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有趣的年俗作文》1100字
有趣的年俗
我的家乡过春节时有很多习俗。每年到要过年的这一个月,就成为腊月。腊月里的每一个节气都和过年有关系。
腊月初八的这一天,就是喝腊八粥的日子了。这一天每家都要做一种粥,而且都要在粥里放八样东西,有红豆、绿豆、江米、麦仁、黑米、莲子和百合,还有好吃的葡萄干,熬出来的粥稠稠的、甜甜的,好吃极了!不但要喝粥,每家还要泡腊八蒜呢!听老人说,喝了腊八粥就要花钱准备年货了。
到了大年三十这一天,要贴红红的对联和放长长的鞭炮。知道为什么要贴对联、放鞭炮吗?传说,有一个叫“年”的头生独角、凶猛异常的怪兽,到了大年三十晚上就要出来捣乱,夺走了很多人的性命。但它最害怕声音和红颜色。一天晚上,“年”又出来吃人了,他在一家人门口看见这家人正在用竹子搭起的火堆取暖,燃烧的竹子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把“年”给吓跑了,人们兴高采烈地欢呼起来。这就是过年贴对联、放鞭炮的习俗。
这就是我的家乡过年时有趣的习俗。
【写作指导:作文怎样做到写我所想】
一、写时要以“像不像”作为标准,衡量想和写是否一致
比方写人,在动笔前,同学们脑子里就要想一想这个人的外貌和性格特征是怎样的,在写到这个人的语言和行动的时候,也要和这个人的性格相吻合。总之,笔底下写的人,一定要像脑子里想的人,而且越像越好。
如果写事,在动笔前,同学们脑子里就要想一想这是一件什么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开始怎样,经过怎样,结果又怎样。(next88)最好还要列出提纲。在动笔写这件事的时候,就要有条有理地按照构思好的思路或提纲去写。
写好后,还要以“像不像”作为标准,把想的和写的进行对照修改,直到想的和写的一致为止。
二、平时要以“读和写”加强训练,提高想、写结合的能力
“写像了”,这是作文最起码的要求。随着作文水平的提高,自己笔底下的人、事、景物等就会逐渐比脑子里想象的更生动、更形象、更具体、更逼真,就能让人读后如见其人,如见其物,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不过,要做到这一点,还必须下一番苦功夫。平时要不断加强自己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基本能力的训练,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通过多读、多写、多练,逐渐改变自己作文中“力不从心”的现象。
要做到想、写一致,还要特别重视写观察日记的训练。平时要坚持每天写观察日记,把自己观察到的人、事、景物或其他生活片断记下来。如能记得准确、鲜明、生动,就不但能提高自己观察生活的能力,而且还能提高自己的文字水平。久而久之,当自己掌握了越来越多的词汇,掌握了越来越多的写作方法,就能得心应手地把脑子里想的内容写出来,不但想的和写的逐渐变得一致了,而且写的一定会比想的更好!
作文二:《有趣的年俗(400字)作文》4200字
精选作文:有趣的年俗(400字)作文
我的家乡过春节时有很多习俗。每年到要过年的这一个月,就成为腊月。腊月里的每一个节气都和过年有关系。 腊月初八的这一天,就是喝腊八粥的日子了。这一天每家都要做一种粥,而且都要在粥里放八样东西,有红豆、绿豆、江米、麦仁、黑米、莲子和百合,还有好吃的葡萄干,熬出来的粥稠稠的、甜甜的,好吃极了!不但要喝粥,每家还要泡腊八蒜呢!听老人说,喝了腊八粥就要花钱准备年货了。 到了大年三十这一天,要贴红红的对联和放长长的鞭炮。知道为什么要贴对联、放鞭炮吗?传说,有一个叫年的头生独角、凶猛异常的怪兽,到了大年三十晚上就要出来捣乱,夺走了很多人的性命。但它最害怕声音和红颜色。一天晚上,年又出来吃人了,他在一家人门口看见这家人正在用竹子搭起的火堆取暖,燃烧的竹子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把年给吓跑了,人们兴高采烈地欢呼起来。这就是过年贴对联、放鞭炮的习俗。 这就是我的家乡过年时有趣的习俗。重庆开县汉丰一校一年级:周晏齐
篇一:有趣的年俗文化节
有趣的年俗文化节 六(3)班 彭洁清 上个星期五,我们学校举办了一年一度的盛大活动——年俗文化节。“咚咚咚”,忽然我们听到了一阵锣鼓声。向校门口的方向望去,原来是一头栩栩如生的醒狮向我们走来。伴着锣鼓的敲打声,醒狮如愿以偿地吃到了青菜。大家看到后,都不约而同地响起了掌声。随着醒狮表演的结束,我们的年俗文化节活动,也渐渐拉开了帷幕。
年俗文化节正式开始后,同学们有的去相应会场猜灯谜,有的在班里的展区里,为参观的同学进行解说,有的则在欣赏正在进行得如火如茶的插花比赛。
在每班的展区里,都摆放着许多作品:有剪纸,手抄报,关于春节的工艺品,精美的图画......这些作品都来自与同学们的巧手。有些同学在欣赏作品,不禁发出“啧啧”的赞叹声,有的同学在品尝别班同学带来的各地特色食品。在吃到食品的同时,还能听到解说员给我们介绍这些食品相应的文化知识,真好!
在猜灯谜的现场,有的同学为了猜到灯谜的正确答案而手舞足蹈起来,有的却为了猜错了答案而十分沮丧。不过,不要紧,我们重在参与嘛!
在插花比赛的现场,同学们用自己聪明的脑袋,和一双灵巧的手完成了一份份成功的插画作品。博得了在场同学和老师们,发自内心的掌声。
这次年俗文化节,举办的非常成功。当天的场景会一直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永远不会忘却!
篇二:年俗 过年
我从小在城市长大,因为姥姥怕我生病每年春节都留我在城市度过。记得那是2006春节,我
一声,牙被咯了一下,我赶紧吐出嘴里硬物,居然是一个一角的硬币,这就更奇怪了。“这孩子真有福,肯定
今年会交好运,能考出好成绩了”奶奶在一边笑呵呵的说着,原来如此呀,这时我这才明白刚才奶奶神神秘秘的去西屋的目的了。
这个春节,我是一家的福星,我最高兴,我们一家也都沉浸在欢乐之中。。。。。。
篇三:各地年俗特点 各地年俗特点
北京年俗
北京人除夕之夜全家吃完年夜饭后会尽情地玩上一夜,到十二点的钟声敲响,“大年初一吃饺子”就开始了。“年初一的饺子”可不在初一白天吃,而是年三十的晚上零点一过就端上桌的。
待到天明,家里的晚辈都要给长辈拜年、祝福。初一到初五则是走亲访友互相拜年、聚会的日子,或者是出门逛庙会。那时街上随处可见头插红花的姑娘、手举风车的小伙儿,还有身挂大串山里红、手里抖着空竹的孩子,过年那几天,一片太平盛世的景象。
过年时,街上所有店铺都停业休息,只有卖鞭炮的商店开着门。
上海年俗
除夕夜,合家团聚,吃年夜饭,席上菜肴一般是十分丰盛的。夜间通宵不睡,市民一般在家观看电视节目,名曰守岁,当新的一年钟声敲响时,霎时鞭炮齐鸣,迎接新春。初一拂晓,人们都穿戴整齐,合家向长辈拜年,平辈间相互拜年。长辈还要给孩子们送红纸包的压岁钱,祝贺他们增加一岁。初一下午以及初二、初三出外向亲友贺年。初四,不少人都买了活鲜鲤鱼接财神。因鲤和利读音相近,再因从水里抓出活鲤鱼穿丝绳贴红纸的时候,头尾翘起,像大元宝似的。初一到初五,街巷十分热闹,往寺院进香或逛庙市者络绎不绝。
广州年俗
广州美称花城,以种花为业者,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现如今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为世人所瞩目,更成为广州的一大民俗。广州新春风俗,在人际交往中,必备利是。当然,所谓利是,即为红包,亲朋相见,大人要给小孩利是。广州市民中,市民阶层十分讲究,要给双封,而内包多少纸币则不拘,但没有利是即为无礼,所以春节期间到广州人家里做客,要多带几个红包为好,免得麻烦。甚至商场门口,也会在金桔树上挂满利是,任人摘取,以求吉利。
江苏年俗
江苏春节除贴桃符、门补、春联外,还有在新年挂钟馗象,以避一年鬼祟。传说钟馗善于捉鬼。这个风俗大概始于唐代。江苏的新女婿到岳母家去拜年,一般都选在年初三。初三称为小年朝,也不能扫地、乞火、汲水、与元旦风俗相同。江苏还有一个风俗与别处略异,即凡有六十、七十、八十祝寿,都在春节举行,而不是在生日祝贺。初一这一天很多地方都有不能扫地的风俗,认为一
扫地要把财气扫掉。年初二即使扫地,也不能把垃圾倒出门,而是堆在屋角边,一直要到正月半,称为聚财。
山东年俗
大年初一零点开始这个时间鞭炮齐鸣,节日的欢乐笼罩了千家万户。天一放亮,妇女们便笑
呵呵地忙着煮饺子。煮时,有的地方要鸣放鞭炮,有的地方用芝麻秸烧火,意味着新的一年响响亮亮,节节增高。吃罢饺子,该去拜年了。一般先家拜,晚辈给长辈拜,平辈之间再相互拜;而后近拜,给没出五服的长辈拜年;最后是远拜,给出了五服的长辈和亲朋好友拜年。晚辈向长辈拜年时,长辈要给压岁钱。
四川年俗
四川人对农历新年极为重视。家家户户挂彩灯、贴门神,并在粮仓、家禽牲畜圈上贴写吉祥的语言,以示来年的丰收吉祥。有条件的客家乡镇从正月到二月要耍灯舞,灯的种类有龙灯、狮灯、蚌灯等,这是四川人在原籍的彩灯习俗流传至今。此外,还要举行大型庆典活动--舞龙,有彩龙、火龙、水龙、脱节龙和和上川龙之分。
广西年俗
广西一些地区,世代流传的舞鸡、舞春牛活动,增添了春节的喜庆气氛。舞鸡的年青人提着用木头、木瓜做成的两只斗鸡,打着锣到村中各家各户去贺年。舞鸡歌吉庆幽默,使主家喜笑颜开。送给贺年的舞鸡者红包,从“斗鸡”身上拔几根鸡毛插在自家的鸡笼上,以祈求六畜兴旺。
更有趣的是每年的除夕到正月十五,轻快悦耳的“登登打、登登打、登登打嘟打”的打扁担声,响遍了壮族山乡。打扁担是传统的自娱自乐活动,每一个壮家人都是打着堂的演员,妇女的动作轻巧优美,男子的动作刚劲有力,自娱自乐的“打着堂”,寄托着壮族人民祈望丰收的愿望。
陕西年俗
陕北的春节是炽热的,到处是红红火火。
黄土地的百姓重视过节,一年中有许许多多的节日,不过,人们最注重的还是春节。陕西人过年都要给孩子做个“枣牌牌”。“枣牌牌”就是用红线穿上红枣、谷草秸秸,上面挂个铜钱,下面坠个鞭炮,挂在孩子的背后,这是一种避邪祝福的吉祥物。在这里,有的人家用红线穿上做针线活用的“顶针”,挂在孩子的脖子上,这也是祝福的吉祥物,叫“增岁顶针”。每年增加一个,一直
到十二岁为止。
秧歌拜年是陕北年俗中独特的风情。春节期间,村村都组织秧歌队,挨门逐户拜年,在这里俗称“沿门子”。秧歌拜年首先是谒庙、敬神,祈祷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后到各家各户拜年。
福建年俗
闽南一带乡村过年习俗显得与城市不尽相同。乡村农家,房多门多,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色纸扎的“春枝”,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门外,点燃待其烟绕火旺,男人依辈分跳
过这堆火焰,边跳边念:“跳入来,年年大发财;跳出去,无忧共无虑;跳过东,五谷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滚滚来。”这叫“过火群”,象征烧掉旧岁的邪气,消灾过运,迎来干干净净、大吉大利的新年。“跳火群”后,就要用新扫帚打扫厅堂,扫完后扫帚畚斗搁在一起,垃圾堆放门边,希望如愿再从畚帚中走出来,帮助发家致富。同时要把跳火群未熄的余灰收集一些添于炭炉中,叫“添旺”,象征更加兴旺。家长率子女围坐炉旁,叫“围炉守岁”,最好通宵达旦守着,据说这是为父母添寿。此时,长辈给晚辈分压岁钱,叫“分圆”。随着社会进步,生活节奏加快,闽南乡村一些繁琐的习俗已逐渐被废止了,但农家企盼好年景的风俗仍保留下来。特别是“围炉”在腊月寒冬,全家人围在暖烘烘的小炉旁痛饮畅谈,述旧岁展望未来,那是多么温馨,多么幸福。
湖北年俗
湖北团风人春节 房门、厨房门,再贴犁、耙、鞍等生产工具,最后贴花草树木??歌联贴到什么东西上面,就以那种东西为主题,唱首联歌表达联意。如贴在竹枝上的是一副鞭炮的剪纸,人们唱的联歌是竹报平安值千金,清白传家振家声;东风得意花千里,红日高照万木春。这种剪纸、唱歌融为一体的歌联,堪称白族文化的一朵奇葩。
篇四:民谚里的年俗 民谚里的年俗
1、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尘——陈,辞旧迎新、破旧立新,讲究卫生、预防疾病。
2、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豆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吃豆腐渣的习惯,是勤俭节约美德的写照。
3、 腊月二十六,杀
猪割年肉。
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往往在年节中才能吃到肉。
4、 腊月二十七,宰鸡赶集市。
杀家禽,买年货。年货如鞭炮、春联、香烛、纸钱、牛羊肉、赠送小孩子的各种礼品、女孩子的头花饰物等。
5、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
画、春联、窗花、和各种神马。
6
坟请祖上大供。
7
初三初四拜街坊。
初二去岳母家过年,初三初四是亲戚朋友间相互走动拜年。贴花花就是张贴年、 腊月二十九,上、 初一崽,初二郎,初一在丈夫家过年,
作文三:《有趣的年俗》4800字
有趣的年俗300字
我的家乡过春节时有很多习俗。每年到要过年的这一个月,就成为腊月。腊月里的每一个节气都和过年有关系。
腊月初八的这一天,就是喝腊八粥的日子了。这一天每家都要做一种粥,而且都要在粥里放八样东西,有红豆、绿豆、江米、麦仁、黑米、莲子和百合,还有好吃的葡萄干,熬出来的粥稠稠的、甜甜的,好吃极了!不但要喝粥,每家还要泡腊八蒜呢!听老人说,喝了腊八粥就要花钱准备年货了。
到了大年三十这一天,要贴红红的对联和放长长的鞭炮。知道为什么要贴对联、放鞭炮吗?传说,有一个叫“年”的头生独角、凶猛异常的怪兽,到了大年三十晚上就要出来捣乱,夺走了很多人的性命。但它最害怕声音和红颜色。一天晚上,“年”又出来吃人了,他在一家人门口看见这家人正在用竹子搭起的火堆取暖,燃烧的竹子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把“年”给吓跑了,人们兴高采烈地欢呼起来。这就是过年贴对联、放鞭炮的习俗。
这就是我的家乡过年时有趣的习俗。
有趣的风俗400字
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弟弟去广西桂林旅游。在旅游过程中,我发现广西桂林的瑶族有很多非常有趣的风俗。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假如你有一天去瑶族游玩,看到一位小姑娘脖子上戴着一漂亮的银项圈,而且这银项圈外人是不能碰的,这表示她还没有结婚。因为每个瑶族小姑娘一出生,家长就为她订做这个银项圈为她戴上,只到她结婚那天才能由他丈夫为解下来。那么,如你看到脖子上没有戴银项圈的,就表示她已成婚了。
假如,你想问一瑶族小姑娘几岁了,应该问:“你家酸鱼淹多久了”她就会告诉你淹多久了,那就是她的年龄。如你说“你几岁了?”她理也不理你。原来,她们从刚生下来的那天,她阿爸阿妈就一定到街上买条大鱼淹下,直到她结婚那天,这鱼才能拿出来做给她舅舅吃,别人都不能吃的。
如你是一个小伙子,哪天你到瑶族玩,你可要啦!如有一姑娘踩了你一脚,你千万别生气的也揣她一脚。因为,她揣你一脚是表示她喜欢你,揣得越重说明她越是喜欢你。如你也踩她的话,说明你也喜欢她,同意娶她,那她家马上就会请全寨的长老来订亲,你就走不了啦!要小心喔!那如果一小伙子看上谁家姑娘呢?他就会在晚上姑娘住的竹楼下唱歌,如姑娘喜欢他,就会和他对唱,如姑娘没看上她,就会洒一盆冷水下来,那他就会知趣的走了。
同学们,你们说瑶族的风俗有趣吗?
有趣的风俗400字
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弟弟去广西桂林旅游。在旅游过程中,我发现广西桂林的瑶族有很多非常有趣的风俗。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假如你有一天去瑶族游玩,看到一位小姑娘脖子上戴着一漂亮的银项圈,而且这银项圈外人是不能碰的,这表示她还没有结婚。因为每个瑶族小姑娘一出生,家长就为她订做这个银项圈为她戴上,只到她结婚那天才能由他丈夫为解下来。那么,如你看到脖子上没有戴银项圈的,就表示她已成婚了。
假如,你想问一瑶族小姑娘几岁了,应该问:“你家酸鱼淹多久了”她就会告诉你淹多久了,那就是她的年龄。如你说“你几岁了?”她理也不理你。原来,她们从刚生下来的那天,她阿爸阿妈就一定到街上买条大鱼淹下,直到她结婚那天,这鱼才能拿出来做给她舅舅吃,别人都不能吃的。
如你是一个小伙子,哪天你到瑶族玩,你可要啦!如有一姑娘踩了你一脚,你千万别生气的也揣她一脚。因为,她揣你一脚是表示她喜欢你,揣得越重说明她越是喜欢你。如你也踩她的话,说明你也喜欢她,同意娶她,那她家马上就会请全寨的长老来订亲,你就走不了啦!要小心喔!那如果一小伙子看上谁家姑娘呢?他就会在晚上姑娘住的竹楼下唱歌,如姑娘喜欢他,就会和他对唱,如姑娘没看上她,就会洒一盆冷水下来,那他就会知趣的走了。
同学们,你们说瑶族的风俗有趣吗?
过年习俗真有趣1100字
过年习俗真有趣
一、调查目的:了解各国是怎样过年的。
二、调查内容:各国的过年习俗。
三、调查材料:电脑、打印机、纸
四、调查经过:先上网,输入了搜索的关键字:“各国的过年习俗”。按下“搜索”,得到了搜索结果。
五、调查结果:(结论)
1、 德国
(1) 钱包放鱼鳞。德国新年会把一些鱼鳞放到钱包里,因为鱼鳞是吉祥物,预示着财源滚滚。
(2) 爬高祈好运。德国农村新年会举行爬树比赛,据说爬得越高运气就越好,每年爬得最高的人会被誉为“新年英雄”,受到其他人的爱慕。
2、 英国
(1) 深夜迎亲友。英国人除夕时,会把第一个来客看作是新一年运气的象征。
(2) 争着打井水。第一个打到井水的人是新一年有福的人,打来的则是吉祥之水。
3、 法国
一定喝醉酒。――法国人新年前必须喝光自家所有的藏酒喝得酩酊大醉才好。
4、 巴西
见面揪耳朵。――巴西人新年一见面会互相楸耳朵表示祝贺。
5、 比利时
给畜生拜年。――比利时人在元旦清早要做的头一件事是给畜生拜年!他们会走到畜生面前毕恭毕敬地对它们说:“新年快乐!”
6、 意大利
打碎东西好。――意大利人认为元旦前夜响声连天可以消灾,所以他们会把家中可以打碎的东西通通打碎,并且把碎片扫到大街上。
7、 墨西哥
过年前5天不许笑。――墨西哥人说如果你想新一年得到好运气,就必须在新年来临之前5天不许笑。
8、 西过年习俗真有趣
一、调查目的:了解各国是怎样过年的。
二、调查内容:各国的过年习俗。
三、调查材料:电脑、打印机、纸
四、调查经过:先上网,输入了搜索的关键字:“各国的过年习俗”。按下“搜索”,得到了搜索结果。
五、调查结果:(结论)
1、 德国
(1) 钱包放鱼鳞。德国新年会把一些鱼鳞放到钱包里,因为鱼鳞是吉祥物,预示着财源滚滚。
(2) 爬高祈好运。德国农村新年会举行爬树比赛,据说爬得越高运气就越好,每年爬得最高的人会被誉为“新年英雄”,受到其他人的爱慕。
2、 英国
(1) 深夜迎亲友。英国人除夕时,会把第一个来客看作是新一年运气的象征。
(2) 争着打井水。第一个打到井水的人是新一年有福的人,打来的则是吉祥之水。
3、 法国
一定喝醉酒。――法国人新年前必须喝光自家所有的藏酒喝得酩酊大醉才好。
4、 巴西
见面揪耳朵。――巴西人新年一见面会互相楸耳朵表示祝贺。
5、 比利时
给畜生拜年。――比利时人在元旦清早要做的头一件事是给畜生拜年!他们会走到畜生面前毕恭毕敬地对它们说:“新年快乐!”
6、 意大利
打碎东西好。――意大利人认为元旦前夜响声连天可以消灾,所以他们会把家中可以打碎的东西通通打碎,并且把碎片扫到大街上。
7、 墨西哥
过年前5天不许笑。――墨西哥人说如果你想新一年得到好运气,就必须在新年来临之前5天不许笑。
8、 西班牙
家长放仁慈。――西班牙人在元旦那天,家长特别仁慈,无论孩子想得到什么,想干什么,他们都必须答应,因为按当地的习俗,孩子们骂人、爱哭、打架是不详之兆。
我喜欢的年俗200字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在这个拥有五千年文化的中国,过年自然是非常讲究的,在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年俗。接下来就让你们看看我最喜欢的年俗。
春节前夕,大家都忙着置办年货。听妈妈说,以前的春节,每家都要蒸一刚馒头,有桌子那么大的年糕。现在与以往不同了,置办年货时大家通常是要买一下些肉啊、鱼啊、鸡啊什么的。同时,各家各户都要扫房,要扫去晦气。到了离春节不几天的时候,男孩们都要学习舞龙,舞龙是中国的一个文化活动,其寓意是祈求来年的幸福安康。春节那天孩子们都要提着自己做的灯笼,去亲戚家、朋友家、邻居家拜年。待到除夕夜,人们都要昼夜不睡,称为“守岁”。这样春节就算过完了。
这就是我喜欢的年俗,你呢?
澳门年俗500字
澳门年俗,别有风情。“谢灶”是澳门保存下来最传统的中国年俗之一。腊月二十三日送灶神,澳门人谓之“谢灶”。澳门人给灶神按中国传统也用灶糖,说是用糖糊灶神之嘴,免得其到玉帝面前说坏话。我在澳门花街的一澳门人家的灶头见过一张圣诞老人像,奇怪的是,圣诞老人像边贴着“上天言好事,回宅降吉祥”的联儿。
澳门人过年是从腊月二十八开始的,腊月二十八日在粤语中谐言“易发”,商家老板大都在这岁晚之时请员工吃“团年饭”以示财运亨通,吉祥如意。澳门的年味,从腊月二十八这天便能真切的感受到的。
除夕之夜,守岁和逛花市是澳门人辞旧迎新的两件大事。守岁是打麻将,看电视,叙旧聊天,共享天伦之乐;大概受西方圣诞节和情人节的影响,年宵澳门人还争相购买一些吉祥的花木迎接新春,现今已成了一个澳门年俗。澳门在年宵兴办花市,多是桃花,水仙、盆竹、盆桔,花开富贵,祝报平安,鲜花瑞木兆示着新年的美好前程。澳门的花市办三天,这三天给奔波一年的澳门人无穷的慰藉。
春节这天,澳门人讲究“利市”,“利市”就是红包,这天老板见到员工,长辈见到晚辈,甚至已婚人见到未婚人都得“利市”。“利市”纯脆是以示吉利。澳门人把大年初二叫作“开年”。习俗是要吃“开年”饭,这餐饭必备发菜、生菜、鲤鱼,意在取其生财利路。从“开年”这天起,三天内澳门政府允许公务员“博彩”(赌博)。“开年”过后,澳门又完全回到中国传统春节习俗中,直至元宵佳节,也是烟节爆竹,玩龙舞狮,欢天喜地。
年俗随想350字
过年了,当然少不了瓜子,糖之类的东西了!一上街,大街小巷的人大多数都在卖年货,我过年一直在奶奶家,而奶奶也是卖年货的,每天,什么,汤圆饺子都以让我吃得厌烦了。可是,我还是手痒买了一些。
如果你回家见到客人的话,一定不能像往日般猖狂了,可得做个懂礼貌的好孩子,还要端茶,俸水,这些啊,都是年俗……
在望一下窗外,有舞龙灯的,打鼓的,当然啦,小的时候,我喜欢在“龙”下面跑来跑去,现在啊!可是穿不进去了,搞不好,人家说你装嫩呢……
奶奶也是沾着喜庆,把“龙”请到了家,不过前提是必须把家里打扫干净,还要打鞭炮迎接,还得送礼呢!弄好后,这“龙”就进了咱家滴大门,一家人欢聚一堂,可热绕了呢!
这放鞭炮也是习俗,我和弟弟就是放鞭炮团里的一员哩,听奶奶家那边的老人说,放鞭炮,可以把邪恶的东西都赶跑,所有人都会高兴的过这一年。
新年,预示着,你会有新面貌去面对老师和同学。也会更加自信的去面对你接下来的故事……
偶像派对(一)749字
樱花瓣一片一片落在地上,粉嫩嫩的。
蔚蓝色天空上出现朵朵白云。
呆萌少女静静欣赏着这美丽的景色。突然,一位脸上裹着黑面巾的女孩冲了进来,躲在夏咪的背后。
夏咪一惊,看见前面一大片的人群,在这里绕来绕去的
人群散了之后,那黑面少女才松了一口气,然后站了起来。“早知道,我就不出来逛街了。”
夏咪好奇的问着,“请问,你,是谁?”
黑面少女把黑巾取了下来,露出了那张美丽的脸,夏咪吓了一跳!着名偶像歆、歆柠??
“你、你是歆柠?”
“是啊。你也认识我?”
夏咪眼冒桃心的看着歆柠,“当然当然啦,现在谁不认识你呢!歆柠酱,我从以前就好喜欢你啦,给我签个名好吗”
“先别说这个,外面还有好多的粉丝,帮我找个地方让我躲躲好吗。”
“好。”
于是,夏咪就拉起她的手,带歆柠回到自己的家里。
“放心吧,我爹地妈咪不在的,姐姐刚才也出去了,歆柠酱在这里不用担心有粉丝追来的。”
歆柠说“恩,谢谢你,不知怎么称呼你?”
“我是妖莉夏咪,叫我夏咪就好啦。”
“恩,你也可以叫我小柠。”
“小柠酱~”
夏咪和歆柠一直这样聊着,不知不觉就到了3点。
歆柠看了看时间,就拿着包包,说着,“啊,3点了,我要回去拍戏,真抱歉夏咪,我想我们可以改天找时间继续聊天呢。”
夏咪有些失望,好不容易和自己一直喜欢的偶像聊上几句,人家却要走了。
歆柠好像想起什么,掏了掏包包,“夏咪,我这里有几张我的演唱会的门票呢,在今天晚上哦,希望你有空可以跟你的朋友们一起来看。”说着,歆柠拿出门票,递给夏咪。
夏咪开心的接过去,“掰掰,小柠。”
歆柠笑着,把黑面巾戴在脸上,就出去了。
演唱会,嘻嘻。
一
初春133字
野塘一鉴开,
她轻唤……
碎了一岸春水,
揉散一池云烟。
你轻悄的牵来春天,
抖一抖裙摆,
都是簇簇的花丫。
我看指尖的阳春,
水也似的溢染。
晨风撩弄着万物,
心儿又飘进思念。
梦里的你情话绵绵,
望那忧愁乘风离,
欲笺何处达?
我用泪谱写着,
一首欢情阑珊的歌。
托初春的南风,
邮给梦寐里的你。
一
作文四:《有趣的年俗(400字)作文》15200字
有趣的年俗(400字)作文
精选作文:有趣的年俗(400字)作文
我的家乡过春节时有很多习俗。每年到要过年的这一个月~就成为腊月。腊月里的每一个节气都和过年有关系。
腊月初八的这一天~就是喝腊八粥的日子了。这一天每家都要做一种粥~而且都要在粥里放八样东西~有红豆、绿豆、江米、麦仁、黑米、莲子和百合~还有好吃的葡萄干~熬出来的粥稠稠的、甜甜的~好吃极了:不但要喝粥~每家还要泡腊八蒜呢:听老人说~喝了腊八粥就要花钱准备年货了。
到了大年三十这一天~要贴红红的对联和放长长的鞭炮。知道为什么要贴对联、放鞭炮吗,传说~有一个叫“年”的头生独角、凶猛异常的怪兽~到了大年三十晚上就要出来捣乱~夺走了很多人的性命。但它最害怕声音和红颜色。一天晚上~“年”又出来吃人了~他在一家人门口看见这家人正在用竹子搭起的火堆取暖~燃烧的竹子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把“年”给吓跑了~人们兴高采烈地欢呼起来。这就是过年贴对联、放鞭炮的习俗。
这就是我的家乡过年时有趣的习俗。
    重庆开县汉丰一校一年级:周晏齐
篇一:有趣的年俗文化节
有趣的年俗文化节
六,3,班 彭洁清
上个星期五~我们学校举办了一年一度的盛大活动——年俗文化节。“咚咚咚”~忽然我们听到了一阵锣鼓声。向校门口的方向望去~原来是一头栩栩如生的醒狮向我们走来。伴着锣鼓的敲打声~醒狮如愿以偿地吃到了青菜。大家看到后~都不约而同地响起了掌声。随着醒狮表演的结束~我们的年俗文化节活动~也渐渐拉开了帷幕。
年俗文化节正式开始后~同学们有的去相应会场猜灯谜~有的在班里的展区里~为参观的同学进行解说~有的则在欣赏正在进行得如火如茶的插花比赛。
在每班的展区里~都摆放着许多作品:有剪纸~手抄报~关
于春节的工艺品~精美的图画......这些作品都来自与同学们的巧手。有些同学在欣赏作品~不禁发出“啧啧”的赞叹声~有的同学在品尝别班同学带来的各地特色食品。在吃到食品的同时~还能听到解说员给我们介绍这些食品相应的文化知识~真好:
在猜灯谜的现场~有的同学为了猜到灯谜的正确答案而手舞足蹈起来~有的却为了猜错了答案而十分沮丧。不过~不要紧~我们重在参与嘛:
在插花比赛的现场~同学们用自己聪明的脑袋~和一双灵巧的手完成了一份份成功的插画作品。博得了在场同学和老师们~发自内心的掌声。
这次年俗文化节~举办的非常成功。当天的场景会一直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永远不会忘却!
篇二:年俗
过年
我从小在城市长大~因为姥姥怕我生病每年春节都留我在城市度过。记得那是2006春节~我
一声~牙被咯了一下~我赶紧吐出嘴里硬物~居然是一个一角的硬币~这就更奇怪了。“这孩子真有福~肯定今年会交好运~能考出好成绩了”奶奶在一边笑呵呵的说着~原来如此呀~这时我这才明白刚才奶奶神神秘秘的去西屋的目的了。
这个春节~我是一家的福星~我最高兴~我们一家也都沉浸在欢乐之中。。。。。。
篇三:各地年俗特点
各地年俗特点
北京年俗
北京人除夕之夜全家吃完年夜饭后会尽情地玩上一夜~到十二点的钟声敲响~“大年初一吃饺子”就开始了。“年初一的饺子”可不在初一白天吃~而是年三十的晚上零点一过就端
上桌的。
待到天明~家里的晚辈都要给长辈拜年、祝福。初一到初五则是走亲访友互相拜年、聚会的日子~或者是出门逛庙会。那时街上随处可见头插红花的姑娘、手举风车的小伙儿~还有身挂大串山里红、手里抖着空竹的孩子~过年那几天~一片太平盛世的景象。
过年时~街上所有店铺都停业休息~只有卖鞭炮的商店开着门。
上海年俗
除夕夜~合家团聚~吃年夜饭~席上菜肴一般是十分丰盛的。夜间通宵不睡~市民一般在家观看电视节目~名曰"守岁"~当新的一年钟声敲响时~霎时鞭炮齐鸣~迎接新春。初一拂晓~人们都穿戴整齐~合家向长辈拜年~平辈间相互拜年。长辈还要给孩子们送红纸包的压岁钱~祝贺他们增加一岁。初一下午以及初二、初三出外向亲友贺年。初四~
不少人都买了活鲜鲤鱼"接财神"。因"鲤"和"利"读音相近~再因从水里抓出活鲤鱼穿丝绳贴红纸的时候~头尾翘起~像大元宝似的。初一到初五~街巷十分热闹~往寺院进香或逛庙市者络绎不绝。
广州年俗
广州美称花城~以种花为业者~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现如今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为世人所瞩目~更成为广州的一大民俗。广州新春风俗~在人际交往中~必备"利是"。当然~所谓"利是"~即为红包~亲朋相见~大人要给小孩"利是"。广州市民中~市民阶层十分讲究~要给双封~而内包多少纸币则不拘~但没有"利是"即为无礼~所以春节期间到广州人家里做客~要多带几个红包为好~免得麻烦。甚至商场门口~也会在金桔树上挂满"利是"~任人摘取~以求吉利。
江苏年俗
江苏春节除贴桃符、门补、春联外~还有在新年挂钟馗象~以避一年鬼祟。传说钟馗善于捉鬼。这个风俗大概始于唐代。江苏的新女婿到岳母家去拜年~一般都选在年初三。初三称为小年朝~也不能扫地、乞火、汲水、与元旦风俗相同。江苏还有一个风俗与别处略异~即凡有六十、七十、八十祝寿~都在春节举行~而不是在生日祝贺。初一这一天很多地方都有不能扫地的风俗~认为一扫地要把财气扫掉。年初二即使扫地~也不能把垃圾倒出门~而是堆在屋角边~一直要到正月半~称为"聚财"。
山东年俗
大年初一零点开始这个时间鞭炮齐鸣~节日的欢乐笼罩了千家万户。天一放亮~妇女们便笑
呵呵地忙着煮饺子。煮时~有的地方要鸣放鞭炮~有的地方用芝麻秸烧火~意味着新的一年响响亮亮~节节增高。吃罢饺子~该去拜年了。一般先家拜~晚辈给长辈拜~平辈之间再相互拜,而后近拜~给没出五服的长辈拜年,最后是远拜~
给出了五服的长辈和亲朋好友拜年。晚辈向长辈拜年时~长辈要给压岁钱。
四川年俗
四川人对农历新年极为重视。家家户户挂彩灯、贴门神~并在粮仓、家禽牲畜圈上贴写吉祥的语言~以示来年的丰收吉祥。有条件的客家乡镇从正月到二月要耍灯舞~灯的种类有龙灯、狮灯、蚌灯等~这是四川人在原籍的彩灯习俗流传至今。此外~还要举行大型庆典活动--舞龙~有彩龙、火龙、水龙、脱节龙和和上川龙之分。
广西年俗
广西一些地区~世代流传的舞鸡、舞春牛活动~增添了春节的喜庆气氛。舞鸡的年青人提着用木头、木瓜做成的两只斗鸡~打着锣到村中各家各户去贺年。舞鸡歌吉庆幽默~使主家喜笑颜开。送给贺年的舞鸡者红包~从“斗鸡”身上拔几
根鸡毛插在自家的鸡笼上~以祈求六畜兴旺。
更有趣的是每年的除夕到正月十五~轻快悦耳的“登登打、登登打、登登打嘟打”的打扁担声~响遍了壮族山乡。打扁担是传统的自娱自乐活动~每一个壮家人都是打着堂的演员~妇女的动作轻巧优美~男子的动作刚劲有力~自娱自乐的“打着堂”~寄托着壮族人民祈望丰收的愿望。
陕西年俗
陕北的春节是炽热的~到处是红红火火。
黄土地的百姓重视过节~一年中有许许多多的节日~不过~人们最注重的还是春节。陕西人过年都要给孩子做个“枣牌牌”。“枣牌牌”就是用红线穿上红枣、谷草秸秸~上面挂个铜钱~下面坠个鞭炮~挂在孩子的背后~这是一种避邪祝福的吉祥物。在这里~有的人家用红线穿上做针线活用的“顶针”~挂在孩子的脖子上~这也是祝福的吉祥物~叫“增岁
顶针”。每年增加一个~一直到十二岁为止。
秧歌拜年是陕北年俗中独特的风情。春节期间~村村都组织秧歌队~挨门逐户拜年~在这里俗称“沿门子”。秧歌拜年首先是谒庙、敬神~祈祷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后到各家各户拜年。
福建年俗
闽南一带乡村过年习俗显得与城市不尽相同。乡村农家~房多门多~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臵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色纸扎的“春枝”~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门外~点燃待其烟绕火旺~男人依辈分跳
过这堆火焰~边跳边念:“跳入来~年年大发财,跳出去~
无忧共无虑,跳过东~五谷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滚滚来。”这叫“过火群”~象征烧掉旧岁的邪气~消灾过运~迎来干干净净、大吉大利的新年。“跳火群”后~就要用新扫帚打扫厅堂~扫完后扫帚畚斗搁在一起~垃圾堆放门边~希望如愿再从畚帚中走出来~帮助发家致富。同时要把跳火群未熄的余灰收集一些添于炭炉中~叫“添旺”~象征更加兴旺。家长率子女围坐炉旁~叫“围炉守岁”~最好通宵达旦守着~据说这是为父母添寿。此时~长辈给晚辈分压岁钱~叫“分圆”。随着社会进步~生活节奏加快~闽南乡村一些繁琐的习俗已逐渐被废止了~但农家企盼好年景的风俗仍保留下来。特别是“围炉”在腊月寒冬~全家人围在暖烘烘的小炉旁痛饮畅谈~述旧岁展望未来~那是多么温馨~多么幸福。
湖北年俗
湖北团风人春节
房门、厨房门~再贴犁、耙、鞍等生产工具~最后贴花草树木??"歌联"贴到什么东西上面~就以那种东西为"主题"~唱首联歌"表达"联意
"。如贴在竹枝上的是一副鞭炮的剪纸~人们唱的"联歌"是"竹报平安值千金~清白传家振家声,东风得意花千里~红日高照万木春。"这种剪纸、唱歌融为一体的"歌联"~堪称白族文化的一朵奇葩。
篇四:民谚里的年俗
民谚里的年俗
1、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尘——陈~辞旧迎新、破旧立新~讲究卫生、预防疾病。
2、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豆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吃豆腐渣的习惯~是勤俭节约美德的写照。
3、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
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往往在年节中才能吃到肉。
4、 腊月二十七~宰鸡赶集市。
杀家禽~买年货。年货如鞭炮、春联、香烛、纸钱、牛羊肉、
赠送小孩子的各种礼品、女孩子的头花饰物等。
5、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
贴花花就是张贴年画、春联、窗花、和各种神马。
6、 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
7、 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街坊。
初一在丈夫家过年~初二去岳母家过年~初三初四是亲戚朋
友间相互走动拜年。
荐秋天的校园(500字)作文 荐上学路上的陌生人(250字)作文 荐《唯一的听众》读后感(700字)作文 荐爱(1300字)作文 荐你的眼泪~我的心(800字)作文
作文五:《有趣的年俗文化节》500字
有趣的年俗文化节
六(3)班 彭洁清
上个星期五,我们学校举办了一年一度的盛大活动——年俗文化节。“咚咚咚”,忽然我们听到了一阵锣鼓声。向校门口的方向望去,原来是一头栩栩如生的醒狮向我们走来。伴着锣鼓的敲打声,醒狮如愿以偿地吃到了青菜。大家看到后,都不约而同地响起了掌声。随着醒狮表演的结束,我们的年俗文化节活动,也渐渐拉开了帷幕。
年俗文化节正式开始后,同学们有的去相应会场猜灯谜,有的在班里的展区里,为参观的同学进行解说,有的则在欣赏正在进行得如火如茶的插花比赛。
在每班的展区里,都摆放着许多作品:有剪纸,手抄报,关于春节的工艺品,精美的图画...... 这些作品都来自与同学们的巧手。有些同学在欣赏作品,不禁发出“啧啧”的赞叹声,有的同学在品尝别班同学带来的各地特色食品。在吃到食品的同时,还能听到解说员给我们介绍这些食品相应的文化知识,真好!
在猜灯谜的现场,有的同学为了猜到灯谜的正确答案而手舞足蹈起来,有的却为了猜错了答案而十分沮丧。不过,不要紧,我们重在参与嘛!
在插花比赛的现场,同学们用自己聪明的脑袋,和一双灵巧的手完成了一份份成功的插画作品。博得了在场同学和老师们,发自内心的掌声。
这次年俗文化节,举办的非常成功。当天的场景会一直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永远不会忘却!
作文六:《安徽的年俗的作文》3100字
安徽的年俗的作文
篇一:家乡年俗
年俗
“恭喜发财,红包拿来。”每当人们把这句话挂在嘴上,预示着新年又来了。十二月中旬新年的准备活动便如火如荼的开始了??
首先最大的活动便是杀过年猪。虽然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猪肉仍是除夕餐桌上的比例最大的菜色。腊肉也是家家户户必做。猪血丸子更是我们邵阳的一大特色。这些原料都在养了大半年的猪身上。每年除夕之前,屠户都是最忙的,每家每户都需要他们的帮忙。一般在这天我们都会请亲戚朋友一起吃饭,一起在过年之前热闹热闹。小时候最喜欢这样到亲戚家轮流吃饭了,气氛热烈,开开心心的。
新年除了年夜饭,另一个重头戏便是拜年。我们的大年初一是不能到处拜年的,另一个便是这天不要花钱。据说是初一花钱,这一年就很难进财了。对于小朋友来说,拜年就意味着存钱罐又多了压岁钱,只希望亲戚朋友们来的更“猛烈”些吧~我们那儿有些地方对拜年的亲戚都会有回礼。比如扯一根红布条再加上苹果。红布条寓意着这年红红火火,苹果则是平安的“代言人”。
除了这些年俗,介绍一个我们邵阳的特色菜 - 猪血丸子。顾名思义,猪血丸子是用猪血、豆腐、碎猪肉揉成丸子,随后用炭火
烘干。别看它黑黝黝的,味道可好了。除了腊肉,这也是家家必备。
随着年龄的增长,过年的习俗并未改变,却总觉得年味儿越来越淡。环境并未改变,只是身边的人少了,随之心态也变了吧。
篇二:家乡的年俗
家乡的春节
八(3)班 刘佩霖
空气中洋溢着新年的味道,新年带来欢聚,欢聚带来笑语。 我家乡是江西赣州,我虽是在园洲长大,但是我对家乡的春节却并不陌生。
江西过年分大年小年,农历12月24日是小年,除夕是大年。在除夕夜大人会给小孩红包,表示吉祥如意。但是,园洲与江西的分量大有不同。在园洲,红包大多数为5元或者10元。在江西,一个红包最少有12元,最多有几百元,最常见的是102元。整钱加零钱,表示年年有余。
在除夕,大家会吃荤菜,鸡鸭猪鱼等。但是,在大年初一,大家要吃斋饭,不吃肉。在园洲,凡是春节,大家通常有肉有菜,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家乡正月初一,不能洗头,不能洗衣服,不能扫地,因为人们认为一洗就会把财气洗去,一扫就会把财气扫去。
还记得年初一,我穿着一身红彤彤的新衣服去奶奶家拜年。“奶奶~新年快乐~”一进门我便大喊。屋里十分整齐,干净。奶奶迎
声而来,看见我们,十分高兴,说:“好~真乖~”奶奶脸上的皱纹舒展
开来,就像一朵美丽的菊花。奶奶穿着一件已经掉色的红大衣,黑色的长裤,洁白的牙齿十分显眼,我只是想:奶奶是不是没钱,“给~”奶奶从兜里掏出一个红包给我。妈妈连忙说:“不用了~妈~”“没事~给孩子的~”最终,父母未能阻止到“威力强大”的奶奶。我大喜:“谢谢奶奶~”奶奶也很高兴。外面的爆竹声不断响起,像是春节的笑声。
篇三:家乡过年的习俗作文
家乡过年的习俗作文
家乡过年的习俗作文(一)
春节快到了,大家以高兴的心情筹备新年的一切。
除夕的早上,我们家各干各的,搞扫除贴好春联,便拜神保佑来年顺景。妈妈摆好拜神的贡品,准备拜神。晚上,在远方读书的姐姐回家了,妈妈早已做好丰盛的晚饭,一家有说有笑地吃团年饭。吃完饭,妈妈忘不了包利是。
新年初一,我和姐姐穿好新衣服,向爸爸和妈妈恭喜,“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然后,他们总是笑容满面地给我们利是,我和姐姐高兴得手舞足蹈。因为我们太早起来,吃过早餐。客人来拜年了,妈妈总是倒上一杯热乎乎的茶,我摆上糖果、水果、瓜子、年糕??来款待客人。这时,大人们问好后,总是谈及他们的工作及家庭情况。我们这些孩子就是爱闹、爱玩。我和叔叔的
女儿丽丽提着红灯笼到大街小巷玩个痛快,真有说不尽的高兴~
不久元宵节又到了,杏坛文化广场可真热闹,前来观看,舞龙、舞狮在空中威风地舞着,真是栩栩如生。怪不得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群众前来观看。花车到处巡回游,给杏坛增添了不少生气。
春节总令人盼望,因为我喜欢那种日子呢~
家乡过年的习俗作文(二)
我的家乡是清丰,各地过年的习俗也是不同,五花八门,但都有幸福美满的欢乐寓意。
农历十二月是最冷的天气,我家乡的腊八节差不多就算是春节的开始,也就是说开始准备过年的年货了。特别是家乡的农会,商店的老板会把店里的商品都搬出来,给客人们选购。家乡的腊八节标志着春节的慢慢到来,同时家乡还有说这样一种说法“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一天还要喝上一碗香香的腊八粥,胃里热热的,心里暖暖的。在这个粥里放入了各种豆、米,足足有八种以上的谷类进行熬制,这不仅是粥,而是小型农业展览会。
现在农民生活好了,鸡鸭鱼肉是必不可少的,而孩子们最喜欢的却是那甜甜糖果儿,有的晶莹剔透,有的“红红火火”,这也是春节必备之一。再有就是买花炮了,那包装精致的柳叶鞭,更是我们男孩子的最爱。还有就是增添新衣服了,这是家乡的孩子所盼望的,穿着新衣服,心里那个美呀~
年三十那天走在大街上更是热闹,孩子们成帮结队的在大街上放花炮,无忧无虑的跟朋友们走街串巷。特别是各家各户都做着
美味的佳肴,散出的那个味道,那真是香味
扑鼻呀~下午黄昏时,火红的对联 开始上门了,喜气洋洋的对联迎接着祝福,迎接着春天,迎接着各路大神的到来。晚上的除夕大餐就是饺子了,我们在家门口放鞭炮,而奶奶们却在自己家的院子里烧香拜神,烧元宝,拜五神,企求他们保佑我们一家平平安安。吃着香香的饺子,看着好看的春晚,一家人其乐融融,快要睡觉的时候,长辈们会在我们的枕头下面放上盼望已久的压岁钱。
正月初一的早晨四五点钟,老家还有起五更的习俗,我就跟在爸爸、妈妈、叔叔、婶婶后面就开始先给袓爷爷们袓奶奶们磕头,然后再给爷爷、奶奶磕头,哈哈哈,小孩子们就可以得到更多的糖果了。吃完早饭,我们就开始去逛庙会、走亲戚了,我们小孩子就可以跟在大人的后面,去买好吃的东西,在亲戚家还可以挣到压岁钱,呵呵,心里那个美呀~真希望天天过大年~晚上的节目就是放烟花了,看着那一朵朵绽放的花朵,真是心花努放。这就是我农村老家的春节,是不是很美呀~
家乡过年的习俗作文(三)
我的家乡在广西北流,按照我们的家乡的习俗。过春节从腊月十二的年夜就开始了。
小年夜这天,人们要包粽子,还要做年糕。第二件事是上街买鞭炮和玩具,贴近除夕就去买年画了。
到了除夕可真热闹~家家户户赶做年菜,贴对联。挂灯笼。挂
年画等。男女老少穿起了漂漂亮亮的衣服。家家灯火通明,鞭炮和烟花彻夜不绝,出门在外的人们还要守岁。
大年初一更热闹。一早,人们走出家门,到亲戚或朋友家去拜年。同时,风景区。游乐园。网吧等也更热闹了。大人小孩特别喜欢去游玩。
元宵一到,更是最热闹的时候。除夕很热闹,可是没月光,元宵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灯火通明,家家的灯笼不一样,有的是波璃的,有的?a href=“://.bdfqy./qiaoo/”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桥,堑模 械氖侵降啤, 疲 褂械牡屏 锩嬗卸,弊飨斓男×孱跄?原文来自:wWW.bDFqy. 千叶 帆文摘:安徽的年俗的作文)。外面有灯,家中也有灯,走马灯。纱灯。冰灯除了看漂亮的花灯。人们还会吃汤圆,汤圆有用红豆沙做的。有的用花生做的。还有的用芝麻做的。吃元宵饭,人们预示新的一年快乐吉祥。
一眨眼到了正月16日,春节就结束了。人们又开始了往常的生活。
作文七:《节日习俗作文:东北的年俗》2000字
考研辅助网 .5730.net
以下是考研屋.kaoyanwu.为大家整理的节日习俗作文《东北的年俗》,文章仅供大家参考:
春节是中国最为隆重的节日,有很多古老相传的风俗,以东北来说,讲究就不少。
旧时,一切辞旧迎新、祈福迎祥的庆典几乎都集中在除夕夜举行。全家都要换上新装。
首先全家一起祭祖,焚香秉烛、广陈供品,依尊卑长幼,向宗亲三代神主叩首,表示辞岁。随后,举行家宴,长辈们坐了上首,晚辈们团团而坐,取“阖第团圆”之意。饭果必要丰富,让人有充实感,预示来年丰衣足食,事业兴旺。
这顿饭是对年菜的首次品尝,可以荤素一齐上。通常必要有红烧肉、炖羊肉、米粉肉、红焖肘条、元宝肉、南煎丸子、四喜丸子、鸡冻儿、鱼冻儿、猪肉冻儿、豆儿酱、豆豉豆腐、芥末墩儿、辣芥菜、炒酱瓜儿等年禧套路菜。
席间,老少互相祝愿、兄弟间推杯换盏,尽情享受天伦之乐。饭后,孩子们将芝麻秸遍撒庭院,人行其上,嘎嘎作响,谓之“踩岁”;再将悬挂于室内、外的春灯一齐点起来,照耀着四壁的年画和春条,室内、外一片灯火辉煌。
“天地桌”上供着大幅黄纸彩印的“三地三界十八佛诸佛”或“百份”(天地诸神像册),设大饼,蜜供、面鲜、果品、素菜、年糕、年饭为供品,高点金字红烛与子午香,以表迎请诸神下界赐福。
为珍惜已逝的岁月,男女老少都要彻夜不眠,进行不同的娱乐活动,谓之“守岁”。孩子们历来是随心玩耍,抖空竹、抽陀螺、捻升官图、掷骰子、玩牛牌、吹琉璃喇叭、口琴、耍影戏人、点走马灯,放“滴滴金儿”,“耗子屎”、“黄烟带炮”……老太太们则坐在一起斗纸牌、打麻将、打十胡。
考研人必备的交流学习网站----考研辅助网 .5730.net
考研辅助网 .5730.net
娱乐中佐以鲜果、糖果、干果杂拌儿、温朴、炒红果、蜜饯海棠等,边吃边玩,尽情享受,直至“接神”。
午夜,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响,震彻夜空。“遍天银花锈,阖街硝烟浓”。家家齐聚天地桌前焚香叩拜,供上素馅水饺,迎接诸神下界。
礼成后,即宣告旧岁已去,新年来临,这正是“五更分二年”的庄严时刻。全家互道“新禧”,晚辈们要到堂上给长辈们叩首拜年,长辈们必给未成年的小孩儿一一引进“压岁钱”。
最后,全家吃一顿素馅饺子,谓之“五更饺子”、“团圆饺子”。
在百十个饺子里,只有一个放有硬币,谓之吃到这个饺子的人,主一年诸事顺遂。
现在东北人过年,仍然保留着许多古老的传统习俗。
考研辅助网 .5730.net 考研路上必备的交流学习网站
考研人必备的交流学习网站----考研辅助网 .5730.net
作文八:《我家的年俗变迁作文》6000字
我家的年俗变迁作文
篇一:2015年广州市高三1月调研测试语文作文佳作
2015年广州市高三1月调研测试语文作文佳作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除夕,年夜饭后,家里人各忙各的。
爷爷看看忙着用电话拜年的儿子,再看看低头用微信送祝福的孙子,不禁感慨:“现在鞭炮不让放了,祭祖拜神也少了,连逛庙会、看舞狮也不多了,这年味儿真是越来越淡啦~”
儿子放下电话说:“爸,新时代有新过法嘛,传统的过年习俗也可以改进啊。我看明年咱们就去饭店订桌年夜饭,又省事,又热闹。”
孙子抬起头抢着说:“干脆咱们家明年利用过年时间一起出去旅游吧~”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自选文体,自拟标题。
?不少于800字。
?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温情在,年俗转变又何妨,
易晓颖 广东实验中学高三(18)班
除夕时分,三代同堂,每每可见年俗的变迁。爷爷心里,是拜神舞狮的年味儿的逝去;儿子忙着电话拜年,不忘计划明年外订的年夜饭;孙子念叨的,是满满祝福的微信与年内旅游的新风尚??变的,是过年的习俗与形式;不变的,是维系家庭的温情。其实,温情在,年俗转变又何妨,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华几千年的民族文化积淀、丰厚的民族情感,深深地植根于放鞭炮、祭祖拜神、逛庙会、看舞狮的传统节日习俗中,是每一位炎黄子孙不可磨灭的文化印记。它们曾在漫长的历史中发挥了凝聚举国人心的巨大价值,然而“变者,天下之公理”。社会生活的变迁,不可避免地会磨去传统年俗的久远外壳,电话、网络、微信的便利不知不觉中也会带走往昔年俗的人气。所谓年味“变淡”——逛庙会看舞狮的人少了——是历史的必然。
然而,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当真是年味变淡的始作俑者吗,非也。经济与科技的进步,仅仅为我们提供了更为现代的形式,最终效果还取决于人类。电话拜年,若能亲友间欢叙一场,又免掉出行不便,何乐而不为,微信拜年,即时互动,小小的红包传递浓浓祝福,又何尝不可,外出订年夜饭,于三百六十五天中放家庭一日无需做饭的悠闲,感受百千人同庆春节的喜悦,更是无可非议了。将物质生活的改善视为众矢之的,未免过于固步自封了。 说到底,无论是日渐式微的传统年俗,还是方兴未艾的新年俗,
所承载的,都是千万个家庭欢聚的快乐温情。新旧更替之间,只要家人享受过年的过程,便是这个节日存在的意义。温情,简单却厚重,它蕴含的,是老人对儿孙平安归来的期盼。是父母对家人和睦、生活蒸蒸日上的向往,是小孩子对热闹和亲情的享受。在永恒的温情面前,一切的新旧年俗都变成了符号和工具,应为人所用,而不是受之钳制。试想,一味地追捧传统年俗或莽撞地沉溺于高科技拜年,如此本末倒臵之举,又如何弥补在家人心中造成的失落和创伤,失去温情的“年”,何以为“年”,
年,是一个文化符号,一个文化印记。中国人的温情,在年俗变迁的大潮面前,不应消褪。推而广之,所有的中华民族节日,发展的根本,应当只是“温情”二字。
国人啊,温情在,年俗转变又何妨,
教师点评:
本文属议论文一等文。
文章立意符合题意,见解深刻,中心突出。面对提供的材料,作者并没有简单地赞成传统年俗或新年俗,而是理性地提出自己的思考:温情在,年俗转变又何妨,以辩证的眼光看待过年习俗形式的“变化”与维系家庭亲情内涵的“不变”,体现了对材料的准确把握和深入思考,这种思想性比简单论述材料已有的观点显然价值更大。
文章第1段定向引述材料,在此基础上提出观点。第2段从历史的角度论述过年形式变化的必然性。第3段强调新年俗的最终
效果取决于人类自己。第4段指出年俗承载的是家庭欢聚的快乐温情,不必一味追捧传统年俗或沉溺于高科技拜年。第5段指出温情是中华民族所有节日发展的根本。第6段再次强调中心。文章思路清晰,层层递进,逻辑严谨;语言流畅。但是,可能由于考试紧张,文中有些词句尚需斟酌。
(广东实验中学语文教师 邓翅跃)
专家点评:
这篇作文把年俗放在“变”与“不变”中来考察: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内核。在作者看来,这个内核就是温情。
现在过年,放鞭炮、串门、祭祖、拜神、逛庙会、看舞狮等让位给到饭店吃年夜饭、一家围坐看电视、给亲朋好友发短信微信等新年俗,这在一些老人眼里似乎年味尽失,但在年轻人看来却别有趣味。作者没有指责旧年俗,同时又看到新旧年俗都不失“温情”这一实质,认为人们不应执拗于新旧年俗的外在符号,表现了年轻人的包容和务实。
作者用“温情”串联观点并贯穿始终,思路略无旁逸斜出,这是短文应有的聚焦技法。但结尾重复“温情在,年俗转变又何妨”,给人以狗尾续貂的感觉。
(羊城晚报首席评论员 何龙)
新时代中的传统节日
张家玲 广州市第六中学高三(5)班
过去,每逢春节,孩子们欢天喜地地燃放鞭炮,做父母的总是
充满虔诚地祭祖拜神,老 人家们则常常聚在一起观赏舞狮表演??
如今,一到新年,拜年电话便响个不停;微信、微博也被 “新年快乐”连连刷屏;当然,还有那各式各样的贺年明信片??
的确,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过节的很多方式与传统习俗相差甚远。于是有人为此感叹:方式变了年味便淡了。而我认为,庆祝传统节日的方式随着时代的变换而更新,未尝不可,年味依然存在。
设想一下,在如今生活节奏过快的环境中,倘若每逢新年我们依旧拖家带口、东奔西跑、逐家逐户拜年,一来耗时耗力,二来可能导致过度浪费——人们为送礼而大量采购华而不实的应节礼品。相较之下,现代人普遍能够善用网络身份与人沟通交流,他们更倾向于用一条条带着笑脸表情的信息,一句句附带自拍的朋友圈问候,一张张精美的动态电子贺卡来表情达意。如此图文并茂,又颇显心思。实际上,中国传统节日大都通过各种形式来达到互送祝福、交流情感的目的。只要美好的祝愿得以传达,我们又何必囿于传统形式,更何况,古人向长辈叩岁的“拜年”,平辈相互道贺的“贺年”,投递新年贺卡的“拜年帖”等传统节庆
文化,其实并没有消失或遭到摒弃。载体变了内容不变,形式变了目的没变,甚至更省事便捷,让人喜闻乐见,这有何不可,
简而言之,让传统节日在继承中创新发展,就要在坚守传统节日内涵的基础上,发展创造出与现代生活相交融的节日文化元素,
让传统节日焕发新时代的光彩~
再者,对传统节日文化我们在取精之余还要善于合理地剔除糟粕。作为一种节庆形式,噼噼啪啪的爆竹声的确能为过年的气氛添上一抹喜庆热闹,但是在当今人流量日以万计的情况下,燃放鞭炮带来的也许是血色重彩;投放孔明灯固然可以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但在满天璀璨的绚丽景色之下,又有谁能够担保它不会引发一场火灾呢,可见,我们对于传统节日的一些做法是否可取仍需慎重思考,该借鉴就借鉴,当摒弃则摒弃。与其燃放鞭炮埋下安全隐患,还不如让美观大方、节能环保的灯笼挂饰取而代之;与其到乡下祠堂求神拜佛,还不如一家老小外出旅游,或许能在异地小镇中发现别样的春节
习俗,还能尽享天伦之乐。
说到底,我认为传统节日需要被关注的,除了形式以外,更多的应是其精神内涵。人们若硬要把过节的传统形式片面理解为必不可少,而忽视了节日传统文化内涵上的必不可少,那么,再多的文明健康、承载传统内涵的过节新方式也只能是形同虚设。
传统节日源远流长,它应该承载着每个新时代的特点,永久不息。
教师点评:
本文属议论文一等文。
首先,文章从“节日的时代表征”出发,论证了“庆祝传统节日的方式应该随着时代的变换而更新”的观点,立意准确客观。
其次,本文的行文结构不求别出心裁,却有一定的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意识,文理精省,层次清晰,结构完整。文章第1段、第2段能够生动形象地呈现试题材料;第3段分析后亮出自己的观点;主体部分从发展和摒弃两个方面进行论证,并有一定的辩证思考;最后作简要的归结。总体上看,本文采用的是一种保险、稳妥的写法,看似简单,实则用心成就。也许,这也是一种别样的精彩吧。不足之处,文章的思维深度不够,尚有提升空间。
(广州市第六中学语文教师 周韫)
专家点评:
以网络和手机拜年,“更新”了相互贺新年的方式诚然省时省力,未免不如传统拜年来得真切。一家子出外旅游其实也没有平常日子出门悠然、受到的服务更周全。所以作者尽可认同过年的“新方式”,若能也分析“新”的短板,不那么单向思维,这篇议论文会更“立体”。这种非黑即白的判断,与其说是学生的不足,还不如说是命题的缺陷,因为提供阅读的材料,就是把新旧过年的不同之处,以二者对立来表达的。学生为避免跑题,只好依样展开。
(广东省作协专职副主席 杨克)
过“新”年
郑旸 广东广雅中学高三(8)班
新年渐近,过去的新年总是热闹喜庆:放鞭炮、拜神、逛庙会、看舞狮。如今少了这些活动,除夕夜里中老年一辈打电话高谈阔论,年轻一辈在微信上聊得不亦乐乎。老人家抱怨年味淡,其实
过年的方式必定要随着时代变迁、科技发展而变化。如今我们不应该拘泥于过 去的生活方式,而是适应时代发展,过“新”年。
传统的过年方式之所以被摒弃,是因为其不符合时代发展潮流。首先如放鞭炮等活动有一定的危险性,而庙会、舞狮在中国这种人口密集的社会现状下,容易聚集过多的人群,有
一定的安全隐患;拜神更是蕴含着封建迷信思想残留。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我们也应该有新的过年方式。需知过年的核心为合家团圆、共享天伦之乐,只要这一核心不变,无论以什么形式过年都能全家开心幸福。因此,我们不必认为只有过去的过年才是过年。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科技的发展优势会使我们忽视了过年的核心。忙着打电话拜年、低头发微信祝福,却忽视了与身边的家人交流、分享,也是不行的。
这种现象正反映了人们在飞速发展的现代文明中尚未寻得适合的生活方式、未能调整内心与现实的矛盾与失衡的现状。过年,既不应拘泥于传统的过年方式,也不能只枯坐家中成为手机或电脑的奴隶。正如我们寻找一种现代的生活方式,既不应提倡过于复古,完全摒弃现代文明成果、开时代的倒车;也不能沦为现代科技的奴隶。我们要让心灵伴随社会进步一同成长,找出最适合当下的生活方式,而不应过犹不及或矫枉过正。\
回到过年,我们应该认识到过年习俗也可以改进,就如生活方式也应随着时代发展而改变一样。去饭店订年夜饭,既可免去平
日日夜操劳的青壮年的辛苦,又可在推杯换盏中尽享热闹欢笑;过年出游,既可以领略在异地过年的别样风味,又可免去现代人成日抱怨的串门走亲戚之苦。无论是怎样新颖的过年方式,只要不脱离过年的核心——团圆,都没有问题。
过年方式是现代生活方式的一个缩影,我们应该让我们的生活方式适应时代发展,对旧的生活方式作出改进,学会过一个“新”年。
教师点评:
本文属议论文一等文。
文章题目“过‘新’年”一语双关,既呼应了材料中过春节的中心话题,又暗示了过年需要新的方式这一主题,言简意深。第1段在列举现象后旗帜鲜明地提出观点:“不应拘泥于过去的生活方式,而是要适应时代发展,过‘新’年”,“起”得鲜明;第2段剖析传统过年方式被摒弃的原因,指出过年的核心是合家团圆,共享天伦,并不需要拘泥传统形式,“承”得具体;第3、4段以辩证思维对“新”的过年方式作思考,指出用微信祝福、电话拜年等过节方式的弊端,提出应注重与家人的交流分享,将文意拓深一层,“转”得巧妙;
第5段再次呼吁要改进过年的生活方式,学会过“新”年,“合”得严谨。
文章中心明确,思考深入,结构严谨,“起承转合”耐人咀嚼;语言准确清晰,平中见奇,淡而有味。若能进一步挖掘过年的内
涵,并辅以更丰富有力的例证,或许更能打动读者。
(广东广雅中学语文教师 肖广慧)
专家点评:
年味无味,已成共识,谁也想不出什么新花样。以前过年令人期盼的吃、穿、玩、乐,如今平时就如此过日子,兴过几年的短信拜年,也和央视春晚一般如同鸡肋。尽管作者思考的其实是一个无答案的问题。却还是说出了“过年”万变不离其宗的核心——团圆。无论怎么过,团圆就是过大年。议论抓住了这个纲,其他也就迎刃而解了。
(广东省作协专职副主席 杨克)
篇二:家乡年俗
年俗
“恭喜发财,红包拿来。”每当人们把这句话挂在嘴上,预示着新年又来了。十二月中旬新年的准备活动便如火如荼的开始了??
首先最大的活动便是杀过年猪。虽然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猪肉仍是除夕餐桌上的比例最大的菜色。腊肉也是家家户户必做。猪血丸子更是我们邵阳的一大特色。这些原料都在养了大半年的猪身上。每年除夕之前,屠户都是最忙的,每家每户都需要他们的帮忙。一般在这天我们都会请亲戚朋友一起吃饭,一起在过年之前热闹热闹。小时候最喜欢这样到亲戚家轮流吃饭了,气氛热烈,开开心心的。
新年除了年夜饭,另一个重头戏便是拜年。我们的大年初一是
不能到处拜年的,另一个便是这天不要花钱。据说是初一花钱,这一年就很难进财了。对于小朋友来说,拜年就意味着存钱罐又多了压岁钱,只希望亲戚朋友们来的更”猛烈”些吧~我们那儿有些地方对拜年的亲戚都会有回礼。比如扯一根红布条再加上苹果。红布条寓意着这年红红火火,苹果则是平安的“代言人”。
除了这些年俗,介绍一个我们邵阳的特色菜 - 猪血丸子。顾名思义,猪血丸子是用猪血、豆腐、碎猪肉揉成丸子,随后用炭火烘干。别看它黑黝黝的,味道可好了。除了腊肉,这也是家家必备。
随着年龄的增长,过年的习俗并未改变,却总觉得年味儿越来越淡。环境并未改变,只是身边的人少了,随之心态也变了吧。
篇三:逛年俗庙会作文
[逛年俗庙会作文]
出了书店大门,我和妈妈来到了年俗庙会大街,逛年俗庙会作文。穿过一道拱门,只见庙会现场红通通的一片,充满了年味儿。大红的灯笼挂满了街道的两侧,每个摊位上的艺人个个穿着红色唐装,吆喝着,忙碌着。有卖棉花糖的,捏面人的,拉洋片的,卖花灯的,卖气球的,帮人画像的,卖冰糖葫芦的,画糖人的,卖木雕的,在葫芦上作画的&&眼前一片琳琅满目。最吸引我的是画糖人。只要你转动转盘上的木棍,针尖指向什么动物,艺人就会画什么。我转到一条龙,正好是我的属相。一位游客大叫。我也来试试。她的同伴也转了一下,鸭子,小学二年级作文
《逛年俗庙会作文》。可惜~那人流露出遗憾的神情。妈妈,我也想。妈妈答应了我的请求。凤凰~我惊呼,围观的人也叫起来。我站在艺人身边,看着他把融化了的黄色糖汁用勺子轻轻舀起,在板上来回抖动,不一会儿,一个个鲜活的动物跃然板上。有腾飞的巨龙,展翅的凤凰,伸脖子的蜗牛,亭亭玉立的仙鹤,憨态可掬的小鸭,围观的人们赞叹不已,大家脸上洋溢着幸福和欢笑。艺人小心地举起凤凰交到我的手上,我连忙伸出舌头轻轻舔了舔,真甜。过年了,日子总是这样甜美。
作文九:《[优秀作文]香港的年俗》400字
在香港过农历年,在习俗和气氛上和传统春节截然不同.
在香港,舞狮、舞龙灯等非常的稀少,它们有时会在乡村里出现,在新年的市区街头上很难看到大型的舞狮,舞龙灯的表演了。至于放炮仗,在香港是一律禁止的。不过从一九八二年开始,每年农历年初初一的晚上,在维多利亚港上都会举行盛大的烟花表演,男女老少们都来观赏,那时的维多利亚港上真是人山人海啊!???香港的除夕日更为热闹。大部分家庭会在除夕期间吃“团圆饭”,一般是在家里设宴,在除夕时,
全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聚在一起吃晚饭。而晚饭后,全家人一同去逛花市,其中维多利亚公园的花市最大,那当然也是最热闹的了。花市里的花品种各异,颜色具多,你要什么颜色,就有什么颜色。今夜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了。
在香港,最开心的就是收“利是”的小孩了。“利是”原为“利事”,是大吉大利,好意头的意思。
大家一起来香港和香港人欢度春节吧!
作文十:《家乡的年俗》1700字
家乡的年俗
我的家乡莒县,地处山东东南部。面积1952.4平方公里,人口110万。莒地文化源远流长,经过历代莒人的发展和沉淀,成为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被公认是和齐文化、鲁文化并称的山东三大文化。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仅给这方土地留下了1291处古遗址和古墓群,馆藏达120OO余件;而且,也培育了这方水土淳朴正统而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其中,年俗就是这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像其它地方一样,“守岁”也是我们年俗的重要内容。但自从父亲前年过世之后,我的除夕便从此改变了度过的方式,这是因为我们这里盛行的一种年俗“请家堂”。这个习俗可能各地都有,但相对而言,我们这里更正规、更隆重,程序也更复杂一些。总的说来,“请家堂”这一祭奠仪式要进行三年,每年持续两天的时间,即除夕接、初一送。首先,除夕这天被祭奠主人的子女必须赶回老家,根据族长的指点,儿孙们收拾“正堂”、打扫庭院;媳妇们下厨准备祭奠的菜肴。“正堂”的布局要尽可能的整洁宽敞,迎门的正墙上要挂上“家堂主子”,下方是一张正方形的高腿大方桌,大方桌的东西两边各摆上一条长条方凳;另外,再根据“正堂”的大小和族人的多少,摆上几张必须矮于祭桌的小方桌以备族人和前来祭奠的人喝酒用。而祭奠莱肴也颇多讲究,除了按规定必须上鸡、鱼、肉、蛋和豆腐之外,还要根据所请先祖(一般请到高祖辈)生前所好,上一些各自爱吃的食品和果点。往祭桌上摆祭品的时候也有讲究,比如鸡头、鱼头的朝向、形态、颜色等等。在整个布置正堂、摆放祭品的过程中,子女们必须谨言慎行,时刻看着族长的眼色行事,否则,会被视作对先人的不敬而遭到族长的呵斥。然后,子女们坐下来静候族人的到来,等到齐之后一起去祖林迎接先祖回家过年。
第一年“请家堂”的时候,因为父亲刚刚去世,所以,整个过程悲多于欢(在我们这里“请家堂”应是一件欢庆的事)。今年我基本走出了失去至亲的悲痛,更多的是一份深深的缅怀;加之,叔父一再叮嘱要欢欢乐乐的“请家堂”。因此,今年我们弟兄几个都有了一份相对平和的心态。对于我农村的乡亲们来说,春节晚会已不再是他们必享的年夜精神大餐,他们更喜欢走出家门跟随着“请家堂”的队伍,一路观赏沿途燃放的烟花爆竹并沉浸在对先人的孝思里。因此,不管是谁家“请”、“送”家堂,几乎是全村老少都参与了进来,除夕和初一的乡村夜便笼罩在一片鞭炮齐鸣、烟花飞舞和欢声笑语中。乡村的“年”比之城市便多了一份更浓的融合、一种更烈的喜庆、一缕割舍不断的亲情。请来家堂后,要在祭桌上恭恭敬敬地摆上先祖的“牌位”,然后开奠、烧香磕头、虔诚跪拜。本家族礼毕之后,全村的其他各姓都要在族长的带领下前来祭拜,附近与我家有交的亲朋也要赶来拜祭;期间,我门族众都要随来者一起跪拜,我和哥哥们还要给各门族长单独敬酒以示谢意,并相互致以新年的祝福。可能是父亲生前做过许多惠及乡亲的好事,加之我们兄弟几人也乐意力所能及地为乡亲们作些事情,因之,全村老幼几乎都争先前来拜祭,时间一直持续到凌晨五点多。初一晚“送家堂”的时候就更热闹了。各户“请家堂”的人家,为了向先人和乡邻展示生活的富裕,都购置了大量的烟花爆竹;因之,这“送家堂”便成了“赛花炮会”了。这时全村几乎街道空巷,男女老幼都走向街头和林地,并加入到燃放烟花的行列。夜晚的乡村便被烟花点亮,五彩缤纷便成了乡村的主旋律。我们燃放了大约十几袋烟花,凌晨一点多才回家,今年“请家堂”的礼仪算是进行完了。
据考证,在中国历史上,莒县一直是一个有着完整行政区划、完整文化氛围的区域,周、汉代时均为国,其后虽为州、为县但都有着自己相对独立的行政区划,曾下辖周边多个县城。莒县是古代大文学评论家刘勰的故里,也是当代政治家**的家乡。这里的人民崇儒尚佛、朴实勤劳,历代都有人文佳话传于世。其实,家乡的年俗和淳朴的民风,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缩影。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传统而不保守,继承但更讲究发扬。古老的年俗作为
中国人崇敬老人、讲究和谐共荣的一种具体行动,世代相传,造就了中华民族独特的人文景
观,被世界所敬仰。可见,国人的骄傲,不仅仅来自于不断的创造和发明,也来自于我们光
辉灿烂、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对于这些好的民俗,我们应该世代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