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读论语的心得体会》3400字
浅谈《论语》中的科学研究思想及其对当代
科研的指导意义
引言 应中国传统文化课老师的要求,最近我我粗略的读了《论语》,学习了孔子的“仁”和“礼”的思想,虽然我的理解能力有限,但是我还是被这部《圣经》深深地触动了。书中论述涉及政治、哲学、教育、伦理、文学、艺术和道德修养等各方面,虽然它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完全吻合,但是作为一本传承了几千年的经书,它的思想,对我们的行为意识,仍有很大的指导作用。论语给我们的总体感觉是复古、保守、教化的,所以,很多人愿意从政治、思想、教育、伦理层面去解读它,更重视它在伦理道德方面的影响,但是很少有人从科学的角度去解读它,其实细细品读,书中也蕴含了不少科学研究精神,它的思想,也需要在当代科学研究中得到弘扬。在此,我简单概括一下我从论语中学到的科学研究精神。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涉及了政治、思想、伦理、教育等多个层面,同时在科学研究方面也有从分的体现。本文选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文精神的代表之作《论语》,利用举例说明法,从追求真理、注重实践、博学广思、不懈的毅力、严谨的态度等几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科学研究精神及其对当代科学研究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论语 科学研究思想 指导意义
正文
1、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真理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是经过实践检验和严密逻辑论证的,关于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本质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追求真理是科学的生命, 是全部科学活动的灵魂。崇尚科学, 就是提倡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就是要反对盲目信从、僵化固守的思想。只有做到追求真理,实事求是,才会存在所谓的科学。
很多人认为,孔子是拥护迷信思想的,他相信鬼神的存在,“**”中甚至出版过一本书, 叫做《论语批注 》, 《前言》写道:“孔老二是我国春秋末期腐朽没落的奴隶主阶级的代言人, 他逆历史潮流而动, 坚持倒退, 反对前进, 坚持复辟, 反对变革, 是一个臭名昭著的复辟狂、政治骗子、大恶霸。”
但是,我们似乎忽略了孔子生活的时代,在那个时代,神鬼意识、迷信思想十分严重,他不可能脱离时代的影响而成为一位现代意义上的无神论者,但他的思想中确实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精神。当弟子樊迟问孔子什么是智,孔子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论语·雍也》)为人做事,就是尊敬鬼神之事,而又远离它,就可以叫做明智了;当季路问如何侍奉鬼神,孔子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孔子将人与鬼作了对比性论说,强调事人在先,事鬼在后,先后不能错位,本末不能倒置,表现了重视现实人生的生活态度。他认为鬼神属于不可知的范畴,不能用客观手段加以研究应该采取存而不论的态度,而且他所说的鬼神实际上更接近于天命的概念,所以孔子属于理性而明智的有神论者。他主张敬鬼神而远之,做人应务实,就这点而言,就是对当时社会迷信思想的极大的批判与挑战,因此,我认为,孔子具有鲜明的摒弃迷信色彩的态度。
在当今这个高度重视科学发展的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热爱科学、崇尚科学,心存追求真理、反对迷信的理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不奢求自己能一下子摒弃所有和科学相违背的观念,但是要像孔子那样,能够冲破自己所处时代思想的束缚,在追求真理的路上,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探索。
2、注重实践
真理是科学的灵魂,实践是科学的第一要义。只有通过不断实践,才能检验真理,才能检验科学。实践的观念,在《论语》中也有体现。 孔子施教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游于艺”,就是让学生游憩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而这个“游”就是指快乐地实践。另外,儒学经典《中庸》强调“力行”、“笃行”,虽然为“伦理意义”层面上的“行”,但也有实践指向的意义。其实这也不难理解,传说孔子少年时生活在社会底层,为了生存,吃了不少苦;他也曾对学生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意为:我小时候穷苦,所以学会了不少鄙贱的技艺。这就是说,他自己就是一个靠“做”打拼出来的哲人,他又怎么会反过来轻视“做”呢?故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实践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环节。
实践出真知,一个理论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成为真理,才能为科学研究所用。面对当今高速发展的多元化信息时代,我们不可能准确判断每个理论的正误,对于一个新的领域,当它的理论还不成熟的时候,我们只能通过不断地尝试,不断地实践,才有可能取得突破,所以,科学需要真理,也需要实践。
3、广泛的学习各种知识——博学
作为影响了中国教育几千年的一本经书,《论语》无处不在体现“博学”这个概念。博学是孔子治学的第一境界,《颜渊》篇强调:“君子博学于文”;其得意门生子夏在《子张》篇中亦云:“博学而笃
志”;儒学经典《中庸》里编织的“学习五部曲”中,第一部就是:“博学之”。当然,孔子这里强调的博学,不仅是伦理层面上的礼仪知识, 还指鸟兽虫鱼等自然知识。在《阳货》篇中告诫其弟子:“小子何莫学夫诗??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当时孔子本人,就以博物而倍受世人的青睐。据有些学者统计,《论语》中引天文资料6 则、理化资料8 则、动植物资料21 则;总之,有关于自然知识的资料
35 则。
博学虽不等于科学,但却是科学发育的最重要的因素,没有博物广见的知识视野,就不会有科学的发现。我们不可否认,是孔子的博学成就了他的伟大,没有哪一个伟人不是博学广思的,没有一项科学发明不是经过广泛地学习研究得出的,博学是科学研究的前提。
4、坚持不懈的毅力
在《论语·子罕》中孔子打了一个比方:“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苗而不秀,庄稼虽然出苗了却不吐穗开花,比喻虽然资质良好却没有什么成就;秀而不实,庄稼虽然吐穗开花了,却不能灌浆结实,比喻虽然发展态势不错,却最终没有大的成就。因为不能持之以恒,所以尽管它们的开端都很良好,却最终没能取得良好成果。孔子利用这个例子告诫世人,做事要坚持不懈,脚踏实地,坚决不能半途而废。
虽然经过了两千多年的岁月,但是坚持不懈的毅力仍然是我们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面对日新月异的高科技产品,我们不可能把每个原理都理解的那么透彻,我们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如果我们没有坚持不懈的毅力,就只能半途而废,只能一事无成。科学研究本身是枯燥的,但是既然选择了这一行,就必须踏踏实实、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当我们在遭遇了各种打击,感觉前路迷茫的时候,不妨想想孔子的比喻,因为如果放弃,我们只能前功尽弃。
5、严谨认真的态度
孔子在教诲学生时,特别强调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他特别讨厌那种不懂装懂凭空造作之人,《论语·述而》篇中,孔子说:“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他还说自己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他很谦虚地说自己只是阐述前人学说,并没有创建新的理论,其实,孔子是“述而又作”的,他的“述而不作”只是传达了一种严肃认真的科研作风。《为政》篇中记载,孔子教导子张:“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就是:多看,有怀疑的地方加以保留,知道的也要谨慎言之,这样就能减少过错。在谈论“正名”问题时,率真的子路回敬其“子之迂也”,孔子马上教训子路:“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即:鲁莽呀,仲由!君子对于他所不知道的,只能取保留的态度。正如教诲子路的经典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明智的态度。这些都是求实求是的、严谨的科学态度的体现。
严谨、精确是科学的第一品格,科学的东西就是:一是一、二是二,来不得半点的含糊。**曾经说过:“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只有我们足够严谨,才能避免不必要的错误与损失。
虽然孔子生活的年代和我们相差了两千五百多年,《论语》的生成语境与当今的语境,具有天壤之别,但是书中的思想,无论从思想政治、道德伦理还是科学研究上仍然对我们有很大的指导作用。《论语》的生成语境中,虽没有系统的科学思想,但是我们当今的科学研究思想,似乎都可以从《论语》中找到与之对应的思想。这也正是孔子的伟大之处。《论语》是孔子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宝贵的财富,我们应该多去挖掘它,了解其中更多的内涵,并且把这份财富一直承传下去。
参考文献
[1]郭柏春. 《论语》中的科学精神研究. 嘉应学院学报,2010年12月
[2] 郭柏春. 高扬科技攻关的精神和魅力. 光明日报,2007年3月.
[3]席泽宗. 中国传统文化与科学的关系. 科学新闻,2007年9月
作文二:《读论语的心得体会》6200字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
儒学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以下是小编收集的读论语的心得体会,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
《论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在历史上具有崇高地位,宋人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论语》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两千多年,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被称为东方的《圣经》。我读论语的时间不长,也没有通篇详细的读,但是却在字里行间已经被孔子深深的感动,为他的胸襟和智慧折服! 他的一生甚至都没有一部自己的著作,仅凭着学生们记录他言行的这部《论语》就能让我们如此受用终生。 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这样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涉及政治、哲学、教育、伦理、文学、艺术和道德修养等各方面,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建国已六十年,“五十而知天命”,和平岁月,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优秀传统文化,应该是”守成期”,顺理成章的天命。其实,儒学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不仅可与守成,亦可催人进取,
儒家文化中蕴含的对现代生活有巨大作用的力量,不仅是为某个阶级服务的政治哲学,也是直指人心的人生哲学。儒学在历史发展中多少次沉浮坎坷,命运悬于一线之际却总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是因为这其中蕴藏着巨大的潜能,那是超乎政治伦理之上,鲜活在平常日用之间,本于生命,积极进取,追求成功的永恒精神。人生,
就要有积极的心态,明确的目标,靠坚持不懈地努力行动来获取成功,这是天地自然社会赋予人类亘古不变的使命,也是儒家文化的根本精神、终极目标、整体主题。而这些,却是孔子给我们的启示。
一、要勤学善悟,学以致用
读完《论语》之后,脑子里都是中国伦理道德和我们民族传统的文化思想,但整篇文章下来,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孔子关于学习方面的论述。孔子很重视学习态度,强调要终身“好学不厌”,提倡“不耻下问”的精神。“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人”当然不会都是强于自己的人。只要有“善者”,就要“从之”,对于“不善者”要引以为戒,改正自己也有的缺点。这里指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像我们工作时间短的人,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学习首先要勤奋,其次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爱因斯坦有个著名的成功公式,“勤奋努力+正确方法+讲究效率=成功”。其中把勤奋看成是首要因素,说明要取得任何方面的成功,都必须具备勤奋精神。勤奋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方法,就是要勤学、勤记、勤思,“温故而知新”。子
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是“思”的基础,“思”要在“学”
中进行,二者相辅相成。一个人要增长知识和才干,就必须认真读书和思考,两者不可废,要养成经常思考问题和总结自己的习惯。通过自身的知识储备,形成自己有理有据的判断,那就是要勤奋学习,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定期对自己所感所悟进行梳理和提炼,不断温故旧学、收获新知。能“悟”,才能有所提
高,才能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事半功倍,得“悟”就会豁然开朗,对新问题有新的办法,而不是束手无策。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也就是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正义的事不能去做,有错误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论和实际不能结合,这才是我们忧虑的。由此可见,读书的目的,不在于死记书本,而在于应用,在于实践,在于“举一反三”地灵活运用知识。
二 、爱人犹如爱己 ,敬人犹如敬己。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意思是指在家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则谦恭有礼,对人如兄弟一般,谨慎而诚实可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即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要团结友爱,有爱心,以贤德的人为榜样,不断激励自己,努力实践,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现代人一般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关爱,得到他人的尊重,但为什么自己付出了什么,却很少去思考。有的人唯我至上,目空一切,任何人都不放在眼里,有的人出口就脏话粗话,不管他人接受不接受。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
之。如果自己心中没有了别人,就难得到别人的尊重,特别是生活中诸多不如意的人,忧患多于欢乐的人,更不容易做到自尊自爱,因此我们任何时候都要保持一颗真诚的心,真心赞扬他人,真心对待他人,真心接受他人的好意,要以德抱怨,以直抱怨,用论语精神指导我们的行为。 在日常工作中,真心对待每一位前来办事的市民,对所提出的问题要一一解答,为市民提供快捷服务、便利服务、微笑服务。
三、以正确的心态面对人生观
每个人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我们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论语》的精华之一就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第二个态度是,承认现实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陷的态度。在处世之道中,孔子提倡“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隐含着就是“在其位要谋其政”。在我们工作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做好本职工作是前提。社会是一所大的学校,要想在工作中有所作为,真正胜任本职工作,就要多听、多看、多思、谨言慎行,以自己的身体力行结合别人的间接经验才会使自己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孔子所言的“修以安百姓”那样的一种高尚的信仰、情怀和社会坦荡,作为我们一个普通人的认识没有能力顾及,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始于足下,做好自己的工作,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好份内的事,那么整个集体就是一个和谐的集体,是一个积极向上的集体。
四、生活中正确对待自己的得与失。
《论语》一书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遗产,具有极大继承价值,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真可谓是“学而不厌悔人不倦”。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使我印象很深刻,一座寺庙里供着一个花岗岩雕刻得非常细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来佛像前膜拜,而通过这座佛像的台阶也是跟它同一山体的花岗岩石砌成的,台阶不服气的对佛像提
出了抗议,我本是兄弟,凭什么人们都踩着我们去膜拜你,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说,因为你只经过四刀就走上了领导岗位,而我经过了千刀万剐才成了佛。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心中常常自觉不自觉的与他人凡事做比较时,其前提就是自己是否有可比性,比较方法是否有科学和理性。通过比较应该是发现差距而产生压力和动力,因有了鉴别而便于定位和确定目标,其目标应是催人向上,奋发有为,这样比起来我想内心就平和多了,怨气自然就少了。常言道,你有你的快乐,我有我的开心,知足常乐,孔子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将眼光放长远些,你才会收获更多。
读《论语》,让我们领悟到的是一种智慧,是对学习的正确认识,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对身边朋友的理智看待,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在现实生活中的理性道德。总之,《论语》从多种角度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特征,作为两千多年前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我们今人有许多共同之处,其中的许多思想是当代人的精神和
楷模,要做到“古为今用”。我们今天也常会说,天时、地利、人和是国家兴旺、事业成功的基础,特别是在我们努力创造和谐社会的今天,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显得尤为重要。有时间就去读一读《论语》吧。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有一门课程,即“两课”中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其中有一课是关于树立人生观的。其中人生态度是人生观中最根本的东西,即指人们对外界事物的根本看法。前一阵跟着老师学习教学方法论的时候,突然得到了一个启发,人生观其实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对己、对人、对事。通过这学期学习《论语》,特别是“学而之道”,我对人生态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一、对己。
人生态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怎样认识自己,怎样对待自己,用什么来要求自己。
1.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省”就是检讨过去,检讨走过的道路有哪些成功的地方,有哪些失败的地方,有什么经验,有什么教训。
我们在忙碌的生活节奏中,凡是往前看。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前程奔波。我们经常忘记了在前进中停下自己的脚步,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反省一下自己的经验和教训,这是弥足可贵的。“吾日三省乎吾身”,在每天晚上临睡之前,像过电影一样反省一下我今天的所作所为,哪些是值得肯定的,哪些又是远远不够的。这对于成长中的我们,对于我们将来以更加优秀更加卓越的自我走向社会是非常
有用的。
2.古人云,三十而立。我们作为二十几岁的青年人,应该怎样确
立自己的立身处世的根本立场,根本态度呢,《论语》中有四个字可以解释,君子务本。“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君子”是说一个有作为的人,“务”则可以理解为致力于,“本”就是根本,在这里指的是立身处世的根本态度或根本立场。也就是说,“君子务本”是指一个有作为的人,首先要解决好自己立身处世的根本立场、根本态度。只有这样,人的思想方面才有了定向,人生的道路才会随之定性。反之,如果一个人连立身处世的根本立场尚未确定,其行为也就不可琢磨,摇摆不定,因此也就必然难成大事。
当今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特别是对于我们八零后的青年人而言,有人说我们这一代是浮躁的一代,我们大部分人没有自己处事的根本立场,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没有自己的主心骨,没有自己坚定的信念,仅凭自己的一腔热血是很难成就大事业的。所以在今天,我们在四处寻找自己的出路时,首先要树立自己的处事立场,找到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然后才能走自己的路。
3.在自我价值实现中,应该怎样提高自我,子曰,“君子不器”。孔子在《易经》中讲,“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器”也就是具体的东西。“君子不器”可以理解成人不要被一些条条框框的东西束缚住,不要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眼前的、具体的事物上,放在一些琐碎的事上,应该学会超越自我,去掉小我,实现大我,高屋建瓴
的看待一切。这是一种生存境界。
人很狭隘,就不能做大事,不能有大贡献。例如我们所熟知的**从小就树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大志向,而不是为了自
己当官发财的小愿望。对于我们而言,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更是难能可贵。我们大多数人往往还是摆脱不了“器”的束缚,一味追求晋升、提薪等,追求更好的物质享受。人们其实就是被这些“器”束缚住了,活不出真实的自我,找不到真正的幸福。所以在我们的有生之年不要被一些琐事困住,不要等到暮年才追悔莫及。做洒脱的自我,活真实的自我,做真正有意义的事情才是最难能可贵的。
4.俗话说,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确实如此,自己往往是最难克服、最难克制的。一个成功者往往是有很强的自制力的。尤其是一个人的情绪世界,是非常难以自控的。人的成功与否,幸福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对情绪的把握,一个人情绪不稳定,行为就不稳定,事业也就会有波折。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别人不了解我,不知道我,我也不生气。这样的人才能遇事沉得住气,才能担当重任。别人不了解自己、误会自己,甚至怀疑自己,这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以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来自外部世界的流言蜚语,这也是一个成功者必备的心理素质。
二、对人。
人生态度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问题。《论语》也给了我很多启示。
1.对待别人首先要了解别人。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简短的一句话却是一部人际关系学。这句话是说,我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是担心我不了解别人。俗话说,“知人者智”。要想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首先要学会了解他人。“知人”,一方面应该
了解别人的优点和确定,“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另一方面,了解了他人的脾气、性格、思想,才能最大限度的寻找共同点,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尽量少的产生摩擦、最大限度的在一起和睦相处。
这正是我们八零后所缺少的一种习惯。我们这一代人是个性鲜明的一代,每个人都非常有自己独到的想法,每个人都想以自我为中心。但是我们在张扬个性的同时,还要考虑其他人的想法、意见。在与他人相处时,真正做到“知人”,才能创造一个好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
2.在处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中,尤其是师生关系、上下级关系中,在社会上有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巧言令色”。
面对复杂的社会,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处世态度,有的人情绪豪爽,表里如一,对上对下只有一个面孔。另一种人,性格阴险,人前一个样,人后一个样,对上一个样,对下一个样。对下态度傲慢,盛气凌人,对上,对自己用得着的人,胁肩谄笑,百般逢迎,甚至低三下四。孔子用“巧言令色”四个字,勾画出了人的这一现象的扭曲。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风气,无论在官场上,还是商
界,甚至教育界,都有这种“巧言令色”的不良社会风气。在我国转型时期,实现社会公正,打击腐败现象,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等,都要消除这种“巧言令色”的现象。孔子说,巧言令色的结果是,鲜仁矣。就是说,巧言令色的人是没有高尚道德的,是远离“仁性”的。在现实中,我们所说的这种人大多是圆滑世
故的,不可深交的“小人”。在与他人交往中,我们自己对他人的态度应该是表里如一、不卑不亢,另一方面对待这种“巧言令色”的人,在交友中也要看清人的真实的一面,不要以貌取人。
三、对事。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矣。”这句话可以说概括了我们对人生活动的整个态度。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很多人理解成,君子吃的不要追求更好,只要吃饱就好,住的也不要有更高的追求,能安安定定的就行。但是我觉得儒家学说是一种积极入世的学说,所以孔子也不同于老子,不是安逸于现有的生存状况。我认为这句话应该理解为,君子不应只满足于吃饱,不应只满足于有住处,除此之外,还应有更高的追求。对现实来说就是说,许多人的人生目标就是满足于吃喝上,有吃有喝,日复一日,凑合着过。人们应该不满足于现实,应该确立更高的目标。
孔子在提出了人们要树立更高的人生目标,接着就回答了如何实现更高的人生追求。“敏于事而慎于言”这七个字中讲的是两件
事,一个“事”,一个“言”,实质上说的是人的“行为”和“思想”。孔子把“敏于事”即行为放在前面,把“慎于言”即思想放在了后面。孔子对一个人的要求,要重视“行”的一面。“敏于行”说的是做事要灵活,有办法,学会变通。“慎于言”即说话要慎重,不要乱说话,说假话、说大话、说空话。孔子对人们处事的要求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
作文三:《读论语的心得体会》1300字
精品文档
读读读的心得体会
子曰,“今之孝者~是读能读~读读读的心得。至于犬读~皆体会能有读。不敬~何以读乎,”孔子读,“读在所读的孝之者~是能
读读父母。可狗和读都能有人读读读~如果读父母有一读孝敬之它没
心~那读和读物有什读读,”读在~读多人读父母都不读有一读区呢很
孝敬之心~就我读读做的每一件孝敬父母的小事读读~读父从来吧
母端一杯茶~读父母背~聊聊天~读读心~读都是我读读读做捶捶
到的~可是又有多少人去做,读读读小事情都做不到~就会呢
更读读读读父母了。父母的读育之恩~我读是一读子都读不的~但清也要我读的微薄之力做我读力所能及的事。有一次~我在尽儿
写来很没写作文~读读读了~读心地读,“读完作读读,”我不希望读人看我的作文~所以着急地读,“读读,我在作文~不能被写打读的~等我完了再出。”读读无奈地读了口~读,“好写来气
吧她歉。”读读地退出了我的房读。我突然感到一股意涌上心读~心想,“,我是一不孝女,”子曰,“父母之年~唉真个
不可不知也。一读以喜~一读以。”孔子读,“父母的年读不能惧
不读在心读~一方面读他读的健康读而高读~一方面读他读的衰老寿
而读读。”是,就像孔子读的那读~我读必读要把父母的年读读在啊
心读~每每我读读大一读读~父母都读我读送上衷心地祝福~精会
心的物~暖地读抱~而我读,我读是否在父母生日的读候礼温呢
读他读读祝,读他读的健康读而欣慰,今年我读读四十读了~可寿她
不愿意读读生日~读,“四十读是不吉利的读~我读读个她个数它
1 / 3
精品文档
悄悄吧礼她地读去,”读然是读读读~我读是读读读读了小物。非常感读读我读大了。读~一句暖地读候~一读陋的物~一“读读没温份礼声
爸爸你泪眶体会我读读”~就足以读父母读盈~心得《读读读的心得体会》(://.unjs.)。子曰,“放于利而行~多
怨。”孔子读,“完全按照自己的利益做事~就招所有会来人的怨恨。”在我读做事的读候~要读及到所有人的感受~行事的方法大家必读一致同意。如果不读及读人的感受~大家都疏会读。在生活中~读读的事情非常多。读得有一次上育读读~我读你体
在玩游读。一位同滔滔不读地读起了自己心目中的游读读读读行学怎~以至于大家都朝他投出怨恨的目光他都察读出。大家也读没没
什读~按照他的想法玩~读果玩的不读心~一读育读就读儿儿很体
读泡读了。之后一段读读我读都疏读了他~后他慢慢改正了~我读来
才又重新玩到了一起。读读一段美好的友读有了缺读~多读不读得,子曰,“由~读汝知之乎,知之读知之~不知读不知~是知也,”孔子读,“由~我正的求知读度。知道就是知道教你确~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读才是求知的正读度,”我读在读的读确学
程中有正的求知读度才是最重要的。读水摸读读然混读了老读读读确~害的却是自己,正的求知读度用字形容踏读。读啊确两个来——学
不是读了老读~也不是读了父母~而是读了自己。踏踏读读地读~学读自己有好读。不踏读地读~自己也感到辛苦。我在一外学会个教
班上英读读。读美老读读读任~完一些知读~读读我读个国很学会听没
听懂没听懂来怕来懂装~就读出。有一次~我惹太多麻读~不
2 / 3
精品文档
懂没听懂~读果后面一读串的知读都。是读读读我折读了半天我才弄懂当呢懂来的。早知今日何必初,我读不如把不的地方提出~就不用折读读读久了。《读读》读然是由一读一读短小的读读读成~读含很
着的却是读人读事的基本道理。
3 / 3
作文四:《读论语的心得体会》2000字
----------------------------------最新精选范文公文分享-----欢迎观看-----------------------------------------------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读论语的心得体会。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说:“现在所谓的孝之者,是能赡养父母。可狗和马都能有人饲养它们,如果对父母没有一颗孝敬之心,那么和动物有什么区别呢,”现在,很多人对父母都不怀有一颗孝敬之心,就从我们该做的每一件孝敬父母的小事来说吧,为父母端一杯茶,为父母捶捶背,聊聊天,谈谈心,这都是我们应该做到的,可是又有多少人会去做呢,连这种小事情都做不到,就更别说赡养父母了。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是一辈子都还不清的,但也要尽我们的微薄之力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儿。有一次,我在写作文,妈妈进来了,很关心地问:“还没写完作业吗,”我不希望别人看我的作文,所以着急地说:“嗯嗯~我在写作文,不能被打扰的,等我写完了再出来。”妈妈无奈地叹了口气,说:“好吧。”她轻轻地退出了我的房间。我突然感到一股歉意涌上心头,心想:“唉~我真是一个不孝女~”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能不记在心头,一方面为他们的健康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的衰老而忧虑。”是啊~就像孔子说的那样,我们必须要把父母的年龄记在心头,每每我们长大一岁--------------------------------------------最新精选范文分享--------------谢谢观看--------------------------------------
----------------------------------最新精选范文公文分享-----欢迎观看-----------------------------------------------
时,父母都会给我们送上衷心地祝福,精心的礼物,温暖地拥抱,而我们呢,我们是否在父母生日的时候为他们庆祝,为他们的健康长寿而欣慰,今年我妈妈四十岁了,可她不愿意过这个生日,她说:“四十岁是个不吉利的岁数,我们让它悄悄地过去吧~”虽然是这样说,我还是给妈妈买了小礼物。她非常感动,说我长大了。没错,一句温暖地问候,一份简陋的礼物,一声“妈妈爸爸我爱你们”,就足以让父母热泪盈眶,心得体会《读论语的心得体会》(://.unjs.)。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孔子说:“完全按照自己的利益做事,就会招来所有人的怨恨。”在我们做事的时候,要顾及到所有人的感受,行事的方法大家必须一致同意。如果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大家都会疏远你。在生活中,这样的事情非常多。记得有一次上体育课时,我们在玩游戏。一位同学滔滔不绝地说起了自己心目中的游戏该怎样进行,以至于大家都朝他投出怨恨的目光他都没察觉出。大家也没说什么,按照他的想法玩儿,结果玩儿的很不开心,一节体育课就这么泡汤了。之后一段时间我们都疏远了他,后来他慢慢改正了,我们才又重新玩到了一起。这样一段美好的友谊有了缺损,多么不值得~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说:“由,--------------------------------------------最新精选范文分享--------------谢谢观看--------------------------------------
----------------------------------最新精选范文公文分享-----欢迎观看-----------------------------------------------
我教你正确的求知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正确的求知态度才是最重要的。浑水摸鱼虽然混过了老师这关,害的却是自己啊~正确的求知态度用两个字来形容——踏实。学习不是为了老师,也不是为了父母,而是为了自己。踏踏实实地学习,对自己有好处。不踏实地学习,自己也会感到辛苦。我在一个外教班上英语课。这个美国老师很负责任,学完一些知识,总会问我们听没听懂,没听懂就说出来。有一次,我怕惹来太多麻烦,不懂装懂,结果后面一连串的知识都没听懂。是妈妈给我折腾了半天我才弄懂的。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我还不如把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就不用折腾这么久了。《论语》虽然是由一则一则很短小的语录组成,蕴含着的却是为人处事的基本道理。
--------------------------------------------最新精选范文分享--------------谢谢观看--------------------------------------
作文五:《读《论语》的心得体会》2600字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
——仁礼为本,君子大同
《四书章句集注》在《论语序说》中介绍了孔子一生的历程,在篇末有程颐的一段话:“今人不会读书。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这段话用在我身上是再恰当不过了,首次接触《论语》是在中学时期,详读才在今年。我曾经以为这本书多只是一些名言警句,理解记忆就可以了;但是在详读这本书之后,我被这本书折服了,关于这本书的理解我还只是冰山一角,但我相信“温故而知新”,相信在往返不断的通读理解后会有更多的感悟。
《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是儒家学派“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由此我们可以将《论语》看成是君子之学,而《论语》则是对儒家一直孜孜不倦追求的理想人格——“君子”提出来的一系列要求。
纵观《论语》,我们可以看出在孔子及其弟子及再传弟子的言行和思想的集大成作品《论语》一书中,可以总结到这本书的核心思想是“仁”和“礼”。“仁”的内涵是“仁者,爱人。”(《中庸》) “仁”的践行是“仁,远乎哉?己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篇第七》)孔子认为人的向善的动力来自于内心的意愿,即道德自觉。“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
也篇第六》)“父子相隐”则是孔子认为“仁”能够由近及远和推己及人的具体体现。在《学而篇第一》中有若说:“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已;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段话的关键句是最后一句:“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程颐有注:“孝弟,顺德也??德有本,本立则其道充大。孝弟行于家,而后仁爱及于物,所谓亲亲而仁民也。故为仁以孝弟为本。”“孝弟”在这里是对理想人格“君子”提出的基本要求,而后面的“不好犯上”与“不好作乱”则是“孝弟”的延伸和“充大”。在中国传统观念里,家国一体是统治者乃至全民族的终极目标,儒家学派从常人都能做到的孝敬父母、友爱兄长两个方面来要求人的行为,可见儒家学派“仁”的主张实施不难。《论语》的另一思想核心是“礼”。《说文》:“礼者,履也。”即一个人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履行的责任。《论语》中的“礼”可以有两层含义:它既是外在的礼仪制度,又是内在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准则。《论语》中“仁”是“礼”的基础和出发点,“礼”是“仁”的手段和具体体现。在《学而篇第一》中有子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这是儒家对“礼”的最终期望就是“和”。
在本书中,《论语》对君子各方面的行为都做出了要求,包括生活学习、日常礼仪以及为人处事等多个方面,这些方面都是从最基本的人格塑造开始的。
“君子”是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人最完美的人格界定。孔子把君子
概念由对贵族的尊称转变为对有德之人的尊称,这种转变在当时起到了激励新兴阶层自强不息的作用。《论语》中道德人格的等级是“圣人—君子—小人”。道德的最高境界是圣人, 但圣人的境界太高, 不是一般人能够达到的, 因此孔子说: “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 得见君子者, 斯可矣”, 所以君子在儒家道德人格中的地位相对而言更重要。与君子相对的是小人。儒家道德的基本要求是: 人即使不能成为圣人, 也应努力成为君子。
儒家思想对君子人格的要求体现在内在树德和外在修身等方面。孔子的这一思想也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产生了无可估量的影响。
首先体现在孔子对君子人格塑造的内在树德方面的要求。这包括对“仁义”的理解和应该具有“智”和“勇”等道德素质。君子视“仁义”为生命,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毫不动摇地坚持。“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孔子认为,君子必须具备“仁”,不得须臾离“仁”,否则就不成其为君子。“仁”是道德的本体,万善的总根源。君子既然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那么必然也是一个仁人。孔子理想的“君子”人格中,“仁”是基本因素。“义”,简单地说,就是“正确、应当的事情”的意思。因此,正确、应当的行为就称为“义行”,正确、应当的道理就称为“义理”。“君子义以为质。”(《论语?卫灵公》)“君子义以为上。”(《论语?阳货》)“义”是君子做人的根本,是第一原则,“义”对于君子也非常重要。“义”就是合宜,就是符合道德原则,不合原则的
事坚决不做。
其次是孔子对君子人格塑造在“智”和“勇”上的要求。智,指道德认识与实践方面的智慧与才能。君子有了这种智慧,方可不惑于不仁不义的歧途。君子对于道德的本质、实践的条件等有正确的认识,使自己的行动总是符合仁、礼、中庸。该说该做的就去说去做,不该说、做的就不说不做;情况再复杂,他依靠智慧,也能找到最恰当的行为方式。“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这体现的是“勇,”勇,即执行道德律令的勇敢精神。它产生于对儒家伦理的坚定信仰。有了这种勇气,就能不顾个人的得失荣辱,不怕任何艰难险阻,见义勇为,知过必改,将道德法令贯彻下去。
最后是孔子对君子人格要求在外在修身上提出的要求,这其实也就是孔子对君子的文化要求。孔子认为君子子必备的基本技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也就是懂得礼节仪式,会歌舞与演奏乐器,能射箭、驾车、写字、运算。君子必备的基本知识是《诗》、《书》、《礼》、《乐》、《易》、《春秋》等书本知识;此外,天文、地理、政治、军事、历史、博物、民俗等各方面的知识,君子也应掌握。
在孔子心目中,“君子”是每个人都应当达到、经过努力也能达到的具有现实性的理想人格。孔子对君子理想人格的要求还体现在很多方面,如“恭”、“敬”、“宽”、“温”和“信”等等。
孔子拥有圣人的情怀,因此他将人格塑造放在一个人成长的首位,君子理想人格的塑造是他在《论语》中各种思想的实践目标,后人也一直以这种君子人格来要求并完善自身。
《论语》是先秦时代儒家的经典之作,它包含了孔子及其弟子所有的言行、思想,也是儒家文化的源头。在本篇读书心得里,我主要是谈了一下《论语》中的“仁”“礼”思想和儒家的“君子”观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都是儒家文化的精髓,汉以后儒家文化思想对后世的思想影响深远。“君子”是孔子及儒家的理想人格,古人和今人都亟亟实现,这也是我们这个时代自我人格塑造的标杆和模范。
作文六:《读论语的心得体会》1000字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 《论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在历史上具有崇
高地位,宋人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论语》不仅影响
了中国历史两千多年,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被称
为东方的《圣经》。 人生,就要有积极的心态,明确的目标,靠坚
持不懈地努力行动来获取成功,这是天地自然社会赋予人类亘古不变
的使命,也是儒家文化的根本精神、终极目标、整体主题。而这些,
却是孔子给我们的启示。
一、要勤学善悟,学以致用
读完《论语》之后,脑子里都是中国伦理道德和我们民族传统的
文化思想,但整篇文章下来,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孔子关于学习方面的
论述。孔子很重视学习态度,强调要终身“好学不厌”,提倡“不耻
下问”的精神。“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人”当然不会都是强
于自己的人。只要有“善者”,就要“从之”,对于“不善者”要引
以为戒,改正自己也有的缺点。这里指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
人学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
像我们工作时间短的人,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提高自身能力和
素质。
二 、爱人犹如爱己 ,敬人犹如敬己。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意思
是指在家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则谦恭有礼,对人如兄弟一般,谨
慎而诚实可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即在家要
孝敬父母,在外要团结友爱,有爱心,以贤德的人为榜样,不断激励
自己,努力实践,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
三、以正确的心态面对人生观
每个人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
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我们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论语》的精华
之一就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人
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地问天问
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第二个态度是,承认现实不足之处,并
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
缺陷的态度。
四、生活中正确对待自己的得与失。
读《论语》,让我们领悟到的是一种智慧,是对学习的正确认识,
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对身边朋友的理智看待,一种心
态,一种融入在现实生活中的理性道德。总之,《论语》从多种角度
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特征,作为两千多年前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孔子和我们今人有许多共同之处,其中的许多思想是当代人的精
神和楷模,要做到“古为今用”。我们今天也常会说,天时、地利、
人和是国家兴旺、事业成功的基础,特别是在我们努力创造和谐社会
的今天,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显得尤为重要。有时间就去读一读《论
语》吧。
作文七:《读《论语》的心得体会》1400字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
在群雄争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他的思想涉及政治、哲学、修养等各个方面,为历代帝王所推崇,他的那部《论语》更是影响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经书。宋人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读《论语》的时间不长,也没有通篇的细读,但在字里行间已被孔子所感动,被他的胸襟智慧所折服,并体现在我的日常工作的琐事中。
读完《论语》之后,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孔子关于学习方面的论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的三人,并不是都是强于自己的人,只要是有善的地方,我们就应该学习。我是一个刚刚踏上工作岗位两年的年轻教师,无论在教学上,还是在班级的管理上,都缺乏经验,尤其是在第一年干班主任的时候。我们学校是寄宿类学校,班级中有一半以上同学要在学校生活。从第一天安排学生宿舍、餐厅、教室到军训期间如何应对一些突发情况,再到如何和孩子们进行沟通,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我都感到无从下手,内心油然而生的是无助。我细细地观察身边的老班主任,看看他们是如何安排日常琐事的,观察他们是如何和学生进行交流的,我在用学到的方法在本班内试用,每天记下得到的收获和还需弥补的不足。有时间的时候和同事们聊聊天,把一些问题沟通下,渐渐的获得一些经验。在这一过程中,我同样感受到了思考的重要性,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确,“学”是“思”的基础,“思”要在“学”中进行,二者相辅相成,一个人要想有所进步,就必须多读书,多向他人学习,善于思考,弥补不足,总结经验。不断的悟出道理,并且能够勇于实践,把自己总结的经验用到日常的班级管理中,从而有所进步。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意思是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对待朋友应如亲兄弟般,我们对待自己的学生也应像朋友,像亲人一般。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关爱,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我们的学生也当然如此。对待他们,我们应该
真正的付出爱,用爱去理解他们,包容他们,真心的去赞扬他们。他们也同时会以他们的真心回报我们。我们班有个叫封超的孩子,他特别顽皮,而且在他的身上,有那个年龄孩子特有的逆反心理。上课不认真听讲,课下疯闹,周末不按时完成作业,每一次都少不了他。开始的时候,我特别犯愁,不知道应从哪下手。但是,随着时间的增长,我发现他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他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引起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注意。课上,我主动提问他,并且在他磕磕巴巴回答完问题的时候提醒全班同学给予他最热烈的掌声,我偷偷的发现他的脸上也闪现出久违的笑容。生活中,我同样给予他足够的信心,在让他担任宿舍的舍长期间,他认真负责,出色的完成好了自己的任务,渐渐的我发现他整个人变得开朗了许多。没事的时侯常常和我聊起他的心事,在这个幼小的男孩心里,他已经真真正正的把我当成乐他的好朋友,我真心地关爱他,他同样用他的进步让我得到了满满的收获。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从书中我们能够感受到许多许多。再这短短的教学生涯中,我同样学会了去面对自己得失。常言道,你有你的快乐,我有我的开心,知足常乐!要把眼光看的长远些,你才会收获的更多。读《论语》让我领悟到了一种智慧,是对学习的一种正确认识,是对得失的一种正确对待,是对孩子们的那如同朋友般的理智看待,一种融入到生活中的理性道德。总之,《论语》从多角度反应了孔子的思想特征,作为一位大思想家、教育家的孔子与我们有很多共同之处,他对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影响一代又一代人。我们每个人都能够从《论语》中获得自己意想不到的收获。
作文八:《读《论语·学而篇》的心得体会 .doc》8000字
读《论语?学而篇》的心得体会 [读《论语?学而篇》的心得体会]读《论语?学而篇》的心得体会云水道人前几天看电视时,看到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正在播出一期于丹老师的专访节目,从这个节目中了解到新浪网正在举办我的《论语》心得网络征文大赛,不才我也喜欢读《论语》,因此想把我的《论语》心得写出来参加这次大赛,希望能够得到各位网友和名家的点评,读《论语?学而篇》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想谈谈《论语》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其实很简单,儒家经典《大学》中讲了做学问的八层功夫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论语》就是通过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告诉我们怎样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部书。
其次,在当今众多讲解《论语》的著作中,我最喜欢读的是南怀瑾老师的《论语别裁》;为什么呢?
最重要的一点是由于我觉得南怀瑾老师在《论语别裁》一书中对《论语》的讲解比较符合人之常情,而孔子作为圣人,他所讲述的道理应该是不会违背人之常情的,正所谓人情所不能止者,圣人弗禁,所以南怀瑾老师对《论语》的讲解,也许会离孔子的原意更为接近一些。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我想举几个例子来证明这一点。 例一:什么是儒家及孔子所说的学问?
《论语别裁》中说道:
1.普通一般的说法,'读书就是学问',错了。学问在儒家的思想上,不是文学。??????学问不是文学,文章好是这个人的文学好;知识渊博,是这个人的知识渊博;至于学问,哪怕不认识一个字,也可能有学问--做人好,做事对,绝对的好,绝对的对,这就是学问;
2.那么学问从哪里来呢?学问不是文学,也不是知识,学问是从人生经验上来,做人做事上去体会的。这个修养不只是在书本上念,随时随地的生活都是我们的书本,都是我们的教育。所以孔子在下面说'观过而知仁',我们看见人家犯了这个错误,自己便反省,我不要犯这个错误,这就是'学问'。'学问'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他这个研究方法,随时随地要有思想,随时随地要见习,随时随地要有体验,随时随地要能够反省,就是学问。
当然,这只是南怀瑾老师的见解,那么这种见解是否正确呢?《论语》中有两段话可以证明这一观点的正确性:
1.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
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也许有的人就要问了:一个人如果不读书,怎么可能明白作人、做事的道理?既然不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又怎么可能做人好、做事对呢?
其实这并不难理解,因为要想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并不一定只有读书这一个途径;比如像我们平常所见到的戏曲、评书,还有许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从中都可以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 举个例子:是电视连续剧《大染坊》中的男主角陈寿亭,叫花子出身,大字不识一个,可是做人、做事常常使人心悦诚服,而他做人、做事的道理主要是靠听评书获得的;虽说这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形象,但在现实生活中一定有他的原形,因此这也间接的证明了南怀瑾老师的见解是有道理的,心得体会《读《论语?学而篇》的心得体会》(..)。
例二:关于贤贤易色一句的看法。
这句出自《论语?学而第一》第七段,全文如上。
关于这一句的白话文翻译,现在大都译为:一个人为了尊崇贤人而放弃女色,我认为这样解释既不符合人之常情,也与历史上一些经典描述的事实不符,所以我还是比较赞同南怀瑾老师的见解。为什么这样说呢?先来看看南怀瑾老师的观点:
1我们看原文'贤贤易色',两个贤字,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因为中国文字有时候是假借的。第二个贤字是名词,指贤人--学问修养好的人。?'贤贤易色'就是看到贤人--有学问道德的人,马上跟他学了。
2'贤贤易色'意思是:我们看到一个人,学问好,修养好,本事很大,的确很行,看到他就肃然起敬,态度也自然随之而转。这是很明白,很平实的,是人的普通心理,不管一个如何坏的人,看到一个好人,总会不自觉地对这好人比较友善,这是人之常情。 关于南怀瑾老师对这句话的解释,《大学》中有句话可以作为辅证: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我认为这是对贤贤易色比较合理的解释。
我们再从现实生活中举个例子来说:把一个美女和一个贤人放到一起,我们首先会愿意同谁交往呢?如果是我的话,我肯定会愿意先和美女打交道;因为一个人在同陌生人交往时,往往喜欢以貌取人,长得漂亮的、衣冠楚楚的,就愿意多亲近,反之,见到相貌丑陋或是衣衫褴褛的人,避之惟恐不及,就更谈不上交往了;再说,要想一个人究竟是不是一个贤人,很难从外表或是穿着打扮来判断,这需要与对方在不断的交往中才能够了解;更何况,谁规定的贤人就一定只能是男子,而不能是一个长得既漂亮、而道德学问又非常好
的美女呢?
所以我认为,把贤贤易色译为一个人为了尊崇贤人而放弃女色是违背人之常情的,但为什么说这样翻译与历史上一些经典描述的事实不符呢?有两个例子可以证明这一点:
一个例子出自《孟子?梁惠王下》,是孟子与齐宣王的一段对话: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对曰:'昔者太王好色,爱厥妃。《诗》云:'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当是时也,内无怨女,外无旷夫。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
另一个例子出自《管子?小匡第二十?内言三》,齐桓公与管仲的对话:公曰:'寡人有污行,不幸而好色,而姑姊有不嫁者。'对曰:'恶则恶矣,然非其急者也。'??????对曰:'人君唯优与不敏为不可,优则亡众,不敏不及事。'。
从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齐宣王与齐桓公虽然都是好色之徒,但他们都知道尊崇贤人,而孟子与管仲在对他们进行教育时,只是一个说要与百姓同之,另一个说恶则恶矣,然非其急者也,也并没有说要他们放弃好色的毛病;因此说把贤贤易色译为一个人为了尊崇贤人而放弃女色是不恰当的。
例三:对无友不如己者一句的看法。
这一句出自《论语?学而第一》。原文是这样的: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译成白话文,现在都译为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这里我就不明白了,不知道这个不如自己是指哪方面不如自己:财富?地位?长相?学识??,还是其他的什么东西。如果说是财富的话,比如说一个乞丐想和百万富翁交朋友,那百万富翁就会想了:你个穷光蛋有什么资格和我交朋友,我只和比我富的千万富翁交朋友,可是千万富翁也只和比自己富的亿万富翁交朋友,如此下去,谁都交不到朋友;但有人说这个不如自己并不是指财富,而是指学识或学问道德而言,那再举个例子:假如我想和于丹老师交朋友,结果于丹老师只和比自己学问道德好的人交朋友,那也就只有像季羡林、启功那样的大师级人物才配和于丹老师交朋友,照此下去,结果和上个例子一样,最终谁也交不到朋友。所以我还是认为南怀瑾老师的解释比较符合常理,请看《论语别裁》中是怎么说的:
1.那么'无友不如自己',是讲什么?是说不要看不起任何一个人,不要认为任何一个人不如自己。
2.所以,不要看不起任何一个人,人与人相交,各有各的长处,他这一点不对,另一点会对的。有两个重点要注意的:'不因其人而废其言,不因其言而废其人。'这个家伙的行为太混蛋了,但有时候他
说的一句话,意见很好。你要注意,不要因为他的人格有问题,或者对他的印象不好,而对他的好主意,硬是不肯听,那就不对了。有时候'不因其言而废其人',这个人一开口就骂人,说粗话,你认为说粗话、土包子,没有学问,然后把他整个人格都看低了。这都有不对,不能偏差,'无友不如己者',世界上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我们应该用其长而舍其短??????。
其实南怀瑾老师的这个观点在《论语》中也有,我们可以看一下: 一个是出自《论语?述而第七》。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另一个是出自《论语?子张第十九》: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再举两个影视剧中的例子,也可以作为南怀瑾老师这一观点的旁证:
一个是《亮剑》中的李云龙和赵刚;另一个是《狼毒花》中的常发和甄一然。在《亮剑》和《狼毒花》中,李云龙和常发、赵刚和甄一然都具有极其相似的特征:李云龙和常发都是大老粗,文化水平不高,动不动就开口说脏话骂人;而赵刚和甄一然却都曾经是燕京大学和北京大学这样的中国名牌学府的高才生,是个文质彬彬的书生秀才;但就是这样两对一武一文、一俗一雅的人物最后却成了生死患难之交,这是为什么?其原因就在于他们能彼此发现对方身上的优点,也许正可以弥补他们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只要对方确有能够令自己折服的本事,就愿意与对方交朋友,这才使他们最终有了可以生死与共的过命交情。
例四:对于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一句的看法。
这句话也是出自《论语?学而第一》,原文是: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现在都把这句翻译为:曾子说:'要谨慎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诚心诚意地祭祀祖先,这样做了,老百姓就会受到感化,他们的道德就会趋于笃厚。'但我却不赞同这种解释,认为还是南怀瑾老师的观点比较合理。下面来看《论语别裁》中是 读《论语?学而篇》的心得体会2 第2篇 初二读后感:读《一个人的村庄》后的心得体会
〖预览〗发布时间:2017-03-12喜欢新疆从刘亮程的文章里开始,从《一个人的村庄》开始,《虚土》是刘亮程的第一个长篇,虽然不是那么长,略微比中篇长一点,但是这也是刘亮程的作品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不过无论他怎么写,归根结蒂都是散文,小说不过是一系列组织起来的散文。 读刘亮程的乡土散文,才感觉到农
村和城市的区别,绝对不仅仅是生活方式上的区别,更是思维方式上的区别,甚至是文明的区别。城市里生活的人总是感觉到城市的优势,看不起农村,认为农村没文化,人类一切文明都是城市文明,乡村的文明其实也是依赖着城市文明才能够产生的。而刘亮程的乡村,让我们看到了乡村文明和城市文明的巨大差异,那完全是我们没见过,没想过,没经历过,没法想象出来的另一种文明,好像来自另一个星球,而且随时濒临着被我们强大的文明吞没的危险!一旦消亡,就永远不会再次产生。如果失去,我们将永远也不会知道那种文明中蕴藏着什么样的智慧! 从《虚土》到《凿空》刘亮程又前进了一大部,我觉得《凿空》是刘亮程成熟的一个标志,是刘亮程艺术的一个高峰,是新疆乡土文化的一次全景式的展现,然而这是一次谢幕!一切都在中国城市化的洪流中,变得那么不堪一击。如果没有刘亮程的收集整理和发掘,如果没有刘亮程这么一个乡土中长出来的作家,也许这一切我们永远都不会知道读一个人??读《论语?学而篇》的心得体会3 第3篇 读于丹论语心得有感
〖预览〗读完于丹论语心得这本书,心灵有所触动:它使我重新认识了孔子,让我领略到了一种独特的智慧,一种正确的心态,一种融入到当今社会中理性的道德。《论语》是一本记录着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的语录。记得读中学时,我在语文课上机械地背诵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其实并未真正读懂。而今,于丹教授用自己独到的视角,将这样一本古老的书籍,用现代的眼光进行系统的解读和阐释,拉近了我们普通人和圣贤之间的距离。在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离我们很遥远的古代圣贤。可是现在,于丹教授将一般人艰涩难懂的《论语》和现在这个缤纷的世界联系起来,通过心得的方式来解读,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结合现代实际生活娓娓道来,阐述其深刻内涵。其中,她的许多独到见解,仿佛让人欣赏到了一个个曲径通幽的胜地,宛如久闭的心门打开了一扇窗,丝丝缕缕的阳光透进来,心里明亮了许多;又如涓涓细流注入心田,沁人心脾而美不胜收。于丹教授笔下的孔子没有圣贤的架势,朴素平和、平易近人,时时传递出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正如易中天所说:“孔子只有温度,没有色彩”。《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说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于丹〈论语〉心得》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等七大篇章,并运用讲故事的形式告诉??读《论语?学而篇》的心得体会4 第4篇 百家讲坛论语感悟
〖预览〗大家别以为说,孔夫子的《论语》现在我们必须得仰望它,我们觉得它是高深的,它是一种高不可及的。这里面有多少
奥秘吗?这个世界上真正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是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都是最简单的。《论语》真正的道理,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其实说白了,我认为《论语》用我们今天的观点去看,它是一本非常朴素的,以人伦为起点,教给每一个人在现代生活中获得心灵快乐,能够熟悉现代这种日常生活秩序并找到个人坐标,就是这么一本语录。其实《论语》很简单,两千五百年以前,《论语》是孔子在教学生的时候片片断断,留下来的课堂笔记,他的学生把这些给编篡起来,后来就成了《论语》。所以在《汉书?艺文志》上有这么一段界定: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就是弟子们在提问,他回答的时候‚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大家有问有答、有来有往。就是这种提问和回答之间,只言片语,就是这样流传下来的。‚到后来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大家把这些言论集结在一起,就成了一本《论语》。所以今天??读《论语?学而篇》的心得体会5 第5篇 论语关于智的句子
〖预览〗1:父母,唯其疾之忧。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4: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5: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8: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9: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10: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11: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1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1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4: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1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1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1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1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19: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20: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2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读《论语?学而篇》的心得体会6
第6篇 读《优秀是教出来的》心得体会
〖预览〗第一次听到《优秀是教出来的》这本书的名字时感觉怪怪的,优秀当然是培养出来的,这本书到底想要说明什么呢,于是冥冥之中就对这本书充满了渴望。一拿到这本书,我就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结果出乎意料的是我没有那种眼前一亮的感觉,相反觉得作者罗恩克拉克先生所描述的教育场景,所提的要求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说话先要讲礼貌、主动询问表关心、乘坐公车不吵闹、见到老师问声好,完成作业不拖延等这些不都是我们老师平时经常强调的吗,书中没有长篇累牍的大道理,有的只是些微不足道的小细节。但是再次拜读第二遍的时候,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这种对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对于一个小学老师来讲,《优秀是教出来的》确实是一本不可不读的好书,让我对教育又有了一层新的认知。作者抓住教育过程中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细节,既对孩子严格施教,又用爱心和热忱赢得了他们的爱戴和尊敬。克拉克老师不仅仅将注意力放在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上,而且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教养。作为成功的教育者,作者在书中没有谈及如何教书、如何分析教材、如何准备教案,而更像是在谈论如何为人处事、待人接物。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生动形象,作为读者丝毫没有感觉枯燥乏味,相反感觉作者所描述的就在我们身边,亲切自然。书中讲述的创造奇迹的55个细节确实常常被人们忽略,而正是细节创造了奇迹,成就了辉??读《论语?学而篇》的心得体会7 第7篇 在阅读《数学主题图?看图说话》中引起的教学反思
〖预览〗人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出现了新鲜元素,那便是一幅幅色彩鲜艳的单元主题图、例题情境图和习题主题图。主题图将数学教学内容借助某一主题场景来呈现的画面,是连接生活现象与数学本质的桥梁。形象逼真的生活情境,让教师引导学生在比较真实有趣或接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中去发现和学习数学。生动有趣的故事符合儿童认知规律,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给枯燥、单调的数学赋予了生机,让数学变得可亲,拉近了数学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距离。特别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主题图的存在为孩子们的数学学习增添了极大的乐趣,也降低了难度。一、二年级这个阶段的学生,他们大都还没有培养成学习的兴趣,他们天真浪漫、活泼爱动,他们童言无忌,所做即所想,约束能力差,注意力分散。在课堂上的普遍表现则是,不能够主动地听讲,学习起来还要以玩相伴。由于其特殊的年龄特征,其思维更具形象性、直观性。所以新课标提倡: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
得到进步和发展。主题图的存在正是这一理念的体现。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特别是执教一二年级的数学老师,正确认识主题图的内涵和外延,挖掘主题图的作用,创新主题图运用方法,极大的发挥主题图的作用很有必要。??读《论语?学而篇》的心得体会8 第8篇 读《优秀是教出来的》心得体会
〖预览〗第一次听到《优秀是教出来的》这本书的名字时感觉怪怪的,优秀当然是培养出来的,这本书到底想要说明什么呢,于是冥冥之中就对这本书充满了渴望。一拿到这本书,我就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结果出乎意料的是我没有那种眼前一亮的感觉,相反觉得作者罗恩克拉克先生所描述的教育场景,所提的要求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说话先要讲礼貌、主动询问表关心、乘坐公车不吵闹、见到老师问声好,完成作业不拖延等这些不都是我们老师平时经常强调的吗,书中没有长篇累牍的大道理,有的只是些微不足道的小细节。但是再次拜读第二遍的时候,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这种对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对于一个小学老师来讲,《优秀是教出来的》确实是一本不可不读的好书,让我对教育又有了一层新的认知。作者抓住教育过程中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细节,既对孩子严格施教,又用爱心和热忱赢得了他们的爱戴和尊敬。克拉克老师不仅仅将注意力放在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上,而且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教养。作为成功的教育者,作者在书中没有谈及如何教书、如何分析教材、如何准备教案,而更像是在谈论如何为人处事、待人接物。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生动形象,作为读者丝毫没有感觉枯燥乏味,相反感觉作者所描述的就在我们身边,亲切自然。书中讲述的创造奇迹的55个细节确实常常被人们忽略,而正是细节创造了奇迹,成就了辉?? 〔读《论语?学而篇》的心得体会〕
作文九:《读孔子的论语心得体会》3900字
精品文档
读孔子的论语心得体会
《论语》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为主的汇编,又被简称为论、语、传、记,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下面是学习啦带来的读孔子的论语心得体会,欢迎查看。
《论语》这本书虽然只是一些只言片语和对话语录但却包含了文史哲人生教育社会生活等多方面内容丰富。《论语》中的一些经典名言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巧言令色鲜矣仁。”“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比较熟悉但文言文件精炼的语言中却已经蕴藏着很多的道理在里面这本书中每句话后面都配上了译文每篇后面都附上评点让读者更容易接近孔子从中学会一些做人的道理懂得如何去为人处世。
《学而》一篇中孔子谈到孝悌忠信等行为规范和做人的原则。比如”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在孔子看来孝弟乃做人立世之根本。每个人如果对父母不尊敬侍奉;对兄长不听命维护社会就乱套了。君将不君;国将不国??孝悌忠信是孔子经常涉及到的命题也是孔子用以衡量做人的尺子他心中正人君子的美德。用今天的道德标准衡量这些虽然并不是全都适合但基本是合理的。必竟跟封建社会不一样了现在的人有了自己的规范例如我们反对古人的”愚忠”“愚
1 / 7
精品文档
孝”。
几千年过去了孔子在做人与学习的关系问题上所强调的做人第一首先做好人到现在依然受到肯定。
《为政》一篇也谈到了人生的修养。孔子把孝的问题礼节的问题忠信的问题义勇的问题看得很重。认为一个人不具备这些品格就谈不上有道德也就无法立足于社会更无法治理国家。另为孔子对许多日常言行举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止是知也。”孔子像我们强调了做人要实事求是别不懂装懂。”先引其炎而后从之。”则交到了我们要有重视实际的求实精神。”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表露出孔子轻言重行的倾向。我们可以从这些言论中学到孔子的思想而对于我们当代人的人生取向也是有很大指引。
《论语》所带给我们后人的启迪和价值时说不尽的有空休闲时真该拿出来读一读。
读了《论语》一书,我感触很深,不但学到了许多知识,而且还使我的精神世界得到了升华。
所谓《论语》,即孔子及其弟子编纂的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它是我国一部最早的语录体散文,其作者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也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文艺理论批判家,还是我国第一个系统阐述
2 / 7
精品文档
教育思想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对中国的教育产生了巨大的深远影响。
《论语》一书是孔子学说的体现,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即“爱人”这是孔子认为的最高的道德准则和品质。
其中几则令我印象颇深。
第一则当然就是开篇第一章的第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学习知识以后,在一定的时候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嘛!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处而来,不也是快乐的嘛!别人不理解我,我也不恼怒,不也是一位道德修养高的人嘛!
多么勤奋的人,多么乐观的人,多么大度的人,这样的人不为君子谁为君子?这值得我们学习。学后复习,不仅会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还会从旧的知识中领悟到新的东西,就是“温故而知新”,这样岂不是一举两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而来,大家在一起讨论共同的兴趣、共同的喜好,一起交流生活、交流学习,真的是很快乐。别人不理解自己,这是很正常的事,因为世界上有这么多人,每个人的思想、喜好都不相同,我们没有必要去为此恼恨、恼怒,应该用宽容大度的心去理解别人,去原谅别人,这样的人才可以被称得“君子”。
3 / 7
精品文档
孔子不仅仅是勤奋、乐观、大度的人,还是一个谦虚的人,在述而第七中的第二则: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里,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孔子真是太谦虚了,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所说所做有很多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个如此重要的伟人,还说出如此自谦的话,的确值得我们学习。
孔子还认为“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即如果一心一意培养仁德,就可以消除恶。的确,品德在一个人的人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决定着人的一生,不好的品德会使一个人丑陋、恶毒,甚至会让人走上犯罪的道路,而良好的品德会让一个人美丽、善良,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可见,培养仁德是很重要的。
《论语》真的是一部很富有哲理的书,不仅仅是现在,甚至是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后,它都会激励着人们不断的积极进取,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有幸拜读了陈家昌教授撰写的《论语》导读这本书,觉得孔子在两千多年前总结出来的道理,在当今的社会里,又仍然那么实用,把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是一种纯粹的态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华,对当今社会的人,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
4 / 7
精品文档
样才能过上我们那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读论语让我领略到的就是这样一种智慧,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在生活如何去寻找快乐。
苦中作乐
我以为古来善苦中作乐者莫过于孔子。试观孔子一生,虽心怀天下而不得用世,虽才华绝代而无人能识,先后畏于匡,困于蔡,厄于陈,在适楚途中始得一觉悟,乃自卫返鲁,删诗正乐作春秋以终世,其经历可以说是辛酸悲苦极了,然而孔子始终没有过怨言。他抱着“君子不怨天不尤人”的坚定信念;安于“一箪食一瓢饮”的清贫生活;和弟子燕居闲谈悠然论道以为乐。这种“嶷巍荡荡,随之自然”的雍容气度,“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广阔胸襟,真足以为万世师表。
既然吃苦在所难免,我们就应该乐着吃,而不是苦中吃。换一种态度对待苦难,生活会少一分苦难,多一分容易;少一分忧愁,多一分快乐;少一分痛苦,多一分甜蜜。人生在世只是短短的数十年,若经常都是在愁苦中度日,多么不值得呀!即使再苦再累也应该学会苦中作乐。有的人感叹教师的工作又苦又累,钱又少,但是若能帮这项工作看成一种享受,学生的进步是自己努力的成果,那我想我们的工作会开展的更好。
苦中作乐,是做人的积极态度,是成功的奠基石,是
5 / 7
精品文档
快乐的姐妹。
助人为乐
儒家以“仁爱”为中心,助人为乐当然是儒家所奉行的。在《论语》中关于这些言论孔子多次提出自己的观点以及也记载了孔子的“行”。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孔老夫子提倡助人为乐,并称之为君子之行。孔子也说“大德必寿焉”,这是至理名言。一个人常年行善积德,身心就会健康,良好的道德情操,必然得到别人尊敬,由此产生心灵的慰藉,就会拥有知足长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的喜悦心情,免疫功能就会大大增强,就能使人身心健康,延年益寿。孟子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荀子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也”,帮助别人,别人高兴,自己也快乐,所以我们每个人要尽自己的能力帮助他人。在每年的捐物中,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让我们共同关心慈善事业。
手捧这本散发油墨清香的《论语》导读,在一行行一段段隽永朴实的方块字中神游,心里前所未有的充实,觉得自己的内心是如此的平和、快乐。人生短暂,如何把握自己的一生,让生命充实变得有意义,我们每一个人都需不断地探索。
6 / 7
精品文档
读孔子的论语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1.论语学习心得3篇
2.《论语》学习心得
3.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3篇
4.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5.大学生读党政读书心得3篇
6.学国学心得体会
7.读经典品国学心得体会
8.孔子的人格魅力——以《论语》为考察中心
9.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
10.老师读书心得3篇
7 / 7
作文十:《读《论语·学而篇》的心得体会》5700字
读《论语??学??而篇》的?心得?体会??
读《?论语??学?而篇?》的?心得?体会?作者?:? ?云水道?人前?几天?看电?视?时,看?到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正在?播出??一期于丹?老师?的专?访节?目,?从?这个节?目中?了解?到新?浪网?正在?举办?我的?《论?语》?心得?网络?征文?大赛?,?不才我?也喜?欢读?《论?语》?,因?此想?把我?的《?论语??》心得写?出来?参加?这?次大赛?,希?望能?够得?到各?位网?友和?名家?的点?评,?读《?论语??学?而篇?》?的心得??体会。首?先,?我想?谈谈?《论?语》?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其实很?简?单,儒?家经?典《?大学?》中?讲了?做学?问的?八层?功夫?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论?语》?就是?通过?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告诉?我们?怎样?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部书?。其??次,在当?今众?多讲?解《?论语?》的?著作?中,?我?最喜欢?读的?是南?怀瑾?老师?的《?论语?别裁?》;?为什?么呢???最重要?的一?点是??由于我觉?得南?怀瑾?老师?在《?论语??别裁》一?书中?对《?论语?》的?讲解?比较??符合人之?常情??,而?孔子作为?圣人?,他?所讲?述的?道理?应该?是不?会违??背人?之常情的?,正?所谓?人情?所不?能止?者,?圣人?弗禁??,所以南?怀瑾?老师?对《??论语》的?讲解?,也?许会?离孔??子的原意?更为?接近?一些?。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我?想举?几个?例子?来证?明这?一点?。例?一:? ?什么?是儒?家及?孔子?所说??的学问??《论?语别?裁》?中说?道:?? ? ?
1.?普通一?般的?说法?,?'读书??就是学问?'?,错了?。学?问在?儒家?的思?想?上,不?是文?学。??学?问不?是文?学,?文章?好是?这个?人的?文学?好;?知识?渊?博,是?这个?人的?知识?渊博?;至?于学?问,??哪怕不认?识一?个字?,也?可能?有?学问?--?做人好?,做?事对?,绝?对的?好,?绝对?的对?,这?就是?学问?;? ?那?么学问从?哪里?来呢???学问不?是文?学,?也不?是知?识,?学问?是从?人生?经验?上来?
,做?人做?事上?去体?会的?。这?个修?养不?只是?在书?本上?念,?随时?随地?的生??活都是我?们的?书本?,都?是我?们的?教育?。所?以孔?子在?下面?说?'观过?而知?仁?',我?们看?见人?家犯?了这?个错?误,?自己?便反?省,?我不?要犯?这个?错误?,这??就是'?学问?'。?'学问?'?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他这?个研?究方?法,?随时?随地??要有思想?,随?时随?地要?见习?,随?时随?地要?有体?验,?随时?随地?要能?够反??省,就是?学问?。当?然,?这只?是南?怀瑾?老师?的见?解,?那么?这种?见解?是否??正确呢??《论?语》?中有?两段?话可?以证?明这?一观?点的?正确??性: ? ? ?
1.?子曰:?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也?许有?的?人就要?问了?:? ?一个人?如果?不读?书,?怎么?可能?明白?作人?、做?事的?道理???既然不?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又?怎么?可能?做人?好、?做事?对呢???其实这??并不难理?解,?因为?要想?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并?不一?定只?有读?书这??一个途径?;比?如像?我们?平常?所见?到的?戏曲?、评?书,?还有?许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从?中都?可以?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举?个例?子:? ?是?电?视连续剧?《大?染坊?》中?的男?主角?陈寿?亭,?叫花?子出?身,??大字不识?一?个,可?是做?人、?做事?常常?使人?心悦?诚服?,而?他做?人、?做事??的道理主?要?是靠听?评书?获得?的;?虽说??这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形?象,?但在?现实?生活?中?一定有?他的?原形?,因?此这?也间?接的?证明?了南?怀瑾?老师?的见?解是?有道?理?的,心?得体?会《?读《?论语??学?而篇?》的?心得?体会??》。例二?:? ?关于贤??贤易色一?句的?看法?。这?句出??自《论语??学?而第?一》?第七?段,?全文?如上??。关于这?一句??的白话文?翻译?,现?在大?都译?为:? ?一个?人为?了尊?崇贤??人而放弃?女色?,我?认为?这样?解释?既不?符合?人之?常情?,也?与历?史上?一些?经?典描述?的事?实不?符,?所以?我还?是比??较同南怀?瑾老?师的?见解?。为?什么?这?
样说呢???先来看?看南?怀瑾?老师?的观?点:? ?1?我们看?原文?'?贤贤易?色?',两??个贤字,?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因为?中国?文字?有时?候是?假借?的。?第二??个贤字是?名词?,指?贤人?--?学问?修养?好的?人。?…'?贤贤?易色?'?就是看?到贤??人--?有学问?道德?的人?,马?上跟?他学?了。?2'?贤贤??易色'?意思是?:? ?我们看??到一个人?,学?问好?,修??养好,本?事很?大,?的确?很行?,看?到他?就肃?然起??敬,态度?也自?然随?之而?转。?这是?很明?白,?很平?实的?,是?人的?普通?心理??,不管一?个如?何坏?的人?,看?到一?个好?人,?总会?不自?觉地?对这?好人?比较??友善,这?是人?之常?情。?关于?南怀?瑾老?师对?这句??话的解释?,《?大学?》中??有句话可?以作?为辅??证: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我认?为这?是对?贤贤?易色?比较?合理?的解?释。?我?们再从?现实?生活?中举?个例?子来?说:? ?把一?个美?女和?一个?贤人??放到一起?,我?们首?先会?愿意?同谁?交往?呢??如果?是我?的话??,我肯定?会愿?意先?和美?女?打交道?;因?为一?个人?在同?陌生??人交往时?,往?往喜?欢以?貌取?人,?长得?漂?亮的、?衣冠?楚楚??的,就愿?意多?亲近?,反?之,?见到?相貌?丑陋?或是?衣衫?褴?褛?的人,避?之惟?恐不?及,?就更?谈不?上交?往了?;再?说,?要想?一个?人究?竟?是不是?一个?贤人?,很?难从?外表?或是?穿着?打扮?来判?断,?这需?要与?对方?在?不断的?交往?中才?能够?了解?;更?何况?,谁?规定?的贤?人就?一定?只能?是男??子,而不?能是?一个?长得??既漂亮、?而道?德学?问又?非常?好的?美女?呢??所以?我?认为,?把贤?贤易?色译?为一?个人?为了?尊崇?贤人?而放?弃女?色是?违背??人之常?情的,?但为?什么?说这?样翻?译与?历史?上一?些经?典描??述的事实?不符?呢??有两??个例子可?以证?明这?一点?:? ?一个例?子出?自《?孟子??梁?惠王?下》?,?是孟子??与齐宣王??的一段对?话:? ?王曰?:?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对曰:? ?'?昔者太?王好?色,?爱厥?妃。?《诗?》云?:? '?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当是时?也,?内无?怨女?,外?无旷??
夫。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另?一个??例子出自?《管?子??小?匡第二?十??内言?三》?,齐?桓公??与管仲的?对话?:? ?公曰:? ?'?寡人有?污行??,不幸而?好色?,而?姑姊?有不?嫁者?。?'对曰?:? '?恶则?恶矣?,然?非其?急者??也。'??对曰?:? '?人君?唯优?与不?敏为?不可?,优?则亡?众,?不敏?不及?事。?'?。从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 ?齐宣?王与?齐桓?公虽??然都是好?色之?徒,??但他们都?知道?尊崇?贤人?,而?孟子?与管?仲在?对他?们进?行教?育时?,只?是一??个说要与?百姓?同之??,另一个?说恶?则恶?矣,?然非?其急?者也?,也?并没?有说??要他们放?弃好?色的?毛病?;因?此说?把贤?贤易?色译?为一?个人??为了尊崇?贤人??而放弃女??色是不恰?当的?。例?三:? ?对无?友不?如己?者一?句的?看法?。这?一?句出自?《论?语??学而?第一?》。?原文?是这?样的?:? ?子曰:?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译成?白话??文,现在?都译?为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这里?我就?不明?白了?,不??知道这个?不如??自己是指?哪方?面不?如自?己:? ?财富???地位??长相???学?识?…,?还是?其他?的什?么东?西。?如果?说是??财富的话?,比?如说?一个?乞丐?想?和百万?富翁?交朋?友,??那百万富?翁就?会想?了:? ?你个?穷光?蛋有?什么?资格??和我交朋?友,?我只?和比?我富?的千?万富?翁交?朋友?,可?是千??万富翁也?只和??比自己富?的亿?万富?翁交?朋友?,如?此下?去,?谁都?交不?到朋?友;?但有?人说??这个不如?自己?并不?是指??财富,而?是指?学识?或学?问道?德而?言,?那再?举个??例子:? ?假如我?想和?于丹?老师?交朋?友,?结果?于丹?老师??只和比自?己学?问?道德好?的人?交朋?友,?那也?就只?有像??季羡林、?启功?那样?的大?师级?人物?才?配和于?丹老?师交??朋友,照?此下?去,?结果?和上?个例?子一?样,?最终?谁也?交?不到朋?友。?所以?我还?是认?为南?怀瑾?老师?的解?释比?较符?合常?理,?请看??《论语别?裁》?中是?怎么?说的?:? ? ?
1.?那么?'?无友不?如自?己?',是?讲什?么??是说?不要?看不?起任?何一?个人?,?不要认?为任?何一?个人?不如?自己?。? ?所以,?不要?看不?起任?何一?个人?,人??与人相交?,各??有各的长?处,?他这?一点?不对?,另?一点?会对?的。?有两?个重??点要注意?的:? ?'?不因其?人而?废其?言,?不因?其言?而废?其人?。?'这个?家伙??的行为太?混蛋?了,?但有?时候?他说?的一?句话?,意?见很?好。?你要?注意?,不??要因为他?的人?格有?问题?,或??者对他的?印象?不好?,而?对他?的好?主意?,硬??是不肯听?,那?就不?对了?。有?时候?'?不因其?言而?废其?人?',这?个人?一开??口就骂人?,说?粗话?,你?认为?说粗?话、?土包?子,?没有?学问??,然后把?他整?个?人格都?看低?了。?这都?有不?对,?不能?偏差??,'无友?不如?己者?'?,世界?上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我?们应?该用?其长?而舍?其短??。?其实?南怀?瑾老?师的??这个观点??在《论语?》中?也有?,我?们可?以看?一下?:? ?一个是?出自?《论??语?述而?第七?》。?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另?一个?是出??自《论语??子?张第?十九?》:?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 '?子夏?云何??'?对曰?:? '?子夏?曰:?? 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 '??异乎吾所?闻:?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再?举两?个影?视剧?中的?例子?,也?可以??作为南怀?瑾老??师这一观?点的?旁证?:? ?一个是?《亮?剑》?中的?李云?龙和?赵刚?;另?一个?是?《狼毒?花》?中的?常发?和甄?一然?。在?《亮?剑》?和《?狼毒?花》?中,?李云?龙?和常发?、赵?刚和?甄一?然都?具有?极其?相似?的特?征:? ?李云?龙和?常发??都是?大老粗,?文化?水平?不高?,动?不动?就开?口说?脏话?骂人?;而?赵刚?和甄?一然??却都曾经?是燕?京大?学和?北京?大学?这样?的中??国名牌学?府的?高才?生,?是个??文质彬彬?的书?生秀?才;?但就?是这?样两?对一?武一?文、?一俗?一雅?的人?物最??后却成了?生死?患难??之交,这?是为?什么???其原因?就在?于他?们能?彼此?发现?对?
方身上?的优?点,?也许?正可?以弥?补他?们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只?要对?方?确有能?够令?自己?折服?的本?事,?就愿?意与?对方??交朋友,?这才?使他?们最?终?有了可?以生??死与共的?过命?交情?。例? ?
四:? ?对于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一句?的看?法。?这句?话也?是出??自《论语??学?而第??一》,原?文是?:? ?曾子曰?:? ?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现在?都把?这句?翻译?为:? ?曾子?说:?? '?要谨慎?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诚??心诚意地?祭祀?祖先?,这?样做?了,?老百?姓就?会受?到感?化,?他们??的道德就?会趋?于笃??厚。'?但我却?不同?这种?解释?,认?为还??是南怀瑾?老师?的?观点比?较合?理。?下面??来看《论?语别?裁》?中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