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龟虽寿》1000字
龟 虽 寿
教学目标
1. 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这首诗。
2.理解词语、诗句的意思。
3.感受诗中所表达的诗人乐观自信、自强不息的精
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歌“慷慨激昂、苍凉悲壮”的特点。
自 主 学 习
1.生字注音:
老骥( ) 伏枥( ) 养怡( )
2.作者介绍:
3.《龟虽寿》中揭示主旨的句子: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4.朗读这首诗。
合 作 探 究
5.讨论问题:
(1)参照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明确: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
了的时候。滕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
灰。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
日驰骋千里。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进取的
雄心不会止息。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益寿延年。真是幸运极了,
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2)这首诗第一句起句就不凡。写了滕蛇、神龟,
为什么写哪?
四人一组讨论 ,回答。
明确:为了表明作者的人生态度,万物的生和灭都
受客观规律的支配,即使滕蛇、神龟也不例外。
(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四句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表现作者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
(4)如何理解“盈缩之期——可得永年”这几句?
诗人一方面看到了人的寿命与自然属性之间的关系;
另一方面又突出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5)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采用什么手法?
表现作者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
精神。对比衬托。
(6)学生读背这首诗。
课 堂 检 测
1.注音。
枥( ) 冀( ) 贻( )
沥( ) 骥( ) 怡( )
2.翻译句子。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2)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3.下列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是( )
A 、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咏志诗。作者以神龟、腾
蛇、老骥为喻,表明宇宙万物有生必有死,是自然的规
律,人应该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业,始终保持昂扬乐
观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B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是全诗的核心。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
C 、“志在千里”中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作者认为统一全国是符合历史的需要,决心为此奋斗终生。“老骥伏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都是后人常用以励志之语。
D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这四句呼应诗的开头,在承认寿命有限这一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了诗人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选B )
作文二:《龟虽寿》700字
《龟虽寿》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背诵默写这首诗。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写作背景:
写这首诗时,曹操刚击败袁绍父子,平定北方乌桓,踌躇满志,乐观自信,充满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三、疏通诗意:
1、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竟译文: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
2、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螣蛇 译文: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骥 枥 译文: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 4、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烈士译文: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5、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盈缩 译文: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6、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养怡 永年译文: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 7、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四、内容理解(连线):
1、2、3、4句 以“神龟、螣蛇”寿命虽长终有尽为喻,极言人寿命有限,
希望惜时、建功,不要虚度。
5、6、7、8句 用拟人、比喻的手法,突出年老而心不老,仍为理想积极
奋斗的进取精神。
9、10、11、12句 认为修身得法就可以益寿延年,强调发挥人主观作用,诗
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到此尽现。
五、中心理解:
这首诗否定了当时社会上那种消极颓废,及时行乐的人生观,表达了诗人 六、理解默写:
1、诗中通过传说表明人的寿命是有限的诗句:
2、诗中能表明作者人老雄心在,人老志不老的诗句:
3、诗中表现诗人虽临近暮年,却老当益壮,雄心不减的诗句:
4、诗中作者认为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顺其自然,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就能延年益寿的诗句:
作文三:《龟虽寿》13700字
《龟虽寿》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
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
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赏析】
南朝钟嵘写了一部《诗品》,品评诗人,区分第等,把曹操的诗置于下品。可是,曹操的诗却有了一种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使?后代无数英雄志士为之倾倒若狂。据《世说新语》记载:东晋时代重兵在握的大将军王敦,每酒后辄咏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击打唾壶为节,壶口尽缺。为什么理论家的眼光同读者的赏爱如此大不相同呢?这是一个颇为发人深思的问题。王大将军击节赞赏的诗,是曹操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的第四章--《龟虽寿》。曹操当时击败袁绍父子,平定北方乌桓,踌躇满志,乐观自信,便写下这一组诗,抒写胸怀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不由想起了人生的路程,?所以诗一开头便无限感慨地吟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庄子?秋水篇》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曹操反其意而用之,说神龟纵活三千年,可还是难免一死呀!《韩非子?难势篇》记载:“飞龙乘云,腾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 同矣!”“腾蛇”和龙一样能够乘云驾雾,本领可谓大矣!然而,一旦云消雾散,就和苍蝇蚂蚁一样,灰飞烟灭了!古来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汉武,服食求仙,亦不免于神仙长生之术的蛊惑,而独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醒的认识,这在谶纬迷信猖炽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更可贵的是如何对待这有限的人生?曹操一扫汉末文人感叹浮生若梦、劝人及时行乐的悲调,慷慨高歌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他说,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虽然到了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会消沉,一种对宏伟理想追求永不会停息啊!这首诗始于人生哲理的感叹,继发壮怀激烈的高唱,复而回到哲理的思辨“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曹操对人生的看法颇有一点辩证的思维,他首先讲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的。接着讲人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积极进取,建功立业。最后再谈到人在自然规律面前也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一个人寿命的长短虽然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但也不是完全听凭上天安排。如果善自保养身心,使之健康愉快,不是也可以延年益寿吗?曹操所云“养怡之福”,不是指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说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曹操以切身体验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对健康的重要意义,从这方面来说,它不又是一篇绝妙的养生论吗!《龟虽寿》更可贵的价值在于这是一首真正的诗歌,?它开辟了一个诗歌的新时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汉代人的思想禁锢了三四百年,弄得汉代文人不会写诗,只会写那些歌颂帝王功德的大赋和没完没了地注释儒家经书,真正有感情,有个性的文学得不到发展。直到东汉末年天下分崩,风云扰攘,政治思想文化发生重大变化,作为一世之雄而雅爱诗章的曹操,带头叛经离道,给文坛带来了自由活跃的空气。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身边聚集了“建安七子”等 一大批文人,他们都是天下才志之士,生活在久经战乱的时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现得慷慨激昂。正如《文心雕龙?时序》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慨而多气也。”尤其是曹操,鞍马为文,横槊赋诗,其诗悲壮慷慨,震烁古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种充满激情诗歌所表现出来的爽朗刚健的风格,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曹操是最突出的代表。千百年来,曹操的诗就是以这种“梗
慨多气”风骨及其内在的积极进取精神,震荡着天下英雄的心灵。也正是这种可贵特质,使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闪灼着夺目光彩。钟嵘将曹操置于下品,主要是嫌其“古直”而少文彩,殊不知曹操这样一位豪气盖世的英雄,是不屑于雕章啄句的。钟嵘六朝时人,当时文学之士很讲究文彩华美,所谓“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钟嵘对曹操的评价过低,显然是时代风气使然。我们知道,任何文学--包括诗歌在内,文彩较之内容,毕竟是第二位的。关于曹操的文学地位,过去常为其政治业绩所掩,而不为人重视,其实,他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是有卓越贡献的人物,特别对建安文学有开创之功,实在是应当大书一笔的。 (张铁明) 《龟虽寿》写于孟德东平乌桓之后,此时,他省察到自己已人到暮年,应抓紧时间干一番一统中原平天下的事业,这首诗正是他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雄心外现。 这首诗共分为三个层次:
一、“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为诗歌第一层。“神龟”,古人认为龟为长寿之物,性通灵,故称;“腾蛇”:传说中能兴云驾雾的、与龙同类之物。诗人在这里以龟蛇起兴,说明世间一切事物(包括人的生命)都是短暂的,都不能逃离“竟时”“成灰”的命运。这四句看似极消沉,极颓伤,而且,在他的诗作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所以,梁钟嵘评其曰:“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认为这是不足之处,所以将操诗排于下卷之中,这是不对的。而清刘熙载则评价说:“曹公诗气雄力坚,足以笼罩一切。建安诸子,未有其匹也。”这是很有见地的评说。 回首前尘往事,人生倏忽,弹指间,已届老境,感到人生如水、逝者如斯、去而不返的短暂。诗人在这几句诗中,有一种正视生命的勇气和忧患意识,这绝不是所谓的消极情绪,恰恰是一种质直的人生感悟。惟其如此,才有了下面豪迈的气概的勃发。
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宏壮的音调,显示了诗人老当益壮的雄心,即对历史的责任感和对前途的自信心。“老骥”,年老体衰的千里马;“烈士”,胸怀壮志之人。诗人以老骥自况,将其心思宣泄无遗。 如果一个人,因体悟到人生易逝的痛苦后,只是用哀伤的眼神和痛苦的眼泪换取人们的同情,并用这种同情来抚慰自己受伤的灵智的话,就会失去人生的目标和追求,就会在消极的苦境中苟活,那么,他的诗作和话语就会成为颓废主义的说教,是不会给人精神上的豪放和情绪上的激昂的感发的。相反,曹操正是因为认识到了人生难永,所以要用继续建功立业来消弥人生短暂这一大憾事。曹操的这一要在暮年创建伟业的豪迈进取,使这一句成为传诵千古的规箴警言。
三、“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这一句的意思是说,人的寿命长短的期限,不全在上天的支配,如果加强人的主观修养,也可延年益寿。这一句承上文之“暮年”,表明了自己渴望长寿的心愿,因为时间,对他这样暮年的人来说,已弥足珍贵,他需要时间施展他的理想和抱负,这一点我们可以和前一节联系互证。这一层的说理,把激荡人心的诗情和对人生的睿思哲理融为一体,发人深省,耐人寻味,也给壮年者深深的启示。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一句是为合乐时所加,与正文内容无涉,所以笔者在前面抄录全诗时如上排列。 总之,本诗是一首慷慨多气的抒情诗,体现了建安风骨的鲜明特点,读起来铿锵有力,决无缠绵凄恻的情调,透露着诗人坚定的意志和内外如一的质直个性。不仅如此,这首诗诗情与哲理交融,构思新巧,语言清峻刚健,将诗人的千里之志表述得气雄力坚。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这一开头似乎就象是日记本上的一则记事。故人"邀"而我"至",文字上毫无渲染,招之即来,简单而随便。这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间所可能有的形式。而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正是这种不讲虚礼和排场的招待,朋友的心扉才往往更能为对方敞开。这个开头,不甚着力,平静而自然,但对于将要展开的生活内容来说,却是极好的导入,显示了气氛特征,又有待下文进,,步丰富、发展。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走进村里,顾盼之间竟是这样一种清新愉悦的感受。这两句上句漫收近境,绿树环抱,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下句轻宕笔锋,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这个村庄座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幽静而绝不冷奥孤僻。正是由于"故人庄"出现在这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所以宾主临窗举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才更显得畅快。这里"开轩"二字也似乎是很不经意地写入诗的,但上面两句写的是村庄的外景,此处叙述人在屋里饮酒交谈,轩窗一开,就让外景映入了户内,更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对于这两句,人们比较注意"话桑麻",认为是"相见无杂言"(陶渊明《归田园居》),忘情在农事上了,诚然不错。但有了轩窗前的一片打谷场和莱圃,在绿阴环抱之中,又给人以宽敞、舒展的感觉。话桑麻,就更让你感到是田园。 于是,我们不仅能领略到更强烈的农村风味、劳动生产的气息,甚至仿佛可以嗅到场圃上的泥土味,看到庄稼的成长和收获,乃至地区和季节的特征。有这两句和前两句的结合,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而宾主的欢笑和关于桑麻的话语,都仿佛萦绕在我们耳边。它不同于纯然幻想的桃花源,而是更富有盛唐社会的现实色采。正是在这样一个天地里,这位曾经慨叹过"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的诗人,不仅把政治追求中所遇到的挫折,把名利得失忘却了,就连隐居中孤独抑郁的情绪也丢开了。从他对青山绿树的顾盼,从他与朋友对酒而共话桑麻,似乎不难想见,他的思绪舒展了,甚至连他的举措都灵活自在了。农庄的环境和气氛,在这里显示了它的征服力,使得孟浩然似乎有几分皈依了。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淡淡两句诗,故人相待的热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了。这不禁又使人联想起杜甫的<<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杜诗田父留人,情切语急;孟诗与故人再约,意舒词缓。杜之郁结与孟之恬淡之别,从这里或许可以窥见一些消息吧。
一个普通的农庄,一回鸡黍饭的普通款待,被表现得这样富有诗意。描写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头语,描述的层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笔笔都显得很轻松,连律诗的形式也似乎变得自由和灵便了。你只觉得这种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风格,与他描写的对象--朴实的农家田园和谐一致,表现了形式对内容的高度适应,恬淡亲切却又不是平浅枯燥。它是在平淡中蕴藏着深厚的情味。一方面固然是每个句子都几乎不见费力锤炼的痕迹,另一方面每个句子又都不曾显得薄弱。,比如诗的头两句只写友人邀请,却能显出朴实的农家气氛;三四句只写绿树青山却能见出一片天地;五六句只写把酒闲话,却能表现心情与环境的惬意的契合;七八句只说重阳再来,却自然流露对这个村庄和故人的依恋。这些句子平衡均匀,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把恬静秀美的农村风光和淳朴诚挚的情谊融成一片。这是所谓"篇法之妙,不见句法"(沈德潜《唐诗别裁》)。"不绚奇抉异??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皮日休《郢州孟亭记》)。他把艺术美深深地融入整个诗作的血肉之中,显得自然天成。这种不炫奇猎异,不卖弄技巧,也不光靠一两个精心制作的句子去支撑门面,是艺术水平高超的表现。譬如一位美人,她的美是通体上下,整个儿的,不是由于某一部位特别动人。她并不靠搔首弄姿,而是由于一种天然的颜色和气韵使人惊叹。正是因为有真彩内映,所以出语洒落,浑然省净,使全诗从"淡抹"中显示了它的魅力,而不再需要"浓饰盛妆了。 (余恕诚 《唐诗鉴赏辞典》)
《题破山寺后禅院》
首联描写的是古寺周围的环境,还没有进入后禅院,而诗题是《题破山寺后禅院》,因此诗人所写的重点在后禅院,这样颔联就是随着诗人的行进而作进一步的描绘,写禅房的幽景:“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诗人穿过佛殿步入后禅院,经过的是一条修竹夹道的小径,置身在这翠竹掩映,静谧无喧的氛围中,自然会有一种超尘出世之感。“幽处”的禅房
在茂密的花木丛中,一个“深”字十分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僧人们居处的幽雅宁静。绿树成荫,百花盛开,阵阵清香,这真是使诗人神往和留连忘返的“幽处”!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欧阳修极口称赞这两句诗,他说:“吾尝喜诵常建诗云‘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欲效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为难工也。晚来青州,得一山斋宴息,因谓不平生想见而不能道以言者,乃为己有。于是益欲希其仿佛,竟尔莫获一言。”(《题青州山斋》)欧阳修以自己的创作体会推重这两句诗意新而自然,不矫揉造作,不堆砌词藻,妙意天成,这是很有见地的。就艺术的独创性而言,这一联诗人以自己内心的幽意和淡泊情怀,抓住破山寺后禅房突出的景物特点,创造了一种幽深淡雅的艺术意境,可谓“抒写胸襟,发挥景物,境皆独得,意自天成”(《原诗》)。
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描写诗人在后禅院的所见所感。红日高照,林木苍翠,百花繁茂,风光无限,使得鸟儿也怡然自乐,在花木丛中婉啭鸣叫。雀鸟本来是没有情智的,客观环境的优美或险恶,不会引起它的喜和忧,但在这里,诗人以所见景物的强烈主观感受,寄寓于无知无情的飞鸟,好象它们也为这幽美旖旎风光所感染,欢快愉悦。这种“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人间词话》)的艺术描写,不仅不直率浅露,而且构思新巧,别有情趣。“潭影空人心”,则是诗人正面抒写在后禅院幽雅宁静的特定环境中观潭影的感受。水潭清澈,山光、天色映于水中,是那样明晰,那样澄净,观之使人杂念顿逝。这就很有“禅悟”的意味。《宋高僧传》载,临川郡守裴某,笃信佛教,“每至海霞敛空,山月凝照,心与境寂,道随悟深”。常建虽然不是虔诚的佛教徒,但在佛教盛行的唐代不可能不受其影响,所以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审美体验,有可能触发自己的情怀,并把某些自然景物视为契合自己主观“禅悟”的东西。这“潭影空人心”一句,正是诗人在清净无扰的破山寺后禅院,睹“潭影”而杂念俱消的感受。这一联是一个转折,由刻画后禅院的幽静转向表现诗人内心之静,静境得到深化。
尾联紧承“潭影空人心”,进一步通过静中有声,愈显其静的描绘,突出地表现诗人意中的静境。“万籁此俱寂”是诗人杂念消除净尽,“心与境寂”的具体表现。在后禅院中的诗人,由“潭影”触悟而杂念消除,此时此刻又使诗人感到万籁俱寂,也就是客观世界静得连一点声音都没有。就诗人的内心活动而论,万籁俱寂也就是诗人万念俱寂的表露。不过万籁俱寂,并不能成功地创造静境和表现静趣,因为静到没有任何音响的静境,是一片死寂,给人的审美感受是不寒而栗。但常建是盛唐时期善于创造静境和艺术地表现静趣的诗人之一,他深知“寂处有音”才能使人感到富有诗意的静境,也才能更好地表现自己的意中之静,所以诗人用“但余钟磬音”作结。这就是说,在“万籁此俱寂”的时候,只有佛殿传来袅袅的钟磬之音,给人的感受是那样强烈,那样鲜明,很有余音缭绕,不绝于耳的感觉。也就是说,诗人在这里十分成功地创造了一种富于静趣的静境,同时那种难以表现的诗人的意中之静,也由此而充分表露。这种以声显静的艺术手法,在创造幽静的诗歌意境方面,效果是异常突出的。
这首诗是写破山寺后禅院的,所以诗人着力创造一种幽深寂静的意境,层层深入,脉络分明。诗中有禅味而又不用禅理说教,静趣浓郁。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背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灿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王昌龄贬龙标尉的时间不可确考,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译文〗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
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结构〗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特色〗
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
想像惊人,气概超逸,笔势灵动,充分地显示出李白的艺术个性,这也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之所以有长久的艺术魅力的真正原因。
《夜雨寄北》
【赏析一】
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
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首句流露出道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仿佛使人想象在一个秋天的某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想着此时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忆他们从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着自己的孤独。
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
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泊秦淮
译文:
烟雾弥漫秋水,月光笼罩白沙;小船夜泊秦淮,靠近岸边酒家。歌女为人作乐,那知亡
国之恨?她们在岸那边,还唱着后庭花。
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
“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妓,自然洒脱;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尸,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
[说明]
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游秦淮,在上听见歌女唱《玉树后庭花》,绮艳轻荡,男女之间互相唱和,歌声哀伤,是亡国之音。当年陈后主长期沉迷于这种萎靡的生活,视国政为儿戏,终于丢了江山。陈朝虽亡,这种靡靡的音乐却留传下来,还在秦淮歌女中传唱,这使杜牧非常感慨。他的诗说: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其实这是借题发挥,他讥讽的实际是晚唐政治:群臣们又沉湎于酒色,快步陈后主的后尘了。秦淮一隅,寄托如此深沉的兴亡感,足见金陵在当时全国政治中心已经移向长安的情况下,影响仍然很大。 杜牧另有一首《江南春》,是写金陵春色的,基调开朗得多:“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读罢这二十八字,闭目就能想见唐朝的金陵春色:黄莺于红花绿柳,酒旗飘在水村山郭,风景是极动人的则是许许多多的寺庙,它的缕台在烟雨中放光,这些寺庙是南朝留给金陵的宗教艺术财富。
浣溪沙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起初只知道有这一句话,并不知道是谁留下来的,也不知道是属于哪部作品。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知道它出自宴殊的《浣溪沙》,于是凭着对“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喜好,常去读这首词,渐渐被它游园惜春以及相思怀人之情打动,在它明白如话的语言里却蕴涵着深广的意蕴,给人一种哲理性的思考。 本词起笔平淡,首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状,对酒听歌应该是件享受的事,但词人却想到“去年”的情景,和现在一样的暮春,亭台,清歌美酒.然而在一切似乎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于是词人不由得从心里发出这样的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悠悠逝去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人和事。“夕阳”总是给人以悲伤之感,如暮春让人惋惜,但又无法挽回,但词人仍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正所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上片词人由眼前景触发对美好事物情事的流逝,对时光飞逝的惆怅,以及对美好事物再现的渺茫的希望。这住要是写不变中的变化。
下片主要写变化中的不变。化的凋谢,春的消逝,是自然规律,不可抗拒,所以“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落花,还有翩翩起舞归来的燕子,而且是似曾相识的燕子,正好对应上片的“几时回”。“花落,燕归都是眼前景,但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联系在一起就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的意味。在惋惜与欣慰中蕴涵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的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小时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为消逝而边得一片虚无。
“小园香径独徘徊”在小园落英缤纷的小路上,词人独自徘徊着,沉思着,像是要对所见所感所思来一番反省与思索。这是词人在惋惜,欣慰,怅惘只余独自的沉思。上下片混然天成,不带一分雕琢的痕迹。
本词情,景,思融合一体,景中见情,情中见理。常读常新!
过松源晨饮漆公店
译文: 莫说下山容易无艰险,这只不过是你的错觉,未免高兴的太早了,小心诡诈的群山骗了你!下句一个“赚”字,一个“错”字,把行人在山间跋涉的刹那感受写得惟妙惟肖。不是吗?你兴致勃勃地爬过一道山峦,以为目的地就要到了,可是一山刚过,一山又横越面
前,拦住了你前进的道路,原来你又陷入群山的重重包围之中。这不令人扫兴得很吗?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阅读并鉴赏这类诗歌,有助于提升对事理的认识,同时增强议论文写作的思辩色彩。 如梦令
这是一首追忆旧游之作。描叙作者早年一次泛舟湖中,寻幽探胜的经历。开篇用“常记”二字点出所叙往事,因其印象深刻,所以历久不忘。“沉醉”言风光秀美,令人流连忘返,未必真是喝得酩酊大醉。词中通过对小溪、亭台、藕花、鸥鹭等等的描写,展现出一幅生动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误入”、“争渡”、“惊起”几个动词的连续运用使词意更加妙趣横生,摇曳多姿。整篇词的语言浅俗,通篇白描,风格清新自然,虽为易安早期词者,然已尽显能者之风。
这首词历来有被作苏轼词(杨金本《草堂诗馀》前集卷上),或作吕洞宾词(《唐诗纪》卷五、《古今词话》卷上),无名氏词(《词林万选》卷四)。但诸多前人从词的韵味和风格来看,一致公认为李易安的作品。
这首《如梦令》从各个角度抓住生活片断的一瞬间,主人公沉醉于酒,亦在山水之间,情真兴逸。“争渡”一节,让我们真切的感觉到主人公的急切之情,以及当时情形下自然流露出的急切之容。“惊起一滩鸥鹭”仿佛看到暮色中白鸟纷飞的瞬间景色。景色清新迷人。灰暗的暮色与白色的飞鸟形成强烈的反衬,突显了立体空间中的灵动感。而船划,鸟飞又同时衬托了溪亭野景的幽静,这种动静之间的相互包容与自然切换,将种种的不调和与矛盾如交响乐般,在各种旋律中向不同的方向伸展,最终回归统一,由不和谐,达到更大层面的和谐。所有这一切最终在读者面前展现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个极富立体感的真实生活场景。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像一面镜子被打开。将书比作半亩方塘。书是长方形的,所以说“半亩方塘”。“一鉴开”,以镜子作比,形容方塘极其清澈。天光云影共徘徊:天光和云影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写清澈方塘中倒映的美好景致。“天光”“云影”,比喻书中的内容。问那方塘的水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有活水从源头不断流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议论。一问一答,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暗含哲理。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我们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一、山中杂诗
1、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本诗所展现的画面。
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
飞去,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2、请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说说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首诗写了四处场景: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向檐、云出窗里,生动描绘了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情。3、“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可否改为“望”字?谈谈你的看法。不能。因为“窥”是从缝隙中看的意思,表现出竹林幽深茂密,意境清幽;“望”则是向远处看的意思,境界开阔疏朗,与诗歌整体意境不合。所以不能改。4、诗中说明了一个道理:拥有独到的观察角度,就会欣赏到与众不同的景物。
二、 竹里馆1、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长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独坐、弹琴、长啸。
三、 峨眉山月歌
1、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峨眉山、 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连用五个地名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的江行体验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2、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3、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 “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5、三、四两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表达了作者的 依依惜别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四、 春夜洛城闻笛
1、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 ,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思念家乡的感情的思想感情。2、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 “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3、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诗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4、“折柳”在诗中指《折杨柳》曲,“柳”与“留”谐音,所以古人常借“柳”表达与亲朋好友离别时的留恋之情,请你默写一句古诗中含有“柳”的诗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五、逢入京使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2、“凭君传语报平安”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4、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答:不矛盾。“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六、 滁州西涧
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表现出来的景象。我单单喜爱这涧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一只小船独自悠闲地横泊在水边,任凭潮来潮去。
2、在诗人笔下,幽草的寓意是什么? 生于偏僻之处而不甘堕落、坦然、安贫乐道的高尚气节。5、人们历来称赞“野渡无人舟自横”中的“舟自横”三字,结合整首诗歌,请你也来品一品这三个字的妙处吧。“舟自横”三字,一说小舟处此清闲之地,闲而无用,表达诗人的不被重用的忧伤情怀;一说小舟处此激流之中,坦荡悠然,表达诗人的宽广胸怀;两种心情交织在一起,构成诗歌丰富的精神内涵。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恬淡闲适的胸襟和脱俗隐逸的忧伤情怀。
七、江南逢李龟年
1、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2、“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不只是写景。不仅点明暮春时令,而且隐喻着彼此飘零、社会动乱、民生凋敝等家国之情。)3、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C )。A.诗的前两句中,“寻常见”“几度闻”,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从一个侧面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
B.诗的最后一句中,“落花时节”比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和唐王朝国运的衰落。
C.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
D.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风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
4、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思想感情:抒发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
八、送灵澈上人
1、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送别的画面。幽深的竹林郁郁苍苍,灵澈上人所在的寺院就在竹林深处,天近傍晚,悠远的钟声隐隐传来,似乎在催促他赶紧回去吧。我目送灵澈上人离去的背影,只见他头戴斗笠,身披斜阳,独自向青山深处去了,只留下我呆呆的出神。
3、请你尝试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可以结合人物的身份、诗歌的环境等理解分析)。虽怀才不遇却闲适、虽宦途失意却淡泊的情怀,也隐隐表露出诗人欲归隐的情绪。4.体会一下“苍苍”“杳杳”的妙处。“苍苍”二字写竹林寺所处之地的深邃. “杳杳”二字写竹林寺的深远。 “苍苍” “杳杳”四个叠字,极精练的描绘出一幅深远的青山寺庙图。
九、约客
1、诗歌的前两句都运用了叠字,请从内容方面谈一谈叠字运用的作用。“家家”修饰雨,表现了江南多雨的气候特征,营造了一种烟雨迷蒙悠闲清静的诗境;“处处”修饰蛙声,写农村景象,生机盎然。隐约写出诗人待客的悠然而略显孤寂的心情。2、“闲敲棋子落灯花”是一处精彩的细节描写,请你进一步发挥想象,描绘主人公当时的动作、神情和心理。 已经深夜时分,约好的客人却没有到来。诗人一只手拖着下颌,两眼呆呆地凝视着火红的灯花,另一只手随便拿起一枚棋子,随意地敲落在棋盘上,发出清脆的响声,直把灯花震落下来。唉,这漫漫长夜该怎样度过呢?3、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4、诗中主人公当时是什么心情?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当时待客时悠然而略显孤寂、候客不至心情烦躁不安。通过一个细节描写“闲敲棋子”表现出来。
作文四:《龟虽寿》1200字
理解背诵——明确主旨——体会感情——赏析名句 写法上:先比喻后直抒胸臆.
表现了诗人自强不息,老当益壮的进取精神和豪迈气概!
板书
龟 虽 寿
曹 操
认识生命(神龟虽寿??终为土灰。)
对待生命(老骥伏枥??壮心不已。)
辩证思维(盈缩之期??可得永年。)
画龙点睛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反馈部分
1.划分节奏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2.给加点字注音
老骥( ) 伏枥( ) 养怡( )
3.本诗作者,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本诗是曹操所作乐府组诗《 》中的第四章。
4.本诗体裁是诗,言古风。
5.理解古今意义差别较大的字词:
烈士:古义 今义
不但:古义 今义
6.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7.曹操所云:“养怡之福”指什么?
8.比较阅读
阅读《龟虽寿》与《观沧海》完成习题
①用横线画出两首诗揭示主旨的句子。
②两首诗各抒发了作者的何种思想感情。
③比较赏析
下列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是( )
A《龟虽寿》(曹操)
a.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咏志诗。作者以神龟、腾蛇、老骥为喻,表明宇宙万物有生必有死,是自然的规律,人应该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业,始终保持昂扬乐观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B.“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是全诗的核心。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
C.“志在千里”中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作者认为统一全国是符合历史的需要,决心为此奋斗终生。“老骥伏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都是后人常用以励志之语。
D.“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这四句呼应诗的开头,在承认寿命有限这一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强
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了诗人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B《观沧海》(曹操)
a.开篇写的是诗人登山观海的景象。沧海,大海,因海水呈清苍色,故称“沧海”。澹澹,水波动荡的样子。
b.“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极写大海的广阔浩大。星汉,银河。
c.这首诗通过大海的辽阔壮景的描摹,传达出诗人自负雄才大略、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d.结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虽是乐府诗乐章末了因配乐需要所加的,但它也暗示了因东征乌桓胜利而感到的喜悦,不能说与正文无关。
答案
1.划分节奏
神龟 / 虽寿,犹有 / 竟时。
腾蛇 / 乘雾,终为 / 土灰。
2、3、4略
5.烈士:古义 胸怀壮志之人 今义
不但:古义 不只是 今义
6.这句诗用比喻修辞写出曹操虽然到了晚年,但有志干一番事业,一种对宏伟理想的追求的豪情壮志。
7.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8.①《龟虽寿》中揭示主旨的句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观沧海》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②《龟虽寿》体观作者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观沧海》抒发了诗人期望统一祖国的宏图,表出诗了宽广博大胸怀。
③A(b)B(a)
作文五:《龟虽寿》200字
龙源期刊网 ://.qikan..
龟虽寿
作者:曹操
来源:《作文评点报 ·作文素材小学版》 2015年第 28期
神龟②虽寿,犹有竟③时。
螣蛇④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⑤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⑥暮年,壮心不已⑦。
盈缩⑧之期,不但⑨在天 ;
养怡⑩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①龟虽寿:是曹操的乐府《步出夏门行》四章中的最后一章。
②神龟:传说中的通灵之龟,能活几千岁。寿,长寿。
③竟:终结,这里指死亡。
④螣蛇:传说中龙的一种,能乘云雾升天。
⑤骥:良马。
⑥烈士:有远大抱负的人。
⑦已:停止。
⑧盈缩:原指岁星的长短变化,这里指人寿命的长短。
⑨但:仅,只。
⑩养怡:指调养身心。
作文六:《龟虽寿》3500字
《龟虽寿》赏析
(155.7.18. -220.3.15),一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
郡(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本文选自《乐府诗集》这是乐府 诗《步出夏门行》中的最后一章。
曹操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宦官家庭。曹操的祖父曹腾,据说汉相国曹参的后人,本身身居高位。父亲曹嵩, 是曹腾的养子。曹嵩的出身,当时就搞不清楚,所以陈寿称他:“ 莫能审其生出本末 ” ,但也有人认为他是 夏侯氏之子。官至太尉
曹操不但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著有《孙子略解》 、 《兵书接 要》等军事著作和《蒿里行》 、 《观沧海》 、 《薤露行》 、 《短歌行》 、 《苦寒行》 、 《碣石篇》 、 《龟虽寿》等不朽 诗篇,后人并且辑有《曹操集》 。
《龟虽寿》是东汉著名文学家、军事家、政治家曹操创作的一首乐府诗,作品富于哲理,阐发了诗人的人生态度。 笔调兴会淋漓,有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写这一组诗时,曹操刚击败袁绍父子,平定北方乌桓,踌躇满志, 乐观自信, 充满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龟虽寿》 更可贵的价值在于它开辟了一个诗歌的新时代, 汉武帝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把汉代人的思想禁锢了三四百年, 作为一世之雄而雅爱诗章的曹操,带头叛经离道, 给文坛带来了自由 活跃的空气。
《龟虽寿》又称《神龟虽寿》 ,是三国时期政治家曹操的《步出夏门行》的最后一章。写在建安十三年一月,当时 他已五十四岁了,正是赤壁之战前夕。作者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此诗约作于公元 208年 初他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不由想起 了人生的路程,所以诗一开头便无限感慨地吟道:“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 《庄子 ·秋 水篇》说 :“ 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 ” 曹操反其意而用之,说神龟纵活三千年,可还是难免一死呀! 《韩非子 ·难势篇》记载:“ 飞龙乘云,螣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 同矣! ”“ 螣蛇 ” 和龙一样能够乘云 驾雾,本领可谓大矣!然而,一旦云消雾散,就和苍蝇蚂蚁一样,灰飞烟灭了!古来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 汉武,服食求仙,亦不免于神仙长生之术的蛊惑,而独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醒的认识,这在谶纬迷 信猖炽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更可贵的是如何对待这有限的人生?曹操一扫汉末文人感叹浮生若梦、劝人 及时行乐的悲调,慷慨高歌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 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 但也还有生命终结的时候。 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 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庄子·秋水篇》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 ”曹操反其意而用之,说神龟纵活三千年, 可还是难免一死呀! 《韩非子·难势篇》记载:“飞龙乘云,螣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同矣!”“螣 蛇”和龙一样能够乘云驾雾,本领可谓大矣!然而,一旦云消雾散,就和苍蝇蚂蚁一样,灰飞烟灭了!古 来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汉武,服食求仙,亦不免于神仙长生之术的蛊惑,而独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 醒的认识,这在谶纬迷信猖炽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更可贵的是如何对待这有限的人生?曹操一扫汉末文 人感叹浮生若梦、劝人及时行乐的悲调,慷慨高颂说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 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临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他 说,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虽然到了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会消沉,一种对宏伟理想追求永不会停息 啊!据《世说新语》记载:东晋时代重兵在握的大将军王敦,每酒后辄咏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 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击打唾壶为节,壶口尽缺。这首诗始于人生哲理的感叹,继发壮怀激烈的高 唱,复而回到哲理的思辨曰: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
1
曹操对人生的看法颇有一点辩证的思维,他首先讲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的。接着讲人在有限的 生命里,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积极进取,建功立业而写的。
最后再谈到人在自然规律面前也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一个人寿命的长短虽然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但 也不是完全听凭上天安排。 如果经常注意保养, 使之健康愉快, 也可以延年益寿的。 曹操所云“养怡之福”, 不是指无所事事, 坐而静养, 而是说一个人精神状态和身体健康是最重要的, 不应因年暮而消沉, 而要“壮 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 想上的青春。 曹操以切身体验表达了人的精神因素对健康的重要意义,从这方面来说,它又是一篇绝妙的养生论。南朝 钟嵘写了一部《诗品》,品评诗人,区分第等,把曹操的诗置于下品。可是,曹操的诗却有了一种震撼人 心的巨大力量,使 ? 后代无数英雄志士为之倾倒若狂。
幸甚至哉,歌以咏
我非常高兴,要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为什么理论家的眼光同读者的赏爱如此大不相同呢?这是一个颇为发人深思的问题。 王大将军击节赞 赏的诗,是曹操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的第四章--《龟虽寿》。曹操当时击败袁绍父子,平定北方乌桓, 踌躇满志,乐观自信,便写下这一组诗,抒写胸怀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不由 想起了人生的路程, ? 所以诗一开头便无限感慨地吟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龟虽寿》更可贵的价值在于这是一首真正的诗歌, ? 它开辟了一个诗歌的新时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把汉代人的思想禁锢了三四百年,弄得汉代文人不会写诗,只会写那些歌颂帝王功德的大赋和没完 没了地注释儒家经书,真正有感情,有个性的文学得不到发展。直到东汉末年天下分崩,风云扰攘,政治 思想文化发生重大变化,作为一世之雄而雅爱诗章的曹操,带头叛经离道,给文坛带来了自由活跃的空气。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身边聚集了“建安七子”等一大批文人,他们都是天下才志之士,生活在久 经战乱的时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现得慷慨激昂。正如《文心雕龙·时序》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 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慨而多气也。”尤其是曹操,鞍马为文,横槊赋诗,其诗悲 壮慷慨,震烁古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种充满激情诗歌所表现出来的爽朗刚健的风格,后人称之为 “建安风骨”,曹操是最突出的代表。千百年来,曹操的诗就是以这种“梗慨多气”风骨及其内在的积极 进取精神,震荡着天下英雄的心灵。也正是这种可贵特质,使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闪灼着夺目光彩。 钟嵘将曹操置于下品,主要是嫌其“古直”而少文彩,殊不知曹操这样一位豪气盖世的英雄,是不屑于雕 章啄句的。钟嵘六朝时人,当时文学之士很讲究文彩华美,所谓“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钟嵘 对曹操的评价过低,显然是时代风气使然。我们知道,任何文学--包括诗歌在内,文彩较之内容,毕竟 是第二位的。关于曹操的文学地位,过去常为其政治业绩所掩,而不为人重视,其实,他在中国文学发展 史上,是有卓越贡献的人物,特别对建安文学有开创之功,实在是应当大书一笔的。(张铁明)
1. 该于建安十二年 (207),这时曹操五十三岁。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 1983年版)。 这首诗是曹操所作乐府组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四章。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 表现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此诗是曹操的乐府诗《步出夏门行》四章中的最后一章。
2.“神龟”二句:神龟虽能长寿,但也有死亡的时候。神龟,传说中的通灵之龟,能活几千岁。寿, 长寿。 3. 竟:终结,这里指死亡。
4.“螣(téng)蛇”二句:螣蛇即使能乘雾升天,最终也得死亡,变成灰土。螣蛇,传说中与龙同类的 神物,能乘云雾升天。
5. 骥(jì):良马,千里马。 枥(lì):马槽。
6. 烈士:有远大抱负的人。暮年:晚年。 7.已:停止。
8. 盈缩:原指人的寿星的长短变化,现指人寿命的长短。盈,满,引申为长。缩,亏,引申为短。
9. 但:仅,只。
10. 养怡:指调养身心,保养身心健康。怡,愉快、和乐。
11. 永:长久。永年:长寿,活得长。
12.幸甚至哉:两句是合乐时加的,跟正文没关系,是乐府诗的一种形式性结尾。
2
3
作文七:《龟虽寿》4300字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猷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过故人庄】 唐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注音:黍(shǔ),斜(xiá) 。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 (唐)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欢喜。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如 梦 令】
南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观书有感》(其一) 朝代:南宋 诗人: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山岛耸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次北固山下》 作者:王湾 客路青山下,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七下
《山中杂诗》吴均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峨嵋山月歌》李白
峨嵋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落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逢入京使》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 青山独归远.
《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论诗》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 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八上:
长歌行乐府诗集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 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论语十二章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 8. 不如乐之者。
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童年 高尔基 我的大学 在人间 阿廖沙
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 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般的宽大胸怀。 她如一盏明灯照亮阿廖沙敏感孤独的心
昆虫记 法布尔 昆虫的史诗 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
骆驼祥子 普通的人力车夫的故事 老舍 老实健壮忍让,如骆驼一般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
另一部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 保尔柯察金
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 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1没错大千世界中我们每个人面前,都可能会横着一些诸如清贫,疾病,磨难之类的障碍,只要不失去向前奔跑的雄心,就能勇敢地跨过他们,绕过他们,就会抵达梦想的前方。
2我们不知道接下来会遇到什么样的人。所以我们不需要花大把时间幻想未来,而是应
该把所有的等待用来武装自己,,只是为了
有一天遇见你时,能理直气壮的说你很好,但我也不差。
3你的负担将变成礼物,你受的苦照亮你的路
所有遥远的梦想从远方启程,翻山越岭,风尘仆仆而来,霸占着我每一寸思念和每一天的生活。即使尚且年轻的我们还未能读懂梦想的真正含义,但却固执地抓住这两个字,以此作为我们所有努力和牺牲的理由。 4这世上永远没有免费的午餐和天赐的财富,想要得到多么珍贵的礼物就要拿多么珍贵的付出来交换。你不努力有人努力,你不付出有人付出,很多时候我们和别人拼的只不过是谁更破釜沉舟。
5无论你现在的处境如何都不要轻易下结论,好的请坚持坏的请努力,你要看到别人的光芒,更要相信自己的力量。我们每一点的付出大多数的尝试以及所有的等待都有意义。你要坚信努力的人会有好运气,肯付出就能冲出黑暗,漫漫长夜后黎明终归到达。我们都一样年轻又彷徨
6你想爬到山顶,必定得付出辛苦。你想早点回家,必定要提早赶路。你有你的野心就必定伴随辛苦,仔细想想就会明白很多辛苦从你一开始做选择做决定时,就注定会发生,既然决定是你自己做的,就要承担后果。任何得到都有代价,任何野心的实现都需要点滴的积累。你想要看到更多就得爬到高处。
7你现在一无所有,但你却拥有一切。因为你还有梦想,只要路是自己选的,就不怕走远生活总会留点什么给对它抱有希望的人。 8糟糕的依旧糟糕,重要的是你怎样度过糟糕的时刻。我知道自己走在一条对的路上,这是我用太多次跌倒和失去换来的坚定,我不知道终点在哪里,但我决定把我之前所有的半途而废都用在这条路上,一直摸黑到底。
9努力并不一定会达到目的,但努力一定会有一个努力的结果,无论结果怎样与不努力的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那些积累在身上的感觉,决定了当你可以站起来的那一刻,你将会是怎样的站立姿势,也决定了你未来站
里的地方。
10每个人都在用力的活着,用他自己的方式,或许你仰慕他的生活状态,又或许你看不到他努力的方式。你无需弄懂他全部的故事,也不要妄加猜测呵指责
11你只有知道,你在努力的同时,也有很多人也同样在努力,你永远不是孤身一人 12所以亲爱的朋友,愿你不再害怕孤独。不再害怕面对之前的自己,不在急于寻求外来的安全感,而是从自我找到安定的力量,找到坚持下去的勇气。那是你自己的力量,足以在你的黑夜里代替太阳
13我感激所有让我找到动力前行的东西,是这些支撑者着到我走到现在。我不会想要去讨好所有人,因为那时候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有我想去的地方,我深知那是哪里,谁都不能动摇。我深知那里布满荆棘但我依然要走。
作文八:《龟虽寿》1600字
龟虽寿
曹操
撰搞人:灵宝四中:王英
学校审验人:建明秀
预习提示:
1、简介作者、写作背景,划分节奏
2、解《龟虽寿》的体裁:乐府诗,四言古风
3、 结合书下注解理解诗歌
4、 熟背诗歌
5、 ”?
6、 。
7
8、 9、 最后两句文中作用?
10
学习目标:
1
2
教学时数:
1 课时
教学过程:
①导入新课:
“诗言志”从小学到中学,同学们所学习的诗歌也不少,有哪些诗句抒发作者豪情壮志?
学生抢答: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还有一句大家熟悉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出自于今天我们所学习的《龟虽寿》。(板述课题)
②预习检测
A 、给加点字注音
老骥( ) 伏枥( ) 养怡( ) ...
B 、本诗作者府组诗《 》中的第四章。
C 、本诗体裁 言古风。
③研读课文,品味赏析
A 、明确写作背景
曹操当时击败袁绍父子,踌躇满志,乐观自信,便写下这一组诗,不由想起了人盾心情。
B 5 但它总还会有完结的时日。飞腾的异蛇虽古来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汉武,服这在在迷信猖炽的时代是难
6
明确:这句诗用比喻修辞写出曹操虽然到了晚年,但有志干一番事业,一种对宏伟理想的追求的豪情壮志。
D 、预习提示7
明确:体现辩证的思维,既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但在有限的生命里,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进取。
E 、预习提示8
明确: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F 、预习提示9
配乐完整,画龙点晴。
G 、预习提示10
本诗表现了作者不甘衰老和寿命不全由天决定,发的精神。
④课外延伸,拓展思维
诵读《观沧海》,完成下列习题。
观沧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是为人称道的名句,请
⑤方法总结,畅谈收获
A 、学习诗歌方法总结:
理解背诵——明确主旨——体会感情——赏析名句
B 、学完本诗,你有何感受
⑥当堂反馈:课后习题1
⑦板书
龟虽寿
曹操
认识生命(神龟虽寿??终为土灰。)
↓
对待生命(老骥伏枥??壮心不已。)
↓
辩证思维(盈缩之期??可得永年。)
↓
画龙点睛
练习题
1、划分节奏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2
烈士:古义 今义
不但:古义 今义
3。
4
5
)用横线画出两首诗揭示主旨的句子。
2)两首诗各抒发了作者的何种思想感情。
(3)比较赏析
下列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是( )
A 、《龟虽寿》(曹操)
a 、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咏志诗。作者以神龟、腾蛇、老骥为喻,表明宇宙万物有生必有死,是自然的规律,人应该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业,始终保
持昂扬乐观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b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是全诗的核心。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
c 、“志在千里”中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作者认为统一全国是符合历史的需要,决心为此奋斗终生。“老骥伏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都是后人常用以励志之语。
d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在承认寿命有限这一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B 、《观沧海》(曹操)
a “沧海”。澹澹,水波动荡的样子。
b 、大。星汉,银河。
c 上的精神面貌。
d
答案
1
/ 竟时。
/ 土灰。
4、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5、(1)《龟虽寿》中揭示主旨的句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
已。
《观沧海》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龟虽寿》体观作者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观沧海》抒发了诗人期望统一祖国的宏图,表出诗了宽广博大胸怀。
(3)A (b )B (a )
作文九:《龟虽寿》2700字
《龟虽寿》教学设计
宋丽杰
教材分析: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汉代人的思想禁锢了三四百年,弄得汉代文人不会写诗,只会写那些歌颂帝王功德的大赋和没完没了地注释儒家经书,真正有感情,有个性的文学得不到发展。直到东汉末年天下分崩,风云扰攘,政治思想文化发生重大变化,作为一世之雄而雅爱诗章的曹操,带头叛经离道,给文坛带来了自由活跃的空气。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身边聚集了“建安七子”等一大批文人,他们都是天下才志之士,生活在久经战乱的时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现得慷慨激昂。这种充满激情诗歌所表现出来的爽朗刚健的风格,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曹操是最突出的代表。千百年来,曹操的诗就是以这种“梗慨多气”风骨及其内在的积极进取精神,震荡着天下英雄的心灵。也正是这种可贵特质,使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闪灼着夺目光彩。本课所选的两首诗在一定程度上能体现曹操诗作的这种风格,我们可以通过这两首诗的学习引导学生一窥建安风骨的豪迈之气,同时受到心灵的启迪。
《龟虽寿》是一首富于哲理的诗,阐发了诗人的人生态度。诗中的哲理来自诗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因而写得酣畅淋漓,有着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哲理与诗情又是通过形象化的手法表现出来的,因而述理、明志、抒情在具体的艺术形象中实现了完美的结合。诗中“老骥伏枥”四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 “犹有”“终为”两个词组显得沉着。而“老骥”以下四句,一改“及时行乐”的糜风,语气转为激昂,使这位“自强不息”的盖世英豪的形象跃然纸上。 关于曹操,学生们并不陌生,因为教材把《观沧海》和《龟虽寿》安排在了同一课内。授课时,如果没有特殊原因的话,本课的教学应该是在《观沧海》的学习之后进行。那么,在学习《观沧海》时,对于曹操其人,其诗作风格学生也一定有了一些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但仅凭一首诗来谈认识曹操及其作品,我想还远远不够。因此我想不妨把本课的学习当成是《观沧海》一诗的延续学习。也就是说以此为另外一个载体,继续认识曹操及其作品的风格,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含义。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把握诗意,感受诗歌意境。找到理解诗歌的入手点。
3.在感受艺术美的同时,接受人生价值教育。
教学重点:
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把握诗词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把握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对诗人、诗作的影响,把握诗歌所体现的思想内涵与社会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曹操的《观沧海》,我相信曹操的吞吐日月的博大胸襟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印象。其实曹操的诗作千年以来一直影响着很多人。老师曾在《世说新语》中读到这样一个故事:东晋时代重兵在握的大将军王敦,每次喝完酒后,就咏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并以铁如意击打酒壶,以致于酒壶全部缺了口。王大将军为何对这段文字情有独钟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曹操的《龟虽寿》。来认识曹操的另外一个侧面。
二、新课
《整体感知》
1、交流作家作品资料。
曹操字孟德,沛国游县(今安徽省亳县)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是一位颇有作为的政治家。他20岁时举孝廉,除洛阳北部都尉,后迁顿丘令。据《曹瞒传》云:“太祖初入尉廨,缮治四门。造五色棒,悬门左右各十余枚,有犯禁者,不避豪强,皆棒杀之。”后任济南相,辖十余县。其时“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曹操到任后立即“奏免其八”,并“禁断淫祀”,使社会风气大大好转。35岁时被征为典军校尉,次年参加讨伐董卓的斗争。建安元年(196)迎献帝迁都许昌,受封为大将军兼丞相,开始掌握中央大权。当时全国处于大分裂局面,各地军阀拥兵自立,互相攻打不停。从这时起他用了整整11年时间,逐步消灭了吕布、袁绍等割据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这首诗即写在他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本首诗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复门行》中最后一章。《步出夏门行》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2、多种形式朗读
学生自由尝试朗读。运用工具书解决字词障碍。
指名朗读,学生教师共评议。(评议要点:是否读出了曹操诗歌的豪迈之气) 听名家朗读,或教师范读。
学生再练读,展示读,齐读。
3、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诗意。(以组为单位,解决疑难,分组汇报。汇报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诗歌的意思。)
4、说说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表现了诗人不甘衰老和寿命不全由天决定、主观努力也起作用的积极奋发的精神。)
《研读赏析》
1、学生提问:(要求针对前四句,中间四句,后四句的内容和写法提问)教师帮助学生梳理提出的问题。
问题一:前四句为何以神龟和腾蛇为喻?
(借神龟腾蛇起兴,极言人的寿命有限。”这四句的言外之意是,像神龟和腾蛇这样的神物都不能不受自然规律的限制,更何况人呢! 但诗人这样说,用意是积极的,即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说明作者明知人的寿命终有期限,而任何英雄也难免要死,但他丝毫不因此而颓丧。) 问题二:接下来的四句中的老骥和烈士又怎样理解?
(诗人写此诗时已53岁,故以“老骥”自况,又称“暮年”,但他还要继续奋斗,所以又说“志在千里”“壮心不已”。他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这正如三年后他在《让
县自明本志令》中所说:“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江湖未静,不可让位”。他认为统一全国是符合历史需要的,决心为此奋斗终生。这四句表达了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自强不息的豪壮,是全诗的核心。) 问题三:你认为作者所说的“养怡之福”该怎样理解?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认为身心修养得法,就可以延年益寿。但养治之福不是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要有永不停息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这四句呼应诗的开头,在承认寿命有限这一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拓展延伸》
1、回想一下,你是通过怎样的方法理解了诗歌的内容及作者的情感的?(从写法和意象入手)
练习:《闻王昌龄左前龙标遥有此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清平乐·六盘山》
2、你怎样看待作者53岁了,仍然自强不息的精神与做法?
三、结束语
这首诗学习到这里,相信同学们和我一样,已经理解了东晋时代的大将军王敦酒后高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情怀了。那么,就让我们再次回到曹操的《龟虽寿》一诗中,再次高声朗读,再次感受作者自强不息豪迈的情怀吧!师生齐诵《龟虽寿》。
四、板书设计
作文十:《《龟虽寿》》6800字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1.该于建安十二年(207),这时曹操五十三岁。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3年版)。这首诗是曹操所作乐府组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四章。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此诗是曹操的乐府诗《步出夏门行》四章中的最后一章。
2.“神龟”二句:神龟虽能长寿,但也有死亡的时候。神龟,传说中的通灵之龟,能活几千岁。 寿:
3.竟:
4.“螣(téng)蛇”二句:腾蛇即使能乘雾升天,最终也得死亡,变成灰土。腾蛇,传说中与龙同类的神物,能乘云雾升天。
5.骥(jì):
6.伏:
7.枥(lì):
8.烈士: 暮年:
9.已:
10.盈缩: 盈: 缩:
11.但:
12.养怡: 怡:
13.永: 永年:
14.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两句是附文,跟正文没关系,只是抒发作者感情,是乐府诗的一种形式性结尾。
阅读1
1、表达作者人老智仍在的诗句是:
2、《龟虽寿》中强调了人的主观作用,表现出自己积极进取的旷达胸襟的句子是_ _ _ _ ,_ _ _ _ 。
3、《龟虽寿》中点明诗歌主旨的诗句是_ _ _ __ _ _ _,_ __ _ _ _ 。
4、如何认识“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5、“盈缩之期,不但在天”体现作者何种哲学思想?
6、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7、曹操所云:“养怡之福”指什么?
8、下列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是( )
《龟虽寿》(曹操)
a、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咏志诗。作者以神龟、腾蛇、老骥为喻,表明宇宙万物有生必有死,是自然的规律,人应该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业,始终保持昂扬乐观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b、“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是全诗的核心。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
c、“志在千里”中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作者认为统一全国是符合历史的需要,决心为此奋斗终生。“老骥伏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都是后人常用以励志之语。
d、“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这四句呼应诗的开头,在承认寿命有限这一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了诗人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9、这是一首抒怀言志、富有人生哲理的诗,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它怎样的人生态度和精神思想?全诗抒发作者何种思想感情?
10、“比”,是中国诗学传统,诗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一句,就表达了诗人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你能从你所学的古代诗词中另举一例加以说明吗?
阅读2
8.在这首诗里,曹操是如何看待生命现象的?(2分)
9.“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历来为人称道,请作简要赏析。(3分)
6.本诗主要写自己的雄心壮志,为什么要写到“神龟,腾蛇”? (2 分)
7.划线句子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
阅读3
1.诗中用两个转折比喻说明死之不可避免,揭露了神仙长生不老的虚妄的诗句:
2.诗中阐述作者人生哲学生命长短不是由天决定,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饱含朴素的辩证见解:
3.抒发诗人情怀,表明老当益壮的进取精神的诗句:
阅读4
1、划分节奏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2、理解古今意义差别较大的字词:
烈士:古义 今义
不但:古义 今义
3、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4、曹操所云:“养怡之福”指什么?
5、比较阅读
阅读《龟虽寿》与《观沧海》完成习题
(1)用横线画出两首诗揭示主旨的句子。
(2)两首诗各抒发了作者的何种思想感情。
(3)比较赏析
下列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是( )
A、《龟虽寿》(曹操)
a、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咏志诗。作者以神龟、腾蛇、老骥为喻,表明宇宙万物有生必有死,是自然的规律,人应该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业,始终保持昂扬乐观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b、“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是全诗的核心。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
c、“志在千里”中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作者认为统一全国是符合历史的需要,决心为此奋斗终生。“老骥伏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都是后人常用以励志之语。 d、“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这四句呼应诗的开头,在承认寿命有限这一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了诗人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B、《观沧海》(曹操)
a、开篇写的是诗人登山观海的景象。沧海,大海,因海水呈清苍色,故称“沧海”。澹澹,水波动荡的样子。
b、“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极写大海的广阔浩大。星汉,银河。
c、这首诗通过大海的辽阔壮景的描摹,传达出诗人自负雄才大略、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d、结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虽是乐府诗乐章末了因配乐需要所加的,但它也暗示了因东征乌桓胜利而感到的喜悦,不能说与正文无关。
阅读5
1.“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这几句,以“神龟”和“螣蛇”为喻,主要想说明什么道理?
2.表现作者对待生命的自然规律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积极态度的句子是哪几句?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这首诗表现出一种怎样的风格?
5.在这首诗里,曹操是如何看待生命现象的?(2分)
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历来为人称道,请作简要赏析。(3分)
7.诗歌中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与苏轼的《浣溪沙》中的哪几句有异曲同工之妙?(2分)
—————————————————————————————————————
阅读6
1.下列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是( )
A、《龟虽寿》(曹操)
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咏志诗作者以神龟、腾蛇、老骥为喻,表明宇宙万物有生必有死,是自然的规律,人应该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业,始终保持昂扬乐观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b、“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是全诗的核心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
c、“志在千里”中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作者认为统一全国是符合历史的需要,决心为此奋斗终生“老骥伏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都是后人常用以励志之语
d、“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这四句呼应诗的开头,在承认寿命有限这一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了诗人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 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3.人们常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诗人是如何看待暮年的?
4. 《龟虽寿》表达了诗人何种思想感情?
5.试分析《龟虽寿》一诗中前四句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千古名句,试简要分析其含意。
注释
1.该于建安十二年(207),这时曹操五十三岁。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3年版)。这首诗是曹操所作乐府组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四章。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此诗是曹操的乐府诗《步出夏门行》四章中的最后一章。
2.“神龟”二句:神龟虽能长寿,但也有死亡的时候。神龟,传说中的通灵之龟,能活几千岁。寿,长寿。
3.竟:终结,这里指死亡。
4.“螣(téng)蛇”二句:腾蛇即使能乘雾升天,最终也得死亡,变成灰土。腾蛇,传说中与龙同类的神物,能乘云雾升天。
5.骥(jì):良马,千里马。
6.伏:趴,卧。
7.枥(lì):马槽。
8.烈士:有远大抱负的人。 暮年:晚年。
9.已:停止。
10.盈缩:指人的寿命长短。盈,满,引申为长。缩,亏,引申为短。
11.但:仅,只。
12.养怡:指调养身心,保持身心健康。怡,愉快、和乐。
13.永:长久。永年:长寿,活得长。
14.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两句是附文,跟正文没关系,只是抒发作者感情,是乐府诗的一种形式性结尾。
阅读1
1、表达作者人老智仍在的诗句是
答案: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2、《龟虽寿》中强调了人的主观作用,表现出自己积极进取的旷达胸襟的句子是_ _ _ _ ,_ _ _ _ 。
答案: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3、《龟虽寿》中点明诗歌主旨的诗句是_ _ _ __ _ _ _,_ __ _ _ _ 。 答案: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4、如何认识“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答案:灵异的神龟虽然活几千年,但它总还会有完结的时日。飞腾的异蛇虽然会乘云驾雾,但它最终一死仍会化为灰烬。古来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汉武,服食求仙,而独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醒的认识,这在迷信猖炽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
5、“盈缩之期,不但在天”体现作者何种哲学思想?
答案:体现辩证的思维,既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但在有限的生命里,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进取。
6、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答案:这句诗用比喻修辞写出曹操虽然到了晚年,但有志干一番事业,一种对宏伟理想的追求的豪情壮志。
7、曹操所云:“养怡之福”指什么?
答案: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8、下列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是( b )
《龟虽寿》(曹操)
a、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咏志诗。作者以神龟、腾蛇、老骥为喻,表明宇宙万物有生必有死,是自然的规律,人应该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业,始终保持昂扬乐观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b、“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是全诗的核心。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
c、“志在千里”中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作者认为统一全国是符合历史的需要,决心为此奋斗终生。“老骥伏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都是后人常用以励志之语。
d、“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这四句呼应诗的开头,在承认寿命有限这一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了诗人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9、这是一首抒怀言志、富有人生哲理的诗,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它怎样的人生态度和精神思想?全诗抒发作者何种思想感情?
答案:《龟虽寿》体观作者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表现了作者不甘衰老和寿命不全由天决定,主观努力也起作用的积极奋发的思想感情。
10、“比”,是中国诗学传统,诗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一句,就表达了诗人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你能从你所学的古代诗词中另举一例加以说明吗?
答案:“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现了诗人不甘年老,报效祖国的情怀。
阅读2
8.在这首诗里,曹操是如何看待生命现象的?(2分)
9.“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历来为人称道,请作简要赏析。(3分)
参考答案:
8.(2分)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着清醒的认识,生命终将结束,但是一个人只要有远大的志向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就可以让短暂的生命有意义。
9.(3分)诗人以老了的千里马自比,表现了自己豁达乐观的精神状态,抒发了 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雄心
6.本诗主要写自己的雄心壮志,为什么要写到“神龟,腾蛇”? (2 分)
7.划线句子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6.诗人以神龟、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表明自己要利用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有所用为,而不虚度年华。(3分)
7.表现了作者老当益壮,自强不息,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2分)
阅读3
1.诗中用两个转折比喻说明死之不可避免,揭露了神仙长生不老的虚妄的诗句: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成雾,终为土灰。
2.诗中阐述作者人生哲学生命长短不是由天决定,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饱含朴素的辩证见解: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3.抒发诗人情怀,表明老当益壮的进取精神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阅读4答案
1、划分节奏
神龟 / 虽寿,犹有 / 竟时。
腾蛇 / 乘雾,终为 / 土灰。
2、略
3、这句诗用比喻修辞写出曹操虽然到了晚年,但有志干一番事业,一种对宏伟理想的追求的豪情壮志。
4、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5、(1)《龟虽寿》中揭示主旨的句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观沧海》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龟虽寿》体观作者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观沧海》抒发了诗人期望统一祖国的宏图,表出诗了宽广博大胸怀。
(3)A(b)B(a)
阅读5
1.“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这几句,以“神龟”和“螣蛇”为喻,主要想说明什么道理?
衰老和死亡也是人们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世间万物都不是永恒存在的。
2.表现作者对待生命的自然规律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积极态度的句子是哪几句?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曹操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体现出一种老当益壮、乐观奋发、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4.这首诗表现出一种怎样的风格? 慷慨,豪迈,激昂。
5.(2分)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着清醒的认识,生命终将结束,但是一个人只要有远大的志向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就可以让短暂的生命有意义。
6.(3分)诗人以老了的千里马自比,表现了自己豁达乐观的精神状态,抒发了 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雄心
7.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阅读6
1.下列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是(B )
A、《龟虽寿》(曹操)
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咏志诗作者以神龟、腾蛇、老骥为喻,表明宇宙万物有生必有死,是自然的规律,人应该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业,始终保持昂扬乐观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b、“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是全诗的核心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
c、“志在千里”中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作者认为统一全国是符合历史的需要,决心为此奋斗终生“老骥伏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都是后人常用以励志之语 d、“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这四句呼应诗的开头,在承认寿命有限这一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了诗人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 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答: 这句诗用比喻修辞写出曹操虽然到了晚年,但有志干一番事业,一种对宏伟理想的追求的豪情壮志 。
3.人们常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诗人是如何看待暮年的?
答: 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4. 《龟虽寿》表达了诗人何种思想感情?
答:体观作者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5.这四句托物起兴,借神龟纵活千年还是免不了一死,媵蛇和龙一样能够腾云驾雾,然而一旦烟消云散,就和苍蝇蚂蚁一样灰飞烟灭,来说明世上一切事物有生必有死的客观规律,为下文表明作者的人生态度作了铺垫:人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6.“老骥”,年老体衰的千里马;“烈士”,胸怀壮志的人。诗人以“老骥”自况,将其心思宣泄无遗。“老骥伏枥”的比喻,转消极为积极,有力地突出了诗的中心思想;“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作者自我形象的艺术写照。同时诗人以宏壮的音调,显示了自己老当益壮的雄心,即对历史的责任感和对前途的自信心。“老骥伏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已成为后人励志之语,并被人们广为传诵。(意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