼敌人都击退了所以,开平的碉楼凝聚了开平人的勇敢,正义,美的创作和广泛的汲取。在上学期的历史课上,历史老师提起了开平的碉楼申报了世界遗产,当时,我真的有一种莫名奇妙的兴奋,连我自己也揣摩不到那是一种怎样的愉悦,可能是自豪,是骄傲,为雕镂默默地长驻在平凡的土地上却以非凡的成就博取世人的焦点目光而感到光荣。
村庄里还有一水护田,那条曾经使月儿留恋落泪的小河,它也曾经干涸过,不过后来也终于恢复了以往生机勃勃
4
的样貌了。我那时就蹲在河边的石阶上,看河里的小鱼虾畅游,有的还在打架!还看到一些老乡里在洗衣服,呵,好像把电视上的一些渔家生活的片断搬到了这里,嵌入了我的眼中。我还想起了爸爸说过,河底有一条巨鳄,他以前不听话在河边玩,谁知就被惊动了那只巨鳄,差点咬伤了他的腿。奶奶也说过,那小河颜色很深的那一头,其实是深不见底的,里面就窝藏着这么一条巨鳄。
他们母子俩异曲同工地说这样的话,但我不相信,这样可爱的小河怎么会就像那样龙蟠虎踞的地方呢?记得有一年暑假回去,看到一只大黑狗在河里上演狗仔式游法,当时真把我笑晕了,见它从这边游到那边,从那边又游回这边,然后上岸甩了甩那油亮的黑毛,倒真有些《流浪猫和流浪狗》里那只黄大侠的风采。其实啊,村庄里就是狗多,鸡多,牛多。因此,我也不是很喜欢回乡,因为我讨厌那里的脏,到处是鸡粪、狗粪、牛粪的,要是中了招就不好受了。不过我想,农村就是这个模样了,天然的。
说起天然,那几亩的农田还有葱葱郁郁的小山真的是有这番风味。登上祖居的三楼远眺,就可以看到波涛似的稻
5
田,春天时,那稻海的颜色由深到远延伸至山脚。几只老牛在田里漫步,甩着尾巴,怪悠闲的。不知为什么,我一看到牛就非常兴奋,数着:一只牛牛,两只牛牛应该是牛的那种踏实的精神吸引了我,它们和村里的人一样,踏实得像地下的泥土,天然的人,天然的牛!而那座小山,白天是一片葱郁的天地,晚上就变成了铁一般的巨人,有着阴深恐怖的感觉。不过,它也是令人敬佩的,它以宽大的肩膀保护了这座村庄,装点了这个其貌不扬的地方,上面还长眠了我们可敬的祖先,每到清明时节,小山上的感人的场面总是令人眼泪不禁从眼角悄然地渗出来
几年前的一次祭祖,认识了和我一样出生在异地的亲戚小妹,我也不知道也称呼她叫什么,只是亲昵地叫她妹妹。
我们那时候曾经把吃剩的鹅肉骨头埋在河边的泥土里,后来被竟被一只狗发现了,它在那个埋骨头的地方嗅了好一会儿,然后拼命地挖,我和妹妹都在捧腹大笑那个片断是留在我脑海里关于在故乡度过的时光支离破碎的玻璃片里,能够凑合在一起的一面清澈的玻璃。后来妹妹要回广州了,她送给我一把精美的伞,至今我还保存着。这一年清明
6
时节,我以为会看到妹妹,谁知她已经去了美国。我的心里自然有一丝遗憾,还有一点挂念。不知道美国的月儿是否能带给她故乡的信息呢?她是否也会想起这块纯朴的土地呢?
关于故乡,也是有这样的一些记忆。其他的,让它们永远躺在我心灵的深深处吧!
2017年家乡印记书信【篇二】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今天,我终于有机会回故乡了。我坐上了飞船,起飞了。
一路上,我发现家乡的变化很大。本是黑得墨水一样的小河,现在已经变得清澈见底了,许多小动物在小河里安了家。再看看马路上,飞船、汽车在飞快的行驶,马路上却一尘不染,看来家乡的环保也更近一步了。要是以前的话,马路上肯定是灰尘在漫天飞舞了。路上的行人都呛着了。家乡变得更美了,没有臭气熏天的河流,没有垃圾,没有灰尘了。这些都让我更加喜爱这片美丽的故土!
7
到了,我小时候上学的地方。当我来到母校的大门时,我的眼前似乎又浮现出那熟悉的背影,是那慈祥的老师在教育我们。从大门望去,我们的母校变了,变得更漂亮了。一座座崭新的教学楼拔地而起,操场变大了。我一眼就望见那棵雄伟的凤凰树,他魁梧的身躯曾经为我们当过无数次猛烈的阳光,无数次风风雨雨。我们在树荫下,欢乐的玩耍。我想起我们小时候,那一张张天真无暇的笑脸,那一声声欢乐的笑声。那时候的我们是那么天真,那么纯真,那么可爱。
这次回到故乡,二十年不见的母校变化了不少,故乡也变化了很多。回到母校令我想起小时候的我们,令我更加怀念童年的时光和我的故乡,故乡于童年也令我难以忘怀!
更多相关书信推荐:
8
9
作文十:《家乡印记——雷东县钩沉》4800字
《家乡印记》
编者按:图读湛江几位采访骨干,钟情家乡山水风物,常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实地踏访,挖掘亮点,精心采写,图文报道陆续在图读湛江发表。
几位作者,都是湛江人,有的是市区的,有的是县城或农村的,但都在基层生活过,对家乡充满深情。参加工作若干年,岁月的风霜,在额头刻下刀痕一条条,也刻下了家乡哺育成长的印记,并铭记于心。
这组报道,有村名的溯源,乡村趣事,也有踏访观感。图文质朴,泥土味香。浓浓乡情,袅袅乡音,绰约乡姿,溢于字里行间,纯朴清雅,余音绕梁。
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雷东礼堂,采用中国古典重檐歇山式屋顶建筑风格,殊属可贵(黄观弟 摄)
建国初期,湛江曾有过雷东县,管辖东海岛、硇洲岛、东头山岛,后来又增加了南三岛,县人民政府驻东海岛东山圩。因县置于雷州半岛之东,故名。1958年撤销县建制,并入湛江市。
几十年过去,雷东县还留下痕迹?近日,约上几文友,实地探访。
雷东礼堂正门(黄观弟 摄)
雷东礼堂内,红五星和“实事求是”几个大字(黄观弟 摄)
雷东礼堂的主席台(黄观弟 摄)
维修中的二层高的雷东县政府办公楼(黄观弟 摄)
激情燃烧的岁月
1952年12月,国务院批准设置雷东县,后来还将南三岛(现坡头区管辖)和特呈岛(现霞山区管辖)划归雷东县管辖。1958年9月15日,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湛江地区正式撤销雷东县,并将雷东县并入湛江市郊区管辖,10月14日正式合署办公。
雷东县存在的时间不长,还差3个月才满6年。可正值“一五”计划(1953~1957年)期间,特色鲜明,弥足珍贵,值得我们挖掘。
——雷东县的人口与面积。雷东县设置初年,面积380平方公里,后来加上南三岛和特呈岛,总面积共502.2平方公里。据广东省民政厅公布的统计数字,1954年雷东县总人口107349人,其中男性59142人,女性48207人。面积约相当于徐闻县的三分一,人口也不多,与现在的一个大镇相仿。可这由五个海岛组成的县,自有特色。
——雷东县的干部情况。查阅档案,找到一份“雷东县人委会各部门干部统计数字”, 1957年12月31日填写的这个报表,真实反映了当年的干部状况。全县干部579人,共分13个系统,其中政权系统16人,政法系统25人,公安系统35人,工业企业系统11人,财贸系统261人,交通运输系统1人,农林水利系统73人,文教系统69人,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系统4人,供销合作社系统77人,人民团体系统7人。
财贸系统干部最多。当时的财贸系统,包括财政部门、税务部门、粮食部门、商业部门、城市服务部门、物价部门、水产部门、房地产管理部门和人民银行等9块。
——雷东县主要领导。我们在东山镇采访了几位老同志,光凭记忆,他们已记不清当时雷东县主要领导的姓名,几个人说的也不一致。后来还是从档案资料中,找到了答案。
雷东县的县长郑光民。广东省人民政府1953年8月7日,发给粤西行署的通知——“任命郑光民同志为广东雷东县县长”。1952年年底,国务院才批准设置雷东县, 8个月后省政府的这个任命,或是首任县长。
还查到了关于雷东县委领导分工的批复,是中共湛江地委1957年2月12日下发的:“由张建英同志负责全面工作,并任生产指挥部总指挥,指导全县渔、农业生产;郝维智同志负责农业,梁立同志负责渔业,其他常委按原分工不动”。这个批复内容丰富,既知道了县委领导的分工,也可看到当时的农业生产、渔业生产是最重要的工作,由县委主要领导负责,排在各项工作的前面。
——工资微薄,工作卖力。雷东县设置后的几年,恰是风风火火的三大改造和人民公社运动席卷全国之时,雷东县作为一个新设置的县,描绘蓝图从一张白纸开始,各项任务更是十分繁重。当时干部队伍的文化水平并不高,全县干部中,高等学校毕业的1人,中专毕业的27人肄业的2人,高中毕业的14人肄业的30人,初中毕业的47人肄业的148人;小学文化程度以下有310人,占干部总数52%。待遇并不好,工资微薄。但他们激情满怀,干劲冲天,工作十分积极。
踏访那天,我们在东山镇党代表工作室,与91岁的离休干部唐太生老人聊了开来。唐爷爷是东海岛文参村人,十四五岁就参加打游击,1947年2月入党。后来一直在镇里工作,负责民政事务,1990年9月,64岁时离休。他说,1952年土改结束后,组织安排他到东简镇工作。当时的待遇:每月粮票40斤,工资6元,到群众家吃住,每月交部分粮票和3元当伙食费。工作无日无夜,条件差,待遇低,但大家劲头很足,一心扑在工作中。回忆起那段峥嵘的岁月,这位70年党龄的老同志,依然激情满怀,眸子里露出光泽。
1958年12月,雷东县南三人民公社荣获“国务院奖状”—— 奖给农村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广东省雷东县南三人民公社,有**总理的签名。这张奖状,是雷东县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的见证。
几十年后,回顾雷东县这段历史,麻章区(曾管辖东海岛)在1988年的一个报告写道:“1952年至1958年设置过的雷东县,曾经对发展生产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起过积极作用,在当地群众心眼中仍留有一个较好的形象”。
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雷东县干部职工宿舍,还在居住(黄观弟 摄)
这棵龙眼树种植于雷东县办公楼兴建前,树围:地面处2.6米,半人头高处1.95米(黄观弟 摄))
这棵龙眼树种植于雷东县办公楼兴建前,树围:地面处2.6米,半人头高处1.95米(黄观弟 摄)
雷东法庭(现边防所)内的古龙眼树,保护得很好(黄观弟 摄)
音符凝固待辨析
都说建筑是凝固的音符,细心观赏和揣摩,可还原其旋律,赏析其音韵。雷东县的旧址在东海岛东山圩,这里原来并不是县治,只是古圩。新设置的县要在这里办公,得有建筑物配套。
实地踏访雷东县原址,寻找旧迹,拾取碎片,发现了不少亮点,残存的物件,闪烁着往昔的光辉。
——雷东礼堂。也即雷东县党校礼堂,位于东山镇海天路和湛林路交汇处,雷东县设置后建筑的,东海岛区划调整的重要产物。曾是东海岛重要的政治中心和群众活动中心,举行过众多在东海岛发展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会议和活动。1977年至1981年,雷东县礼堂成为中共湛江市委党校的培训场所。目前已被列为湛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踏访时我们看到,礼堂破残,墙体斑驳,灰砂脱落,红砖裸露,大厅的固定座椅也拆除了,冷落萧条。但细心观赏,礼堂的框架和概貌还可看得出来。
该礼堂造型独特,外观醒目,采用了中国古典重檐歇山式屋顶建筑风格。当时是中苏关系的蜜月期,全国崇拜“老大哥”,建筑风格一边倒,设计者能突破时代束缚,殊属可贵。
礼堂坐西向东,从外表看,似是三层,其实是一层。现场测量,建筑面积长26.65米,宽13.35米。礼堂内大厅(未含主席台),长17.4米,宽11.75米。主席台与礼堂的地板一样,也用方砖铺设,长8.1米,宽4.05米,高0.6米。礼堂内有固定座椅17行,分成两列,中间是通道。每排座椅可坐18人。固定座椅共可坐306人,座椅的后面和左右两侧,还可加几十个临时座位。
礼堂的采光透气十分讲究。正门两侧各有窗口1个,左右墙壁各有窗口8个,高层两侧各有窗口10个。进出方便,疏散通畅:大门1个,侧门2个,宽度均1.58米。主席台后面左右两侧,还各有一个小门。
——雷东县政府办公楼。就在礼堂东侧几十米处,坐向与礼堂一样,也是坐西向东。二层高,建筑面积长13.5米,宽10米。一楼一厅两房,正厅经丁字型的楼梯上二楼。楼梯共21级,宽1.2米,楼梯转弯处净高0.88米,这处还是贮物间。二楼左右两间房对称,均长7.5米,宽4.2米。这2间面积均31.5平方米的房间,一间是县领导的办公室——当时县长一正三副,放着几张办公桌,就在这里办公;另一间应该是小型会议室。办公楼正门宽1. 8米,高2.4米。另有一个后门,宽0.88米。经办公楼的后门步入礼堂,十分方便。
——几棵老树。在雷东县政府旧址,有几棵有来头的老树,据东山圩长者介绍,是建筑物落成之前种植的。可礼堂和办公楼东侧的两棵龙眼,在2015年10月初的“彩虹”台风中,惨遭摧毁,折断后留下的树头,年轮清晰,但已干枯。
礼堂之南,原来是雷东县的法院,后来划给开发区边防派出所。这个院子有了新的建筑,围墙也筑起来了。围墙内有三棵龙眼树,一棵木菠萝树,照管得很好。
那天,东山镇两位老干部带着我们,到围墙内辨认古树。我们丈量了树围。3棵老龙眼树,枝叶茂盛,树围、树高和冠幅相差无几,其中一棵的树围:地面处3.0米,半人高处1.95米。那棵木菠萝树有点儿特别,离地面约1米高处分叉,一粗一细。树围:地面处2.8米,粗的树叉2.4米。木菠萝老树,根深叶茂,长势依然旺盛,给庭院营造了一片绿荫,树上还挂着菠萝蜜呢。经测量,冠幅12.3米。
雷东县政府的旧址,还有干部职工宿舍,在雷东县人民法庭(现边防所)的南边,现在还有干部职工居住;在礼堂和县政府办公楼之北,一路之隔,有建县后办的“雷东师范”(现在是湛江开发区职业中学分校)。雷东县时期的主要建筑物,都在这块长方形的区域中。虽是空地兴建,但紧挨东山圩,交通便捷,方便百姓。现时东山街道办的院子,与雷东县政府旧址相邻。
雷东县撤销后,雷东礼堂一直在使用,成为干部群众集会和观看演出的场所。一直用到1999年,当年东山镇的人大会,就在该礼堂召开。县政府办公楼,后来交给镇文化站用,作为镇的文化室。再后来,镇农科站也搬进这里办公。
目前,县政府办公楼维修工程,正在加紧进行,按修旧如旧的方案,用钢筋水泥换下旧木梯,更换门窗,批荡墙壁,可望在最近完成。雷东礼堂的维修方案已制定,维修工作也将开始。
昔日的“雷东师范”时下是开发区职业中学分校
91岁的离休干部唐太生爷爷,讲述当年雷东县的故事(黄观弟 摄)
在雷东县法庭(现开发区边防所)前,东山镇91岁的离休干部唐太生爷爷,述说雷东县旧址(常盛 摄)
五十年后细思量
半个世纪之后的雷东县旧址,实地踏访,虽时过境迁,但风物犹存,思考启迪不少。
——东海岛的位置十分显要,为历来的统治者所重视。东海岛是湛江市的外围和屏障,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清雍正十年,将设在旧县的湛江巡检司迁往东海岛,后又将雷州守备合并移东山圩,改名东山水师营,设兵249名,哨船10艘。这是为了强化政权,稳固江山。建国初期,在东海岛设县而治,大岛带小岛,对于巩固国防,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意义重大。
海岛偏僻,交通不便,海岛工作的这种特殊性与陆地不同。东海岛是全国第五大岛,广东省第一大岛。设置雷东县,县治在东海岛,海岛工作单独指导,强化行政管理,提高效率,应该是十分有利的。
——建国初期,对县建制的有益探索。湛江地区在建国后的十年内,除设置雷东县外,还设置了雷南县(徐闻县与海康县南渡河以南的南兴、东里等地合建雷南县)、雷北县(遂溪、廉江及海康北部合并而成),设置“三雷”建制县,似是当时行政区划工作的一种构想。但雷南县存在时间不足3年,雷北县更短,2年后就改名了,均是1958年才调整设置,3年后就恢复了原来的建制。设置雷东县较早,存在的时间长些,也只有6个年头,就并入湛江市郊区了。
“三雷”的县治,只有雷东县是在空白之地兴建,因而留下的遗址更显珍贵,是建国之初的经济实力和管理理念见证。
——适应时代发展,海岛融入大陆,更有利发展。雷东县撤销后,这块区域先后由湛江市郊区、麻章区管辖。东海岛东北大堤于1958年9月动工,1961年2月基本建成。东海岛与陆地连接了起来,不再是孤岛。1992年成立了东海岛经济开发试验区。后来,东海岛成为湛江开发区的新区。这几年,东海岛上了钢铁、石化等大项目,经济建设日新月异。原来的雷东县尤其是东海岛,承接着大工业的落地和拓展,已成为湛江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雷东县”情结不变。雷东县撤销后50年,当地干部群众十分怀念这段不平凡的时期,多次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恢复雷东县建制。查阅档案资料,笔者看到几份不同年份向广东省政府申请恢复雷东县的请示,最近的一次,是1998年初麻章区政府向湛江市政府递交的《关于恢复雷东县的请示》,该请示市政府同年6月向省政府递交,尽管最后没有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