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读五柳先生传有感》1300字
读五柳先生传有感
进来,捧读陶潜的《五柳先生传》,心有所悟,倒是崇敬先生,钦佩致极。先生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箪瓢屡空,晏如也。更可取的是先生“常著文章自娱”。试想,腹有诗书,可以为官,就可以享受住高楼,可以享受美味佳肴,可以享受官老爷的生活。但是,先生个性放达,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我油然的仰慕先生,活得自由,活得真实。
先生活着,是为了自己,不因为世俗的冷遇改变自己,也不因为名利而苟活。先生“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从质朴的语言里,认识了先生归隐田园,安贫乐道,不为五斗米折腰。同当时黑暗的社会彻底决裂,是多么的率真,多么的超然呀。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先生读书,完全是为了精神的享受,在作品里找到乐趣。所以,他的书读懂了,还读出了人生的真意。他不像今天很多人读书,是为功利而读。有的为了拿文凭、拿证件,就加班加点的读,熬更守夜的读,等到文凭、证件一到手,就不在学了,他们读的教材,就到废品收购站做客,同原来主人永不会面,很孤独哟。先生读书的方法,教会了我们怎样读书,今天称之为 ------- 浏览。然而,今天有些青少年,看文章不理解,就搬出“好读书不求甚解’”,很自豪的说,我是在学陶渊明读书。其实,这是非常荒唐。他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他们搞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因为先生还有“没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就是先生走进了作品,心领神会,与作者的意旨产生了共鸣,从而获得了精神的食粮。所以,我要告诉那些青少年,陶渊明是读懂书的。你们也不要道听途说,要多读书,读好书,才有自己准确的判断,才不会说错话。
先生写文章,是为了“自娱”,没有功利可言。他的作品,在他生前流传不广。他写文章,是为了求得精神的愉悦,或者是心情的释放。因而,作品的读者,只有一个人,就是他自己,没有追随的粉丝。有的作家说:“我愿写一千个人读一遍的诗”。有的又说:“我愿写一个人读一千遍的诗”。先生不同于二者,他只为自己“自娱”而写,也就是“常著文章自娱”。我想,那些为了功利而写作的人,有的是为了发财,有的是为了出名,有的是为了夺取政治资本。他们的“伟作”,并不能流芳百世,只能是升官发财的砝码。相反,那些写尽人间冷暖、世道沧桑、社会变迁、人生浮沉、个人性灵的作品。才能永久流传,教育后人,启迪后人,成为后人的精神食粮。譬如:穷困潦倒的现实主义诗人杜子美,他的“三吏”、“三别”。满径蓬蒿,举家食粥酒常赊的曹雪芹,他的《红楼梦》。写鬼狐亦有情的蒲松龄,他的《聊斋志异》。杜甫、曹雪芹、蒲松龄,他们写作,没有功利,却写尽人生的悲酸、社会的浮沉、世俗的变化、人情的淡薄。因此,他们的作品,家喻户晓,流传千古。
今天,有些网络作家,为了赚钱,发表了很多文章在博客上,但是读者却不能阅读。为什么呢?因为点击了,要付费。有的看一次一毛钱,有的看一次两毛钱、、、、、、。难怪有些中学生说:“我想在网上看某某作家的文章,没有钱就不能看。很遗憾我崇拜他,但不
能走进他的作品。”我想,这些为了赚钱的作家,或许读了先生的《五柳先生传》,就会“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返”吧。
作文二:《读五柳先生有感》1300字
读五柳先生有感
进来,捧读陶潜的《五柳先生传》,心有所悟,倒是崇敬先生,钦佩致极。先生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箪瓢屡空,晏如也。更可取的是先生“常著文章自娱”。试想,腹有诗书,可以为官,就可以享受住高楼,可以享受美味佳肴,可以享受官老爷的生活。但是,先生个性放达,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我油然的仰慕先生,活得自由,活得真实。
先生活着,是为了自己,不因为世俗的冷遇改变自己,也不因为名利而苟活。先生“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从质朴的语言里,认识了先生归隐田园,安贫乐道,不为五斗米折腰。同当时黑暗的社会彻底决裂,是多么的率真,多么的超然呀。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先生读书,完全是为了精神的享受,在作品里找到乐趣。所以,他的书读懂了,还读出了人生的真意。他不像今天很多人读书,是为功利而读。有的为了拿文凭、拿证件,就加班加点的读,熬更守夜的读,等到文凭、证件一到手,就不在学了,他们读的教材,就到废品收购站做客,同原来主人永不会面,很孤独哟。先生读书的方法,教会了我们怎样读书,今天称之为 ------- 浏览。然而,今天有些青少年,看文章不理解,就搬出“好读书不求甚解’”,很自豪的说,我是在学陶渊明读书。其实,这是非常荒唐。他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他们搞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因为先生还有“没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就是先生走进了作品,心领神会,与作者的意旨产生了共鸣,从而获得了精神的食粮。所以,我要告诉那些青少年,陶渊明是读懂书的。你们也不要道听途说,要多读书,读好书,才有自己准确的判断,才不会说错话。
先生写文章,是为了“自娱”,没有功利可言。他的作品,在他生前流传不广。他写文章,是为了求得精神的愉悦,或者是心情的释放。因而,作品的读者,只有一个人,就是他自己,没有追随的粉丝。有的作家说:“我愿写一千个人读一遍的诗”。有的又说:“我愿写一个人读一千遍的诗”。先生不同于二者,他只为自己“自娱”而写,也就是“常著文章自娱”。我想,那些为了功利而写作的人,有的是为了发财,有的是为了出名,有的是为了夺取政治资本。他们的“伟作”,并不能流芳百世,只能是升官发财的砝码。相反,那些写尽人间冷暖、世道沧桑、社会变迁、人生浮沉、个人性灵的作品。才能永久流传,教育后人,启迪后人,成为后人的精神食粮。譬如:穷困潦倒的现实主义诗人杜子美,他的“三吏”、“三别”。满径蓬蒿,举家食粥酒常赊的曹雪芹,他的《红楼梦》。写鬼狐亦有情的蒲松龄,他的《聊斋志异》。杜甫、曹雪芹、蒲松龄,他们写作,没有功利,却写尽人生的悲酸、社会的浮沉、世俗的变化、人情的淡薄。因此,他们的作品,家喻户晓,流传千古。
今天,有些网络作家,为了赚钱,发表了很多文章在博客上,但是读者却不能阅读。为什么呢,因为点击了,要付费。有的看一次一毛钱,有的看一次两毛钱、、、、、、。难怪有些中学生说:“我想在网上看某某作家的文章,没有钱就不能看。很遗憾我崇拜他,但不能走进他的作品。”我想,这些为了赚钱的作家,或许读了先生的《五柳先生传》,就会“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返”吧。
作文三:《读《五柳先生传》有感》500字
读《五柳先生传》有感 今天, 我们学习了 《五柳先生传》 这篇文章,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五柳先生的 “不慕荣利” 。 金钱和名利是十分诱人的字眼。有些人的灵魂就在它们的引诱下被吞噬了。他们抛弃了党 的原则,利益熏心,以权谋私,甚至贪赃枉法。 “权”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武器,可有人却利 用手中的权力,穷奢极欲钻营捞钱 ,一步步走向腐败,成为钱与权的奴隶,成为钱与权的 傀儡。这些人比起陶渊明来说,是不是太渺小了呢?他 41 岁做彭泽令,上任 80 多天,因不 堪官场污浊,便弃职而去,从此过着隐居生活。他的“不慕荣利” ,一直被后人所称赞。再 看看当今这个社会,不仅人们做不到陶渊明的“不慕荣利” ,而且贪污受贿。这个风气既在 官场中蔓延,又以极快的速度刮到了社会各个阶层, “走后门”已成为当今的“时髦” 。 诸如, 企业要贷款,就得向“行长大人”送红包;在医院这块“洁白”的区域里,给病人看病做手 术,本是医生天经地义的职责,可患者都还要送礼,否则便无人理你;就连在学校这块神圣 之土上, 学生升学中此类事情也层出不穷, 且钱能买分, 还能买到文凭。 可悲! 可叹! 可恨! 清醒过来吧!让我们向陶渊明一样, “不慕荣利” ,只有这样,才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富 强的现代化发达国家。
作文四:《观看《五柳先生传》有感(优秀篇)》1000字
观看《五柳先生传》有感
观看《五柳先生传》有感
观看《五柳先生传》有感 今晚,观看了一位老师执教的《五柳先生传》课堂视频,谈点感受,结合必芬姐阅读我解读《与朱元思书》的点评。
观看《五柳先生传》有感
今晚,观看了一位老师执教的《五柳先生传》课堂视频,谈点感受,结合必芬姐阅读我解读《与朱元思书》的点评。
整体来说,文言文学生并不喜欢,这是现状,古人的语言,读起来有陌生感,古文中参杂的思想,多与现代社会不相容。这是瓶颈和障碍,会让学生从心底多少产生一些排斥感。但是,中国的文化是一脉形成的,作为中国人必须继承优秀的文化,薪火相传。教师在文言文的教学方式上,需要减少串讲式,多引导学生意会,不必斟字酌句地求其意,破坏文言的美感。只需要在重点实词和虚词方面反复敲打即可。否则,文言文教学就无法赢得学生喜欢和点。
这位老师的课堂教学,有几点吸引了我。一是从整体的角度快速地浏览文章,引导学生在默读之后慨括文章主要内容。根据文章,完成探究,五柳先生的姓名 ,字是 ,号 ,兴趣爱好 ,生活状况 。学生很快找到了这些内容的要点。这就集中了火力,打开了本文的一个缺口,方法十分有效,便捷且灵活,为难点的突破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这比教师一个一个提问更有效果,减少了零碎问答的繁琐和乏味,给学生一种新鲜感。在总结的过程中,教师顺势对出自文中的词语进行追问,渗透情感教育。
第二个巧妙的地方在于:该老师设计了一个开放性思维的解读方式,读 这句话,我看到一个 的五柳先生。(要求学生用四个字概括五柳先生的特点。)为了引导学生入门,教师当场示范。这个很有必要。余映潮老师似乎也说过: 想要学生干什么,教师必须先要举个例子。 例子就是引导和启发,拨一拨,导一导,学生就会掌握了方法要领,不至于老虎吃天无从下抓,或者干脆采取徐庶进曹营 一言不发,以冷场来抗议教学活动。学生跟着例子,亦步亦趋,再次陷入沉思,然后就开始踊跃发言。
阅读教学是对话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教科书编者、文本的对话。第一个活动是梳理,大致对内容进行了解。第二个活动就是个性化解读,深入文字里面,反复品读,读出味道,读出理解,读出情怀。但就这两个活动,就把整节课堂教学主要任务完成了。在第二个活动过程中,教师稍作点拨,学生的思维不断被打开,被引领到文本深处,最后教师就学生的发言进行适时的小结,水到渠成地得出了五柳先生的形象特点。
以点带面,抓主要问题,集中攻破,减少面面俱到的平铺直叙。这需要我学习并借鉴。
作文五:《《五柳先生传》》4600字
22、《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第七周 总 课时 授课时间:
设计者:叶玲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 透过作品初步了解人物自传的特点。
⑵ 感受作品自然平淡而又形象鲜明的语言风格。
⑶ 通过诵读,理解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和方法目标
⑴ 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感知文意。
⑵ 反复诵读,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⑶ 指导学生课外收集陶渊明相关资料,培养探究习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习作者“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优秀品质,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1、结合背景、材料,体悟作者情感。
2、鉴赏文章语言,学习用简明语言展示人物精神品质的写法。
3、引导探究《五柳先生传》是不是陶渊明的自传。
三、教学时数:2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旧课导入
同学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处世态度都是不同的,有时我们可以从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看法、追求,评定他的人生态度,如周敦颐独爱莲是由于他与莲花一样具有洁身自好的品格,世人甚爱牡丹则透视其追求荣华的心态,那么大家知道陶渊明喜爱什么吗?──菊(追求高洁,隐世避俗的品性)
我们学过的作品中,哪些篇章反映了此个性?
──《桃花源记》《归园田居》
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近陶渊明,走近“五柳先生”(板书课题)
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二、释题:“传”
传记,是介绍人物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介绍人物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等,虽记述的是一个人的生平,但并不等于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的写进文章,而是记述一些重要的事件,同时显示出个人的品格特点。
三、感知文意
1、课堂诵读,初步感知
⑴ 师范读,或听朗读带,要求听准字音,把握语调,划出不理解的语句。 ⑵ 生诵读,要读出语气、重音,特别强调读出层次。
四、讲解字词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shì zhé lìn hè dān jí yú qián chóu
嗜酒 辄尽 吝情 短褐 箪食 汲汲 欤 黔 俦
(2)讲读第一部分,掌握和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何许:何处 许,地方,处所。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
号:别号,人名外的自称。
焉:语气词,表决定,相当于“矣”。 不求甚解:不追求过细的理解。这里指不拘泥于字面,不执著于对一字一句的解释,只求理解文章的精神实质。
会意:对书中的精神实质有所领会。 或:有时。嗜:喜爱,爱。 旧:指老朋友
好。性:人的本性。 置酒:准备酒。如此: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招之:邀请他。 造:到??去。 辄:每每,总是。 尽:指喝完。 期:期望,希望。曾不:一点也不。曾不连用加强否定语气。吝情:感情上计较,指留恋、顾恋。 环堵:房屋四周。堵,墙壁。萧然:冷落、空旷的样子。 短褐:粗布短衣。
穿结:指衣服破烂。穿,破。结,缝补。 箪:盛饭食的圆形竹器。瓢:舀水的葫芦。晏如:安然自乐的样子。晏,平静,安逸。如,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自娱:使自己欢娱。忘怀:不放在心上,忘记。
自终:自己过完一生。终,终了,结束。
(3)讲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掌握和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赞;史传文章结尾的评语。戚戚:愁苦的样子。汲汲:急迫追求的样子。极:推究。
兹:代词,此,指五柳先生。若人:这样的人,指黔娄。俦:类。衔觞:口衔酒杯,指饮酒。觞,酒杯。以乐其志:来使自己的情志得到欢乐。乐,使??
快乐。志,心意,志向。
(4)翻译下列句子。
①造饮辄尽,期在必醉②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③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④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5)翻译全文
5. 概括文章内容
1、介绍了五柳先生的家境、习性及其志趣。
2、用史传的结尾格式加了一个赞语,集中陈述了传主安贫守节的性格特征和卓尔不群的理想。
五、小结:今天我们讲解了《五柳先生传》的字词,了解文意,课后希望同学们认真巩固,掌握和积累文言文词汇。下节课我们再来体会《五柳先生》的内在含义。
六、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指名背诵课文。
二、研读探究。
1、 “五柳先生”之号是如何得来的?
“五柳先生”之号得来的原因是其宅边有五棵柳树,而人们又不知他是什么地方人,姓甚名谁也木知道,因此便只称“五柳先生”。作者说不知他是谁,其实正暗示指作者本人。
2、应如何理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含义?
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五柳先生每次读书有心得体会时,便沉润于书中而忘记了饮食。这形象地说明了前文中的“好读书”是真正的喜爱读书而不是装模作样。
3、怎样理解“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惜去留”?
亲友请客,五柳先生就毫不客气地喝酒,而且喝醉方休,醉后就走,不和别人虚情客套。这说明了五柳先生木但嗜酒,而且不拘小节,性情豪爽,把世俗的繁文褥节置之脑后,是一位独立于世的高风亮节之人。
4、“因以为号焉”中的“以为”和现代汉语中 的“以为”是否相同?
文中的“以为”和现代汉语中的“以为”意思是木一样的。“因以为号焉”中的“以为”实际上应该是“以(之)为”,意思是“把(它)当作”,而现代汉语中的“以为”是“认为”的意思。
5、“欣然”、“萧然”中“然”的用法有什么特点?
在文言文中,“然”的用法有多种,可作“然而” “样子”“这样”解。这里的“然”是用作形容词的词尾,意思是“??的样子”。 “欣然”是高兴的样子, “萧然’是冷冷清清的样子。
6、充分讨论,体会文意
a. 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文章介绍了他哪些方面的特点?
他沉默寡言,淡泊名利,家境贫寒,嗜酒如命,读书作文,不拘小节。
b. 文中所用篇幅最多的是写他哪方面特点?
写他喝酒的篇幅最长,也最传神(体会一下“晏如也”的感受。)
c. 我国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写到了酒,大家还记得哪些,我们来共同回顾一下。(曹操的《短歌行》,李白的《将进酒》等)大家看看这些诗都不约而同的与一个字联系在一起,哪一个字——愁,那么,我们来看看“五柳先生”为什么而愁呢?
d. 这时候我们便可以讨论一下《五柳先生传》是不是作者的自传?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须先简要了解陶渊明的生平(陶渊明生平简介)。
7、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 刻画了怎样的形象?
要点提示:“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通过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8、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要点提示: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9、“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 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要点提示: 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对“不慕荣利”的看法,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固定的答案。
10、“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
要点提示:文后的“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家笔法加的评论性的文字。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传 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
11、教师引导:阅读能力说到底是一种信息的理解、辨别、筛选和概括的能力。其中最基础的就是迅速、准确地抓住文中关键信息的能力,也就是 抓“眼”的能力。包括抓“题眼”、 “文眼”、 “字眼”、“词眼”、 “句眼”、 “段眼”等。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寻找文
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字眼”,并思考这个字与“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有何关系? 课堂设想:通过朗读和讨论,明确出现次数最多的是“不”字。接着以填空的形式逐句分析。
1、读“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氏”,我们看到一个自别于名门望族、不慕荣利的五柳先生。
2、读“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我们看到一个沉默寡言,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3、读“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我们看到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
4、读“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即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我们看到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
5、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晏如也”,我们看到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
6、读“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我们看到一个卓尔不群、不随世俗的五柳先生。 小结:“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因为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所以作者言“不”,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赞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三、悟读升华。
教师设问:①伴声自读课文,思考陶渊明是怎样评价自己的?(在否定中肯定;自赏自嘲)②假如同学们也来评价一下自己,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③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向哪些现象说“不”,向哪些现象说“好”?
课堂设想:通过学生们的自由朗读,积极发言,从而领悟文章的精神内涵,升华情感,培养健康个性、健全人格。
小结:对于很 多事物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眼光去看待。无论评价别人还是评价自己都应如此。特别是评价自己,一方面要“人贵有自知之明”,看到自己的缺点,另一方面,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自信。陶渊明在否定中肯定、自赏自嘲式的自我评价便是很好的例子。而对于社会生活中的是是非非,我们应该做到心明眼亮。
四、归纳特点、仿写自我
a. 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
本文之美,不是一种夸饰之美,也不是一种拙朴之美,而是一种洗炼之美。杨延芝曾说:“金银出于矿铅,未洗炼者不足重也。”孙联奎也说过:“不洗不净,不炼不纯。”本文正是简洁洗炼的典范。写人物、抓住特点,寥寥几笔,栩栩如生。这么有意义的方法,何不尝试一下? b. 用极少的语言(一个段落,一句话)向全班同学介绍自我。在此之前,再向大家提供一个例子。
c 、重温课文,熟读成诵
五、总结全文。本文借五柳先生给自己写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自己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六、布置作业 1. 把课文译成现代汉语。
2.写出文中的一个成语,并解释它的意思。
七、板书设计
闲静少言 不慕名利-----隐者心情
好读书 不求甚解-------读书悦己
性嗜酒 期在必醉-------率真放达处于贫困却悠闲自适的隐士
环堵萧然 宴如也-------安贫乐道(人格高洁)
赏著文章自娱 忘怀得失—淡泊名利
作文六:《五柳先生传》5700字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作者简介陶渊明
(约365年—约427年),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他生活的晋代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许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他从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因对统治阶级不满,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辞去官职,躬耕僻野,过着简朴的生活。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地位不高的官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译文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了。(五柳先生)安闲沉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五柳先生)喜欢读书,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五柳先生)生性喜欢喝酒,因为家里贫穷不能经常得到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来招待他;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他)喝醉了就离开,从来不会留恋着而不肯离开。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不住寒风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而他却能安然自得。(五柳先生)常常以写诗作文章当娱乐,颇显示自己的志趣。不把得失放在心上,用这种心态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感到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的志趣而快乐,不知道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还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 字词注释
(1)选自《陶渊明集》
(2)何许:何处,哪里。许、处所
(3)不详:不知道。详:清楚地知道。
〔4)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因,所以,就。以,用。为,作为。以为,以之为。焉,语气助词,相当于“唉”,号,别号。
(5) 不慕荣利:不爱慕功名利禄(慕,羡慕;荣利,功名利禄)
(6)不求甚解:古指对所读的书只求理解含义,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今指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求,追求。甚,过分。解,了解。
(7)会意:指对书中的意义有所领会。会,体会、领会。意:书中的旨意。
(8)性:生性,生来就。
(9)嗜:特别喜欢,酷爱。
(10)亲旧:亲戚朋友。亲,亲戚。旧,这里指旧交、旧友,老朋友。
(11) 如此:这样。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12)或:有时。
(13)置酒:置办酒席。
(14)招之:招待他。
(15)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造,往,到。辄,就;尽,指喝完。
(16)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希望。
(17)既:??之后。
(18)曾不吝情去留:意思是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曾不,竟不。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去,离开。
(19)环堵(d ǔ)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环堵,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萧然:空寂的样子。
(20)短(du ǎn )褐(h a)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上了补丁。短褐,用粗麻布衣做成的短上衣,短 同竖、裋。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穿、洞。结、补丁。(无二音)
(21)箪(d ān )瓢屡空: 箪:盛饭竹器; 瓢:舀水器。屡空:时常是空的。 屡:经常。 箪和瓢时常是空的。形容生活非常贫困。
(22)晏(yàn) 如:安然自若的样子。晏,平静,安逸。如,??的样子。
(23)自娱:自娱自乐 娱:使?欢娱。(使动用法)
(24)忘怀:不放在心上,忘记。
(25) 以:凭借。
(26)自终:过完了自己的一生。终,终了,结束。
(27)颇: 很,相当地。
(28)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
(29)黔娄(qi án lóu ):战国时齐国的隐士。他死后,曾子前去吊丧,黔娄的妻子称赞黔娄“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求仁而得仁,求义而得义。”
(30)戚戚:忧愁的样子。
(31)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32) 其:大概,表推测。
(33)兹:代词,这、此人。
(34)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
(35)俦(ch óu ):辈,同类。
(36)衔觞(sh āng ):喝酒喝得很愉快,陶醉其中。酣,指饮酒而乐,觞,酒杯。一说作“衔觞”,一说作“酣觞自得,赋诗乐志”。赋,创作。
(37)以乐其志:来使自己的情志得到欢乐。乐,意动用法,以... 为乐、对... 感到快乐。志,心意,志向。
(38)无怀氏:跟下文的“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据说在那个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
(39)欤:表疑问,相当于“吗”
一词多义
以:(1)因以为号焉 以:把。以为,以之为。
(2)以此自终 以:凭借。
之:(1)或置酒而招之 之: 代词,他
(2)葛天氏之民欤 之:助词,的
(3)黔娄之妻有言 之:助词,的
言:(1)闲静少言 言: 说,说话(动词)
(2)黔娄之妻有言 言:言语,话(名词)
如:(1)晏如也 如:??的样子
(2)亲旧知其如此 如:像
其:(1)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其:句首语气词,表推测
(2)亲旧知其如此 其:代词,指五柳先生
古今异义
1. 每有会意:古: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今:指领会别人没有明确指出的意思。
2. 亲旧知其如:古:旧交,旧友 。今:过去的,过时的。
3. 不求甚解:古: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今: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4. 或置酒而招之 :古:有时。 今:或者。
5. 赞曰:古: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今:称赞,赞美。[1]
6.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古:处所。今:允许,许可。
7. 造饮辄尽:古:往,到。今:制造。
8. 颇示己志:古:稍微。今:很; 相当地。
词类活用
1. 详:亦不详其姓字 (形容词用作动词,知道)
2. 亲旧:亲旧知其如此( 形容词用作名词,亲戚朋友)[1]
3. 乐:以乐其志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 感到快乐)
4. 酒:性嗜酒(名词用作动词,喝酒)
五柳先生传课文语段阅读题
一、阅读《五柳先生传》,完成文后各题: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②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3分)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
(3)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3、选出“之”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 )
A. 兹若人之俦乎? B. 或置酒而招之。 C. 无怀氏之民欤? D. 葛天氏之民欤?
4、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生活?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5分)
典故运用
宅边有五柳树:从“榆柳阴后檐,桃李罗堂前”(《归园田居·其一》)的诗句可知陶宅边确实有柳树。
好读书:陶渊明读书是在完成耕种之后,从“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读〈山海经〉》)可以看出。又常与友邻讨论,所以又写道:“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第一首)
性嗜酒:“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和郭主簿》),“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杂诗·其二》),“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读〈山海经〉》),真乃“篇篇有酒”,其嗜酒之甚可以想见。
箪瓢屡空:这是五柳先生以颜回自况,颜回箪瓢屡空而“不改其乐”,说明他安贫乐道。五柳先生亦当如此。陶渊明亦常“箪瓢屡空”,如“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乞食》),就是写他由于乏
食不得不外出借贷的情况。
黔娄:战国时齐人。鲁恭公曾遣使者致礼,赐粟三千钟,想聘他任宰相,他坚辞不受。齐王又派人送去黄金百斤,聘他为卿,他也不接受。死时衣不蔽体。其妻亦有贤德。“黔娄有言”,一本作“黔娄之妻有言”。陶渊明在《咏贫士》中曾写道:“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二十四孝图·黔娄·尝粪忧心: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写作主旨
本文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沈约《宋书·隐逸传》和萧统的《陶渊明传》都认为是“实录”。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清高不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道德品质与节操。[2]
本文取正史纪传体的形式,重在表现生活情趣,带有自叙情怀的特点。作者以简洁的笔墨表达不同流俗的性格,并不提及姓甚名谁,不过分夸耀,塑造了一个清高洒脱、怡然自得、安贫乐道,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形象。作者写此篇时已是晚年,生活相当困苦窘迫,但作者丝毫不后悔自己选择的归隐生活,而是以古贤者颜回自况,表达了自己安贫乐道的情怀。
作品赏析
陶渊明历来都被称为“田园诗人”,因为他的很多杰出诗篇都是归隐田园以后所作。他赞美劳动的生活与大自然的优美娴静,幻想出现没有贫困与压榨的理想社会。语言朴素,自然优美,一反六朝时代追求华丽堆砌的文风,无论在思想性艺术性上都对后代文学有很大影响。他的散文也有很高成就,《五柳先生传》是他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一篇自传。萧统在《陶渊明传》中说:“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五柳先生的形象,正是陶渊明的自画像。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文章开头第一句,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不仅不知他的出身和籍贯,“亦不详其姓字”,他是一位隐姓埋名的人。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而他竟与这种风气背道而驰,这就暗示他是一位隐士。“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就这样随便地取了一个字号。他不仅隐姓埋名,而且根本就不重视姓字,用庄子的话说,“名者,实之宾也”,本就无关紧要。但为什么看中五柳树呢?也许他宅边并无桃李,只有这么几棵柳树,这与后面所写“环堵萧然”是一致的。他的房屋简陋,生活贫穷,这五柳树带一点清静、淡雅、简朴的色彩。以五柳为号也就显示了他的性格。
对他的名字作了介绍之后,接着写他的生活、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这是他最突出的地方。闲静少言是他的外在表现,不慕荣利,才是他的真实面貌。因为不追求荣利,他就无须奔忙,不用烦躁,自然也就闲,也就静,用不着喋喋不休。但这种闲静少言,并不等于他没有志趣。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一是饮酒,一是写文章,可见他的志趣是高雅的。他虽然隐姓埋名,但与道家说的“形同槁木,心如死灰”并不一样。不过,他“好读书,不求甚解”,为什么不求甚解? 这就与他的“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并不想“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他既不追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有什么“会意”呢? 没写。我们从陶渊明所写的《读山海经》《咏荆轲》等诗作中可以想见。他从书中得到哲理,得到启示,对当时的混乱、丑恶的现实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对人生有了更透彻的了解。但只能“会意”,不能言传,因而“闲静少言”,只是不说,不是不知。这使我们隐隐地感到五柳先生是一位有知识的人,也隐隐地感到那个社会对他的限制和迫害。
第二个志趣——饮酒。五柳先生“闲静少言”,但读书时“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说明他内心并非一潭死水,而是有波澜的。内心的波澜没有表现出来,却找到了一个使波澜平静的方法,这就是嗜酒。“嗜”字说明不是一般的小饮,而是“期在必醉”。尽管“家贫”,也没有改变这一嗜好,就因为在醉乡中可以使心灵的波澜得到平静。这是他在那种环境里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
第三个志趣——著文章。他著文章的目的是“自娱”,不是要给别人看,更不是要献给统治者,去求官得禄。这一点也说明了他内心的确有“会意”,有话要说的,只是不愿对别人说,写文章给自己看。“闲静少言”而又“常著文章自娱”,就是这种心情的反映。
对五柳先生的生活、志趣作了叙述以后,文章结尾也仿史家笔法,加个赞语。这个赞语的实质就是黔娄之妻的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两句话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这是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文章最后有两句设问的话:“无怀氏之民欤? 葛天氏之民欤? ”表明作者也很欣赏道家所鼓吹的无为而治的古代社会,但全文主要精神仍然是儒家的“独善其身”。全文不足二百字,语言洗练,于平淡之中表现深刻的内容,这就是陶渊明诗文的一大特色。
主旨归纳
通过对五柳先生这一假想人物的描述来用以自况的文章,抒发了陶渊明的志趣。文中描述了一个爱好读书、不慕荣利、安贫乐道、忘怀得失、率真自然的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形象。
作文七:《五柳先生传》4600字
先生不知何许(1)人也,亦不详(2)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3)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hào)读书,不求甚解(4);每有会意(5),便欣然忘食。性嗜(shì)(6)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7)知其如此,或(8)置酒而招之;造(9)饮辄(zh?)尽(10) ,期在必醉(11)。既醉而退,曾(c?ng)不吝(lìn)情去留(12)。环堵萧然(13),不蔽风日;短褐(ha)穿结(14),箪(dān)瓢(piáo)屡(lǚ)空(15),晏(yàn)如(16)也。常著文章自娱,颇(pō)(17)示己志。忘怀得失(18),以此自终(19)。
赞(20)曰:黔娄(21)(qián lóu)之妻有言:“不戚(qī)戚于贫贱,不汲(jí)汲于富贵。”(22)其言兹(zī)若人之俦(chóu)乎(23)?衔(xián)觞(shāng)赋(24),以乐
(25)其志(26)。无怀氏(27). 之民欤(yú)?葛天氏之民欤(yú)?
注音
嗜 shì 辄 zh? 吝 lìn 褐 ha 箪 dān 黔 qián 俦 chóu 赋 fù
瓢 piáo 蔽bì 屡 lǚ 晏yàn 戚 qī 兹 zī 欤 yú 觞 shāng 汲 jí
颇 pō
注释
⒈【何许】何处,哪里。许,处所
⒉【不详】不知道。 详,详细地知道
⒊【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因,因此,就。以,把,用。为,作为。焉,语气助词 ⒋【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甚,深入,过分。
⒌【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会,体会,领会
⒍【嗜】喜好。
⒎【亲旧】亲戚朋友。亲,亲戚。旧,这里指旧交,旧友。
⒏【或】有时。
⒐【造】往,到。
10. 【辄(zh?)尽】就喝个尽兴。辄,就。
11. 【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
12. 【曾(zēng)不吝(lìn)情去留】竟没有舍不得离开 (意思是五柳先生的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 。 曾不,竟不。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去,离开。
13. 【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环堵,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萧然,空寂的样子。
14. 【短褐(ha)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短褐,用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
15. 【箪(dān)瓢(piáo)屡空】箪和瓢时常是空的(形容贫困,难以吃饱。)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瓢,饮水用具。屡空,经常是空的。
16. 【晏(yàn)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晏:安然 如:??的样子
17. 【颇】" 稍微" ,或“十分"
18. 【忘怀】忘记。
19. 【自终】过完自己的一生。
20. 【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今义称赞、赞美。
21. 【黔(qián)娄】战国时齐国的隐士。
22. 【不戚(qī)戚于贫贱,不汲(jí)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戚戚,忧虑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于,介词,由于、因为,的意思
23. 【其言兹若人之俦(chóu)乎】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俦,辈,同类。
24. 【衔(xián)觞(shāng)赋诗】一边喝酒一边作诗。觞,酒杯。 衔,含着
25. 【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乐。
26. 【志】:心志。
27. 【无怀氏】:跟下文的“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据说在那个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
译文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哪里的人,也不知道他的姓名。房子旁边种着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爱好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天性喜欢喝酒,但家境贫寒而不能常喝。亲戚朋友知道他有此嗜好,有时摆了酒席来招待他;(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五柳先生(只要)喝醉了就回家去,竟没有舍不得离开。 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不能遮蔽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喝水用的瓢里经常是空的,但他依然安然自若。经常以写文章来自娱自乐,很是能表达自己的志趣。不把自己得失放在心上,就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就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的志向感到快乐。他大概是无怀氏或葛天氏的时候的百姓吧?
点评
这篇传的写法很特别。正式给人立传,总要说这个人叫什么名字,是什么地方人。但陶渊明笔下的主人公,既不知其名姓,也不知其来历,这就使人觉得高深莫测,有点“神龙见首不见尾”,富于传奇色彩。因为他的宅边有五棵柳树,大家都叫他“五柳先生”,于是他也便把这作为自己的雅号。
本文赞语,用“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话来赞扬五柳先生,说“其言兹若人之俦乎”,意谓大概这两句话说的就是五柳先生这类人吧,也就是说五柳先生是黔娄一类人物。两句话非常精炼地概括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特征,使古今两个人物相映生辉。下面“衔觞赋诗”几句,用记述与抒情再补一笔,人物的精神面貌更加突出,像是在画面上真的活动起来。虽然贫困,并不妨碍他心境的悠闲,饮酒赋诗,自有不可多得的乐趣。这几句也和前面“传”的部分相呼应。赞语以“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结束,说五柳先生虽生活在后世,但他的精神却徜徉于上古帝王无怀氏、葛天氏的淳朴时代,则其为人行事之超然绝俗也就不足为怪了。两句话用或然语气表示肯定,尤为妙绝,使全篇神韵飘然而远。 扩展
1.宅边有五柳树
从“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归园田居·其一》) 的诗句可知陶宅边确实有柳树。
并且有5棵。
2.好读书
陶渊明读书是在完成耕种之后,从“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读〈山海经〉》)可以看出。又常与友邻讨论,所以又写道:“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第一首)
3.性嗜酒
“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和郭主簿》),“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杂诗·其二》),“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读〈山海经〉》),真乃“篇篇有酒”,其嗜酒之甚可以想见。
4.箪瓢屡空
这是五柳先生以颜回自况,颜回箪瓢屡空而“不改其乐”,说明他安贫乐道。五柳先生亦当如此。陶渊明亦常“箪瓢屡空”,如“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乞食》),就是写他由于乏食不得不外出借贷的情况。
5.黔(qián)娄
战国时齐国人。鲁恭公曾遣使者致礼,赐粟三千钟,想聘他任宰相,他坚辞不受。齐王又派人送去黄金百斤,聘他为卿,他也不接受。死时衣不蔽体。其妻亦有贤德。“黔娄有言”,一本作“黔娄之妻有言”。陶渊明在《咏贫士》中曾写道:“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 古今异义
1. 每有会意
古: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今:指领会别人没有明白的意思
2. 亲旧知其如此
古:旧交,旧友
今:过去的,过时的
3. 好读书,不求甚解
古: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今: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含贬义)
4. 造饮辄尽
古:到,往
今:制造
5. 或置酒而招之
古:有时 ; 有的人
今:或者
6. 因以为号焉
古: 以之为,把(它)当作
今:认为,作为
7. 赞曰:黔(qián)娄之妻有言
古:常用于传记体文章的结尾处,表示作传人对传主的评论。
今:夸奖,夸赞
8. 颇示己志:
古:略微
今:很
一词多义
1. 以:1、因以为号焉 【介词,把、用 】
2、以此自终 【凭借 或连词,不翻译】
2. 之:1、或置酒而招之 【代词,他】
2、葛天氏之民欤 【助词,的】
3. 言:1、闲静少言 【说,说话】
2、黔娄之妻有言 【言语,话】
4. 如:1、晏如也 【...... 的样子】
2、亲旧知其如此 【像】
5. 许: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处所、地方】
2、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表示约数,左右】
6. 其:1、其言兹若人之俦乎【句首语气词,表推测】
2、亲旧知其如此【代词,他】
7. 志:1、以乐其志 【志趣,志向】
2、处处志之【标记】
重点虚词
1 以 因以为号焉 "用", 助词
2 因 因以为号焉 表顺承," 就"
3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也字表判断 翻译成 是
词类活用
1. 亦不详其姓字:形容词用作动词,详细的知道。
2. 亲旧知其如此:形容词用作名词,亲戚朋友。
3. 以乐其志:为动用法, 为??感到快乐.
4. 性嗜酒:名词用作动词,喝酒
特殊句式
1、省略句:
好读书,不求甚解。(省略主语,应为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译文:先生喜欢读书,但不刻意追求字句的解释。
因以为号焉。(介词“以”后省略宾语“之”,应为:因以之为号焉)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缺少主语,应为“(先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译文:先生生性喜欢喝酒,家中贫穷不能经常有酒喝。 )
缺少主语: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因以为号。(省略“之”字,应为“因以(之)为号”。译文:于是就把“五柳”作为号了。)
2、倒装句: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状语“于贫贱”“于富贵”后置,应是:不于贫贱戚戚,不于富贵汲汲)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应为“不知先生何许人也”译文:这位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
人。)
3、疑问句:
无怀氏之民欤?(一般疑问式)
4、判断句式: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也”表判断。意思是: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
5、流传下来的成语:
不求甚解:原指读书要领会精神实质,不必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hào)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shì)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zh?)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c?ng)不吝(lìn)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ha)穿结,箪(dān)瓢(piáo)屡空,晏(yàn)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qián)娄(lóu)之妻有言:" 不戚(qì)戚于贫贱,不汲(jí)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chóu)乎? 衔觞(shāng)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yú)?葛天氏之民欤?
先生不知道是哪个地方的人,也不知道他的姓名和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它作为(自己的) 号了。(先生性格) 闲适沉静且少言寡语,不羡慕荣华利禄。爱好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 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便高兴得忘了吃饭。(他) 天性特别爱好喝酒,但因家贫而不能常得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有这种嗜好,有时摆了酒来招呼他; 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便回家,竟不会(假装) 舍不得。简陋的居室里空荡荡的,不能遮蔽寒风烈日; 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乘饭的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空如也,(可是) 先生都泰然处之,安然自若的样子。经常写文章为乐,(从文中) 充分显示了自己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的东西放在心上,凭这些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 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他) 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是上古葛天氏时候的百姓吧?
作文八:《五柳先生传》300字
--------------------------------------------------------------------------------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
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
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
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
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
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
作文九:《五柳先生传》2000字
学科:语文 年级:人教版八年级(下) 主备教师:郑瑞雪 审阅: 1、为五柳先生做传时记录者掌握了他的哪些信息? 时间:2012年2月 课题:第五单元 第二十二课 五柳先生传 编号: 2、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重点掌握“晏如、萧然、会意、汲汲、戚戚、吝情”的词义,理3、列出五柳先生的爱好和志趣?从中反映出他哪些与众不同的特点? 解“之、其”的用法。 2、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用自己的话品评人物。 3、熟读、背诵全文。 学习重点: 积累文言知识,重点掌握重点词语的用法。 学习难点: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用自己的话品评人物。 学法指导:预习前应该回顾学过的陶渊明的作品,便于新旧知识的联系、迁移,预习时利用注释清字词障碍,能读准字音,准确断句;再调动已有文言词语储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传记记录了五柳先生的那些事迹),并尝试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的性格志趣。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给下列字注音 嗜 辄 吝 褐箪 汲 俦 觞 屡 黔 欤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何许人也 不求甚解 亲旧知其如此 性嗜酒 每有会意 衔觞赋诗 3.解释加横线的字并翻译这个句子 亦不详其姓字 因以为号焉 造饮辄尽 环堵萧然 箪瓢屡空,晏如也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二、课堂学习—研讨
4、从文中摘出有关五柳先生生活状况的句子? 5、赞”语中“不汲汲于富贵”和传文中的哪一句相照应? 6、文章结尾提到“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7、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三、拓展延伸—巩固 1、课堂活动 品头论足说陶潜 ,由古及今话隐士。 2、巩固练习 暗示他是一位隐士的句子 讲述“五柳先生”这个名号来历的句子 表现五柳先生志趣还好的句子 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的是 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的是 赞语中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 体现作者社会理想的句子
作文十:《五柳先生传》1400字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白山第四中学 张丽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培养学生迅速、准确地抓住文中的关键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老师的点拨下进行探究五柳先生的形象,启发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难点
1、熟读并背诵课文,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2、分析陶渊明不慕荣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的思想。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古往今来,多少名人、隐士:文人、墨客以他们丰富而曲折的人生经历,以他们独特而强大的心灵感召着我们,他们的人生之路是一本本充满神奇与哲理的书,他们写下自己的生平事迹,给予后世以精神营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拜访一位世外高人——五柳先生。
二、初读课文
1、老师朗读课文,同学要听准字音,注意断句。
2、学生自由朗读。
3、翻译重点语句,理清文意,积累文言知识。
4、分小组互译课文。
三、再读课文,初步感知
1、在一般的传记文章中,都要交代人物的籍贯、姓氏等,而陶渊明在自传中不写清姓名,却假托“五柳先生”的名来作传,为什么?
明确:陶渊明是一个率真之人,做人做事喜欢不违背“真意”,他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是谁,所以故意隐去不写。作为隐士而言,他的这一心理便容易理解了。“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可见他很随便给自己起名号,可见“不慕荣利”的性格。
师小结:在陶渊明的形象中,这句“不慕荣利”是核心,一切表现都由此出。
2、文章第二句话概括了五柳先生的哪个方面?(性格:闲静少言,板书)
闲静少言是他的外在表现,不慕荣利才是他的真实面貌。不慕荣利是什么意思?不羡慕荣华富贵,功名利禄
这种思想与当时许多人的思想一不一致?不一致,因为当时许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
五柳先生的不慕荣利与别人的追名逐利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是五柳先生最突出的地方,也是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根源。
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一个人的思想也往往支配着一个人的行动。
3、接下来,我们看看五柳先生的兴趣爱好是什么?是否受着不慕荣利思想的支配呢》谁能总结一下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爱好
(1)读书 (2)写文章 (3)饮酒
4、其实,五柳先生无论是读书适意,还是醉酒陶情,无论是著文娱志,还是深藏避世,都缘于他的一种情怀,或者也可以说是他的思想境界——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请学生翻译这两句话,注意“戚戚”与“汲汲”的意思。
请学生仔细品读这两句话。
这正是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不仅结构有上首尾照应的作用,也使人物的个性更为鲜明。
四、探讨交流,挖掘本质
1、人们常说:“时势造英雄,那么是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了五柳先生?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2、你认为五柳先生是个怎样的人?你喜欢他吗?
3、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作者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追求。假如你也来评价一下自己,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向哪些现象勇敢地说“不”,向哪些现象大声说“好”?
通过学生们的积极发言,从而领悟文章的精神内涵,升华情感,培养健康个性、健全人格。
小结: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对陶渊明的生平事迹又有了新的了解。大家都知道,陶渊明出身贫寒,一生穷困潦倒,有志不得伸展,最后死于贫病。但他不慕名利、豪爽率真、安贫乐道的精神为世人所景仰。人活着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
让我们带着对生命的新的思考,活出真我的风采。
作业:模仿陶渊明的写法来介绍一下自己。(可以从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生活环境和自己的理想志趣等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