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春节习俗手抄报资料-家乡的春节风俗手抄报》6000字
春节习俗手抄报资料-家乡的春节风俗手
抄报
家乡的过年风俗研究性学习电子手抄报象 贴 横 。 对 木 联 上 , 。 每 大 年 年 更 三 新 十 , 一 新 早 年 , 新 就 气 要
个 门 框 上 ; 横 披 贴 于 门 媚 的
中 心 部 位 ; 框 对 贴 于 左 右 两
斗 方 等 。 门 心 贴 于 门 板 上 端
分 为 门 心 、 框 对 、 横 披 、 春 条 、
类 比 较 多 , 依 其 使 用 场 所 , 可
国 特 有 的 文 学 形 式 。 春 联 的 种
代 背 景 , 抒 发 美 好 愿 望 , 是 我
偶 、 简 洁 、 精 巧 的 文 字 描 绘 时
对 子 、 桃 符 等 , 它 以 工 整 、 对
春 联 也 叫 门 对 、 春 贴 、 对 联 、
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 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 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 “福”字指福 气、 福运, 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 的向往, 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为了 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 有 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 表示 “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民间还有 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 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 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 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 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 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 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正统 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 油的酱油为佐料 沾着吃。因为和面
的“和”字就是“合” 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 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 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 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 话新春,其乐融融
“ ”
“ “ “ ” ” ”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 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 竹以哗哗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的特 产,其起源很早,大概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 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春节中必不可少的 一个重要习俗。
主题调查报告--探寻家乡春节的民风民俗
调 查 报 告
——探寻家乡春节的民风民俗
在我们的家乡都有许多的传统节日,而且这些节日也是缤纷多彩的。而在家乡最受欢迎的节日应该就是春节了吧~
照春节的老规矩,大概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句名言说得一点也不差,是一年中最冷的几天。在这些日子里,腊八家家户户都要熬腊八粥,这是以前常有的事,但现在已经有很少的人喝了。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天一黑,鞭炮便“噼哩叭啦”地响起来,气氛热闹非凡。这一天,街上有很多卖麦牙糖的。过了二十三,店铺都要关门准备回家过年了,大多到初六开张。
除夕要到了,大家都穿起过年的新衣,门外有着各字各样的对联和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明,晚上,大多不睡觉,鞭炮声日夜不绝,五颜六色的烟花在天空中留下了美的印记,,在这一天,大家都在吃年夜饭,在外面做事的人都要赶回家吃年夜饭。
正月初一到了,过年的热闹气氛又一次骤然而起。
男人们带着小孩到处走街串巷,道贺新年的到来。而小孩们也非
常的高兴,因为他们可以收到叔叔、阿姨和各亲戚的红包了——“恭喜发财,红包拿来。”而许多寺院就会举办庙会,小贩当然不会放掉赚钱的好机会,在庙外摆放各种玩具和礼品。
元宵上市,又一个高潮来了,,
正月十五,到处张灯结彩,整个村子好像在办喜事,热闹非凡。许多老铺子还拿出各种各样、各形各异的灯来,,
大人们很忙,小孩们也不闲,他们要买新年新气象的礼物,最多的,当然是小巧可爱的花炮了,随着“砰”得一声,热闹的气氛便又有了。
这一天,大家可不会忘了吃元宵呀,,
这霎时间,过年便好,大家该做事的做事,孩子该上学的上学,但有些还沉浸在过年的热闹气氛中呢~~
黄兴芹家乡的春节风俗家乡的春节风俗
我的家在贵州一个比较热闹的小村庄。在家乡最热闹的要算是春节了。
我们家乡过春节就叫过年。一年一度的春节人们都非常重视,每家每户都忙着筹备年货,大门上都贴着红红的对联,还有各式各样的门神,都是为了祈求吉庆、平安、赞美春光。
除夕之夜,灯火通明,全家开开心心地吃团圆饭,饭后全家人坐在一起守岁。打开电视,看着现场直播的春节联欢晚会。人们都在欢歌笑语中度过除夕之夜。
初一的早上,男女老少都穿着漂亮的衣服,在大街上玩耍,大人要给小孩发压岁钱,代表岁岁平安。这天早上一般都不吃米饭,专煮长寿面吃,意味着富贵长寿。每户人家的桌子上都摆满了家乡特产:苹果、柚子、香蕉、等水果。还有米花、茶泡、瓜子、花生。应有尽有。
好看的舞狮活动也是初一开始进行,大红大红的狮子出现在街头,每家门前都挂着大红包,迎接狮子进来。热闹的活动为春节增添欢乐气息。
亲朋好友互访,也是春节不看缺少习俗。不管是大街小巷,还是乡村小道到处都是拿着礼物去亲戚、长辈家拜年。这就是我们家乡的春节,热闹极了。我真想永远停留在这一刻。
华元学校六(一)班:黄兴芹
春节手抄报资料之澳门春节习俗
澳门年俗,别有风情。 “谢灶”是澳门保存下来最传统的中国年俗之一。腊月二十三日送灶神,澳门人谓之”谢灶”。澳门人给灶神按中国传统也用灶糖,说是用糖糊灶神之嘴,免得其到玉帝面前说坏话。我在澳门花街的一澳门人家的灶头见过一张圣诞老人像,奇怪的是,圣诞老人像边贴着”上天言好事,回宅降吉祥”的联儿。
澳门人过年是从腊月二十八开始的,腊月二十八日在粤语中谐言”易发”,商家老板大都在这岁晚之时请员工吃”团年饭”以示财运亨通,吉祥如意。澳门的年味,从腊月二十八这天便能真切的感受到的。(.mcqyy.)
除夕之夜,守岁和逛花市是澳门人辞旧迎新的两件大事。守岁是打麻将,看电视,叙旧聊天,共享天伦之乐;大概受西方圣诞节和情人节的影响,年宵澳门人还争相购买一些吉祥的花木迎接新春,现今已成了一个澳门年俗。澳门在年宵兴办花市,多是桃花,水仙、盆竹、盆桔,花开富贵,祝报平安,鲜花瑞木兆示着新年的美好前程。澳门的花市办三天,这三天给奔波一年的澳门人无穷的慰藉。
春节这天,澳门人讲究”利市”,”利市”就是红包,这天老板见到员工,长辈见到晚辈,甚至已婚人见到未婚人都得”利市”。”利市”纯脆是以示吉利。澳门人把大年初二叫作”开年”。习俗是要吃”开年”饭,这餐饭必备发菜、生菜、鲤鱼,意在取其生财利路。从”开年”这天起,三天内澳门政府允许公务员”博彩”(赌博)。 “开年”过后,澳门又完全回到中国传统春节习俗中,直至元宵佳节,也是烟节爆竹,玩龙舞狮,欢天喜地。
春节手抄报资料之澳门春节习俗
春节手抄报资料之福建春节习俗
春节手抄报资料之上海春节习俗
春节手抄报资料之香港春节习俗
春节手抄报资料之天津春节习俗
春节手抄报资料之北京春节习俗
春节手抄报资料之广东春节习俗
初中生春节手抄报资料
2014年春节手抄报习俗资料
2014春节英语手抄报资料
春节年夜饭各地风俗
春节手抄报资料之香港春节习俗
农历新年是我国传统上一个盛大的节日,相信无一个個中國人不识。然而,在香港過农历年,在習俗上和气氛上卻和传统的截然不同。
近年來,已很少香港人在农历新年時按傳統在家里貼春聯、年畫的了,取而代之的則在一些商店或家中貼上“生意興隆”、“出入平安”等的揮春。雖然如此,但貼揮春的原意和貼春聯和年畫一樣,取其吉利之意,希望來年事事順利,平平安安。
此外,舞獅、舞龍燈等也会在一些新界鄉村、圍村中出現,在新年的市區街頭上也很難看到的大型的舞獅、舞龍燈的表演了。至于放炮仗、鞭炮等在香港是一律禁止的,不過自一九八二年開始每年农历年初二的晚上,在維多利亞港上都会舉行盛大的煙花表演,這已成为這十多年來迎春的一個节目了。(.mcqyy.)
香港被称为“美食天堂”,春节有關吃的習俗也不少,而大部分家庭也会在春节期間吃“团年饭”,一般是在家里設宴,于除夕全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聚在一起,享受晚饭。而饭后的一大节目,首选相信是逛花市了,农历新年期間,港九多处都設有年宵市場,其中以维多利亚公园的花市最大、最热闹。香港市民习惯于晚饭后一家大小逛花市,除夕夜時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
大家一起欢度佳节。
在香港過农历新年,最开心的莫過于收“利是”的小孩子了,在春节拜年時,到處可以听到“討”利是的欢笑聲。“利是”原为“利事”,取大吉大利宽好意头,同時也成为了春节時与亲人不可缺少的习俗。
春节手抄报资料之澳门春节习俗
春节手抄报资料之福建春节习俗
春节手抄报资料之上海春节习俗
春节手抄报资料之香港春节习俗
春节手抄报资料之天津春节习俗
春节手抄报资料之北京春节习俗
春节手抄报资料之广东春节习俗
初中生春节手抄报资料
2014年春节手抄报习俗资料
2014春节英语手抄报资料
春节年夜饭各地风俗
春节手抄报资料:香港春节习俗 农历新年是我国传统上一个盛大的节日,相信无一个个中国人不识。然而,在香港过农历年,在习俗上和气氛上却和传统的截然不同。
近年来,已很少香港人在农历新年时按传统在家里贴春联、年画的了,取而代之的则在一些商店或家中贴上“生意兴隆”、“出入平安”等的挥春。虽然如此,但贴挥春的原意和贴春联和年画一样,取其吉利之意,希望来年事事顺利,平平安安。
此外,舞狮、舞龙灯等也会在一些新界乡村、围村中出现,在新年的市区街头上也很难看到的大型的舞狮、舞龙灯的表演了。至于放炮仗、鞭炮等在香港是一律禁止的,不过自一九八二年开始每年农历年初二的晚上,在维多利亚港上都会举行盛大的烟花表演,这已成为这十多年来迎春的一个节目了。
香港被称为“美食天堂”,春节有关吃的习俗也不少,而大部分家庭也会在春节期间吃“团年饭”,一般是在家里设宴,于除
夕全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聚在一起,享受晚饭。而饭后的一大节目,首选相信是逛花市了,农历新年期间,港九多处都设有年宵市场,其中以维多利亚公园的花市最大、最热闹。香港市民习惯于晚饭后一家大小逛花市,除夕夜时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大家一起欢度佳节。
在香港过农历新年,最开心的莫过于收“利是”的小孩子了,在春节拜年时,到处可以听到“讨”利是的欢笑声。“利是”原为“利事”,取大吉大利宽好意头,同时也成为了春节时与亲人不可缺少的习俗。
春节手抄报资料:海南春节习俗 在海南人看来,所有的民俗都是按人的意志、人的愿望,人为地做出来的,所以,在海南方言中,所有的民俗行为前面均加上一个“做”字,如做清明、做亲家(即结婚),而北方人“过年”,海南方言叫“做年”。需要说明的是,“做年”指的是“做旧年”即过春节。而北方所说的过元旦,海南叫“做新年”。不过在海南乡下,“新年”是不当年来“做”的。
海南俗话“年怕中秋,月怕十五”。一过中秋,乡下就筹备着“做年”:阉公鸡、填肥鸭、圈家猪、备做年钱。一进入阴历十二月下旬,“做年”的气氛就越来越浓烈了!
首先是十二月二十四送“灶公”。传说中,“灶公”是玉帝派来人间监督善恶之神,每年的这一天都要上天向玉帝汇报。为此,家家户户都用竹把或竹枝将屋前屋后、屋内屋外、屋上屋下全面
打扫干净,香炉也要打扫干净并换上新炉灰,夜间则备酒果设祭,为“灶公”送行。
一送完“灶公”,一家之长就忙于“发市”。在过去,各乡镇的“市”,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唯有年前几天“市”,才“发”一“发”!卖三鸟的、卖金银香烛的、卖京果糖糕的、卖“公仔幅”(年画)的、卖“王乐膏药”的(即走江湖)、卖碗筷陶盆的、卖“祭年桔子”的、卖各种衣服的??有卖就有买,买猪肉的、买干菜的、买湿菜(即时令蔬菜)的、买“拜公”祭品的、买过年穿的衣服的、买年画对联的??整个上午,每个“市”上,挑担子的、提篮子的、推车子的、抱小孩的、年老的、年少的、男的、女的??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农民们用担子挑年货、用车子推年货。他们把辛苦一年的积蓄都掏了出来!把一年的消费能量在这几天内都迸发了出来!
“发年市”的熟人见面互问的话语便是:“哥二!‘鸡阉’(即已阉了的公鸡)肥了不?”“三嫂!有‘鸡阉’做年不?”“三婆!您屋(即您家)做工作么仔(在外面做工作的孩子)要回来做年不?”“二公!你屋南洋有‘年批’(指南洋亲人寄回来的过年信)寄回不?”
人们满怀“做年”的喜悦,把买来的年画贴在客厅里,把对联贴在门楣上,有的人家在家具、果树上还贴上“利市”红纸。年前几天,家家户户都在忙浸糯米、磨米浆、做年糕,文昌等地方则是忙于做米花糖、花生糖(这些年糕果做的量都很大,既是自家吃,也当礼品送,一般都是吃到整个正月底)。
每到这个时候,在大、中、小城市里工作的达官贵人也好、文人雅士也好,贩夫走卒也好,引车卖浆也好,光宗耀祖也好,口袋干涩也罢,都大车小车、大包小包携妻带儿女回到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
海南有句歇后语“三十晚上-刀砧不得闲”。因为在海南,无论多拮据的人家,腊月三十,借钱借米也要杀鸡杀鸭,红烧肉、猪蹄子、荤菜、素菜七大盘八大碗的摆满香炉前的八仙桌子上,候祭祖先仪式完毕后,便放鞭炮,候饭菜已凉透后才拿下来全家围着火炉吃年饭(俗称“围炉”)。除夕晚上,男女老少洗澡后,个个换上新衣服,也即是送旧迎新之意。即使是在票证时代,平常攒也要攒下煤油,从三十晚上开始,室室点灯,家室有灯,夜以继日,一连数天直至初四天亮才罢。俗称“发灯”,取“添丁发财”之意。三十夜,不少人“守岁”,彻夜不眠,直至初一降临,这时,按照时辰,家家户户争相燃放过年喜炮,意为“迎春接福”,接着各晚辈给长辈人叩头、行礼、祝贺“添福添寿”,长辈则给晚辈--发“压岁钱”。
作文二:《春节风俗的手抄报》4400字
篇一:春节习俗手抄报内容
一、春节的来历:
传说,有一种叫"年"的野兽,每当寒冬将至,出来食人,使人不得安宁。人们在与"年"的搏斗中,这种凶恶的猛兽怕火光和响声,于是,人们想了一个办法, 在"年"出现时,便燃起大火,投入竹节,燃起熊熊大火,"年"听到爆竹的响声,便逃走了。以后,人们开始以"挂红灯、放爆竹、吃年饭"来庆祝新年。
二、春节前的准备(腊月初八以后,各种年事活动便逐渐展开)
1.祭祀灶神:灶神,又称"灶神",俗称"灶王爷"。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返回大宫,向玉皇大帝汇报情况。除夕时分再返回人间。人们担心向玉皇大帝进谗言,所以再他去天宫的时候为他进行祭祀活动,希望他"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
2.其他准备活(转自:wWw.DXf5.Com 东星 资源网:春节风俗的手抄报)动:写春联,准备肉食,准备面食以及理发、
1
沐浴,打扫卫生。
三、民俗活动--静态民俗
3.春联:(1)春联的来源:古代称"桃符"。据说,东汉王充《论衡o定鬼篇》中神荼、郁垒二神住在大桃树上,处理鬼魂。他们把为非作歹的恶鬼都喂老虎 吃。因此,人们认为鬼害怕神荼、郁垒,也害怕桃树。于是每到过年的时候人们总在门口悬挂桃符或桃木人来趋鬼避邪保佑平安。(2)最早的春联:公元965 年,后蜀皇帝孟昶在皇宫内门的桃符上写了:新春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是我国已知最早的春联。此后春联成了春节最有代表性的民俗活动之一。也有人家喜欢 贴"福"字,而且倒着贴。因为"倒"谐音"到",所以倒贴福字意思是"福到了"。
4.年画:(1)门神画的来源:有三种说法。一说源于神荼、郁垒的神话传说,古人把二神像挂在门口驱鬼。一源于唐太宗命令秦琼、尉迟恭看门驱鬼,并把二将 画在宫门上。一源于唐玄宗梦见钟馗为自己捉鬼,醒后命令画工把钟馗画在门上。(2)灶神画的来源:民间传说灶神在除夕从天宫返回人间,所以人们总在这时候 买新的灶神画贴在门上,希望他能带来吉祥与幸福。(3)其他常见的年画。
5.福字:最早"福"字--传说史于周朝姜子牙,即姜太公。当年姜太公封神时,封妻子为穷神,说"
2
有福的地方你不能去"。百姓过年贴"福"字,史于慈禧,每至年,太后有给大臣赐福之习。一年赐福,恭王福晋把赐给的福拿倒了,犯杀头之罪,李连英为其解围:"老佛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今年赐福,福真的就 到了。
"慈禧一听极高兴,连说:"福到了……"传至民间,"福"也贴倒了。
6.窗花:窗花是贴在窗户上庆贺新年的剪纸作品。窗花有两种制作方法。第一种是剪刀剪,巧手的妇女用一把剪刀可以把彩纸剪出许多花样。第二种是刻刀刻,一般由专业的民间艺人操作,一次可以刻成四五十张窗花,供应市场。
四、春节民俗--动态民俗
1.除夕守岁:
1)什么是除夕:除夕,是一年的最后一个夜晚。由于农历月有大有小,所以有的年份腊月三十夜是除夕,有的年份腊月二十九夜是除夕。
2)除夕 守岁:除夕重要的活动是守岁。因为秦汉以后,我国人民基本都把夜半子时当作一天的开始时刻,相当于现代计时方法的23点到1点。除夕夜的子时,正是辞旧 岁,
迎新年的关键时刻。为此,人们不得不彻夜不眠,守候着这一时刻的到来。全家人团聚一堂,一边包饺子,一边等待,耐心的等待。
3
2.放鞭炮:
1)什么叫鞭炮:鞭炮,又名"爆竹"。新年钟声一落,大街小巷立刻鞭炮齐鸣,迎接新年到来。
2)爆竹的来历:据南朝梁代示懔《荆楚岁时记》记 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意思是说,当时人在初一早上起床后先把竹子放在火里烧。竹子爆裂发出巨大的声响,就能吓跑怪兽 与恶鬼,保护全家平安。大约到了唐朝,人们把竹筒里装上火药,点燃火药,发生爆响。后来,人们又用纸卷代替竹筒,就形成了和今天一样的鞭炮了。
3)鞭炮的 种类:鞭炮有各种花样。宋代人把鞭炮稍加改进,又发明了烟花。烟花:又称"礼花","焰火"。它在爆炸时能发出极为绚丽的光芒。因而深受人们的喜爱。目前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用烟花装点自己的节日夜空。
3.舞狮子:白居易《西凉传》: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镜银贴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紫髯深目两胡儿。跳舞梁前来致辞,应似凉州未陷日。安西都护进来时。舞狮起原一南北朝朝代,即佛教兴起的时代。
4.其他民间活动:扭秧歌,踩高跷,敲锣鼓。
5.祭神祭祖:在传统的春节活动中,最重要的是祭神祭祖。
4
迷信的家庭都设有专门的神龛,供奉各位神灵,同时还供奉有列祖列宗的牌位的画像。正月初一早上, 人们恭敬地在
神龛与祖宗牌位前献上供品,(其中包括刚刚煮好的第一碗饺子),点上香火。十分虔诚地感谢神明与祖宗在天之灵在过去一年对自己的保护并祈求他 们保佑来年的幸福。
6.拜年:祭神祭祖之后,儿孙们开始向长辈亲人拜年。传统的拜年礼是向长辈亲人三叩首,现在大多已经改为三鞠躬。一边行礼,一边祝愿长辈身体健康,万事如 意。长辈端坐,接受儿孙们的拜年以后,把一个红包送给儿孙们。这就是"压岁钱"。一般作为孩子们春节期间的零花钱。其他亲戚之间则互相拜年,陆陆续续,可 以持续很多天。朋友之间见面,则互道"恭喜发财"或"春节好",以示庆贺。拜年活动体现了晚辈对长辈的尊敬孝敬孝顺;长辈对儿孙的慈爱关怀。亲戚朋友之间 的拜年,也极大的促进了彼此感情的加深。所以自古以来,人们都十分重视拜年活动。宋代诗人戴复古《岁旦族党会拜》:"衣冠拜元旦,樽俎对芳辰。上下二百 位,尊卑五世人。排门乔木古,照水早梅春。寒事将消歇,风光又一新。"把当时大家族二百多人互相拜年的活动写得有声有色。
7.人日:正月七日,又名"人日"。隋代诗人薛道衡《人日思归》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正月七日为什么称为"人曰"呢?这
5
和中 国古代神话有关。神话中说,神在初一创造了鸡,初二创造了狗,初三创造了羊,初四创造了猪,初五创造了牛,初六创造了马,初七创造了人,因此,初七是人类 诞生的日子。于是,古人把这一天称?"人日"。为了纪念人类的诞生,南朝梁代每到人日的时候,人们就剪出彩色的纸人,贴在屏风上或戴在头上。用来象征人们 在新的一年里,面貌焕然一新。到了唐代,人日剪纸的内容又有发展变化。唐代诗人余延寿《人日剪彩》:"闺妇持刀坐,自怜裁剪新。叶催情缀色,花寄手成春。 贴燕留妆户,黏鸡待饷人。擎来问夫婿,何处不如真?"所剪内容包括红花绿叶,飞燕家禽。个个栩栩如生。这已经于现代民间的窗花十分相似了。
五、春节民俗--饮食民俗
年糕与饺子是春节最有特色的食品。
1)年糕:又称"年年糕"。它谐音"年年高",包含着生活一年比一年好的期望。年糕采用黏性较强的谷物制成,北方多用小黄米,南方多用糯米。北方一般都是 甜的,南方年糕可以作成不同口味的。不过,好吃不过饺子。北方人更喜欢的春节食品是饺子。
2)饺子又名"角子、交子、扁食"。它的起源非常古老。考古工作 者曾经发现过一枚一千多年前的饺子保存下来。北方人过年,一定要吃饺子。而且春节这一天吃的
6
饺子必须在除夕12点以前包好。饺子好吃,关键在于饺子馅,纯 肉的,纯菜的,肉菜混合的,花样无穷,口味可异。可以根据自己口味任意变化,所以男女老少都喜欢吃饺子。在春节所吃的饺子中,有一个包着豆腐馅的,还有一 个包着一枚硬币。谁吃到豆腐馅的饺子,谁在新的一年里就会发财,人们的理想也都包含在饺子里。
六、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是全年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为"元宵"。汉文帝曾于正月十五日平定叛乱,所以规定这一天为"上元节"。东汉明帝为了表示对佛祖的尊敬,下令 元宵点灯。此后,元宵就逐步演化为观赏花灯的民俗节日。故名"灯节"。元宵的应时食品是汤圆,北方也叫元宵,象征着团团圆圆。
唐代,元宵赏灯活动盛况空前,举国同庆。《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杨贵妃的姐姐韩国夫人曾派人造出一盏百枝灯树?"高八十尺,树之高山。上元夜点之,百里皆 见,光明夺目。"唐玄宗甚至令工匠造出高百尺、宽数十丈的灯楼,供游人观赏。宋代又有过之,无不及。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以草把缚成戏龙状,用青 幕遮笼,草上密置灯烛数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飞走。"皇帝还亲自率领盛大的仪仗参加赏灯活动。诗人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7
篇二:春节习俗手抄报资料
图片另存为”即可。春节习俗手抄报图片一春节习俗手抄报图片二春节习俗手抄报资料:春节习俗——祭灶民间传说,灶王爷上天专门告人间善恶,一旦哪家被告有恶行,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此说法流传的比较广泛。在送灶时,人们在灶王象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为了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人们就用各种办法对付他。有的用胶牙糖敬它,好把灶王爷的牙齿粘住,让它不能乱说话;有的用酒槽涂抹灶门,这叫“醉司令”,醉得灶神不能乱说话。灶神受到人们的特殊招待,“吃了人家的嘴软”,当然就不好讲坏话了,这实际上是民间一种伦理道德的自律。
篇三:春节习俗手抄报作品(一等奖作品)
黄宗烟 穆仁远 尺 寸:600x450 像素班 级:二
年级(6)班文字编辑:黄宗烟 大 小:62KB(63484 Bytes)
指导老师:吴榕城美术编辑:穆仁远 春节习俗手抄报作品(一等奖作品)简介:本作品尺寸为600x450像素,由合川市香龙镇金龙村小学二年级(6)班黄宗烟和穆仁远共同制作,手抄报版面设计过程在吴榕城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本站推荐少年主题的手抄报图片,文学手抄报花边与边框欣赏,传统文化手抄报——除夕守岁,高中电子手抄报作品,小学五年级手抄报——云游天,关于古诗文的手抄报,校园119消防
8
安全手抄报图片,希看你喜欢。
9
作文三:《家乡的春节手抄报》5500字
篇一:美丽中国?可爱家乡手抄报比赛
通 知
为推进“美丽中国?可爱家乡”活动的开展,加强学校环境教育,增强中学生“爱护环境、热爱祖国,关心家乡”的意识,培养学生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美丽重庆、美丽家乡,和谐校园的主人翁责任感,在校团委组织下,重庆市南华中学将于5月(时间,)举办“美丽中国?可爱家乡”手抄报比赛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美丽中国?可爱家乡
二、 活动对象
初一、初二以及高一、高二全体班级
三、 作品要求
1、 必须围绕活动主题,主题鲜明,内容健康向上,具备知识性、趣味性与可读性,注重突出原创性,作品必须由学生自己选题,自己创作。
2、 统一使用4开纸一张,字迹清晰,版面整洁(不使用易褪色颜料),手抄报版面整洁,设计规范;
1
3、 鼓励运用一定的书法、绘画、色彩处理技巧;
4、 各班至少选送3幅作品于2014年5月20日(星期二)前上交到团委;
5、 背面右下角写作者姓名、班级、学号(可以组合,但不可超过3人)。
四、 评选办法
由团委组织评委组,对作品进行评选。届时将根据本次活动的作品数量和质量,评出一二三等奖发给奖状,并展示。
五、 活动要求
1、各班要抓住这一重要契机,在课内外活动时间,利用网络、报纸、书籍等开展“美丽中国?可爱家乡”知识学习;
2、要广泛宣传动员,认真领会活动精神,提高参与热情和积极性,确保活动有序推进和学生广受教育。
2014年5月1日 重庆市南华中学团委部
为推进“美丽中国?可爱家乡”活动的开展,加强学校环境教育,增强中学生“爱护环境、热爱祖国,关心家乡”的意识,培养学生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美丽重庆、美丽家乡,和谐校园的主人翁责任感,在校团委组织下,5月份,南华中学举办了“美丽中国?可爱家乡”手抄报比赛活动。在相关部门的组织安排下,本次活动已经圆满结束。现将该次活动在举办过程中的得失做以下总结。
一、本次活动的所得
2
1、 本次活动学生作品比以前的都有所提高,尤其是书写能力、用色方面和版面排版都有了突出的表现力,在活动中学生都能根据要求完成作品,显得进步很多。
2、 本次活动前期宣传到位,参与度较高,活动进展顺利,学生准备充分,每个班上交作品数量多,质量较高,通过这一活动增强了学生爱家、爱笑的主人翁意识,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达到了本次活动的预期目标。
3(转载自:.dXf5.cOm 东星资源网:家乡的春节手抄报)、 部分班级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抓住时机对学生如何做好手抄报的比赛进行相应的指导。
二、 获奖作品的特色
1、 版面整洁,书写工整美观;
2、 板块设计大方合理,结构优美,板块之间松紧有致;
3、 主题明显清晰,大字描绘活泼可爱,主题图贴切;
三、 本次活动的不足:
1、 一些作品布局不太合理,有待调整;
2、 对学生获奖作品的收集和展出、维护需要加大力度。力求在以后类似的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学习参考的原生态资料。
3、 活动前拟定的通知中没有考虑到很多细节问题,比如,在通知中没有明确指出反对抄袭的作品参赛,对于以集体参赛的作品没有指出哪些相应的要求是不同于个人参赛作品
3
的。
本次手抄报比赛历时两个星期的时间,经历了宣传、报名、比赛、评比、展览、编辑成册和收藏等几个环节。活动效果明显,全校参与度面广、积极性高。比赛最终评选出了25件获奖作品和部分优秀作品,其中一等奖作品7件,二等奖作品9件,三等奖作品9件。通过这次“美丽中国?可爱家乡”手抄报比赛,促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学习到了更多知识,增强了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为推进“美丽中国?可爱家乡”活动的开展,加强学校环境教育,增强中学生“爱护环境、热爱祖国,关心家乡”的意识,培养学生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美丽重庆、美丽家乡,和谐校园的主人翁责任感,在校团委组织下,5月份(时间需要修改),南华中学举办了“美丽中国?可爱家乡”手抄报比赛活动。
本次手抄报的主要内容有:了解家乡重庆渝北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在现代发展中取得的成就和出现的问题,用自己的独特视角来展现你眼中的家乡。制作过程中,学生运用了自己出出色的绘画技术,书写才能,制作出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手抄报。以下是优秀作品的展示 及获奖学生的合影。
本次手抄报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锻炼了学生查阅资料和整合资料的动手动脑能力,而且进一步让学
4
生了解到不少关于家乡重庆、渝北的历史知识,现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实践活动中增强了学生环保意识,爱国、爱乡的情感,激发了学生努力奋发的斗志。
篇二:走进家乡的春节
走进家乡的春节
一、背景分析:
春节俗称“过年”,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但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过年的意识越来越弱,过年的气氛也越来越淡,导致一些学生对自己家乡流传至今的一些春节的风俗习惯不了解。为继承、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体验过年的快乐,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我们决定开展《走进家乡的春节》的实践研究。
二、活动的目标:
1、通过调查和采访,了解春节的来历和起源、家乡的春节习俗、以及家乡习俗的变化(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相比,春节的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知道春节习俗的丰富多彩,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从而激发学生对春节知识的探究,培养他们勇于实践,敢于探索的科学研究精神。
2、了解春节中还存在的不良风气,树立移风易俗的观念,过平安祥和的春节,增强社会责任感。
3、让学生学会用多种途径对春节进行研究,并学习用交
5
流的方法丰富自己的认识,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掌握的信息。通过学生亲身实践,学会在实践中探究,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的意识,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通过图书和上网等渠道收集有关春节的信息,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简单加工处理的能力。
5、通过小组自主参与活动,用科学的方法研究自己感兴趣的春节话题,使学生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三、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1、查找相关资料,制作相关课件;
2、预先确定对学生进行指导、评价的方法及框架,设计好活动样表。
学生准备:
1、利用寒假时间,通过各种方式,搜集有关莆田春节的资料;
2、准备实践活动所需的物品,如相机、录像机、笔记本等。
四、适用年级及活动时间:
实施对象:五年级学生;活动时间:六周
五、预期成果形式:
1、有关压岁钱的问卷调查表,调查报告,条形统计图、
6
采访记录、建议书;
2、资料展示、图片展示、幻灯片展示;
3、活动日记、照片、录像、自编童谣、现场表演。
六、活动评价方式:自评、组长评价、教师评价。
第一阶段:确定主题 制定活动方案
第一课时 确定主题(第一周)
一、创设情境,确定活动主题。
1、观看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莆田人的春节》片段。
二、提出问题,生成活动小主题。
师导入:提到春节,我想大家肯定有许多话要说,你能把自己最高兴的事情告诉大家吗,学生畅所欲言。生成本次实践活动的主题——“走进家乡的春节”。
学生活动:
1、六个人一组讨论,生成问题。
2、学生提问题(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莆田的春节习俗有哪些,
(2)为什么在沿海地区,吃年夜饭之前要把门关上,而且除夕晚上要把每个房间的灯都开着,
(3)在莆田吃年夜饭有什么讲究,
(4)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小时候是怎么过年的,
(5)为什么叫“压岁钱”,
(6)我们应该怎么合理利用压岁钱,
7
(7)为什么初二这一天不能去拜年,
(8)为什么我们莆田要过两次年,
(9)过年时,为什么要放鞭炮,放鞭炮好吗,
(10)莆田各地的元宵习俗一样吗,
(11)为什么要贴白额春联,
3、梳理问题。
教师指导:
1、到各小组巡视。
2、归纳指导,将相关或相近的问题归在一起,生成子课
题,并引导学生根据研究的内容分别取出好听的名称:
子课题一:春节由来大探秘
子课题二:春节美食大荟萃
子课题三:春节习俗大拼盘
子课题四:春节过法大畅想
第一阶段:确定主题 制定活动方案
第二课时 制定活动方案(第二周)
一、自由组建小组,起别致组名。
1、回顾各子课题名称。
2、自由分组,起别致组名及口号。
学生活动:
1、按小主题重新分组,确定组长、副组长、记录员。
2、起别致组名。
8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重新分组,(组建过程中,教师适当进行指导安排)
二、设计活动方案,小组互评修改方案。
1、回忆以前制定活动方案的方法,指名汇报。
2、教师小结后,友情提示:(幻灯片出示)
(1)团结合作,互相配合。
(2)组长做好协调工作。
(3)学会倾听。
(4)方案尽量细致具体。
3、各小组制定活动方案,交流汇报,修改活动方案。
学生活动:
1、讨论制定活动方案。
2、小组长汇报本组的活动方案,其他小组先之处值得学习的地方,然后提出建议。
3、各小组修改、完善活动方案。
教师指导:
1、到各小组指导。
2、对各小组的活动方案进行点评。
三、教师小结。师:“我的地盘 我做主”相信同学们能在下面的调查研究活动中表现得更好~最终会成为我们首批快乐小导游~
第二阶段:分组合作,活动与体验(第三周)
9
一、学生分组体验实践。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每个小组各自的活动小主题,在组长
的分工下走进生活。 继往开来组:
1、设计、分发、收回调查问卷。
2、统计调查结果,完成调查报告。
3、编写童谣。
4、采访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小时候是怎么过年的。
5、设计制作手抄报、幻灯片。
一饱眼福组:
1、查阅书籍。
2、上网查阅、摄影。
3、整理资料。
4、设计制作手抄报、电子报、幻灯片。
刨根问底组:
1、上网查阅。
2、设计制作手抄报、幻灯片。
一饱口福组:
1、学习制作春节美食。
2、上网查阅、摄影、录像。
3、设计制作手抄报、幻灯片。
第三阶段:中段指导
第一课时 发现问题,交流探究(第四周)
10
一、谈话导入,回顾前期活动。
二、学生汇报上一阶段的活动情况。
1、各小组出示拍摄的照片,采访的稿件等,提出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3、其他小组成员评价并提建议。(引导其他组的同学从他们的汇报材料中发现他们还可以挖掘和深入的新问题进行探讨。
三、教师针对汇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指导。
学生可能出现的困难有:
1、关于采访的困难:要采访谁,采访的礼仪、技巧,采访问题的设计;
2、关于压岁钱的问卷调查表的设计与统计:请学生对设计好与不好的问卷调查表进行评价,教师提供范例供学生参考,病指导学生如何统计;
3、照片、录像的拍摄技巧方法;
4、活动的安全问题等。
四、分组讨论,确定下阶段计划。
学生分组反思前一阶段的研究,讨论下一阶段所要开展的研究活动,完善研究计划。
五、教师总结,并提出进一步开展活动应注意的主要事项。
1、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搜集新的资料,在活动中采用观察、
11
问卷调查、采访等方法。
2、指导学生及时记录采访内容,写好活动日记。
3、激励学生克服困难,完成下一阶段的任务:通过刚才的交流,我想每个组已经明确了下一阶段的研究任务。在活动中,我们或许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我相信你们一定会想办法克服这些困难。我期待着你们的成功。
第二课时 资料汇总,准备展示(第五周)
一、各小组对本组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分析、研究、删选,形成结论。
二、小组代表概述本小组的资料情况。
三、指导汇报方式。
1、请一个小组说说自己的研究过程,并把自己小组的纸质资料贴在黑板上。(如“继往开来”小组的资料有:报纸上关于燃放烟花爆竹引起的火灾等事故的报道、视频、采访记录、问卷调查统计结果、事故现场照片、自编的童谣??)
2、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欣赏研究活动成果,交流感想,提出建议。
3、教师小结,提出问题:我们要怎样对原始材料进行整理和加工,把它们变成精彩的、能代表我们水平的研究成果,并选用合适的方式,来展示汇报。
4、以一个小组为例(如“继往开来”小组)讨论:他们小组的资料有数据,有文字,有图片,有视频。这些不同性质
12
的资料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展示出来,让大家记忆深刻,(你觉得可以采用哪种方式,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方式,)
5、教师小结。
四、现场加工整理资料,展示研究成果。
1、各小组对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加工。
2、讨论成果展示的形式,做好展示时的人员分工。
(教师巡视,根据情况适当指导,鼓励并尊重学生用极富个性的自我表达方式。)
第四阶段:展示与交流(第六周)
(课前,参观各小组的研究成果展板)
一、谈话导入,聚焦主题。
1、谈话导入,肯定学生前期的活动情况。
2、提出汇报时的要求:学会倾听,提出建议,评选“最佳建议奖”。
二、各组汇报,互动交流。
篇三:我的家乡手抄报
13
作文四:《春节的风俗电子版手抄报电子报手抄报(可自由编辑)》400字
时,放在孩子枕头下。
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可在晚辈
“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
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拜竹第年声一除件旧事大迎就年新是初。燃
放一
爆,人竹们,
以都
哔早
哔起
叭去
叭走
的亲
爆访
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
爆走夜守竹,饭岁期通待宵除中着守夕国新夜之民的,夜间一象全有年征家“吉着开祥把团门如邪聚爆意瘟在竹。病一
疫起”
照吃一
跑过说
驱年。
来
的祝愿。
寄
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
春望精对节,巧子贴是的、我桃“国文符福特字等”有描,字的绘它“文时以福学代工”背整形字景指式,、福。抒对
偶气发、
、美简福好洁运愿、,
贴旧一
春迎习联新俗的寄祈托春求着联;人也们叫破门
旧对
立、
新春
的贴
愿、
望对
和联
辞、
扫尘
“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这
作文五:《春节手抄报:风俗》700字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 “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琢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作文六:《春节风俗手抄报》4000字
精品文档
春节风俗手抄报
春节风俗手抄报
春节手抄报一
春节手抄报二
春节手抄报三
春节手抄报四
春节手抄报五
少数民族春节习俗
苗族--把春节称作"客家年",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烤酒打粑庆丰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还要唱《开春歌》,歌词大意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彝族--彝族人过年时有着"跳虎节"的特殊风俗。正月初八,全村成年男子集于村后土地庙遗址,杀鸡献"咪司",随后由本村"毕摩"祭土主请虎神。8位村民化装成老虎翩翩起
1 / 8
精品文档
舞,"毕摩"念罢祭辞请虎神后,虎王率众老虎入村。全村上下男女老幼都沉浸在迎虎、送虎、观虎跳跃和驱赶邪恶鬼怪的一派欢乐气氛中,老百姓深信只有通过一年一度的传统跳虎、敬祭虎神和祈愿老祖宗的保佑后,全体村民才能五谷丰登,人丁兴旺,一年比一年更美满幸福。
鄂伦春族--除夕,全家围坐,共进晚餐。品山珍,喝美酒,吃年饭。青年人给家族及近亲长者敬礼,叩头请安。午夜,人们捧着桦树皮盒或铁盒绕马厩数圈,祈祝六畜兴旺。初一,着新装互相拜年请安。青年男女聚在一起跳转圈集体舞。
纳西族--正月新春人们互相访亲拜友,轮流做客,中青年男子组织灯会,并与别村竞赛。城市、乡村都办灯会,演绎本民族的故事:如《阿纽梅说笑》、《老寿星放鹿》、《社戏夜明珠》、《狮子滚绣球》、《凰舞》等。
撒拉族--过年又叫"尔德节"。伊斯兰教规定穆斯林在希吉拉历九月内斋戒,即每日自日升前到日落,禁绝一切饮食等。斋月最后一天寻看新月,见月的次日即行开斋,为开斋节。此日要举行会礼和庆祝活动。如未见月,则继续斋戒,开斋节顺延。
2 / 8
精品文档
藏族--除夕之夜,举行盛大的"跳神会",人们戴上假面具载歌载舞,以示除旧迎新,祛邪降福。
壮族--年三十晚上,家家的火塘上要燃起大火,终夜不熄,叫做"迎新火"。民间习惯包粽子过春节。节日期间还要组织丰富多采的民族文体活动庆祝,唱"采茶"、舞狮龙、跳打扁担舞、闹锣、打陀螺、赛球、演地方戏等。
京族--初一要拿上香烛到井边烧拜,叫"买新水"。认为初一的新水可以带来福音和好运,能保一年的吉利。
蒙古族--蒙古族取奶食洁白无垢之意,称春节为"白节"。除夕,晚辈要向长辈敬"辞岁酒",围着火塘吃饺子。饭罢,还要下棋,玩"嘎拉卡",在马头琴的伴奏下,通宵达旦地唱歌、玩耍。次日拂晓,男女老幼便穿上崭新的民 族服装,由长辈带着全家人祭天,并在堆积的"敖包"前向西南方向叩拜。接着,开始拜年。由晚辈向长辈叩头敬酒、献哈达,祝愿老人健康长寿,一生平安。初一到初四,他们一般不远行。初五以后,他们才骑着骏马,兴高采烈地带着礼物到亲友家拜年,共进全羊酒宴。 每逢节日期间,草原上到处都充满了欢歌笑语,各族群众沉浸在节日的幸福之中。彝族 彝
3 / 8
精品文档
族同胞根据彝历选定年节。有的与当地汉族同过春节。有的地区彝族同胞,在门前树立青松,用松针铺地,表示免灾消祸。还有的地区,在节日里杀猪宰羊,吃坨坨肉,人们互相拜访,互赠肉类和馍馍。大年初一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挑水回家。他们将一碗水和昨天的水比重量,如新年的水重,就意味着今年雨水充足。
回族--回族人正月初一吃面条和炖肉,初二方食饺子;白斩鸡、酿豆腐、粽子、油堆等则是壮族人的春节食品。在春节期间,宁夏西海固地区回汉人民群众有表演社火习俗,表演队将太平鼓、威风锣鼓、安塞腰鼓敲得如响雷,滚过六盘山上空,当地老百姓夹道欢迎奔走相告,耍社火啦!一派喜庆的节日气氛。
布依族--除夕之夜全家人通宵达旦地在水塘边守岁。天一亮,姑娘们便争先恐后地打水。谁最先挑回第一担水,谁就是最勤劳、最幸福的姑娘。
满族--满族分"红、黄、蓝、白"四旗人。春节时,红旗人在门上贴红挂旗,黄旗人在门上贴黄挂旗,蓝旗人在门上贴蓝挂旗,白旗人在门上贴白挂旗。这些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
4 / 8
精品文档
侗族--贵州、湖南一带的侗族同胞,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的群众活动。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只不过比"团拜"显得更加欢乐、热烈。这种活动一般是由两个村庄共同商定举办的。两队在广场上正式举行芦笙歌舞比赛。这时两个村庄的观众,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尽情地欢乐。
白族--云南白族同胞过年时,有一种叫"放高升"的庆祝活动。所谓"放高升"就是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节里装上火药,点燃以后可以把整个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升"。有的地区的白族同胞与苗、壮族一样,从春节到元宵节,都在进行"抛绣球"活动。凡接不住绣球的,要赠给对方纪念品,多次失球而又赎不回纪念品的人,就是表示愿允爱情了。
土家族--春节期间,土家族人民要举行隆重的摆手舞会。摆手舞会是土家族比较流行的一种古老舞蹈,包括狩猎、军事、农事、宴会等70多个舞蹈动作,节奏鲜明,动作优美,舞姿朴实,情调健康,不用道具,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傣族--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节日,是傣族一年中最盛大
5 / 8
精品文档
的传统节目。谷雨开始那天定为"泼水节"。在三四天的节日里,人们相互泼水,表示洗去身上的陈年旧土,祝福新的一年幸福平安。
黎族--居住在海南岛上的黎族人民,每逢春节到来,家家户户都要宰猪杀鸡,摆上丰盛的佳肴美酒,全家围坐在一起吃"年饭";席间全家还要欢唱"贺年歌"。初一、初二、全村青壮年男子,还要举行一次"春节围猎"。这一天的猎物全村共享。有趣的是在分猎物时,先将全部猎物的一半发给第一个击中猎物的射手;另一半由大家平分。孕妇可分得两分,过路人恰巧相遇,也可分得一份。
傈僳族--傈僳族称年节为"盍什",他们大都做籼米粑、糯米粑和酿水酒,把第一臼舂出的粑粑放少许在桃、李等果树上,祝愿来年硕果累累。云南怒江地区的傈僳族人民,先要给耕牛喂食盐,以表示尊敬耕牛的劳动。青年男女喜欢举行春节打靶比赛。姑娘们把绣好的荷包吊在竹竿上,荷包左右摇动,请小伙子们射击,谁先射落荷包,姑娘们就把美酒作为奖品送到谁的嘴边。
拉祜族--除夕晚上,拉祜族同胞全家人都要沐浴清身,做好翌日的食物。在食物中,特别重视糯米粑粑,除食用外,
6 / 8
精品文档
总要给牛吃一点,关在犁、锄、砍刀等农具上摆上一点,以酬其一年来与主人合作,祝愿新的一年里创造更多的财富。
达斡尔族--居住在东北嫩江两岸的达斡尔族,农历正月初一早上,男女青年梳妆打扮,先向长辈请安、敬酒、行礼,然后逐户拜年,每家都准备有蒸糕,拜年的人一进门就抢吃蒸糕,据说吃了之后,生产和生活都能"年年高"。
仫佬族--从正月初一到十五,仫佬族的村村寨寨,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盛装,几十人、几百人,乃至几千人聚会在山坡上或赛场里唱山歌,尽情歌唱劳动、生活和爱情。
独龙族--唯一的节日就是先在冬腊月的"卡雀哇"节。最隆重的仪式是牛祭天。这天,族长把牛拴在广场中央的木桩上。由青年妇女将链珠挂在牛角上,接着,一位勇猛强壮的小伙子,手持锋利的竹矛,向牛腋部刺去,直到将牛刺倒死去。此刻,人们就跳起"牛锅庄"舞,然后分吃牛肉。
鄂伦春族--在东北的鄂伦春同胞,春节早晨,先在家族中依辈份大小斟酒,幼者给长者叩头,平辈则互相请安,初二、初三进行赛马。正月十五美味佳肴。正月十六的早上,要进行相互抹黑脸的活动。青年人给老年人抹黑时要先叩
7 / 8
精品文档
头。
赫哲族--春节,赫哲语为"佛额什克斯",即大年除夕之意。人们穿上在帽耳、衣领、袖口、裤腿、围裙、鞋面上绣着美丽的花纹、几何图案和花鸟等花边的兽皮等服装。在年节里,一般人家要做"吐火宴",或用一种野生果"稠李子"制作成饼子,同时摆满鱼、兽类肉等食品。对待贵客,则用杀活鱼,或把鱼条烤熟,用这种"塔拉哈"招待。
基诺族--春节到来,聚居于云南西双版纳的基诺族,口嚼槟榔的老翁扬头打钹,戴大尖帽的老妪低首鸣锣,由周巴最先把鼓敲响,男女青年围成一圈徒手跳舞。
8 / 8
作文七:《春节风俗手抄报》20300字
春节风俗手抄报
篇一:春节风俗手抄报
一、春节的来历:
传说,有一种叫”年”的野兽,每当寒冬将至,出来食人,使人不得安宁。人们在与”年”的搏斗中,这种凶恶的猛兽怕火光和响声,于是,人们想了一个办法,
在”年”出现时,便燃起大火,投入竹节,燃起熊熊大火,”年”听到爆竹的响声,便逃走了。以后,人们开始以”挂红灯、放爆竹、吃年饭”来庆祝新年。
二、春节前的准备(腊月初八以后,各种年事活动便逐渐展开)
1.祭祀灶神:灶神,又称”灶神”,俗称”灶王爷”。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返回大宫,向玉皇大帝汇报情况。除夕时分再返回人间。人们担心向玉皇大帝进谗言,所以再他去天宫的时候为他进行祭祀活动,希望他”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
2.其他准备活动:写春联,准备肉食,准备面食以及理发、
沐浴,打扫卫生。
三、民俗活动--静态民俗
3.春联:(1)春联的来源:古代称”桃符”。据说,东汉王充《论衡o定鬼篇》中神荼、郁垒二神住在大桃树上,处理鬼魂。他们把为非作歹的恶鬼都喂老虎
吃。因此,人们认为鬼害怕神荼、郁垒,也害怕桃树。于是每到过年的时候人们总在门口悬挂桃符或桃木人来趋鬼避邪保佑平安。(2)最早的春联:公元965
年,后蜀皇帝孟昶在皇宫内门的桃符上写了:新春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是我国已知最早的春联。此后春联成了春节最有代表性的民俗活动之一。也有人家喜欢 贴”福”字,而且倒着贴。因为”倒”谐音”到”,所以倒贴福字意思是”福到了”。
4.年画:(1)门神画的来源:有三种说法。一说源于神荼、郁垒的神话传说,古人把二神像挂在门口驱鬼。一源于唐太宗命令秦琼、尉迟恭看门驱鬼,并把二将
画在宫门上。一源于唐玄宗梦见钟馗为自己捉鬼,醒后命令画工把钟馗画在门上。(2)灶神画的来源:民间传说灶神在除夕从天宫返回人间,所以人们总在这时候
买新的灶神画贴在门上,希望他能带来吉祥与幸福。(3)其他常见
的年画。
5.福字:最早”福”字--传说史于周朝姜子牙,即姜太公。当年姜太公封神时,封妻子为穷神,说”有福的地方你不能去”。百姓过年贴”福”字,史于慈禧,每至年,太后有给大臣赐福之习。一年赐福,恭王福晋把赐给的福拿倒了,犯杀头之罪,李连英为其解围:”老佛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今年赐福,福真的就 到了。
”慈禧一听极高兴,连说:”福到了……”传至民间,”福”也贴倒了。
6.窗花:窗花是贴在窗户上庆贺新年的剪纸作品。窗花有两种制作方法。第一种是剪刀剪,巧手的妇女用一把剪刀可以把彩纸剪出许多花样。第二种是刻刀刻,一般由专业的民间艺人操作,一次可以刻成四五十张窗花,供应市场。
四、春节民俗--动态民俗
1.除夕守岁:
1)什么是除夕:除夕,是一年的最后一个夜晚。由于农历月有大有小,所以有的年份腊月三十夜是除夕,有的年份腊月二十九夜是除夕。
2)除夕
守岁:除夕重要的活动是守岁。因为秦汉以后,我国人民基本都把夜半子时当作一天的开始时刻,相当于现代计时方法的23点到1点。除夕夜的子时,正是辞旧
岁,迎新年的关键时刻。为此,人们不得不彻夜不眠,守候着这一时刻的到来。全家人团聚一堂,一边包饺子,一边等待,耐心的等待。
2.放鞭炮:
1)什么叫鞭炮:鞭炮,又名”爆竹”。新年钟声一落,大街小巷立刻鞭炮齐鸣,迎接新年到来。
2)爆竹的来历:据南朝梁代示懔《荆楚岁时记》记
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意思是说,当时人在初一早上起床后先把竹子放在火里烧。竹子爆
裂发出巨大的声响,就能吓跑怪兽
与恶鬼,保护全家平安。大约到了唐朝,人们把竹筒里装上火药,点燃火药,发生爆响。后来,人们又用纸卷代替竹筒,就形成了和今天一样的鞭炮了。
3)鞭炮的
种类:鞭炮有各种花样。宋代人把鞭炮稍加改进,又发明了烟花。烟花:又称”礼花”,”焰火”。它在爆炸时能发出极为绚丽的光芒。因而深受人们的喜爱。目前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用烟花装点自己的节日夜空。
3.舞狮子:白居易《西凉传》: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镜银贴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紫髯深目两胡儿。跳舞梁前来致辞,应似凉州未陷日。安西都护进来时。舞狮起原一南北朝朝代,即佛教兴起的时代。
4.其他民间活动:扭秧歌,踩高跷,敲锣鼓。
5.祭神祭祖:在传统的春节活动中,最重要的是祭神祭祖。迷信的家庭都设有专门的神龛,供奉各位神灵,同时还供奉有列祖列宗的牌位的画像。正月初一早上,
人们恭敬地在神龛与祖宗牌位前献上供品,(其中包括刚刚煮好的第一碗饺子),点上香火。十分虔诚地感谢神明与祖宗在天之灵在过去一年对自己的保护并祈求他
们保佑来年的幸福。
6.拜年:祭神祭祖之后,儿孙们开始向长辈亲人拜年。传统的拜年礼是向长辈亲人三叩首,现在大多已经改为三鞠躬。一边行礼,一边祝愿长辈身体健康,万事如
意。长辈端坐,接受儿孙们的拜年以后,把一个红包送给儿孙们。这就是”压岁钱”。一般作为孩子们春节期间的零花钱。其他亲戚之间则互相拜年,陆陆续续,可
以持续很多天。朋友之间见面,则互道”恭喜发财”或”春节好”,以示庆贺。拜年活动体现了晚辈对长辈的尊敬孝敬孝顺;长辈对儿孙的慈爱关怀。亲戚朋友之间
的拜年,也极大的促进了彼此感情的加深。所以自古以来,人们都十分重视拜年活动。宋代诗人戴复古《岁旦族党会拜》:”衣冠拜元旦,樽俎对芳辰。上下二百
位,尊卑五世人。排门乔木古,照水早梅春。寒事将消歇,风光又一新。”把当时大家族二百多人互相拜年的活动写得有声有色。
7.人日:正月七日,又名”人日”。隋代诗人薛道衡《人日思归》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正月
七日为什么称为”人曰”呢?这和中
国古代神话有关。神话中说,神在初一创造了鸡,初二创造了狗,初三创造了羊,初四创造了猪,初五创造了牛,初六创造了马,初七创造了人,因此,初七是人类
诞生的日子。于是,古人把这一天称?”人日”。为了纪念人类的诞生,南朝梁代每到人日的时候,人们就剪出彩色的纸人,贴在屏风上或戴在头上。用来象征人们
在新的一年里,面貌焕然一新。到了唐代,人日剪纸的内容又有发展变化。唐代诗人余延寿《人日剪彩》:”闺妇持刀坐,自怜裁剪新。叶催情缀色,花寄手成春。
贴燕留妆户,黏鸡待饷人。擎来问夫婿,何处不如真?”所剪内容包括红花绿叶,飞燕家禽。个个栩栩如生。这已经于现代民间的窗花十分相似了。
五、春节民俗--饮食民俗
年糕与饺子是春节最有特色的食品。
1)年糕:又称”年年糕”。它谐音”年年高”,包含着生活一年比一年好的期望。年糕采用黏性较强的谷物制成,北方多用小黄米,南方多用糯米。北方一般都是
甜的,南方年糕可以作成不同口味的。不过,好吃不过饺子。北方人更喜欢的春节食品是饺子。
2)饺子又名”角子、交子、扁食”。它的起源非常古老。考古工作
者曾经发现过一枚一千多年前的饺子保存下来。北方人过年,一定要吃饺子。而且春节这一天吃的饺子必须在除夕12点以前包好。饺子好吃,关键在于饺子馅,纯
肉的,纯菜的,肉菜混合的,花样无穷,口味可异。可以根据自己口味任意变化,所以男女老少都喜欢吃饺子。在春节所吃的饺子中,有一个包着豆腐馅的,还有一
个包着一枚硬币。谁吃到豆腐馅的饺子,谁在新的一年里就会发财,人们的理想也都包含在饺子里。
六、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是全年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为”元宵”。汉文帝曾于正月十五日平定叛乱,所以规定这一天为”上元节”。东汉明帝为了表示对佛祖的尊敬,下令
元宵点灯。此后,元宵就逐步演化为观赏花灯的民俗节日。故名”灯节”。元宵的应时食品是汤圆,北方也叫元宵,象征着团团圆圆。
唐代,元宵赏灯活动盛况空前,举国同庆。《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杨贵妃的姐姐韩国夫人曾派人造出一盏百枝灯树?”高八十尺,树之高山。上元夜点之,百里皆
见,光明夺目。”唐玄宗甚至令工匠造出高百尺、宽数十丈的灯楼,供游人观赏。宋代又有过之,无不及。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以草把缚成戏龙状,用青
幕遮笼,草上密置灯烛数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飞走。”皇帝还亲自率领盛大的仪仗参加赏灯活动。诗人苏味道《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
马去,明月逐人来。游妓皆侬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可见娱乐活动通宵达量,热闹非凡。
可以说:正月十五元宵节的狂欢,为整个春节活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更多相关内容】
春节手抄报资料
春节手抄报的资料
元宵节和春节的来历,习俗
春节的来历民俗活动的手抄报
春节习俗手抄报内容
春节民俗文化小报
春节手抄报
春节的手抄报内容
春节习俗手抄报内容
篇二:春节习俗手抄报内容
春节习俗手抄报内容
一、春节的来历:
传说,有一种叫"年"的野兽,每当寒冬将至,出来食人,使人不得安宁。人们在与"年"的搏斗中,这种凶恶的猛兽怕火光和响声,于是,人们想了一个办法, 在"年"出现时,便燃起大火,投入竹节,燃起熊熊大火,"年"听到爆竹的响声,便逃走了。以后,人们开始以"挂红灯、放爆竹、吃年饭"来庆祝新年。
二、春节前的准备(腊月初八以后,各种年事活动便逐渐展开)
1.祭祀灶神:灶神,又称"灶神",俗称"灶王爷"。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返回大宫,向玉皇大帝汇报情况。除夕时分再返回人间。人们担心向玉皇大帝进谗言,所以再他去天宫的时候为他进行祭祀活动,希望他"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
2.其他准备活动:写春联,准备肉食,准备面食以及理发、沐浴,打扫卫生。
三、民俗活动--静态民俗
3.春联:(1)春联的来源:古代称"桃符"。据说,东汉王
充《论衡o定鬼篇》中神荼、郁垒二神住在大桃树上,处理鬼魂。他们把为非作歹的恶鬼都喂老虎 吃。因此,人们认为鬼害怕神荼、郁垒,也害怕桃树。于是每到过年的时候人们总在门口悬挂桃符或桃木人来趋鬼避邪保佑平安。(2)最早的春联:公元965 年,后蜀皇帝孟昶在皇宫内门的桃符上写了:新春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是我国已知最早的春联。此后春联成了春节最有代表性的民俗活动之一。也有人家喜欢 贴"福"字,而且倒着贴。因为"倒"谐音"到",所以倒贴福字意思是"福到了"。
4.年画:(1)门神画的来源:有三种说法。一说源于神荼、郁垒的神话传说,古人把二神像挂在门口驱鬼。一源于唐太宗命令秦琼、尉迟恭看门驱鬼,并把二将 画在宫门上。一源于唐玄宗梦见钟馗为自己捉鬼,醒后命令画工把钟馗画在门上。(2)灶神画的来源:民间传说灶神在除夕从天宫返回人间,所以人们总在这时候 买新的灶神画贴在门上,希望他能带来吉祥与幸福。(3)其他常见的年画。
5.福字:最早"福"字--传说史于周朝姜子牙,即姜太公。当年姜太公封神时,封妻子为穷神,说"有福的地方你不能去"。百姓过年贴"福"字,史于慈禧,每至年,太后有给大臣赐福之习。一年赐福,恭王福晋把赐给的福拿倒了,
犯杀头之罪,李连英为其解围:"老佛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今年赐福,福真的就 到了。
"慈禧一听极高兴,连说:"福到了……"传至民间,"福"也贴倒了。
6.窗花:窗花是贴在窗户上庆贺新年的剪纸作品。窗花有两种制作方法。第一种是剪刀剪,巧手的妇女用一把剪刀可以把彩纸剪出许多花样。第二种是刻刀刻,一般由专业的民间艺人操作,一次可以刻成四五十张窗花,供应市场。
四、春节民俗--动态民俗
1.除夕守岁:
1)什么是除夕:除夕,是一年的最后一个夜晚。由于农历月有大有小,所以有的年份腊月三十夜是除夕,有的年份腊月二十九夜是除夕。
2)除夕 守岁:除夕重要的活动是守岁。因为秦汉以后,我国人民基本都把夜半子时当作一天的开始时刻,相当于现代计时方法的23点到1点。除夕夜的子时,正是辞旧 岁,
迎新年的关键时刻。为此,人们不得不彻夜不眠,守候着这一时刻的到来。全家人团聚一堂,一边包饺子,一边等待,耐心的等待。
2.放鞭炮:
1)什么叫鞭炮:鞭炮,又名"爆竹"。新年钟声一落,大街小巷立刻鞭炮齐鸣,迎接新年到来。
2)爆竹的来历:据南朝梁代示懔《荆楚岁时记》记 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意思是说,当时人在初一早上起床后先把竹子放在火里烧。竹子爆裂发出巨大的声响,就能吓跑怪兽 与恶鬼,保护全家平安。大约到了唐朝,人们把竹筒里装上火药,点燃火药,发生爆响。后来,人们又用纸卷代替竹筒,就形成了和今天一样的鞭炮了。
3)鞭炮的 种类:鞭炮有各种花样。宋代人把鞭炮稍加改进,又发明了烟花。烟花:又称"礼花","焰火"。它在爆炸时能发出极为绚丽的光芒。因而深受人们的喜爱。目前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用烟花装点自己的节日夜空。
3.舞狮子:白居易《西凉传》: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镜银贴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紫髯深目两胡儿。跳舞梁前来致辞,应似凉州未陷日。安西都护进来时。舞狮起原一南北朝朝代,即佛教兴起的时代。
4.其他民间活动:扭秧歌,踩高跷,敲锣鼓。
5.祭神祭祖:在传统的春节活动中,最重要的是祭神祭祖。迷信的家庭都设有专门的神龛,供奉各位神灵,同时还供奉有列祖列宗的牌位的画像。正月初一早上, 人们恭敬地在
神龛与祖宗牌位前献上供品,(其中包括刚刚煮好的第一碗饺子),点上香火。十分虔诚地感谢神明与祖宗在天之灵在过去一年对自己的保护并祈求他 们保佑来年的幸福。
6.拜年:祭神祭祖之后,儿孙们开始向长辈亲人拜年。传统的拜年礼是向长辈亲人三叩首,现在大多已经改为三鞠躬。一边行礼,一边祝愿长辈身体健康,万事如 意。长辈端坐,接受儿孙们的拜年以后,把一个红包送给儿孙们。这就是"压岁钱"。一般作为孩子们春节期间的零花钱。其他亲戚之间则互相拜年,陆陆续续,可 以持续很多天。朋友之间见面,则互道"恭喜发财"或"春节好",以示庆贺。拜年活动体现了
晚辈对长辈的尊敬孝敬孝顺;长辈对儿孙的慈爱关怀。亲戚朋友之间 的拜年,也极大的促进了彼此感情的加深。所以自古以来,人们都十分重视拜年活动。宋代诗人戴复古《岁旦族党会拜》:"衣冠拜元旦,樽俎对芳辰。上下二百 位,尊卑五世人。排门乔木古,照水早梅春。寒事将消歇,风光又一新。"把当时大家族二百多人互相拜年的活动写得有声有色。
7.人日:正月七日,又名"人日"。隋代诗人薛道衡《人日思归》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正月七日为什么称为"人曰"呢?这和中 国古代神话有关。神话中说,神在初一创造了鸡,初二创造了狗,初三创造了羊,初四创造了猪,初五创造了牛,初六创造了马,初七创造了人,因此,初七是人类 诞生的日子。于是,古人把这一天称?"人日"。为了纪念人类的诞生,南朝梁代每到人日的时候,人们就剪出彩色的纸人,贴在屏风上或戴在头上。用来象征人们 在新的一年里,面貌焕然一新。到了唐代,人日剪纸的内容又有发展变化。唐代诗人余延寿《人日剪彩》:"闺妇持刀坐,自怜裁剪新。叶催情缀色,花寄手成春。 贴燕留妆户,黏鸡待饷人。擎来问夫婿,何处不如真?"所剪内容包括红花绿叶,飞燕家禽。个个栩栩如生。这已经于现代民间的窗花十分相似了。
五、春节民俗--饮食民俗
年糕与饺子是春节最有特色的食品。
1)年糕:又称"年年糕"。它谐音"年年高",包含着生活一年比一年好的期望。年糕采用黏性较强的谷物制成,北方多用小黄米,南方多用糯米。北方一般都是 甜的,南方年糕可以作成不同口味的。不过,好吃不过饺子。北方人更喜欢的春节食品是饺子。
2)饺子又名"角子、交子、扁食"。它的起源非常古老。考古工作 者曾经发现过一枚一千多年前的饺子保存下来。北方人过年,一定要吃饺子。而且春节这一天吃的饺子必须在除夕12点以前包好。饺子好吃,关键在于饺子馅,纯 肉的,纯菜的,肉菜混合的,花样无穷,口味可异。可以根据自己口味任意变化,所以男女老少都喜欢吃饺子。在春节所吃的饺子中,有一个包着豆腐馅的,还有一 个包着一枚硬币。谁吃到豆腐馅的饺子,谁在新的一年里就会发财,人们的理想也都包含在饺子里。
六、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是全年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为"元宵"。汉文帝曾于正月十五日平定叛乱,所以规定这一天为
"上元节"。东汉明帝为了表示对佛祖的尊敬,下令 元宵点灯。此后,元宵就逐步演化为观赏花灯的民俗节日。故名"灯节"。元宵的应时食品是汤圆,北方也叫元宵,象征着团团圆圆。
唐代,元宵赏灯活动盛况空前,举国同庆。《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杨贵妃的姐姐韩国夫人曾派人造出一盏百枝灯树?"高八十尺,树之高山。上元夜点之,百里皆 见,光明夺目。"唐玄宗甚至令工匠造出高百尺、宽数十丈的灯楼,供游人观赏。宋代又有过之,无不及。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以草把缚成戏龙状,用青 幕遮笼,草上密置灯烛数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飞走。"皇帝还亲自率领盛大的仪仗参加赏灯活动。诗人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篇三:春节习俗手抄报内容
春节习俗手抄报内容
一、春节的来历:
传说,有一种叫"年"的野兽,每当寒冬将至,出来食人,使人不得安宁。人们在与"年"的搏斗中,这种凶
恶的猛兽怕火光和响声,于是,人们想了一个办法, 在"年"出现时,便燃起大火,投入竹节,燃起熊熊大火,"年"听到爆竹的响声,便逃走了。以后,人们开始以"挂红灯、放爆竹、吃年饭"来庆祝新年。
二、春节前的准备(腊月初八以后,各种年事活动便逐渐展开)
1.祭祀灶神:灶神,又称"灶神",俗称"灶王爷"。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返回大宫,向玉皇大帝汇报情况。除夕时分再返回人间。人们担心向玉皇大帝进谗言,所以再他去天宫的时候为他进行祭祀活动,希望他"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
2.其他准备活动:写春联,准备肉食,准备面食以及理发、沐浴,打扫卫生。
三、民俗活动--静态民俗
3.春联:(1)春联的来源:古代称"桃符"。据说,东汉王充《论衡o定鬼篇》中神荼、郁垒二神住在大桃树上,处理鬼魂。他们把为非作歹的恶鬼都喂老虎 吃。因此,人们认为鬼害怕神荼、郁垒,也害怕桃树。于是每到过年的时候人们总在门口悬挂桃符
或桃木人来趋鬼避邪保佑平安。(2)最早的春联:公元965 年,后蜀皇帝孟昶在皇宫内门的桃符上写了:新春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是我国已知最早的春联。此后春联成了春节最有代表性的民俗活动之一。也有人家喜欢 贴"福"字,而且倒着贴。因为"倒"谐音"到",所以倒贴福字意思是"福到了"。
4.年画:(1)门神画的来源:有三种说法。一说源于神荼、郁垒的神话传说,古人把二神像挂在门口驱鬼。一源于唐太宗命令秦琼、尉迟恭看门驱鬼,并把二将 画在宫门上。一源于唐玄宗梦见钟馗为自己捉鬼,醒后命令画工把钟馗画在门上。(2)灶神画的来源:民间传说灶神在除夕从天宫返回人间,所以人们总在这时候 买新的灶神画贴在门上,希望他能带来吉祥与幸福。(3)其他常见的年画。
5.福字:最早"福"字--传说史于周朝姜子牙,即姜太公。当年姜太公封神时,封妻子为穷神,说"有福的地方你不能去"。百姓(来自:WwW.ZW2.CN 爱作文 网:春节风俗手抄报)过年贴"福"字,史于慈禧,每至年,太后有给大臣赐福之习。一年赐福,恭王福晋把赐给的福拿倒了,犯杀头之罪,李连英为其解围:"老佛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今年赐福,福真的就 到了。
"慈禧一听极高兴,连说:"福到了……"传至民间,"福"也贴倒了。
6.窗花:窗花是贴在窗户上庆贺新年的剪纸作品。窗花有两种制作方法。第一种是剪刀剪,巧手的妇女用一把剪刀可以把彩纸剪出许多花样。第二种是刻刀刻,一般由专业的民间艺人操作,一次可以刻成四五十张窗花,供应市场。
四、春节民俗--动态民俗
1.除夕守岁:
1)什么是除夕:除夕,是一年的最后一个夜晚。由于农历月有大有小,所以有的年份腊月三十夜是除夕,有的年份腊月二十九夜是除夕。
2)除夕 守岁:除夕重要的活动是守岁。因为秦汉以后,我国人民基本都把夜半子时当作一天的开始时刻,相当于现代计时方法的23点到1点。除夕夜的子时,正是辞旧 岁,
迎新年的关键时刻。为此,人们不得不彻夜不眠,守候着这一时
刻的到来。全家人团聚一堂,一边包饺子,一边等待,耐心的等待。
2.放鞭炮:
1)什么叫鞭炮:鞭炮,又名"爆竹"。新年钟声一落,大街小巷立刻鞭炮齐鸣,迎接新年到来。
2)爆竹的来历:据南朝梁代示懔《荆楚岁时记》记 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意思是说,当时人在初一早上起床后先把竹子放在火里烧。竹子爆裂发出巨大的声响,就能吓跑怪兽 与恶鬼,保护全家平安。大约到了唐朝,人们把竹筒里装上火药,点燃火药,发生爆响。后来,人们又用纸卷代替竹筒,就形成了和今天一样的鞭炮了。
3)鞭炮的 种类:鞭炮有各种花样。宋代人把鞭炮稍加改进,又发明了烟花。烟花:又称"礼花","焰火"。它在爆炸时能发出极为绚丽的光芒。因而深受人们的喜爱。目前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用烟花装点自己的节日夜空。
3.舞狮子:白居易《西凉传》: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镜银贴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紫髯深目
两胡儿。跳舞梁前来致辞,应似凉州未陷日。安西都护进来时。舞狮起原一南北朝朝代,即佛教兴起的时代。
4.其他民间活动:扭秧歌,踩高跷,敲锣鼓。
5.祭神祭祖:在传统的春节活动中,最重要的是祭神祭祖。迷信的家庭都设有专门的神龛,供奉各位神灵,同时还供奉有列祖列宗的牌位的画像。正月初一早上, 人们恭敬地在
神龛与祖宗牌位前献上供品,(其中包括刚刚煮好的第一碗饺子),点上香火。十分虔诚地感谢神明与祖宗在天之灵在过去一年对自己的保护并祈求他 们保佑来年的幸福。
6.拜年:祭神祭祖之后,儿孙们开始向长辈亲人拜年。传统的拜年礼是向长辈亲人三叩首,现在大多已经改为三鞠躬。一边行礼,一边祝愿长辈身体健康,万事如 意。长辈端坐,接受儿孙们的拜年以后,把一个红包送给儿孙们。这就是"压岁钱"。一般作为孩子们春节期间的零花钱。其他亲戚之间则互相拜年,陆陆续续,可 以持续很多天。朋友之间见面,则互道"恭喜发财"或"春节好",以示庆贺。拜年活动体现了晚辈对长辈的尊敬孝敬孝顺;长辈对儿孙的慈爱关怀。亲戚朋友之间 的拜年,也极大的促进了彼此感情的加深。所以自古以来,人
们都十分重视拜年活动。宋代诗人戴复古《岁旦族党会拜》:"衣冠拜元旦,樽俎对芳辰。上下二百 位,尊卑五世人。排门乔木古,照水早梅春。寒事将消歇,风光又一新。"把当时大家族二百多人互相拜年的活动写得有声有色。
7.人日:正月七日,又名"人日"。隋代诗人薛道衡《人日思归》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正月七日为什么称为"人曰"呢?这和中 国古代神话有关。神话中说,神在初一创造了鸡,初二创造了狗,初三创造了羊,初四创造了猪,初五创造了牛,初六创造了马,初七创造了人,因此,初七是人类 诞生的日子。于是,古人把这一天称?"人日"。为了纪念人类的诞生,南朝梁代每到人日的时候,人们就剪出彩色的纸人,贴在屏风上或戴在头上。用来象征人们 在新的一年里,面貌焕然一新。到了唐代,人日剪纸的内容又有发展变化。唐代诗人余延寿《人日剪彩》:"闺妇持刀坐,自怜裁剪新。叶催情缀色,花寄手成春。 贴燕留妆户,黏鸡待饷人。擎来问夫婿,何处不如真?"所剪内容包括红花绿叶,飞燕家禽。个个栩栩如生。这已经于现代民间的窗花十分相似了。
五、春节民俗--饮食民俗
年糕与饺子是春节最有特色的食品。
1)年糕:又称"年年糕"。它谐音"年年高",包含着生活一年比一年好的期望。年糕采用黏性较强的谷物制成,北方多用小黄米,南方多用糯米。北方一般都是 甜的,南方年糕可以作成不同口味的。不过,好吃不过饺子。北方人更喜欢的春节食品是饺子。
2)饺子又名"角子、交子、扁食"。它的起源非常古老。考古工作 者曾经发现过一枚一千多年前的饺子保存下来。北方人过年,一定要吃饺子。而且春节这一天吃的饺子必须在除夕12点以前包好。饺子好吃,关键在于饺子馅,纯 肉的,纯菜的,肉菜混合的,花样无穷,口味可异。可以根据自己口味任意变化,所以男女老少都喜欢吃饺子。在春节所吃的饺子中,有一个包着豆腐馅的,还有一 个包着一枚硬币。谁吃到豆腐馅的饺子,谁在新的一年里就会发财,人们的理想也都包含在饺子里。
六、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是全年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为"元宵"。汉文帝曾于正月十五日平定叛乱,所以规定这一天为"上元节"。东汉明帝为了表示对佛祖的尊敬,下令 元宵点灯。此后,元宵就逐步演化为观赏花灯的民俗节日。故名"
灯节"。元宵的应时食品是汤圆,北方也叫元宵,象征着团团圆圆。
唐代,元宵赏灯活动盛况空前,举国同庆。《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杨贵妃的姐姐韩国夫人曾派人造出一盏百枝灯树?"高八十尺,树之高山。上元夜点之,百里皆 见,光明夺目。"唐玄宗甚至令工匠造出高百尺、宽数十丈的灯楼,供游人观赏。宋代又有过之,无不及。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以草把缚成戏龙状,用青 幕遮笼,草上密置灯烛数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飞走。"皇帝还亲自率领盛大的仪仗参加赏灯活动。诗人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作文八:《春节的手抄报》2300字
春节的手抄报
听着声声爆竹,看着朵朵烟花,人们都在等待着另一个得开始。“新年”正穿着旱冰鞋,在五彩得大道上前进着,与我们拉近了距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关于春节的手抄报,内容如下,
春节的手抄报一
春节的手抄报二
春节的手抄报三
描写春节的句子,
一、 春节是一年当中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春节正悄悄地向我们走来,大街小巷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息,各个商场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子们手里都是大包小包的,脸上洋溢着节日快乐的笑容。
二、 春节悄悄的来到了人们身边,带来了喜气,福气还有那合家团聚的机会。整个城市好象是一个待嫁的女孩浓装淡抹,一派喜庆的样子。大街上人来人往,大家有的去拜年,有的去买年货,有的全家人去旅游,好一派喜庆的样子。
三、 年前的一切辛劳,都为了过年这段日子的安逸;年前的一切花费,都为了过年这段日子的绚丽,我喜欢这种气氛。这段假期
中,享有我们盼了一年的日子,穿自己喜欢的衣服,吃自己喜欢吃的零食,还可以尽情地玩、放心地玩,大人们则凑在一起,茶几放上几盘瓜子糖果,天南地北,闲闲散散,好像有说不完的话。这样闲适的心情,只有等到来年的春节了。
四、 春节的灯,最能烘托出节日的气氛。很小的时候,家里面还没有电灯,平日里点一盏小油灯。春节了,也是点油灯,但与往日的油灯不同,是那种很大的、带有玻璃灯罩和白玻璃灯伞的能挂起来的油灯,灯上有一个旋钮可以调节灯的亮度。记得每年的除夕下午,父亲都早早的把那盏等拿出来,灌满油,灯罩和灯伞擦的锃明瓦亮,挂在屋天棚的中间。天一黑,就把灯点亮,调的灯火大大的,照的满屋通明。从除夕到正月十五,每晚这盏灯都亮起来。在我童年的记忆中,这盏灯是最重要的春节的标志。
五、 新年天气预报,傍晚下人民币,西北方有支票,局部有金块,半夜有零星美元转欧元,请带好钢盔,备好麻袋,准备发财!祝您新年提钱快乐!
六、 听着声声爆竹,看着朵朵烟花,人们都在等待着另一个得开始。“新年”正穿着旱冰鞋,在五彩得大道上前进着,与我们拉近了距离。
七、 吃的用的东西应有尽有,招待客人的东西数不胜数,糖果瓜子不在话下,什么开心果、腰果,榛子……
八、 俗话说:“小寒、大寒,吃过腊八饭过年还有二十二天半……”。尽避距离春节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但是春的脚步正一天
天向我们缓缓走来,空气中的年味也一天天地浓醇起来,忙碌的人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品味着迎接新年的快乐。
九、 在新年,我立志,不做语言的巨人,要做行动的主人!因为我知道,成功不是靠梦想来实现的,而是靠自己的行动!
十、 鱼跃龙门,贺岁送福,大福小福全家福,有福享福处处福。知福来福有祝福,清福鸿福添幸福。接福纳福年年福,守福祈福岁岁福!
十一、 仰望蓝天,似乎天空更蓝了,阳光更炫了。回首往事,那种悲伤已不再缠绕在我的身旁,所有的一切。
十二、 往昔的岁月仿佛历历在目,新的一年已经策马扬鞭而来。不管过去的时光是悲伤还是喜悦,当年轮画上句号时,无论成功和失败那已经是历史了。面对崭新的岁月,又一轮生机勃勃的日子在向我们招手,我们没有多余的时间可以浪费,我们没有多余的空闲时间可以消磨。
十三、 元旦之快乐操,脑袋摇一摇,金钱满腰包;脖子晃一晃,元宝一箩筐;胳膊挥一挥,越长越甜美;屁股翘一翘,健康来报到;伸腿踢一踢,天天笑眯眯;快乐操要练,快乐在元旦。
十四、 元旦佳节不收礼,要收只收人民币,现金红包加福利,通通属于你;元旦佳节不送礼,要送只送短信息,健康幸福添如意,统统跟随你;快乐元旦!
十五、 除夕是一盏灯,一盏用亲情呵护的明灯。她穿越时空走来,点燃每一个黑头发黑眼睛心中的火苗,为回家照明……除夕是
母亲渴盼的眼睛,千万里外的游子为了她归心似箭日夜兼程。不能和母亲团圆的孩子们,也能看到母亲的眼睛听到母亲的呼唤扑进母亲的怀中。
十六、 当人们怀着依恋不舍的心情,告别旧岁最后一缕阳光时,新年的钟声就承载着历史的使命,乘着浩荡的东风,带着憧憬,带着梦想,带着祝福,带着新的希望,伴着欢声笑语在子夜时分,在夜昼的交替中准时敲响。它那宏亮豪旷的声音,霎时间响彻祖国神州大地,它的步履也怀着旧岁的期盼,面对新的召唤在征程中翩然而至……
十七、 春节的脚步声,是走在雪地里发出的“沙沙沙”的声响,是瘦了许多的伊犁河依然顽强的流水声,是寒风吹过,是雪花飘过,是“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企盼。
十八、 在这吐故纳新的喜人气象里,亲身体验普天同庆的盛世之欢,聆听各省书记网络大拜年的吉祥贺词,收看各国元首包饺子过中国年的电视趣闻,真的觉得今年的“春节”是两个特别温暖的字眼。
十九、 新年总是热闹的、喜庆的、有浓郁气氛的。看啊,大街的路灯上,全都挂上了一串串灯笼,那火红的着色,就好像马上要燃烧了似的;大大小小的商店里,都摆满了大小不一的灯笼和一幅幅的对联;在超市里,购物的人好像比物品都多,你就看那结账时排的长队的人吧,就像一条“长龙”;就连在学校的班级里,学生们都等待着开一场热闹的联欢会,他们抑制不住自己心里的喜悦心情,早已把装
饰教室用的气球和彩带堆满了书桌,等待着盼望已久的联欢会。
二十、 春节前,人们个个喜气洋洋,个个精神饱满。逛街的人络绎不绝,有的在买年画,有的在买年货,有的坐着火箱围着火炉看电视,还有的人在打麻将打扑克,等等不一而足。 街上五彩缤纷,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各种各样的货物都齐全,琳琅满目,洋溢着亲力而为,事事参与的热闹。
[春节的手抄报]
作文九:《春节手抄报-关于春节的手抄报-春节手抄报内容》7100字
--------------------------------------------精品文档 Word可编辑 值得收藏------------------------------------------------
春节手抄报-关于春节的手抄报-春节手抄报内容
关于春节的手抄报是充满喜庆的,这个基调不能改变,但也不需要浓墨重彩,
里边需要一个度,本文()由出国留学网整理,希望本文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借
鉴。
2016年春节手抄报(一)
2016年春节手抄报(二)
2016年春节手抄报(三)
2016年春节手抄报(四)
1 ----------------------------------------------------精品文档 值得收藏-----------------------------------------------------------
--------------------------------------------精品文档 Word可编辑 值得收藏------------------------------------------------
2016年春节手抄报(五)
2016年春节手抄报(六)
【2016年春节手抄报:春节习俗】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
2 ----------------------------------------------------精品文档 值得收藏-----------------------------------------------------------
--------------------------------------------精品文档 Word可编辑 值得收藏------------------------------------------------
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守岁
3 ----------------------------------------------------精品文档 值得收藏-----------------------------------------------------------
--------------------------------------------精品文档 Word可编辑 值得收藏------------------------------------------------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4 ----------------------------------------------------精品文档 值得收藏-----------------------------------------------------------
--------------------------------------------精品文档 Word可编辑 值得收藏------------------------------------------------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春节食俗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5 ----------------------------------------------------精品文档 值得收藏-----------------------------------------------------------
--------------------------------------------精品文档 Word可编辑 值得收藏------------------------------------------------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2016年春节手抄报:春节诗句】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6 ----------------------------------------------------精品文档 值得收藏-----------------------------------------------------------
--------------------------------------------精品文档 Word可编辑 值得收藏------------------------------------------------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数寒天,新年到。又见梅花俏。银装素裹,广袤山川竞妖娆。叹时光电逝,岁月催人老。感沧桑幻化,万象梦春早。庆良辰,看热闹,街巷霓虹曜。幽思如海,把盏柴扉咏诗稿。凡庸知冷暖,辗转情难了。愿平生,朗畅身体好。沈仙墨人《早梅芳新年好》
东风吹暖娄江树,三衢九陌凝烟雾。白马如龙破雪飞,犊车辗水穿香度。绕吹拍拍走烟尘,炫服靓装十万人。额罗鲜明扮彩胜,社歌缭绕簇芒神。绯衣金带衣如斗,前列长宫后太守。乌纱新缕汉宫花,青奴跪进屠苏酒。采莲盘上玉作幢,歌童毛女白双双。梨园旧乐三千部,苏州新谱十三腔。假面胡头跳如虎,窄衫绣裤槌大鼓。金蟒纩身神鬼妆,白衣合掌观音舞。观者如山锦相属,杂沓谁分丝与肉。一路香风吹笑声,千里红纱遮醉玉。青莲衫子藕荷裳,透额裳髻淡淡妆。拾得青条夸姊妹,袖来瓜子掷儿郎。急管繁弦又一时,千门杨柳破青枝。袁宏道《迎春歌》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叶颙《已酉新正》
新年到,老幼尽开颜。倒数声声天地响,腾星点点世人欢。守夜不思眠。春堤晓星《忆江南新年》
当空蛇舞龙退隐,春意萌动逐苏醒。梅领群芳初破冬,风送凛冽暖渐稳。柏烟袅袅近除夕,市井喧喧忙护警。邻舍久盼得乔迁,满坐亲朋一干请。俯睇《又新年》
7 ----------------------------------------------------精品文档 值得收藏-----------------------------------------------------------
--------------------------------------------精品文档 Word可编辑 值得收藏------------------------------------------------
玉兔将临门,祝福处处存。爆竹天天笑,喜事朝朝闻。卢利斯《新年好》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束立盆栽成队列,草株木本斗芬芳。通宵
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林伯渠《春节看花市》
冬去春来又尽年,风花雪月谈笑间。夕阳洒绘云霞美,寒风劲秀雪漫天。花开
花落情未老,年复一年志亦坚。我欲立志与天衡,豪情冲破不周山。仇志璞《新年自勉》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文征明
《拜年》
万炮齐鸣震九天,金龙彩凤舞翩然。神州共庆无眠夜,举盏吟诗踢踏旋!巴松灵
风《贺新年》
春节手抄报版面设计图汇总
8 ----------------------------------------------------精品文档 值得收藏-----------------------------------------------------------
--------------------------------------------精品文档 Word可编辑 值得收藏------------------------------------------------
1
喜迎春节手抄报版面设计图
2
欢度春节手抄报版面设计图
3
小学生春节手抄报版面设计图
4
春节手抄报版面设计图2014年
5
喜迎春节手抄报版面设计图
6
2014春节手抄报版面设计图
9 ----------------------------------------------------精品文档 值得收藏-----------------------------------------------------------
--------------------------------------------精品文档 Word可编辑 值得收藏------------------------------------------------
7
春节习俗手抄报版面设计图
手抄报模板设计图频道整理
10 ----------------------------------------------------精品文档 值得收藏-----------------------------------------------------------
作文十:《春节风俗手抄报图片设计》1500字
春节风俗手抄报图片设计
导语:春节风俗手抄报图片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新年才算结束~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
春节的时间在公历1月21日至2月21日之间游动。?最早的春节?和?最迟的春节?相差整一个月。
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
1 / 3
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在不同时代~春节有不同名称。
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 ?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 ?、?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由于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袁世凯将元旦定义为西历01月01日~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
2 / 3
春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从腊月二十三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
春节也是祭祝祈年的日子~古人谓谷子一熟为一?年?~五谷丰收为?大有年?。西周初年~即已出现了一年一度的庆祝丰收的活动。后来~祭天祈年成了年俗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诸如灶神、门神、财神、喜神、井神等诸路神明~在春节期间~都备享人间香火。人们借此酬谢诸神过去的关照~并祈愿在新的一年中能得到更多的福佑。
春节还是合家团圆、敦亲祀祖的日子。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响~辞旧岁、迎新年的活动达于高潮。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
春节更是民众娱乐狂欢的节日。元日以后~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竞相开展:耍狮子、舞龙灯、扭秧歌、踩高跷、杂耍诸戏等~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喜庆气氛。
3 / 3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春节习俗手抄报资料-家乡的春节风俗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