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从林冲看的人物描写》7900字
4月8日 《从林冲看的人物描写》 周先慎
央视国际 2004年04月07日 15:15
主讲人简介:周先慎,男,1935年12月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宋元明清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著作有:《古典小说鉴赏》、《明
清小说》《导读》《古诗文的艺术世界》等多种。
内容简介:《水浒传》的艺术要放到中国古典小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才能看得清楚。
第一个问题是人物描写。这是小说创作的中心问题,情节再吸引人,如果人物没有血肉,
没有生命,就不是好的小说。塑造英雄群像,人物的理想化,传奇色彩等,这些和《三国演
义》是相同的。其一,是人物性格的多侧面和具有比较复杂的内涵。《三国演义》的人物比
较平面,除个别的人物如曹操,具有看似矛盾的较复杂的性格内容外,其他人物的性格内容
都比较简单和单一,而《水浒传》的人物就要复杂得多,最突出的是写英雄人物而不避讳写
他们的缺点,而写缺点却又并不影响将他们塑造成高大的英雄形象,相反却显得更加真实,
更加血肉丰满。如林冲、武松等人都是如此。
其二、与此相联系的是,《水浒传》人物的思想性格不仅具有理想化、带有传奇色彩的
一面,更有贴近生活、具有普通的平凡人品格的另一面。因此《水浒传》的英雄人物不是神
而是人,读者感到亲切,容易接受。这是《水浒传》的现实主义艺术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
志。
其三、《三国演义》人物的性格定型化,看不出同生活环境的联系,性格没有发展变化,
而《水浒传》的人物性格却同人物的出身、遭遇、具体的生活环境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
能随着生活遭遇的变化而发展变化。这一点林冲性格的转变表现得非常突出。
第二个问题谈谈细节描写。细节是生活的血肉,也是小说艺术的血肉。《三国演义》中
也有细节描写,但比较少,比较简单,也缺乏丰富的内容,而《水浒传》的细节描写则要丰
富、细腻得多,而且能充分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拟通过《水浒传》中两个人们熟知的精彩
片断《武松打虎》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来进行具体的分析。
(全文)
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文学馆。说到《水浒传》艺术上的成功,就离不开要谈《水
浒传》的人物塑造、离不开说一百单八将,这组人物群像都或多或少地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
印象,其中有的人物特别富有人性的姿彩和人性的光华,像林冲、武松,我们一提到“林教
头风雪山神庙”,活托托的一个林冲形象便如在目前。今天呢,我为大家请来了北京大学中
文系的周先慎教授,请他为我们讲——从林冲谈《水浒传》的人物描写,大家欢迎。
大家知道,小说艺术创造的中心是人物形象。这个小说有情节、有构思,但是你的情节
再生动、再曲折、再吸引人,但是你的人物写得不好,没有血肉,苍白干瘪,那么这个作品
是不能算成功的。我们古代的几部小说名著,都是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人物形象。像《三国演
义》、《水浒传》里边那些主要人物都是家喻户晓,长期活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目当中。所以这
个人物形象的成功是小说艺术成功的关键。那么中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艺术,就是怎么样反
映这个现实生活,怎么样把生活反映得更加真实、更加能够为读者所理解、所接受。那么中
国古典小说的现实主义艺术,有一个发展和成熟的过程。这个发展、成熟的过程,也跟人物
形象的塑造分不开。所以我想先谈第一点,以林冲为例,谈《水浒传》在人物塑造上的现实
主义艺术。它的特点就是从生活出发,从生活里边来。人物有什么性格特点,这个特点后来
有什么变化,都是从生活里边来的,都有他的出身、生活遭遇,他生活的具体环境,有根有
据,所以就令人信服。
大家看了《水浒传》以后,林冲有一个突出的性格特点,是什么?能忍,忍辱负重、忍
1
气吞声、不敢反抗。一出场,这个大家要注意,要充分地理想化的话,那么一开始,写一个
正面的英雄人物,一开始就要写他的优点。但是《水浒传》不一样,《水浒传》人物出场,
林冲在《水浒传》里边是个响当当的英雄,了不起,作者是热烈地歌颂他的。可是一出场就
写他的弱点,写他性格里边的弱点,不好的一面,就是能忍。
你想想看,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的军官妻子,在光天化日之下,妻子被人家调戏,奇耻大辱,不能忍受的。所以他非常气愤地去了以后,他把这个人、把调戏他妻子的人肩胛扳过
来。这个地方有一句描写非常精彩,怎么写的呢?就是“当时林冲扳将过来,扳着他的肩胛,
却认得是本官高衙内,先自手软了”。“先自手软了”这五个字非常值得注意,这不是简单的、
一般人物的动作神态的描写,而是一下子挖掘到人的内心世界。所以小说写林冲怒气未消,
知道以后,扳过来,先自手软了。但是“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但是敢怒而
不敢言,敢怒而不敢打,他忍下了这口气。这个小说写得非常好,因为刚刚认识鲁智深,大
家好武,而且讲义气,新认识的结义兄弟。鲁智深就带着一帮泼皮来帮他打,结果鲁智深来
了以后,他把高衙内放走了。
但是鲁智深就不买账,鲁智深怎么说呢?有一段话是响当当的,跟林冲形成鲜明的对比。他说“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我不怕。他说“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
家三百禅杖去了。”你看,一个是忍辱怕事;一个是疾恶如仇。一个是自己受侮辱、受压迫
不敢反抗;一个是看见自己的朋友受压迫,就不能忍受,这两个人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
另外《水浒传》不只是写人物的性格特点,有生活的依据,而且能够随着生活矛盾的发展,
他的性格要产生变化。《水浒传》写林冲的性格转变,写得非常出色,有根有据。他为什么
要变化?什么时候变化?都是从生活出发,这是《水浒传》的现实主义。
林冲上山的过程就是从能忍到不能忍、从懦弱到坚强、从屈辱到反抗,这么一个转变过程。所谓上山就是造反的意思,就是反叛统治阶级,就是敢于起来抗争。林冲上山是走了一
个非常艰苦的道路。《水浒传》写人物,我在这儿提一句,大家注意,不同的英雄有不同的
性格,上山走的是不同的道路。这个不同的道路是跟他性格有关系的,这个性格又是跟他的
家庭出身、他的生活境遇有关系的,这个写得非常好的。你看李逵上山是最痛快的,宋江是
最曲折的,我就不细说了,大家去看,很曲折。鲁智深是最爽朗的,爽朗跟痛快不完全一样;
李逵是最痛快,鲁智深是非常爽朗,一点都没有瞻前顾后,凄凄惨惨切切,那种情景一点没
有,非常爽朗、见义勇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主动地向统治阶级出击。军官当不成就当和
尚,和尚当不成就上山,非常爽朗。但是林冲走的道路是非常艰苦,林冲走了一个很漫长的、
很艰苦的道路。作者写林冲的转变,它是有很多伏笔,大家不要忽略了。譬如说他和陆谦是
好朋友、结义兄弟,但是后来陆谦害他了,那么他就曾经跟陆谦讲过,他说“贤弟不知,男
子汉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在小人之下,受这般腌臜的气”。也就说,就是他在统
治阶级的压迫之下,满腔不平之气。这个满腔不平之气,就是林冲能够一步一步向前迈进,
最后实现了思想转变,造反上山的基础。所以你看小说写得很好,他虽然是一个八十万禁军
教头,是个中级军官,但是他一出场就是被压迫的。所以虽然是统治阶级里边的人物,但是
他所处的地位和广大被压迫的人民群众有相通之处,这是他能够转变的一个基础。林冲能忍,
宽容了压迫他、侮辱他的人,但是他的对手可没有放过他。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所以他非
常不满的胸中,有一腔不平之气的那个对立面、那个社会的黑暗势力、罪恶势力,不断地向
他紧逼而来。
所以接着就写他想苟安,忍。想苟安也不能苟安,想忍也忍不下去。所以小说接着就写高衙内又收买了陆谦,就是林冲的结义兄弟,让陆谦把林冲的妻子骗到他的家,骗到陆谦的
家里面楼上,要想强暴,想侮辱。这个时候他也不加追究,只是气愤地把陆谦的家里砸了个
2
粉碎。因为在陆谦的家里,把陆谦的家砸一个粉碎。这时候有一段描写,小说有一段描写也
是值得注意的。就写“林冲拿了一把解腕尖刀”,大家注意这个解腕尖刀很有文章的, “径
直奔到樊楼,前去找陆虞侯”。找陆谦去了,他拿起这个解腕尖刀不是去找高衙内,而是去
找陆谦。注意这个地方,写得非常准确、非常精彩。也就说,林冲已经开始反抗了,但是他
反抗的程度和范围有限。你应该找高衙内,对不对?你怎么去找陆谦?这里边有两个意思我
觉得大家要体会。第一个意思,还是怕高衙内,吃着他的请受,不敢惹他。前面说了,权且
饶他这一次。这是第二次了,他又忍让了,这是第一个意思。第二个意思,这就是写林冲重
义。通过这个情节,还有弦外之音,还有潜台词,就是说陆谦是我的结义兄弟,背信弃义,
不讲义气的人林冲是最痛恨的。注意,讲义气是林冲性格当中非常美好的东西,很宝贵的东
西。这是他以后能够转变,而且转变以后革命性非常强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么到了以后,
他发配沧州以后,作者又一次点示我们林冲好义。就是什么呢,大家读过很熟悉的“风雪山
神庙”。他到了沧州以后,正好有一个卖酒的李小二,李小二称林冲是“恩人”,而且报告他
陆谦、高俅他们、高衙内派陆谦到沧州杀害他。那么李小二为什么要跟他报告呢,因为这个
很冒险的、冒生命危险的,就是因为过去林冲救过他,他吃了官司以后,他帮助了他,而且
给了他钱,所以他称林冲是恩人。那么这就写出了林冲的克己好义、乐于助人的这种侠义心
肠、讲义气。所以后边是明点,前面有暗点,这都是写林冲思想性格转变的依据。
所以作者就是通过这么一个情节,通过林冲妻子被花花太岁高衙内看得长得漂亮,去加以调戏,这样一个情节,写出了林冲的性格。既写出了林冲的性格,又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
暗和罪恶,统治阶级的黑暗和罪恶。这样也就揭示出来梁山起义事业为什么会逐渐发展壮大,
很多人都要投奔梁山,梁山事业壮大,就是因为逼上梁山。逼上梁山在林冲的身上体现得最
鲜明、最突出,走投无路了,然后才上山。但是,林冲到这个时候发配沧州以后,还是能忍,
还是忍辱负重。你看小说写得非常精彩,他临走之前写了一封休书。这纸休书我觉得有两方
面的内容,一方面写出林冲的善良,他替妻子考虑得很周到;另一方面也写出他能忍的性格,
也天真幼稚。你以为写了一纸休书以后高衙内就不来了?照样来。所以这些地方,一方面写
出他的善良,引起读者对他的同情,这样的话,读者就对于罪恶势力更加憎恨。
你看我们读到“野猪林”,就记得这个情节。一路上押监他的是董超、薛霸,两个差人,一路上对他真是非常地厉害,虐待他。水也很烫的,用烫水让他洗脚,烫得非常厉害。后来
走到什么地方呢?走到野猪林,就是笼罩着烟雾的野猪林,这时候受到高俅、高衙内之托付
要杀害林冲的地方。到这个时候了,一点都没想到可能要杀他,你要捆就捆吧。所以你想,
换成另外的人,像鲁智深也好、李逵也好,在这种情景下绝不会这样说。所以《水浒传》写
人物在特定情景之下,不同的人物会说不同的话,这个很多的。比如说武松打虎,打虎之前
在酒店里面喝酒,喝了很多酒。店老板叫他不要上山,因为山上有老虎,这儿有政府的文告,
他不信。他说你是开黑店的,想我留在这儿晚上害我,他走了。而且说就是有虎,老子也不
怕,豪言壮语。但是快上山的时候,小说写得很准确,看见印信榜文,他在路上看见两次公
告,一次只有白纸,没有盖章的。第二次看见印信榜文,这个小说写得很准确,就是政府盖
了官印的,这个是真的,这个时候就写武松他有思想斗争。武松是非常好面子的,在生死关
头宁可冒着生命危险上山,但是这个面子还是要要的。大家想想,如果是李逵和鲁智深,那
就痛快得多,不怕就上去,要怕就回去,没有那么多讲究。所以《水浒传》写人物在特定情
景之下,特定的人物性格他会说什么话,不能换的,是性格化的。
然后这个时候,一路保护他的鲁智深到了野猪林,就要跳出来,跳出来以后,想把杀害他的两个人干掉。你看这个时候,林冲又出来跟他说好话。林冲的这个能忍的性格我们读者
都不能忍,对他这种性格不能忍,把你迫害成这样,马上就要把你杀掉了,你还替他们说好
3
话,这种能忍的性格,真是无以复加,简直叫我们读《水浒传》的人都不能忍。但是现在他
忍了,不断地写他这种能忍的性格,同时也揭示他善良的一面。一直后来到草料场,让他到
草料场,也是个阴谋诡计,放火烧死他,他不知道。他以为给他一个好的差事,到那儿去过
得比较安稳。结果去了以后,最后火烧草料场,他在山神庙里面听见陆谦他们三个人,亲耳
听见,说要把林冲的骨头,烧死了以后,把他的骨头拣回去到高俅那儿去领赏。这个时候是
满腔怒火一下子爆发出来,打开山神庙的门出去把几个人杀了,然后造反上山,由此就实现
了彻底地转变。
你看林冲转变以后,从“火并王伦”开始,到以后,以后反对招安也是很坚决的,判若两人。但是这种性格的巨大转变,是一步一步写出来的,有生活的依据,令人信服,这才是
有血有肉的英雄。
第二点,我想讲一讲《水浒传》的细节描写。细节可以说是生活的血肉,我们在生活里边,并不是每天都是那种惊天动地的大事件,总是普普通通,平凡的生活琐事比较多。所以
细节是生活的血肉,也是小说艺术的血肉。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离开了细节描写,就
没有小说的艺术。“风雪山神庙”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中学里面就学了。那个戏真是非常细
腻。让他管那个草料场,我刚才讲了,他以为是好差事,实际上是一场阴谋,放在那儿去准
备烧死他。他去了以后是一个什么情况呢?外边下着大雪,进屋以后,他就拿起柴炭点火,
生起焰火来。但是这个草棚已经坏了,风都可以刮进来,很冷,所以当时写林冲怎么想呢?
怎么过冬呢?他就想等到天暖和以后,待雪停了以后,到城里边去要唤一个泥水匠来,把它
修好。这是什么意思啊?这是想在这个地方好好过日子,对不对,不是凑合,想等雪停了以
后,把这个草棚修好。然后就写他烤了一会儿火,烤了一会儿火以后还是冷,就想到前面那
个老军指示他五里之外有一个卖酒的地方,可以去买酒喝。他因为太冷,就想到那儿去买酒。
走以前,你看写这个林冲性格非常精细。把这个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信
步投东”。注意他锁门,前后两次写他锁门,这个门有什么好锁的,里面什么东西都没有,
而且都破了,他还锁,林冲这个人很谨慎。然后在半路上经过一个古庙,就是山神庙,他还
怎么呢?还进去顶礼膜拜,求这个神来保佑他,保佑什么呢?就是安安稳稳地过日子,都走
到这步田地,简直是走投无路了,他还是这种心思、打算。然后喝完酒以后,又买了一葫芦
酒,包了两块牛肉,迎着风又回到草料场。结果一看雪下得越来越大,把草厅压倒了。他这
个时候想,怎么办呢?就把这个花枪,注意这个花枪,花枪、葫芦放在雪地里边,生怕那个
火没有灭,伸着手从破败的墙壁伸进去摸一摸,摸到雪水已经把火完全浸灭了,他才放心。
然后抱着一床破棉絮,挑着他的那只枪,挑着他的酒葫芦,然后到山神庙去。这个金圣叹读
《水浒传》我劝大家好好去看看,他有的批语很精彩的,他这个地方读得很细。他就批了一
句,他说:“只拿一条破絮被,说明过一夜,第二天还要回来。”他读得很细,那就是说什么
呢?就是今天晚上暂时过不下去了,我到山神庙躲一个晚上,我还得回来。就是在这种情况
下,还是能够忍受,还是要想平平安安地在这个地方过日子。
所以通过“风雪山神庙”,一系列的非常细腻的细节描写,揭示了林冲的内心世界。好端端的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一个美好的、幸福的家庭,被高俅、高衙内迫害到这种凄凄惨
惨的地步,还没有想到要反抗,还要想到安安生生地过日子。你们看,作者是到无以复加之
处还要加一笔。一直到草料场火起了,他听到火起的声音,想起来了。一般的人,人之常情,
想到这个情况,我是看草料场的,现在草料场火起了,赶快逃跑啊,对不对?他不,他首先
想到的是赶快去救火,你说林冲忍受到什么程度,善良到什么程度,他想到要去救火。我刚
才讲了,亲耳听到门外陆谦他们说,这次把林冲烧死了,我要拣他的骨头去请赏。这一下子,
怒气爆发出来了,打开门出去报仇,这才最后进行了转变。
4
所以这个细节描写,“风雪山神庙”一系列的细节,描写他的动作、他的心思、他的整
个发展过程,都写得非常细。下边就是写林冲最后打开庙门出来杀人了,林冲出来以后先是
举手一枪,先把那个差役杀死。作者在这个地方写林冲杀陆谦写得很细的,比那两个人要细。
这就说明他不是为写杀人而写杀人,而是通过杀人写林冲思想性格的转变,写他走上革命的
道路。所以他满腔的怒火、满腔的怨愤、满腔的仇恨,一下子爆发出来,是要痛痛快快地报
仇。所以他对付这两个人以后,就来对付陆谦。他就大声地喝道,“好贼,你待哪里去”,往
哪儿跑,“批胸只一提,就把他提起来,然后丢翻在雪地上”。这个时候小说写林冲杀陆谦写
得很有讲究。他这个时候不要花枪了,他把枪拿来插在雪地上,“脚踏陆谦的胸口上”,踩在
他的胸口上,然后从身边取出一口刀来。我前边讲,你们要注意这个解腕尖刀,这个时候取
出来解腕尖刀在陆谦的脸上割着,先不杀他。然后发表了一篇革命的宣言。
所以作者写林冲杀人,不是一般的杀人,是写他革命造反的革命性和正义性,他杀人杀
得堂堂正正,光明磊落,写出一个英雄人物。所以这里写林冲杀人写得是很有讲究的。有这
么几点:第一,他能分清主次,主要敌人是陆谦,我先不对付你,我先把两个次要的解决了,
然后集中力量来收拾主要的仇人陆谦,这是一点,能分清主次;第二,不是不明不白地就把
对方杀死,而是先问罪谴责。刚才我讲的,杀得光明磊落、理直气壮,革命宣言,我为什么
要杀你?你太坏了,背信弃义;第三点,就是写他杀三个人的杀法是不一样的,用的武器不
一样,杀法也不一样,详略也不一样。所以总体来说,林冲杀人杀得有身份。什么叫有身份?
八十万禁军教头,武艺高强,有斗争的经验。有性格,他很精细,很讲究策略。有思想,那
就是为正义而杀人,不是不明不白,随随便便地去杀人。有思想,有章法,就像我们写文章
一样,主次、详略都要搞清楚。哪个为主,哪个为次,哪个详、哪个略,先杀谁、后杀谁,
很有章法。
大家想想看,如果换成李逵报仇,是一种什么杀法?显然是另外一个样子。所以《水浒
传》写人物完全是性格化的,写得非常好。《水浒传》对一些小的物件的处理,也是非常精
细的,很值得我们注意。前面我提到挑酒葫芦的花枪,不断地写,不是随便的。不断地写他
用花枪挑着酒葫芦,几次写到。这个地方你要注意了,我们读得不细的话,就以为那个花枪
是挑酒葫芦的,实际上不是,实际上报仇要杀人的。还有就是李小二报告林冲说陆谦他们追
到沧州来了,可能要害你。林冲是专门买了一把解腕尖刀。到了最后报仇的时候,一只脚踏
在陆谦的胸口上的时候,这个时候从身上拿出解腕尖刀来了。特意为你准备的,此时不用更
待何时,对不对?所以俄国的大作家契诃夫讲剧本创作的时候,他有一句话,他说,你如果
在第一幕里边,写墙上挂着一把枪的话,那么你在后边一定要放枪,要不你这把枪就不必挂
在这儿。所以我说前面写的挑酒葫芦的花枪,还有那把解腕尖刀,都是墙上挂着的“一把枪”,
后边就派上用场了。所以我们读《水浒传》要读得很细,作者有艺术匠心的地方,不要马马
虎虎读过去,今天就讲到这个地方,谢谢。
今天经周先生一讲,林冲已经呼之欲出了。可以说周先生很精到地为我们分析了、剖析
了林冲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复杂鲜活、独特的个性特征。如果单从《水浒传》的人物形象塑造
上来说,我个人觉着林冲是《水浒传》的人物当中最有艺术灵性和最出彩的一位。《水浒传》
中的人物形象,我个人最喜欢林冲。好,我们感谢周先生带给我们的精彩演讲。(来源:cctv-10
《百家讲坛》栏目)
(编辑:兰华CCTV.)
的人物描写》 周先慎">
5
作文二:《豹子头林冲是什么的典型 水浒传林冲外貌描写》2700字
林冲是《水浒传》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知道他经历的人都会发现,林冲虽然是一个英雄,但是他是一个悲剧英雄,并且他是封建社会和封建思想下产生的一个典型人物,可以说林冲反映了封建时期很普遍的现象。
首先看一下林冲生活的年代,他生活在北宋末年,这时国土面积比较小,四周还有强敌的侵扰,所以国内十分动荡,民不聊生,所以说林冲生活的朝代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朝代。面对国家有难,当时有很多人希望改变现状,比如王安石,他希望通过变法来改变现状。
王安石变法虽然新颖,但是由于当时的政治很腐败,而且奸臣当道,所以变法没有成功。所以即便有很多人希望改变现状,可是却只能成为牺牲品,而生活在这个腥风血雨朝代中的林冲,自然成了官场的牺牲品。
林冲出生于棒师家庭,他属于统治阶级,加上他有一个美貌的妻子,他本可以过着幸福的生活,但是无奈一切都在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看上林娘子后改变了,因为林冲处于封建统治者中的底层,他很难保全自己,所以他选择了忍,无奈他几次忍耐换来的却是高俅的变本加厉。
所以林冲刚一出场,就开始了曲折的历程,他每走一步都是艰险的,可是林冲有什么办法呢,他只是没有能力去推翻高俅,也无法用自己高强的武艺狠狠地打高俅一顿,因为要继续生活下去,就必须隐忍,就这样,林冲成了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典型代表。
水浒传林冲外貌描写
林冲是《水浒传》里的人物,众所周知,水浒是一部将人物都描写得很细致的名著,包括对人物外貌的描写。在描写林冲的时候,作者也做了十分细致的描写,那么林冲的外貌作者是怎么刻画的呢?
在原著中,对于林冲的外貌,作者是这么写的:“头戴一顶青纱抓角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鬓环。身穿一领单绿罗团花战袍,腰系一条双搭尾龟背银带。穿一对磕瓜头朝样皂靴,手中执一把折迭纸西川扇子。”、“那官人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
就这样,作者通过一百来字就将林冲的外貌描写的很清楚了,包括他的穿着和长相,而林冲也是因为“生的豹头环眼”有了豹子头的绰号。
对于林冲,水浒的作者是花了很多心思来刻画的,从外貌描写也可以看的出来,但是作者的笔下,林冲是一个悲剧人物,因为在他的身上发生了很多困难,所以他心中的苦闷也有很多,但是不得不说作者是偏爱林冲的,因为悲剧的林冲上了梁山之后开始了自己新的天地。
《水浒传》是中国的名著,后来被多次的翻拍成电视剧,当演员在饰演林冲的时候,作者对他外貌的描写成了演员着装的依据,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展现给观众一个最真实的林冲,除此之外也能让观众感受到《水浒传》作者对林冲的“良苦用心”。
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情节还原
“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的原话,这句话和林冲的一个故事有关,这个故事叫《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它是水浒里的一个经典,那么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呢?
故事还要从林冲的遭遇说起,林冲有一个长得很美丽的妻子,世人称她为林娘子,有一天林娘子被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看上了,因为高衙内屡次调戏她不成,所以高俅便开始陷害林冲了。
所以林冲之后遇到了一系列的困难,最后被发配到了沧州。而“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就是发生在林冲被发配到沧州之后,那时林冲被安排在草料场看草料,正逢冬季,天下着大雪,林冲迎着北风,来到了草料场。当林冲刚打开门的时候,心中只能叫苦,因为雪实在是太大了,他的住处已经被雪压塌了。
天这么冷,住处又被压塌了,林冲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他简单地收拾了一下,便想起了半里路外有一座古庙,他可以去那里暂住一夜,所以林冲就这么来到了山神庙。
在山神庙之后在林冲的身上还发生了一件事,就是他无意间听到了庙门口陆谦等人的对话,知道了自己被陷害的真相,所以他一气之下杀了他们。
现在关于“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的这个片段,已经作为经典的段子,放在阅读理解里供学生阅读和学习,相信通过这样的方式,人们将更加了解林冲以及《水浒传》。
历史上真有林冲这个人吗
林冲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的人物,那么历史上真的有林冲这个人吗?
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施耐庵在写《水浒传》的时候有些内容是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来写的,只是有很多的故事情节是改过的,所以《水浒传》中的人物都是真实的。
根据一个宋朝人写的《大宋宣和遗事》一书中记载的内容,历史上真的有林冲。现在讲述宋江起义时主要也根据《大宋宣和遗事》,所以历史上真的有宋江,那么同样在书中记载到的林冲也确有其人。历史上的林冲是起义的三十六将之一,和小说里的林冲一样,他的绰号也是“豹子头”。
不过比起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林冲,人们更熟悉的还是《水浒传》中的林冲,因为他是这本小说里重要的一个人物,身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他忍耐、果断、善良、机智,深得读者的喜爱,他也有很多的故事广为流传。现在除了原著,林冲还有很多艺术形象,因为他被多次出演在影视作品和戏曲作品里,和小说一样,这些艺术形象同样地被人们所喜爱。
但是林冲命途不是很顺畅,他的妻子林娘子被高俅干儿子高衙内看上后,林冲被多次陷害,甚至被发配到了沧州,本来高俅是派人在半路要了他的性命的,索性林冲的好兄弟鲁智深救了他,让他逃了这次劫难。
在《水浒传》中,林冲染了风瘫,最终病逝,一个英雄就这么“告别”《水浒传》了,令人惋惜。
林冲和陆谦之间的故事介绍
林冲和陆谦都是中国名著《水浒传》里的人物,在他们之间发生了很多的故事,这些故事让他们从好朋友变成了仇人,那么林冲和陆谦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关于他们有哪些资料呢?
林冲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他有很多的好友,其中就包括陆谦,但是他们最后却成了仇人,并且陆谦是死在林冲的手下的,那么他们的关系最后为何会变成这样了呢?
原来陆谦虽然是林冲的好朋友,但他其实是一个反面人物,因为他贪图富贵,所以投奔了高俅。在原著中,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看上了林冲漂亮的娘子,所以想要调戏她,但是每次都是因为林冲而没有得逞,所以高俅开始陷害林冲,而正在此时,陆谦为了自己的所谓的前途,开始帮高俅陷害林冲。
他先是帮高衙内引出了林冲,然后再安排高衙内去找引林娘子,因为林冲的及时出现,陆谦没有得逞,所以陆谦又听从高俅的安排,陷害林冲带刀进入白虎堂,导致林冲被发配到了沧州。之后林冲在沧州看守草料场的时候陆谦又火烧草料场,想要烧死林冲。
当时林冲因为大雪压塌了住处,便来到了一个山神庙,在这他听到了陆谦等人的对话,知道了真相,所以林冲一气之下杀了陆谦。当看到林冲要杀自己,陆谦还跪下求林冲,可是这已无济于事,因为他干了太多缺德的事情,所以陆谦最终还是死在了林冲的手中。
先来介绍呼延豹,呼延豹的祖上是北宋河东的开国名将,他们家传的钢鞭很厉害,有万夫不当之勇。在呼延豹上梁山之前,他为汝宁郡都统制,因为武艺高强,善于使用两条水磨八棱钢鞭,所以他被人称为“双鞭”。在梁山排座次的时候,呼延豹排在了第八位,之后他又被封为“马军五虎将”之中的一员,在梁山受招安了之后,呼延豹跟着宋江立下了很多的功劳。
作文三:《从林冲看水浒传的人物描写》7700字
《从林冲看的人物描写》
主讲人简介:
周先慎,男,1935年12月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宋元明清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著作有:《古典小说鉴赏》、《明清小说》《导读》《古诗文的艺术世界》等多种。
内容简介:
《水浒传》的艺术要放到中国古典小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才能看得清楚。
第一个问题是人物描写。这是小说创作的中心问题,情节再吸引人,如果人物没有血肉,没有生命,就不是好的小说。塑造英雄群像,人物的理想化,传奇色彩等,这些和《三国演义》是相同的。其一,是人物性格的多侧面和具有比较复杂的内涵。《三国演义》的人物比较平面,除个别的人物如曹操,具有看似矛盾的较复杂的性格内容外,其他人物的性格内容都比较简单和单一,而《水浒传》的人物就要复杂得多,最突出的是写英雄人物而不避讳写他们的缺点,而写缺点却又并不影响将他们塑造成高大的英雄形象,相反却显得更加真实,更加血肉丰满。如林冲、武松等人都是如此。
其二、与此相联系的是,《水浒传》人物的思想性格不仅具有理想化、带有传奇色彩的一面,更有贴近生活、具有普通的平凡人品格的另一面。因此《水浒传》的英雄人物不是神而是人,读者感到亲切,容易接受。这是《水浒传》的现实主义艺术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其三、《三国演义》人物的性格定型化,看不出同生活环境的联系,性格没有发展变化,而《水浒传》的人物性格却同人物的出身、遭遇、具体的生活环境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能随着生活遭遇的变化而发展变化。这一点林冲性格的转变表现得非常突出。
第二个问题谈谈细节描写。细节是生活的血肉,也是小说艺术的血肉。《三国演义》中也有细节描写,但比较少,比较简单,也缺乏丰富的内容,而《水浒传》的细节描写则要丰富、细腻得多,而且能充分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拟通过《水浒传》中两个人们熟知的精彩片断《武松打虎》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来进行具体的分析。
(全文)
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文学馆。说到《水浒传》艺术上的成功,就离不开要谈《水浒传》的人物塑造、离不开说一百单八将,这组人物群像都或多或少地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有的人物特别富有人性的姿彩和人性的光华,像林冲、武松,我们一提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活托托的一个林冲形象便如在目前。今天呢,我为大家请来了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周先慎教授,请他为我们讲——从林冲谈《水浒传》的人物描写,大家欢迎。
大家知道,小说艺术创造的中心是人物形象。这个小说有情节、有构思,但是你的情节再生动、再曲折、再吸引人,但是你的人物写得不好,没有血肉,苍白干瘪,那么这个作品是不能算成功的。我们古代的几部小说名著,都是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人物形象。像《三国演义》、《水浒传》里边那些主要人物都是家喻户晓,长期活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目当中。所以这
个人物形象的成功是小说艺术成功的关键。那么中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艺术,就是怎么样反映这个现实生活,怎么样把生活反映得更加真实、更加能够为读者所理解、所接受。那么中国古典小说的现实主义艺术,有一个发展和成熟的过程。这个发展、成熟的过程,也跟人物形象的塑造分不开。所以我想先谈第一点,以林冲为例,谈《水浒传》在人物塑造上的现实主义艺术。它的特点就是从生活出发,从生活里边来。人物有什么性格特点,这个特点后来有什么变化,都是从生活里边来的,都有他的出身、生活遭遇,他生活的具体环境,有根有据,所以就令人信服。
大家看了《水浒传》以后,林冲有一个突出的性格特点,是什么?能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不敢反抗。一出场,这个大家要注意,要充分地理想化的话,那么一开始,写一个正面的英雄人物,一开始就要写他的优点。但是《水浒传》不一样,《水浒传》人物出场,林冲在《水浒传》里边是个响当当的英雄,了不起,作者是热烈地歌颂他的。可是一出场就写他的弱点,写他性格里边的弱点,不好的一面,就是能忍。
你想想看,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的军官妻子,在光天化日之下,妻子被人家调戏,奇耻大辱,不能忍受的。所以他非常气愤地去了以后,他把这个人、把调戏他妻子的人肩胛扳过来。这个地方有一句描写非常精彩,怎么写的呢?就是“当时林冲扳将过来,扳着他的肩胛,却认得是本官高衙内,先自手软了”。“先自手软了”这五个字非常值得注意,这不是简单的、一般人物的动作神态的描写,而是一下子挖掘到人的内心世界。所以小说写林冲怒气未消,知道以后,扳过来,先自手软了。但是“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但是敢怒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打,他忍下了这口气。这个小说写得非常好,因为刚刚认识鲁智深,大家好武,而且讲义气,新认识的结义兄弟。鲁智深就带着一帮泼皮来帮他打,结果鲁智深来了以后,他把高衙内放走了。
但是鲁智深就不买账,鲁智深怎么说呢?有一段话是响当当的,跟林冲形成鲜明的对比。他说“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我不怕。他说“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去了。”你看,一个是忍辱怕事;一个是疾恶如仇。一个是自己受侮辱、受压迫不敢反抗;一个是看见自己的朋友受压迫,就不能忍受,这两个人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另外《水浒传》不只是写人物的性格特点,有生活的依据,而且能够随着生活矛盾的发展,他的性格要产生变化。《水浒传》写林冲的性格转变,写得非常出色,有根有据。他为什么要变化?什么时候变化?都是从生活出发,这是《水浒传》的现实主义。
林冲上山的过程就是从能忍到不能忍、从懦弱到坚强、从屈辱到反抗,这么一个转变过程。所谓上山就是造反的意思,就是反叛统治阶级,就是敢于起来抗争。林冲上山是走了一个非常艰苦的道路。《水浒传》写人物,我在这儿提一句,大家注意,不同的英雄有不同的性格,上山走的是不同的道路。这个不同的道路是跟他性格有关系的,这个性格又是跟他的家庭出身、他的生活境遇有关系的,这个写得非常好的。你看李逵上山是最痛快的,宋江是最曲折的,我就不细说了,大家去看,很曲折。鲁智深是最爽朗的,爽朗跟痛快不完全一样;李逵是最痛快,鲁智深是非常爽朗,一点都没有瞻前顾后,凄凄惨惨切切,那种情景一点没有,非常爽朗、见义勇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主动地向统治阶级出击。军官当不成就当和尚,和尚当不成就上山,非常爽朗。但是林冲走的道路是非常艰苦,林冲走了一个很漫长的、很艰苦的道路。作者写林冲的转变,它是有很多伏笔,大家不要忽略了。譬如说他和陆谦是好朋友、结义兄弟,但是后来陆谦害他了,那么他就曾经跟陆谦讲过,他说“贤弟不知,男子汉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在小人之下,受这般腌臜的气”。也就说,就是他在统
治阶级的压迫之下,满腔不平之气。这个满腔不平之气,就是林冲能够一步一步向前迈进,最后实现了思想转变,造反上山的基础。所以你看小说写得很好,他虽然是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是个中级军官,但是他一出场就是被压迫的。所以虽然是统治阶级里边的人物,但是他所处的地位和广大被压迫的人民群众有相通之处,这是他能够转变的一个基础。林冲能忍,宽容了压迫他、侮辱他的人,但是他的对手可没有放过他。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所以他非常不满的胸中,有一腔不平之气的那个对立面、那个社会的黑暗势力、罪恶势力,不断地向他紧逼而来。
所以接着就写他想苟安,忍。想苟安也不能苟安,想忍也忍不下去。所以小说接着就写高衙内又收买了陆谦,就是林冲的结义兄弟,让陆谦把林冲的妻子骗到他的家,骗到陆谦的家里面楼上,要想强暴,想侮辱。这个时候他也不加追究,只是气愤地把陆谦的家里砸了个粉碎。因为在陆谦的家里,把陆谦的家砸一个粉碎。这时候有一段描写,小说有一段描写也是值得注意的。就写“林冲拿了一把解腕尖刀”,大家注意这个解腕尖刀很有文章的, “径直奔到樊楼,前去找陆虞侯”。找陆谦去了,他拿起这个解腕尖刀不是去找高衙内,而是去找陆谦。注意这个地方,写得非常准确、非常精彩。也就说,林冲已经开始反抗了,但是他反抗的程度和范围有限。你应该找高衙内,对不对?你怎么去找陆谦?这里边有两个意思我觉得大家要体会。第一个意思,还是怕高衙内,吃着他的请受,不敢惹他。前面说了,权且饶他这一次。这是第二次了,他又忍让了,这是第一个意思。第二个意思,这就是写林冲重义。通过这个情节,还有弦外之音,还有潜台词,就是说陆谦是我的结义兄弟,背信弃义,不讲义气的人林冲是最痛恨的。注意,讲义气是林冲性格当中非常美好的东西,很宝贵的东西。这是他以后能够转变,而且转变以后革命性非常强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么到了以后,他发配沧州以后,作者又一次点示我们林冲好义。就是什么呢,大家读过很熟悉的“风雪山神庙”。他到了沧州以后,正好有一个卖酒的李小二,李小二称林冲是“恩人”,而且报告他陆谦、高俅他们、高衙内派陆谦到沧州杀害他。那么李小二为什么要跟他报告呢,因为这个很冒险的、冒生命危险的,就是因为过去林冲救过他,他吃了官司以后,他帮助了他,而且给了他钱,所以他称林冲是恩人。那么这就写出了林冲的克己好义、乐于助人的这种侠义心肠、讲义气。所以后边是明点,前面有暗点,这都是写林冲思想性格转变的依据。
所以作者就是通过这么一个情节,通过林冲妻子被花花太岁高衙内看得长得漂亮,去加以调戏,这样一个情节,写出了林冲的性格。既写出了林冲的性格,又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罪恶,统治阶级的黑暗和罪恶。这样也就揭示出来梁山起义事业为什么会逐渐发展壮大,很多人都要投奔梁山,梁山事业壮大,就是因为逼上梁山。逼上梁山在林冲的身上体现得最鲜明、最突出,走投无路了,然后才上山。但是,林冲到这个时候发配沧州以后,还是能忍,还是忍辱负重。你看小说写得非常精彩,他临走之前写了一封休书。这纸休书我觉得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写出林冲的善良,他替妻子考虑得很周到;另一方面也写出他能忍的性格,也天真幼稚。你以为写了一纸休书以后高衙内就不来了?照样来。所以这些地方,一方面写出他的善良,引起读者对他的同情,这样的话,读者就对于罪恶势力更加憎恨。
你看我们读到“野猪林”,就记得这个情节。一路上押监他的是董超、薛霸,两个差人,一路上对他真是非常地厉害,虐待他。水也很烫的,用烫水让他洗脚,烫得非常厉害。后来走到什么地方呢?走到野猪林,就是笼罩着烟雾的野猪林,这时候受到高俅、高衙内之托付要杀害林冲的地方。到这个时候了,一点都没想到可能要杀他,你要捆就捆吧。所以你想,换成另外的人,像鲁智深也好、李逵也好,在这种情景下绝不会这样说。所以《水浒传》写人物在特定情景之下,不同的人物会说不同的话,这个很多的。比如说武松打虎,打虎之前
在酒店里面喝酒,喝了很多酒。店老板叫他不要上山,因为山上有老虎,这儿有政府的文告,他不信。他说你是开黑店的,想我留在这儿晚上害我,他走了。而且说就是有虎,老子也不怕,豪言壮语。但是快上山的时候,小说写得很准确,看见印信榜文,他在路上看见两次公告,一次只有白纸,没有盖章的。第二次看见印信榜文,这个小说写得很准确,就是政府盖了官印的,这个是真的,这个时候就写武松他有思想斗争。武松是非常好面子的,在生死关头宁可冒着生命危险上山,但是这个面子还是要要的。大家想想,如果是李逵和鲁智深,那就痛快得多,不怕就上去,要怕就回去,没有那么多讲究。所以《水浒传》写人物在特定情景之下,特定的人物性格他会说什么话,不能换的,是性格化的。
然后这个时候,一路保护他的鲁智深到了野猪林,就要跳出来,跳出来以后,想把杀害他的两个人干掉。你看这个时候,林冲又出来跟他说好话。林冲的这个能忍的性格我们读者都不能忍,对他这种性格不能忍,把你迫害成这样,马上就要把你杀掉了,你还替他们说好话,这种能忍的性格,真是无以复加,简直叫我们读《水浒传》的人都不能忍。但是现在他忍了,不断地写他这种能忍的性格,同时也揭示他善良的一面。一直后来到草料场,让他到草料场,也是个阴谋诡计,放火烧死他,他不知道。他以为给他一个好的差事,到那儿去过得比较安稳。结果去了以后,最后火烧草料场,他在山神庙里面听见陆谦他们三个人,亲耳听见,说要把林冲的骨头,烧死了以后,把他的骨头拣回去到高俅那儿去领赏。这个时候是满腔怒火一下子爆发出来,打开山神庙的门出去把几个人杀了,然后造反上山,由此就实现了彻底地转变。
你看林冲转变以后,从“火并王伦”开始,到以后,以后反对招安也是很坚决的,判若两人。但是这种性格的巨大转变,是一步一步写出来的,有生活的依据,令人信服,这才是有血有肉的英雄。
第二点,我想讲一讲《水浒传》的细节描写。细节可以说是生活的血肉,我们在生活里边,并不是每天都是那种惊天动地的大事件,总是普普通通,平凡的生活琐事比较多。所以细节是生活的血肉,也是小说艺术的血肉。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离开了细节描写,就没有小说的艺术。“风雪山神庙”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中学里面就学了。那个戏真是非常细腻。让他管那个草料场,我刚才讲了,他以为是好差事,实际上是一场阴谋,放在那儿去准备烧死他。他去了以后是一个什么情况呢?外边下着大雪,进屋以后,他就拿起柴炭点火,生起焰火来。但是这个草棚已经坏了,风都可以刮进来,很冷,所以当时写林冲怎么想呢?怎么过冬呢?他就想等到天暖和以后,待雪停了以后,到城里边去要唤一个泥水匠来,把它修好。这是什么意思啊?这是想在这个地方好好过日子,对不对,不是凑合,想等雪停了以后,把这个草棚修好。然后就写他烤了一会儿火,烤了一会儿火以后还是冷,就想到前面那个老军指示他五里之外有一个卖酒的地方,可以去买酒喝。他因为太冷,就想到那儿去买酒。走以前,你看写这个林冲性格非常精细。把这个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信步投东”。注意他锁门,前后两次写他锁门,这个门有什么好锁的,里面什么东西都没有,而且都破了,他还锁,林冲这个人很谨慎。然后在半路上经过一个古庙,就是山神庙,他还怎么呢?还进去顶礼膜拜,求这个神来保佑他,保佑什么呢?就是安安稳稳地过日子,都走到这步田地,简直是走投无路了,他还是这种心思、打算。然后喝完酒以后,又买了一葫芦酒,包了两块牛肉,迎着风又回到草料场。结果一看雪下得越来越大,把草厅压倒了。他这个时候想,怎么办呢?就把这个花枪,注意这个花枪,花枪、葫芦放在雪地里边,生怕那个火没有灭,伸着手从破败的墙壁伸进去摸一摸,摸到雪水已经把火完全浸灭了,他才放心。然后抱着一床破棉絮,挑着他的那只枪,挑着他的酒葫芦,然后到山神庙去。这个金圣叹读《水
浒传》我劝大家好好去看看,他有的批语很精彩的,他这个地方读得很细。他就批了一句,他说:“只拿一条破絮被,说明过一夜,第二天还要回来。”他读得很细,那就是说什么呢?就是今天晚上暂时过不下去了,我到山神庙躲一个晚上,我还得回来。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还是能够忍受,还是要想平平安安地在这个地方过日子。
所以通过“风雪山神庙”,一系列的非常细腻的细节描写,揭示了林冲的内心世界。好端端的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一个美好的、幸福的家庭,被高俅、高衙内迫害到这种凄凄惨惨的地步,还没有想到要反抗,还要想到安安生生地过日子。你们看,作者是到无以复加之处还要加一笔。一直到草料场火起了,他听到火起的声音,想起来了。一般的人,人之常情,想到这个情况,我是看草料场的,现在草料场火起了,赶快逃跑啊,对不对?他不,他首先想到的是赶快去救火,你说林冲忍受到什么程度,善良到什么程度,他想到要去救火。我刚才讲了,亲耳听到门外陆谦他们说,这次把林冲烧死了,我要拣他的骨头去请赏。这一下子,怒气爆发出来了,打开门出去报仇,这才最后进行了转变。
所以这个细节描写,“风雪山神庙”一系列的细节,描写他的动作、他的心思、他的整个发展过程,都写得非常细。下边就是写林冲最后打开庙门出来杀人了,林冲出来以后先是举手一枪,先把那个差役杀死。作者在这个地方写林冲杀陆谦写得很细的,比那两个人要细。这就说明他不是为写杀人而写杀人,而是通过杀人写林冲思想性格的转变,写他走上革命的道路。所以他满腔的怒火、满腔的怨愤、满腔的仇恨,一下子爆发出来,是要痛痛快快地报仇。所以他对付这两个人以后,就来对付陆谦。他就大声地喝道,“好贼,你待哪里去”,往哪儿跑,“批胸只一提,就把他提起来,然后丢翻在雪地上”。这个时候小说写林冲杀陆谦写得很有讲究。他这个时候不要花枪了,他把枪拿来插在雪地上,“脚踏陆谦的胸口上”,踩在他的胸口上,然后从身边取出一口刀来。我前边讲,你们要注意这个解腕尖刀,这个时候取出来解腕尖刀在陆谦的脸上割着,先不杀他。然后发表了一篇革命的宣言。
所以作者写林冲杀人,不是一般的杀人,是写他革命造反的革命性和正义性,他杀人杀得堂堂正正,光明磊落,写出一个英雄人物。所以这里写林冲杀人写得是很有讲究的。有这么几点:第一,他能分清主次,主要敌人是陆谦,我先不对付你,我先把两个次要的解决了,然后集中力量来收拾主要的仇人陆谦,这是一点,能分清主次;第二,不是不明不白地就把对方杀死,而是先问罪谴责。刚才我讲的,杀得光明磊落、理直气壮,革命宣言,我为什么要杀你?你太坏了,背信弃义;第三点,就是写他杀三个人的杀法是不一样的,用的武器不一样,杀法也不一样,详略也不一样。所以总体来说,林冲杀人杀得有身份。什么叫有身份?八十万禁军教头,武艺高强,有斗争的经验。有性格,他很精细,很讲究策略。有思想,那就是为正义而杀人,不是不明不白,随随便便地去杀人。有思想,有章法,就像我们写文章一样,主次、详略都要搞清楚。哪个为主,哪个为次,哪个详、哪个略,先杀谁、后杀谁,很有章法。
大家想想看,如果换成李逵报仇,是一种什么杀法?显然是另外一个样子。所以《水浒传》写人物完全是性格化的,写得非常好。《水浒传》对一些小的物件的处理,也是非常精细的,很值得我们注意。前面我提到挑酒葫芦的花枪,不断地写,不是随便的。不断地写他用花枪挑着酒葫芦,几次写到。这个地方你要注意了,我们读得不细的话,就以为那个花枪是挑酒葫芦的,实际上不是,实际上报仇要杀人的。还有就是李小二报告林冲说陆谦他们追到沧州来了,可能要害你。林冲是专门买了一把解腕尖刀。到了最后报仇的时候,一只脚踏在陆谦的胸口上的时候,这个时候从身上拿出解腕尖刀来了。特意为你准备的,此时不用更
待何时,对不对?所以俄国的大作家契诃夫讲剧本创作的时候,他有一句话,他说,你如果在第一幕里边,写墙上挂着一把枪的话,那么你在后边一定要放枪,要不你这把枪就不必挂在这儿。所以我说前面写的挑酒葫芦的花枪,还有那把解腕尖刀,都是墙上挂着的“一把枪”,后边就派上用场了。所以我们读《水浒传》要读得很细,作者有艺术匠心的地方,不要马马虎虎读过去,今天就讲到这个地方,谢谢。
今天经周先生一讲,林冲已经呼之欲出了。可以说周先生很精到地为我们分析了、剖析了林冲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复杂鲜活、独特的个性特征。如果单从《水浒传》的人物形象塑造上来说,我个人觉着林冲是《水浒传》的人物当中最有艺术灵性和最出彩的一位。《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我个人最喜欢林冲。好,我们感谢周先生带给我们的精彩演讲。(来源:cctv-10《百家讲坛》栏目)
作文四:《《水浒》关于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描写》2900字
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柴进便唤庄客,叫将酒来。不移时,只见数个庄客托出一盘肉,一盘饼,温一壶酒;又一个盘子,托出一斗白米,米上放着十贯钱,都一发将出来。(写柴
进待林冲,无可着笔,故又特地布此一景,极力摇曳出来。)柴进见了道:“村夫
不知高下,教头到此,如何恁地轻意?!快将进去。先把果盒酒来,随即杀羊相
待,快去整治。”(极力写柴大官人。)林冲起身谢道:“大官人,不必多赐,只此
十分够了。”柴进道:“休如此说。难得教头到此,岂可轻慢。”庄客便如飞先捧
出果盒酒来,柴进起身,一面手执三杯。林冲谢了柴进,饮酒罢。两个公人一同
饮了。柴进道:“教头请里面少坐。”自家随即解了弓袋箭壶,(写得好,又特留
此句,独作一番笔墨讲,深表柴进畋猎是常,以为后文林冲出去之地也。)就请
两个公人一同饮酒。(好。)柴进当下坐了主席,林冲坐了客席,两个公人在林冲
肩下。(好。)叙说些闲话,江湖上的勾当,不觉红日西沉,安排得酒食果品海味,
摆在桌上,抬在各人面前。柴进亲自举杯,把了三巡坐下,叫道:“且将汤来吃。”
吃得一道汤,五七杯酒,只见庄客来报道:“教师来也。”(天外奇峰,读之肉飞眉舞。)柴进道:“就请来一处坐地相会亦好,(只此二字情见乎辞。)快抬一
张桌来。”林冲起身看时,(写林冲,?已下一段写林冲,一段写教师,一段写柴
进,夹夹杂杂,错错落落,真是八门五花之文)。([眉批]一段看他叙三个人,如
云中斗龙相似,忽伸一爪,忽缩一爪。)只见那个教师入来,歪戴着一顶头巾,
挺着脯子,来到后堂。(写教师。)林冲寻思道:“庄客称他做教师,必是大官人
的师父。”急急躬身唱喏道:“林冲谨参。”(写林冲。)那人全不睬着,也不还礼。
(写教师。)林冲不敢抬头,(写林冲。)柴进指着林冲对洪教头道:“这位便是东
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武师林冲的便是,就请相见。”(写柴进。)林冲听了,
看着洪教头便拜。(写林冲。)那洪教头说道:“休拜,起来。”却不躬身答礼。(写
教师。)柴进看了,心中好不快意。(写柴进。)林冲拜了两拜,起身让洪教头坐。
(写林冲。)洪教头亦不相让,走去上首便坐。(写教师。)柴进看了,又不喜欢。
(写柴进。)林冲只得肩下坐了,(写林冲。)两个公人亦就坐了。(百忙中,又夹
得好。)
洪教头便问道:“大官人今日何故厚礼管待配军?”(写教师。?“配军”二字是何言与?)柴进道:“这位非比其他的,乃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师父,如何轻
慢。”(写柴进。?“八十万禁军教头”正对“配军”二字,一往一答如画。)洪
教头道:“大官人只因好习枪棒,往往流配军人都来倚草附木,皆道‘我是枪棒
教师’,来投庄上诱些酒食钱米。大官人如何忒认真?”(写教师。)林冲听了并
不做声。(写林冲。)柴进说道:“凡人不可易相,休小觑他。”(此语写得柴进恼
极。)洪教头怪这柴进说“休小觑他”,便跳起身来道:“我不信他!他敢和我使
一棒看,我便道他是真教头!”(教师休矣,定要弄出耶。)柴进大笑道:“也好!
也好!林武师,你心下如何?”(大笑妙绝,恼极之后,翻成大笑。)林冲道:“小
人却是不敢。”(作一摇曳。)洪教头心中忖量道:“那人必是不会,心中先怯了。”
因此越要来惹林冲使棒。柴进一来要看林冲本事,二者要林冲赢他,灭那厮嘴。
(笔力劲绝。)柴进道:“且把酒来吃着,待月上来也罢。”(说使棒,反吃酒,极
力摇曳,使读者心痒无挠处。)当下又吃过了五七杯酒,却早月上来了,照见厅
堂里面如同白日。柴进起身道:(写得好。?待月是柴进一顿,月上仍是柴进一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德街20号4层 电话:010-82025511 传真:010-82079687 第1页 共2页
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接。一顿一接,便令笔势踢跳之极。)“二位教头较量一棒。”林冲自肚里寻思道:(写林冲。)“这洪教头必是柴大官人师父,若我一棒打翻了他,柴大官人面上须不好看。”柴进见林冲踌躇,便道:(写柴进。)“此位洪教头也到此不多时,此间又无对手。林武师休得要推辞,小可也正要看二位教头的本事。”柴进说这话,原来只怕林冲碍柴进的面皮,不肯使出本事来。(写柴进。)林冲见柴进说开就里,方才放心。(写林冲。)
只见洪教头先起身道:(骄极。)“来,来,来!(三字一笑。)和你使一棒看。”
一齐都哄出堂后空地上,庄客拿一束捍棒来,放在地下。洪教头先脱了身裳,拽扎起裙子,掣条棒使个旗鼓,喝道:“来,来,来!”(又此三字,可笑可恼。)柴进道:“林武师请较量一棒。”林冲道:“大官人休要笑话。”就地也拿了一条棒起来,道:“师父请教。”(儒雅之极。)洪教头看了,恨不得一口水吞了他。林冲拿着棒,使出山东大擂,(四字奇文。)打将入来。洪教头把棒就地下鞭了一棒,来抢林冲。两个教头在月明地上交手,使了四五合棒,只见林冲托地跳出圈子外来,叫一声:“少歇。”(奇文,令读者出于意外。?此一回书,每每用忽然一闪法,闪落读者眼光,真是奇绝。)柴进道:“教头如何不使本事?”林冲道:“小人输了。”(奇文,令读者出于意外。)柴进道:“未见二位较量,恁便是输了?”林冲道:“小人只多这具枷,因此权当输了。”(绝妙之文。)柴进道:“是小可一时失了计较。”大笑着道:“这个容易。”便叫庄客取十两银来,当时将出,柴进对押解两个公人道:“小可大胆,相烦二位下顾,权把林教头枷开了,明日牢营内但有事务,都在小可身上。白银十两相送。”董超、薛霸见了柴进人物轩昂,不敢违他;落得做人情,又得了十两银子,亦不怕他走了。薛霸随即把林冲护身枷开了。柴进大喜道:“今番两位教师再试一棒。”洪教头见他却才棒法怯了,肚里平欺他,便提起棒,却待要使。柴进叫道:“且住!”(奇文,?前林冲叫歇。奇绝矣,却只为开枷之故;今开得枷了,方才举手,柴进又叫住。奇哉!真所谓极忙极热之文,偏要一断一续而写,令我读之叹绝。?看他又用一闪。)叫庄客取出一锭银来,重二十五两。无一时,至面前。柴进乃言:“二位教头比试,非比其他。这锭银子权为利物。若还羸的,便将此银子去。”柴进心中只要林冲把出本事来,故意将银子丢在地下,洪教头深怪林冲来,(一句。)又要争这个大银子,(二句。)又怕输了锐气,(三句。?心事正与公人一般,作者特特如此写。)把棒来尽心使个旗鼓,吐个门户,吐个势,唤做“拨草寻蛇势”。(棒势亦敏慎之至。)洪教头喝一声:“来,来,来!”(只管来来来。)便使棒盖将入来,林冲望后一退,洪教头赶入一步,提起棒,又复一棒下来。林冲看他脚步已乱了,棒把便从地下一跳,洪教头措手不及,就那一跳里,和身一转,那棒直扫着洪教头臁儿骨上,(写得棒是活棒,武师是活武师,妙绝之笔。)撇了一棒,扑地倒了。柴进大喜,叫快将酒来把盏。众人一齐大笑,洪教头那里挣扎起来?(来来来。)众庄客一头笑着扶了。洪教头(来来来。)羞惭满面,自投庄外去了。(与挺着脯子入来照印。)柴进携住林冲的手,再入后堂饮酒,叫将利物来送还教师。(三句写柴进乐极。)林冲那里肯受,推托不过,只得收了。(节自金圣叹评点的《水浒传》。括号里的字是金圣叹评点的原文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德街20号4层 电话:010-82025511 传真:010-82079687 第2页 共2页
作文五:《从细节描写看林冲性格的转变》4100字
从细节描写看林冲性格的转变
2010.7(总第72期)…?…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 林冲是《水浒传》中形象刻画十分 鲜明的人物之一,但他是如何从一个声 名赫赫的八十万禁军教头转变成一位 威风凛凛的农民起义军首领,如何由一 个心存幻想,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的人 转变成一个与统治阶级势不两立,殊死 搏斗的英雄人物的呢?这在高中语文课 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有精彩的描 述.值得研究的是,林冲性格的转变不 是一种"突变",而是一种"渐变".而这种 "渐变"是通过很多细节生动地体现出 来的,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时仔细加以 体味,不能观其大略.具体来说,我们可 以从文章中如下的一些细节描写来探 究林冲性格的转变.
一
,从语言细节描写看林
冲性格的改变
文章开头写到林冲因"误入白虎节 堂,吃了一通冤枉官司",被刺配到沧州. 在沧州路上,林冲无意问碰见了一位故 人,这人叫李小二(以前在东京时林冲曾 有恩于他),现在沧州开茶酒店.李小二 初见林冲,十分诧异,因问林冲:"恩人不
知何事在这里?"林冲指着脸上道:"我因 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 刺配到这里."我们看林冲说这一番话 时,并非义愤填膺,语调却十分平淡,似 乎在述说一件与己无关的事.我们知道 林冲妻离子散,充军发配,这一切与高太 尉无不密切相关,但是由于林冲还对以 高太尉为首的黑恶势力心存幻想,认为 高太尉对他会"法外开恩",甚至可能还 会放他一马呢!因而他称自己"恶"了高 太尉,这个"恶"字在这里是"冒犯""触 怒""得罪"的意思.很明显,林冲把一切 的责任都揽在自己的头上,都怪自己不 小心冒犯了太尉,惹得太尉生气,自己以 下犯上做得太不应该了,似乎在做深刻 高扬
的自我检讨,而对自己的冤家仇人—— 高俅,林冲仍然恭恭敬敬地称其为"太 尉",并没有也不敢直呼其名(虽然高俅 此时远在京城,这时我想如果是李逵的 话.可能早就臭骂到高俅的祖宗十八代 了吧).而林冲"未知久后如何"的潜意 思,稍明白一点的读者都可看出林冲还 是想着安安分分地服完自己的刑期,等 到刑满释放后,再回家与亲人团聚,说不 定日后还能东山再起呢.这些都是隐藏 在林冲骨子里的"逆来顺受,委曲求全" 思想的体现.而李小二夫妇欢喜说道: "我夫妻二人正没个亲眷,今El得恩人
来,便是喜从天降!"林冲则回答道:"我 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两个."在这里, 林冲首先从思想上就给自己下了一个罪 囚的绳套,实际上就把自己牢牢地套在 了"罪囚"的桎梏里,不敢越雷池半步.我 们不禁会感叹:"这是个多么驯服的罪囚 啊!"尤为可悲的是,林冲早已没有了八 十万禁军教头的威风,对李小二夫妇(虽 然他们也是社会最底层的人)他也是诚 惶诚恐,觉得自己现在与李小二夫妇"良 民"的身份相差太悬殊了,唯恐"玷辱"了 李小二夫妇的清白,这又是多么的可悲 可叹啊!
过了几天,管营唤林冲到点视厅,对 林冲道:"如今我抬举你,去替老军来守 天王堂,你可和差拨便去那里交割."林 冲马上应道:"小人便去."一声"小人便 去",将一个已毫无斗志,唯唯喏喏,生恐 怠慢了上级的林冲活脱脱地描绘在读者 面前.想当初,林冲是何等的威风凛凛: 到如今,一个小小的管营林冲也不敢得 罪了,昔日八十万禁军教头的威风荡然 无存矣!自轻自贱的林冲让读者都有些 窝火.其实,这不正是林冲骨子里对统治 阶级软弱的表现吗?特别是当林冲去买 酒时,看见一间古庙,林冲即L道:"神 明庇佑!改日来烧纸钱!"这里的"顶礼" 是非常虔诚的一种礼节,即"跪拜",真是 个糊涂的林教头呀,怎么就没有半点阮
小二阮小七兄弟的反叛精神呢?还固执 地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神灵身上,仍幻 想着某天神灵能保佑自己时来运转,官 复原职,真让人有些"哀其不幸,又怒其 不争"了.可林冲并没有糊涂到透顶的地 步,当李小二告诉他陆谦可能已到沧州, 并有可能对其下手时,林冲大怒道:"休 要叫我撞见,便叫他骨肉为泥!"可见林 冲内心深处的反抗意识还是比较强烈, 只是这种反抗意识可能还处在一种萌芽 状态而已.
二,从动作细节描写看林
冲性格的改变
林冲来到草料场交割后,身上觉得 寒冷,便想去买些酒来吃.林冲离开草料 场时,作者对林冲的动作有一段精细的 描述:"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 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 拽上,出到大门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 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而去."这里的 几个动词"盖""戴""拿""拽""带"非常传 神地写出了林冲此时的小心谨慎.看护 大军草料场责任重大,稍有不慎,就会带 来灭顶之灾,这一点林冲非常清楚,因此 他先将火炭盖上,以免发生火灾.然后自 己穿戴好,把门紧锁上,特别是不忘带了 "钥匙".此时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漫天大 雪,遮天蔽日,林冲孤零零一个人,在雪 地里踽踽独行.尽管这个冰天雪地的世
界很寒冷,或者说是很残酷,但是林冲仍 然小心谨慎地呵护这个世界.从他关门 时仔细地带好"钥匙"这个细节,我们可 以窥见林冲的内心世界:他相信上帝在 给他关上一扇扇窗子后总会为他打开一 扇门,他林冲总有一个可以容身的地方. 1曩?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7.复萋一Z舅j一 灾难只是暂时的,一切都会过去,忍一 忍,再忍一忍,终会有雪过天晴的一天. 天真的林冲哪里想得到,一个巨大的圈 套正等着他钻进去,危机正悄悄向他逼 近呢!
幸而天理昭然,真的是神明庇佑,林 冲买酒回来后发现,两间草料房已被大 雪压垮了(林冲如果不是去买酒,早就被 砸死了吧),林冲侥幸躲过一劫,不得已, 只好到古庙里权且歇息一晚.此时作者 写道:"林冲把枪和葫芦放在纸堆上,将 那条絮被放开,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 都抖了,把白布衫脱下来,和毡笠子放在 供桌上,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却把葫 芦冷酒提上来,慢慢地吃……"此时的林 冲可谓狼狈之极,好似荒郊野外的孤魂 野鬼.可是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他始终 沉默着,忍耐着,他把自己的忍耐力发挥 到了惊人的地步.林冲对恶劣的自然环 境的容忍其实质也是对黑暗的社会环境
的容忍,而林冲的这种沉默容忍,也许就 像一座不断聚积着能量的火山,有朝一 日终究要爆发出来.
真的是阴差阳错,陆谦等三人放火 烧了草料场后又戏剧性地跑到了古庙 前,三人得意忘形,口出狂言,却不料被 古庙里的林冲听个正着.草料场冲天的 火光,遮天的浓烟让林冲霎时一切都明 白了,自己的自轻自贱,妥协退让,卑躬 屈膝,换来的是高俅等人的步步紧迫. 他们必欲置林冲于死地而后快,林冲与 高俅为首的统治阶级之间,实质上就是 一
场你死我活的斗争,没有任何调和的 余地.长久郁积在林冲身体里的仇恨, 此时终于像火山一样爆发了,面对阴险 的仇人,林冲大喝一声:"泼贼哪里去?" 这一句话有如晴天霹雳,把陆谦等人吓 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是英雄就要除暴 安良,而且是除恶务尽,因此面对陆谦 的"求饶",他大骂:"奸贼,且吃我一 刀!"愤怒的谩骂中显露"血债须用血来 还"的反抗精神.这是与统治阶级刺刀 见红,招招夺命的白刃之战,此时的林 冲与先前简直判若两人."林冲举手,胩 察一枪,先搠倒差拨,又后心一枪,搠倒 了富安."转眼之间,差拨和富安两个已 成了林冲枪下鬼.那陆谦才行得三四 步,被林冲赶上,劈胸一提,丢翻在雪地
上,用脚踏住其胸脯,把陆谦上身衣服 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剜.陆谦霎 时也命归黄泉了.此时的林冲,好像变 成了一头复仇的狂狮,在极短的时间 里,他就结果了三个仇人的性命.从 "搠""提""丢""踏""扯""剜"这一系列 动作,我们可以看出林冲手刃仇人可谓 痛快淋漓,简直都有些"心狠手辣"了. 但读者又不得不为林冲拍手称快,昔日 八十万禁军教头的威风又回来了.林冲 那沾满鲜血的双手,实质上昭示着他已 勇敢地向统治阶级宣战.从此,林冲彻 底从幻想中摆脱出来,变成了一个彻头 彻尾的统治阶级的掘墓人.
在本文结尾处,作者还有一小段动 作描写:"林冲穿了白布衫,系了搭膊,把 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的冷酒吃尽了,被 与葫芦却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投 东去."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林冲一直小 心翼翼保管的钥匙不要了,被子与葫芦 都丢了,只提了枪,便出门投东.林冲的 出门投东,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汉乐府诗 《东门行》中"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 欲悲;拔剑东门去"的诗句,此时的林冲 已彻底清醒了,他不再相信上帝会为自 己打开任何一扇门,世界之大,已没有他 的花枪挑着的不再是酒葫芦,而是一颗 颗血淋淋的人头了.
三,从环境细节描写看林
冲性格的改变
作者把林冲活动的背景放在北风呼 啸,大雪纷飞的严冬季节,文中的"风雪" 对林冲这一人物性格的发展起到了很好 的推动作用.文中对风雪的描写总共有 两处:第一处在林冲去草料场的途中,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 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寥寥数 语,就勾勒出了林冲的活动背景.彤云密 布的天,白茫茫的地,漫天的风雪,如此 恶劣的天气,既衬托出林冲这个落难英 雄此时沮丧灰暗的心情,它也似乎预示 着一场更大的灾难即将降临到林冲的头 上来.作者第二次描写大风雪,"那雪正 下得紧",鲁迅先生曾把这句话喻为"神
,使人想到风雪的势头, 韵".一个"紧"字
力度简直铺天盖地.这是用"大""狂" "急"等任何一个词语都不能替代的.这 个"紧"字有越下越大,越下越猛,越下越 急,一点也不放松的意思.而这雪"紧", 也暗含了形势的发展十分严峻,一场阴 谋正在逼近,且愈来愈近,林冲的处境越 来越危险,命悬一线,大有被风雪吞噬之 势.在这里,恶劣的自然环境,显然也是 林冲性格发生根本性转变的催化剂.正 是由于各种黑恶势力从四面八方向林冲 猛扑过来,形成一股强大的旋涡,林冲身 不由己被卷了进来,他受辱,隐忍,挣扎, 浮游,然而黑恶势力却不给林冲任何喘
息的机会,林冲被逼得毫无退路,除了 "逼上梁山",他已没有任何一条路可走 了.
至此,林冲就由一个心存幻想,逆来
作文六:《从林冲看水浒传的人物描写-周先慎》8000字
( Word Converter - 未注册 ) ://.word-converter.net
芟壬鳎校?935年12月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古
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宋元明清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著作有:《古典小说鉴赏》、《明清小
说》《导读》《古诗文的艺术世界》等多种。
内容简介:
《水浒传》的艺术要放到中国古典小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才能看得清楚。
第一个问题是人物描写。这是小说创作的中心问题,情节再吸引人,如果人物没有血肉,没有生命,就不是好
的小说。塑造英雄群像,人物的理想化,传奇色彩等,这些和《三国演义》是相同的。其一,是人物性格的多侧面
和具有比较复杂的内涵。《三国演义》的人物比较平面,除个别的人物如曹操,具有看似矛盾的较复杂的性格内容
外,其他人物的性格内容都比较简单和单一,而《水浒传》的人物就要复杂得多,最突出的是写英雄人物而不避讳
写他们的缺点,而写缺点却又并不影响将他们塑造成高大的英雄形象,相反却显得更加真实,更加血肉丰满。如林
冲、武松等人都是如此。
其二、与此相联系的是,《水浒传》人物的思想性格不仅具有理想化、带有传奇色彩的一面,更有贴近生活、
具有普通的平凡人品格的另一面。因此《水浒传》的英雄人物不是神而是人,读者感到亲切,容易接受。这是《水
浒传》的现实主义艺术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其三、《三国演义》人物的性格定型化,看不出同生活环境的联系,性格没有发展变化,而《水浒传》的人物
性格却同人物的出身、遭遇、具体的生活环境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能随着生活遭遇的变化而发展变化。这一点
林冲性格的转变表现得非常突出。
第二个问题谈谈细节描写。细节是生活的血肉,也是小说艺术的血肉。《三国演义》中也有细节描写,但比较
少,比较简单,也缺乏丰富的内容,而《水浒传》的细节描写则要丰富、细腻得多,而且能充分表现人物的思想性
格。拟通过《水浒传》中两个人们熟知的精彩片断《武松打虎》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来进行具体的分析。
(全文)
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文学馆。说到《水浒传》艺术上的成功,就离不开要谈《水浒传》的人物塑造、离
不开说一百单八将,这组人物群像都或多或少地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有的人物特别富有人性的姿彩和人
性的光华,像林冲、武松,我们一提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活托托的一个林冲形象便如在目前。今天呢,我为
大家请来了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周先慎教授,请他为我们讲——从林冲谈《水浒传》的人物描写,大家欢迎。
大家知道,小说艺术创造的中心是人物形象。这个小说有情节、有构思,但是你的情节再生动、再曲折、再吸
引人,但是你的人物写得不好,没有血肉,苍白干瘪,那么这个作品是不能算成功的。我们古代的几部小说名著,
都是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人物形象。像《三国演义》、《水浒传》里边那些主要人物都是家喻户晓,长期活在广大人
民群众心目当中。所以这个人物形象的成功是小说艺术成功的关键。那么中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艺术,就是怎么样
反映这个现实生活,怎么样把生活反映得更加真实、更加能够为读者所理解、所接受。那么中国古典小说的现实主
义艺术,有一个发展和成熟的过程。这个发展、成熟的过程,也跟人物形象的塑造分不开。所以我想先谈第一点,
以林冲为例,谈《水浒传》在人物塑造上的现实主义艺术。它的特点就是从生活出发,从生活里边来。人物有什么
性格特点,这个特点后来有什么变化,都是从生活里边来的,都有他的出身、生活遭遇,他生活的具体环境,有根
有据,所以就令人信服。
大家看了《水浒传》以后,林冲有一个突出的性格特点,是什么?能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不敢反抗。一
出场,这个大家要注意,要充分地理想化的话,那么一开始,写一个正面的英雄人物,一开始就要写他的优点。但
是《水浒传》不一样,《水浒传》人物出场,林冲在《水浒传》里边是个响当当的英雄,了不起,作者是热烈地歌
颂他的。可是一出场就写他的弱点,写他性格里边的弱点,不好的一面,就是能忍。
你想想看,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的军官妻子,在光天化日之下,妻子被人家调戏,奇耻大辱,不能忍受的。所
以他非常气愤地去了以后,他把这个人、把调戏他妻子的人肩胛扳过来。这个地方有一句描写非常精彩,怎么写的
呢?就是“当时林冲扳将过来,扳着他的肩胛,却认得是本官高衙内,先自手软了”。“先自手软了”这五个字非
常值得注意,这不是简单的、一般人物的动作神态的描写,而是一下子挖掘到人的内心世界。所以小说写林冲怒气
未消,知道以后,扳过来,先自手软了。但是“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但是敢怒而不敢言,敢怒而
不敢打,他忍下了这口气。这个小说写得非常好,因为刚刚认识鲁智深,大家好武,而且讲义气,新认识的结义兄
弟。鲁智深就带着一帮泼皮来帮他打,结果鲁智深来了以后,他把高衙内放走了。
但是鲁智深就不买账,鲁智深怎么说呢?有一段话是响当当的,跟林冲形成鲜明的对比。他说“你却怕他本官
太尉,洒家怕他甚”,我不怕。他说“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去了。”你看,一个是忍辱怕
事;一个是疾恶如仇。一个是自己受侮辱、受压迫不敢反抗;一个是看见自己的朋友受压迫,就不能忍受,这两个
( Word Converter - 未注册 ) ://.word-converter.net
人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另外《水浒传》不只是写人物的性格特点,有生活的依
据,而且能够随着生活矛盾的发展,他的性格要产生变化。《水浒传》写林冲的性格转变,写得非常出色,有根有
据。他为什么要变化?什么时候变化?都是从生活出发,这是《水浒传》的现实主义。
林冲上山的过程就是从能忍到不能忍、从懦弱到坚强、从屈辱到反抗,这么一个转变过程。所谓上山就是造反
的意思,就是反叛统治阶级,就是敢于起来抗争。林冲上山是走了一个非常艰苦的道路。《水浒传》写人物,我在
这儿提一句,大家注意,不同的英雄有不同的性格,上山走的是不同的道路。这个不同的道路是跟他性格有关系
的,这个性格又是跟他的家庭出身、他的生活境遇有关系的,这个写得非常好的。你看李逵上山是最痛快的,宋江
是最曲折的,我就不细说了,大家去看,很曲折。鲁智深是最爽朗的,爽朗跟痛快不完全一样;李逵是最痛快,鲁
智深是非常爽朗,一点都没有瞻前顾后,凄凄惨惨切切,那种情景一点没有,非常爽朗、见义勇为、路见不平拔刀
相助,主动地向统治阶级出击。军官当不成就当和尚,和尚当不成就上山,非常爽朗。但是林冲走的道路是非常艰
苦,林冲走了一个很漫长的、很艰苦的道路。作者写林冲的转变,它是有很多伏笔,大家不要忽略了。譬如说他和
陆谦是好朋友、结义兄弟,但是后来陆谦害他了,那么他就曾经跟陆谦讲过,他说“贤弟不知,男子汉空有一身本
事,不遇明主,屈沉在小人之下,受这般腌臜的气”。也就说,就是他在统治阶级的压迫之下,满腔不平之气。这
个满腔不平之气,就是林冲能够一步一步向前迈进,最后实现了思想转变,造反上山的基础。所以你看小说写得很
好,他虽然是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是个中级军官,但是他一出场就是被压迫的。所以虽然是统治阶级里边的人
物,但是他所处的地位和广大被压迫的人民群众有相通之处,这是他能够转变的一个基础。林冲能忍,宽容了压迫
他、侮辱他的人,但是他的对手可没有放过他。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所以他非常不满的胸中,有一腔不平之气的
那个对立面、那个社会的黑暗势力、罪恶势力,不断地向他紧逼而来。
所以接着就写他想苟安,忍。想苟安也不能苟安,想忍也忍不下去。所以小说接着就写高衙内又收买了陆谦,
就是林冲的结义兄弟,让陆谦把林冲的妻子骗到他的家,骗到陆谦的家里面楼上,要想强暴,想侮辱。这个时候他
也不加追究,只是气愤地把陆谦的家里砸了个粉碎。因为在陆谦的家里,把陆谦的家砸一个粉碎。这时候有一段描
写,小说有一段描写也是值得注意的。就写“林冲拿了一把解腕尖刀”,大家注意这个解腕尖刀很有文章的,
“径直奔到樊楼,前去找陆虞侯”。找陆谦去了,他拿起这个解腕尖刀不是去找高衙内,而是去找陆谦。注意这个
地方,写得非常准确、非常精彩。也就说,林冲已经开始反抗了,但是他反抗的程度和范围有限。你应该找高衙
内,对不对?你怎么去找陆谦?这里边有两个意思我觉得大家要体会。第一个意思,还是怕高衙内,吃着他的请
受,不敢惹他。前面说了,权且饶他这一次。这是第二次了,他又忍让了,这是第一个意思。第二个意思,这就是
写林冲重义。通过这个情节,还有弦外之音,还有潜台词,就是说陆谦是我的结义兄弟,背信弃义,不讲义气的人
林冲是最痛恨的。注意,讲义气是林冲性格当中非常美好的东西,很宝贵的东西。这是他以后能够转变,而且转变
以后革命性非常强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么到了以后,他发配沧州以后,作者又一次点示我们林冲好义。就是什
么呢,大家读过很熟悉的“风雪山神庙”。他到了沧州以后,正好有一个卖酒的李小二,李小二称林冲是“恩
人”,而且报告他陆谦、高俅他们、高衙内派陆谦到沧州杀害他。那么李小二为什么要跟他报告呢,因为这个很冒
险的、冒生命危险的,就是因为过去林冲救过他,他吃了官司以后,他帮助了他,而且给了他钱,所以他称林冲是
恩人。那么这就写出了林冲的克己好义、乐于助人的这种侠义心肠、讲义气。所以后边是明点,前面有暗点,这都
是写林冲思想性格转变的依据。
所以作者就是通过这么一个情节,通过林冲妻子被花花太岁高衙内看得长得漂亮,去加以调戏,这样一个情
节,写出了林冲的性格。既写出了林冲的性格,又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罪恶,统治阶级的黑暗和罪恶。这样也
就揭示出来梁山起义事业为什么会逐渐发展壮大,很多人都要投奔梁山,梁山事业壮大,就是因为逼上梁山。逼上
梁山在林冲的身上体现得最鲜明、最突出,走投无路了,然后才上山。但是,林冲到这个时候发配沧州以后,还是
能忍,还是忍辱负重。你看小说写得非常精彩,他临走之前写了一封休书。这纸休书我觉得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
面写出林冲的善良,他替妻子考虑得很周到;另一方面也写出他能忍的性格,也天真幼稚。你以为写了一纸休书以
后高衙内就不来了?照样来。所以这些地方,一方面写出他的善良,引起读者对他的同情,这样的话,读者就对于
罪恶势力更加憎恨。
你看我们读到“野猪林”,就记得这个情节。一路上押监他的是董超、薛霸,两个差人,一路上对他真是非常
地厉害,虐待他。水也很烫的,用烫水让他洗脚,烫得非常厉害。后来走到什么地方呢?走到野猪林,就是笼罩着
烟雾的野猪林,这时候受到高俅、高衙内之托付要杀害林冲的地方。到这个时候了,一点都没想到可能要杀他,你
要捆就捆吧。所以你想,换成另外的人,像鲁智深也好、李逵也好,在这种情景下绝不会这样说。所以《水浒传》
写人物在特定情景之下,不同的人物会说不同的话,这个很多的。比如说武松打虎,打虎之前在酒店里面喝酒,喝
了很多酒。店老板叫他不要上山,因为山上有老虎,这儿有政府的文告,他不信。他说你是开黑店的,想我留在这
( Word Converter - 未注册 ) ://.word-converter.net
儿晚上害我,他走了。而且说就是有虎,老子也不怕,豪言壮语。但是快上山的时
候,小说写得很准确,看见印信榜文,他在路上看见两次公告,一次只有白纸,没有盖章的。第二次看见印信榜
文,这个小说写得很准确,就是政府盖了官印的,这个是真的,这个时候就写武松他有思想斗争。武松是非常好面
子的,在生死关头宁可冒着生命危险上山,但是这个面子还是要要的。大家想想,如果是李逵和鲁智深,那就痛快
得多,不怕就上去,要怕就回去,没有那么多讲究。所以《水浒传》写人物在特定情景之下,特定的人物性格他会
说什么话,不能换的,是性格化的。
然后这个时候,一路保护他的鲁智深到了野猪林,就要跳出来,跳出来以后,想把杀害他的两个人干掉。你看
这个时候,林冲又出来跟他说好话。林冲的这个能忍的性格我们读者都不能忍,对他这种性格不能忍,把你迫害成
这样,马上就要把你杀掉了,你还替他们说好话,这种能忍的性格,真是无以复加,简直叫我们读《水浒传》的人
都不能忍。但是现在他忍了,不断地写他这种能忍的性格,同时也揭示他善良的一面。一直后来到草料场,让他到
草料场,也是个阴谋诡计,放火烧死他,他不知道。他以为给他一个好的差事,到那儿去过得比较安稳。结果去了
以后,最后火烧草料场,他在山神庙里面听见陆谦他们三个人,亲耳听见,说要把林冲的骨头,烧死了以后,把他
的骨头拣回去到高俅那儿去领赏。这个时候是满腔怒火一下子爆发出来,打开山神庙的门出去把几个人杀了,然后
造反上山,由此就实现了彻底地转变。
你看林冲转变以后,从“火并王伦”开始,到以后,以后反对招安也是很坚决的,判若两人。但是这种性格的
巨大转变,是一步一步写出来的,有生活的依据,令人信服,这才是有血有肉的英雄。
第二点,我想讲一讲《水浒传》的细节描写。细节可以说是生活的血肉,我们在生活里边,并不是每天都是那
种惊天动地的大事件,总是普普通通,平凡的生活琐事比较多。所以细节是生活的血肉,也是小说艺术的血肉。所
以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离开了细节描写,就没有小说的艺术。“风雪山神庙”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中学里面就学
了。那个戏真是非常细腻。让他管那个草料场,我刚才讲了,他以为是好差事,实际上是一场阴谋,放在那儿去准
备烧死他。他去了以后是一个什么情况呢?外边下着大雪,进屋以后,他就拿起柴炭点火,生起焰火来。但是这个
草棚已经坏了,风都可以刮进来,很冷,所以当时写林冲怎么想呢?怎么过冬呢?他就想等到天暖和以后,待雪停
了以后,到城里边去要唤一个泥水匠来,把它修好。这是什么意思啊?这是想在这个地方好好过日子,对不对,不
是凑合,想等雪停了以后,把这个草棚修好。然后就写他烤了一会儿火,烤了一会儿火以后还是冷,就想到前面那
个老军指示他五里之外有一个卖酒的地方,可以去买酒喝。他因为太冷,就想到那儿去买酒。走以前,你看写这个
林冲性格非常精细。把这个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信步投东”。注意他锁门,前后两次写他锁
门,这个门有什么好锁的,里面什么东西都没有,而且都破了,他还锁,林冲这个人很谨慎。然后在半路上经过一
个古庙,就是山神庙,他还怎么呢?还进去顶礼膜拜,求这个神来保佑他,保佑什么呢?就是安安稳稳地过日子,
都走到这步田地,简直是走投无路了,他还是这种心思、打算。然后喝完酒以后,又买了一葫芦酒,包了两块牛
肉,迎着风又回到草料场。结果一看雪下得越来越大,把草厅压倒了。他这个时候想,怎么办呢?就把这个花枪,
注意这个花枪,花枪、葫芦放在雪地里边,生怕那个火没有灭,伸着手从破败的墙壁伸进去摸一摸,摸到雪水已经
把火完全浸灭了,他才放心。然后抱着一床破棉絮,挑着他的那只枪,挑着他的酒葫芦,然后到山神庙去。这个金
圣叹读《水浒传》我劝大家好好去看看,他有的批语很精彩的,他这个地方读得很细。他就批了一句,他说:“只
拿一条破絮被,说明过一夜,第二天还要回来。”他读得很细,那就是说什么呢?就是今天晚上暂时过不下去了,
我到山神庙躲一个晚上,我还得回来。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还是能够忍受,还是要想平平安安地在这个地方过日
子。
所以通过“风雪山神庙”,一系列的非常细腻的细节描写,揭示了林冲的内心世界。好端端的一个八十万禁军
教头、一个美好的、幸福的家庭,被高俅、高衙内迫害到这种凄凄惨惨的地步,还没有想到要反抗,还要想到安安
生生地过日子。你们看,作者是到无以复加之处还要加一笔。一直到草料场火起了,他听到火起的声音,想起来
了。一般的人,人之常情,想到这个情况,我是看草料场的,现在草料场火起了,赶快逃跑啊,对不对?他不,他
首先想到的是赶快去救火,你说林冲忍受到什么程度,善良到什么程度,他想到要去救火。我刚才讲了,亲耳听到
门外陆谦他们说,这次把林冲烧死了,我要拣他的骨头去请赏。这一下子,怒气爆发出来了,打开门出去报仇,这
才最后进行了转变。
所以这个细节描写,“风雪山神庙”一系列的细节,描写他的动作、他的心思、他的整个发展过程,都写得非
常细。下边就是写林冲最后打开庙门出来杀人了,林冲出来以后先是举手一枪,先把那个差役杀死。作者在这个地
方写林冲杀陆谦写得很细的,比那两个人要细。这就说明他不是为写杀人而写杀人,而是通过杀人写林冲思想性格
的转变,写他走上革命的道路。所以他满腔的怒火、满腔的怨愤、满腔的仇恨,一下子爆发出来,是要痛痛快快地
报仇。所以他对付这两个人以后,就来对付陆谦。他就大声地喝道,“好贼,你待哪里去”,往哪儿跑,“批胸只
( Word Converter - 未注册 ) ://.word-converter.net
一提,就把他提起来,然后丢翻在雪地上”。这个时候小说写林冲杀陆谦写得很有
讲究。他这个时候不要花枪了,他把枪拿来插在雪地上,“脚踏陆谦的胸口上”,踩在他的胸口上,然后从身边取
出一口刀来。我前边讲,你们要注意这个解腕尖刀,这个时候取出来解腕尖刀在陆谦的脸上割着,先不杀他。然后
发表了一篇革命的宣言。
所以作者写林冲杀人,不是一般的杀人,是写他革命造反的革命性和正义性,他杀人杀得堂堂正正,光明磊
落,写出一个英雄人物。所以这里写林冲杀人写得是很有讲究的。有这么几点:第一,他能分清主次,主要敌人是
陆谦,我先不对付你,我先把两个次要的解决了,然后集中力量来收拾主要的仇人陆谦,这是一点,能分清主次;
第二,不是不明不白地就把对方杀死,而是先问罪谴责。刚才我讲的,杀得光明磊落、理直气壮,革命宣言,我为
什么要杀你?你太坏了,背信弃义;第三点,就是写他杀三个人的杀法是不一样的,用的武器不一样,杀法也不一
样,详略也不一样。所以总体来说,林冲杀人杀得有身份。什么叫有身份?八十万禁军教头,武艺高强,有斗争的
经验。有性格,他很精细,很讲究策略。有思想,那就是为正义而杀人,不是不明不白,随随便便地去杀人。有思
想,有章法,就像我们写文章一样,主次、详略都要搞清楚。哪个为主,哪个为次,哪个详、哪个略,先杀谁、后
杀谁,很有章法。
大家想想看,如果换成李逵报仇,是一种什么杀法?显然是另外一个样子。所以《水浒传》写人物完全是性格
化的,写得非常好。《水浒传》对一些小的物件的处理,也是非常精细的,很值得我们注意。前面我提到挑酒葫芦
的花枪,不断地写,不是随便的。不断地写他用花枪挑着酒葫芦,几次写到。这个地方你要注意了,我们读得不细
的话,就以为那个花枪是挑酒葫芦的,实际上不是,实际上报仇要杀人的。还有就是李小二报告林冲说陆谦他们追
到沧州来了,可能要害你。林冲是专门买了一把解腕尖刀。到了最后报仇的时候,一只脚踏在陆谦的胸口上的时
候,这个时候从身上拿出解腕尖刀来了。特意为你准备的,此时不用更待何时,对不对?所以俄国的大作家契诃夫
讲剧本创作的时候,他有一句话,他说,你如果在第一幕里边,写墙上挂着一把枪的话,那么你在后边一定要放
枪,要不你这把枪就不必挂在这儿。所以我说前面写的挑酒葫芦的花枪,还有那把解腕尖刀,都是墙上挂着的“一
把枪”,后边就派上用场了。所以我们读《水浒传》要读得很细,作者有艺术匠心的地方,不要马马虎虎读过去,
今天就讲到这个地方,谢谢。
今天经周先生一讲,林冲已经呼之欲出了。可以说周先生很精到地为我们分析了、剖析了林冲丰富的内心世界
和复杂鲜活、独特的个性特征。如果单从《水浒传》的人物形象塑造上来说,我个人觉着林冲是《水浒传》的人物
当中最有艺术灵性和最出彩的一位。《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我个人最喜欢林冲。好,我们感谢周先生带给我们
的精彩演讲。(来源:cctv-10《百家讲坛》栏目)
作文七:《从林冲看古代小说的人物肖像描写》5000字
从林冲看古代小说的人物肖像描写(转) (2011-01-22 10:55:47)转载▼
标签:教育 分类:文化大视窗
《水浒传》中林冲的出场给人们的印象颇为深刻。他“豹头环眼,燕颔虎须”,一副天生的魁梧凶悍的样子,但他又举止谨慎儒雅、衣着体面精致。这些特征放在一个人物身上,颇有些不协调的感觉。现代影视作品中的林冲,往往摈弃了“豹子头”的相貌特征,而以斯文清秀的样子出现。
从文学表现方法上,我们可以把林冲的肖像描写看做两种手法的拼接:他的体貌描写是早期小说带有神话夸张色彩的手法,他的服饰刻画则转向了明清小说的写实主义方式。其中的原因是。林冲的绰号和人物形象产生在两个不同的时代。“豹子头”的绰号产生在宋代,他的故事和形象则创作于明代,其间相隔数百年。也就难怪在人物肖像与性格之间存在着矛盾。可以说,林冲的“豹子头”形象集中了古代小说人物描写的代表性手法。我们不妨从这里人手,谈谈古代小说人物塑造手法的一些规律和演化特点。
1 “豹子头”与相貌非凡的小说英雄
《水浒传》第六回,鲁智深正耍禅杖,忽听一声喝彩,抬头看时,只见一位官人立在墙缺边:“头戴一顶青纱抓角儿头巾,脑后一条白玉圈连珠鬓环,身穿一领单绿罗团花战袍,腰系一条双獭尾龟背银带,穿一对磕爪头朝样皂靴,手中执一把折叠纸西川扇子;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因为生得“豹头环眼”,林冲的绰号就叫“豹子头”。
这段肖像描写,包含着散文和韵语两个部分。衣着描写是散文,具有写实性和表现人物个性的特点;外貌描写是韵语,是类型化的夸张手法。带有早期小说所残存的神话英雄的表现方式。何以见得呢?
首先,“豹头环眼。燕颔虎须”是古代小说中一直沿用的,描写性格悍勇的英雄人物的固定模式,并非独特的个人肖像。
从元代《三国志平话》中的张飞,到清代小说《说唐》《彭公案》中的人物,生着这等相貌的人物有十几位之多。第一个生出这般相貌的是三国故事中的张飞。元代平话称张飞“豹头环眼,燕颔虎须,身长九尺余,声若巨钟”。关汉卿的杂剧《关张双赴西蜀梦》中,张飞就有一句唱词说:“俺哥哥丹凤之具,兄弟虎豹头。”可见宋元时期张飞的外貌就是如此独特而且深入人心了。后来小说中的那些性情暴烈、勇猛善战的武将大多模仿张飞的肖像,个个生得“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因为通俗文学中的英雄都必须是相貌非凡的人物,人物的肖像描写不是为了准确地表现人物容貌而是要确立人物的地位、身份。所以说,《水浒传》说林冲“豹头环眼,燕颔虎须”,是为了符合他天罡星的身份与表现他超高的武艺,并非他容貌的写实。
其次,林冲“豹子头”的悍勇相貌是早期小说英雄人物的外在标志。
《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章回小说,其中的英雄几乎个个相貌异常,英雄的结交往往是“以貌取人”的结果。《三国演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中,刘、关、张三兄弟初次见面,惊异于对方奇异的相貌。这三人中,刘备生得“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关羽则是“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张飞是“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非凡的相貌往往在英雄结识与建立友谊的过程中往往起着关键的作用。比《三国演义》更早的元代《三国志平话》中,张飞是一个大财主。一天张飞在门口闲立,关公从街前经过,张飞见关公“生得状貌非俗”,就纵步上前施礼。关公看到张飞“貌亦非凡”,就和张飞结为好友。卖草鞋的刘备经过时,“关张二人见德公生得状貌非俗,有千般说不尽的福气”。就上
前进酒,“公见二人状貌亦非凡,喜甚”。三人相见,言语相投,有如契旧。在这一段“龙虎相逢日,君臣庆会时”的紧要文字中,“状貌非俗”成为关键词,外貌的奇异成为刘、关、张惺惺相惜的首要条件。
梁山好汉的结识,也往往以相貌不俗作为前提。宋江是梁山泊的灵魂人物,许多好汉都是由宋江发现并推荐到梁山上的。宋江靠什么识别好汉呢?主要就是“以貌取人”。第二十三回宋江在柴进庄上第一次看到武松,见他:“身躯凛凛,相貌堂堂??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觉得他“果然是一条好汉”,心中甚喜,就与他结为兄弟。
宋江结交李逵也是如此。李逵在江州城狱中做个小牢子,生着“黑熊般一身粗肉,铁牛似遍体顽皮”,他“交加一字赤黄眉,双眼赤丝乱系。怒发浑如铁刷,狰狞好似狻猊。天蓬恶煞下云梯。李逵真勇悍,人号铁牛儿”,宋江一见之下,有意笼络,于是李逵就成了宋江的铁杆。
林冲和鲁智深的结交也是循着类似的模式。几乎每一位“三国”“水浒”人物都有着非凡的相貌。林冲是大英雄,所以他生着张飞般的相貌也就不足为奇。
2 雷同与夸张手法的运用
我们看“豹子头”的绰号,就能体会早期小说用夸张和雷同的手法塑造人物的套路。为什么呢?首先是因为早期小说来自民间说话,是听觉艺术,夸张变形的人物容易使人印象深刻。其次是为了区分人物。中国小说的一大特点是主人公众多,“《红楼梦》中,花团锦簇之一群多情儿女,与《水浒传》中,寂天寞地下一群惊天动地之好汉,《三国演义》中一群肝胆相照之英雄,与《桃花扇》中,一群乱离之世之美人名士,《西游记》中几个求道者。《金瓶梅》中一群市井小人,自是各表现一种人间世界”。?在一群气质、经历相近的人物中间,如何描写其声音笑貌,使之不雷同不混淆,让人一见之下就印象深刻,成为考验小说家表现能力的一关。
先说雷同。古代小说的各类人物在容貌体态上都有雷同现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脸谱化”。早期的小说,如《清平山堂话本》中的《杨温拦路虎》这样形容美女:“云鬟轻梳蝉远,翠眉淡拂春山。朱唇缀一颗樱桃,皓齿排两行碎玉。花生丹脸,水剪双眸。意态自然,精神更好。”这就很有代表性。后来的小说对美女肖像的描绘都脱不掉这样的套路。难怪脂砚斋评论说:“可笑近之小说中,有一百个女子,皆是如花似玉一副脸面。”这样的肖像可以用在每一位美女身上,并不能传达人物独特的精神气质。
是什么促使早期小说竞相采用雷同化的手法塑造英雄呢?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人的容貌体态与人的性格心理之间,有着一种神秘的隐喻、象征关系。于是在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容貌体态也往往被用来暗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张飞的形象深入人心,他的“豹头环眼”的外貌同英雄气概、超人的武艺紧紧联系起来,成为英雄的符号和代名词。《水浒传》第四十八回林冲出马擒拿扈三娘时,书中说他“满山都唤小张飞,豹子头林冲便是”,“小张飞”正是对林冲的褒奖。张飞的形象鲜明生动、广受欢迎,所以成为后来小说模仿的对象,古代小说中像林冲这样生得“豹头环眼”者,还有《隋唐演义》中的秦琼——“生得身长一丈,腰大十围,河目海口,燕颔虎头”,还有《说唐》中的尉迟敬德——“豹头环眼,燕颔虎须”,还有《小五义》中的艾虎、《绿野仙踪》中的林岱,等等,多是让人敬慕的大英雄。在这样不断重复的容貌特征描写中,就形成了固定的审美体验:“豹头环眼,燕颔虎须”等同于勇猛暴躁、武艺超群。
不单是林冲,《水浒传》里的其他人物也有这种雷同现象。大刀关胜,据说是关云长的后代,生得“堂堂八尺五六身躯,细细三柳髭髯,两眉入鬓,凤眼朝天,面如重枣,唇若涂
朱”,俨然《三国演义》里关羽的翻版。在关胜之后,我们也可以发现不少生着关羽式的“丹凤眼,卧蚕眉”的武将,如《封神演义》中的黄飞虎、《说岳全传》中的关铃(据说也是关羽后代)、《荡寇志》中的云天彪。
病关索杨雄“双眉入鬓,凤眼朝天,淡黄面皮”,“因为他一身好武艺,面貌微黄,以此人都称他病关索杨雄”。关索是关羽的儿子,在元明时代的民间文学中很有名,据说他和关羽一样长得“丹凤眼长眉又黑”,只是皮肤很白:“胭脂捏就粉妆成。”这些都是《水浒传》模仿前代小说塑造雷同化人物容貌的例子。
由此可知,古代小说有一套历代相沿的塑造人物体貌特征的规则和模式,它们不是为了细致准确地刻画人物相貌,而是为了传达人物的身份地位、体魄能量等信息。
再说夸张。早期小说对人物的描写,还带有极度夸张变形的味道,除了对人物的身高体重、五官特征进行放大描写之外,还把人物的形貌与凶猛的动物进行类比。张飞的容貌刻画中就提到了三种动物。“燕颔虎须”按字面讲,是说他长着燕子般的下巴,老虎一样横着长的胡须。这个不太好理解。大概是《后汉书》形容班超的话在流传中的讹误。《后汉书》说班超生得“燕颔虎颈”,相士认为燕子能飞。虎能吃肉。“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所以说他当封侯万里之外。民间艺人可能把“燕颔虎颈”改成了“燕颔虎须”,安在张飞身上。 以虎豹、熊罴一类猛兽比喻勇士的相貌是夸张的基本手段,让人未曾见面先自畏惧三分。《水浒传》把这种夸张的外貌描写应用在人物绰号上,如杨志因“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绰号“青面兽”;刘唐相貌狞恶故名“赤发鬼”;身材矮小的王英叫“矮脚虎”。林冲之名“豹子头”,除了把猛兽的外貌具象在人物身上,更有借助张飞的“名人效应”的意思,这是后来的历史演义小说常用的塑造人物的手法。
3 服饰描写与小说的写实主义风格
林冲的服饰描写,显示了《水浒传》由英雄传奇向写实主义风格的转变。
林冲出场时,作者用散文把他的头巾、战袍、腰间的银带、脚上的靴子、手中的折扇,都一丝不苟地交代了出来。玉环、银带、战袍和折扇很细致地展示了林冲的经济条件、职业、生活状况等信息。从林冲的打扮看,他是武官、家境优裕;光鲜整洁的衣饰显示他家有贤妻照顾,手中“折叠纸西川扇子”是风雅之物,透露出他举家出游时从容闲适的心情。
小说静态地大段铺排人物的穿着打扮,起自宋元话本。话本是描写生活的文学,故事无一处不贴近人物当时的情境,它让各等人物在各自的生活背景里栩栩如生地活动着。精细写实的人物服饰描写就成为刻画人物的一个重要方面。《红楼梦》里“林黛玉初进荣国府”一段,荣国府里的主要人物依次登场,每个人的容貌、年龄、服饰都有详细的铺排,对王熙凤和贾宝玉的描写尤其细密。王熙凤一出场就是珠光宝气明晃晃的一片,让人目不暇接:“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这样的服饰装扮才配得上王熙凤的争强好胜和富贵骄奢,所谓“大凡能事者,多是尚奇好异,不肯泛泛同流”。曹雪芹也是用散文这种更具表现力和写实性的文字来表现人物服饰的。
从林冲衣饰的鲜明色彩还可以看到,《水浒传》很善于用人物的服饰描写为文增色。第二回史进和鲁智深先后出场,史进是“头戴白范阳毡大帽,上撒一撮红缨,帽儿下裹一顶浑青抓角软头巾,项上明黄缕带,身穿一领白纻丝两上领战袍,腰系一条揸五指梅红攒线搭膊,青白间道行缠绞脚。衬着踏山透土多耳麻鞋,跨一口铜钹磬口雁翎刀”;鲁智深呢?“头裹芝麻罗万字顶头巾,脑后两个太原府纽丝金环,上穿一领鹦哥绿纻丝战袍,腰系一条文武双股鸦青绦,足穿一双鹰爪皮四缝干黄靴”。
金圣叹评论说,《水浒传》“凡接写两人全身打扮处,皆就衣服制度、颜色上互相照耀,以成奇景”。“衣服制度”就是写实主义的手段,《水浒传》之后,在古代小说中广泛采用。而所谓颜色照耀,其实就是小说的美学追求,是于平常事物中生出审美的愉悦。《水浒传》继承了宋元话本细腻丰富的衣饰描写,放大了琐屑之物的美感和日常生活的纹理与价值,很有质感地把读者引入了逼近实际人生的世界。可以说《水浒传》《红楼梦》等文学经典的成就之一,就是通过衣饰、器物的色彩、质地、样式的铺排描绘,流露出优雅从容的人生态度与温厚的人文情怀。这是它们能够长久地给现代人以心灵的启发和感动的地方之一。
《三国演义》中写关羽温酒斩华雄,在华雄和关羽出场时,分别对两人的外貌有一段对比性的描写,十分简要却非常精彩。对华雄的描写是:“其人身长九尺,虎体狼腰,豹头猿臂。”对关羽的描写是:“见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声如巨钟,立于帐前。”两人一般高的个子,关羽却比他显得英俊威武,一个在高大中见豪爽,一个在高大中见猥陋。这样的外形描写,不仅表现了人物不同的精神风貌,而且也表现了作者对人物的爱憎感情。
刘备则奇特了:“身长七尺五寸(虽不高但还是胜于曹操,孙权的身高不明),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
张飞“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
“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当然孔明不是一个怪异之人而是一位超凡的贤良
作文八:《林冲风雪山神庙中风雪的描写特点》1400字
林冲风雪山神庙中风雪的描写特点
《风雪山神庙》中对风雪的描写的特点:
《风雪山神庙》中对风雪的描写主要有两个特点,首先是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其次是人物动作与风雪相结合。文中有三处直接对风雪直接描写的片段,?“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纷纷扬扬”写雪花之大且密;“卷”写朔风之烈;“一天”写范围之广;?那雪正下得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紧”写出雪降落的力度、速度、密度,令人想象出雪势之猛。三次直接写风雪,不仅描绘了这一场风雪越下越大、越下越紧的动态过程,而且紧密地与文中人物的活动和情节的发展结合,愈发的表现出一种紧张的情节加速烘托出一种愈加窒息的氛围。而文中关于风雪的间接描写主要有两处,?是通过环境衬托风雪:林冲看住处草屋时,只见:“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沽酒回到草料场,“那两问草厅已被雪压倒了。”虽然写的是草屋,但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很猛,雪很大。?是通过人物动作感知风雪:如写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写林冲在神庙里,“先取下毡签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暗指风雪的大,以及天气的寒冷。
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感觉和剧情时,时时不忘风雪二字。对风雪的描写的作用,其一,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因为风雪大,林冲才要沽酒御寒,才会避入山神庙,才会离开草料场撞破阴谋,最后杀人上梁上。其二,渲染力一种悲凉壮阔的故事氛围,文中“彤云、朔风、大雪”,很
好的渲染了一种凄冷、悲凉的气氛,烘托了人物沉郁的心情和危机四伏的处境。
同风雪山神庙相比较,《白毛女》故事发生的背景同样是在一个风雪之夜里,对风雪场景的描写也同样并不多,基本都是直接描写,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同《风雪上神庙》一样,风雪为全剧定下悲剧的气氛。除夕夜本是团圆夜,但杨白劳的躲债归来,父女俩偷得的片刻欢愉与黄世仁的逼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风雪的渲染下倍增其哀。
风雪的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但与《风雪山神庙》稍显不同的是,《白毛女》中对风雪的描写更注重的是与人物心理相结合的特点,比如文中喜儿唱:“风卷雪花在门外,风打着门来门自开”。表现出了急切期盼父亲回来的心理。当杨
白劳问道黄世仁是否来要债时,风雪描写变成了“你听听外面风刮得这么厉害~??”当逼债人要债时,一句“外面雪又下大了??”在情节发展的同时表现出了人物内心不安,恐惧的加剧,等等。
对风雪的描写在烘托了人物的心情的同时也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比如开篇,喜儿唱:“北风吹,雪花飘,雪花飘飘年来到。爹出门去躲帐整七天,三十晚上还没回还。“我盼爹爹心中急,等爹回来心欢喜,爹爹带回白面来,欢欢喜喜过个年,欢欢喜喜过个年~”“卖豆腐赚下了几个钱,爹爹称回来二斤面,带回家来包饺子,欢欢喜喜过个年。哎~过呀过个年~”可以看出喜儿是一个天真、活泼、单纯的少女,热爱父亲,热爱生活,向往幸福,懂得家庭生活的艰难,对生活的要求低微。而通过杨白劳唱:“十里风雪一片白,躲帐七天回家来,指望着熬过这一关,挨冻受饿,我也能
忍耐。”“好孩子,叫咱们过个平安年。”可以看出杨白劳是一个勤劳、善良、老实忠厚的老农民,长期遭受地主阶级的压榨,对生活只求能过得去,指望能过个平安年。
除此之外,第一场戏通过以风雪为背景,衬托杨家的贫寒凄苦,苦度年关,渲染了浓厚的悲剧气氛;第二场戏写黄家“花天酒地辞旧岁,张灯结彩过除夕”的欢乐景象,这正与第一场的凄凉情景构成鲜明的对比,展现了旧中国严重的阶级对立的画面。
作文九:《《从林冲看水浒传的人物描写》 》7900字
《从林冲看的人物描写》
主讲人简介:
周先慎,男,1935年12月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宋元明清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著作有:《古典小说鉴赏》、《明清小说》《,明清小说,导读》《古诗文的艺术世界》等多种。
内容简介:
《水浒传》的艺术要放到中国古典小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才能看得清楚。
第一个问题是人物描写。这是小说创作的中心问题,情节再吸引人,如果人物没有血肉,没有生命,就不是好的小说。塑造英雄群像,人物的理想化,传奇色彩等,这些和《三国演义》是相同的。其一,是人物性格的多侧面和具有比较复杂的内涵。《三国演义》的人物比较平面,除个别的人物如曹操,具有看似矛盾的较复杂的性格内容外,其他人物的性格内容都比较简单和单一,而《水浒传》的人物就要复杂得多,最突出的是写英雄人物而不避讳写他们的缺点,而写缺点却又并不影响将他们塑造成高大的英雄形象,相反却显得更加真实,更加血肉丰满。如林冲、武松等人都是如此。
其二、与此相联系的是,《水浒传》人物的思想性格不仅具有理想化、带有传奇色彩的一面,更有贴近生活、具有普通的平凡人品格的另一面。因此《水浒传》的英雄人物不是神而是人,读者感到亲切,容易接受。这是《水浒传》的现实主义艺术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其三、《三国演义》人物的性格定型化,看不出同生活环境的联系,性格没有发展变化,而《水浒传》的人物性格却同人物的出身、遭遇、具体的生活环境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能随着生活遭遇的变化而发展变化。这一点林冲性格的转变表现得非常突出。
第二个问题谈谈细节描写。细节是生活的血肉,也是小说艺术的血肉。《三国演义》中也有细节描写,但比较少,比较简单,也缺乏丰富的内容,而《水浒传》的细节描写则要丰富、细腻得多,而且能充分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拟通过《水浒传》中两个人们熟知的精彩片断《武松打虎》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来进行具体的分析。
(全文)
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文学馆。说到《水浒传》艺术上的成功,就离不开要谈《水浒传》的人物塑造、离不开说一百单八将,这组人物群像都或多或少地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有的人物特别富有人性的姿彩和人性的光华,像林冲、武松,我们一提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活托托的一个林冲形象便如在目前。今天呢,我为大家请来了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周先慎教授,请他为我们讲——从林冲谈《水浒传》的人物描写,大家欢迎。
大家知道,小说艺术创造的中心是人物形象。这个小说有情节、有构思,但是你的情节再生动、再曲折、再吸引人,但是你的人物写得不好,没有血肉,苍白干瘪,那么这个作品是不能算成功的。我们古代的几部小说名著,都是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人物形象。像《三国演义》、《水浒传》里边那些主要人物都是家喻户晓,长期活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目当中。所以这
个人物形象的成功是小说艺术成功的关键。那么中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艺术,就是怎么样反映这个现实生活,怎么样把生活反映得更加真实、更加能够为读者所理解、所接受。那么中国古典小说的现实主义艺术,有一个发展和成熟的过程。这个发展、成熟的过程,也跟人物形象的塑造分不开。所以我想先谈第一点,以林冲为例,谈《水浒传》在人物塑造上的现实主义艺术。它的特点就是从生活出发,从生活里边来。人物有什么性格特点,这个特点后来有什么变化,都是从生活里边来的,都有他的出身、生活遭遇,他生活的具体环境,有根有据,所以就令人信服。
大家看了《水浒传》以后,林冲有一个突出的性格特点,是什么,能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不敢反抗。一出场,这个大家要注意,要充分地理想化的话,那么一开始,写一个正面的英雄人物,一开始就要写他的优点。但是《水浒传》不一样,《水浒传》人物出场,林冲在《水浒传》里边是个响当当的英雄,了不起,作者是热烈地歌颂他的。可是一出场就写他的弱点,写他性格里边的弱点,不好的一面,就是能忍。
你想想看,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的军官妻子,在光天化日之下,妻子被人家调戏,奇耻大辱,不能忍受的。所以他非常气愤地去了以后,他把这个人、把调戏他妻子的人肩胛扳过来。这个地方有一句描写非常精彩,怎么写的呢,就是“当时林冲扳将过来,扳着他的肩胛,却认得是本官高衙内,先自手软了”。“先自手软了”这五个字非常值得注意,这不是简单的、一般人物的动作神态的描写,而是一下子挖掘到人的内心世界。所以小说写林冲怒气未消,知道以后,扳过来,先自手软了。但是“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但是敢怒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打,他忍下了这口气。这个小说写得非常好,因为刚刚认识鲁智深,大家好武,而且讲义气,新认识的结义兄弟。鲁智深就带着一帮泼皮来帮他打,结果鲁智深来了以后,他把高衙内放走了。
但是鲁智深就不买账,鲁智深怎么说呢,有一段话是响当当的,跟林冲形成鲜明的对比。他说“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我不怕。他说“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去了。”你看,一个是忍辱怕事;一个是疾恶如仇。一个是自己受侮辱、受压迫不敢反抗;一个是看见自己的朋友受压迫,就不能忍受,这两个人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另外《水浒传》不只是写人物的性格特点,有生活的依据,而且能够随着生活矛盾的发展,他的性格要产生变化。《水浒传》写林冲的性格转变,写得非常出色,有根有据。他为什么要变化,什么时候变化,都是从生活出发,这是《水浒传》的现实主义。
林冲上山的过程就是从能忍到不能忍、从懦弱到坚强、从屈辱到反抗,这么一个转变过程。所谓上山就是造反的意思,就是反叛统治阶级,就是敢于起来抗争。林冲上山是走了一个非常艰苦的道路。《水浒传》写人物,我在这儿提一句,大家注意,不同的英雄有不同的性格,上山走的是不同的道路。这个不同的道路是跟他性格有关系的,这个性格又是跟他的家庭出身、他的生活境遇有关系的,这个写得非常好的。你看李逵上山是最痛快的,宋江是最曲折的,我就不细说了,大家去看,很曲折。鲁智深是最爽朗的,爽朗跟痛快不完全一样;李逵是最痛快,鲁智深是非常爽朗,一点都没有瞻前顾后,凄凄惨惨切切,那种情景一点没有,非常爽朗、见义勇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主动地向统治阶级出击。军官当不成就当和尚,和尚当不成就上山,非常爽朗。但是林冲走的道路是非常艰苦,林冲走了一个很漫长的、很艰苦的道路。作者写林冲的转变,它是有很多伏笔,大家不要忽略了。譬如说他和陆谦是好朋友、结义兄弟,但是后来陆谦害他了,那么他就曾经跟陆谦讲过,他说“贤弟不知,男子汉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在小人之下,受这般腌臜的气”。也就说,就是他在统
治阶级的压迫之下,满腔不平之气。这个满腔不平之气,就是林冲能够一步一步向前迈进,最后实现了思想转变,造反上山的基础。所以你看小说写得很好,他虽然是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是个中级军官,但是他一出场就是被压迫的。所以虽然是统治阶级里边的人物,但是他所处的地位和广大被压迫的人民群众有相通之处,这是他能够转变的一个基础。林冲能忍,宽容了压迫他、侮辱他的人,但是他的对手可没有放过他。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所以他非常不满的胸中,有一腔不平之气的那个对立面、那个社会的黑暗势力、罪恶势力,不断地向他紧逼而来。
所以接着就写他想苟安,忍。想苟安也不能苟安,想忍也忍不下去。所以小说接着就写高衙内又收买了陆谦,就是林冲的结义兄弟,让陆谦把林冲的妻子骗到他的家,骗到陆谦的家里面楼上,要想强暴,想侮辱。这个时候他也不加追究,只是气愤地把陆谦的家里砸了个粉碎。因为在陆谦的家里,把陆谦的家砸一个粉碎。这时候有一段描写,小说有一段描写也是值得注意的。就写“林冲拿了一把解腕尖刀”,大家注意这个解腕尖刀很有文章的, “径直奔到樊楼,前去找陆虞侯”。找陆谦去了,他拿起这个解腕尖刀不是去找高衙内,而是去找陆谦。注意这个地方,写得非常准确、非常精彩。也就说,林冲已经开始反抗了,但是他反抗的程度和范围有限。你应该找高衙内,对不对,你怎么去找陆谦,这里边有两个意思我觉得大家要体会。第一个意思,还是怕高衙内,吃着他的请受,不敢惹他。前面说了,权且饶他这一次。这是第二次了,他又忍让了,这是第一个意思。第二个意思,这就是写林冲重义。通过这个情节,还有弦外之音,还有潜台词,就是说陆谦是我的结义兄弟,背信弃义,不讲义气的人林冲是最痛恨的。注意,讲义气是林冲性格当中非常美好的东西,很宝贵的东西。这是他以后能够转变,而且转变以后革命性非常强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么到了以后,他发配沧州以后,作者又一次点示我们林冲好义。就是什么呢,大家读过很熟悉的“风雪山神庙”。他到了沧州以后,正好有一个卖酒的李小二,李小二称林冲是“恩人”,而且报告他陆谦、高俅他们、高衙内派陆谦到沧州杀害他。那么李小二为什么要跟他报告呢,因为这个很冒险的、冒生命危险的,就是因为过去林冲救过他,他吃了官司以后,他帮助了他,而且给了他钱,所以他称林冲是恩人。那么这就写出了林冲的克己好义、乐于助人的这种侠义心肠、讲义气。所以后边是明点,前面有暗点,这都是写林冲思想性格转变的依据。
所以作者就是通过这么一个情节,通过林冲妻子被花花太岁高衙内看得长得漂亮,去加以调戏,这样一个情节,写出了林冲的性格。既写出了林冲的性格,又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罪恶,统治阶级的黑暗和罪恶。这样也就揭示出来梁山起义事业为什么会逐渐发展壮大,很多人都要投奔梁山,梁山事业壮大,就是因为逼上梁山。逼上梁山在林冲的身上体现得最鲜明、最突出,走投无路了,然后才上山。但是,林冲到这个时候发配沧州以后,还是能忍,还是忍辱负重。你看小说写得非常精彩,他临走之前写了一封休书。这纸休书我觉得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写出林冲的善良,他替妻子考虑得很周到;另一方面也写出他能忍的性格,也天真幼稚。你以为写了一纸休书以后高衙内就不来了,照样来。所以这些地方,一方面写出他的善良,引起读者对他的同情,这样的话,读者就对于罪恶势力更加憎恨。
你看我们读到“野猪林”,就记得这个情节。一路上押监他的是董超、薛霸,两个差人,一路上对他真是非常地厉害,虐待他。水也很烫的,用烫水让他洗脚,烫得非常厉害。后来走到什么地方呢,走到野猪林,就是笼罩着烟雾的野猪林,这时候受到高俅、高衙内之托付要杀害林冲的地方。到这个时候了,一点都没想到可能要杀他,你要捆就捆吧。所以你想,换成另外的人,像鲁智深也好、李逵也好,在这种情景下绝不会这样说。所以《水浒传》写人物在特定情景之下,不同的人物会说不同的话,这个很多的。比如说武松打虎,打虎之前
在酒店里面喝酒,喝了很多酒。店老板叫他不要上山,因为山上有老虎,这儿有政府的文告,他不信。他说你是开黑店的,想我留在这儿晚上害我,他走了。而且说就是有虎,老子也不怕,豪言壮语。但是快上山的时候,小说写得很准确,看见印信榜文,他在路上看见两次公告,一次只有白纸,没有盖章的。第二次看见印信榜文,这个小说写得很准确,就是政府盖了官印的,这个是真的,这个时候就写武松他有思想斗争。武松是非常好面子的,在生死关头宁可冒着生命危险上山,但是这个面子还是要要的。大家想想,如果是李逵和鲁智深,那就痛快得多,不怕就上去,要怕就回去,没有那么多讲究。所以《水浒传》写人物在特定情景之下,特定的人物性格他会说什么话,不能换的,是性格化的。
然后这个时候,一路保护他的鲁智深到了野猪林,就要跳出来,跳出来以后,想把杀害他的两个人干掉。你看这个时候,林冲又出来跟他说好话。林冲的这个能忍的性格我们读者都不能忍,对他这种性格不能忍,把你迫害成这样,马上就要把你杀掉了,你还替他们说好话,这种能忍的性格,真是无以复加,简直叫我们读《水浒传》的人都不能忍。但是现在他忍了,不断地写他这种能忍的性格,同时也揭示他善良的一面。一直后来到草料场,让他到草料场,也是个阴谋诡计,放火烧死他,他不知道。他以为给他一个好的差事,到那儿去过得比较安稳。结果去了以后,最后火烧草料场,他在山神庙里面听见陆谦他们三个人,亲耳听见,说要把林冲的骨头,烧死了以后,把他的骨头拣回去到高俅那儿去领赏。这个时候是满腔怒火一下子爆发出来,打开山神庙的门出去把几个人杀了,然后造反上山,由此就实现了彻底地转变。
你看林冲转变以后,从“火并王伦”开始,到以后,以后反对招安也是很坚决的,判若两人。但是这种性格的巨大转变,是一步一步写出来的,有生活的依据,令人信服,这才是有血有肉的英雄。
第二点,我想讲一讲《水浒传》的细节描写。细节可以说是生活的血肉,我们在生活里边,并不是每天都是那种惊天动地的大事件,总是普普通通,平凡的生活琐事比较多。所以细节是生活的血肉,也是小说艺术的血肉。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离开了细节描写,就没有小说的艺术。“风雪山神庙”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中学里面就学了。那个戏真是非常细腻。让他管那个草料场,我刚才讲了,他以为是好差事,实际上是一场阴谋,放在那儿去准备烧死他。他去了以后是一个什么情况呢,外边下着大雪,进屋以后,他就拿起柴炭点火,生起焰火来。但是这个草棚已经坏了,风都可以刮进来,很冷,所以当时写林冲怎么想呢,怎么过冬呢,他就想等到天暖和以后,待雪停了以后,到城里边去要唤一个泥水匠来,把它修好。这是什么意思啊,这是想在这个地方好好过日子,对不对,不是凑合,想等雪停了以后,把这个草棚修好。然后就写他烤了一会儿火,烤了一会儿火以后还是冷,就想到前面那个老军指示他五里之外有一个卖酒的地方,可以去买酒喝。他因为太冷,就想到那儿去买酒。走以前,你看写这个林冲性格非常精细。把这个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信步投东”。注意他锁门,前后两次写他锁门,这个门有什么好锁的,里面什么东西都没有,而且都破了,他还锁,林冲这个人很谨慎。然后在半路上经过一个古庙,就是山神庙,他还怎么呢,还进去顶礼膜拜,求这个神来保佑他,保佑什么呢,就是安安稳稳地过日子,都走到这步田地,简直是走投无路了,他还是这种心思、打算。然后喝完酒以后,又买了一葫芦酒,包了两块牛肉,迎着风又回到草料场。结果一看雪下得越来越大,把草厅压倒了。他这个时候想,怎么办呢,就把这个花枪,注意这个花枪,花枪、葫芦放在雪地里边,生怕那个火没有灭,伸着手从破败的墙壁伸进去摸一摸,摸到雪水已经把火完全浸灭了,他才放心。然后抱着一床破棉絮,挑着他的那只枪,挑着他的酒葫芦,然后到山神庙去。这个金圣叹读《水
浒传》我劝大家好好去看看,他有的批语很精彩的,他这个地方读得很细。他就批了一句,他说:“只拿一条破絮被,说明过一夜,第二天还要回来。”他读得很细,那就是说什么呢,就是今天晚上暂时过不下去了,我到山神庙躲一个晚上,我还得回来。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还是能够忍受,还是要想平平安安地在这个地方过日子。
所以通过“风雪山神庙”,一系列的非常细腻的细节描写,揭示了林冲的内心世界。好端端的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一个美好的、幸福的家庭,被高俅、高衙内迫害到这种凄凄惨惨的地步,还没有想到要反抗,还要想到安安生生地过日子。你们看,作者是到无以复加之处还要加一笔。一直到草料场火起了,他听到火起的声音,想起来了。一般的人,人之常情,想到这个情况,我是看草料场的,现在草料场火起了,赶快逃跑啊,对不对,他不,他首先想到的是赶快去救火,你说林冲忍受到什么程度,善良到什么程度,他想到要去救火。我刚才讲了,亲耳听到门外陆谦他们说,这次把林冲烧死了,我要拣他的骨头去请赏。这一下子,怒气爆发出来了,打开门出去报仇,这才最后进行了转变。
所以这个细节描写,“风雪山神庙”一系列的细节,描写他的动作、他的心思、他的整个发展过程,都写得非常细。下边就是写林冲最后打开庙门出来杀人了,林冲出来以后先是举手一枪,先把那个差役杀死。作者在这个地方写林冲杀陆谦写得很细的,比那两个人要细。这就说明他不是为写杀人而写杀人,而是通过杀人写林冲思想性格的转变,写他走上革命的道路。所以他满腔的怒火、满腔的怨愤、满腔的仇恨,一下子爆发出来,是要痛痛快快地报仇。所以他对付这两个人以后,就来对付陆谦。他就大声地喝道,“好贼,你待哪里去”,往哪儿跑,“批胸只一提,就把他提起来,然后丢翻在雪地上”。这个时候小说写林冲杀陆谦写得很有讲究。他这个时候不要花枪了,他把枪拿来插在雪地上,“脚踏陆谦的胸口上”,踩在他的胸口上,然后从身边取出一口刀来。我前边讲,你们要注意这个解腕尖刀,这个时候取出来解腕尖刀在陆谦的脸上割着,先不杀他。然后发表了一篇革命的宣言。
所以作者写林冲杀人,不是一般的杀人,是写他革命造反的革命性和正义性,他杀人杀得堂堂正正,光明磊落,写出一个英雄人物。所以这里写林冲杀人写得是很有讲究的。有这么几点:第一,他能分清主次,主要敌人是陆谦,我先不对付你,我先把两个次要的解决了,然后集中力量来收拾主要的仇人陆谦,这是一点,能分清主次;第二,不是不明不白地就把对方杀死,而是先问罪谴责。刚才我讲的,杀得光明磊落、理直气壮,革命宣言,我为什么要杀你,你太坏了,背信弃义;第三点,就是写他杀三个人的杀法是不一样的,用的武器不一样,杀法也不一样,详略也不一样。所以总体来说,林冲杀人杀得有身份。什么叫有身份,八十万禁军教头,武艺高强,有斗争的经验。有性格,他很精细,很讲究策略。有思想,那就是为正义而杀人,不是不明不白,随随便便地去杀人。有思想,有章法,就像我们写文章一样,主次、详略都要搞清楚。哪个为主,哪个为次,哪个详、哪个略,先杀谁、后杀谁,很有章法。
大家想想看,如果换成李逵报仇,是一种什么杀法,显然是另外一个样子。所以《水浒传》写人物完全是性格化的,写得非常好。《水浒传》对一些小的物件的处理,也是非常精细的,很值得我们注意。前面我提到挑酒葫芦的花枪,不断地写,不是随便的。不断地写他用花枪挑着酒葫芦,几次写到。这个地方你要注意了,我们读得不细的话,就以为那个花枪是挑酒葫芦的,实际上不是,实际上报仇要杀人的。还有就是李小二报告林冲说陆谦他们追到沧州来了,可能要害你。林冲是专门买了一把解腕尖刀。到了最后报仇的时候,一只脚踏在陆谦的胸口上的时候,这个时候从身上拿出解腕尖刀来了。特意为你准备的,此时不用更
待何时,对不对,所以俄国的大作家契诃夫讲剧本创作的时候,他有一句话,他说,你如果在第一幕里边,写墙上挂着一把枪的话,那么你在后边一定要放枪,要不你这把枪就不必挂在这儿。所以我说前面写的挑酒葫芦的花枪,还有那把解腕尖刀,都是墙上挂着的“一把枪”,后边就派上用场了。所以我们读《水浒传》要读得很细,作者有艺术匠心的地方,不要马马虎虎读过去,今天就讲到这个地方,谢谢。
今天经周先生一讲,林冲已经呼之欲出了。可以说周先生很精到地为我们分析了、剖析了林冲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复杂鲜活、独特的个性特征。如果单从《水浒传》的人物形象塑造上来说,我个人觉着林冲是《水浒传》的人物当中最有艺术灵性和最出彩的一位。《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我个人最喜欢林冲。好,我们感谢周先生带给我们的精彩演讲。(来源:cctv-10《百家讲坛》栏目)
作文十:《描写秋天的文章》6400字
描写秋天的文章
描写秋天的名人文章
秋夜
鲁迅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没有见过这样的奇怪而高的天空。他仿佛要离开人间而去,使人们仰面不再看见。然而现在却非常之蓝,闪闪地眨着几十个星星的眼,冷眼。他的口角上现出微笑,似乎自以为大有深意,而将繁霜洒在我的园里的野花草上。
我不知道那些花草真叫什么名字,人们叫他们什么名字。我记得有一种开过极细小的粉红花,现在还开着,但是更极细小了,她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秋虽然来,冬虽然来,而此后接着还是春,胡蝶乱飞,蜜蜂都唱起春词来了。她于是一笑,虽然颜色冻得红惨惨地,仍然瑟缩着。
枣树,他们简直落尽了叶子。先前,还有一两个孩子来了他们别人打剩的枣子,现在是一个也不剩了,连叶子也落尽了,他知道小粉红花的梦,秋后要有春;他也知道落叶的梦,春后还是秋。他简直落尽叶子,单剩干子,然而脱了当初满树是果实和叶子时候的弧形,
欠伸得很舒服。但是,有几枝还低亚着,护定他从打枣的竿梢所得的皮伤,而最直最长的几枝,却已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闪闪地鬼陕眼;直刺着天空中圆满的月亮,使月亮窘得发白。鬼眨眼的天空越加非常之蓝,不安了,仿佛想离去人间,避开枣树,只将月亮剩下。然而月亮也暗暗地躲到东边去了。而一无所有的干子,却仍然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一意要制他的死命,不管他各式各样地睁着许多蛊惑的眼睛。
哇的一声,夜游的恶鸟飞过了。
我忽而听到夜半的笑声,吃吃地,似乎不愿意惊动睡着的人,然而四围的空气都应和着笑。夜半,没有别的人,我即刻听出这声音就在我嘴里,我也立即被这笑声所驱逐,回进自己的房。灯火的带子也即刻被我旋高了。
后窗的玻璃上下丁地响,还有许多小飞虫乱撞。不多久,几个进来了,许是从窗纸的破孔进来的。他们一进个又在玻璃的灯罩上撞得了丁丁地响。一个从上面撞进去了,他于是遇到火,而且我以为这火是真的。两三个却休息在灯的纸罩上喘气。那罩是昨晚新换的罩,雪白的纸,折出波浪纹的叠痕,一角还画出一枝猩红色的栀子。
猩红的栀子开花时,枣树又要做小粉红花的梦,青葱地弯成弧形了……。我又听到夜半的笑声;我赶紧砍断我的心绪,看那老在白纸罩上的小青虫,头大尾小,向日葵子似的,只有半粒小麦那么大,遍身的颜色苍翠得可爱,可怜。
我打一个呵欠,点起一支纸烟,喷出烟来,对着灯默默地敬
奠这些苍翠精致的英雄们。一九二四年九月十五日。
简评:鲁迅的这篇最初发表在《语丝》1924年3期上的散文诗,写秋天夜晚作者在室外、室内的所见所感。在后园里,那奇怪而高的“天空”,它高高在上,“使人们仰面不能看见”;它洋洋得意,装出微笑,却洒下“繁霜”,使“园里的野花草”遭到严酷的摧残。可是枣树坚信春天会到来,并已知道“春后还有秋”,斗争还会有反复。它虽然光秃秃地“单剩干子”,并还身带“皮伤”,但巍然屹立,像一柄利剑,伸出又长又直的干子,刺劈“夜气”,直逼“天空”,迫使这“天空”窘迫不安,退避躲藏,表现了坚韧、顽强的战斗精神。另一方面,它对在浓重的“繁霜”、“冷气”下瑟缩着的“小粉红花’则充满着同情和理解。接着由室外写到室内。作者看到后窗许多“小飞虫”殒身不恤地扑向灯火,追求着光明。以无限崇敬的心情,赞颂它们是“苍翠精致的英雄们”。全篇借助于象征、暗示、隐喻等手法,描绘出一幅深秋之夜的图景。通过这幅画面,寄寓着作者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愤怒与抗争,对被压迫者的弱小者的同情,对追求光明的未来,敢于向黑暗现实进行战斗的英雄的赞颂,反映了作者在寂寞中的韧性战斗精神。色彩冷峻,气氛肃杀,结尾以象征光明的火显示一层暖色。冷暖交错,动静映衬,体现了作品精巧的构思,给人以隽永的回味。
没有秋虫的地方
叶圣陶
阶前看不见一茎绿草,窗外望不见一只蝴蝶,谁说是鹁鸽箱里的生活,鹁鸽未必这样枯燥无味呢。秋天来了,记忆就轻轻提示道,”
凄凄切切的秋虫又要响起来了。”可是一点影响也没有,邻舍儿啼人闹弦歌杂作的深夜,街上轮震石响邪许并起的清晨,无论你靠着枕头听,凭着窗沿听,甚至贴着墙角听,总听不到一丝秋虫的声息。并不是被那些欢乐的劳困的宏大的清亮的声音淹没了,以致听不出来,乃是这里根本没有秋虫。啊,不容留秋虫的地方!秋虫所不屑居留的地方!
若是在鄙野的乡间,这时候满耳朵是虫声了。白天与夜间一样地安闲;一切人物或动或静,都有自得之趣;嫩暖的阳光和轻谈的云影覆盖在场上。到夜呢,明耀的星月和轻微的凉风看守着整夜,在这境界这时间里唯一足以感动心情的就是秋虫的合奏。它们高低宏细疾徐作歇,仿佛经过乐师的精心训练,所以这样地无可批评,踌躇满志。其实它们每一个都是神妙的乐师;众妙毕集,各抒灵趣,哪有不成人间绝响的呢。
虽然这些虫声会引起劳人的感叹,秋士的伤怀,独客的微喟,思妇的低泣;但是这正是无上的美的境界,绝好的自然诗篇,不独是旁人最欢喜吟味的,就是当境者也感受一种酸酸的麻麻的味道,这种味道在另一方面是非常隽永的。
大概我们所蕲求的不在于某种味道,只要时时有点儿味道尝尝,就自诩为生活不空虚了。假若这味道是甜美的,我们固然含着笑来体味它;若是酸苦的,我们也要皱着眉头来辨尝它:这总比淡漠无味胜过百倍。我们以为最难堪而极欲逃避的,惟有这个淡漠无味!
所以心如槁木不如工愁多感,迷朦的醒不如热烈的梦,一口
苦水胜于一盏白汤,一场痛哭胜于哀乐两忘。这里并不是说愉快乐观是要不得的,清健的醒是不必求的,甜汤是罪恶的,狂笑是魔道的;这里只是说有味远胜于淡漠罢了。
所以虫声终于是足系恋念的东西。何况劳人秋士独客思妇以外还有无量数的人,他们当然也是酷嗜趣味的,当这凉意微逗的时候,谁能不忆起那美妙的秋之音乐?
可是没有,绝对没有!井底似的庭院,铅色的水门汀地,秋虫早已避去惟恐不速了。而我们没有它们的翅膀与大腿,不能飞又不能跳,还是死守在这里。想到”井底”与”铅色”,觉得象征的意味丰富极了。
1923年8月31日作,刊于《文学》86期;1981年11月7日修改。
简评:叶圣陶的作品,总是笔调清新,描写细致,情感真挚,具有一种恬淡隽永的风格。这篇发表于1923年9月3日的散文一开始,写了作者身居没有秋虫的城市中的一番感受。秋天来了,生活在深夜弦歌杂作、清晨轮震石响的环境中,“总听不到一丝的秋虫的声息”。接着,作者想象在乡间这时令的夜里,该是满耳朵的秋虫的合奏,这是“无上的美的境界,绝好的自然诗篇”。于是感慨道:这种虫鸣听起来即使是酸楚的,“总比淡漠无味胜过百倍”。可是眼前又不能逃避这种淡漠无味的生活,还只好死守在这“井底似的庭院”之中。作品含蓄而曲折地表达了“五四”落潮后,部分知识分于不甘寂寞又有所期待和追求的矛盾、苦闷的情思。
故都的秋
郁达夫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雕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浑浑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象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沈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象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象样。
在灰沈沈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著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曲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么?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象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
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象橄榄又象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 Days。
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得不多,也不想开出账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Anthology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关于秋的歌颂与悲啼。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沈,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己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
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象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一九三四年八月,在北平
简评:郁达夫《故都的秋》作于1934年8月。文章通过一系列北京秋色的描写表现作者对故都的秋的向往和眷恋之情。作者认为,北京秋天的特点是清静和悲凉。接着把南方的秋和北国的秋加以比较,处处突出北京“秋的意境与姿态”。文中指出,“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杯寺的钟声”固然是著名的秋景;而普遍存于街头巷尾的景象,如“碧绿的天色”,“驯鸽的飞声”,透过槐荫“漏下的日光”,攀附于破壁间的牵牛花,街旁落下的槐蕊,秋蝉的残声以及枣子、柿子、葡萄等鲜果,都是北京居民所领略的秋景和秋味。作者凭着他广博的见识和敏锐的观察,把北京的秋意写得无处不在,色味郁厚,意境与姿态特别深沉动人。最后发出一段关于中国文人学士特爱写秋悲秋的议论,认为这种对“秋的深味”的感受,只有在北方才能领略得最彻底,进一步赞美了北国的秋。全篇把景、情、理三者融合,结构完美,情意至深。
描写秋天的文章欣赏
秋日将尽,冷雨微寒,窗外是潺潺的雨声,萧萧的雨幕,象落叶飘飞,似静夜飞花;灯下是清清的茶水,淡淡的书香,令诗情浓郁,让心绪飞扬,那就让我且随先人诗词的牵引,拨云穿雾,去感受
雨为何物,竟能使昼短,能让夜长,能被人千古吟唱。
对于雨的描写,自古以来,佳句甚多。苏东坡的“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温庭筠的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还有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且无”都描绘出了潮潮润润的雨给人们带来的美好享受。只要雨不直落,风不斜吹,撑伞走在雨中,任雨点敲在伞面,再将伞柄轻旋,雨珠向四方喷洒,既而旋成了一圈飞檐。亦或是将伞抛到一边,把年轻的长发和肌肤交给漫天的湿意,这样的雨中即景我们一生又能赶上几回?!
骤雨初歇,景色清冽,诗人们难免会感慨万千,王维有《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仿佛将我们带到了世外桃源,这里不见喧嚣的车流,混沌的天空,只有风爽月明松清,让心情得到片刻的沉淀,也是不错。苏轼有《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是一种雨后扬鞭的快意,软草,轻沙,让诗人策马赶路心自闲,挥洒文字云雨间。
雨,很奇妙,当你高兴的时候,它象一首欢快的歌,隔了窗子听去,欢快悦耳,清韵悠扬;当你落寞的时候,它又变成一首忧伤的诗,雨打窗棂,凭填感伤。诗人们也常常借雨抒情,移情于境,将爱,雨,情,愁,织就成一张细细的网,网住了一颗颗孤独驿动的心。陈与义的《春寒》“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濛濛细雨中”,看似赞花,意在赞人,落笔生花,意味深长。晏几道的雨中落花:“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都将这挥之不去的刻骨铭心托入了雨中,仿佛把独立的人、双飞的燕、飘洒的雨、凋零的花
都融入了时空,化作了永恒。唐后主李煜的“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含思凄婉,未几下世。诗人身陷北国,中宵罗衾似铁,细雨潺潺盈耳,心绪无比哀伤,种种愁情,岂是一声对雨长叹所能承载!
雨不但可观,更可以听。听听冷雨。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寻寻觅觅》),听上去是那么凄凉,凄清,凄楚。还有她的《添字采桑子?芭蕉》描绘到坐听雨打芭蕉声的情景:“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凄楚之外,更添凄迷。聂胜琼的“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鹧鸪天》),可谓寄雨托思极品,恍惚中似见雨点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滴滴点点滴滴,细细琐琐屑屑,间间密密歇歇,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瓦槽与屋檐潺潺泻下,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芭蕉,雨,都象是一颗湿漉漉的灵魂,在屋前窗外,呼唤呢喃。
窗外,秋雨还在飘飘洒洒,如烟似雾地笼罩着冥冥众生,想着重聚遥遥无期,往事过眼云烟,掩书长叹“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当雨声响起时,兀然独坐,静听天籁,只有听凭“古往今来多少事、都随风雨到心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