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弟子规读后感》1000字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 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 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 前进。在古代, 《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 《弟子规》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 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 欲做事, 先做人。 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 是照耀心灵永恒 的阳光!
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 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它从人之根本出发, 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 首孝悌, 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 要孝敬父母。 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 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同事、对兄长、对朋友就 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 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 次谨信, 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 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 靠什么立足社会呢?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 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 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 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 余遐, 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 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 来弥补自己的缺点, 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 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 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 却不曾注重细小。而 《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
在孝方面, 现在想起自己的过去, 虽然没有做过对父母不住的大事, 但对他们也没有尽 过多少孝心,反而他们对我千衣百顺,照顾到家,我想得到的东西,想方设法地满足我。有 时,父母过于关心自己,哆嗦了几句,反而责骂他们,讨厌他们,那多不应该啊!现在自己 既为人子女, 该做些什么呢?作为子女, 应按 《弟子规》 所讲的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如果一个人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 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同事、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 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
学习了《弟子规》 ,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学习《弟子 规》 ,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爱周围的人,爱这 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
作文二:《《弟子规》读后感》1000字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的意思有两个:一是指孩子,一是指学生;“规”就是规范。上小学的妹妹学校要求背诵,作为小孩子的启蒙教育,传授居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武术课老师让我们大学生细读《弟子规》,必然是有良苦用心。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开篇便指出了重点:“孝”、“信”二字。 首先我想谈谈对“孝”的理解。古时评论一个人品德如何,首当其冲要考察的便是其为人和孝道,甚至我们在看古人传记时总会首先看到对其重孝道的评价,这与当代是大不相同的。那么我们为什么要重视孝呢?且不说父母含辛茹苦养育我们多年,就单看“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一点,我们也要孝顺父母、懂得感恩。而反观现在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有太多太多人在这点上有欠缺,嫌父母管太多、对父母长辈态度不好、不够尊敬等等。“百善孝为先”,如果一个人对生养自己的父母都不知道孝顺、不会感恩,更遑论对待其他人呢?只有对父母孝顺,才会有感恩之心,内心才会丰富充盈,才会对社会有好的作为。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拿我自己来说吧,初中就远离父母外出求学,与父母总是聚少离多,每次放假见面可以明显地看到父母的变化和衰老,心疼不已。而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更加努力发奋学习,以让父母得到安慰。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就是“父母”,只有他们是最无私最不求回报地给予我们爱和关怀,包容我们。面对父母日渐衰老的容颜,我们必须要懂得知足和回报,学会感恩,感激父母为我们付出的一点一滴,努力提升自己,不让父母失望,报答父母的养育教导之恩。
对于“信”,也是家长老师从小给我们灌输的思想:做人“无信则不立”。信,即诚信、诚实。先不论怎样对待别人,一个人首先要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良心负责。“凡出言,信为先”,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对别人负责,关心关怀他人不自私;并能做到“慎独”“自律”,时刻严格要求自己。
《弟子规》全篇字数不多,通俗易懂,但每句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告诫我们为人处世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指导我们在德学才艺方面要见贤思齐,不断反省提升自己。
对于老师第一节课指出“道”的内涵,从太极中悟出“止、定、静、安、虑、得”的六字箴言,我将在今后学习生活中进一步理解其精髓,修身养性,让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
“吾日三省乎吾身”,反思自己,认真想想如何对待自己、对待老师家长、对待别人、对待社会,找出不足并改正,在实际行动中落实,对得起大学生这个身份,努力提升自己升华自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作文三:《《弟子规》读后感》900字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时陕西绛州李毓秀所作。全书以《论语?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以三字韵语的文字形式,教人应该怎样待人处世。
看《弟子规》,觉得以前的人挺幸福的,一出生就已经有一套社会认可的道德范本,遵循着约束这,在短短的光阴中,总有被主流细想认可的圣贤书指引这,不管对个人发展是好是坏,但至少不会迷茫无助。一个人有一生都为之坚持的信阳,就算他资质驽钝,依然会有所成就的。
入则孝
母亲的履行的责任像多情的细雨,润物细无声;父亲实践的责任像冬天狂舞的雪,寒面净心田。不管怎样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父母尊敬父母,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毕竟是他们创造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这就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为先。“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出则弟
兄弟朋友要呼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我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这样他们从心里为我们感到高兴。
谨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最起码的规则一定要遵守,身为学生我们要做到人正,影自然也不会歪,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仁
代表仁慈,亲仁,仁爱,仁心……对亲人对朋友对同事都要仁。不仅要仁还要“信”,实践诺言,便是守信;不能市静安诺言,无论是出自不得已,还是故意食言,都违反了做人的资本要求和处世的基本原则,
细读《弟子规》,发现其中的道理看似小,却是我们最无知和薄弱的地方。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示儒家文化的教养。可是我们这一代,普遍缺乏这种教养,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现在,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古人训诫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关怀朋友,都因为心怀感恩,正因为感恩,所以对人对物多了前程的敬仰之心,尊敬发至内心,而后谦虚谨慎的做人,九零后的孩子,强势的自我,对人对物都少了一份感恩之心,目空一切而后标新立异,自由散漫而后无法无天。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照《弟子规》,发现,陋习多的不是一点,而是全部。欣喜,此书再次开启我的启蒙教育,内审自我价值观,批判的接收古人为人处事的道理。
作文四:《弟子规读后感》1200字
读《弟子规》所感
《弟子规》这部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的著作,以《论语·学而篇》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章的摘录为开篇总序,先总叙后分叙,结构明晰,意义隽永。是我们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我们养成良好个人行为的指南,是检验我们道德品质的一个标准,是提高国民素质重要的启蒙教育。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据宋朝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后经清代儒生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是一本教导儿童怎样待人接物的书籍。从内容上看,《弟子规》虽然仅有1080个字,360句,但却把一个人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立身处事、 待人接物、修身治学等等的态度和礼仪概括的淋漓尽致。浅显易懂的文字里却蕴含着许多做人的道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对于我们成年人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我们终身受益的良师益友。
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而《弟子规》就是教导我们要重视生活行为的各个细节,用简明通俗的语言,教导大家如何修养品德、孝亲友爱以及生活起居中待人接物所应有的礼节。我们都是普通人,大量的日子,都是在做一些普通的小事,如果每个人都认真对待自己所在岗位的每一件小事,都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做透、做好、做到位,那就会出现 “细中见精”、“小中见大”的不平凡。
《弟子规》通俗易懂、朴实无华,是中国儒家思想的根。能够有幸得见,当是人生一件快事。如果能认真读过,用心去做,并且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便可终身受益无穷。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说过:“习惯若不是最好的仆人,它便是最坏的主人”。 一个单位的发展必须依靠科学的管理,而科学管理的核心首当其冲是对人的思想教育。《弟子规》作为中国人道德的摇篮,可谓是东方儒家文化的集大成者,对人的教化从根本的孝悌入手,详细规范了居家、出外、待人、接物以及提高个人品性等诸多方面的行为,无疑对单位的组织管理和文化建设有着直接而巨大的推动作用,《弟子规》规范了人的行为,一句话一个道理,一句话一种思想。它给了我们很多工作中的启示。例如“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是指我们在工作中做事情不要慌张,忙乱就容易出错;不要害怕困难,应知难而进,也不要马虎草率,要认真对待。“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意思是指看见别人有好的品德,就要向他看齐,哪怕同他相差很远,只要坚持下去,慢慢地总会赶上,看见别人坏的行为,就要自我反省,有就马上改正,没有也要引起警惕。“或饮食,或坐走,
长者先,幼者後”,是教人不断形成恭敬心。“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是讲一个人负责的态度,让有条不紊的做事方法扎根。“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认真学习弟子规,并身体立行,讲的就是我们的要养成良好的六常工作习惯。“守规矩、讲文明、我行动”《弟子规》教会了我这些。
任翔
卷包工段
作文五:《《弟子规读后感》》500字
读《弟子规》有感
品读《弟子规》,走进 了一片灵气盈天的园地;携手《弟子规》来到一潭至纯至净的湖泊;感悟《弟子规》,学会了一种至真至诚的感情。
鉴古今,百行孝为先,弟子规里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就很好的解释了这句话的意思。
可现在我们这个社会道德品质缺失了太多。这段时间看到很多诸如在街上有老人摔倒没人敢去扶; 碰到交通事故没人敢停车救助;大年初二,八旬老人睡在女儿家门口楼道里,其子女众多却无人问津??这些事件经过电视,网络等媒体曝光之后,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和沸沸扬扬的讨论。
我看了以后,结合这段时间学习的《弟子规》,也有很多的感想:古人尚且懂得“卧冰求鲤”,“孔融让梨”,崇尚尊老爱幼,关爱他人,诚信待人。而在当下,经济高度发达,物质生活丰厚,比起古人来我们却在不知不觉中丢失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了,越来越冷漠了。正是因为人与人之间没有了诚信,没有了相互关爱才发生了这么多本不应该发生的事情。我觉得我们这个时代更需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深刻学习和理解国学经典,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这个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美好,和谐。
于是我又坐在书桌前,捧起一本《弟子规》大声的诵读起来:“弟子规,圣人训 ”嫩稚的声音回荡在空中,荡进了我的心里,荡进了人们的一言一行,我按捺不注的笑了.。
漳浦县绥西小学四年一班:杨媛媛
作文六:《《弟子规》读后感》2500字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 原名 《训蒙文》 , 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 作 , 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 则悌, 谨而信, 泛爱众, 而亲仁, 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 的文义, 列述弟子在家、 出外、 待人、 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 《弟子规》共 有 360句、 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合辙押韵, 朗朗上口; 全篇先为 “总叙” , 然后分为 “入则孝、 出则悌、 谨、 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内容涉及到生活中的 方方面面内容全面,思想成熟。是我国文化的瑰宝。
虽然这本书已经距现在已经有力很长的时间了, 我们可能会 认为其中的内容早已经过时了。 如果有人这样说有很大的可能性 这个人没有读过 《弟子规》 。 书中的内容从自身出发, 到待人接 物, 为人处事等各方面对我们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 可以称得上 是古代版的“日常行为规范”。对于《弟子规》研究复旦大学教 授钱文忠有着自己系统的解读, 其思想内容在中央电视台 《百家 讲坛》 栏目中有着系统的解读。 个人以前接触 《弟子规》 也是对 其了解甚少, 仅仅对其中的只言片语有所了解。 但是在看了 《钱
文忠解读弟子规》之后才算是对《弟子规》有了自己的认知。 许多人会认为 《弟子规》 是小孩子学习的内容, 但是我觉得 其思想的深刻性决定了 《弟子规》 的读者不仅仅是小孩子, 前边 我讲 《弟子规》 是古代版的 “日常行为规范” 因为他从我们生活 的根本出发, 内容浅显易懂, 但是其思想性博大精深。 《弟子规》 总序讲“弟子规,圣人训”总得讲述《弟子规》内容的渊源,他 是对前人思想的概括和总结。 包括了总叙、 入则孝、 出则弟、 瑾、 信、 泛爱众、 亲仁、 余力学文等几个部分。 内容分述了不同处境 下对我们自身的要求。
入则孝, 主要告诉我们如何做到孝敬父母, 不同于其他的书 籍, 本书直接从生活具体可感的实例开始, 论述如何同父母相处。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这些细小的事情处理的见解的提出虽然和我们相隔的年 代已经久远, 但是在现在来讲任然就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反 观现实我们同父母相的关系中我们处于更加强势的地位, 在教育 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对照古训我们似乎丢掉了这些最宝贵的东西。 出则弟, 教我们如何同朋友弟兄相处, 娓娓道来, 不卑不亢。 比任何的大道理来的更加真切。
瑾和信这两部分从自身出发, 细致入微。 从生活起居展开论 述到与人交往的琐碎细节, 都作出了规范要求。 并不是我们想象
中的所谓的迂腐的教条, 而是十分接地气的要求, 这可说是我们 必须践行的规范化的社会要求。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同《弟子规》中的“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有着高度的一致性。 另外其对于与人 交往过程中“信”的要求十分高, “凡出言,信为先。”即是如 此。 真理往往是相通的我们这里找到很多名言的影子, 如沉默是 金,《弟子规》曰:“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泛爱众部分讲到,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道 理讲的甚是简单,但是分度气骨格外耀眼。仔细品读趣味良多。 亲仁,概括出来就是告诉如何来完善自己。借用前边“信” 部分的讲“闻过怒,闻誉乐”则损友来。
余力学文, 在我们这个知识经济时代, 对于只是的推近乎疯 狂, 不管你怎么样只要是人就要给你灌输知识, 这种知识是侠义 的。但是在《弟子规》中提出的“余力学文”的论断始终不被现 代社会所重视,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蒙牛集团 牛根生先生对于 “蒙牛” 的人才招聘标准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有 德有才 破格重用,有德无才 培养使用,有才无德 限制录用, 无德无才, 坚决不用” 现代社会随着社会结构的多元化发展, 知 识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了一把双刃剑, 一个化学专家可以为大众服 务以造福全社会, 也可以为金钱为权利为恐怖主义服务, 那么他
的破坏程度也将远远大于一个白痴, 这对于教育来讲是一次彻头 彻尾的失败,不是吗?
另外文中提到的“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这里 讲的就是南宋时期朱熹讲的 “读书三到” 对于个人品行的养成 《弟 子规》也做了详细的要求,从读书到心智的建立和养成。 在今天, 社会环境变的日益复杂, 人们的内心世界受到越来 越多的来自外部世界的影响, 人们的浮躁和不安在不断的侵蚀人 们的心灵, 同时面对传统文化的消失人们也渐渐的认识到了事情 的严重性, 自古以来被尊为 “礼仪之邦” 但是现在来看我们的文 化渐渐被我们忘却。 相邻的日本一直以来学习我们的文化, 当我 们的文化慢慢的被整个民族所摒弃, 我们还剩下什么, 我们又要 那什么来发展。
前两天刚好是圣诞节, 气氛的热闹一年比过一年, 但是另一 方面我们的端午节被韩国 “申遗” 现在的情况让你给我想起了以 前我们所知道的 “猴子拌包谷的故事” 我们一面在肆无忌惮的吸 取, 一面在忘乎所以的丢弃。 个人认为学习外来文化本身没有任 何错误,不经选择的吸取,不去消化这才是问题的所在。 我们讨厌日本这个国家, 但是很多人去了日本后很快会被这 个国家的文化所吸引, 为什么呢?正是因为文化。 他们的文化中 有着独特魅力。 文化归根结底是人创造的, 曾经我们我们也因为
自己的文化感到自豪,但是现在一系列的社会现象让我们警醒。 这和我们接受的教育切的关系, 关于教育个人认为教育的目的首 先是把一个人教育成真正的人,其次才是教育成一个“人才”。 个人之所以推崇 《弟子规》 是因为他在当下这个社会环境下 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它有很强的针对性, 明确地强调了做 人的各项准则; 它是学习文史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它特别强调 人的全面发展及学习文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它具有很 强的启发性。 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去重视和重读这本书。 去回归自 我,回归真善美。
作文七:《《弟子规》读后感》1700字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是中华五千年来各个族群家教的集大成,是最基本的礼节,是儒家的基础,是人性的基础。“弟子”是指一切圣贤人的弟子,“规”即“夫见”,是夫子的见解。每一个人都应该向圣贤学习,学习他们的行为规范,学会他们的为人处世。这是他们久经不衰,流传下来的宝贵的见解,我们必须让它发扬光大,用它来约束自我,同时也来教导他人。
虽然它是少儿诵读经典之一,有些人认为大学生读它显得有点幼稚。但我不以为然,我认为《弟子规》含有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讲得就是做人的道理。对于物欲横流的社会和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来说,它对我们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高尚品德的培养非常重要。
我还小的时候并没有读《弟子规》,我感到遗憾。但我认为我现在读它,我觉得并不会太迟了,它同样带给我了很大的感触。“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我个人认为人的道德远远比学业的成就更为重要。不管你也多么大的成就,可是你的道德不高尚,你同样不会得到世人的尊敬。德国作家康德讲过“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的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因此我们应该时刻谨记我们心中的道德,而《弟子规》就是我们的标准
正如书中所说“首孝悌”,我们应该做到孝顺父母,兄弟和睦。这是我们做基本的行为。父母是怀着一种期盼的心情来迎接我们的出生,同样的是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他们给了物质上的资助和精神上的鼓励。我们不能认为这是他们的义务,这只是他们对于我们的爱。我们应该怀着感恩的心来孝顺父母对于我们含辛茹苦的培养。《常回家看看》表现了父母的伟大无私,他们不是希冀着我们能给他们带来多大的财富,仅仅只要我们能够回家和他们相聚一起叨唠家常、吃团圆饭就可以给他们带来满足。而作为父母的子女,如果我们和睦相处,相亲相爱,这是会营造好的家庭氛围,减少父母对我们的担心,它同样是一种孝敬父母的表现。
“谨言谨行,诚实守信”同样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准则。生活中做什么事,我们要时时刻刻谨慎。对于我们的言行要多加注意,不要鬼话连篇,更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严重顺坏了自身的形象,给别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作为学生,我们应该穿戴整洁,在课堂上保持安静,认真听讲。不要乱下承诺,根据实际情况答应他们,不要忙没帮助,还给他人带来不便。“人无信则不立”,我们应该维护自身的诚信度,得到他人的信任。这样他人才会托付重要的事情给你办。这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一个资本。
泛爱众和亲仁则是告诉我们,不要因为一个人的身份过于卑微,就对其嗤之以鼻,也不要因为一个人的身份十分高贵,就去无原则的顺从他。一个人的出身 好并不能代表什么,它不可能决定着你的命运一帆风顺,生活过的多姿多彩。一个人的财富富有远远比不上精神富有。人是不能和上帝商量我们的出身,我们不应该根据他们的出身就胡乱下决定。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人不可能十全十美,我们应该发现他人身上的优点,不要太把他的缺点无限化大。我们以一颗仁慈的心来看待每个人,我们就能发现美是无处不在的。心灵的美才是这世界上当之无
愧的美丽。让充满仁爱的光芒普照,每一个人都能一颗平常心爱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分子,包括你、我、他。
在道德熏陶下,我们同样可以在空余的时间内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自身各方面的特长,来充实知识储备,让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得到提高。我们现在可以通过老师教学的方式,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学会,但我们也要做用于实践上,这样融会贯通,我们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学以致用。同时我们可以向他人学习,但我们注意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不能片面的一味吸收,我们要把他人身上的优点学会,取长补短,这样才能算的上真正的学习他人。我们要根据我们的能力为我们的国家做出一份力,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尽一份力。
纵观《弟子规》,全篇体现了两个字即“孝”与“信”,这也是今人的立世之本。《弟子规》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明白要想得到别人的尊敬和认可就得孝养父母、友爱兄弟、奉事师长,仁爱、谦虚、诚实守信、恭敬一切。反观自己很多方面都做的不到,惭愧之至!在今后我一定会铭记《弟子规》的的金玉良言,依照古圣先贤、师傅上人的教诲学习和落实,努力的改善自己。
作文八:《弟子规读后感》1200字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改名《弟子规》。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和求学等时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它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
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使我的精神接受了一次洗礼。《弟子规》以朴实的语言,讲着做人的道理和处世应守的原则,它使我懂得了很多道理。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中,行为要小心谨慎,言语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应该好好地学习六艺等其它有益的学问。这本书开篇就说:“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说明古人更注重的是人的修养,而不仅仅是学业上的成就。孝和悌则是最重要的。试想,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会尊敬,连自己的兄弟姐妹都不会爱护,那们如何与他人相处?这样的人在社会上终究不会成功,因为他的品德和修养会导致他得不到朋友。然而生活中,能给予我们最大的帮助的人就是我们的朋友。失去了朋友就等于失去了一切,所以这样的人一定会失败。同样谨和信也很重要,谨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井井有条,遇事不要慌张,要镇静,在最紧张的时候,要冷静思考,而且我们在思考问题时还要谨慎全面,要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信则是告诉我们,答应别人的事,无论有多大困难,都一定要做到,否则就不要答应别人。同时,我们还要时刻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并加以改正。泛爱众是告诉我们与朋友在一起,要讲平等博爱。不论是什么人,我们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尊敬,自己有才能,不要只想着为自己谋私利,也应当做些对大众有益的事。做个正直的人,并懂得感恩。亲仁就是要亲近仁者,以师事之,要跟他学。就会得到无限的好处,德行就会一天比一增进,如果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要好好学习其它有益的学问。而学习需要讲究方法,而且要保持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养成好的习惯。
《弟子规》不仅教导人们做人的态度和处事的学问,更注重人的品德的培养和教育,提高一个人的人交往能力。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做一个有道德,孝敬父母,爱护兄弟姐妹,认真对待工作的人。这样,我们不仅赢得别人的赏识和认可,而且还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和修养,通过这段时间对《弟子规》的重温,我发现《弟子规》就像是我的一面镜子,使我看到了我在生活中的缺点,让我扎稳道德学问的根基,并深刻认识到做人的根本是教养父母、友爱兄弟、奉事师长,仁爱、谦虚、诚实守信、恭敬一切。《弟子规》不仅是小学生的诵读的最佳读物,也适合各种年龄的人。《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生活中常常以《弟子规》来检查自己,必将有助于提升自己的修养,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了,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国家的长治久安。
作文九:《《弟子规》读后感》1400字
经典文学,一生受益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间,李毓秀写的。主要写的是为人处事 之道,如何善待他人,如何孝敬父母,如何对待人生??
总序
感受传统文化经典 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 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 人之根本出发, 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 首 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 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 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 对 长辈、 对领导、 对同事、 对兄长、 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 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次谨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 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 诚实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会呢?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 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 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 遐, 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 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 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 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入则孝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尊重 父母,理解父母, 这是我们每个作为子女的应该做的。黄香九岁的时
候,能够帮父母温席,作为子女的,不一定就是指帮父母温席,我们 可以在父母劳累的时候帮他们倒一杯水, 在他们出汗了的时候, 帮他 们擦擦汗,帮他们扇扇风。 这些都是我们能够做的。父母从我们牙牙 学语到蹒跚学步,到我们茁壮成长,没有一刻不关心过我们,给予我 们最温馨的关爱, 给我们最幸福的家。 让我们不仅感受到了人性的温 暖,还从中学会了待人处事。陪我们成长,陪我们学习,一直无怨无 悔的支持我们。这是他们给予我们最好的成长礼物。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则 须顺 成”对于父母的教导,我们应该洗耳恭听,从中吸取教训。 “亲爱我, 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 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演戏很容易,做人却很难,戏可以演过无数次,人生的机会却只 有一次; 世上好演的是戏, 难做的是人; 戏是虚构的, 人却是真实的; 戏进而演的是人生,人生就像一场戏,心灵美好的人,梦也一定是美 好的,真心的梦幻,绝不是虚幻。人活一口气,要活得有志气——为 喘气而活,仅活着而已;活得有志气,死得也美丽。昨天是曾经,是 过去, 今天是面临, 是现实, 不要在昨天里沉媚, 应该在今天中开创! 出则弟
兄弟之间应该友爱,不应该为了点点小事而吵的不可开交。 “称 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叫一句“哥哥”或“姐姐” ,会使 他们非常欣慰。 我们已经不是小孩子了, 我们要懂得礼仪。 对待亲人, 要有礼貌。
前面的三篇对我在大人接物上十分有帮助。后面的《谨》 《信》 《泛众爱》 《亲任》 《余力学文》则告诉我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 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 做不可。 如果做了还有余遐, 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 学了《弟子规》教给我们很多知识,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 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 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作文十:《弟子规读后感》1200字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总叙里言:“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 ,是说《弟子规》是圣人的 教诲, 首先是孝敬父母、 友爱兄弟姊妹,其次是谨言慎行、信守承诺。又说:“泛爱众, 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则是劝勉“弟子” (即学习《弟子规》的人)博爱大众,亲 近有仁德的人,学好自己的思想道德之后,有多余精力,就应该多学多问。 《弟子规》 全篇也在围绕着总叙而展开,从“孝,弟,谨,信,爱众,亲仁,学文”七个方面分别 阐述德育与智育修养。
了解《弟子规》首先得了解它的创作背景。康熙年间,满清统治阶层出于长久统治中国 的目的, 主动追求对中华传统优秀思想文化的认同, 于是崇文尊孔, 提倡修读四书五经, 又大修孔庙,春秋祭孔、宣谕以孔子儒教为立国之本。因而在这样一个大的环境下,康 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便创作了《训蒙文》 ,意思是训导开蒙,后来经过贾存仁的修订与 改编,才最终形成了如今的《弟子规》 。 《弟子规》是当时皇权、神权下的产物,满族人 以几十万人统治亿万汉族人,统治者需要通过顺民、愚民、傀儡、奴隶的政策巩固其统 治。
虽然从大的方面来说, 《弟子规》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其统治的产物,但此书以浅近通 俗的文字、 三字韵的形式阐述了包括学习、做人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常识等等在内的中 华优秀传统思想文化。它以《论语》的“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 与学习上应当恪守的守则规范,通过三字一句,两句一韵,再结合相关文史知识、成语 典故,使得文章更易记,也因此成为了学习中国文史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弟子规》明确强调了做人的各项准则,首先教育我们孝顺父母、恭敬兄长,继而教育 我们把对父兄的孝敬扩大到社会,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进而教育我们 泛爱众, “凡是人,皆须爱” ,通篇讲的是爱心。父母对子女倾注了无私的爱,子女应该 以无私的爱回报父母。这是天经地义的。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的践行。是童蒙 养正、敦伦尽分,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规范和对照自我的经典,对后来的教育与文 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作为当代大学生,从《弟子规》中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文化,躬行实践,进而明白做 人的道理是必要的, 但不必抱着虔诚的信徒态度。 儒教在中国传承了上千年自有其道理, 但我们须明白其背后的道理与原因,学会用客观的态度去学习,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强大自己的同时要逐渐形成自己心中的“道” 。这里的“道”是广义上的道,包括人生 观、价值观、思想意识及形态等在内。一个人一旦有了自己奉行的“道”之后,才能在 今后的风风雨雨中坦然面对,一往无前。凡古之成大事者,心中无不有自己“道” ,无 管“仁道” “残道” “王道” “圣道” ,他们总有自己的独立的思想与见解,奉行独立的准 则,就是在这样的“道”的指引下,他们穿越风风雨雨,最终到达了理想的彼岸。我们 在看到这样无数历史伟人光辉的外在形象时是否曾想到这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