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中国的饮食文化是极为丰富的,各地都有独特的美食。而在西安,羊肉泡馍就成了你必须品尝的佳肴之一。
羊肉泡馍无论做法还是吃法都是很讲究的。制作时先将优质羊肉洗好切成片,再加以各种佐料大火煮烂。这时,店家会给你一个大碗和两个馍。
吃羊肉泡馍最主要的就是掰馍,越细越好,泡起来才更入味,通常黄豆打小就可以了。接着将滚烫的羊肉汤倒入碗中,同时配以葱末、香菜、粉丝、盐、味精和地道的陕西油泼辣子,一碗羊肉泡馍就完成了。
看着这碗羊肉泡馍,就像一件完美而又杰出的艺术品。红红的辣子油漂浮在汤上、灰蒙蒙的羊肉、翠绿的香菜和葱末、晶莹剔透的粉丝、雪白的馍,真令人赏心悦目。看着看着我仿佛看到羊肉汤变成了大海,粉条就像层层波浪,馍块的肉片就像星罗棋布的小岛,而翠绿的葱末就像点缀在小岛上郁郁葱葱的树木。
羊肉泡馍的香味也十分诱人。那浓郁的香味早就已经随着热气四处弥漫,它就像一只无形的手勾住了我的鼻子,令人垂涎三尺。
这时我也顾不上什么绅士风度,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真是鲜、香、辣。羊肉的醇香,香菜和葱末的清香,泡馍的柔软筋道,油泼辣子的香辣,这就是羊肉泡馍的特色。再喝上一口羊肉汤,真是鲜美至极!如果再配以几颗糖蒜,就更是享受了。汤鲜而不膻,羊肉肥而不腻,泡馍细腻柔软充满汤的鲜美和馍原有的香味,粉条爽滑可口,这就是我对羊肉泡馍的评价。一股脑吃完这些,全身发热,头上也冒汗了,总之就一个字:“爽!”
羊肉泡馍不仅色香味形俱全,历史也很悠久,也许是因为它是古城西安的名吃吧。羊肉泡馍早在周朝就有了,那时叫做羊羹。关于它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相传,宋太祖赵匡胤未得志时生活贫困,流落长安街头。一天,他身上只剩下两块干馍,十分干硬无法下咽。一位好心的羊肉铺店主看他可怜就给了他一碗滚烫的羊肉汤。赵匡胤将干馍掰碎吃了起来,吃得浑身发热,饥寒全消,后来他当上了皇帝,这一美食就出了名。
羊肉泡馍如今已享有盛名,它深受北方各族人民喜爱,许多国际友人也争先品尝,一饱口福。羊肉泡馍已经成为陕西小吃的“代表”。
写特色小吃的作文怎么写
给你介绍一种! 长沙油炸“臭豆腐”是中国小吃的一绝 湖南长沙臭豆腐的卤水配料,系采用豆豉、纯碱、青矾、香菇、冬笋、盐、茅台酒等共同煮制成。
用黑豆豉煮沸,冷却后加香菇、冬笋、白酒等佐料,浸泡15天左右即可。
另外一种长沙火宫殿的油炸臭豆腐比较麻烦,收集腌芥菜余下的汁水、臭觅菜的苋臭水、废弃的豆豉水、煮腊八豆的汤水,以及厨房里不用的香菇脚、冬笋老兜、虾壳等,共纳一锅,先用武火烧沸,再转文火熬,随后弃渣取水,再加10%的绍酒和10%的老卤水,装入广口大肚的陶缸内,用一沙袋盖严,任其自然发酵,到了第二年春分时(一般是冬至以后熬制底料),底料便有了一种臭香味,水也变成了墨绿色。
这时,把若干块水豆腐用纱布包好,放入缸内底料中浸泡10天,至水豆腐里外均呈浅绿色时,取出弃之不用,再取新鲜水豆腐包好泡入底料中,每隔10天一换,用此方法一直泡至立夏时,底料便会生出一股浓郁的臭香。
随之加入2%的青矾,这制作臭豆腐的底料才算制成了。
据行家介绍,长沙街头现炸现卖的都不是正宗臭豆腐,火宫殿和蓉园宾馆才是臭豆腐真正的"籍贯"所在地。
长沙臭豆腐的"一代宗师"是已故老厨师姜二爹,他的两位嫡传弟子刘涛云和盛纯分别"落户"火宫殿和蓉园宾馆。
据他们介绍,正宗臭豆腐制作的关键就在于发酵水,是由冬菇、鲜冬笋、曲酒、浏阳豆豉特制成的活水(其他地方都是死水),老嫩适宜的豆腐坯经过这种发酵水的浸泡以后,用小油锅慢火炸熟,然后钻孔滴入辣椒末、味精、酱油、芝麻油等佐料,即成焦脆而不糊、细嫩而不腻、风味独特的臭豆腐。
这种臭豆腐的特点是初闻臭气扑鼻,细嗅浓香诱人,具有白豆腐的新鲜爽口,油炸豆腐的芳香松脆,不仅曾受**、彭德怀、**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称赞,而且美、英、法等国家的政界人士、新闻界朋友也慕名而来火宫殿品尝,美国《食品》杂志的记者曾专程赶来长沙采访臭豆腐,使之"臭"名远播重洋。
正宗臭豆腐的制作工艺从来没有外传,因而街头小摊的臭豆腐有相当一部分是粗制滥造,不但卫生条件极差,臭豆腐的表面还染上了有害人体健康的色素,广大食客们决不能被"臭"味和廉价冲昏了头脑。
油炸“臭豆腐”闻着臭吃着奇香,是中国小吃一绝。
“臭豆腐”各地皆有,而湖南长沙“火宫殿”的油炸“臭豆腐”却更有名气。
据说,50年代,有名人去湖南搜集民间资料,曾来过以“臭豆腐”闻名当地的“火宫殿”。
这里的臭豆腐,系用文火炸焦后,再将一块一块的豆腐钻孔,灌辣椒油。
吃起来辣味十足,臭香浓郁,颇受赞赏,也因此,“火宫殿”的臭豆腐的名声传出了湘地,传遍了大江南北。
先用黄豆等制成豆腐片(白豆腐),再酝酿制卤水,用黑豆豉煮沸,冷却后加香菇、冬笋、白酒等佐料,浸泡15分钟。
炸要炸透,表面炸焦,里面却是白白嫩嫩的。
淋辣椒浆吃。
2》臭豆腐制成 原料及配方: 黄豆5kg、辣椒油250g、茶油1kg、麻油150g、酱油500g 卤水15kg、粗盐100g 、熟石膏300g 生产工艺: (1)制豆腐 将黄豆用水泡发,泡好后用清水洗净,换入清水20~25kg,用石磨磨成稀糊,再加入与稀糊同样多的温水拌匀,装入布袋内,用力把浆汁挤出,再在豆渣内对入沸水拌匀后再挤,如此连续豆渣不沾手,豆浆已挤完时,撇去泡沫,将浆汁入锅用大火烧开,倒入缸内,加进石膏汁,边加边用木棍搅动,约搅15~20转后,可滴上少许水,如与浆混合,表示石膏汁不够,须再加进一些石膏汁再搅。
如所滴入的水没有同浆混合,约过20min后即成为豆腐脑。
将豆腐脑舀入木盒内,盖上木板,压上重石块,压去水分,即成豆腐。
(2)油炸臭豆腐 将青矾放入桶内,倒入沸水用棍子搅开,放入豆腐浸泡2h左右,捞出豆腐冷却。
然后将豆腐放入卤水内浸泡,春、秋季约需3~5个h,夏季约浸泡2h左右,冬季约需6~10个h,泡好后取出,用冷开水略洗,沥干水分,再将茶油全部倒入锅内烧红,放入豆腐用小火炸约5min,一待焦黄,即捞出放入盘内,用筷子在豆腐中间钻一个洞,将辣椒油、酱油、麻油倒在一起调匀,放在豆腐洞里即成。
(3)卤水制法 以用豆豉2.5kg为标准计算,须加清水15kg烧开,过滤后,在汁水内加碱1500g浸泡半个月左右,每天搅动1次,发酵后即成卤水。
产品特点:色焦黄,外焦里嫩,鲜而香辣。
3》臭豆腐制成 原料: 豆腐、15cm*15cm的湿棉布(最好是白色)若干、稻草若干、纸箱一个 制作: 1、把买回来的豆腐切成6cm*6cm*2cm的小块,每块都斜放在中间湿布包紧(不用捆)。
2、稻草去掉叶子和稻穗,只留下稻杆,洗干净,剪成20公分长的段洗净晾干备用。
3、将用布包好的豆腐一片一片整齐堆在木板上(可放在菜板上),最高可重叠三层或四层,底面积尽量大些,然后用另一块木板或石板压在上面,这时用大锅加水放在上层木板或石板上(用巨石代替也是不错的选择,反正一个字,压在上面的东西就是要“重”!),这样压着24小时内不要管它,这个过程是通过重力把豆腐里面的水全部给挤出来,而且让它结构更加紧凑。
因为整个过程会有水渗出来,所以最好放在水池里做这个工作,当然,这一天你的水池就不...
云南的特色小吃作文 500字 求你了
我最喜爱的特色小吃——云南“过桥米线” 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
在中国这个注重饮食的国家,东南西北个个地方都能找到各具特色的美食。
当然,每个地区的风味不同,人人也都各有所好,从宴会的正餐大菜,到街头的风味小吃,都是许多美食家津津乐道的话题。
而在众多的美味佳肴中,我却最喜爱云南的“过桥米线”。
记得第一次吃“过桥米线”是很偶然的。
那是个星期天,跟妈妈逛街不知不觉都过了午饭时间。
碰巧经过丰富路,看到一家“云南过桥米线”店刚巧在新开张,推开店门,香喷喷的鸡汤味便扑鼻而来,虽然不是正常就餐时间,但是洁净宽敞的店堂里还是有不少客人在品尝美味。
当服务员把热气腾腾的一大碗飘着金黄鸡油的浓汤和各种菜品及烫熟的米线放到桌子上时,我的食欲立刻就被打开了。
我迫不及待地按照服务员的指导,先将肉片、火腿片、鹌鹑蛋以及熟的鸡块等主料倒入浓汤,然后将蔬菜、葱花、香菜等佐料倒进汤里,最后再将雪白的米线放入其中并用筷子轻轻地在汤里搅拌。
此时,浓郁而扑鼻的鸡汤香味不断刺激着我的味觉,看着浓汤里漂浮着的薄如蝉翼的白色肉片和红红的火腿片、整块白皮粉肉的鸡腿、翠绿的葱段、菜秧以及黄白相间的鹌鹑蛋,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小吃在自己的亲自参与下已经完美地呈现在了我的面前。
我轻轻地尝了一口,哇,一时间,肉的鲜嫩与米线的清香以及鸡汤的鲜香一下溢满我的口中,天下怎么还有这么美味的东西啊?我简直难以置信!我不停地一口接一口地吃着喝着,最后要不是肚子实在撑不下了,我真想把那碗鸡汤喝个底朝天。
品尝过“过桥米线”后,我问妈妈:“这么好吃的东西是谁发明的?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啊”妈妈笑着说:“这里可有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呢!据说清朝时期,云南蒙自县城外有一湖心小岛,有一个秀才为求安静在小岛上苦读诗书,而他的一日三餐都要靠妻子过桥送来。
可是路途遥远,每次饭菜送过来都变凉了。
做妻子的为此焦虑歉疚。
有一天,妻子做了丈夫最爱吃的鸡汤和米线,为了方便携带,鸡汤和煮熟的米线是分开的,而在送去的途中,妻子因为过度劳累而晕倒在小桥边。
等到秀才寻来并唤醒妻子时,他们惊奇地发现装鸡汤的瓦罐还是热的。
原来是鸡汤上一层厚厚的油阻止了热量的丧失。
从此妻子每天依法炮制,秀才吃上了热乎乎的饭菜,读书也更加用心,终于考上了状元。
因此后人就把这种方法做出来的米线叫作‘过桥米线’,并因此衍生出了秀才米线、状元米线、牛肉米线等等许多品种。
由于其汤烫味鲜、肉片细嫩、米粉清香等特点,所以成为云南地区别具一格的传统风味美食”。
听了妈妈的介绍,我更加对“过桥米线”这种云南的风味美食情有独钟了!因为它不仅美味,还书写了爱的奇迹!
传统特色小吃的作文
传统美食──饺子说起饺子,可以说大家是再熟悉不过了。
在我们中国,每当逢年过节,迎亲待友,总会包饺子。
饺子滑润可口,味道鲜美,寓意深刻。
每年除夕之夜,在我国北方家家户户都会围坐在一起包饺子。
“水饺人人都爱吃,年饭尤数饺子香。
”这句话代表着人们对饺子的钟爱之情。
饺子由来已久,始于东汉末年。
“医圣”张仲景在冬至回乡路过南洋时,看见不少穷困老百姓耳朵冻伤,饥寒交迫,很多人染上风寒。
张仲景顿生怜悯之心,于是便在当地搭了一个医棚,支起一口大锅,用羊肉、辣椒和袪寒提热的药材做馅,再用包成耳朵形状,盛给穷人们吃。
人们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
为了感谢张仲景的善良、无私。
每年的冬至和除夕,人们都要吃饺子。
渐渐地,吃饺子就成了我们中国人的一种习俗。
在不同的时期,饺子的叫法也各不相同。
东汉末年称饺子为“娇耳”。
唐代却称之为“汤中牢丸”;元代称为“时岁角”;明末称为“粉角”;清朝又称为“扁食”……随着历史的发展,饺子渐渐开始变得名目繁多。
如广东的澄粉虾饺、上海锅贴饺、扬州的蟹黄蒸饺、山东的高汤水饺、东北的老边饺子。
四川的钏水饺等,都各有特色,受人欢迎。
饺子不仅好吃,而且做法独特、简单。
首先需要将面团搓成长条,再把长条切成一个个小块,擀成面皮。
然后将一些菜或肉剁碎,用油盐酱醋等佐料调成馅。
再用面皮把馅包起来,用手把面皮一点点儿捏紧,这样一个漂亮的饺子就做好了。
这些包好的饺子也是形状各异,蕴含深意:月牙形的叫“捏福”;元宝形的象征着财富遍地,金银满屋;麦穗形的象征着新的一年会五谷丰登……看来,这小小的饺子里也饱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饺子可不仅仅是中国人的专利哦!外国的饺子也别有一番风味。
如俄国人的饺子馅有牛肉、胡萝卜、鸡蛋、葱头、盐和味精等,除此之外他们还会在饺子馅中添加一些辣椒末,而且包的个头很大。
最特别的是他们煮饺子用的是牛骨熬成的清汤。
不过,对俄国人来说,喝煮饺子汤是第一道菜,吃饺子和是第二道菜。
其他诸如匈牙利饺子、意大利饺子、朝鲜饺子等,也都很有特色,别具一格。
看到这里,你一定很馋了吧!那就让我们一起动手,做一份香喷喷的饺子吧!...
海南特色美食作文800字
油泼面,不用说,大家肯定都吃过。
就是这种美食,让我喜欢上了面条。
话说昨天晚上,我们一家三口又想吃这美味的油泼面了。
于是这次,我亲自下厨,做一做这油泼面。
由于老妈经常做,所以冰箱里的材料一应俱全。
什么豆角了,火腿了…这些我就不多说了,可以根据自己喜欢吃的蔬菜来决定,可是火腿肠和辣子面,那是必须有的。
说完了准备步骤,现在,就让我们开始吧!首先,把我最喜欢吃的豆角拿出来,用水洗干净,先放到一边。
然后再拿出一个炒菜锅和一个煮汤的锅。
把那煮汤的锅接半锅水,放在炉灶上烧开。
接下来,就把那洗干净的豆角放进锅里煮。
为什么要这样呢?原来,要是那豆角不煮熟就吃的话,豆角里面的一种碱就会被吃进肚子里,会引发头晕、呕吐的症状。
油泼面油泼面,没面肯定是不行的,所以,等把豆角煮熟以后,把锅里的水倒掉,再接半锅,等水开了以后,就准备下面条了。
不一会,那面条也煮好了,闻着那面条的味道,我真忍不住现在就去吃一口,无奈,这些面条还得在经过几道“加工”之后,才能开办。
现在,又轮到我们的豆角出场了,现在要做的就是把那些豆角切成宽约一厘米,长约三厘米的小长条。
注意哦!用刀时千万不要切住手了哟!这些通通做好了以后,就开始了我们的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泼油。
油泼面油泼面,肯定是由油泼出来的,现在,我们就拿那个炒菜锅,放在炉灶上烤。
约莫两分钟后,锅里面就会出现一缕缕的白气。
趁现在,赶紧把食用油倒入锅里,然后放入几粒花椒,赶紧往后退,不要被膨出来的热油烫伤哦!终于,我们的热油也烧好了,现在,就让我们把面条里的水倒干净,跟豆角一起放入一个小碗里。
最后,小心翼翼的把装着油的锅,倾斜过来,使里面的热油倒入小碗里,我们美味的油泼面就做好了。
哦,对了,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放入适当的辣椒面,那样,油泼面吃起来会更刺激的哦!肚子早就饿了,再加上在厨房里废了很大的劲,所以现在真是饥肠辘辘。
赶紧叫了一下老妈老爸,先是一顿的狂吃,就连刚泼出来,那么烫也不管了。
等老妈老爸走到餐桌前的时候,我早已经捂着肚子打饱嗝了。
作文我最喜爱的特色小吃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吃,是人间的一大乐事,我也不例外。
各地的美食我可谓是“无所不尝”:山东曲阜的地锅鲇鱼、陕西西安的肉夹馍、湖北武汉的香辣鸭脖等等等等。
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要数自己家乡的风味小吃——鸭血粉丝汤了。
秋日枫红之际,从鸡鸣寺下来,或是从某个偏僻的小巷走出来,总能在街边看到两三个卖鸭血粉丝汤的小摊:一排排蓝色的陶瓷大碗里整齐地排列在经过改造的手推车上。
碗里盛的就是老远就能闻到清香的鸭血粉丝汤了。
我仔细地观察鸭血粉丝汤,发现它像一个小池塘—紫红的鸭血就像在水中时隐时现的小鱼;青绿的香菜好像是随波飘动的水草;鸭肠、鸭肝、鸭肫就像是水中乳白色的鹅卵石。
俯视池塘,既不会看到传统观念中红配绿的俗气,也不会闻到荤配素的异常气味,反而还有一份江南水乡的恬淡、素雅。
特别是粉丝,用筷子挑起一团,其间总是会夹杂着一些鸭肫和鸭肠,与“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多么的相似啊!每当这时,一种烟雨江南的滋味就会在我心头弥漫。
吃的时候,先轻轻地把最上面地一小撮香菜拨下来,让它的清香充分浸入汤汁的浓香里。
用小勺盛起一块鸭血送入口中,香脆爽滑有嚼劲。
粉丝的顺溜,鸭血的嫩滑,鸭肝的软糯,真是人间美味啊!一碗鸭血粉丝汤下肚,全身热乎乎的。
鸭血粉丝汤虽然没有地锅鲇鱼的鲜美,没有烤鸭的酥香,但它有江南水乡的恬静、淡雅。
鸭血粉丝汤,真不愧为南京首屈一指的小吃!
关于南京特色小吃的作文。
提起南京美味的小吃,鸭血粉丝汤自然是其中的佼佼者。
把粉丝放入竹勺,从沸水中滚一遭,盛入碗中,晶莹剔透的粉丝便在碗中连成一片。
从准备好的鸭杂汤中舀一勺倒在粉丝上,绛紫的鸭血,淡灰的鸭肝,米黄的豆腐果就随着金黄的瀑布倾泻而下,香气四溢。
从小盘佐科里倒一碟鸭肠,摄一把香菜,要么,再来两三勺榨菜。
末了,再加点辣油。
手提青瓷小壶,两根手指按住壶盖,从高空垂直倒下。
那在空中细细连成一线的辣油落在汤里,激起无数水花,形成了一个小小的金红色小游涡。
辣油在碗中散开了,一个个红色小块,被汤水“吸食”,一下子散成橙黄色的油,静静地漂在金色的高汤上。
水晶般的粉丝像一丛柔和的水草在碗底层层叠叠。
浅灰的鸭肝,绛紫的鸭血,淡黄的鸭肠在隐约间露出一点;而此时,漂渺的小舟——金黄的豆腐果正随着浅浅的波纹缓缓动在好似一丛丛柔蔓般的香菜间。
粉丝汤的香气不断冲击你的嗅觉鲜明亮丽的色泽在击垮你的味觉,这时,你的舟体便不由自主地向它走去,真恨不得一口把它吃光。
望采纳,谢谢
介绍一种特色小吃作文800字
介绍一种美食——西安羊肉泡馍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
”中国的饮食文化是极为丰富的,各地都有独特的美食。
而在西安,羊肉泡馍就成了你必须品尝的佳肴之一。
羊肉泡馍无论做法还是吃法都是很讲究的。
制作时先将优质羊肉洗好切成片,再加以各种佐料大火煮烂。
这时,店家会给你一个大碗和两个馍。
吃羊肉泡馍最主要的就是掰馍,越细越好,泡起来才更入味,通常黄豆打小就可以了。
接着将滚烫的羊肉汤倒入碗中,同时配以葱末、香菜、粉丝、盐、味精和地道的陕西油泼辣子,一碗羊肉泡馍就完成了。
看着这碗羊肉泡馍,就像一件完美而又杰出的艺术品。
红红的辣子油漂浮在汤上、灰蒙蒙的羊肉、翠绿的香菜和葱末、晶莹剔透的粉丝、雪白的馍,真令人赏心悦目。
看着看着我仿佛看到羊肉汤变成了大海,粉条就像层层波浪,馍块的肉片就像星罗棋布的小岛,而翠绿的葱末就像点缀在小岛上郁郁葱葱的树木。
羊肉泡馍的香味也十分诱人。
那浓郁的香味早就已经随着热气四处弥漫,它就像一只无形的手勾住了我的鼻子,令人垂涎三尺。
这时我也顾不上什么绅士风度,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真是鲜、香、辣。
羊肉的醇香,香菜和葱末的清香,泡馍的柔软筋道,油泼辣子的香辣,这就是羊肉泡馍的特色。
再喝上一口羊肉汤,真是鲜美至极!如果再配以几颗糖蒜,就更是享受了。
汤鲜而不膻,羊肉肥而不腻,泡馍细腻柔软充满汤的鲜美和馍原有的香味,粉条爽滑可口,这就是我对羊肉泡馍的评价。
一股脑吃完这些,全身发热,头上也冒汗了,总之就一个字:“爽!” 羊肉泡馍不仅色香味形俱全,历史也很悠久,也许是因为它是古城西安的名吃吧。
羊肉泡馍早在周朝就有了,那时叫做羊羹。
关于它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相传,宋太祖赵匡胤未得志时生活贫困,流落长安街头。
一天,他身上只剩下两块干馍,十分干硬无法下咽。
一位好心的羊肉铺店主看他可怜就给了他一碗滚烫的羊肉汤。
赵匡胤将干馍掰碎吃了起来,吃得浑身发热,饥寒全消,后来他当上了皇帝,这一美食就出了名。
羊肉泡馍如今已享有盛名,它深受北方各族人民喜爱,许多国际友人也争先品尝,一饱口福。
羊肉泡馍已经成为陕西小吃的“代表”。
...
关于美食的作文
美味的小笼包 常听人们说小笼包美味可口,我却从没尝过,也不知是啥味道。
这天下午,爸爸妈妈带我来到小笼包子店让我开开眼界,饱饱口福。
那天终于如愿以偿了.小笼包一个个白生生,皮薄薄的,里面好象有一包汁水在,小笼包小巧玲珑,形似宝塔,呈半透明壮,晶莹透黄,宝塔顶上一阵阵香气随风四溢,形状也和包子差不多,难怪叫小笼包。
小笼包以上一般都是一笼里面有十个,每个都是圆鼓鼓的像一个个小雪球似的,只不过上面有一个凹凸不平的地方,还没上来我就被这香气熏得如痴如醉了。
真恨不得把整个蒸好的小笼包一口吞掉。
一笼小笼包上来了,我坐在椅子上,刚蒸完的小笼包发出了一丝淡淡的香气息。
一闻到这种香气息,我就忍不住要去大口大口的吃它了。
刚夹起一个 “小胖墩”塞进嘴里,它就开始反 抗。
我这时肚子正饿得咕咕叫,恨不得将嘴巴变大,把四笼小笼包一口吞下去。
于是我就用筷子小心翼翼地夹起小笼包,因为轻咬了一小口,汁水就像千军万马往我嘴里奔跑。
我把它沾一点醋,轻进我的嘴里,肉馅又松又软,只要一嚼,它的肉就一下子松了下来,鲜美无比 妈妈说:“吃小笼包应该先醮点醋,轻轻咬一个洞,把里面鲜美的汤汁吸干,再吃皮和肉。
小笼包的美味精华就在汤汁里。
我按照妈妈的方法吃,汤汁鲜、皮薄肉嫩,真是好吃极了。
果然,小笼包一会儿不吃不知道,一吃忘不了。
我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它的肉非常十足,咬一口鲜鲜的,浓浓的,咸咸的,让你吃了还想吃。
于是我又缠着妈妈去买一客,当阿姨笑盈盈端来后,我又怎能放过呢?吃了一个又一个,在吃得满口流香,砸咂嘴,不住称赞道:“美!真是美味之极。
”一眨眼,又被我消灭了,摸了摸鼓鼓的小肚子,添添嘴,余兴未了。
怎么样,心动了?西东不如行动,去吃吃你们家乡的小笼包吧! 油炸臭豆腐 这是江南冬天特有的地方小吃。
小的时候,一放学就往街上跑,当然,这是在口袋里有几个钱的时候。
穿过小巷,翻过小桥,就可闻到油炸臭豆腐的香味。
经营油炸臭豆腐的是个瘦瘦的老人,眉毛胡子全白了,他总是挑一副担子,担子其实是木头做的箱子,前面一个箱子放着臭豆腐、酱油、辣椒酱和一叠小盘子,还有一个罐头瓶,里面插着几双筷子。
后面一个箱子安放着一只小煤炉和一口锅。
老人总是站在街的拐角,专心致致地油炸臭豆腐。
从没有听过他的吆喝声,但总有许多食客寻着香味而来,在他的小担子前站成一圈。
他的臭豆腐很有特色,乍看上去黑不溜湫,和别的臭豆腐没有什么两样,但一入锅再一出锅,就变得金灿灿、香喷喷,涂上一层酱油或辣椒酱(他的辣椒酱是自制的,红艳艳的,辣得香,辣得舒服),黄黄红红,煞是好看。
小心翼翼咬上一口(因为非常烫),外黄内白,外酥内嫩,香辣刺激,此时已不是在吃而是舌头打着卷往下吞。
老人一次总是只炸几块,炸好几块卖几块,所以等的人都是一个吃,其他的人共同行注目礼。
吃油炸臭豆腐的人大多是女人和孩子,真的很奇怪,江南女子都是不吃辣的,但一到这担子前就都变成“辣妹子”了,辣椒酱涂了厚厚的一层还要涂,女人此时也不管斯文了,直吃得嘴唇通红,涕泪交加,热汗直冒。
老人只是不住地说:辣得结棍,勿要吃得格许多。
说归说,他也不去阻挡。
所以,老人的辣椒酱每天都要消耗一瓶。
那时,我父亲每月给我五毛钱,至少有一半的钱是贡献给臭豆腐了。
一块臭豆腐一分钱,吃完一块,这一天才能安静下来。
有时候没有计划好超支了,那么,我就克制住自己不往那里跑,怕自己的眼睛里会长出钩子来。
不过,那样的时候,只要我不小心溜到老人的担子前,老人总会洞察一切,好象发现了我的口袋里没有半分钱,就会笑眯眯地炸一块最脆最嫩的送给我吃。
不好意思白吃,等下个月父亲寄钱来的时候,我马上就去还给他,老人也收下,但必定多炸一块臭豆腐给我。
离开那个江南小城二十多年了,我再也没有吃过那样美味的油炸臭豆腐(虽然我在其他江南城市也吃过油炸臭豆腐,但是味道好象总是差了一点)。
它总是出现在我的梦里,和它一起出现的还有那个连名字都不知道的白胡子白眉毛的瘦老人。
肉骨头粥 我只吃过一次肉骨头粥。
那是江南冬日的一个星期日的早晨,一向节俭的舅母突然提出带我去吃肉骨头粥。
我受宠若惊,一路屁颠屁颠地紧跟在她身后,生怕她又突然改变主意。
沿着青石板路,穿过熙熙攘攘的菜市,拐进一条小巷。
远远看见一个小铺子飘出阵阵白雾,还听到铁勺敲锅沿的声音。
舅母领着我走进这间铺子,铺子里已经座无虚席。
大家都在唏哩哗啦地喝这叫肉骨头粥的东西,好象这东西真的很好吃。
老板娘把我们领进里间的灶旁,满脸歉意地说:“就在这里吃吧。
”老板娘是一个40来岁的女人,头发齐耳,一丝不苟地用黑色的发卡别在耳后。
我生怕舅母临阵脱逃,赶紧自做主张说:“可以可以。
”结果招来舅母两个白眼。
“好吧,来一碗肉骨头粥。
”老板娘一手抄起大铁勺,一手揭开大锅盖,顿时一股热浪席卷着肉粥的香味扑鼻而来。
她用大铁勺在锅里搅了搅,盛了一大碗粥递给我。
这碗粥是灰白色的,米已经煮得不见原形,粥面上还点缀着几...
写老北京特色小吃做法的作文
一、老北京风味小吃十三绝之驴打滚 豆面糕又称驴打滚,是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种之一,它的原料是用黄米面加水蒸熟,和面时稍多加水和软些。
另将黄豆炒熟后,轧成粉面。
制作时将蒸熟发黄米面外面沾上黄豆粉面擀成片,然后抹上赤豆沙馅(也可用红糖)卷起来,切成100克左右的小块,撒上白糖就成了。
制作时要求馅卷得均匀,层次分明,外表呈黄色,特点是香、甜、粘,有浓郁的黄豆粉香味儿。
二、老北京风味小吃十三绝之艾窝窝 可见这种食品是用糯米洗净浸泡,尔后入笼屉蒸熟,晾凉后揉匀,揪成小剂,摁成圆皮,包上桃仁、芝麻仁、瓜子仁、青梅、金糕、白糖,拌和成馅,就成了明万历年间称之为窝窝的食品。
但为什么后来又成为爱窝窝呢?在清人李光庭的《乡谚解颐》一书中找到了说明。
因为有一位皇帝爱吃这种窝窝,想吃或要吃时,就吩咐说:“御爱窝窝。
”后来这种食品传入民间,一般百姓就不能也不敢说“御”字,所以省却了“御”字而称“爱窝窝”。
此小吃在明代已流入民间,明代《金瓶梅》中记录当时流行的美味中就有爱窝窝。
艾窝窝外皮用的糯米是已经蒸熟的,馅也用桃仁、瓜仁、芝麻仁和白糖事先炒好,所以做得之后就能食用。
故《燕都小食品杂咏》中说:“白粉江米入蒸锅,什锦馅儿粉面挫。
浑似汤圆不待煮,清真唤作爱窝窝。
”还注说:“爱窝窝,回人所售食品之一,以蒸透极烂之江米,待冷裹以各式之馅,用面粉团成圆形,大小不一,视价而异,可以冷食。
” 三、老北京风味小吃十三绝之糖卷果 糖卷果是北京风味小吃中的名品,深受中外食者青睐,尤得女性食客的喜爱。
糖卷果主料用山药和大枣,配以青梅、桃仁、瓜仁等辅料。
山药鲜品营养丰富,含蛋白质、精纤维及维生素等成分,是中医传统的用药。
中医认为山药性温味甘,无毒,入脾肺、肾经,有补中益气、补脾胃、长肌肉、止泻和健脾。
固精、益肺的功用。
大枣更是中医和民间常用的滋补品,每100克干品含糖量63-76.3克,并含蛋白质、脂肪和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
其中维生素C含量居各种鲜果之首,每100克鲜枣肉中含量达300-600毫克,人体利用率平均为86.3%。
中医认为枣肉味甘性温,有补脾和胃、养气生津之功,可治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营卫不和、贫血心悸、烦躁多梦等症。
卷果主料为山药、大枣,是一道名副其实的药膳。
制作方法:将山药1500克去皮剁碎,大枣500克去核,果料切碎,两料拌匀后稍加水和面粉,搅拌均匀,用油皮将拌匀的料裹包好,上笼蒸5分钟;准备消毒过的干净豆包布一块,将蒸得的原料趁热置于布上,捏成三角状长条,凉后切成小手指厚般的块,入七成热的油锅,炸成焦黄色时捞出;另用锅加油、水、桂花、白糖,小火熬成糖稀,将炸得的卷果倒人,裹上糖汁,撒上白芝麻和白糖,软绵香甜,十分可口。
因其有滋补作用,去南来顺饭庄用餐的食客每每点要,成为饭店的名牌小吃之一。
四、老北京风味小吃十三绝之姜汁排叉儿 它要用鲜姜去皮跺成细末,面粉加一定比例的明矾末,一起放入盆中,用凉水和成面团。
还有一种方法是用水和面,放到轧面机上轧五六次,直轧到薄片均匀光滑,然后在薄片上撒上细淀粉面,叠起合成长条后,用刀切成宽为2厘米、长5厘米的排叉条,将两小片叠到一起,中间顺切三刀,散开成单片套翻在一起,用温油炸。
将炸好的排叉过蜜,过蜜的方法是用鲜姜去皮切成细丝,用水把姜丝熬开后捞出姜丝,放入白糖,开锅后放饴糖、桂花,继续熬开后移小火上,将炸得的排叉入姜丝熬出的桂花饴糖中过蜜。
过蜜后的排叉成浅黄色,有酥、甜、香的特点,食用时有姜味。
南城"南来顺"的姜丝排叉1997年被评为"北京名小吃",同年又获"中华名小吃"称号。
还有一种带咸味的排叉,原料为面面粉、苏打和盐,也用油炸,做法与姜丝排叉一样,不同的是它不过蜜,有酥、脆、味微咸的特点,爱喝酒的人常以咸排叉当下酒菜用。
五、老北京风味小吃十三绝之奶油炸糕 北京小吃中奶油炸糕是富有营养的小吃品种。
它用上好面粉为原料,先烧适量开水,水开后,改用小火,将面粉倒人锅内,迅速搅拌直到面团由自变成灰白色,不粘手时,取出稍晾成烫面。
白糖用水化开,香草粉用水化开,适量鸡蛋液在碗内搅匀,分几次加入烫面中,最后一次加入奶油、糖水、香草粉水,揉搓均匀。
锅内倒花生油或生菜油,也可用牛油。
但不宜用豆油或芝麻油,因为后两种油容易抵消奶油味,旺火烧至冒烟后,改用小火,此时将揉匀搅拌好的面团,500克分成40个均匀小球,人油锅前用手摁成圆饼,逐个下人油中,待饼膨起如球状,并呈金黄色时捞出,滚上白糖即成。
奶油炸糕呈圆形,外焦里嫩,香味浓郁,富有营养,易于消化。
除奶油炸糕外,还有黄米面炸糕和江米面炸糕(用水磨米,质量最好),面均要加水和好后发酵,面和得不要太硬,要适当揉进一点碱。
制作时抓一块面约50-60克,用手指在中间按一个坑儿,包进豆沙馅,将口封严,随包随入温油炸至金黄色。
此种炸糕外焦里嫩,香甜可口,很受欢迎。
还有一种烫面炸糕,先把水烧开后,倒人面粉搅拌均匀,面烫好后出锅分成大块,摊开晾凉,对上发面和适...
山西特色小吃作文
山西特色 山西特色有很多,例如,过年吃饺子,还有各种面:刀削面、饸饹面、拉面、手擀面......还有很多。
在这里面我最推荐的是刀削面,削出的刀削面,一片连一片,好像流星赶月,在空中划出道道弧形白线,面片落进汤锅,汤滚面翻,又好像银鱼戏水,煞是好看。
有一首诗这样描写:“一叶落锅一叶飘,一叶离面又出刀,银鱼落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下树梢'‘。
面要揉成尺余长的筒状,削面时,人站锅前,一手托面,一手持刀从上向下往锅里削。
削出的面条呈三棱形,宽厚长度一样。
工艺精巧的厨师削出的面条“一根落汤锅,一根空中飘,一根刚出刀,根根削面如鱼儿跃”。
雪白的面条配上不同的汤汁和肉粒,别有一番风味。
人称山西人是“醋老西儿”,所以调料里醋是必不可少的,再加一小勺鲜红的辣椒油,色香味俱全,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碗。
听说,刀削面还有一个故事:据传当蒙古鞑靼侵占中原后,为防止汉人造反,将家家户户的金属器具全部没收,每十户人家只能用一把厨刀轮流做饭。
有位老汉想取刀做面,不料刀已被别人抢先拿走了。
老汉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块薄铁皮,想到就用这个切吧!他把揉好的面团放在一块木板上用左手端好,右手操起铁片就削了起来,薄薄的面片就这样削好了,这个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品尝刀削面也是一种学问。
我总是先舔舔香浓醇厚的酱汁,感受它鲜美的味道,然后夹起俩三根面条和一块五花肉,放进嘴里慢慢咀嚼,品味那外滑内筋 乱而不黏的刀削面和鲜嫩口渴的五花肉,任那浓郁的气息在嘴里回荡,接着再将汤一扫而光,吃到满嘴是油才意犹未尽地离开。
刀削面不愧为山西面食之首,怪不得在世界享有盛誉。
如果大家有时间,可以来这里平尝平尝。
记得采纳啊...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中国特色美食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