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绿绿的爬山虎》2200字
一、看拼音,写词语。
shān( ) 掉 fān( ) 开 眼lián( ) tuī jiàn( ) cí( ) 语 wò( ) 手
rónɡ qià( ) zào rè ( ) huánɡ hūn( ) kè tīnɡ ( )
二、比一比,再组词。
篇( ) 荐( ) 删( ) 燥( ) 洽( ) 糊( )
遍( ) 存( ) 册( ) 躁( ) 适( ) 胡( )
三、照样子,写词语。
绿葱葱(ABB式) 密密麻麻(AABB式)
四、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试试吧!
( ) 的湖水 ( ) 的本子 ( ) 的爬山虎 ( ) 的小精灵
( ) 的摇曳 ( ) 地修改 ( ) 的光点 ( ) 得仔细
五、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推荐( )确切( )蕴含( )摇曳( )楷模( )非凡( ) 呈现( ) 融洽( ) 六、选词填空。 果然 居然 1、我感到意外:像叶圣陶先生那样的大作家( ) 要见一个初中生! 2、我想远处那个人一定是爸爸,走近一看,( ) 是他。 亲热 亲密 亲切 3、乡亲们围着子弟兵( ) 地问寒问暖。4、叶老先生的( ) 之中蕴含着认真。 5、小红是我最( ) 的朋友。 七、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纸上到处满是红色的圈。 2、我每天晚上收听广播和电视。 3、我们全校师生和班主任都参加了义务劳动。 4、经过老师的帮助,终于有了进步。 5、我非常庆贺,自己见到了一位人品与作品教堪称楷模的大作家。 八、根据原文填空,并用带点的词说一句话。 1、我们的交谈很( ),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 ),一个他的( )。他亲切之中蕴含的( ),质朴之中包含的( ),把我小小的心( )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 仿佛—— 。 2、刚进里院,一墙( )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 )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 ),像( )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 )。 3、落日的余晕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 ),如同( ),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 ),显得( )。 综合应用 九、课内阅读。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他跟我的谈话,让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1、联系下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融洽: 摇曳: 沉郁: 2、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叶老家院子里的爬山虎的? 你体会到了什么? 3、作者认为“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非凡”指 ,“意义非凡”的原因是 。 4、“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这句话的含义是: 。
十二、有许多成语中有方位词,如“东张西望”中的“东、西”,请试着完成下列词语。
前( ) 后( ) 南( ) 北( ) 前( ) 后( ) 南( ) 北( )
参考答案: 一、删 翻 帘 推荐 词 握 客厅 融洽 燥热 黄昏 三、红通通 绿油油 金灿灿 马马虎虎 高高兴兴 平平安安 四、清澈 厚厚 绿葱葱 温柔 不停 仔细 迷离 修改 五、推选 准确 包含 摇动 模范 非常 出现 和睦 平和 六、1、居然 2、果然 3、亲热 4、亲切 5、亲密 七、1、“到处”和“满”删掉其中一个。 2、删去“和电视”。 3、删去“和班主任”。 4、“庆贺”改为“庆幸”。 5、在“终于”前加上“我”或“他”。 八、1、融洽 是大人 老朋友 认真 期待 融化 造句略。 2、绿葱葱 燥热 绿色的 温柔的小精灵 迷离的光点 3、沉郁 一片浓浓的湖水 摇曳着 虎虎有生气 九、3、意义不同寻常 叶老先生请“我”到他家做客,并和“我”亲切交谈,“我”感受到叶老先生高尚的品质 4、这句话不仅写实,而且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爬山虎的绿代表着叶老先生高尚的品质,激励着我前进 十二、前赴后继 南辕北辙 上窜下跳 左顾右盼 以上就是查字典语文网小编分享的四年级上册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同步练习及答案的全部内容,祝大家学习进步!
作文二:《绿绿的爬山虎》800字
又一个春天到了,我搬往了新家,新家的窗户口,早没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眼前空荡荡的,不禁怅然若失。爬山虎陪伴的日子一页页在我眼前清晰呈现……
读小学时,爱坐在靠窗的书桌前看书、写作业,周末的日子听着不远的一所中学传来的音乐声,偶尔抬头看看窗外,看看那片爬山虎。爬山虎的藤蔓在墙上绕了一圈又一圈,硕大的叶子层层叠叠。起风了,那叶子依次腾翻着,整齐地跳跃着,是碧绿的波浪,是爬山虎的海洋!偶尔一两只小猫滚过,娇小的身影互相追跑,爬山虎温柔地拍打着它们,拍打着它们稚嫩的童年,为它们撑起碧绿的伞盖。这时,静下心来,你就能听到一种声的涌动,呼--“呼--”,这不是秋风扫落叶的寂寥,不是小溪流跳过石头的欢快呼--呼--,低沉,却又活泼。啊,那是爬山虎的海洋,是海洋的波浪,是波浪的隆隆!
每当夜深人静,水一样的天上垂落着几颗星星,周围一片漆黑,我却还能感受到爬山虎的存在,白天的隆隆声没有退,在这样的夜里,反倒更响亮了。是谁,亮开了楼下人家的大灯,灯光透过一棵高大的玉兰树落在爬山虎上,跌落出班驳的影子。偶尔扑棱一声,一只麻雀来访,衔上一颗爬山虎的小浆果,又一扬翅,掠过灯光,飞向了远处。这一切,你能感受到么?爬山虎呀,整个夜晚都在大声地赞美它!
春天又来了,一年就是这么的快。麻雀们又聚在了爬山虎下,吱喳着找食吃,看着它们玲珑的个儿,我也在为褪去了冬装的爬山虎高兴,可不,你看那叶子,翠绿欲滴,满是生机与活力!
可我没想到我和爬山虎会有分别的一天。一个傍晚,放学回来,爸爸兴冲冲地告诉我:“孩子,我们明天就要走啦!
到哪里去?我的血液似乎停止了流动,周围静悄悄的,一丝风也没有。
去新家呀,南湖那儿我们有了一套新房子。
……
这个晚上异常寂静,异常寒冷。忽然一阵大风,爬山虎的叶子开始哗啦啦地响,声音是那么急促。我流泪了,拉起那把旧的提琴,为爬山虎献上最后一首《友谊地久天长》。苦涩的泪,无尽的泪,伴着那凄婉的琴声飞往天际,打湿了星星的梦,月亮伤心地躲进云里,爬山虎没有声音。
那一年,我和爬山虎都长大了一岁。
作文三:《绿绿的爬山虎 -》4000字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读懂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感知叶圣陶先生认真、平
和的人格。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把课文读懂; 理解文本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揭示课题
1、 今天我走进校园突然发现校园中的绿色明显减少了,原来是冬天来了 !但是有那么一片绿色却一直出现在我的眼前:【出示: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2、这是咱们前不久学过的《爬山虎的脚》一文中的那抹绿意。还记得这篇文章的作者吗?(作者是叶圣陶)
3、叶圣陶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儿童文学家教育家, 在文坛上具有相当高的地位。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肖复兴,为了纪念叶圣陶而写的,看老师写课题。(板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齐读课题。
这是一片充满生机、生命力十分旺盛的爬山虎,看着这一墙绿色,我们该怎么读?生再读课题。课文中有句话与题目相呼应,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认真地读课文。
4、出示句子:“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总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爬山虎总是绿着?文章回忆了“我”和叶老先生之间的哪两件事?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这两件事来。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课文主要写了“我”和叶老之间的几件事?
根据学生交流板书:叶老给“我”修改作文、请“我”做客。
三、细读课文、感受叶老的认真
1、默读第1—5自然段,(第一件事——修改文章这部分内容)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2、思考:“我”看到什么愣住了?
a 【课件出示: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都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b 请同学们把这句话画下来,并认认真真地读一读。
(学生读好后)读好一个句子,就是要读好这个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你认为这句话的重点词是哪两个?(“密密麻麻”、“到处”)
c 指导朗读:重点词“密密麻麻”、“到处”读得稍稍重一点,再稍微拖点长音,就可以了,
试试看。
d 提问:这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是什么?(修改符号)想不想看看《一张画像》的原文?【课件出示:《一张画像》的修改稿。】
e 读了这段话,看了《一张画像》的修改稿,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叶老先生改作文的认真、一丝不苟的品质。)
d 让我们再次通过朗读,体会叶老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3、思考:叶老是怎么修改文章的呢?谁来找一找,到第几自然段中找?
⑴ 《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这样改,有什么好处?
(板书:用字 准确)
⑵【课件出示: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
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
什么是书皮,什么是包书纸?(实物展示,让学生区别“书皮”与“包书纸”)
这样改,有什么好处?
5、同学们,叶圣陶老先生给一个初中生这样仔细地修改作文,你有什么感受?
(我感受到了叶老的认真。)
师:那作者是怎么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的呢?
【课件出示: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指导朗读:看到叶老这么为我修改作文,春风不仅吹到脸上,都吹到心里了,孩子们,我们该怎么读呀? 读出温暖的感觉,自已试试。 (生读)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叶老先生给“我”修改的这篇作文只有1500多字,可就是这 1500多字的文章被叶老修改了100多处呢! 所以——生:(齐)
师:叶老先生当时是教育部的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总编,他的工作可忙了,可他仍然会挤出时间来,为我们这些孩子一篇一篇地修改作文。所以——生:(齐)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当时的叶老已经是年近70岁的人了,可老人还在牵挂着我们这些孩子们的成长呢! 所以——生:(读)
师:同学们,叶老先生此时在你心里还仅仅是一位认真的老人吗? 他还是——个怎样的人? 生:他还是一个温和的、慈祥的、尽责任的老人。
生:他是一位对孩子的成长非常关心的人。
师:他爱每一个孩子,他是一位教育家。
6、作文是这样改的,那究竟该怎样写呢? 或许你能从叶老先生的评语中得到启示。
【课件出示: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指名读,集体讨论写作的要求。(先得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
如果说叶老认真细致的修改令“我”叹服,让“我”受益匪浅。那么,这则短短的评语,则——(学生接读:“树立起我写作的信心。”)
四、理解“融洽”,感受叶老的平易近人
过渡:叶老先生不但认真、细致地修改了我的作文,令我意外的是,这一年的暑假,我收到了到叶老家做客的邀请。去叶老家做客,让作者感受到:像叶圣陶先生那样的大作家,没有想像中的高高在上,反而和叶老先生的交谈却十分融洽。那么融洽是什么意思呢?从课文中找一找,哪些句子能够来体现融洽呢?
1、出示 【叶老先生见了我,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
2、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中的这两个人分别是什么身份?
一个是大作家,一个是中学生。这样的两个人能融洽地交谈,说明了什么?叶老平易近人。(信任,他已经把肖复兴当成老朋友了。)
3、此时,肖复兴对叶圣陶的印象,在认真、平和的基础上又加深了一步,你能选用这段话中的词说吗?(师板书:亲切、质朴)
请你来读一读。读得十分自然。你来读,读得十分亲切,你再来读,读得真融洽呀!我们一起来读!
4、再现“爬山虎”,质疑课题
在叶老家,作者还看到了爬山虎,找一找,课文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爬山虎?(课件随机出示这两句话:)
【句1: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少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句2: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师:请自由朗读这两段话:你发现它们分别是写什么时候的爬山虎吗?
生:第一处是午后的,第二处是黄昏的。
师:作者第一次来到叶老家,是那么激动、兴奋,一进院就看到这那绿葱葱,温柔的爬山虎。谁来读?(指名读、齐读)
师:作者与叶老的交谈让作者感到了叶老的亲切、质朴,把他小小的心都融化了,这绿得沉郁,有生气的爬山虎谁来读?(指名读、齐读)
5、作者向我们展现了一幅美的画面,同学们,你认为作者在这儿仅仅向我们描述爬山虎那绿绿的美吗?请同学们认真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6、作家就是这样做的,怎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怎样写的?
这就是叶圣陶,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
7、批改作文,邀请做客两件事给了作者极大地影响,鼓励他努力学习,坚定了他得文学之路。课件出示:“肖复兴现任《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已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集、散文随笔集和理论集80余部。近著有《音乐笔记》、《日子的回忆》、《总有一处让你感动》、《纸的生命》、《父亲的手记》等。曾经获得过全国以及北京上海优秀文学奖多种,《音乐笔记》获首届冰心散文奖。《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向往奥运》、《荔枝》、《银色的心愿》、《寻找贝多芬》等篇入选大中小学课本。”
师:请找出里面的一个数字。
生:80余部。
师:你们知道吗?他还是我们语文教材的编写委员会的委员呢!(提示学生翻阅语文教材中的《后记》部分)
师小结:是叶老先生改变了肖复兴的命运,引领他走上了辉煌的人生之路。
师:至此,我想同学们一定已经明白,课文就是要借这绿绿的、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爬山虎(师指题)来赞叶老——(师指板书,生齐读:“认真、平和,亲切、质朴”“堪称楷模”的叶老先生!)
(出示课件最后两句话):美的景色与美的人格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了!在作者眼里,在作者心中,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蕴含了更深的含义。
生齐读:“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师: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不改变,表明作者将永远铭记叶圣陶先生的教诲,认认真真地写作
8、反复“颂”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1)1988年,叶老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1992年,时年45岁的肖复兴提笔写下这篇文章,往事历历在目,他满怀深情地写下课题——(生齐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绿在他的生命中。那份情浓缩成一声深情的感激,浓缩成一份永远抹不去的回忆——(生齐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五、拓展资料,深化文本:
补充资料(课件出示叶老照片及相关资料):
师::叶老就是这样真诚质朴、平易近人,他老人家不仅仅只关心过肖复兴,他还热情关怀许许多多的文学青年,通过书信,通过娓娓的言谈,以他创办的的刊物,影响、发现、培养了如茅盾、丁玲等一批中国现代文学界的巨人。因此,他老人家被誉为 “文坛伯乐”、“感动中国的作家”。
在叶老先生诞辰100周年会上,一位作家这样说:
“谈起叶老,我觉得与他相对,永远如沐春风!他那谦和慈蔼的言谈、态度和容颜,永远悬挂在我的面前。他的“爱护后代就是爱护祖国的未来”之类的发言,永远在我心中震颤。”
师:是的,叶老先生影响了许多人。肖复兴不管是作文还是做人,一直以叶老先生为楷模。最后,老师想大家推荐一本肖复兴写的《我教儿子学作文》。
1、课件链接,拓展:
正因为叶圣陶先生为我修改作文这件事,对我的成长影响很大,后来肖复兴发奋学习,充实做人,勤奋写作,终于成长为当代有名的作家,出示肖复兴资料
2、总结激情:
师:肖复兴没有忘记叶圣陶先生对他的教诲,没有忘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就永远留在了记忆深处。来,让我们带着这份记忆,再一次有感情地读读课题。
板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修改作文 ―― 一丝不苟 认真
请我做客 ―― 平易近人 平和
作文四:《那片绿绿的爬山虎》800字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一课时)
飞云镇中心小学 何丽丽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出“推荐、删掉、规范、融洽、黄昏、客厅、曲线、春风拂面、映入眼帘”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思路,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4、从课文中的语句学习到修改作文的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词,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发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背诵《爬山虎的脚》第二自然段。(这一墙绿绿的爬山虎是谁家的呢?)
2、出示叶圣陶简介。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将又一次见到叶老先生家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看看课文围绕爬山虎写了些什么?同学们来看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初读课文 ,感知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词。(学生轻声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的生字以及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标出自然段。)
2、速记生字词,检测字词。(重点强调“删”“燥”“楷模”)
3、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我和叶圣陶爷爷的那几件事?
三、学习第一部分。体会叶老对文认真,对人平和、温暖的文品和人品。
1、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学习文章中记叙的第一件事,学生默读课文1-5自然段,读完后思考我拿到修改后的作文,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请找到相关的句子用横线划下来。)
2.学生读课文,圈画,思考。
3.组织全班交流。师结合交流,引导理解重点语句。
4.出示肖复兴的资料
5.同桌两人讨论:
你从中学到了哪些修改作文的方法?
6.交流汇报:
四、学以致用:
课堂检测
五、课堂总结
六、布置作业:
积累好词佳句。
板书设计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叶圣陶 修改作文(1---5) 我
认真、平和 字准确 句规范 春风拂面
温暖 评语鼓励 信心
邀请做客(6--10)
作文五:《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2900字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
萍乡市芦溪县上埠中心小学 王达佳
一、说教材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当代作家肖复兴于1992年写的回忆文章,是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围绕“成长的足迹”这一单元主题,叙事性强,情感浓郁,又保含深刻的哲理。
全文篇幅较长,叙事的条理很清晰,着重记叙了叶老为“我”“修改作文”、“邀我作客”两件事,表现了叶老;表现了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认真、负责、平易近人的伟大人格。文中两次提及院子里满墙的爬山虎。一是下午刚进院时看到阳光照耀下的爬山虎,二是黄昏时分落日余辉映照下的爬山虎,给人以不同的美感享受。表面是些景色之美,实则把作者对两代人的共通共融,共同走向充满美好的希望的明天的心愿暗藏在文字的背后,更会让人回味悠长。
二、说教学目标
教学成功的基础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还要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才能驾于全局。语文教学要充分体现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既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又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因此,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预设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学习叶圣陶先生伟大的人品与文品,懂得学习作文首先应学会作人的道理;
2.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培养学生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这三个目标中,“学习叶圣陶先生伟大的人品与文品,懂得学习作文首先应学会作人的道理”、“培养学生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
这节课的学习预计用时两课时,下面重点谈一谈第二课时的教学预想。
三、说教法、学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教学过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怎样教学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呢?我确定的第一个思路是“自主学习”。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获取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习惯。教育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师教学的最终目标,正如叶圣陶先生在谈到教学时说的“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
我确定的第二个思路是“以读为本”。语文课堂教学要坚持“以读为本”的原则,也就是说,学生的朗读必须经历一个“读进去”再到“读出来”的过程,“读进去”就是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出来”就是把自己对文本的感受、理解通过恰当的语气、语调转化为有声的朗读。学生只有真正体会到作者的强烈感情,他的感情才能与作品发生和谐共振,这样的感情朗读才能有效。感情朗读不仅仅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手段,它更应该是语文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四、说教学设计
为了在教学中执行“自主学习”与“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准备采用“长文短教,抓重点词句”的教学策略,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听写、诵读文中的词语,在理解、诵读的过程中初步感受人物品质。 谈到“以读为本”,我们往往理解为是对课文中重点句子和段落的朗读。其实,词语作为语言的组成单位,它也有鲜活的生命力,有感情地朗读词语,不仅可以 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如本课中“融洽、规范、春风拂面”等词语,在
教学时,不仅要求学生读得准确,还要让学生体会到词语表达的意境,如读“春风拂面”这个词语,我准备让学生这样体会:“孩子们,春风的速度是快还是慢?春风吹在脸上,感觉是怎样的?”用这样的方法,既 “得言”又“得意”。
第二个环节:走近叶圣陶先生的工作,也就是学习叶圣陶先生为“我”修改作文这一部分内容。
课文写道:“我”见到那篇被叶圣陶先生修改过的作文时,一下子“愣住”了,为什么呢?课文中的原句这样写:“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这个句子在本文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首先,要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找到并画出这个句子;其次,要体会句子所表达的含义,德国大诗人歌德说:“要学会用两只眼睛读课文,一只眼睛读文字表面的意思,另一只眼睛要看见文字背面的意义”,读懂这句话, 就能读懂叶圣陶先生对学生作文认真、负责的态度。怎么读呢?我准备在课堂上创设出一个多元化的情境。第一、多媒体出示叶圣陶先生修改的原件,然后指名学生 带着自己看了原件后的体会读;第二、语言创设情境,我会问学生:“看到这样的修改,你对叶圣陶先生产生了怎样的感情?”学生对叶圣陶先生的“敬佩”之情已然被激发,我会接着说:“那再读读这句话,读出你的敬佩之情来。”读到这里就止了吗?不!接下来,我要将语文学习的另一重要内容——也就是“写”的教学引入进来。第三、创设想象情境,读写结合训练。我会这样启发引导学生:“孩子们,你们看,几页纸上到处是密密麻麻的钩、直线、曲线,叶圣陶先生认真、负责的精神令人敬佩,孩子们,你们想过吗?70多岁的叶圣陶先生是怎样完成这样一篇作文的修改的呢?把你想到的情景写下来。”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锻炼学生的动手写作能力,同时也为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叶圣陶先生的精神奠定了情感的基调,再回过头读前面的句子,相信学生的理解一定会准确、到位,并且影响深刻。
第三个环节:走近叶圣陶先生的生活,也就是学习叶圣陶先生邀请“我”到他家作客这一部分内容。
这一部分的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板块组成:1.找出并读好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体会叶圣陶先生生活环境的简朴;2.体验作者心情的不平静,感受叶圣陶先生对下一代的关怀和他的平易近人;3.适当补充叶圣陶先生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一步:补充叶圣陶先生资料,体验作者心情。我先说:“孩子们,叶圣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他此时担任国家教育部副部长职位,同时还是人 民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现在他居然邀请我——一个初中生去他家作客,如果你是作者,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带着这样的感受读课文中的相关句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通过主动地选择外界信息,并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而非教育者通过教育手段向学生传授的。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调动学生与本节课学习内容相关的一切生活经验,帮助他们建构新的知识。我在这一环节提出的这个问题,正是针对学生已有的经验而提的—— 两人地位、身份相差如此悬殊,叶圣陶居然邀请“我”去作客,折射出的正是先生人品的伟大。
第二步:读好描写爬山虎的句子,感受叶圣陶先生对下一代的关怀和他的平易近人。爬山虎是本文的文题,也是先生伟大人格的写照。作者在文章结尾写道: “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在教学时,只要这样轻轻一点拨,就能将学生的理解引向纵深——“孩子们,若干年后,每当作者回忆起多年以前的那个暑假,出现在他眼前的,除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还有什么?”学生自然会理解,除了爬山虎,还有叶圣陶先生认真、负责、平易近人的伟大人格,这时候再学习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方法的方法也就水到渠成了。 在自主互动中阅读文本、批文入境,紧抓文本感情线索,以读为本,在朗读中感悟、积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就是我这节课追求的目标。
作文六:《那片绿绿的爬山虎》6500字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精读赏析 —— 课标分析
蓬莱市第三实验小学 鲁祯荣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 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 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 因而, 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 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 掌握运用语文的规 律, 而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我在引导学生聚焦描写爬山虎的语句, 反复朗 读,揣摩含义,体会作者激动、敬慕、鼓舞,到无限追思的情感。 “ 一切景语皆情语 ” ,学生 在朗读中逐步领悟景物描写的作用。 这是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 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课标第二阶段(3-4年级)阅读目标中提出: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 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 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 读感受。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因此,在授课中,引导学生 背诵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延伸到课外积累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精读赏析 ——
教材分析
蓬莱市第三实验小学 鲁祯荣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作家肖复兴在 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课 文通过两件事情追忆叶老:一件是 15岁那年叶老为我精心修改作文,我为之深深感动;另 一件是叶老请我到他家里作客, 这次见面对我人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我似乎懂得了作家是 怎么做的, 作品是怎么写的, 以此表现叶老具有海纳百川的学识和待人随和的品质, 抒发自 己对叶老的深深敬意和无限追思。 这篇课文很多地方是写修改文章的, 课文为什么要以 《那 片绿绿的爬山虎》 这样命题呢?我深入钻研了课文, 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叶老先生对我的谆 谆教诲使我终生受用, 难以忘怀。 虽然时间已经过去将近三十年了, 但当时的情景如在眼前。 一想起叶圣陶先生, 就仿佛又看到了初到他家时看到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作者正是借助那 片绿绿的爬山虎来抒发他内心的情感, 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 是引 导学生通过阅读作家肖复兴的成长故事, 学习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同时感悟叶老 的人品和作品。 在本课的学习中要读出、 悟出三处景和两件事的巧妙联系是个难点, 怎样将 爬山虎的生机美与叶老的人格美有机地融合起来, 突破课文的重、 难点, 便是我教学设计的 意图所在。根据教学目标,可以采取这样的步骤: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脉络 ----突出重点 -----
突破难点 -----再回归整体、升华认识。
(一)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脉络
初读时,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写了哪两件事, 知道这两件事虽然有着密切的联系, 但也存 在着独立性,然后引导学生一部分一部分地学习。
(二 ) 突出重点
课文明明写了两件事, 为什么却用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为题呢?让学生掌握借景抒情的 方法,我将这个作为本节课的重点。
(三)突破难点
课文中几次写到爬山虎, 这些语句含义深刻, 抒发作者怎样的情感,是教学的难点。通过 反复朗读,引导学生抓关键词揣摩其含义。
(四)再回归整体、升华认识
在理解了文中这两部分内容后, 回归整体, 讨论课文为什么以 “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 为题, 使学生通过文中的两件事先了解叶老的人品和作品。 当见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叶老的教导 使我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 怎样作文。 时间已经过去将近三十年了, 但当时的情景如在眼前。 一想起叶圣陶先生,就仿佛又看到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所以以此为题。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精读赏析 —— 学情分析
蓬莱市第三实验小学 鲁祯荣
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学生缺少对叶圣陶和肖复兴认识了解, 课上便借助叶圣陶和肖复兴的资料, 加深 对他们的了解。 让学生通过学习能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和脉络, 但是很难从叶老修改作文 与 “ 邀 ” 我做客上真正体会叶圣陶的人品, 这就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向课外拓展延伸, 先是出示 叶老给 “ 我 ” 修改的作文原稿,直观感受到叶老修改作文的一丝不苟,接着出示《那片绿绿的 爬山虎》原文中叶老和肖复兴的谈话内容,让学生边读边感悟,切身体会到叶老的人品。当 提到借景抒情时, 有些同学开始很难接受, 所以我先拿出一处景物描写进行引导, 抓住关键 词句揣摩含义。 等学生掌握这一方法了, 再自学其它两处, 并借助练习巩固借景抒情方法的 运用,使学生充分掌握,能学以致用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精读赏析——教学设计蓬莱市第三实验小学 鲁祯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并能迁移用到自己的习作 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受叶圣陶先生堪称楷模的作品和人品,明白作者为何用“那片绿绿 的爬山虎”为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叶老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的文品和人 品。
二、教学重点: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准备:课件四、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对比导入
1、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学习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 你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吗? (肖 复兴)师:肖复兴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次偶然的机遇,能够改变一个人终生的命运。师:是什么样的偶遇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生齐读:那片绿绿的爬山 虎
2、检查预习,出示预习提示:
(1)找出《爬山虎的脚》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两篇文章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2)划出描写爬山虎的句子。
3、学生汇报,完成预习单。预设:学生分别从作者、主要内容、文章类型说出不同点,相 同点是题目都和爬山虎有关。 小结:两篇课文题目很相似, 但从文章主要内容可以看出是属
于不同类型的文章。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爬山虎的脚》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两篇课文来导入,由《那片 绿绿的爬山虎》内容是写事,而题目是写景切入正文,并引出“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 虎》为题?”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二、景物描写,初步感受
1、过渡:这篇课文明明是写事的文章,为什么却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文中有描 写爬山虎的句子吗?指课前预习要找出描写爬山虎的句子, 接下来我们来交流一下。 指名读 一读。
2、这几处描写爬山虎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并说说把什么比作什么?
【设计意图:阅读应该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层层深入的过程。 初读三处描写爬山虎的句子, 学 生还不能领悟到它的用处, 因此, 只能先从简单地读和修辞方法上入手, 为下文先埋下伏笔。 】 三、 就事看景, 深入体会 过渡:这几处写爬山虎的句子和文中两件事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1、第一件事:修改作文
(1)出示修改原稿,学生先说自己看到的,再从文中找出肖复兴看到什么?出示:翻到我 的那篇作文, 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 密密麻 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重点体会“密密麻麻” “到处”两词,感 受叶老一丝不苟的文品。
小结:对呀我们都没见过叶老先生,却从这密密麻麻的小字中感受到了他一丝不苟的文品。 【设计意图:这一课外资源的引入非常的及时、非常的巧妙、 非常的有效, 叶老修改文章的 图片,让学生对“密密麻麻” “到处”两个词语有了鲜明的印象,更对文章中的这句话有了 形象的感受。 】
(2)指名读这段话。
(3)出示作者感受,师引读:难怪作者会这样说:“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 ...... 如春风拂 面。 ”
(4)当我回到家,仔细看了几遍叶老的修改,又发现了?
生读: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 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 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 “怎 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 呢?”
补充填空:修改作文应该做到用字() ,句子() 、 () 。
引出叶老的话,课件出示: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叶圣陶师:叶老认为读文章一个 字都不能放过, 每句话都要认真领悟含义, 因此对肖复兴要发表的作文, 他也用这个要求一 字一词地批改。
(5) 品读评语师:修改完后,作文后面还有一则评语呢。 指名读 他为什么要这样写?学生 说出理由。师:短短的评语,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带给我温暖。
再次引读:所以,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 师:对一位 15岁少年的一篇参赛作文 是如此费心竭力,可见他一丝不苟的文品,因此他的一生有着辉煌的成就。 (出示叶圣陶资 料,学生自读)
师:当时,他 68岁的高龄了,白天,他有做不完的工作;晚上,他拿起作文,一篇一篇、 一字一句地批改。 师:所以, 我, 你, 在座的每一个同学, 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 —— (指 生读)小结:刚才,我们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借助人物生平资料,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这也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
2、第二件事:邀请做客过渡:一次修改作文,让叶圣陶先生给肖复兴留下深刻的印象,那 么他们第一次见面,第一次交谈又给肖复兴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1)学生默读,划出感受并交流。
(2)借助原文中的内容,了解叶老的人品师:一次交谈,一番期待,足以看出叶老先生的 亲切、 质朴。 所以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 竟是这样一位人品堪称楷模的大作 家。 (课件)师:(出示插图)对比两人身份的悬殊差距,感悟叶老的人品。学生交流师:是 呀, 所以作者第一次见作家就有这样的感受——他亲切之中蕴含的期待, 质朴之中包含的认 真 ...... (课件) 【设计意图:学生的阅读是一种自主的个性化行为。通过让学生了解叶老先生 与“我”的谈话内容,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叶老先生质朴的言语,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 受到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 。 】
四、感悟借景抒情
1、 师:在他们交谈融洽之时, 作者看到了这样的爬山虎:出示 “落日的余晖 ...... 虎虎有生气” 。 通过刚才对叶老的了解, 再细细品读这段话, 你又读懂了什么?师引导学生, 抓住重点词体 会作者的情感,如“浓浓的湖水” “虎虎有生机”
小结:大家通过短短这段景物描写却悟出了深刻的体会, 作者正是借助景物来抒发内心的感 受,这种写法叫借景抒情。表面上是写景,实际上字字句句都是作者情感的表达。 【设计意 图:结合他们交谈“融洽” “以致不知黄昏的到来” ,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体会他们交谈 的融洽,体会叶老先生的亲切、质朴,学生的感受自然而然地产生。 “落日的余晖 ...... ”一句 是课文的重点, 富有深意, 这里不是单纯的写景, 它要说的还是叶老先生这个人带给他的感 受。 】
2、接下来请同学们用心体会另外两处景物描写,看看要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学生自学,作好批注。
3、全班交流 第一处:(出示: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 ...... )重点抓住 “夏日的燥热” “像温柔的小精灵”等词语,体会作者紧张、激动的心情。
小结:这处景物描写中没有一个词语写出作者的心情, 但我们却能从中感受到, 这就是借景 抒情的好处。
第三处: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师:在他的眼前出现的仅仅是爬山虎吗? 他还忘不了的是什么?预设生:表面上忘不了那一片绿绿的爬山虎, 实际上忘不了人品和作 品都堪称楷模的叶老先生。
生:作者忘不了叶老先生对他的关心,忘不了对他的指导,忘不了对他的教育! ...... 小结:一切景语皆情语,肖复兴先生就是这样借助景物表达了对叶老先生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设 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到写爬山虎不仅仅是写爬山虎, 更是凝聚了作者的情感, 再一次让学 生明白这种写法,这也是学生情感升华的一个过程。 】
5、瞧,肖复兴将借景抒情运用得淋漓尽致,我们是不是应该把它记在脑海里呀?看提示背 诵
6、拓展练习:
师:其实我们在写作中经常会借助景物描写来抒发感情, 下面我们来看两位同学在一次日记 《考试之后》中写到的, (出示课件)这两位同学是如何借景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呢?分别出 示片段一、二,指名朗读、再回答。
片段一:路旁的柳树好像在祝贺我,它微笑着,笑弯了腰。鸟儿也在我头上飞来飞去,好像 在给我唱欢乐颂。花坛里百花怒放, 娇艳多姿,不时闻到醉人的香气。 我的脚下似乎有风火 轮,没过多久,我已经飞到了家门口。这位同学见到的景物如此美好。
片段二:路上的人们好像在讥笑我,树的叶子被风一吹,纷纷飘落,茂盛的树冠,一下子变 得零零散散, 像一位秃头老人。 百花凋零, 枯草一片, 我失魂落魄, 无精打采。 分别指名读, 通过这两段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心情, 猜测考试结果。 小结:在刚才两位同学的日记中没有 一个是表示心情的词语, 但我们可以从景物描写中感受到小作者的心情。 真是景随心动, 心 随景变啊, 这就是借景抒情的绝妙之处。 这么好的句子大家赶快多读几遍吧!师:希望今后
我们也可以把借景抒情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四、回归整体,升华认识
1、师:同学们,修改作文、邀请做客让叶老先生院中的爬山虎永远绿在 15岁少年的心中。 这个绿着的不仅仅是爬山虎, 现在你应该知道这个绿着是什么吗?这个绿着的也许是哪件事 情,也许是深刻的感受,也许是叶老的教导,也许还有一言一行 ...... 请以“在“我”的脑海 里,总是“绿”着的是,也是 ”的句式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生练笔。 )
师小结:在我眼前绿着的, 不仅是那虎虎生机的爬山虎, 还有叶老那堪称楷模的人品和作品。 爬山虎已不单单是景, 还凝聚着浓厚的情。 所以, 课题叫做—生齐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设 计意图:课文几次写到爬山虎, 这些语句包含的意蕴就四年级孩子的理解能力而言, 难度很 大。再加上文章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其中的喻义非常深刻,更是令人费解。理解这些 语句含义是教学的难点。 设计中通过反复朗读、 想象体会、 情境运用等多种手段层层推进理 解其含义, 而“借景抒情” 这一写作方法的学习也便水到渠成。 教学过程中注重提炼学习方 法,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扎扎实实地体现“用教材教” 。 】
2、拓展延伸 师:肖复兴因为遇到了人品、作品堪称楷模的叶老先生,从此走上了文学创 作的道路。 成为了著名的主编肖复兴也常常帮别人修改作文, 知道吗?我们手上用的语文课 本,很多就是经他的手修改后,编进语文书的。好些课文,还是我们学过的呢。
出示:《去年的树》 、 《白鹅》 、 《触摸春天》 、 《巨人的花园》 、 《卡罗纳》师:在修改这些作家 的文章时,他写下了这些修改意见:课件:把每一个句子写好;要避免重复;语言的规范和 生动; 注意细微的地方; 去掉多余的连词 ...... 师:这些话熟悉吗?好像谁说的?生:叶圣陶 师:叶老先生对他的影响太大了,看,这是肖复兴至今取得的成就。
(资料) 【设计意图:肖复兴资料的引入,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叶老先生“堪称楷模的人 品与作品”对作者一生的影响之大,至此,相信大师的形象也高高地矗立在学生的心里。 】 所以肖复兴会这样深情地说——一次偶然的机遇,能够改变一个人终生的命运。 ”其实原文 还有一个副标题,读——生:怀念叶圣陶先生师:每当作者眼前展现爬山虎的时候,就会深 情地怀念起——生:叶圣陶先生师:怀念他堪称楷模的人品和作品师:每当想起叶圣陶先生, 眼前总会展现——生: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师:如春风拂面。 师:你看,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这篇课文通过借景抒情可以让故事不再枯燥乏味, 而作者的感情也可有所寄托, 真是一举两 得。
【设计意图:重现课题, 既是对全文内容的回顾整理,更是情感的升华,使本课的教学回归 整体,首尾呼应。
】四、布置作业
今天课后作业,我们要来练笔,就是用借景抒情的方法完成。情景:今天是周末, 我又要 到兴趣特长班去上课了 ...... 【设计意图:作业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借景抒情”的意蕴,能 够灵活运用,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 】
板书设计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借景抒情 修改作文
一丝不苟 邀请做客 平易近人
作文七:《那一墙绿绿的爬山虎》600字
在墙的那边,依附着一片赏心悦目的绿色。定睛一看:原来是那一墙爬山虎。
那是多么壮观的一幕!整栋红砖房的墙面,竟全部包裹上了一层新鲜的绿色。风轻轻拂过红砖墙,带起了一片荡漾的绿意。它紧贴着墙,摇晃着身子,时不时对来往的人抛个媚眼,看得不觉会心一笑。
走上楼道,看见几缕调皮的小藤趴在楼梯上,藤上还冒出了几片根茎有些红的小绿叶儿,在阳光的抚弄下,边缘镀上了一圈薄薄的金色光晕。进入了走廊,阳台上摆了几盆植物,但最显眼的,还是那从上面垂下来的一片帷幕。有的拼命伸长了脖子,想让人们注意到;有的慵懒地垂下头,似乎在打瞌睡;有的很有造型,最顶端的藤尖儿,还打着猪尾巴似的小卷儿。
进到房间里,透过窗,看到的又是一片新的爬山虎,紧紧贴在另一幢楼上,像是一条鱼身上的鱼鳞,闪闪的,亮亮的。
漫步于走廊,我无意拽了拽伸到头顶上的一根爬山虎,哪知它像牛一样倔强,硬是不让我把它拽下来。经过一番角力,我还是败给了它。藤儿抓不下来,给我片叶儿吧?可它就是那么吝啬,连根丝都没扯下来,反倒送上了一只小壁虎!奈何,只好作罢。随之,我不禁哑然:这么小小柔嫩的植物,竟有这么顽强的意志!
晚上,一场突如其来的雨把我淋个措手不及,次日经过长满了爬山虎的那幢楼时,我惊讶地发现,那株与我竞争过的爬山虎,比上次看到的更长了。暴风雨的洗礼竟没有摧毁它生存的希望,反而激励了它生长的信念,于是便更加努力,更加顽强。
人,何尝不可如此?
那一片心旷神怡的绿色,依旧爬满了那边的墙。
作文八:《那绿绿的爬山虎》2800字
四年级语文(人教版)导学案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设计人:牛丽敏 尚琨
【学习目标】
1(会认“荐、删、词、洽、昏、晖、楷”7 个生字,会写“篇、荐、翻、帘、 页、删、词、燥、握、洽、昏、厅、糊”13 个生字。掌握“推荐、眼帘、删 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莫名其妙”等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叶老的认真、质朴、懂得学作文应先学作人。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自我评价:? ? ?)
1、朗读课文,利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推荐 眼帘 删掉 规范 燥热春风拂面 莫名其妙 蕴含 握手 客厅 黄昏 融洽 模模糊糊 堪称楷模 ”等
,并能正确地读写它们。 词语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写下来。
—————————————————————————————————。
二、学习探究
1、自主、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问题:
(1)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想一想爬山虎的主人 是谁,主要写了几件事,
,,,,,,,,,,,,,,,,,,,,,,,,,, ,,,,,,,,,,,,,,,,,,,,,,,,,,
(2)默读课文,读读、想想、画画。叶老先生是怎样批改“我”的作文的, “我”
五年级语文导学案 (1) 第 1 页 共 4 页
有何感受,
(3)品读课文,小组合作交流。
a、读读叶老先生邀请我做客的句子,说说从这些语句中可以品味出叶老是个
怎样的人。
,,,,,,,,,,,,,,,,,,,,,,,,,, ,,,,,,,,,,,,,,,,,,,,,,,,,,
b、联系上下文,进一步理解“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样写 的。”和同学交流自己的体会。
,,,,,,,,,,,,,,,,,,,,,,,,,, ,,,,,,,,,,,,,,,,,,,,,,,,,,
(4)回读课文,课文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
,,,,,,,,,,,,,,,,,,,,,,,,,, ,,,,,, ——————————————————————————————————
2(展示与反馈: (同学评价: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3、作业设置。
搜集名人的成长故事,与同学分享。
三、当堂达标 (小组评价:? ? ?)
1 我能把字写漂亮
客tīng ( ) 推jiàn ( ) ( ) fān开 ()shān掉 窗lián ()
干zào ( ) 融qià() ()cí语 ()piān目 把wò()
五年级语文导学案 (1) 第 2 页 共 4 页
2花儿朵朵
例:扁(骗)
扁( )( )( )( ) 月( )( )( )( )
)( )( )( ) 走( )( )( )( ) 巴(
四、巩固练习
(小组评价:? ? ?)
一(请把句子中的错字画出来并改正
,、我争大眼睛,莫名奇妙地盯着她。( )
,、我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叶老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佛面。( )
二、选词填空
温柔 温和
,、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 )的小精灵在上面跳跃。
,、老师( )地对我说:“只要认真写,认真改,就能写好作文。”
继续 连续
,、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上( )工作了几十个小时。
,、老师坐在椅子上休息了片刻,又( )上课。 三 啄木鸟门诊(修改病句)
a、老师夸耀我们进步了。 ,,,,,,,,,,,,,,,,,,,,
五年级语文导学案 (1) 第 3 页 共 4 页
b、我的本子上到处满是红色的圈。 ,,,,,,,,,,,,,,,,
,,,,,,,,
c、五一长假,去旅游。 ,,,,,,,,,,,,,,,,,,,,,,,
四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诚实的华盛顿
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任总统,他小时候特别活泼好动。 有一天,爸爸外
出没在家,华盛顿把爸爸用惯了的一把小斧头握在手里, 胡乱砍着玩。他
一会儿在这试试,一会儿在那砍砍。玩着玩着,他来到花园的 一株小树
下,叫着:“来吧,让我在你身上试试。”说着一斧头砍下去,只听四年级
3 页共 4 页 “咔嚓”一声,小树被砍成了两截。 语文导学案(26)第
这下小华盛顿可闯了大祸。被他砍倒的这 棵小樱桃树,是爸爸买回来的
优良品种,用来做试验的。 不久,爸爸从外面回来。一眼望见他最心爱
的树被砍倒,他气坏了,大发 雷霆:“是谁砍了我的树,要是让我发现是
谁,我要,我就要??”他脸色铁 青,嘴唇直哆嗦。小华盛顿的心里在
激烈地斗争着。终于,他鼓起勇气,慢慢 走到爸爸面前说:“爸爸,请您
惩罚我吧,这事是我干的。我是想试试这把斧 头是否锋利,所以就,
就??”小华盛顿喉咙哽咽了,他惭愧地低下了头。爸 爸见儿子在错误
面前这样诚实,转怒为喜。他一把搂住儿子,非常激动地说: “我的好
孩子,爸爸非常喜欢你的诚实。我宁愿损失掉一棵心爱的樱桃树,也 不
愿我的儿子说一句谎话。”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激动——( ) 宁愿——( ) 惭愧——( )
2、用“——”在文中画出爸爸大发雷霆时神态的句子。
3、用“,,”在文中画出爸爸大发雷霆时说的话。
4、“小华盛顿的心里在激烈地斗争着。”他心里会想些什么,
,,,,,,,,,,,,,,,,,,,,,,,,,, ,,,,,,,,,,,,,,,,,,,,,,,,,,
等级评价 ???
4 五年级语文导学案 (1) 第 页 共 4 页
作文九:《那片绿绿的爬山虎》2300字
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⒈理解生字新词。 ⒉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⒊读通课文
教学重点 :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 能在较短时间内以一定的速度读通课文
教学过程 :
1、谈话导入:师:同学们, 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会发生许多故事。 有些事是令人终生难忘 的。 今天, 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与成长有关的故事。 这个故事就发生在15岁的肖复兴和大 作家叶圣陶之间,还有那。 (出示课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读题:这是一篇回忆往事的文章,所以读题目时应该慢一点,意味深长点。 (再读课 题。 )
1、简单交流预习方法:
师:为了学好这篇课文,老师课前让大家根据预习目标学习了课文,大家完成得怎样? 出示预习目标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⑴ 自学生字,读准字音。
⑵ 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哪几件事。 ⑶ 查找资料,了解人物有关的信息
好,下面老师就先来检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出示生字词:推荐 亲切 平和 平易 近人 融洽 黄昏 余晖 蕴含 摇曳 真诚质朴 堪称楷模 3、抽查个别词语的意思,并 引导用词说话。
对于上面的词语你有什么问题吗?谁来帮助他?
4、让我们带着这些生字字词仔细读读课文,好好想一想课文到底写了哪些内容呢?
5、交流讨论、理清文章内容。 课文讲了哪些内容?
6、板书:修改作文 邀请做客。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由叶圣陶的行为感受其平易近人的人品,明白写作和做人的道理。 深入分析课文对爬山虎 的描写,领会题目的含义。
教学重点 :
通过课文的学习明白写作和做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 :
明白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叶圣陶的平易近人和对青年人的殷切希望
教学过程 :
1. 复习引入: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 26课,请齐读课题(生读) 。 通过 上节课的学习, 我们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主要是写叶老批改 “我” 的作文和 “我” 到叶老家做客的事) 师:通过这两件事,作者认识了一位怎样的作家,能用课文中的句子 回答吗? (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和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 作家。 )
2. 出示句子,读读。 师:同学们,叶圣陶老爷爷,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也是蜚声国内外文 坛的大文学家,一生写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他的作品堪称楷模。
3、激疑:既然是写这么一位人品和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那课文又为什么要以“那
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呢?
1、学生自读课文,在课文上圈划 2、交流,出示相关句子,生谈体会
①“刚进四合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 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 (引导学生将 阳光和爬山虎与叶圣陶先生和“我”进行对比思考。 (把“阳光”照在绿叶上“闪烁着迷离 的光点”比作“小精灵” ,表面上写有了阳光,爬山虎才能生机勃勃,熠熠生辉,实际上表 现出“我”受到叶老鼓励,充满了从事文学事业的信心——已“拥有”那份“心思” 。 ) a 、从作者对爬山虎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我感受到了一种美、生机与活力、作者对叶老的敬佩······)
b 、师 :谁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 读出一种美感,读得富有生机和活力吗 (指生朗读、齐读 )
c 、师小结:确实是一种美的景色,一幅幅美的画面,也可以说,作者在这儿营造着一种美 的意境。这美的意境是不是单单由自然景色的美、爬山虎那绿绿的美构成的呢?(生齐答:不是)师追问:更重要的是因为有什么?(叶老人格的美)对!这美的境界是美的景色与美 的人格的完美融合! 你能从课文中哪些句子体会到叶老的人格美?
重点引导理解:Δ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 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 平和以及 温暖,如春风拂面。
(1)生读,春风拂面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2)你从哪些句子也可知道叶老批改是那样的认真?
(3)师:(课件出示修改稿) 大家看, 这就是叶老先生帮我修改过的稿子,看了这个修改稿 你有什么感受?(叶老先生认真、严谨、一丝不苟)是呀,作者看到被叶老先生修改的稿子 后, 感觉跟大家一样, 他一下子愣住了。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 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 师:学到这儿,你想说 点什么?
(4)朗读体会,指名读,齐读(板书:批改——认真、平和)
师小结:就是这样一位人品和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 让我树立了写作的信心, 走上了写 作的道路。作者的心更是暖暖的,我”开始意识到:“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 这么写的。 “我”将在叶老认真、一丝不苟的品质影响下积极从事文学事业。
谁想来读一读让在座的每一个人都能看到绿绿的爬山虎 , 让大家都能体会到作者的感受? 师小结:作者借景抒情,那一片绿里跳跃着、闪烁着他的那份高兴、那份激动,一份沉甸甸 的收获,一种难以表达的憧憬。正是人品与文品堪称楷模的叶老先生影响着我, “我”将在 叶老一丝不苟、平易真诚的影响下积极从事文学事业。 4、 体会结尾的作用:师:课文 还有一处也写了爬山虎:“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 (出示)这句话有什么 深刻含义吗?(爬山虎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请同学们自由谈谈自己的理解。
课件链接,拓展:
正因为叶圣陶先生为我修改作文这件事, 对我的成长影响很大, 后来肖复兴发奋学习, 充实 做人,勤奋写作,终于成长为当代有名的作家,至今为止,已出版了50余种书,曾多次获 全国及北京、上海的文学大奖。作品主要有系列长篇小说〈 〈中学生三部曲〉 〉 、长篇报告文 学〈 〈与当代中学生对话〉 〉 〈 〈和当代中学生通信录〉 〉等。
作文十:《那绿绿的爬山虎》5900字
揭示课题,激趣导入
师:我们刚刚学过一篇写爬山虎的课文——《爬山虎的脚》,作者是叶圣陶,你对他有哪些了解,(学生谈论)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也写到了爬山虎,看老师写课题,伸出手来,跟老师一起写:(师板书课题)注意“那”字的右耳刀是两笔。“绿”字的这一横稍稍长一点,这个字就漂亮了。这篇课文的题目是——
生:(读题目)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推荐理由:对四年级的学生而言,“那” “绿”都不是生字,指导书写,看起来有些多此一举。但是,老师在书写课题时,确实应该让学生有事可干。同时让学生伸出手来跟老师写课题,提示不好写的字的写法,一方面是进行写字训练,同时更是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让课堂每一分钟都有实效。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这一墙的爬山虎绿绿的,充满了生机,我们再读课题。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肖复兴,你们想知道他在课文里都写什么了吗?请放声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语句读通顺。 (学生自读课文)
师:你们读得特别认真,我们一起来读读文中带着生字的词语。 (师出示:客厅、黄昏、燥热、推荐、融洽、删掉、规范、春风拂面。学生读。)
师:春风从脸庞轻轻地拂过,什么感觉?应该怎么读?
(读词)春风拂面。 生:
师:这才有春风拂面的感觉呢! (继续出示词语)
生:映入眼帘。
文中怎么说的,读读这句话。 (出示课文语段) 师:映人眼帘的是什么呀?
生:(读)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师:同学们,我刚才听到“曲”这个字大家读得不太一样,有的渎qǔ,有的读qū,咱们怎么办? (生答“查字典”)今天老师就给你们带来字典中的解释,你们看一看。(课件出示两种“曲”字的解释)
生:这个字应读qū,我是根据第一个解释,弯曲,跟直相对来判断的。
师:你是根据这个解释来判断的,我们一起读这个词。
师:这里有两组问,你们再来读读,想想第一组是写谁的,第二组是写谁的?
(课件出示:莫名其妙、愣住、意外、认真、乎和、质朴,学生自读)
生:第一组是写作者肖复兴的,第二组是写叶圣陶老爷爷的。
师:作者肖复兴是用第一人称“我”来写的这篇课文。当时,他还是一个初中生,比你们大不了几岁。叫圣陶先生可是一位大作家。这两个人特别有缘,在这篇课文当中相遇了。你们想一想,《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爬山虎的脚》,两篇课文的题目中都带着爬山虎。不过,《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是写植物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还是写植物的吗?
尘:它是写事的。
师:是通过事情来写叶圣陶老爷爷的。对吗?
师:再想想看,课文中写了叶圣陶先生和“我”之间的哪两件事?围绕这两件事怎样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呢?
细读课文,重点品味
(学生默读课文)
师:让我们一起交流交流。
生:l—5自然段是写叶圣陶爷爷帮“我”修改文章。
师:如果我们用简单的几个字概括,就是——
生:修改作文。(师板书)
生:6—10段是写叶圣陶老先生邀请“我”到他家做客。
师:如也用四字概括,那就是:邀请作客。这样就更好了。 (师板书)
推荐理由:对四年级学生而言,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根据课文的逻辑顺序给课文分段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在这里没有直接要求学生分意义段,而是通过提示“这两件事怎样把课文分成两部分”的。学生把握了这两件事的开头结束就可以给课文分段了,这就给学生一种学习方法的指引,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可以试着运用。
师:那么,让我们先来看课文的第一部分,看看自学提示 (课件出示):默读课文第—段,思考: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请同学们自学这部分,一会儿我们交流。请画出相关的内容,然后读一读这些句子。 (学生自学后交流)
生:“我”看到叶老为“我”修改得很认真。
师:从哪儿感受到的?
生:我是从“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这句话感受到的。
“密密麻麻”什么样? 师:
生:把空格子都占满了。
师:是啊,也许比你想象的还要满呢!让我们看一看叶老修改的作文原件。 (课件展叶老修改的原件)
师:你们看,这可真是“密密麻麻”呀,几页纸上到处都是钩、直线、曲线??密密麻麻呀!同学们,我们怎样读这段话呢? (学生自读,指名读)听了你的朗读,我眼前已经出现这“密密麻麻”的修改稿了。
推荐理由:这一课外资源的引入非常的及时、非常的巧妙、非常的有效,叶老修改文章的图片,让学生对“密密麻麻”这个词语有了鲜明的印象,更对文章中的这句话有了形象的感受。
师:同学们。回到家,“我”仔细看了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又看到了什么呢?
生:(读)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
师:同学们,咱们也读读这句话,看看“一张”和“一幅”有什么不一样,体会体会。
生:用“幅”字更准确点。
师:我们平时说:—张—— (生齐答)纸。
师:一幅——(生齐答)画。
师:这样用字就准确了。叶老先生曾经说过,所谓好文章,只不过是选材精当一点儿,用词准确一点儿,话说得周密一点儿罢了。请你再仔细看看叶老先生的圈画,还看到了什么? 生:(读)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删掉原句中“包”这个动词,使得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而“书皮”改成“包书纸”更确切,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师:这位同学把看到的读出来了,把感受也读给我们听了。同学们,你们看, “我”的原句是——(课件出示: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
师:叶老改成了——
生:(读)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
师:你们注意到了吗?这句话上面有两个红色的修改符号,一个是“删除” (师板书),请伸小手来写一写,—个是“删改” (师板书),这“删除”和“删改”都有—个“删”字,这“删”字是怎么来的呢? (出示课件)古时候,在纸还没有发明之前,人们就在兽骨和龟甲上刻字,后来还在竹片上刻宁,刻完以后用一根绳,把这些竹片串起来,就成了—“册”书,我们来看看“册”宁的演变过程、甲骨义、金义、篆书、隶书、楷书,也就是现在写的“册”字。同学们,古人要是写错了字怎么办呢?就用小刀给它挖去,这种方法就叫做“删”,所以你看,这“删”字就是什么,对,—个“册”字加—个立刀。要把“删”字写好,得注意点儿什么呀,
生:左边的“册”字中间的一横要改成提。
生:“册”字要写得瘦一点。
师:(板书)这样写这个字就漂亮了。
推荐理由: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语言,先是体会叶老修改的妙处,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表达融在一起。处理“删”字,课件演示由“册”的形象入手,出示多种字体的演变,让学生感觉到了汉字的奇妙,并且留下深刻印象。感受“删”,是
册”感性认识上,用学生都能理解的方式,把“删”的字义带出来。这里在对“
的巧妙在于把汉字构字的规律揭示出来了。
师:同学们,删改前和删改后的句子有什么不一样?同桌的同学合作着读读,
体会体会。
生:改后的句子把“包”字去掉,句子更加简洁明了“书皮”换成“包书纸”就更确切了。
师:句意确切了,句子呢?
生:句子更干净了。
师:用书上的词说,就是——干净了,也规范了。
师:(板书:规范)同学们,叶圣陶老先生给一个初中生这样仔细地修改作文,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感受到了叶老的认真。
师:那作者是怎么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的呢?
生:(读)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师:看到叶老这么为我修改作文,春风不仅吹到脸上,都吹到心里了,孩子们,我们该怎么渎呀?自已试试。 (生读)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叶老先生给“我”修改的这篇作文只有1500多字,可就是这 1500多字的文章被叶老修改了100多处呢!所以——
生:(齐)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师:叶老先生当时是教育部的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总编,他的工作可忙了,可他仍然会挤出时间来,为我们这些孩子一篇一篇地修改作文。所以——
生: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当时的叶老已经是年近70岁的人了,可老人还在
牵挂着我们这些孩字们的成长呢!所以——
生:(读)我虽然末见叶老先生的画,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师:同学们,叶老先生此时在你心里还仅仅是一位认真的老人吗?他还是——个怎样的人?
生:他还是一个温和的、慈祥的、尽责任的老人。
师:是啊,他还是一位带给我们温暖的老人。
生:他是一位对孩子的成长非常关心的人。
师:他爱每一个孩子,他是一位教育家。
推荐理由:这个环节的处理,教师把重点转向指导学生读好作者的感受,叶老的修改已经体会得充分了,读者和作者一样都有了感受:教师指导学生读,从三个角度,先是从读者感受的角度,再是从作者的角度,然后再从读者的角度。教师的提示语,是为了让学生的读达到更高的层次,也是把学生的理解引向深入,有利于学生认识叶圣陶这个人。
师:叶老先生不仅这样认真地批改我的作文,还在后面写了评语。这段评语不仅告诉了肖复兴,也告诉了我们应该怎样写好作文。请你们读读看。 (生自由读)我们应该怎么写好作文,
生:要写具体事实,这篇作文全是具体事实。
师:再想想,还有什么要求?
生:(读)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
得这样亲切自然。
师:你从这里读出了什么?
生:要想写得亲切自然,就得在这件事上深受感动。
师:先得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同学们,你们想想,这则评语里写的都是“我”的优点,你们别忘了,叶老先生他密密麻麻地为“我”修改了100多处呢,你们有疑问吗?
生:叶老为什么要那么认真地修改100多处?
师:快读读第5自然段。知道为什么了吗?
生:(读)这则短短的评语,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
整合课文,升华情感
师:对,树立了“我”的信心,激励“我”写得更好,使“我”也走上了文学之路, (师板书)也成为了一位大作家。几十年后,肖复兴仍然不能忘记这件事,今天就让我们和肖复兴一起,再回忆当年的一幕一幕。 (课件出示)
当翻到我的那一篇作文时,我
当我仔细看了叶老的修改后,我
当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我你们可以用上课文当中的话,选择其中的一句,先试着填一填。
师:当翻到我的那一篇作文时,我——
生:一下子愣住了。
师:当我仔细看了叶老的修改后,我——
生:感到叶老先生是一位带给我们温暖的人,如春风拂面。
师:当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我——
生:树立了写作的信心。
师:孙老师想和你们一起合作来读一读这段话。清你们读填写的部分。 (师
生合作读上面的内容)
读写结合,练习修改
师:今天我们和肖复兴一起,感受了叶老的平和,同时还学到了修改作文的方法。同学们,我们也来试着修改一下这句话,好吗? (课件出示句子)先看看这句话有什么问题,再看看怎么修改。
生:“王老师望着那张画象。”这里的“张”应该改成“幅”;还有,这个“象”字也错了,应该加上单人旁。
师:还有吗?
生:“这张画真像我呀!”改成“这张画画得真像我呀~”
拓展延伸,提出问题
师:这样一改,句子就规范了。同学们,看看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的课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在刚才我们学的课文的第一部分里面提到爬山虎了吗?
生:没有。
师:别着急,下节课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
推荐理由:教师出示句子目的在于展示这节课的学习成果。但是出示的句子,难度太低,学生不经考虑就可以照葫芦画瓢。如果学生不经过思考就可以获得答案,那这样的训练是无效的,就像数学课上照着例题做练习一样,当离开“模
以后,学生没有了思维的框架,就不会做了。我建议如果要让学生改句子的板”
话,不一定改与课文完全相似的句子。可以从“规范”的角度设计,让学生对语言的规范有比较深的感受,而不只是了解到“张”与“幅”这些在课文中已经讲
清楚的语言运用。
总的推荐理由:
我认为这节课的特色有两个:一是把学习课文内容与学习语言表达融合在一起,二是始终把体会语言和理解人物融合在一起。
语文的学习离不开教师有意识的语言训练,这是由语文学习的本质决定的。这篇文章的特色就是肖复兴在叙事的同时,展示了叶老修改文章的一个个细节。执教者准确地把握了文章的特点,巧妙地把学习文本、理解文本和理解语言表达交融在一起:让我们看到,在语文教学的时候,我们不仅可以教课文内容,也能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教师抓住了几个细致的地方,让学生体会汉语的特点。如读出词语的韵律与节奏,对“密密麻麻”的形象理解,引导学生领会“删”的字形与字义 教师也在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比如,出示“当翻到我的那一篇作文时,我 ”等三个完形填空,让学生填写句子。教师还能够利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指导朗读,不是要求学生读出某种心情或某种感受,而是用不同提示语引导学生带着感情去读。
叶老在学生心中有一定的印象,可能主要还是来自《爬山虎的脚》,但是对叶老本人他们知之不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到引导学生走近叶老。教师抓住了“认真”“平和”,让学生感受到“如春风拂面”,这些感受和叶老批改文章结合在一起,非常自然。另外,教师在引导学生朗读的时候,把叶老的年龄、职位说出来, 虽然不是直接介绍,但是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一个“平和”的叶圣陶。这样对人物的理解就不是僵化的、概念的,而是真实可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