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创客与硬件创新》1400字
今天,在提到“创新”、“创业”的时候,许多人都说,这是“创客”最好的年代,习惯性将三者联系在一起。“创客的定义,与创造有关,与make有关;创客其实和创业没关系。Maker,创客的本质是一帮有创造性的人。”这是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对记者反复强调的一句话,“在中国的理解,大家对‘创客’的概念已经偏移了,特别是这两年甚至有一些泡沫,有些人把它当成一种装饰,比如明明提的是‘人人创业、万众创业、全民创业’,却都在贴‘创客’的标签。 “‘创客’的真正的标准说法,是指在家里就能遵从根据自己的爱好,根据自己的创意而动手做些什么的人。他们不限定人群、性别、年龄,无关成败,作为一个爱好者,把创意做出来了,制作一两件产品就是成功,做不出来也没关系,因为还有乐趣。” 张鹏说,“不过,但是今天如果要把这件事情作为生意去做,你要生产出一万个、十万个、一百万个,这已经离开了创客的灵魂了。创客的灵魂是一种气质和精神。而制造是一件很专业的事情。如果把‘创客’这群人的创造当做生意去运作,最后就极容易变成一个没有供应链、没有积累、甚至没有资本支持的风险投资。” “创业者”为什么一定要被叫“创客”呢?其实,早在去年9月份,**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提出的是,希望让每个有创业愿望的人都拥有自主创业的空间,让创新、创业的血液在全社会自由流动,在中国兴起一个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创客”的出现或许正符合了这一浪潮需要,通过开源硬件和互联网众筹的力量,创客运动让硬件创业的门槛大大降低。 “这也是中国智能硬件的创业热潮已经成长了至少2年的时间,但仍很少有群体能做出非常有价值的产品的原因。这一方面和这些创客的拓展能力有关,一方面与人们对‘创客’就会去进行硬件创业的期待有关。当资本涌向硬件创业,我们说这是一件正常的潮流,不过当资本一股脑涌向的是带有创意的‘创客’的话,这种基于爱好的创业,失败率是极高的。张鹏说,“其实这些年在变化的不仅是人们对这样一个人群的定义,还有创客空间、平台的衍生。原始的创客空间,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北京、深圳,本就是一帮爱好者的聚集地,他们也不会大批量复制、生产也只是在创造的早期,存在即为了激发人们的好奇心、改变力和分享精神。而现在的创客空间中,有许多会去选择扶植创客项目,已经演化为硬件创业的孵化器了。” 回看6月份在深圳刚结束的Maker Faire活动。在美国,这原本是Make杂志社举办的全世界最大的DIY聚会,它是一个展示创意、创新与创造的舞台,一个宣扬创客(Maker)文化的庆典,也是一个适合一家人同时参加的周末嘉年华。不过,来到中国Maker Faire变成了有政府支持的商业活动,参展人在这里可展示自己的技术创意、服务或产品,与大众消费者建立联系,更重要的是为了在展会遇见投资人或找到合适的上下游供应商。 “千万不能把创业、创新、创客、极客作为一种装饰,今天很多人觉得这个很热,但我的感觉是,当你真的热爱、很负责任的时候,才能把事情做好。选择真正适合的去做,做的专业。”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浪潮下,张鹏特别强调了包容失败,他说,“今天的政策是鼓励创业的,这对激发社会创新是具有积极因素的。但这个过程很艰苦,在成功的创业者出现之前,会有伴随很多失败。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还缺一步,去拥抱失败、包容失败,甚至在机制上,能够为死掉的创业者、创业企业提供土壤,让这群有经验、有想法的人能够从新组合,去创造成功。这样才能形成一个闭环机制。”
作文二:《创客教育与教育创新》800字
龙源期刊网 ://.qikan..
创客教育与教育创新
作者:卢秋红
来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年第04期
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到处涌动着技术革新带来的新变化。近来,创客运动在美国兴起,一个个社会和家庭的创客空间生根发芽,甚至被称为“第三次工业革命”。这场运动对于远在大洋彼岸的中国来说,我们还远远未能感受其火热程度。开源硬件运动的发展,给人们DIY自己的灵感创造了条件,这使得人人都可以成为创造者。
在教育领域,开源硬件价格越来越低廉,开展机器人教育的时机也越来越成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技术类课程教师曾经身处困境,现在也仿佛看到一条光明之路。 本期,我们关注创客运动涌入教育所激荡的朵朵浪花。北京景山学校吴俊杰老师具有物理学科背景,从事信息技术教育,《让教育滋养创客,让创客丰富教育》讲述的就是他以一个草根的力量践行着创客教育的故事。但他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身边有着许多同样的草根,温州中学谢作如老师的《创客们的教育梦和教育者的创客梦》向我们讲述了一群追梦人的故事。
中美国情的不同,也使得中美创客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创客们是如何看待教育创新的?《创客运动:点亮创新教育之灯》中,记者就一些创客教育的热点问题采访了国内几位知名创客。
古人云:“假于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我们看到,在互联网微风的吹拂下,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亟待加强。江南大学刘向永老师更是呼唤教师的能力要不断提升,教师的角色要发生改变,即从信息技术的被动应用者转变为主动创造者。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再到更多的人,移动互联时代,教育和社会的连接越来越丰富多元,学校的围墙被打破,教育和社会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教育创客正在用自己的行动掀起一场“边缘革命”。如何看待这些教育创客的行动?或许出身草根的他们就如一只只蝴蝶,扇动着自己的翅膀,即使在现实的此岸没有为人关注,但在未来的彼岸或许会出现一场创客运动的龙卷风。
作文三:《创客教育与课堂创新》3100字
摘 ?要:本文以创客课题为载体,引导学生体验真实完整的项目构思、设计、改进,直至完成整个创客作品的过程,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和全面体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让学生享受到创客教育带来的学习乐趣。 关键词:创客教育;信息技术课堂;头脑风暴;科技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34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671-7503(2015)11-0060-02 随着创客教育的不断深入,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身兼科学家、发明家等多重角色,创客教育所倡导的提出问题并利用自己的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笔者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尝试以创客课题为载体,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开拓创客教育的新实践。虽然创客教育不直接教授学生基础知识,但在“创客”的过程中,学生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物理、艺术等多学科的知识[1],实现跨学科的多维发展。 一、应用“思维导图”确定创客课题 思维导图是一种培养创新思维方式的工具,即利用一个关键词从不同特性导出其他具有相关性的关键词,引发其他关键词的导出,按照发射性思维的特征,从主干到各分支的发散。对于每一分支可以使用不同的颜色标识,线条的大小由粗到细,提示着由主干到枝叶的推导关系,思维导图在表现形式上是树状发散结构的。 教师应指导学生有意识地整合学科知识,将课堂与现实生活中的零散的事物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等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可行的创客课题。例如:学生陪妈妈逛超市时发现一次性购物袋的承重能力差、勒手,给购物者带来不便,提出创造一个承重能力强、不勒手的“提拎工具”的创客课题。在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提拎工具”,学生头脑风暴,得出“提拎工具”的关键特点(如便携、承重、轻巧等),然后分组进行设计与改进,并通过项目表的形式罗列出创客作品的不足与需要改进的地方、改进方案及备注等项目,一一列举问题所在、解决方法及有关说明。 学生的课业负担沉重,已经形成固步自封的思维形态。而创新必须要有一个开放的思维形态,如何让学生解放思想进而形成创客思维能力是重中之重。教师在课堂中利用思维导图工具引导学生形成发散性创客思维,确定创客课题。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从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看待一个问题的思考习惯,更容易发现问题,形成创新意识。 二、运用“头脑风暴”改进创客作品 需要一种模式或工具将集体智慧整合到创客活动中。例如:在课堂中,由创客小组提出某种创新观点并公布于众,让全班学生对这一观点展开“头脑风暴”式的评价。将集体智慧整合到创客课题中,有效改进思维局限性,让创新的高度和宽度得以进一步提升。 “头脑风暴”是指一群人围绕特定的领域产生新观点。使用无拘束会议规则,学生能够更自由地思考和讨论,从而产生更多新观点和问题解决方法。当学生一有新观点或想法就大声说出来,教师记录所有观点但不进行批评,头脑风暴会议结束后,才对这些新观点和想法进行仔细评估[2]。 创客教育通过思维导图引出某个问题的改进方向,但是正如思维导图的形状一样是发散性的,如果就此止步,容易让学生形成一种只找问题而不注重解决问题的浮躁心态。因此,需要在创客课题中引入科研项目管理“项目进度控制”制度的策略进行掌控。 创客小组形成设计思路后,按照项目综合实践的要求填写表格(如表1),按照科研项目的要求对每一阶段拟定可操作的具体进度计划。 表1 项目任务进度计划表 [序号\&开始日期\&结束日期\&阶段任务描述\&完成标准\&1\&×年×月×日\&×年×月×日\&结构设计\&结构图纸、结构模型成型并公开演示\&2\&×年×月×日\&×年×月×日\&功能设计\&完成既定功能设计并争取改进\&3\&×年×月×日\&×年×月×日\&外观设计\&外形设计\&] 每一个设计阶段完成后,先在班上组织预演,需要对整个环节的创新设计和改进作讲解和展示。在该环节中, 全班学生充当该环节的评委,对创新与抄袭进行监督,随时对不足提意见,为困难出计谋,创客小组需解释并做好记录。合理运用“头脑风暴”能够改进学生的创客课题方案,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强烈创造属性和探究意识的创客个体,教师应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并让学生享受创客教育带来的课堂乐趣。 由此生成的创客作品都是班级集体智慧的结晶,提升了学生创客作品的品质,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集体荣誉感和鉴赏能力。 三、分享成功,展示成果 学生提出的创客课题“不勒手便携式购物提拎工具”,在规划好具体的产品结构图和预期的效果设计图后,由学生开始动手创新实践。利用木头和铁丝制作简易模型,利用废旧棉布与薄海绵制作仿软性橡胶套的舒适包装。至此,简单创客作品的实践阶段基本完成,下一步需要找合适的材料做样品。产品初具雏形后,组织学生分小组到各大型超市做产品使用情况调研,根据调研意见和实际使用情况修正完善创客作品。在作品的制作过程中,有两名学生特别采访了中国创造学会副秘书长、南通大学王灿明教授,并得到教授的精心指导。完成创客作品后,提供场地让学生公开展示创客作品,如开辟校内创客作品展示区、学校创客工作室等。只有把创意变成真正的样品和产品,才算完成完整的创作流程,而不是将学生的创新成果束之高阁,然后抛于脑后。 课题结束后,创客成果不接受传统的分数评估,而是由通用技术、物理、美术等专业教师组成的评审小组审查,让作品的美观程度、实用性等得到进一步提升。由评审小组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将交由学校创客委员会进行评审,学校创客委员会由学校聘请科技局的相关专家和学校家长委员会相关领域的成员组成,通过评审的创客作品将由学校资助申请该项目的专利申请。当创客作品申请到专利证书时,参与该项目的学生的光荣感和使命感倍增。虽然,创客教育并不直接教授学生基础知识,但在“创客”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习并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创客教育能让学生在更加开放的环境中设计、交流、分享和制作,家长也对孩子的表现感到满意,全力支持孩子参加创客活动,将学校创客空间有效延伸到家庭创客空间! 四、善于发现,勇于创新 创客教育强调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全人发展中必不可少的能力。创新是一种精神,是课堂的灵魂。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把创客教育和学生的学习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事物,从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创客课题。 事实证明,孩子并不缺乏发现问题的智慧之眼,而是缺乏在发现问题后深入研究的意识,感觉自已什么都行,长期以往便形成了浮躁的性格,但实践起来却无从下手。教师应以创客教育形式,开展基于建构主义的学生创新型信息技术课堂,利用多学科综合特性,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勇于创新、踏实、勤思、善做的科学品质。 参考文献: [1] 祝智庭,孙妍妍.创客教育,信息技术使能的创新教育实践场[J]. 中国电化教育,2015,(01). [2] 头脑风暴[DB/OL].://baike.baidu./view/30014.html. [3] 李凌,王颉.“创客”:柔软地改变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4-09- 23. * ?本文受江苏省“十二五”规划基础教育重点课题:《基于初中生 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的校本课程研究》的支持,2013年10月立项。 [编辑:陈 ?钺]
作文四:《创新与创客的要义》1400字
创新与创客的要义
2016年外贸采购信息
://.globaldir./products-
purchasesInfo.html
首先讲一下我们社会演变的文明史。在农业社会,最早是基于个体手工、分散播种的农作物生产,然后是蒸汽机发明后的工业化的生产,电气化社会,普及电动、电话的社会民生生活的信息化。而现在在信息化和知识化的社会是互联网+时代的工人智能和生物技术等创新驱动发展,社会时代的标志有工业1.0,工业2.0,工业3.0和工业4.0之说。
所谓工业1.0是以蒸汽机为代表的,它运用了机械学原理,解放了生产力。工业2.0以电气化为代表的,运用了电磁电动原理,提高了产能。工业3.0以信息化为代表,它运用数字手段解决了生产效率和消费效率的矛盾。工业4.0,是以互联网+为代表,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融合,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驱动发展的新常态。
那什么叫创新呀,创新这个英文词是Innovation,本意是更新原来的东西,改变原来的东西和创造新的东西,它是来用已存在的自然资源创造新东西的一种手段。
因为创新和网络的创新是有联系的,所以我们讲创新的时候会讲Web的创新,创新1.0是以传统的技术发展为本,以科研人员为主体,以实验室为载体的科技创新活动。创新1.0的特点是技术化,以技术为出发点、以生产为导向,以市场产品为目标,以企业、政府为核心。
WEB2.0与创新2.0。创新2.0是从WEB2.0引申而来,WEB2.0是以人为出发点的互联网,而创新2.0是以人为本和
以应用为本的创新活动,是一种用户为中心,以社会实践为舞台,以共同创新与开放创新为特点的用户参与的创新。所以创新2.0的特点是民主化,以本为出发点,以服务为导向,以用户体验为目标,以应用和价值为核心。
创新有很多实体,欧美的Living lab强调以人为本,以用心为中心的共同创新,它立足于本地区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是科研机构为纽带,建立以政府、企业和各种科研机构为主体的开放创新社团。
在美国有微观装配实验室,它拥有一个几乎可以制造任何产品和工具的小型的工厂,能够提供硬件的设备、开源代码等可以快速建立原型的平台,实现用户想象中的产品设计和制造,建立这样的LAB在美国大约要2.5到5.0万美元的硬件设施和0.5到1.0万美元的维护支出费用。
我们在北京启动了AIP,其核心的理念即构建以用户为中心、以需求为引导、以技术为推动,需求与技术充分互动的应用创新平台。这个AIP从2008年5月正式挂牌以来,已经有一大批技术在不同程度的推广,目前已经和国际的有关组织进行了交流合作。
何谓创客,创客一词来源于是指把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体现了人们积极向上的态度,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良好的互动关系。刚才讲的跟创客最早来源于美国MIT的研究中心的个人制造实验室,现在我国所说的创客,涵盖了科技达人、软件开发者、艺术家、设计师等诸多的优秀代表都可以称之为创客。
2015年1月4日**总理考察深圳柴火创客空间强调了创新在民间、在大众,由此因李总理的关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进入了大众视野,并赋予了代表创新前沿的标签。因此在今天创客是以用户创新为核心理念,是创新2.0模式下在设计制造领域的典型代表。
(摘编自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国良先生在第十七届高交会上所做演讲)
2016年外贸采购信息
://.globaldir./products-
purchasesInfo.html
作文五:《我的创新与创客》700字
我的创新与创客
城西小学:三(3)班周艺杭
创新是世界进步的动力。有了创新精神,那么就有了前进的希望。小鸟飞行需要翅膀,世界要进步需要创新,创新就是进步的翅膀。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也要“不拘一格”敢于质疑,敢于放开思路,敢于创新。
每个人的人生旅途中都会有一件令自己难忘的事,且五花八门,而令我难忘的就要数创客了。放假那天,班主任讲每人在假期里要制作一件科技小制作和写一篇“我的创新与创客”的作文开学报名时上交。今年暑假,我们便开始了创客练习,在假期里,我和爸爸商量怎么创新,我们终于决定制作“吸尘器”准备材料:两个饮料瓶,一个去底,一个减去一半。一个坏了的电吹风电机组,几根细铁丝,丝袜一条!步骤1:把电机组装到去掉底的饮料瓶上,用热熔胶固定!步骤2:用细铁丝做成的铁笼子,以能套上电机组为准!步骤3:丝袜闪亮登场!作滤网用!剪点一半的饮料瓶作储存垃圾的容器用。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天的努力终于做了一台“吸尘器”。我迫不及待的试了一试吸尘器,那个开关打开关不了,吸尘器的电机一直转个不停,经过仔细观察,发现开关线没有接好,经过好长时间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努力,我终于制作了一台令我非常满意的“吸尘器”。试了一下效果挺好的!我看着自己制作的吸尘器心里别提有多高兴,我边跑边喊“我成功了!我成功了!”这个活动让我受益匪浅,我学会了创新和动脑;更细心、更耐心。
创新是国家富强的动力,是民族振兴。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在争相创新。不创新就会落伍,不创新就会滞后。我国的现实状况要求我们要想求生存,要想使我们的国家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更要加快创新的脚步要使创新落实到社会每个行业、每个角落。教育要创新,改革要创新,科技要创新。我们应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向创新这个方向迈进。
作文六:《创客教育与教育创新》700字
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到处涌动着技术革新带来的新变化。近来,创客运动在美国兴起,一个个社会和家庭的创客空间生根发芽,甚至被称为“第三次工业革命”。这场运动对于远在大洋彼岸的中国来说,我们还远远未能感受其火热程度。开源硬件运动的发展,给人们diy自己的灵感创造了条件,这使得人人都可以成为创造者。 在教育领域,开源硬件价格越来越低廉,开展机器人教育的时机也越来越成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技术类课程教师曾经身处困境,现在也仿佛看到一条光明之路。 本期,我们关注创客运动涌入教育所激荡的朵朵浪花。北京景山学校吴俊杰老师具有物理学科背景,从事信息技术教育,《让教育滋养创客,让创客丰富教育》讲述的就是他以一个草根的力量践行着创客教育的故事。但他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身边有着许多同样的草根,温州中学谢作如老师的《创客们的教育梦和教育者的创客梦》向我们讲述了一群追梦人的故事。 中美国情的不同,也使得中美创客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创客们是如何看待教育创新的?《创客运动:点亮创新教育之灯》中,记者就一些创客教育的热点问题采访了国内几位知名创客。 古人云:“假于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我们看到,在互联网微风的吹拂下,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亟待加强。江南大学刘向永老师更是呼唤教师的能力要不断提升,教师的角色要发生改变,即从信息技术的被动应用者转变为主动创造者。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再到更多的人,移动互联时代,教育和社会的连接越来越丰富多元,学校的围墙被打破,教育和社会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教育创客正在用自己的行动掀起一场“边缘革命”。如何看待这些教育创客的行动?或许出身草根的他们就如一只只蝴蝶,扇动着自己的翅膀,即使在现实的此岸没有为人关注,但在未来的彼岸或许会出现一场创客运动的龙卷风。 (卢秋红)
作文七:《创新与创客的要义》1300字
首先讲一下我们社会演变的文明史。在农业社会,最早是基于个体手工、分散播种的农作物生产,然后是蒸汽机发明后的工业化的生产,电气化社会,普及电动、电话的社会民生生活的信息化。而现在在信息化和知识化的社会是互联网+时代的工人智能和生物技术等创新驱动发展,社会时代的标志有工业1.0,工业2.0,工业3.0和工业4.0之说。
所谓工业1.0是以蒸汽机为代表的,它运用了机械学原理,解放了生产力。工业2.0以电气化为代表的,运用了电磁电动原理,提高了产能。工业3.0以信息化为代表,它运用数字手段解决了生产效率和消费效率的矛盾。工业4.0,是以互联网+为代表,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融合,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驱动发展的新常态。
那什么叫创新呀?创新这个英文词是Innovation,本意是更新原来的东西,改变原来的东西和创造新的东西,它是来用已存在的自然资源创造新东西的一种手段。
因为创新和网络的创新是有联系的,所以我们讲创新的时候会讲Web的创新,创新1.0是以传统的技术发展为本,以科研人员为主体,以实验室为载体的科技创新活动。创新1.0的特点是技术化,以技术为出发点、以生产为导向,以市场产品为目标,以企业、政府为核心。
WEB2.0与创新2.0。创新2.0是从WEB2.0引申而来,WEB2.0是以人为出发点的互联网,而创新2.0是以人为本和以应用为本的创新活动,是一种用户为中心,以社会实践为舞台,以共同创新与开放创新为特点的用户参与的创新。所以创新2.0的特点是民主化,以本为出发点,以服务为导向,以用户体验为目标,以应用和价值为核心。
创新有很多实体,欧美的Living lab强调以人为本,以用心为中心的共同创新,它立足于本地区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是科研机构为纽带,建立以政府、企业和各种科研机构为主体的开放创新社团。
在美国有微观装配实验室,它拥有一个几乎可以制造任何产品和工具的小型的工厂,能够提供硬件的设备、开源代码等可以快速建立原型的平台,实现用户想象中的产品设计和制造,建立这样的LAB在美国大约要2.5到5.0万美元的硬件设施和0.5到1.0万美元的维护支出费用。
我们在北京启动了AIP,其核心的理念即构建以用户为中心、以需求为引导、以技术为推动,需求与技术充分互动的应用创新平台。这个AIP从2008年5月正式挂牌以来,已经有一大批技术在不同程度的推广,目前已经和国际的有关组织进行了交流合作。
何谓创客?创客一词来源于是指把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体现了人们积极向上的态度,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良好的互动关系。刚才讲的跟创客最早来源于美国MIT的研究中心的个人制造实验室,现在我国所说的创客,涵盖了科技达人、软件开发者、艺术家、设计师等诸多的优秀代表都可以称之为创客。
2015年1月4日**总理考察深圳柴火创客空间强调了创新在民间、在大众,由此因李总理的关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进入了大众视野,并赋予了代表创新前沿的标签。因此在今天创客是以用户创新为核心理念,是创新2.0模式下在设计制造领域的典型代表。
(摘编自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国良先生在第十七届高交会上所做演讲)
作文八:《论创客教育与创新教育》24100字
论创客教育与创新教育
何克抗
[摘 要 ]关于创客教育的理解, 我国学者和西方学者之间既有共性也有所不同。 其共性是, 强调 “在创造中学习” 或 “基于创造的学习” , 认为这是学习者真正需要的学习 方式; 主张创客教育的实施方式和基于项目的学习, 要以一个特定的任务为中心, 使学生 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学习, 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倡导在创客教育实 施过程中通过协作、 交流与共享深化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特别关注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西方学者心目中的创客教育, 是要把青少年培养成能利用各种 技术手段与方法把创意转化成实体作品的创客人才; 而我国学者心目中的创客教育, 则是 要把青少年培养成具有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为了能正确地倡导 与实施具有中国特色的创客教育, 应当从如何培养与落实创新人才必须具有的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等三方面素质入手, 去努力探索。
[关键词]创客教育; 创新教育; 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 ]何克抗,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教授 (北京 100875)
一、 创客教育产生的背景及其内涵
(一) 创客教育产生的背景
关 于 “ 创 客 活 动 ” (MakerMovement) , 一 般认为最早源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MIT) 的 比 特 及 原 子 研 究 中 心 在 2001年 发 起 的 Fab Lab (FabricationLaboratory, 制作实验室) 创新 项目。 [1]Fab Lab 以个人创意、 个人设计、 个人 制作为核心理念, 旨在构建以用户为中心, 融 合设计、 制作、 装配、 调试、 分析以及文档管理 的 全 流 程 创 新 制 作 环 境 。 据 Fab 基 金 会 统 计 , 目 前 全 球 已 有 30多 个 国 家 建 设 了 Fab Lab, 通过标准化制作工具 (激光切割器、 数控 铣床、 嵌入式处理器、 CAD/CAM软件、 电路板 等) 与流程分享, 形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分布 式创新制作实验室。
而 “ 创 客 教 育 ” (MakerEducation) 的 兴 起, 学术界则普遍认为与 2009年 11月美国总 统奥巴马在 “教育创新 (Educateto Innovate) ” 大会上的发言有直接关系。奥巴马在这次大 会上呼吁 “每个学生都应成为创造者, 而不仅 仅是消费者” 。随后, 美国白宫立即启动了 “ 创 客 教 育 计 划 ” (MakerEducation Initiative, MEI) , 并让 《Maker》 杂志的创始人德勒 ·东赫 提 (DaleDougherty) 领衔负责实施。 [2]该计划 旨在通过推动创客空间建设以及发展各种创 客项目激发青少年的兴趣、 信心和创造力, 让 每个青少年都成为创客。在 2014年美国白 宫创客嘉年华活动 (WhiteHouse Maker Faire) 过程中, 奥巴马呼吁:“ 全体国民加入到激发 创新和鼓励社区发明的行动中来” [3], 从而 引导创客教育进一步扩展与深入。
由于创客活动起源于 MIT, 所以早期的
创客教育主要是在大学展开。到目前为止, 全美已有包括 MIT、 哈佛大学、 斯坦福大学等 名校在内的几百所高校设置了创客空间, 开 展了创客教育; 一直到 2013年前后, 美国开 始有较多的中小学校参与创客运功, 探讨在 K12教育中如何进行创客教育。
(二) 创客、 创客空间和创客活动的内涵 创 客 源 自 英 语 单 词 “Maker” , 原 意 是 指 “制造者” 或 “创造者” 。近年来, 创客专门用 于指代利用互联网、 3D 打印机和各种桌面设 备与工具将自身的创意转变为实际产品的勇 于创新的一群人。 [4]
“创客空间” (MakerSpace) 是指配备有一 定科技含量的软硬件工具、 材料, 便于创客们 一 起 协 作 以 实 现 他 们 创 意 的 开 放 性 工 作 场 所。 [5]前面提到的 Fab Lab, 就是国际上最早 的一批创客空间。
“创客活动” 也称 “创客行动” , 最早是由 前 《连 线》 杂 志 主 编 克 理 斯 ·安 德 森 (Chris Anderson) 在其著作 《创客:新工业革命》 中提 出, 其具体内涵是指人们利用身边的各种材 料和计算机等相关设备 (如 3D 打印机) 、 程序 及 其 他 技 术 性 资 源 (如 互 联 网 上 的 开 源 软 件) , 通过自己动手或与他人合作制造出独创 性产品的一种活动。 [6]作为国际上最为成功 的创客空间之一 TechShop 的 CEO 与创立者马 克 ·哈特赤 (MarkHatch) , 则特别强调 “制造实 体作品” 对创客行动的重要性, 并认为这是将 创客行动与早期的计算革命以及互联网革命 明确区分开来的基本特征与标志 [7]; 而率先 提出 “创客行动” 口号的克理斯 ·安德森却认 为, 创客行动有三大特征 — —使用多种数字 桌面工具; 遵循共享设计和在线协作的文化 规范; 使用共同的设计标准以促进分享和产 品的快速迭代 [8]。
(三) 创客教育的内涵
关于创客、 “ 创客空间” 和 “创客活动” 的 内涵, 尽管国内外学术界有多种不同的表述 方式, 但其实际含义和上面所引用的表述大
体相同; 而关于创客教育内涵的探讨, 则要复 杂得多, 不仅中外学者对创客教育内涵的表 述方式有较大差异, 而且具体含义也彼此大 相径庭。
国 内 学 者 认 为 , 要 弄 清 创 客 教 育 的 内 涵, 必须先明确 (可以从两种角度理解创客教 育) :一种是 “创客的教育” , 旨在解决创客人 才如何培养的问题; 第二种是 “创客式教育” 旨在运用创客的理念与方式改造教育。 [9]显 然, 当前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创客教育应当 是指第二种, 即 “创客式教育” 。在此前提下, 通过国内外有关文献的调研发现, 我国学者 和西方学者关于创客教育内涵的表述, 比较 有 代 表 性 的 , 西 方 可 由 美 国 学 者 马 丁 尼 兹 (SylviaLibow Martinez)和 斯 塔 哲(GrayS. Stager) 为代表, 我国则可以华东师范大学祝 智庭教授等人为代表。
1. 西方学者马丁尼兹和斯塔哲的表述 西方学者马丁尼兹和斯塔哲认为, 创客 教育把 “基于创造的学习” 或 “在创造中学习” (Learningby Making) 看作学生真正需要的学 习方式。在实施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中, 学 生不再是被动的信息与知识的接受者和消费 者, 而是主动的知识应用者与创造者; [10]教 师需要思考如何摒弃将学生置于被动地位的 教学方式与思维方式 [11], 重新思考如何真正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与主动性, 努力开发学生 的创造力, 提升学生利用技术与方法创造产 品与工具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马丁尼兹和斯塔哲认为, 成功的创客教 育具有八个要素 (特性) [12], 这八个要素表述 如下。
目的和相关性 — —主要考虑相关的创客 活动对于学生个体所具有的意义, 例如能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其愿意投入时间、 精 力和创造力。
时间 — —必须为学习者提供足够的时间 来计划、 执行、 调试、 修改、 扩展和编辑他们各 自的创客项目。
有一定复杂性 — —最好涉及多个学科领 域, 并调用学生先前的知识与经验, 使其有机 会通过偶然发现和联想形成有创意的观点。 有一定强度和挑战 — —分割成条块的传 统课程忽视了青少年具有不平常的能力, 而 创客教育能为学生提供强度锻炼机会; 为此, 创客项目要能长时间吸引学生, 让学生高度 投入, 并确保学生在创造过程中体验到快乐。 具有多维关联性 — —学生不仅可以与其 他学习伙伴互联, 还可以与专家、 多个学科领 域、 有影响的学术观点互联, 通过互联网与全 世界互联。
可访问性 — —学生需要随时随地访问各 种各样的具体事物和数字材料; 学生除了可 通过个人电脑来获取这些资料以外, 也需要 其他手工材料、 书籍、 软件、 硬件, 以及网络的 支持; 只有允许学生随时随地访问有价值的 资源, 才有可能让学生摸索出从来没有人想 到过或设计过的创造路径。
共享性 — —创客项目的成果应可以与他 人共享, 而基于共享的动机将促使学生更愿 意参与互惠学习, 也更愿意提出并分享自己 的创见。
新颖性 — —每个班级和每一届的学生所 完成的创客项目都应有所不同。
2. 我国学者祝智庭等人的表述
我国学者祝智庭等人认为, 创客教育中 融合了体验教育、 基于项目的学习、 创新教育 以及 DIY (DoIt Yourself, 自己动手做) 等理念 中的多种元素:第一, 创客教育强调了体验教 育中的深度参与和在实践中学习的思想; 第 二, 创客教育的实施方式和基于项目的学习 相似, 都是以一个特定的任务为中心, 使学生 能在分组协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学习, 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 创 客教育继承了创新教育的理念, 以培养学生 的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目标; 第 四, 创客教育还融入了一个新因素 — —科学 技术成为实施创客教育的必不可少因素, 并 把 DIY 理念也融进了创客教育之中, 即要培 养学生动手创建、 精益求精、 尚工重器的 “工 匠精神” 。 [13]
二、 对中西方创客教育内涵的分析与比较
由于我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 (特别是 价值观) 有很大差异, 所以关于创客教育内涵 的理解, 我国学者和西方学者之间, 既有共性 也有所不同, 其中有些差异与分歧还相当大。 (一) 中西方创客教育内涵的共性
1. 双方都强调 “在创造中学习” 或 “基于 创造的学习” (Learningby Making) , 认为这是 学习者真正需要的学习方式。这是马丁尼兹 和斯塔哲定义创客教育内涵的基本出发点与 核心内容。在祝智庭等人给出的创客教育内 涵中, 虽未直接提到 “在创造中学习”或 “基 于创造的学习” , 但他在关于创客教育融合了 多种元素的表述中, 第一个元素所强调的 “体 验 教 育 中 的 深 度 参 与 和 在 实 践 中 学 习 的 思 想” , 正是 “在创造中学习” 的具体体现。 此外, 在国内另一篇有较大影响的、 由 杨现民等学者撰写的创客教育论文中, 更是 明确指出, “ 创造中学” 是创客教育的主要学 习方式。 [14]
2. 双方都主张创客教育的实施方式和基 于项目的学习相似, 要以一个特定的任务为 中心, 使学生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学 习, 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祝智庭等人关于创客教育融合了多种 元素的观点中, 涉及创客教育实施方式的第 二个元素, 其具体内容就是这样表述的 — — 创 客 教 育 的 实 施 方 式 和 基 于 项 目 的 学 习 相 似, 要以一个特定的任务为中心; 在西方以马 丁尼兹和斯塔哲为代表的创客教育内涵表述 中, 虽未直接提到创客教育的实施方式, 但是 他们所界定的关于创客教育的八个要素 [15], 已被国内外学术界公认这是判定一个优秀创 客 教 育 项 目 必 须 具 备 的 要 素 与 要 求 。 这 表
明, 西方所倡导的创客教育, 其具体实施都是 基于项目的、 围绕一个特定任务来展开的; 而 选择与确定一个优秀创客项目的标准或依据 正是马丁尼兹和斯塔哲所阐述的八个要素。 3. 双方都倡导在创客教育实施过程中要 通过协作、 交流与共享来深化对知识的意义 建构。
事实上, 祝智庭等人在其关于创客教育 第二个元素 (涉及创客教育实施方式) 的表述 中, 在强调创客教育的实施应与 “基于项目的 学习相似, 都是以一个特定的任务为中心, 使 学生能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进行学习” 的同时, 还特别关注并倡导这种 “在完成任务过程中 进 行 的 学 习 ” 应 当 是 “ 学 生 分 组 协 作 的 过 程” — —学生们既在分组协作过程中共同完 成项目规定的任务, 也在分组协作过程中通 过交流、 切磋与共享实现对知识意义建构的 深化理解与掌握。
在马丁尼兹和斯塔哲的创客教育内涵表 述中, 强调 “教师需要思考如何摒弃将学生置 于被动地位的教学方式与思维方式, 重新思 考如何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与主动性” , 并 在他们界定的关于 “创客教育八要素” 多维关 联性、 可访问性和共享性等三个要素中, 对协 作、 交流与共享的具体实施, 以及如何通过协 作、 交流与共享来深化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提 出了明确的要求。
4. 双方都特别关注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 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培养学生动手创建、 精益求精、 尚工 重器的工匠精神 — —这是祝智庭等人关于创 客教育融合了多种元素的表述中第四个元素 的核心内容; 在马丁尼兹和斯塔哲所给出的 创客教育内涵中, 也明确提出要 “努力开发学 生的创造力, 提升学生利用技术与方法创造 产品与工具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除此 之外, 在西方学术界, 还有不少著名学者也持 有这种观点。例如, 前面曾提到, 马克 ·哈特 赤就特别强调 “制造实体作品” 对创客行动的 重要性, 并认为这是将创客行动与早期的计 算革命以及互联网革命明确区分开来的基本 特征与标志。 [16]
(二) 中西方创客教育内涵的差异与分 歧
1. 中西方创客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 要培养的人才有较大差异
(1) 西方创客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 要培养的人才
由上述马丁尼兹和斯塔哲所代表的西方 学者关于创客教育内涵的表述可见, 西方创 客教育的目标是要 “努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提升学生利用技术与方法创造产品与工具以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换句话说, 西方创客教育的目标就是要 把青少年培养成能利用各种技术手段与方法 创 造 产 品 与 工 具 以 解 决 实 际 问 题 的 创 造 者 — —也就是能利用互联网、 3D 打印机和各种 桌面设备与工具将自身的创意转变为实际产 品的创客。
马克 ·哈特赤之所以特别强调 “制造实 体作品对创客行动的重要性, 并认为这是将 创客行动与早期的计算革命以及互联网革命 明确区分开来的基本特征与标志” , 也是因为 这段话所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 — — “创客行 动” 的最终目标与效果, 即创客教育的最终目 标与效果, 是要能创造出实体作品, 并认为这 是 “创客行动” 的基本特征与标志, 也就是创 客教育的基本特征与标志。
(2) 我国创客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 要培养的人才
以祝智庭等人为代表的我国学者关于创 客教育内涵的表述, 强调 “创客教育继承了创 新教育的理念,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 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目标” 。这表明, 中国学者 心目中的创客教育就是创新教育, 其目标是 要把青少年培养成具有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 和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
事实上, 在当前大力倡导与推进创客教
育的过程中, 我国学者没有让创客教育理念 停留在西方价值观所限定的水平上, 而是将 其加以扩展, 特别是与我国多年以前就已倡 导的创新教育理念联系起来, 这绝不只是祝 智庭教授等人的个别观点, 而是代表了我国 学术界部分有识之士的一种共识。例如, 前 面曾提到的、 国内另一篇有较大影响的由杨 现民等学者撰写的创客教育论文, 也特别强 调创客教育是 “以培养各类创新人才为目的 的新型教育模式” 。可见, 我国学者并不像西 方学者那样, 认为创客教育就是培养创客人 才 的 教 育 , 而 认 为 是 培 养 “ 创 新 ” 人 才 的 教 育。只是令人感到非常遗憾的是, 这种认识 目前尚未能普及到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 广大教师 (尤其是中小学教师) 当中。
总 而 言 之 , 西 方 学 者 心 目 中 的 创 客 教 育, 就是要把青少年都培养成能利用各种技 术手段与方法把创意转化成实体作品的创客 人才。
而我国学者心目中的创客教育, 则是要 把青少年都培养成具有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 和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
(3) 创新人才与创客人才二者的含义及 区别
创 新 人 才 与 创 客 人 才 虽 然 只 有 一 字 之 差, 其含义却大不相同。众所周知, “创新” 是指能为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创造出有价 值的、 前所未有的精神产品或物质产品; 创新 过程就是创造性劳动的过程。人类要生存、 要 发 展 就 必 须 创 新 , 就 必 须 进 行 创 造 性 劳 动。因为创造了生产工具才使人类脱离一般 动物界, 因为创造了语言文字才使人类脱离 原始人的蒙昧状态逐渐发展成为有高度智慧 的现代人, 人类与自然界作斗争的每一次胜 利都离不开创新。
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 (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等三方面素质的 人 才 。 在 创 新 人 才 应 当 具 备 的 三 方 面 素 质 中, 最核心的素质是创新思维。这是因为创 新意识是指具有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作出贡 献的远大理想、 为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而献 身的崇高精神和进行创造发明的强烈愿望, 创 新 思 维 是 指 能 形 成 有 创 新 意 义 的 思 想 观 念、 理论方法, 或产品设计的一种高级复杂认 知能力, 创新能力则是指具有把上述创新的 思想观念、 理论方法, 或产品设计转化为有价 值的、 前所未有的精神产品或物质产品的实 践能力。
创新意识主要解决 “为什么要创新和为 谁创新” 即创新的动力问题, 显然, 创新意识 要通过长期的、 坚持不懈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的培育才能树立; 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则解 决 “如何创新” 的问题。创新思维解决如何形 成创新的思想、 理论、 方法及创新的设计; 创 新能力则解决如何把创新的思想、 理论、 方法 及设计转化为实际的精神产品或物质产品。 可见, 创新意识是实现创造发明的目标与动 力, 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 义, 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问题的另一个方面 是,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又必须要有创新思 维作基础, 离开创新思维, 创新意识将成为不 切实际的空谈; 离开创新思维, 精神产品或物 质产品的创造就成为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所 谓的创新能力也不过是事倍而功半的傻干, 甚 至 是 徒 劳 而 无 功 的 蛮 干 。 从 这 个 意 义 上 讲, 创新思维又是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重 要基础及前提条件。
这表明, 创新人才就是指具有上述创新 意识、 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等三方面素质的 人才。这三方面的素质对于创新人才都必不 可少、 缺一不可, 因为创新意识是实现创造发 明的目标与动力, 创新思维是形成创新的思 想、 理论、 方法及创新设计的高级、 复杂认知 能力, 创新能力是把创新的思想、 理论、 方法 及创新的设计转化为实际的精神产品或物质 产品的实践能力。
将创客的内涵与上述创新人才的内涵进 行比较, 不难发现:创客只是大致相当于创新
人才三方面素质中的第三种素质 — —创新能 力, 而完全没有涉及创新意识 (实现创造发明 的目标与动力) 和创新思维 (形成创新的思 想、 理论、 方法与设计, 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 力的重要基础及前提条件) 这两个对创新人 才培养具有更为关键意义的重要素质。 2. 仅就创造能力的培养而言, 中西方创 客教育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创客人才的内涵和创新人才三方面素质 中的第三种素质 — —创新能力大致相当。事 实上, 这里所说的 “相当” 只是 “大致” 上的, 即二者并不等同, 这是因为:创新能力是指如 何把创新的思想、 理论、 方法及设计转化为实 际 的 精 神 产 品 或 物 质 产 品 的 能 力 。 换 句 话 说, 创新能力可以通过 “精神产品” 或 “物质产 品” 这两个方面来体现。
西方学术界公认的创客内涵是指 “能利 用各种技术手段与方法把创意转化成 ‘实体 作品’ 的创造者” 。这表明, 创客的创造能力 必须通过实体作品体现出来 。按理说 (按照 实体作品的原本含义来说) , 实体作品应该可 以既通过 “物质产品” 来体现, 也可以通过 “精 神产品” 来体现; 但是依据目前西方创客领域 学者的观点, 似乎并非如此 — —按他们的说 法, 实体作品好像只能通过 “物质产品” 体现 出来。
例如, 西方学者界定的创客内涵本身, 就是特别强调要能 “利用各种技术手段与方 法把创意转化成 ‘实体作品’ ” 。事实上, 要 “利用各种技术手段与方法” , 这正是 “物质产 品” 制作的必然要求 (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因 素) ; 而如果是 “精神产品” 的创造, 只要有大 脑加上双手就够了。当然, 对于 “精神产品” 的创造, 若有技术手段的帮助, 效率会更高一 些; 但在这种场合, 技术手段的应用只是一种 锦上添花, 而非不可或缺的因素。
又 如 , 前 面 曾 提 到 , 率 先 提 出 “ 创 客 行 动” 口号的前 《连线》 杂志主编克理斯 ·安德森 也认为, “ 创客行动有三大特征 — —使用多种
数字桌面工具; 遵循共享设计和在线协作的 文化规范; 使用共同的设计标准以促进分享 和产品的快速迭代。 ” 很明显, 这里所说的三 大特征, 尤其是第一个特征和第三个特征都 与 “物质产品” 的制作密切相关, 而基本不涉 及 “精神产品” 范畴; 其中的第二个特征虽也 适用于 “精神产品” 的开发, 但并非不可或缺 的因素或特征。
仅就创造能力的培养而言, 中西方创客 教育的具体要求, 也确实存在较大的差异。 当然, 这里对中西方 “创客教育内涵” 的分析 与比较, 是仅就学术界的主流观点而言, 若是 把非主流派 (甚至个别学者的意见) 也考虑在 内, 那么, 上面所述的差异与分歧可能就不存 在 了 。 例 如 , 美 国 欧 林 工 程 学 院(Orin engineering college)的 德 比 ·查 赤 拉(Debbie Chachra)教 授 于 2015年 1月 23日 在 The Atlantic 网 站 上 发 表 了 一 篇 名 为 《Why I Am Not a Maker (为什么我不是一名创客) 》 的文 章, 引起人们广泛关注。
查 赤 拉 认 为 , 创 客 过 分 强 调 制 造 产 品 (MakingArtifact) 的价值, 忽略了对非创客人 群存在价值的尊重, 是一种畸形的技术文化, 为此, 他对创客运动深表担忧。不过, 像查赤 拉这种观点在西方只是极个别现象, 绝非主 流; 反观我们国内, 在学校里和社会上持有像 祝 智 庭 等 学 者 为 代 表 的 创 客 教 育 看 法 的 人 群, 虽然也不多, 但如上所述, 我国学术界部 分有识之士却已对此形成了一种共识, 因此 我们坚信:今后我国的创客教育将会按照自 己的理念与模式, 即具有中国特色的理念与 模式, 而非西方现有的理念与模式快速、 健康 地持续发展。
三、 如何正确倡导与实施
中国特色的创客教育
我国的创客活动起步相对晚一些, 但发 展比较迅速。2010年出现了我国第一个创客
空间 — —上海 “新车间” 创客空间。经过两三 年的努力, 创客活动影响逐步扩大; 到 2013年底, 我国的创客活动开始有更广泛的基础 — —2013年 11月中国发明协会主办了首届 “中华创客大赛” ; 2014年 6月清华大学举办 了 “创客教育论坛” ; 2014年 7月, 中国留学服 务中心等单位又联合举办了 “中美青年创客 大赛” ; 2015年 3月, 有关部门还在北京西城 区育翔小学开展有关创客教育的公益活动, 着重向中小学生介绍创客理念和创客文化; 在此期间, 由中国教育学会青少年创新思维 教 育 研 究 中 心 等 单 位 联 合 发 起 的 专 门 面 向 7—16岁青少年的 “少年创客养成计划” 也正 式颁布。
但从我们看到的情况来讲, 我国当前的 创客教育基本上还只是现有教育体系的一种 补充, 而未能与现有教育体系融为一体 — — 使创客教育真正成为我国整个创新教育体系 的有机组成部分。
对于我国当前创客教育的实施状况, 上 海 “新车间” 创客空间的创始人且被誉为 “中 国创客文化之父” 的李大维在 2015年底曾作 出这样的概括与总结:“ 创客运动的本质也是 教育, 可以理解为创客教育是科技、 工程、 艺 术等教育专业的业余化。创客运动并没有向 学校提供形成体系的课程, 创客空间也仅仅 是提供松散组织的工作坊。这些工作坊看起 来很像原来已经成体系的 STEAM 教育和 ‘做 中学’ ” 。 [17]
我感觉李大维先生的总结是比较符合我 国创客教育发展的现实状况的。在温州和北 京等地的一些学校, 虽然也已开设了某种创 客教育课程, 甚至还在小学、 初中和高中的不 同学段开设。但是, 这些创客课程的具体内 容和教学目标都是为了培养不同年龄段的创 客人才 — —能利用各种技术手段与方法把创 意转化成实体作品的 “创造者” , 而且这些课 程本身是完全独立的, 因而未能与现有教育 体系融为一体 — —使创客教育真正成为我国 创新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更好地推 动中国特色创新教育体系的建立, 需要在借 鉴国外经验基础上, 开展进一步的探索。 (一) 西方创客教育可供借鉴的经验 西方学者所倡导的创客理念及模式已经 有一套完整的可操作、 可推广的措施与经验, 值得我们借鉴。
1. 首先要创设两类创客空间
开展创客教育需要有两类创客空间, 一 类是物理创客空间 (也称 “创客实验室” ) , 这 是专门为创客提供各种技术工具手段和丰富 信息资料及研发场地的物理平台; 另一类是 在线创客空间, 这是专门为创客们提供展示 作品、 交流思想体会、 分享创造成果的在线社 交空间。 [18]
2. 要进行有关创客教育的教师培训 创客活动虽然是创客们的自主探究、 自 主发现和自主创造活动, 但也需要有比较了 解、 掌握创客教育本质并有开展创客活动实 践经验的先行者作为教师, 以便对新参与的 创客进行启发、 引导与帮助, 才能有更高的效 率和更好的效果; 而在刚开展创客活动的学 校或地区, 缺少具有这种资质的教师。为此, 应外聘专家, 以便对本地或本校的原有教师 进行有关如何开展创客教育的培训 — —帮助 他们认识、 理解创客教育的意义与作用并掌 握创客教育的具体实施方式。
3. 实施专门培养创客的课程并开展相关 创客活动
为了使创客活动、 创客教育达到更高的 目标, 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 应当开设相关的 创客课程 — —帮助青少年更快成为一名创客 的课程。如有条件, 这类课程最好能按初级、 中级、 高级等三个阶段对不同年龄段的青少 年分步实施。
4. 在已经开展创客活动与创客教育的基 础上逐步培育创客文化
创客文化要通过有关机构或部门主办创 客大赛、 创客作品展览以及颁发创客教育奖
学金等活动来逐步形成, 而且要多年坚持下 去, 从而推动创客教育健康、 深入、 并可持续 发展。
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推广, 这些措施与经 验已经很成熟, 确实能在创客人才培育方面 取得显著成效。不足之处是, 这样培养出的 只是能利用各种技术手段与方法把创意转化 成实体作品的创客人才, 还不是创新教育所 倡导、所追求的具有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和 创新能力等三方面素质的创新人才。而要想 解决这一重大问题, 只有让创客教育与现有 教育体系融为一体, 也就是要设法 “使创客教 育真正成为我国整个创新教育体系的一个有 机组成部分” 才有可能。
(二) 实施中国特色创客教育的正确思 路与方法
为了能正确地倡导与实施具有中国特色 的创客教育, 显然应当从如何培养与落实创 新人才必须具有的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和创 新能力等三方面素质入手, 去努力进行探索。 1. 高度重视创新意识这种素质的统领意 义与作用及其培养方式
如前所述, 创新意识是指具有为人类的 文明与进步作出贡献的远大理想、 为科学技 术事业的发展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进行创造 发明的强烈愿望; 创新意识主要解决 “为什么 要创新” 和 “为谁创新” 即创新的动力问题。 这原本是统领整个创新人才培养的、 具有至 关重要意义的问题, 而在当前创客教育中却 被淡化甚至被忽略了。这是当前以美国为代 表的西方学者所大力倡导与推动的创客活动 与创客教育的最大缺陷。
不错, 按照上面所说的西方学者实施创 客教育的四条 “措施与经验” , 确实能够在青 少年中较快地培育出一大批 “能利用各种技 术手段与方法把创意转化成实体作品的创造 者, 即创客人才, 这些 “措施与经验” 对青少年 创新能力的培育与提升, 应该说是毋庸置疑 的, 但是, 由于在实施创客教育与创客活动的 过程中, 完全没有发挥主流、 正确创新意识的 统帅与引领作用, 所以, 应该说这批青少年尽 管很快成了创客 (有了一定的创新能力) , 但 并没有解决 “为什么要创新” 和 “为谁创新” 即 创新的动力问题。所以, 这种状况绝不能再 继续下去了, 为此, 我们要大声疾呼:必须尽 快创立我们自己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创客教育 体系。
创新意识必须通过长期的、 坚持不懈的 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培育才能树立。这正是我 们强调创客教育必须 “与现有教育体系融为 一体 — —使创客教育真正成为我国整个创新 教 育 体 系 的 有 机 组 成 部 分 ” 的 根 本 原 因 所 在。努力贯彻落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为标志的情感、 态度、 价值观教育, 不仅是创 新教育中培养创新意识这种素质的需要, 也 是我们国家整个教育体系能够健康、 持续发 展的需要。这正是我们之所以强调创客教育 必须 “与现有教育体系融为一体 — —使创客 教育真正成为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一个有机组 成部分” 的根本原因所在。同时这也表明, 在 创新教育中有关创新意识这种素质的培养, 应当主要依靠现有教育体系中的学科教学来 完成。
2. 充分认识创新思维这种素质的奠基意 义与作用及其培养方式
如 前 所 述 , 创 新 思 维 是 形 成 创 新 的 思 想、 理论、 方法及创新设计的高级、 复杂认知 能力, 而创新能力则解决如何把创新的思想、 理论、 方法及创新设计转化为实际的精神产 品或物质产品即写成文学作品、 谱成乐曲、 形 成绘画及理论著作或是制造出各种专利产品 可见, 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两种素质的作 用是要共同解决如何创新的问题。
而 创 新 意 识 主 要 是 解 决 “ 为 什 么 要 创 新” 和 “为谁创新” 即创新的动力问题, 所以创 新意识对于统领整个创新人才的培养、 具有 至 关 重 要 的 意 义 。 但 这 只 是 问 题 的 一 个 方 面。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 创新意识和创新
能力又必须要有创新思维作基础, 离开创新 思维, 创新意识将成为不切实际的空谈; 离开 创新思维, 精神产品或物质产品的创造就成 为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从这个意义上讲, 创 新思维又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 与前提条件。换句话说, 创新思维这种素质 在整个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确实具有基础性 (或奠基性) 的意义与作用。
就创新人才必须具有的创新意识、 创新 思维和创新能力这三方面的素质而言, 西方 学者所倡导的创客教育对于创新意识 (创新 的动力) , 可以说是完全没有给予关注。不论 是学术界还是社会团体, 都认为创客总是从 个人的兴趣爱好出发前来参加活动, 而没有 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高度去考虑这个问 题 (或者认为, 只要参与了创客活动, 对国家、 民族就一定有好处) ; 而对于创新思维 (或与 创 新 思 维 有 密 切 关 系 的 认 知 过 程 、 认 知 理 论) , 西方学者所倡导的创客教育则有不同程 度的关注。
以建构主义作为支持创客教育的主要学 习理论。西摩尔 ·佩帕特 (SeymourPapert) 在 西方被称为 “创造行动之父” [19]。这是因为 佩帕特的建构主义理论将基于产品研发的自 身体验置于人类学习的中心 [20]; 这种思想起 源于杜威的教学理念, 认为学习是游玩、 实验 和真实探究的成果, 其显著特色是 “学习是通 过 创 造 可 分 享 事 物 的 行 为 来 进 行 知 识 建 构 [21]。 ” 在正式和非正式学习空间中使用具体 工具和程序是佩帕特建构主义的实例化 (包 括 Logo 编 程 语 言 、 Logo 头 脑 风 暴 工 具 包 、 Scratch 编程语言、 电脑俱乐部程序等) , 这就 意味着佩帕特的建构主义是一种支持将创客 行动聚焦于问题解决以及数字化和实物制造 的学习理论 [22], 也就是支持创客教育的主要 学习理论。
重视具身认知理论在创客教育中的指导 作用。具身认知理论认为 [23], 认知是身体与 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参与式学习要求实践
主体应在实际的物理空间内有自己身体的直 接参与, 这是认知结构发生改变的前提条件, 也是创新的基础; 脱离身体实践的纯思辨过 程难以触及事物的本质, 创新将无从说起。 在创客空间内, 所有活动都是以创客亲身参 与的方式展开 (个体直接参与讨论、 制作) , 所 以创客活动完全符合 “具身学习” 的要求。 西方创客教育的主要倡导者关注师生思 维方式的变革。在本文开头, 为了对中西方 创客教育内涵进行比较、 分析, 曾选择美国学 者 马 丁 尼 兹 (SylviaLibow Martinez) 和 斯 塔 哲 (GrayS.Stager) 作为西方的代表, 这不仅是因 为他俩在创客领域发表的文章在国际上有较 大的影响, 而且也因为他俩是最早倡导要向 中小学大力推进创客教育的学者; 为此, 他俩 还于 2013年发表了一本专著 《创新学习:教 室 中 的 创 作 、 修 补 与 工 程 学(Inventto Learning:Making,Tinkering,and Engineering the Classroom) 》 , 以便用来指导中小学创客教 育的开展。 该书共分 14章, 不仅追溯了人类 基于制作和创造的学习与生存的历史起源, 分析了创客教育的内涵、 特征, 阐述了开展创 客活动所需的各种条件、 资源及实施方式, 还 探讨了学习的创造本质以及创造的思维原理 与基本过程, 并要求教师认真思考如何摒弃 把 学 生 置 于 被 动 地 位 的 教 学 方 式 与 思 维 方 式, 重新思考如何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与 主动性, 努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由此可见, 作为西方创客教育主要倡导者的马丁尼兹和 斯塔哲对于 “创造的思维原理” 和师生 “思维 方式” 的变革是非常关注的。
上 面 列 出 的 前 两 方 面 的 表 现 (建 构 主 义和 具身认知理论) , 尽管尚未直接涉及创 新思维这种高级、 复杂的认知能力, 但由于和 各种认知能力的发展与培育有关的认知学习 理论是包括个体认知、 社会认知、 分布式认 知、 弹性认知、 具身认知等许多方面, 而建构 主义, 在学习科学领域事实上被看作是认知 主义的一个独特分支 — —二者研究的对象都
是认知主体的内部心理加工过程, 所以从广 义上说, 二者都属于认知学习理论范畴, 但二 者对认知主体内部心理加工方式的看法有分 歧:前者认为认知主体内部心理加工的方式 是自主建构或社会建构 (建构主义) , 后者则 认为认知主体内部心理加工的方式是信息加 工 (认知主义) 。可见,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确 实可以看作是认知学习理论的独特分支。换 句话说, 建构主义和具身认知理论证明, 西方 学者所倡导的创客教育对于创客的认知能力 发展 (思维能力发展) 还是比较重视的。 而上面提到的第三方面表现 — —西方创 客教育的主要倡导者对于创造的思维原理和 师生思维方式变革的关注, 更进一步证明:这 种关注没有停留在一般的认知发展水平上, 而是希望能达到实现创造的高度, 为此, 要求 实 现 师 生 思 维 方 式 的 变 革 。 但 令 人 遗 憾 的 是, 不论是马丁尼兹和斯塔哲, 还是其他的著 名创客教育倡导者 (乃至整个西方学术界) , 迄今为止, 还没有能为创客教育过程中如何 实现对创客的创新思维培养提出一套科学有 效的、 可操作、 可推广的模式与方法 — —只是 强调 DIY、 做中学和体验教育, 总之, 就是完 全靠创客们自己到创客空间去实践、 去感受、 去体验、 去摸索。这对创客人才的培育可能 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而对创新人才 (创新成果 不 一 定 是 实 体 作 品) 的 培 养 却 不 见 得 有 成 效。这正是当前西方创客教育的另一缺陷。 为了弥补这种缺陷、 克服这种弊端, 必 须在中国特色的创客教育中对学生大力加强 创新思维的培养。具体教学内容至少应涉及 以下四个方面。
关于创新思维的本质及组成要素的科学 认识。创新思维的本质是人类大脑产生灵感 或顿悟的心理加工过程; 创新思维的结构则 是由发散思维、 逻辑思维、 形象思维、 直觉思 维、 辩证思维、 横纵思维等六个要素组成。每 个要素各有不同的作用:发散思维用于指引 思维方向, 其作用是要冲破传统思想、 观念、 理论、 方法的束缚; 逻辑思维、 形象思维、 直觉 思维三者构成创造性思维的主体, 也是人类 最基本的三种思维方式; 辩证思维、 横纵思 维二者的共同作用是提高创新思维的品质与 效率, 前者 (辩证思维) 是通过为认知主体提 供宏观的哲学指导思想、 后者 (横纵思维) 则 为认知主体提供微观的心理加工策略来达到 提高创新思维品质与效率的目标。 [24]
关于灵感与顿悟的心理加工过程模型。 长期以来, 由于人们弄不清楚灵感与顿悟的 心理加工过程, 所以灵感与顿悟总是被蒙上 一层神秘色彩 (灵感的灵, 本身就有神灵的意 味) ; 而灵感与顿悟又是创造性思维的具体体 现, 这就使创新思维成了说不清、 道不明, 只 可意会, 不可言传的高深莫测的神秘概念。 既然如此, 创新思维还怎么能够有计划、 有步 骤地进行培养!关于灵感与顿悟的心理加工 过程模型就是要破除这种迷信, 力图从脑神 经科学的理论高度阐明灵感与顿悟形成 (创 新思维形成) 的心理加工机制、 加工环节及加 工过程, 从而真正找到科学、 有效的关于创新 思维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25]
多年来, 由于国内外学术界对创新思维 的本质、 结构、 组成要素, 尤其是对其心理加 工机制、 加工环节及加工过程缺乏基于脑科 学与神经生理机制的深入研究, 因而迄今为 止, 不仅在一般群众中, 包括在国内外的哲学 界、 心理学界、 教育学界, 对于创新思维都普 遍存在若干片面乃至错误的认识, 归纳起来, 这些不当认识有五个方面 [26]:把发散思维等 同于创新思维; 把直觉思维混同于形象思维, 否认直觉思维也是人类的基本思维形式; 片 面夸大逻辑思维的作用, 把逻辑思维与形象 思维、 直觉思维对立起来; 片面夸大形象思维 的作用, 并错误地认为发展右脑就是发展创 新思维; 忽视辩证思维在创新思维孕育与形 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上述关于创新思维的片面乃至错误的认 识, 若不尽快予以批判以及清除, 将会成为广
大青少年培养创新思维这一重要素质的极大 障碍。
创新思维有六个组成要素, 要使青少年 具有良好的创新思维素养, 必须从这些组成 要素的培养入手。由于其中第六个要素横纵 思维是要为高难度复杂问题的解决 (促进灵 感或顿悟的形成) 直接提供心理加工策略, 它 与科学发现、 技术发明有更直接的关系, 但要 有思维复杂性理论的支撑才便于理解, 所以, 就一般中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而言, 对这 一要素可暂不考虑。下面仅就其余五个要素 的培养 (也称五环节培养) 作简要的介绍。 [27]环节 1— —关于发散思维的培养 (要点 是同中求异, 正向求反, 多向辐射) ;
环节 2— —关于直觉思维的培养 (要点 是大处着眼, 总揽全局, 鼓励猜测, 只抓事物 之间的关系, 而不考虑事物的具体属性, 并要 将知识结构化、 图表化) ;
环节 3— —关于形象思维的培养 (要点 是仔细观察, 积累表象, 启发联想, 大胆想象, 要弄清联想和想象之间、 再造想象和创造想 象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不要孤立地培养形象 思维和直觉思维, 而是要用与逻辑思维相结 合的观点来培养这三种思维) ;
环节 4— —关于逻辑思维的培养 (要点 是重视分析综合, 抽象概括, 判断推理能力的 培育) ;
环节 5— —关于辩证思维的培养 (要点 是重视调查研究, 实事求是, 对立统一观点的 养成, 特别是要关注 “二分法” 在日常生活、 学 习、 工作上的运用 — —要看到不利条件下的 有利因素, 错误结论中也可能包含某种合理 成分) 。
在创新教育中有关创新思维这种素质的 培养, 最好是能在已把创客教育融为一体的、 中小学现有教育体系的学科教学中来完成; 如果近几年内现有教育体系的深化改革还达 不到这个要求, 那就只好在创客教育课程中 增设包括上述四个方面内容的创新思维培养 课来达到这一目标。
3. 密切关注创新能力这种素质的实际意 义与价值及其培养方式
创 新 能 力 是 指 能 够 把 创 新 的 思 想 、 理 论、 方法及创新设计转化为实际的精神产品 或物质产品的能力素质。如上所述, 关于创 客 能 力 素 质 的 实 际 意 义 与 价 值 及 其 培 养 方 式, 在西方的创客教育中已经有一套完整的 可操作、 可推广的措施与经验, 这套 “措施与 经验” 主要涉及创设两类创客空间 (物理创客 空间和在线创客空间) , 进行有关创客教育的 教师培训, 实施专门培养创客的课程并开展 相关创客活动, 通过多种方式培育创客文化 四个方面。
应该说, 这几条措施与经验都可直接移 植 到 我 国 创 客 人 才 的 创 新 能 力 素 质 的 培 养 上。不过, 由于中国特色创客教育所要培养 的创客人才, 并非西方学者心目中的创客人 才, 而是具有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 所以, 为 了实现我国创客人才在创新能力素质方面的 培养目标, 还应当对上述西方的 “措施与经 验” 作以下三方面的补充。
一是关于创客课程的补充。由于中国特 色创客教育的内涵已有所扩展, 即把培养目 标由原来的创客人才改为创新人才, 所以除 了要保留原来的技能训练类 (3D建模、 电子 切割、 电路装配、 机器人、 网页制作、 软件编程 等) 创客课程以外, 还应适当增添一些与创新 意识和创新思维培养有关的课程。当然, 前 面已经强调, 应努力把创客教育融入我国现 有的各级各类教育体系当中, 所以, 在这一目 标已经达成 (与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培养有关 的 内 容 已 经 在 目 前 中 小 学 课 程 中 有 充 分 体 现) 的前提下, 原有的创客课程门类可以不再 增加, 只需在现有创客课程中适当融入相关 内容或元素就可以了 (但是原来中小学的自 然科学与艺术类课程, 应当依据近年来国际 上关于 STEAM 的理科教改理念, 结合创客活 动的开展, 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跨学科的综合
运用及多学科之间的相互整合) ; 而在这一目 标尚未达成的地区及学校, 其创客教育课程 则应在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这两个方面, 参 照本小节的第 (1) 和第 (2) 部分论述的内容作 适当的补充。这种补充可以采用增设专家讲 座方式, 也可通过增加课程门类的方式。 二是关于创客教师培训内容的补充。既 然中国特色创客教育的培养目标已由创客人 才改为创新人才, 那么, 创客的教师也就不能 仅 仅 了 解 有 关 创 客 与 创 客 活 动 的 内 涵 和 特 征、 创客教育的实施方式以及与科学技术有 关的多种技能性课程内容, 而是应增加与创 新意识、 创新思维这两方面素质的培养相关 的内容。事实上, 只要对创客课程作了某些 补充, 那么对创客教师的培训内容也就一定 要作同样的补充, 而且其内容深度还应比创 客课程更高一些才行 (因为这是对创客教师 提出的要求) 。
三是对现有中小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类课 程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为了使创客教育能真 正与现有教育体系融为一体 (成为我国整个 创新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 上面已提 到, 对于中小学原来的自然科学与艺术类课 程, 应依据 STEAM 的理科教改理念, 并结合 创客活动的开展, 努力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跨 学科的综合运用及多学科之间的相互整合。 那么, 对于中小学原来的人文与社科类课程 的教学又该提出什么样的新要求呢?
在 我 们 倡 导 的 有 中 国 特 色 的 创 客 教 育 中, 现在所要培养的人才已不仅仅是能够把 创意转化成实体作品 (物质产品) 的创造者, 而且还包括能够把创新的思想、 理论、 方法转 化为精神产品的创造者, 因而在将创客教育 与现有教育体系融为一体的过程中, 就不仅 要对中小学的自然科学与艺术类课程教学提 出新要求, 而且对人文与社科类课程教学也 应提出全新要求。
由于传统创客活动在 STEAM 理念指引 下, 一直努力探索和中小学的自然科学与艺 术类课程教学进行有效结合, 从而实现跨学 科的综合运用及多学科之间的相互整合, 在 这方面国内外都已经拥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可 供借鉴, 所以, 下面只就中国特色创客教育开 展过程中, 和中小学人文与社科类课程教学 应如何有效结合, 以及这类课程的教学模式 应实施哪些相应变革, 提出建议。
由于创客活动的开展强调要有科学技术 工具、 手段及环境 (尤其是信息技术环境) 的 支持, 所以和创客活动相结合的各学科教学, 肯定是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 即这类教学 的效果都和信息技术能否与课程有效整合的 模式 (尤其是深层次整合, 即深度融合的模 式) 密切相关。众所周知, 教学模式的类型是 多种多样的、 分层次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 合的教学模式也不例外。由于信息技术与课 程整合也就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而 学科教学过程涉及三个阶段:一是与课堂教 学过程直接相关的课内阶段 (对于我国小学 来说, 这一阶段是 40分钟; 对于中学来说, 这 一阶段是 45分钟) , 另外两个是课前阶段与 课后阶段 (课前与课后这两个阶段也可合称 为一个课外阶段) , 所以从最高层次考虑, 信 息 技 术 与 课 程 整 合 课 的 教 学 模 式 只 有 两 种 — —即按照所涉及的教学阶段来划分的课内 整合教学模式与课外教学整合模式。
而教学模式通常是指教学过程中两种或 两种以上方法与策略的稳定组合及运用。在 教学过程中, 为了达到某种预期的教学效果 或目标往往要综合运用多种不同的方法与策 略, 当这些教学方法与策略的联合运用总能 达到预期的效果或目标时, 就成为一种有效 的教学模式。所以教学模式尽管原则上可以 按照某一种教学策略来划分, 但实际上由于 教 学 过 程 中 都 是 多 种 方 法 与 策 略 的 综 合 运 用, 所以通常的课内整合教学模式还是涉及 多种教学方法与策略。由于两种以上的教学 方法、 策略原则上可进行任意的排列、 组合, 由此而形成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无限多种。但
其中能真正实现深层次整合且易于操作的教 学模式却并不多。经过我们研究团队 20世 纪 90年代以来、 长达 20多年在中小学的实践 研究与探索, 我们发现:就信息技术与课程整 合而言, 有两种课内整合教学模式 (有意义传 递—接受教学模式和教师主导下的探究性教 学模式) 以及三种课外整合教学模式 (基于主 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 WebQuest 教 学模式和 JiTT—适时教学模式) 能够较好地 达到深层次整合, 即深度融合的要求, 也就是 最有利于创客教育开展、 最便于和创客活动 相结合的全新教学模式。
在这五种教学模式中, 有意义传递—接 受模式和 JiTT—适时教学模式比较适合于结 构良好的、 涉及复杂抽象概念和原理的基础 性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教学; 而教师主导下的 探究性模式、 基于主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模 式和 WebQuest 模式则适合于非良结构的、 涉 及复杂实际问题解决的知识与技能的教学。 上述各种教学模式既适用于中小学的人文与 社科类课程。也适用于自然科学与艺术类课 程。由于这几种教学模式的选择, 主要取决 于当前所教学科的知识内容是结构良好还是 非良结构, 而不在于学科的性质 (文科或理 科) , 所以各个学科的老师都可以根据当前所 教学科的知识内容特点, 并结合学生所从事 创客活动的需求, 自由选用上述某一种 (或两 种) 课内及课外的整合教学模式。一般来说, 在创客活动的准备阶段, 比较适合选用课内 整合模式, 以便为创客活动开展提供必要的 知识能力基础; 而在创客活动的实施阶段则 以选用课外整合模式为宜, 这样便于使创客 活动与教学过程融为一体, 从而达到让创客 教育真正成为我国整个创新教育体系中一个 有机组成部分的长远目标。
在创新教育中 (也就是在中国特色的创 客教育中) 有关创新能力这种素质的培养, 基 本上是借鉴 (甚至直接引用) 西方创客教育原 有的经验与模式, 但是对其中的创客课程和 创客教师的培训内容这两个部分有所补充, 并对现有中小学人文与社科类课程教学提出 了新的要求, 以便使中国特色的创客教育活 动 — —不论理科、 文科, 都能更有效地实现与 现有教学过程的无缝融合。
— — — — — — — —
参考文献:
[1][22]Halverson, E.R. &Sheridan, K.M. The Maker Movement in Eduction [J ].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2014, (4) .
[2][16]MarkHatch.The Maker Movement Manifesto [M ]. New York:McGraw-Hill, 2014
[3][7]WhiteHouse.Presidential Proclamation—National Day of Making [EB/OL]. ://.whitehouse. gov/the-press-office/ upl2014/06/17/presidential-proclamation-national-day-making-2014. 2014-07-01.
[4][6][8]Chris Anderson.Makers:The New Industrial Revolution [M ]. New York:Crown, 2012.
[5]Wikipedia.Makerspace[DB/OL]. ://en.wikipedia.org/ wiki/Makerspace, 2014-10-08.
[9][14][18]杨现民, 李冀红. 创客教育的价值潜能及其争 议 [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5, (3) .
[10][19][21]Martinez, S. &Stager, G. Invent to Learning: Making, Tinkering, and Engineering the Classroom [M ]. California: Constructing Modern Knowledge Press, 2013.
[11]Stager, G. &Martinez, S. (2014) .The Maker Movement:A Learning Revolution [EB/OL]. ://.iste.org/learn/publications/ learning-leading/issues/l-l-may-2014/feature-the-maker-movement-a-learning-revolution. 2014-07-16.
[12][15]Martinez, S. &Stager, G. 8Elements of a Good Maker Project [EB/OL]. ://.weareteachers.org/hot-topics/special-reports/how-the-maker-movement-is-transforming-education/8-elements-of-a-good-maker-project. 2014-06-30.
[13]祝智庭, 孙妍妍. 创客教育:信息技术使能的创新教育 实践场 [J ]. 中国电化教育, 2015, (1) .
[17]李大维, 谢作如. 创客眼中的创客教育 [J ]. 中国信息技 术教育, 2015, (12) .
[20]Harel, I. E. &Papert, S. E. Constructionism [M ]. Norwood, HJ:Ablex, 1991.
[23]张春兰, 李子运. 创客空间支持的深度学习设计 [J ]. 现 代教育技术, 2015, (1) .
[24][25][26][27]何克抗. 创造性思维理论 — —DC 模型的 建构与论证 [M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下转第 40页 )
On the Forms of Individual Life and Their Pedagogic Significance
Zhang Rongwei
Abstract :The existence of human life is diverse , which mainly includes
Author :Zhang Rongwei , professor of College of Education ,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007)
[责任编辑:许建争 ] On Maker Education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
He Kekang
Abstract :Regard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maker education , there are both similarity and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scholars and western scholars. Its similarity is that both of them emphasize the learning in creation or learning based on creation , taking for the real required way of learning for the learners ; both of them advocate that the mode of execution of maker education is similar with the project-based learning , centered on a specific task , making students learn through the course of implementation of maker education so as to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of operation and practical problems solving ; both of them initiate that the meaning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shall be deepened through teamwork , munication and sharing in the course of maker education execution ; both of them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cultivating students' spirit of craftsman featuring creation , keeping improving and advocating technology. Maker education in the eyes of western scholars is to cultivate the teenagers into maker talents capable of utilizing all kinds of technical means to transform originality into entity works ; while maker education in the eyes of the Chinese scholars is to cultivate the teenagers into the innovative talents with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 innovative way of thinking and innovative capability. To properly advocate and carry out maker educ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 we should focus on the quality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 thinking and ability.
Key words :maker education , innovation education ,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 innovative way of thinking , innovative capability
Author :He Kekang , professor of Institute of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责任编辑:金东贤 ] (上接第 24页 )
作文九:《论创客教育与创新教育_何克抗》21400字
论创客教育与创新教育
何克抗
[摘
要]关于创客教育的理解,我国学者和西方学者之间既有共性也有所不同。
其共性是,强调“在创造中学习”或“基于创造的学习”,认为这是学习者真正需要的学习方式;主张创客教育的实施方式和基于项目的学习,要以一个特定的任务为中心,使学生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倡导在创客教育实施过程中通过协作、交流与共享深化对知识的意义建构;特别关注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西方学者心目中的创客教育,是要把青少年培养成能利用各种技术手段与方法把创意转化成实体作品的创客人才;而我国学者心目中的创客教育,则是要把青少年培养成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为了能正确地倡导与实施具有中国特色的创客教育,应当从如何培养与落实创新人才必须具有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等三方面素质入手,去努力探索。
[关键词]创客教育;创新教育;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教授(北京100875)
而“创客教育”(MakerEducation)的兴
一、创客教育产生的背景及其内涵(一)创客教育产生的背景
关于“创客活动”(MakerMovement),一般认为最早源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比特及原子研究中心在2001年发起的FabLab(FabricationLaboratory,制作实验室)创新
[1]项目。FabLab以个人创意、个人设计、个人
起,学术界则普遍认为与2009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教育创新(EducatetoInnovate)”大会上的发言有直接关系。奥巴马在这次大会上呼吁“每个学生都应成为创造者,而不仅仅是消费者”。随后,美国白宫立即启动了“创客教育计划”(MakerEducationInitiative,MEI),并让《Maker》杂志的创始人德勒·东赫
[2]提(DaleDougherty)领衔负责实施。该计划
制作为核心理念,旨在构建以用户为中心,融合设计、制作、装配、调试、分析以及文档管理的全流程创新制作环境。据Fab基金会统计,目前全球已有30多个国家建设了FabLab,通过标准化制作工具(激光切割器、数控铣床、嵌入式处理器、CAD/CAM软件、电路板等)与流程分享,形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分布式创新制作实验室。
旨在通过推动创客空间建设以及发展各种创客项目激发青少年的兴趣、信心和创造力,让每个青少年都成为创客。在2014年美国白宫创客嘉年华活动(WhiteHouseMakerFaire)过程中,奥巴马呼吁:“全体国民加入到激发
[3],创新和鼓励社区发明的行动中来”从而
引导创客教育进一步扩展与深入。
由于创客活动起源于MIT,所以早期的
创客教育主要是在大学展开。到目前为止,全美已有包括MIT、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名校在内的几百所高校设置了创客空间,开展了创客教育;一直到2013年前后,美国开始有较多的中小学校参与创客运功,探讨在K12教育中如何进行创客教育。
(二)创客、创客空间和创客活动的内涵创客源自英语单词“Maker”,原意是指“制造者”或“创造者”。近年来,创客专门用于指代利用互联网、3D打印机和各种桌面设备与工具将自身的创意转变为实际产品的勇
[4]于创新的一群人。
体相同;而关于创客教育内涵的探讨,则要复杂得多,不仅中外学者对创客教育内涵的表述方式有较大差异,而且具体含义也彼此大相径庭。
国内学者认为,要弄清创客教育的内涵,必须先明确(可以从两种角度理解创客教育):一种是“创客的教育”,旨在解决创客人才如何培养的问题;第二种是“创客式教育”
[9]旨在运用创客的理念与方式改造教育。显
然,当前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创客教育应当是指第二种,即“创客式教育”。在此前提下,通过国内外有关文献的调研发现,我国学者和西方学者关于创客教育内涵的表述,比较有代表性的,西方可由美国学者马丁尼兹(SylviaLibowMartinez)和斯塔哲(GrayS.Stager)为代表,我国则可以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等人为代表。
1.西方学者马丁尼兹和斯塔哲的表述西方学者马丁尼兹和斯塔哲认为,创客教育把“基于创造的学习”或“在创造中学习”(LearningbyMaking)看作学生真正需要的学习方式。在实施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信息与知识的接受者和消费
[10]者,而是主动的知识应用者与创造者;教
“创客空间”(MakerSpace)是指配备有一定科技含量的软硬件工具、材料,便于创客们一起协作以实现他们创意的开放性工作场
[5]所。前面提到的FabLab,就是国际上最早
的一批创客空间。
“创客活动”也称“创客行动”,最早是由前《连线》杂志主编克理斯·安德森(ChrisAnderson)在其著作《创客:新工业革命》中提出,其具体内涵是指人们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和计算机等相关设备(如3D打印机)、程序及其他技术性资源(如互联网上的开源软件),通过自己动手或与他人合作制造出独创
[6]性产品的一种活动。作为国际上最为成功
师需要思考如何摒弃将学生置于被动地位的教学方式与思维方式[11],重新思考如何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与主动性,努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学生利用技术与方法创造产品与工具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马丁尼兹和斯塔哲认为,成功的创客教
[12]育具有八个要素(特性),这八个要素表述
的创客空间之一TechShop的CEO与创立者马克·哈特赤(MarkHatch),则特别强调“制造实体作品”对创客行动的重要性,并认为这是将创客行动与早期的计算革命以及互联网革命明确区分开来的基本特征与标志[7];而率先提出“创客行动”口号的克理斯·安德森却认为,创客行动有三大特征——使用多种数字桌面工具;遵循共享设计和在线协作的文化规范;使用共同的设计标准以促进分享和产品的快速迭代[8]。
(三)创客教育的内涵
关于创客、“创客空间”和“创客活动”的内涵,尽管国内外学术界有多种不同的表述方式,但其实际含义和上面所引用的表述大
如下。
目的和相关性——主要考虑相关的创客活动对于学生个体所具有的意义,例如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愿意投入时间、精力和创造力。
时间——必须为学习者提供足够的时间来计划、执行、调试、修改、扩展和编辑他们各自的创客项目。
有一定复杂性——最好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并调用学生先前的知识与经验,使其有机会通过偶然发现和联想形成有创意的观点。
有一定强度和挑战——分割成条块的传统课程忽视了青少年具有不平常的能力,而创客教育能为学生提供强度锻炼机会;为此,创客项目要能长时间吸引学生,让学生高度投入,并确保学生在创造过程中体验到快乐。
具有多维关联性——学生不仅可以与其他学习伙伴互联,还可以与专家、多个学科领域、有影响的学术观点互联,通过互联网与全世界互联。
可访问性——学生需要随时随地访问各种各样的具体事物和数字材料;学生除了可通过个人电脑来获取这些资料以外,也需要其他手工材料、书籍、软件、硬件,以及网络的支持;只有允许学生随时随地访问有价值的资源,才有可能让学生摸索出从来没有人想到过或设计过的创造路径。
共享性——创客项目的成果应可以与他人共享,而基于共享的动机将促使学生更愿意参与互惠学习,也更愿意提出并分享自己的创见。
新颖性——每个班级和每一届的学生所完成的创客项目都应有所不同。
2.我国学者祝智庭等人的表述
我国学者祝智庭等人认为,创客教育中融合了体验教育、基于项目的学习、创新教育以及DIY(DoItYourself,自己动手做)等理念中的多种元素:第一,创客教育强调了体验教育中的深度参与和在实践中学习的思想;第二,创客教育的实施方式和基于项目的学习相似,都是以一个特定的任务为中心,使学生能在分组协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创客教育继承了创新教育的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第四,创客教育还融入了一个新因素——科学技术成为实施创客教育的必不可少因素,并
把DIY理念也融进了创客教育之中,即要培养学生动手创建、精益求精、尚工重器的“工
[13]匠精神”。
二、对中西方创客教育内涵的分析与比较由于我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特别是价值观)有很大差异,所以关于创客教育内涵的理解,我国学者和西方学者之间,既有共性也有所不同,其中有些差异与分歧还相当大。
(一)中西方创客教育内涵的共性1.双方都强调“在创造中学习”或“基于创造的学习”(LearningbyMaking),认为这是学习者真正需要的学习方式。这是马丁尼兹和斯塔哲定义创客教育内涵的基本出发点与核心内容。在祝智庭等人给出的创客教育内涵中,虽未直接提到“在创造中学习”或“基于创造的学习”,但他在关于创客教育融合了多种元素的表述中,第一个元素所强调的“体验教育中的深度参与和在实践中学习的思想”,正是“在创造中学习”的具体体现。
此外,在国内另一篇有较大影响的、由杨现民等学者撰写的创客教育论文中,更是明确指出,“创造中学”是创客教育的主要学
[14]习方式。
2.双方都主张创客教育的实施方式和基于项目的学习相似,要以一个特定的任务为中心,使学生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祝智庭等人关于创客教育融合了多种元素的观点中,涉及创客教育实施方式的第二个元素,其具体内容就是这样表述的——创客教育的实施方式和基于项目的学习相似,要以一个特定的任务为中心;在西方以马丁尼兹和斯塔哲为代表的创客教育内涵表述中,虽未直接提到创客教育的实施方式,但是他们所界定的关于创客教育的八个要素[15],已被国内外学术界公认这是判定一个优秀创客教育项目必须具备的要素与要求。这表
明,西方所倡导的创客教育,其具体实施都是基于项目的、围绕一个特定任务来展开的;而选择与确定一个优秀创客项目的标准或依据正是马丁尼兹和斯塔哲所阐述的八个要素。
3.双方都倡导在创客教育实施过程中要通过协作、交流与共享来深化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事实上,祝智庭等人在其关于创客教育第二个元素(涉及创客教育实施方式)的表述中,在强调创客教育的实施应与“基于项目的学习相似,都是以一个特定的任务为中心,使学生能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进行学习”的同时,还特别关注并倡导这种“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进行的学习”应当是“学生分组协作的过程”——学生们既在分组协作过程中共同完成项目规定的任务,也在分组协作过程中通过交流、切磋与共享实现对知识意义建构的深化理解与掌握。
在马丁尼兹和斯塔哲的创客教育内涵表述中,强调“教师需要思考如何摒弃将学生置于被动地位的教学方式与思维方式,重新思考如何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与主动性”,并在他们界定的关于“创客教育八要素”多维关联性、可访问性和共享性等三个要素中,对协作、交流与共享的具体实施,以及如何通过协作、交流与共享来深化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4.双方都特别关注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培养学生动手创建、精益求精、尚工重器的工匠精神——这是祝智庭等人关于创客教育融合了多种元素的表述中第四个元素的核心内容;在马丁尼兹和斯塔哲所给出的创客教育内涵中,也明确提出要“努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学生利用技术与方法创造产品与工具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在西方学术界,还有不少著名学者也持有这种观点。例如,前面曾提到,马克·哈特赤就特别强调“制造实体作品”对创客行动的
重要性,并认为这是将创客行动与早期的计算革命以及互联网革命明确区分开来的基本
[16]特征与标志。
(二)中西方创客教育内涵的差异与分歧
1.中西方创客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要培养的人才有较大差异
(1)西方创客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要培养的人才
由上述马丁尼兹和斯塔哲所代表的西方学者关于创客教育内涵的表述可见,西方创客教育的目标是要“努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学生利用技术与方法创造产品与工具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换句话说,西方创客教育的目标就是要把青少年培养成能利用各种技术手段与方法创造产品与工具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创造者——也就是能利用互联网、3D打印机和各种桌面设备与工具将自身的创意转变为实际产品的创客。
马克·哈特赤之所以特别强调“制造实体作品对创客行动的重要性,并认为这是将创客行动与早期的计算革命以及互联网革命明确区分开来的基本特征与标志”,也是因为这段话所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创客行动”的最终目标与效果,即创客教育的最终目标与效果,是要能创造出实体作品,并认为这是“创客行动”的基本特征与标志,也就是创客教育的基本特征与标志。
(2)我国创客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要培养的人才
以祝智庭等人为代表的我国学者关于创客教育内涵的表述,强调“创客教育继承了创新教育的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目标”。这表明,中国学者心目中的创客教育就是创新教育,其目标是要把青少年培养成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
事实上,在当前大力倡导与推进创客教
育的过程中,我国学者没有让创客教育理念停留在西方价值观所限定的水平上,而是将其加以扩展,特别是与我国多年以前就已倡导的创新教育理念联系起来,这绝不只是祝智庭教授等人的个别观点,而是代表了我国学术界部分有识之士的一种共识。例如,前面曾提到的、国内另一篇有较大影响的由杨现民等学者撰写的创客教育论文,也特别强调创客教育是“以培养各类创新人才为目的的新型教育模式”。可见,我国学者并不像西方学者那样,认为创客教育就是培养创客人才的教育,而认为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只是令人感到非常遗憾的是,这种认识目前尚未能普及到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广大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当中。
总而言之,西方学者心目中的创客教育,就是要把青少年都培养成能利用各种技术手段与方法把创意转化成实体作品的创客人才。
而我国学者心目中的创客教育,则是要把青少年都培养成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
(3)创新人才与创客人才二者的含义及区别
创新人才与创客人才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其含义却大不相同。众所周知,“创新”是指能为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创造出有价值的、前所未有的精神产品或物质产品;创新过程就是创造性劳动的过程。人类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创新,就必须进行创造性劳动。因为创造了生产工具才使人类脱离一般动物界,因为创造了语言文字才使人类脱离原始人的蒙昧状态逐渐发展成为有高度智慧的现代人,人类与自然界作斗争的每一次胜利都离不开创新。
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等三方面素质的人才。在创新人才应当具备的三方面素质中,最核心的素质是创新思维。这是因为创
新意识是指具有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作出贡献的远大理想、为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进行创造发明的强烈愿望,创新思维是指能形成有创新意义的思想观念、理论方法,或产品设计的一种高级复杂认知能力,创新能力则是指具有把上述创新的思想观念、理论方法,或产品设计转化为有价值的、前所未有的精神产品或物质产品的实践能力。
创新意识主要解决“为什么要创新和为谁创新”即创新的动力问题,显然,创新意识要通过长期的、坚持不懈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培育才能树立;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则解决“如何创新”的问题。创新思维解决如何形成创新的思想、理论、方法及创新的设计;创新能力则解决如何把创新的思想、理论、方法及设计转化为实际的精神产品或物质产品。可见,创新意识是实现创造发明的目标与动力,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又必须要有创新思维作基础,离开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将成为不切实际的空谈;离开创新思维,精神产品或物质产品的创造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谓的创新能力也不过是事倍而功半的傻干,甚至是徒劳而无功的蛮干。从这个意义上讲,创新思维又是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及前提条件。
这表明,创新人才就是指具有上述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等三方面素质的人才。这三方面的素质对于创新人才都必不可少、缺一不可,因为创新意识是实现创造发明的目标与动力,创新思维是形成创新的思想、理论、方法及创新设计的高级、复杂认知能力,创新能力是把创新的思想、理论、方法及创新的设计转化为实际的精神产品或物质产品的实践能力。
将创客的内涵与上述创新人才的内涵进行比较,不难发现:创客只是大致相当于创新
人才三方面素质中的第三种素质——创新能力,而完全没有涉及创新意识(实现创造发明的目标与动力)和创新思维(形成创新的思想、理论、方法与设计,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及前提条件)这两个对创新人才培养具有更为关键意义的重要素质。
2.仅就创造能力的培养而言,中西方创客教育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创客人才的内涵和创新人才三方面素质中的第三种素质——创新能力大致相当。事实上,这里所说的“相当”只是“大致”上的,即二者并不等同,这是因为:创新能力是指如何把创新的思想、理论、方法及设计转化为实际的精神产品或物质产品的能力。换句话说,创新能力可以通过“精神产品”或“物质产品”这两个方面来体现。
西方学术界公认的创客内涵是指“能利用各种技术手段与方法把创意转化成‘实体作品’的创造者”。这表明,创客的创造能力必须通过实体作品体现出来。按理说(按照实体作品的原本含义来说),实体作品应该可以既通过“物质产品”来体现,也可以通过“精神产品”来体现;但是依据目前西方创客领域学者的观点,似乎并非如此——按他们的说法,实体作品好像只能通过“物质产品”体现出来。
例如,西方学者界定的创客内涵本身,就是特别强调要能“利用各种技术手段与方法把创意转化成‘实体作品’”。事实上,要“利用各种技术手段与方法”,这正是“物质产品”制作的必然要求(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因素);而如果是“精神产品”的创造,只要有大脑加上双手就够了。当然,对于“精神产品”的创造,若有技术手段的帮助,效率会更高一些;但在这种场合,技术手段的应用只是一种锦上添花,而非不可或缺的因素。
又如,前面曾提到,率先提出“创客行动”口号的前《连线》杂志主编克理斯·安德森也认为,“创客行动有三大特征——使用多种
数字桌面工具;遵循共享设计和在线协作的文化规范;使用共同的设计标准以促进分享和产品的快速迭代。”很明显,这里所说的三大特征,尤其是第一个特征和第三个特征都与“物质产品”的制作密切相关,而基本不涉及“精神产品”范畴;其中的第二个特征虽也适用于“精神产品”的开发,但并非不可或缺的因素或特征。
仅就创造能力的培养而言,中西方创客教育的具体要求,也确实存在较大的差异。当然,这里对中西方“创客教育内涵”的分析与比较,是仅就学术界的主流观点而言,若是把非主流派(甚至个别学者的意见)也考虑在内,那么,上面所述的差异与分歧可能就不存在了。例如,美国欧林工程学院(Orinengineeringcollege)的德比·查赤拉(DebbieChachra)教授于2015年1月23日在TheAtlantic网站上发表了一篇名为《WhyIAmNotaMaker(为什么我不是一名创客)》的文章,引起人们广泛关注。
查赤拉认为,创客过分强调制造产品(MakingArtifact)的价值,忽略了对非创客人群存在价值的尊重,是一种畸形的技术文化,为此,他对创客运动深表担忧。不过,像查赤拉这种观点在西方只是极个别现象,绝非主流;反观我们国内,在学校里和社会上持有像祝智庭等学者为代表的创客教育看法的人群,虽然也不多,但如上所述,我国学术界部分有识之士却已对此形成了一种共识,因此我们坚信:今后我国的创客教育将会按照自己的理念与模式,即具有中国特色的理念与模式,而非西方现有的理念与模式快速、健康地持续发展。
三、如何正确倡导与实施中国特色的创客教育
我国的创客活动起步相对晚一些,但发展比较迅速。2010年出现了我国第一个创客
空间——上海“新车间”创客空间。经过两三年的努力,创客活动影响逐步扩大;到2013年底,我国的创客活动开始有更广泛的基础——2013年11月中国发明协会主办了首届“中华创客大赛”;2014年6月清华大学举办了“创客教育论坛”;2014年7月,中国留学服务中心等单位又联合举办了“中美青年创客大赛”;2015年3月,有关部门还在北京西城区育翔小学开展有关创客教育的公益活动,着重向中小学生介绍创客理念和创客文化;在此期间,由中国教育学会青少年创新思维教育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发起的专门面向7—16岁青少年的“少年创客养成计划”也正式颁布。
但从我们看到的情况来讲,我国当前的创客教育基本上还只是现有教育体系的一种补充,而未能与现有教育体系融为一体——使创客教育真正成为我国整个创新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对于我国当前创客教育的实施状况,上海“新车间”创客空间的创始人且被誉为“中国创客文化之父”的李大维在2015年底曾作出这样的概括与总结:“创客运动的本质也是教育,可以理解为创客教育是科技、工程、艺术等教育专业的业余化。创客运动并没有向学校提供形成体系的课程,创客空间也仅仅是提供松散组织的工作坊。这些工作坊看起来很像原来已经成体系的STEAM教育和‘做
[17]中学’”。
创新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更好地推动中国特色创新教育体系的建立,需要在借鉴国外经验基础上,开展进一步的探索。
(一)西方创客教育可供借鉴的经验西方学者所倡导的创客理念及模式已经有一套完整的可操作、可推广的措施与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1.首先要创设两类创客空间
开展创客教育需要有两类创客空间,一类是物理创客空间(也称“创客实验室”),这是专门为创客提供各种技术工具手段和丰富信息资料及研发场地的物理平台;另一类是在线创客空间,这是专门为创客们提供展示作品、交流思想体会、分享创造成果的在线社
[18]交空间。
2.要进行有关创客教育的教师培训创客活动虽然是创客们的自主探究、自主发现和自主创造活动,但也需要有比较了解、掌握创客教育本质并有开展创客活动实践经验的先行者作为教师,以便对新参与的创客进行启发、引导与帮助,才能有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效果;而在刚开展创客活动的学校或地区,缺少具有这种资质的教师。为此,应外聘专家,以便对本地或本校的原有教师进行有关如何开展创客教育的培训——帮助他们认识、理解创客教育的意义与作用并掌握创客教育的具体实施方式。
3.实施专门培养创客的课程并开展相关创客活动
为了使创客活动、创客教育达到更高的目标,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应当开设相关的创客课程——帮助青少年更快成为一名创客的课程。如有条件,这类课程最好能按初级、中级、高级等三个阶段对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分步实施。
4.在已经开展创客活动与创客教育的基础上逐步培育创客文化
创客文化要通过有关机构或部门主办创客大赛、创客作品展览以及颁发创客教育奖
我感觉李大维先生的总结是比较符合我国创客教育发展的现实状况的。在温州和北京等地的一些学校,虽然也已开设了某种创客教育课程,甚至还在小学、初中和高中的不同学段开设。但是,这些创客课程的具体内容和教学目标都是为了培养不同年龄段的创客人才——能利用各种技术手段与方法把创意转化成实体作品的“创造者”,而且这些课程本身是完全独立的,因而未能与现有教育体系融为一体——使创客教育真正成为我国
学金等活动来逐步形成,而且要多年坚持下去,从而推动创客教育健康、深入、并可持续发展。
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推广,这些措施与经验已经很成熟,确实能在创客人才培育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不足之处是,这样培养出的只是能利用各种技术手段与方法把创意转化成实体作品的创客人才,还不是创新教育所倡导、所追求的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等三方面素质的创新人才。而要想解决这一重大问题,只有让创客教育与现有教育体系融为一体,也就是要设法“使创客教育真正成为我国整个创新教育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才有可能。
(二)实施中国特色创客教育的正确思路与方法
为了能正确地倡导与实施具有中国特色的创客教育,显然应当从如何培养与落实创新人才必须具有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等三方面素质入手,去努力进行探索。
1.高度重视创新意识这种素质的统领意义与作用及其培养方式
如前所述,创新意识是指具有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作出贡献的远大理想、为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进行创造发明的强烈愿望;创新意识主要解决“为什么要创新”和“为谁创新”即创新的动力问题。这原本是统领整个创新人才培养的、具有至关重要意义的问题,而在当前创客教育中却被淡化甚至被忽略了。这是当前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学者所大力倡导与推动的创客活动与创客教育的最大缺陷。
不错,按照上面所说的西方学者实施创客教育的四条“措施与经验”,确实能够在青少年中较快地培育出一大批“能利用各种技术手段与方法把创意转化成实体作品的创造者,即创客人才,这些“措施与经验”对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育与提升,应该说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由于在实施创客教育与创客活动的
过程中,完全没有发挥主流、正确创新意识的统帅与引领作用,所以,应该说这批青少年尽管很快成了创客(有了一定的创新能力),但并没有解决“为什么要创新”和“为谁创新”即创新的动力问题。所以,这种状况绝不能再继续下去了,为此,我们要大声疾呼:必须尽快创立我们自己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创客教育体系。
创新意识必须通过长期的、坚持不懈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培育才能树立。这正是我们强调创客教育必须“与现有教育体系融为一体——使创客教育真正成为我国整个创新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的根本原因所在。努力贯彻落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标志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不仅是创新教育中培养创新意识这种素质的需要,也是我们国家整个教育体系能够健康、持续发展的需要。这正是我们之所以强调创客教育必须“与现有教育体系融为一体——使创客教育真正成为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的根本原因所在。同时这也表明,在创新教育中有关创新意识这种素质的培养,应当主要依靠现有教育体系中的学科教学来完成。
2.充分认识创新思维这种素质的奠基意义与作用及其培养方式
如前所述,创新思维是形成创新的思想、理论、方法及创新设计的高级、复杂认知能力,而创新能力则解决如何把创新的思想、理论、方法及创新设计转化为实际的精神产品或物质产品即写成文学作品、谱成乐曲、形成绘画及理论著作或是制造出各种专利产品可见,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两种素质的作用是要共同解决如何创新的问题。
而创新意识主要是解决“为什么要创新”和“为谁创新”即创新的动力问题,所以创新意识对于统领整个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创新意识和创新
能力又必须要有创新思维作基础,离开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将成为不切实际的空谈;离开创新思维,精神产品或物质产品的创造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这个意义上讲,创新思维又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与前提条件。换句话说,创新思维这种素质在整个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确实具有基础性(或奠基性)的意义与作用。
就创新人才必须具有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三方面的素质而言,西方学者所倡导的创客教育对于创新意识(创新的动力),可以说是完全没有给予关注。不论是学术界还是社会团体,都认为创客总是从个人的兴趣爱好出发前来参加活动,而没有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高度去考虑这个问题(或者认为,只要参与了创客活动,对国家、民族就一定有好处);而对于创新思维(或与创新思维有密切关系的认知过程、认知理论),西方学者所倡导的创客教育则有不同程度的关注。
以建构主义作为支持创客教育的主要学习理论。西摩尔·佩帕特(SeymourPapert)在
[19]西方被称为“创造行动之父”。这是因为
主体应在实际的物理空间内有自己身体的直接参与,这是认知结构发生改变的前提条件,也是创新的基础;脱离身体实践的纯思辨过程难以触及事物的本质,创新将无从说起。在创客空间内,所有活动都是以创客亲身参与的方式展开(个体直接参与讨论、制作),所以创客活动完全符合“具身学习”的要求。
西方创客教育的主要倡导者关注师生思维方式的变革。在本文开头,为了对中西方创客教育内涵进行比较、分析,曾选择美国学者马丁尼兹(SylviaLibowMartinez)和斯塔哲(GrayS.Stager)作为西方的代表,这不仅是因为他俩在创客领域发表的文章在国际上有较大的影响,而且也因为他俩是最早倡导要向中小学大力推进创客教育的学者;为此,他俩还于2013年发表了一本专著《创新学习:教室中的创作、修补与工程学(InventtoLearning:Making,Tinkering,andEngineeringtheClassroom)》,以便用来指导中小学创客教育的开展。该书共分14章,不仅追溯了人类基于制作和创造的学习与生存的历史起源,分析了创客教育的内涵、特征,阐述了开展创客活动所需的各种条件、资源及实施方式,还探讨了学习的创造本质以及创造的思维原理与基本过程,并要求教师认真思考如何摒弃把学生置于被动地位的教学方式与思维方式,重新思考如何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与主动性,努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由此可见,作为西方创客教育主要倡导者的马丁尼兹和斯塔哲对于“创造的思维原理”和师生“思维方式”的变革是非常关注的。
上面列出的前两方面的表现(建构主义和具身认知理论),尽管尚未直接涉及创新思维这种高级、复杂的认知能力,但由于和各种认知能力的发展与培育有关的认知学习理论是包括个体认知、社会认知、分布式认知、弹性认知、具身认知等许多方面,而建构主义,在学习科学领域事实上被看作是认知主义的一个独特分支——二者研究的对象都
佩帕特的建构主义理论将基于产品研发的自身体验置于人类学习的中心[20];这种思想起源于杜威的教学理念,认为学习是游玩、实验和真实探究的成果,其显著特色是“学习是通过创造可分享事物的行为来进行知识建构
[21]。”在正式和非正式学习空间中使用具体
工具和程序是佩帕特建构主义的实例化(包括Logo编程语言、Logo头脑风暴工具包、Scratch编程语言、电脑俱乐部程序等),这就意味着佩帕特的建构主义是一种支持将创客行动聚焦于问题解决以及数字化和实物制造的学习理论[22],也就是支持创客教育的主要学习理论。
重视具身认知理论在创客教育中的指导作用。具身认知理论认为[23],认知是身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参与式学习要求实践
是认知主体的内部心理加工过程,所以从广义上说,二者都属于认知学习理论范畴,但二者对认知主体内部心理加工方式的看法有分歧:前者认为认知主体内部心理加工的方式是自主建构或社会建构(建构主义),后者则认为认知主体内部心理加工的方式是信息加工(认知主义)。可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确实可以看作是认知学习理论的独特分支。换句话说,建构主义和具身认知理论证明,西方学者所倡导的创客教育对于创客的认知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发展)还是比较重视的。
而上面提到的第三方面表现——西方创客教育的主要倡导者对于创造的思维原理和师生思维方式变革的关注,更进一步证明:这种关注没有停留在一般的认知发展水平上,而是希望能达到实现创造的高度,为此,要求实现师生思维方式的变革。但令人遗憾的是,不论是马丁尼兹和斯塔哲,还是其他的著名创客教育倡导者(乃至整个西方学术界),迄今为止,还没有能为创客教育过程中如何实现对创客的创新思维培养提出一套科学有效的、可操作、可推广的模式与方法——只是强调DIY、做中学和体验教育,总之,就是完全靠创客们自己到创客空间去实践、去感受、去体验、去摸索。这对创客人才的培育可能是一条有效的途径,而对创新人才(创新成果不一定是实体作品)的培养却不见得有成效。这正是当前西方创客教育的另一缺陷。
为了弥补这种缺陷、克服这种弊端,必须在中国特色的创客教育中对学生大力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具体教学内容至少应涉及以下四个方面。
关于创新思维的本质及组成要素的科学认识。创新思维的本质是人类大脑产生灵感或顿悟的心理加工过程;创新思维的结构则是由发散思维、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辩证思维、横纵思维等六个要素组成。每个要素各有不同的作用:发散思维用于指引思维方向,其作用是要冲破传统思想、观念、
理论、方法的束缚;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三者构成创造性思维的主体,也是人类最基本的三种思维方式;辩证思维、横纵思维二者的共同作用是提高创新思维的品质与效率,前者(辩证思维)是通过为认知主体提供宏观的哲学指导思想、后者(横纵思维)则为认知主体提供微观的心理加工策略来达到
[24]提高创新思维品质与效率的目标。
关于灵感与顿悟的心理加工过程模型。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弄不清楚灵感与顿悟的心理加工过程,所以灵感与顿悟总是被蒙上一层神秘色彩(灵感的灵,本身就有神灵的意味);而灵感与顿悟又是创造性思维的具体体现,这就使创新思维成了说不清、道不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高深莫测的神秘概念。既然如此,创新思维还怎么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培养!关于灵感与顿悟的心理加工过程模型就是要破除这种迷信,力图从脑神经科学的理论高度阐明灵感与顿悟形成(创新思维形成)的心理加工机制、加工环节及加工过程,从而真正找到科学、有效的关于创新
[25]思维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多年来,由于国内外学术界对创新思维的本质、结构、组成要素,尤其是对其心理加工机制、加工环节及加工过程缺乏基于脑科学与神经生理机制的深入研究,因而迄今为止,不仅在一般群众中,包括在国内外的哲学界、心理学界、教育学界,对于创新思维都普遍存在若干片面乃至错误的认识,归纳起来,这些不当认识有五个方面[26]:把发散思维等同于创新思维;把直觉思维混同于形象思维,否认直觉思维也是人类的基本思维形式;片面夸大逻辑思维的作用,把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对立起来;片面夸大形象思维的作用,并错误地认为发展右脑就是发展创新思维;忽视辩证思维在创新思维孕育与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上述关于创新思维的片面乃至错误的认识,若不尽快予以批判以及清除,将会成为广
大青少年培养创新思维这一重要素质的极大障碍。
创新思维有六个组成要素,要使青少年具有良好的创新思维素养,必须从这些组成要素的培养入手。由于其中第六个要素横纵思维是要为高难度复杂问题的解决(促进灵感或顿悟的形成)直接提供心理加工策略,它与科学发现、技术发明有更直接的关系,但要有思维复杂性理论的支撑才便于理解,所以,就一般中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而言,对这一要素可暂不考虑。下面仅就其余五个要素
[27]的培养(也称五环节培养)作简要的介绍。
课来达到这一目标。
3.密切关注创新能力这种素质的实际意义与价值及其培养方式
创新能力是指能够把创新的思想、理论、方法及创新设计转化为实际的精神产品或物质产品的能力素质。如上所述,关于创客能力素质的实际意义与价值及其培养方式,在西方的创客教育中已经有一套完整的可操作、可推广的措施与经验,这套“措施与经验”主要涉及创设两类创客空间(物理创客空间和在线创客空间),进行有关创客教育的教师培训,实施专门培养创客的课程并开展相关创客活动,通过多种方式培育创客文化四个方面。
应该说,这几条措施与经验都可直接移植到我国创客人才的创新能力素质的培养上。不过,由于中国特色创客教育所要培养的创客人才,并非西方学者心目中的创客人才,而是具有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所以,为了实现我国创客人才在创新能力素质方面的培养目标,还应当对上述西方的“措施与经验”作以下三方面的补充。
一是关于创客课程的补充。由于中国特色创客教育的内涵已有所扩展,即把培养目标由原来的创客人才改为创新人才,所以除了要保留原来的技能训练类(3D建模、电子切割、电路装配、机器人、网页制作、软件编程等)创客课程以外,还应适当增添一些与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培养有关的课程。当然,前面已经强调,应努力把创客教育融入我国现有的各级各类教育体系当中,所以,在这一目标已经达成(与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培养有关的内容已经在目前中小学课程中有充分体现)的前提下,原有的创客课程门类可以不再增加,只需在现有创客课程中适当融入相关内容或元素就可以了(但是原来中小学的自然科学与艺术类课程,应当依据近年来国际上关于STEAM的理科教改理念,结合创客活动的开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跨学科的综合
环节1——关于发散思维的培养(要点是同中求异,正向求反,多向辐射);
环节2——关于直觉思维的培养(要点是大处着眼,总揽全局,鼓励猜测,只抓事物之间的关系,而不考虑事物的具体属性,并要将知识结构化、图表化);
环节3——关于形象思维的培养(要点是仔细观察,积累表象,启发联想,大胆想象,要弄清联想和想象之间、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不要孤立地培养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而是要用与逻辑思维相结合的观点来培养这三种思维);
环节4——关于逻辑思维的培养(要点是重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能力的培育);
环节5——关于辩证思维的培养(要点是重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对立统一观点的养成,特别是要关注“二分法”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上的运用——要看到不利条件下的有利因素,错误结论中也可能包含某种合理成分)。
在创新教育中有关创新思维这种素质的培养,最好是能在已把创客教育融为一体的、中小学现有教育体系的学科教学中来完成;如果近几年内现有教育体系的深化改革还达不到这个要求,那就只好在创客教育课程中增设包括上述四个方面内容的创新思维培养
运用及多学科之间的相互整合);而在这一目标尚未达成的地区及学校,其创客教育课程则应在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这两个方面,参照本小节的第(1)和第(2)部分论述的内容作适当的补充。这种补充可以采用增设专家讲座方式,也可通过增加课程门类的方式。
二是关于创客教师培训内容的补充。既然中国特色创客教育的培养目标已由创客人才改为创新人才,那么,创客的教师也就不能仅仅了解有关创客与创客活动的内涵和特征、创客教育的实施方式以及与科学技术有关的多种技能性课程内容,而是应增加与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这两方面素质的培养相关的内容。事实上,只要对创客课程作了某些补充,那么对创客教师的培训内容也就一定要作同样的补充,而且其内容深度还应比创客课程更高一些才行(因为这是对创客教师提出的要求)。
三是对现有中小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类课程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为了使创客教育能真正与现有教育体系融为一体(成为我国整个创新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上面已提到,对于中小学原来的自然科学与艺术类课程,应依据STEAM的理科教改理念,并结合创客活动的开展,努力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跨学科的综合运用及多学科之间的相互整合。那么,对于中小学原来的人文与社科类课程的教学又该提出什么样的新要求呢?
在我们倡导的有中国特色的创客教育中,现在所要培养的人才已不仅仅是能够把创意转化成实体作品(物质产品)的创造者,而且还包括能够把创新的思想、理论、方法转化为精神产品的创造者,因而在将创客教育与现有教育体系融为一体的过程中,就不仅要对中小学的自然科学与艺术类课程教学提出新要求,而且对人文与社科类课程教学也应提出全新要求。
由于传统创客活动在STEAM理念指引下,一直努力探索和中小学的自然科学与艺
术类课程教学进行有效结合,从而实现跨学科的综合运用及多学科之间的相互整合,在这方面国内外都已经拥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所以,下面只就中国特色创客教育开展过程中,和中小学人文与社科类课程教学应如何有效结合,以及这类课程的教学模式应实施哪些相应变革,提出建议。
由于创客活动的开展强调要有科学技术工具、手段及环境(尤其是信息技术环境)的支持,所以和创客活动相结合的各学科教学,肯定是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即这类教学的效果都和信息技术能否与课程有效整合的模式(尤其是深层次整合,即深度融合的模式)密切相关。众所周知,教学模式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分层次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也不例外。由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也就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而学科教学过程涉及三个阶段:一是与课堂教学过程直接相关的课内阶段(对于我国小学来说,这一阶段是40分钟;对于中学来说,这一阶段是45分钟),另外两个是课前阶段与课后阶段(课前与课后这两个阶段也可合称为一个课外阶段),所以从最高层次考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教学模式只有两种——即按照所涉及的教学阶段来划分的课内整合教学模式与课外教学整合模式。
而教学模式通常是指教学过程中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与策略的稳定组合及运用。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某种预期的教学效果或目标往往要综合运用多种不同的方法与策略,当这些教学方法与策略的联合运用总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或目标时,就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所以教学模式尽管原则上可以按照某一种教学策略来划分,但实际上由于教学过程中都是多种方法与策略的综合运用,所以通常的课内整合教学模式还是涉及多种教学方法与策略。由于两种以上的教学方法、策略原则上可进行任意的排列、组合,由此而形成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无限多种。但
其中能真正实现深层次整合且易于操作的教学模式却并不多。经过我们研究团队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达20多年在中小学的实践研究与探索,我们发现:就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而言,有两种课内整合教学模式(有意义传递—接受教学模式和教师主导下的探究性教学模式)以及三种课外整合教学模式(基于主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WebQuest教学模式和JiTT—适时教学模式)能够较好地达到深层次整合,即深度融合的要求,也就是最有利于创客教育开展、最便于和创客活动相结合的全新教学模式。
在这五种教学模式中,有意义传递—接受模式和JiTT—适时教学模式比较适合于结构良好的、涉及复杂抽象概念和原理的基础性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而教师主导下的探究性模式、基于主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和WebQuest模式则适合于非良结构的、涉及复杂实际问题解决的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上述各种教学模式既适用于中小学的人文与社科类课程。也适用于自然科学与艺术类课程。由于这几种教学模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当前所教学科的知识内容是结构良好还是非良结构,而不在于学科的性质(文科或理科),所以各个学科的老师都可以根据当前所教学科的知识内容特点,并结合学生所从事创客活动的需求,自由选用上述某一种(或两种)课内及课外的整合教学模式。一般来说,在创客活动的准备阶段,比较适合选用课内整合模式,以便为创客活动开展提供必要的知识能力基础;而在创客活动的实施阶段则以选用课外整合模式为宜,这样便于使创客活动与教学过程融为一体,从而达到让创客教育真正成为我国整个创新教育体系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的长远目标。
在创新教育中(也就是在中国特色的创客教育中)有关创新能力这种素质的培养,基本上是借鉴(甚至直接引用)西方创客教育原
有的经验与模式,但是对其中的创客课程和创客教师的培训内容这两个部分有所补充,并对现有中小学人文与社科类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以便使中国特色的创客教育活动——不论理科、文科,都能更有效地实现与现有教学过程的无缝融合。————————
参考文献:
[1][22]Halverson,E.R.&Sheridan,K.M.TheMakerMovementinEduction[J].HarvardEducationalReview,2014,(4).
[2][16]MarkHatch.TheMakerMovementManifesto[M].NewYork:McGraw-Hill,2014
[3][7]WhiteHouse.PresidentialProclamation—NationalDayofMaking[EB/OL].://.whitehouse.gov/the-press-office/upl2014/06/17/presidential-proclamation-national-day-making-2014.2014-07-01.
[4][6][8]ChrisAnderson.Makers:TheNewIndustrialRevolution[M].NewYork:Crown,2012.
[5]Wikipedia.Makerspace[DB/OL].://en.wikipedia.org/wiki/Makerspace,2014-10-08.
[9][14][18]杨现民,李冀红.创客教育的价值潜能及其争议[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3).
[10][19][21]Martinez,S.&Stager,G.InventtoLearning:Making,Tinkering,andEngineeringtheClassroom[M].California:ConstructingModernKnowledgePress,2013.
[11]Stager,G.&Martinez,S.(2014).TheMakerMovement:ALearningRevolution[EB/OL].://.iste.org/learn/publications/learning-leading/issues/l-l-may-2014/feature-the-maker-movement-a-learning-revolution.2014-07-16.
[12][15]Martinez,S.&Stager,G.8ElementsofaGoodMakerProject[EB/OL].://.weareteachers.org/hot-topics/special-reports/how-the-maker-movement-is-transforming-education/8-elements-of-a-good-maker-project.2014-06-30.
[13]祝智庭,孙妍妍.创客教育:信息技术使能的创新教育实践场[J].中国电化教育,2015,(1).
[17]李大维,谢作如.创客眼中的创客教育[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12).
[20]Harel,I.E.&Papert,S.E.Constructionism[M].Norwood,HJ:Ablex,1991.
[23]张春兰,李子运.创客空间支持的深度学习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5,(1).
[24][25][26][27]何克抗.创造性思维理论——DC模型的建构与论证[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下转第40页)
OntheFormsofIndividualLifeandTheirPedagogicSignificance
ZhangRongwei
Abstract:Theexistenceofhumanlifeisdiverse,whichmainlyincludes"opposite-dualtheory","integral-dual
theory"and"diverse-pluraltheory"abouttheexistingformsofindividuallife.The"integral-ternarytheory"ofindividuallife,whichregardslifeasthecorrelativedependenceandrelativelyindependenceofbody,mindandsoul,hasinitiatedthethreeformsoflifeexistenceas"body-basedexistenceofindividuallife","mind-basedexistenceofindividuallife",and"soul-basedexistenceofindividuallife".Fromthispointofview,thecoreconceptsoflife-orientedpedagogymeansthateducationshouldconcern,matchandpletethebodyofhumanbeing;educationshouldconcern,matchandpletethemindofhumanbeing;educationshouldconcern,matchandpletethesoulofhumanbeing.
Keywords:body,mind,soul,individuallife,pedagogy
Author:ZhangRongwei,professorofCollegeofEducation,FujianNormalUniversity(Fuzhou350007)
[责任编辑:许建争]
(上接第24页)
OnMakerEducationandInnovationEducation
HeKekang
Abstract:Regardingtheunderstandingofmakereducation,therearebothsimilarityanddifferencebetweenChinese
scholarsandwesternscholars.Itssimilarityisthatbothofthememphasizethelearningincreationorlearningbasedon
creation,takingfortherealrequiredwayoflearningforthelearners;bothofthemadvocatethatthemodeofexecutionof
makereducationissimilarwiththeproject-basedlearning,centeredonaspecifictask,makingstudentslearnthroughthecourseofimplementationofmakereducationsoastocultivatestudents'abilityofoperationandpracticalproblemsmunicationandsharinginthecourseofmakereducationexecution;bothofthempayspecialattentiontocultivatingsolving;bothoftheminitiatethatthemeaningconstructionofknowledgeshallbedeepenedthroughteamwork,students'spiritofcraftsmanfeaturingcreation,keepingimprovingandadvocatingtechnology.Makereducationintheeyesofwesternscholarsistocultivatetheteenagersintomakertalentscapableofutilizingallkindsoftechnicalmeanstotransformoriginalityintoentityworks;whilemakereducationintheeyesoftheChinesescholarsistocultivatetheteenagersintotheinnovativetalentswithinnovativeconsciousness,innovativewayofthinkingandinnovativecapability.cultivationofinnovativeconsciousness,thinkingandability.innovativecapability
Toproperlyadvocateandcarryoutmakereducation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weshouldfocusonthequality
Keywords:makereducation,innovationeducation,innovativeconsciousness,innovativewayofthinking,Author:HeKekang,professorofInstituteofModernEducationalTechnologyResearch,BeijingNormal
University(Beijing100875)
[责任编辑:金东贤]
作文十:《创客教育与课堂创新[权威资料]》3700字
创客教育与课堂创新
摘 要:本文以创客课题为载体,引导学生体验真实完整的项目构思、设计、改进,直至完成整个创客作品的过程,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和全面体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让学生享受到创客教育带来的学习乐趣。
关键词:创客教育;信息技术课堂;头脑风暴;科技创新能力
G434 A 1671-7503(2015)11-0060-02
随着创客教育的不断深入,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身兼科学家、发明家等多重角色,创客教育所倡导的提出问题并利用自己的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笔者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尝试以创客课题为载体,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开拓创客教育的新实践。虽然创客教育不直接教授学生基础知识,但在“创客”的过程中,学生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物理、艺术等多学科的知识[1],实现跨学科的多维发展。
一、应用“思维导图”确定创客课题
思维导图是一种培养创新思维方式的工具,即利用一个关键词从不同特性导出其他具有相关性的关键词,引发其他关键词的导出,按照发射性思维的特征,从主干到各分支的发散。对于每一分支可以使用不同的颜色标识,线条的大小由粗到细,提示着由主干到枝叶的推导关系,思维导图在表现形式上是树状发散结构的。
教师应指导学生有意识地整合学科知识,将课堂与现实生活中的零散的事物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等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可行的创客课题。例如:学生陪妈妈逛超市时发现
一次性购物袋的承重能力差、勒手,给购物者带来不便,提出创造一个承重能力强、不勒手的“提拎工具”的创客课题。在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提拎工具”,学生头脑风暴,得出“提拎工具”的关键特点(如便携、承重、轻巧等),然后分组进行设计与改进,并通过项目表的形式罗列出创客作品的不足与需要改进的地方、改进方案及备注等项目,一一列举问题所在、解决方法及有关说明。
学生的课业负担沉重,已经形成固步自封的思维形态。而创新必须要有一个开放的思维形态,如何让学生解放思想进而形成创客思维能力是重中之重。教师在课堂中利用思维导图工具引导学生形成发散性创客思维,确定创客课题。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从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看待一个问题的思考习惯,更容易发现问题,形成创新意识。
二、运用“头脑风暴”改进创客作品
需要一种模式或工具将集体智慧整合到创客活动中。例如:在课堂中,由创客小组提出某种创新观点并公布于众,让全班学生对这一观点展开“头脑风暴”式的评价。将集体智慧整合到创客课题中,有效改进思维局限性,让创新的高度和宽度得以进一步提升。
“头脑风暴”是指一群人围绕特定的领域产生新观点。使用无拘束会议规则,学生能够更自由地思考和讨论,从而产生更多新观点和问题解决方法。当学生一有新观点或想法就大声说出来,教师记录所有观点但不进行批评,头脑风暴会议结束后,才对这些新观点和想法进行仔细评估[2]。
创客教育通过思维导图引出某个问题的改进方向,但是正如思维导图的形状一样是发散性的,如果就此止步,容易让学生形成一种只找问题而不注重解决问题的浮躁心态。因此,需要在创客课题中引入科研项目管理“项目进度控制”制度的策略进行掌控。
创客小组形成设计思路后,按照项目综合实践的要求填写表格(如表1),按照科研项目的要求对每一阶段拟定可操作的具体进度计划。
表1 项目任务进度计划表
[序号,
amp;开始日期,
amp;结束日期,
amp;阶段任务描述,
amp;完成标准,
amp;1,
amp;×年×月×日,
amp;×年×月×日,
amp;结构设计,
amp;结构图纸、结构模型成型并公开演示,
amp;2,
amp;×年×月×日,
amp;×年×月×日,
amp;功能设计,
amp;完成既定功能设计并争取改进,
amp;3,
amp;×年×月×日,
amp;×年×月×日,
amp;外观设计,
amp;外形设计,
amp;]
每一个设计阶段完成后,先在班上组织预演,需要对整个环节的创新设计和改进作讲解和展示。在该环节中, 全班学生充当该环节的评委,对创新与抄袭进行监督,随时对不足提意见,为困难出计谋,创客小组需解释并做好记录。合理运用“头脑风暴”能够改进学生的创客课题方案,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强烈创造属性和探究意识的创客个体,
教师应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并让学生享受创客教育带来的课堂乐趣。
由此生成的创客作品都是班级集体智慧的结晶,提升了学生创客作品的品质,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集体荣誉感和鉴赏能力。
三、分享成功,展示成果
学生提出的创客课题“不勒手便携式购物提拎工具”,在规划好具体的产品结构图和预期的效果设计图后,由学生开始动手创新实践。利用木头和铁丝制作简易模型,利用废旧棉布与薄海绵制作仿软性橡胶套的舒适包装。至此,简单创客作品的实践阶段基本完成,下一步需要找合适的材料做样品。产品初具雏形后,组织学生分小组到各大型超市做产品使用情况调研,根据调研意见和实际使用情况修正完善创客作品。在作品的制作过程中,有两名学生特别采访了中国创造学会副秘书长、南通大学王灿明教授,并得到教授的精心指导。完成创客作品后,提供场地让学生公开展示创客作品,如开辟校内创客作品展示区、学校创客工作室等。只有把创意变成真正的样品和产品,才算完成完整的创作流程,而不是将学生的创新成果束之高阁,然后抛于脑后。
课题结束后,创客成果不接受传统的分数评估,而是由通用技术、物理、美术等专业教师组成的评审小组审查,让作品的美观程度、实用性等得到进一步提升。由评审小组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将交由学校创客委员会进行评审,学校创客委员会由学校聘请科技局的相关专家和学校家长委员会相关领域的成员组成,通过评审的创客作品将由学校资助申请该项目的专利申请。当创客作品申请到专利证书时,参与该项目的学生的光荣感和使命感倍增。虽然,创客教育并不直接教授学生基础知识,但在“创客”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习并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创客教育能让学生在更加开放的环境中设计、交流、分享和制作,家长也对孩子的表现感到满
意,全力支持孩子参加创客活动,将学校创客空间有效延伸到家庭创客空间~
四、善于发现,勇于创新
创客教育强调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全人发展中必不可少的能力。创新是一种精神,是课堂的灵魂。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把创客教育和学生的学习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事物,从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创客课题。
事实证明,孩子并不缺乏发现问题的智慧之眼,而是缺乏在发现问题后深入研究的意识,感觉自已什么都行,长期以往便形成了浮躁的性格,但实践起来却无从下手。教师应以创客教育形式,开展基于建构主义的学生创新型信息技术课堂,利用多学科综合特性,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勇于创新、踏实、勤思、善做的科学品质。
参考文献:
[1] 祝智庭,孙妍妍.创客教育,信息技术使能的创新教育实践场[J].
中国电化教育,2015,(01).
[2] 头脑风暴[DB/OL].:
//baike.baidu./view/30014.html.
[3] 李凌,王颉.“创客”:柔软地改变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4-09-
23.
* 本文受江苏省“十二五”规划基础教育重点课题:《基于初中生
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的校本课程研究》的支持,2013年10月立项。
[编辑:陈 钺]
文档资料:创客教育与课堂创新 完整下载 完整阅读 全文下载 全文阅读 免费阅读及下载
阅读相关文档:基于CDIO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探究信息技术理论性教学中的创新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对地方高校的冲击与挑战 基于微课平台的翻转课堂模型 对泛在学习研究问题的梳理与思考 电子教材在四川城市中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 如何做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思与行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培养策略简论 浅谈政治课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 不同光质对白魔芋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探析 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试论如何优化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管理探究 高中体育教学的合作学习 浅析如何提升初中英语课的导入质量 小学数
感谢你的阅读和下载
*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本文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或者发站内信息。我将尽快删除。*