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作文的表现修辞手法》1900字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学习修辞常识的目的是为语言实践服务。首先能在语言中辨识各修辞方法, 继而理解其适用效果; 同时要会用这些修辞方法, 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修辞方法又称修辞格。据专家研究, 汉语修辞格可达70种之多, 常见的有10多种。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 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 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 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 暗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现喻体, 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2)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 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 如以部分代全体; 用具体代抽象; 用特征代本体; 用专名代通称等。如:
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
②不要大锅饭。("大锅饭" 代抽象的" 平均主义")
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
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雷锋" 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
(3)比拟。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 前者称之为拟物, 后者称之为拟人。如:
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 也不可夹着尾巴。(拟物)
②蜡炬成灰泪始干。(拟人)
(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如:
①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三千丈" 为扩大夸张)
②芝麻粒儿大的事, 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儿" 是缩小夸张)
③太阳刚一出来, 地上已经像下了火。(把前一事物" 出来" 与后一事物" 下火" 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 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
(5)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如: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6)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 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如: ①满招损, 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流水对)
④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扇面对)
(7)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 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如:
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 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 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8)反复。根据表达需要, 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反复可以是连续的, 也可间隔出现。如: ①冒着敌人的炮火, 前进! 前进! 前进!
②敌人从哪里进攻, 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敌人从哪里进攻, 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9)反语。即通常所说的" 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如:"友邦人士" 从此可以不必" 惊诧莫名", 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10)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 因此, 不需要回答。如:难道中学老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装在套子里的人》)
(11)设问。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 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如:这七人端的是谁? 不是别人, 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设问是自问自答的。
此外, 教材中出现较多的修辞方法还有:引用、双关、顶针(或称" 联珠") 、呼告、叠字、警策、通感、婉曲、讳饰等。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从作品的整体上来把握它的表现手法时,就要注意不同文体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 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表现手法的分析是一种很泛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题目的答题要求,要简洁准确地答题,对有些题目如欣赏写作技巧的题,应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题材与体裁风格等来准确把握,选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小说塑造人物的种种手法,如散文抒发情感的种种手法等,尽量抓到得分点。
作文二:《作文的修辞手法及举例》10800字
作文的修辞手法及举例
篇一:作文修辞手法
一比喻
1、定义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根据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法。
2、结构
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被拿来用作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构成条件——注意事项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本体)和乙(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之处。??两条必须同时成立,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
?他的性格像母亲。——同类事物做比较
?这天黑沉沉的好象要下雨。——表示猜测
?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词的比喻意
4、比喻的目的
比喻旨在于用形象的语言阐明思想。即通过比喻的手法,让人对不明白、不理解、不清楚、不认识的事物得到认识和理解。
因此,必须是用人们所熟悉的事物做喻体来比喻人们不熟悉的事物(本体),以让人对原本不认识的事物得以认识,绝不可用人们不熟悉的事物来比喻人们熟悉的事物,更不可用人们都不认识的事物去比喻人们都不认识的事物。则否适得其反,事与愿违。
比喻的具体目的主要有下面几种:
?说明本体的可能性。本体被一件令人诧异的事物所修饰,须运用比喻消除这种诧异性。例如:
残酷的战争起于片言之语,君不见熊熊烈火大多来自些微火星。
某人少时劳累老时休息,恰如一只蚂蚁,夏天努力收集食物,以便冬天坐享。
?阐明本体的情况。本体的特性原先不为人知,用比喻加以形容,大家便一目了然。 地球圆圆的,象只橙子。
她体段柔软,仿佛生就一身藤骨。
?阐明本体情况的程度。原先对本体的特性只有概括性的了解,经过比喻,指明了这种特性的程度。这常常是可以感觉得到的事物。例如:
病人服用了一种苦药,它仿佛就是苦瓜。
房子着了火,我仿佛觉得地狱移到了人间。
?肯定本体的情况。叙述本体的事物须用比喻来肯定和阐明。这种情况下是用可以感知的事物来比喻理性的事物。例如:
学者的长处即使不让发挥,它也象麝香那样,被遮盖住,却不能阻止它香气四溢。 轻浮的人正在不知不觉中走向毁灭,就象飞蛾扑火那样。
?美化或丑化本体。前者(例1、例2是歌颂、赞扬本体,后者(例3、4)则是贬低、卑视本体。例如:
例1:狗像忠实的朋友。
例2:垂老之年是生命成熟之果。
例3:夏日炎炎如地狱之火。
例4:冬天是穷苦人为之瑟瑟发抖的幽灵。
5、比喻的作用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6、分类
根据比喻结构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特征,可分为四种。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恰似”等连接。常见形式是“甲像乙。如: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需注意的是:
?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
制的形式来实现比喻关系。例如:
这是花的海洋。
?同位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关系。例如:王老八你不要灌汤 ?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接例如:五点钟, 上工的汽笛响了。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
(3)借喻。不出现本体和喻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例如:最可恨那些
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4)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例如:一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7、常用比喻词
像、好像、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
8、比喻的修辞举例
(1)带有比喻的成语
恩重如山 冷若冰霜 成竹在胸 胸有成竹
呆若木鸡 风烛残年 挥汗如雨 浩如烟海
门庭若市 虚怀若谷 轻如鸿毛 震耳欲聋
声名狼藉 易如反掌 切肤之痛 亲如手足
人面兽心 如虎添翼 如胶似漆 丧家之犬
对答如流 刀山火海
a明喻:
虚怀若谷 门庭若市 如火如荼 如饥似渴
味同嚼蜡 寿比南山 归心似箭 如鱼得水
如虎添翼 冷若冰霜
b暗喻:
车水马龙 有口皆碑 唇枪舌战 草木皆兵
冰清玉洁 明珠暗投 人老珠黄 犬牙交错
血海深仇 犬马之劳
c借喻:
望穿秋木 破镜重圆 风平浪静 班门弄斧
铜墙铁壁 豺狼当道 掌上明珠 画龙点睛
柳暗花明 愚公移山
(2)比喻句举例:
?露似珍珠月似弓。
?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皎洁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 ?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的飘浮在空中。
?水仙花很漂亮,像一位站在小河边,穿着白衣服的仙女.
?春天是位魔法师,她融化了冰雪,让小草破土而出。
?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幸福是染色的画笔,能染红鲜花,也能染绿树叶;能给清澈的湖水染上透明的质感,也能给纯洁的心灵涂抹一层辉煌。
?这一朵朵菊花,远看像一个个色彩鲜艳的绣球,近抚好似一匹匹细腻的丝绸。
?天上的云像连绵的峰峦,像湍急的河流,像威武的雄狮,像奔腾的骏马。
?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一道亮丽的彩虹,像仙女飘舞的裙带,像一座七彩小桥,像一朵朵耀眼,绚丽的云。
?春天到了,大地变成了一片绿毯。
?一艘银灰色的气垫船,像一匹纯种烈马,在金波粼粼的海面上飞掠而过。
?远远望去,泰山峰上的松树连成一片,浓浓的,看上去就像人的颧骨上横着的一道剑眉。 ?鹅毛,像芦花,像棉絮的大雪降落下来。
?北极星像盏指路灯一样挂在天空。
二拟人
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表达效果
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拟人手法又可分为三种情况。
【甲】
把非生物拟人化。例如:
?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高尔基《海燕》)
?每条岭都是那么的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老舍《小花朵集》)
?录音机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叭”地一声,不唱了。(王蒙《春之声》)
?街上非常热闹。电车不慌不忙地跑着,客客气气地响着铃铛枣一点也不性急,好像在说:“借光。呃,借光。”(张云翼《给孩子们?去看电影》)
?这时,春风送来沁鼻的花香,满天的星星都在眨眼欢笑,仿佛对张老师那美好的想法给予肯定和鼓励??(刘心武《班主任》)
?一捆捆的稿纸从屋角的两只麻袋中探头探脑地露出脸来??(徐迟《哥德巴赫猜想》)
上面这些例句中,把“波浪”、“岭”、“录音机”、”电车”、“星星”、
“稿纸”等非生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
【乙】
把有生物拟人化。例如: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儿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鸟儿将巢安放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朱自清《春》)
?青蛙唱着恋歌,嫩蒲的香味散在晚春的暖气里。(老舍《月牙儿》)
?高粱好似一队队的“红领巾”,悄悄地把周围的道路观察;向日葵摇头微笑着,望不尽太阳起处的红色天涯。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密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
?风雨能摧残樱花,但是冲风冒雨,樱花不是也能舒开笑脸么,(杨朔《樱花雨》) ?连每一根小草都在跳舞。(王蒙《春之声》)
上面这些例句中,把“油蛉”、“蟋蟀”、“鸟儿”、“青蛙”“高粱”、“向日葵”、“垂柳”、“芦苇”、“樱花”、“小草”等有生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
【丙】
把抽象概念拟人化。例如:
?资本就是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渗透着血污来到世间的。(马克思《资本论》)
?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起来。(**《反对党八股》)
?你新的中国,人民的中国呵,你终于在旧中国的母体里,生长,壮大,成熟,你这个东方的巨人终于诞生了。(何其芳《我们最伟大的节日》)
?祖国大搞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兴奋地赶来参加,你的领队是数、理、化,理、工、农、医都是你的战友和部下。(高士其《让科学技术为祖国贡献才华》)
?玻璃窗上的冰花已给太阳晒化了,窗外的积雪还是厚厚地盖在地上,对面的屋顶也是白皑皑的。冬天全没有离开大地的意思,好像要长久赖下去似的。(艾鞠《屋里的春天》)
?正义被绑着示众,真理被蒙上眼睛,连元帅也被陷害,总理也死而含冤。(艾青《在浪尖上》)
上面这些例句,把“资本”、“教条主义”、“新中国”、“科学技术”、“数理化”、“理工农医”、“冬天”、“正义”、“真理”等抽象概念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
拟人是指把非人类的东西加以人格化,赋于他们以人类的思想感情、行动和语言能力。童话中拟人化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对动物、植物以及其它非生物、各种具体和抽象事物、概念、观念、品质的拟人化。
拟人化童话中的人格化的角色,并不等于生活中真实的人。他们具备了人的某些特点,但仍然保留物的许多属性,既是人又是物。例如《风筝找朋友》中的风和风筝,既有人的特点,又有风和风筝的特点,风对风筝说:“你要是哭了,你的身上吸了泪水,就会变湿了,变得很重很重,我就推不动你,你也就飞不起来啦~”风要是换成雨就不能推风筝,风筝换成汽车,也不会这么怕水弄湿,也不可能飞到天上去。太阳有很强的光和热,强光刺得风筝睁不开眼;热气又像火一样烫得风筝受不了。假如写月亮和星星也有这样的光和热,就不符合月亮和星星的属性了。文中的月亮,身子是弯弯的,两头尖尖的,就像个弯钩;星星闪亮着眼睛??
因此,拟人不仅不能违反所拟之物原来的特点,而且还要照顾到物与人,以及其他物之间原有的关系,和支配它们的自然和生活规律。假如无缘无故地叫小鸟去访问鱼儿,鱼儿飞到天上去找月亮,这样的写法就很难认为是成功的。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即把事物当作人,写成和人一样的有感情、有语言、有动作。
三排比
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以上),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排比的作用
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这也是排比)总之,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具体的运用如下:
(一)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如:“他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的意志是这样坚韧和刚强,他的气质是这样的淳朴和谦逊,他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二)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深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如朱自清《春》一文中,“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再看郭风《松坊溪的冬天》一文中“ 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这两句都很好地表现出了景物的细微特征。
(三)运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比如:“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为人民服务》)“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朱自清《匆匆》)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谚语)
(四)运用排比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看刘川同学《我和书的故事》结尾一段:“我和书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为书
而欢乐,为书而哀愁,为书而被处罚??”既总结了全文,又抒发了和书之间的不解之缘。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我们不会忘记,朝鲜大嫂为帮助志愿军失去了她的双脚;我们也不会忘记,朝鲜大娘为了保护志愿军,失去了她的孙子;我们更不会忘记,朝鲜小姑娘为了营救志愿军,失去了她的母亲。”
恰当地运用排比才能表达强烈奔放的感情,周密地说明复杂的事理,增强语言的气势和表达效果。运用排比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生硬地拼凑排比的形式。排比句读起来感到琅琅上口,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排比与对偶的区别
1、对称性与平列式。对偶是二个语言单位(句子或句子成分),而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语言单位(句子或短语)。对偶必须对称。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
2、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揭示语,使排体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
3、对偶以要求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
四借代
借代,顾名思义便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因此多数为名词。使用时,必须考虑替代的正当性与通用性,尽量不要化简为繁,并且要让文义通顺。并且,此时的借代一般是类似于以小见大,用小事物来反映大的局面或情况,使句子形象具体。通俗的
说,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
篇二:常见修辞手法及作用
常见修辞手法及作用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
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作用: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如: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 ?不要大锅饭。("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
?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 ?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
(3)比拟。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如: ?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拟物) ?蜡炬成灰泪始干。(拟人)
(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如: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为扩大夸张)
?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 (5)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作用: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6)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主要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如:
?满招损,谦受益。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流水对)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扇面对)
(7)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如:
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8)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
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如: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9)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如:"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10)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
作用: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以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如:难道中学老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装在套子
里的人》)
(11)设问。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
作用是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如: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设问是自问自答的。
此外,教材中出现较多的修辞方法还有:引用、双关、顶针(或
称"联珠")、呼告、叠字、警策、通感、婉曲、讳饰等。
语文常识
第一部分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 贬义、 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
人物)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 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 论据、 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 分析问题(本
论)、 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 连贯、 得体。
第三部分
四种文学体裁:小说、 诗歌、 戏剧、 散文。 四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 对
比论证。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 疑问句、 祈使句、 感叹句。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 倒叙、 插叙、 补叙。 引号的四种用法:?表引用 ?表讽刺或否定
?表特定称谓 ?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第四部分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 描写、 说明、 抒情、 议论。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表注释 ?表插说 ?表声音中断、延续 ?表话题转换 ?表意思递进 第五部分
六种说明方法:举例子、 打比方、 作比较、 列数字、 分
类别、 下定义。
六种逻辑顺序:?总??分 ?现象??本质 ?原因?? 结果?慨括??具体 ?部分??整体 ?主要??次要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的起因、经
过和结果。
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
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六种病句类型:?成分残缺 ?搭配不当 ?关联词语使用
不恰当 ?前后矛盾 ?语序不当 ?误用 滥用虚词(介词)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表内容省略 ?表语言断续 ?表
因抢白话未说完 ?表心情矛盾 ?表思维跳跃 ?表思索正在进行
六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 扬抑。
一、什么是段落的写作特色和作用
段落的写作特色是指该段落在写作技巧方面所表现出的与众不同的特点,涉及到手法运用的特点、结构上的特点、语言运用的特点等。段落的作用是指该段落在全文结构上所起到的作用(如总起、过渡、照应、总括??)、手法运用的作用以及表达思想情感态度方面的作用等。
二、分析段落的写作特色和作用的方法
1、结合平时积累的写作、阅读知识,对比该段落与平时
所读文章所用的写作方法分析其特色。
篇三:常用修辞手法、句子类型、写作手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8种: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借代、夸张
1.比喻:
必须是不同的事物,但两者有相似点。
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彷佛、是、变成等。
如:桂林的山水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 你是风儿我是沙
母亲是荷叶,我是红莲。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变成了一张灰色的布。
比喻的作用:将所描写的事物写得形象生动
2. 拟人:
把物当做人来描写,使得事物具有了人的特点,赋予了事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和动作等。
如:冬天过去了,春天羞答答地向我们走来。
拟人的作用是:使事物描写生动。
3.夸张:
包括对事物的合情合理的夸大或缩小。
如:课室里安静得连掉下一根针都能听得到。(夸大)
他种的瓜很甜,几十里外就闻到瓜香了。(夸大)
他觉得广州就是一巴掌大的一块地方。(缩小)
夸张的作用:增强气势,表达强烈情感。
4. 排比: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并排组成
如:公园的花开了,有的??有的??有的??
他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的意志是这样坚韧和刚强,他的气质是这样的淳朴和谦逊,他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排比的作用: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5.设问:自问自答
如:这是什么?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骨气。 设问的作用是引人注意,引发思考。
6. 反问:反问语气,答案就在问句里。
如:这件事情难道是这样吗, 这件事情难道不是这样吗,反问的作用:(1)用肯定的语气表否定; (2)用否定的语气表肯
7. 对偶
上下句字数相等、内容相关、结构相同,俗称“对对子”。对偶运用最多的是诗歌、对联8. 借代:它不直接说出所要表示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来替代。它不直接说出所要表示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替代。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盯着你。
红鼻子今天没来上学。
句子类型
1、陈述句:简单告诉别人一件事情,陈述一个事实。例:A他昨天生病了,没有来上课。B这件事你不能不管。
2、疑问句:向别人提出一个问题、询问一件事情或表示疑问。例:A你今天为什么没有去学校,B一块钱,你打算用它做什么,
3、祈使句:表示请求、命令、商量或向别人提出要求。例:A你来一下,B你应该用功读书。
4、感叹句:表示用来抒发强烈的感情。例:A多么大胆而富有诗意的想象啊~B这里的风景真是太美了~
5、肯定句: 根据环境和氛围的需要,直接表明是非的句子。例:A今天他的心情很好。B下课了,同学们都朝操场跑去。
6、否定句:根据环境和氛围的需要,间接表明是非的句子。例:A今天他的心情不错。B下课了,没有一个同学不朝操场跑。
7、设问句: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紧跟着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例: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从。
8、反问句:用疑问的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句子。例:万里长城难道不是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吗,
小学语文常见写作手法
1.举例子
使文章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客观的说明了事物
2.作比较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3.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 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4.画图表
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
字表 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5.作诠释
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6.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不同的
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7.摹状貌
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和描写要区分开,两者虽一样,不过是在不同的文体中的。)
8.引资料
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 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9.分类别
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 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10.列数字
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据的方法,以
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
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
并力求近似
作文三:《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作文》16400字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作文
篇一:作文修辞手法
一比喻
1、定义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根据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法。
2、结构
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被拿来用作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构成条件——注意事项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本体)和乙(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之处。??两条必须同时成立,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
?他的性格像母亲。——同类事物做比较
?这天黑沉沉的好象要下雨。——表示猜测
?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词的比喻意
4、比喻的目的
比喻旨在于用形象的语言阐明思想。即通过比喻的手法,让人对不明白、不理解、不清楚、不认识的事物得到认识和理解。
因此,必须是用人们所熟悉的事物做喻体来比喻人们不熟悉的事物(本体),以让人对原本不认识的事物得以认识,绝不可用人们不熟悉的事物来比喻人们熟悉的事物,更不可用人们都不认识的事物去比喻人们都不认识的事物。则否适得其反,事与愿违。
比喻的具体目的主要有下面几种:
?说明本体的可能性。本体被一件令人诧异的事物所修饰,须运用比喻消除这种诧异性。例如:
残酷的战争起于片言之语,君不见熊熊烈火大多来自些微火星。
某人少时劳累老时休息,恰如一只蚂蚁,夏天努力收集食物,以便冬天坐享。
?阐明本体的情况。本体的特性原先不为人知,用比喻加以形容,大家便一目了然。 地球圆圆的,象只橙子。
她体段柔软,仿佛生就一身藤骨。
?阐明本体情况的程度。原先对本体的特性只有概括性的了解,经过比喻,指明了这种特性的程度。这常常是可以感觉得到的事物。例如:
病人服用了一种苦药,它仿佛就是苦瓜。
房子着了火,我仿佛觉得地狱移到了人间。
?肯定本体的情况。叙述本体的事物须用比喻来肯定和阐明。这种情况下是用可以感知的事物来比喻理性的事物。例如:
学者的长处即使不让发挥,它也象麝香那样,被遮盖住,却不能阻止它香气四溢。 轻浮的人正在不知不觉中走向毁灭,就象飞蛾扑火那样。
?美化或丑化本体。前者(例1、例2是歌颂、赞扬本体,后者(例3、4)则是贬低、卑视本体。例如:
例1:狗像忠实的朋友。
例2:垂老之年是生命成熟之果。
例3:夏日炎炎如地狱之火。
例4:冬天是穷苦人为之瑟瑟发抖的幽灵。
5、比喻的作用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6、分类
根据比喻结构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特征,可分为四种。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恰似”等连接。常见形式是“甲像乙。如: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需注意的是:
?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
制的形式来实现比喻关系。例如:
这是花的海洋。
?同位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关系。例如:王老八你不要灌汤 ?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接例如:五点钟, 上工的汽笛响了。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
(3)借喻。不出现本体和喻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例如:最可恨那些
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4)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例如:一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7、常用比喻词
像、好像、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
8、比喻的修辞举例
(1)带有比喻的成语
恩重如山 冷若冰霜 成竹在胸 胸有成竹
呆若木鸡 风烛残年 挥汗如雨 浩如烟海
门庭若市 虚怀若谷 轻如鸿毛 震耳欲聋
声名狼藉 易如反掌 切肤之痛 亲如手足
人面兽心 如虎添翼 如胶似漆 丧家之犬
对答如流 刀山火海
a明喻:
虚怀若谷 门庭若市 如火如荼 如饥似渴
味同嚼蜡 寿比南山 归心似箭 如鱼得水
如虎添翼 冷若冰霜
b暗喻:
车水马龙 有口皆碑 唇枪舌战 草木皆兵
冰清玉洁 明珠暗投 人老珠黄 犬牙交错
血海深仇 犬马之劳
c借喻:
望穿秋木 破镜重圆 风平浪静 班门弄斧
铜墙铁壁 豺狼当道 掌上明珠 画龙点睛
柳暗花明 愚公移山
(2)比喻句举例:
?露似珍珠月似弓。
?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皎洁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 ?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的飘浮在空中。
?水仙花很漂亮,像一位站在小河边,穿着白衣服的仙女.
?春天是位魔法师,她融化了冰雪,让小草破土而出。
?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幸福是染色的画笔,能染红鲜花,也能染绿树叶;能给清澈的湖水染上透明的质感,也能给纯洁的心灵涂抹一层辉煌。
?这一朵朵菊花,远看像一个个色彩鲜艳的绣球,近抚好似一匹匹细腻的丝绸。
?天上的云像连绵的峰峦,像湍急的河流,像威武的雄狮,像奔腾的骏马。
?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一道亮丽的彩虹,像仙女飘舞的裙带,像一座七彩小桥,像一朵朵耀眼,绚丽的云。
?春天到了,大地变成了一片绿毯。
?一艘银灰色的气垫船,像一匹纯种烈马,在金波粼粼的海面上飞掠而过。
?远远望去,泰山峰上的松树连成一片,浓浓的,看上去就像人的颧骨上横着的一道剑眉。 ?鹅毛,像芦花,像棉絮的大雪降落下来。
?北极星像盏指路灯一样挂在天空。
二拟人
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表达效果
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拟人手法又可分为三种情况。
【甲】
把非生物拟人化。例如:
?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高尔基《海燕》)
?每条岭都是那么的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老舍《小花朵集》)
?录音机接受了女(本文来自:.bdFqY.cOM 千 叶帆文 摘: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作文)主人的指令,“叭”地一声,不唱了。(王蒙《春之声》)
?街上非常热闹。电车不慌不忙地跑着,客客气气地响着铃铛枣一点也不性急,好像在说:“借光。呃,借光。”(张云翼《给孩子们?去看电影》)
?这时,春风送来沁鼻的花香,满天的星星都在眨眼欢笑,仿佛对张老师那美好的想法给予肯定和鼓励??(刘心武《班主任》)
?一捆捆的稿纸从屋角的两只麻袋中探头探脑地露出脸来??(徐迟《哥德巴赫猜想》)
上面这些例句中,把“波浪”、“岭”、“录音机”、“电车”、“星星”、“稿纸”等非生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
【乙】
把有生物拟人化。例如: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儿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鸟儿将巢安放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朱自清《春》)
?青蛙唱着恋歌,嫩蒲的香味散在晚春的暖气里。(老舍《月牙儿》)
?高粱好似一队队的“红领巾”,悄悄地把周围的道路观察;向日葵摇头微笑着,望不尽太阳起处的红色天涯。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密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
?风雨能摧残樱花,但是冲风冒雨,樱花不是也能舒开笑脸么,(杨朔《樱花雨》) ?连每一根小草都在跳舞。(王蒙《春之声》)
上面这些例句中,把“油蛉”、“蟋蟀”、“鸟儿”、“青蛙”“高粱”、“向日葵”、“垂柳”、“芦苇”、“樱花”、“小草”等有生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
【丙】
把抽象概念拟人化。例如:
?资本就是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渗透着血污来到世间的。(马克思《资本论》)
?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起来。(**《反对党八股》)
?你新的中国,人民的中国呵,你终于在旧中国的母体里,生长,壮大,成熟,你这个东方的巨人终于诞生了。(何其芳《我们最伟大的节日》)
?祖国大搞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兴奋地赶来参加,你的领队是数、理、化,理、工、农、医都是你的战友和部下。(高士其《让科学技术为祖国贡献才华》)
?玻璃窗上的冰花已给太阳晒化了,窗外的积雪还是厚厚地盖在地上,对面的屋顶也是白皑皑的。冬天全没有离开大地的意思,好像要长久赖下去似的。(艾鞠《屋里的春天》)
?正义被绑着示众,真理被蒙上眼睛,连元帅也被陷害,总理也死而含冤。(艾青《在浪尖上》)
上面这些例句,把“资本”、“教条主义”、“新中国”、“科学技术”、“数理化”、“理工农医”、“冬天”、“正义”、“真理”等抽象概念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
拟人是指把非人类的东西加以人格化,赋于他们以人类的思想感情、行动和语言能力。童话中拟人化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对动物、植物以及其它非生物、各种具体和抽象事物、概念、观念、
品质的拟人化。
拟人化童话中的人格化的角色,并不等于生活中真实的人。他们具备了人的某些特点,但仍然保留物的许多属性,既是人又是物。例如《风筝找朋友》中的风和风筝,既有人的特点,又有风和风筝的特点,风对风筝说:“你要是哭了,你的身上吸了泪水,就会变湿了,变得很重很重,我就推不动你,你也就飞不起来啦~”风要是换成雨就不能推风筝,风筝换成汽车,也不会这么怕水弄湿,也不可能飞到天上去。太阳有很强的光和热,强光刺得风筝睁不开眼;热气又像火一样烫得风筝受不了。假如写月亮和星星也有这样的光和热,就不符合月亮和星星的属性了。文中的月亮,身子是弯弯的,两头尖尖的,就像个弯钩;星星闪亮着眼睛??
因此,拟人不仅不能违反所拟之物原来的特点,而且还要照顾到物与人,以及其他物之间原有的关系,和支配它们的自然和生活规律。假如无缘无故地叫小鸟去访问鱼儿,鱼儿飞到天上去找月亮,这样的写法就很难认为是成功的。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即把事物当作人,写成和人一样的有感情、有语言、有动作。
三排比
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以上),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排比的作用
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这也是排比)总之,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具体的运用如下:
(一)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如:“他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的意志是这样坚韧和刚强,他的气质是这样的淳朴和谦逊,他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二)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深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如朱自清《春》一文中,“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再看郭风《松坊溪的冬天》一文中“ 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这两句都很好地表现出了景物的细微特征。
(三)运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比如:“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为人民服务》)“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朱自清《匆匆》)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谚语)
(四)运用排比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看刘川同学
《我和书的故事》结尾一段:“我和书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为书而欢乐,为书而哀愁,为书而被处罚??”既总结了全文,又抒发了和书之间的不解之缘。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我们不会忘记,朝鲜大嫂为帮助志愿军失去了她的双脚;我们也不会忘记,朝鲜大娘为了保护志愿军,失去了她的孙子;我们更不会忘记,朝鲜小姑娘为了营救志愿军,失去了她的母亲。”
恰当地运用排比才能表达强烈奔放的感情,周密地说明复杂的事理,增强语言的气势和表达效果。运用排比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生硬地拼凑排比的形式。排比句读起来感到琅琅上口,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排比与对偶的区别
1、对称性与平列式。对偶是二个语言单位(句子或句子成分),而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语言单位(句子或短语)。对偶必须对称。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
2、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揭示语,使排体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
3、对偶以要求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
四借代
借代,顾名思义便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因此多数为名词。使用时,必须考虑替代的正当性与通用性,尽量不要化简为繁,并且要让文义通顺。并且,此时的借代一般是类似于以小见
大,用小事物来反映大的局面或情况,使句子形象具体。通俗的说,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
篇二:片段作文之修辞手法运用举例
片段作文之修辞手法运用举例
1、然而,我又碰壁了,孱弱的风帆经不住风浪的考验,已经支离破碎了。(移就)
2、在拥挤的人群中,我轻轻地舞着,许多人投来惊异的目光,我知道那目光有诧异也有欣赏。我告诉自己,你欣赏也好,诧异也罢,都不能使我的舞步凌乱。(比喻)
3、信任是发酵友谊的菌苗。(比喻)
4、面对别人的意见,我轻轻地拨出自己心灵的密码,听取心灵的判决。(比喻)
5、当我来到你们班,看到你们认真学习,我就感到有一片肥沃的土地需要耕种。(比喻)
6、善于倾听的人是一位智者。犹如春天的花儿抓住了阳光,夏天的小草遇到了甘露。(比喻)
7、花开千般美丽,柳甩万种风情。请微笑面对人生,做什么事都应该从容。(比拟等)
8、如果说成功是跨越大海,那么信心就是扬帆起航的勇气和永不言败的毅力,而意见则是顺风顺水的协助和罗盘针的指引。(比喻)
9、在漫漫人生旅途上,总有几段漆黑的洞穴需要我们独自穿越,在这里,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我们只有坚信自己,握紧拳头,同时虚心听取四方真诚的声音,才会披荆斩棘,摘取成功的雪莲。(比喻)
10、自信是一颗亮丽的珠宝,是一泓甘冽的清泉,是你通向成功的渡船。(比喻,排比)
11、如果我们只是听取别人的意见,大众的意见,随波逐流,我们就会在潮流中淹没自己。(比喻)
12、如果说美好人生是万丈高楼,自信就是平地。如果说人生是一个成功的结局,自信就是失败后的第一个脚印。(比喻)
13、自信是面对诱惑时摆出的拒绝的姿态,自信是面对凛冽的风,艰难的困境时努力进取的动力,自信是追求自己的理念信仰时巨大的信心和勇气。(比喻)
14、泪水已经流尽,苍白的脸上写满了破碎的神情??越来越近,他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可喉咙里像有一把刀,让年幼的他无法发出一丁点声音。玉佛在金黄的阳光下泛出温暖的光茫。(比喻)
15、外婆冰冷的目光想一把刀刺在他身上。(移就,比喻)
16、如果说别人的忠告是久旱的甘露,那么自信就是田野里葱茏的禾苗。(比喻)
17、自在飞花轻似梦。(引用)
18、花儿是潮汛的诺言,远方是道路的诺言,相信自己和听取别人的意见共遵一个诺言。
(比喻等)
19、我们成功了,幸福的泪水伴着骄傲一起流下,痛快地肆无忌惮地流下。(移就)
20、盲目的自我崇拜拉住了我的后腿,使我不能向前,我的心被困顿的脚步堵着,有一条小虫,不,是几条小虫在啃噬着我的心脏。(移就,比喻)
21、朋友,张开你透明的双翼,向五彩缤纷的世界飞去吧。(拟物)
22、时间像一块橡皮,漫不经心地将那些美好的记忆檫去了许多。(移就,比喻)
23、我第一次到大姨家,风景真的好美。可让我这个乡下娃儿感受到了城市生活的气息。我舔着风的清香,飞了起来??怎么样,我把信任给了那个中学生(我向他问路)一半,我成功了吧。
我把相信切成两半,我一半,你一半。(形象化)
24、只要你飞,那堵墙就比你矮。(形象化)
25、雨像银灰色的蛛网,银灰色的蛛网罩住了整个秋的世界,天也灰沉沉的,像墙角的屋顶剥落的白粉。(比喻)
26、相信自己是我们生活最有力的音符,听取别人也是一段不可或缺的小插曲。(比喻)
27、虽然没有江河的壮阔,却有小溪的清澈;虽然没有蓝天的深邃,却有白云的飘逸;虽然没有花儿的清香,却有小草的翠绿。(类比)
28、新兵的笑容掉在悬崖半空,用那吃惊的眼注视着我手中扬起的教鞭,于是一齐踢腿,一齐转身,渐渐地整个动作有条不紊。(移就,比喻)
29、或许,命运的不幸将自己缤纷的梦撞碎,或许天地的无情将自己夜以继日的辛勤当作泡影放飞,或许许许多多地难以理解而又实实在在的困难与挫折早已将意气风发的拼搏与百折不挠的干劲化为道道忧愁终归寂寞??(移就)
30、山与山之间有水隔着;家与家之间有门隔着;人与人之间有心阻着。人世情有爱连着。(类比)
31、不知道航向的船,什么风对它都不会是顺风,让我们坚定生命之船之航向,勇敢地排除浪头、风的阻挠,奋力驶向前方。(移就,比喻)
32、如果你是一棵刚萌芽的小草,你就必须听取长辈哪里才有和煦的阳光肥沃的土地的忠告;如果你是一只刚出巢的雏鹰,你就必须接受长辈如何才能翱翔在蓝天白云之间的训导;如果你是一个刚出茅庐的园艺师,你就必须接受经验丰富的员工的教诲,也许他的学历没有你高,但经验是他的资本。(比喻,排比)
33、大海浩淼无边,大海波澜壮阔;大海是小溪的家,大海是小溪永远不灭的梦。(描摹,
比喻)
34、雄鹰将自己的方向定于万仞高山才成就了它的矫健激昂,飞蛾将自己的方向定在光明的地方才成就了它寻求光明的梦想,
河蚌将自己的方向定在忍受痛苦的煎熬才成就了珍珠的璀璨夺目。(形象化,排比)
35、有时,我静静地在黑暗的角落里舔着伤口,独处给我自信的力量。(拟物)
36、路就在前方,风尘扬起我一路豪情一路歌。(移就)
37、十年前的他,背负着唯一的一把剑,面对着讥笑与漫骂,从一个人胯下钻过;十年后的他,身披铠甲,凝目远方,面对秦朝万里疆土,他用手中的剑一点点地吞噬。
韩信,天之宠儿,上天造就了他非凡的才能,一切的机遇,只等乱世到来。始皇驾崩,扶苏自尽,胡亥即位,天下群雄并起,他笑了,天下王者莫过于刘邦项羽两人,一种自信的火在他心头燃烧。(对比,比喻,描摹等)
38、相信自己就像秤砣一样坚定,相信别人如阳光一抹在心头。(比喻)
39、风雨彩虹,铿锵玫瑰,再大的困难也要自己去背。所以在前行之中,要将自己的角色扮演得更加灿烂、亮丽,就需要我们向着路,掌着自己的方向盘,直走阳光下边,到达属于自己的驿站。(移就,比喻)
40、把真爱捧在自己手掌心,我坚信一滴水也可以变成一股清泉,一朵花有可以变成一坐花园。我还要把我的真爱毫不保留地献给那些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的人。(移就,夸张等)
41、有人说,人生不是一条无波河,而是莫测的大海一个,所
以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格外小心。(比喻)
42、扣紧的弦可以奏出美妙的音乐,松弛的弦却无法让音符在上面快乐地跳跃;拉紧弓可以将箭圆满射出,过度拉紧的弓却很遗憾地折断。恰到好处的一池碧水,可以依依风菏举;过满的一河水,却给人们带来无尽的灾难。正如相信自己和听取别人意见,要把握好这个度。(比喻)
43、叔本华说:人生就是事先知道肥皂泡终究要破裂却仍努力将他吹得更大更远的一种无奈。(引用,比喻)
44、自信是树,开出希望之花;自谦是水,滋润生命之树。(比喻)
45、相信自己是左岸,听信别人的意见是右岸,人们的心在左岸和右岸间流出一条河,如果你能够找到度,你就可以搭起一座桥,来连通两者,成为成功者。(比喻)
46、人生是一大部书,日是它的标点,月是它的段落,年华是它的章节。我们每个人在
谱写自己的生命之书时,都应怀着与生俱来的那种信念去拼搏去创造去追求。(比喻)
47、在鲜花盛开的春天里,有带刺的玫瑰在盛开,在辽阔无边的大海中,有可怕的食人鱼在肆虐,在空气清新的草原上有恶狼在游走,在高速发展的今天,也不乏内心险恶的人。(比喻)
48、生活如海,倾听为舟,泛舟海上,方知海之阔大。
生活如山,倾听为径,循径登山,方知山之雄伟。
生活如歌,倾听为曲,和曲而歌,方知歌之美妙。(比喻)
49、也许封闭是我的天性吧,我总以为我可以进行光合作用,通过自身产生的氧气就可以维持生命。(拟人)
50、茫茫黑夜中,手中有盏灯,你不会迷路;茫茫人生中,心中有盏灯,你不会盲从。(类比,暗喻)
51、自信是太阳,它可以让我们的人生发光;自信是火把,它可以把你带出失败的深渊;自信是小舟,送你抵达成功的彼岸;自信是花朵,让你的生命发出芬芳。(排比,比喻)
52、是游鱼,向往的就是千顷绿波,是海鸟,向往的便是无垠的大海,是雄鹰,向往的便是蔚蓝的天空。(排比,比喻)
53、童年犹如美丽的肥皂泡,美好却短暂,无忧无虑的生活不会因为你不愿意失去它而永远留下来。要想成为蝴蝶,就的先把自己裹在蛹中。(比喻)
54、翠绿的茶瓣优美地在杯中旋转着划出弧线,清新的绿色使人感到快乐。水气拂过眉毛滋润着我的双瞳,太阳像一个鲜橙发出诱人的黄色。
茶叶的尸体在杯中旋转者缓缓沉下,尸体的绿色散发出腐烂的气味,水气带着这气味灼烤着睫毛,使我流泪。太阳像在冰箱中冻久了的柠檬,泛着新鲜的亮黄,格外刺目。(描摹,比喻,炼字,比喻)
55、路在嘴上,在别人的嘴上,你应该多问多听;路在脚下,要靠自己,靠毅力走出来。(形象化)
56、自信是船上的帆,它让船勇往直前,自信是鸟的翅膀,它让鸟直冲云天。(比喻)
57、意见之于我们,就像混浊液之于过滤器一样,我们要用耳朵用心灵去过滤人生中的意见,滤出父母心中那浓浓的情,滤出师友心中那忠实的诤言。(比喻,排比)
58、大海收容每一滴水珠,不论其清浊,所以浩瀚无比。
黑夜收容每一颗星星,不论其明暗,所以星光灿烂。
因此,在社会中发展自己,听取别人意见是你走向成功的不可或缺的途径。(比喻)
59、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对比)
60、他人是养分,可以供我成材急需的营养,但有的养分却不易吸收和消化,我们还要用自己的根——主见来选择吸收。(比喻)
61、殿上欢笑阵阵,乐音渺渺,宛如仙境,纣王高坐于上,妲己跪在一旁,为其斟酒;殿下,数名宫女翩翩起舞,像一群美丽的蝴蝶,边上,乐工们沉醉在自己弹奏的曲子中,浑然忘我,纣王龙颜大悦,哈哈大笑。
报,比干求见。
“不见。”纣王脸一沉,推开妲己,自斟自饮。(描摹,比喻)
62、蝴蝶相信自己,才忍受无数黑暗和磨难,赢得从蛹到蝶的质的飞跃,把自己的美丽留在人间。
百花相信自己,才通过了一步步艰辛的努力,开出令世人羡慕的芳姿,散发出令人陶醉的清香。
鱼翔浅底,鹰击长空,虎啸深山,驼走大漠,一切都这般自然和谐,水流就下,花落花开,春华秋实,春绿夏雨,还有什么比这再平常呢,(拟人,排比)
63、论出必胜,战必克,我不及韩信;供给粮食,保证后需,我不及萧何;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不如子房。(引用,比喻)
64、自信是一个人前进的发动机,而别人的意见恰恰是我们的方向盘。(比喻)
65、他人之见解如风,自己之见解如船,风可以把船吹向成功的彼岸,也可以使船永沉无底深渊,他人之见解是太阳,自己之见解如土地,太阳可以在土地上孕育出绿洲,也可以将土地变成撒哈拉沙漠。(对比,比喻)
66、自卑的人常常弯下腰去乞求帮助,天长日久,他心中的脊梁已弯成一张弓,若再弯下去,怕会轰地一声,心中的脊梁断为两截。(形象化)
67、伸个懒腰放下手中的笔,机械地朝走廊走去——有点渴了。失神的倒着水,蓦地发现面前有一张看破人世沧桑,满含对世间万物不信任感的陌生女孩的脸,他不屑的眼神透露着怀疑的冷淡目光;像烂掉的苹果的脸爬满了不信任任何人的条纹,带着不切实际的虚伪感,她扯下面皮——我不寒而栗。(描摹,比喻)
68、请带上意见上路,就像带上一把伞,不管刮风下雨,春夏秋冬,带上意见,就不会孤注一掷,就不会在山重水复之时不知所措,带上意见上路,带着思索上路,可以给你带来柳暗花明又
一村的喜悦。(比喻)
69、自信是启迪人们打开心灵之窗的钥匙,鼓励人们探索生命的奥秘。
篇三:写作文必学的六大修辞手法详解
写作文必学的六大修辞手法详解
写作文必学的六大修辞手法详解闻子博
一比喻
1、定义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根据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法。
2、结构
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被拿来用作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构成条件——注意事项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本体)和乙(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之处。两条必须同时成立,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
他的性格像母亲。——同类事物做比较
这天黑沉沉的好象要下雨。——表示猜测
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词的比喻意
4、比喻的目的
比喻旨在于用形象的语言阐明思想。即通过比喻的手法,让人对不明白、不理解、不清楚、不认识的事物得到认识和理解。
因此,必须是用人们所熟悉的事物做喻体来比喻人们不熟悉的事物(本体),以让人对原本不认识的事物得以认识,绝不可用人们不熟悉的事物来比喻人们熟悉的事物,更不可用人们都不认识的事物去比喻人们都不认识的事物。则否适得其反,事与愿违。 比喻的具体目的主要有下面几种:
说明本体的可能性。本体被一件令人诧异的事物所修饰,须运用比喻消除这种诧异性。例如:
残酷的战争起于片言之语,君不见熊熊烈火大多些微火星。
某人少时劳累老时休息,恰如一只蚂蚁,夏天努力收集食物,以便冬天坐享。 阐明本体的情况。本体的特性原先不为人知,用比喻加以形容,大家便一目了然。 地球圆圆的,象只橙子。
她体段柔软,仿佛生就一身藤骨。
阐明本体情况的程度。原先对本体的特性只有概括性的了解,经过比喻,指明了这种特性的程度。这常常是可以感觉得到的事物。例如:
病人服用了一种苦药,它仿佛就是苦瓜。
房子着了火,我仿佛觉得地狱移到了人间。
肯定本体的情况。叙述本体的事物须用比喻来肯定和阐明。这
种情况下是用可以感知的事物来比喻理性的事物。例如:
学者的长处即使不让发挥,它也象麝香那样,被遮盖住,却不能阻止它香气四溢。 轻浮的人正在不知不觉中走向毁灭,就象飞蛾扑火那样。
美化或丑化本体。前者(例1、例2是歌颂、赞扬本体,后者(例3、4)则是贬低、卑视本体。例如:
例1:狗像忠实的朋友。
例2:垂老之年是生命成熟之果。
例3:夏日炎炎如地狱之火。
例4:冬天是穷苦人为之瑟瑟发抖的幽灵。
5、比喻的作用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6、分类
根据比喻结构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特征,可分为四种。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恰似等连接。常见形式是甲像乙。如: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需注意的是:
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实现比喻关系。例如:
这是花的海洋。
同位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关系。例如:王老八你不要灌汤 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接例如:五点钟,
上工的汽笛响了。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
(3)借喻。不出现本体和喻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例如:最可恨那些
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4)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例如:一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7、常用比喻词
像、好像、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
8、比喻的修辞举例
(1)带有比喻的成语
恩重如山 冷若冰霜 成竹在胸 胸有成竹
呆若木鸡 风烛残年 挥汗如雨 浩如烟海
门庭若市 虚怀若谷 轻如鸿毛 震耳欲聋
声名狼藉 易如反掌 切肤之痛 亲如手足
人面兽心 如虎添翼 如胶似漆 丧家之犬
对答如流 刀山火海
a明喻:
虚怀若谷 门庭若市 如火如荼 如饥似渴
味同嚼蜡 寿比南山 归心似箭 如鱼得水
如虎添翼 冷若冰霜
b暗喻:
车水马龙 有口皆碑 唇枪舌战 草木皆兵
冰清玉洁 明珠暗投 人老珠黄 犬牙交错
血海深仇 犬马之劳
c借喻:
望穿秋木 破镜重圆 风平浪静 班门弄斧
铜墙铁壁 豺狼当道 掌上明珠 画龙点睛
柳暗花明 愚公移山
(2)比喻句举例:
露似珍珠月似弓。
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皎洁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 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
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的飘浮在空中。
水仙花很漂亮,像一位站在小河边,穿着白衣服的仙女.
春天是位魔法师,她融化了冰雪,让小草破土而出。
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幸福是染色的画笔,能染红鲜花,也能染绿树叶;能给清澈的湖水染上透明的质感,也能给纯洁的心灵涂抹一层辉煌。
?这一朵朵菊花,远看像一个个色彩鲜艳的绣球,近抚好似一匹匹细腻的丝绸。 ?天上的云像连绵的峰峦,像湍急的河流,像威武的雄狮,像奔腾的骏马。
?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一道亮丽的彩虹,像仙女飘舞的裙带,像一座七彩小桥,像一朵朵耀眼,绚丽的云。
?春天到了,大地变成了一片绿毯。
?一艘银灰色的气垫船,像一匹纯种烈马,在金波粼粼的海面上飞掠而过。
?远远望去,泰山峰上的松树连成一片,浓浓的,看上去就像人的颧骨上横着的一道剑眉。
?鹅毛,像芦花,像棉絮的大雪降落下来。
?北极星像盏指路灯一样挂在天空。
二拟人
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表达效果
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拟人手法又可分为三种情况。
【甲】
把非生物拟人化。例如:
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高尔基《海燕》)
每条岭都是那么的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老舍《小花朵集》)
录音机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叭地一声,不唱了。(王蒙《春之声》)
街上非常热闹。电车不慌不忙地跑着,客客气气地响着铃铛枣一点也不性急,好像在说:
借光。呃,借光。(张云翼《给孩子们?去看电影》)
这时,春风送来沁鼻的花香,满天的星星都在眨眼欢笑,仿佛对张老师那美好的想法给予肯定和鼓励??(刘心武《班主任》)
一捆捆的稿纸从屋角的两只麻袋中探头探脑地露出脸来??(徐迟《哥德巴赫猜想》) 上面这些例句中,把波浪、岭、录音机、电车、星星、稿纸等非生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一些人
的动作和思想感情。
【乙】
把有生物拟人化。例如: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儿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鸟儿将巢安放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朱自清《春》)
青蛙唱着恋歌,嫩蒲的香味散在晚春的暖气里。(老舍《月牙儿》)
高粱好似一队队的红领巾,悄悄地把周围的道路观察;向日葵摇头微笑着,望不尽太阳起处的红色天涯。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密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
风雨能摧残樱花,但是冲风冒雨,樱花不是也能舒开笑脸么,(杨朔《樱花雨》) 连每一根小草都在跳舞。(王蒙《春之声》)
上面这些例句中,把油蛉、蟋蟀、鸟儿、青蛙高粱、向日葵、垂柳、芦苇、樱花、小草等有生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
【丙】
把抽象概念拟人化。例如:
资本就是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渗透着血污来到世间的。(马克思《资本论》) 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起来。(**《反对党八股》)
你新的中国,人民的中国呵,你终于在旧中国的母体里,生长,壮大,成熟,你这个东方的巨人终于诞生了。(何其芳《我们最伟大的节日》)
祖国大搞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兴奋地赶来参加,你的领队是数、理、化,理、工、农、医都是你的战友和部下。(高士其《让科学技术为祖国贡献才华》)
玻璃窗上的冰花已给太阳晒化了,窗外的积雪还是厚厚地盖在地上,对面的屋顶也是白皑皑的。冬天全没有离开大地的意思,好像要长久赖下去似的。(艾鞠《屋里的春天》) 正义被绑着示众,真理被蒙上眼睛,连元帅也被陷害,总理也死而含冤。(艾青《在浪尖上》)
上面这些例句,把资本、教条主义、新中国、科学技术、数理化、理工农医、冬天、正义、真理等抽象概念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
拟人是指把非人类的东西加以人格化,赋于他们以人类的思想感情、行动和语言能力。童话中拟人化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对动物、植物以及其它非生物、各种具体和抽象事物、概念、观念、品质的拟人化。
拟人化童话中的人格化的角色,并不等于生活中真实的人。他们具备了人的某些特点,但仍然保留物的许多属性,既是人又是物。例如《风筝找朋友》中的风和风筝,既有人的特点,又有风和风筝的特点,风对风筝说:你要是哭了,你的身上吸了泪水,
就会变湿了,变得很重很重,我就推不动你,你也就飞不起来啦~风要是换成雨就不能推风筝,风筝换成汽车,也不会这么怕水弄湿,也不可能飞到天上去。太阳有很强的光和热,强光刺得风筝睁不开眼;热气又像火一样烫得风筝受不了。假如写月亮和星星也有这样的光和热,就不符合月亮和星星的属性了。文中的月亮,身子是弯弯的,两头尖尖的,就像个弯钩;星星闪亮着眼
睛??
因此,拟人不仅不能违反所拟之物原来的特点,而且还要照顾到物与人,以及其他物之间原有的关系,和支配它们的自然和生活规律。假如无缘无故地叫小鸟去访问鱼儿,鱼儿飞到天上去找月亮,这样的写法就很难认为是成功的。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即把事物当作人,写成和人一样的有感情、有语言、有动作。 三排比
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以上),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排比的作用
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这也是排比)总之,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
化中心。 具体的运用如下:
(一)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如:他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的意志是这样坚韧和刚强,他的气质是这样的淳朴和谦逊,他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二)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深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如朱自清《春》一文中,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再看郭风《松坊溪的冬天》一文中 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这两句都很好地表现出了景物的细微特征。
(三)运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比如: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为人民服务》)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朱自清《匆匆》)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谚语)
(四)运用排比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看刘川同学《我和书的故事》结尾一段:我和书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为书而欢乐,为书而哀愁,为书而被处罚??既总结了全文,又抒发了和书之间的不解之缘。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我们不会忘记,朝鲜大嫂为帮助志愿军失去了她的双脚;我们
也不会忘记,朝鲜大娘为了保护志愿军,失去了她的孙子;我们更不会忘记,朝鲜小姑娘为了营救志愿军,失去了她的母亲。
恰当地运用排比才能表达强烈奔放的感情,周密地说明复杂的事理,增强语言的气势和表达效果。运用排比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生硬地拼凑排比的形式。排比句读起来感到琅琅上口,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排比与对偶的区别
1、对称性与平列式。对偶是二个语言单位(句子或句子成分),而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语言单位(句子或短语)。对偶必须对称。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
2、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揭示语,使排体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
3、对偶以要求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
四借代
借代,顾名思义便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因此多数为名词。使用时,必须考虑替代的正当性与通用性,尽量不要化简为繁,并且要让文义通顺。并且,此时的借代一般是类似于以小见大,用小事物来反映大的局面或情况,使句子形象具体。通俗的说,借代是一种
作文四:《运用反复修辞手法的作文》7100字
运用反复修辞手法的作文
篇一:作文训练——运用修辞手法描写更精彩
2016年11月26日 姓名:
作文训练——运用修辞手法让描写更精彩
品味下列二组句子,想想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一、,那航船,载着一大群孩子在浪花里航行。
,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载着一大群孩子在浪花里窜。 二、,秋天刚到,一些黄叶就落了下来(
,秋天刚到,一些性急的黄叶就落了下来(
修辞的作用:“修辞”即“修辞格”,又称修辞方法(恰当的运用修辞能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生动有力,显著提高语言的表现力(常用的方法有:比喻、拟人、排比、 对偶、 对比、 引用、 反复等方法。 比 喻作用:具体形象,生动活泼,易于理解,印象深刻(
1.细细的春雨就像春姑娘纺出的线一样。 2.弯弯的月亮像一条小船挂在夜空中。 3.茫茫的草原像一张无边无际的地毯。 4.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
5( 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
的锦缎。
6( 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7.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8.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拟 人拟人,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具有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 拟人用得好,能够把抽象的事物描绘得具体形象、生动感人,从而引起联想和想象;用来抒情能引起共鸣,感染读者。
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
2、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正在窃窃私语。
3、一个个红石榴小姑娘绽放出可爱的笑脸,躲在树枝间。
4、它脱下破旧的外衣,又开始新的生活;它贪婪地吮吸着春天那清新、甜润的露珠儿,慢慢地长出逗人喜爱的嫩枝绿叶。
5、水是野的,小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缠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排 比排比是指三项以上(含三项)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恰当的使用排比,能使表达条理清楚,脉络分明;能增强语势,加深感情(
1、我向往一种生活状态,叫做——安详,安详就像夕阳下散步的老人,任云卷云舒;我也憧憬另一种生活状态,叫做——拼搏,拼搏就像暴风雨中的海燕,任雷鸣电闪。我也憧憬另一种生活状态,叫做——紧张,紧张就像夜色里赶路的人,任月出月落。我
也憧憬另一种生活状态,叫做——奋进,奋进就像海上行驶的帆船,任浪打风吹。
2、 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音符。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一个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一片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朵漂浮的淡淡的云。
运用修辞手法完成以下句子(任选一句,可用多种修辞)
,、他写作业很认真。请把“认真”的表现写出来。 ,、今天天气真热。请把“热”的程度写出来。
,、操场很热闹。请把“热闹”的情景写出来。
,、我们的老师真辛苦。请把“辛苦”的状态写出来。
,、明天春游去,我们可高兴了。请把“高兴”的神情写出来。 6、他哭得很伤心。请把“伤心”的神态写出来。 7、他穿着朴素。请把“朴素”的装束写出来。 8、写出你心中的“青春”。 9、写出你对“友情”的理解。 10、将你眼里的“乐观”写出来。
11、母爱有时是“絮叨”。请写出“絮叨”中的爱。
篇二:修辞手法写作练习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 ——修辞手法的运用
很多阅卷老师说:“一篇作文,出现‘月亮’,最好不过;如果没有‘月亮’,‘群星璀璨’也很好;没有‘群星璀璨’,出现‘数颗星星’也就不错;千千万万不能给阅卷老师看的是‘茫茫黑夜’、‘漆黑一片’。”同学们如果能在作文中熟练的“包装”一些语句,
弄几颗明亮的“星星”,会使自己的作文文采飞扬。从而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得到高分。 如何“包装”作文语句呢,恰当使用修辞是最佳途径之一。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反语、双关、引用、对比等。
请辨认以下广告语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白丽美容香皂的奥秘所在,今年20,明年18。(香皂)( ) 2、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汽车)( ) 3、人生仿佛表上的指针偶尔分离,但始终有相逢的一刻。(手表) ( ) 4、只融在口,不融在手。(巧克力) () 5、美好生活从头开始。(理发) ( ) 6、裁剪春夏秋冬,风行东西南北。(服装) () 7、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彩电) ()
一、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类型。 1、比喻的作用有: ?具体、形象、生动。
如: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了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 ?浅显易懂。
如:小石头可以砸破大水缸。(比喻小的可以战胜大的) ?表达感情。
如:地下?乌龟?(坦克)乱爬,头上?乌鸦?(飞机)成阵。 2、运用原则:
A、要贴切; B、注意创新; C、要通俗、形象;
D、一般地说,总是用形象的事物来比喻生疏的事物,用具体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事物,用浅显的道理来比喻深奥的道理。
1、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能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万龙点睛。文中画线句中所用的几个比喻分别比喻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阅读《鲨鱼的午餐》,在空格处填上恰当的词语使之具有幽默效果。
一只鲨鱼看见一个帆板运动员驶过来,高 兴地说:?准备得真周到,午餐有了,就连__________和___________都准备
好了。?
3、阅读《旧病难改》,在空格外填上恰当的喻体。
有一位媳妇,人送外号?馋媳妇?。除非她不说话,一说话,张
口就准说吃的东西 。 有一天,丈夫准备外出做买卖,就让?馋媳妇?出门看看天气怎么样。?馋媳妇?开门看了看,一进屋就说:?哎呀,天正下大雪呢,那雪白得就像_________似的。?
?雪下得有多厚,? ?有_______那么厚。? 丈夫一看 ?馋媳妇?的老毛病又犯了,就上去打了她一个耳光。?馋媳妇?摸着被丈夫打肿的脸,就说:?你好狠心哪,把我的脸打得像_____________似的。? ? 儿子一看妈妈挨了打,就哭了。?馋媳妇?一把搂过孩子,边给儿子擦眼泪边说:?好宝宝,别哭了,你哭得‘抽答、抽答’的,就像_____________的声音。?
二、比拟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三种形式。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
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判断下列属于拟人还是拟物,
?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
?他骄傲自满,尾巴都翘上天。 ( )?一部高高的挖土机,伸长着脖子,张大嘴巴,只要四五下就能吐出一车河沙。( ) ?近来连伤风、咳嗽都跟我请了假啦。()
比拟的作用:描绘形象、色彩鲜明、表意丰富。
三、对偶和排比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何等动人的一页又一页的篇章,这些是人类思维的花朵,是空谷幽兰,是高寒杜鹃,是老林中的人参,是冰山的雪莲,是绝顶上的灵芝,是抽象思维的牡丹。() 两者的区别是:
A、对偶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对、意义对衬、只限两个。
B、排比要求: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三个或三个以上。 对偶作用:?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 ?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排比作用:?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 ?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1、填写下联:
?天天阅读乐趣多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
音乐家常把灵感变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呢,他们优美的辞章往往缘于灵感,至于画家,他们完美的构图也常常与灵感相关,而一般人的灵感,则常是霎时的喜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双关和反语
双关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
反语是说反话(正话反说,反话正说)的方式来加强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方式。 例子:
1、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却有
2、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实在 3、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吧。
阅读这则幽默,然后回答问题。
清末一次科举考试中,一考生在试卷末写道:?我乃李鸿章大人之亲妻。?他误将?亲戚?写成了?亲妻?。阅卷老师批:?断不敢娶~?
文中?断不敢娶~?有两种意思,一种是:考生是__________________所以不敢________,另一种是:考生是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不敢_____________。
五、设问和反问 1、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 ) 2、摆什么惊诧的臭脸孔呢, ( )
3、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的光辉成就呢,首先在于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 4、谁是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 )
反问与设问的异同: 相同的是:都是无疑而问。
不同的是:反问是只问不答,但答案在问中。(肯定形式表否定,
否定形式表肯定。) 设问是自问自答,答案在问句外。
反问与设问的作用:
设问的作用: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 反问的作用: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
实践:写一写春天百花盛开,冬天白雪皑皑,大自然中有许多的美景值得大家发现,请任选大自然中的一种美景, 写150字左右的小作文。
篇三:运用修辞手法为考场作文增色1
运用修辞手法为作文增色
本文主要围绕修辞手法为话题,谈谈在写作中修辞手法的写作中的运用。
一、画龙点睛,修辞让作文题目抢眼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抢眼的作文题目能给教师留下好的第一印象,在阅卷场上阅卷教师往往会潜意识地给文章打高分(在其他方面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如以“美景”为话题,某生拟题为《扮靓母亲河》,运用拟人手法新奇地写出了母亲河的变化特点。又如以“感受生活”为话题,以及以“靠”为话题,同学们拟题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分别引用了普希金和华罗庚的诗句作题目,新颖巧妙,体现了很好的文学素养。又如《老师,我心中的灯》、《生活是张调色板》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灵动优美。《大禹会治水吗,》运用反问修辞手法,观点明确,有一定批判精神,吸引读者阅读。我们在作文时还可
灵活运用借代、对偶、反复、通感、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标题新人眼目,别具一格。
二、闪亮登场,修辞让作文开头华丽
如果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那么好的开头就是漂亮的“脸蛋”,直接影响到读者对整篇文章的印象。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作文的开头部分非常重要,一篇作文好的开头将对人产生深刻的印象,尤其是阅卷的老师通过对作文的开头审判基本上确定一篇作文的水准。写好了开头可以说便成功了一半,所以对作文的开头的打造不能小视。
下面是有个学生以“理想”为话题的作文开头部分:
时光如水,生命如歌,日月一天天在穿梭,花开花又落,唯有我心中之梦不曾凋落?? 给鱼儿一片海,它就会自由遨游,给雄鹰一片蓝天,它就会展翅飞翔,给猛虎一座高山,它就会自由驰骋,给一个心愿,它就会温暖你的梦境。
以上两例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手法,生动传神的表达了作者内心世界,别具一格,给人以清新、洒脱且韵味无穷之感。灵活运用修辞开头,就能写出有创意的开头,使读者过目不忘,让作文笔下生花。
爱心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驱散了凛冽的寒霜;爱心是久旱后的一场甘霖,滋润了龟裂的心田;爱心是汪洋中的一个航标,指明了新生的希望。(选自湖北荆州中考满分文《把爱心带给他人》)
盈盈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落落余晖,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的
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芳华,我摘一束最灿烂的;对人以和,待人用善,待人和善。(选自江西中考满分文《待人和善》)
上面几例中,第一例运用比喻、排比手法,第二例采用排比,叠词手法生动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抒发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语言亮丽多彩,读之令人耳目一新,容易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开头如此不凡,自然会给阅卷老师一个良好的印象。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许多优秀作文开头运用了一些新奇的比喻,有的引用名言警句、俗语、谚语,开头显得精彩。如重庆市中考满分作文《批评是良药》开头是:“表扬是兴奋剂、催化剂,那么批评则是良药,甘甜的良药。”比喻手法准确得当,鲜明地表现自己的观点,有很强的吸引力,使文章结构漂亮,光彩夺目。
三、华衣锦衫,修辞让作文的内容增彩
在作文的内容安排上,也可利用修辞手法在自己的作文展示文采:
(1)运用修辞手法刻画生动的人物形象
《红楼梦》对人物的刻画是最成功的,如对林黛玉的肖像描写:“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多处运用了比喻及对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黛玉的聪颖和病态美。同学们完全可以写出类似的佳作。如优秀作文《报答》,作者生对“爷爷”的刻画是:爷爷的脸成了一张老树皮,头发早已脱落,仿佛是光秃
秃的山坡。运用比喻写出了爷爷的苍老,形象生动。又如《老师,我想对你说》,写了一位不修边幅的年轻教师,劝说老师要注重形象,其中对老师的刻画是:我们刚分配出来的老师非常洒脱,活像一位大艺术家,头发像野草,戴着一幅方形眼镜,脸上总是阴天多云,分明十足的机器人。身着牛仔服,一穿就是几个月,散发出不可名状的味道,同学们问其原因,他深沉地说道:“酒是陈的香,这才叫现代,才叫酷。”这段描写运用了反语、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恰当准确艺术地刻画了这位美术老师的形象,鲜活生动。
(2)运用修辞手法描绘美丽的自然景物
要写出事物的特征,除了进行客观的描写外,通常运用修辞手法来实现。如“鹅毛般的大雪”、“梨花白”、“桃花红”等。朱自清的散文《春》,运用了比喻、拟人、引用、排比等修辞手法,描绘出了春草、春花、春雨的特点,写出了春的勃勃生机。又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的一段文字:“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文章运用了比喻、拟人、通感、对比等手法,把月光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刻画得出神入化,美感的语言形象地、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情绪,可见修辞的巨大魅力。写荷花:“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本句连用了通感等修辞手法,新颖
灵活,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描绘了荷花的情态,读之令人荡气回肠,回味无穷。如优秀作文《当我面对大海的时候》,其中描写大海可谓妙绝。“碧绿的海面不时地飞溅起白亮的海浪,浪花在空中显示着自己的雄伟和多姿。海水不断地冲击着礁石,被礁石击成片片绿色的翡翠,装饰着大海的美丽。撞击声、欢笑声、嬉笑声传入我耳中,原来是海水在和礁石苦苦抗争,孕育出串串美丽壮观的浪花。”这段文字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大海的博大和浪花的美丽,细腻生动。
四、锦上添花,修辞让作文的结尾闪亮
恰当运用修饰手法酿造一个好的结尾,使文章结构紧凑,浑然一体,从而锦上添花。如《花市》的结尾写道:“她笑微微地站在百花丛中,也像一枝花,像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吧。”又如以“灯”为话题,一个学生在《理想是灯》一文结尾处运用了比喻、顶真、排比的修辞手法:“理想是石,能击燃生命之火,理想是火,能点燃生命的灯,理想是灯,能照亮前进的路。”抒情性的议论加修辞修饰增添了文章文学色彩,使文章浑然一体,亮丽的结尾为文章润色不少。
修辞在作文中的合理运用,不仅可以使作文富有文采,而且可以使全文富有美感,真正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效果。
作文五:《带有修辞手法的句子|带有修辞手法的句子作文素材》300字
1月亮像小船。 2妹妹的脸蛋像红苹果。 3云朵像棉花糖。 4湖面像平镜。 5枫叶像手掌。 6大枣像红玛瑙。 7太阳像火球 8我家门前只有巴掌大的地方。 9、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比喻) 10、公路被太阳晒化了。(夸张) 11、南京、南京,勿忘南京大屠杀。(反复)
1月亮像小船。
2妹妹的脸蛋像红苹果。
3云朵像棉花糖。
4湖面像平镜。
5枫叶像手掌。
6大枣像红玛瑙。
7太阳像火球
8我家门前只有巴掌大的地方。
9、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比喻)
10、公路被太阳晒化了。(夸张)
11、南京、南京,勿忘南京大屠杀。(反复)
12、面对温室效应,地球不断的在示威。(拟人)
13、父爱如山。(比喻)
14、我顿时泪如泉涌。(比喻)
15、共产党像太阳。(比喻)
16、太阳出来了,地上好像上了火。(联想)
作文六:《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 试谈修辞手法在作文写作中的运用》2200字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试谈修辞手法在作文写作中的运用”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92to.的支持!
龙源期刊网 ://.qikan..
试谈修辞手法在作文写作中的运用
作者:郑毅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2年第08期
“作文难,难于上青天。”这是高中生的普遍感受。究竟难在哪里,笔者从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的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的水平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很容易得到提高;论据材料经过一定量的积累,也可以变得不断丰富。但是,语言平淡乏味、缺乏文采的问题却很难解决。而修辞手法就是“彩凤双飞翼”, 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不失为增加文章文采的简单有效的方法。
1
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将修辞分为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把引用、排比、比喻、对比、反问、衬托等修辞列为积极修辞,认为积极修辞不仅要使人理会,还要使人“感受”,要求语言不仅意思准确、明白,而且还要形象、生动、活泼。
修辞手法对高中生来说是耳熟能详的,因为关于修辞知识点的考查,在高考中的诗词鉴赏、散文阅读和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考点中都多有涉及,但是学生们大多仅仅从解题的角度出发,去熟练地背记修辞手法的定义和表达效果,而很少能在自己写作文时有意识地运用几种自己熟悉的修辞,结果失去了一次使自己文章语言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机会。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地在自己的文章中恰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
笔者从作文教学实践出发,谈一谈自己对作文中运用常见修辞手法的看法,希望能给读者以有益的启发。
(一)引用
“引用”是否修辞,在学术界还存在争议,但是王希杰在《汉语修辞学》中明确将“引用”列为修辞手法。引用是写文章时最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它通常是在文章中引用名言警句、诗词歌词、成语俗语、寓言故事等,从而增强表达效果。
学生写文章时一般写的都是自己的话,如果能够插入现成的经典话语,效果就会大不一样。
2
例如中国的古典诗词,语言凝练,含蓄蕴藉,文采飞扬,如果适当地引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必将使自己的文章语言精练,含蓄典雅。如谈“壮志”,可以引用曹操《龟虽寿》中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谈乐观豪迈的气概,可以引用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引用古诗词的形式是自由活泼的:可以直接引用,也可以化用;引用的古诗词可以用来拟题,也可以用在文章开头、正文和结尾中。
又如一些名言警句,出自权威之口,短小精悍,发人深省,催人奋进,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如“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
龙源期刊网 ://.qikan..
俭败由奢”、“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等等,引用这些名言警句,自然能够使人茅塞顿开,心悦诚服。
在议论的过程中,如果引用一些经典例子,则会使文章论据确凿,增强说服力,富有启发性。如以“友谊”为话题,可以引用“高山流水”、“管鲍分金”的故事,可以引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故事,这些例子比我们举同学之间的例子要更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说服力。
(二)排比
排比是把结构大致相同、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
3
排列在一起的修辞。
排比句句式整齐,语言凝练,富于节奏感。在作文中恰当地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能增强语势,便于抒发强烈的情感。如“关爱是一个眼神,给学生无声的祝福;关爱是一缕青风,给学生身心的舒畅;关爱是一场春雨,给学生心田的滋润;关爱是一句问侯,给学生春天的温暖”。如“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李大钊)。如“青春是一首歌,她拨动着我们年轻的心弦;青春是一团火,她点燃了我们沸腾的热血;青春是一面旗帜,她召唤着我们勇敢前行;青春是一本教科书,她启迪着我们的智慧和心灵”。这些排比句的运用,使文章气势磅礴,感情强烈,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排比句可以用在文章开头,先声夺人,也可用在议论文正文的举例中,即通常说的“排例”。如:“蓄势,要有长时间耐心的准备。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立志图强,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使越国由弱转强,真是?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写作,遂成《史记》,?藏之名山,传之其人?;王羲之废寝忘食,临池书写,就池洗砚,使水池变?墨池?,其书法?飘若游云,矫如惊龙?,遂成一代?书圣?。”同样,排比也可用在结尾,增强议论抒情的力量。
(三)比喻
黄伯荣在《现代汉语》中说:比喻是“用相似的事物打比方
4
去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作用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如写“愁”,“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李煜却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将愁绪比作春江水,可见愁之浓、愁之多。还如要表现一个女孩的美,光说很美很美,别人可能感觉不到美,但是用人们熟悉的美的事物打比方,就会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小轩作词的《东方女孩》:“她的眉呀眉,像双雁飞过长江水;她的眼呀眼,好像西湖水含烟;她的唇呀唇,像栖霞山上枫如醉;她的心呀心,天山雪般晶莹。”相信只要听了这首歌的人,都会被“东方女孩”的美丽所陶醉。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您的在线图书馆
5
作文七:《作文修辞手法》7600字
一比喻
1、定义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根据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法。
2、结构
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被拿来用作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构成条件——注意事项
构成比喻的关键:①甲(本体)和乙(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之处。①②两条必须同时成立,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
①他的性格像母亲。——同类事物做比较
②这天黑沉沉的好象要下雨。——表示猜测
③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词的比喻意
4、比喻的目的
比喻旨在于用形象的语言阐明思想。即通过比喻的手法,让人对不明白、不理解、不清楚、不认识的事物得到认识和理解。
因此,必须是用人们所熟悉的事物做喻体来比喻人们不熟悉的事物(本体),以让人对原本不认识的事物得以认识,绝不可用人们不熟悉的事物来比喻人们熟悉的事物,更不可用人们都不认识的事物去比喻人们都不认识的事物。则否适得其反,事与愿违。
比喻的具体目的主要有下面几种:
①说明本体的可能性。本体被一件令人诧异的事物所修饰,须运用比喻消除这种诧异性。例如:
残酷的战争起于片言之语,君不见熊熊烈火大多来自些微火星。
某人少时劳累老时休息,恰如一只蚂蚁,夏天努力收集食物,以便冬天坐享。
②阐明本体的情况。本体的特性原先不为人知,用比喻加以形容,大家便一目了然。 地球圆圆的,象只橙子。
她体段柔软,仿佛生就一身藤骨。
③阐明本体情况的程度。原先对本体的特性只有概括性的了解,经过比喻,指明了这种特性的程度。这常常是可以感觉得到的事物。例如:
病人服用了一种苦药,它仿佛就是苦瓜。
房子着了火,我仿佛觉得地狱移到了人间。
④肯定本体的情况。叙述本体的事物须用比喻来肯定和阐明。这种情况下是用可以感知的事物来比喻理性的事物。例如:
学者的长处即使不让发挥,它也象麝香那样,被遮盖住,却不能阻止它香气四溢。 轻浮的人正在不知不觉中走向毁灭,就象飞蛾扑火那样。
⑤美化或丑化本体。前者(例1、例2是歌颂、赞扬本体,后者(例3、4)则是贬低、卑视本体。例如:
例1:狗像忠实的朋友。
例2:垂老之年是生命成熟之果。
例3:夏日炎炎如地狱之火。
例4:冬天是穷苦人为之瑟瑟发抖的幽灵。
5、比喻的作用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6、分类
根据比喻结构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特征,可分为四种。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恰似”等连接。常见形式是“甲像乙。如: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需注意的是:
①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实现比喻关系。例如:
这是花的海洋。
②同位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关系。例如:王老八你不要灌汤 ③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接例如:五点钟, 上工的汽笛响了。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
(3)借喻。不出现本体和喻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例如:最可恨那些
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4)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例如:一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7、常用比喻词
像、好像、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
8、比喻的修辞举例
(1)带有比喻的成语
恩重如山 冷若冰霜 成竹在胸 胸有成竹
呆若木鸡 风烛残年 挥汗如雨 浩如烟海
门庭若市 虚怀若谷 轻如鸿毛 震耳欲聋
声名狼藉 易如反掌 切肤之痛 亲如手足
人面兽心 如虎添翼 如胶似漆 丧家之犬
对答如流 刀山火海
a 明喻:
虚怀若谷 门庭若市 如火如荼 如饥似渴
味同嚼蜡 寿比南山 归心似箭 如鱼得水
如虎添翼 冷若冰霜
b 暗喻:
车水马龙 有口皆碑 唇枪舌战 草木皆兵
冰清玉洁 明珠暗投 人老珠黄 犬牙交错
血海深仇 犬马之劳
c 借喻:
望穿秋木 破镜重圆 风平浪静 班门弄斧
铜墙铁壁 豺狼当道 掌上明珠 画龙点睛
柳暗花明 愚公移山
(2)比喻句举例:
①露似珍珠月似弓。
②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③皎洁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 ④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⑤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的飘浮在空中。
⑥水仙花很漂亮,像一位站在小河边,穿着白衣服的仙女.
⑦春天是位魔法师,她融化了冰雪,让小草破土而出。
⑧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⑨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⑩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幸福是染色的画笔,能染红鲜花,也能染绿树叶;能给清澈的湖水染上透明的质感,也能给纯洁的心灵涂抹一层辉煌。
?这一朵朵菊花,远看像一个个色彩鲜艳的绣球,近抚好似一匹匹细腻的丝绸。
?天上的云像连绵的峰峦,像湍急的河流,像威武的雄狮,像奔腾的骏马。
?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一道亮丽的彩虹,像仙女飘舞的裙带,像一座七彩小桥,像一朵朵耀眼,绚丽的云。
?春天到了,大地变成了一片绿毯。
?一艘银灰色的气垫船,像一匹纯种烈马,在金波粼粼的海面上飞掠而过。
?远远望去,泰山峰上的松树连成一片,浓浓的,看上去就像人的颧骨上横着的一道剑眉。 ?鹅毛,像芦花,像棉絮的大雪降落下来。
?北极星像盏指路灯一样挂在天空。
二拟人
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表达效果
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 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拟人手法又可分为三种情况。
【甲】
把非生物拟人化。例如:
①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高尔基《海燕》)
②每条岭都是那么的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老舍《小花朵集》)
③录音机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叭”地一声,不唱了。(王蒙《春之声》)
④街上非常热闹。电车不慌不忙地跑着,客客气气地响着铃铛枣一点也不性急,好像在说:“借光。呃,借光。”(张云翼《给孩子们·去看电影》)
⑤这时,春风送来沁鼻的花香,满天的星星都在眨眼欢笑,仿佛对张老师那美好的想法给予肯定和鼓励……(刘心武《班主任》)
⑥一捆捆的稿纸从屋角的两只麻袋中探头探脑地露出脸来……(徐迟《哥德巴赫猜想》)
上面这些例句中,把“波浪”、“岭”、“录音机”、“电车”、“星星”、“稿纸”等非生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
【乙】
把有生物拟人化。例如:
①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儿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②鸟儿将巢安放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朱自清《春》)
③青蛙唱着恋歌,嫩蒲的香味散在晚春的暖气里。(老舍《月牙儿》)
④高粱好似一队队的“红领巾”,悄悄地把周围的道路观察;向日葵摇头微笑着,望不尽太阳起处的红色天涯。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密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
⑤风雨能摧残樱花,但是冲风冒雨,樱花不是也能舒开笑脸么?(杨朔《樱花雨》) ⑥连每一根小草都在跳舞。(王蒙《春之声》)
上面这些例句中,把“油蛉”、“蟋蟀”、“鸟儿”、“青蛙”“高粱”、“向日葵”、“垂柳”、“芦苇”、“樱花”、“小草”等有生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
【丙】
把抽象概念拟人化。例如:
①资本就是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渗透着血污来到世间的。(马克思《资本论》)
②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起来。(**《反对党八股》)
③你新的中国,人民的中国呵,你终于在旧中国的母体里,生长,壮大,成熟,你这个东方的巨人终于诞生了。(何其芳《我们最伟大的节日》)
④祖国大搞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兴奋地赶来参加,你的领队是数、理、化,理、工、农、医都是你的战友和部下。(高士其《让科学技术为祖国贡献才华》)
⑤玻璃窗上的冰花已给太阳晒化了,窗外的积雪还是厚厚地盖在地上,对面的屋顶也是白皑皑的。冬天全没有离开大地的意思,好像要长久赖下去似的。(艾鞠《屋里的春天》)
⑥正义被绑着示众,真理被蒙上眼睛,连元帅也被陷害,总理也死而含冤。(艾青《在浪尖上》)
上面这些例句,把“资本”、“教条主义”、“新中国”、“科学技术”、“数理化”、“理工农医”、“冬天”、“正义”、“真理”等抽象概念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
拟人是指把非人类的东西加以人格化,赋于他们以人类的思想感情、行动和语言能力。童话中拟人化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对动物、植物以及其它非生物、各种具体和抽象事物、概念、观念、品质的拟人化。
拟人化童话中的人格化的角色,并不等于生活中真实的人。他们具备了人的某些特点,但仍然保留物的许多属性,既是人又是物。例如《风筝找朋友》中的风和风筝,既有人的特点,又有风和风筝的特点,风对风筝说:“你要是哭了,你的身上吸了泪水,就会变湿了,变得很重很重,我就推不动你,你也就飞不起来啦!”风要是换成雨就不能推风筝,风筝换成汽车,也不会这么怕水弄湿,也不可能飞到天上去。太阳有很强的光和热,强光刺得风筝睁不开眼;热气又像火一样烫得风筝受不了。假如写月亮和星星也有这样的光和热,就不符合月亮和星星的属性了。文中的月亮,身子是弯弯的,两头尖尖的,就像个弯钩;星星闪亮着眼睛……
因此,拟人不仅不能违反所拟之物原来的特点,而且还要照顾到物与人,以及其他物之间原有的关系,和支配它们的自然和生活规律。假如无缘无故地叫小鸟去访问鱼儿,鱼儿飞到天上去找月亮,这样的写法就很难认为是成功的。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即把事物当作人,写成和人一样的有感情、有语言、有动作。
三排比
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以上),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排比的作用
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这也是排比)总之,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具体的运用如下:
(一)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如:“他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的意志是这样坚韧和刚强,他的气质是这样的淳朴和谦逊,他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二)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深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如朱自清《春》一文中,“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再看郭风《松坊溪的冬天》一文中“ 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这两句都很好地表现出了景物的细微特征。
(三)运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比如:“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为人民服务》)“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朱自清《匆匆》)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谚语)
(四)运用排比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看刘川同学《我和书的故事》结尾一段:“我和书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为书而欢乐,为书而哀愁,为书而被处罚……”既总结了全文,又抒发了和书之间的不解之缘。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我们不会忘记,朝鲜大嫂为帮助志愿军失去了她的双脚;我们也不会忘记,朝鲜大娘为了保护志愿军,失去了她的孙子;我们更不会忘记,朝鲜小姑娘为了营救志愿军,失去了她的母亲。”
恰当地运用排比才能表达强烈奔放的感情,周密地说明复杂的事理,增强语言的气势和表达效果。运用排比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生硬地拼凑排比的形式。排比句读起来感到琅琅上口,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排比与对偶的区别
1、对称性与平列式。对偶是二个语言单位(句子或句子成分),而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语言单位(句子或短语)。对偶必须对称。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
2、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揭示语,使排体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
3、对偶以要求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
四借代
借代,顾名思义便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因此多数为名词。使用时,必须考虑替代的正当性与通用性,尽量不要化简为繁,并且要让文义通顺。并且,此时的借代一般是类似于以小见大,用小事物来反映大的局面或情况,使句子形象具体。通俗的说,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
辞方法。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作用
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引人联想,使语句拥有形象突出、特点鲜明、文笔精炼、具体生动的效果。借代的修辞效果可以用十六字概括: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例如:①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臧克家《有的人》)
“石头”,通常用来作纪念碑的材料,这里借“石头”代纪念碑,含蓄地揭示出与人民为敌的反动统治者想名垂后世的美梦终将破灭。
运用方式
借代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部分代整体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
例如: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答谢中书书》)
用鱼鳞代替鱼。
2、特征代本体
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旌旗十万斩阎罗。(《梅岭三章》)
是标志代本体,借“旌旗”代替军队或武装力量。
例如: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鲁迅《故乡》)
借细脚伶仃的“圆规”来代替身形极瘦的杨二嫂。
3、具体代抽象
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
“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
4、工具代本体
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饭》)
“囤”是装粮食的工具,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粮;“锅”是做饭的工具,用“揭不开锅”代指没饭吃。
5、专名代泛称
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
第二个“李公朴”,代指不怕流血牺牲,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战斗的人们。
6、以结果代原因
例如:令人捧腹
捧腹是捧着肚子,捧腹的原因是出现笑话或令人发笑的东西。以“捧腹”的结果代之“笑话”等令人发笑的原因。
7、形象代本体
例如: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五夸张
(一)概念
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二)种类
夸张可分为三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1、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例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3、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茵,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
(三)夸张的作用
1、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2、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3、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四)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要无缘无故地故作夸张。夸张与浮夸有着严格区别,浮夸是违背客观事实,说假话,必须坚决反对;夸张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一种修辞方式。夸张的真实性不在于表面的真实,而是在于反映出事物的本质。夸张的奥妙在于不似真实,又胜似真实。下面的例句就没有现实基础,属于浮夸:
我们的大河网犹如另一个地球社会,日夜运行着,如果把它放在太阳系内,太阳系又多出一个行星世界。
同志们,你来看,我们力量大如天。脚下地球当求玩,大洋海水能喝干。
又如:“她讲到她受到的痛苦时,眼泪就像自来水管似的喷射出来。”这句的夸张有失真实。 钢锹驾火箭,驾起青龙上云端,三山五岳听我令,玉皇下马我上鞍。
毛的著作,一天不读问题多,两天不读走下坡,三天不读没法活。
石油工人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第三,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六通感
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文学艺术创作和鉴赏中各种感觉器官间的互相沟通。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等各种官能可以沟通,不分界限,它系人们共有的一种生理、心理现象,与人的社会实践的培养也分不开。在通感中,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如说“光亮”,也说“响亮”,仿佛视觉和听觉相通,如“热闹”和“冷静”,感觉和听觉相通。用现代心理学或语言学的术语来说,这些都是“通感”。
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比如:欣赏建筑的重复与变化的样式会联想到音乐的重复与变化的节奏;闻到酸的东西会联想到尖锐的物体;听到飘渺轻柔的音乐会联想到薄薄的半透明的纱子;又比如朱自清《荷塘月色》里的“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其实古诗文中也有,比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还有《阿房宫赋》中的“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再比如,“你笑得很甜”,这就是通感。“甜”是用来形容味道的,这里却用形容味觉的词来形容视觉,就是通感。
作文八:《作文修辞手法》2600字
1:比喻:利用不同事物之间某些相似之处,借一种事物来说明另外
一种事物。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
明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类的关系。
暗喻不出现比喻词,。
就是把一个物体或人比喻成另一个物体。这样就叫比喻
作用:对事物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
加以说明,使得描写的食物通俗、易懂、形象、生动。
一般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比喻词可能不出现。
比喻词:像、好象、仿佛、一样、如、恰似、似、(变成,构成)
例句:雨后,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彩虹,宛如一座彩桥悬在上空。
母爱似山,父爱似海。
皎洁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
片银白色
山间的雨雾构成了一幅精美的山水画。
2. 构成比喻的必备条件
(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子
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比喻词,下面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
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例如:她的性格很像她母亲。
②表示猜度。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像。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
的少年时代。
④表示举例。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
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2:比拟:{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
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金色的草地》}
作用:印象鲜明,便于表达作者感情。
拟人:把人以外的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人的动作或思想感情,这
就叫拟人。
(1)把非生物拟人化。
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2)把有生物拟人化。
连每一根小草都在跳舞。
青蛙唱着恋歌,嫩蒲的香味散在晚春的暖气里
拟物: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叫做拟物。
(1) 把人当作物来写。敌人夹着尾巴跑了。
(2) 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
高铁杆哼哼叽叽的啃着日本人扔下的骨头, 边啃边朝着老百姓狂吠
注意:比拟和比喻的区别
(1): 比喻与比拟的性质不同、作用不同
比喻是用与本体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作比‘也就是打比方;一定
得有相似点,通过相似点使本体同喻体联系起来
比拟即模拟, 它是用乙事物具有的特性(包括称渭、动作、行为等) 写甲
事物,或者说是把乙事物的特性“强加于甲事物。
(2)比喻与比拟的句式结构不同。比喻句由本体、喻体和喻词三部分
组成。 3:夸张:用远远超过客观现实的说法来渲染强调事物的某一特点的
修辞方法,故意言过其实,对人对事进行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趵突泉》 }
作用:易于突出人或事的本质,引起读者强烈共鸣。
例句:芝麻粒儿大的事, 不必放在心上。
太阳刚一出来, 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4: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本来的名称,而借用和该人或
该事物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的名称去代替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借代可使语言形象鲜明,变化说法,避免语言直白,还可使语
言简练、含蓄。
{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十里长街送总理》}
(1) 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前面来了一队红领军
(2) 用事物特征代替事物本身:红眼睛原本知道他家只有一个老娘。
(3) 形象代替本身:上面做了两个老爷子,东边一个是马褂,西边
一个是西装。
(4) 工具代本体。. 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
饭》)
(5) 对偶:{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开国大典》} 用结构相同或相近, 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
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对偶给人的美是多方面的:音韵美,节奏美,均衡美,对称美。
. 能够增强节奏感,使语言整齐、语句匀称,琅琅上口,便于记忆
和背诵
6:排比:用三个或三个以上内容密切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
一致的短语和句子接连说出来的修辞方法
{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
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
作用:排比给人以气势畅达,节奏鲜明,情感炽热之感。加强语气,
强调内容。
7、衬托:
{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夜──大年夜。
《卖火柴的小女孩》}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相似的、相关的或相反的事物作背景加以烘托
的一种修辞方法。将人、物、事放在特定的背景下,情景交融,这背
景也就有了情。
8:反问:{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是一种无疑而问,明知故问;用疑问的形式表示明确的意思,文而不
答,答案寓于反问之中的一种修辞方法。反问可增强语言的力量,把
确定的意思表达得更加鲜明,不容置疑。
例句:难道你认为有人比爱因斯坦更伟大吗?
9设问:提出问题,以引起人们地注意和思索,接着自己回答问题,
或问而不答的一种修辞方法。反复可以突出文章的主题,强调某种观
点,抒发某种感情,渲染气氛,加强语势,使文章生动活泼,波澜起
伏。
例如: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原来,植物开花的时间,
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花钟》
还有其他的修辞手法:
反复: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再见了,亲人》
对照:步子虽然很小很小,作用却很大很大。《和时间赛跑》
婉曲: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秋天的怀念》
练习题
1:下面那一项没有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
A :海燕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的穿过乌云。
B: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啊。
C :树缝里也露出一两点灯光,没劲打彩的,是瞌睡人的眼。
D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奶中洗过一样。
2:下面运用借代的句子是( )
A. 我就知道,我们班获得的成绩是麦场上一堆尖尖的谷物。
B.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C. 这海滨的小小侨村呵,简直是喧腾的海洋。
D. 洱海,这面光洁的梳妆镜,南北长百余里,东西宽十余里。
3从采用修辞方法的角度,选出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
[ ]
A. 有的松树像一顶墨绿大伞,支开了等你。
B. 船只能缓缓行进,像一个在崇山峻岭之间慢步前进的旅人。
C. 紧十八盘仿佛一条灰白大蟒,匍匐在山峡当中。
D. 塑像塑得精致、细腻,一个个都像活的。
4. 下面各句均有“像”字,“像”是比喻词的一项是 ( )
A. 像刘胡兰、**这样的英雄人物,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B. 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
C. 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
D. 风忽然大起来,那半天没动的柳条像猛地得到什么可喜的事,飘洒地摇摆,枝条都像长
出一截儿来。
作文九:《作文 修辞手法》7100字
1.比喻: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例句: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2.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3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例句: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4.排比: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例句: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6.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7.设问: 为了此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激问、反诘、诘问): 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例句: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9.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和两种。 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例句: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10.借代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例句: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11.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例句:(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2. 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例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 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13.联想 也就是想象.例如:太阳出来了,地上好像上了火
比喻、比拟和拟人的区别
补充资料
比喻、比拟和拟人的区别是什么呢?在初中教材里我们已经讲过,但不少同学没有搞清楚,在答题时似是而非,故失分较多。现将比喻、比拟和拟人相关知识作简要介绍。
一、比喻
(一)概念:比喻是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使表达更加生动鲜明的修辞手法。比喻就是常说的“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事物间是以乙喻甲,重在“喻”,甲乙是一主一从的关系。
(二)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三)条件: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四)种类: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若、仿佛、犹如、如同”等连接,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配合。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又叫隐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等于、变成、化为”等连接,有时暗喻不用喻词。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蟑。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例如: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曹植)。
二、比拟
(一)概念:比拟是把物拟作人(拟人)或把人拟作物(拟物),把甲事物摹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二)种类:
1、拟人。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把物拟作人的修辞手法。例如: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例如: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
三、区别
(一)从结构上区别
从语法角度看,可用抓主干、理枝叶的办法,从句式结构来区别比喻句和拟人句。拟人不能出现“像”字,例如: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②春风温柔地抚摸着你。
杨柳风即春风,例①②两句的本体都是“春风”。但①句的喻体“母亲的手”在句中出现了,全句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像”构成,是比喻句;而②句的
拟体“人”却没有在句中出现,全句只由本体和描写拟体的词语“温柔地抚摸着你”构成,是拟人句。
也就是说,比喻重点在“喻”,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部分,喻体在句中一定要出现;拟人是仿照人,由本体和描写拟体的词语构成,重点在“拟”,而拟体(人)则在句中不出现。
比喻句,特别是比较复杂的比喻句,只有比喻词,没有其它的动词,陈述主语的动词一般是描写事物的,或者受动者是物。拟人句中,陈述主语的动词一般是描写人物的。当然,并不是外在形式上有“像”“仿佛”等喻词的句子就一定是比喻句。
(二)从内容上区别
比喻和比拟都是加强语言形象性的修辞手段。比喻重在“喻”,即以甲事物喻乙事物,甲乙两物有主有从;比拟重在“拟”,即将甲事物当作乙事物,甲乙两事物彼此相融,浑然一体。
从内容上看,运用比喻,不管是明喻、暗喻还是借喻,喻体必须出现,不能省略。本体不一定出现,如借喻,虽然不出现喻词和本体,但可以变换为有喻词和本体的明喻、暗喻。不管是哪一种比喻,始终都有喻体。
比拟句主要是借助想象,将本体模拟为人的或物的某种行为、动作或情态,不论是拟人,还是拟物,始终都无拟体。如:
雨扯天扯地下着??地上射起无数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喻体是箭头、瀑布,本体没有出现,分别是雨点和屋檐水。
运用比拟,本体(被比拟的事物)必须出现,拟体(比拟的事或人物)不出现,一出现就成了比喻。比拟只是临时把拟体的某种品格特征赋予本体。如: ①勇敢的海燕。只出现本体“海燕”,拟体(人)没出现。
②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银烛照红妆。这是苏轼《海棠》诗中的名句。这里苏轼把海棠当作一位“红妆”美女了。前一句中本体是“花”,拟体“人”没有出现。如果说“海棠像人一样睡去”那就是比喻了。
(三)从性质来区别
1、比喻与比拟客观基础不同。
比喻构成的客观基础是相似性,比拟构成的客观基础是仿照性。“拟”就是仿照的意思。比拟不要求两者有相似性。如“勇敢的海燕”是把“海燕”当成具有人物的勇敢行为来写的,因而是拟人。“海燕像勇士”是说海燕在不怕危险、有胆量这一点上与勇士是相似的,因而是比喻。
2、比喻与比拟侧重点不同。
比喻是以乙喻甲,重在“喻”,甲乙一主一从。如“纪念碑像巨人”就是以“巨人”喻纪念碑。比拟是以乙当甲,重在“拟”,甲乙彼此交融,浑然一体。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是把油蛉和蟋蟀比拟为人。
比喻是用与本体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作,一定得有相似点,通过相似点使本体同喻体联系起来,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更具体地感知事物。比拟即摹拟,它是用乙事物具有的特性(包括称谓、动作、行为等)写甲事物,或者说是把乙事物的特性“强加”于甲事物,乙事物—般是有生命力的、能活动的、有感情的;它比甲事物具体实在,于是本来较抽象、不太实在的事物变得具体实在了,当然就增添了语言的生动性。
由此可见,比喻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而比拟却是利用它们之间的不同特性,使两体融为一体,这是区别比喻和比拟最重要的标志。
四、修辞的作用
1、比喻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比喻的作用有:
①化平淡为生动;
②化深奥为浅显; ③化抽象为具体;
④化冗长为简洁。
2、比拟写喜爱之物,可以把物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写憎恨之物,可以把物写得丑态毕露。比拟的作用有:
①色彩鲜明;
②描绘形象;
③表意丰富;
④充满情味。
在古诗中,把物人格化,还可以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更加丰富。
如刘颁的诗《新晴》中“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宁静闲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
又如杨万里的诗《暮热游荷池上》:“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诗中“荷花”被西风吹动而深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娇羞之态,把“荷花”当作有生命、有灵魂的少女;基调活泼有趣,文笔清新,摇曳多姿,表露出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趣。
总之,比喻和比拟虽然是两种常见而又容易混淆的修辞格,但只要我们掌握了区分两者的要领,答题时就会一目了然。在高考作文中,我们也可以运用比喻和比拟,增加文章的文采,打造文章的亮点,让阅卷老师为之倾心。
运用修辞手法为考场作文增色
谢丽珍
作为文章大国、文章古国,作文考试在我国有着久远的历史。最早的作文考试可以追溯到隋以后的各封建王朝设科考试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其中,又以唐、宋为盛,其时主要考试诗赋,这大大促成了唐宋诗词、歌赋极度繁荣的格局。
恢复高考30年来,高考考场无一例外均须完成作文考试,高考作文现在已占60分(语文满分150分)。一道题的得分能有如此之高的比重,其重要性恐怕是任何学科中任何一道题都无法比拟的。可以说,作文好坏直接体现一个人运用自己母语水平的高低。近年全国有不少省市甚至在做“语文考试只考一篇作文”的尝试。教育界更有“高考要过关,作文是关键”的共识。高考作文阅卷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个评分等级标准。“基础等级”是对考生作文基本写作能力的要求,“发展等级”是在前者基础上的较高层次要求,分为“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四项,这一等级的作用,是拉开考生作文距离。其实,考生没有必要对“发展等级”要求望而生畏,在考场作文中,考生若能熟练运用修辞手法扮靓语言,不仅能使语言有文采,丰富文章的内容,还能使表达富有个性,增添文章的亮点,为自己的作文锦上添花。
本文主要围绕修辞手法为话题,谈谈在写作中修辞手法的写作中的运用。
一、 画龙点睛,修辞让作文题目抢眼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抢眼的作文题目能给阅卷教师留下好的第一印象,在阅卷场上阅卷教师往往会潜意识地给文章打高分(在其他方面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如以“美景”为话题,某生拟题为《扮靓母亲河》,运用拟人手法新奇地写出了母亲河的变化特点。又如以“感受生活”为话题,以及以“靠”为话题,同学们拟题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分别引用了普希金和华罗庚的诗句作题目,新颖巧妙,体现了很好的文学素养。又如《老师,我心中的灯》、《生活是张调色板》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灵动优美。《大禹会治水吗?》运用反问修辞手法,观点明确,有一定批判精神,吸引读者阅读。我们在作文时还可灵活运用借代、对偶、反复、通感、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标题新人眼目,别具一格。
二、 闪亮登场,修辞让作文开头华丽
如果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那么好的开头就是漂亮的“脸蛋”,直接影响到读者对整篇文章的印象。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作文的开头部分非常重要,一篇作文好的开头将对人产生深刻的印象,尤其是阅卷的老师通过对作文的开头审判基本上确定一篇作文的水准。写好了开头可以说便成功了一半,所以对作文的开头的打造不能小视。 下面是有个学生以“理想”为话题的作文开头部分:
时光如水,生命如歌,日月一天天在穿梭,花开花又落,唯有我心中之梦不曾凋落?? 给鱼儿一片海,它就会自由遨游,给雄鹰一片蓝天,它就会展翅飞翔,给猛虎一座高山,它就会自由驰骋,给一个心愿,它就会温暖你的梦境。 以上两例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手法,生动传神的表达了作者内心世界,别具一格,给人以清新、洒脱且韵味无穷之感。灵活运用修辞开头,就能写出有创意的开头,使读者过目不忘,让作文笔下生花。
爱心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驱散了凛冽的寒霜;爱心是久旱后的一场甘霖,滋润了龟裂的心田;爱心是汪洋中的一个航标,指明了新生的希望。(选自湖北荆
州中考满分文《把爱心带给他人》)
盈盈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落落余晖,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的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芳华,我摘一束最灿烂的;对人以和,待人用善,待人和善。(选自江西中考满分文《待人和善》)
上面几例中,第一例运用比喻、排比手法,第二例采用排比,叠词手法生动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抒发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语言亮丽多彩,读之令人耳目一新,容易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开头如此不凡,自然会给阅卷老师一个良好的印象。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许多优秀作文开头运用了一些新奇的比喻,有的引用名言警句、俗语、谚语,开头显得精彩。如重庆市中考满分作文《批评是良药》开头是:“表扬是兴奋剂、催化剂,那么批评则是良药,甘甜的良药。”比喻手法准确得当,鲜明地表现自己的观点,有很强的吸引力,使文章结构漂亮,光彩夺目。
三、华衣锦衫,修辞让作文的内容增彩
在作文的内容安排上,也可利用修辞手法在自己的作文展示文采: (1)运用修辞手法刻画生动的人物形象
《红楼梦》对人物的刻画是最成功的,如对林黛玉的肖像描写:“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多处运用了比喻及对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黛玉的聪颖和病态美。同学们完全可以写出类似的佳作。如优秀作文《报答》,作者生对“爷爷”的刻画是:爷爷的脸成了一张老树皮,头发早已脱落,仿佛是光秃秃的山坡。运用比喻写出了爷爷的苍老,形象生动。又如《老师,我想对你说》,写了一位不修边幅的年轻教师,劝说老师要注重形象,其中对老师的刻画是:我们刚分配出来的老师非常洒脱,活像一位大艺术家,头发像野草,戴着一幅方形眼镜,脸上总是阴天多云,分明十足的机器人。身着牛仔服,一穿就是几个月,散发出不可名状的味道,同学们问其原因,他深沉地说道:“酒是陈的香,这才叫现代,才叫酷。”这段描写运用了反语、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恰当准确艺术地刻画了这位美术老师的形象,鲜活生动。 (2)运用修辞手法描绘美丽的自然景物
要写出事物的特征,除了进行客观的描写外,通常运用修辞手法来实现。如“鹅毛般的大雪”、“梨花白”、“桃花红”等。朱自清的散文《春》,运用了比喻、拟人、引用、排比等修辞手法,描绘出了春草、春花、春雨的特点,写出了春的勃勃生机。又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的一段文字:“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文章运用了比喻、拟人、通感、对比等手法,把月光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刻画得出神入化,美感的语言形象地、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情绪,可见修辞的巨大魅力。写荷花:“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本句连用了通感等修辞手法,新颖灵活,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描绘了荷花的情态,读之令人荡气回肠,回味无穷。如优秀作文《当我面对大海的时候》,其中描写大海可谓妙绝。“碧绿的海面不时地飞溅起白亮的海浪,浪花在空中显示着自己的雄伟和多姿。海水不断地冲击着礁石,被礁石击成片片绿色的翡翠,装饰着大海的美丽。撞击声、欢笑声、嬉笑声传
入我耳中,原来是海水在和礁石苦苦抗争,孕育出串串美丽壮观的浪花。”这段文字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大海的博大和浪花的美丽,细腻生动。
四、锦上添花,修辞让作文的结尾闪亮
恰当运用修饰手法酿造一个好的结尾,使文章结构紧凑,浑然一体,从而锦上添花。如《花市》的结尾写道:“她笑微微地站在百花丛中,也像一枝花,像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吧。”又如以“灯”为话题,一个学生在《理想是灯》一文结尾处运用了比喻、顶真、排比的修辞手法:“理想是石,能击燃生命之火,理想是火,能点燃生命的灯,理想是灯,能照亮前进的路。”抒情性的议论加修辞修饰增添了文章文学色彩,使文章浑然一体,亮丽的结尾为文章润色不少。 修辞在作文中的合理运用,不仅可以使作文富有文采,而且可以使全文富有美感,真正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效果。
作文十:《试谈修辞手法在作文写作中的运用》1900字
试谈修辞手法在作文写作中的运用
作者:郑毅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2年第08期
“作文难,难于上青天。”这是高中生的普遍感受。究竟难在哪里?笔者从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的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的水平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很容易得到提高;论据材料经过一定量的积累,也可以变得不断丰富。但是,语言平淡乏味、缺乏文采的问题却很难解决。而修辞手法就是“彩凤双飞翼”, 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不失为增加文章文采的简单有效的方法。
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将修辞分为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把引用、排比、比喻、对比、反问、衬托等修辞列为积极修辞,认为积极修辞不仅要使人理会,还要使人“感受”,要求语言不仅意思准确、明白,而且还要形象、生动、活泼。
修辞手法对高中生来说是耳熟能详的,因为关于修辞知识点的考查,在高考中的诗词鉴赏、散文阅读和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考点中都多有涉及,但是学生们大多仅仅从解题的角度出发,去熟练地背记修辞手法的定义和表达效果,而很少能在自己写作文时有意识地运用几种自己熟悉的修辞,结果失去了一次使自己文章语言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机会。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地在自己的文章中恰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
笔者从作文教学实践出发,谈一谈自己对作文中运用常见修辞手法的看法,希望能给读者以有益的启发。
(一)引用
“引用”是否修辞,在学术界还存在争议,但是王希杰在《汉语修辞学》中明确将“引用”列为修辞手法。引用是写文章时最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它通常是在文章中引用名言警句、诗词歌词、成语俗语、寓言故事等,从而增强表达效果。
学生写文章时一般写的都是自己的话,如果能够插入现成的经典话语,效果就会大不一样。
例如中国的古典诗词,语言凝练,含蓄蕴藉,文采飞扬,如果适当地引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必将使自己的文章语言精练,含蓄典雅。如谈“壮志”,可以引用曹操《龟虽寿》中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谈乐观豪迈的气概,可以引用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引用古诗词的形式是自由活泼的:可以直接引用,也可以化用;引用的古诗词可以用来拟题,也可以用在文章开头、正文和结尾中。
又如一些名言警句,出自权威之口,短小精悍,发人深省,催人奋进,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如“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
俭败由奢”、“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等等,引用这些名言警句,自然能够使人茅塞顿开,心悦诚服。
在议论的过程中,如果引用一些经典例子,则会使文章论据确凿,增强说服力,富有启发性。如以“友谊”为话题,可以引用“高山流水”、“管鲍分金”的故事,可以引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故事,这些例子比我们举同学之间的例子要更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说服力。
(二)排比
排比是把结构大致相同、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修辞。
排比句句式整齐,语言凝练,富于节奏感。在作文中恰当地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能增强语势,便于抒发强烈的情感。如“关爱是一个眼神,给学生无声的祝福;关爱是一缕青风,给学生身心的舒畅;关爱是一场春雨,给学生心田的滋润;关爱是一句问侯,给学生春天的温暖”。如“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李大钊)。如“青春是一首歌,她拨动着我们年轻的心弦;青春是一团火,她点燃了我们沸腾的热血;青春是一面旗帜,她召唤着我们勇敢前行;青春是一本教科书,她启迪着我们的智慧和心灵”。这些排比句的运用,使文章气势磅礴,感情强烈,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排比句可以用在文章开头,先声夺人,也可用在议论文正文的举例中,即通常说的“排例”。如:“蓄势,要有长时间耐心的准备。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立志图强,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使越国由弱转强,真是?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写作,遂成《史记》,?藏之名山,传之其人?;王羲之废寝忘食,临池书写,就池洗砚,使水池变?墨池?,其书法?飘若游云,矫如惊龙?,遂成一代?书圣?。”同样,排比也可用在结尾,增强议论抒情的力量。
(三)比喻
黄伯荣在《现代汉语》中说:比喻是“用相似的事物打比方去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作用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如写“愁”,“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李煜却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将愁绪比作春江水,可见愁之浓、愁之多。还如要表现一个女孩的美,光说很美很美,别人可能感觉不到美,但是用人们熟悉的美的事物打比方,就会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小轩作词的《东方女孩》:“她的眉呀眉,像双雁飞过长江水;她的眼呀眼,好像西湖水含烟;她的唇呀唇,像栖霞山上枫如醉;她的心呀心,天山雪般晶莹。”相信只要听了这首歌的人,都会被“东方女孩”的美丽所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