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游陕西听说八大怪作文》1200字
://.xwdoc./ 游陕西听说八大怪
游陕西听说八大怪
张湛伯
在陕西有一些反映当地风土人情的习俗,称为“八大怪”。
一怪:辣椒是主菜。在陕西,无论吃什么,店主都会端上一盘辣椒,作为一道正经八百的菜肴让你享用,
二怪:蹲着吃饭怪。以前陕西虽然人杰地灵,但粮食缺少,生活比较贫困,所以节约粮食是头等大事。因为坐着吃饭量大,而蹲着相对来说吃得少一些,时间长了以后,就形成了习俗。在外人眼里就是怪毛病。当地有一句民谣“蹲着吃饱,站起来刚好”,反映的就是这种习俗。
三怪:面条皮带分不开。陕西盛产小麦,所以陕西人主要以面食为主。陕西人比较粗犷,干农活还要出大力气。所以面条拉得又宽又厚,和皮带(即腰带)一样,吃后消化慢,不容易饿,干起活来很方便。最有代表性的是一种名字叫得很怪的面条,叫“biang biang面”。“biang”字写得也很怪,难写极了,共有43画,由个10字和偏旁组成,是康熙皇帝御赐,只能在《康熙字典》里面查到。面做得也是又宽又厚,当地流传说“油泼辣子biang biang面,吃一根,顶一天;吃一碗,顶一年”。
四怪:锅碗瓢盆分不开。还是因为上述原因,陕西人吃饭用的碗很大,和锅、瓢、盆一样,简直分不清楚谁是谁。不知道的,还以为陕西人太随意,或者太穷,锅、瓢、盆都用来当碗使。
五怪:房子半边盖。在陕西农村可以看到这种景象,所有的房子侧面看都是梯形,房顶一律向院子里面下斜,下雨时,雨水自然就会流入院子中间,可以储存起来慢慢用,这
叫“肥水不流外人田”。因为,当地干旱少雨,水非常珍贵,他们为了生存,才有此举。表面上看起来像是一种自私的行为。
六怪:锅盔锅盖分不开。锅盔是陕西人用面做的一种大饼,这个大饼象大铁锅的盖子一样又大又厚又重,常常让人感到不可思议,所以说锅盔锅盖分不开。锅盔做这么大,传说和当年修乾陵有关。唐朝武则天下令修筑乾陵的时候,兵丁都是自己解决吃饭问题,急需一种方便而且耐饥的食品。有个聪明的兵丁,用自己身上的护心和护背的金属盔甲,把和好的面捏成饼子状,夹在盔甲之中,放到火上烘烤,下工时恰好烤熟,这样面饼就作成了。因为这种饼产生在盔甲之中,就叫锅盔,一直叫到今天。这种锅盔又筋又滑,酥脆可口,长久存放也不变质。我们还从乾陵买了几个锅盔,回来慢慢享用,味道确实不错。
七怪:唱戏吼起来。陕西的地方戏是秦腔,唱的时候用足了力气,声音很大,十里八
同 吼叫、吵架一样,很不习惯。**在世时,听了秦腔以乡都能听见,在外人听来如
后,对演员说,秦腔好听,但是唱的时候,要注意身体,保护嗓子。据说,中国各地的戏剧都是由秦腔发源起始的。
八怪:姑娘不对外。可谓怪中之怪,陕西人认为他们那里是风水宝地,土地肥沃,姑娘嫁到外地会受穷,所以概不外嫁。现在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生活富裕,观念也发生了改变,这一怪变成了:大姑娘不对外,二姑娘挑着嫁,三姑娘往外踹,四姑娘飘扬过海专嫁老外。
好了,我把八大怪介绍完了,你说奇怪不奇怪,
作文二:《陕西八大怪》500字
陕西八大怪
老师:同学们,下面我来带大家去邻居省逛一逛,你们看我手上这张地形图,它像一位跪着的兵马俑,你们猜猜,这是哪个省啊? 甲: 老师,我来回答,是陕西,
乙: 老师,我还知道 陕西八大怪呢
甲: 来,咱们几个同学上台说个陕西八大怪吧!
齐:陕西八大怪!
丙:那我做个动作,你们猜猜?(比划把手帕盖在了头上) 丁:手帕头上戴。
E:来,我来一个(比划蹲着吃饭)
F:吃饭蹲起来
G:我也来一个。(比划面条像裤带)
H:我知道,面条像裤带。
9:我也来一个(比划饼子像锅盖)
10:饼子像锅盖。
11.我也来一个,(比划辣子当主菜)
12.辣子当主菜
13.我也来一个(比划碗盆难分开)
14. 碗盆难分开
15.我也来一个(比划房子半边盖)
16. 房子半边盖
17.我也来一个(比划姑娘不外嫁)
齐:咦?
甲:姑娘不外嫁!
乙:噢! 陕西八大怪真有意思
齐:陕西八大怪:边说边比划动作:
手帕头上戴 吃饭蹲起来 面条像裤带 饼子像锅盖
辣子当主菜 碗盆难分开 房子半边盖 姑娘不外嫁
作文三:《陕西八大怪》1600字
“陕西八大?怪”,指陕?西省的关中?地区(大致?包括西安、?咸阳、渭南?、宝鸡、铜?川,秦岭以?北,黄土高?原以南)出?现的八种奇?特风俗习惯?。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关中地区?在衣、食、?住、行、东?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有着丰厚历?史文化积淀?的陕西关中?地区,沿袭?历史民俗,?形成了生动?有趣“八大?怪”,以其?“古风古韵?古长安”的?独特魅力,?成为外地游?人探寻的一?大热点。 ?第一怪 ?房子半边盖?
关中农村?的房屋,如?同把双坡形?式的房屋从?中间一刀切?开,背面是?从屋顶到地?面的一堵高?墙。另一面?是斜坡的屋?面,这名独?特的“半边?式”建筑在?国内其他地?方是罕见的?。
第二?怪 手帕?头上戴
?关中一带的?中老年妇女?都喜欢头上?顶一幅大手?帕。手帕前?边的两只角?打成两个“?结儿”用发?夹别住,后?面的两只角?任其飘拂。?戴手帕的目?的,既可以?防止太阳直?射头顶,同?时也起到了?防尘的效果?。
第三怪? 碗盆难分?开
陕西人?吃饭喜欢用?一种耀州产?的白瓷青花?大碗,最大?的碗口直径?将近1尺,?当地人称为?“老碗”。?这种老碗甚?至比小盆还?大,所以往?往碗盆难分?。在关中农?村,每到 ?吃饭时,村?头、庄前、?树下,男人?们就端着大?老碗蹲在一?起,边津津?有味地吃饭?边拉着话,?这就是“老?碗会“。在?农村,人们?劳动强度大?,干活累,?所以吃饭也?多。
就够了,不?用再回家去?盛饭,省了?不少麻烦。? 出门?用老碗盛一?
第四怪 ? 面条像腰?带
关中的?面条特别宽?,好似腰带?一般,人称?“裤带面”?。正宗关中?人做的面比?现在城市里?通常所吃的?“裤带面”?更为夸张:?喜欢将面和?硬揉软、擀?厚、切宽,?一根面 条?宽度可达二?三寸,长度?则在1米上?下,厚度与?硬币差不多?,似足“裤?带”,一根?面条有时足?够一顿饭。?面煮熟后捞?在碗里,无?论是浇臊子?还是泼油辣?子,吃起来?都 很光软?热火有筋性?,既可口又?耐饥。
第?五怪 锅?盔赛锅盖 ?
锅盔是一?种形如锅盖?的发面饼,?草帽大小,?成品重量足?有10斤左?右,吃时切?开,可一连?吃好几天,?而且炎夏半?月不变味,?隆冬百日不?变质。相传?,女娲在骊?山“ 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死后?被尊为“骊?山老母”。?为了缅怀这?位造福人类?的女神,每?年农历正月?二十女娲生?日这天,人?们都要烙饼?纪念。饼烙?熟后,先向?房上扔一 ?张,叫做“?补天”;再?往地上扔一?张,叫做“?补地”。既?是补天补地?之饼,当然?就越烙越大?了。
第六?怪 油泼?辣子一道菜?
油泼辣?子是关中人?家的看家菜?,不论是拌?面夹饼,还?是啜粥吃馍?,都少不了?它。故有“?无辣不下饭?,无辣不成?席”之说。?人们都知道?四川、湖南?人最爱吃辣?子,殊不知?关中人把辣?子视命根子?。
第七怪? 唱戏吼?起来
这?里唱戏指唱?“秦腔”,?特点是高昂?激越、强烈?急促。尤其?是花脸的演?唱,更是扯?开嗓子大声?吼,当地人?称之为“挣?破头”。外?地人开玩笑?说:“唱秦?腔,一是舞?台 要结实?,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员身体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观?众胆子要大?,以免吓坏?
了”。吼戏?者,脸红脖?子粗,吼得?“走火入魔?”,观众也?连声叫“好?”,当地 ?人认为这才?是真正的秦?腔,听起来?“过瘾”、?“解馋”、?“嫽咋咧(?好极了)。?” 第八怪? 板凳不坐?蹲起来
关?中的男子们?一日三餐基?本都要蹲在?一起开“老?碗会”,一?蹲就是一个?多小时。加?之冬天寒冷?,人们喜欢?蹲在背风向?阳的地方“?晒暖暖”,?或者“丢方?”、下棋来?娱 乐消遣?。于是,关?中人就养成?了“蹲”的?习惯。外地?人说这是“?板凳不坐蹲?起来”,实?际上是人们?劳累后歇息?的一种习惯?。
?
作文四:《陕西八大怪)》600字
李泽 第一怪:【面条像腰带】——陕西盛产小麦,以面食为主。面条既粗又厚像腰带, 吃起来光滑、筋道,很有嚼头。
肖楚桐第二怪:【锅盔似锅盖】——像锅盖般大小的锅盔,成品大如盾牌,外硬里酥, 清香可口,放上十天八天也不会变味。做锅盔,面要和得很硬,硬得用手都揉不动, 要借用木杠来压揉,然后放在直径2尺以上的大锅中慢慢烤制而成。
贺少康 第三怪:【辣子一道菜】——人们都以为湖南人、
四川人能吃辣子,可是他们只是把辣子当成一种调料,而在陕西,
“油泼辣子”却是一道正经八百的菜肴。
李泽华 第四怪:【吃饭要用大老碗】——陕西人吃饭,喜欢用一种耀州产的近1尺的白瓷青花大碗,
当地人称为“老碗”。这种老碗甚至比小盆还大,所以往往碗盆难分。
韩佩瑾 第五怪:【帕帕头上戴】——陕西盛产棉花,当地人把用棉花织成的手帕戴在头上,既可防风防尘防雨防晒,还可以擦汗擦手和用来包东西,经济又实惠。
周茗萱 第六怪:【房子半边盖】——陕西的房子却只是人字的一撇。陕西干旱少雨,这样的房子能让珍贵的雨水全部流到自家的田地里,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
高杰夫 第七怪:【不坐蹲起来】——这个很常见,要问为什么,
人家会告诉你:蹲着舒服!你只能无语了。
郭秉瑞 第八怪:【秦腔吼起来】——陕西人爱唱秦腔。其特点是高昂激越、强烈急促。 尤其是花脸的演唱,更是扯开嗓子大声吼,外地人开玩笑:“唱秦腔,一是舞台要结实,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员身体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观众胆子要大,
以免吓坏了”。
作文五:《陕西八大怪》800字
一、面条像腰带
在陕西,一根面条宽度可达二三寸,长度则在1米上下,厚度厚时与硬币差不多,薄时却如同蝉翼。这种面煮熟以后,捞在碗里,无论是浇臊子,还是泼油辣子,吃起来都很光滑、柔软、热火、有筋性。既可口又耐饥。
二、锅盔像锅盖
相传在唐代修乾陵时,因服役的军人工匠人数过多,往往为吃饭而耽误施工进度,受到惩罚。于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团放进头盔里,把头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饼。现在算起来锅盔在陕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烙成的锅盔外脆晨酥,清香可口,放上十天八天也不会变味。锅盔要数“乾州锅盔”好。
三、辣子是道菜
至于说辣子,一般人都以为是湖南人、四川人能吃辣椒。其实四川人只是把辣子当成一种调料,而在陕西“没泼辣子”却是一道正经八百的菜肴。就连西安城里家家户户前也是挂满一串串喜人的红辣椒。
四、碗盆难分开
陕西人吃饭,喜欢用一种白瓷青花大碗,当地人称为“老碗”。这种老碗甚至比小盆还大,所以往往碗盆难分。在农村,每到吃饭时,村头、庄前,男人们就端着大老碗蹲在一起,津津有味地边吃饭边拉着话,这就是有名的“老碗会”。
五、帕帕头上戴
在陕西关中农村,经常看到戴羊肚毛巾、身穿对襟夹袄的老汉及老年妇女头上都戴着一块黑色或白色的手帕。原来陕西地区盛产棉花,当地人习惯把用棉花织成的手帕戴在头上,它既可防尘防雨防晒,还可以擦汁擦手和用来包东西,真可谓既经济又实惠方便。
六、房子半边盖
何为半边盖?一般的房子房顶为人字形,可是陕西的房子却是人字的一撇。据说因为陕西干早少雨,所以这一边盖的房子能让珍跺的雨水全部流到自家的田地里,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
七、姑娘不对外
据说关中地区土地肥沃,所以极少有人为生存而奔波于他乡异地。因而有“老不出关(潼关),少不下川(四川)”的谚语,久而久之,不仅男人们不外出远行,就连姑娘们也不远嫁他乡。
八、唱戏吼起来
唱戏,指秦腔。其特点是高昂激越、强烈急促。尤其是花脸的演唱,更是扯开嗓子大声吼,当地人称之为“挣破头”,外地人开玩笑:“唱秦腔,一是舞台要结实,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员身体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观众胆子要大,以免吓坏了”。
作文六:《1陕西八大怪》2500字
1、陕西八大怪
一、面条像腰带 二、锅盔像锅益 三、辣子是道菜 四、碗盆难分开 五、帕帕头上戴
六、房子半边盖 七、姑娘不对外 八、唱戏吼起来
2、陕西八景
(一)华岳仙掌 (二)骊山晚照 (三)雁塔晨钟 (四)曲江流饮 (五)草堂烟雾
(六)霸柳风雪 (七)咸阳古渡 (八)太白积雪
3、陕西著名作家、作品
路遥《平凡的世界》
贾平凹《秦腔》、《高兴》、《心迹》、《爱的踪迹》、《废都》 陈忠实《白鹿原》
京夫《文化层》、《八里情仇》
邹志安《爱情心理探索》
4、世界八大奇迹 秦始皇兵马俑、埃及的金字塔、亚历山大港灯塔、爱琴海太阳神像、奥林匹亚宙斯神像、阿尔特米斯月神庙、摩索拉斯陵墓、巴比伦空中花园。
5、古代东方四大奇迹
中国的长城、印度的泰姬陵、柬埔寨的吴哥窟和印尼的婆罗浮屠
6、民间四大传说 《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哭范喜良)《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7、三大小说家
(1)莫泊桑 (2)契可夫(3)欧.亨利
8、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
关汉卿代表作是《窦娥冤》、《救风尘》、
白朴代表作是《墙头马上》
马致远代表作是《汉宫秋》
郑光祖代表作是《倩女离魂》
9、元曲四大喜剧
关汉卿:《拜月亭》 王实甫:《西厢记》 白朴:《墙头马上》 郑光祖:《倩女离魂》
10、世界三大长河
尼罗河全长6650公里,年平均流量每秒3100立方米,为世界最长的河流。 亚马孙河若以马拉尼翁河为源,全长6299km,若以乌卡亚利河为源,全长436km,仅次于尼罗河,居世界第二。
长江长度6211.3公里。
11、读书三境界
读书有三境界:“吞” “啃” “品”。
12、中国五大长河
长江 黄河 黑龙江 珠江 雅鲁藏布江
13、世界五大宫
北京故宫 凡尔赛宫 克里姆林宫 白金汉宫 白宫
14、中国十大名花 一般是指兰花、梅花、牡丹、菊花、月季、杜鹃、荷花、茶花、桂花、水仙十种名花。
15、中国四大名酒
贵州茅台、五粮液、洋河大曲、泸州老窖 、汾酒 、郎酒、古井贡酒、西凤酒、贵州董酒、剑南春。
16、中国四大窟
包括: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四大石窟。
17、世界七大洲
亚洲: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9.4%,是世界第一大洲。 非洲:面积约30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2%,是世界第二大洲。
北美洲:面积约2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6.2%,是世界第三大洲。
南美洲:面积约18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2%,是世界第四大洲。
南极洲:面积1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总面积的9.4%,是世界第五大洲。 欧洲:面积约10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8%,仅大于大洋洲,是世界第六大洲。
大洋州:面积约9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是世界上最小的一个洲。
18、世界四大洋
太平洋是世界海洋中面积最阔、深度最大、边缘海和岛屿最多的大洋. 大西洋是世界第二大洋。
印度洋是世界第三大洋。
北冰洋是四大洋中面积和体积最小、深度最浅的大洋
19、中国直辖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现有的直辖市是北京、上海、天津、重庆4个城市。
20京剧四大名旦
梅派——梅兰芳; 程派——程砚秋; 荀派——荀慧生; 尚派——尚小云
21、莎士比亚四大悲剧
自19世纪起,《哈姆雷特》、《奥塞罗》、《李尔王》和《麦克白》即被公认为是 威廉·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22、四书五经
简单的说法,四书指的、、、这四种著作;五经指的是、、、、这五部典籍。
23、初唐四杰
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
24、三山五岳
五岳指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 三山指 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
25、佛教四大名山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
26、中国四大古都
中国著名的"四大古都",即西安、北京、洛阳、南京;
27、中国四大绣品
湘绣,粤绣,蜀绣,苏绣
28、中国古代五音
宫、商、角(二声jue)、徵(三声zhi)、羽
29、中国四大高原
一、青藏高原 二 、内蒙古高原 三 、黄土高原 四 、云贵高原
30、中国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和四川盆地。
31、中国三大平原
按面积大小排序:1 东北平原 2 华北平原 3 长江中下游平原
32、世界四大古国
四大文明古国”指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中国、古印度、古埃及和古巴比伦。
33、中国四大美女
西施、貂蝉、杨玉环、王昭君
34、陕西北城: 榆林市、延安市
中城:西安市、铜川市、宝鸡市、渭南市
南城: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
35、中国南北划分线
这条线是:秦岭淮河一线! 它是我国800MM等降水量线,水田旱地分布分界线,一月份0度等温线, 水稻小麦种植分界线, 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 湿润与半湿润的分界线,亚热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36、两相如、两无忌
两个非常互相了解的人。常指情侣
37、花中四君子 四大书院
梅、竹、兰、菊
38、文房四宝
笔、墨、纸、砚。
39、中国古代年龄及含义
自古以来,我国对婴、幼、少、青、壮、中、老各个年龄的称谓,真可说是名目繁多,雅致有趣。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40、四大书院
岳麓(今湖南善化岳麓山)书院、白鹿洞(今江西庐山)书院、嵩阳(今河南登封)书院、应天(今河南商丘)书院合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四大书院 - 嵩阳书院 - 石鼓书院 - 庐山书院 - 岳麓书院 - 徂徕书院
作文七:《陕西八大怪》2000字
陕西八大怪
面条像裤带
陕西盛产小麦,所以陕西人主要以面食为主。面
条的种类繁多,有棍棍面
、拉面、扯面、臊子面
等,面条既粗又厚,吃起来光滑、筋道,很有嚼
头。
陕西扯面“宽得像裤带”。在陕西,扯面也叫棒
棒(读biang,现代汉语中没有这样的读音)面,正宗的关中人所做的棒棒面和通常城里人所吃的扯面有一定区别。正宗的棒棒面,一根面条宽度可达二三寸,长度则在1米上下;面条厚时与硬币差不多,薄时却如同蝉翼。一根面条足够一顿饭,而对大饭量的关中人来说,一顿吃8两、1斤也是轻轻松松的。
关中人吃面,喜欢将面和硬揉软、擀厚、切宽。
这种面煮熟以后,捞在碗里,无论是浇臊子,还
是泼辣子,吃起来都很光滑、柔软、热火、筋道,
既可口又耐饥。人们脖子一伸一缩,呼噜噜吞进
肚里,吃饱吃胀,饱嗝一打,顿时浑身上下都是
力气,拉架子车、上山扛石头,五六个小时不吃
不喝也不觉得饿。
相传在唐代修乾陵时,因服役的军人工匠人数过多,往往为吃饭而耽误施工进度,受到惩罚。于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团放进头盔里,把头盔放到火中烤成饼。如此算来,锅盔在陕西已有上千
陕西八大怪 - 辣子是道菜
说到辣子,一般人都以为是湖南人、四川人能
吃辣椒。其实四川人只是把辣子当成一种调料,
而在陕西“油泼辣子”却是一道正经八百的菜肴。
就连西安城里家家户户门前窗上也是挂满一串串
喜人的红辣椒。
“油泼辣子”看着红、闻着香、吃着辣,既能用
来调面,又能夹馍吃。人们常说:“油泼辣子棒
棒面,吃着燎(好)乍咧!”
庄前、树下,男人们
块馍足有六七两),
拉着话,这就是有名
在农村,人们劳动强
度大,干活出力多,
吃饭也多,所以出门
用老碗盛一下就够了,
不用再回家去盛饭,省了不少麻烦。 在关中农村,每到吃饭时,村头、就端着大老碗(一碗汤饭外加两蹲在一起,津津有味地边吃饭边的“老碗会”。
陕西八大怪 -
帕帕头上戴
在反映陕西人生活的西部片中,经常会看到戴羊肚毛巾、身穿对襟夹袄的老汉及老年妇女头上都戴着(顶着)一块黑色或白色的帕帕(手帕)。你如有幸到关中农村,这里的情形,和在电影里看到的一模一样。
原来陕西地区盛产棉花,当地人习惯把用棉花织
成的手帕戴在头上,它既可防尘防雨防晒,还可以擦
汁擦手和用来包东西,真可谓既经济又实惠方便。
无论是在西安城还是陕西农村,都随处可见“一边
盖”的房子。何为一边盖?一般的房子房顶为“人”
字形,可是陕西的房子却是“人”字的一撇。据说因
为陕西干早少雨,所以这一边盖的房子能让珍贵的雨
水全部流到自家的田地里,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 又因为在近百年来陕西农业发展缓慢,人口却迅猛增加。农村聚居生活的家庭,因土地面积有限,而人口众多,住宅紧张,于是便形成了房子“半边盖”的历史。
陕西八大怪
据说关中地区土地肥沃,所以极少有人为生存而奔波于他乡异地。因而有“老不出关(潼关),
少不下川(四川)”的谚语,久而久之,不仅男人们不外出远行,
就连姑娘们也不远嫁他乡。
唱戏,指秦腔。其特点是高昂激越、强烈急促。尤其是花脸的演
唱,更是扯开嗓子大声吼,当地人称之为“挣破头”。外地人开玩
笑:“唱秦腔,
一是舞台要结实,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员身体要好,
以免累病了;三是观众胆子要大,以免吓坏了。”
歌谣为证:老陕脾气真古怪,有登不坐蹲起来。问他为啥不坐着,
他说这样很自在。
陕西人喜欢蹲在凳子上吃饭、抽烟、聊天,在别人看起来很遭罪的
事情,但是在老陕们看来这是陕西自己我的享受。
在陕西的农村,在闲暇时候,一般上年纪的老人都喜欢不穿袜子,
光脚穿着布鞋,嘴里叼着一根哈烟袋,手里掐着收音机,蹲在凳子
上,一边喝茶,一边抽烟。在这样的氛围中,他们感觉到的是一份
自在和欢畅,远远比那些正襟危坐、道貌岸然的人幸福的多。因此天性随意的陕西人更愿意自在地蹲着,做一个快乐无忧的下里巴人。也不愿意很拘束的坐在凳子上,去享受阳春白雪的高雅生活。
也许陕西人天生与黄土地的亲密地接触,使他们更愿意接近和亲近黄土地 。
陕西八大怪 - 睡觉枕石块
歌谣为证:三秦楞娃庄稼汉,不爱软枕爱石块。冰凉坚实燎的太,醒脑提神金不换。 陕西人不喜欢柔软的枕头,而选择木制的枕头和石制的枕头。这是和陕西人憨直的秉性分不开的。
在陕西。当夏季酷热难耐的时候,庄稼汉晚上睡觉的时候,更愿意枕着一块砖头或者石头当作枕头,枕在上面而酣然高眠。而且,陕西人亲切地把它叫做:“金不换”,意思就是用金子也不换的宝贝,足以见得陕西人对于这个头下石块和木块做的枕头,其依恋和痴迷的程度是何等真切了。
当然,陕西人一般后脑勺比较扁平较多,笔者经过仔细考证,道是怀疑这扁平的后脑勺,是不是和祖先爱枕着砖头的睡觉有一定的关系。
在我小的时侯,夏日酷热难耐,家里人都愿意在外面的空地里乘凉,有时候,晚上就睡在外面。当铺上一叶凉席,头枕在冰凉的石块上,听着爷爷讲古老的传说故事。不一会儿,我仿佛就是那故事的主角。等到一觉醒来的时候,看到天上的星星顽皮地眨着眼睛,露水已经打湿了被角。
作文八:《陕西八大怪》1800字
陕西八大怪
1、面条宽的像腰带 (图1)
在陕西这块黄土地上,由于气候、地貌、
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陕西人在衣、
食、住、行、乐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
式。外地人对此十分好奇,经过汇集,称之为
“陕西十大怪”。
俗称“八百里秦川”的关中盛产小麦。小麦
也就成了关中人的主要食粮之一。而面条则是
关中人最主要的饮食。关中人吃面,喜欢将面
和硬揉软,擀厚、切宽,并称之为“biangbian
g面”。这种面煮熟以后,捞在碗里,无论是浇
肉臊子,还是泼油辣子,吃起来都很光滑、柔
软、热火、有筋性。既可口,又耐饥。
2、锅盔大的像锅盖 (图2)
锅盔是用麦面制成面坯,在铁锅上烙烤而成
的一种饼子。它既是陕西人的主食,又是出外随
身携带的干粮。关于锅盔的起源,历来说法不一。
有的说,锅盔是诸葛亮初出茅庐,火烧博望坡后,
为帮关羽稳定军心而发明的;有的说,在唐代修
乾陵时,因服役的军人、工匠人数过多,往往为
吃饭而耽误施工进度,受到惩罚。于是,有一名
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团放进头盔里,把头盔放
到火中去烤,而烙成了饼。因为是用头盔烙制而
成的,所以叫做锅盔。不管怎么讲,算起来锅盔
在陕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陕西农村的铁锅都
很大,直径一般都在二尺以上,所以烙出的锅盔
又大又厚,很象一个锅盖。这大概也是陕西人纯
朴性格和豪爽气度的一种显现吧。
3、油泼辣子是道菜 (图3)
陕西盛产辣椒。陕西的辣椒色红个长头
尖,味极辣,当地人俗称“线辣子”或“尖辣
子”。出口到国外,被称为“秦辣”。人们普遍
认为湖南人、四川人能吃辣椒。其实, 陕
西人吃辣椒比湖南人、四川人厉害的多。湖
南、四川人只是把辣椒当作一种调味品,而
陕西人则实实在在地把辣椒当菜吃。陕西人
吃辣子,是先将辣椒摘去蒂把,用文火炕干,
再用舀子捣成粉状,经过筛罗,再让上细盐,
最后用较多的滚油泼一下,就成了当地著名
的"油泼辣子"。这种辣子,看着红、闻着香、
吃着辣,既能用来调面,又能夹馍吃。这种
辣子富含脂肪、蛋白质和无机盐,具有开胃、
下饭、增进食欲之功效。
4、板凳不坐蹲起来
关中
“
蹲景”
“蹲景”成为关中地区特别是农村最有名的亮点,这一
怪独步天下,关中人的“蹲景”是地球上的绝版。有的
人蹲半天腿不酸腰不痛,实属一种硬功夫。
蹲是讲功夫的,只有长年累月的历练,才能长蹲而心
静气闲,不累不乏。“蹲”的人已经很少了,但偶尔会
在西安、咸阳等站牌前看见部分“蹲”下来等车的关中
人。
关中人把蹲叫圪蹴,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春秋时
期。关中人喜欢蹲是从古文的“坐”演变而来 凳子不
坐蹲起来的。古人“坐”的本意就是跪,将膝盖并直端
坐于席上,屁股的重量全压在双脚后跟上。
5、帕帕头上经常戴 (图6)
陕西的关中盛产棉花,当地农村很早就有用
棉花纺纱织布的习惯。当地人爱把这种用棉花纺
织而成的土布梁成黑色。所以,在关中农村,中
老年人有服装大多是黑色的。 这大概与秦始皇以
水为德,崇高黑色的遗习有关吧。关中农村的老
年妇女,差不多人人头上都戴着一块黑色或白色
的帕帕。外地人不理解这是为什么。其实,这种
帕帕的实用性很强,可防风、防尘、防雨、防晒,
可擦汗、可洁手,还可临时用来包东西。
6、房子半边盖起来 (图7)
由于我国幅源辽阔,各地民居的式样都各不相同。
但是像陕西这半边屋的建筑式样,却实属罕见。这是什
么原因呢?原来,在近百年来陕西农业缓慢发展的过程
中,人口却迅猛的增加。农村中原来聚居生活的家庭,
因土地面积有限,而人口众多,住宅紧张,于是便产生
了我国建筑史上的怪胎--房子“半边盖”。这种"半边盖"
的房子,看起来是一种奇特的形样,实际上这是人口膨
胀的一个危险信号。我想,随着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深
入开展,这种"半边盖"的房子可能会有减无增,直至消
失吧。
7、姑娘不对外 (图8)
关中平原,土地肥沃,浇灌方
便。只要有种子入土,基本上便可
不为吃饭而发愁。所以,极少有人
为生存而奔池于他乡异地。关中地
区很早就有"老不出关(潼关),少不
下川(四川)"的谚语。久而久之,不
仅男人们不外出远行,就连姑娘们
也不远嫁。姑娘
8、唱戏吼起来
这里唱戏指唱“秦腔”,特点是高昂激越、强烈急促。尤其是花脸的演唱,更是扯开嗓子大声吼,当地人称之为“挣破头”。外地人开玩笑说:“唱秦腔,一是舞台 要结实,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员身体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观众胆子要大,以免吓坏了”。吼戏者,脸红脖子粗,吼得“走火入魔”,观众也连声叫“好”,当地 人认为这才是真正的秦腔,听起来“过瘾”、“解馋”、“嫽咋咧(好极了)。”
作文九:《陕西八大怪》1500字
[ zxhm ] 于2007-12-17 21:59:42 上帖 [ 发短信 ] [ 表状 ]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在陕西这块黄土地上,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陕西人(关中人)在衣、食、住、行、东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外地人对此十分好奇,经过汇集称之为“陕西八大怪”。
一、面条像腰带
“扯面宽得像裤带”。扯面也叫冰冰(读biang--biang,现代汉语字典上没有这个字)面,正宗的关中人所做的冰冰面和通常城里人所吃的扯面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正宗的冰冰面,一根面条宽度可达二三寸,长度则在1米上下,厚度厚时与硬币差不多,薄时却如同蝉翼。一根面条足够一顿饭,而对大饭量的关中人来说,一顿吃8两、1斤也是轻轻松松的。
关中人吃面,喜欢将面和硬揉软、擀厚、切宽。这种面煮熟以后,捞在碗里,无论是浇臊子,还是泼油辣子,吃起来都很光滑、柔软、热火、有筋性。既可口又耐饥。人们脖子一伸一缩,呼噜噜吞进肚里,吃饱吃胀,饱嗝一打,顿时浑身上下都是力气,拉架子车、上山扛石头,五六个小时不吃不喝也不觉得饿。
二、锅盔像锅盖
相传在唐代修乾陵时,因服役的军人工匠人数过多,往往为吃饭而耽误施工进度,受到惩罚。于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团放进头盔里,把头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饼。现在算起来锅盔在陕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做锅盔,面要和得很硬,硬得用手都揉不动,要借用木杠来压揉,然后放在直径2尺以上的大锅中慢慢烤制而成。这样,烙成的锅盔外脆晨酥,清香可口,放上十天八天也不会变味。锅盔要数“乾州(今乾县)锅盔”好。
三、辣子是道菜
至于说辣子,一般人都以为是湖南人、四川人能吃辣椒。其实四川人只是把辣子当成一种调料,而在陕西“油泼辣子”却是一道正经八百的菜肴。就连西安城里家家户户前也是挂满一串串喜人的红辣椒。
“油泼辣子”看着红、闻着香、吃着辣,既能用来调面,又能夹馍吃。人们常说“油泼辣子冰冰面吃着燎(好)乍咧!”
四、碗盆难分开
陕西人(老陕)吃饭,喜欢用一种耀州产的近1尺的白瓷青花大碗,当地人称为“老碗”。这种老碗甚至比小盆还大,所以往往碗盆难分。
在关中农村,每到吃饭时,村头、庄前、树下,男人们就端着大老碗(一碗汤饭外加两块馍足有六七两),蹲在一起,津津有味地边吃饭边啦着话,这就是有名的“老碗会”。
在农村,人们劳动强度大,干活出力多,吃饭也多,所以出门用老碗盛一下就够了,不用再回家去盛饭,省了不少麻烦。
五、帕帕头上戴
以前在反映陕西人生活的“西部片”中,经常看到戴羊肚毛巾、身穿对襟夹袄的老汉及老年妇女头上都戴着(顶着)一块黑色或白色的帕帕(手帕)。你如有幸到关中农村,这里的形,和你在电影里看到的的一模一样的。
原来陕西地区盛产棉花,当地人习惯把用棉花织成的手帕戴在头上,它既可防尘防雨防晒,还可以擦汁擦手和用来包东西,真可谓既经济又实惠方便。
六、房子半边盖
无论是在西安城还是关中农村,都随处可见“一边盖”的房子。何为一边盖?一般的房子房顶为人字形,可是关中的房子却是人字的一撇。据说因为关中干早少雨,所以这一边盖的房子能让珍跺的雨水全部流到自家的田地里,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
又因,在近百年来关中农业发展缓慢,人口却迅猛增加。农村中原来聚居生活的家庭,因土地面积有限,而人口众多,住宅紧张,于是便形成了房子“半边盖”的历史。
七、姑娘不对外
据说关中地区土地肥沃,所以极少有人为生存而奔波于他乡异地。因而有“老不出关(潼关),少不下川(四川)”的谚语,久而久之,不仅男人们不外出远行,就连姑娘们也不远嫁他乡。
八、唱戏吼起来
唱戏,指秦腔。其特点是高昂激越、强烈急促。尤其是花脸的演唱,更是扯开嗓子大声吼,当地人称之为“挣破头”,外地人开玩笑:“唱秦腔,一是舞台要结实,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员身体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观众胆子要大,以免吓坏了”。
作文十:《陕西八大怪》2700字
想到陕西方言,就想到陕西的风土人情。有首儿歌道:“一点飞上天,黄河两头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左一扭,右一扭;西一长,东一长,中间加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个勾搭挂麻糖;推了车车走咸阳”。唱的却是一个独一无二、意蕴无穷的字:
(读biang——biang,现代汉语字典上没这个字)说起这个字就不得不说说陕西八大怪或十大怪了!
第一怪:面条宽得像裤带。擀厚切宽,把醋调酸,吃一碗,耐一天。
。
陕西盛产小麦,当地人民以面食为主。扯面也叫biangbiang面,正宗的biangbiang面,一根面条宽度可达二三寸,长度则在1米上下,厚度厚时与硬币差不多。一根面条足够一顿饭,而对大饭量的关中人来说,一顿吃8两、1斤也是轻轻松松的。关中人吃面,喜欢将面和硬揉软、擀厚、切宽。这种面煮熟以后,捞在碗里,无论是浇臊子,还是泼油辣子,吃起来都很光滑、柔软、热火、有筋性,既可口又耐饥。人们脖子一伸一缩,呼噜噜吞进肚里,饱嗝一打,顿时浑上下都是力气,五六个小时不吃不喝也不觉得饿。
第二怪:锅盔大得赛锅盖。硬面锅盔像锅盖,出门干粮人好带。
相传在唐代修乾陵时,因服役的军人工匠人数过多,往往为吃饭而耽误施工进度,受到惩罚。于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团放进头盔里,把头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饼。现在算起来锅盔在陕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做锅盔,面要和得很硬,硬得用手都揉不动,要借用木杠来压揉,然后放在直径2尺以上的大锅中慢慢烤制而成。这样,烙成的锅盔外焦里酥,清香可口,放上十天八天也不会坏。这个锅盔很大,也很厚,吃的时候要张着大嘴,那自然也要瞪着眼睛,所以这种锅盔又叫“瞪眼锅盔”。锅盔要数“乾县锅盔”好。
第三怪:油泼辣子一道菜。关中人脾气怪,辣子加馍不就菜。
都说湖南人和四川人能吃辣子,但他们和陕西人比起来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他们拿辣子当佐料,陕西人拿辣子当菜。陕西特有的一种“秦椒”被称为“辣椒之王”,关中人没菜、没油、没肉都可以,唯独不能没有辣子。贾平凹在散文里写到:“八百里秦川黄土飞扬,三千万儿女高吼秦腔,端一碗捞面喜气洋洋,没放辣子嘟嘟囔囔”。一根线辣椒,一口咬下半截下饭,直辣得龇牙咧嘴,唏唏嘘嘘,大汗淋漓,觉得这样才过瘾。
第四怪:老碗似盆分不开。关中汉真实在,老碗盆盆分不开。
陕西人(老陕)吃饭,喜欢用一种耀县产的近1尺的白瓷青花大碗,当地人称为“老碗”。这种老碗甚至比小盆还大,所以往往碗盆难分。在关中农村,每到吃饭时,村头、庄前、树下,男人们就端着大老碗蹲在一起,津津有味地边吃饭边拉着话,这就是有名的“老碗会”。在农村,人们劳动强度大,干活出力多,吃饭也多,所以出门用老碗盛一碗就够了,不用再回家去盛饭,省了不少麻烦。
第五怪:家家房子半边盖。房子半边盖,屋檐滴水不流外
无论是在西安城还是陕西农村,都随处可见“一边盖”的房子。何为一边盖?一般的房子房顶为人字形,可是陕西的房子却是人字的一撇。据说因为陕西干旱少雨,所以这一边盖的房子能让珍贵的雨水全部流到自家的田地里,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又因,近百年来陕西农业发展缓慢,人口却迅猛增加。农村中原来聚居生活的家庭,因土地面积有限,而人口众多,住宅紧张,于是便形成了房子“半边盖”的历史。
第六怪:有凳不坐蹲起来。站着腰疼坐下窝,圪蹴说话最受活。
蹴是方言,意思就是蹲下。受活是快活之意。一边吃饭,一边欣赏外面的风景。有时也是比比看谁家的饭做得好,有什么特色菜。这是对屋里头的(意即家庭主妇)的夸耀,赞美。也有的说是,谁家没在外面吃饭,就可能是家里揭不开锅了,出来吃饭就证明家里殷实。民以食为天嘛。
第七怪:妇女帕帕头上戴。蹚土多,太阳晒,出门帕帕头上戴。
蹚土指过去交通多为土路,人车马行走得多了,路面上有一层久经踩踏的粉尘状的浮土,极易飞扬。帕帕指手帕或手绢。秦处西北,黄土千丈。每当西北风起,皆黄尘漫天。若是天晴道干,则日光强烈,久晒灼人。故乡间女子、老太太,每出门皆习惯头上顶戴一手帕,防尘、防晒、方便、实用,女性爱美,天性之使然,一举多得。久而久之便成为地域之民俗景观。 第八怪:秦腔大戏吼起来。拉弦索敲桄桄,自娱自乐喉秦腔。
陕西的特有戏曲大家都知道是秦腔,秦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京剧、豫剧、河北梆子等等都是起源于秦腔,所以被尊为是“百戏之祖”,也被誉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秦腔的特点是高亢激昂,强烈急促,扯开嗓子大喊一声,当地称为“挣破头”。当年**来到西安易俗社看完秦腔后,说了一句:“精神可嘉,但要注意身体”。外地人开玩笑说,唱秦腔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身体要好,一免累病了;二是观众胆子要大,以免吓坏了;三是舞台要结实,以免震塌了。
同时,还可概括为十大怪,即: 1、碗盆分不开:关中人用的碗特大,最大一尺有余。俗称“大老碗”。盖因关中人体壮力强,食量较大,又以面食为主,加之饭时街头巷尾的“老碗会”每餐必到,此一大碗足亦,可免添饭奔波之累。
2、睡觉枕砖头:关中人喜睡热炕,枕棉易上火,故习惯枕硬的东西,砖、石、木、玉石等皆为可选之物,久而久之,习惯亦成自然。
3、姑娘不对外:关中平原土地肥沃,风调雨顺,旱涝保收。故其生活条件较为优越。姑娘从不思远嫁,结亲常不出十里八里外.
4、面条像裤带:关中人午餐以面食为主,关中女人个个都是擀面高手,细面熟后易胀易粘,故除过节待客,平时皆将擀好的面切成一寸宽的条,因其耐煮,不容易粘,吃了又耐饥,其状亦像裤带,故有此一说。
5、辣子一道菜:关中人奢辣,下饭可以缺肉、菜,但“油泼辣子”为必需之物,“油泼辣子”红光闪亮,色、香、味俱全,调菜,调面做汤,加馍,顿顿必有,不亦乐乎。
6、房子半边盖:陕西的厢房大多呈直角三角形,为单檐斜坡,单面门窗。其结构简单,经济实用,造型独特俗称:“厦子”“厦房”。因其造型为陕西所独有,故其亦为陕西一怪矣。
7、不坐蹲起来:关中人的功夫可谓全国之最村头巷尾,闲聊,吃饭,下棋蹲个三五个小时不含糊。即使走亲访友,主人备有凳子,亦不拘小节,鞋子一脱,蹲在凳子上谈笑风生,挥洒自如。豪爽意气,可见一斑。
8、帕帕头上戴:陕西妇女习惯将手帕戴在头上,即可防尘,防雨,防太阳亦可擦汗、擦手、包东西,方便实用,也是古时妇女头巾演变的一种形式。
9、秦腔吼起来:陕西人生性耿直,说话声大,吼起秦腔也是如雷鸣虎吼一般,加之秦腔韵律慷慨激昂,秦人唱秦腔自然声闻数里,响遏行云,相得益彰。
10、锅盔像锅盖:陕西的饼又叫“锅盔”又厚又大,皮焦黄,肉酥脆,筋中带脆,醇香可口,尤以乾县所出为有名。
陕西小吃也蜚声中外:
1、洋肉泡馍 香而不腻
2、肉夹馍 酥脆香浓
3、浆水鱼鱼 滑溜晶莹
4、石子馍 干脆香酥
5、葫芦头 流油喷香
6、炒凉粉 爽滑舒服
7、豆腐脑 剔透暖胃
8、镜糕 香甜可口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游陕西听说八大怪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