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文章》1100字
建设美丽中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共建美丽青岛》 美丽中国的关键是“美”,是让人民看到自然之美、社会之美、人心之美。建设美丽中国,我们既要“金山、银山、幸福山”,又要“山美、水美、人更美”。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可见,生态文明在建设美丽中国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早日实现美丽中国。
我们国家(青岛)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重要历史时期,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的形势也日益严峻。目前全球范围内自然灾害频发、疫病横行,无一不在向人们敲响警钟。我们只有把生态文明建设与人民福祉、城市发展和民族未来紧紧联系在一起,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共建美丽中国(青岛)。
(促进生态文明,共建美丽青岛,需要)加强监管,为生态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环境保护监管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众多领域,需要相关部门之间通力合作,形成综合执法合力,才能确保该项工作顺利进行。加大监管力度,对于不遵守法律、破坏生态文明的行为,要增加处罚力度。同时还应鼓励公众及社会媒体对环保工作进行监督。要借助新闻网络平台,创新监管形式,实行“在线实时监督环保”的新举措,为环保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促进生态文明,共建美丽青岛,需)要做好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节能减排。加强节能减排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一方面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要发展循环经济,做好垃圾处理和再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的本质是生态经济,把“资源—产品—废物排放”的单向模式转化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式模式。这种模式既可以减少废物的排放,又实现了循环利用,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融会贯通。
(促进生态文明,共建美丽青岛,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普及科学生态知识,让公民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一方面要通过公益广告或者组织志愿者进行宣传科学生态知识,另一方面要营造科普氛围。鼓励公民要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在日常生活中要有环保意识,提高个人修养。培养公民的节约意识,从小事做起,节约每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宣传健康的消费理念,让公民做到理性消费、低碳消费、生态消费。
美丽中国,是我们未来的目标和希望。生态文明,是托起美丽中国的强有力的臂膀。然而,一棵树好栽,而一片森林则不易培育。生态文明重在建设,难在坚持。让我们携起手来,汇聚每一个人的努力,将生态意识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保护环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托起一个山明水秀、天朗气清的美丽中国。
作文二:《生态文明系列文章》4700字
本期要点:
求是理论网生态文明系列文章
1、建生态文明 筑山河魂魄
2、强化生态优势 推进可持续发展
3、完善生态补偿 维护环境公正
4、生态文明应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建生态文明 筑山河魂魄
- 1 -
对于全国环保系统来说,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尤其要准确理解、深刻把握****、**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一系列指示精神,是当前重要的政治任务。是我们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向污染宣战所要汲取的强大能量。
全国两会期间,针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中央高层阐述了一系列新思想,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其中既有忧患意识,更有坚定意志,既彰显宗旨情怀,而体现责任担当。概括起来,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在于,站在民族和国家长远发展的高度,用生态文明的理念,重新审视发展与保护、发展与民生、环境与健康等一系列重要关系。
遇万难还须放胆,破困局要用智慧。在当下这个发展阶段,既要稳增长、保就业,又要提质增效、治理污染,如何协调考验经济策略和政治智慧。实现多重目标,需要在发展与保护之间找一个合理的平衡点,需要在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找一个准确的契合点。
正如****反复强调的那样,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正如**总理不断明确的那样,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要“双轮驱动”,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先行快跑”。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折射出我们对今后发展方向的战略选择。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谁先谁后?污染与治理谁先谁后?该不该有先后?过去一段时期内,怀着“先污染后治理”的侥幸心 - 2 -
理,保护屡屡为发展让路。面对资源环境瓶颈约束强化的现实,我们逐渐认识到,发展与保护,绝不能无度偏颇,“缘木求鱼”不可取,“竭泽而渔”更不可持续,“双轮驱动”成为发展新导向。
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体现出我们对今后发展目标的理性调整。发展与人民健康有无轻重?孰轻孰重?鉴于雾霾频发、水体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高速发展的意义打了折扣,传统的发展方式遭到质疑。继续保持两位数的高位增速,不是实现不了,但可以肯定的是,环境承受不起,资源支撑不住。我国经济已到了只有转型升级才能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阶段,我国环境已到了只有主动调整增速才能真正改善的关键节点,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先行快跑”,理性而又明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描绘出我们对今后发展愿景的美好憧憬。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从目前来看,在经济增长方面,虽然速度放缓,但问题不大,最大的短板在于生态环境。中央高层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对传统发展理念的纠偏,是对片面政绩观的矫正,是在努力引导补足这一短板。如果还有人担心影响发展而在生态保护上裹足不前,如果还有地方为了追求一时增长而牺牲生态长远利益,不仅政绩受到影响,也必定会受到责任追究。在生态文明视野下,将保护生态环境看做保护生产力,将改善生态环境看做发展生产力,现实而有远见。
生态文明,已经成了定位中国发展的又一重要维度。解决严峻环境问题的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不会影响中华民族实现复兴 - 3 -
的梦想追求,不会影响这个国家对生态文明的执着探寻。对于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引下,我们正在走出迷茫,告别盲目。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这一改变将会更加明显。
强化生态优势 推进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同志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战略高度,就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我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江苏省盐城市坚持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普惠的民生福祉和区域发展的重要品牌,以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抓手,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努力打造天蓝地绿、水净气爽的美好家园。
抓住控源治污根本。治污是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把源头防控作为治污关键,建立最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严把新上项目“排放关”,确保全面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以饮用水安全为重点强化水污染防治,以PM2.5防控为重点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加快完善环境基础设施配套,下决心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
夯实造林绿化基础。坚持“大量增绿、注意透绿、追求多样、讲究实际”原则,大规模开展植树造林。加强沿海滩涂宜林荒地荒 - 4 -
滩开发,高起点规划建设沿海万亩新林场,把盐城的黄土海岸打造成绿色海岸。以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城市主要道路和节点为重点,打造层次分明、纵横交错、四季见绿、全年有景的绿色景观通道。大力发展苗圃基地、经济林、观光林等林业产业,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打造生态农业优势。依托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着力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循环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加快建设国家沿海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农产品出口基地和长三角地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大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打响盐城农产品的绿色生态品牌。积极培植生物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科技创意农业和功能性农业等新兴业态,形成集聚效应。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抓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养殖业达标排放和秸秆综合利用,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形成从田头到餐桌的生态产业链。
坚守资源保护底线。坚持节约集约、依法依规使用资源,努力实现资源永续利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从严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单位土地产出效益。深入开展用水总量管理,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推广节水技术和高效节水产品,建设节水型城市。严格执行沿海战略资源管控规定,科学有序、高效集约地开发利用滩涂等资源,为沿海永续发展留下空间。做好麋鹿和珍禽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湿地恢复和建设工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5 -
强化环保产业支撑。节能环保产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以环保科技城、建湖节能电光源产业园、阜宁滤料产业园为依托,重点发展烟气治理成套装备等环保装备制造、节能电光源制造及节能汽车等节能技术装备、环保滤料等产业,打造集群化、规模化、特色化的节能环保产业体系。依托现有产业优势,广泛集聚环保产业高端资源,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较高市场占有率的节能环保企业。
彰显生态旅游特色。生态旅游产业是体现生态文明成果的朝阳产业。秉持有力保护、有效利用、有序开发的理念,加大资源科学开发力度,加快发展生态旅游,打造面向世界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围绕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节点,突出重点景区建设,精心策划配套产品,提升完善景区功能。依托沿海湿地资源和良好生态环境,加快建设一批功能完善的重点旅游度假区,彰显盐城生态资源与环境魅力。
完善生态补偿 维护环境公正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制度,将为防止生态环境破坏、维护环境公正、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生态补偿制度是指以保护和持续利用生态系统为目的,以经济手段为主,坚持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合理调节利益相关者之间关 - 6 -
系的制度安排。当前,我国的生态环境补偿制度还不健全,使资源环境经常处于“无人看管”的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投机者有机可乘,在资源环境领域出现了“搭便车”、“公地悲剧”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抓紧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制度,用制度保障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我国生态补偿制度建设的现状。首先,生态补偿法律制度不健全。尽管我国早已建立环境保护相关法律制度,但目前还没有完全意义上针对生态补偿的法律法规。这导致在生态补偿时缺乏相关法律依据,导致区域内生态补偿、跨区域生态补偿难于开展,地方政府间生态补偿协同机制难于形成。其次,市场机制在生态补偿中的作用难以发挥。现行生态补偿主要通过政府转移支付、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手段进行,这导致在生态补偿过程中过度依赖政府,资源环境成本没能对企业行为产生有效约束,进而使生态补偿制度运行低效。此外,碳汇交易、排污权交易、水权交易等市场化补偿方式仍处于探索阶段,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再次,生态补偿投融资机制缺失。当前生态补偿资金来源单一,尚未真正建立政府、社会、市场协同的多元融资机制和生态补偿基金制度,致使财政负担重、财政转移支付缺乏稳定性。特别是一些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有限,难以进行生态补偿转移支付。
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制度的着力点。第一,优先法律法规配套建设。建立全国性的生态补偿法律法规,明确界定生态补偿对象、 - 7 -
范围、形式、标准等,使生态补偿有法可依;进一步梳理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明确保护者和受益者的权责划分,切实体现和贯穿“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通过立法方式建立区域间生态补偿机制,切实改变生态补偿管理体系混乱的局面。第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到生态补偿中来,避免生态补偿过度依赖政府;培育资源市场,使资源资本化、生态资本化;引导鼓励生态环境保护者和受益者之间通过自愿协商实现合理的生态补偿;通过落实许可证交易制度,实现资源环境的资产化管理。第三,建立完善投融资机制。既坚持政府主导,努力增加公共财政对生态补偿的投入,提高生态补偿标准,又积极引导社会各方参与。同时,探索多渠道、多形式的生态补偿方式,拓宽生态补偿社会化运作的路径,形成政府引导、市场推进、社会参与的多元生态补偿投融资局面。最后,完善生态补偿宣传教育机制。积极推进生态补偿宣传,促使人们增强生态补偿意识,形成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自觉参与到生态补偿实践中。同时,将生态补偿教育宣传活动与促进民间环保组织发展相结合。民间环保组织不仅可以充当生态补偿宣传教育的主体,而且可以直接参与到生态补偿中来,从而拓宽生态补偿的渠道。
生态文明应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 8 -
“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段话,既直面当前严峻的环境问题,又表现出党和政府致力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强决心。虽寥寥几句,读起来却掷地有声。
生态文明,既可以形象地理解为“天蓝、水净、地绿”表征,也可以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中找到注脚。自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正式成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湖南先行先试的“两型”建设,注定会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一大亮点。
建设生态文明,首先须以体制改革倒逼生态文明方式的养成。体制机制改革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助推产业结构调整、强化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基础性手段,要以体制机制改革释放建设两型社会的强大动力。其次,要有发展方式上的重塑和纠偏,敢于冲破利益的藩篱,敢于攻坚克难,在已有的良好基础上拿出硬措施,坚决向污染宣战。
人人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生态文明的建设最终将体现于人的行为方式。如果我们是生态环境的建设者,那么我们也将成为受益者;如果我们是生态环境的破坏者,那么我们必将成为受害者。毕竟,生态文明的生活方式包括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体现于每个人的吃、穿、住、用、行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
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改变,涉及到每个人心灵深处的思想转变。生态文明能否如期而至,关键一环就在于生态保护能否成为一 - 9 -
种自觉担责的生活方式,每位公民对生活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基于此,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养、道德品质、精神境界和人格品位,是生态文明建设中面临的最关键难题和历史性任务。
当生态文明成为我们每个人自觉自愿的生活方式,“美丽中国”还会远吗?
报:全体县级领导。
- 10 -
作文三:《生态文明理论文章》4700字
提升产业素质 建设生态文明
全面开创离石第三次创业新局面
中共离石区委书记 王彤宇
生态文明是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发展道路的文明形态。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并按照“五位一体”的要求,将其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总体布局的有机组成部分,标志着“生态文明”上升到了执政兴国理念的高度。离石作为一个新兴的资源型城市,在经济社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产业结构单一、增长方式粗放、生态环境透支等严峻挑战。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摆在各级干部面前的一个重大战略课题。
一、坚持生态立区理念,确立三次创业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依托得天独厚煤炭资源优势快速发展煤焦化产业,离石初步走出了一条资源型欠发达地区快速发展的路子,构筑起财政收入达20亿元、人均GDP超3000美元的发展平台。然而,长期以来大规模、高强度的资源开发,使得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应变市场的能力十分脆弱。长此以往,离石的
经济社会发展将出现四个难以为继:一是资源支撑难以为继;二是环境容量难以为继;三是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难以为继;四是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高难以为继。加快离石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当前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未来统筹协调的必然选择,当属重中之重,急中之急,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去年以来,我们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走过的发展历程,清醒地认识到,离石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以更新的理念、在更高的层次、用更宽的视野来加以谋划。为此,我们在深化区情认识的基础上,着眼于构建协调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永续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体系,确立了“着眼实现四大历史性跨越,致力实施四项战略性工程,全面开创离石第三次创业新局面”的战略构想。这一战略构想,力求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明确提出建设区强民富、环境友好、文化繁荣、社会和谐新离石的目标,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第三次创业的一大主题和亮点。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实现生态与经济的互动协调。只有从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生态环境质量的实际出发,深入剖析人与自然、发展与环境关系紧张的根源,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努力形成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共赢,才能真正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在离石这样一个资源型城市,经济活动要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关键是要实现三次产业的
“绿色化”、无害化。可以说,抓住产业素质就抓住了建设生态文明的主要矛盾。基本此,我们在第三次创业的战略构想指导下,响亮地提出了产业素质提升工程,并将其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致力实施的四项战略性工程之一,全力以赴加以推进,力求通过发展生态生产力,积极探索“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二、实施素质提升工程,打造生态产业体系
我们着眼于构筑多元稳固的现代产业体系,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根据产业构成的实际,以及在区域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沿着服务型城郊农业、循环型多元工业、辐射型三产服务业三个方向,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培植经济发展的内生力,着力推进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向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的历史性跨越。
(一)大力发展服务型城郊农业,推进农业弱区向高效生态农业基地的历史性跨越
离石地处晋西北黄土丘陵区,境内沟壑纵横,梁峁遍布,生态环境脆弱,农民收入微薄。我们紧紧抓住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对城郊农业发展带来的机遇,从20万市民的肉蛋奶菜消费需求出发,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
一是以设施蔬菜为主攻大力发展“餐桌农业”。以吴城农业园区为龙头,把标准化、基地化、品牌化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建设一批日光节能温室,逐步在大小东川形成集中连片的蔬菜种植区,2-3时间可达到2000亩露天蔬菜、500个节能温室、40亩连
栋温室的种植规模,不断提高蔬菜自给率,丰富市民的“菜篮子”。
二是以畜禽生产为重点大力发展规模养殖业。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质量安全、生态文明、持续高效”的要求,以建设现代畜牧业为目标,依托大象禽业10万头良种猪、20万只肉种鸡养殖基地,通过“龙头+基地+ 农户”等模式,建设一批标准化畜牧养殖基地,带动养殖业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
三是以生态平衡为目标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坚定不移实施生态优先发展战略,巩固提升核桃林覆盖成果,扎实推进百里绿色走廊建设,全力打造5个万亩以上集中连片的森林公园和休闲园区,培育一批各具特色采摘庄园,逐步形成以绿色为标志的都市型生态农业,为山水园林城市增添靓丽色彩,为广大市民近郊旅游提供理想场所。
(二)以循环型多元工业为主攻方向,推进煤焦大区向新型工业基地的历史性跨越
以低碳、绿色、循环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工业化,是强区富民的第一推动力,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我们按照“整合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的思路,着力破除过分依赖煤炭资源的黑色思维,努力做到依托资源而不依赖资源,积极探索资源型欠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可行途径。
一是打好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攻坚战。以煤焦为主导的传统产业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仍然是我区的支柱产业,我们不能丢掉优势
找优势,必须以技术改造和优化升级为抓手,走出一条高碳产业低碳发展的新路子。煤炭行业,坚持资源整合,致力清洁发展,加快建设一批现代化矿井,实现煤炭生产的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清洁化、安全化,充分发挥源头产业的主导作用。焦化行业,坚持以工业园区为载体,按照“依托煤、延伸煤、超越煤”的思路,上马实施煤制天然气项目,加快建设大容积、环保型焦炉,大力提升以煤焦为基础的现代煤化工产业,着力构建煤—气—电、煤—电—热、煤—焦—化等循环经济架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利用率,构建紧密共生的企业集群,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煤焦化工业基地。同时,坚定不移向污染要效益,充分利用煤矸石、粉煤灰及煤矿伴生资源,依靠科技进步,上马铁合金材料、镁合金材料、新型墙体材料和特种水泥一批循环经济项目,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吃干榨尽,真正从源头上减少资源能耗和污染排放。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到“十二五”期末,形成1400万吨煤、600万吨焦的生产能力,在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上“再造一个离石”,稳步进入全省经济强区(县、市)行列。
二是打好非煤产业培植壮大攻坚战。围绕多元产业目标,鼓励退出煤焦领域的企业家改变资本投向,重点投向建筑建材、机械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等潜力产业和新兴产业,着力培育6—8户非煤骨干企业,努力形成主导突出、多元互补的产业格局,以产业多元化推动增长方式集约化,彻底摆脱能耗高、污染重的畸重
型产业结构的羁绊,不断开创经济结构调整的新境界。
三是打好高新技术产业超常规发展攻坚战。抓住当前 “长三角”、“珠三角”等东部发达地区部分产业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难得机遇, 坚持以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为依托,以企引企,以资引资,以商招商,大力扶持线缆加工、多晶硅太阳能等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的产业快速成长,以产业高级化推动增长方式集约化,真正走上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三)以辐射型三产服务业为主攻方向,推进传统商贸中心向现代物流枢纽的历史性跨越
服务业是低碳经济,也是生态产业,其发展水平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标志。据有关部门测算,第三产业增加值每上升1个百分点,单位GDP综合能耗可下降1.17个百分点。离石作为吕梁市府驻地、山西东联西进的桥头堡,发展三产服务业有其它县市不可比拟的独特优势。我们紧紧抓住省、市重点突破三产服务业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辐射型三产服务业,全力打造引领吕梁山、辐射陕甘宁、连接中西部的人流、物流、信息流中心,加快实现从生产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战略性转变。
一是优先发展现代物流业。依托日益凸显的区位优势和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顺应吕梁市新型能源和原材料工业基地加速建设的趋势,把现代物流业作为主攻方向,以离石火车站和信义、城北两大铁路集运站为平台,加快发展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和第三方
物流,构筑大市场、大流通的物流格局,加快形成太中银铁路沿线最具活力的物流枢纽。同时,着眼融入大太原经济圈、参与环渤海物资交流,加快建设泰化物资城、聚富汽贸城等一批专业市场,规划布局建材、农资、石油、化工仓储中转基地,不断提升城市的集聚、辐射和带动功能。
二是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运用现代经营理念和流通方式,规划建设一批具有良好购物环境的商业设施,促进现有商贸资源重组整合,整体提高经营档次和服务质量。创造宽松的环境,积极引进山姆士、沃尔玛等大型超市,发展品牌连锁经营,加快传统商贸高级化进程。从服务于满足吕梁市开展涉外交流、举办大型会展、召开型会议的需求出发,加快建设一批建筑风格各异、档次功能齐全、满足大型会展和大型会议要求、能够代表城市形象的四、五星级宾馆,扶持更多二、三星级宾馆(饭店)发展,引进培育一批特色餐饮连锁企业,形成若干个具有影响力的服务品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来离石消费。
三是积极发展休闲旅游业。重视境内旅游景区的保护与开发,打造安国寺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千年生态旅游区、“晋商通道”特色旅游产品,加强与碛口古镇、北武当山、晋商文化大院等周边旅游项目的联合,打造新的景点和休闲、娱乐项目,完善离石
作为全市旅游集散地的功能,为优质人居中心提供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四是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创造良好环境,加强政银合作、银企合作,支持区内金融机构加大对优势企业和优势项目的贷款力度。吸引股份制银行、证券、信托、担保在内的现代金融机构到离石设点营业,加快建设服务全市的区域性金融中心,不断提升金融保险业在区域经济中的比例。
三、完善生态文明机制,创设良好发展环境
优良的生态环境是提升产业素质的基本前提,也是推进第三次创业的重要保障。我们从离石的实际出发,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构建起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体系,为提升产业素质、推进第三次创业提供了环境支撑。
一是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我们把建设生态文明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使崇尚自然、善待生命、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理念,贯穿于提升产业素质、推进第三次创业的全过程,形成了人人自觉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氛围。我们致力培育生态文化,把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的传统精神与离石人民热爱自然、崇尚自然、亲近自然的豁达情怀结合起来,与“锐意创新、宽容大气、自强不息、奋勇争先”的离石人文精神结合起来,让生态文化渗透到项目实施、城市建设、
居民行为、社会风气、城市精神等各个方面,营造了全社会关注生态、热爱生态的浓厚氛围。
二是切实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按照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坚持把环境保护纳入产业素质提升工程的整体框架,把环境容量作为项目建设的重要前提,把环境准入作为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严格执行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做到不符合政策坚决不予立项,不办理手续坚决不许开工,坚决杜绝“先污染、后治理”的现象重蹈覆辙,努力实现在提升产业素质中保护环境,在保护环境中提升产业素质,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是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按照“增量一步到位,存量逐步削减”思路,严格执行区域能耗总量控制和新上项目节能总量前置审批,一律叫停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益“三高一低”项目,努力做到不欠新账、多还旧账,从源头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大力培育低碳产业,推广低碳生产,倡导低碳消费,积极探索高碳能源城市低碳转型之路,努力实现黑色经济绿色发展,着力构建“节能型城市”、“生态型城市”。
作文四:《有关与生态文明的论述》2500字
有关与生态文明的论述
工业化的内涵 :
所谓工业化,一般是指以大机器生产方式确立为基本标志,由落后的农业国向现代工业国转变的过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韩国、新加坡、香港等一系列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在短短的20多年里,通过实施出口导向型战略,带动了经济的迅猛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东亚奇迹”。这种经济发展史上的“神话”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在于它们借助了工业化的巨大力量,正是工业化推动了这些国家和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经济在战后的蓬勃发展。
推进绿色工业化的措施:
1)完善制度建设,加强生态保护
(1)经济手段。可以利用税收、价格、信贷等手段促进经济活动
的绿色化,防止和解决环境问题。如减免绿色产品
的税收,开征污染税,在超出国家规定的标准之上
开征,超标越大,征收越多,实施“累进税”;发挥价格
杠杆的作用,变资源的无偿使用为有偿使用,在此
基础上,理顺资源性商品价格与制成品价格的关
系,使资源保持合理开发利用;设立专项基金,在财
政上对绿色产业增加投入,增加对绿色产业的信
贷规模,给予利率优惠;支持绿色环保企业在证券
市场挂牌上市,为其吸收社会投资创造有利条件
等。
(2)行政手段。如限期关闭或转产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责令企
业在限定期间内使污染物的排放符合规定的标
准;与企业领导签订环境保护责任书等。
(3)法律手段。法律、法规作为制度中的正规约束,是可持续发展
行之有效的保障
实施绿色生产,培育绿色产业
绿色生产,又称之为清洁生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其定义为:对生产过程与产品采取预防性的环境策略,以减少其对人类及环境可能的危害。《中国21世纪议程》中已把推行清洁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列入并着手实施。企业应努力在工业化进程中不断提高生产过程和产 品的绿色化程度:加强绿色技术创新,适时采用高新技术、新能源技术,实施清洁生产;选择清洁的能源和无毒、无污染或少污染的原料、零部件作为生产过程的投入物,并保证资源的回收再用;对产生末段的污染物进行总量控制,进行无二次污染的处理;产品的包装、保管、运输全过程要符合环保要求,防止污染转嫁;开发绿色产品,培育绿色产业,建设绿色产业群,推动环境标志产品的使用,树立企业绿色品牌形象等等。
宣传绿色文化,倡导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作为一种重要的公众参与,有利于发挥消费需求的导向作用,建立绿色发展模式。在市场经济买方市场条件下,消费者运用自身的市场需求来调整企业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投入、对绿色产品的开发
是更为内在的、市场化的手段。所以作为消费者,应该大力宣传、接受“绿色文化观”、“绿色价值观”,更新消费观念,增强环保意识,真正认识到:绿色消费既保护自身健康,又保护生态环境;既提高消费质量,又促进经济发展,继而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把绿色消费作为自己的第一选择,在消费时主动选择通过环境标志认证的绿色产品,拒绝对环境有负面影响的产品。
低碳经济的概念及背景: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这是一个工位的目标,同时也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不是一代人能完成的,不是一年,十年能完成的,它需要我们世世代代的部断努力,具体的措施有:
倡导形成绿色消费、绿色经营的理念,形成低碳的生活方式。必须转变公众和社会的观念,做任何事都要适度适宜、合理节约。对于个人,要培养节约是美德的观念,彻底改变诸如餐饮浪费等与节能减排背道而驰的陋习;对于企业,则要推行绿色经营的理念,建立清洁生产机制和精益生产方式;国家引导企业将环保成本计入企业生产成本,帮助企业树立企业公民意识,解决节能减排没有效益的错误认识。 解决潜藏在空间格局和社会发展格局中的重大浪费问题。有效的节能减排必须以工业相对集中为前提,工业相对集中才能产生专业化分工,提高效率,节省能源;同时催生集群创新,不断产生新技术、新工艺,从而减少物质消耗。
培育静脉产业,建立完备的工业化体系。民众对循环经济体系的理解目前还处于表层,基本理解为废渣利用、尾气回收等等。真正的循环经济体系应如同人体系统一样,如果把工业制造系统比作人体的动脉系统,那么,我们使用过的工业制造物的回收再利用则应如人体的静脉系统一样。工业品的回收再利用———“静脉”产业应该是一个巨大的产业。
大力发展低碳技术,解决自主创新成果和人才的匮乏问题。低碳技术包括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必须强化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整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加以迅速推广和应用。
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处于技术创新和研发等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是一种高附加值的产业和低碳消耗的绿色产业。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服务业,能够为社会创造巨大的财富,同时避免了能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
从雨污分流入手,治理城市污染问题。我国的县级城市基本没有雨污分流的设施,大中城市雨污分流设施虽然投资量很大,实施却不够彻底,造成大量污水处理厂的劳动成果被不能彻底实施的雨污分流措施“一票否决”。
从我国能源结构入手,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提高节能减排的效率。中国能源消耗形式主要为动力消耗、农村采暖和城市集中供暖消费、电能消费3种,其中大约有68%的能源是由各种能源转化为电能后被消费的。而我国电力系统普遍存在着低效率运行和严重能源浪费问题,尤其是在配电和用电两个环节,节能潜力总计为1.2亿千瓦,占中国电能的20%。重点推广配电用电领域的重大自主创新项目,可极大提高节能减排效率。
作文五:《有关弘扬生态文明的征文》3600字
精品文档
有关弘扬生态文明的征文
有关弘扬生态文明的征文1 曾几何时,花香已悄然离去;曾几何时,鸟鸣已销声匿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文明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人们对物质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这些发展一方面消耗着大量的资源、能源,但是,许多资源满足不了人们需要,就是在这种状况下,人们一方面还无节制的挥霍,另一方面又大量的污染,严重破坏环境。社会的发展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回顾我们的生活,想想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们有许多地方做得远远不够,看看下面这几个场景吧,也许它们就发生在你生活的地方,而且在不断地上演着同样的场景:
场景一:宿舍卫生间的水池上,水龙头不断的滴着水。几个小时过去了,不知多少水流进了下水道。
场景二:晚上,一家人聚在客厅,卧室、卫生间的灯却亮着。
场景三:食堂里,刚吃了几口的一碗饭随手就倒掉了,饿了再去买零食。
场景四:电视、电脑没有人用,却闪着待机指示灯。
场景五:教室的垃圾桶,一天不知要到几回,装的都是满满的塑料食品包装袋,要知道,塑料在正常情况下是很难分解的。
1 / 6
精品文档
这些做法,有的浪费资源,有的污染环境,在这样的情况下,有识之士开始呼吁: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科学发展。
那么,什么是节能减排?其实很简单,妇孺皆知。“节能”就是节约能源,“减排”减少污染排放。
从我做起,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没一粒米??用菜篮子代替塑料袋子;用手帕代替餐巾纸;用玻璃杯代替一次性纸杯??多坐一次公共汽车,少开一次车;多一次在家吃饭,少上一次KFC、少去一次麦当劳??
明白了这些,我们完全可以:在宿舍刷牙洗脸的时候,没有必要水龙头一直开着;洗脸、洗衣服的水完全可以用来从厕所,你只需配一个积水的大桶就可以了;用淘米洗菜的水浇花。倡导“一水多用”。这看起来微不足道,其实可以省下不少水。还应注意的一点是防止水污染,少用洗涤剂、清洁剂等产品,不用含磷的洗化用品。
明白了这些,我们可以:用钢笔代替圆珠笔,可以在讲义、练习的反面打草稿,可以让某些书本循环使用,不在书上乱涂乱画。少用或尽量不用餐巾纸,提倡改用手帕。
明白了这些,我们可以:随手关灯,及时关闭电视、影碟机的电源开关,及时关闭电脑的显示屏等等。
明白了这些,我们可以??
2 / 6
精品文档
“节能减排”,节约能源,给环境降温、给地球减负。这样,自然才会回馈给我们健康、美好的生活。
“节能减排,共享蓝天、碧水、清新的空气!”让我们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让节能减排渗透到生活的每个细微之处。
有关弘扬生态文明的征文2 地球是宇宙的奇迹,生命的摇篮,人类唯一的家园。所以,我们要保护它,爱护它。
地球,多么伟大的一位母亲啊!她为我们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空间、资源和环境等一些心血。她是多么的无私啊!她将她的全部奉献给了我们,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地球!
地球,多么美丽的一位母亲啊!她光洁无暇,全身由蓝天的蓝、云的白、树的绿等一些颜色组成。她是全宇宙最漂亮、动人、令人敬佩的星球。他像一位亭亭玉立的的少女、风度翩翩、仪态万千的站在宇宙当中,多么令人羡慕啊!而且,她的体中有多少令人震撼的景物啊!浩瀚的万里长城、美丽的桂林山水、宁静的杭州西湖、神奇的兵马俑、高大的珠穆朗玛峰、令人震撼的圆明园??这些都曾是是地球妈妈的骄傲啊!她们的美丽使地球又多了一条条亮丽的风景线,使它更美丽了!
地球,多么缤纷多彩啊!她的儿女有很多,动物、植物、包括我们人类这些都是。这些都是千姿百态、种类繁多、各展魅力的!像我们人类,这五千年来,从一无所有的元谋人
3 / 6
精品文档
开始,一直到飞鸿腾达。这中间仅用了五千年,这就是人类的魅力啊!动植物的缤纷多彩,我们也可以看到。像动物,现在种类都有150多万种,而植物也有40多万种,他们各展特色,是地球妈妈的掌上明珠啊!
可是,地球妈妈这么费劲心思的照料我们,可我们呢!乱砍滥伐、乱扔垃圾、乱放毒气??因为我们的残忍,地球妈妈已变得千疮万孔了。你们这些不知悔改的人类啊!你们看看,地球妈妈那晶莹透亮的绿衣裳呢!是被外星人偷了,还是被抢了,其实这是我们人类“拿”走的!
现在,绿衣裳不见了,就会产生大量的沙漠地区。而如今,在全球的沙漠地区已达到了36万多公顷,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而且它还会引发沙尘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可他们也是有“天敌”的,那就是绿衣裳。可如今,绿衣裳不见了,我们也无法抵抗这些灾害了。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多多植树,要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来救回我们的唯一家园——地球,!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地球一定会重展她那美丽的的笑容和身体的。
地球正在呼救,呼吁人类停止对她的破坏、停止对她的“袭击”,让我们的实际行动来作为保护绿色的卫士吧!我相信,只要努力,便会成功!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有关弘扬生态文明的征文3 大家好,我是,和我一起的是我的小伙伴,我们一起合作完成了这个专题的PPT制作,
4 / 6
精品文档
她负责搜集相关资料,我负责制作PPT和演讲稿。今天我们的演讲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环境篇。{有关弘扬生态文明,创建森林城市的演讲稿}.
我们首先来说一下生态文明的含义: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分别是原始文明阶段,农业文明阶段、工业文明阶段和生态文明阶段.这四个文明阶段分别有它们的独特象征:“蓝色文明”、黄色文明”、“黑色文明”和“绿色文明”。
生态文明,是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从广义的角度上讲,生态文明是从古至今文明发展的一个阶段,自人类社会以来,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文明形态。它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建立起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狭义的角度上讲,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可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同日而语。
下面我们将从以下6个方面来介绍这个专题:1、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3、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国策;4、我国的生态现状;5、针对现状分析成
5 / 6
精品文档
因;6、改善我国生态环境的措施及自我感想。
先来说一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不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明确要求,而且将其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发展规律和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深刻认识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接着来说一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跨越,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全面和谐。
6 / 6
作文六:《文章1生态文明建设》4000字
转变发展方式 打造生态浙江
赵洪祝
在“十二五”时期加快推进浙江生态文明建设,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深刻认识和把握生态文明的内涵,努力打造“富饶秀美、和谐安康”的生态浙江,是省委省政府长期以来始终坚持的发展理念,也是浙江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深刻认识生态文明的丰富内涵
生态文明是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以尊重自然规律和保护自然为前提,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建立可持续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为主要内容,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的文明发展形态。
从理论层面看,生态文明是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生态经济学思想的升华与发展,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在我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仁民爱物”等思想,就蕴含着朴素的生态智慧。在国际上,生态理念与思想也经历了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1866年,海克尔首次提出了生态学概念。1962年,《寂静的春天》一书问世,标志着当代环境保护文化的兴起。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人类环境宣言》等文件的发布,以及世界各国相继签署《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逐渐被世界所接受。这为生态文明的提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从发展历程看,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既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发扬,更体现了对传统文明特别是对工业文明相关问题的深刻反省与批判。它摈弃了工业文明“人统治自然”的价值观,强调人类发展要服从生态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摈弃了“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强调坚持生态优先原则,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同步;摈弃了“物质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强调有节制地积累物质财富,崇尚适度消费和精神文化享受,追求既满足人类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环境的生活方式。
从自身特征看,生态文明是由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等构成的一个综合性理论体系,具有价值理念平等性、生产生活自律性、社会发展和谐性、建设过程长期性的特征。价值理念平等性,要求我们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利用、保护和发展自然,给自然以平等态度的人文关怀;生产生活自律性,要求我们在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坚持生产方式生态化,倡导绿色消费;社会发展和谐性,要求我们把生态理念渗入社会管理之中,追求代际、群体之间的环境公平与正义,扩大公众环境参与度,推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建设过程长期性,要求我们作出不懈的努力,既要描绘好远景蓝图,又要提出阶段性目标任务,在加快推进工业化的同时,更加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从战略布局看,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共同构成“五位一体”的总体格局。当前,我们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坚持在打造生态浙江的过程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二、浙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不断深化的实践过程
浙江对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认识经历了逐步提升的过程。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按照“治山要与治水相结合”的思路,浙江大力开展山、水、田综合治理,兴建水库,疏浚河道,封山育林。上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初,浙江着力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推行各级政府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责任制,将环境保护纳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制定了建设“绿色浙江”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七大以来,浙江深入开展生态省建设,明确提出要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方面实现新突破,启动了
“811”新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推进污染减排和重点区域环境整治。特别是近年来,浙江省推进生态建设的工作思路愈加清晰,工作力度不断加大,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一是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明显。浙江制定了一批节能降耗重点项目,实施了节能降耗十大工程,切实加强了针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污染治理,节能减排任务完成情况居全国前列。到2010年底,与“十五”规划期末相比,全省二氧化硫排放下降了21.16%,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化学需氧量下降了18.15%,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了20.01%。
二是城乡面貌持续改善。通过不断完善环境基础设施,浙江全面建成了县以上城市污水、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建成了环境质量和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网,基本解决了突出的城乡环境污染问题。到2010年底,全省11个设区市主要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92.2%,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气数比例均在85%以上。
三是循环经济加快发展。随着《浙江省循环经济发展纲要》等规划和政策的持续实施,我省积极推进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推动清洁生产由重点工业向全社会延伸,高效生态农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到2010年底,全省累计创建国家级生态农业试点示范县3个,确定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创建点98个,现代农业园区外省级主导产业示范区创建点87个,特色农业精品园创建点289个,涌现出19个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同时,深入实施《浙江省生态旅游发展纲要》,已建成30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
四是生态建设氛围日益浓厚。浙江广泛开展了生态创建和绿色创建活动,全民参与生态省建设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近年来,全省涌现了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生态建设先进单位,已累计建成1个国家生态县、43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7个国家环保模范城市、9个国家级生态村。此外,浙江省还拥有全国绿色学校49所,国家级绿色社区27个,全国绿色家庭37户,国家级保护母亲河生态监护站9个。
五是生态建设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全省基本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各部门整体联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近年来,浙江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若干意见》,省级财政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力度持续增强,生态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从2006年到2010年,省级财政安排生态环保专项资金累计超过176亿元。
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浙江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问题,经济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三高”产业比重依然偏大,节能减排任务十分艰巨,资源瓶颈制约依旧突出。面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和压力,我们要更加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将其与调整经济结构、统筹城乡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共赢。
三、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最近,在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趋势和省情的基础上,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打造“富饶秀美、和谐安康”的生态浙江的重大决策,全面实施“811”生态文明推进行动。我们要继续坚持生态省建设方略,走生态立省之路,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不断优化生态环境,注重建设生态文化,着力完善体制机制,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浙江人民的生活品质,努力把浙江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
合理规划布局产业结构。抓紧制定实施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加快建设产业集聚区,优化产业结构。要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排放的落后产能。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推动金融、物流、旅游、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重点建设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基地和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基地,实施一批循环经济重点项目,积极培育骨干企业、示范园区和循环经济产业链。
综合实施环境治理和修复工程。以建设“绿色城镇”为依托,加强园林绿化,着力解决城
镇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垃圾污染及光污染问题。以创建“美丽乡村”为目标,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全省农村环境保护规划。以加快海洋保护区建设为契机,加强海洋蓝色生态屏障建设,实施海洋生物资源和重要港湾及重点海域生态环境恢复工程。以发展“碳汇林业”为载体,着力推进平原地区绿化建设,争取早日实现“森林浙江”建设目标。
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一方面,突出抓好高耗能行业及企业节能工作,不断加强重点耗材行业原材料消耗管理,促进城镇建设用地和工业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加快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积极推动甲醇汽油试点推广工作,继续加强智能电网建设,发展清洁煤发电技术,努力打造全国清洁能源基地示范省。
大力发展生态科技。坚持推进自主创新,发展能源开发利用新技术,促进制造业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先进育种技术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技术,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发展节能减排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着力提升生态环境监测、保护、修复能力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同时,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强环保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成熟适用的共性技术和高层次科技人才。
积极培育生态文化。加快制定和实施生态文化的道德规范,把建设生态文明有关内容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要加快建设生态文化载体,创建一批生态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一批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创作一批生态文化作品。加快建设生态文化承载平台,加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主题公园的建设和管理,做好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和浙江生态日等重要时点的宣传组织工作,使其成为承载生态文化的重要平台。
着力完善体制机制。认真贯彻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健全生态转移支付制度,完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逐步提高补偿标准。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市场推进、社会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投融资机制,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不断完善政府采购制度,优先采购列入国家“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和“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的产品。认真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加强重点区域、重点领域生态环境保护的专项立法,切实将生态建设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作文七:《2017形势与政策有关生态文明的论文》6900字
精品文档
2017形势与政策有关生态文明的论文
建设生态文明是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延续人类文明的必然选择。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6形势与政策有关生态文明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2016形势与政策有关生态文明的论文篇一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中国》
摘要:本文首先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必然性,然后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历史意义,进而提出了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落实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时代必然性;意义;措施
正文
众所周知,2016年党的十八大召开,会议提出了未来国家建设的“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战略方针。而生态文明建设则位列其中,首次被列入国家发展的战略布局之中。这体现出我国新一届政府执政的方向,反映出我国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同时这也是时代的必然要求,这对于我国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必然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举世瞩目的惊人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民生产总值现已位列世界第二,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经济繁荣的同时,我国的生态环境也
1 / 11
精品文档
遭到了极大地污染和破坏。而且也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瓶颈。值此十八大召开之际,也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认为十八大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有其时代必然性。
首先,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时代的要求,符合时代之潮流。我们知道人类自进入十七世纪以来,人类历史先后进行了三次工业革命,人类文明进程明显的加快,出现了狂飙突进式的发展。而人类为了发展,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对自然环境进行了无情的破坏,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随之而来的是大自然对于人类的报复,如土地荒漠化,全球性温室效应,酸雨,恶劣自然天气的频繁发生。人类对于环保开始有了新的认识,觉察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保护的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因此十八大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时代的需求,符合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其次,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长远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这是以牺牲我国自然环境为代价的,是一种不科学的发展模式,是一种粗放式的发展模式,是一种饮鸩止渴,具有不可持续发展性,而且自然环境的平破坏也日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而2016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则更暴露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很多弊端,如高投资、高消耗、高污染、低收益。
2 / 11
精品文档
最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内心呼求,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改革开放,人民的生活水平是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又有很多人成了金钱的奴隶,是的很多人的物质文化需求是得到了满足,但是人的内心却越来越空虚,精神文化的需求却没有得到满足。何也?人们都被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所绑架,被票子、车子、房子所捆绑,而内心对精神生活的向望就被压制着而得不到是释放。此刻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国家发展的“五位一体”战略是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的,而不是再单纯地发展经济,同时生态文明的建设也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健康,这是让人们从钱眼里解脱出来回归自然的最好方式。
(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第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可以使我们的环境得到改善,关系着每个公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好的环境,才能有好的身体。中医早就认识到人与自然是合为一体的,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认为自然环境与我们人体的健康息息相关。但是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极大地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生态平衡遭到很大破坏,同时也打破了人与自然的平衡,产生了很多疾病,如非典性肺炎、禽流感、猪流感、艾滋病以及肺癌。胃癌等多种癌症疾病的增多,正日益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第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
3 / 11
精品文档
展,关系到我们子孙后代的切身利益。我们知道人类的生存发展是依托整个自然环境的,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没有环境资源作屏障,人类是根本无法生存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可以很好地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第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体现我党“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是“中国梦”美好理念的最好印证,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诚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我国的社会矛盾也日益地增大,例如城乡差距的加大,贫富差距的增大,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和社会人情的冷漠等等。在这个节骨眼上,我们党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就是把他放在与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而不再只是口号而已,就是要把经济的发展速度降下去,将很大一部分财政投入到环境、民生方面的建设,使老百姓能够更多地享受到经济繁荣的成果,达到国富民也富的效果。这样也能缓解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让更多的人重新找回年轻的美丽梦想。
(三)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落实的措施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4 / 11
精品文档
(1)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2)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3)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
5 / 11
精品文档
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4)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参考文献】
6 / 11
精品文档
[1]《十八大政府工作报告》,2016
[2]《形势与政策》
2016形势与政策有关生态文明的论文篇二 《建设新型生态文明社会》
摘要: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当下社会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其中经济快速发展的弊端也正渐渐显露出来,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的发展也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文明 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 调整 均衡 正文 随着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一些新鲜的词汇也走进各大媒体与人民的视野当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便是其中一大亮点,它也正随着十八大的脚步,渐渐走上经济建设舞台的中央。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当下社会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其中经济快速发展的弊端也正渐渐显露出来,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的发展也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
7 / 11
精品文档
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并且全面深刻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各方面内容,从而完整描绘了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为此,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十八大报告第八部分提出了优、节、保、建四大战略任务。
一是优。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二是节。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要节约集中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
8 / 11
精品文档
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三是保。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四是建。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大学生是肩负着国家的未来,生态文明建设是长久之
9 / 11
精品文档
计,必须从大学生抓起,而且,生态建设对我们大学生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关系着大学生的成长,而且对我们未来的生活就业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同时大学生必须肩负起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使命,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要深刻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建设生态文明不仅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广告专业的一名学生,应结合广告传播的技巧与理论,积极倡导环保与生态文明,积极为生态文明事业做贡献。我们可以指定相关的措施,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认识。
一.节约:节约纸张、废纸再利用、不随手乱扔废电池、节约水电、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物品。提倡步行,骑单车 , 不使用非降解塑料餐盒,双面使用纸张,回收废纸,节约粮食 ,随手关闭水龙头 ,使用节约型水具 ,一水多用,随手关灯, 使用节能型灯具,节约用电 , 拒绝过分包装,拒绝使用珍贵木材制品 ,尽量使用可再生物品。
二.保护:不干扰野生动物的自由生活 , 拒食野生动
10 / 11
精品文档
物, 少使用发胶 ,不穿野兽毛皮制作的服装, 少用罐装食品、饮品 ,不乱扔烟头, 认识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 观察身边的小动物、鸟类并为之提供方便的生存条件,不参与残害动物的活动 , 不虐待动物,爱护花草树木、不践踏草坪、积极植树造林;在室内、院内养花种草, 在房前屋后栽树;垃圾分类回收,回收废电池,金属 ,废塑料,尽量避免产生有毒垃圾,使用无氟冰箱 , 少用室内杀虫剂,不滥烧可能产生有毒气体的物品,及时举报破坏环境和生态的行为
三.宣传: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关注新闻媒体有关环保的报道 ,利用每一个绿色纪念日宣传环境意识 ,阅读和传阅环保书籍、报刊,支持环保募捐, 反对奢侈,简朴生活,支持有环保倾向的股票, 参与环保宣传,做环保志愿者。
建设生态文明是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延续人类文明的必然选择。我们要做到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生态良好,维护和改善人的生存发展条件。建设生态文明,从我做起。
11 / 11
作文八:《有关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3400字
[摘 要] 我国已经将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发展规划中的重要部分,发展绿色经济成为新时代的经济发展要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就是要在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降低污染排放和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大力推进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走一条绿色经济发展道路是我国经济实现高效和长期稳定的必然选择。其对策是:建立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保障和法律体系;改造三大产业结构,实现绿色产业崛起;积极进行绿色技术的研发;微观上重视教育对绿色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 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 F26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04-0004-02
一、引言
2015年国家提出要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即“五大发展理念”。2016年1月习**在讲话中提出,要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将这“五大发展理念”又进一步深化。在我国改革开放的30多年的经济建设中,依靠投资拉动、能源消耗、土地开发的经济增长方式给我国的生态资源造成巨大的破坏,进入新时期,国家将绿色发展作为今后经济发展的大方向。坚持绿色发展就是坚持可持续发展,这不仅是造福子孙后代也是为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所考虑的,因此生态文明建设是未来发展的大方向。
二、我国实施绿色发展的时代背景
回望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几年的经济建设过程,以大量消耗能源、资源、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但是面对日益突出的环境恶化、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的情况下,于是越来越多的思考传统发展模式的弊端。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认为,绿色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途径,绿色经济的核心就是绿色发展。2016年4月22日,100多个国家齐聚联合国,见证全球性气候新协议《巴黎气候变化协定》的签署,9月3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我国加入《巴黎气候变化协定》,11月4日该协定正式生效。面对国内环境改善的需求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形势,都要求我们选择走绿色经济发展的道路。
三、绿色发展与绿色经济的内涵
进入21世纪以后,绿色经济与绿色发展观念逐步从学术研究范围进入政府政策范围,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催化下,我国政府在面对国家发展新形势,面对全球经济发展新趋势的情况下,做出了要发展绿色经济、倡导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决定。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就是要在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降低污染排放和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压力。“绿色经济”这一概念源自英国经济学家皮尔斯等于1989年出版的《绿色经济蓝皮书》,从环境经济学的角度叙述了环境保护及改善方面的问题,核心是关注经济发展过程中与环境变化的相互作用以及政策制定的问题。刘思华(2002)指出绿色经济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时代的理论概括与学理表现。
四、我国实施绿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一)绿色发展理念的战略选择所带来的战略机遇
2003年国家提出科学发展观,倡导绿色发展观,?G色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在经济建设过程中生态环境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土地、能源、资源、环境状况的恶化对“十三五”时期的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因此在全球倡导绿色经济发展方式的同时,必须利用这一契机,争取达到全球绿色经济发展的顶峰。这要求相关行业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实现从传统高污染、高能耗向低污染、低能耗、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行业转变。
(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所带来的严峻挑战
绿色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方式,是一种将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点的经济发展新模式,新模式的选择意味着旧模式的淘汰。选择绿色发展道路意味着发展方式需要做出调整,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需要逐步实现转变,这种转变有可能是一次深刻的变革,人们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商业形态、产品创新等方面都将迎来一轮又一轮的变化。例如,江西工业积极响应绿色发展理念,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寻求经济的“绿色增长点”,大力推进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旅游开发等产业向低污染、低能耗方向转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连续5年保持20%以上的增速,这也说明挑战的过程也是发现机遇、发展的过程。
五、实施绿色发展的对策
(一)建立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保障和法律体系
作为公共品的生态环境资源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来保障它的可持续性利用,一个国家无论是经济实力的上升还是生态环境的保护,都需要合理的制度和完善的法律法规,如何进行环境保护制度创新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问题。而在我国,目前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法律意识普及率还有待提高,那么生态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在制定实施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阻力,不少企业出于对自身利益的保护,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经常会与生态保护产生矛盾,这类矛盾的解决事关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
(二)改造三大产业结构,实现绿色产业崛起
1.建设绿色农业体系
绿色农业是指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农业生产和运作,使农业发展过程中实现零公害、零污染、零废弃物,最终实现农业经济的良性循环。推广节水型农业技术、创新水土流失治理技术、加强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化肥、农药、饲料等的监管力度。大力倡导农业清洁生产和农业产业化链条,例如我国很多农业基地已经实现将桔杆、畜禽粪污等废弃物进行循环利用,形成农村沼气工程,实现了农业循环经济体系的初步建立。
2.传统工业的绿色转变
工业的生态化改造是一项长期工程,涉及面广,影响大,这个过程会比较漫长,目前我国采取逐步推进的方法来进行传统工业的生态化改造。另外,又积极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开发和利用,鼓励企业进行绿色环保方面产品的研发和推广,逐步淘汰落后产能、高污染的作业方式和对环境有害的产品生产技术。 3.绿色服务业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服务业在产业中所占比重逐步提高,物流、旅游、电子商务、住宿餐饮、金融等等行业在这几年的发展势头非常强劲。对第三产业的绿色化改造更多的需要制度约束和法律保障。例如,在开发旅游产品的过程中,应该在没有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来进行相应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建造,但不少省份在GDP为上的经济发展理念下,大力进行旅游产品的开发,忽略了生态环境的建设问题,给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损失。
(三)积极进行绿色技术的研发
我国长期以来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带来了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大量消耗国内资源和能源。绿色发展理念的推进,需要我国大力进行技术升级、尤其是废物利用、高污染行业的绿色生产技术的研发。但是,目前我国对外技术高度依赖,达到50%以上,而污染处理技术又落后于发达国家。这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是非常不利的,长期依赖国外先进技术的使用,将会制约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经济的发展,激励各行业、科研人员积极从事绿色技术的研发将对我国绿色发展进程起到大力推动作用。
(四)微观上重视教育对绿色发展的影响
人们对于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程度决定了绿色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推进,政策上的制定和制度上的安排最终都将在个体中落实。将绿色发展理念对公众进行广泛教育是为更好地开展实施绿色发展政策。通?^学校教育、各类媒体的宣传推广以及其他各种渠道将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让越来越多的民众了解绿色发展理念,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从而逐渐改变自己的消费习惯,生活习惯、旅游习惯甚至出行方式,这无疑对生态、对环保都将是有利的。
六、结语
事实表明,气候、水体、土壤环境污染治理与修复已成为世界性问题,而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环境成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上升,这是过分强调工业化和GDP至上带来的后果,规模迅速扩大、经济总量不断提高的同时高污染、碳排放、高消耗不断升级演化,生态赤字逐步扩大,使我国逐步向生态“负债国”迈进。大力推进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走一条绿色经济发展道路是我国经济实现高效和长期稳定的必然选择。
[参 考 文 献]
[1]方时娇.生态文明创新经济[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15-11
[2]刘思华,等.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3]高红贵.绿色经济发展模式论[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15-12
[责任编辑:王凤娟]
作文九:《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共识与争鸣》2000字
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共识与争鸣
宜章新闻网 ://.423000.net/
2013年11月9至10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海口举办,本次研讨会的主办单位为《教学与研究》
1.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应以马克思恩格斯文本中
明思想作为理论依据。秦书生(东北大学)认为,马的生态文
克思恩格斯运用科学的历史观,正确地阐明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所应有的和谐统一的关系,蕴含了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政治的思想;郑洁(重庆邮电大学)则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对于解决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发展具有理论指导作用。
2.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应当批判地吸收西方国家的生态文明理论。覃世艳(西南交通大学)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应重视生态文明理念的“出场路径”,只有在批判现代性的主体性、理性、价值观、制度观等基础之上,才能建构符合生态文明理念的生态主体、生态理性、生态和谐价值观、生态社会主义制度观;刘华初(海南师范大学)介绍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现代后工业社会由于过度生产和消费导致的生态危机、人的异化等社会现象进行的深刻批判,指出了这些批判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的启示意义;丁匡一(海南师范大学)主要剖析了马尔库塞批判现代性生产中心主义的逻辑理论,即通过对超越技术政治化、批判异化劳动、爱欲的解放、中断异化生产
与异化消费的恶性循环这四个层面的批判来评析马尔库塞思想的生态文明。
3.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应当强调“社会主义”,以区别于西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蔡华杰(福建师范大学)强调,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前缀明确了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意识形态指向;资本主义生态文明是一种矛盾修辞,坚持自然资源的公有制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吴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认为,生态社会主义在于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于注重研究人类的生存环境,在于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它能够为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设提供大量的、有效的信息、指导。
4.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秦宣(《教学与研究》
5.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建立科学全面的量化评估指标体系,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张云飞(中国人民大学)认为我们要创新政府的生态治理体制,推动生态文明和环境权益入宪,提升政府生态治理机构的权威性,依法加强政府内部的制度建设,促进政府自身的决策行为、执行行为和考核行为的生态化;郇庆治(北京大学)着重介绍了一个由4个二级指标、12个三级指标组成的我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量化评估指标体系,并对所得出的量化评估结果做了比较与理论分析;王习明(海南师范大学)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生产力发展水平、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国际地位,为推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跨越式发展——从农业文明直接跨入生态文明提供了可能性,同时也指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跨越式发展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
6.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经验亟需总结。王明初(海南师范大学)认为,海南在全国最早确立生态立省,国际旅游岛建设战略又赋予了海南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区的使命,应认真总结海南生态文明的经验,谱写美丽中国的海南篇章;张旭新(海南师范大学)认为,海南生态文明建设为欠发达地区
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形成了和谐发展的新思路,需要认真研究;郑玥(海口市委党校)认为,要认真研究海南保护原生热带雨林的经验教训,总结保护生物多样性应注意的问题,特别是要防止盲目引进外来物种;刘国华(贵阳学院)认为,应认真总结贵阳市近些年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并进的经验;庾虎(桂林航天工业学院)认为,桂西北大石山少数民族区域扶贫开发带来的生态危机和价值混乱值得研究。
在取得以上基本共识的同时,与会学者表现了一些分歧,概括起来包括:
一是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是否存在姓“资”姓“社”的问题。王增智指出,生态危机在资本主义国家得到缓解的事实表明:资本主义也可以生态文明;李景新认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长期共存的事实说明生态文明需要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共同建设。而张云飞认为由于自然对资本的限制,资本逻辑与生态逻辑之间存在冲突;蔡华杰指出,资本主义国家生态环境的改善,是对资本、资本主义反生态本性进行限制的一种结果或将生态危机转移到其他国家的结果;郇庆治认为,总体说来,生态文明在资本主义框架下是无法真正建成的。
二是关于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谁更重要的问题。敖华(《教学与研究》
三是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是否“绑架”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秦宣、王明初等认为存在这一问题,要防止生态文明建设影响经济社会发展;郇庆治、王习明等认为不存在这一问题,仍存在较严重的为发展经济而牺牲生态的倾向。
责任
宜章新闻网
作文十:《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共识与争鸣》2400字
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共识与争鸣
2013年11月9至10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学
术研讨会在海口举办,本次研讨会的主办单位为《教学与研究》编辑部、海南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来自国内近三十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五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涉及的议题主要包括:生态文明的基础理论、社会主义与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的建设战略、生态文明的建设。
1.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应以马克思恩格斯文本中的生态文明思想作为理论依据。秦书生(东北大学)认为,马克思恩格斯运用科学的历史观,正确地阐明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所应有的和谐统一的关系,蕴含了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政治的思想;郑洁(重庆邮电大学)则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对于解决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发展具有理论指导作用。
2.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应当批判地吸收西方国家的生态文明理论。覃世艳(西南交通大学)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应重视生态文明理念的“出场路径”,只有在批判现代性的主体性、理性、价值观、制度观等基础之上,才能建构符合生态文明理念的生态主体、生态理性、生态和谐价值观、生态社会主义制度观;刘华初(海南师范大学)介绍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
现代后工业社会由于过度生产和消费导致的生态危机、人的异化等社会现象进行的深刻批判,指出了这些批判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的启示意义;丁匡一(海南师范大学)主要剖析了马尔库塞批判现代性生产中心主义的逻辑理论,即通过对超越技术政治化、批判异化劳动、爱欲的解放、中断异化生产与异化消费的恶性循环这四个层面的批判来评析马尔库塞思想的生态文明。
3.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应当强调“社会主义”,以区别于西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蔡华杰(福建师范大学)强调,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前缀明确了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意识形态指向;资本主义生态文明是一种矛盾修辞,坚持自然资源的公有制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吴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认为,生态社会主义在于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于注重研究人类的生存环境,在于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它能够为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设提供大量的、有效的信息、指导。
4.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秦宣(《教学与研究》编辑部)认为,生态文明问题涉及很多,包括生活观念、生产的节能减排、生产方式的转型、社会公共治理、群众工作、发展规划等等。这些问题不是一个部门能解决的;王增智(海南师范大学)强调,明确生态、文明、生态文明三者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王玲玲(江西师范大学)通过对绿色责任、绿色责任缺失的研究等问题的发掘,指出学界对绿色责任问题研究的重要性以及现实的紧迫性。
5.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建立科学全面的量化评估指标体系,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张云飞(中国人民大学)认为
我们要创新政府的生态治理体制,推动生态文明和环境权益入宪,提升政府生态治理机构的权威性,依法加强政府内部的制度建设,促进政府自身的决策行为、执行行为和考核行为的生态化;郇庆治(北京大学)着重介绍了一个由4个二级指标、12个三级指标组成的我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量化评估指标体系,并对所得出的量化评估结果做了比较与理论分析;王习明(海南师范大学)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生产力发展水平、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国际地位,为推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跨越式发展——从农业文明直接跨入生态文明提供了可能性,同时也指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跨越式发展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
6.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经验亟需总结。王明初(海南师范大学)认为,海南在全国最早确立生态立省,国际旅游岛建设战略又赋予了海南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区的使命,应认真总结海南生态文明的经验,谱写美丽中国的海南篇章;张旭新(海南师范大学)认为,海南生态文明建设为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形成了和谐发展的新思路,需要认真研究;郑玥(海口市委党校)认为,要认真研究海南保护原生热带雨林的经验教训,总结保护生物多样性应注意的问题,特别是要防止盲目引进外来物种;刘国华(贵阳学院)认为,应认真总结贵阳市近些年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并进的经验;庾虎(桂林航天工业学院)认为,桂西北大石山少数民族区域扶贫开发带来的生态危机和价值混乱值得研究。
在取得以上基本共识的同时,与会学者表现了一些分歧,概括起来包括:
一是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是否存在姓“资”姓“社”的问题。王增智指出,生态危机在资本主义国家得到缓解的事实表明:资本主义也可以生态文明;李景新认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长期共存的事实说明生态文明需要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共同建设。而张云飞认为由于自然对资本的限制,资本逻辑与生态逻辑之间存在冲突;蔡华杰指出,资本主义国家生态环境的改善,是对资本、资本主义反生态本性进行限制的一种结果或将生态危机转移到其他国家的结果;郇庆治认为,总体说来,生态文明在资本主义框架下是无法真正建成的。
二是关于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谁更重要的问题。敖华(《教学与研究》编辑部)认为,生态文明建设是个实践问题,仅仅研究文本,研究理论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加强实践研究,才能“接地气”。郇庆治指出,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研究生态文明,本身就是一种理论抽象,是一种学术讨论,追求的是一种学术的表达,学术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其意义并不亚于实践研究。
三是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是否“绑架”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秦宣、王明初等认为存在这一问题,要防止生态文明建设影响经济社会发展;郇庆治、王习明等认为不存在这一问题,仍存在较严重的为发展经济而牺牲生态的倾向。
责任编辑、校对:杜 莹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