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记叙文的要素》6400字
★记叙文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记叙文的内容:谁,做什么。) ★记叙文的顺序及作用:顺叙,叙述有头有尾,脉络清楚,有较强的时空层次性。倒叙,造成悬念,埋下伏笔,吸引读者,增强文章可读性。插叙,帮助展开主要事件;推动情节发展;对人物身份、性格作介绍;诠释某一情节;造成叙述时空的纵深感,丰富文章内容。
★人称及作用:第一人称,便于叙述故事,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增强真实性、亲切自然。第二人称,便于直接对话,给人亲切感,表达感情更直接迫切,有强烈的抒情效果。第三人称,直接客观的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自由、灵活。
★ 1、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2、描写是对人物、事件和环境等所作的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绘与刻画
3、描写分类:(1)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2)人物描写:外貌描写 (包括肖像描写)、神态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对话)描写 、心理描写(3)人物描写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可以分为: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4、描写的作用:
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自然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暗示、突出、深化主题。
(6)设伏笔、做铺垫。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 揭示社会现实。
侧面描写的作用:含蓄委婉,给读者留下较大的想象空间,更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增强文章感染力。 细节描写的作用:鲜明逼真的表现事物特点,增强文章真实感和艺术感染力。
★理解文章中关键词语的含义与作用,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语境义(引申义、比喻义、双关义、特定义)离开具体的上下文便会自然消失。如“爸爸的花落了”。
★把握重点句子的含义及作用。可以从内容、结构、感情上去把握。在内容上它可以提示段意,(直接或含蓄的)揭示文章中心。在结构上或统摄全文、铺垫伏笔、设置悬念、引人入胜(一般是开头句子):或照应前文、点明主题、深化主题(一般是结尾句子):或承上启下、过渡衔接(一般是文章中间的句子)。在感情上它可以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表现手法及作用
1对比通过……和…对比,,突出了+对象的+特征(之情),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2、衬托。用其他人物或景物描写衬托主要人物。使形象鲜明突出
3、铺垫。从环境(或情绪、气氛)上做铺垫,使文章结构紧凑,突出所表达感情或主题。
4、伏笔、伏笔,实际上是一种交待,对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暗示,为情节发展做铺垫。埋下伏笔后,后边一定要有照应。
5、照应。照应,是文章前后内容上的关照呼应。方式主要有与伏笔照应、与开头或题目照应、反复照应等。照应得好,可使文章结构严谨,主题鲜明。
6、象征:把抽象的思想感情用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来表现,使之形象化,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
7、象征:1、形象表现??感情。2、深刻、含蓄,引发联想。
8、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情节跌宕起伏。
9、抑扬:造成落差,使+对象+特征更突出形象更丰满;更鲜明抒发??之情;行文曲折。
10、虚实相生:激发读者对??的想象。内容丰富,增强+对象+表现力。
11、以小见大:用小材料表现重大主题,化抽象为具体,
12、托物言志:假托具体事物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哲理,表达含蓄,给人留下广阔的思考余地和想象空间。
13、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含蓄的表达思想感情。
10、悬念:使文章情节发展更具有吸引读者关切、引人入胜的魅力。
★修辞手法及作用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征。拟人: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征。夸张:夸大(缩小)+鲜明突出的写出对象+特征,表达……之情。排比:增强气势,加强语气、强烈表达……之情。借代: 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 反问:强化语气、强化情感。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征的思考。对偶:句式整齐,有音乐感。概括力强。反语:讽刺,揭露+对象+本质。双关:言在此意在彼,增强……之情。幽默风趣。
★.记叙线索及作用?(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
初中作文写作技巧
一、要积累作文材料
二、要按循序渐进的规律训练。
三、要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1.“天天动笔,多少写一点”的习惯。2.“通篇构思,写作文提纲”的习惯。写作文切忌写了上段还不知道下段写什么,一定要通篇构思,并且用提纲的形式把构思的作文“框架”固定下来。3.“默诵文章初稿”的习惯。4.“认真修改”的习惯。古人云:“文章不厌百回改”,这是写好文章的金玉良言,也是所有文章高手的经验。如果没有这个习惯,要写好文章几乎是不可能的。5.“不说假话”的习惯。凡是好文章,一定是作者真情的流露,任何一点虚假都骗不过读者的眼睛。如果同学们初学写作就染上无病呻吟的绝症,作文的前途几乎就没有好起来的希望了。6.“不要硬写,强迫自己写”的习惯。鲁迅说写不下去不要硬写,当然是对的,因为硬写出来的东西免不了虚假。一时写不下去,放一会儿是可以的,但要强迫自己去思考,去彻底清查你的“材料库”,一定能找到符合命题的材料。经过多次“强迫自己写”,思路打开了,作文水平也就提高了。7.“保持文面整洁,书写力求规范”的习惯。 “文面”整洁和书写规范就是作文的仪表,自然是非讲究不可的。 一、考试作文怎样才能写得快?
(1)平时练得多。 (2)心中有预制构件。 (3)走熟路。
二、作 文 得 高 分 的 秘 密
首先,尽量把字写得大一点,撑着格子写。
第二,不要用那种极细极淡的圆珠笔,
第三,经常注意一些汉字的结构。
第四,平时多注意一些身边经常出现的字体,譬如商店的标牌呀、报纸上的标题呀,或者老师同学们写的漂亮字呀。做一个有心人,看到好的字用手在空中比划比划,这样就记住了,在写作的时候,就可以把这些好看的字学着写下来,久而久之,你的字就会好看起来的。
别忘记,你的字一好看,老师给你的感情分也就上去了.
【技巧一】:作文成绩看字迹,得分要素是第一
【技巧二】:考试作文五六段,干净整洁看卷面
【技巧三】:开头结尾要简练,最好首尾两行半
【技巧四】:动笔之前要拟题,漂亮标题如美女
快乐,让我们一起慢慢变小
①我从伦敦带回一只大皮鞋。不是一双,是一只。高大的鞋帮,一侧有六格窗户,另一侧一扭开关,整侧鞋帮便成一扇打开的大门。鞋帮上端是可爱的红瓦屋顶和伸出的二层楼的小窗户。笨头笨脑的鞋头上,还有一扇可以拉下的小门。门一拉下,就是一个个台阶,小兔、小猪、小鸟、小松鼠,还有好多小动物,顺着台阶几步就可以径直走进大皮鞋里。 ②我儿时有一本大约半尺见方的画着彩图的书:《大皮鞋》,封面上就画着完全一样的一只大皮鞋。我常常看着小兔、小猪们快乐地在大皮鞋里出出进进。后来,后来我的大皮鞋哪儿去了?随着我在上海的童年时代一起消逝了。
③然而这只大皮鞋突然出现在伦敦诺丁山的街头,就这么一只,只有一只。是从我童年的那本书里跳出来,跑到这里来等我的?世上万物,都属于最钟情于它的人。我对着从我的童年飞奔而来的大皮鞋,蹦跳着哇哇叫着,像原始人那样,只会用最本能的方式表达我的惊喜。
④这世界上的人,都住在一只大皮鞋里多好,就像可爱的小动物们,就像很多童话的结尾:后来,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⑤我家里已经有很多人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⑥各地来的小动物小娃娃住满了我的书柜,开始还能平放着,后来只能堆放着。堆得我家真正的成了“玩具总动员”,或者叫动漫嘉年华,或者说我也成了玩具们中的一员,而且是最忙前忙后的一员。我有工夫就给他们找家具找玩伴配布景配灯光,照相。小时候我爸
爸叫我背唐诗,我不记诗名不记作者,只背出来完事。这些年凡投奔我家的玩具,我也是不问出处不论国籍不讲贵贱,与我投缘便是我家人。我笑:我一人的工资要养这么多人,我是贫困线以下的。 ⑦写作之余,小狗、小猴、小熊、小牛就跟我挤眉弄眼地逗我和他们玩,或者就骗我上钩让我在书柜上搭起小摄影棚,给他们臭美,给他们像大明星似的这么照那么照。我嘛,是他们的美工师、化妆师、场地工、清洁工,但是我愿意。于我,这是最开心最过瘾最乐在其中最其乐无穷的了。因为,本来,别人看来或许那么不起眼的小玩意,一旦给他们一个舞台,一旦给他们打上光环,他们就像闪亮登场的明星或童星。他们给我的,是一经打开就上天入海的想象力,来表达他们的梦幻和他们对纯真对美好的痴迷。
⑧是出奇是惊喜是不可思议!
⑨我的书柜,本来是我的私家展示柜,我为书柜的住户们拍的照片,也只是纯个人的对这个世界的表达。十多年过去了,我想,为什么不让我的数不过来的家庭成员们走上这本《童话展示柜》和大家分享,分享奇思、分享妙想,唤醒童心、好奇心和想象力,和快乐的能力、幸福的能力、独特的表达自己和与世界沟通的能力。
⑩让他们,送去单纯,送去天真,祝愿美好,祝愿年轻。
(11)祝每一个女孩美丽阳光,像灰姑娘那样步入理想的殿堂。
(12)祈愿世上的人都能像童话结尾那样: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13)快乐是我们的目标,让我们一起慢慢变小。
16.根据选文的行文思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 儿时读《大皮鞋》 → 得到玩具大皮鞋时的惊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童话展示柜》的创作动机
17.联系上下文,理解第③段加线词语“钟情”的意思。(2分)
18.品味第13段中画线的句子。(2分)
“快乐是我们的目标,让我们一起慢慢变小。”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9.选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第⑦段画线的句子,作具体赏析。(3分)
20.选文是为《童话展示柜》所写的后记,这本书展示了作者收藏的各种卡通玩具和洋娃娃。请回答作者写作这本书的目的。(3分)
21.和作者一样,每一件玩具,都承载着我们的幸福和甜蜜。请选择一件你最喜爱的玩具,对它说几句知心话吧!要求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
①人们说乡村是泥土做的,是啊,木镇的一切都在泥土上。木镇的人不识字,但不妨碍他们把泥土当作《圣经》,他们知道大地上的一切都是泥土给的,炊烟呼吸,鸡啄驴鸣,花草物种,这些只是“圣经”上不同的文字。
②如果说草的种子是汉语印制的,父亲能读懂;那村长折腾土地的脾气就是英文印制的,他读不懂。因为有时村长让大家种水稻,但却颗粒无收。父亲说我们这里的地寒,水稻是金贵喜暖的玩艺,泥土有脾气,你不要拗,种子也有脾气,你不要拗,你能把庄稼种到石板上? ③有时,我看到父亲在田埂上扛着锄头走,一遇到牛从对面思索着走过来,父亲就退后一步,虽不像西方的人把手捂着胸脯那样,但绝对的虔敬,如同除夕从祖坟上把先辈的神灵请回过年一样。父亲相信离牛和人一样,离头三尺的地方有神灵。
④父亲的手,虽然如树皮一样皱褶苍老,有点变形,条条青筋如蚯蚓,但有着泥土的温暖,我一握的时候,就感觉像庄稼的汁液传到我的血管,这是泥土的温度。这样的手在泥土里绝对灵活,他锄地时,绝对不伤害庄稼,而对草,也是尽量照顾,只要和和庄稼和谐相处,父亲是不会对草痛下杀手的。
⑤父亲年老了,手指有时不太灵便,有一年惊蛰后,他在麦田松土的时候,不小心把一根在泥土下路过的蚯蚓斩断了,父亲内疚喃喃:这怎么好,这怎么好。父亲停下手,拿眼睛乜斜看我一下,从兜里掏出一枝卷烟,咝咝地吸着。然后闭上眼睛,他说出了令我吃惊的话:让我装死一会。这是在推己及物想像蚯蚓的痛吗?
⑥即使冬令时节,父亲也闲不住。他会和叫做家贼的麻雀对话,有时就撒出一些苞谷给这些小家伙,作为对它们一年来在窗前恪尽职守叫醒农人的犒赏。有时父亲要在阳光晴好的时候堆粪翻粪晒粪,这是对泥土的滋补。你想他们陪伴着小麦走了一春,陪伴着苞谷走了夏季秋季,如今到了该歇息的时候,就如女人产后要吃红皮鸡蛋喝红糖水。父亲还会到田地里去,他像逡巡的士兵,把泥土里的瓦块、砖头了剔除了,怕这些骨头硌着睡眠的泥土,怕在地里漫游的小动物们闪了腰,怕来年开春撞坏了犁耙。父亲心里最清楚,土地糊弄不得,土地和人是兄弟,多少辈子都比邻而居,对别人好也是对自己好。
⑦从地里回来的父亲脸上有一块泥巴,母亲想用手抠下,又想卷起衣襟擦,父亲招呼了一下说不用了——父亲羞涩了,但母亲的亲昵是对劳作的一种尊重,泥土在脸上怎么了?有时米粒和碎馍掉到地上,父亲拾起吹一下,或者母亲用衣襟擦一下,就填到嘴里。泥巴在父亲的脸上,不就是土地的徽章么?作为对一辈子的老邻居的奖赏,是否在父亲的脸上撒一把草籽,用洗脸水一浇就能发芽?诗人雅姆说:
如果脸上有泥的人从对面走来
要脱帽致敬先让他们过去
⑧是啊,我们什么时候,对有泥的人有过足够的尊重呢?我们向泥土敬个礼吧。
1. 通读全文,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父亲”敬重泥土及其生灵的具体表现。(4分)
2. 品味文章第⑥自然段画横线句子的语言特色。(4分)
3.你如何理解第⑦自然段中“泥巴在父亲的脸上,不就是土地的徽章么”这句话?(3 分)
3. 文中引用诗人雅姆的诗句有何作用?(3分)
5.联系全文回答,我们淡什么要向泥土敬个礼?(5分)
16.我从伦敦带回一只大皮鞋玩具 我和玩具的快乐相处 (2分。每空2分,意对即可。)
17.“钟情”一词写出了我对玩具大皮鞋的酷爱之情。(2分,意近即可。)
18.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世人的祝愿:主要我们拥有了童心、好奇心和想象力,就能收获生活的快乐和美好。(2分。意对即可。)
19.例:“挤眉弄眼”、“骗我上钩”这些拟人化的词句,生动形象地将我和玩具朋友般亲密无间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充满了童真童趣。(3分。只要抓住语言生动形象,充满童真童趣等来谈,言之成理即可。)
20.和大家分享奇思、分享妙想,唤醒童心、好奇心和想象力,和快乐的能力、幸福的能力、独特的表达自己与世界沟通的能力。(3分)
7.(2分)懊丧的原因:一方面因为伤春早逝(1分),一方面是因女人无休止的家务琐事而烦恼,急切寻求解脱而不得。(1分)
8.(3分)每个女人心中都有一件羽衣,这羽衣象征了女人对美好生活的幻想(1分)。繁琐劳累的生活让女人们往往忘记了曾经对美好生活的期许和向往(1分)。对女人们来说其实她不想抛弃现在的生活,只要偶尔打开心扉还能拥有这个幻想就已经足够了(1分)。
9.(3分)划线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榕树比作绿色的柔波(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榕树茂密苍翠的特点(1分)。
10.(4分)内容上,作者悟到春不曾匿迹,夏是春的延续(1分)。任何东西只要存在过就不会真正消失,会以其他形式继续,因此不必为了失去而懊丧(1分)。结构上,这一段与前文伤春早逝的内容相呼应(1分),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1分)
11.(3分)C
12.(6分)“也是水湄”的含义是“也在水边”(1分)。因为“新生南路的前身原是两条美丽的夹堤”,因而她想象自己也在水边(1分)。作者借此题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只要心中抱有美好的向往与热爱,平庸的生活也可以充满诗情画意(2分)。题目有一种诗意之美,与作者所要表达的“诗意地生活”这一主旨一致(2分)。
.①“父亲的鞋子”既是文中的重要物象,又是行文的线索,串起了全文的叙事、议论和抒情。②以小见大,寻常的物象背后寄寓了深刻的人生意蕴。(意思对即可,答对?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4分。)
12.①深爱孩子,不管路途遥远和自己年迈,进城给儿子送大米和面条;②朴实善良,为没给儿子买房出过力而感到内疚,连掸身上的尘十也要到楼下去。(言之成理即可,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二点给3分)
13.运用对比、比喻(说粘连也行)的手法,赞美父亲的生命尽管清贫却意义丰盛,给我们留卜丰厚的人生启示,语言精练,韵味悠长。(手法2分,只要说出?种即可,内容2分,从句子含义和句子美感两方面评,择?即可)
作文二:《记叙文的六要素》2600字
记叙文的六要素
一只空瓶子的温暖
?星期天,一家人购物回到小区,女儿把空的纯净水瓶子顺手放到了垃圾箱旁。13岁的女儿是进步了,以前她可是随手乱扔。但我没有表扬她,我想,这反倒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
?我不动声色,走过去把空瓶子又捡了起来,随手放进了我的手提袋里。这是我的习惯,我不会把它们扔掉的,我家里不缺几个瓶子的钱,但瓶子问题折射出来的是一个人的素养。今天,我更是要做给女儿看的。
?我知道女儿会不屑一顾,还会说我老土。如今的孩子,把面子看得很重要,穿名牌,吃肯德基,而且会比着谁会浪费。不过我会用事实告诉她,即使像有钱的比尔?盖茨,在生活中也是反对浪费的。
?果然,女儿看到我的举动很吃惊,她竟然要把瓶子从我手提袋中拿出来重新给扔掉。看女儿进入我设的圈套,我这才谆谆地教导她:“孩子,不是老爸吝啬,一只瓶子一毛钱,不值什么钱,但这也是钱,节俭是从一个空瓶子开始的。”
?我等待着女儿的惭愧,或者向我道歉,或者默默地从我身边走开。不想,她趁我不备,伸手把空瓶子从我手提袋里取了出来,回过头,又重新把它放到了原处。没等我反应过来,她又轻快地跑到我身边,拉着我的手臂撒娇:“爸,一个瓶子对咱们不算什么,但对一些人很重要。咱小区每天都有一个捡废品的老人在这转悠,好可怜哪~把瓶子放在这里,她就可以轻松地拿走。我知道,她不是乞讨的,她是靠劳动吃饭的??”
?看着女儿清水般闪亮的眼眸,我忽然有些惭愧了。那个老人我是知道的,每天靠捡一些废品养活自己,平时我见到她时,偶尔也会递上一两块硬币,想着自己的慈善,会自我陶醉上好一阵子。我怎么没有想到女儿说的这一层意思呢,帮助一个人,更主要的是给她劳动的尊严。
?我没有说话,只是感激地冲女儿笑,夸她长大了。我看到,暖暖的夕阳下,那只空瓶子稳稳地站在垃圾箱旁边,等待着一个真正需要它的人。
?它带去的,有温暖,有尊严。
(作者魏得强)
1.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填写下表。
人 物 事 件 心理反映
女儿 把空瓶子放到垃圾箱旁 爸爸想教育女儿
爸爸 捡回瓶子 女儿__________
女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爸爸惭愧 2.爸爸本想教育女儿不要浪费,教育过后,为什么“忽然有些惭愧了”,
23.赏析下面句子。
她又轻快地跑到我身边,拉着我的手臂撒娇。
24.第?段中加点的词语“一个真正需要它的人”是指什么样的人,
25.理解题目“一只空瓶子的温暖”的含义。
第一声喝彩
?我家附近有户带院子的普通住家,女主人拖儿带女,有点早衰。她家的院子里种满了花,有时女主人就采些花插在一个水桶里在门口出售。我曾在那儿买过大红的康乃馨、黄色的玫瑰,她把花束递过来时,我能看见她那双粗糙的手。 ?有一天黄昏 ,我路过那儿,看见院子里有两株玫瑰开得实在灿烂。它们的花瓣红得像点燃的火焰,我指着他们说想要。女主人摇摇头,说每年最好的两朵玫瑰她都要采摘下 来,寄给远方的两个女儿。女主人的丈夫是个老实巴交的人,他絮絮叨叨地埋怨妻子太落伍,认为还不如卖掉实惠,寄一包玫瑰花瓣给女儿毫无意思。可女主人执拗地摇摇头,眼里闪过与她年龄不相称的羞怯。 ?翌日清早,我路过那个鲜花盛开的院子,女主人正守着那两枝出挑的红 玫瑰,一脸的慈爱。那种真情流露有一种晶莹剔透的美丽。我忍不住告诉她:我被感动了,我正在心里为她喝彩。女主人很吃惊,,,,,,,。尔后,她再见到我时,眼里充满亲切的神情,一定要送我一束黄玫瑰,说:“从来没人这么说过。”我回家把玫瑰数了数,一共十朵,我把其中的一朵送给楼下的漂亮女孩,把另外九朵插入花瓶。那九朵玫瑰代表着我内心的祈求:让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地久天长的喝彩声。因为我深知,第一声喝彩对一个人意味着什么。 ?在生活的长河徜徉,谁都会有拿不准的时候,感觉自己没分量,快被命运冲走,若是此时传来一个震奋的声音,也许这个人就会成为一座大山。也有人将人生比作球赛,若两旁没有真诚的喝彩,这场球赛如何能精彩得了~记得我在念初中时有过一个同桌,她牙齿长歪了,说话爱像男生那么骂骂咧咧,打蚊子像拍手鼓掌一样噼啪作响。我不喜欢她的粗鲁,我们两个有过相互肩碰肩坐着却一连半个月没开口说话的纪录。
?在一次作文评比中,我的一篇精心之作没评上奖,名落孙山,我为此心灰意冷,带着一种挫折感把那篇作文撕成碎片。这时,我那位假小子同桌忽然发出愤怒的声音:“谁撕它谁是有眼无珠~”
?她其实是在表示对我的喝彩。那是我写作生涯中第一位喝彩者,那一声叫好等于是拉了我一把,记得当时我流出了泪水。以后我又继续写作,参加各类作文竞赛了??
?那位同桌后来仍然常常带着好战的脾气,我俩也时常有口角,相互挑战,耿耿于怀。然而我至今难忘这个人,因为她的第一声喝彩就像一瓢生命之水,使我心中差点枯萎的理想种子重新发芽、开花、结果。而且,当我回首往事时,都会遗憾当时为何不待她更温和一些,因为她是我生活中的一道明媚的阳光。 ?也时常有人跑来谢我,说是我的某一句肯定的话,使他眼前豁亮了。 其实,我早忘了曾为他喝过彩。不过,那也无妨,当我们看到别人生命中的亮色,不妨就大声喝彩。这样不仅使对方变得完美,生活充满爱,也使我们的心灵变得博大。因为只有诚实而有热忱的人,才会由衷地为别人喝彩。
1(第?段画线句中有一个错别字是,,,它的正确写法是,,。 2(第?段画线句“它们的花瓣红得像点燃的火焰”运用的修辞方法是,,,,其表达效果是,, 。(3分)
23(第?段画线句“谁撕它谁是有眼无珠!”在文中的作用是, ,,。(3分)
24(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表。(6分)
比较点 事件一 事件二
具体内容 (1) “同桌”为“我”喝彩
喝彩者当时的反应 吃惊 (2)
喝彩者事后的反应 (3) 继续写作,参加各类作文竞
赛
喝彩的价值 (4)(用原文语句回答)
5(对本文写作意图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A(诠释“为别人喝彩,就能得到回报”的道理。
B( 祈求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别人地久天长的喝彩。
C(提倡要由衷地为“别人生命中的亮色”喝彩。
D(揭示“第一声喝彩”对被喝彩者的重要意义。
6(结合上下文,合理想象,从肖像、动作、语言描写中任选两种方法,补写第?段“女主 人很吃惊”的情景。(80字左右)(8分)
作文三:《记叙文的“六要素”教案》7900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一篇记叙文,无论写人、记事、状物、绘景,都离不开一定的时间场所,必定有事情的前因后果,这样,就有了“记叙文六要素”的说法。这六要素便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交代得清楚明白,文章才能完整、具体。
二、知识讲解
考点1 六要素
时间。一般地说在文章开篇时就应交代。时间可用某年某月某日表示,也可用自然时令或节日表示,还可用景、物去表示。如“五月五日”、“一个夏天的傍晚”、 “大年初一”、“当荷花开了的时候”、“月儿爬上树梢”等等,都是对时间的交代。
地点。地点一般也应在文章的开头交代明白。
人物。人物必须交代清楚,因为任何事情都是由人去做的,人物是构成叙事文的主要要素之一。
起因。任何事情都有起因,它是事情全过程的“头”,是不可缺少的。
经过。它是构成叙事文的主体,是“六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是突出文章主题的主要部分,是笔墨用力的重点。因此,不但要交代清楚,还要具体地、详细地写清楚、写完整。 结果。“结果”在文章中举足轻重,它是鉴别文章完整与否的显著标志。
考点2 方法
准确交代时间,一般有两种方法:直陈和暗示。直陈就是直接交代时间。直陈看似简单,其实也应注意。你可以简单明了,但切不可落入俗套。如很多同学动辄:“记得那是XX年前??”同样也是直陈,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就是这样交代的:“那是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虽然时隔五十七年,可那种闷热我至今还能感觉得到。”如果我们把它改成:“记得那是五十七年前七月的一个闷热的日子??”很明显,改文就不能像原文一样体现事情对“我”的深刻影响了。当然,直陈时间你也可以使用一些运用了修辞的语言,如课文《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作者就是通过重复和拟人来交代时间的。运用修辞句子交代时间,要求同学们能放飞思维,大胆创新。
考点3 顺序
“六要素”的顺序安排也不是千篇一律的。有的将时间放在最后一节,有的将事件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放在文章的开头,以求引起读者的悬念。至于六要素中某一要素何时“登场”更合适,这要看怎样“安排”使得故事情节更动人、更合理,切忌刻板的排列。
三、例题精析
【例题1】
【题干】
平凡的感动
早上起来天阴沉沉的,让人觉得很压抑。送女儿回来的路上下起了大雨,早晨走得匆忙忘记带雨具了,又急着赶时间上班,结果淋得透湿,狼狈不堪。
紧张忙碌了一天,又累又困。去接放学的女儿,心情也不好,女儿想到游乐场去玩,我不同意。女儿看到我一脸的倦意,拉着我的手要和我说话,我只好蹲下来。女儿用小手捧着我的脸,盯着我的眼睛说:“妈妈,你早上是不是淋雨了?”我有些惊讶地问:“你怎么知道?”女儿认真地说:“早上我看到同学的妈妈送他来上学时衣服都淋湿了,我好着急,知道妈妈在路上,担心你淋湿感冒了。”女儿说着把小手放在我的额头上,以前女儿感冒我都是这样试探的,不想只有五岁的小人儿却记得这些细节,一股暖流传遍我全身。以前我一直以为女儿从小娇生惯养不懂事,没想到小小年纪她就会关心人。
我亲了亲女儿的小脸蛋说:“宝贝儿,你想去哪儿,妈妈带你去。”女儿忽闪着大眼睛说:“妈妈,我到奶奶家去。”我把女儿送到奶奶家,就赶紧回家睡了,头疼的厉害,可能真的感冒了。不知睡了多久,女儿回来了,她站在我面前,用小手不停地抚摸着我的头发,时不时地把手放在我的额前试探着,我感到口干舌燥,心里像着了火一样,可能真的是发烧了。我拉着女儿的小手说:“宝贝儿妈妈生病了,你自己去看电视吧。”女儿说:“我从奶奶家给你带饭了,你起来吃吧。”我摆了摆手表示我吃不下,我看到女儿离开了卧室,心里很难过,可是我实在是爬不起来,炎热的酷暑紧张的工作烦琐的家务,我太累了,我要休息一会儿,就一小会儿,我就可以支撑着起来,陪伴我的女儿。我想着,迷迷糊糊地又睡着了。女儿又来了,她站在我面前,声音哑哑的,:“妈妈,我给你泡了药,你起来喝吧。你还没吃饭呢?”女儿说着,但她不敢哭出声来。我赶紧坐起来一边接过女儿手里的碗,一边替她擦眼泪。她找了好久只找到“护彤”,是一种小儿退烧药,看着女儿可怜的样子,我也顾不了那么多,昂起头把药喝光了。说也奇怪,不一会儿,出了一身汁,烧居然退了。
我欣慰地抱着女儿,觉得她突然长大了。
第二天,太阳透过我们的窗户,照在熟睡的女儿身上。我觉得自己真的很幸福。
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去关心别人,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关心。我们都是生活在平凡的世界上,要在平凡中体会感动,在感动中享受平凡的幸福。
找出文中的六要素,并概括主要内容。
【答案】时间:一个雨天
地点:有变化,主要是接女儿回家的路上,家里
人物:“我”、“我”的女儿
起因:送女儿淋雨
经过:“我”送女儿上学淋雨,下班后接放学的女儿,女儿关心“我”,送女儿去奶奶家后,“我”发烧了,回家的女儿照顾“我”,为我泡药。
结果:感受到平凡的幸福
【解析】根据文中的信息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课堂运用
【基础】
【题干】
词典的故事
我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上的是两个班合用一个教室一个教师的小学。快读完小学了,不要说现在孩子们多得看不过来的课外书与教辅书,我甚至没有过一本小小的字典或词典。那时,我是多么渴望自己有学问啊,并觉得世界上的所有学问就深藏在张老师那本翻卷了角的厚厚词典中间。小学快毕业了,学校要组织大家到15公里外的刷经寺镇上去照毕业相。我们便每天盼望着去到那个对我们来讲非常遥远的小镇。
不久以后,十多个穿上新衣服的孩子,一大早便由老师带着上路了。将近中午时分,我们这十多个手脚拘谨、东张西望的乡下孩子便顶着高原的强烈阳光走到镇上人漠然的目光中和镇子平整的街道上了。第一个节目是照相。照完相我们走到街上。太阳照在头顶。
我们开始出汗。我伸在衣袋里的手也开始出汗。手上的汗又打湿了父亲给我的一元钱。父亲把吃饭与照相的钱都给了老师,又另外给了我一元钱。这是我那时候可以自由支配的最大的一笔钱。我知道小伙伴们每人出汗的手心里都有一张小面额的钞票,比如我的表姐手心里就攥着五毛钱。表姐走向了百货公司,出来时,手里拿着许多五颜六色的彩色丝线。
而我走向了新华书店。书店干净的木地板在脚下发出好听的声音。干净的玻璃柜台里摆放着几十本领袖书,以及几部当时流行的小说。我有些胆怯地在玻璃柜台前轻轻行走,突然停了下来,因为我一下就把那本书认了出来。
那本书跟领袖书同样大小,同样的红色,同样的塑料封皮。但上面几个凹印的字却一下撞进了眼里:“汉语成语小词典”。我把攥着一块钱人民币的手举起来,嘴里发出了很响的声音:“我要这本书!”
书店里只有我,还有一个营业员。
营业员走过来,和气地笑了:“你要买书吗?”
我一只手举着钱,一只手指着那本成语词典。
但是,营业员摇了摇头,她说:“我不能把这书卖给你。买这本书需要证明,证明你来自什么学校,是干什么的。”我说自己来自一个汉语叫马塘、藏语叫卡尔古的小学,是那个学校的五年级学生。她说:“那你有证明都不行了。你们马塘是马尔康县的,刷经寺属于红原县。你要到你们县的书店去买。”我的声音便小了下去,我用自己都不能听清的小声音说了一些央求她的话,但她依然站在柜台后面坚决地摇着头。然后,我的泪水便很没有出息地下来了。我越想止住眼泪,这该死的液体越是欢畅地奔涌而出。营业员吃惊地看着我,脸上浮出了怜悯的表情。
她说:“你真的这么喜欢这本书?”
“我从老师那里看见过,我还梦见过。
现在,这本书就在我面前,但是与我之间却隔着透明但又坚硬而冰凉的玻璃,比梦里所见还要适遥不可及。
营业员脸上显出了更多的怜悯,这位阿姨甚至因此变得漂亮起来。她说:“那我要考考你。”
我看到了希望,便擦干了眼泪。她说了一个简单的成语,要我解释。我解释了。她又说了一个,我又解释了。然后,她的手越出柜台,落在了我的头顶,深深叹了口气,说:“不容易,一个乡下的孩子。”然后便破例把这本小书卖给了我。
从此,很长一段时间,我像阅读一本小说一样阅读这本词典。从此,我有了第一本自己的藏书。从此,我对于任何一本好书都怀着好奇与珍重之感。
(有删改)
简要复述“词典的故事”。要求写清楚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答案】 小时侯,“我”渴望有一本词典。小学毕业前,我到新华书店买词典,但因为我没有证明,营业员不肯卖,我禁不住流泪。她同情我,考了我两个成语,然后破例卖给我。
【解析】根据文中的信息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巩固】
【题干】
雨声渐渐的住了,窗帘后隐隐的透进清光来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
凭窗站了一会儿,微微的觉得凉意侵人。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的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这白衣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笑容仿佛在哪儿看见过似的,什么时候,我曾??”我不知不觉的便坐在窗口下想,——默默的想。
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涌出五年前的一个印象。——一条很长的古道。驴脚下的泥,兀自滑滑的。田沟里的水,潺潺的流着。近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里。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一边走着,似乎道旁有一个孩子,抱着一堆烂白的东西。驴儿过去了,无意中回头一看。——他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笑容又仿佛是哪儿看见过似的广我仍是想,——默默的想。
又现出一重心幕来,也慢慢的拉开了,涌出十年前的一个印象。——茅檐下的雨水,一滴一滴的落到衣上来。土阶边的水泡儿,泛来泛去的乱转。门前的麦垄和葡萄架子,都濯得新黄嫩绿的非常鲜丽。——一会儿好容易雨晴了,连忙走下坡儿去。迎头看见月儿从海面上来了,猛然记得有件东西忘下了,站住了,回过头来。这茅屋里的老妇人——她倚着门儿,抱着花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同样的微妙的神情,好似游丝一般,飘飘漾漾的合了拢来,绾在一起。
这时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眼前浮现的三个笑容,一时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
从文中看,本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从那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秋季。可以从文中“凉云”、“萤光”、“苦雨”等词语中看出。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记叙文六要素之一:时间。选文是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月儿”“凉意侵入”这些景物和感受都是秋季常用的话题。
【拔高】
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
生命的礼物
那年,在瑞士考得驾驶执照,同时发给一张淡红色的小卡,卡上写着:
“按照统一的人体捐献法规,当我死亡时,我作如下选择:
A. 捐献我的任一器官和部件 B. 捐献我的心脏起博器(植入日期为某年某月某日)
C. 捐献下列部件和器官—— D. 不捐献我的任一器官部件和心脏起博器
以下是亲笔签名和日期”
真新鲜!要是我母亲见了,一定大惊失色,瑞士人简直是疯子!她虽然不相信“来生转世”之类的说法,但刚领到驾驶执照就填死,她会认为“不作兴”,再说捐器官,把尸体弄得支离破碎,她会认为太残酷。不过,我在A项上作了选择,就是说,一旦发生意外而死亡,我愿意捐献我的任何一个器官和部件。我签上自己的大名,把卡贴在驾驶执照后面,并把“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贴在驾驶执照正面。我端详这张驾驶执照,想象万一我遭不测,警察和救护人员赶到现场,翻开驾驶执照一眼就能看见“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就会立即拿我的器官去解救另一个垂危的生命。
??这是一份生命的礼物,赐予和被赐予都是一种幸福,瑞士大多数人都愿意作这种选择,我非常赞成这种做法,只是当时,我不曾将此事告诉母亲,怕她整天提心吊胆。
不久前,在一份杂志上读到一篇文章:一瑞士青年在一场车祸中不幸丧生,根据他生前的愿望,医生摘取了他身上所有可供利用的器官,两只肾脏分别移植给当地和欧洲的两名肾功能衰竭者,心脏和肝脏分别移植给两名濒临死亡的患者,两只眼球给两个失明者作了角膜移植。这位青年捐赠的生命礼物,使四个垂死者重获新生,两个盲人重见光明。当记者访问
这个青年的母亲时,她说,她为儿子的行为感到骄傲,同时她还感谢那些接受她儿子器官的人,他们使她儿子的一部分在他们体内存活,她儿子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延续;看到他们,就像看到自己的儿子!
我把文章拿去读给我80岁的母亲听,她听了半晌不说话,最后她缓缓地说:“这个母亲实在了不起!只是,我这样的老器官不知道还能不能派上用场?”
我激动地一把抱住她:“你真是我的好妈妈!”
1. 读完全文,你认为文章题目“礼物”指的是什么?但它内在的含义又是什么?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作者善于在平淡的描叙中,设置伏笔和悬念,试举二例说明。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议论文和记叙中的议论是有区别的,文中划线的句子在表达上起什么作用?
4. 请概括出文中三处使用了对比手法的内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文中最值得“那个青年的母亲”骄傲和自豪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1. (1)捐献器官 (2)奉献出自己的器官给他人以帮助。
2. (1)我认为母亲会认为捐献器官“不作兴”、“太残酷”。
(2)想象中我遭到不测的情景。
3. 点明主旨,画龙点睛。
4. (1)母亲对捐器官前后态度的对比。
(2)母亲和我对捐器官态度前后的对比。
(3)故事中青年人的母亲和我母亲态度的对比。
5. 他的儿子的器官,使四个垂死者重获新生,并且她儿子的生命在四个人的身上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延续。
【解析】根据文中的信息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根据文章回答问题。
课程小结 寻找记叙文六要素中的时间、地点、人物。第一种情况:用自己的话去概括;第二种情况:根据文中的隐含信息寻找时间、地点、人物。
课后作业
【基础】
【题干】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
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惕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朱自清《背影》 指出这段文字的记叙要素。
A.时间 B.地点 C.主要人物 D.事情
【答案】本段文字记叙的时间是到南京后第二日上午到下午。地点:南京(或旅馆到车站);主要人物:父亲和“我”;事件:父亲坚持送“我”到车站。
【解析】考查的是记叙的要素。阅读记叙文,首先要弄清楚记叙的要素,即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物,发生了什么事,事情的经过、结果如何,这样才能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明确要表达的中心。选文因为是一篇文章中的一个语段,所以事情的原因和结果就不明显,因此只需学生概括一下所写的事情就可以了。本段文字记叙的时间是到南京后第二日上午到下午。地点:南京(或旅馆到车站);主要人物:父亲和“我”;事件:父亲坚持送“我”到车站。这题的关键是弄清楚选文所记叙的事情:这里不是一般地介绍“我”离旅馆去车站的过程,也不是写“我”在车站的见闻和感受,而是通过叙述父亲在送与不送的犹豫不决及在车站的细心照顾来表现父亲在老年光景惨淡力不从心的情况下,爱子的特殊心态。正是在这种可以不送、应该不送而又终于送了的反复过程中显示了父亲对儿子关心的周到入微。弄清了这一点,选文的中心事件就很容易掌握了。
【巩固】 穷人的风骨
①一天,我正要去上课。
②突然,有人在背后喊我,声音远远的。我扭头看过去,是一个农民模样的人.但我并不认识他。
③他说:马老师,马上就要上课了,我给闺女捎了些钱,麻烦你转交给她。噢,原来他是我们班一个女生的家长:他随即从上衣口角里掏出一沓钱,当时我并没太在意,只是想着让他尽快把钱交给我,因为上课铃已经响了。
④但他迟迟不肯给我,不断地数着他手中的钱。我这才注意到,那一沓钱最外面的一张是100元,里边有两张20元,还有一张10元,剩下便是厚厚的一沓两一元的零钞了。他又翻来覆去地数了几遍,嘴里念叨,怎么会少了一张呢。
⑤我问:少了多少呢?
⑥5元。家长有些难过,嘴里不停地说,走的时候,我明明凑够了,怎么会少了呢?这位父亲显然有些着急了。
⑦我说不要紧,就这样先给我吧。家长有些迟疑,但最终还是给了我。后来,家长走了,一边走一边不断地摸自己的衣兜,寻找他那不知道遗失在何处的5元钱。
⑧在搭上自己的5元钱后,我把所有的零钱都换成了整钞。给我的学生时,我也只是轻描淡写,简单地告诉她这是她父亲捎来的。学生点了点头便走了。
⑨我深知那一堆零钞的重量。我不想把它压在我的学生稚嫩的双肩上。我知道,我这样做实际上也并没有改变什么,但我似乎只能做到这点儿。
⑩我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不料一天上午,那位家长又找到我,局促不安地从兜里
掏出了5元钱还给我,并说:闺女前些日子写信给我。说我这次给她悄来的钱有些不一样,因为她从来没有收到这家里这么齐整的钱。读完信后,我便猜出了事情的原委,并且总觉到你肯定垫进去了5元钱,所以我今天给你送来了。
(11)我百般推辞。我说5元钱,就算了吧,但家长执意要还钱。推让半天之后,家长突然生气了,一把将那5元钱塞到了我的手里,简单的几句客气话之后,便一扭头走进了深秋的风里。
(12)我那位可爱的学生,作为贫穷人家的子女,她竟然知道贫穷人家的钱是什么样子的;我更喜欢这样的父亲,因为他知道贫穷的风骨是什么。
(13)这个世界上穷人不少,但能够高擎自己灵魂活着的人不多。更多的人常常因为很可怜的一点利益而丢失自己最宝贵的东西,从而使缺少精神之钙的虚弱身体在这个世界猛然跌倒。
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中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答案】
起因:一位贫穷的父亲为女儿送钱,却发现少了一张5元的钞票;经过:“我”搭上自己的5元钱,并将零钱换成整钞交给他女儿;结果:“父亲”从女儿那儿得知实情,执意还给“我5元钱。
【解析】根据文中信息找到并进行概括。
【拔高】
运用“六要素”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
【解析】“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缺一不可。
课后评价
作文四:《记叙文的写作要素》600字
记叙文是记叙或叙述人物经历及有关事件的发生、发展及变化的过程的文章。一般说来,故事、自传、历史、新闻以及叙事诗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记叙文有以下三大要素:
●情节(Plot)是记叙文的整体框架,是由一系列的事件、人物或细节组成的。因此作者要精心选择典型情节内容,对细节要有取舍,详略适宜,次要情节服务于主要情节,以形成故事的主线。这样才能更好地表现主题。
●人物(Character)是事件中的主要角色。在写人物时,既要注意人物的个性与代表性,又要注意真实感。叙述人物时要做到描写生动形象,语言独具特色。
●背景(background)是指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还包括次要人物及整个事件。背景的叙述应当简明扼要。
记叙文的基本结构是开头、展开和结局。叙述一件事情,常以介绍背景开始。叙述的主体是展开部分,常由最初情景的产生,矛盾的展开到激化的过程。结局是事件的结束,往往不是矛盾的终止而是矛盾的某种解决。
从写作的角度来说,叙述文的作者常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第一人称可使读者感到作者是在讲述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使文章读起来真实亲切;第三人称可不受空间限制,把诸多情节仔细地融汇在一起,使文章头绪清楚,结构完整
。
从写作的顺序看,有顺叙、倒叙、插叙和夹叙夹议。顺叙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倒叙是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突出的片断提到前面,然后再按照顺序叙述。插叙是在叙述过程中,插入另一叙述。夹叙夹议是一方面叙述某一事情,另一方面又对此事情加以分析或评论。
作文五:《记叙文的要素写作》6400字
一、教学设计
课题
合理交代记叙的要素。
训练内容及作文题
(1)童年的一件趣事
(2) 书
(3)我听到的一个故事
(4)我 (喜欢、憎恨、崇拜等)的一个人
(5)暑假的一天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能交代清楚记叙文的六要素,记叙清楚一件事情。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人物描写:交代清楚事件的经过、原因和结果。
课时安排及课前准备
⑴二课时 。
⑵让学生阅读课文《我的老师》(梦中寻师)、《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荔枝蜜》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个故事:期末放暑假前,老师召开家长会,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家长集中到来,老师觉得奇怪:以前开家长都是10点准时进行,今天怎么了?他百思不得其解,来到写通知的小黑板前,只见小黑板上写道:(老师出示小黑板)
通 知
我班决定在放假前召开家长会,请准时参加,不得有误!
班委会
6月28日
这时老师才恍然大悟,原来问题出在这份通知上。
同学们,你们知道家长们没来参加家长会的原因吗?知道的同学请举手。
(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明确:因为通知上没有交代清楚开会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开会的内容。
生:我认为这样修改就可以了:“我班定于7月1日上午10点钟,在本班教室召开家长会,共同探讨我班素质教育发展的方向。希全体同学和家长准时参会,不得缺席。”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师:大家说一下,这位同学这样修改好不好?
“好!”(生齐答)
其实,我们写“记叙文”又何尝不需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合理交代记叙的要素》
(教师板书:合理交代记叙的要素)
(二)要点精讲
1.了解记叙文的“六要素”(板书)
(1)要点讲解
从刚才的故事中,我们已经知道,一则通知,一篇记叙文应该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在写一件事时,我们还应当交代事情的什么呢?
生(2):我认为,应该交代清楚故事的“结局”“开头”“结果”,因为,那些侦破故事不都是这样
的吗?(台下一阵大笑)
生(3):不对,应该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哪一部武打戏不是这样的呢?
生(4):不对,应该是“起因”“经过”“结果”,老师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不是才讲过吗?
恩。(台下一片赞同声)
其实呀,这三位同学都说得正确,生(2)是从记叙的顺序上说的;生(3)是从小说的情节方面说的;生(4)是从记叙文的角度说的;如果单就记叙文而言,生(4)的说法更准确些。下面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记叙文的六要素有哪些成员?
(明确并板书: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片段训练
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话,要求包括记叙文的六要素,语句通顺,逻辑严密。
(学生训练略)
2.理解记叙文的“六要素”(板书)
课前,我让大家阅读了课文《我的老师》、《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下面请同学们找找这两篇课文的六要素,并在课文上批注、勾画好,一会起来发言。
生(5):我认为“梦中寻师”的“六要素”是
时间——一个夏季的夜里
地点——在家里的住房
人物——我、母亲
起因——思念老师
经过——熟睡中,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往外走,走出席子六七尺远,要去找老师,让母亲喊住了。 结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熟睡了。(教师对发言点评)
刚才这位同学对“梦中寻师”的“六要素”把握得很准确,下面我们请位同学起来分析《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的“六要素”。
生(6)发言:我认为这篇文章的“六要素”是
时间——20日夜,21日,23日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
人物——100万人民解放军
起因——20日夜,中路军在24小时内渡过30万人。
经过——21日西路军、东路军同时发起渡江作战,两路军共70万人,23日可全部渡完。
结果——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这位同学的发言对吗?
生齐答:对!
从刚才这两篇文章的“六要素”来看,我们能不能找出它们的差异来?
能。(生齐答)
那么,我请位同学到黑板上来板书其差别,好吗?
好!(生齐答)
下面就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列表分析:
生(7)上黑板列表分析,同学们修正后明确:
课文 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我的老师》(梦中寻师) 一个夏季的夜里 在家里的住房 我、母亲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20日夜,21日,23日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 100万人民解
放军
师: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在时间的表述上:第一篇较为模糊,第二篇具体;在地点上:第一篇范围窄、具体,第二篇范围广、较抽象;在人物的多少上:第一篇人物少,第二篇人物多。这两篇文章的要素不同,正是反映了记叙要素交代的灵活性的特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下面一个问题:
3.灵活交代记叙要素(板书)
(1)要点讲解
六要素的交代是灵活的,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每个人用一句话来反映六要素中的一个要素灵活的特点。
①时间
小兵:太阳出来罗??喂,喜洋洋??罗??喂。(早晨)
小红:我穿着厚厚的大衣,还觉得冷,看见田里的水都结了冰,我不禁打起哆嗦来??我真不喜欢这个季节。(冬天)
阿牛:家家都喜气洋洋,贴春联,放鞭炮,忙得不亦乐乎。(春节)
以上几个同学回答得非常好,可见时间的表述不一定非要直接写出几月几日几点,而可以像上面这样间接的灵活的表现出来。下面再请几个同学起来举几个灵活运用地点的例子。
②地点
生(8):“山的那一边,其实还是山,山与山之间是条沟,沟里是几个小村子。”
这个例子举得好,不直接写故事发生在某省某县某村,而只写山与山之间的那条沟,使故事具有普遍性。还有哪位发言?
生(9):看着穿着白大褂来往的行人,爸爸妈妈那焦急的面容??我知道我是在什么地方了,并且我一定是得了什么重病。
同学们知道这位同学向我们刻画了什么地点吗?
“医院”。(学生齐答)
对,就是医院。文章有时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采用隐讳的方式交代地点,如《还珠格格》中小燕子等称皇宫为“回忆城”,称皇帝为“瞌睡龙”等。这其实也是暗示了作品中的地点和人物。灵活交代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物,可避免文章的呆板和平庸。
记叙文写作中时间和地点的灵活运用是好把握的,而记叙文的“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在实际运用中就复杂得多。
③人物
“人物”的交代是记叙文的重点,交代人物离不开描写。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记叙文中人物描写有哪些类型?前后四人组成一组进行讨论,一人记录,一人发言。发言时,凡前面作归纳了,后面的同学就不再重复前面的类型,而选择下一类型作答。(讨论过程略)
一组发言:“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有十八九岁。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这句话属于外貌(肖像)描写。(板书:外貌(肖像)描写)
二组发言:我们的例句是“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贵重的衣服。”这句话属于语言描写(对话描写)。(板书:语言描写(对话描写)) 三组发言:“她来到河边,放下篮子,将衣服从篮子里取出,摁到水中浸湿,捞出水面搁在石板上,撒些洗衣粉,就开始搓起来??”
前两位同学的例句我们很熟悉,但你的例句我们十分陌生,能告诉你的例句出自哪里吗?
三组发言:为什么一定要出自哪里呢?这句子就是我们自己造的有关人物行动描写的例句。(板书:行动描写)
很好,有创意。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第三组学生表示鼓励!(师语毕,教室响起热烈的掌声)还有吗?(师问)
四组发言:还有心理活动描写,不过例句我们没想好。
有现成例句的吗?(老师话一说出,同学们纷纷举手)
六组发言:“前面的同学作了很好的发言,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表扬,我是起来发言呢,还是放弃?”我内心这样想着。“你们认为我该怎么办?”
“发言发言”(同学们说道)
“算了吧!我还是放弃!”我想“我该坐下了。”(六组发言人说着坐下了)
“唉,真是孬种,不敢发言”小军大声说。
“你才孬种呢,别人回答了问题,你还不知道!”啊牛说道。
师:“啊牛说得好,其实六组发言人说的话正是心理描写的例句。”(板书:心理描写)
老师总结:这样看来,人物描写有:外貌(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对话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活动描写四种,我们常称这四种为直接描写(正面描写)。(板书:直接描写(正面描写))
除了直接描写外,还有用反衬、烘托等手法,对其他人物或事件进行叙述描写来突出主要人物,我们称为间接描写(侧面描写)(板书:间接描写(侧面描写))。如:“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通过叙述“叔祖”和“别人”来反衬啊长对我的关心。
(教师指着黑板上的板书)小结:人物描写有直接描写(正面描写)和间接描写(侧面描写)。 直接描写包括:外貌(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对话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活动描写四种。 ④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师:事情的经过,不论其简单还是复杂,总有一个发生、发展和结束的过程,要把事件的过程和结局叙述清楚,揭示其发展变化的原因及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使读者对整个事件有全面完整的印象,了解事件的意义。有时,重要的细节要具体叙述或描写。人们了解一件事,总想知道它的来龙去脉,总爱问问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也总爱推测事情的结局。这就是对事件的原因和结果要有所交代。记叙文的事件分为起因、经过、结果三个阶段,它反映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联系。下面我们以《荔枝蜜》为例进行说明。请同学们思考一会,起来回答。
生(10):这篇文章的“起因”——每逢看见蜜蜂,感情上疙疙瘩瘩的,总不怎么舒服(小时被蛰)。 “经过”——我到广东温泉小住,看见荔枝树——想到吃荔枝——但荔枝才开花。喝了荔枝蜜,动情,去看看一向不大喜欢的蜜蜂——参观养蜂大厦。
“结果”——赞美蜜蜂,梦见自己变成蜜蜂。
刚才这位同学回答得正确吗?
生齐答:正确!
小明站起来说:我认为她的发言很罗嗦,我是这样归纳的。“起因”——被蛰,不喜欢。“经过”——喝上蜜,动了情;参观养蜂大厦,喜欢。“结果”——赞美
很好,你的答案更精炼。这就是记叙文的起因、经过、结果。
【片段训练】
用200-300字,介绍你的同学或者亲人,其中必须有人物的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语言描写。
(学生训练,过程略)
【本节小结】
(一学生归纳进行或全班同学同时进行)我们在写记叙文时应该灵活地交代“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下面我们布置下一节课的作文题目
(1)童年的一件趣事
(2) 书
(3)我听到的一个故事
(4)我 (喜欢、憎恨、崇拜等)的一个人
(5)暑假的一天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合理交代记叙文的六要素
时 间
地点
人物
事件的起因
经过
结果
第二课时
一、本节课学生作文,教学过程略。
二、附学生优秀习作
【创新例文】1
一本幸运的作文书
黎清翠
在一个喧闹的大街旁边,有一家新开张的书店:里面有许许多多的书,我就居住在这里。在这里我有很多的同伴,“漫画王”、“故事大全”、“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他们和我一样都是老板的摇钱树。
白天,我们只能乖乖地呆在自己的位置上,无精打采地盯着每一个过路人,好像有一种听天由命的感觉。 到书店的人很多,有的拿着我的同伴站在那里入神地看了起来,许久没有反应。老板见了“五官”都挤拥到了一块儿,气得直冒火。竟将他们赶了出去,嘴里还咕鲁道:“又不是给你们开的阅览室。”我想:所谓的“顾客是上帝”早已不存在了。有的呢,拿起书唬弄一番后,扔在一边,我的好几个同伴都被绊倒。他们互相挤压着,“漫画王”直骂这人没家教。“咔”,天啊!这人翻书为何这么的不温柔,将“故事大全”撕开了一道口子,他趁老板不注意,溜走了,而“故事大全”痛得直咬牙。唉!他们真是不幸。 晚上,夜深人静了。又是我们出来活动的时间到了。唱歌的、跳舞的?? 好不欢乐。咚!咚!讲龙门阵的钟声敲响了。
大家聚到一块儿,纷纷议论说:“现在的人啦,真不懂得珍惜书籍,把我们买去后,随意乱丢乱扔,不要了就撕下折纸飞机,玩弄我们,片甲不留,满空飞舞,好不残忍!更有甚者将我们扔在臭气薰天的垃圾堆里,身上到处都是乌黑的斑点,好恶心。” 这些话语听得我浑身汗毛都竖了起来,鸡皮疙瘩到处乱爬。我好害怕,害怕我会是这样的结果。
又是一个白天,我们如往日一样无精打彩。人们无情的“鞭打”早已习惯。我们只有认命,如命中注定似的。
书店里面早有几位学生,正在细心地挑选着自己需要的书。这时进来一位乡村姑娘,她不过十来岁,衣着很朴素,头发有些零乱,脚上穿着布鞋。那双大大的眼睛直盯着书架上的我们。突然,girl直盯着我,用她那双小手将我取下,拿在手里。但girl和以前的客人不一样,她的手有些粗糙,弄得我浑身痒痒的。girl看了我的标价,脸上露出失望的神情,双手却把我贴在胸口不肯放下。老板以为她是玩耍之客,没好声气地对她说:“要买就买,不买就给我出去!”girl依依不舍的放下了我,一步一回头慢慢地离开了书
店。她的背影久久地在我眼中打转,她走了,也许??
我已有好几天没见到那个girl,淡淡地有些忘却。我和往常一样,静静地呆在自己那不起眼的位置上,等待着好运的到来。 girl,她又出现了,可她有些变化。girl看起来比以前更清瘦了许多,头发更零乱,只有那双大眼睛有些动人。她高兴地走到老板面前说:“我要买那本书。”说着用她那双小手朝我指来。天啊!为什么我的命那么苦,遇上这样一位穷酸的主人。
girl将我拿在手里,我能感觉到她的手比以前更粗糙。我被她带到了一座破旧小屋,环境很差。我感到有些寒酸,又有些害怕。她直盯着我,眼睛里闪着泪花。她一本正经地说道:“作文书,你可是我打了半个月的工挣来的钱买的,我会好好的爱护你,珍惜你!”听她这么一说,我心头的一块大石头落了地。她把我小心翼翼地放进了一个干净的盒子里,我开心极了,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书,体验到人生也并不像我同伴所说的那样,兴许我太幸运了吧!
我是幸运的。但我的同伴呢?
是不是仍??
【创新点评】
文章很好地把握了记叙的六要素,通过“我”的观察,刻画了书店老板的惟利是图,批评了一些人不爱惜书的恶习,赞扬了小姑娘通过自己劳动购买书、爱惜书的好品质。文章构思新颖,转换角度选材,是一篇创新的优秀之作。
【创新例文2】
我的妈妈
明柳西
在我一家三口之中,文化最浅的要算我妈妈了,因为她那时只上了个小学,连初中都没上过。可是,在姥姥眼中,妈妈却是世界上最聪明,最能干,最孝顺的女儿。
由于我们家距姥姥家远,所以一年到头没几个时间去看姥姥、姥爷。要是去了,就会在那儿停留好几天,平日里,我就和患有风湿的姥姥呆在家里,其他人都到山上做农活。我有时好玩,便和姥姥一起做这做那,有时和姥姥瞎聊,姥姥说,我妈妈可能干了。当年,我姥爷打算修新房子,因为那时候的房子都是自己修,所以上了五年小学的妈妈就辍学在家里,和家人一起修新房,就是现在姥姥、姥爷住的这套房子。当年的这里还是一段坡坎子,姥爷从村子里找了几个熟人一起,白手起家修房子,一起挖土,敲碎石??每天一大清早,妈妈就早早起床给工人们做早饭,那时的粮食还不够丰富,所以一般做饭都会和着几个红薯或土豆,妈妈得一个个洗净,虽然早上的水冰凉刺骨,可妈妈还是坚持一个个洗得干干净净。由于姥姥有风湿不能沾水,平日里只能做点轻活,所以妈妈担起了这么多活,等到种粮食的季节,妈妈就到山上和大人们一起做,挖田坎,堆田坎,栽秧,样样都会,并且做得很好。那时,我的两个舅舅还小,姥爷要出去做工作,走得很远,家里的事情都得等妈妈一个人做,两个舅舅也得妈妈照顾。那时的粮食产量低,不富裕,每家每户都养了几只家禽,每天都得上山找食;还有做饭,也得用柴烧的。所以妈妈就更忙了。不过,妈妈当时的年龄和我现在的年龄差不多。在门前的地坝边上,有四棵橘子树和一棵花椒树,现在都长得很壮实了,也是那时栽的,每年都会结出好多果子。现在算算,它们都经历了二十几年的风风雨雨啦。
姥姥说,那时候,整个村子评
这就是我的那个妈妈。
【创新点评】
(1)这篇作文很好地体现了这次作文训练的意图,通过
作文六:《典型的记叙文要素》500字
这是一篇名叫《感谢上帝》的故事:哈斯先生驯养了一匹奇特的马,只要骑马者说 声“感谢上帝” ,马就飞跑 ; 骑马者说声“亚门” ,马就停下。 一天,哈斯先生把马牵到街 上, 准备把马卖掉。 当他向买主仔细地介绍这匹马的特点时, 买主轻蔑地一笑说:“无稽之谈 ! 我富有养马经验,它会听我的 ! ” 买主付了钱后,骑上马,用脚使劲踢马。马被踢痛了, 飞快地奔跑起来, 便使劲地大声叫着:“遏 ! 遏 ! ” 但马根本不听他的, 反而疯狂地向悬崖飞奔。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想起了哈斯先生的话,只好拼命地喊 :“亚门 ! 亚门 ! ” 马发出了 长长的一声嘶鸣, 及时地停在悬崖的边缘。 买擦了擦额上的冷汗, 松了一口气说:“感谢上帝” 马一听,又向前飞跑,买主和马一同跌进了万丈深谷。 这篇文章虽然很短,但它却是一 篇典型的记叙文, 它告诉了我们几个问题:一、 时间 -一天 二、 地点 -街上, 悬崖 三、 人物 -哈斯先生 四、 事情的起因 -买主新买一匹马 五、 事情的经过 -买马、 骑马、 遇险 六、 事情的结果 -买主和马一起跌进了山谷 这六个方面便是记叙文的六个要素, 缺少某一 方面,文章内容就有可能不完整。
作文七:《记叙文的六要素》1500字
阅读训练:提取记叙文六要素
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的起因 经过 结果 提取六要素的方法:1、熟读课文。
2、用笔划出交代六要素的词语。 3、提取重点词语,挖掘隐含信息。(多问几个为什么) 4、精炼词语,概括成句。
阅读训练:(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一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个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他正抖做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他治死了。 1)时间--先前 2)地点---古庙里
3)人物---读书人 美女蛇 老和尚
4)故事的起因---看见一个美女蛇朝他笑,并唤其名而后隐去; 5)故事的经过---被和尚识破机关,送给他小盒子防身; 6)故事的结果---飞蜈蚣治死了美女蛇。
(二)《我的母亲》老舍
姑母死了。三姐已经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学校,家里只剩母亲自己。新年到了正赶上政府倡导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城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今天,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盼着我了,她已入土!)
时间:除夕 地点:家中 人物:母亲、我
起因:家里只剩母亲过除夕
经过:我回家陪母亲,母亲很高兴,但是时间很短。母亲叹气很伤心。
结果:我走在街上泪眼迷蒙。
(三)《司马光砸缸救人》
从前,有个孩子叫司马光,7岁那年,有一天,他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捉迷藏, 正玩得高兴时,忽然听到“扑通”一声。糟了!有个小朋友不小心,从假山上跌下来,正好掉到装满水的大缸里去了。得快把小朋友救上来呀!要不他就要淹死了。可是不朋友们个子矮,力气小,没有办法;去叫大人吧,时间来不及了。怎么办呢?有的小朋友吓哭了,有的小朋友吓跑了。只有司马光不哭也不跑,站在那里想主意,有啦!
只见司马光抱来一块石头,使劲儿地向大水缸砸去。只听得“喀喳”一声响,大水 缸给砸了一个大洞,水从洞口流了出来,掉到大水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这件事儿传出来以后,大人们都夸司马光既聪明又勇敢。 时间:司马光7岁那年 地点:花园里
人物:司马光和小朋友 起因:大家一起玩捉迷藏
经过:玩的正高兴的时候,一个小朋友掉水缸中了小伙伴们都不知怎么办好了,司
马光想了想,拿起石头去砸缸。 结果:石头砸破了缸,小朋友得救了
(四)看课文《我的老师》中“老师正确处理纠纷”一段,提取六要素。
起因:父亲在军阀部队里,几年没有音信,不知死活。 经过:“我”与母亲替父亲卜问凶吉,“我”的小“反对派”们说父亲吃了炮子儿,“我”很悲伤。
结果:蔡老师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写信劝慰我,纠纷排除。
(五)看课文《我的老师》中“梦中寻师”一段,提取六要素。
时间:一个夏季夜里; 地点:家里当屋; 起因:想念蔡老师;
经过:熟睡中突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走,去找老师;
结果:被母亲拉回,劝说了一会,才睡熟了
课后自评:
作文八:《记叙文的六要素》4700字
记叙文的六要素,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记叙文写作指导,顺序(初中记叙文技巧大全) 中学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艺术特色
一、结构类
1、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
(1)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3)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5)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6)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7)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2、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
3、为什么要写(或详写)这些内容,
(1)为什么要写(或详写)这些内容,实际是是问选材与中心的关系。很显然,写这些内容是表现.证明.突出.强调主旨的。如果是问为什么详写,其基本思路是详写可以把主旨表现得更具体.更形象.更充分.更全面。
(2)可以从结构的角度来思考,即写这部分是为了与前面(可能是开头)或者后面(可能是结尾)形成照应.衬托.对比等。
二、表达技巧类
(一)表达方法
五种基本的表达方法是:记叙、议论、描写、说明、抒情。
1、记叙的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2、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
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3、描写手法:描写角度: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4、描写的作用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再现自然风光。?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5、混合表达方式的作用
)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1
(2)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起到例证的作用;
(3)说明文中描写、文艺性笔调起到点染作品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的作用。
)夹叙夹议,记叙与议论交叉运用的写法,使文章在轻松活泼之中,阐发议(4
论,读来饶有兴味,深受教益,文章中的记叙是为议论服务的,而议论又以记叙为基础,叙为议提供了事实依据,使立论有根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二)修辞手法
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31myhome./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 (3)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4)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5)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6)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表现手法
提问方式:这一部分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题模式:这一部分运用了??表现方法+结合具体内容说出作用和效果 (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先抑后扬,引发好奇,感情铺垫,引发好奇。
(4)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6)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结构紧凑,笔墨集中。 (7)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9)渲染烘托,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比较一下,我们就可以发现二者的不同点:渲染在于对某种事物的有意重彩泼墨式的描写;衬托却是通过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的描写,对该事物起到映衬作用。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时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对用来衬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来描写。
(10)联想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三、谋篇的顺序和线索
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位置为线索。
四、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情感强烈。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思想内容
一、词语和句子理解
(一)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二) 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答题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三)如何理解句子含义,
答题方法:1、 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临时含义等)并结合文章内容用通俗具体的语言解释其含义,2、将对关键词的解释添加适当词语连缀成句子,3、可适当添加综合性理解,如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或观点
态度等,4、解释一定要联系上下文句子内容,5、解释的方向一定是向着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提取概括要点
(1)提问方式: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答题模式: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的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三步整合答案
(2)提问方式:文中为什么说??,(或:??在文中表现在哪线地方,) 解答思路:(1)答案一定在文中能找到,但不一定能用原话回答;答案也不一定就在一处,可能是多处,需要你都找出来,分类总结概括,分条作答。(2)自己组织语言时,要注意确定核心词,也就是能回答问题的最关键的几个词,然后结合文意将其分别扩展成句。
三、内容鉴赏评价
1、提问方式: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
答题模式:按总分(分总)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即这是哪一类人的代表,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即他身上具体的特点,特点可以分条分要点罗列;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同时要注意的是,人物形象往往是立体的.复杂的.多侧面的,也就是他不是单纯的好人或坏人,在好人身上会有缺点,在坏人身上会有优点。
2、读了文章,联系实际,谈谈您的看法?
)结合文章主题联系实际提出你的观点,观点要明确具体,然后答题思路:(1
再对你的观点进行详细深入的分析。(2)这样的题往往在阅读题的最后,分值较高,一定要保证字数,以写满所给空格为宜,如果有字数限制,字数以要求为准。
综合类
1、对某精彩语句的精彩赏析
答题思路:(1)答题要从艺术和思想两面入手。艺术方面主要看该剧在用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特点,思想方面要看以上手法有何效果,表现什么情感。(2)答题模式:这句话中运用了?词语(或采用了?方式),准确生动(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突出了)??
2、为什么以??为题目,
思路提示:(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答题一定要结合文章内容。
重要提示:
1、以上内容只是答题的思路和参考,要灵活运用,切勿生搬硬套,切勿只写条目而忘了结合具体文章内容。
2、答题要点准确全面。大部分题答题要点(给分点)不是一个,而是多个,要点数量和答题字数往往与分值成正比。请考生切莫习惯性的满足于一句话答题。 3、尽量条分缕析多答出几个要点,因为阅卷的潜规则是答多了不扣分,答少了少得分,所以只要时间和答题空间允许就多答几条,这样会增加答对的机率,切记一定将最有把握的要点写在前边。
4、特别是在答赋分较高的概括性题目时,一定要设???等序号回答,这样清
晰明白,显示了答题的深度和广度,也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5、做阅读题,一定要先读懂文章,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最好将中心思想写出来,即文章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所有问题的答案只要朝中心方向作答就不会错。
6、用术语:
一要熟记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表达技巧的名称,如动静相衬、以小见大、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托物言志、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直抒胸臆、烘托渲染、对比、象征、反衬等等;二要了解一些常用技巧的作用,比如比喻的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排比的作用是节奏鲜明,增强气势,便于抒情;第一人称真实,第二人称亲切,第三人称客观;三要了解一些常用程式,如体现了什么,强调了什么,强化了什么,营造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还有深化了主题,点明了题旨等等
作文九:《记叙文的六要素》600字
“记叙文的六要素”教案
(讲课人:赖显涛)
教学目标:1.学生能清楚和明确弄清记叙文的六要素;
2.学会归纳、概括,找到一篇记叙文这六要素;
3.学会在写作中将六要素合理运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如何准确找到记叙文的六要素,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2.难点:在归纳概括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难以从整篇文章的重心入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3~5分钟)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记叙文的六要素,现在老师要请一个同学上黑板只写出其中两点。然后会再让一个同学补充剩下四点的任意两点,最后请一个学生补充剩下的两点。
(目的: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注意力更加集中。 )
师:(评价学生的表现后)今天我们一起来具体学习记叙文的六要素。
二、讲解新课:(35~40分钟)
老师给每一位学生一篇叫《第一次迟到》的文章,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章,然后老师提问:“同学们看完了这篇文章,它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
师:XX同学归纳得特别好,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我’第一次迟到”这件事。
师:(将全班分为A、B两组,要求学生再仔细阅读文章,然后A组学生找出“六要素”中的时间、地点、人物;B组学生找出“第一次迟到”的起因、经过、结果。由于任务的轻重,A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三分之一,剩下的学生全为B组。)
(设计的目的: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小组合作和讨论,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生:回答问题,各抒己见。
师:引导学生找出记叙文的六要素。
教学总结:
1.从学生方面总结;
2.从教师方面总结;
3.从课堂本身总结。
布置作业:(略)
板书设计:(略)
作文十:《记叙文的六要素》16200字
1、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2、 文章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
答: A、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即谁做了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 B、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C、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3、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4、划分层次,
(1) 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 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 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
以写事为主的文章: ?(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
?(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1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
?、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
?、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 ?、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
?、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
?、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
记叙文段落层次的划分,思想内容的把握
1 、划分段落层次方法
1)按时间推进划分(时间词语为标志) 2)按空间变换划分(地点词语为标志)
3)按感情的变化划分4)按选材角度或内容的变化划分5)按逻辑关系划分(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
2、划分段落层次技巧:
简单说就是合并同类项,把相同内容的合为一层,把不同的分开来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
归纳段意: 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
5(记叙线索、作用及分类,
线索(明线和暗线)———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
2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答题套路:
如: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依据有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如《白杨礼赞》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贯穿全文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不大喜欢——想去看看——赞赏蜜蜂——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如《藤野先生》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到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离别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3
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
段意、层意的概括
归纳大意是在分层次的基础上进行的,或者是同步进行的,一般说来在分层次合并同类项的同时,大脑也就在归纳各层的大致意思,再进而形诸文字而已归纳层次大意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用最简洁的文字说明各层写了什么;二是用表明作者观点的话来概括;三是选用文中现有的关键词自己组合成句来概括
不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遵循基本的原则:一是力求完整,不能以偏概全;二是力求简洁,不要过多复述;三是力求明确,不能笼统含糊
6. 品味题目可以从——
A内容上B主题上C线索 D设置悬念上等方面进行品味
示例:(1)主题上结合主旨必答,如象征性的散文题目,也可以这样回答:拟题巧妙,一语双关,本指?实指?,突出主题,耐人寻味
(2)结合修辞: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说明了??,点明了本文的主要内容
7(了解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
4
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8. 记叙顺序、作用及类型,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强调,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照应上文,或为下文铺垫
,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顺叙: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如:《一面》,文章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和鲁迅的见面经过,表现了鲁迅关心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思想,并突出了“一面”给我的鼓舞
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也就是在记叙的时间上与事情的实际是相反的如:《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是文章的开头一句,它开宗明义,落笔点题,用追叙的手
5
法,再现了两年前作者终生难忘的往事
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和内容有关的情节和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如:《驿路梨花》,以我和老余一早一晚的所见所闻为线索,通过设置悬念和巧妙穿插,刻画了一组人物,展示了他们助人为乐的美好心灵其中解放军建造茅屋和哈尼姑娘梨花照料茅屋属于插叙部分
9. 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诙谐幽默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
10. 写作手法及作用,
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写作手法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想象、联想、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设置悬念、象征、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运用第二人称抒情、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一线串珠、明线暗线等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采用“XX”的手法,作者通过“??(文章相关内容)”使文章写得“??”
6
例句:这篇文章采用象征的手法作者通过对北方白杨树的赞颂,来赞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和团结向上的精神,它使文章意蕴含蓄,情感激越,作者的赞美之情藉此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
常用具体如下:
(1) 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 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 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 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 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 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 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
7
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0)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
(11)文章开篇的写作手法有:
A、可以用诗经里的赋比兴手法比如说,兴,是先言他物的B、也可以用引用的
手法如名句、箴言之类的 C、也可以先声夺人,用一系列的排比句,气势强烈??
D、或是采用题记的方法显得隽永深刻,又有文采 E、开头用景物描写也不错,渲染你所需要的气氛和基调 F、开门见山G、倒叙
11. 修辞方法及作用
(1)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2)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3)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8
(5) 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整齐、意韵铿锵,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
(7)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9)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10)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11)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如:句子使用了??修辞手法各种修辞的具体作用所表达的意思
12(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3. 文章用典的赏析:
一是丰富文章主题,
二是增添文章情趣,使文章有文采
14.句子或语段的作用, 有些情况要结合第三点和第四点来回答
答:一、内容上:首段和尾段:字面义和象征义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画龙点睛、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作用
9
开篇点题、B深化中心、C点明主旨(画龙点睛) (语面的象征义、喻指义 ,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点明全文思想意义)有时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补充说明
二、在结构上 :在文章开头:(1)总提、总领全文、开启下文(引出下文)等作用
在文章中间:(1)承接上文 (2)开启下文(引出下文) (3)承上启下(过渡) (4)为后文作铺垫;标志思路、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等作用
在文章结尾:总结上文、全文、照应开头、独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
三、表达效果上:
篇二:记叙文——六要素
记事文章“六要素”
记叙一件事情,一般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其中事情的经过要重点写,写详细具体。
看看《车窗娃娃》的六要素。
《车窗娃娃》
今天下午放学,我坐公交车回家。
坐在车上很无聊,我就用手指在车窗上画画儿。
我先画一个圆,再在圆内点了三点,上面两点,下面一点。
10
接着我又画上了嘴巴、耳朵和头发。哈哈~完工了,一个非常可爱的小人头就这样画好了。于是我又开始画了,一个、两个、三个……
到家了,我怀着愉快的心情下车了。
找一找,《车窗娃娃》的“六要素”是什么呢,
时间:今天下午
地点:公交车上
人物:“我”
事情起因:坐在车上无聊,就在车窗上画画儿。
事情经过:“我”画了好些可爱的小人头,写得很详细。
事情结果:“我”愉快的到了家。
事情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 人物:
事情的起因: 事情的经过:
事情的结果:记事情的时候,事情的经过要重点写,写具体。
怎样才能写得具体呢,
把事情的经过分解成几个步骤,最好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 首先……接着……然后……再……最后……
学会写游戏
游戏过程写清楚
游戏规则、准备写清楚:这个游戏需要…….
11
游戏经过写详细:先……再……又……最后……
游戏结果写明白:谁赢,谁输,平局,
游戏人物大亮相
主要人物:要找一两个表现最突出的人为主角。详细写写他在游戏中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胖胖鼓着腮,瞪着眼,使出全身力气,满脸涨得通红。眼看快把小明的手压下去……)
次要人物:写游戏过程时要写参加游戏的人物及他们的活动。(有的……有的……还有的……
看~***在……***在……)
游戏过程写清楚:
游戏规则、准备:游戏经过: 游戏结果:
游戏人物大亮相:
主要人物:次要人物:
写劳动“四部曲”
同学们都做过家务吧,洗衣服、打扫卫生、做饭、买菜……用文字把你这些“能耐”秀一秀吧~
写家务劳动是记事文章,一、二、三、四,要记住啦~
一、选择材料很重要。(选择你印象最深、收获最大的一次家务劳动来写。)
二、写清事情“六要素”。(点明劳动时间、地点、人物,写清事情的前因后果等。)
12
三、劳动过程细细看。()
篇三:记叙文六要素
记叙文六要素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
结果
作用
第一要素是时间,年、月、日、时写清楚;
第二要素是地点,要写环境和发生事情的地点。
第三要素是人物,不写人物是糊涂,
第四要素是起因,为何发生找起因;
第五要素是经过,来龙去脉写清楚;
第六要素是结果,交代结局别含糊。
〖记叙文记事六要素,大家千万要记住。文章要具体,主
题才突出。〗
记叙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
表达方式
叙述,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人物描写
肖像,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描写。
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
13
怎样写好一篇记叙文,
[思路分析]
写好叙事写人的文章。事和人在文中是很难分离的,因为事是由人来做的,表现人离不开具体的事,所以说,任何叙事写人的文章都是为了写人,以叙事为主的文章要表现事件的思想意义,归结看还是写社会风貌,是在写人。是有道理的。
[解题过程]
一. 把握情境,真实地叙事
写什么,叙事指叙述各类事件,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表达内容。事,必须有具体的情节,情节是指事件的变化和发展经过,是构成记叙文的基本内容。一个完整的情节就应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当然,这六个要素在每一篇文章中不一定都要具备,而且表现形式也可以灵活多变。
叙事要真实地反映生活现实,重要的是“把握情节”,因为广阔的社会生活是靠情节来表现的,情节在文章中又表现为各种各样的生活事件。这些生活事件是从大量的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来,情节是表现中心思想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求具体、连贯,突出思想意义。
怎样把握情节呢,
(一)选择和提炼情节是重要的一步
14
选择、提炼有代表性情节,就是抓住生动、新颖、能揭示生活深刻意义的人和事。
我们讲过生活中的素材是题材的基础,但题材(情节)不是素材的简单堆积,而是对素材进行加工提炼的结果。情节的真实性、丰富性、典型性,都要求我们从生活实际出发,以生活素材为依据,从中选择、提炼出富有思想意义的情节来(来自:.zaidian.cOm 在 点 网:记叙文的六要素)。这个选择提炼的过程也是你对生活深入思考、加深认识的过程。
(二)其中“抓住情境”是非常重要的。
情境,就是情景、境地。抓住情境,就是在文章中着重渲染具体的、生动的情景、状况,如人物遇到了怎样紧急的境况,怎样危难的处境,怎样一种复杂、矛盾的局面,怎样一种特殊的困难,怎样激动人心的时刻等,抓住“情境”进行具体的渲染、描述。这样写一方面可以使人物的性格、品质、感情等在特殊的困难或考验面前表现得更鲜明,更可信;另一方面可以抓住读者,读时对文中的人物关注,产生阅读兴趣。一个“情境”描述、渲染是为了突出表现人物的活动的背景,在此后,再来通过刻划人物就更具有典
型性。如《七根火柴》中对草地气候变化的情境描写,《小桔灯》中对小姑娘家境的描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描写,美女蛇故事中的描写。
15
二. “以小见大”,挖掘深远
取材虽然是身边的一些小事,但生发出的意义应是深远的,这就是“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题材小,不要就事论事,而要把这件事所反映的普遍意义写出来,也就是从局部反映整体。古人说“管中窥豹,时见一斑”,通过一个竹管,去看豹子,只能看到豹子身上的一个花斑,却能想象出整只豹子。“尝一脬(pāo)肉,而知一镬(huò)之味,一鼎之调。”从锅里舀取一块肉尝一尝,可以知道一锅肉的味道,这一锅肉烹调的好坏。这就是“以小见大”的道理。我们同学们经历的多是小事,我们的认识也有一定的局限,只有抓住有代表性的小事,具体写,才容易写好。“以小见大”的写法,还便于细节描写,写得深入,写得生动,表现出深刻认识。
如《藤野先生》选材小,写藤野先生批改作业、修改插图,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事等,这些小事却能看出藤野先生毫无民族偏见,对中国留学生的诚恳,治学严谨、认真的态度。
《菜园小记》选取的是在延安种菜的一些小事,而且又都是许多片断,可是“小”中见大,把延安大生产运动和军民与困难作斗争的光荣传统表现出来,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强烈的现实意义。
《一件珍贵的衬衫》从一件衬衫的小事,我们看出**与人民群众心连心的伟大人格。
16
生活中的小事是我们经常见到的,重要的是要留心,善于发现,注意搜集,积累。罗丹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发现出美来。”罗丹说的这种对“美”的发现,正是从生活认识中得来的,是挖掘出来的。没有收集到丰富的材料,怎么能有“精”,有“深”。
三. 选取若干材料,行文注意结构安排
1. 以时间为序
事件在一定的时段中发生、发展、变化,以时间为序,组织材料。如童年、少年、青年三个生命时段发生的事;早晨、上午、下午一天的时间段;上课前、上课、下课后;一节课的时段等。按照时序安排材料,发生在不同时段的事件(或片断),要标明时间的变换,给读者鲜明的时间印象和事物发展的状况。
2. 以空间转换为序
空间(或者说地点、环境)是事物发生、发展的条件,也就是说事物总是存在在一定的空间中,在空间中发展、变化的,因此,叙事离不开空间这个条件。
空间有比较大的地域,如洲际,有比较小的某个具体的城市、乡村、街道、学校、操场等,用不同场所、不同景观的转换等来安排结构,需要在文中标明空间的转换,给读者空间变动和空间印象,能帮助读者把握不同空间的不同风貌的
17
变化。如《多收了三五斗》,从河埠头的万盛米行粜米到街上购物,不同的处所,不同的场景,有空间转换的交待“街道上见得热闹起来了”。不同的场景中,叙述的对象、内容也有所不同。
3. 场面分段标题式
场面是由人物在一定的场合相互发生关系而构成的生活情景。也就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生活画面,它由人、事、景三个因素构成,在文中选取了若干个场面,那就要将这几个场面有机地组合起来,可以用分段加标题的形式,也可以用过渡、衔接的段落或句子。分段加标题的形式比较鲜明,也省略了设计过渡的问题。
4. 线索贯穿
文章选取若干事件或片断,就需要用一条线索来贯穿,把大大小小的事件或片断有机地串连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
有的文章以物为线索,主要是在事物上寄托了作者的情感,用某物把生活片断有机地联起来,如《记一辆纺车》、《七根火柴》等。有的文章以”意”为线索,也就是以中心思想或作者的认识为线索,串连各个片断。如《春》抒发“我”对春天的热爱和追求,选择了盼春、绘春、颂春等一系列片断,寄托了作者
的感情,用作者对春天的感情贯穿全文。有的文章以人物为线索,如《孔乙己》中的小伙计,以他的所见、所闻、所
18
想为线索,把文章若干片断、情节贯穿起来。
还可以按作者(或“我”)的思想感情发展变化为序,将前后的事件或片断联接起来。如《荔枝蜜》。
四. 点面结合
点,是指事物局部,重点;面,是指事物的全局和整体状况。叙事写人既有对事或人的全貌和整体情况的概括介绍或一般描述,又有对人或事物某个部分、某个方面,特别是重点情况的详细叙述和描写,并且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是点面结合,叙事写人既有全貌又有重点,就能给人既全面又具体,既完整又形象的感觉。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百草园的部分,既有全貌又有局部。《一面》中写鲁迅的肖像就是对“点”的描写,又有“面”的概括,就是鲁迅的伟大精神。《藤野先生》中写藤野先生与鲁迅相识、相处、告别的若干事件、片断,是“点”,概括鲁迅对藤野先生的评价“大而言之”,“小而言之”,是“面”。
五. 开头引入、渲染、铺垫,结尾引出、照应、升华。
古人说:“凤头,猪肚,豹尾。”(元朝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引乔梦符的话)意思是要重视文章的开头,设计一个好的开头会使文章增加色彩,“凤头”的意思是“美”。要美,不能单纯认为就是词藻美,语句美,而是能抓住读者,引人入胜,这也是美。
19
开头引入的要求是切题,“美”,吸引读者。渲染就是能用简要的语句将其意突出,抓住读者,正如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当然这是写诗的要求,写文也如此,不是“奇”而是真,“逼真”,如同在眼前。铺垫就是做些必要的铺陈和垫衬。
引入、渲染、铺垫的方式很多,如:
交待环境,引入人物、事件。如《孔乙己》。
点出所写的对象、人、事。如《我的老师》。
开门见山,点明题旨,交待写作动机。如《背影》《一件珍贵的衬衫》。
解题,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如《白杨礼赞》。
紧扣叙事,直抒胸臆。如《谁是最可爱的人》。
描写环境,渲染气氛,为情节发展作铺垫,如《多收了三五斗》、《故乡》。
设置疑团,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结尾要引出、照应、升华,就是把读者从具体的事件、人物中引出,使记叙完整,并把读者引回更为广阔的社会现实中,引向更为深远的境界。古人说“豹尾”,就是结尾要有力,且“画龙点睛”,有精神,有神采,就是余味无穷,发人深思,给读者以精神境界或思想认识上的飞跃提高。这就是升华。
结尾引出、照应、升华的方式很多,如:自然收束,回味无穷。如《小桔灯》、《背影》。
20
富有感染力的抒情。如《谁是最可爱的人》。
含蓄深刻带有启发式,发人深思。如《荔枝蜜》、《故乡》、《多收了三五斗》。
呼应开头,点明主题。如《一件小事》、《一件珍贵的衬衫》。
古人讲究“首尾圆合”,“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白居易《新乐府序》“标其目”就是揭示文章的题旨。“卒章”就是文章结尾。“志”就是主旨。强调开头夺目,结束升华。清朝李渔《闲情偶寄》中“务使开门见山,不当借帽覆顶”,形象地说明开头不应该把“山”,题旨遮挡住。宋朝沈义父《乐府指迷》中强调“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须要”必须要放开,结尾要“长留余味”,要响亮,像唐朝白乐天《金针诗格》中说“落句欲似高山放石,一去不回。”
我们写文章也应注意用“回顾之笔,兜裹全篇”,首尾一体。
篇四:记叙文的“六要素”教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一篇记叙文,无论写人、记事、状物、绘景,都离不开一定的时间场所,必定有事情的前因后果,这样,就有了“记叙文六要素”的说法。这六要素便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交代得清楚明白,文章才能完整、具体。
二、知识讲解
21
考点1 六要素
时间。一般地说在文章开篇时就应交代。时间可用某年某月某日表示,也可用自然时令或节日表示,还可用景、物去表示。如“五月五日”、“一个夏天的傍晚”、 “大年初一”、“当荷花开了的时候”、“月儿爬上树梢”等等,都是对时间的交代。
地点。地点一般也应在文章的开头交代明白。
人物。人物必须交代清楚,因为任何事情都是由人去做的,人物是构成叙事文的主要要素之一。
起因。任何事情都有起因,它是事情全过程的“头”,是不可缺少的。
经过。它是构成叙事文的主体,是“六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是突出文章主题的主要部分,是笔墨用力的重点。因此,不但要交代清楚,还要具体地、详细地写清楚、写完整。 结果。“结果”在文章中举足轻重,它是鉴别文章完整与否的显著标志。
考点2 方法
准确交代时间,一般有两种方法:直陈和暗示。直陈就是直接交代时间。直陈看似简单,其实也应注意。你可以简单明了,但切不可落入俗套。如很多同学动辄:“记得那是XX年前??”同样也是直陈,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就是这样交代的:“那是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虽然时隔五
22
十七年,可那种闷热我至今还能感觉得到。”如果我们把它改成:“记得那是五十七年前七月的一个闷热的日子??”很明显,改文就不能像原文一样体现事情对“我”的深刻影响了。当然,直陈时间你也可以使用一些运用了修辞的语言,如课文《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作者就是通过重复和拟人来交代时间的。运用修辞句子交代时间,要求同学们能放飞思维,大胆创新。
考点3 顺序
“六要素”的顺序安排也不是千篇一律的。有的将时间放在最后一节,有的将事件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放在文章的开头,以求引起读者的悬念。至于六要素中某一要素何时“登场”更合适,这要看怎样“安排”使得故事情节更动人、更合理,切忌刻板的排列。
三、例题精析
【例题1】
【题干】
平凡的感动
早上起来天阴沉沉的,让人觉得很压抑。送女儿回来的路上下起了大雨,早晨走得匆忙忘记带雨具了,又急着赶时间上班,结果淋得透湿,狼狈不堪。
紧张忙碌了一天,又累又困。去接放学的女儿,心情也不好,女儿想到游乐场去玩,我不同意。女儿看到我一脸的倦
23
意,拉着我的手要和我说话,我只好蹲下来。女儿用小手捧着我的脸,盯着我的眼睛说:“妈妈,你早上是不是淋雨了,”我有些惊讶地问:“你怎么知道,”女儿认真地说:“早上我看到同学的妈妈送他来上学时衣服都淋湿了,我好着急,知道妈妈在路上,担心你淋湿感冒了。”女儿说着把小手放在我的额头上,以前女儿感冒我都是这样试探的,不想只有五岁的小人儿却记得这些细节,一股暖流传遍我全身。以前我一直以为女儿从小娇生惯养不懂事,没想到小小年纪她就会关心人。
我亲了亲女儿的小脸蛋说:“宝贝儿,你想去哪儿,妈妈带你去。”女儿忽闪着大眼睛说:“妈妈,我到奶奶家去。”我把女儿送到奶奶家,就赶紧回家睡了,头疼的厉害,可能真的感冒了。不知睡了多久,女儿回来了,她站在我面前,用小手不停地抚摸着我的头发,时不时地把手放在我的额前试探着,我感到口干舌燥,心里像着了火一样,可能真的是发烧了。我拉着女儿的小手说:“宝贝儿妈妈生病了,你自己去看电视吧。”女儿说:“我从奶奶家给你带饭了,你起来吃吧。”我摆了摆手表示我吃不下,我看到女儿离开了卧室,心里很难过,可是我实在是爬不起来,炎热的酷暑紧张的工作烦琐的家务,我太累了,我要休息一会儿,就一小会儿,我就可以支撑着起来,陪伴我的女儿。我想着,迷迷糊糊地又睡着了。女儿又来了,她站在我面前,声音哑哑的,:“妈
24
妈,我给你泡了药,你起来喝吧。你还没吃饭呢,”女儿说着,但她不敢哭出声来。我赶紧坐起来一边接过女儿手里的碗,一边替她擦眼泪。她找了好久只找到“护彤”,是一种小儿退烧药,看着女儿可怜的样子,我也顾不了那么多,昂起头把药喝光了。说也奇怪,不一会儿,出了一身汁,烧居然退了。
我欣慰地抱着女儿,觉得她突然长大了。
第二天,太阳透过我们的窗户,照在熟睡的女儿身上。我觉得自己真的很幸福。
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去关心别人,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关心。我们都是生活在平凡的世界上,要在平凡中体会感动,在感动中享受平凡的幸福。
找出文中的六要素,并概括主要内容。
【答案】时间:一个雨天
地点:有变化,主要是接女儿回家的路上,家里
人物:“我”、“我”的女儿
起因:送女儿淋雨
经过:“我”送女儿上学淋雨,下班后接放学的女儿,女儿关心“我”,送女儿去奶奶家后,“我”发烧了,回家的女儿照顾“我”,为我泡药。
结果:感受到平凡的幸福
【解析】根据文中的信息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概括故
25
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课堂运用
【基础】
【题干】
词典的故事
我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上的是两个班合用一个教室一个教师的小学。快读完小学了,不要说现在孩子们多得看不过来的课外书与教辅书,我甚至没有过一本小小的字典或词典。那时,我是多么渴望自己有学问啊,并觉得世界上的所有学问就深藏在张老师那本翻卷了角的厚厚词典中间。小学快毕业了,学校要组织大家到15公里外的刷经寺镇上去照毕业相。我们便每天盼望着去到那个对我们来讲非常遥远的小镇。
不久以后,十多个穿上新衣服的孩子,一大早便由老师带着上路了。将近中午时分,我们这十多个手脚拘谨、东张西望的乡下孩子便顶着高原的强烈阳光走到镇上人漠然的目光中和镇子平整的街道上了。第一个节目是照相。照完相我们走到街上。太阳照在头顶。
我们开始出汗。我伸在衣袋里的手也开始出汗。手上的汗又打湿了父亲给我的一元钱。父亲把吃饭与照相的钱都给了老师,又另外给了我一元钱。这是我那时候可以自由支配的最大的一笔钱。我知道小伙伴们每人出汗的手心里都有一张
26
小面额的钞票,比如我的表姐手心里就攥着五毛钱。表姐走向了百货公司,出来时,手里拿着许多五颜六色的彩色丝线。
而我走向了新华书店。书店干净的木地板在脚下发出好听的声音。干净的玻璃柜台里摆放着几十本领袖书,以及几部当时流行的小说。我有些胆怯地在玻璃柜台前轻轻行走,突然停了下来,因为我一下就把那本书认了出来。
那本书跟领袖书同样大小,同样的红色,同样的塑料封皮。但上面几个凹印的字却一下撞进了眼里:“汉语成语小词典”。我把攥着一块钱人民币的手举起来,嘴里发出了很响的声音:“我要这本书!”
书店里只有我,还有一个营业员。
营业员走过来,和气地笑了:“你要买书吗?”
我一只手举着钱,一只手指着那本成语词典。
但是,营业员摇了摇头,她说:“我不能把这书卖给你。买这本书需要证明,证明你来自什么学校,是干什么的。”我说自己来自一个汉语叫马塘、藏语叫卡尔古的小学,是那个学校的五年级学生。她说:“那你有证明都不行了。你们马塘是马尔康县的,刷经寺属于红原县。你要到你们县的书店去买。”我的声音便小了下去,我用自己都不能听清的小声音说了一些央求她的话,但她依然站在柜台后面坚决地摇着头。然后,我的泪水便很没有出息地下来了。我越想止住眼泪,这该死的液体越是欢畅地奔涌而出。营业员吃惊地看
27
着我,脸上浮出了怜悯的表情。
她说:“你真的这么喜欢这本书?”
“我从老师那里看见过,我还梦见过。
现在,这本书就在我面前,但是与我之间却隔着透明但又坚硬而冰凉的玻璃,比梦里所见还要适遥不可及。
营业员脸上显出了更多的怜悯,这位阿姨甚至因此变得漂亮起来。她说:“那我要考考你。”
我看到了希望,便擦干了眼泪。她说了一个简单的成语,要我解释。我解释了。她又说了一个,我又解释了。然后,她的手越出柜台,落在了我的头顶,深深叹了口气,说:“不容易,一个乡下的孩子。”然后便破例把这本小书卖给了我。
从此,很长一段时间,我像阅读一本小说一样阅读这本词典。从此,我有了第一本自己的藏书。从此,我对于任何一本好书都怀着好奇与珍重之感。
(有删改)
简要复述“词典的故事”。要求写清楚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答案】 小时侯,“我”渴望有一本词典。小学毕业前,我到新华书店买词典,但因为我没有证明,营业员不肯卖,我禁不住流泪。她同情我,考了我两个成语,然后破例卖给我。
【解析】根据文中的信息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概括故
28
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巩固】
【题干】
雨声渐渐的住了,窗帘后隐隐的透进清光来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
凭窗站了一会儿,微微的觉得凉意侵人。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的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这白衣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笑容仿佛在哪儿看见过似的,什么时候,我曾??”我不知不觉的便坐在窗口下想,——默默的想。
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涌出五年前的一个印象。——一条很长的古道。驴脚下的泥,兀自滑滑的。田沟里的水,潺潺的流着。近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里。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一边走着,似乎道旁有一个孩子,抱着一堆烂白的东西。驴儿过去了,无意中回头一看。——他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笑容又仿佛是哪儿看见过似的广我仍是想,——默默的想。
又现出一重心幕来,也慢慢的拉开了,涌出十年前的一个
29
印象。——茅檐下的雨水,一滴一滴的落到衣上来。土阶边的水泡儿,泛来泛去的乱转。门前的麦垄和葡萄架子,都濯得新黄嫩绿的非常鲜丽。——一会儿好容易雨晴了,连忙走下坡儿去。迎头看见月儿从海面上来了,猛然记得有件东西忘下了,站住了,回过头来。这茅屋里的老妇人——她倚着门儿,抱着花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同样的微妙的神情,好似游丝一般,飘飘漾漾的合了拢来,绾在一起。
这时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眼前浮现的三个笑容,一时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
从文中看,本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从那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秋季。可以从文中“凉云”、“萤光”、“苦雨”等词语中看出。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记叙文六要素之一:时间。选文是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月儿”“凉意侵入”这些景物和感受都是秋季常用的话题。
【拔高】
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
30
生命的礼物
那年,在瑞士考得驾驶执照,同时发给一张淡红色的小卡,卡上写着:
“按照统一的人体捐献法规,当我死亡时,我作如下选择:
A. 捐献我的任一器官和部件 B. 捐献我的心脏起博器(植入日期为某年某月某日)
C. 捐献下列部件和器官—— D. 不捐献我的任一器官部件和心脏起博器
以下是亲笔签名和日期”
真新鲜~要是我母亲见了,一定大惊失色,瑞士人简直是疯子~她虽然不相信“来生转世”之类的说法,但刚领到驾驶执照就填死,她会认为“不作兴”,再说捐器官,把尸体弄得支离破碎,她会认为太残酷。不过,我在A项上作了选择,就是说,一旦发生意外而死亡,我愿意捐献我的任何一个器官和部件。我签上自己的大名,把卡贴在驾驶执照后面,并把“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贴在驾驶执照正面。我端详这张驾驶执照,想象万一我遭不测,警察和救护人员赶到现场,翻开驾驶执照一眼就能看见“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就会立即拿我的器官去解救另一个垂危的生命。
??这是一份生命的礼物,赐予和被赐予都是一种幸福,瑞士大多数人都愿意作这种选择,我非常赞成这种做法,只是当时,我不曾将此事告诉母亲,怕她整天提心吊胆。
31
不久前,在一份杂志上读到一篇文章:一瑞士青年在一场车祸中不幸丧生,根据他生前的愿望,医生摘取了他身上所有可供利用的器官,两只肾脏分别移植给当地和欧洲的两名肾功能衰竭者,心脏和肝脏分别移植给两名濒临死亡的患者,两只眼球给两个失明者作了角膜移植。这位青年捐赠的生命礼物,使四个垂死者重获新生,两个盲人重见光明。当记者访问
这个青年的母亲时,她说,她为儿子的行为感到骄傲,同时她还感谢那些接受她儿子器官的人,他们使她儿子的一部分在他们体内存活,她儿子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延续;看到他们,就像看到自己的儿子~
我把文章拿去读给我80岁的母亲听,她听了半晌不说话,最后她缓缓地说:“这个母亲实在了不起~只是,我这样的老器官不知道还能不能派上用场,”
我激动地一把抱住她:“你真是我的好妈妈~”
1. 读完全文,你认为文章题目“礼物”指的是什么,但它内在的含义又是什么,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作者善于在平淡的描叙中,设置伏笔和悬念,试举二例说明。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议论文和记叙中的议论是有区别的,文中划线的句子在
表达上起什么作用,
4. 请概括出文中三处使用了对比手法的内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文中最值得“那个青年的母亲”骄傲和自豪的理由是什
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1. (1)捐献器官 (2)奉献出自己的器官给他人
以帮助。
2. (1)我认为母亲会认为捐献器官“不作兴”、“太残酷”。
(2)想象中我遭到不测的情景。
3. 点明主旨,画龙点睛。
4. (1)母亲对捐器官前后态度的对比。
(2)母亲和我对捐器官态度前后的对比。
(3)故事中青年人的母亲和我母亲态度的对比。
5. 他的儿子的器官,使四个垂死者重获新生,并且她儿子
的生命在四个人的身上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延续。
【解析】根据文中的信息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概括故
33
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根据文章回答问题。
课程小结 寻找记叙文六要素中的时间、地点、人物。第一种情况:用自己的话去概括;第二种情况:根据文中的隐含信息寻找时间、地点、人物。
课后作业
【基础】
【题干】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
篇五:记叙文阅读之(一)记叙的六要素、结构、中心思想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
学科: 语文 任课教师:宋老师 授课时间: 2012 年 月日(星期 ):00-- :00
34
1
2
3
4
5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