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越王勾践卧薪尝胆》6700字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说的是: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发生了战争.越国被吴国打败,越国勾践被夫差俘虏.后来,吴王夫差释放了勾践,让他回到了越国国都会稽.勾践在坐卧的地方吊了个苦胆,夜里躺在柴草上,面对苦胆.每天吃饭时都尝尝苦胆.总扪心自责:
失败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敢于面对,敢于重头再来.
无论何时失败对于我们都是悲伤的、沉痛的.在沉痛之中,勾践没有沉沦,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心怀大志,暗自充实自己锻炼自己,不断让自己更强大,然后等待机会,等待重新破土的日子.
与其说成功是不容易的,不如说筹备成功更不容易.正如黎明的前夕是黑暗,迎来成功 不可能没有付出.我们总是看到表面的辉煌,却很少留意背后的坚信.我们总是羡慕别人的成就,却都不愿付出人家背后的痛苦. 世界上有很多伟大的人,他们之所以能万世扬名,是因为承受了“非人哉”的磨练.屈原被流放却写成了《离骚》,左丘明虽失明却著《国语》,司马迁忍受宫刑之辱终于完成了千古名作《史记》.
忍别人之不能忍,成别人之不能成.要比别人成功,就要比别人付出更多.在挫败中反省自己,在黑暗中认清前路.跌倒不可怕,重新振作,卧薪尝胆,给自己从头再来的机会.我们坚信,笑到最后的才是真正的胜者!
读《赤壁之战》有感:话说曹操率大军攻打吴国,于是吴蜀联合抗曹.由于曹军不善水战,孔明周瑜决定使用火攻.先是“凤雏”庞统假意投奔曹操,建议曹军用铁索把船只连在一起抵御风浪;再是周瑜假打黄盖,后者假装降曹;最后孔明推测出东南风将至.风起时,黄盖带数十条船降魏,船里装满柴草.快到魏军时,黄盖点燃柴草,火借风势向魏军烧去.魏军本不熟水性,船又连在了一起,死伤无数.魏军逃跑.
孔明在岸上设连环计,杀得曹操四处逃窜,最后只剩数十人.在华容道上,关羽念旧情,就放曹操一马,曹操逃走了.
其中,孔明在七星坛上唤东南风,正好,三天三夜后风起.他猜中曹操多疑的心态,在伏有埋伏的小道放火烟,果然,曹操率军走进了设有埋伏的小道,可谓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赤壁之战一个以少胜多的战役,制胜的根本在于诸葛亮聪明的神机妙算、周瑜足智多谋、曹操的听信谣言.
《破釜沉舟》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成语故事》.这本书里的故事以意趣盎然的故事情节,通俗易懂的语言,诠释了一个个深刻的道理,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
在这本书里,我最感兴趣的成语故事是《破釜沉舟》.故事讲的是: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起义,揭开了中国历史上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序幕.项梁、项羽从江东起兵,立战国时楚怀王的孙子为皇帝,也称楚怀王.张尔、陈余也参加了起义,立赵歇为王,建立赵国.
公元前207年,秦国大将章邯率领数十万大军将赵军围攻在巨鹿.此时赵军不但兵力不足,粮草也快用完了.
巨鹿被围,赵王无力抵抗,分别派遣使者向楚怀王等起义军求救.楚怀王派项梁、项羽率军北上救赵. 项羽在渡河后命令士兵凿沉了所有的船只,又砸破了所有煮饭的锅,烧掉了所有休息用的营帐,只发给每个士兵三天的口粮,切断了所有将士的后退之路.
经过九次冲杀以后,秦军大败……
现在,人们用成语“破釜沉舟”来形容一个人干某种事情的决心很大,甚至切断退路,不顾一切将事情办到底.
戚继光抗倭读后感
一位大明名将,带领一支军队,令千万猖狂一时的倭寇胆战心惊,他就是戚继光,他带领戚家军奋力抵抗倭寇.他不图名利,呕心沥血,只为天下太平,是什么支撑着他?是勇气,是魄力,是一腔热血,是坚不可摧的爱国之
心!我们生活的每一寸土地,都是中华民族一位位先烈用血与汗打拼下来的.那广阔的田野,曾是先辈战斗过的地方,曾亲眼目睹一场场战争.先烈们勇敢地牺牲,为的是未来的子孙能够平静地生活,为的是捍卫华夏儿女的尊严!为什么一次次外强侵犯中国,一次次被击退?因为我们炎黄子孙的血脉中,有更崇高的国魂,它坚不可摧,百折不挠!因为我们的的尊严比任何财富都珍贵,永远不能受到污辱!在自然灾难面前,我们挺身而立,汶川、玉树大地震,我们用坚强的信念,谱写了一曲曲生命的壮歌,我们没有倒下!舟曲洪灾,我们又一次勇敢面对,中国没有向困难低头.华夏儿女的拳拳赤子之情,炎黄子孙的国魂,像生命的火种,代代相传,永不泯灭.我为我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
岳飞传 精忠报国的读后感
我读了《岳飞传》这本书,岳飞是宋朝一位爱国的民族英雄,为了大宋江山舍身忘已.在凶恶的金兵面前临危不俱,但却被“莫须有”的罪名所害.这本书讲述了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抗击金兵的故事,让我知道了岳飞的身世、岳飞结拜的兄弟、抗金的经历,最后父子就义.其中,其中岳母刺字、大败粘罕、牛皋破敌、勇挑铁滑车这几个小故事让我印象深刻.
岳飞出生在河南境内黄河边的相州附近.传说出生时,家中屋脊上落下一只大鸟,鸣叫几声后就飞走了.因此他的父亲为他取名“岳飞”.他自幼父亲早世,在师傅周侗的教诲下学习文学、武艺和兵法.长大后天资聪颖,膂力过人,很早就表现出优秀的军事才能.他甘守清贫,不贪浊富,当宋朝受到金国的侵略时,他的母亲为了让他一生不忘报效国家,在他的背上刺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他临危授命,战功卓著,在牛头山、爱华山等几个战役中,取得了辉煌战果,令金兵闻风胆丧.岳飞一生致力于恢得中原,直捣黄龙的伟大志向,但不幸惨遭奸臣秦桧等人陷害,背负莫须有的罪名,屈死于风波亭,时年三十九岁.
我读完这本书后,岳飞从小认真读书和长大后带领几千万宋朝人马打金兵的事,令我深受感动.岳飞小时候家境贫寒,由于洪水,他和母亲漂到了临村,是好心的人家收养了他们.岳飞和这家的孩子在一起学习和练武,他非常用心,刻苦,而且头脑灵活.长大后,他母亲在他的背上用针刺了四个大字“精忠报国”,岳飞牢记母亲的教导,每次打仗,他总是百战百胜,能打几百回合.岳飞有把神枪叫“沥泉神矛”,当年他就用这把神枪打杀金兵的.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现在我们所处的社会和谐,不像以前的战争时代,更不像旧社会一样.我们的国家每天都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现在科技发达了,许多东西都是电子化的,人们也一步一步探索科技领域的奥秘,展望未来,现在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建设祖国,使我们的国家更强大,更美好!我以后也要向岳飞学习,学习他肯于动脑,灵活用脑的精神,多学科学文化知识,用知识来丰富自己的头脑,学以致用.
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
党的十八大以来,**主席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对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加强战斗力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提出了实现强军目标需要回答和解决的重大课题,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去年以来,军区部队认真学习贯彻**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大讨论,着力搞清信息化条件下战斗力标准是什么,着力解决影响战斗力建设的突出矛盾问题,形成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的良好局面。
一、把握战斗力标准的政治性要求,始终坚持部队建设的正确方向
**主席着眼国际战略形势和国家安全环境的发展变化,强调我们党和国家的战略目标,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军是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必须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要牢记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按照打仗的标准搞建设抓准备,确保我军始终能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主席的重要论述,是从国家和民族最高利益出发作出的战略部署,反映了党的执政使命对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的迫切要求,是党的意志主张在军事领域的具体体现。政治决定军事,政略决定战略。战斗力标准不仅仅是军事标准,更是政治要求。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是实现党在新形势下强军目标的内在要求,不仅关系到军队的强大,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军队能打仗、打胜仗,首先要解决好为谁打仗、听谁指挥的问题,只有把这个根本政治原则搞清楚了,战斗力建设才能沿着正确方向阔步前进。
树立战斗力标准,首要的是深入学习贯彻**主席一系列重要论述,学习贯彻强军目标重大战略思想,深刻领悟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主席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战略决策、战略部署,自觉站在政治全局的高度筹划实施战斗力建设,切实增强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全面系统地学习领会,把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生动实践搞清楚,把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搞清楚,进一步明确战斗力建设的目标方向,切实掌握根本遵循和思想武器。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下功夫见实效,着力破解战斗力建设遇到的矛盾问题。当前,要重点解决对战斗力标准认识不深、随时准备打仗的思想树得不牢、各项工作向战斗力聚焦不够、实战化训练水平不高、投身体系作战能力建设紧迫感责任感不强等问题,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与强军兴军相适应的思想观念,转化为履行使命、能打胜仗的有力举措和实际能力。
二、把握战斗力标准的唯一性要求,切实端正战斗力建设工作指导
**主席从实现强军目标的高度,阐述了坚持战斗力标准的极端重要性,首次把战斗力标准确定为军事领域唯一的根本的标准。也就是说,军队建设各项工作的根本意义和根本价值只有一个标准,这就是战斗力,除此之外不存在第二个标准;提高战斗力是抓工作搞建设的唯一目的,无论是政治工作、战备训练,还是部队管理、后装保障和基层建设,都是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任何单项标准都不能取代战斗力标准,任何原因都不能削弱战斗力标准,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离战斗力标准。然而从实际情况看,一些单位的领导嘴上喊战斗力标准,实际上却经常干“敲边鼓”的事,自觉不自觉地影响甚至干扰了战斗力建设。说到底,还是对战斗力标准的唯一性理解得不深、不透。
树立战斗力标准,要求我们必须着力纠治有悖于战斗力建设的思想障碍和行为习惯,切实把战斗力标准“唯一化”。要深刻认识只有训练严、战斗力强,才能平时保安全、战时少流血,着力破除怕出事故束缚手脚的“安全标准”,防止和克服危不施训、险不练兵、训练中消极保安全等问题;要深刻认识未来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单项强不是真正强,体系强才能打胜仗,着力破除单打一的“单项标准”,防止和克服热衷于用“特色”、“亮点”评判部队建设的问题;要深刻认识军事训练是未来战争的预演,来不得半点虚假和飘浮,着力破除“练为看标准”,防止和克服训练中的形式主义问题;要深刻认识养兵目的在于用兵,养兵千日用兵千日,忘战必危、“娇兵”必败,着力破除居家过日子的“生活标准”,防止和克服简单地用盖房子、抓生活衡量部队建设的问题。
三、把握战斗力标准的根本性要求,真正使能打胜仗成为目标指向
**主席深刻指出,军队首先是一个战斗队,是为打仗而存在的;虽然我军在不同时期担负的具体任务不同,但作为战斗队的根本职能始终没有改变;军队建设必须把提高战斗力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向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聚焦;军队是要打仗的,将来一旦有战事,我军能不能做到攻必克、守必固,战无不胜,必须作为军队的头等大事来抓。**主席的重要指示,深刻揭示了战斗力是军队最活跃的因素,对部队的建设和发展起着基础性、根本性作用。战斗力是军队兴衰成败的最终决定力量,必须把它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指向,始终不能偏离。我军从诞生之日起,就把能打仗、打胜仗作为根本目标和最高标准。实践告诉我们,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在斗争形势极其严酷、物质条件极为艰苦的环境下夺取伟大胜利,根本的一条,就是有一支能打仗、打胜仗的强大人民军队。
树立战斗力标准,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用战斗力标准衡量和检验一切工作,指导和推动各项建设。首先,要深刻认识军队存在的根本意义,深扎“战场打不赢一切等于零”的思想根子。军队是为打仗而存在的,遏制战争、打赢战争
是军队存在的价值所在,强军的关键要体现在能打胜仗上。要看到当今世界还很不太平,局部战争的风险严重存在,必须加快推进战斗力建设,具备克敌制胜、决战决胜的强大能力。其次,要深刻认识军队肩负的根本职能,激发谋打仗练打仗的内在动力。新时期我军担负的任务虽然在拓展,但战斗队永远是军队的第一属性。要把当兵打仗作为第一职业,把精武强能作为第一职责,切实做到脑子里永远有任务,眼睛里永远有敌人,肩膀上永远有责任,胸膛里永远有激情。再次,要深刻认识军队建设的根本尺度,树立用能打胜仗衡量和检验各项工作的鲜明导向。不论搞建设、抓准备,还是用干部、配资源,都要用战斗力尺子量一量,自觉按照战斗力标准实施决策指导、选拔任用干部、评定工作成效,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工作导向、评价导向、激励导向。
四、把握战斗力标准的时代性要求,加快推动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
战斗力是动态发展的,战斗力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不同时代战斗力标准内涵不同,以前能打胜仗不等于现在能打胜仗。随着信息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加速发展,战争形态、作战样式、制胜机理与过去相比发生了深刻变化,赋予战斗力新的时代内涵。**主席强调“全军各项建设和工作向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聚焦,向实施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的要求聚焦,向形成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聚焦”,要求我们必须紧跟世界军事发展潮流,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缩小同世界强国在军事实力上的差距,努力掌握军事竞争战略主动权。近年来,军区着眼推动信息化建设向形成新质战斗力深化,做了大量工作,但差距仍然不小。我们必须增强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以新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抓战斗力建设,着力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才能不断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
树立战斗力标准,要求我们必须研究把握好现代战争的特点规律,使各项准备真正体现时代性要求。一是要认清信息主导是现代战争制胜关键,着力在加速推进信息化建设上见成效。现代战争网络、系统、数据大量应用,谁能快捷准确地获取信息,谁就能掌握战争主动权,必须加强信息系统建设运用,大力培养新型军事人才,高标准抓好信息系统装备综合集成建设,发挥好信息力在战斗力生成中的主导作用。二是要认清体系对抗是现代战争基本形态,着力在构建作战体系上见成效。现代战争陆海空天电网融为一体,联合作战、体系制胜成为基本形态,单打独斗难以制胜,必须贯彻体系建设思想,加快构建适应未来战争需要的作战体系。三是要认清新质战斗力是现代战争重要支撑,着力在加强“三种类型”部队建设上见成效。新型作战力量、新装备部队、应急机动作战部队,是遂行作战任务的精锐、执行急难险重任务的主力,必须把这“三种类型”部队率先建设过硬,打造战斗力生成和提高新的增长极。四是要认清战场空间多维是现代战争
显著特征,着力在深化战法创新上见成效。信息化战争与机械化战争相比,作战空间发生了巨大变化,用传统的作战理论和传统战法指导现代战争,肯定要吃败仗,必须加强战法创新,构建“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作战空间。
五、把握战斗力标准的实践性要求,下大力完成好战斗力建设任务
近年来,军区认真贯彻落实**主席关于战斗力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着眼仗在哪里打、兵就到哪里练,按照“整建制参训、高海拔驻扎、全要素训练、实案化演习、全能力检验、大数据采集”的要求,组织部队进行高强度实战化训练;制定贯彻强军目标改进奖励工作规定,明确奖励指标的70%以上用于军事训练,着力纠正选人用人中的各种问题,不断纯正部队风气;按照“依据构想定位任务、围绕任务分解能力、针对能力细化标准、对照标准制定措施”的思路,研究构建战斗力标准体系,用具体指标细化战斗力标准,用战斗力“指挥棒”把各方面工作带起来。
战斗力标准来自实践,战斗力提升依靠实践。推进战斗力建设必须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使之既从思想上立起来,更在实践中落下去。一要端正工作指导思想,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从各级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抓起,大力倡导讲实话、察实情、干实事、务实效,坚决反对急功近利、弄虚作假,防止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切实提高军事斗争准备工作质量。二要坚持训战一致,大力营造实战化训练的浓厚氛围。强化实战先实训的观念,坚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打仗需要什么就苦练什么,部队最缺什么就专攻精练什么,按照环境真、内容难、考核严、演练实加大实战化训练力度,突出生疏复杂条件、实兵对抗、电子对抗和夜间训练,不断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三要培育血性虎气,锻造敢打硬仗的战斗作风。把训练场和执行任务一线作为战斗精神培育的课堂,广泛开展各类比武竞赛活动,大力开展“红色基因代代传”工程建设和教育实践活动,锻造部队英勇顽强、不畏艰难的英雄气概和必胜信念,激发砥砺当兵不怕苦、训练不怕累、打仗不怕死的战斗意志和战斗作风。
作文二:《越王勾践卧薪尝胆》1300字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身亡,夫差便成为新的吴王。此后,勾践听说吴国要建一水军,不顾范蠡等人的反对,要出兵灭掉这个水军,结果被夫差奇兵包围,大败,大将军也战死沙场,夫差要捉拿勾践,范蠡出策,假意投降,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夫差也不听老臣伍子胥的劝告,留下了勾践等人。
越王勾践夫妇在吴国,对夫差恭恭敬敬,相传他在吴3年,为吴王夫差驾车养马,夫人打扫宫室,住在潮湿的囚室,极尽屈辱。伍子胥多次建议吴王夫差将勾践杀掉,勾践夫妇靠着伯嚭的保护,才免于被杀,终于得到赦免归国。
勾践归国后,决心洗刷自己在吴国当囚徒的耻辱。一方面,对内加强国家的治理;另一方面,对外使用种种外交手段,造成对己有利之势。为了告诫自己不要忘记复仇雪恨,他每天晚上睡觉不用褥,只铺些柴草(古时叫薪),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除此之外,他还经常到民间视察民情,替百姓解决问题,让人民安居乐业,同时加强军队的训练。他自己耕田而食,夫人织布而衣,节省开支,以增强国力。
勾践返越后,实行的'十年生聚,十年教养'的策略,大力发展生产,繁息人口。他下令10年不收租税,让百姓'居有三年之食'。奖励生育,以繁衍人口。禁止壮男娶老妇为妻,老男娶壮女为妻。女子如果到了17岁还不出嫁,男子20岁时还没娶妻,为人父母者会被判罪。妇女快分娩时,要报告官府,官府派医生守护接生。若生的是男孩,送给两壶酒、一只犬;若生的是女孩,送给两壶酒,一只小猪。若一胎生两个,官府供给衣食,若一胎生3个,官府给请媬姆喂养。对鳏寡孤独都有相应的照顾。缓刑薄罚,以安定民心。
在内政方面:广招贤良,以文种治内政,范蠡治军事、外交,计然管理财政。选国内'达士',给以上等住宅,供给上等的衣食,使他们为国效忠出力。招募贤才,如有从诸侯国来越的游士,勾践一定会隆重的接待,并根据各自的特长任用。
军事方面:加强军事训练,按里闾的行政组织征集、编制兵员。制造利剑强弓,训练'习流'水军。用重赏严刑教育士卒勇于听命,乐于立功,'进则思赏,退则避刑',建筑城郭,加固边防。
外交方面:勾践听从大夫扶同'亲于齐,深结于晋,阴固于楚,而厚事于吴'的外交策略。经常送些玉帛珍玩给吴国君臣,使他们高兴;勾践回国后假报国中受灾,向吴国借粮1万石,次年越国选上好的粮食,经过蒸熟后还给吴国,吴国见越粮种优,于是用来作种子,致使吴国无收;越国向吴献上西施、郑旦二美女,夫差由是荒于政事;勾践派3000木工到山中伐大树,并将所伐木材雕刻上花纹,然后献给吴国,夫差用这些木材,大兴工程,修造宫殿,耗费民力;加深夫差、伯嚭与伍子胥之间的矛盾,使夫差逼伍子胥自杀,除掉了阻挠同越亲善的忧患。
越国一方面积极支持夫差北上同齐、晋争霸的方针,一面暗中同齐、晋、楚等国联络通好。为了麻痹吴人,越国还对楚佯攻一次,楚国也派兵追击越军。吴、楚是世仇,吴人见越攻楚,对越更加放心。
越国经过多年的准备,兵强马壮,只等有利时机,向吴发起攻击,以雪国耻。一次夫差带领全国大部分兵力,去赴会,要求勾践也带兵助威,勾践见时机已到,假装赴会,领3000精兵,拿下吴国主城,杀了吴国太子,又擒了夫差,夫差悔当初未听伍子胥言,留下了勾践,死前他只求,不要伤害吴国百姓。
作文三:《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勾践卧薪尝胆》2000字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勾践卧薪尝胆
勾践卧薪尝胆 吴王阖闾打败楚国,成了南方霸主。吴国跟附近的越国(都城在今浙江绍兴)素来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国国王勾践即位。吴王趁越国刚刚遭到丧事,就发兵打越国。吴越两国在槜李(今浙江嘉兴西南,槜音ì)地方,发生一场大战。
吴王阖闾满以为可以打赢,没想到打了个败仗,自己又中箭受了重伤,再加上上了年纪,回到吴国,就咽了气。
吴王阖闾死后,儿子夫差即位。阖闾临死时对夫差说:
“不要忘记报越国的仇。”
夫差记住这个嘱咐,叫人经常提醒他。他经过宫门,手下的人就扯开了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杀你父亲的仇吗,”
夫差流着眼泪说:“不,不敢忘。”
他叫伍子胥和另一个大臣伯嚭(音pǐ)操练兵马,准备攻打越国。
过了两年,吴王夫差亲自率领大军去打越国。越国有两个很能干的大夫,一个叫文种,一个叫范蠡(音lí)。范蠡对勾践说:“吴国练兵快三年了。这回决心报仇,来势凶猛。咱们不如守住城,不要跟他们作战。”
勾践不同意,也发大军去跟吴国人拼个死活。两国的军队在大湖一带打上了。越军果然大败。
越王勾践带了五千个残兵败将逃到会稽,被吴军围困起来。
勾践弄得一点办法都没有了。他跟范蠡说:“懊悔没有听你的话,弄到这步田地。现在该怎么办,”
范蠡说:“咱们赶快去求和吧。”
勾践派文种到吴王营里去求和。文种在夫差面前把勾践愿意投降的意思说了一遍。吴王夫差想同意,可是伍子胥坚决反对。
文种回去后,打听到吴国的伯嚭是个贪财好色的小人,就把一批美女和珍宝,私下送给伯嚭,请伯嚭在夫差面前讲好话。
经过伯嚭在夫差面前一番劝说,吴王夫差不顾伍子胥的反对,答应了越国的求和,但是要勾践亲自到吴国去。
文种回去向勾践报告了。勾践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文种,自己带着夫人和范蠡到吴国去。
勾践到了吴国,夫差让他们夫妇俩住在阖闾的大坟旁边一间石屋里,叫勾践给他喂马。范蠡跟着做奴仆的工作。夫差每次坐车出去,勾践就给他拉马,这样过了两年,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了他,就放勾践回国。
勾践回到越国后,立志报仇雪耻。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在吃饭的地方挂上一个苦胆,每逢吃饭的时候,就先尝一尝苦味,还自己问:“你忘了会稽的耻辱吗,”他还把席子撤去,用柴草当作褥子。这就是后来人传诵的“卧薪尝胆”。
勾践决定要使越国富强起来,他亲自参加耕种,叫他的夫人自己织布,来鼓励生产。因为越国遭到亡国的灾难,人口大大减少,他订出奖励生育的制度。他叫文种管理国家大事,叫范蠡训
练人马,自己虚心听从别人的意见,救济贫苦的百姓。全国的老百姓都巴不得多加一把劲,好叫这个受欺压的国家改变成为强国。
勾践卧薪尝胆相关内容:蔺相如完壁归赵 楚国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宝玉,为赵惠文王所得,秦昭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15城换取和氏璧。赵惠文王召见蔺相如,蔺相如表示愿带和氏璧去秦国,如果赵国得到秦国的城邑,就将和氏璧留在秦国,反之,一定完壁归赵。...
范雎的远交近攻计 蔺相如和廉颇同心协力保卫赵国,秦国还真的不敢去侵犯。可是秦国从楚国和魏国却得到了不少土地。那时候,秦国的实权操在秦国的太后和她的兄弟穰(音,á,,)侯魏冉手里。公元前,,,年,穰侯要派兵去打齐国。
廉颇负荆请罪 秦昭襄王一心要使赵国屈服,接连侵入赵国边境,占了一些地方。公元前,,,年,他又耍了个花招,请赵惠文王到秦地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渑音,,ǎ,)去会见。赵惠文王开始怕被秦国扣留,不敢去。
商鞅南门立木 在战国七雄中,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贴邻的魏国就比秦国强,还从秦国夺去了河西一大片地方。公元前,,,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决心发奋图强,首先搜罗人才。
一鸣惊人的楚庄王 秦国打败晋国以后,一连十几年两国没有发生战事。可是南方的楚国却一天比一天强大,一心要跟中原的霸主晋国争夺地位。公元前,,,年,楚成王的孙子楚庄王新即
位,做了国君。
晋文公退避三舍 晋文公即位以后,整顿内政,发展生产,把晋国治理得渐渐强盛起来。他也想能像齐桓公那样,做个中原的霸主。这时候,正好周朝的天子周襄王派人来讨救兵。周襄王有个异母兄弟叫太叔带,联合了一些大臣,向狄国借兵,夺了王位。
齐桓公九合诸侯 齐国虽然在长勺打了一次败仗,但是这并没有影响齐桓公后来的霸主地位。过了十多年,北方的燕国(都城在今北京)派使者来讨救兵,说燕国被附近的一个部落山戎侵犯,打了败仗。齐桓公就决定率领大军去救燕国。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霍去病是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他是武帝卫皇后的姐姐少儿和霍仲儒的非婚生子,其舅父卫青是抗击匈奴的名将。汉朝的大将军。西汉初年,北方匈奴屡为边患。武帝时国力强盛,开始对匈奴的侵略进行反击。
作文四:《[专题]越王勾践卧薪尝胆》7100字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说的是: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发生了战争.越国被吴国打败,越国勾践被夫差俘虏.后来,吴王夫差释放了勾践,让他回到了越国国都会稽.勾践在坐卧的地方吊了个苦胆,夜里躺在柴草上,面对苦胆.每天吃饭时都尝尝苦胆.总扪心自责:"你忘了会稽大败之辱吗?"就这样勾践跟同甘共苦共同命运,经过十年发展生产,积聚力量,又经过十年练兵,终于在公元前473年打败夫差,灭掉了吴国.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越王给吴王当了三年奴仆,受尽了屈辱,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他始终没有放弃心中的信念——重振越国,找回失去的尊严.他在麻痹了吴王被放回越国后,安抚百姓,操练军队,吃饭前品尝苦胆,晚上就睡在柴草上,时刻提醒自
他身为一个高高在上的君王,能够这样做,真是难能可贵.经过自己己不要忘记曾经的屈辱和复兴越国的雄心.
的顽强毅力,勾践终于打败吴国.勾践这种坚强的意志和坚持不懈、奋发图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失败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敢于面对,敢于重头再来.
无论何时失败对于我们都是悲伤的、沉痛的.在沉痛之中,勾践没有沉沦,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心怀大志,暗自充实自己锻炼自己,不断让自己更强大,然后等待机会,等待重新破土的日子.
与其说成功是不容易的,不如说筹备成功更不容易.正如黎明的前夕是黑暗,迎来成功 不可能没有付出.我们总是看到表面的辉煌,却很少留意背后的坚信.我们总是羡慕别人的成就,却都不愿付出人家背后的痛苦.
世界上有很多伟大的人,他们之所以能万世扬名,是因为承受了“非人哉”的磨练.屈原被流放却写成了《离骚》,左丘明虽失明却著《国语》,司马迁忍受宫刑之辱终于完成了千古名作《史记》.
忍别人之不能忍,成别人之不能成.要比别人成功,就要比别人付出更多.在挫败中反省自己,在黑暗中认清前路.跌倒不可怕,重新振作,卧薪尝胆,给自己从头再来的机会.我们坚信,笑到最后的才是真正的胜者!
读《赤壁之战》有感:话说曹操率大军攻打吴国,于是吴蜀联合抗曹.由于曹军不善水战,孔明周瑜决定使用火攻.先是“凤雏”庞统假意投奔曹操,建议曹军用铁索把船只连在一起抵御风浪;再是周瑜假打黄盖,后者假装降曹;最后孔明推测出东南风将至.风起时,黄盖带数十条船降魏,船里装满柴草.快到魏军时,黄盖点燃柴,火借风势向魏军烧去.魏军本不熟水性,船又连在了一起,死伤无数.魏军逃跑. 草
孔明在岸上设连环计,杀得曹操四处逃窜,最后只剩数十人.在华容道上,关羽念旧情,就放曹操一马,曹操逃走了.
其中,孔明在七星坛上唤东南风,正好,三天三夜后风起.他猜中曹操多疑的心态,在伏有埋伏的小道放火烟,果然,曹操率军走进了设有埋伏的小道,可谓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赤壁之战一个以少胜多的战役,制胜的根本在于诸葛亮聪明的神机妙算、周瑜足智多谋、曹操的听信谣言.
《破釜沉舟》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成语故事》.这本书里的故事以意趣盎然的故事情节,通俗易懂的语言,诠释了一个个深刻的道理,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
在这本书里,我最感兴趣的成语故事是《破釜沉舟》.故事讲的是: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起义,揭开了中国历史上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序幕.项梁、项羽从江东起兵,立战国时楚怀王的孙子为皇帝,也称楚怀王.张尔、陈余也参加了起义,立赵歇为王,建立赵国.
公元前207年,秦国大将章邯率领数十万大军将赵军围攻在巨鹿.此时赵军不但兵力不足,粮草也快用完了.
巨鹿被围,赵王无力抵抗,分别派遣使者向楚怀王等起义军求救.楚怀王派项梁、项羽率军北上救赵.
项羽在渡河后命令士兵凿沉了所有的船只,又砸破了所有煮饭的锅,烧掉了所有休息用的营帐,只发给每个士兵三天的口粮,切断了所有将士的后退之路.
经过九次冲杀以后,秦军大败……
现在,人们用成语“破釜沉舟”来形容一个人干某种事情的决心很大,甚至切断退路,不顾一切将事情办到底.
戚继光抗倭读后感
一位大明名将,带领一支军队,令千万猖狂一时的倭寇胆战心惊,他就是戚继光,他带领戚家军奋力抵抗倭寇.他不图名利,呕心沥血,只为天下太平,是什么支撑着他?是勇气,是魄力,是一腔热血,是坚不可摧的爱国之
心!我们生活的每一寸土地,都是中华民族一位位先烈用血与汗打拼下来的.那广阔的田野,曾是先辈战斗过的地方,曾亲眼目睹一场场战争.先烈们勇敢地牺牲,为的是未来的子孙能够平静地生活,为的是捍卫华夏儿女的尊严!为什么一次次外强侵犯中国,一次次被击退?因为我们炎黄子孙的血脉中,有更崇高的国魂,它坚不可摧,百折不挠!因为我们的的尊严比任何财富都珍贵,永远不能受到污辱!在自然灾难面前,我们挺身而立,汶川、玉树大地震,我们用坚强的信念,谱写了一曲曲生命的壮歌,我们没有倒下!舟曲洪灾,我们又一次勇敢面对,中国没有向困难低头.华夏儿女的拳拳赤子之情,炎黄子孙的国魂,像生命的火种,代代相传,永不泯灭.我为我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
岳飞传 精忠报国的读后感
我读了《岳飞传》这本书,岳飞是宋朝一位爱国的民族英雄,为了大宋江山舍身忘已.在凶恶的金兵面前临危不俱,但却被“莫须有”的罪名所害.这本书讲述了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抗击金兵的故事,让我知道了岳飞的身世、岳飞结拜的兄弟、抗金的经历,最后父子就义.其中,其中岳母刺字、大败粘罕、牛皋破敌、勇挑铁滑车这几个小故事让我印象深刻.
岳飞出生在河南境内黄河边的相州附近.传说出生时,家中屋脊上落下一只大鸟,鸣叫几声后就飞走了.因此他的父亲为他取名“岳飞”.他自幼父亲早世,在师傅周侗的教诲下学习文学、武艺和兵法.长大后天资聪颖,膂力过人,很早就表现出优秀的军事才能.他甘守清贫,不贪浊富,当宋朝受到金国的侵略时,他的母亲为了让他一生不忘报效国家,在他的背上刺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他临危授命,战功卓著,在牛头山、爱华山等几个战役中,取得了辉煌战果,令金兵闻风胆丧.岳飞一生致力于恢得中原,直捣黄龙的伟大志向,但不幸惨遭奸臣秦桧等人陷害,背负莫须有的罪名,屈死于风波亭,时年三十九岁.
我读完这本书后,岳飞从小认真读书和长大后带领几千万宋朝人马打金兵的事,令我深受感动.岳飞小时候家境贫寒,由于洪水,他和母亲漂到了临村,是好心的人家收养了他们.岳飞和这家的孩子在一起学习和练武,
刻苦,而且头脑灵活.长大后,他母亲在他的背上用针刺了四个大字“精忠报国”,岳飞牢记母亲的教他非常用心,
导,每次打仗,他总是百战百胜,能打几百回合.岳飞有把神枪叫“沥泉神矛”,当年他就用这把神枪打杀金兵的.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现在我们所处的社会和谐,不像以前的战争时代,更不像旧社会一样.我们的国家每天都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现在科技发达了,许多东西都是电子化的,人们也一步一步探索科技领域的奥秘,展望未来,现在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建设祖国,使我们的国家更强大,更美好!我以后也要向岳飞学习,学习他肯于动脑,灵活用脑的精神,多学科学文化知识,用知识来丰富自己的头脑,学以致用.
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
党的十八大以来,**主席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对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加强战斗力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提出了实现强军目标需要回答和解决的重大课题,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去年以来,军区部队认真学习贯彻**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大讨论,着力搞清信息化条件下战斗力标准是什么,着力解决影响战斗力建设的突出矛盾问题,形成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的良好局面。
一、把握战斗力标准的政治性要求,始终坚持部队建设的正确方向
**主席着眼国际战略形势和国家安全环境的发展变化,强调我们党和国家的战略目标,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军是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必须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要牢记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按照打仗的标准搞建设抓准备,确保我军始终能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主席的重要论述,是从国家和民族最高利益出发作出的战略部署,反映了党的执政使命对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的迫切要求,是党的意志主张在军事领域的具体体现。政治决定军事,政略决定战略。战斗力标准不仅仅是军事标准,更是政治要求。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是实现党在新形势下强军目标的内在要求,不仅关系到军队的强大,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军队能打仗、打胜仗,首先要解决好为谁打仗、听谁指挥的问题,只有把这个根本政治原则搞清楚了,战斗力建设才能沿着正确方向阔步前进。
树立战斗力标准,首要的是深入学习贯彻**主席一系列重要论述,学习贯彻强军目标重大战略思想,深刻领悟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主席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战略决策、战略部署,自觉站在政治全局的高度筹划实施战斗力建设,切实增强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全面系统地学习领会,把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生动实践搞清楚,把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搞清楚,进一步明确战斗力建设的目标方向,切实掌握根本遵循和思想武器。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下功夫见实效,着力破解战斗力建设遇到的矛盾问题。当前,要重点解决对战斗力标准认识不深、随时准备打仗的思想树得不牢、各项工作向战斗力聚焦不够、实战化训练水平不高、投身体系作战能力建设紧迫感责任感不强等问
题,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与强军兴军相适应的思想观念,转化为履行使命、能打胜仗的有力举措和实际能力。
二、把握战斗力标准的唯一性要求,切实端正战斗力建设工作指导
**主席从实现强军目标的高度,阐述了坚持战斗力标准的极端重要性,首次把战斗力标准确定为军事领域唯一的根本的标准。也就是说,军队建设各项工作的根本意义和根本价值只有一个标准,这就是战斗力,除此之外不存在第二个标准;提高战斗力是抓工作搞建设的唯一目的,无论是政治工作、战备训练,还是部队管理、后装保障和基层建设,都是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任何单项标准都不能取代战斗力标准,任何原因都不能削弱战斗力标准,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离战斗力标准。然而从实际情况看,一些单位的领导嘴上喊战斗力标准,实际上却经常干“敲边鼓”的事,自觉不自觉地影响甚至干扰了战斗力建设。说到底,还是对战斗力标准的唯一性理解得不深、不透。
树立战斗力标准,要求我们必须着力纠治有悖于战斗力建设的思想障碍和行为习惯,切实把战斗力标准“唯一化”。要深刻认识只有训练严、战斗力强,才能平时保安全、战时少流血,着力破除怕出事故束缚手脚的“安全标准”,防止和克服危不施训、险不练兵、训练中消极保安全等问题;要深刻认识未来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单项强不是真正强,体系强才能打胜仗,着力破除单打一的“单项标准”,防止和克服热衷于用“特色”、“亮点”评判部队建设的问题;要深刻认识军事训练是未来战争的预演,来不得半点虚假和飘浮,着力破除“练为看标准”,防止和克服训练中的形式主义问题;要深刻认识养兵目的在于用兵,养兵千日用兵千日,忘战必危、“娇兵”必败,着力破除居家过日子的“生活标准”,防止和克服简单地用盖房子、抓生活衡量部队建设的问题。
三、把握战斗力标准的根本性要求,真正使能打胜仗成为目标指向
**主席深刻指出,军队首先是一个战斗队,是为打仗而存在的;虽然我军在不同时期担负的具体任务不同,但作为战斗队的根本职能始终没有改变;军队建设必须把提高战斗力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向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聚焦;军队是要打仗的,将来一旦有战事,我军能不能做到攻必克、守必固,战无不胜,必须作为军队的头等大事来抓。**主席的重要指示,深刻揭示了战斗力是军队最活跃的因素,对部队的建设和发展起着基础性、根本性作用。战斗力是军队兴衰成败的最终决定力量,必须把它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指向,始终不能偏离。我军从诞生之日起,就把能打仗、打胜仗作为根本目标和最高标准。实践告诉我
们,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在斗争形势极其严酷、物质条件极为艰苦的环境下夺取伟大胜利,根本的一条,就是有一支能打仗、打胜仗的强大人民军队。
树立战斗力标准,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用战斗力标准衡量和检验一切工作,指导和推动各项建设。首先,要深刻认识军队存在的根本意义,深扎“战场打不赢一切等于零”的思想根子。军队是为打仗而存在的,遏制战争、打赢战争是军队存在的价值所在,强军的关键要体现在能打胜仗上。要看到当今世界还很不太平,局部战争的风险严重存在,必须加快推进战斗力建设,具备克敌制胜、决战决胜的强大能力。其次,要深刻认识军队肩负的根本职能,激发谋打仗练打仗的内在动力。新时期我军担负的任务虽然在拓展,但战斗队永远是军队的第一属性。要把当兵打仗作为第一职业,把精武强能作为第一职责,切实做到脑子里永远有任务,眼睛里永远有敌人,肩膀上永远有责任,胸膛里永远有激情。再次,要深刻认识军队建设的根本尺度,树立用能打胜仗衡量和检验各项工作的鲜明导向。不论搞建设、抓准备,还是用干部、配资源,都要用战斗力尺子量一量,自觉按照战斗力标准实施决策指导、选拔任用干部、评定工作成效,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工作导向、评价导向、激励导向。
四、把握战斗力标准的时代性要求,加快推动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
战斗力是动态发展的,战斗力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不同时代战斗力标准内涵不同,以前能打胜仗不等于现在能打胜仗。随着信息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加速发展,战争形态、作战样式、制胜机理与过去相比发生了深刻变化,赋予战斗力新的时代内涵。**主席强调“全军各项建设和工作向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聚焦,向实施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的要求聚焦,向形成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聚焦”,要求我们必须紧跟世界军事发展潮流,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缩小同世界强国在军事实力上的差距,努力掌握军事竞争战略主动权。近年来,军区着眼推动信息化建设向形成新质战斗力深化,做了大量工作,但差距仍然不小。我们必须增强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以新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抓战斗力建设,着力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才能不断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
树立战斗力标准,要求我们必须研究把握好现代战争的特点规律,使各项准备真正体现时代性要求。一是要认清信息主导是现代战争制胜关键,着力在加速推进信息化建设上见成效。现代战争网络、系统、数据大量应用,谁能快捷准确地获取信息,谁就能掌握战争主动权,必须加强信息系统建设运用,大力培养新型军事人才,高标准抓好信息系统装备综合集成建设,发挥好信息力在战斗力生
成中的主导作用。二是要认清体系对抗是现代战争基本形态,着力在构建作战体系上见成效。现代战争陆海空天电网融为一体,联合作战、体系制胜成为基本形态,单打独斗难以制胜,必须贯彻体系建设思想,加快构建适应未来战争需要的作战体系。三是要认清新质战斗力是现代战争重要支撑,着力在加强“三种类型”部队建设上见成效。新型作战力量、新装备部队、应急机动作战部队,是遂行作战任务的精锐、执行急难险重任务的主力,必须把这“三种类型”部队率先建设过硬,打造战斗力生成和提高新的增长极。四是要认清战场空间多维是现代战争显著特征,着力在深化战法创新上见成效。信息化战争与机械化战争相比,作战空间发生了巨大变化,用传统的作战理论和传统战法指导现代战争,肯定要吃败仗,必须加强战法创新,构建“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作战空间。
五、把握战斗力标准的实践性要求,下大力完成好战斗力建设任务
近年来,军区认真贯彻落实**主席关于战斗力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着眼仗在哪里打、兵就到哪里练,按照“整建制参训、高海拔驻扎、全要素训练、实案化演习、全能力检验、大数据采集”的要求,组织部队进行高强度实战化训练;制定贯彻强军目标改进奖励工作规定,明确奖励指标的70%以上用于军事训练,着力纠正选人用人中的各种问题,不断纯正部队风气;按照“依据构想定位任务、围绕任务分解能力、针对能力细化标准、对照标准制定措施”的思路,研究构建战斗力标准体系,用具体指标细化战斗力标准,用战斗力“指挥棒”把各方面工作带起来。
战斗力标准来自实践,战斗力提升依靠实践。推进战斗力建设必须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使之既从思想上立起来,更在实践中落下去。一要端正工作指导思想,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从各级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抓起,大力倡导讲实话、察实情、干实事、务实效,坚决反对急功近利、弄虚作假,防止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切实提高军事斗争准备工作质量。二要坚持训战一致,大力营造实战化训练的浓厚氛围。强化实战先实训的观念,坚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打仗需要什么就苦练什么,部队最缺什么就专攻精练什么,按照环境真、内容难、考核严、演练实加大实战化训练力度,突出生疏复杂条件、实兵对抗、电子对抗和夜间训练,不断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三要培育血性虎气,锻造敢打硬仗的战斗作风。把训练场和执行任务一线作为战斗精神培育的课堂,广泛开展各类比武竞赛活动,大力开展“红色基因代代传”工程建设和教育实践活动,锻造部队英勇顽强、不畏艰难的英雄气概和必胜信念,激发砥砺当兵不怕苦、训练不怕累、打仗不怕死的战斗意志和战斗作风。
作文五:《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是真的吗?》2100字
一提起成语“卧薪尝胆”,按照惯性思维,人们就会联想到越王勾践,就会联想到勾践辛酸、艰苦的复国大业。即使到了现在,人们也经常用“卧薪尝胆”一语,来表达刻苦自励、奋发向上的决心和毅力。其实,历史上的“卧薪尝胆”事件,并非真的存在。
“卧薪”“尝胆”并非同时出现
按照传统的说法,“卧薪尝胆”应该发生在春秋时期。而在所有记载春秋史事的史料中,记述最原始,也最为可信的,当推《左传》和《国语》了。但是翻遍这两本书,就会发现虽然都详细记述了关于越王勾践的生平事迹,却都没有提及“卧薪尝胆”一事,哪怕是只语片言。这种不约而同的历史记载,让人很是觉得纳闷和不解。
众所周知,“卧薪尝胆”是一个合成词汇,是两件事的总称。对于“尝胆”一事,春秋史料一片空白,一直到了汉朝才有了最初的记载。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撰写《越王勾践世家》时,第一次把越王勾践曾“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的事写进了《史记》中,但没有提到“卧薪”一事;东汉学者赵晔在作《吴越春秋》时,虽然也说到勾践“悬胆于户,出入尝之”的事,但仍然丝毫没有“卧薪”的记述。
直到唐宋时期,在一些著述性的文字中,才开始出现越王勾践曾“枕戈尝胆”的说法。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壮游》诗中曾有“枕戈亿勾践”之句。北宋学者王洙注释此诗称:越王勾践“出则尝胆,卧则枕戈”。南宋初年李纲在《议国是》疏中,曾说勾践“枕戈尝胆以励其志”;在《论使事札子》中又说:“勾践枕戈尝胆,卒以报吴。”戈,在古代是一种兵器,显然不是传说中的干柴硬棒。可见,勾践“卧薪尝胆”的事情,从春秋到两汉,直到唐宋时期,一直没有明确记载。
“始于”北宋文豪苏轼却属虚构
“卧薪”和“尝胆”作为一个成语使用,最早出现于北宋文豪苏轼的《拟孙权答曹操书》中。苏轼对孙权这个三国风云人物,显然尊崇有加。在那篇游戏性质的书信体文章中,苏轼模拟孙权的口吻写道:“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上负先臣未报之忠,下忝伯符知人之明。”孙权有没有“卧薪尝胆”,《三国志》《汉书》没有记载,就连流传甚广的《三国演义》小说中也找不到任何的蛛丝马迹。可见,孙权“卧薪尝胆”一事纯属苏轼虚构和杜撰。即使有,也与越王勾践八竿子抡不到一块,毫无相干。
不过,苏轼毕竟是苏轼,作为一代名噪半个世纪的大文豪,其文章的影响力是巨大的,由他首创的“卧薪尝胆”字眼也得到了广泛流传。所以,到了南宋时期,爱国官吏、学者,拿着越王勾践的英雄事迹,有针对性地从侧面敲打一下一贯懦弱无能的皇帝们,时常在他们的奏章、著述中,提到勾践有“坐薪尝胆”或“卧薪尝胆”的。但也有不少学者也提出了截然相反的观点。如南宋学者吕祖谦在《左氏传说》中,却说吴王夫差曾“坐薪尝胆”。到了明代学者张溥作《春秋列国论》时又说:“夫差即位,卧薪尝胆。”之后,清代历史学家马骕在编写《左传事纬》和《绎史》时,仍然把“卧薪尝胆”之事系于吴王夫差名下。把一个成语典故分别用在两个同一时期、针锋相对的对头身上,这种文字类型的巅峰对决,在历史上实不多见。
越王勾践“被”卧薪尝胆
不过,不少学者还是愿意把“卧薪尝胆”的事情,追加在越王勾践身上。清初大才子吴乘权在编写《纲鉴易知录》时记载:“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卧薪尝胆。”蒲松龄在一副流传甚广的对联中也明确写道:“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表达了他对项羽、勾践丰功伟业的无限感怀,和对自己屡试不中、落魄至极的无奈自勉。后来,乾隆时期文学家蔡元放在修订的《东周列国志》中又云:“(越王勾践)累薪而卧,不用床褥;又悬胆于坐卧之所,饮食起居必取而尝之。”这样,关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才愈传愈广,一直到今。
刺激视觉还是触觉有争议
不少人对于“卧薪”的记载最早出现于宋代,可能不同意。他们认为《吴起春秋》中所记越王勾践“目卧则攻之以蓼”,这种“蓼”菜积聚得多了,就成为“蓼薪”,就是“卧薪”之意。所谓“蓼”,清代学者马瑞辰曾解释为“辛苦之菜”(《毛诗传笺通释》卷六)。他们认为越王勾践那时日夜操劳,眼睛疲倦得想睡觉(“目卧”),就用辛辣、味苦的蓼菜(“蓼薪”)来刺激眼睛,打消睡意。按照这种说法,“尝胆”是让味觉感到苦,“卧薪”是让视觉感到苦,但把“卧薪”说成睡在硬柴上,那显然是一种误解。
自汉代始记的“尝胆”和自宋代才见的“卧薪”,是历史上真有其事,还是出于误传?越王勾践曾“枕戈尝胆”,还是“卧薪尝胆”?“卧薪”是想睡觉时用“辛苦之菜”刺激眼睛,还是睡在硬柴上磨炼筋骨?要弄清这些问题,看来还得仔细斟酌。
一个“卧薪尝胆”的中华成语,被历代名人分别附会到孙权、勾践和夫差三个不同人物的名下,并最终被大多数的人普遍“锁定”在越王勾践身上。可见人们对这个历经千年的发展演变,充满褒义、代表赞扬、渴望成功的词汇的重视和喜爱程度。其实,现在看来,“卧薪尝胆”这个成语,到底有没有确切的历史典故,究竟发生在哪个历史人物的身上,已经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它已经普遍成为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甘落后、自强不息、决心振奋、力图复兴的内在动力。这才是这个被人们争论甚至误解千年的成语,所留给中华民族的无穷财富。
作文六:《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灭吴》13500字
越王勾践的故事:卧薪尝胆终灭吴
越王勾践是春秋晚期越国的国君,越王允常子。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打败吴国老王阖闾,得意忘形,终被吴王夫差和伍子胥领兵打得大败。他以卧薪尝胆的精 神,经“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使一个被人斥之为“越之水重浊而汩,故其民愚极而垢”的弱小国家,成为一个国富民强的泱泱大国,成为春秋时代的最后一位霸 主。
自刎乱吴,激化矛盾
在我们没有讲到越王勾践之前,先来了解一下越王勾践之前几个君主的背景。(东周)敬王 (姬*)周敬王,名姬*(公元前,,前476年)。周景王第二子,周悼王弟。悼王病死后继位,在位44年,病死,葬于三壬陵(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南10里 处)。周敬王姬*在悼王病死后,由刘卷、单旗扶持继位,居于翟泉,时人称为“东王”。姬*在位期间,吴国也强盛了起来,积极参加争霸。公元前515年,吴 王诸樊
1
的儿子公子光,在从楚国逃亡来的贵族伍子胥(名员)的协助下,指使勇士专诸将匕首藏在鱼腹中,乘宴会上进食的机会,刺杀了公子光的堂弟、国君僚,夺 取了王位。公子光登上了王位,史称吴王阖闾。
阖闾登上吴国王位,即任用逃亡到吴国的原楚国贵族伍员(伍子胥)和齐国的孙武,改革内政,“立城郭,设守备,实仓廪,治兵库”,扩充军队,加强战备,并制定了“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的战略方针。定都会稽(今浙江绍兴)。
据有今浙江北部地区的越国,领土狭小,人口稀少,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楚为联越制吴,积极扶植越王允常,从而使越力量迅速壮大。公元前510年,吴国进攻越国,两国争战就此展开,双方你来我往,开始了长期的拉锯战。
勾践(约公元前520,前465),大禹后裔。其先禹之苗裔,夏后帝少康之庶子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后二十余世,至于允常。勾践允常子也。周敬王二十三年(前497)允常去世,继位越王。名*执,勾践、鸠浅同声相通。
当时的吴国经济基础之所以那么厉害,是因为一次战争。这场战争就“吴楚豫章之战”。
吴王阖闾七年(公元前508年)夏,桐国(今安徽省桐城县北)背叛了楚国。桐国的北面,原来有个小国舒鸠(今安徽舒城县),很早以前就被楚吞并了,因此 舒鸠人十分怀恨
2
楚国。孙武、伍子胥利用桐国背叛楚国之机,派出间谍前往舒鸠,唆使他们说:“如果你们想办法诳骗楚军来攻打我国,我军便佯装惧怕楚军,假意 代楚伐桐,使楚国对我不存戒心,这样就可以寻机消灭它。”舒鸠人为了报复楚国,便听从了吴国的误楚之计。他们编造了一套假情报,去欺蒙楚国。楚国君臣利令 智昏,果然听信了舒鸠人的谎言,在这年秋天派令尹子常率大军伐吴。孙武、伍子胥领兵迎敌。二人谋划一番后,采用明攻和暗袭相结合的战术:一方面,大张旗鼓 地调集水兵战船前往豫章,以迎击楚师;另一方面又暗集军队于巢地(今安徽巢县东北)。楚将子常得报吴军战船摆满桐国以南的江面,便误以为吴军胆怯,想用伐 桐来讨好自己,于是把大军驻扎在豫章地区,静观事态的变化。这样,楚军从秋天一直驻扎到冬天,时间一长,土气便日益低落,防备自然也开始松懈。孙武抓准时 机,率吴军突然包围了楚军,打得楚军猝不及防,落荒而逃。随后,又出其不意地攻克了巢邑,还俘虏了在巢邑驻守的楚公子繁。
但是这样一个在当时能数得上的强国竟然被刚上台的越王一个心理战术给搞垮了。
公元前506年,阖闾率军攻楚。次年春天,允常乘吴国内空虚,出兵袭击吴都姑苏。吴王急忙抽兵回救,允常自知力不能敌,遂在大掠之后主动撤兵而还。公元 前496年,允常病死,子勾践继位。吴王为“南服越人”,遂乘勾践新立之
3
机,率军攻越。双方对阵于*李(今浙江嘉兴县西南)。勾践见吴军容严整,组织敢死 队连续几次发起冲击,均被吴军击退。在此情况下,勾践迫使犯了死罪的囚徒,列为三行,持剑走到吴军阵前,一起举剑自杀。吴军将士被这一疯狂举动所震慑,纷 纷拥上看个究竟,吴军阵势因而大乱。越军乘机发动突然袭击,大败吴军。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越王勾践使死士挑战,三行,至吴陈,呼而自刭。吴师观之,越因袭击吴师,吴师败于*李,射伤吴王阖庐。”。大意是:越王勾践派军中罪人成列自刎惊乱吴军而侥幸得胜,一举打败吴军,射伤吴王。
《春秋左传》中记载,勾践因怕吴军齐整而将死囚编为三行敢死队,以剑自刎,喊道:“二君有治,臣好旗鼓,不敏于君之行前,不敢逃刑,敢归死”,扰吴军心 而致吴军大败。灵姑浮“以戈击阖闾,阖闾伤将指”,还捡到了他的一只鞋。“将指”就是大脚趾。但伤到脚趾怎么就死了呢,《春秋左传》中没有记载,只说他 “卒于陉,去*李七里”。陉是山脉中断的地方,烽火台肯定是没有的。
这次大战,吴军投入精兵三万是明朝冯梦龙在《东周列国志》中的叙 述,他说两军列阵于五台山(到明朝再想不出“*李”这样的地名了)。勾践先出敢死队,左右各500人,然后又出囚徒300人列3行。《东周列国志》中说灵 姑浮用的是刀,砍中了阖闾右足。它描写阖闾是怎么死的呢,是“吴王
4
因年老不能忍痛,回到七里之外,大叫一声而死”。
在讲到这节内容时,我们不得不提一提这个人的个人简历。阖闾(,―前496),又作阖庐,姓姬,名光,吴王诸樊之子,故又称“公子光”。春秋末期吴国国君,公元前514至前496年在位,著名军事家,为“春秋五霸”之一。
公元前515年,因王位继承问题,公子光以庆贺吴王僚伐楚班师设宴招待。勇士专诸将剑藏在鱼腹中,趁上菜之机刺杀了吴王僚,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专诸刺王僚”,公子光夺得吴国王位,史称“吴王阖闾”。
阖闾上台后即开始实施强国富民振兴计划。他广泛搜罗人才,重用伍子胥、孙武等人,并在全国推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鼓励政策,施恩行惠,大力发展农业生 产,使吴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逐渐得到加强。前506年,吴军在孙武、伍子胥率领下,从淮水流域西攻到汉水,五战五胜,攻克楚之郢都,逼得楚昭王出 逃。后楚臣申包胥入秦乞师,在秦延哭了七天七夜,才使秦出兵助楚复国,但楚自此一蹶不振。
没有读过《史记》的人,可能会对“阖闾”这 个字感到奇怪。春秋战国时期先人的名字都那么随意而有诗意,不似今天我们这样实际而平庸。比如阖闾,阖闾二字是两扇门――阖是闭着,《易经》中说,一阖一 辟为之变,辟也就是开;而闾是通向里巷,也就是通向邻里、市井。前者是藏,后者不仅
5
是开,而且是聚拢。
阖闾用伍子胥献给他的刺客杀吴 王僚,这刺客叫专诸,他将鱼肠之剑藏在蒸好的鱼肚中实施了暗杀与改朝换代。阖闾共得到越国献他的宝剑三把:鱼肠剑逆理不顺,臣以杀君,子以杀父,所以用来 杀了前吴王。盘郢剑是不法之物,对主人不亲,所以被他女儿用以自杀。第三把湛庐剑集五金之英、太阳之精,可临阵拒敌,但主人如有逆理之谋就会自动离去。在 《吴越春秋》中,它就自动出鞘而去,从水面掠过而至楚昭王的枕边。现在我们还有这等想象力吗,
阖闾当了19年吴王。掌权时间最长的吴王是第一任寿梦,25年;第二位是阖闾的儿子夫差,20年,比他父亲多一年。
从上面的*李之战中我们发现,在古代战争中,有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冷兵器作战,以残酷的肉搏战为主。士兵必须最近距离的面对鲜血淋漓的死亡,除遭受到肉体 的打击之外,心理更是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越王勾践正是觉察到了士兵心理上的这一弱点,迫使死罪之徒自刎于阵前,从心理上彻底的摧毁了吴军的勇气,使其阵型 不战自乱。这就是一个旷世之才越王勾践所使用的智能――心理战来使对方的军队不攻自破。
兵败夫椒,忍辱求和
唐代诗人杜甫《前出塞》:“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生活中的“打蛇要打七寸”的说法,
6
也是这个意思。
此计用于军事,是指打垮敌军主力,擒拿敌军首领,使敌军彻底瓦解的谋略。如果错过时机,放走了敌军主力和敌方首领,就好比放虎归山,后患无穷。
夫椒之战,吴王夫差虽然获胜,但他没有乘胜一举灭越,也没有当机立断把勾践杀掉,为以后越国的发展及继而攻灭吴国埋下了隐患。
自从吴国和越国发生了*李之战(今浙江嘉兴),吴王阖闾阵亡后,两国由此就结下怨恨,连年战乱不休。《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阖庐且死,告其子夫差曰:‘必毋忘越。’”大意是:“吴王阖闾临终前告诫儿子夫差:一定不要忘记越国给我们的耻辱。”
夫差即位后,遵照遗训,日夜勤兵,矢以报越。还叫人经常提醒他。他每次经过宫门,手下的人就扯开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杀你父亲的仇吗,”夫差流着眼泪说:“不,不敢忘。”
夫差遵照遗训,励精图治,苦练精兵。他任命伍子胥和另一个大臣伯*日夜操练兵马,准备攻打越国,报杀父之仇。周敬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年(鲁哀元 年),勾践闻吴王夫差日夜练兵欲攻越以报父仇,打算欲先伐吴国,主张“先吴未发往伐之”。吴王夫差见时机成熟,率10万精兵,以子胥为大将,伯*为副将, 迎击越军,双方激战于夫椒。吴军耻
7
丧先王,誓死图报,在孙武、伍子胥的策划下,吴军在夜间布置了许多诈兵,分为两翼,高举火把,只见在黑暗的夜幕中火光连 成一片,迅速向越军阵地移动,杀声震天,越军惊恐万状,军心动摇,夫差更是亲立船头,秉袍击鼓,全军勇气倍增。恰好北风大起,波涛汹涌,吴军大舰顺流扬帆 而下,俱用强弓劲弩,箭如飞蝗。越兵迎风,无法抵敌,大败而走。逼得越王勾践仅以五千甲兵固守会稽山(今浙江绍兴)。越之危亡已系于一发。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范蠡谏:“不可。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然 勾践不听大夫范蠡劝阻,发兵攻吴。吴王夫差闻之,亲率精兵击越,两军大战于夫椒(今江苏吴县椒山)。终因力不能敌,惨败于夫椒(今太湖中西洞庭山,一说今 浙江绍兴北),勾践率残兵五千,退守会稽山(今绍兴东南)。夫差追而围之。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勾践非常后悔,对范蠡说:“以不听子故至于此,为之柰何,”危急之际,纳范蠡委曲求全、以退为进之谋,卑辞厚礼以求和,派文种向吴求和。
宋人苏轼《留侯论》曾说:“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有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8
在生活中我们知道,加工木材时,既要有进的方向,又要有退的姿态。而我们为人处事又何尝不需要进与退的共同作用呢,
明月退出与太阳争辉,才展现出它的恬静与温柔;枯叶蝶退去它华丽的外衣,才逃避了人类的追捕,得以生存;梅花退出与百花争艳的春天,才显示出它“凌寒独自开”的傲骨;人退出束缚自我的怪圈,其生命才会更加多姿多彩。
从古到今,以退为进、委曲求全都是我们生存和求得成功的有利战术。
委曲求全不等于卖国求荣,也不是阿谀奉承,它是要人学会牺牲,乐于牺牲。应该说这是种策略。以退为进是一种弹性自救。更是人生成功的另一策略和智慧。
面对成功同样需要忍辱负重、以退为进,面对失败更需要忍辱负重、以退为进的智谋。这一点上,越王勾践和范蠡做的更是非常到位。
夫椒之战时由于被吴军团团包围,越王勾践迫于无奈,采纳大夫范蠡、文种建议,只得向吴屈辱求和,派文种以美女、财宝贿赂吴太宰伯演,请其劝吴王夫差准许越国附属于吴。伍子胥请吴王勿许。此时,夫差急于北上与齐争霸,不纳伍子胥之言,遂与越讲和,并率军回国。
其实,越王勾践在吴国当人质时也没有少受苦。他率妻子和范蠡亲去吴国作人质,伺候夫差。抵达吴都后,夫差有意
9
羞辱他,把他囚禁在一个石室里,要他住在阖 闾坟前的一个小石屋里守坟喂马,有时骑马出门还故意要他牵马在国人面前走过。勾践忍辱负重,自称贱臣,对吴王执礼极恭,吃粗粮、睡马房、服苦役,“服犊 鼻、着樵头;夫人衣无缘之裳、施左关之襦。”“胜过夫差手下的仆役。”此外,夫差生病,勾践前去问候,还掀开马桶盖观察夫差刚拉的大便,体贴夫差的病情, “问疾尝粪”,并“三年不愠怒,无恨色。”这都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刚才讲到求和,文种替越王勾践付出很高的代价。根据《史记?越王 勾践世家》记载,文种“膝行顿首曰:‘君王亡臣勾践使陪臣种敢告下执事:勾践请为臣,妻为妾。’”意思是:文种跪着爬行到吴王夫差面前,叩头说:“您的亡 国之臣勾践派我告诉您,勾践请求作您的臣下,勾践的妻子作您的婢妾。”此时,吴国大臣伍子胥不同意,对夫差说:“天以越赐吴,勿许也。”
文种回来向越王勾践汇报后,勾践绝望了,准备杀妻灭子,焚烧珠宝玉器与吴军决一死战。
在这关头,大夫文种向勾践献谋:“吴国太宰伯*,贪财好色,忌功嫉能,与子胥同朝却志趣不合。吴王敬畏子胥而亲信伯*。若能私下以财色结其欢心,使其言于吴王,则和议事成。”当夜文种就进献伯*一批“宝器”和八位“美女”~
第二天一早文种再次拜见吴王夫差。“愿大王赦勾践之罪,
10
则尽入其宝器、倘若您不肯赦越,勾践将尽杀其妻、子,焚毁其宝器,率五千将卒与您拼命~”口气之 强硬,似乎比第一次求和在过之而无不及。伍子胥当即出谏:“夫吴之与越,世仇之敌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改变这种状 况。勾践贤明,文种、范蠡更是良臣。倘若让其求和而返回,将留无穷后患。今不灭越,悔将无及~”由此可以看出伍子胥的睿智所在。因为伯*是一个喜欢受贿之 人,俗话说“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短。”正在僵持不下之际,太宰伯*却一反当初之沉默,出来帮文种说话了:“我听说古代讨伐敌国的,也不过迫使敌国臣 服而已。现在越国已经臣服,我们还有什么可苛求的呢,”吴王夫差本就志骄气傲,不把越王勾践放在眼里。听了伯*冠冕堂皇的大道理,受了伯*的迷惑,放过了 本可轻易消灭的可怕敌人,答应越王求和,把围困会稽的大军撤离而去。
看到吴王被伯*说服后,伍子胥气得一句话也没有再说,从这件事上 让我们更了解到伍子胥其人的深谋远虑。凭借自己的智慧他早已洞察了此次放过越王勾践的危害。所以退朝以后,即愤愤地告诉臣僚:“越王得此缓解之机,十年生 聚,十年教训,必能卷土重来。二十年之后,我大吴之国,恐怕要化为一片荒沼了~”
越王勾践之所以能东山再起,没有被吴王杀死,这其中 与范蠡出的上述计策息息相关。就像《红灯记》唱词的一样:
11
“做事要做这样的事,做人要做这样的人。”范蠡做事一点也不含糊。“夫椒之战”前,他谏劝勾践不 可轻举妄动,怎奈勾践不听他的话,“遂兴师”去摸吴王夫差的屁股,这一兴,就把勾践自己给“兴”到沟里去了。越国战败后,局面很糟糕,越国时刻都有被摧毁 的危险,覆巢之下,难保完卵,勾践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个时候范蠡沉着冷静,审时度势,以战略的高度看待问题,提出了一揽子因应困局的计划。《史记?越王勾 践世家》记载:“卑辞厚礼以遗之,不许,而身与之市。”意思就是,首先以糖衣炮弹进攻,大力开展金元外交,用金钱,敌人如果还不动心,那只有降贵纡尊,卑 躬屈膝臣服于吴王。“市”就是讨好、买好的意思,朱熹《朱子语类?卷二十九?论语十一》:“所谓‘曲意徇物,掠美市恩’,其用心要作甚,”可以说范蠡这种 策略相当的厉害,他为处在危险之中的勾践指明了方向――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首先要保住青山,留得身体在,不怕美人来,为了有柴烧再怎么委屈也只有忍 着点,待日后有了转机再试图进取。可以说不管是战前还是战后,范蠡对形势都有清醒的判断,示人以鸽派的气象,一旦时机成熟,该出手时就出手,决不打折, “蠡曰‘可矣’”、“范蠡乃鼓进兵”。
勾践、司马迁之生,绝不是芸芸众生之怕死贪生,亦不是俗语所言“好死不如赖活”。勾践之生,意 在复国,意在雪恨,意在洗刷耻辱;司马迁之生,生于意志,生于理想,生
12
于未竟之业。死需要勇气,生同样不能怯懦。为了理想,勾践强忍了下来;为了理想,司 马迁隐忍了下来。一忍天地宽,再忍活路长。勾践最终完成了复国宏愿,成就了卧薪尝胆、有志者事竟成的千古美名;司马迁亦最终写就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 骚”的鸿篇巨制,以煌煌文采高表于后世也。假如,勾践于失落之时,选择的不是生而是死;司马迁在途穷之际,走上的不是生路而是死道,那么,历史将会怎样,
古之成大事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增益其所不能。负重必先能忍辱。韩信能忍胯下之辱,后来也就能成就一番大业。生活中的我们 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和事,面对一个个困难和挫折,面对无端的屈辱和怨气,我们该怎么办,呈一时匹夫之勇,还是忍一时风平浪静,很多时候,冷处理是非常有效的 解决办法。
我们要学会曹操的处世原则“静观中等待,蓄积中爆发”。等待是什么意思,不就是忍辱负重,静观其变吗,蓄积中爆发便是忍辱负重的必然结果,这个结果是比较理想的。
纵观古今历史,忍辱负重的故事举不胜举。曾先后有东汉、南宋、元朝、明朝等朝的君主,在国家沦陷时,努力挣扎过,但终难逃脱覆灭的命运。而成功复国之 人,除了勾践,大概要算明朝的第六位君主明英宗了。明英宗在“土木之变”后,被元朝后裔也先俘虏,掠至漠北。其弟朱祁钰在于谦等
13
人的拥戴下继位,改元景 泰,并成功抵御了也先的要挟与进攻。后来,英宗被释放回京,景泰帝把英宗安置在南宫,严加防范,一过就是7年。最后,英宗在景泰帝病重之际,利用几个大臣 和太监的帮助复辟,忍辱负重成就了英宗。
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要想干出一番事业或做好一项艰苦的工作,没有忍辱负重的思想准备,是不可能干好的。面对困难和挫折,需要的是勇气和方法,而不是眼泪和鲁莽。
蒲松龄在《落弟自勉集》中是这样评价勾践的:“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人生就是拿出 自己的智慧,凭借自己的正直和苦难经历,卧薪尝胆成事业,信仰自强铸人生~这样做了,即使生活不如意,别人也不会说你是弱者,因为我们努力过,尝试过,不 曾堕落过,也一直是百姓眼里的“挺着腰杆的人”~
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奋斗努力的目标志向,有了努力的目标,就如同黑暗中有了一点亮光,它会指引我们不断前进、不断超越。确实,没有希望和理想的人生是麻木空虚的。
古今中外举凡杰出的人物,都是敢于奋起与人生的逆境抗争,紧紧扼住命运的咽喉,做生活的强者,都是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最终赢得了命运的青睐。
14
从上述的故事中我们也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强国、兴国离不开善于纳谏,任人惟贤的开明的君主,更离不开忠诚智勇的谋臣。
开明君主,幸得治世能臣
前文讲过,勾践忍辱负重在吴国为奴三年,由于其尽心服侍,再加上伯*不时接受文种派人所送之礼而在夫差前为勾践说好话,使夫差认为勾践已真心臣服,决定放勾践夫妇和范蠡回国。
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呢。范蠡跟着勾践在吴国做了三年的奴仆工作。为臣仆3年,备尝屈辱。一天,吴王夫差单独把范蠡找去,对他说:“勾践给我当奴仆,你何 必还跟着他,俗话说,‘聪明妇女不嫁败亡之家,明哲臣子不跟国灭之君’。你若抛弃勾践归顺我,我就免除你的苦役,让你做大官。”范蠡跪下说:“感谢大王的 好意。俗话说,‘亡国之臣,不敢语政;败军之将,不敢言勇’。我是败国之臣,何敢再望富贵,还是让我跟着旧主为您服役吧。”吴王见范蠡意志坚定,只好作 罢。
勾践七年(前490)吴王放勾践、范蠡回国,回到越国后,越王勾践一心想要报仇雪恨,带头日夜苦干,重新积聚力量,为了激励自 己,他在日常生活里特别定了两条措施。一是“卧薪”,晚上睡觉时不用垫褥,就躺在柴铺上,提醒自己,国耻末报,不能贪图舒服;二是“尝胆”,他惟恐眼前的 安
15
逸消磨了志气,在起居的地方挂着一个苦胆,出去和睡觉前,都拿到嘴里尝一尝,还自己问:“你忘了会稽的耻辱吗,”他还把席子撤去,用柴草当作褥子。提醒 自己不能忘记会稽被俘的痛苦和耻辱。这就是历史上说的“卧薪尝胆”。
这个范蠡为越王勾践付出了那么多,范蠡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通过本书只了解《史记》中的帝王似乎还缺少点东西。了解一下一个出色皇帝身边的出色大臣也是多有益处的。
范蠡,字少伯,生卒年不详,春秋楚人。与文种同事越王勾践二十余年,苦身戮力,卒以灭吴,尊为上将军。蠡认为在有公于越王之下,难以久居,而且深知勾践 为人,可与共患难,难与同安乐,遂与西施一起泛舟齐国,变姓名为鸱夷子皮。至陶,操计然之术以治产,因成巨富,自号陶朱公。因为经商有道,逐成巨富,民间 有尊陶朱公为财神。
他的一生大起大落,经历坎坷;又大智大勇,名声显赫。青少年时代,他虽生活在“衰贱”之家,却饱读典籍,胸怀大志,但又愤世嫉俗,性情怪异,被人误称“狂人”、“疯子”。后受宛令文种拜访,二人成为挚友,一起离楚赴越共创大业。
到了越国之后,他首先被任命为赵国上大夫,后任上将军,担任相国要职,从政率军,二十余年忍辱负重、呕心沥血、励精图治,以文韬武略、深谋远虑襄助越王 勾践奋发图强,兴越灭吴,功绩卓著,名炳史册。范蠡勇而善谋,能屈能伸,
16
克敌制胜,胸有成竹,在历史中是一个颇具个性、卓尔不群的历史人物。
史学家司马迁称:“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史书中有语概括其平生:“与时逐而不责于人”;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范蠡的军事宗旨:强则戒骄逸,处安有备;弱则暗图强,待机而动;用兵善乘虚蹈隙,出奇制胜。为后世称道并沿用。
范蠡著名的经济思想:“劝农桑,务积谷”、“农末兼营”、“务完物、无息币”、“平粜各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夏则资皮、冬则资*、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等至今对现代的经济建设也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著作有《计然篇》;在《国语?越语下》《史记?货殖列传》中均有记载;《汉书?艺文志》记有范蠡兵法二篇,但皆已流失。
为了让我们多了解一下范蠡生平事迹,让我们粗略地看一下范蠡生平年表。
公元前536年(鲁昭公六年、楚灵王五年)范蠡出生宛地三户邑,其时孔子十五岁。
公元前516年(鲁昭公二十五年、楚平王十三年、吴王僚十一年);宛令文种见范蠡,范蠡时年二十岁。
公元前511(鲁昭公三十一年、楚昭王五年、吴阖闾四年);范蠡邀文种入越,时年范蠡二十五岁。
17
公元前494年(鲁哀公三年、楚昭王二十二年、越勾践三年);勾践兵败西于会稽山,始重用范蠡、文种等。范蠡时年42岁。
公元前493年(鲁哀公二年、楚昭王二十三年、越勾践四年);勾践、范蠡君臣入吴为奴,范蠡时年43岁。
公元前490年(鲁哀公五年、楚昭王二十六年、越勾践七年、吴夫差六年);勾践、范蠡君臣离吴返越,范蠡时年46岁。
公元前486年(鲁哀公九年、楚惠王三年、越勾践十一年、吴夫差十年);勾践欲起兵伐吴,范蠡劝阻,范蠡时年50岁。
公元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楚惠王五年、越勾践十三年、吴夫差十二年);吴再次代齐,占于艾陵,越王君臣朝见吴王,君臣皆有贿赂,进一步麻痹吴人,夫差杀伍子胥。范蠡时年52岁。
公元前482年(鲁哀公十三年、楚惠王七年、越勾践十五年、吴夫差十四年);吴、晋黄池之会,越师乘机袭击吴国,大败之,杀吴太子等,年底吴越讲和。范蠡时年54岁。
公元前479年(鲁哀公十六年、楚惠王十年、越勾践十八年、吴夫差十七年);越兴师伐吴,兵至于五湖。范蠡时年57岁。
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十七年、楚惠王十一年、越勾践十九年、吴夫差十八年);三月,越伐吴、吴师还战于笠泽、
18
双方夹吴松江而阵、越人大败吴师。范蠡时年58岁。
公元前475年(鲁哀公二十年,楚惠王十四年,越勾践二十二年,吴夫差二十一年);十一月越围吴、范蠡采用围而不攻的战略,令吴师自溃。范蠡时年61岁。
公元前473年(鲁哀公二十二年,楚惠王十六年,越勾践二十四年,吴夫差二十三年);年底,越灭吴,夫差自杀,范蠡时年63岁。
公元前468年(鲁哀公二十七年,楚惠王二十一年,越勾践二十九年);越王实现霸业,范蠡即泛舟五湖,时年68岁。
公元前465年,越王勾践卒,时年范蠡71岁。
公元前448年,范蠡卒,时年88岁。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无论身处逆境还是顺境,范蠡这个人都显示出了过人的智能。在《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里,处处可以见其过人才智。处逆境时,他劝勾践“持满者与天,定倾者 与人,节事者以地。卑辞厚礼以遗之,不许,而身与之市”;战败后,勾践听从范蠡、文种之计去吴国求和,通过贿赂吴国太宰使吴王赦免了越王,勾践夫妻入吴为 人质。此时勾践欲将他更欣赏的范蠡留下治理越国,独自一人带着文种入吴为奴。但范蠡放着在越国“人上人”的日子不过,说“兵甲之事,种不如蠡;填抚国家, 亲附百姓,蠡不如种。”极力要求随勾践入
19
吴。赴吴后,范蠡处处小心谨慎替君分辱、取得夫差信任,两年之后,越国君臣均能全身而反国。司马迁所撰的《史记? 货殖列传》有载:“昔者越王勾践困于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修之十年,国富,厚赂战士,士赴矢石,如渴得饮,遂报强吴,观兵中国,称号‘五霸’。”大 意就是说他们返回越国后范蠡和他的老师计然辅佐越王勾践练兵治国,历经十年后越国富强。他们苦心等待时机,准备伺机报仇。终于公元前473年灭吴。范蠡后 又助勾践挥兵北进、会盟诸侯,使他成为“春秋五霸”中成为的最后一位霸主。
我们知道唐代的房玄龄、杜如晦这两个人都是唐代著名的宰相。一个多谋,一个善断,被后世称之为“房谋杜断”,他俩合作,一起成就了“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而勾践的成功和范蠡的忠心辅佐也是分不开的。
励精图治,等待时机
在武王计划伐纣时期。一日,遇到了姜子牙,向他请教什么时候伐纣最好。姜子牙通过分析,认为纣王虽然昏庸,但商王朝的气数未尽,应该耐心地等待,到商王 朝气数完全衰竭的时候再出兵,那样就容易取得胜利。武王采纳了姜子牙的意见。耐心地养精蓄锐、等待时机,一直等了十五年。十五年后,商王朝气数殆尽,武王 出兵伐纣,果然势如破竹,大获全胜。这说明,耐心是成功的磨刀石;学会了等待时机,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20
范蠡回国后,与文种等为勾践制定了结好齐、晋、楚,表面卑事吴国,暗中积蓄力量和兴越方略。越国遭受战争创伤,田地荒芜,人口减少,生产受到很大破坏。
为使国家富强,勾践采纳了范蠡、文种提出的“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之策。要范蠡负责练兵,文种管理国家政事,推行让人民休养生息的政策。国家奖励耕种、 养蚕、织布。尤其鼓励生育,增加人丁。规定男20、女17必须结婚,否则父母受罚;上了年纪的人不准娶年轻姑娘为妻;妇女临产前要报官,由国家派医官检查 照顾;生男奖酒1壶、狗1条,生女奖酒1壶、猪1头;家有两个儿子的,国家负责养活一个,有三个儿子的,国家负责养活两个。
越王勾践 从此苦心焦思,发愤图强,富民兴国。他还亲自耕作,与百姓同其劳;自奉极微,出不敢奢,入不敢侈;内修其德,外布其道;充实府库,垦其田畴;缓刑薄罚,省 其赋敛;奖励生育,训练士兵。纳相国范蠡建议,选四达之地筑城立廓,以图霸王之业。先建小城,后建大城。于是人民殷富,社会安定,士民皆欲与报吴耻。志在 灭吴的深刻用心,在范蠡、文种辅佐下,励精图治,发展实力,等待时机。
随着国家慢慢富强并迅速恢复生机的同时,勾践又采取许多办法麻 痹吴国,恭谨事吴,贡献美女、玩好、方物、巧匠,以娱夫差,消除其对越的戒备;迎合夫差率精兵急于求霸之心,导吴北进中原,耗损其国力、军力,造成吴国内 耗。
21
勾践每年每月都会按时给吴国纳贡,使夫差始终相信他是真心臣服。继续贿赂吴太宰伯*。派出奸细刺探吴国的消息,散布谣言以离间君臣关系,使夫差杀害忠 良。勾践又以越国遇灾为由,不时向夫差借粮,使吴国粮食储存减少,而越国则储备充足。探知夫差要建造姑苏台,勾践派人运去特大木料,说是“神木”,夫差非 常高兴,扩大了姑苏台的设计,使吴国更加劳民伤财。勾践又施美人计,为夫差的姑苏台选送美女。其中有一叫西施的,不仅美貌无比,且有才识,是由范蠡在芋罗 山上选得,并经过了训练。夫差得到西施,极其宠爱,以至言听计从。
伍子胥早已察觉勾践所作所为意在复仇,多次劝谏,不仅未被夫差接 受,反而引起夫差的反感和怀疑。公元前485年,夫差为争霸而北上伐齐,伍子胥不赞成,指出越国才是心腹大患。夫差不听,继续伐齐,在艾陵之战中大败齐 军,获胜而归,夫差十分得意,不久又听信了伯*的谗言,赐剑令伍子胥自尽,伍子胥死前说:“必取吾眼置吴东门,以观越兵入也~”伍子胥死后,吴王将政事交 给伯*管理。勾践得知伍子胥已死,拟起兵伐吴,范蠡认为时机未到,还需等待。
周敬王三十八年公元前482年(勾践十五年)春,吴王夫 差率全国精锐部队北上黄池会盟诸侯,国内只留下太子友和老弱兵卒守卫。越王勾践想乘吴国国内空虚之机出兵攻吴。范
22
蠡认为时机未到。他分析说:“吴王率精兵 北上会盟,国中空虚,太子留守。但吴大军出境未远,闻越乘虚而入,会很快回兵击我。”因而劝勾践暂缓出兵。数月之后,估计吴军已到黄池,遂促勾践出兵袭 吴。勾践乃率5万大军(发兵四万亲率君子《亲兵》六千)攻打吴国,命范蠡率师一部沿海溯淮断夫差归路,自率主力由陆路北上,歼吴守军,攻破吴都,吴军大 败,太子友阵亡,焚姑胥台。这时,夫差打败齐国,正约晋、卫、鲁等国在黄池(今河南封丘县西)会盟,当上了霸主。接到消息,十分懊丧,只好派伯*向越求 和。勾践和范蠡认为吴国还有实力,一时消灭不了,答应讲和,退兵回国。
正在励精图治,等待时机的时候,吴国遭受了自然灾害。没有粮食,民不聊生。勾践想伐吴的时机已经到了。范蠡说:“天时已至,人事未尽,大王姑且等待。”
勾践闻言大怒:“我与你谈人事,你以天时应付我;现今天时已至,你又借口人事来推倭。这究竟是什么意思,”
范蠡回答说:“大王勿怪。人事必须与天时、地利互相参会。方可大功告成。现在吴国遭灾,人民恐慌,君臣上下反而会同心协力,来抵御内忧外患。大王宜照旧 驰骋游猎,歌舞欢饮。吴国见此,必然不修德政,待其百姓财枯力竭,心灰意懒,便可一举成功了。”勾践强压复仇怒火,依然等待时机。可见,范蠡是一个多么有 远见的智者。
23
敬蛙壮士,兴师伐吴
史学界认为,一个国家的兴亡,自有它历史的必然性,有它深刻的经济、政治、军 事、外交原因,不是一两个人能左右得了的。吴国灭亡的原因一个是放虎归山,另一个是穷兵黩武,另外还加上自然灾害。根据《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吴王 夫差与齐国、晋国连年征战,争霸中原,精锐部队损失惨重,国力空虚。公元前478年,恰逢吴国大旱,百姓饥饿。越王勾践乘机北进伐吴。吴军慌忙应战,惨败 于笠泽(今太湖附近)。从根本上改变了吴、越力量对比。
越军继续挥师,勾践采纳了范蠡的意见,依据双方形势,以我为主,打打停停,将 吴都姑苏团团围住,按范蠡的战略,高筑营垒,围而不歼,竟达三年之久。勾践二十四年(公元前473年),吴王夫差势穷力尽,日暮穷途,不战而自败。吴王派 使臣跪行至越军大营,乞求罢兵言和。勾践欲许和议。范蠡在一旁说道:“当年大王兵败会稽。天以越赐吴,吴国不取,致有今日。现在天又以吴赐越,越怎么可以 逆天行事,况且,大王早朝晚罢,全是为了一个吴国。难道忘记昔日的耻辱了吗,谋划20年,一旦捐弃前功,伐柯者就在眼前~天与不取,反受其咎。”转头又回 绝王孙雒说:“去是上天把越赐予吴国,你们不受;今天是上天以吴赐越,我们不敢违背天命而听从你们的请求。”王孙雒还要哀求,范蠡毅然鸣鼓进兵。
24
勾践露出不忍之色,范蠡当机立断,对吴使说:“越王已任政于我,使者如不尽快离开,我将失礼,有所得罪了。”说着击鼓传令,大张声势,使者无可奈何,涕 泣而出。勾践动了恻隐之心,派人对吴王夫差说:“吾置王甬东,君百家。”大意是:我将你安置在舟山群岛,统领百户人家。吴王回答说:“吾老矣,不能事君 王~”遂自杀。临死时吴王夫差说:“吾无面以见子胥也~”吴王夫差感到无颜面对一直对他谏言灭越的伍子胥。勾践灭吴后,埋葬了吴王夫差,而诛杀了太宰伯 *。
此后,越国称霸江、淮,成为春秋争雄于天下的一霸。范蠡也因谋划有功,官封上将军。
南宋词人李清照在《夏日绝句》中写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诗用在吴王夫差身上一点也不为过。在西楚霸王项羽的身上,隐约可见吴王夫差的影子。
打败吴国后勾践也没有高高在上,在其立志图强期间,有一天越王勾践乘车经过禹穴边,突然看见一只青蛙,蹲伏在马路中央,见勾践的车驾到来,竟毫不躲避,而且气鼓鼓地两眼圆睁,好像不满越王干扰它的生活安宁,准备和庞大的车驾一决高低似的。
越王立起身来,就从车上对青蛙敬礼。车夫看到之后说:“大王,那不过是只青蛙,您干什么跟它敬礼,”
25
越王说:“不要小看了这只青蛙,区区一只青蛙能有这种勇气,敢拦阻车驾,难道说不值得致敬吗,”
这点小事,一经传开,全国军民无不鼓舞。人们都认为越王对小小青蛙的勇气都如此敬重,何况对他的部下呢~因此人人都在战斗中勇往直前,奋勇杀敌,乐意为他效死。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您的在线图书馆
26
作文七:《【交易真经】越王勾践,卧薪尝胆》1100字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成大业;韩信忍胯下之辱,终成大器。人意识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忍耐可以宁静,宁静可以致远,故人曰“春风致和”就是这个道理,做人要学会忍辱负重。
按中国的儒家思想,忍耐是一种美德,是 一种姿态,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思想成熟的表现。一时不能忍,铸成大祸,不仅伤人且害己,此乃匹夫之勇。遇芝麻不顺事就拍案而起的人,是一个没有心胸之人。百忍成金,人应该为自己的快乐而活着,切莫因别人的失礼而生气。
凡事能忍者,不是英雄至少也是达士;而凡事不能忍者纵然有点愚勇,终归城府太浅。忍耐并非儒弱,而是于从容之中冷嘲或藐视对方。忍耐是人类适应自然选择和社会竞争的一种方式。
唐代高僧寒山问拾得和尚:“今有人侮我,冷笑我,藐视我,毁我伤我,敬他避他,苦苦耐他,装聋作哑,漠然置之,冷眼观之,看他如何结局?”这种大智大勇的生活艺术,用劳资的“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这句话来评论恰如其分。
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忍耐,要做到“腹中天地阔”,只有不计较小事,不计较私利,不计较面子,不计较个人得失,做到能忍、能让、能避、能谦,才能避免矛盾发生,大道感情
融洽,“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创造恰到好处的“微笑”,面对生活,面对人生。
在股市中,我们要学会忍耐,忍耐和等待绝不代表没有作为,而代表的是一种无为的最高境界,一种最高级别的修为。等待不是空等,等待的决策需要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修正和强化。只有领悟忍耐和等待的股民,才能领悟在股市中从容自若,进退自如的真谛。才能平心静气,才能峰回路转,才能持久获利。
忍得了就忍着,忍不了就走吧!其实是一种消极态度。在多人严重,忍耐常常被视为软弱可欺,实质上忍耐并非毫无原则的容忍,不是退缩不前,不是自甘放弃,更不是姑息养奸。
真正有意义的忍耐是成功道路上向目标前进中的一种休整,一种善于迂回的大气。无意义的忍耐是浪费时间,轻易放弃忍耐则得不偿失。单纯的忍耐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一个聪明的人要学会判断:在一个暂时不利于自己的环境里,忍耐多久才能有转机?忍耐的过程中应该做些什么来打破僵局?忍耐是一种理智,是有种美德,是一种成熟,是一种追求的策略,是在经历了暴风骤雨的洗礼后,自然所生的一种涵养,忍耐能磨练人的意志,使人处事沉稳,忍耐可以使人以坚强的心智和从容的心态对面人生。
忍耐吧!忍耐曾经伤害过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智;忍耐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忍耐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你的智慧;忍耐藐视你的人,因为他觉醒了你的自尊;忍耐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了你该独立;忍耐反复洗盘的股票,因为它能让你嗅到节奏;忍耐让你单边站岗或踏空的行情,因为经历它会让你圆融,凡事忍耐,学会忍耐。
交易就是一种修行,由于苦行僧一般。过程是枯燥的,是乏味的,品起来有一些苦涩,之后就是甘甜。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
作文八:《越王勾践到底有没有卧薪尝胆》1500字
越王勾践到底有没有卧薪尝胆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历史故事,已经是尽人皆知了。这个历史故事说的是:传说在春秋时期的一场战争中,吴国打败了越国,吴军把越王勾践包围在会稽山上,致使越王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忍辱求和。从那以后,越国成为吴国的臣国,并受控于吴国。越王勾践像奴隶一般在吴国宫中服役3年,后来吴王免去了勾践的罪,让他回国去了。为了不忘亡国之痛、报仇雪恨,勾践在屋顶上面吊了一个苦胆,无论是出是进、是坐是站,就连吃饭睡觉,也要尝一尝苦胆之味,用来激励自己的斗志;他还既不用床,也不用被褥,累了,便睡在硬柴堆砌的“床”上,以此锻炼自己的筋骨。越国最终灭了吴国,就是因为勾践这十多年的磨炼并实行了各种得力措施。
但历史上的越王勾践是不是真的用卧薪和尝胆两种手段来激发勉励自己的呢?首先从历史典籍来看,《左传》和《国语》成书年代较早,并且其中记载的史实也较为可信,因而较具有参考的价值。但两本史籍中无论哪一本,在讲述勾践的生平事迹时,都根本没有记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行为。另外,在《史记》中的《越王勾践世家》中,司马迁说:“吴既敌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其中,没有写到越王勾践卧薪之事。东汉时期,袁康、吴平作《越绝书》,赵晔作《吴越春秋》,这两本书虽然是专门记录关于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的历史,但它们却只是以先秦历史为基础,又加上了小说家们的荒诞想像。《越绝书》中卧薪、尝胆
都未提及;《吴越春秋》中的《勾践归国外传》,也仅说越王勾践“悬胆在户外,出入品尝,不绝于口”,而根本没有卧薪之事。由此看来,在西汉的《史记》中最早出现了越王尝胆一事;而在东汉时期的史料中还没有出现卧薪之事。
有人考证,在北宋苏轼所写的《拟孙权答曹操书》中“卧薪尝胆”首次被作为一个成语来使用。但苏轼起草这封信时带有很强的游戏性,信中的内容与勾践无关,而是设想孙权在三国平分天下时曾“坐薪尝胆”。南宋时期,吕祖谦在《左氏传说》中曾经谈到“坐薪尝胆”的事情,但说的却是吴王。明朝张溥在《春秋列国论》中也说“吴王即位,卧薪尝胆”。以后,《左传事纬》和《绎史》两书中,都说是吴王夫差卧薪尝胆。但与此同时,南宋的真德秀在《戊辰四月上殿奏札》、黄震在《古今纪要》和《黄氏日抄》两书中,又说是越王勾践曾卧薪尝胆。然而,到北宋的苏轼提出了“卧薪尝胆”一词后,这事究竟是夫差还是勾践所做,从南宋直到明朝都没有结论。明朝末年,在传奇剧本《浣纱记》中,梁辰鱼对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二事大加渲染。清初的吴乘权在《纲鉴易知录》中写道:“勾践叛国,乃劳其凝思,卧薪尝胆。”后来,明末作家冯梦龙在其刊刻的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中也多次提到过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直到现在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才广为流传。但其真实性却需要考证。
另有一些学者认为,早在东汉时代成书的《吴越春秋》中的《勾
践归国外传》中就有越王勾践“卧薪”之事的记载。该文说越王勾践当时“苦身焦思,夜以继日,用蓼攻之以目卧”。蓼,清朝马瑞辰解释说是苦菜。蓼薪,意思就是说蓼这种苦菜聚集得非常多。勾践准备了许多蓼菜一定是用来磨炼意志,“攻之以蓼”也可以说是“攻之以蓼薪”。这样,上述《吴越春秋》中的话的语意就十分明显:那时勾践日夜操劳,眼睛十分疲倦,就想睡觉,即“目卧”,但他用“蓼薪”来刺激自己,以便能够忍耐克服,避免睡觉。卧薪、尝胆分别是让视觉和味觉感到苦。后人把“卧薪”说成是在硬柴上睡觉,是曲解了《吴越春秋》的意思,因为“卧薪”是眼睛遭受折磨而不是身体遭受折磨。这种说法的结论是:勾践确实有过卧薪尝胆的行为,尽管后人误解了这个词语的意思。
若说卧薪尝胆这个故事是真的,为什么历史上这么晚才有记载?若说是假的,它却在民间广为流传,而且这两种说法都有根据。因此,它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又一个未解之谜。
作文九:《谁能卧薪尝胆,唯有越王勾践!》4200字
谁能卧薪尝胆,唯有越王勾践,
[真诚为您服务]
《君主论》是意大利政治家、思想家马基雅维里的代表作,一直被奉为欧洲历代君主的案头之书,政治家的最高指南,统治阶级巩固其统治的治国原则,和人类有史以来对政治斗争技巧最独到最精辟的解剖。
我国古代的越王勾践,他似乎很早就阅读了这部书,不但读懂了其中的道理,而且进行了完美的实践,其智慧让人佩服的同时,又让人胆寒。他成为了有争议的一代伟大君主,并最终载入了中国史册。
在《卧薪尝胆》一剧中,勾践无疑是最浓彩重墨的主角,请看:
他即位监国太子开始,就面临内忧外患,因反对老父国策,其太子位被废……
他深知“弱国无外交”,在其位就当谋其政,执国政开始就图强,但左右……
他一直坚持主战,让国家强盛和百姓富裕,从此不再受大国欺凌,但梦想与现实……
他最初热血沸腾,盲目冒进,力图与吴国决战赢得主动权,小胜之后,却承受了巨大失败……
他曾经狂妄孤注一掷,最终走向政治成熟,知晓军事,探悉天道……
他为了维护君王的尊严,最终却又伤害了与他共患难并助他成功的同伴……
他的故事,流传了几千年,被许多从失败走向成功的人们,奉为心中的偶像~他既懂道,更懂术,还懂得如何经营人心,洞察人心的技术,几乎无人可出其右~
如果你想超越自己,你想纵横江湖,你想创造卓越组织,但你又不具备“天时地利与人和”等有利条件。那么,请忍辱负重,遵循王道,循序渐进,持续修炼,必
将终修成正果~
下面是本人在看电视连续剧《卧薪尝胆》一剧中,所领悟到的部分观点:
一、民能载舟,亦能覆舟
古语云:“得人心者得天下。”欲图谋天下者,必先得天下人的心。欲得天下人的心,主事者及谋事者就必须先清晰自己在这个体系中的角色和定位。现代企业要角逐于市场,争雄于中原,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同样需要得到企业职员、协作伙伴、客户和顾客的心。
作为企业管理者,我们希望每个人都像总经理一样思考,能够从公司大局利益出发,结合长短期利益来解决根本问题。但是,我们都忘记了,处于不同阶层的人,需求是不一样的。他们在同一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天真地要求每个人都像“性能良好”的机器,会自动自发地执行指令,他们也是会有自己思考的,因此,为政者,治企者,都要考虑到人的个性差异化。
实际上,每个人处于实际的位置,他肯定会优先考虑自己最需要的利益。如果你能保证他所迫切需要的利益得到保障和实现,你就会得到团队的支持。
唐太宗说,民能载舟,亦能覆舟。我认为,不只是唐太宗一个人如何英明,中国有许多封建帝王都深谙这个道理。“民心的向背,”一直是决定国家成败的关键,这为历代开明的士大夫、兵家等学说百家所认同,中国历史也一再以事实来证明这条真理。
可惜的是,我们治国和治企,一直都是在“法治”还是“人治”上打转转,不能将管理推到规范化和标准化的高度。瞬间辉煌之后,就必然走向衰落。而且,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封建帝王都有“个人家天下”极度独裁思想,臣民都被视为草芥。逢乱世时,很多人都是被压迫到忍无可忍才奋起抗争。反抗暴政者,则多怀着“王候将相,宁有种乎”思想。
在这种环境下,利益分配不合理,规则不透明,各阶层利益得不到保障,所以极易导致角色错位,不能迅速抓住主要矛盾。即使在民族危急和外部烽火连年的时候,国人习惯性地认为“内忧依然甚于外患。”如9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抗战全面爆发,全国都要直接面对日军的大规模侵略。这个时候,老蒋因为对共产党及其领导军队的不信任,深恐其威胁到现有的统治地位,前期对日执行的是“消极防御”方针。
正是因为这样,看似巨大的陷阱里却暗藏着机会,从而就有了共产党领导这支非主流军事力量领导了长达八年的对日浴血抗战。这次全民范围内的抗战,帮助共产党抓住主要矛盾,赢得了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国老百姓的广泛认可,建立了强大的统一战线,为扭转国内竞争格局赢得了宝贵的战略机会,将国家政局的主导权
悄然抓在了手掌之中,“天时、地利、人和”等逐渐为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所掌握,天下大势已经形成。
因此,我认为,从根本上来说,企业的失败,最核心的原因不在外部环境,而在于企业内部的运营管理及策略的制定与实施,最为明显的是,组织中领导角色错位,部门功能混乱,流程及权限无序,其制度和运营机制无法保证每一角色核心利益的满足。
二、遵循王道,各守其职
现在,我们拿古代封建国家与现代企业比较,老板、经理人、员工和顾客,可以与帝王、大臣和老百姓一一对应。
在古代,帝王是国家的所有者,如《卧薪尝胆》剧中的越王父子与吴王父子就是国家所有者,相当于现代企业的总老板。他们拥有对臣民和财富的生杀予夺大权,同时也肩负着历史重任,必须谋求在诸候称霸、激烈竞争的狭缝中长久生存,让国家不断发展壮大以及走向繁荣富强是他们追求的最终目标。他们要做的工作就是要统领文武百官,君臣同心,使用贤才,为国家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他们自己则要成为国家的精神象征。
文武百官则相当于企业中的操盘手(如越国的石买、灵姑浮等人),他们在所管辖的范围内必须各施其职,同时又必须相互配合。操盘手们既要上承圣意,对老板忠心耿耿,同时也要考虑老百姓的合理利益,为治国提出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同时确保国策的实施。他们中,有部分则是著名职业经理人,如服务于越国的范蠡、文种、伍子胥,他们除了具备卓越的才能之外,而且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
各诸候国的老百姓,既是现代企业的员工,也是企业的顾客。一般来说,限于信息的不对称以及知识能力的不及,老百姓没有对国家战略的理解,他更多会关心这个国家带给他什么。你给他怎样的感受,他就会给你怎样的回报,即使在强调“三纲五常”的封建时代,为君不尊,为臣不忠,穷兵赎武,让老百姓都走向穷途末路的话,这个国家政权肯定会被历史所抛弃。当然,如果这个国家的君臣能够不断改善,走的是富国强兵之路,遵循的是王道,并且不断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生存环境,肯定会得到老百姓的衷心爱戴,即使是一时的失利,老百姓也会与之同生死,共患难。
在企业经营管理当中,我们要因地制宜地进行组织结构的设计,为合适的岗位寻找到合适的人,尽量避免才不称职的情况,再加专业化的培训和机制化的培训,从而保证人岗适配。
三、上下同心,循序渐进
在《卧薪尝胆》中,勾践也说:“君臣同心,其利断金。”君臣同心的前提,应
该是君臣各居其位,而不能相互替代,应当在确保国家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来商讨国策,即使是君王,其权力也要有约束,不能一意孤行。一旦形成最终决策,又要同心协力去执行,尽可能在执行过程中保证国家根本利益,企业里的运营也应如此。
譬如,勾践发动与吴国决战的时候,想通过摧毁吴国正在兴建中的水师来赢得生存的机会,通过武力的震慑来获得更多的谈判话语权。勾践的策略,并没有得到大夫文种和军师的认同,甚至于还在与吴国议和的情况下,勾践通过开放边贸和裁撤边关守兵一半等假象措施来欺骗吴国。勾践贸然发动战争时,让军师范蠡、大夫文种等人留守王城,即使自己亲征一线,也只能沦落到几乎亡国的地步。
吴国的相国伍子胥主张稳健推进的策略,不举张轻易与越进行决战。而且,他基于对越国君臣的认识以及吴越的恩怨,主张要一举击溃越国,其国策是消灭越国,而不是让越国臣服,彻底消除其东山再起的可能。吴王夫差也是犯了同样的错误,一系列动作都没有很好地遵循吴国国策,虽然赢得了吴越决战,但由此,夫差也起了争强好胜之心,甚至于到了狂妄至极的地步,根本就无视决定战争胜负的客观基础和力量对比变化,为后面的彻底失败埋下了伏笔。
彼得圣吉的“今天的问题来自昨天的解”在这里得到了体现,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没有无缘无故的因,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果。
“欲要毁灭它,必使它先疯狂。”越国从小胜利走向大失败,又从大失败走向大胜利;吴国从小失败走向大成功,又从大成功走向大失败。它们所有的运作,基本都体现了这条规律。
一个国家也好,一个企业也好,甚至我们每一个人也好,如果不遵守“循序渐进”的客观规律,不投入资源做好“以正合”这个基础,就难以真正实现“以奇胜”的真正突破,即使是胜利,也只是偶然之举,不可常倚之,最终还是要回到真正的“王道”上来。君王的修炼,也应该是“内圣外王”,而不是愚圣愚王,也不能是假仁假义,要师出有名。
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说,企业有梦想和远大目标是可以接受的,但不能不结合企业的实际,不能不按阶段推进,不能不遵守客观的成长规律和成功规律,不能不检索“道、天、地、将、法”这五要素。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由错误的人”发动进攻,必然会遭遇失败。
所以,真正有生命力的企业,他善于抓基础工作,善于抓关键工作,而不会轻易就毕其功于一役。他们不喜欢悲壮的色彩,更不崇尚个人英雄,更善于借助于团队的力量,更善于激活组织成员积极性和战斗欲望,低调做人,低调做事,不贪功图名,不追逐名利,但致力于确保各方关系的和谐。保证企业像一个没有遭到现代文明破坏的自然生态循环系统一样,不断地周而复始。这种企业的竞争力是充盈于体力的,它犹如无招无式的高手一样,身心合一,人剑合一,自然呼吸,健康成
长,一切都是水道渠成的事情。
四、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我始终认为,不论是治国还是治企,首先要结合要实现的目标和要达到的目的,制定正确的执政方针和整体发展战略,然后围绕前面这一切来“搭班子”和“带队伍”。作为组织的最高负责人,不仅要听得进甜言蜜语,更要听得进逆耳忠言,多听听平时反对自己的声音,不要被歌功颂德所迷惑,更不要刻意形成自己的小团体和小圈子,所有行动都要围绕组织最高利益来展开。
其实,从吴越国之间战局的发展变化来看,越国的经营战略,一直到越王勾践被解押到吴国为奴,才开始走向新生。越国的战略设计师勾践、范蠡、文种、王后雅鱼等人,基本达成了
作文十:《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800字
公元前496年,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因小怨而爆发了一场战争!
战争在今浙江嘉兴的冲积平原上进行。战争的统帅同是两国的国王,吴军曾是著有《三十六计》的用兵大师孙子所训练出来的精锐之师。而越军不仅人数少,且稚嫩年轻。
年轻的越王勾践以范蠡为军师,使吴军大败,年老的吴王也因伤重而亡!
在吴国首辅大臣伍子胥的扶助下,年轻的夫差登上了王位。他发誓消灭越国。三年后,夫差率领雄兵攻伐越国。双方交战后,越败吴胜,吴国大军攻至越都会稽。
文种买通吴国大臣伯?与夫差极力周旋,终于让夫差动了怀仁之心,不灭越国,越国得以保存。勾践率王后与范蠡入吴为奴。
范蠡为存勾践性命,出计让勾践放弃曾为王以及作为男人的全部尊严,从而博得了夫差的怜悯和同情,不准伍子胥杀掉已温顺如羔羊、木纳如农夫的勾践。
为奴三年后,夫差生病。勾践抓住良机,为夫差尝粪而寻找病源,此举彻底感化了夫差。又因勾践被越臣刺伤,奄奄一息,夫差恐他死于吴国,引起麻烦,从而释放了勾践。
回到越国的勾践,放弃了舒适安逸的王宫,搬进了破旧的马厩中居住。他睡在柴草上,在房梁吊下一根绳子,绳子一端栓着一只奇苦无比的猪苦胆,每天醒来,勾贱第一件事就是先尝一口奇苦无比的苦胆!二十年,他雷打不动,天天如此。
在大臣的辅助下,勾践对内开始着手普查人口,奖励生育。对外,文种不断出使吴国,进贡财宝。范蠡的情人西施,因美艳绝伦于世,勾践也劝其忍痛割爱。西施入吴宫后,因抱着为国而献身之志,也终获得夫差的专宠。
公元前473年,勾践秘起藏于民间的三万雄兵,一举将姑苏城团团围困。此时,夫差还有五万兵马,却因粮草难济而不敢出城一战。
夫差竟想效仿二十年前勾践的求和……然而,此时的勾践早已不是当年的夫差。他有当年夫差同样的大志,却已经没有放过一只羔羊的怜悯之心!吴国的版图被悉数并入越国,夫差自杀而亡!
尝粪问疾,卧薪尝胆二十年!勾践忍人所不能忍之辱,受人所不能受之苦!他创下了人类君王史的奇迹!
他苦心励志,发愤强国,创下了以小打大,以弱胜强,以卵击石的人间神话!
卧薪尝胆的典故被称为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中经典中的经典,勾践的超人意志或许更有人类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