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走进新时代作文》4100字
作文一:走进新时代
随着新世纪钟声的响起,又一个百年轮回过去了,我们迎来了又一个新兴的时代——21世纪。
像一轮初生的太阳普照着大地,在天际边我们看到了新的曙光,踏着脚步,我们展开了新的征程。
“啊,中国,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听着这首熟悉的歌曲,我心中总是充满了无限的感慨。自从1978年**爷爷提出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就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一步步的走进了小康社会。
在我家隔壁的房子里,住着一位姓张的大爷。他是一位已有七十多岁的老人了,高高的个子,一脸黝黑的皮肤,粗浓的眉毛下,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笑着时露出了那洁白的牙齿,咋一看,透着乡村百姓的那种朴实与厚道。在村里,张大爷可算是半个文化人。年轻时他曾在村里当干部,负责村里的财务管理,所以打起算盘来堪称“神手”。退休之后,张大爷有了更多的休闲时间。每天天刚亮,他就会在街道上晨运。他常说生命在于运动,身体是一个人最大的本钱,即使金钱和权力再多么的显赫,也难敌健康二字。也许这样,老人家的身体一直很硬朗。
不久前,张大爷迎来了他七十五岁大寿,他的子女们都特意回来为老人庆寿。一整天都见他笑得乐呵呵的。爸爸有趣的对他说:“大爷,你这回可是‘守得云开见月明’啊!”张大爷也兴悦的答:“这算是‘苦后甘来’吧。”“现在时代不同啦,以前在旧社会中,过生日就不过煮个红鸡蛋,哪有现在这般隆重。”爸爸严肃的说道。张大爷沉思了一会,语重心长的说:“确实是年代不同了。看看现在的孩子,那可比我们当时幸福快乐多了。想当年,我们那会七八岁就得下乡耕田,喂猪饲鸭,省吃俭用,一日三餐哪有温饱。要不是改革开放,人们现在又怎能安居乐业,三餐不愁温饱?我们的国家确是在进步着啊!”
张大爷的话一直萦绕在我的耳际,久久难以消失。
毋庸置疑,如今的中国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像一条腾飞的巨龙,向全世界展示着他的风采。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我们永远铭记着1949年10月1日这天,我们的心里永远响彻着**那庄严的宣誓: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六十年载路漫漫,他走过了荆棘,跨过了障碍。
六十年载路迢迢,他经历了风雨,迎来了光明。
六十年的历程,他谱写了一首骄傲的歌曲。
新世纪的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手执画笔我们构画祖国的蓝图,让我们向伟大的祖国道一声:
生日快乐!
作文二:走进新时代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拥抱着青春时代;我们是初生的太阳,燃烧着新的未来!这就是我们新时代的中学生搜索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拥抱着青春时代;我们是初生的太阳,燃烧着新的未来!这就是我们新时代的中学生。
新时代的中学生志当存高远。老师说:“有志者处天地之间,当学杜子美,广厦千万间;须效白香山,谋制万里袭。”我们牢牢记住老师的教导,暗自定下远大的志向。诸葛亮有言:“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我们知道,光有志向是不行的,还要付诸实践。只有现在打好基础,将来才能成为真正的栋梁牎
新时代的中学生行在他人前。“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是我们的座右铭,我们虽在“蜜罐子”里泡大,但也懂得为他人着想。看牎我们默默弯下腰,用石子填平了泥坑;我们不声不响地关掉了走廊上的灯;我们给老人小孩让座、让道;我们也为同学们排忧解难……也许有的人会说:“不就是想出出风头,得到夸奖吗?”诚然,我们喜欢表现自己,也渴望得到别人的赞扬,但我们内心深处最真切的希望是为别人带去快乐,我们也做到了牎
这就是我们,有志向也有行动的新时代中学生。其实,我们更有自己的新思想。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道:“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我们也想成功,可是真正的成功却离我们很远。我们为了考试不得不拘泥于小小的教室,课外实践只能是“纸上谈兵”。我们也有无限向往,向往课堂外那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不想成为精通电磁、电容器而不会修电灯的物理高材生,更不想成为除了“Hello牎”说不出第二句话的英语考试高手。我们需要社会给予更多关注,让我们能在适合自身发展的环境里茁壮成长牎
这就是我们,新时代的中学生。有的人说我们有个性,有思想;有的人却说我们是“垮掉的一代”。管他呢牎我们就是我们,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牎不过,请相信:
我们———新时代的中学生———定会创造精彩的明天!
作文三:走进新时代
1921年7月,在国家危难之际诞生的中国共产党注定了她的不平凡,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战,推翻了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9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自强不息,不怕曲折,克服艰难,一步一步走向胜利,一步一步走向辉煌。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她勤劳为民主,共产党她一心救中国……”这首歌就是我的太外婆和外婆常唱给我听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雄壮嘹亮的歌曲。太外婆和外婆都没有读过书,但是这首歌她们却唱得好熟练,我以前都觉得她们好神奇哦!直到妈妈给我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解放前,太外婆家里是很穷的,外婆出生时刚是中国处在内忧外患之时,那时日本鬼子侵虐我们中国人,对我们中国人民惨不忍睹的屠杀,太外婆一家为了生存,带着外婆四处逃难,根本谈不上温饱二字,更不用说学文化了。是中国共产党誓死的奉献精神,抛头颅、洒热血,把日本鬼子赶跑,又把内战抚平,让人们终于在令人无法忘怀的黑暗中看见了曙光,统一全中国,让穷苦人民翻身做了主人,外婆家从此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丰收着自己的劳动成果,生活也日渐好了起来。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满怀激情地投入到了新中国的建设之中。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各行各业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英雄模范,如:王进喜、时传祥、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钱三强、陈双田、邓稼先、华罗庚…..一个个闪光的名字,犹如繁星点点,照亮了新中国的天空。虽然,他们的生活环境不同、工作岗位不同、能力大小不同,但他们都以“我是共产党”而自豪,都以人民服务为无上光荣。他们胸怀祖国,一马当先,发奋图强,为改变祖国的一穷二白的面貌做出来重大的贡献。
这些年来,在共产党明智的领导下,外婆家的农村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新农村,新政策,从党和政府按农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月可领取60元养老金政策实施,按年龄高低的不同层次发放,外婆70岁就能领到70元一个月的养老金,太外婆就高一点,快90岁的太外婆就可以领到100元一个月的养老金,外婆老说:“是党的政策好,我们的日子才过得这样甜蜜蜜啊!”
我们这一代的孩子,虽然没有经过贫穷的困惑;没有经过战乱的恐慌;没有经过生死的考验,生活在这样美好的社会当中,有父母亲人的呵护,有老师同学的关心,在优良的环境中接受着知识的熏陶。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
作文四:走进新时代
敲响铜制的钟鼎,每个音符都记录着祖国的故事。这一串串音符弹奏出一首跌宕起伏的旋律,而这旋律正是祖国一路走来的战绩与艰辛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改革开放的声音召唤着我们。我们跟随**总设计师的脚步,开始了新的生活。我们是在真正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00年,我们告别战果辉煌的20世纪,迎来了崭新的21世纪。一首>唱出了我们的心声,让我们对21世纪充满了期待。祖国,在21世纪又将怎样再创什么样的辉煌?我们共同期待。
2003,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承载着中国人千年的梦想,登上了太空。这是祖国繁荣的又一表现,它让我们对祖国更有信心,更有自豪感。
2008年,在这个不寻常的一年里,我们体会着喜与悲。飞跃五十年不见的冰雪,打工的人们被风雪阻断了回家的路。但是,他们并不害怕。道路上的铲雪工人一铲一铲的雪给了他们精神的支撑。在这个冰雪时代,万千爱心融化了冰冷的风雪
“5.12”汶川地震,不但震动了全国,也震动了中国亿万人民以及世人的心。抢救官兵不顾生命危险应用救出每一个生命。全国募捐更是感动这些不幸的人们。**主席和**总理亲临现场指挥。年迈的**总理说:“即使只有一线希望,我们也不能放弃。”感动中国,感动世界。“5.12”让我们觉得祖国是多么重要。
泪水和期待在这个奥运年中蔓延。志愿者拼命学英语来弘扬中国的奥运精神。在中国人民的不懈努力下,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顺利进行。这场盛典,牵动整个中国和世界的心。炫目的烟火,新颖别致的鸟巢设计象征了中国的腾飞。体育健儿奋力拼搏的精神使整个奥运会完美无缺。
时代在发展,2009年,中国已经60岁了,在经过岁月的洗礼,成绩的激励和困难的考验下属,中国将继续走向辉煌,让我们在2009年10月1日那天,对祖国说声:生日快乐,我们的祖国!
我默默坚持着:“中国,加油!”
作文五:走进新时代
“十一”节那天,经过一小时的颠簸,我和妈妈终于回到了老家。
老习惯,第一件事就是陪爷爷钓鱼,体验一下返璞归真的乐趣。
爷爷人呢?怎么比我先行一步?我来到河边,果真看见一位老人坐在一条小船上,躬着腰,独自一人在钓鱼。眼前的情景,令我即时口占一绝: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坛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忽然,一阵悦耳的音乐声传入我的耳边。爷爷迅速收了线,把鱼竿平放在岸边,紧接着,从口袋里掏出一个黑东西。咦?是什么呢?爷爷把它放在耳边,对着手里的东西,大声说:“喂?啊!
是老李啊,快来,老地方……好,好,不见不散!”
我走上前去,爷爷这才知道我回来了,我撒娇地“夺”过他的手机端详起来,好家伙!还是“诺基亚”呢!
爷爷竟也用上了手机,而且发信息、手机上网等技术一点也不比城里人逊色。
假期间,走亲访友时,我惊奇地发现许多亲友腰包里都揣上了手机。形形色色的手机已经落户农村,不再是城里人的“专宠”。
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农村人拥有了手机,代表了农村的变化,折射出祖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正如奶奶所说的:“走进了新时代,现在社会也有了新面貌:住房变大了,道路变宽了,环境变好了,生活质量变高了,人也变得年轻了
……”
作文二:《语文作文-走进新时代》1000字
坚守精品文档主页地址:
://.docin./afeidoc81
走进新时代
类别:话题 字数:900字作文
1921年7月~在国家危难之际诞生的中国共产党注定了她的不平凡~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战~推翻了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9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自强不息~不怕曲折~克服艰难~一步一步走向胜利~一步一步走向辉煌。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她勤劳为民主~共产党她一心救中国......"这首歌就是我的太外婆和外婆常唱给我听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雄壮嘹亮的歌曲。太外婆和外婆都没有读过书~但是这首歌她们却唱得好熟练~我以前都觉得她们好神奇哦!直到妈妈给我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解放前~太外婆家里是很穷的~外婆出生时刚是中国处在内忧外患之时~那时日本鬼子侵虐我们中国人~对我们中国人民惨不忍睹的屠杀~太外婆一家为了生存~带着外婆四处逃难~根本谈不上温饱二字~更不用说学文化了。是中国共产党誓死的奉献精神~抛头颅、洒热血~把日本鬼子赶
1
跑~又把内战抚平~让人们终于在令人无法忘怀的黑暗中看见了曙光~统一全中国~让穷苦人民翻身做了主人~外婆家从此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丰收着自己的劳动成果~生活也日渐好了起来。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满怀激情地投入到了新中国的建设之中。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各行各业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英雄模范~如:王进喜、时传祥、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钱三强、陈双田、邓稼先、华罗庚.....一个个闪光的名字~犹如繁星点点~照亮了新中国的天空。虽然~他们的生活环境不同、工作岗位不同、能力大小不同~但他们都以"我是共产党"而自豪~都以人民服务为无上光荣。他们胸怀祖国~一马当先~发奋图强~为改变祖国的一穷二白的面貌做出来重大的贡献。
这些年来~在共产党明智的领导下~外婆家的农村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新农村~新政策~从党和政府按农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月可领取60元养老金政策实施~按年龄高低的不同层次发放~外婆70岁就能领到70元一个月的养老金~太外婆就高一点~快90岁的太外婆就可以领到100元一个月的养老金~外婆老说:"是党的政策好~我们的日子才过得这样甜蜜蜜啊!"
我们这一代的孩子~虽然没有经过贫穷的困惑;没有经过战乱的恐慌;没有经过生死的考验~生活在这样美好的社会当
2
中~有父母亲人的呵护~有老师同学的关心~在优良的环境中接受着知识的熏陶。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
3
作文三:《走进新时代的说课稿》2400字
《走进新时代》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走进新时代》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走进新时代》是高中音乐鉴赏课程中最后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的内容是以学习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声乐作品为主,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演唱,从而进一步了解中国近现代音乐的风格特征。 这个作品的演唱者是张也演唱的 ,它是一首红色歌曲,整首歌曲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旋律充满正气,歌词健康向上。这首歌以领唱和合唱的形式歌颂了我们伟大的党和人民。创作于1997年十五大前夕,抒发了世纪之交的昂扬情怀。
作者:印青,1954年5月生,总政歌舞团团长,中国音乐家、作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第八届全委,全军艺术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军高级职称评委会评委,多次在全国、全军各次重大比赛中担任评委、国家一级作曲。
代表作品《走进新时代》《西部放歌》《母亲河》《采桑小路 》《边 关军魂》《我相信》等大量的优秀作品。
二、学情分析:
1.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学唱《走进新时代》歌曲。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参与体验、行为辅助、启发的教学模式以及欣赏、谈话、练习、讨论等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充分感受音乐,培养对音乐的
浓厚兴趣,逐步提高分析鉴赏音乐的综合能力。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音乐审美和鉴赏音乐的能力
2.①教学重点:聆听《走进新时代》、《祝酒歌》通过比较欣赏,认识两者之间的不同音乐特征。
②教学难点:从旋律、节奏、歌曲学唱等音乐方面进行比较,认识两者之间的不同音乐特征。
二、说教法:
通过老师的范唱,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主动的加入学习的过程当中,为此我将采用:
①参与体验的教学模式,采用欣赏法、演示法。
②启发的教学模式,采用比较、启发的方法。
三、 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要对象,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有利于提高对所学知识深入的研究和掌握为此我将采用:
①示范-模仿的教学模式,采用练习法,讨论法。
②行为辅助的教学模式,采用讨论、谈话法。
四、说教学过程:(45分钟)
第一个环节导入:(2分钟)
我将用钢琴弹唱《走进新时代》(演示法)
设问: 刚我唱的歌曲你们知道是什么名称不?
同学:《走进新时代》
(谈话法)
(目的:通过老师示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自发主动加
入教学过程中。)
第二个环节是讲授新课:(8-10分钟)
首先是(课件展示)《走进新时代》张也演唱 作曲:印青
它是一首红色歌曲,整首歌曲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旋律充满正气,歌词健康向上。这首歌以领唱和合唱的形式歌颂了我们伟大的党和人民。创作于1997年十五大前夕,抒发了世纪之交的昂扬情怀。作者:印青,1954年5月生,总政歌舞团团长,中国音乐家、作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第八届全委,全军艺术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军高级职称评委会评委,多次在全国、全军各次重大比赛中担任评委、国家一级作曲。
代表作品《走进新时代》《西部放歌》《母亲河》《采桑小路 》《边 关军魂》《我相信》等大量的优秀作品。(欣赏法)
(目的:通过欣赏法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对象的背景资料,有助于进一步的学习)
然后是复听一次《走进新时代》,我将请同学说说音乐中节奏,旋律各有什么特色。(讨论法)
学生:旋律很舒缓,优美。节奏平稳。
学生:旋律很抒情,柔美。节奏很有律动。
我将给出正确答案:(展示课件)《走进新时代》旋律很婉转起伏,娓娓动人。曲子分为两段体结构。每段有四个乐句。结构方整。
第一段是表达了我们了我们以豪迈的心情走进了新时代的那种热爱生活的态度。
第二段旋律基本集中在高声区,情绪比较激动澎湃。与第一段时形成对比。
(目的:讨论的方法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对音乐作品鉴赏和分析的能力。)
第三个环节是巩固新课:(25分钟)
①我用钢琴伴奏弹唱引导学生据以上对曲子的结构的了解和分析、集体跟琴学唱全曲。
②分两组:一组唱第一段,一组唱第二段。然后交换唱,互相评价。(练习法)
我给出评价:这个曲子节奏大家都把握的很准,就是要注意音乐的情感,所谓唱歌就是用声音来传递你们内心的情感体验,以情动人,声情并茂的演唱才最能打动别人。在以后的学习中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你们的音乐中,那样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
(目的:通过跟着琴唱,有助于学生准确的把握音准,节奏, 也强化了歌曲的学习)
③多媒体 播放《祝酒歌》这首作品。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这两个音乐有什么不同之处?(比较法)
同学:《祝酒歌》节奏欢快、活泼。《走进新时代》则舒缓、抒情。
同学:《祝酒歌》音乐的音乐起伏不大、音乐比较平稳。《走进新时代》起伏比较大,有比较高的音区。
我将给出完整答案:(课件展示)《祝酒歌》是我国著名的女中
音歌唱家关牧村演唱的。音乐的起伏不大,音域主要集中在中声区,但是节奏很欢快,活泼。和我们的《走进新时代》是两种不同风格的作品。
(目的:通过启发的方法,让学生比较两个作品,可以很准确的把握作品的特征,更清晰的了解和牢记《走进新时代》的音乐特征。)
接下来这的环节我将(展示课件)
《祝酒歌》是人们在宴席上即兴而歌,劝酒把怀,这在中国的各少数民族中尤为盛行。整首歌曲清新明快,以跳跃的节奏、抒情的气质见长。是人民音乐家施光南[所作最著名的歌曲之一,由韩佳作词,创作于中国人民摆脱十年浩劫后的最初年代。
歌曲创作于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门窗刚刚打开不久,一首《祝酒歌》唱响了一个历史新纪元的来临。
作者:施光南 (1940—1990)祖籍浙江金华市源东乡叶村,为中国成立后我国自己培养的新一代作曲家,被称为“时代歌手”。曾任全国青联副主席、中国音协副主席、中共十三大代表。
代表作品:《祝酒歌》、《假如你要认识我》、《屈原》、《**,你在哪里》等 。
(目的:除了课本的教材的学习之外,多扩展学生知识学习的范围)
④请几个同学唱《走进新时代》第一段,全班齐声唱第二段。老师钢琴伴奏。(练习法)
(目的:最后要回顾课堂的学习,巩固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演唱能力。)
小结:通过中国近代声乐作品的学习,让学生明白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都是无数革命烈士,伟人打下的江山,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的学习,为建设祖国的四化做贡献。
作文四:《走进家乡的新时代》900字
初中组
走进家乡的新时代
龙水乡中学九(1)班学生 薛 丽
指导教师 赵喜军
对着蜡烛,无言、无聊,只能早早入睡,那天,全村通电,人们高兴得无法入睡;对着弯曲的小路,无赖、摇头,只能大步走去,那天,公路修通,人们不再摇头。从那以后,家电下乡,洋房兴起,……。人们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微笑,迈着轻快的步伐,踏上了新时代的道路。
昨天,人们起早贪黑,早出晚归,但科学欠发达,庄稼产量不高,吃不饱穿不暖的现实随处可见,农民伯伯的温饱问题无法解决。
今天,家乡空气清新,山清水秀,那明如玉盘的母亲河——乌江,渗透着江南水乡的气息。构皮滩水电站这项宏伟的工程,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利国利民,造福家乡。家乡新集镇的建立,不就是很好的证明吗?极大地改变了乡亲们的生活环境,使集镇穿上了崭新的外袍,从过去旧式的木房到今天别具一格的靓丽砖房,这可谓发生了质的变化,街道,宽敞而又干净,两旁的行道树散发出阵阵清香,似乎在给你致敬,清晨,清洁工人们在履行自己的职责,辛苦之余流露出了欢心的笑容,因为他们做了自己觉得最伟大的事业:累了自己,幸福了别人。
校园里,学生们书声琅琅,感受到了文化的韵味,在明亮的教室里,同学们认真地演算题目,努力地听好每一节课的内容,大家都似
乎知道了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理解了“两免一补”政策的内涵,读懂了老师们辛苦教育的心声。
家乡人的生活已经完全告别了粗茶淡饭的年代,吃上了白白的米饭,饭桌上鸡鸭鱼肉成了家常菜,乡里人也不仅仅只讲吃得饱,而且也讲究吃得好,吃得健康。家用电器也是一应俱全,现在和村里人聊起来,人人都充满了希望,希望地里的庄稼有个好收成,希望自己的买卖能多赚钱,希望自己的子女能考上理想的学校。水泥路不仅通到了村里,而且修到了我的家门口,全村老少不用提有多高兴了,村后还有宽大的柏油路,在路边看着一辆辆飞驰的汽车,我感觉自己也好像飞了起来,于是心里有了一个新的期盼:快点买上自己的汽车,这样就不再怕风吹雨打了。
明天,我带着美化家乡的梦想,踏上了努力学习的征程,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沿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走进家乡的新时代,家乡会变得更加美丽、繁荣、富强!
作文五:《让作文教学走进新时代》2200字
让作文教学走进新时代
作者:刘翠华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0年第01期
江苏的高考作文命题经历了一个“学院化——平民化——生活化——时代化”的艰难的生产过程,为此我们的作文教学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贴近生活,走进社会,发挥作文教学的教育功能,锻造学生品德,培养合格人才。
一.命题特点:稳步前进
江苏高考作文题目,从2004年的“山的沉稳与水的灵动”,2005年的 “凤头猪肚豹尾”,2006年的“人与路”,2007年的“怀想天空”,2008年的“好奇心”到2009年的“品味时尚”,可以说是经历了一个“学院化——平民化——生活化——时代化”的艰难的生产过程,正逐步走向成熟。
(一)命题形式稳中有变。2004、2005年为话题作文,今年延续了最近三年的新材料作文考查模式,但前两年的新材料作文没有能有效的摆脱猜题押题、套作宿构,2008年的“好奇心”终于走出了模式作文的阴影,走进了学生生活,让学生真正做到了有话可说,2009年的作文题目确实“时尚”,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考纲的“时代性”要求。
(二)材料选择戴上金箍。前几年的作文题目并不能真正考查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出现了大量的余秋雨式的散文和“经典”式的范文,不少考生考前精心准备经典名人,考场上移花接木,一料通吃天下。而2009年可不行,你没有真正的生活积累,没有敏锐而深邃思想,纵使“满腹经纶”,也难成佳作。
(三)审题难度空前加深。今年的考题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提高学生分析能力”的要求,在审题上设置了不少的障碍。即使是前两年的所谓“学院派”命题,大多数考生也能准确把握题目的内涵,分析其外延,揣摩出深刻的人生寓意,2006—2008年的题目确实很好的践行了“不在审题上难为学生”的诺言,师生便都降低了甚或放弃了审题训练,降低了思维辨析能力的要求,吃亏不小,导致今年出现了大量的偏题作文,实属悲哀。
(四)“美与丑、雅与俗、好与坏”一目了然。如果说往年的作文试题选拔了一些“假宝玉”,那么今年的作文试题真正做到了“是假真不了,是真假不了”,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作出准确的审美评判,如果没有良好的审美情趣只能作出错误的评判或是无病呻吟,鱼目很难混珠,真正指引中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五)生活气息、时代气息浓郁。头两年的命题有些学院味,2006年的“人与路”又沉稳得有些滞重,2007年足以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驰骋,但题目却过于宽泛,出现了不少套作与宿构文章,近两年的作文题在生活化、时代化方面日趋成熟。2008年的“好奇心”激励青年一代要有探
索未来世界的好奇心,2009年的作文题更是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时代气息,富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教与学的模式宣告破产!
(六)价值导向更趋明朗。江苏作为一个文化大省,非常注重社会价值、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对学生的影响,但前三年的命题形式可谓是一种价值观的灌输,近两年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要能准确评判美与丑、是与非、善与恶。仅用两年的时间就完成了由成人“预设”道德教育到帮助学生“生成”价值观的导向性转变。
二.作文教学:柳暗花明
尽管今年的江苏作文试题前进的步伐迈得快了点儿,但邓老爷不是说过“改革的步子要跨得大一点,快一点”,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又有何理由踯躅不前呢?今后的作文教学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走进新时代,注入新鲜血液,传播时代信息。“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我们必须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囿于校园之内闭门造车只能是无病呻吟。有人曾经把教师比作一桶水,把学生比作一杯水,那么教师这桶水必须是新鲜的,学生这杯水才会有生机,有活力。所以教师首先必须解放思想,从纯粹的知识教育中走出来,融入生活,把握时代的命脉,提升自身内涵。同时解放学生,指导学生用心灵去观察、理解、感悟、内化时代的最强音,去准确分析评判自己生存的环境,生存的状态,培养健康的生存意识,触动心灵的火花,激发创作愿望,在孩子们文章里刻录下时代的真实底色。
(二)作文教学必须与文化教育相融合。作文教学不能脱离文化母体而独立存在,只有让我们的学生去领略中华五千年的璀璨文化,体验古今中外各种文化的乐趣,才能感悟生命,感受个人成长的乐趣。也只有这样,才能“开心学国学”,我们的作文教学才能充满乐趣,富有活力,不至于枯燥无味,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思维的宽度和深度,写出立意深、情感真的文章。
(三)作文教学必须生活化、社会化。作文素养不是讲台讲出来的,是在社会生活中生长出来的。学生不能与活脱脱的生活剥离,院墙之内只能培养机械僵化的无生机的庸才。只有生活才能激活灵感,触动心弦,产生精神共振的材料,积淀些小日子里的大智慧,大时代里的小感情。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文章才能不落俗套,体现时代精神与人文精神。
(四)发挥作文教学的教育功能,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强化思辨能力。有人说“文如其人,文品关乎人品”,“每一句话都有一个心灵”。我说“文章是灵魂的独白”。所以仅从形式上释放学生还远远不够,必须指导他们在参与与体验生活的同时学会正确分析生活、内化生活,锻造个人品质。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写出有思想有深度有价值有文化内涵的文质兼美的好文章。 刘翠华,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如皋。本文编校:舒 坦
作文六:《让作文教学走进新时代》2900字
让 作 文 教 学 走 进 新 时 代
龆 刮 翠华
( 一) 走进新时代 ,注入新鲜血 液, 传播时代信息。 “ 文章合为时而 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我们必须让学 生走进生活 ,走进社会 ,同于校园之 内闭门造车只能是无病 呻吟。有人曾 经把教师 比作一桶水 ,把学生 比作一
杯水 , 那么教师这桶水必须是新鲜的, 学生这杯水才会有生机 ,有活力。所 江苏的高考作文命题经历了一个 : 甚或放弃了审题训练 ,降低了思维辨
“ 学院化——平民化——生活化——时 : 析能力 的要求,吃亏不小 ,导致今年 代化 ”的艰难的生产过程 ,为此我们 : 出现了大量的偏题作文 , 实属悲哀。
以 教师 首 先 必 须解 放思 想 ,从 纯 粹 的
知识教育 中走出来 ,融人生活 ,把握 时代的命脉 ,提升 自身 内涵。同时解
放学生,指导学生用心灵去观察 、理 解 、感悟 、内化时代的最强音 ,去准
的作文教学必须紧跟时代 的步伐 ,贴 : ( “ 四) 美与丑 、雅与俗 、好与 近生活,走进社会 ,发挥作文教学的 : 坏”一目了然。如果说往年的作文试
教育功能 ,锻造学生品德 ,培养合格 : 题选拔了一些 “ 假宝玉” 那么今年的 , 人才。 命题特点:稳步前进
一 .
。 作文试题真 正做 到了 “ 是假真不 了, : 是真假不 了” ,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
确分析评判 自己生存的环境 ,生存的 状态 ,培养健康的生存意识 ,触动心
灵的火花,激发创作愿 望,在孩子们 文章里刻录下时代的真实底色。
江苏高考作 文题 目,从20 年的 - 作出准确的审美评判 ,如果没有 良好 04
“ 山的沉 稳与水 的灵 动” 05 ,20 年的 ? 的审美情趣只能作 出错误的评判或是 “ 头猪 肚豹尾 ”,20 年 的 “ 与 一 无病呻吟。鱼 目很难混珠 .真正指引 凤 06 人 路” 20 年的 “ , 07 怀想天空” 08 - 中学语文教学 “ ,20 年 培养学生 自觉的审美 的 “ 好奇 心” 到20 年 的 “ 09 品味 时 - 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 , 形成健康 尚” .可 以说是 经 历 了一 个 “ 院 -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学 。 化——平 民化——生活化——时代化 ” 一 ( 五)生活气息 、时代气息浓郁。 的艰难的生产过程 ,正逐步走向成熟。 一头两年的命题有些学 院味 ,20 年的 06 ( 一)命胚形式稳中有变。20 、 一“ 04 人与路”又沉稳得有些滞重,20 年 07 20 年为话题作文,今年延续了最近 一足以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
膀自由驰骋 , 05 三年的新材料作文考查模式 ,但前两 ?但题 目却过于宽泛 ,出现 了不少套作 年的新材料作文没有能有效的摆脱猜 -与宿构文章 ,近两年的作文题在生活 题押题 、套作宿构 ,20 年的 “ 08 好奇 -化 、时代化方面 日趋成熟 。20 年 的 08 心”终 于走出了模式作 文的阴影 ,走 -“ 好奇心”激励青年一代要有探索未来 进了学生生活 ,让学生 真正做到 了有 ‘世界 的好奇心,20 年 的作文题更是 09 话可说 ,2 9 0 年的作文题 目确实 “ ‘洋溢 着浓郁 的生活气息 、时代气 息 , 0 时 尚” 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考纲的 ’ 富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 “ , 两耳不 闻窗 “ 时代性”要求。 ’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教与学 的
( 二)材料选择戴 上金箍 。前几 年的作文题目并不能真正考查 出学生 模式宣告破产 ! ( 六)价值导向更趋 明朗。江苏
( 二)作文教学必须与文化教育 相融合。作文教学不能脱离文化母体 而独立存在 ,只有让我们的学生去领 略 中华五千年的璀璨文化.体验古今 中外各种文化的乐趣,才能感悟生命 , 感 受个 人成长的乐趣 。也 只有这 样 ,
才能 “ 开心学国学” ,我们的作文教学 才能充满乐趣 .富有活力 ,不 至于枯 燥无味 ,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切 实提高 学生的语文素养 ,培养思维的宽度和 深度,写出立意深 、情感真的文章 。 ( 三)作文教学必须生活化 、社 会化。作文素养不是讲 台讲 出来 的 ,
是在 社 会 生活 中生 长 出来 的 。 学 生不
能与活脱脱的生 活剥离 院墙之内只 能培养机械僵化的无生机的庸才。只
有生活才能激活灵感 ,触动心弦 ,产
的真实水平,出现了大量的余秋雨式 :作 为一个文化大省 ,非常注重社会 价 的散文和 “ 经典”式的范文 , 不少考 : 值、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对学生的影响,
生考前精心准备经典名人 ,考场上移 :但前 三年的命题形式可谓是一种价值 花接木 ,一料通吃天下 。而20 年可 : 观的灌输 ,近两年在潜移默化中引导 09
不行 ,你没有真正的生活积累 ,没有 : 学生要有正确的人生观 、世界观 、价 敏锐而深邃思想 ,纵使 “ 满腹经纶” : 值观 , , 要能准确评判美与丑 、 是与非 、
生精神共振的材料,积 淀些小 日子里 的大智慧 ,大时代里的小感情 。写 自 己熟悉 的生活 ,文章才能不落俗套 , 体现时代精神与人文精神。 ( 四)发挥作文教学的教育功能, 培养良好的审美
情趣,强化思辨能力。 有人说 “ 文如其人,文品关乎人 品” ,
“ 一 句 话都 有 一 个 心灵 ” 每 。我 说 “ 文
也难成佳作。
: 善与恶。仅用两年的时间就完成了 由
章是灵魂的独白” 。所以仅从形式上释 放学生还远远不够 ,必须指导他们在 参与与体验生活的同时学会正确分析 生活 、内化生活 ,锻造个人 品质。这 样 ,我们 的学生才能写出有思想有深
( 三)审题难度空前加深。今年 : 成人 “ 预设 ”道 德教育 到帮 助学 生 的考题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 “ 提高学 : “ 生成”价值观的导向性转变 。 生分析能力”的要求 ,在审题上设置 : 了不少的障碍 。即使是前两年的所谓 : 二. 作文教学:柳暗花明 尽管今年的江苏作文试题前进的
“ 学院派”命题 ,大多数考生也能准确 : 步伐迈得快了点儿 ,但邓老爷不是说 把握题 目的内涵 ,分析其外延 ,揣摩 : 过 “ 改革的步子要跨得大一点 ,快一 出深刻的人生寓意 ,20- 20 年 的 : 点” 0 6 08 ,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又有何理由 题目确实很好 的践行 了 “ 不在审题上 : 踯躅不前呢?今后 的作文教学不妨从
.
度有价值有文化内涵的文质兼美的好
文 章。 0 刘 翠 华 ,语 文教 师 ,现 居 江 苏 如 皋 。本 文编 校 :舒 坦
难为学生”的诺言 ,师生便都降低了 : 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
l
l
二 教 天地 2lO 40 暖 研 OO l
作文七:《走进网络治教的新时代》5000字
信息化浪潮席卷世界。新课程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校园网络教育问题案例出现在教育行政领导者的面前:
网上声讨领导、老师的人格道德、教学质量、理论水平……
网上质疑学校的办学条件、管理水平、师资配备
网上发布不利于学校建设与管理的负面图片、文字
网上公开同学的私人信件、个人隐私。甚至进行同学间的恶语相加……
当网民通过互联网以不同的形式对学校教育进行积极或者消极干预时,一切封闭的、传统式的教育管理体制都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而面对网民的教育质问、教育讨伐、教育监督,作为学校教育的行政领导。应该如何面对、如何引导、如何利用网络呢?
一、“举轻若重”,善待原汁原味的民意民声
网络民意固然可能掺杂许多无效、偏差、虚假甚至恶意的成分,但在更多时候、更多情况下,由于网络淡化了发言者的身份,消除了言论表达的顾虑,呈现个体间水平的、对等的互动形式,因而更容易发出近乎原汁原味的民意声音。尤其是来自基层和弱势群体的民意。更值得珍视。比如:
堂堂省星级学校开办“实验班”,优秀的师资都配备到了两个“实验班”,我的孩子最多考到全市450名,我的孩子怎能进入“实验班”呢?这样做公平么?这不是逼迫我们把孩子转向外地的好学校么?
帖子的发出者。对孩子上本地的重点高中忧心忡忡。这个帖子就是一个极为珍贵的民意表达。如果说,当网上各种声音、信号、色彩争先恐后地掠过眼球和耳根的时候,我们需要举重若轻、在战略上藐视的话,那么面对非常真切而具体的“这一个”问题,我们又需要举轻若重了――要溯本求源,反求诸己。也许有的人会认为,如果网民反映的问题属于道听途说、“莫须有”的。还需要尊重吗?答案是肯定的。假传闻背后隐藏着真民意。按照舆论学的理论,传闻之所以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原因除了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认知模糊以外,还在于传闻所包含的信息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对人们的意愿产生了冲击――要么是符合民意期待,激起了网民的共鸣;要么是违背了民意期待,引起了网民的集体反感。上述的家长反映学校办“实验班”的问题,即使子虚乌有。但也绝不是空穴来风――在一些时期,一些地方,有的学校不就存在着违背教育公平的所谓“实验班”么?飞短流长不足为信,但是埋在学生家长心里的恐惧和忧虑都是切切实实的。
教育是第一民生大事,我们要善待来自网络的原汁原味的民意民声。学校的一切现象和问题总处在社会舆论、公众评说的风口浪尖,面对网络舆论蓬勃发展的现实,如果我们是不谙互联网的“新文盲”,抑或缺乏积极应对的意识和能力,无形之中就会成为虚拟世界的靶标,也有可能因言行不当而陷入网络舆论的旋涡,以致唇焦口燥、精疲力竭,进而产生一定程度的“网络恐慌”。
事实上。教育生活中通常存在的师德不高、师能不精、师绩平平等现象,很大程度上也与学校封闭办学、广大群众参与办学程度不高、话语权不足有关。互联网的诞生恰恰给网民提供了一个与教育工作者对话、交流的广阔天地。可以预期,随着网民和一般群众参与学校事务、监督学校的意识和热情被唤起。随着网民素质的不断提高,对教育的需要越来越多,他们将促使学校教育不断地向开放型、服务型、民主型的方向转型,一种符合公民社会要求的、公民本位的新型治校、治教方式将会出现在我们的视野。所以,尽管网络是虚拟的空间,但它是现实社会的折射。面对网民的帖子,我们应该从宽容宽怀出发,正确看待,正确理解。退一步来说,如果我们在网络上尚且不能做到尊重与宽怀,那么,现实生活中如何实现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的和谐?因此,面对网络,我们首先应该举轻若重,善待原汁原味的民意民声。
二、培育引导,让优秀“教育网民”不断涌现
在网络系统中,一个论坛就是一个广场。而网民则是游走在网络广场上的形形色色的面孔。据笔者观察,网民的言论,有的是实话实说,有的是实话假说,有的是假话真说。有的是假话假说。不论何种类型的网民,其表达的网络民意往往具有“非理性”的特点。而作为一名有定力、有理性的学校管理者应该本着引领培育的原则,不仅主动发帖,积极回应,用正确的思想引导群众,用坦诚的态度感动群众,还要有意识地培育网民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关注热情,对教育教学支持的态度。这就要求我们从心理上将一批热衷教育发现和教育问题讨论的网民视为我们推进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战友”、“朋友”,并不断呵护、不断引导和培育,使之成为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得力助手。通过一段时间的引导,你就能真正带出一批优秀的网民。
这些优秀的网民,有的会像“啄木鸟”,为你发现校园问题;有的会像“马大嫂”,热情地关注校园教育;有的会扮演问题解决的“正义之师”。这样,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就拥有了十分丰富的教育资源。在网络平台上,对那些扮演着“啄木鸟”、“马大嫂”和“正义之师”的网民,我们更应该努力地倾听他们的心声,理解他们的愿望,尊重他们的想法。也就是说,作为学校领导要认识到网络舆论的重要性,要及时引导,加强监督,做到善待、引导、培育――尽管他们可能会抓住学校的某些问题不放,并“穷追猛打”,其实,这也正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所必需的,我们无法回避和绕过一些教育上的热点、难点问题。此时,我们应该允许并热忱欢迎他们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如果我们的教育生活中出现了这样一批热心的网民,他们不仅仅会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加强对学校的教育监督,同时还会带动网民集体,促进他们对教育的理解、支持,并长期关注教育发展与变化。这样,作为一名学校的领导者,还会担心积极的教育效应、良好的教育口碑不会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听中么?
所以,培育优秀的教育网民,应该从端正对待网民的态度开始。凡是人民群众特别关注的教育事件,都应被学校领导干部视为大事,而格外谨慎。以避免触发“口水大战”。对于校园建设、师资配备等重大问题,或许学校不能一下子解决。但我们也要让网民看到我们在努力,哪怕只是真诚地解释。也能让群众看出一种态度,一点希望,从而收获一份尊重,减少一点怨气,增添一点和谐。而对明显的涉及学生及家长利益的诸多日常问题,学校管理者不能视而不见,不能绕着矛盾走,推诿敷衍,听之任之。一次,网民反映我校存在着教师业余收费补课的问题,并言之凿凿:
我的孩子在李老师班上,没有参加他的课外辅导班。课堂上。他从不提我孩子回答问题。据孩子说,经常被提问的学生都是课后到他那儿参加辅导的。我们夫妻双下岗……
这位网民指责学校个别教师不提问、边缘化、漠视未补课学生的行为,引起了我的重视。我们首先在学校公开了学校师德建设上的“八不准”,对课后组织学生参加“有偿补课”的老师进行诫勉谈话。纠正其严重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同时,进行周日薄弱学科补课,学生申报,由年级组出面组织,费用由学校承担。我们在解决了网民所反映问题的基础上,在校园论坛上公布了相关
的处理意见和改正措施。网民们先是寂静无声地观望,继而群起跟帖,盛赞学校尊重家长的意见,积极为家长排忧解难。而对于这类网民的帖子,如果领导干部不重视,不能及时参与、回复,那么,就会形成网民“事件”,一所老学校也难免会面临“忧愁风雨”。一夜之间“淹没”在网民的口水之中。所以,任何时候,学校领导都要把维护群众正当教育权益、正当教育参与权利的旗帜高高举起,不能让网民的怨气形成危险的“堰塞湖”。这也正是培育优秀教育网民最好的渠道。
三、主动参与,让教育教学空间更加透明
最好的教育是教育过程与管理透明的教育。我们可以设想,家长、学校和社会彼此之间非常透明,没有什么沟通与交流上的障碍。这样的学校将是一个怎样的境界?而网络的出现,为这种“透明教育”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因此。学校管理应该重视与之相关的网络语境,并为建立良好开放的、自由民主的网络语境而努力。
作为学校管理者应该也必须主动“触网”,增强对网上相关情况的了解研究和反应能力,才能适应民意,进而规范和引导民意,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主导网上教育舆论方向。为此。我们就要主动“发帖”,善于“跟帖”。
首先,要未雨绸缪,多发“宣传帖”。如果学校处处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始终把学生的、教师的、家长的、社会的利益放在心中,为他们说话,网络就会成为自觉保护它的军团。这意味着对于学校来说,重视形象宣传。建设舆论阵地,做事情尽可能“雁过留声”是很有必要的。既然民主管理学校已为大势所趋,那么学校的大大小小的事情悉可在网上说明它的目的、意义、实施办法、预期结果等等,以求得公众对“我们学校”的同体体认。我市的一所学校经常组织校外教育活动(这在安全教育被重视得异乎寻常的今天是很可贵的),学生家长非常支持。为什么呢?学校在网上口碑一直很好,什么事情他们都习惯于听取网上的意见。而且,他们每一次外出活动都有详细的计划,每一个细节都有具体明确的责任人,还有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网络民意是富于感性的,网民们看到学校这么真诚、认真,个个都举起了绿灯。而学校一次次秩序井然、效果良好的活动组织,又奠定了自身与网络民意之间良性互动的基础。
其次,要科学决策,勤发“问计帖”。学校教育教学成为网民热议的焦点,根源在于学校的科学决策与科学管理上出现了问题。网络背景下,立足学校行政,我们应该尽力规避“不良信息”,即“不良现象信息”――网上负面帖子的出现,不是信息发布者存在问题,而是学校教育工作本身存在问题。因此,学校行政人员要不断提升科学决策与管理的素养,一切工作要树立互相服务、互相帮助的思想,尊重师生的个性,本着商量着办事、民主决策的原则;同时尊重规律,依法治教,依法治班。依法治校。守住了这些符合公民社会要求的、具有普世意义的价值观念,我们就会坦然面对目光如炬的网民。“身正不怕影子斜”,首先要正“形”,其次才有可能正“影”。一所学校被网民发帖指责,称其存在学生因午间聚宴喝酒,举止粗俗且上课迟到的现象。学校管理人员矢口否认,百般辩述,结果导致网上沸沸扬扬,群情如潮――网民们不仅把学校管理不力所导致的一桩桩事件都翻了出来,而且断言学校如此态度发展前景堪忧。时值考试、招生季节,这一件偶发的网络事件竟致使学校招生工作受到了很大影响,几近举步维艰。所以,科学决策,实施科学管理,听取网民意见是重要的和必要的。如果这所学校做到了,怎么会出现不文明的现象?怎么会陷入如此尴尬的境地?因此,新课堂背景下,我们还要跟上网络治校的新形势,利用好网络,有效地发帖、跟帖,依靠“民意”,问计于“民意”,这是和谐社区关系、为学校注入发展活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发挥校园辐射影响的重要渠道。网络民意能打“死”周老虎,能让“范跑跑”低头,学校工作一旦存在问题,如何能扛得起这让人欢喜让人忧的网络“暴力”?我们惟一可以做的,就是“没有问题发好帖,出了问题跟好帖”。
再次,要事后诸葛,跟好“救火帖”。按理说,学校的一切事务都应该是有计划的、精心运筹的,但是在具体的教育生活中,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学校工作难免出现偏差、疏漏和错误。当一个问题出现了我们还没有意识到或者发现,网络上却已风生水起――这不仅是我们的失误,而且说明我们已经非常被动了。事后诸葛远胜于执迷不悟,开诚布公地承认过失,道歉并说明补救措施应该是当务之急。一所学校里教师上课时接、打手机司空见惯,网民反映一名副校长一节课竟接、打手机10多次。学校获知信息后,立即通过学生了解到,网民所反映的情况属实,他们随即在网上说明情况。批评了相关当事人,表达了对网友的谢意和学校领导的歉意,并请广大网民从教师的信息需要和对课堂教学负责两者兼顾的角度给学校出主意、想办法。这样,爱心和理解成为网民和学校之间共同的语言,爱我们的老师,爱我们的学生,推己及人地理解每一个不同角色的人,这种情感占据了主导地位以后,网上的言论也变得格外的温馨和融洽了。
网络是提高学校治教、治校水平的平台,还是洪水猛兽,取决于学校管理者如何对待民意、如何看待网络的作用。从虚拟的态度和行动到现实,距离只在咫尺之间,漠视甚至敌视无疑是无路可走的。网络上彼此间积累善意的无数次互动联动,是创生互信共赢的文化境界的不二途径。发展学校、发展教育,应用网络技术,建立校园网、“网上学校”是必须的,它可以更好地沟通和服务社会:更重要的是学校领导者必须更新传统观念,树立效率观念、创新观念、服务观念、民主观念、法治观念等现代化观念,舍此遑论与时俱进,舍此遑论教育发展。4
作文八:《走进新时代串词》1900字
篇一:合唱 走进新时代 串词
篇二:走进新时代、保卫黄河等红色歌曲串词
(一、开场部分)
女: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男:亲爱的同志们,朋友们:
合:大家下午好!
女:七月的骄阳,如火如荼,把豪放的炽热挥洒大地;
男:七月的党旗,如日中天,把真挚的关爱情洒人间;
男:站在企业发展的全新起点上,以xx董事长为首的高效务实的领导班子以“调结构、促转型、谋发展”的方针为指导,贯彻落实“管理提升年”理念,一如既往、意气风发,带领全体员工开创企业发展新纪元!
女:今天,xx公司庆祝建党90周年红歌演唱会在这里隆重举行。
女: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各位领导的光临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二、节目演出部分)
1、舞蹈《中国风》
女:孔孟之道传四方,儒家文化新辉煌。
2、《在北京的金山上》
有一首歌,让我们至今记忆犹新,给人鼓舞,给人力量。
4、《南泥湾》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我们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优良作风。一曲《南泥湾》,让我们想到很多,感慨很多。xx公司人也在自己的岗位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断创新,不断超越轰轰烈烈干生产。
5、《江山》、《南湖的船》
打天下坐江山,一心为了老百姓的苦乐酸甜。谋幸福、送温暖,日夜不忘老百姓康宁团圆。这就是中国共产党,时时刻刻挂念着老百姓的中国共产党。
6、柔力球舞蹈,走进新时代
1979年的春天,改革开放的政策似一阵春风,温暖了全国人民的心。摈弃落后管理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教育改革,几十年拼搏,几十年努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亿万中国人民意气风发,一起迎着壮丽的朝阳走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7、为了谁
凡是危急的关头,总会出现他们的身影,凡在人民需要的时候,总会出现他们的笑容。我们可能永远都不知道他是谁,可我们知道他们是为了谁。
8、《咱们工人有力量》
9、《我和我的祖国》
当积贫积弱的中国成为过去,当繁荣昌盛的中国成为现实。
10、《保卫黄河》
11、是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儿女遍布大江南北;是谁?版图是那高昂着头的雄鸡,一声鸣叫唤醒神州大地;是谁?被喻为沉睡的雄狮,睡梦中的成绩就已惊天动地。
12、《一二三四歌》
“一二三四”多么浑厚嘹亮的口号;“一二三四”多么激情豪放的呐喊;“一二三四”多么亲切温馨的呼唤。
(三、结束语)
男:欢聚的时光总是太短
女:喜悦的时刻倍感难忘
男:党的第90个生日已经到来
女:让我们祝福中国共产党,我们伟大的母亲,永远昌盛、永远年轻! 男:今年也是我们公司乘势而发,不断突破的一年
女:让我们意气奋发,团结一致,共创xx的美好明天
合:让我们在党的领导下携手同行,共创美好的未来
让我们在公司领导的带领下与时俱进,再创辉煌
合:xx公司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红歌演唱会到此结束!祝大家愉快!
篇三:走进新时代 词
走进新时代词:蒋开儒 曲:印青 唱:张也
总想对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么豪迈,
总想对你倾诉,我对生活是多么热爱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 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
承前启后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 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 高举旗帜开创未来开创?未?来??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 这力量是钢
比铁还硬,比钢还强向着法西斯蒂开火让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
向着太阳,向着自由 向着新中国发出万丈光芒!
自由飞翔??歌手:凤凰传奇????制作:戴国华??
是谁在唱歌温暖了寂寞??白云悠悠蓝天依旧泪水在漂泊??在那一片苍茫中一个人生活??看见远方天国那璀璨的烟火??
叠个千纸鹤, 再系个红丝带,愿善良的人们天天好运来,
打靶归来
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 把营归胸前红花映彩霞愉快的歌声满天
飞mi so la mi sola so mi do re愉快的歌声满天飞歌声飞到北京去**听了心欢喜夸咱们歌儿唱的好夸咱们枪法数第一mi so la mi sola so mi do re夸咱们枪法数第一一二三 四
歌唱祖国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
富强。
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宽广美丽的土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东方太阳,正在升起,人民共和国正在成长;我们领袖**,指引着前进的方向。我们的生活天天向上,我们的前途万丈光芒。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作文九:《走进新时代》900字
走进新时代
总想对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么豪迈,
总想对你倾诉我对生活是多么热,
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 啊!我们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
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我开放富起来
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已主宰,
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
承前启后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啊!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
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我开放富起,
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演唱:李谷一
年轻的朋友们 回首往事心中可有愧 啊!
亲爱的朋友们
愿我们自豪地举起杯
挺胸膛 笑扬眉 光荣属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啊!
亲爱的朋友们
愿我们自豪地举起杯
挺胸膛 笑扬眉
光荣属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光荣属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光荣属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今天来相会
荡起小船儿
暖风轻轻吹
花儿香 鸟儿鸣
春光惹人醉
欢歌笑语绕着彩云飞
啊!
亲爱的朋友们
美妙的春光属于谁
属于我 属于你
属于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啊!
亲爱的朋友们
美妙的春光属于谁
属于我 属于你
属于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再过二十年
我们总相会
伟大的祖国
该有多么美
天也新 地也新
春光更明媚
城市乡村处处增光辉
啊!
亲爱的朋友们
创造的奇迹要靠谁 要靠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啊!
亲爱的朋友们
创造的奇迹要靠谁 要靠我 要靠你
要靠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但愿到那时
我们再相会
举杯赞英雄
光荣属于谁
为祖国 为四化
流过多少汗
回首往事心中可有愧 啊!
亲爱的朋友们
愿我们自豪地举起杯 挺胸膛 笑扬眉 光荣属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啊!
亲爱的朋友们
愿我们自豪地举起杯 挺胸膛 笑扬眉
光荣属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光荣属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光荣属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难忘今宵
演唱:李谷一
难忘今宵 难忘今宵 无论天涯与海角 神州万里同怀抱 共祝愿祖国好 祖国好
难忘今宵 难忘今宵 无论天涯与海角 神州万里同怀抱 共祝愿祖国好 祖国好 共祝愿 祖国好
共祝愿 祖国好
告别今宵 告别今宵 无论新友与故交 明年春来再相邀 青山在 人未老 青山在 人未老 青山在 人未老 共祝愿 祖国好 共祝愿 祖国好
作文十:《走进新时代(2)》2100字
初冬的北京,阳光和煦,朝霞灿烂,伟大祖国迎来了深化改革的春天。11月12日下午,万众瞩目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国号巨轮,开启了新的航程。中国人民迎着初升的太阳,将阔步走进新时代。
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35年来新的重要关头,召开的一次特殊的重要会议。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中共中央****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次会议的召开,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大旗的重要宣示和重要体现,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次总部署、总动员。全会必将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产生深远影响。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十分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了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第一年的良好开局。
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当代命运的关键抉择。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以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能发生如此深刻的变化,我国能在国际社会赢得举足轻重的地位,靠的就是坚持不懈推进改革开放。
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剖析了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未来方向;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合理布局了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以及时间表、路线图;汇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形成了改革理论和政策的一系列重大突破,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决定》确立这个总目标,深刻表明了改革的鲜明性质和根本任务。改革开放的旗帜必须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方向必须牢牢坚持。
全面深化改革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这“六个紧紧围绕”,既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突破利益固化的樊篱,体现了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必将使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使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决定》提出的一个重大理论观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一鲜明思路,体现了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也契合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
改革先易后难,更要攻坚克难;改革由问题倒逼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决定》以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为提领,具体部署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坚定改革信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我们必将能够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可以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目标完成之日,也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之时。到那个时候,中国的面貌必将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将呈现出更加广阔的前景。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就是我们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进行的一场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只要我们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就能谱写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历史的崭新篇章,就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