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咏雪》1500字
《咏雪 》导学案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读出节奏和韵味。
2、能准确翻译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3、理解文章内容,感受谢道韫的才气。
学习重点:1、感情朗读课文,读出韵味。
2、疏通文意,理解内容。
学习难点:品味文中兄子和兄女对雪的两种比喻,积累咏雪名句。
学习模式:自主学习——交流合作——班内展示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明确目9分钟 ) 1、猜谜语:昨夜梨花悄绽开,仙子倚窗片片摘;东风怜洁携下世,撒向人间处处白。------( ) 出示图片感受雪景。
2、导入语:雪,是雨的精灵,是冬送给人间最美好的礼物。纷纷扬扬,飘飘洒洒,一场大雪纯洁了整个世界,引起人无限遐想。每一个雪夜,你是否也会静坐窗前,静听落雪的声音。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古代的诗礼之家,他们又会干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谢道韫一家,和他们一起咏雪。【板书课题——咏雪】
2、多媒体出示并适度解读学习目标
3、建立评价机制:
知识链接:《咏雪》选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书中记载了很多魏晋时期儿童的故事。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二、学法引领,新知探究
问题探究(一)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20分钟 )
1、教师示范读
【 学法指导】:边听范读边注意读音,语气、断句,并试划分节奏、可以小声跟读。 注意勾画自己把握不准的音。
2、学生自由读
【 学法指导】:大声读,注意读出节奏,读准字音,断准句子。也可以对 子合作,我来读你来听,相互纠错。
3、展示读:
挑战读:【 方法指导】先评价别人读得怎样,再进行挑战。请用这样的模式评价“我认为刚才这位同学朗读时(可以从声音,韵味,节奏,情感方面谈) ----------------------------------- 读得较好 ,但是,我觉得“------------------- ”地方应这样读,我来挑战他。或“我还能读得更好些”
4、角色表演读:
【 方法指导】:先想象场景画面,人物神态,语调,再试读。
问题探究(二) :自学文本,疏通文意( 19分钟 )
1、个人自学:【 方法指导】:结合注释及工具书口头翻译课文,记录疑难
2、组内交流,求同存异,提交疑问
3、班内展示:【 方法指导】:每组一句,先读句子,再解释重点字词,最后翻译。组内纠错补充。注意在课本上做好笔记。 教师最后指名整段翻译。 问题探究(三) :研读文本,品味语言( 8分钟 )
兄子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在这句中兄子将纷纷扬扬的雪喻为——---,兄女则比喻为——————,你喜欢谁的比喻?为什么?你还可以把雪比喻成什么?能说出几个事物吗?
【 方法指导】:小组讨论,班内汇报,教师点拨。
三、拓展积累:( 3分钟 )
咏雪名句:
韩愈《春雪》: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李白《北风行》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
(陆游《夜大雪歌》)
四、课堂小结:回顾本节所学知识( 1分钟 )
五、达标测评:( 3分钟 )
先解释词语在翻译句子:1 。儿女 : 古义:( ) 今义:( )
译:
2 。未若:( ) 因:( )
译:
3、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可拟:( )
译:
六、作业:
1、 背诵《咏雪》
2、积累本积累咏雪名句
板书: 咏雪
读:字音、节奏、韵味
译:文从字顺
品:白雪纷纷 : 未若柳絮→咏絮之才
撒盐空中
作文二:《咏雪》2300字
《咏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积累文言词语,掌握“俄而、因、未若、拟”等词语含义。
⒉反复诵读,品味“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意蕴。
⒊品读细节,体味文中雅人深致的景、情、人。
教学重点:
品读细节,体味文中雅人深致的景、情、人。
教学难点:
反复诵读,品味“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意蕴。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
朗读法,探究法,启发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温州,冬天里,我们最期待、最欣悦的事莫过于下雪了。雪,纷纷扬扬, 盈盈的自空中落下, 连绵的扑入大地。 它停于枝头成为花, 便引得唐朝大诗人岑 参诗兴大发 ,一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流传千古,它落于地 面化为水, 便有宋朝大词人欧阳修为我们描绘 “雪消门外千山绿, 花发江边二月 晴”的春天画卷。是的,雪似乎特别能让人产生联想和想象,使人高雅起来,可 谓“雅人深致”。下面就让我们穿越时光的隧道,来到两千多年前的东晋谢氏大 家庭里去看看他们下雪天里都做了什么雅事,来学习《咏雪》。
二、感知
1. 读准字音
自由朗读课文,纠音:差
在纠音的基础上再读一次。
2. 读通文意
文言文和现代人之间好像隔着一层纱, 总有疏离感, 想要理解课文内涵, 需 先读通文意。
字词:儿女,雪骤,未若
句子:白雪纷纷何所似;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齐读全文翻译。
3. 读得好听
(1)指名生读课文,师点评,要注意读对句读。
谢 太 傅 寒 雪 日 内 集
即 公 大 兄 无 奕 女
左 将 军 王 凝 之 妻 也
(2)生齐读。
三、品读
4. 读得很好听, 在同学们好声音的感染下, 我也仿佛穿过了千年前的历史的 帷幕,看见了谢太傅一家,在寒冷的下雪天里,不是吃火锅御寒,堆雪人打雪仗 娱乐, 而是围坐一起讲论文义, 吟诗作赋, 真有雅兴, 好个雅人深致的生活! (PPT 显示)这是我的发现。 (雅人深致:雅:高雅,高尚;雅人,风雅之士,多指文
人; 致:情趣; 深致:情趣深远; 雅人深致:人品高尚, 情趣深远。 原是赞赏 《诗 经 ·大雅》的作者有深刻的见解,后形容人的言谈举止不俗,比较有格调。—— 百度。我想再扩大词义,就理解为不俗,有格调。)
5. 请同学以“好个雅人深致的——”句式来开头或结尾,找一个细节处,说 说你的发现。
预设 1:白雪纷纷飘起来,雪越下越快,越下越大,给人动态美,有一种充 满生命、富有活力的感觉,白色又显得环境很素净,真是良辰美景啊,好个雅人 深致的雪景!
预设 2:“未若柳絮因风起”,“柳絮”以春天之物来写冬天之景,写 出了 雪的轻飘,柔美 , 神似,能让人联想到春天,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之感,富有意 蕴。“因风起”写出了雪花的动态美。好个雅人深致的诗句!
(什么是意蕴呢 ? 意蕴就是文学作品里面渗透出来的理性内涵。比如说作品中渗透的情感 , 比 如说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风骨 , 表现的人生的某种精义 , 或者某种主旨。内心萌生的一种感 觉 .)
该生读,点评指导:升调,充满自信,虽然才 7岁,已然显才气。再读。 那谢朗的诗句“撒盐空中差可拟”就不雅致吗?也雅!形似,比喻恰当。 古人说:景物必须求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该生读,点评指导:降调,有点犹疑。 “差”字指导读,轻声,加点延长音。 追问:同学们哪句更雅人深致?
我以为是谢道韫的。有意蕴、意象、和动态美。
“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王国维《人间词话》 (已删 )
“ 诗有三境,物境、情境、意境。” “诗一向言意,则不清及无味;一向言景, 亦无味;事须景与意相兼始好”。 (后句已删 )
—— 王昌龄《诗格》
那谢太傅什么态度?
“公大笑乐”读一读此句。怎么理解?有三种说法:笑前喻,乐后喻;都满 意;笑乐后句。
雅人谢太傅也,不扫兴,有涵养!
作者呢 ? 后面两句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言外之意,耐人寻味。这是个有力 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同学们觉得谢道韫是一个怎么样的女子?
看注解 4:谢道韫,东晋才女,凭此句载入史册,后来便把在诗文创作方面 卓有才华的女子赞誉为 “ 咏絮之才 ” 。
出资料
初,同郡张玄妹亦有才质,适于顾氏,玄每称之,以敌道韫。有济尼者,游 于二家,或问之,济尼答曰:“ 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 映,自是闺房之秀。 ” (“散朗”飘逸爽朗, “ 林下之风 ” 用来形容有才干,有才 华, 有诗韵, 有风度, 巾帼不让须眉然又具女性之柔美的奇女子。 清心玉映, 纯 正的心可以从碧玉中照映出来。即心地恬静,无思无虑。 ) (以上资料上课时已删 )
“ 当时咏雪句,
谁能出其右。
雅人有深致,
锦心而绣口。(形 容文思优美,辞藻华丽) 。
……”
—— 宋 . 蒲寿宬 ch éng 《咏史八首 ·谢道韫》
师小结:深致【谢道韫】
雅人深致,锦心绣口。
魏晋女子,数她最是风流。
——《 染花集:最好的女子 最美的情事》 (王臣) 好个雅人深致谢道韫!
那谢太傅呢?
谢安字安石,年仅四岁时,便被人称许,认为他 “ 风神秀彻。十三岁时,声 名就已经传到辽东, 后来声名越来越响, 被推崇为江左 “ 风流第一 ” , 世人皆称 “ 安 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 ”
好个风流人物谢安石。
6. 读出味道
我们不禁为此两人才气雅量风流所折服, 正是他们高雅的对话, 使得这样一 个极冷的下雪天,一点寒意也无,整个家庭弥漫着温馨、愉快、文化气息浓厚的 气氛,好个雅人深致的家庭氛围!
再来细细品味一下文章内涵意蕴。指名学生抓神态、动作演读全文。
四、拓展
7. 小结:
学完此文,我也不禁雅人深致起来,用一首小诗作结:
一朵雪絮融化了我
一个谢安风流了我
一个谢道韫迷醉了我
诗意的栖居雅致的生活
做一个很雅的人
五、布置作业
1. 背记课文及翻译
2. 积累关于雪的诗句
附板书
咏雪
神似 温馨
雅 意蕴 愉快 氛
致 围
动态美 文化浓
作文三:《咏雪》5300字
咏雪》复习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填空。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选自______________。作者是2、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_________(朝代)__________,《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解词。 3、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1、内集:____________ 2、讲论文义:_____________ 3、俄而: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骤:________ 5、欣然:__________ 6、何:___________ 4、兄女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7、似:___________ 8、差:__________ 9、拟: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未若:__________ 11、即:__________ 12、因:___________ 5、公大笑乐。 儿女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理解性默写 1、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咏雪的直接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个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暗示谢太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用原文填空。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 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问答题。 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以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个咏雪句“撒盐空中差可拟”与“未若柳絮因风起”,哪一个更好?请从文中找出根据,并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学过的古诗词中咏雪佳句?请写出一两句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认为谢太傅究竟满意谁的答案?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章最后一句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翻译。 1、谢太傅寒雪日內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选择
1、与“撒盐空中差可拟”中“差”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差强人意 B. 参差不齐 C. 成绩差 D. 出公差 2:对文章的内容理解和写法不正确的是( )(2分)
A .文章结尾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表明了作者赞赏谢道韫的聪颖和才气。 B.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比前一喻好。 C .公大笑中的笑意有讽刺兄子胡儿“撒盐空中差可拟”不恰当。 D .“柳絮”一喻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有深刻的意蕴。
陈太丘与友期练习题 一、加点字解释
(1)陈太丘与.友期.行 _________ _________ (2)过中不至.
__ (3)太丘舍去.. _________ _________ (4)去后乃.至 _______ __ (5)门外戏. _________ _________ (6)尊君..在不.
_________ _________ (7)待君.久不至 _________ _________ (8)非.人哉. _________ _________ (9)相委.而去. _________ _________ (10 _________ (11)则.是无信. _________ _________ (12)对子..
骂父 _________ _________ (13)下车引.之 _________ (14)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 _________ 二、句子翻译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陈太丘舍去原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友人不守信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友人发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友人惭,下车引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元方入门不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5)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填空
1《陈太丘与友期》选自__ _____,是由__ _______ _____(朝代名字)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2《陈太丘与友期》叙述了__ ___幼时批评父亲友人“__ ____”“ __ _____”的故事,表现了元方的聪敏、懂礼。告诉人们为人处事一定要忠信、有礼,只有这
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3、本文课题为《陈太丘与友期》,实际上是写___ ______与_____ ____的对
话。
4、陈太丘与友人相约而离去的原因是(用自己的话回答)5、陈元方指出友人“无信”、“无礼”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无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礼:6、友人的感情变化过程是怎样的,请概括回答。
问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7、本文通过对友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表现出友人是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8、本文通过对陈元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表现出陈元方是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9、你从本文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1、对于陈元方“入门不顾”的行为你怎么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四、理解性默写
1交代对话背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指出“君”、“家君”、“尊君”在古代的含义。 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尊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出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 )去,( )去后( )乃至。
四、阅读上文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
五、回答下列问题: ⒈ 作者写元方责客“无信”“无礼”的用意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⒉ 文中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是______描写。 七.《陈太丘与友期》主要写的是哪两个人? 分别归纳他们各自的性格特
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九、对这段话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陈元方反驳友人,可见他明白事理,聪明机智。 B .友人迟到在先,责骂陈太丘在后,可见友人是个既“无信”又“无礼”
的人。
C .陈太丘不与友人打招呼就独自上路,陈太丘不讲信用。 D .由陈元方的言行可看出其父陈太丘应是个守信懂礼的人。
十、补全下面句中的省略成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作文四:《咏雪》1500字
《咏雪》课后练习题
1、本文选自南朝宋
2、解释文中的字词。
寒雪日内集( ) 讲论文义( ) 即公大兄无奕女( ) ...
俄而 ( )雪骤( ) 欣然( ) 何( )所似( ) .......差( )可拟( ) 未若 ( )柳絮因( )风起 .....
3、翻译: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③未若柳絮因风起。
④公大笑乐。 ⑤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4、分析古今词义
①与儿女讲论文义 老人的儿女都在外地 ....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本次活动拟定六月份举行 ..
5、“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等要素。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为我们营造了一种 的家庭气氛。
6、文章最后写道:“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你以为作者写上这一句的用意何在?
7、按原文中的句子填写
①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
②咏雪的直接原因:
③两个比喻句分别是: ;
④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
⑤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
⑥暗示谢太傅赞赏谢道韫才气的句子:
8、谢太傅跟儿女们谈论诗文时,为什么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目?
9、你认为谢太傅究竟满意谁的答案?为什么?
10、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咏雪》习题答案:
1、刘义庆、《世说新语》
2、(家庭聚会)(讲解诗文)(就是)(不久,一会儿)(急速、大)(高兴的样子)
(什么) (像) (大致、差不多)(相比)(不如,比不上)(凭借)
3、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力飘在天空。
太傅高兴得大笑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4、儿女:①子侄辈的人、家中年轻的一代人;②孩子、儿子和女儿。
拟:①相比 ②计划、筹划
5、寒雪日,内,谢太傅与儿女,讲论文义,欢快、轻松、融洽
6、暗示作者赞赏道韫的才气。
7、1)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咏雪的直接原因:俄儿雪骤。
3)两个比喻句: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4)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未若柳絮因风起。
5)6)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暗示谢太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8、主讲人出题考听众时,天气发生了变化: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大雪。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就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目。
9、对兄女的答案满意。因为文章最后一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补充点明了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了谢太傅对道韫才气的赞赏。
10、“柳絮”一喻好,因为柳絮团状,与雪花相似,而“因风起”写出雪花漫天飞舞之态,給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生动传神,而且“柳絮”还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温暖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作文五:《咏雪》2100字
《咏雪》讲学稿
【学习目标】
1、 阅读浅易文言文, 能借助书中注释或工具书理解其基本内容。
2、 积累文言知识。
3、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的少年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学习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常见文言知识
【学习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理解、赏析
【课时安排】 2课时
【预习导学】
1. 反复朗读课文,做到流畅、准确,勤查词典。
2. 了解作家作品。
3. 试着翻译课文,揣摩翻译方法。
4. 圈点有疑问的地方。
【学习过程】
一.导入
说说你知道的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
同学们, 刚才我们都听了 “ 司马光砸缸 ” 的故事。 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 古代少年还有很多, 如四岁画画的王冕、 七岁做诗的曹植、 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 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 他们是谁呢 ?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 和 他们交个朋友。
或: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让我们猜一个好不好?
猜谜语 :小白花, 飞满天, 下到地上像白面,下到水里看不见。 (打一自然现象) 作者简介
刘义庆, 南朝宋彭城 (现在江苏徐州 ) 人, 曾任荆州刺史, 爱好文学。 《世说新 语》是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二.朗读
1、自由试读, 注意字音、句读。
规范一些字词的读音。
谢太傅 . ( fù) 俄 . 而 (é) 雪骤 . (zh ?u ) 差 . 可拟 . (ch à) (n ǐ) 柳絮 . ( xù) 无奕 . (y ì) 王凝 . 之 (n íng ) 谢道韫 . ( yùn ) 指导朗读 准确读出句子节奏:
谢 太 傅 /寒 雪 日 /内 集
白 雪 纷 纷 / 何 所 似
撒 盐 空 中 /差 可 拟
未 若 / 柳 絮 /因 风 起
左 将 军 王 凝 之 / 妻 也
2、再 读课文
刚才我们规范了文中字词的字音、句读。现在我们再重新来朗读一下课文。 ① 指 1、 2名学生读课文 ,字音准确、句读恰当、声音洪亮。
② 小组赛读
③ 齐读课文
三.疏理、背诵课文
(一) 疏理课文
1. 小组翻译课文
以小组为单位试翻译课文,有不会翻译或不懂的地方做标记,我们共同交流。 下
自学要求:
(1)结合书下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
(2)圈点勾画,积累文言词语,在书上用▲标出疑难词语。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②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 ’
③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
④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
⑤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
(3) 熟悉了词语,只是扫除了文字障碍。要真正读懂课文,还需要通过反复的 诵读来细加体会。
(4)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二) 背诵课文
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来背诵这篇课文。
① 抽一学生背诵课文
② 全班一起背诵
四.品读、分析课文 (以学生讨论为主)
1、文章开头一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这句话在全文有什 么作用?
涵盖事件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 “俄而 雪骤” ,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 (板书)
2、 “寒雪” “内集” “欣然” “大笑” 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氛围? 融 洽、欢快、轻松、温馨
3、 “撒盐空中” “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个更好?(重点)
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 ,各有千秋。
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 灰白色,在风中往上扬,甚至飞的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 求得形似而后达到神似,形似是基础。胡儿将雪比成盐,是就物质的特点而言,他 抓住了物体的物象。 (板书) 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 来临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就是意蕴。聪明的道韫 将雪比成柳絮,简洁中透着高远的内涵,一语道出雪的意蕴,即抓住了物象,又抓 住了意象,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板书)
4、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有力的暗示出作者非常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五.想一想、议一议
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有不同解释,你有何看法?(难点) (学生讨论) ① 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② “笑”前喻, “乐”后喻
③ 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六.名句积累
同学们, 经过学习, 你们是不是也很佩服这两位少年的才学呢?下面让我们也 来说说古今有哪些咏雪的名句。
(学生先说,老师补充)
1、 北国风光,千里冰冻,万里雪飘。——**
2、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
3、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
4、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5、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
七、师生小结:
说说你的收获:
生:
王国维曾说:“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以上咏雪诗, 之所以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是因为富有意境。凡是文学作品,写景咏物的语言, 必须讲究含蓄,有想象力,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富有意境。这节课我们通过《咏 雪》学习,对写景咏物,一定会有很大的触发:希望同学们以后写景咏物,也要做 到情景交融,富有意境
八.课后作业
1、 积累描写雪的诗句、段落。
2、 背诵、默写
3、 预习《陈太丘与友期》
板书设计
撒盐空中(形似)
谢太傅家人聚会 比喻 赞赏道韫的才气
融洽、欢快 柳絮因风起(神似)
作文六:《咏雪》800字
《咏雪》教学片断
? 《咏雪》一文教学时,某教师请大家讨论将雪比喻为“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哪个更好时,学生的争辩如下: ? 生1:当然是“柳絮因风起”好,因为这句话写出了雪随风飘飘起舞、飘然而至的情景。
? 生2:我觉得“撒盐空中”这个比喻好。因为盐是白的,与雪花颜色相仿,而柳絮是灰白色,把它比成雪不太恰当吧!
? 生3:将雪花比喻成柳絮,是为了突出其轻盈、随风漫舞的状态,可是把雪花比喻成大盐粒子,想想吧,同学们,这雪打在身上,脸上,“钻”进脖子里,那岂不是痛如刀割,如在户外赏雪,哪里还有什么兴致?
? 生4:现在不是有精盐了吗?(同学们哈哈大笑,教室里充满了热烈的研讨氛围)再说,那雪也不可能一个样子地下,总得飘飘扬扬忽大忽小呀。
? 生5:(叹道)那雪从天而降,一不小心,飘入口中,岂不成了咸的?唉!雪花“真滋味”!
? 生6:要知道将雪比成“撒盐空中”是为了写雪下的大,速度快。我仿佛听到了雪粒打在地上的声音,感觉到雪花拍打在脸上痒痒的感受,我仿佛又回到了北方——我的故乡。(动情)
? 生7:可是将雪比成“柳絮”也有道理呀!他将雪的轻柔之美表现出来了。她宛若一位温柔、妩媚的仙女给人们带来春天。难道你们没有听说过“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想想春天的使者竟是一位温柔、轻盈的雪姑娘,冬天里的我们脸上应是含笑的,睡梦中会想“明天也许就是春天吧!”
? 生8:难道说西施的羞涩是美,杨贵妃的丰腴不就是美吗?难道说李清照的柔婉是美,岳飞的仰天长啸就不是美吗?我觉得“撒盐空中”正显示了男子汉的阳刚之美,这疾风劲雪也是美啊!(抒情状)
? 师:同学们对两个比喻句的讨论非常深入,甚至调动了各种感官,大家对问题的研究、思考并能有充分的理由得出结论,更是难能可贵。我感觉将雪比成柳絮随风飘舞,抓住了雪的轻盈,体现了她作为女孩子特有的细腻、柔婉的气质,是一种有意境的美;而将雪比喻为“撒盐空中”,带有一种磅礴之势,显示了男孩子的粗犷豪放、不拘一格的大气。在你们的眼里发现了比喻的美,这很好,关键是我为你们自圆其说找事实说理的真诚、踏实的思维习惯由衷地高兴。讨论中我看到了你们思维中的熠熠闪光。
作文七:《咏雪》1300字
课题:《咏雪》
一、三维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3、通过阅读、思考、研讨,理解文章的主旨。
二、教材分析:
重点: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难点: 通过阅读、思考、研讨,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过程:
一、课前自学(前置性作业):
1、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
2、熟读课文,朗读至少5次。
3、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4、整理生字词:
咏( ) 傅( ) 骤( ) 絮( ) 奕( ) 凝( )
差( )
二、新课学习
(一)说说你知道的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
同学们,刚才我们都听了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二)了解有关《世说新语》和刘义庆的知识。
(三)学习《咏雪》。
1.投影(朗读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3)通过阅读、思考、研讨,理解文章的主旨。
2.走进人物
3.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与节奏
4.再读课文,理解加点的词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与儿女(子侄辈,指年轻一代)讲论文义(谈论诗文)。俄而(不久,一会儿)雪骤(急、紧 ),公欣然(高兴)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差不多)可拟(相比)”。兄女曰:“未若(比不上)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4.三读课文,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4.四读课文,研讨问题:(四人小组合作)
①“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融洽欢快轻松
②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只有物象而无意蕴。
③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5.五读课文能背诵:
6.归纳主题:
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
7.想一想 议一议:
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有不同解释,你如何看法:
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②“笑”前喻,“乐”后喻;
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四、课后作业:
1、思考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举出并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李白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2、整理好课文翻译。
教学反思:
作文八:《咏雪》900字
《咏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准确翻译句子。
2、学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准确翻译句子。
2、学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一、导入:
同学们,雪花是仁慈的上帝送给严冬的礼物, 那么大家有没有看过呢?既然大家没看过,那就无法感受到雪是咋样的,让我们从文学作品中来感受看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咏雪》,看一看古代少年是如何吟咏它的。
二、整体感知:
1、听朗读录音:
2、作者与作品:
刘义庆,南朝宋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3、齐读课文:注意句子节奏、重音。
三、研读课文:
1、看图读文:
2、检查预习:
内集:家庭聚会。
儿女: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现指儿子女儿。
俄而:不久,一会儿。
欣然:高兴地。
差可拟:差:大致、差不多。拟:比拟。未若:比不上。
3、翻译全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4、你觉得文中两个咏雪的句子哪个更好呢?为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A 、认为“撒盐”好,因“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柳絮”颜色虽也是白色,但是在风中飞飞扬扬,跟“雪”的下落之态不同。从比喻的形似要求看,“撒盐”一喻更好。
B 、认为“柳絮”好,因“撒盐”的下落之态是直接干脆下落, “撒盐”仅有物象而无意蕴,而“柳絮”的下落之态较柔美,而且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好的诗句就要有好的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
四、拓展归纳:
A 、你还可以把雪花比作什么呢?
盐、柳絮、鹅毛、白糖、棉花、蒲公英、梨花、天女散花??(形状、颜色)
纯洁的心灵、高尚的神??(比喻义、象征义)
B 、归纳:
化不熟悉为熟悉 化抽象为具体
形似
A. 同类相比
1. B.列举(带“像”字,非
比喻) C.表猜测
2.不要弄巧成拙,把具体、熟悉说成抽象、不熟悉
的。3. 比喻要恰当
五、总结:
六、布置作业:
1
2、片断练笔:自拟题目,景色描写, 要求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作文九:《咏雪》5100字
《咏雪》对照翻译: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一、文学常识。
《咏雪》选自《世说新语笺(jiān)疏》,《世说新语》六朝志(记)人小说代表作。全书8卷,共36门,36篇,分德行、言语、方正、政事、文学、雅量等。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世说新语》又称《世说新书》,简称《世说》,记录了汉末到晋宋时期许多上层人物的言谈,刘义庆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幽明录》。《咏雪》出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出自“方正”。
二、拼音与重点实词
[内集]家庭聚会。内,指家人。集,聚集。 [儿女]指子侄辈,这里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讲论文义]谈论诗文。[俄而]不久,一会儿。 [欣然]高兴的样子。 [似]相似,像。 [差(chà)]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未若]不如,比不上。 [因]凭借。三、用原文回答: (1)交代咏雪的背景的句子是: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表现谢太傅赞赏谢道蕴的才气的句子是: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四、问答题。
1、 层次结构:第一层(第一句话)交代谢家咏雪的背景 第二层(2—4句)交代咏雪
1
第三层(最后两句)对儿女们的回答 2、第一部分共有 2 道问答题:
(1)、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寒雪日 、内集、谢太傅、讲论文义 (2)、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气氛? 轻松、温馨的家庭气氛。 3、第二部分共有 5 道问答题:
(1)“雪骤”的作用是什么?为下文的咏雪作铺垫
(2)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文中“儿女”即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今天的“儿女”专指子女。
(3)以“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第一种意见:“撒盐空中”好。它注重了形似,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与盐比较接近;而柳絮是灰白色,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与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第二种意见:“柳絮因风起”一句好。好的诗句应有深刻的意蕴,“柳絮”句将物象与意蕴统一起来,形成了诗句的意象,给人以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而“撒盐空中”仅有物象而无意蕴。
(4)你还知道哪些以比喻描写飞雪的古诗佳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5)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咏雪》中主人公的性格。 答:聪敏而有才情
4、第二部分共有 3 道问答题: (1)“公大笑乐”你怎样理解的?
有不同解释:(1)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2)“笑”前喻,“乐”对后喻(3)为赞赏谢女的才气。(2)文章结尾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暗示作者赞赏她的才气。 (3)学完本文后谈一谈你的感受。
人的聪明才智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通过不断地观察,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和实践获得的,我们在学习中也要学会观察,抓住事物的本质,不断思考,不断积累,才能获得真知,才能有所成就。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4儿女 古义:子侄辈 今义:儿子女儿
"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四、用原文回答:
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约定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
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
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
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一、常识:
元方: 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陈太丘: 陈寔(sh 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古地名。 二、词语
1、期行: 相约同行。期,约定。
2、期日中: 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日中,正午时分。
3、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去,离开。舍:舍弃,丢下。 4、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5、戏:嬉戏。
6、尊君在不(fǒu) :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句末语气词
7、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8、引:拉。
9、信:诚信,讲信用。
10、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委,丢下,舍弃。
11、君:对对方的一种尊称。 12、顾:回头看。
13、惭:感到惭愧。
三、古今异义词
1. 去 古义:离开 ;今义:往、到。 2. 委 古义:丢下、舍弃 ; 今义:委屈、委托。
3. 顾 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
(1)客人不守信约的句子是:期日中,日中不至。 (1) 客人发怒的原因的句子是: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待君久不至,已去。
(2) 写客人认错的句子是:下车引之。
五、问答题:
1、层次结构: 第一层(第一自然段)交代事件的发生 陈太丘与友期 第二层 (第二自然段)事件的发展,突出主要人物元方
第三层 (第三自然段)事件的结束,友人惭而元方" 入门不顾"
2、第一部分共有 1 道问答题:
(1)"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 不再等候就走了,可以说陈太丘不守信用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约好正午,过时间陈太丘就可以走了。 3、第二部分共有 7 道问答题:
(1)文中交代" 元方时年七岁" 的目的是什么?(或用意是什么?)
交代元方年龄幼小,为下文设下伏笔,从而突出其年幼机智、聪明、明礼、诚信。
(2). 陈太丘" 期日中,过中不至" ,陈太丘的朋友反怒责陈太丘,说明朋友是怎样的人? 不讲信用,粗野无礼。 (3)元方面对父亲朋友的粗野语言,针锋相对地指出他的" 无信"" 无礼" ,这说明元方是个怎样的
人?
聪敏,机智,善辩,懂得维护家人尊严,懂得为人之道。
(4)面对他人的无礼,你该如何处理? [意见一]抓住对方失礼之处,针锋相对,维护个人名誉不受侵害。 [意见二]针对对方失礼之处,摆事实,讲道理,使对方明白自己的过错,既维护个人名誉,又不伤
害对方。自己不能向对方一样失礼。
(5)文中" 君"" 家君"" 尊君" 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 君" 有礼貌地称呼对方。 "家君" 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尊君" 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6)元方从哪两方面反驳他父亲友人的?(元方义正言辞地指出父亲的友人的哪两个错误?) 无信、无礼
(7)本文主人公陈元方,文中主要表现他什么?表现了他的聪敏,更写出了他的懂得为人的道理。3、第三部分共有 7 道问答题:
(1)友人为什么能够哑口无言、赔礼道歉? 元方的反驳有理有据。第一,从信用方面看,父亲朋友失约在先,无信;从礼貌方面,父亲的友人当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无礼。因此,友人最后哑口无言,只得赔礼道歉。
(2)" 友人惭,下车引之" 说明了什么?
说明友人有悔意,有意结交元方,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或是一个前倨后恭的人。
(3)有人认为,陈太丘的朋友也有可取之处,你同意这个看法吗? 同意。面对元方的反驳,有人很惭愧,想与元方握手道歉,这说明他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2
(4)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 入门不顾" ,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
[第一种意见]不同意。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
[第二种意见]同意。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 小辫子" 不放。 (5)读完本文后,你认为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诚信乃个人生存之本,自我批评乃处事之基 (6)学完本文后,你都得到了什么启示?
做人要讲文明,讲诚信。人无信而不立,要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时刻以" 诚信" 警醒自己。
(7)请猜测一下元方入门不顾,友人将有什么举动?
(1)恼羞成怒(2)善待其父(出于对元方的喜爱)(3)被元方的才情、明礼打动而明礼守信,善待他人。
4、总结全文,共有5 道问答题:
(1)如果父母不在家,家中来了客人,你该如何接待?
在能确定对方身份的前提下,以礼相待;如果不明对方身份,要机智地探询对方情况,提高安全意识。
(2)你还知道哪些《世说新语》中的故事? 如" 王戎识李" 。
(3).有不少成语出自《世说新语》,请写出几个。 望梅止渴、难兄难弟、鹤立鸡群、标新立异、一往情深
(4)古代像谢道韫、陈元方这样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还有很多,你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事例吗? ㈠ 王冕四岁作画; ㈡ 曹植七岁作诗; ㈢ 甘罗十二岁做宰相; ㈣ 司马光砸缸。
(5)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怎样接待的?谈谈你的具体做法。 请坐,上茶、水果,陪客人聊天。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3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4翻译编辑
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 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呢?” 3、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又不会逾越规矩。 4、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5、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茫而无所得;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 6、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多么有贤德啊,颜回!” 7、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 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10、孔子对着滔滔江水,感慨地说:“时光就像这流去的江水一样,日夜不停呀!” 11、孔子说:“军队的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一个最普通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 12、子夏说:“广泛地学习而且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作文十:《咏雪》2000字
《咏雪》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未若”等。
2、背诵短文。
能力目标: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文本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两个比喻句,你认为哪个更好?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激趣导入
教师:同学们,我们来猜个谜语:“头戴六角帽,身穿白衣裳,寒冷全不怕,迎风空中舞。”另外,纪晓岚有一首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千万片,飞入芦花皆不见。”说的是谁?
学生回答:雪
教师:你会将雪花比喻成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今天我们跟随古人刘义庆去看看古代的少年才女是如何咏雪的? 教师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学生介绍刘义庆及 《世说新语》,齐读注解①。
2、教师补充《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
3、学生齐读全文,教师听纠正读音。
三、小组合作翻译,整体感知
1、集体再读课文,注意停顿。
2、四人小组合作翻译,教师巡视解决小组提出的问题。
教师提示:注意下文注解的运用,解决难翻译的字词。侧重分辨、掌握词语的翻译。用圈点、标注法做好笔记。
3、四人小组展示交流
教师要求:展示时按两人朗读——1人句子翻译——1人重点词语强调的顺序进行。一句一组。
4、教师适时点拨讲解古今异义词如“儿女”,省略句、判断句、倒装句等文言文积累知识。
5、小组朗读(齐读或分角色朗读),加深理解,明确朗读停顿。
四、研读课文、品析比喻句
(一)、四人小组梳理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各层内容,教师板书。
(二)、教师引导、品读赏析:
1、教师提问:中心事件采用什么方式进行?两位孩子的回答运用怎样的修辞?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学生跳读课文,勾画、品读、体会咏雪语句,同桌商讨,得出结论,回答交流。
教师归纳明确:
(1) 认为“撒盐” 好,运用比喻将雪的颜色和下落形态很形似的表达 出来,符合比喻的基本要求。
(2) 认为“柳絮”好,同样运用比喻,但侧重神似,意象中给人以春 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意蕴深刻。
2、教师追问:文中一家之主谢太傅对两种回答有何态度?为什么? 学生品读、勾画、理解,同桌商讨,得出结论,回答交流。
教师归纳明确:
(1) 对子侄辈的回答很满意。
(2) “笑”前喻,“乐”后喻。
(3) 为“柳絮”一喻而“笑乐”。称谢道韫为才女,说“咏絮才”,就是从 这里来的。
3、教师再问:作者对两种回答又有何倾向?从文中哪个地方看出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学生品读、勾画、理解,同桌商讨,得出结论,回答交流。
4、学生看板书尝试背诵
五、拓展延伸、积累名句
回忆你的学习积累,你知道古人有哪些喻雪的名句?
学生背诵展示,教师补充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
六、课堂小结
本文叙述了谢家子弟“咏雪”的故事,以描写人物语言为主,全篇语言简练。在不足百字的文章里,清楚地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缘由以及经过和结果。虽未作一字议论,但从文末补充交代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更加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咏雪》
2、完成课本“研讨与练习”第一、三题。
3、预习《陈太丘与友期》熟读,翻译。
八、板书设计
交代时、地、 寒雪日
人、事铺垫
骤
咏雪问: “白雪纷纷何所似?” 笑
答: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乐
暗示点题,赞赏才气(咏絮才)
教学反思:
环节操作中能够渗透“少教多学”理念,贯穿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代教的原则,尝试运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逐渐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此堂课这一点实施的比较好,能通过生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但本节课也有不足,诵读贯彻不到位,未能实现大多数学生当堂背诵的目标,在诵读形式上也显单一。
另外,研读课文环节,概括层次时教师应拿第一层做示范,让学生明白是用一句话归纳解析内容,这样就不会导致学生不明就里,在此处过多花费时间。也就能节省出时间借助板书指导学生进行背诵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