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采撷生活中的浪花》800字
《采撷生活中的浪花》放假在家,闲来无事,不由想起那条老街——曾是周围最为繁华的一条街道。在幼时,母亲总爱带我去街上逛逛。一天下来,所有的吃喝玩乐都在这条街上。于是这条街,占据了我幼时的大部分回忆。 再一次踏入这条老街已时隔多年,老街的繁华不复往昔,一切静静地立在原处,少了喧闹的人气,却多了抹陈旧闲适的味道,。看着老街那一个个熟悉的招牌,一波波浪花自记忆深处涌来。继续向老街的深处走去,直到在一处拐角看到了那抹陌生而又熟悉的背影。那个背影在我的记忆中本就有些驼背,又隔了这些年的岁月,如今那背早已弯得更厉害了。我走向那个背影,熟悉的话语自唇瓣溢出:“奶奶,来碗糖粥。”老人回头看了我一眼,并未认出我。她缓缓地放下手中的活计又缓缓地拿起一个小海碗,自那口陈旧的锅中为我盛了一碗粥,然后缓缓地身又坐回木板凳上继续着手上的活计。老人已经八十多岁了,子女常年不在身边。退休后,就来到这条街卖起了红糖粥,如今算算,已有三十余载。母亲曾说过,小时候,外婆常常领她来小店,吃上一碗红糖粥、与老人聊上一会儿天,半日的时光就这么淡淡地过去了。可以说,母亲与我一样,就这么吃着老人的粥一日日地长大了。 如今母亲已行将不惑,但她依旧念着老人的糖粥。很多时候,母亲不仅自己来吃,还推荐别人也过来吃粥。还记得一次,一个路人问道:“老奶奶,这卖的是什么?”老人翕动着的嘴唇还未出声,一旁与我吃粥的母亲已抢着夸道:“红糖粥!可好吃了,而且不贵,是大米和红糖熬得。”“是糯米熬得。”不大不小地声音自老人处传来。母亲一愣:“糯米熬得?”老人缓缓地开了口:“是糯米熬得,大米熬得不好吃且不滋补。”老人木然的眼神里竟流露出一丝认真。母亲见自己夸错了话,不好意思地挠挠头,眨了眨眼,像极了一个犯了错的孩子。恍惚间记起不知何时老人曾呢喃过:“做了这近半辈子的糖粥,早就脱不得身了。”这条街上,近四十年的光阴,她手里的糖粥,早已铭刻进我家三代的心上,每当我们想起她,心底就会泛起阵阵浪花。平淡,从容也许就是我们现在享受的生活。
作文二:《采撷生活中的浪花》700字
采撷生活中的浪花_750字
2015-11-03
标签采撷 生活 浪花 750字作文 初三 话题作文
睁开眼,海边的潮汐源源不断的涌动起银白色的浪花,一阵一阵的席卷而来。延至裸脚边,突兀犹忧激起承载在岁月中的细碎的浪花……
古人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幼时许是被聆听饱读诗词的父亲所感染,喜欢迈步在林荫小道间捧着熏染着香气的书本静静地在书中寻找乐趣。阻隔世界之外的汽车笛声,丛林的鸟鸣声,仿若置身其外,毫无受到外界任何的影响。
物是人非事事休——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素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我凝重的翻开她厚重的诗集。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此句诗曲调刻绘出李清照当时的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仿若身临其境的真切感受到了她想将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那句“物是人非事事休。”更是含蓄让我们看到了她当时境遇孤苦,失去丈夫后无尽的痛苦,也不知从何说起的心境。看惯了词人李清照悲怆的词风,倒也对一些物是人非事事休深有体会,更是对这句颇有感悟。
当我翻阅到南宋时期,最让我震撼的便是抗金名将,名族英雄——岳飞。他笔下的“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潜移默化间流露出岳飞奋发图强的志气激动剧烈,以至于前者的仰天长啸由此而得来。“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强汉盛唐所创造的辉煌比照下,此时的宋朝面对金人更是屡战屡败,从而让我们看到了岳飞民族受到耻辱时的雄心壮志!奸贼秦桧却给他扣上了“莫须有”之罪,含冤而死。
辛弃疾笔下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的人前身后名”字里行间以豪放为、慷慨悲壮,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值得流芳千古的伟人!
生活中逝去的点滴,唐宗宋词,诗词画卷,此番将它采撷,犹忧卷席起心中藏匿的浪花……
作文三:《采撷生活中的浪花朵朵》1500字
采撷生活中的浪花朵朵
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合展小学李俊伟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告诉我们: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处处可以学语文。所以,本学期,我一边指导学生学习课本上的习作方法,一边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了解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写出真实、具体的作文。
一、激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我首先在课堂上朗读了一篇贴近孩子们生活的文章,读后又做了一番热情洋溢的讲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这篇作文吗,是不是觉得很有趣,你们已经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了,也要用自己的笔,写一写身边人,身边事,就像文中小作者写的那样真实、有趣的作文来。”这时,我看见孩子们的脸上流露出喜悦、自信的神情。我接着说:“要想写好作文,就要学会观察。我们的周围,每天发生着许许多多有趣的事情,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只要认真看,你一定会有许多新发现。”孩子们已跃跃欲试了。我趁热打铁,“当然,观察不只是用眼睛看,还可以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嘴尝,用手摸,用脑想,有时甚至可以用脚踢??”同学们开怀大笑。笑过之后,不住地点头。看得出:孩子们对写作有兴趣了。
二、观察。在学生对习作产生兴趣后,我及时地指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了解生活,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开学后的一天,下了一场大雨,豆大的雨点打的玻璃窗“叭叭”直响,真的像瓢泼一样。一会儿,地上就汇成了一条条小河。同学们穿着雨衣来到学校,像一个个可爱的小企鹅。进了教室,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这雨真大,我的鞋里都是水;我的裤脚都湿了;我看见路上的汽车像小船在河里行走一样??我抓住这一时机,让同学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说一说,然后高兴地告诉他们:“你们刚才说的这些就是观察到的。我们把它写一写,怎么样,”“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然后就迫不及待地写了起来。除此
之外,我还经常在语文活动课、大课间带领学生观察校园中的花,垂榆,榆叶梅??我们的校园重新布置后,我又带领同学们观察了整个校园。同学们看到了宽阔的操场,两座高大的教学楼,操场东西两侧的文化墙上,从而感受到我们的校园不但美丽,还充满了浓浓的文化气息。观察后,让学生写了《美丽的校园》一文,孩子们在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校园的喜爱之情。
三、积累。为了让同学们把一段话写具体,做好作文的起步,我让同学们每人带一个或几个自己喜欢吃的水果,在作文课上,我先以《我爱故乡的杨梅》为范文,学习这篇文章的写法;欣赏好句好段,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水果的形状、颜色、味道,再想想它们的好处。同学们一边观察,一边品尝,教室里弥漫着香甜的水果味道。在其乐融融的气氛中,同学们完成了《我喜爱的一种水果》,作文写得很生动,很具体。我及时进行点评,并大加赞扬,孩子们开心得不得了~同时,经常评选出优秀日记,让大家一起来分享。同学们的日记内容丰富多彩,感情真挚。有写人的:新来的老师,新转来的同学??有写课的:体活课上做游戏,美术课上捏橡皮泥,体育课上精彩的足球赛??有写景的:雨、雪,五一广场,成吉思汗公园、兴安马路……有写事的:开心的、后悔的有趣的事等等。看着厚厚的日记集锦,望着他们自豪的神情,我由衷地慨叹:他们是在为自己今后的学习积累财富啊~ 四、提高。我和孩子们又一起走过了充实、有意义的一学期,每当看到孩子们那一篇篇充满童真和稚气的作文,我都会很感动。真难以置信,孩子们竟然有了如此大的进步~孩子们会观察,爱观察了,也逐渐地学会表达了。他们真正走进了生活,成了生活的有心人~无论老师、同学;也不管你是男还是女,统统成了他们笔下的鲜活形象。有时看着他们毫不客气地把你描绘一番,还真是有些汗涔涔又惶惶然呢~我坚信,长此下去,他们一定会妙笔生花,写出令人惊叹的美文佳作~
作文四:《作文:采撷生活中的浪花》800字
放假在家,闲的无事可做,不由得想起了那条老街——曾是周围最为繁华的一条街道。在幼时,母亲总爱带我去街上逛逛。一天下来,所有的吃喝玩乐都在这条街上。这条街,也占据了我幼时的大部分回忆。
带着童真回忆的我,再一次踏入这条老街。时隔多年,曾经的繁华已不复往。如今,这条老街比过去多了抹陈旧的味道,少了道喧闹的气息,其他的一切却都如过去那般,从未改变。
看着老街上那一个个熟悉的店名,脑海里便涌起一波又一波记忆的浪花。
继续向老街的深处走去,直到在一处拐角看到了一个陌生而又熟悉的背影。那个背影在我的记忆中本就有些驮背,隔了近十年,如今那微驮的背弯得更厉害了。我走向那个背影,说起了曾说得熟的不能再熟的话:“奶奶,来碗糖粥。”老人回头看了我一眼,但并没有认出我。她缓缓地拿起一个小海碗,为我装了一碗粥,然后坐在木板凳上,眼神有些呆愣。
老人已经八十多岁了,子女常年不在身边。在她退休后,就来到这条街开始卖起了红糖粥,如今算算,已经有三十多年了。听我母亲说过,在她小的时候,外婆就常常带她来吃上一碗,与老人一同聊天。可以说,母亲和我一样,是吃着老人的粥长大的。
如今母亲虽然已经奔四,但她依旧想念着老人的糖粥。有时候,母亲不仅自己常来吃,还总是推荐别人也过来吃。还记得有一次,一个过路人问道:“老奶奶,这卖的是什么?”老人翕动这嘴唇声音有点小。此时,母亲正与我在旁边吃粥。母亲看到抢着夸道:“红糖粥!可好吃了,而且又不贵。是大米和红糖熬得。”“是糯米熬得。”一句话,声音不大不小地传来。母亲一愣,问:“糯米熬得?”老人缓缓地说:“是糯米熬得,大米熬得不好吃。”老人木然的眼神里竟流露出一丝认真。母亲看自己夸错了话,不好意思地挠挠头,眨了眨眼,像极了一个犯了错误的孩子。
记得老人曾说过:“在这里做了近半辈子的糖粥,也就不想离开做其他的了。简单,平淡,也许这就是我现在想要的生活。”
老人在那条街呆了近四十年,她手里的糖粥,也成为了三代人心中的一道回忆的浪花。每当我们想起她时,心底的平静就会泛起阵阵浪花。虽然最终依旧会归于平静,但难以忘怀的,却是它澎湃时的壮丽。
作文五:《采撷生活浪花开启写作源泉》2300字
摘要:生活是文章的源泉,文章是生活的反映。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生活的真实感受、真情体验、真正乐趣,鼓励学生写出真实的社会生活、人物现象,是作文教学的美好愿景。在作文教学中,每一位老师都希望用美好的事物、情境,唤起学生对美的期待。在此,笔者试图从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憧憬生活这三个角度引导学生从生活中体验写作的乐趣,同时,也能从写作中体验生活的情趣。
关键词:生活;真实;快乐写作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5-073-1
一、观察生活,让孩子积累多彩缤纷的写作素材
1.拥抱自然,追寻习作的“根”。
大自然就是一本无字之书,无论是岁月的轮回,还是季节的更替,无时无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因此,大自然就是我们习作的“根”。在季节更替变化的时候,笔者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为范例,引导学生亲近自然,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同时,指导学生去发现老舍在描写过程中融入的自我独特感受,并勇敢地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引导,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学生用多样的修辞手法,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在春暖花开之际,带着学生走出课堂,在校园里走一走,领略春天的美景,寻找春天的色彩。并不时让学生停下脚步,有侧重点地作指导。有了见闻,学生的感受就非同一般,自然文章就会很精彩。
2.留意周边,捕捉习作的“真”。
走在古朴优雅的石板路上,脑海中就会呈现烟雨江南的如诗如画;漫步整洁的大街小巷,就会想起清洁工的默默付出;看到春雨绵绵,日出日落,就会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看到奔跑的孩子,飞翔的蜻蜓,天空的风筝……相信,一定又会勾起你无尽的思绪。记得有一回,正好是语文课,突然天空飘起了雪花,孩子们故作镇定,实则心里乐开了花。随后,笔者就放手让学生观察空中的雪花,也可以伸出手去抓一朵。与此同时,引导学生去观察雪花飞翔的姿势,落地后的变化等,也静静地聆听一下下雪的声音,看看天空中雪花漫天飞舞的样子……一时间,孩子们把焦点都集中到观察雪花上来了,写的文章也更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只有带着情感去观察,流淌出的文字才会有生命力。像这样,源自于观察的文章不胜枚举,《天气突变的午后》《教室里飞来一只蝴蝶》《上学路上》……觉得风景美,源于对大自然的爱;觉得动物可爱,源自于对生命的珍惜。总之,在观察中,一定要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真情。
二、体验生活,让孩子拓宽无边无际的写作空间
1.走近主人公,梦着他的梦。
学生在一路阅读的经历中,一定会透过书本认识形形色色的主人公。对主人公的不同的遭遇,不同的人生经历,一定有着自己的独特感悟。如:学习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海伦?凯勒》一课,肯定都会佩服主人公海伦?凯勒那种百折不挠的学习精神。这样的体验需要感同身受,这样的情感需要产生共鸣。因此,笔者布置了一个体验性作业:体验盲人生活,做一件小事。在这样的独特体验中,学生的感受非常多,交流时,人人畅谈,笔者就适时地鼓励他们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记录下来。在学习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理想的风筝》一课时,学生们都能够通过作者描绘的刘老师的几个细节,体会到作者对老师的深深的思念之情。随后,引导他们打开记忆的匣子,勾起往日的思绪,回忆自己的一位启蒙老师。相信刘老师这样的平凡人,一定会触动孩子们对身边平凡人的真切感受。只要适时地渲染,有触动他们内心情感的鲜活事例,他们就会敞开自己的心扉。
2.点击课堂外,习作素材多。
作文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还要交给他们一定的方法。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学校组织进行应急疏散演练,在这之前,笔者就引导学生去思考:听到警报声时你第一个想法是什么?走下楼梯时你又在想什么?来到操场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经过笔者的指点,学生在小练笔中,能表达自己的真是感受,认识此类活动的重要性。以旁观者、观察员的角度是无法真正理解丰富多彩的生活的,让孩子在实践中观察和体验,他们获得的东西会远远超出教师预计,因此,我们创造性地设置了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拓宽学生观察生活的视角。如:走街串巷找春联,制作家谱,开办爱心跳蚤书市,过一天辛苦的日子……在丰富的活动中,孩子们的积累就多了。我们必须要做孩子的挚友良师,自觉地守护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呵护着学生每一点闪光的笔触和思想,关注着跳动在文字中的活泼的童心。
三、憧憬生活,让孩子放飞美妙无穷的写作思绪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在低年级的写话和中年级的习作教学中,都要求学生能写想象中的事物,高年级则要求能写简单的想象作文。正确地实现上述规定,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别是提高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想象的世界到底有多大?孩子们总是有着无尽的想象力和无穷的好奇心。孩子们总喜欢把思维伸向想象的世界,从而放飞天马行空的思绪。写想象类作文,应该做到“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想象是奇特、新颖的,又是可信的。就其内容而言,它又有三类:关于个人的,关于社会的,关于科学技术的。但不管是哪一类,有一点是相同的,即幻想不是随心所欲的、不着边际的空想、乱编,而是立足于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在客观、现实和一定的科学基础之上的大胆推测与新奇、合理的想象。通过描写《假如我是市长》让学生去考虑对话市长的机智,通过描写《未来的交通工具》让学生感受高科技的发展,通过描写《如果我有一双翅膀》让学生在文字中编织自己美丽的梦。
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对大自然的拥抱,对未来的畅谈,笔者相信,孩子们一定可以写出美妙的画卷。因为,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只要被充满兴趣的眼睛捕捉到,就可能成为美妙故事的开端。
作文六:《采撷生活中的浪花_750字》700字
睁开眼,海边的潮汐源源不断的涌动起银白色的浪花,一阵一阵的席卷而来。延至裸脚边,突兀犹忧激起承载在岁月中的细碎的浪花…… 古人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幼时许是被聆听饱读诗词的父亲所感染,喜欢迈步在林荫小道间捧着熏染着香气的书本静静地在书中寻找乐趣。阻隔世界之外的汽车笛声,丛林的鸟鸣声,仿若置身其外,毫无受到外界任何的影响。 物是人非事事休——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素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我凝重的翻开她厚重的诗集。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此句诗曲调刻绘出李清照当时的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仿若身临其境的真切感受到了她想将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那句“物是人非事事休。”更是含蓄让我们看到了她当时境遇孤苦,失去丈夫后无尽的痛苦,也不知从何说起的心境。看惯了词人李清照悲怆的词风,倒也对一些物是人非事事休深有体会,更是对这句颇有感悟。 当我翻阅到南宋时期,最让我震撼的便是抗金名将,名族英雄——岳飞。他笔下的“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潜移默化间流露出岳飞奋发图强的志气激动剧烈,以至于前者的仰天长啸由此而得来。“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强汉盛唐所创造的辉煌比照下,此时的宋朝面对金人更是屡战屡败,从而让我们看到了岳飞民族受到耻辱时的雄心壮志!奸贼秦桧却给他扣上了“莫须有”之罪,含冤而死。 辛弃疾笔下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的人前身后名”字里行间以豪放为、慷慨悲壮,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值得流芳千古的伟人! 生活中逝去的点滴,唐宗宋词,诗词画卷,此番将它采撷,犹忧卷席起心中藏匿的浪花……?????初三:曾冉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文七:《采撷生活的浪花 写杂感》3700字
采撷生活的浪花,感悟寻常的不凡
——中学生怎样写杂感
【主持人语】
“杂感”有两层意思:一是零星的感想,二是写零星感想的一种文体。“杂感”作为一种文体,它与杂论、随笔、札记等属于一类,通称为杂文。杂感讲究不拘形式,“有感而发”地写作。其针对性强,贴近生活,所见所闻的社会生活、民情风俗、日常工作、动态事件、文章影视等都可行于笔下。它或揭微显隐,针砭时弊;或扬清激浊,讴歌新风;或有感于历史现象,思考今日时事??
写作“杂感”,有助于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如果每天都能把自己零星的感触或感想写下来,久而久之就会在写文章的时候脱口而出,出口成章了。杂感分读书杂感和生活杂感两大类,中学生写杂感,应该和自己平时的读书学习、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这里我向大家推荐几篇学生的杂感,希望对同学们写作有些帮助。 【学生习作】
先生归来
——重读鲁迅先生文章有感
伍隍中学高三20班 林罗彬
横眉冷对,千夫所指,执笔人生,反抗先导。半璧江山黑屋子,长路漫漫星光渺,惆怅心事谁知晓,天地星河盼觉醒。沉默非吾性,血泪荐轩辕~
国多看客,亦多愚民,奴性滋长,人性不昌;社会黑暗,制度吃人,列强狰狞,三山压迫。先生弃医从文,以文代药,只为疗我国民之精神。文章载智慧,语言似投枪,直刺黑暗现实之咽喉,撕开封建历史之画皮。
呐喊听将令,彷徨苦寻觅。旧事要重提,野草正茂盛。先生所做之小说,皆“为人生”的“改变人生”,取病态社会之不幸人,揭病根,唤睡者:可怜自欺之阿Q,“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乎者也”孔乙己,封建科举牺牲品,沉浮社会中毒者;命运多舛祥林嫂,夫权礼教吃骨肉,封建迷信吃魂灵;忠厚老实华老栓,买药医儿实无奈,人财两空是必然??先生之散文,皆叹军伐之残忍,政客之无耻,文人之卑鄙,大呼“忍”之战斗:和珍君之血,让人看清执政府嘴脸;左联五青年之血,让人看清当局者嘴脸。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文化当拿来,眼睛要放光,斗争要流血,以牙来制牙?? 往事逾沧桑,先生不可见;英魂如日月,精神永照今。
【简评】这篇杂感用文言和骈句写成,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李老师)它将课本所选的鲁
迅先生的小说、散文融入其中,高度概括了文中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和所要揭露的社会现实,自然流畅,气势不凡。文笔精练,短小精悍。有感而发,激情澎湃。语言还可再润色。(高三22班刘森,高三7班李凤)
“朋”的杂感
伍隍中学高三20班 胡林
一日读书,面对“朋”字忽生暇思。
初看,古人为何只用两个“月”字来造“朋”,按理数量以“三”为多,如“众”“磊”“森”“晶”“淼”等,朋友用三个月,岂不更好,细思之,才顿悟“朋”不是任何人都能当的。一对好朋友应该光明磊落,肝胆相照,互相辉映。而且朋友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交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的朋友过后便忘,有的朋友终身相随,有的朋友虽去不忘。在芸芸众生中千挑万选,难觅的是真正的知己,正所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可见古人用双月成“朋”,真的是用心良苦呀。
再审视,“朋”用“月”而不用其他,也别有深意。“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杨柳岸,晓风残月。”“细烟生水上,圆月在舟中。”“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双。”“明月夜,短松岗,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月”引发了人们太多的联想,触动了人太多的牵挂~而只有这个月才能承载两人的友谊,日日升降,月月盈亏,年复一年,既短暂,又永恒,与朋友之谊有惊人的相似:不是形影不离,却是心灵相通。造“朋“真的非它莫选~ 细辨认,“朋”字的双“月”,皆在笔画上有长有短,互相避让,和谐相生。每个月的撇画都很长,而右边的撇不缩,左边的竖不伸,咬合自然。这又让人悟得一个道理:那就是朋友是互有短长的,俩人并行要互相忍让,包容。朋友之间是难免磕碰的,只要大家志同道合,心契相投,想法是一致的,又都能看到对方的长处,容忍对方的短处,并有一个能主动退让,那他们就一定能很好的相处。从这一长一短的撇和竖,我们仿佛还能感觉到朋友间的理解和关心,如同牵牵手,拍拍肩,一个有力的支持,一句温和的问候,一个心领神会的眼神,一番感人肺腑的的鼓励,一阵心灵交融的谈心??这个字形真的是惟妙惟肖啊~ 通过这一番感悟,我不由地佩服起古人的智慧来。祖国的文字,让我心仪,让我崇敬,让为热爱。
【简评】一个人爱自己的祖国,可以从许多细节的地方表现出来。作者通过对一个字的思考
和领悟,得出了热爱祖国的真切内涵,实在是教育的大幸~文章由字及理,由形入神,由字体及爱国,自然而不矫揉造作,深入而又思路宽广。三个词“初看”“再审视”“细辨认”反映了清晰的思考过程。平时练笔,能做到如此自创境界,实在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自然,心灵的依托
伍隍中学高三16班叶小凤
当心灵干渴难耐时,自然便是滋润心田的一弘清泉,甘冽清爽;当心灵乌云密布时,自然便是冲破阴霾的利剑,金光电闪;当心灵阴暗寒冷时,自然便是抚慰伤痛的春风,和煦温暖。自然不仅是我们生存的环境,更是我们精神的依托。
融入自然,可以解除你对命运的困惑。面对官场的腐朽、现实的黑暗,陶渊明从尘网中挣脱出来,融入自然,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境中觅得了闲适淡远;王维因倦怠官场而向往归隐,欲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优美自然中找到了精神的安适;朱自清对现实和人生命运的困惑释然于月下荷塘的宁静和谐中;李乐薇在“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里构筑起了自己的精神家园。融入自然,心灵的困惑烟消云散。 感悟自然,可以洗涤你心灵的尘埃。当你迷失在利欲的苦海里找不着方向时,用心灵去听听大自然的虫唱鸟鸣,去看看大自然的青山绿水,你便会明白,简单、快乐其实就是人生最大的财富。当你的心灵被情感蒙蔽,难分是非对错时,用心灵去感悟自然的客观存在,让自然理性的美洗涤你的心灵,你就会发现,客观、公正其实才是你心灵的选择。当你为失去亲人至爱而失落黯然时,用心去感悟自然的花开花落,你便会懂得,生老病死是自然的规律,我们又何必强求~感悟自然,心灵的尘埃荡然无存。
亲近自然,可以让你学会珍惜与满足。庄子说:“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人之所需又何必太多,孔子说:“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亲近自然,你便会发现,物质的多少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精神”与“心灵”的高度和境界,最应企求的在庄子的境界,做一棵“看守精神月亮的树”。换一个角度来讲,我虽没有名车,却有永不停息的双脚;我虽没有别墅,却有安稳自在的安乐窝;我虽没有名利的环绕,却有轻松自由的生活。即使我什么也没有了,可至少还有神奇的生命,还能自由的呼吸新鲜空气,还可以左顾山外青山,右盼绿野阡陌,眼睛旅行,精神畅游,感受美好的阳光。亲近自然,珍惜和满足就会平衡我们的心灵。
当自然成为心灵的依托,心灵就会和自然一样和谐,平静,充满生机和个性,永远律动生命的美丽。朋友们,让我们的心灵走近自然,融入自然,感悟自然吧~让我们一齐去发现自然的美,找到心灵坚实的依靠,精神美丽的家园。
【简评】大自然是人们的精神家园,是人类情感的栖息地。生活中,我常常在情绪不佳时,独自一人自进自然的怀抱,让自然为我疗伤。渐渐地,便有了许多感激和思考,这就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原委。(叶小凤)该文思路清晰,结构上平行推进,内容充实。引用、比喻、排比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和抒情性。(李老师)
【技法点拨】
生:李老师,写杂感有什么技巧,
师:一般是“由实论虚,以小见大”。所谓“实”就是写的对象具体,常常是一个人、一件事、一句话、一首诗、一种现象、一段传说等。“论虚”就是善于从这些看似平凡的材料中发现奇崛,从看似普通的材料中找到深刻。所谓“小”就是取材往往只是事件中的一个点或一个侧面。“见大”就是从“一滴水里看世界”,揭示出隐藏在素材中的意义来。比如胡林同学写的《“朋”的杂感》就是典型的以小见大法。其他两位同学虽然写的是一个人和大自然,但都切入点小,有感而发,以小见大,中心明确。
生:李老师,写杂感有何注意事项,
师:?讽刺分清对象。杂感常要用讽刺,但并不是对任何人或事都要讽刺。对假、恶、丑需要讽刺,需要无情地鞭挞,辛辣地嘲讽;如上面例文对名著中问题,也毫不隐讳。对真、善、美则要热情地讴歌,如上面鲁迅先生和“朋”; 有时即使批评,也与人为善,“道是无情却有情”。?取材贴近生活。杂感具有很强的现实感,往往是对学习中的感想或身边发生的事情立即作出反响。所以远离生活的奇闻轶事,生活中的偶然现象,缺乏普遍意义的个人言行都不应是杂感的取材对象。?内容要有深度广度。所谓深度,就是立意要新,开掘要深。所谓广度,就是涉及面要广,也就是杂文要“杂”,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多读书,积累要丰富,知识要广博。
作文八:《.采撷生活浪花开启写作源泉》3100字
南充招聘网 .zp0817.
2015年5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构建德育课程新体系 着力“五化”,
浅谈语文教学语言艺术的特点
让中层干部在砺炼中提升
关于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几点思考
语文学习好习惯培养刍议
构建真实、灵动为一体的语文课堂
让《品德与社会》课形成“五化”
在化学新课程背景下创造性地分析和使?
自我提高的课后“二度设计”
“智慧课堂”模式下高中课堂教学方式?
如何培养学生数学解题的反思能力
市场需求下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中“批判精神”培养问题的理?
将“减法”用进高三生物课堂中
班级管理中教育公平策略的实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语用能力的培?
南充招聘网 .zp0817.
摘要:生活是文章的源泉,文章是生活的反映。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生活的真实感受、真情体验、真正乐趣,鼓励学生写出真实的社会生活、人物现象,是作文教学的美好愿景。在作文教学中,每一位老师都希望用美好的事物、情境,唤起学生对美的期待。在此,笔者试图从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憧憬生活这三个角度引导学生从生活中体验写作的乐趣,同时,也能从写作中体验生活的情趣。
中国论文网 ://.xzbu./9/view-6789994.htm
关键词:生活;真实;快乐写作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5-073-1
一、观察生活,让孩子积累多彩缤纷的写作素材
1.拥抱自然,追寻习作的“根”。
大自然就是一本无字之书,无论是岁月的轮回,还是季节的更替,无时无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因此,大自然就是我们习作的“根”。在季节更替变化的时候,笔者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为范例,引导学生亲近自然,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同时,指导学生去发现老舍在描写过程中融入的自我独特感受,并勇敢地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引导,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学生用多样的修辞手法,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在春暖花开之际,带着学生走出课堂,在校园里走一走,领略春天的美景,寻找春天的色彩。并不时让学生停下脚步,有侧重点地作指导。有了见闻,学生的感受就非同一般,自然文章就会很精彩。
2.留意周边,捕捉习作的“真”。
走在古朴优雅的石板路上,脑海中就会呈现烟雨江南的如诗如画;漫步整洁的大街小巷,就会想起清洁工的默默付出;看到春雨绵绵,日出日落,就会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看到奔跑的孩子,飞翔的蜻蜓,天空的风筝??相信,一定又会勾起你无尽的思绪。记得有一回,正好是语文课,突然天空飘起了雪花,孩子们故作镇定,实则心里乐开了花。随后,笔者就放手让学生观察空中的雪花,也可以伸出手去抓一朵。与此同时,引导学生去观察雪花飞翔的姿势,落地后的变化等,也静静地聆听一下下雪的声音,看看天空中雪花漫天飞舞的样子??一时间,孩子们把焦点都集中到观察雪花上来了,写的文章也更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只有带着情感去观察,流淌出的文字才会有生命力。像这样,源自于观察的文章不胜枚举,《天气突变的午后》《教室里飞来一只蝴蝶》《上学路上》??觉得风景美,源于对大自然的爱;觉得动物可爱,源自于对生命的珍惜。总之,在观察中,一定要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真情。
二、体验生活,让孩子拓宽无边无际的写作空间
1.走近主人公,梦着他的梦。
学生在一路阅读的经历中,一定会透过书本认识形形色色的主人公。对主人公的不同的遭遇,不同的人生经历,一定有着自己的独特感悟。如:学习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海伦凯勒》一课,肯定都会佩服主人公海伦凯勒那种百折不挠的学习精神。这样的体验需要感同身受,这样的情感需要产生共鸣。因此,笔者布置了一个体验性作业:体验盲人生活,做一件小事。在这样的独特体验中,学生的感受非常多,交流时,人人畅谈,笔者就适时地鼓励他们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记录下来。在学习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理想的风筝》一课时,学生们都能够通
南充招聘网 .zp0817.
过作者描绘的刘老师的几个细节,体会到作者对老师的深深的思念之情。随后,引导他们打开记忆的匣子,勾起往日的思绪,回忆自己的一位启蒙老师。相信刘老师这样的平凡人,一定会触动孩子们对身边平凡人的真切感受。只要适时地渲染,有触动他们内心情感的鲜活事例,他们就会敞开自己的心扉。
2.点击课堂外,习作素材多。
作文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还要交给他们一定的方法。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学校组织进行应急疏散演练,在这之前,笔者就引导学生去思考:听到警报声时你第一个想法是什么,走下楼梯时你又在想什么,来到操场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经过笔者的指点,学生在小练笔中,能表达自己的真是感受,认识此类活动的重要性。以旁观者、观察员的角度是无法真正理解丰富多彩的生活的,让孩子在实践中观察和体验,他们获得的东西会远远超出教师预计,因此,我们创造性地设置了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拓宽学生观察生活的视角。如:走街串巷找春联,制作家谱,开办爱心跳蚤书市,过一天辛苦的日子??在丰富的活动中,孩子们的积累就多了。我们必须要做孩子的挚友良师,自觉地守护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呵护着学生每一点闪光的笔触和思想,关注着跳动在文字中的活泼的童心。
三、憧憬生活,让孩子放飞美妙无穷的写作思绪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在低年级的写话和中年级的习作教学中,都要求学生能写想象中的事物,高年级则要求能写简单的想象作文。正确地实现上述规定,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别是提高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想象的世界到底有多大,孩子们总是有着无尽的想象力和无穷的好奇心。孩子们总喜欢把思维伸向想象的世界,从而放飞天马行空的思绪。写想象类作文,应该做到“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想象是奇特、新颖的,又是可信的。就其内容而言,它又有三类:关于个人的,关于社会的,关于科学技术的。但不管是哪一类,有一点是相同的,即幻想不是随心所欲的、不着边际的空想、乱编,而是立足于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在客观、现实和一定的科学基础之上的大胆推测与新奇、合理的想象。通过描写《假如我是市长》让学生去考虑对话市长的机智,通过描写《未来的交通工具》让学生感受高科技的发展,通过描写《如果我有一双翅膀》让学生在文字中编织自己美丽的梦。
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对大自然的拥抱,对未来的畅谈,笔者相信,孩子们一定可以写出美妙的画卷。因为,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只要被充满兴趣的眼睛捕捉到,就可能成为美妙故事的开端。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9/view-6789994.htm
南充招聘网 .zp0817.
作文九:《采撷生活浪花打造创新型作文》1200字
采撷生活浪花打造创新型作文
作者:崔海霞
来源:《新课程学习·中》2013年第01期
摘 要:创新写作教学,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待新作文的写作,让学生结合实情,把生活材料变为课堂创新型作文的资源,写自己源于生活真实的新体验,打造创新的文章。 关键词:创新型;个性;灵感
创新型作文提倡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让学生写自己的生活,说自己的话,释放出充满热情、饱含生命的蓬勃张力,这正是我们作文教学努力的方向。
写出个性是创新型作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要从题材、题目、体裁立意及语言等方面体现出作者的性格,真正地显示出作者的思想、作者的特点。
写作文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读者。一篇文章没有了读者,就不是好作文。可是读者不喜欢古旧的套路,他们追求活泼新鲜的东西。正如鲁迅所说:第一个把美女比作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算是人才,第三个就是蠢材了。综观近年的中考满分的作文,写作总在力求凸现一个“新”字。阅卷老师们也总是偏好于有创新特色的作文,而中学生呢,也常常喜欢这类“新”作文——从题目的设定到文章行文都要给人新奇的特点。教师在实际上课中要指导他们善于观察生活,在平常的琐事中寻找新的观点,然后进行深层次的剖析,避免千人一面。
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可以运用陶行知先生的教学方法:让大脑得到解放;让双手得到解放;让眼睛得到解放。当孩子们一起释放激情的时候,学校生活也给了他们写作的灵感,让他们下笔如有神。
写作,是与社会的一种对话形式,是与他人交流的方式。不管是对话,还是交流,其内容均来自社会生活。只要我们能够看到的,平时能够听到的,能够感觉到的,我们都可以拿来运用,都是为我所用的好素材。这些丰富多彩的场景会给我们启发,给我们灵感,让我们内心世界变得有色彩,这些都是好的素材,拥有了这些好的素材,那我们作文创新的热情一定会点燃。
创新型作文的选材要做到:他无我有;他粗我细;他浅我深;他面我点;他赞我批等。作文中所写内容是新鲜的,是言他人所未言的。只有这样,我们的作文才是新的。
或许在实践中有过这样的情景,当闪过让你有感觉的设想时候,大脑会很快兴奋,写作的语言会很流畅地冒出来,这些构思会深深地刺激大脑,让你的头脑更加活跃,从而创新便开始了,新的想法新的思想会不断涌现,让你体会到无限的成功感和喜悦感。
创新型作文要的是“新”,要的是好的素材,要的是鲜活的人物。“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因此,创新写作教学,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待新作文的写作,让学生结合实情,把生活材料变为课堂创新型作文的资源,写自己源于生活真实的新体验,打造创新的文章。
参考文献:
[1]付雪梅.试论如何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课外语文:教研版,2012(10).
[2]张雪伟.试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2011(10). (作者单位 河北省阜平县龙泉关中学)
作文十:《善于采撷生活浪花,戴着镣铐也能跳舞(殷坤娣)》5000字
序号:1
善于采撷生活浪花,戴着镣铐也能跳舞
——浅谈寄宿制环境下作文生活化教学
东莞大朗第一中学 殷坤娣
[摘 要]:本文针对目前寄宿制学校的初中写作的教学现状与特点,指出解决寄
宿制作文教学的困顿应从积累素材方面引导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采撷生活浪花。文中阐述了如何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关注校园生活、关注生活生活的具体做法,让作文从观察开始,让作文从生活开始。
[关键词]:寄宿制 作文生活化 家庭 校园 社会
在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无疑是一座压在学生和老师肩上沉重大山,说起作文,学生人人喊“难写”,老师个个叹“难教”。
而对于寄宿制学校来说,学生被约束在有限的方城内,作文教学无疑更是面临这样的尴尬:素材单调,积累缺乏,思考受到限制,每一次作文训练,抱怨声也总是不绝于耳。虽然也在每周每周的训练,但时至今日,“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要因教室的一扇门而把学生与世界隔绝开来。” 叶圣陶曾说:“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发抒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 毋庸置疑,写作必须植根于现实生活。然而当生活之源被阻断时,无从积累素材,无从开阔视野,无从发散思维,我们的寄宿制作文教学应该如何在狭小的方城内绽放出异彩?如何戴着沉重的镣铐也能跳出炫目的舞蹈?
下面是笔者在寄宿制条件下提高作文教学效果所做的尝试: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采撷生活浪花,让作文从观察开始,让作文从生活开始。
一、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学会用生活化的典型细节来表现细腻的至爱亲情。
“家”,是我们最熟悉的环境;“家”中有我们最亲切的家人;“家”中有我们熟悉的点滴。学生进入寄宿制学校后,虽然与父母的见面和沟通时间变得少了,但是家仍然是每一个人眷念的港湾,亲情总能拨动我们最脆弱的心弦。如何让学生写出感人肺腑的亲情文章呢?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学生作文写得不好,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对事物细致用心的观察。
笔者的做法是:首先是鼓励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获取大量写作素材。于是每个周末与父母相处的时间,我都会给学生安排一个家庭作业:比一比谁才是生活的有心人。主要是让学生去留心:本周家里发生了哪些新鲜事,又有哪些有趣的奇闻?爸爸的烟瘾为何越来越重了?吃饭时妈妈为何总是不停往我碗里夹菜?奶奶的背什么时候开始越来越弯了·····或许只是很平常的一个动作,随口一句话语,其实都需要我们好好观察,好好品味。
其次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我们教师则是引导学生从平凡甚至是平淡的生活
小事中去感知亲情,去挖掘典型的细节去表现亲情。然后指导学生以各种话题例如“我发现了······”或“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 “家里的新鲜事·····”形成自己的心情日记------《随笔》,《随笔》以一种更自由地形式表达自己对家人的感受,对人生的思考,发表自己对未来的期待,宣泄出自己对现实的不满。每周一,当我手捧着承载学生慢慢思考的《随笔》,触碰着或喜悦或忧郁或不满或宣泄或思考的50多个鲜活的心灵,我的心情不由得兴奋起来,他们不经意流泻出来的智慧的火花,留给我许多的思索。
有对父母的无限感激。例如08届的陈娜在她的随笔这样写到“雨打湿了她的头发,额头也渗出一层细密的汗珠,瘦瘦的脸庞已是写满了痛苦,母亲,为了你的坚持,我一定能更坚定地走下去,因为你是我心中的阳光,无时无刻不在照耀我前进的方向”;
有对父母的抱怨与不解。如09届的王翰曾在他的《随笔》就这样写:“当太阳还未完全升起,我,一个初三的学子,已开始了一天漫长的学习,奔跑在鲜艳的跑道上,可是我亲爱的爸爸妈妈,此刻你们还沉浸在甜美的梦乡中吧?”;
有对父母深沉的爱的解读。如09届的王琳是这样说的:“望着父亲的背影,我第一次发现父亲已老了,背也不再那么挺立、宽阔了,而是瘦瘦的,弯弯的,想到这我的泪模糊了视线。” 再如10届的刘佳怡在她的《随笔》中这样写到“一回到家,我便钻进了自己的房间,母亲或许已经察觉到什么,她轻轻地推开房门,没有问我失利的原因,而是静静坐在我的床沿,用她那不再柔软但依旧温暖的双手为我拭去眼角的泪珠”
二、引导学生关注校园生活:学会用真实的写照来抒写痛并快乐的学习体验。
对于寄宿制下的学生来说,学校是除家庭以外,另一个学生最为熟悉的阵地,除去寒暑假和周末,我们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的寝室或课室度过,与舍友与老师的相处时间也远远超过了父母。难怪也有人这样形容寄宿制生活:“舍友胜过兄弟,老师亲过父母”。
鉴于寄宿制学校的特点,老师在开展具体写作教学时,更是要引导学生多多关注学校的真实的写照,引导学生学会从单调繁重甚至枯燥的学习体验美好的同窗谊师生情。在写作教学中,笔者常常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关注我们的校园生活。
①记录与同窗、师长朝夕相处的美好点滴;
比如:难忘的军训;喧闹的宿舍;繁忙的饭堂;漫长的跑道;有趣的实验室;充实的课堂;安静的晚修······
②记录学习、竞争中痛并快乐的学习体验:
欢乐的时刻:如我们课间十分钟;热闹的午休;窃窃私语的晚休;成绩进步时;点名表扬时;攻克难题时····
痛苦的瞬间:考试失利时;犯错被批评时;跑步掉队时;苦思冥想但百思不得其解时······
③记录我们活泼有趣的课堂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趣的心理课;激烈的体育课;科技节;摄影展·····
通过学生仔细的观察,在我们的写作中不断地涌出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 例如:
有学生这样描写自己忙乱的宿舍生活:
“起来,不愿做“懒猫”的人们”李慧的大嗓门毫不留情的打断了我们的美梦, “快啊,快上早自习了。” “唉呀呀,我的袜子呢?”“小心啊,我端着水。”“让个地方我穿鞋子!”十四五平方米的宿舍放上四张双人床后剩下空间本就不多,我们这一闹,变得更挤了,都快要爆炸了。” 《我的宿舍生活》
“铃铃····甜美的梦乡又被那该死闹钟吵醒,真恨不得把它从床上扔下去。不情愿地使劲伸了一个懒腰,“梦醒时分”般做完每天熟悉的事情后,又以最快的速度冲下楼梯,奔向课室·······”《我的宿舍生活》
“一天中最快乐的时间莫过于午休的时候,这时寝室里热闹非凡,你一个苹果,我一口雪梨,上下铺你一言我一语小声地谈天说地,只有这个时刻,我们才会片刻抛开学习,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份轻松与欢愉。”《我的宿舍生活》
有学生这样描述自己的饭堂:
“午饭的时间到了,我的肚子早已经“咕咕”乱叫。好不容易挤到橱窗前面,把饭盆子放进去,只见厨房工友满满的盛了一大瓢,接着用勺柄一刮,富士山马上变成了塔里木盆地,“扑”的一下扣在我的饭盆子上”
有学生这样描述自己的课堂:
“漫长的四十五分钟,每一分都让神经紧绷,望着窗外自在的小鸟,真恨自己没长出一双强壮有力的翅膀,飞离这压抑的地方” 《生活需要勇气》
有学生这样记叙自己的挫折:
“好想念过去,过去的我们无忧无虑,而现在却遭受“精神摧残”,往日我们的生活中,虽然也有吵闹,但那是快乐,而现在每次月考的成绩,随时都会将你毁灭掉”《生活需要勇气》
“考试又砸了锅,我们几个摔门而入,一向被称为“快乐老家”的宿舍,一个个坐在床上,全像泄了气的皮球。“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 “我知道你很难过??”不知是谁先唱起来,只记得大家唱得很忘情。此刻我们同是“患难人”啊。一曲歌罢,迷迷糊糊就睡着了。第二天一起床,痛定思痛,几个姐妹共同发誓:“吸取教训,找出失败原因,继续努力,争取下次的胜利!”《姐妹向前冲》
有学生这样描写自己的师长:“正出神,隐约感觉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已经站到自己的身后。转眼一看,是我的班主任老师,她并没有说一句话,只是望着我,当时我心里有点害怕,自然地向后退了一步。她便蹲下来,双手扶住我的肩膀,望着我,眼神里有一股力量,也许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望着她那双似乎会说话的眼睛,我觉察到有万句激励着我的话语,使我内心产生了一股向上的动力。” 《生活需要这种眼神》
有学生这样记叙自己的成长:“直到初三,我才发觉,同学们都长大了,大家在不再为一个小问题争得面红耳赤,不再为了他人占用你的电脑桌而耿耿于怀,也不再为争篮球场而横眉冷对了······”《人在初三》
在这一个个真实的写照中,我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记录着生活,在表达着生活。
三、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学会用鲜活的社会热点表达生活思考
作为新世纪的语文工作者,培养现代化人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因而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更不能忘记引导学生关注我们广阔的社会生活,躲在屋子“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读书方式已不能满足当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于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来说,只要你是一个善于关注生活的人,即使被约束在狭小的方城之内,也能洞察事理,纵观天下。为
了占有更多的写作素材,笔者是这样指导学生关注社会的。
①有效利用周末回家的时间,积累路上所见所闻。比如热闹的街头、忙碌的交通、冗繁的农贸市场、城市的环保、走动的人群、新建的大厦甚至个体摊点??都可以成为我们观察、关心、思考、评论的对象。针对创建卫生城市活动中的某些形式主义现象,09届的王明写下“创卫不是为了检查,不是为了面子,而是为了让我们拥有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创卫”不是面子工程》;4月1号,生病的陈丽看到不少超市就利用愚人节推出了不少整人玩具,回来后就撰文对某些国人热衷于“愚人节”等洋节的现象提出批评:“一年愚人又来到,面对着会让人“放屁”的垫子、包装得和普通糖果无异的“大便糖”、粘在手上甩不掉的“鼻涕”等玩具,整人者窃喜人被整者愤怒,试问一句:中国人百年来被洋人愚弄得还不够吗?为什么到了今天有的中国人却要借洋人的节日来愚弄自己的同胞呢?”
②有效利用电视、网络关注社会热点。
如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人们获取信息的手段也越来越丰富便捷,同样我们的学生置身于这样的一个社会,身边不乏电视、网络,我们要引导学生有效利用这些便捷的获取信息的工具,去拓展我们的视野,去开启我们的思维。
我班的学生通过利用这些渠道,就获得了大量热点信息。比如继汶川地震后,青岛玉树也发生了7.1级的地震,班上的王永写下“地震,摧毁的是玉树人的家,牵扯的却是中国人的心,我们永远铭记危难时,那一双双援助之手!我们会永远感恩困境中,那一份份真切的关爱·····”《玉树不倒,青海长青》;李敏写下了“汶川地震深深扣着我们的心弦,让我们无不感慨万分。如今,玉树人民遭受此劫难,让我们无不揪心。玉树不倒、青海常青。”《玉碎尚可粘合,树倒定能重生》;
面对富士康“十一连跳”的现象,陈晓写下“坚信着“城市会让生活更美好”的新生代农民工,却迟迟看不到在城市生活的希望,是什么把我的农民工兄弟逼向了绝路”《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农民工兄弟》;
面对日益升温的校园安全话题,有学生这样写到“难以言表的伤痛,冲击着每一个满怀良知与正义的人们。孩子何辜?竟遭如此劫难!是什么让凶手泯灭天良,丧心病狂地向年幼的孩子挥舞屠刀?”
③有效利用报纸、杂志、广播关注社会。
虽说寄宿制下的学生被限制在一方之校里,但不少的寄宿制学校对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是下了不少功夫,比如,为班级订阅报纸,利用早读,午读的时间播放广播,图书馆内也会定期更新杂志以及各类的书籍,饭堂也会添设电视以供学生随时可以掌握更多的讯息。
因而说,只要对社会始终保持高度的警觉,我们每一天都能从我们看似单调的生活中找寻到不一样的真意。
正所谓:“一粒沙中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其实,我们的学生不是没有生活,而是没有在看来平淡的生活中发掘它们的情趣和意义;不是生活不够丰富,而是不会在看来单调的生活中体验他们的启示与波澜;也不是生活太单调,而是我们的教师没有手把手教会他们采撷生活浪花的方法。
最后借用鲁迅在《故乡》的话语:“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想生活其实本无那么多的”惊涛骇浪”,也许只是普通的“柴米油盐酱醋茶”、“ 吃喝拉撒睡”,但只要你是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无论身处何地,同样也能找寻生活的真谛。困顿于寄宿制学校的学子们,请不要再抱怨制度把自己“囚禁”在狭小的四方之园,带上我们的法眼,采撷生活的浪花,破除身上的“镣铐”,
尽情地去书写我们的现实人生吧!
参考文献
1、《中学生心理学》
2、郗晓波 《对新教材写作教学的思考》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3、李白坚 《21世纪我们怎样教作文》 上海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