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概括段意的方法》400字
概括段意的方法。
(1
A
B
2
该种方法适用于段中无重点句,各叙述层次地位相当时概括段意使用,往往可抓住一段中的几个要点,把它们串连起来。
3
“”
为了做到这点,可指导学生用“去旁枝,抓主干”的方法进行归纳。
(4)综合法。
有的段落既没有中心句,各自然段的意思也没有主次之分,但都围绕一个共同的内容来写的。遇到这种情况,便可指导学生采用综合概括法来概括段意。
(5)缩句法。
有些段落句子不多,但较长,可指导学生用缩句的方法来概括。
一般来说,写人的文章离不开记事,往往是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来反映人物的某一特点。这两种体裁的文章可以采用同一种概括段意的方法——把一个事情过程的意思,也就是每段内容意思用简洁语言概括出来。因此,可以这样的模式来尝试概括段意:谁在什么地方(或什么时间)干什么,结果怎样,
而状物、写景的文章往往从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写。如外形、性能、用途等。这类体裁的文章概括段意时不可用标题或问题式来概括。我设计的基本模式是:什么怎么样,再根据文章的内容概括完整。
作文二:《概括段意的方法》6000字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暑假专题——概括自然段段意、给自然段分层
写出下面自然段的段意
例1. 半夜的时候,戏院散场,一大群人挤了出来,走到各自雇定的小艇里去。那许多小艇原来是簇拥在一块地方的,不久便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街道中了。远处传来哗笑的声音,告别的声音。这时候水面上渐渐沉寂,我们只看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大建筑物矗立在前面,残破的桥梁横在水上,岸边的船都停泊着不动。静寂笼罩着威尼斯。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威尼斯的小艇》)
例2. 再过些日子,桃红柳绿,野花遍地,小草却默默地躺在万花丛中,无私地把自己献给大自然,献给人们。孩子们在那绿油油的草地上做游戏,大人们在那软绵绵的草地上休息;牛羊细细地咀嚼着那鲜美柔嫩的茎叶。
【解答】
一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就是它的段意。自然段的段意一般用一两句简练的陈述句进行概括。它要指明谁(或什么)做什么(或怎么样,或是什么)。
概括段意的一般步骤是先读全段,再看全段有几句话,哪几句说的是一个意思,哪是主要的,再确定这段主要写的是谁(或什么),再确定写(谁或什么)做什么(怎么样或是什么)。概括段意一般是用自己的话写出段意,也可以用一些词语把段中的一些词句连起来。如例1中的那段话的段意可以概括为:半夜的时候,小艇把看戏的人送回家,船停泊在岸边不动,威尼斯也沉沉入睡了。
有的自然段中有概括段意的话,就可用这话做段意。如例2的段意可用文中的“小草无私地把自己献给大自然,献给人们”来概括。
总分、并列、顺承和因果段式段意的概括可按前面介绍过的方法进行。
概括段意的语言要简练、准确、明白、通顺、连贯。
【举例】
给下面一段话分层。
马克思是共产主义理论的奠基人。他受反动政府的迫害,长期流亡在外,生活很穷苦。他常常跑当铺,把衣服当了钱买面包。由于到期付不出赊购货物的欠款,他常常受杂货店老板的责备。有时候他竟至于为了寄一篇文章到报馆去,到处借钱买邮票。生活这样窘困,马克思毫不在意,还是顽强地进行他的研究工作和革命活动。那时候,恩格斯在生活上给他很大的帮助。
【解答】
给自然段分层一般可按四个步骤进行。先通读全段,了解主要内容;第二步,分析每句话的意思;第三步,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几句话合并在一起,为一个小部分;第四步,看几个小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再做适当的调整,确定每层的起止。
如举例中的那段话,主要写的是马克思是共产主义理论的奠基人,生活非常贫困,还顽强地进行他的研究工作和革命活动,恩格斯在生活上给他很大帮助。全段共7句话,了解每句话的意思后再把它们合并,先可合并成5小部分即第1句,第2句,第3~5句具体写马克思怎样贫困,第6句,第7句。再进一步合并第2、3两小部分属于总分关系可合并为一部分,这样全段可分为4部分,即第1句,第2~5句,第6句和第7句。再进一步分析,第1句和第2~5句是因果关系可以把它们合并为一层,这样全段可分为三层:1~5句为一层,6和7句各为一层。
有些自然段是典型的总分、顺承、并列、因果段式就可按前面介绍过的各种段式进行分层。
【举例】因果段式
指出下面各段中叙述事物的原因和结果两部分。
例1. 花草树木美化环境的本领很大:花草树木是“氧气制造厂”,一公顷的阔叶林一天就能放出700公斤的氧气,能供1000人使用;花草树木又是“天然的吸尘器”,大量的树木枝叶能够减低风速,使工业粉尘下降;花草树木还是“气候调节器”,能够吸热,遮光,散发热量,蒸发水分,增加空气湿度,使人感到舒服;一些花草树木还能吸收有害气体,分泌杀菌素,吸收和隔挡噪声,因此花草树木又被人们誉为“有毒气体净化所”、“自然界的免疫员”、“天然隔音墙”。据调查,世界上长寿人多的地方都是环境美、绿化好的地方。所以我们少年儿童应当积极参加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种草种花活动,树立“爱护花草树木光荣,毁坏花草树木可耻”的新风尚。
例2. 做作业,要自己想,自己做,不要抄别人的。抄作业是一种骗老师、骗家长、骗自己的不良行为。不动脑筋,抄别人作业,学习上一定要掉队。
例3. 花虽然多,但是没有奇花异草。珍贵的花草不容易养活,看着一棵好花生病要死,是件难过的事。北京的气候,对养花来说不算很好,冬天冷,春天多风,夏天不是干旱就是大雨倾盆,秋天最好,可是会忽然闹霜冻。在这种气候里,想把南方的好花养活,我还没有那么大的本事。因此,我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草。
【解答】
例1、例2中的两段话都是由叙述事物的原因和结果两部分构成的,这样的段落叫因果段式。因果段式可分两层,因一层,果一层。构段时,有时因在前,果在后,如例1段中共3句话,前两句为一层是说因,最后一句为一层说果;有的因果段式果在前,因在后,例2段就是一例,第一句话为一层是说果,后面的为一层说因。有的段落为了与上文衔接,强调结果还有“果——因——果”的构成形式,如例3即是。
因果段式的段意一般取果,如例1的段意可概括为:少年儿童应当积极参加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种草种花活动,树立“爱护花草树木光荣,毁坏花草树木可耻”的新风尚。
并列段式
例1. 说出下面一段话从哪几方面写大草原辽阔美丽。
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色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锡林格勒大草原》)
例2. 说出下面一段话从哪些方面介绍大雪山。
大雪山在四川省的西部。那里没有人烟,没有花草树木,连条小路也没有。一年四季,山上都盖着厚厚的雪。夏天,别的地方热得摇蒲扇,大雪山上还是白雪纷飞,寒风刺骨。
(《大雪山》)
【解答】
例1中的一段话从三个方面写出大草原辽阔美丽。第一、二句是从草原的广阔、野草非常茂盛来写。第三句是从草丛中有很多神奇、美丽的水湖来写草原的美丽。第四、五两句是从草丛中的野花种类多、颜色美、还散发着阵阵清香来写草原的美丽。这三个方面是并列的,因此这样的段式称为并列段式。
例2是从三个方面介绍大雪山的。第一句话介绍了大雪山的位置,第二句话介绍大雪山非常荒凉。第三、四句话介绍大雪山终年积雪,气候寒冷。这段是从不同方面介绍大雪山的情况的,它也是并列段式。
并列段式中介绍几个方面的情况就可分为几层,例1、例2都是从三个方面介绍的,所以就都可分为三层。概括段意时,有的可以把并列的几层意思再概括为一个内容,如例1,可概括为介绍大草原的辽阔、美丽;有的段意则要把各层的意思连起来为段意更好,如例2的段意可概括为:大雪山在四川省西部,那里非常荒凉,四季积雪,气候非常寒冷。到底如何概括并列段式的段意,则要根据文章的具体情况而定了。
【举例】
想想下面的一个自然段中有几句话,它们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它们的顺序能不能颠倒?
和尚先请熟悉水性的人潜到水底,摸清了铁牛沉在哪儿。他让人准备两只很大的木船,船舱里装满泥沙,慢慢行驶到铁牛沉没的地方。船停稳了,他叫人把两只船并排拴得紧紧的,用结实的木料搭个架子,跨在两只船上。又请熟悉水性的人带了很粗的绳子潜到水底,把绳子的一头牢牢地拴住铁牛,绳子的另一头绑在两只大船之间的架子上。
(《捞铁牛》)
【解答】顺承段式
这个自然段共有4句话,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先写摸清铁牛沉没的位置,再写准备两只大船,装满泥沙,驶到铁牛沉没的地方,然后写把两只船并排拴紧,搭个木架跨在两条船上,最后写用绳子拴住铁牛。它们的顺序不能颠倒。像这样按事物发展变化或时间先后来组织材料,安排顺序的段落形式叫顺承段式。这样的段的段意一般可以用“谁(或什么)做什么”的句式进行概括。如上面的一段话的段意可概括为“和尚让人做好捞铁牛的准备工作。”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5分钟)
(一)
早晨,天下着雨,一家点心店门前挤满了人,我也撑着伞排在买早点的行列中。好容易挨到我买了。我收下雨伞,靠在柜台边。买了烧饼和油条,再用塑料袋包好,顺手拿起柜台旁的一把伞,抽身退了出来,撑开伞,扎进了雨帘。我正在匆匆赶路,(仍然? 忽然)听到有人在喊:“等一等……”雨声夹着喊声,是喊我吗?回头一看,一把布伞穿过雨雾,向我急速移动着。雨伞移到我身边,便停止了。伞一斜,露出一张秀气的脸:“大哥哥,伞拿错了!这把是你的。”我这才发现自己的伞在她手里——那是前不久才买的。“大哥哥,我的伞面已打补丁了,给。”甜甜的声音有点醉人。我撑着自己的伞(连续? 继续)赶路。一滴雨点飘到我的唇边,哟,甜津津的,像蜜一样,一直甜到我的心里。
1、为短文命个题目《??????? 》。
2、把括号中不恰当的词语划掉。
3、用“‖”把短文分成三层。
4、短文是按???????????????? 的顺序记叙的
(二)老师的教诲
小学的学习生活给我留下了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我忘不了那美丽的校园;忘不了那情投意合的同学;更忘不了郑老师对我的教诲。
记得有一段时间,由于我连续几次考出好的成绩,受到老师和同学的称赞,有些飘飘然了,产生了骄傲的情绪。于是,我上课不专心了,作业也马虎了。
有一次上活动课时我们正玩着拐脚捉人的游戏郑老师忽然把我叫到她跟前领我到操场边坐下“怎么,最近是不是有些自满啦?”郑老师亲切地问我。我惭愧地低下了头,脸上滚烫滚烫的,心里想:这下完了,肯定要被郑老师批评一顿了。谁知道郑老师不但没有批评我,反而亲切地给我讲起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她还教导我说:“智慧是宝石,如果用谦虚镶边,就会更加灿烂夺目。中国有句古话:‘满招损,谦受益’,要记住这句话。不要忘记兔子是怎么输给乌龟的呀!”
听了老师语重心长的话语,我说:“老师,您的教诲,我终生难忘。”此后,“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永远铭刻在我心中。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教诲”的近义词是(???? ) ,“骄傲”的反义词是(???? ) 。
2、给文中第三自然段中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3、写出文中第二自然段的段落大意。
4、将与第一自然中“更忘不了郑老师对我的教诲”相照应的句子画?出。
(三)小溪的欢歌
清晨,小街上人来人往,像畅流的小溪。忽然,两辆自行车相撞,两个小伙子争吵起来,互不相让。像块大石头横在小街当中,小溪流动缓慢了,渐渐停止了。
有的人担心上班迟到,气得厉声高叫;有的人要去车站接人,急得连连跺脚;有的人抱怨小街太窄,不住摇头叹息;有的人干脆掉转车头,绕道而走。
人越聚越多,小街被堵塞了。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位头发斑白的老人。他分开众人,来到两个争吵不休的小伙子面前,和颜悦色地说:“大清早,为这点小事争吵,影响这么多人上班,多不好!快走吧。”老人排解开纠缠在一起的小伙子,又站在小街当中高声喊:“请大家自觉遵守秩序!东去的,右边走,前边的,别停住!”
人群开始缓缓移动,渐渐加快,一会儿,小街又畅行无阻,又响起小溪的欢歌。
1、用“△”给短文分三段。
2、用“—”画出与下列句子相似的句子。
飞机在空中灵活地做着各种动作,像一只自由翱翔的雄鹰。
3、下面哪句话正确反映了文章的写作目的,在括号里打“√”。
(1)说明小街太窄,交通容易堵塞。??? (??? )
(2)赞扬老人热心排解纠纷,维持交通秩序。(??? )
(3)批评两个小伙子不讲文明礼貌,在街上吵架,阻碍交通。(??? )
【试题答案】
(一)
早晨,天下着雨,一家点心店门前挤满了人,我也撑着伞排在买早点的行列中。‖好容易挨到我买了。我收下雨伞,靠在柜台边。买了烧饼和油条,再用塑料袋包好,顺手拿起柜台旁的一把伞,抽身退了出来,撑开伞,扎进了雨帘。我正在匆匆赶路,(仍然? 忽然)听到有人在喊:“等一等……”雨声夹着喊声,是喊我吗?回头一看,一把布伞穿过雨雾,向我急速移动着。雨伞移到我身边,便停止了。伞一斜,露出一张秀气的脸:“大哥哥,伞拿错了!这把是你的。”我这才发现自己的伞在她手里——那是前不久才买的。“大哥哥,我的伞面已打补丁了,给。” 甜甜的声音有点醉人。我撑着自己的伞(连续? 继续)赶路。‖一滴雨点飘到我的唇边,哟,甜津津的,像蜜一样,一直甜到我的心里。
1、为短文命个题目《? 伞 ?》。
2、把括号中不恰当的词语划掉。
3、用“‖”把短文分成三层。
4、短文是按?? 事情发展????????????? 的顺序记叙的
(二)老师的教诲
小学的学习生活给我留下了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我忘不了那美丽的校园;忘不了那情投意合的同学;更忘不了郑老师对我的教诲。
记得有一段时间,由于我连续几次考出好的成绩,受到老师和同学的称赞,有些飘飘然了,产生了骄傲的情绪。于是,我上课不专心了,作业也马虎了。
有一次上活动课时我们正玩着拐脚捉人的游戏,郑老师忽然把我叫到她跟前,领我到操场边坐下:“怎么,最近是不是有些自满啦?”郑老师亲切地问我。我惭愧地低下了头,脸上滚烫滚烫的,心里想:这下完了,肯定要被郑老师批评一顿了。谁知道郑老师不但没有批评我,反而亲切地给我讲起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她还教导我说:“智慧是宝石,如果用谦虚镶边,就会更加灿烂夺目。中国有句古话:‘满招损,谦受益’,要记住这句话。不要忘记兔子是怎么输给乌龟的呀!”
听了老师语重心长的话语,我说:“老师,您的教诲,我终生难忘。”此后,“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永远铭刻在我心中。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教诲”的近义词是(教导),“骄傲”的反义词是(自满) 。
2、给文中第三自然段中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3、写出文中第二自然段的段落大意。
我由于连续考出了几个好成绩有些骄傲了。
4、将与第一自然中“更忘不了郑老师对我的教诲”相照应的句子画出。
(三)小溪的欢歌
△ 清晨,小街上人来人往,像畅流的小溪。忽然,两辆自行车相撞,两个小伙子争吵起来,互不相让。像块大石头横在小街当中,小溪流动缓慢了,渐渐停止了。
有的人担心上班迟到,气得厉声高叫;有的人要去车站接人,急得连连跺脚;有的人抱怨小街太窄,不住摇头叹息;有的人干脆掉转车头,绕道而走。
△人越聚越多,小街被堵塞了。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位头发斑白的老人。他分开众人,来到两个争吵不休的小伙子面前,和颜悦色地说:“大清早,为这点小事争吵,影响这么多人上班,多不好!快走吧。”老人排解开纠缠在一起的小伙子,又站在小街当中高声喊:“请大家自觉遵守秩序!东去的,右边走,前边的,别停住!”
△人群开始缓缓移动,渐渐加快,一会儿,小街又畅行无阻,又响起小溪的欢歌。
1、用“△”给短文分三段。
2、用“—”画出与下列句子相似的句子。
飞机在空中灵活地做着各种动作,像一只自由翱翔的雄鹰。
3、下面哪句话正确反映了文章的写作目的,在括号里打“√”。
(1)说明小街太窄,交通容易堵塞。(??? )
(2)赞扬老人热心排解纠纷,维持交通秩序。(√)
(3)批评两个小伙子不讲文明礼貌,在街上吵架,阻碍交通。(??? )
作文三:《概括段意的方法》2900字
概括段意的方法
一· 摘句法 (抓住段的中心句归纳段意)
中心句在文章的开头叫总起句,在结尾叫总结句;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段) 中承上的前半句是上一段段意,启下的后半句是下一段的段意。有的中心句则在 段落的中间,通过人物的对话或作者的议论、抒情等方式表达出来。
二·串连法(串连层意、节意、关键词,抓住自然段的意思进行综合概括) 该种方法适用于逻辑段中无重点段,各叙述层次地位相当时概括段意使用,往往可抓住一段中的几个要点,把它们串连起来。
(1)一个段落只有一个自然段组成,先看看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2)一个段落有几个自然段组成,首先概括出各个自然段的意思,然后把这些自然段意思综合起来,最后用一句简洁的话归纳出段落大意。
三·根据文章中心取主舍次法
无论是一篇文章还是一段话,都有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在一个有几个自然段组成的段落里,与段的中心联系密切的详写的自然段,就是重点自然段。归纳段意,就以重点自然段的意思为段意。选准角度,语言要明确、完整、简洁。为了做到这点,可指导学生用“去旁枝,抓主干”的方法进行归纳。
四·综合法(抓住文章的线索归纳段意)
有的段落既没有中心句,各自然段的意思也没有主次之分,但都围绕一个共同的内容来写的。遇到这种情况,便可指导学生采用综合概括法来概括段意。 以事情发展顺序为线索来写的文章,一般都是按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的思路 来写的。概括段落大意时,只要围着“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是怎样的?结果 是怎样的?”等问题来分析,就能概括出段落大意。
五·缩句法
有些段落句子不多,但较长,可指导学生用缩句的方法来概括。 分段方法
1、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
凡是记叙事情的文章,都要把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写清楚。有时作者采用“顺叙”的方法,先写原因,接着写经过,最后写结果;有时作者采
用“倒叙”的方法,先写结果,再写原因和经过。不管文章怎么记叙,我们阅读时只要把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找出来,把它们单独作为一段。
2、按时间的变化分段
有些文章是以时间的变化来叙述的。阅读时,我们先找出文章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或句子,然后分析文段内容与时间的联系,再将同一时间的内容归为一段。(注意:不能每见到一个表示时间的词句就把文段合为一段,而应以一个时间段的内容联系为主。)
3、按地点的变换分段
一般游记、参观、访问类的文章多采用此种方法。我们阅读时只要把文章中标明地点的词语或句子找出来,然后把属于同一个地点的内容归为一段。地点变了,就另换一段。
4、按事物的内容和性质分段
一般状物、几事写人的文章,多可采用这种方法分段。我们在阅读时只要了解了作者从几个方面来描述人或物的,那么,一个方面就可归为一段。
5、按文章的结构分段
有些文章的开头有个总起段或接尾有个总结段,有的两者都有(即总分总、总分、分总结构)。对于这样的文章,我们在分段时把总起段和总结段各为一段,把中间分述的内容合为一段。
概括自然段段意
学生读懂自然段,一般要经过如下几个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段,对全段内容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其次要分清全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各讲了什么意思;第三是要分析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根据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分清层次;第四是根据层与层的关系,分析全段中心所在,准确地概括段落大意。
概括自然段段意可以从下面一些提示的句子看出来:
(1)中心句。有不少自然段,作者用一句话直接表明了本段的主要内容,这就是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既可在自然段的开头或结尾,也可在自然段的中间。
(2)总起句。有的自然段,一开始就点明本段的中心意思。总起句一般在自然段的开头。
(3)总结句。总结句通常出现在自然段的末尾,也起概括本段中心的作用。 (4)过渡句。过渡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通常要小结前文,启示下文要讲的内容,因此也可从过渡句入手去归纳自然段的段意。
概括段意
教学目标:
1、 通过练习,复习学生已经知道的归纳段意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比较准确地用概括法概括段意。
2、 在课上练习时体现阅读的层次性,与平时的训练相结合。 教学重点:
学生了解并掌握间接归纳段意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生掌握归纳段意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课件、学生段落练习小卷子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明确主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做有关阅读短文的练习,请大家回忆:我们归纳的阅读短文四步法是什么?
阅读四步:
1、初读短文,了解大意。
2、细读短文,了解每段的意思,概括段意。
3、带着问题三读短文,回答问题。
4、检查。
过渡:第二步了解每段的意思非常重要,为完成第三步做好准备,而概括段意又是大家感觉最困难的,今天我们就进行概括段意的练习(课件),通过今天的练习相信每一位同学都会有很大收获,不过这可需要你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现在,就需要转动你的小脑筋了!我们看第一篇短文。
二、探究方法:
1、摘首句:
指名读短文,其他同学思考能用哪句话概括这一段的意思
这场雪好美啊!雪花满天飞舞,她给树木、房屋披上了晶亮的银装,她给庄稼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远远望去,真像是一个粉妆玉砌(qì)的童话世界! ——节选自《冬》
预设:我用“这场雪好美啊!”来概括。
引导:为什么?
生:因为后面都在写这场雪怎么美
师:这场雪好美啊,能概括这段的主要意思,我们说这句话就是这一段的段意。 师:观察老师写的和你们找的段意有什么不同啊?
生:标点符号
师:当我们在概括段意的时候,就要注意一定是陈述句的形式(板书:陈述句) 师:那这段段意还可以怎么说呢?
生:这场雪十分美。
师:你积累的词汇真多!刚才我们找到的段意是短文的第几句?
生:第一句
师:这种方法就叫做摘首句。
过渡:那你们猜猜有摘首句,还会有哪种方法呢?
生:摘尾句。
师:你瞧,首对应的就是尾,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
2、摘尾句:
出示另一篇短文
读短文,生思考如何概括段意
爸爸一坐在电视机前,我就能闻到一股呛人的烟味。别提了,肯定又是抽上了。一次,他上厕所时,想到他的宝贝香烟没拿进去,就一手提着裤子冲出厕所,叼着一根烟又急急地回厕所去了。他真是个烟筒子啊!
——节选自《我的爸爸》
预设:用摘尾句的方法。
生:段意是:爸爸可真是个烟筒子啊!
师:(用手指板书:陈述句)怎么修改一下?
生:应该是陈述句的形式——爸爸是个烟筒子。
3、首尾同摘:
过渡:下面,我们自己做个小练习,怎么样?
爸爸是个乒乓球迷。每当他知道晚上有乒(pīng)乓(pāng)球比赛时,都会准时坐在电视机前,甚至忘了吃饭。这一坐在电视机前,我又能闻到一股呛人的烟味。别提了,肯定又是抽上了。一次,他上厕所时,想到他的宝贝香烟没拿进去,就一手提着裤子冲出厕所,叼着一根烟又急急地回厕所去了。他可真是个“烟筒子”啊!
师:默读短文,找出段意,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可要仔细读,和刚才的短文特别相似。
预设1:我摘的是第一句
作文四:《段意的概括》600字
一 . 概括段意的要求:
1、抓段落的重点;
2、概括段意要完整;
3、语言要精练。
二 . 概括段意的注意点:
1,段意是一段文章的主要内容,而不是思想内容的概括。
2,段意一般用陈述句表示 。
三 . 学生概括段意的方法:
(1)摘句法。
A 找现成的总起句、总结句、中心句作段意。
B 摘过渡句:过渡句有承接上文、引起下文的作用。承上句是上段的段意,起下句为下一 段的段意。
(2)串连法(串连层意、句意、关键词)。
该种方法适用于段中无重点句,各叙述层次地位相当时概括段意使用,往往可抓住一段 中的几个要点,把它们串连起来。
(3)根据文章中心“取主舍次”法。
归纳段意,一定要抓住每段的主要意思,选准角度,语言要明确、完整、简洁。为了做 到这点,可指导学生用“去旁枝,抓主干”的方法进行归纳。
(4)综合法。
有的段落没有中心句,各自然段的意思也没有主次之分,属并列关系,但都围绕一个共 同的内容来写的,这样可以综合归纳成同一个主题。如:小张爱数学,也爱语文,表达 了小张学习很用功,为了说明爱学习 , 从 2方面来写,是并列的,需总结。
(5)缩句法。
有些段落句子不多,但较长,可用缩句的方法来概括。
四 . 概括段意的表达模式 :
记事、写人的文章概括段意:谁在什么地方(或什么时间)干什么?结果怎样?
状物、写景的文章概括段意:什么怎么样,再根据文章的内容概括完整。
反思:概括段落要掌握一些小技巧,关键在于抓“主要”的内容,在基本领会段的内容之后, 如何让学生在分析、理解段落大意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全篇课文的内容,还是个难点,需 要我们做进一步的努力。
作文五:《概括段意的方法》1100字
概括段意的方法
刘艳茹
一、知道概括段意的要求
概括段意一般要做到如下三点:
1、准确即要恰如其分地概括出全段的重点内容,不能用部分代替整体或用次要的代替主要的;
2、简练言简意明,不能啰嗦;
3、通顺明白不能含糊其词。
二、掌握概括段意的方法。
1、摘句法
此方法比较简单,就是直接从文章中摘出现成的句子作为段意。
摘总起句、总结句、中心句。这种句子往往是这一段记叙、描写或议论的中
松鼠是种美丽的小动心,因此,可以摘取它们作为段意。例如《松鼠》的首句“
物”就可作为第一段的段意;《猫》的首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也可作第一段的段意。
摘过渡句。课文中的过渡句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句是上段的段意,起下句为下一段的段意。例如《赵州桥》中的过渡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一句话承上启下,概括了上下两段的大意。
2、串连法
如果一个段落只有一个自然段组成,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如《古井》的第一段的四个句子:?古井的位置;?井水的特点;?乡亲们到古井取水;?井水的作用。综合四句意思,归纳段意为:古井的位置和作用。若一个段落有几个自然段组成,首先概括出各个自然段的意思,然后把这些自然段意思综合起来,最后用一句简洁的话归纳出段落大意。
3、取“主”法
无论是一篇文章还是一段话,都有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在一个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段落里,与段的中心联系密切的详写的自然段,就是重点自然段。归纳
段意,就以重点自然段的意思为段意。如《小英雄雨来》第一大段有两层意思:雨来生活的环境和雨来的游泳本领高。第二层是主要的,可以用作全段大意。
4、缩句法
有些段落句子不多,但较长,可用缩句的方法来概括。
5、抓体裁法
写人、写事的文章可以采用同一种概括段意的方法——谁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干什么,结果怎样,而状物、写景的文章往往从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写:如外形、性能、用途等。这类体裁的文章概括段意时不可用标题或问题式来概括。
只要同学们学会概括段意的规律和方法后,就能独立地学习概括段意,遇到困难也可以迎刃而解了。
指导学生概括段意并不是靠几个段落、几篇文章的练习就能落实到位的,学生概括能力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到效果的。素质教育提出要发掘人的潜能,其中也包括学习的潜力。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他们学习的方法,正有助于发掘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因为,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犹如获得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能独立地向新的知识领域进取,终身受益。但愿我们老师的指导,能抛砖引玉,为学生打开一扇小小的学习之门。
作文六:《归纳段意的方法》1000字
归纳段意的方法
学科指导 2007-06-23 18:58:46 阅读77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归纳段意的方法
1、写人记事: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写景状物: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此外,我们还可以使用这些方法。
1. 摘句法。
在文章或段落中,有一些句子高度概括了全段的主要内容,比如首句(总起句)、尾句(小结句)或中心句等,往往是这一段记叙、描写或议论的中心,因此,我们可以直接将其摘出,作为段意。例如《松鼠》第一段的首句“松鼠是种美丽的小动物”就可作为这一段的段意。
2. 加减法。(也叫缩句法)
有些课文的总起句、小结句、中心句往往是一个复句,虽然不是文段段意,但通过修改,增删一些文字,就会成为该段的段意,此法称之为加减法。例如《群鸟学艺》的第一段是“许多鸟听说凤凰会搭窝,都到它那儿去学本领”。此句压缩后即段意:群鸟向凤凰学本领。
3. 归并法。
有些自然段可划分为几层意思,而且层与层之间是并列关系,我们在概括段意时,就可以先概括每层的意思,然后把层意进行归纳整理,作为一整段的意思。例如《黄河象》第二段先后假想了:1时间、气候和地理环境。2象为什么会掉进河里。3象掉进河里时的情况。综合三层意思,归纳段意为:科学家假想这头黄河象的来历。
4. 取舍法。
就是借助段的结构特点进行归纳。如总分段,可借助总述部分;因果段,可借助结果部分;递进段,可借助后一层的意思,但要注意在同一篇文章里归纳段意的方法要统一,不能几种方法同时使用。一段里有几层意思,往往有主有次,抓住主要的,舍去次要的,就可以得出段意。如《小英雄雨来》第一大段有两层意思:雨来生活的环境和雨来的游泳本领高。第二层是主要的,可以用作全段大意。
5、抓要素。
可以也按照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在什么情况下-干了什么-结果怎样的方式来概括段意。
6、概括法 。
有些文章内容结构比较复杂,不适宜运用以上方法,这就必须认真地把文章读透,
然后看这一段写了几个意思,然后整理、精简为一个完整的句子,作为段意。
在实际练习中,以上几种方法可能要交叉使用,同学们应因文而异、灵活运用。
7 、借助法。
就是借助段的结构特点进行归纳。如总分段,可借助总述部分;因果段,可借助结果部分;递进段,可借助后一层的意思,但要注意在同一篇文章里归纳段意的方法要统一,不能几种方法同时使用。
作文七:《概括段意的方法》500字
概括段意的方法。
(1)摘句法。
A 找现成的总起句、总结句、中心句作段意;
B 摘过渡句:过渡句有承接上文、引起下文的作用。承上句是上段的段意,起下句为下一段的段意。
(2)串连法(串连层意、句意、关键词)。
该种方法适用于段中无重点句,各叙述层次地位相当时概括段意使用,往往可抓住一段中的几个要点,把它们串连起来。
(3)根据文章中心“取主舍次”法。
归纳段意,一定要抓住每段的主要意思,选准角度,语言要明确、完整、简洁。为了做到这点,可指导学生用“去旁枝,抓主干”的方法进行归纳。
(4)综合法。
有的段落既没有中心句,各自然段的意思也没有主次之分,但都围绕一个共同的内容来写的。遇到这种情况,便可指导学生采用综合概括法来概括段意。
(5)缩句法。
有些段落句子不多,但较长,可指导学生用缩句的方法来概括。
一般来说,写人的文章离不开记事,往往是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来反映人物的某一特点。这两种体裁的文章可以采用同一种概括段意的方法——把一个事情过程的意思,也就是每段内容意思用简洁语言概括出来。因此,可以这样的模式来尝试概括段意:谁在什么地方(或什么时间)干什么?结果怎样?
而状物、写景的文章往往从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写。如外形、性能、用途等。这类体裁的文章概括段意时不可用标题或问题式来概括。我设计的基本模式是:什么怎么样,再根据文章的内容概括完整。
作文八:《概括段意的技巧》700字
概括段意的技巧
理解课文是阅读文章的关键,而概括段意是文章的起步。概括段中的关键语句准确概括内容,常见的句型有:
1. 首括句:首括句就是段首用一句话概括全段内容,它在全段中起提纲擎领的作用,其它各
句都是围绕它展开记叙,议论或说明的.如中第7-10段,都是用首句来概括各段的内容的。他们分别从纬度、 经度、高下和古今四方面的差异来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用首句的形式便于读者一目了然的掌握和理解内容。
2. 设问句:读现代文,抓住设问句,对概括段意很有帮助,例如:《中国石拱桥》的最后
一部分,开头就说“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接着用“首先”“其次”“再其次”,把原因说得很清楚。
3. 过度句:过度句经常出现在两个部分之间,连接前后两个部分。抓住这句话,两个部分
大意全有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有这样的话“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反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 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的方面。就把前后两个部分概括
了。
4.总结句:总结句出现在一个部分结尾处,这是不容忽视的,《中国石拱桥》中介绍完赵洲桥四个特点时,作者写到“赵洲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看了这句话,很容易看出作者对石拱桥做出的评分。
5.分述句:最后谈谈分述句,所谓的分述句就是先总写后分述,往往一句话就是一个层次。用这种方法概括段意很全面,《苏州园林》中介绍苏州园林总的特点时说“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副完美的图画,”接着又说“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远景进景的层次。正是这四个“讲究”领起下文的四个层次。
作文九:《归纳段意的方法》1700字
阅读之分段、归纳段意、概括小标题方法
一、 分段方法
1、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
凡是记叙事情的文章,都要把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写清楚。有时作者采用“顺叙”的方法,先写原因,接着写经过,最后写结果;有时作者采用“倒叙”的方法,先写结果,再写原因和经过。不管文章怎么记叙,我们阅读时只要把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找出来,把它们单独作为一段。
2、按时间的变化分段
有些文章是以时间的变化来叙述的。阅读时,我们先找出文章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或句子,然后分析文段内容与时间的联系,再将同一时间的内容归为一段。(注意:不能每见到一个表示时间的词句就把文段合为一段,而应以一个时间段的内容联系为主。)
3、按地点的变换分段
一般游记、参观、访问类的文章多采用此种方法。我们阅读时只要把文章中标明地点的词语或句子找出来,然后把属于同一个地点的内容归为一段。地点变了,就另换一段。
4、按事物的内容和性质分段
一般状物、几事写人的文章,多可采用这种方法分段。我们在阅读时只要了解了作者从几个方面来描述人或物的,那么,一个方面就可归为一段。
5、按文章的结构分段
有些文章的开头有个总起段或接尾有个总结段,有的两者都有(即总分总、总分、分总结构)。对于这样的文章,我们在分段时把总起段和总结段各为一段,把中间分述的内容合为一段。
二、概括段落大意
1、串连法(抓住自然段的意思进行综合概括)
一个段落只有一个自然段组成,先看看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一个段落有几个自然段组成,首先概括出各个自然段的意思,然后把这些自然段意思综合起来,最后用一句简洁的话归纳出段落大意。
2、取主法(抓住重点自然段归纳段意)
无论是一篇文章还是一段话,都有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在一个有几个自然段组成的段落里,与段的中心联系密切的详写的自然段,就是重点自然段。归纳段意,就以重点自然段的意思为段意。
3、摘句法(抓住段的中心句归纳段意)
中心句在文章的开头叫总起句,在结尾叫总结句;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段)中承上的前半句是上一段段意,启下的后半句是下一段的段意。有的中心句则在段落的中间,通过人物的对话或作者的议论、抒情等方式表达出来。
4、抓住文章的线索归纳段意
以事情发展顺序为线索来写的文章,一般都是按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的思路来写的。概括段落大意时,只要围着“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是怎样的?结果是怎样的?”等问题来分析,就能概括出段落大意。
三、概括小标题的方法
1、根据各段的主要意思提炼小标题。
2、选用各段的中心词句提炼小标题。
3、根据各段的中心思想提炼小标题。
分段归纳段意概括中心
学会给文章分段,归纳段落大意和概括中心思想,是学好语文的重要环节。掌握了这方面的本领,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清文章的篇章结构,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有些同学缺乏这方面的能力,在分段、归纳段意和概括中心思想方面尚有一定的困难。为了帮助同学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我们编写了这本书。全书共分怎样分段、怎样归纳段落大意必怎样概括中心思想三个部分。每一部分除了简要地介绍要求和方法外,还提供了一定数量的练习,便于复习巩固。所附的答案仅供参考。有不少练习可能有几种答案,我们只选用其中的一种。
怎样分段
一、分段的步骤
二、分段的方法
(一)按时间的变化分段
练习
(二)按地点的变化分段
练习
(三)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
练习
(四)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分段
练习
(五)按文章的总分结构分段
练习
(六)抓住文章的主要事例分段
练习
三、综合练习
怎样归纳段落大意
一、归纳段落大意的要求
二、归纳段落大意的方法
(一)摘句归纳法
练习
(二)联词归纳法
练习
(三)节意归纳法
练习
(四)分层归纳法
练习
三、综合练习
(一)给下面文章中划分好的段落归纳段意
(二)先给下面文章分段后归纳段意
怎样概括中心思想
一、概括中心思想的要求
二、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一)审题概括法
练习
(二)摘句概括法
练习
(三)重点段概括法
练习
(四)主要内容概括法
练习
三、综合练习
(一)阅读下面文章,选择中心思想,在正确答案后的()里面“√”
(二)阅读下面文章,概括中心思想
(三)阅读下面文章,分段、归纳段落大意和概括中心思想
作文十:《每段的段意》1400字
1. My daughter smokes, my heart feels
terrible. I want to weep as smoking cause
my daughter’s death.
2. My daughter doesn’t know her
grandfather smoked the same brand that she
does.
3. The tobacco industry, coupled with
Hollywood movies in which both male and
female heroes smoked like chimneys,
pletely won over people like my father,
who were hopelessly hooked by cigarettes. 4. The harmful results of smoking: I do not
remember when he started to cough. But
when I was sixteen, his breath was a wheeze,
he could not climb stairs without resting
every third or fourth step and was not
unusual for him to cough for an hour. 5. My father died from “the poor man’s
friend” pneumonia, one hard winter as a
result of long-time smoking.
6. Smoking is harmful not only to my father,
but also to people in the Third word
countries. The advertisement sighs attract people in poor country, and the money for food goes to the tobacco panies. As a consequence, people starve themselves of both food and air, effectively weakening and hooking their children, eventually killing themselves.
7. I have brought up my daughter not to let her struggle to breathe through most of her life feeling half her strength, and then die of self-poisoning as her grandfather did.
8. “Peace on earth begins at home” and
“Every home is a no-smoking zone”.
Smoking is a form of self-battering that also batters those who must sit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