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湘夫人》3400字
湘夫人(课时1)
教学目标:掌握了解屈原及其作品的相关文学知识
教学重点:疏通大意,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结构,初步探索文章情感
教学方法:讲授法 多媒体辅助
一、引入新课
娥皇女英,又称皇英。长曰娥皇,次曰女英,是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帝尧的两个女儿,姐妹同嫁帝舜为妻。舜父顽,母嚣,弟劣,曾多次欲置舜城死地,终因娥皇女英之助而脱险。舜继尧位,娥皇女英之其妃,后舜至南方巡视,死于苍梧。二妃往寻,得知舜帝已死,埋在九嶷山下,抱竹痛哭,泪染青竹,泪尽而死,因称“潇湘竹”或“湘妃竹”。自秦汉时起,湘江之神湘君与湘夫人的爱情神话,被演变成舜与娥皇、女英的传说。后世因附会称二女为“湘夫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下屈原笔下的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湘夫人》
二、作者及作品
1.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
开创了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
1953年,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2. 文学常识
楚辞是在楚地歌谣的基础上创造出的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指楚地的歌辞
由屈原创建的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产于楚地,用楚方言,歌楚之音,记楚之物” 来源:楚地的原始神话和巫祝的宗教活动;楚地的乐曲和民歌(《越人歌》)。“信鬼好巫”是荆楚文化中突出的特征。
3. 楚辞的特点:1、带有想象丰富、文辞华美、风格绚丽的浪漫主义色彩;2、“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3、楚辞的语句参差,富有变化,篇幅一般比较长;(突破了四言的定格,六言、七言句式参差错落,自由灵活而富于变化) 4、常用语气助词“兮”(句末:加强整体语气,句中:表停顿)
三、疏通大意,初步了解文章内容(欣赏全文鉴赏字词、句,留心“兮”字)
1. 字音:渚(zhǔ) 眇(miǎo) 薠(fán) 罾(zēng) 蘋(pín)芷 (zhǐ) 澧(lǐ) 澨
(shì)
潺湲(chányuán) 葺(qì) 荪 (sūn) 橑(lǎo) 楣(méi) 薜荔(bì lì) 擗(pǐ) 櫋(mián) 庑(wǔ) 嶷(yí) 袂(mèi) 遗(wèi) 褋(dié) 搴(qiān) 汀(tīng)
【在所发材料纸上找到相应的字并注音】 全班齐读字音
2. 《湘夫人》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明确】湘君和湘夫人的神恋故事,是由一次约会在时间上的误差而引出的悲剧。
3. 这个故事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明确】幽怨、哀婉
4. 结合幻灯片上注释,疏通第一段大意,并思考问题
① 赏析重点句子
“鸟萃兮蘋中, 罾何为兮木上。”
【赏析】比兴手法,写的是男主人公因思念女主人公久久不见其人而对眼前的景象产生了一种错乱的现象。隐喻湘夫人终于没来,种种费心都不过是瞎张罗表现男主人公的伤心和失落。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赏析】融情入景,以景染情,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秋风、落叶也就成了表达失落、惆怅之情的最敏感且最富表现力的词汇,同时也成为最能唤起人们悲愁情感的自然景观。 ② 概括第一段大意:约期难遇,哀愁顿生。
③ 阅读第一段,找出本段的情感基调?
【明确】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上下句之间存在着极大的感情落差,上句写出了自己前所未有的渴望和幸运之感,下句写因没有看到对方的到来而一下子跌到了感情的深渊。 ④ 此诗开篇所渲染的气氛对全诗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首诗的开头四句,写湘君眺望洞庭,仿佛湘夫人飘然而降,但又倏忽不见,心中充满愁思。以景物衬托情思,以幻境刻画痴情人的心理,尤其动人。第三、四句写洞庭秋景,清丽如画。 开头四句渲染的环境气氛与人物心理交融在一起,这凄凉、冷落的景色,正衬托出人物的怅惆、幽怨之情。这种环境气氛贯穿全诗,为全诗定了感情的基调。
5. 结合幻灯片上注释,疏通第二段大意,并思考问题
① 概括第二段大意:湘君在期约难遇后的心理活动。
② 赏析重点诗句
“沅有芷兮澧有兰” 【赏析】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芷、兰象征高洁的君子,用来赞美湘夫人。沅水有芷的陪伴,澧水有兰的陪伴,可是公子没有如期赴约,表达对湘夫人的思念之情。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
【赏析】以此反常现象作比兴:象征寓意。 以不可能存在的假想景象,来自我比况和烘染自身的尴尬处境和懊恼心情,暗示了失望的必然结果。用来比喻所愿不得,处所失常。
【知识拓展】情诗以反常不可能之事为喻,在中外诗歌中都是常法,所谓“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汉乐府《上邪》
6. 结合幻灯片上注释,疏通第三段大意,并思考问题
① 概括第三段大意:装饰新房,迎候佳人
② 作者为何如此详细地介绍了湘君建筑水屋的过程?
【明确】用了铺陈的手法。1、尽力地装饰爱巢,极力渲染湘君对湘夫人炽热的爱恋。2、以流光溢彩的外部环境来侧面烘托充溢于人物内心的欢乐和幸福,为迎而未得的失落作铺垫。3、香草代表美人,用来侧面烘托思慕对象——湘夫人的美丽高洁。
湘夫人(课时2)
教学目标:疏通大意,进一步了解文章内容
教学重点:进一步分析文章结构,深入探究文章情感
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的艺术手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 多媒体辅助
一、引入新课
昨天课堂上略微提过情诗以反常不可能之事为喻,在中外诗歌中都是常法。今天课前我们鉴赏一首以这种写法写的诗歌: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砣浮,直待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唐无名氏《菩萨蛮》】
二、疏通大意,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1. 结合幻灯片上注释,疏通第四段大意,并思考问题
① 概括第四段大意: 以物寄情,再候时机。
② 如何理解“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
【诗歌赏析】这衣袖、单衣本不是湘君自己的,而是湘夫人送给湘君的信物。因此,湘君把他它珍爱的穿在身上来赴约,但想不到湘夫人没有来赴约。因而湘君心里对湘夫人有些抱怨,一气之下就把这些信物抛弃了。
③ 那为什么他又要采摘杜若送给湘夫人呢?
【明确】这是因为抱怨是一时的,挚爱才是根深蒂固的。所以他很快就回心转意了。
三、纵观全文,整体把握
1. 整理全文结构,理清情感脉络
湘君对湘夫人的情感态度:期约难遇、可望难即、徘徊追寻
望穿秋水 景生悲情 胡思乱想
切盼发呆
幻觉幻听 美好幻想 美梦落空
负气转意 藕断丝连
【教师讲解】 这首优美的诗歌,主要写湘君追寻湘夫人,因思念深切、神情恍惚而产生种种幻觉,希望和绝望交织在一起,从而更显得他们的爱情缠绵哀怨、深挚执著。 这是一首爱情的绝唱。
2.主旨探讨: 湘君的“愁”源于爱而不见的爱情悲剧。除此之外,诗歌是否别有寓意?有人认为, 《湘夫人》表现的爱情悲剧实际上是屈原自己不为楚王所知的身世悲剧的曲折反映,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
【问题提示引导】从文中看到了屈原的影子吗?
知人论世:屈原当时正被楚王流放在荒蛮的沅、湘一带,处境艰难,心情忧伤,但仍然时时挂念国事,执著理想,期盼楚王能回心转意。从湘君期约难遇、可望难即的悲剧情景,我们可以联想到屈原一再被楚王疏远、流放的遭遇。湘君在沅江、澧水两岸徘徊、追寻的身影,叠印着屈原“行吟江畔”的“上下求索”形象。
这首诗隐喻了诗人不被楚怀王所知,不能返回朝廷的不幸遭遇。
【主旨分析】湘君与湘夫人约期难遇的惆怅失落
屈原一再被楚王疏远流放的哀怨痛苦
湘君在沅澧两岸徘徊、追寻
屈原“行吟江畔”、“上下求索”
湘君对真挚爱情、美满生活的执著追求
屈原对政治理想、复兴事业的九死不悔
湘君在无可奈何情况下的“逍遥容与”
屈原在人生坎坷路途中的宽解自慰
主题:爱情悲剧——屈原的身世悲剧
【主旨明确】本诗以男女水神等候对方为线索,表现了他们因思而不见而在不断的彷徨迷惘中产生的深长的幽思之情,但仍对爱情坚贞不渝的主题。诗歌反应了当时人民的真实感情和美好愿望,也渗透了诗人屈原执着追求理想的情愫。 透出对生命的执着追求,和追求不得的忧伤怀疑。
抒发了诗人人生失路、孤独凄凉的心情。
四、文章艺术手法分析
1、以景现情,寓情于景。把周围景物环境气氛和人物的心理融合在一起构成美妙的情景交融的意境。
2、用赋的铺陈手法反复叙写。
3、用高洁的事物做比兴,以此歌颂纯洁的感情
4、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笔触细腻而含蓄
5、虚实相生的手法6、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
作文二:《湘夫人》3900字
湘夫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注意几个意思为“水边”的字,积累文言词语,并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 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 理解文中大段虚幻景象描写的用意。
3.情感目标:把握男女水神悲欢离合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 体会男女水神在生死契阔后欢会难聚的心情变化。
2. 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把握景物描写中反映水神的情绪。
教学安排:
两课时
一、屈原
1、屈原生平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兼管内政外交)、三闾大夫(管教王族三姓昭、屈、景的子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屈原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合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由于在内政外交上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以及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臣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被流放。
当秦兵攻破楚都消息传出后,他大失所望,悲愤投汨罗江,以身殉国,这天正是五月初五。
2、屈原文学成就
屈原的作品有《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离骚》与《诗经》的“国风”并称为“风骚”。“风”、“骚”
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
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楚辞”本义为楚人的歌辞,但是经过屈原的努力,“楚辞”这种文体才正式建立,并在诗歌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二、《九歌》及《湘夫人》故事背景 《九歌》屈原根据楚国民间祭歌的形式创作的一组清新优美的抒情诗。共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湘君》和《湘夫人》是《九歌》中的姊妹篇,其中的故事发生在八百里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洞庭湖有四条支流,即湘江、沚水、沅江、澧江。洞庭湖中有一座君山。在传说的三皇五帝时代,尧考察他的接班人舜,用了二十年的时间,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后来舜外出巡行生了重病,娥皇、女英就赶去看望他,当她俩赶到洞庭湖中君山的时候,听说舜已死,二人抱头痛哭起来,一直哭了九天九夜,眼睛流干了,哭出血泪来,最后也死在了舜帝的旁边。娥皇和女英的眼泪,洒在了竹子上,竹竿上便呈现出点点泪斑,人们为了纪念她们,就叫这种竹子为湘妃竹。这段爱情神话,在民间广为流传,屈原以此为题材,写成了诗歌:《湘君》《湘夫人》。《湘君》是写湘夫人到达约会地点,没有见到湘君而对湘君的思念;《湘夫人》是写湘君前来和湘夫人约会,没有见到湘夫人而对湘夫人的思念。
播放《湘夫人》的录音。
三、读准字音
1、再次播放录音,读准下列字音
渚(zhǔ) 眇(miǎo) 嫋(niǎo) 白薠(fán) 骋(chěng)望 萃(cuì)
蘋(pín) 罾(zēng) 沅(yuán) 茝(zhǐ) 醴(lǐ) 潺湲(chányuán)
麋(mí) 皋(gāo) 澨(shì) 葺(qì) 荪 (sūn) 匊(jū) 橑(liáo)
罔(wǎng) 薜荔(bì lì) 擗(pǐ) 櫋(mián) 芷(zhǐ) 葺(qì)
庑(wǔ) 嶷(yí) 袂(mèi) 遗(wèi) 褋(dié) 搴(qiān) 汀(tīng)
四、分析课文
说明:教参上分为五层,不准确,以课文为准。课文分为三段,这三段正好对应了湘君内心的情感变化:等待与期盼——寻觅与幻想——梦灭与思念。以此为情感线索分析课文。
(一)第一段:等待与期盼
1、结合翻译,细读第一段,湘君在等待和期盼湘夫人时,他的心情如何?用第一段的一个字概括。
明确:“愁”
2、“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湘夫人降落在北渚,我望眼欲穿,满怀愁绪。① 怎样理解“降”?
明确:湘夫人是神灵所以说“降”,它一方面跟湘夫人的神灵身份相吻合,同时也符合湘君等待约会湘夫人的感情期待,表现了对湘夫人急切的期待的心情。
② 既然这里曾经是湘君和湘夫人约会的地点,那么湘君就应该相信湘夫人会来的,为什么还要愁呢?
明确:“渺渺”,望而不见,渴望见到,却一直没来,见到的却是“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湘君有着巨大的心理落差。
3、赏析“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萧瑟的秋风啊,徐徐地吹拂着,洞庭湖扬起
微波啊,落叶飘零。
明确:秋风瑟瑟,似乎凉意渗透心间;落叶纷纷,犹如一颗沉重的心渐渐下沉;秋水荡漾,犹若“心波”起伏。秋风、秋水、落叶使湘君的心情更加惆怅万分。强烈的期盼和失望使得眼前的自然景色也带上了情感色彩,这就叫情景交融。这两句被后人称为“千古言秋之祖”, 秋风、落叶也就成了表达失落、惆怅之情的最敏感且最富表现力的词汇, 同时也成为最能唤起人们悲愁情感的自然景观。这种写法启发了无数的后来人,如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4、湘君没有等来湘夫人,但是他没有放弃等待,哪几句描写了湘君继续望眼欲穿? 明确: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踩着白薠啊纵目四望,与佳人相约啊我张设了罗帐。神思恍惚啊望着远方,只见江水啊缓缓流淌。
5、湘君久等湘夫人,湘夫人还是不来,湘君的越来越着急,心情必然会越来越糟糕,导致他眼前的现实的景物出现反常的现象。
明确:
“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为何鸟儿聚集在水草间,为何鱼网悬挂在树枝上?为何山林中的麋鹿觅食庭院,为何深渊里的蛟龙搁浅水边?
这些反常现象一方面是湘君精神恍惚带来的心理现象,另一方面也有着象征含义,这些反常现象是不可能存在的,就好比湘夫人是不可能来的,暗示了这次约会必然是要失望的。
以反常现象作比兴,以不可能存在的假想景象,来自我比况和烘染自身的尴尬处境和懊恼心情,暗示了失望的必然结果。
情诗以反常不可能之事为喻,在中外诗歌中都是常法,所谓“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汉乐府《上邪》)
6、既然知道湘夫人不会再来了,湘君肯定会后悔,早知道我就早一点表明心意了,这次又错过机会了。
明确: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沅水芷草绿啊澧水兰花香,思念湘夫人啊却不敢明讲。由沅水有芷草陪伴,醴水有兰花陪伴,想到我却没有你陪伴,比兴的手法。
7、虽然湘君在后悔,但是没等到湘夫人,他并不死心,湘夫人既然不来,那湘君即自己去找她。
明确:
“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早晨我骑马在江边奔驰,傍晚就渡水到了西岸。听到湘夫人把我召唤,多想立刻驾车与她一起向前。
① 哪些字表现了湘君寻找湘夫人急切的心情?
明确:朝、夕,体现了时间的流逝。
(二)第二段:寻觅与幻想
湘君对湘夫人的期盼并没有因为她没来而终止,湘君开始幻想给湘夫人盖一所美丽的房子,和她开始美满的爱情生活。
1、结合翻译,细读第二段,找一找,湘君都用了哪些植物来装饰房屋?
学生讨论
2、屈原为什么要写那么多的植物?这些植物是否有什么象征含义。
明确:一方面,用华丽的外部环境反映人物内心的欢乐与幸福。另一方面,香草,是屈原作品里的特有意象,象征着品德和人格的高尚,以及对爱情的忠贞。
(三)第三段:梦灭与思念
为湘夫人盖房子,与湘夫人结婚,这都是湘君幻想的,幻想终究要回到现实,而现实就是湘夫人不会来了,看看湘君回到现实中之后,做了什么。
1、结合翻译,细读第三段,湘君为什么要把衣袖、单衣抛到水中?
明确:学生可以自由讨论。
教师引导:这衣袖、单衣本不是湘君自己的,而是湘夫人送给湘君的信物。因此,湘君把他它珍爱的穿在身上来赴约,但想不到湘夫人没有来赴约。因而湘君心里对湘夫人有些抱怨,一气之下就把这些信物抛弃了。
2、为什么他又要采摘杜若送给湘夫人呢?
明确:抱怨是一时的,挚爱才是根深蒂固的。所以当湘君心情平静下来之后,很快就回心转意了。流露了藕断丝连、依依不舍的深情。采一枝杜若留待以后送给湘夫人,意味着思念和追求还将继续。
3、怎样理解“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明确:是对自己的宽解安慰。
五、主旨拓展
屈原根据湘江边的一个爱情故事,创作了《湘夫人》,描绘了湘君与湘夫人相约而不相逢的惆怅,难道《湘夫人》仅仅只是一个爱情故事吗?有没有其他内涵?
结合屈原生平
《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昔楚国南郢(应)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怀忧苦毒,愁思怫郁。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风谏。
——王逸《九歌序》
当时屈原正被楚王流放在荒蛮的沅、湘一带,处境艰难,心情忧伤,但仍然时时挂念国事,执著理想,期盼楚王能回心转意。
教师引导:
湘君对湘夫人思念却难以见面的情景,可以联想到屈原屡次被楚怀王疏远、流放的遭遇。
湘君对真挚爱情、美满生活的执著追求,可以联想到屈原对政治理想的至死不渝。 湘君最后在水边悠闲地徘徊游逛,可以联想到在人生坎坷路途中的自我宽慰。
总结:这首诗隐喻了诗人不被楚怀王所知,不能返回朝廷的不幸遭遇。
六、结合《湘夫人》看楚辞这一文体的特点
1、突破了四言的定格,六言、七言句式参差错落,句式灵活。
2、诗的结构篇幅扩大了
3、多用语气词“兮”字,相当于“啊” 4、语言词汇地方色彩较浓,诸如沅水、湘水、澧水、洞庭湖、白芷、白薠、薜荔、杜蘅、辛夷、桂、蕙、荷、麋、鸟、白玉等都是楚国特有的。
作文三:《湘夫人》500字
《湘夫人》诗歌结构
第一段写湘君思念湘夫人,意中人似乎已经飘然降临到小洲上, 但又倏忽不见,只看到秋风萧瑟,洞庭波起, 秋叶飘飘,于是感到无 限惆怅。 已经做好了佳人到来准备, 却见到世事颠倒, 真担心约会要 失期。
第二段写湘君把思念的感情埋在心中, 急切地等待恋人而不见来 到,神思恍惚地向远方张望,迷惘地看着缓缓不断的流水出神。 第三段写湘君又看到事物错位, 担心心愿不可能实现。 早上弛马 于江边高地, 傍晚渡过西面水涯, 湘君到各处寻找湘夫人。 在幻想中, 似乎听到佳人召唤, 要他吩咐车驾, 与她一同前往。 于是湘君在水中 建造高贵的宫室, 打算同湘夫人一起过美满、 幸福的生活。 从室内到 室外,从摆设到器具,新房子都布置得高雅、华贵、精巧,表现出对 湘夫人的一片深情。 这时, 九嶷山的神仙纷纷出动, 与湘君一起迎接 湘夫人, 但湘夫人并没有来。 湘君的一切等待和祈助, 一切准备和幻 想,全都化成了泡影。
第四段表现湘君因与湘夫人相约不逢而产生的无限惆怅, 但仍流 露了藕断丝连、依依不舍的深情。
小结:
这首优美的诗歌, 主要写湘君求合于湘夫人, 因思念深切、 神情恍惚 而产生种种幻觉, 希望和绝望交织在一起, 从而更显得他们的爱情缠 绵哀怨、深挚执著。这是一首爱情的绝唱。
作文四:《湘夫人》4700字
湘夫人
教学目的
1、通过对诗歌景物的分析,学习“融情入景、因情造景”的写法。
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诗歌情景关系上的特点。
2、难点:通过意象营造意境,表达情感的写法。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我们学过屈原的《离骚》,从中感受到作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追求真理、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诗歌《湘夫人》。
二、常识介绍
1、本文背景及常识
《楚辞. 湘夫人》同《诗经·蒹葭》一样,都是表现在水一方的意境。所不同的是:《诗经》产生于黄河流域,大都是民歌,表现着现实精神;《楚辞》产生于长江流域,多是屈原个人创作,散发着浪漫气息。
《湘夫人》通篇笼罩在凄美的氛围中。开头几句是秋水的绝唱,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常认为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水的配偶神,他们彼此深深地眷恋,却不知什么原因,总是爱而无因,见而不得,只能互相幻想着对方,无望地追寻、失望。在他们之间,永恒地隔着迷惘的水域。这首诗就细腻地表现了湘君对湘夫人由企盼,到幻觉,到失望的凄楚情感历程。而境界是非常唯美的,那些来自水中的香花香草满溢着纸卷,杜若、辛夷、荷、芷??让读者环绕在香氛和灵异构成的神秘奇异的世界里。《湘夫人》就是这样浸透在满怀的香气里。湘君和湘夫人的形象,也因此显示出高洁优美来。这就是楚辞常用的香草美人以譬君子的笔法。《湘夫人》,和《九歌》中的其他作品一起,向读者展示一个神秘美丽的世界。
2、作家生平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
屈原一生经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在楚怀王时期。他对内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积极主张联齐抗秦。后因小人诬陷,被怀王疏远,并两次遭放逐。第一次在怀王时期,被流放到汉北;第二次在顷襄王时期,被流放到沅、湘一带。最后,在无可奈何之际,他自沉汨罗江,以明其忠贞爱国的情怀。
3、作家作品
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在语言形式上,屈原作品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十字句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及“之”“于”“乎”“夫”“而”等虚字,用来协调音节,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总之,他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巨大的创造性。
4、楚辞体简介
楚辞,指楚地的歌辞,由屈原创建的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产于楚地,用楚方言,歌楚之音,记楚之物”。
来源于楚地的原始神话和巫祝的宗教活动,楚地的乐曲和民歌(《越人歌》)。“信鬼好巫”是荆楚文化中突出的特征。
特点:
①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想象丰富、文辞华美、风格绚丽)。
②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
③语句参差,富有变化,常用语助词“兮”、“些”等。
④结构一般比较宏大,篇幅一般比较长。
5、湘水神的传说
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苦,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
三、讲解诗歌。
(一)、背景简介
本篇选自《楚辞? 九歌》。“九歌”本是古乐章名,在《楚辞》中则是一组诗歌的总称,包括《国殇》、《湘君》、《湘夫人》等十一首诗歌。
王逸《楚辞章句九歌》认为:
“《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怀忧苦毒, 愁思沸郁。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风谏。”
《九歌》实为祭歌,是屈原在当时楚国祭歌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套歌舞辞。
(二)教师范读课文,强调字音。
1、读准下列加红字的字音。
渚 眇 罾 潺 袂 汀 遗 搴
(三)学生结合课后注释,疏通课文。
1、理解下列句中加红词语的含义。
①帝子降兮北渚__________(水边的浅滩) .
②与佳期兮夕张__________(张设罗帐) .
③罾何为兮木上__________(鱼网) .
④蛟何为兮水裔__________(边) .
⑤朝驰余马兮江皋__________(边) .
⑥葺之兮荷盖__________(编草盖房子) .
⑦时不可兮骤得__________(轻易) .
2、说说下列诗句的含义。
①、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我听说湘夫人啊在召唤着我,我将驾车啊与她同往。
②、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用荪草装饰墙壁啊用紫贝壳铺砌庭坛,四壁撒满香椒啊满屋都有芳香。
③、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编织薜荔啊做成帷幕,析开蕙草做的幔帐也已支张。
④、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机会啊不可多得,我姑且逍遥,舒闲自在。
第二课时
一、内容评析。
神恋生活中期约难遇的悲剧情景
第一段首四句,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样的情景:湘君迎候湘夫人于洞庭始波,木叶飘零之时,但“帝子降兮北渚”,可望而不可及。
这就像《诗经》云:“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写怀人不得之情,凄迷哀慕之感,令人嗟叹惆怅难已。《湘夫人》中写湘君待湘夫人而不至之怀恋怨慕之情,同样凄艳哀恻,令人感慨。爱而不见,怎一个“愁”字了得。
分析
第一段写湘君思念湘夫人,意中人似乎已经飘然降临到小洲上,但又倏忽不见,只看到秋风萧瑟,洞庭波起,秋叶飘飘,于是感到无限惆怅。已经做好了佳人到来准备,却见到世事颠倒,真担心约会要失期。
第二段十四句,写湘君在期约难遇后的追随行为和心理活动。湘君在恍惚中日夜奔驰于沅、湘之间,颇似《蒹葭》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的情景。
分析
第二段写湘君把思念的感情埋在心中,急切地等待恋人而不见来到,神思恍惚地向远方张望,迷惘地看着缓缓不断的流水出神。
第三段十六句,铺叙湘君筑室水中以迎娶湘夫人的情景。
分析
第三段写湘君又看到事物错位,担心心愿不可能实现。早上弛马于江边高地,傍晚渡过西面水涯,湘君到各处寻找湘夫人。在幻想中,似乎听到佳人召唤,要他吩咐车驾,与她一同前往。于是湘君在水中建造高贵的宫室,打算同湘夫人一起过美满、幸福的生活。从室内到室外,从摆设到器具,新房子都布置得高雅、华贵、精巧,表现出对湘夫人的一片深情。这时,九嶷山的神仙纷纷出动,与湘君一起迎接湘夫人,但湘夫人并没有来。湘君的一切等待和祈助,一切准备和幻想,全都化成了泡影。
第四段六句,写湘君离开期约地点诗的行为和心境。
筑室水中,容与江滨,湘君之期望和失望,正与《湘君》中湘夫人之深情相互映衬。寸心难表,两情不通,会合无缘,生离死别,自是古来恨事,又岂止儿女旖旎之情!
分析
第四段表现湘君因与湘夫人相约不逢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但仍流露了藕断丝连、依依不舍的深情。
小结
这首优美的诗歌,主要写湘君求合于湘夫人,因思念深切、神情恍惚而产生种种幻觉,希望和绝望交织在一起,从而更显得他们的爱情缠绵哀怨、深挚执著。这是一首爱情的绝唱。
二、佳句赏析
1、“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帝子,指湘夫人,古代女子也可以称子。因为湘夫人是神灵所以说“降”,它一方面跟湘夫人的神灵身份相吻合,同时也符合湘君等待约会湘夫人的感情期待,表现了对湘夫人急切的期待的心情。“愁予”,使我极度的悲伤;眇眇,望眼欲穿而又模糊迷茫看不清楚的状态。上下句之间存在着极大
的感情落差,上句写出了自己前所未有的渴望和幸运之感,下句写因没有看到对方的到来而一下子跌到了感情的深渊。没有见到心上人,看到的却是“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落叶下”的萧瑟悲凉的深秋景色。
2、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写景如画,仿佛一幅秋风图,湘湖洞庭秋景如在目前,作者妙在以可见之水波、木叶,写出不可见之袅袅秋风,写风而有画。
首先,它点明季节;其次它写出了无穷的境界,那种秋水初涨,浩渺无边,一望无际景象如在眼前。
再次,它寄寓了自己身后的情感,这种情感跟那种忧愁的情绪和寥落的自然景观是完全吻合的。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落叶下”正是这种感情表达的早期范式和绝佳典型。
瑟瑟秋风、浩渺的秋水、萧萧落叶使湘君的心情更加惆怅万分。这种写法启发了无数的后来人,如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等等。所以说“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落叶下”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经久不衰的名句,秋风、落叶也就成了表达失落、惆怅之情的最敏感且最富表现力的词汇,同时也成为最能唤起人们悲愁情感的自然景观。历代都有无数的文人艺术家对这两句诗做出高度的评价和赞美,并以之为题材创作出无数的诗文画等艺术珍品。需要说明的是,古人对自然的理解是比较单一的,在他们的心中乃至作品中,所有的花都在一个季节开放,那就是春天;所有的树都在一个季节落叶,那就是秋天。其实,这两种理解是完全违背自然界现象和自然界的客观规律的,因为每一天都有树叶在落,一年四季每一季节甚至每一天都有花开。
3、 “鸟何萃兮苹中, 罾何为兮木上”
写的是反常现象,暗示了失望的必然结果。我们从《诗经》的《关雎》和《氓》等篇中就已经知道,当时涉及到男女爱情一般都在水边。而《湘君》、《湘夫人》更是以水为大背景,这里面的鸟和罾(捕鱼的网)都是爱情隐语,这在民歌里面很多的。
4、 “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是写自己思念的情绪。这句诗是这首诗中除“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落叶下”外的第二个名句,表现了两情未通的单相思的苦闷,它与越地民歌《越人歌》中的“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有异曲同工之妙处。这里的“不敢言”不是不敢说,而是因为你没有来,因此我没有机会对你讲。“茝”和“兰”是两种花草。这两句诗运用了谐音和双关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忠贞和执着。
三、问题探究
思考下面的问题,理解作品的主题。
(1)有人说,屈原在《湘夫人》中所表现的男女水神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实际上是他自己不为楚王所知的身世悲剧的曲折反映(参见“相关链接”中王、刘勰语)。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试查找有关资料,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阐述你的理由。
明确:同意。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者,他有崇高的理想。为实现理想,他苦苦追求,尽管饱受打击,还是坚持不懈,九死而未悔。他的忧愤深广,富于悲剧精神。这一切,都体现在《湘夫人》中。这首诗写到湘君为追求理想和爱情,是多么执著,多么痴情,一再遭到挫折却决不退缩。但在失望多于希望情况下,又透露出来不可抑制的、惆怅、焦虑之情。这一切,不正折射出屈原的身世悲剧
吗?
(2)第三段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和步骤,表现了他什么样的心情?
明确:诗中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这表现了湘君对湘夫的执著、深挚的爱情,共同过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写得越铺张,越细致,就越能表现湘君对湘夫人的如海深情。
(3)此诗开头所渲染的气氛对全诗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首诗的开头四句,写湘君眺望洞庭,仿佛湘夫人飘然而降,但又倏忽不见,心中充满愁思。以景物衬托情思,以幻境刻画痴情人的心理,尤其动人。第三、四名写沅湘秋景,清丽如画。开头四句渲染的环境气氛与人物心理交融在一起,这凄凉、冷落的景色,正衬托出人物的怅惆、幽怨之情。这种环境气氛贯穿全诗,为全诗定了感情的基调。
作文五:《《湘夫人》》2600字
《湘夫人》 【学习要点】 1.概括诗歌各段的内容和主旨。 2.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温故知新☆ 【自主学习】 1.读准下列字的字音。 渚、眇、罾、澧、潺、袂、遗、麋、蛟、裔、皋、荪、椒、楣、薜、擗、蕙、馨、嶷、搴、汀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目眇眇兮愁予 (2)洞庭波兮木叶下 (3)与佳期兮夕张 (4)观流水兮潺湲 (5)登白薠兮骋望 (6)桂栋兮兰橑 (7)葺之兮荷盖 (8)罔薜荔兮为 帷 (9)遗余褋兮醴浦 3.关于屈原 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屈原 一生经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在楚怀王时期。他对内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积极主张联齐抗秦。但由于在内政外交上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以及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并两次遭放逐。第一次在怀王时期,被流放到汉北;第二次在顷襄王时期,被流放到沅、湘一带。屈原并不因此而放弃政治主张和伟大理想,写出了著名长诗《离骚》等价值很高的、影响很大的不朽作品。 当秦兵攻破楚都消息传出后,他大失所望,悲愤投汨 罗江,以身殉国,这天正是五月初五。 4.关于《楚辞》 指楚地的歌辞,由屈原创建的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产于楚地,用楚方言,歌楚之音,记楚之物”,来源于楚地的原始神话和巫祝的宗教活动,楚地的乐曲和民歌(《越人歌 》)。 “信鬼好巫”是荆楚文化中突出的特征。 贡献:突破了四言的定格,六言、七言句式参差错落,自由灵活而富于变化;诗的结构篇幅扩大了;多用语气词“兮”字(起着表情作用,又有着调整节奏的功能,还代替某些虚词起语法作用);语言词汇地方色彩较浓。 【反馈矫正】 1.zhǔ、miǎo、zēng、lǐ、chán 、mèi 、wèi 、mí、jiāo、yì、gāo、sūn 、jiāo、méi、bì、pǐ、huì、xīn、yí、qiān、tīng 2.(1)向远处看的样子 (2)波:名用动,波动;下:名用动,落下 (3)晚上张设罗帐 (4)慢慢流动的样子 (5)纵目远望 (6)桂、兰:名作状; 栋、橑:名作动,做屋梁、屋椽 (7)编草盖房子 (8)通“网”这里作编织讲 (9)赠送汗衫 ☆课堂探讨☆ 要点一:探究诗歌的内容和主旨。 【探究活动】 写 出诗歌各段的内容和诗歌的主旨。 【教师释疑】 这是一道概括诗歌的段落内容和诗歌的主旨的题目 ,注意抓住文章的要点进行分析,分析主旨时要注意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 【讨论明确】 第一段分析:总写湘夫人期约难遇、湘君哀愁顿生的情景;湘君迎候湘夫人于洞庭始波,木叶飘零之时,但“帝子降兮北渚”,可望而不可及。 第二段分析:写湘君在期约难遇后的追随行为和心理活动。湘君在恍惚中日夜奔驰于沅、湘之间,颇似《蒹葭》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情景。 第三段分析:铺叙湘君筑室水中以迎娶湘夫人的情景。先写筑室建房、美饰洞房,再写彩饰门廊、迎接宾客,极尽排场,百般美化,物色华丽,情调欢快,充分显现出湘君对理想爱情生活的执著追求 。 第四段分析: 写湘君离开期约地点诗的行为和心境。采一枝芳香杜若留待以后送给“远者”,则意味着希望犹存,思念和追求还将继续。“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是劝自己把眼光放远,在旷达自解中见出对幸福爱情生活 永不放弃的韧性。 本诗以男女水神 等候对方为线索,表现了他们因思而不见而 在不断的彷徨迷惘中产生的深长的幽思之 情,但仍对爱情坚贞不渝的主题! 诗歌反应了当时人民的真实感情和美好愿望,也渗透了诗 人屈原执着追求理想的情愫。 要点二:探究诗歌的艺术手法。 【探究活动】 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教师释疑】 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要从诗歌的抒情方式,诗歌的表现手法和修辞等角进行,要明确各种手法的基本种类和基本的作用。同时还要注意诗歌的语言的运用的特色。 【讨论明确】 1.以景现情,寓情于景,把周围景物环境气氛和人物的思想情感融合一起构成美妙的情景交融的意境。 2.章法上,回环跌宕,用赋的铺陈手法反复叙写(例如:意淫中的二人相会,极力渲染相会之处的淫荡。赋)
3.用高洁的事物做比兴,以此歌颂纯洁的感情和高尚的情操 4.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笔触细
致而含蓄 5.本诗语言单纯自然而又情味悠远,既有民歌风情却也不失精炼典雅,“兮”的运用使句式活泼,增强了节奏感 【课堂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中,罾何为兮木上?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1.第一段的景物描写,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这里诗人用朴素自然的语言,以清秋的景色构成一个美妙而略带轻愁的意境,为全诗奠定了(幽怨、哀婉的)感情基调,有力地渲染了湘君不见湘夫人的惆怅和迷惘的心理。 【解析】 2.第三段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和步骤,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和步骤,有力地烘托和反映了充溢于湘君内心的欢乐和幸福,又为下文写众神把恋人接走时湘君又重新陷入相思之苦作了铺垫。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章的情节的作用的题目,答题时先概括出情节的内容,然后答出对塑造人物抒发情感上的作用,然后考虑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3.这首诗歌表达的主旨是什么? 【答案】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描写相恋者生死契阔、会合无缘。作品始终以候人不来为线索,在怅惘中向对方表示深长的怨望,但彼此之间的爱情始终不渝则是一致的。
作文六:《湘夫人》2200字
《湘夫人》
【年代】:先秦
【作者】:屈原
【 题 】:九歌 ·湘夫人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 沅有茝兮澧有兰,
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女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揖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褋兮远者;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湘夫人降落在北洲之上, 极目远眺啊使我惆怅。 树木轻摇啊秋风初凉, 洞庭起波 啊树叶落降。 踩着白薠啊纵目四望, 与佳人相约啊在今天晚上。 鸟儿为什么聚集 在水草之处?鱼网为什么挂结在树梢之上?沅水芷草绿啊澧水兰花香, 思念湘夫 人啊却不敢明讲。神思恍惚啊望着远方,只见江水啊缓缓流淌。
麋鹿为什么在庭院里觅食?蛟龙为什么在水边游荡?清晨我打马在江畔奔驰, 傍 晚我渡到江水西旁。 我听说湘夫人啊在召唤着我, 我将驾车啊与她同往。 我要把 房屋啊建筑在水中央, 还要把荷叶啊盖在屋顶上。 荪草装点墙壁啊紫贝铺砌庭坛。 四壁撒满香椒啊用来装饰厅堂。 桂木作栋梁啊木兰为桁椽, 辛夷装门楣啊白芷饰 卧房。编织薜荔啊做成帷幕,析开蕙草做的幔帐也已支张。用白玉啊做成镇席, 各处陈设石兰啊一片芳香。 在荷屋上覆盖芷草, 用杜衡缠绕四方。 汇集各种花草 啊布满庭院, 建造芬芳馥郁的门廊。 九嶷山的众神都来欢迎湘夫人, 他们簇簇拥 拥的象云一样。
我把那衣袖抛到江中去, 我把那单衣扔到澧水旁。 我在小洲上啊采摘着杜若, 将 用来馈赠给远方的姑娘。美好的时光啊不可多得,我姑且悠闲自得地徘徊游逛
这是一首祈迎湘夫人的歌,它以深沉的感情,丰富的想象,别开生面的手法,去 打动神灵, 其实正以此感染了读者。 民间文学是艺术的源泉。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 原正是向民间文学吸取营养进行再创造的高手。几千年后读来, “ 神 ” 的丰满的形 象和炽热的感情,似乎仍然跃呼纸上。
无论是湘君还是湘夫人, 都饱和着人类的丰富细致的感情, 都有人间相恋者 的忠贞和哀怨, 因此这一对艺术形象, 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作者极力铺张地描写 湘君为恋人准备宫室,正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表现人物的深情。
作品用了比兴的手法,如“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上面的说什么呢?曹子键?几百年后写了个《洛神赋》的那个?楼主问的是 ·屈 原 —— 《楚辞》中《九歌》里的《湘夫人》那个什么(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 愁予),高中语文书上有!大哥!还有个对应的就是那个什么(驾飞龙兮北征, 邅吾道兮洞庭)的《湘君》, (楼主的问题我最后解释 ) 是 4000多年前的 ·有虞帝 舜和皇英两妃(尧的女儿),舜远征 “ 三苗 ” (他岳父陶唐帝尧,让他去讨伐当年 苗帝蚩尤的九黎遗民) 大军走到苍梧时舜病死在苍梧, 葬在九嶷山。 娥皇女英哭 得血泪溅在竹子上,就是所谓斑竹(**说斑竹一枝千滴泪就是这意思),然 后投湘水而死,追随舜去了。世人把两女被拜为湘水女神,舜为九嶷山神。我记 得李白写过一个 《远别离》 , 后面几句我喜欢 ————— 或云:尧幽囚, 舜野死。 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
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
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
苍梧山崩湘水绝, 竹上之泪乃可灭。 牛插吧~~~还要提一下:舜是重瞳哦, 和项羽一样。李煜只有单目重瞳。————还有《湘夫人》并不是屈原创作的, 屈原的《九歌》里除了《国殇》之外都不算他原创,且《九歌》又不好看(山鬼 还行) ........ 《九章》都还不错。 《离骚》、 《天问》、 《悲回风》等才好看。 最早的《湘夫人》是楚人祭湘水之神的乐歌,民间编的,屈原可能经常参加民间 祭祀活动(在活动中听来的),就如同今天的村运动会。湘君、湘夫人被想象为 一对配偶神, 这两篇祭歌即是通过表现他们的恋爱生活以娱神。 歌曲由男巫、 女 巫分别扮演湘君、 湘夫人, 全篇当为二神对唱。 就是正式一点的情歌对唱。 ~~~不是太严肃的玩意而。 不像诗经里的大雅跟颂, 比如商颂, 就唱什么伟大的商汤 呀~上天派伊尹辅佐你呀~推翻残暴的夏桀多伟大呀~!。。。而且《九歌》是 屈原自己从民间收集的材料,把以前的村民祭祀的歌曲整理。从新编著、完善。 庆典、聚会什么的用来唱。比如祭祀上帝的《东太皇》可能夏朝就有了,只是屈 原从新翻新而已。 就像王力宏改编的 (龙的传人 ) , 加了点英文后, 还不是算成是 他自己写的。。。。。。。最后:屈原 :战国末期楚国人(约公元前 340— 273)。 楚国王族。 楚怀王时任“三闾大夫”, 楚襄王前期去世 (楚襄王就是那个跟巫山 神女纠缠不清的矬人,屈原主要辅佐楚怀王,但不受重用)。屈原的祖先是百多 年前的楚王熊通之子——熊瑕,被封在屈地,后人以屈为氏。屈原——姓熊、屈 氏、 字原、 名平。 与历代楚王一样都姓熊 (几百年前楚王族原本都姓芈) 。 是 《楚 辞》文化的创造者(之前只有诗经等),伟大的文学家,宋玉等人的偶像。那时 秦国已经很强大,屈原死后不到 50年楚国就被秦灭了,嬴政就牛叉了。
作文七:《湘夫人》5700字
湘夫人
一、导入
“美政”理想:
1.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的“美政”理想;
2.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
3.“可与日月争光”的人格与意志。
2、楚辞:指楚地的歌辞,由屈原创建的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产于楚地,用 楚方言,歌楚之音,记楚之物”。来源:楚地的原始神话和巫祝的宗教活动,楚地的乐曲和 民歌(《越人歌》)。“信鬼好巫”是荆楚文化中突出的特征。
楚辞的一些特点:
①语气词语“兮”。
②神话色彩:北方:史官文化,重人事,讲求实际。南方:巫官文化,信鬼神,富于想象。
③比兴和象征 香草美人笔法。
3、湘水神的传说: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 于苍梧, 葬于九嶷山。 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 女英, 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 夫死而苦, 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
二、诗文赏析:
1、结构与情感发展:
⑴、盼望与思恋:
“目眇眇”——“骋望”——“远望”(辅以秋景的描写)
⑵、寻找与梦幻:
朝驰江皋、夕济西(shi )——在水中筑起美丽芬芳的爱巢。
⑶、梦灭与思念:
捐袂遗——摘杜若以遗远者。
2、赏析:
歌辞的第一段写湘君带着虔诚的期盼, 久久徘徊在洞庭湖的山岸, 渴望湘夫人的到来。 这是 一个环境气氛都十分耐人寻味的画面:凉爽的秋风不断吹来, 洞庭湖中水波泛起, 岸上树叶 飘落。望断秋水、不见伊人的湘君搔首蹰躇,一会儿登临送目,一会儿张罗陈设,可是事与 愿违,直到黄昏时分仍不见湘夫人前来。这种情形经以“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的 反常现象作比兴, 就更突出了充溢于人物内心的失望和困惑, 大有所求不得、 徒劳无益的意 味。而其中“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更是写景的名句,对渲染气氛和心境都极有效 果,因而深得后代诗人的赏识。
第二段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深化湘君的渴望之情。 以水边泽畔的香草兴起对伊人的默默思念, 又以流水的缓缓而流暗示远望中时光的流逝, 是先秦诗歌典型的艺术手法, 其好处在于人物 相感、 情景合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以下麋食中庭和蛟滞水边又是两个反常现象,与前文 对鸟和网的描写同样属于带有隐喻性的比兴, 再次强调爱而不见的事愿相违。 接着与湘夫人 一样。 他在久等不至的焦虑中, 也从早到晚骑马去寻找, 其结果则与湘夫人稍有不同:他在 急切的求觅中, 忽然产生了听到佳人召唤、 并与她一起乘车而去的幻觉。 于是作品有了以下 最富想像力和浪漫色彩的一笔。
第三段纯粹是湘君幻想中与湘夫人如愿相会的情景。 这是一个令人目不暇接、 眼花缭乱的神 奇世界:建在水中央的庭堂都用奇花异草香木构筑修饰。 其色彩之缤纷、香味之浓烈, 堪称 无与伦比。作品在这里一口气罗列了荷、荪、椒、桂、兰、辛夷、药、薜荔、蕙、石兰、芷、
杜衡等十多种植物, 来极力表现相会处的华美艳丽。 其目的, 则全在于以流光溢彩的外部环 境来烘托和反映充溢于人物内心的欢乐和幸福。因此当九嶷山的众神来把湘君的恋人接走 时,他才恍然大悟,从这如梦幻般的美境中惊醒,重新陷入相思的痛苦之中。
最后一段与《湘君》结尾不仅句数相同,而且句式也完全一样。湘君在绝望之余,也像湘夫 人那样情绪激动,向江中和岸边抛弃了对方的赠礼,但表面的决绝却无法抑制内心的相恋。 他最终同样恢复了平静, 打算在耐心的等待和期盼中, 走完相恋相思这段好事多磨的心理历 程。他在汀洲上采来芳香的杜若,准备把它赠送给远来的湘夫人。
1、初步了解屈原及楚辞的特点,感受本诗的凄美意境。
2、掌握屈赋香草美人以譬君子的比兴特征。
解题:
《湘夫人》 通篇笼罩在凄美的氛围中。 开头几句是秋水的绝唱, 被誉为 “ 千古言秋之祖 ” 。
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水的配偶神,他们彼此深深地眷恋,却不知什么原因,总是爱而无因, 见而不得, 只能互相幻想着对方, 无望地追寻、 失望。 在他们之间, 永恒地隔着迷惘的水域。 这首诗就细腻地表现了湘君对湘夫人由企盼, 到幻觉, 到失望的凄楚情感历程。 而境界是非 常唯美的,那些来自水中的香花香草满溢着纸卷,杜若、辛夷、荷、芷 …… 让读者环绕在香 氛和灵异构成的神秘奇异的世界里。
《湘夫人》就是这样浸透在满怀的香气里。湘君和湘夫人的形象,也因此显示出高洁优 美来。这就是楚辞常用的香草美人以譬君子的笔法。
作者简介:
屈原,名平,字原。出身于楚国的同姓贵族。屈原在楚怀王时曾担任左徒的官职。《史 记 ·屈原列传》中记载:“ 博闻强志,勇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 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
课文分析
一、课文朗读
二、背景简介
本篇选自《楚辞 九歌》。 “ 九歌 ” 本是古乐章名,在《楚辞》中则是一组诗歌的总称, 包括《国殇》、《湘君》、《湘夫人》等十一首诗歌。
《九歌》实为祭歌,是屈原在当时楚国祭歌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套歌舞辞。
三、内容赏析:
1、神恋生活中期约难遇的悲剧情景;
读《湘夫人》首四句,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样的情景:湘君迎候湘夫人于洞庭始波,木叶 飘零之时,但 “ 帝子降兮北渚 ” ,可望而不可及。
《湘夫人》中写湘君待湘夫人而不至之怀恋怨慕之情,凄艳哀恻,令人感慨。
第二段,写湘君在期约难遇后的追随行为和心理活动。湘君在恍惚中日夜奔驰于沅、湘 之间。
第三段,铺叙湘君筑室水中以迎娶湘夫人的情景。
第四段,写湘君离开期约地点诗的行为和心境。
筑室水中,容与江滨,湘君之期望和失望,正与《湘君》中湘夫人之深情相互映衬。寸 心难表,两情不通,会合无缘,生离死别,自是古来恨事,又岂止儿女旖旎之情!
2、佳句赏析
“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 ,
写景如画,仿佛一幅秋风图,湘湖洞庭秋景如在目前,作者妙在以可见之水波、木叶, 写出不可见之袅袅秋风, 写风而有画意。 《湘夫人》 此二名之妙, 还在以景写情。 刘熙载云:“ 叙物以方情谓之赋,余谓《楚辞 ? 九歌》最得诀。如 ?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 ,是写 出 ? 目眇眇兮愁予 ? 来; ?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 正是写出 ? 思公子兮未敢言 ? 来,俱有 ? 目 击道存,不可容声 ? 之意。 ” “ 鸟何萃兮萍中,罾何为兮木上 ”“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 这是以反常之事为喻之法,在《楚辞》中很常见。
-
3、难点讨论
①不知为何标题和内容反置?
【提示】:《湘君》篇,写女主角思君;《湘夫人》篇,写男主角思帝子。
②湘君与湘夫人是不是配偶?若是,为何两地分居,相互苦相思?
【提示】:
一方是:“ 望夫君兮未来, 吹参差兮谁思?横流涕兮潺湲, 隐思君兮陫侧。 ” ; 一个是:“ 目 眇眇兮愁予 …… 登白薠兮骋望 ” 。
一方是:“ 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澧浦 ” ;一个是:“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 ” 。 一方是:“ 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 ” ;一个是:“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 。
屈原写湘君与湘夫人苦相思、闹矛盾 …… 可能是屈原为表达 “ 先受重用;现被疏远;企盼 重新得到怀王任用 ” 而而设置的情节。既非写舜与二妃;也与 “ 祭祀 ” 无关。
四、艺术赏析
本诗借景抒情的三种范例。
融情入景,以景染情
“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 这一凄清杳茫的秋 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成功地点染了抒情主人公的心境,被后人称为 “ 千古言 秋之祖 ” 。
因情造景,象征寓意
“ 鸟萃兮苹中, 罾何为兮木上 ” , “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 四句,以不可能存 在的假想景象,来自我比况自身的尴尬处境。
极力铺陈美好场景
浪漫是什么?浪漫难道不是对善和完美的无止境的追求吗?浪漫是想象, 是一次长长的 牵引,是永远不会腐朽的一种力量。
屈原《湘夫人》
教案
一、导入
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 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 他南巡时死于苍梧, 葬于九 嶷山。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苦,泪水落在竹子 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 “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屈原根据这个美丽的传说写作了一首诗 歌《湘夫人》,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常识介绍
介绍屈原、楚辞和背景知识
三、把握诗歌情感,理解诗歌主题
(一)播放录音,学生结合课后注释朗读诗歌。
(二)(1)师问:这首诗歌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生答:讲了湘君和湘夫人的苦恋故事, 全诗以湘君的口吻, 抒写了他自己在约会地点没有等 到湘夫人的忧愁、烦恼感情和一系列的心里活动。
(2)师问:诗人是以怎样的情感来讲述这个故事的?为什么会用这样的情感讲述这个苦恋 故事?(启发学生用“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来把握诗人情感、理解诗歌主旨)
生答:幽怨 哀婉
生答:诗言志, 诗人借讲述这个哀婉、 动人的苦恋故事, 来表达他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幽怨, 借湘君对爱情的坚贞不渝来表达他对理想执着追求的情愫。
附屈原其人其事: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 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 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 娴于辞令, 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 位为左徒、 三闾大夫。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 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 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 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 威 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 由于上 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怀王十五年(前 304),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 同时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 兵,均遭惨败。 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 进行瓦解 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 怀王二十四年, 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 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湘夫人降落在北洲之上, 极目远眺啊使我惆怅。 树木轻摇啊秋风初凉, 洞庭起波啊树叶落降。 踩着白薠啊纵目四望, 与佳人相约啊在今天晚上。 鸟儿为什么聚集在水草之处?鱼网为什么 挂结在树梢之上?沅水芷草绿啊澧水兰花香, 思念湘夫人啊却不敢明讲。 神思恍惚啊望着远 方,只见江水啊缓缓流淌。
麋鹿为什么在庭院里觅食?蛟龙为什么在水边游荡?清晨我打马在江畔奔驰, 傍晚我渡到江 水西旁。我听说湘夫人啊在召唤着我,我将驾车啊与她同往。我要把房屋啊建筑在水中央, 还要把荷叶啊盖在屋顶上。荪草装点墙壁啊紫贝铺砌庭坛。四壁撒满香椒啊用来装饰厅堂。 桂木作栋梁啊木兰为桁椽, 辛夷装门楣啊白芷饰卧房。 编织薜荔啊做成帷幕, 析开蕙草做的 幔帐也已支张。 用白玉啊做成镇席, 各处陈设石兰啊一片芳香。在荷屋上覆盖芷草,用杜衡 缠绕四方。 汇集各种花草啊布满庭院, 建造芬芳馥郁的门廊。 九嶷山的众神都来欢迎湘夫人, 他们簇簇拥拥的象云一样。
我把那衣袖抛到江中去, 我把那单衣扔到澧水旁。 我在小洲上啊采摘着杜若, 将用来馈赠给 远方的姑娘。美好的时光啊不可多得,我姑且悠闲自得地徘徊游逛。
一、常识介绍 :
1、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 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 纪元, 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 “世界四大文化名人” (另有波兰的哥白尼、 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
屈原一生经历楚威王、楚怀王、 顷襄王三个时期, 而主要活动在楚怀王时期。他对内辅佐怀 王变法图强,对外积极主张联齐抗秦。后因小人诬陷,被怀王疏远,并两次遭放逐。第一次 在怀王时期,被流放到汉北;第二次在顷襄王时期,被流放到沅、湘一带。最后,在无可奈 何之际,他自沉汨罗江,以明其忠贞爱国的情怀。
左徒(兼管内政外交)——计划改革内政,并出使齐国, 订立齐楚联盟——受到贵族排挤打 击——被楚怀王疏远——三闾大夫(管教王族三姓昭、屈、景的子弟)——张仪游说,楚王 断绝与齐的联盟(受骗)——怀王武关被劫——顷襄王即位,做了秦国女婿——屈原被谗, 遭流放到南方——顷襄王二十一年郢都沦陷——屈原在汩罗河投江自尽。
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 25篇,即《离骚》 1篇,《天 问》 1篇,《九歌》 11篇,《九章》 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 1篇。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 172个问题, 涉及了天文、地 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在语言形式上,屈原作品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 不等,也有三字、十字句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及“之” “于” “乎” “夫” “而”等虚字,用来协调音节,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总之, 他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巨大的创造性。
“美政”理想:
1.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的“美政”理想;
2.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
3.“可与日月争光”的人格与意志。
2、楚辞:指楚地的歌辞,由屈原创建的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产于楚地,用 楚方言,歌楚之音,记楚之物”。来源:楚地的原始神话和巫祝的宗教活动,楚地的乐曲和 民歌(《越人歌》)。“信鬼好巫”是荆楚文化中突出的特征。
楚辞的一些特点:
①语气词语“兮”。
②神话色彩:北方:史官文化,重人事,讲求实际。南方:巫官文化,信鬼神,富于想象。
③比兴和象征 香草美人笔法。
3、湘水神的传说: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 于苍梧, 葬于九嶷山。 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 女英, 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 夫死而苦, 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
作文八:《湘夫人》5600字
湘夫人》优秀教案(原创)
2011-09-26 14:15:19| 分类: 我的教案|字号 订阅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反复涵咏诗歌,理解内容。
2.初步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我们刚刚学过屈原的《离骚》,从中感受到作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追求真理、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诗歌《湘夫人》。这首诗题目虽然是《湘夫人》,但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却是湘君。 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苦,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湘妃竹”之名即由此而来。屈原根据这个美丽的传说写作了一首诗歌《湘夫人》。
二、常识介绍
(1)屈原: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德国的歌德『一说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
屈原一生经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怀王十五年(前304),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楚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楚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汩罗江,以明其忠贞爱国的情怀,以身殉葬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在语言形式上,屈原作品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十字句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及“之”“于”“乎”“夫”“而”等虚字,用来协调音节,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总之,他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巨大的创造性。
(2)楚辞,指楚地的歌辞,由屈原创建的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产于楚地,用楚方言,歌楚之音,记楚之物”。 全诗所描写的对象和运用的语言,都是楚化了的,具有鲜明的楚国地方特色。诸如沅水、湘水、澧水、洞庭湖、白芷、白薠、薜荔、杜蘅、辛夷、桂、蕙、荷、麋、鸟、白玉等自然界的山水、动物、植物和矿物,更有那楚地的民情风俗、神话传说、特有的浪漫色彩、宗教气氛等,无不具有楚地的鲜明特色。诗中所构想的房屋建筑、陈设布置,极富特色,都是立足于楚地的天然环境、社会风尚和文化心理结构这个土壤上的,否则是不可能作此构想的。
语言上也有楚化的特点。楚辞中使用了大量的方言俗语,《湘夫人》也不例外,如“搴”(动词)、“袂”、“褋”(名词)等。最突出的是“兮”字的大量运用——全诗每句都有一个“兮”字。这个语气词相当于今天所说的“啊”字。它的作用就在于调整音节,加大语意、语气的转折、跳跃,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湘夫人》以
方言为主,兼有五七言。句式变化灵活。这种“骚体”诗,是继《诗经》后新出现的自由诗,在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是一次了不起的创新。
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三、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一)教师范读,强调字音。
(二)学生结合课后注释,疏通理解诗歌内容。
【明确】诗歌讲的是湘君和湘夫人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说它们是悲剧,是因为赴约的双方都错过了相会的时间,彼此都因相思不见而难以自拔,心灵和感情遭受了长时间痛苦的煎熬。作品始终以候人不来为线索,在怅惘中向对方表示深长的怨望,但彼此之间的爱情始终不渝则是一致的。
(三)学生自读感知,体会诗歌蕴含的感情
【明确】缠绵哀怨、深挚执著
四、课堂小结
这首优美的诗歌,主要写湘君求合于湘夫人,因思念深切、神情恍惚而产生种种幻觉,希望和绝望交织在一起,从而更显得他们的爱情缠绵哀怨、深挚执著。这是一首爱情的绝唱。
五、作业
1、熟读并且背诵诗歌。
2、完成练习。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难点:
1.涵咏诗歌,理解诗中的内容。
2.通过意象营造意境,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
一、导入
《湘夫人》一诗瑰丽飘渺,浪漫神秘,她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魅惑力,引得后世人猜测纷纷在第一课时初步理解的基础上,我们继续探讨,从不同层面解读诗歌,感悟诗歌的艺术魅力。
二、学生自读课文,结合课后注释,疏通课文
【明确】诗歌讲的是湘君和湘夫人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说它们是悲剧,是因为赴约的双方都错过了相会的时间,彼此都因相思不见而难以自拔,心灵和感情遭受了长时间痛苦的煎熬。作品始终以候人不来为线索,在怅惘中向对方表示深长的怨望,但彼此之间的爱情始终不渝则是一致的。
全文主要内容:
第一段写湘君思念湘夫人,意中人似乎已经飘然降临到小洲上,但又倏忽不见,只看到秋风萧瑟,洞庭波起,秋叶飘飘,于是感到无限惆怅。已经做好了佳人到来准备,却见到世事颠倒,真担心约会要失期。
第二段写湘君把思念的感情埋在心中,急切地等待恋人而不见来到,神思恍惚地向远方张望,迷惘地看着缓缓不断的流水出神。
第三段写湘君又看到事物错位,担心心愿不可能实现。早上弛马于江边高地,傍晚渡过西面水涯,湘君到各处寻找湘夫人。在幻想中,似乎听到佳人召唤,要他吩咐车驾,与她一同前往。于是湘君在水中建造高贵的宫室,打算同湘夫人一起过美满、幸福的生活。从室内到室外,从摆设到器具,新房子都布置得高雅、华贵、精巧,表现出对湘夫人的一片深情。这时,九嶷山的神仙纷纷出动,与湘君一起迎接湘夫人,但湘夫人并没有来。湘君的一切等待和祈助,一切准备和幻想,全都化成了泡影。
第四段表现湘君因与湘夫人相约不逢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但仍流露了藕断丝连、依依不舍的深情。
结合资料补充湘君湘夫人的传说……
湘君与湘夫人相传为舜帝与娥皇、女英所化舜帝率大军南巡,娥皇、女英亦相随而行,留于湘水之滨后舜帝不幸于九嶷去世,娥皇、女英接到噩耗,亦投水而殉,后舜帝化身湘君,娥皇、女英化身湘夫人,同为湘水之神。
三、疑难词句的点拨:
①“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融情入景,情景交融。写景如画,仿佛一幅秋风图,湘湖洞庭秋景如在目前,作者妙在以可见之水波、木叶,写出不可见之袅袅秋风,写风而有画意。这一凄清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成功地渲染了抒情主人公的心境,被后人称为“千古言秋之祖”。
《湘夫人》此名之妙,还在以景写情。刘熙载云:“叙物以方情谓之赋,余谓《楚辞·九歌》最得诀。如?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是写出?目眇眇兮愁予?来;?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正是写出?思公子兮未敢言?来,俱有?目击道存,不可容声?之意。”(《艺概? 赋概》) “鸟何萃兮萍中,罾何为兮木上”“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这是以反常之事为喻之法,在《楚辞》中很常见。如《湘君》中言:“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卜居》则云:“世混浊而不清,暗翼为重,千钧为轻。”而情诗以反常不可能之事为喻,在中外诗歌中都是常法,所谓“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汉乐府《上邪》)之类,均是其例。
②“遗余褋兮澧浦”,教材注释“遗(wèi )赠送”有误,此处应为“遗(yí)遗弃”(参考汤炳正先生《楚辞今注》57页)“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在这句中“遗”是赠送之意,念wèi )
③“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这是特殊的比兴手法,是屈原模仿民间“倒反”艺术表现手法,比喻因所处不当,故而所求不得(参考钱锺书《管锥编·楚辞洪兴祖补注》)。表明“予” 担心约会要失期。
四、课堂小结
诗歌讲的是湘君和湘夫人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说它们是悲剧,是因为赴约的双方都错过了相会的时间,彼此都因相思不见而难以自拔,心灵和感情遭受了长时间痛苦的煎熬。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思考“目眇眇兮愁予”等句中出现的“予”是谁?
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涵咏诗句,充分认识诗歌思想意旨的丰富性,情感表现的艺术性
2、通过不同视角的抉择、探究,懂得诗歌解读的多重性
3、民俗文化的拓展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赞美屈原的文字“金相玉式,艳溢缁毫”意思是说——“如金似玉的好文章,它的艳丽文采至今还在纸上笔下蹦跳”(幻灯展示)
刘勰距离屈原大约八百多年,他感受到屈原文字的生命力,并且预言屈原“衣被词人,非一代也”那么距离屈原时代2000多年的今天,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屈原文字的鲜活吗?
二、诵读涵咏
1、教师配乐诵读,激发学生兴趣
2、学生自由朗诵,感受诗歌丰富意蕴
三、主题探究
争鸣:“我”的阅读——根据我个人的阅读和理解,诗歌中的“我”是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发表见解强调文本落实,以诗句印证观点例如:如果“我”是湘君,从通过哪些诗句描写出湘君的什么心情,其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教师归纳学生意见,总结诗歌鉴赏方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1.诗歌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答:幽怨 哀婉
2.诗歌是如何表现这个幽怨、哀婉的苦恋故事的?
(1)融情入景,以景染情。
师问:这是典型的情景交融的诗作,现在我们朗读第一段,看看诗人是怎样“融情入景,以景染情”的?
生答:“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一凄清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成功地渲染了抒情主人公的心境,被后人称为“千古言秋之祖”。
(2)因情造景,象征寓意。
师问:第一段中“鸟何萃兮蘋中, 罾何为兮木上”是什么意思?在表现情景关系上有什么特点?
生答:“鸟何萃兮蘋中, 罾何为兮木上”, 比兴手法,写的是男主人公因思念女主人公久久不见其人而对眼前的景象产生了一种错乱的现象,水神看到的是一幅奇怪的场景:鸟儿聚集在水草上,鱼网则被挂在树上。这是比喻湘夫人终于没来,种种费心都不过是瞎张罗。表现男主人公的伤心和失落。
师问:第三段中还有这样一句,找出来?
生答:“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麋鹿为什么庭院里觅食,蛟龙为什么在水边游荡?以不可能存在的假想景象,来自我比况自身的尴尬处境。
(3)香草美人,寄予美政理想。
师问:我们学习《离骚》知道,屈原诗歌有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喜欢用香草美人的意象,试找出诗中出现的香草意象?
生答:白薠 白芷 兰草 辛夷 薜荔 杜衡 杜若 石兰……
师问:“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为什么要写这么多香草,为什么要采香草送给姑娘?
生答:对爱情坚贞不渝,对理想执着追求。
3. 有人说,屈原在《湘夫人》中所表现的男女水神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实际上是他自己不为楚王所知的身世悲剧的曲折反映,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试查找有关资料,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阐述你的理由。
【明确】同意。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者,他有崇高的理想。为实现理想,他苦苦追求,尽管饱受打击,还是坚持不懈,九死而未悔。他的忧愤深广,富于悲剧精神。这一切,都体现在《湘夫人》中。这首诗写到湘君为追求理想和爱情,是多么执著,多么痴情,一再遭到挫折却决不退缩。但在失望多于希望情况下,又透露出来不可抑制的、惆怅、焦虑之情。这一切,不正折射出屈原的身世悲剧吗?
本诗以男女水神等候对方为线索,表现了他们因思而不见而在不断的彷徨迷惘中产生的深长的幽思之情,但仍对爱情坚贞不渝的主题! 诗歌反应了当时人民的真实感情和美好愿望,也渗透了诗人屈原执着追求理想的情愫。
四、拓展引申
从“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中透露的微妙心理,结合《九歌》创作背景,引导出楚地巫文化,从祭神曲的角度品味诗歌奇异的色彩,幽眇的境界,和注入其中的屈原自己的愁苦心情,体会诗歌那美妙而略带轻愁的意境
补充钱锺书的观点:“作者假神或巫之口吻,以抒一己之胸臆忽合而一,忽分为二,合为吾我,分相尔彼,而隐约参乎神与巫之离坐离立者,又有屈子在,如玉之烟,如剑之气胥若一口,宛若多身,叙述扮演,杂用并施,其法当类后世之?说话?、?说书?时而?灵?语称?予?,交错以出,……一身两任,双簧独演”(钱锺书《管锥编·楚辞洪兴祖补注》
五、归纳总结
本节课从“予”出发,多角度解读诗歌内涵,领会诗歌“如玉之烟,如剑之气”的妙不可言之意境作者留给我们驰骋想象的艺术空白,便是诗歌最迷人之处吧!
六、课外延伸:
屈原的《九歌》都与楚地的巫文化有关,你了解巫文化吗?请探寻沅水流域古老巫文化留下的记忆。
作文九:《湘夫人》4200字
《湘夫人》教案
【教学目的】
1. 通过对诗歌景物的分析, 学习“融情入景、因情造景”的写法。
2. 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 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注意几个意思为“水边”的字, 积累文言词语, 并背诵全文。
2. 能力目标: 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 理解文中大段虚幻景象描写的用意。
3. 情感目标:把握男女水神悲欢离合之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重点】1、诗歌情景关系上的特点。
2 、体会男女水神在生死契阔后欢会难聚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1、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 把握景物描写中反映水神的情绪。
2、:通过意象营造意境, 表达情感的写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 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 他南巡时死于苍梧, 葬于九嶷山。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 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 夫死而苦, 泪水落在竹子上, 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屈原根据这个美丽的传说写作了一首诗歌《湘夫人》,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作家简介
1、屈原2、屈原的作品3、“美政”理想4. 楚辞
三、背景介绍
四、课文诵读
1、示范朗读2、诵读指导
(1)《湘夫人》由男神的扮演者演唱,表达了赴约的湘君来到约会地北渚,却不见湘夫人的惆怅和迷惘。其基调是幽怨、哀婉的。
(2)诗中“兮”字是衬字,无实义。在句中,将王言句分为前三后二两个节拍,或将四言分为前二后二两个节拍。
五、字词梳理
1、读准字音。
2、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3、重点诗句的含义。
六、整体感知 (一)默读感知课文
1. 师问:诗歌涉及到的主要人物形象有几个? 抒情主人公是谁?
生答:湘君和湘夫人, 这首诗题目虽然是《湘夫人》, 但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却是湘君。
2. 师问:诗歌为我们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生答:讲的是湘君和湘夫人的神恋故事, 是由一次约会在时间上的误差而引出的悲剧。
3. 师问:这个故事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生答:幽怨哀婉
(二)课文分析
1、第一段
(1)齐读:(2)译文(3)分析:
第一段写湘君思念湘夫人,意中人似乎已经飘然降临到小洲上,但又倏忽不见,只看到秋风萧瑟,洞庭波起,秋叶飘飘,于是感到无限惆怅。已经做好了佳人到来准备,却见到世事颠倒,真担心约会要失期。所以, 第一段主要是用盼望对方来而对方却没有来, 表达了一种情绪的极度低落。
我们学过《说木叶》这一课, 大家想想, 那篇课文中作者是怎样评价这句诗的?
(融情入景, 以景染情。这是典型的情景交融的诗作, 现在我们朗读第一段, 看看诗人是怎样“融情入景, 以景染情”的?“帝子降兮北渚, 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写景如画, 仿佛一幅秋风图, 湘湖洞庭秋景如在目前, 作者妙在以可见之水波、木叶, 写出不可见之袅袅秋风, 写风而有画意。这一凄清杳茫的秋景, 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 成功地渲染了抒情主人公的心境, 被后人称为“千古言秋之祖”。 “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落叶下”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经久不衰的名句, 秋风、落叶也就成了表达失落、惆怅之情的最敏感且最富表现力的词汇, 同时也成为最能唤起人们悲愁情感的自
这一段中有一句运用了比兴, 大家看看, 谁能找出来?
“鸟何萃兮频中, 罾何为兮木上”这句写的是男主人公因思念女主人公久久不见其人而对眼前的景象产生了一种错乱的现象, 水神看到的是一幅奇怪的场景:鸟儿聚集在水草上; 鱼网则被挂在树上。我们知道鸟本来应该停在树上, 而鱼网则应在水中。为什么男主人公会这么想呢? 这句话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情况, 大家有无思考过?
大家看一下事情的缘由:“与佳期兮夕张”,这说明男女水神有个约会, 试想一下, 假如两个人能及早相会, 水神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对了, 是兴奋激动。人们常说:良辰美景悦事。水神也一样。他看到的景致肯定也是美好的。而这里水神却看到了不正常的现象, 这说明他们的约会肯定被耽搁了, 肯定不能如期见面了。我们可以想象出这里水神内心的失望和困惑, 大有所求不得徒劳无益的意味。 ——以不可能存在的假想景象, 来自我比况自身的尴尬处境。
其实类似于这句运用比兴的句式在下面还有一句, 大家试着把它找出来。
[提示:在第三段, 和这一句一样] “麋何食兮庭中? 蛟何为兮水裔?”“裔”是什么意思呢?(水边) 同学们看第三段有几个字的意思是表示水边这个意思呢? (裔, 筮, 江皋的皋)
不错, 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这一句在这里运用了比兴手法有什么意思呢?
大家看一看, 在这之前, 水神有没有见面? 没有吧, 那么这一句话和上一句话体现出来的情感不一样吗? 因情造景, 象征寓意。
2、第二段
(1)齐读:(2)译文(3)分析:
第二段写湘君把思念的感情埋在心中,急切地等待恋人而不见来到,神思恍惚地向远方张望,迷惘地看着缓缓不断的流水出神。
回到第二段, 看看女水神是如何抒发自己对男水神的思念之情的。尤其是“思公子兮未感言”这一句把女神那种娇羞的心态表示出来, 古人云: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这里也一样, 大家读一读, 看看女水神是如何说“天凉好个秋”的? 女水神没有直白自己的情感, 而是用流水来寄托自己的愁思, 南唐后主李煜写过一首词, 中有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个愁思与这里的愁思不同, 大家说一说有什么不同?
这里的愁思表达了女神对对方的怀念, 同时也暗示了她在远望中时光的流逝!
3、第三段
(1)齐读:(2)译文:(3)分析
第三段写湘君又看到事物错位,担心心愿不可能实现。早上弛马于江边高地,傍晚渡过西面水涯,湘君到各处寻找湘夫人。在幻想中,似乎听到佳人召唤,要他吩咐车驾,与她一同前往。于是湘君在水中建造高贵的宫室,打算同湘夫人一起过美满、幸福的生活。从室内到室外,从摆设到器具,新房子都布置得高雅、华贵、精巧,表现出对湘夫人的一片深情。这时,九嶷山的神仙纷纷出动,与湘君一起迎接湘夫人,但湘夫人并没有来。湘君的一切等待和祈助,一切准备和幻想,全都化成了泡影。
再来看第三段, 我请一位同学阅读这一段。
我们通过《湘夫人》第三段中描写所涉及到的建筑学上的术语, 可以说明他所建的房子也就是一般的房子, 但又是建给最心爱的、盼望已久的人住的, 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迎新用的房子, 所以用料考究, 装饰精美, 用花草装饰了一层又一层。如果说第一段是通过情节来描写, 第三段则是通过行动来描写。这里面的情绪是暗隐其间, 仅仅是个背景。这一段中没有直接写自己是如何地失望和难过, 而是用建筑速度之, 料之精美, 装饰之考究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思念和爱慕, 用筑室这种行动来表达对湘夫人的迎接。
①请同学们数一数本段一共写了多少种植物? 你认为诗人极力渲染其所住的场所有何用意?
[提示:可以根据前面几句“鸟何萃兮频中, 罾何为兮木上”理解, 一般来说景物常常会反映一个人的心境] 我们学习《离骚》知道, 屈原诗歌有个重要的特点, 就是喜欢用香草美人的意象, 试找出诗中出现的香草意象?(白薠白芷兰草辛夷薜荔杜衡 杜若石兰……)
②“搴汀洲兮杜若, 将以遗兮远者”,为什么要写这么多香草, 为什么要采香草送给姑娘?(对爱情坚贞不渝, 对理想执着追求。)
不错, 这里流光异彩华丽眩目的外部环境主要用来烘托和反映人物内心的欢乐与幸福。大家写作文时要学会这种方法的运用, 不要为写景而单纯写景!
③大家在回过头来看一下这段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 为什么?
请大家看一下文章标题下的小注, 最后一句:“欢会难期, 思而不见...”......再看第三段,“朝驰余马兮江皋, 夕济兮西筮”主人公(解释这一句)...... 就是因为见不到人而焦急不安四处寻找。这说明这里写的也是虚景, 是女主人公为以后见面设计共同生活的环境, 同样第四段也是的, 都是男女双方因无法相见而产生的幻觉!
④第三段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和步骤,表现了他什么样的心情?
【明确】诗中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这表现了湘君对湘夫的执著、深挚的爱情,共同过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写得越铺张,越细致,就越能表现湘君对湘夫人的如海深情。
(1)齐读:(2)译文:(3)分析:
第四段表现湘君因与湘夫人相约不逢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但仍流露了藕断丝连、依依不舍的深情。
为什么主人公要把套袖汗衫抛入水中? 是绝情还是失望还是其他原因?
那他又为什么采杜若赠给远方的朋友呢?
我给大家提供一种解释:丢汗依套衫至江中可能希望对方在水的另一方能看见吧, 凡人丢手帕以传情, 神也不例外。这主要是作为一种精神寄托, 同时也可能包含着一种希望湘夫人能看到这些东西的想法。但仅是这样做湘君还感到做的不够, 于是他又拔取了这个约会地点的香草, 做个纪念, 以待将来送给湘夫人。
在最后一句, 女主人公因等待约会而不得, 只得聊以自娱, 独自散步了!
七、问题探究
思考下面的问题,理解作品的主题。
(1)有人说,屈原在《湘夫人》中所表现的男女水神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实际上是他自己不为楚王所知的身世悲剧的曲折反映(参见“相关链接”中王、刘勰语)。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试查找有关资料,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阐述你的理由。
【明确】同意。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者,他有崇高的理想。为实现理想,他苦苦追求,尽管饱受打击,还是坚持不懈,九死而未悔。他的忧愤深广,富于悲剧精神。这一切,都体现在《湘夫人》中。这首诗写到湘君为追求理想和爱情,是多么执著,多么痴情,一再遭到挫折却决不退缩。但在失望多于希望情况下,又透露出来不可抑制的、惆怅、焦虑之情。这一切,不正折射出屈原的身世悲剧吗?
八、归纳
⑴楚辞的特点:
即:①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想象丰富、文辞华美、风格绚丽)。
②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
③语句参差,富有变化,常用语助词“兮”、“些”等。 ④结构一般比较宏大,篇幅一般比较长。
⑵. 诗歌是如何表现这个幽怨、哀婉的苦恋故事的?
(1)融情入景, 以景染情。 (2)运用了赋比兴手法(3)香草美人, 寄予理想。
⑶主题研讨
本诗以男女水神等候对方为线索, 表现了他们因思而不见而在不断的彷徨迷惘中产生的深长的幽思之情, 但仍对爱情坚贞不渝的主题! 诗歌反应了当时人民的真实感情和美好愿望, 也渗透了诗人屈原执着追求理想的情愫。
⑷【板书】
作文十:《湘夫人》2800字
《湘夫人》说课稿
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人文科学系 崔宏伟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要说的课,题目是《湘夫人》
一、说讲课意图
《湘夫人》 是屈原流放江南时在楚民歌基础上加工整理的祭歌诗歌语言华美, 想 象奇异, 生动地抒写了湘君对真挚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 散 发着浓郁的浪漫气息,寄寓着屈原执着追求理想的情愫
二、说教材、学生
《湘夫人》 选自目前国内反响最好、 影响最大的教材之一徐中玉老师编写的 《大 学语文》教材的第六部分“爱情·亲情”篇,是重点讲授篇目我所授课的对象是 英语教育专业大学一年级的学生, 有高中积淀的比较扎实文言文功底, 有强烈的 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 但是他们刚刚步入大学校门, 突然繁重的学习压力得以解 脱,取而代之的是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学生一下子就迷茫了,找不到方向了, 那么此时树立正确的目标和信念并能持之以恒的坚持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课的学 习正好能解决这一问题所以我设计了以下教学任务:
三、说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楚辞的特点,理解诗中所蕴含的情感
2.加深理解“香草美人”手法
3.感受屈原伟大的人格魅力
重点:
1.学习“以意逆志”的诗歌鉴赏方法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是诗诗歌鉴 赏最基本的方法 ,但是掌握起来很难
2.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再造情境屈原的诗歌都具有极强的跳跃性, 很难 把握,这就需要借助想象和联想,把故事情节串联起来
难点:
找出诗歌的抒情主人公和线索诗歌题目是《湘夫人》,按照常规的思维,诗歌的 主人公也应该是湘夫人, 本文却是以其追慕者湘君的口吻来写他再等待湘夫人过 程中的心理变化过程, 所以, 找出诗歌的抒情主人公和抒情线索, 就成为教学难 点所在
四、说教法、学法
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和没有学习能力的人, 因而, 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情境教学法, 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想象真正走入主人公的情 感世界,走入诗歌意境中 去,品味鉴赏诗歌用自主、合作的方法探研究教师提 出的问题
五、说教学过程
《湘夫人》是一首抒情诗,故事情节比较淡化,着重表达湘君对湘夫人的等待、 期盼、 思念、 怨恨与惆怅教学中我顺着顺着感情这条主线, 引导学生 “批文入情” 来阅读理解完成这一教学目标大致要经过这样的教学过程:
首先我选择一则既能提示诗歌背景, 又能导入新课的故事作为导语:湘君与湘夫 人相传为舜帝与娥皇、女英所化舜帝率大军南巡,娥皇、女英亦相随而行,留于 湘水之滨后舜帝不幸于九嶷去世,娥皇、女英接到噩耗,亦投水而殉,后舜帝化 身湘君, 娥皇、 女英化身湘夫人, 同为湘水之神后来有很多人把他们的故事改成 了各种样式的文学作品,而在这些作品中,最最浪漫、最唯美的就是《湘夫人》 这样既导入了课文, 又提示了诗歌的写作背景, 我想这样凄美的爱情故事, 无论 是谁,都会为之动情学生自然也会消除学习文言的抵触情绪,增加学习兴趣 其实,在阅读屈原作品的时候,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会遇到同样的困难:生 僻的字过多但是如果参看注释, 就会发现, 那些生僻的字其实就是香花香草的名 称, 而诗歌中大量的香花香草的描写, 其实也正是楚辞的特点而作为楚辞代表作 的《湘夫人》当然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借此机会点明,屈原所开创的主题:“香草 美人”手法
阅读完诗歌, 就要结合课文注释来讲解了但问题是这样做, 未必能把握诗歌情感, 而且课堂教学支离破碎所以,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 诗歌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运用了什么样的感情基调?
2. 找出能够表现主人公行为的语句, 分析这些行为表现出他什么样的心情?并把 这些动词串联起来,编成一个故事
3. 除了这些行动之外,作者是还用了什么方式来表现主人公的心情的呢? 这三个问题的设置是层层递进, 逐步深入的第一、 二个问题, 是要让学生展开联 想, 发挥想象因为鉴赏古诗是离不开想象的, 如何想象, 想象的深度与广度如何, 直接影响着诗歌阅读的情趣学生以湘君的口吻来述说自己的行踪, 这就要求学生 想好措辞、怎样在叙述中加进自己的心情“心情”两个字很重要,因为这个环节 在引导学生深入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了应该说, 学生能够描述, 但描述的语言存在 许多问题 , 如不够连贯、不够形象、不够简洁等等,“连贯、简洁、形象”是我 设计这一环节的目标要求, 为了让学生明白我的教学意图, 我作了示范性描述如 “ 登白薠兮骋望 ” 的情景可以这样表述:
“湘君等啊等啊,始终没有见到湘夫人,内心不免万分惆怅,于是,他走上山 冈,只见远处祥云朵朵,鸾鸟伴着一位飘然的女子来了,近了,近了,越来越近 了?真的是她?他心里暗暗高兴! 眼光一直追踪那个很远很远的女人, 没想到她 却掩映在烟雾迷茫之中, 他再一次失望了, 心里不由得怨恨自己:为什么当初不 和人家表白啊! 到此是本课教学的第一板块, 就是让学生叙述故事情节, 通过故 事情节的梳理, 学生自然明白了:湘君为了见上湘夫人, 在洞庭湖畔等啊盼啊望 啊,一次次希望一次次失望,他内心的执着、怨恨、担心和惆怅都出来了这就水 到渠成了第二个教学难点
要真正把握这首诗, 还得下精细的功夫, 所以我设置了第三个问题, 就是将学生 导入那种情境之中去比如:“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 瑟瑟的秋风,浩渺 的江水, 萧萧落叶, 构成了一幅优美而凄清的画面同时也确立了他在文学史上不 可撼动的 “千古言秋之祖” 的地位再比如:筑室兮水中, 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 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 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 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 镇, 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 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 建芳馨兮庑门主人公 用奇幻的香草来构建自己未来的家, 这是多么奇幻美妙啊! 只有爱到极致的人才 会合肥这样的心思来设计
随着以上三个问题的解决, 我们找到诗歌的线索是:主人公的心理活动, 为了表 现他的这一系列心情变化,作者还运用了比兴、衬托、想象等表现手法然而,无
论主人公的心里发生怎样的变化, 始终不变的是他对香草的爱恋, 对美人的不懈 追求, 而这些反映到现实生活中, 就是作者对自己理想政治的执着追求, 这就是 我们在课程开始的时候所提到的 “香草美人” 手法也是诗歌鉴赏的最基本的方法 最后,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你心中的屈原!
结语,亦是我讲本节课的意图“文学,即人学”千百年来,屈原的那种“路漫漫 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韧执 着、独善其身的高洁品质衣被万代,成为我们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 他也为我们留下了《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诗情洋溢、扑朔迷离、 精美绝伦的千古绝唱通过《湘夫人》的学习,学生在对“香草美人” 这一表现 手法上有更深刻的理解, 在想象力、 审美情操方面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并且 学习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对理想不舍不弃的追求精神, 把这种精神来融入到将来 的生活、工作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