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平移和旋转》说课稿》2800字
《平移和旋转》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上午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平移和旋转》,我是从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课的。 第一方面
一、 说教材
《平移和旋转》是北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18、19页的教学内容。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本单元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会辨认锐角、钝角,建立了有关几何图形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今后的几何学习打下基础。本课是在学生认识对称图形之后学习与研究的内容,是从运动变化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教材注重挖掘和利用身边丰富有趣的实例,充分感知平移、旋转两种运动的不同特征及其普遍存在性。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在学生的生活中并不陌生,而作为新课程中的新的教学内容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因此教材从生活实例入手,在大量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和发现平移和旋转的运动规律,并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移的方法以及学会分辨平移和旋转现象。
第二方面
二、说教学目标
我是从三个方面来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的。
知识目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例,感知平移与旋转的现象,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
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学资源,经历观察、操作、合作等学习活动,并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通过学习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情感目标: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世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做出判断,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得到的图形。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在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法及操作。
第三方面
三、 说教法与学法
第一方面教法的阐述
1、实践操作法
三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建构主义学也认为,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而生动的思维活动。因此,本节课设计了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移一移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运用多感官参与学习,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多依赖直观这样一个矛盾,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发展。
2、图片教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因此,本教学设计注重创设图片情境,以激趣为基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巩固所学新知识。教育心理学中说游戏是儿童的本性,结合本课教学内容抽象性的特点,我以图片作为载体由浅入深地引入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第二方面学法的阐述
1、情境学习法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因此,我让学生从身边事例中找出平移、旋转的物体,并且能用手势表示出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2、小组合作法
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能数学地进行交流,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使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在合作中探索、发现和发展,使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气氛,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第四方面
四、 说教学过程
依据以上制定的教法和学法,本课设计了如下七个教学环节:
1、轴对称图形的复习。
这一部分教学内容,让学生知道剪纸是中国民间的艺术,要好好学习,把这种美好的传统远远的流传,给学生认真学习新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2、构建平移旋转的概念。
通过擦黑板引出物体的运动,我说我是走路来上学的,让学生说一说他们是怎么
来上学的,然后说一说生活中其他物体的运动,打开了孩子们的话匣子,充分发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老师给同学们带了很多图片,让孩子们说一说是什么运动,并通过小组活动给它们分分类。
新课标认为学生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基础。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与现实生活关系非常紧密,这是他们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而且儿童的注意力有强烈的直观性和色彩性的特点,容易被生动有趣的事物所吸引,所以我选择了比较生动形象的图片来揭示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揭示平移和旋转的概念以后,为了使学生进一步区别平移与旋转,我让孩子们说说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并且用手势和动作来做一做,然后配合书上的练习,学生完全就能够判断出是平移还是旋转现象。
当今的建构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知识的,所以他们更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他们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因此,我利用学生生活中的例子创设有关平移和旋转现象的情境。
3、图形的平移方向和距离的教学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而且,三年级的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形象阶段,只有借助多感官的参与学习才能更好的巩固所学内容。这一环节的教学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经过了前两个环节的教学,许多学生的注意力已经下降。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让学生拿出画有三角形的表格和准备好的透明表格,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确定三角形移动了几个格子。生动有趣的活动能再次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不仅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而且使学生在课堂后半段时间学习更加有效。最后我让一个学生上展台演示三角形移动过程,加深印象,并且和学生一起得出判断平移距离的方法,判断平移的距离的时候,只要找到一组对应点,数数中间有几格就可以了。
4、情境练习,启智培能
让学生感受到了在方格纸上移动物体的乐趣后,我继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完成课本上和课件上的练习,从而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及时内化,成为自己的知识。
5、画平移图形的教学
对前一个教学环节,学生充满了成就感,接下来,我让学生自己当一回设计师,
将平行四边形向上平移三格。本环节的设计,考虑到学生对方格纸上图形的平移认识比较清楚了,我就放手让学生独立研究,同时考虑到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是个难点,我重点加以指导,使他们充分享受自学成功的乐趣,提升学习的情感。展示学生作品的同时,总结出画平移图形的方法。
6、巩固练习,深化发展
为了让学生更加巩固所学知识,我还特别准备了一套练习题,判断平移和旋转题,判断平移方向和距离题,画平移图形题。
7、知识拓展
经过新知识学习和配套练习,学生对平移和旋转以及平移的距离和画图已经有了很深刻的理解,这时我设计了一个评评理的教学环节,为小青蛙伸张正义。这个教学环节,有很强的情感因素,学生很感兴趣。同时还有一个移动皮卡丘的小游戏,让学生通过移动小纸片,准确判断方位和移动距离。
第五方面
五、 说板书设计
本课运用了直观比较的形式设计板书,简单直观的设计有利于学生进行比较和记忆,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的整体结构,掌握所学内容间的联系和区别。
平移与旋转
平移:汽车、国旗?? 找点——移点——连点
旋转:钟、风车??
整节课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紧密结合教材内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意识的进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作文二:《平移和旋转》800字
平移和旋转
火车车厢的运动是“平移”吗?火车车轮的运动是“旋转”吗?
定义概念 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平移。平移不改变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平移可以不是水平的。也就是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 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 简称平移. 。
旋转: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也就是说旋转是物体在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的圆周上运动的现象,不一定要作圆周运动。因此摆动也是旋转,所以秋千、钟摆、跷跷板的运动是摆动,同时也是旋转。
性质解释
平移:1. 图形平移前后的形状和大小没有变化,只是位置发生变化。
2.图形平移后,对应点连成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3.多次连续平移相当于一次平移。
4.偶数次对称后的图形等于平移后的图形。
5.平移是由方向和距离决定的。
6.经过平移,对应线段平行(或共线)且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点所连接的线段平行(或共线)且相等。
旋转:1. 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涉及知识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没有绝对的静止。
一个物体,不论是运动还是静止,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 平移和旋转都是机械运动。
判断要点
1. 图形在运动时是绕一个定点(或轴)运动还是沿直线运动。
2. 图形运动时角度有没有改变。
3. 所选参照平面和参照物的对象。
课题讲解
火车车厢的运动是“平移”吗?
如果以火车车轨为参照物,火车车厢的运动是平移;如果火车车轨是圆形的,且以圆心为参照物,火车车厢的运动是旋转。
火车车轮的运动是“旋转”吗?
如果以火车车轮的中心轴为参照物,火车车轮的运动是旋转;如果以火车车轨为参照物,火车车轮的运动是平移。
总结讨论
平移是物体位置变化,旋转是物体绕一个点或轴转动。
无论是平移,还是旋转,都与参照平面和参照物有关。所选参照平面和参照物的不同,图形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状态不同。
作文三:《平移和旋转教案》1400字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六册第242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图片,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将简单图形平移。 2、在探索物体或图形的运动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世界,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情感。
教学重、难点:能将一个图形沿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进行平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课件,演示火车、电梯、缆车、风扇、旋转木马、钟摆摆动的动画。
师:这几种物体的运动方式相同吗?它们分别是怎样运动的?请大家用手势比划。你能根据它们的运动方式分类吗?先在小组里商量商量吧,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要这么分? 学生说分类的方法
师:像上面这三种(火车、电梯、缆车)都是沿着直线运动的,我们把这样的运动方式称为平移;而像(风扇、旋转木马、钟摆)都是绕着一个固定的点转动的,这样的运动方式我们就称为旋转。
平移和旋转是物体的两种不同运动方式,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是很多的,你还见到过那些物体的平移和旋转?学生举例说明。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平移和旋转。
二、新知探索
1、观察讨论,感知平移的距离。
师:出示小兔搬家图,看这三只小兔正忙着搬家呢,出示简化的格子图,瞧,小房子的运动方式是什么?(平移)向哪个方向平移的?(右边)
小兔子们觉得累了就停下来休息。(出示3段录音)
第一只小兔说:你们看,我们的房子向右平移了3格。
第二只小兔说:不对,向右平移了5格。
第三只小兔说;你们说的都不对,我们的房子向右平移了7格。
师:你们同意哪种说法?在小组里说说。
学生汇报各自的想法。(结合画面指一指,动态演示平移的过程。)
2、动手实践,理解平移的距离。
师:请同学们拿出练习纸(例图),在左边的图上找到一个你最喜欢的点,再到右边的图上指出它平移后的位置,并数一数,说说它向右平移了几个。
师:你选的是哪个点?它平移后的位置在哪里?平移了几格?
指名学生回答
师:还有谁和他选的不一样?你们找的点向右平移了几格?都是7格吗?
我们再来看看,小房子到底向右平移了几格?(小房子整体动态演示)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总结并板书。
3、师:把书翻到第24页,看看金鱼图和火箭图分别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请仔细观察后完成书上的填空然后相互交流。
4、师:观察三组图形,在平移前和平移后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学生发表意见。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物体或图形在平移前后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大小和形状都是不变的。
5、看图填一填,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三、巩固练习
1、做书上25页的试一试。
你能画出三角形向右平移6格后的图形吗?
(1)先在小组里交流你打算怎样画,再画一画。
(2)相互交流方法。可能是:
a) 先把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右平移6格,再根据三角形中另外两点与这点的关系,画出三角形。
b) 把三角形的三个顶点都向右平移6格,然后把三个点连起来。
(3)小结:同学们的方法都很好,实际他们的意思是一样的,都是先吧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向右平移6格,然后再把三个点连起来。
为了表示平移的方向,还应该画上箭头。
(4)那么大家画的对不对呢,你认为可以怎样检验?
a) 看看方向对不对。
b) 找两个对应点,数数它们中间的格子数对不对。
c) 看看图形的大小、形状有没有改变。
d) 同桌互相检验,对的握手祝贺对方。
2、谈话:请大家独立画出平行四边形向下平移5格后的图形,组织反馈。
3、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然后同桌检验。
四、拓展延伸
教你一招:在音乐声中多媒体演示将一个简单的图形通过平移或旋转变成一组美丽的图案。
作文四:《平移和旋转反思》2700字
《平移和旋转》课后反思
鹤岗市红军小学 陈伟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很荣幸参加今天的活动。我执教的《平移和旋转》一课,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内容。《 2011 版数学课程标准》在“图形与几何” 领域仍然增加了“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这些内容”,只是把“图形与变换”改为“图形的运动”。与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的“图形与变换”单元相比较,修订后的教材“图形的运动(一)”单元依据《标准(201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为:不要求画出图形的对称轴,删掉了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作图内容以及在方格纸上判断图形平移几格的内容。这些内容都后移至第二学段学习。因此,本学段主要是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以及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为学生后续的学习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平移现象,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理解图形的平移,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借助日常生活中的旋转现象,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理解旋转。
本学期我校数学教研组共同研究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的探究性学习,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我主要运用以下教学策略:
策略一:借助经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平移和旋转是物体运动的两种方式,生活中存在很多平移、旋转的现象。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多收集一些这样的素材,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比较,引导学生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发现不同的图形运动。
在教学时我尊重教材,运用主题图进行导入,里面包含丰富的运动素材,都是学生熟悉的游乐场里的游乐项目。学生借助生活经验能用肢体语言描述物体运动的方式,既为他们创设一个内容丰富的情境,又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同时我又注意融入了像风扇、秋千、旋转门等素材并利用信息技术动态呈现,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旋转现象,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
策略二:依据目标,设计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探究过程。
加强学生操作活动,也是提高图形运动教学成效的一个策略。操作是一种重要的实践活动。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两个操作活动,一是移动小房子,看哪些小房子平移后可以相互重合;另一个操作活动是制作陀螺,目的让学生通过转陀螺,直观感受纸片上点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初步从图形运动的角度来认识平面图形,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并在操作过程中积极思考,发展思维能力。
通过课堂实践,我觉得这节课运用的这些策略都能帮助学生认识平移和旋转,初步建立图形运动的空间观念。但在教学中存在一些不足:
1.教学机智不够灵活,对于生成的资源处理不够得当。如在学生观察情境图,描述各种物体是怎样运动的环节,学生可能通过大屏幕上的“课题”,就猜到了物体运动的方式是平移或者旋转,这个时候我还按部就班地引导学生用手势进行模仿,不敢大胆地利用这个生成的资源,其实可以就势问学生,你心目中的平移、旋转是什么样的?这时让学生试着描述运动的特征,用动作弥补语言表述上的不足。接下来在给这些物体进行分类的环节,也可以直接让学生根据平移和旋转进行分类。这样处理可以直击教学的重点。可见,我在预设与生成的处理上还不够灵活。
2.评价的语言不够丰富。
3.在学生操作活动时,任务下达不明确。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反思,不足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平移和旋转》评课
“图形与几何”领域,主要分为“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四个部分,陈伟老师执教的《平移与旋转》一课内容属于“图形与运动”部分。本节课教师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由观察生活实例(生活情境)入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感受、体验、归纳、发现平移与旋转运动的特点的过程,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首先,目标把握准确。
运动是世间万物的基本特征,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2011年版课标把“图形与变换”改为“图形的运动”,从运动的角度刻画图形,变得更加直观易懂。第一学段“图形的运动”涉及的主要内容是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与实验版课标相比,删减了许多教学要求。因此陈伟老师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借助日常生活中对图形运动现象观察与直观感受,运用积累的有关生活经验,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归纳、发现各种图形运动的特点,更好地认识现实世界中大量的图形运动现象,并能以运动的观点认识图形,欣赏图案。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也符合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
其次,教学策略有效。
科学的教学策略是达到教学目的的手腕。在本节课中,随处可见陈伟老师采用的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抽象概括、想象等几
何教学中常见的教学策略。如:初步认识了平移与旋转后,陈老师让学生轻轻闭上眼睛,在头脑中静静地回想一下,什么样的运动现象是平移,什么样的运动现象是旋转呢,(借助想象发展空间观念的策略);创设游乐场情境,学生找到游戏项目,让学生用手势表示它们的运动方式是怎样的;(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策略)判断“荡秋千”属于哪种运动方式,学生产生分歧后教师的处理方式:教师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首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同时利用多媒体播放朝鲜少女荡秋千的课件,同时借助自己制作的秋千教具进行演示(高一点,再高一点,绕一周),直观有效地形成了“秋千、”的运动方式是旋转。如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具体的游乐项目抽象成图形并运用动画手段重点描绘出它们不同的运动轨迹,使学生能直观形象的体验平移旋转不同的特点。(借助直观发展空间观念的策略)
再次,学习方式重体验。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陈老师重视学生自身的体验和操作,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把大量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体验。如:从游乐场中找一找自己喜欢的游戏项目,动手模仿它们的运动方式,你能按照运动方式的不同给他们分一分类吗,和你小组的同学商量商量。你们的想法跟他们一样吗,请你们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分类,这一类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再如让学生自己动手做陀螺,玩一玩基础上,请你在陀螺面上标几个点,再一次转动陀螺,观察陀螺上的每个点转出的是什么形状,??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通过有效的提问作引导,真正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建议:
1、初步认识了平移和旋转后,再让学生想想平移和旋转两种运动方式有什么不同。
2、按运动方式进行分类,“风筝”运动方式出现分歧,教师没有急于给出答案,充分利用分歧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再归纳出平移运动特点,通过比较时排除了风筝的运动方式是平移,教师就总结说:风筝运动方式特殊,以后再研究类似的话。如果推迟到在学生归纳出旋转后,也和风筝进行方式再比较,效果会更好。
作文五:《平移和旋转平移和旋转平移和旋转平移和旋转》1200字
《《《《平移和旋转平移和旋转平移和旋转平移和旋转》》》》的评课稿的评课稿的评课稿的评课稿
当我观看完一位老师执教一节二年级数学下册《平移和旋转》录像后,我觉得这节课突出了重难点,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感想: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提供大量感性材料,通过让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自身体验,化抽象的概念为看得到摸得着的现象,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会数学知识。 ((((一一一一))))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出发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出发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出发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出发,,,,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现象现象现象。。。。 在教学中老师提供大量感性材料,通过让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自身体验,化抽象的概念为看得到摸得着的现象,因而学生都能举出生活中有关平移、旋转的现象。老师在多媒体那里出示小火车、摩天轮、木马等图片。让学生说出哪种是平移现象,哪种是旋转现象。能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孩子们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的特点了解得更深刻。 ((((二二二二))))运用多种感官运用多种感官运用多种感官运用多种感官,,,,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使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是课改中的一个新理念。平移、旋转的现象在生活中虽随处可见, 但平移旋转的特点要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很难。老师让学生做一个表示平移和旋转的动作,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上,让学生自己作为旋转体来体验这一抽象概念,用独创的形体语言来表示这两种运动方式的特征,从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充分感知这两种运动方式。通过操作、判断和发现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帮助学生更深刻、更准确地理解概念。 ((((三三三三))))重视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重视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重视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重视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同时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数学, 小组合作,一起探究。利用多媒体的优越便捷,清楚地演示出平移的过程,通过数格子的方法证实俩只蚂蚁推面包时走得一样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平移与旋转现象的理解,在感受美的同时,也了解到平移与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 最后:在创设生活情境,“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上课老师从生活入手,运用学生常见到的物体运动现象来进行辨析;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寻找发现自己身边各种平移和旋转现象;通过欣赏感受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悟平移和旋转的价值所在。 在平移和旋转一课中,老师注重创设情景、设计疑问,让学生在与同伴合作中探索问题;与同伴交流中得出结论,尝试获取成功的喜悦。同时,老师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出发,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很自然地掌握了本节的知识,有效地解决了难点环节,真是“润物细无声”。
作文六:《平移和旋转--教案》2300字
《平移和旋转》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 2 单元第 2 课时《平移和旋转》
学时:1 课时
年级:二年级
教学内容分析:
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从数学的意义上讲,平移和旋转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上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改变,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平移现象。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旋转现象。教材在介绍这两种现象时,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体会它们的不同特点。此外,教材还通过在方格纸上将图形进行平移,使学生掌握图形的平移,并会画出在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上平移后的图形。本单元对平移、旋转主要是从生活化的角度让学生初步感知,使学生大致能辨别这两种现象,并能通过操作对图形进行简单的平移(或旋转)。
学习者分析:
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在学生的生活中并不陌生,而作为新课程新的教学内容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因此教材从生活实例入手,在大量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和发现平移与旋转的运动规律,并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移的方法,并能画出在方格纸上平移后的图形 。
教学环境分析:
在多媒体教室通过多媒体(电子白板)的演示来观察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2) 能够判断平移和旋转现象;
(3) 使学生能在方格图上数出图形平移的格数;
(4) 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仔细观察、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平移和旋转,合作探究图形在方格图上平移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说出日常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2. 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数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格数。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数出一个简单图形平移后的格数。
教学方法:
1. 创设生活情境 ,引出平移与旋转
2. 通过看一看、找一找、做一做、移一移、画一画感知平移与旋转
3. 动手操作、重视体验, 让孩子在操作中学会在方格纸上数出平移格数
4. 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能数学地进行交流,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宣布本节课教学内容。
板书课题:平移和旋转
二、讲授新课
1、看一看。
看图缆车沿笔直索道滑行。让学生猜一猜:这是平移现象,还是旋转现象?(这是平移现象)
看小风筝转动。让学生猜一猜:这是平移现象,还是旋转现象?(旋转现象) 结合刚才的两个现象突出本课的重点是认识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
2、说一说。
(1)出示课本其他图形。
让学生判断哪些运动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2)学生说一说。
问:“你还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运动?”
旋转运动有:电风扇转动等。
平移运动有: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等。
3、做一做。
(1)要求学生试着做一个表示平移和旋转的动作。
(2)教师指导学生,做旋转运动。
你还能用直尺做旋转吗?
(3)教师指导学生,做平移运动。
取一物体摆放在桌面(如数学书等);将问题向左、向右、向上、向下(包括斜向运动)移动。明确这些运动都是平移运动。
4、试一试。
(1)出示图形。(课本20页图)
(2)提出问题:向什么方向平移?平移了几格?(向下平移1格)
(3)你是怎么知道的?(整个图形比原来图形低1格;图形的底边比原来的底边底1格;三角形的顶点所在的位置比原来的位置底1格等。)
(4)指导学生以三角形中的某一点(如顶点)为标准,观察它的平移方向和位置,然后判断结果。目的是让学生发现或体会,观察一个图形的平移过程,只需观察图形上任意一点的平移过程。
三、指导看书
1、认真看书,进一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2、完成课本第20页“试一试“中的填空。
3、有不理解的,提出问题,教师个别指导。
四、巩固练习
1、课本第21页“练一练”中的第1、2、3题。
(1)保证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的时间。
(2)在学生练习时,教师要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
五、作业设计
1、判断下面现象是平移还是旋转。
六、板书设计
平移和旋转
平移:
旋转:
【设计说明】
平移和旋转是新课程标准增加的内容。平移和旋转是常见的物体运动,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平移和旋转的数学思想又是后面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计算推导的基础。平移和旋转在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直观感知,为此,在设计中我力求体现:
1.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空间与图形的知识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提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创设具体的生活情景十分重要。本课设
计从儿童喜爱的玩具——纸风车,以及家乡的旅游胜地索道揽车的运动引出课题,再让学生到日常生活中找一找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如升旗、拧开关、转盘等。学生的学习背景是生动的生活实例,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就在自己的生活中,从而学会数学地看问题和关心、解决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数学教学应是活动教学,要尽可能地创设机会让学生“做”数学。本节课设计一系列活动,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找一找、做一做、移一移、画一画等方法进行操作、探索,通过具体实践操作,认识平移和旋转,并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总之,这节课的设计我都本着体现生活实践数学化、数学概念实践化这样两个转化,即学生在一堂课中初步完成了个体在认识上从感性到理性又从理性回到感性这样两次飞跃。这也是当今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科学教育发展观的理念的体现。
宜城市环翠小学 左君
2015年4月
作文七:《平移和旋转教案》1000字
一、?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游乐场动态图。合作交流,构建概念 师:你喜欢玩哪个游戏,想—想它是怎样运动的?用自己的手势或者动作表示他们的运动。(学生汇报)
2、师:这些游戏的运动都一样吗?那么你们四人小组想办法给它们分分类,看看可以分成哪几类?请同学们按要求操作:①小组合作讨论②怎么分类?为什么这样分类?(课件出示)
3、学生小组讨论、代表汇报。 学生把转圈的摩天轮、转椅、旋转木马等等分为一类,把缆车等直线运动的分为一类。学生说明分类原因。
4、师归纳:像缆车、小火车、滑滑梯等沿着笔直的路线运动,在数学中这种现象叫做平移;像大风车、摩天轮、转椅等它们做圆周运动现象叫做旋转。
揭题并板书:平移和旋转。
二、新授
1、动手操作,深化概念。观察、判断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现象? 课件出示:升国旗、风扇、观光梯、花车、风车、电梯、木马。
2、操作演练 ①现在请你们用桌上的学习用品移一移、转一转,看看能否创造出平移或旋转的动作? 分别请同学上台演示,并说明理由。 ②你能用身体做平移或旋转的动作吗? 要求:先在小组内表演,比一比,谁做的动作最有创意,和别人做的不一样。 学生活动。然后让一个小组的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学生判断属于什么现象。
3、学生枚举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并说明理由 。刚才同学们在动手的过程中发现了平移与旋转现象,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现象,你能试着说一说吗? ( 学生独立思考) 指名说:推拉窗户、拉拉索、滑滑梯、射箭、运动中的汽车等都是平移,飞机的螺旋桨、转动的风车、转动方向盘、玩陀螺等是旋转。 当学生提到汽车时,要特别强调汽车行驶在笔直的公路上,整个车身是在做平移,而车轮是在做旋转动作。教师及时点播。
4、故事引趣,平移特点。
三、课堂练习 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画一画。 让学生从中体会到:观察一个图形的平移过程,只需要观察该图形上任意一点的平移过程。
2、做书中例题:平移小房子,让学生说出平移的过程
3、移一移。先说哪些鱼可以通过平移与红色小鱼重合?为什么?
(有什么共同点)怎么移?然后课件演示哪几条小鱼可以重合。 练习时,教会学生平移的方法是什么
四、总结评价,体验成功
1、谈谈这节课自己有什么收获?
2、欣赏几何图案,感受美的魅力。 师:平移和旋转现象不仅在生活中处处可见,人们还运用平移和旋转创造了美丽的图案,看一看,这些图案用到了我们学习的哪种运动方式,看谁第一个发现。
3、“小小设计师”创作活动 师:你们想创作出这样美丽的图画吗?课后大家可以运用平移和旋转画一画、剪一剪、贴一贴,老师相信你们的作品会更出色,更漂亮!
4、鼓励学生学习数学留心观察生活。发现数学的更多奥秘!
作文八:《《平移和旋转》说课稿》1400字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平移和旋转”。
首先,我先说教材。
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运动现象,在他们的头脑中已有比较感性的意识。由于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的局限,学生对许多运动现象还无法正确判断和区分,因此,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给出学生熟知的学习素材,让学生在已有的认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的运动方式,体会它们的不同特点。
这节课的知识目标是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能正确判断和区分现实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技能目标是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情感目标是能积极参与对平移和旋转现象的探究活动,感受教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正确区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难点:能说出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格数。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格子图。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二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而生动的思维活动。因此,本节课设计了让学生看图、分类、拼图、画图等一系列操作活动,运
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开展游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从身边事例中找出平移、旋转的物体,培养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学习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在合作中探索、发现和发展,使学生主动参与,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气氛,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一)、观察图片,初步感知;(二)、结合图片,探索新知(三)、动手操作,强化巩固;(四)、拓展应用,全课总结。
(一)观察图片,初步感知
我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平移和旋转的动态图片,让学生利用他们的感官经验对这些图片进行分类,初步建立对平移和旋转的认知。
(二)结合图片,探索新知
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进一步观察图片,引导他们发现这些图片的共性,加深对平移和旋转现象的理解。
(三)动手操作,体验平移
这一环节,我先设计了一个小游戏,让学生帮我把一个机器人拼好,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初步掌握怎样平移和旋转一个图形,接下来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完成《练习7》第4题,让他们亲自动手尝试平移和旋转图形,强化巩固所学知识。
(四)、拓展应用,全课总结。
最后,向学生介绍了一些平移和旋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他们感受数学知识与我们的密切相关,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体验学习的乐趣。
我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一直有一个心结,就是这节课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很少,我一直在想如何让学生多动手,但因为这节课不像其他数学课,不需要测量、计算,让学生画图对于他们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始终没想到如何结合本课内容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实践操作,我感到很遗憾,还请各位领导和老师帮忙分析一下,看有没有解决的办法!还有一个问题是教学时间的分配不太合理,在让学生分辨平移和旋转现象的环节用时较多,挤占了其他环节的教学时间,导致其他环节没有充分展开,没有让学生充分探究、摸索,此外课件上还有瑕疵,没有充分调试好!这是这节课的一些不足之处,其他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老师赐教!
作文九:《平移和旋转》2900字
教学活动
【活动】一、逐层体会,认识平移
1、运动现象中初识平移
出示例1:火车车厢,电梯升降,升国旗运动。
(1)车厢平移现象:播放动画。
第一层次:你能用手势比划一下吗?学生把手从右往左比划。
第二层次:请学生用文具盒到黑板上模仿。追问:会不会开到别的地方吗?(不会,因为有轨道)我们可以把黑板上的什么看作是轨道?(黑板的下边)你能不能用铅笔盒在课桌面上也模仿一下?你准备把课桌的什么当作是轨道?(桌子的长边)学生模仿操作。
第三层次:说一说,火车车厢是怎么运动的?引导学生用完整的数学语言来表达:火车车厢沿着轨道从右往左运动。
(2)电梯平移现象
第一层次:用手势表示电梯是怎么运动的。提问:电梯运动时有没有轨道?
第二层次:说一说,电梯是怎么运动的?引导学生用完整的数学语言来表达:电梯沿着轨道上下运动。
(3)国旗平移现象
思想教育:什么情况下会同时升起三面中国国旗?指出在这次国际比赛中冠军、亚军、季军都是中国获得的,我们为此感到骄傲。
说一说:国旗是怎么运动的?(国旗沿着轨道从下往上运动)
2、归纳:从刚才的几个运动现象里,你能发现它们相同的地方呢?(都是沿着轨道运动)追问:轨道是什么样子的?(直直的)
小结:直直的轨道在数学中我们也可以看成是一条直线,像这样,物体沿着一条直线运动,这样的的运动现象可以看成是平移。(板书:物体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是平移。)
3、简单操作中正确理解平移
(1)知道了什么是平移,那我们现在来玩一玩平移运动。
试一试:把数学书放在课桌面的左上角,接着把它平移到课桌面的右上角,再依次平移到右下角和左下角。学生操作,课件跟着演示,判断正误。
(2)完善平移
出示:斜放的课桌面,数学书从左上角沿着上边运动到右上角。
提问:这是平移吗?预设一,数学书运动的直线是斜的,所以不是平移。预设二,虽然直线是斜的,但依然是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所以是平移。教师给予正确引导。
小结:原来平移数学书时,可以方向不同,但只要沿着一条直线运动,这根直线不管是横的,还是竖的,还是斜着的,那就是平移。
设计意图:结合动画,让学生在表述平移运动方式时,先手势再实物,通过动手操作,切身感受到火车车厢等物体的运动轨道,最后让学生组织语言表述其运动方式,紧紧抓住方向,直线等特征,即抓住了平移的概念本质。基于教材所选的三个有关平移的例子,其运
动方向都是水平或垂直的,因此有学生认为运动方向如果不是水平或垂直就不是平移,针对此种情况,在试一试这个环节中有意将桌面斜放,并组织学生有效讨论辨析,最终完善了对平移的认识。
【活动】二、逐层体会,认识旋转
1、运动现象中初识旋转
出示例2:钟面指针,电风扇叶片,螺旋桨运动。
钟面指针运动:播放动画。
第一层次:观察钟面上的指针,你能用手势表示指针的运动吗?学生用手势表示。
第二层次:出示纸制钟面,钟面上缺少什么?(指针)你能帮我装上去吗?把指针固定在哪个地方?(中心)安装好以后,请学生将指针运动起来。
第三层次:指针绕着谁在运动?(指针绕着中心运动)指针运动的时候,中心有没有动?(中心不动)教师指出:这个不动的中心也称为一个固定的中心。追问:指针绕着一个怎样的中心在运动?引导学生用完整的数学语言表达:指针绕着一个固定的中心运动。
电风扇和螺旋桨运动:播放动画。
电风扇叶片是怎么运动的?你能用手势表示吗?(电风扇叶片绕着一个固定的中心运动) 螺旋桨呢?(螺旋桨也是绕着一个固定的中心运动)
2、归纳:这三个物体在运动时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它们都绕着一个固定的中心运动)谁再来指一指,它们的中心在哪里?
小结:像这样,指针、电风扇叶片、螺旋桨都绕着一个固定的中心运动,这样的运动现象就是旋转。(板书:物体绕着一个固定的中心运动,是旋转。)
3、操作中深化理解旋转
出示试一试:准备一个小转盘,把指针指向A。
转盘上有些什么?(数字,指针)你能让指针旋转起来吗?学生试一试。指一指,指针旋转时,中心在哪里?指给同桌看。
第一层次:把指针从指向A旋转一圈。学生操作,有两种方法,让学生初步感受旋转有两种方向:一种是顺时针旋转,另一种是逆时针旋转。
第二层次:把指针从指向A旋转到指向C。学生操作,加深认识旋转有两种方向。提问:这是旋转吗?预设一,不是旋转,因为旋转至少转满一圈。预设二,虽然不满一圈,但也是绕着一个固定的中心运动。再次播放动画,教师给予正确引导,深化认识旋转的本质。 第三层次:把指针从指向B旋转到指向C。学生操作。提问:怎么旋转最方便?(从指向B逆时针方向直接到指向C)提问:这是旋转吗?(是旋转)
小结:物体只要绕着一个固定的中心运动,可以旋转一整圈,也可以旋转半圈,甚至一小段,那都是旋转。
4、我们已经认识了平移和旋转,在我们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现象吗?举例说明,鼓励学生用完整的话来描述平移或旋转现象,如开窗的运动是平移。教师作简单辨析。
设计意图:设计过程中有意识地将钟面放到电风扇叶片和螺旋桨之前,主要考虑到方便学生找到钟面中心的位置,以利于研究中心与指针之间的位置关系,且指针的运动方向更明
确。基于教材所选的三个例子都是旋转一周以上的,因此学生普遍认为必须满一周的运动才算是旋转,针对此种情况,在转盘这个环节中也做了有效调整,使得学生更加深刻领悟旋转的概念本质与旋转的角度无关。
【测试】三、分层练习,深化认识
1、 辨析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
想想做做1:同学们,我们一起认识了平移和旋转,那老师想考考你们能不能分清这两种运动现象。交流时注意学生的不同想法。
身体运动辨析:物体运动时就会出现平移或旋转,那我们身体运动会出现平移和旋转吗?全班一起跟着老师运动,但是老师有个要求,每次做完一个运动,你得告诉我是平移还是旋转。向左一步,原地一圈,向右一步,举个手。小结:看来只要我们运动,平移和旋转就会出现。
2、平面图上的平移:
想想做做3:把红棋子先向右平移3格,再向下平移3格。把黄棋子先向下平移4格,再向左平移4格。东是哪个方向?向东平移3格后是指平移前与平移后之间空了2格。再向南平移3格后红棋子在原来的什么方向?(东南)黄棋子呢?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判断平移或旋转前后相关的图形,即想想做做的第2题。仔细分析,如果要让学生又快又对地找出平移后能重合的树叶,其方法就是找叶柄方向一致的树叶。这就涉及到平移的特征,平移前后的物体方向、形状及大小不变,而旋转后的物体方向会改变。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只要让学生初步体会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如果要让学生全部掌握其特征,显然难度太大,也不符合其认知规律,但如果不讲,又不能有效化解难点。于是,设计了一个猜小鱼运动的游戏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会到平移能改变位置,旋转能改变方向这些本质属性。这种看似轻描淡写的对比方式,实则让学生深刻领悟了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征,对于解决想想做做第2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板书课题:平移和旋转)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 动手做:做一个风车,再将风车迎着风,观察它是怎样旋转的。
【 】板书
平移和旋转
物体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是平移。
物体绕着一个固定的中心运动,是旋转
作文十:《平移和旋转说课》2700字
《平移和旋转》说课
一、 说教材
《平移与旋转》 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四册 P41-42页的 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会辨认锐角、钝角,建立了有关几何 图形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为今后的几何学习打下基础。 图形的 平移和旋转在学生的生活中并不陌生, 而作为新课程新的教学内容则 是学生第一次接触。 因此教材从生活实例入手, 在大量感知的基础上, 让学生体会和发现平移与旋转的运动规律, 并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理 解和掌握平移的方法以及学会分辨平移和旋转。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 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积极参与对旋转与平移现象的探究活动, 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对身边与 旋转和平移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 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渗透了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
教学重点:感知平移、旋转现象;学会在方格纸上平移图形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平移图形
二、 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
1、实践操作法
二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 建构主义学也认为, 小学生 学习数学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被动 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 而是一个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而生动的思 维活动。因此,本节课设计了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剪一剪等一系 列的操作活动, 运用多感官参与学习, 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 学生思维多依赖直观这样一个矛盾,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发展。 2、游戏教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因 此,本教学设计注重创设图片情境,以激趣为基点,激发学生强烈的 求知欲望,巩固所学新知识。教育心理学中也说游戏是儿童的本性, 结合本课教学内容抽象性的特点, 我以图片和游戏作为载体由浅入深 地引入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学法
1、情境学习法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解决数学在现实生 活中的问题,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因此,我让学生从身边事例中 找出平移、 旋转的物体, 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2、小组合作法
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能数学地进行交流, 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使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在合作中探索、发现和发展,使学生从被
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气氛,使教 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三、 说教学过程
依据以上的教法学法,本课设计了如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 激趣导入,初步感知
1、同学们,节假日你们最喜欢去哪玩?(游乐园) 。
在游乐园里,你最喜欢玩什么?
指名回答。
现在老师带大家一起去游乐园去看一看。
课件出示游乐园的场景。
提问:它们的运动现象相同吗?(不相同)
2、你能选择你最喜欢的游乐项目用手势表示出它的运动路线 吗?
指名回答。
你能根据它们运动现象的不同,将它们分类吗?
学生回答:激流勇进、滑滑梯、青蛙跳是一类,它们是平移;旋 转木马、摩天轮、波浪飞椅、旋转飞轮是一类。它们是旋转。 揭示课题:平移和旋转
象激流勇进、滑滑梯等它们的运动路线是怎样的?
学生:直直的。
小结:象激流勇进、滑滑梯等物体或图形沿直线运动,而它们自 身的方向不发生改变的运动现象叫平移。
象旋转木马、摩天轮、波浪飞椅、旋转飞轮等它们的运动路线是 怎样的?
学生:是沿圆转的。
象旋转木马、摩天轮、波浪飞椅、旋转飞轮等物体或图形绕着一 个点或一个轴做圆周运动的现象叫旋转。
3、同学们齐读定义,找关键字,分析定义。
4、请学生自己创造动作表示平移或旋转,指名表演。
5、老师做平移和旋转的动作,学生学做动作。
6、从生活中找平移和旋转的事例。
7、请同学们判断下列哪些运动现象是平移,哪些运动现象时旋 转?
二、 动手操作,感受平移
1、 刚才同学们举了生活中平移的事例, 那么生活中房子能平移 吗?
师:告诉大家吧,房子也能平移。这可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 上海音乐厅是一座有着 70多年历史的、 世界一流的音乐厅。 2002年, 因为城市建设的规划, 上海市政府决定将整幢音乐厅进行平移。 经过 一年的时间,上海音乐厅这座重达 5650吨的建筑成功的向东南方向 平移了 66.4米。当时中央电视台还就此事进行了新闻报道呢。请看 当时的新闻录像。
【播放上海音乐厅平移的录像】
2、判断方格纸上图形移动的方向和格数。
师:我国的楼房平移技术已越来越成熟,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现 在广泛的运用在文物保护和桥梁修建上。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当回小 小工程师,重点研究平移的问题(在课题上标注着重号) 。首先我们 得学会看图纸。 【多媒体出示小房图】
(1)小房图
教师指着图说明:虚线图表示平移前的位置, 实线图表示平移后的位 置。
提问:图上的箭头表示什么?(小房图平移的方向)
提问:小房图向上平移了几格呢?
生 1:平移了 2格;
生 2:平移了 4格;
生 3:平移了 5格。
教师:究竟哪个答案才是正确的呢?
我们把小房图重移一遍, 边移边数, 看正确答案是和你们说的一样吗? 【多媒体演示】
谈话:刚才我们看到小房图向上平移了 5格, 为什么起先有同学说是 平移 2格、 平移 4格。你认为他们的问题出在哪里?【多媒体演示对 应点、对应边,帮助学生理解平移的距离】
师:对了,我们要把平移前和平移后的同一部位进行比较。比如平移 前它是小房图的右房檐, 平移后我们还是看小房图的右房檐, 像这样 的两个点, 我们把它们叫做小房图平移前后的一组对应点。 两个对应 点中间有几格,这个图形就是平移了几格。
提问:你还能找到这样的对应点吗?一起数数两个对应点中间有几格。 (指名上台来指一指)
师:我们发现这两个对应点之间也是 5格。我们再看这条边,移动以 后在哪?这两条边之间的距离是几格呢?原来, 一个图形向上平移了 5格,这个图形上的每一个点、每一条边都向右平移了 5格。
观察平移前后的小房子,大小变了吗?形状变了吗?
小结:这个图形平移后, 大小、 形状不变, 改变的只是它的位置。 (板 书:位置变了,大小和形状不变 )
三、巩固练习
1、小房子已经向上平移了,现在让小房子向右平移(课件演示) ,请 同学们判断一下小房子向右平移了几格?
同桌合作完成,并指名讲一讲。
2、同时让小房子向下和向左平移(课件演示) ,请同学们判断一下小 房子分别平移了几格?
学生独立完成 并且汇报展示。
四、平移和旋转的欣赏
播放一段花样滑冰的视频。
五、课堂总结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知道了那些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