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辩论赛网络交友弊大于利》900字
1、 网络交友带来的人际关系障碍。由电脑网络所引发的人际关系障碍主要表现为网络孤独症、人际信任危机和各种交际冲突。
2、网络人际交往还可能诱发各种人格障碍,由于学生网民以为对自己的言行无须承担任何责任,他们往往在言语上非常直接坦率。当一个人的某种行为习惯养成之后,可能转换成个人的人格特质,形成攻击性人格。
3、谎言林立。网络是虚幻的,没有人也没有办法对网上的“个人资料”进行审核。想在谎言的世界寻找真实的情感无异是自欺欺人。
4、陷阱密布。网络使沟通变得自由与便捷,也使行骗更难让人识别。别有用心者打着交友的旗号图谋不轨,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5、低级趣味充斥。网络是一个没有法律制约与道德规范的自由世界,很多人在聊天时容易放纵自己,低级趣味泛滥成灾,让人道德沦丧。基于以上几点,我们认为中学生网上交友弊大于利。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不完全统计,以学习为主要目的上网的中学生,美国占总数的20%,英国为15%,中国仅仅为2%。这惊人的对比,恰如其分地说明了中学生的自制力不如网络的吸引力,。
对于尚未完全培养出正确判断能力、自主分析能力的青少年来说,会影响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还有,由于网络快捷方便,使青少年更疏了实际的人际交往,社会活动,易使青少年的情感趋于冷漠,造成”自我封闭”状态;另外,网络毕竟是”虚拟社会”,而与现实社会的反差,会影响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存能力。 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泛滥成灾,垃圾信息对学生整体素质造成冲击;网络传播成为诱发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冲突与失范的重要因素,如虚拟的网恋,让不喑世事的学生上当受骗
1、你们这样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2、近几年来,因为网络交友而走向犯罪、遭受迫害的案例数不胜数,请问对方辩友注意到相关报道了么?
3、即使网络交友有一些益处,但也要分时期、年龄和阶段,我们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难道不是么?(一切都要围绕着学习,我们说的交友是结交真心朋友,需要用心,要花费时间和精力,这样才能结识真正的朋友,这难道不会影响我们的学习吗?但如果是抱着一种放松、随便的心态,不耗费时间和精力,不倾注真心的话又谈何结交真心朋友呢?)
4、有许多人在网络交友时上当受骗,甚至遭受人身伤害,这些现象又说明了什么呢?
作文二:《辩论赛 网络交友弊大于利.doc》5200字
课时:2---1 主备人:李登强 授课时间: 2012 年 3 月 6 日 星期二 课题 爸爸的花儿落了 授课人 李登强 课型 新授 教学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理目标 解插叙、线索、伏笔,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整体感知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理
清文章脉络层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文中深沉而伟大的父爱。 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具、资料 难点 对文中插叙、线索、伏笔的理解。 课件 关键 熟读课文,正确解读文本。
学情 学生对小说这一体裁较为陌生,但对写人的文章有一定的理解,对人物分析的方
法有一定的基础,可以借助旧知来生成新知。
环节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复案 时间
课前 学生活动 活动 生师评价 5分
导入课件播放电影《城南旧事》的主题曲“长城外,古道
1分 边,芳草??”这是一手告别的歌曲,是电影的主题
歌,这部电影曾获马尼拉第二届国际电影节金鹰奖,教师导入
它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呢?
(一)出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课件出示自主章思路,理解插叙。 学习目标 学习2、初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文中深沉而伟大
10分 的父爱。
(二)学生围绕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
(三)朗读课文。 学习
(四)验收字词及常识 教师巡视
1、本文应掌握的有关常识:
《爸爸的花儿落了》的作者是林海音,原名林含英,
小名英子,台湾作家。本文体裁是小说,节选自小说教师验收
《城南旧事》。 小组或代
2、《城南旧事》简介 表回答
20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教师归纳
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明确
女人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课件出示
大学生暗中相爱,后大学生被警察抓走,秀贞生下的学生识记
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对
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
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
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
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后英子一家迁居新
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
1
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
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警察局暗
探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
非常难过。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
明来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
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人,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
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后来,
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
走。英子随家人乘上远行的马车,带着种种疑惑告别
了童年。
3、识记字词。
肿胀zhǒngzhàng叮嘱zhǔ恐惧kǒng ((((
骊歌lí花圃pǔ玉簪花zān栅栏zhà衣襟jīn (((((合作小组合作学生围绕学习目标合作交流自主学习心得。 交流交流 5分 要点: 成果 1、文中哪些写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忆过去的事,展示 回忆的事情又是怎样引出的?提示:学生先区别开“眼14分 小组汇报前事”和“与对往事的回忆”的段落并引导学生概括 展示 从英子的角度:参加毕业典礼;由眼前的事物引发的 回忆。从爸爸的角度看:爸爸病床上叮嘱;打赖床不 起的英子;让英子闯练银行存钱;爸爸去世。 眼前事 往事的回忆 花 毕业典礼前 病床叮嘱 赖床挨打 衣襟上别着的夹 竹桃花 毕业典礼时 闯练做事 爸爸爱花 毕业典礼后 爸爸去世 花落了 (文章开篇用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引出前一天去 医院探望爸爸时的情形,通过忆述探病时爸爸的一番 话~特别是嘱咐她不要迟到~引出六年前因赖床不起 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这 时~礼堂的钟声响了~想到爸爸不会来了~她思潮起
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儿~于是又忆
起爸爸爱花的情形,还没有想完~韩主任已经讲话了~
我们也唱起了骊歌~由此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长大~
进而回忆起爸爸要她闯练~让她到东郊民巷正金银行
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的经过,最后毕业典礼回来~
看着满院零落的花儿~听到老高的话~她清醒地意识
到爸爸的花真的落了~自己已经长大了。, (指导学生理解插叙) 2、文中几次提到了“花”,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标题的, 提示:题目一语双关,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另 一方面暗指天性爱花的爸爸去世
2
明确:此文双线并行,文章是以“花”为线索贯穿小
说始末,另一条是毕业典礼两线交相辉映,交错而不
乱,层次井然,文章插叙爸爸的事,使文章波澜起伏,
跌宕有致。
() 指导学生理解线索
3、课文没有直接写爸爸病重、濒死,但处处埋下了
伏笔,请同学们找出来。
(P13)“我的襟上有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是临来时
妈妈从院子里摘下来给我别上的,她说:‘夹竹桃是
你爸爸种的,戴着它,就像爸爸看见你上台一样~’”
——伏笔,最后的感叹号“~”表明了妈妈的语重心
长。也为文章设置了悬念:爸爸到底病得怎样了,为
什么不能来看她上台,它所起的作用呢,就是让读者
有一种继续往下看的欲望,这正是我们所说的“文章
能吸引人”。
(P13)“昨天我去看爸爸,他的喉咙肿胀着,声音是
低哑的。”——“喉咙肿胀着”说明了父亲的病已经
不轻了。
(P14)“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
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这同样是一处
伏笔,是父亲要让自己的女儿做好思想准备,同时也
是父亲临终前的忠告,这里体现了父亲的那种伟大无
私的关爱,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仍不忘给自己的儿女
以深深的教诲;这里更体现出了父亲在即将离去前的
那种挂念和不舍。
(P17)“看外面的天,有点阴,我忽然想,爸爸会不
会忽然从床上起来,给我送来花夹袄,我又想,爸爸
的病几时才能好,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
——“外面的天有点阴”,这已经是一个不详的征兆,
将情与景紧密的联系起来。使情景交融。“妈妈的眼
睛红肿着”暗示了妈妈对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
将去世。
(P20)“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
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
象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这里作
者写出了自己当时的一种预感,。而之后进了家门,
看到夹竹桃垂下了好几枝,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
还有石榴树上的小石榴也掉下了几颗。
这些都是以花喻人,将文章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P21)“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
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
—到了这里,我们知道父亲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离
开了这一群他所关爱的儿女们,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悲
伤和遗憾啊~作者也终于在爸爸的花儿落了之时,体
3
会到了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小结:此文处处伏笔,事事照应,使文章结构井然。
(指导学生理解伏笔)
质疑1、学生发言 学生或教问难2、教师引导 师质疑问3分 难
课堂要点:插叙、线索、伏笔 学生或教小结 学生或教师小结课文 师小结课1分 文
布置1、整理文学常识及词语。 布置作业 作业2、进一步探究本文的情感美,体会爸爸的深情及“我”
1分 的成长历程。
板书爸爸的花儿落了
设计 林海音
眼前事(线索) 往事的回忆(插叙) 花(线索)
毕业典礼前 病床叮嘱 赖床挨打 衣襟上别着的夹竹桃花
毕业典礼时 闯练做事 爸爸爱花
毕业典礼后 爸爸去世 花落了
(伏笔)
课后 检查意见: 小结
签字: 月 日
课时:2---1 主备人:李登强 授课时间: 2012 年 3 月 7 日 星期三 课题 爸爸的花儿落了 授课人 李登强 课型 新授 教学知识与技能 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把握文章主题,进一步探究本文的情目标 感美,体会爸爸的深情及“我”的成长历程,领悟成长的真
正含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通过人物的语言事件,结合自身实际,用心
体味作者的思想感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文中深沉而伟大的父爱,让学生真正的认识到艰苦的环
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重点 体验父爱,感悟成长。 教(学)具、资料 难点 领悟成长的真正含义。 课件 关键 深入理解课文,交流探究。
学情 学生对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唤起他们对写人的文章,对人物分析的方法的旧知
痕迹,可以借助它们来生成新知。
环节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复案 时间
4
课前 学生活动 活动 生师评价 5分 导入人生在世,人们夸赞的最多的是母爱,人们最不教师导入 1分 能忘怀的也是母爱。其实如山一样的父爱同样让我们
难以忘怀,同样值得我们夸赞。现在我们就一同去感
受一下这位可敬又可爱的父亲吧~看看他在“我”成
长历程中的巨大价值。 自主(一)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学学习1、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把握文章主题,体会爸爸习目标 8分 的深情及“我”的成长历程,领悟成长的真正含义。
2、让学生真正的认识到艰苦的环境可以磨炼人的意学生自主学
志,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习
(二)学生围绕学习目标自主学习 教师巡视 合作小组合作交流自主学习心得。 小组合作交交流 流 5分 成果要点: 展示 1、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小组汇报展14分 a.爸爸表面上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 示
b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
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教师归纳明
c.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确
得吐血了。
d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要结合课文具体内容来谈)
2、爸爸的鼓励和惩罚对“我”的健康成长有哪些影
响,
(1)六年前他参加我们学校的那次欢送毕业同学同
乐会时对我的鼓励,今天,我真的成为优秀的毕业生
被选做这件事。
(2)六年前,我因赖床受罚,从那以后,每天早晨
我都是最早到学校的学生。
(3)我闯练成功。
(4)当我得知爸爸病逝的消息后,表现出镇定、安
静,这就是爸爸长期教育的结果。
3、英子说:“我已不再是小孩子。”我是不是真正感
觉到自己长大了,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是的。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识到这里就数我大
了,我是小小的大人了,然后就对老高说话,而且是
从来没有过这样的 “镇定”“安静”,最后在心里
默念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
4、小结:由此可见,文中的父亲是一个很有爱心的
人,又是一个能够对“我”严格要求的好父亲。这样
5
的父亲你们羡慕吗,有这样的父亲是很幸福的~其
实,我们也有这样一位非常慈祥非常爱你们的父亲,
我们的生活中缺少的不是幸福,缺少的只是发现——
是我们对生活的细心的观察。我们确实应向作者学
习,将自己的发现,通过细心观察而获得的情感表达
出来。
5、从英子的经历看怎样才算长大,怎样才能长大,
(1)必须能够勇敢的去面对困难,承受更大的压力
承担更多的责任。
(2)必须经历艰苦环境的磨炼人,勇敢面对生活中
各种困难的考验。 质疑1、学生发言 学生或教师问难2、教师引导 质疑问难 3分 课堂要点:善于发现,感悟成长。 学生或教师小结 学生或教师小结课文 小结课文 3分 (例如:学完此文你最受启发的是什么,
小结:爸爸对孩子严格要求,殷切的期望深沉的爱,
也说明了孩子只有经过严格的教育磨练,才能真正的
成熟起来。) 布置1、盼望长大是我们的期盼,你是从哪件事感觉自己布置作业 作业真的长大的,请以“我真的长大了”为题,写一篇3001分 字的小作文。
2、预习《丑小鸭》。
板书爸爸的花儿落了
设计 林海音
形象:严、爱;闯练;重情;爱花。
主题:痛楚、眷恋
成长:承担责任
课后 检查意见: 小结
签字: 月 日
6
作文三:《网络交友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4600字
网络交友弊大于利
反方:这则辩题,我想到一句话:“网络交友提供了一切可能,也提供了一切问题的可能!”从现实来看,网络交友引出的弊端可以说是触目惊心的,具体表现有三:
一、谎言林立。网络是虚幻的,没有人也没有办法对网上的“个人资料”进行审核。最为经典的一句话就是:没人知道坐在电脑前的是一条狗!想在谎言的世界寻找真实的情感无异是自欺欺人!
二、陷阱密布。网络使沟通变得自由与便捷,也使行骗更难让人识别。别有用心者打着交友的旗号图谋不轨,劫财、劫色的案例不胜枚举,“劫命”的犯罪也屡见不鲜,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三、低级趣味充斥。网络是一个没有法律制约与道德规范的自由世界,很多人在聊天时容易放纵自己,两性话题大行其道,低级趣味泛滥成灾,让人道德沦丧,而由它引发的早恋早婚、一夜情、婚外****易等问题更是不容忽视。
网络交友到处都是坑蒙拐骗。如果讲它有利的一面,不由得让我们想到《红楼梦》中贾瑞手里那面叫“风月宝鉴”的镜子;反照可以治病救人,正照贻害无穷。网络交友就像这面镜子,“利”只是“看上去很美”,而“弊”却是实实在在的,因为在人性的弱点面前,特别是在未成年人的幼稚面前,“利”总是销声匿迹,而“弊”往往“发扬光大”!所以网络交友弊大于利!
网络交友弊大于利的论据
1. 沉网说明对现实疏忽,2.网络可以虚造一切迷惑你的眼睛,以达到目的,3.
人还是要把眼前的事情做好,现实中周围的事物值得你去深入.
2. 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 针对现在这种社会风气,网上交友的
可信度是很低的,有人是抱着玩弄异性的态度去交友的,希望你能擦亮
你的眼睛,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心去思考,不要太轻信他人呀!
3. 弊:沉迷网络、游戏、聊天、花钱、伤身体、影响学习工作...
4. 但若太过沉迷,则会弊大于利,得不偿失,因为“过犹不及”,凡事都要
讲究个度,交友也是。
5. 网络成瘾带来心理和躯体疾病
6. 报告指出,网络成瘾不仅影响人的心理,还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尤其是
引起植物神经紊乱,体内激素水平失衡,使免疫功能降低,引发心血
管疾病,胃肠神经官能病,紧张性头疼,焦虑,忧郁等,甚至可能导
致死亡。同时,由于玩游戏时全神贯注,身体始终处于一种姿态,眼
睛长时间注视显示屏,会导致视力下降,眼睛疼痛、怕光、暗适应能
力降低,脖子酸痛,头晕眼花等。本次调查显示:玩电子游戏后感到
眼睛痛的占36%;脖子酸痛的占27%;头晕的占15%。同时,沉迷于
网络游戏,容易使未成年人减少人际间交流,产生自闭倾向,甚至会
患上
7.
8. 二、使在校生学习成绩下降
9.
10. 目前,在校生因迷恋网络游戏造成学习成绩下降,甚至旷课、逃学的
现象日益普遍。调查数据显示:认为容易上瘾,很难控制自己的占65%;
玩起来就没完,自己控制不了的占18.1%;总想玩游戏,不想上学也
不愿做作业的占5%;认为花很多时间和精力玩游戏会使学习成绩受影
响的占73.4%。
三、引发社会难题
电子游戏一般以
车、砍杀、爆破、枪战等游戏,会使他们模糊道德认知,淡化游戏虚
拟与现实生活的差异,误认为这种通过伤害他人而达到目的的方式是
合理的。因为玩电子游戏而引发的道德失范、行为越轨甚至违法犯罪
的问题正逐渐增多。本次调查的数据显示:认为因玩游戏性情变暴躁
的占27%;认为玩游戏与校园暴力相关的达29%。
15.
16.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规定了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
面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条款,但可操作性不强,还缺乏必要的惩罚性条
款,执法力度弱。对法律的普及、宣传也不够。
18.
19. 此外,缺少针对网络成瘾症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专业机构,缺乏
及时救助的措施,一旦孩子出现成瘾问题,家长干着急,不知怎么办。
计算机网络和国际互联网的出现,使信息网络化的浪潮席卷全球。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目前的中国互联网上网人数已经达到了9900万人,其中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有1650万人,占19%。 如此惊人的数字,实在让人震惊,具调查其中网络成瘾的患者达到250万人。据2001年统计,我国上网人数已达2650万,并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其中青少年占80%。网络已成为青少年学习、交流、娱乐的重要平台。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也存在着让人痴迷的危险。 青少年用户上网目的分为实用目的、娱乐目的、网络技术使用和信息寻求。超过50%的使用率的功能有网络游戏(62%)和聊天室(54.5%),其次是使用电子邮件(48.6%)。约50%的青少年用户有保持电子邮件联系的朋友;25.2%的青少年用户在聊天室或BBS上经常发言;37.6%的青少年用户使用ICQ与认识或不认识的朋友联系。
所以说:“对没有成年人监护的青少年来说,国际互连网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地方。
1.使自控能力差的同学沉溺网中,不能自拔,花费大量时间上网,从而影响学习成绩。
2.网络良莠并存,容易接触不良网页,如色情、暴力等。又因为学生常常容易受人影响、自控能力差、分辨能力弱,他们常常会因为网上不良内容而走上犯罪道路。
3.长时间上网容易造成大脑缺氧,从而造成精神萎靡、眼睛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容易造成近视。 11. 12. 13. 14.
4.一些长期长时间上网的学生容易产生孤独症,整天沉溺于幻想中脱离现实,而当他真正面对社会和人群的时候,就会因为想像和距离的问题产生退缩感,不敢正常与人沟通。
5.许多中学生因为打一些暴力游戏使自己模糊了真人与游戏对象的区别,常常无意识地模仿游戏来对待身边的人。
6.长期上网需要大量金钱,没有钱的时候,自控能力弱的人会采取违法的方式,不择手段地获取金钱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7.网吧这些上网的地方往往是无业游民、瘾君子、罪犯的藏匿地点,在这些地方逗留时间太久往往会出意外,或受人引诱。
8.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
9.互联网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也使一些青少年荒废学业。
10.青少年在充分享受着网络时代的快捷与方便的同时,其身心也正承受着网络负面效应的煎熬。信息网络对于玩酷追星、宣展自我、极富好奇心和冒险精神的年轻一代而言,是一个“挡不住诱惑”的新奇世界。由于网络技术尚存在着一些不成熟、不完善之处,加之网络管理、规范的相对滞后,信息网络对青少年网民心理的负面作用也日渐凸现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是需要我们审慎对待的。
11.一些青少年网民过分迷恋与网上的“ 人——机”式交往,爆炸般的网络信息,会加大青少年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引发“信息污染综合症”等心理障碍。
12.长时间的上网会使一些青少年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产生对网络的过分依赖心理,成为“电子海洛因”的“吸食者”,染上“网成瘾症”等心理疾病。患者的行为与吸毒成瘾类似,一接触因特网就兴奋异常,没机会接触就寂寞难耐。可见,网瘾问题的心理危害不容小视。
13.青少年的自制力、理性发展都还未达到成人状态,所以很难控制自己,容易导致网瘾问题的出现。
14.互联网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构成潜在威胁。互联网是一张无边无际的
15.互联网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也使一些青少年荒废学业。与现实的社会生活不同,青少年在网上面对的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它不仅满足了青少年尽早尽快占有各种信息的需要,也给人际交往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而且不必承担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责任。虚拟世界的这些特点,使得不少青
少年宁可整日沉溺于虚幻的环境中而不愿面对现实生活。而无限制地泡在网上将对日常学习、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荒废学业。
16.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当前,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主要集中到两点,一是某些人实施诸如诈骗或性侵害之类的犯罪;另一方面就是黄色垃圾对青少年的危害。据有关专家调查,因特网上非学术性信息中,有47%与色情有关, 网络使色情内容更容易传播。据不完全统计,60%的青少年虽然是在无意中接触到网上黄色信息的,但自制力较弱的青少年往往出于好奇或冲动而进一步寻找类似信息,从而深陷其中。
17.据一项调查显示,不少的中学生成了小“网虫”,沉湎于网上,将90%的时间用到网络游戏上,做了网络的俘虏,为网络所累,痴迷于“网吧”、“聊天室”不能自拔。据2000年4月《广州日报》报道,一名15岁的中学生为了上网玩“随心所欲”网络游戏,竟然杀害自己的表姐,以达到占有她电脑的目的。青少年沉浸到网络的虚拟化生活空间中,容易患上“网络上瘾症”,“网络疏离症”等新型的精神性疾病。一旦回到现实社会就产生一种孤独感,成天高唱:网络是我家,我的眼里只有它。这样对心理造成严重损害。同时在生理上小学生正处于快速发育时间,但是他们一上网就是四、五个小时,不仅眼睛超负荷运转,危害视力。对青少年的身体也有不良影响。
18.长时间进行网上交友聊天、网络游戏,浏览不健康的色情、暴力等内容,使得未成年人沉溺于虚幻的环境中而不愿面对现实生活,造成心理焦虑、脾气暴躁、性格扭曲,对其它一切事物失去兴趣;而家长严管时就极易使孩子走向另一个极端,造成亲子关系破裂和犯罪现象的发生。
19.绝大多数上网者,都是全神贯注,长期盯住屏幕,眼睛得不到休息,眼球离屏幕越来越近,导致视力急剧下降;身体长时间坐在屏幕前而得不到活动,尤其是长时间沉浸于极端紧张和刺激的超级游戏中,导致废寝忘食,夜不归宿,进而四肢无力,精神恍惚,直至身体被彻底拖垮。
首先,网络的迅速发展,给不法商人带来了可钻的空子。不少的色情、暴力、赌博等不良网站应运而生。这些不法商人为了牟取暴利,不顾网站的信息对于青少年的思想健康有多大的危害性,不断在网站上传播色情暴利信息。更有甚者制造不同的色情小电影,要求浏览者先付款后浏览。除了色情暴利网站,还有一些网站在里面设置了电话的收费系统,一旦浏览者打开其网页浏览,就会被收取及其昂贵不合理的长途电话费用,令浏览者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网络上还有许多介绍工作、征友、征婚的中介网站,但是其中也不乏骗人钱财、没有履行义务的网站。网民们如果一不小心,就会踩进这些精心布置的陷阱里。
其次,网络带来了人与人之间的许多纷争。因为对于网络,政府出台的政策不够完善,所以有许多关于知识产权的问题在源源不断地产生。例如一些文章在网上发布后,被人多次复制、修改,纳为己有后重新发布,严重侵犯了原创作者的版权。但是由于网络的繁复、不确定性,常常找不到抄袭改编的源头。又如我们在网络游戏中所拥有的帐户,有时会被非法盗用,这其实也是一种刑事责任,但是我们却常常因为找不到偷窃者而使事情不了了之。游戏的帐号还是小事,如果被盗的是重要的商业资料,相关的商业机密被泄露,那被盗窃的公司企业就会因此
损失严重。如果被盗窃是国家机密,那后果更是不堪设想。整个国家的军事、防御系统有可能遭到极大破坏,甚至要花难以估量的人力物力重新建立关于军事方面的数据。
网络带给人们的不仅是思想上无形的伤害,对于许多网民的健康也造成不可忽视的伤害。在电视上我们就曾经多次看到这样的报道:某某青少年由于上网玩游戏时间过长,造成下身忽然瘫痪、不能动弹,严重的还有休克昏迷的例子。由于电脑对于人体的辐射,如果人长时间地坐在电脑前不活动,就极容易造成种种难以预期的身体上的伤害。最显著的就是对于视力的损害。经数据统计,从事长时间电脑工作的人总体视力是比很少接触电脑的人的视力差很多的。
作文四:《网络弊大于利》800字
网络弊大于利
21世纪是高科技的蓝天。
随着时代的跟进,财富的增多,每家每户都已经进入了高科技时代,而电脑则成为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伙伴。而这个伙伴可以是带你进入天堂的纯洁天使,也可以是把你领入地狱的丑陋魔鬼。正是这两种不停变换的身份,让许多意志不坚的人动摇了。
有一天,正在上网的我,看见了几则令我终身难忘的故事——
其一:一个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少年,因为母亲几句劝阻的话而发狠地将把自己含辛茹苦养大的母亲打死,警察来了之后问他为什么把自己的母亲打死。他竟理直气壮地回答:“我只把她当做我的敌人而已??”
其二:在某个家庭中,一对父母看着自己的儿子没日没夜的玩着电脑游戏,忍不住说:“不能再玩了,身体要不好的。”而那个孩子却扬言说:“如果你们不让我玩,我就自杀。”父母就无话可说了。
其三:一位17岁少女,因迷恋网络去网吧,却因未满18周岁被网吧老板赶了出来,她在被赶走的第二天烧了这家网吧,仅因为网络游戏,白白损失了二十多条年轻无辜的性命呀~ 其四:某地,一个原来幸福美满的家庭,变了。正因为一个同学的哄骗下,原来乖巧的少年,成了每天向爸妈要钱去网吧玩游戏的少年。那天,父母看不下去这样的他,便开始不给他钱,而他却开始投钱去上网。甚至三天三夜不回家,不去学校,最终导致视网膜脱落。
其五:一个15岁的少年,每天都沉溺在游戏之中。饿了,出去买点面包吃,没钱了,出去,乘别人不注意时把钱包给偷来。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他终日在打打杀杀的游戏中兴奋
不已。某一天,正因为打败了游戏中的魔王,一兴奋,导致脑充血而猝死了。 一个个案例,一个个血的代价,时刻提醒着我们,网络固然好,它可以帮你查资料,可以帮你订购一些平时买不到的东西,还可以与多年不见的老朋友qq聊天。但,在不知不觉中,一个个不健康的游戏无时不刻干扰着我们正常的生活。
网络是把双刃剑,使用得当的话,可以终身受益;如果使用不当,必定害人害己。
点评:文章以鲜明醒目的四则事例,生动地论证了网络弊大于利的观点,发人深省
作文五:《网络弊大于利》6100字
网络阅读,弊大于利.
我会在不否认网络阅读的有利的前提下,证明我方的网络阅读弊的方面比有利方面大.
我是一辩,打算这样破题立论:
立论点: 网络阅读不合于行事 (行事的意思是不利于我们平时的生活和处事)
论据一:网络阅读会加重快餐阅读的倾向=>思维的愚钝=>深入阅读能力的下降
论据二:网络之深,之广阔,无所不容,无所不括.=>信息混杂=> 被虚假信息蒙蔽双眼,不明事理.被黄色,暴力,赌博,反社会,迷信等不良信息影响,严重的甚至走向犯罪.
结论:......
happysky 2009-05-10 12:17 楼主的立论我觉得还是有问题的
什么叫不合于行事,不符合一般的习惯,但是只要想用网络阅读的人习惯不就行了,关其他人什么事, 加快阅读,快餐阅读,本来读书就有侧重,详略得当有何不妥,况且,真要一目十行,看什么载体的书他都不会静心沉思
信息杂陈,这年后,杂陈的书可是不少的,中国能管的了出版,如何不给他时间规范网络, 比较靠谱的,还是说普通印刷书籍相对来讲保护视力,便于携带,方便阅读讲起来比较靠谱
ft2860410 2009-05-11 22:58 我是一辩,我论词如下:
谢谢主席,谢谢各位评委。
大家好,刚刚对方辩友滔滔不绝,妙语连珠,无非是向在座各位展示了网络阅读在信息方面的快捷性,全面性和方便性等特点。但是我希望对方辩友可不能雾里看花,当然,我也愿意借对方一双慧眼,把网络阅读的弊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好,现在由我为大家阐述我方的观点。第一,网络阅读不符合传统阅读的习惯,重要的是它会加重“快餐阅读”的倾向。我要说明的是,并不是说网络阅读不能带来深层次的阅读,只是,在一般情况下,它会导致“快餐阅读”的浅阅读。我们说,浅阅读可以快速获取大量的信息,起到辅助阅读的作用。但是,我更希望我们进行的是深阅读,而不是浅阅读。因为阅读本质在于形成一个人文化底蕴的积累,只有细读、深读、精读,才能真正吸取书本养分,“过量浅阅读只会导致我们思维的愚钝。以致不断销蚀我们思维,降低我们进行深入阅读的能力。若是长此以往,后果将不堪设想。第二,网络的兴起给我们带来了诸多的方便,不过,哲学告诉我们,看事情要一分为二,网络有利有弊,是一把“双刃剑”。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同样网络之深,之广阔,无所不容,无所不括,这就导致了信息的混杂。让我们来从两个方面去看。第一个方面,网络上的虚假信息。比如虚假股票,信用卡,彩票,名人代言广告等信息例如刘嘉玲在观众中口碑一向不错,但是因为代言了SK,?化妆品,她的名声也是一落千丈。该化妆品被国家质检总局查出含有违禁物质,刘嘉玲的公众形象因此受到了严重影响。不但如此,刘嘉玲还被消费者一纸诉状告上了法庭。这个消息让很多观众都感到意外,对明星们的公信力更是加重了怀疑。很多的人就是相信了这些,才导致了悲剧的发生。虚假信息的泛滥,会蒙蔽我们的双眼,使我们不明事理,分不清是非黑白,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迷失自我。第二个方面,网络上的黄色,暴力,赌博等不良信息,比比皆是。尤其是黄色信息传播的无所顾忌,相信对方辩友也应该深有感触才对。如今我们中学生正处于一个成长阶段,在认清事实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像现在网络上正大红大紫的“人肉搜索”,就是一个典型。请让我来说一件关于“人肉搜索”所引发的惨案,2008年10月22日晚河南省发生一起骇人听闻的惨案,来自四川内江的表演系女大学生周春梅被其前男友连刺数刀,结束了她年仅20岁短暂的生命。而令人震惊叹息的是,死亡原因与网友缺乏理智“人肉搜索”、助纣为孽有关。原来,周春梅生前被数以千计的热心网友将其详细学校、家庭住址、照片、手机号、QQ号、寝室号、亲朋好友的个人资料等都曝光于网上,临死前还曾被众多网友称为“史上最不义的女大学生”。“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真的希望这样的事情而后不要再发生了。回到刚才的话题,正是由于网络阅读在对我们的思维,平时的为人处世有着许多的弊端,因此我方认为,网络阅读弊大于利。需要声明一点,我方从来就不否认网络所带来的利,只是弊的方面比利的方面要大而已,谢谢。
在之后的攻辩和自由辩论中,我方还阐述了如下几个观点:
1.每用一次GOOGLE搜索,就会产生大约7克二氧化碳,而烧开一壶热水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大约为15克。 为了维持全球电脑运行,人类每年会增加向大气层排放大约3500万吨废气,电脑对环境的影响不亚于飞机。 平均每使用1度电就会产生0.43千克的二氧化碳。
2.网络是一个开放性的交流平台,任何人都能够在网上畅所欲言,许多的留言信息都是即兴所发,这些信息都禁不起时间的推敲,相比起书本,高下立判.多看这些信息会误导我们青少年.
3.从使用电脑对人体产生的危害,与书本做对比.
还有一些不记得了.
我的目的是想请大家帮下忙,出出主意:
对方的辩友提出了很多的观点,我不知道如何应对.
比如:
1.国家在最近出台了关于网络阅读的政策,我们的立场难道不是在质疑国家的政策是错误的吗? 2.是药就有三分毒,难道我们就只是为了这三分毒而不去吃药吗?
3.网络阅读的利弊关键在于我们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要是我们真的想阅读的话就会避开那些不好的信息.
小佛 2009-05-12 00:17 一。“网络阅读“和“阅读网络”截然不同吧,你们大部分的笔墨用在了论证网络带来的利弊,显然不是应该论证的“网络阅读”,这是跑题了
二。你说的环境问题非常有问题,要知道网络阅读虽然使用电脑,但是当今社会为了造纸耗费了多少木材,倘若大家节省了这些木材不造纸,不出纸书,岂不好吗,
iGo 2009-05-12 13:12 从对方角度而言,通常的破题思路有2种,第一个是一个简单的三段论:
1.阅读本身利大于弊
2.网络阅读是阅读的一种
3.网络阅读利大于弊
所有因网络阅读而产生的弊端,并不是网络这个平台和工具造成,而是阅读者本身的问题 这些有问题的阅读者,即使不使用网络阅读,其他的阅读方式也无法获得深入和实质性的知识 此外,一般也可以采用另一种打法:阅读本身就包含了深层次和浅层次的阅读,学习知识要深入,看娱乐新闻是否还需要,对于大众这种浅层次的阅读需求,网络的便捷性和大信息量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作为楼主一方,我的建议是:
1.对“阅读”的外延进行限定,把阅读和浏览区分开来,只有需要深入思考,才称之为阅读。逻辑怎么推理,怎么分类,怎么定义,我没深入考虑,楼主可以思考一下。
2.“网络”的特性楼主讲的似乎不够,哪些特性与深入阅读是有冲突的,要着重指出。
权威的专业教材《文学理论教程》里面给文学下了一个这样的定义:文学是有审美意义的作品,它包含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审美、文学的社会责任四个方面。包括作者、读者、作品、创作源头四个要素。如果我们要判断网络对文学的发展是弊大还是利大,我们必须从文学的四个方面着眼,分析它是否更有利于文学充分真实的反应客观现实,是否有利于文学的创作的工具,即语言文字的发扬光大,以及是否更有利于文学发挥其真善美的导向作用。
我方并不否认,随着网络的发展,一种以电脑为载体、网民为读者的新型文学油然而生,该类型的文学以三种形式存在:一是已经存在的文学作品,二是直接发表在网络的作品,三是接龙小说。现在国内著名的网站如“新浪”“网易”等都开辟了专门的文学频道,建立网络文学代表作品的链接,提供专门空间供网民点评网络文学作家及作品,这都给文学的传播提供了便利的速度,但并不说明它一点弊病都没有,现在我方将从三个方面来分析网络对文学的发展是弊大于利~
1、在网络上,由于其匿名性和随意性,导致作品良莠不齐及点评失控~
安妮宝贝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当你以一种完全绝望姿势来阅读我的文章时,我才会感到快乐~”这是何等扭曲病态的
审美观。窃以为文学审美该从民族角度出发,表现社会精神和民族气节的。这正是《过零丁洋》、《满江红》、和《绞刑架下的报告》等名著得以流芳百世的原因,当看到安妮宝贝这句话是,文天祥、岳飞、伏契克在九泉之下也不会瞑目,这样的作品难道对文学的发展有利,由于文学的性质,经由审美而得到的认识、教育或娱乐,只有超越了作品的现象层次,即不粘滞于作品所描绘的个别的、具体的内容,达到对其内在审美意蕴的领悟,理解那种“大于其本身”的意义,完成对美的认识,受到审美的教育,获得具有美感性质的愉悦,才算真正实现了对文学作品的把握。最近网络上盛行一种诗体,名曰“赵氏诗体”,我们从中拿一首来“仰慕”一下,“毫无疑问我做的馅饼是全天下最好吃的”。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把一句话分成几截写出来,就给它美其名曰新诗,此举引起很多人的效仿,文学是由语言组成的。网络发展的快速使得不规范的语言泛滥,大量破坏汉语之美的语言通过网络的快速传播必定会对文学之美必定会产生极为消极的影响,看到此情景,徐志摩也哭了。此外,还有很多恶搞世界名著的作品出现,什么唐僧对茶花女一见钟情、孙悟空投胎做祥林嫂的儿子,在拖坛我们就曾看到过《孙悟空为何要三打白骨精,》的文章,看到这样的作品,我们该是拍案惊奇,还是扼腕叹息呢,如此大话改编,使本来的名著面目全非,而一举成名,如果一天你的作品被人这样改编,你会作何感想,我想请问一下对方辩友,诸如此类的作品,在网络中已经屡见不鲜,难道这样对文学的发展有利,
文学批评需要的是健康说理、鞭辟入里的文艺批评。现在,网络上的批评的确很流行,很多网站都开了专门的频道,但也仅此而已,由于网络的匿名性,任何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评论,这些评论多数在论坛上不经任何编辑地张贴,随感式、谩骂式的批评较为常见,唯独少了理性而一针见血的批评。一个人的创作就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试想一下,如果作者在盲目的表扬声中洋洋自得,不思创新,那么以后的作品还会有让人惊喜的地方吗,网上很出名的作品如《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描写了一个动人的网恋故事,在当初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讲述的这场"网络爱情"故事笔法细腻,情感真挚动人,被台湾媒体誉为“网络上的《泰坦尼克号》”。不仅国内许多媒体都有摘录和报道,网上一些中文网站也频繁加以张贴,更有好事者专门在网上设立了一个网站“痞子蔡的创作园地”。该作在台湾被改编为电影,在大陆成为畅销书。所有人纷纷向痞子蔡竖起大拇指,但是没人对他指出必要的批评,为此在他后面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依然是第一次亲密接触的影子,依然是老一套的框架,一点新意都没有,试问一下,这对文学的发展是否有利,如果作者在评论看到的是谩骂式的批评,必然会为自己感到失败,那么将失去创作的东西,这是否对文学的发展有利,
,、在网络上,文学作品的保护纰漏,文学作品的价值低廉。
在《中华文学三千年》里,编者对于自《诗经》而始的历代民歌有着这样的评价“它推动历代文学家去关心国家命运和人民疾基,而不是单纯把文学看成是闲情逸致的消遣。”正是社会把作家跟文学连在一起,在作家关心社会,自觉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才能笔下生花,才能有辉煌的文学作品。网络文学跟传统的纸质文学不一样,不需要通过严格的质量把关。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4-17 16:11
快餐式的文化氛围、大批量的生产势必造成泥沙具下,为此产生许多迎合读者低级趣味的作品,从安妮宝贝到木子美,再到竹影清瞳,一个比一个让人瞪目。此类作品无一不表示出颓废的思想和阴暗的世界观、价值观,完全颠覆了文学该有的社会责任,在网络中的流行,恰恰使文学背离了其向真、向善、向美的导向作用。此外,网络在最大程度上侵害了作者的知识产权,打击广大作者创作文学的积极性,当大多数人以网络为平台,阅读他人的文字而不用支付任何费用时,当抄袭、转载、炒作严重侵犯作者著作权,名誉权时,当作者写的文学作品得不到应有得回报时,甚至无以维持生计时,试问他们还会写下去吗,1999年王蒙、毕淑敏等6位作家状告“北京在线”网站侵权,引起文艺界和网络界广泛关注,判决结果引起争议。六位著名作家状告"北京在线"网站未经许可将他们享有完全著作权的文学作品,法院判决六作家胜诉。法院判决指出,作品上网是作品传播的一种新方式,作品的数字化行为本身并不具有著作权法意义上的独创性,作品载体形式和传播方式的变化并不影响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专有权利。虽然此案判决后,许多文学类站点不再随意把传统作家的代表作品放到网上,但依然还有不少小网站里面还有此类文学作品的存在,这一切都给作家们造成了影响。这样难道对文学的发展有利,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4-17 16:12
3、现实是文学创作的源头,在于作家对生活的求索。离开了源头,不能出现传世的文学~
我们都清楚的知道,文学来自创作的灵感,而灵感来自于客观的现实生活。李白孤舟而漂,方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豪迈。柳永不贴近市井,哪来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缠绵。贾岛不经推敲,再加机缘巧合,何来“僧敲月下山”的千古传唱。我想请问一下对方辩友,没有千锤百炼,不经反复推敲,何来流放之作。根据《北京青年报》一项调查,学生上网主要用于聊天者54%,主要玩游戏者28%,看电影、电视剧者14%、查资料4%,从调查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有96%的大学生把网络运用于跟文学毫无关系的活动,从而减少了生活实践,这样何来流芳之句,这样的文章怎么能经的起历史的考验,没错,网上的便利给作者都提供了便利的途径,通过只字片言,就可以搜索出一句经典的话,从而应用到自己的文章里,这样通过复制拼凑的文章,的确可以满足部分读者急求更新的心情,但如此的急于求成恰恰消解了文学的个性,减低了文学的品味,可以一读,但不能长久的留存在记忆里。此外,由于网络的随意自由的性质,现在发表在网络上的作品大多数是快餐式的作品,至
今还没出现过一部传世之作~没错,还有接龙小说这一新鲜事物,很多人都尝试着完整这样的小说,在这里我先给大家看一个例子:美国著名作家约翰?厄普代克与另外44名作家一起在网上合作完成了题为"故事由谋杀开始"的小说。这次网络小说写作活动由著名的网上书店亚马逊公司主持。厄普代克通过电子邮件提供给亚马逊公司一段293个单词的故事的开场章节,介绍了故事的主人公塔索?波尔克小姐,她是书名提到的那家杂志的编辑。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波尔克小姐被暗喻和陈词滥调苦恼着,同时她对围绕她的一位老雇员马里恩?海德?梅里维特自杀事件发生的一系列奇怪事件进行调查。整个作品完成后,虽然厄普代克认为这部作品"写得相当好",但作品中充满着大量的对厄普代克文风的拙劣模仿。厄普代克本人表示,他对再次进行网上文学实验不感兴趣。至于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想像的出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逻辑思维,刻意的模仿会使自己的文字失去个性,而如果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写进去,却又会使小说内容情节和结构的不连贯,使这一故事的写作不象是完成一篇小说,更象是在拼凑一场文字游戏,根本谈不上文学。
作文六:《网络弊大于利》1900字
1.使自控能力差的同学沉溺网中,不能自拔,花费大量时间上网,从而影响学习成绩。
2.网络良莠并存,容易接触不良网页,如色情、暴力等。又因为学生常常容易受人影响、自控能力差、分辨能力弱,他们常常会因为网上不良内容而走上犯罪道路。
3.长时间上网容易造成大脑缺氧,从而造成精神萎靡、眼睛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容易造成近视。
4.一些长期长时间上网的学生容易产生孤独症,整天沉溺于幻想中脱离现实,而当他真正面对社会和人群的时候,就会因为想像和距离的问题产生退缩感,不敢正常与人沟通。
5.许多中学生因为打一些暴力游戏使自己模糊了真人与游戏对象的区别,常常无意识地模仿游戏来对待身边的人。
6.长期上网需要大量金钱,没有钱的时候,自控能力弱的人会采取违法的方式,不择手段地获取金钱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7.网吧这些上网的地方往往是无业游民、瘾君子、罪犯的藏匿地点,在这些地方逗留时间太久往往会出意外,或受人引诱。
8.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
9.互联网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也使一些青少年荒废学业。
10.青少年在充分享受着网络时代的快捷与方便的同时,其身心也正承受着网络负面效应的煎熬。信息网络对于玩酷追星、宣展自我、极富好奇心和冒险精神的年轻一代而言,是一个“挡不住诱惑”的新奇世界。由于网络技术尚存在着一些不成熟、不完善之处,加之网络管理、规范的相对滞后,信息网络对青少年网民心理的负面作用也日渐凸现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是需要我们审慎对待的。
11.一些青少年网民过分迷恋与网上的“ 人——机”式交往,爆炸般的网络信息,会加大青少年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引发“信息污染综合症”等心理障碍。
12.长时间的上网会使一些青少年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产生对网络的过分依赖心理,成为“电子海洛因”的“吸食者”,染上“网成瘾症”等心理疾病。患者的行为与吸毒成瘾类似,一接触因特网就兴奋异常,没机会接触就寂寞难耐。可见,网瘾问题的心理危害不容小视。
13.青少年的自制力、理性发展都还未达到成人状态,所以很难控制自己,容易导致网瘾问题的出现。
14.互联网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构成潜在威胁。互联网是一张无边无际的"网",内容虽丰富却庞杂,良莠不齐。
15.互联网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也使一些青少年荒废学业。与现实的社会生活不同,青少年在网上面对的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它不仅满足了青少年尽早尽快占有各种信息的需要,也给人际交往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而且不必承担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责任。虚拟世界的这些特点,使得不少青少年宁可整日沉溺于虚幻的环境中而不愿面对现实生活。而无限制地泡在网上将对日常学习、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荒废学业。
16.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当前,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主要集中到两点,一是某些人实施诸如诈骗或性侵害之类的犯罪;另一方面就是黄色垃圾对青少年的危害。据有关专家调查,因特网上非学术性信息中,有47%与色情有关, 网络使色情内容更容易传播。据不完全统计,60%的青少年虽然是在无意中接触到网上黄色信息的,但自制力较弱的青少年往往出于好奇或冲动而进一步寻找类似信息,从而深陷其中。
17.据一项调查显示,不少的中学生成了小“网虫”,沉湎于网上,将90%的时间用到网络游戏上,做了网络的俘虏,为网络所累,痴迷于“网吧”、“聊天室”不能自拔。据2000年4月《广州日报》报道,一名15岁的中学生为了上网玩“随心所欲”网络游戏,竟然杀害自己的表姐,以达到占有她电脑的目的。青少年沉浸到网络的虚拟化生活空间中,容易患上“网络上瘾症”,“网络疏离症”等新型的精神性疾病。一旦回到现实社会就产生一种孤独感,成天高唱:网络是我家,我的眼里只有它。这样对心理造成严重损害。同时在生理上小学生正处于快速发育时间,但是他们一上网就是四、五个小时,不仅眼睛超负荷运转,危害视力。对青少年的身体也有不良影响。
18.长时间进行网上交友聊天、网络游戏,浏览不健康的色情、暴力等内容,使得未成年人沉溺于虚幻的环境中而不愿面对现实生活,造成心理焦虑、脾气暴躁、性格扭曲,对其它一切事物失去兴趣;而家长严管时就极易使孩子走向另一个极端,造成亲子关系破裂和犯罪现象的发生。
19.绝大多数上网者,都是全神贯注,长期盯住屏幕,眼睛得不到休息,眼球离屏幕越来越近,导致视力急剧下降;身体长时间坐在屏幕前而得不到活动,尤其是长时间沉浸于极端紧张和刺激的超级游戏中,导致废寝忘食,夜不归宿,进而四肢无力,精神恍惚,直至身体被彻底拖垮。
作文七:《网络弊大于利》3100字
一辩发言:计算机网络和国际互联网的出现,使信息网络化的浪潮席卷全球。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目前的中国互联网上网人数已经达到了9900万人,其中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有1650万人,占19%。 如此惊人的数字,实在让人震惊,具调查其中网络成瘾的患者达到250万人。据2001年统计,我国上网人数已达2650万,并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其中青少年占80%。网络已成为青少年学习、交流、娱乐的重要平台。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也存在着让人痴迷的危险。 青少年用户上网目的分为实用目的、娱乐目的、网络技术使用和信息寻求。超过50%的使用率的功能有网络游戏(62%)和聊天室(54.5%),其次是使用电子邮件(48.6%)。约50%的青少年用户有保持电子邮件联系的朋友;25.2%的青少年用户在聊天室或BBS上经常发言;37.6%的青少年用户使用ICQ与认识或不认识的朋友联系。
所以说:“对没有成年人监护的青少年来说,国际互连网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地方。
辩论环节(二、三辩发言):
1.使自控能力差的同学沉溺网中,不能自拔,花费大量时间上网,从而影响学习成绩。
2.网络良莠并存,容易接触不良网页,如色情、暴力等。又因为学生常常容易受人影响、自控能力差、分辨能力弱,他们常常会因为网上不良内容而走上犯罪道路。
3.长时间上网容易造成大脑缺氧,从而造成精神萎靡、眼睛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容易造成近视。
4.一些长期长时间上网的学生容易产生孤独症,整天沉溺于幻想中脱离现实,而当他真正面对社会和人群的时候,就会因为想像和距离的问题产生退缩感,不敢正常与人沟通。
5.许多中学生因为打一些暴力游戏使自己模糊了真人与游戏对象的区别,常常无意识地模仿游戏来对待身边的人。
6.长期上网需要大量金钱,没有钱的时候,自控能力弱的人会采取违法的方式,不择手段地获取金钱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7.网吧这些上网的地方往往是无业游民、瘾君子、罪犯的藏匿地点,在这些地方逗留时间太久往往会出意外,或受人引诱。
8.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
9.互联网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也使一些青少年荒废学业。
10.青少年在充分享受着网络时代的快捷与方便的同时,其身心也正承受着网络负面效应的煎熬。信息网络对于玩酷追星、宣展自我、极富好奇心和冒险精神的年轻一代而言,是一个“挡不住诱惑”的新奇世界。由于网络技术尚存在着一些不成熟、不完善之处,加之网络管理、规范的相对滞后,信息网络对青少年网民心理的负面作用也日渐凸现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是需要我们审慎对待的。
11.一些青少年网民过分迷恋与网上的“ 人——机”式交往,爆炸般的网络信息,会加大青少年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引发“信息污染综合症”等心理障碍。
12.长时间的上网会使一些青少年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产生对网络的过分依赖心理,成为“电子海洛因”的“吸食者”,染上“网成瘾症”等心理疾病。患者的行为与吸毒成瘾类似,一接触因特网就兴奋异常,没机会接触就寂寞难耐。可见,网瘾问题的心理危害不容小视。
13.青少年的自制力、理性发展都还未达到成人状态,所以很难控制自己,容易导致网瘾问题的出现。
14.互联网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构成潜在威胁。互联网是一张无边无际的
15.互联网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也使一些青少年荒废学业。与现实的社会生活不同,青少年在网上面对的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它不仅满足了青少年尽早尽快占有各种信息的需要,也给人际交往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而且不必承担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责任。虚拟世界的这些特点,使得不少青少年宁可整日沉溺于虚幻的环境中而不愿面对现实生活。而无限制地泡在网上将对日常学习、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荒废学业。
16.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当前,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主要集中到两点,一是某些人实施诸如诈骗或性侵害之类的犯罪;另一方面就是黄色垃圾对青少年的危害。据有关专家调查,因特网上非学术性信息中,有47%与色情有关, 网络使色情内容更容易传播。据不完全统计,60%的青少年虽然是在无意中接触到网上黄色信息的,但自制力较弱的青少年往往出于好奇或冲动而进一步寻找类似信息,从而深陷其中。
17.据一项调查显示,不少的中学生成了小“网虫”,沉湎于网上,将90%的时间用到网络游戏上,做了网络的俘虏,为网络所累,痴迷于“网吧”、“聊天室”不能自拔。据2000年4月《广州日报》报道,一名15岁的中学生为了上网玩“随心所欲”网络游戏,竟然杀害自己的表姐,以达到占有她电脑的目的。青少年沉浸到网络的虚拟化生活空间中,容易患上“网络上瘾症”,“网络疏离症”等新型的精神性疾病。一旦回到现实社会就产生一种孤独感,成天高唱:网络是我家,我的眼里只有它。这样对心理造成严重损害。同时在生理上小学生正处于快速发育时间,但是他们一上网就是四、五个小时,不仅眼睛超负荷运转,危害视力。对青少年的身体也有不良影响。
18.长时间进行网上交友聊天、网络游戏,浏览不健康的色情、暴力等内容,使得未成年人沉溺于虚幻的环境中而不愿面对现实生活,造成心理焦虑、脾气暴躁、性格扭曲,对其它一切事物失去兴趣;而家长严管时就极易使孩子走向另一个极端,造成亲子关系破裂和犯罪现象的发生。
19.绝大多数上网者,都是全神贯注,长期盯住屏幕,眼睛得不到休息,眼球离屏幕越来越近,导致视力急剧下降;身体长时间坐在屏幕前而得不到活动,尤其是长时间沉浸于极端紧张和刺激的超级游戏中,导致废寝忘食,夜不归宿,进而四肢无力,精神恍惚,直至身体被彻底拖垮。
对方可能出现的辩词:
1.必要性。这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膨胀和爆炸,未来的世界是网络的世界,要让我国在这个信息世界中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21世纪主力军的我们,必然要能更快地适应这个高科技的社会,要具有从外界迅速、及时获取有效科学信息的能力,具有传播科学信息的能力,这就是科学素质。而因特网恰恰适应了这个要求。**同志不是说:
2.实用性。网络世界资源共享,它就像一个聚宝盆,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3.现实性。我省的曙光工程就是为了快速推进教育信息化,在我省每所中小学建立因特网教室,普及计算机因特网知识,推动中学生家庭上网,实现远程教育与知识共享为全省中小学生提供免费的网上课内外辅导培养中小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与意识,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再看看我们身边,学校的网站不正搞的红红火火,林寿桦书记、陈欣老师不也建议大家去学校的网站看一看吗?年段、班级的网页不也都在紧锣密鼓的制作吗?
的确,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网络存在着一些弊端,但中学生处在学校的教育之下,学校要加强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对是非、美丑、善恶的判断能力,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在老师的正确引导和家长的指点下,必能使我们以一个正确的心态来应用网络这种工具。
21世纪将是计算机网络时代,今日的莘莘学子将担任未来社会的栋梁。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就是闯荡未来信息时代的最强有力的武器。让我们相信,我们今天所付出的一点一滴的努力,终将会聚沙汇塔,终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以,上网利大于弊。
网络,给信息带来了强大而有力的传播途径,并且大大缩短了信息发布和接收的时间,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类似的远程教育在许多其他教学中也有应用。像我们现在大四的学习中,因为有部分同学已经出去参加工作,不能回校参加剩余课程的学习。但是无论在校上课还是在外工作,都必须进行毕业考试。老师为了方便缺课的同学,就把笔记放在网上,让同学们易于自学。
作文八:《网络弊大于利》3700字
经常玩网游的青少年中,有暴力倾向的比例是普通人的4至5倍;沉溺网游的孩子,容易分不清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变得冷漠、孤僻、叛逆,缺乏人情味。
据报道某检察院办理的64件109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强奸、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的有76人,其中半数以上受到过有暴力、色情成分网络游戏的影响。
对方辩手告诉我们网络帮助了我们学习。真的是这样吗?大学生论文抄袭成风,河北大学校长更爆出抄袭事件,网络把我们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都抹杀掉了,这是有利吗?学生平时不好好学习,交作业了,考试了就百度了。百度,百度,这么多年书的都快白读了,就知道百度。大家来说说这网络到底成就了我们学业还是毁了学业呢?
如果上网真的能帮助你们提高成绩的话,为什么国家还要投入那么大的人力和物力去完善我国的教育机构呢?即使网上可以学到知识,那么你们为什么还要每天背着书包来学校上课呢?
网络常常是“三人成虎”、以讹传讹的起点和发源地。从去年的碘盐防核辐射,尸油煮粉,玉溪地震,到前些日子的“军车进京,北京出事”,各种离奇谣言在网上疯传,引起严重的社会恐慌。我国网络谣言经常出现,有些谣言侵犯他人权益,严重影响他人声誉;有些谣言扰乱社会生活,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秩序;有些谣言性质更恶劣,甚至更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和人民利益。网络让这些谣言具有了引起如此之大的恶劣影响。
一分钟内全球的主要网站已经被黑客入侵了近50次,全球互联网计算机可能已经被黑客入侵了近50万次。网络安全实在难以解决,再说对方辩友刚才列举的种种措施,难道就能将网上色情消灭于无形,难道能给网络一片净土吗?
卡耐基梅隆大学的罗伯特.克劳特和他的同事对一些一些实验对象在开始使用互联网及之后的一两年的进行了人格评估,发现:人们花在网上的时间越多,与亲人的沟通越少,实际生活中的朋友就越少,同时感到孤独和沮丧。
我们的辩题是利弊大小的比较问题,我们至始至终就听到对方辩友大谈青少年上网的好处,却不知道对方辩友这个利大于弊是怎么比较出来的?衡量的标准是什么?难道利在数量或比例上远远多于弊就是利大于弊了吗?照对方逻辑,那青少年上3个小时网学习,看半小时黄色网站就必然是利大于弊了!
我方认为,青少年上网利弊的比较不能单纯看数量或比例,而主要取决于弊端的伤害力。如果上网严重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那是再多的利也无法弥补和替代的!对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生命,如果因为网络,连生命都失去了,那网络带来的那一点点利是不是太过微小了呢?
刚才对方辩友津津乐道地谈网上教育,但网上教育不过是商家的夸大其词的炒作罢了。不仅在中国,即使在美国权威杂志《今日美国》的调查表明:86%被调查的老师、图书管理员以及电脑管理人员相信,孩子们使用因特网不会提高他们的课堂成绩。
对方辩友慷慨激昂的四分钟陈词里,全球主要网站已经被黑客入侵了近200次,全球互联计算机可能已经被最新病毒感染了170万台次??
一名普通的系统维护人员,轻松破解数道密码,进入邮政储蓄网络,盗走83.5万元 浙江台州一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突然发现企业标有高度机密的商业文件在网上被公开并发售。
随着网络的发展,针对中国的网络间谍攻击正变得越来越多,网络导致国家机密被泄露,严重影响了国家安全。网络造成了如此之大的危害,还不能说明网络弊大于利吗?
现在的网络上个人信息外泄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甚至有人倒卖个人信息。轻则垃圾短信源源不断,骚扰电话接二连三,重则个人名誉无端受毁、冒名办卡透支欠款、案件事故从天而降。
在网络这一平台上,走私水货,贩卖盗版等行为更加猖獗,他们疯狂地挤占正牌商家的
市场,使消费者想买真货却不敢买,当正牌商家想卖真货却卖不出,使合法商家的利益受到了冲击。水货,盗版等不良风气的盛行,扰乱了市场的同时也必将对社会道德,社会秩序产生很大的不利影响。
1、知识产权受到严重的侵犯。
由于网络处于一种虚拟状态,因此知识产权的维护受到了极大的挑战。网上大量的音乐、书籍、杂志多是免费的,没有支付版权费。网络文本的可复制性也致使知识产权的维护成为一大难题,而目前关于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也时有发生。
2、“恶搞”成时尚,虚假信息泛滥
由于人人都可以参与,门槛低了,文化的质量就难以得到保证。假消息充斥网络,网络游戏凶杀暴力非常突出、低俗恶搞流行,网络色情泛滥??这些已经成为阻碍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绊脚石。恶搞一词甚至成了2006年最流行的十大词汇。恶搞中最著名的就是《闪闪红心――潘冬子参赛记》,将一部反映革命的片子搞成参加流行歌手大赛,足见其低俗。
3、反动势力的干扰破坏、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渗透
美国的奥尔布赖特有一句话,“有了互联网,对付中国就有办法”。像奥尔布赖特这样的敌对势力境内外都存在,他们随时想着如何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和干扰破坏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据统计,在境外有2000多家反动的中文网站,里面有xxx、民运分子,这些中文网站背后有强大的经济支持和推动。这些都对国家安全存在着潜在的威胁,所以更是要加强对网络文化建设的管理。
形形色色的信息污染和垃圾,随处可见的错别字、病句、虚假错误信息等,正在逐日弱化着大学生的民族文化素质。耳濡目染又怎能不令人担忧啊?网络语言语法不规范,让青少年接触到,将不利于他们语文素质的培养。网络语言带有粗俗性,不利于社会的道德建设。
关注青少年上网就是关注未来。只有充分认识到网络对于青少年上网是弊大于利这一事实,我们才能高度重视并有效的加以引导,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未来一代不会毁于有甚于毒品的“电子海洛因”中。
使自控能力差的学生沉溺网中,不能自拔,花费大量时间上网,从而影响学习成绩。 网络良莠并存,容易接触不良网页,如色情、暴力等。又因为学生常常容易受人影响、自控能力差、分辨能力弱,他们常常会因为网上不良内容而走上犯罪道路。
一些长期长时间上网的学生容易产生孤独症,整天沉溺于幻想中脱离现实,而当他真正面对社会和人群的时候,就会因为想像和距离的问题产生退缩感,不敢正常与人沟通。
许多中学生因为打一些暴力游戏使自己模糊了真人与游戏对象的区别,常常无意识地模仿游戏来对待身边的人。
长期上网需要大量金钱,没有钱的时候,自控能力弱的人会采取违法的方式,不择手段地获取金钱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
互联网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也使一些青少年荒废学业。 青少年在充分享受着网络时代的快捷与方便的同时,其身心也正承受着网络负面效应的煎熬。信息网络对于玩酷追星、宣展自我、极富好奇心和冒险精神的年轻一代而言,是一个“挡不住诱惑”的新奇世界。由于网络技术尚存在着一些不成熟、不完善之处,加之网络管理、规范的相对滞后,信息网络对青少年网民心理的负面作用也日渐凸现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是需要我们审慎对待的。
一些青少年网民过分迷恋与网上的“ 人——机”式交往,爆炸般的网络信息,会加大青少年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引发“信息污染综合症”等心理障碍。
长时间的上网会使一些青少年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产生对网络的过分依赖心理,成为“电子海洛因”的“吸食者”,染上“网成瘾症”等心理疾病。患者的行为与吸毒成瘾类似,一接触因特网就兴奋异常,没机会接触就寂寞难耐。可见,网瘾问题的心理危害不容小视。
互联网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构成潜在威胁。互联网是一张无边无际的"网",内容虽丰富却庞杂,良莠不齐。
互联网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也使一些青少年荒废学业。与现实的社会生活不同,青少年在网上面对的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它不仅满足了青少年尽早尽快占有各种信息的需要,也给人际交往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而且不必承担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责任。虚拟世界的这些特点,使得不少青少年宁可整日沉溺于虚幻的环境中而不愿面对现实生活。而无限制地泡在网上将对日常学习、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荒废学业。
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当前,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主要集中到两点,一是某些人实施诸如诈骗或性侵害之类的犯罪;另一方面就是黄色垃圾对青少年的危害。据有关专家调查,因特网上非学术性信息中,有47%与色情有关, 网络使色情内容更容易传播。据不完全统计,60%的青少年虽然是在无意中接触到网上黄色信息的,但自制力较弱的青少年往往出于好奇或冲动而进一步寻找类似信息,从而深陷其中。
据一项调查显示,不少的中学生成了小“网虫”,沉湎于网上,将90%的时间用到网络游戏上,做了网络的俘虏,为网络所累,痴迷于“网吧”、“聊天室”不能自拔。据2000年4月《广州日报》报道,一名15岁的中学生为了上网玩“随心所欲”网络游戏,竟然杀害自己的表姐,以达到占有她电脑的目的。青少年沉浸到网络的虚拟化生活空间中,容易患上“网络上瘾症”,“网络疏离症”等新型的精神性疾病。一旦回到现实社会就产生一种孤独感,成天高唱:网络是我家,我的眼里只有它。这样对心理造成严重损害。同时在生理上小学生正处于快速发育时间,但是他们一上网就是四、五个小时,不仅眼睛超负荷运转,危害视力。对青少年的身体也有不良影响。
作文九:《网络弊大于利》1500字
初二(16)班 谭捷 15号
害处:主要是精力的分配。一方面,上网占用了青少年学习、休息的部分时间,造成青少年用户学习压力大、时间分配紧张等情况;另一方面,部分青少年用户由于深陷网络的虚拟世界,以至于在日常生活中,如上课、睡眠等,也常常想着网上空间,造成了精神不集中等情况。除在精力方面,在身体健康上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集中表现在视力大幅下降。
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
一,互联网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构成潜在威胁,青少年在互联网上频繁接触西方国家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长此以往,对于我国青少年的人生观和意识形态必将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国家的政治安定显然是一种潜在的巨大威胁。
二,互联网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主要是游戏了。 三,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 主要集中到两点,一是某些人实施诸如诈骗之类的犯罪;另一方面就是黄色垃圾对青少年的危害。
大多数青少年网民都认为弊大于利。现象表明,平均每周上网时间越长的,通常受到的危害更大
玩网络游戏不好缺点:
1、玩网络游戏使自控能力差的同学沉溺网中,不能自拔,花费大量时间上网,从而影响学习成绩。
2、长时间上网容易造成大脑缺氧,从而造成精神萎靡、眼睛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容易造成近视。
3、许多学生因为打一些暴力游戏使自己模糊了真人与游戏对象的区别,常常无意识地模仿游戏来对待身边的人。
4、长期上网需要大量金钱,没有钱的时候,自控能力弱的人会采取违法的方式,不择手段地获取金钱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5、网吧这些上网的地方往往是无业游民、瘾君子、罪犯的藏匿地点,在这些地方逗留时间太久往往会出意外,或受人引诱。
6、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报告指出网络成瘾不仅影响人的心理,还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尤其是体内激素水
平失衡,使免疫功能降低,引发心血管疾病,紧张性头疼,焦虑,忧郁等,甚至可能导致死亡。同时,由于玩游戏时全神贯注,身体始终处于一种姿态,眼睛长时间注视显示屏,会导致视力下降,眼睛疼痛、怕光、暗适应能力降低,脖子酸痛,头晕眼花等。
7、使学生在校生学习成绩下降
8、引发社会难题
电子游戏一般以" 攻击、战斗、竞争" 为主要成分。未成年人长期玩飞车、砍杀、爆破、枪战等游戏,会使他们模糊道德认知,淡化游戏虚拟与现实生活的差异,误认为这种通过伤害他人而达到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规定了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条款,但可操作性不强,还缺乏必要的惩罚性条款,执法力度弱。对法律的普及、宣传也不够。
此外,缺少针对网络成瘾症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专业机构,缺乏及时救助的措施,一旦孩子出现成瘾问题,家长干着急,不知怎么办。
让孩子过早地接触网络,弊大于利。对中学生而言,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掌握初级的知识,逐渐认识做人的道理,才是最重要的。“也许有人认为网络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不懂网络就注定被时代淘汰。但是中学生根本就不具备自律能力,如果对这样一群缺乏保护的中学生开放网络,是非常容易让他们走上误区的。 某男生,小学一年级学生。身体健康,发育良好。父母工作忙,照顾孩子比较少,爸爸管教孩子比较严,家中老人非常疼爱这个孙子。性格内向,但言语表达清楚,喜欢玩电脑游戏,见了电脑眼睛就发光,操作电脑灵活自如 。 痴迷于电脑游戏,如果不玩会出现焦虑、心慌、坐立不安等,同时还有不愿意上学等心理行为。该生自己认为:学习不好是自己笨,记不住。而且觉得老师和家长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不想上学,想离家出走。对玩电脑游戏,他感到很过瘾,玩得很开心。如果不让他玩,会很难过,所以每天不由自主地要玩,拦也拦不住。
不可否认,网络是为我们带来了方便,但网络中也有许多不良的东西,诸如暴力游戏等对青少年有害无益。所以,中学生上网弊大于利。
作文十:《网络阅读弊大于利》2100字
网络阅读弊大于利
网络对中学生阅读的影响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人们各持己见,莫衷一是。
有人认为,网络能提供海量、便捷的信息,但对于阅读习惯尚未成型的中学生,很可能加重“快餐阅读”倾向。网络阅读不符合传统阅读习惯,且信息良莠不齐,对青少年心智发展有负面影响。也有人认为,与传统纸质阅读相比,网络阅读方便快捷,内容十分丰富,能让青少年对世界看得更全面、更客观、更透彻,对他们的成长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还有人说,中学生正处于大量吸收知识的阶段,“浅阅读”可以让他们快速获取大量信息,起到辅助和促进阅读的作用。但是,中学生更需要进行“深阅读”,因为阅读本质在于形成个人文化底蕴的积累,只有细读、深读、精读,才能真正吸取书本养分,过量“浅阅读”,会使人心变得浮躁。
下面,我们就来听听几位中学生的观点:
刘 蕾:我们中学生不适合进行过多的网络阅读。
首先,在网络上,一些名文名篇可能被无情地删改,有些自作聪明的人喜欢这里“补”一块,那里“剪”一段,到读者看时名文名篇已是面目全非了。
其次,网络阅读不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的目的,就是为了陶冶情操,就好像品一杯茶,可令人回味无穷。而网络阅读多是走马观花,鼠标一滑就过去了,来不及细细咀嚼,像喝白开水一
样,寡淡无味,是纯粹的“快餐式”阅读。
再者,网络上的文章大多数是很随意的东西,措辞不讲究,没有经过细细斟酌和推敲,极易造成错词错句泛滥的局面。
李静茹:我认为~网络阅读利大于弊。
“网络阅读不符合传统阅读习惯”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阅读一定要符合传统阅读习惯吗,历史在变化,时代在前进!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与时俱进。“传统”是怎么形成的,还不是前人不断创新的结果!既然“传统”是前人的创新,那么今天的网络阅读不也是今人的创新吗,我们不能以“习惯了传统阅读”为借口拒绝网络阅读,那样我们就太因循守旧、故步自封了。
阅读习惯中的粗读与细读孰优孰劣也是很难一概而论的。我们需要粗读,也需要细读。如果一味强调“网络阅读只是粗阅读,而纸质阅读才是细阅读”,此可谓一叶障目、以偏盖全也!
臧 芝:尽管网络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我坚持认为:中学生进行网络阅读~弊大于利!
第一,网络阅读往往是浏览式、跳跃式的,难以形成统一的、系统的积累和思考,而纸质阅读能为读者提供专心阅读的时间和冷静思考的空间。
第二,网上的阅读材料大都零散而不系统,除了少数收费网站外,很少有网站把整本书放到网上,而网上更多的是大量的娱乐、“八卦”等一类垃圾信息,少儿不宜。
第三,网络阅读不能做注脚,不便随手写心得。因此,在获得快
速阅读的同时,也容易陷入快速忘却的困惑。
李 宁:首先声明我的观点:网络阅读利大于弊。
第一,网络阅读方便快捷,只需打开电脑在网上搜索就能找到想要的信息并立刻阅读。
第二,网络阅读大多不要钱。例如《哈利?波特》之类的书,如果买纸质书,七部一共要300多块钱!家长未必会大方地买单。所以网上阅读能给各种境况的人提供阅读的条件。
第三,网络阅读内容应有尽有。当今无论出什么书,都会立刻被传到网上,所以在网上不用担心查找不到。网上你可以查找到几百万甚至几千万本书,网上阅读的空间是很大的。
易慧敏:我认为网络阅读弊大于利。
书籍阅读可以随时在好文段边做旁批,能加深印象,牢牢地记在脑海里!
中学生正处于阅读习惯的培养阶段,阅读能力不是很强,看书时本来就容易“囫囵吞枣”。在网上阅读,各种信息一闪而过,很可能加速“快餐阅读”习惯的养成。
中学生自制能力不强,在进行网络阅读时很难不产生玩的念头,阅读效果难以保证。特别是网络中的阅读内容十分庞杂,不适宜青少年阅读的内容有很多,也会对中学生的身心造成干扰和侵害。
刘 巍:下面所述~将表明我的观点~网络阅读利大于弊。
网络阅读集便利、快捷、容量大等优点于一身,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阅读方式。我们进行网络阅读时,如果碰到不懂的地方,可以马
上用搜索引擎搜出相关资料。
全球最大的图书馆藏书如果转化成硬盘储存,只需一个小盒子大小的空间,而且对环境无任何污染;而以纸作为载体的印刷图书,则需要消耗大量的树木。
有人说网络阅读是浅层次阅读,但我认为如果有心,不论以什么方式都能进行深层次阅读。如果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即使是对着书本阅读,也会走马观花、一掠而过。所以,网络阅读的某些缺陷,在书本阅读中也同样存在。
老编也说说:
阅读方式的形成不但因人而异,也因时代而异。今天,网络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角角落落,这时如果你还视网络阅读如猛虎,奉纸质阅读为圭臬的话,就有点不合时宜了。当然网络阅读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如内容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且充满随意性和不确定性。所以我们在选择阅读方式时要站在理性的高度,少从阅读方式的好恶考虑,多从最有利于满足个人需要人手。让我们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近而能在两种阅读方式间自由“切换”吧。
摘自《成长读本》2009年9月(总第117期)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辩论赛网络交友弊大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