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1600字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
春夜洛城闻笛 第一声春雷打响,春天开始了。万物复苏,大雁南归。春风又来到了那个美丽的洛阳城,吹走了皑皑白雪,却带来了无限思念。
天空渐渐拉下了幕布,月亮挂上了漆黑的天,犹如白玉一般。皎洁的月光穿透窗户,在地板印下了垂杨柳的影子,同时也在我心中永久地烙上了亲人的身影。夜夜望着那洁白的月亮,心中的身影便涌上脑海;夜夜望着那美丽的月亮,心中的思念随着日子的过去愈来愈强烈。故乡,亲人,不知何时才能与你们相见,你们还好吗,
昨夜,有阵阵凉意,却不能冻住我的心。念着,想着,却不能看着。望着你的方向,却看不见你的身影,明明知道我那么思念你,为什么不让我看看你。出神的望着不能看到的你,仿佛只有这样,才能安抚我的心。身后挂着灯花的煤油灯不知什么时候跳熄了。
该关窗了。
风悄悄地从缝隙中挤进来,没有带来寒冷,而带来了婉转悠扬的笛声,它是那样的熟悉,张开嘴刚想说出来,却欲言又止,唯有静静地享受着,心才稍微平静了一些。
风吹遍了洛阳城,笛声也充满了全城。是哪家的远在他乡的人吹奏着这首曲子,把我思念的心又勾起来了,把我的魂魄带向了远方的家乡。
路边的垂杨柳舞动着它的枝条,仿佛在向我诉说着它的孩子漂泊在外,远在它乡,又像为我演绎着分别的悲伤。看到这杨柳,忽然想起这旋律便是《折杨柳》,轻轻哼着它,不知道远方的你们能否听见,这熟悉的旋律;不知道你们能否感受到我强烈的心,充满了对你们的热爱与思念。
不知何时,我才能与万座山,跨万重洋,再次来到你身旁。
初一:卫一清
春夜洛城闻笛相关内容:《时间煮雨》改编 轻触回忆陌生往事在历历又把你从记忆提起似乎从未别离似泪似雨天真岁月等不起匆匆年少时已归去多想没遇见你转身离席不忍泣只怪当初懵懂迷离君莫话莫言莫语一字一句一段情一丝一缕风月楼台花时季梦中芬芳沁人心脾为何又想起你望窗寻谧却闻...
凡卡续写作文 凡卡续写作文(1)凡卡怀着希望睡熟了,梦也做得十分快活。一觉醒来,发现老板还没回来。凡卡松了一口气,要不再挨一顿打是肯定的事。咯吱门开了,老板一家风尘仆仆地回来了:这鬼教堂,不就是人多吗,我们又不是没钱,凭什么把我们赶出来...
黔之驴翻译 黔原本没有驴,有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载着驴子进黔。后来没有用了,放在了山下。老虎看见了他,巨大的样子,以为他是神,隐蔽在树林里面偷偷的看他。不断在他的附近来回绕圈,小心翼翼的,不知道他是什么东西。
狼 傍晚的月色显得阴森森的,乌云不时地把月亮给遮掩住,
天冷冷的,给人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一个很胖很肥的屠户这天生意比较兴隆,正高兴的往回走,走了一会儿却听见树叶沙沙、沙沙,感觉有东西在跟着他,于是,便本能的回了下头,看见有两只...
鲁山山行扩写(自创) 层峦叠嶂的鲁山,恰恰和我爱好山野风光的情趣相合,千万条山路崎岖时高时低,由远至近。一路攀登的山峰,,幽深的小路,走走停停,到后来竟然自己也不知道走到哪里去了,竟迷失了方向傍晚的时候,火红的霜叶哗啦啦地落下,熊爬上光秃秃的...
后羿射日 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十个太阳。它们轮流上岗,给人们造福。可是有一天,它们耐不住贪玩的性子,十个兄弟一起出来了。它们以为这样能给人们带来更多的福气,却不知这样人们受不了。它们得意洋洋的在天上舞蹈,而地上的人们却忍受着炙热。
薄暮已至 嗯,好久不见是得还个人情了。十年前的一个下午,卓然像往常一样走在大街上,带着随身听,哼着小曲,迈着轻快的脚步,这样愉快的一天,谁又能想到,危险就要来临就在走过斑马线的那一刹那,还没等卓然反应过来,就被一团黑影拉入了巷子中...
渴望 单纯的笑容,轻快地步伐,她们好像一群天使,洁白而神圣题记小学领分数了,我为了看看以前的老师,我和弟弟他们一起回到了学校。我知道这样有点不道德,但我真的很想我们家
方丈。看到了老师班内的孩子们,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
作文二:《春夜洛城闻笛中考》14000字
篇一:湖北省鄂州市2016年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湖北省鄂州市2016年中考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共26分)
1(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颓唐(tuí) 勾当 (g?u)蓬篙(hāo) 浑身解数(jia) ((((
B(踌躇(chú) 奔丧(sāng) 哂笑(shěn) 强聒不舍 (guō) ((((
C(栈桥(zhàn)诘难 (nán)睥睨(pì nì)脍灸人口(zhì) (((((
D(吮吸(yǔn) 行辈(háng)愧作(?) 叱咤风云(zhà) ((((
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远处连绵的山峰上一道残破的城墙依稀可见,山下面有条深谷,怪石峥嵘,溪流湍 急,五路可通,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B(您培养的莘莘学子,或纵横商海,运筹帷幄,或潜心
1
学界,激扬文字??在各行各业的建设中,总是首当其冲。 ((((
C(传统节日是一宗重大而特殊的民族文化遗产,其文化内涵和相关习俗不应该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 ((((
D(有人把那些只读书而不假思索的人称为“书橱”,也有人称这种人为“书虫”、“书((((
迷”、“书呆子”。
3(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2分)
A(第二届《全球华人少年美文写作征文大赛》暴露出“少年作家”的众多问题,错别字连篇,文风华而不实,模仿韩寒??
B(这种惊人的事实证明:人如果老想着钱,看不到别有用心的人腐蚀进攻,就会误入歧途,可见这些事实是可以作为活教材的。
C(客家有首山歌唱道:“人讲苦瓜苦,我说苦瓜甜。甘苦任君择,不苦哪有甜,”这就是说,苦瓜自己是苦的,而给人们带来的却是甜——健康和快乐。
D(明天参观鄂州市博物馆,你是打算自己去呢,还是和大家一起去,
4(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马年春晚,著名歌手王铮亮的一首名为《时间都去哪
2
儿了》的歌曲唱得许多人感慨万千。
1
B(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我们中考能否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
C(我国自行设计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覆盖范围广、受地面影响小、定位准确及时,在抗震救灾中大显身手。
D(世界最高高铁兰新高铁通车之后,兰州到西宁、乌鲁木齐的时间比原来缩短了一倍。
5(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安东尼奥、菲利普、奥楚蔑洛夫分别出自法国作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变色龙》。
B(“思乡”是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唐代温庭筠的“望江南(梳洗罢)”和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都是表达思乡之情的名作。
C(“垂髫”指童年,“桑梓”指家乡;“玉兔”和“婵娟”是月亮的别称,“芙蕖”“水芙蓉”是荷花的别名;殿试第二名称亚元。
D(戏曲是戏剧的一种,在时间和空间上比话剧、歌剧有较大的自由。《变脸》就是戏曲,而川剧“变脸”,原指戏曲中的情绪变化妆,后来指一种瞬间多次变换脸部妆容的表演特技。
3
6( 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填入横线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 。这有什么好看呢,然 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 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
?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
?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
?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
?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
A( ??????B( ??????C(?????? D(??????
7(根据提示,用作品原句填空。(6分,每小题1分)
(1)蒹葭苍苍, 。(《诗经?秦风?蒹葭》)
(2)此夜曲中闻折柳,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田家少闲月, 。(白居易《观刈麦》)
2
(4) ,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
(5)《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 , ”寄托了对人事
4
兴衰、时光流转的感叹,诗句对仗工整,宛如天成。
(6)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将诗人因朋友远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抒写到极致的两句诗是:“ , 。”
综合性学习。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每年四月是我国“全民读书月”。一个爱阅读的民族,才能真正铸就过硬的软实力。
【材料二】 湖北省著名的百岁将军童陆生,他的健康经验有“三乐”,即心宽为乐,读书为乐,助人为乐。他深知读书可以陶冶性情,延缓衰老。至今,他除了读医学、文学
8(请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概括出一个总的结论。(2分)
9(你所在的曙光中学准备在本周五开展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的主题活动,如果让你作为学校代表打电话邀请【材料二】中的童陆生将军到来校为师生作报告,你准备怎样对他说,(3分)
10(请阅读【材料三】,试作分析,围绕“读书目的”写出你的结论。(3分)
二、阅读(共44分)
(一)名著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括号里的提示填空。(3分)
经典名著不乏想象。 (人名)在《西游记》中,描述了唐僧师徒取经路上的种种奇遇,展现了一个奇幻的神魔世
5
界;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中,叙述了 (人名)带领阿龙纳斯一行漫游海底的经历,展现了一个神秘的海洋世界;斯威夫特在《格列佛游记》中,讲述了格列佛游历小人国、大人国、 (地名)、慧骃国的故事,展现了一个个奇异的幻境。
(二)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12,13题。
3
【甲】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卜算子?咏梅》)
【乙】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
【丙】可怜后主还寺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登楼》)
【丁】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2(选出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2分)
A(从诗体上看,【甲】和【乙】都是词,“卜算子”和“江城子”都是词牌名。
B(从诗体上看,【丙】是七言律诗,【丁】是五言绝句。
C(“会挽雕弓如满月”中“会”是“定将”的意思。
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中“邻”字是韵脚。
13(选出对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2分)
A(【甲】句诗通过断桥、黄昏、风雨这些意象营造了一种凄清落寞的意境。
6
B(【乙】句诗与标题有直接关系。
C(【丙】句诗诗人借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对国家灾难的沉重忧思和自己报国无门的伤感。
D(【丁】句诗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一句所表达的情感是一致的。
(三)文言文积累与阅读。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十二章》( ) (
(2)欣然规往。《桃花源记》( ) (
(3)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公输》( ) (
15(比较下列加点词在文言文和日常用语中的意思,选出相同的一项。(2分)
A(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岳阳楼记》天
姿国色 ((
B(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伤仲永》可歌可泣 ((
C(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 莫名其妙 ((
D(臣不胜受恩感激《出师表》引人入胜 ((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
B(吾欲之南海 《为学》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
7
莲说》
C(安陵君其许寡人 《唐雎不辱使命》 吾视其辙乱 《曹刿论战》 ((
4
D(以其境过清 《小石潭记》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
涉世家》
云梦田
【明】刘基
楚王好安陵君,安陵君用事,景睢邀江乙,使言于安陵君曰:“楚国多贫民,请以云梦之田贷之耕以食,无使失所。”安陵君言于王而许之。他日,见景子,问其入之数。景子曰:“无之。”安陵君愕曰:“吾以子为利于王而言焉,乃以与人而为恩乎,”景睢失色而退,语其人曰:“国危矣志利而忘民危之道也。” (选自《郁离子》)
【注释】?用事,旧指当权。
17(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句中限断两处)(2分) 国 危 矣 志 利 而 忘 民 危 之 道 也
18(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2分)
吾以子为利于王而言焉,乃以与人而为恩乎,
译文:
8
19(本文所倡导的为政之道,与下列哪篇课文的主题最接近?(2分)
A(《大道之行也》B(《醉翁亭记》C(《曹刿论战》 D( 《唐雎不辱使命》
(四)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20―22题。
谁的心中不曾有过远方
张 铁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当微信朋友圈被北京的沙尘暴刷屏,这句话给人的“小清新”之感,更显强烈。近日,河南一位女教师这封“最有情怀,没有之一”的“辞职申请”,引起无数人共鸣。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一句话撩动心弦,正是因为它以一种诗意的方式,说出了不少人心中的渴望。从朝九晚五的按部就班中跳出来,从办公桌边的循规蹈矩里跳出来,打破思维方式的条条框框,摆脱现实生活的患得患失,拥抱一个更广阔也更精彩的世界。即便这个世界可能只是一种美好的想象,但谁的心中没有激荡过一个远方,
?电影中,有一种特殊的类型叫“公路片”。主角们走过漫长得似乎没有尽头的旅程,不管是不是能抵达,都会经历精神的考验,收获心灵的成长。“看世界”与“在路上”,其实有着一致性,不一定是逃避,也不一定要彷徨,就是为了遇到一个更好的世界,也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相信,行遍大千
9
世界、看过人生百态,这位女教师如若再次站上讲台,应该能讲出不一样的精彩。一个正常的社会,也应该是一个有活力有机会的社会。当人生出彩的舞台越来越广阔,也更加刺激了“出走”的渴望。女教师的选择本身,就是一个例子。现实中,过去鲜见的公职人员辞职,也不断见诸报端。温州平阳原副县长周慧的辞职信,也写得很文艺,“每个人都应该遵循自己内心的想法去选择自己的生活”。的确,有了更多的机会,人生也就有了更多的可能——虽然每一次选择都不免纠结。
?说到底,渴望远方,还是因为现实的砝码更重一些,让说走就走的旅行难以成行。黄土涵养农耕,农耕孕育家庭,数千年的中华文明,让生存状态的“稳定性”,成为这种 5
篇二:2016中考语文必背古诗60首
2016中考语文必背古诗60首
一、七年级上册 (一)、课内古诗背诵
【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0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西江月】(辛弃疾南宋)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头忽见。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二)、课外古诗词背诵
【龟虽寿】(曹操 东汉)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过故人庄】(孟浩然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11
【夜雨寄北】(李商隐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秦淮】(杜牧唐)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浣溪沙】(晏殊宋)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南宋)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如梦令】(李清照南宋)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观书有感】(朱熹南宋)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二、 七年级下册 (一)(课内古代诗歌
【木兰诗】(北朝民歌)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
12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二)、课外古诗词背诵
【山中杂诗】(吴均南朝)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竹里馆】(王维唐)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峨眉山月歌】(李白 唐)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唐)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逢入京使】(岑参唐)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滁州西涧】(韦应物唐)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13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唐)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唐)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 青山独归远。
【约客】(赵师秀南宋)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论诗】(赵翼清)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三(八年级上册 (一)课内古诗
【望 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 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 壕 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归园田居 (其三)】(陶渊明东晋)种豆南山下,草盛豆
14
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使至塞上】(王维唐)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游 山 西 村】(陆游南宋)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二)课外古诗词
【长 歌 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野 望】(王绩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唐)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
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5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黄 鹤楼】(崔颢唐)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送 友 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秋 词】(刘禹锡 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鲁山山行】(梅尧臣北宋)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浣 溪 沙】(苏轼北宋)兰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四( 八年级下册 (一)课内部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唐)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16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赤壁】(杜牧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过零丁洋】(文天祥南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水调歌头】(苏轼 北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元)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饮酒(其五)】(陶渊明 东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行路难】(李白 唐)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
17
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唐)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唐)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己亥杂诗】(龚自珍清)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二)课外部分
18
【赠从弟】(刘桢东汉)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唐)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无题】(李商隐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篇三:2016年中考语文必背古诗文最全整理B5版
2016 年中考必背古诗文
19
打“※”的古诗文为考试的重点古诗文,必须背下来;诗文中划横线的句子,为常考的句子,更是属于记忆的重中之重。
七年级(上册)
※ 1、《论语》十二章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6)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20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 2、《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3、《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4、《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5、《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礼记?虽有嘉肴》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7、《河中石兽》?纪昀
21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a)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ai),岂能为暴涨携(xi?)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a)沙为坎 (kǎn)穴(xu?),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zhì)坎穴中。如是再啮(nia),石又再转(zhuàn)。转(zhuàn)转(zhuàn)不已,遂反溯(sù)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diān);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
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
8、《龟虽寿》?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9、《过故人庄》?孟浩然
22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0、《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 1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 12、《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13、《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4、《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 15、《观书有感》?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16、《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7、《如梦令》?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
23
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七年级(下册)
※ 18、《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
24
19、《山中杂诗》?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20、《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1、《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22、《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3、《逢入京使》?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 24、《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25、《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26、《送灵澈上人》?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27、《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
25
敲棋子落灯花。
28、《论诗》?赵翼
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八年级(上册)
※ 29、《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26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 30、《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 31、《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2、《礼记》(大道之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7
※ 33、《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34、《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5、《石壕吏》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 37、《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巘 写作:山献)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
28
三声泪沾裳~” ※ 38、《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39、《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相关热词搜索:中考 洛城 春夜洛城闻笛阅读答案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29
作文三:《春夜洛城闻笛》600字
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
洛城:洛阳
折柳:即《折杨柳》,古代曲名。
[译文]:
阵阵悠扬的笛声,从谁家中飘出?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
全城。就在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杨柳》,能不钩起思乡之
情吗?
[题解]:
全诗用轻快流利的语言,表达了淡淡的思乡哀愁
逢入京使
作者: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是写景诗的名篇,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
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
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峨眉山月歌
李 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注释]
① 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② 平羌: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
③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为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在今四川、湖
北两省的交界处。一说
指四川乐山的黎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
头峡的上游。
④ 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渝州:今重庆一带。
[解说]
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诗人乘着小船,从
清溪驿顺流而下。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
陪伴着诗人。但在从清溪到渝州的旅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
高山挡住,使诗人思念不已。
作文四:《春夜洛城闻笛李白》4000字
诗歌的结构谋篇 ——起承转合
意
义
古诗语言极含蓄、凝练,表达富于跳跃 性,加上考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生疏,对创作 背景不了解,而命题者又常常于关节处设 题,致使考场上常常出现因一句卡住而满盘 皆输的状况。其实只要我们抓住古诗起承转 合的章法特点,从诗句之间的联系上去理解 诗意,关节处往往会迎刃而解,正所谓起承 转合皆关“情”。
概念介绍
诗词的结构又称章法。分“起”“承”“转”“合”四部分。
起,用一个话头,引出下面想说的话。 承,就是承接开头的话题,自然地按着顺序往 下说。 转,引起波澜。 合,要结束了,总要回过头来,做个总结,才 算完整。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人情。 一、“起”定基调 “起”句为一诗之首句,地位很重要。常见的作用有:交待人、时、地、事、环 境;渲染气氛,烘托感情,奠定基调;统领全篇,设置线索,照应题目等。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 是 黄 昏 独 自 愁 , 更著风 和 雨 , 无 意 苦 争 春,一 任 群 茅 妒 , 零 落 成泥辗 作 尘 , 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 咏梅 **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万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不同的开篇,不同的基调.
2005年天津卷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湖州歌(其六) (南宋?汪元量)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
“望”字起到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 也写出了诗人不胜依恋与 痛惜之情,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2006年辽宁卷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坡①(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被贬官黄州时所作。 东坡, 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②荦确:山多大石。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这一句是全诗的铺垫, 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 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水调子,水调歌。 ● 第一句写景,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1.交代了环境、时、地;2.为全诗定下了清冷的基调,烘托了气 氛;3.通过写景抒发了一种寂寞惆怅的心情。
月上瓜舟· 南徐多景楼作 张辑
江
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唯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简要分析“几多愁”中词人“愁”的具体内容。
①为寒草连天的荒败秋景而愁; ②国破之愁③时光流逝,中原恢 复无望之愁。英雄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愁。
二、“承”“起”续境
“承 ”句与 “起 ”句语意接近,关联极为密切。 它不是对 “ 起 ” 句简单的重复,而是 “ 起 ” 句的延 续、深化,两句之间的意思可互为佐证。在结 构上,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颔联承首联继续写秋景, 但无边落木潇潇之声与不尽长江滚滚之 势将秋意推向深广,境界更为阔大、旷远, (承上)为后面抒发 老病孤愁之情做了有力的铺垫。 (启下)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叙事、点题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写景:广阔,浩荡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抒情 :一、孤 抒情:国势动荡
反 衬
反 衬
颔联紧承首联的叙事进一步写景,描绘了洞庭湖的烟波浩渺、 浩荡气势,视野开阔,同时为下文抒发老病孤愁、国忧家恨 做了铺垫。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首联交代时间和地点。独字是是作者谋篇立意所在 颔联写景,作者描写天高地迥,宇宙无垠,景观宏阔, 颈联点名感情,写出诗人孤寂和微贱之感的成因, 尾联通过用比,直接把自己比喻为飘荡天地间的沙鸥, 形象的展 示出孤独的心境和漂泊的身世,与首联的独字遥相呼应。
2006年安徽卷.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 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 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 么作用? 答案如下 :“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表达
惜别之情。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 用。”
注:“起”“承”看似写景叙事,实际上皆关乎情。而关注它 们之间以及它们和主旨的关联,又可以帮助我们准确理解诗意。
三、“转”开生面
元人杨载在谈到绝句的结构安排时说:“大抵起承 二句固难,然不过平直叙起为佳,从容承之为是。至 如宛转变化工夫,全在第三句,若于此转变得
好,则 第四句如顺水之舟矣。”所以诗歌的“转”句最为关键, 而诗歌命题也常在“转”句上做文章。 “转”是指结构上的转折,往往体现为由物及人、由 景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换。前面铺垫蓄势已 足,陡然一转,别开生面,让诗歌顿生波澜。 关注“转”句,能使我们尽快明了作者思路,它也 是我们体察诗歌主旨的重要线索。
麻雀 一窝一窝又一窝, 五窝六窝七八窝。 食尽皇家千钟粟, 凤凰何少尔何多。 咏鸡鸣(明)朱元璋 鸡叫一声撅一撅, 鸡叫两声撅两撅。 三声唤出扶桑日, 扫尽残星与晓月。
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由颔联写景转而抒情,抒 发自己羁旅漂泊之苦,晚年抱病登台的孤独。
转 出 高 下
北京卷: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做题: 北京卷: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做题: 登鹳雀楼 畅当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唐代诗人王之涣曾写下一首著名的同题诗 作,与畅当的诗比,王诗显然更胜一筹,你 认为王诗有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答案:王之焕的诗不仅写出了在鹳雀楼上所 望见的壮阔景象,而且包含着“登高才能望 远”这一人生哲理,境界显得更加高远。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意诗歌中的“遥知”“不知”“何当”“何时”“若” “知有”
表达方式的转折
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宵。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虚实的转折
咏 柳 贺之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思绦 。 不知绿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写作对象的转折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哀乐的转折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认不识君。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感官的转换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扬抑的转折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动静的转折
《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点面的转折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转一般在第三句,但也有特例。
苏台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唯有鹧鸪飞。
由古到今 由盛到衰 由人到物 由叙事到描写
四、妙合主旨
明结:直接抒情、言志、阐理。 淋漓尽致,强烈。 暗结:以景结情。
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 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往往使诗 歌显得意犹未尽、形象含蓄、耐人咀嚼。
含蓄委婉,耐人寻味
2005年重庆卷 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 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诗人前三句都在叙事抒情,到最后一句却忽然宕开一 笔,离情人景:秋月高高照在古老雄伟莽莽苍苍的长城之 上,景象何其壮阔苍凉!也许正因为情不可尽,诗人才以“不 尽尽之”。这奇绝的结句留给读者无尽的联想此题答案为:
“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 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起—— 明点、暗示——情 承——正衬、反衬——情 转——突出、铺垫——情 合——直抒、间抒——情
起 承 转 合 总 关 情
综合练习:运用章法思维,分析下列诗歌。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点题,交代抒情时间地点,营造空灵清新意 境,暗含作者对山村生活的赞美。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进一步刻画雨后山景,一句写上景,一句写下景, 一句写视觉,一句写听觉。色柔声轻,令人神往。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由风光转为人事,归与下都扣住暝来写,山村生活 宁静而安详 。以动衬静,恬静安详。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水到渠成,直抒胸臆,自然而然。
作文五:《春夜洛城闻笛 赏析》800字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词释义】
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
玉笛:精美的笛。 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故园:指故乡,家乡。 【参考译文】
灯火渐熄的夜晚~谁家传出嘹亮的玉笛声~笛声随着春风~飘满整个洛阳城。
这种夜晚听到《折杨柳》的曲调~谁不会萌发思念故乡的深情: 【摘要题解】
这首诗当是开元二十三年(735)李白游洛阳时所作。诗人在客居洛阳的一个夜晚,听到笛子吹奏《折杨柳》的曲调。此时此地听到这首曲子,谁能不思念自己的家乡或亲人呢,从而引起思乡之情。
【文本赏析】
此诗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经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为什么闻笛声诗人会触动乡思呢,第三句点出《折柳》曲。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来归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所以,诗人听到这《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
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自己从小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作为祖国的一部分,她的形象尤其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佳句集锦】
1、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渡荆门送别》
3、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蜀道难》 4、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把酒问月》 5、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 6、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作文六:《春夜洛城闻笛》4000字
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
洛城:即洛阳,今属河南。
玉笛:玉制或锻玉的笛子。玉:指玉石。 玉笛:精美的笛子。
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散入:随着。
满:此处作动词用,传遍。 闻:听;听见。
折柳:即《折杨柳》笛曲,“古曲有《折杨柳》、《落梅花》。故谪仙《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杜少陵《吹笛诗》:‘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王之涣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皆言《折柳曲》也。”一方面内容多写离情别绪,一方面又暗含一种习俗:人们临别时折柳相赠。柳:暗指“留”。 故园:故乡,家乡。
[译文]
夜深人静的时侯,不知从谁家响起了悠扬的长笛声,这美妙悠扬的声音,随着春风弥漫了整个洛阳城。在这静静的黑夜里,忽然听到感人肺腑的折柳曲,有谁不为此勾起怀念故乡的情思啊!
[简析]
此诗①②句描写美妙动听的音乐声,但不是为写音乐的美妙,更不为赞美吹笛者的演技的高超,它是为下文诗人静听笛声,听到“折柳”勾起许多游子的思乡之情伏笔铺垫。第二句,采用夸张手法,极力渲染笛声的悠扬、美妙动听。③④句“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直抒听到“折柳”曲后的思乡之情。
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感情直率真挚又有余蕴,令人回味无穷。
1.默写:
(1) ,散人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1分)
(2)此夜曲中闻折柳,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1分)
2.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
(1)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的两句是: , 。(2分)
(2)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的两句是 ,(2分)
(3)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 , 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 的感情的思想感情。(3分)
3.解释下列词语:(3分)
散入: 。满: 。 闻: 。
4.“折柳”和“故园”分别是什么意思?(2分)
5.诗中的“闻折柳”是什么意思?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6.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7.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请圈出句中物象)(4分)
8.“飞”和“暗”用得好,说说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9.第二句和第四的艺术手法分别是什么?它们的表达效果又是什么?
练习资料答案
1.默写:
(1)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人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1分)
(2)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1分)
2.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
(1)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的两句是: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
(2)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的两句是 。
(3)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思念家乡的感情的思想感情。
3.解释下列词语:(3分)
散入:随着。 满:此处作动词用,传遍。 闻:听;听见。
4.“折柳”和“故园”分别是什么意思?
折柳:指《折杨柳》典调,曲中表达了送别的哀怨感情。
故园:指故乡,家乡。
5.诗中的“闻折柳”是什么意思?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听到《折杨柳》笛曲(1分,意思对即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2分,意思对即可)
6.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本诗抒发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眷恋之情。(方法:抓物象:《折柳曲》+诗眼“故园情”)
7.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请圈出句中物象)(4分)
在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不知从何而来的一曲低迴呜咽的笛声飘入耳际,曲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城的每一个角落。
8.“飞”和“暗”用得好,说说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答:①“飞”字写出出乎听众的意料,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②“暗”,写出吹笛人吹笛是毫不经意地吹。
9.第二句和第四的艺术手法分别是什么?它们的表达效果又是什么?
答:①第二句的艺术手法是夸张。它的表达效果是:极力渲染夜的静谧、笛声的悠扬动听。
②第四句的艺术手法是反问。它的表达效果是:加强思乡的感情,有一唱三叹的美学效果。
10..赏析“此夜曲中闻折柳”一句。
答:“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
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11.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诗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答:“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12.朗读前两句,你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哪一个词,为什么?(4分)
示例1:我认为最该重读的是“暗”字。“暗”字,隐隐约约,断断续续的意思,曲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城的每一个角落,更体现出作者感触之深,乡思之切。 示例2:我认为最该重读的是“满”字。一个“满”字,遍布的意思,这是作者主观感觉的夸张,体现出作者感触之深,乡思之切。
13.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2分)
示例: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意对即可。7、8两题是紧密相联的,学生不理解《折杨柳词》为唐代赠别、乡思名曲就不可能得分,不理解折柳赠别是唐代著名风俗也不可得分。在这里,实际上考的是考生的文化素养和底蕴。)
14.教材上有岑参的一首诗歌《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有同学在赏析这首诗歌时将第三句理解为“立刻就会相见了,用不着再写信了”。
(1)你觉得这种理解正确吗?为什么?(2分)
答:不正确。这种理解,把“马上”本来的意思是“骑着马在路上”(或“骑在马上”)错误地理解为表示“立刻”的时间副词“马上”。把表示“没有”的“无”理解为表示“用不着”的“毋”。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骑着马走在路上突然遇见了入京使者,身边没有纸和笔可以写信,于是就托入京使者带话给自己在京城的家人告诉他们诗人是平安的。(注意区分答案是否能从词和词性、词组等方面进行解说,酌情给分。)
(2)诗歌赏析的角度看,那位同学的理解跟整首诗还有哪些方面不相符?(3分) 答: ①这样的理解改变了诗歌表现的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②这样的理解不符合题意,“逢”的是入京使,而不是与家人相见。③这样的理解与诗歌前两句描写的伤心情感不合,既然马上就要与家人见面了,还伤心什么呢?(上述3点,答到1点给2分,答到2点及3点都给3分。)
15.前人评价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①它的寓意是惜别怀远的象征。②我同意关键之说。只有理解折柳的象征意义才能理解此诗的主题。“柳”在风力的吹动下有循环往复、依恋不舍的姿态,这姿态就象依恋不舍的离人分别时的情态,所以在古典诗歌中,柳,作为写作对象,常用来作为惜别怀远的象征。如《诗经》里有“惜我往矣,扬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纷纷”。柳永《雨钤霖》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因而,“折柳”曲有惜别怀远的寓意。
(或者我不同意关键之说,因为即便不知道“折柳”的寓意,但最后一句直接表
达诗人惜别怀远的思想感情很明确。)
16.此诗写得感人,说说它的感人之处。
答:本诗没有详写笛声,而是写由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结句“何人”一词,说明爱国思乡人人皆有,爱国思乡之情是崇高的,因而千百年来这首诗感人肺腑。
17.“插柳”和“折柳”都是我国的民俗,其中“折柳”有三重含义:一表惜别,因杨柳飘悠,似有依恋之情。《诗经》中“惜我往矣,杨柳依依”和无名氏《送别诗》中“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的句子,表示的就是这个意思。二表挽留,因“柳”与“留”谐音,送客以柳枝表示挽留之意。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汉代文物专著《三横黄图》上有关“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的记述和唐代诗人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诗中的“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说的即是此意。三表祝愿,因柳遇水土就能生存,“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故借此祝愿客人随遇而安。
18.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中有一幅叫“马上平安”图案,也叫“马报平安”,古代交通不便,家人、行人,久未得书信,但得平安二字,以慰焦虑之情。此图表达时人对亲人或亲朋之良好祝愿。“马上”,匆促之意也。唐诗有“ ”据《名臣言行录》记载:“胡安定读书泰山,十年不归,得家书,见平安二字,即投涧中,不复展读。”《逢入京使》体现“马上平安”的意境诗句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作文七:《李白春夜洛城闻笛》1400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的气息。
教学重点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能展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中国的古诗文绵延了几千年,它凝结了我国古人最高深的思想、最伟大的创造和最纯洁的感情。我们学习古诗文就是在学生心田上播下民族文化的种子,编织我们中国未来的希望。
二.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官至供奉翰林。因性格傲岸,不为权贵所容,使他对腐败社会加深了认识,写下了许多抨击帝王权贵荒淫奢侈和控诉现实政治黑暗的诗篇。诗仙李白从二十四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离开四川之后,便浪迹天涯,四海为家了,直到他六十二岁时,在安徽长江边的采石矶醉酒落水仙逝,一生在中华大地上留下了不少足迹,所到之处,留下了不胜枚举的动人华章。
李白的詩歌今存990多首。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詩,充分表現了詩人非凡的抱負,奔放的激情,豪俠的氣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詩歌昂扬奋发的典型音调。 李白的詩歌在艺术手法方面的显著特點是﹕想像神奇,变化無端,结构纵横跳跃,句式長短错落,形成了雄奇飘逸的风格
三、读读背背;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四、翻译诗文:
夜深人静的时侯,不知从谁家响起了悠扬的长笛声,这美妙悠扬的声音,随着春风弥漫了整个洛阳城。在这静静的黑夜里,忽然听到感人肺腑的折柳曲,有谁不为此勾起怀念故乡的情思啊!
五、诗文欣赏
此诗①②句描写美妙动听的音乐声,但不是为写音乐的美妙,更不为赞美吹笛者的演技的高超,这与李贺诗《李凭箜篌引 》以及白居易《琵琶行》不同。它是为下文诗人静听笛声,听到“折柳”勾起许多游子的思乡之情伏笔铺垫。第二句,采用夸张手法,极力渲染笛声的悠扬、美妙动听。③④句“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直抒听到“折柳”曲后的思乡之情。
六、练习导学:
1、语言赏析练习
“飞”和“暗”用得好,说说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答:①“飞”字写出出乎听众的意料,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②“暗”,写出吹笛人吹笛是毫不经意地吹。
2、艺术手法赏析练习
第二句和第四的艺术手法分别是什么?它们的表达效果又是什么?
答:①第二句的艺术手法是夸张。它的表达效果是:极力渲染夜的静谧、笛声的悠扬动听。
②第四句的艺术手法是反问。它的表达效果是:加强思乡的感情,有一唱三叹的美学效果。
3、内容艺术赏析练习
1.前人评价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①它的寓意是惜别怀远的象征。②我同意关键之说。只有理解折柳的象征意
义才能理解此诗的主题。“柳”在风力的吹动下有循环往复、依恋不舍的姿态,这姿态就象依恋不舍的离人分别时的情态,所以在古典诗歌中,柳,作为写作对象,常用来作为惜别怀远的象征。如《诗经》里有“惜我往矣,扬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纷纷”。柳永《雨钤霖》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因而,“折柳”曲有惜别怀远的寓意。
(或者我不同意关键之说,因为即便不知道“折柳”的寓意,但最后一句直接表达诗人惜别怀远的思想感情很明确。)
2.此诗写得感人,说说它的感人之处。
答:本诗没有详写笛声,而是写由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结句“何人”一词,说明爱国思乡人人皆有,爱国思乡之情是崇高的,因而千百年来这首诗感人肺腑。
作文八:《《春夜洛城闻笛》赏析》900字
2012-03-11 00:18:16|??分类: 古典诗词鉴赏 |??标签:诗词??赏析??李白??太阳堂??十三少?? |字号?订阅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洛城就是现在河南的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称为东都。一个春风骀荡的夜晚,万家灯火渐渐熄灭,白日的喧嚣早已平静下来。忽然传来嘹亮的笛声,凄清婉转的曲调随着春风飞呀,飞呀,飞遍了整个洛城。这时有一个远离家乡的诗人还没入睡,他倚窗独立,眼望着“白玉盘”似的明月,耳听着远处的笛声,陷入了沉思。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杨柳》曲,它属于汉乐府古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在这样一个春天的晚上,听着这样一支饱含离愁别绪的曲子,谁能不起思乡之情呢?于是,诗人情不自禁地吟了这首七绝。
这首诗全篇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这笛声不知是从谁家飞出来的,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并不准备让别人知道他,却不期然而然地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听众,这就是“谁家玉笛暗飞声”的“暗”字所包含的意味。“散入春风满洛城”,是艺术的夸张,在诗人的想象中,这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诗人的夸张并不是没有生活的依据,笛声本来是高亢的,又当更深人静之时,再加上春风助力,说它飞遍洛城是并不至于过分的。
笛声飞来,乍听时不知道是什么曲子,细细听了一会儿,才知道是一支《折杨柳》。所以写到第三句才说“此夜曲中闻折柳”。这一句的修辞很讲究,不说听了一支折柳曲,而说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这“折柳”二字既指曲名,又不仅指曲名。折柳代表一种习俗,一个场景,一种情绪,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它能唤起一连串具体的回忆,使人们蕴藏在心底的乡情重新激荡起来。“何人不起故园情”,好象是说别人,说大家,但第一个起了故园之情的不正是李白自己吗?
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自己从小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作为祖国的一部分,她的形象尤其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袁行霈)
转发至微博
作文九:《春夜洛城闻笛赏析》700字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词释义】
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
玉笛:精美的笛。 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故园:指故乡,家乡。
【参考译文】
灯火渐熄的夜晚,谁家传出嘹亮的玉笛声,笛声随着春风,飘满整个洛阳城。
这种夜晚听到《折杨柳》的曲调,谁不会萌发思念故乡的深情!
【摘要题解】
这首诗当是开元二十三年(735)李白游洛阳时所作。诗人在客居洛阳的一个夜晚,听到笛子吹奏《折杨柳》的曲调。此时此地听到这首曲子,谁能不思念自己的家乡或亲人呢?从而引起思乡之情。
【文本赏析】
此诗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经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为什么闻笛声诗人会触动乡思呢?第三句点出《折柳》曲。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来归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所以,诗人听到这《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
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自己从小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作为祖国的一部分,她的形象尤其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佳句集锦】
1、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渡荆门送别》
3、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蜀道难》
4、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把酒问月》
5、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
6、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作文十:《李白《春夜洛城闻笛》》900字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赏析:开元二十三年(735),李白客东都(洛阳)。《春夜洛城闻笛》一诗,当即这次客东都有感而作。
这首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经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暗”字为一句关键。注家多忽略这个字。已故沈祖棻先生说:“……‘谁家’、‘暗飞声’,写出‘闻’时的精神状态,先听到飞声,踪迹它的来处,却不知何人所吹,从何而来,所以说是暗中飞出。”(《唐人七绝诗浅释》)可为一种理解。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下此“暗”字,自是十分确当。这里“暗”字有多重意蕴。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所谓以主观写客观。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
为什么闻笛声诗人会触动乡思呢?第三句点出《折柳》曲。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来归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长安灞桥即为有名的送别之地,或云其地杨柳为送行人攀折殆尽。《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晋太康末,京洛流行《折杨柳》歌,有“兵革苦辛”之词。北朝《折杨柳歌》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大约都是据曲意填的歌词。所以,诗人听到这《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一般说,久居他乡的人,白天还没有什么,可是一到日暮天晚,就容易想念家乡。在春秋季节,人们也常是多愁善感。《折柳》为全诗点睛,亦即“闻笛”的题义所在。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情怀,却从他人反说。强调“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讲话,为结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作势。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乡思之切。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春夜洛城闻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