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关于理性选择理论的思考》9100字
《东南学术》2006年第1期
关于理性选择理论的思考
陈彬
摘要:发轫于“经济人”假设的理性选择理论已经成为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流派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范式。针对国内社会学界对理性选择理论认识上和运用上存在的偏差与不足, 为澄清与加强对理性选择理论的认识, 本文拟对理性选择理论进行一番厘清与梳理, 揭示出理性选择范式所面临的困境, 并对其理论的人性基础进行深刻反思。
关键词:理性选择; 困境; 反思
中图分类号:C912. 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69(2006--06
一、问题的提出
(即经济理性人) 概念, 遂成为经济学整个学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首先提出“经济人”
科的一块基石, 甚至于有学者将经济学称为理性选择的科学(science of rati onal choices ) (Myer 2s on, 1999) 。“经济人”假设在经济学里发展得最精致、最富魅力的模型就是“博弈论”。随后, “经济人”假设大举入侵其他社会科学领域, 在政治学、社会学领域中各自开拓出一片坚实地盘, 政治学里叫“公共选择理论”, 而在社会学里一般被称作“理性选择理论”。三个理论由于各自研究对象的不同而名称各异, 但是三种理论的核心基础是一致的:即都是以经济理性人为理论预设所发展出来的一个理论解释模式。难怪经济学家加里?贝克尔在其重要著作《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中十分自信地主张:“经济分析是最有说服力的工具, 这是因为, 它能对各种
①各样的人类行为作出一种统一的解释。”
时下, 在西方社会学界, “理性选择理论”已俨然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流派, 与功能主义理论、交换理论、符号互动理论、常人方法学、冲突理论、批判理论等一起成为西方社会学理论的重要理论资源。我国社会学界开始关注“理性选择理论”还不到十年的时间。尤其是随着西方理性选择理论流派的重要代表、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科尔曼的著作《社会理论的基础》在国内的出版发行, “理性选择理论”在国内学术界更是备受推崇。譬如, 近年来, 笔者所见以“理性选择理论”来作为理论视角的博硕士论文选题不在少数。但是笔者在系统研读相关文献时, 颇有感触:一方面, “理性选择理论”被国内学者广泛运用于对诸多社会现象的分析, 譬如农民工流动、人口迁移、村庄兼并、集体行动、生育问题、甚至于宗教信仰等(文军, 2001; 曹海林, 2004; 刘能, 2004; 李南海, 2004; 吕昭河、余泳、陈瑛, 2005; 李尚坤、方迎辉, 2005; 徐勇、孙嘉明, 作者简介:陈彬,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②
119
《东南学术》2006年第1期 1994) , 也确实凸显了对很多社会现象进行诠释的一个独特视角; 另一方面, 笔者同时感到不少研究者对于“理性选择理论”认识上比较模糊或过于浅陋, 对西方理论生搬硬套的痕迹比较明显(张汉英、王汉生, 1997; 李明欢、庞翠明, 2003) , 甚至有的研究虽题目上标榜“理性选择理论”的分析进路, 但从内容中根本看不到对理性选择行动细致入微的剖析(李尚坤、方迎辉, 2005; 李南海, 2004; 曹海林, 2004; 徐勇、孙嘉明, 1994) 。有鉴于此, 为了澄清和加强对理性选择理论的认识, 本文试图对理性选择理论作一番厘清与梳理, 指出理性选择范式所面临的困境, 并对理性选择理论进一步深刻反思, 以期能激起国内学术界更多的思考与回应。
二、“理性选择理论”释义及流变
要弄清“理性选择”, 就要首先对“理性”这个概念作一番阐释。“理性”一词亦为舶来品, 在西方哲学语境中有着丰富多变的涵义, 从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斯多葛学派、柏拉图到尼采、康德、黑格尔等都对“理性”有深刻而不同的洞见, 可说是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本文不打算走得太远, 因为要彻底弄清哲学上“理性”的涵义, 既不是笔者能力所及之事, 旨。我们这里所要探讨的“理性选择理论”中的“。因此, 要谈这个“理性”, 必定绕不开马克斯. 韦伯。, ”路线与迪尔凯姆代表的“, “方法论个体主义”与“社会学是指这样一门学科, 即它以, 通过社会行动的过程及其结果, 对社会行动作出因果解
③释。”。韦伯区分了四种社会行动的理想类型:①目的合理性行动(也称工具合理性行动) ; ②价值合理性行动; ③情感的行动; ④传统的行动。从合理性角度看来, 韦伯认为, 只有前两种类型的行动, 即目的合理性(工具合理性) 与价值合理性行动才属于合理的社会行动。而“理性选择理论”所考察的个体行为其实主要对应于韦伯的“工具合理性行动”, 尽管后来理性选择范式经过修正与扩充后也将“价值合理性行动”包含在内。同时, 理性选择范式继承了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著作中的一个基本假设—“经济人”假设, 即假定人在一切经济活动中的行为都是合乎理性的, 即都是以利己为动机, 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得自身最大的经济利益。
综上述, “理性选择理论”所讲的“理性”就是解释个人有目的的行动与其所可能达到的结果之间的联系的工具性理性。一般认为, 理性选择范式的基本理论假设包括:①个人是自身最大利益的追求者; ②在特定情境中有不同的行为策略可供选择; ③人在理智上相信不同的选择
④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④人在主观上对不同的选择结果有不同的偏好排列。可简单概括为理性
人目标最优化或效用最大化, 即理性行动者趋向于采取最优策略, 以最小代价取得最大收益。理性选择流派自从斯密“经济人”假设的提出开始, 就一直存在激烈的争议, 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批判与质疑。应该说, “理性选择理论”是一个解释人类行为的精致的理想模型, 但是正是这样一种理想状态在越来越受到现实生活的严峻挑战, 因此“理性选择理论”的基本假设也不断被社会理论家们所修正与完善, 以尽可能地逼近实际生活。
批评主要来自新古典经济学家、新制度主义、社会学家、政治学家等, 修正主要体现如下几个方面:
1. “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的拓展, 相应地, “经济人”扩充到“社会人”。工具理性强调在行动与目的之间完全基于个人最大化利益所采取的手段, 而事实上, 人都是有情感、责任感、120
《东南学术》2006年第1期有信仰的社会人, 故很多情况下, 个体完全可能会采取遵循着戒命或要求的引导而不顾及行动后果的价值合理性行动。因此, 以追求个人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假设在许多情况下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 “社会人”假设开始浮出水面。其实, 马斯洛关于人类需要的“五层次”学说早就成为了“社会人”假设的一个最好注脚。在政治学研究中, 社会学新制度主义认为, 要用“社会人”代替“经济人”, 因为政治人与经济人有很大的区别, 要受到制度环境的约束。正像韦伯所说的“政治作为一种职业”, 是出于义务与道德的要求, 并非全为自利。
2. 用“有限理性”替代“完全理性”, “满意准则”取代“最大化”假设。最大化假设把人看成是完全理性的, 人具备找到实现目标的所有备选方案之能力, 并通过预见方案的实施后果而衡量作出最优选择。因为事实上, 人们面临的是个不确定的、复杂的环境, 信息不可能完全, 再加上人的计算能力与认识能力也是有限的, 因此阿罗提出用“有限理性”替代“完全理性”, 有限理性就是人的行为“即是有意识地理性的, 但这种理性又是有限的”。西蒙则认为人们行动中并非寻求“最大”或“最优”, 大多数情况下只是寻求“满意”, 遂主张以有限理性的管理人代替完全理性的经济人。两者的差别在于:经济人企求找到最锋利的针, 即寻求最优, 从可为他所用的一切备选方案当中, 择其最优者。经济人的堂弟———满足了, 即寻求满意, 。⑥⑤
3. , 。, 而”。对新古典经济学的这种立场, , 指出他们拒绝考察与个人偏好、意图的形成过程有关的制度的或其它力量的作用, 个人成了内在的, 而且常常是偏好和信念的囚犯, 批评他们极不愿意回答什么原因导致目的的产生, 当被追问目的何来时, 往往求助于心理学的解释, 而那些心理学的解释又是非历史性的。霍奇逊指出制度和文化极为重要, 它们在影响和形成目的本身方面确实起作用。诸如制度结构和常规、社会规范和文化不仅影响行为, 而且也影响对世界的看法以及追求的目标。⑧⑦
4. 应从行动者立场而非从外部立场来判断行为是否为理性选择。针对人们对个体行动合理性的怀疑, 科尔曼答复道“如果社会理论的目标是解释以个人行动为基础的社会组织的活动, 理解个人行动便意味着寻找其隐藏在行动内部的各种动机。因此, 解释社会组织的活动时, 必须从行动者的角度来理解他们的行动。换句话说, 局外人认为行动者的行动不够合理或非理性, 并不反映行动者的本意。”这样, 很多从外部人看来非理性或无理性的个体行动, 都可以用理性选择理论来加以解释, 意味着极大地拓宽了理性选择范式的解释边界。
经过一番修正与扩充, 热衷于理性选择范式的理性选择理论家们越来越老练地把这种理论模型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方各面, 从作礼拜与婚姻到吸毒与自杀(罗德尼. 斯达克, 2004; A r 2r ow, 1951; Down, 1957; O ls on, 1965; Becker, 1976) , 概莫能外。但吊诡之处在于, 本来以“经济⑨人”为核心的理性选择理论, 经过新古典经济学家、新制度主义学派、社会学家、政治学家等修正与补充, 原本精致小巧的一枚小剑, 如今变成一把硕大厚重的大刀, 看似威力无比, 实则锋芒全无。经过不断修正补充后的理性选择理论其实已经偏离了其原来的理论核心(经济理性人的假设) , 并在这个偏离的轨道上越走越远, 毋宁变成了另外一种恐怕难以称之为理性选择理论的理论了。理性选择理论所遭遇的困境因此而愈发凸现, 有必要对理性选择范式进行一番深刻的反思。
121
《东南学术》2006年第1期
三、“理性选择理论”的困境
笔者以为, 理性选择理论目前所面临的困境至少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目的论”与“同义反复”的陷阱。“目的论”是指用理性选择理论来解释社会现象时, 所选择的材料、视角、解释路径等都围绕理性选择来解释。理性选择理论家往往把适合于他们理论的偏好与信念赋予所研究的对象, 甚至乐于将表面看来不合理性的社会实践努力论证为实际上是契合理性选择范式的。针对解释实际生活中的“利他”行为, 而考虑到理性选择的“利己”出发点时, 阿贝尔曾指出“理性选择理论家在诉诸这类情感始终非常谨慎, 在面对外表
⑩上的虑他(利他) 时, 往往会去寻求隐藏的虑己(利己) ”。“同义反复”是指人们在判断一种实
现自身利益的个体行动时, 由于利益没有自主的指示, 必须依靠行动过程来说明何为利益最大化, 即不得不把行动说成是自己说明了自己。导致的一个结果是, 理性选择理论似乎可以对一切社会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譬如一个人可以眼睁睁看着歹徒抢劫而不为所动, 这当然是一种理性选择; 一个人恰巧遇见有人落水而奋不顾身地营救, ; 不发达国家掠夺性开采自然资源, 大力发展本国工业, ; 自然资源, 宁愿高价从国际市场购买, 。表面看来, , 实际上暗示着理性选择, 。
2. ”走的是韦伯的“理解社会学”路线, 本来是不折不扣的。但既便在纯粹的经济领域, 即使是严格按理性选择理论建立起来的复杂经济学模型, 在解释多个自变量对某个因变量的影响程度时, 事实上总存在一个既有变量无法解释的“残差”。这表明, 即使是在经济领域, “不确定性”是无法排除的幽灵, 而一些非理性或理性之外的因素也会产生常规的影响。相比之下, 社会学比经济学更关注理性的有限性和个体行动受文化、制度因素的制约性。这意味着, 欲对复杂的个体行动作合理性阐释, 除了从个体内部作出说明外, 还不得不将个体定位于外部文化、制度的框架之上。这样实则违反了理性选择范式所坚持的方法论个体主义原则, 因为这等于承认了社会结构的地位更高, 先在并独立于个体的意图。这样, 理性选择范式照样摆脱不了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宏观结构与个体行动的“二元对立”老问题, 方法论上的悖论迫使社会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弥合两者之间的鸿沟, 我们可以在科尔曼的《社会理论的基础》中看到这种不懈的努力。然而, 不容乐观的是, 由于人类社会现象的纷繁复杂, 个体行动的灵活多变, 使得要打通个体与集体、宏观与微观之间关联的路途还十分遥远。
3. 解释效力的质疑。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质疑理性选择理论的解释效力:一方面, 并非如有人称赞理性选择范式在确立基本假设上所采用的“奥卡姆剃刀”的方式, 把多余的问题全部去除, 使假设简单明了, 从而保证了整个范式解释的清晰和系统, 避免了通常因为过大的理论雄心而希望面面俱到所导致的理论的内在矛盾, 现在的问题却是对“理性选择理论”过多的修修补补, 导致前面所提及的“目的论”与“同义反复”的陷阱和方法论的悖论, 反而大大降低了理性选择范式的解释力度。甚至我们可以看到分析同一对象却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例如, 面对理性化的搭便车者, 奥尔森、阿罗等人都主张, 提供公共物品的惟一途径就是采取(仁慈的) 专制。而尼斯卡宁和唐斯则主张, 政客和官僚的最大化行为妨碍了公共物品的最优分配。但每
?λ 一种立场都同样是从一种利益最大化理性的假设推论出来的。另一方面, 当把产生于“个体
122
《东南学术》2006年第1期主义”西方文化中的“理性选择理论”, 应用到异质于西方文化传统(譬如对于以“集体主义”为主导东方文化传统) 中的社会现象时, “理性选择理论”的解释力度多少令人怀疑。勿庸置疑, 几千年来受儒家文化浸淫下的中国人, 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取向自有不同于西方的特异之处。中国已有学者通过研究指出“中国人的社会行为的取向始终是和家长权威、道德规范、利
ωλ 益分配、血缘关系等四个因素联系在一起的”。或许, 对于中国的许多社会现象, 采用面子与
人情的解释模式比直接套用“理性选择理论”来得妥帖、有效。理性选择范式具有盲目地把西方文化和价值推向普遍主义的危险倾向, 忽视甚至无视其他文明和文化的存在, 早已为人所诟病。正如查默斯?约翰逊对美国政治学界中的理性选择理论泛滥所做的批评那样, “在文化概念上理性选择理论完全是幼稚可笑的; 与其说它超越了文化, 不如说它仅仅反映了美国文化中的特有的地方偏狭主义(Par ochialis m s ) 以及像戴达卢思杂志(Daedalus ) 所说的‘美国的学术文化’。”
四、对“理性选择理论”的反思
理论大厦赖以建立的公理和预设越是小而精, 的挑战就越严峻。值得深刻立在人性“, 则市场经济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 尤其是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充斥于社会各个领域, “利己”的行动逻辑。“利己”无疑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最有力手段, 但它并非唯一的手段。因为人是社会性动物, 为了生存和发展, 人类在“利己”逻辑驱动下表现出“争斗”的同时, 往往还作出“利他”的行动选择, 具体表现为各种各样的互惠互利的“合作”行为。很难想象, 如果只有“利己”与“争斗”, 而没有“利他”与“合作”的人类社会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恐怕, 与“弱肉强食”的动物世界并无二致。因此, 正如“争斗”与“合作”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两个重要手段, “利己”与“利他”是人性的两个方面, 是个辨证统一体。事实上, “利他”、“合作”的趋向在当今世界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如环保组织、慈善机构、义工团体等各种NG O 组织的出现即有力的证明了这一点。就连经济学家也承认, 市场经济的良好运行, 除了“利己”推动力外, 也离不开信任、诚信、道德等各种因素。我们就不难理解, 亚当. 斯密在一边在《国富论》里讨论“经济人”, 一边又在《道德情操论》中大谈“同情心”美德。米歇尔. 鲍曼在《道德的市场》中也充分论证了:市场经济不仅需要道德, 且能为道德的存在提供合理的基础, 并呼吁一种“道德市场”的建立(米歇尔. 鲍曼, 2003) 。有经济学家甚至预测“一旦群体中多数人的行为不再是效率导向的时候, 自利性假设将失去解释力。这一趋势在后工业社会里看得非常清楚(西欧, 北欧和北美的部分地区) ”, “当生存竞争的压力逐渐淡出社会生
ξλ 活的时候……经济学传统的" 理性" 假设开始失去解释力”。
五、结 语
毕竟, 以经济理性人为基础的理性选择理论, 不必要也不可能成为对整个社会现象与人类行为的解释基础。社会学中的“理性选择理论”也只是众多解释社会现象的研究范式之一, 人性中“利己”与“利他”两方面, 注定“理性选择理论”只能圈定某一具体的范围, 对某些特定的
《东南学术》2006年第1期 社会现象作出合理、有效的解释。也正因此, 利己的个体与社会秩序之间的矛盾一直是社会学家们津津乐道的一个主题, 正是在对个体与社会之关系的探讨中, 形成了社会学中各种各样的“理论”与“主义”。一言以蔽之, 在肯定理性选择理论的独特视角与较强解释力的同时, 我们要警惕毋使理性选择理论沦为“经济学帝国主义”扩张的工具。
注释:
①加里?贝克尔:《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 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版, 第7页。
②笔者在清华电子期刊网用“理性选择”作为题名关键词搜索, 从1994年至2005年间有关理性选择理论介绍与应用的社会学论文大概有40余篇。比较早地介绍“理性选择理论”的论文有:周长城:《理性选择理论:社会学研究的新视野》, 载《社会科学战线》1997年第4期; 周长城:《理性选择理论:社会学与经济学的交汇》, 载《广东社会科学》1997年第6期; 丘海雄、张应祥:《理性选择理论述评》, 载《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1期等。
③贾春增编:《外国社会学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第105页。
④丘海雄、张应祥:《理性选择理论述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1期。
⑤转引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 中国发展出版社1996年版, 第11页。
⑥赫伯特?西蒙著、杨砾等译:《管理行为:管理组织决策过程的研究》, 北京经济出版社1988年版, 20~21页。⑦转引霍奇逊著、向以斌等译:《现代制度主义经济学宣言》, 1993年版, 第62⑧转引雷瑟(R itzer, G ) 著、马康庄、陈信木译:《社会学理论》, , ⑨科尔曼著、邓方译:《社会理论的基础》, , -23⑩转引自[英]布赖恩?特纳编、:《, 2003年版, 第286页。?λ [澳], 《, 2000年版, 第98页。
ωλ 》, 2001年版, 第279页。
ξλ 汪丁丁》, 《社会学研究》1998年第2期。
参考文献: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林聚任:《论社会选择的基础和机制》, 《山东大学学报》
李培林:《理性选择理论面临的挑战及其出路》, 《社会学研究》, 2001年第6期。
刘少杰:《理性选择研究在经济社会学中的核心地位与方法错位》, 《社会学研究》2003年第6期。
任丙强:《社会学新制度主义述评———政治学研究的社会学新途径》, 《社会科学家》2003年7月版。
曹海林:《村庄兼并与乡村社区重建的理性选择》, 《重庆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
张汉英、王汉生:《理性选择和越轨行为—12个乡镇企业的案例研究》, 《社会学研究》1997年第5期。
文军:《从生存理性到社会理性选择:当代中国农民外出就业动因的社会学分析》, 《社会学研究》2001年第6期。刘能:《怨恨解释、动员结构和理性选择—有关中国都市地区集体行动发生可能性的研究》, 《开放时代》2004年第4期。李南海:《理性选择与社区居民的城镇化行为》,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
吕昭河、余泳、陈瑛:《我国少数民族村寨生育行为与理性选择的分析》, 《民族研究》2005年第1期。
(社会科学李尚坤、方迎辉:《“进城务工”:农民的理性选择? —黄泥村外出农民工调查分析》,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版) 2005年第1期。
徐勇、孙嘉明:《精神寄托还是理性选择? —大学生宗教观调查》, 《当代青年研究》1994年第2期。
[德]米歇尔. 鲍曼著、肖君等译:《道德的市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美]格林、沙皮罗, 徐湘林等译:《理性选择理论的病变:政治学应用批判》,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美]斯达克、芬克, 杨凤岗译:《信仰的法则———解释宗教之人的方面》,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Myers on, Roger B. , 1999, “Nash Equilibrium and the H ist ory of Econom ic Theory ”, Journal of Econom ic L iterature, XXXV II (3) :1067-1082. North, Douglas, 1981, Structure and Change in Econom ic H ist ory, Ne w York:Nort on .
A rr ow, K . 1951, Social Choice and I ndividual Values . Ne 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 .
Down, A. 1957, An Econom ic Theory of Democracy . Ne w York:Har per .
O ls on,M. 1965, The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 on . Ca 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
Becker, G . C . 1976, The Econom ic App r oach t o Human Behavi or . 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
124
作文二:《关于理性选择理论的思考》2600字
关于理性选择理论的思考
【摘 要】本文对理性选择理论中“理性”这一概念做了简单解析,并简要分析了这一理论的基本预设以及对其进行的修正和完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该将理性选择模型与政治模型更好的对接在组织行为当中,使组织行为更多的表现为理性选择模型,进而更加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理性选择 组织行为 组织目标
一、理性选择理论概述
我们这里所要探讨的“理性”是理性选择理论中的,主要是在社会科学层面上,那么我们必须要涉及到马克斯韦伯。韦伯对社会学曾下定义为“社会学是指这样一门学科,即它以解释的方式来理解社会行动。据此,通过社会行动的过程及其结果,对社会行动做出因果解释。”可见,韦伯把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集中到人的行动上面。他区分了四种社会行动的理想类型:目的合理性行动;价值合理性行动;情感的行动;传统的行动。理性选择理论所考察的个体行为其实主要对应于韦伯的目的合理性行动,也就是工具合理性行动。我们前面提到过,理性选择理论是以“经济人”为理论假设的,即假定人在一切经济活动中的行为都是合乎理性的,也就是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得自身最大的经济利益。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理性选择理论”中的“理性”就是解释个人有目的的行动与其所可能达到的结果之间的联系的工具性理性。一般认为,理性选择范式的基本理论假设包括如下。
1.个人是自身最大利益的追求者。
2.在特定情境中有不同的行为策略可供选择。
3.人在理智上相信不同的选择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4.人在主观上对不同的选择结果有不同的偏好排列。
以上四点可以简单概括为理性人目标最优化或效用最大化,即理性行动者趋向于采取最优策略,以最小代价取得最大收益。可以说,理性选择理论是一个解释人类行为的精致的理想模型,但正是这样一种理想状态在越来越受到现实生活的严峻挑战,因此,理性选择理论的基本假设也不断被理论家们所修正与完善,以尽可能的逼近实际生活。
二、理性选择模型与政治模型的融合
理性选择理论最早出现于经济学领域。“根据理性选择模型,组织被设想为具有各种单一目标;决策者对实现目标的选择手段拥有足够的信息;他们对目标的实现总是持乐观态度;对这些目标,各成员之间意见完全一致。”这一理论曾经极为成功地被应用于解释涉及个别决策者、微观经济和价值是一维现象,可以用金钱来表达的问题。然而,当把这一模型运用于政治科学时,就使原本有一定现实意义的事实假设变成了理想状态的“真空”假设。比如,面对纷繁复杂的客观世界,决策者对实现目标的选择手段不可能拥有足够的信息,从而使这一理论建构在“真空”假设之上,即使用最发达的数学工具所得出的结论也必然是理想状态的假设。所以说,这种理论是无法指导我们纷繁复杂的政治生活的。
笔者认为,要想使理性选择理论更好的运用在政治科学领域,只有以上的提到的三点修正是不够的。我们讨论的重点应该是在实现组织目标这一问题上。在现实生活中,政治决策普遍是在风险性即决策者不掌握完全的信息的条件下做出的。这种风险性体现在尽管组织成员有着目标的一致性,但不掌握完全的信息,因此由于掌握、处理信息的差异,组织成员对实现目标的方法肯定有所不同。那么,只要在这种风险性的情况下,并不影响组织整体目标的实现便是一个最优的选择。因此,在所有备选方案中做出正确的选择是决策的核心。这一正确的选择或许不是最优或者最好的选择,但也不是一种折衷,而是在某种让步的情况下,组织成员在特定条件下一致认同的最满意的方案。引进“组织目标”这一目的性概念,就是为了更好的使理性选择模型与政治生活进行对接,以便于这一理论运用于政治领域当中。
我们前面还提到了政治模型这一本文将要深入探讨的重要概念。对于政治模型的定义,笔者主要采用丹尼斯?J?帕隆博的观点,“行为者把明言的目标当作是未定的并将图谋控制用来使目标合法化的根据。”这句话包含三层含义:(1)组织的目标与集团或个人的目标不一致。(2)每个派性集团都图谋把本集团的目标变成组织的目标。(3)目标的改变意味着各集团地位和权力关系的改变。很显然,“对现有目标的挑战永恒地预示着一场权力斗争。”如果说在理性选择模型中存在的组织成员间的冲突是建设性的,那么在政治模型中存在的组织成员间的冲突就是破坏性的,因为这种权力的斗争无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这种冲突的激化只会导致组织的衰败与灭亡。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完全的理性选择模型和政治模型都是一种绝对化状态。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中,无论是在组织的创立阶段还是发展阶段,这两种态势都是共同存在的,只是何种态势占据上风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组织在这两种态势之间保持一种均衡的稳定。或者说即便倾向于某种态势,其最后的结果是有利于组织的生存发展的。当然,纯粹的理性选择模型也不是一种完美的模型,因为这一模型完全依赖于组织共同目标——组织的生存这一压力而存在,是无法持续稳定的。随着组织的发展壮大,组织将不可避免的朝向政治模型转变。
那么,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如何减少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冲突,或者说在冲突存在的状况下如何维持组织的稳定,才是我们研究的关键所在。组织内部的沟通和协调必然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但是信息的不充分、利益矛盾的存在使得这一方法的有效性仍然存在很大的局限。笔者希望可以有更多的人来关注这一问题,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和思考,进而提出更加有效的方式,促进政治组织乃至各种组织的良性运作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格林?沙皮罗著,徐湘林,袁瑞军译.理性选择理论的病变——政治学应用批判.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科尔曼著,邓方译.社会理论的基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3]马克斯?韦伯著.于晓等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三联书店,1987.
[4]赫伯特?西蒙.现代决策理论的基石.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
[5]格林斯坦?波尔斯比.政治学手册精选(下册).商务印书馆,1996.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
[7]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8]陈彬.关于理性选择理论的思考.东南学术,2006,(1).
[9]李培林.理性选择理论的挑战及其出路.社会学研究,2001,(6).
[10]聂志平.政治学视角下的理性选择理论.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7,(4).
作文三:《关于理性的高中作文》10200字
篇一:理性选择(作文)
理性选择
有一智者问弟子:如果你是长途跋涉的旅人,在途中遇到一只疯狗对你狂吠,你会怎么做,毫无疑问,我们只会绕过他继续赶路,而并不会因愤怒而趴下来对它狂吠。这是理性选择。
生活中,我们会面临到各种选择。他会出现在大事中抑或是小事中,甚至在起床时我们也会面临起床或赖床的选择,它也会出现在试卷上,总之,在各种场合中,我们都有可能面临选择。
既然要选择的东西在我们生活中随时可遇,那么我们就要理性的做出选择。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时多动动脑,权衡利弊,才做出决定。
遇到困难,我们理性选择。首先,我们必须有勇敢面对的决定,而不能选择退缩,这是不理智的,如果科学家们在困难面前选择了退缩,那他如何来创造出种种发明,如何得出种种结论,在我们有面对的决心后,我们亦要理性的选择取舍,如果困难的锋芒太盛,我们不能继续勇往直前,这是
1
不可取的,我们应该暂时退其锋芒,在我们做好准备时,再一举进攻,困难方能被你踩在脚下。
在欲望面前,我们理性选择。是人就有欲望,纵使得道高僧也不可能做到真正的无欲无求,所以既然不能做到无欲无求,那我们就必须在欲望面前保持理性,在欲望的取舍中要注意分寸,否则我们将可能被欲望毁灭。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人不能不爱财,但不能因财而不择手段,不然纵使道德谴责不了你,法律也会找你。权利的欲望在人的心里占的位置很大,但在权利面前,我们必须理智,权利是用来利国利民,而非让你呼风唤雨,我们要理性选择。
在生与死中,我们要理性选择。“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同时,我们也“活着就有希望”。如果你因为挫折而寻短见,那么没人会同情你只会鄙视你,如果你因见义勇为而死,我们会敬重你,永远记住你。所以我们在生与死中,要理性选择。
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选择,在选择中我们必须保持理性,做出正确的选择。
篇二:“理性与感性”新材料作文与例文四篇
“理性与感性”新材料作文与例文四篇
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理性主义者说,思想形成人的伟大。感性主义者说,摆脱
2
思想去感受爱吧,人的幸福只来源于情感。在生活中,你认为理性和感性哪个更重要,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
根据这次材料,我们首先要搞清楚“理性”与“感性”的意思。“理性”一般指我们形成概念、进行判断、分析、综合、比较、进行推理、计算等方面的能力。意思和感性相对;也指处理问题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自然进化原则来考虑的态度,考虑问题、处理事情不冲动,不凭感觉做事情。其意义在于对自身存在及超出自身却与生俱来的社会使命负责。“感性”一般被理解为:凭借感官等认知的、基本由个人的感情决定的、并未深入思考而基本以第一印象来做判断的。在理解两者意思后,“理性”与”感性”哪个重要呢,那就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啦,只要观点鲜明即可。譬如:理性让我们生活得更好;理性造就成功;理性重于感性;理性地感受生活;让理性为爱开路;人生需感性,但更需要理性;让人生插上理性的翅膀;感性之余勿忘理性;感性诚可贵,理性价更高;用感性去构建和谐社会;感性让生活更精彩。这些立意均可看作是符合题意的。让思想与情感并存;让生活充满爱;让思想大放光彩;爱满人间;幸福源于情感等立意的,应该看作是偏离题意。
3
具体的按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分。
例文四篇
这个世界需要理性
高级中学2014(16)班 叶育婷
何谓“理性”,简而言之,独立思考,能理智地去认知、分析世界,去探求事物的本质。
在这喧嚣的、为利益所笼罩的世界里,人们跟风随大流的趋势愈来愈严重。盲目跟从,无疑是缺乏理性的思考的结果。盲目,只会导致不良的后果,甚至容易引人误入歧途,所以,摆脱盲目,学会理性才是最重要的,因为这个世界需要理性。
“理性”一词源于古希腊,后来在法国的思想家们的推动下,逐渐形成一种体系。这些启蒙思想家由于对社会的黑暗感到不满,希望冲破这一压抑人们思想的社会,从而提出的思想主张。他们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用自己的智慧去改造世界。因此,人们不可忽视了理性的重要作用,只有用理性的眼光、理性的知识才能有助于分析周围的事物,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所以,这个世界需要理性。
在彭宇案发生后,人们在对于这类似的情况时处于尴尬的境地。老人倒地后,该不该扶,这原本是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问题,却要人们思忖良久。在此之后,也发生过多起类似事件,而当中有很多人也于彭宇案有着相似的遭遇——为不受良心谴责,有人伸出援手去,反遭讹诈。这些层出不
4
穷的现象,让人们深思,对于同一问题的处理,我们需要
用理性的眼光去分析,以防止自己受到伤害,所以,理性思考是很重要的。或许,这个世界里多一点理性将会更加和谐。
美国伯利恒钢铁公司的创立者齐瓦勃,博览群书,充实自己,凭借自己过人的胆识,抱着坚定的信念,以一个打工者飞跃成为公司的创立者。他的成功绝非偶然,并非全是运气,而是他经常去思考一些问题,对周围的事物尤其关注。在阅读书籍时能理性思考,并不人云亦云。当有机会降临时,他勇于抓住机遇,最终成就了自己的梦想。可见,独立理性思考,不仅为自己带来事业上的腾飞,更可以为推动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所以,这个世界需要我们的理性。
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人们容易感情用事,被利益蒙蔽了双眼,从而迷失了自我,做出有违原则的事情。这时我们应该学会理性地看待一切。
让我们学会理性,做一个理性主义者,因为这个世界需要理性。
感性人生,舞动青春
高级中学2014(16)班 洪淼静
人有两种,一种是感性主义者,另一种是理性主义者。我偏向于前者。我认为感性很重要。只有倾听内心的声音,才能追逐自己心中的梦想。无论是健康,还是幸福,亦或是成
5
功,感性的才是最真实的。因此我坚信,唯有感性,才能舞动青春,实现梦想。
那是一个黑暗的王朝,一个思想禁锢的时代,一个泯灭人性的社会——古代封建社会,是吃人的社会。然而,在这个窒息的氛围里,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犹如来世的青花瓷般的爱情,不禁让人们感觉到的是那么的优雅而深情。他们敢于走出世俗教条,遵从内心,摆脱封建思想,大胆地追求他们纯洁的爱情。他们的爱情被世人所传颂,他们是感性的。他们用行动诠释了感性。毋庸置疑,他们的爱挥洒大地,感动了一代代人。感性人生,舞动青春。
柏拉图说过,明天对世界来说,永远是一个奇迹。我们不可预知未来,但我们想方设法创造美好的未来。比尔?盖茨在就读哈佛大学时,由于兴趣使然,他毅然放弃了人们梦寐以求的学府,去从事他所热爱的事业。他了解什么是自己梦想的,他打破了世俗的枷锁,去追寻理想。他的父母也很支持盖茨的做法,他们用父母之爱去尊重盖茨的选择。盖茨和他的父母是感性的。他们用爱去生活,用爱去思考,所以,由于这一决定,才有了世人瞩目的比尔?盖茨。他的青春他做主。他珍惜自己的青春,梦洒青春。感性人生,要我们自己去创造;梦想启航,要我们去舞动青春。
古今中外,感性从来不缺少,感性依然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它的独特作用。感性启示我们,人的幸福只源于情感。
6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有他们相味的幸福,比尔?盖茨也有追求事业的幸福。这些只是个体的感受。
还记得,以前有记者在大街上询问市民的“你幸福吗”,这一活动引起了大家对幸福的定义的不同诠释。幸福与否,我们都要趁着年轻去感受,去体验,只有拼尽全力,才能舞动青春。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我们去共同努力。它是我们对幸福的理解,对幸福的追求,对幸福的向往。让我们摆脱落后的陈腐思想,走感性道路,去舞动青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吧~
感性,理性,孰轻孰重,
高级中学2014(13)班 黄永兴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里,感性与理性孰轻孰重的问题,成了人们争相诉说的亮点,每个人对此问题持有不同的看法。
诚然,对此问题,我是站在理性主义者这边的。唯有思想,方能形成人的伟大。唯有理性,才能绽放人性之光。
有人同情蝴蝶破茧而出时挣扎的痛苦,从感性角度出发,怀着一颗怜悯之心,剪开了蛹的层层束缚,于是蝴蝶避免了痛苦的蜕变,轻松地来到了绚丽多彩的世界,一切看上去是那么美好,然而,虽然你感性的帮助,蝴蝶未经受破茧之苦,却也因此让蝴蝶失去了振翅高飞的能力。它眼前的世界虽然
7
美好,却永远不可能成为属于它的天地,舍弃了痛苦的挣扎,也就舍去了飞翔的美丽。显然,感性主义者的这一做法是不可取的,所以,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它,就显得尤为重要。
眼下,高楼林立的大都市一片繁华,我们不见了往日的红墙绿瓦,只有妖艳的灯红酒绿,那日益扩大的演艺圈也渐渐敞开大门,那些感性主义者从情感出发,带着他们最终的梦想一头往里扎,却再也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和最绚丽的那个梦想,摆脱了思想的他们,何处是归宿,有些同学根本不顾自己的潜质,拼了命地唱歌、跳舞,虽样样不落,却将自己训练成一个高智商机器人了。人应该有自知之明,通过理性的思考,指导自己的行为。只适合画画的人,你就好好学画,而不要梦想成为舞星,这不仅是对自己的摧残,也是一种自我愚弄。因此,在实现自己的梦想时,我们要理性地思考这梦想是否适合自己。只有理性看待自己,方能成就自我。
当今社会,浮躁之风日盛,很多人渴望走捷径,想轻松到达成功的彼岸,却往往误入歧途,南辕北辙,饮恨败北。譬如很多富二代依靠父辈基业,坐吃山空,终日沉溺于享乐之中。所谓“富不过三代”即是如此,只因为他们都从感性出发。然而,香港富豪李嘉诚却没有用自己的财富为两个儿子铺出一条康庄大道,他从理性的角度出发,不让两个儿子接手自己的家族企业,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创业。终于在他们自己的辛苦磨砺比拼中,成就了属于自己的事业。因此,要想自己
8
有所成就,理性的观点更为重要。
朋友们,理性、感性就在你我的一念之间,希望大家能成为一个理性的人。
理性铸就成功,感性支撑幸福
高级中学2014(16)班 宋佳佳
曾经在书上看过一个理科生与一个文科生的辩词。理科生说:“你缺乏理性,没有严密的逻辑思维,做事全凭感情。”而文科生反驳:“你缺少感性,当人们都在欣赏优美的风景,感叹之声油然而生时,你的脑子却在思考着这山有多高,计算着这水有多深。”
在他们的对话里,好像理性与感性似乎是水火不相容的。事实上,我们不能否认,理性更容易助人成功,而感性则可使人们更容易发现美,更容易感受身边的幸福。那么,让理性与感性交融,有何不可。
九球天后潘晓婷在接受一次访问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当我在练习或者打比赛时,必须耐得住寂寞,即是抛弃一切杂念,只能用审慎的思维完成练习或比赛;而当我与朋友
在一起时,我就会转变为一个感性的自己,会快乐、会伤心、会感动??”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理性成就成功,感性支撑幸福。每个人都可以权衡感性与理性的尺度,拿捏平衡好两者,生命才不会有所缺憾,人生才能更有意义与价值。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每天早出晚归,被永远不会
9
停止的事物缠身,领着丰厚薪水却连一次陪亲人吃饭的机会也没有;当然,我们身边还有很多这样的人,盲目地投身于对美的追求,放弃一切努力与拼搏只为享受现成之幸福。这两者就是缺乏感性与理性而带来的恶果。理性与感性没有孰轻孰重,两者都是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把握好理性与感性的关系,实际上也促成了很大的成功与幸福。
闻名于世的各大家们有很多也做到了把理性与感性完美结合的。如隐居于世而寄情山水的陶渊明和写下《瓦尔登湖》等著作却隐世十余载的梭罗。这些人不止拥有追求成功的理性思维,而更有感受体验美丽景色的感性认识,他们都让理性与感性这两者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
虽说自古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但现在我认为“理性与感性可兼可得”。因为理性与感性都至关重要,每个人都不能缺少。理性铸就成功,感性支撑幸福。唯有成功与幸福兼得,我们的人生才会快乐而无憾。
篇三:作文:理性与任性
【文题解析】
理性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指属于判断,推理等活动的;?从理智上控制行为的能力。”
所谓理性,是指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自然进化的原则来处理问题的一种态度,具体地说就是考虑问题、处理事情不冲动,不凭感觉做事情。理性是基于正常的思维结果的行为,
10
理性的意义在于对自身存在及超出自身却与生俱来的社会使命负责。康德的话是要告诉我们生活中我们需要有理性,理性高于一切。
写议论文,可以阐述什么是理性,理性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意义,以及怎样才能保持理性的头脑,还可以阐述理性和热情的辩证关系,帮助人们分清理论是非。写记叙文,可以编拟故事,刻画人物,或者写自己的经历,借以传达倡理性、戒冲动的主题。写散文,可以借助具体可感的生活形象,通过生动细腻的描写,抒
发自己对于理性的独特的感受。
任性的意思是“由着自己的性子,不加约束”,指听凭秉性行事,率真不做作;或谓恣意放纵,以求满足自己的欲望或达到自己某种不正当的目标;或执拗使性,无所顾忌,必欲按自己的愿望或想法行事。任性,有时是一个人的性格,有时是一个人的生活;有时是一个人的心情,有时是一个人的追求;有人任性成就了自己,有人任性却祸国殃民…… 顾城的话是说自己是个任性的人,我们可以理解为上面的三种类型的任一个层面。
作为正能量语言,“任性”能够给人以启示和帮助。“任性”一词给予人们的理解,多是有悖于人情常态,有悖于社会规律,有悖于正常生活。
人生在世几十年,工作也好,生活也罢,无论在家庭中还
11
是在社会上,坎坷常在,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不断地吸取教训、总结经验,调整自己。使个人适应客观环境,而不可能让客观环境适应个人。因此,不能“任性”,不能我行我素,胡来蛮干,否则百分之百会失败。
“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不撞南墙不回头”,不是智者应取的态度。从这一角度讲,还是应当把“任性”回归理性为好。
写议论文,可以阐述什么是任性,任性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意义,以及怎样才能做一个任性的人,还可以阐述任性和理性的辩证关系,帮助人们分清理论是非。写记叙文,可以编拟故事,刻画人物,或者写自己的经历,借以传达倡任性、勿沉闷的主题。写散文,可以借助具体可感的生活形象,通过生动细腻的描写,抒发自己对于任性的独特的感受。
一般的立意方法是先从材料中分析出立意,然后再去寻找恰当的材料作论据,进行论证。
对于一些不能一下子就能找到恰当立意的作文,可以逆向分析,确定立意。
就“任性”这个话题,我们不妨就做逆向考虑。
一、顺向找材,丰富文章论据。
二、逆向分析,确定立意。
围绕“任性”先做最简单的思考:
,、先从找论据、找材料入手,思考哪些人是最“任性”
12
之人,
庄子 李白 五人 纣王 周幽王 我及身边的人
为了使你的思考更深入,写作“任性”这篇文章,还有几个问题不能回避: ,、他们的任性有哪些表现,
,、他们为什么任性,
,、他们任性有什么结果,
,、这些任性给了你什么思考,
先以李白为例:
李白是任性之人。如,《任性人生》
贵妃研墨,力士脱靴,行为任性——他不拘礼俗,任性而为。
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唱出了不屈的灵魂。“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表现的是诗人的洒脱和随性。李白人生是“诗化激情人生”,更是“任性人生”。天马行空,飘逸似仙,卓尔不群,横亘古今,心底之激流随性生成情感之洪涛,纵横捭阖,汪洋恣肆,用生命之激情铸就自己昂扬之风姿,用诗篇之激情昭示盛唐之青春。
李白的任性,成就了他“诗仙”的美名。我们没法做到大才之人的“任性”,但他的率真、他的灵魂的高贵,却令我们景仰。
《五人墓碑记》中的草野五人
激于义而愤然一呵,令逆阉私党为之色变,而后从容赴死。
13
升华了他们草野之人的伟大人格,成就气壮山河的壮举。
一次任性之举,乃源于他们内心长存之大义,让人扼腕之余又赞叹不已。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为博佳人褒姒一笑。
结果是幽王身死人手,西周灭亡。
纣王不理朝政,终日荒淫,离宫别馆,次第兴筑,狗马奇物,充盈宫宝,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纵情享乐,可谓任性。
结果:终落得自焚而死,国家灭亡。
深入认识你的议题,多一些辩证,会让你的论证更加深刻。
我们在写“任性”,但并不是这个世界并不都是任性之人。所以,我们写作时要正确认识理解话题。
人生在世,几多无奈,难得潇洒,有几人敢事事任性。见了多少不想见的人,做了多少不情愿的事,说了多少其实违心的话,又屈从于多少据说大家都这么干的所谓潜规则。很多人,很多时候,不得不违心。也正因为如此,才有更多的人希望也任性一把,潇洒走一回。敢于任性一回,却可能走出不一样的人生。
我们在论证任性这个话题之时,必须认识到:我们向往任性,这个社会也需要大德之人,大才之人的任性。但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任性,而是回归理性。而是叩问内心、不忘初心,守望那一方宁静而广阔的心灵世界。“最重要的是,勇敢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信仰,不正是心底最深
14
沉的力量么,
理性地生活
著名作家郁达夫:“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何谓英雄,藐视一切,傲视群雄,敢同对手争高低,不向霸王让十分,这固然是英雄;其实,懂曲折,知进退,从容把握局势,理性地生活,同样是英雄。
翻开史书,因理性地生活而终获成功的事实比比皆是。
蔺相如远远看见廉颇的马车,赶紧叫车夫让开。手下的人不解,以为怕廉。他淡淡一笑:“我连秦王都不怕,又怎会怕廉将军呢,不过如果我们不和,赵国就有危险了。”在个人恩怨和国家利益面前,蔺相如心甘情愿地让了,这一让,成就了一段生死之交的友情,换来了赵国多年的辉煌。适时的忍让,并不意味着软弱可欺。忍让,顾全的是大局,着眼的是未来,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展示的是一种宽广的胸襟。
最近,药家鑫案被害方代理人张显成为网民谴责的对象,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缺乏理性的激情代理。他在案件代理期间,不顾事实,在网上编造“富二代”的谎言,煽动网民的仇恨情绪,一时间成了仗义执言的英雄,可是等到真相大白,网民纷纷谴责他,尽管他还在
不停地变换手法制造事端,企图以攻代守,扭转败局,但却越”攻”越黑。张显的教训告诉我们,抛却理性,挥洒激情,有进无退,攻守失衡,最终是难以成功的。
15
适时而退看似一种妥协,其实是一种策略,是智慧的表现。可是现实中许多人只承认勇往直前是英雄,而视退让为耻辱,殊不知进和退本来就是互相联系、互相转化的。荆棘当道,披斩而行是“进”,绕道而走也是“进”,“退”是为了“进”,战术上的“退”正是战略上的“进”。面对火海,勇往直前,丧身而未能达到目标,这样的“进”,其实是正而未进。
我们不必空谈进和退的辩证法,还是回到生活中来吧。公交车上你正准备坐下,突然有人从你背后抢了位子,不必动怒,轻轻地走出来,报以微微一笑,要知道别人也许是有什么困难;与朋友吵架了,好几天谁也不理谁,这时该想想也许错的是你,主动与朋友打声招呼,他会感激你的真诚与宽容;受到批评,你不要急于争辩,水无风不会起涟漪,退一步反省自己,才能重新获得赞誉。
亮点:
文章第1段提出中心论点,3、4段叙述古今事例,进行正反对比论证,第5段分析进和退的辩证关系,第6段联系生活实际,事实与理论相结合,材料丰富,
内容充实。特别能运用辩证法原理阐述进与退的关系,文章深刻有力。瑕疵:
结尾略嫌仓促,结构欠完整。本文最后一段即第6段联系生活实际,拓展论述内容,这是本论部分的一个层次,不是结尾。如果能加一个简略的结尾,归结全文,照应开篇,形
16
成首尾圆合,文章的效果会更好些。
发散:
本文内容还可用论坛讨论的形式来表现。即以“理性地生活”为正标题,以“关于张显激情代理的讨论”为副标题,正文部分展示几则帖子,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光有激情而没有理性的危害,传达要理性地生活的主张。
理性地生活
学校库房后面有一个潮湿的角落,里面生满绿色的苔藓。它们温存地挤成一片,享受着世界的安宁,阳光不经意地扫过这里,苔藓依然如故,没有展露特别的笑颜。面对此情此景,我忽然想:苔藓真的不喜欢阳光吗?
这是一个不好回答的问题,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但是,苔藓并不是只靠呼吸作用而生存的,它需要阳光,需要光合作用,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每种需要阳光的生物应该对阳光都有一种天生的热情,那温暖柔和的抚摸,除了阳光,没有任何一双手可以将肌肤安慰到每个毛孔都如吃了人参果般畅快。然而,偏偏有生物热情于阳光,却总是躲在阳光不能直射的地方,偷得几缕光亮,沉默地生长,一如眼前的苔藓。
我忽然明白,你热爱什么,却不一定要为了它而不顾一切;你需要什么,也不一定要赔上全部来获得。啊,苔藓,你简直就是一位了不起的哲学家。
马谡是诸葛亮十分赏识的将领,但是他违背军法,贻误战
17
机,不杀无以服众,诸葛亮不得不强忍悲痛,挥泪斩马谡;日寇杀害梁思成的亲人,但是名胜古迹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他冷却国仇家恨,向盟军当局建议,轰炸日本古都之前,在军用地图上标注出建筑文物的位置,务必尽全力保护这些古迹。爱《红楼梦》的忧伤,但谁也不愿成为黛玉,因为生活不会因为凄怆而风情万种;憎恶现实中的犬儒(来自:WWw.xlTkwj. 小龙文 档网:关于理性的高中作文)主义和玩世不恭,向往英雄主义,但不必去当堂吉诃德,因为人生并不是简单的非此即彼。
苔藓哲学,无处不在。
我酷爱网络游戏。金戈铁马里残阳殷红如血,金戈铁马里傲月晶莹如玉,我喜欢用无形的钢枪穿透敌人的胸膛,我喜欢在虚拟的世界里享受常胜将军的快乐。可是,我是高三的学生,我不得不把时间和精力交给“方程”和“运动”,交给“单词”和“句型”,交给“练习”和“检测”。我努力压缩自己对网上鏖战的感情,亦如苔藓努力缩小身躯,不让自己委身于光芒,因为我怕贪婪阳光而让自己一败涂地。
纪伯伦说:“你的心灵常常是战场,在这个战场上,你的理性与判断开战,
你的热情与嗜欲开战。”能够用理智战胜情感的人正如苔藓,爱阳光却并不为了阳光而不顾一切,有所求又得有所控制,在不顾一切的同时又顾及了另外的一切,在决定不顾一
18
切地去不顾一切时,又选择不顾一切地去顾及一切,这样才会有完美的人生。
我知道,那些拥有无限热情的人往往也有无尽的理性,正如那些幽暗之处的苔藓,在夜色的墨凉里,也恋着阳光。
亮点:
文章从苔藓入笔,指出苔藓需要阳光而又躲避阳光,进而提出情感和理智的问题,展开广泛的联想,构思新鲜独特,不落俗套。或写景状物,或现身说法,或旁征博引,多角度,多层面,事理结合,在语言上追求形象生动,在与读者交流思想认识的同时,给人以美感。
瑕疵:
第4段列举历史人物和生活事件,阐述理性的重要,使文章内容更为充实,议论更为有力。但是,作为抒情散文,还是应当以描写生活画面、抒发主观情感为主,过多的事实引证,使得文章既像散文,又像议论文,破坏文体风格的统一。发散:
本文的材料还可以写成童话作文。即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让苔藓具有人的思想,通过它的口,借古今中外的历史人物和名人名言,来阐述“爱不一定要为了它而不顾一切”的道理,以构思的新奇取胜。
人民日报思想纵横:多些理性 少些任性
网络语言有时真是让人琢磨不透。曾几何时,“任性”还主
19
要是一个贬义词,近来却颇有“咸鱼翻身”之势:“有钱,就是这么任性”,这句话虽然带着几分调侃,却已经透露出替为富者的豪气甚至霸气唱赞歌的味道;而一段时间以来网络上盛行的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曲解原意、挑起对立甚至人身攻击、“人肉搜索”的举动,则显然是把任性当作一种权利和荣耀了。这种现象很值得反思。
按照约定俗成的理解和用法,任性主要指人不服管理和教育,对自己的需要、欲望、行为等不加克制,放纵而不检点;或者表面上服从管理和教育,但内心不服不满,阳奉阴违,一意孤行。一般来说,任性是人的思想和言行不够成熟、不够理性的表现,因而多被用来描述未成年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说法:“这孩子真任性,该好好管管了。”这样来看,任性除了个人秉性方面的原因,也与监护人的娇纵和放任有很大关系。使一个任性的孩子改掉这种不良习气、逐步成熟和理性起来,需要监护人与教育者营造和维护一个讲规矩、讲秩序的环境。
同现实生活一样,网络中形形色色的任性言行也是当事人心智不够成熟、不够理性的表现。所不同的是,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匿名性,其中的某些任性言行比现实生活中的表现更加肆无忌惮。一旦这种现象蔓延开来,网络就会成为一
相关热词搜索:作文 理性 高中 我的理想高中作文 高中作文守望理想
20
21
作文四:《关于理性爱国的作文》4900字
篇一:关于理性爱国
假如你会完整地唱国歌,你是爱国的;假如你沉醉于祖国山山水水,你也是爱国的;假如在“非典”、“台风‘桑美’袭击苍南地区”等时刻能够挺身而出,你更是爱国的……爱国的表现有许多种,也许就发生在你的周围,也许你本人就是一个热爱国家的人。
寒假里,我一边读着《找准人生的北斗星》,一边更深深地感叹:我们的周围有那么多爱国者!无论是英勇擒贼的张叶良,还是背母上学的刘霆,亦或是村民的好支书郑九万……其事迹都十分感人。其中,爱国篇里的《最稚嫩、最纯真的爱国心》更是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灵。
欣月的爱国心无疑是强烈的。“天安门”,让稚嫩的她日思夜想,而此时,年仅8岁的她被医院的诊断判了“死刑”:“髓母细胞瘤,绝症!”病床上的小欣月脑部积水,头部变大,双目失明!多么巨大的痛苦,多么强烈的愿望啊!欣月的期待深深牵动了我的心。“一定要让她完成自己的心愿啊!”我在心中呼喊着。
世上毕竟好人多。一路上,在119名志愿者的精心安排下,小欣月终于在长春圆了自己一直期待的北京之梦,来到了令她魂牵梦绕的“天安门”,?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篇二:关于理性爱国
假期中,我和假日小队的伙伴们凑在一起,认认真真重读了好几遍这个感人的故事。冥冥之中,有一股莫名的强大动力,推动我去和欣月共鸣那颗爱国心。我们上网查询了北京的许多资料,和欣月“一起”瞻仰了庄严的天安门,用心体会着欣月那时心中的激动;我们又画了天安门,认真唱了国歌,给小区的小弟弟、小妹妹们讲了许多爱国的故事……在这样做的时候,我们个个心中激动不已。以后,每次周一升旗仪式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小欣月,想起她那稚嫩的爱国心。那时,我就会把腰板挺得更直,把五指并得更拢,把国歌唱得更响亮。我要向欣月学习,要拥有一颗爱国心!
当我看见电视里的叛徒为了保命而说出机密时,我会为他们感到羞耻;当学校提议给贫困山区献爱心时,我会拿出自己的零用钱积极响应;当中国运动员获得冠军时,我也会为他们感到骄傲……点点滴滴,我都一直告诉自己,应该拥有一颗爱国心!
07年“嫦娥奔月”、08年“神七”升空、09年中俄联合探测火星……科技决定了国家未来,我开始更多地关注祖国的科技动态;“08”奥运就在不远的将来,了解奥运,大力宣传奥运,我和假日小队的同学们开始制定一项项计划……我想,爱国就要这样做。作为小学生的我也要出一份力。
让我们都能拥有一颗爱国心,都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去建设祖国的美好未来!
篇三:关于理性爱国
有一位意大利小少年曾经被拐卖到西班牙的马戏班,他吃尽了苦头,历尽千辛万苦才回到自己的祖国---意大利。少年回国后,向他的母亲和姐妹们讲述了一路的所有遭遇。听后,家人流下了伤心的眼泪。两年多没有见面,少年非常想念自己的母亲,可是他却身无分文,为了表达对母亲的爱,他坚持帮家里干活,帮母亲洗碗刷锅,甚至在晚上睡觉前帮母亲洗脚。
少年一天天长大了,母亲也一天天变老了,但是母亲依然在勤快地操持着家务。一天,母亲在做饭时不小心扭伤了腰,少年看见母亲痛苦的样子,想起家里穷困的状况,下定决心要再次离开温暖的家庭,出外打工,让全家过上幸福的生活。几天后他就搭上了去法国的火车,在一家饭店里一干就是五年。由于他聪明能干、勤快好学,很快就从一个洗碗工变成领班,最后升到经理。所以他赚了好多钱。有了钱的意大利少年并没有忘记日思夜想的祖国和家人。于是他决定回家看望自己的母亲。
他给母亲和姐妹们买了许多贵重的礼物,然后在家乡又买了一套漂亮的房子,从此后他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篇四:关于理性爱国
对任何人来说,母亲一词,都是那么神圣和亲切。人们习惯地把祖国比作母亲,那确实是再恰当不过的了。我们祖祖辈辈在祖国的怀抱里生息繁衍,吮吸着伟大母亲的乳汁长大。如果有人问我:“你最爱什么?”我会骄傲地回答:“我最爱我的母亲——我的祖国。”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柱,是亿万炎黄子孙高尚的美德。打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册,每一页无不闪耀着爱国主义的灿烂光辉。古往今来,无数中华民族的爱国志士,不畏强权压迫,不惧虎豹豺狼,为了民族的解放,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昌盛,谱写了一曲曲响彻云霄的爱国主义壮歌,民族英雄,层出不穷;爱国人物,群星灿烂。有幸读完了《中华魂》这本书,这种激动之情更是难以抑制,请看:抗日英雄——吉鸿昌将军,他,真不愧是顶天立地的中国人。在美国,吉鸿昌要寄东西,在邮寄时,可耻的出卖灵魂的叛徒,让他自称是“日本人”,而吉鸿昌坚决不这样做。他说:“我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中国人!”还有,他在面对敌人的威胁利诱时,丝毫不妥协。他说:“我们中国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我们可以牺牲一切,也要去换取抗战的胜利!”多么铿锵有力、多么感人肺腑、多么气贯长虹的话语啊!他不愧是祖国母亲的优秀儿女。在《中华魂》这本书中,还记述了另外几十个人,他们当中有抵御外侮、保卫祖国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有辛勤劳动、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模范人物;有在科学技术领域成就非凡,强我国力、壮我国威的著名学者;还有在世界文体比赛中夺魁,为国争光的体育健将;特别是那些我们家乡的英烈更使我倍感崇敬!《中华魂》这本书中的几十位,不,不,那无数的祖国优秀儿女,他们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难道不值得我们效法,难道不值得我们践行吗!读完这本《中华魂》,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虽然我们年纪还小,但也要从小树雄心、立大志,振奋精神、发愤图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时刻准备着,为建设21世纪的中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终生!
篇五:关于理性爱国
古往今来,正是为了这种尊严,多少炎黄子孙奔走呼号,多少中华英杰前赴后继,“精忠报国”,写下一首首可歌可泣的不朽诗篇,展现一幕幕惊天动地的“血染的风采”……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中国留美女学生曲小雪维护人格和祖国尊严的故事:四年前,曲小雪留学美国,到露意丝太太家勤工俭学,在多次受到了令人难以忍受的侮辱之后,她决定辞工。而老太太的儿子银行家爱德华却蛮横地拦住了她,并声称,中国人比他最看不起的黑人都不如。事关中国人的尊严,曲小雪不卑不亢,针锋相对。爱德华母子恼羞成怒,竟对弱小的曲小雪进行人格侮辱和毒打,致使曲小雪膑软骨永久性挫伤、脊椎骨错位弯曲以及严重脑震荡。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爱德华母子竟恶人先告状,告她无理取闹。无奈之下,曲小雪被迫四处求告。法庭上,曲小雪以超群的智慧击败华盛顿三位大律师“庭外和解”的企图。法官被迫宣判被告5250美元,并当场向原告赔礼道歉。曲小雪半接过支票,向全场抖了抖,义正词严地说:“刚才被告不得不向我公开道歉之后,你们又非常及时地在法庭上公开给我递上这张支票,你们这样做,是想造成一种印象:这个中国姑娘之所以旷日持久地坚持要打这场官司,无非就是为了这张支票,让人觉得钱是这场官司的目的,也只有钱能为这场官司画上句号。可你们错了!至少我这个中国人,当然,还有许许多多的中国人都决不会在你们的美元面前低下自己高贵的头!我打这场官司,是为了讨回我做人的尊严!尊严!美元,在我的尊严面前一分不值。见鬼去吧!美元。”曲小雪把五千多美元的支票一点一点地撕碎,抛向法庭的上空。在这里,曲小雪讨回的不仅是个人的公道,还有一个拥有12亿人口,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伟大民族的尊严。我们为祖国的繁荣而欢呼,我们为祖国的强盛而自豪!
篇六:关于理性爱国
远眺前方,我们的祖国母亲正以崭新的面貌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回首过去,华夏五千年灿烂文化展现眼前。这一幕幕是无数的爱国者用他们的爱国激情造就的这一切,是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用滚烫的热血浇铸的史册。。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怎能不让人心潮澎湃,思绪起伏!
爱国英雄岳飞曾经说过:"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为此,岳飞的母亲在他背上刻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他的一生也确实做到了精忠报国;爱国科学家钱学森,被誉为导弹之父,美国人说他抵百万雄师。但他却抛弃高官厚禄的利诱,在新中国成立后,,毅然回到祖国投身于导弹研究中;"人不能有傲气,但不能无傲骨",在革命党统治时期,爱国作家朱自清宁死也不吃美国送来的救济粮,因为他知道这是一种耻辱,是对中国人的一种歧视……这些爱国志士虽然已经离我们而去了,但他们的名字将被千秋万世所铭记。因为他们对祖国的拳拳之心让后人永远不能忘记。
的确,我们的祖国曾经有过辉煌,但也有过刻骨铭心的耻辱史,这一切已经被一个岁月的见证人--历史无声无息的记载了,想抹也抹不掉。我们不能忘记,:清朝末年,清政府腐败无能,外国列强趁机入侵,侵略者们用中国人发明的火药轰开了中国的大门,战败的中国只好在中国人自己发明的纸上写满了无数屈辱的条约,从此,中华民族遭受到空前浩劫。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这一切都应该归罪于清政府的迂腐无能,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卖国贼却丧权辱国,祸国殃民,割让土地,出卖主权。使中国处于风雨飘渺之中。我们要永远记住他们,让子孙后代知道他们,唾骂他们。
篇七:关于理性爱国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里千山只等闲....”过草地是红军征途中最为艰苦的一段历程。彭德怀率领红三军团负责垫后,茫茫草地,连野菜也挖不到了。他眼见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晕倒在地,便把目光盯在了自己的坐骑大黑骡子的身上。
现在,草地上断粮了,彭德怀决定杀坐骑解燃眉之急。他下令将自己的大黑骡子,连同其他牲口一共六头,全部杀掉吃肉,给战士们补充体力。大家纷纷劝他将立过功的大黑骡子留下,可彭德怀还是狠下心来:“你们能走,我也能走。雪山不是走过来了吗?草地又算得了什么?大黑骡子为革命立过功,这就让它为革命立最后一次大功吧!”
彭德怀爱他的大黑骡子,但他更爱和他一起并肩战斗、风雨共难的战士们。他下令杀掉大黑骡子,也是万般无奈,因为他知道,战士们的生命更重要,一分一秒都是难熬的。他曾偷偷地把自己的干粮分给大黑骡子,看着它吃完,大黑骡子就像是他的亲人一般难以割舍,他永远爱着它,但牺牲这一头大黑骡子,就能救回多少人的生命?他不能把自己的感情放在第一位,他是红三军团的领导者,他要带领大家走过这茫茫草地,他不能看着战友们倒下!枪声响了,彭德怀向着倾斜着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了军帽。
那天晚上,草地篝火旁又多了一些生机,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肉汤:“我吃不下,端开!”一定是这碗肉汤,又让他想起了大黑骡子和自己的点点滴滴。
篇八:关于理性爱国
最近,我的叔叔去南京游玩,给我买了一本叫《虎门销烟》的书,才看了几页,就已经爱不释手,于是我阅读越起劲。故事内容还包含着一个每个人必备的爱国道理,使我印象深刻。这本书是我好的爱国老师。这个故事主要讲,在清朝时,英国人不断向我国进销鸦片,他们在销售时鼓动说这个东西和人参一样,吃了后可以强身健体。使我国许多同胞都感染上这种毒,不工作,还喊着要买吸,每天弱不禁风。因为当时我国政府腐败,无能,所以没有一人敢制止英国人销售毒品的行为,让英国人在中国无法无天,为所欲为。就在这生死存亡关头,出现了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他就是林则徐。他精忠报国,为了国家冒着生命危险在虎门销毁了近千吨的鸦片。他呼吁人们齐心合力,赶走英国人,最终英国人还是被赶跑了。读了这个故事后,我感触很深。心想林则徐真是一位精忠报国、赤胆忠心的大功臣。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销毁鸦片。想一想,如果当时再多有几个林则徐,那我们国家怎么会有那么多人吸毒。我们要向林则徐学习那种不屈不挠,忧国忧民的精神。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用这句名言来形容林则徐那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像林则徐这样爱国人士还有许多。如:顾炎武、顾宪成、文天祥、肖邦、李清照、杜甫……数也数不清。如果在古代,爱国人士再多点,那古代人面对的就不是战争,而是和平、和谐的生活。
现代人也应该学习林则徐这种爱国精神,让国家更美好,让我们生活在和谐安宁的国家里。即使世界和平,这种精神也非常值得学习。
作文五:《关于理性爱国的作文》8200字
篇一:理性爱国
崇洋媚外”这四个字好像是时下,或者更早,就成为很多中国人的口头禅。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外文化流入中国,对本土文化带来压力,崇洋媚外又成为一部分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其中尤以对日本的文化流行,很多人最是不屑,只要一听日文歌曲,看日本影视,就很有可能遭别人鄙视或是不屑,随之耳边就跳出那四个字。对于中日从古至今的恩恩怨怨,似乎就要牵扯出N万字的评论或是连续M天的叫骂,争辩,对此我就不再发表个人意见。
其实中国同胞对此的抱怨,反感,愤慨,同样身为中国人的我是非常理解的,我也从来没有忘记这段历史。老一辈不能忘怀,对此无可厚非。但是,新时代应该是由我们来开拓,我们既要不忘国耻,更要取长补短,不断创新,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有未来。
我一向认为对比产生差距,有了差距才会奋发,奋发后才会自强。我承认自己是因为日本动画才开始对这个国家产生兴趣的,相信也有很多和我一样的人,不得不承认他们的动画制作的真是很好(以下省略10000字的感想),能够在这个时代看到这么多好动画,是我的幸运,而对于目前的中国动画我不做任何评价。那些没有看过就全盘否定的同龄人,我只能说这是他们精神享受的损失。然而我们并不能只沉迷于其中而不找寻自身的不足,这样只会沦陷。
时代需要能够接受新事物的创造者,一味模仿不能造就自我,完全抵制,闭关锁国,固步自封也只能做井底之蛙,所以我们需要的不是过激的爱国热,而是理性爱国。
篇二:
众所周知,钓鱼岛一事是近日最热门的话题。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是日本抢不走的,不要以为岛上挂着你们的小太阳旗钓鱼岛就是你们的!在1972年美国自作主张把福州市及其海域的行政管辖权连同钓鱼岛一起交给“日本”事实上钓鱼岛并不属于日本,而日本欲将其国有化,这一举激起了广大中国人民内心的不满。因此人们为了表现自己的愤怒,也为了弘扬自己的爱国激情,纷纷发动了游行示威活动。
游行示威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I卫自己国家的领土。而有些人被这些正义的的热情冲昏头脑,渐渐失去了理智,做出了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的行为。这些行为到底是正确与否呢?是爱国还是害国呢?
首先,发动游行示威的出发点是爱国,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可是人们把自己的这种爱国情怀通过不理智的方式,采用极端的方法表现出来。这就是不理性的。爱国,仅仅就两个字,可是表达他的方式有许多。据调查,每砸掉一辆23万的日系轿车,从国家纳税等角度来分析,日本仅仅损失了27元钱,而中国损失有1400元之多。仔细想想“打砸抢”参与进来的人发泄了自己心中的怨气,可是真正吃亏的是谁呢?还不是自己的国家吗?这就是所谓的爱国吗?
现在,游行的人当中有众多不法分子,借着人多,打着爱国的旗号,表面上是在游行,而背地里悄悄的拉拢人,意图谋反。这不正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吗?爱国有热情,但要理性,合理的爱护自己的国家,做不影响治安的事,理性爱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钓鱼岛争议是两个国家上领土上的纠纷,并不影响人民之间的交流,所以我们应该理性看待钓鱼岛事宜,理性的爱好自己的国家!!
篇三:
是的,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的闹剧,将注定是一场闹剧、是徒劳的,因为它无法改变钓鱼岛的现状。
说它是徒劳的是因为,在钓鱼岛这样事关领土主权的问题上,中国是不会让步的,也不可能让步。当日本宣布“购买”钓鱼岛之后,中国官方在第一时间发出级别最高、也是最强烈的抗议,并及时公布和向联合国交存了钓鱼岛领海基线声明及海图……这显示了官方的决心,也为下一步的反制做了充分的准备。
事实上,从民间来看,也不容许国家退让,甚至任何示弱都会遭到批评。这从中国海监船到钓鱼岛海域巡航宣示主权一事上即可见一斑。消息一发布,立马成为媒体焦点,而民众的心也早已超过了海监船奔赴钓鱼岛海域的速度,只因一时没有看到身影,在网络里就引发不同的解读。而在14日凌晨,当中国6艘海监船出现在钓鱼岛海域的时候,又迅即引发围观。在当下的中国,民间舆论场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处理钓鱼岛事件上,谁都无法回避民间的态度。
中国珍惜和平,不希望战争,但并不害怕战争。其实在这个时代,国与国之间的交锋,早已不只是你死我活的战争,还有比战争更厉害的,比如经济。日本是一个经济对外依存度非常高的国家,而中国又是日本的重要市场。中国市场上的风吹草动,对于日本来说都是不可小觑的。
而现在,中国民间的反日情绪,正在形成对日本的一场战争。几天来,民众对日本的愤怒已经转化为行动。比如抵制日货、上海车主烧毁自家本田车声援保钓、日剧香港取景遭驱逐、沈阳爱国车贴卖断货(日系车主是购买主力)……在这样的市场氛围下,凡是正在购买或者打算购买日本品牌的消费者都会掂量再三;在这样的市场氛围下,面对中国市场这块到嘴和原本就在嘴里的肥肉现在却要吐出来,日本的经济大佬们不着急才怪。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中经济协会将派出以丰田汽车董事长张富士夫为团长的访华团,于9月22日起赴北京等地访问。该访华团计划与中国政府要人会谈,同时希望从经济层面加强两国的互信。分析认为,这一信息说明日本经济界的大佬们已经开始坐立不安了,丰田董事长此次率日本经济界人士组团访华,意在示好中国政府及消费者。可以预见,日本经济大佬坐立不安的日子还在后面;而当日本经济喊疼的时候,也就是日本“购买”钓鱼岛闹剧收场之时。
但也必须看到,爱国需要理性表达。近日,随着抵制日货的呼声越来越高,也出现了不理性的举动。网友“重庆莫若”发布微博称,他的日产越野车“被爱国青年卸下螺丝”,甚至还有打砸日系汽车被拘留的极端案例。这样的行为不仅法律不允许,同时也受到了网友的反对。比如对于“被爱国青年卸下螺丝”的新闻,有网友评价“无异于谋杀同胞”;甚至对于烧毁自家汽车的做法,网友也认为“爱国”过头,有可能危及过往车辆和行人的安全;等等。的确,假如爱国表达不能在一个理性和合法的范围内,那么就等于日本右翼作恶,引发国人互殴,岂不亲痛仇快?
理性爱国才是真正的爱国。理性爱国首先是合法爱国,而不是违法爱国。违法爱国不叫爱国,叫害国。在此我们呼吁:你有抵制日货的权利,但你没有打砸日货的权利;你有烧毁自己日货的权利,但没有烧毁他人日货的权利。抵制日货可以,但要做到:不砸车,不砸店,不砸人。总之,保持理性,有序抗日,做一个真正的爱国者。
篇四:钓鱼岛事件背后的理性爱国
不得不说,愈演愈烈的钓鱼岛事件激起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爱国情怀,日本的“购岛闹剧”也使每一个中国人都格外愤怒。然而,在这种爱国情怀和愤怒之心的驱使下,打着“爱国”旗号的各类暴力事件也相继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今年9月18日,在北京的保钓游行活动中,因为观点不和,队伍中一位八旬老人被人殴打,随后有人指认打人者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教授韩德强。9月19日,韩德强证实了确有打人一事,还表示说自己曾两次扇该老人耳光,并称这个老人是“汉奸”,收拾他合情合理。同时韩德强还在微博中声明,今后如果在游行队伍中遇到这样的“汉奸”,该出手时我还会出手,犯了法的,我认罪伏法,但绝不认错。白岩松曾这样评价这一事件:“汉奸”这个词满天飞,似乎成了想要拿出来攻击别人最有力的武器,其实这也是一种语言上的暴力。谁是汉奸呢?当你作为一个大学的教授去打80多岁老人两记耳光的时候,其实是另外的一种汉奸,你让所有的人感到蒙羞,你也让很多的中国教授会感到蒙羞。
这一事件只是众多暴力事件中的一个,然而在这些暴力事件后,我们是否应该思索这样一个问题:何为爱国,我们又应当怎样爱国?欺负本国同胞就是爱国吗?损坏几辆同胞们曾今购买的日本车就是爱国吗?爱国固然是值得肯定的、值得我们敬佩的,然而,我们也不能因为去追求一个正义的目标,就让过程非法化。不理智的爱国并不能起到多么明显的作用,打砸日货只会使国人蒙受不必要的损失,让日本不费一兵一卒就让中国损失上亿;制造暴力事件,也会让中国治安陷入混乱,这样一来岂不是“亲者痛仇者快”。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应该脚踏实地的努力学习、努力工作,用实际行动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人民的安居乐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我们国家才能独立自主,不依赖国外的高端科技。为了民族的尊严,民族的利益,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团结起来,将强烈的爱国情怀转移到工作、学习中去,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必将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动力,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篇五:理性爱国,从你我做起
“购岛闹剧”时至今日,中日关系持续恶化,尤其在民间一股接着一股的反日游行此起彼伏,国内许多地方都发生了涉日游行活动及大规模抵制日货运动。
这个周末,南昌也爆发了一场“游行”示威活动,尽管队伍井然有序,也有横幅提示大家要理性表达,但也一度出现了一些不理性的行为,日系产品专卖店被冲击,料理店玻璃被打破。从现场来看,公交绕道、交通瘫痪,人头攒动,道路戒严,围观的群众口头传播最热的一词就是“游行”。
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的非法行径,侵犯中国主权,激起了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民众利用周末休息时间,抗议日本政府“购岛”,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实在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然而,在这些严肃的爱国行动中,却出现了一些刺眼寒心,让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让人感到遗憾。
爱国热情很可贵,但怎样表达爱国热情,用什么方式表达爱国热情,至关重要。爱国,不是施暴的理由,不是情绪失控的泄愤。尽管那些有暴力倾向的、打砸抢的“爱国者”是极少数,但是,他们的社会危害,却相当大。这些肆意而为的违法乱纪行,不仅跟爱国没有一点关系,反而是在玷污我们圣洁的爱国情操。我们要理智看清楚,那些打着爱国的旗帜,以保钓的名义,发泄个人私欲,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破坏公民的合法财产和劳动所得不仅是是愚蠢的行为,还是公然挑衅法律的尊严,不仅跟爱国毫无关系,而且是必须加以严惩的。
爱国热情畸变出“冲动魔鬼”,这是集体行为失范与失控的表现。如果任由事态扩大蔓延,必然对生产生活秩序造成影响,给国际社会留下“暴民化”的脸谱。而这恰恰正中某些人不可告人的“下怀”,损毁中国政府及人民的对外形象和声誉。
保钓爱国,人人有责,作为一名中国人,发出我们的爱国民声,这是我们每个公民的权力和义务。表达爱国热情,天经地义,但爱国绝不是僭越法律的借口,否则爱国行为就会异化为犯罪。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但爱国不是走上街头醉酒般地“撒野”。依法理性表达诉求是法治国家公民的应有素质。将爱国情绪发泄到自己同胞身上,那不叫“保钓”和“抗日”,这样的行为说严重一点,与“强盗和流氓”无异。
暴戾敌视、争强好胜维护不了国家主权及尊严;张牙舞爪、恣意嚣张提升不了国际地位和形象。为什么不让爱国的力量理性的前行呢?面对日本右翼势力的猖獗行为,国人在表达爱国情感时应回归理性,坚决抵制粗暴式的“打砸抢烧”的行为,同时,应倡导理性抵制日货,积极支持国产品牌,齐心协力共同建设更加强大的中国,唯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钓鱼岛问题。理性爱国,需从你我做起!
篇六:请理性爱国
这几天全国多个城市都发起了反日游行示威,游行中的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声音,走上街头,高举横幅。
这样的表达方式貌似规规矩矩,把序幕拉开,我们便可以看到声势浩大的武警官兵维持秩序。青岛的日资企业被砸并纵火,西安钟楼饭店被人包围,被要求交出日本游客,长沙的日资平和堂被抢劫,其中高价商品被劫空。看看深圳,游行示威人员打砸日本品牌汽车,群众高呼:爱国,保钓等口号。这些高涨的情绪被不断地放大,传染,其中的人们你你我我兴奋不已。
青岛的日资企业里面辛苦工作的是普普通通的中国老百姓;西安钟楼饭店里的日本游客来中国旅游,保障他们的生命安全体现的是我们国家的社会氛围;长沙的平和堂被抢光的都是进口的高价商品;在深圳的日产汽车更是大多数家庭的代步车,一家欢乐出行,本可平安回家。这是爱国?这样一种打砸抢烧的行为与流氓暴徒有什么差别?以一种违法的手段来表达自己所谓的爱国之心,就可以彰显自己的赤胆忠心?
那些被砸捣乱的企业无法正常营业,其中的工人便无法上班,工人还要依靠工资来支撑家庭;被砸的汽车可能还会伤害到车主甚至无辜的路人。所谓的“爱国行动”,到最后,被伤害的不过是自己人。
在西安,有一个年轻人站在路口,手里拿着一个纸板,上面写着:“前方砸车,日系车请掉头”;在广州,一名中学生站在人潮涌动的游行群众中间,举着:“反对暴力,理性爱国”;同样是在广州,示威群众肆意破坏街边植被后,一个女子用双手捧起被推倒的鲜花,并将这些鲜花一朵朵插到其它的花盆中。这些行为就意味他们不爱国?他们不在意这个国家领土的缺失?他们只是更理智地认识到,爱国这一种情绪,并不应该以过激的行动来表达,伤害自己所在的城市,更不能用一种流氓暴徒违法的方式,产生让人恐惧的力量来烘托自己的威信。
在凤凰卫视的一虎一席谈上,有一个青年人说:“我们要抵制日货,并不是要砸自己的日货,我们应该在各行各业,都做得比它好,我们的官员比它清廉,我们的街道比他们的干净,然后我们的桥也比它结实,还有我们的年轻人,比他更有未来更有希望”。打砸抢烧并不能帮这个国家改善什么,它只会让情况变得更加糟糕,同时让一些不怀好意的人借机闹事。如果真的是爱国,就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个国家这个世界因你变得更加美好,无论所做的事情多么微不足道。
爱国本来就是一种情绪,“理性爱国”听起来是很矛盾的话。但它正正说明了,爱国的情绪不应该变成他人的工具,转身把矛头指向自己。以史为鉴,让我们学会理性爱国,也让我们去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国。
篇七:理性爱国?才是真正的爱国
是的,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的闹剧,将注定是一场闹剧、是徒劳的,因为它无法改变钓鱼岛的现状。
说它是徒劳的是因为,在钓鱼岛这样事关领土主权的问题上,中国是不会让步的,也不可能让步。当日本宣布“购买”钓鱼岛之后,中国官方在第一时间发出级别最高、也是最强烈的抗议,并及时公布和向联合国交存了钓鱼岛领海基线声明及海图……这显示了官方的决心,也为下一步的反制做了充分的准备。
事实上,从民间来看,也不容许国家退让,甚至任何示弱都会遭到批评。这从中国海监船到钓鱼岛海域巡航宣示主权一事上即可见一斑。消息一发布,立马成为媒体焦点,而民众的心也早已超过了海监船奔赴钓鱼岛海域的速度,只因一时没有看到身影,在网络里就引发不同的解读。而在14日凌晨,当中国6艘海监船出现在钓鱼岛海域的时候,又迅即引发围观。在当下的中国,民间舆论场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处理钓鱼岛事件上,谁都无法回避民间的态度。
中国珍惜和平,不希望战争,但并不害怕战争。其实在这个时代,国与国之间的交锋,早已不只是你死我活的战争,还有比战争更厉害的,比如经济。日本是一个经济对外依存度非常高的国家,而中国又是日本的重要市场。中国市场上的风吹草动,对于日本来说都是不可小觑的。
而现在,中国民间的反日情绪,正在形成对日本的一场战争。几天来,民众对日本的愤怒已经转化为行动。比如抵制日货、上海车主烧毁自家本田车声援保钓、日剧香港取景遭驱逐、沈阳爱国车贴卖断货(日系车主是购买主力)……在这样的市场氛围下,凡是正在购买或者打算购买日本品牌的消费者都会掂量再三;在这样的市场氛围下,面对中国市场这块到嘴和原本就在嘴里的肥肉现在却要吐出来,日本的经济大佬们不着急才怪。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中经济协会将派出以丰田汽车董事长张富士夫为团长的访华团,于9月22日起赴北京等地访问。该访华团计划与中国政府要人会谈,同时希望从经济层面加强两国的互信。分析认为,这一信息说明日本经济界的大佬们已经开始坐立不安了,丰田董事长此次率日本经济界人士组团访华,意在示好中国政府及消费者。可以预见,日本经济大佬坐立不安的日子还在后面;而当日本经济喊疼的时候,也就是日本“购买”钓鱼岛闹剧收场之时。
但也必须看到,爱国需要理性表达。近日,随着抵制日货的呼声越来越高,也出现了不理性的举动。网友“重庆莫若”发布微博称,他的日产越野车“被爱国青年卸下螺丝”,甚至还有打砸日系汽车被拘留的极端案例。这样的行为不仅法律不允许,同时也受到了网友的反对。比如对于“被爱国青年卸下螺丝”的新闻,有网友评价“无异于谋杀同胞”;甚至对于烧毁自家汽车的做法,网友也认为“爱国”过头,有可能危及过往车辆和行人的安全;等等。的确,假如爱国表达不能在一个理性和合法的范围内,那么就等于日本右翼作恶,引发国人互殴,岂不亲痛仇快
理性爱国才是真正的爱国。理性爱国首先是合法爱国,而不是违法爱国。违法爱国不叫爱国,叫害国。在此我们呼吁:你有抵制日货的权利,但你没有打砸日货的权利;你有烧毁自己日货的权利,但没有烧毁他人日货的权利。抵制日货可以,但要做到:不砸车,不砸店,不砸人。总之,保持理性,有序抗日,做一个真正的爱国者。
篇八:真正的爱国更需理性
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注定是一场失败的闹剧,因为它既无法改变钓鱼岛的历史和现状,也不可能迫使中国政府在事关主权问题上做出丝毫让步。中国官方第一时间发出最强烈的抗议,及时公布和向联合国交存了钓鱼岛领海基线坐标图及海图、并向相关海域派出海监船......这显示了中方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决心,也为下一步的反制做了充分准备。
日方一意孤行自然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应,不少地方民众自发走上街头,谴责日本侵犯我国领土主权的恶劣行径,谴责其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的严重挑衅,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正义立场和爱国精神,形成了维护主权、捍卫领土、伸张正义的强大声势。但不容忽视的是,也有少数人打着“爱国”旗号,参与砸车、砸店、纵火等暴力活动,危害到了公共安全,其行为已经超出法律允许范畴,这是任何法治社会都不允许的。
爱国需要理性。日本试图将钓鱼岛“国有化”,是任何国人都不能接受的,我们有权将自己的愤慨、爱国和激情合理地表达出来,但在自己国土上打砸、施暴,受害者将是自己的同胞。在法治社会的今天,无论基于多么充分的理由,都应以遵守最基本法规法律为前提,都不应做出违法事情,如果以“爱国”为名行违法之实,每一个人都可能是下一个“受害者”。
纵观人类历史,领土争端的解决既有兵戎相见,也有和平谈判,且都伴随着长期、艰苦斗争。钓鱼岛问题从产生到现在已超过百年,既涉及中日之间多年的历史恩怨,又涉及当今错综复杂的亚太战略格局,解决起来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因此,我们需要有充分的信心和足够的耐心,任何因一时冲动而采取不负责任的行为只会授人以柄,伤害到国家的长远利益。
爱国需要理智。爱国主义从来就不是抽象的,它和国家的根本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国际争端的最终、合理解决实际是以综合国力为坚实基础,而仅非大众传媒的“唇枪舌战”。任何时候,我们有义务、有责任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但须以国家大局为重,冷静理智表达自己情感,自觉维护社会秩序,用实际行动推动国家的改革、发展,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凝聚起捍卫民族尊严、国家利益的强大力量,赢得国际社会更多的理解、尊重与支持。
新中国成立后的60多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段任人欺凌的历史早已一去不返,如今的中国政府和人民有维护主权与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与决心,若日本再一意孤行,必须对由此产生的后果承担一切责任。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既要勿忘国耻、警钟长鸣,更要坚定信心、锐意进取,用文明理性展现中国力量,通过合法途径表达主权诉求,以团结奋斗提升国家力量。改革开放30多年后,中国国力不断提升的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民众具有了全球化战略视野,使我们站在一个更高的历史维度上看问题,理性爱国正在成为中国的主流呼声。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坚定拥护下,我们一定能够从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出发,切实维护好主权完整、保障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
作文六:《理性选择(作文)》700字
理性选择
有一智者问弟子:如果你是长途跋涉的旅人,在途中遇到一只疯狗对你狂吠,你会怎么做?毫无疑问,我们只会绕过他继续赶路,而并不会因愤怒而趴下来对它狂吠。这是理性选择。
生活中,我们会面临到各种选择。他会出现在大事中抑或是小事中,甚至在起床时我们也会面临起床或赖床的选择,它也会出现在试卷上,总之,在各种场合中,我们都有可能面临选择。
既然要选择的东西在我们生活中随时可遇,那么我们就要理性的做出选择。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时多动动脑,权衡利弊,才做出决定。
遇到困难,我们理性选择。首先,我们必须有勇敢面对的决定,而不能选择退缩,这是不理智的,如果科学家们在困难面前选择了退缩,那他如何来创造出种种发明,如何得出种种结论?在我们有面对的决心后,我们亦要理性的选择取舍,如果困难的锋芒太盛,我们不能继续勇往直前,这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暂时退其锋芒,在我们做好准备时,再一举进攻,困难方能被你踩在脚下。
在欲望面前,我们理性选择。是人就有欲望,纵使得道高僧也不可能做到真正的无欲无求,所以既然不能做到无欲无求,那我们就必须在欲望面前保持理性,在欲望的取舍中要注意分寸,否则我们将可能被欲望毁灭。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人不能不爱财,但不能因财而不择手段,不然纵使道德谴责不了你,法律也会找你。权利的欲望在人的心里占的位置很大,但在权利面前,我们必须理智,权利是用来利国利民,而非让你呼风唤雨,我们要理性选择。
在生与死中,我们要理性选择。“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同时,我们也“活着就有希望”。如果你因为挫折而寻短见,那么没人会同情你只会鄙视你,如果你因见义勇为而死,我们会敬重你,永远记住你。所以我们在生与死中,要理性选择。
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选择,在选择中我们必须保持理性,做出正确的选择。
作文七:《关于理性的作文:谈理性的重要性》1000字
文 章来源 莲
山 课 件 w w w.
5Y k J. c oM 关于理性的作文:谈理性的重要性
人们常说,科学闪耀着理性的光辉。的确,科学是理性的产物。无论个人、家庭还是社会,都在孕育了科学的理性的指引下前进、发展。
是的,理性很重要~
理性对于个人的成功是功不可没的。爱迪生说成功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这句耳熟能详的话也在警醒着我:付出汗水固然重要,可是理性更重要。任何一个人在前行的路上都需要理性思维的指导,帕斯卡尔说人是能思想的芦苇,脆弱的人类之所以能走到今天,并且能够创造如此辉煌的文明,究其实质是因为我们拥有理性思维。古语也云:不能光低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试想没有理性
1
指导,即使再辛苦地拉车也是不能成功的。
理性让人类走得更远。对于一生都没有走出小镇的哲学家康德,他的理性思考是唯一有利的工具。尽管没有见过外面的世界,他依然凭借对头顶星空和心中道德法则的冷静思考,理解别人难以理解的哲学问题,创作了震惊学界、至今仍被奉为经典的《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批判力批判》。一个一生都在方圆四十里的范围内活动的人居然有如此深邃的作品,关键是他的理性思维。
理性对于家庭同样重要。家庭首先需要和睦的环境,而理性是构建这一环境的关键。家庭的和睦需要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尊重、平等沟通、积极配合并彼此理解、体谅。理性是这些基础,因为只有理性,家人才能不随心所欲、盲目争吵或吧能忍让一丝一毫。也只有通过理性,家庭才能够用合适的方式约束家庭成员的行为,使之合乎理解,合乎规范。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因此理性对于社会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例如在我们看到一些社会事件时,一些人不分青红皂白,盲目指责甚至围观起哄,这显然是缺乏理性的表现。我们只有用理性的眼光看待,用理智的头脑思考,才能作出正确道德是非判断才能为事情的解决贡献力量。
 对于高三的我们,我们也应该理性地面对高考,因为这一刻,我们不仅仅拼的是智商,更拼的是情商,也就是理性,当成绩出现浮动的时候,我们应该理性提醒自己:这
2
是正常的现象,甚至是应该高兴的,因为至少可以告诉我们,这个方面我们还有不会的地方,赶紧复习,还有机会,而不是自暴自弃,甚至彻底放弃。
理性是一把利剑助我们披荆斩棘,走向远方;理性是一艘巨舰助我们乘风破浪,驶向彼岸。重视理性吧,因为他永远闪光。
在我们前行的路上,请一定不要任性, 用理性的光芒照亮我们前方的路,相信未来的旅途一片光明
文 章来源 莲
山 课 件 w w w.
5Y k J. c oM
3
作文八:《理性的选择》400字
理性的选择
曾经一位弟子问智者如何处理自己的愤怒。智者反问弟子道:“如果你在途中遇到一只疯狗,你是绕过它还是和它对着干?”毫无疑问,我们都会选择绕道走。而这,却恰恰很好地诠释了理性的选择。
理性的选择在生活中必不可少,当面对所谓的“真理”时,也要理性地说“不”。著名指挥家??
正是因为理性地判断使得小泽征尔获得了成功,理性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我们对自己怀有的理性,犹如一盏明灯,在茫茫的大海上,指给我们前进的方向,帮助我们到达胜利的彼岸。
每年的国庆长假,甘肃敦煌都会迎来旅游高峰,而?
我想说的是,理性是人类智慧的最直接体现,而如今急功近利的浮躁,让人们开始变得疯狂,失去了应有的理性,导致了悲剧的发生。这个时候,我们应当反思,拒绝浮躁,回归理性。
??弃医从文的鲁迅,投笔从戎的班超、弃医从政的孙中山等等都是在适时做出了理性的选择,让小小的生命之花绽放出耀人的光彩。
我们要做出理性的选择,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什么样的人生之路。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在面对成功失败的时候,根据自己的自身条件做出的选择才是最理性的!朋友们,扬起理性的风帆,一路踏浪而行吧!
作文九:《理性的选择》1300字
当前,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各国政府为应对危机,纷纷出台各种化解危机的政策措施,税收政策即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不仅是我国,一轮世界性的减税浪潮正处于上升浪头。
外围环境对我国吸引外资、企业的投资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等,将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国要顺应世界减税趋势,结合具体情况,适时进行积极的税制调整。此时,减税可以增加国民生产总值,刺激总需求扩大,增加就业。
作为政府部门,强调减税并不意味着全面削减税种和缩小税基,更不意味着地方政府可以随意减免,而要进行结构性减税,即结合税制改革,将一些主体税种的法定税率适度降低,适当扩大一些税种的税基,开征一些新税种,调高部分具有特定调节功能税种的税率。这种减税是在分步实施税制改革的过程中实现的,不是单纯的降低税率,是与税制改革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既是一种调控政策,也是对税制的完善。
因此,在减税的同时,结合具体情况,可出台增税措施,提高一部分税种的实际税负,进行资源税、房产税等税种的改革。同时,对财政支出政策进行结构性优化调整,增加生产性投资,适当缩减消耗性财政支出。最终,结构性减税总效应、税制规范与公平,加之财政支出政策的配合使用,不仅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税制条件,还能减缓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
作为企业,享用优惠政策时需要充分考虑机会成本问题。税务筹划成本包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显性成本是筹划时花费的时间、精力、财力,较为直观,很容易被企业纳入考虑范畴;隐性成本即机会成本,是企业因采用拟定的税务筹划方案,从事某项经营、生产某种产品而不能从事其他经营、生产其他产品放弃的潜在收益,很容易被忽视。如果税收优惠政策期限较短,企业为了享用这种优惠,必须对原有经营结构做大的调整,则付出的机会成本与获益之间“入不敷出”。
同时,很多税收优惠有期限限制,一些没有期限限制的优惠政策有随时修改的可能性,都存在机会成本。企业在筹划时,需认真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判断经济上是否可行、必要,能否给企业带来纯经济效益的增加,只有税务筹划的显性成本加隐性成本低于筹划收益时,方案才可行,否则应放弃筹划。选择税收优惠作为税务筹划突破口时,应注意两点:企业不得曲解税收优惠条款,滥用税收优惠,以欺骗手段骗取税收优惠;企业应充分了解税收优惠条款,并按规定程序进行申请,避免因程序不当而失去应有的权益。
作为企业会计工作者,应认识到即使没有发生金融危机,我国税制日趋完善、税收政策调整频繁的大趋势,依然不会改变。会计是生产力,如何领会和运用税收政策,正是会计人为企业创造价值,发展和完善个人职业生涯的大好时机。
税收制度与财务制度是企业财务工作必须遵守的两大基本法律体系,两者既有联系,又有诸多本质性的区别,如何将财务制度与税收法规进行有机结合起来,正确进行计算、申报、缴纳、核算应纳税款,同时正确进行税收筹划,最大限度维护企业利益,成为企业会计工作的重中之重。美、英等国的税务会计,已与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共同构成了会计工作的三大支柱。我国的部分外资企业与上规模的本土企业已专门设置税务会计岗位。
希望有那样一天,当我们回忆一次金融危机、一段税收政策频繁调整的往事时,欣慰于未曾丢失的理性与冷静:政府把握宏观经济方向的能力得到提升;企业应对危机。适应环境,最终健康发展;众多会计人在一处充满发展空间的领域,达到合适与向往的位置。
作文十:《理性的选择》2400字
理性的选择——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论文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不详 论文栏目:政治论文 收藏本页
看过这么一则材料:一个公共牧场,有若干牧民在放牧,每个牧民都有两种选择:一是大家合作,有意识地控制各自的
牲畜头数,使之与牧场的承载力相适应;一是尽可能多地增加自己拥有的牲畜头数。面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我不禁想到我们国家不正也处在这两种选择面前,我们应选择哪一种呢?答案显然是清楚的。
我们的世界像一艘在太空中漫游的靠不断消耗自身资源而生存的飞船。我们的祖先一代又一代顽强地向大自然索取,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近代大工业的崛起,人类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地球的面貌。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是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伴随着一系列资源,环境问题的出现,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人类所面临的“危险境地”。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已成为世界性问题。而中国则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形势。
今年3月2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全国总人口已达到了12.95亿。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
到有效控制,并开始进入低生育水平的发展阶段。但是,人口问题仍是影响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仍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和消费资料一定的前提下,人口越多,增长越快,所需要的抚养,生活费用就越多,能够用于生产的费用和人均占有的消费资料就越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就越慢。
中国要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要提高,只有严格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使人口发展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与生态环境
相协调,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大业的顺利完成。
过去人们常用地大物博来形容中国自然资源的丰富。但是,随着人口的迅速增加,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在急剧下降,据
统计我国人均土地面积为1/3,人均水资源为1/4,人均森林面积为1/6,人均草地面积为1/3,我国自然资源的劣势历历在目,耕地、森林、草原、淡水等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我们却未意识到它的严重性。
对1998年夏季在我国发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水灾,人们至今还记忆犹新,造成这场特大洪水灾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就长江领域的生态环境而言,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是造成洪水泛滥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环境污染给我国造成具大的损失,每年高达680亿元,过去污染的源头在城市,现在乡镇企业对环境的污染也日趋恶化,进入90年代,全国乡镇企业一年排放工业废水18.3亿吨。群众为此还编成顺口溜:“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身心受害。”
被我们称为“母亲河”的黄河从1972年——1996年,黄河下游因污染而导致的断流和供水不足造成经济损失累计达二百八十六亿元。我们这些喝黄河水长大的中华儿女能看着母亲河断流吗?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不是吗?从2300万年前到1800万年前森林古猿的出现到现在人类高度发达的文明时代,人类从未停止过向大自然索取,大自然也是“有求必应”,这更滋长了人类的贪欲。他们在地球上大肆砍伐树木,建立化工厂,排污排废??。于是,曾经山清水秀,一片蔚蓝的地球母亲
面对如此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我们应当刻不容缓地采取有效措施,大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人们既不能做它的奴隶,无所作为,也不能以主人自居,对大自然随心所欲地发号施令。如果我们在改造自然的时候,只是一味地索取,也会受到它的惩罚。而这种惩罚,就不仅仅表现为资源短缺的问题,我们将面对更为复杂的环境问题。假如我国的生态环境继续恶化,而得不到有效控制,那么我们将失去生存的权利,将不会再有共和国美好的明天,这决不是危言耸听的。
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一种选择——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它要求人们以自然和谐共处,能够认识到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虽然我们国家已颁布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但单靠这些还远远不够,强制的手段只能是暂时的,最关键的是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事情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个人做起。加强教育,提高全体人民保护环境的意识。只有人们自觉树立保护环境的观念,才能使环境免遭破坏。在学校接受洗礼的我们更加有责任保护我们的环境,当别人做了有益于环境的事,向他说:“好样的”!鼓励他继续这样做。当别人破坏环境时,对他说:“你的作法破坏了我们生长的环境。”细心地为他分析其中的危害。
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人口大量增加,资源过度消耗,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矛盾极为突出,严重地制约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绝不能采用“杀鸡取卵”的办法,也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要把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综合考虑,统筹规划,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确保国家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我国当前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发展经济,使国家富起来,然而来自环境的问题却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有关部门曾于1988年对我国24大中城市排污费用的使用效益进行调查。被调查的3901个单位7年累积缴纳排污费7.96亿元,按规定补助其治理污染资金4.5亿元。如期这些企业共完成污染治理项目712个,年处理废水7.94亿吨,废气1991亿立方米,处理和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345亿吨,企业因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获得直接效益2.44亿元,收到了很好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保护环境有这么多好处,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在面向现代化的今天,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更应能够认识到:大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人们既不能做它的奴隶,无所作为,也不能以主人自居,对大自然随心所欲地发号施令。为了你、我和他人,我向全社会疾呼:让我们同心携手保护我们的家园吧!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关于理性选择理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