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我的马克思主义观》4600字
李大钊是“中国第一个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 , 他于 1919 年在 《新青年》上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中国人比较系统地介 绍和分析马克思学说的开山之作,在中国共产党理论史上具有特殊地 位。该文“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 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它的发表“不但表明李大钊完成从民主主义者 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而且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 的传播阶段”。正因为如此,李大钊这篇文章长期以来一直是学术界 研究的重点。李大钊是中国最早宣传和介绍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家和现 代化意识的倡导者,同时也是一位知识渊博、学贯中西、有着深厚学 术功底的学者。他以这样的双重身份,在为中国变被动现代化为主动 现代化而奋斗的历史进程中对马克思主义有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 全面的、准确的、独到的认识,从而形成了独特的马克思主义观。 今天学习他的这篇经典,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收获:
首先,李大钊严肃、认真、系统的阐述了他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李 大钊在阐述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之前,首先向人们表明了他学习和 研究、宣传和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他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 开宗明义地指出:“一个德国人说过 , 五十岁以下的人说他能了解马克 思的学说 , 定是欺人之谈。”李大钊坦诚地表白 , 自己平素对于马克思 的学说没有什么研究 , 如果让他介绍马克思主义 , 实在是一种“僭越”。 只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的影响越来越大 , 引起了人们的普遍注意 , 所以他要冒昧地向中国人民介绍这一学说。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这 种严肃、认真和谨慎的态度 , 是出于对广大中国人民的负责。由于当时 国门大开 , 各种西方学说涌入中国 , 各派思想林立 , 究竟哪一种更适合 中国的需要 , 哪一种更合理 , 都必须进行认真的研究。不仅要全面研究 马克思主义这一学说 , 还必须把它与其他学说进行分析和比较。这样才 能做到对社会负责 , 使国民获得真正有用的理论。从这种态度出发 , 李 大钊全面阐述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李大钊写作《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采取了较为严谨、系统的客观介绍 和评论 , 而不是漫谈或宣布信仰及其理由的方式。这种做法体现了李大 钊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这种科学态度出发 , 在当 时材料极为不足的情况下 , 李大钊除参考日本学者河上肇博士的文章之 外 , 还尽可能地搜集其他零碎的资料 , 加以细心整理。这使他的文章在 《新青年》及同一时期其他刊物发表的介绍马克思主义以及社会主义 思想的文章中 , 在资料的可靠性、客观性及原理介绍的深入性和逻辑性 方面显示出明显的不同。他针对一些批评马克思主义的意见所作的解 释 , 注重说理。同时 , 他也对马克思的某些观点提出批评。这也说明 , 李大钊最初接受马克思主义并不盲从 , 而是对马克思的学说采取了科学、 认真和求实的态度。
在李大钊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的影响之下 , 许多先进分子经过比 较、鉴别 , 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 形成一个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群体。他们 中的许多人 , 如蔡和森、瞿秋白、邓中夏、恽代英、**、**、 张闻天、何孟雄、张太雷等 , 都曾经从李大钊的文章、讲演或与李大 钊的共事中受到教益。李大钊在中国培育出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 , 是 对中国社会现代化事业的一大贡献。
其次,作为中国系统的阐述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李大钊深入探讨和 从整体上概括了马
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和思想体系。李大钊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 的深入探讨 , 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在人类思想认识史上的地位。同时 , 他 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思想体系进行整体把握的功夫也是与他同时代的 其他马克思主义者所不可企及的。
李大钊把唯物史观的形成放到了西方历史哲学的发展中加以考察。他 高度评价马克思以前的西方历史哲学对人类认识史所起的推动作用以 及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影响。通过对西方哲学史的全面研究 , 李大钊得 出结论 : 唯物史观并不是马克思独创的 , 它是在欧洲进步思想家几百年 成就的基础上产生的 , 是近代世界思想革命的一部分。
马克思只是发展了前人的成就。李大钊说 , 在欧洲中世纪 , 史学完全 受神学的支配 , 几乎无任何科学性可言。到了 16、 17 世纪 , 一方面 科学有了极大的进步;另一方面 ,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把启蒙思想传播 于世,使人们建立起唯物论的宇宙观。这些变动在史学内引起了一场 革命。一些思想家力求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历史 , 在复杂的历史里寻找客 观规律 , 这样就把历史学提高到了与科学同等的地位。近代的思想家不 仅要探讨历史的规律 , 还要在历史中寻找一种决定性的原因。正是圣西 门从法国大革命后法兰西的经济情形中 , 发现了经济力量的重要作用 , 其历史观乃变为极其重视经济的因素。他认为 , 政治对于社会的作用是 第二位的 , 构成社会基础的以及决定历史进程的,“实是那致人类生活 于可能的产业组织”。在李大钊看来 , 马克思是近代思想革命的集大 成者。他说:“自有马氏的唯物史观 , 才把历史学提到与自然科学同等 的地位。此等功绩 , 实为史学界开一新纪元。”李大钊明确指出:“唯 物史观也不是由马氏创的。”他认为“孔道西算是唯物史观的开创 者”。圣西门把经济的因素视为头等重要。其后的一些人,如蒲鲁东 也都以国民经济为解释历史的钥匙。直到马克思 , 总结了前人的学说 , 并加以创造性的说明,“遂以造成马氏特有的唯物史观 , 而于从前的唯 物史观有伟大的功绩。”
李大钊不仅指出众多思想先驱对唯物史观的贡献 , 还探讨了马克思主义 理论中其他部分的思想来源。关于经济论 , 他认为 , 马克思的经济学说 所指出的有产阶级的生活全靠无产阶级的劳动维持 , 这并不是马氏新发
明的理论 , 从前西斯蒙第、圣西门、蒲鲁东、罗德贝尔图斯诸人 , 在他 们的著作中 , 也曾有过这种议论。李大钊还客观地评价了科学社会主义 产生的原因。认为,“科学的社会主义可以说是空想的社会主义的产 儿”。科学社会主义虽然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 , 但他们也是受了 前人的启发。李大钊认为 ,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础是唯物史观,因此圣西 门是为从空想社会主义向科学社会主义转化开拓道路的人。社会主义 学说毕竟是西方文明的产物 , 为了弄清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与其他社 会主义流派之间的关系及其异同 , 李大钊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 , 揭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在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的同时 , 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进行了整体性的概括。他指出 , 马克 思主义是一个庞大而又完整的体系 , 必须将其中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理 解 , 不能随意割裂。他说 , 马克思的理论 , 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 一 是关于过去的理论 , 就是历史观;二是关于现在的理论 , 就是他的经济 论;三是关于将来的理论 , 也就是社会主义理论。李大钊认为 , 唯物史 观是马克思整个理论体系的基础和出发点 , 阶级斗争理论则是它的核心。 他说:“离了他的特有的历史观 , 去考察他的社会主义 , 简直是不可能的。 因为他根据他的历史观 , 确定社会组织是由如何的根本原因变化而来的; 然后根据这个确定的原理 , 以观察现在的经济状态 , 就把资本主义的经 济组织 , 为分析的、解剖的研究 , 预言现在资本主义的组织不久必移入 社会主义的组织 , 是必然的运命;然后更根据这个预见 , 断定社会主 义的手段、方法仍在最后的阶段竞争。他这三部理论 , 都有不可分的关 系 , 而阶级竞争说恰如一条金线 , 把这三大原理从根本上联络
起来。”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这些精辟概括 , 是在中国人著 作中对马克思主义所作的第一次较为系统和较为完整的介绍 , 体现了 李大钊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 , 对于普及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促进中国 人民的觉醒、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 , 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最后,我认为,李大钊深刻思想体系的背后隐藏着很大的不足。李大 钊在理解马克思主义观方面的确具有很多真知灼见 , 但是也有某些认识 不到位的地方 , 明显存在着对唯物史观的某些误解 , 掺杂有某些非马克 思主义的成分。
第一是将唯物史观误解为机械的经济决定论。李大钊把唯物史观概括 为两个核心要素。“其一是说人类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 , 构成社会经济 的构造。这是社会的基础构造。一切社会上政治的、法制的、伦理的、 哲学的 , 简单说 , 凡是精神上的构造 , 都是随着经济的构造变化而变化。 “唯物史观的要领 , 在认经济的构造对于其他社会学上的现象 , 是最 重要的 ; 更认经济现象的进路 , 是有不可抗性的。这就是经济基础决 定上层建筑的原理。李大钊强调, “物质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高 动因。“其二是说生产力与社会组织有密切的关系。生产力一有变动 ,
社会组织必须随着他变动。”李大钊指出 , 人们不可随心所欲地离开生 产力去改变社会组织。“这个生产力 , 非到在他所活动的社会组织里 , 发展到无可再容的程度 , 那社会组织是万万不能打破。而在这旧社会组 织内 , 长成他那生存条件的新社会组织 , 非到自然脱离母胎 , 有了独立 生存的运命 , 也是万万不能发生。恰如孵卵的情形一样 , 人为的助长 , 打 破卵壳的行动 , 是万万无效的 , 是万万不可能的。”这一段话 , 至今读 来仍感颇有见地。但是,李大钊过多的强调了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 认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任何方面都是经济因素的作用,这样的后果是忽 略了人的能动作用,把人的作用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的反作 用排除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之外。
第二是进化论的杂质。李大钊在分析马克思主义的同时,认为人类的 历史是阶级竞争而不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其中体现了很明显的进化论 思想。这主要也是由于当时达尔文主义流行的影响。在李大钊看来, 人类的发展是由遵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的,每一个历史阶段都 有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形式决定的,人类只能 够遵循这些既定的法则按照一定的顺序演化,而不能超越社会历史, 否则就是为违背了竞争。这体现出李大钊进化论的杂质。
第三是克鲁泡特金互助论的影响。克鲁泡特金认定“互助”是生物的 本能,“互助法则“是一切生物包括人类在内的进化法则。人类依靠 互助的本能,就能够建立和谐的社会生活,毋须借助权威和强制;而 没有权威、没有强制的社会才是保障人人自由的完美社会。克鲁泡特 金认为现实社会,其所以还存在权威,仰赖政府,就在于有两个弊害:一是国家,一是私有财产。克鲁泡特金对资本主义制度也作了尖锐的 批判,他揭露资本剥削的贪婪,谴责私有制带来社会恐慌,使广大劳 动者陷于贫困。他特别责难资本主义社会道德堕落的现象。克鲁泡特 金提出应该以各种社团的自由联合代替滥施权威的国家,以共产代替 舒服自由的私有财产。综合李大钊的观点,我们不难看出,在《我的 马克思主义观》中,他在很大程度上也主张人们通过互助来达到共产 主义,这明显的表明了其思想的克鲁泡特金主义。
我们不能责怪前人。受制于当时的历史文化条件 , 李大钊所规范的唯 物史观基本理论有些局限 , 在所难免。但他那气势磅礴的探索真理的 勇气和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先河的精神 , 是马克思主义的无穷财 富 , 是永远有益的历史启示。
作文二:《我的马克思主义观》3300字
我 的 马 克 思 主 义 观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一、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
有人说,19世纪留给20世纪的最大遗产就是社会主义。的确,在整个20世纪,社会主义的影响几乎遍及世界各个角落。社会主义能取得如今的成就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是不应该忽视的,这就是:确立并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
要阐明什么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我们首先要明白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观。
一般看来,所谓马克思主义观,就是人们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或看法,具体地说,它至少具有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两方面内容。一是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看法。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是什么”、“不是什么”问题的回答,也可以说是关于马克思主义本体论的说明。首先,马克思主义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狭义上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广义上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还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第二,从本质上看,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二是关于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看法,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应“怎样做”、“不怎样做”问题的回答,也可以说,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说明。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就是要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
**曾经指出,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首要的是马克思主义教育。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理应建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青年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培育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观,包括多方面的要求。首要的是帮助他们逐步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培育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的整体精神。
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把握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这种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本质,为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提供了科学方法,为我们理解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它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掌握其理论基础,这是指导我们实践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二,要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崇高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这一理想体现了共产党人对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必然趋势和自身历史使命的深刻认识,是整个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政治感情的高度统一。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需要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奋斗。如果我们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利益,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如果离开实际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又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做好现阶段的每一项工作。
第三,要植根于为人民服务的根本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与一切剥削阶级的理论不同,马克思主义实现了在实践基础之上的严密的科学性和彻底的革命性的高度统一。马克思主义公开宣布自己是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利益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共产党强调:“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第四,培育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一种活生生的理论。与先前一切理论体系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从创立之初就深深植根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在不断实践的检验中发展完善。它总是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世界,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从不把自己的学说当作一成不变的教条。坚持以反映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并根据实践的新鲜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先进性,不断推进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马克思主义总是以最广大人民改造世界、创造幸福生活的伟大实践作为理论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所在。
以上四个方面归结起来,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的本质规定,就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的根本要求。这些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在纵向上一脉相承地贯穿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中,在横向上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主要组成部分的各个方面。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观的培育中,既要重视对四个方面的每一个方面的培育,也要重视其整体精神的培育。
二、大学生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的途径
一般地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马克思主义观,但是,并不是每个人的马克思主义观都是正确的,也不总是正确的,实践真正需要的,是正确的或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同样地,在我国高校,每个大学生也都有自己的马克思主义观,但是并不是每个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观都是科学的。加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观教育,就是要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大学生确立并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
那么,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践马克思主义:
第一,作为当代大学生,面对高校必开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课,应该好好的学习,并在课外更多的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我们需端正自己的学习动机,学习它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学校的学分,更重要的是为了掌握其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以期服务于社会,同时,学习这门课时,不应浅尝辄止,走马观花,需要我们把握要点,理解其精髓,只有这样,方能真正的了然于胸,才能实实在在的去实践、去发展。
第二,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不仅要在课上学习它,还应切实的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导思想,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知道自己的行为。我们在对待事物时,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只有这样,我们的行为才能符合实际,得到实行,而不会误入歧途,最终以失败结束;我们在对待事物时,要运用发展发展的眼光,不能把事物看成是一成不变的,要勇于创新,敢于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事物不断的向前发展,否则,事物将会陷入停滞状态;我们在对待事物时,要坚持矛盾的方法论,正确分析事物,需要一分为二的看待,知其有利之处,也了其不足与有害,在把握某一事物
的发展前景时,要看到其主次矛盾,从而正确的判断事物的发展方向。
第三,作为当代大学生,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共产主义理想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社会理想,是人类最伟大的社会理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我们不但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还要进一步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当代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要把追求个人理想与追求社会理想结合起来,把追求共同理想与追求远大理想结合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勤于学习,甘于奉献,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作文三:《我的马克思主义观》9800字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通过第一讲的学习,我们已经对马克思主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形成了自 己的见解和认识。 关于自己的马克思主义观, 我们想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 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批判地继承 了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英、 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等前人的 优秀思想成果而创立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学说。包括科学世界观、社会历史发展学说、无产阶 级革命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理论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是工人阶级 政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是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三部分,即马克思 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它的研究对 象是整个世界的本质和普遍规律, 是关于自然界、 人类社会和思维的一般规律的 科学, 自诞生以来一直被无产阶级政党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它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其重 大贡献在于揭示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阐述了剩余 价值学说, 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剥削工人的秘密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不可克服 的内在矛盾, 揭示了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根本对立的经济根源, 揭示了资本 主义的本质。
科学社会主义是研究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学说, 它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 经济学为依据, 研究无产阶级如何通过阶级斗争、 无产阶级革命、 无产阶级专政 消灭资本主义,实现彻底解放。
二.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各种各样的思想学派和理论体系,但像马克思主 义这样代表全世界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 同群众和实践密切结合、 把严格的科学 性和坚定的革命性高度结合在一起的学说是从来没有的。 19世纪 40年代马克思 主义的产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变革。
为什么年轻的马克思、 恩格斯能创立马克思主义?仅仅因为他们聪颖过人吗? 当然不是。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先驱者们都是才气横溢、 光芒四射的人物。 恩格斯 就说过黑格尔和圣西门是“两个最有天才的人物” ,还赞扬黑格尔是“奥林帕斯 山上的宙斯” 。使马克思和恩格斯超出他们先驱者的,不只是他们个人的智慧和 才能,而主要是他们所处的时代。
任何一种新的社会思想和理论, 只有当社会物质生活发展提出新任务时才能 产生出来。**同志指出:“由于欧洲许多国家的社会经济情况进到了资本主 义高度发展的阶段,生产力、阶级斗争和科学均发展到了历史上未有过的水平, 工业无产阶级成为历史发展的最伟大的动力, 因而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 法的宇宙观。 ”这一科学论断不仅概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而且对于概括 整个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也是适用的。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高度发展,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内在矛盾——社
会化生产和资本家占有之间的矛盾日趋激化。 经济危机就是这种矛盾的表现。 从 1825年发生第一次危机以来,资本主义国家周期性地受到危机的冲击。在危机 中,商业停顿、市场盈溢、产品滞销、银根奇紧、信用停止、工厂关门,好像是 发生了社会大瘟疫。 这就说明,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尖锐化, 因而 生产力起来反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反抗作为资产阶级及其统治的存在条件的所 有制关系。 这种矛盾本身就孕育着解决矛盾的手段, 蕴含着从科学理论上予以阐 述的可能性。
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激化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 矛盾也尖锐起来了。 无产阶级已经从早期自发地反对个别企业主、 破坏机器的斗 争,发展到有组织的、大规模的政治罢工。 19世纪 40年代,在当时几个主要资 本主义国家所出现的工人起义和工人运动, 开辟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 新纪元。
随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的尖锐化, 随着工人运动的兴起, 工人的组织 也相继出现。 1840年,英国成立了宪章派全国协会,称为宪章党,这是近代第 一个工人政党。德国也出现了最初的一些工人组织——“被压迫者同盟” ,后来 “被压迫者同盟”发生分化, 1836年创立了 “正义者同盟” 。 1837年由布朗基领 导成立了 “四季社” , 1839年 5月 12日 “四季社” 在巴黎发动的起义失败后, “正 义者同盟”遭到严重打击,转移的伦敦, 1840年 2月 7日在伦敦成立了一个公 开的工人教育协会。工人组织的出现,是工人摆脱分散性、自发性,作为一种独 立政治力量的重要表现。
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工人运动的兴起, 要求把社会 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 这是一个全面的、 综合性的任务。 它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 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为指导, 以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经济剖析为基础, 全面 地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状况、 无产阶级的地位和历史使命。 因而作为无产阶 级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 必然是包括哲学、 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 统一体。
成熟的理论是和成熟的阶级关系相适应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虽然各有特点, 但从根本上说, 它们是从不同角度, 对资本主义社 会的生产方式、社会结构、阶级关系的概括和总结。因此,使得在上述三个方面 都同样有可能达到科学水平, 从而为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在内的、 完整的马克思主 义体系的产生奠定了客观基础。
社会历史是曲折的, 人类认识史也是一样。 从黑格尔到费尔巴哈包含着二重 性:既是前进又是后退。 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思辨到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无疑 是进步; 但从黑格尔的辩证法到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 又是倒退。 因而马克思和 恩格斯在费尔巴哈哲学基础上继续前进时,有一定程度上的“复归” ,即从黑格 尔的辩证法中吸收积极因素, 从而创立了同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有本质区别的科学 世界观。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自己的经济学说时, 批判地吸收了以往的, 特别是英 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优秀成果, 并向前推进了这个学说, 引起了整个经济学说的 革命变革。
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 从思想发展史的角度看, 剩余价值 学说的创立, 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中劳动价值论的合乎逻辑的发展。 因为自从 他们提出劳动是价值的源泉这个原理以后, 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个问题:既然商 品的价值决定于劳动时间, 那资本家的利润从何而来?不论是资产阶级经济学者
或是空想社会主义者都企图对这个问题作出有科学根据的答复,但都徒劳无功, 直到最后才由马克思作了解答。
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独创, 但它也不是凭空产生的, 而是吸收了古 典政治经济学的一些积极成果。 马克思在经济学说方面的先驱者们虽然没有剩余 价值这个概念, 但他们通过对剩余价值的具体形态——地租、 利润、 利息的研究, 提供了一些宝贵的思想。 只有马克思和恩格斯才科学地研究了剩余价值生产和实 现, 研究了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研究了剩余价值及其表现形态, 创立 了科学的剩余价值论,使在黑暗中摸索的经济学领域,从此得到了阳光的照耀。 19世纪 40年代的历史条件,理论成就是共同的条件。但马克思和恩格斯与 自己同时代的某些人物相比, 具有双重优越性:比起工人活动家, 他们具有高度 的理论素养; 而比起那些青年黑格尔派的理论家, 他们则具有强烈的实践愿望和 经验。马克思和恩格斯不是蛰居书斋的学者,而是投身革命洪流的斗士。这样, 他们既继承了人类优秀的遗产, 又抓住了时代的脉搏, 解决了人类所面临的迫切 任务,从而成为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创始人。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史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产生、 发展、 成熟的历史, 也是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相互促进, 相互论证的历史, 以毕生精力为无产阶 级和全人类解放而斗争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给我们留下了无与伦比的思想财富。 恩格斯就很注意这方面的研究。它不仅亲自撰写了《卡尔·马克思(传记和马克 思主义概述) 》 、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 成部分》 、 《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等一系列文章中,对马克思主义的来源、形 成和发展作了科学概括,并提出了许多研究马克思主义史的方法论原则。梅林、 普列汉诺夫等人, 在这方面也各自作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 在我国, 特别是党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对马克思主义史的研究已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和注意。 在当 前条件下,深入研究和认真学习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史是非常必要的。
三.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
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划时代的科学理论, 又是与时俱进 的科学理论。 在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 要防止两种倾向:一种是僵化地 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另一种是反马克思主义的自由主义。
在这方面,苏联的教训十分深刻。列宁之后,苏共在思想理论建设上始终没 有处理好坚持与发展的关系, 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和形式化, 理论建设长期落后 于社会实践, 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丧失了活力, 使党的理论失去了吸引力和说服力。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 苏共在意识形态领域又走向另一个极端, 在西方意识形态的 进攻下, 主动放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 经济理论奉为 神明, 实行 “ 指导思想多元化 ” , 使苏共的党员干部和苏联人民失去了共同的精神 支柱和前进指针,导致苏共的党员干部思想混乱,人心瓦解,丧失信心。这就是 苏共垮台、 苏联解体重要原因。 当社会主义事业在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时, 邓 小平同志指出:“ 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打不倒,并不是因为大本子多,而是 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 ” **同志指出:“ 纵观历史, 不管各种学说、 理论、 主义多么纷纭繁杂, 但没有哪一种理论、 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保持勃 勃生机, 对推动社会进步起那样巨大的作用, 造成那样深远的影响。 尽管现在世 界上的情况有很多新变化, 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并没有越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所揭示的基本规律。 ”
我们必须要正确处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既要防止对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的背弃, 又要反对教条主义的障碍。 只有发展马克思主义, 才是最好地 坚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对人类进步所作出的贡献将永载史册。
中国共产党始终强调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不仅高度重视马克思 主义的指导, 而且一贯富于理论创新, 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典范。 在 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 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 我们党始终坚持解 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不断作出新的回答,不断进行新的理 论创造, 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回顾历 史, 90年来,正是由于我们党始终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够 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一个又一个辉煌的胜利,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 新的实践, 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和引领作用, 才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治 党治国之道。
四.中国为什么选择走马克主义道路。
近代的中国一直处于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状态,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 同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矛盾, 社会矛盾尖锐, 人民渴望获得安宁。 在 苦难的日子里,中国的知识分子时时刻刻都在思考着救国之路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俄国十月革命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国际格局深 刻变化,这为中国革命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背景。此外,在这个时期,中国人 民受到外国主义。 本国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这三座大山给广大中国 人民带来极大地灾难
农民和地主是当时中国最主要的两大阶级,它们几乎同时做出了行动。然而 落后的生产状况和落后的阶级状况容易导致不成熟的政治行动。 面对前所未有的 新情况,农民阶级的表现先是太平天国起义,而后是 19世纪的义和团运动,即 便是放在完全封建社会的背景下, 他们都不能算是成功的达到改朝换代的农民大 起义。 当然从积极的角度出发, 他们反抗侵略、 打击封建统治仍是不可磨灭的历 史功绩。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不同于典型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辛亥革命的领导 人并不是资本家, 而只是具有资产阶级思想和政治经济取向的革命者, 其政党也 不过是有些松散的同志联盟。 革命首先在武昌取得成功, 接着清政府统治便在全 国范围内土崩瓦解, 顺利程度甚至远超出了革命者的期望。 这种现象可以说明人 们对于腐朽统治的反抗情绪压抑良久,一触即发。
经过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一系列的探索,这些事实证明 无论是旧式的农民运动还是资产阶级革命都无法取得革命的胜利, 无法改变中国 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状态。于是中国知识分子由此开始思考新的救国思想。 就在这时, 1917年爆发的俄国十月革命,推动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吧自己的目 光从西方转移到东方, 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彷徨的不断探索着的 中国人当然有理由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实验。 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 帜的,是李大钊,他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 《庶民的胜利》 、 《我的马 克思主义观》等多篇多篇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但是,当时,信仰马克思主义 的,还只是李大钊这样的个别人物。
真正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是五四运动。这一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在 中中国的传播以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成为了中国革命的新阶段即新民主主 义革命阶段的开端。
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敏锐观察到了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
领导中国工人运动。 中国知识分子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状况决定了中国需要进行一 场深刻的社会大革命, 以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主义的统治, 改变旧的生产 关系, 解放被束缚的社会生产力。 而共产主义理论是最革命的, 而当时的中国又 急需一场革命,于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大旗。
随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和马克思主义在中 国的广泛传播, 建立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被提上了日程。 随 后,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进行研究和宣传。
回顾历史,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并不是偶然随意的,而是在总 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上不断探索而做出的决定。 因为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革 命思想才是符合中国实际情况, 能彻底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状况的革命方式。 马克思主义正是中国不断经受挫折后所做出的深思熟虑的选择。
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 1938年 10月 14日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的 报告中 , 作为“全党亟须解决的问题”正式提出来的。**在会议上指出 :马克 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 中国共产 党“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 , 按照中国的特点去 应用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 .
马克思主义是指导全世界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科学思想, 是我们认识世界和 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是指导中国革命、 建设和改革的行动指南, 是中国共 产党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 因此,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必须坚持。 但是,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 而是具有与时俱 进理论品质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是以下四点:
(一)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
(二)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化。
(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统一化。
(四)实践过程和认识过程的同一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的国情的过程,同时也是 在研究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同志在 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 正是从这样两个方面提出并阐述了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课题。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的国情。从而使 马克思主义具体化和民族化。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应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的实际问题。为 了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要求我们以中国的实际问题为中心。 ‘我们研究 中国就要拿中国做中心, 要坐在中国的身上研究世界的东西。 ??不研究中国的 特点,而去搬外国的东西,就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 ”我们要了解马克思主义的 理论, 但决不能停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 而是要 “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 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地解释历史中和革命中所发生的实际问题。 ”所以,马克 思主义的中国化, 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 研究中国的实际问 题,进而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制定符合中国实际的路线、方针、政策。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同志 认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 大力量, 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 对于中国共产党说来,
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 离开中国特点来 谈马克思主义, 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 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 化, 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 即是说, 按照中国的特点去 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 类社会的发展的客观规律, 因此, 它是具有世界性、 开放性和广泛的适用性的理 论,这是马克思主义能够实现民族化的基本前提。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化的过程, 就是马克思主义同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实际相结合的过程。 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与各 国家和民族的实际相结合, 通过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特点、 风格和形式来表现, 才 能使马克思主义实现其世界化和国际化, 才能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具有广泛的世界 影响的理论, 才能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国际意义和价值。 因此, 马克思主义的 中国化, 就是使马克思主义富有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不仅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国情,而 且还必须在此基础上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或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理论成 果。
第一,要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必须重视理论。我们主张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绝不是忽视理论。
第二,要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必须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把握中国革 命的规律。 中国的国情有其特殊性, 我们要研究中国的国情, 把握中国革命不同 于别国革命的特殊性、 特殊规律, 把握不同革命阶段的特殊性和特殊规律。 只有 这样,才能做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从而取得革命的胜利。
第三,要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需要进行理论创新。用马克思主义指导 中国的实际, 既要研究和解决中国的问题, 又要通过研究和解决中国的问题, 不 断创造新的理论。 仅仅停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 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应 用。 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地位的同时, 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 思主义,这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应用。
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继承和发展以及对当下中国的发展要求。
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是我国经济社会 发展也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如:国民经济的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 变;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任重道远;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等等。在这一历史 背景下, 要求新一代大学生懂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 结合新的时代 特点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理论, 揭示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本质、 状态、 目标和基 本要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俱进的宝贵品格。
(一) .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目的的人民性
为了广大人民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根本目的。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最高准则 是惠及全体人民,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 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 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 立的运动。 ”列宁指出,发展经济的目的在于保证全体社会成员的福利和全体社 会成员的全面自由发展。 继承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 **强调经济发展成果由 人民均等共享;**重视实现人民“共同富裕” ;**倡导不断提高人民生 活水平,保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主张“以人为本” ,将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为经济发展的目的和归宿。 总之, 结合中 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 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清楚地认识到, 我国经济发展还不能保 证全体社会成员全面自由发展,但要努力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创造条件。因而,
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所共享, 并不断提高人民生 活水平。
(二) .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解放与发展生产力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最重视生产力的发展。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 筑的矛盾运动, 以及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角度, 揭示了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发展 的根本动力和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认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 生产力,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建立后, 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任务则是保护和发展生 产力。 因此, 衡量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出的作用的 好坏、大小, “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 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 ”**也指出,贫穷不 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一定要有发达的生产力, 社会主义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 生产力, 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 归根到底要看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社会 主义不仅要发展生产力, 而且要着解放生产力, 不能只强调一个方面, 而应该把 两者都讲全了。 **坚持生产力标准, 从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高度 强调指出,党要承担起推动生产力发展的责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第一要务, 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方向,不断推进先进生产力发展。
(三) .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
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既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同时又将经济建设与 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起来。在经济建设中,其中心任务已经不 是单纯地追求经济增长或将经济增长速度放在第一位, 而是在注重经济总量和经 济增长速度的同时, 将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协调性、 经济发展成果的共享性和 经济增长方式的集约性作为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 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强调经济与 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的协调性,突出了经济建设中心任务的新变化、新趋势 和新要求,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又对它有所发展。 (四) .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必须坚持速度、质量和效益相统一的 认识。
马克思主义注重经济发展速度、 质量和效益的统一。 又好又快发展坚持在 “好” 与“快”的组合中“好”字优先,在生产快速发展基础上更加重视:(1)人民生 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水平改善; (2)民富、共富和收入差距缩小; (3)经济结构合 理和区域经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4)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改善; (5)科学技 术进步和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 这就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必须坚持速度、 质量和效益相统一思想的同时, 将当前面临的重大民生问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问题凸显出来, 赋予速度、 质量和效益统一思想新内涵,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 理念。
因此,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一方面坚持改革,主张健全的市场机制和有效的宏 观调控相辅相成、 互为依托, 既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 又克服市场 缺陷、 防范和化解市场引起的经济较大波动; 另一方面强调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 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 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 变。显然,又好又快发展在发展动力上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批判地接受马克思主义,做到真正地领悟其精髓,并与 中国国情相结合, 正视挑战, 克服困难, 坚定不移地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文四:《我的马克思主义观》2100字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我平素对于马克思的学说没有什么研究,今天硬想谈“马克思主义”已经是僭越的很。但自俄国革命以来,“马克思主义”几有风靡世界的势子,德奥匈诸国的社会革命相继而起,也都是奉“马克思主义”为正宗。“马克思主义”既然随着这世界的大变动,若动了世人的注意,自然也招了很多误解。我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虽然极其贫弱,而自一九一八年马克思诞生百年纪念以来,各国学者研究他的兴味复活,批评介绍他的很多。我把我知道的零碎资料,稍加整理,谈谈自己的马克思主义观,有误解马克思学说的地方,请老师和同学肯赐以指正,那是我所最希望的。 关于马克思的各种理论,由于本人没做过太多研究,这里就不必深入谬谈了,这里就简单地谈一下我的肤浅的理解。过去,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既有正确的方面,也存在着许多偏差;现在,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依然是五花八门,歧义丛生。因此,很有必要认真研究和回答究竟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的爆发,彻底地激起了中国人的爱国热情,近百年的民族怨气如火山爆发般,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虽然才实行几年时间,但它的弊端已毫无保留地暴露在国人面前。
我们都知道,一个国家的组织形式是看它所确立的是什么政体,它的阶级属性是什么,代表哪些人的利益,我们不可否认,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有着一定的优越性,但是对于本国的国情来说,确实利大于弊,毫无利用价值。
二十多年的武装斗争,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践不断结合,充满了生机。在此期间,我们抗日的成功,打败了反动专制统治,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百年来的第一次独立,那一刻,马克思主义真正成为了中国走上繁荣富强的指路明灯。
马克思主义虽然显示出了他无比的优越性但是我们在当代社会为什么还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和怎么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应该从以下几点去把握:
其一,首先要对马克思主义的多种含义进行辨析。当代中国至少有三种不同含义的马克思主义:第一种含义即狭义的马克思(及列宁)主义,是指作为个人学说的马克思(及列宁)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第二种含义即广义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及列宁)的观点和学说,而且包括后人的发展(**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第三种含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所说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它是广义马克思主义的一部分,它与狭义马克思主义基本一致,但也有重要区别。其科学内涵应是马列学说中“经过实践证明是科学的并且具有普遍意义(即对当代中国有指导意义)的理论”,亦即普遍真理。其外延包括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由此展开而来的基本原理。只有这些普遍真理才能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方可世代传承。此即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之“脉”,具体结论和个别论断不在其中。
其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首先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即其哲学,但应从现时代的高度作出新的阐释,强调五个“着眼于”:着眼于特点,注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创性观点;着眼于根本,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着眼于发展,吸纳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成果;着眼于现实,搞清作为我们指导思想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作为个人学说的马克思哲学的关系;着眼于应用,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转化为现实的思想路线。其次是马克思主义哲
学方法论,具体包括各种层面的方法论,它们是“一总多分”的关系(辩证决定论方法是总方法,其他方法是分方法),其总和即为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最后,简要分析了应当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其他基本原理及其辩证理解问题。
其三,全面辩证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综合以往的认识成果,可以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概括为实践性、科学性、人民性(与无产阶级阶级性一致)、开放性。这些品格是统一的。需要全面而辩证地把握它们,既要反对否定马克思主义的“过时论”和将其“虚化”的倾向,又要反对把马克思主义与人类其他文明成果对立起来的“自我孤立化”和“僵化”的倾向。我们要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列学说中的普遍真理,它同古今中外人类其他文明成果是一致的和相容的。
其四,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标准和意义。马克思主义的主题问题有一般、特殊和个别三个层次。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或根本,并不是阶级斗争,而是在尊重客观规律特别是社会规律的基础上,为绝大多数人(包括其中每一个人)谋利益。它们是科学性与民主性的统一,求真理与求价值的统一,基础与核心的统一。此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标准,是坚持这一基本精神。弄清这个“基本标准”问题对于深入把握马克思主义意义重大。所谓“忠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应是忠于科学、忠于人民,而不是忠于马克思个人及其语录。强调一切反映客观规律、符合绝大多数人利益的思想理论,都是马克思主义的,或者是同马克思主义一致的。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在于:尊重历史,尊重科学,现实需要。在当代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包括其创新成果),而没有别的什么东西,能够为维护党的团结和民族的统一、凝聚亿万人民群众提供共同的基本理念。这就是我们现在和今后必须坚持一个多世纪以前诞生的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由。
作文五:《我的马克思主义观》1300字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