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哦,这就是冬天的太阳》500字
它,
不像春天那样万物复苏,
不像夏天那样生机勃勃,
不像冬天那样硕果累累。
但它也拥有着它的美丽与色彩。
请看着那满山遍野的银白色,
它,修饰着这个本已枯竭的世界,
为这个毫无生机的世界增添了一抹瑰丽的色彩。 哦,这就是冬天。
那漫天飞舞的雪花,
是上天给我们最好的一份馈赠。
它有着最本质和最独特的美丽。
它使整个世界一片白色。
抛弃了春天的淡淡绿色。
抛弃了夏天的缤纷色彩。
抛弃了秋天的纷纷橙色。
它给了世界一片银白,
一份银白的眷恋。
&&
哦,这就是冬天!
然而冬季冰天雪地,
万里冰封。给这个世界,
更加增添了一份萧瑟和死寂。
死寂的大地,
死寂的世界,
死寂的一切一切
&&
然而,
终还有一丝温馨的眷恋---太阳。
望着灿烂的太阳,
我心中终于燃起了一丝希望与温暖。 那是个多么神奇的物质。
夏天,我们都很恨很恨它,
恨它的炽热。
恨它的无情。
然而,冬天的我们是多么期盼它。
盼着它给我们带来的丝丝温暖与光芒。 走在午后的林间,
刺骨阵阵寒风徐徐迎面吹来,
萧瑟着本已寒冷的世界。
冰冷的世界,
萧瑟这本已冰冷的心。
然而,我不哭! 不要哭。
至少还有一个希望没有离我远去。
那就是---太阳! &&
午后的我, 冲了一杯奶茶。 品味着温馨,
更像体味着这个冬季。 哦,这就是冬天!
一个优美、萧瑟、而又温馨的冬季。
作文二:《这就是冬天》500字
冬天在人们的印象里是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的,但同时也是冰冷的,令人感到发抖的。其实冬天没有那么冰冷,只要仔细去品味冬天,你可以感受到冬天的美丽。
以前我每到夏天时,觉得很热,心里总是期盼冬天快点到来,可是冬天真的到了,我感觉到了冷,又总是期盼夏天快点到来。现在我不觉得冬天那么冷了。
我们这里冬天不下雪,因为是南方。但这里的冬天却常刮风,风吹在脸上,有一种刺骨的疼痛感,又有点像刀刮在脸上。每次我准备出门时,看到外面一棵棵树东倒西歪,听着风呼啸的声音,我就想退缩,但是,我看见了松树。松树一棵棵依然青翠,在寒风中昂首挺胸,一点儿也没有想要退缩,好像反而因为周围东倒西歪的树衬托出了它们坚强,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品质。
不只松树,还有一种景物,它的品质与松树相互衬托。它就是梅花。
很早就有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名句。没错,梅花不在温暖的春天开放,不在炎热的盛夏开放,不在凉爽的秋天开放,却要在寒冷的冬季开放,它也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在寒风中反而开的更加茂盛。
与它们相比,在家里都瑟瑟发抖的我,一出门岂不是只有哭,只有怕?也许,正是冬天,让我们更加坚强。
初一:双皮奶丶
作文三:《[济南的冬天原文]《济南的冬天》:《济南的冬天》》28200字
[济南的冬天原文]《济南的冬天》:《济南的
冬天》
篇一 : 《济南的冬天》:《济南的冬天》-作品原文,《济南的冬天》-创作历程
《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文学家、剧作家、小说家老舍先生创作的一篇散文,选自《一些印象》。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因作品颇多被人们称为“人民艺术家”。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老舍先生在英国讲学六年之久,英国的雾气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还去了西南地区,因此来到被誉为“泉城”的山东省会济南后,感受非常强烈。标题“济南的冬天”,简洁明了了地点,节令。告诉读者,它是不同于其它地方的冬天。因此他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老舍先生还善于描述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表达自己最鲜明的印象和感受。
济南的冬天_《济南的冬天》 -作品原文
《济南的冬天》对于1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1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
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1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1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之际,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
名手画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技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树虽然没有叶儿,鸟儿可并不偷懒,看在日光下张着翅叫的百灵们。山东人是百灵鸟的崇拜者,济南是百灵的国。家家处处听得到它们的歌唱;自然,小黄鸟儿也不少,而且在百灵国内也很努力的唱。还有山喜鹊呢,成群的在树上啼,扯着浅蓝的尾巴飞。树上虽没有叶,有这些羽翎装饰着,也倒有点象西洋美女。坐在河岸上,看着它们在空中飞,听着溪水活活的流,要睡了,这是有催眠力的;不信你就试试;睡吧,决冻不着你。要知后事如何,我自己也不知道。
济南的冬天_《济南的冬天》 -创作历程
老舍1924年赴英国交流学习,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省城,济南也因此被他称为自己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创作的文章,一经发表即引起强烈轰动。文章中处处流露着老舍先生对济南的无限热爱与赞美,成为先生最为人熟知的代表作。此外,《济南的冬天》也跻身具有世界影响的著名散文作品,并成为全国中小学生必学散文
之一。
写作背景
《济南的冬天》老舍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据老舍夫人胡絜青回忆,老舍生前“常常怀念的是从婚后到抗战爆发,在山东度过的那几年”。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原为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发表在《齐大月刊》欧一卷第六期。此文虽系节选,但能独立成篇。
在济南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耕稼于此,又名舜耕山。隋开皇间因岩石镌佛,遍布山崖,遂称千佛山。它东接佛懋山,西连南马鞍山、四里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
济南多泉水,被誉为“泉城”。有关济南泉水的记载,最早见于《春秋》,金代有人立“名泉碑”,列举泉名7两个。历代各家所记72泉不尽相同。大致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4大泉群。济南泉水,千姿百态,或白浪翻腾,如银花玉蕊;或晶莹温润,如明珠璎珞;或如洪涛倾注,虎啸狮吼;或如细雨潇潇,冰弦低语。趵突泉,名列72泉之首,被称为“天下第一泉”。济南自古有“泉城”之名。
大明湖在济南旧城北部,由珍珠泉、芙蓉泉、王府池等多处泉水汇成,湖面占全城的三分之一。清人刘凤诰咏湖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
生动的语言可以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使读者的头脑中产生具有光、色、态的具体形象,这就是语言的启示性。《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正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这种语言的启示性,在读者头脑中唤起对光、色、态的丰富联想和想像,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图画。
写作赏析
老舍先生是如何调动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使《济南的冬天》具有绘画艺术的特色呢?
第一,运用色调的对比烘托形象。
老舍先生以“对于1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引发读者的想像,让读者脑海中浮现出一幅朔风怒号、天寒地栗的萧条画面,用这幅画面中的“寒”色衬托济南冬天的“暖”色;又以“对于1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调动读者的想像,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伦敦灰雾惨淡的阴郁图画,用这幅画面中的“暗”色衬托济南冬天的“明”色。这还不够,作者还让我们看了一幅热带地区毒辣辣的烈日高照的可怕画面,再用这幅画的“热”色衬托济南冬天的“温”色。正是用了色调和对照,用了绘画艺术的“以色赋形”的烘托方法,作者将济南冬天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画面勾勒了出来。
第二,从纷繁景物中,略去次要的部分,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
加以突出的表现。
这是山水画法。描绘济南的大地,老舍先生所用的正是“以大观小”的中国山水画的构图取景方法。作者展开想像的翅膀飞上济南的云天俯瞰大地,然后对济南大地作了简笔的写意描绘。画城,不画它的东西南北,“1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一些琐碎的细部都被略去了,画的只是冬天济南城秀美的睡态,留下充分的余地让读者去联想、想像,进行艺术的再创造。画山,不画它的上下左右,“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一起笔就抓住了景物的主要特征,紧接着就引导读者展开艺术的联想和想像:“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1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借这种联想、想像,使画面活灵飞动起来。画人,不画人的男女老少,不但如国画一样略去耳鼻眉目,连形体也完全略去,而只画了济南冬天人物情态的最主要的特征:“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和城与山,浑然构成一幅完美的图画。
第三,精心设计景物和构图,层层展现景物形象。
绘画是“空间艺术”,须将空间并列的景物按照美的原则加以巧妙的布置。这种绘画的技巧,老舍也用到他的散文中去了。如果说第二段画的浑然一体的济南大地是一幅写意画,那么第三段画的美态纷呈的济南雪景则更接近于工笔画。
作者依山写景,通过写美的小山各个细部的雪光、雪色、雪态,画
出了小山的秀美。在艺术结构上取了两层布置。先进行工笔的分笔描绘,从山上、山尖、山坡一直到山腰,1步步地细看,一笔笔地轻描:它是白的,“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它是银的,“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它是彩色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是它的色,“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是它的态,在色和态的描绘里写出了静中的动;它更有世上最动人的容色,艳艳夕阳的斜照下,它像少女一样“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在傍晚雪光的渲染中画出了形中的情。真是一笔一景,一景一态。这一段分笔描绘,从方法看是用工笔,从意境看依然着力于写意。中国绘画讲究“气韵生动”,分笔描画的雪景,不是呆板的,而是生动的。一连串的动词,将读者带入联想、想像的意境,读者所感受到的不仅是雪的光、色、态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韵,雪的内在的美。作者所创造的,正是“气韵生动”这一绘画艺术的最高境界。
正是为了让这种画境更完美,第四段作了雪景的第二层描绘。在分笔勾写后总绘雪景,将古老的城,城内,城外,山坡,村庄,整个大地放入雪景之中。结句直接点明:“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第四,突出自己最鲜明的印象和感受,以唤起读者类似的体验,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济南称泉城,水是有名的;济南的水来自大地的深处,浩浩荡荡,一年四季奔涌不息,这样美的形象如何画出,作者舍弃了济南冬水的
种种表象,借自己的印象和感受去概括水的鲜明形象,在鲜明的形象中深入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先是着力渲染了济南冬水的“绿”,一连串5个“绿”字,作者描写的是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托出的却是水的绿。读着这些绿萍、绿藻、绿柳,我们会自然联想到滋养出它们的水,感受到蕴蓄在济南冬水里的绿的精神、绿的生命。接着着力渲染了济南冬水的“活”。水流的一切细节乃至具体形态都淡化了、消失了,留在笔端的,只有水的那股蓬勃的生机:“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自然中的水是不可能流到天上去的,这已是感情化的水,艺术化的水,是老舍先生以画家的眼睛观察景物所得到的独特的印象。在平面的绘画艺术中,为了表现出水的特有的态、特有的势,流水就完全可以流向空中,流到天上去,这不是出色的绘画艺术又是什么?结尾处,作者又在水色、水光、水影之中,用了全篇最鲜亮明丽的色彩给泉城留下了1个美丽的倩影:“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最后要说的是,无论从立意看还是从构图、笔势看,本篇都是一幅完整的图画。阳光、山川、人物、白雪、绿水,各物各景所表现的都是“暖”这1个字。绘天绘地,绘出了这幅山水图的大布局;写雪写水,写的是这幅图的特定细部,而且由天上的暖阳画到暖阳照耀下的暖城暖山,就山而描出山上的雪,由雪而引出雪中的水,笔势顺畅,一气呵成;老舍真是一位丹青高手。
我们都领教过“寒冬”的淫威。然而,济南虽位“在北中国”,冬天却
非但没有一副严酷的面孔,反倒是那么笑容可掬,“慈善”可亲。读罢老舍的名作《济南的冬天》,印象是如此的鲜明。
作者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北平度过的,20年代至抗战前夜,他执教于英国伦敦大学和齐鲁大学、山东大学。北平、伦敦、济南,先后成为老舍生活之舟的3个主要停靠站。因此,他获得了评判对比的资格。“对于1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如果“不刮风”,便堪称“奇迹”,那么“没有风声”就应是“奇迹中的奇迹”了。作者对济南冬天“没有风声”,感受这么深切,是不难理解的。当时,作者是从雾都伦敦回到“响晴”的济南的,这就不能不在心理上形成又1个强烈的对比:“对于1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为了强调这种异常鲜明的感受,作者继而就将“热带的地方”同“北中国”的济南作了第3个对比,以热带地方日光“毒”得“叫人害怕”作反衬,突出了济南的冬天能有“温晴的天气”之可爱。至此,既有“奇迹”,又有“怪事”的济南,其暖冬的特点已经跃然纸上,未措“慈善”之辞而已见“慈善”之状。
由字到画
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条主线,紧扣着“山”和“水”,作品接着铺展了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画。
第一幅是小山摇篮图。作者先为读者勾勒了1个“理想的境界”:“1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何等恬静,静到压根儿“没有风声”;又何等明媚,
全在“天”底下,真正是“响晴”。难以想像这是北中国的冬景,但这却是济南真实的冬令。“宝地”的“出奇”之处便在这里。然而,作品的“出奇”之处,却是在引出“山”之后对“山”的描摹上。在济南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它东接佛懋山,西连南马鞍山、四里山,层峦叠翠,形成了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对这样1个地理环境,作品只用一句话就写准了:“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也便是济南出现暖冬的地理原因。作品点出这个原因,用的不是学者的口吻,而是文学家新巧的比喻:“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1个小摇篮里。”躺在摇篮里承受妈妈的慈爱,那当然是最暖和不过的了。而况“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呢:“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一幅“小山摇篮图”竟然蕴含着感人的脉脉温情。就凭这种体贴入微的抚爱,济南人也要不但“面上含笑”,而且心中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的:“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雪后初晴的美景是第二幅画面。除了风,严酷的冬天还要凭借雪来向大地施加淫威,增添寒意。然而,济南的雪一点也没有抹煞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因为那只是“小雪”,连“矮松”都罩不住,反而由于白雪的衬托显得“越发的青黑”,仅仅在它的“树尖”上才“顶着一髻儿白花”;小山也只是“山尖全白了”。如果济南不是暖冬,能见着这“最妙的”雪霁晴峦图吗,更令人击节称奇的,是小雪给大自然增添了迷人的色彩。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
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了。而且全白了的山尖“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到快日落之际”,竟还有“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直”羞”得薄雪“微微露出点粉色”呢!可以说,雪后的济南格外秀丽了。这真是一幅动静相间的水墨淡彩啊!
文章的最后一段承接前文,在写了“山”之后,开始写“水”,从而展开了剔透玲珑的第三幅画面:空灵水晶图。济南素有“泉城”之称,所谓“家家听泉,户户插柳”。趵突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水平地涌出,喷涌如沸,水温恒定为18?C,所以隆冬季节,泉区依然水雾缭绕,四周的亭台楼阁都罩上一层轻纱,宛若仙境。除泉水而外,还有“四面荷花三面柳”的大明湖也是出了名的。因此,作者就借“水”来写出济南冬天的“暖和”:“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藻上冒着点热气。”在作者笔下,这样的水岂止是有生命的,而且是有感情的,“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垂柳也人格化了:她“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作者的手法实在巧妙,在这里他没有直接写天气的“暖和”,但是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这水,这绿藻,这垂柳,都楚楚可爱,你还能不说济南的冬天是“慈善”的吗?就在读者品尝这绿水垂柳,余意未尽之际,作家的视线又转向1个更广阔的天地了:“澄清”的水同“蓝汪汪”的天浑然一体,“整个”地成了一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蓝水晶”里,还“包着红屋顶,黄草山”,一幅鲜丽的水晶图令人耳目一新,心驰神往。这样,作者就从水写到天,以至概括了整个济南,与首段那句“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照应,写下了珠落玉盘般的结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1个完整的艺术形
象呈现了:济南的暖冬慈善若娘亲,可爱似少女,清亮赛水晶!
文章本是有情物,要让读者感动,首先要作者情真意挚。老舍对济南冬天的一往情深,处处流于笔端,溢于言表。“对于1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用这样的句式,既写出了个人的独特感受,又显得语意恳切,为全文“一锤定音”。“请闭上眼睛想……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循循善诱,一点没有强加于人的语势。“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这是流露真情,惟恐读者不信的口气。“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以情动人,令人如同身临其境。“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由于对济南,对娇媚得似乎弱不胜衣的小山充满着热爱,这里简直是用1种祈求的口吻了。“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又是思索,又是猜测,又是同读者的商讨。“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最后步入俊秀深邃的意境,也没有忘记忠实的读者。文章通篇注意阅读效果,娓娓道来,情恳辞切,犹如与不见面的读者促膝谈心一般,不时在进行着感情上的交流。这样亲切的文笔,使人们对济南“慈善”的冬天倍感亲切。
写景艺术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成功的写景散文。它的写景艺术是值得称道的。文章中的写景艺术,概括起来说,有以下几点。
紧紧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来写,使全文基调一致,色彩和谐。
济南虽然地处北中国,但是冬天无大风而多日照,它在冬天最显著的气候特点是“温晴”。文章紧紧抓住这一点,使笔下的种种景物跟这
“温晴”天气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一幅温暖晴朗的济南冬天图景。文章写山,写水,写城,写人,都无不涂上一层温暖晴朗的色彩,就是写雪景,也仍然跟温暖有联系??因为暖和,所以“最妙的是下点小雪”;而同晴朗分不开??因为晴朗,所以有“等到快日落之际,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的景致。
如果说,第二段主要写的是济南全景,第三、四段主要写的是济南的山色,第五段主要写的是济南的水上景色,那么,全文就是由这几幅互相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画图组成的长轴。而这幅长轴,也就靠这“温晴”的基调统一起来,给人以和谐一致的美感。
景物的层次,安排得当,使眼前景物纷至沓来,而又井然有序。
古老的济南,景色秀丽,素有“家家泉水,户户插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怎样才能更好地把这些美好的景色展现于读者眼前呢?这就有1个写景的先后层次问题。文章首先让读者鸟瞰全城,得其全貌,然后再让读者饱览那一城山色,雪后斜阳,最后才把读者领到那垂柳岸边,领略那“水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而水藻越晴越绿的水上景色。由大到小地写来,从山到水地写去,层次分明,脉络清晰。自然这是就各大层次来说的,各大层次的内部,又同中有异,如第二段的由写景而兼及写人,第三段的由写雪而兼及写晴,第五段的由写水面而兼及写天空。写来笔法活脱,不失参差错落之致。
取景远近大细各得其宜,使景物或则尺幅百里,或则纤毫毕现。
试看,偌大的1个济南,在作者笔下,竟然可以放在1个由四面群
山环抱而成的小小摇篮里,而水天一碧的宏伟景色,只不过是一块“空灵的蓝水晶”。这是景物的远者大者。再看,“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这是景物的近者细者。远景大景,使人视野开阔,顿感心旷神怡;近景小景,叫人近看谛听,更觉景象真切。而且远景大景,还可以冲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局限,而近景小景,又能够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弊病。古诗云:“远观山有色,近听水无声。”这是说的非远观不能看到高山居然有色,非近听无以觉出流水竟然无声。这说明,写景手法,远近大细,不可偏废。运用得宜,即可兼收其效。
值得注意的是,本文写景时,不但远近并用,大细兼行,而且往往是由近而远、由细而大,或由远而近、由大而细,写来衔接紧密,推进自然。比如第五段的写景,就是由近而远,由细而大的:先写水冒着点热气,再写水藻,再写垂柳,再写水面的上空以至于半空中、天空上。而第四段的写景,则是由远而近、由大而细的:先写城外,再写城外的山坡,再写山坡上的小村庄,再写小村庄的房顶上的雪。这种写法,既符合叙述的逻辑顺序,又适应读者的视觉需要,无怪乎作者乐于采用了。
写景映衬得法,使景物在互相映衬中形象更为鲜明。
有的景物,本身就很美,和别的景物一映衬,就显得更美。也有的景物,本身并不怎么美,但是一和别的景物映衬起来,就显出美来了。当然,也有景物本身是美的,但一经和别的景物映衬起来,反倒失去
原来的美了,像鲁迅所说的那样:“在方寸的象牙版上刻一篇《兰亭序》,至今还有‘艺术品’之称,但倘将这挂在万里长城的墙头,或供在云冈的丈八佛像的足下,它就渺小得看不见了,即使热心者竭力指点,也不过令观者生1种滑稽之感。”因此,要把景物写好,关键不单在映衬,都还在映衬得法。映衬得法,即可相得益彰,或者化平庸为神奇。
文章以矮松的青黑,映衬树尖上顶着的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色彩鲜明悦目,都是映衬的妙笔。
文章中说到的“黄草山”“小灰色树影”,应该说,它们本身算不上怎么美,但是文章把它们放在下边这段话里,就显出它们的美来了:
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请闭上眼睛想想,睁开眼睛看看吧,这是1个怎样用缤纷的色彩点染而成的天地!而“黄草山”“小灰色树影”却正是这幅美丽的画图的不可缺少的1个组成部分。
写景虚实手法同时并用,使景物形似神传。
实写景物的形象,对景物描写来说,无疑是十分必要的,诸如文章中的“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之类。但是,要不止于摹状,还要传神,就得更多地仰仗虚写的手法。因此,在作者笔下,
冬天阳光照耀下的济南,就出现了“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的神情;一圈围城的小山,也就说出“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的细语;薄雪会有“微微露出点粉色”的羞容;水藻会有“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的“精神”;而那水呢,对那水藻也即可有一副“不忍得冻上”的和善心肠了。至于小雪覆盖不匀的山坡,要“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自然也是文章中虚写传神的佳句。
适当点题,使景物自身蕴含的意义更加显豁。
画之所以有题跋,原因之一是题跋可以使画本身蕴含的意义更为显豁。应该说,题跋是一幅画的1个有机的组成部分,虽然它并不是所画的景物的本身。同样,对所写的景物,作者出面直接点题,也是容许的,这些点明题旨的话,不是可有可无的。本文点题得法,寥寥数语,便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比如说,文章在描写了小山雪景之后,突然掉转笔锋,让作者以评论者的身份,说起点题话来:“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这话,既可以说是在所描绘的画面之外,又可以说是在所描绘的画面之中,因为它是画面所本有而又有点不甚明了的。一经点出,济南下点小雪的妙处,也就跃然纸上了。
题不可不点,也不可滥点。本文点题是恰到好处的。当我们玩味全文,读到最后一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之际,我们似乎有意犹未尽、话犹未了的感觉,似乎可以另起一段,补上两句就全文而发的点题话结束全文:“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但仔细一想,这是
多余的,因为明敏的读者从文章所描绘的景物和所抒发的感情中,应该而且必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的,又何待于作者再出面饶舌呢?更何况顺着文章的逻辑,读者有权利想得更多更大更远,诸如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等等,这些题是想点也点不完的。这也许正是作者使文章戛然而止的原因吧。 济南的冬天_《济南的冬天》 -作者简单介绍
老舍老舍现代小说家、剧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另有?青、鸿来、?予、舍、非我等笔名。满族,正红旗人。
老舍,1899年2月3日出生于北京1个贫民家庭。,1900年--1906年,在别人的资助下,老舍进私塾读书;三年后,转入新式学堂。 1912年,小学毕业后,他在普通中学读了半年;翌年,考入学杂膳宿费用都由国家供给的北京师范学校。1918年,老舍以优异成绩毕业后,任北京公立第十七高等小学校兼国民学校校长。1920年 9月,提升为郊外北区劝学员,还陆续兼任私立小学教师、国语补习会经理等职。
老舍旅居英国5年。
1929年夏取道法、德、意等国回国。
1928年老舍在伦敦
1930年 3月,老舍回到祖国。
1936年 9月起在《宇宙风》上连载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
最为成功的是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茶馆》是当代中国话剧舞台上最优秀的剧目之一,在西欧一些国家演出时,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龙须沟俗称:臭水沟
1966年8月24日,他在“**”初期不幸去世,格外令人感到惋惜。
济南的冬天_《济南的冬天》 -课文研讨
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1种美的享受。特别是浸透在如诗如画美景中的浓郁情致,更使作品带有了1种神韵,1种悠长的味道。本文值得玩味的地方是很多的,在此略述以下几点:
文章布局谋篇层次井然。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赞誉它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第2段开始,“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是个重要的过渡句,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在分写山水之前,先给人以济南的总体感,用拟人的笔法烘托出1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作者紧扣住这一点,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
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第5段写冬天的水色。作者极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
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一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文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比喻突出的例子,如把济南比作“小摇篮”;把山坡上小村庄的雪景比作“小水墨画”;把整个冬天的济南比作一块“蓝水晶”,无一不小巧秀丽,用来比喻济南不高的山,不冷的冬天,是恰到好处的。拟人的句子更多,个性化更明显,如把济南老城说成是“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把济南周围的一圈小山写得很有温情,“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把山坡上斑驳的色彩,说成是“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秀美动人;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把水藻、水和垂柳都人格化了,说“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这些都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
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又1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大致有这样几种写法:一是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1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1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后边还有“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那些小山太秀气!”结尾一句蕴含着“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的情意。二是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1个老城……
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三是虚实结合,展开想像,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老舍先生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如:“1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等到快日落之际,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遣词造句非常精妙。还有关联词的运用也是很妥帖的。如:“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况且”,进1步申述理由,或者补充、追加新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有所增益或补充。这里“况且……还”连词和副词配合,起关联作用,恰当地组合了要说的意思。
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的“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是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意思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济南的冬天_《济南的冬天》 -点评鉴赏
文体点睛
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为题,简洁明晰,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地域的冬天。济南的冬天给作者的印象就是“温晴”,作者正是抓住这一特点来写冬天的济南的。那温晴的天空,那青山、绿水、蓝天,真是令人陶醉。《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通过对济南冬天场景的描述,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对济南这座城市的热爱之情,以及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生活情操。
文章布局
文章布局谋篇层次井然。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赞誉它是个“宝地”。“温晴”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第2段开始,“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是个重要的过渡句,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在分写山水之前,先给人以济南的总体感,用拟人的笔法烘托出1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作者紧扣住这一点,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第5段写冬天的水色。作者极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简明有力、且再次点题照应的一句话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篇二 : 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原文以及文章赏析
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原文以及文章赏析 文学作品就是一个艺术形象--透过语言,在自己心理屏幕上复活出一个活生生的形象世界,一个生命世界,一个情感世界。而文学赏析成了许多文学创作者和爱好者去研究的必修课。查字典语文小编跟大家分享的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原文以及文章赏析,其独到的鉴赏角度及剖析风格,也非常值得我们读者去学习。
首先来看一下原文吧!
《济南的冬天》原文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假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
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写作背景]
老舍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1930年前后回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他称为“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
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触景生情写成的。是非常优美的一篇散文。
据老舍夫人胡青回忆,老舍生前“常常怀念的是从婚后到抗战爆发,在山东度过的那几年”。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原为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发表在《齐大月刊》欧一卷第六期。此文虽系节选,但能独立成篇
[作者简介]
老舍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还有其他笔名舍予、絜青、絜予、非我、鸿来等。现代著名作家、小说家、剧作家。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8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抗战爆发后,他在**的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从事抗战文学活动,著有《茶馆》《一些印象》等。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文联主席等职。由于他的勤奋创作,解放后写了20多个剧本,被誉
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1966年**中投湖而死,终年67岁.
[文章赏析]
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特别是浸透在如诗如画美景中的浓郁情致,更使作品带有了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本文值得玩味的地方是很多的,在此略述以下几点:
文章布局谋篇层次井然。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赞誉它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第2段开始,“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是个重要的过渡句,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在分写山水之前,先给人以济南的总体感,用拟人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作者紧扣住这一点,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第5段写冬天的水色。作者极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一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文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比喻突出的例子,如把济南比作“小摇篮”;把山坡上小村庄的雪景比
作“小水墨画”;把整个冬天的济南比作一块“蓝水晶”,无一不小巧秀丽,用来比喻济南不高的山,不冷的冬天,是恰到好处的。拟人的句子更多,个性化更明显,如把济南老城说成是“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把济南周围的一圈小山写得很有温情,“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把山坡上斑驳的色彩,说成是“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秀美动人;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把水藻、水和垂柳都人格化了,说“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这些都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
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又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大致有这样几种写法:一是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后边还有“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那些小山太秀气!”结尾一句蕴含着“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的情意。二是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三是虚实结合,展开想像,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老舍先生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如:“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遣词造句非常精妙。还有关联词的运用也是很妥帖的。如:“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况且”,进一步申述理由,或者补充、追加新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有所增益或补充。这里“况且……还”连词和副词配合,起关联作用,恰当地组合了要说的意思。
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的“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是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意思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原文以及文章赏析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查字典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
篇三 : 《济南的冬天》原文与赏析
济南的冬天
老舍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假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写作背景]
老舍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1930年前后回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他称为“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触景生情写成的。是非常优美的一篇散文。
据老舍夫人胡青回忆,老舍生前“常常怀念的是从婚后到抗战爆发,在山东度过的那几年”。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原为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发表在《齐大月刊》欧一卷第六期。此文虽系节选,但能独立成篇
[作者简介]
老舍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还有其他笔名舍予、絜青、絜予、非我、鸿来等。现代著名作家、小说家、剧作家。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8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抗战爆发后,他在**的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从事抗战文学活动,著有《茶馆》《一些印象》等。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文联主席等职。由于他的勤奋创作,解放后写了20多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1966年**中投湖而死,终年67岁.
[文章赏析]
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特别是浸透在如诗如画美景中的浓郁情致,更使作品带有了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本文值得玩味的地方是很多的,在此略述以下几点:
文章布局谋篇层次井然。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写济南冬天无
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赞誉它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第2段开始,“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是个重要的过渡句,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在分写山水之前,先给人以济南的总体感,用拟人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作者紧扣住这一点,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第5段写冬天的水色。作者极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一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文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比喻突出的例子,如把济南比作“小摇篮”;把山坡上小村庄的雪景比作“小水墨画”;把整个冬天的济南比作一块“蓝水晶”,无一不小巧秀丽,用来比喻济南不高的山,不冷的冬天,是恰到好处的。拟人的句子更多,个性化更明显,如把济南老城说成是“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把济南周围的一圈小山写得很有温情,“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把山坡上斑驳的色彩,说成是“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秀美动人;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把水藻、水和垂柳都人格化了,说“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
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这些都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
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又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大致有这样几种写法:一是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后边还有“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那些小山太秀气!”结尾一句蕴含着“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的情意。二是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三是虚实结合,展开想像,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老舍先生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如:“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遣词造句非常精妙。还有关联词的运用也是很妥帖的。如:“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况且”,进一步申述理由,或者补充、追加新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有所增益或补充。这里“况且……还”连词和副词配
合,起关联作用,恰当地组合了要说的意思。
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的“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是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意思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有关资料]
《济南的冬天》的出处及创作时间
老舍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据老舍夫人胡青回忆,老舍生前“常常怀念的是从婚后到抗战爆发,在山东度过的那几年”。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原为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发表在《齐大月刊》欧一卷第六期。此文虽系节选,但能独立成篇。
关于济南的山和水
在济南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耕稼于此,又名舜耕山。隋开皇间因岩石镌佛,遍布山崖,遂称千佛山。它东接佛懋山,西连南马鞍山、四里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
285米。
济南多泉水。有关济南泉水的记载,最早见于《春秋》,金代有人立“名泉碑”,列举泉名72个。历代各家所记72泉不尽相同。大致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济南泉水,千姿百态,或白浪翻腾,如银花玉蕊;或晶莹温润,如明珠璎珞;或如洪涛倾注,虎啸狮吼;或如细雨潇潇,冰弦低语。趵突泉,名列72泉之首。济南自古有“泉城”之名。
大明湖在济南旧城北部,由珍珠泉、芙蓉泉、王府池等多处泉水汇成,湖面占全城的三分之一。清人刘凤诰咏湖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
《济南的冬天》的绘画美
生动的语言可以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使读者的头脑中产生具有光、色、态的具体形象,这就是语言的启示性。《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正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这种语言的启示性,在读者头脑中唤起对光、色、态的丰富联想和想像,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图画。
老舍先生是如何调动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使《济南的冬天》具有绘画艺术的特色呢?
第一,运用色调的对比烘托形象。
老舍先生以“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引发读者的想像,让读者脑海中浮现出一幅朔风怒号、天寒地栗的萧条画面,用这幅画面中的“寒”色衬托济南冬天的“暖”色;又以“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
日光,便觉得是怪事”调动读者的想像,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伦敦灰雾惨淡的阴郁图画,用这幅画面中的“暗”色衬托济南冬天的“明”色。这还不够,作者还让我们看了一幅热带地区毒辣辣的烈日高照的可怕画面,再用这幅画的“热”色衬托济南冬天的“温”色。正是用了色调和对照,用了绘画艺术的“以色赋形”的烘托方法,作者将济南冬天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画面勾勒了出来。
第二,从纷繁景物中,略去次要的部分,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加以突出的表现。
这是山水画法。描绘济南的大地,老舍先生所用的正是“以大观小”的中国山水画的构图取景方法。作者展开想像的翅膀飞上济南的云天俯瞰大地,然后对济南大地作了简笔的写意描绘。画城,不画它的东西南北,”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一些琐碎的细部都被略去了,画的只是冬天济南城秀美的睡态,留下充分的余地让读者去联想、想像,进行艺术的再创造。画山,不画它的上下左右,“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一起笔就抓住了景物的主要特征,紧接着就引导读者展开艺术的联想和想像:“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借这种联想、想像,使画面活灵飞动起来。画人,不画人的男女老少,不但如国画一样略去耳鼻眉目,连形体也完全略去,而只画了济南冬天人物情态的最主要的特征:“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和城与山,浑然构成一幅完美的
图画。
第三,精心设计景物和构图,层层展现景物形象。
绘画是“空间艺术”,须将空间并列的景物按照美的原则加以巧妙的布置。这种绘画的技巧,老舍也用到他的散文中去了。如果说第二段画的浑然一体的济南大地是一幅写意画,那么第三段画的美态纷呈的济南雪景则更接近于工笔画。
作者依山写景,通过写美的小山各个细部的雪光、雪色、雪态,画出了小山的秀美。在艺术结构上取了两层布置。先进行工笔的分笔描绘,从山上、山尖、山坡一直到山腰,一步步地细看,一笔笔地轻描:它是白的,“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它是银的,“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它是彩色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是它的色,“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是它的态,在色和态的描绘里写出了静中的动;它更有世上最动人的容色,艳艳夕阳的斜照下,它像少女一样“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在傍晚雪光的渲染中画出了形中的情。真是一笔一景,一景一态。这一段分笔描绘,从方法看是用工笔,从意境看依然着力于写意。中国绘画讲究“气韵生动”,分笔描画的雪景,不是呆板的,而是生动的。一连串的动词,将读者带入联想、想像的意境,读者所感受到的不仅是雪的光、色、态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韵,雪的内在的美。作者所创造的,正是“气韵生动”这一绘画艺术的最高境界。
正是为了让这种画境更完美,第四段作了雪景的第二层描绘。
在分笔勾写后总绘雪景,将古老的城,城内,城外,山坡,村庄,整个大地放入雪景之中。结句直接点明:“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第四,突出自己最鲜明的印象和感受,以唤起读者类似的体验,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济南称泉城,水是有名的;济南的水来自大地的深处,浩浩荡荡,一年四季奔涌不息,这样美的形象如何画出?作者舍弃了济南冬水的种种表象,借自己的印象和感受去概括水的鲜明形象,在鲜明的形象中深入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先是着力渲染了济南冬水的“绿”,一连串五个“绿”字,作者描写的是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托出的却是水的绿。读着这些绿萍、绿藻、绿柳,我们会自然联想到滋养出它们的水,感受到蕴蓄在济南冬水里的绿的精神、绿的生命。接着着力渲染了济南冬水的“活”。水流的一切细节乃至具体形态都淡化了、消失了,留在笔端的,只有水的那股蓬勃的生机:“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自然中的水是不可能流到天上去的,这已是感情化的水,艺术化的水,是老舍先生以画家的眼睛观察景物所得到的独特的印象。在平面的绘画艺术中,为了表现出水的特有的态、特有的势,流水就完全可以流向空中,流到天上去,这不是出色的绘画艺术又是什么?结尾处,作者又在水色、水光、水影之中,用了全篇最鲜亮明丽的色彩给泉城留下了一个美丽的倩影:“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最后要说的是,无论从立意看还是从构图、笔势看,本篇都是一幅完整的图画。阳光、山川、人物、白雪、绿水,各物各景所表现的都是“暖”这一个字。绘天绘地,绘出了这幅山水图的大布局;写雪写水,写的是这幅图的特定细部,而且由天上的暖阳画到暖阳照耀下的暖城暖山,就山而描出山上的雪,由雪而引出雪中的水,笔势顺畅,一气呵成;老舍真是一位丹青高手。
慈善的冬天??品读《济南的冬天》
我们都领教过“寒冬”的淫威。然而,济南虽位“在北中国”,冬天却非但没有一副严酷的面孔,反倒是那么笑容可掬,“慈善”可亲。读罢老舍的名作《济南的冬天》,印象是如此的鲜明。
作者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北平度过的,20年代至抗战前夜,他执教于英国伦敦大学和齐鲁大学、山东大学。北平、伦敦、济南,先后成为老舍生活之舟的三个主要停靠站。因此,他获得了评判对比的资格。“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如果“不刮风”,便堪称“奇迹”,那么“没有风声”就应是“奇迹中的奇迹”了。作者对济南冬天“没有风声”,感受这么深切,是不难理解的。当时,作者是从雾都伦敦回到“响晴”的济南的,这就不能不在心理上形成又一个强烈的对比:“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为了强调这种异常鲜明的感受,作者继而就将“热带的地方”同“北中国”的济南作了第三个对比,以热带地方日光“毒”得“叫人害怕”作反衬,突出了济南的冬天能有“温晴的天气”之可
爱。至此,既有“奇迹”,又有“怪事”的济南,其暖冬的特点已经跃然纸上,未措“慈善”之辞而已见“慈善”之状。
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条主线,紧扣着“山”和“水”,作品接着铺展了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画。
第一幅是小山摇篮图。作者先为读者勾勒了一个“理想的境界”:“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何等恬静,静到压根儿“没有风声”;又何等明媚,全在“天”底下,真正是“响晴”。难以想像这是北中国的冬景,但这却是济南真实的冬令。“宝地”的“出奇”之处便在这里。然而,作品的“出奇”之处,却是在引出“山”之后对“山”的描摹上。在济南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它东接佛懋山,西连南马鞍山、四里山,层峦叠翠,形成了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对这样一个地理环境,作品只用一句话就写准了:“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也便是济南出现暖冬的地理原因。作品点出这个原因,用的不是学者的口吻,而是文学家新巧的比喻:“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躺在摇篮里承受母亲的慈爱,那当然是最暖和不过的了。而况“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呢:“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一幅“小山摇篮图”竟然蕴含着感人的脉脉温情。就凭这种体贴入微的抚爱,济南人也要不但“面上含笑”,而且心中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的:“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雪后初晴的美景是第二幅画面。除了风,严酷的冬天还要凭借雪来向大地施加淫威,增添寒意。然而,济南的雪一点也没有抹煞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因为那只是“小雪”,连“矮松”都罩不住,反而由于白雪的衬托显得“越发的青黑”,仅仅在它的“树尖”上才“顶着一髻儿白花”;小山也只是“山尖全白了”。如果济南不是暖冬,能见着这“最妙的”雪霁晴峦图吗?更令人击节称奇的,是小雪给大自然增添了迷人的色彩。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了。而且全白了的山尖“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到快日落的时候”,竟还有“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直“羞”得薄雪“微微露出点粉色”呢!可以说,雪后的济南格外秀丽了。这真是一幅动静相间的水墨淡彩啊!
文章的最后一段承接前文,在写了“山”之后,开始写“水”,从而展开了剔透玲珑的第三幅画面:空灵水晶图。济南素有“泉城”之称,所谓“家家听泉,户户插柳”。趵突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水平地涌出,喷涌如沸,水温恒定为18?C,所以隆冬季节,泉区依然水雾缭绕,四周的亭台楼阁都罩上一层轻纱,宛若仙境。除泉水而外,还有“四面荷花三面柳”的大明湖也是出了名的。因此,作者就借“水”来写出济南冬天的“暖和”:“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藻上冒着点热气。”在作者笔下,这样的水岂止是有生命的,而且是有感情的,“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垂柳也人格化了:她“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作者的手法实在巧妙,
在这里他没有直接写天气的“暖和”,但是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这水,这绿藻,这垂柳,都楚楚可爱,你还能不说济南的冬天是“慈善”的吗?就在读者品尝这绿水垂柳,余意未尽的时候,作家的视线又转向一个更广阔的天地了:“澄清”的水同“蓝汪汪”的天浑然一体,“整个”地成了一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蓝水晶”里,还“包着红屋顶,黄草山”,一幅鲜丽的水晶图令人耳目一新,心驰神往。这样,作者就从水写到天,以至概括了整个济南,与首段那句“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照应,写下了珠落玉盘般的结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呈现了:济南的暖冬慈善若娘亲,可爱似少女,清亮赛水晶!
文章本是有情物,要让读者感动,首先要作者情真意挚。老舍对济南冬天的一往情深,处处流于笔端,溢于言表。“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用这样的句式,既写出了个人的独特感受,又显得语意恳切,为全文“一锤定音”。“请闭上眼睛想……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循循善诱,一点没有强加于人的语势。“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这是流露真情,惟恐读者不信的口气。“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以情动人,令人如同身临其境。“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由于对济南,对娇媚得似乎弱不胜衣的小山充满着热爱,这里简直是用一种祈求的口吻了。”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又是思索,又是猜测,又是同读者的商讨。“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最后步入俊秀深邃的意境,也没有忘记忠实的读者。文章通篇注意阅读效果,娓娓道来,情恳辞切,犹如与不见面的读者促膝
谈心一般,不时在进行着感情上的交流。这样亲切的文笔,使人们对济南“慈善”的冬天倍感亲切。
《济南的冬天》的写景艺术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成功的写景散文。它的写景艺术是值得称道的。文章中的写景艺术,概括起来说,有以下几点。
紧紧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来写,使全文基调一致,色彩和谐。
济南虽然地处北中国,但是冬天无大风而多日照,它在冬天最显著的气候特点是“温晴”。文章紧紧抓住这一点,使笔下的种种景物跟这“温晴”天气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一幅温暖晴朗的济南冬天图景。文章写山,写水,写城,写人,都无不涂上一层温暖晴朗的色彩,就是写雪景,也仍然跟温暖有联系??因为暖和,所以“最妙的是下点小雪”;而同晴朗分不开??因为晴朗,所以有“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的景致。
如果说,第二段主要写的是济南全景,第三、四段主要写的是济南的山色,第五段主要写的是济南的水上景色,那么,全文就是由这几幅互相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画图组成的长轴。而这幅长轴,也就靠这“温晴”的基调统一起来,给人以和谐一致的美感。
景物的层次,安排得当,使眼前景物纷至沓来,而又井然有序。
古老的济南,景色秀丽,素有“家家泉水,户户插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怎样才能更好地把这些美好的景色展现于读者眼前呢?这就有一个写景的先后层次问题。文章首先让读者鸟瞰全城,
得其全貌,然后再让读者饱览那一城山色,雪后斜阳,最后才把读者领到那垂柳岸边,领略那“水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而水藻越晴越绿的水上景色。由大到小地写来,从山到水地写去,层次分明,脉络清晰。自然这是就各大层次来说的,各大层次的内部,又同中有异,如第二段的由写景而兼及写人,第三段的由写雪而兼及写晴,第五段的由写水面而兼及写天空。写来笔法活脱,不失参差错落之致。
取景远近大细各得其宜,使景物或则尺幅百里,或则纤毫毕现。
试看,偌大的一个济南,在作者笔下,竟然可以放在一个由四面群山环抱而成的小小摇篮里,而水天一碧的宏伟景色,只不过是一块“空灵的蓝水晶”。这是景物的远者大者。再看,“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这是景物的近者细者。远景大景,使人视野开阔,顿感心旷神怡;近景小景,叫人近看谛听,更觉景象真切。而且远景大景,还可以冲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局限,而近景小景,又能够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弊病。古诗云:“远观山有色,近听水无声。”这是说的非远观不能看到高山居然有色,非近听无以觉出流水竟然无声。这说明,写景手法,远近大细,不可偏废。运用得宜,就可以兼收其效。
值得注意的是,本文写景时,不但远近并用,大细兼行,而且往往是由近而远、由细而大,或由远而近、由大而细,写来衔接紧密,推进自然。比如第五段的写景,就是由近而远,由细而大的:先写水
冒着点热气,再写水藻,再写垂柳,再写水面的上空以至于半空中、天空上。而第四段的写景,则是由远而近、由大而细的:先写城外,再写城外的山坡,再写山坡上的小村庄,再写小村庄的房顶上的雪。这种写法,既符合叙述的逻辑顺序,又适应读者的视觉需要,无怪乎作者乐于采用了。
写景映衬得法,使景物在互相映衬中形象更为鲜明。
有的景物,本身就很美,和别的景物一映衬,就显得更美。也有的景物,本身并不怎么美,但是一和别的景物映衬起来,就显出美来了。当然,也有景物本身是美的,但一经和别的景物映衬起来,反倒失去原来的美了,像鲁迅所说的那样:“在方寸的象牙版上刻一篇《兰亭序》,至今还有‘艺术品’之称,但倘将这挂在万里长城的墙头,或供在云冈的丈八佛像的足下,它就渺小得看不见了,即使热心者竭力指点,也不过令观者生一种滑稽之感。”因此,要把景物写好,关键不单在映衬,还在映衬得法。映衬得法,就可以相得益彰,或者化平庸为神奇。
文章以矮松的青黑,映衬树尖上顶着的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色彩鲜明悦目,都是映衬的妙笔。
文章中说到的“黄草山”“小灰色树影”,应该说,它们本身算不上怎么美,但是文章把它们放在下边这段话里,就显出它们的美来了:
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
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请闭上眼睛想想,睁开眼睛看看吧,这是一个怎样用缤纷的色彩点染而成的天地!而“黄草山”“小灰色树影”却正是这幅美丽的画图的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写景虚实手法同时并用,使景物形似神传。
实写景物的形象,对景物描写来说,无疑是十分必要的,诸如文章中的“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之类。但是,要不止于摹状,还要传神,就得更多地仰仗虚写的手法。因此,在作者笔下,冬天阳光照耀下的济南,就出现了“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的神情;一圈围城的小山,也就说出“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的细语;薄雪会有“微微露出点粉色”的羞容;水藻会有“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的“精神”;而那水呢,对那水藻也就可以有一副“不忍得冻上”的和善心肠了。至于小雪覆盖不匀的山坡,要“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自然也是文章中虚写传神的佳句。
适当点题,使景物自身蕴含的意义更加显豁。
画之所以有题跋,原因之一是题跋可以使画本身蕴含的意义更为显豁。应该说,题跋是一幅画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虽然它并不是所画的景物的本身。同样,对所写的景物,作者出面直接点题,也是容许的,这些点明题旨的话,不是可有可无的。本文点题得法,寥寥数语,便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比如说,文章在描写了小山雪景之
后,突然掉转笔锋,让作者以评论者的身份,说起点题话来:“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这话,既可以说是在所描绘的画面之外,又可以说是在所描绘的画面之中,因为它是画面所本有而又有点不甚明了的。一经点出,济南下点小雪的妙处,也就跃然纸上了。
题不可不点,也不可滥点。本文点题是恰到好处的。当我们玩味全文,读到最后一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的时候,我们似乎有意犹未尽、话犹未了的感觉,似乎可以另起一段,补上两句就全文而发的点题话结束全文:“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但仔细一想,这是多余的,因为明敏的读者从文章所描绘的景物和所抒发的感情中,应该而且必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的,又何待于作者再出面饶舌呢?更何况顺着文章的逻辑,读者有权利想得更多更大更远,诸如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等等,这些题是想点也点不完的。这也许正是作者使文章戛然而止的原因吧。
作文四:《济南的冬天教案》4100字
济南的冬天
教学目标:
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⒉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⒊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重点:
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⒉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计划:3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⒈了解本文的文学知识,掌握本文的生字、词。
⒉熟读课文,初步体会作者所的美景。
⒊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的写法。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的写法。
教学过程与内容:
一、导入新 课:
同学们,上一课,我们学习了《春》这篇美文,感受了春的美景,从春的美景中感受到了活力、生机。可以说,一年四季,都有无数可以值得赞美的东西,在冬天,人们也许看到过白雪皑皑的银白色的世界,那么,你居住的地方的冬天又如何呢?谁能说说?(指名说出)不 同地方,冬天的景是不同的。济南这个地方的冬天的景又如何呢,我们学习了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就知道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济南的冬天》。(板书:《济南的冬天》)
二、新授:
⒈ 解题及作家、作品介绍。
2.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查字典,给它们注音、解释,并学会运用。
响晴:(天空)晴朗无云。温晴:本课指天气械极为晴朗、明亮、温和。
安适:安静而舒适。
肌肤:肌肉和皮肤。
出奇:特别,不寻常。
秀气:清秀、小巧玲珑。
水藻:生长在水里的藻类植物。
贮蓄:存放。
澄清:本课指明亮,透明。
空灵:美妙无穷无不可捉摸。
蓝汪汪:形容蓝得发亮。
3.朗 读课文,思考课后研计练习题。
4.就课文不理解之处提出问题质疑。
二、导入
1.作家作品导入。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8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2.导语
老舍对济南的山水一往情深,在他的眼中,冬天的济南一切都是美好的,一切都是可爱的,一切都有是可爱的,真是一方宝地,一个理想的境界。当们探究课文时,当一幅幅画面浮现在你的脑海里时,你将进入那片美的天地。
是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特别是浸透在如诗如画美景中的 浓郁情致,更使作品带有了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
三、正课
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做到:
(1)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熟悉课文,这是朗读好的前提。
(2)细心体会,理解课文,建立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内心视象,这是朗读好的基础。
(3)以情带声,随课文思想内容与作者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⒉解析文章题目
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的“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是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意思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⒊探究质疑:请给文章分段并归纳段意,理清作者的思路。
讨论并归纳:文章可分为三部分。 (划分的依据是描写的景物不同)
文章布局谋篇层次井然。
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赞誉它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第2段开始,“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是个重要的过渡句,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在分写山水之前,先给人以济南的总体感,用拟人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作者紧扣住这一点,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第5段写冬天的水色。作者极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一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段意:写济南的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
第二部分:第二、三、四自然段。段意:细写济南冬天的山景。( 又分为三层) 第一层: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第二层;写雪后的山景。
第三层:写城外远山。
第三部分:第五自然段。段意:写济南冬天的水色。
四、小结
文章一开头,就紧紧抓住了济南冬天“温晴”这一天气特点,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穿全文的主线,下文描绘的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
五、作业
第 二 课 时
一、预习
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⒉就课文不理解之处提出质疑。
二、导入
⒈写文章为什么要学会分析抓住景物的什么特征,是怎样描写景物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分析才能懂得文章的主旨,对自己今后写作也会有收益的。
⒉这节课我们继续欣赏课文中济南美好景色语句,并质疑。
三、研讨新课。
⒈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熟悉课文,这是朗读好的前提。
(2)细心体会,理解课文,建立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内心视象,这是朗读好的基础。
(3)以情带声,随课文思想内容与作者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⒉探究质疑:文章第一段写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第二段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这两段是怎样转过来的?(分析过渡句或过渡段)
讨论并归纳: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而写到济南冬天的山。 ⒊探究质疑:济南的山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了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⒋探究质疑:作者怎样写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讨论并归纳:
⑴拟人的句子更多,个性化更明显,如把济南老城说成是“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把济南周围的一圈小山写得很有温情,“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用一连串的动词,烘托出舒适温暖的环境。
⑵“这一圈小山特别可爱,好象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安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⑶从人们有感受写:“面上含笑”“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还写了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了人们的笑容,更突出了人们舒适温馨的感受。
⒌探究质疑:第三自然段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描写雪后的山景的?
讨论并归纳: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间、至山坡、山腰,有层 次地写出了秀美联社的山景。
⒍探究质疑:“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讨论并归纳:
⑴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成趣;“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白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⑵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象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愧 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7探究质疑:这段文字是用哪些修辞手法来雪后的山景的?
讨论并归纳:
⑴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用“花衣”来比喻雪色。
⑵比喻拟人;“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写出了雪动人的雪态。
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又一个特点。
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大致有这样几种写法:
一是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
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后边还有“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那些小山太秀气!”结尾一句蕴含着“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的情意。
二是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 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三是虚实结合,展开想像,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⒓探究质疑: 篇末用“这就是济南的冬天”作结,有什么好处?
讨论并归纳:
最后的“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是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意思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四、小结
文章布局谋篇层次井然。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第2段开始,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在分写山水之前,先给人以济南的总体感,用拟人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作者紧扣住这一点,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第5段写冬天的水色。作者极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一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文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
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又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大致有这样几种写法:一是直接抒发感情。二是创造意境,流露深情。三是虚实结合,展开想像,抒发热爱之情。
老舍先生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如:“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况且”,进一步申述理由,或者补充、追加新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有所增益或补充。
作文五:《济南的冬天(老舍)》1000字
济南的冬天
老舍
这回该说冬天。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的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很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的低声的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的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或者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藻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树虽然没有叶儿,鸟儿可并不偷懒,看在日光下张着翅叫的百灵们。山东人是百灵鸟的崇拜者,济南是百灵的国。家家处处听得到它们的歌唱;自然,小黄鸟儿也不少,而且在百灵国
内也很努力的唱。还有山喜鹊呢,成群的在树上啼,扯着浅蓝的尾巴飞。树上虽没有叶,有这些羽翎装饰着,也倒有点像西洋美女。坐在河岸上,看着它们在空中飞,听着溪水活活的流,要睡了,这是有催眠力的;不信你就试试;睡吧,决冻不着你。
要知后事如何,我自己也不知道。
作文六:《济南的冬天》2100字
《济南的冬天》
一、作者简介:
老舍(1899一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收在《老舍文集》里。他的作品在国内外都有很大影响。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二、主题: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紧紧围绕“温晴”这一特点,描绘济南的山、水,抒发了作者对济南的无限热爱之情。
三、课文赏析:
(一)第一部分:
1、第1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
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的特点,赞誉它是个“宝地”。这是贯穿全文的主线。
2、 通过对比,突出了济南冬天的温晴的特点,得出了济南的冬天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
3、 第一段的作用:总领全文
4、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声”能除掉吗?为什么?)
“没有风声”指没有较大的风,而去掉声后,一点风也没有与事实不符。
(二)第二部分(2---6段)具体写济南冬天的山水景物。
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2—6段)
提示: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冬天的水色。 第2、3段:
1、本段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
2、第一句的作用:承上启下
3、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运用的修辞方法:拟人、反问。有什么作用?(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给人以济南冬天的总体感觉。)
“睡着”“唤醒”都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冬天的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4、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运用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谈谈你的理解。 理解:摇篮孕育着生命,济南四周的山孕育了无限的生机。
第3段:
1、本段写了:薄雪覆盖下的山,突出了山的秀气特点。
2、本段的中心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线把这段文字划分为三层。
4、本段在结构上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分为三层。
5、围绕一个“妙”字,从山上至山尖、山坡、山腰,按照空间顺序,把各个细部的光、色、态展现出来,有层次,有个性,突出了雪后小山秀美的景色和娇美的情态。
6、写景的几个层次,全都把客观景物与作者的主观感受结合起来,结合原文填写。
7、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这句话作者采用什么样的语气?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语气:与天商量,好像在恳求对方
感情:对小山的怜爱和赞美之情。
8、①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本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喻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象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这个句子运用了_______和_______的修辞方法。 花衣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的肌肤指:_____________
第4段
1、本段写了:_____________,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2、山坡上卧着些村庄,上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运用的修辞: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去掉后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不能去掉,“也许”表示推测,去掉后变为肯定是唐代名手所画,太牵强。
第5段
1、本段写了:_________________
本段的作用:点明题目,总结全文。
2、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绿的精神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也不忍得冻上”其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段写景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段写出了水的特点是__________
结尾的作用:“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是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这样的结尾,既与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题目的作用: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
课后题三
1、“睡着”“唤醒”都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冬天的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2、“卧”字用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的状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
3、运用拟人,把“薄雪”写的有感情,会害羞。细致入微地写出了雪后夕晖的美景。 拓展延伸
1、写济南的名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2、描写冬天的诗句: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②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③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作文七:《《济南的冬天》》2700字
《济南的冬天》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反复的朗读中感受济南冬天带给人们的美好感觉。
2、能说出济南冬天的特点,了解文章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和写景层次,从而发现它独特的美。
3、通过品味语言,欣赏并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语言技巧,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它美在景物美,情感美,作者善于从美的景物中发现美,并能用美的语言饱含深情地表现出来。学习这篇文章,要引导学生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写景的方法和写景的层次;要引导学生去欣赏散文优美的语言,学习描写景物的语言技巧,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老舍先生说:“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在作者的笔下,济南的秋天和冬天如诗如画,别具情致。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学习《济南的冬天》。
二、检查预习
1、学生介绍老舍及其作品
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应召回国。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岁。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2、学生展示重点字词的读音,自由朗读,掌握字词
济南(j ǐ) 伦敦(d ūn ) 镶(xi āng ) 水藻(z ǎo ) 贮蓄(zh ù) 发髻(j ì) 澄清(ch éng ) 看护(k ān )着落(zhu ó)着急(zh áo )
三、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倾听,与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及朗读的处理相比较,作好点评的准备。
2、学生点评教师的朗读。
3、学生听读朗读录音。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①用温和、亲切、喜爱的语气语调朗读。
②感受济南冬天的特点,注意文中抓住了济南冬天的哪些自然景象来描写它冬天的特点的。
明确主要抓住济南冬天的山、水、阳光、雪来写的。
5、学生选读课文任一自然段并说出选读这一自然段的理由。
四、问题解决
(一)学生代表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思考问题,多媒体显示要求:
1、在文中找出一个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的气候特点的词语。
2、济南不仅是个“宝地”, 更是作者心中“理想的境界”, 作者笔下“理想的境界”是怎样的?
3、作者用三个自然段写济南的山,每一段各侧重于哪个方面?
4、作者写水突出了水的哪些特点?
(二)学生思考后相互交流上述问题,教师做适当地追问并作必要板书
1、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的气候特点的词语是“温晴”。
教师追问:作者是从什么角度,运用了什么方法来突出济南冬天的“温晴”。
明确:文章开头,作者从自己的亲身感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北平冬天的风多与济南冬天“没有风声”对比,把伦敦冬天的多雾,不见阳光和济南冬天的“响晴”对比,把热带的毒日、响亮的天气和济南冬天的“温晴”对比,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美景,赞赏它是个“宝地”。
教师板书:总特点:温晴(宝地)——对比
2、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作者笔下“理想的境界”。“晒”“睡”
“醒”这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创造了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 教师追问:文章主要抓住济南冬天的山、水来写,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明确:“有山有水”一句起着总起课文第二部分的作用。
3、第2自然段写阳光朗照下的山,侧重写济南冬天气候温暖晴朗,小山的可爱,给人温存、体贴、慈祥之感;第3自然段写薄雪覆盖下的山,着重写小雪后济南小山的秀美;第4自然段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着重写小山的远景,略写。
老师板书:山 阳光朗照下的山:可爱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美
教师追问:第2自然段写阳光朗照下的山,从哪些方面来写的?第3自然段写薄雪覆盖下的山,按照怎样的空间顺序来写的?
明确:第2自然段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是:①从济南的地理环境来写。“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交代济南冬天温晴的原因。②从济南人的表情、感受、幻想和心情来写。表情是是“面上含笑”;人们感觉“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产生“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的幻想就是这点幻想;心情“ 并不着急”。这些描写洋溢着人们对济南温晴冬天的喜爱和感激之情。
第3自然段写薄雪覆盖下的山,按照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间顺序层层铺写,吧各个细部的色、态、光一一展现出来。山上写矮松,山尖写山和蓝天的色彩,山坡上写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和
由此产生的联想,山腰着重写光和色。
4、第5自然段作者写水, 突出了水的绿,水的温暖,水的清亮。
老师板书:水:温暖、清亮
小结:文章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先总写老城全貌,有山有水(第2自然段),然后再饱览一城山色,雪后斜阳(第3、4自然段),最后再到垂柳岸边领略“水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的水上景色(第5自然段),由大到小地写来,从山到水地写去,层次分明。
五、品味语言
学生再次细细品味课文,找出欣赏的语言并说明欣赏的理由。
1、学生读课文,作批注。
2、学生交流,教师据实际情况点评,突出本文表现美的技巧。(针对相同的表现技巧,学生展示2到3句)
示例:
第1自然段“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只是没有那种发出呼啸之声的北风,如果说成“没有风”,那就不符合实际情况。(用词准确) 第2自然段“晒”“睡”“醒”这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把济南拟人化,写得很有温情,创造了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拟人修辞的运用)
六、创设情境,仿作练习。
当你被济南的冬天深深吸引的时候,也许你沉睡的关于冬天的记忆在被唤醒,也许你神往的某地的冬天也童话般浮现在你的脑海里,
那么就让我们也拿起笔,抓住一个最有代表性的景象,运用你刚刚学到的语言技巧,写下你心中最美的一处冬天。(习作交流,作恰当点评。)
七、布置作业:
1、从课文中找出运用①虚实结合,联想丰富②直抒胸臆③创设意境,流露深情④ 对比烘托等写法的句子各一个。
2、修改课堂小习作,誊写在练笔本上。
3、读课文2遍,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推荐课外阅读:老舍《济南的秋天》、《骆驼祥子》、》、《茶馆》 附:板书设计
总特点:温晴(宝地)——对比
山: 阳光朗照下的山:可爱
济南的冬天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美 比喻、拟人 冬天的济南
城外远山:小水墨画
水: 温暖、清亮
作文八:《《济南的冬天》说课稿》3800字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济南的冬天》
说 课 稿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南门滩学校
杨发鑫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南门滩学校 杨发鑫
《济南的冬天》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写景散文。下面就围绕“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三个问题,从教材地位、教学目标、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逐一说明。
一、说教材
《济南的冬天》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是一篇景美、情美、语言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文章选取了一个个独特的角度,展现了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语言准确生动,充满了对济南的热爱之情。从本单元教材编排的意图来看,学习本课,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在《春》中所学到的比喻、拟人等修辞,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学习文中“情景交融”的写法,为后面几篇课文的学习打下基础,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美、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二、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中学,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乐于接受新事物,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在前面一篇课文《春》中所学到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形成之中,不能感受用文字生动形象描写的情景,因此教师在这一课的学习中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从停顿的长短、读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和语调的抑扬来感受作者传达的情感。同时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品析优美语句懂得写景的一些方法技巧,学习文中“情景交融”的写法,使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
三、说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对作品中感人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据此,结合学情分析及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本文的特点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反复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正确认读和理解重点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及结构。
2、精读课文重点语段,品味语言,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感受作者热爱美、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四、说重、难点及确立依据
根据《初中语文新课标》7——9年级阅读教学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训练要点“在整体感知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深入体会作者传达的感情,揣摩和品味有特色的语言,积累精彩语句。”及本课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语段,揣摩品味语言,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感受作者热爱美、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展开描写及情景交融的写法,感受作者热爱美、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五、说教法与学法
所谓“教学”,二者相辅相成,我认为只有教法与学法、教师与学生、师生与文本互通互融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课。而要达到这样一种理想的课堂状态,新课程理念给了我们很好的建议:依据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师应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创设轻松有效的学习环境,为此本节课我采用如下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以审美为突破口,从审美角度进行阅读教学,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美点,按照审美过程的规律,我把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部分设计成三个大板块,即“品读三部曲”: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让学生在诵读中品味美的语言,体会美的情感,领悟美的意境,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辅之以如下的教学方法:诵读教学法、示范品评法、点拨引导法。
2、说学法
《初中语文新标准》明确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据此并结合本文内容,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如:美文诵读法、鉴赏品评法、合作探究法,做到授之以渔。
六、说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讲读课文,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如文中精彩的写景语段,层次分明
的结构布局,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等,因此在教学上安排两课时进行。
我的教学设想是:第一课时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正确认读和理解重点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及结构。第二课时通过精读课文重点语段,品味语言,深入理解课文,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同时让学生在品析语言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热爱美、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本说课稿重点说明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中主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是:精读课文重点语段,品味语言,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感受作者热爱美、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这是在第一课时:“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及结构。”基础上对课文的深入解读,引导学生在研读品析中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让他们知道生活中的美需要我们去发现。
(下面就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做如下说明。)
七、说教学程序(第二课时)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安排教学流程如下:
第一环节:片段展示,感受美
学生展示《我家乡的冬天》的描写片段。
【设计意图】学生展示描写家乡冬天的片段,通过对比,进一步把握课文内容所描绘的济南冬天的特点,让学生知道写景要抓住特点,也为下一环节学习写作方法后,修改片段成文做准备。这也是语文课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要求的体现。
第二环节:研读课文,欣赏美
(一)阳光普照下的济南
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写济南的可爱?试找出来说一说。
(二)薄雪覆盖下的小山
1、交流研讨:
(1)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最妙是下点小雪呀。
(2)全段写“小雪”之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进行烘托描写的进物有哪些?
(3)此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的可爱?试找出一、两处说一说。
(4)这一段的写作顺序(标志性词语):
2、朗读感悟:朗读片段,体会作者其中蕴含的感情。(朗读中不仅要读好中的描写部分,而且要读好首尾两句,其中要读好首尾两句,其中的“最”“呀” “就”“吧”“太”充分凝聚了作者的感情。
(三)城外远山--------小水墨画(淡雅)
在描写城外远山时,作者没有花太多的笔墨,但让我们能够从文字中描绘中想象到那种美,如何描写的?写出了什么特点?
(四)济南冬天的水
作者写济南冬天的水,抓住了水的什么特点,是怎样写的?
【设计意图】基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训练要点:学习课文多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和寓情于景的写法。可是七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品析能力不是很强,而且方法少,特别是对写景抒情的散文,往往缺乏想象力,理解不到位,这时教师的示范点拨显得尤为重要。在每一幅图画的赏析中设置针对性的题进行引导点拨,让学生交流研讨后,鼓励学生把自己最深刻最独到的阅读体验说出来。这样也体现了教学理念中所提倡的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第三环节:运用写法,创造美
济南的暖冬在老舍的笔下慈善若娘亲,可爱似少女,清亮赛水晶,是那么的美好、可爱。为什么济南的冬天的景色会写得如此动人呢?
【设计意图】在以上的学习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写景散文的方法,其一将写作方法运用在自己的写作中。其二,让学生懂得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学会在生活、自然中细心观察。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时间、地点的范围,接着文章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通过三组对比,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再接着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其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文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此外,情景交融也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从语言上看,作者老舍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总结写景作文的方法,其一写作方法运用在自己的写作中。其二让学生懂得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学会在生活、自然中细心观察。
第五环节:作业布置
1、背诵第四自然段。
2、请用你学到的方法,细心修改完善片段《我家乡的冬天》成文。
【设计意图】第一道题通过背诵,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从而加深感悟。第二道题则是写作训练。“成果在课堂,功夫却在课外”这一环节的写作运用让学生立足课本,将本节课学到的方法运用于自己的写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也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有机的结合了起来。
八、说板书设计:(第二课时)
济 南 的 冬 天
老舍
对 比 总特点:温晴(宝地)-----突出特点 写作特点:
济城外远山 1、比喻拟人,生动写景。
南山阳光普照下的济南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的薄雪覆盖下的小山
冬天水碧绿清亮
【设计意图】:框架式的板书设计是这堂课教学思路的浓缩,一方面力求简单明了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另一方面也对学生的写作作出指导。
作文九:《《济南的冬天》教案》5400字
济南的冬天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3.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及相关基础知识;
2.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 1918年师范毕,庆春,字舍予,满族人。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教师、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 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样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抗战爆发后,他在**的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从事抗战文学活动。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文联主席等职。由于他的勤奋创作,解放后写了20多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1966年去世,终年67岁。
老舍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据老舍夫人胡絜青回忆,老舍生前“常常怀念的是从婚后到抗战爆发,在山东度过的那几年”。
《济南的冬天》写于1931年春天,作者当时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原为系列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 (第一节《济南的马车》、第二节《济南伪洋车》、第三节《济南的大葱》、第四节《济南的秋天》、第六节《齐大的校园》、第七节是全文的结语),此文虽系节选,但能独立成篇。
老舍对济南的山山水水一往情深,在他眼中,冬天的济南一切都是美的,一切都是可爱的,真是一方宝地,一个理想的境界。当我们探究课文时,当一幅幅画面浮现在你的脑海里时,你将进入那片美的天地。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散文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文章的线索、文眼等,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波浪线标出抒情或议论的文字。找出描写济南的冬天的特点的文字,体会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感情。在此基础上理解散文的结构与中心。
一、指导学生理解散文的结构
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散文的一般结构方式为提出对象,对对象进行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点明意义。 理解结构要从抓线索或文眼入手。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天气特点:温晴。
阳光下的山景:暧和。
第二部分(第2,3、4自然段):山景特点 雪后的山景:秀气
城外远山:淡雅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水色特点:清亮
小结:文章一开头,就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这一天气特点,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下文描绘的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
二、理解散文表达的中心
学法指导:理解中心,要找出文章的写作重点和文章中对整体内容进行抒情或议论的部分;指导学生结合上述内容,根据作者的写作背景、意图等概括出文章的中心,并理解含义;理解这个中心的深刻或新颖之处,并理解这个中心在原文中是如何表达出来的;指导学生理解这个中心对自己的启示。
1.作者表达了怎样的中心?
明确: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2.作者是怎样表达这个中心的?这样的表达方式对你有何启示?
总结固趣:
本节课,我们要了解作者与课文大意。
布置作业
1.深入阅读课文,并对课文作个性理解。
2.完成课后作业。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深入理解课文,积累相关语言
2.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曾有一位研究老舍的著名专家这样说过:“老舍成就了济南,济南也成就了老舍。”
“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 在课文中,老舍先生这样深情地写道。其对济南的喜爱溢于言表。
老舍曾在济南住了4年半。1930年,而立之年的老舍来到了济南,任教于齐鲁大学,从此他开始了与济南的缘分。他写济南,写了一个长长的系列,而且,都写得那么典雅,那么精致,那么动人,那么富有诗意!
我们今天进一步学习课文,就是要理解作品的典雅精致,理解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特殊情感,理解作者写景的方法。
探究固趣
第二步,精读课文。理解散文的要素及语言。
一、指导学生理解散文的要素
㈠理解散文描写的对象。本文的对象是济南的冬景。我们要在理解济南的冬景的特点理体会作者融入其中的感情。
㈡指导学生理解散文的语言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语言,并分析其是怎样表达的,有什么妙处;指导学生通过默读或抄写的方式积累语句或词语;指导学生运用所积累的语句或词进行创造性的表达。
本课可通过理解语言的方式,理解景物:
积累语言:
(1)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2)温晴:本课指天气极为晴朗、明亮、温和。
(3)安适:安静而舒适。
(4)肌肤:肌肉皮肤。
(5)出奇:特别、不寻常。
(6)秀气:清秀、小巧玲珑。
(7)绿萍:植物名,又叫满江红,叶子浮出水面,春季绿色,夏季红褐色,可作鱼类及家畜的饲料,也可作水田的肥料,并可供药用。
(8)水藻:生长在水里的藻类植物。
(9)贮蓄:存放、积存。
(10)澄清:本课指清亮,透明。
(11)空灵:美妙无穷而不可捉摸。
(12)髻:在头顶或脑后挽束起来的头发。
(13)镶: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缘
(14)水墨画:指纯用水墨不着色的国画。
(15)蓝汪汪:形容蓝得发亮。
课堂探究:
1.第一段作者怎样写出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
讨论并归纳:通过三组对比来写。
(1)北平的寒——济南的暖
北平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2)伦敦的暗——济南的明
伦敦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3)热带的热——济南的温
热带地方的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济南有温晴的天气。
2.运用对比手法写有什么好处?
讨论并归纳:通过三组对比,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由“奇迹”、“怪事”、“害怕”引出赞誉“济南真得算个宝地。文章紧紧抓住这一天气特点,描绘济南冬天的景色。
3.“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改为“没有风的”行不行?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没有风声并不等于没有风,只是风很小而已。如果改为“没有风”则不符合情况。可见作者用词十分准确。
4.第5自然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
(1)水的绿:作者通过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的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2)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5.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讨论并归纳:
(1)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把水藻、水和垂柳都人格化了,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
(2)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6.本文的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1)直抒胸臆。如开头通过三组对比,赞誉“济南真得算个宝地”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
(2)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深情。
(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这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等,不但描绘了眼前的景物,还通过想像写景,饱含作者的喜爱之情。
7.篇末用“这就是济南的冬天”作结,有什么好处?
讨论并归纳: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意思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第三步,选读相关内容,个性解读,读写结合。
一、个性解读。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等对作品作个性解读。
课堂探究:
1. 你对课文有哪些不同的理解?
2.你学了本课有哪些收获?
二、读写结合。
学法指导:找出文中最主要的写作手法,体现作者是如何表达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你认为文中最主要的写作手法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运用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对你的写作有怎样的借鉴作用?
2.以“故乡的冬天”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注意借鉴老舍在《济南的冬天》中的写作技巧。 总结固趣:
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时间、地点的范围,接着文章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通过三组对比,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再接着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一句简明有力而又耐人寻味的话结束全文。文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情景交融。从语言上看,作者不愧为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
课后我们还可以找出作者写作济南的其他文章来阅读,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布置作业:
1.预习《风雨》 ,要求熟读课文,列出不懂之处。
趣味语文教学资料
1.老舍的勤俭一生
梅花香自苦寒来。老舍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培养了勤俭节约的精神,树立了远大的志向。当他功成名就之后,仍然保持着勤俭的好习惯。一次,朋友邀请他参加一个舞会。舞会是一个隆重的场合,穿着自然要讲究一些,可是老舍只有两套灰布中山装,洗过几次后,就显得旧了,穿在身上像个清洁工。老舍就穿着这套衣服进了舞会,他对投来不解目光的朋友说:“对不起了,这已经是我最好的衣服了。
老舍已是中国的大文豪,但他依然那么的勤俭,那么的廉洁。
2.怀念老舍(节选)
吴泰昌
1979年11月30日,巴金开完第四次全国文代会和第三次全国作代会后回沪。12月6日下午开始写《怀念老舍同志——随想录三十四》,15日下午改定。这是我读到的巴金写怀念友人文章中最长的一篇。巴金在文章中“赞老舍是‘新中国的最大的歌德派’,‘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贡献给了祖国’,是‘伟大的爱国者’;为老舍‘**’中被迫害惨死而痛苦、愤怒;说老舍‘要在中国人民中间永远地活下去’。”说他想起了老舍那句“遗言”:“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来爱我呢?”“我会紧紧捏住他的手,对他说:‘我们都爱你,没有人会忘记你,你要在中国人民中间永远地活下去!’”
巴金在《怀念老舍同志》中说了那么多话,不仅仅是为老舍,而是为一代知识分子。他在1980年3月6日给李健吾的信中说:“我写了篇怀念老舍的文章,为知识分子讲了两句话。我这样想:要实现四化,就离不了知识分子。一般地说,中国的知识分子是好的,老舍是一个代表人物。”
3.老舍为自己作品写广告
1934年12月,《论语》半月刊连载老舍的长篇小说《牛天赐传》第九节,校样打出后,文尾尚余空白一处,老舍见状,遂提笔在空白处为自己的作品撰写广告一则,以为补白。老舍自撰的作品广告妙趣盎然,抄录如下:
《牛天赐传》是本小说,正在《论语》登载。
《老舍幽默诗文集》不是本小说,什么也不是。
《赶集》是本短篇小说集,并不去赶集。
《猫城记》是本小说,没有真事。
《离婚》是本小说,不提倡离婚。
《小坡的生日》是本童话,又不大像童话。
《二马》又是本小说,而且没有马。
《赵子曰》也是本小说。
《老张的哲学》是本小说,不是哲学。
1935年老舍又为其《樱海集》写了广告:《上任》写山大王拜访侦探长。
《牺牲》写美国式的牺牲法。
《柳屯的》写一种女权的膨胀。
《末一块钱》写都市的晚间,少年的末路。
《老年的浪漫》写为儿子娶还是为自己娶。
《毛毛虫》写新时代的一种咒诅。
《善人》从私生活上看一位女善人。
《邻居们》写不打不成相识。
《月牙儿》写一个穷女子的生活。
《阳光》写一个阔女子的生活。
中国文人为自家的作品撰写广告,老舍先生恐为第一人。
4.老舍自传
舒庆春,字舍予,现年40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3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示甘于寒贱也。27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34岁结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喜。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所获并不着急,教书作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40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5.老舍穷成“作家”
比起徐志摩,同是“异乡人”的老舍遭遇可是天壤之别。他1924年受聘到亚非学院担任中文教师,薪资很低,更因伙食太差得了胃病。为了学好英文,老舍拚命念英文小说,开始感到“手痒”,来年便在3便士一本的学生练习本上写成处女作“老张的哲学”。赵毅衡认为是伦敦把老舍逼上作家这条路的。
有趣的是,这位外表严肃的“京派作家”,很可能是“金瓶梅”英译版的催生者。赵毅衡发现,花了15年将“金瓶梅”翻成英文的怪杰埃杰顿,不但是老舍在伦敦的少数好友之一,还在序言中特别感谢老舍的“慷慨帮助”。还好老舍的回忆录从未提及此事,否则恐怕又会被**扣上“译淫书有辱国体”的罪名。
作文十:《《济南的冬天》练习》1600字
12《济南的冬天》课后练习题
一、判断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将字母序号写在后面的括号内。
A.明喻 B.暗喻 C.借喻
1.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
3.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
二、填空。
《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话剧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
济南的冬天
(一)最妙的是下点小雪。①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②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③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二)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三)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技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灰色树影. 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第一段的内容。
2. 用“‖”把第一段划分为三层。
3.选文第一段和第三段分别采用了怎样的描写顺序,并请摘录表示描写顺序的词语。
4.从写作特色和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下面两句话。
(1)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2)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技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5. 指出画线句子①②③句的修辞方法。
6.作者在描写济南冬天的景色时,处处流露出赞美之情。这种写法我们称作( )
A.寓情于景 B.情景交融 C.虚实相生 D.情溢于言
7.第一句划线句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它的本体、喻体分别是( )
A.本体是白花,喻体是日本看护妇。
B.本体是树尖上顶的白雪,喻体是日本看护妇。
C.本体是树尖上顶的白雪,喻体是白花。
D.本体是顶着白雪的树的样子,喻体是日本看护妇。
1
8.“那些小山太秀气”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9.“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这句话照应了课文第二段的哪句话?
10.文中最后一句话“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济南的冬天》
1.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的美景(或:薄雪后小山的美景)(1分)
2.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3.从上到下(1分)山上 山尖 山坡 山腰(1分) 从下到上(1分) 河面,空中,半空中,天上(1分)。4.“卧”字写村庄,写雪,写他们的状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1分),营造了一种安适、恬静的氛围。(1分)/“不忍得”将水人格化,将水富有了灵气(1分);突出了绿 ,写出了“绿”的可贵、可爱、美丽。(1分)5. ①比喻 ②拟人 ③拟人6.B 7.D 8. 表达了作者对小山的怜爱之情 9. 照应了第二自然段的“小山整个把济南围了个圈”这句话。10.和“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1分)点了题,抒发了作者对特定季节下济南特有的美景的热爱与赞美(1分),简洁有力,给人留下了回味的余地。(1分)
2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哦,这就是冬天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