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失独者之痛》4800字
尊与卑在相遇之前就有了天然的划定。
位于北京海淀区知春路的国家人口计生委人民来访接待室,入口被树丛巧妙遮蔽。在这个路人一不留神就会错过的院落,100多个失去了家中唯一孩子的父母,几乎是以俯叩之姿,从树丫的缝隙间低眉顺眼钻入。
6月5日一早,他们通过网络商议,从各省市联合来京,向国家计生委申请补偿。
“在人生步入中老年的时候,孩子却不幸离开了我们……我们一天天地老去,谁为我们养老送终?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个孩子,同时也失去了生命的传承,失去了生活的依靠,失去了精神的寄托,失去了最基本的赡养保障。”申请书后,有一千多个失独者的签名。
“失独者”是外界对因各种原因失去独生子女的父母,较多采用的统称。但在这个群体内部,他们多互称“同命人”。
接待室的金色牌匾清楚告知:接待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8:30-11:30,周六、周日休息。在这个周二上午,计生委没有回音。而可以想见的是,从下午到次日凌晨,上访行动也不会得到任何答复。
父母们在没看到结果前不打算离去。但他们入住的宾馆和所属各地方计生委已经得到通知:前者不得继续接待,后者火速来京领人。
深夜1点,接待室没有关灯,也没有关门。外面多了几辆警车值班。呜咽之声断断续续,飘入北京初夏的夜空。
过不去的坎
生不逢地,死不逢时。
在这个实行计划生育的独特国度,已经有上亿的新生儿降临,他们从来没有兄弟姐妹,其中一部分又因天灾人祸,未尝尽人生百味,便先于父母离世。
在遭遇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灭顶之灾前,这些父母大多经历过上世纪50年代的经济困难、60年代的“**”浩劫、70年代的上山下乡、80年代的一胎限制、90年代的分流下岗。在遵照国家政策多年之后,唯一的孩子突然离开,他们发现自己的人生已然从主流中掉队,亦被国家政策所遗弃。
“我们对得起这个国家,你让我们做什么我就做了,结果最后还成了维稳对象。”在上访现场,一位失独妈妈对本刊记者说。
表面上看,没有孩子是失独家庭和普通家庭的唯一不同,但实际却是,没有孩子,两种家庭在任何生活细节上都迥然不同。一个三口之家,失去年纪最小的人口,从此不啻灭门。
独生子女意外伤亡导致计划生育无后家庭的产生。学者王广州等根据计划生育政策历史将无后家庭定义为:“年龄在49岁以上﹑只生育过一个子女﹑现无存活子女”的家庭。
由于没有孩子,计划生育无后家庭也可以称之为计划生育“空巢家庭”。
“孩子是中国父母的希望和保障,所以中国人把儿女看得比天还大。”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说,一旦独生子女家庭失去唯一的孩子,父母的养老送终便是无解之题。“失独甚至引发一种连锁反应,物质不能弥补。夫妻之间会互相埋怨,感情可能就破裂;悲恸摧毁父母身体,家庭可能就瓦解。独生子女家庭本质上是风险家庭,因为总有一个风险比例,让他们中的一部分将来成为失独家庭。”
2008年的汶川地震使中国集中出现了一批失独家庭。因为每年都去灾区慰问,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和北川中学校长刘亚春成了老朋友。那场地震让后者成了当地抗震救灾的模范典型,但也让他成了一个失去妻子的丈夫和失去儿子的父亲。
不管何时,于丹去办公室找刘亚春,都是看到他脸上嘻嘻哈哈,但却是一根接一根地抽烟。有次,于丹无意中瞥见,报纸下搁着一本名叫《父爱》的书。她才发现,几年过去,刘亚春的内心一直没走出来。
“失去父母的孩子可以长大,但失去孩子的父母是怎么都过不去的。”于丹说。
穆光宗曾对辽宁省辽阳市自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的死亡人口数据进行过统计分析。在0-30岁的295名死亡人口中,0-10岁的死亡人口比重为16.27%,0-15岁的为26.44%,18-30岁的高达66.44%。当最后一种情形不幸发生,孩子的母亲通常也过了生育年龄,情非得已,多数人只能放弃再生育。
无论什么原因,一旦再生育失败,失独便成为中年父母们不可逆转的伤痛。他们要么不愿意出门,要么不愿意回家。
“你能想象么,我们除夕一起去洗浴中心过的年。”一位上访的妈妈说,“人家过节,我们躲劫,劫难的劫。哪里没有鞭炮声,我们就去哪里。”
“正常人永远理解不了我们。”不止一个父母表达了这个观点。听起来像是对计生委的无动于衷给出解释,也像是对素昧平生的来访者礼貌地告以非充分信任。
为了逃避有关孩子的一切邻里家常,一些失独父母成为流动人口,他们切断与亲朋的联络,找到一个陌生地方苟活。进养老院、上手术台,他们都找不到儿女为自己签字。部分失独的爸爸抛下失独的妈妈,另辟一段婚姻,只为不让自己无后。
生活没有按下停止键,但按下了静音键。不带商量,不带迂回,孩子就这样走了。所有的喧闹、忙碌、紧张、困顿、压抑、隐忍,连同它们所换回的那种叫天伦之乐的美好,一并消失了。
无果的诉求
上访人员呈秉国家计生委的这份《关于要求给予失独父母国家补偿的申请》共4000字。
他们的诉求是:希望得到相应的经济补偿,由政府给失独者提供集中的廉租社区;希望相关部门出台相应的制度和法规,明确管理失独群体的机构,让失独者知道出了问题该去找谁。
对于补偿金额,父母们给出了一个供决策部门考虑的计算公式: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上年)×(全国平均寿命-孩子成活年龄)÷2。
“这就等于如果孩子还在的话,可以给这个家带来的收入。”一个妈妈对此作了解释。后面除以2,是因为父母要分开计算。因各地收入情况和孩子死亡时间的不同,这个算式的结果,少则30万,多则50万。
他们悉心记下新闻中的数据,在《申请》中进行了自己的演绎。2011年4月29日,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曾表示,全国无户籍人员大约130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1%,大部分是因超生未上户口的人员。
“根据这一数据推算,”《申请》中写道,“即使按保守水平每名超生儿须缴2万元计,根据相关法规收取的超生罚款总数就高达2600亿元。将征收的社会抚养费用于补偿失独家庭……才能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但对这一设想,穆光宗直言可笑。向二胎以上家庭征收社会抚养费,他首先就反对。“现在还征收社会抚养费本身是错的,有的家庭甚至被征收100多万。用错的事情弥补另一件错的事情,就错上加错。”
一切始于新华社在1980年发表的中国人口发展进程百年预报。按照中国当时的生育水平,2000年中国的人口要过14亿,2050年将达到40亿。
当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为达成“争取在20世纪末把全国人口总数控制在12亿以内”的目标,“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独生子女时代的序幕由此拉开。从另一个侧面来看,国家发展风险的降低,由家庭发展风险的提高作为代价。
计划生育32年,除了近年刚开始实施的每月100元“特别扶助金”项目,失独家庭得到的政策保护为零。尽管失独问题由来已久,理论上从实行计划生育的第一天起就开始伴生,但对计生委而言,它似乎还过于崭新。
一名来自宜昌的母亲向记者出示了当地计生委在2009年《致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家庭朋友的一封信》,对信中措辞,她极为愤慨—您有幸成为首批享受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奖励政策的朋友,在此我们表示衷心的祝贺!
她在“有幸”两个字下画了两条波浪线,在“衷心的祝贺”下打了五个圆点。“难道我只生一个孩子,是为了享受你这份奖励?”
她回忆说,发放扶助金当日,所有失独父母被安排在仪式现场披红挂彩,任人拍照。
多年接触国家计生委,穆光宗感觉官方对失独问题的态度仍“不太明朗”。“他们当下的工作重点还是生育控制,而不是生命关怀。”
两天一夜的等待,最终换来5名父母代表与国家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的一次不公开座谈。计生委承诺,三四个月内,研究出一个“制度框架”。随后,全部上访人员在6月6日夜晚被其户口所在地政府人员成功领返。
没有人从这里带走任何实质性政策答复,更没有人有机会递交他们事先准备好的“请求人民法院依法对国家计生委行政不作为事实进行处罚”的诉状。
父母们唯一能做的,是又一次弯着脊背,从院门外的树丫间钻出。
自救之困
眼下,媒体报道中广为流传的数据是“我国每年新增7.6万个失独者家庭,全国超过百万”。但在学界,从未有过一次对这一群体数量的科学计算。而国家计生委,在本文截稿前,亦未对我们包含这一问题在内的采访提纲给予答复。
“数据很难获得,大致的计算有上百万。”穆光宗说,“但这个数字很保守很保守,而且还在累加的过程中。除非老人去世,家庭解体,不然失独者会越来越多。”
23岁的白露是北京房山人,去年12月,她的母亲因病离世。为排解哀思,白露用自己的QQ专门建了个群,让素未谋面但都失去了一位或两位双亲的孩子互相慰藉。当看了失独者的相关报道,把自己加进了一个失独QQ群后,她的脑中出现了一个闪念:若把这两个群结合,按照地域就近重组新的家庭,让孩子有新的父母,父母有新的孩子,岂不善莫大焉?
设想很快在两个群中同时发出,但不料在失独者的群里,她遭遇了排斥。“小孩子的梦话。”有人回复说。
“可能还是怕受伤,怕被骗。”白露分析,“失独家庭已经再经不起任何波折。”
在发现白露不是失独者后,群里的父母要求她立即退群。
现任《北京文学》社长兼执行主编的杨晓升在10年前采访了多个失独家庭,写出长篇报告文学《只有一个孩子—中国独生子女意外伤害悲情报告》。里面第一个案例,便有类似的情节出现。
因为一场车祸,北京的张立军夫妇在1999年失去了17岁的独生女儿。两年后,他们在一家饭馆发现了一名和女儿外形酷似的女服务员。听二老含泪讲出悲伤,女孩说,要不,我给您俩当孩子?
像一切出现重大转机的故事那样,张家再尝人间甘霖。夫妇俩对女孩百般呵护,衣食住行的规格与女儿生前等量齐观。女孩也感受到了来京之后从未有过的温暖,爹前妈后叫得亲切。
不过,张立军的妻子完全将这个女孩看成了女儿的再生,其一举一动都要被她拿来与女儿对比。女孩毕竟生长在农村,书也只读到初中,妻子越比,越觉得女孩哪方面都不如女儿。
夫妻为此矛盾频生,女孩都看在眼里。终于有天,她出门前给夫妇俩留下一封信,然后再也没回到这个家。
11年前的这场真实的民间失独自救,最终以失败收场。对传统的、遭遇了精神重创的中国父母而言,通过领养等方法重组家庭时所面对的困境,可能并不亚于消极的固步自封。
至今,杨晓升这部报告文学的单行本也没有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公开发行。在国家计生委的干预下,已经印刷完毕的新书被迫封存。“计生委提出,这跟他们的宣传口径相左,但中宣部把这本书调来看过,没觉得有任何问题。”杨晓升说。
他在这本书的采访札记中感慨:“从力学原理上讲,三线三点所构成的几何结构由于三点的互相支撑成为一种最稳固最稳定的结构。但在我看来,这也是最脆弱最不牢固的结构,因为一旦失去其中一点,这个结构的稳定性便不复存在。”
如这场无疾而终的发行一样,两天的北京上访,就像一场被迅速抹平的意外。回到各自家乡,父母们又开始了空洞、失真、缺乏时间感的生活。
有父母坚持把孩子的骨灰放在家中,但同时,他们又须小心翼翼,避免睹物思人,让情绪被某个机关再次触动。
“残疾人、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有政策照顾,就是不照顾我们。其实我们才是真正的空巢老人啊。”一个父亲说完,脸上出现稍纵即逝的微笑。他们普遍不愿意公开姓名,微笑就如临场抓来的掩体,好盖住漫过他们心头的愤恨和尴尬。
穆光宗从这样的故事里看到了国家安全危机。“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但不是一个人口强国。”他说,“因为我们的人口结构非常脆弱,独生子女兵比例很高,国防人力资源后继无人。想一想,到2050年中国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是老年人口的话,那谁都敢欺负你。”
(应采访对象要求,白露为化名。)
作文二:《救助失独者》3300字
“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更加衬托失独群体晚景的凄凉,而在政府一系列“暖心”行动中,仍有诸多难题待解。
离中秋节不到5天,北京新希望愛心家园,陆陆续续有失独老人从里面出来。50多岁的潘红,手里提着一盒家园发放的月饼,脸上难掩一丝欣慰。
潘红认为,礼物并不贵重,却意味着他们并未被忽略。
因各种原因失去独生子女的父母,正在进入公众视野。为了帮扶失独老人,北京、重庆、陕西等多省市,陆续出台相关措施,在政策、经济和情感多个层面,加大对失独者的关注和帮扶,力图解决他们面临的生活和心理难题。
暖心计划
中国有多少失独家庭?目前尚无确切数据,但此前有国内媒体和专家推算,全国失独家庭已超百万,且每年新增失独家庭7.6万个。
这个数字开始引发担忧。失独父母的暮年,将于何处安放?
家住北京通州的刘苗的母亲是失独群体中的一员。
4月8日,还在休婚假的刘苗突发心脏病猝死,没有留下一句话。他的母亲至今仍不敢相信,年仅25岁的儿子说没就没了。
空荡的房间内,母亲翻看着刘苗的相册,她说,“想起儿子,总有流不完的眼泪。”
针对失独家庭,北京已展开救助。自2008年开始,北京市政府给予死亡的独生子女父母每人每月200元,直至其亡故。今年6月,由市政府全额出资推出的“暖心计划”将为北京失独父母购买养老、医疗及意外保险。2012年投保7746人。
除了经济上的帮扶,还有精神上的抚慰。9月20日,北京东城区建立首个失独家庭心灵家园。街道在1500平方米的文化服务中心,为失独家庭专门开辟心理咨询室以及文体活动课程,还发放了包含7种险种在内的“暖心卡”,帮助他们宣泄苦闷、走出阴影。
西城区展览路街道3年前联合辖区内的失独家庭组建“新希望家园”,作为北京首家针对失独老人的社区服务场所,他们试图通过整合社会资源、部门联手,共同帮助失独者走出心理困境。
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前理事长苗霞曾两次赴“新希望家园”视察工作,并给予较高评价。“内置设施十分‘家庭化’,为失独老人提供做饭、休闲、娱乐等活动场所。”
其实,扶助失独家庭的政府行动可追溯到10年前。2001年底颁布的《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27条明确规定: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必要的帮助。
但这个“必要的帮助”是什么,由谁执行,怎样实施,并未提及。那时也无全国性的政策出台。
直至2007年,由国家人口计生委和财政部联合出台《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女方年满49周岁、失去独生子女的父母,按照规定可以每人每月领取不低于100元的扶助金。至此,对失独家庭的扶助政策推广至全国。
“政府扶助政策不断调整、细化,说明这个群体越来越受重视。”苗霞自2002年开始,一直关注失独者。自1988年开始从事计生工作,她对政策的变化有着切实的感受。
救助之困
除参照国家实行的特别扶助制度最低标准,重庆、陕西等省市已走在扶助行动的前列。
9月19日,陕西人口计生委宣布,自10月起,失独农村家庭一次性补助2万元,城镇家庭3万元;而失独家庭夫妇年满60周岁,农村每人每月可领取800元,城镇1000元。
在重庆,一些尝试也在进行。2008年开始,重庆市规定凡失独家庭女方年满49周岁,父母双方每人每年可领取3120元。目前,关于失独者申请公租房、医疗保险报销等优惠政策,重庆市计生委也已向市政府提交建议。
此外,重庆市人口计生委相关负责人还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重庆市通过整合财政、税务捐款及企业用款,设立生育关怀特别基金,不仅针对失独家庭,而且对计划生育问题家庭,也给予了一定的帮助。现有针对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专项资金共计3000多万元。
除了经济上的帮扶,重庆还建立了真情联谊会,并在几年前由北碚区开始试点,通过联谊会将失独家庭组织在一起,开展各种活动,丰富其精神生活。
扶助力度在逐渐提高,失独老人仍需面临现实困难。
失独之初,父母更多是心灵上的悲痛。几年后,随着年事渐高,养老、医疗、住房等更为迫切的现实问题逐渐凸显。
60岁的西安单身失独老太高宝萍,背负着患癌女儿治病留下的17万元外债,女儿走后,她至今仍居无定所。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她身边有十几位失独老人,有三成老人自己无房,或住在危房。
是否把失独家庭纳入廉租房、公租房的考虑对象,或者提供专门的失独养老公寓,是全国性的问题。
另一些情景也颇让人尴尬,年纪大一些的失独父母入住养老院或住院治疗,均需子女签字,如果没有,则需所在街道或工作单位提供的相关证明。据《中国新闻周刊》多方了解,大部分社区或原单位,都无承担这项职责的部门。“这需要承担一定责任,但是目前没有专门对口的部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社区负责人说。
重庆市计生委曾对此做过一些尝试,却面临困境。比如,养老、社区服务归民政部门管,医保归卫生部门管,而住房则归国土部门管,计生委无法单方面出台一项政策,涵盖失独者的多方面需求,均需政府其他部门的配合与支持。这一问题在全国范围存在。
另外,失独扶助条例还存在不够透明、不够细化的现象。多位失独父母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自己并不知道国家有针对失独家庭的扶助金政策,所在街道办或居委会也并未通知其领取。
“国家出台扶助制度之初,只在计生系统内部执行,并未向社会公开宣传,导致某些地方基层单位及失独家庭并不知情,未享受到优惠。”苗霞说。
国家及各地陆续出台的扶助政策中,均设置了年龄条件。比如女性49周岁节育期,或男性60周岁丧失劳动能力期。苗霞认为这种一刀切的分法也有不妥,“对一个48岁就无法生育的妇女,或者60岁前就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他们该怎么办?何况,年龄介于40岁至60岁间的失独人群,占相当大比例。”
失去独子后,大部分家庭考虑继续维持。如果年龄或经济条件合适,有人考虑再生育或再领养。即使这样,也将面临新的困境。
50多岁的陕西人张怀宇在孩子去世后的第三年,和丈夫收养了一个女婴。奶粉费、保姆费每个月就要花掉两千多元。她算了算:老两口60岁时,孩子四五岁;70岁时,孩子才十几岁。“这一生,我们是享受不到她的赡养了。这就是命。”
失独暮年
孩子去世后,重庆老人陈茂虎逐渐淡离了曾经的社交圈。因为和同事、朋友聚会,他们都会谈到自己的孩子,陈茂虎听着心里不舒服。即使有人好心相劝:没有孩子也好,可以把精力集中到别的地方。他觉得,这种劝慰有些可笑,但也无奈。
逐渐被社会边缘化、标签化,《中国新闻周刊》在接触多位失独者后发现,陈茂虎的孤立代表了失独人群的普遍心理转变。
“对于‘失独’这个称谓,实际上我们也很痛苦。就像癌症病人,虽然得了病,但并不愿被称为‘癌症患者’。”陈茂虎说,这个称谓,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心理上的伤害。
上世纪80年代,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公开信》提出为达到“争取在20世纪末把全国人口总数控制在12亿以内”的目标,“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数以亿计的家庭响应了国家的号召。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家庭因故失去独生子女,失独成为现实问题。
一位失独父亲说,对一个家庭来讲,如果有两个孩子,一个出事了,至少还有个替代,作为精神支柱支撑这个家。但只有一个孩子的话,如果出现不测,这个家将完全塌架。
重庆社科院博士钱明亮表达了不同看法,他认为“现在的问题是,这些家庭被贴上‘计生家庭’的标签。难道有两个孩子的家庭,就没有风险和困难吗?”
面对相似的境遇和家庭风险,失独者往往互相抱团。而类似的养老诉求,也将同病相怜的人凝聚在一起。
“某种程度上,彼此情绪的传染并不利于失独者走出创伤”。钱明亮指出,群聚有时反而会加剧问题,造成心理暗示,使失独者更加自闭,难以融入社会。
在钱明亮看来,情感陪护的重要,并不亚于物质帮扶。“依赖子女,是欠发达国家的表现。仅靠政府,工作没办法做好。”
他提倡发动民间组织,动员全社会共同帮助失独老人。“未来,失独者的养老问题将不再依赖单个家庭,而是建立在社会化的养老服务体系之上,以满足老年人家政、生活照料、医疗培护、情感抚慰等多方面的需求。”
作文三:《失独者家庭》3100字
“与死亡俱来的一切,往往比死亡更骇人:呻吟与痉挛,变色的面目,亲友的哭泣,丧服与葬仪……”(弗兰西斯·培根《论死亡》) 世上有一群父母,或许比谁都明白英国哲人培根的话。他们的年龄大都五十开外,20多年来,和自己唯一的子女快乐地生活,正当他们幸福地为孩子购置新房、准备嫁妆的时候,一场意外却夺走了孩子年轻的生命。他们由此陷入常人无法想象的痛楚当中:年龄太大,他们再次生育几无可能,每到合家团圆的节日,为免触景生情,他们只好躲亲避友;但儿女的音容几乎每时每刻都历历在目,这让他们总是眼含泪珠。他们自称为“失独者”,垂暮之年的他们,余生该如何度过? 除夕风雪夜 ——别样的团圆 2012年1月22日,除夕。北风正劲。南昌当地的天空灰蒙蒙的,一场飞雪就在眼前。这时,在南昌市郊的莲塘公墓里,传来了一对夫妇的哭声。 在墓园哭泣的,是杨维国、蔡丽夫妇,当时,风雪无情地拍打着他俩,但他们似乎忘了严寒,蔡丽扑在女儿的坟头,对着地下的孩子哭诉:“今天过年了,我们吃年夜饭你吃一点啊。”去年3月5日,一场车祸让夫妇俩永远失去了当时正在江西财经大学读研的23岁女儿杨菲。 白发爬满了这对夫妻的双鬓。丈夫曾两次试图自杀,都被妻子拦了下来,“他每天都喊着女儿的名字,有时激动地敞开衣领大叫,一次想从楼上跳下去,一次又把菜刀架在脖子上,我撕心裂肺地劝他,‘你死了,我可怎么活’?” 生活也变了。原本三口之家一起逛的商场,夫妇俩再未踏足;原本合家团圆的节日,夫妻俩却逃避亲友,“一见到别人家的孩子和父母快快乐乐地在一起,情绪就控制不住了。什么饺子、汤圆,原来都是我们喜欢吃的,但现在再也不吃了。” 老年丧子,人生之大不幸。这样的大不幸总是无情地在人世传递。江西九江的廖先生也有一位漂亮聪明的独生女儿“小丫”。小丫从厦门大学毕业后,在福建一家外企工作,只一年就晋升为公司的中层。过年的时候,廖先生和妻子为女儿购置了一套新房,为的是等着以后女儿带男朋友回来时住。 可造化弄人,廖先生和妻子等来的却是噩耗。那一年清明放假,小丫早上还打电话和母亲问好,但晚上却传来单位的电话,女儿出车祸了,生命垂危。 死神最终不期而至,随后是妻子的寻死觅活,两个月的粒米不进,只靠在医院输液维持生命,丈夫将一家三口住的房屋出售,精神极度痛苦,却依然要在妻子面前假装坚强,有时候控制不住,就跑到屋外去流泪、狂吼……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在经历了丧子之痛后,一对对年逾半百的夫妇们开始在网络上寻找和自己一样的同命人,以求心灵的慰藉。他们在网上的昵称带着失子的悲伤,同样的命运也让他们愿意尽情地袒露心扉。趁着刚刚过去的五一节,网名为“倩影”、“往事回忆”、“小丫留住”、“坎坷”等的40多位暮年丧独子的父母通过网络联系,相聚在了湖北。“在别人面前,我们是两面人,总会显得坚强,但回到家后,深夜合上眼后,却默默哭泣。但面对这群兄弟姐妹,我们可以毫无顾忌地倾吐。” 精神折磨 ——压抑、自闭和尊严 事实上,除了失子之痛,其他精神上的折磨也让失独者痛苦不堪,普通人的一句不经意的话语或许立刻引来这些父母的怒目相视或者失声痛哭,他们的精神极度敏感和脆弱,睹物思人,极力躲避世俗人伦。 失独者在节日里恐惧一切聚会,每年到了春节,这些父母都如临大敌,他们或躲到人迹罕至的清冷山庄度过漫漫假期,或在洗浴中心一待七八天,无论亲朋好友如何请他们,他们都不愿意出来。碰到亲友结婚、做寿、给小孩摆满月酒时更是如此,他们往往会将礼金奉上,但从来都不会去参加婚礼。睹物思人、触景伤情。他们自称是精神残疾者,今生不可治愈。 孤苦伶仃 ——丈夫离他们而去 他们也曾想过用人工的手段再次进行辅助生育,但这样的方式却常常被他们自我否定,“有这么多钱去生小孩吗?即使能生下来,我们还有精力去抚养他吗?他的身体发育可能和正常孩子一样健康吗?”他们时常这样扪心自问。而前不久发生在广州的一出悲剧再次让有这样想法的失独父母踟蹰不已——在失去长子后,50岁的文姨与刘叔耗费12万元通过试管技术再次当上爸妈,在生下一对龙凤胎、含辛茹苦地抚养了10载后,夫妇俩却因长期精神压抑选择了轻生。 精神的痛苦往往带来生理的疾病。在这次有40多人参加的失独者父母聚会中,只有1/4是男性,“老怪”说:“这年头,丈夫能带着妻子一起出来聚会,就已经很不错了。我们回家还能和老婆倾诉,但她们回家,就真正是孤苦伶仃一个人啊!” 在经历了失子之痛之后,很多妇女都失去了丈夫。她们的丈夫或承受不了巨大的痛苦,不久就身患重病,离妻子而去;或者是离家出走,自此杳无音讯。来自甘肃天水的女士“坎坷”说:“我的网名叫坎坷,我的一生也是如此坎坷,我今年48岁,我的儿子在21岁的时候,在大学宿舍里突然晕倒,永远地离开了我,我当时还可以生育,但我的爱人却得了尿毒症,我爱人的最大心愿,就是能够看到儿子大学毕业,但他的心愿却没能完成,如今,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有尊严地活着,有尊严地离开这个世界,不要在医院做手术时,没有人来给我签字……” 唯一愿望 ——建独立养老院 “梦在天堂”:我来自福建三明,2002年,我的丈夫因为重症肝炎去世,当时儿子才11岁,没想到当我把儿子养到21岁时,我的儿子遇到车祸。与别人一起摔落到了河里,我的儿子救了两个人,就再也没有从河里上来。每年春晚,节目都很关心儿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我们这些没有儿女的空巢老人,谁来关心啊?(泪如雨下) “荆棘鸟”:我来自四川德阳,儿子刚走了1年,真实的心情其实很不好。但是在外人看来,我似乎什么都不缺,是那样成功,那样风光。我前年被评为四川省的三八红旗手,去年又被评为“巾帼英雄”,我又是高级工程师,但是,孩子没了,什么都没有了。(痛哭不已)我想着,根本没有谁来为我们送终啊,我们希望晚年应该有一个保障。 “倩影”三年前就开始建立全国失独群体的QQ群,三年下来,QQ群由一个变成了三个,群员的规模也超过1000人,“倩影”说,现在群员的共同愿望,就是建立一个属于失独群体自己的养老院,因为只有这些失独父母待在一起,他们的心理才没有芥蒂,并且能够互相帮助,“其他养老院的老人都有儿女,入院时,儿女要签字成为老人的监护人,儿女们也会时常来看望老人。我们一方面进养老院时,手续上会遇到问题;另一方面,看到别人的儿女来看望自己的父母,我们情绪上受不了。” “老怪”说,他希望建立这个养老院,就是希望这个养老院成为他们这些暮年丧子者养老送终的所在,“我们不可能同时生病,总能够有健康的人来照顾那些生病的人,我们这群人,所有人都是病人,所有人也都是医生,我们痛苦时,只有跟我们一样的同命人,才能劝住我们,我希望政府能够考虑到我们群体的特殊性,我们自己也愿意出一部分钱,来建这个养老院。” 但是,全国暮年失独的家庭到底有多少?目前我国还没有进行过详细的数据统计,只能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卫生部此前发布的一系列统计数据进行推算。 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总人口约为134735万人,此前抽样调查则显示,2009年我国15~19岁年轻人约占总人口的7.17%,20~24岁的年轻人约占总人口的7.52%,25岁~29岁的年轻人约占总人口的6.48%,此前,国防大学教授刘明福曾估计,目前军队中独生子女率已经不低于70%,作战部队则超过80%。如果按照军队的样本来估计,我国15岁至30岁的独生子女总人数至少也有1.9亿人。另根据卫生部发布的《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所显示的该年龄段人口疾病死亡率来推算,15岁至30岁年龄段的死亡率至少为40人/10万人,由此估计,目前我国每年15~30岁独生子女死亡人数至少7.6万人,由此带来的是每年约7.6万个家庭的分崩离析,难以补救。
作文四:《观后感》4500字
—— 观影片《举起手来》有感
初四(一)班 李佳闫子
从 1937年起,中国人民就对小日本恨之入骨,他们烧、抢、淫、夺、无恶不作。上星期, 学校组织我们看了《举起手来》 这部电影,使我更加痛恨小日本鬼子, 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 中国人那种誓死卫国的精神。
《举起手来》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小日本鬼子想将国宝金佛头偷运出国, 但被八路军发现 抢了回来, 日本鬼子仍不肯放弃, 到石桥村进行全面搜查, 而最后呢, 当然是侵略者们:“ 举 起手来! ”
这部电影以众多巧合、夸张、讽刺为主,在幽默搞笑中揭露侵略者,赞扬中国人民的伟大, 爱国不分老幼, 有力出力有智出智。 其中使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两个双胞胎小男孩, 在鬼子的 酒瓶子里灌汽油,然后再扔一个蜡烛,使鬼子满嘴喷火 ; 在鬼子的水瓶子里撒尿,并放进去 一个蛤蟆, 使蛤蟆在鬼子的肚子里一直叫个不停; 在门里放老鼠夹子, 使鬼子满地乱跑 ……
看着电影心中也常想,如果我要是在那个年代 …… 我也能 ……
这两个小朋友的勇气和智慧的确让我们敬佩, 细想起来, 生在那个年代的儿童少年, 用勇气 与智慧与侵略者周旋, 用生命捍卫祖国的领土、 财富。 生在和平幸福中的我们又能做些什么 呢?作为当代青少年的我们, 虽然不需要冲杀战争, 但我们肩上的担子也并没有减轻, 我们 背负着振兴中华的责任和义务。
我们都知道,我国现在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生产力水平低, 要改变目前这种状况,我 们就应该学好科学技术知识,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所作为,才 能为建设祖国出一份力。
所以我们平时要严格要求自己,克服困难,不轻易放弃,一定要有 “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 行 ” 的勇气,当然,要学会灵活运用知识,打败侵略者。
朋友们,我们现在是不是应该振奋起来, 用我们独特的方式, 去建设我们的祖国, 让我们祖 国的明天更加美好!
另一种情怀
初四(二)班 唐玉婷
学校组织师生一起看电影,影片名叫《举起手来》 ,这部影片内容主要用诙谐、幽默的手法
揭示全民抗战主题,很有创意。
“ 举起手来 ” 读读这部影片的题目,就不乏趣味, 这一声喊出了中国人民的威武,喊出了中国 人民的愤怒, 喊出了中国人民击溃侵略者的决心和力量。 同时, 也能让人联想到不屈的中国 人民全民抗战的情形。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日军的铁蹄践踏中国国土时,他们大肆烧杀,国民血流成河,尸骨 遍地, 这些在许多影片中都能见到。 同是抗战主题, 这部影片最得意之处是用种种夸张的镜 头加以讽刺日军,不仅大快人心,而且能收到比斗争更好的效果。
影片主要以日军寻找佛像为线索, 由此展开了一步步的搜索与追踪, 引发了一幕与日军斗智 的喜剧。
说到斗智, 影片中有许多经典、 搞笑的镜头, 如当地居民把佛像藏在驴棚里,不巧被日军发 现,呆在驴棚里的驴仿佛也被当地居民反抗外敌的精神所感动,也担当起保护佛像的重任。
其中, 片中的两个机灵可爱的孩子也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 虽然两个孩子身上还带着天真和 稚气, 但面对凶残的日军,表现出的不是退缩和害怕,而是敢于面对的坚强。在智斗日军的 过程中,他们也不乏使用一些顽皮的手段,但这才真真正正的塑造出孩子的形象。
当然, 影片中有正义的, 也有非正义的, 每当看到中国人给日本侵略者俯首称臣的镜头,心 中就愤恨不已, 同样都是中国人, 为什么有的人为保卫祖国的疆土不怕牺牲, 就算战死沙场 也觉得死得其所。而也有些人, 招架不住严刑逼供,经受不住金钱与权势的诱惑, 甘愿受人 侮辱,结果只是遗臭万年,落个千古罪人的骂名。
所以, 我们每一个爱国的青年都应该学好自身文化, 明白爱国的真正含义, “ 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强则国强 ” ,把过去的屈辱牢记在心,培养良好的品格,树立远大的志向,为我国美好 的明天而奋斗!
一个喜剧背后的启示
—— 观《举起手来》有感
初三(一)班 辛丽萍
学校组织我们看了一场喜剧电影《举起手来》 ,反映的是日本即将战败撤退前所做的垂死挣 扎。
影片叙述了一个充满搞笑元素且寓意深刻的故事。故事大约发生在 1943年夏天,在世界反 法西斯的力量日益强大的趋势下,日本即将战败,在战败撤离中国之前日军进行了大扫荡, 准备将中国的一尊金菩萨的头像掠夺走。中国游击队得知这一消息后,奋力将金头像夺回, 交给一位农民,请他帮忙运出村子。
影片少了以往抗战片的沉重, 多了几分轻松、 搞笑, 但不失对侵略者的痛恨及对击溃侵略者 后的解恨与兴奋。
影片中描述了日本鬼子进村的过程及在村中所做的恶行, 还有就是老百姓及八路军智斗日军 的场景。 无一处不体现出日军的凶恶及中国军民的智慧和勇气。 虽然是以夸张的无厘头的手 法创作及拍摄,但在这搞笑的背后我们似乎可以看出点什么。
从 1937年的七七事变日军打开的中国的大门之后,便开始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他们疯狂地 占领我国广大地区, 实行残酷的 “ 三光 ” 政策, 使得中国人民置身于水火之中,但英勇的中国 人民决不屈服,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中国人民最终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 取得了八年抗 战的胜利。 但是我们不得不看到一个问题:日本为何侵华八年才宣告战败?原因很多, 其实 最重要的当属中国太落后了, “ 落后就要挨打 ” 这是亘古不变的定理。 从很多场景中可以看到 我们用的是驴车,日军用的是汽车; 我们用的是小米加步枪, 日军用的是大炮加飞机。 实力 上的差别用天壤之别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影片不会只是用来取乐的,我们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到电影中究竟要表达什么, 而不是简单地让你一笑而过。
知耻而后勇
-------观 《举起手来》 有感
初三(二)班 姜 瑶
故事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大山沟里, 讲述了一群正义的中国人民与外贼抵抗, 剿灭侵略 者的故事。 其幽默搞笑的表演令人忍俊不禁, 在捧腹大笑之余, 我深深地为他们英勇的行为 叫好,被他们大勇无畏的精神所感动。我陷入了沉思:
这部电影以幽默的语言和搞笑的动作向我们呈现了一的历史史实。 翻开中华民族的史册, 从 各种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到八国联军侵华,再到 1937年日本鬼子践踏到中国这片土地 …… 一百年来,中华民族被侵略、被侮辱、被欺压,被戴上 “ 东亚病夫 ” 的帽子 …… 侵华战争,多 少无辜的中国人被屠杀, 被蹂躏, 直至日本到现在还不承认南京大屠杀的史实。 为什么?因 为中国清朝的闭关锁国, 政府的软弱无能,自不量力,更是因为中国的落后,贫穷才处处受 人欺压。 “ 落后就要挨打。 ” 中国历史的所有屈辱不正印证了这句话吗?
为了使我们的祖国不再受欺侮, 为了不再发生战争中那些血腥的事件, 为了使南京大屠杀的 悲剧不再上演,我们就必须振兴祖国,是祖国更加强大。梁启超说:“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 兴则国兴。 ” 我们这一代的青少年是新世纪的曙光,是建设祖国美好未来的希望,我们的努 力奋斗,关系着祖国的振兴;我们的刻苦学习,关系着祖国的富强!
历史为我们敲响警钟:知耻而后勇!新一代的青少年,同龄人,让我们努力吧,为了我们的 祖国而奋斗!
网址 :://.yjzx.org//c8/203$2.html
影片是围绕着一尊文物和一本日军细菌战罪证书展开的。 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前夕, 日军抢 夺一尊观音菩萨头像, 在运输途中被游击队夺回, 导致全城鬼子到村里搜查引起的一系列引 人发笑的故事。 电影中刻画了老汉、 女青年、 队长、 鬼子军官、 两个孩子和几个鬼子的形象, 搞笑曲折的故事将他们串联,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邪不压正, 影片的结果当然是以鬼子的失 败告终。
更多内容请访问 .yjzx.org
其实,我是不大喜欢这部电影的,但是,我承认,此片的表现的手法很有新意。片中体现了 抗日军民的机智, 而且生动搞笑地将日军被痛击时的狼狈相表现出来, 引得我们全体同学哈 哈大笑。 当然, 这部影片的目的就是要为人们提供笑料。 但是, 我认为, 八年抗战是艰辛的, 拍片子就要体现抗日的艰辛, 而不是用来找乐。 片中虽也有几个体现抗日艰辛的场面, 如开 场地下党冒死送出日军罪证,老汉和女青年被日军追击, “ 誓死不做亡国奴 ” , 但毕竟比起因 人发笑的部分是少之又少。 所以这部影片不仅没有教育意义, 而且还会给广大少年儿童误导, 使他们认为抗战八年是这么轻松搞笑的。这是不可取的。
看看昨日的另一部抗日题材影片《太行山上》 ,与《举起手来》形成鲜明的对比。一分一秒 都体现了抗日的艰难。 战士们与日本鬼子浴血奋战的场面, 让我们热血澎湃。 这部影片片虽
只看了一小部分,但也给我们很大的震撼,体现出很强的教育意义。
“ 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 。但《举起手来》带给我们的只是大笑,让我们淡薄了对历史的 记忆。 我建议导演们在拍抗战题材的影片时一定要体现出抗日的艰难、 先烈的英勇和不怕牺 牲的气概,让我们牢记过去,这样才会给人以深刻的教育效果。
抗战是艰难的, 先烈们的大无畏我们应牢记。 让我们发扬老一辈的光荣传统, 为了我们祖国 的明天更加美好,我们在今天要刻苦学习知识,将来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雷公不打好人
—— 观电影《举起手来》有感
初四(一)班 臧静
相比传统风格的抗战电影, 《举起手来》似乎更平民化、亲切化。它没有硝烟滚滚的战争场 面, 也没有热血洒疆土的悲壮, 只是将巧合与讽刺相结合, 以此展现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 的智慧和勇敢。
本片的开头是几个中国人在火车上智斗日本兵, 聪明的中国人将手持枪械的小日本轮番抛下 火车,死状惨不忍睹。这场动作戏处处围绕着一个主题,便是 “ 巧合 ” 。还有那个居心叵测的 飞行员, 自身素质不高却喜欢到处乱飞, 射击的精准度也极低, 确切的说他根本没有五六岁 的中国小孩厉害。最终他落了个惨痛结局 —— 热火烧身,坠河身亡。
片中的矮日本兵是个亮点,不仅仅是因为他夸张的造型。 他身材矮小, 生就一副罗圈腿,看 见 “ 花姑娘 ” 两眼便发直。这样的人也能当兵?唯他最幸运,大祸临头总将灾难转嫁给他人。 这个特殊的日本兵被牛盯做攻击目标后采用各种招式躲闪, 为了配合剧情, 导演在此插入一 段西班牙斗牛曲, 给电影增添了戏剧性。 两位丑态百出的侵略者, 代表的是整个日本军队的 形象。令人捧腹的镜头,笑过之后是对小日本的无情讽刺。
这部电影不光反映人的斗争, 还加入了一位立下汗马功劳的驴子。 它生性率真, 懂得人情世 故,对贪婪的日本兵严惩不贷,对即将爆炸的驴车解囊相救,有了成就感便 “ 咯咯 ” 的笑,它 笑日本人厚颜无耻不自量力。
列强的铁蹄践踏到了中国, 我们勤劳勇敢的人民决不容忍。 上至八十老太, 下至五六岁小孩, 他们冒着生命危险用智慧捍卫祖国的尊严。我想, 真正的胜利靠杀、靠抢得不来, 是自己的 永远是自己的, 不是自己的终将会失去。 历史的天平不会倾向于邪恶的一方, 蹂躏别人的土 地,掠夺别人的东西,只会成为后人谴责的对象。
作文五:《观后感》2900字
《海底总动员》
海底总动员的故事发生在热带海洋美丽的海底世界,在这个海底世界里,有一个长满许多珊瑚的大堡礁,色彩斑斓,多姿多彩,小丑鱼马林和他唯一的儿子尼莫,就在这里过着宁静安全的生活。马林本来有一个幸福的家:美丽的妻子和一群可爱的小丑鱼宝宝。然而,一次鲨鱼的袭击带走了妻子和小丑鱼宝宝的生命,带走的马林的幸福。只剩下马林和唯一的儿子尼莫相依为命。所以,马林更加爱惜尼莫,不让他受到丝毫的伤害。海洋世界丰富美丽,同时也变幻莫测,充满危险,虽然小丑鱼爸爸马林一直努力保护顽皮的尼莫,但是尼莫就像所有小鱼一样,顽皮贪玩,渴望探索他们居住的大堡礁外面的世界。最后意外还是发生了。 一天,尼莫被一个潜水员带离了他的家园,放入了澳大利亚一个牙医办公室的鱼缸里。在那里尼莫结识了一些新朋友,他们让尼莫学会了勇敢和独立。这时马林为了救出他的儿子,正和一只有短暂健忘症的鱼一起历经千辛万苦寻找着尼莫,最后经过了千百的磨难,加上尼莫的勇敢和马林不肯放弃的精神,父子俩终于团聚了。
看了这部电影,我不得不佩服尼莫的勇敢和马林那种永不放弃的精神。在马林被水母蛰的时候,他仍想着儿子尼莫,想着他处境危险。我深刻地感受到那种似乎什么都不能阻挡的父爱。它告诉了我遇到困难不能退缩,要勇敢面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的前进,让我们一起来面对今天的困难吧!
《疯狂原始人》
电影里的原始人诙谐、勇敢、聪明、团结。他们为了追求自己心中的梦想,齐心协力、不言放弃,闯过了重重难关,终于在阳光下开始了新的生活。
电影里的人物,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女儿小依、朋友盖和爸爸瓜哥。小依有着巨大的好奇心,她不喜欢住在黑漆漆的山洞里,喜欢追逐阳光,勇于去探索山洞外的世界。盖有着聪明的头脑,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临危不乱,想出解决的好办法。但我最喜欢的人物还是瓜哥,他把自己的家庭扛在肩上,事事都为大家着想,为了保护家庭,他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在这部电影里,瓜哥把狩猎回来的战利品先分给了自己家人,最后才轮到自己,虽然只吃到了一丁点,但还是安慰着家人,说自己不饿。在危险面前,瓜哥总是能挺身而出,让大家先回山洞里,自己挡在最后,或者索性把自己当作盾牌,把家人搂在怀里保护起来。最感人的是电影的最后,当大地震来临的时候,瓜哥不顾自己的安危,把家人都抛到了安全的对岸,自己却随着地震掉入了深谷。瓜哥这些奋不顾身的行为,无不深深的打动着我。
看完这部电影,我深切的感觉到,一个人光有梦想还不行,还需要我们愿意付出努力,朝着梦想而行动。要像小依一样,有勇气去探索、尝试新事物;要像盖一样,肯动脑,能想出办法解决困难;更要像瓜哥一样,要勇敢、要做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做任何事都能挺身而出,为他人着想。这样的话,梦想才有可能会真的实现。
《精灵旅社》
《精灵旅社》主要也是表达了两代人沟通上的一些鸿沟,围绕着“自由”这个主题在做文章,只不过一个是女儿寻求改变,另一个则是父亲退让妥协。虽然故事有些俗套,但是整片看下来都被那种喜剧欢笑的气氛所感染,有些东西也就不再那么重要了。但是大量的喜剧元素,还是没有掩盖剧情的单薄,叙事节奏紧凑,总觉得有些事情没有交代清楚,情感起承转合过快,有些地方斜接的也甚不自然,但综合来说还是一部合格的动画作品。
《精灵旅社》中的每个角色都被赋予喜感。手足无措的狼爸爸,总是很在意自己形象的隐形人,有些愚笨的科学怪人,眼睛发绿光的木乃伊,总是被别人侵犯隐私的骷髅情侣,更有意
思的是挂在门上贫嘴的人偶和那对吵架的微生物,让人拍手叫绝。片中对吸血鬼造型也进行了颠覆性的创造,不在那么冷冰冰,而是有点可爱神经质,无时无刻表现出对女儿的担心和控制,就是这种神经质又能屡屡戳中人的笑点。小男孩没心没肺乐观的精神,也增加了不少的喜剧效果,而和尼古拉的对手戏,又能将剧情引向高潮。怪物们闹哄哄的歌舞表演,也让人感到很嗨很开心,被那种愉快的气氛感染着。
影片最后的立意也比较简单,表达了人类没有那么恐怖,还是很友好的。最后尼古拉不顾自己燃烧的身躯与挽救女儿的爱,也让人有点小感动。要知道世界上只有一个人肯为你牺牲,那就是父母。
总之,这部动画看得我还是比较嗨皮,但能不能获奖就不得而知了,个人感觉可能性不大,但是还要感谢精灵旅社,给了我一个快乐的夜晚!
《蓝精灵》
蓝精灵是一群可爱天真的小精灵,但它们的幸福生活却总是被格格巫所破坏,正是蓝精灵那可爱的面容和执着的精神激发了导演创作了这部电影。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群蓝精灵生活在精灵村,格格巫一直想取得它们的精华来增强他的魔力,于是他想尽一切办法要抓住它们。有一天夜晚,蓝爸爸、笨笨、蓝妹妹、聪聪和格格巫误闯入一个神秘的地方——纽约。格格巫开始追捕它们。笨笨不小心掉进了一个男人的箱子里,来到了这个男人的家。在这段日子里,他们过着快乐的生活。蓝爸爸带着其它几个精灵找到了笨笨,他们都想回家,于是开始寻找望星镜,但也给这个新家带来了不少麻烦。最后他们找到了望星镜和开起蓝月亮的咒语。正在这时,格格巫追上了他们,拿到了魔棒,抓走了蓝爸爸。最精彩的一刻来了,聪聪念出了咒语,它叫来了村里的伙伴开始了这场战斗。格格巫被打得落花流水,魔棒也弄飞了。笨笨一个箭步抢到了魔棒,把魔棒对准格格巫,格格巫一下子被电到了远处的垃圾堆里。精灵们胜利了,它们如愿以偿里回到了魔菇村。 这部电影让我难以忘怀,蓝精灵们既可爱调皮,但又聪明伶俐,它们执着的精神更打动了我,为了同一个目标,团结在一起,永不言败。
《汽车总动员》
比赛并不仅仅是为了赢
最近,看了迪斯尼的3D 动画电影《汽车总动员》。这是一部拟人化的动画电影,讲的是有“闪电小子”之称的赛车马昆的心理成长历程。
赛车马昆是一个很自私功利的冲动小伙,凭借其天生的资质,跑起来风驰电掣、速度惊人。他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比赛中获胜。在赶往波士顿参加汽车大赛的时候,由于意外来到了被世人遗忘的小镇上。在这里他认识了许多各式各样的汽车朋友,也学会了团队合作与友爱、尊重与享受生活。
最令人感动是电影的最后一幕,在比赛的最后一圈,马昆的对手恰克·希克斯使用卑鄙的手段使著名的赛车双冠王“国王”冲出赛道,受到严重损伤,无法继续比赛。而马上就要冲过终点的马昆却急刹车停在了终点线前,回到“国王”身后推着他通过终点线。马昆放弃了唾手可得的冠军,输掉了他梦寐以求的奖杯。然而他却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在人们的心中,他永远都是真正的冠军。更重要的是他明白了还有比在比赛中获胜更加重要的东西。 电影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小镇的莎莉邀请马昆去兜风的时候,马昆才发现自己的脑海里从来没有过“兜风”的概念。在兜风的时候,马昆看到了他平时从来没有见到过的美丽风景。这时他才明白,在他的生活中,除了赛车还应该有其他更美好的东西。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也是像电影开始时的马昆一样吗?我们每个人眼中都有自己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努力工作而忽视了其他的东西。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
工作压力的剧增,我们整天忙碌却体会不到生命的美丽与生活的幸福。
当赛车手眼里只有终点时,他还会注意路边的风景吗?
当我们一味追求一种形式的“成功”时,我们还能享受生活的过程吗?
其实,人生就像旅途,终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沿途看到的风景以及看风景时的心情。
作文六:《观后感》1400字
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电影《焦裕禄》观后感
(2014年4月28日)
4月23日晚上,按照医院党的群众教育路线实践活动学习安排,我与医院全体党员和中层干部一起在大会议室观看了电影《焦裕禄》,影片再现了一个不朽的共产党员形象,生动、亲切、真实可信地表现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德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所闪耀的精神的光芒, 聚焦成同一个璀璨夺目的闪光点,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看,公仆精神是本质,奋斗精神是精髓,求实精神是灵魂,大无畏精神是重要内容,奉献精神是鲜明特征。因此,我觉得作为党员应该做到:
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始终不渝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任何时候都决不犹疑、决不含糊、决不动摇。
二是要坚定宗旨意识,始终与群众心相连、情相依,同呼吸、共命运,做群众的贴心人,做群众的主心骨。
三是要坚定发展方向,坚持走群众路线,把干事创业热情与科学求实精神结合起来,把开拓进取与尊重规律结合起来,把抓好当前工作与着眼长远发展结合起来。
焦裕禄精神体现了我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焦裕禄同志当年在烈士们流血牺牲解放出来的90多万亩土地的兰考大地任县委书记,他既是一县之首,同时又是全县人民的公仆。他说:“党把这个县36万群众交给我们,我们不能领导他们战胜灾荒,应该感到羞耻和痛心。”正是为了这些穷苦百姓,正是为了这些烈士们流血牺牲解放出来的广大人民,他在兰考带领群众发展生产、植树治沙、脱贫致富,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如今,我们的国家和社会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焦裕禄同志那种视人民如父母,以“为人民服务”为己任的精神仍需发扬光大。 “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这是焦裕禄同志公仆精神的写照,也是党的群众路线“三严三实”在他身上的具体体现。而我作为一名基础领导,更要像焦裕禄同志那样主动加强党性修养,不断用党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切实做到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
学习焦裕禄,我认为不能单纯说说、写写,脑子热热,而是要做三个结合:一是与群众路线结合起来。要通
过学习焦裕禄精神,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二是与学习其他的先进典型结合起来。有的典型可能不是那么高大、那么完美,但可能更切合自身实际,可以用焦裕禄的精神激励自己,用更多的典型指导自己,学习那些优秀党员的做法,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及管理水平。三是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要对照焦裕禄同志,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找差距、定措施、选定努力方向。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以实际行动、具体成绩来证明自己的学习效果,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宋人欧阳修说过,圣贤者" 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 。鲁迅也说过:" 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里,那就真真死掉了。" 焦裕禄同志就是一个虽死犹生,活在人心里,逾远而弥存的高尚的人。他的精神,他的形象,将逾远而弥存,历经时日而愈加光芒四射。
焦裕禄同志虽然已经离开我们很久了,但他的崇高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亿万人民心中的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永远是鼓舞我们的思想源泉。做为名党员,要求我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要以焦裕禄精神来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以党风带院风,以党风塑院魂。
焦裕禄同志用光辉的一生铸就了忠诚、爱民、科学、
创造、实干、奉献的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是医务工作者,肩负着救死扶伤的重任,我们更应该学习焦裕禄精神,并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忠诚卫生事业,树立科学的态度,努力提高医院发展水平。敬业、实干、无私奉献,为开创宝山医院的新局面作出应有贡献。
作文七:《观后感》900字
影片《杨善洲》观后感
XXX
20XX 年X 月
5月26日,XXX 组织我们首先聆听了劳模XX 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随后我们又观看了《杨善洲》这部电影,看了之后,我们心里久久不能平静。XX 同志虽没有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但在电力行业一路走来,步履匆匆,一干就是三十一年,也算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考验和磨砺。杨善洲同志大公无私、心系群众的公仆本色和艰苦奋斗、实干苦干的奉献精神确实令人感动。这又是一次生动的现实的公仆教育!两个先进人物的典型、模范事迹不同,但他们的共同点是相同的,那就是,艰苦奋斗的业绩、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一、学习杨善洲同志始终钟情于党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爱国爱党,无私奉献的精神。杨善洲同志担任保山地、县主要领导长达三十余年,但从未为妻子孩子捞上一册“农转非”的户口本,没有给家里盖上一间像样的房子。他在职期间始终把“后门”关得紧紧的,从不以权谋私。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是要像他那样,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图名、不求利、不谋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一尘不染,坚持以德立身、以公处事、以廉树威,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二、学习杨善洲同志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艰苦朴素、苦干实干的优良作风。杨善洲同志穿着朴素的服装走上各级领导岗位,仍以普通群众的心态往来其间,以赤诚之心对待群众。百姓们亲切地称他为“草鞋书记”。他始终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淡泊名利、两袖清风、一尘不染,尽心竭力地为老百姓干好事、干实事。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以一团火的激情,脚踏实地,扑下身子,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要求的业绩。
三、学习杨善洲同志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 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永葆锲而不舍的精神,活到老学到老、拼搏到老、奉献到老,把毕生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
杨善洲同志真正是“人民公仆、两袖清风;共产党员、一身正气”的完美写照。他的事迹告诉我们,我们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必须只争朝夕,从点滴做起,立足岗位,脚踏实地,端正心态,勤勉敬业。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崇高的精神、美好的品德却是永恒不变的。我们要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的做好身边每一件事情,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作文八:《观后感》1200字
观后感
在上节课中我们集体观看了关于民主战争的影视作品, 这部由美国的著名导 演制作的纪实片深深地震撼着我们。影片选取了几个拉丁美洲国家的民主进程, 详细介绍了美国在这些国家的民主进程中起到的负面作用。 以下是我此次的观后 感。
1、美国的干涉对委内瑞拉民主进程的影响
2002年 4月 11日到 14日对委内瑞拉民众来说是令人忐忑的 4天。在这几 里,委内瑞拉的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 3天换了 3个总统。
4月 11日 :陆军总司令贝拉斯克斯 . 贝拉斯科公开宣布,放弃支持现政府,要 求军队控制全国局势。随后的消息称,已有 41名军方官员宣布背叛查韦斯,理 由是查韦斯“违背了委内瑞拉民众的人权和该国的民主制度”。不久,委内瑞拉 的最高级军官——武装部队总司令罗梅罗将军向全国宣布查韦斯辞职。
4月 12日 :凌晨,佩德罗 . 卡莫纳在总统府观花宫正式宣布就任临时总统。当 天下午,他在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时宣布了过渡政府的部分重要施政措施 :将国 家名称由“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改为“委内瑞拉共和国” ; 解散国民议会, 中止所有议员的职权 ; 在一年内举行大选 ; 任命由 35名成员组成的国家咨询委员 会,并重新组织和分配公共部门的权力。
4月 13日 :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最重要的军事基地第乌纳军营已经处于亲 查韦斯的军人的控制之中。 他们已经控制了首都最重要的军事设施。 当晚, 委内 瑞拉副总统迪奥斯达多 . 卡韦略在总统府观花宫宣誓就任临时总统。在此之前, 临时总统卡莫纳宣布辞职。卡韦略说他将代行总统职务,直至查韦斯返回。 4月 14日 :凌晨,查韦斯乘坐直升飞机回到总统府观花宫,宣布恢复总统职 务,并进行电视讲话。
在这场变革中,美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美国政府为了自身在委内瑞拉 的经济和政治需求, 利用政治手段企图对委内瑞拉的民主政治进行干预, 在变革 中美国政府一直在推波助澜, 竭力扶持对自己有利的政权。 通过政治欺骗和武力 威胁达到自己的目的, 手段之卑劣令人发指。 但是委内瑞拉人民没有答应, 他们 相信自己的国家, 相信自己的选择, 这才使得查韦斯总统最终重新掌握政权, 美 国的阴谋没有得逞。
2、美国的干涉对古巴民主进程的影响
古巴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南部,作为世界上距离美国最近的社会主义国家, 古巴自从他赢得民主解放以来就一直被美国视为眼中钉。 而卡斯特罗, 这位领导 古巴人民取得民主建立自由国家的领导人被美国政府进行了多大 634次的暗杀。 美国政府, 为了自身的利益, 不惜对他国的内政进行干预, 通过各种卑劣的手段 或公开,或暗地对他国的政要们进行迫害。行为如此的卑鄙,令世人发指。美国 这个一直以来强调民主, 自由的国家, 在所谓的自身利益面前, 还是以牺牲他国 人民的利益乃至生命为代价的。他所谓的自由和民主都成了一直空文。
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 彭家勇 13160299002
作文九:《观后感》1900字
近日,高级党校班组织我们观看《居安思危》《苦难辉煌》《**的四个昼夜》《焦裕禄》《杨善洲》教育片。让我们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先烈,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所做出的巨大奉献和牺牲。 前苏联瓦解记录片《居安思危》电视教育片。长达几小时的电视片,党员们凝神聚目,在感受前苏联的辉煌与衰败的同时,我们不禁感叹――中国的发展道路何其相同、改革之路何其相似!同时,我们不禁为之庆幸――庆幸我们的党早已意识到了自身的问题,并积极地加以改正与完善,适时开展党员先进性活动,强化党员意识;庆幸我们及时扭转了形势。我们更应该对现在的改革成果和发展环境倍加珍惜。
《苦难辉煌》的多维度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人民英勇奋斗的壮丽征程和革命精神; 重点刻画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抗日战争兴起两次历史性转变。虽然只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历史的一个阶段,但“看似写历史,实则写今天,看似问过去,实则问未来”。回答了1840年以来,救亡与复兴成为中华民族最紧迫历史使命的时代背景下,在各种方法试过了,各条道路走过了,都没有成功的情况下,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的重大问题。它让我们看到的,是这个党饱受磨难而自强不息、历经曲折而愈挫愈勇、倍尝艰辛而愈加成熟的高贵品格;看到的是这个党在各种困难和挑战面前,砥砺自己的意志, 增长自己的智慧,积聚自己的力量,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不断创造新的辉煌的坚强意志。高扬的是共产党为广大人民群利益而奋斗的精神旗帜,鼓荡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电影《**的四个昼夜》让我们深有感悟,总理已离我们而去,那段艰苦的岁月也已逝入历史的长河,但我党的光荣传统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电影正是通过发挥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大家深刻地领悟到如何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去解决“四风”问题,去更好地实现为民务实清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广大党员干部只有踏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让我们的党长盛不衰,才能让我们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真正实现!
电影《焦裕禄》使我近距离地观察了解了焦裕禄同志感人的事迹和崇高的精神,让我对焦裕禄同志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升华,内心很受感动和鼓舞,感到很受教育。焦裕禄精神体现了我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焦裕禄同志当年在烈士们流血牺牲解放出来的90多万亩土地的兰考大地任县委书记,他既是一县之首,同时又是全县人民的公仆。他说:“党把这个县36万群众交给我们,我们不能领导他们战胜灾荒,应该感到羞耻和痛心。”正是为了这些穷苦百姓,正是为了这些烈士们流血牺牲解放出来的广大人民,他在兰考带领群众发展生产、植树治沙、脱贫致富,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如今,我们的国家和社会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焦裕禄同志那种视人民如父母,以“为人民服务”为己任的精神仍需发扬光大。
电影《杨善洲》,在被他一心为民、公而忘私的大爱无声感动时,更是迎来了一次党性的洗礼和心灵的涤荡。电影从不同的侧面,描述了杨善洲的人生观、权力观、事业观,道出一个共产党员用生命写成的箴言:“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这是杨善洲书记朴实的话语。杨善洲在滇西抗旱的工作中,勇担责任,决策果断,并且带头站在抗旱的第一线; 注重科研,推广农技,造就了一个“滇西粮仓”; 几十年如一日,带领百姓在贫瘠的家园播撒幸福的种子,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草帽书记”、“百姓书记”。作为乡镇领导干部,要学习杨善洲“到人民群众中当雪松”的作风,带头“身”入基层,把功夫下到基层。在“访民情、汇民意、聚民智、解民忧”的活动中联系群众,在全心全意服务群众中深化党群干群鱼水情。
中国革命的胜利,来自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革命理想与信念;来自中国共产党人的必胜决心与坚强意志;来自全体中国共产党人的不屈不挠与百折不回。****指出,开展党的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通过观看这五部教育片,使我再次深刻地体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在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只有始终不渝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不动摇,更加自觉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动摇,坚持多党合作制度的原则不动摇。对于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要全面而深刻地学习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把握现在,放眼未来。一定要立足本职,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贡献力量。
作文十:《观后感》3200字
《举起手来》观后感
随着一声豪放的“举起手来! ”开始了我们的电影。 也许看完后你会想:为 什么会看这样搞笑的电影, 我们不都一向看严肃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吗?但细细品 味, 这部电影运用夸张、 讽刺表现手法使日本鬼子丑态百出, 这场非正规战争不 正体现了我们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勇敢和日本侵略者的愚蠢吗?
这部电影之所以搞笑, 是因为充满了种种巧合。 日本鬼子刚站在火车上, 火 车便冲进隧道, 侵略者挂在了隧道上; 鸡吃虫子, 虫子刚爬到机枪扳机上鸡就去 吃虫子, 结果子弹打了出去刚巧打到了一位日本军官, 那位军官便当场“牺牲” 了。 这些巧合, 让日本人受尽了折磨。 而在这部电影中打败日本鬼子的不是有枪 有炮的正规八路军, 而是普通的老百姓, 上有七八十岁的老人, 下有七八岁的顽 童, 他们用智慧与日本人搏斗。 剧中最让我难忘的还是那两个小男孩, 他们聪明 顽皮, 利用树枝将日本鬼子喝的酒钓到树上, 并且换上了汽油, 当日本人喝的时 候, 他们便用弹弓将蜡烛准确地打进了鬼子的嘴里, 使鬼子变成了电视上具有绝 技的人,嘴里不断喷火。笑过之后我们被这两个小孩的聪明与勇敢深深地折服。
我陷入沉思,为什么那时的中国可以任人宰割?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落后; 为什么手无寸铁依然可以让他们“举起手来”, 那就是智慧。 现在我们中国人已 经站起来了,东方雄狮苏醒了,他要怒吼了 ! 我想我能为我深爱的祖国作些什么 呢?现在的祖国已经不需要我们去浴血战场, 但我们这一代肩上的担子更重:我 们祖国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这场战争就是科技战争, 而这场战争斗的是 “知识”。 我们要想在这个时期为祖国作些什么, 首先就是要学好科技知识。 电 影结束了,但我的思绪仍在飞扬,地雷战、地道战、游击站······中国人 民除了勇敢不屈还有无穷的智慧, 尽管武器落后, 可我们也有百倍信心对侵略者 大吼一声“举起手来”,这是结果,这也是气势。
小兵张嘎》观后感
谁不曾有过美丽的梦 ? 谁不曾有过欢乐的童年 ? 当你在明亮的教室里 , 你不觉 得是一种幸福吗 ? 当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看完了 >这部电影后 , 我的心 就像大海的波浪 , 久久不能平静。我被主人公嘎子哥那热爱祖国、不屈不挠的精 神所感动,我对他充满了敬佩。
一提起小兵张嘎 , 想必大家都熟悉吧 ! 他不屈不挠的精神倍受人们敬仰。 他小 时候生活很苦 , 但为了改变人们艰苦的生活,他少时就参加了红军,他给红军战 士带来了快乐。嘎子多次完成艰巨的任务,有一次,他屁股上中了敌人一枪,但 他仍不顾伤痛毅然追击。 他有聪明的脑袋瓜, 用一只假枪就把敌人的首领捉了回 去, 为红军立了大功。 我真佩服他的勇气。 嘎子的爱国热情、 机敏、 滑稽、 幽默、 可爱、坚强不屈、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精神感动了我。
看完电影, 我思绪万千也想到自己, 嘎子的形象总在我脑海中浮现。 嘎子与 我虽然是同龄人, 拿自己和他一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我显得是那么渺小, 真是惭 愧之极。
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 我们生活在这科技发达的今天, 可以坐在宽敞明亮的 教室里学习, 老师、 父母对我们关怀备至, 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奋发向上呢?哪又 怎样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呢?困难和挫折不仅在艰苦残酷的战争年代, 同样也会出 现在我们的学习中。我们只有像嘎子哥一样,勇于挑战困难和挫折,不断努力, 才能使逆境变为顺境,从而到达理想的彼岸。
今天, 我国已经步入新的历史时期, 加入世贸组织使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 更加密切,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推进我国 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 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更需要我们不断弘扬爱 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只有这样, 中华民族才能重振雄风, 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 更大的贡献。
回顾过去,我们雄心激扬;盛世年华,我们信心百倍;展望未来,我们豪情 满怀。 沧桑的岁月已留痕, 繁荣的祖国正兴盛。 这片热土早已是天翻地覆慨而慷, 龙腾虎跃今胜昔了。 少年兴则国兴, 少年强则国强。 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 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 , 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 , 树立民族自 尊心与自信心; 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高举爱国旗帜, 锐意进取, 自强不息, 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
牢记苦难的昨天 , 珍惜美好的今天 , 建设更好的明天。 鲁迅先生说过:“人类 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柴,而结果往往是一小块。” 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 才有今天的和平社会, 我们不能忘记“落后就要挨打” 的教训。 我们是充满希望的青少年, 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我们, 要热 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积极维护祖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要热爱祖国的历史和 文化, 提高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在祖国方兴未艾的改革大潮中, 一切要通过 实践去摸索,去开创。这就是新一代建设者的精神。我们要像张嘎那样,做生活 的强者,争做祖国的有用人才。为了实现我们的光荣使命,我们必须努力学习, 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类的灿烂文化武装自己, 为创造更加辉煌的民族文化而 尽心尽力, 为祖国的持久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长江后浪推前浪, 一代更比一代强。 我坚信,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祖国的明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经济更 繁荣、人民更幸福、国力更强盛,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党的女儿》观后感
伟大的中华大地,养育了亿万儿女,圆明园的火光,列强的入侵,唤起一代 青年致力共和。芦沟桥的枪声,日本浪人的狂笑,激发又一代青年拍案而起,舍 生忘死, 挽救民族危难。 翻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册, 每一页都闪耀着爱国 主义的灿烂光辉。
观看影片《党的女儿》后,我的感触很深。
影片讲述了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 影片中的中华儿女, 不畏强权压迫, 不畏 虎豹豺狼,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民族的自由,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昌盛,谱写了 一曲曲响彻云霄的爱国主义壮歌。
影片中的一个镜头时常在我的脑海中浮现:三名共产党员有重要情报汇报给 游击队,在半途中,一名共产党员走失了,她不幸被敌人抓住,敌人逼她说出另 外两名共产党员的下落, 但她死活不肯说, 因为在她的心中, 革命的利益高于一 切,她周身每个细胞都浸透了这种精神。
她知道,只有不让敌人得逞,我们才能赢。敌人发怒了,残忍地用火将她活 活烧死。在火海中,她巍然屹立,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 铸,纹丝不动。她的身影一下子变得那么高大。
此时的我已是热泪盈眶,这种感受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是啊, 爱国主义的力量不可战胜, 历史已经证明了这条真理。 历史翻开了新 的一页, 我们的祖国开始了新的历程。 我们现在的任务不是当年赶走侵略者、 消 灭反动派的血火战斗, 我们应用我们青春的热血、 青春的信念、 青春的力量建设 一个更加繁荣富强的祖国。
没有烈士们, 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他们的壮举激励着我们努力学习, 发奋学 习。我们中华民族,“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断涤荡自身,战胜艰难险 阻, 积累着日月精华, 奔向那更加光辉灿烂的前程。 这正是我们每个今天的中国 人所骄傲的。当然,作为炎黄了孙,我们在继承发扬民族优秀传统的时候,要大 胆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 不断熔铸和培植更加符合时代潮流的民族精神, “天 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新世纪的少年应如何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业作出 应有的贡献呢?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需要成千 上万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人才报效祖国。因此,我必须先立足当前,展望未来, 把强烈的爱国热情化为实际行动, 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堂课,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 知识, 为将来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让我们进一步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崇高 的爱国主义传统吧!用我们的双肩担当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重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