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关于守规则的作文5篇》3200字
关于守规则的作文5篇
关于守规则的作文一:遵守规则(649字) 这使人想到了一件非常难忘的事情。暑假的一天,我走在马路边,听说有家电影院要演我一直梦想的电影,——上学路上,因为我常听同学说很感人,看的人还流下了同情的眼泪, 我很想看一看。所以,我非常高兴,回家后,我把这件高兴的事兴奋地告诉妈妈,想征求妈妈那“宝贵”的意见。妈妈听后,说“可以,去吧~”我听后一蹦三尺,觉得世上没比这更高兴的,拿着崭新的钱兴高采烈地“飞”向电影院,到了电影院门口,我发现人很多很多,挤了一条长长的队。像一长五颜六色的长龙,这可是天大的失望,再看看电影票只剩几十张了~而排队的人远远超过了票的数量~这下可糟了,快没票了,一定买不到票,我垂头丧气,像没了气的气球一下子泄了气低了好几厘米,这时,我突然听到一个人正兴奋地在叫我,我有气无力地回过头,一看,那不是我们邻居家的小盼吗,我问她干什么,她说让我站她前边,我一看,她是第三个。我一下子高兴地笑不拢嘴,还时不时地说:“真是我的好姐妹~”可是,我发现旁边有一个非常醒目的牌子:“请按顺序排队”。我看了这些字,又看看胸前的红领巾,我是少先队员呀,少先队员应该遵守规则,对~一定要遵守~想着想着,我跑到最后。可心中却还抱着一种希望,能够买到票,虽然我知道可能性不大,可是,没想到过一会儿一位叔叔过来又进了一沓票,不一会儿,刚好,我买上了票,买上了“难求”的票,高高兴兴地看电影了。
这件事,使我深刻地意识到规则的美丽,虽然在旁人看来规则有时吃了一点儿亏,但在我来看,我会惊奇地发现,规则给我上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那是掏了多少钱也买不来的……
关于守规则的作文二:遵守交通规则(435字) 近来,发生的交通事故太多了,
我真想对驾驶司机们大喊:“不要再开快车了,那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如果长期开快车,会祸不单行呀~不但车子被撞坏,还会另自已和别人受伤和赔钱,多吃亏啊~”记得那一次我目睹了一场交通事故,到现在仍记忆犹新:
那天,我和妈妈正在散步,突然,一辆小车急速地在马路上飞奔而过。就在这时,一个拐弯处驶出了一架红色摩托车,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小车司机慌忙来了一个急刹车,并用尽全力扭转方向盘,但车子还是横着撞了过去。一刹那,摩托车上的驾驶员飞了出去了,头破血流,一会儿,急救车来到把他送走了,真是惨不忍睹。
我看了看车子,车子的车门变形了。又看了看地上,地上两条刹车印,非常明显。心想:“现在的司机总是喜欢把车子开得那么快,真是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啊。为了预防撞车的交通事故,不但要集中精神,还要不能开危险的高速车。”
这时,妈妈拉着我走时说:“这些司机心中根本没有交通规则思想,我们要小心才行~”
司机们~请你们集中精神小心开车,不要再盲目开快车了,否则后果会很严重的~
关于守规则的作文三:自觉遵守交通规则(565字) 宽阔的马路,先进的道路安全设施,一直在更新的交通法规,难道真能对交通安全起到持久稳固的作用吗,如果是,那为何交通事故还是年年不断的频繁发生,可见交通安全保障并没有达到真正的效果。而这究竟又是谁的错呢,
这是人们的错。国家给了我们交通安全的保障,而我们往往却只顾自己的利益,并未能好好的遵守交通法规。大家想过如此的后果会是怎样的吗,
看~那辆超载的大卡车正吃力的前进着,司机见了红灯也不停车,随意乱闯,只是为了赶交差,得一笔工钱,不顾违章的后果。可这位司机知道吗,只是为了这么一笔工钱违反交通规则,一刹那间就很有可能会葬送生命,而这无价的生命又岂是金钱可以买到的,看~那场悲剧终究还是上演了,鲜血染红了车轮,受害者的亲人悲痛万分……
啊~又是一场悲剧~人行道上,一辆摩托车疾速行驶,将一位老奶奶撞倒在地,老奶奶立马气绝身亡。我不明白,摩托车司机为什么不按道行驶而偏偏要闯入非机动车道呢,难道只是为了图方便,图省事吗,尽管只是为了一时的利益,但你可知道,它却使另一个宝贵的生命离开了这个世界。而这又会使多少人为受害者伤心泪流,使家庭因之而破碎啊~
在交通安全的维护上,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生命是可贵的,也是脆弱的。希望人人都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让我们的生活少一点悲伤,多一点快乐。让安全与快乐同时伴我成长,让我们生活的环境更安全更美好~
关于守规则的作文四:交通规则关乎你我他(511字) 近年来,由于车辆的增多,公路交通的日益发达,车祸已成为我国青少年的头号杀手
自2002年起,因为交通事故,我国每年平均死亡9万人左右,伤48万人。2009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38351起,造成67759人死亡,27512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达
9.1亿元。死亡人数接近512汶川大地震中的死亡人数(69万),这些数据使人触目惊心~
2003年2月11日14时5分,北京大兴区黄村镇狼各村村民薛新开(女,7岁)在由南向北步行横穿公路,适有河北省固安县解家务村司机杨建中(男,19岁)驾驶农用四轮车由东向西驶来,农用车将薛新开撞出,薛受伤经送医院抢救无效当日死亡。
7岁,正是孩提时代就被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夺去了生命。可想而知,小女孩的父母该是多么悲伤啊~这其中也有小女孩的责任,她为什么要横穿公路,是对交通知识的认识不够~我国青少年普通对交通事故的危害性认识她过于肤浅。其实交通安全是关乎你、我、他的。车祸影响的不只是一人,而是所有爱你的人。
从每天窗前洒下的第一缕阳光里,你会感到拥有生命是多么幸福。亲人的关爱、朋友的关怀、同学的情谊,一切又是多么熟悉,你难道愿意失去这一切吗,如果不愿意,那就 谨记交通规则,保护生命安全。
关于守规则的作文五:珍爱生命遵守交通规则作文(698字) 交通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时时可以听到的一个名词,伴随着交通的就是事故,交通事故在我国也是屡见不鲜,几乎每天都会发生。驾驭车辆,在路边行走,都要遵守交通规则,如在十字路口,红灯停,绿灯停,黄灯亮了等一等;行人要走人行道;行人车辆靠右侧通行……否则就会存在或发生交通事故的隐患。
我是一名高中生,我与交通这个名词也许比别人有缘分,因为妈妈在辽中高速公路服
务区工作。妈妈下班后常常给我们讲些关于交通规则的内容,有时也说一些发生的交通事故。下面这两个交通事故案例是不久前发生的事情,以示警戒。
这是一个由于司机超速行驶并且酒后驾车的重大交通事故案例,那是一天傍晚,一个五口之家去饭店为60岁的母亲过生日。驾车的司机是母亲的儿子,喝了一些酒。在回来的路上,由于车速太快,刹车不及时追尾,与前面的大货车相撞,车内5人只有十几岁的小女儿受轻伤,其它4人当场死亡。这样一个开心的夜晚却成为小女孩失去亲人的悲伤之夜。
这是一个由于司机过度疲劳而导致的交通事故,我亲眼所见。那天傍晚去妈妈单位玩,在高速公路服务区下道口处,看见一辆载着12辆高档轿车的大货车从服务区入口处开了进来,货车上的轿车非常漂亮,就在我欣赏美车的同时,惨祸发生了,车子翻到路边的沟里去了,货车上的小轿车都由于挤压变了形,还好没有发生爆炸,车主不仅身爱重伤,还要赔一大笔款,这是一场多么惨痛的教训啊~
生命是脆弱且珍贵的,每个人也都只有一次生命。只有懂得细心呵护与分外珍惜,她才会更加坚固,更加长久。遵守交通法规就是在为你的生命之屋添砖加瓦,使其变的不会被风轻易刮倒。来吧,让我们一起遵守交通法规,一起快乐、幸福的成长,一起齐说:“珍爱生命,遵守交通规则”。
作文二:《守规则的作文》1200字
守规则的作文
守规则的作文
近年来,由于车辆的增多,公路交通的日益发达,车祸已成为我国青少年的头号杀手自2015年起,因为交通事故,我国每年平均死亡9万人左右,伤48万人。2015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38351起,造成67759人死亡,27512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达9.1亿元。死亡人数接近512汶川大地震中的死亡人数,69万,,这些数据使人触目惊心,
2015年2月11日14时5分,北京大兴区黄村镇狼各村村民薛新开,女,7岁,在由南向北步行横穿公路,适有河北省固安县解家务村司机杨建中,男,19岁,驾驶农用四轮车由东向西驶来,农用车将薛新开撞出,薛受伤经送医院抢救无效当日死亡。
7岁,正是孩提时代就被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夺去了生命。可想而知,小女孩的父母该是多么悲伤啊,这其中也有小女孩的责任,她为什么要横穿公路,是对交通知识的认识不够,我国青少年普通对交通事故的危害性认识她过于肤浅。其实交通安全是关乎你、我、他的。车祸影响的不只是一人,而是所有爱你的人。
从每天窗前洒下的第一缕阳光里,你会感到拥有生命是多么幸福。亲人的关爱、朋友的关怀、同学的情谊,一切又是多么熟悉,你难道愿意失去这一切吗,如果不愿意,那就 谨记交通规则,保护生命安全。
守规则的作文
这使人想到了一件非常难忘的事情。暑假的一天,我走在马路边,听说有家电影院要演我一直梦想的电影,――上学路上,因为我常听同学说很感人,看的人还流下了同情的眼泪, 我很想看一看。所以,我非常高兴,回家后,我把这件高兴的事兴奋地告诉妈妈,想征求妈妈那“宝贵”的意见。妈妈听后,说“可以,去吧,”我听后一蹦三尺,觉得世上没比这更高兴的,拿着崭新的钱兴高采烈地“飞”向电影院,到了电影院门口,我发现人很多很多,挤了一条长长的队。像一长五颜六色的长龙,这可是天大的失望,再看看电影票只剩几十张了,而排队的人远远超过了票的数量,这下可糟了,快没票了,一定买不到票,我垂头丧气,像没了气的气球一下子泄了气低了好几厘米,这时,我突然听到一个人正兴奋地在叫我,我有气无力地回过头,一看,那不是我们邻居家的小盼吗,我问她干什么,她说让我站她前边,我一看,她是第三个。我一下子高兴地笑不拢嘴,还时不时地说,“真是我的好姐妹,”可是,我发现旁边有一个非常醒目的牌子,“请按顺序排队”。我看了这些字,又看看胸前的红领巾,我是少先队员呀,少先队员应该遵守规则,对,一定要遵守,想着想着,我跑到最后。可心中却还抱着一种希望,能够买到票,虽然我知道可能性不大,可是,没想到过一会儿一位叔叔过来又进了一沓票,不一会儿,刚好,我买上了票,买上了“难求”的票,高高兴兴地看电影了。
这件事,使我深刻地意识到规则的美丽,虽然在旁人看来规则有时吃了一点儿亏,但在我来看,我会惊奇地发现,规则给我上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那是掏了多少钱也买不来的……
[守规则的作文]
作文三:《不守规则的后果》900字
一
一位画家到西双版纳的丛林里写生时,面前突然窜出一只华南虎,当时,老虎与他相距只有1米,以至于老虎
有几根胡须他都能数得出来。那一刻,画家屏住呼吸,就那样与老虎对峙着,他以为自己注定要成为老虎的美餐
了。但令他想不到的是,老虎看了他一会儿,竟然掉头走开了,画家虎口余生,凭着真切的记忆,他立刻把那只
老虎画了下来。
回到住地后,他把这段惊险经历告诉了寨子里的人。当一位老猎人看了他画的那只老虎后,告诉他说:“你碰
到的是一只吃饱的老虎。老虎虽然凶猛,但它们遵循一个规则:只要吃饱了肚子,它就不会去伤害其他的动
物。”
老猎人告诉画家,从前,猎人们利用老虎这一脾气,在老虎经常出没的地方投放牲畜,然后乘老虎吃饱后不伤
人的时候把它们杀死,这样没多久,当地的华南虎就几乎绝迹了。
二
峨眉山特产一种蝴蝶,它比所有蝴蝶都美丽,为了伪装自己躲避敌害,它们常常把两翅一合,扮成一片干枯的
树叶。所以,人们叫它“枯叶蝶”。
“枯叶蝶”是蝶类中最独特的品种,因此它成为国内外昆虫标本收藏家们的宠爱,他们纷纷出高价收购这种蝴
蝶。但很难找到这个伪装高手。可人们发现了“枯叶蝶”的一个弱点,每年立秋那一天,它们都要在流水的溪边
进行一次别开生面的聚会,然后散去。于是,人们在这天找到山中有水的地方,就可以捕到它们。后来,当国家
禁止捕捉“枯叶蝶”时,它们几乎已经灭绝了。
三
黑龙江中盛产一种大马哈鱼,这种鱼的生存模式很特殊,它们在黑龙江上游的呼玛尔河孵化出生,然后幼鱼顺
流而下一直游到大海里,在大海里生长,长大的大鱼再上溯千万里回游到出生地点产卵、繁殖后代然后死去。接
着,新生的幼鱼再游到大海里,开始新的轮回。大马哈鱼的鱼肉无比鲜美,大马哈鱼子更是贵比黄金的营养品。
人们掌握大马哈鱼的这一生存规律后,开始在每年9月大马哈鱼回游产卵时大肆捕杀它们,以获取鱼肉和鱼
子,结果,短短几年,黑龙江里再也难觅大马哈鱼的踪迹了。
四
所有的动物,能够代代繁衍,共生共荣,是因为它们都遵守自己的生存规则,但是,聪明人类发现这些规则
后,不是去学习这些美好的规则来完善自身,相反,他们把这些规则看成动物的死穴,利用动物的这些弱点,来
捕获它们。
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用不了多久,相当多的动物必将在这个星球上消失,而不守规则的人类那时会变成什
么样子呢?
一位哲学家说:当所有你身边的同伴都被你打倒后,你自己就裸露出来了。
作文四:《不守规则的后果》1400字
维普讯 h资tpt/:ww/.cwviq.pcm
人们在o这找 天到山有中水的 方地就可, 以捕 它们到 。
耩
一
后来
,国家当止禁捕捉 ” 叶蝶 时”, 们它几乎 已 经 枯
位家到画西双纳版 丛林 里写的生 ,面前时 突 灭绝然了。
蹿出一 只南虎。 当时华, 老 虎与他距相有只一米 ,
至以于虎老有根几胡他都 能数须得 出来那。一 刻,家画
屏住 呼 吸就那样与 ,老虎对 峙着,他 以 自为注己 要定
黑
龙中盛江 产种 大一哈马鱼,种这 鱼的生存式 模
成为老
虎美餐的了。但 令 他想 不到是 ,老的虎看了他 很特 殊 ,它在们黑龙 江游上的呼玛河孵尔化 生 出然, 一
会
儿,竟 掉然 走头 开。了家画虎 口余生 凭着 ,真 切后幼 顺鱼流 下而一直游大到海里 ,大在里海生 ,长 长大大的再上 鱼溯千万里游回到 出地点产生卵、 殖繁后 功鱼
回 到住地后 , 他这把惊段险 历告诉经了 寨里的子 代然 后 死 去 。 接 着 ,新 生 的 : 再游 到 大 海里 , 始 开
的忆 记他立刻,把那只虎画老下来。了
无比
鲜 美大马 ,哈鱼子更 人。 一当 老位猎 人 了他 看画 那只的 老虎后 告,诉他 新 的轮。大马回鱼哈鱼的 肉 :说: “ 碰你到 是 的只一吃的老虎。饱老 虽虎 凶猛然,
但它们循遵一个规 :只则吃要饱 肚了 ,子它就 不会 去
是
贵黄金比的养营品。 们掌人大握马哈鱼的这一 生存规后律 开,始在
年每 9大月哈鱼马游产卵时回肆大杀捕们它,以获 取肉鱼
伤
其害的动物他” 。
老猎
人告诉家画 ,前从, 人们利用老猎这一虎 脾和鱼子 ,果结 短短几, ,: 年龙江 黑再 里难也觅大马哈 气 ,在虎经老常出 的没 方地投放牲 畜,后乘然虎吃老 鱼 的 踪迹 了
。后 不饱伤 的时人 把候 它
们杀死 , 这样 多没久 ,
当 地的华南虎 就 乎几绝 迹 了。
B
soUu h
uu o g o i eD hez G u
。有 的所动物 , 够 能代代繁 衍,共 其 生 荣
,
眉峨山 特一产种蝴
口 不 奇
钡 则嗣 『 规守嗣 ’口
因是为它们都 遵守 自己
生存规的则 但。 ,是聪
明人类 现发 些这规 则
后不,是 去 学 习这 些美
蝶 它比,有所蝶 蝴 美 都丽
,为 伪了装自己躲避
好
的规 则 完来 自善身 , 相反 , 们把他这些 规则 看 成动 物的 穴,利用死 动 物的 些弱这点 来捕, 它们获 。照样的这趋势展 下发去,用 不 了多久,相
敌
害 ,它 常们常把两翅 一
,扮合一成片千枯 的 “
叶 蝶。” 枯
树 叶。
所以, 人叫们 它
“ 叶 ”蝶蝶 类是 枯中 最 独 的品特 ,因此种 它 成 国为 外昆内虫标 本 收
藏们家的宠爱 ,他 们 纷 纷高出 收购价 这蝴种
当
多的 动物必 在这将 个 球星 上消 ,失不守而 规
则的类那人时会变成 么样子呢什
一
?蝶
。但 难很找 到 这个 伪装高
。可人手 们发现了
位
学哲 家 说当:
“ 叶
蝶” 的 个 弱~ 枯
点 每,年 秋立 一那 天 ,们都 它要流水 在的溪边 进 一行 次别开 面生的 聚
会, 然后 散 。 于 是 去 ,
有所身你边 同的 都被伴 你 倒打后,你 自己就裸
出露 了。来 ( 明 自荐《 黎子
晚报 扬》)
作文五:《不守规则的国度》8200字
中国:不守规则的世界
来源: 读者推荐 | 来源日期:2009年11月04日
在我们对西方世界了解得太多时,却对自身了解得实在太少,乃至于一切的憧憬与蓝图都是建立在一个不能融合的土地上。
首先我来讲个故事,这是发生在多年前的“安利退货门事件”,故事发生在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城市--上海(本人也是上海人):
自九十年代后期,随着跨国企业进入中国,西方世界与中国才在基本的生活层面真正开始相互接触。在跨国企业大批量迁往中国的过程中,一家名叫“安利(Amway)”的美国保健品跨国公司,也希望在这片它并不熟悉的土地上开展蓝图。
作为一家排名世界500强、并且是前三十名的国际知名企业,安利公司直销制度体系显得非常独特,并且被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另眼相看,形容为“最无懈可击的激励制度”、被哈佛MBA和中国人大MBA列为教材案例,这家公司自然是实力雄厚,对中国市场充满了期待。
然而,正是这家巨型企业,在中国最繁荣的城市上海,领略到的是东方人的不可思议之处:
刚进入中国的安利,一切制度是以它在欧美的设计为标准。按美国安利规定,产品实行“无因全款退货”:不管任何原因,如果顾客
在使用后感到不满意,哪怕一瓶沐浴露用得一滴不剩,只要瓶还在,就可以到安利退得全款--注意哦,是退全款!
这项制度在美国施行了很久,一直是安利公司的信誉和品牌象征,退货率微乎其微 (估计那"微"也是在美国的中国人),安利的产品是优质的。
然而在中国,精明的国人很快以“特色”的方式震撼了美国人:很多中国人回家把刚买的安利洗碗液、洗衣液倒出一半,留用,然后再用半空的瓶子、甚至全空的瓶子去要求全额退款。
在上海,刚刚开业不久的安利公司,每天清早门口排起了退款的长长队伍,络绎不绝,人潮涌动,一时间,令安利的美国人大吃一惊。
美国人怎么也搞不明白:作为拥有半个世纪经营经验、一整套完整制度体系的安利企业帝国,他们“全额退款制度”在西方实行一直良好,为何到了中国,竟然遭遇如此数量巨大的退货?真的是产品质量不好吗,以致于引起成百上千的中国老百姓要求退货?
但由于承诺在先,安利还是顶着每天的巨大亏损,忠实履行了退货承诺。
然而,令人更加惊异的现象发生了:一方面是产品销售量剧增,大大超乎公司的预期;可另一方面,拿着空瓶子前来退货的顾客也越
来越多,最后竟然达到每天退款高达100万元,还得倒贴30万元产品--终于让美国安利吃不消了!
从这之后,安利公司迅速对中国的制度进行修改:产品用完一半,只能退款一半;全部用完,则不予退款!自此,安利(中国)改变了其公司制度,转变了原先安利(美国)的营销模式,开始逐步领悟“中国特色”。
傻乎乎的美国人被精明的中国老百姓耍懵了,上海市民们在这场“退货风波”中或许暗自冷笑,为自己得到的小便宜而沾沾自喜。
很多美国人至今也搞不明白:为什么他们被哈佛大学引以为豪的最先进的制度体系、被誉为“完美无懈可击的一整套激励制度”,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壤上,竟遭遇滑铁卢般的惨败?
中国人,真是太奇怪了,这完全是一个不遵守游戏规则的世界。 在已故的美国作家阿伦特、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勒庞的笔下,现实社会中有一群这样的人:群氓。 他们并没有犯什么伤天害理的罪行,为的只是图自己的小便宜、或是盲目从众,而最终的结果却是导致了整个社会群体的混乱、更大的丑恶,对整个社会造成极大的损害(信用损害、道德损害、物质损害--如果我们倒退回30年前,是不是能找到似曾相识的情景?),
而真正的罪魁祸首却无法从他们当中找到,因为他们每个人并不是大奸大恶。阿伦特因此也称之为“平庸的邪恶”。
事实上,这种“平庸的邪恶”现象普遍发生在我们中国民众身上,大大小小的事件,层出不穷,就在你我周围,也就是你我每个人心照不宣的小伎俩。
尤其,发生在中国最发达的城市、最具有现代公民素质的城市--上海,这样一件当年轰动的“退货门事件”,无疑是给国人自己打了一记重重响亮的耳光!
透过这个经济层面的现象,我们发现的是一个令人尴尬的中国现象:即使是西方最优的制度和文化(被哈佛与世界首富认可),到了中国,就陷入泥潭,不仅不能有效实行,反而被国人给“特色化”、同化了。
记不太清楚是谁(可能是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曾经说过一段话,大概意思是:任何制度的设计、哪怕是世界顶尖学府和精英设置的体系,都经不起中国人的糟蹋,因为中国人是最精于钻空子的,无孔不入,即使是堪称完美的制度也仍然防不胜防,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用专制手段。
这段话大概是这个意思,一直在我脑海中印象深刻。当然,这样的话会令今天我们所有有良知、有现代公民素质的中国人感到愤怒,会刺激我们大多数网上的愤怒青年们。
我们的社会在发展,我们已经是全球不可忽视的力量,能够左右世界经济格局,我们应该有条件拥有最完善的制度、应该达到美国那样的社会憧憬。怎么可以说,我们没有资格具备现代公民的素质呢?
然而事实或许恰恰正是这样:我们确实仍然是一群群氓!并且,这种群氓心理在中国社会的各个角落,无孔不在。
我有几位大学同学,在政府部门的县、镇一级做公务员,多年的好友,只要有时间,平常电话、网络常常联系,都能与他们交流一些东西。
有一位同学就说,现在基层的问题多如牛毛,事情不大,却整天像苍蝇一样嗡嗡地难以处置,上也不得,下也不得,上不敢得罪,下也不敢得罪,而当地老百姓的一些作为更让他哭笑不得,理想被现实的无奈取代。
他说的有一个事件很值得让我深思:一个外地货车,运的是某种食用油(大概是吧,我是听说的),行至到该乡村的崎岖道路时,因为路面不平,翻了车,货袋破了,黄油流了出来。司机急的是团团转,不知如何是好,这时,该地的村民们出现了,一个、两个、三个、四个?? 越来越多,司机心想:这下有救了,有人帮忙来了!谁知这些村民们个个拿着袋子,并不是来救援,竟然是冲上前装油,一袋、两袋??装得满满,喜滋滋地拎回家去!司机惊得目瞪口呆,却又无可奈何,拦不住,而村民们更加有恃无恐,甚至去扯那些本没有破的
货运袋子,把完好的口袋全撕破了,汩汩的油流出来,不长时间,一整车的货就分到了这些村民手中,他们一个个喜形于色,仿佛白白捡了天大的便宜,却把那司机气煞得是怒火朝天,却无计可施。
货运车不是一辆,后面跟着来的司机们全都怒了,联合起来找当地政府,要求赔偿,惩罚那些“刁民”。政府倒是挺重视,派人前来处理,可村民们不答应,死活不肯把黄油还给司机,双方发生冲突,有人员损伤。闹到后来,村民们不肯善罢甘休,大骂政府是吃里扒外的东西,向着外地人,要求政府必须对村民们赔偿精神、损伤。于是乎,这件令人无奈而两边不是人的事件,最终还是让当地政府做出让步,对两方都进行安慰,自己掏腰包补偿双方,才得以消停。
该同学是当事人之一。他在大学时,也曾是愤世嫉俗的青年,侃侃而谈天下大事,动辄自言“以后我要是当政了就如何如何”之类话语,如今在基层干了两年,当年的意气风发早已不见,有的只是无奈的苦笑,说:罢了罢了,在中国,就是这样??想必再多过几年,这样的事再见得更多,也就心态麻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它风雨欲来,我已岿然不动了。
农民们辛苦,但并不一定善良;
农民们不容易,但他们同样愚昧无知。
对于当代的知识分子来说,我们似乎天然地把农民这个群体当作值得同情的对象,但我们恰恰没能够真正深入他们的生活,了解到他
们思维的本质。这些“群氓”们在自己田间地头、自己狭小地盘上,同样为了争夺利益而相互内斗:
为占小便宜而损人利己的群体思维模式、农村里为争灌水溉田而相互拆台、为争山林而两村人大打出手、为了点蝇头小利不惜偷盗电线放火烧山、还有最为频繁的地方利益两伙村民相互间、动辄就是扛锄头群殴不怕事小、或是张家长、李家短然后恩怨相互往死里整??总之,鲁迅的一句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中国地域差距之大,现象可谓千差万别。上海的市民们疯狂退货的举动、与田村老农们疯狂抢货的举动,在我看来,却并无二致,恰恰是映照了我们这个时代——或者说是千百年来一直未变的国人群体心理。
我的眼前浮现出的是这样的群氓——无论是在高楼大厦的繁华城市、还是在穷乡僻壤的山间田边,他们都为着自己心里的小算盘、小利益做精确的打算,想着的是那点便宜,如何才能最快、最有效地到达自己手里?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一个中国特色的现象:领取退休金。
中国老一代人们的退休,通常是从自己单位、机关里领取退休金,而由于老人们的行动不便,这种按时领取退休金的行为通常由子女们代领。而在中国,许多老人去世之后,子女们不主动通知原单位、并
且继续以老人的名义领取养老金的现象普遍存在,有新闻报道曾有老人去世十年后,其子女依旧在以老人的名义去领养老金。
事实上,这种“群体贪小便宜”的现象在中国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全国大大小小成百上千城市、乡镇,不知有多少老人的子女们在钻这样漏洞。
乃至于传出某市镇的单位,大呼退休金不够发,不得已要求退休老人必须拿当天报纸亲自拍照片,证实本人还活着,才能领取养老金--当然,这引起老人们的子女群体的抗议,认为是对人格的歧视。而在领取退休金的背后,却通常是人们潜意识里的心态:反正是国家的钱,既然没阻止我领,也没发现,我为什么不领?我这不算贪污犯罪吧?
中国有成千上万个城市、乡镇和单位机关,这种公然在老人死后、继续以老人名义领取退休金的中国特色方式,数目之多,倘若真的一五一十严查起来,恐怕严重得惊人。
这其中,数量上占多数是平头百姓的退休职工,他们的子女为贪图老人的几百元退休金,年年月月如此,尽管他们个体认为区区几百元并不算违法,但这种“群体犯罪”的可怖性恰恰展现了中国人内心的劣根。
这让我想起了八十多年前的鲁迅所写的《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一个有着千百年历史背景、西湖十景之一的文物建筑——雷峰塔,
因为老百姓们传说此塔的砖块搬回家可以“辟邪”,于是纷纷偷挖雷峰塔的砖头,你一块,我一块,纷纷搬回家,按人民群众的说法是:我就搬一块砖头,不算犯法啊。于是,最终,雷峰塔在这样“集体无意识犯罪”的行为下,轰然倒塌,尸骨无存!
这,才是我们的人民的真实本质。
这种思维的普遍性,深入每个人的内心,不论是高高在上的官员,还是普通的平头百姓,只要任何人得到了钻空子的机会,就会不择手段地去捞取最大利益,并且,他们并不认为这是可耻,而是心安理得地接受这一切、身体力行地去为之去“争取”。
现实社会中的许多现象,给予我们一个巨大的问号:难道制度真正能够解决所有问题吗?对于精明算计的国人来说,恐怕任何完美的制度都依然能被钻漏洞,所有的体制都约束不了国人。
当这个时代的人们在高呼“完善体制”时,我恰恰认为,制度是不能解决一切问题的,其实质的问题首先在于“人”。
同样是乘坐公交车,在美国为了鼓励人们出门坐公交,规定凡乘坐四十五次以上(无人监督),就可申请领取一定的奖金,美国人都很遵守这条规则,而不少中国人却借此虚报次数,以获取奖金;在澳洲,有一条规定“不得擅自从国外寄食品、或不知名中草药物进入澳洲,否则将严厉查处,如果难以查到国外的寄件人,就会对该国国内的收件人进行罚款”,澳洲人从未想过这条规则有何漏洞,而有中国
人却为了整别人,竟故意寄违禁品去澳洲,利用该规则,以使收件人受到惩罚。
同样的制度,同样的环境里,美国、澳洲可以遵守,而国人却绞尽脑汁地寻找漏洞。对此,我们该做如何解释呢?
鲁迅笔下,雷峰塔的轰然倒塌,归功于每个“百姓”的功劳,每个人贪一点小便宜,抱一块砖回家,造就了一个悲剧。而如果全民参与这种“群体犯罪”的话,恐怕倒掉的就不只是一座雷峰塔那么简单。
我不禁要问:谁说人民就是善良的、无辜的?
如果说那些借老人名义领取退休金的子女们,贪的只是一点点小钱。那么在曾经《南方周末》所报道的一则“重庆市民假结婚骗取房子”的新闻中,我们看到的是平民百姓们更加触目惊心的“群氓”行为:
重庆市的一个小镇——人和镇,竟然在2005年创造了世界上最不可思议的离婚记录。这个人口仅有2万人的小镇,短短一年时间里竟有1795对夫妇离婚,然后是假结婚、假再婚、复婚。这种滑稽的群体表演,原因在于重庆市的一份征地补偿办法规定:一、一对夫妻只能分一套房,但离了婚单独立户,就可以各分一套房,并以优惠的价格购买;二、配偶为城镇户口且无住房,可以申请多分配一间屋,从一室一厅变为一室两厅。
如此优惠、良好的保障制度,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壤上,再一次遭遇类似“安利退货”般的嘲弄,这再一次让我质疑:究竟是制度本身的问题,还是这个社会群体出了问题?
据《南方周末》报道,该镇的老百姓无论年龄大小,纷纷踊跃加入离婚队伍。“村里老太爷老太婆都来离婚了”,“七八十岁走不动路,儿孙扶着来的、背着来的都有,一大家人,有说有笑地排队”。面对如此离婚热潮,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徐南雄很无奈地说:“55号令规定离婚分户可分房,新婚姻法又简化了离婚程序,我们没有理由去阻止离婚。”
而对于大多数村民们来说,离婚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是更加复杂的任务:再婚。于是人们又一次行动起来,最关键的是找人。村民们发动一切亲朋好友,在政策划定的“老重庆9区12县城镇户口”范围内寻找结婚对象。村民们甚至开始“悬赏”,赏价从最初的六七千元一路飙升到上万,重赏之下“丈夫”和“妻子”源源不断涌来。
这样的事例我不想再说了,在我们这片特色的土地上,一切皆有可能。没有办不到,只有想不到,国人对于体制、环境的超强适应能力,还有极具特色的现实想象能力,真是令人惊叹叫绝而又不可思议。 历朝历代,百姓们通常会大骂贪官、大骂权力垄断者,因为那些人往往有比我们更顺捷的渠道,去获取本不应得的利益。我们常常说:
官是黑的、丑恶的,而民都是无辜的、善良的——其实这是自欺欺人的说辞。
在“安利退货”、“农民抢黄油”、“退休老人子女冒领退休金”这些发生在平民百姓身上的事情中,我没有发现“人民”的任何善良之处,恰恰相反,我发现的是:普通百姓只要一旦获得了某种权力(哪怕是临时的),有机会更改游戏规则时,他们表现出来的群体犯罪行为、集体窃取,与那些贪官、腐化分子的作为没有两样,甚至表现得更明目张胆,更加令人可怖,因为——每个人都堂而皇之地认为自己无错。民与官,不过是同属一个共同的群体罢了。而这个群体,就是我等诸位国人。
当阿伦特在用其笔调描述“群氓”的现象时,她是否知道,这个词语真正、彻底地适用于我们这个国度。
个体的行为,孤立来看,并不足以产生多么严重的影响,而一旦这个群体的每一个人都如此的话,将会汇聚成为一股洪流,产生极大危害。对于国人来说,不可能有真正的公平公正。倘若有一天,我们真能施行一个公平公正的体制、或是自上而下的进行全面改造,那么我相信,这一切终究被国人的小便宜、小利益、小团体心理所取代,渐渐演化的仍然是颇具中国特色的你我之间的算计、抢夺,乃至亘古不变的“窝里斗”、“相互拆台”。
在今天国人的思维里,1966-1976这段延续十年的历史事件一直是国家与民族丑陋的伤疤(**)。作为每一个平头百姓的个体,都有理由对这段历史充满了义愤填膺般的愤恨。几乎所有的人民都将其归罪于国家的领袖,认为这完全是个人集权下的恶果——这种说法尤其盛行于今天40-60岁这一代人当中,他们今天成为了社会的主导群体,自然有了对过往历史的评价权。
然而事实恰恰不是这样。如果不是国人群体本身就拥有惊人的破坏力,如果不是因为人们相互之间本就有猜忌、嫉妒、互整的传统心理,如果不是我们这个民族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群体犯罪思维,我很难相信,仅仅凭借某个人的号召,就能掀起如此大的一股浪潮?国人的“选择性失明”的劣根性再一次暴露无遗:恰恰是40-60岁这一年龄阶段的人们,在当年那场延续十年的事件当中,正值他们青春岁月的愤怒青年时代——正是他们,主演了这场悲剧,他们举一反三地发挥自己的破坏力和想象力,将整个民族的劣根性进行了一次经典的登场演出。
回想当年,这些20多岁的年轻人,与今天许许多多的网上的愤怒青年一样,高呼“革命”、“革新”、“造反有理”,对现行制度的一切充满了愤恨和挑衅,他们目中无人、见人就咬。
这个群体对上级、长辈的反叛,演化成从“文斗”的大字报、“破四旧”,发展到“武斗”的打砸抢、抄家,**秉持着“激进的就是正义”的狂热信仰,对国家机关、政府体系进行破坏性的冲击,尤
其在对待那些当年打江山的老革命、老同志时,这些年轻人把他们内心的狠毒表现得淋漓尽致:
肆意踢打、辱骂,剃成癞痢头以示人格侮辱,戴高帽、挂贴牌进行游街,私闯民宅抄家,肆意没收他人财产??这无异于一场大规模群体犯罪,而犯罪的人们竟然将此称作 “正义”。
发展到后来,就是砸教堂、捣庙宇、挖坟墓、焚烧文化典籍、毁坏文物古迹,以后的受害者逐步涉及到工商业者、上层民主人士、名作家、名演员、中学教师--而在这其中,**们的内部又演化出不同的势力代表,“造反派”、“极左派”、“保守派”,他们相互间争权夺利,大打出手,俨然是整个社会以“正义红旗”的名义,变成了黑社会式的江湖世界。
中国式的“群氓”们无比狂热,群体犯罪的丑恶心理下,是比“安利退货”、“搬倒雷峰塔”严重数千倍的社会损伤。
我们需要真正反思的,是这样一个问题:
为什么领袖的三言两语,就能轻而易举地调动起整个群体的狂热?——这根源恰恰不在某个人的威信力量,而在于这个群体本身就拥有着恐怖的群体犯罪心态。这是一场规模浩大的“中国群氓们”的历史性演出。而作为民族的最高领袖者,无疑是洞悉了民族心理的这种丑恶心态的。只不过,领袖负责打开了这个潘多拉魔盒后,魔盒里的所有卑劣人格、心态都一涌而出,就再也控制不住,延续达十年之久。
与其说是领袖引导了民众的行为,倒不如说,这是民众们集体无意识的利用领袖的言辞、来达到人民内心深处隐藏的目的。当年的**、红小兵们肆意抄家、打人、凌辱他人的人格时,往往借助的是领袖的语录,一句“**教导我们”就足以掩盖他们自身的邪恶。
我的外公、爷爷当年都曾被游街示众,而将他们打倒、羞辱的那些**们,恰恰是当年那些他们用尽心血培养的青年干部。
与今天的社会现状类似,在那个年代的这群年轻人心里,对老一辈人充满了不信任,在这些青年眼里,那些老顽固思想落后、早已被糖衣炮弹的“资产阶级”、“里通外国”所腐化,他们正是“祸国殃民”、“残害群众” 的罪魁祸首。
——怎么办?**们,兄弟姐妹们,都响应起来吧,“革命无罪,造反有理”。
——革那些老顽固的命、打烂他们的旧世界、抄他们的家、把他们游街示众、让他们受尽折磨!
——这,就是“群氓”们心底最真实的本质,群体犯罪的最经典的一次上演。 人们常说,有什么样的领袖,就有什么样的国民。我看来恰恰相反,应该是有什么样的国民群体,才会产生什么样的领袖。领袖不过
是看透了民众们的内心世界,洞悉了他们的所思、所想,于是,领袖们的轻轻撩拨,就足以把这个群体引导到一个狂热的状态。 与之类似,德国的纳粹思潮、日本的军国主义,都无疑彰显了这样一个事实:领袖可以更换,但群体思潮依然狂热,人民的群体思维代代相传。
**的主体正是当年20岁左右的年轻学生,正是这群愤青而无知的学生,在今天已成为40-60岁的社会中坚力量。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发展,这个年龄段的人们自然而然拥有了经济上、社会舆论的话语权,这伙当年“群体犯罪”的人们,没有丝毫的忏悔与反省,今天依旧用谎言自欺欺人,把历史的罪责推到某个个人的身上,却把自己打扮成无辜受害的模样。
——这个群体的犯罪心理,与那“安利退货”、 “农民抢黄油”、“搬垮雷峰塔的百姓们”一样,竟然表现得心安理得、理所应当!
他们并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反而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大众中的一员:既然大众都这么干了,我一个人又需要承担什么过错呢?
中国有句名言:法不责众。这正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最大丑陋之处。 一个人犯错,遭到千夫所指、过街喊打;而一群人犯罪,则是理所应当,集体无意识地掩饰。
这是整个民族的悲哀。
尽管今天的中国已经改革开放了30年,社会硬件方面的发达已经登峰造极。但我依然看到,上海的市民、田间的农夫乃至网络上无处不在的愤怒青年,他们的心态与30年前**没有丝毫差别。
而倘若我们将目光再回望千百年的历史长河,遥伸至历朝历代,会看到在各个时代里,这样相同本质的“群氓”是何其多也:
仇视一切外来事物而又愚昧无知的义和团、刚刚进城就立刻腐败堕落的太平天国式农民、刚刚占领北京城就贪图享乐迅速灭亡的李自成农民军、把明末抗清将领袁崇焕碎尸万段、分尸吃肉的北京城百姓??
作文六:《不守规则的潜规则》2000字
不守规则的潜规则
据说,外国恋爱中的男女,假如男人闯红灯,女人就会认为男人没有修养;而中国恋爱中的男女恰恰相反,假如男人不闯红灯,女人就会认为男人没有气魄、没有胆量,简而言之就是"连闯红灯都不敢,还能做什么?"国外的情况我不清楚,但国内的那部分是确实存在的,因为本人不仅见过很多,还有过切身体会。印象中,在小学里就学过"红灯停、绿灯行"的口诀,这是最起码的交通规则,对行人和车辆都同样有效,但似乎在现实中总是无法得到认真遵守。再把视野放大些,即使大到国家的法律层面,我们也会经常发现类似的现象,想必很多人都心知肚明,相比之下,闯红灯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对于这些现象,有人认为是法制尚不健全,有人认为是人们的普遍素质不高,也有人认为是监管力度不够。但据我观察,对行人闯红灯似乎是没有惩罚措施,但对车辆闯红灯的制裁已经很严格了;乱穿马路的人当中,一表丝文的大有人在;在有人监管的路口,闯红灯的人仍然屡见不鲜。因此我觉得从法制、素质、监管上找原因,恐怕都没有触及根源。
其实从古至今,大到宪法法规、道德规范,小到村规民约、基本礼仪,有很多人都可以不管不顾、率性而为,有些这样的人还被认为是不拘小节、洒脱豪爽。那么综合上述现象来看,不遵守规则似乎是一种习惯,甚至可以说是千年以来的传统。所以我才敢断言,"不遵守规则"是我们生活中最大的潜规则。
分析一下,形成这种传统的原因有三个:
一、皇权社会的特权思想,引导人们学着违反规则。从秦朝以来,皇帝--或者说整个皇族--是社会中最大的特权阶层,他们掌握着这个国家里所有资源的支配权,甚至包括辖下所有人的生命,因此他们的社会地位是最高的。从皇族依次往下的各个阶层,其享有特权的多少,就决定着这个阶层的社会地位高低。而法律或者道德,作为所有人都应该普遍遵守的规则,在这种环境中却扮演着与其本质相反的角色--谁能更多的违反规则,就意味着他的社会地位更高。因此,人们为了显示自己的地位--有时也许是假冒的--经常以违反规则的方式显示。这种方式,对于假冒者来说是一种强有力的伪装,对于有真实地位者则
是一种明目张胆的炫耀。长此以往,"违反规则--显示特权--提升地位"的习惯就逐渐形成了。
二、旧社会的许多规则违背人的本性,逼迫大家违反规则。旧社会里违背人性的规则很多,为世人熟知的有关于婚姻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出处来自《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但所谓"食色性也",男女成长到一定的年龄,自然而然会对异性产生好感,两情相悦而成就婚姻,我想这应该是婚姻的本源。按说这种婚姻只要不违背伦理、不损害他人利益,便无须指责。可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将人的这种本性牢牢束缚住,情到浓时,年轻的男女自然会本能的违抗,有人私奔,有人自尽,也有人暗地偷情。从这个角度来看梁祝,他们二人其实就是当时规则的严重违反者,但却受到了千百年的赞颂乃至神化,这无疑是在潜移默化之中告诉世人,违反规则的人是好的。当然我并不是说梁祝的行为不应该赞颂,而是说规则本身违背了人性的基本需求,当然会使世人一而再、再而三的违反它,长此以往就形成了"违反规则正确"的潜意识。
三、有些规则在设计时就隐含着漏洞,使投机者有机可乘。规则中的漏洞,历朝历代都不鲜见,有许多法律界的学者专门撰文探讨过,网上可以搜到。审视这些规则可以发现,有些漏洞是为了维护特权阶层的利益而故意设置的,比如《明朝那些事儿》第五部第十章中着重提到的,张居正在关于"考成法"的奏疏中写到:"…六科有容隐欺蔽者,臣等举之"(详细内容请查阅《明朝那些事儿》,在此不赘述),这样的漏洞在给规则设计者自己提供方便的同时,也为后来人提供了方便;也有的漏洞是在设计规则时的疏忽和规则更新不及时,比如当前我们就面临这样的问题,时代发展速度飞快,而相关的一些法规经常滞后,执法者就经常遇到无法可依的尴尬。不论哪一种情况,造成的后果都是:规规矩矩的人不一定有好结果,而利用漏洞的人却总是能够捞到好处。这样的事情一传十、十传百,就会使人们对破坏规则的人纷纷效仿,毕竟利己是人的本性。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人学会了钻规则的空子,这种行为也就成为一种风气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是祖宗留给我们的古训。但从历史和当前来看,这样的古训恐怕只是一种勉励或者美好的愿望。因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守规则的习惯已经融入了我们的一言一行,发展成为这个社会里最大的潜规则。于是,在这样一个实际上没有规则的环境里,人们学会了天马行空、随心所欲,
一切只以自己眼前的私利为出发点。假如利益将要受到损害、或者要追求更多更大的利益,便努力通过各种"关系"来解决,而不是依靠法律和公平竞争。因为法律、公平竞争都是显规则,而在"潜规则"里,能依靠的除了个人力量的强弱以外,就只有社会关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后台--的强大与否了。于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从特殊时期的一句疯人呓语,演变成了当今现实里的真实谎言。
作文七:《中国 不守规则的世界》3600字
中国——不遵守规则的世界
(1)
曾经《南方周末》所报道的一则“重庆市民假结婚骗取房子”的新闻中,我们看到的是平民百姓们更加触目惊心的“群氓”行为: 重庆市的一个小镇—人和镇,竟然在2005年创造了世界上最不可思议的离婚记录。这个人口仅有2万人的小镇,短短一年时间里竟有1795对夫妇离婚,然后是假结婚、假再婚、复婚。这种滑稽的群体表演,原因在于重庆市的一份徵地补偿办法规定:一、一对夫妻只能分一套房,但离了婚单独立户,就可以各分一套房,并以优惠的价格购买;二、配偶为城镇户口且无住房,可以申请多分配一间屋,从一室一厅变为一室两厅。
如此优惠、良好的保障制度,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壤上,再一次遭遇类似“安利退货”般的嘲弄,这再一次让我质疑:究竟是制度本身的问题,还是这个社会群体出了问题?
据《南方周末》报道,该镇的老百姓无论年龄大小,纷纷踊跃加入离婚队伍。“村里老太爷老太婆都来离婚了”,“七八十岁走不动路,儿孙扶着来的、背着来的都有,一大家人,有说有笑地排队”。面对如此离婚热潮,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徐南雄很无奈地说:“55号令规定离婚分户可分房,新婚姻法又简化了离婚程序,我们没有理由去阻止离婚。”
而对于大多数村民们来说,离婚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是更加复杂的任务:再婚。于是人们又一次行动起来,最关键的是找人。村民们
发动一切亲朋好友,在政策划定的“老重庆9区12县城镇户口”范围内寻找结婚对象。村民们甚至开始“悬赏”,赏价从最初的六七千元一路飙升到上万,重赏之下“丈夫”和“妻子”源源不断涌来。 这样的事例我不想再说了,在我们这片特色的土地上,一切皆有可能。没有办不到,只有想不到,国人对于体制、环境的超强适应能力,还有极具特色的现实想象能力,真是令人惊叹叫绝而又不可思议。 历朝历代,百姓们通常会大骂贪官、大骂权力垄断者,因为那些人往往有比我们更顺捷的渠道,去获取本不应得的利益。我们常常说:官是黑的、丑恶的,而民都是无辜的、善良的——其实这是自欺欺人的说辞。在“安利退货”、“农民抢黄油”、“退休老人子女冒领退休金”这些发生在平民百姓身上的事情中,我没有发现“人民”的任何善良之处,恰恰相反,我发现的是:普通百姓只要一旦获得了某种权力(哪怕是临时的),有机会更改游戏规则时,他们表现出来的群体犯罪行为、集体窃取,与那些贪官、腐化分子的作为没有两样,甚至表现得更明目张胆,更加令人可怖,因为——每个人都堂而皇之地认为自己无错。民与官,不过是同属一个共同的群体罢了。而这个群体,就是我等诸位国人。
(2)
中国人,真是太奇怪了,这完全是一个不遵守游戏规则的世界。
在已故的美国作家阿伦特、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勒庞的笔下,现实社会中有一群这样的人:群氓。他们并没有犯什么伤天害理的罪行,为的只是图自己的小便宜、或是盲目从众,而最终的结果却是导致了整个社会群体的混乱、更大的丑恶,对整个社会造成极大的损害(信用损害、道德损害、物质损害——如果我们倒退回30年前,是不是能找到似曾相识的情景?),而真正的罪魁祸首却无法从他们当中找到,因为他们每个人并不是大奸大恶。阿伦特因此也称之为“平庸的邪恶”。
事实上,这种“平庸的邪恶”现象普遍发生在我们中国民众身上,大大小小的事件,层出不穷,就在你我周围,也就是你我每个人心照不宣的小伎俩。尤其,发生在中国最发达的城市、最具有现代公民素质的城市——上海,这样一件当年轰动的“退货门事件”,无疑是给国人自己打了一记重重响亮的耳光!
透过这个经济层面的现象,我们发现的是一个令人尴尬的中国现象:即使是西方最优的制度和文化(被哈佛与世界首富认可),到了中国,就陷入泥潭,不仅不能有效实行,反而被国人给“特色化”、同化了。
记不太清楚是谁(可能是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曾经说过一段话,大概意思是:任何制度的设计、哪怕是世界顶尖学府和精英设置的体系,都经不起中国人的糟蹋,因为中国人是最精于钻空子的,无孔不入,即使是堪称完美的制度也仍然防不胜防,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用专制手段。
这段话大概是这个意思,一直在我脑海中印象深刻。当然,这样的话会令今天我们所有有良知、有现代公民素质的中国人感到愤怒,会刺激我们大多数网上的愤怒青年们。我们的社会在发展,我们已经是全球不可忽视的力量,能够左右世界经济格局,我们应该有条件拥有最完善的制度、应该达到美国那样的社会憧憬。怎么可以说,我们没有资格具备现代公民的素质呢?
然而事实或许恰恰正是这样:我们确实仍然是一群群氓!并且,这种群氓心理在中国社会的各个角落,无孔不在。
(3)
我有几位大学同学,在政府部门的县、镇一级做公务员,多年的好友,只要有时间,平常电话、网络常常联系,都能与他们交流一些东西。有一位同学就说,现在基层的问题多如牛毛,事情不大,却整天像苍蝇一样嗡嗡地难以处置,上也不得,下也不得,上不敢得罪,下也不敢得罪,而当地老百姓的一些作为更让他哭笑不得,理想被现实的无奈取代。
他说的有一个事件很值得让我深思:一个外地货车,运的是某种食用油(大概是吧,我是听说的),行至到该乡村的崎岖道路时,因为路面不平,翻了车,货袋破了,黄油流了出来。司机急的是团团转,不知如何是好,这时,该地的村民们出现了,一个、两个、三个、四个??越来越多,司机心想:这下有救了,有人帮忙来了!谁知这些村民们个个拿着袋子,并不是来救援,竟然是冲上前装油,一袋、两
袋??装得满满,喜滋滋地拎回家去!司机惊得目瞪口呆,却又无可奈何,拦不住,而村民们更加有恃无恐,甚至去扯那些本没有破的货运袋子,把完好的口袋全撕破了,汩汩的油流出来,不长时间,一整车的货就分到了这些村民手中,他们一个个喜形于色,仿佛白白捡了天大的便宜,却把那司机气煞得是怒火朝天,却无计可施。
货运车不是一辆,后面跟着来的司机们全都怒了,联合起来找当地政府,要求赔偿,惩罚那些“刁民”。政府倒是挺重视,派人前来处理,可村民们不答应,死活不肯把黄油还给司机,双方发生冲突,有人员损伤。闹到后来,村民们不肯善罢甘休,大骂政府是吃里扒外的东西,向着外地人,要求政府必须对村民们赔偿精神、损伤。于是乎,这件令人无奈而两边不是人的事件,最终还是让当地政府做出让步,对两方都进行安慰,自己掏腰包补偿双方,才得以消停。
(4)
作为一家排名世界500强、并且是前三十名的国际知名企业,安利公司直销制度体系显得非常独特,并且被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另眼相看,形容为“最无懈可击的激励制度”、被哈佛MBA和中国人大MBA列为教材案例,这家公司自然是实力雄厚,对中国市场充满了期待。 然而,正是这家巨型企业,在中国最繁荣的城市上海,领略到的是东方人的不可思议之处:
刚进入中国的安利,一切制度是以它在欧美的设计为标准。按美国安利规定,产品实行“无因全款退货”:不管任何原因,如果顾客
在使用后感到不满意,哪怕一瓶沐浴露用得一滴不剩,只要瓶还在,就可以到安利退得全款——注意哦,是退全款!这项制度在美国施行了很久,一直是安利公司的信誉和品牌象征,退货率微乎其微(估计那“微”也是在美国的中国人),安利的产品是优质的。然而在中国,精明的国人很快以“特色”的方式震撼了美国人:很多中国人回家把刚买的安利洗碗液、洗衣液倒出一半,留用,然后再用半空的瓶子、甚至全空的瓶子去要求全额退款。在上海,刚刚开业不久的安利公司,每天清早门口排起了退款的长长队伍,络绎不绝,人潮涌动,一时间,令安利的美国人大吃一惊。
美国人怎么也搞不明白:作为拥有半个世纪经营经验、一整套完整制度体系的安利企业帝国,他们“全额退款制度”在西方实行一直良好,为何到了中国,竟然遭遇如此数量巨大的退货?真的是产品质量不好吗,以致于引起成百上千的中国老百姓要求退货?
但由于承诺在先,安利还是顶着每天的巨大亏损,忠实履行了退货承诺。然而,令人更加惊异的现象发生了:一方面是产品销售量剧增,大大超乎公司的预期;可另一方面,拿着空瓶子前来退货的顾客也越来越多,最后竟然达到每天退款高达100万元,还得倒贴30万元产品——终于让美国安利吃不消了!从这之后,安利公司迅速对中国的制度进行修改:产品用完一半,只能退款一半;全部用完,则不予退款!自此,安利(中国)改变了其公司制度,转变了原先安利(美国)的营销模式,开始逐步领悟“中国特色”。
傻乎乎的美国人被精明的中国老百姓耍懵了,上海市民们在这场“退
货风波”中或许暗自冷笑,为自己得到的小便宜而沾沾自喜。很多美国人至今也搞不明白:为什么他们被哈佛大学引以为豪的最先进的制度体系、被誉为“完美无懈可击的一整套激励制度”,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壤上,竟遭遇滑铁卢般的惨败?
有人问保山市长吴松,“你做过云南大学校长,和做市长有差别吗?”“有啊,”吴松笑了,“做校长,你说得再对,教授们也可能说你错了,因为真理是相对的;做市长,你说得再错,听者肯定说你对,因为权力是绝对的。”
作文八:《如果不守规则说课稿》1800字
《如果不守规则》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来自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如果不守规则》。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如果不守规则》是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课文。本课主要从社会生活出发,让学生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生活中的规则。课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集体生活处处有规则。第二部分要求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必须遵守的一些规则。第三部分指导学生通过讨论,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班级公约。 二、说设计理念
为了让学生能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规则”,能“自觉以各种规则来约束行为”,能“制定相应规则来约束大家的行为”,我在教学中力求做到:以生为本,平等互动;凭借活动,真切感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创设各种活动情境,让儿童从自己的生活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去思考社会,真正树立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为有效实现品德教学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功能,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和教材的结合点,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认识到社会生活处处离不开规则,懂得规则是社会秩序正常运行的保证。
?能力目标:能自觉的遵守规则,做个讲文明、有教养的孩子。
?情感目标:理解规则是由大家共同制定的,我们要自觉遵守规则。
四、说教学重难点
为有效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实现教学行为的有的放矢,依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我把教学重点难点确立为:
让学生认识到社会生活处处离不开规则,懂得规则是社会秩序正常运行的保证,能自觉遵守规则,按规则办事。
五、说教法与学法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效实现知识的巩固与迁移,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增强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交流。在学法上则是鼓励学生看一看、说一说及做一做,以此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创新精神。
六、说教学过程
(一)通过游戏深入课题
为了引出课题我设计了“传球游戏”,在没有任何规则的情况下,学生指出“游戏不公平”,我追问:为什么会不公平,怎样才能让这个游戏公平呢,该游戏让学生初步了解规则的重要性,体会游戏的不公平是由于规则的不完善。接着我板书课题《如果不守规则》。针对学生认为的比赛的不公平,我出示游戏规则,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并遵守规则,让他们再玩一次传球游戏。玩是孩子们的天性,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感知,通过比较、体验,从内心真正感受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二)寻找规则,体验规则的重要性。
课件出示各种图片,让学生发现游戏规则、家庭规则、学校规则、公共场所规则及交通规则。我还准备了一些在各种场所不遵守规则的图片,让学生讨论他们的做法对不对。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寻求规则,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探究,引发他们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规则,时时处处都要讲规则。接着我出示《小学生文明公约》,让学生大声齐读,感受规则的重要性。
(三) 避免违规,远离恶果。
在这个环节中,我播放了几张由于不遵守各种规则而引发恶果的图片,并配上解说:"是啊,如果人人都不遵守规则,马路上将交通堵塞,车祸横行;如果人人都不遵守规则,公园里将遍地垃圾,破败不堪;如果人人都不遵守规则,校园里将追逐打闹,混乱不堪;如果人人都不遵守规则,课堂里将各做各的,一无所成……一句话,假如没有规则,世界将会是一片黑暗、一片混乱,十分可怕。我们都要遵守规则,从小做一个文明人。"通过引导学生想象让学生意识到不守规则的可怕,进而对比自己的言行,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用实际行动,自觉地遵守各种规则。
(四)大家齐心学制班规
在课的最后一个环节中,我让学生思考并讨论:我们班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呢,我发给每个学生一张纸,鼓励学生用心给班级写一两条公约,在制定班级公约中总结了全课的教学内容。
七、说板书设计
为突出重难点,便于学生识记,我采用了结构式的板书:
黑暗
混乱
如果不守规则 遵守规则
可怕
??
总之,本课的教学中我以实践体验为载体,以情感体验为动力,让学生在行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让良好的行为习惯真正生成于心灵的需要。
作文九:《他不懂得守规则》1100字
2.子女皆“债主” 大多数中国家庭的文化都是以孩子为中心,以父母的理念为规则。父母们知道爱,甘愿付出。他们也许爱的方式错了,爱的节奏乱了,但他们痴心不改。 儿子,再过一个月,你就要成为20岁的年轻人了。复读这一年,你曾经信誓旦旦地对我们说你要好好学习,一定要学出名堂来,不辜负父母对你的期望。我们当时很高兴,以为你真的醒悟了,我们很期待你的改变。 但是,你的誓言公维持了不到一周。每个周末回到家里,关上房门后,你依旧在捣鼓你的那些游戏,捣鼓你的那些MP3的嘻哈歌曲,打开房门后,依旧提出那些关于吃喝、关于穿衣穿鞋的要求,唯独只字不提学习的事。 去年你是350分,今年你是357分,整整一年,我们不知道你在学校干了些什么?我们为你支付了7000元的培训费,仅换回了7分,平均每分1000元。 物质上的富足也是导致你现在这种状态的重要原因,从小,你就―直被满足着,从小时候的上百辆玩具车,到现在的手机、MP3、MP4、游戏机、PSP、笔记本电脑等各种现代电子产品,你想得到的东西就能得到,你不用通过自己的劳动就能获得享受。 人是需要在磨难的环境中成长的,在我们这种温情的家庭里,什么都为你代劳了,也养成了你怕吃苦的生活态度,从小学习各种技艺――绘画、弹吉他、打乒乓球等等,刚开始你会觉得好奇,但只要是到了吃苦的阶段,你就退缩了。对你来说,这些东西就是好玩,一旦过了好玩的阶段进入到吃苦的阶段,你就不学了。 从小时候起,你就在各种玩耍的过程中表现出一种不遵守游戏规则的态度,例如下跳棋,你就可以不按规则跳,直接把棋子放到对方的领地而“获胜”。连玩都不能按规则来,那还有什么规则可以约束你?到了小学,常常因为破坏校纪校规而被请家长,直到初中高中,因为没遵守规章制度而被请家长的事还时有发生。最近的一次,父母因为被请家长,在匆匆赶往学校的途中,在高速行驶的三环线上车子爆胎,差点儿就双双命丧黄泉。儿啊,这可是你的亲爹娘啊,我们要真是在这次车祸中丧生,你恐怕就再也没有依靠了,你会在内疚与自责中生活一辈子。 听到你在同学中的绰号叫“眼子”,意思就是说你做什么事情都是在“闹眼子”,“闹眼子”就是做事的态度不端正,稀里马哈,吊儿郎当,什么事都不当一回事。这样,你今后能做什么事?能干好什么工作?你凭什么在这个社会上立足? 在你很小的时候,父母曾憧憬着你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人,能成为一个光宗耀祖的人;在你读到高中以后,父母原来的希望就破灭了,只希望你能安安稳稳地读个大学,找个不错的工作;现在,连读大学的希望也破灭了,现在父母只希望你能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能成为一个靠自己活着的人,能成为一个不危害社会的人。
作文十:《81.5%的人认为不守规则更易成功》500字
"竞争与规则是一对双胞胎,不正当竞争泛滥,折射出当前社会普遍缺失'规则意识'。"徐士英说,"就像坐公交车,如果大家都遵守'先下后上'的规则,人们上下车完全可以变得非常顺畅。规则带来秩序,而秩序作为公共产品,是需要大家共同生产的,它能让大家共同受益。"
调查中,仅4.3%的人认为当前人们"非常尊重规则",9.0%的人认为"比较尊重",25.0%的人觉得"尊重程度一般"。另有25.7%的人选择"不太尊重",35.0%的人认为"非常不尊重"。
此外,36.4%的人指出,当前社会中,几乎每个人都有不遵守规则的行为;59.9%的人认为不遵守规则的人"很常见",仅3.8%的人认为"比较少"或"几乎没有"。
河南省郑州市市民李先生坦言,在他供职的工程测量公司里,纯粹靠能力和学识的人,等个十年八年也不一定能晋升,"关键还得靠关系和钱。社会上哪里都一样,一个人若不懂规则背后的'潜规则',很难获得良好发展。"
调查中,81.5%的受访者认为,在当前社会,不守规则的人比守规则的人更易成功。仅5.5%的人对此表示"不认同",13.0%的人觉得"不好说"。
"这是一种'示范效应'。"徐士英指出,当一个人因不守规则获益时,其他人就会竞相模仿,"就像劣币驱逐良币一样,挡也挡不住。"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关于守规则的作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