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李白诗歌的风格特点
——一位豪中见孤崛的诗人
在大唐多若满天繁星的诗人中,李白是唯一被人们誉为既有侠肝义胆,又有仙风、道骨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传奇的一生,豪放飘逸的诗风,确实给人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以至使我们一说起李白,就可以想见一个飘然不群的诗仙形象。
迄今为止,无论是研究者笔下的李白,还是活在一般人心中的李白,都不外乎此。其实自贺知章称李白为谪仙人起,李白的形象就定型了。这种定型化了的历史人物形象,增加了李白的传奇色彩,使后世骚人望尘趋拜。然而这种定型化了的诗仙形象,也使人们与李白产生了一种近乎膜拜者与偶像之间的距离,一种雾里看花、云中观月的可望而不可及的隔膜,限制了我们循着诗人外化了的思想情感轨迹——诗歌,走入李白心灵的殿堂。
其实,李白的性格既有洒脱不群、追求自由的一面,又有执著、深沉的一面。它的情感中感伤亦如影子一样与欢乐相随,诗人与社会的矛盾以及诗人性格自身的原因,使李白一些看似充满欢乐、飘逸洒脱的诗篇中,夹杂着失望的怅惘、焦虑的痛苦与孤独的感伤。无论是希世之叹,亦或是出世之望,乃至对现实的抨击,其中往往寓藏着这种心态。有人认为:李白的诗豪中见悲,有极为深沉的悲感。这种认识从较深层次揭示出李白诗歌的个性特征以及流露于诗中的李白心态。
读李白的诗,常常在豪放、乐观、洒脱的感受之余,品味道一种孑然特立、漂泊无依、四顾茫然的孤独悲哀。李白的诗有时看似乐观洒脱,实则在诗仙那潇洒的一笑中,飘曳的紫霞仙裳下掩藏着一种孤独的痛苦心态。
孤独感伴随着李白的一生,到其去世都不曾摆脱掉。李白作于临终前的《临路歌》云: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很显然,这位以背负青天,抟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大鹏而自负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带着终生的孤独与遗憾,离开他既憎恶然又执著的热爱着的世界的。
李白的孤独意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怀才不遇、生不逢时,是李白诗歌的常调,与这中常调相伴随的则是政治上的遭弃感和无归依感。李白少时就有很强的功名事业心,“以当世之务自负”。这强烈的济事观念,显然是来自儒家的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不过,李白不是一个普通的本分的读书人,它的豪侠性格以及作为浪漫主义诗人所特有的非凡气质,即丰富的想象力和脱离实际的异想天开,是来自儒家的济事思想,溶入了来自诗人自身的主体精神的催化剂,自然地膨胀为天下舍我其谁的自大、自负与功名唾手可得的狂妄。然而,李白的自大与自负,又常常与现实相忤,是诗人陷于政治前途无依无托的心境。
(二)如果说政治上的遭弃感和无归依感的孤独心境,是诗人的理想、诗人的性格与环境的冲突所造成的话。那么,李白阳春白雪、旷世无知音的寂寞与孤独感,则只能说来自诗人主体、诗人性格的本身。这是诗人孤高傲世、目中无人、不愿与世同流的孤独,我们姑且称之为自我放逐的孤独。自我放逐的孤独,尤其能显示出诗人性格的力量与光辉。李白具有十分强烈的自我意识。豪侠、浪漫的个性,加之天赋才华,良好的教育,使他常常有自命不凡的特异感和优越感。寻找知音,又反映了李白强烈的希世之年;而知音安在的感叹,也反映了世无同类的孤独之感,当然也流露出阳春白雪的骄傲。
(三)李白的一些诗里,还表现初一种天地过客的悲。“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正是因为诗人认识到生命与宇宙的不可逆的自然法则,才可能在这有限与无限,迁逝与永恒的强烈对比中,感悟到这种苍凉的孤独意识。
李白虽为诗仙,却非一味地飘逸,它的内心深处,常有无法派遣的孤独意识。这种孤独意识,直接影响到它的诗歌,给他的诗带来崇高感和悲感。虽然李白诗风格豪放已成定论,然而孤独意识给其作品带来的崇高感和悲感,使其相当一部分作品具有了豪中见孤崛,豪中见悲的风格特点。
回答者:hyfhyfhyf1997 - 秀才 二级 3-9 23:32
浪漫,大气,潇洒,豪放!
回答者:hsq863 - 助理 三级 3-9 23:32
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
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书怀》、《书情赠蔡舍人雄》等诗篇中,对此都有绘声绘色的展露。李白自少年时代就喜好任侠,写下了不少游侠的诗,《侠客行》是此类诗的代表作。在长安3年经历的政治生活,对李白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的现实,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胸中淤积了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愤懑。愤怒出好诗,于是,便写下了《行路难》、《古风》、《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一系列仰怀古人,壮思欲飞;自悲身世,愁怀难遣的著名诗篇。李白大半生过着流浪生活,游历了全国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借以表达出他那种酷爱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怀。在这一类诗作中,奇险的山川与他那叛逆的不羁的性格得到了完美的契合。这种诗在李白的诗歌作品中占有不小的数量,被世世代代所传诵,其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最杰出的代表作。诗人以淋漓挥洒、心花怒放的诗笔,尽情地无拘无束地舒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了精神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让苦闷、郁悒的心灵在梦中得到了真正的解放。而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句,更把诗人的一身傲骨展露无遗,成为后人考察李白伟大人格的重要依据。
李白作为一个热爱祖国、关怀人民、不忘现实的伟大诗人,也十分关心战争这一重要问题。对保卫边疆的将士予以热情的歌颂(如《塞下曲》),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则给予无情的鞭挞(如《战城南》、《丁都护歌》等)。李白还写了不少乐府诗,描写劳动者的艰辛生活,表达对他们的关心与同情(如《长干行》、《子夜吴歌》等)。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比如,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样一些诗句都是极富感染力的。
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诗句时,读者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绝的愁绪所感染。李白的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李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他的语言正如他的两句诗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明朗、活泼、隽永。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
描写李白的作文800字
念他的名字,仿佛四壁间酒香满溢。
念他的名字,胸怀里仿佛擂动着豪气的鼓。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那么,就暂且放下琐事的缠绕,让我们一齐享受这个时刻,与天上的仙人———李白,共醉一场绝美的酒宴。
崇敬李白,为他的诗而醉。
“李白斗酒诗百篇”,想起他迷迷糊糊吟诗的样子,陷入惊天地,泣鬼神的绝妙境地,一首又一首的佳作伴着酒香,溢满天地间,回荡,升华。
李白对大自然自是品尝到透骨透心,酿出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美,酿出了“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秀美,酿出了“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的俊美,酿出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澎湃,让人们无不为大自然而折服,更为李白的妙笔生花而啧啧赞叹。
之所以从小就开始背李白的诗,是因为他的诗无不给人幻想的美。
坐时光机,穿越千年的历史,回到唐代,看大师提笔挥毫的如痴如醉;看大师饮酒作诗的惬意舒适。
在李白字里行间,我们看到他的生活,似乎除了离别友人的惆怅,就再也没什么事可以洒泪痛彻心扉,也许这与所处的时代有关吧。
像大多数人一样,生活在一个极盛的时代,无疑是幸福的。
这同时给予了他极大的创作空间,流水般悦耳的诗句,鸟鸣般怡人的情感,使得多少人迷恋他那夸张而浪漫的诗句,与杜甫、白居易相比,我之所以更喜欢李白,是因为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无与伦比的绝唱。
一边读他的诗,便看见李白一边捋着胡子,美滋滋地眯着眼,然后将身子轻轻地飘过去,嘴里念念叨叨,或是举起酒杯,对月起舞。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字字句句,如山间飞落的瀑布,如沙漠里挺立的胡杨,就这样流传千古。
他回味着出口成章的诗句,想必他也不无自豪吧?而我呢,就彻底被他的诗句所迷惑,崇敬他的才华,崇敬他的人格。
低声念他的名字,我看见水月轻晃,连死亡也因为他而柔美浪漫。
李白在中国人心中,已不仅仅是个诗人而已,他变成一则如风的传奇,睁开不得现实的眼睛。
好一个诗仙———李白,让我崇敬得五体投地。
关于李白的作文
(一)在群星灿烂的唐代诗歌的天空中,李白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个星座。
在整个中国诗歌史上,李白也是最伟大的几个诗人之一。
他那豪放不羁的个性,排山倒海的气势,出神入化的想象,生动自然的语言,创造出一片雄奇瑰丽、五彩缤纷的诗境,使他成为继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成为豪放派文学最优秀的代表。
凡是有点中国文化基础的人(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可以随口背诵几句李白的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声,白波九道流雪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诗人的豪情逸兴,如同滚滚大江,长流天地,长流人心。
此刻,我想起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诗情是那样豪迈,格调是那样轻快。
可是,你能想到么,这首充满生气和文采,给人愉悦和振奋的诗,却是李白晚年之作,是他五十九岁时以衰病之身写下的作品?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标志着“开元盛世”结束,使大唐王朝从此走向衰落的“安史之乱”爆发。
次年(756),叛军攻占长安,玄宗仓皇逃往蜀中,太子李亨自行即位,是为肃宗,尊玄宗为太上皇。
国家的危难,人民的困苦,使隐居于庐山的李白寝食不安,他渴望投入平叛的战斗之中。
这时,永王李璘奉玄宗之命,以抗敌平叛为号召,在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起兵,率师东下,并一再派人邀请李白入其幕府。
李白出于一片爱国热忱,慨然接受了永王的邀请。
在这羽檄交驰的战斗氛围里,青年时代那“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雄心又在他的胸中鼓动,他把自己想象为在淝水之战中指挥若定、大获全胜的东晋宰相谢安(字安石),乐观而自负地唱道:“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永王东巡歌》其二)然而,永王李璘却企图乘机扩充自己的势力,与其兄唐肃宗发生了矛盾,不久就被肃宗的军队所消灭。
这一来,一心杀敌报国的李白竟莫名其妙地成了“叛党”,被投入浔阳(今江西九江)监狱。
经人营救出狱以后,又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
这时,李白已经五十八岁。
接踵而来的残酷迫害,数千里艰险坎坷的长途流放,使这位一向乐观豁达的老人倍感辛酸。
在凄风苦雨的流放途中,他曾悲愤地写道:“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但是,李白毕竟是李白,尽管屡遭挫折,身陷困境,却改变不了他的一身傲骨、满腔豪情,消磨不了他的济世壮志、爱国热忱!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行至夔州白帝城(在今重庆市奉节县),遇赦获释。
怀着意外的惊喜,他立即乘舟东下江陵,并在归途中写下了这首名作。
大多数读者可能都是在少年时代就记住了这首诗,并从此牢牢铭刻于心。
“朝辞白帝彩云间”,多么明丽的景色;“千里江陵一日还”,多么迅捷的速度;“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更以具体而生动的形象,把舟行之轻快与诗人心情之畅快融为一体,写得既空灵飞动,又富有哲理,令人悠然神往,堪称千古名句。
整首诗明白晓畅,琅琅上口,带给人浓郁的诗情画意,使与诗人相距一千几百年的少年读起来也毫不费力。
那时,你幼小的心灵,一定充满了对这位才气横溢的伟大诗人的敬仰和羡慕。
不过,当你有了一定的人生体验,又了解了李白写作此诗的来龙去脉以后,再来细细品味这首诗,你的感受必定会有所不同。
“朝辞白帝彩云间”,不仅写出了清晨明丽的自然景色,而且烘托了诗人摆脱流放苦境的愉快心情。
“千里江陵一日还”,固然写出了轻舟顺流直下的迅捷,更写出了诗人向苦难告别的急切。
“江陵”并非李白的故乡,此时的李白,已是孑然一身,无家可归,不过暂借江陵栖身而已。
这里的“还”字,无非表现了一个垂暮老人从长流夜郎(在唐代尚被视为蛮荒之地),死无葬身之处的噩梦回到能够正常生活的世俗社会的些许欣慰,由悲转喜,喜中含悲,可谓意味深长。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既是写实,又带有象征意义:让权贵的诬陷、小人的诽谤都像那匆匆而过的猿声一样抛在脑后吧,诗人的心中还燃烧着希望之火,还将继续奋力向前!事实也正是如此:在他回到江陵之后,还时时想着为国家效力。
直到六十岁时,听说叛军气焰复炽,平叛名将李光弼出镇临淮,他又主动请缨北上,可惜因病半道而返。
此后,贫病交加的诗人依靠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勉强维持生计。
宝应元年(762),六十二岁的伟大诗人卒于当涂(今属安徽)。
回顾诗人艰辛的晚年,再反观《早发白帝城》这首诗,你当然仍会敬佩诗人那挥洒自如的天才,但你更会被诗人那至老不衰的浪漫主义豪情所震撼。
正因为如此,有过李白那...
我见到了古代诗人李白作文500字左右。
我做了一个梦,朦胧间,一位身着白色长衫,一手提着酒壶,一手握朱毫(毛笔),表现出桀骜不驯性情的男子飘然向我走来。
他是谁呢?哦,近了,近了,原来是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诗仙-----李白!他走到我面前,举了举手中的酒壶,和蔼地说:“有酒才有诗,无酒诗不成。
其实诗就在你的身边,小朋友,你,找得到么?”我眨眨眼睛,说:“李白爷爷,你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你作的诗意境深远,清新飘逸,读后让人回味无穷。
不仅是我等这些学子,连老少妇孺也喜欢读你的诗。
但是诗歌的内容和意蕴有的还是令人理解不透,是不是能用白花表述出来呢?”“不可不可。
”李白连连摇头,说道,“这诗讲究的就是要有朦胧感。
倘若诗意浅露,就如酒兑了水,无味了。
”“原来如此。
可是现代社会的人们只接受通俗易懂小说、散文之类的东西,而对优美、高雅的诗歌却不屑一顾,致使诗歌在书架上昏睡多年,每次考试,不管是高考还是中考,也不管是会开还是平时考,作文的要求总是千篇一律:‘题材不限,诗歌除外’。
世人这样冷落和排斥的诗歌,真是太过分了。
”我愤愤的说。
李白笑了笑,说:“是吗?也许。
毕竟是时代不同了。
用白话写成的文章,通俗易懂,读起来觉得很流畅,可以自由表达较多的内容。
在这点上,白话文章和诗歌可算是各有千秋吧。
”李白顿了顿,又说:“虽然现在人们对诗歌还不能完全接受,但是我相信,诗歌一定会受人们喜爱的饿。
小朋友,你说是吧?”“恩,我也相信1!”我重重的点了点头。
李白开心地笑了,然后一摇一晃地向远处走去,最后消失了。
我的梦醒了。
梦醒的时分已是21世纪。
诗歌也醒了。
是的,说到诗歌的将来,我相信它一定会大多数人所接受。
你等着吧,李白爷爷,诗歌的繁荣已i为期不远了,因为它毕竟是文学王冠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有关李白的作文
李白可以说,没有李白,盛唐的精彩大为逊色。
余光中《寻李白》写得好“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显然是有些夸张了。
但我们应该明白,李白所给唐增添的华彩也并非其他人所能比的。
可以说只有唐代,能接受李白这个狂人;也只有李白的狂放,能举起诗歌的火炬,来照亮辉煌壮丽的唐代文明。
李白的性格是改不了的,他若做云,便偏要飞到九天之外,他若为风,便偏要到海上兴浪。
他和我们同样不想信浪漫化的生命中会有失败的惨痛。
他想把对象化局限于自己的前程,换而言之,他有着对这个人世的占有欲。
因此,无论何时,他都不会毁灭他自己独有的美感,他也同样不会止步在生命失意的平原上观看落魄的景象。
于是,“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投在李璘的帐下。
他入宫三个年头,得罪了杨贵妃,高力士,自己也苦不堪言,但还是想着为国效力。
我们再品他的昂扬斗志“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湖沙……”诗人就是诗人,他总是美感的主人,所以,他从来不会受自己的象化的美感产物所支配。
人的生命没有定式,但李白似乎终究是走不出他的定式——就在他想大显身手的时候,李璘野心膨胀,不听调遣,结果发生内讧,被唐肃宗消灭。
而卷进争夺皇室宝座的斗争中失败的诗人李白,却幸运地活了下来。
李白的作文
时势造“英雄” ——遥思李白当年 李白是一个狂人,也只有李白的狂放能举起诗歌的火炬来照亮辉煌壮丽的唐代文明;李白是一个诗人,也只有诗歌的国度能缔造李白的不凡来灌溉茫茫无边的诗歌之土。
时势造“英雄”,也只有唐代,这个空气中也弥漫着诗香,土地里也耕耘着自由的时代。
缔造了超然的李白;缔造了狂放的李白,更吸引着我走近李白。
唐代是中国诗坛的珠穆朗玛峰,李白则是峰顶的一块坚石,伟岸而不可动摇。
唐代是中国诗坛的长江与黄河,李白则是浪尖的一股劲流,凶猛而不可阻挠。
失去了巨峰基垫的坚石,拥有不了自身的伟岸;失去了巨浪烘托的劲流,拥有不了自身的凶猛。
于是我们了然失去了时势后盾的“英雄”拥有不了自身的不凡。
唐代的历史环境缔造了超然的李白。
“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自认为是老子李茸后裔的李世民来了,骑着那昭陵六骏,如一阵风,兴盛了“站在九天绝顶看人间”的老庄道家,兴盛了自魏晋至南北朝便勃兴的佛教。
没有过往的思想芥蒂,没有过往的言论束缚。
于是,李白也插上了梦想的羽翼在自由的天空飞翔。
他是“其翼若垂天之云”的大鹏,不屑于做儒家的信徒;他是“双晴曜宿,六翮垂云”的大鹗,昂首观宇宙把视野扩大到最大限度。
他是云,必须飞到天顶去探测天空的浩渺;他是水,必须奔何大海去扬起海上的狂涛。
于是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用超然物外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中的一切哀苦。
生活的超然使他耐得住身为百姓的凡,受得住皇帝召见的喜,挺得住无情流放的悲。
诗格的超然使他写得出岑参、高适大气磅礴的边塞诗“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使他写得出王维恬静优美的山水诗“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成衣。
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
”使他写得出孟浩然写意田园的田园诗“跪进雕胡饭,月光明专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更使他写得出独绝古今,无人匹敌的《将进酒》等等。
宋代诗歌评论家严羽,说别人写诗是用笔一句句写下来,李白则只要把心里那股气一张口喷出来就行了。
我想这就是我看到的时代造出的超然李白吧! 唐代的政治环境缔造了狂放的李白。
高唱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的李白昂首挺进皇宫。
但他毕竟是完全生活在梦中的诗人,梦一旦醒来,留下的就只是失望。
他不明白只有诗人屈从政治家,断没有政治家屈从诗人;他不明白唐代的政坛需要的绝不是一个梦化了的诗人,更不是一个不可一世的诗人。
于是,他叫喊出“君王虽爱娥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他呐喊出了“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想的羽翼一次次被无情地伤害,现实的荆棘一寸寸不停地蔓延。
是累了还是倦了?你停下了曾想憧憬的一切一切。
但政坛的失意成就了你诗坛的得意;无尽的踌躇成就了你无边的自由。
你明白了“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你明白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你奔跑,从那现实的荆棘奔向无边的草原;你狂放,从那没有被人的心智造成阻隔的天地到完美的不容丝毫卑屈的人格。
狂放的你,眼里的长江是“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眼里的黄河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未必真那么险峻的蜀道也“噫吁嘘,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算不得多高峻的天姥山也“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狂放的心智,狂放的李白,我想这才是我看到的时势造出的狂放李白吧!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剩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这是李白,站在巨峰顶上遥望的李白;挺在巨浪尖前进的李白;超然狂放的李白;我走近的李白,我想更是唐代缔造的李白,时势造“英雄”,诗场“英雄”的李白。
我心目中的李白 作文500字。
我心目中的李白 中国人几乎没人不知道李白的,因为李白是站在盛唐诗坛高峰之巅的为大诗人,在中国诗歌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堪称中国诗坛第一人。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李白少年时代就观奇书,游神仙,好剑术,有多方面的才能和兴趣,唐中宗神龙元年(705)举家迁居四川绵州,曾任翰林供奉,因称李翰林。
贺之章誉为“天上谪仙人”,后人又称李谪仙。
然而唐玄宗只让李白待诏翰林,作文学侍从之臣,李白的大志无法实现。
李白性格傲岸不群,也不能忍受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生活。
三年后李白因遭谗毁,自请还山,离开长安。
他只能游山访仙,痛饮狂歌,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愤。
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建立伟业,成为非凡人物的理想。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曾应邀入永王李璘幕府,又以为获得了建功立业的机会。
,咏出“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的豪迈诗句。
永王军队为唐肃宗消灭后,李白也受牵连入狱,后来在流放夜郎的途中遇赦。
直到六十一岁时,李白还请求从军入幕,希望能有“一割之用”,却因病在途中折回,未能如愿,六十二岁时在他的族叔李阳冰家中死去,亦说落水自杀身亡。
李白的诗歌今存990多首。
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非凡的抱负,奔放的激情,豪侠的气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诗歌昂阳奋发的典型音调。
李白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多次以大鹏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博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
但李白在长安三年失意而归,使他激昂的政治热情,再受到现实的冲撞时,便转化为怀才不遇的悲愤狂歌,从胸中喷涌而出:“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羞逐长安社中儿, 赤鸡白狗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李白还以痛快淋漓的饮酒诗,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愁。
《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与这种豪放奔涌,无所掩抑的感情气势相适应,李白的诗歌在艺术手法方面的显着特点是:想象神奇,变化无端,结构纵横跳跃,句式长短错落,形成了雄奇飘逸的风格。
正如众多当时的文人一样,李白一生的最大愿望就是在朝为官,报效朝廷,这是几乎所有中国文人读书的最终目的,但是李白的仙人般的脱俗的气质又使他不甘于做那种为作官而摧眉折腰事权贵,所以他的建功立业然后为民谋福祗,老来功成身退的梦想自始至终都没有能实现,这是李白的悲哀,却是中国文学的大幸!身处李白的那个时代,怀才不遇已经成为了一种现象,就像当代的很多有才者往往不能跟走后门者相提并论一样,官场上总有一套他们的为人处世的方法,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同时又是中国国民劣根性的一个源头(后世如范进)。
李白从始至终都想有朝一日能成为皇帝御前大红人,能为玄宗皇帝出谋划策,维护江山社稷,这个梦想曾一度实现过。
历史的车轮是公正的,当你真正地了解到现实是如此残酷的时候 李白是中国悲情文人的一个最典型的代表。
中国文人的悲剧性结局一方面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另一方面,也是文人创作的一个最为根本的源泉:众多的名家皆因怀才不遇才才愤而退隐山林或是厄而著书立说。
据我了解,时下十分红火的各种作家在唐朝是最次等的一种文人,这种文人是在既无官可做又连幕僚都做不成,或是性格太过傲慢不能为人所融的情况下才会退隐然后著书立说或是教书育人,李白就是这样一类人中的代表,其实李白是可以凭借自己的才气赢得很多他想要的东西的,但是他的性格使这些可能完全成为泡影。
如果不是醉熏熏的让高力士脱靴,让杨玉环磨墨,也许李白在长安的日子再长久些,也许在这些再长一些的日子里李白的文才很容易就会被玄宗所发现,也许哪一天玄宗高兴了就会把李白叫过来跟他探讨国家大事,这时候李白就可以大谈而特谈,把自己多年为治国所做的种种都告诉玄宗,说不准以后就会被重用......李白在长安的三年里我想,应该一直都是这么想的,这也是很多的中国文人,其实应该说来是百分之百的怀才而未遇的文人都会做的一个梦。
幻想着有朝一日统治者能够重用自己然后自己拥有报效国家的机会,等到功成名就了退隐山林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一个很经典的人生模式,李白是这种模式的继承者也是发扬光大者。
但是这种模式使得中国文人的依赖性太强,很多时候简直就是一个只为作官的傻子一样的人,根本就没有一点自主性,在现在看来,这种文人是根本不值得我们学习的。
但是李白在成为继承者与发扬者的同时,他又是“谪仙”,他的豪迈的个性和豁达使得他并没有因无官可做,报国无门而整日郁郁寡欢,相反的,李白这个豪侠在无官可做的情况下获得了另一种生活的方式,一种在我们今天看来最为令人羡慕的生活方式,到处游历为人作诗。
他虽有怀才不遇的忧愤,但因为性格的豪迈豁达,所以李白的诗中并没有显示出太多的对显示的抱怨和不满,看醉酒后的李白邀人《将进酒》:“钟鼓馔玉不足贵,但原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略显低落,让人以为他要发作不满的时候立马回锋一转,“...
李白简介作文400字
给你资料你自己写吧!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
诗风雄奇豪放。
他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公元701年2月28日(武后长安元年夏历正月十六)生于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
另一种说法是其父从中原被贬中亚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 李白图片市)所生,4岁再迁回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
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详。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却在漫游中度过,游历遍迹了大半个中国。
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
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理想。
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
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省济宁市)。
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
李白不愿应试做官,希望依靠自身才华,通过他人举荐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赏识。
他曾给当朝名士韩荆州写过一篇《与韩荆州书》,以此自荐,但未得回复。
直到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震天下 。
李白初因才气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
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有没有写李白的作文
李白,你是佛前的一朵青莲 一剑一诗一壶酒,这大概是你的全部吧!可这何妨,世俗的尘埃污浊不了你高尚的心灵,红尘的眷恋阻挡不了你豪迈的诗情。
你是佛前的一朵青莲,浪漫而又高贵。
你是世人心中的一朵青莲,放荡不羁。
你在我眼中,只是一朵青莲,高洁又孤傲,正如你所言,吾乃青莲居士也!仰天大笑出门去那一曲高歌,是你被任用的欣喜之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然而天不遂人愿。
玄宗让你研墨赋诗,只是让你奢靡玩乐,你面对倾国佳人,只得吟出:“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的陈词滥调。
而你却不应该这样,你不甘于粉饰宫词,于是你在月下,在花间孤愤起舞,影随人动,心随月冷,你发出“永结无情游”的感叹。
那一份寂寞,那一份孤独,是不是只怕人询问泪悲观!可你还是你,不染纤尘的你。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你愤然离去,从此,成就了一个“天子呼来不上船”的你。
桃花潭水深千尺你孤傲却不孤独,你豪迈却也婉约。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你满含泪水,送走友人,灞桥折柳,是唐人的风采,更是李白的情谊。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那一潭桃花水成就了李白与汪伦的友谊,那一潭桃花水记录了李白的感情。
那一身绣满文字的白衣,几次被你的泪水沾湿,几次让你浮想联翩。
那洞庭湖上催人泪下的箫声,那君山上肝肠寸断的泪水,哪一个不是真正的你!有友如此,夫复何求!我站在历史的风雨中眺望你,那一朵纯洁的青莲。
我捧着书卷,独卧青灯旁读你,那一朵至情至性的青莲。
你是佛前的一朵青莲,我在忘川旁追寻你,我一生的挚爱,一生的青莲。
我心目中的李白 这个作文怎么写(字数300)
李白,一个在中国文坛中响当当而且举足轻重的人,他的诗用词夸张,具有浓厚的浪漫注意色彩,他游历过许多名山大川,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尤为热爱,用他独特的艺术手法将雄奇俊巍的山河跃然于纸上,当中也寄予他的愿望及抱负。
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可谓是当时读书人的最高意愿,李白也不例外,然而官场里卑躬屈膝趋炎附势的作风与他一身的傲骨实难相符,为此官场生涯并不长,但却留下了不少宫廷趣事;李白是个洒脱的人,没有悲观失望,对国家兴亡关注尤甚。
让我认识李白的小学时候读他的那首《静夜诗》,在那时,我幼小的心灵振动了,短短二十五个字竟能表达出作者的思乡之情,从此,我爱上了诗词,通过诗词让我感受到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字艺术,李白在唐诗的造诣很高,从他的作品开始认识古诗词文化在好不过了。
描写李白作文七千字
我心目中的李白 李白,中华儿女无人不知。
在整个中国诗歌史上,他也是最伟大的几个诗人之一。
那豪放不羁的个性,排山倒海的气势,出神入化的想象,生动自然的语言,创造出一片雄奇瑰丽、五彩缤纷的诗境,使他成为继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我心目中的李白,不仅是个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位好学的求学者。
他晚年,政治上很不得志,他怀着愁闷的心情往返于宣城、南陵、歙县(在安徽省)、采石等地,写诗饮酒、漫游名山大川。
一天清晨,他象往日一样,在歙县城街头的一家酒店买酒,忽听隔壁的柴草行里有人在问话:“老人家,你这么一大把年纪,怎么能挑这么多柴草,你家住哪?” 回答的是一阵爽朗的大笑声。
接着,便听见有人在高声吟诗: “负薪朝出卖,沽酒日西归。
借问家何处?穿云入翠微!” 他听了,不觉一惊。
这是谁?竟随口吟出这样动人的诗句!他问酒保,酒保告诉他:这是一位叫许宣平的老翁,他恨透了官府,看穿了世俗,隐居深山,但谁也不知道他住在哪座山里。
最近,他常到这一带来游历,每天天一亮,就见他挑柴进镇,柴担上挂着花瓢和曲竹杖。
卖掉柴就打酒喝,喝醉了就吟诗,一路走一路吟,过路的人还以为他是疯子哩。
他暗想:这不是和自己一样的“诗狂”吗?他马上转身出门,只见那老翁上了街头的小桥,虽然步履艰难,但李白无论怎么赶也赶不上。
追上小桥,穿过竹林,绕过江汊(河流的分岔),李白累得气喘吁吁,腰酸腿痛,定神一看,老翁早已无影无踪了。
李白顿足长叹,“莫不是我真的遇上了仙人!” 他撩起袍子又赶了一程,还是不见老翁,只好失望地回来。
那天夜里,李白怎么也睡不着,回想起自己大半辈子除了杜甫之外,还没结识到几个真正的诗友。
没想到今天竟遇上这样一个诗仙,可不能错过机会,一定要找到他! 第二天,李白在柴草行门口一直等到日落西山,也不见老翁踪迹。
第三天,第四天,天天落空。
第五天一早,李白背起酒壶,带着干粮上路了。
他下了最大的决心,找不到老翁,就是死也要死在这儿的山林里。
翻过座座开满野花的山冈,趟过道道湍急的溪流,拨开丛丛荆棘,整整一个多月,还是没见老翁的影子。
李白有点泄气了。
正在这时候,他回想起少年时碰到的那位用铁杵磨针的婆婆,婆婆说得好:“只要有决心,铁杵磨成针。
”要想找到老翁,就看自己有没有毅力啦。
想到这里,李白紧紧腰带,咬咬牙,又往前走。
累了,趴在岩石上睡一会;饿了,摘一把野果充饥;酒瘾上来,就捧着酒壶美美地喝上一口。
这天黄昏,晚霞把天空染得通红通红,清泉与翠竹互为衬托,显得分外秀丽。
李白一心惦念着老翁,哪顾得欣赏景色。
他拖着疲惫的身子,一瘸一拐地来到黄山附近的紫阳山下。
转过山口,只见前面立着一块巨石,上面似乎还刻着字。
李白忘记了疲劳,一头扑上去,仔细辨认起来,哦,原来是一首诗: “隐居三十载,筑室南山巅。
静夜玩明月,闲朝饮碧泉。
樵夫歌垄上,谷鸟戏岩前。
乐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
” 连读三遍,他失声叫道:“妙哉!妙哉!真是仙人之声哪!”心想:见到老翁,一定得拜他三拜,好好请教请教。
虽说自己也跟诗打了几十年交道,但这散发着野花香味的诗还真是头回领略哩。
他回转身,看见崖石边的平地上摊着一堆稻谷,看来,准是许宣平老翁晒的。
李白索性往边上一蹲,一边欣赏山中的景致,一边等老翁来收谷。
天黑了,李白忽听到山下传来阵阵击水声,循声望去,只见山下的小河对岸划来一只小船,一位须发飘飘的老人立在船头弄桨。
李白上前询问道:“老人家,请问,许宣平老翁家在何处?” 原来这老人正是李白要找的许宣平老翁,上次他见李白身穿御赐锦袍,以为又是官家派来找他去做官的,所以再也不愿去歙县城了。
没料到,此人竟跟踪而来。
这时,老人瞟了李白一眼,随手指指船篱,漫不经心地答道:“门口一杆竹,便是许翁家!” 他抬眼望了望郁郁葱葱的山峦,又问:“处处皆青竹,何处去找寻?” 老人重新打量着这位风尘仆仆、满脸汗水的客人,反问道:“你是……” “我是李白。
”说着,深深地一揖。
老人愣住了:“你是李白?李白就是你?” 李白连忙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老人一听,双手一拱:“哎呀,你是当今的诗仙!我算什么,不过是诗海里的一滴水罢了。
你这大海怎么来向一滴水求教,实在不敢当,不敢当!”说完,撑起船就要往回走。
李白一把拉住老翁的衣袖,苦苦哀求道:“老人家,三个月了,我风风雨雨到处找你,好不容易见到了老师,难道就这样打发我回去不成!” 他真挚的话语打动了老人的心。
两人对视了好久,老人猛地拉住李白,跳上了小船。
从此,无论在漫天的朝霞里,还是在落日的余辉中,人们经常看到李白和这位老人,坐在溪水边的大青石上饮酒吟诗。
那朗朗的笑声,和飞瀑的喧哗声汇成一片,随溪水一起送到百里千里之外…… 至今,许多游人一到黄山,总爱顺着淙淙的溪水,去追寻李白的游踪。
听说过虎头岩,在鸣弦泉下,有一块刻着“醉石”二字的巨石,传说,当年李白和老人就在这里欣赏山景,饮酒吟诗。
他们经常用旁边的泉水来洗酒杯,所以这泉就叫“洗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