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一则消息》400字
第 1 页 共 2 页
一则消息
这个消息刺痛了我的心灵:妈妈要去打工了。
这天晚上~我很快地把饭吃完。因为自己的眼泪不听从命令~就要夺眶而出了。幸好及时跑回房间~不然就会被他们发现我哭了。
夜舚了~我难以入睡~心想什么时候可以再见到妈妈~什么时候才可以又听到她那甜美的嗓音和歌声……
这是我最不愿看到的一刻。妈妈拿着行李走出了家门。我的眼泪再也抑臸不住~“哗哗”地落了下来。
妈妈安慰我说:“孩子~不要哭了。要听爸爸的话~多帮爸爸干活。”我没有勇气回答她的话。妈妈坐上了车~看着妈妈越走越远~我的心更痛了。
时间一分一秒的挪移着。妈妈终于打来了电话报平安~她说她很想家~也很想我。
难道这就是世人说的思念吗?妈妈头一次离开我~让我感受到世间的分离和心痛。
有首歌是这样唱的:“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写这首歌的人一定也和妈妈分离了。我很想我的妈妈。
作者:贺州市平桂管理区大平瑶族乡古那小学2011届 赵飘花
20 × 20 = 400
第 2 页 共 2 页
20 × 20 = 400
作文二:《八年级作文,写一则消息》4300字
八年级作文,写一则消息
篇一:写一则消息 第二单元作文
写一则本地或本校的消息
知识与技能:学会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和写消息的要求。
过程与方法:学生做记者向读者介绍本地的新闻人物或事件。
情感与价值:教会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并作出快速反应。
教学重点:掌握写消息的一些基本要求,写作的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写作的表达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什么样的消息是好消息:对新闻的判别系统包含了一些重要元素:时效性、影响力、显赫度、接近性、冲突性、异常性和人情味。
二、掌握消息的基本写法
1、标题全文的眼睛:
对标题的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
标题形式:主题式、主题加副题式、完全式等。(举例)
2、导语:消息的头一句或第一句话——最有价值,最核心。
对导语的要求:简洁、扼要、概括性强。注意事项:精心写好导语,是消息写作的重心。 导语的类型:1、直接式导语
例1:本报讯欧洲大战于昨天拂晓爆发。
例2: 路透社(1963年)11月22日电 肯尼迪总统今天遭到刺客枪击身亡。
例3: 新华网北京,,月,,日电 国土资源部最新统计显示,受今年几次强台风影响,今年,,,月份我国发生地质灾害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共发生地质灾害,,,,,起,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
(2)、延迟性导语:如果我们从报道的文字表现方式上对导语进行分类,主要有几种类型,概述式,描述式,评述式,提问式等。最长用的是概述式。概述式导语就是对新闻的内容用概括的方式或者说直接叙述的方式写成的导语。
例:本报讯 记者从北京市委、市政府昨天召开的社区卫生工作会议上了解到,北京市8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将吃上“皇粮”,现阶段先对市、区县两级卫生行政部门所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医疗、药品等全部收入全额上缴区县财政专户,全部支出纳入部门预算管理,工作人员待遇、机构运行经费将由财政予以保证。 注意:在概述式导语的写作中,特别要注意使用具体的新闻事实,对新闻的核心内容进行概括。永远记住,你是用概括式的语言对新闻的核心事实进行概括,不是对新闻进行概括性的评价,更不是概括表述你对新闻的观点~
例:在风云激荡的改革长河中,2003年无疑是具有标志性意义
的一年。
例:好消息!一项大幅度降低5岁以下幼儿患龋率的杭州市幼儿免疫防龋工程近日正式实施。 小结:这两个导语都犯了新闻写作的大忌,记者跳出来表达情感或对新闻事件进行评价。 导语写作的步骤 :第一,发掘新闻中能够构成导语的事实,找出新闻中最值得人们关注的要素。苛刻地问一下自己,在你报道的这个新闻事件中,什么是最为重要的,什么是与读者关系最为密切的,什么是前所未有的、独一无二的,什么是最不寻常的,什么是读者最感兴趣的,只有完成这个判断,你才有可能用最有吸引力和震撼力的事实写出有吸引力、有震撼力的导语。第二,判断事件与谁有关,--谁做的,谁说的,时间影响到谁,人,永远是新闻中最为重要的因素。第三,决定导语写作的形式。第四,寻找能够吸引受众的关键词语。第
五,审读导语。
3、主体:——躯干,对导语的展开、补充。
对主体的要求:材料具体、充实、典型性。
(1)倒金字塔结构: 倒金字塔结构是最经典也是最基本的新闻报道结构。这种结构的核心要求是用概括型导语描述出核心新闻事实,然后在新闻主体部分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先轻后重地依次展示对导语进行具体说明的各种新闻要素。这种结构往往用于突发性新闻、重要事件新闻、硬新闻的写作。
导语:最重要的新闻的简要概述
主体:依照构成新闻事件、的各个要素的重要程度、对新闻进行详细解释
(2) 沙漏型结构: 这种主体结构类型是按照新闻发生的时间进展展开新闻内容,它也被称为\'纵向结构\'。它的特征是按照新闻事件的自然进程,以时间为主线,叙述出新闻事件的全貌。这种结构的开始部分与金字塔结构非常近似。
导语:概括新闻核心内容、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事件发展过程
例(沙漏型结构):宝宝“心太乱”名医巧装修
本报讯10月27日,杜宝宝躺在浙江省儿童医院的外科监护病房里,已经顺利地度过了手术危险期。这次手术成功成为省内儿童心胸外科手术领域的一个里程碑,在他身上我院心胸外科刷新了两个第一:体重最低的体外循环以及体重最低的完全性大血管转位矫治手术。 10月19日,杜宝
宝出生在绍兴柯桥某院,在出生时杜宝宝不仅口唇青紫,呼吸也十分微弱,被当地医院初步判断患有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救治的机会几乎没有,基本被判了死刑。当天,杜家人带着宝宝来到我院。
经心胸外科主任张泽伟主任医师诊断,发现杜宝宝患有罕见心脏病,完全性大血管转位合并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这种复杂心脏病的发病率只有几万分之一。
(3) 其他常用的写作形式: 焦点展开结构、版块组合结构
这是一种按照新闻的主题要素,将新闻内容分门别类划分为不
同的板块,通过板块的组合,完成整体新闻报道的结构方式。
4、背景的写作
新闻背景是指新闻事件酝酿生成、存在发展的环境与条件。背景材料有助于人们理解新闻真实含义。作用:说明新闻事实发生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分析新闻的现象与本质、局部与全局等关系;说明新闻事件的意义;表现新闻事实的特性、注释某些专有名词、专用术语等。
5、 消息写作中常见的问题
(1)、消息写作的结构问题. (2)、新闻价值提炼不够
(3)、新闻要素缺失:没有新闻由头、没有背景交待 、没有交待信息来源(4)、对新闻的价值判断有误 (5) 、写作艰深晦涩、堆砌专业词语
三、编写采访稿:请从书籍或网上收集有关新闻写作的常识,根据你上一课时所做的采访,做一个采访报道。
采访报道
标题:
导语:
主体:
篇二: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作文汇集
(三)八年级上册
1.学习写消息(根据讲消息写一则活动短消息并扩展为一则长消息;身边发生的事写一则消息)
2.叙事要详略得当(以“童年生活中印象深刻的普通人”为题写一片段;以“晒晒我们班的牛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以“我的假期生活”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3.让世界充满爱(以“让世界充满爱”为主题,写一篇记叙文,尽量写出自己独特的感悟和体验)
4.说明要抓住特征(以“介绍一建筑;写家乡的一道特色美食)
5.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填表回答制图的好处;介绍电脑或手机;回答一个问题写一篇说明文)
6. 走上辩论台(以“我看克隆”为话题,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实,条理清楚)
7.学会说点儿道理(给蜡梅的描写段写一个理性的结尾;写一篇关于灯的作文;记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要有议论)
8.多角度描写景物(写校园一景;修改写景的作文;以“家乡的秋天”为题多角度写景成文)
9. 怎样搜集资料(收集中秋节、三峡和电脑的的资料)
篇三:《写一则消息》教案
《消息一则》教案
——八年级作文指导
培英初中 董丽敏
教学目标
1( 掌握消息的写作方法
2( 明确记叙的要素
教学重点
掌握消息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明确记叙的要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说说开学以来身边发生的事。
二、作文训练
要求:就本地或本校新近发生的同学们关心的、有价值的事情写一则消息。
三、他山之石
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为范例,分析消息的结构。
四、写标题
1. 标题的特点
2. 写作新闻标题的原则:贴切传神、具体明了、简练生动
五、写导语
1. 了解导语写作的基本知识:
写法:何时何地何人(物)做何事
特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要求:简洁、扼要、概括性强。
2. 用一句话概括导语
? 昨天下午3点多钟,19岁的溧水县男青年田某和几个学生
打篮球,打到下午4点多钟结束。此后田某等人便到该县中山水库游泳,结果下去没多久,田某的双腿出现抽筋,沉入水库身亡。
导语:昨天,南京发生一起悲剧,一男青年下水库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
? 据报道,5月31日在韩国举行的韩日世界杯足球赛揭幕战中,首次涉足世界杯决赛圈的塞内加尔队制约了中场一向强大的法国队,中场队员迪奥普在比赛进行到30分钟时攻入一球,最终以1:0战胜上届冠军法国队,爆出了世界杯赛历史上的一个大冷门。
导语:5月31日,在韩国举行的韩日世界杯揭幕战中塞内加尔队1:0战胜法国队
3.我来评导语
例1:在风云激荡的改革长河中,2003年无疑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
例2:好消息!一项大幅度降低5岁以下幼儿患龋率的杭州市幼儿免疫防龋工程近日正式实施。
小结:这两个导语都犯了新闻写作的大忌,记者跳出来表达情感或对新闻事件进行评价。
六、写主体
1.了解主体的基本知识:主体是对导语的展开、补充。
要求:材料具体、充实、典型性。
结构形式:倒金字塔结构、沙漏型结构
2.倒金字塔结构
特点:?最重要的写在前面,然后是次重要,依次递减写下去。
?一段只写一个事实
例1:肯尼迪遇刺丧命,约翰逊继任总统
[路透社达拉斯1963年11月22电] 肯尼迪总统今天在这里遭到刺客枪击身亡。总统与夫人同乘一辆车中,刺客连发三弹,命中总统头部。
总统被紧急送入医院,并经输血,但不久身亡。
官方消息称,总统下午1时逝世。
副总统约翰逊将继任总统。
3.沙漏型结构是按照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事件发展过程.
例2:宝宝“心太乱”名医巧装修
本报讯10月27日,杜宝宝躺在浙江省儿童医院的外科监护病房里,已经顺利地度过了手术危险期。这次手术成功成为省内儿童心胸外科手术领域的一个里程碑,在他身上我院心胸外科刷新了两个第一:体重最低的体外循环以及体重最低的完全性大血管转位矫治手术。
10月19日,杜宝宝出生在绍兴柯桥某院,在出生时杜宝宝不仅口唇青紫,呼吸也十分微弱,被当地医院初步判断患有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救治的机会几乎没有,基本被判了死刑。当天,杜家人带着宝宝来到我院。
经心胸外科主任张泽伟主任医师诊断,发现杜宝宝患有罕见心
脏病,完全性大血管转位合并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这种复杂心脏病的发病率只有几万分之一。
七、选材练习
让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学会从生活汲取素材。
八、完成写作任务
作文三:《写一则消息第二单元作文》2300字
写一则本地或本校的消息
知识与技能:学会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和写消息的要求。
过程与方法:学生做记者向读者介绍本地的新闻人物或事件。
情感与价值:教会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并作出快速反应。
教学重点:掌握写消息的一些基本要求,写作的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写作的表达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什么样的消息是好消息:对新闻的判别系统包含了一些重要元素:时效性、影响力、显赫度、接近性、冲突性、异常性和人情味。
二、掌握消息的基本写法
1、标题全文的眼睛:
对标题的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
标题形式:主题式、主题加副题式、完全式等。(举例)
2、导语:消息的头一句或第一句话——最有价值,最核心。
对导语的要求:简洁、扼要、概括性强。注意事项:精心写好导语,是消息写作的重心。 导语的类型:1、直接式导语
例1:本报讯 欧洲大战于昨天拂晓爆发。
例2: 路透社(1963年)11月22日电 肯尼迪总统今天遭到刺客枪击身亡。
例3: 新华网北京10月11日电 国土资源部最新统计显示,受今年几次强台风影响,今年1-9月份我国发生地质灾害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共发生地质灾害95454起,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449%。
(2)、延迟性导语:如果我们从报道的文字表现方式上对导语进行分类,主要有几种类型,概述式,描述式,评述式,提问式等。最长用的是概述式。概述式导语就是对新闻的内容用概括的方式或者说直接叙述的方式写成的导语。
例:本报讯 记者从北京市委、市政府昨天召开的社区卫生工作会议上了解到,北京市8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将吃上“皇粮”,现阶段先对市、区县两级卫生行政部门所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医疗、药品等全部收入全额上缴区县财政专户,全部支出纳入部门预算管理,工作人员待遇、机构运行经费将由财政予以保证。 注意:在概述式导语的写作中,特别要注意使用具体的新闻事实,对新闻的核心内容进行概括。永远记住,你是用概括式的语言对新闻的核心事实进行概括,不是对新闻进行概括性的评价,更不是概括表述你对新闻的观点!
例:在风云激荡的改革长河中,2003年无疑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
例:好消息!一项大幅度降低5岁以下幼儿患龋率的杭州市幼儿免疫防龋工程近日正式实施。 小结:这两个导语都犯了新闻写作的大忌,记者跳出来表达情感或对新闻事件进行评价。 导语写作的步骤 :第一,发掘新闻中能够构成导语的事实,找出新闻中最值得人们关注的要素。苛刻地问一下自己,在你报道的这个新闻事件中,什么是最为重要的?什么是与读者关系最为密切的?什么是前所未有的、独一无二的?什么是最不寻常的?什么是读者最感兴趣的?只有完成这个判断,你才有可能用最有吸引力和震撼力的事实写出有吸引力、有震撼力的导语。第二,判断事件与谁有关?--谁做的?谁说的?时间影响到谁?人,永远是新闻中最为重要的因素。第三,决定导语写作的形式。第四,寻找能够吸引受众的关键词语。第
五,审读导语。
3、主体:——躯干,对导语的展开、补充。
对主体的要求:材料具体、充实、典型性。
(1)倒金字塔结构: 倒金字塔结构是最经典也是最基本的新闻报道结构。这种结构的核心要求是用概括型导语描述出核心新闻事实,然后在新闻主体部分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先轻后重地依次展示对导语进行具体说明的各种新闻要素。这种结构往往用于突发性新闻、重要事件新闻、硬新闻的写作。
导语:最重要的新闻的简要概述
主体:依照构成新闻事件、的各个要素的重要程度、对新闻进行详细解释
(2) 沙漏型结构: 这种主体结构类型是按照新闻发生的时间进展展开新闻内容,它也被称为\'纵向结构\'。它的特征是按照新闻事件的自然进程,以时间为主线,叙述出新闻事件的全貌。这种结构的开始部分与金字塔结构非常近似。
导语:概括新闻核心内容、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事件发展过程
例(沙漏型结构):宝宝“心太乱” 名医巧装修
本报讯 10月27日,杜宝宝躺在浙江省儿童医院的外科监护病房里,已经顺利地度过了手术危险期。这次手术成功成为省内儿童心胸外科手术领域的一个里程碑,在他身上我院心胸外科刷新了两个第一:体重最低的体外循环以及体重最低的完全性大血管转位矫治手术。 10月19日,杜宝宝出生在绍兴柯桥某院,在出生时杜宝宝不仅口唇青紫,呼吸也十分微弱,被当地医院初步判断患有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救治的机会几乎没有,基本被判了死刑。当天,杜家人带着宝宝来到我院。
经心胸外科主任张泽伟主任医师诊断,发现杜宝宝患有罕见心脏病,完全性大血管转位合并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这种复杂心脏病的发病率只有几万分之一。
(3) 其他常用的写作形式: 焦点展开结构、版块组合结构
这是一种按照新闻的主题要素,将新闻内容分门别类划分为不同的板块,通过板块的组合,完成整体新闻报道的结构方式。
4、背景的写作
新闻背景是指新闻事件酝酿生成、存在发展的环境与条件。背景材料有助于人们理解新闻真实含义。作用:说明新闻事实发生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分析新闻的现象与本质、局部与全局等关系;说明新闻事件的意义;表现新闻事实的特性、注释某些专有名词、专用术语等。
5、 消息写作中常见的问题
(1)、消息写作的结构问题. (2)、新闻价值提炼不够
(3)、新闻要素缺失:没有新闻由头、没有背景交待 、没有交待信息来源(4)、对新闻的价值判断有误 (5) 、写作艰深晦涩、堆砌专业词语
三、编写采访稿:请从书籍或网上收集有关新闻写作的常识,根据你上一课时所做的采访,做一个采访报道。
采访报道
标题:
导语:
主体:
作文四:《作文训练写一则本地或本校消息》600字
作文训练写一则本地或本校消息
作文训练《写一则本地或本校消息》
沈阳市第九十四中学 八年级语文组 教学目的:
,.教会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学会从生活中汲取鲜活的写作素材,并作出快速反应。
,.指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明确有关消息写作的具体要求,并努力在实践中达到这些要求。
3. 让学生在动口动手的实践活动中提高写作兴趣。 教学参考题目: 参加班上或学校最近开展的某项活动,写一则
消息
教 学 形 式: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掌握消息的基本写法
(1) 标题全文的眼睛
对标题的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
标题形式:主题式、主题加副题式、完全式
等。
(举例)
(2) 导语:消息的头一句或第一句话——最有价
值,最核心。
对导语的要求:简洁、扼要、概括性强。
注意事项:精心写好导语,是消息写作的重
心。
(3) 主体:——躯干,对导语的展开、补充。
对主体的要求:材料具体、充实、典型性。 作 业:为做好新闻报道准备材料。
第二课时:
步骤:
1、 先做好组织工作,由教师指定主持人;
2、 有主持人排好同学的发言次序;(最好由能力较强的同
学先“发布新闻”,以便开个好头,起示范作用) 3、 活动结束时,可用民主评议的方法比出若干篇“优秀新
闻”,适当奖励。
评选要求:
1、 新闻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
2、 新闻属记叙文体,报到时要求交待清记叙要素,也可有
简要的背景说明和适当的议论。
作 业:将所报新闻修改后写在作文本上。
作文五:《《写一则消息》教案》1200字
《消息一则》教案
——八年级作文指导
培英初中 董丽敏
教学目标
1. 掌握消息的写作方法
2. 明确记叙的要素
教学重点
掌握消息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明确记叙的要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说说开学以来身边发生的事。
二、作文训练
要求:就本地或本校新近发生的同学们关心的、有价值的事情写一则消息。
三、他山之石
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为范例,分析消息的结构。
四、写标题
1. 标题的特点
2. 写作新闻标题的原则:贴切传神、具体明了、简练生动
五、写导语
1. 了解导语写作的基本知识:
写法:何时何地何人(物)做何事
特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要求:简洁、扼要、概括性强。
2. 用一句话概括导语
① 昨天下午3点多钟,19岁的溧水县男青年田某和几个学生打篮球,打到下午4点多钟结束。此后田某等人便到该县中山水库游泳,结果下去没多久,田某的双腿出现抽筋,沉入水库身亡。
导语:昨天,南京发生一起悲剧,一男青年下水库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
② 据报道,5月31日在韩国举行的韩日世界杯足球赛揭幕战中,首次涉足世界杯决赛圈的塞内加尔队制约了中场一向强大的法国队,中场队员迪奥普在比赛进行到30分钟时攻入一球,最终以1:0战胜上届冠军法国队,爆出了世界杯赛历史上的一个大冷门。
导语:5月31日,在韩国举行的韩日世界杯揭幕战中塞内加尔队1:0战胜法国队
3.我来评导语
例1:在风云激荡的改革长河中,2003年无疑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
例2:好消息!一项大幅度降低5岁以下幼儿患龋率的杭州市幼儿免疫防龋工程近日正式实施。
小结:这两个导语都犯了新闻写作的大忌,记者跳出来表达情感或对新闻事件进行评价。
六、写主体
1.了解主体的基本知识:主体是对导语的展开、补充。
要求:材料具体、充实、典型性。
结构形式:倒金字塔结构、沙漏型结构
2.倒金字塔结构
特点:①最重要的写在前面,然后是次重要,依次递减写下去。
②一段只写一个事实
例1:肯尼迪遇刺丧命,约翰逊继任总统
[路透社达拉斯1963年11月22电] 肯尼迪总统今天在这里遭到刺客枪击身亡。 总统与夫人同乘一辆车中,刺客连发三弹,命中总统头部。
总统被紧急送入医院,并经输血,但不久身亡。
官方消息称,总统下午1时逝世。
副总统约翰逊将继任总统。
3.沙漏型结构是按照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事件发展过程.
例2:宝宝“心太乱” 名医巧装修
本报讯 10月27日,杜宝宝躺在浙江省儿童医院的外科监护病房里,已经顺利地度过了手术危险期。这次手术成功成为省内儿童心胸外科手术领域的一个里程碑,在他身上我院心胸外科刷新了两个第一:体重最低的体外循环以及体重最低的完全性大血管转位矫治手术。
10月19日,杜宝宝出生在绍兴柯桥某院,在出生时杜宝宝不仅口唇青紫,呼吸也十分微弱,被当地医院初步判断患有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救治的机会几乎没有,基本被判了死刑。当天,杜家人带着宝宝来到我院。
经心胸外科主任张泽伟主任医师诊断,发现杜宝宝患有罕见心脏病,完全性大血管转位合并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这种复杂心脏病的发病率只有几万分之一。
七、选材练习
让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学会从生活汲取素材。
八、完成写作任务
作文六:《一则消息700字》14500字
精选作文:让坐(700字)作文
星期六的下午,妈妈提出去生病的姑姑家做客,顺便带点补品给姑姑,我开心地答应了。 我们走上公交车,里面人群拥挤,一位好心的阿姨见我上了车,温柔地说道:来,小朋友,这儿给你坐。我想:有个阿姨给我让坐,我不坐白不坐,再说车里人这么多,有个位置坐多舒服呀。于是我一屁股坐在了座位上。不一会儿,看见个老奶奶,白发苍苍,脸色有数不清的皱纹,她左手住着拐杖,右手手还提着满满一袋的食品,慢吞吞、摇摇晃晃地上来,走到一个年轻人身旁,我估计这老奶奶有八十几岁。车上坐着的人,见老奶奶上来,有的故意拿报纸挡住脸,有的看着窗外,有的则视而不见。老奶奶看了看大家,一脸的无奈,还叹了口气,这时候,老奶奶的袋子一不小心碰到了旁边的年轻人,那年轻人立刻大吼起来:干什么呢,这么老了,做事还这么不小心,要是把人家弄摔倒了怎么办,叫你赔,你还赔不起呢~说完,对老奶奶翻了个白眼。 老奶奶摇摇头,走到了我的身旁,我觉得有些尴尬:老奶奶走到我身边是不是要我给她让坐,不可能吧,她都这么大年纪了,没这个胆量,但我到底要不要给她让坐呢,如果把座位让给了老奶奶,老奶奶得到了帮助,
1
可我却没座位坐了,车上那么多人,我一定会被挤成肉饼的,算了算了,还是不让坐了吧。一阵微风吹来,胸前飘扬的红领巾给我鼓足了勇气,我连忙起身,对老奶奶说:老奶奶,这个座位您坐。老奶奶听了,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夸赞道:好,好,真是个好孩子呀~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想喝了蜜一样甜。再看看那个朝老奶奶大吼大叫的人,他现在已经害羞地低下了头。 尊敬老人,是任何一个人都必须做到的事,无论你身份是高是低,是贫穷是富贵。四年级:蔡毅萌
篇一:让座作文600字
让座作文600字
让座作文600字 “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关心、帮助。小时候,妈妈带我去舅舅家,因为舅舅家在桐乡,所以要乘公交车去。妈妈先开摩托车带我到公共汽车停靠站,然后把车停在一家店门口,和我一起等车。过了好一会,车才来。车停之后,我和妈妈上去了。“啊~那么多人~我坐哪儿啊~”我顿时惊讶起来~车上密密麻麻,站着的人都有一排了,那坐着的就更多了,挤都挤不过去。那么多人中,最不起眼的是一个老头儿,他总是低着头,满头都是苍白的银发,眉毛粗粗的,额头上已刻满皱纹&&我随便找了个地方,站着。我旁边的是一个青年男子,大概三十左右吧,他戴着眼镜,长得很矮,差不多一米六五左右。妈妈
2
站在我前面,偶尔转过来看我一下,怕我在这样的“人海”里走丢了,怕我不知被挤到哪儿去了。那时我很小,淘气的我开始玩捉迷藏~我在人群了挤来挤去。妈妈一转过头,一看,我不在了,急忙找我。喊道:“喂,宝贝,你在哪里,别吓我呀~快出来~别闹了~”躲在人后的我偷笑起来,心想:妈妈上当了,哈哈,待会儿我一出去,吓一吓老妈。我刚一溜出去,老妈顿时看见我,还反应不过来,过了几秒,她才说:“吓死我了,原来你在这里啊,别乱跑,舅舅家快到了,知道吗,”我点了点头,“哦”了一声。过了石门,我有点晕车了,腿还有点酸,站累了,我就蹲着,不料司机一个急刹车,我摔倒了,屁股也很疼。妈妈立马把我扶了起来,说:“没事吧,”我笑着说:“
没事没事,小伤算不了什么~”妈妈朝我白了一眼,我知道那不是讨厌,而是舍不得的眼神。她说:“还嘴硬,乖,别闹了。”我又点了点头。就在我刚站起来时,原来坐在后面的老头儿站了起来,咳了两声,说:“小姑娘,你坐这吧,站着不安全,你和你妈妈一起坐吧。”那时的我虽然还小,但是我知道要礼让。我摇摇头,说:“老爷爷,您坐吧。”妈妈也笑眯眯地说:“大
3
爷,您坐,她还小,摔几跤也没关系的,俗话说摔一摔大一点嘛,您就
不同了,已经很年迈了,行动不方便,还是您坐吧~”我看妈妈快看傻了,因为我那时根本听不懂那么深奥的话,只是配合一下点点头而已。老人又说:“不行不行,我就快到站了,你们坐吧,就不要再推辞了。”我直接点点头,走了过去,妈妈拉住了我,对我说:“你该说什么,”我响亮地喊:“谢谢老爷爷~”妈妈笑了笑,也是、说:“谢谢大爷~”老人只是和蔼地说:“不用谢。”妈妈抱着我,坐在那里。车子到了一个站,停了下来,老爷爷直接下了车,售票员看见了,问:“老大爷,您还没到呢,怎么下车了呀,”老人说:“哦,到这儿就行,没事,嗯,我走了,钱不用退给我了,再见~”老爷爷下车前也向我招招手,说再见,我也跟他说了再见。他那慈祥的笑脸,向我招手的那一个动作,我相信,我会永生不忘的~我知道,老爷爷为了让座,为了让两个陌生人有座位,自己提早下车,老爷爷下车时,我才发现,他的外表很朴素,衣服很破烂,内心却是纯洁而富有的~这样的美好心灵就是老人最大的财富~还叫售票员不用找回他的钱,虽然我很小,却已经深深地被老
4
爷爷的所作所为打动了。妈妈对我说:“到了舅舅家,我们把这件事讲给他听,好吗
”“好好好,让舅舅也知道世上有这样的好人~”妈妈笑了几声,说:“真乖,我们就要像那位老人一样,为他人奉献,互相帮助,互相扶持~”我点点头,嗯了一声。我想起上车时站在我身旁的青年男子,现在已经下了车,他为什么不愿意让座呢,而老人却有着那样的美好心灵呢, 几年过去了,我依然记得那英容笑貌,那位曾经给我让座的好人~ 让我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歌颂那些有着美好心灵的人,赞扬那些品德高尚的人吧~
篇二:让座的作文
让座的作文
每次在公交车上看见让座的情景,都觉得心里暖暖的,从而也会想起这件事来。
放学了,我背着沉重的书包向车站走去,这时已是乘车高峰期了,公交车可能没座位了,我想。
终于,车来了,我凭借我小巧玲珑的身体赶紧往车上钻。
“咦,还有一个位子~”我好像发现了猎物一样,不管三七二十一,三步并作两步往空位奔去,终于坐上啦,我舒了一口气。
车子开出几站后,人越来越多,这时,上来了一位手抱婴
5
儿的阿姨,走路摇摇晃晃的,司机看见了,就一遍一遍地播放着录音:“请照顾有需要的乘客,给他们让个座,谢谢~”可是尽管播了好几遍,还是没有一个人愿意让座。
这时我的思想开始斗争了:到底让还是不让呢,还是让吧,不然这位阿姨很可能站不稳会摔跤的,可是,车上这么多人,为什么非得我让呢,再说了,我也背着这么重的书包,要是来个急刹车,我也会摔跤的。但是,看着阿姨费力的样子,我还是站了起来。
“阿姨,你坐吧。” “不用不用,我站得
住。”阿姨忙推辞。
“我要下车了,你坐吧。”看这个样子,我只好撒了个小小的谎,并起身往下车门走去,
“谢谢,谢谢~”面带感激地坐下了。
突然一个急刹车,车上的人全都往后仰了一下。要是那位阿姨还站着,准得摔跤,我想。
过了几站,我下车了,心情变得快乐起来。看来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啊~
篇三:高考作文:高考模拟材料作文“让座风波”及范文7篇
高考作文:高考模拟材料作文“让座风波”及范文7篇
材料作文“让座风波”及范文7篇
【作文材料】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
最近网上一则消息称,公交车上一位女子给一位孕妇让座,孕妇一脸淡然地坐下,并未以任何方式表示谢意;女子不高兴了,说你起来我手机掉在座位下面了,待孕妇站起来,女子一屁股坐下去,说你连起码的感恩之心都没有,这个座位我不让了。
孰是孰非,网上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女子干得好,就是不能助长孕妇这种怀了孕就觉得全世界都必须让着她的坏毛病,“让是情分,不让是本分”;还有的人则认为做好事有同情心是修养使然,而不是为了索取感谢,如果那样,也是沽名钓誉,假充善人。
【范文广场】
1、善心长存 感恩常在(穆彤)
原本,只是公交车上让座给孕妇的一则小事;最初,本是拥挤人群中一次爱心的传递。只可惜,善心被漠视,感恩被缺失,初衷被改变,一场人间自有真情在的善意举动,破碎成舆论风口浪尖的众说纷纭。 其实,我们大可不必深究让座事件的孰是孰非,唯有整个社会,人人善心长存,才能收获感动,事事感恩常在,方可温暖世界。
善心,似朗朗明月,照破山河万里,明媚方寸心田。正如我们不能因为路人,会无偿享受到家门口的杨柳茵茵和馥郁花香,而放弃播种。我们同样不该因为没有感恩的回报,而熄灭善意的青灯。罗素曾有言:“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
7
良的本性在这世界上是最需要的。”的确,做好事,有同情心,在拥挤的公交车上给予孕妇最真切的关怀,是修养使然,是善良的本性使然,无关回报,无关感谢。
当“最美老师”张丽莉,用身体为学生推开了死神的魔爪,她一定没有去想要获得“感动中国”的无上殊荣;当
“最美妈妈”吴菊萍,用双臂架起了坠楼女童生命的彩虹,她必然未曾权衡付出与回报的价值。她们,用一抹爱的微光,一盏善的烛火,点燃了一颗心的明亮。她们,不求回报的付出,反而能获得了全社会的感恩,与索取感谢的让座者的境遇大相径庭。 感恩,如淙淙流水,涤荡时间尘埃,滋养岁月年华。不知有多少人如今还依旧记得那首《感恩的心》,孩子们清亮的童音,整齐的演唱,用真情诠释了那句“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依然会珍惜”。我们应该感谢陈贤妹婆婆,用双手撑起了国人道德的天空,我们应该感谢王福顺老人,为当代社会人心送来了光明和希望。就如同朱铁志在他的杂文中写道:“生活的恩惠无处不在,感恩的心就应该无处不在。”大多时候,感恩善行,也未必不是一种善。
一句谢谢,是艾苓笔下最有温度的词汇,一捧感恩,是传递善心最长久的接力棒。有了感恩的情怀,我们对他人的掠夺和索取就会少一些,对社会的给予和奉献就会多一些。不知感恩的孕妇就会越来越少,自觉让座的市民定会比比皆
8
是。
大千世界,滚滚红尘。若,勇敢爱,不徘徊;若,去感恩,不踌躇。则,善心长存,青灯不灭;则,感恩常在,大爱无疆。
2、行善为何,(王婉听)
让座女子因孕妇的漠然而愤然收回座位,叫好声质疑声纷纷而起。在道德标准难以统一的当下,行善乃至所有正能量行为的目的成了争议的中心,当善举不一定有感恩作应答,当热忱的心遭遇冷硬的结果,我想,我们应该在意的也许不是外界的回报,而是我们的心是否
因善举而臻于高贵,我们的行为是否为世界带来温暖。
正如助人行为的根源是同情心,此类善事义举,乃至人类所有的高尚行为都有着共同的出发点,那便是人性所共有的最本质的良知和趋善性。修养作为善举的另一出发点,究其根源也是良知和道德的产物。在行善念头诞生的瞬间,它是再纯粹不过的,没有复杂的欲求,只怀着帮助他人、慰藉内心的原始目的。行善原应为此,因此在善举做出之时,它的目的已然达成。
可人性对于赞美、感恩、报答的渴望和依赖是如此强烈,以至这些脱离了行善原本目的的附属产品便渐渐蒙蔽了人们的眼睛,让众人把得到回报作为了高尚举动的目的——为了感谢而行善、为了外界评价而举义、为了成功后的名利而
9
奋斗??这种寻求报酬式的举动似乎脱离了高尚和良知,变成了纯粹的交易,再也无心灵之美可言。
而对于受助者——如材料中的孕妇一般,认为自己有被帮助的需要而漠然受之的情况下——不平衡感自然会随之而生。对外界回报的欲求越大,不平衡感越会变得强烈。我不敢说让座女子起身的瞬间是出于良知的驱动还是感恩的索取,但在她收回善举以示抗议的时刻,道德的芳香一定悄无声息地变了质。当行善不一定得到感恩,当付出不一定有正向的回报,那又怎么样呢,正如特雷莎修女所答:“说到底,它是你和上帝之间的事,而决非你和他人之间的事。”既然善举的根本目的是为世界多带来一丝美好,又何必去计较我们是得是失,毕竟我们已在行善之时守住了内心的道德律,享有了付出的快乐,收获了高尚的德操。而怀有了如此纯粹而热忱的善念,又怎会融化不了那冷漠的坚冰,感化不了那无动于衷的外界呢,于是,我选择相信正能量的力量。
“你今天做的善事,人们往往明天就会忘记,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做善事。”
让我们谨记特雷莎修女的箴言,怀着最纯粹的良知出发吧~收获一颗日臻高贵的心,创造一个日益温暖的世界,这便是我们得到的最好的回报。
3、莫让善者心寒(李鑫)
公交车上给孕妇让座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而看似微
10
不足道的小事折射出的社会现状值得我们深思。 正如拉伯雷所说:“人和人之间最痛的事莫过于在你认为理应获得善良和友谊的地方却遭受了烦扰和损害。”其实,让座女子最后又要回座位的行为无可厚非,我们做出善意的举动应该不期回报,但总值得获得一个感激的温暖微笑或一句真诚的感谢,而非冷漠与淡然的回应。
诚然,行动不便的孕妇的确需要座位,但这并不意味着她可以视人们出于道德自觉做出的善举为理所当然,并不意味着她应该用冷漠傲慢的态度冷却人们的热情与暖意。而事实上这种态度让善者心寒。这样的人,这样的行为如若过多,我们就或许不得不面对下一个由冷漠人心构成的“道德寒冬”。 舆论争论中,让座女子的行为面临着“沽名钓誉”的猜疑,面临着“假充善人”的指责。但我想,她看似太过计较,有些较真的举动恰恰是社会需要甚至是必要的。不然,便是侧面向社会传递出信息,即做好事是“多事者”的“自作多情”,接受善举是所需者的“理所应当”。即便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滴水之恩以涌泉相报”,但我们起码应该借对此事的反思倡导一种懂得感恩,学会感恩的良好风气,起码应该弘扬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正气。
很多时候,社会都极力宣扬要帮扶弱者,礼待他人,并以此作为道德水平的重要评判标准。但我们是否同样需要那些相对弱势的人,那些如行动不便的孕妇,涉世未深的孩童,
11
病痛缠身的老人一般的人有较高的道德水平,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我们不得不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脆弱的,陌生人之间能给予的温情是有限的。这种情况下,只有当那些接受到善意的人肯同样回报以善意和感激,关于友善与爱意的正能量才能得以在人群中传递,交互,
涌动;被鼓励,被认可,被肯定的善意才会有再次给予的勇气和力量。
很多时候,感激的话语与微笑和善举一样有着春风化雨的力量,只有二者同时对等的存在,社会才会在两者的交融中保持和谐的氛围与温暖的环境。
英国哲学家洛克倡导“要能做到通过恰如其分的普通的礼节与尊重,表明你对他人的尊敬,重视与善意,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是的,若想社会不被“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的冷漠覆盖,若想(来自:WWw.Zaidian.Com 在点网:一则消息700字)人心不被“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的自私吞噬,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这样的境界。我们需要心灵的善意交互与健全的保障机制,从而营造一个不让善者心寒,不让好人有后顾之忧的社会,而只有这样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社会才有能力孕育更多的好人与好事。
莫让善者心寒,让我们在收获爱的同时给予爱,感受爱的交互中孕育的温暖,坚守简单的真理与永恒的善意,去迎接一个更好的自己,更好的国家,更好的未来。
12
篇二:一瞬间(700字)作文
精选作文:一瞬间(700字)作文 寒风萧瑟,从远远的街巷上隐隐约约地看见两个身影,她是一个六七十岁的老太太,满脸的皱纹,衣衫褴褛,头发花白,弓着身子,瘦弱的身躯在瑟瑟秋风中尤显的可怜。身旁牵着一个大约五岁的小男孩,脸很花,他的衣服很单薄,外面那件已经破烂不堪了。他们俩蜷缩在天桥底下,天天都是如此。小雨淅沥,使我无法看清他们的面容。 天桥的旁边,是一个商业城,整天灯火通明,商业城下人流如潮、车水马龙。就没有一个人能真正关心他们吗,但是在我的心中又起了一个念头,现在的乞丐有几个不是骗人的呢,于是,我怀着一种复杂的心情,向那条街巷走去。 他们俩在这条狭窄的街巷上来回穿梭,见到过往的行人就伸手乞讨。 一个小女孩,一蹦一跳地向那边跳去,给了他们一点钱。这个老奶奶欣喜若狂,跟小男孩叮嘱了几句,小男孩点了点头,
放开了老奶奶的手,老奶奶向烧饼店跑去。店老板连头也不抬,向那老奶奶丢了一块面包。 我抬眼瞅瞅那老奶奶,她正捧着那用几枚硬币换来的烧饼。老奶奶望望小男孩,她站不稳,险些摔倒。她用她粗糙的手,擦了擦烧饼上的灰。她布满皱纹的脸颊颤抖着,颤抖地将手中的烧饼递给小男孩。那烧饼上已深深地留下了老奶奶的手指印。 看着那小男孩狼吞虎咽吃下那烧饼,老奶奶颤抖的脸荡漾起了笑容。
13
那动作持续许久,仿佛被久违的幸福定格
了,瞳孔里充实的满足跳跃着,伴随着人来人往。 这就是老奶奶行乞的原因吗, 老奶奶的笑容使我心中荡起层层波涛,万千思绪涌上我的心间。看着老奶奶慈祥的眼神,如同雨点般打在小男孩身上,这就是份不同形式的爱。 越来越多人给这对婆孙捐钱,老奶奶洋溢着感动的泪水。天空灰蒙蒙的,我怀着一种复杂的心情,离开了那条街巷。篇一:瞬间话题作文
请以“瞬间”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注意写出个性特色来,不少于800字。【审题技巧】
一、逐字推敲,抓住题眼
话题“瞬间”,感悟到了真善美 道德良知 影响
瞬间:就是很快、一刹那;
感悟:惊鸿一瞥,就那么一瞬间,一道彩虹,可能使我们感悟出生命的多姿多彩;一场大雪,可能使我们感悟出大自然的纯洁;一个海浪,可能使我们感悟出高尚心灵的纯净;一个善举,可能使我们感悟人性之善;一次挫折,可能使我们感悟成功之不易;一次成功,可能使我们感悟奋斗的快乐。感悟:没有限制,天、地、人、物,世间极小的一眼、一事都有可能使我们感悟,使我们感悟出生活的智慧、人生的哲理、人间的真善美、做人的道德良知??
二、全面理解,切准关键
14
提示:要写好这篇文章,必须注意两点:
1、以记叙一个完整事件为好,写清楚这个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局,具体展示“我”是在哪个瞬间,看到了什么、因此而感悟到了什
么等等。
2、文章的主体是“我”,而所要写的中心内容使“我”感悟到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因此要用较多的笔墨如实展现这一过程中“我”的心理感悟活动。
能不能写几个简要的事例呢,当然可以。但要考虑能否将一个事例写得既完整又扼要,而这些事例又应有内在的一致性,要考虑自己驾驭题材和语言的功底如何,能否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文章以记叙为主,适当插入必要的抒情、议论,要有使主旨得以深化的哲理警句。
三、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人的情感、思想总要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并且受到偶发事件的牵动和制约。感悟之于人即是如此。明白这一点,我们写作文,就
要首先调动生活积累,回忆起曾经让我们产生感悟的人或事,情或景,并选取其中内蕴丰富,值得反复咀嚼、玩味的材料组织到文章里来。从内容上说,既可写伟人壮举,也可写凡人小事,但有一点,这绝对是令你有所感悟的,也能令
15
读者感悟的事情。
四、问题:
----详略不得当,这篇文章的重点应该是详写瞬间怎么样,而不是详细写事件。出现的问题是:记叙时详写过程,略写瞬间。例如:
详写自己参加篮球比赛过程,最精彩的瞬间却写的很少。详细的写自己去黄山旅游的经历,最后突然说“登上山头的瞬间真精彩啊”.
-----描写的不够细腻,本周的重点就是描写,在写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多种描写方法的运用。特别是对瞬间的描写,要综合运用语言、
动作、心理、外貌、景物等描写方法。这次作文很多同学描写方法单一,不能打动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在作文时多点描写。
【范文】 瞬间的感悟
或许我们这一代都生活得太幸福,所以不曾拥有太多生活给予的考验,也不曾有过太多对生命的思考。然而生活,它有着许多未曾发现与铭记的绚丽,比如说——那一个瞬间的笑容。
我在路灯下漫步,享受着繁华都市的夜景。这时迎面走来一个乞丐,她是一个六七十岁的老太太,满脸的皱纹,头发花白,弓着身子,正用乞求的目光看着我。她口中喃喃着,
16
我不知道她说着什么,但她的确给人一种凄惨可怜的感觉,而我也对她充满怜悯与同情。
她伸碗过来,我看见那只瓷碗里有许多面值不一的硬币。在我摸口袋的那一刻,我忽而会心一笑。
我并没有给她钱,而是将一颗牛奶糖递到她手中。我为自己的举动意外,同时我也发现老太太也有些意外。但她笑了,笑得很美丽。
我也笑了,我的笑,是因为我的心弦在那一瞬间被一阵莫名的感动所触动,而她的笑——让我想了许多。
她的笑,有着对我的
感谢,那是她对我的感谢,那是她对一个陌生人给予帮助后的回应。或许微笑是她已经习惯了的动作,但那次的微笑决不是。她会给无数的施舍给她的陌生人报以无数次的微笑,她会无数次地重复着这样的过程,但那些过程里似乎已经没有了她真正发自内心的笑容。
而我,在她无数次麻木表情的背后,却看到了她真正发自内心的笑。我看到了,看到了她接过那颗牛奶糖之后一瞬间的惊讶与那似乎不自然的笑。因为,因为她收到了意料之外的施舍。不,那颗牛奶糖已不再是施舍,那是一种尊重,一份理解。她的笑容所包含的,已不止是感谢。在那一刻,我似乎也依稀地体会到——她的自尊。每个人都有自尊。或许像这样处在社会底层的人,有着更深藏的尊严。在那一次,
17
她的自尊得到了理解,所以她笑了,笑得美丽动人,那是发自肺腑的笑,而更重要的是,是精神上的寄托。
我忽然间感悟了,人与人之间不正是需要的这一点点的理解、关怀和尊重吗,
很快,她离去了,看着她的背影,我似乎也看见她依然在笑——嘴里含着那颗幸福的牛奶糖。
这一偶遇已过去很久了,我已忘却了老太太的脸庞,唯一记得的,是那瞬间绽放的笑容。
精彩的瞬间
明澄的日光耀着浅浅的奶白色,透过树隙被裁成若干个剪影的碎片,轻轻投进薄薄的帘幕,憩在她身上的光芒,仿佛把时间都凝滞住,定格在那一瞬间,淡淡的笑,平静而幸福。
奶奶搬着厚厚的被子,侧着脸慢慢地打开病房的门,轻手轻脚的。她弯下腰,把被子叠在椅子上。她用手里的毛巾轻轻的擦着爷爷额
角的滴汗,似乎在擦拭她珍爱的收藏似的,那么柔,那么轻。爷爷的脸似乎好了许多,我才发现奶奶紧锁的眉头渐渐的舒展,浅浅的笑了,那一瞬间微笑如此舒心。
我伏在在窗边,温煦的阳光驱散了浓烈的苏打水味,树影婆娑,发出轻轻的呢喃絮语。
偏过头,正看见奶奶小心地缝着被子,她手里那床被子是素雅的青蓝色,细细密密的白色雏菊在上面漾开恬静的容
18
貌。她凑近手里的被子,搁在鼻梁上的眼镜似乎也没办法让她找到正确的位置。奶奶粗糙的手捏着银针,轻轻地辗过被单,一针一线,都那么认真而平静。即使时间无法眷顾她的容颜,但仍旧为她留下灵巧的手,阳光将她手指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我注意到她挽起的青丝早已染成了灰白,眼角蔓延出细长的皱纹,脖颈上沁出细小的汗珠,可只要她抬头一看熟睡的爷爷,嘴角就微微上翘着,那有些浑浊的眼里就会闪烁出微微的亮色,那一瞬间微笑如此安心。活泼的日光在粗糙的花岗岩上,隐隐地折射出游若细丝的气息,咫尺之间都能嗅到那股淡淡的温软。
奶奶向我招招手,示意要我帮她整理整理被子。她又静静的,轻轻的的将它铺在医院苍白的毯子上,用手轻轻的理着被子上的皱褶,
又捋了捋边角,再慢慢的用被子掩住爷爷的肩膀。那被子上的印花轰轰烈烈的绽放着,却又那么平平静静的笑着,奶奶握着爷爷的手,默默的凝视着爷爷,久久的又眯起眼小睡。灿烂的阳光一齐涌进病房里,有些炫目,充斥着满满的温馨。良久,爷爷苍白的脸色渐渐变得好了些,费力睁开眼,看见
微寐的奶奶,他消瘦的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奶奶侧着头,似乎在梦境中欢欣着,她微笑着,那么轻,那么淡,阳光轻轻吻过那素白的雏菊,那一瞬间微笑如此倾心。
宁静而灿烂的阳光布满了每一个角落,时间方佛都凝滞
19
住,一个又一个瞬间,如此舒心,如此倾心,那些平凡的瞬间正填满了千丝
万缕的深情和牵挂。
【评语】这篇文章语言清新、优美。如涓涓细流在我们心中流淌,在写奶奶的时候运用了多种描写的方法,恰到好处的景物描写,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物。小作者很好的把握理解了题目,一个很小的瞬间写的非常精彩。把一个生活气息很浓的场景写的温馨感人。
瞬间
“快点,快点~我要迟到了~” 我左手拿着牛奶,右手抓着面包,看着秒钟在“滴答”声中奔跑,心中充满了焦急。“别急,别急。”身前的奶奶弯着她不太灵活的身躯,用枯树枝般的双手为我系着鞋带,她勉强快速地扶墙站起,我将牛奶瓶塞进她的手里,接过书包,飞奔下楼。这样的场面在我的记忆中早已习以为常,可是,那一次,却让我明白了弯腰的一瞬间那说不出的美丽。 过去的十几年来,奶奶总是把我当宝似的捧在手心,宠着,疼着,包容着我一切的撒娇与任性。我在这样的溺爱中养成了赖床的坏
习惯,每每上学迟到,奶奶总是习惯性地在我吃着早餐时帮我系鞋带,为我节省时间,可我却从未发现她对我的爱,还总是埋怨她的行动缓慢。那一天,也不例外。
分钟已靠近50,迟到已毫无疑问,我急匆匆地穿上校服,
20
顺手从餐桌上拿起了一个剥好的鸡蛋,迅速地放入嘴里,嚼了三四下便
咽了下去,连续灌了几口牛奶才使鸡蛋顺利下滑,可是胸口还是被咽得隐隐作痛。奶奶一手扶着墙尽力地半蹲下来,瘦弱的腰拱得像一座
木桥,好像轻轻一踩便会发出“嘎吱”的声音。她用一双布满皱纹的手轻巧的将我散落的鞋带用力一扯,娴熟的在半空绕了两个圆圈,然后使劲一抽便打出了个漂亮的蝴蝶结。为了系另一边的鞋带,她的左腿稍稍施力,“哎哟”地轻叹一声 ,吃力将饱经风霜地身体一向另一边,重复着刚才的动作。她半灰的短发垂了下来,痒痒的在我的小腿上飘过,宛如一个木板钉成的支架,生怕一不小心便整个散落下来。我呆呆地看着她,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她抬起头,看着我笑道:“好了,快走吧,别迟到了,路上小心点~”我这才回过神来,想起了事件的严重,赶忙将书包斜搭在肩上,一路飞奔 。夺门而出的那一刻,我突然想起了奶奶弯下的腰,在那个极不方便的年龄,要求他做这样的动作简直就是奢侈。我也不敢去想,奶奶是如何吃力的扶墙站起,只觉得脚下暖暖的,仿佛奶奶的爱通过鞋带牢牢地绑在我的身上,与我同行在人生的道路里。 奶奶的弯腰,简单而复杂的动作,她用佝偻的身躯背起来了家庭的负担,用一个细小的动作贯彻了爱的真谛。她让温暖伴我一生,
21
呵护着我茁壮成长,让弯腰变成了瞬间的永恒。奶奶的弯腰定格在我心灵的最深处,成为我永久的记忆。
【评语】文章角度小,作者能捕捉到生活中小的细节,善于观察。也告诉我们作文的选材的方向,写自己的生活这就是新颖。对奶奶弯腰时的动作、外貌、自己的心理活动描写的很细腻,能以小见大 瞬 间
岁月是无数个断点串起的记忆,即每个的记忆瞬间都是心海间漾起的涟漪,转眼间便消逝了踪迹。可每到风尘满天的日子,却总会
忆起那个瞬间。那个打碎了我一池心湖,让人震撼的瞬间。
午后,阳光有些无力地弥漫。公园里的行人熙熙嚷嚷地散去,我拣了这个时候到公园散散心,仲夏的午后依旧有些闷热,聒躁的蝉儿
上了发条似的叫了一遍又一遍,远远地瞥见广场上卧着一只雕塑似的骆驼,在有些暗淡的日光下,平添了几分落寞。或许是没有生意的缘故,骆驼的主人并不在旁边,只有它呆呆地卧在冰冷的广场上,目光呆滞望着前方。天更加暗了下来,凝固似的空气也开始流动起来,兴是要下雨的缘故,风儿越吹越大。那只骆驼依旧伏在地上,混浊的眼珠闪烁着慵散,嘴里反复咀嚼着干草。蓦地,一阵狂风卷杂着沙土扑面而来,风尘满天,我不由得眯起了眼睛。那一瞬间,那只骆驼却忽然站起,那两只老化了玻璃球般的眼睛,锈住了似的
22
僵在眼眶里,发出难以置信的亮光,它粗哑的喉咙中掠过一阵低嚎,在空气中迟迟挥散不去。
那是多么令人震撼的一瞬间,我看见它昏黄的眸子中迸发出那由心的憧憬,在它低回的嚎叫中品出对故乡的思念。这风尘满天的一
瞬间,让它忆起了什么,是那骆驼铃回荡的沙漠,亦或是那浩瀚沙漠中的长长驼队。那一瞬间,我看出那骆驼对梦想的追求,它宁愿在那沙漠中与沙尘奋斗,也不愿像如今在闪光灯下,被他人骑着,装作那是威武庄严所谓“沙漠之舟”的模样。
沙漠是骆驼的战场,它危险,寂静,甚至时而都会因风沙而落队,然而也只有在沙漠,骆驼才会实现它的价值。我们何尝不是如此,
我们可以选择庸庸碌碌去度过一生,做着命运中呆滞的牵线木偶,去躲避不需要的困难。然而,我们更应该挑战困难,为自己的人生挑选一条坎坷却不平凡的道路,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困难就像风沙,我们只有像骆驼那样带着自己的梦想,在困难中勇敢前行,才会实现我们人生的价值。 岁月是一阙悲美离歌,所以它注定曲折。而我们也只有在与困难的奋斗中才会实现我们的价值。那骆驼站起的一瞬间,梦想若彩蝶
纷飞,我们应该向这只骆驼致敬,在以后的道路上,携着
23
梦想高歌,笑对坎坷不平、努力让人生更有价值,不再平凡。
精彩的瞬间
城市被巨大的黑色云团包裹得叫人窒息。路上堵塞的车流刺耳地鸣叫着,他却只皱着眉倚在出租车冰冷的窗玻璃上。在漫长的车程终
篇三:关于语文的作文700字
关于语文的作文700字
关于语文的作文700字
语文这东西
曾几何时,我们已全然忘记语文是什么东西。只是机械地把一些文学性的知识刻进脑子里。假如给我一点想象的空间,我想我可以把它形容成这几种东西:醋、糖、苦瓜、辣椒。
你是否有过这种感觉,盛夏的星空下,回忆刚刚读过的一则故事,那些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在脑中萦绕,幻化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又恰好,那是一则感人的故事,开始你可能会义愤填膺地咒骂其中的坏人,同情并感动于其中的善良与美好。慢慢地,你会发觉在那些掏心掏肺的呐喊过后,胸腔里满是微酸的感觉,就像有人在你的胃里倒入了一杯醋,然后不断地发酵,而内心里的文字开始清晰地呈现。语文这东西带给你酸酸的幸福。
也许从你牙牙学语的时候,或者稍稍可以说一些不连贯
24
的话语时,你更喜欢做的是捧着一本小人书而不是对着一堆小棒数一二三四五??语文容易让人产生兴趣,就像小孩子喜欢各式各样的糖果。你开始爱上“海日生残夜”的奇幻,你开始爱上“月下飞天镜”的奇美,你开始爱上“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奇雅。语文这东西让你爱上糖果在心中融化的甜美。
语文不是时时服从于我们的奴隶,它也会发怒。当我们觉得语文实在太容易的时候,它就会毫不留情地给我们一些教训,它会摘下一棵苦瓜让你尝尝。当你因为考试失利而痛苦的时候,是不是就会感觉一股苦味从心底蔓延,这就是忠实的朋友给我们的一个小小的警告。它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过失。语文这东西,像苦瓜一样难以人口却又回味无穷。
语文这东西,你与它真心相待,它就会回报你一颗火热的心。我们常常因为有了它的陪伴,生命变得绚丽多彩。语文是抽象的东西,但语文又是感性的、形象的。它在我们生命的轨迹上留下了坚实的脚印。我们终将老去,然而语文却会永远年轻。语文这东西,让我们眼中含泪,却嘴角上扬。 语文这东西,爱你没商量~ 《关于语文的作文700字》
篇四:令人感动的一件事作文700字
一遇到雨天,我就会想起我那亲爱的爷爷,想起令我最感动的一件事。那天是星期五,不知道是谁招惹了老天爷,窗外的天空忽然阴暗了下来,下起了毛毛小雨。但谁料想得
25
到,一到中午放学,毛毛小雨已经渐渐变成了倾盆大雨,我的心情也像天空一样,阴暗了许多。怎么办,怎么办,我没带雨伞也没跟家里人说来接我。望了望天,雨一时是停不了了。爸爸妈妈还在工作,爷爷奶奶的身体又不好,我也没带钱,我的心情真是糟透了。看着同学们一个个的都走出了学校,我真是羡慕的很。正在这时,一声亲切和蔼的声音传入了我的耳朵姜梦~我回过头一看,爷爷~我激动的叫了出来,只见爷爷骑着自行车,穿着一身黑色的雨衣,但是这个小雨衣根本挡不住那成串的雨滴。我用书包盖住头,向爷爷跑了过去,爷爷赶快把伞撑开递给我。我发现座位被爷爷用塑料袋包着,他说怕在路上把座子淋湿了,我感动极了。快坐上来吧~爷爷说。不用了,反正我也有伞了,我可以自己回去,您就别带我骑车了,这路多滑呀。爷爷已经上了年纪,自己骑车都可能出危险,更别提下着雨带我骑了。爷爷忙说道:没事没事,你自己大雨天回去我不放心,快走吧,一会儿雨更大了~我只好答应了。爷爷每骑一步都非常小心,风越来越大,我的伞反复被刮翻了好几次,爷爷索性就把我的雨伞收了,把他身上的雨衣披在我的身上。豆大的雨珠打在爷爷的身上、脸上,我执意要把雨衣还给爷爷,但都没成功。终于到了家,爷爷的全身上下都是水,奶奶赶快拿来毛巾问我怎么回事,爷爷连忙插嘴说道:没事,路上伞坏了,我把雨衣给她用,所以淋湿了,我去洗个澡。爷爷刚转头进了浴室,
26
我的眼泪就夺眶而出了。这件事令我终身难忘,也让我知道了爷爷是多么爱我,我是多么爱爷爷。我为有这样的一个爷爷
自豪,骄傲~吉林吉林昌邑区林荫路小学五年级:a1317439120
篇五:日记一则——粗心的我(转载)作文700字
每个人都有粗心大意的时候,都有犯错误的时候,就说我吧,我是一个很粗心的人。记得在暑假的一天,阿姨们拿着针线到我家来绣花,我把作业拿出来写,表哥走过来对我说:“把你手机给我看一下”,不知他在搞什么,过了一会就来了,他把手机放在桌子上,这时吴娇和覃吉辉走来,看见我手机在桌子上就拿起来,打开游戏,我说了一声叫他们不要玩游戏,又认真写作业,不知她两什么时候走了,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就到了晚上了,我在姐姐她们家睡,睡觉前我还摸了一下,口袋里面没有手机,心想今天放在桌子上没有谁拿呢~就放心地睡到天亮,妈妈叫我干活,我总是心不再焉,总觉得什么东西不见了,才想起来手机还放在桌子上的,我跑到屋里,把桌子看了几遍都没有找到,我在整间房子也找了,我准备去问妈妈,但又怕妈妈说我,在着急和无奈中忍不住去问了一下,妈妈把我看了一眼把我说了一顿,妈妈也没看到,心想这下完了,我把事情的来龙去脉给她说了,不料被覃吉辉的妈妈听到了,她二话没说就把覃吉辉打
27
了一顿,这时小叔叔从兜里把手机拿出来说:“这是一次教顺,下次不要把手机乱放,这院子里的小孩这么多真的丢了怎么办。”覃吉辉听说手机找到了就跑了,爸爸和表哥听说覃吉辉跑了就去找她,四周都是棉花地,我也跟着去了,找了一个小时,我就在玉米地里找,突然看见那里有一个人,我想应该是覃吉辉吧,我走过去给她道歉,他好像不接受,这时吴娇走过来劝她回家,这时我心里感到很愧疚,真想让她把我打一顿,走在路上,我一句话也不说,在后面的几天里我没有跟她说一句话,没有到她们家去,她也没有到我们家来,每次想向她道歉又觉得不好意思。我希望我们还是和以前一样做好朋友一起玩。同学们听了这件事之后,你们做事一定要细心,不要向我那么粗心,最后失去了一位朋友,我真的好恨自己,为什么这么粗心呢,
28
作文七:《如何发布一则消息》1500字
如何发布一则消息
教学目标:
1、 初步认识新闻消息的特点,知道发布新闻消息的各种渠道。
2、 了解新闻消息的五要素,初步学会有目的地搜集和处理新闻,学写简单的新闻消息。
3、 感受新闻消息带来的正能量,激发学生对消息写作的兴趣,提高新闻素养。 教学过程
一、认识消息(通过媒体展示一则消息)
1. 师:同学们,最近有谁在关注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呢?(生举手回答)。 师:在上课之前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去奥运会的现场看看(出示一则关于奥运会的消息),通过上面的文字,你都看懂了什么?
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回答)
2.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好!是的,这段文字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新闻,又可以称作为消息。那么今天我们再进一步地了解什么是消息?消息有哪些特征、种类呢?
生:引发好奇心,激动无比
二、学习消息写作方法
1. 师:大家想一想,我们平时写一篇记叙文,要运用到哪些要素呢? 生:时间、地点、人物(其他同学补充回答)
师:这跟我们的新闻消息很相似,我们的消息由五大新闻要素所构成, 分别是:When(何时)、 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 (当我们弄清了消息的五要素之后,知道“我要说什么”“怎么说清楚这些内容”,这就可以着手安排消息的结构了。)
2.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认真思考ppt上的这则消息,用心分析这则消息的结构是怎么样的?
生:小组讨论合作,选择代表发言。
消息写作的具体结构
(1)、标题——标题是消息的眼睛,可以吸引读者;拟写得差,一篇好消息
也会被埋没。消息标题有主题(正题)、引题(眉题)、副题(次题)三种。
(2)、导语——导语是指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3)、主体——这是消息的主干部分。它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 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
(4)、背景——写新闻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也就是回答五个"W"中的Why(为什么)。
(5)、结尾——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等。这些结尾写作与一般记叙文结尾的写作并无大的不同。
三、消息发布的渠道
1.师:根据以上的学习,我们懂得了什么是消息、如何写一篇消息,那接下去要让我们的消息给大家看见,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你们平时都是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消息?
生:报纸、网络等等(其他学生补充回答)
师:报纸、网络、布告栏、广播、电视等等
(我们知道这么多发布消息的渠道,那大家知道在这样的平台上是如何发布一则消息吗?)
2. 师:那今天我们就选择其中一个渠道——报纸,一起来看看如何在报纸这个平台上发布消息的呢?
生:写信、投稿、报社打印报纸(积极讨论发言)
师:报纸发布消息的流程
(1)、投稿人投稿。
(2)、组稿:接收来稿,派出编辑部人员进行自采稿件。
(3)、选稿:责编根据稿件情况,,提出编辑设想,并经部门同意后确定内容配置。
(4)、改稿: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校对。
(5)、稿件录入。对编校好的稿件进行电脑录入。
(6)、打印小样。将每一份稿件用打印出来,送报纸出版负责人审阅。
(7)、电脑组版。编辑部审阅版样。送文印店进行电脑组版,打印大样。
(8)、发行,送到读者的手里。
四、学写关于运动会的消息 传递校园文化
1.根据学校举行的运动会,学生自行选择运动项目,根据新闻消息的五要素,学习写作一篇消息。
2.比较学生写作消息的情况 传播校园文化,
3.挑选出几篇优秀作品在校园报刊上发布。
作文八:《写一则消息》3000字
写 一 则 消 息
一、导入
学生说一说新年身边发生的事儿。
(总:)我们通过大家讲述的消息了解了许多的事,可以是我们身边的,也可以是学校的、社会的、国家的、世界的、、、、、、(课件:图片)这些发生的事情都需要用消息去传播,所以消息这种文体非常重要。我们不但要读消息,通过读消息了解别人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我们还要写消息向别人传递信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消息这种文体的写法。(1、图片新闻导入)
二、消息的有关知识(课件:文字)
1、概念:指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现在都用网络传递消息,可谓是快捷方便啊!!!!
2、三要素(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一)标题(用一个语句单独介绍新闻的内容。)
(1)单行题
(2)多行题 1.引题(眉题、肩题):交代背景。
2.主标题:概括主要新闻或消息。
3.副标题:补充说明主标题。
(二)导语:一般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用一段话在开头介绍新闻的内容。何时、何地、何人或何事、如何)
(三)主体:承接导语,扣住中心,对导语所概括事实作比较具体的叙述,是导语内容的具体化。(用几段话具体地叙述新闻的内容。)
(四)背景:说明原因、条件、环境等。
(五)结语:或小结,或指出事情发展方向等。
3、 消息的特点:
(1.) 篇幅较短,内容简明扼要,文字干净利落;
(2.) 常有一段导语,开门见山,吸引读者;
(3.) 通常一事一报,讲究用事实说话;
(4.) 更注重时效,报道快速及时;
(5.) 基本表达方法是叙述
4、分析消息结构(打印)
爱心涌向枣阳尿毒症小男孩王嘉华
——吴店二中团总支发出募捐倡议
2009年4月26号吴店二中团总支发出爱心募捐倡议,号召全校师生伸出援助之手,救助一名挣扎在死亡线上的身患尿毒症的孩子——王嘉华。
王嘉华,现年10岁,就读于枣阳市第二实验小学三(5)班,于2008年11月经武汉同济医院肾穿刺确诊为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已到了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末期尿毒症期,前期的诊断、治疗、透析已花费八万余元,花光了他家所有积蓄,另还欠外债两万余元。随着透析次数的不断增加,孩子的身体越来越差,急需换肾才能挽救他的小生命,而换肾需要三十多万的费用,这对于一个单亲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在此危难时刻,我校团总支于2009年4月26日师生发出向王嘉华同学捐款的倡议,全校师生积极响应,踊跃捐款。
截至目前,我校师生已为王嘉华捐款5467元,并由团总支李书记亲自送往王嘉华的母亲手中。
【老师简评】
这则消息在标题上采用主标+副标的模式,主标题概括了向王嘉华同学献爱心的这一事实,副标题对这一标题进行补充,交待清了捐款单位。结构上比较齐全,不仅有标题、导语、和主体,而且在主体中暗含了捐款的背景。最后一段交待清捐款的数额及去向,是事件的结果,也可看作是结语。
中国维和警察将保卫海地大选计票中心
新华网太子港2月4日电 联合国海地稳定特派团警察总监格雷厄姆4日证实,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将在7日举行的海地总统、议会和地方选举中承担全国计票中心的保卫任务。 格雷厄姆当天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全国计票中心的安危直接关系到此次海地大选的成败。中国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纪律严明、行为端庄、训练素养高,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他们是联合国对中国警察的充分信任。这位加拿大籍警官对中国警察完成保卫任务充满信心。
中国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政委石学鹏和大队长王宏刚对记者说,他们决心不辜负联合国对中国警察的信任,要以实际行动为国人争光,为海地大选的顺利进行尽己之力。
5、训练:(课件 打印)
一、标题:
消息标题的特点是:
必须有——何人(物)做何事
必须简洁
必须准确
在一般情况下标题的写法:
何人(何物)做何事
1、用一句话概括标题
昨天,信息产业部宣布,我国《互联网电子邮件服务管理办法》正式颁布,并将于3月30日起施行。对于此前争论不休的垃圾邮件界定问题,《办法》给予了明确规定。比如未经互联网电子邮件接收者明确同意,就向网民发送商业广告内容的互联网邮件的,将被视为垃圾邮件。而发包含商业广告内容的互联网电子邮件时,未在邮件标题信息前注明“广告”或者AD字样的,也将被视为垃圾邮件。对于一般的违规行为,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但是有违法收入所得的,可最高处以3万元的罚款。
2、本报讯 (记者李海燕)成都市政府常务会昨日原则通过关于调整该市最低工资标准的相关文件。成都各区(市)县行政区域内具体适用的最低工资标准分别为:蒲江、金堂、崇州、大邑、邛崃每月270元;青白江、龙泉驿、温江、新都、都江堰、彭州、双流、郫县、新津每月310元;五城区及高新区每月340元。2001年上述三类行政区域的最低工资标准分别是215元、240元和270元。(归纳:成都最低工资标准将提高)
3、昨天,南京鼓楼广场地下隧道首次开放供市民参观。上午开通仪式前,已有数万名欲先睹为快的市民等候在中央路、中山路两洞口。市交警支队出动数百名警员在现场维持秩序,以确保安全。开通仪式后,市民们有序地进入隧道参观。参观的市民大部分是全家出动,隧道中不时听到“乖乖,这么大!”“真了不起!”的惊叹声。到晚上10点,约有20万市民兴致勃勃地参观了隧道。(归纳:南京市民参观鼓楼地下隧道。)
二、导语
导语的写法:何时何地何人(物)做何事
导语的特点:都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详”——指比标题多了时间、地点。
“简”——指它所描述的事件比主体部分的简略
导语和标题比较
相同点:写同样的人(物)身上发生的同样的事
即:有共同的人物和事件
不同点:
导语比标题详细,主体又比导语详细
即:导语既比标题详细,又比主体简略
用一句话概括导语
1、 昨天下午3点多钟,19岁的溧水县男青年田某和几个学生打篮球,打到下午4点多钟结束。此后田某等人便到该县中山水库游泳,结果下去没多久,田某的双腿出现抽筋,沉入水库身亡。
(导语:昨天,南京发生一起悲剧,一男青年下水库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
2、据报道,5月31日在韩国举行的韩日世界杯足球赛揭幕战中,首次涉足世界杯决赛圈的塞内加尔队制约了中场一向强大的法国队,中场队员迪奥普在比赛进行到30分钟时攻入一球,最终以1:0战胜上届冠军法国队,爆出了世界杯赛历史上的一个大冷门。
(导语:5月31日,在韩国举行的韩日世界杯揭幕战中塞内加尔队1:0战胜法国队)
三、写消息
为本次上书房冬令营活动写一则消息(准备投稿我们的校报)
1、 分组采访活动:(课件文字)
一、 采访老师
二、 采访同学
(各组确立采访主题,选择小记者,做好采访记录)
采访内容参考:(打印)
1、 上书房冬令营活动时间
2、 上书房冬令营活动地点
3、 上书房冬令营活动参与人员及人数
4、 举办此次冬令营活动的目的
5、 此次冬令营活动的内容或活动方式
6、 此次冬令营活动中的亮点
7、 参加此次冬令营活动的原因
8、 参加此次冬令营活动的目的
9、 参加此次冬令营活动的收获
、 、 、 、 、 、
(注意:作为小记者要注意采访时的语气、用语等)
2、老师检查学生采访的效果
3、写一则400字以下的消息(课件文字)
作文九:《阅读下面一则消息》20500字
一、阅读下面一则消息,按要求完成1—4题(14分)
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带来历史性转折
洞庭湖长大五分之一
三年增加蓄洪能力27亿立方米,蓄洪面积扩大554平方公里
本报讯 洞庭湖变大了!经过三年规模空前的综合治理,洞庭湖面积扩大1/5。这个自
明清以来不断萎缩的湖泊,终于出现了历史性的转折。
湖南省有关部门的统计表明:1998年以来,全省已将220处阻洪堤垸实施平垸行洪、退
田还湖,洞庭湖蓄洪能力增加27亿立方米,扩大蓄洪面积554平方公里。水利专家称,整
治后的洞庭湖如果再遇到1998年那样的特大洪水,水位可平均降低0.1米。岳阳城陵矶的
水文标尺上,凶猛的洪水再也爬不到那令人毛骨悚然的高度。
长大了的洞庭湖别有一番景象。隆冬时节,原来人丁兴旺的华容县集成垸、汉寿县青山
湖垸已无人迹,成千上万的白鹭、野鸭、天鹅在栖息、飞翔,成片的杨树在风中摇曳,赶走
了冬天的苍凉。
据史料记载,明朝嘉靖年间,洞庭湖方圆八九百里,号称“八百里洞庭”,洪水期湖面
达6000平方公里。此后数百年泥沙淤积,盲目开垦致使“堤垸如鳞”。在实施综合治理前,
这个长江水系的重要调节湖泊面积减少到2691平方公里。湖面锐减,调蓄能力削弱,灾害
频频发生,湖区人民深受水患之苦。仅以1998年为例,洪涝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
197亿元。
1998年特大洪水过后,党中央、国务院对整治洞庭湖极为重视,国家投资70亿元。洞
庭湖治理改变了单纯加高加固大堤“堵”的传统办法,湖南省30个县、区及大型农场实施
了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等以疏导为主的综合治理方略。三年中,湖区8.4万农户、30多万群众告别故地,实施大迁移,成为湖湘史上的一大壮举。澧县的澧南垸、西官垸是治
理的重点地区,许多老人虽难舍故土,但更感谢党和政府让他们离开了“水窝子”。两个垸
子8万多人有序搬迁,实现了安居乐业。“平垸行洪还洞庭浩浩荡荡,移民建镇让百姓世代
安康”,搬迁户新居门上贴的这副对联反映了湖区人民的共同心声。
(万茂华 赵成新 李志林 王利亚)
可喜的变化(编后)
经过三年的综合治理,洞庭湖面积扩大了1/5,湖区群众告别了水患之苦。这不仅是湖
南人民的大喜事,也为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洞庭湖治理之所以取得如此成效,关键在于认真贯彻落实了党中央、国务院“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的决策,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单一加高加固大堤“堵”的办法,增
强了调蓄功能,使水有了出路。洞庭湖治理的经验再次表明,只有遵循自然规律,符合生态
平衡的要求,人和自然才能和谐相处。
眼下,各地都在进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调整不能光盯着农业内部,增甲品种、减乙
品种,别忘了退耕还林、退田还湖、植树造林等生态环境的建设,也是“战略性调整”题中
应有之义。这是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不仅关系到能否搞好农业结构调整,而且关系到整个国
民经济能否做到可持续发展。
(《人民日报》2001年12月31日第五版,本消息获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4.这则消息的标题很有特点,试加以分析。(4分)
5.用一句话概括洞庭湖治理取得成效的根本方法。(2分)
6.这则消息很注意锤炼文字试从文中找出两例加以分析。(4分)
7.这则消息运用了很多历史资料,这样处理会不会冲淡的现实性呢?请发表你的看法。
(4分)
二、阅读下面的传记,完成1~3题。(12分)
悲壮的超越
卞毓方
凡人不幸陷于末世,注定了要上演悲剧;一个大有作为的人不幸陷于末世,同时也是他
那个时代的悲剧。郑成功,无疑是晚明的一位军事天才兼政治天才:取名“成功”,就径直
道出了他经邦济国、扶助乾坤的赫赫大志,又字“大木”,寄寓的同样是独木柱长天的煌煌
抱负。倘若他与刘邦并世,当不失为登台拜将的韩信;倘若他替李唐定鼎,将不亚于凌烟阁
上的秦琼;且看他的云水角襟:“只有天在上,而无山占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但
他不幸生活在朱明王朝的薄暮,自打踏上政治舞台,浓重的悲剧雾霭就把他重重包裹。
郑成功真是生不逢时。早在17年前,在他还是只有20岁的时候,朱明王朝就在李自成
农民大军的炮火中降下了帷幕;随着吴三桂投降爱新觉罗氏,满人进关,入主中原,仓促的
南明弘光政权,以及随后并起的鲁王、唐王政权,也都旋起旋灭;如今,抗守西南一隅的桂
王朝廷亦是幕燕鼎鱼,倾覆在及。而他,既然生为大明遗民,有幸为唐王朱聿键亲赐国姓,
自是矢志廓清山河,不惜和清军血战到底的了。这是一段艰辛曲折、可歌可泣的历程。想当
初,他焚去儒服,披上战袍,高擎反清复明大旗,统率有志之士,连袂云,挥汗雨,雄视江
东,是何等壮怀激烈!比方说最近四年多来,他就以厦门、金门两岛为根据地,三次誓师北
伐;其中,以第三次声势最为浩大,大兵一路进入长江,连克瓜洲、镇江,直捣金陵。“缟
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试教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信朱。”至今想起,犹令人
仰天长啸,血沸神飞。可惜呀,可惜!由于他被空前的大捷冲昏了头脑,误中了金陵城守军
的缓兵计,末了,反落得损军折将,惨败而归。
天未厌乱,国步多艰,方今之时,伪满朝廷的气焰正炽,山河纷纷沦于敌手,形势对义
军极为不利。如何才能扭转时局呢?谈判,——在这之前不是没尝试过,说到底,那只是敌
人诱降的翻版,他又岂甘自毁节操;开仗,这是早晚免不了的,不过,将不再是他们主动北
伐,而是清军大兵压境,四面围剿。以区区两岛目前的实力,要和胡运当空的清军抗衡,显
然凶多吉少,只怕扬州、江阴的惨烈局面又是在眼前重演。史可法公的《复多尔衮书》固然
写得辞采飞扬,“城存我存,城亡我亡”的誓语也不失昂愤激烈,结果,不过是使淋漓的鲜
血更加淋漓,至多是增加几缕悲壮的尾音而已;恨血千年土中碧。老天啊,老天!以四海之
广,八荒之大,难道就没有我义军更好的出路吗?
突然,海上狂风大作,洪波如山涌起,俄而,就像神话中仙人骑辟水兽从龙宫跃出,远
近的海水唰地分开一条大路——该是冥冥中有神的力量启示,郑成功在刹那间完成了生命的
突围:他决计战略转移,先行跨海东征,收复眼下荷兰人强占的台湾??
以后的故事,就是大家熟知的了。他本人没有来得及吟唱的,山河已经替他镌刻了;时
人没有来得及升华的,历史已经替他弘扬了。山不转水转,他以悲壮的战略转移超越了悲壮。这是大义之上的大义,战场之外的战场。它超越了单一民族的狭隘视野,是个体生命在错综
复杂的国家、民族矛盾面前所爆发出的最强度的璀璨。伟业不一定在顺境。伟业不一定在全
过程。尽管,郑成功在收复台湾后的第二年,便不幸日落中天,遽然病逝。但他奇迹般地从
绝境中把握住了未来。他是以大智大勇、大忠大义去撞击时代,从而在华夏民族大一统的版
图上,留下了倚天仗剑的永久性造型。
1.下列对这篇传记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运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用饱含激情的笔调回顾了郑成功充满着浓郁悲剧色彩的
命运,给读者以超越现实的苍凉感、真实感,对当今两岸关系有暗示作用。
B.郑成功诗词的点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第一段中的“只有天在上”诗,再现了郑
成功被浓重的悲剧雾霭重重包围的现实。
C.第四段中的景色描写既自然地引出了下文的“跨海东征”,收复台湾,又恰到好处地
衬托出人物当时的心情。
D.作者在解读郑成功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观史、读史。“城存我存,城亡我亡”的誓
语固然不失昂愤激烈,但事实只能是“使淋漓的鲜血更加淋漓”。
E.文章的语言典雅而不矫揉。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使作品更增添了审美情趣,由此激发
了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2.文章的第一、二段充分渲染了郑成功的“不幸”与“生不逢时”,这样的写法有何作
用?(4分)
答:
3.联系全文,根据下面的思路谈谈你对文题“悲壮的超越”的理解。(4分)
(1)具体含义:
(3)象征含义:
三、阅读下面的传记,完成1~3题。(8分)
居里夫人自传(节选)
1914年8月1日,德国向法国宣战。所有符合条件的公民,包括实验室的职员和学生,
都加入了军队的行列,镭研究所实验室里只剩下我和一个有严重心脏病的技师。每一个有责
任感的人,在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都应该义无反顾地尽其所能,帮助国家渡过难关。我当
然也不能例外。我把实验室所储存的镭,放到绝对安全的地方藏起来,努力发挥自己的专长
和学识,尽一切努力为国家作应有的贡献。我主要的工作是为各个军事医院提供X射线检查,同时负责组织战地医疗队。
战争期间,利用X射线能够查出伤员弹片所在的确切位置,医生手术时十分迅速和准确。
如果是骨骼和身体器官受到损伤,通过X射线也能一目了然地发现。借助这一手段,医生对
许多内伤的恢复情况也能了然于心。但是战争开始的时候,没有一所军事医院配备X射线治
疗仪器,也没有必要的技师,在其他的医院里这种设备也是寥若晨星。
我决心自己来解决设施和技师这两大难题。我四处奔走,把所有的实验室X射线设备集
中在一起,1914年8月和9月两个月里,建成了几个X射线医疗站,由我培训的志愿者在医
疗站里负责具体操作。在马恩战役中,这几个X射线医疗站起了很好的作用,只是这种设备
和人员太少,无法满足整个巴黎地区所有医院的需要。
我向红十字会请求帮助,他们给了我一辆普通的敞篷汽车,经过我的设计和改装,这辆
车变成了流动X射线医疗车。车上有一台设备齐全的X射线放射设备,一台发电机固定在车
厢里,利用汽车上的发动机带动发电机以供应X射线设备所需的电力,只要有医院需要,我
们便迅速开车赶到。
医生们尝到了流动医疗车的好处,这种车的需求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我向政府提出
了增加流动医疗车的计划,很快得到“全国伤员救护会”的大力帮助,他们的工作效率很高,我的计划在最短的时间里变成了现实。法国与比利时之间的作战区以及法国其他地区,总共
创建和改造了200多处X射线医疗站,还为军队装备了20辆流动X射线医疗车。这些车辆
都是各界人士慷慨捐助的,还有些人捐赠了整套的X射线放射设备。这些私人捐赠对救助战
地受伤士兵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当时,称职的司机很少,没办法我自己学会了开车,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就亲自开车前往。那些医院和救护站的医生、护士们大公无私、勇于牺牲的精神,使我们心生钦佩之情,并常
以她们的精神鞭策自己去克服一切困难。那些被抬到救护车上的伤员们鲜血淋漓、血肉模糊,令人不忍目睹。在作X光检查时,他们咬紧牙关强忍着搬动身体所带来的剧痛,从来没有任
何抱怨。他们在面对常人难以想象的巨大痛苦时所表现出的坚强毅力和坚忍不拔的顽强精
神,经常让我们感动得热泪盈眶。我们目睹了战争的残酷以及对人类生命的摧残,永远忘不
了那血腥恐怖的场面,我坚决反对一切战争。
当时我最为头痛的一件事是没有得力的助手,帮助我进行X光检测。因为X射线技术在
医学领域使用不久,掌握这方面知识和技术的人几乎是凤毛麟角。战争时期,符合条件的人
大多数都去服兵役了,我决定培养妇女做我的助手。于是,我向卫生部建议,在伊迪斯?卡
维尔医院下属的护士学校里,增加一个X射线照相科。我的建议很快得到批准。1916年,镭
研究所开始组建这个科并培训学员,在整个战争期间共培训了150名妇女。所学习的课程有
基础理论和解剖学,此外还要接受一般的实习和训练。她们的文化基础都比较低,但只要肯
努力学习,便能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在这里毕业的学员后来都成了优秀的X射线照相技师,得到了卫生部的赞赏。其实,按她们所学的课程只能成为医士的助手,但是她们当中却有很
多人能够独立操作这项技术,真是非常的难能可贵。
由于战争期间从事了大量医疗救护工作,我在X射线在医疗的应用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掌握了大量的医疗检验新技术知识。为了说明、证实X射线照相术对医疗的重大价值,尤其
是对在战争时期的发展与和平时期的用途进行比较和说明,我编写了一本名为《战争中的放
射学》的书,并将它出版发行。
(选自《相伴一生的伟大传记》,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2分)
A.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因为有了居里夫人,所以能够利用当时在医疗技术上领
先的又极少人能掌握的X射线技术,来做好医疗救护工作。
B. 战争期间,法国称职司机很少,居里夫人自己学会开车,各个军事医院都是由居里
夫人亲自驾驶流动医疗车去提供X射线检查的。
C. 因为居里夫人是女科学家,安排的培训课程就十分切合女学员实际,所以培养的妇
女X射线照相技师得到了法国卫生部的赞赏。
D. 居里夫人不仅在科学研究上立下卓著的功勋,而且在国难当头的时刻,努力发挥自
己的专长和学识,尽一切努力为国家作应有的贡献。
E. 居里夫人的自传思路清晰,表述准确具体,文笔朴实无华,体现了她作为一名自然
科学家的行文风格。
2.请找出最能概括居里夫人在战争时期行动的指导思想的一段话,并作简要分析。(2
分)
答:
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居里夫人中断了伟大的镭研究工作,而去做普及的战地救护
工作;“自传”顾名思义应当写自己,可传主却用了许多笔墨去写读者不一定想知道的医生、护士、学员、伤员和工作人员。请就此二事,谈谈你对居里夫人这样处理的看法。(4分)
答: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0分)
苦闷灵魂的呼声
陈孝全
1922年初春,朱自清为生计所迫,应允了第六师范校长郑鹤春的聘请,从浙江一师只身
到台州教书,把妻子和儿女留在杭州。六师学生很朴实,对朱自清慕名已久,热烈欢迎他的
到来。但3月间,一师同学来信要求朱自清回去,因为他的家小也还在那里,于是决定回杭
州。六师的学生得知消息坚决挽留,盛情难却,他只好答应他们:“暑假后,一定回台州来!” 一师的同学对朱自清的回来感到特别高兴,因为他们正酝酿成立“湖畔诗社”。朱自清
对湖畔诗社给予大力的支持,于5月18日写了《读〈湖畔〉诗集》一文,这是当时对《湖
畔》进行全面评价的第一篇文章。正值此时,朱自清的内心世界掀起了一阵汹涌的波涛,这
一灵魂震颤绝非偶然,而是久已郁积于胸之苦闷情绪的必然爆发。想当初,五四青年学生们,为改变中国的历史面貌,满怀激情,奔走呼号,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风流一时。他们满以
为经此狂飚扫荡,祖国河山必然焕发一新,猗伟之声定将充沛于宙合。谁知狂潮一退,依然
荒滩一片。各系军阀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的丑剧。面对如此现实;和大多数知
识青年一样,朱自清感到惶惶然了,当年为他那么热情歌颂的五四“金粒”种子,在中国土
地上并没有开花结果呵!黑夜漫漫,风雨沉沉,光明路径又在何方?他从心中进发出一声呼告:这样莽荡荡的世界之中,到底哪里是他的路呢!
朱自清内心虽是痛苦,却始终没有颓唐,他一直面向人生,苦苦探索,这就如他的知友
叶圣陶说的,“佩弦并非玩世,是认真处世”的人。他也主张刹那主义:每一刹那有每一刹
那的意义和价值,每一刹那在持续的时间里,有它相当之位置。朱自清对俞平伯诉说了自己
的懊恼和怅惘,他说自己“因怅惘而感到空虚,只有转向才可以比较安心”。
因为曾答应台州浙江第六师范学校师生暑假结束后要去,因此在9月间,朱自清带了妻
子和两个孩子乘轮船到台州去。一时找不到住处,暂住在新嘉兴旅馆,六师同学听到朱老师
来了,欢腾雀跃,连夜赶到旅馆探望。
在台州,朱自清很忙,除了教书备课,还要改六师同学们写的文章;同时,杭州一师的
同学还不时寄来稿子要他批改。在工作之余,他才整理思绪,继续创作长诗《毁灭》。风也
依然,云也依然。
寂静的环境更适于深思反省,检讨过去,计算未来。是呵,时光虽已流逝,脚步却仍须
向前!11月7日,他给俞平伯写了一封信,明确今后的生活态度:丢去玄言,专崇实际,这
便是我所企图的生活。这也就是他所说的“转向”。这便是所谓从小处下手。随后,他又给
俞平伯去信,进一步解释自己的刹那主义:我的意思只是生活的每一刹那的趣味,使我这一
刹那的生活舒服。至于这刹那以前的种种,我是追不回来,可以无用过问;这刹那以后,还
未到来,我也不必费心去筹虑。我们“现在”的生活,往往只“惆怅着过去,忧虑着将来”,将功夫都费去了,将眼前应该做的事都丢下了,这真是自寻烦恼!他最后结论是:“我的刹那
主义,实在即是平凡主义”。实际上是追求内心感情的节制与适中,安于自我满足,追求安
定和谐。这种思想后来曾给他带来无穷烦恼,但他那种不务空想,不甘沦落,执著地“只管
一步步走”的务实精神,却表现出难能可贵的坚实风格。在台州斗室中,他将纷乱的思绪幻
化为生动形象,借助想象的羽翅,谱写自己的心曲。
寂静的家庭也有热闹的时候,那便是学生的来访,朱自清教学认真,循循善诱,对人和
气,同学都喜欢和他亲近。或在夕阳斜睨的傍晚,或在灯光溶溶的良夜,他们时常来到他的
书房,向他请教问题,翻阅堆积在案头的新书报,十分融洽。
正当《毁灭》于1923年3月在《小说月报》发表时刻,朱自清接受了浙江省立第十中
学的聘请,离开亲爱的台州六师同学,到温州去了。
(节选自《朱自清传》之四,有删改)
1.下列对朱白清“刹那主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在时间的长河里,每一刹那有它相当的位置,都有它的意义和价值。
B.生活中不必思虑过多,只需求取一刹那的舒服和享乐,回顾与前瞻,都是自寻烦恼。
C.“刹那主义”实际上是一种追求内心感情的节制与适中的平凡主义。
D.“刹那主义”体现出—种“从小处下手”,不务空想,崇尚实际的务实精神和坚实风格。
2.下列对评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评传运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按时间顺序评述了朱自清由惶然苦闷而苦苦求索直至确立
了“从小处下手”,不务空想,执著地“只管一步步走”的人生信念的“转向”历程。
B.朱自清写了当时对《湖畔》进行全面评价的第一篇文章《读诗集》一文,给予湖
畔诗社大力的支持,也因此引发了他久已郁积于胸之苦闷情绪的必然爆发。
C.评传第7节所勾勒的六师学生向朱自清请教问题的场景,渲染了温馨祥和的研讨气氛,
突出了朱自清循循善诱、平易近人的特点。
D.从朱自清的工作情状和他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尽职的胜任的语
文教师,他的教学是成功的。
3.文章第3节引用叶圣陶的话说“佩弦并非玩世,是认真处世”的人。请联系全文,说说
朱自清是怎样认真处世的。(3分)
4.从全文看,朱自清为什么苦闷?他苦闷的灵魂发出了哪些呼声?(3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共8分)
历史不可复制 精神却能传承
记者(以下简称记):持续8年对西南联大的关注,你眼中的西南联大是什么样的?
张曼菱(以下简称张):西南联大是一部历史,是到现在为止还发现得不够、张扬得不够,大
家认识得也不够的一部历史;它是大学史,是一部学校史、教育史、人文史。应该让它浮出
水面,进入大众的视野,让它所蕴藏的财富,成为社会的财富和大众的精神食粮。
记:
张: 我希望知识分子用自己的良知和热爱研究西南联大。社会发展到今天,进入到开放的
世态,我们可以用广阔而不是狭隘的眼光来看待历史。
如果有人说这些饱经忧患的前辈们回顾历史仅是在进行“青春的抒情”,那么只能说
这些人过于偏爱历史的暗角。我不愿意以一种窥视隐私的投机方式,来进入这一部对于我们
民族对于我们中国知识分子至关重要的辉煌历史。西南联大总体是一种光明,一种骄傲,一
笔稀世之宝的财富。
记:你在《访谈录》(代序)中提到,在当代挖掘和发扬“重建西南联大的历史价值观”
事关重要。你所理解的“西南联大的历史价值观”是什么?
张:体制,大学的管理,教授参与管理学校(也就是教授治校),以及全面的人文精神,
这些都是历史的价值观。甚至包括什么是校长,什么是教授夫人。当年联大的教授好不容易
来到昆明就开始马不停蹄地进行讲授,而不是草草完成几节课就去游玩。这就是大学的“育
人精神”。
同时,学风比知识重要。让学生保持自由的活泼的个性,使学生们的思维活跃,激发他
们的创造性。这才是一个充满个性、人文的大学。这样的大学,才能成为人才的输出地。
文化不是一本书,它是一条河,在一直变化的、有生命力的,那个时代的人们穿着长衫
讲着现代文明,创造了新的文化阶段。这种文化从“五四”以来开始延续,虽被战争所迫而
颠沛流离,万幸的是,以西南联大为代表的大师们,让5000年来的文化命脉得以延续。中
华民族要实现全面复兴,必须要重拾这种文化精神。
记:关注西南联大多年,你个人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张:人生识字孤独始,人读书识字就是为了提升自己,这是一种成长。求同总是发现异,
人的成长就是不断验证这种孤独,你可以掩饰,但是不能拒绝。世界还是这个世界,你如何
解决这种距离感?就是回报。回报是我们这个民族最优秀的传统,这也是最后的出路,回报,让你感受到的,也是最深情的东西。我是一个既草根又有高台运作的幸运者,我从云南走出
去,如果总是说云南太落后了,那何处是归宿呢?当你追求个人价值到了一个极高点,一定
要回报,这也是熊秉明先生给我的启示,他说过:远行与回归,否则就是没有灵魂。关注西
南联大,收存西南联大的史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得到了回归,做这件事,让我感觉与故土
非常的近、非常的亲。
第二大收获就是个人得到了很大提升。我现在已不是一般意义的作家,做这件事,
影响着我的人生,对生命和价值观的思考、取舍。我珍惜与这些泰斗级大师们的情缘,不能
让他们失望。与这些才华横溢、经历过西南联大洗礼的老人相处越多,越让我提高了对自己
的要求。
第三,做这件事的过程,增强了民族自信心,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要传承下去。
我在中科院给学生们讲课,一个博士生说他只想看杨振宁、李政道、朱光亚的经历,我当着
很多人批评他狭隘,没有人文基础,就成不了大师。过后他专门来找我签名,孺子可教!中
国的年轻人是充满希望的,他们渴望全面、渴望“通才”,但没有人教他们。今后我会更多
地给年轻人开一些讲座,把更多的回报给予他们,把大师们的衣钵、苦心传承下去,也会出
一些面对青年,更加人文化的书。
1、从全文看,西南联大给我们留下了哪些“稀世之宝的财富”?(2分)
2、根据张曼菱的回答,请推测横线处记者的第二个提问是什么,并分析本文记者安排
的提问之间是什么关系。(2分)
3、张曼菱认为“人生识字孤独始”,你是否同意她的观点?请阐述你的看法。(4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12分)
深情的问候
—— 国务院总理**看望季羡林纪实
(新华网北京8月6日电)“季老,我看您来了。”6日上午9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国务院总理**一走进解放军总医院病房,就紧紧握住季羡林先生的手说:“今天是您95
岁生日,我向您表示祝贺。”
**送来一盆枝繁叶茂的君子兰,向这位学贯中西、笔耕一生、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
学者表示敬意。
季羡林是我国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精通英语、德语、梵语、吠陀语、巴
利语、吐火罗语,还能阅读法语、俄语书籍。他长期在北京大学任教,在语言学、文化学、
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造诣。
今天,季羡林特意穿了一件红色的衬衣,病房内充满喜庆的气氛。
**说:“您今天穿了一件红衣服。非常精神。您现在是红衣少年。”顿时,大家都笑
了起来,房间里气氛显得轻松而热烈。
听说季羡林仍然每天一早就开始写作。思维敏捷,**高兴地说:“您最大的特点就
是一生笔耕不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您写的作品,如行云流水,叙事真实,传承精神,
非常耐读。”
季羡林感慨地说:“我的一生大起大落。”
**说:“您写的几本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
的反映。您在最困难的时候,包括在‘牛棚’挨整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信仰。那时,
您利用在传达室看大门的时间,翻译了280万字的梵文作品。这不仅是个人毅力决定的,也
反映出中国知识分子对真理的追求,对国家充满信心。”
**说:“无论是实现科学发展,还是构建和谐社会,都离不开知识,离不开人才,
离不开知识分子。我们要坚持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关心、爱护、信任知识分子,充分发挥他
们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季羡林和总理饶有兴趣地探讨了“和谐”这个话题。
季羡林说:“有个问题我考虑很久,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
还要人内心和谐。”
**:“《管子兵法》上说:‘和合故能谐’,就是说,有了和睦、团结,行动就能协调.进
而就能达到步调一致。协调和一致都实现了,便无往而不胜,人内心和谐,就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都要和谐。个人要能够正确对待困难、挫折、荣誉。” 季羡林说:“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很好,经济发展。政通人和。要注意的是,在发展经济
的同时,加强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提高人的素质。”
**说:“中国要受到世界的尊重,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倡学
术民主。中国历史上的先秦、魏晋南北朝,出了不少大思想家、大哲学家,重要的一条是思
想解放。我们要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兼收并蓄.博采众长。”
**对季羡林先生一生待人真诚,行事正直,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人品表示景仰,
他说:“真理和科学要求真实。您一生坎坷,敢说真话,直抒己见,这是值得人们学习的。”
**起身告辞时说:“我对您的生日记得特别清楚。您在书上写道:1911年8月6日生
于山东省清平县官庄一个农民家庭。”
临别时,**紧紧握住季羡林的手,久久不愿离去。
1.有关“和谐”这个活题,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这是季羡林先生考虑很久的话题,他认为我国在“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方
面做得非常好,但在人内心和谐方面还需不断完善。
B.**总理对《管予兵法》上说的“和合故能谐”进行了精辟的阐释,表达他对人
内心和谐的理解。
D.季羡林先生认为现在这个时代很好,政通人和。但需要注意的是,应纠正只发展经
济而忽视加强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不良倾向。
D.**总理举“中国历史上的先秦、魏晋南北朝,出了不少大思想家、大哲学家”
事例,是为了说明当时社会思想解放,和谐的理念深入人心。
2.下列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 )
A.**总理对季羡林先生的生日记得特别清楚,充分说明季先生在温总理心中有很
高的位置,体现出一位总理对一位!学者的深厚感情。
B.季羡林先生精通多种语言。还能阅读法语、俄语书籍,在许多学科都有很深造诣,
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C.**总理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称赞了季羡林先生的可贵品质,表达
了对季老无比景仰的心情。
D季羡林先生为迎接**总理的到来,特意穿了一件红色的衬衣,这使病房内充满喜
庆的气氛,显得轻松丽热烈。
3.**总理特意送给季羡林先生一盆君子兰,有何深意?青简要分析。(4分)
答:
4.纵观全文。季羡林先生是一位怎样的学者?请分点概括。(4分)
答: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2分)
严文井:一口柔和的井
林天宏
严文井爱猫。有人问过严文井,喜爱小动物和写童话,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他回答道:“没有孩子,没有孩子的眼睛和心灵,没有美丽的幻想,没有浪漫的精神??则一定不会有
童话。”
柔和,是严文井最爱用的一个词,在他的作品中频频出现:“我的心是柔和的”、“妻看
着我,目光渐渐转向柔和”、“我们的心很柔和,还要继续保持柔和”。
他的代表作《啊,你盼望的那个原野》,写给他去世的爱人,他们在投奔延安的路上相
遇,然后相爱,直到她生命的尽头。时至今日,还有读者感叹:“奇怪,一个老头,怎么能
写出那么唯美、感性的文字?”于是,便有文学评论家把这个“童话爷爷”比喻成“一口井”,“那种流淌出的柔和的美感,好像是底色,铺陈在他作品的字里行间”。
但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这样的“资产阶级情调”,无疑不合时宜。尽
管长期担任作协的领导,但在旁人眼中,严文井似乎属于“刻意被权力边缘化的角色”。“文
革”中,他的一次检讨竟这样开头:“春天,我看见一个穿红衣的少女骑着自行车从林阴道
上过来,我感受到一种诗意和美??”作家阎纲回忆,“5·16”之后,他被打成现行反革命,白天干活儿,晚上接受批斗。一天夜里,他经过严文井床头,蚊帐中突然伸出一只手来,塞
给他几颗水果糖,使得他“原本绝望的心,顿生出强烈的感激”。
许多人劝严文井也写写那段岁月的回忆,他却拒绝了,因为“不好说”,而且“会伤害
许多人”。他宁愿用一幅自画像来解剖自己,并郑重地钤上了自己的印章,分赠给同事和朋
友。于是,这幅嘴和脸都扭曲了的自画像,被人视为“他和他同时代的知识分子的精神肖像”。 严文井留世的最后一篇文章,是一篇不到300字的散文。向他约稿的编辑回忆,严文井
反复修改,整整写了一年零八个月。他用这样的笔调写道:“我本来就很贫乏,干过许多错
事。但我的心是柔和的,不久前我还看见了归来的燕子。”
2005年,严文井离世。一个前去他家采访的记者惊讶地发现,这个中国儿童文学泰斗的
家,只是一套不到70平方米的“陋室”。除了老旧的单人床和书桌,剩余的空间都被书本占
满。屋内能见着的唯一光亮,就是窗外的一棵绿树。树下,埋着他亲手安葬的爱猫。
(选自2007年12月12日《中国青年报》,有改动)
注:严文井(1915-2005),湖北武昌人,散文家,儿童文学家。
1.下列不能反映严文井“柔和”的一项是(2分)
A.对妻子的爱久远而深沉,用唯美、感性的文字纪念妻子。
B.善于发现诗意和美,甚至在检讨书的开头描写了一位红衣少女。
C.乐于助人,用善意温暖了难友原本绝望的心。
D.留世的最后一篇文章反复修改,整整写了一年零八个月。
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文借用“一口井”的比喻,赞美了严文井以作品和人格魅力滋润读者的心灵。
B.严文井“刻意被权力边缘化”,既写了他在**中被夺权,又写出了他主动远离权力,
和恶势力正面交锋,表现了文人应有的气节。
C.留世的最后一篇文章写到“归来的燕子”,表现了这位老人在生命的尽头,仍保持着
浪漫精神和乐观态度。
D.结尾写到树下埋着严文井的爱猫,与开头相照应,又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
3.为什么严文井要画那幅自画像?(4分)
4.有人问严文井喜爱小动物和写童话之间的关系,严文井好像并没有回答二者之间的
关系,
你怎样理解这一回答?(4分)
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2分)
苦闷灵魂的呼声
陈孝全
1922年初春,朱自清为生计所迫,应允了第六师范校长郑鹤春的聘请,从浙江一师只身
到台州教书,把妻子和儿女留在杭州。六师学生很朴实,对朱自清慕名已久,热烈欢迎他的
到来。但3月间,一师同学来信要求朱自清回去,因为他的家小也还在那里,于是决定回杭
州。六师的学生得知消息坚决挽留,盛情难却,他只好答应他们:“暑假后,一定回台州来!” 一师的同学对朱自清的回来感到特别高兴,因为他们正酝酿成立“湖畔诗社”。朱自清
对湖畔诗社给予大力的支持,于5月18日写了《读诗集》一文,这是当时对《湖畔》进行全面评价的第一篇文章。正值此时,朱自清的内心世界掀起了一阵汹涌的波涛,这一灵
魂震颤绝非偶然,而是久已郁积于胸之苦闷情绪的必然爆发。想当初,五四青年学生们,为
改变中国的历史面貌,满怀激情,奔走呼号,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风流一时。他们满以为
经此狂飚扫荡,祖国河山必然焕发一新,猗伟之声定将充沛于宙合。谁知狂潮一退,依然荒
滩一片。各系军阀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的丑剧。面对如此现实;和大多数知识
青年一样,朱自清感到惶惶然了,当年为他那么热情歌颂的五四“金粒”种子,在中国土地
上并没有开花结果呵!黑夜漫漫,风雨沉沉,光明路径又在何方?他从心中进发出一声呼告:
这样莽荡荡的世界之中,到底哪里是他的路呢!
朱自清内心虽是痛苦,却始终没有颓唐,他一直面向人生,苦苦探索,这就如他的挚友
叶圣陶说的,“佩弦并非玩世,是认真处世”的人。他也主张刹那主义:每一刹那有每一刹
那的意义和价值,每一刹那在持续的时间里,有它相当之位置。朱自清对俞平伯诉说了自己
的懊恼和怅惘,他说自己“因怅惘而感到空虚,只有转向才可以比较安心”。
因为曾答应台州浙江第六师范学校师生暑假结束后要去,因此在9月间,朱自清带了妻
子和两个孩子乘轮船到台州去。一时找不到住处,暂住在新嘉兴旅馆,六师同学听到朱老师
来了,欢腾雀跃,连夜赶到旅馆探望。
在台州,朱自清很忙,除了教书备课,还要改六师同学们写的文章;同时,杭州一师的
同学还不时寄来稿子要他批改。在工作之余,他才整理思绪,继续创作长诗《毁灭》。风也
依然,云也依然。
寂静的环境更适于深思反省,检讨过去,计算未来。是呵,时光虽已流逝,脚步却仍须
向前!11月7日,他给俞平伯写了一封信,明确今后的生活态度:丢去玄言,专崇实际,这
便是我所企图的生活。这也就是他所说的“转向”。这便是所谓从小处下手。随后,他又给
俞平伯去信,进一步解释自己的刹那主义:我的意思只是生活的每一刹那的趣味,使我这一
刹那的生活舒服。至于这刹那以前的种种,我是追不回来,可以无用过问;这刹那以后,还
未到来,我也不必费心去筹虑。我们“现在”的生活,往往只“惆怅着过去,忧虑着将来”,将功夫都费去了,将眼前应该做的事都丢下了,这真是自寻烦恼!他最后结论是:“我的刹那
主义,实在即是平凡主义”。实际上是追求内心感情的节制与适中,安于自我满足,追求安
定和谐。这种思想后来曾给他带来无穷烦恼,但他那种不务空想,不甘沦落,执著地“只管
一步步走”的务实精神,却表现出难能可贵的坚实风格。在台州斗室中,他将纷乱的思绪幻
化为生动形象,借助想象的羽翅,谱写自己的心曲。
寂静的家庭也有热闹的时候,那便是学生的来访,朱自清教学认真,循循善诱,对人和
气,同学都喜欢和他亲近。或在夕阳斜睨的傍晚,或在灯光溶溶的良夜,他们时常来到他的
书房,向他请教问题,翻阅堆积在案头的新书报,十分融洽。
正当《毁灭》于1923年3月在《小说月报》发表时刻,朱自清接受了浙江省立第十中
学的聘请,离开亲爱的台州六师同学,到温州去了。
(节选自《朱自清传》之四,有删改)
1.下列对朱自清“刹那主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在时间的长河里,每一刹那有它相当的位置,都有它的意义和价值。
B.生活中不必思虑过多,只需求取一刹那的舒服和享乐,回顾与前瞻,都是自寻烦恼。
C.“刹那主义”实际上是一种追求内心感情的节制与适中的平凡主义。
D.“刹那主义”体现出—种“从小处下手”,不务空想,崇尚实际的务实精神和坚实风
格。
2.下列对评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评传运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按时间顺序评述了朱自清由惶然苦闷而苦苦求索直至
确立了“从小处下手”,不务空想,执著地“只管一步步走”的人生信念的“转向”历程。
B.朱自清写了当时对《湖畔》进行全面评价的第一篇文章《读诗集》一文,给
予湖畔诗社大力的支持,也因此引发了他久已郁积于胸之苦闷情绪的必然爆发。
C.评传第7节所勾勒的六师学生向朱自清请教问题的场景,渲染了温馨祥和的研讨气
氛,突出了朱自清循循善诱、平易近人的特点。
D.从朱自清的工作情状和他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尽职的胜任
的语文教师,他的教学是成功的。
3.文章第3节引用叶圣陶的话说“佩弦并非玩世,是认真处世”的人。请联系全文,
说说朱自清是怎样认真处世的。(4分)
4.从全文看,朱自清为什么苦闷?他苦闷的灵魂发出了哪些呼声?(4分)
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2分)
布衣学者张中行
世人称张中行为“布衣学者”,是再贴切不过的。他生于河北香河县一农家,祖上三代
都是不通文墨的农夫。1936年北大毕业,曾在中、小学教过书;建国后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当
编辑,偷闲写点文章贴补家用。1956年,他所在的出版社评级,六级以上为高级知识分子,
张中行是七级,属低级。直到耄耋之年,才获赠一顶“特约编审”的桂冠。称其“布衣”,
是当之又当。张中行在北大读的是中文,但涉猎的范围包括国学、哲学、禅学和文学,著述
宏富。谓其学者,名副其实。
张中行是一匹老黑马,没有伯乐发现他。80岁时,适逢天时地利人和,他独自闯了出来,
获得了“文学家”、“哲学家”、“杂家”、“教育家”等多项桂冠。其哲学著作《顺生论》引人
关注,被称为“当代中国的《论语》”。
张中行一介寒士,半生坎坷,晚景见晴。到85岁时才分到一套普通的三居室,自称“都
市柴门”。他的“柴门”没做任何装修,小客厅兼通道里还放着书架,是平常人家六七十年
代的居住水平,其俭朴给人的印象十分强烈。书房也不甚雅致,书橱里放着一些古玩,多为
石头,像仓库。一把破藤椅的扶手用塑料绳绑扎着。老式书案上备有文房四宝,书卷气袭人。他的卧室更为简陋,被子是五六十年代农家常用的大花被,连叠法也是老式的,床边墙上还
糊着报纸。
他对生活的要求很低,有时在外面吃饭,一根豆腐丝掉在桌上,他都要捡起来吃,席毕
若有剩莱,他也很从容地打包带回去。布衣的他,深知一粥一饭来之不易。
张中行为人古朴,文亦如其人。他的文章开头喜欢旁征博引,下笔千言如行云流水。不
似今人“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他的行文过程就是“思”的过程。启功说张氏的“散文
杂文,不衫不履,如独树出林,俯视风云”。也有人说张氏散文“少张扬蹈厉之辞,也似乎
缺少至大至刚的伟岸气象,但从他那清新自然如数家珍般的娓娓叙述中,从那貌似拉杂的谈
古论今、引经据典中,我们可体察到他对摄生治世之道、国家民族命运的热切关注”。斯言
诚哉。
周汝昌先生对其文也有贴切的评论:“看上去没有什么‘花哨’,而实际上绝非平铺板叙,
那笔一点儿也不是漫然苟下的。”“读他老的文字,像一颗橄榄,入口清淡,回味则甘馨邈然
有余。这里面也不时含有一点苦味。”
1.称张中行为“布衣学者”,理由不贴切的一项是( )(2分)
A.张中行出身低微,祖上三代都是不通文墨的农夫。
B.张中行本人北大毕业后一直吃笔墨饭,偷闲写点文章贴补家用。
C.张中行评级仅属低级,直到老年,才获赠一顶“特约编审”的桂冠。
D.张中行对生活的要求很低,为人古朴,尚古风。
2.对于张中行文章的评价,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他的文章开头一般不“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而是在行文过程逐步展现自己的思
考,将哲思融入对人生的体察观照之中。
B.周汝昌先生评论张氏文笔,认为其外表平实,而实际上却蕴涵匠心,内藏深味,发
人深省。
C.张氏散文似乎缺少至大至刚的伟岸气象,但并不缺乏对摄生治世之道、国家民族命
运的热切关注。
D.启功认为张氏的散文杂文,有隐逸之风,洒脱之姿,傲啸之态。其实,这正是张氏
“布衣学者”的身份决定的。
A.这篇传记的细节描写相当传神,请选择一处加以分析。(4分)
B.张中行八十终于成名,这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请结合原文内容分条简述。(4分)
【答案】
一、1.首先这则消息的标题结构完整,由引题、主题和副题三部分构成,是典范的新
闻标题。(2分)其次用语准确,内容大气、生动:引题“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带来历史性大转
折”一语点破了退田还湖的英明决策;主题“洞庭湖长大五分之一”生动形象,一个“长”
字,用拟人化的手法把洞庭湖的变化写活了,是整个标题的点睛之笔 ;副题用具体的数字
对主题作了进一步的解释。(2分)
2.改变了传统的单一加高加固大堤“堵”的办法,采用“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
建镇”的决策增强了调蓄功能,使水有了出路。(直接套用原文没有调整语序的给1分,内
容不完整的酌情扣分)
3.主题“洞庭湖长大五分之一”可谓生动形象,一个“长”字,用拟人化的手法把洞
庭湖的变化写活了,是整个标题的点睛之笔 。第二段“岳阳城陵矶的水文标尺上,凶猛的
洪水再也爬不到那令人毛骨悚然的高度”中用了一个“爬”字,用比拟的手法表现了洪水的
凶猛,也表现洪水再想攀升的艰难。第三段“成千上万的 白鹭、野鸭、天鹅在栖息飞翔,
成片的杨树在风中摇曳着,赶走了冬天的苍凉。” 这里的“赶”字,融入了感情色彩,表达
了湖区人民的自豪感。还有最后一段“人与自然在洞庭湖开始和谐相处。”这里的“和谐相
处”,表现了人们对待大自然和生态环境的态度。(选准字眼给1分,效果分析给2分。)
4.不会。这篇消息,采用了时空交错式的写法,详述今天略述过去,让历史给现实当
陪衬,使历史与现实在“变化”之中形成强烈的对比和反差。引用了一些历史资料,概述由
“八百里洞庭”到“堤垸如鳞”到“灾害频频发生,湖区人民深受水害之灾”的“简史”,
使读者感受到洞庭湖是在历史的阵痛后长大的。对“长大”后的洞庭湖,除在导语中用数字
加形象表述外,还详尽地描述了恢复生态后的现实,读者在一种时空交错的“动感”氛围中,更容易接受作者提供的新闻事实。(讲会冲淡现实性也可以,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即可
得分)
二、1.A B(A项“浓郁悲剧色彩”和“苍凉感”表达过当,本文的感情色彩是悲壮而
不悲凉;“对当今两岸关系有暗示作用”在文中无依据;B项“只有天在上”句表现的是郑成
功的才能和“大志”)(4分)
2.(1)内容上:展现郑成功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突出他的智勇忠义,为塑造人物
服务;(2分)
(2)结构上:为下文写郑成功的“超越”(收复台湾)作铺垫。(2分)
3.(1)具体含义:郑成功在山河沦于敌手、形势对义军极其不利的情形下,战略转移,
跨海东征,收复了被荷兰人强占的台湾。(2分)
(2)象征意义:郑成功以悲壮的战略超越了单一民族狭隘的视野,在华夏民族大一统
的版图上,留下了永久性造型。(2分)
三、1.B.C.(B项居里夫人便亲自开车去X射线检查仅限于“紧急情况”,而且各个军
事医院不一定都是由居里夫人亲自驾车去的; C选项前后部分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且居
里夫人“安排的培训课程就十分切合女学员实际”这一说法在文中并未涉及。)答对一项给1
分。
2.“每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在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都应该义无反顾地尽其所能,帮助
国家渡过难关。我当然也不能例外。”(1分)这段话是居里夫人思想认识的核心,是居里夫
人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国难当头时刻的体现,它表现了居里夫人的社会责任感、国家责
任感,它有点像我国的名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1分)
3.首先,国家危难当头,居里夫人把国家需要摆在第一位,义无反顾地参加了战地救护
工作,充分体现了一名有良知的科学家的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虽然因为战争推迟了对镭
的研究,但保卫了国家就从根本上保住了镭的研究。其次,事实上,德国向法国宣战以后,
居里夫人主持的镭研究所除了一个有病的技师,其他的职员和学生都参军去了。现实不容许
在那个时候继续进行镭的研究。(2分)居里夫人并没有游离于“自传”之外去写别的不相关
的什么人物,而是在记叙与自己战时工作相关的医生、护士、学员、伤员和工作人员。不写
这些人物无法把事件的来龙去脉陈述清楚,而写了这些人物正是在真实地记录了自己一段生
命过程,展示了一幅法国人民团结对敌的历史画面。至于赞美“全国伤员救护会”的高效工
作、各界人士的慷慨捐、医生护士的无私勇敢、伤员们坚忍不拔的顽强精神和妇女学员难能
可贵的学习精神等,这也不是虚言赘笔,而是居里夫人开阔胸怀和谦虚品格的自然流露。《居
里夫人自传》是人类的教科书。居里夫人经常赞扬普通人士并且从他们身上吸取精神力量,
这是她的伟大之处,也是读者应该向她学习之处。(2分)不同观点,言之成理可以得分。
四、1、(2分)[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
为B级。解答本题关键是要找准原文有关对应语句。A项的对应语句在第3节,其余三项的
对应语句在第6节。朱自清针对当时人们“往往只‘惆怅着过去,忧虑着将来’,将功夫都
费去了,将眼前应该做的事都丢下了”的不良现象,而主张“从小处下手”,不务空想,崇
尚实际的平凡主义,所以B项中“回顾与前瞻,都是白寻烦恼”理解有误。
2、(2分)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评传内容的领悟和分析评判,能力层级B级和C
级兼而有之。B项的错误在于强加因果:即“引发了他久已郁积于胸之苦闷情绪的必然爆发”的原因是五四狂飚之后,社会依然“黑夜漫漫,风雨沉沉”等,而不是因为“朱自清写了当
时对《湖畔》进行全面评价的第一篇文章《读〈湖畔〉诗集》一文,给予湖畔诗社大力的支
持”。A项是对文章表达方法和行文思路的分析。C项是对文章场景描写作用的分析概括。D
项是对朱自清职业形象和专业能力的推断概括。
3、(3分) [答案]①人生信念:虽苦闷却不颓唐,直面现实,不甘沉沦,苦苦探索;坚
守“从小处下手”,不务空想,崇尚实际的平凡主义(刹那主义)。
②教书育人: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平易近人;有责任地支持、指导“湖畔诗社”。
③交际为人:真诚守信,呵护家人。
[解析]本题考查在整体把握评传内容的基础上“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
层级为C级。解答本题关键是首先要整体把握评传内容,找出“材料源”,然后归纳整合。
例如:①人生信念的“事件材料”源于第3节和第6节等,③交际为人的“事件材料”源于
第1节和第3节等。答案整合为三个方面六个小层次,每个小层次给1分,只要每个小层次
的意思对,可以不讲顺序,即可得分。
4、(3分) [答案]第一问:①社会黑暗,时局动荡不安;②看不清现实,找不到前进的
方向;③工作不稳,来去不定。(意思对即可)
第二问:①改变旧中国,让祖国面貌焕发一新;②向往光明,寻找人生前进的道路;③
坚定从小处、近处着手,切切实实做些眼前的事情的主张(坚定主张刹那主义)。(意思对即
可)[解析]本题考查在整体把握评传内容的基础上“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五、1.①西南联大的历史价值观,包括体制、大学管理、教授治校以及全面的人文精
神等。②西南联大形成了崇尚自由活泼的个性、激发学生创造性的学风。③西南联大师生传
承5000年文化的文化精神。(2分)
2.提问: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视角去研究西南联大呢?(1分)
特点:本文记者的提问采取追问(层进)的方式,首先提西南联大是什么,接着问应该
怎样研究,再问研究什么,最后问得到什么收获,层层递进。(1分)
3、(答案示例) 我同意张曼菱“人生识字孤独始”的观点。因为人生识字读书首先要
耐得住寂寞,才能把书读好读通;(1分)其次,书读到一定程度之后往往与现实世界有距离。(1分)如尼采的思想远远地超越了同时代人,就免不了孤独。所以,读书做学问孤独是难
免的。(2分)(答案不作具体要求,但必须做到有观点、有概括性材料、有分析、思路清晰、语言表达流畅。)
六、1、(2分)B(A“在‘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方面做得非常好,但在人内心和
谐方面还需不断完善”,原文无依据;C“现在只发展经济而忽视加强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错;D“当时社会和谐的理念深入人心”主观臆断)
2.(2分)D(穿红衣是为过生日;“房间里气氛显得轻松而热烈”有误,这应是总理说句
幽默话之后)
3.(4分)①深情的问候,表达美好祝愿,祝愿季老像君子兰那样生命力旺盛;②表示崇
高敬意,“君子兰”喻指季老是君子,清新淡雅、品质高洁。(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4分)①坚守信仰,追求真理;②待人真诚,行事正直;③学贯东西,笔耕不辍,成
果显著;④崇尚和谐,泰然面对困难、挫折、荣誉。(每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
七、1. D(表现其严谨的态度)
2. B(“恶势力正面交锋”无中生有,下文的检讨书表现其韧的战斗精神,而且正面交
锋也不符合他柔和的特点。
3.(1)作者自画像,嘴和脸都扭曲了,正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精神扭曲压抑的象征;
(2)也表现了他勇于正视过去、剖析自己的精神;
(3)他担心自己的回忆录会伤害别人,用这种曲折的方式严肃地反思**。
(每点1分,答对三条得满分)
4.(1) 喜爱小动物是孩子的天性。
(2) 只有拥有孩子一样的眼睛、心灵、幻想和浪漫,才能写出童话。
(3) 作者的回答揭示了两者的关系,是他可贵的童趣和柔和的美感的写照。
(每点1分,答对三条得满分)
八、1.(2分) B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找准原文有关对应语句。A项的对应语句在第3节,其余三项的对应语句
在第6节。朱自清针对当时人们“往往只‘惆怅着过去,忧虑着将来’,将功夫都费去了,
将眼前应该做的事都丢下了”的不良现象,而主张“从小处下手”,不务空想,崇尚实际的
平凡主义,所以B项中“回顾与前瞻,都是白寻烦恼”理解有误。)
2.(2分) B(B项的错误在于强加因果:即“引发了他久已郁积于胸之苦闷情绪的必然
爆发”的原因是五四狂飚之后,社会依然“黑夜漫漫,风雨沉沉”等,而不是因为“朱自清
写了当时对《湖畔》进行全面评价的第一‘篇文章《读(湖畔>诗集》一文,给予湖畔诗社大
力的支持”。A项是对文章表达方法和行文思路的分析。C项是对文章场景描写作用的分析概
括。D项是对朱自清职业形象和专业能力的推断概括。)
3.(4分)①人生信念:虽苦闷却不颓唐,直面现实,不甘沉沦,苦苦探索;坚守“从小
处下手”,不务空想,崇尚实际的平凡主义(刹那主义)。②教书育人: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平易近人;有责任地支持、指导“湖畔诗社”。③交际为人:真诚守信,呵护家人。
[解析]本题考查在整体把握评传内容的基础上“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
层级为C级。解答本题关键是首先要整体把握评传内容,找出“材料源”,然后归纳整合。
例如:①人生信念的“事件材料”源于第3节和第6节等,③交际为人的“事件材料”源于
第1节和第3节等。答案整合为三个方面六个小层次,每个小层次给1分,只要每个小层次
的意思对,可以不讲顺序,即可得分。
4.(4分)第一问:①社会黑暗,时局动荡不安;②看不清现实,找不到前进的方向;③
工作不稳,来去不定。(2分,一条1分,答对两条就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第二问:①改变旧中国,让祖国面貌焕发一新;②向往光明,寻找人生前进的道路;③
坚定从小处、近处着手,切切实实做些眼前的事情的主张。(2分,一条1分,答对两条就可
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九、1.D(“布衣”揭示其平民身份,“学者”表现其学问渊博。这与他的为人无关。)(2
分)
2.D(“有隐逸之风”错。)(2分)
3.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如写张中行在外面吃饭,一根豆腐丝掉在桌上,他都要捡起来
吃,席毕若有剩菜,他也很从容地打包带回去。生动具体地表现张中行珍惜一粥一饭的优良
品质,也更好地突出了他“布衣学者”的本色,使张中行的形象更加鲜活。 (举例1分,结
合文本分析1分,表达效果2分,共4分)
4.①要有所成就必须扎扎实实,勤学善思。张中行晚年成名并非偶然,这与他平时广
泛涉猎,善于思考有关。②要做事,先做人。张中行敦厚淳朴,在做学问、待人、处事以至
生活细节上,他都是古韵犹存。③要自信。没有伯乐发现他,张中行就抓住天时地利人和的
条件,独自闯了出来,人在失意的时候不能对自己丧失信心,要自信,坚持努力。④人在生
活上不必一定是高要求,但思想上一定要高境界。张中行对生活的要求很低,但他追求精神
上的高境界,虽为“布衣”,但拥有精神上的丰厚的财富。 (每点1分,答对其中3点即可
得满分,意思对即可。要求观点鲜明,理由充分,结合文本适当分析。学生如从其他方面谈
自己的见解,言之有理即可。)
作文十:《关于一则材料作文的立意》700字
关于一则材料作文的立意
本次月考,作文素材如下:
从前,在美国标准石油公司里,有一位小职员叫阿基勃特。他在出差住旅馆时,总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签了名,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四美元”,而他的真名倒没有人叫了。
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说:“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扬公司的声誉,我要见见他。”最后,洛克菲勒还指定他为自己的继任者,成为公司的第二任董事长。
厘清事实:
本则材料的对象有两个,一是阿基勃特,一是洛克菲勒,主要对象是阿基勃特,是立意的重心所在。(确定主要对象)
阿基勃特是美国标准石油公司的小职员。(人物身份)
阿基勃特每次签名都要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所做事情)
阿基勃特因此受到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的赏识,他后来成为公司的第二任董事长。(成功) 分析立意:
阿基勃特签“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是小事,是细节,始终在做,是坚持,他受到赏识并最终成为公司董事长是成功。由此可立意为:小事+坚持=成功;细节+坚持=成功。
阿基勃特签字体现了她对工作的热爱,对公司的热爱,他始终如一,体现的是一种坚持的精神。由此可立意为:敬业+坚持=成功;热爱+坚持=成功;敬业方成大业。
阿基勃特签字体现了一种高度的责任意识,并且他把这种责任化为一种习惯。由此可立意为:化责任为习惯,赢得成功。
阿基勃特签字是一种良好习惯,好习惯给他带来精彩人生。由此可立意为:好习惯收获成功人生。
阿基勃特通过签字,努力宣扬公司的声誉,他也得到了公司丰厚的回报。由此可立意为:珍视集体利益,实现个人价值。
阿基勃特只是一个小职员,但他却把自己与公司的声誉和前途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因此迈上辉煌人生。由此可立意为:勿以身小而不为;做好螺丝钉,成就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