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话家风说家风手抄报》1200字
话家风说家风手抄报
每个家有不同的家训家风。良好的家训家风,能使人积极向上,走上成功;不良的 家训家风,会使人误入歧途,坠入深渊。有哪些,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话家风说家风手抄报:
话家风说家风手抄报内容:
家风,一种塑造我们孩子的无形力量,家庭的生活方式,其实好的家风就是一座好的学校;让我们在文化气氛中成长学习。总之家风就是一个家的风气,是一种风尚。而家
训也起着同样大的作用,之所以被世人所重,因为是它教导着我们廉耻,节俭,让我们在规格中成长着
而且,对于我来说家风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影响着我的心灵;家风还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把我的生活变得充实。在家里爸爸总喜欢看书在他的引领下,我的阅读量大大增加,书柜塞得满满的,我的心灵里也塞满了书里的高雅丰富,家风是一本无字的典籍,让我在文化气氛中接受熏陶和洗礼。爸爸尤其喜欢历史,不时给我上一课,虽然我总是记得不大清楚,但它却成为了我无形的力量,在我挫败、骄傲时,它给我鼓励及告诫。在家风这种审美情趣的熏陶里,让我的精神防止受到污染,虽然比不上那些崇高与高尚的情趣,但我们的家风却是平等和谐,与那些埋怨、争斗、不正当的家庭关系式不同的,它让我感受到一种和谐的美,让家人们保持着亲密无间的关系,相亲相爱,使我的生活更加充实美好。
不过一个好的家庭,一个健康生活成长的环境是离不开家训的。家训是一种综合的力量,在我的家里它时常主持着习惯、态度、精神。这是一种风尚,烙在我的心中,它会在生活中引领我们去寻找正确的答案和善良的人品。
在我家里的一个最显眼的地方,挂着一张精致的毛笔字。虽然前面几句的意思不大懂,但后面的节俭、勤劳、善良却深深刻在我的心中因为这不仅仅是几个字而已,而是我
们这个家庭的真正家训啊~虽然不像其他人家那样的宏大、严谨但其实这几个词却是教我们去做人的原则~那虽不宏大,却也让我明白如何去做一个朴实的、品质高尚的人~
在我的家中“俭节,是做个好孩子的第一位~”虽然父母总是说,但我仍做不好,常拿着钱去买一些精致的小玩具,喜欢的东西重来不在意价格,零花钱常常被我挥霍殆尽。家训我做到了吗,想到这里那副字好像就在我的面前,但往往还是忍不住去乱花钱,一些用旧的东西常常扔掉……
记得有一次,我忍不住又乱花钱买了没用的东西,被狠狠训了一顿,也是在那天晚上不服气的我,头一次看到父母在房间里无奈的叹着气,说我任性,看到因为工作而疲惫不堪且脸上挂着淡淡失望的父母,我开始下决心改掉这个坏毛病,从那以后我慢慢开始克制自己,直到达到家训的标准为止,有时还会背对着墙面,在心里默默的记着,因为这才是成长之路上应该做的。
家风、家训是一首无词的歌,但它的旋律是那样的美好,给我继续前行的动力及信心~
作文二:《话说春联手抄报》19600字
话说春联手抄报
篇一:话说春联手抄报
“话说春联”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活动导航
:
一、活动背景及总体介绍:
春节是我国各民族最隆重、最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这个节日中最快乐的当属孩子们了,他们穿新衣、放鞭炮、贴春联、拜年、拿压岁钱,尽情地放松、尽情地享受~其中春联是春节的一种代表性文化,每到春节它们就会出现在千家万户的大门上,来给节日增添欢乐祥和的气氛.为了迎接崭新的一年便开展这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目的是帮助学生们了解和进一步挖掘中国传统的春节文化,让他们感受这浓浓的文化氛围,同时体验活动过程中的艰辛和快乐~
此次活动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小组,民主选定组长,分组商讨活动计划.最后确定为记者组、采编组、编辑组、宣传组,各组按照制定的计划去实施,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春联的有关知识,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增长了知识,而且培养了他们搜集资料的能力,动手能力和社会交往的能力.
二、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
(1)通过本次活动激起学生对我国春联这种特殊文化样式的喜爱之情.
(2)通过小组合作及参与社会活动等,对自己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
2、能力目标:
(1)培养访问、查阅有关书籍、上网等获取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并在实践中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3、认知目标:
(1)了解春联的来历、种类及发展过程等.
(2)让学生了解书本以外更多的春联.
三、研究小组的成员及分工 
1、组成实践研究小组并进行了分工 
组长:杨霄  纪伟光,负责整个研究活动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撰写报告,并负责最后的整理工作.
具体工作安排 
查找资料: 李晓婕  吕艳华
采访记录: 卢  珊  吕新月
资料整理: 路  鹏  张真真  李美琪
活动策划: 闫  冰   张  楠 
采访报告: 高宏远   王久富  吴 
晗
组员:班级其他人员 
参与实践研究,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并负责联络,摄像.
综合实践活动计划表 
我们的小队名
春联大集合
我们的口号:搜寻传统的足迹
指导老师:牛文娟
组长:
杨霄  纪伟光
组员:班级其他人员
我们的课题名称
迎新春 话春联
我们开展研究的理由
传承中国文化 发扬民族特色
研究
内容
和研究
方法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
活动时间
成员
负责人
1、春联小仓库.
2、春联由来知多少.
3、春联我分类.
4、春联对对看(自己编写对联)
1、采访、上网搜集资料
2、调查、上网
3、访、上网收集资料
4、自主思考、亲身实践
10、1——10、7
全班同学
全班同学、自己的家长或长辈
10、8——11、8
11、8——11、16
11、16—11、23
供参考研究方法:  1、上网查找  2、图书馆查找
  3、调查问卷  4、采访、访问  5、实地考
察 6、亲自体验……
我们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采访对象的方式有问题,多试验几次,掌握方法.
2、有关方面的技术问题 .求助同学,请老师、家长、专家指导等
我们预期的成果
对传统文化多一分喜爱,对春联、对联多一分了解,对文化底蕴多一分积累
成果的表达形式
采访记录、照片、手抄报.
春联、照片、资料的收集.
三、活动实施的过程: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  活动课题选择阶段(1周)  
1、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参与实践,激发学生对事物的探究兴趣. 
2、使学生学会确定自己的活动小主题,制定活动方案. 
3、培养学生结合自身的特长、爱好、选择主题和合理分工的能力.
4、学生提出还需了解的方面.(如春联的来历、春联的种类、春联的发展过程、还有哪些春联等)
5、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学生说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上网查询、采访老人、上阅览室查阅、去大街小巷搜集等.)
6、怎样才能使活动开展得顺利有效,学生商讨后得出两条.
a、分好小组,确定好组名和组长(记者组、采编组、编辑组、宣传组)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b、分组后各小组商讨活动计划并书写成文
第二阶段  活动具体实施阶段(4周)  
各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展活动,部分细节如下: 
1、搜集春联 
(1)学生通过查阅图书、上网等方式搜集春联. 
(2)学生去图书馆查找有关书籍,摘抄相关内容. 
(3)去大街小巷、居民区、商场、杂货店等地方收集有关春联.
记者组:(镜头一)
采访家庭周围的老人及知识分子,了解有关春联的知识.(学生从采访中了解到了春联的由来、春联的种类、过年为什么要贴春联、春联的发展过程等.)
采编组:(镜头二)
(1)学生上网搜集有关春联及春联的知识.
(2)去学生阅览摘抄有关内容.  
2、查找资料 
通过采访、查阅、上网,了解有关春联的知识,从查找中了解春联的起源和发展、用途、类型和写春联的要求等知识. 
3、春联分类 
对收集来的春联进行归纳、整理后分为四类:描写祖国自然
风光、描写祖国欣欣向荣、歌颂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生活、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福.
编辑组:(镜头三)
(1)对搜集来的春联进行归纳整理后分为四类(描写自然风光的、描写祖国欣欣向荣景象的、歌颂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生活的、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的.)把春联张贴于学校长廊,吸引全校师生来欣赏,并有我们班的小小解说员在那绘声绘色地做着介绍. 
4、编写春联 
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编写属于自己的对联,赠送给孤寡老人、亲朋好友.
宣传组:(镜头四)
小小书法家们当场书写春联.
(镜头五)学生们把写好的部分春联赠送给孤寡老人.(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了解到了一些孤寡老人的情况,更增强学生关爱老人们的意识,同时也让老人们更觉孩子们的天真可爱和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镜头六)学生在大街小巷叫卖着自己春联,别有一番乐趣.(这样的活动既锻炼学生的胆量,又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同时从买卖春联的过程中感受到父母赚钱真不容易.)第三阶段 活动总结交流阶段(1周) 
(1)每组编写一份《话说春联》的手抄报,内容包括春联
故事、文章摘抄与著名春联等;(2)用展示板或展示窗,展览学生书写的春联;(3)免费为孤寡老人和邻居书写春联;(4)把自己研究的内容装订成小册子,里面可以写下自己的有趣经历,也可以记录自己的感受,还可以把活动中的精彩瞬间用相机记录下来,在全班交流. 
第四阶段  活动评价延伸阶段(1周)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评价; 
2、师生评价,生生互评; 
3、延伸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收集、背诵一些精妙对联,并尝试自己编写对联.
四、汇报交流
a、小组交流汇报
记者组
1、播放学生采访时的录像. 
2、组员谈活动中的收获与体会.
采编组
1、播放学生搜集春联时的录像.
2、组员谈活动中的收获与感受.
编辑组
1、播放春联向全校展出时的录像.
2、组员交流活动中的体会与收获.
宣传组
1、播放写春联、送春联、买春联的录像.
2、组员谈在活动中的感受和收获.
b、全班交流感受
实践体验:
新春佳节,家家户户张贴大红春联,给节日增添了不少欢乐祥和的气氛.学生通过查阅图书、上网等方式搜集春联;学生去图书馆查找有关书籍,摘抄相关内容;去大街小巷、居民区、
商场、杂货店等地方收集有关春联.
春联集锦
丰收岁月家家醉   盛世时光处处歌
丰衣足食千家乐   丽日和风百花娇
逢天时天赐鸿福   得地利地生财宝
福多财多喜气多   风顺雨顺时运顺
福禄寿三星高照   天地人一体同春
福门年年走旺运   宝地步步发大财
福气欣盈新世纪   寿星喜满大中华
福如东海年年盛   寿比南山日日高
福旺财旺运气旺   家兴人兴事业兴
江山故国堪留鹤   华夏昊天可跃龙
龙腾华夏钟灵地  德启门庭毓秀人
唯大英雄能伏虎  是真豪杰乃降龙
无边春色来天地  有志金龙越古今
龙凤炳文神州焕彩  鲲鹏展翅华夏腾飞
春联分类
:
描写祖国自然风光:
1.梨花院落溶溶月, 柳絮池塘淡淡风.
2.雪里江山美 花间岁月新 横批;红梅报春
3.爆竹声声辞旧岁,红梅朵朵迎新春
4.东风吹出千山绿,春雨洒来万象新
5.生意兴隆通四海, 财源茂盛达三江 .
6.山清水秀风光好, 人寿年丰喜事多.
7.和风吹绿柳, 时雨润春苗.
8.冬去山明水秀, 春来鸟语花香.
9.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10.黄莺鸣翠柳 紫燕剪春风 横批:莺歌燕舞
11. 绿竹别其三分景 红梅正报万家春 横批:春回大地
12.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永开花 喜迎新春
13.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欢度春节
描写祖国欣欣向荣:
祖国富强人民幸福 ,天下太平万众欣荣
梅开春烂漫 ,竹报岁平安
又是一年芳草绿 ,依然十里杏花红
勤劳门第春光好 ,和睦人家幸福多
春回大地千山秀 ,日照神州百业兴
大顺大财大吉利 ,新春新喜新世纪
春风入喜财入户 ,岁月更新福满门
壮丽山河多异彩 ,文明国度遍高风
一干二净除旧习 ,五讲四美树新风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和顺一门有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祖国欣欣向荣的春联:
三十年改革开放春风、长城内外呈百业繁荣,十七大蓝图目标指引、大江南北谱万卷新篇
祖国庆千禧,大衍春浓新纪好;人民歌两制,紫荆花艳正莲香.
歌颂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生活:
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
紫气常临和睦院,春风喜到勤劳家
脱贫不信神,致富全靠党.
当家作主年年好,党的领导人人赞. 
春风春雨春光绚丽,新年新路新业辉煌
三十年改革开放春风、长城内外呈百业繁荣,十七大蓝图目标指引、大江南北谱万卷新篇
祖国庆千禧,大衍春浓新纪好;人民歌两制,紫荆花艳正莲香.
新疆大地春回,无限风光连广幕;民族同胞喜庆,两条锦练戏娇龙.
三农政策条条好,百姓心情日日舒
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
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
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福:
上联:牛气冲天度危机 景色九州独秀
下联:虎威震世迎新战 风帆四海皆扬
横批:华夏腾飞
上联:金牛踏雪去兮,接福禄寿喜庆盛世,祝愿祖国繁荣富强;
下联:瑞虎御风来也,纳春夏秋冬迎新年,祈盼人民幸福安康.
横批:国富民安
上联:吉牛劲,辞旧岁牵走艰难困苦,回首吼,炎黄子孙永享和谐盛世.
下联:祥虎猛,迎新年衔来福禄安康,仰头啸,中华民族永筑钢铁长城.
横批:国富民强
新年春节对联:英雄气概如龙虎,祖国江山似画图
新年春节对联:丙部琳琅春馥郁,寅宾璀灿日光华
图片材料:
 
拓展创新:
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编写属于自己的对联,赠送给孤
寡老人、亲朋好友.
讲解编写对联的基本方法.
一、对联的基本要求
1、字数相等,内容相关 
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这是对联的基础,例如广东卷的出句是“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对句可以是“月季牡丹金桂,莫非海内奇葩”,或者“人参貂皮鹿茸,莫非东北珍宝”.但若对“唐诗宋词元曲,莫非祖国文化”就让人觉得别扭和生硬.我们学过的对联都是内容密切相关的,例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等等. 
2、词性相当,结构相称 
这是从语法上来要求的,上下两联要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等等. 
例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与“梅花”是名词,“锋”与“香”是形容词,“自”与“从”是介词,“磨砺”与“苦寒”是名词,“出”与“来”是动词. 
3、节奏相应,平仄和谐 
一副对联中,上联一共有几个音节的停顿读法,下联也必须对应.上下联还要平仄相反,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例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径”读仄声,“舟”读平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照”读仄声,“流”读平声.对联的节奏相应,平仄和谐,读起来才琅琅上口,富有音韵美. 
二、内容上的要求
语意相关应该是对联内在美的体现,它要求上下联的意脉必须互相关联,好像是双峰对峙,二水分流,是林黛玉、薛宝钗这样的两美合一,是环肥燕瘦般地和谐统一在一个意境中.我们看下面的两副“对联”.
反对侵略/学习下棋 图书馆里查资料 /动物园中看虎狼
从对联的形式要求来看,词性、句式似乎都无可挑剔,平仄亦合,可是上下联意思毫无关联.这样的“对联”,只能算是“对句”.
一副对联的上、下联在内容上要求彼此相关,不能毫无联系.通常有三种类型:
1、正对:也叫同类对,即上、下联的内容相类相关,它们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如上文中的对联.又如:“知识海洋勤是岸,科技高峰志为梯.”上联写勤奋,下联写志气.二者相互补充,给人以启迪.
2、反对:即上、下联的内容相对相反,它们相互映衬,相反相成.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上联的“横眉冷对”,下联的“俯首甘为”,一反一正,一贬一褒,一抑一扬,对比鲜明,发人深省.
3、流水对:也叫串对,即上下联的内容连贯相承,也就是说,
上下两联虽为两句,但却是表达一句话的意思.例如:“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王维《送梓州李使君》)意思是说在山中下了一夜雨之后,树梢上像流着几百道泉水.
声律和谐、对仗工整、构思巧妙、意境深远,是对联的高标准.但作为初学者,只要能做到上、下联的字数相等,结构大体相同,词性基本相对,末字平仄相合,内容彼此相关,也就可以了.
三、对联的写作方法指导  
1、对联的内容都相关,在解答对联题时,就可以借助联想,利用相关、相似、相反的联想.先把一句拆成几个词组,利用联想的方法,给每个词分别作对,再把这些对出的词连缀成一句.例如2004年高考题全国卷出的上联“扫千年旧习”可拆成“扫--千年——旧习”,与“扫”相关的词有“除、革、去、改、破、树、立、乘、展”等,与“千年”相关的词有“万载、百岁、三秋、四时、一代、几辈”等,与“旧习”相关的词有“陋俗、歪风、恶俗、新风”等,从中选词连缀成句就可以成“除百岁陋俗”“树一代新风”.这种拆合法对初学练习写对联的学生比较实用. 
2、一副对联就像一首浓缩的诗歌,也要注意立意.或写景或言志或抒情,或深思历史,或剖析现实,歌颂什么,批判什么得有明确的感情,思想内容要积极向上.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注意选取符合这一立意要求的意象. 
3、学生在平时应该多积累,很多名言警句都是工整的对联,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横眉冷对千夫指,俯身甘为孺子牛”,读得多,记得多,对写对联大有裨益. 
4、要善于化用.所谓化用,指的是灵活变化地运用天文、地理、时令等知识,以及熟语、诗文名句、成语典故等来拟作对联.如蒲松龄撰写的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就巧妙地把“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皇天不负苦心人”“卧薪尝胆”等成语典故融于一联.再如“荀子劝学,博学则青出于蓝”,可以用“庖丁解牛,久练而技进乎道”来对,其中融进“青出于蓝”“庖丁解牛”成语典故.
四、了解对联命题形式
a、根据提供的语境要求写一副完整的对联. 
b、根据所给上联对出下联.这种题型考查是最常见的,2004年的高考对联题全是这种题型. 具体说来有如下几种:
1、填空式.这种形式可以将对联和教材内容、文学知识结合起来考查.如: 译著尚未成书,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醉翁亭里欧阳修与民同乐.
2、补拟式.这种形式可以有两种情况,一是参照一联,补拟另一联,2004年高考试卷上的对联试题采用的就是这种命题形式.二是根据题目中提供的词语拟写对联.如:请以“尊严”和“傲慢”分别作为上联和下联的开头拟一副对联,不超过30字.(对联:尊严铸造人格让生命崇高,傲慢腐蚀品德使灵魂贬值)
3、调整式.这种题型可以将对联的相关知识和语言表达连贯、正确使用修辞方法等考点结合.如:江西南昌滕王阁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上联: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下联的内容(已被打乱):阁中帝子,问江上才人,古今才一瞬,当年风景如何比.下联调整为: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人,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如何.
4、情景式.这种题型给考生提供一个特定的情境,结合“得体”这一考点要求拟写对联.考生拟写的对联不但要符合对联的写作要求,而且还要符合命题者所提供的特定情境.如:教师节到了,沐浴着深深师恩的你一定有很多话要对老师说,请你拟一副对联,唱出心中对老师最美的赞歌.(参考答案:脉脉深情似春晖育桃李,耿耿丹心如烛光照春秋)
5、话题式.这种题型只给考生提供一个话题,而其他方面都不加限制,这就为考生展现自己的才华提供了自由而广阔的舞台,人人得以展个性,显才情,见灵气.例如,请从“奉献”“立
志”“恒心”等词语中任选取一个作为话题,撰写一副自勉联.(参考答案:奉献——蜡烛滴泪泪含笑,粉笔扬雪雪沁香.立志——学海雄心千里渡,书山壮志万仞攀.恒心——绳锯不息木终断,水滴无止石能穿.)
6、改写式.这种题型一般是在一段文字中划出两个意义相对的句子,要求根据对联知识和语言的简明、连贯以及句式的选用、仿用、变换等知识进行改写.例如,把下面句子中的划线部分改写成一幅对联,用来作“画卷”的修饰语:经过几百个日日夜夜的奋战,长江截流工程终于胜利完成,中国人民在这奔腾不羁的长江边,展开了一幅把五千里长江斩断,把三峡无数山峰锁住的神奇画卷.(划线部分可改为:斩断长江千里水,锁住三峡无数峰.)
7、概括式.这种形式是把拟写对联和压缩语段的考点结合起来.做这种对联题,首先要求把语段中的主要信息筛选出来并加以概括,然后用对联形式加以组织.举例略.
模拟练习题 
1、用对联表现自己的居室环境或者生活,字数五言以上. 
(1)朝霞映窗棂——晚灯伴书声;(2)开卷读美文——抚琴奏妙音;
(3)月色与灯光辉映——天籁共琴声奏鸣
;
(4)晨曦中书声琅琅——月光下琴音泠泠;
(5)七尺小屋,承载父母殷切希望——三更灯火,照亮学子锦绣前程.
2、根据所给上联对出下联. 
(1)清音歌盛世/妙笔著华章;(2)清风舞松涛/明月映竹影;
(3)和风吹绿柳/时雨润红花;(4)风正民心顺/政通国事安;
(5)东风拂大地/政策暖人心;(6)丽日当空照/和风扑面来;
(7)冬去山清水秀/春来鸟语花香;(8)希望工程播希望/文明国度创文明;(9)满园桃李争春暖/遍山松柏耐岁寒;
(10)要迎着晨光实干/莫面对晚霞叹息;
(11)山清水秀风光好/人寿年丰喜事多;
(12)一身正气操国是/两袖清风解民忧;
(13)振兴中华齐发奋/建设祖国皆争先;
(14)冬雪欲白千里草/春晖又红万树花;
(15)潇潇春雨润桃李/处处园丁育栋梁;
(16)岁月峥嵘须拼搏/年华潇洒莫蹉跎;
(17)江南景色千般美/塞北风光万象新;
(18)学子倾心昌国运/园丁励志育英才;
(19)青春有限宜珍惜/知识无涯应勤奋;
(20)杂志报纸,文理能通天地外/网络电话,往来仅在须臾间
展示评价:
每组编写一份《话说春联》的手抄报,内容包括春联故事、文章摘抄与著名春联等;用展示板或展示窗,展览学生书写的春联;免费为孤寡老人和邻居书写春联;把自己研究的内容装订成小册子,里面可以写下自己的有趣经历,也可以记录自己的感受,还可以把活动中的精彩瞬间用相机记录下来,在全班交流.
学生编写春联选登:
1、上联:燕舞莺歌,春满国中添靓景
下联:龙腾虎跃,信达天下展宏图
作者:杨霄
2、上联:节俭如盆能聚宝
下联:和谐似树可摇钱
横批:家安是福.
作者:纪伟光
3、上联:春到九州万民同乐
下联:歌飞四海千户迎祥
横批:和谐盛世
作者:卢珊
4、读些经典,不负五千年国粹;
做点正事,要留一辈子人节.(吕艳华)
研究活动的收获: 
通过我们1个多月来的研究实践,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和经验,增长了知识,得到了锻炼. 
1、了解了实践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在课题提出问题的同时,全体成员就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整个研究实践活动之中.从方案的拟定——分组分工——查找资料——设计调查表——实地参观、采访——邀请专家指导——撰写实践报告等环节我们都亲身参与,收获颇多.每一个环节我们成员都分工明确,任务落实到人,实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由于我们事先的周密安排,制定了详细具体的日程安排,因而在开展整个研究活动时就显得有条不紊.通过活动也使我们了解了实践活动小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2、培养了我们多方面的能力 
在研究实践活动中,我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对此进行了整理与筛选,提高了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研究活动后我们的感受 
通过这次研究实践活动,我们收获颇丰,感触颇多. 
首先,孩子们在资料搜集、采访的过程中对春联有了比较深
的了解. 
其次,孩子们尝试对自己搜集的春联进行了分类,并办出一期精美的手抄报,对春联的了解进一步加深.
再次,许多孩子还仿照收集到的春联自编对联,还涌现了不少的“小小书法家”.
另外,孩子们也写出了自己的活动感受.
学生们都表示:尽管在尝试中有失败有挫折,但这也成为了我们的人生经历中极为宝贵的财富.因为它让我学会了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在挫折面前不低头,勇往直前地面对生活中的失败与挫折,一路微笑,坚持到底.
   
总之,我们觉得这样的活动对我们来说是很有好处的,在活动中我们得到了锻炼,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篇二:话说春联手抄报
话说乾隆皇帝常爱往景色迷人的江南跑,这不,某年春节,乾隆皇帝心中高兴,来到江南一小镇,家家户户门上的春联如同新贴,乾隆见一户人家的春联写着:
数一数二门第
惊天动地人家
横批:先斩后奏
乾隆觉得这春联口气颇大,房子却是破旧茅屋。再三打听,原来是寻常人家。乾隆皇心中恼怒,便找了写春联的人来问
个究竟。来人是个十来岁的少年,乾隆又好气又好笑,问那少年的构思从何而来?那少年说: 父亲是买烧饼的,不是一个二个地数给人家吗?二叔是卖鞭炮的,鞭炮不是惊天动地吗?我三叔是屠猪的,屠猪时口要吹气敲打,不是先斩后奏吗?
乾隆听后,笑道: 说得有理,我封你做秀才,赏你五百两银子,作读书之用。
苏小妹生气难和尚
清水池边洗和尚,浪浸葫芦;碧纱帐里坐佳人,烟笼芍药。
一天,苏小妹生病了,他的哥哥苏东坡正为她煎药,佛印和尚正巧来访苏东坡。东坡一见老友来访,非常高兴,就和佛印饮茶谈天,竟忘了给卧病在床的小妹按时送药,苏小妹见哥哥还没有送药来,就在床上高声念出一联: 清水池边洗和尚,浪浸葫芦。
以 葫芦 隐喻和尚的 光头 ,实在大为不敬。苏东坡知道小妹生气了,连忙去给她送药。佛印就苦了,既挨了 骂 ,还要对下联,思来想去,一时难得佳对。忽然,他抬头看见苏东坡端了药碗,撩起碧纱帐,正要给苏小妹喂药,猛地触动灵感,立即对曰: 碧纱帐里坐佳人,烟笼芍药。
苏小妹嫣然一笑,一口将药喝个精光。
看完这些小故事,是不是觉得很有趣呢?那么,你知道春联的起源吗?
春联,起源于桃符。
《后汉书 礼仪志》记载:
桃符长六寸宽三寸,
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 神荼 郁垒 的名字。
《宋史 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木板, 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这便是中国的第二副春联。
春联 一词出现,是明代的时候。据明代文人**瞻记载, 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勿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帝微行出观。
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喜欢排场热闹,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他还亲笔给学士陶安等人题赠春联。春联由此得以推广。
篇三:话说春联手抄报
春联的起源和发展
春联的起源
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新年纳
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
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
到了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明太祖朱元璋在金陵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他经过一户人家,见门上不曾贴春联,便去询问,知道这是一家阉猪的,还未请人代写。朱元璋就特地为那阉猪人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此后春联便沿习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清代,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春联最早是由避邪的桃符演变而来的。相传古代有一凶暴甚於鬼的人叫后羿,被桃枝打死,人们就相信在门楣上悬挂桃枝可以驱鬼;后来又盛传山林里住著「神荼」、「郁垒」两位神仙专门吃鬼怪,人们就把桃枝刻成这两个神的模样悬挂在门上,期能永久平安,这就是所谓的桃符。
后来桃符渐渐简化,以方形红纸画个桃形,再写上神荼、郁垒的名字代替。到唐朝以后,又在这红纸写些吉祥话,再修饰对仗,慢慢就形成今天的春联。
春联发展
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楹联分为春联、寿联、挽联,门联、厅联、庙联,名胜联、商业联、游戏联等多种形式,而春联只是楹联其中的一种。所谓楹联,就是挂在或贴在堂屋前的廊柱或门框上的上下相对的联语,因此,楹联也叫对联。这种对联是由两串字数相等、互相对仗,而且具有一定内涵的独立文体。就是说,对联的上下联字数不限,但必须相等,内容要有意义,平仄要合律,对仗要工整。凡符合这些条件的就是对联,否则就不是对联。
楹联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学形式。它最初起源于桃符。桃符是中国古代挂在门框上的,画着或刻有避邪图形或字迹的两块桃木板。桃符早在秦汉以前就出现了,当年中国民间每逢过年,就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画着或刻着降鬼大仙“神荼”、“郁垒”桃符的习俗。
那么为什么桃木能避灾驱邪呢?根据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的记载,远古时代有座山是个鬼的世界,叫鬼域。在这个鬼域门口,有棵大桃树,树冠能覆盖三千里,在树上生活着一只金鸡,负责每天的报晓。每当清晨金鸡啼叫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就必须赶回鬼域。在鬼域的大门两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将它们捉住,用绳子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所有的鬼魂都畏惧神荼、郁垒。这样在民间就流传开用降鬼大仙神荼、郁垒和桃木驱邪、避灾的风习。
他们用桃木刻成神荼、郁垒的模样,或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挂在自家门口,用以避邪防害。这种桃木板被称做“桃符”。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明代**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帝微行时出现。”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城,观赏笑乐,他还亲自题春联。他经过一户人家,见门上不曾贴春联,便去询问,知道这是一家阉猪的,还未请人代写。朱元璋就特地为那阉猪人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联意贴切、幽默。经明太祖这一提倡,此后春联便沿习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
励臣下书写。有一年除夕,他传旨:“公卿士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初一日太祖微服出巡,看见交相辉映的春联感到十分高兴。当他行至一户人家,见门上没有春联,便问何故。原来主人是个杀猪的,正愁找不到人写春联。朱元璋当即挥笔写下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送给了这户人家。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朱元璋对春联的大力提倡,也正是因为他的大力提倡,推动了春联的普遍盛行。
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论述。春联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春联类别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斤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同时,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梦粱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旭,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文中的
“贴春牌” 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
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 “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漳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过去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福”字以前多为手写,现在市场、商店中均中出售。
春联产生时间
据说五代时的后蜀国国君孟昶是个喜欢标新立异的国君,在公元964年岁尾的除夕,他突发奇想,让他手下的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他的住室的门框上。这两句话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上一句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下一句的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由此开始,桃符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这不仅表现在开始用骈体联语来替代“神荼”、“郁垒”,而且还扩展了桃符的内涵,不只是避邪驱灾,还增加了祈福、祝愿的内容。这就成了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写对联,已经相当普遍了。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
桃换旧符”就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户户挂桃符的盛况。同时,随着门神的出现和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来书写桃符,以往的桃符所肩负的驱邪避灾的使命逐渐转移给门神,而桃符的内容则演化成用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降临和五谷丰登的美好心愿。
“春联”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喜欢排场热闹,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到除夕贴的桃符,就想推广一下。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春
联。每当见到写得好的春联,他就非常高兴,赞不绝口。在巡视时见到一家没有贴春联,朱元璋很是生气,就询问什么原因,侍从回答说:这是一家从事杀猪和劁猪营生的师傅,过年特别忙,还没有来得及请人书写。朱元璋就命人拿来笔墨纸砚,为这家书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写完后就继续巡视。过了一段时间,朱元璋巡视完毕返回宫廷时,又路过这里,见到这个屠户家还没有贴上他写的春联,就问是怎么回事?这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这副春联是皇上亲自书写的,我们高悬在中堂,要每天焚香供奉。”朱元璋听了非常高兴,就命
令侍从赏给这家三十两银子。由此可见,“春联”的得名和推广,是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颁布御旨才得以在家家户户推广开来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春联成为一个广泛的概念,出现了很多附属的品类。根据使用的场所,可分为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几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的,就是我们常见的春联;“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就是春联的横披;“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的单幅文字,如在过年时在庭院里贴上 “抬头见喜”、“出入平安”、“恭喜发财”之类的文字;“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单扇门或影壁上,春节时大家喜欢倒贴的“福” 字,就属于这种“斗斤”。
中国古代春联可以知识追溯到春秋时代,那时候的春联是刻写在门庭木掾或石柱上,也有篆刻在悬挂门庭的长幅竹片上,以后又墨写在丝帛稠带上(北方人称之为幌子)以装饰门庭。及至造纸术在我国古代发明后,春联便由文人墨客书写在纸制条幅上悬挂,进而再发展到人们用红纸书写并张贴在门亭与厅堂。
“坤福满门”,“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财”等等,家家户户年前贴春联,把春节点缀得春意盎然,喜气洋洋。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u)”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chang)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据说春联真正普及于民间,用红纸书,而成为年俗之一,是明代以后的事。在**瞻的《簪云楼杂记》上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时,有一年的除夕前日,匆然心血来潮,命令公卿士庶,门上一定要贴出春联,表示一番新气象。第二天,他微服出巡,到民间观赏各家的春联,以为娱乐。在巡游了一段路后,他忽然发现有一家没贴春联,便遗侍从去查问究竟。
如果从秦汉开始计算,中国贴春联的历史已有两千年,那
么为什么中国百姓对贴春联一直情有独钟呢?这就涉及到中国百姓传统的思维观念问题。俗话说: “一年之计在于春。”中国人民自古就有个乐观的思维观念,就是寄希望于未来,祈盼未来会给自己带来好运。无论在过去的一年里有什么高兴、得意的事,还是有什么不如意的事,总是希望未来的一年过得更好,因此在新春即将到来之时,贴春联恰好是达到这种目的的最佳选择。他们借助于春联表达对即将过去的一年的欣喜和幸福的心境,或者表达对新的一年的期盼与厚望。在他们的传统的观念里,一年中有个好的开端是最惬意的事,最吉利的事,所以,每到春节就通过贴春联表达自己的美好感受和对未来的一种美好期盼。同时中国人民过春节很讲究喜庆、吉利、热闹,吃好的,喝好的,穿新衣,放鞭炮,走亲访友等都是喜庆心理的反映,而贴春联恰恰是强化人们的喜庆心理和渲染气氛的一种外在的手段。提问者评价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篇四:话说春联手抄报
欢迎来到聘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有关春联的手抄报模板大全,每一张都值得欣赏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春联手抄报模板大全
相关阅读:关于春联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汉族特有的文学形式。
对联的上下联字数不限,但必须相等。春联起源于桃符,是华人过春节的重要标志。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上春联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余亚飞《迎新岁》称:“喜气临门红色妍,家家户户贴春联;旧年辞别迎新岁,时序车轮总向前。”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大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传统春联是用毛笔书写,但亦有印制的春联。春联的种类较多,有街门对、屋门对等。
使用方法
贴
按照各地习俗的不同,贴春联的时间也稍有差异。俗话说:“二十八,贴花花”,也有些地方的民谣里有“二十九,贴倒酉(意即贴春联)”一说,春联什么的都在腊月二十八、二十九贴,但大多数还是照个人的时间安排来选择贴的时间。“地增鸿连满门财,天赐吉祥全家福。”根据普通话上下联均以第二声阳平收尾,根据平水韵还能区分平仄。在没有横批而且上联气势弱于下联才使用上仄下平。对联的上联贴哪边?对联的上联要贴右边。要看横批的书写,如果横批是从右向左书写,上联就应该贴在右边,反之上联则贴在左边。另外,对联除了对仗等要求外,一般应上仄下平,就是上联结尾字的音调应该落上声和去声,下联结尾字的音调应该落在平声。(阴平、阳平)
摘
与贴春联有比较集中的时间不同,摘春联的时间各地差异较大。依照各地民俗的不同,分有整年说、过节说和自然脱落说三种主要类型。整年说。春联有喜庆吉祥之意,所以“旧”春联需等到来年贴春联的时候才摘除并贴上新的春联,寓意辞旧迎新,福运一年。在这一整年里,如果春联有破损,需及时修补。过节说。春联作为驱赶“年兽”的法宝之一,待到“年”过完后,春联就可以摘了。按各地民俗的不同,有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算作过完年的,也有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算过完年的等等。随着城市的发展,出于市容市貌、物业管理等方面的考虑,一些地方和单位也有在春节长假期间或是春节长假之后摘除春联的统一要求。自然脱落说。所谓自然脱落就是把春联贴上后就不顾不管,任凭春联被风吹雨打,自然脱落。亦或看到春联被风吹雨打后破烂不堪了,就直接摘掉。
烧
对于摘下来的春联,还有“烧春联”一说,就是将摘下来的旧春联烧掉,寓意将所有的晦气烧掉。汉族民间有一种神话的传说:春联即为天上的神仙,当春联烧掉后,就会升上天庭,去向玉皇大帝报告汉族民间的情况,希望天神能给汉族民间的家庭带来好运等等美丽的传说故事。由于春联在民俗里属于祥物,所以肆意破坏(焚烧、撕毁、涂画等)春联的行
为是一种不道德行为。
优秀春联
上联:旧岁又添几个喜 下联:新年更上一层楼 横批:辞旧迎新
上联:绿竹别其三分景 下联:红梅正报万家春 横批:春回大地
上联:民安国泰逢盛世 下联:风调雨顺颂华年 横批:民泰国安
上联:内外平安好运来 下联:合家欢乐财源进 横批:吉星高照
上联:年年顺景则源广 下联:岁岁平安福寿多 横批:吉星高照
上联:日出江花红胜火 下联:春来江水绿如蓝 横批:鸟语花香
上联:日日财源顺意来 下联:年年福禄随春到 横批:新春大吉
上联:事事如意大吉祥 下联:家家顺心永安康 横批:四季兴隆
上联:岁通盛世家家富 下联:人遇年华个个欢 横批:皆大欢喜
上联:天地和顺家添财 下联:平安如意人多福 横批:四季平安
上联:天增岁月人增寿 下联:春满乾坤福满楼 横批:四季长安
上联:万事如意展宏图 下联:心想事成兴伟业 横批:五福临门
上联:五湖四海皆春色 下联:万水千山尽得辉 横批:万象更新
上联:喜居宝地千年旺 下联: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喜迎新春
上联:一帆风顺吉星到 下联:万事如意福临门 横批:财源广进
上联:一帆风顺年年好 下联: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上联:一帆风顺年年好 下联: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五福临门
上联:一干二净除旧习 下联: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上联:一年好运随春到 下联:四季彩云滚滚来 横批:万事如意
上联:一年四季春常在 下联: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
上联:一年四季行好运 下联:八方财宝进家门 横批:家和万事兴
上联:迎喜迎春迎富贵 下联:接财接福接平安 横批:吉祥如意
上联:迎新春江山锦绣 下联:辞旧岁事泰辉煌 横批:春意盎然
上联:迎新春事事如意 下联:接鸿福步步高升 横批:好事临门
上联:占天时地利人和 下联:取九州四海财宝 横批:财源不断
上联:壮丽山河多异彩 下联:文明国度遍高风 横批:山河壮丽
上联:春联对歌民安国泰 下联:喜字成双花好月圆 横批:国泰民安
上联: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下联: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横批:欢度春节
上联:春满人间欢歌阵阵 下联:福临门第喜气洋洋 横批:五福四海
上联:春色明媚山河披锦绣 下联:华夏腾飞祖国万年轻 横批:山河壮丽
上联:五更分两年年年称心 下联: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 横批:恭贺新春
上联:汗马绝尘安外振中标青史 下联:锦羊开泰富民清政展新篇 横批:春满人间
上联:惠通邻里,门迎春夏秋冬福 下联:诚待世贤,户纳东南西北财 横批:吉星高照
相关文章:
1.
2.
3.
4.
5.
6.
7.
8.
9.
10.
人生是伟大的宝藏,我晓得从这个宝藏里选取最珍贵的珠宝。
应*届网,帮助毕业生找到更适合的工作,篇五:话说春联手抄报
春联的来历是什么?为什么过年要贴春联?
现在过年就只知道贴春联了,你们知道春联的由来吗?
春联也叫 门对 、 春贴 、 对联 、 对子 ,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
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下书写。有一年除夕,他传旨: 公卿士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
初一日太祖微服出巡,看见交相辉映的春联感到十分高兴。当他行至一户人家,见门上没有春联,便问何故。原来主人是个杀猪的,正愁找不到人写春联。朱元璋当即挥笔写下了 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的春联送给了这户人家。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朱元璋对春联的大力提倡,也正是因为他的大力提倡,推动了春联的普遍盛行。
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论述。春联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
门心 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 框对 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 横披 贴于门媚的横木上; 春条 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 斗斤 也叫 门叶 ,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同时,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 福 字。春节贴 福 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梦梁录》记载: 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 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旭,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 。文中的 贴春牌 即是写在红纸上的 福 字。
福 字现在的解释是 幸福 ,而在过去则指 福气 、 福运 。春节贴 福 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 福 字倒过来贴,表示 幸福已倒 福气已到 。
福 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 福 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 福 字。
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 福 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 福 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 福 字,还有一家把 福 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漳说: 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 福到 的意思吗? 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民间还有将 福 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过去民间有 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 的说法, 福 字以前多为手写,现在市场、商店中均中出售。
【文学释义】
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楹联分为春联、寿联、挽联,门联、厅联、庙联,名胜联、商业联、游戏联等多种形式,而春联只是楹联其中的一种。所谓楹联,就是挂在或贴在堂屋前的廊柱或门框上的上下相对的联语,因此,楹联也叫对联。这种对联是由两串字数相等、互相对仗,而且具有一定内涵的独立文体。就是说,对联的上下联字数不限,但必须相等,内容要有意义,平仄要合律,对仗要工整。凡符合这些条件的就是对联,否则就不是对联。
楹联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学形式。它最初起源于桃符。桃符是我国古代挂在门框上的,画着或刻有避邪图形或字迹的两块桃木板。桃符早在秦汉以前就出现了,当年我国民间每逢过年,就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画着或刻着降鬼大仙 神荼 、 郁垒 桃符的习俗。
那么为什么桃木能避灾驱邪呢?根据我国古代神话《山海经》的记载,远古时代有座山是个鬼的世界,叫鬼域。在这个鬼域门口,有棵大桃树,树冠能覆盖三千里,在树上生活着一只金鸡,负责每天的报晓。每当清晨金鸡啼叫的时候,
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就必须赶回鬼域。在鬼域的大门两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将它们捉住,用绳子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所有的鬼魂都畏惧神荼、郁垒。这样在民间就流传开用降鬼大仙神荼、郁垒和桃木驱邪、避灾的风习。他们用桃木刻成神荼、郁垒的模样,或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挂在自家门口,用以避邪防害。这种桃木板被称做 桃符 。
作文三:《2015端午节手抄报内容:话说端午(附手抄报图)》900字
2015端午节手抄报内容:话说端午(附手抄
报图)
端一盘粽子,呈一枝艾叶,与你一起过——端午。 自多了端午节假日,端午的“节”气立时浓了起来。这也让现时代的人们,体味到了旧时中国的传统意味。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在中国,流传至今的节日“四大名旦”,当属春节、中秋、清明和端午。而这四者中,端午名气相对最小,但它又是内容最为丰富的一个。自然,它的“中国味”也是最浓的。端午的习俗来源,最广的说法当属屈原投江忌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在这一日,划龙舟,包粽子……而从历史渊源上讲,正是纪念屈原这一点,让端午变得丰富和更有价值。 农历五月五,本不是一个“好日子”。在国人的传统上,5月及5日,属“恶”月与“恶”日。因此,5月5日之端午,辟邪驱恶,成为端午的重要内容。 为什么选择5月5日作为“端午”?在时间上,5月初,正是“五毒”从冬日复甦,开始活跃,容易对人造成伤害的时节;而5月,则是气候多变,各种瘟疫最为流行的季节。这也是认为5月是“恶”月的一个原因吧。 是日,家家门前挂上菖蒲、艾草;孩子的额上,用雄黄画一个“王”字或一个点;或在孩子的手上,圈一个五色线。这都是在辟邪驱恶呢。 大约在50年前,如此习俗,无论是穷人还是富家,都会这样做。后来,明显少了许多。近些年,
虽然传统越来越有回归的意思。但人们,大概很少想起要靠这些方式驱毒。它只是一个象征,是人们寄托美好的愿望的方式。 端午,最是忆江南。采一把芦叶,以长江的江草作线,严严地裹实粽米;深夜了,母亲升一台灶,火融融的;第二天清晨,孩儿醒来,整个屋充盈着芦叶的清香;镜前的自己已是一只虎——额上有一只大“王”;门前挂着长长的菖蒲、艾草,手腕绕一串五色彩线。而这个时节,正是啖黄鱼的好时机,再穷的人家,也会买一条两斤左右的大黄鱼。可惜,这样的大黄鱼,在市面上,已经有20年不可见了…… 毕竟,那一代人还有端午之“忆”。令人欣慰的是,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中国的许多传统,包括传统节日与习俗,不能丢。那是渗入中国人骨髓的根。 就让我们以这样的心境,度我们的端午。而这枝艾叶,算是百度人寄予各位的小小心愿:甲型H1N1流感来了,艾叶会给所有华人辟邪消灾。祝大家安康……
作文四:《端午节手抄报:话说端午节》900字
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过这首诗吧?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赢躯亦点舟。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这首诗描写了南宋诗人陆游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作者吃粽子,插艾枝,储药、配药方、祈祷这一年能平安无事。从中也反映出了江南端午节的风俗。
作为中国古老文化节日之一,端午节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过去,我对端午节的知识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到寒假里,我读了《我们的节日》这本书,才知道原来端午节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内涵。从这本书当中得知,端午节是在中国这么多的节日中,名称最多的:端午节、端阳、重五节、夏节、天中节、五月节、诗人节等。端午节的来源也有很多种,有纪念屈原说、龙说、纪念伍员说等20多种。
其中,最流行的是纪念屈原说。据说,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含恨抱石头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每年这一天纷纷涌到江边去凭吊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悬艾草的风俗。其中赛龙舟最有特色,那争先恐后的激烈场面就像屈原强烈的爱国精神一样,几千年来一直激励着我们。
因为这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端午节现在已经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主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在我们德清,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的门上,都会挂上菖蒲、艾草,据说可以辟邪消灾。各家各户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着浓浓竹叶清香的粽子,是我们孩子们的最爱,枣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个个引人垂涎三尺呢!有的地方,人们还会佩带着香袋,姑娘们以这五彩缤纷的香袋做饰物,既香味袅袅,又让自己变得更美丽动人,走在大街上自然引来了不少小伙们留连的目光。
偶然间,我从网上看到去年,韩国打算向联合国申报端午节为他们国家的遗产,我非常惊奇,觉得这是对我们中国人的羞辱,端午节是中国人的,怎么可以让给别的国家去申报呢!这可能跟有些人喜欢过洋人的节日有关吧!我想,我们应该行动起来,为保护宏扬我们中国自己的传统文化,尽自己的一份力吧!
看了《我们的节日》,那一个个传统、有趣的节日,正款款地向我们走来,《我们的节日》一书,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门,让我们通过另一个角度,去审视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我们更有理由为中华文化而自豪!
作文五:《端午节手抄报:话说端午节》800字
这首诗描写了南宋诗人陆游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作者吃粽子,插艾枝,储药、配药方、祈祷这一年能平安无事。从中也反映出了江南端午节的风俗。
作为中国古老文化节日之一,端午节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过去,我对端午节的知识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到寒假里,我读了《我们的节日》这本书,才知道原来端午节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内涵。从这本书当中得知,端午节是在中国这么多的节日中,名称最多的:端午节、端阳、重五节、夏节、天中节、五月节、诗人节等。端午节的来源也有很多种,有纪念屈原说、龙说、纪念伍员说等20多种。
其中,最流行的是纪念屈原说。据说,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含恨抱石头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每年这一天纷纷涌到江边去凭吊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悬艾草的风俗。其中赛龙舟最有特色,那争先恐后的激烈场面就像屈原强烈的爱国精神一样,几千年来一直激励着我们。
因为这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端午节现在已经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主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在我们德清,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的门上,都会挂上菖蒲、艾草,据说可以辟邪消灾。各家各户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着浓浓竹叶清香的粽子,是我们孩子们的最爱,枣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个个引人垂涎三尺呢!有的地方,人们还会佩带着香袋,姑娘们以这五彩缤纷的香袋做饰物,既香味袅袅,又让自己变得更美丽动人,走在大街上自然引来了不少小伙们留连的目光。
偶然间,我从网上看到去年,韩国打算向联合国申报端午节为他们国家的遗产,我非常惊奇,觉得这是对我们中国人的羞辱,端午节是中国人的,怎么可以让给别的国家去申报呢!这可能跟有些人喜欢过洋人的节日有关吧!我想,我们应该行动起来,为保护宏扬我们中国自己的传统文化,尽自己的一份力吧!
看了《我们的节日》,那一个个传统、有趣的节日,正款款地向我们走来,《我们的节日》一书,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门,让我们通过另一个角度,去审视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我们更有理由为中华文化而自豪!
作文六:《初中清明节手抄报_话说清明》400字
类 别: 清明节手抄报 学 校: 大化县贡川乡等万小学 版面设计: 陈世兵 陈伟志 尺 寸: 640x434 像素 班 级: 四
年级(2)班 文字编辑: 陈世兵 大 小: 93KB(94606 Bytes) 指导老师: 中南海 美术编辑: 陈伟志 初中清明节手抄报_话说清明简介:本作品尺寸为640x434像素,由大化县贡川乡等万小学四年级(2)班陈世兵和陈伟志共同制作,手抄报版面设计过程在中南海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本站推荐快乐的国庆节小报图片,我爱读书手抄报:环保知识篇,英语手抄报之故事篇,数学手抄报——中国的数学家,有关读书的手抄报:我的梦,英语手抄报报头——EnglishSky,三年级简单环保手抄报,希望你喜欢。
作文七:《数学手抄报图片:话说抽屉原理》1000字
数学手抄报图片:话说抽屉原理
话说抽屉原理
你知道古代的人民是怎样运用数学逻辑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的吗?你有了解过抽屉原理又是怎样操作的吗?那么,你又知不知道古代人民是怎样运用抽屉原理去分析问题的吗?
古代中国的抽屉原理
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有不少成功地运用抽屉原理来分析问题的例子。例如宋代费衮的《梁谿漫志》中,就曾运用抽屉原理来批驳“算命”一类迷信活动的谬论。费衮指出:把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八字)作算命的根据,把“八字”作为“抽屉”,不同的抽屉只有12×360×60=259200个。以天下之人为“物品”,进入同一抽屉的人必然千千万万,因而结论是同时出生的人为数众多。但是既然“八字”相同,“又何贵贱贫富之不同也?”
清代钱大昕的《潜研堂文集》、阮葵生的《茶余客话》、陈其元的《庸闲斋笔记》中都有类似的文字。然而,令人不无遗憾的是,我国学者虽然很早就会用抽屉原理来分析具体问题,但是在古代文献中并未发现关于抽屉原理的概括性文字,没有人将它抽象为一条普遍的原理,最后还不得不将这一原理冠以数百年后西方学者狄里克雷的名字。
抽屉原理的应用
1947年,匈牙利数学家把这一原理引进到中学生数学竞赛中,当年匈牙利全国数学竞赛有一道这样的试题:“证明在任何六个人中,一定可以找到三个互相认识的人,或者三个互不认识的人。”
这个问题乍看起来,似乎令人匪夷所思。但如果你懂得抽屉原理,要证明这个问题是十分简单的。我们用A、B、C、D、E、F代表六个人,从中随便找一个,例如A吧,把其余五个人放到“与A认识”和“与A不认识”两个“抽屉”里去,根据抽屉原理,至少有一个抽屉里有三个人。不妨假定在“与A认识”的抽屉里有三个人,他们是B、C、D。如果B、C、D三人互不认识,那么我们就找到了三个互不认识的人;如果B、C、D三人中有两个互相认识,例如B与C认识,那么,A、B、C就是三个互相认识的人。不管哪种情况,本题的结论都是成立的。
由于这个试题的形式新颖,解法巧妙,很快就在全世界广泛流传,使不少人知道了这一原理。其实,抽屉原理不仅在数学中有用,在现实生活中也到处在起作用,如招生录取、就业安排、资源分配、职称评定等等,都不难看到抽屉原理的作用。
作文八:《我说通俗话手抄报[欣赏]》800字
因为普通话不合格~阿丘和央
不弄话他视另一主持人毕福剑都曾面临下 分音走了
岗的危险~对此~阿丘说:“我就,刚进广半
落办其天西 是个草根主持人~我是学戏剧文学 ,公实某,
的~我是怎么也不可能通过普通话旁室是原高
边 严想来校考试了。虽然我很努力地去学~但 一肃说校新 这口音就是没办法去掉~不过好在(1)积极普及民族共同语,增强中华民族凝宁“地长来
夏我对“一现在台里已对我们放宽了政策,他聚力。 籍要秘杀位 们评价一个主持人时~不仅要看其的(2)爱国旗,唱国歌,说普通话。 查书”口
女普通话是否标准~还要看综合素一说)音sha(3)四海同音,万众一心。 助个: 很质。”而老毕不但是主持人还身兼“手 (4)普通话:神州音,华夏情。 人重 我)被制片人~而他主持的《星光大道》” 的 (5)普及普通话,四海是一家。 要“吓 校等节目一直收视率极高~论综合素杀 查得(6)面向现代化,推广普通话。 长 一”质~他的确是多面手。 花 。(7)积极普及普通话,齐心协力奔小康。 个)容cha 一 人失(8)树立语言规范意识,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天 ~色 ),” 。
“普通话”一词,是朱文熊于1906年首次提出的,后来瞿秋白等也曾提出“普通话”的说法,并与茅盾就普通话的实际所指展开争论。
经“五四”以来的白话文运动、大众语运动和国语运动,北京语音的地位得到确立并巩固下来。
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举行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张奚若在大会主题报告中说明:汉民族共同语早已存在,现在定名为普通话,
需进一步规范,确定标准。“这种事实上已经逐渐形成的汉民族共同语是什么呢,这就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
话。”“为简便起见,这种民族共同语也可以就叫普通话。”
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中,对普通话的含义作了增补和完善,正式确定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普通话”一词开始以明确的内涵被广泛应用。
作文九:《北京手抄报》300字
圆明园是 清 代 一 座大型皇家宫苑 , 坐落在北京西郊 , 与颐和园
毗邻 , 由圆明园 、 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 , 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
此外 , 还有许多小园 , 分布在东 、 西 、 南三面 , 众星拱月 般
环绕周围 。
园中面积 340多公顷 , 建筑面积达 20万平方米 ,一 百五
十余景 , 有 “ 万园之园 ” 之称 。清 皇每到盛夏就来到这 里 避
暑 、 听政 , 处理军政事务 , 因此也称 “ 夏宫 ”。
圆明园 , 在 清 帝 150余 年 的创建和经营下 , 曾以其宏大的地域
规模 、 杰出的营造技艺 、 精美的建筑景群 、 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 享誉于世 , 被誉为 “一 切造园艺术的典范 ”, 被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誉为 “ 理想与艺术的典
XXXXX 学校 XXXX 班 XXXX
作文十:《通俗话 手抄报》17600字
普通话就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全国各民族通用的语言。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普通话”这个词早在清末就出现了。1902年,学者吴汝纶去日本考察,日本人曾向他建议中国应该推行国语教育来统一语言。在谈话中就曾提到“普通话”这一名称。1904年,近代女革命家秋瑾留学日本时,曾与留日学生组织了一个“演说联系会”,拟定了一份简章,在这份简章中就出现了“普通话”的名称。1906年,研究切音字的学者朱文熊在《江苏新字母》一书中把汉语分为“国文”(文言文)、“普通话”和“俗语”(方言),他不仅提出了“普通话”的名称,而且明确地给“普通话”下了定义:“各省通行之话。”上世纪三十年代瞿秋白在《鬼门关以外的战争》一文中提出,“文学革命的任务,决不止于创造出一些新式的诗歌小说和戏剧,它应当替中国建立现代的普通话的文腔。”“现代普通话的新中国文,应当是习惯上中国各地方共同使用的,现代?人话?的,多音节的,有结尾的……”
“普通话”的定义,解放以前的几十年一直是不明确的,也存在不同看法。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10月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期间,汉民族共同语的正式名称正式定为“普通话”,并同时确定了它的定义,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1955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为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而努力 》的社论,文中提到:“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把普通话的定义增补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这个定义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明确规定了普通话的标准,使得普通话的定义更为科学、更为周密了。其中,“普通话”二字的涵义是“普遍”和“共通”的意思。
题目:普通话--现代文明
内容: 一 1. 普通话——情感的纽带,沟通的桥梁。
2. 心相印,语相通,和谐共处乐融融。
3. 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大力推广普通话。
4. 讲普通话,标标准准;写规范字,堂堂正正。
5. 普通话,给你美丽的人生增添一份精彩~
6. 学说普通话,推广靠大家。
7. 请说普通话,书写规范字;使用文明语,争做文明人。
8. 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做好学生。
9. 规范语言文字,弘扬民族文化。
10. 推广普通话,责任你我他。
11. 面向现代化,推广普通话。
12. 说普通话,从我做起。
13. 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
14. 普通话是您出行的第一名片。
15. 说好普通话,方便、文明又高雅。
16. 爱国旗,唱国歌;说普通话,用规范字。
17. 说好普通话,热爱我中华;普及普通话,世界看中华。
18. 人人都讲普通话,处处盛开文明花。
二 意义:1.更好的交流
2.便于信息的传播
3.
***:推广普通话的意义
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语言。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大力推广、积极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有利于克服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普通话的需求日益迫切,推广普及普通话,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利于促进人员交流、商品流通和建立统一的市场。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国家,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文字能力是文化素质的基本内容,推广普及普通话是各级各类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广普及普通活有利于贯彻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有利于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信息技术水平是衡量国家科技水平的标志之一。语言是最主要的信息载体,语言文字规范化是提高中文信息处理水平的先决条件。推广普及普通话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有利于推动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三 推广普通话宣传口号
(1) 积极普及民族共同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2) 四海同音,万众一心
(3) 树立语言规范意识,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4) 我是中国娃,爱说普通话
(5)普通话: 情感的纽带,沟通的桥梁
(6) 沟通——从普通话开始
(7) 普通话,使你我靠得更近
(8) 普通话同青春携手,文明语和时尚并肩
(9) 文明语深入男女老少心,普通话融汇东西南北情
普通话的历史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普通话”这个词早在清末就出现了。1902年,学者吴汝纶去日本考察,日本人曾向他建议中国应该推行国语教育来统一语言。在谈话中就曾提到“普通话”这一名称。1904年,近代女革命家秋瑾留学日本时,曾与留日学生组织了一个“演说联系会”,拟定了一份简章,在这份简章中就出现了“普通话”的名称。1906年,研究切音字的学者朱文熊在《江苏新字母》一书中把汉语分为“国文”(文言文)、“普通话”和“俗语”(方言),他不仅提出了“普通话”的名称,而且明确地给“普通话”下了定义:“各省通行之话。”
“普通话”的定义,解放以前的几十年一直是不明确的,也存在不同看法。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10月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期间,汉民族共同语的正式名称正式定为“普通话”,并同时确定了它的定义,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1955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为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而努力 》的社论,文中提到:“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把普通话的定义增补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这个定义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明确规定了普通话的标准,使得普通话的定义更为科学、更为周密了。其中,“普通话”二字的涵义是“普遍”和“共通”的意思。
口诀: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普通话,真奇妙,心相印,话相通.平翘音,要分清,外乡人,别担心.
普通话,友谊桥,
全在你我嘴里边.
人人都说普通话,
四海一家语相连.
规范字,从小练,
志须定,心要静.
仔细看,认真写,
有节奏,求呼应.
用笔灵,讲造型,
意境深,明气韵.
既悦目,又赏心,
一笔一画皆生命.
普通话,规范字,
奔向社会喜多多.
牢记要领,持之以恒,
勤学苦练,与时俱进!
作文: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普通话,真奇妙,心相印,话相通.平翘音,要分清,外乡人,别担心.普通话,友谊桥, 全在你我嘴里边. 人人都说普通话, 四海一家语相连. 规范字,从小练, 志须定,心要静. 仔细看,认真写, 有节奏,求呼应. 用笔灵,讲造型, 意境深,明气韵. 既悦目,又赏心, 一笔一画皆生命. 普通话,规范字, 奔向社会喜多多. 牢记要领,持之以恒, 勤学苦练,与时俱进!
作文:人人说好普通话,人人用好规范字
同学们,我们正处于二十一世纪,这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它需要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更需要国家语言文字的统一和规范。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知识、经济飞跃发展的时代;是信息化、国际化的时代;是科技、人文相融合的时代。说普通话,用规范字,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是提高国民素质,营造改革开放环境的前提条件;也是提升国家形象的一项重要基础工程。二十一世纪,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都面临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尤其在今天,我们面对的是具有新视野、新思想、新观念、新思维的群体。在学习交流中、工作、业务联系中、结社聚友中、人与人之间的来往接触中,都离不开讲普通话和运用规范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你们是祖国未来的花朵,我们的大家就理所当然地成为推广普通话、运用规范字的重要场所。教师也理所当然地成为说普通话、用规范字的先行者。我校已走在了推广普通话的前列。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人生的哲理。”我校推广普通话活动正常开展,成绩喜人。瞧~每天早晨书声朗朗,读的是那么地清晰标准,读得是那么的富有感情,人人都自觉地担当起“推普员”的工作。
同学,请你讲普通话好吗,因为每个孩子都把说好普通话作为自己的责任。听~是谁在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哦,原来是学校一、二年级的小朋友正在进行校园小导游的比赛。字正腔圆的发音,流畅生动的表达,配上活泼可爱的动作,不时引来评委老师们的阵阵掌声。三至五年级的同学们也正在角逐,故事大王也是精彩纷呈。我校的师生们已养成了在校内外坚持说普通话的习惯。流利、发音准确的普通话也得到了学生、家长的好评和称赞。
使用规范字,是国家法律的规定,也是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不仅要通过教学,教会学生使用规范字,还应该通过传授知识培养学生从小养成书写规范字的良好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书写一手漂亮的规范字,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为学生书写规范字起到表率作用。美观规范的字体还能满足学生的欣赏欲望。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也能自觉养成写规范字的良好习惯,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校老师规范字体的板书,也为同学们坚持写规范字作出了榜样。学生每天的练字不仅陶冶了孩子的性情,而且也培养了孩子一手好字,一种追求完美的认真的态度,整个学校学生的书写水平都上了一个新台阶。
使用普通话和规范字,是国家语言文字发展的必然,是中华厚重文化发展的呈现,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又一重任。作为中华子孙,我们必须肩负起这一新的历史使命,推广普通话,使用规范字,为新时代、新经济的发展铸造新的辉煌~
我们该怎样推广普通话
前不久,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纪念国务院《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和《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发布50周年。自1956年国家推行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以来,全国绝大多数非文盲人口已习惯写简化字,目前已有半数以上人口能使用普通话进行交际。
50年是一个特殊的时间概念。对人的一生而言,50年很漫长;对历史发展长河来说,50年很短暂。辩证地看,一方面,我国幅员辽阔,人口居世界之最,民族语言、地方方言众多。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有半数以上人口、也就是至少近7亿人口可以用普通话交际,表明贯彻国务院的决议和指示成绩斐然。另一方面,中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交往、地区交往、国际交往迅速增加。国民中只有半数多一点的人可以用彼此都能听懂的语言交流,表明推广普通话依然任重道远。
加快推广普通话,首先还要统一认识和思想。这不是官话、套话。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在全国各地交往的非本地人员愈来愈多,本地人与非本地人之间的交流也会与日俱增,只有推广和使用普通话,才能更有利地进行沟通和交流,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这对所有地区的所有人也都有益处。推广普通话与保护少数民族语言、地方方言并不矛盾。很多旅居国外多年的侨胞,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母语,他们在家庭中用汉语普通话、潮州话、闽南话交流,但这并不影响他们通过英语或所在国语言融入当地社会。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在一定范围、区域内整理、研究并保护方言,在家庭内使用方言;但在所有公开的场合,要使用官方用语——普通话。而在少数民族聚集区,则可以继续双语并行,在保护少数民族语言的同时,大力推广汉语普通话。
加快推广普通话,各级政府部门应该率先垂范。早在5年前,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做为管理国家公共事务的行政机关,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带头依法行事,发挥示范和带头作用。政府部门使用普通话办公,不仅是给民众和社会一个示范效应,也有利于提高政府部门自身的行政效率和工作水平。几年前,笔者的一位同事到上海市某区政府职能部门挂职锻炼。开了一下午的会,只听懂了十分钟,还是与会人员为了照顾
他。平时,那些当地同事之间也用当地方言交流,他总是插不上嘴。可想而知,这样的挂职,得到的锻炼一定会大打折扣。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在各地各级政府部门工作的非本地人员会愈来愈多,而政府部门之间及政府与其他部门之间的交流也会与日俱增。如果政府公务人员都把普通话做为办公场所使用的唯一语言,且都达到规定的标准,那么,开会、交流和决策的效率和效果也会得到改进。
加快推广普通话,应加大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推广力度。如餐饮、商业、宾馆旅馆、园林景区、公共交通等行业,从业人员来自五湖四海,服务对象来自四面八方。单一的地方语言,已经完全不能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只有以普通话为工具和纽带,才能使服务者做好服务工作,被服务者得到应该得到的服务,才能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前不久,杭州市有关部门把杭州话做为出租汽车行业从业人员的录用条件,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质疑。显然,如果照此办理,方言特色更加明显的广州、上海、重庆等城市,乃至拉萨、乌鲁木齐等少数民族城市,也可以以语言为理由,对外来人设立准入条件,如此,又何谈提高服务质量,何谈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反之,在服务行业大力推广普通话,不仅有利于做好服务工作,而且有利于在全社会范围内促进普通话的推广应用,提高普通话的普及程度。
口号: 推广普通话宣传口号
(1) 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2) 积极普及民族共同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3) 爱国旗,唱国歌,说普通话
(4) 四海同音,万众一心
(5) 普通话:神州音,华夏情
(6) 普及普通话,四海是一家
(7) 面向现代化,推广普通话
(8) 积极普及普通话,齐心协力奔小康
(9) 树立语言规范意识,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10) 推广普通话,公务员要带头
(11) 新闻媒体要成为推广普通话的榜样
(12) 普通话是我们的校园语言
(13) 我是中国娃,爱说普通话
(14) 普通话: 情感的纽带,沟通的桥梁
(15) 说普通话,迎四方宾客;用文明语,送一片真情
(16) 沟通——从普通话开始
(17) 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
(18) 说普通话,从我做起
(19) 说好普通话,朋友遍天下
(20) 普通话,使你我靠得更近
(21) 普通话——时代的需求,时尚的追求
(22) 普通话——让生活更精彩,让社会更温馨
(23) 普通话同青春携手,文明语和时尚并肩
(24) 文明语深入男女老少心,普通话融汇东西南北情
(25) 心相印,语相通,共奔小康乐融融
(26) 实现顺畅交流,构建和谐社会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是现代汉民族各方言区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也是我国各民族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即我们国家的通用语言。我国《宪法》总纲第十九条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了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的地位。 新中国建立以后,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受到高度重视。1955年,“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在北京召开。这两个会议确定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名称、定义和标准,将它正式定名为“普通话”,意思是“普通”“共通”的语言,同时从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确定了普通话的内涵,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普通话就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全国各民族通用的语言。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普通话”这个词早在清末就出现了。1902年,学者吴汝纶去日本考察,日本人曾向他建议中国应该推行国语教育来统一语言。在谈话中就曾提到“普通话”这一名称。1904年,近代女革命家秋瑾留学日本时,曾与留日学生组织了一个“演说联系会”,拟定了一份简章,在这份简章中就出现了“普通话”的名称。1906年,研究切音字的学者朱文熊在《江苏新字母》一书中把汉语分为“国文”(文言文)、“普通话”和“俗语”(方言),他不仅提出了“普通话”的名称,而且明确地给“普通话”下了定义:“各省通行之话。”上世纪三十年代瞿秋白在《鬼门关以外的战争》一文中提出,“文学革命的任务,决不止于创造出一些新式的诗歌小说和戏剧,它应当替中国建立现代的普通话的文腔。”“现代普通话的新中国文,应当是习惯上中国各地方共同使用的,现代?人话?的,多音节的,有结尾的……”
“普通话”的定义,解放以前的几十年一直是不明确的,也存在不同看法。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10月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期间,汉民族共同语的正式名称正式定为“普通话”,并同时确定了它的定义,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1955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为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而努力 》的社论,文中提到:“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把普通话的定义增补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这个定义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明确规定了普通话的标准,使得普通话的定义更为科学、更为周密了。其中,“普通话”二字的涵义是“普遍”和“共通”的意思。
不愿说普通话的原因相当复杂,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受“从众心理”、“趋同心理”的支配。因为周围没有形成说普通话的风气,有些人害怕说普通话不能被别人理解,会招来讽刺、打击,所以不愿意做“出头椽子”,采取随大流的态度;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能说流利的普通话,下课及其他交际场合却都说方言,生怕说普通话被人认为出风头,难以合群;有些干部担心说普通话会被人看成打官腔,让人失去亲切感,使自己脱离群众。在这种从众、趋同心理的支配下,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在进行社会交际时,如果对方说方言,另一方就也用方言与之攀谈,觉得这样似乎更容易接近些,更亲切些。因此,许多人进行社会交际时不愿意说普通话。
二、受“方言优越感”的影响。有些大都市的人,由于自己所处的城市经济建设、科学文化等诸多方面都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因此产生了一种优越感,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所以他们在与外地人交际时不说普通话,用说方言来表现这种优越感。 三、有些人头脑中根本没有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他们不知道推广普通话是由国家宪法所规定,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不懂得在推普问题上也要履行公民义务,也要遵守国家法规,他们错误地认为说不说普通话是个人行为,与他人无关。因此,他们在应该说普通话的场合根本意识不到使用普通话,而是随心所欲地让方言大行其道。 四、还有一些人因为平时不经常说普通话,所以不能用普通话流畅地表达思想感情,他们总觉得说普通话很别扭、不习惯,影响表情达意,于是就不大愿意说普通话,有时开头说的是普通话,说了几句觉得不方便又改说方言。也有一些人因为普通话说得不好,害怕出丑,害怕被人笑话,干脆就不说普通话。
普通话手抄报资料和内容
普通话是我们为了方便大家交流的一个统一的语言,是我们中国人民的语言交流的工具。如何做一个推广普通话,普及普通话的手抄报呢,主要要体现:什么是普通话、普通话的重要性、学习普通话是否有难度几个方面来介绍。我搜集了相应的材料来展示一下啊:
什么是普通话: 国务院批准,我们要把每年9月第三周,作为普通话宣传周,自1998年第一届推普周开始,现在已经有12年历史了。普通话基于现代北方汉语的语法和北京话语音,并作为官方、教学、媒体等标准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台湾地区的官方语言。
普通话的重要性:我们之所以推广普通话,他有很多的作用,首先我们促进汉语汉字的规范化、标准化,这个不仅仅是中国人民的愿望,同样也是世界人民的要求。 在我们的各种教育上,这样可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社会发展和进步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所以,语言文字工作不仅应该跟社会发展同步,而且更应先行。说好普通话,走遍天下都不怕。
学习普通话有难度吗:学习普通话没有什么难度,只要大家有信心去说,好好的说,就一切可
以说好的。不要害怕不要害羞。所以学习普通话很重要但是没有什么难度奥。
二十一世纪,不仅是岁月的更替,也是新旧观念的更新。它需要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更需要国家语言文字的统一和规范。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知识、经济飞跃发展的时代;是信息化、国际化的时代;是科技、人文相融合的时代。说普通话,用规范字,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是提高国民素质,营造改革开放环境的前提条件;也是提升国家形象的一项重要基础工程。 二十一世纪,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都面临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尤其在今天,我们面对的是具有新视野、新思想、新观念、新思维的群体。在学习交流中、工作、业务联系中、结社聚友中、人与人之间的来往接触中,都离不开讲普通话和运用规范字。因此,推广普通话,运用规范字,已成为教育教学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每一个中国公民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 一、普及普通话是提高师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作为承担着培养祖国接班人重任的学校,校园就理所当然地成为推广普通话、运用规范字的重要场所。教师也理所当然地成为说普通话、用规范字的先行者。使用普通话也是提高师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1.推广普通话,教育先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教师,更需要具备说普通话和书写规范字的能力,只熟悉某一门学科的单一型的教师,已不能胜任新的教学要求和时代发展。作为高科技单位的四川航天总公司直属子弟学校——成都航天小学,已走在了推广普通话的前例。他们不仅承担着培养航天后代的教学重任,也把推广普通话作为了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和自觉行动。该校自一九九六年以来,学校领导就把普及普通话、推广普通话放在了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对广大师生提出了严格要求:“进入校园,一律讲普通话”。并在进校门第一个门厅处用醒目的大标牌写上“请讲普通话”五个大字作为警示语。在教学过程中,也严禁任何学科的教师用四川话授课。几年来,经过抽查,该校没有发现一位教师上课用四川话讲课的,也没有一位教师因此而受到处分的。 2.推广普通话,领导带头
学校的干部,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领头羊,为了进一步让教师们养成课内外说普通话的好习惯,成都航天小学领导班子作出决定:说普通话从领导做起,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带头示范。学校中干以上领导必须做到:讲话、发言、讨论使用普通话;中干与校领导交谈和请示工作必需使用普通话;中干与教师交谈、布置工作时,也必需使用普通话,否则对方可以不予理会和回答。在领导的表率作用影响下,广大教师也自觉坚持使用普通话。各教研组还分别制定了适宜各组坚持说普通话的规章制度:有积分制的、有扣分制的,有奖励式的、有惩处式的,目的都是为了督促大家把普通话说得更好、讲得更标准。
3.推广普通话,成绩显著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人生的哲理。”成都航天小学通过举办晚间普通话培训班和平时严格的训练、要求,在使用普通话工作中已经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和社会反响。该校的师生们已养成了在校内外坚持说普通话的习惯。任何时候到航天小学与师生们对话,都能听到他们清晰、流利的普通话。这也使得当地很多友邻单位的家长慕名而把孩子转到这所学校就读。家长们都说:“因为这所学
校的师生都说普通话,也让孩子到这里来养成从小说普通话的好习惯。”在龙泉地区还流传一句话“要听普通话,就到航天城”。为此,我们不得不说成都航天小学在推广普通话工作中已走在了前例。
二、推广普通话促进市场经济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指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我国拥有五十六个民族十三亿人口,民族语言、地方语言各占其地、各拥其主,复杂纷繁。在信息化、商品化的今天,语种的繁多、复杂,使语言交流、信息传递受到严重制约,给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严重阻碍。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势在必行。“推广普通话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革新,使推广普通话的紧迫性日益突出”。因此,推广普通话是科技信息时代的迫切要求;是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有利保障;推广普通话对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我们必须全民动员、人人参与,从孩子抓起,从自身做起,使用国家通用的普通话。让普通话为市场经济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服务,进一步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三、写规范字是教育教学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共同需求
使“用规范字,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需要”;是体现个人修养的重要标准;也是提高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使用规范字,也是对教师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的重要途径。 1.教学需要规范字
使用规范字,是国家法律的规定,也是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不仅要通过教学,教会学生使用规范字,还应该通过传授知识培养学生从小养成书写规范字的良好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书写一手漂亮的规范字,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为学生书写规范字起到表率作用。美观规范的字体还能满足学生的欣赏欲望。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也能自觉养成写规范字的良好习惯,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此,学校还要求教师,坚持粉笔、钢笔规范字的练习,并定期上交作业,期末教导处还组织专门人员对全校教师进行粉笔、钢笔规范字的比赛,并进行评比、打分,还将获等级奖的作品进行展示,供大家参观、学习。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教师们书写规范字的水平大大提高,写规范字已在教学中习惯成自然。在学生的评语上、作业批语上,板报、专栏上教师们漂亮、规范的字体都受到了学生、家长和上级领导的好评和称赞。教学中教师们规范字体的板书,也为同学们坚持写规范字作出了榜样。 2.市场需要规范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还指出:“为推动国家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健康发展,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为此,成都航天小学少先队还组织学生开展了“提倡文明用语、书写规范字体”的实践活动。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上街头,到商家、店铺去纠正错别字和不规范字,使同学们在活动中提高识别规范字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从中了解不正确使用规范字给市场经济和商家经营带来的危害性和社会影响。如:在一次活动中同学们发现,一面食店的招牌上写着“包 ”(也叫抄手),一碗3元,又听到一个小孩问妈妈:“包 的 为什么里面的笔画没有了”,妈妈回答说:“因为老板把心都留着自己吃了”。小孩听后
便说:“那我们就不吃包面算了,还是吃2元一碗的便宜面条吧~” 使妈妈当时就啼笑皆非,不知所措。同学们听完,也都哈哈大笑起来。这难道不是老板的疏忽和不使用规范字造成的后果和引出的笑话吗,在活动中同学们还抄回不少错别字、生造字,不规范字。如“ 厅”、“环保 七”、“录相带”、“家庭 院”、“网巴”、“午厅”、“冰高”、“高粮九”等不规范用字,这些字的出现不仅给市场造成混乱,也影响了城市形象。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家要求在“信息处理和信息技术产品中使用的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应当符合国家的规范标准”。在商品广告和商家招牌上,使用任何生造字、不规范简体字都是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行为。作为每一位中国公民,都应该自觉使用国家规定的规范字,这是推广普通话、使用规范字的自觉行动,也是热爱祖国的具体体现。
使用普通话和规范字,是国家语言文字发展的必然,是中华厚重文化发展的呈现,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又一重任。作为中华子孙,我们必须肩负起这一新的历史使命,让普通话的推广和规范字的使用为新时代、新经济的发展铸造新的辉煌~ 一是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组织安排合理有序。学校指定专人负责,通过升旗仪式,做语言文字推普宣传动员,倡议全校师生养成“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良好习惯。
二是在校园中布置宣传阵地,充溢着浓浓的推普氛围。每个班级都出了一期关于普通话的黑板报;在学校内设了宣传标牌;在教学楼的醒目处张贴标语“普通话——校园文明的使者”;在班队课上,低年段进行“书法比赛”班队活动,高年段进行名人诗歌朗诵比赛;每个班落实一位推普小使者,为校园语言环境的永久美化提供了一定的人力资源??整个校园处处包裹在推普周的氛围中,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教育熏染的效果。
三是学校将推普周活动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有机结合起来。四是利用期初刚建成的语音室,规范学生使用普通话,矫正学生讲普通话不准的毛病。
版面设计你可以先画边框,把整个版面分成几块。然后再画画,装点些小的图画,还有就是写报头。接着就可以抄写文字了。(最好先用铅笔直尺画直线,在写字)最后,可以看看什么地方不好,再补充,但不好随意改,要注意整体的风格。
大力推广普通话
首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已经拉开帷幕,这是一件
很有意义的大事。我们预祝这项每年一度的活动坚持下去,并
取得成效。
普及共同语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
志,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新中国建立
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推广普通话工作取得显著成
绩。一九八二年,《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明确了普通话的法律地位。一九八六年,国家确定推广普 通话为语言文字工作的首要任务。经过多年努力,人民群众的 语言规范意识日益提高,掌握普通话的人越来越多,语言面貌 明显变化。但是,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文化基础薄弱, 经济发展不平衡,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还远未普及,已取得的 推广普通话的成绩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迅速发展,国际 国内的交往日趋频繁,对于大力推广、积极普及普通话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方言所造成的严重隔 阂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不利因素。许多发达国家的实践也表明, 普及共同语,实现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是普及教育、 发展科技,从而推进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基础性工程。我们开展 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就是要通过这种形式,大力促进推广 普通话工作向纵深发展。这既是当前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 会发展的迫切要求,也符合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要加大宣传力度,使社会各界认识到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 紧迫性,在全社会形成说普通话的风气。要消除一些人不必要 的顾虑和担心,要让人们了解到,方言在特定场合具有自身的 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推广普通话不是要消灭方言,而是要让 大家在各自方言之外,再掌握一种用途更为广泛的通用语言, 以利于学习和工作。要让大家在广播影视、教育教学、公务活 动以及在公共场合自觉使用普通话,消除交际障碍,提高交流 质量和效率。
要把推广普通话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加大推进 力度。要特别注意发挥教育的基础作用,把推广普通话作为素 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使普通话成为教学语言、校园语言。各级 教育行政部门要将这方面的要求作为管理、督导和教师考核的 内容。要注意发挥国家公务员的带头作用,把说普通话列入对 公务员的要求。人事管理部门要作出具体规定,逐步实施。要 注意发挥广播影视等媒体的示范作用。播音员、主持人等工作 人员要不断提高普通话水平,真正成为全社会的榜样。
要把推广普通话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纳入文明 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 要把推广普通话与本职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其作为提高企 业职工素质、树立企业形象、建设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持之
以恒地抓下去。
在全国大力推广、积极普及普通话,是一项巨大的社会工
程,既要扎扎实实,又要坚持不懈。现在,我们有社会需求的
强大动力,有经济、政治、文化以及交通、通讯和有声媒体不
断发展所提供的有利条件,推广普通话面临前所未有的好形势。
我们要抓住机遇,因势利导,开拓进取,为实现下世纪中叶在
全国范围内普及普通话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推广普通话宣传提纲和宣传口号
——全国推普周领导小组办公室2005年修订
1. 推广普通话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大力推广、积极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有利于消除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普及普通话的需求日益迫切。推广普及普通话,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利于促进人员交流,有利于商品流通和培育统一的大市场。
我国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语言文字能力是文化素质的基本内容,推广普及普通话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贯彻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有利于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信息技术水平是衡量国家科技水平的标志之一。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是提高中文信息处理水平的先决条件。推广普及普通话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有利于推动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总之,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我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需要,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的具体行动。
2. 推广普通话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二条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第三条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第四条规定:“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权利。国家为公民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条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第五条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第十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
第十一条规定:“汉语文出版物应当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
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 第十二条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第十三条规定:“提倡公共服务行业以普通话为服务用语。”第十四条规定:“广播、电影、电视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第十八条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 《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
第十九条规定:“凡以普通写和注音工具。初等教育应当进行汉语拼音教学。”
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对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的,分别情况进行培训。”第二十条规定:“对外汉语教学应当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 ( 班级 ) 和其他教育机构,有条件的应当采用少数民族文字的课本,并用少数民族语言讲课;根据情况从小学低年级或者高年级起开设汉语文课程,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第四十九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教育和鼓励各民族的干部互相学习语言文字。汉族干部要学习当地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少数民族干部在学习、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同时,也要学习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二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六条规定:“学校应当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可以用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二十四条规定:“ 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在教育教学和各种活动中,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师范院校的教育教学和各种活动应当使用普通话。”
《扫除文盲工作条例》第六条规定:“扫除文盲教学应当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幼儿园管理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幼儿园应当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第十四条规定:“民族乡的中小学可以使用当地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同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3. 推广普通话的方针和政策
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1986 年国家把推广普通话列
1992 年确定推广普通话工作方针为“大力为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首要任务,
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在强化政府行为,扩大普及范围,提高全民普通话应用水平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各民族语言平等共存,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的自由。国家鼓励各民族互相学习语言。使用少数民族语言进行教学的学校开设的汉语课程应当教授普通话,少数民族自治地方需要使用汉语的场合要使用普通话。
正确处理普通话与汉语方言的关系,坚持社会语言生活主体化与多样化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使公民普遍具备普通话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尊重方言的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推广普通话不是消灭方言,是使公民在使用方言的同时也掌握国家通用语言,并在正式场合和公共交际场合自觉地使用普通话。
4. 推广普通话工作的目标
2010 年以前,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初步普及,交际中的方言隔阂基本消除,受过中等或中等以上教育的公民具备普通话的应用能力,并在必要的场合自觉地使用普通话;本世纪中叶以前,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交际中没有方言隔阂。经过未来四、五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国民语文素质大幅度提高,普通话的社会应用更加适应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需要,形成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相适应的良好语言环境。
5(推广普通话工作的基本思路
推广普通话工作要紧紧围绕社会需求,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遵循语言自身发展规律,依法强化政府行为。要以学校为基础,以党政机关为龙头,以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为榜样,以公共服务行业为窗口,并逐步向广大农村地区拓展,向更宽的领域延伸,逐步实现全社会普及普通话。
6. 推广普通话工作的基本措施
推广普通话工作以实行目标管理、量化评估,实施普通话水平测试和开展以全国
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为中心的宣传教育为基本措施,不断加大依法推进的力度, 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7. 推广普通话工作基本要求
推广普通话要努力做好四个重点领域的工作:第一,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城镇学校和幼儿园要实现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要把普及普通话的要求纳入培养目标,纳入管理常规,纳入教师基本功训练,渗透到德智体美和社会实践等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积极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活动,培育一批普及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出色的示范学校。第二,党政机关要率先垂范,把普通话作为公务用语,并督促和带动全社会推广普及普通话。公务员的普通话水平要达到规定等级。第三,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要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 播音员、节目主持人要成为全社会说好普通话的榜样。第四,提倡商业、旅游、邮政、电信、铁路、民航、金融、卫生等行业以普通话为服务用语,鼓励从业员工努力提高普通话水平。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要以普通话为工作用语,帮助干部战士努力提高普通话水平。
8. 推广普通话宣传口号
(1) 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2) 积极普及民族共同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3) 爱国旗,唱国歌,说普通话
(4) 四海同音,万众一心
(5) 普通话:神州音,华夏情
(6) 普及普通话,四海是一家
(7) 面向现代化,推广普通话
(8) 积极普及普通话,齐心协力奔小康
(9) 树立语言规范意识,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10) 推广普通话,公务员要带头
(11) 新闻媒体要成为推广普通话的榜样
(12) 普通话是我们的校园语言
(13) 我是中国娃,爱说普通话
(14) 普通话: 情感的纽带,沟通的桥梁
(15) 说普通话,迎四方宾客;用文明语,送一片真情
(16) 沟通——从普通话开始
(17) 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
(18) 说普通话,从我做起
(19) 说好普通话,朋友遍天下
(20) 普通话,使你我靠得更近
(21) 普通话——时代的需求,时尚的追求
(22) 普通话——让生活更精彩,让社会更温馨
(23) 普通话同青春携手,文明语和时尚并肩
(24) 文明语深入男女老少心,普通话融汇东西南北情
(25) 心相印,语相通,共奔小康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