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爱的教育议论文》3100字
爱的教育议论文
爱的教育议论文篇二:《爱的教育》读后感作文1100字
《爱的教育》,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虽然我没有流泪,可是我的心已经承认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首先《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与这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使人读之,尤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恩里科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爱的教育》一
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外国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帮助希望工程?? 虽然如同空气般的爱有时会被污染,稀释,甚至消失,所以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朴实语言中深厚的爱,我想这部好小说将会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
爱的教育议论文篇三:《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
陶行知先生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真正走近陶先生,是学校开展读《陶行知教育名篇》,学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活动。读得越多,越感觉到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他的教育理念可谓极富前瞻性,且让孩子们能够潜移默化地接受他的思想。在我心中,陶行知先生最令人尊敬的地方是他的大爱之心。所谓大爱,即对国家、民族、社会强烈的热爱之心并由此衍生的强烈责任心和使命感。
给我印象极为深刻鲜明的是他对儿童的了解和爱心。“我们要懂得儿童。”“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你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假期看了陶行和先生的 “四块糖果”故事,更是感触颇多。
陶行知在担任某小学的校长时,看到一名男生王友用泥块砸班上的学生,当即制止了他,并要他放学后去校长室。放学后王友已经等候在校长室准备挨训,陶行知先生却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异地接过糖果。随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在他手上,说:“这块糖果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刻就停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王友更惊异了,眼睛睁得大大的。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塞到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
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泪后悔地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陶行知满意地笑了,说:“你能正确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果了,我的糖没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吧。”怀揣着糖果离开校长室的王友,此刻的心情不难想象。
学生打人了,陶先生没有批评,没有斥责,没有让学生先写一份检查,更没有唤其家长来校“共同教育”,而是让学生一步步地完成了对自己错误的认识过程。这四块糖不仅让学生认识到了错误,更发掘了学生的四个优点:守时、尊重人、正义感和勇于认错。这种巧妙的教育艺术如春风般拂过学生心灵的土壤,留下一份温暖,培育了一份感动。多么精彩的谈话~多么高超的育人艺术~ 陶行知先生对“打架事件”的处理,完全打破了以往的常规教育模式,并
没有采用毫无实际内容的空洞说教,也没有一味简单生硬地指责数落,而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循善诱,耐心地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达到教育转化学生的预期目的。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个孩子的表情,我想他一定以为老师会狠狠地批评他,结果都是这样的场面,令他错愕,在陶校长的一步步教育下,最终他是羞愧的,知道自己真的错了。这样的教育效果令人称奇,究其所在,便是一个“爱”字,试想,倘若当时陶先生怒气冲冲,不分青红皂白,将这位学生一顿劈头盖脸
地责骂,后果可想而知,效果将适得其反。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其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襟,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
教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教师,于是教育产生效果。“爱的教育”在这个小小的故事中得以淋漓尽致地体现。
然而,光有爱,还不够,我们还应该毫不吝啬地将爱洒向每一个孩子。爱的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回想我们已经毕业的班级,正是因为老师爱他们,他们也爱老师,所以才会有那么和谐的班级氛围,才会有良好的班风班规。
相信在每一个班级中,都会有令人忧心的后进生或者问题孩子。教师对他们同样要有一颗爱心,它不应该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得到。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总之,在这里我学习到了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发扬“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的敬业精神。
天使般的爱心,给了先生如此细腻而又神圣的教育情怀。向先生学习,我们的确应该倡导“爱的教育”,努力建设民主平等的现
代师生关系,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学习每一个学生,爱护每一个学生,教好每一个学生,依靠每一个学生。有了“行知思想”,相信在我今后的教育之路上,会留下更多爱的脚印,会教育出更多优秀的孩子
作文二:《关于教育的议论文范文》6800字
精品文档
关于教育的议论文范文
教育是最接近心灵的接触,是通向学生心灵的道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关于教育的议论文范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关于教育的议论文范文篇一 论小学美术教育
【摘 要】在新时代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领域里,美术教育是不可忽视的一门课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美育对培养全方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的作用越发重要了。在美术教育方面,我有以下几点看法:(1)学生的美术才能与本身素质;(2)小学生的美术才能与教师的作用;(3)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智力发展;(4)教学方法是美术教学的前提。
【关键词】才能 想象力 创造力 关键 期促进
在新时代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领域里,美术教育是不可忽视的一门课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美育对培养全方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的作用越发重要了。在美术教育方面,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学生的美术才能与本身素质
一般来说,具有美术才能的孩子,往往早期就有特征。幼儿时,美术才能表现为:(1)爱涂涂抹抹,求知欲望强,兴趣广泛;(2)视觉感受和辨别能力较强,能分辨各种颜色、线条曲直、方圆等;(3)观察事物较全面、细致、准确;(4)具
1 / 11
精品文档
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当发现这一苗头时,家长和学校就应紧紧抓住这关键期,加以培养。
研究发现:3-4岁时是儿童视觉感受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为了促进儿童的视觉感官的发展,首先,要训练孩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如分辨物体的大小、方圆、厚薄、曲直、颜色等。其次,给孩子提供机会,参加各种活动,鼓励他们看一看、摸一摸、画一画等,使孩子善于从比较中区别事物,找出特点变化规律。最后,还应帮助孩子掌握观察方法,按正确顺序从多种角度观察事物,充分发展孩子的感知功能,使孩子认识世界、感知世界。
二、小学生的美术才能与教师的作用
教师的教育在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主导作用,并影响和决定了儿童美术才能的发展。由此可见,良好的有系统的对儿童进行美术教育,可以促使儿童美术才能的发展。所以为了培养孩子的美术才能,家长一开始就应为孩子找一位好教师:教师应该有丰富的美术教育经验和方法、美术知识及传授这些知识的能力、循循善诱的态度。
通过以上因素的分析,我认为在儿童美术才能形成的全部过程中,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及个人的主观努力是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缺一不可。我希望更多的家长为孩子的未来着想,努力去寻求发展,并点燃孩子们美术
2 / 11
精品文档
才能的那盏灯,使之放热发光。
三、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以前的教学方式,是把课堂教学当成只传授知识的场所,没有做到教书育人、培养才能、开发智力效果,而是教法简单化,教师讲,学生听,墨守成规老一套不变样,灌输式教学,学生思想僵化不开窍。所以,教学方法必须改革。在当今大力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要探索出一条新的教改方法,根据不同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教低年级孩子认识三原色、三间色,我就考虑出这样一种做法:用水粉颜料调成红、黄、蓝三种原色彩水,分别盛装在三个玻璃杯内,再拿三个空杯子,放在桌子上。让学生认识三原色时,把三种带有颜色的水展现在学生面前,讲什么是间色和间色是哪两种原色调配成的,就拿玻璃杯做演示。当我把两种原色彩水倒入一个杯子里一摇立刻变成间色,学生兴趣一下高了。这种做法虽然很简单,但孩子们看得很投入,兴趣很浓。让学生做实验,红色+黄色=?色,红色+蓝色=?色,蓝色+黄色=?色,两种原色的量的多少不同调成的间色有什么不同?这样学生记得牢,记得深,又证明了知识的科学性,同时学生又学会调。
四、教学方法是美术教学的前提
小学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其有它特有
3 / 11
精品文档
的优势,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充分发挥优势作用。然而如何发挥或扩大它的优势作用,关键在于任课教师能否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把握少年儿童心理特点与身心发展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这样让学生在乐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同时,还要把德育教育和美育教育结合进行,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同时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现代化教育不能局限在只传授知识,而要把开发智力放在重要位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每一方面都不可偏废,那么怎样才能完成这几方面的任务呢?这确实是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在美术教学中,我认为教师本身除了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最重要的是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要研究方法,教者本身要有创造性思维,教者思路活跃、方法新颖,学生感到有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取得预定的效果。
五、创造力的培养
1. 由于儿童自身潜意识的童趣、稚拙的造型特点,学生往往会把果子画成人面,并赋予表情,把画一个人侧面的眼睛可以画成正面人的眼睛,人物手脚可以随意安排,全身比例也没有一定的规律。在他们眼中,观察到的不只是自然
4 / 11
精品文档
形态的模拟,也不受固定程式的束缚,随意性的人物夸张变形,表现童趣稚拙,他们习惯用线条去绘画自己的生活。因此,在我们教学时应积极引导儿童这种自然古朴、单纯的审美意蕴和思维现象,顺其自然,培养其创造能力。
. 儿童在美术表现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喜欢画自己最亲近的人、最喜欢的玩具、最喜爱的食品,总之喜欢画自己的所思所好。虽然有时画得不像、不美,但却具有他们独特的个性,成人不要限制他们画什么或画成什么样子,更不要轻易作出否定评价。要积极的对儿童的作品做出及时的肯定。如果对儿童作出种种限制,就容易抑制其美术兴趣,说不定一个美术天才在无形中就被成人的要求和限制所扼杀。美术教育者应最大限度的保护儿童的天性。充分发挥他们在某一方面的特别爱好,保护儿童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强烈的求知欲望。
. 美术活动始终离不开想象,没有想象就无法进行创作。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美术作品中呈现儿童的聪明才智和富有个性的创造,充分发挥其想象,对培养儿童的创新思维十分重要。教师要提高儿童的创造性,启发式教学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的理性思维得到挖掘和发展,从而拓宽他们的思路,使其创造力得以诱发和培养。由于儿童的控制力弱,想说就说,想做就做,喜欢
5 / 11
精品文档
用好奇的眼光看世界,想象世界,有着天生的探索欲,我们应启发他们,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高尔基说过:“一个艺术家在其艺术加工的各种手段中,想象力是重要的环节,想象是创造形象的技术中最本质的技术。”培养儿童想象力,发挥学生的表现才能,使儿童多思、多想、多问,自觉养成比较和概括的思维习惯,同时让学生夸张想象,积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吸取素材,从生活中学习,要把瞬息变化、美丽多姿的生活反映到艺术作品中去。观察是重要的前提,通过观察,学生能够直接认识和理解,再描绘想象,建立起明晰的知觉形象。对物体的质感、形状构造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造型能力,因此我们应尽量提供机会,让儿童观察周围的一切,了解所要表现的物体的形状、质感、颜色等,训练他们的眼睛,调动他们的观察兴趣,让自然界来陶冶其情操。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安排,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观察和写生,积累表象材料,从而拓宽想象,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教育的议论文范文
关于教育的议论文范文篇二 论感动的教育
摘 要: 教育是最接近心灵的接触,是通向学生心灵的道路,教育也最能引起学生心灵的感动。感动是前进的动力,在感动中的学生往往能够更好地获得启发、感悟与提高。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促进学
6 / 11
精品文档
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使学生心生“感动”,并在“感动”中得到教育。
关键词: 感动教育 内涵 现状分析 实施策略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不断创造和传递着生产生活的经验,在整个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何才能够教育好下一代,是每个国家、每个政府乃至每个家庭都迫切想要解答的问题。当代所提倡的“高效教学”试图从“高效”入手整体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然而,当前部分教学连“有效”都做不到,何谈“高效”?那么,我们要怎样做,才能实现“有效”甚至“高效”的教学呢?笔者认为,当从“感动教育”入手。
一、感动教育的内涵
根据主体教育论的观点,教育活动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往的活动;从交往活动来看,交往是建立在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基础之上的。可以这么说,情感推动和促进了教育目标的实现,情感在整个教育过程的过程中贯穿始终。高尔基曾说:“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爱作为情感中的积极因素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师生在爱的情感中交流,在爱的熏陶下受到教育;而感动,便在爱中萌发,生长。感动是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表现为一种主体身心的整体投入。主体的情感或浓烈或细腻,以至于使人内心触动,在感动下,情感的积极参与使得
7 / 11
精品文档
学生的理解、感悟及掌握的能力大幅度提高,并且使学生对这一经历保持长久的记忆,人们经常在过了很长的时间后还能回忆起某年发生的事情,大部分都是感动在心里的留存。从另一个意义上讲,感动构建了更加丰富完善的心理秩序,因此,就教育而言,感动情感状态下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单凭说教所无法比拟的。
二、当前感动教育缺失的现状分析
感动教育具有如此大的优势,但综观我国教育,感动教育的缺失十分严重。学生对上学,对教师普遍存在较强的抵触心理,要么不愿意上学,要么不愿意听从教师的教导,也有的学生对教师唯唯诺诺,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教育如同灌模加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归根结底就是因为感动教育的缺失,学生对教师没有感动,自然不会对上课产生兴趣。教师对学生没有感动,自然也就不会知道学生真正想的是什么,学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种感动的缺失呢?
1.学校对感动教育的忽视。由于对成绩的过度追求,很多学校的领导对于德育、体育、美育不够重视,而把大部分的师资力量投入到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这就无形中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需求,而只是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知识,结果整个学校出现课前没有歌声,课中没有掌声,课后没有笑声的压抑局面,不仅无益于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树
8 / 11
精品文档
立,更不要说让学生喜欢上学了。
.学生自身发展过程中感动的缺失。当今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在“竞争”日益成为社会的主流时,学生更多的是接触到“坚强”,而不是“感动”。现代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往往关心学生在物质上的满足,而忽视对学生的“感动”,这就造成了新一代学生不懂感恩,不会感动的“冷漠”心态。由于家庭和学校对德育的忽视,学生缺乏道德上的实践。徐惟诚说:“道德教育不是一般说教所能达到的结果,虽然道德说教也是必不可少的,但内化不了孩子们的行动,而需要通过道德实践最终来感化,道德实践是让孩子学会感动的最有效的途径。”[1]
三、实施感动教育的策略
1.转变学校的教育理念,改善学校的教育文化氛围。学校追求办学效益,办学特色,无可厚非,但也应该重视学生的情感方面的教育,逐步营造感动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培养学生“成人”、“成才”的同时,也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会倾听。师生是感动教育的主体,师生每天在课堂上都会展开各种不同的交流交往。让教师学会倾听学生,学生学会倾听教师,是开展感动教育的重点。
在一个个学生的声音相互回响、相互烘托的“交响乐团”
9 / 11
精品文档
中,十分关键的是交往展开的丰富程度、深入程度怎样。关于这个问题,日本京都大学的哲学家、诗人原资明先生在《词语交往论》(五柳书院)一书中对“交往”的四种分类给我们以启示。他划分的四种交往类型是:只有一方讲话的“单向交往”、相互交谈的“双向交往”、被拒绝被阻挡的“反向交往”、思路各异的“异向交往”[2]。
在以往的教育中,教师们总是喜欢把“双向交往”理想化,而忽视了其他的交往方式。教师和学生的交往方式绝不是预定的,平静的,不变的,不可能总是和谐的声音,总会有不协调的声音出现。在这四种交往方式中,倾听学生“异向交往”的话语更显重要。讲课时,不论如何,教师总是容易按自己的思路听学生的意见。与教师的思路相异的“异向交往”的话语,因为是教师不易了解的发言,所以很容易就会被忽视。被忽视的学生很难再次发言,因为谁都愿意被肯定。教师只有仔细倾听学生的发言,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学生共情,才能让学生获得感动,进而使学生学会相会倾听、倾听教师,最终实现师生间共同的感动与教育。
.改变以道德说教为主的教育方式。以前进行德育的做法是说教多,让学生实践的很少,有的虽是在实践活动中,但往往过于重视形式,缺乏对学生切身感受和体验的关注。教师应该做好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在社会生活等贴近实际的方面为学生多多寻求、创造能够进行道德实践的机会,经常
10 / 11
精品文档
给学生播放现实生活中的感人事迹,教师和学生一起观看,一起讨论,共同分享在其中的获得的感动,使得学生能够明辨是非、善恶、美丑,让学生获得切身体验,让情感得到自然的生发和宣泄,在这个过程中感动学生,学生此刻的收获是刻骨铭心的,其效果是任何说教都无可比拟的。
感动教育的道路漫长且充满了不确定,教师应和学生一起,在道路上慢慢学会感动。
参考文献:
[1]林春苗.让孩子找回失落的感动[J].基础教育,xx(11).
[2]佐藤学.宁静的课堂革命:教师的挑战[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看了“关于教育的议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11 / 11
作文三:《关于中国教育的议论文》8600字
关于中国教育的议论文,急!!!我们的教育已经烂透了。我们的教育是一种系统化的残害青少年的制度。 我们为什么会有这么糟糕的教育?关键在高考,高考是传统科举考试在当代的一个延续。而科举的源头在哪里?在我们的儒家思想。古代科举考试制度的目的是培养奴才。 儒家思想始终是把封建社会秩序的稳定放在第一位的,它是从来不鼓励个性发展,也不注重社会进步。几千年来,儒家教育的目的只是“明人伦”。“明人伦”的意义就在于维护封建社会的等级秩序。以这个宗旨培养出来的人,只会有对上司的唯唯诺诺,而不会有对社会进步的追求。今天的高考制度虽然不能完全等同于封建科举制度,但显而易见,它受到了封建科举制度很大的影响。它的主旨首先不是求真知,它的主旨首先是要求学生做一个顺从社会的人。这样的教育目标,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一系列难以改变的问题。下面我们择其荦荦大者,试做一分析。第一、读书为了做官,带来学生的人格分裂与道德卑下。儒家学说是一种伪善的学说,它明明就是为统治者服务的,却总是打着“仁义道德”的旗号。这样的伪善表现的教育上,就是大家都知道读书就是为了做官,但人们却从来也不在公开的场合表露这一点。如果不是为了做官,这样的书有什么好读的。绝大多数的知识对我们来说都是废物,都是在今后的工作中再也用不着的东西,教学方法又那么刻板,不能激发人们探索的欲望,我们学它只是为了拿到一块敲门砖。古人说“黄金屋”、“颜如玉”这样的话,就表明了读书的目的就在于做官。在中国,一直到今天,你不做官,你到哪里去拿到“黄金屋”和“颜如玉”呢?而且还不能做清官。别人的孩子考上了大学,喝庆功酒的时候,只听到大家祝愿贵公子前途无量,没听说谁祝别人儿子将来做个包青天、孔繁森的。 为什么?做个清官还到哪里去找“黄金屋”和“颜如玉”啊,这是大家都心照不宣的事。但是这样的话却不能说出来。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在中学和大学就入党的那些人了。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遇上真正追求社会正义与进步的人,反正我遇见的几个都是品质上很龌龊的,哪里是为了什么社会进步,纯粹就是要寻找一种仕途上的终南捷径。他们说的和做的常常是正好相反的。这样的人,就是我们这个教育制度下的优秀分子!目的是为了有一天去做贪官(也可以是个一般的官,反正决不能做清官),而口头上又不能表现出来,这就造成了中国学生在人格上的分裂。许多学生在老师面前、在众人面前拼命表现自己,而实际上对社会却极为冷漠自私。在
中国的教育中,说谎是人生的第一必修课。你翻翻中学生的作文,里面充满了虚伪的感情,空洞的大话,和自己绝不相信的人生“哲理”。这是怎么来的,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了。一年级的小朋友就知道,哪些话可以讲,哪些话只能放在心里,可以做却不能讲。中国孩子道德的卑下与心灵的麻木,在全世界都是少有的。2005 年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邀请中美两国即将进入大学的高中生做一次访谈。这些学生都是两国高中生中的顶尖人物。在价值取向的考察中,主持人分别给出了智慧、权力、真理、金钱和美的选项,美国学生几乎惊人一致地选择了真理和智慧。而中国高中生除了有一个选择了“美”外,其余全部选择了财富和权力,却没有一个人选择真理和智慧。这就是我们的教育,这就是我们的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有的儒教徒说,这说明我们更要抓道德教育,要读经。这只能是屁话,因为这些孩子的问题正是儒教的伪善造成的,只要不能清除儒家的伪善,我们就没办法真正搞一点像样的道德建设。第二、教育的出发点是要求顺从,所以不鼓励创新。中国的教育是极为刻板的,因为在中国教育首先意味着对权威的顺从。在中国的这种教育制度下,撑死也出不了爱因斯坦这样的人的,因为中国的学生只敢去想老师教过的知识,老师没教过的知识,那是从来不敢想的。如果你自己有了什么新的想法,一定想在试卷上显摆一下,马上就会被打上一个红红的大叉。在中国的中小学教育中,有许许多多的大笑话。比如中学的现代文阅读,有一位作家(好像是余华)他的一篇文章被选做了现代文阅读题的材料,他的儿子被题目难住了,就让爸爸帮着做,结果爸爸全做错了!真的,各位如果不相信,你们立马去弄一份高考的试卷,把现代文阅读做一下,凭你什么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的,全部叫你人仰马翻!你就是鲁迅、郭沬若来了也白搭。我有一个朋友参加过高考语文改卷的,他对我说:“只要你没答出答案所给的几个关键词,就判错,这叫踩点给分,你说你有自己的见解,没用。”老师的答案是不容争辩的。还有我们的政治课,那哪里有一点严肃可言,简直就是世上下流和弱智的同义词。真难为这些老师这么些年是怎么教过来的。就是自然科学,它的死板与教条也让人难于忍受。只要是高考中曾出现过的题目,只要是高考曾经定下的答题标准,你就不能有任何改动,明明你是对的都不行!真的,真的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我有一个在高中当化学老师的朋友就给我说过这样的事。在这样的一种氛围之下,我们怎么能出什么诺贝尔奖?除
了教出一大批亦步亦趋的蠢货之外,这样的教育还能干什么?这一切的根源在哪里,就在于儒教对权威的迷信和对师道尊严的盲目提倡。而这又是儒教“明人伦”理念的恶果之一。第三、体罚学生,为适应将来的社会做准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接受老师的体罚,这几乎是中国全体学生的必修课之一。为什么要这样对待学生?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培养顺民。我们小时候大人送我们上学,就有一句话,叫“三个钱买书,七个钱买打”,许多家长给老师的一句话就是:“没事,你给我打!”中国的课堂上除了老虎凳没有用上之外,其它的刑具差不多都用上了。让孩子对暴力感到恐怖,这也是中国教育的工作之一,因为只有对暴力感到恐怖,这样的人以后才不会走到异端的道路上去。这是封建社会恐怖统治在今天的一个余绪。好学生不挨打,但他们心灵里面受的创伤一样重,因为他们给吓坏了,他们努力用功的很大一部分动力就来自于差生所得到的殴打。这样的人,以后走上社会他是没有胆子坚持真理的,因为他早就已经被打服了。中国的孩子在学校里挨打,从另一方面讲,也是对社会的一个适应。翻翻报纸,警察刑讯逼供之类的事不绝于耳。不服打的人,可能就会成为孙志刚,所以从小养成服从暴力的习惯也是一种社会适应能力,这样可以避免因为嘴硬而成为张志新、林昭、孙志刚之类的冤魂。至于说到体罚可以提高成绩,那是鬼话。西方人不体罚学生,他们不是反而创造了比我们多得多的科学成果吗?体罚怎么来的呢?不要告诉我是从马教那里传来的吧,肯定是中国的传统特色吧。实际上它是儒家过分追求社会秩序,过分强调“礼”的结果,儒家把尊卑秩序看成是自己的命根,它一方面在口头上教化你,另一方面,你如果不服教化,等待你的就是暴力打击了。第四、课业负担过重,危害学生身心健康。这是一个老问题了,也是当前教育界不可能解决的一个问题。只要有高考制度在,学生减负就是一句空话。仅从 90 年算起,教育部就先后八次提出要减轻学生负担,但是学生负担还是越来越重。一会儿要搞素质教育,一会儿要搞新课改,改来改去,根本就不可能解决问题。给学生减负,就有点像我们反对大吃大喝,年年喊,年年更厉害。你说不准老师给学生补课,家长找到老师悄悄补,你说学校双休日不能补习,学校就说我们不是补习,我们是素质教育辅导班,自愿参加的。我记得以前有一段提出反对公款吃喝,只能四菜一汤,结果有的地方是菜盘如脸盆,有的地方是先上十数个小菜,美其名为味碟。这和学校搞的减负如出一辙。大家
都在恶性循环地抓学生学习成绩。学生已经丧失了生活起码的乐趣。学习的压力不断下移,现在已经压到小学一二年级的身上了,有的小孩子,才八九岁,二年级,晚上做作业就要做到九点十点,写错一个字,罚抄几百遍。这叫教育吗?不是吧,这叫残害青少年!看过一个报道,一个小孩子,才小学三年级就因为作业太多想自杀。每年,我们都会听到一些因课业太重而自杀的事。你这哪里是教育者,你这明明是杀人犯!为什么会有这样荒唐的事情存在?关键还是儒家的“学而优则仕”的科举制度对当代的影响。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科举考试它有一个特点,它为了保障形式上的公平(真正的公平是从来不可能有的),它是没办法考察一个人多方面真实能力的。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情商。你说这个情商怎么考,没办法考。但它是一个人今后能否有所成就的最关键因素。不但我们没法子考,就是外国人他也没法子考。因为这个不是一天两天能表现出来的,也不可能有一个客观的标准。所以我们的高考,它都是只考一个书面的。西方它先考个书面的,仍然有机会继续考察你其它方面的能力,因为它们不存在一考定终身的事,它们的大学里淘汰率就很高,还有最关键的,它们的学生是不存在学校包分配的,没有真本事,到了社会上也白搭。所以西方人也有学习压力,但他们的学习压力放在了身体发育成熟了的大学,而且他们很注重情商培养,因为没有一个好的情商,他们就算学得再多,也没法找个好工作。而我们的科举呢,它为了笼络人心,只能是一考定终身,如果它不能定终身,它的那一点污七八糟的知识根本就没有人去学了。一考定终身,是国家对于广大士子的一个诺言的兑现。如果不能兑现这个承诺,甚至会引起社会动荡,所以这是必须要做的。况且,拿今天来说我们的整个社会高度集权,你如果把淘汰权下放到大学里,那大学的教授一定成了一个大红人,贪污受贿必将接踵而至。而国家包分配的制度,又让大家对人的情商的培养不可能有真正的兴趣。正是因为如此,我们的学业负担过重问题是永远不可能解决的。我们就只能都往高考那一条道上奔。只好把课业负担往下压。只要有高考存在,就不会有符合人性的教育。一旦形成了一个思维定势,大家就会一起陷入恶性循环中。高考很像以前给女孩子裹小脚,你明知这是不对的,可是当它降临到你的孩子身上时,你却无可奈何,只好服从,因为如果全社会大家都包小脚,就只有你的女儿一个人没包小脚,那么你的女儿可能就永远也嫁不出去了。第五、轻视劳动,脱离生产实际。教
育本来是为了追求真理,改进民生的,可以在我们这里它却异化为读书做官。“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大家都想爬到统治者的台阶上去,这就造成一个问题。我们读书与生产实际脱节,有时甚至完全无关。樊迟问孔子种庄稼的事,孔子就很不高兴,称樊迟为小人。西方的理工科的学生个个都是动手能力很强的实践者,他们清楚自己想要在工农业中做些什么,所以他们注重能力的培养。我们虽然也提倡能力,但很遗憾地说,只要有高考存在,就不会有真正的能力培养可言。第六、收费高昂,是教育资源不公平的来源。刚解放时,对贫穷人口的照顾还是比较好的,穷人家的孩子还有书读。现在呢?从封建社会来讲,他维持一个社会的最好办法,就是增加学费。学费一高,就可以保障只有地主阶级的人才能读书了。这可以进一步稳定这个社会。现在,在社会分层逐渐明显的时候,我们悲哀地看到穷人的子弟越来越多地被拒之于教育高贵的门外。这样的事,如果在美国,早就吵翻了天了。可在我们的身边却很正常。教育的问题还有很多,这里就不多谈了,因为大家对现实也看得很清楚。我想说的只是如果我们不改变儒家思想对教育的控制,我们肯定就没办法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国家1 补充:中国的一些制度很奇怪啊,教育、医疗等等拽什么啊?牛什么呀??好像全世界都求着他们一样。其实学校是为学生提供教育的。我觉得应该把教育规划到服务类工作中去。你去酒店吃饭,给了钱了,服务员还敢大声吆喝你?敢体罚你?让你忙到三点半功课,天天不是这个会考,就是那个统考??你见过吗?反了他还!同理,你去上学,交了学费,学校拽什么呀,折磨你说是为你好,其实是为了他的光环,全区排名第几,全市排名第几....搞什么,学校啊,进行教育的文化机构,他以为是古代土匪水浒传呢,还争排名,第几把交椅???学生才是教育主角,万事围绕学生,从学生立场出发,为学生教育啊!老师一般会说:“我们也没有办法嘛,都是高考逼迫我们这样的啊”好多人会说,高考分数高是中国教育严的表现,是为你们好,是让大学生更值钱!真的是这样吗?为什么最后我们发现大学生不但没有“更值钱”而且还在贬值???中国教育制度是真的严厉?还是在故意让进大学的门变窄, 让一些人从中谋取利润呢?我们来看中国教育是如何“囤积粮食,哄抬物价”的你不知道,现在教育部一直在搞“教育产业化”你知道这个“教育产业化”什么意思啊?说白了给你听啊,就是说把教育当做在卖东西,不是高考都
打破头往里挤吗?挤不进去怎么办?交钱!他们把文凭当商品,还分好多种,除了乱七八糟的民办学校不谈,还有什么脱产、成教、自考、远程好多好多,去上吧,其实啥也学不到的,给钱就意思意思卖给你,如果你是文盲,但是你有钱,不就文凭嘛!说,要几个?!我把中国教育体制掰开了,捏碎了,分析给你听,你该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压迫你了吧,都是利益关系在里面的。实际上成绩啊,分数啊 就是老师的奖金,学校的排名,都是为他们自己的。总结:中国教育病入膏肓了,最荒唐的是他们把几千年的腐朽教育方式,当“传统的教育模式”延续着,什么应试教育,还适用于当今社会吗?如此封建的教育体制还夹着环环相扣的利润链,害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高考于八股文有什么不同?我看没有!都是在压制人性,束缚思想!中国教育的弊端暴已经露成这样,我们还熟视无睹,不去改革,长此以往,国将不国!2 补充:中国应试教育失败论序所谓“失败”,是指中国教育的弊端,包括制度的失败、思想的禁锢、教科书的漏洞、方法的落后、 父母的野蛮、早恋的禁止、甚至貌似正确的理论也其实可推翻。今盛传“高考如科举”“古有八股文,今有中国教育的失败”“封建的教育制度”等等。所谓的中国新型教育在中国从未实行过。更有人不知羞耻地说教育并无失败,说这类话的人必是读死书的笨蛋,或比笨蛋还不如。中国的教育绝对失败!虽事物具有两面性,但真正的真相只有一个!中国应试教育失败论一:时间制这个我不需多说就能明白,这简直就是应试教育失败的基本表现之一。拜托中国教育局的去学西方国家的时间制度好了。以下不说西方的也能明白。1. 睡眠严重不足读了一年初中,在校内竟无一夜是睡得好的。在一则网上调查报告中,38的学生有失眠现象。这十分严重!大多初中学校晚修时间定死在 9 点半下课,但实际的多数在 9 点 9 左右。毕业班竟在 10 点多才下课高中的有些更离谱,为了所谓的高考,竟挑灯夜战到凌晨深夜,简直 BT。是上 6 点就要起床,迟到就要被罚劳动或抄课本。一些网友说自己学校要 5 点就起床。真是可怜的孩子!本来就失眠了。每晚要深夜才睡得着,加上半夜醒来几次,真正的睡眠时间只有 4 小时左右!(或更小)就算不失眠,也没有 9 小时的睡眠时间,不是笨蛋的算一下就知到。一名学生每晚的睡眠时间至少要 9 小时,这样才有精神学习。顺便说一句,中午的 1 小时休息时间也没起作用的,这点笨蛋也知道,只会越睡越困,而且一个读死书的人会放过这 1 小时机会吗?一个失眠的会在 1 小时
内睡着吗?学生的睡眠时间根本不充足,什么充足的说法只是老师的狡辩罢了。老师自己也可证明这点,一些老师比学生慢学生半小时起床,一些老师 8 点才去上课,校长就更加不用说了,加上成年人的生陈代谢比青少年慢,不感疲倦也不出奇。所以,上课时间应设在 9 点。晚上下课时间应在 9 点,这样学生才会学得更好。。2. 下课时间不足这点更不用说了! 只有 9 分钟的下课时间大家看老师拖了多少时间。轻则四五分钟,生则没得下课。这种现象每所学校都有。(老师拖堂总有“理由”,我不想说大家都知道这原因本来来自老师)就算老师不拖堂,也明显不够时间。一堂课通常是 40 分钟,那么要多少时间才能放松好心态而迎接下一堂课,至少 5 分钟。如果学生上完课不用放松的,那都是读死书的学生。加上升初中后,琐碎事多得很,都喘不气来。就算没事区区 9 分钟也是不合理的听觉、视觉、触觉、神经细胞根本不可能休息有充分时间休息,这正是为什么上课辛苦的本质原因。下课时间应设到 15-20 分钟,好让老师也休息一下。至于学生打闹的时间多了,这根本是学校问题,校方应好好检讨(日后详说这点)。顺时针上课时间减少,但学到的东西会更好。3. 时间安排不当学习时间安排不当。 表现在早读和晚修。 早读天天读语文英语,不读死书也很难。什么早上是最适合读书的时候,我呸,本身语文就是一门没有实际用处的学科,儒家思想是没用的思想(日后我必定推翻儒家思想)而英语重要的是沟通和音标,你天天读也没用啊。 早上是最困的时间, 怎能适合读书?晚上的时间更离谱,定死在哪段时间学哪科,这是读死书的典型表现。首先这种制度本质上是不切实际的,是消极的,只会使天才变成笨蛋,使笨蛋变成更笨的笨蛋。真不幸这种制度竟会被多数学校采用。百害而无一利也。这种方法使尖子变成笨蛋,这点不用说吧!。学习的都是主科,而语政两科本身就无用,英语没有方法,物化没有实验,数学死做题(这点日后详说),忽视了地生这些有实际作用的重要性,差不多把我这个地理天才埋葬了,大部分天才就死在此和分数下死亡)。还有,这等于强迫学生学习和学习没有的学科,不管怎么样,不会主动学习的人依然不会主动学习(就算这种制度可以帮助老师管理也一样),天才们不能不陷入危机。这种制度是应试教育最失败之一。学校竟为了不会学习的人而埋葬了一批批天才,简直悲哀。后记写这个放晴太庞大了,自己只是初二生,虽深感中国教育失败,但写起来仍然有点力不从心,不能达到前三篇论文的境界,生怕
共产党追斩似的,在网友的支持下,半年前的文章才能重现天下。中国教育太失败了,恐怕到大学也写不完。这里只写了《序》和《一》,而且字数上也不理想。只有 1400 字,太少了,但最重要的是《二》归根到底学科制和分数制是最失败的,我必定把《中国教育失败论》写完全,而且每篇特点不同。今天,社会都在高调呼吁赏识教育,甚至某些学校明确规定禁止老师使用任何批评类的语言,认为批评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会让学生自卑。但也有人持反对意见,认为“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有的学校通过教鞭惩罚学生,还被学生称之为“爱的教鞭”,这样的学校也很受部分家长的欢迎。根据上面那段话给一篇议论文问题补充:给你们说,是高中的文章,你这么短能交差?推荐答案谈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几天我班有一个一中籍的同学突然患有神经衰落症几天几夜不能睡觉已请假三周了现在福州某医院接受治疗。该生发病的直接导火线是有一天把自己多年的秘密告诉室友结果自己心理压力不仅没有得到放松, 反而压力更大了觉得无脸见人没有自尊一下了被击垮了。这件事给我留下了许多思考,其中不可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一主题使我感到班主任的担子更加沉重。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指出:世界上随时都有三分之一的人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尤其未成年人的学生心理障碍方面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有的是轻度的心理失调,有些是某神经症,严重者走向自杀这条路。这无疑给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严峻而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一、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自尊是人最起码的心理需求,也是积极工作、学习的前提。一个自尊心受到伤害和丧失自尊的学生是难以唤起学生热情的,学校教育也难以进行。列宁曾说过:quot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quot当代学生心理非常敏感,非常脆弱。老师应处处体现出对他们的爱,用爱心去赢得学生的心,唤起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从而使他们quot亲其师,信其道quot,在学生的心里产生巨大的内动力,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俗话说quot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quot。自信心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和精神支柱。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研究认为:除了百分之一、二的超常儿童和百分之二、三的低常儿童外,百分之九十五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学习动机方面并没有多大差别,他指出quot只要有适合学生个别特点的学习条件,世界上任何能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人都能学会。quot当学生学习遇到挫折而沮丧时,教师要多给
以鼓励,挖掘他们学习中的积极因素,对他们提供积极进取和获得成功的动力。一个不理智的教师如过分地批评和训斥学生,学生会产生逆反心理,反而使错误更加严重。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充满自信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潜能是不可估量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三岁还不会说话,小学时的功课不好,高中毕业时报考工科大学,因植物和法文不及格而名落孙山。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小学时,因成绩不好拿不到毕业证书;但他们没有失支信心。正是由于他们有远大志向和强烈的自信心,并为之奋斗,最终成为世界的著名的科学家。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承受力中学阶段是中学生由少年期向青春期转变的时期,由于思维的机械、简单、片面及知识的单薄,很容易因生活中的某些突发事件,人际交际中的一些不良因素,学习中的挫折等导致他们不良的心理反应。这种不良反应说明了当代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这不仅有害身体健康,而且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由此而产生的极端行为会给家庭带来不幸,将给社会造成危害。报载:某市一女中学生因高考后没有信心,担心高考落榜无脸见人,在录取通知单下发的前一天服毒自杀。人生不可能万事如意,谁都会遭到不幸和挫折。作为教师要增强学生的心理耐挫力和心理承受力.
作文四:《初一议论文:孝的教育》1500字
学习辅助网 .5730.net
以下是考研屋.kaoyanwu.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一议论文:孝的教育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当你把面包吃下去的时候,你是否想起已经饥肠辘辘的父母,当你把一杯热乎乎的水喝下去时,你在意过父母已经干裂的嘴唇吗,当你把好玩得玩具买下,你明白不明白买玩具的钱从哪里来,在生活中德点点滴滴,父母对我们十分照顾,而我们要做到的,则是孝敬。
说到孝,同学们会不屑一呼:切~孝算什么,可是有人把孝当成神圣的使命:2011年的孝模冉子朋,为了母亲的病,一口气走100多里的路请医生看病;古代人狄仁杰,为了找到生母,不顾自己身居重职,去遥远的故乡接母亲来享清福;古代人王祥不论后母怎么打他,怎么骂他,他不仅不埋怨,还为她“卧冰求鲤”……孝是什么,孝是天底下最纯洁的感情,是无可代替的亲情,是世界上令人垂泪的不朽传奇~你说呢,
以上这些都是感天动地的孝事迹,还有我亲身经历的,就说爷爷过生日吧~爸爸忙着买东西,因为爷爷牙齿不好,爸爸怕爷爷吃得不顺心,还特地买些松软可口的东西。回家时,爸爸还不闲着,忙着炒各种菜。不一会儿,热腾腾的饭菜上桌了,看着爷爷吃的很开心,爸爸会心地笑了。我想着爸爸忙碌的身影,十分感动:爸爸太孝顺了~
来吧~朋友们,行动起来吧~一次洗脚,一次开门,一次帮忙,都将是一种孝的表现~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5730.net
学习辅助网 .5730.net
学习辅助网 .5730.net 学习路上必备的交流学习网站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5730.net
作文五:《高考满分作文议论文 关于教育的议论文,描写教育的满分议论文》5300字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大家分享的“关于教育的议论文,描写教育的满分议论文”资料,内容精辟独到,非常感谢网友的分享,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
教育是人们很看重的一个问题,教育可以让我们知道更多的知识。下面是就爱阅读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教育的议论文,仅供参考。
关于教育的议论文篇一
1
中国的教育总能用死板来形容。
为什么说是死板呢?
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在中国教育制度的实施中来寻找答案。
从古时科举到近代应试教育再到现在的素质教育,中国的教育制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化,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却是一成不变的,都是一纸定人生。
古时的八股文,形式固定,内容僵硬,造出来的一批一批的所谓的人才,其实都是书呆子。仿佛这是自古天成的一样,中国的教育无论如何风风火火的改革,都只能造出纸上的皇帝,没有一点实际才干!可悲的中国教育
再来说中国近代的应试教育,这是古科举发展到现代
2
的辉煌时期。这个时期,中国的所有国民都在灵魂深处烙下了应试教育;这个时期,所有的国民都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练就了一身的非凡本领。这一身非凡的本领是什么呢?是用一刻钟背下一本书,是千千万万份试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无论什么知识都是死记硬背,从来不会去消化,只是单一的储存在脑中;天下万般事,唯有老师的指令是真理,即使老师是错的,大家都还是惟命是从。从来不会去思考什么对与错,只是一味的接受。
在这种教育制度下,即使你有再出众的才华,也只能被这种教育将才华点点抹平,让你成为一个大众化的人。
应试教育影响了很多代人,直到现在应试教育的概念都还在人门脑中安家,真是根深蒂固在我们的灵魂深处。
接下来谈的是素质教育。何为素质?以培养学生德、志、体、美、劳为重点,全面发展学生潜能,以实践与理论并重的理念来指导教育学生。这概念说得美仑美奂,但实际呢?
3
在学生中最流行这样一句话,减负课本少,教辅资料多。减负不减重,背上大山多。嘴上说素质,笔下是应试。这句话真是形象啊!
应试教育,学生负担过重,到了素质教育,就马上提出减负这个概念。刚开始,学生们还欢喜了一阵,可到后来,大家却发现减负其实是形势上的减,实际是在加大我们的负担。课本上的知识变少了,课本变薄了,但是我们却高兴不起来。因为老师要求买的资料越来越多,课桌里早已被书塞满了,课桌上仍是山一般高的资料。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减负吗?
素质教育到底是何种教育啊?有人说这是变了称号的应试教育,对啊,打从一开始那些个教育专家就在那儿挂羊头卖狗肉,说的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他们简直把我们当猴耍。
我们这一代人,科举早已离我们远去,所以我们无法
4
知道科举到底怎么样,但是我们却是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的一批先者,我们明白中国的教育制度。
在这个所谓的精英云集的时代,国家提出教育革新,教育多元化,于是便引进了所谓的精英人才教育,在这些这样那样的教育背后,其实还不是那一纸定人生。
我们还是学生,看着中国的教育之路,虽不如那些老师学者看得透彻明了,但我们作为中国教育的一份子,也深为自己的前途担忧。学海路一走就是十七、八年,人生的四分之一都用在了学习上,学习先贤圣明,学习科学计算,为人生后面的四分之三打基础。
但中国的教育现状着实让我们心忧。我们需要的是一条出路,是一种能走向成功的教育模式,不是这个时代下教育的牺牲品。
关于教育的议论文篇二
5
摘要: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到名牌学校里就读,由于政策或生活水平的制约,许多家庭对名牌学校也只是望校兴叹。所以加强教育改革,发展名牌战略,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我们的教育工作者都应着眼于这个目标,孜孜不倦地去追求,努力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
名牌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实力的象征,当今时代,谁培育和拥有名牌,谁就拥有了巨额财富和无形资产,谁就抢占了行业的制高点。名牌就是质量,名牌就是效益,名牌就是竞争力,名牌就是生命力。得名牌者得天下,已成为人们不争的实事。随着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品牌创新、教育科学发展观、打造和实施教育名牌战略已成为教育管理者共同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名牌的战略意义日见凸显,它是一只无形的手臂,支撑起了教育的一片蓝天。
这是一个自主创新的时代,更是一个需要名牌并产生名牌的时代。笔者认为:中国学校正值打造品牌的最佳时机。长期以来,只见星星,不见月亮,只见数量,不见质量,曾
6
一度困扰着中国教育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教育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随着中国教育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的竞争已经由简单的量的竞争转变为质的竞争,已经实现由肢体型学校向头脑型学校过度。作为头脑型学校的发展,就一定得有自己丰富的内涵。在当前教育资源高度趋同、教育供求开始逆转的情况下,品牌是学校成功的最大法宝!一所学校,不论它有多么悠久的历史,不论它有多么精深的文化积淀,也不论它的规模有多么的宏大,但是如果没有自己的办学特色,没有在长期办学实践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文化积淀和办学模式,那么只不过是&山高无水,水深无龙&而已。国家十一五教育规划中更加重视教育的发展,中国已进入教育的大众化时代。从一定程度上讲,中国教育开始实现机制的战略性转移,形成了教育办学的多元化格局。特别是公助民办,个人办学等形式的应运而生,使中国教育展现出了百花齐放的崭新局面,中国教育的发展也昂首跨入了教育的大众化时代。
名牌靠宣传,但必须有优质的教育教学质量,名牌靠创造,但创造必须坚守内涵,这是打造名牌的真谛。
7
关于教育的议论文篇三
早在隋朝就推行了科举考试,广纳人才为国效劳。可是到了明代以八股为主。即八股取仕,它逐步成为僵化模式,特别到了晚清时成了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虽然现在废除了科举,但我们传统的应试教育不也一样吗?
八股文,破题,承题都有规定好的条条框框,根本就没有创造性,现在的作文也有字数、扣题、文体的一些硬性规定;回首过去,孔乙己由于时代的局限,在八股取仕的考场上名落孙山,成为人们嘲讽的对象,就连蒲松龄,戴震这样名垂于世的文学家、哲学家都未能考取进土;面对现在是一张考卷定成败的时代,有的人才可能因故会发挥不出来,成了漏网之鱼。国家因此少了许多有为之士;有些即使考上了,也是墨守成规,缺乏创新精神。
在这知识的时代里,要知道创新是非常重要的,正如**所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可是应试教育却紧紧束缚了我们的创造性,作文成了新八股,学习靠记硬背,如此的教育,还能促进社会的
8
进步吗?
当我们看到日本人也能拿几个诺贝尔奖时,我们这个泱泱大国就不汗颜吗?就算是汗颜,恐怕中国再过几十年也不会有诺贝尔奖得主吧!制度一日期不改,素质教育就一日不能落到实处,中国的教育显然不能再墨守三日考场观念要更新,体制要改革,从根本上革除应试弊端,改变高考指挥棒效应。
可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喊了多少年了,但结果怎么样?
正如人们所说的那样:素质教育喊得惊天动地,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或者打着素质教育的幌子,肆无忌惮地搞应试教育这由上而下的改革谁在进行呢/听着中国先后喊出了素质教育和人文教育面对一叠叠的试卷,才知道什么叫可望而不可及,这究竟是为什么?原来有的学校因为实行素质教育学生成绩,升学率,优秀率一落千丈。怎样才能即没有应试的弊端,又不会影响升学率,优秀率呢?
9
在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的高三学生李林子在《实行素质教育不妨来一个双轨制》提出:建立一套与现行教育休系并列的另一套素质教育体系,实行双轨制。让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相互竞争,并由市场(学生、拓生单位)调节,提高教育质量。
我也希望中国能实行双轨制,也希望应试教育能与其弊端来个漂亮的吻别!
关于教育的议论文篇四
中国式教育无疑是失败的,不然这么多年才出了一个诺贝尔奖。
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呢?首先是父母,着名画家达芬奇的父亲彼特罗是一位令人称道的好父亲,他培养孩子的信条就是:给孩子最大的自由,让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中国呢,
10
父母给报上一个个补习班,制定好学习计划,上午两个小时,下午两个小时。孩子必须按照父母的意愿,不然就是一顿皮肉之苦。
可事与愿违,孩子的成绩却提不上去。学习需要的是学习的兴趣,可中国的学生却失去这个好多年,在他们眼中,学习是完成作业一张张的试卷、一套套的题、一个个任务父母总说这是为你好,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我想说:学习既然是我自己的事,就不劳驾你多费心。
排名靠前的学生,父母一般不过问他们的学习,而收到的却是满意的成绩。父母的教育是学生学习最大的阻力,在他们眼中,只有做题是学习,背诵和看书就是糊弄时间。学生好比一把尺,施加的越多,松开后反弹得越厉害,施加的力度再大些就容易折断,这个人就废了。
本来是块好料,加上父母的精心雕琢,这块料就费了。父母越是看得紧,成绩越是差,孩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增添了几分厌倦和对父母的怨念。有人说,不管他们,他们就
11
不学。可你管了,结果呢,级部第一吗?
是的,是有父母管出的清华大学生,那是什么,那是虎妈狼爸,棍棒底下出的大学生,他们还自以为豪地说:他们的童年是痛苦的,但他们此后的人生是辉煌的。我呸,我看从此他们的人生都会暗淡无光的,培养一批行尸走肉有何意义。
练一张字和练四行字哪个效果好?当然是四行字,可以轻松写到,而且会拿出最好的书写水平。如果被逼着练一页字有何效果,练字就成了任务,就成了惩罚,你对它毫无兴趣,只想草草了事。这就是中国最大的悲哀,兴趣变成任务,然后被形式化。开头是好的,可结尾就
中国式教育,中国式教育,前面为何加一个中国式?
关于教育的议论文篇五
12
2012 年莫言获得了中国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因为他是中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 , 所以他在人们眼里 , 他是一个成功的人。人们只看得到他成功的光环 , 却不知道光环下面是什么。一个人的成功不仅和艰苦奋斗有关,与小时侯的教育也是密不可分的。如果一个人小时侯不学好,长大了也不学好,只会吃喝玩乐。一个只会吃喝玩乐的人会成功吗?
莫言的母亲是他最敬佩的人,他小时侯家境不是很好,但他的母亲一直很善良,以身作则教育莫言。有一次,莫言的母亲带着莫言和集体去大麦田捡麦穗,被看守麦田的人发现了。莫言母亲的脚小,跑不快,被抓住了。看守人当场给了她一巴掌。她嘴角流出了血,晃晃悠悠地倒在了地上,眼看着麦穗被人抢走,她那绝望的神情令莫言一生难忘。当多少年以后,那个人已经成为白发苍苍的老人时,莫言与他在集市上相逢。莫言扬起手就想打他,母亲拉住了他,说: 当年打我的人,不是他。 莫言在获得诺贝尔奖,说感言时说道: 因为我母亲对我的教育,使我成功。在我的作品中,一大部分素材来自我母亲,没有我母亲就没有今天的我。
13
我这边还有一个故事也可以说明教育对于成功的重要性。
以前,家境不太好的,一年只能吃一顿饺子。有一家五口人,中秋节吃饺子,一人只有一碗。有一个叫花子来要饭,孩子只给了他一些红薯干。叫花子生气了,对这个孩子说: 我是一个贫困的老人,你们一家人吃饺子,你却只给我红薯干,你就是这样对待老人的吗? 这个孩子也急了,气冲冲地对老人说: 你这个叫花子,我们家一年才吃一次饺子,每人只有一碗自己家还不够吃呢,给你红薯就不错了。你爱吃就吃,不吃拉倒。 这时,母亲走了过来,狠狠地训斥了他一顿,并把她仅剩的半碗饺子给了这个老人。这个孩子受到了母亲的教育,以母亲为榜样奋斗着。
从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父母在孩子小时侯就对他有好的教育,这对孩子是绝对有好处的;如果父母从来没有管过他,没有给他树立过榜样,那么这个孩子就不会有什么作为。
14
由此可见,一个人的成功和他小时候父母对他的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希望天下的父母们能给孩子好的教育,给他们树立起一个好榜样。
以上关于“[议论文]关于教育的议论文,描写教育的满分议论文”的信息由网友上传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感谢您对就爱阅读网的支持~
15
作文六:《顺其自然1200字高中作文议论文》800字
顺其自然
常常听到有人说,我们要怎么样怎么样,好像我们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就像是燕子不会飞,鱼儿不会水,老虎不会跑一样,人类还会什么呢?其实,很多很多都原本是人的本能,在没有现代文明时,人类不会什么,我们原本就像是普通的生物一样,在大自然中生长,拥有着生物的本能,而在历史的发展中,人们把人类与其他生物不一样的本能单独拿出来,从而创造了人类文明。只不过,我们太沉迷于现代社会,把人们原来和普通生物的本能给忘掉了,所以现在才会有了传统教育,要把几千年前的理论再从新学习,学习失去的本能。 举一个例子,原始人会往河水里放毒吗?不可能,因为他们保留着生物的本能,他们知道水是它们生存的根本,保护水才会生存下去,不过,现代人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食品问题呢?比如什么染色馒头,我们知道馒头是粮食,是我们生存的根本,但为什么会有人想要向生存之本里放毒药呢,那不是要害死自己吗?但是,那些人也知道,这些东西不能吃,因为他知道吃的东西要健康,可是他们偏偏要把吃的东西变得不健康,所以,现在人就不单单是为了生存,为了发展,而是为了利益。
可是,万物之生存就是为了能生存,不饿死,但人类发展到现代,却把利益放在了生存之前,或者说,有利益才能生存,所以,利益是社会发展给人们本能的一种枷锁,用利益取代心中的本能,我们忘了我们是人,我们只记得利益,去争夺,却不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去争。为什么人们生存的本质没有变,但人们的本能却变了呢?
环境被破坏了,我们亲手毁掉了我们的自然,我们亲手污染了自己的水源,我们亲手灭绝了我们的生物,我们亲手发明了武器,我们亲手杀死我们的同胞,我们亲手把适合我们的自然变得不适合,到了最后,我们发现有不对劲了,社会没有像我们想的那样进步,反而越来越退步,有些人还在幻想,如果外星人要侵略我们,我们应该怎么办,所以大力发展科技,武器,而这些武器往往没有打到外星人,相反在地球上实验了。我们创造了能打败外星人的武器,却打到了自己,这是多么荒唐!也许外星人在宇宙的某一地方,看着我们自己的武器毁掉了自己,他们会怎么想呢?
作文七:《高一议论文800字:顺其自然》800字
常常听到有人说,我们要怎么样怎么样,好像我们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就像是燕子不会飞,鱼儿不会水,老虎不会跑一样,人类还会什么呢?其实,很多很多都原本是人的本能,在没有现代文明时,人类不会什么,我们原本就像是普通的生物一样,在大自然中生长,拥有着生物的本能,而在历史的发展中,人们把人类与其他生物不一样的本能单独拿出来,从而创造了人类文明。只不过,我们太沉迷于现代社会,把人们原来和普通生物的本能给忘掉了,所以现在才会有了传统教育,要把几千年前的理论再从新学习,学习失去的本能。举一个例子,原始人会往河水里放毒吗?不可能,因为他们保留着生物的本能,他们知道水是它们生存的根本,保护水才会生存下去,不过,现代人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食品问题呢?比如什么染色馒头,我们知道馒头是粮食,是我们生存的根本,但为什么会有人想要向生存之本里放毒药呢,那不是要害死自己吗?但是,那些人也知道,这些东西不能吃,因为他知道吃的东西要健康,可是他们偏偏要把吃的东西变得不健康,所以,现在人就不单单是为了生存,为了发展,而是为了利益。可是,万物之生存就是为了能生存,不饿死,但人类发展到现代,却把利益放在了生存之前,或者说,有利益才能生存,所以,利益是社会发展给人们本能的一种枷锁,用利益取代心中的本能,我们忘了我们是人,我们只记得利益,去争夺,却不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去争。为什么人们生存的本质没有变,但人们的本能却变了呢?环境被破坏了,我们亲手毁掉了我们的自然,我们亲手污染了自己的水源,我们亲手灭绝了我们的生物,我们亲手发明了武器,我们亲手杀死我们的同胞,我们亲手把适合我们的自然变得不适合,到了最后,我们发现有不对劲了,社会没有像我们想的那样进步,反而越来越退步,有些人还在幻想,如果外星人要侵略我们,我们应该怎么办,所以大力发展科技,武器,而这些武器往往没有打到外星人,相反在地球上实验了。我们创造了能打败外星人的武器,却打到了自己,这是多么荒唐!也许外星人在宇宙的某一地方,看着我们自己的武器毁掉了自己,他们会怎么想呢?
作文八:《2016年高考议论文范文:顺其自然》800字
下面是高中优秀议论文赏析,供考生参考学习:
顺其自然
常常听到有人说,我们要怎么样怎么样,好像我们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就像是燕子不会飞,鱼儿不会水,老虎不会跑一样,人类还会什么呢?其实,很多很多都原本是人的本能,在没有现代文明时,人类不会什么,我们原本就像是普通的生物一样,在大自然中生长,拥有着生物的本能,而在历史的发展中,人们把人类与其他生物不一样的本能单独拿出来,从而创造了人类文明。只不过,我们太沉迷于现代社会,把人们原来和普通生物的本能给忘掉了,所以现在才会有了传统教育,要把几千年前的理论再从新学习,学习失去的本能。
举一个例子,原始人会往河水里放毒吗?不可能,因为他们保留着生物的本能,他们知道水是它们生存的根本,保护水才会生存下去,不过,现代人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食品问题呢?比如什么染色馒头,我们知道馒头是粮食,是我们生存的根本,但为什么会有人想要向生存之本里放毒药呢,那不是要害死自己吗?但是,那些人也知道,这些东西不能吃,因为他知道吃的东西要健康,可是他们偏偏要把吃的东西变得不健康,所以,现在人就不单单是为了生存,为了发展,而是为了利益。
可是,万物之生存就是为了能生存,不饿死,但人类发展到现代,却把利益放在了生存之前,或者说,有利益才能生存,所以,利益是社会发展给人们本能的一种枷锁,用利益取代心中的本能,我们忘了我们是人,我们只记得利益,去争夺,却不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去争。为什么人们生存的本质没有变,但人们的本能却变了呢?
环境被破坏了,我们亲手毁掉了我们的自然,我们亲手污染了自己的水源,我们亲手灭绝了我们的生物,我们亲手发明了武器,我们亲手杀死我们的同胞,我们亲手把适合我们的自然变得不适合,到了最后,我们发现有不对劲了,社会没有像我们想的那样进步,反而越来越退步,有些人还在幻想,如果外星人要侵略我们,我们应该怎么办,所以大力发展科技,武器,而这些武器往往没有打到外星人,相反在地球上实验了。我们创造了能打败外星人的武器,却打到了自己,这是多么荒唐!也许外星人在宇宙的某一地方,看着我们自己的武器毁掉了自己,他们会怎么想呢?
作文九:《关于教育的议论文800字议论文》2400字
关于前行的议论文 800字
每当你彷徨退缩,只要你不断前进,你会发现,梦想之花会为你绽放。 ——题记 一天,一位名叫查德威克的女士正准备着一场游泳马拉松,她将要尝试着穿过位于英国 与欧洲之间的英吉利海峡。 她毫不犹豫地跳下水, 虽然海水冰凉彻骨, 但依然奋力向前游去。 15小时后,海面上不知怎么已经布上一层浓浓的雾,海水渐渐消磨了她的意识,查德威 克好像因此迷失了方向。
面对茫茫大雾,她再也支撑不下去了,她选择了放弃,她要求随行的救护人员将她带上 岸去。随行救护人员告诉她说,离目的地只有仅仅半英里。看着大雾,她无法相信,随行人 员只好将她救上岸来。当她知道离目的地真的只有半英里时,她懊悔不已 ??
查德威克的梦想破碎了,正是因为她没有勇敢地继续前行,而坚定信念追逐梦想的人却 不同。
此时是唐朝,正是一年科考时,无数学子怀着飞黄腾达的梦想陆续走入考场。其中,年 少的韩愈也同样怀着考取功名、为国效力的梦想。满怀希望的他从容地开始考试 ?? 当他看榜时,仔仔细细地看了好几遍,竟没有他的名字,此后他更加认真地学习,第二 年他又参加了科考,可是他又未考取进士。他并未灰心,第三次参加考试,可结果依旧。 第四次,他毅然参加了考试。奋笔疾书,心中的无数思想凝聚在了面前的文章中。他认 为自己定能通过, 递给考官。 考官看了文章, 轻轻摇了摇头, 告诉他不能通过。 他拿回文章, 仔细研读,觉得这样的文章几乎无可挑剔。他不甘心,这么多年的苦读只是白费了吗? 他再次走向考官,递上文章,考官惊讶无比:自己不是告诉了他不能通过了吗?他为什 么还把它给我看?考官仔细读了几遍,发现这的确是一片好文章啊,立即让韩愈通过了。 此后,韩愈参加了四次吏部考试、给丞相上书三次、竭力倡导古文运动,都凭借的是不 断前行的勇气与信心,正凭这些,他成为了一代伟大的文学家、政治家,位列“唐宋八大家 之首” 。
在人生的大路上,会有坎坷,会有泥泞,给你带来挫折与失败,但是不断前行,你会发 现梦想的实现会越来越近,未来有无限光明。篇二:心静则事成议论文 800字
心静则事成议论文 800字
人活在这世间, 历经无数次成败得失, 悲欢离合, 喜笑哀怒。 在得意的时候, 喜形于色, 忘乎所以,在十一的时候,火头丧气,一蹶不振,心也在不断的翻滚颠覆着。
古语有云:“心静自然凉。 ”即使在炎炎夏日,一个人只有静下心来,也会感到凉爽。静 ——人之大利,躁——人之大忌。而心静更是大事者必备的武器。 《鸿门宴》中,相遇因为 心中对刘邦存在些许信任,对范增的意见一直摇摆不定,丧失灭除刘邦的大好机会,成为后 来的楚汉争霸埋下祸根。如果后来相遇能够衡量权益,天下将会属于项羽的。可是他没有; 而历史也不允许有如果。一个人,活在这世间,一定有他存货的道理,有的人云淡风轻,万 事万物如过眼云烟;有的人拖泥带水,心总在摇摆不定,等到事已成定局,才后悔莫及。 古 人曾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 . . . ”
可想而知,心智在古人看来是多么的重要。
在当今这个物欲横飞的快节奏社会,人们不断地奔波劳累,为了更号的生活,更好的社 会地位, 忘却人最初生时的本质。 成为只会工作工作赚钱的机器。 现代人是心中总是装满了 目标,且一直在不停的奋斗中着,心理的压力,家庭的负担,社会的竞争力,导致了大部分 人患上了心理疾病,为何那些人,不静下心来,驻足观看一下周围美丽的风近百个,感受一 下大自然的美丽。 心静则事成, 暂时告别一下负荷超载的心。 放松一下吧, 也许成功就眼前。 心静则事成,尝试着单薄名利,爆出云淡风轻的心态对待万事万物,那么你将会成功的。 心静则事成,努力着放弃一些索念,学学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单薄 心性,成功就在你眼前。篇三:《论自信》 800字 议论文
论自信
是不是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面对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虽然做了准备,但因为胆怯而临 阵退缩;面对一个绝好的机会,却又因为犹豫而错过??遗憾便在自己的一念之间铸成。一 切,只源于心中缺少了那份舍我其谁、无人能挡的自信!由此可见,自信对于我们是十分必 要的。
自信,可以让你拥有更多的机会。毛遂自荐的故事都应该再熟悉不过了。正是因为他的 自信,他才有了施展才能的机会。假设,他拥有满腔的政治抱负,却没有自我举荐的勇气, 那他还只不过是个有些思想的凡人罢了。而他的自信,帮助他获得了施展抱负的机会。直到 今天,这个人们所熟知的成语也不是向我们赞扬他的丰功伟绩,是在赞叹他敢于自荐的勇气 吧。
自信,可以让你大放异彩。那些在舞台上的演讲家们,哪个不是高昂着头,才让我们感 受到他们的激扬澎湃?那些成功人士们,哪一个不是双眼有神,才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胆识 过人?纵使是那些出身于草根的普通人,也因为他们脸上自信的笑容,让我们觉得他们并不 平凡。有时,自信并不在于你身份的贵贱,准备的是否完善,只在于你是否有一个良好的心 态。明媚的笑容,轻快的步伐,响亮的声音,坚定的眼神,都可以让自信为你笼上一层独特 的光彩。
自信,更可以让你的人生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前一段
时间有一个电视剧《杜拉拉升职记》中的主人公拉拉便是一个因自信而成功的人。当她 是一个小职员的时候,她不甘于现状,而且向老板推荐自己,并且在工作中表现出她不服输 的干劲。再加上她踏实肯干,又有勇有谋,她的成功,就成了必然结果了。然而,她如果没 有那份上进的自信,或许,一切都会一成不变,她只会是一个努力的小职员而已。
所以,甩掉犹豫,换上一份自信,或许一切都会不同。 那又如何做到自信呢?首先,不 要盲目的艳羡他人,要试着找寻自己所具有的有点;然后,充分的准备也是十分必要的,它 可以让你更有底气;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鼓足勇气,迈出第一步。
其实,自信很简单。自信——相信自己。
作文十:《[小学教育]议论文的结构与议论文写作技巧》4700字
议论文的结构与议论文写作技巧
议论文的结构与议论文写作技巧
根据笔者近两年参加高考作文阅卷的体会,发现这样两个有意思的现象:
一是绝大多数考生写的是议论文,二是绝大多数的议论文不像议论文。
主要表现是:
1、议论文结构不合体。如开头不提出论点,中间只写几个论据,而不分析,更没有分论点;甚至在列举论据时,还出现了大量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
2、思路不合逻辑。如开头提出的议论文论点是“干什么事都要三思而行”,按逻辑思路,接下来的论证应主要围绕“为什么要三思而行”来展开,即三思而行的重要性,或者三思而行能够带来的好结果;但是有的学生却重点在写“三思而行是什么”或者“怎样三思而行”,让人感到别扭。
3、议论文论点和议论文论据之间缺乏必要的粘连,即通常所说的有述无论,有据无析。为此,笔者认为高中议论文,必须走好以下三步:即结构合体,思路入格,粘连有术。
一、议论文的结构合体
议论文,分析事实,论证道理,当然要遵循一定的思维规律;这种思维规律反映在文章的外部形态上,就是具有一定体式的文章的结构。怎样写议论文才算“合体”呢?
一是根据议论问题的一般思维模式,应当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或曰“引论”、“本论”、“结论”) 三大块构成。“提出问题 ”即在议论文开头一般要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分析问题”即在文章的中间要围绕中心论点展开分析论证,“解决问题”即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或者得出综合性结论, 或者提出前瞻性希望等。这一点,众所周知,兹不赘述。
二是分析问题即本论部分,要按一定的向度分层展开论述。所谓“向
度”即论述展开的方向。这个“向度”有四个: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何果。一般情况下, 一篇中学生议论文作文,其本论部分只要从这四个向度中选择一个或者两个展开即可。但无论是从哪个向度展开, 其分论点之间都要形成一定的联系。一般来说,有并列式、递进式和对照式三种。
所谓并列式,就是围绕中心从同一个向度列出几个分论点,逐一论证。如果仅仅围绕一个向度写,那么几个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大多是并列关系 。例如:议论文范文1(请点击浏览该议论文范文)
递进式同并列式结构相比,除了论点之间的意义联系不同以外,其段落的结构模式与并列式相同,就不再说了。 所谓对照式,就是从论题的正反两个方面入手,进行正反对比论证得出结论。其优点是结构简洁,论证充分,容易上手。最简单的对照式是在提出观点后,一段从正面论证观点,一段从反面论证观点,最后得出结论。还有一种对照式结构是在正面进行论述或者摆出论据后,紧接着用转折或者假设的方式从反面展开论述。例如:议论文范文2(请点击浏览该议论文范文)
二、思路入格
议论文是论述问题的,当然要有一定的思路,即议论文各部分之间要有必然的内在联系。我们知道,议论文是论证问题的,你在提出议论文论点后,就要摆事实,讲道理,让你提出的论点令人信服地确立起来。因此,中心论点和各分论点之间就应当是因果联系,即中心论点是“果”,分论点是“因”。这个因果联系就是议论文的思路之“格”。
作为一个高中生的议论文作文,最起码要做到在中心论点和各分论点之间 ,论点和论据之间要有一定的因果联系。 学生提出中心论点后,只要围绕中心论点问一个“为什么”,就能找到提出分论点的方向。如中心论点是“只有坚守,才能使人的思想品德升华,才能成就一番事业”。稍加分析,就可发现这个观点是在说
“坚守”的重要性,于是,分论点就要回答“为什么坚守很重要”这个问题。那么就可从“为什么”和“何果”这两个向度来立分论点。如“坚守是一种执着,使绝望变成希望”,“坚守是一种信念,使普通变得高尚”,“坚守是一种职责,使平凡变得伟大”。如果我们要检验这三个分论点和中心论点之间有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的话,只需在这三个分论点之前加上“因为”,在“坚守很重要”之前加上“所以”,再连起来念一下即可。
同样,分论点和议论文的论据之间,也应当是因果联系。如在“坚守是一种职责,使平凡变得伟大”这个分论点后面,就可这样展开论述:“边防战士的坚守,使国家安定祥和;人民教师的坚守,使桃李满天下;白衣天使的坚守,使病魔为之屈服。”又如在“自由是思想的漫飞”这个分论点下可以这样展开论述:“行动可以受制于客观现实,思想却永远享受绝对的自由。有了这份思想的自由,才有了集豪放与浪漫于一身的诗仙李白;才有了身陷囹圄还在感叹‘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落魄后主李煜;才有了向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天才诗人海子。总之,因为这份思想的自由,社会才会在其牵引之下不断地进步,才会创造出一个个永载史册的人类奇迹。”
三、粘连有术
一篇像样的议论文,除了议论文的结构合体、思路入格外,还有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论点的恰当阐述和对论据的中肯分析;没有这样的阐述和分析,议论文论点论据就不能粘连起来,而这个粘连是有“术”的。
(一) 观点,过渡,事例,分析
这个步骤中最重要的是“过渡”和“分析”。所谓“过渡”就是要在观点和事例之间,用适当的词句来勾连,以接通文气,使观点和议论文材料在语言形式上畅通无阻。所谓“分析”,就是事例叙述完之后,还必须对事例进行适当的分析评论,指出其本质特点,使事例和论点
在内容上联结在一起。例如:议论文范文3(请点击浏览该议论文范文)
(二) 观点,过渡,论据,分析,归纳 这种议论文论证方式就是在第一种的基础上加了一个“归纳”。所谓归纳,就是从多个事例中提炼出必然性的东西。既然要从多个事例中提炼,那么,“论据”部分,就应是两个或三个以上。例如:议论文范文4(请点击浏览该议论文范文)
(三) 一般道理,个别道理
即“演绎推理法”。前面的分析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而演绎推理法是从一般到个别,用普遍性的真理(论据)来证明特殊的论点的方法。例如:议论文范文5(请点击浏览该议论文范文) 如果完成了以上三步走,大概就能写出像样的议论文了。(摘自《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6,原文:“议论文写作的三步走” 作者 张海德)
议论文范文
这部分议论文范文是从教授如何写议论文的论文——《议论文的结构与议论文写作技巧》中摘取的议论文范文和精彩段落:
议论文范文1——并列组合结构
近些年来, 外来文化的冲击已经波及汉语, 于是有知道莎士比亚而不知道汤显祖的, 有见面就“哈罗”而不知说“您好”的, 有懂得镭射而不知何谓激光的??母语, 迫切需要我们捍卫了。
捍卫母语, 珍爱母语, 是我们的责任。有人说: “一个民族的语言就是它的历史。”的确, 作为文化主要载体的语言, 一旦丧失, 就断了历史,断了文化之脉。汉语是世界上少有的能够沿用至今的语种之一, 它的强大生命力本身就是对其价值的最好证明。汉语之于我们, 更是一种感情一种精神。它连接起中华民族, 是每一个华人血管里流淌的
血液。面对国内高校重英语轻汉语的怪现象, 不少专家人士表示忧虑。而国外逐渐兴起的汉学热, 只能让我们深刻反思。一个没有语言的民族是不幸的, 而一个有语言却弄丢了的民族是可悲的。
发展国语, 净化母语, 是我们的使命。毋庸置疑, 汉语必然而且应该与时俱进。汉语只有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 注入时代的新鲜血液才能永葆生机。我们要做的是如何掌握汉语发展方向的问题。徐寿当年引进西方科学, 特别是引进化学的时候, 系统地整理出一套元素命名, 至今仍使我们受益无穷。相比之下, 当代科学界则逊色得多。时常可见科学文献中出现连串的英文字母, 而在日常生活中放着“电视”不用而要用“TV”的就更加令人发指。所谓“恐龙”、“粉丝”、“PK”,其实只是幼稚与浅薄, 而非时尚 。这是对汉语的亵渎。捍卫母语 ,必须从还母语纯洁开始。
弘扬母语, 传承母语, 是我们的荣耀。汉语要在世界语林立足, 需要华人的共同努力。在这一点上, 坚持讲汉语的杨振宁给我们做出了榜样。最近吵得沸沸扬扬的韩国江陵端午申遗事件已经凸现中国传统文化流失之严重, 不知下一场文化侵略的矛头是否会指向汉语?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汉语从远古之河一路流来, 浸入我们的血液里。昨夜梦魂里有诗人吟唱, 血脉里翻滚着长江黄河的波涛。
显然, 这篇议论文范文中的三个分论点“捍卫母语,珍爱母语,是我们的责任”、“弘扬国语, 传承母语,是我们的使命”、“发展国语,净化母语,是我们的荣耀”,就是典型的并列组合。 返回—>议论文>
议论文范文2——对照式结构
镜乃一种语言, 买一面好镜则买来了“忠言”, 也许它“逆耳”, 却“利于行”。如果当初齐威王没有接受邹忌的讽谏, 又怎么能取得“战胜于朝廷”的结果呢?如果当初唐太宗没有接受魏征的劝告, 又怎么能获得“贞观之治”的局面呢?他们懂得“买来”了“逆耳之言”这面镜子, 则买来了天下, 胜过百万黄金所能换取的东西。然而,
不会买者亦有之, 商纣王不愿买来广开言路、善纳忠言的国策, 以致落得个身败名裂、葬身于火海的下场; 项羽不愿要从谏如流、接纳忠言的忠臣, 以致落得个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于乌江的悲剧。不会“买镜”的人终究不能成功。
这段议论文范文中, 以“然而”为界, 前面举的齐威王、唐太宗两个例子, 是从正面论述, 后面举了商纣王、项羽两个例子, 是在从反面论述, 这也是对照式结。
议论文范文3——观点与事例之间的过渡 我们要重视“专才”。我们不能奢求每个人都成为全才, 我们应重视那些在某一领域某一方面有独特建树的专才。被称为文化昆仑的钱钟书先生当年数学不及格, 却被清华大学录取,后来成为一代国学大师。铁一般的事实证明: 专才不仅是人才, 而且可能成为大有用处的人才。
这段议论文范文中话共四句话, 第一句话是论点, 第三句话是事例。第二句和第四句分别是”过渡”和”分析”。正是因为有了这两句, 观点和事例就粘连起来了。 返回——>议论文> 议论文范文4——多论据的归纳
疑是思之始, 学之端。科学上的重大突破, 理论上的重大创造, 往往是从疑开始的。“苹果为什么落在地上?”这个疑对于探索“万有引力”的牛顿曾有极大的启示;“挂灯摇摆幅度不论大小, 为什么时间都是一个样?”这个“疑”使伽利略发现了等时性的原理。这些自然现象, 皆是人们生活中惯常所见, 然而, 寻常人熟视无睹,惟有具有探究精神的人对此产生“疑”,努力探索, 以至有所发现, 有所发明, 有所创造。
这段议论文范文话共有四句, 第一句是提出论点, 第二句是过渡勾连, 第三句是列举了两个事例, 在每一句事例之后,均有一句分析, 指出共同点, 第四句是对共同点的归纳。这一句归纳( 实为真正的“讲道理”) 大大加强了论证力量。 返回——>议论文>
议论文范文5——“演绎推理法”
万丈高楼平地起,但大家知道,只有在坚固的基础上才能筑起万丈高楼; 在沙地上是建不起高楼的,可见,打好基础对做好事情是多么重要。达芬奇的老师开始不是教他创作什么作品, 而是要他画蛋, 实际上就是要他严格训练用眼细致的观察形象, 用手准确地描绘形象,手眼一致,不论画什么就能得心应手了。正是因为达芬奇经过了严格的基础训练, 终于创就出许多不朽的名画, 成为一代宗师。
这段议论文范文由三句话组成, 第一句是用一个比喻推出了一个一般性的道理( 论点) : 要做好事情, 就必须打好基础。在演绎推理中, 这就叫大前提。第二句说达芬奇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严格的训练, 这就叫小前提。第三句自然而然地得到结论: 达芬奇之所以取得艺术成就, 是因为他经过了严格训练。这样的逻辑推理是令人信服的。(摘自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6,原文:“议论文写作的三步走” 作者 张海德) 返回——>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